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5-24 養生.聰明飲食
搜尋
廚房
共找到
725
筆 文章
-
-
2020-05-24 養生.樂活人生
人生該有十大奢侈,都不是錢!花藝家凌宗湧:人生如花,花開花謝自有時
編按:如果可以選擇,你願意當美麗的花、還是耐用的草?從植物裡,可以觀人生。花藝大師 CNFlower創辦人凌宗湧,以大自然為素材,進行了一系列「跟著花開去旅行」的計畫,發現人生好多事其實都不需擔憂,花開花落自有時。認為「美不該存在規則」,而在24歲時創辦了CNFlower西恩的凌宗湧,跳脫傳統花藝技法框架,以師法自然、強調展現素材本質的創作,被譽為「東方新花藝大師」。他說:我的花藝技巧不是最好的,但我有一雙能看見美的眼睛。隨著凌宗湧來到他在「億萬年火山口下的西恩花園」,這裡是他2年多來巧心耕耘的一座秘密園地。屋前屋後種下各式花草植栽:藥草香料花園、可食性花園,苔蘚花園……各處都有不同風貌,混搭在一起卻不覺得突兀。室內設有簡單雅致的廚房、茶室和長桌,和整面迎山的開放式露台,讓人感覺可以在這裡發上一整個下午的呆。造訪這天山上雖是雨勢不小,但遠望山頭雲霧繚繞,我們在屋裡就著暖爐,喝從院子裡摘下的咸豐草泡成的花草茶,倒也是一番景致。凌宗湧的太太Ivy說,每隔幾年,他就會想要找一塊地,這裡整整那裡弄弄,「大概像是一種能量釋放。」從最早在汐止山上的家(如今的食養山房)、九份的「數樹.私房」,到現在陽明山的花園,凌宗湧總喜歡營造一個可以讓自己享受生活的一方天地。「我通常不是去尋求心目中完美的樣子,而是在不同環境中找出它吸引我的特質,慢慢順著它去塑造一個樣貌。」凌宗湧說。送花人的一天,看盡人間悲喜為愛馬仕、LV、安縵酒店等眾多國際一線品牌打造花藝,展現獨特美學的凌宗湧,他的花藝之路,其實是從一個送花人開始。學生時代的凌宗湧並不屬於成績優秀的類型,對於未來要走什麼路,也沒有太明確的想法。出社會後,他的第一份工作是快遞公司的送件小弟,做到第三天,他在大雨中的車陣裡心想:「我連自己送的是什麼東西都不知道,這份工作對我而言有意義嗎?」這時朋友介紹了一個花店送貨小弟的工作給他:一樣都是快遞送貨,何不到花店試試?至少可以看到收花人愉快的心情。沒想到,他上班第一天一大早接到的第一個任務,收花者卻是一臉臭臉。原來,對方是一位酒店小姐,送花的是酒客,並不是小姐所愛慕的對象,且小姐顯然才剛下班回家不久,臉上疲累極了。到中午左右,就是另一個故事了。他為一位先生送花到太太上班的公司,對方指定一定要在11:30送到。送達時,他見周圍同事紛紛嘻笑起鬨,這才明白對方指定時間的意義:不能12:00送,因大家都去吃午飯了。美麗的花不只是送給收花人,還得讓大家都看到才行。晚上下班前,老闆交給凌宗湧一個花籃,要他送到台大醫院殯儀館,到了現場空無一人、氣氛陰森,他打電話回公司問:沒人簽收怎麼辦?老闆答:你放在門口就好,葬禮要用的花沒人會偷。同樣是送花,一天下來,卻經歷了愛情、婚姻和生死3種不同情境。