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3-23 該看哪科.耳鼻喉
搜尋
心律不整
共找到
633
筆 文章
-
-
2022-03-22 新聞.元氣新聞
預防中風!南投啟動綠色通道計畫 估年篩2.1萬人
南投縣政府今獲贈14部「30秒即時心電圖量測儀器,同步啟動「心房顫動快速就醫(綠色通道)醫療資源整合計畫」,後續將該儀器配置全縣13鄉鎮市開辦免費篩檢,偕同我國心律協會及縣內5大醫院檢測治療,預計年篩檢量達2.1萬人。衛生局指出,南投縣高齡化嚴重,65歲以上人口逾9.8萬人,占全縣人口19.6%,產生心血管、腦中風等疾病風險較高,發生時猝不及防,更因縣境多山遼闊,送醫路程遙遠易錯過黃金救援時間,若能及早發現將能降低家庭、社會醫療負擔。根據研究,有心房顫動問題發生腦中風的機率是正常人的4至5倍,占腦中風病人總數的4分之1,是造成中風的主因之一,而心房顫動最常見且最重要的就是心律不整,為落實預防規劃「心房顫動快速就醫(綠色通道)醫療資源整合計畫」。南投縣內扶輪社、商業總會、砂石、汽車貨運、不動產等商業同業公會及公司企業等11個善心單位獲悉縣府需求,共同捐贈14部、總價逾百萬元的「30秒即時心電圖量測儀」,縣府於今天辦理捐贈儀式,同步啟動快速就醫綠色通道計畫。南投縣長林明溱說,該計畫除由各善心單位促成,也偕同心律協會及南投、佑民、埔榮、埔基、竹山秀傳等縣內醫院,透過該部儀器短短30秒就能測出心律不整問題,篩檢結果會上傳至雲端,交由心律協會專業醫師判讀,有問題就轉介就醫。衛生局長陳南松則表示,這14部儀器將配置於13鄉鎮市衛生所及衛生局,凡50歲以上或有意願的成年縣民持健保卡即可免費篩檢,年篩檢量可望達2.1萬人,預估可篩出400位心房顫動患者及早治療,減少中風產生社會成本及負擔。
-
2022-03-17 該看哪科.心臟血管
心房顫動一半無症狀 中風風險倍增
心房顫動是中風的隱形殺手,且有半數患者無症狀。統計顯示,80歲以上民眾,每十人就有一人患有心房顫動。中華民國心律醫學會理事長溫明賢呼籲,高齡者定期量測血壓,最好搭配有心房顫動檢測的血壓計,若感覺到心跳紊亂也建議到院檢查。國外研究顯示,心房顫動讓患者中風風險增加三到四倍,但國內研究顯示,心房顫動導致患者中風風險更高,達到五倍,死亡風險增加二到三倍。溫明賢表示,心房顫動是指心房不規則放電,導致心房快速紊亂地顫動,最高每分鐘可能達到300次,若將血管中的血液比喻為水溝中的水流,原本心臟穩定跳動時,水流通暢;一旦心跳速度紊亂,跳動速度忽快忽慢,水流不穩就會讓砂石沈積在水溝中,長久堆積,就可能出現阻塞,依阻塞位置不同,例如腦部、眼睛與足部等,出現不同部位的中風。溫明賢表示,心房顫動可能瞬間發生,也可能持續一段時間,若檢查時恰好沒有發生心房顫動,可能就檢查不出來。加上心房顫動患者至少半數患者無症狀,大多是發生中風後,回頭檢查心臟,才發現有心房顫動。臨床上還曾有案例是在中醫師把脈意外發現心房顫動的案例。林口長庚醫院心律不整暨電生理中心主任葉勇信表示,心房顫動是心律不整最常見的症狀,高齡者最常見,無論有無不舒服症狀,心房顫動引發中風機率相同。國人對心房顫動不夠了解低,有時即使出現症狀,也不知道是心房顫動或直接被忽視。為了揪出無症狀的心房顫動患者,中華民國心律醫學會去年與嘉義縣、宜蘭縣、基隆市府合作,篩檢2萬3000多名社區民眾,偵測出278人有心房顫動,比率約1.19%,多數民眾不曉得自己有心房顫動,已知自己有心房顫動且正在服用抗凝血劑者,僅十分之一。葉勇信表示,年紀愈大的民眾,出現無症狀心房顫動的比率愈高。醫學會找出278人後續轉介治療,多達6成需服用抗凝血劑,避免中風。葉勇信表示,國健署辦成人健檢,提供40歲以上未滿65歲民眾,每三年一次、55歲以上原住民、罹患小兒麻痺且年在35歲以上者、65歲以上民眾每年一次,但其中未含心房顫動檢查,中華民國心律醫學會利用手持心電圖裝置,額外在常規健檢項目中增加心房顫動篩檢,協助及早發現及轉介。
-
2022-03-17 該看哪科.心臟血管
心臟亂跳「愛注意」 心房顫動5成無症狀中風機率增5倍
心房顫動是中風的隱形殺手,且有半數患者無症狀。統計顯示,80歲以上民眾,每十人就有一人患有心房顫動。中華民國心律醫學會理事長溫明賢呼籲,高齡者定期量測血壓,最好搭配有心房顫動檢測的血壓計,若感覺到心跳紊亂也建議到院檢查。國外研究顯示,心房顫動讓患者中風風險增加三到四倍,但國內研究顯示,心房顫動導致患者中風風險更高,達到五倍,死亡風險增加二到三倍。溫明賢表示,心房顫動是指心房不規則放電,導致心房快速紊亂地顫動,最高每分鐘可能達到300次,若將血管中的血液比喻為水溝中的水流,原本心臟穩定跳動時,水流通暢;一旦心跳速度紊亂,跳動速度忽快忽慢,水流不穩就會讓砂石沈積在水溝中,長久堆積,就可能出現阻塞,依阻塞位置不同,例如腦部、眼睛與足部等,出現不同部位的中風。溫明賢表示,心房顫動可能瞬間發生,也可能持續一段時間,若檢查時恰好沒有發生心房顫動,可能就檢查不出來。加上心房顫動患者至少半數患者無症狀,大多是發生中風後,回頭檢查心臟,才發現有心房顫動。臨床上還曾有案例是在中醫師把脈意外發現心房顫動的案例。林口長庚醫院心律不整暨電生理中心主任葉勇信表示,心房顫動是心律不整最常見的症狀,高齡者最常見,無論有無不舒服症狀,心房顫動引發中風機率相同。國人對心房顫動不夠了解低,有時即使出現症狀,也不知道是心房顫動或直接被忽視。為了揪出無症狀的心房顫動患者,中華民國心律醫學會去年與嘉義縣、宜蘭縣、基隆市府合作,篩檢2萬3000多名社區民眾,偵測出278多人有心房顫動,比率約1.19%,多數民眾不曉得自己有心房顫動,已知自己有心房顫動且正在服用抗凝血劑者,僅十分之一。葉勇信表示,年紀愈大的民眾,出現無症狀心房顫動的比率愈高。醫學會找出278人後續轉介治療,多達6成需服用抗凝血劑,避免中風。葉勇信表示,國健署辦成人健檢,提供40歲以上未滿65歲民眾,每三年一次、55歲以上原住民、罹患小兒麻痺且年在35歲以上者、65歲以上民眾每年一次,但其中未含心房顫動檢查,中華民國心律醫學會利用手持心電圖裝置,額外在常規健檢項目中增加心房顫動篩檢,協助及早發現及轉介。
-
2022-03-16 該看哪科.耳鼻喉
微創治療睡眠呼吸中止症 女企業主管重拾夫妻恩愛
一名42歲任職於大企業的女性主管,一年多前因配合公司疫情管控規定,與國外分公司的視訊會議大幅增加,導致日夜作息不規律,精神不佳,更發現月經失調、無「性趣」,影響夫妻之間感情,因而求診。醫師透過睡眠檢查,診斷她罹患「阻塞型睡眠呼吸中止症」,經「微創無線電波」治療阻塞的呼吸道後,病況快速改善,且因身心獲得平衡,也重拾夫妻恩愛。澄清醫院中港院區耳鼻喉科主任徐毓婷指出,當時建議該名女患者住院並接受手術,但女患者反映因自己是公司主管,工作忙碌,實在無法抽出時間住院,更別說術後還需要一段恢復期休養。因此討論後,安排施作上呼吸道「微創無線電波」手術,術後當天即重返職場。微創無線電波手術,僅需局部麻醉,患者先口含麻藥,之後醫師局部施打麻藥,再將無線電波打在肥厚的舌頭與軟顎上,整個手術過程約10至15分鐘,傷口僅針頭大小,術後無需住院。不像傳統手術需切除軟顎,扁桃腺,甚至舌根,經由無線電波,讓鬆弛的肌肉組織緊實,重建寬敞的呼吸道,而達到治療打呼的效果。女患者術後定期回診,於一年後接受第2次微創無線電波手術,並說因當初選擇微創無線電波的治療方式,不但改善了她打呼症狀,睡眠品質變好,精神與專注力也跟著提昇,連夫妻恩愛也感到更幸福。徐毓婷說,阻塞型睡眠呼吸中止症,不只是打呼而已,更可能因睡著時缺氧,而有併發全身系統性疾病之風險,如高血壓、心肌梗塞、心律不整、腦中風、鬱血性心衰竭、賀爾蒙失調等。更有研究顯示,隨著打呼或呼吸中止的嚴重度增加,死亡率也跟著增加,因此不能輕忽打呼這個問題。她說微創無線電波手術,治療睡眠呼吸中止症有「即時性」的療效,但非徹底根治的療法,每施作一次,可維持半年至一年的效果,對於畏懼手術及無空住院的患者,此手術是值得參考與選擇的治療方式。
-
2022-03-14 該看哪科.心臟血管
腳是第二顆心臟,練穩下肢強化心肺!專家教這樣深蹲最能達到運動強度
● 身體警訊莫輕忽,心臟衰竭致死率最高● 透過定期健檢,早發現早治療● 有氧練習肌耐力,強化第二心臟春天天氣忽冷忽熱、溫差大,容易傷「心」,尤其溫度驟降會造成血管收縮、血壓升高,易引發心臟相關疾病,該如何做好日常保健,避免突如其來的心臟不適變成遺憾?WaCare專家護理師李姉穎、運動專家何宏胤分享心臟保養祕訣,透過飲食和運動來強化心臟機能、維護心血管健康。三高、糖尿病 易致心臟衰竭根據衛福部統計,心血管疾病長期位居國人十大死因前幾名,其中致死率最高的就是「心臟衰竭」。李姉穎說,心臟衰竭又稱「鬱血性心衰竭」,指的是心臟無法有效把血液打出去,傳送身體新陳代謝所需的營養,最後導致引起各種併發症。除了心臟病外,三高、糖尿病、長期洗腎都是造成心臟衰竭的原因,其他還包括腺病毒、腸病毒、流感病毒、登革熱病毒等感染。李姉穎指出,心臟衰竭常表現在肺、腸胃和其他症狀,患者常會出現胸悶、咳嗽、喘不過氣、心律不整、夜間呼吸困難、食欲下降、下肢水腫、記憶力受損等。吃富含纖維素食物 助排便七成心臟衰竭是發生在65歲以上的長者身上,可透過定期健康檢查,早期發現、早期治療;年輕族群必須及早控制三高和慢性病,才能保護心臟。心臟衰竭患者的日常飲食,應清淡簡單,減鹽、控制水分,一天勿攝取超過3至5公克的鹽,以及1000至1500毫升的水,避免加重心臟負擔。李姉穎建議,長者可多吃富含纖維素的食物幫助排便,但若是便祕患者過度用力排便,容易造成心血量突然加劇,誘發心絞痛、心肌梗塞、加重心臟衰竭,便祕問題不容小覷!腳是第二顆心臟 練穩下肢日常照顧方面,應保持適度運動,維持理想體重,何宏胤建議,可多做有氧運動、阻力訓練、伸展運動等,進而增強心肺功能以及四肢肌耐力。俗話說「腳是第二顆心臟」,下肢練穩了,血液就能順利回流至心臟,何宏胤指出,深蹲是最好的運動,可鍛鍊腿部肌肉,還能強健心肺。居家就能自主練深蹲,運動強度要達到「感覺有點喘又不會太喘」,每天至少做30分鐘最好。想體驗更多主題運動,元氣網的「會員專屬一日課程服務」含括各種自主運動、慢病預防、身材管理、健康知識等,鼓勵民眾線上學習。更多健康主題粉絲專頁,歡迎加入了解更多>>https://pse.is/438znx。
