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3-28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搜尋
安慰劑
共找到
227
筆 文章
-
-
2021-03-23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美AZ測試:可預防重症 不會提高血栓風險
英國藥廠阿斯特捷利康(AstraZeneca)22日宣布,最後一期臨床試驗顯示疫苗對所有年齡接種者都有保護力,在預防出現症狀方面79%有效,預防重症住院和病故方面100%有效,而且不會提高血栓風險,有望獲得使用授權。此外,全美已批准的三種疫苗,3月產量可望達到2月的三倍,衝上1億3200萬劑。阿斯特捷利康疫苗在美國進行最後一期試驗涵蓋3萬多名受試者,其中三分之二至少接種一劑疫苗,其餘接種安慰劑;這項試驗的監督委員會確定,接種疫苗的2萬多名受試者罹患血栓的風險並未增加,試驗結果有利疫苗在美國獲得授權。受試者中約兩成是65歲以上,約六成患有糖尿病、肥胖或心臟病等健康問題,罹患新冠重症的風險較高。阿斯特捷利康表示,該藥廠專家確定疫苗並無安全疑慮,包括部分歐洲國家指出的罹患罕見血栓問題,保護效果對所有年齡的接種者都有效。阿斯特捷利康副總裁道伯(Ruud Dobber)22日表示,將在4月中旬以前,向聯邦食品暨藥物管理局(FDA)申請使用授權。疫苗美國試驗共同主持人、羅徹斯特大學醫學院教授安‧佛西(Ann Falsey,)說:「這次試驗再次確認先前的研究結果,第一次發現疫苗對65歲以上民眾的保護力不輸給其他年齡民眾,讓人興奮。」此外全美新冠肺炎疫苗在3月的產量有望達到2月的三倍,預計達到1億3200萬劑,加速全民接種作業。華爾街日報報導,2月全國生產的疫苗約4800萬劑,但到了3月輝瑞(Pfizer)和莫德納(Moderna)經驗與製程更臻成熟,政府也援引國防生產法,確保原物料供應,提升疫苗產能。拜登政府本月也宣布,將金援1億500萬資助嬌生疫苗的製造商默克(Merck)藥廠生產疫苗與配送原物料。嬌生疫苗產能未來幾周將趨於穩定,公司發言人表示,3月底前將提供2000萬劑。據Evercore研究公司預估,產量提升後,疫苗將足以讓7600萬人於3月完成完整接種,4月再添7500萬人,5月將再有8900萬人;摩根史丹利預估,在盛夏時,全美約四成三的12歲以上民眾,都可完成接種。
-
2021-03-23 新聞.健康知識+
阿茲海默症新藥試驗成功 為何卻讓公司股票大跌?
上禮拜六(2021-3-13)美國各大媒體都在報導一則阿茲海默症新藥試驗成功的消息,例如CNN發表的Experimental Alzheimer’s drug could slow cognitive decline in patients, early results suggest(早期結果表明,實驗性阿茲海默症藥物可減緩患者的認知功能下降)。我本來想立刻發表文章來介紹這個新藥,但進一步了解這個新藥的優缺點之後,打消念頭。三天後,我發表補充膽鹼有助於預防阿茲海默症?,指出有人建議用膽鹼補充劑來預防阿茲海默症,但那卻是過度樂觀解讀一項初步研究。然後,我就想到,之所以會出現這種錯誤解讀,是因為過度天真看待阿茲海默症。所以,我就決定用這個“成功”的新藥試驗,來讓大家見識一下,要預防或治療阿茲海默症,是談何容易。這個臨床試驗是2021-3-13發表在頂尖的新英格蘭醫學期刊,標題是Donanemab in Early Alzheimer’s Disease(Donanemab在早期阿茲海默症)。