凌宗湧說:「打動我的不是花多漂亮,而是人們一生中的重要情感事件,好像都和花有關。這讓我覺得開花店或許是個不錯的工作,因為這是一個傳遞情感的行業。」花藝不只是技巧,而是生活的體現凌宗湧花藝創作的啟發者,是他在創業第二年,到德國打工換宿時的一位花藝師。有次他們到西班牙著名的Ibiza島度假,在花藝師的別墅裡,2人慎重地布置餐桌、擺上就從屋外採來的鮮花,就著燭光好好地享用一頓晚餐。後來凌宗湧才知道,平常花藝師在法蘭克福的家是租的,但他願意為了這個美好的時刻,買下一棟度假別墅。跟隨這位花藝師一年,給了凌宗湧很深刻的感受:原來花藝和生活的距離可以很親近,花材不只是擺在花店裡的商品,而是在自然中俯拾即是。「我不是一個追求奇花異草的人,比較喜歡從日常中,找出讓我覺得驚喜的事物。」例如,他連經過一間加油站,旁邊見了一處整理得極好的小花圃,就會馬上把它拍下,欣賞這樣美麗的角落。或是走進菜市場時,見有些商家擺滿整攤的蔬菜水果,都覺得是一種美。美不在遙遠的地方,而是自己的眼光。跟著花開去旅行,預期之外的美好當凌宗湧不斷被問及,如何能設計出打動人心的美麗花藝?他老實回答:「我實在沒有什麼技巧或秘訣,只能告訴你我在自然中看見了什麼。」因而,從2016年起,CNFlower每年舉辦「跟著花開去旅行」花藝之旅,凌宗湧帶領學員們從杭州、印度、南法到倫敦,體會花藝如何在生活中自然發生。最令大家感到觸動的,往往不只是最後呈現的作品,而是創作過程中,人與人之間產生的情感連結和意料以外的驚喜。例如在南法一座小鎮,凌宗湧原本預計借用當地一座教堂,布置出婚禮主題的花藝,不料抵達當地時才發現,教堂裡真的有一對新人要結婚。情商之下,學員們便為了這場真正的婚禮,布置出美麗的拱門和新娘捧花,真正進行了一場婚禮實戰,這完全是意料之外的事。在日本金澤時,凌宗湧想用時令的櫻花作為主題,但野生櫻花無法隨意採摘,但若去花市買櫻花,看起來的樣子又「欠了一味」,不夠自然。後來,他透過熟識的日本花藝師輾轉詢問,竟然得知公園有被大雪壓斷的櫻花枝幹,既美又有意義,馬上用此取材,順利完成理想的作品。「我是一個喜歡在生活中擁有美好體驗的人,『跟著花開去旅行』想要讓大家感受到的也是如此。如果只是教大家照著我的樣子做,那你還是沒有那雙眼睛。」不要刻意為之,大自然會替你找路。人生不也是如此?有學員參加了7、8次,每次都哭,一位跟著太太來上課的熟男學員就跟凌宗湧說:「老師,你這已經不是教插花了,是給人生上了一課啊。」50後的人生十大奢侈品,和你想的不一樣看來總是一派悠閒從容的凌宗湧,都不曾有過煩惱的時刻嗎?他想了想笑說:這幾年來,大家叫他大師,好像具有知名度,其實賺的錢沒有別人想像中多。但他真的煩惱嗎?也並非如此,他回想曾有人傳了一則「人生十大奢侈品」清單給他,覺得很適合給50+的讀者們思考。令人意外的是,這10樣奢侈品,沒有一樣和物質價值有關,包括:1. 生命的覺悟2. 一顆自由喜悅與充滿愛的心3. 走遍天下的氣魄4. 對世界充滿好奇,也對自己的潛能充滿信心5. 回歸自然、擁有與大自然連接的能力6. 安穩而平和的睡眠7. 真正屬於自己的空間和時間8. 