2021-07-09 該看哪科.心臟血管
搜尋
急診室
共找到
555
筆 文章
-
-
2021-07-07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第一本台灣醫護抗疫心聲 急診醫師嘆「這裡沒有英雄」
「請再為台灣堅持一會兒。這是一場戰爭,在結局來臨之前,不要輕易倒下。」新冠疫情五月爆發,醫護人員在第一線面臨巨大壓力,急診室醫師胖鳥記下這段時間所經歷的一切,完成新書「這裡沒有英雄:急診室醫師的COVID-19一線戰記」,是台灣第一本從醫護人員角度寫下的新冠肺炎抗疫紀錄,15日由聯經出版,7日展開網路預購。胖鳥不到30歲,任職於北部醫院,急診室醫師資歷滿五年。這一代人不曾經歷戰爭,她卻經歷了從去年以來一場被形容為「第三次世界大戰」的病毒之戰。她的姊姊和父親同樣是醫護人員,父親經歷過SARS抗疫後,如今換成姊妹守在戰場。在書中,胖鳥寫下急診室看到的戰爭與日常。包括確診病患超收、持刀患者暴力相向,醫師掙扎著要不要讓垂危病人插管,最後送上手機讓病人和家人視訊訣別,而她則學會「戴著護目鏡時不能哭」。她說,在這場看不見敵人的戰場上,「沒有誰是英雄、沒有人想當什麼英雄」。病人太多的時刻,醫院會拉起封鎖線。胖鳥曾目睹一位前輩從戶外看診區走到封鎖線外,一一跟病人解釋不能再接病人的原因。胖鳥回憶起這一幕,醫護和病人就像站在戰線的兩邊,「我們不是敵人,我們想保護你們。」「請了解醫護人員不是神。」胖鳥表示,有家屬將醫護人員當成維修工、醫好病還有三年保證期。面對這場猝不及防的病毒大戰,許多病人和家屬情緒失控,也造成醫護龐大的心理壓力,「請相信醫護人員一定會幫助你,讓我們一起好好打這場仗」。急診室是這場人類與病毒大戰的第一線。看多了無法預料的生離死別,胖鳥建議染疫病患,學會對著家人愛人「把心裡的話講出來」,因為隨時有可能失去道別的機會,「把你遺憾的事情先解決掉,期待最好的結果。」也請把心中最擔心的事告訴醫護人員,「只要讓我們知道你的擔心,我們就能設法解決,不要讓恐慌化為暴力」。她說,雖然這場戰役還沒看到盡頭,「感謝你們願意當後盾,我們也會願意繼續在前線守護。」●「這裡沒有英雄:急診室醫師的COVID-19一線戰記」7月7日開放預購,15日紙本書、電子書同步上市,電子書另加值收錄急診室側記一篇。每售出一本,聯經出版將捐出十元予台灣COVID-19防疫工作專款使用。
-
2021-07-06 醫聲.數位健康
智慧醫院/2021年台灣醫界話題人物許惠恒 首度公開醫院管理創新思維
如何帶領醫學中心更上層樓?臺北榮總院長許惠恒首度公開他的醫院管理心法。他重視人才,在擔任臺中榮總院長期間補助醫護深造;他也重視數位科技,鼓勵員工串聯AI、雲端和大數據,發展智慧醫院。許惠恒透過流程的重新檢視和再設計,開發資訊平台系統,以統一簽床方式打通總是雍塞的中榮急診室;他也同時利用豐田精實管理手法,改革中榮手術室的低效能,讓手術量和醫院利潤增加,但同時也能維繫病人安全。另外,他運用危機管理思維,在大牌醫師出走時,行銷包裝接班醫師,透過社群網站的經營打造品牌團隊,成功化解人才流失危機,並讓中榮臉書成為醫學中心最大的臉書粉絲團。上述的管理心法都收錄在許惠恒的新書《AI快思你慢想:許惠恒院長給決策者的6張處方箋》,內容收有他及15位專案主管分享實戰績驗,適合初學企業商管的上班族、正在布局專案策略的管理者,以及探勘智慧醫管的科技人閱讀。84歲的王奶奶因為多重用藥造成低血糖,被女兒緊急送進台中榮總急診室,但醫師一時找不出哪一顆藥是造成低血糖的元凶。所幸,王奶奶持續在台中榮總高齡醫學科門診治療,經醫師直接調整處方箋、重新開藥的「用藥整合」後,低血糖問題再也沒有發生過。台灣就醫方便,患者可能拿著健保卡四處看病拿藥,看病足跡可能含括好幾家醫院,例如糖尿病看A醫院A醫師,心臟病看B醫院B醫師,也可能為了治療糖尿病,C醫院和D醫院兩邊跑。但病人往往無法向醫師描述其他醫院或醫師開立哪一種處方藥物,也講不清楚自己做過哪些檢查。如果醫師不小心認錯藥、加錯劑量,重複開藥恐怕使病人出現藥物副作用,危害健康。台灣將進入超高齡社會,高齡病患常有多重複雜疾病,複雜的用藥更容易出現問題。健保署的「健保醫療資訊雲端查詢系統」誕生,不僅彙整病人的用藥紀錄,也方便醫師問診與開藥,更裨益病人用藥安全。但大家不知道的是,台中榮總讓過去因為「不好用」、被各醫療醫院嫌棄的雲端藥歷系統脫胎換骨,院長許惠恒更是幕後大黑手,他對準舊系統推動破壞式創新,所有應該有而且更好用的功能,新系統幾乎都能滿足。 作為資深臨床醫師的許惠恒,自然對無好評的健保署雲端藥歷系統有切膚之痛。於是,讓雲端藥歷系統從「不好用」變「好用」,成為流程改善的目標。他邀請醫師、護理師、藥師、檢驗師,以及資訊工程師加入流程改善小組,藉由鼓勵與充分授權,讓跨資訊領域醫療人員於專案小組內稱職地扮演橋梁,醫療與資訊工程的溝通變得快速順暢,也成功開發雲端醫療資訊系統,翻轉雲端藥歷的使用痛點,並於2014年榮獲健保署雲端藥歷系統應用創意比賽大獎第一名,更促動健保署雲端藥歷系統升級,並特別註明「此概念源自於臺中榮民總醫院」,推廣至全台所有健保醫療院所,使用至今。阿伶婆婆因膝關節退化嚴重,必須開刀置換人工關節,但手術當天空腹18小時後,等來的竟然是開刀房今天沒空的青天霹靂。幸好,醫師安排她第二天的第一台刀,空腹滿八小時的早上8點就開始手術。多年後,阿伶婆婆因為疝氣又來到臺中榮總開刀,這次,中榮團隊不僅能預估她「幾點鐘」進手術室,還可透過手術室外牆的即時看板,隨時告知家屬手術大約何時結束,病人和家屬都不必再因等候手術而困擾。 現在是中榮重症醫學部主任的吳杰亮醫師,2015年時擔任中榮品質管理中心主任,他那時做過一項病人安全文化調查,赫然發現「貴重」的手術室出現危機:有的手術拖到半夜還沒開完,開刀房的護理師負荷不了沉重的工作,離職率高達23%,顯示無論手術室內的組織文化或病人安全都有問題。於是,2015年底,許惠恒院長決心重新設定手術室的遊戲規則。他指示醫務企管部蔡鴻文主任成立手術室精實專案小組並擔任執行長,專案經理則由醫企部副技師洪逸倫擔任,團隊成員含括外科部主任、骨科部主任、麻醉部主任,以及兩名年輕外科醫師,並請託時任品管中心主任的吳杰亮協助導入「精實管理(Lean Management)」辦法,共同面對這項手術室危機。豐田汽車為減少生產線上的浪費,建立獨特的管理模式,相當重視流程細節和資料數據,以便從中杜絕浪費。精實管理豐田汽車當時也在運用的目視化管理及異常管理,與精實管理三者統稱為豐田式生產管理系統(Toyota Production System, 簡稱 TPS)。TPS不但讓豐田汽車減少生產成本與存貨,顧客滿意度也獲得不錯回響,在國際上吸引不少企業仿效。精實管理的精神就是整頓流程,但工作流程之間環環相扣,要找出被浪費掉的時間就需要重新檢視流程,確認到底是誰造成的,不然大家都只會推說是別人的問題。病人安全至上是許惠恒院長託付給手術室精實專案小組的最高原則。也因此,在許院長的要求下,醫療團隊擬定手術的全期照護指標,尤其關注病人術後48小時的死亡率,且必須隨時進到手術室控台系統內登記病人的術後狀況。若有任何異常,控台人員會通報品管中心和專案小組,於專案會議上共同檢討改善,建構起手術安全防護網。所幸,中榮手術室導入精實管理後至今,歷經兩次的全院性病人安全文化調查,與病人安全相關的正向百分比沒降反升,從2015年的72%上升至2016年的79%。專案小組也曾於專案啟動後調查病人對手術整體軟硬體設備的滿意度,每月派專人回收200份問卷,令專案小組開心的是,病人滿意度的滿分為5分,而調查回來的平均分數落在4.6至4.7,相當高分。此外,拜大數據統計分析之賜,每一台刀的預估時間幾乎都很準。據專案小組統計,每天手術室第一台刀的準時率,從2015年8月的65.5%,逐年進步至2019年5月的84.7%。 83歲的吳老先生因急性敗血症送進急診室,但卻在各種疾病交雜的急診室待了兩天才住進加護病房。台灣醫學中心一床難求,幾十年如是,堪稱歷史共業。以吳老先生因敗血症入急診的2015年為例,每100位送臺中榮總急診的病人,就有將近6位,被迫塞在急診室等床超過48小時。然而,也從這年起,此「盛況」在臺中榮總逐年下降;至2020年,100位急診病人中必須等床2天的,只有2位。衛福部將「急診待床期低於48小時」列為醫學中心評鑑項目,以此「逼迫」醫學中心級的大醫院盡快讓需要住院的病人住院。然而,急診和住院是綁在一起的,醫學中心的病房多是重症者,住院時間較久,病床周轉率低,一旦滿床,待床的人也無法住院。2015年底,臺中榮總啟動任務編組,成立「精實急診會診流程」專案團隊,每週開會一次,首先確立每月急診待床病人超過48小時的滯留率以平均值2%為目標,以提升病床周轉率為手段,從「病人流」入手來打通急診壅塞的任督二脈。專案團隊如同偵探辦案,先要把造成急診待床超時的原因抽絲剝繭,再一一擊破。他們調查2257名病人滯留於急診室的原因,結果以「等待指定床位——需於本院住院之其他病患」、「等待指定床位——本院長期癌症及重大傷病病患」、和「急診流程問題(等檢查、短期治療、診斷與歸科不明)」三者為大宗,占比約 86%,其餘14%才是榮民身分、不配合急診離院(安置問題)、不接受安排轉診、以及病人的其他因素。為敲開這道堵塞病人流的障礙,專案團隊開始思考如何讓床位「物盡其用」,最終決定利用資訊平台系統統一簽床。但這套制度實際運作起來相當不易。醫企部首先要掌握內外科系的病床運用情形、平均住院天數、每天簽床次數,還要進一步算出病床周轉率,還要考量各科室的需求,甚至顧及細節,譬如盡量不安排男女病人同住雙人病房,也盡量將同一位醫師照顧的病人安排在鄰近病房。簽床制度好比打通最後一哩路,病人流通暢了,急診滯留人數慢慢下降,每月急診病人待床超過48小時的滯留率平均值,在2015年專案團隊成立的當年即降為5.86%,至2019年再降到 2.61%。急診滯留人數下降,連帶醫院的占床率也提高。全院的院控病床占床率從 2015年統一控床前的89.7%,逐步上升至2019年的93.6%;全院平均住院日數也由2015年的7.59天,降至2019年的7.01 天。因此,後續急診室的簽床流程將再進化,從「診斷→分科→收住院,」改為「診斷→收住院→再分科」。臺中榮總「獨特」的統一簽床制度,翻轉大部份醫院向來由總醫師控床的流程,病人流開始通暢,急診室大塞車有了初步緩解,醫院也有了更多空間服務更多病人。這不僅是中榮院史上的創舉,所取得的重大成就也是各醫學中心前所未見。 摘自《AI快思 你慢想:許惠恒院長給決策者的6張處方箋》:購書udn買東西、讀書吧
-
2021-07-04 名人.傅志遠
傅志遠/醫病不信任 最後犧牲了誰?
