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5-11 養生.家庭婚姻
搜尋
心情
共找到
2618
筆 文章
-
-
2024-05-10 焦點.杏林.診間
醫病平台/「最沉重,也是最甜蜜的負荷!」
【編者按】:本週的主題是各校分享「醫學人文的教與學」。這次分享三篇文章的醫學院,包括一位還沒進入臨床階段的醫學生,介紹他如何由課堂老師的啟發使他學到醫學與人文的課程可以當作一個橋樑,橫跨醫學與各種領域,思索兩者碰撞出的火花。同時也分享課程提供許多參訪活動,是一種記憶的傳承,讓學生對學校產生強烈的歸屬感、認同感,而領悟「醫學與人文可以說是一門貫穿人生的重要課程」。→想看本文一位在臨床實習的醫學生描述在他所參與照顧的一位病童的整個治療過程中,見證了小男孩透過藝術治療,展現了驚人的勇氣和力量,而在告別式上,音樂治療師用小男孩生前最愛的歌曲改編成樂曲,溫暖的陪小男孩完成生命的最後一哩路。→想看本文更難得的是,這學校的醫學人文課程的主要負責教授,雖然目前借調台北市衛生局長要職,看到了兩位醫學生的報告後,居然在夜深人靜時,寫出作家吳晟面對自己孩子們時所說:「最沉重,也是最甜蜜的負荷!」是各醫學院校負責醫學系人文課程的老師的最佳心情寫照。謹在此對這些老師致上最大的謝意與敬意。夜深了,滑著手機的對話群,倏忽地發現一條邀請寫短文回應對人文課程學習心得的訊息,疲憊的身體好像又有了一點點有精神了,也想把身為一位安排教學內容且親自執教老師的種種心得,透過敲鍵盤的手表達。結合大班授課與體驗學習來進行的台大醫學系大一學生必修的「醫學與人文」課程,無法揭櫫「提升學習者人文素養」似乎遙不可及的學習目標,但是細細閱讀該篇醫學生的學習心得,相信課程所期待醫學生達成的學習目標「培養學習者對於學習人文的興趣」確有完成。雖在心中湧起一絲絲難掩的喜悅,卻依舊還是戒慎小心。已經不太清楚是何時被委以協助台大醫學系醫學人文相關課程的重責大任,秉持多元包容的精神,就從「醫學與人文」課程開始,不再如過去將醫學人文這一名詞僅僅連接於同理心,而是涵蓋眾多人文領域、採用多種授課方式、結合不同背景教師,由共同課程出發進入臨床學習,並且隨時參考學生學習回饋調整涵蓋領域、授課方式、授課教師。身為課程主要負責教師,作家吳晟面對自己孩子們時所說:「最沉重,也是最甜蜜的負荷!」是最佳的心情寫照。沉重的是,即便醫學院及醫學系投入相當多的心力與資源協助醫學系的人文課程,縱使授課教師們都盡心盡力,學生們的評價依舊不若期待中的滿意,對於課程的回饋也依舊犀利。誠然,人文課程得以不斷地進步,也多虧這些學生回饋。甜蜜的是,當學生們有感受到老師的用心教學與課程的精心安排時,哪怕學生們只是很隱諱地表達,都足以讓老師們有種甜甜的感覺,而忘卻了課程安排的繁瑣、授課時的辛苦以及那些不若期待中的滿意。夜更深了,氣溫也似乎降得更低了,該睡了,相信台大醫學系的醫學人文課程會如明天的天氣一般越來越好。延伸閱讀2024/5/6 醫學生不只是醫學生:醫學視野下的人文之旅2024/5/8 原來是這樣!在臨床實習中體會醫學與藝術的結合責任編輯 吳依凡
-
2024-05-10 焦點.健康你我他
老夫老妻還需性愛?/沏茶洗漱香香 迎接假日性福
剛結婚時,血氣方剛,精力旺盛,可以隨心所欲享受魚水之歡,但是隨著小孩相繼出生,購屋繳貸款,生活壓力變大,加上時間難喬,夫妻愛愛的事可遇不可求,只能隨機應變。轉眼間,孩子長大,獨立自主了,不知不覺我們也已邁入中老年人的行列。原以為夫妻的獨處時間變多,可以重拾年輕時的熱情,隨時來個意外的「驚喜」,但因為我們仍是上班族,太太又堅持下廚、天天打掃,備極辛勞,只怕突如其來的舉動會帶給她「驚嚇」,辦這事兒還是得看時機,沒有一個準則。很慶幸的是,對於規律運動、依然生龍活虎、「性」致勃勃的我,太太頗能體諒及配合,幾經磨合及觀察時間分配後,終於排定一個不受干擾的假日下午當做我們的「性福課」。實施多年來,除身體不適或重大事由外,不曾間斷過。每到假日前一、兩日,我就開始醞釀好心情,話變多也變甜,歡喜期待甜蜜課程的到來。上課前,沏一壺茶,洗漱香香,慢慢地進入溫柔鄉,享受身心靈融合的忘我境界,偶爾來個不一樣的加碼演出,課程更加豐富。老夫老妻定期共修性福課,不但是釋放工作及相處壓力的最佳潤滑劑,透過用心、專情及和諧的親密「交流」,也可活化體適能及汗流浹背的暢快,維持年輕的體態和心態,生活更歡樂。
-
2024-05-09 養生.聰明飲食
睡前吃魚油能幫助入眠?營養師認證5助眠食物,攝取魚肉效果一樣好
吃魚油好處多,其EPA成分能幫助調節情緒、預防血栓產生;DHA成分則可提升專注力、促進新陳代謝。除了補充人體無法自行生成的營養素,睡前吃魚油還能助眠,這是真的嗎?睡前吃魚油還能助眠,這是真的嗎?食藥署指出,國外研究報告沒有足夠證據支持魚油的明顯助眠效果,分析對照組的數據,並沒有太大的差別,若要把魚油作為助眠補充劑,需更多科學研究來證實直接效果。林口長庚醫院營養師陳姿吟表示,Omega-3脂肪酸扮演維護大腦功能的重要角色,裡頭的DHA、EPA是很重要的部分,尤其大腦約有60%是脂肪,這些脂肪又大多是DHA。陳姿吟說,魚油曾被用於改善憂鬱情緒,國際已有高濃度魚油應用在憂鬱症治療的相關研究;魚油的Omega-3脂肪酸有抗發炎的作用,調節神經傳遞的特性亦被推廣於預防、延緩失智症。Omega-3脂肪酸常見於深海魚的油脂中,攝取魚油在體內代謝後會轉為前列腺素,產生抗炎性。陳姿吟強調,魚油確實對身體有許多正面好處,但不要有「高劑量」的迷思,避免引起腹瀉、便祕、胃腸不適等反效果。魚油不宜空腹食用攝取魚油保健食品,要注意隨餐或飯後吃,藉由食物中的脂肪提高魚油在人體的吸收率。陳姿吟提醒,魚油屬於脂溶性維他命,不宜空腹食用。另外,凝血功能異常、服用抗凝血藥物的民眾,以及預產期前一個月的孕婦勿自行使用魚油,先詢問專業醫師或藥師意見,評估是否會導致出血性問題。魚油是從富含油脂的魚類萃取而來,民眾若擔心大型魚類的重金屬汙染,不妨多吃新鮮魚肉。陳姿吟建議,每周吃2-3次魚,每餐攝取量約手掌心大小,可達到國健署提出的國人飲食建議量。以目前台灣當季的海鮮,鰹魚、鯖魚是高CP選擇,而且鯖魚的EPA及DHA含量超高,在台灣常見魚種中排名第一,每百公克含有3329毫克的DHA,可說是「DHA魚」。陳姿吟分享,攝取正確營養素也能幫助好眠,色胺酸是合成血清素、褪黑激素的重要原料。推薦色胺酸含量較高的食物:牛奶、香蕉、堅果、糙米、深綠色蔬菜,持續食用有助於放鬆、舒緩情緒,改善焦慮失眠。營養師推薦5助眠食物1.牛奶:牛奶中有色胺酸,能改善睡眠品質,另一營養素鈣質能穩定神經肌肉。陳姿吟提醒,睡前喝200-240ml的低脂溫牛奶,不要加糖或購買調味乳,對腸胃的負擔較小。2.香蕉:鉀和鎂有助於身心放鬆,色胺酸成分可讓人心情愉快;豐富的膳食纖維會增加飽足感,建議下午茶時間或晚餐前食用。3.堅果:多吃南瓜子、核桃、開心果、腰果、黑芝麻等,維生素B群可將色胺酸轉化為血清素,安穩情緒。4.糙米:其中的GABA(γ-氨基丁酸)可以穩定神經傳導,抑制興奮程度,提升睡眠品質。5.深綠色蔬菜:葉酸成分能幫助血清素合成,鈣、鎂幫助肌肉放鬆,鉀則預防睡覺時抽筋,改善睡眠中斷困擾。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4-05-09 退休力.健康準備
吃莓果健腦 逆齡料理愈吃愈年輕
防失智、健腦,可多吃莓果!大腦神經細胞20歲後開始減少,若嚴重退化將增加失智風險,營養師蘇韋霖表示,麥得飲食(MIND diet)能延緩大腦老化,改善認知功能,其強調攝取高抗氧化力食物,莓果類是水果的首選,富含花青素和類黃酮成分,能修復受損的認知能力,提升記憶力與學習能力,只要花點心思料理,即可增添美味口感。聯合報健康事業部規畫退休5力「逆齡料理系列—打造愈吃愈年輕的餐桌」5堂課程,邀請蘇韋霖分享養腦、紓壓、強健腸胃、肝腎排毒、保護血管的飲食原則,現場也會帶大家自製料理,從餐桌上找回健康。5月19日第一堂課將傳授「養腦飲食」,並製作莓果豆漿和地中海紙包魚,讓學員吃得健康、開心。麥得飲食提倡攝取天然原態的食物,藍莓、草莓、蔓越莓、黑莓等屬於抗氧化力高的水果,有助於降低體內自由基對大腦及心血管的傷害,除直接食用外,也可與豆漿一起攪打,當作早餐飲品或下午茶,一天喝一杯,幫助飲食營養更加分。蘇韋霖說,豆漿是由黃豆所製成,富含優質蛋白質具有製造細胞和協助神經傳遞物質作用;大豆卵磷脂中的磷質醯膽鹼是腦部神經傳導物質「乙醯膽鹼」主要原料,能幫助神經傳遞、修復受損的細胞膜,使腦部變得更靈活。若民眾擔心莓果的酸味,可額外添加適量蜂蜜提味,但蘇韋霖提醒,糖尿病患需控制整體含糖量,避免傷身。莓果豆漿● 材料:無糖豆漿200ml、綜合莓果(蔓越莓+藍莓)50g、蜂蜜適量●作法:將豆漿、莓果、 蜂蜜(可不加),倒入果汁機中攪打至均勻即可。逆齡料理系列:打造愈吃愈年輕的餐桌課程時間:● 5月19日(日)讓大腦變年輕 吃出記憶力● 5月26日(日)讓心情變年輕 吃出免疫力● 6月02日(日)讓腸胃變年輕 吃出保護力● 6月16日(日)讓肝腎變年輕 吃出代謝力● 6月23日(日)讓血管變年輕 吃出抗老力地點:台北市衡陽路72號3樓洽詢:02-8692-5588轉5869
-
2024-05-08 焦點.杏林.診間
醫病平台/原來是這樣!在臨床實習中體會醫學與藝術的結合
【編者按】:本週的主題是各校分享「醫學人文的教與學」。這次分享三篇文章的醫學院,包括一位還沒進入臨床階段的醫學生,介紹他如何由課堂老師的啟發使他學到醫學與人文的課程可以當作一個橋樑,橫跨醫學與各種領域,思索兩者碰撞出的火花。同時也分享課程提供許多參訪活動,是一種記憶的傳承,讓學生對學校產生強烈的歸屬感、認同感,而領悟「醫學與人文可以說是一門貫穿人生的重要課程」。→想看本文一位在臨床實習的醫學生描述在他所參與照顧的一位病童的整個治療過程中,見證了小男孩透過藝術治療,展現了驚人的勇氣和力量,而在告別式上,音樂治療師用小男孩生前最愛的歌曲改編成樂曲,溫暖的陪小男孩完成生命的最後一哩路。更難得的是,這學校的醫學人文課程的主要負責教授,雖然目前借調台北市衛生局長要職,看到了兩位醫學生的報告後,居然在夜深人靜時,寫出作家吳晟面對自己孩子們時所說:「最沉重,也是最甜蜜的負荷!」是各醫學院校負責醫學系人文課程的老師的最佳心情寫照。謹在此對這些老師致上最大的謝意與敬意。從大一進入醫學系以來,師長們就強調醫學本身是一門「以人為本」的學問,豐富的醫學人文課程包含了哲學、文史、藝術、心理等面向,尤其課程中常常接觸到藝術與醫療的介紹。然而那時是懵懵懂懂,內心總是有個疑惑:「到底為什麼醫學要和音樂、繪畫等藝術連結,是否一定要學習這些技能才算是有醫學人文素養?」後來,也從醫學演進史了解到,最早的醫學便是先賢們觀察病人的臨床症狀及表現,歸納整理出疾病的特徵和治療方式,進而有系統性地對疾病展開實驗與研究。與其說醫學是科學,它更像是一門藝術。醫學與人文是習習相關,唇齒相依。「阿伯你好,我是這個病房的實習醫學生,這兩週都會在病房看您喔!」在大五進入臨床實習後,每當我來到一個新病房時,總是要重複著自我介紹給病人聽,也重新去認識他們。醫學生就像一只不斷轉動的陀螺,如同觀賞電影般從一位病人的故事躍遷到另一位。儘管電影扣人心弦,但當片尾曲響起,感謝名單浮現,電影院的燈光逐漸明亮時,我僅能是輕輕擦拭眼淚,整理自己的服裝,沉著地走出影廳。然而,電影的故事並未結束,我是否真正深入體驗劇中角色的情感?是否真的能夠感受其痛苦?或者只是暫時的情緒激動?在醫院裡,醫師與病人之間的連結是那麼脆弱。儘管雙方曾如此緊密相連,感受過深厚的親密,但我仍然只是他或她生命中的短暫過客。我常覺得,我與病人之間存在著一層朦朧的隔膜,距離雖近但不清晰,觸碰雖近但無法真切。病人的困頓在我面前毫無保留地呈現,然而內心的脆弱卻不易展露,我也小心的讓自己保持專業,不流露太大的情緒。我常覺得,醫生與病人之間的關係維持在一種微妙的平衡。當醫師傳遞不樂觀的消息時,雙方需要承擔多大的勇氣?如何面對病人與家屬絕望的眼神?當醫學超越純粹的理性時,一切變得複雜。然而,這些波瀾的情感,不過是別人的敘事嗎?