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9-27 失智.Podcast
搜尋
年輕照顧者
共找到
9
筆 文章
-
-
2024-08-26 焦點.杏林.診間
醫病平台/成為長照補手:醫院的營養師關注的不只是營養專業,家屬比我想像中堅強
【編者按】:本週三篇文章的共同點是「醫療溫馨的一面」。一位長照營養師分享一位病人的女兒在她的指導下成功地加入照護母親的表現。一位童年時感染腦炎,引起頑固型癲癇與重度智障病人的母親分享她如何在醫師的鼓勵下,全家人首次一起出國旅遊,成功地走出陰霾,而領悟了一位心理諮商師說的一句話:「別讓擔憂限制了我們的人生。」一位台灣醫學院醫學人文老師敘述她到北印度公立醫院所見所聞,分享在地知識與跨文化理解的心得,並親眼見證台灣年輕學生參加海外服務的熱忱。一如往常的上午,我接到了來自出院準備服務的照會通知,然而這是一個特別的出院服務飲食衛教個案。照著既定的服務流程,我先上系統並查詢先前的紀錄,了解個案目前飲食狀態及出院適合的營養建議。統整這些照護資訊以後,我帶著出院飲食建議表單上了病房。一踏出電梯門時,迎面遇上的是出院服務組的學姐娟,她一見是我,連忙把我拉到旁邊小聲的告訴我說:「營養師這個病患是外籍配偶,照護者的後援幾乎沒有,主治醫師說病人中風的情況不樂觀,出院後建議安置到機構,但家屬拒絕,他想自己學照顧技巧,自行回家照護。」經由娟學姐對病人背景的介紹,我的腦中大致掌握病人的疾病輪廓以及後續照顧的規劃。當我踏進病房,見在病床旁陪伴病人的是一位看起來稚氣的年輕小女生,我禮貌性的問候和詢問後得知小女生是病人唯一的小孩。經由面對面的訪談中,對我而言,眼前的母女處境,不再是前一刻我僅用腦接收娟學姐口頭交班的資料。在訪視中,小女生告訴我他剛從專科畢業,目前家裡有2位家人,分別是躺在病床的媽媽及高齡正在接受長照服務的爺爺。我語帶心疼的問她:「回家後照顧媽媽沒有問題嗎?」她的回答讓我更不捨了,她說:「這不是第一次,以前我爸爸、我奶奶我都顧過,但現在他們都不在了,換成我顧媽媽。」當下,我微笑地望著眼前的女孩,但內心卻是震驚的,我聯想到的是這樣稚嫩的小孩如何擔起母親日後沉重的長照工作呢?照護的開銷和費用從哪裡來呢?他的人生才剛要開始啊!瞬間,我的腦中為病人和小女孩擔憂的好多想法竄流不停地跑來跑去。唉!有別以往,我這次出院飲食衛教是在一個充滿不捨與驚訝中完成。離開病房後,我帶著沉重的情緒回到辦公室,身為一位營養師我還能為這個家庭做什麼呢?但這股沉重感催逼著我去找出院準備服務的學姐交流女孩家中的情況,一起共商如何協助案家。述說過程我的眼淚不自覺的掉下來,以母親的角色來說,我不捨孩子的遭遇。雖然,我們不知道能為這個資源薄弱的家庭解決多少照顧問題,但當我再次走出營養室辦公室的門,邁出的步伐代表我跨了領域,嘗試為案家的需要連結我所陌生的資源和照護系統。我與娟姐盡力幫忙這個孩子照會社工、聯繫慈善團體等,同時,請他帶媽媽回醫院來持續復健。病人出院1個月後,在某日,娟姐跟我說孩子有問題想找我諮詢,於是我請他有空來諮詢門診。女孩一進門,我問她:「最近好嗎?」他簡單的說:「很好。」接續我問:「媽媽呢?」她說:「媽媽已經不再昏睡,可以自己睜開眼睛也可以吃粥了。」我進一步追問幾個問題評估她母親的營養狀況,再提供給她適當的建議,以及分享給她一些樣品。