-
2022-03-11 新聞.用藥停看聽
常用安胎藥恐致肺水腫 食藥署要求限縮對象、加註警語
去年9月台大婦產科名醫施景中指出,安胎藥(ritodrine)和瘦肉精都是短效型乙型受體素類成分,引起大眾思考藥品與副作用。食品藥物管理署今宣布fenoterol、isoxsuprine及ritodrine三成分安胎藥應限縮使用對象,藥廠得在11月底前完成適應症與說明書變更,加註警語「可能有嚴重心血管不良反應」,否則廢止藥品許可證。食藥署科長洪國登表示,fenoterol、isoxsuprine及ritodrine都是「短效型乙型受體素類成分藥品」,較嚴重的不良反應包括心率增加、低血鉀、心律不整、肺水腫等。洪國登表示,台灣過去10多年,共通報23件,經藥品安全評估諮議小組討論,決定限制使用並加註警語。新適用對象和仿單規定,僅適用於「可密切監測」心血管不良反應相關症狀與檢驗數值的「住院懷孕婦女」,目的為預防流產、早產。洪國登表示,這3款安胎藥成分在國內共有24張藥品許可證,使用量以「ritodrine」居冠。在三者之中用量占九成。根據健保資料,光是ritodrine口服劑型,每年醫師共開出9.8萬張處方,注射劑型較少,一年只有1.1萬張處方。洪國登表示,在美國,這類成分藥品並未核准用於產科適應症;歐盟該成分只有注射劑型,沒有口服藥;與台灣國情較相近的日本,則是加註警語。婦產科醫學會理事長黃閔照表示,台灣政府核准的口服安胎藥就只有這種成份,產科醫師都知道對心血管有刺激性,所以許多醫師甚至更常用一種成份為nifedipine的降血壓藥來安胎,副作用更少。明明是很適合安胎的藥,現在產科醫師開藥卻只能算「適應症外使用」,因為廠商不願意針對孕婦做臨床試驗並申請擴大適應症,現行法規也不允許醫學會根據真實世界資料提出擴大適應症申請。黃閔照表示,現代家庭生得少,產婦和醫師雙方對於任何風吹草動都很謹慎,用藥也會比較積極。如果這三種藥的廠商不願意加註警語、退出台灣,其他好的藥不是只能算適應症外使用,就是非常昂貴的自費藥,這樣一來,醫師勢必會遇到很多麻煩。黃閔照表示,女性願意生孩子已經很不容易了,希望政府部門正視產科安胎長期高度依賴適應症外用藥的問題。醫學會也希望,健保能考慮將價格昂貴但副作用較少的針劑型安胎藥納入給付,讓需要安胎的女性有機會第一線就用到副作用較少的針劑。
-
2022-03-11 新聞.元氣新聞
3款安胎藥恐致肺水腫 食藥署將限縮使用並加警語
衛福部食藥署今天公布,有3款成分的安胎藥,因有致肺水腫等心血管不良反應風險,決定限縮使用,注射劑僅限住院孕婦可用,口服與注射劑應於11月30日前加註警語。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發布新聞稿,公告短效型乙型受體素(β-agonists)類成分藥品用於產科相關適應症的臨床效益及風險再評估結果。食藥署指出,3款安胎藥成分fenoterol、isoxsuprine及ritodrine,皆為短效型乙型受體素類成分藥品,孕婦使用可能有嚴重心血管不良反應的風險,經藥品安全評估諮議小組討論,決定將限制使用並加註警語,廠商應於11月30日前完成適應症與說明書變更,若逾期未完成將廢止藥品許可證。食藥署科長洪國登接受媒體電話聯訪說明,上述3款安胎藥成分在國內共有24張藥品許可證,主要用於預防早產或流產,以ritodrine用量最多,健保年使用量口服劑型開出9.8萬張處方,注射劑型則有1.1萬人使用。洪國登說,孕婦使用這類安胎藥可能產生較嚴重的心率增加、低血鉀、心律不整、肺水腫等嚴重心血管不良反應。過去國內曾接獲不良反應通報共58件,其中嚴重不良反應有23件,如肺水腫、呼吸困難、喘等。洪國登表示,經專家討論決議,上述3款安胎藥注射劑將限縮使用,僅用於可監測心血管症狀的住院孕婦,若為門診追蹤或住院無法監控的心血管症狀者則不可使用;另口服劑與注射劑都要加註孕婦用藥後可能會產生心血管不良反應等警語。洪國登進一步說明,美國並未核准短效型乙型受體素類成分藥品用於產科適應症,而歐盟僅准用注射劑、未准用口服劑型;國情與台灣相近的日本,則是允許使用,但必須加註警語。食藥署提醒,醫師開立這類安胎藥時,應遵循上述決議結果,審慎評估風險與效益,用藥期間監測病人是否出現心血管不良反應等相關症狀;民眾應遵循醫囑用藥,切勿自行過量或減量使用,服藥後若出現身體不適等情況,請立即回診尋求協助。
-
2022-03-08 該看哪科.心臟血管
小中風不要緊?醫曝關鍵危險因子:中風不分大小
● 中風不分大小,找出原因避免再次中風● 中風的危險因子,高血壓最關鍵● 發生中風,治療要愈快愈好小中風不可輕忽,是大中風的警訊!許多發生小中風的人,因為沒什麼感覺就可能不處理,都說「還好啦,只是小中風!」這句話聽在專精於腦中風的醫師耳裡,其實是問題重重、隱憂很多。台大醫院腦中風中心加護病房主任鄭建興強調,中風不分大小,中風就是中風,都要找出發生原因,才能避免再次中風。1成病人 數月內再次中風「小中風」是指「症狀輕」或「病灶小」,但這種說法有時會導致民眾輕忽未追查原因的重要性。鄭建興表示,中風症狀輕微,不等於再次中風的機率較低。根據國外研究,大約5到10%病人會在二至三個月內再次中風,程度輕、重都有可能,視阻塞程度而定。鄭建興指出,台大醫院住院的中風病人,約四分之一都是中風兩次以上病人;也有不少高血壓或糖尿病沒有控制好的中風病人,原以為自己是初次中風,但核磁共振影像卻發現許多舊病灶,代表曾經中風過,只是這次症狀比較明顯。常見「小中風」發生有三種可能:一是「暫時性腦缺血」,因為某條血管暫時不通,導致暫時性單眼失明、複視、吞嚥困難、口齒不清、失語、偏癱、步態不穩等,大多在一小時內恢復正常;二是輕微中風;三是從腦部影像會看到較小的中風病灶,所以用「小」中風稱之。鄭建興表示,無論是小中風還是大中風,發生的機轉、後續的醫療處置,都是類似的,一旦發生,首要詳細評估病人身上有哪些危險因子,把可能的原因統統找出來,給予全面性的處理,才能知道後續該如何治療、預防再發生,對病人的幫助最大。血壓未控制 年輕也會中風中風的危險因子,高血壓最關鍵。鄭建興說,血壓對於腦血管的影響很大,八成中風病人都有高血壓問題。每當寒流一來,沒有好好吃藥控制血壓的人最容易出事,低溫會導致血壓衝高,很多人因此中風。也有不少45、50歲以下的中風患者,因抽菸、喝酒、熬夜,或明知有高血壓卻仗著年輕、沒症狀,未積極控制血壓,年紀輕輕就中風。此外,高達四、五成中風病人有糖尿病或高血脂,兩、三成中風病人有心房顫動等心律不整問題。鄭建興表示,隨著年紀增長,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心律不整的盛行率都隨之上升,這些都是中風的危險因子,必須注意。記憶差動作慢 可能是警訊鄭建興提醒,很多人都用「老了」來解釋記憶逐漸變差、動作變慢的現象,但不見得是自然老化,可能是腦血管病變的警訊,應到神經內科接受詳細檢查,及早接受治療。「一旦發生中風,治療要愈快愈好!」鄭建興說,中風時間拖愈久,可用的治療方法愈少,預後愈差。若突然發現臉不對稱、手抬不起來、肢體發麻無力、口齒不清、失去平衡或伴隨暈眩、劇烈頭痛等,不建議自行搭計程車就醫,應趕快打119,讓急救員初步評估處置,同時啟動緊急醫療網,才能在最短時間內送到有急救能力的醫院。
-
2022-03-04 養生.聰明飲食
地中海飲食降血壓、降血脂還能防中風! 營養師揭「5原則+1陷阱」
42歲的陳董是個年輕有為的企業家,患有慢性高血脂,平常都有按時服用藥物。最近幾週偶爾有頭暈現象,不過最近這一次,暈眩的時間續約20幾分鐘,講話咬字也有些不太清楚,坐下來休息一陣子,這些症狀就又慢慢消失了。一開始覺得應該只是工作太累的關係,就沒有太注意。而太太覺得有點不放心,還是安排先生到醫院做詳細檢查。經醫師診斷後懷疑是腦中風前兆,經藥物治療後,陳董不再出現類似的症狀,頭暈的情況也大幅改善。中風是突發性的腦血管疾病。因為腦血管阻塞或腦血管破裂而造成突然的大腦局部或全部的功能失調,腦細胞得不到營養及氧氣,造成腦部的機能受損或壞死。中風的危險因子?高血壓、高血脂、心律不整、糖尿病、肥胖、抽菸、飲酒過量都有可能是中風的危險因子。 中風常見症狀1、臉部、手臂或腿部感到麻痺或顫動2、說話不清或失去說話能力3、視力模糊不清4、頭部劇痛或暈眩5、行動不穩或跌倒當出現上述症狀,記得要盡速就醫,以免延誤治療黃金期。 健康飲食(地中海飲食)可以預防中風?營養師談到要預防中風,其實可以從飲食方面著手。地中海飲食可以維持體重及對於心血管健康有正向幫助之外,還可以幫助降低罹患中風風險、降低血壓及血脂,讓身體維持在一個健康的狀態。地中海飲食怎麼吃?6個重點典型的地中海飲食具有共同的元素,像是大量蔬菜、水果、豆類、穀物和穀類食物,例如全麥麵包和糙米。還有適量的魚、白肉和一些低脂乳製品、堅果,以及少量的紅肉和甜點。使用不飽和脂肪,像是橄欖油代替飽和脂肪,像是豬油或酥油。1、每天攝取蔬果水果5-8份、全穀類、橄欖油、堅果、豆類。2、每週吃2-3次海鮮。3、適量補充白肉、雞蛋、乳製品。4、足量的開水,每公斤體重約30-35毫升,以70公斤成人,每天攝取約2100-2450毫升。5、適量飲酒,建議為紅酒。6、避免攝取過多的紅肉及加工製品除了飲食外,還可以從其他面向著手,像是控制好三高、體重、規律運動、戒菸及維持良好的生作息,都可以降低中風的風險喔。 (常春月刊/編輯部整理、文章授權提供/KingNet國家網路醫藥 ) 延伸閱讀: ·吃東西愛沾醬小心腦中風機率暴增! 醫曝「常踩陷阱」:一小匙鹽就快超標 ·突然變得多話小心是「腦溢血」了! 「6大恐怖徵兆」曝光:自己也不知情
-
2022-03-03 該看哪科.眼部
青光眼惡化近25%雙眼失明 部分藥物恐誘發心臟病喪命