就如同那些讓我流淚的小說、電影和戲劇,我能允許我的情感涉入多深?每次照顧一個病人,就如同打開一本豐富曲折的故事,當診察及病歷紀載完成,已然完成能交班的工作,但我依然如一只陀螺,在各個故事之間旋轉不止,好似留下眾多未完結局,而內心的疑惑,也須待日後實習方能繼續探索。在小兒科實習時,我遇到了一位罹患橫紋肌肉瘤的小男孩,在勇敢地接受化療所帶來一系列的痛苦後,仍不敵病魔離世。這位小男孩住院的期間,接受來自藝術治療師們的治療與幫助。治療師以繪畫、音樂及舞蹈為祂帶來了安寧和愉悅,使小男孩在最艱難的時刻,也能找到一絲安慰。儘管無法用言語表達,舞蹈和繪畫讓祂有了與最愛他的家人及治療師們的溝通方式,得以表達出自己的情感。小男孩的媽媽在照顧他的期間,承受了巨大的心理壓力,但藝術的媒介讓母親和小男孩有了情感的連結,陪伴她走過哀悼的歷程。在男孩的告別式上,音樂治療師用小男孩生前最愛的歌曲改編成樂曲,溫暖的陪伴小男孩完成生命的最後一哩路。整個治療過程中,小男孩展現了驚人的勇氣和力量:儘管面對生命的挑戰,依然保持著開心和笑容。透過藝術治療,小男孩展現了自己獨特的生命價值和意義。陪伴兒童面臨生死的心痛場景,這樣真實地在眼前,是對我很大的衝擊,醫療團隊所提供病人的支持與實際互動也令我了解,原來藝術也可以和這樣和臨床醫療結合。在生命最黑暗的時刻,在現代醫學的所不能及之處,病童和家屬們更需要的是情感上的陪伴與關懷。透過藝術治療,不僅是身體病痛的緩解,更是建立起人與人間心靈上的支持和連結。進入臨床實習後,很大的挑戰是除了要能靈活運用學到的各種醫學知識外,也要開始學習如何與病人應對,了解病人的需求。所謂的全人醫療,不僅僅只是治好身體上的疼痛,更是給予病人心靈上的支持。在即將卸下實習醫學生的身份時,我重新審視大一時醫學與人文的課程內容,讓我對這些課有了不同的體認。在臨床嚴肅且專業的老師們,講起音樂藝術信手捻來,每天穿梭的醫院背後是藝術空間的理念,真正支撐起現代醫療與醫學教育的是深厚的文化底蘊與細膩的人文情懷。在醫療越來越商業化的現今,更能體現出醫學人文的重要性,敦促我們重新思考醫療與醫學教育的本質。醫學校老校長高木友枝的那句「做醫生之前,先懂得做人」,在進入了臨床後,讓我有了更深的體悟。延伸閱讀5/6 醫學生不只是醫學生:醫學視野下的人文之旅責任編輯 吳依凡
-
2024-05-07 癌症.飲食與癌症
喝酒臉紅是「基因缺陷」易致癌 近5成台灣人都不宜飲酒
你喝酒臉會紅嗎?可能帶有遺傳基因缺陷。衛福部心健司表示,台灣人因基因特性,4成9民眾缺乏「乙醛去氫酶(ALDH2)」,導致無法有效代謝酒精,容易致癌。為倡導民眾遠離酒精危害,衛福部響應台灣酒精不耐症衞教協會發起5月9日「台灣無酒日」活動。台灣酒精不耐症衛教協會理事長陳哲宏說,基因缺乏乙醛去氫酶會讓酒精中的一級致癌物「乙醛」無法順利代謝,增罹癌風險。「喝酒會臉紅代表不適合飲酒。」陳哲宏指出,民眾對喝酒有迷思,甚至認為喝酒臉紅表示酒精被代謝掉、肝功能好,可多喝酒沒關係,但喝酒臉紅是缺乏代謝基因乙醛去氫酶,導致肝臟無法正常將乙醛代謝成無毒的乙酸,因此微血管擴張。根據國際癌症研究機構資料顯示,酒精與食道癌、肝癌、大腸癌、直腸癌、口咽癌、喉癌和乳腺癌等7種癌症密切相關。台灣戒酒暨酒癮防治中心主任、馬偕醫院精神醫學部醫師方俊凱說,酒精、乙醛已被世界衛生組織(WHO)明訂為一級致癌物,不論有沒有基因缺陷導致的酒精不耐症,民眾都不應該喝酒過量,若有酒癮,建議尋求專業管道戒酒。方俊凱說,酗酒的原因很多元,多數酗酒者不知道該如何不喝,很多人睡不好喝、心情不好喝,但開心也想喝,只要想喝就喝,因此酒癮中心會先幫助求助者了解狀況,並依照個案轉介到醫療院所,後續的治療衛福部有補助,涵括心理治療、家庭治療、藥物治療,甚至醫師評估後,若長期治療復健需求,亦有相關補助經費。衛福部心健司長陳亮妤指出,有飲酒困擾甚至有酒精成癮現象的民眾,皆可透過免付費戒酒專線0800-255959(愛我無酒無酒),或至全台灣138家指定酒癮治療機構,尋求專業協助。此外,衛福部推動「酒癮治療費用補助」,對於自願到酒癮治療機構接受成癮治療者,每人每年最高可申請酒癮治療費用補助4萬元。 ※ 提醒您:禁止酒駕 飲酒過量有礙健康
-
2024-05-06 焦點.杏林.診間
醫病平台/醫學生不只是醫學生:醫學視野下的人文之旅
【編者按】:本週的主題是各校分享「醫學人文的教與學」。這次分享三篇文章的醫學院,包括一位還沒進入臨床階段的醫學生,介紹他如何由課堂老師的啟發使他學到醫學與人文的課程可以當作一個橋樑,橫跨醫學與各種領域,思索兩者碰撞出的火花。同時也分享課程提供許多參訪活動,是一種記憶的傳承,讓學生對學校產生強烈的歸屬感、認同感,而領悟「醫學與人文可以說是一門貫穿人生的重要課程」。一位在臨床實習的醫學生描述在他所參與照顧的一位病童的整個治療過程中,見證了小男孩透過藝術治療,展現了驚人的勇氣和力量,而在告別式上,音樂治療師用小男孩生前最愛的歌曲改編成樂曲,溫暖的陪小男孩完成生命的最後一哩路。更難得的是,這學校的醫學人文課程的主要負責教授,雖然目前借調台北市衛生局長要職,看到了兩位醫學生的報告後,居然在夜深人靜時,寫出作家吳晟面對自己孩子們時所說:「最沉重,也是最甜蜜的負荷!」是各醫學院校負責醫學系人文課程的老師的最佳心情寫照。謹在此對這些老師致上最大的謝意與敬意。過年在與親戚聊天的時候,他們都會問我:「醫學系有那些課程?」此時,我會很有自信地跟他們說,醫學生的課程除了醫學專業的課程外,我們還有許多人文相關的課程。我覺得醫學相關的課程是種「硬實力」,能培養醫學生的專業技能;而人文相關的課程可以增加醫學生的「軟實力」,訓練醫學生的批判性思維、團隊合作、溝通能力等,這些能力在學術交流和醫病關係上都扮演著重要的角色。醫學與人文是所有大一醫學生都會修的課程,課程內容十分多元,涵蓋許多主題,包含藝術、歷史和文學等。有一次的主題是醫學與攝影,透過徐思淳醫師的介紹,讓我了解到每一張照片背後必定會有個故事,藉由構圖與光影傳遞給觀眾,這是一種無聲的語言,有時反而比話語更具有份量及震撼力。課後的討論是:「若你/妳要策劃一場攝影展,請以『疼痛』為主題,請問你/妳會選擇哪類照片進入展場,而這類照片能傳達哪些意涵?」這可能是痛苦的表情、嚴重的傷口、或是疼痛治療的過程。這樣的展覽不僅可以提醒觀眾疼痛的存在,更可以透過藝術的方式傳遞關懷和理解。因此,醫學與人文的課程可以當作一個橋樑,橫跨醫學與各種領域,讓我思索兩者碰撞出的火花。除此之外,醫學與人文課程也提供了許多參訪活動,以台大校史館的參訪為例,同學們可以親自感受校史館的氛圍,長著綠蘚的十三溝面磚有久耐風霜的傲然,斑駁的牆面則有歲月駐足的印痕,這些真實的感覺十分可貴。不僅如此,校史館內的文物保存著台大歷年的校園風情,這是一種記憶的傳承,讓我對台大有很強烈的歸屬感、認同感。對我而言,醫學與人文課更是一個望遠鏡,不僅讓我能夠遠觀整個醫學世界,更能聚焦在我有興趣的部分。在陳彥元醫師講述台灣醫療史的時候曾提到「漢醫」,這讓我開始省思台灣從傳統中醫到西方醫療的漸變過程,透過課後的查閱資料,我對於傳統中醫愈來愈有興趣,在大一下的時候我便修了張嘉鳳老師的中國古代的醫療與文化,更進一步的認識傳統中醫。最後,透過這個望遠鏡,我能更清晰地看見醫學與各種領域之間的連結,更重要的是這些連結對於病人、醫學專業和社會的影響。因此,對我而言,醫學與人文的可以說是一門貫穿人生的重要課程。責任編輯 吳依凡
-
2024-05-05 醫療.婦產科
體悟女性應該多愛惜自己 是醫師也是母親更能對患者同理相待
「懷孕是件非常辛苦的事情,從女孩蛻變成母親,身心均出現極大的轉變。」身為二寶媽的嘉義大林慈濟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嚴嘉琪表示,兩次生產經驗,加上職場哺育,讓她在門診與孕產婦互動時,常以過來人身分分享懷孕過程中可能承受的煎熬。除了是醫師,也是母親,雙重角色,同理心相待,給患者滿滿的安全感。感謝同事友善協助,讓她有生第二胎的勇氣。嚴嘉琪醫師在當住院醫師時,就進入婚姻生活,她說,那段時間真的蠻辛苦的,婚後生活還好,只是與另一半磨合,但懷孕、生育期間繼續值班,身心壓力沉重。嚴嘉琪於擔任總醫師時生下第一胎,她表示,懷胎10月、生產、坐月子的那段期間,可說是蠟燭兩頭燒,身體容易疲累,體力也變差,且不耐久站,但仍繼續看診、接生,及進開刀房手術執刀。她感謝醫院同事們的幫忙,正因職場友善的氛圍,讓她有了生第二胎的勇氣。邊開刀邊忍受脹奶,完成哺餵母乳任務。不過,職場中的哺育媽媽面臨諸多考驗,嚴嘉琪表示,寶寶滿月後,一般建議每4-5小時擠一次母奶,但工作一忙就忘;再者,也不可能開刀開到一半,為了哺育擠奶而離開手術室。往往拖到六小時後才擠奶,此時乳房發硬脹痛,擠奶更為辛苦不適,擔心塞奶的精神壓力,產後要兼顧工作與母乳哺餵真的是蠻大的挑戰。嚴嘉琪說,哺育媽媽如果返回工作崗位,職場氛圍卻不友善,那真的會很虐心,很難撐下去。所幸在院方及婦科同事們的鼓勵及支持下,讓她順利達成母乳哺餵的心願。此外,嚴嘉琪也感謝另一半的體貼、協助,她笑著說,「真的很幸運,老公很能理解我懷孕哺乳的辛苦。」同為婦科醫師的夫婿重視家庭,樂於烹飪,婚前兩人就達成共識,不會委屈對方做不想做的事情,也不會讓某一個人完全負責,夫妻兩人分擔所有家事。歷經懷孕、生產、哺育等人生重大轉折,嚴嘉琪深刻體悟女性應該「多愛惜自己、多相信自己」,長久以來,唸書、實習、執醫,她忽略了自身健康,也不太重視飲食。直到懷孕,因母愛使然,希望胎兒健康,自己就必須吃對食物,因而開始思索該多吃哪些食物?攝取哪些營養成分?此外,盡量提高睡眠品質,不要因為生活壓力而睡不好,否則將導致免疫力下降,這也會影響胎兒發育。為了健康與身材,第二胎後啟動減重任務。懷孕生產後,人生重點任務就聚焦在孩子身上,原本愛漂亮、重視體格曲線的嚴嘉琪,身材逐漸走樣。但因為育兒的壓力與疲憊,讓她選擇先放過自己,專心在眼前新生活的磨合,直到生完第二胎的半年後才開始決定減重。嚴嘉琪表示,推動她減重的原因是對身材的不滿,還有身體的痠痛以及健康檢查出現赤字。為此,她擬定四大減重策略,而這也讓正值職場巔峰的她,能用最小的壓力慢慢的減重,並將身體健康維持在最佳狀態。重訓好處多多,不喜歡也要持續下去。嚴嘉琪的四大減重策略包括:1.保持生活作息規律盡可能在高壓職場環境中,維持身心最佳狀態。2.多吃原形食物少吃加工食品,盡量自己料理,減少外食。3.保持愉悅心情每天開心地面對先生、孩子,院內同事、患者,努力修煉心性,盡量不要真的生氣,有時候意思意思一下,達到有效傳達良好溝通的目的就好。4.投入重訓這對於討厭運動後又累又喘、身體痠痛的嚴嘉琪來說,可是一大考驗,她坦承不喜歡重訓,只要是表定重訓當天,就會想各種不去的藉口。但她告訴自己「這是一件需要且應該做的事情,且必須做完。」為此,長時間聘請體能教練,每周一至兩次重訓,而這運動習慣竟已快六年之久。「重訓好處多多。」嚴嘉琪表示,在擔任住院醫師時,常覺腰痠背痛,懷孕生子後更嚴重,但持續接受重訓後,也學會放鬆肌肉的技巧,改善很多,即使久站開刀或是幫產婦接生,一兩個小時彎著腰,身體雖痠痛,但也很快回復。建議做的定期檢查● 婦科超音波:瞭解卵巢、子宮狀況● 乳房超音波:每三年一次● 子宮抹片:一年一次,如不想做抹片,建議自費HPV篩檢,兩者均陰性,則可三到五年再做一次HPV篩檢跟抹片檢查。● 腸胃鏡:每三年一次● 低劑量電腦斷層:可以早期發現肺癌,每三年一次。● 洗牙:定期半年洗牙一次,尤其是備孕或是懷孕中的婦女更要注意牙齒健康。嚴嘉琪醫師小檔案● 年齡:37歲● 現職:嘉義大林慈濟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 給患者的一句話:全世界最值得妳愛並好好珍惜的人,就是妳自己;不要把精力浪費在不愛妳的人身上,還有負能量的關係裡。
-
2024-05-05 醫療.婦產科
更年期情緒波動比症狀更難解 醫:學習適時放手饒過自己