完成這些營養諮詢服務後,我開口誇讚她並跟她說辛苦了,她回答我說:「這是我媽媽,不辛苦,一點都不辛苦!」在我們的對談中得知孩子對於長照有興趣,也覺得有成就感,未來想當照服員幫助別人。於是我鼓勵他,若有天成為照服員可以用自己的經驗給予別人最好的照顧。最後我祝福她說:「孩子,你真的很棒!阿姨祝福你一切順利、平安。」孩子靦腆地回了聲:「謝謝。」孩子回應雖簡單,但從他對未來職涯規劃以及對母親悉心照顧的態度,讓我看到她的勇敢與堅強。而照顧者的成長與病人的進步,無疑的也釋放了我這個營養師的擔心與掛心。從協助此案家的過程中,讓我更深地體察到在快速老化和少子化社會裡,失能者的長照需求不是單一家庭以自己之力足以面對,若是發生在照顧功能薄弱的家庭中,長照的壓力與問題更是雪上加霜。此時,醫院的醫療照顧團隊在病人出院之前,能與案家同負一軛,主動敏於發掘和評估高風險家庭的長照需求,並協助連結與整合長照與社會資源,將能幫助案家發展出因應長照對生活造成壓力的能力。此外,見到病人和家屬出院後,因醫院照護團隊追蹤關懷,持續與案家取得照顧關係的連結,如同一雙補手可成為案家承擔長照任務的後盾,讓他們不致陷入孤軍奮鬥的窘境,更可貴的是,提供案家超越家庭危機及賦權機會,就如案家中年輕照顧者對照顧角色的認同,並選擇個人職涯發展的志業。這樣的結果對在高壓醫療環境中的醫療人員而言,何嘗不是一股滋養人心的動力呢!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4-03-23 焦點.長期照護
高齡化嚴重!想請假照顧生病家人,日本推有薪介護假、德國准休長假
日本高齡化嚴重,經濟產業省去年三月調查推算,二○三○年將有三一八萬名職場照顧者,若不提供協助,這些照顧者恐無法兼顧工作,而這族群七成介於四十至五十九歲,許多人是中高階主管或資深員工,若離職,公司需重新徵才培訓,花費一筆人事成本,伴隨的經濟損失估計達九兆日圓(約台幣一兆九千億元)。日本推「有薪介護假」 日本政府因此推出「介護休假制度」,照顧假期最長達九十三天,也對落實此政策的企業提供資金補助。員工請假照護還能領到三分之二薪資,照顧假天數用完後,政府也提供縮短上班時間、在家工作等配套方案。厚生勞動省網站詳細分類各種需要照護的狀況,包括照護長者、育兒等,提供企業申請補助。然而,實際申請力者不到一成。日本企業文化讓照護者很難開口請假。一些日本大企業如「花王」和「日本電氣」便主動公開自家介護離職對策,並進行產業意見交流。應對的第一步是在職場研修普及相關知識,設立諮詢窗口,關心可能面臨照護需求的員工。德國友善照護者准休長假德國也有友善照護者措施,規定只要公司員工人數超過十六人,就應遵循「照護假法」;員工人數超過廿六人,也應提供員工請領「照護看護假」權利。德國「照護假法」規定,照護者可擁有十天無薪緊急照護假,也有權申請補助照顧者補助金;若因家庭嚴重變故,員工能留職停薪六個月,並申請無息貸款負擔生活開銷。接續通過實施的「家庭照護法」也規定,有照護需求員工可享每周至少十五小時彈性上班,可持續兩年,也能申請無息貸款。德國以這兩套法律,提供家庭照護者更多工作彈性及經濟安全。近親若將臨終,德國員工也可以一次休假三個月,或在短期內密集請假。德國也發展「暫停鍵」計畫服務,提供年輕照顧者建議、照護資訊及喘息機會。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3-07-22 焦點.元氣新聞