青光眼不只是老年人專利,許多「高度近視」族群也是青光眼高風險對象。台灣青光眼關懷協會理事長、三軍總醫院青光眼專科主任呂大文提醒,青光眼初期幾乎無症狀且眼壓正常,等視力變差就醫才發現視神經已萎縮已為時已晚。資料顯示,全台有40萬名青光眼病友,且每年以8%速度成長,惡化恐造成雙眼失明。呂大文列舉,若將慢性青光眼比喻成「視力小偷」,約有一成會雙眼失明,那急性青光眼就算是「視力強盜」,特別是亞洲人罹患隅角閉鎖性青光眼高,約有二成五會雙眼失明。其中特別要注意患有家族遺傳史的民眾,罹患青光眼風險比一般人高7至9倍,且高度近視達500度以上者風險也相當高,其中又以台灣近視兒童多於全球,未來也埋下隱憂。呂大文表示,40歲以上青光眼風險可達1.8倍,70歲以上風險可達9倍,建議40歲以上民眾每年一次全面視力檢查。此外青光眼患者應避免可能造成眼壓突然上升的行為,例如高空彈跳、趴臥、牛飲、醃漬鹹食或在暗處滑手機等。林口長庚紀念醫院青光眼科資深主治醫師陳賢立說,青光眼病程持續進展且不可逆,但是治療的介入可以減緩惡化,因此一旦確診,應規律治療與回診。其中眼藥水為第一線治療藥物,不少患者使用後出現泛紅、乾澀、刺痛、搔癢等症狀,可改選不含防腐劑的眼藥水,以確保持續用藥,積極保存視力。以多數病友來說,約在清晨4-5點眼壓最高,是傷害眼神精最高的時候,若按照點眼藥水需要四至五小時發會效果,建議藥在睡前最好點藥水,有些分為一次至三次,但不同藥物,若點錯時間效果也會不佳。醫師會針對青光眼用藥會事前詢問過去病史,特別注意高血壓、糖尿病者藥注意,部分青光眼藥物會誘發心臟病、血壓和心律不整、氣喘等。過去有案例發現有人因誘發後死亡,因此需要進一步確認。陳賢立也表示,還有部分青光眼藥物會讓血壓太低,使青光眼惡化較快,若血壓低者務必一定要白天點藥水,避免晚上點藥後導致危險。至於眼藥水需要點一隻眼睛或兩隻眼睛?醫師指出,還要看視神經和視野有無受到傷害而定,多數者會是單眼視力變差,少數兩眼同時發作,但若提前檢查發現結構傷害已形成,仍建議兩隻眼睛都點眼藥水。「否則一邊若已受損不治療,就會重複另一隻眼睛的惡化的後路。」陳賢立說,針對青光眼病友約三個月或半年都會做視野電腦斷層和視神經照相,少部分病人三年內惡化速度快,則用藥就要用更強的醬壓藥和雷射手術治療。
-
2022-03-03 該看哪科.心臟血管
年紀愈大可容忍血壓愈高?醫師提醒2種常被忽略的高血壓危機,心血管風險增2至4成
82歲黃奶奶,平常有三高問題,雖然在診所有拿慢性三高的藥物,但時常有漏吃或忘記吃的問題,以前收到Line訊息說年紀愈大血壓可以容忍愈高,年齡加上80以為這是可容忍的血壓範圍便不以為意,平常血壓往往飆破160,某次半夜起床上廁所時忽然胸痛、冒冷汗幾近暈厥,被家人緊急送醫治療,檢查發現竟是急性心肌梗塞發作,經緊急心導管支架手術處理及嚴格控制血壓、血脂及血糖,終於恢復穩定的生活,經過這次事件,黃奶奶再也不敢胡亂聽信網路謠言,因此遵從醫囑乖乖吃藥。量測血壓 把握基本「722原則」高血壓又稱作「隱形的殺手」,台灣成年人平均每4人就有1人患有高血壓,病人往往暴露在風險當中而不自知,正常人的血壓收縮壓應小於120毫米汞柱且舒張壓應小於80毫米汞柱(兩者皆須達標),若診間量測收縮壓超過140毫米汞柱或者舒張壓超過90毫米汞柱即為高血壓,若介於中間者則稱作血壓偏高或高血壓前期。若家中平日有量血壓的習慣,根據歐洲及美國最新的標準,居家平均血壓超過135/85毫米汞柱(歐洲)或130/80毫米汞柱(美國)亦即為高血壓。台灣高血壓學會及心臟醫學會建議量測血壓應把握基本「722原則」:1週量7天,每天量早晚2回,每回量2次(每次間隔1分鐘),若有心律不整則需每回量3次。2種常被忽略的高血壓危機另外,常常被民眾忽略的高血壓危機為:白袍性高血壓及隱匿性高血壓。民眾往往以為至醫院量測到高血壓即為白袍性高血壓,卻忽略了潛藏的動脈硬化危機,根據統計其心血管風險會增加約2至4成;隱匿性高血壓則為醫院量測血壓正常,但居家血壓卻偏高,其心血管風險更甚,增加約2倍。依據過往文獻統計,控制好高血壓可使心血管死亡風險減少2成,腦中風風險減少4成,心臟衰竭風險減少5成,因此,控制好血壓成為當今刻不容緩的議題。在血壓控制標準的次級預防方面,應將血壓控制在130/80毫米汞柱以下,某些高風險族群甚至必須更嚴格控制收縮壓在120毫米汞柱以下,除非是初級預防或近期發生中風病患則控制在140/90毫米汞柱以下,但若有在服用抗凝血劑之病患則維持控制在130/80毫米汞柱以下。有些人不免會擔心在年紀較大的老人家是否血壓控制亦須如此嚴格,根據近期跨國多中心研究針對60-80歲華裔族群,若血壓控制在110-130毫米汞柱對比130-150毫米汞柱,發現嚴格控制血壓可減少近3成的心血管事件風險。吃了血壓藥就要吃一輩子?此外,民眾最常詢問的問題即是吃了血壓藥是否就要吃一輩子,此關鍵取決於自身生活習慣及飲食是否能有效調整,指引建議:每減少1克鈉鹽攝取,平均可減少收縮壓2.5毫米汞柱;每減重1公斤,可減少收縮壓1毫米汞柱;得舒飲食(DASH,多蔬果、少脂肪)可減少收縮壓10至12毫米汞柱;規律運動可減少收縮壓3至7毫米汞柱;減少酒精攝取可減少收縮壓2至4毫米汞柱;另須戒菸使血壓維持穩定,減少浮動。若能達成的標的愈多,當血壓降到合理標準範圍內,就不見得需一輩子服用藥物。然而有些民眾也常有高血壓需服用多種藥物或即便服藥也仍難以控制的困擾,這時便可考慮使用新一代的導管介入性腎動脈交感神經阻斷手術,俗稱高血壓導管治療,此治療模式類似一般心導管治療,鼠蹊部打針,隔天即可出院,除了適用於難治型高血壓患者外,也適合已併發器官受損患者(如心室肥厚、腎病變、腦中風、心肌梗塞等)、服藥順從性差、服藥有嚴重副作用、次發性高血壓治療但血壓仍未達標之患者(如原發性高醛固酮症),根據美國最新研究顯示,光導管治療未服藥的情況下,患者診間血壓平均下降近10毫米汞柱,且可使日常血壓維持平穩、減少浮動,台灣目前已執行約300例的高血壓導管治療,成效良好,當中發現部分患者甚至血壓下降超過20至30毫米汞柱,擺脫藥物束縛,維持長期穩定的控壓效果。高血壓併發症往往在不知不覺中發生,一旦當嚴重併發症產生時,往往病患已發生心肌梗塞或中風,甚至死亡。平常養成規律量血壓的習慣,一旦發現血壓上升無法在短時間內回復,需適時輔以藥物控制,並調整生活型態及飲食,若有需要亦可考慮使用新一代的高血壓導管治療,達到精準控壓的愜意人生。
-
2022-02-26 名人.許金川
許金川/什麼原因會讓好端端的人突然猝死?心臟病、心肌梗塞、腦中風... 愛要及時就醫也要及時
老公平日做事不疾不徐,有一點膝蓋痛,就診。醫師:「你這個膝蓋還可以用,不急著開刀。」病人:「醫師,你貴庚?」醫師:「我今年65歲!」病人:「你可以趕快幫我開刀嗎?」醫師:「你這個……不急。」病人堅持要及早開刀。老婆不解:「你平日不是急性子的,這次怎麼…?」老公在老婆旁咬耳朵:「他已65歲了,萬一他…」原來病人是擔心醫師老了沒體力幫他開刀,或醫師突然怎麼了,屆時求醫無門。醫師也是人,會蒙主寵召,也會突然猝死,趁幫你看診的醫師還健在的時候,好好把握契機為你的健康把關及早修護,也是人生必要的功課。什麼原因會讓一個好端端的良醫突然猝死?最常見的情況是心臟病,心肌梗塞或突然心律不整。多年前就有一位外科醫師突然倒在辦公室不省人事,發現時已氣絕多時,聽說當時正在寫健保申覆書,許多已排定開刀的病人,只好找別人代打了,正是所謂「就醫未捷醫先死,長使病人淚滿襟」。醫師會突然猝死,門診突然缺席,大多是因為醫師平日只顧照顧病人,忽略了對自己肉身的照顧。除了心臟病之外,另外一種會突然猝死之因就是腦中風。多年前有一位外科醫師在手術間突然倒了下來,原來是血壓高,未好好吃藥,加上工作勞累,天氣冷,腦血管爆裂所致。除了猝死之外,另一種醫師會長期請假或請人代診的情況是醫師自己得了嚴重的慢性病,例如醫師常當病人心理的垃圾桶,又如果自己有了憂鬱症,長期以往,再堅固的長城也會倒下來,會使醫師自己精神崩潰或走上絕路。此外,如果醫師自己也不幸得了癌症,而且是末期的癌症,除非奇蹟出現,否則再出來看診的機會就很少了,這種案例也是醫師自己不定期做體檢,癌症未能早期發現之故。總而言之,愛要及時,就醫也要及時,對照顧自己的醫師也要多予關懷他的健康,平日做好你與醫師之間人與人的連結,讓他活得又老又健康,不僅是醫師之福,也是病人自己之福。●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定期出版好心肝會刊、並發行B型C型肝炎暨肝癌治療小手冊,最新的好心肝會刊已出版,歡迎來電索閱。若您有肝病醫療問題請洽本會免費肝病諮詢專線0800-000-583或上網:www.liver.org.tw查詢肝病相關資訊。
-
2022-02-26 養生.聰明飲食
喝咖啡也會胖! 營養師:這款咖啡連喝30天胖2.4公斤
上班族在上班時間喝杯咖啡提神,或是純粹享受咖啡的美好,不過喝了風味獨特的特調咖啡,也可能讓你的腰圍直線上升。營養師余朱青分享,僅加水的美式咖啡熱量僅23Kcal,然如果你愛喝風味特別的咖啡,例如加了牛奶的拿鐵咖啡,熱量就高了起來;咖啡界的「熱量王」並非加了香草、焦糖的「焦糖瑪奇朵」,熱量為361Kcal;而是加入可可粉的摩卡咖啡,熱量高達605Kcal!加巧克力的摩卡熱量 是焦糖瑪奇朵的2倍!營養師余朱青表示,咖啡粉本身熱量低,讓熱量暴增的,都是加入咖啡裡的「添加物」,例如拿鐵咖啡是濃縮咖啡加牛奶。以摩卡咖啡作為例,裏面添加的牛奶和巧克力就大大增加了熱量,若是連續喝 30 天,熱量就高達18150kcal,換算成體重,大約會增加 2.4 公斤的重量。余朱青強調,儘管咖啡可以提升代謝力,但若挑選熱量過高的咖啡,提升的代謝力也遠遠落後變胖的速度啊!同時,營養師也為民眾整理出各式常喝咖啡的熱量(1杯的單位皆為 500 ml):▸摩卡咖啡:1杯/605kcal▸焦糖瑪奇朵:1杯/361kcal▸拿鐵咖啡:1杯/256kcal▸卡布奇諾:1杯/200kcal▸美式咖啡:1杯/23kcal需要經常喝咖啡的民眾 營養師建議可以選美式余朱青建議需要經常喝咖啡的話,可以選擇美式,因為美式咖啡為濃縮咖啡加水稀釋而成的,熱量非常低,在提神之餘,也不用擔心會替身體帶來多餘的負擔。余朱青也提醒,咖啡雖然可以提神、幫助代謝,但若是有:心血管疾病、心律不整、腸胃病、長期失眠的患者、孕婦、孩童,最好減少或不要飲用含有咖啡因的飲品。★感謝余朱青營養師同意引用,原文請點我★本文經《NOW健康》授權刊登,原文刊載於此★關心健康生活大小事,點此進入【NOW健康】