「Trauma Blue!(註)」急救室裡推進一個年輕男性,四小時前在公園遭人毆打,從區域轉診過來。一聽到這樣的廣播,外科急診所有人員立即放下手邊工作,優先搶救這位傷患。 「右側瞳孔放大,昏迷指數三分!」總醫師做完初步神經學評估後回報。 「準備插管!聯絡神經外科醫師,可能需要馬上手術。」現場主治醫師一聲令下,啟動了急救程序。「病人狀況很嚴重,必須先插管維持呼吸,稍後神經外科醫師會過來會診。」接著他向焦急等候的家屬們說明治療計畫。 「拜託你們了!一定要救救我們的孩子!」對於醫師的建議,家屬們並沒有拒絕,直說一切相信醫師的處置,並不如轉診醫師描述的那麼不可理喻。 他想起約莫一小時前的那通交班電話… 「您好,我們這裡有位腦出血的病患,需要轉到貴院。」假日的午後,無視於政府三令五申的醫療分級,醫學中心急診室湧入了大量病患,熱鬧的程度如菜市場一般。在這最忙碌的時刻,最不想接到的,就是外院轉診電話,這意味著將有嚴重與複雜的病患要轉來。 「硬腦膜上出血?那不是應該快點開刀嗎?轉診這一來一回,可能會延遲治療耶!」聽完轉診醫師的描述,醫學中心這頭接電話的醫師似乎相當意外。這是一個一刻都不能等的緊急狀況,然而換句話說,若是搶救得宜,病患恢復的機會也不小。 更令他感到意外的是,要轉出的醫院並非基層診所或地區小型醫院,而是已經通過醫院評鑑的區域教學醫院。因此照道理來說,應該配有能進行手術的神經外科醫師以及提供術後照護的加護病房。 「貴院不是也有神經外科醫師值班嗎?這種病人轉診的風險很高,不應該轉出吧!」在醫學中心工作久了,不免有些優越感,當時他直覺是中小型醫院嫌麻煩,想把燙手山芋丟給別人。 「我也知道一刻都不能等,本院的神經外科醫師都解釋過手術細節了,家屬還是堅持要去大醫院,他們說要檢查仔細一點,才願意開刀。」看來是誤會提出轉診要求的醫師了,他心理暗自說了句抱歉。 「還需要做什麼檢查?再等下去病人就沒命了。」 「我當然知道啊!其實打這通電話,我也相當為難。」 「好吧!那也只好轉過來了。不過昏迷指數這麼差,應該已經插管了吧!記得氧氣要帶夠唷!」這其實是句玩笑話,不過過去也真的發生過轉診路上氧氣用完的窘境。 「我們沒有插管…」 「沒有插管?這樣不對吧!這種病人怎麼能不插管?他隨時都可能會斷氣!」理論上對於外院轉診的處置,雙方都是用理性討論的方式溝通,不需要也不該質疑。但聽起來連最起碼的病患保護都沒有做,他還是忍不住唸了一句。 「家屬堅持要送到貴院,所有的治療都要等到貴院才願意做,當初連打點滴都是好說歹說才接受建議,家屬說他們不相信我們的判斷與技術。」外院的醫師電話中透露出無奈。 「那我有最後一個建議,要跟家屬說的非常清楚:『硬腦膜上出血延遲手術的後果很嚴重,再加上呼吸沒有插管保護,也可能造成腦部缺氧與死亡!』」電話掛上前,醫學中心的醫師提醒著轉診醫師。 他心知肚明,這應該是個醫病間極度不信任的狀況。而且在預期病人的恢復不會太好的狀況下,他擔心家屬會回頭指控,將轉診的醫師扣上「誤診」的大帽子,將病人的恢復不佳歸因於延遲轉診。 「謝謝你的提醒,該說的我都說了,他們也簽了『自動離院同意書』。」 思緒回到現實,病人的昏迷指數只剩三分,而當他做的第一個處置就是插管急救,家屬病沒有意見。也由於到院狀況與轉診出發前時並不相同,重做電腦斷層後發現:腦出血的量足足是先前的兩倍,腦實質也開始出現缺氧性病變的表現。 雖然預期病患醒來的機會不大,神經外科醫還是很快速地幫病人安排手術。 「醫師萬事拜託,我們轉來大醫院,就是希望得到最好的治療,我們百分之百相信貴院。」 推進手術室前,隱隱約約聽到家屬們彼此的討論:「醫師說病情不樂觀,我覺得一定是被前一家醫院給耽誤了!要是孩子有什麼三長兩短,我一定要他們負責到底!」註:啟動外傷急救小組
-
2021-06-27 該看哪科.百病漫談
各種檢查不必等 急診好划算?醫提醒:感染風險高
台灣的健保讓所有人自豪,但太過便利的同時,急診醫療資源屢傳濫用危機,小病掛急診屢見不鮮。健保署統計,近年平均每年急診就醫人次約六百萬至七百萬,但不時有急診醫師分享,曾經遇過棉花棒棉絮掉進耳朵跑來掛急診的案例,甚至有孕婦因上班時間無法配合產檢,跑來急診找醫護幫忙,讓急診醫師十分無奈。部分民眾愛衝急診,費用只多一點,能立刻抽血、照X光、打點滴。台灣急診醫學會榮譽理事長、台大醫院急診醫學部外傷及毒物科科主任方震中說,以往講的急診壅塞,是output出問題,需要住院,但沒有病床,只好留在急診,又因急診無掛號限制,當然會有壅塞問題;近期新冠肺炎所造成的急診壅塞,則是「input」出問題,一大群人湧入,超乎急診負荷量。許多以醫院為題材的影集片段,總會有病人一被推進急診室,蜂湧而上的醫護畫面。亞東醫院急診醫學部副主任范傑閔說,如此緊急的病患,一天不到一成,「急診可以抽血、照X光、打點滴,有民眾認為,錢負擔多一點點而已,乾脆來急診 。」臨床觀察,的確有民眾拿出去吃五星級飯店自助餐吃到飽的「精神」,覺得急診雖然掛號費與部分部負擔較高,但還是「物超所值」。急診醫師非全能,只能揪出病患潛在的「炸彈」。但范傑閔提醒,急診由急診專科醫師負責,急診專科醫師雖是全科醫師,需具備各科知識,但並非全能,尤其現在分科精細,急診醫師無法處理所有問題,急診專長是負責挑出潛在「炸彈」,揪出誰是有緊急狀況要處理的患者,再把經判斷情況較不危急的病人,下一步送往哪個門診醫治。「急診壅塞就像交通規則。」方震中比喻,民眾就像駕駛,急診醫師負責指揮交通,衛福部健保署是定調交通規則的人。如果紅綠燈失靈,民眾開車都可以往大醫院,當塞車時(急診壅塞),急診醫師雖然忙碌,受害的卻是等紅燈的民眾。民眾不信任中小型醫院,壅塞的永遠是幾家大醫院。為何台灣急診容易壅塞,方震中認為,民眾對於中小型醫院不夠信任,擔心規模小的醫院醫療資源不足,導致部分醫院病床閒置。范傑閔則指出,國人就醫便利,大多數人住家附近都有醫院,就醫「可近性」高,急診容易塞滿病人。而民眾的就醫觀念也需要加強,醫師常常詢問非危急狀況的病人,為何不去診所?民眾回答:「診所不可以打針,但打針比較快好,所以我一定要來急診。」范傑閔補充,在大眾觀念沒有被導正的清況下,常常分不清楚哪時候要看急診,什麼狀況要看門診,分不清哪一科別,在疑惑的狀況下,就選擇來看急診。掛急診,不代表能較快看到醫師。掛急診真能早一步見到醫師嗎?范傑閔以亞東醫院為例,過年時患者人數爆量,平常20分鐘可以獲得醫師診治,但過年時拉長到一小時。民眾到醫院有院內感染風險,醫護多不希望病人在急診空間裡面停留太久。國際間有解決急診壅塞的成功案例,方震中說,韓國也有健保,當年MERS在韓國發生院內感染,韓國政府採強制轉院制,若有住院必要者即收治,病患若僅需中小型醫院治療就協助轉院,拒絕者需負擔醫療費用,開始強制轉診後,急診壅塞就消失了。至於民眾就醫分級觀念的強化,范傑閔呼籲,健保署、國健署應該提升民眾自我保健知識。他分享,急診以往常被得流感的民眾塞爆,但新冠疫情之後,「流感不見、腸病毒變少」,這都是政府常在宣導,戴口罩、勤洗手,別去壅擠公共場所的成果,盼政府落實宣導,請民眾分級就醫。
-
2021-06-25 新聞.杏林.診間
醫病平台/ COVID-19 時代癌症診療的挑戰與應變 台灣能從美國的經驗學習的教訓
【編者按】這星期我們邀請三位在美國執業多年的醫師朋友分享一年來經歷新冠肺炎大流行的心得。神經科符教授曾經因為照顧病人而被感染,語重心長地說:「希望大家不要驚慌,感染新冠病毒並非絕症,絕大部分病人會完全痊癒。但是應該減少感染的機會,注射疫苗,對自己、親人或社會都好。」精神科林教授指出:新冠病毒所引發的免疫反應,「過」與「不足」,都可能加重病情,甚而致命。「天災」難料,需要的是如實看待、盡力因應。「人禍」如何減免,如何在過度與不足的反應之間取得平衡,則有賴於我們的智慧。癌症專家胡醫師由一位癌症病人的故事,說出她對新冠疫情對癌症病人的影響,感染新冠病毒的死亡風險、癌症篩檢率降低、癌症期別升高以及存活率下降。郝女士的故事——病史郝女士是一個非常溫和善良的72歲的婦女。她寡居多年,住在一個中上流的寧靜社區,已經結婚成家的獨生女也住在同一個鎮只離她三英里,母女常相往返。去年(2020)初,美國冠狀病毒剛爆發時,許多群組感染發生在養老院;郝女士立刻將她93歲的媽媽從養老院接出來與她同住。郝女士為了保護她高齡的母親,她在去一年與美國成千上萬的家庭一樣,謹守保持社交距離(social distancing)的基本防疫原則,包括儘量足不出戶,讓女兒幫忙買菜購物放在門口,不能像平常一樣互串門子,而只有在陽台和車道揮手寒暄。當春夏流逝,秋去冬來,站在陽台跟車道上聊天不再是好主意,只能藉著視訊聯繫。今年(2021)五月中,郝女士主訴嚴重便秘,而且身體虛弱到無法自行下床或行走。已經有好幾個月沒看到郝女士的家庭醫師,被她劇變的容貌震驚,立即將她送到醫院急診室就醫。郝女士的電腦斷層掃描顯示她的腹腔塞滿了許多大腫瘤;肝臟裡也有很多顆腫瘤。腹腔的腫瘤壓迫腸子及膀胱,造成便秘及頻尿;也影響下肢的靜脈回流,導致郝女士的腿嚴重水腫,行動都有困難。我的同事們以及我自己都從來沒有看過如此「壯觀」的腹腔腫瘤。郝女士的太陽穴及兩頰深陷,肚子鼓漲,兩腿卻是水腫到如象腿一般。當我請她從床上坐起來時,我需要幫忙把她沉重的腿擡到床緣,見證到她説她「無法自行下床」是什麼樣的光景。郝女士的故事——病人和女兒的敘事(narrative)郝女士告訴我,她在去年底開始留意到身體有異樣,卻又説不上來任何特別的症狀。她自己想可能是在美國COVID-19疫情巔峰期間,照顧年老的母親,情緒壓力太大所造成的生理失調。她的家庭醫師也認同她的分析,給她開了抗焦慮劑及抗憂鬱劑。她在過去一年瘦了25公斤,但是她一開始想説是自己減肥有成效。當她自己也警覺到體重這樣劇降是異常時,她又想是抗憂鬱藥帶來的口乾症讓她失去食慾的結果。女兒自從十一月底後,每次跟郝女士視訊通話也察覺她面容在逐漸消瘦,但畢竟女兒不是醫護人員,沒有意識到事態的嚴重。郝女士告訴我「I was urinating a lot ……」。「尿很多」或「頻尿」,英文都可以説是「urinating a lot」。我請她分辨是尿量很多或是頻尿,因為在病因的探查上,這是很不一樣的兩回事。從她的電腦斷層影像,我知道她是頻尿,甚至偶爾也會尿失禁,她也點頭同意我的分析。郝女士的故事——視訊看診(virtual visit)無法完全取代診間身體檢查的實例在過去COVID-19 疫情持續延燒的情況下,醫師與病人無可厚非地,傾向避免去到醫療院所,而選擇視訊醫學。不管是通電話(telehealth visit)或視訊(video visit)看診,醫師失去了在診間裡看病「望聞問切」的重要診斷工具。電話及影視診病主要是依賴病人的敘事做判斷,而病人往往是對自己的症狀不一定有正確的分析解釋,因為「避重就輕」是人性使然,總想把自己的其實很擔心的症狀淡化或是往好的的方向想,結果就可能造成誤診。以郝女士目前病況的嚴重程度,她的病在去年底應該已經很明顯。如果她在開始覺得身體有異樣時,是在診間裡看診;任何稍有用心的醫師應該可以看出不對勁之處,透過恰當的問診及身體檢查,應該很快就會發現她的病因。COVID-19疫情對癌症醫療的影響——癌症病人感染COVID-19的死亡風險COVID-19感染的病情輕重程度可以有天壤之別,從完全沒有症狀到死亡,都有可能。感染後病情嚴重主要發生在年紀較大或肥胖的人,以及有糖尿病、高血壓、腎臟病、慢性肺病的病人。全球COVID-19疫情初暴發時,癌症病人很快地被判斷是嚴重病情的高危險群之一,特別是一篇從武漢地區的報導癌症病人的COVID-19死亡率高達20%。之後,其它的相關的報導也確認癌症病人的COVID-19死亡率較高,但是大約在5-10%左右,特別是正在做對免疫系統抑制比較嚴重的化療處方的癌症病人,例如血癌及淋巴瘤的病人。這樣的統計資料應該是一點也不意外。癌症病人接受化療的風險之一是傳染病。同樣的細菌或病毒,癌症病人往往比一般人病重,甚至死亡。這卻不該是迴避癌症治療的原因,因為如果病人能夠做好各種防範感染的衛生措施,就可以大大地降低感染的機率及因嚴重感染而死亡的風險。別忘了,延誤癌症的診斷與治療所造成的死亡率可能更高。COVID-19疫情對癌症醫療的影響——癌症篩檢率降低、癌症期別升高、存活率下降美國的四種癌症篩檢——乳癌、大腸直腸癌、肺癌及子宮頸癌,在2020年減少一半以上。篩檢率驟跌的原因是多端的,包括醫療院所執行嚴格的防疫措施,造成很難排檢(making appointment);在加上一般民眾判斷癌篩在疫情高峰期是可以暫時停擺的。我在過去半年所看的乳癌新病人,絕大多數跳過一年沒做乳房攝影篩檢。話説回來,有些癌症生長的比較緩慢,晚了一年才診斷,雖然癌症期別高了一點,也還不至於影響存活率(例如一個6 mm 的乳癌,一年前也許是4 mm,在治療方法及預後上,幾乎完全沒有差別);有些癌症例如肺癌或大腸直腸癌,一年的耽擱,可能生死之別。當癌篩有異樣發現時,接下來的確診檢查及治療-進一步的影像檢查及切片、開刀、化療、放療等等,在疫情期間,也都因為醫療院所嚴格的防疫措施而變得比平常緩慢很多。將來對疫情期間的癌症期別及存活率統計,想必會是有如開倒車的結果。台灣能從美國的COVID-19經驗學習的教訓1.排除癌篩、癌檢、癌療(screening, diagnostic and treatment)的不必要障礙,讓這些流程盡量平順進行。美國醫療院所在過去半年對於這些流程有大幅地改善。比方説COVID-19的快篩普及性;一半民眾普遍接受家屬只能留在停車塲,不能跟進醫院或診所的原則(台灣的大醫院有如百貨公司的美食街,這可能會是很難實施的措施,卻是預防疫情擴散的最重要的手段之一);及病人停留過的空間的消毒措施等等。2.我個人對視訊醫療在癌症病人的運用上保持很保留的看法。郝女士的例子在過去的一年不是偶發或非常獨特的個案。如果醫生對病人的完整病史不熟悉,或是病人不太會敘述病史(英文説是poor historian),視訊看診是不合適的。台灣人手一機,一般民眾在日常生活上使用社群媒體(social media)的能力很高,但是如何將這個優勢恰當地運用在實際的看診上,則要仔細思考。3.結至國殤日(Memorial Day),美國在過去一年來對社集塲合的約束已經全面解放,主要是拜廣泛疫苗接種帶來的感染案例及死亡數逐漸下降之賜。COVID-19疫苗是高度有效的。在疫苗剛推出時,因為有限的疫苗量,美國依據感染病重風險實施階段性疫苗施打,包括醫護人員,養老院居民、65歲以上人口及癌症病人是優先對象。希望台灣也能早日完成廣泛的疫苗接種,平安度過疫情。郝女士的故事續集郝女士的腫瘤切片證實她的病是腸胃道間質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簡稱GIST)。這是一個並不很常見的腫瘤,但是因為它帶有一個特殊的致病基因突變,對於口服藥Gleevec反應又快又好。在病理切片報告還沒有出來前,郝女士的醫院醫師根據她腫瘤的嚴重程度告訴她可能只有一兩個月的餘命。事實上,末期肉瘤(GIST屬於肉瘤)的存活期比一般癌症難預測,即使腫瘤嚴重的病人,我看過被醫生判斷只能活三個月的病人,卻活了六年!郝女士已經決定到一個安寧之家接受照顧。我鼓勵她服用Gleevec (一般而言,安寧照顧是不支持積極癌症治療的)。郝女士的經濟能力良好,女兒到藥局自費買了Gleevec給媽媽服用。昨天,我去安寧之家探望。我很欣喜但並不驚訝地發現服用Gleevec剛滿一週的郝女士已經是換了一個人一般。她的兩頰飽滿起來,肚子軟了一些,腿腫消了一些,胃口大增,大小便也都正常多了。我發現她是一個活潑生動的人,説話時揮動雙臂,常調皮地眨一隻眼,充滿表情與生命力。我祝福她持續進步,能在不久的將來,回到她自己的家,回復她的舊日生活。