女性邁入50歲後,陸續走入人生新階段「更年期」。台北、林口長庚醫院中醫婦科主治醫師高銘偵說,她去年也正式成為更年期的一員。不過早在50歲前,她就開始做準備,開立中藥調理身體,面對更年期的到來,出現種種身體反應,就從「改變自己」下手,調整作息因應,現在靠著跳舞爬山等興趣調整狀態,逐漸適應新人生。 更年期情緒波動最難解,還會影響家人。黃帝內經記載「女子七七任脈虛,太衝脈衰少,天癸竭」。七七是指49歲,卵巢功能慢慢走向枯竭,進入更年期。高銘偵表示,每位女性都會面臨更年期,但不少人光聽到「更年期」三個字就嚇得無法自處,曾有患者一到診間就詢問她:「有沒有辦法延緩更年期發生?」她笑說:「秦始皇也想長生不老啊,人不可能真正不老。」而女性懼怕更年期,背後最大的原因常常是不敢也不想面對衰老,即所謂中年危機。 高銘偵說,更年期的症狀雖變化多端,如熱潮紅、盜汗、心悸、陰道及眼睛乾澀等,都有辦法透過藥物或是調整作息改善;但更年期最麻煩的症狀是情緒波動,如果女性還沒準備好面對衰老,常讓情緒問題雪上加霜,甚至易掉入更年期憂鬱症的漩渦中,進而影響家庭其他成員。 面對睡眠障礙,早上四點自然醒,乾脆九點就入睡。特別是現代邁入50歲的女性,常處於上有老、下有小的「三明治時期」,如果又碰到孩子青春期,青春期風暴對上更年期風暴,讓現代女性比起過去更難面對更年期情緒課題。 高銘偵說,自己育有三個孩子,去年正式邁入更年期時,加上醫院行政壓力、長庚大學中醫系備課、父母身體狀況及照顧問題、親子溝通等等壓力,時常睡不好,一開始也沒搞清楚是情緒壓力導致的睡眠障礙?還是更年期?但很快地開始調整睡眠時間,既然每天都被生理時鐘在清晨四點叫醒,那就不再拖延睡眠,改成九點入睡、清晨四點起床,既可以睡滿七小時,也能保養自己的肝膽經(夜間11點到凌晨3點)。降低做事標準,讓家人分擔責任,適時放手饒過自己。她也意識到自己的情緒起伏變化大,著手降低會讓自己產生焦慮的事情,如,做事的標準降低一點。高銘偵笑說,家事永遠是給「看不下去」的人做的,她是職業婦女,不可能工作、家務、養育孩子全部一把抓,她也會勸來看診的媽媽們「要適時放手,愛自己的方式就是饒過自己」。 高銘偵說,台灣的女性焦慮程度比男性還高,中醫所說的女性容易肝氣鬱結,肝鬱脈象表徵為「脈弦」,脈弦就是指像弓弦一樣緊繃,即壓力過大,但多數女性對於自我覺察情緒的能力不高,即使從外人來看壓力已經快壓垮她,她卻還不自知。她們有著共同人格特質,自我要求高,責任心非常重,她常對蠟燭多頭燒的女性說:「全部放下這些責任對妳而言很難,但也要試著讓家人分擔一些。」 學習覺察自我的情緒,逐步理解「能改變的只有自己」。她學習「覺察情緒」,發現自己長時間處於「高壓」的身心狀態,也將這樣的狀態移情到孩子身上。她開始找尋紓壓的方式,並且逐步理解「能改變的只有自己」,漸漸地也找到家庭親人關係上的盲點,自己改變了,家庭的互動也才能慢慢出現變化。至於其他更年期的症狀,如睡眠障礙、心悸、熱潮紅等,除了調整生活作息以外,會使用中藥幫自己改善症狀。 找到喜愛的運動,持續做下去。「女性邁入更年期前,就得開始保養身心。」高銘偵建議,要找到自己喜歡的興趣,特別是喜愛的運動,否則很難持之以恆。她在大學時期就很喜歡爬山,目前有15座百岳紀錄,成功挑戰山頭是一種成就感,過程中除了能強健筋骨,還能欣賞蟲鳴鳥叫,放鬆心情,一舉數得。若更年期後發現情緒困擾嚴重影響生活,建議可使用「更年期量表」中「情緒量表」做自我檢測,後續再找尋醫師協助,一步步改善。高銘偵說,全球走進高齡化社會,停經後的女性還有30幾年的人生要過,大家都知道車輛都要保養,其實人也得保養,才有助於活得開心、活出自己。如此才能真正做到「愛自己」。高銘偵醫師小檔案● 年齡:51歲● 現職:台北、林口長庚中醫婦科主治醫師長庚大學中醫系中醫婦科課程負責人● 經歷:中國附醫中醫婦科主治醫師林口長庚紀念醫院中醫婦科主任中華民國中醫婦科醫學會理事● 給患者的一句話:無論是身心靈都好好善待自己。
-
2024-05-05 醫療.婦產科
癌症好發階段在更年期前後 婦科醫提醒亂經3個月建議就醫
「有什麼抗衰老的秘訣嗎?」馬偕婦科癌症學科資深主治醫師翁嘉穗被問到這個問題時,秒回「沒~有~」,身為2個小男孩的母親,她認為自己「超不care外表」,日常肌膚保養最重要的就是擦防曬;而以婦產科醫師的角度,她則建議女性至少每3年做一次乳房與子宮健康檢查。如本身有癌症病史或家族史的孕婦,因懷孕期間免疫力較低,癌症細胞更容易在此時伺機而動,因此孕期仍應該追蹤。想學一個能照顧自己的科系,「以終為始」當座右銘。44歲的翁嘉穗在職場中屬於中生代,考上醫學系就決定要走婦產科,除了想要學習一個可以照顧自己的科別,再加上信仰因素,曾想到偏遠地區服務那群可能只願意給女醫師看診的婦女。性格爽朗的翁嘉穗笑說,自己維持狀態的祕訣就是每天不斷的在家庭與工作中調節、磨合,畢竟在肩負臨床醫療與教學的醫學中心工作,「每天都在試圖找到家庭與工作的平衡,不斷探索,匍匐前進。」身為虔誠基督徒的她,所有事都希望先規畫好,「以終為始」地先訂立人生的遠程目標,朝目標前進、逐步修正,這也是她希望送給病人的一句話;而每天禱告、星期天做禮拜,則是沉澱、調適自己的方式。鼓勵婦癌患者勿離開職場,讓她們邊工作邊治療。專攻婦癌治療的翁嘉穗提到,求診的患者常見症狀包含亂經、月經量多、貧血等,大部分是壓力和飲食造成,因為壓力過大影響荷爾蒙而導致停止排卵、月經混亂,長期無卵性月經造成有時出血量很少、有時大出血,造成貧血。有些媽媽覺得自己累是因為顧小孩,但其實是貧血導致,鼓勵40歲以上女性每年做基本健康檢查,檢視代謝與血球狀況。翁嘉穗指出,婦癌患者年紀以35至60歲為多,她考量到現代職業婦女面臨的處境跟自己很像,所以會盡量讓她們可以邊工作邊治療。如安排周末做化療,並透過AI照護,協助患者排除常見的狀況,太嚴重就會轉介到個管師甚至醫師端,對於只有晚上才能到醫院的家屬,她也會盡量配合對方時間解釋病情。組線上讀書會、交換共筆,職場女生要彼此合作。「自己也生過小孩,因此特別感同身受。」翁嘉穗說,懷孕是從女孩變成女人,荷爾蒙與體態改變,全家人的心情都要調整好。她也期許婦癌科的學妹們不要離開職場,因為癌症治療方法日新月異,永遠都要有新知,所以會共組線上讀書會、交換共筆,「職場上的女生要彼此合作」。翁嘉穗的2個兒子目前就讀國小,都有打曲棍球的習慣,她覺得看小孩運動很紓壓,有時自己也會在旁跑步或做高強度有氧運動,對抗地心引力、有衝擊性的運動對於「存骨本」都有幫助,最簡單的就是跳繩、開合跳。33歲才生孩子在計畫中,認為自己當時狀態最好。喜歡小孩的翁嘉穗,原本想生3個孩子,但先生認為她太忙而阻止;而擔任第一任國健局長的父親翁瑞亨,則曾希望她和當時是班對的先生大學結婚、住院醫師階段小孩剛好上幼兒園。對於父親的提議,她覺得當學生就結婚很奇怪,加上訓練時間有限,所以翁嘉穗一畢業就結婚,但「完全避孕」、婚後8年才生小孩,雖然父親覺得33歲才生從優生學的角度不好,但她覺得到那個階段,自己對金錢和時間的掌握度提升,幸福感比較好。更年期前後易罹癌,亂經3個月建議就醫。翁嘉穗說,有些患者是原位癌或癌症前期,懷孕生產期間沒追蹤,癌細胞可能趁免疫力低下時擴散。她舉例,曾有B肝帶原個案,在懷孕生產兩年間沒有追蹤,發現時已是肝癌末期,不到10個月就過世;也有忙著照顧小孩、3年沒有健檢,持續疲憊與腰痠背痛的患者,檢查才發現是乳癌轉移到脊椎。雖都是罕見個案,但提醒有風險因子的婦女,現在影像檢查發達,在懷孕期間,除了子宮侵入性檢查不能做之外,其他要盡可能追蹤。癌症好發階段在更年期前後,翁嘉穗提醒,經期不規則等症狀和更年期很像,若觀察3至4個月,有異狀要盡速就醫。平常可觀察月經量,如果「生理期一天要用到3片夜用型衛生棉」,代表出血量太大。翁嘉穗說,自己每3年會做一次全身大健檢,因為家族有親戚罹患大腸癌,所以特別注意定期腸胃鏡檢查。她也打趣道,先生是肺癌專科醫師,不能得肺癌,所以每年都會做肺部篩檢,加上常規的抽血檢查。她也會透過量表檢視自己的心理健康,如果數值看起來不太好,就會告訴自己要請假,「以前都是為了孩子請假,後來開始為了自己而請假休息,調整步調。」建議做的定期檢查(40歲以上)● 每年基礎健康檢查:除國健署提供的成人健檢,有餘裕者或高風險族群可每年自費健檢,檢查包含:抽血、代謝檢查、肝腎功能等。● 每3年檢查:乳房攝影、子宮頸抹片、子宮和卵巢超音波● 癌症篩檢:40歲以上民眾如有肺癌、肝癌、大腸癌等風險因子,應定期檢查。翁嘉穗醫師小檔案● 年齡:44歲● 現職:馬偕婦科癌症學科主治醫師台灣婦產科醫學會專科醫師臺灣婦癌醫學會會員● 經歷:馬偕紀念醫院婦科癌症學科研究醫師訓練● 給患者的一句話:「以終為始」地朝目標前進、逐步修正。
-
2024-05-05 醫療.婦產科
避免高齡備孕辛苦 醫呼籲未生育女性最佳凍卵年齡為30至34歲
女性肩負生育責任,獨特的生理結構,一生中需面對不同階段的生理變化。在育齡期喜悅迎接生命,也會在中年時失去荷爾蒙保護,面臨各種健康威脅。下周就是母親節,我們請六位婦科女醫師分享自己的保養方式。剛升上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婦幼院區婦產科主治醫師的張懿芬,今年31歲、育有一女。過了而立之年,邁向更成熟的階段,她對愛自己有一套見解,會嘗試「輕醫美」來維持肌膚狀態,隨時保持好心情。避免高齡備孕過程辛苦,建議凍卵預做準備。女人年過30,除了身體上的變化,心理衝擊壓力也愈來愈大,尤其是「生小孩」。張懿芬說,30歲是一個很複雜的人生轉捩點,許多人事業開始穩定起步,面臨工作升遷機會,同年齡的男性正在衝刺事業,女人卻不斷被提醒該結婚及生育,背負婚姻、懷孕、育兒等重擔。根據內政部110年報告,67%的女性30歲以上才生第一胎,其中有6%的女性生第一胎的年齡超過40歲。雖然難孕、不孕可以靠醫療幫忙,但殘酷的現實是卵子品質與庫存量會隨著年紀增長而下降。張懿芬建議,女性可以自費抽血檢測卵巢庫存量,如果還無法決定備孕,可以先凍卵,等到想懷孕時,不用再經歷多次取卵、反覆吃藥和打針的辛苦過程。一般來說,30至34歲是進行凍卵的理想年齡,34歲後,染色體異常比率逐年上升。職場女性別追求100分,讓另一半發揮功能。女性懷孕,在職場上相對比較辛苦,張懿芬分享,曾遇過需要輪班的病患,做試管成功後,怕被主管知道無法加入輪夜班,影響同事觀感,即便身體不適也強忍著。她以自己為例,醫師通常會在30歲左右升上主治醫師,好不容易熬過最困難的住院醫師訓練,此時懷孕勢必會影響值班、開刀、門診。婚姻跟生小孩,絕對是影響女性一輩子的大事,沒有最適合結婚的年齡、只有最適合結婚的對象。張懿芬鼓勵女性,經濟獨立的人才有話語權,再苦再累也要扛下去。回想生完小孩的那一年,人生很失控,每天跟不睡覺的嬰兒搏鬥(本以為值班的訓練應該很能熬夜),工作落後同事,懷孕期間的肥肉還掛在身上,值完班還要回家當周末父母,花了一年才讓身體跟生活回到正軌。張懿芬看診時,觀察到職場女性下了班還沒吃飯,撥空就醫還要趕回去照顧小孩,讓人心疼。踏入家庭後,覺得生活很難平衡,只能取捨放下,不追求什麼都要一百分,她認為「失能一點的媽媽,會換得比較有功能的老公。」靠運動維持最佳狀態,私密問題應積極就醫。女性生完小孩或接近40歲,常因家務腰痠背痛、缺乏運動肌力不足、產後輕微漏尿、營養素不均衡、月經不規則、性生活不協調……諸多問題讓情緒容易起伏,建議靠運動維持身材與健康。產後受荷爾蒙影響,陰道容易乾澀,張懿芬表示,可藉由陰道雷射手術治療,刺激黏膜組織的膠原蛋白增生。若有漏尿問題,除了勤練凱格爾運動,可選擇高強度聚焦電磁技術,恢復神經肌肉控制能力。女性私密問題,不要因害羞而難以啟齒,這也是女性健康與自信的指標。張懿芬靠運動維持最佳狀態,只要持之以恆,都是增加腦內啡的理想運動。她喜愛壁球、重訓,與另一半共同培養規律運動習慣,鍛鍊身體還能增進感情。避免停經後骨質流失,30歲達顛峰趁早存下骨本。骨質疏鬆因為沒有明顯的症狀,常常被忽略,張懿芬呼籲,30歲是骨質達到巔峰的時候,要趁早多存一些骨本。且女性停經後缺乏荷爾蒙保護,骨質會快速流失,要保持體重、避免菸酒、預防跌倒,以及每日攝取足量鈣加維他命D。定期健康檢查很重要,尤其許多疾病年輕化,應了解自己的健康狀況、家族史,並採取必要的飲食或運動計畫。政府免費補助乳房攝影、子宮頸癌及大腸癌、口腔癌篩檢,可自費施打HPV疫苗、做骨質疏鬆檢測,珍惜健康,就是愛自己。張懿芬醫師小檔案● 年齡:31歲● 現職: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婦幼院區婦產科主治醫師● 經歷:北市聯醫婦幼院區婦產科總醫師台北榮總婦女醫學部外訓台灣婦產科醫學會專科醫師美國瑜伽聯盟85小時孕婦瑜伽師資認證通過● 給患者的一句話:現代女性常需要在許多角色中快速轉換,先有能力擁抱自己,才有餘力照顧別人。