-
2022-02-21 該看哪科.心臟血管
全台急凍 醫師籲床邊放外套、注意胸悶防猝死
寒流發威,今、明兩天最冷,各地都傳出10度以下低溫,甚至連馬祖都首次下冰霰。由於氣溫急遽下降,全台各地急病救護或天冷猝死案件也激增。台大心臟血管科主治醫師、台灣高血壓學會理事長王宗道表示,氣溫差距攝氏10度風險升高,心血管病人不穩定的狀況約增加三至五倍,因此建議一定要做好保暖,並留意自己是否有胸悶等症狀,並儘速就醫。全台急凍,王宗道表示,當皮膚接觸冷空氣的面積越大,血管越容易收縮,導致血壓升高;若血壓飆高的位置在腦血管,則容易導致腦中風。因此原本心律不整、心血管狹窄症狀者,容易血管收縮造成情況不穩。氣溫若持續偏低,身體、血管較能習慣,比較不會有急劇收縮的狀況;反之氣溫若差距過大,則發生猝死的風險升高,因此皮膚接觸冷空氣的面積愈少愈好。預防天冷猝死,王宗道表示,最關鍵是個人要能掌握自身的狀況。原本就有心血管疾病者,就算正服用藥物控制,也要在早上起床、晚上睡前定時量測血壓,注意是否平穩。另外,也要留意氣溫下降期間,是否有胸悶、喘不過氣等症狀,若頻率增加或是合併全身性症狀如冒冷汗、想吐,則一定要進快就醫,千萬不能心存僥倖,等到隔天或過一段時間才就醫,「往往憾事就在這時候發生」。而一旦預知寒流來襲,王宗道建議,可多喝熱水,保持身體溫暖,並可放一件厚衣服在床邊,晚上上廁所時可以套上,避免身體突然大面積接觸到冷空氣。另外,此時不宜到戶外運動,最好改為室內運動,以降低天冷猝死的風險。
-
2022-02-19 該看哪科.心臟血管
常常頭暈、無力留意低血壓!醫:6族群應每日測量血壓防休克
民眾日常多關注高血壓等三高問題,也得留意低血壓對身體帶來的影響。義大醫院家庭暨社區醫學部預防醫學科主任洪暐傑醫師表示,低血壓對健康的影響不亞於高血壓,且情況嚴重時將有休克、致命的危險,相關風險族群平時需注意血壓監控,並留意日常保養。 低血壓風險不亞於高血壓,嚴重恐有休克危險! 洪暐傑醫師表示,血壓顧名思義指得就是血液在血管中的壓力狀態,如同水管中水的水壓,這攸關血液是否運輸正常,血壓不足身體各處供血便也會不夠,也就容易出現相關問題,身體陸續出現症狀,例如全身無力、頭暈目眩、四肢冰冷、呼吸困難等。 低血壓情況較為嚴重時,也會影響各器官,例如腎衰竭、心衰竭等,腦部血流不足也容易引起失智症,研究發現,低血壓與高血壓相比,高齡者低血壓罹患失智症的風險比高血壓高出許多。而若血壓過低也可能形成休克、危及生命安全,例如心臟無法正常運輸血量,造成心因性休克;或是受到感染使得血管過度擴張,造成血壓大幅下降的敗血性休克;又或是嚴重出血、身體嚴重脫水,嚴重影響血壓形成低血容性休克等,提醒風險族群應多加留意。 低血壓常見6大風險族群,貧血應找出原因而非亂補鐵! 洪暐傑醫師指出,引起低血壓的原因繁多,相關風險族群除了年齡老化、血管健康不佳以外,也包括民眾常聽到的因突然變化姿勢出現的姿勢性低血壓、身體脫水或嚴重出血的低血溶性低血壓。高血壓藥物或控制心律不整藥物,也可能有所影響。受到感染等因素,使得血管擴張導致壓力下降。運動量不足,血管容易彈性不足,也使得血壓出現異常。 低血壓也常與部分疾病息息相關,例如單邊動脈阻塞、主動脈剝離等。貧血也是風險之一,原因繁多,需經診斷確認原因,而非亂補鐵。上述這些族群,日常就需規律監控血壓,以確保血壓正常,或在發現情況不對時及早就醫。 慎防低血壓引休克,日常保養要注意! 洪暐傑醫師表示,易有低血壓的族群,平時應注意良好生活避免維持血管健康、水分補充避免水分不足影響血壓,一般而言,建議以體重乘以30計算,如體重60公斤者,每日攝取至少1800CC。有疾病患者應控制好病情,如三高、貧血等,避免影響血管健康引起阻塞。用藥者也需規律用藥,避免因未妥善用藥使得病情加重、藥物加重,在此惡性循環下也提升低血壓的風險,而若有觀察到每當服用藥物後就會有血壓降低的情況,也應多觀察並與醫師討論,萬不可擅自停藥。 除此之外也建議每日遵循「722守則」測量血壓,也就是連續測量7天、一天早晚共2次、每次測量2遍。前半小時不可抽菸、喝酒、喝咖啡、運動,前10分鐘先坐下休息。早上測量建議取在起床一小時之間,並在尿完尿、吃早餐前測量。而特殊情況者建議測量三次,例如心律不整者,此族群會在血液未完全吸收的狀態下就放出,血壓也就會不足,在此狀態下只測量兩次也較為不準。一般正常血壓值約為收縮壓120mmHg/舒張壓80mmHg,若低到收縮壓100mmHg/舒張壓60mmHg便可能有低血壓問題,此為參考標準值,若是比此標準值再更低一些,如收縮壓98mmHg/舒張壓59mmHg,建議留意身體症狀,如有極度不適應盡快就醫。而若是比此標準值低得太多,如收縮壓低於90mmHg建議就醫追蹤為佳,以確保健康及生命安全。 《延伸閱讀》 .常常頭暈是低血糖?8族群注意4重點,嚴重恐致命! .常暈眩、耳鳴竟是耳屎太多?醫指8種人易堆積,4步安全清潔! 以上新聞文字、照片皆屬《今健康》版權所有,非授權合作媒體,禁止任何網站、媒體、論壇引用及改寫。
-
2022-02-18 該看哪科.新陳代謝
常常頭暈是低血糖?8族群注意4重點,嚴重恐致命!
頭暈是相當常見的症狀,可能原因繁多,其中一個也包括了低血糖,低血糖有別於常聽到的高血糖,危險程度相當高,若在發生的當下未妥善應對,將可能出現昏迷,嚴重甚至死亡。義大醫院家庭暨社區醫學部預防醫學科主任洪暐傑醫師指出相關症狀,並提醒風險族群應特別留意。 低血糖嚴重恐致命,風險族群小心警訊! 洪暐傑醫師表示,低血糖一般定義在血糖低於70mg/dL即符合,血糖是身體各組織、器官、肌肉等重要的能量來源,當血糖過低,整組身體機能都會受到影響,患者自律神經反射會強化,將會視個人出現一系列相關症狀,最常見的如全身無力、冒冷汗、心悸、發抖、頭暈、呼吸困難等,是身體發出的警訊,此時便需要補充糖份,若持續降低,如低至30md/dL時,將可能進入昏迷、神經系統停擺、嚴重甚至死亡,是個危險的急症。 值得注意的是,經常性低血糖者,自律神經反應能力會越來越差、越來越不敏感。舉例來說,若起初血糖低於55mg/dL出現相關症狀,又持續沒有妥善監控血糖,讓低血糖的情況一再發生,日後會讓身體產生警訊的血糖值將可能在更低的情況下才會出現症狀,這意味著警訊越來越晚出現,可補救的時間也會越來越短,直接昏迷、死亡的風險也會逐漸上升,不可大意。 低血糖風險及危險族群,用藥者留意避免「警鈴關閉」。 洪暐傑醫師指出,低血糖的好發族群主要為正接受治療的糖尿病患者,部分糖尿病藥物會較容易引起低血糖,建議民眾在取藥時可多與醫師確認、討論。除此之外,長時間熱量過低者也會容易出現低血糖,例如不當減重者或年長、罹癌等因素食慾不佳,常常有一餐沒一餐的族群,都在風險名單當中,需多加留意。而空腹運動、運動過度者會大量消耗血糖,也可能出現低血糖。 除了留意風險族群,也需注意危險族群,例如前述一再發生低血糖患者日久不易發現警訊,而身體反應不靈敏的長輩也會較容易無所察覺。另外,獨居者因日常無人照應,在出現低血糖時也會較為危險,這點也需特別小心,特別是許多醫療知識相較匱乏、行動不便、年長等族群。 除此之外,若有服用ß阻斷劑藥物也得留意,這類藥物會降低自律神經反應,是相當常見的藥物,如年長者心律不整需控制心律,或是有時使用於控制血壓,都常見開立此藥。而正如前述提到,低血糖症狀主要出自於自律神經,自律神經阻斷症狀便會不明顯,有如「警鈴關閉」,當低血糖發生時便不容易發現,危及生命風險也就會上升。因此風險族群,若有使用其他藥物,建議確認自己是否也正使用此藥物。 防低血糖致命,風險族群留意4重點。 洪暐傑醫師提醒,低血糖風險族群平時保養,除了注意飲食營養均衡、妥善控制血糖,也需多留意避免高強度運動,建議運動以中高強度為原則進行,簡單而言就是會稍喘、但不至於無法好好講話的運動。 日常身邊也應備著糖果、血糖劑、血糖機等,以利症狀出現時測量了解,在確認為低血糖時應快補充糖份,血糖在45~70mg/dL時先補充15克的糖,小於45mg/dL補充30克,補完15分鐘後觀察是否回到70mg/dL以上,若沒有就再補一次,至少回到70mg/dL。而若血糖遲遲沒有回升或症狀持續,又或者不確定是否為低血糖,此情況也可能代表著有其他健康問題正在發生,建議撥打119請求協助,盡速就醫,但避免行車以免發生危險。 《延伸閱讀》 .頭暈4類型一張圖了解!醫:成因各不同,3情況盡早就醫! .抬頭、翻身突然暈眩 耳石脫落症相關症狀盡早就醫 以上新聞文字、照片皆屬《今健康》版權所有,非授權合作媒體,禁止任何網站、媒體、論壇引用及改寫。
-
2022-02-15 該看哪科.耳鼻喉
患睡眠呼吸中止症 他靠懸壅垂顎咽二次整形手術獲改善
47歲陳姓男子是新竹一間公司的高階主管,十年前曾因阻塞型睡眠呼吸中止症接受雷射懸壅垂軟顎成形術,術後鼾聲些許改善,但睡覺時反而感到窒息而不時驚醒,致白天上班精神不濟,到新竹馬偕醫院就診,發現是軟顎側緣沾黏,最後接受「懸壅垂顎咽二次整形與重建術」,終於改善睡眠品質。新竹馬偕醫院耳鼻喉科醫師楊少槐指出,陳男有嚴重打鼾問題,到院檢查並與醫師討論,決定接受「懸壅垂顎咽二次整形與重建術」(包括沾黏解離、移除軟顎部分脂肪、側咽肌肉懸吊)。手術前陳男的睡眠呼吸中止指數(Apnea Hypopnea Index, AHI)為每小時66次,最低血氧濃度75%;手術後睡眠呼吸中止指數改善至每小時18次,最低血氧濃度提升為90%。術後睡眠中斷次數明顯減少,且呼吸變得順暢,白天工作更加有活力,妻子也不再抱怨有打鼾聲。楊少槐說明,阻塞型睡眠呼吸中止症的起因是人體在睡眠時呼吸道軟組織塌陷導致氣流阻塞,使上呼吸道變得較狹窄,進而引發鼾聲與呼吸中止,盛行率在中年男性約4%、女性約2%,臨床症狀包括打鼾、白天嗜睡、夜間頻尿、頭痛、注意力不集中、失眠、記憶力衰退、易怒等。長期缺氧會導致心血管慢性發炎,併發高血壓、糖尿病、心律不整、腦中風、心肌梗塞等心血管疾病。因此,阻塞型睡眠呼吸中止症會造成引發慢性病,比如罹患高血壓的機率比一般人高,相反地,有高血壓的患者,同時患有睡眠呼吸中止症的機率也很高。楊少槐醫示,中止症患者依照不同的呼吸道結構和個人意願,可採用輔具治療(如配戴止鼾牙套、正壓或負壓呼吸器)或是手術治療。常見的治療術式有傳統懸壅垂顎咽成形術(UPPP)和雷射懸壅軟顎成形術(LAUP),傳統懸壅垂顎咽成形術是將扁桃腺切除和口咽黏膜的縫合,缺少對軟顎和側咽肌肉的懸吊;而雷射懸壅軟顎成形術更僅將軟顎組織用二氧化碳雷射方式做部分切除,容易造成術後沾黏,呼吸道反而更為狹小。據統計,有高達84%病人在接受此類傳統手術,仍存在軟顎後空間的阻塞情形。睡眠呼吸中止症手術失敗的可能原因包括手術技術不純熟、病患本身呼吸道結構不適合手術、手術後傷口保養不佳等。手術失敗的案例經專科醫師評估後,可針對懸壅垂軟顎咽再整形和重建,改善睡眠呼吸中止指數和臨床症狀。