-
2021-06-25 癌症.抗癌新知
92%癌症病患有「癌因性疲憊」 醫:要把「運動當作藥」
癌症蟬聯國人十大死因之首數10年,且根據調查,高達92%的癌症病患飽受「癌因性疲憊症」所苦,馬偕醫院兼任主治醫師、台灣癌症全人關懷基金會董事長謝瑞坤指出,病患應把「運動當作藥」,維持每周3次以上、每次20至30分鐘的運動,預防癌疲憊惡化。什麼是癌疲憊,與「累」有何差異?謝瑞坤表示,一般的疲倦只要休息就能恢復,但「癌因性疲憊症」則是一種持續且主觀的疲憊或耗竭感,無法透過休息來緩解。謝瑞坤指出,癌疲憊最大的威脅在於,讓病人累到「不想接受治療」,除病人本身治療意願因疲憊而降低,也會因疲憊,使得本身相關數值低下,無法繼續治療。針對發生原因,謝瑞坤表示,「大多數是好幾項因素加在一起,很少只有單一原因」,包括癌症本身造成的消耗、當中又以越後期為越嚴重,以及化療、標靶治療等多項治療等,因此癌友特別要注重跟醫師之間的溝通,並可藉由運動、睡眠舒緩症狀。謝瑞坤指出,病患應該維持每周3次以上、每次20至30分鐘的運動,維持肌力來避免日常工作變慢,甚至預防癌疲憊的惡化。謝認為,病患應該把「運動當作藥」,照三餐「服用」,像是三餐飯後,走上20分鐘,搭配充足營養,持續2周,便會有明顯改善。若癌友病情惡化,應就醫,但疫情下,癌友常會因一些原因,不願至大醫院治療。謝瑞坤說,疫情下癌友去醫院就診不易,當病情遇急性變化,易需要住院,但因分艙分流,難以請原本的主治醫師治療,由其他新的醫師協助,面臨需要重新建立醫病關係的問題。謝瑞坤指出,癌友會覺得新的醫師不了解自身病況,無法解決問題,兩邊的壓力都會比較大;此外,當癌友病情出現急性變化,部分醫院急診室臨時關閉、無法就診,也是癌友的困擾之一。所以預防重於治療,謝瑞坤醫師指出,當病人罹癌後,現在的醫學會先「預期」對方會發生某種症狀,例如化療時,會吐的很厲害,甚至造成人體相當大的消耗,因此治療時會盡量控制「不讓他吐」,或及早透過營養師介入,減少人體消耗。癌疲憊是可以治療的,病人自己與家人都應多了解相關知識,適時與醫護人員進行諮詢。謝進一步強調,未來癌疲憊可能可以藥物預防,目前正在進行臨床觀察。
-
2021-06-22 醫療.心臟血管
爆炸性頭痛、頸部很僵硬?醫:當心腦動脈瘤破裂
正值壯年的林先生身體狀況大致良好,有天在公司用餐的時候,突然感到劇烈頭痛,隨後便失去意識。大吃一驚的同事們連忙叫了救護車,將林先生送到急診室。「抵達急診室時,患者處於昏迷狀態,而且還有心律不整。」衛生福利部雙和醫院神經外科主任蘇亦昌醫師回憶,「這是因為身體承受極大壓力,進而誘發心律不整。」檢查發現,患者的腦出血可能源自於腦動脈瘤破裂,蘇亦昌醫師指出,腦出血是非常危險的狀況,可能破壞腦部功能,導致失能、甚至死亡。與家屬討論後,神經外科醫師先動手術引流腦部血水,以降低腦壓。患者的腦動脈瘤比較大,約1.2公分,蘇亦昌醫師解釋,為避免破裂的腦動脈瘤繼續出血,所以後續進行了微創腦血管介入治療。醫師先在腦動脈瘤裡填滿白金線圈,接著在腦動脈瘤開口處置放血管支架。在細心照顧下,患者終於度過了危險期,漸漸恢復意識,也能開始進行復健。蘇亦昌醫師說,「經過一年多,患者復原得相當不錯,已經可以走路、騎腳踏車。」爆炸性頭痛、頸部僵硬,腦動脈瘤破裂極為致命!「腦動脈瘤不是『腫瘤』,」蘇亦昌醫師指出,「腦動脈瘤是因為動脈某處的血管壁較脆弱,在經過血流衝擊下,像氣球一般漸漸膨大。」動脈瘤形成的時候,通常沒有明顯症狀,但是隨著動脈瘤越脹越大,便可能破裂出血。人體動脈的血壓較高,當動脈瘤破裂時將造成嚴重腦出血,患者會感到爆炸性頭痛、接著是噁心嘔吐,頸部會變得很僵硬。蘇亦昌醫師說,「患者的脖子只要稍微向前彎就會痛得很厲害,所以頸部非常僵硬,一動都不敢動。」腦部構造非常精密,腦動脈瘤破裂出血,可能讓患者失去意識、陷入昏迷,是性命垂危、非常緊急的狀況,即使經過搶救,仍可能導致失能、癱瘓、死亡。腦動脈瘤的形成與動脈血管壁的健康有關,蘇亦昌醫師分析,危險因子包括老年人、高血壓、抽菸、飲酒過量、多囊腎、結締組織疾病等。若具有腦動脈瘤家族史,例如直系血親有1個患者,或旁系血親有2個以上患者,便要特別留意。另外,假使身體其他部位有發現動脈瘤,代表患者患者的動脈血管可能因為某些狀況而比較脆弱,在腦部形成動脈瘤的機會也比較高。較小顆的腦動脈瘤通常沒有症狀,至於較大顆的腦動脈瘤可能對周圍的神經、腦組織造成壓迫,而出現頭痛、複視等症狀。想要確認腦動脈瘤的存在,需要藉助影像檢查,蘇亦昌醫師說,腦血管磁振造影檢查能夠偵測到腦動脈瘤,且沒有輻射線。部分沒有症狀的患者是在健康檢查時,才意外發現自己有腦動脈瘤。狀況緊急的時候,大多會使用腦部電腦斷層檢查,因為電腦斷層的速度較快,可以在短時間內獲得影像,幫助醫師擬定治療計畫。確定診斷腦動脈瘤之後,會進一步評估其破裂風險,蘇亦昌醫師說,因為治療腦動脈瘤本身也有風險,所以需要綜合考量腦動脈瘤大小、患者年紀、身體狀況等各項因素,並與患者仔細討論。一般而言,如果腦動脈瘤破裂風險小於1%,可能會建議患者密切追蹤,假使腦動脈瘤破裂風險較高,便會建議介入治療。在腦動脈瘤未破裂的狀態下進行治療,病況相對較好掌控,醫師、患者都能做較好的準備;倘若等到動脈瘤破裂,狀況將非常緊急,出血會對腦部造成傷害,發生各種併發症的機會也比較高。善用微創腦血管介入治療,拆彈解危腦動脈瘤的治療,包括手術治療與微創腦血管介入治療。手術治療是由神經外科醫師打開頭顱,經由腦組織的間隙找到動脈瘤後,用血管夾將腦動脈瘤夾起來,蘇亦昌醫師說明,隨著醫學的進步,現在還可以採用微創腦血管介入治療。醫師會根據患者的狀況來決定治療方式,必要時也可以兩者合併使用。進行微創腦血管介入治療時,醫師會由鼠蹊處穿刺股動脈,然後送入細細長長的導管,在X光輔助下,小心翼翼的讓導管通過蜿蜒的動脈延伸到腦動脈瘤的位置。「為了不要讓血液繼續衝擊動脈瘤,我們可以使用白金線圈栓塞,」蘇亦昌醫師說,「也就是利用白金線圈填滿動脈瘤,形成栓塞,讓血液無法進入。」每顆腦動脈瘤的型態皆不太一樣,開口較小的稱為「窄頸動脈瘤」,開口較大的稱為「寬頸動脈瘤」,兩者的處理方式略有不同。窄頸動脈瘤只需填入白金線圈即可,蘇亦昌醫師說,寬頸動脈瘤則須在填入白金線圈後,放置血管支架,避免白金線圈掉出來。除了白金線圈栓塞治療,現在還可使用「密網導流支架栓塞治療」,蘇亦昌醫師解釋,這是使用網孔很密的血管支架,可以有效阻擋血流進入腦動脈瘤,不會再對腦動脈瘤造成衝擊。醫師會根據腦動脈瘤的型態、大小、位置來決定適合的栓塞方式。筆記重點記起來腦動脈瘤往往是在不知不覺中形成,隨著腦動脈瘤日漸膨大,破裂的風險也越來越高。蘇亦昌醫師提醒,腦動脈瘤危險因子包括老年人、高血壓、抽菸、飲酒過量、家族史、多囊腎等,利用腦血管磁振造影檢查能夠偵測到無症狀的腦動脈瘤。倘若評估起來,腦動脈瘤破裂的風險較高,會建議介入治療。目前是以微創腦血管介入治療為主,可使用白金線圈栓塞治療、密網導流支架栓塞治療。腦動脈瘤破裂會引發爆炸性頭痛、頸部僵硬,可能在短時間內昏迷、甚至奪命。若能提早發現、提早治療,有助於改善預後,降低失能的風險!爆炸性頭痛、頸部很僵硬,當心腦動脈瘤破裂!神經外科醫師圖文詳解搜尋附近的診所:外科免費註冊,掛號、領藥超方便!
-
2021-06-20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喘過才知苦!當血氧開始掉 他喘到連擦屁股都無力
「今天血氧多少?」這是朋友同事確診時,每天問安的第一句話。「趕快買測血氧儀!」這是台灣疫情升溫時,給台北朋友的第一句話。「這瓶氧氣帶回去!」這是李總新冠康復出院時,醫護交代的第一句話。三月間某天,接到李總來電,「我家三人都中招了,我們兩人前天在會議室開會,你快去檢測。」我已經歷六次檢測,同事形容我「闖過一關又一關」,雖每次安然過關,但仍不敢大意,馬上找到「行動快篩車」,去做快篩和PCR。心想李總電話中語氣平穩,應沒事;何況前一月確診的同事,無症狀也未感染家人。未料,抗疫生活中的一絲絲樂觀,又被剝奪。「東防西防,家賊難防啦。」當天和李太太Sophie聯絡,問看看「家裡有無藥品?能幫什麼忙?」她說出家裡備妥的一大串藥品,自嘲地數落寶貝兒子。當時她萬萬沒想到,寶貝父子竟嚴重到先後住院。居家一年多,公園慶生吃外賣,竟帶回意外「禮物」。李家28歲的兒子Peter「在家上班」一年多,去年沒過生日,今年兩個朋友執意要為他慶生。三人在泰國餐廳點了外賣,在公園開趴,保持距離,各自有餐盒。小聚後七天,Peter喉嚨有點怪怪,「吃個Tylenol吧」,和往日一樣吞個美國家庭的必備良藥,但症狀未解且低燒,「沒那麼倒楣吧……」Peter提心吊膽去檢測,忐忑不安等結果,等到最不想要的答案「positive(陽性)」。四位接觸者,聚餐的朋友「negative(陰性)」,家裡爸媽「positive」。兒子血氧一路降,低於90醫院才收。「96→95→93→92→……」Peter持續發燒、小咳有痰、嗜睡、吃不下,且血氧一路降低,但血氧未低於90,醫院不收。一測到88,當時無症狀的李總二話不說,立即送兒到紐約長老會皇后醫院。這對父母,把兒子送進醫院後,兩人開始出現不同的新冠症狀:李總是關節痛、骨頭痠痛、發燒拉肚子;Sophie是低燒、小咳有痰、流鼻水。這些嚇不倒兩人,最掛念Peter接受什麼治療?治療有效嗎?Peter和紐約第一位染疫的華人醫師助理一樣,醫院先給予「瑞德西韋」(Remdesivir),再加上「血清療法」(注射新冠康復者的血漿)。感謝醫師正確的判斷,Peter血氧回來了,肺部也未受損,年輕就是本錢。回想去年四月天,紐約州長天天向聯邦要呼吸器,醫師面對病毒束手無策。兒子出院換爸爸入院,明明前一天還中氣十足……「兒子出院隔天,換我血氧開始掉。」李總知道血氧90醫院不收,當血氧從93掉到89.88,他馬上拿到家醫證明,在Sophie和Peter憂心下,帶著平日服用的藥物,直奔皇后醫院。前一天家庭醫師才判斷,「聽你講話中氣十足,沒問題。」急診室滿載,病床已躺滿病患,暫安置走廊的病床也無空位,李總分到一張輪椅,先坐著灌氧。辛苦坐了四小時,血氧回到90,按照醫師指示,在走廊來回走一趟,血氧降到88,這才夠格被送上病床送進病房。李總提醒:「急診室裡一對老夫妻,已接種第一劑輝瑞,未料仍雙雙中招。台灣疫苗不夠,少數人幸運打到第一劑,但不要誤以為已有保護力。」喘喘喘……擦屁股、刷牙這等小事,竟變成艱鉅任務。「上廁所擦屁股,坐在馬桶上,喘個五分鐘,才有力氣擦第二次。」李總此時才體會什麼叫做沮喪,舉手之勞的日常小事,得費九牛二虎之力。醫護交代,即使只是去上廁所,也不能拿下氧氣,不然可能走不回病床。他偷偷試拔了一下,嚇呆了,才拔掉三秒鐘,就喘到不行;即使灌著氧氣,「從廁所走回病床,也得喘個十分鐘,才有力氣躺下來。」住院後首次檢查,血氧84,開始五天療程。他和兒子一樣接受「瑞德西韋」、另接受「地塞米松」(dexamethasone)等;五天後,血氧回到93,刷牙和漱口也不再令他恐懼。這五天他是「含著水也喘、吐個水也喘,刷個牙,上氣不接下氣。」這天窗外有陽光,他被規定在走廊走一圈後,醫師看著儀器上的數字,點了點頭;另一名醫師拿著出院報告,對他笑了笑;李總看著出院說明書上的日期,共住院七天。他帶著一瓶氧氣和藥物,步出醫院,能在藍天下自行呼吸,太可貴了!男兒有淚先忍著,老婆來了才爆淚。住院期間天天一針防血栓,慎防可怕後遺症。出院一周,全家再測,「耶,全是negative。」但開心中有些許沉重,因為表親全家六人中招復原後,其中一長輩的腎受損,現在必須洗腎。李總提醒,他住院期間天天都打一針防血栓「抗凝血」,感嘆一位朋友確診治療後,呼吸正常、肺也正常,卻不幸病逝,非死於新冠,是腦血管栓塞奪命。兩周後,李總全家真正的甩掉「累、虛、弱」三字,重新回到滑步機。90天後,要做抗體檢查,也已預約7月要打莫德納!