長照悲歌!照護近40年…日本82歲夫對妻下殺手遭判刑 法官一席話讓他落淚
日本2022年11月發生一起「老老照顧」悲劇,神奈川縣大磯町82歲老翁在照顧79歲妻子近40年後,將妻子連同輪椅推入海中殺害,今天遭橫濱地方法院判處3年有期徒刑。日本TBS電視台報導,被告藤原宏2022年11月在大磯港將妻子藤原照子連同輪椅推落海中殺害,被檢方起訴問罪。橫濱地院小田原支部法官今天表示,藤原照子沒有任何過錯就被自己信任的丈夫殺害,其絕望及懊悔難以估算,判處被告3年有期徒刑。法官最後對被告說,希望能在服刑期間思考何以致此,也希望健康地走出監獄度過餘生;被告在聽完法官一席話後流淚無語。日本放送協會(NHK)報導,檢方依殺人罪起訴被告,具體求刑7年;辯護律師則請求庭上判處緩刑。承審法官木山暢郎說,被告強烈堅持必須一人照顧妻子,所以對讓妻子進入照護設施抱持猶豫態度,然後因為單方面的悲觀就奪走被害人的生命,「這種拒絕周圍協助,不該視為典型的照顧疲勞案例」。木山說,雖然應該考量到被告全心全意照顧妻子,但其殺人動機相當自私且手法也很惡劣,跟過去所判處緩刑的案例有所不同,所以判處3年有期徒刑。 ※ 有失能失智照顧需要,請撥打1966長照服務專線 延伸閱讀:.面對求救訊號被凍結的照顧者,如何避免長照弒親的悲劇.高齡長壽是子女的福氣?「長照」變成家人之間的甜蜜負擔.年輕照顧者悲歌!夢想因照顧重擔被打斷 年輕人做出犧牲是必要之責?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3-02-27 焦點.長期照護
「我殺死了我的家人!」面對求救訊號被凍結的照顧者,如何避免長照弒親的悲劇
當照顧風暴過去時,我們如何能全身而退?打造免於長照恐懼的國度兩年前,本會與願景工程基金會開始合作「照顧殺人事件」專題報導,「不能讓這些照顧者與被照顧者白白犧牲,我們是否能從中學習到教訓?」是最初的想法,但當事人或已不在人世、或不願喚起痛苦記憶,採訪過程困難重重,我們深刻瞭解出版本書有多不容易,因此,先向作者與出版社致上最大敬意。本書作者在有限資料下努力重建現場,在細膩筆觸下,家庭照顧深淵寫實又立體:長期睡眠不足、照護疲勞、經濟困頓、貧病交加、處處碰壁的家庭照顧者,面對失能家人衰敗的無助無力、不忍卒睹所愛之人繼續受苦的艱難……長期照顧就像看不到終點的馬拉松,唯有死亡才能從痛苦中解脫。這些故事,令人同情,也讓人害怕─誰知道明天會不會輪到你或我?家庭照顧者也是長照服務的主體臺灣與日本有相同處,也有不同處。日本在二○○○年就實施長照保險,照顧資源更豐富充足,但照顧者援助法案尚在萌芽階段。而臺灣在一九九六年就有家庭照顧者倡權組織,並於二○○五年提出「家庭照顧者權利宣言」。臺灣也是亞洲第一個將家庭照顧者權益保障入法的國家,二○一五年「長期照顧服務法」明定喘息服務、心理支持等家庭照顧者支持性服務,至今全國已設置一百一十九處家庭照顧者支持據點,並配置兩百多位社工為主的專業服務人員,協助高負荷家庭照顧者,推動「照顧不離職」、「不必然自己照顧」、「家庭不失和」的「新三不長照」觀念與服務。但近兩年,臺灣家庭照顧者服務有倒退之嫌,無視於許多高負荷照顧者如同書中所描述,多是陷入照顧困局、對改變卻步的「非自願性案主」,政府擅改一些有助照顧者走出家門、增加社會參與的支持性服務,堅持「使用者付費」,民間組織必須持續抗爭與倡議。