-
2024-05-05 名人.傅志遠
傅志遠/做夢很容易 築夢要努力
目前正在海外旅行中。此行是參加在葡萄牙舉行的歐洲外傷醫學會年會,每年全世界外傷界的盛會之一,各國家、各大醫學中心都會在此發表最新的醫學研究,或是尋找合作夥伴。此次還有七位年輕醫師同行,他們都在我的研究團隊中,有各自的研究主題,也有各自的報告與發表。這一回我們團隊浩浩蕩蕩出發,身為團隊領導人,看到這些青出於藍的後起之秀,除了感動,也有感慨。大約十多年前,第一次去海外參加醫學會,那時候剛入行,跟著前輩走走看看增廣見聞。除了吸收醫學新知外,對於某些名號響亮的研究機構或大教授,是帶著「朝聖」的心情來認識他們。印象中遇到美國某家外傷中心的團隊,他們軍容壯大,領導教授的名號如雷貫耳,旗下每位年輕醫師研究員也是兵強馬壯,在每個領域都有論文發表,演講後總是博得滿堂采,就算有聽眾提問,他們也能自信地回答。那時候曾經問自己,將來會不會有這一天?我也可以在國外大型會議發表自己的研究成果,我也可以有自己的研究團隊?除了開刀看病人的臨床工作之外,我要如何達成這些夢想?做夢很容易,築夢要努力。甚至不只是努力,也需要時間累積。由於國內的醫療與學術體制,許多專業人士寫論文做研究,是為了因應機構要求,也可能與自身的職務晉升甚至薪資有關,所以在壓力之下不得不發表論文。曾經我也遭遇被論文追著跑,被上層醫師緊盯研究進度的苦日子。不過臨床工作的有趣就在於,醫療工作有太多的例外或變異,當我們照著教科書或是某篇最新研究的結果來治療病人,未必每個病人都因此好轉。在這些例外之中,我們便有了源源不絕的研究素材:同樣的外傷,哪些病人會好、哪些不會好?同樣的治療方式,哪些病人有效、哪些沒有效?如何透過自身的經驗,進行醫療流程改善?當我們遇到了一個個臨床問題,就有了一個個研究主題,也自然有了一篇篇論文的發表。這些年我很享受在工作中發現問題,然後與研究團隊一起找出答案,一起在國際醫學會發表看法,也一一對付可能的質疑與挑戰。十多年過去,從學生變成老師,當年坐在台下看熱鬧、聽不太懂的小毛頭,持續自我要求每年都要發表成果,每年都要來開會看看新東西,認識人,也被認識。到了現在,我也算是有了自己的研究團隊,雖然距離軍容壯盛的名門還有好一段路,但至少也跨過了門檻。開完會還是有些輕鬆時刻,大家利用時間觀光購物,也算是額外的收獲。身為帶隊開會的團長,照例找家餐廳宴請大家的辛勞,看到這群英雄出少年,很感動於他們的成長,也想起自己一路走來的點滴。我曾經編織的美夢,成為快樂的研究者,帶領著學生一起研究寫論文,一起在海外攻城掠地,會後把酒言歡……或許這個夢想很渺小微不足道,但是逐夢之人可以因夢想而成長。
-
2024-05-05 醫療.婦產科
停經後骨鬆機率增15至20% 緩解更年期症狀首要任務是運動
女性到了中年免不了面臨更年期的煩惱,我國婦女平均45歲進入更年期,50歲停經;隨之而來的是女性荷爾蒙缺乏,除了帶來生理上的不適,心理上的衝擊也不小。馬偕婦產部婦女泌尿學科主任劉蕙瑄表示,更年期婦女多數都會感到不舒服,若是更年期帶來的不適感已影響到日常生活,可以額外補充保養品或是考慮尋求醫療協助。45歲後荷爾蒙高高低低,失眠燥熱又心悸。在開始步入更年期,到完全停經前,身體內的荷爾蒙濃度並非漸漸消失,而是呈現時而上升、時而下降,不斷改變的狀態。劉蕙瑄說,更年期婦女的荷爾蒙不是完全不足,排卵功能尚未完全停止,月經周期會變得不規則,出血量有時候很少、有時候則很大。而停經後則是已經缺乏雌激素,此時僅靠皮下脂肪製造些許荷爾蒙。劉蕙瑄表示,荷爾蒙劇烈波動再加上雌激素調控比較差,可能出現盜汗、突然燥熱等更年期症候群。再者,荷爾蒙不足也會影響睡眠品質,連帶讓心情不穩定,甚至出現心悸等,都是典型的更年期症狀。泌尿道感染最常見,菌落改變導致反覆發炎。隨著荷爾蒙流失,身體容易出現膽固醇升高、泌尿道、骨質疏鬆、心血管等疾病。劉蕙瑄指出,更年期婦女求診最常見的疾病之一就是泌尿道感染,女性因為生理構造,尿道較短本來就比男性容易感染;再加上缺乏雌激素,會讓泌尿生殖道的菌落發生改變,從原先呈弱酸性的環境(pH值3.8至4.2)轉為偏中性,且泌尿粘膜萎縮讓細菌更容易感染。若是平常喝水不足又長期憋尿,恐加劇泌尿道感染風險。而反覆膀胱發炎也是更年期常見症狀,劉蕙瑄說,若半年超過兩次以上泌尿道感染,或是一年有超過三次感染,在尿液檢查中看到白血球上升,並且排除其他可能原因,即為反覆膀胱發炎。後續需要追溯生活習慣,或是做細菌培養確認是否為特殊菌種感染。不憋尿、避免便祕可減少壞菌,補充蔓越莓、甘露糖。劉蕙瑄提醒,平常要多喝水,養成良好排尿習慣,不要憋尿;同時長期便祕也會影響腸道菌落,恐會造成壞菌旺盛、引發泌尿道發炎。因此,平常除了注意清潔保養,排便習慣也很重要。也可以吃針對泌尿道的益生菌,維持良好的泌尿生殖道菌落。若是沒有乳癌相關病史或荷爾蒙禁忌症,可以考慮使用低劑量雌激素藥膏擦拭外陰部。另外,蔓越莓及甘露糖也能讓泌尿道粘膜保持光滑,幫助細菌排出,進而減少發炎機會。七、八成婦女都會因為更年期感到不適,沒有特別表達的人大部分都只是在「忍耐」。劉蕙瑄表示,首要改善更年期症候群就是要「運動」,每個禮拜至少要2至3次,一次至少30分鐘。不只可以增加心肺功能,也增強肌耐力,有助於改善身體盜汗跟燥熱情況。再者,運動會增加激素分泌,例如:多巴胺、血清素與正腎上腺素等,讓心情愉快,亦可幫助睡眠。多喝水、睡飽飽都能抗衰老,還要定期檢查。劉蕙瑄分享,抗衰老的道理跟疾病預防一樣,不只適度運動,水分攝取也很重要,一天攝取應該達1500至2000毫升;睡眠也要充足,建議每天睡七至九小時。除了日常保養外,定期檢查也很重要。劉蕙瑄指出,大部分必要檢查國健署都已經涵蓋,包含30歲以上每年做一次子宮頸抹片檢查;45歲以上每2年一次乳房攝影;50歲以上每2年一次糞便潛血檢查。另外,有餘裕者或是高風險族群,也可考慮自費檢查,如停經後建議可二年左右做一次骨密度檢查;以及針對肺癌的低劑量電腦斷層等。身材瘦弱、少曬太陽者,練核心肌群且要補鈣補D。骨質疏鬆症好發在亞洲女性,特別是停經後三年內發生骨質疏鬆的機率提升15至20%。「女性35歲以後就應該開始存骨本」,特別是長期吃類固醇、身材瘦弱者、較少曬太陽、少運動,曾經骨折,或是家族有骨質疏鬆病史者更必須注意。訓練核心肌群的運動,同時也可以保護容易骨折的脊椎,讓其更有支撐力,亦可透過股四頭肌訓練保護膝蓋及大腿骨。攝取足夠的鈣質跟維他命D也很重要,一天建議應攝取1000毫克的鈣質,但根據統計,平均我國成人每日從飲食中可攝取的鈣質僅約500至600毫克,除了靠多吃深色蔬菜、魚類、芝麻等食物外,不足的部分可靠鈣片補充。建議做的定期檢查● 子宮頸抹片檢查(公費):30歲以上每年一次● 乳房攝影(公費):45歲以上每兩年一次● 糞便潛血檢查(公費):50歲以上每兩年一次● 骨密度檢查(自費):停經後每兩年一次● 肺癌低劑量電腦斷層:高風險族群公費一般人自費劉蕙瑄醫師小檔案● 年齡:45歲● 現職:馬偕紀念醫院婦產部婦女泌尿學科主任● 經歷:亞太婦女泌尿暨骨盆醫學會(APUGA)執行秘書長● 給患者的一句話:女生要學會獨處,最好每一天都要留時間跟自己獨處。● 粉專:女生漏尿的二三事-劉蕙瑄醫師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4-05-04 焦點.健康你我他
老夫老妻還需性愛?/互信互諒懂珍惜 性不性沒關係
我與外子因作息不同,10多年前即分房而眠。現實生活像把銼刀,30多年磨盡相愛一生的誓言,夫妻只像同住家人,但求餬口及養大兒女。濃情蜜意逐漸淡去,只剩下柴米油鹽醬醋茶的日常,稍有不慎擦槍走火,兩人便如殺紅眼的仇人,累積的不滿化成了脣槍舌劍,殺得彼此傷痕累累,冷戰數日,待他按捺不住欲望,便只剩閉門羹可吃了。中老年後子女離家,空巢期彼此相依,不敢指望另一半到這個年紀還能轉性,變成理想的情人,在我心情不好時,款語溫言地陪笑臉、假日和我出門散心。我只能寄情於山水、電影和戲劇,自行尋找人生的樂趣。有一次聽名人演講,提到夫妻之間不要把性當成武器,要開心伴侶還會為你動心。除了滿足對方,也可以想辦法讓自己開心。例如將他的臉想像成最愛的偶像劇男主角,當你遇上時,會如何散發熱情與之纏綿;也可以多溝通床笫之間哪些方式是你喜歡的、哪些則會讓你痛苦。以往同事間促狹說笑,有人提倡以分擔家事兌換房事,有人約定「一周大事」時程,更好笑的是採行「分級收費」,也有人倡導清心寡欲「無為而治」。其實不論哪一種形式的夫妻,只要雙方能互信互諒,學習建立良好的情緒交流,珍惜共同擁有的美好時光,有沒有性愛,個人倒覺得沒那麼重要。
-
2024-05-04 醫聲.領袖開講
院長talk/王蘭福控制飲食、多運動養生,「騎腳踏車」是健康祕訣
衛福部台東醫院守護後山鄉親健康128年,去年2月台南部立新營醫院副院長王蘭福轉調接掌部東,胸腔內科專長的他,盡其所能將畢生所學奉獻給偏鄉外,更要帶領這台百年醫療團隊列車,提升部東醫療服務量能。王蘭福養生祕訣管理一間百年醫院,若沒有健康的身體和心靈,著實是很難勝任,王蘭福的養身之道就是控制飲食、多運動,始終讓自己維持運動的好習慣,喜愛運動的他,尤其喜歡騎腳踏車,以保持穩定的健康狀態。王蘭福表示,現在2個孩子都讀大學,太太工作也較不忙,所以兼顧家庭蠟燭兩頭燒的辛苦面已經不太常發生,反倒是工作的壓力在所難免,所以休假時他會到處旅遊走走調適心情,讓自己的身體和心緒獲得紓解,有好的身心,才能帶領團隊不斷向前邁進,更上一層。發揮所長 對抗肺結核王蘭福畢業於中國醫藥學院醫學系,是一名公費醫師,87年畢業後,幾乎都在偏鄉地區的縣市服務,包括苗栗、玉里、新營和現在的台東,就這麼巧讓他的胸腔內科專長,得以在肺結核好發的偏鄉縣市盡情發揮,治療更多鄉親。台東縣肺結核發生率居全台第三高,王蘭福表示,結核病常見「發燒、咳嗽超過2周、體重減輕」三大症狀,潛伏期雖然能長達5年但無傳染力,萬一發病只要按時服藥2周即可降低傳染率,恢復正常生活及工作,治療6至9個月就能痊癒。肺腺癌是國內癌症第1名,王蘭福也關注台東民眾的肺,雖然台東有乾淨的好空氣,但肺腺癌的成因與長期抽菸、廚房油煙及家族遺傳史有關,建議民眾一定要定期接受檢查。招募新血 推長照醫療對於台東偏鄉醫療,王蘭福認為,目前部東醫院的規模及設備雖不比台東馬偕和台東基督教醫院,但就醫療體系來說,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尤其部東醫護上下團結一心,疫情期間肩負起收容重症患者的大任,近年更守護起東海岸醫療的責任,讓台東醫療不重疊浪費。部東醫院有128年歷史,歷經無數次的大樓整建及組織調整,但唯一不變的就是持續堅守台東醫療的第一線。要如何讓部東的運作更有效率和提升服務量能?王蘭福上任後積極招募新血,讓本院和成功分院陸續增加了胸腔內科、眼科、牙科、精神科、急診醫學科、麻醉科等8位專科醫師;同時優化醫院資源,與其他醫院合作引進更多資源。「未來醫院持續重視專科醫師的增加和長照的發展。」王蘭福說,目前部東精神科醫師已漸完整,也針對老人、一般成人及孩童的診療爭取更多醫師到部東服務,同時面對台東高齡化的問題,長照醫療將是他推動的重點服務之一。王蘭福小檔案年齡:51歲專長:一般胸腔疾病、肺癌、肺結核、肺炎、慢性阻塞性肺病、氣喘、重症加護現職:部立台東醫院院長、胸腔內科主治醫師學歷:中國醫藥學院醫學系、碩士經歷:台北榮總胸腔部住院醫師、總醫師、臨床研究員;玉里榮民醫院胸腔科主治醫師;部立苗栗醫院胸腔內科主治醫師;台南新營醫院副院長給病人的一句話:照顧健康是自己的責任,唯有照顧管理好自己的健康,才能做更多對自己、對社會有意義的事。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4-05-03 醫療.心臟血管