-
2021-06-18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雲林2名8旬長者打疫苗後離世 家屬悲吐心聲
全台各縣市6月15日起為75歲以上長者施打AZ疫苗,各地陸續傳出有長者打完疫苗返家後猝死。雲林縣目前有2名8旬長者在前天施打疫苗後隔日離世,但死因是否都與打疫苗有關,衛生局表示有待進一步調查釐清。雲林縣因施打疫苗後死亡的2名長者分別位在山、海線,據了解,居住在山線的86歲張姓老翁有糖尿病、高血壓,無過敏史;而住在海線的88歲吳許姓老婦有心臟病、狹心症、痛風病史;2人都是在15日打完疫苗後身體出現不良反應,昨天病況急轉直下,送醫急救仍不治。縣長張麗善、副縣長謝淑亞今天下午前往2位長者家中慰問。張麗善表示,縣府啟動專案慰助,分別發給2名長者的家屬20萬元慰助金,希望家屬節哀,早日走出親人離世的傷痛。張翁家屬說,老翁15日打疫苗時精神很好,回到家後也無異狀,直到昨日頻頻喊累,直說很想睡覺,但沒說有身體不適狀況,晚上8點多孫子發現爺爺沒了心跳、呼吸。張翁家屬不捨地說,上個月他還和家人拍大合照,沒想到打了一劑疫苗會有這樣的結果,不免懷疑是疫苗產生的不良反應。吳許姓老婦的兒子說,媽媽配合中央政策,15日下午3點多由家人帶至快打站接種疫苗,當晚7點多身體冒冷汗,幾近昏迷狀態緊急送醫,院方量測媽媽血壓、心跳偏低,急診室醫師請心臟科醫師會診,一直到隔日凌晨狀況仍未好轉,家屬最終忍痛將她帶回家中辦理後事。吳許姓老婦的兒子說,媽媽離世,家人都很難過,也希望保留逝者完整大體,他說「叫家屬要解剖,哪一個家屬同意?」希望縣長張麗善能向中央表達放寬接種疫苗產生不良後果的救濟標準,才是真正能協助家屬安心處理後續事宜。衛生局長曾春美說,以統計學來看,每天90歲以上老人會有15位死亡,疫苗施打和長者死因是否有關或屬巧合,有待病理報告釐清。
-
2021-06-13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奶奶已走了...染疫女童怕再見不到進院單親爸 淒厲哭
「孩子,妳怎麼哭了?妳在哭什麼 ?」雙和醫院醫師柯世祐問著醫院內一名小女孩。原來這名6歲女童日前先因確診被送至集中檢疫所,奶奶則是在女孩隔離時身亡,父親則因陪她入住檢疫所遭傳染,她在醫院看著父親肺部的X光片,似乎是擔心這次隔離後,一輩子都無法再見到父親。柯世祐在臉書貼文表示,一名40多歲男子日前被救護車載來醫院,他旁邊還跟著一名小女孩,男子對醫護說,自己有咳嗽、喘不過氣的症狀。柯世祐災先問男子身體狀況。男子回答,當初是女兒先開始發燒,奶奶則是隔天開始出現症狀,後來女兒被送至集中檢疫所,自己陪著女兒入住,奶奶則是送到醫院救治,僅2天便離世,他們都沒見到最後一面。由於他們是單親家庭,全家僅剩下他與女兒相依為命。過沒多久,急診室後傳出一片淒厲哭聲,柯世祐打開門一看,發現女孩看著X光片嚎啕大哭。原來影像顯示出男子也患得肺炎,他對男子說,這個需要住院治療,對方看似早有準備,但又露出不捨的神情。柯世祐指著女孩問,「那她怎麼辦?」男子無奈表示,只能想辦法看還有沒有親戚能來照顧女兒。隨後,男子轉頭向小女孩解釋自己病情,女童又哭得更大聲了。柯世祐心想「孩子,妳怎麼哭了?妳在哭什麼?妳在哭病毒的無情嗎? 它奪走了妳的奶奶,如今也許也要搶走父親?妳在哭這一走,也許就是永別?還是妳只是單純覺得害怕??」柯世祐滿心希望這名父親能度過難關,盡快出院,回家與女兒團員,讓她得到最好的照顧。
-
2021-06-09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北市聯醫陽明院區傳5醫護確診 即起急診室僅收治確診者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又傳出院內感染消息!有民眾爆料,北市聯醫陽明院區急診室內有5名醫護人員確診,包含醫師、保全、清潔人員,甚至有醫師在發燒情況下,上午穿著防護衣繼續為病患看診,下午確診後還在等待送專責病房。陽明院區證實,因部分急診醫護遭到確診病患嘔吐物感染而染疫。民眾透露,陽明院區急診室發現有醫護確診後,院方針對相關活動區域的醫護進行篩檢,包含放射科、檢驗科、保全及清潔人員,發現各有一人快篩陽性。北市聯醫包含院本部、忠孝、仁愛、和平、陽明、松德、林森中醫昆明、昆明防治中心等共有9個院區,如今忠孝、仁愛、和平、松德、陽明、昆明防治中心等6院區已爆出疫情。北市聯醫說明,陽明院區6月2日經119轉送收治1名確診病患,因病人狀況危急且院內加護病房滿床,因此由急診醫護緊急插管並轉送醫學中心。但急救、插管過程中,病人吐物噴濺造成部分醫護人員遭受感染,並在今日確診,陽明院區隨即啟用高規格防護,匡列急診相關人員進行採檢,並加強急診室大規模環境清消。陽明院區醫務長何清幼表示,院區均落實疑似貨確診個案收治作業流程及感控規範,設置專用隔離動線、專用電梯運送、電梯靜置及動線清消等,因應外界嚴峻疫情及預防院內感染,「即日起至6月15日止,急診室以新冠肺炎診治及採檢為主」,其他服務均暫緩。和平醫院於5月13日爆出2確診案例,1名為住萬華的員工、1名為萬華茶藝館老闆娘;松德院區5月19日傳2名人員確診,1名為住萬華員工、1名為疑似到過萬華的看護,院方當時強調均為院外感染,並針對20名接觸者進行採檢,結果均為陰性。昆明防治中心於5月26日傳出6名確診者,此6名均在5月7日前往萬華區進行愛滋抽血篩檢,院方強調6人為院外感染,同辦公室員工已要求全數居家辦公。仁愛院區6月2日發生醫療暴力事件,一名確診病患因失眠情緒不穩,持棍怒砸組合屋玻璃,事後更在警員戒護下從組合屋後門逃脫,並搭乘捷運從大安站、台北車站轉乘板南線至龍山寺站返回萬華住所,最後被警方查獲到案,並帶回醫院。忠孝院區6月3日傳院內一名急診科醫師經PCR檢測後,結果為陽性,但醫院及長官卻都隱瞞,聯合醫院事後回應,忠孝院區針對高危工作場所的醫護人員定期篩檢,發現一名醫護確診,但無症狀,經疫調初步認為是院外感染,已匡列的密集接觸者,快篩結果均為陰性。
-
2021-06-07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醫護人員爆離職潮 蔡壁如曝護理師心酸:婆婆不給回家
身心俱疲加上暴力、歧視個案頻傳,第一線護理人員出現離職潮,台灣護師醫療產業工會理事長陳玉鳳表示,今年2至5月就有795名護理人員離職,擁有20多年護理師資歷的民眾黨立委蔡壁如今也在臉書透露,有護理師被婆婆警告,如果繼續擔任防疫工作就不讓她回家,蔡壁如因此痛心地向衛福部長陳時中喊話,關於支持第一線護理人員的建議,「你聽見了嗎?」「痛心!護理師離職潮還是爆發了!」蔡壁如指出,「抗疫天使」是個好聽的名詞,但現實的疫情下,暴力、岐視和不友善對待卻也真實上演,她也透露,在退休護理師的line群組中,有許多人彼此互相打氣、加油,但也有許多心酸故事。蔡壁如提到,一名護理師A說不敢回家,因為怕害到家人,成為高風險的染疫者,所以考慮搬到外面住;護理師B則說,可能無法繼續工作,因為婆婆已經警告,如果繼續下去,就不讓她回家;不過也有位年資21年的護理師,本來今年七月要離職,五月疫情爆發後,護理長的一通電話讓她重新回到急診室,她也打趣地說,「婆婆看到學姊都勇敢投入第一線了,不好意思叫她離職」。蔡壁如表示,第一線的護理人員,面對醫院高壓的工作壓力及隔離中的新冠肺炎患者,有時是無奈的壓力,面對家屬的哀求與要求,更是心力交瘁的壓力。「護理人員也是平凡人,會猶豫,也會不知所措」,加上若國人情緒因持續警戒看不到解封日,恐慌到一個程度時,會需要一個出口,「染疫者vs.非染疫者」、「醫護人員vs.染疫者」之間的對立和撕裂恐也會愈來愈嚴重。針對如何支持護理人員,蔡壁如也重申日前提出的七點呼籲:需考慮重症相關資源的盤點和透明、熱區監控應該細分到以鄰里為單位、準時給予防疫津貼、提供第一線人員染疫保險、落實第五類傳染病防治工作致傷病或死亡補助辦法、對於社區快篩站設置經費應簡審快速撥款、若疫情舒緩應輪流解封相關店家。蔡最後也向陳時中喊話,「陳時中部長,你聽見了嗎?」
-
2021-06-02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被快篩家屬指著鼻子罵「王八蛋」護理師含淚會堅持下去
雙北醫院護理師遭確診男子砍傷,令人憤怒及不捨,麻豆新樓醫院一名護理師今在臉書分享「急診鋼鐵人Dr.魏」粉絲頁的文章,提到她看到文章時,淚流滿面,因為想起有一個家屬指著她的鼻子罵混蛋王八蛋,只因為他是預定住院的病人家屬要來補做covid-19快篩,抱怨流程抱怨等待,卻把氣全都出在著裝包的密不通風的護理師身上。該名護理師說,雖然不知道疫情什麼時候退散,也不知道看似烏雲密佈的天空什麼時候才會出現曙光,但是一定會堅持到那一刻,請給檢傷人員多點體貼和體諒。該名護理師分享「急診鋼鐵人Dr.魏」粉絲頁的文章,指疫情開始護理師就起身抗疫,每天從頭到腳包得密不通風,一著裝,就得不吃不喝不尿,第一個接觸病人是她們,第一關風險評估是她們,請病人耐心等候的是她們,承受最多病人及家屬負面情緒的也是她們,因為還是她們在照顧病人,她們是現在,我們最需要疼愛的一群人。「怎!麼!有!人!能!這!樣!傷!害!她!們!怎麼可以!!!」麻豆新樓醫院因應防疫升級,將急診檢傷區移至戶外,為將高風險個案分流,避免與其他病人交互感染,院方表示,因為醫院環境限制,前一陣子高溫炎熱,第一線的急診醫護有人曬傷、水分不足,仍然堅守防線絲毫不敢喊苦,疫情下大家日子都過得很不容易,但希望民眾多點體諒。
-
2021-05-31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戶外收病人影片瘋傳 指揮中心急澄清:是院區內
有網友在爆料公社上傳2段影片,顯示在新莊的衛福部立台北醫院在戶外空間收治病患,引發議論。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王必勝今天澄清,影片中是在院區內臨時等待區,提供民眾等待檢驗結果,部立台北醫院的醫療量能是充足的。因相關影片瘋傳,指揮中心今天中午臨時舉行記者會說明,王必勝澄清,影片中的地點是在院區內,不是如外界所稱的路邊,民眾不是在那邊進行相關治療,而是等待檢驗結果。醫療院所希望提供病患在等待結果時可遮風避雨,有些病患無法站或坐,必須躺臥。部立台北醫院醫療量能是充足的。副指揮官陳宗彥說,希望社會大眾不要誤解,整個分艙分流是為了保全醫院醫療量能能夠妥善發揮,因此對影片做出相關說明。不過,媒體詢問,影片畫面位置確實是在急診室外的救護車車道,雖有避雨但並沒有遮風,對於隔離需要分艙分流病患,設置處置為何?王必勝表示,他有強調那仍是在院區內,雖然本來是作為車道,但因為是臨時搭建讓大家有遮蔽等待的地方,可能沒這麼美觀,若需要再加強之處,也會再加強。醫院也沒有在那邊進行相關治療,而是等待結果。王必勝說,所謂處置,是因在等待過程中,可能病人會發生問題,需要馬上處理,所以院方也會準備相關醫療器材,基本上那裡就是等待區。因每家醫院狀況、結構、所在位置不同,不一定有腹地處理這些事。
-
2021-05-29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北部醫療崩壞若中南部再爆發 急診醫:全台醫療將毀滅
雙北病床吃緊,北病南送,台中市「同島一命」,已陸續收治雙北重症病患。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兒童急診科主任謝宗學今天在臉書粉專「Dr.E小兒急診室日誌」發文指,「不要再沈醉於防疫成功的過去」。北部疫情嚴峻的程度和醫療崩壞的真實慘況,遠比每天所公布的「數字」嚴重。北部醫師提醒他,南部民眾絕對不能掉以輕心,一定要持續堅守宅在家、不群聚的原則,口罩要戴好、戴滿,手部清潔要徹底。謝宗學在臉書po文表示,從許多北部醫師朋友的訊息得知,雙北市的醫療體系已經不堪負荷、崩潰在即,他們坦言說不知道還能再撐多久,過去一年發生在其他國家醫療崩壞的殘酷故事,正在雙北市真實上演。在全台醫療資源最豐富的雙北市遇到社區疫情大規模爆發尚且無法承受,若類似規模的疫情爆發在其他地區,後果不堪設想。謝宗學在臉書po文中說明,北部醫師朋友提醒他,中、南部地區雖然疫情相對平穩,但絕對不能掉以輕心,不可以有任何鬆懈,一定要持續堅守宅在家、不群聚的原則,口罩要戴好、戴滿,手部清潔要徹底。現在中南部的醫療體系還有餘力支援北部,萬一在北部疫情緩和前,中南部同時爆發大規模社區疫情,結局就是全台醫療毀滅。謝宗學表示,不要再沈醉於防疫成功的過去。根據各方面湧來的資訊,北部疫情嚴峻的程度和醫療崩壞的真實慘況,遠比每天所公布的「數字」嚴重,現在事實上已經到了國家存亡的關鍵時刻,不能再有存有任何僥倖心態。