書中建議日本政府應仿效英國,實現法律上對照顧者權利的保護,才能讓照顧悲劇止息,這也是臺灣下一步的努力目標。延伸閱讀:年輕照顧者的悲歌!夢想因照顧重擔被打斷 年輕人做出犧牲是必要之責嗎?社會善意是預防悲劇的一線曙光照顧悲劇可以預防嗎?「勇於發聲」是第一步。本書提到日本在二○一五年開始連載的「殺人案件的『自白』」獲得巨大反響,激發更多照顧者與周邊親友站出來說出真相,也有更多關於照顧者援助的討論,包括確保夜間或緊急時有充足的應對服務、心理支持、經濟援助等,這些都是社會集體向照顧者展現的善意與支持。社會善意,其實個人也能傳達。書中有位吉田先生,面對鄰里出現照顧殺人事件,深深自責,他每週一次訪視、關懷倖存的照顧者,並促成接受採訪,他說:「我深知,木村先生內心的傷痛永遠也無法癒合。但是,我們地方組織必須守護他。不能讓他再一次陷入孤立無援的境地。」這讓我想起有位兒子照顧者說,在面對吵鬧不休的失智母親,他的求生之道,是當情況嚴重時,他會坐上最後一班公車,帶母親去醫院急診室,貼心的醫護人員很了解這對母子的處境,總會努力安撫母親,讓兒子可以好好睡上兩三個小時。這是政府做不到的夜間喘息服務,卻是照顧者最後的心理支撐。臺灣平均家戶人口數至二○二一年只剩下二點六人,人口愈來愈老、家人愈來愈少,面對照顧風險事件,我們如何面對?推薦一般民眾閱讀這本書,從他人故事中借鏡,培養更多彈性與韌力,以因應千變萬化的照顧情境。推薦專業人員閱讀這本書,提高辨識高風險家庭照顧者的敏感度與處遇能力。推薦政府官員閱讀這本書,基於家庭照顧者需求,加速長照公共建設,例如目前長照2.0僅限提供居家服務與日間照顧,對重度失能者卻不提供合乎需要的住宿式機構,豈非陷不堪負荷的照顧者於險境?本書警示了日本「大照護時代」的來臨,其中男性照顧者、老老照顧者、一對多照顧者存在更高風險,也分析了照顧不離職政策的執行困難。此外,日本警方也分析照顧殺人案件在所有故意殺人案件中約占36%,這些政策分析與基礎統計建置,值得臺灣借鏡。期望我們能藉由本書,更了解照顧殺人事件的本質與始末,採取有效對策,打造臺灣成為一個「免於長照恐懼的國度」。本文節錄:《無人知曉的房間:長期照護下,走投無路的家人的自白》一書
-
2023-02-24 焦點.長期照護
年輕照顧者的悲歌!夢想因照顧重擔被打斷 年輕人做出犧牲是必要之責嗎?
二○一五年十月十四日,位於京都市的男性照顧者援助會「TOMO(友)」(註:「Tomo」是日語中「友」字的羅馬拼音,意為「朋友」。)的聚會在京都市中京區的咖啡店舉行。為使照護中的男性能有輕鬆交流聚會的場所,京都市的照顧者們於二○一○年創立了「TOMO」。會員每月會在咖啡店等聚會一到兩次。30歲日本年輕照顧者的辛苦和煩惱這一天,約十人參與聚會。此時,在多數中老年參與者中,我們看到了一名看上去二十多歲的年輕人。那位年輕男性在聚會開始三十分鐘左右便中途離開了。會後,我們詢問了一名參與者:「中途離開的那個年輕人,是研究照護問題的大學生還是研究人員?」「不,他也是照顧者。他正在照護外祖父。」「那他也太年輕了啊。」「他們似乎被稱為『年輕照顧者』。看來照護已經與年齡關係不大了。年輕人也有自己的辛苦和煩惱啊。」在以中老年照顧者為中心,彼此發發牢騷、交流傾訴的聚會中,特地前來參加的年輕人,究竟有著怎樣的經歷呢?我們想聽一聽他的心聲。