彼此深愛的靈魂伴侶9. 任何時候都有真正懂你的人10. 能感染並點燃他人的希望凌宗湧盤點了一遍後,覺得自己似乎都有了,笑說:「我好像都不缺喔。」但他覺得當中最珍貴且具有力量的是最後一項:「能感染並點燃他人的希望」。從舉辦「跟著花開去旅行」,到近來他以「美好關係」的概念,與設計師一起改造士東市場、或是創造一輛有如移動叢林的森林巴士,以至於出書分享自己的美學理念,都是在實踐:所有的美,都來自一段美好的關係,無論是人與人,或是人與自然,皆是如此。曾有人問他,怎麼願意花時間做這種「理念型」的事?「如果我們自己做這些事情覺得很美好、很愉悅,何不把這分內心的富足感傳達給更多人?那種傳統的成功學,不是我想要的。」人生如花,花開花謝自有時鎮日與花草植物相伴,凌宗湧自己最偏愛什麼花?他說,這個問題在人生不同階段有不同答案。年輕時他喜歡清新、仙氣的花,像雛菊、海芋,後來他則偏好有些華麗貴氣的花,如玫瑰、芍藥。如今他屬意的,是低調卻自成一格的山茶花。它不是一眼會吸引人注目的類型,花朵總是藏在綠葉叢裡,但若仔細端詳,就能看到細膩的花瓣結構,且連掉下來的時候,都還保持完整。「我覺得它和我蠻像的,我不是一個年輕時就讓人家看到自己有什麼長處的人;山茶沒開花的時候,只是普通的樹。但等到花開時,裡面就有很多細節,像我自己做了這麼多奇奇怪怪的事,但當中是有我的在意。」凌宗湧笑說。不只以花比喻自己,他也用植物形容身邊的人同事、朋友。例如他形容踏實的魔羯座同事像草,可以壓可以躺,沒想到對方不甚開心,因每個人難免都想當嬌貴的「花」,而不是耐磨的草。「但我這真的是讚美,因為他會默默在你看不到的地方扎根,可能不顯眼,但一座花園裡不能沒有它。」形容另一個同事像薄荷:感覺優雅、接觸之後會有回味的感覺。凌宗湧說,當個顯眼的人,不一定好。有的人好比芍藥、牡丹,開花時雍容大氣、高貴美豔,「但枯萎時爛得很徹底,什麼都不留。所以你想要那樣盛開的人生,就得接受它總有衰敗的一天。」諺云「花開自美,評說由人」,若人生是座花園,凌宗湧選擇了自己想長成的樣子,終究是一方氣韻活現的獨特風景。原文:人生該有十大奢侈,都不是錢!花藝家凌宗湧:人生如花,花開花謝自有時
-
2020-05-24 橘世代.好學橘
「祭天的手工好味道」 米粿+糕餅,飄香萬華半世紀
若說到萬華,腦海中浮現的是什麼?是信仰聖地艋舺龍山寺、以小吃聞名的華西街夜市,還是舊時古意的街景?萬華坐擁河港區位,過去是台北地區經貿集散地,廟宇密集,也使其成為北部重要民俗信仰中心之一。圍繞於此的祭拜盛典多樣,人們為了祈求平安、賺大錢,促成獨特粿餅文化的誕生,在那個買不起甜食也要用好食材祭拜蒼天的年代,萬華的糕點米食,不只是民俗點心,更是人們因信仰所留下的記憶老味道。紅龜伯:市場飄香半世紀的手工米粿天剛亮的東三水街市場,人潮尚未湧現,但掛著紅色短簾的「紅龜伯」,早已升起冉冉炊煙,霧白水氣中是董敏卿與陳新桂夫妻倆的身影,清晨4點鐘起床、5點進市場炊粿,是50多年來的日常,「以前5點多市場就很熱鬧了,上下班時間更是擠得水泄不通,現代人比較晚出門,市場人潮也越來越晚出現。」