-
2021-05-29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新北專責病房空床數比北市多?侯友宜:非常緊繃、吃緊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爭心昨指出,新北目前專責病房空床數比台北還多,且高達1183張空病床,台北市長柯文哲昨指出中央「阿搭馬孔固力」。新北市長侯友宜今表示,新北的醫療量能真的非常的吃緊。侯友宜說,新北市的醫療量能確實、確實非常的緊繃跟吃緊,新北的醫療量能很難在一個短時間裡面擴大很大的量量,尤其現在湧入這麼多的這個病患。柯文哲昨指出,不要坐在辦公室看數字,公布什麼空床數,「阿搭馬孔固力」 怎麼可能有空床幾百床,到第一線去問,去急診室門口站一下就知道現況了。台北市衛生局長黃世傑昨也說,中央還說北市空床數,比新北少,但這是不可能的事,不只病房,還有病床數,北市絕對比新北市多。但昨中午北市空床只剩20床,很快就會用完,消防局在轉送時,最痛苦的是到處問,沒有病床。
-
2021-05-29 醫聲.院長講堂
振興醫院院長魏崢/醫師挑戰的不是病人而是疾病! 提供遠距醫療,開設視訊門診
魏崢是國內心臟外科、心臟移植權威醫師,2019年再次出任振興醫院院長。魏崢表示,振興醫院「麻雀雖小,五臟俱全」,不求大規模的發展,但要走向提供精緻、高品質的醫療服務。5千萬防疫基金 保護員工日前急診室的護理同仁確診,醫院暫時關閉急診室,做環境的消毒與員工的篩檢,昨天才重啟急診室提供服務。魏崢指出,員工是醫院最珍貴的資產,所以務必保護好員工,因此該院董事長王世忠慨贈院方5千萬元做為防疫基金,讓醫院全體員工能夠全力投入防疫,不必憂慮財務困難。闊別23年後再接掌振興團隊,魏崢認為,最大差別是過去對於醫院管理沒有那麼重視,但現在管理工具增加,管理更精準。像人工智慧(AI),當各家醫院都在導入相關技術時,一定要順應這個潮流,AI顛覆過去傳統醫學觀念,老一輩覺得幾十年得到的經驗,但用AI方式經過運算,發現診斷判讀比經驗累積還要厲害。AI用於醫療診斷 包含管理 「現在要談AI的應用還太早。」魏崢說,AI現在在各醫院還是起步階段,大家都還在摸索,且不僅適用於醫療診斷,也包含醫院管理。振興醫院就在台北榮總旁邊,如何做市場區隔?魏崢表示,振興醫院畢竟不像北榮是公立醫學中心,不可能每一科都發展到很大的規模,因此如罕見疾病或是像癌症等需耗費大量團隊的疾病治療,就盡量不去發展。魏崢說,振興應朝向精緻發展,量不需要太大,但醫療技術、品質和服務都要最好。因此,振興的醫師多聘自醫學中心,都已有相當的醫療經驗,而不需要靠「量」來累積。自費、國際醫療平衡收支魏崢表示,振興醫院是財團法人醫院,屬必須自負盈虧的私立醫院,因此成本必須在不影響醫療品質下,人力和其他方面都必須撙節使用。由於健保的剔退、核檢沒有一定的標準,且隨時改變難以掌握,讓醫院沒辦法做好財務規劃,因此,振興醫院從自費醫療和國際醫療等健保以外的收入來平衡。但受到新冠疫情影響,魏崢說,除了國際醫療難以推行外,因為疫情嚴重,也讓患者不敢到醫院看病,造成醫院營運受到影響,尤其五月起疫情加劇,醫院的營運及醫療量能都面臨了嚴峻的考驗。遠距醫療 開設視訊門診因應國際醫療與疫情常態化的需求,遠距醫療諮詢是現代化醫院必須提供的服務,魏崢說,振興早在2006年就開展心臟遠距醫療的服務,去年更積極規劃遠距醫療諮詢的業務,最近疫情大爆發,感染者蜂擁而至各大醫院就醫,排擠到其他疾病患者看病或領藥,因此自5月19日起,振興展開全面性「視訊門診」服務,提供民眾看診領藥不出門的遠距醫療諮詢服務。魏崢小檔案年齡:71歲專長:心臟移植、冠狀動脈繞道、心臟瓣膜、主動脈剝離及TAVI手術等現職:振興醫院院長、振興醫院董事、國防醫學院外科教授給病人的一句話當醫師的人不能完全站在自己的立場,動刀與否要看病人是否有這個需要。醫師挑戰的不是病人,而是疾病。
-
2021-05-29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獨/醫護實習生沒疫苗可打 家長批根本「去送死」
國內疫情嚴峻,本報接獲醫學系學生家長投訴,孩子就讀國立陽明交通大學,今年即將要去台北榮總實習,但疫情嚴重的狀況下,校方及院方決定讓實習日期照常(6月1日起),且未給予疫苗,根本是讓學生「去送死」。陽明交大表示,尊重實習醫院考量,院方也未將實習生安排在高風險科別,若實習單位有將實習生納入員工,就有疫苗施打資格,但若沒有,仍須依指揮中心規定;教育部也徵詢各醫學系意見,認為實習醫學生即將成為正式醫師,在安全無虞的前提下,仍應到院實習。該名家長表示,有聽聞其他醫院延後實習日期,如長庚醫院就延至7月1日,且會發疫苗給學生施用;台大醫院實習日期也多有延後,甚至藥學系學生也已暫停實習。他批評,北榮既不給疫苗防護,又不延後實習日期,各單位又互推責任,讓實習生擔任醫護人員去送死。家長說,近日主動聯繫各單位,教育部高教司卻稱疫苗施打與否為衛福部權責,罔顧各醫學院校實習生在醫院實習風險;另詢問衛福部,卻又說是醫院的問題,醫院又回推給學校。他批評,各單位是在互相踢皮球,「我們現在是無政府了嗎?」。不過,家長也強調,為了不影響畢業及考照,他並不反對實習照常,但實習生必須先接種疫苗,給足武器才能上前線。他也提到,若將實習生定位為 「學生」,學生並無執照,無法做任何醫療處置,是否考量將延期實習;如定位為「醫師」,也應比照正規醫護人員待遇,給予疫苗。陽明交大則表示,若實習醫院評估認為實習可照常進行,學校則尊重醫院考量。另外,院方也未將實習生安排在在急診室,或是高風險前線的科別。陽明交大表示,醫學院實習是課程的一部分,學生需要準時畢業,若停止實習,將影響學生畢業或國考的時間。近期也有與實習醫院討論,若醫院因疫封院,就會改以線上操作替代,不影響實習時程,學生準時畢業,才能讓國家醫療人力獲得補充。至於家長主張實習生應施打疫苗後再上前線,陽明交大表示,若實習單位有將實習生納入員工,確實就可有施打資格,但若沒有,就要依指揮中心排定的接種順序。教育部則說,徵詢各醫學系,實習醫學生即將成為正式醫師,在安全無虞的前提下,仍應到院實習(於照顧病人中學習)。若有院內感染疑慮,應彈性調整實習地點或實習方式,其餘實習醫院若已進行院區安全篩檢,仍可正常進行臨床實習。教育部表示,醫院應給予足夠的個人防護物資,並給予足夠指導,不得安排到風險單位實習(例如:收治確診病人的單位、急診室、室內室外篩檢站等)若實習場所發生群聚感染,因而暫停教學,教育部表示,實習學生(含醫學生)應暫停前往發生群聚感染單位實習,改至其他實習場域或以虛擬、其他方式代替實體課程。另外,實習學生或實習指導老師應自主健康管理,或依衛福部規定進行通報與檢疫隔離。榮總有將實習生納入員工施打疫苗,但仍有分高、低風險順位。實習生並非在第一線照顧高風險病患,施打順位比較後面。
-
2021-05-25 醫療.心臟血管
劇痛且要命的主動脈剝離怎麼發生?醫師圖文解說
「醫師,我的背好痛…好像被撕開一樣…」躺在推床上的年輕男子一身冷汗,痛得幾乎說不出話來,因為上班時突然出現劇烈疼痛,被送到急診室。在一切正常的狀況下,卻突然發生劇烈的胸痛、背痛,有可能是主動脈剝離,所以隨即安排檢查。「當確定診斷為主動脈剝離時,他其實非常的錯愕。主動脈剝離是非常危急的狀況,死亡率相當高,幸好在緊急手術後,患者已順利出院。」亞洲大學附屬醫院心臟血管外科主任劉殷佐醫師回憶,「回診時,他說感覺好像又活了一次,得好好重新思考人生的規劃。」聽到心血管疾病,很多人會認為是老年人的專利,劉殷佐醫師提醒,然而近年來主動脈剝離患者有年輕化的趨勢,年輕人也不能大意!突然劇痛、可能猝死的主動脈剝離劉殷佐醫師解釋,我們主動脈壁的構造有三層,包括內膜、肌肉層、外層,這三層構造本來是黏在一起,但是當主動脈內膜破損、產生縫隙時,高壓血流便可能灌入,並撐開主動脈壁。因為會造成主動脈構造整層分離,所以稱為「主動脈剝離」。主動脈剝離的發生,往往沒有任何預兆。大部分患者會突然間感到劇烈的疼痛,像刀割、被撕裂的胸、背痛,而且疼痛感幾乎無法緩解。主動脈剝離發生的位置不同,產生的症狀也會不太一樣。劉殷佐醫師分析,如果是從升主動脈開始剝離,患者會以前胸疼痛為主;如果只有降主動脈發生剝離,患者就會感到背痛。除了劇烈疼痛之外,主動脈剝離也會造成嚴重的急性併發症。當主動脈剝離造成主動脈破裂時,將導致大量內出血,患者會在短時間內休克、死亡。主動脈剝離後,蓄積在主動脈壁內的血液會形成「假腔」,逐漸鼓脹的「假腔」可能對「真腔」造成壓迫,進而影響血流,劉殷佐醫師解釋,「簡單來說,就是一條管路被撐開成兩條不一樣的路,若真腔被假腔壓迫就會造成正常的血流灌入不足的現象,導致器官缺血、缺氧。」依照主動脈剝離的位置,可能影響到不同的器官,而出現腎臟缺血、腸缺血、肢體缺血等狀況,如果影響到脊椎動脈,患者可能癱瘓,當腦部、心臟缺血壞死,患者可能當場昏迷、死亡,讓大家措手不及。幸運存活的患者,部分器官可能因為缺血受損而留下後遺症,例如腎臟衰竭、下肢癱瘓等,主動脈剝離的部位亦可能漸漸形成主動脈瘤,隨著時間,主動脈瘤將變大,破裂的風險也會越來越高,必須盡快介入處理。劉殷佐醫師強調,主動脈剝離是非常危險的急症,發作之前,患者感覺一切正常,發作之後,狀況會急轉直下,各種急性併發症陸續出現,進展很快,死亡率相當高。「大家平時要把血壓、血脂、血糖控制好,這些慢性疾病都會影響血管的健康。抽菸也對血管有害,最好能盡快戒菸。」劉殷佐醫師提醒,「主動脈剝離大多發生在老年人,但是近幾年來有年輕化的趨勢,千萬不能大意。」搶救主動脈,減少併發症臨床上會根據主動脈剝離的位置,區分成「甲型主動脈剝離(Type A)」與「乙型主動脈剝離(Type B)」,剝離位置包含升主動脈的稱為「甲型主動脈剝離」,剝離位置局限於降主動脈的稱為「乙型主動脈剝離」。劉殷佐醫師說明,甲型主動脈剝離容易影響腦部、心臟,死亡率很高,必須盡快手術治療;乙型主動脈剝離可能影響腎臟、腸道、脊髓、下肢等,往往需要住入加護病房,密切觀察。甲型主動脈剝離的治療以開放式手術為主,心臟血管外科醫師會打開胸腔、切除發生剝離的主動脈,然後以人工血管重建主動脈。乙型主動脈剝離可能使用藥物或主動脈支架手術來處理,劉殷佐醫師解釋,主動脈支架手術是微創手術,醫師會從腹股溝處將導管放入股動脈,在X光的導引下,把一個特殊設計的覆膜支架送到主動脈裡,確認位置後再展開主動脈支架,讓主動脈的血液在主動脈支架裡流動,不會再繼續灌入內膜裂孔。「傳統開放式手術是開胸後把剝離的主動脈截掉,換上一段人工血管取代主動脈。」劉殷佐醫師說,「受惠於科技的進步,現在可以利用主動脈支架從血管內層把內膜裂孔隔絕開來,傷口較小、手術時間較短、術後疼痛較輕、住院天數也較短。」主動脈支架一開始是設計給年紀較大、手術風險較高的族群使用,一般患者若解剖構造符合主動脈支架置放的條件,亦可以考慮使用。接受主動脈支架手術後要嚴格控制血壓、血糖、血脂,減少日後血管病變的機會。貼心小提醒主動脈剝離是個非常嚴重的疾病,劉殷佐醫師提醒,大家要好好照顧自己的身體,飲食上盡量少油、少鹽,維持理想體重,養成運動的習慣,生活要規律,避免熬夜,避免情緒起伏過大,最好不要抽菸。即使是年輕人,也要記得定期量血壓,才有機會及早發現血壓異常,並積極治療。當氣溫變化較大時,容易導致血壓波動,在寒冷的天氣裡,務必做好保暖避免血壓升高,降低主動脈剝離的風險喔!原文:年輕人也不能大意!劇痛且要命的主動脈剝離,醫師圖文解說搜尋附近的診所:外科免費註冊,掛號、領藥超方便!