Donanemab是Eli Lilly(禮來公司)研發的新藥,而這項研究是它的第二期臨床試驗。在研究報告發表的當天,知名的醫療網站WebMD就發表Could a New Drug Help Ease Alzheimer’s?(新藥可以幫助緩解阿茲海默症嗎?)。它說:「臨床試驗結果顯示,用突破性的實驗藥物治療後,約有七成的阿茲海默症患者的大腦斑塊完全被清除。這種斑塊是該疾病的標誌。目前沒有其他藥物能如此有效地清除這種斑塊。由於效果是如此之好,超過一半的病患在試驗都還沒結束前就已經停止用藥。因為既然已經沒有斑塊,就再也沒有繼續給予治療的意義了。該藥也顯著減緩了患者的大腦衰退。」是不是很了不起。可是,在這項研究發表之後的禮拜一(2021-3-15),股市一開盤,禮來公司的股票就大跌10%。這是什麼道理?這項研究是把療效分成《主要結果》和《次要結果》兩大項。《主要結果》是用《綜合阿茲海默症評分表》(Integrated Alzheimer’s Disease Rating Scale,簡稱iADRS)來測定,而《次要結果》則是用5種不同的方法來測定(其中4種是功能性的測驗,剩餘一種是大腦斑塊的測定)。《主要結果》測定所用的iADRS是分數越低,病患的認知和功能障礙就越嚴重(分數範圍是0到144)。參與這項研究的病患在治療前的平均分數是106,而在接受Donanemab或安慰劑治療76週之後,分別下降6.86和10.06。所以,儘管都是繼續惡化,但就統計學而言,Donanemab是顯著地減緩了患者大腦的衰退。在《次要結果》的鑑定中,除了大腦斑塊之外,接受Donanemab治療的病患並沒有比接受安慰劑治療的病患有更好的表現。也就是說,就次要的大腦功能而言,Donanemab並沒有療效。所以,總結來說,Donanemab能非常有效地清除斑塊,也能減緩主要大腦功能的衰退,但卻不能減緩次要大腦功能的衰退。不過,事實上,所謂的《減緩主要大腦功能的衰退》也只是比安慰劑好一點點(Donanemab是從106下降6.86,而安慰劑是從106下降10.06)。這樣的結果,雖然是比過去的研究來的好,但華爾街卻不買賬。例如,投資網站The Motley Fool就發表Why Eli Lilly’s Successful Alzheimer’s Disease Study Was So Disappointing(為什麼禮來公司成功的阿茲海默症研究如此令人失望)。這就是為什麼禮來公司的新藥在試驗成功之後,股價反而大跌。我已經發表了50多篇跟失智症有關的文章,一而再再而三地強調,失智症(尤其是阿茲海默症),是非常複雜難解的綜合症,是絕無可能用什麼保健品就能預防或治療的。可是,普羅大眾就偏偏愛聽信保健品的推銷,以為吃了什麼仙丹神藥就能百病不侵,藥到病除。想想看,多少大藥廠是花了大把大把的鈔票(我猜至少幾十億美金),前仆後繼,但直到現在,連號稱最成功的新藥,療效也只不過如此。那你還要繼續相信吃了什麼維他命營養素就能預防阿茲海默,就能減緩失智嗎?原文:阿茲海默症:新藥成功,股票大跌
-
2021-03-23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美最新試驗 AZ疫苗保護力79%