五個月後,二○一六年三月六日,我們採訪了朝田健太(30歲),他是京都市上京區的一名公司職員。健太言談謙遜禮貌、用詞得體,看上去是一名很普通的年輕人。他充滿朝氣、外表清爽,完全無法想像他正因照護而飽受困擾。然而,他所描述的親身經歷令人悲痛。事情要從二○○七年五月七日的深夜講起。「喂!誰來救救我啊!」一開始健太以為是自己在做夢,但是,熟悉的聲音卻不斷傳來。於是他起身來到走廊。聲音似乎是從樓下外祖父的房裡傳來的。78歲外祖父罹患失智症 症狀一下子加重走下樓梯,健太戰戰兢兢地打開外祖父的房門,只見七十八歲的外祖父淳一(化名)正拿著棍子呆站著一動不動。「有熊啊。看,就在那裡。你看不到嗎?」看著淳一在自己熟悉的房間內害怕熊,整個人情緒激動,健太甚至懷疑起自己的眼睛來。「……熊已經逃走了……」健太下意識地脫口而出,撫慰著淳一的情緒。隨後,淳一被確診為失智症,但當時還未出現棘手的症狀。當時大學四年級的健太,與淳一、母親和兩個妹妹共同生活。母親身體羸弱,兩個妹妹也正面臨考試壓力。此後,當外祖父在半夜起床,也都是由健太照顧。健太從小就夢想成為學者,在淳一病發後的第二年,他進入研究所學習,研究日本史。新的學生生活開始後,健太的心中充滿期待。然而,正在那時候,淳一的症狀卻一下子加重了。淳一每晚都會起床,有時來到二樓健太的房間,有時又作勢要出門。深夜還會頻繁上廁所,每次都需要健太陪同。某天晚上的真實情況如下:「我現在去公司了。」淳一說著,便準備要出門。「今天已經晚了,明天再去吧。」健太安慰道,淳一便回到自己的房間。健太心裡想著,淳一應該不會就此乖乖睡覺。不出所料,不一會兒,淳一便來到了健太的房間,說道:「雖然不知您尊姓大名,但非常感謝您能讓我住在這兒。」之後,淳一便回房睡覺,但隨後他又再次醒來。他來到健太的房間,這次不由分說怒吼起來:「你這傢伙是誰啊!未經我的允許,到我家裡來做什麼?」淳一一到晚上就彷彿被什麼神祕的事物附身一般,不斷做出各種怪異舉動,一直持續到早晨。健太不知經歷了多少個這樣的夜晚。「他不知道我是誰,有時會以親戚的名字稱呼我。我只能順著他的話說,安撫他的情緒,除此之外別無他法。」淳一外出遊蕩的情況也變得頻繁起來。有時外出一會兒,他就會若無其事地回到家中。為能及時知曉淳一外出的舉動,健太在玄關上安裝了一個大鈴鐺。門被打開時,鈴鐺便會叮鈴作響,將睡夢中的健太吵醒,他會立刻下樓,趕到玄關查看情況。「那時候,外祖父即使安靜地睡著,我也無法入睡。腦海中一直迴響著鈴鐺的聲音和外祖父起床時發出的聲響。」沒人能設身處地聽他訴苦 夢想因照顧重擔被打斷這般疲勞的照護生活,對健太的研究生活也造成了影響。由於睡眠不足以及疲勞,健太的研究毫無進展。每天他都會在沒人的研究室內打瞌睡,同時,因為自己的研究進度落後於人,他變得愈發焦躁不安起來。有時候他也會向研究所同學和朋友抱怨照護的疲勞,得到的答覆大同小異。「你真不容易啊。」「為什麼一定要你來照顧外祖父呢?」有時候友人也會邀請健太去喝酒,但他總是提不起興致來,便婉言拒絕了。「因為我的研究進展緩慢,研究夥伴為照顧我,將發表的順序做了調整。但如果我一再趕不上進度,大家對我的態度就會開始改變。『學業與私事要分開啊。』有時會有這樣的議論。」參加高中同學聚會時,有的朋友會向大家彙報近況,說著「在公司被上司罵了呢」這樣的話,聞言,健太不由感到擁有這樣單純的煩惱,是多麼幸福啊。而朋友們總是對他說:「照護生活很辛苦吧。加油啊。」對於諸如此類鼓勵的話語,他除了強顏歡笑以外,無言以對。