-
2021-05-25 新冠肺炎.疫情數字
5月25日疫情懶人卡/元大證券分公司一員工確診、北市議員林亮君同仁1確診2篩陽
疫情急速升溫,多縣市都有個案,每天各地傳聞紊亂,為了讓讀者掌握最新疫情發展,製作懶人卡,讓大家隨時掌握。(延伸閱讀:5月24日疫情懶人卡)更新時間 05-25 07:37▌金融業再添染疫 元大證券分公司一員工確診元大金控(2885)發布子公司元大證券一家分公司員工獲通報確診,元大金表示,該名員工5月16日即主動通報疑與確診者接觸,第一時間公司即啟動相關防疫作為,安排該名員工居家隔離與其家人進行檢測,分公司全面清潔消毒,並針對該名同仁在分公司接觸對象進行疫調、追蹤。...more▌北市議員林亮君同仁1確診2篩陽 特助吳崢自爆被載走了台北市議員林亮君辦公室同仁確診新冠肺炎,林亮君與其他同仁,共計5人前往快篩站篩檢,結果兩名助理快篩陽性,其中1人包括特助吳崢,已送往集中檢疫所。林亮君與另外2位同仁採檢陰性,正進一步確認需等PCR報告出爐。...more▌北市萬華1蝸居長者確診 9同住人快篩陰性台北市新冠肺炎疫情延燒,社會局證實有1名蝸居長者確診,其餘9名同住者快篩呈現陰性,正在等待核酸檢測(PCR)結果。...more▌彰化員林養身館6人確診 員基湧進篩檢人潮彰化縣累積新冠肺炎確診個案已96人,新增的5名確診個案是員林市秀妃養身會館員工,此會館已有6人確診,由於最近公佈的確診者足跡遍及員林市多處,員林基督教醫院湧進近百人前往篩檢站。...more▌振興醫院1名急診護理師染疫 76名接觸者採檢全一採陰本土疫情持續延燒,已連續10天每天都有數百例確診,多家醫院也傳出院內感染或院內確診個案,振興醫院昨天證實有一名急診室護理師染疫。...more▌金寶子公司1員工確診 仁寶內湖總部1人染疫疫情延燒,科技業再傳員工染疫,金寶子公司新世代機器人暨人工智慧股份有限公司今天接獲通報,一名居住於中和的深坑廠區員工經主管機關通知確診;仁寶證實內湖總部一名員工於5月22日接獲核酸檢測(PCR)結果為陽性。...more▌新北汐止老婦居家隔離陳屍 丈夫才確診死亡新北市汐止區83歲王姓、96歲廖姓婦人被匡列新冠肺炎居家隔離,昨天、今天陸續被發現陳屍住處;兩人都有家屬確診,王的丈夫才確診過世。...more
-
2021-05-25 新冠肺炎.防疫懶人包
懶人包/全台社區篩檢、快篩站報你知! 有症狀、接觸史再前往
國內新冠肺炎本土案例激增,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19日宣布,全國防疫警戒升為第3級至28日,不少縣市針對染疫熱點陸續增設更多篩檢站。陳時中提醒,篩檢站目的是讓有疑似症狀或高風險的民眾及早採檢,確診後可盡速隔離,並非給無症狀或沒相關接觸史者「沒事驗看看」。各縣市政府對可接受篩檢民眾規定不同,請洽各縣市政府衛生局確認。若有相關需求之民眾,記得攜帶「身分證」和「健保卡」,除了可透過疾管署的「全國指定社區採檢院所」查詢離身邊最近的採檢醫院,《聯合新聞網》也整理出目前全台社區篩檢站資訊。更新日期:6/6 22:34全台社區篩檢站資訊台北市【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地址:台北市大同區鄭州路145號【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和平院區】地址:台北市中正區中華路二段33號【台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地點:台北市雨聲街105號【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地點:台北市大安區仁愛路四段10號【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忠孝院區】地點:台北市南港區同德路87號【西園醫院】地址:台北市萬華區西園路二段270號【剝皮寮】地址:台北市萬華區康定路173巷【新光吳火獅紀念醫院】地點:台北市士林區文昌路95號【台北榮民總醫院】(5月24日開設快篩站)地點:台北市北投區石牌路二段201號【振興醫院】(5月24日開設快篩站)地點:台北市北投區振興街45號【台大醫院】(5月24日開設快篩站)地址:地點待議【國泰綜合醫院】(5月24日開設快篩站)地點:台北市仁愛路四段280號【馬偕紀念醫院】(5月24日開設快篩站)地點:台北市中山區中山北路二段92號【三軍總醫院-內湖總院】(5月24日開設快篩站)地點:台北市內湖區成功路二段325號【三軍總醫院-松山分院】(5月24日開設快篩站)地點:台北市松山區健康路131號【康寧醫院】(5月24日開設快篩站)地點:台北市內湖區114成功路五段420巷26號【台北長庚紀念醫院】(5月24日開設快篩站)地點:台北市敦化北路199號【台安醫院】(5月24日開設快篩站)地點:台北市松山區八德路2段424號【博仁綜合醫院】(5月24日開設快篩站)地點:台北市松山區光復北路66號【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5月24日開設快篩站)地點:台北市信義區吳興街252號【台北市立萬芳醫院】(5月24日開設快篩站)地點:台北市文山區興隆路三段111號【台北松山機場】(6月2日啟用)地點:台北市松山區敦化北路340-9號新北市【輔仁大學附設醫院】地址:新北市泰山區貴子路69號(急診室外)【新北市立聯合醫院-板橋院區】地址:新北市板橋區英士路198號(院區急診外)【新北市立土城醫院】地址:新北市土城區金城路二段6號【永和耕莘醫院】地址:新北市永和區中興街80號(門診騎樓)【新店耕莘醫院】地址:新北市新店區車子路15號【新店交通公園】地址:新北市新店區民族路109號【新店慈濟醫院】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建國路289號【衛生福利部樂生療養院】地址:新北市新莊區中正路794號(急診室停車場旁-孫雅各紀念館)【新北市立聯合醫院-三重院區】地址:新北市三重區新北大道一段3號(院區急診外)【衛生福利部立雙和醫院】地址:新北市中和區中正路291號(院區外)【山北市民活動中心】地址:中和區莊敬路49巷29弄2號【三重亞東篩檢站】(6月4日開設快篩站)地址:三重區正義南路62號1樓【新莊衛福部立台北醫院】(6月7日開設快篩站)地址:新北市新莊區思源路127號【蘆洲永安公園】(6月7日開設快篩站)地址:新北市蘆洲區基隆市【基隆市立醫院院本部】地址:基隆市信義區東信路282號備註:採線上預約制【衛生福利部基隆醫院】地址:基隆市信義區信二路268號【台灣礦工醫院】地址:基隆市暖暖區源遠路29號【三軍總醫院附設基隆民眾診療服務處】地址:基隆市中正區正榮街100號【基隆市原公車修理廠】地址:基隆市中正路162號宜蘭市【國立陽明大學附設醫院蘭陽院區】地址:宜蘭市校舍路169號(右側停車場)【羅東聖母醫院】地址:宜蘭縣羅東鎮中正南路160號(馬仁光紀念大樓外廣場之戶外篩檢站)桃園市【中壢區中正公園】地址:桃園市中壢區中美路86號【中路社區篩檢站】地址:桃園區正光路600號(網球場旁停車場)【龍岡社區篩檢站】地址:暫定桃園市中壢區龍岡里龍岡路三段(龍崗大操場天幕)【八德社區篩檢站】地址:暫定桃園市八德區興豐路2182-1號(大發休閒公園)【蘆竹社區篩檢站】地址:暫定桃園市蘆竹區東溪路停車場【龍潭區龍潭行政園區】地址:桃園市龍潭區中興路690號【桃園社區篩檢站】地址:桃園市桃園區桃園體育場、德育街旁。【楊梅社區篩檢站】(完工、啟用時間待定)地址:地點待議新竹市【國軍新竹地區醫院】地址:新竹市北區武陵路3號(停車場)【竹科社區篩檢站】(6月3日啟用)地點:新竹市東區篤行路1號(園區原篤行會館前)備註:每日80人【竹苗邊界社區篩檢站】地點:竹市香山區與苗栗接壤新竹縣自費採檢:【台北榮民總醫院新竹分院】地址:新竹縣竹東鎮中豐路一段81號【天主教仁慈醫院】地址:新竹縣湖口鄉忠孝路29號【大安醫院】地址:新竹縣竹北市博愛街298巷5號免費採檢:【新竹台大分院生醫醫院竹北院區】地址:新竹縣竹北市生醫路一段2號 【竹北衛生所】地址:新竹縣竹北市光明二街89號苗栗縣【頭份社區篩檢站】(6月3日上午10時截止預約)地址:頭份衛生所旁空地時間:6月3日下午1點30分至下午4時【造橋鄉社區快篩站】(6月4日上午10時截止預約)位置:造橋鄉大西村2鄰慈聖路2段322巷1號(造橋鄉綜合活動中心)時間:6月4日下午1點30分至下午4時【後龍快篩站】(已截止)位置:苗栗縣後龍鎮復興里籃球場前面空地【三灣鄉社區快篩站】(5月28日上午10點截止預約)地址:苗栗縣三灣鄉永和村3鄰11號(三元宮停車場)【衛生福利部苗栗醫院】地址:苗栗縣苗栗市為公路747號【為恭紀念醫院】地址:苗栗縣頭份市信義路128號【李綜合醫療社團法人苑裡李綜合醫院】地址:苗栗縣苑裡鎮和平路168號【大順醫院】地址:苗栗縣大湖鄉中正路48-5號【重光醫院】地址:苗栗縣頭份市中華路1039號【協和醫院】地址:苗栗縣苗栗市中正路1367號【通霄光田醫院】地址:苗栗縣通霄鎮中山路88號【梓榮醫療社團法人弘大醫院】地址:苗栗縣苗栗市新東街125號【新冠肺炎快篩站】地點:竹南科學園區社區公園台中市【衛生福利部豐原醫院】地址:台中市豐原區安康路100號(立體停車場旁篩檢站)【台中慈濟醫院】地址:台中市潭子區豐興路一段88號(在橫跨第一、第二院區的74號快速道路橋下設快篩站)【童綜合醫院】地址:台中市梧棲區臺灣大道八段699號(梧棲院區急診室旁邊的平面停車場)【李綜合醫院】地址:台中市大甲區八德街2號(大甲院區旁邊的平面停車場)【烏日林新醫院】地址:台中市烏日區榮和路168號【大里仁愛醫院】地址:台中市大里區國光里2鄰東榮路483號【光田綜合醫院大甲院區】地址:台中市大甲區經國路321號【光田綜合醫院沙鹿院區】地址:台中市沙鹿區沙田路117號(沙鹿總院急診側門)【國軍台中總醫院】地址:台中市太平區中山路二段348號【亞洲大學附屬醫院】地址:台中市霧峰區福新路222號(高架橋下停車場)【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地址:台中市北區育德路2號(癌症中心大樓側門後端B2)【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地址:台中市南區建國北路一段110號(內科大樓一樓戶外篩檢站)【台中榮民總醫院】地址:台中市西屯區台灣大道四段1650號(緊臨台灣大道四段之新門診大樓旁側)【衛生福利部台中醫院】地址:台中市西區三民路一段199號(急診室外側)【澄清醫院中港院區】地址:台中市西屯區台灣大道四段966號(中港樓與敬義樓間的迴轉道)【梨山衛生所】地址:台中市和平區中正路68號【台中國際機場】地址:台中市沙鹿區中航路一段168號彰化縣【溪湖湳底龍水宮】地址:彰化縣溪湖鎮湳底路臨27之1號【衛生福利部彰化醫院】地址:彰化縣埔心鄉中正路二段80號(院外採檢站)【彰化基督教醫院】(有症狀者才可採檢)地址:彰化市南校街135號【彰化秀傳醫院】(有症狀者才可採檢)地址:台灣彰化縣彰化市中山路一段542號【員林基督教醫院】(有症狀者才可採檢)地址:彰化縣員林市莒光路456號【員生醫院】(有症狀者才可採檢)地址:彰化縣員林市莒光路359號【惠來醫療社團法人宏仁醫院】地址:彰化縣員林市惠來街89號【鹿港基督教醫院】(有症狀者才可採檢)地址:彰化縣鹿港鎮中正路480號【二林基督教醫院】(有症狀者才可採檢)地址:彰化縣二林鎮大成路一段558號【彰濱秀傳醫院】(有症狀者才可採檢)地址:彰化縣鹿港鎮鹿工路6號【北斗鎮卓醫院】(有症狀者才可採檢)地址:彰化縣北斗鎮中山路一段311號【和美鎮道周醫院】(有症狀者才可採檢)地址:彰化縣和美鎮和光路180號南投縣※經基層診所轉介到6家指定院所聯繫進行篩檢【佑民醫院】地址:南投縣草屯鎮太平路一段200號備註:6月2日~9日 9:00-17:00 啟動「東方紅PCR專案」【埔里基督教醫院】地址:南投縣埔里鎮鐵山路1號備註:6月2日~9日 9:00-17:00 啟動「東方紅PCR專案」【竹山秀傳醫院】地址:南投縣竹山鎮集山路二段75號備註:6月2日~9日 9:00-17:00 啟動「東方紅PCR專案」【南投基督教醫院】地址:南投縣南投市中興路870號備註:6月2日~9日 9:00-17:00 啟動「東方紅PCR專案」【台中榮民總醫院埔里分院】地址:南投縣埔里鎮中山路三段339號備註:6月2日~9日 9:00-17:00 啟動「東方紅PCR專案」【衛生福利部南投醫院】地址:南投縣南投市復興路478號【山腳里集會所】(5月31日 9至12時開放)地址:南投縣草屯鎮虎山路299號(活動中心前廣場)【南埔陳府將軍廟】(6月1日 14至17時開放)地址:南投縣草屯鎮南埔里中正路344之46號(活動中心廣場)【埔里仁愛公園】備註:6月2日 14:00~16:00【埔里枇杷集會所】備註:6月4日 14:00~16:00【埔里地理中心碑】備註:6月5日 