-
2022-02-15 該看哪科.心臟血管
下巴、肩膀、手臂疼痛慎防心絞痛 5大注意事項預防
● 心絞痛可能是心肌梗塞的前兆,需提高警覺● 心絞痛又稱為狹心症,常為心血管狹窄引起● 不只三高族群,心絞痛患者也有年輕化趨勢天氣寒冷,若感覺胸痛、喘不過氣,或下巴、肩膀、手臂等部位疼痛,當心是心絞痛。國泰醫院心血管中心心臟內科主治醫師蘇彥伯說,心絞痛可能是心肌梗塞的前兆,千萬別輕忽。心絞痛又稱為「狹心症」,常見為心血管狹窄引起,是心肌缺氧的表現,主要是供應心臟血液的冠狀動脈慢性發炎、累積膽固醇斑塊,使血管硬化、狹窄而導致,進而引起胸部出現疼痛或壓迫感。典型症狀 胸悶痛會冒冷汗心絞痛的典型症狀,包括胸悶、胸痛,但胸部悶痛感覺通常不會超過15分鐘,在活動時症狀容易被誘發,覺得胸部隱隱作痛,且伴隨冒冷汗,但休息後可能緩解。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內科部主任黃群耀說,也有人會出現下巴、肩膀、手臂、齒槽等處疼痛,或喘不過氣、惡心嘔吐、頭暈等心絞痛非典型症狀。大腦誤判 「牽涉痛」要小心黃群耀指出,心絞痛引起下巴、肩膀等處疼痛,主要是有些患者的心臟疼痛反射到大腦的部位,與下巴、肩膀等疼痛反射至大腦的部位相同,導致大腦誤判,明明心臟疼痛卻出現其他部位疼痛的症狀,稱為「牽涉痛」,此時要十分小心。70多歲江太太患有三高,平常服藥控制病情,近一、兩個月,只要爬一、兩層樓梯就快喘不過氣,天氣轉冷後,症狀更為嚴重。經心臟內科安排心肌灌流檢查發現,心肌局部缺氧,再經心導管檢查確診,心臟左前降支冠狀動脈嚴重狹窄,透過氣球擴張及藥物支架置放,不適症狀改善,出院後繼續藥物治療。未盡速治療 心臟功能變差心絞痛患者若不盡速就醫治療,心臟持續缺氧,心臟功能可能逐漸變差。蘇彥伯說,一旦血管內斑塊發生破裂,將誘發血栓生成,引起心肌梗塞,並造成心臟急性損傷且嚴重胸痛、心律不整,甚至昏厥、猝死,若不及時治療,死亡率高達30%以上。心絞痛的診斷,需先由胸部X光、心電圖及心臟超音波等評估心臟功能,再採用運動心電圖、核子醫學心肌灌流檢查或電腦斷層的冠狀動脈造影等方式檢查,才能確診心絞痛。確診後可先考慮藥物治療,或進一步置放血管支架、心臟繞道手術治療。天冷注意保暖 防三高變化如何遠離心絞痛?黃群耀提醒,平時應避免大吃大喝,天冷時一定要注意保暖,以防血糖、血壓、血脂變化,並多運動、攝取足夠水分,避免血液黏稠,三高患者務必服藥控制病情,以免引發血管狹窄。近年發現,隨著國人三高族群年輕化,心絞痛患者也有年輕化趨勢。黃群耀表示,40至50歲民眾心肌梗塞比率,比10年前增加二至三成,男多於女,其實,此年齡層只要好好服藥控制三高,均有機會可以恢復。此外,有吸菸、心血管疾病家族史等族群也要多加注意,應定期檢查心臟功能,降低心絞痛、心肌梗塞的發生風險。
-
2022-02-12 名人.許金川
許金川/喝拿鐵、去摩鐵 有益身心健康?
新春,好友相見。甲:「你過去幾天做什麼娛樂?」乙:「我天天喝拿鐵!」甲:「你不是常常心悸、胃痛?」乙:「上癮了!忍不住」、「那你呢?」甲:「我去摩鐵!」乙:「怎麼會去摩鐵?有了新歡?」甲:「昔日女友相見,死灰復燃,路過摩鐵,不小心滑進去了!」不管是拿鐵、摩鐵,都是現代文明的產物,許多人靠喝的拿鐵,或武打的摩鐵紓解了生理上與心理上的需求,也達成了某種程度上的快感。古代中國人喝茶聊天,近來,國人人手一杯X鐵、X咖啡,上班族也好,居家健身養身也好,形成一種文化。咖啡內含咖啡因,咖啡因會振奮人心,提神解勞,但喝多了也會讓人小鹿亂撞,造成心律不整,它也會刺激胃酸分泌,造成胃食道逆流、胃潰瘍或十二指腸潰瘍。近年來,胃鏡檢查發達之後,國人胃食道逆流者比比皆是,拿鐵文化功不可沒。至於摩鐵之問世,解決現代人約會場所的困擾,有益雙方身心健康,但如果雙方身分不合現代社會標準,不小心滑進去又被拍到了,輕則造成一時社會新聞,重則造成家庭破碎。人的天性,愛喝拿鐵,因為喝咖啡與抽菸一樣會讓人上癮,上癮的機制是在腦神經中樞,但喝過頭,會造成心臟病、胃病、食道發炎,不可不慎。人的天性也喜歡新鮮刺激,因此有機會與「阿娜答」去摩鐵,互相紓解一番,有益一時身心健康,但如果出包了,也要付出代價。總之,不管好喝的拿鐵或好玩的摩鐵,在新春之後回歸現實,面對自己及家人寶貴的身體,了解保健之道,才能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也才能年年虎虎生風,健康又快樂!●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定期出版好心肝會刊、並發行B型C型肝炎暨肝癌治療小手冊,最新的好心肝會刊已出版,歡迎來電索閱。若您有肝病醫療問題請洽本會免費肝病諮詢專線0800-000-583或上網:www.liver.org.tw查詢肝病相關資訊。
-
2022-02-08 該看哪科.心臟血管
感冒後呼吸急促水腫 女子確診病毒性心肌炎
陳姓女子原先有感冒症狀,數週後卻出現呼吸急促、下肢水腫等症狀,就醫檢查確診病毒性心肌炎,經治療2週後病情穩定,醫師提醒,感冒或腸道感染後出現上述症狀,就應提高警覺。大里仁愛醫院今天發布新聞稿表示,台中市25歲陳姓女子約4週前開始有感冒症狀,陸續至診所治療,2週後開始呼吸急促及上樓梯無法負荷,且兩下肢水腫無法平躺睡覺等症狀,因而前往醫院就醫,經檢查確診為病毒性心肌炎,緊急安排加護病房治療,經治療2週後出院轉門診追蹤治療。大里仁愛醫院心臟內科醫師徐敏耀表示,病毒性心肌炎是心肌受病毒感染,引起局部性或瀰漫性發炎病變,為感染性心肌病變,於病毒流行感染期約有5%患者併發心肌炎。徐敏耀說,大多數患者經適當治療後可痊癒,部分患者可能發展成擴大性心肌病變,極少數患者在急性期因嚴重心律不整、急性心臟衰竭和心因性休克死亡。徐敏耀指出,以腸道和上呼吸道感染的病毒,引發病毒性心肌炎最常見,患者常在發病前1至3週有上呼吸道或腸道感染史,表現如發燒、全身酸痛、咽痛、倦怠、噁心、嘔吐、腹瀉等症狀,然後出現心悸、胸悶、胸痛或心前區隱痛、頭暈、呼吸困難、下肢水腫等。徐敏耀提醒,民眾一般感冒或腸道感染,經治療2週後出現胸悶、呼吸急促、下肢水腫,且端坐呼吸喘等症狀惡化時,可請醫師評估是否有心肌炎的徵候,及早診斷,早期治療。
-
2022-02-06 新聞.用藥停看聽
年節用藥不能疏忽! 按時服用外更須避免交互作用
年節的歡樂氛圍及大吃大喝,常讓有慢性病的長者忽略持續定時用藥,台北慈濟醫院藥學部藥師王平宇表示,有些患者在年節選擇「偶爾」不吃藥、吃美食,其實已經影響健康,而即便按時用藥,民眾也仍需注意藥品是否會與食品產生交互作用,若因此導致降低藥效、加劇藥效、甚至是不良反應等影響健康,真的得不償失。春節期間是長輩們與兒女們團聚的日子,常會準備豐盛菜餚,飯後還有不少水果及甜點等,此時若是有慢性病的長者,卻沒有按時服藥,可能將對健康造成影響,尤其在傳統習俗裡,認為過年不能吃藥,否則這一年將會成為「藥罐子」,然而這樣的情形在醫師及藥師的眼裡看來相當危險。王平宇認為,「不吃藥」是年節最常見的服藥問題,民眾若因傳統觀念而不照醫囑服藥,恐影響復原或使病況惡化。他說明,像高血壓患者都知道,大量高鹽、高鈉的食物會導致水分滯留,造成血壓升高、水腫、心臟衰竭等多重問題,要避免食用,要長期穩定用藥,讓血壓處於恆定狀態,但有些患者會認為一年一次的春節「偶食無妨」,或改選擇標榜低鈉的食品,卻因此影響健康。進一步分析,低鈉即是高鉀,部分血壓藥會抑制血鉀排出,在服藥的狀態下吃高鉀食品,恐致鉀離子過高,導致腎臟負擔或心律不整,而這類情況不只在高血壓患者身上,對於糖尿病患來說也是,尤其年節常見甜品如年糕、八寶飯皆為高糖份的精緻品,病患若晚睡晚起、出遊三餐不固定的情況下服藥,易有血糖波動的風險。王平宇提到,許多慢性病患者即便規律服藥,也須注意藥品可能會與年菜發生的交互作用。他整理可能會碰到的五大類食品及可能造成情況,包含酒精飲料影響藥品代謝,可能使作用在中樞神經系統的藥物發生不良反應;含鈣、鐵的食物降低藥品吸收;含維生素K的食物,減輕抗凝血藥物藥效;紅麴具降血脂成分,將加劇高血脂用藥作用;中藥材若「食補」過量或連續服用恐影響西藥藥效。王平宇補充,一般來說食品跟藥品的交互作用不會立刻出現,也不會「只吃一點點」就出現,通常是服藥者因不可避免的社交活動而在飲食上毫無節制,多天食用或過量食用,才會造成影響。他提醒,還是建議民眾要除維持遵照醫囑服藥的好習慣,惟有正確用藥,才能過個健康年,另外三餐正常生活習慣也仍要好好保持,勿因一時的口腹之慾,影響健康,得不償失。台北慈濟醫院藥學部藥師王平宇整理五大類會與藥品產生交互作用的食品:1.酒精飲料:酒精會影響藥品代謝,導致藥物濃度過高或不足,也會抑制中樞神經系統,使同樣作用在中樞神經系統的藥物發生不良反應的機會上升。因此服藥期間切忌飲酒,特別是非類固醇類的消炎止痛藥、鎮靜安眠藥、抗憂鬱藥、抗生素、降血糖藥、抗癲癇藥、心血管用藥、抗凝血劑等。2.含鈣、鐵食物(如牛奶、優格、鈣片、黑芝麻、紅莧菜、菠菜、紫菜):部分抗生素會與此類富含二價金屬離子的食物螯合,降低藥品吸收,必須避免並用;且這些食物須與制酸劑類型的胃藥間隔至少兩小時服用,以免影響藥品吸收。3.富含維生素K的食物(多為深綠色蔬菜如:菠菜、花椰菜):此類食物若與抗凝血藥物同時使用,會減輕藥效,影響預防血栓的效果。4.紅麴(如:紅麴米糕、紅麴八寶飯):紅麴本身具降血脂成分,與常見的高血脂用藥相同,兩者同時使用會加劇藥品作用,嚴重者會增加肌肉痛、橫紋肌溶解症等副作用的發生機率。5.食補中藥材(薑母湯底、麻油補湯、藥燉湯藥等)雖然一般飲食中中藥材分量少,不太會與西藥產生嚴重不良反應,但年節期間許多民眾喜歡「食補」,故服藥者應注意過量或連續多天食用會產生的影響。如:補血、活血的當歸、人參不宜與抗凝血藥品共食,否則會影響藥效;黃耆、甘草會降低免疫抑制劑效果,過量恐誘發免疫疾病。