英國阿斯特捷利康(AZ)藥廠廿二日宣布,美國大規模最後一期臨床試驗顯示,AZ新冠疫苗對所有年齡的接種者都有保護力,在預防出現症狀方面百分之七十九有效,在預防重症住院和病故方面百分之百有效,而且不會提高罹患血栓的風險。路透報導,試驗結果可能為AZ疫苗在美國獲准使用鋪路。AZ疫苗在五十多國獲准使用,但在美國遲未獲准。AZ表示,該藥廠專家確定AZ疫苗並無安全疑慮,包括部分歐洲國家指出的罹患罕見血栓問題。美國的試驗涵蓋三萬多名受試者,其中三分之二至少接種一劑疫苗,其餘接種安慰劑。這項試驗的監督委員會確定,接種疫苗的兩萬多名受試者罹患血栓的風險並未增加。本月稍早部分國家因為AZ疫苗可能引發血栓而暫停施打。研究人員指出,AZ疫苗對所有年齡的接種者都有效,包括年長者。由於先前AZ疫苗臨床試驗缺乏年長受試者資料,一些國家不建議年長者接種。受試者中約兩成是六十五歲以上,約六成有糖尿病、嚴重肥胖、心臟病等健康問題,罹患新冠重症的風險較高。AZ疫苗美國試驗共同主持人、美國羅徹斯特大學醫學院教授安.佛西說:「這次試驗再次確認先前的研究結果,第一次發現疫苗對六十五歲以上民眾的保護力不輸給其他年齡民眾,讓人興奮。」並未參與AZ疫苗美國試驗的英國萊斯特大學病毒學家朱利安.唐指出,這是AZ疫苗的「好消息」,他說:「先前AZ疫苗在英國、巴西和南非進行的臨床試驗架構,變數多且不一致,外界認為這樣FDA不可能批准使用,但現在美國依照自己的架構進行臨床試驗,確認疫苗有效。」AZ將把美國試驗的初步結果提交給美國食品藥物管理署(FDA)。FDA顧問委員會將公開討論關於疫苗有效性的證據,最後由FDA決定是否批准緊急使用。科學家一直在等待AZ疫苗美國試驗的結果,希望能釐清疫苗保護力多高的問題。
-
2021-03-21 該看哪科.腦部.神經
常偏頭痛這「3種食物」最好要避開! 你吃對了嗎?
偏頭痛對許多人並不陌生,根據相關數據顯示,15歲以上盛行率約9.2%,若包括兒童及青少年,全台灣約有180萬人口患有偏頭痛,其中以女性病患為主,平均年齡為20-45歲;而世界衛生組織也在2018年將偏頭痛列為年輕人失能疾病第一名。全台約有180萬人口患有偏頭痛 前驅症狀不可忽視臺中榮民總醫院嘉義分院神經內科田怡婷醫師表示,簡單辨別「偏頭痛」的方式,大部分為搏動性、單側或雙側的疼痛,每次頭痛時間會持續數個小時到數天,頭痛時通常需要休息或靠藥物才能緩解,且會伴隨噁心或想吐,畏光且怕吵的症狀,許多偏頭痛患者都有「前驅症狀」,就是預感頭痛即將發生,或者頭痛發生前有視覺閃光、看東西變形(視物變形)和頻繁打呵欠等,嚴重患者會造成生活困擾。治療慢性偏頭痛 局部注射肉毒桿菌減少發作天數目前治療偏頭痛的藥物有很多種,急性疼痛時可以使用普拿疼、消炎止痛藥和血管收縮劑;若頭痛的次數頻繁發生,會建議依循神經內科醫師處方,每天規律服用預防頭痛的藥物。田怡婷醫師進一步指出,若是診斷為慢性偏頭痛時,可透過局部注射肉毒桿菌以及CGRP單株抗體注射治療。而「局部注射肉毒桿菌」以國外文獻來說,施打後可有效減少慢性偏頭痛發作每個月8.4天,對比安慰劑每個月減少6.6天來說有顯著意義。 避免3C食品 作息規律助緩解不適在飲食部分,田怡婷醫師提醒,頭痛患者要注意減少攝取加工食品如香腸或接觸酒精飲品等刺激性來源,避免所謂的「3C食品」,分別是巧克力(Chocolate)、起司(Cheese)及含檸檬酸的水果(Citrus fruits);除此之外,平常也要注意睡眠時間和作息需規律,以及工作壓力的調適,有些物理性的處置包含按摩或刮痧都可以幫助緩解疼痛。
-
2021-02-14 養生.健康瘦身
頂尖期刊發表論文:控制血糖的糖尿病藥有助減肥
