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高齡化社會讓台灣的照顧模式日趨年輕化,年僅24歲的子晴,大學畢業後必須照顧89歲的失智阿嬤,面對無止盡的照顧路程,除了身心俱疲,對於未來也感到徬徨,雖使用長照2.0減輕照顧負擔,但心理上的照顧壓力仍難以抒發,直到接觸支持性團體才獲得紓解。
子晴參加家庭照顧者關懷總會舉辦的「聰明照顧者徵求活動」,獲得首獎。她提到,因為透過心理協談確認她能兼顧照顧及在家工作,重要的是有人陪伴,有了勇氣繼續走下去。
家總從2017年起,舉辦「聰明照顧者徵求活動」,今年參賽者平均年齡為54歲,65歲以上占3成3,其中女性願意出來投稿的比例高,占7成5,其餘為男性,參賽者的平均照顧時間為9.6年,而一半以上的參賽者必須兼顧照顧與工作。
家總秘書長陳景寧表示,照顧對於勞動家庭來說,不僅需要減輕照顧負擔,還需要的是穩定工作,政府推動長照多年,但仍有一大部分的民眾不使用,根據調查,不使用長照有七大原因「不知道、不會用、不想用、不敢用、不能用、不夠用、不好用」。
陳景寧表示,「不知道、不會用」的民眾,大多是誤以為長照只提供給經濟弱勢者,或覺得申請流程太複雜;「不想用、不敢用」,多是背負著親友的壓力,認為照顧不得假他人之手,導致不使用;「不能用、不夠用、不好用」則是長照制度不符合他們的需求。
陳景寧表示,照顧的議題非常複雜,且每一個個案都非常個別化,今年「聰明照顧者」獲獎的第一名與第三名,年紀都僅有20多歲,與過去常見的老老照顧相當不同,這群年輕的照顧者,不僅要面對照顧壓力,剛出社會的就業未來,也會讓他們備受壓力。
此時,支持性的團體介入就非常重要,目前衛福部於全台設置105處家庭照顧者關懷據點,就是希望能協助照顧者,降低照顧事件對家庭或個人的衝擊,關懷據點的人員將會不只會協助紓壓,也能幫助針對每個家庭的需求,給予建議。
陳景寧表示,像是年輕照顧者如何兼顧就業與照顧,又或是避免照顧離職的事件發生,協助連結各種資源,目前家庭照顧據點每年會接到3000多件高負荷個案,高負荷個案指一人照顧二人以上、老老照顧、照顧失智或是精神疾病患者,一般案件則是約有數萬件。
家總理事長郭慈安表示,別讓照顧壓垮自己,今年參賽的照顧者,有年輕人也有男性照顧者,顯示愈來愈多民眾都會面對到照顧壓力,呼籲民眾只要有需要盡可能加入支持性團體,使用心理協談,幫助自己度過照顧上的困境與難關。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