-
2022-02-04 新聞.元氣新聞
退輔會主委馮世寬心臟衰竭併發肺水腫一度插管 加護病房觀察中
退輔會主委、前國防部長馮世寬昨(3)日晚間傳出因心臟衰竭併發肺水腫,一度插管急救並住進三軍總醫院加護病房。退輔會上午表示,目前一切尚好,馮還要求轉達感謝外界關心的訊息。76歲馮世寬本月剛過生日,傳出是昨晚用餐到一半感到不適,被送進三軍總醫院急診室。馮世寬長期有心臟病史,部分在榮總診治,接任國防部長後則都在三總接受治療。外傳他過去即曾因病考慮休息,但總臨危受命接任政務職,持續操勞。根據了解,馮世寬是心律不整導致心臟衰竭,還引發肺水腫,確實一度危急,需插管治療。但手術之後恢復良好,不用插管,在加護病房觀察中。針對馮的病況,退輔會上午表示,目前一切尚好,馮還要求轉達感謝外界關心的訊息。
-
2022-01-24 慢病好日子.慢病預防
慢病主題館【治療】慢性病控制沒假日 藥師提醒備足藥按時服安心過春節
春節期間多數人吃喝多,台中慈濟醫院藥學部臨床藥劑科藥師沈逸婷提醒,病人自己停藥,傷身又可能讓病情加重,他說,吃藥不能放假,長期服用慢性病用藥病人在春節期間,千萬不能自己停藥,更要忌口,避免食物與藥物交互作用影響藥效。沈逸婷藥師表示,家有慢性病人就要注意不能隨興吃,部份食物與藥物、藥物與藥物間,容易產生交互作用影響藥效,一定要注意「吃」的時機與分量,才能避免危險;例如大家熟知葡萄柚和柚子,對降血壓與抗心律不整用藥,容易產生加成效果,服用這類藥物的人,要避免葡萄柚和柚子。沈逸婷以年菜為例說明,服用可化凝錠(Warfarin)預防栓塞的病人,若吃過量的大白菜、芥菜、菠菜等富含維生素K食物,或含有中藥材人參的料理、藥酒,都可能減少可化凝錠的抗凝血療效而導致血栓。服用抗血栓藥「普栓達、伯基、保栓通」的病人若同時伴有高尿酸風險,年節前後大魚大肉吃多,可能導致痛風發作,如果又自己服用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可能產生藥物交互作用,引起胃出血或皮下出血。假期按時服藥,要備好足量藥物,沈逸婷表示,如果慢簽性處方箋的領藥日剛好是在春節期間,記得提前到醫療院所領藥,長期服用慢性病藥物的人,先跟醫師與藥師諮詢藥物使用原則,不要因為年節有所顧忌而停藥,最好定期量測血糖、血壓,並紀錄,春節後回診,就能提供醫師和藥師評估,可以更保障用藥安全與健康。【慢病好日子】糖友早上出門太匆忙,不吃早餐會影響血糖控制嗎?為什麼洗腎的人會便秘?有什麼助排便的好方法?提供最接近病友真實疑問的慢病衛教資訊,與您一起好好過慢病日子! 📍瀏覽專題>>慢病好日子主題圈 📍觀看影音>>慢病好日子YouTube 📍專屬訂閱>>慢病好日子電子報 📍追蹤加入>>慢病好日子-一起最愛問粉絲團
-
2022-01-21 該看哪科.心臟血管
心律不整常見3症狀 忽略不理可能腦中風或猝死
當你有小鹿亂撞般的心跳,如果不是來自戀愛的悸動,而是在靜態狀況下都可明顯感受心臟「怦怦跳」,就有可能發生心律不整。有些心律不整是無症狀的,但嚴重像心室頻脈或心室顫動,也有可能致命,因此不能輕忽心律不整的症狀。心律不整是很常見的心臟疾病,但許多人會忽略不在意,到了老年時才驚覺事態嚴重。其實長期心律不整對血管健康有很大的威脅,例如心房顫動,可能會形成血栓,若堵塞住腦血管則會發生腦中風,因此,如果有心臟不適症狀,應盡早到醫院診治,早期診斷、早期治療,才能減少心律不整對生命的威脅。正常的心跳是由心臟的天然節律器「竇房結」啓動,進而帶動整體心房、心室搏動來完成一次心跳,正常心跳頻率是每分鐘60至100次,少於60次為心跳太慢,大於100次則為心跳過快,若傳導路徑出問題,就會造成心跳不規則,也就是心律不整,而且每個年齡層都有可能發生。常見心律不整症狀:心跳過快:跑步、發燒或緊張狀態下,心跳都會加速,但需考慮可能與甲狀腺機能亢進或正在服用的藥物有關。心跳過快容易出現暈眩、昏厥、心悸、休克等症狀,嚴重時甚至可能猝死。心跳過慢:有些人心跳天生比較慢,許多運動員都在每分鐘50幾下,所以只有心跳數低,並不能視為異常。心跳太慢會出現頭昏眼花、走路不穏、甚至疲倦感和呼吸喘等症狀,嚴重時也可能造成心臟衰竭。心跳不規則:正常的節律下,有時吸氣時脈搏的間隔變短、呼氣時間隔變長的情況,稱為「呼吸性心律不整」,常發生於年輕人身上,這是生理性狀況不用擔心,但若出現心悸、胸悶、胸口痛時,應就醫檢查診斷。生活中預防心律不整的方法:1.避免高油、高糖、高膽固醇食物攝取,以維持標準體重。2.正常生活起居,保持情緒穩定;避免吸菸、限制飲用酒類及少喝含咖啡因飲料。3.切勿亂服成藥,例如有些感冒藥會誘發心跳加快,造成心臟不適。
-
2022-01-21 該看哪科.心臟血管
癲癇竟然是心律不整引發 老翁發作還好醫師發現不一樣
70歲男子沒有癲癇病史,最近因肺炎住院,卻突然抽搐昏迷,轉急診後有兩次發作,醫師發現患者短暫昏迷醒來之後意識馬上恢復正常,與一般癲癇醒來後仍會有意識混亂的情況不一樣,經過心電圖檢查,確定是因為心律不整而引發的癲癇,經過裝置心臟節律器後,目前已經沒有再發作。心律不整也會引發癲癇?!台南新樓醫院急診科醫師林士豪表示,這種情況並不常見,往往是發生在老年人身上,一旦被當成一般的癲癇治療,可能會延誤病情,最嚴重可能猝死,還是要多注意。患者平日有高血壓病史,長期服用高血壓藥物,最近住院後,突然意識不清合併四肢抽搐,轉到新樓醫院急診,又再發生兩次癲癇,經醫師診斷為病竇症候群引起的亞當斯-斯托克斯症候群(Adams-Stokes syndrome)。林士豪表示,亞當斯-斯托克斯症候群是指嚴重心律不整引起的暈厥症狀,當心搏過速或過緩時,由於心室輸出的血量下降,輸送到全身的血流量不足,導致大腦暫時性缺血,可能會突然出現心悸、胸悶、眩暈、抽搐或暈厥等症狀,一開始持續時間很短,病患可能不以為意,但若沒正確診斷及治療,嚴重者甚至會猝死。他表示,許多心律不整的患者,有時也會出現抽搐、昏倒等情況,乍看很像癲癇;所以遇有不明原因的癲癇,經檢查後腦波並無異常時,醫師和家屬都應提高警覺,及早做各種心電圖判定。林士豪説,心律不整有些是心搏過速,可能為心房顫動或心室頻脈等造成;而心搏過緩則可能是高度房室傳導阻斷或病竇症候群等。長期服用高血壓藥物,也可能造成心跳變慢,通常停藥之後狀況會變好。該症候群臨床診斷不易,患者求診當下也不一定會發現,有時須透過24小時心電圖診斷。最近智慧型穿戴裝置流行,也可利用這些裝置偵測而提醒就診。心律不整依類型有不同治療方式,如藥物控制、心導管電燒、心臟節律器或是體內自動去顫器等。林醫師再次提醒,若自身或親友偶有心悸、胸悶、眩暈、抽搐或暈厥等症狀,或是測量心跳超過每分鐘150下或低於每分鐘50下,建議盡速就醫。
-
2022-01-14 該看哪科.心臟血管
爬樓梯一直喘不停,X光檢查無異狀 恐為秋冬好發的這個疾病!
本文摘自《國泰醫訊》70多歲的江太太患有糖尿病以及高血壓、高血脂,平常在門診拿藥控制病情,最近一兩個月她常常在活動的時候覺得很喘,爬個一兩層樓梯就覺得快喘不過氣,加上近來天氣變涼之後,症狀似乎變得嚴重了。本來以為是肺部的問題,門診安排X光檢查卻沒有什麼異狀,呼吸功能也正常。由於喘的症狀一直困擾著江太太,她被轉診來到心臟內科,安排心肌灌流檢查之後,發現心肌有局部缺氧。在醫師與家人共同討論之後,江太太住院接受心導管的檢查,證實在心臟的左前降支冠狀動脈有嚴重的狹窄,經過氣球擴張以及藥物支架的置放,她的症狀在隔天就已經感覺有大幅改善,出院之後繼續維持藥物治療。 心血管慢性病導致心臟缺氧心臟的運作依賴分布於表面的冠狀動脈供應氧氣和養分,隨著年齡增加,或者是本身有家族心血管病史、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肥胖、抽菸等等心血管風險,血管內會呈現慢性發炎的狀態並且累積膽固醇斑塊,逐漸讓血管硬化、狹窄,進而造成心肌缺氧。這時除了會引發胸悶、痛的症狀之外,也會有一活動就喘的症狀。這一類的病人目前被歸類於慢性冠狀動脈症候群,也就是俗稱的心絞痛。這類病患,因為心臟持續的缺氧,不只造成不適的症狀,讓生活品質下降,也有可能讓心臟的功能逐漸變差。倘若血管內的斑塊不幸發生破裂,會誘發血栓的生成而造成急性的血流阻斷,也就是俗稱的心肌梗塞。這時心肌完全沒有氧氣的供應,會造成急性的損傷並且引發嚴重的胸痛、心律不整甚至是昏厥、猝死的現象,若不及時治療,死亡率可以高達30%以上。什麼是慢性冠狀症候群?典型的慢性冠狀症候群,症狀包括胸部悶痛同時伴隨頭冒冷汗並牽連到下巴、肩膀或是手臂等處。不舒服的感覺通常不會持續超過15分鐘,在活動的時候症狀會被誘發,休息可以緩解。有很大一部分的老人家、女性,以及糖尿病患者,症狀常常像江老太太一樣用喘這種不典型的症狀來表現。秋冬季節由於溫度的急遽變化或降低,有可能會造成血管痙攣收縮,造成症狀的惡化。病患因為上述症狀來門診就醫時,我們會先評估病患症狀是由於心血管病變的機會有多高,通常年齡越大或是同時有心血管風險所預估的機率就越大。同時醫師會安排胸部X光、心電圖以及心臟超音波等評估心臟功能。 多種檢查皆可找出病因若懷疑心臟有可能缺氧,醫師會根據病人的狀況安排合適的檢查來判定病人是否有心肌缺氧的情形,例如運動心電圖:讓病人在跑步機上快走同時監控心電圖是否有缺氧或心律不整的變化;核子醫學心肌灌流檢查:經由血液注射放射性同位素,觀察同位素在心臟肌肉受壓力以及休息時分布的情況來判定心肌缺氧的區域。近年來經由電腦斷層的冠狀動脈造影越來越受到重視,這個檢查可以直接觀察血管的構造以及病變的型態,相當有利於心導管術前的評估,不過目前國內健保尚未給付,需要自行負擔費用。每種檢查都有優缺點,可以和心臟專科醫師討論後,再決定自己適合哪一種檢查方式。藥物治療+心導管介入術治療若病人證實有心肌缺氧,如果狀況穩定或影響的範圍不大,可以先考慮藥物治療,利用藥物降低心臟的氧需求、擴張心臟血管,或是預防心肌梗塞。假若藥物治療效果不佳,或是檢查發現有多條血管狹窄,心臟收縮功能受損,就可以進一步考慮心導管介入術治療。醫師會經由手的橈動脈或是鼠蹊部的股動脈建立管路將導管送至心臟冠狀動脈開口注射顯影劑照相,若有明顯狹窄的狀況,可以使用氣球撐開並且置放支架使血流回復暢通的狀態。 早發現早處理,降低心血管事件發生機率目前的研究顯示,置放支架確實能夠有效改善缺氧所造成的心絞痛症狀,現在主流使用藥物塗佈支架,更可以進一步減少未來再度阻塞的風險。隨著科技進步,除了巨觀的血管攝影之外,目前還有更精密的血管內影像檢查,利用超音波或是雷射光源直接探查血管的構造,協助支架精確地置放。血管介入手術之後會需要長時間服用抗血小板藥物,以避免血管突然發生血栓而造成心肌梗塞。如果檢查當中發現有多條血管病變或是左主幹發生病變,有時候需亦評估是否使用外科方式做血管繞道,可以達到比較持久的效果。總而言之,隨時注意自己是否有心血管風險,積極控制,配合醫師的檢查治療,可以早期發現,早期處理,以提升生活品質並且降低心血管事件發生的機率。延伸閱讀: 。血壓正常,但很喘、呼吸困難,醫師曝:有可能是這個地方出問題,不治療會猝死 。你是主動脈剝離高危險群嗎? 醫揭「奪命過程」:完全無預兆
