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4-26 新聞.長期照護
搜尋
封城
共找到
259
筆 文章
-
-
2020-04-26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ICU醫生陳志金:保護家人 居家隔離從食衣住行做起
疫情改變了我們的生活,但「ICU醫生陳志金」決定正面看待,他很早就呼籲,「擊垮我們的是人性,不是病毒」,並在臉書撰文細數「那些我們從疫情學到的事」,包括讓大家知道防疫人員和醫療人員很辛苦,還有洗手步驟是「內外夾弓大立腕」,而不是「沖脫泡蓋送」等等,請大家正向思考。居家隔離 保護家人為優先被暱稱為「阿金醫師」的陳志金,是奇美醫院加護病房主治醫師,他一手搶救在冥界入口徘徊的重症患者,一手在臉書寫出溫暖文字療癒人心。正向看待疫情的阿金醫師,如果自己本人需要居家隔離或檢疫,打算如何度過禁足時光?他其實已經想過,阿金醫師認為,居家隔離或檢疫最重要的目的是「保護家人,絕不妥協」。根據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公布病例資料,部分新冠肺炎確診案例是與居家隔離中的家人接觸而感染。阿金醫師認為,居家隔離或檢疫的重要性無法從字面上表達,居家檢疫╱隔離者應被視為「準感染狀態」,要有可能造成他人感染的警覺,必須有所覺悟,居家隔離期間不只不能出門,還要盡量避免和家人接觸,才能保護家人。具體應該怎麼做?阿金醫師認為可先從食衣住行等面向來考慮。住選擇在家隔離 金太座當後援雖然「食」排在前面,但居家隔離得先找到適當的住居場所。阿金醫師選擇在家隔離,一方面是有合適的房間,裡頭有獨立衛浴,陽光可以照顧進來的陽台,還有「金太座」,也就是阿金醫師的太太,可負責後援。食別用免洗餐具 製造更多垃圾食物是一定要的,為將傳染風險降到最低,送進房間裡的食物「只進不出」,更不需要家人幫忙倒垃圾或洗碗筷。食物以適量為原則,最好全部吃完不浪費,也準備乾糧和泡麵,肚子餓時當點心。避免產生垃圾,水果去皮,選擇去骨的肉,泡麵一般包裝就好。所有垃圾分類收好,放在有蓋垃圾桶裡,十四天隔離期滿後再一次拿出去清理;準備洗潔精, 吃完飯菜後,碗筷自己洗,千萬別用免洗餐具,不要製造更多垃圾。衣減少換洗 貼身衣物自己洗至於「衣」,因為不出門,嚴格來說不需打扮,換洗衣物可減至最低。阿金醫師可能會應粉絲要求直播,但他說「那也只要上半身注意一下就好了」,下半身鏡頭帶不到。貼身衣物,當然自己洗。行房間當健身房 別把自己養胖「行」,不能出門,若不想要居家隔離十四天變成居家養胖十四天,運動不可少。阿金醫師建議,空間有限,但可以假想自己在健身房,舉舉啞鈴,做做伏地挺身、仰臥起坐。只要有心,準備一個小張小椅子也可以做上下階梯運動,就看自己要不要做。育樂當然,人生不只有食衣住行,「育」、「樂」的重要性完全不在食衣住行之下。有人居家檢疫被開罰是因為跑出買遊戲點數,由此可見,居家隔離要成功,一定要有足夠的育樂讓大家好好待在家裡。阿金醫師建議,隔離盤點,WIFI有沒有吃到飽,遊戲點數夠不夠,追劇有沒有阻礙。阿金醫師自己準備看書,還有定時收看指揮中心記者會,晚上再看談話節目,雖然居家隔離,也要了解最新疫情進展。其實最最重要的,阿金醫師認為是,每個人都要有所準備,不論居家隔離,還是大規模封城,我們都有可能碰到。如果真的避疫在家,應該先想好自己要做什麼。心靈人生假期難得 問候老朋友除了上面提到的食衣住行育樂的每天日常,阿金醫師最想做的事是翻翻通訊錄,問候老朋友。平常大家都忙,難得有機會,現在白天有空,剛好可和在國外的朋友聯絡,不論通話或視訊都很好,關心也敘舊。人生難得有機會和自己獨處兩周或更久,阿金醫師建議,把這段時間當作人生的假期,正向看待。如果他真的需要居家隔離或碰到封城禁足,他也打算把過程寫下來,依他的寫作速度,隔離結束,「阿金醫師我的隔離日記」也差不多可以付印出書了。