沒有人能夠設身處地地聽他傾訴,給出中肯的建議。之後,健太打算休學,教授甚至懷疑他得了憂鬱症。雖然能夠延畢,但此時他對於研究的熱情已蕩然無存。「這樣下去,會毀了自己。」二○一一年,健太放棄成為學者的夢想,離開了研究所。年輕人因照護而做出犧牲,是必要之責嗎?像健太這樣,年紀輕輕便開始承擔照護任務的孩子或年輕人,被稱為「年輕照顧者」或「Young Carer」。有照護需求的老年人正在與日俱增,因此有相當數量的年輕人在家中分擔起照護、家務等勞動。對於年輕照顧者而言最大的苦惱是,自己得不到同齡人及學校的理解,並且照護工作還會對學校生活、就職就業造成影響。據稱,年輕照顧者因疲於照護而無法專注學業,會導致成績下降。有時候人際交往也會變得困難,於是漸漸失去了朋友。他們承受著同齡人冰冷的視線,既心痛又無助,逐漸陷入孤獨,甚至失去未來的夢想和目標。英國從二十多年前開始,就將未滿十八歲的照顧者定義為年輕照顧者,並由民間組織等為他們提供援助。不僅是照護,在貧困家庭中,必須分擔家務的兒童也是援助對象之一,預計總人數達到了七十萬人以上。為了對這一群體提供支持及援助,社會各方做出各種努力,如召開集會,宣導讓兒童遠離照護工作,以及動員校方,對有困難的學生多加關照,讓其能夠兼顧家事及學業等。「年輕人因照護而做出犧牲,究竟是不是自己的責任?」二○一六年三月五日,在我們對健太進行採訪的前一天,他正在岡山大學(岡山市)的教室中,手持著麥克風進行演講。在由校方主辦的照護座談會「當你成為『照顧者』──你能夠兼顧照護與學業、工作嗎?」中,健太受邀擔任講師。出席的學生約二十人,健太向他們講述自己的親身經歷,作為年輕照顧者的煩惱,以及渴望得到理解的心情。他告訴我們,此次演講或許能為第二天的採訪提供參考,於是我們也出席了座談會,與學生們一起傾聽他的故事。經歷照護生活後 比以前更認真地面對人生健太離開研究所後在超市工作,但他想從事與照護相關的工作,於是來到現在的公司。同時,為了讓更多人瞭解因照護而煩惱的年輕族群的存在,他開始四處演講。健太目前仍繼續照護著淳一,他現在的目標是成為一名社工,獲得國家資格,為身心障礙者提供專業援助。健太這般說道:「作為年輕照顧者,最痛苦的事,莫過於因照護而破壞與朋友及同學間的關係。但是,也有好的一面。在經歷了照護生活後,會比以前更認真地面對人生,努力過好每一天。」失智症這個疾病會改變患者家屬的生活及人生。就連健太這樣極其普通的年輕人,竟也從某一天起,突然受到這疾病的波及,原本平靜的生活掀起巨變。據厚生勞動省的資料顯示,二○一二年日本的失智症患者人數為四百六十二萬人(推算)。至二○二五年,這個數字預計會達到七百萬,屆時將有五分之一的老年人身患此疾病。照護已與年齡無關,但是社會卻尚未認清這個沉重的現實。本文節錄:《無人知曉的房間:長期照護下,走投無路的家人的自白》一書
-
2021-12-29 新聞.長期照護
長腫瘤遲不開刀「憂臥床夫沒人顧」 長照資源助喘息