董敏卿回憶道,即便城市發展改變了萬華作為商業重心的地位,人們的腳步也逐漸轉移至其他地區,兩人還是堅持當日新鮮製作,提供不變的滋味。從有記憶開始,董敏卿就跟著父親在萬華賣粿,而當初父親會選擇萬華是看上這裡的人潮,鄰近龍山寺和鐵路,是北部數一數二的熱鬧地段,早期不只在地人,許多外地攤商和買家都會特地來此叫賣、採買。夫妻同心撐起這家店,除了要每日早起,廚房裡全是粗重活,尤其開店至今始終回應老客人口味,堅持手工製作,真材實料、3種米揉合現做,絕不攙粉,加上要反覆搬動熱燙沉重的木蒸籠,不僅是技術活,還要有充足的體力,「還好我自小耕農,所以底子很好。」陳新桂打趣道。董敏卿說,當年三水街還不像現在有著完善的市場規模,攤商們都是挑著擔子占地開賣,久了便自己搭起竹棚。後來市場建設日漸完善,董敏卿從父親手中接下攤位後,高掛起「紅龜伯」的名號,原先只販售2種粿品的小攤,為了迎接在地一年中不同年節慶典的需求,陸續開發各種品項,過年有年糕和蘿蔔糕、端午包粽子、七夕要吃油飯、冬至搓湯圓,而紅麴米糕、芋頭糯米飯則是董敏卿的獨門招牌。「看大家需要什麼,我就做什麼。」話說得輕鬆,背後是長年摸索、累積而來的老口味,當年因應客人需求所訂製的各式點心,如今悄然成為萬華熟悉的口感與香氣。地方口味與傳統米食的日常身處大小慶典興盛的萬華老城,早期每逢重大節日,像是春節、清明、端午、中元、冬至等,都得三天兩夜不睡覺趕製粿品,東西只要一上架就被搶購一空,然而,這樣的畫面已難再現,「現在大家比較不準備供品祭拜了,大都是買回去當正餐或甜點,或是假日觀光客來買。以前的人拜拜都準備得很豐盛,現在大家都從簡。」董敏卿感嘆。隨著信仰習慣改變,萬華的粿品逐漸從祭拜必備供品,轉變為記憶中的傳統小吃,50多年老店紅龜伯帶給人們傳統糕粿新鮮現做的好味道。但不變的單純人情味,讓兩人從沒想過要離開,家就住市場樓上,4個孩子從小在這長大,即便街景建築有所變化,但回憶中的滋味一直都在。董敏卿直言:「只要休息幾天,客人就會說想念這個味道,希望我能做到100歲。」為熟客訂製的米糕與紅龜粿,透早便陣陣飄香,萬華的滋味全都凝聚在這一塊塊沉甸油香的米粿裡。二和珍:街口出爐的民俗味糕餅如果說米粿代表信仰的滋味,那麼萬華的糕餅與米粿就像是傳統滋味裡的一對姊妹,綿密地成為大廟前不可或缺的好味道。艋舺龍山寺旁的康定路,放眼望去糕餅店林立,位於東三水街市場口對街的「二和珍」,每到糕餅出爐的時間,總會飄出陣陣濃郁奶油香,第三代負責人黃梓城便是在這香氣中長大,「小時候很皮,常常偷吃店裡麵包,回想起來幾乎都是被店員打的畫面。」黃梓城笑說,出生糕餅之家,更能體會糕餅在傳統社會中是多麼重要的存在。萬華自古廟宇多,自然發展出地區的糕餅聚落,早期農業社會甜點格外珍貴,重油、重糖的糕餅只有特殊日子或大型節慶才能吃到。從生日吃蛋糕都感奢侈的年代,來到現代西式糕點成為日常點心,並講求低糖、低脂的飲食習慣,傳統糕餅鋪經營漸趨困難,黃梓城不忍少時回憶就此消失,毅然辭去工作回到家鄉萬華,開始摸索這從小熟悉的香氣如何而來,接下來又要往哪裡去。「這6年來幾乎每一步都是困難。」