-
2020-04-26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封城是不切實際的超超前部署」葉金川曝封城真正時機
國內近日爆發敦睦艦隊群聚感染,部分地方政府陸續開始演練「封城」。對此,前衛生署長、慈濟大學公共衛生學系兼任教授葉金川認為,現在還不到演習封城的時候,隔離和疫調是現階段防疫主軸。他說,一旦封城,就好比「派出敗戰處理投手上場」,封城帶來的後果相當嚴重。但他也說,何時封城?還是給個明確說法比較好。他主張,會發生封城的情況,只有在分散的確診個案持續發生,而且沒有辦法找到來源,如果全國每天確診超過100例個案,連續七天持續發生,而且大半是沒有明確來源,那就要考慮全國封鎖,要求大家不能出門,除必要的商店、醫院、藥局外,全面關門,全面停止經濟活動。葉金川今日在臉書PO文指出,在各縣市勤加舉行封城兵推的現狀下,民間頻傳擔憂聲浪,他認為,目前台灣的疫情,每天只有零星本土個案發生,應該是以隔離和接觸者疫調為主軸,加上全民洗手、戴口罩、保持社交距離來配合就是。隔離和接觸者疫調做不好,會影響到後續病人大幅增加,再多的醫療業務量 也不夠。一旦醫療崩潰,就沒辦法收拾。因此,目前做好隔離和疫調才是根本,擴充醫療不是解決之道,封城更是不切實際的超超前準備。
-
2020-04-25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五一勞動節在家休假?蘇貞昌:鼓勵民眾正常生活
新冠肺炎疫情嚴峻,五一勞動節連假將至,外界關心會不會取消休假,或鼓勵民眾在家?行政院長蘇貞昌上午在台北市參訪防疫旅館受訪指出,五一勞動節連假,鼓勵民眾正常生活,他昨天在立法院答詢是說,休假跟出遊並不完全一樣,但出遊只要依照陳時中部長所說,做好自我健康管理、依照規範來進行,這既是保護自己健康,也是減少社會負擔。蘇貞昌指出,因為台灣已經連續12天沒有本土病例,台灣的防疫工作被全世界肯定,五一勞動節就要到了,很感謝勞工朋友,勞動節也是早有規定的節日,只要大家照指揮中心所訂應該有的作為,包括應該有的社交距離,應該有的自我防衛的體系,以及該有的勤洗手等等,他相信台灣當全世界都在鎖國封城,至禁止民眾出自己家門的時候,台灣是非常少數可以正常生活、自由出入、孩子還可以上學的國家。
-
2020-04-25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疫情下地球得以喘口氣 大地回春
新冠肺炎傷害著人類,卻治癒著地球。當人造的繁華俱寂,大地回春。印度海灘三月下旬被捕捉到數十萬隻欖蠵龜上岸產卵的壯觀景象,「龜海」綿延六公里。印度的魯西庫利亞海灘因觀光客淨空,給了欖蠵龜一片不被打擾的寧靜空間,一周內湧入約廿八萬隻欖蠵龜前往產卵,盛況已暌違七年,自然保育機構更預估,今年將有近四十八萬欖蠵龜在該處築巢,產下逾六千萬顆卵。更令印度人激動的,卅年間因為嚴重空汙身影迷濛的喜馬拉雅山重新露臉。印度北部民眾只要抬頭,巨大高聳的喜馬拉雅山就在眼前,連山頂上白雪,也清晰可見,夜裡還能看到星星,讓當地居民又驚又喜。恆河也得到淨化,從大腸桿菌超標八十倍,現環境學家認可直接飲用。當民眾舉行崇拜太陽的「阿卡曼禮」儀式,飲用少量恆河水,完全可接受。新冠肺炎肆虐,為了阻止疫情擴散,全球各地都有國家祭出封城政策,人類群體活動降到低點,當人們被疫情壓得難以呼吸,地球卻反得以喘一口氣。歐洲環保署數據顯示,義大利貝加莫二氧化氮平均濃度較去年同期下降近五成,羅馬也同比下降三成,美國加州也出現類似降幅。甚至,新冠病毒帶來威脅的同時,也對人類示警。近來歐美有研究發現,空汙較嚴重區域,感染新冠肺炎致死率高於平均值。史丹佛大學地球系統科學系助理教授柏克指出,單就中國在疫情爆發時改善的空氣品質,就能防止五萬至七點五萬人過早死亡。大流行病幫助人類發現,在沒有疫情時,經濟運作方式所存在的巨大的隱性醫療成本。這些或許都只是「不正常」生活中的曇花一現,疫情過後,為重振蕭條經濟,又將被拋諸腦後。但一次暫停,或能為人類與地球的共存,多一份思慮。喔,當然也是有些國家因為防疫太成功,在地球甦生的感動之外,例如台灣。身為抗疫優等生,台灣目前為止都市機能運作沒有大礙,卻也沒能體會封城為環境帶來的另類「收穫」;而台灣人高漲的防疫意識,反加劇環境危害,民眾避免出門消費,改成在家網購,根據環保署在立法院報告,今年一至二月電子購物營業額比去年同期增加一成三,相當於兩百萬個包裝箱、袋。