14:00~16:00雲林縣【台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雲林分院】地址:雲林縣虎尾鎮學府路95號【中國醫藥大學北港附設醫院】地址:雲林縣北港鎮新德路123號【天主教若瑟醫院】地址:雲林縣虎尾鎮新生路74號【林內鄉衛生所】地址:雲林縣林內鄉新興路54號【東勢鄉安南村鎮玄宮】地址:雲林縣東勢鄉安南村安南路2-2號【元長鄉長南、長北村集會所】地址:雲林縣元長鄉長北村元北路32-20號【褒忠鄉新湖村集會所】地址:雲林縣褒忠鄉新湖村新湖22號民宅對面備註:5月26日14:00-18:00【麥寮鄉三盛村福安宮】地址:雲林縣麥寮鄉三盛村仁德西路一段26號備註:5月26日14:00-18:00【崙背鄉詔安客家文化館迴廊】地址:雲林縣崙背鄉民生路28之8號備註:5月27日9:00-12:00、13:00-15:00【斗南火車站】地址:防疫快篩行動車備註:5月26日至5月28日9:00-15:00【斗六火車站】地址:防疫快篩行動車備註:5月26日至5月28日9:00-15:00嘉義縣【嘉義航空站】(6月2日啟用)地址:嘉義縣水上鄉榮典路1號台南市【東區衛生所】地址:台南市東區龍山里林森路一段418號備註:每周三、五9:00~11:00【南區衛生所】地址:台南市南區南和路6號【新營區衛生所】地址:台南市新營區三民路72號備註:每周一、四9:00~11:00【安南區衛生所】地址:台南市安南區仁安路70號備註:每周四8:30~10:30【安定區衛生所】地址:台南市安定區安定里59號之1備註:每周四9:00~11:00【永康區衛生所】地址:台南市永康區文化路51號備註:每周四9:00~11:00【鹽水區衛生所】地址:台南市鹽水區武廟路1號備註:每周四9:00~11:00【玉井區衛生所】地址:台南市玉井區中正路5號【麻豆區衛生所】地址:台南市麻豆區巷口里興國路11-1號【台南航空站】(6月2日啟用)地址:台南市南區機場路775號【南部科學園區】(6月8日啟用)地址:台南市新市區南科三路22號高雄市專責醫院快篩採檢點【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地點:高雄市三民區自由一路100號【高雄榮民總醫院】地點:高雄市左營區大中一路386號【高雄長庚紀念醫院】地點:高雄市鳥松區大埤路123號【義大醫院】地點:高雄市燕巢區角宿里義大路1號【高雄市立小港醫院】地點:高雄市小港區山明路482號【國軍高雄總醫院左營分院】地點:高雄市左營區軍校路553號【高雄市立大同醫院】地點:高雄市前金區中華三路68號【阮綜合醫院】地點:高雄市苓雅區成功一路162號【國軍高雄總醫院】地點:高雄市苓雅區中正一路2號【天主教聖功醫療財團法人聖功醫院】(本院急診室戶外篩檢站)地點:高雄市建國一路352號備註:平日上午8:30-11:30【高雄市立民生醫院】地點:高雄市苓雅區凱旋二路134號【高雄市立聯合醫院】地點:高雄市鼓山區中華一路976號【義大大昌醫院】地點:高雄市三民區大昌一路305號【杏和醫院】地點:高雄市鳳山區五甲二路389號、470號1F【大東醫院】地點:高雄市鳳山區光遠路171-2號【高雄市立鳳山醫院】地點:高雄巿鳳山區經武路42號【高雄市立旗津醫院】(急診外社區採檢站)地點:高雄市旗津區旗港路33號備註:8:30-11:30 每日30名【健仁醫院】地點:高雄市楠梓區楠陽路136號備註:平日9:00-12:00【國軍高雄總醫院岡山分院】地點:高雄市岡山區大義二路1號【高雄市立岡山醫院】地點:高雄市岡山區壽天路12號【衛生福利部旗山醫院】地點:高雄市旗山區大德里中學路60號【義大癌症醫院】地點:高雄市燕巢區角宿里義大路21號【建佑醫院】地點:高雄市林園區東林西路360號社區快篩站【鳳山衛生所】(衛生所大門口)備註:每日篩檢時間:13:30-16:30【鳳二衛生所】(衛生所前小公園)備註:每日篩檢時間:9:00-12:00【三民衛生所】(本和里滯洪池抽水站)備註:每日篩檢時間:8:30-11:30【三民二衛生所】(中都里民中心)備註:每日篩檢時間:8:30-11:30【前鎮衛生所】(衛生所前空地)備註:每日篩檢時間:8:30-11:30【小港衛生所】(衛生所前人行道)備註:每日篩檢時間:9:00-12:00【大寮衛生所】(大寮圖書分館機車停車場)備註:每日篩檢時間:14:00-17:00【鼓山衛生所】(里民活動中心)備註:每日篩檢時間:8:30-11:30【左營衛生所】(舊左營國中)備註:每日篩檢時間:9:00-12:00【楠梓衛生所】(運動中心-射箭場)備註:每日篩檢時間:14:00-17:00【高雄國際航空站】地點:高雄市小港區中山四路2號花蓮縣【花蓮慈濟醫院】地址:花蓮縣花蓮市中央路三段707號【衛生福利部花蓮醫院】地址:花蓮市中正路600號【台北榮民總醫院鳳林分院】地址:花蓮縣鳳林鎮中正路一段2號【台北榮民總醫院玉里分院】地址:花蓮縣玉里鎮民權街1-1號【門諾醫院壽豐分院】地址:花蓮縣壽豐鄉共和村魚池52號【衛生福利部玉里醫院】地址:花蓮縣玉里鎮中華路448號【國軍花蓮總醫院】地址:花蓮縣新城鄉嘉里路163號【門諾醫院】地址:花蓮市民權路44號【花蓮市衛生所】地址:花蓮市新興路200號備註:5月30日上下場次各200人屏東縣【東港快篩站】(6月1日~4日啟用,目前已撤站)地點:東港大鵬灣濱海公園碼頭(小巨蛋前)備註:上午8:30~11:30;下午13:00~16:00 兩時段各100人【里港社區篩檢站】(6月3日~6日啟用)地點:里港河濱公園備註:上午8:00~12:00;下午13:00~17:00 兩時段各100人【潮州鎮快篩站】(5月30日17:00撤站)地點:屏東縣潮州鎮中山公園澎湖縣【澎湖機場】(5月25日啟用)地點:澎湖縣湖西鄉隘門村126-5號金門縣【金門航空站】(5月24日啟用)地址:金門縣金湖鎮尚義機場二號連江縣【連江縣衛生局、縣立醫院】地址:連江縣南竿鄉南竿鄉復興村216號(院外)備註:將通知與馬祖遊客確診案1563、案1742民宿、餐廳及觀光景點等足跡重疊者至現場接受篩檢
-
2021-05-22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柯市府「醫護徵召令」蔡壁如火速加入 遭疑特權作秀
台北市長柯文哲急發徵召令,徵求退休、退職醫護人員進駐備援集中檢疫的大型防疫旅館協助。民眾黨立委蔡壁如今天在Facebook發文已經去和平醫院急診室見習,此文一出,引發其他報名的退休護理師質疑,為何她能短短兩天就火速提前進醫院實習,是否有耍特權?一名不具名的退休護理師表示,看見立委蔡壁如在電視上說有報名徵召令,但隔一天卻神速到醫院實習,他們退休一起報名的護理師還在等通知,為何只有她行政效率非常的快?市府是在獨厚這個人嗎?這個時期這樣「感覺很像搏版面,有點不太OK,是因為民眾黨的人才可以有這特權嗎?」。該退休護理師說,聽到有上千名退休同仁一起報名,希望可以為民服務,用自己的專業去回饋社會,在第一時間站出來挺身而出,現在本土案例數字持續攀升,醫療量能一定會增加,我們這些報名的人,期盼趕快收到通知去實習付諸行動,但民代卻把這些當自己的舞台,PO文在社群高調又作秀 。蔡壁如在臉書PO文早上到和平醫院見習,穿上全套防護衣,和第一線的醫護人員站在一起。還說「離開工作站前,還要進行全身的消毒,除了醫護人員之外,幫我們消毒的化學兵也很辛苦,我要向這些守護我們的無名英雄致敬!明天,我還會再來!支援!緩解吃緊的醫護人力」。對此,北市府回應,委員到和平醫院是協助行政的部分,而此次徵召令投件數相當多,有1121名退休護理師、醫師報名,目前正在統籌整理名單。議員徐巧芯說,蔡壁如本身是公眾人物,若她的參與有附帶作用,能鼓舞其他離退醫護一起幫忙也很好。徐巧芯認為,蔡身分特殊,是政治人物也是立委,報名徵召令不太可能排在第二批或第三批,但還是希望蔡參與受訓後可以維持一段時間,而不是一、兩天,才不會被批評。議員王世堅則認為,做好事為社會貢獻不需要爭先恐後,蔡壁如過去是地下市長、現在身為立法委員,有1200多名醫護報名,蔡也要按照順序排隊,不要給社會不良觀感,壞了柯文哲的美意。
-
2021-05-21 該看哪科.呼吸胸腔
我是肺炎、流感、感冒還是氣喘?胸腔科醫師教分辨這些症狀,完整解析呼吸道疾病
近來武漢肺炎、流行性感冒佔據大量媒體版面,民眾也相當關注自身健康問題,紛紛好奇自己出現的症狀,「我是肺炎、流感、感冒、氣喘還是肺癌?」呼吸道疾病相當多元,除了最常見的感冒、流感,也別輕忽位居國人10大死因第3位的肺炎、 抽菸易引起的慢性阻塞性肺病,以及好發於40歲以上男性的睡眠呼吸中止症等。民眾可了解疾病症狀,再依情況決定是否就醫檢查,若自覺是小病,不要到急診室就診,以免徒增病毒感染風險,可至一般診所就診。呼吸道疾病千變萬化, 又以呼吸道感染最為常見。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胸腔內科主治醫師鄒志翔列出以下13種呼吸道疾病: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健保花錢榜居第4名 普通感冒 透過病毒或細菌感染,具傳染性,一年四季都可能發生。逾200種病毒與普通感冒有關,以鼻病毒最常見。 普通感冒的症狀通常從鼻塞開始,漸漸出現打噴嚏、流鼻水、喉嚨癢、咳嗽,偶爾會有輕微頭痛,較少發高燒。普通感冒的治療多以舒緩不適為主,多休息、多喝水,大約3∼5天,最多1周就能康復。 季節性流行性感冒 主要由病毒引發,A型、 B型會引起季節性流行,經飛沫及接觸傳染,於人潮擁擠處快速傳播。一般說來,季節流感好發於秋冬,與普通感冒不同,常引發高燒39℃以上,全身肌肉痠痛、倦怠無力,伴有明顯頭痛、喉嚨痛及咳嗽,會持續1∼2周。嚴重者可能引發肺炎、急性呼吸窘迫症候群等併發症,甚至走向心肺衰竭。 定期接種疫苗是最有效的預防方式,高危險群包括慢性心肺病患、嬰幼兒、老人及醫護人員,都應定期施打疫苗。近2年因青壯年感染流感的併發症比較嚴重,公費流感疫苗接種對象也放寬至50歲以上。 咽喉炎 分別為咽炎和喉炎, 因咽與喉緊密相連,交互影響,通常合併稱之。急性咽喉炎多為病毒引起,細菌感染較少見,好發於季節交替時;另環境因素,如高溫、粉塵、煙霧、刺激性氣體等也可能引發;用聲過度則會引發急性喉炎。 急性症狀常見喉嚨痛、發燒,有時合併出現咳嗽、流鼻水、打噴嚏、頸部淋巴結腫大。一般不會妨礙日常生活,多喝水、多休息,飲食禁刺激、辛辣物,不要抽菸。 急性下呼吸道感染,肺炎是第3大死因支氣管炎 支氣管發炎時會分泌過多黏液,導致咳嗽、咳痰、發熱、呼吸困難等症狀。急性發炎多在3∼5天內好轉,咳嗽、咳痰 則持續2∼3周。急性支氣管炎多數為病毒或細菌感染;另外,刺激性氣體、寒冷空氣,也會減弱支氣管的防禦力。 肺炎 肺炎主要有2種病因,一是細菌感染,一是病毒感染。肺炎通常為細菌引發,又以肺炎鏈球菌最常見。肺炎鏈球菌平時寄居鼻腔,當人體免疫力下降時,就可能入侵肺部,以老人、幼童、慢性病患最易感染,不過靠施打疫苗可預防。 而病毒性肺炎則比較少見,奪走多條人命的SARS(嚴重急性呼吸系統症候群)、MERS-CoV(中東呼吸症候群冠狀病毒感染症),以及在2019年底於中國武漢爆發的新 型冠狀病毒COVID-19),都是病毒性肺炎的例子。 病毒性肺炎為吸入性感染,透過人與人之間的飛沫傳播。研究發現,老年人、慢性病患者是病毒性肺炎的高危險群,且在冬春之際、季節性流行感冒病毒肆虐時,罹患病毒性肺炎的機率也會提高。 肺炎主要症狀為發熱、咳嗽、咳痰、畏寒、噁心、嘔吐、胸痛、呼吸急促,甚至呼吸困難、咳血,與其他呼吸道疾病最大的區別在於,會出現肺部浸潤現象。少數破壞力強的細菌、病毒(如 SARS)會傷害肺部組織,留下肺纖維化的後遺症。 肺炎居國人10大死因第3位,若能及早就醫,治癒機率高。若沒有好好處理,後續可能產生嚴重併發症,如急性呼吸窘迫症候群、心肺衰竭等,千萬不可輕忽。 慢性呼吸道疾病,肺阻塞居全球第4大死因 氣喘 醫學上稱為「支氣管性哮喘」,發生原因為先天體質加上後天環境。氣喘病人通常有家族病史,症狀為長期咳嗽、時好時壞,特別是季節交替、夜間低溫時最難受,伴隨胸悶、有痰,呼吸中有「咻咻」的喘鳴聲,常合併有過敏性鼻炎或鼻竇炎。 有過敏體質的人不一定會發病,主要是被過敏原激發,最常見的是塵蟎,有些人則對飲食過敏,也有人對花粉、貓毛狗毛、德國蟑螂等過敏。 慢性阻塞性肺病 簡稱COPD(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主因是抽菸引起發炎反應,肺泡無法有效交換氣體,病患會出現喘、悶、咳、呼吸困難等症狀。如果20歲開始每天抽1 包菸,大約到40歲左右,就會 產生COPD症狀,患者也較易罹患流感、肺炎、肺結核及肺癌等疾病。 COPD又分肺氣腫、慢性支氣管炎,區別在於肺氣腫病人走路會喘,體型偏瘦;慢性支氣管炎則以咳嗽、痰多為主,病人體型較胖,也有患者綜合2種症狀。由於COPD是進行性疾病,藥物雖可控制病情,但無法逆轉病程,愈早戒菸,愈能減緩惡化程度。 肺結核 屬第3類法定傳染病,乃肺臟受結核桿菌侵襲,形成結核。患者多為過去曾感染再復發,也有人是被傳染,但機率較低,吸入結核菌僅5∼10%會發病。 肺結核的症狀是咳嗽3周以上,甚至咳血,也有人會持續發燒,並非急性高溫,體溫約在37.5℃左右,嚴重的話,體重會減輕。現在已有很好的藥物可治療,但需要服藥6∼9個月,病人要耐心遵從醫囑。 支氣管擴張症 因支氣管永久性擴張,容易反覆感染,病人的表現通常是咳血、痰多,對天氣變化較為敏感。成因多為年輕時肺部感染所致,某些疾病如肺結核的後遺症,也會導致支氣管擴張。另外,有自體免疫疾病的人也是高風險群。 其他胸腔疾病,肺癌高居國人惡性腫瘤死亡率第1位 肺癌 居國人惡性腫瘤死亡率第1位,與30年前不同的是,過去扁平細胞癌、肺腺癌的比例約6:4,現在已各半。扁平細胞癌的主要危險因子是抽菸及二手菸,具有很強的關聯性,所以政府大力宣導戒菸。