黃梓城回憶,傳統糕餅既要傳承節慶習俗風味,也要順應時代需求變化。從店面裝修、內部管理、製程標準化到產品風味,經歷過大大小小的革命,支持自己堅持下去的動力是什麼?「當一位70歲的婆婆跟我說,18歲結婚時就是用我們的餅,讓我了解到二和珍做的並不只是糕點。」黃梓城深信,糕餅不只是商品,更包含著萬華人從小到大的生命故事。訂製萬華食感與信仰記憶另一方面,黃梓城也不斷摸索糕餅的更多可能,萬華擁有深厚的文化底蘊,尤其宮廟文化保存完整,其中八將陣頭更源自於萬華的年度盛會「青山王祭典」,於是二和珍開始產製帶有故事與巧思的「新糕餅」,透過慶典上必然使用的糕餅連結民俗色彩與傳統滋味,將傳統千層酥點心融入家鄉民俗記憶,成為「黑武士、白薑君、芋皇酥」,並利用雙色渲染來表現陣頭臉譜的特殊紋路,期望糕點不只以品嘗為終點,也能挑起現代人對於萬華傳統信仰文化的好奇心。曾經,在市場裡的小巷穿梭玩耍、到街上搶出巡發的鹹光餅,就是黃梓城的全世界,直到外出打拚了一圈後才發現,接手家業,除了傳承家裡的味道,更像是尋回舊時的記憶,如今祭祀禮儀雖然趨向便利簡單,但熟悉的粿餅香氣依舊承載著信仰習俗的回憶、對土地的情感,以及每個萬華人最珍貴的食感記憶。本文摘自《台北畫刊》,2018年04月 出版【精選延伸閱讀↘↘↘】。用手沖咖啡傳遞家的溫度,直到生命最後一刻。外面買不到的甜點味 德國爺奶帶出家門做給你吃! 立即加入粉絲專頁! 用橘世代的熱情彼此鼓勵打氣,展開「健康橘、好野橘、愛玩橘、好學橘」等主題,為第二人生做足功課,活出精彩亮麗!>>現在立即加入
-
2020-05-24 橘世代.好學橘
高雄哪好玩?退休女警做嚮導,串巷走弄道地玩
高雄市警局退休5年的女警黃麗枝,自從同當警察的丈夫在職去世,退休前便利用撫恤金買下一塊法拍地,要幫丈夫留給兒女,正巧這塊地附近的「中都唐榮磚窯廠」經文化部列為國定古蹟,在兒女長大後她毅然退休,自當監工,自地自建成咖啡民宿,終為自己的生涯找到「第二春」。娘家在彰化的黃麗枝從警專畢業分發高雄市警局,花樣年華投入警職。1990年代,高雄市警局查辦某建設少東遭綁架案、追查「南偷北盜」中的「南偷」辛逸民,她多次受命與當時高雄市刑大刑警陳忠義喬扮情侶查案,2人由假情侶變真愛人,結婚時還在高雄警界傳為佳話。不料婚後不到十年,陳忠義因病去世,黃麗枝獨力撫育兩兒女,總想把丈夫的撫恤金留給兒女,不敢亂花,後來她在高雄市三民區中都唐榮磚窯廠附近,買下塊60多坪法拍地,沒想到,中都唐榮磚窯廠的八卦窯與2座煙囪等建築保存完整,2005年經文化部列國定古蹟,附近市地重劃,黃麗枝也因兒女長大,5年前退休,規畫利用這塊地蓋屋當住宅兼營咖啡館、民宿。黃麗枝為了省建築費,自己當監工找工人蓋房子,每天工地、住家兩頭跑,也參加各種課程,鑽研製作咖啡、烘焙麵包。二年後完工,她也學會手藝。黃麗枝期望生涯第二春,是經營「有溫度、有家的感覺的民宿」,不僅和兒女絞盡腦汁想店名,也請好友票選店名。當房子門牌號碼一下來,好友們票選以門牌當店名,「71cafe」就在警界及退伍警察圈成名。