-
2020-04-25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影/ 地方政府急兵推 蘇貞昌:離封城還很遠
行政院長蘇貞昌上午視察防疫旅館,受訪時表示台灣已有12天沒有本土病例,離封城還很遠、也沒有要封城,地方政府有鑑於各地情形不同,先作準備是可以理解。
-
2020-04-25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蘇貞昌:不會封城 以指揮中心為準並全國一致
敦睦艦隊多位官兵染疫,不少縣市政府開始演練「封城」;行政院長蘇貞昌今天表示,是否封城以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為準,應該要全國一致。全台多縣市紛紛模擬封城防疫兵推,台中市長盧秀燕昨天預告跟進。蘇貞昌今天列席立法院院會備詢,國民黨立委曾銘宗詢問,以目前國內疫情,會不會封城?蘇貞昌說,不會(封城),是否封城以指揮中心為準;曾銘宗追問誰有權下令封城,是縣市首長還是行政院長,蘇貞昌說,不願意講有沒有權,但應該全國一致。
-
2020-04-25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五一連假將到來 中市綠營籲市府做好人流管制
台中市政府將於明天展開內部兵棋推演,引發市民封城疑慮,台中市議會民進黨團今天呼籲市府,五一連假即將到來,防疫要守住,比封城兵推更重要,觀光景點應做好分流計畫。民進黨團今天召開記者會,黨團總召陳世凱表示,台灣已經連續11天沒有出現本土感染案例,台中市長盧秀燕還要辦封城兵推,相當多的市民對此感到恐慌,認為會造成經濟上的損失,因為恐慌會降低消費力。防疫要守住,守住比封城更重要,要守住有很多事情可以做,不需要配合高雄市長韓國瑜作秀。民進黨團副書記長黃守達指出,台中市比起封城有更急迫的考驗,五一連假即將到來,面對可能出現的人潮,市府必須詳細規劃,針對台中市各大風景區、觀光熱點,備妥分流計畫或是其他人流減壓措施,清明連假安全過關不代表這次也會安全過關。台中市議員邱素貞也質疑說,台灣離封城的階段還有很大一段距離,請市府先把連假問題處理好,不要作秀做過頭。台中市議員李天生則呼籲,盧秀燕不要隨國民黨執政的縣市起舞、護航韓國瑜,回到專業、將防疫做到位。對於市議員關心各觀光景點人流管制如何落實問題,市府回應表示,「台中市主要觀光景點及周邊道路即時影像」已正式上線,透過監視器畫面讓民眾在家不出門,即可即時掌握現場人流狀況,現場人數到達管制上限時,也將隨即啟動人流管制措施,由工作人員在主要出入口舉牌及廣播宣導與控管,引導遊客往其他替代景點,紓解人潮及車流。
-
2020-04-24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影/韓國瑜提普篩 陳其邁:尊重專家意見
高雄市長韓國瑜稱要替一線醫護和防疫人員做「全面篩檢」,引發醫事人員反彈。行政院副院長陳其邁上午在出席台美防疫黑客松競賽記者會時受訪表示,目前新冠肺炎在台灣的盛行率相對來講非常低,如果普篩會有偽陽性的問題,所以要不要篩檢、怎麼篩檢,尊重專家意見可能會比較好。至於封城的問題,陳其邁指出,保持社交距離對新冠肺炎的防治非常有效。防疫有分成不同層級的手段及管制強度,第一階段是停止或減少不必要的社交活動,接著才是對生活及上班做管制,最嚴重才是人身自由的限制。陳其邁表示,簡單來講還是要尊重專家意見,疾管署專家會議會做最好的疫情評估跟判斷,也許「順時中」順著疫情指揮中心的做法,是比較一致性的做法。