發脾氣真的會「傷心」 研究揭為何憤怒可能會增加心臟病風險
發脾氣不只讓你的心情不佳,還可能會影響你的健康。一項發表在《美國心臟協會期刊》(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的新研究表明,它可能導致血管損傷,從而增加心臟病的風險。根據早期研究發現,血管鬆弛能力受損可能會增加動脈粥狀硬化的風險,進而增加心臟病和中風的機率,而該項新研究的重點是探究憤怒和其他負面情緒,是否可能直接導致這種類型的血管損傷。在該項研究中,研究人員隨機分配280位參與者完成四項各不相同的八分鐘任務,旨在引發不同的情緒:.回憶起讓他們生氣的記憶。.回憶讓他們焦慮的記憶。.閱讀一系列令人悲傷的壓抑句子。.重複從1數到100以保持中性的情緒狀態。在參與者完成這些任務之前、期間和之後,研究人員評估了他們的血管,以尋找血管擴張受損、細胞損傷以及細胞修復損傷能力降低的跡象。研究結果發現,當人們生氣時,血管擴張會在實驗完成後的40分鐘內受到損害。除此之外,暴露於其他情緒的人群的血管沒有任何顯著的變化。該研究的主要作者、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歐文醫學中心教授Daichi Shimbo博士表示,「我們發現,引發憤怒狀態會導致血管功能障礙,儘管我們還不知道是什麼可能導致這些變化。」Shimbo補充,調查憤怒與血管功能障礙之間的潛在聯繫,可能有助於那些心血管事件風險較高的人群確定有效的干預目標。為什麼情緒會影響一個人的健康?根據美國心臟協會2021年的研究指出,心理健康可以對一個人的健康以及心臟病和中風的風險因素產生積極或消極的影響。美國貝勒醫學院醫學教授Glenn Levine博士指出,該項研究很好地補充了越來越多的證據基礎,即心理健康可以影響心血管健康,而強烈的急性情緒狀態,例如憤怒或壓力,可能會導致心血管事件。不過,Shimbo也指出該研究的局限性,包括參與者年輕(平均年齡為26歲)且健康,因此並不清楚研究結果是否適用於患有其他健康問題的年長者,他們很可能正在服用藥物。此外,參與者是在實驗的環境中而不是在現實世界中進行觀察的,並且該研究僅評估了誘發情緒的短期影響。【資料來源】.Brief anger may impair blood vessel function.Anger Can Lead to Blood Vessel Changes That May Harm the Heart
-
2024-05-02 失智.非藥物治療
失智照護中的溫暖陪伴 如何透過懷舊活動重拾失智者的記憶
一百個失智長者有一百種失智照護方式,失智照護不需管理,只需要專注地陪伴及守護記憶,透過貼心的觀察與信任互動,以及細緻的理解與同理才能做到,陪伴長者開心度過每一天!在筆者照顧過 200 多位失智長者的臨床實務經驗中,有些長者 4∼5 年間認知退化緩慢,每天都生活得很開心;有些長者生理合併認知快速退化,但不變的是遺失的記憶。生命的回顧是很多長者生活中一部分,常可聽到老人家說「想當年⋯⋯ 」。對於失智長者來說,他們的記憶力因疾病而受損,但長期記憶相對較遲受到影響,因此他們大多記不得現在發生的事,但能記得許多過去的事。透過懷舊活動(回想),可以讓人覺得溫暖熟悉;藉由傾聽長者故事來安定他們的心情,加強他們與週遭人們社交互動,藉以維持腦部認知活動及表達能力以減緩退化,更重要的是增進愉悅之情緒。懷舊活動不但可以了解過去生活,帶領活動者可將長者定位為「老師」,更可以從長者之經驗學習到許多人生與生活智慧,這符合帶領失智長者活動或生活安排原則—「有意義的活動」。懷舊活動即希望帶給長者活動意義性,以提升長者之自尊及增進參與之意願。總而言之,失智長者的生活照顧及懷舊活動帶領原則:「人」是活的,「心」是動的!真心期望在失智照顧中鼓勵帶領非藥物活動的同時,也能了解到這個過程並不簡單,需要花時間培訓有意願、有能力以及能正確執行辦理非藥物活動的帶領活動者(包含家屬、照服員、居服員及長照人員),每一步都有其專業養成,唯有培養這樣的專業,才能正確及有效益的辦理懷舊療法,這也是國家長照及失智照護水準提升重要的指標,而這樣的目標就是本章撰寫的重要目的。了解更多非藥物治療【Podcast】EP6.生活比吃藥重要!失智者日常活動的聰明安排了解更多非藥物治療
-
2024-05-02 養生.家庭婚姻
遠離媽寶治百病!看「不夠善良的我們」,呂秋遠列出媽寶丈夫10大問題
夯劇「不夠善良的我們」討論度不減。律師呂秋遠整理出劇中夫妻互動時,丈夫脫口而出的話「可能的」錯誤,引起網友共鳴。網友表示,「遠離媽寶治百病」、「結論就是媽寶不能嫁呀」。媽寶丈夫10大問題呂秋遠針對其中一段劇情剖析,列出10項可能的問題。第一,看到配偶不開心,直接用「月經來了嗎」當作開場白。呂秋遠表示,每個人都會心情不好,與生理期是不是來了沒有關係。這樣的說法,就像是在質疑對方無理取鬧,只是因為自己的身體狀況遷怒別人,也代表自己不想跟對方理性對話。所以不要隨口就把這種沒有根據的說法當作溝通的開場白。第二,不要將現任,拿來比較任何的前任。「我不是她,我是我,請不要在我臉上,找她的笑容」。呂秋遠表示,前任就是前任,提到前任的好,不論有心無心,都是在羞辱現任。婆婆這麼說,基本上就是想要跟媳婦結仇,不是什麼「別介意,我這人說話就比較直」就能解決的。第三,沒有人有權利要求別人別計較,特別是親人之間。「我媽就這樣,你別跟她計較」,這句話說完以後,就只能跟老公計較了。呂秋遠表示,基本上,要當和事佬,也不能用這種話術來敷衍,尤其是親人。親人間,累積的不公平特別多,如果只是用忍耐來解決,現在是忍,以後就是恨。呂秋遠說,人與人之間是平等的,為什麼可以只因為長輩,就要求配偶不要計較。畢竟,解決問題與不要計較,是完全不同層次的概念。第四,孝道不要外包,想作就自己來。親人間彼此幫忙是可以的,但請注意是「彼此」,不是以長輩的身份,對晚輩發號司令。不要什麼事都要晚輩做,只是因為他們比較年輕,否則難免會覺得這只是特別針對媳婦而已。把媳婦當女兒,最後很多是「講到權利就是媳婦,講到義務才是女兒」。第五,家裡的鑰匙,在沒有經過配偶的同意下,交給其他人。這是大忌,因為沒有人會希望自己的家,任意的外人都可以進出。「什麼?你說你媽不是外人?抱歉,除了夫妻與孩子以外,其他人,在婚姻裡都是外人」。兒子都已經自己成家了,還沒有任何界線。隨意進家門,翻找冰箱、嫌棄食物,這簡直就是侵門踏戶。第六,直接告知,婆婆可以幫你坐月子。婆婆幫忙坐月子,不是好事嗎?當然,如果站在配偶同意的立場,那是好事。但是,不是每個婆婆都應該承擔這個責任,也不是每個老婆,都希望婆婆幫忙每天燉一隻老母雞。不論是坐月子中心、婆婆做、岳母做,其實都好,重點是尊重而已。「那是她的月子,不是你的,當然是她做主」。第七,我家的第一個孫子。九天玄女的義子?「你們家第一個」孫子很重要嗎?這個時代,法律又沒有規定長孫多一份財產,為什麼要強調這件事?基本上,這種話只會讓媽媽很緊張,而且「我家」、「我家」、「我家」,聽起來就很可怕,難道全家就是你家?第八,我們家的味道。不知道為什麼,看到味道,就想到白色襪子的味道。可能是「想念你的笑、想念你的外套、想念你白色襪子,和你身上的味道。」殘酷的說,你們家的味道,在這個家裡,已經不是這麼重要了。因為你們家是你的家,不是我家。既然是「我們」,就有相對的「你們」,「那麼我,到底算是你們還是我們?那麼喜歡你們家的味道,還責怪我不懂這種味道,那你還是回家吃你家的味道好了」。第九,跟我媽學做菜。呂秋遠表示,這麼喜歡媽媽做菜,不要結婚,繼續住家裡,每天都可以吃得到媽媽的愛心,會不會比較好?過年也一樣。過年沒有一定要做菜,也沒有要幫你家做菜。或者,你怎麼不學點做菜,來幫我家過年的時候做菜?況且,女兒不用做了,以後媳婦做?這是什麼奇怪的邏輯?為什麼不是兒子做?第十,媽媽做的不好吃,婆婆自己做菜給孫子吃。呂秋遠表示,不要沒經過家長同意,就隨便給他的孩子食物。每個孩子都有可能對某些食物過敏、也可能不適合吃某些東西。媽媽平常禁止孩子吃糖果、巧克力、炸雞,結果婆婆當好人,隨便餵食孫子,媽媽還不能抱怨,久了以後,大概就是孩子與媽媽一起生病。呂秋遠表示,或許會有人不贊同,認為是小題大作,不過就是幾句話而已,有什麼好介意的。但是別忘了,所有的言語都來自於價值觀,當有人說話就是這麼機車,還會順便告訴你,「我講話就是這麼直,請你別在意」。其實就是真心話,當然要放在心上。「好好的想想,三觀不合,既然在婚內都失戀了,要不要繼續花上20年在他身上」。
-
2024-05-01 退休力.健康準備
從餐桌找回健康,麥得飲食防失智:營養師分享養腦好料理—地中海紙包魚
逆轉腦齡防失智可以吃出來!大腦退化不僅可能出現記憶力衰退,更增加罹患失智症風險,而失智12大危險因子中,飲食相關因子占4項,足見飲食習慣影響甚巨。營養師蘇韋霖指出,預防腦衰可採取麥得飲食(MIND diet),多攝取高抗氧化力食物,研究顯示,能降低53%大腦功能退化風險,延緩大腦退化約7.5年。聯合報健康事業部規畫退休5力系列課程,在「逆齡料理系列—打造愈吃愈年輕的餐桌」5堂課中,邀請蘇韋霖分享養腦、紓壓、強健腸胃、肝腎排毒、保護血管的飲食原則,現場也會手把手帶大家自製料理,從餐桌上找回健康。5月19日第一堂課將傳授「養腦飲食」,並自製地中海紙包魚和莓果豆漿。腦神經細胞 40歲後每天減少1萬個根據研究,20歲時大腦中的神經細胞達到巔峰,之後逐年下降,40歲後每天以1萬個的速度減少,影響記憶力、協調性及其他功能;若認知功能、語言表達、判斷力嚴重受影響,忘記自己說過的話、做過的事,也記不清人事時地物,可能罹患失智症。世界衛生組織公布「失智12大危險因子」,其中高血壓、糖尿病、飲酒過量、肥胖與飲食息息相關,建議多吃蔬菜水果,補充纖維素,可降低三高及失智症發生機率。預防失智症的飲食原則是麥得飲食,蘇韋霖表示,結合地中海飲食與得舒飲食的麥得飲食,提倡攝取豐富的蔬果、全穀類、低脂肉類、魚類、橄欖油、堅果,尤其是可保護大腦細胞的高抗氧化力食物,如漿莓類和綠色葉菜類。提升記憶力 多吃富含Omega-3魚類蘇韋霖建議,綠色蔬菜每周至少攝取5份,非綠色蔬菜則每天至少一份,補充植化素及膳食纖維;食用富含Omega-3魚類,其中DHA是細胞膜的主要成分,能讓細胞膜變柔軟,加快訊息傳遞速度,有助於思緒清晰、提升記憶力。料理方式也會影響腦力,蘇韋霖說,高溫烹調醣類與蛋白質的食物,易產生糖化終產物(AGEs),也就是焦糖化反應。當體內AGEs過高,會產生超氧化自由基,誘發發炎反應,進而造成老化或心血管疾病、糖尿病併發症、腎臟病、失智症等,建議烹調時以低溫為主,選擇蒸、煮、燙等方式。推薦一道「地中海紙包魚」養腦好料理。地中海紙包魚材料:鮭魚一片、洋蔥25g、花椰菜60g、南瓜65g、小番茄4-5顆、黃檸檬適量、蒜頭1瓣調味料:初榨橄欖油1大匙、酸豆1/2匙、黑胡椒適量、鹽適量、米酒1大匙、乾辣椒末適量作法:1.鮭魚抹鹽、米酒靜置10分鐘。2.洋蔥切絲、花椰菜切小塊、南瓜切薄片、小番茄切成4等份、黃檸檬切片、蒜頭切末備用。3.取烘焙紙墊底,由下至上依序鋪上南瓜片、洋蔥絲、鮭魚,周邊放上花椰菜及小番茄,再撒上酸豆、黑胡椒、蒜頭、乾辣椒末、橄欖油,最後擺上檸檬片。4.將上面烘焙紙對折,左右兩側捲起,呈現糖果包裝。放入預熱190℃的烤箱10至15分鐘;或放入平底鍋,加入少許水,蓋上鍋蓋,以小火加熱15分鐘即可。逆齡料理系列—打造愈吃愈年輕的餐桌5堂課課程時間:.5月19日(日)讓大腦變年輕 吃出記憶力.5月26日(日)讓心情變年輕 吃出免疫力.6月02日(日)讓腸胃變年輕 吃出保護力.6月16日(日)讓肝腎變年輕 吃出代謝力.6月23日(日)讓血管變年輕 吃出抗老力地址:台北市衡陽路72號3樓洽詢:02-8692-5588轉5869報名:https://forms.gle/6H8LRJzHgmV5xgVi8
-
2024-05-01 名人.好食課
陰雨總讓你憂愁?一圖看懂如何用2類食材緩解季節性情感障礙