頂尖的《新英格蘭醫學期刊》前天(2021-2-10)發表臨床研究論文Once-Weekly Semaglutide in Adults with Overweight or Obesity(成人過重或肥胖的每週一次Semaglutide),表示Semaglutide(司馬魯肽)加上Lifestyle Intervention(生活形態干預)能有效減肥。在論文的一開始研究人員說,生活形態干預,也就是低熱量飲食和經常運動,是體重管理的基石,但大多數人仍然無法長期維持不再變胖,所以才會想要試驗用藥物治療。Semaglutide是由丹麥的Novo Nordisk製藥公司研發生產的,用來治療2型糖尿病(控制血糖)。皮下注射劑型和口服劑型是分別在2017年12月和2019年9月獲得美國FDA核准,而歐盟,加拿大等國家也在幾個月後跟進。由於糖尿病患在使用Semaglutide後有出現減肥的現象,所以Novo Nordisk公司才會想試驗Semaglutide對沒有糖尿病的人是否也有減肥的作用。這項試驗在亞洲,歐洲,北美和南美的16個國家的129個地點進行。所有參與者的年齡都在18歲以上,至少有一次飲食減肥失敗的經驗,並且體重指數(BMI)在30或以上(也就是肥胖),或在27以上(也就是過重,再加上有1項以上的體重相關毛病)。 患有糖尿病或曾接受過治療肥胖症手術的人都被排除在外。共有1961名參與者按2:1的比例被隨機分配接受Semaglutide(1306人)或安慰劑(655人)皮下注射。接受Semaglutide皮下注射的人最初每週接受一次0.25 mg的劑量。 4週後,每4週就增加劑量一次,直到第16週達到每週2.4 mg為止。然後就維持每週2.4 mg的劑量直到第68週(一年4個月)整個實驗結束為止。在這過程中如果有人出現不良反應,就按情況降低劑量。生活形態干預是包括每4週進行一次諮詢會議,以幫助參與者堅持低熱量飲食並增加體育鍛煉(鼓勵每週150分鐘)。參與者需要用手機或其他工具記錄每日飲食和活動。試驗結果顯示:1.在第68週(一年4個月)治療組的體重平均減少14.9%,而安慰劑組則減少2.4%。2.體重減輕5%或更多:治療組有1047 人(86.4%),安慰劑組有182人(31.5%)。3.體重減輕10%或更多:治療組有838人(69.1%),安慰劑組有69 人(12%)。4.體重減輕15%或更多:治療組有612 人(50.5%),安慰劑組有28人(4.9%)。5.與安慰劑組相比,接受semaglutide的患者在腰圍,BMI以及收縮壓和舒張壓方面也都出現較大的降幅,而糖化血紅蛋白,空腹血糖,C反應蛋白,腹脂質,和身體機能也都有較大幅度的改善。6.不良副作用的發生率在治療組是74.2%,在安慰劑組是47.9%。最常發生的不良副作用是胃腸道疾病,包括噁心,腹瀉,嘔吐和便秘。根據這項臨床實驗的結果,Novo Nordisk公司已經向美國FDA提交申請,有望在年底核准Semaglutide之用於減肥。下面是我個人對這項臨床試驗的感想:1.由於是皮下注射,而且是每週要注射一次,也許只有極度肥胖的人才會有意願。2.生活形態改變(飲食和運動)仍然是最重要的。3.安慰劑組的人竟然有將近半數也出現不良副作用(包括噁心,腹瀉,嘔吐和便秘)。由此可見,人的心理作用真的是不可理喻。原文:減肥新藥
-
2021-02-09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大陸第三款新冠疫苗三期試驗出爐 有效率74.8%