63歲的秀禎10年來獨力照顧臥床的先生,去年底被檢查出腫瘤,擔心先生無人照顧而猶豫就醫,申請使用長照2.0服務後,終於能好好住院治療。透過高雄市家庭照顧者關懷協會承辦的家庭照顧者支持服務中心的社工引導,秀禎嘗試使用喘息服務、參與紓壓活動、支持團體,她發現:「大家都是照顧者,一起吐苦水,原來我不是最苦的那一個,讓我更珍惜當下」。鼓勵民眾善用長照資源,衛福部委託家庭照顧者關懷總會舉辦「第5屆聰明照顧月計畫圖文徵求活動」,符合長照資格的照顧家庭,至少使用一項長照資源,如居家服務、日間照顧服務、交通接送等,皆可報名參賽。作品以「照顧計畫適切性(30%)」、「資源利用創新性(40%)」、「運用資源後的改變程度(30%)」等項目進行評選,並透過分享促進經驗交流。獲得第一名為56歲的宜蘭新住民華里,原本家人希望她離職照顧失能的先生,她仍珍惜工作機會,透過維揚診所承辦的家照據點護理師支持,善用長照資源,兼顧照顧與工作。評審團給獎原因是「長期處於照顧逆境,不向命運低頭,始終懷抱希望,抓住改變的機會」,同時評審團認為,因新住民的資訊來源及支持系統相對不足,「新住民家庭照顧者議題」值得被大眾關注。長期照顧先生的秀禎獲得第二名,接受家照服務中心協助後,過去她與先生以前經營的刻印店,現改成工作室服務老客戶,現在也加入「友善照顧商家」行列,服務客人的同時也推廣長照服務。評審團給獎原因為「打開心房、勇於嘗試,受助者成為助人者,不讓照顧擊垮」。37歲的瑋臻獲得第三名,原本在台北生活,2年前母親驟逝,不得不返回花蓮照顧失智父親,但不熟悉失智照顧,且父親病情加重,充滿負能量及憤怒感確無處可說,直到碰到門諾基金會的家照據點社工,才感覺「有人耐心聽我說,彷彿得到救贖」,他決定讓父親到失智據點接受服務,在社工鼓勵下報名且完成照服員訓練,即將投入照服員服務。評審團給獎原因是「從1對1的家庭照顧者,變成1對多的專業助人者,把照顧經驗與痛苦,變成自我成長的養分」。今年共64件作品參賽,經評審團評定擇優前3名及5名佳作接受表揚,64位參賽者平均年齡55.6歲,65歲以下佔七成七;女性占71.9%,男性占28.1%;平均照顧7.7年,照顧年數最高達35年,最少為0.5年,除了往年較多的老老照顧者,今年年輕照顧者、男性照顧者、原住民、新住民照顧者報名者都有增加趨勢,顯示家庭照顧者的多元性。衛福部自107年1月即推出「長照2.0」給付及支付新制,民眾撥打1966長照專線,經縣市照顧管理中心派員到家評估,可提供「照顧及專業服務」、「交通接送服務」、「輔具服務及居家無障礙環境改善服務」、「喘息服務」等四大類補助。而聘僱外籍看護工家庭也能申請部分項目。此次得獎作品將公布於家總「長照四包錢」網站分享聰明照顧經驗。
-
2020-11-19 新聞.長期照護
大學畢業就得照顧失智嬤 她靠據點找到工作兼照顧方式
超高齡化社會讓台灣的照顧模式日趨年輕化,年僅24歲的子晴,大學畢業後必須照顧89歲的失智阿嬤,面對無止盡的照顧路程,除了身心俱疲,對於未來也感到徬徨,雖使用長照2.0減輕照顧負擔,但心理上的照顧壓力仍難以抒發,直到接觸支持性團體才獲得紓解。子晴參加家庭照顧者關懷總會舉辦的「聰明照顧者徵求活動」,獲得首獎。她提到,因為透過心理協談確認她能兼顧照顧及在家工作,重要的是有人陪伴,有了勇氣繼續走下去。家總從2017年起,舉辦「聰明照顧者徵求活動」,今年參賽者平均年齡為54歲,65歲以上占3成3,其中女性願意出來投稿的比例高,占7成5,其餘為男性,參賽者的平均照顧時間為9.6年,而一半以上的參賽者必須兼顧照顧與工作。家總秘書長陳景寧表示,照顧對於勞動家庭來說,不僅需要減輕照顧負擔,還需要的是穩定工作,政府推動長照多年,但仍有一大部分的民眾不使用,根據調查,不使用長照有七大原因「不知道、不會用、不想用、不敢用、不能用、不夠用、不好用」。