最近雨一直下,心情感覺也好轉不起來,到底為什麼下雨容易使人憂愁,飲食上又可以怎麼吃幫助我們解憂,就讓好食課Titan林世航營養師來為你解惑,教教你怎麼吃才對!陰雨總讓你憂愁嗎?那你有可能有季節性情感障礙(Seasonal Affective Disorder),簡稱SAD,於100個人當中,大約就有1.5人有這樣的問題,主要是因為秋冬及雨季陽光照射時間短,體內血清素含量下降,造成憂鬱、情緒不穩的問題。SAD患者常見症狀1.情緒低落、不穩定,容易生氣或哭泣2.對於碳水化合物,尤其是甜食需求大增,有暴飲暴食跡象,也導致體重容易增加3.常常感到疲倦、容易昏昏欲睡4.遠離社交,減少出席社交場合的機會SAD患者飲食建議1.補充碳水化合物可以多吃南瓜、糙米、玉米、地瓜、栗子等全穀及未精製雜糧食材,促進血清素合成,並建議減少精製糖的攝取,因為甜食容易使血糖波動起伏大,容易有情緒不穩的問題2.維生素D食材可吃雞蛋、乾香菇、鮭魚、鰻魚、強化牛奶等高維生素D食材,因為研究發現缺乏日照,體內維生素D含量低,就容易有憂鬱傾向,而增加維生素D的攝取,有助於改善症狀!也建議多利用天氣好的時後出出門曬曬太陽,幫助自己透透氣,舒緩身心壓力,也可增加體內維生素D合成【本文獲好食課授權刊登,原文標題:【#一張圖懂吃】別再『為雨愁眸』,讓這些食材趕走你的憂愁!】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4-04-30 醫療.泌尿腎臟
心情差又沒性致?當心可能睪固酮低下!症狀及補充療法一次看
您是否有性欲降低、勃起功能不滿意,伴隨體力變差、心情沮喪、運動能力下降,甚至晚餐後打瞌睡和工作表現不佳等問題?男性朋友遇到這些狀況,可能是性腺功能低下,千萬別羞於求醫。睪固酮是男性荷爾蒙主要成分,體內濃度在20至30歲達最高峰,之後隨年齡增長而慢慢下降;睪固酮濃度也會受到肥胖、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及其他代謝症候群相關異常影響。此外,曾被新冠病毒(COVID-19)感染的男性,睪丸細胞可能受到病毒破壞,而影響睪固酮生成、勃起功能及造精能力。檢測血中睪固酮濃度,可以診斷是否性腺功能低下,由於荷爾蒙濃度在體內受到生理時鐘影響,建議在早上7至11點檢驗的數據較具參考價值。根據每名患者的實驗數據不同,也可能一併檢測攝護腺抗原指數、血紅素與血比容與其他性相關的荷爾蒙。門診時,會進行腰圍、身體質量指數(BMI)、攝護腺肛門指診和外生殖器理學檢查等。若確診為睪固酮低下,建議進行生活習慣改變,並與醫師討論睪固酮補充的形式,但補充前務必要確認沒有補充睪固酮的禁忌症,例如攝護腺癌、男性乳癌、生育需求、血比容過高及嚴重心衰竭等,再討論選擇最適合的治療方式。而生活習慣與飲食的調整,對合併有代謝症候群的男性患者有加乘效果。睪固酮補充療法,包含針劑、外用凝膠、口服藥物與鼻噴劑,用藥後須定期監測攝護腺抗原指數、睪固酮濃度與血比容。患者接受睪固酮補充後,對於性功能表現與滿意度、生活機能、心理健康、增加肌肉量等,都會有明顯改善。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4-04-29 焦點.杏林.診間
醫病平台/讓震災的驚恐快快過去
【編者按】:自從四月三日花蓮發生大地震以來,除了生命的損失、建築的崩塌、交通的阻斷之外,全國民眾飽受驚慌,尤其最近餘震不絕,更是令人難以忍受。我們非常感謝一向關心國民精神健康的「精神健康基金會」董事長胡海國教授即時答應分享他對地震驚恐創傷後的精神困擾現象的看法,同時並邀請兩位資深精神科醫師分享他們的專家意見。希望這些難得的醫學知識分享可以幫忙台灣社會大眾順利度過這段嚴厲天災的考驗。「醫師,我自從四三花蓮大地震後,每天心慌慌、失眠、感覺身體搖晃,手腳發抖、精神不集中、擔心地震又來、事事不能好好做、真的不知怎麼辦?」這是精神科門診所見,堪稱地震驚恐創傷後「地震症候群」的精神困擾現象。如何讓這種震災驚恐現象,快快過去,快快恢復正常生活,是值得重視的精神健康課題。台灣處地震帶,位於歐亞大陸板塊和菲律賓海板塊交界處。地質板塊的互相碰撞、擠壓,導致地殼運動頻繁,地震頻傳。此次,2024四三花蓮大地震正是這種地理命運的事件。科學家們苦於探索任何預測地震的方法,目前科學家們仍無法即時預測地震來襲。正是因為這種不可預測性、無法掌握性及可能造成的重大傷害如山崩地裂、生命財產的損失、房屋倒塌等等重大傷害事件。因此,使人處在一種面對地震莫名恐懼中,尤其大地震之後,餘震連連的情況下,莫名恐懼更形嚴重且持續。此次四三花蓮大地震,餘震連連,就在20天後的4月23日仍有規模6以上的餘震,其間有不少房屋受損倒塌,更有不少人受傷或失去生命,使受傷民眾及其家屬,落入傷愁悲慟與失落之中,這需要政府急速政策之推動以完成務實的救助與紓困。需要鄰里間相互的長期關懷與溫暖支持,逐步完成震災後的社區重建,經由電視新聞畫面的傳播,令人怵目驚心,尤其花蓮雄偉壯闊山谷的落石震憾,山坡崩塌掩蓋道路,連救難人員的救災工作,不只辛苦,更要面臨落石山崩的生命威脅。連日來這這些驚悚的場景,甚至救難隊在落石堆中,在倒塌瓦礫堆中,探索不幸罹難者的鏡頭畫面和故事,也都透過媒體生動的報導而歷歷在目,生動地呈現在觀眾的眼前。人們也因為好奇或者為了追求新聞報導的新鮮感,天天盯著細看電視新聞台的災難動態報導,而且大部分驚悚的畫面都重複的播放在觀眾的眼前。因此每天災難消息的衝擊不斷,雖然地震中最嚴重生命財產的損失,已經造成了,但是驚恐害怕的情緒卻是與時俱進,無法緩和。這正是我在精神科門診所聽到個案的苦訴了。他們每天生活在驚恐之中,生活失序,失去常軌。就精神健壯之道(精健道)的自我療癒觀點,我有幾點建議,供大家參考。希望能有助早日脫離此次四三花蓮大地震所引起的精神困擾,脫離震災的連續恐懼狀態: 其一、要能了解歷經大地震時,內在心情有恐懼感,也連帶有身體的種種不舒服。這是人之常情,是可以了解,要懂得接納,不要過度擔心。能接受自己面對大地震的脆弱性,而懂得防護,並力求快快脫離這恐懼狀態。其二、了解情緒感受不是只有主觀的害怕感受,經由腦、神經廻路的連結會連帶發生身體不舒服的感受,亦即引發自律神經系統和肌肉緊張反應。因此在地震後的驚恐中,也還會感受受到身體搖晃、頭暈、心跳快;另外也會使睡眠品質受影響,精神不集中、做事效率受影響等等的精神生活困擾。有如此的了解,只要情緒穩定了,這些身體不舒服,就會跟著減輕了。不要過度擔心自己身體是不是有什麼疾病了,避免情緒困擾的惡性循環,才可以即時穩住害怕情緒和減輕身體不舒服的感受。其三、為能有效緩和驚恐和過強心身壓力反應,需要每天在日常生活中,做「足定氣靜」的心腦操練,以放鬆身心狀態。所謂足定氣靜的操練是要把意念拉回,放在身體的放鬆感覺上,重複依下列(1)到(4)的四個步驟移動意念:(1)用意念專注在背部和肩膀、肩膀輕輕向下拉,感受放鬆的感覺,(2)用意念去感受深呼吸(最好是腹式深呼吸)的舒適感,(3)用意念去感受10個腳趾伸展的輕鬆舒適感覺,(4)把意念放在鼻孔,感覺吸氣與吐氣的輕鬆與平穩感覺。 如此重複四個步驟可以連續做3分鐘,深深去感受身心放鬆與舒適的安定安靜感受。我也建議日常生活中,每兩個小時就做一次。如此的定靜操練,不只有效緩和驚恐的身體-生理的不舒服反應,更可以把心思停放在放鬆的身體上,以免一直放在期待的、可能的地震餘震的來臨。如此雙管齊下,有效緩和「地震症候群」的餘威。其四、切忌重複看有關震災場景或救災場面的電視畫面或you tube報導。一般電視畫面均會強化視覺上的驚悚效果,來吸引觀眾的注意,而且重複播放這些驚悚畫面。若對震災明顯處在恐懼與害怕狀態,要能避開這些生動驚悚畫面,避免二次、三次的情緒受創。否則重複看這些具有創傷性的電視畫面,最後可能造成嚴重驚恐的腦-神經迴路的僵化或烙印狀態,易於產生震災的驚恐的情緒記憶,形成固著的震災驚恐反應。因此,切忌重複看電視有關震災驚悚畫面的播放,才能夠使驚恐情緒有恢復的可能,使自己的理智性思考更有效率,更能安頓自己日常生活,快快消除持續的驚恐反應。其五、要多參加活動和家人聚餐和朋友聚會聊天,或者出去外面散步,看看戶外風光,把心思放寬放廣。也可欣賞喜歡的音樂、電影或者看一段小說。如果能出外逛逛鄰近山裡的小徑或欣賞田園風光,那就更好。這些都可以拓展腦內世界的豐富性與多元化,增長精神靱性,可以有效緩和地震帶來的驚恐情緒,強化腦-精神功能的穩定力道。有助快快化解地震驚恐情緒。經由,上面所說五項自我療癒的精神健壯的處方,逐步迅速地化解地震災害後的不安與害怕情緒,重新獲得平安與舒坦。如果,經由這種自我療瘉的五種方法,內在對地(餘)震的不安、驚恐仍然明顯,也連帶發生的種種身體不舒服的感覺,我建議就要去就診精神科的門診,尋求精神科醫師的治療。責任編輯 吳依凡
-
2024-04-27 退休力.健康準備
熟齡重訓!愛上健康的自己 大汗淋漓超解壓,練出線條比少女時期好看
早上九點,健身房剛開門,六十一歲的陳初青就來報到,在教練黃理騏指導下進行重量訓練,動作熟稔,舉槓鈴的手臂有著明顯肌肉線條,採訪當天現場測量體脂率百分之十五,很難想像一年半前她的體脂率還超過百分之卅三,而且嘗試過各種運動項目卻屢戰屢敗,六十歲之前都找不到適合自己的運動方式,直到她開始重訓。「我一直對健康很有危機意識。」身為獨生女,面對父母衰老生病,她先是照顧失智母親,後來年邁的父親也失智,照顧雙親長達十三年,「父親曾經有一次泡澡後無法從浴缸站起來,努力一小時好不容易才爬出來,很明顯的肌少症。」她希望自己的老後自由自在,不因身體狀況影響生活,而運動就是最好的解方。疫期到健身房 甩照顧壓力但她自嘲各種球類都打不好,排球無法發過網,籃球投不進,瑜伽課永遠被老師說不用勉強,筋骨很硬,很容易扭到、拉傷,跳舞跟不上韻律。疫情期間,原本的運動場地關閉,因緣際會來到以重訓為主的「夢想健身」健身房。剛開始她想減脂減重,也想從照顧者的身分中喘口氣。父親病情進入重度失智後,經常認不得女兒,疫情嚴峻期間無法外出,半夜經常在家裡大吼大叫,吵著要報警抓不讓他出門的陳初青,各種狀況層出不窮。扛著照顧壓力,她格外重視心理健康,嘗試各式各樣方法讓自己抽離照顧者的情緒,後來發現最有效的是重訓,無論多忙都要擠出時間,每周兩次、每次一小時專注訓練,「重訓就像一帖良藥,沮喪疲倦的時候,如果躺在沙發上看電視,反而更累,流汗後心情反而輕鬆,不會一直想著長照的責任」。練出線條 比少女時期好看重訓不到兩個月,體脂肪就減少百分之七,教練黃理騏稱讚她是進步速度最快的學生,甚至超越許多年輕人。陳初青課後認真執行教練給的功課,每天只要天氣允許就會慢跑,三餐按照營養師建議自己準備,「從開始重訓到現在,非常享受不斷進化的過程,運動後大汗淋漓,身心舒暢極了,愛上自己愈來愈健康的樣子」。練出一身漂亮的肌肉線條,現在的她比少女時期更好看,旁人稱讚並請教她作法。影響所及,十多位熟齡親友也加入重訓行列,先生是最早跟進的,訓練出肌肉之後也愛上重訓,她強調,每個人都要運動,但不一定要複製她的模式,應多方嘗試找出適合自己的作法。被貼胖子標籤 重訓解心結擔任家庭照顧者多年,總是把自己放在最後,家人都排在前面,自己的需求是零。即使是長照失智父母期間,也未曾減少對公婆及先生孩子的照顧,沒有自己的生活。「以前的我很沒有自信,我能馬上講出每一位家人的優點,卻想不出來自己的優點,覺得做什麼都不行」。從小被同學貼上胖子標籤,在六十歲時終於透過重訓解開心結,每天照鏡子愈看愈開心,以前走在路上被人多看一眼,會以為是衣服穿反了,現在被多看一眼,會知道是因為自己很漂亮,「現在的我充滿自信,覺得只要想做的事情,沒有做不到的」。去年出版《給自己60歲的禮物:用健康餐盤和重訓改變人生》,她說,以前絕對不敢把餐盤照、健身照公開,但她想鼓勵熟齡族,「不要覺得人生都走過大半,就認為算了就這樣吧下輩子再說」,更提醒像她一樣的家庭照顧者:「一定要放愛在自己身上。」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4-04-26 焦點.元氣新聞
益生菌「菌數」愈多愈好?300億益生菌夠嗎?2024市售8款高菌數益生菌推薦!