但近10年肺腺癌比率上升,患者多數不抽菸,連家庭主婦也會得,推論可能與空氣汙染有關。睡眠呼吸中止症 因病患睡眠時上呼吸道重複塌陷阻塞,所以會產生打鼾、呼吸中止現象,通常白天會精神不濟。同時因長期夜間缺氧,易產生高血壓、糖尿病等併發症。 「肥胖」是睡眠呼吸中止症的主要危險因子,頸圍愈粗,罹患機率愈高。一般好發於40歲以上男性以及更年期女性。目前已有很好的治療方式,病人須配合減重、安眠藥減量,以免加重睡眠呼吸中止症狀。 急性呼吸窘迫症候群 簡稱ARDS( a d u l t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廣泛性的肺泡微血管受損,使得氣體交換受到嚴重阻礙,造成呼吸困難、缺氧,甚至皮膚會呈藍紫色。 常見原因為敗血症、肺炎引發的併發症,或流感、嚴重創傷、溺水,進而可能會造成肺部硬化,導致多重器官衰竭,致死率極高。治療上會給予支持性療法,等待肺部漸漸恢復功能。 間質性肺疾病 主要是各類病因使得肺部間質產生發炎、纖維化等病變,讓肺部氣體交換功能受影響。有些是自體免疫疾病引起,如硬皮症、紅斑性狼瘡、乾燥症等,愈早發現愈可治療。 另外還有原發性肺纖維,俗稱「菜瓜布肺」,乃不明原因造成漸進性的肺部纖維化,肺部像菜瓜布般粗糙有空洞,失去交換氣體功能,病患呼吸會像快窒息般痛苦,發病至死亡僅2∼5年。原發性肺纖維化原因不明,但有藥物可以緩解,讓症狀不至於惡化太快。 綜合上述,非病毒或細菌引發的呼吸道疾病,例如慢性阻塞性肺病、肺癌,高危險因子主要是抽菸;如果是病毒或細菌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像流感、普通感冒,以及SARS、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等急性下呼吸道感染,因有傳播性,必須要戴口罩,保護自己,也保護他人。 (本文摘自今周刊特刊) ●原文刊載網址●延伸閱讀:.被關1年多才解禁,她看台灣「還沒不可收拾」:每個人守5關,幾週疫情就能挺過去!.70歲是逗號不是句號!她不再繞著先生轉、獨居新生活:就算有小挫折也無礙愜意人生.兒子找到伴想結婚,媽卻怕他被詐騙會離婚?翅膀硬了要離巢,想太多不讓他飛才悲劇
-
2021-05-20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配合全國三級防疫警戒 奇美醫學中心7大要點措施出爐
因應中央疫情指揮中心05/19公告COVID-19(新冠肺炎今天起)全國三級防疫警戒,為保障病人、民眾及醫療照護工作人員安全,奇美醫學中心即日起配合住院降載等措施,以降低感染機率,未來將滾動式檢討相關作為。奇美醫學中心表示,相關措施共有7大點,涵蓋住院、門診等,詳細內容如下:一、住院部分:今起實施病人住院前新冠肺炎PCR檢測;以警示並縮減非緊急住院病人。目前住院病人已較上周三降載約10%。住院病人需持有3天內的PCR核酸檢測陰性檢驗報告。急診收住院病人,會在急診完成PCR檢測。二、門診、檢查和手術等,請非急迫性疾病民眾,暫緩來院就診,逐步減少門診量。長期使用慢性病藥物民眾,只要提前利用醫院線上預約系統或來電,進行第二次和第三次慢性處方箋預約領藥,可在指定日期於醫學中心白宮餐廳前「預約慢箋領藥處」進行領藥。線上和APP預約民眾,當天不可預約慢箋領藥,須至少一天前才可預約;原有慢性病連續處方箋領藥照常運作,目前「藥來速」領藥僅限預約第二、三次慢性病處方箋,減少可能感染風險。三、05/18已再增設第二個戶外篩檢站,急診檢傷地點外推,於醫療區外設置流動廁所,,詢問TOCC時並增加確認是否有北部旅遊史,減少院內感染風險。四、分艙分流:奇美醫學中心專責病房共有11床,如疫情擴大需增設備援病房都設置完成;專責病房動線、人力均有專艙專用規畫,隨時完成嚴謹消毒程序。另外,避免病人過度集中,採各棟醫療大樓門診分流、於各大樓入口增加人力查驗旅遊史和發燒篩檢。具旅遊史和發燒或呼吸道症狀等者,引導至「防疫站」進行後續防疫措施。正常就醫民眾,醫院盡量提供減少重複查驗。五、05/11起禁止探病、陪病限制1人,急診室人員防護全面升級著防護衣。六、針對已住院病人,全面進行新冠肺炎PCR檢測,持續監測健康狀況。七、遵循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及疫情發展,將採滾動式修正。
-
2021-05-20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醫護如戰士上戰場打仗 邱泰源籲疫苗優先接種
新冠肺炎本土疫情嚴峻,掀起疫苗搶打潮。醫師公會全聯會理事長、民進黨立委邱泰源呼籲,醫護與防疫人員如戰士上戰場打仗,應優先保留疫苗名額並鼓勵接種,守住防疫第一線。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昨天召開新冠肺炎(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應變視訊會議,全台各縣市醫師公會理事長、醫師公會全聯會常務理事,涵蓋基層診所與醫院醫師,皆上線與會討論。邱泰源今天接受中央社記者電話訪問表示,全國共5.2萬名醫師,有7成在醫院任職,3成在基層診所服務,疫情嚴峻之際,醫院與基層更要攜手防疫守住防線。邱泰源提到,應變會議中有3大建言,首要之務是保住醫療量能,目前確診者多達6至7成是無症狀或輕症,若全湧入醫院不僅影響急重症醫療量能,更可能引起群聚,故需分流收治,建立有韌性的醫療體系。邱泰源表示,無論是醫院或基層診所,相關防疫、採檢與收治的標準流程必須清楚,也要盡快整備防疫設備與物資,特別是診所可能面臨N95等防疫物資不足,必須盡速到位。最後,本土疫情掀起疫苗搶打,今天抵台約40萬劑AZ疫苗該如何分配,邱泰源說,應優先保留名額給醫護防疫人員,並鼓勵接種。他強調,醫護就像戰士,打疫苗是為了上戰場,接種後有了防護力才能打仗。區域醫院協會也發布新聞稿,強調將全力配合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執行防疫任務。區域醫院協會指出,目前採檢人潮持續超量,呼籲民眾到急診室務必配合耐心等待,互相體諒,給醫護同仁多一些時間,全民齊心抗疫才能穩住疫情。
-
2021-05-19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圖表/新冠、流感和感冒有何差異?專家教你初步症狀判斷
●輕症易出現鼻塞、流鼻水、咳嗽、嗅味覺喪失等上呼吸道症狀●病毒進入下呼吸道,會引發全身性的發炎反應及鼻風暴●嚴重會有胸悶胸痛、呼吸困難、發燒、肌肉骨頭痠痛、疲勞、頭痛等症狀台灣新冠肺炎疫情大爆發,各大醫院急診室湧進大量希望接受篩檢人潮,造成醫療量能相當吃緊。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胸腔內科主任周百謙表示,新冠肺炎確診病例約10%至30%是無症狀患者,但不少發病患者症狀與一般感冒、流感的症狀很類似,沒有特異性,容易混淆而影響診斷。 其實這三種疾病主要症狀表現還是有所差異。周百謙指出,新冠肺炎病毒的傳播主要是透過飛沬傳染方式,如果咳嗽、打噴嚏或是說話,就會在空氣散播時進入周遭人的鼻腔或口腔作暫時性的存留,初期會以上呼吸道的症狀為主,如鼻塞、流鼻水、咳嗽、嗅味覺喪失等,屬於輕症症狀,和感冒症狀相似。 隨著時間進展,病毒可能進入下呼吸道,引發全身性的發炎反應及鼻風暴,此時的症狀與一般感冒症狀不同,常見胸悶胸痛、喘、呼吸困難、發燒、全身肌肉骨頭痠痛、疲勞、全身無力、噁心、腹痛、腹瀉、頭痛等症狀,這與流感部分症狀表現類似。 目前台灣已進入新冠肺炎社區感染傳播,本土確診病例數不斷攀升,周百謙說,由於新冠肺炎沒有標準症狀及特異性,且陽性確診病例數激增,已經無法靠TOCC疫調進行篩檢,民眾要自我警覺,可從三種疾病症狀比較表進行初判,若有咳嗽及胸部不適症狀時,建議盡早就醫接受採檢,確認是否有問題。
-
2021-05-16 焦點.杏林.診間
把雲端藥歷變好用 解除重複用藥危機
84歲的王奶奶因為多重用藥造成低血糖,被女兒緊急送進台中榮總急診室,但醫師一時找不出哪一顆藥是造成低血糖的元凶。所幸,王奶奶持續在台中榮總高齡醫學科門診治療,經醫師直接調整處方箋、重新開藥的「用藥整合」後,低血糖問題再也沒有發生過。高齡就醫趴趴走,重複用藥吃出問題。台灣就醫方便,患者可能拿著健保卡四處看病拿藥,看病足跡可能含括好幾家醫院,例如糖尿病看A醫院A醫師,心臟病看B醫院B醫師,也可能為了治療糖尿病,C醫院和D醫院兩邊跑。但病人往往無法向醫師描述其他醫院或醫師開立哪一種處方藥物,也講不清楚自己做過哪些檢查。如果醫師不小心認錯藥、加錯劑量,重複開藥恐怕使病人出現藥物副作用,危害健康。台灣將進入超高齡社會,高齡病患常有多重複雜疾病,複雜的用藥更容易出現問題。健保署的「健保醫療資訊雲端查詢系統」誕生,不僅彙整病人的用藥紀錄,也方便醫師問診與開藥,更裨益病人用藥安全。但大家不知道的是,台中榮總讓過去因為「不好用」、被各醫療醫院嫌棄的雲端藥歷系統脫胎換骨,院長許惠恒(上圖)更是幕後大黑手,他對準舊系統推動破壞式創新,所有應該有而且更好用的功能,新系統幾乎都能滿足。中榮建立溝通橋梁, 翻轉雲端藥歷。作為資深臨床醫師的許惠恒,自然對無好評的健保署雲端藥歷系統有切膚之痛。於是,讓雲端藥歷系統從「不好用」變「好用」,成為流程改善的目標。他邀請醫師、護理師、藥師、檢驗師,以及資訊工程師加入流程改善小組,藉由鼓勵與充分授權,讓跨資訊領域醫療人員於專案小組內稱職地扮演橋梁,醫療與資訊工程的溝通變得快速順暢,也成功開發雲端醫療資訊系統,翻轉雲端藥歷的使用痛點,並於2014年榮獲健保署雲端藥歷系統應用創意比賽大獎第一名,更促動健保署雲端藥歷系統升級,並特別註明「此概念源自於台中榮民總醫院」,推廣至全台所有健保醫療院所,使用至今。許院長認為,「任何流程,永遠有改善空間。」只要醫療服務流程中出現痛點,就應深入挖掘,從中尋求改變與創新。購書連結👉👉《AI快思 你慢想》
-
2021-05-15 醫聲.院長講堂
萬芳醫院院長陳作孝/多站在病患角度思考 提供有溫度醫療
萬芳醫院重視社區醫療及服務,創立24年謹守「品質是萬芳的尊嚴」為最高的管理原則,院長陳作孝期盼,「萬芳醫院能提供有溫度的醫療」,病患、醫院、醫療人員均為一體,滿足病人需求、培養院內人才,共創醫院價值。今年2月接任萬芳醫院院長的陳作孝,於萬芳醫院服務長達20多年,是國內腎臟醫學專家,曾任萬芳醫院內科部主任、事業發展部主任、醫品副院長、醫務副院長等職務,在醫療專業及醫院管理領域,經驗豐富。接任院長後,除了秉持「維持品質、共創價值」理念,院內重視人才培育及教研強化的提升,院外則加強跨領域、跨科別連續性照護,結合社區資源,落實長照2.0政策。此外,國際及偏鄉醫療也是醫院發展重點項目之一。重視病患及家屬感受「多站在病患角度思考,同一件事情才能看到不同面向。」陳作孝做事一板一眼、循規蹈矩,看似冷酷無情,實際上非常重視病患及家屬的心情。他的弟弟曾因車禍送到醫院急診,在急診室陪弟弟時,認知到「做家屬的一分一秒都覺得長久、煎熬」,深刻體驗家屬感受後,看到角度不同,可以做的事情就愈多。陳作孝指出,醫護人員或許覺得這是醫療日常,但「若要提供有溫度的醫療,自己本身也要有溫度」,台灣醫療雖然很好,但若無法體會病人的心情,講出來的話冷冰冰,恐對於病患的需求無法有效提供服務,若能多做一點,病人會更感激。承接國際及偏鄉醫療醫學中心要承接5大任務,包含國際及偏鄉醫療,陳作孝曾到非洲聖多美普林西比、緬甸撣邦省提供醫療服務。其中聖多美普林西比整體衛生環境落後,水力、電力等資源及基礎建設不穩定,需要透析等侵入性治療人口不多,主要以一般疾病及急診為大宗。緬甸撣邦省衛生情況也不好,當地依靠雨水作為生活用水,飲用水及汙水混合在一起,因此,肝炎、消化道出血等消問題為主要看診病況。雖礙於當地法規,無法行醫,但每季仍會去當地5、6次進行協助,其餘時間則透過視訊診斷如皮膚病等病況,並告知醫護人員該使用什麼藥。回鄉服務「有窩心感覺」國內方面,也協助澎湖、馬祖、屏東、南投等地進行偏鄉醫療。作為澎湖人,談到回鄉服務,陳作孝「有種窩心的感覺」,面對中風、腦創傷、急性心臟病等急重症,偏鄉醫療資源較不足,僅能靠大型醫院來支援,「一路走來也許辛苦,但就是靠熱忱來支撐。」陳作孝小檔案專長:透析治療(洗腎)、慢性腎臟病、糖尿病腎病變、高血壓、水腫現職:台北市立萬芳醫院院長學歷:國立陽明大學醫學院醫學系、台北醫學大學臨床醫學研究所博士經歷:萬芳醫院腎臟內科主任、門診部主任、醫務部副主任給病人的一句話簡單生活、健康飲食
-
2021-05-14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篩檢潮 名醫疾呼:非危急不要到急診掛號以免無謂波及
國內疫情日趨嚴峻,防疫升到二級警戒,新光醫院急診科主任張志華在臉書疾呼,各醫院急診都排滿是疑似個案在篩檢,若非危急狀況,請大家不要到急診掛號,以免受到無謂波及。台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的胸腔重症醫師蘇一峰也在臉書表示,恐慌採檢人潮湧入塞爆急診,急診室醫護人員辛苦了,「北台灣目前的感染壓力很大,全民大家一起做好自身防疫,幫國家渡過難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