-
2020-04-24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新加坡疫情專家:阻斷措施有效但速度不如預期
新加坡疫情有升溫趨勢,累計確診人數破萬,居東南亞國家之冠。專家分析,星國政府為遏止疫情祭出的阻斷措施正發揮功用,但速度不如預期,且「社區中出現了一些漏洞」。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蔓延全球,新加坡疫情近來急遽升溫,本週已連續4天確診人數都破千,累計確診病例達1萬1178起,12人不治。雖然新加坡近來新增病例大多為住在外勞宿舍的移工,但本地社區病例也持續發生,並出現新的感染群。為遏止病毒傳播,新加坡從4月7日到5月4日實施28天的阻斷措施(Circuit Breaker),要求民眾避免外出。但在外勞宿舍爆發大規模群聚感染,導致確診人數激增後,總理李顯龍21日宣布,阻斷措施將延長至6月1日為止,同時也縮減必要服務業的範圍,以減少人員流動。「海峽時報」(The Straits Times)今天報導,新加坡國立大學蘇瑞福公共衛生學院院長張毅穎表示,阻斷措施正發揮效用,只是速度不像預期地那樣快。阻斷措施實施至今逾2週,新增的本地社區病例數量應該要更低。新加坡衛生部長顏金勇21日表示,過去一週,每日平均出現29起新增的本地社區病例,若把不住在外勞宿舍的移工也算進去,數字則倍增。張毅穎說:「這確實指向社區正發生一些漏洞,不論是應該待在家卻在未做好預防措施的情況下跑出門的人,或是因為一些從事必要服務工作的人出門工作而被感染。」過去幾天的證據顯示,提供必要服務的員工遭到病毒感染;新增病例中包括建築工人及連鎖速食店麥當勞的員工。張毅穎指出,這就是必須強化阻斷措施且要限縮必要服務範圍的原因。新加坡國家傳染病中心主任梁玉心同樣對最近幾天新增的本地社區病例數字感到失望。她說:「我們尚未看到社區感染病例降到令人滿意的程度。」不過,梁玉心也提到,由很多其他國家都延長封城措施的經驗看來,「2週的時間不足以讓確診病例降到滿意的目標」。張毅穎、梁玉心兩人對於阻斷措施的延長都不意外。梁玉心表示,這個病毒會試著找到「可以傳播且持續與我們同在的方式」。「這並不是我們可以輕易對付的病毒,它可以人傳人,當我們不留意的時候,就會傳播出去。」「海峽時報」另一篇報導指出,新加坡國立大學醫院傳染病資深專家費雪(Dale Fisher)形容,2019冠狀病毒「非常聰明」。「儘管我們做了努力,它還是可以找到盲點、可以找到容易受到影響的族群,找到出現高度傳染的地方。」
-
2020-04-24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台北市桌上演習「準封城」?市府:採紐約模式
新冠肺炎疫情嚴重,疫情中心指揮官陳時中日前說我國現在離「封城」還很遠,對此,台北市副市長黃珊珊下午參加北市疫情會議後受訪指出,北市沒有要做大規模的封城演練,4月24日、28日會做初步演練,4月30日做桌上演練。另有媒體報導指出,北市演練將採 「紐約模式」,非管制人員、車輛進出。市府幕僚指出,若封城是指所有人員、車輛進出台北市都要管制,但「紐約模式」是仍會開放必要人員進出北市。對演練是擴大管制、還是「準封城」兵棋推演,幕僚指出,仍屬擴大管制。北市政府副發言人戴于文表示,擴大管制兵棋推演的腳本已有大概方向,北市府參考各國的經驗,依據台灣的狀況模擬因應措施,模擬的劇本與紐約的管制模式較為接近。戴于文也說目前規畫「準備」、「執行」、「撤除」三階段,初步列出23個議題納入兵推會議討論,範圍涵蓋醫療、交通、物資、衛生、環保、教育等。戴于文說,由於台北為首都,牽涉許多行政單位,確切的討論議題,將等中央疫情指揮中心的指引公布後,再做調整。