現代人生活忙碌,為了讓身體維持在良好的狀態,補充益生菌已經成為許多人日常習慣的一環,是促進消化、調整體質,幫助順暢的好方法。過去幾年,市面上的益生菌品牌如雨後春筍般冒出,究竟消費者在選購益生菌時需要注意什麼?各廠牌頻頻強調的「菌數」,真的是愈多愈好嗎?300億菌數夠不夠?本篇提供完整益生菌選購攻略,讓你真正把錢花在刀口上!「益生菌」與「益生質」比一比常聽到「益生菌」和「益生質」,兩者有什麼不同?我們的身體就像是一座堡壘,足量的好菌,加上充沛體力,讓我們可以抵禦外來的攻擊。因此,若想提升保護力,就少不了益生菌大軍來助陣。益生菌(Probiotics)和益生質(Prebiotics,又被稱作益生元)分別扮演不同的角色,益生菌是支援最前線的士兵,專門負責抵抗壞菌(例如:沙門氏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益生質則是留守城堡的補給單位。益生菌藉由吃進益生質,讓自己更強壯,方能持續作戰。根據國際益生菌協會(International Probiotics Association)和世界衛生組織(WHO)的定義,益生菌是一種「能在足夠數量下,有益於宿主健康的活菌」,佐以益生質的超級助攻,在蔬果攝取不足或特別需要補充營養的日子裡,有助維持良好生理機能、促進消化、解決囤積等。乳酸菌是益生菌嗎?常見的菌種有哪些?一提到「好菌」,許多人第一個會想到的就是「乳酸菌」,那麼,乳酸菌是益生菌的一種嗎?答案是「部分正確」,益生菌確實是乳酸菌的一部份,卻不是每一種乳酸菌都是益生菌。乳酸菌有成千上萬株,唯有經過研究認證、確認有效性和穩定性的菌種,才會被稱為「益生菌」。常見的益生菌有六大菌種:「A菌」的成員有嗜酸乳酸桿菌,「B菌」有比菲德氏菌(屬於雙歧桿菌大家族的一員)、雷特氏B菌,「C菌」有乾酪乳酸桿菌,「LP菌」有副乾酪乳桿菌,「LGG菌」有鼠李糖乳桿菌,「F菌」有發酵乳桿菌。依照不同的菌種及菌株有不同功效,對身體的益處包括調節菌叢、調節生理機能、改善敏感體質、幫助消化等。益生菌真的那麼神奇?益生菌功效一次看以上提到的益生菌,皆是存在於人體內最主要的益生菌,也是最具平衡身體機能功效的好菌。益生菌的諸多益處如下:【益生菌功效1】幫助順暢,減少囤積負擔對於經常外食或三餐不規律,受排便問題困擾的人來說,直接補充益生菌是維持消化道菌叢平衡最有效率的方式,還可以減輕油膩感和飲食不均帶來的不適,達到幫助排便順暢的功效。【益生菌功效2】維持消化道機能,身心更加舒服愉快補充適量益生菌可幫助維持消化道機能,保持良好狀態,維持正常運作,體感更舒適。當囤積壓力減輕、餐後消化更輕鬆之餘,狀態好思緒自然清晰,心情也會更好。相反的,若菌叢失調,可能會帶來情緒低落、睡不好等困擾,因此忙碌的現代人十分適合每天補充足量的益生菌作為日常保養。【益生菌功效3】調整體質,促進新陳代謝,增強保護力菌叢生態平衡,就是健康的最佳防線。若要打造超強體質,強化舒敏,減緩換季溫差不適感,長期補充益生菌可以為健康打底,讓優良好菌成為最強的前線士兵!挑選益生菌,一定要問的四個問題【益生菌挑選原則1】益生菌的「菌數」有多少?購買益生菌的重要判斷標準就是「菌數」,市面上可以看見的100億、300億、1,000億,代表的是益生菌的「活菌數量」。食用的菌數過低,很可能沒有任何效果,一般來說,每日攝取最少不低於10億,並建議挑選至少300億到1000億菌數的益生菌,更有機會看到期待的效果。【益生菌挑選原則2】益生菌的來源是哪裡?益生菌的功能與益生菌來源息息相關,有些品牌採用低成本的植物來源,或許在實驗報告數字上是好的,但在人體效果卻大打折扣,實際的保養效果可能相當有限,建議選用百分之百全人體來源的益生菌,才能達到較好的效果。【益生菌挑選原則3】與益生菌存活率相關──有沒有包埋技術?包埋技術是一種嚴格包裹的過程,如同讓益生菌穿上防護服,不被外在環境(酸鹼)傷害,減低益生菌受損的程度。採用專利包埋技術的益生菌可以較順利通過胃酸膽鹽,存活率比較高、也較能維持益生菌活性,否則若沒有成功抵達目的地,吃下去的益生菌就白費了。【益生菌挑選原則4】有沒有經過人體實驗證實?選擇經過人體實測證實有感的益生菌,品質和效果較有保障,確保吃下肚的益生菌都能在體內發揮效用。若有專利、學術報告等認證與佐證,更能保障益生菌功效,也才能吃得安心、有感。高菌數益生菌品牌評比,這八款超推!【益生菌推薦品牌1】大研生醫 1000億益生菌粉包● 菌數:1000億● 主菌株:AP126®、AP91®、AP32®、AP02®、AP77®、AP112®、AP101®● 其他成分:果寡糖、麥芽糊精、菊糖● 認證:有● 包埋技術:有● 實驗等級:千人專科實測足量添加1000億活菌,維持消化道機能超有力!「全人體來源」1000億益生菌,無添加香料色素,獲A.A. Clean Label 100%無添加驗證。高規格研發七支專利菌株和千人專科實證,專利多層包埋技術,添加多元益生質,通過環境測長達7小時實測,酸鹼環境都不怕,穩定維持活菌數。全方位解決生活困擾,舒敏、順暢更有感。產品連結【益生菌推薦品牌2】大研生醫 舒敏益生菌膠囊● 菌數:300億● 主菌株:AP86®、AP88®、AP31®、AP13®、AP11®● 其他成分:果寡糖● 認證:有● 包埋技術:有● 實驗等級:近千人專科實驗台灣唯一榮獲IPRO益生菌品質世界級肯定,連續榮獲世界金獎、SNQ國家品質標章認證。採用五種國際文獻實證的益生菌,近千人臨床專科研究,榮獲七國專利符合亞洲人的益生菌艦隊。適合亞洲人的益生菌完美駐紮消化道,調整細菌叢生態,打開健康保護傘,有效調整體質,提升舒敏保護力。產品連結【益生菌推薦品牌3】義美生醫 常順軍益生菌● 菌數:250億● 主菌株:IMC501®、IMC502 ®等4支優質菌種● 其他成分:歐洲水萃苣纖維、凍乾藍莓果粉● 認證:有嚴選專研發酵技術歷史悠久的義大利廠牌益生菌,採用菊苣纖維熱水萃取法,不使用有機溶劑,避免有害物質殘留。每包有250億菌數,百分之百無食品添加物,搭配歐洲水萃菊苣纖維,佐以凍乾藍莓果粉調味,這是一款全家人都可以安心食用的益生菌!產品連結【益生菌推薦品牌4】營養師輕食 台灣01益生菌● 菌數:300億● 主菌株:TW01、M1、LP28、BAL06、LRH113、LC122、BL986、LA1063、BB14● 其他成分:果寡糖、乳酸菌● 認證:有● 包埋技術:有標榜「台灣人的益生菌」,專為台灣人的體質設計和打造的益生菌,首創氮氣充填保鮮技術,大幅提升益生菌存活率。經過上千次篩選而找到有效活菌株,100億以上的嗜酸乳桿菌和後生元克菲爾乳桿菌,加上益生元果寡醣助攻,打造全年齡適用的益生菌。產品連結【益生菌推薦品牌5】BHK’s 300億益生菌膠囊菌數:300億主菌株:LP28、LRH113、專利克菲爾益生菌(LRH10、LPC12、LF26、BL986、LA1063、ST30、LH43)其他成分:麥芽糊精、植物膠囊(羥丙基甲基纖維素、水、結蘭膠)、微結晶狀α-纖維素、果寡糖粉、硬脂酸鎂認證:有包埋技術:有實驗等級:專科實驗革命性黃金組合:益生菌X後生元,打造好菌最好的公式,輕鬆調整體質與維持消化道機能。雙專利複合益生菌、SYNTEK® thorough製程、益生元x後生元的雙效配方,無添加合成色素與人工香料。產品連結【益生菌推薦品牌6】台塑生醫 醫之方舒暢益生菌● 菌數:300億● 主菌種:比菲德氏-龍根菌、雷特氏B菌、嗜酸乳桿菌、分歧雙叉桿菌、乳酸球菌亞種、凱氏乳桿菌...等等● 其他成分:鳳梨酵素、白腎豆、柿子抽出物、大豆發酵萃取物、牛蒡萃取物、酵素水解小麥蛋白● 認證:通過不含西藥、大腸桿菌、重金屬、塑化劑等國家檢驗標準● 包埋技術:有由台塑和長庚體系等三方團隊把關,採用三包埋防護技術,提升菌種存活率;三種順暢營養素,鳳梨酵素、白腎豆、柿子抽出物促進消化。短雙歧桿菌、植物乳桿菌、雙歧桿菌等好菌,兼顧六大食物種類,一次提供所需的營養!產品連結【益生菌推薦品牌7】金博氏 保衛菌機能益生菌● 菌數:300億● 主菌種:羅依氏乳桿菌、鼠李醣乳桿菌、副乾酪乳桿菌、嗜酸乳桿菌、長雙歧桿菌、乳雙歧桿菌、短雙歧桿菌、乾酪乳桿菌、植物乳桿菌、嗜熱鏈球菌● 其他成分:菊糖、褐藻礁糖、酵母萃取物● 認證:有● 包埋技術:有市售300億菌數的十大益生菌搭配組合,業界85%高純度葡聚多醣體M-Gard®,擁獲歐、美、日等國270項世界專利。專利益生菌三層包埋技術與純天然褐藻醣膠,讓存活率和保護力同步升級,不含添加物讓食用更安心。產品連結【益生菌推薦品牌8】悠活原力|300億純淨益生菌● 菌數:300億● 主菌株:GMNL-296、GMNL277● 其他成分:菊醣、玉米來源可溶性纖維、果寡糖、綜合消化酵素● 認證:專利認證菌種、食品無添加驗證悠活原力是榮獲國際Anti Additive食品無添加協會 A.A. 無添加三星驗證的益生菌品牌,無任何添加物、兩項專利菌(發酵乳桿菌、乾酪乳桿菌)、五個順暢好菌、八大酵素與三大益菌生,有助調節體質,適合各年齡層食用。產品連結
-
2024-04-26 醫療.中醫
當眾放屁、打嗝好糗!中醫師盤點舒緩脹氣4妙招
經常坐著辦公的上班族,也很容易出現脹氣,這通常是因為體內的器官受到擠壓所造成,紓解的方式就是要經常起身活動,讓體內的肝氣可以抒發,把交感與副交感做好調節,腸胃蠕動才會變好。 中醫師盤點舒緩脹氣4妙招中醫師黃裕昌說,長期處在交感神經亢奮下,我們的胃是縮起來的,這時腸子的蠕動會變慢,消化液減少,而大腸又是最大的免疫器官,當壓力造成腸道酸鹼值改變時,或者飲食油膩、亂服藥物等,都會讓腸道內的菌種生態及酸鹼度出現變化。而平日要舒緩脹氣,可以從下列方式先做改善。1.少吃不易消化的食物某些不容易消化的食物或容易產氣的食物,如豆類、汽水、玉米、馬鈴薯、地瓜、芋頭、香蕉、青椒、茄子、洋蔥、包心菜、麵包、甜食及柑橘類水果、油炸類食物,甚至牛奶(含乳糖食食物)等,都容易造成脹氣。但哪些食物、吃多少會導致脹氣?卻是因人而異的,黃裕昌說,最好的方式就是記錄每天吃進的東西與數量,留意腹脹情形,再從中找出疑似會讓自己脹氣的食物,避免食用。Tips:減少豆類食物產氣的烹煮方式可將豆子煮久一點,約半小時以上,就能減少氣體的產生。另外,也有研究指出,在煮豆類或蔬菜時,若能適度加入一些薑、大蒜等辛香料,也能有效抑制氣體的產生。2.改變不良的飲食習慣不要在匆忙之中吃喝東西,更要避免邊吃東西、邊說話,尤其要改掉狼吞虎嚥的飲食壞習慣,這些都會產氣而導致腹脹。黃裕昌同時提醒,隨時緊閉雙唇,也比較不容易誤食過多的空氣。甚至,某些愛嚼口香糖的人,也要少嚼一些,同時更要少用吸管喝飲料。吃東西時,咀嚼方式也很重要,最好要多咬幾口,讓分子變小後再吞入。3.盡量避免不良情緒焦躁、憂慮、悲傷、沮喪、鬱悶等情緒反應,會讓消化功能減弱,刺激胃部造成更多的氣體,使得腹脹加劇。因此,適時懂得放鬆情緒、保持心情愉快,迅速排解壓力等,也都是預防脹氣的好方法。4.保持適量的運動運動不但能促進腸胃蠕動,也有助於消化,能讓體內氣體順利排出,又能鍛練身體、舒緩壓力與情緒,的確是最重要也是最好的方式。一旦腸胃機能出現問題,就等於為健康埋下了隨時出現問題的隱憂,因此,可別小看脹氣問題,一旦無法自行緩解,或者長期打嗝、放屁不止,或有腹痛等情形,就必須及早就醫診治。難為情的放屁與打嗝!在大庭廣眾下放屁與打嗝,的確不雅,但這卻是人體不可少的生理現象,如果一直不放屁,反而是腸阻塞的前兆。不過,黃裕昌提醒,臭屁大部分是因為吃了太多的高油脂、高蛋白的食物;而屁量明顯增多,則多半是因為消化不良、胃炎、消化性潰瘍等疾病所引起,或者是吃了太多的澱粉類與蛋白質類食物造成。至於打嗝,雖然飲食習慣與飲食內容為主要關鍵,但有時也可能是一種痙攣現象,造成習慣性,因此,當打嗝不止時,有些小習慣可加以改善,如嘗試短暫的憋氣、吹紙袋、冰敷在橫膈膜附近,都可以舒緩症狀。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4-04-25 退休力.理財準備
醫療險只能賠醫療費用?從案例看實支實付險可彌補哪些支出缺口