由大陸中國軍事醫學研究院院士陳薇團隊和康希諾生物合作研發的中國重組新冠疫苗(腺病毒載體)Ad5-nCoV,三期臨床試驗中期分析結果出爐,總體保護效力為74.8%。這是大陸繼中國國藥集團中國生物和科興中維的兩款滅活疫苗之後,大陸第三款新冠疫苗公布的三期臨床數據,這款疫苗的特點是只需單針,不久可望獲批上市。澎湃新聞報導,巴基斯坦負責國家衛生事務的總理特別助理費索.蘇丹(Faisal Sultan)於當地時間2月8日宣布,陳薇團隊與康希諾公司合作研發的腺病毒載體新冠疫苗克威莎 (Convidecia或Ad5-nCoV)在巴基斯坦進行的三期臨床試驗中期分析結果顯示,單針接種疫苗28天後,對重症新冠肺炎的保護效力為100%,總體保護效力為74.8%。該官員還透露,Ad5-nCoV在全球的三期臨床試驗資料顯示,單針接種疫苗28天後,疫苗對重症新冠肺炎的保護效力為90.98%,總體保護效力為65.7%。重組新冠疫苗的三期臨床試驗於2020年9月22日在巴基斯坦最先啟動,目前已在5個國家的78家臨床研究中心完成對4萬餘受試者的接種。該分析從3萬餘名受試者中收集了101個病例,結果表明該疫苗安全性良好。專案獨立資料審查委員會未發現任何與疫苗相關的嚴重不良事件。試驗中研究團隊採用了隨機、雙盲、安慰劑對照設計,主要是為了評估該疫苗在18歲及以上健康成年人中的有效性、安全性和免疫原性。受試者中包含60歲以上人群,且疫苗在這一人群中顯示出良好安全性。Ad5-nCoV是陳薇團隊與康希諾生物合作研發的,分別於2020年3月16日、4月12日在武漢啟動一期和二期臨床試驗,是全球首個進入臨床研究階段的新冠疫苗。臨床試驗結果初步證明該疫苗安全,兩階段臨床試驗的資料均在國際知名醫學期刊「刺胳針」(The Lancet,大陸譯柳葉刀)發表。全球與康希諾疫苗採用相同技術路線研發的還包括牛津/阿斯利康疫苗(AZD1222)、強生疫苗(Ad26.COV2.S)和俄羅斯的「衛星V」,其中僅有康希諾疫苗與強生疫苗是單針疫苗,康希諾疫苗的另一特點是只需在2攝氏度至8攝氏度下儲存,適合運輸分發。
-
2021-01-29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獨/食藥署專家會議已開 聯亞有望拿到第二張新冠疫苗門票
國產疫苗繼高端之後,衛福部食藥署昨天傍晚已舉行專家委員會審議會議,決定採用「高劑量」作為聯亞生技第二期臨床試驗的試驗劑量,並將以有條件方式於30日送出審核公文,一旦聯亞如期收到,將成為「新冠疫苗國家隊」第二家獲准二期臨床實驗的廠商。另外,食藥署要求聯亞最晚八月前緊急授權上市,原本國內疫苗廠一致目標鎖定六月緊急上市,已有一家進度延到下半年。聯亞生技去年十一月送出新冠肺炎疫苗第二期臨床試驗申請,一度是國內三家業者在二期申請進度最快的廠商,後來因為需要補足高劑量試驗數據影響啟動時程。這幾個禮拜相關文件陸續遞交補齊後,據了解,專家委員會已於27日傍晚透過審議會議針對最適劑量拍板,並與一期一樣,由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副院長黃高彬為試驗計畫主持人,元月底有條件通過後,聯亞可獲得最高補助款三億元的八折、即二點四億元。食藥署藥品組副組長吳明美不願證實專家會議舉行及結果等相關事宜,僅表示一定會在月底前有結果,中國附醫副院長黃高彬則證實,食藥署專家會議確實已開完,但是否通過還要等食藥署公告,明天應會有結果。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曾多次針對國產疫苗進度表示,有一家已順利開始做第二期,另有一家預計這個月底也會有條件同意進入第二期,聯亞生技為第二家獲准二期臨床實驗的國內新冠疫苗公司。。聯亞生技董事長特助彭文君表示,一切配合食藥署,二期臨床實驗採大規模收案,以健康人為主要對象在北、中、南等十家大醫學中心展開,啟動前,預計二月七日將對內與各醫院說明二期疫苗相關的計畫內容,二期預計收案三千人、安慰劑對照組六六〇人,確認生產的批次間一致性,總計畫也將送出往各醫學中心人體試驗委員會(IRB)審核,拿到食藥署的施打許可即可開始收案、施打疫苗。