-
2020-04-23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影/居家防疫悶壞了 外國網友拍片「幻想出國」
新冠肺炎大流行迫使民眾居家防疫,打亂許多人的度假計畫,有社群媒體用戶發揮巧思,拍攝「在家旅行」(#TravelFromHome)短片模擬出國遊玩場景,讓人會心一笑之餘,也彼此互掬一把同情之淚。西班牙政府頒布封城令,家住巴塞隆納的工程師何雷洛(Philipp Klein Herrero)只能取消全家到法國的年度滑雪之旅。但他利用塵封的滑雪裝備、床單、GoPro攝影機和停格動畫技術,花費約10個小時,在自己的公寓從無到有變出一整套夢幻滑雪旅行。這段不到1分鐘的短片3日上傳YouTube後,累積觀看次數接近70萬。「我希望只要閉上眼睛,感覺就像來一趟真正的山岳冒險。」何雷洛表示,靈感是來自其他網友在家運動的短片。他說:「我把影片po出去之後,真的爆紅,流量完全超乎預期。」還有TikTok用戶發出「在家旅行」挑戰。其中一段最受歡迎短片,就是一位老兄自拍喝香檳、看著飛機降落加勒比海小島。但他的「飛機」其實是洗衣間,「機窗」則是滾筒洗衣機門,「窗外」是一台播放飛機降落影片的平板電腦。希臘知名電視主持人塔尼曼尼迪斯(Sakis Tanimanidis)也來參一咖,只見他打扮成旅客,把跑步機當成機場電動步道與行李轉盤。「旅行的好處就是豐富記憶,」塔尼曼尼迪斯說:「在封城令期間,我用我的記憶、照片與影像旅行。只要時機一到,我們就會再次看到世界。」 ※ 提醒您:禁止酒駕 飲酒過量有礙健康
-
2020-04-23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韓國瑜全面篩檢4000醫護 醫批沒必要:乾脆每天篩
高雄市長韓國瑜日前宣布,將對高雄4000多位第一線醫護人員全面進行新冠肺炎篩檢。台灣兒童感染症醫學會理事長、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諮詢委員李秉穎今天上午出席電台節目時談及此事,他表示,此舉必要性不高。李秉穎表示,根據目前專業建議,出現疑似症狀者才需要進行新冠肺炎篩檢。「全面篩檢沒什麼必要吧?篩了以後呢?篩檢完就安全了嗎?病毒不是今天篩完、明天就不會出現了。如果堅持全面篩檢才有效,(根據這個邏輯)可能要兩周作一次、一周作一次,乾脆每天篩」。被問及疫情到何時趨緩,李秉穎回答「天知道」,民眾應持續戴口罩、維持清潔衛生習慣直到疫情趨緩。針對國內數個縣市陸續推動封城演練,李秉穎表示,國內一直強調針對疫情提前部署,這是好事,但有時過於公式化,像是封城演練就不一定有必要。因為目前沒有實證顯示封城對於阻斷疫情有效,歐美的疫情趨緩可能與民眾戴口罩等防疫意識提升有關。李秉穎表示,現階段的台灣談封城,可能造成恐慌,「就像沒有失火你卻不斷灑水,可能先把經濟灑掉了」。台灣如果不幸出現社區感染,應優先看看是否能作重點式的防疫工作,而非一舉將所有經濟活動斬斷,而中央政府與地方政府政策應該同調,畢竟中央政府提出的指引是由許多人共同討論而成。
-
2020-04-23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一個人最多可忍受多長時間不出門?日調查40歲者最不耐久