黃麗枝一開始經營咖啡館,但覺得在小街經營咖啡館,大多是熟客光顧,申請經營民宿又多有限制,市區民宿申請不易,和自己的理想還有段距離;正好高雄市開放在文化古蹟附近800公尺可經營民宿,她才得以中都唐榮磚窯廠「兩座煙囪」這項國定古蹟,去年申請為民宿。黃麗枝一再上網找通路,除吸引國人,連外籍遊客、背包客都找上門。她總把投宿旅客當成自己家人,在民宿煮咖啡、烘培麵包,大家在一樓咖啡廳就如同在自己家的客廳,廚房也開放使用,旅客不知道如何玩高雄,她就帶旅客在高雄深度旅遊,體驗高雄民俗文化,3年用心經營下,回頭客不斷,甚至國外旅客離開時,都會告訴她「I well be back」。【熟齡精選延伸閱讀↘↘↘】。60歲也斜槓!「出書、攝影、做公益」夢想永不嫌晚。46歲栽入微縮模型 用迷你人生拉進世界和台灣的距離! 橘世代FB立即按讚! 張曼娟:「我正經歷一場關於「老」的學習」、于美人:「保有追求快樂與相信日子,才是人生最重要力量」、吳若權:「人不可能不怕老,學會接納怕老的自己,就能對生命更加安心自在」,當一個不等「老」的橘世代,讓自己生命豐富跟得上時代!>>【立即加入】
-
2020-05-24 新聞.健康知識+
黴菌會跑進身體發芽! 家中4處最易暗藏致命危機
台灣氣候潮濕,是黴菌孳生的溫床,居家的廁所、浴室、牆壁、衣櫃、床墊、廚房水槽等處,最常見到小黑點「黴菌」蹤跡,影響全家人的健康。馬偕兒童醫院過敏免疫風濕科資深主治醫師徐世達表示,台灣高溫多雨,濕度高,造就了黴菌孳生的溫床。黴菌是一種真菌,它不像植物,不能從陽光空氣合成,黴菌是菌絲個體裡面產生,由黴菌菌絲組成,其個體結構就是「菌絲」,當菌絲繁殖時,就會產生孢子,孢子會隨著空氣飄散,掉落在任何有「有機物」的地方生長,會附著在人體的皮膚上、家具上、地毯上,甚至室內的植物上,只要潮濕的地方就會有黴菌繁殖的可能。家中4處最易有黴菌蹤跡的地方: 1.寢具、床墊尤其棉被、床單、被褥、枕頭等寢具,也都容易有黴菌存在,徐世達說,特別是床墊用「發泡海綿」墊的,常常都會是黴菌生長的溫床。 2.天花板、牆壁、地毯、浴室、磁磚一般台灣家庭的天花板、牆壁、室內植物都有黴菌,居家中最容易躲藏黴菌的地方是在地毯、浴室、浴缸、磁磚上,甚至躲藏在浴室設備和牆壁的接縫中,因為長時間的潮濕,黴菌就會在這些潮濕的地方,形成黑黑的黴點。 3.洗衣機、抽油煙機、冰箱水盆、水糟洗衣用的洗衣機、烘乾機,甚至烹飪用的抽油煙機、冰箱接合的黑色墊片、冰箱積水的水盆、水槽等,也都常見小黴點的蹤跡。 4.除濕機、空氣清淨機、冷氣值得注意的是,很多家庭會購買除濕機、空氣清淨機或者裝冷氣,但沒想到這些機器當中,也是黴菌孳生的溫床,平時不轉動還好,若這些機器已經受到黴菌的污染,當機器轉動的時候,剛好把這些黴菌孢子吹散,成為散播孢子的溫床,原本僅是1~2處有黴菌,最後變成到處都是黴菌,清也清不掉、弄不完,徒增加困擾。  延伸閱讀: 貼身內衣褲沒洗乾淨 小心這個東西上身! 加熱、切除發霉都殺不死毒素! 換季食物保鮮有3撇步
共
25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