陳景寧表示,「不知道、不會用」的民眾,大多是誤以為長照只提供給經濟弱勢者,或覺得申請流程太複雜;「不想用、不敢用」,多是背負著親友的壓力,認為照顧不得假他人之手,導致不使用;「不能用、不夠用、不好用」則是長照制度不符合他們的需求。陳景寧表示,照顧的議題非常複雜,且每一個個案都非常個別化,今年「聰明照顧者」獲獎的第一名與第三名,年紀都僅有20多歲,與過去常見的老老照顧相當不同,這群年輕的照顧者,不僅要面對照顧壓力,剛出社會的就業未來,也會讓他們備受壓力。此時,支持性的團體介入就非常重要,目前衛福部於全台設置105處家庭照顧者關懷據點,就是希望能協助照顧者,降低照顧事件對家庭或個人的衝擊,關懷據點的人員將會不只會協助紓壓,也能幫助針對每個家庭的需求,給予建議。陳景寧表示,像是年輕照顧者如何兼顧就業與照顧,又或是避免照顧離職的事件發生,協助連結各種資源,目前家庭照顧據點每年會接到3000多件高負荷個案,高負荷個案指一人照顧二人以上、老老照顧、照顧失智或是精神疾病患者,一般案件則是約有數萬件。家總理事長郭慈安表示,別讓照顧壓垮自己,今年參賽的照顧者,有年輕人也有男性照顧者,顯示愈來愈多民眾都會面對到照顧壓力,呼籲民眾只要有需要盡可能加入支持性團體,使用心理協談,幫助自己度過照顧上的困境與難關。
-
2020-11-18 新聞.長期照護
24歲孫女獨自照顧失智嬤 笑談與老室友相處訣竅
「每天一睜眼就得清理床上大小便,真的很崩潰。」24歲的晴晴獨自照顧失智阿嬤,從最初疲於安撫不吃飯、半夜大吼阿嬤,到現在善用長照資源,找到和「老室友」的相處之道。家庭照顧者關懷總會今天舉辦「第四屆聰明照顧月計畫徵求活動」頒獎典禮,獲選第一名的晴晴分享她這個「長照菜鳥」一路走來的心路歷程。年僅24歲的晴晴,大學畢業那年原本已找到工作,但因高齡89歲的獨居外婆失智狀況愈來愈嚴重,家中又找不出人手照顧,她心想自己年紀還輕,不願內心留下遺憾,索性回家照顧阿嬤。回想起最初那一年,晴晴坦言:「真的很崩潰。」當時根本不知道失智症是一種病,原來可以就醫治療,完全憑著一股衝勁在照顧阿嬤,每天要求阿嬤起身運動、算數學、寫自己的名字。無奈阿嬤症狀每況愈下,不是不吃飯,就是半夜大吼大叫,甚至把紙尿褲脫掉,到處大小便,她回憶「每天一睜開眼,第一件事就是處理排泄物」,後來阿嬤不慎跌倒,只得整天臥床,照顧壓力壓得她喘不過氣。晴晴說,後來因為住家樓下正好開了神經內科診所,她才驚覺原來失智症是一種疾病,而且有藥可治療,並由長照資源介入照顧,阿嬤總算漸漸穩定下來,她也參加舒壓活動與支持團體,將內心積壓已久的情緒釋放出來。她笑說,歷經這一年,總算找到和「老室友」的相處模式,目前已經能在家中接點文案行銷工作,偶爾也能放心與朋友出遊,更加入高雄市家庭照顧者關懷協會的關懷陪伴員行列,盼用自己的經歷,關懷更多尚未走出照顧陰霾的家庭照顧者。高雄市家庭照顧者關懷協會社工楊婕妤受訪時表示,一開始接觸晴晴時,她整個人被負能量籠罩,經過支持團體介入,晴晴才漸漸重拾笑容。她指出,近年年輕照顧者愈來愈多,曾遇過26歲、30歲年輕人必須在家中照顧失智或重病失能的爸媽,看著同儕在社會上打拚、獲得社會地位和成就,自己卻得在家中照顧長輩,內心壓力無從紓解,呼籲可尋求家庭照顧者團體支持,避免過度犧牲與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