新冠肺炎爆發至今已超過3個月,許多國家實施封城或禁足令,民眾只能被迫待在家裡,無法進行正常社交和日常活動。日本有機構釋出一項數據,調查一個人最多能忍受自我隔離多久。據朝日新聞報導,日本野村證券14日根據內閣府去年針對流感疫情,釋出一項上千人的調查,為了防止疫情擴散,有36.9%的人能「自我隔離」一星期不出門,18.9%的人能忍受兩星期,15.4%的人僅能忍受2~3天。野村證券將這項數據進行加權計算,平均下來一個人能忍受14.4天不外出進行實體社交活動,這其中也有年紀和世代的分別,40歲左右的人能忍受的時間最短,為12天;70歲以上者能忍受的時間最長,為18天。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延燒至今仍未趨緩,尤其在歐美地區更是嚴重,許多國家嚴格禁止民眾外出進行非必要的活動。一開始很多人以為不用出門在家宅著很愉快,但時間長了卻產生不少負面效應,包括因與家人相處時間變長而吵架失和、離婚率提高、成天在家看新聞導致憂鬱消沉等等。
-
2020-04-22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影/遊客沒了...威尼斯運河重現生機 水母都現蹤
為防範新冠肺炎疫情擴散,民眾外出旅遊都受到管制。少了大型郵輪與絡繹不絕的遊客,義大利水都威尼斯的環境汙染也改善許多,當地生物學家近期就拍到,一隻水母悠游在威尼斯運河中,水質清澈到可以直接觀測許多水生物。在威尼斯工作的生物學家曼戈尼(Andrea Mangoni)告訴路透,拍攝地點鄰近聖馬可廣場,水母距離水面僅有幾英寸。他認為,最近的退潮和運輸量降低,讓運河沉積物堆積到水底,讓運河水質變得更加透明。他無須透過任何儀器,就可在市中心直接觀察,另外還拍到許多水下生物。路透向波隆納大學兼任教授林納第(Attilio Rinaldi)和波蘭格但斯克大學海洋學專家曼科(Maciej Manko)求證,兩人分別指影片裡的生物是桶水母(Rhizostoma Pulmo),在上亞德里亞海非常常見,可在自然水道輕鬆通行,確實可能隨著潮流進入威尼斯運河。截至22日為止,義大利通報新冠肺炎確診案例累計達18萬3957例,另有2萬4648人死亡。總理孔蒂透過臉書宣布,將於周末公布封城令的最終退場計畫,「合理預期」5月4日解封。
-
2020-04-22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陳時中:敦睦艦隊屬於突發狀況 台灣還沒有到封城時候
敦睦艦隊染疫引發社會關注,台南市長黃偉哲也說不排除封城。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今則表示,敦睦艦隊屬於突發狀況,整體形勢判斷,台灣還沒有到封城時候,離那個還非常遠。行政院長蘇貞昌今親自主持紓困振興記者會,主題為「紓困現金、本周入帳」,台下包括副院長陳其邁、秘書長李孟諺、發言人Kolas Yotaka、政務委員龔明鑫、陳時中、經濟部長沈榮津、財政部長蘇建榮、文化部長鄭麗君、主計長朱澤民等人共同出席。被問到敦睦艦隊染疫,台南市考慮封城,陳時中表示,敦睦艦隊這樣的狀況是屬於突發狀況,當然大家必須要謹慎以對,但是整體台灣已經接近十天沒有本土病例,整體判斷形勢要從世界局勢、地方狀況、突發事件以及掌握能力去考慮,台灣還沒有到封城時候,大家是要注意,但離那個還非常遠。
-
2020-04-20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張上淳:新冠肺炎沒疫苗 難恢復正常生活
新北市府今進行防疫擴大管制兵棋推演,找來疫情指揮中心專家諮詢小組召集人張上淳到場,兵推的復原期是完全恢復,張上淳指出,病毒復原期也很特別,若沒有疫苗出現之前,可能不太容易完全恢復到正常生活。張上淳說,新冠肺炎疫情到昨天之前控制非常不錯,台灣幾乎零星社區感染,對民眾生活沒有太多影響,像新北市長侯友宜的說法,不能僅於現況,要更超前規畫、部署。張上淳表示,兵棋推演從整備、執行、復原期都想到了,擴大管制就是阻絕社區傳播繼續發生,這對民眾影響很大,確實需要所有局處,各面向考量,每個都有注意到。張上淳指出,兵推看似順利,但是否真的足夠只有執行單位最清楚,要想到真的做下去有哪些不完全做得到,真的要做封城,會遇到哪些狀況與困難,必須事先準備好並解決。張上淳說,若出現越來越多社區感染時,包含重症、輕症分流,無症狀、復原期病患到集中檢疫中心,相關量能到哪裡,衛生組要去想想看可以容納多少人,負責單位要想想看成承擔到怎樣程度,一旦超過時,下階段要怎辦。疫情與其他災害防救不一樣,張上淳表示,所有災害復原期過去就過去,病毒復原期也很特別,是不是完全恢復正常,會不會有部分恢復正常,因為病毒的的特性,還沒有疫苗出現之前,還沒辦法很快完全恢復到正常生活。