-
2022-01-14 活動.元氣一日課
【元氣一日課】冬天總是手腳冰冷?當心是心血管疾病前兆!這些方法助你促進血液循環
血液循環差,是老人家或慢性病患者才會有的現象嗎?其實手腳冰冷、手麻、腳麻、一時走不動,都是末梢血液循環不好的症狀。該如何促進血液循環,以避免引發更嚴重的病症?馬上登入來了解如何改善血液循環的問題吧!你注重健康嗎?還是你有健康意識,但卻不知道如何開始?【元氣網一日課程】聚集最豐富的專家群,告訴你生活健康大小事,並透過一日健康學習表,按照自己的步調輕鬆學,發掘自己不一樣的潛能,成為更好的自己!📢快來元氣網,體驗獨家免費一日健康課程,不受時間地點限制,隨時隨地輕鬆學習!【主題簡介】循環好,有元氣,增加抗寒力血液循環差,是老人家或慢性病患者才會有的現象嗎?其實手腳冰冷、手麻、腳麻、一時走不動,都是末梢血液循環不好的症狀。該如何促進血液循環,以避免引發更嚴重的病症?【專屬你的健康學習表】元氣網提供主題式影音課程、內容,可參考健康學習表自主分配個人生活作息時間,並陸續完成目標,無觀看時間與次數限制。📝目標Get:✅ 完成 2 個自主運動 (可幫助你調節血糖、改善心血管健康)。✅ 學會 1 個生活技巧 (了解食材,避免將毒物吃下肚)。✅ 進行 2 個健腦活動 (透過訓練大腦,保持靈敏與健康)。✅ 閱讀 3 篇健康知識 (藉著了解危險因子,遠離腦中風)。★完成學習目標後,元氣網還會不定期寄送客製化學習包、優惠訊息電子報給你!★【立即開啟你的一日學習】⏰ 09:00-10:00【運動】活力晨操居家運動,樂活健康帶動跳:運動專家/菲特邦健康管理 資深運動管理師 許貴婷👉課程來源👉更多WaCare全銀運動線上課程⏰ 10:00-12:00【活動】居家小活動預防退化玩桌遊!訓練注意力:愛迪樂健康促進團隊 職能治療師 鄭凱文⏰ 12:00-13:00【閱讀】食在美好天氣轉涼要多吃!6種天然血液稀釋劑防心血管疾病(文章來源:常春月刊)通常醫師都會開立血液稀釋藥物,給有心律不整、心血管疾病、心臟病,或是有心臟病發作、中風經驗的病患。根據Healthline報導指出,許多維生素、食物、草藥和香料,其實都可作為天然的血液稀釋劑,這些天然替代品可用於降低凝血風險,或是和處方藥一起使用。然而,必須特別注意某些草藥和補充劑會干擾處方的抗凝血劑,例如口服抗凝血藥華法林 (Coumadin),因此在攝取前可以先詢問醫師的意見。👉《點此看全文》你知道能夠降低心血管疾病的6種食物有哪些嗎?⏰ 13:00-14:00 午休時光⏰ 14:00-15:00【運動】醒腦運動動動手指頭!促進末梢循環:愛迪樂健康促進團隊 職能治療師 鄭凱文⏰ 15:00-16:00 下午茶時間⏰ 16:00-18:00 【活動】放鬆活動 聽喜歡的音樂⏰ 18:00-19:00【技巧】食在美好毒物專家顏宗海教你如何安全飲食:長庚醫院腎臟科系 教授級主治醫師 顏宗海⏰ 19:00-20:00【閱讀】洗澡沐浴冬天洗澡由腳往頭洗可以防中風?一動作才是重點(文章來源:常春月刊)網路上流傳冬天洗澡順序必須由腳往頭洗,以防中風,但目前並沒有實證顯示洗澡順序和腦血管疾病有直接關係,反而是,短時間過於激烈的周遭溫度變化,與腦血管風險較為相關。👉《點此看全文》洗澡順序和腦血管疾病有直接關係嗎?⏰ 20:00-21:00【閱讀】一夜好眠睡前沒喝水 夜尿頻擾睡眠? 恐是睡眠呼吸中止症惹禍別再以為「夜尿」是泌尿系統出問題!50多歲的小蔡(化名)長期飽受胃食道逆流影響,被醫師囑咐睡前二小時千萬別進食,他照做但每周仍有二到三次深夜會被尿意干擾,原以為自己年紀輕輕就罹患攝護腺肥大,泌尿科醫師檢查後卻沒什麼問題,而且每次排尿量都不少,醫師提醒他可能是睡眠呼吸中止症作祟。👉《點此看全文》避免睡眠呼吸中止症應該怎麼做?⏰ 21:00 ~準備就寢還有更多健康主題粉絲專頁,歡迎加入了解更多!📍 元氣網📍 失智時空記憶的旅人📍 那些癌症教會我的事
-
2022-01-13 癌症.肺癌
出現咳嗽、聲音嘶啞、胸痛,是肺癌嗎?一次了解肺癌的症狀、治療、如何預防及飲食建議
肺癌已成國病,據統計,台灣每年肺癌新發病例約有1萬3000多名,平均每40分鐘就有一人罹患,近萬人死於肺癌,比大腸癌、子宮頸癌、乳癌、攝護腺癌及胃癌死亡人數總合還多。醫療進步,早期肺癌透過手術切除等治療,有非常好的預後;晚期肺癌雖棘手,但也有許多藥物能延長存活期。誰是肺癌患者高危險群?如何預防肺癌、早期發現?有哪些治療方式?肺癌可能有哪些症狀?肺癌症狀與生長的位置有關,鱗狀上皮癌與小細胞癌常生長在肺中央的位置,會因為腫瘤壓迫或侵犯食道,造成吞嚥困難,及影響喉返神經,造成聲帶麻痺而聲音沙啞,或壓迫上腔靜脈,引起肩膀、頸和臉部水腫;而腺癌腫瘤易侵犯心包膜,造成心包填塞,導致心律不整和心臟衰竭。成大醫院血液腫瘤醫學部主任蘇五洲表示,不同腫瘤生長位置並不絕對,普遍的症狀就是咳嗽、咳血、胸痛、喘鳴及氣促等,全身症狀則有厭食、體重減輕、虛弱、疲倦。1.咳嗽是最容易聯想到的肺癌症狀,研究指出65%的肺癌病患都有持續咳嗽的問題。2.喘鳴聲哮喘也可能是氣道中的腫瘤阻塞引起。當氣道阻塞或狹窄,空氣通過時便會發出喘鳴聲。3.胸部疼痛胸壁有許多神經纖維末梢,當肺癌侵入胸壁會引起相當嚴重的疼痛。根據美國癌症協會(American Cancer Society)的報告,這種情況可能會因深呼吸、咳嗽或笑而變得更糟。然而,胸痛也可能只是過度咳嗽的副作用,慢性咳嗽會拉傷肌肉。4.聲音嘶啞嘶啞、粗而微弱的聲音,也可能是肺癌另一個指標。喉返神經位在氣管和食道之間,在主動脈之下。它連接到喉部(裡面有聲帶),如果腫瘤壓在這個神經上,可能會引起麻痺。這意味聲帶不會閉合,聲帶閉合才能咳嗽、唱歌和說話。聲音嘶啞也可能是聲帶癌的症狀,這也與吸菸有關。5.呼吸短促呼吸不順暢代表可能存在阻塞,例如,肺部腫瘤阻止足夠的空氣進入。但也可能代表肺部和胸壁間液體積聚。這種情況發生在癌症侵襲淋巴和靜脈結構時,導致液體無法順利排出胸腔而積聚。這被稱為「胸腔積液」,會感覺肺部沒有足夠的空氣,因為液體擠壓,肺部無法擴張。6.多發性肺炎肺炎多次發作是個警訊,當腫瘤阻斷肺部較小的氣道時,它為細菌繁殖創造了溫床,這可能導致感染。7.眼睛下垂、腫脹肺癌也可能導致幾種與肺無關的綜合症狀。長在肺部頂端的腫瘤可能會壓迫眼睛和臉部神經,造成一側眼睛的眼瞼下垂、瞳孔縮小,及臉上半部一側的額頭血流及汗流異常。根據美國癌症協會的報告,壓在上腔靜脈上的腫瘤可能會造成臉、頸部、手臂和上胸部腫脹,以及頭痛和頭暈。8.肺癌轉移後常見症狀肺癌最容易轉移到腦、骨及肝,腦部轉移最常見的症狀是意識模糊或平衡感喪失;骨骼或脊椎轉移最明顯是疼痛、神經壓迫導致的下肢麻痺等;肝轉移有時會有黃疸和肋下疼痛,但大部分沒症狀。肺癌有哪些致病因子?肺癌是吸菸者常見的疾病,但不代表不吸菸就不會罹患。事實上,這個致命疾病在非吸菸者身上發生的機率正在增加:一項來自歐洲針對2170名肺癌患者的研究,從2008年到2016年,非吸菸者發展為肺癌的頻率增加了一倍多。美國癌症協會估計,年度肺癌死亡患者,多達20%是從未吸菸者。1.吸菸 80%肺癌患者有吸菸經驗。吸紙菸比吸雪茄危險性高;紙菸與雪茄都吸者,比不吸者高10倍。2.二手菸 5%肺癌患者曾暴露二手菸環境,吸二手菸比不吸者的肺癌風險高1.2至1.8倍。3.廚房油煙50%女性肺癌與油煙暴露有關,油煙冒出後再炒、煎的危險性高出2倍。衛福部資料顯示,過去針對台灣非吸菸女性族群罹患肺癌之研究,煮食時未使用抽油煙機之女性,罹肺癌風險較有使用者風險高8.3倍。4.空氣汙染空氣汙染的影響已實證對人類具致癌性,其主要組成成分「懸浮微粒(PM)」也被個別評估一併列為第一級致癌物,長期暴露在空汙環境將增加肺癌的風險。5.特殊職場或居家環境暴露衛福部資料顯示,長期暴露在某些重金屬物質(如鉻、鎘、砷等)、柴油引擎廢氣或石綿環境下工作的族群,有較高罹患肺癌的危險性。另外,某些建築特殊石材,有少部份具輻射及氡氣放射氣體,吸入氡氣量過高亦增加肺癌的風險。6.肺癌家族病史研究發現,肺癌與家族史有潛在關係,肺癌病患的父母、子女、兄弟姊妹,得肺癌的風險比沒有家族史者高。7.其他曾有氣喘、慢性阻塞性肺病、肺結核等肺部疾病病史者,肺癌發生率較高,種族、性別、結婚狀況及遺傳等也有關係。不過近年不吸菸女性罹患肺癌的機率也很高,如何在罹癌之前就找出這些高風險族群相當重要。由國衛院名譽研究員熊昭、張憶壽與中研院楊泮池院士、陳建仁院士、GELAC研究群及美國國家癌症研究所 (NCI) 等相關研究專家共同提出一個台灣不吸菸女性肺癌風險預測模型,運用六個風險因子,包括年齡(Age)、身體質量指數(BMI)、慢性阻塞性肺炎(COPD)、教育程度(Education)、家族史(Family History)、有無易感基因(Gene)的A、B、C、E、F、G來預測罹患肺癌之風險。不吸菸的女性只要在網站輸入這六項危險因子,就可以知道自己罹患肺癌的風險有多高,進而及早提高警覺。