電話聲響起,顧問聽到小花難過地哽咽聲說:「怎麼辦?醫生說我乳癌三期,我現在心情好難過哦!怎麼會發生在我身上呢?」顧問:「怎麼發現的?醫生有建議要如何治療嗎?你現在的想法如何?需要我如何支持你呢?」小花:「我自己摸胸部摸到硬塊,覺得不對勁,於是來醫院做檢查。居然是這個結果!我以後怎麼辦?我的保險可以理賠嗎?」顧問:「您放心,聰明的您在20年前身體健康時,依照當時的預算規劃了完整的保險!目前您的保險有實支實付、終身醫療、手術及癌症險。我把全部資料整理下來,找個時間讓您了解保障內容及範圍,讓您安心」。於是顧問與小花開始一連串地連繫、對話及理賠。乳癌及早發現,5年存活率高顧問從衛福部的統計資料中發現,乳癌發生高峰約在45-69歲之間,每年有逾萬位婦女罹患乳癌,逾2,000名婦女死於乳癌,每天約31位婦女被診斷罹患乳癌、6位婦女因乳癌而失去寶貴生命。乳癌如能早期發現,不僅可做乳房保留手術,5年存活率更可達90%以上(如附表一)。【表一】乳癌分期5年存活率(資料出處:健康福利部國民健康署>健康主題>預防保健>乳癌與子宮頸癌防治)有保險支持的治療方式小花與醫生溝通治療方式時,因為有保險的支持,可以使用最佳的治療方式,其治療過程如下:第一階段:前導性治療需做8次,3週做1次,標靶藥物治與免疫療法同時進行,副作用會掉髮、噁心及白血球下降,此階段主要目的在縮小腫瘤。第二階段:開刀把縮小的腫瘤切除。第三階段:放射治療+免疫療法,讓已切除腫瘤部位預防性地抑止。 為什麼要選擇自費做標靶治療? 乳癌標靶治療是針對特定乳癌細胞的基因病變所發展出的藥物,能鎖定攻擊特定接受體,不傷害到其他正常細胞以達到療效。因此和化療相比,副作用相對較少。而免疫療法就是注入單株抗體,通過抑制淋巴細胞的受體來阻斷癌細胞的免疫逃避機制,告訴白血球它是癌細胞,並允許免疫系統破壞它們。小花開始接受醫院的標靶治療,醫生說需要做8個療程,目前進度到第6次治療,實際花費及理賠金額如表二:【表二】小花乳癌三期實際花費及理賠金額除了醫藥費,生病後還有哪些開銷?小花每次化療完成,身體像沒電一樣地虛弱,小花形容說:「營養品像電池,一喝下去,電力馬上充足」此時營養補品對癌症病患就非常的重要,以小花的狀況試算:100元/罐*3餐/天*30天=9,000元/月日常生活開銷(房貸4萬/月,食衣住行2萬/月)治療中一年必要支出的費用為=(營養費1萬/月+房貸4萬/月+食衣住行2萬/月)*12個月=84萬這些開銷不會因為生病而不用負擔,此時,需要專心及安心治療的患者無法工作,這些支出的金額要從哪裡來?以小花的案例,保險不只是支應在醫院的花費,理賠的金額還支應小花目前必要的開銷,如營養品、房貸及食衣住行等支出。實支實付險彌補3缺口以這個案例我們看到什麼:1.實支實付保險實際彌補醫療費用從11月確診乳癌至今6次的自費標靶藥物治療,小花短短5個月就花費快100萬的醫藥費,即使有存款,沒有工作收入的小花,看著存款每個月每個月20萬的流出,是否會影響心情?而考慮不積極治療呢?2.理賠多的金額可支付營養品、房貸及日常開銷生病不會只有醫藥費要支出,日常生活開銷也會持續地進行著。在第一次理賠金35萬下來時,小花看到金額開心地說:「我可以安心地買營養品來讓自己活下去」,多麼令人安心的對話。3.留職停薪一年沒有薪水以小花治療的反應-身體虛弱、噁心、沒胃口、記憶力不好,這樣子的狀況,是無法像以前般正常上班,故留職停薪一年好好休養身體,當然,就沒有薪水來支應日常開銷。做好準備才能面對「事故」發生在別人身上的是「故事」,發生在自己身上就成了「事故」!誰都不願意發生這種事,唯有在事前做好準備,才能因應突如其來的事故。保險就是預防我們原本的生活被改變,在年輕及身體健康時,花費可以承擔的預算內,來面對未來未知的風險。小花從剛發現時的不知所措到驚嚇,藉由家人、朋友、病友的支持及了解治療方式,愈來愈能看到事情的全貌後,稍稍安心地面對一連串的治療。她期望藉由自身經驗的分享,讓生命影響生命,讓大家都可以勇敢地面對所發生的事情。(註:案例故事經當事人同意及授權分享)作者/吳幸柔經歷:人壽保險公司行銷經理2023-2024台灣理財促進會教育訓練召委2024MDRT總會財富管理專案委員2023MDRT總會全球會議交流區普通話會議隊長2021MDRT台灣分會區域主席暨講師組召集人專業證照:CFP®國際認證高級理財規劃顧問RFA退休理財規劃顧問高齡金融規劃顧問師信託執照投資型保險商品業務員資格測驗合格證書壽險業務員資格合格證書財產保險業務員資格合格證書(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4-04-23 焦點.健康你我他
擔心掉髮你用哪招?/睡前洗髮待全乾 溫柔梳理去疲累
年輕時,我有一頭亮麗蓬鬆的秀髮。結婚後,孩子一個個報到,看著頂上稀疏的柔軟細毛,攬鏡自照,心中竟升起驕傲之情;但隨著日升日落,孩子們逐漸成長,鬢頭也染上了幾許飛霜,它提醒我青春不在。什麼年紀就要有那個年紀的樣子,但哪個女人不愛美?哪個愛美的女人不想抓住青春的尾巴?未料,有一次起大早趕時間,拿起梳子快速梳頭,卡關時仍然硬扯,只見梳子上面都是被自己擰下的頭髮,真是心疼啊。頭髮濃密豐盈與否,可是有關顏面的問題,我怎麼能夠忍受「禿」字上身?我習慣睡覺前洗澡,每天洗完頭髮時,會以吹風機中、低溫的熱度吹到半乾,再用手指或寬齒梳將糾結的髮尾整理好,盡量避免拉扯斷裂,待髮絲全乾,再用細密髮梳梳理10分鐘。當梳子在頭皮由上而下溫柔的滑行,感覺一整天上班的疲累,瞬間被撫平,助我安然入眠,早上起床頭髮也不再糾結,稍微整理就可以優雅光鮮出門。有時候邊看電視,我也會用十爪梳幫頭皮馬殺雞,讓指尖和頭皮產生溫柔的互動,放鬆心情,也增進血液循環。雖然變老是必然的,但隨著年齡的增長,在髮絲日漸稀疏之前,我會對這一輩子的煩惱甘之如飴,因為頂上的三千煩惱絲,只要溫柔的對待,即使髮量無法回春,但至少可以期待凍齡時間能夠延長。
-
2024-04-22 失智.非藥物治療
「失智 好好生活」系列講座 音樂療癒助照顧關係升溫
天主教失智老人基金會與聯合報「失智・時空記憶的旅人(Dementia)」粉絲團於4月20日舉辦「樂來樂靠近—失智症音樂療癒」講座,由音樂治療師董懿萱主講「音樂療癒在失智症照顧上的應用」,活動報名相當踴躍,許多關心失智照顧的民眾前來參與,現場座無虛席。天主教失智老人基金會主任陳俊佑致詞時強調,失智症照顧在非藥物治療方面的重要性,而在所有的非藥物治療方法中,經過各國專家科學研究,「音樂治療」證實可以促進大腦皮質增生,他表示,音樂治療師董懿萱在台大職能治療系完成學業,赴美費城繼續深造音樂治療,回國後實地服務失智者跟家庭照顧者,培訓全台各地失智症照顧專業人員,去年董懿萱更進一步實證研究,音樂活動還可以促進照顧者跟失智者的關係。聯合報健康事業部營運長吳貞瑩首先感謝許多民眾從外縣市北上參加,並感性地談到聯合報有許多六、七十歲以上的讀者,感謝讀者們跟著報社一起變老。今年「失智・時空記憶的旅人(Dementia)」粉絲團舉辦「失智 好好生活」系列講座,「樂來樂靠近—失智症音樂療癒」是首場活動,接下來還有失智照護眾多面向的主題,包括好好飲食、好好友善、好好照護、好好預防、好好守護、好好治療等,幫助台灣社會和失智症家庭尋找解方,期待讓更多的民眾參與。住在台中的童小姐是聯合報資深讀者,為了參加這場活動,於前一天專程北上,具備藥師專業背景的她,因身邊親友失智而積極學習與了解非藥物治療的相關課程,她對音樂療癒非常感興趣,因為是之前沒有接觸過的領域,她希望之後也能在台中舉辦失智照顧相關活動。音樂治療師彈奏吉他 帶全場歡唱講座一開始,董懿萱彈奏吉他帶領全場民眾唱「歡迎歌」,在歌聲中現場氛圍熱鬧起來,喚醒大家精神。現場民眾表示拍手踏腳跟著唱和,也有民眾表示開心得想要跳起舞來,整場活動現場民眾反應熱烈,頻頻拿手機拍攝失智症衛教以及音樂療癒專業資訊。董懿萱表示,音樂治療始於二戰時期,用來改善軍人精神焦慮等情狀,後續慢慢發展出相關專業。音樂治療有許多臨床實證,主要是運用音樂元素跟治療對象互動,用音樂建立關係,達到不同治療目標。她提醒,必須受過合格訓練的音樂治療師才能進行專業課程,目前以美國、英國的執照為主。有興趣的台灣民眾可以到中華民國應用音樂推廣協會網站查詢相關資訊。至於一般民眾,即使沒有音樂背景,也可以透過學習,自己在家帶失智者進行簡單的音樂介入活動。十五到卅歲聽的音樂 印象最深刻董懿萱在課程中表示,音樂的功效包含生理反應、共乘效應、溝通、情感表達、文化意義、美感娛樂。例如開場的「歡迎歌」會讓身體熱起來、呼吸心跳加快甚至流汗,心情產生變化等,就是「生理反應」,但並不是每次都要喚醒精神,假設學員原本心跳較快或情緒較躁,就會以舒緩音樂幫助學員平靜。選擇音樂時「文化意義」是重要關鍵,應挑選符合對方背景,例如慣講台語的長輩卻播放國語歌曲,當然對方會沒有反應。音樂本身是一種非語言的溝通,學員即使沒有說出很喜歡現場音樂,也能從表情及肢體表現看出心情。此外,也要考量學員過往經歷,例如有些人本來就會彈鋼琴,也許會對鋼琴聲音較有感情,她更強調「十五到卅歲之間聽到的音樂,通常是長輩印象最深刻的,陪伴時可以挑選這區間的音樂,但也因人而異,例如有些長輩也會愛聽蔡依林等流行歌曲。」人們喜歡開心的經驗,只要是做喜歡的事情,大腦就會分泌多巴胺,音樂也可以達到同樣效果,此外,音樂也可以引發自傳式的回憶,會想起自己過往重要經驗,例如以前求婚播放的音樂。音樂治療於失智照顧上的應用照顧者可以運用音樂跟失智長輩對話,例如播放「小城故事」可以問長輩是在哪裡聽到?是在別人家還是在廣播節目中?或是參加過鄧麗君勞軍演唱會?也可以考考長輩演唱小城故事的歌手是誰?鼓勵長輩分享過往經驗。曾有照顧者回饋,以前不知道跟失智媽媽聊什麼,上課後經常在家播放音樂,就能跟媽媽以音樂為話題開始閒聊往事。通常長輩不會馬上清楚說喜歡哪些歌曲,照顧者要嘗試溝通找出喜好,長輩好惡分明,避免播放引發劇烈負面情緒的音樂。運用長輩喜歡的音樂,來提升他活動的動機,例如長輩不願意去據點上課,可以邀長輩一起唱歌,跟長輩說那我們現在出門遠足,長輩就較有可能願意出門。她建議,照顧者可以建立長輩的播放清單,還可以依照音樂屬性進行分類,例如運動時聽節奏較明確的音樂,幫助提升運動效率;夜晚則播放可放鬆舒眠的歌曲。她提醒,照顧者本身也可以建立一份自己的播放清單。音樂療癒改善照顧者與失智者關係董懿萱表示,去年進行簡單調查,發現六成照顧者跟失智者的關係明顯改善,此外,音樂療癒也增加照顧者的正向經驗,而不是一直累積負面情緒。今年天主教失智老人基金會也會舉辦失智症家屬音樂照顧培訓工作坊,教大家運用不同類型的音樂活動,失智症家屬透過工作坊學習,可在家裡自己帶失智者進行音樂介入活動,有興趣的民眾可到天主教失智老人基金會網站查詢報名資訊。講座現場更帶領大家進行簡單的音樂律動活動,利用懷舊老歌「一支小雨傘」的歌詞,跟現場觀眾一起設計動作,「咱二人」可以左右手各伸出食指,「做陣遮著一支小雨傘」兩手做出撐傘動作,現場氣氛熱絡。在「玫瑰玫瑰我愛你」歌聲中,現場民眾跟著講師一起進行身體打擊樂,最後,全場歡唱「外婆的澎湖灣」、「望春風」等懷舊歌曲,並在即興創作的唸謠朗讀聲中,圓滿結束。立即加入失智・時空記憶的旅人粉絲專頁!「失智・時空記憶的旅人(Dementia)」粉絲團舉辦的「失智 好好生活」系列講座,接下來還有好好飲食、好好友善、好好照護、好好預防、好好守護、好好治療等失智照護眾多面向的主題,有興趣的讀者記得追蹤粉專,掌握最新講座消息。加入>>
-
2024-04-21 名人.好食課
天氣悶熱手腳容易起奇癢無比小水泡?一圖看懂這樣吃遠離濕疹
近期天氣漸漸轉潮濕悶熱,除了心情容易受雨天影響外,手腳也莫名出現些小水泡讓人奇癢無比,到底濕疹是什麼?又該如何改善?就讓好食課Anna李宜樺營養師告訴你!濕疹是什麼?其實,濕疹並不是單一種疾病,而是皮膚因為發炎或過敏,在臨床上是無法被明確診斷的皮膚發炎症狀,都可以歸為「濕疹」,包含汗皰疹、異位性皮膚炎等。濕疹症狀有哪些?因為濕疹定義很廣泛,所以皮膚癢、脫皮、紅腫、起紅疹或水泡、皮膚增厚都是濕疹的典型症狀。濕疹需避免吃什麼?濕疹除了跟天氣變化、生活壓力、遺傳體質有關外,飲食上也建議要避免到會促進發炎或過敏的食物!因此建議避開自身過敏食物(如常見的牛奶、雞蛋等過敏原)!另外研究發現接觸「鎳、鈷、鉻」等金屬可能會誘發汗皰疹,因此建議於濕疹期間,可試試避開巧克力、燕麥、罐頭食品、內臟類等鈷、鎳含量較高的食物。濕疹飲食建議:吃些抗發炎、維護皮膚的食材1.ω-3脂肪酸:可幫助減少體內發炎反應,改善皮膚搔癢問題,食材包含鮭魚、鯖魚、亞麻仁油。2.鋅:可幫助角質細胞分化與皮膚修復,食材包含海鮮(牡蠣)、牛肉、南瓜子。3.維生素C:可幫助抗發炎抗氧化,另外維生素C也可促進人類皮膚角質形成細胞的分化,強化皮膚防禦,食材包含芭樂、奇異果、甜椒、苦瓜。4.維生素A:可幫助皮膚維持完整性,食材包含地瓜、南瓜,也可透過深綠色蔬菜補胡蘿蔔素來轉化成維生素A。*症狀嚴重難以止癢者,建議就醫諮詢醫師建議用藥。【本文獲好食課授權刊登,原文標題:【#一張圖懂吃】手腳奇癢無比?這樣吃遠離濕疹】責任編輯:辜子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