-
2020-04-20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若沒疫苗出現 張上淳:不太容易恢復正常生活
新北市府今進行防疫擴大管制兵棋推演,找來疫情指揮中心專家諮詢小組召集人張上淳到場,兵推的復原期是完全恢復,張上淳指出,病毒復原期也很特別,若沒有疫苗出現之前,可能不太容易完全恢復到正常生活。張上淳說,新冠肺炎疫情到昨天之前控制非常不錯,台灣幾乎零星社區感染,對民眾生活沒有太多影響,像新北市長侯友宜說得,不能僅於現況,要更超前規劃、部署,國外有不少封城例子,不同做法有不同的效果。張上淳表示,兵棋推演從整備、執行、復原期都想到了,擴大管制就是阻絕社區傳播繼續發生,這對民眾影響很大,所以確實需要所有局處,各面向考量,每個都有注意到。張上淳指出,兵推看似順利,但是否真的足夠只有執行單位最清楚,要想到真的做下去有哪些不完全做得到,真的要做封城,會遇到哪些狀況與困難,必須事先準備好並解決。張上淳說,若出現越來越多社區感染時,包含重症、輕症分流,無症狀、復原期病患到集中檢疫中心,相關量能到哪裡,衛生組要去想想看可以容納多少人,負責單位要想想看成承擔到怎樣程度,超過時下階段要怎辦。疫情與其他災害防救不一樣,張上淳表示,所有災害復原期過去就過去,病毒復原期也很特別,是不是完全恢復正常,會不會有部分恢復正常,因為病毒的的特性,還沒有疫苗出現之前,還沒辦法很快完全恢復到正常生活。
-
2020-04-19 名人.許金川
許金川/B肝有疫苗 護肝有法寶
腦筋急轉彎。老師:「封城之後只剩什麼?」學生:「女子!」老師:「為什麼?」學生:「因為『風塵』女子!」武漢肺炎病毒危害全世界,死傷不計其數,也影響整個世界人們的社交工作習慣,影響不可謂不深遠。中世紀歐洲鼠疫橫行,當時無藥可治,也是採取隔離政策,罹病者被關在一起,死後也埋在一起,幾百年後陸續有成堆的屍骨被挖出來,才見證當時疫病的可怕。美國富強,但面對武漢肺炎病毒也束手無策,尤其紐約州死人無地可埋,紐約州內的無人島-哈特島成為這些武漢肺炎患者屍骨葬身之處。也許不久的將來,武漢肺炎不再無解,也許有藥可治,有疫苗可施打,但許多無辜的生命老早就安息了。以B肝病毒為例,全世界有二、三億人得到B肝,但在幾十年前無疫苗可注射、無藥可治,演化為肝癌之後只有少數病人能開刀倖存,其他人有一些人因猛爆性肝炎往生,有不少人因肝硬化肝機能衰竭而過世。民國70年代左右才有B肝疫苗發明,台灣在民國73年對B肝帶原的母親之新生兒注射B肝疫苗,民國75年全面施打B肝疫苗,也因此挽救了成千上萬年輕人日後免於演變為肝炎、肝硬化的悲劇。人類科技越來越進步,但面對瘟疫,尤其是善變的病毒,在預防及治療上還有許多路要走,人人恐慌的時代,只能減少接觸,明哲保身,同時也要注意自己的其他器官,要趁此時好好體檢保養一番,才不會顧此失彼,防了瘟疫卻防不了肝病纏身而造成遺憾。●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定期出版好心肝會刊、並發行B型C型肝炎暨肝癌治療小手冊,最新好心肝會刊89期已出,歡迎來電索閱。若您有肝病醫療問題請洽本會免費肝病諮詢專線0800-000-583或上網:www.liver.org.tw查詢肝病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