>>台灣不吸菸女性之肺癌風險計算器肺癌的分類◎小細胞肺癌(約占12%~15%)‧與吸菸有密切關係‧男性患者居多‧有快速分裂、早期擴散的特性。‧病患的預後比非小細胞肺癌病患差。◎非小細胞肺癌(約占80%以上)‧肺腺癌:佔非小細胞肺癌的50%,好發於非吸菸女性。‧鱗狀細胞癌:男性常見肺癌類型,與抽菸有關。‧大細胞癌:雖生長速度較緩慢,但常有早期轉移的現象。肺癌診斷方式【非侵入性檢查】1.胸部X光檢查:偵測肺癌最基本的工具,但腫瘤必須大於1公分以上,才有機會被發現,對早期診斷較無幫助。2.低劑量電腦斷層掃描:找出早期肺癌的利器,但檢查價格高,有輻射暴露疑慮以及偽陽性高等問題,易引起民眾不必要恐慌。低劑量電腦斷層(LDCT)是否適用肺癌篩檢,國內一直未有定論,主要是台灣肺癌患者以肺腺癌為主,與吸菸較無直接關係,且LDCT存有偽陽性,可能使良性結節遭誤判,讓受檢者挨不必要的刀。但根據衛福部「LDCT掃描篩檢台灣不吸菸肺癌高危險群」最新結果,發現的確有助找出早期肺癌,國健署已著手與醫界研擬擴大適用對象。台大醫院前副院長王明鉅認為,罹患肺癌原因還沒完全被找到,有些女性沒抽菸、沒燒香、沒下廚仍罹癌,建議40歲以上成人,尤其婦女,如從未做過低劑量電腦斷層,至少應做一次,2至3年再做一次,即使僅發現結節,醫師都有臨床指引,為每個人做出適當醫療決策。【侵入性檢查】支氣管鏡:若病灶長在肺部中央、大氣管分布處,需由支氣管鏡配合氣管內超音波獲得檢體。手術切片:若腫瘤小於1公分,難以抽取,需透過外科手術取得檢體。肺癌的分期與治療‧第一期和第二期:治療方針主要是手術切除。‧第三期:除了手術,也有放射線和化學治療同步治療,再加上免疫治療。‧第四期:占所有肺癌病友的一半左右,治療選擇有標靶治療、化學治療和免疫治療。肺癌的手術方式肺癌的手術方式粗分兩大類,傳統開胸手術及微創手術,微創手術分為胸腔鏡、達文西機器手臂,三種手術術式,術後的復發率及存活率大致相當。1.傳統開胸手術→適用嚴重沾黏、胸壁侵犯等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胸腔外科禚靖教授表示,手術大多是針對早期肺癌的患者,較晚期如三A期肺癌,則須先進行前導性化療或化放療(Induction Chemotherapy),再進行手術。傳統開胸手術主要是針對胸腔內已嚴重沾黏,或廣泛性縱膈腔、胸壁侵犯的患者,才會建議該術式,傷口大約20到30公分,肋骨必須撐開。禚靖解釋,手術後,須待傷口復元,住院天數長,約10天以上,且疼痛指數高。若摒除嚴重沾黏、廣泛性縱膈腔、胸壁侵犯等情形,一般都可以採取胸腔鏡手術切除。2.胸腔鏡手術→降低疼痛 縮短住院時間目前台灣以胸腔鏡為主流,至少八成以上的肺癌手術,都是使用胸腔鏡。禚靖解釋,胸腔鏡手術是將內視鏡及器械經過1至3的切口中處理病灶,患者若嚴重沾黏,沒有空間操作胸腔鏡,且容易在手術過程中發生出血、肺部破裂等問題。不過,隨著技術的精進,胸腔鏡也能切除部分較晚期的肺癌病灶。禚靖說,胸腔鏡手術的特色在於無須將肋骨撐開,因此大幅降低了術後疼痛,傷口小、術後的外觀影響少,連帶也縮短了住院時間,一般健保也有給付,僅有部分耗材可能需要自費。雖然胸腔鏡是目前治療肺癌的手術主流,但胸腔鏡的技巧性高,外科醫師必需經過相當的訓練,以確保能安全有效率地執行肺癌切除手術。3.達文西機械手臂→提高切除靈活、精準度隨著科技進步,達文西機械手臂輔助胸腔鏡手術在執行肺癌切除時,提供了絕佳的高解析度、三維放大的手術視野,及更高的靈活與精準度,除結合傳統胸腔鏡傷口小的特點外,更有出血較少、更安全等優勢。執行肺癌手術時,必需合併進行淋巴結切除,禚靖說,近年有報告顯示,以達文西手術執行肺癌切除時,淋巴結的清除率似乎優於傳統胸腔鏡手術。但達文西手術主要的限制就是「太貴」,目前並未有健保給付。禚靖說,肺癌手術方式的選擇應由胸腔外科醫師與患者及家屬共同討論後決定,良好的醫病溝通,幫助患者選擇最合適的手術方式。晚期肺癌的治療標靶藥物、化療、免疫藥物 延長存活期十幾年前,晚期肺癌患者幾乎都無法活過一年,近幾年,抗癌武器越來越多,包括化療、標靶藥物、免疫療法,大部分晚期患者都能夠存活一年以上。雙和醫院胸腔內科主任李岡遠指出,許多癌友一聽到化療,就覺得頭皮發麻,心生畏懼,事實上,目前化療藥物精進不少,副作用小,療效更好,病友無須擔心。臨床觀察,約有一成肺癌患者無法使用標靶藥物、免疫療法,僅剩化療可用,高雄榮總胸腔內科主任王金洲解釋,這群癌友沒有特定基因變異,所以無法使用標靶藥物,在免疫生物標誌的表現量又低,所以僅能使用化療。李岡遠說,對於大部分晚期肺癌病友來說,化療絕非首選,基因如有突變、免疫生物標誌表現量超過50%,就會依情況使用標靶藥物或免疫藥物。如果標靶藥物產生抗藥性,這時才會考慮化療,或自費使用第三代標靶藥物。僅能使用化療的晚期肺癌患者處境較差,除了用藥沒得選之外,連治療反應率也較差,僅約兩成;如果適用免疫療法,則有效率達四成五;要是基因變異,使用標靶藥物,則有效率更可超過六成。針對晚期肺癌病人用藥,李岡遠提出三大評估指標,分別為精準的檢測報告、病人生理狀況(能否承受化療副作用)以及經濟狀況,如果經濟能力一般,通常以健保給付用藥為優先考量,如果經濟許可,或由商業保險支付,則會考慮自費於第一線使用免疫藥物。但免疫藥物過於昂貴,如果作為第一線藥物,須更加謹慎。李岡遠說,目前僅有兩個免疫療法藥物可用於第一線,其中一個藥物無須考慮生物標誌表現量,但須加上化療、血管新增抑制劑,每月藥費驚人,恐需20、30萬元,絕非一般家庭所能負擔。肺癌患者的飲食建議【這些不要吃】營養師賀智瑢表示,對於肺癌病人而言,治療前需攝取足夠營養、增強免疫力、維持體重,以提高身體對治療的耐受力與完成率。且因多數的肺癌患者都有過瘦的問題,術後則要在控制體脂肪的情況下增加體重。然而,體重是評估營養不良的重要指標,若1個月內體重下降超過5%,就是個警訊。賀智瑢說,肺癌患者若有咳嗽、痰黏稠的問題,切忌刺激性食物,且一定要禁菸、禁酒,下列食物也不宜:1.寒涼食物:避免食用屬性偏寒涼的白蘿蔔、瓜類與柑橘類等寒涼食物。2.油炸加工品:不能吃油炸、醃製類等難以消化、容易致癌的加工品。3.刺激性食物:像是辣椒、薑、蔥、生蒜、胡椒等,因容易刺激呼吸道,引起咳嗽等症狀。4.生食:病患若白血球過低時,身體免疫力自然降低,這時也該避免吃泡菜、生菜沙拉、生魚片等生食,避免食物遭細菌汙染,因此食物應該煮熟、水果削皮後再吃。【請你這樣吃】1.六大類食物 都應該攝取賀智瑢表示,營養諮詢門診時,病人最常問要吃什麼?其實什麼都可以吃,多樣化的均衡飲食是提供完整營養最好的來源。換句話說,五穀根莖類、奶類、魚肉豆蛋類、蔬菜、水果、油脂等六大類基本食物都應該攝取。治療期間病友還可多攝取高熱量、高蛋白的黃豆、奶製品等,足夠的熱量則能維持體重,打好治療癌症的基礎。2.補充魚油 Omega-3可抗發炎醫師建議,治療中的病患可多補充含有DHA的魚油,因Omega-3多元不飽和脂肪酸,具有抗發炎的效果,能減緩發炎反應,且補充因癌症而減少的維生素A、C、B2、B6與葉酸。遠離肺癌,你能做的事1.遠離菸害,拒絕一手菸、二手菸、三手菸。2. 習慣做飯的家庭主婦要使用排油煙機、保持廚房通風。3.多吃蔬果、多運動提高自身抵抗力。國外研究發現,吃蔬果可降低四成以上罹癌。4.隨時注意空氣品質,空汙來時務必戴口罩、少出門。諮詢╱台灣癌症基金會執行長賴基銘(本文不提供合作單位轉載)
-
2022-01-11 該看哪科.心臟血管
比心電圖更快速 醫療級App一分鐘可偵測心房顫動
送禮,也需送健康。近幾年來,許多子女送長輩禮物時,常會挑選健康手環、智慧手表,除了可以當計步器,還可統計消耗多少熱量,測量血壓、心跳,甚至製成心電圖,瞭解心房顫動風險。穿戴裝置要緊貼脈搏 數據才準新竹台大醫院分院心血管中心主任林廷澤表示,使用這類穿戴式裝備量測生理跡象時,一定要讓手環、手表的背面緊貼著手腕肌膚、脈搏,處於良好接觸下,相關數據才會精準可信。林廷澤說,曾有一名使用智慧手環的長者進入診間後,神情焦慮,拿出各種監測數據,焦急地問著「我心臟是不是出了問題?」仔細問診後,才知他智慧手環並未緊貼著手腕,中間還有空隙,難怪心跳血壓等數值超乎異常。除了智慧型穿戴式裝置之外,台大醫院與敦捷光電合作,推出亞洲第一個通過食藥署核可的醫療級心房顫動偵測App「愛心鏡」,只要食指按在手機鏡頭上,只需一分鐘,就可以得知結果。心房顫動早治療 降低中風風險台大醫院心血管中心主任陳文鍾表示,心房顫動是成年人最常見的心律不整,提高中風、心臟衰竭和死亡等風險,若能及早用藥治療,可降低64%中風風險、減少21%心臟衰竭和死亡的機率。台大醫學院內科教授林亮宇說,「心房就像是引擎」,如果心房組織異常、電流亂竄,就無法做出正常的同步收縮,心臟收縮效率變差,血流不順暢,增加血栓、腦中風等機率。臨床顯示,相較一般人,心房顫動患者死亡風險高出兩到三倍,心臟衰竭及中風風險則為五到八倍。林亮宇指出,想要確診心房顫動,常需接受24小時心電圖,必須在醫院住上一晚。相較之下,「愛心鏡」App方便許多,只要具有照相功能的手機下載App,不需額外花錢購買其他穿戴裝置。林廷澤表示,這項技術是經由照光偵測血液體積的變化,一個波形周期就代表一次心跳,監測時,先將手機放在桌上,再把手指放在鏡頭上,平放靜置一分鐘,就可得知「規律」或「不規律」,如果手指好好按壓在鏡頭上,則會顯示「訊號不佳」,需再重測。臨床試驗顯示,250到300名受試者使用「愛心鏡」App,對照心電圖驗證,具有高達95%的敏感度及特異性,成為全國第一個通過食藥署核可的醫療級心房顫動偵測App。愛心鏡檢測 發現心跳不規律林廷澤說,一名68歲男性高血壓患者去年自覺常有心悸,以為太累或貧血,但就醫時檢查結果卻顯示正常。透過「愛心鏡」App規律檢測,終於發現在某些時間心跳確實不規律,進一步安排24小時貼片檢查,確診心房顫動,須持續服用抗凝血劑。林廷澤說,以往心臟疾病患者必須至醫院接受檢查,才能確診,現在智慧手機、穿戴式裝備普及,進入每一個人生活中,建議中老年人學習如何正確使用這類3C科技產品,不用進醫院,就可掌握自身呼吸、心跳、心電圖、睡眠品質等數值,進而提早發現罹病徵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