另外,專家會議也要求聯亞二期臨床實驗最晚於六月底完成施打,八月申請緊急授權(EUA)核准上市,此進度與去年預計的六月已延遲,彭文君對此只表示會全力配合。另外一家已進入二期臨床實驗的高端疫苗,一月廿二日施打以來,已完成至少三個醫學中心人體試驗,目前仍力拼六月申請緊急授權核准上市,要提供國用疫苗至少一百萬劑。國光生技尚未找到「最適當劑量」再提「劑量探索試驗計畫書」給食藥署,重新修改試驗設計。也就是第一期試驗必須重新來過,可能要拖至二、三月才有辦法進行第二期計畫,國光生技對此表示,已提出劑量探索臨床試驗書食藥署,待審查通過後就會儘速進行。
-
2021-01-23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研究:禮來抗體療法 大減8成COVID-19染疫風險
跨國製藥公司禮來(Eli Lilly & Co.)今天表示,一項針對療養院住客的研究發現,公司研發的一種合成抗體作為預防性使用時,能大幅降低感染新型冠狀病毒的風險達80%。法新社報導,雖然研究結果僅為初步性質,仍待同儕審查,不過專家大為看好。專家指出,研究結果意味著,這種商品名為Bamlanivimab的抗體療法可望用來補足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疫苗。禮來首席科學家斯可夫隆斯基(DanielSkovronsky)表示:「結果顯示,Bamlanivimab能幫助預防COVID-19,大幅降低我們社會中某些最脆弱的群體、即療養院住客的症狀性疾病,我們對這些正面結果感到格外欣慰。」禮來在新聞稿中表示,這項研究結果來自美國政府資助的晚期臨床試驗,共檢視長期照護機構299名住客和666名員工,他們的病毒採檢結果在試驗前都呈陰性反應。受試者隨機接受4.2克Bamlanivimab或安慰劑。經過8週追蹤,接受Bamlanivimab的人發展成症狀性COVID-19的風險,整體來說減少57%。特別值得注意的是,接受Bamlanivimab的療養院住客,染疫風險降低80%。在299名住客中,有4人因COVID-19喪命,他們接受的都是安慰劑。獨立專家對上述研究結果感到興奮。在英國維康信託基金會(Wellcome Trust)負責加快研發COVID-19療法的侃麥克(Nick Cammack)說:「結果顯示這類療法能同時用來預防和治病,超乎我們預期。」
-
2021-01-22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高端:新冠疫苗已對D614G病毒株做過測試
新冠肺炎主流病毒株D614G肆虐全球,近期又出現L452R突變病毒造成北美加州大規模感染,連這次部立桃醫群聚擴感染也有五位被驗出L452R,被懷疑可能是這波疫情傳播力加速的原因,外界也憂心是否影響本土疫苗失效。對此,高端疫苗執行副總李思賢表示,正在展開二期臨床實驗的新冠疫苗,已針對D614G做過測試,結果顯示具有交叉保護力,至於L452R,目前研判為D614G裡面的突變點,與D614應屬同一組病毒株,在還沒足夠證據顯示L452會成為新變異株前,公司將持續收集相關資料作好應變。高端疫苗去年底有條件通過食藥署審核,本月啟動臨床第二期計畫收案,經過篩選,今日起正式針對第一批收案對象投藥施打。第二期臨床試驗將確認中劑量在大規模的人體試驗中安全性和免疫生成性,計畫採雙盲方式,疫苗組將收3000人、安慰劑對照組500人,並將確認生產的批次間一致性
-
2021-01-18 焦點.健康知識+
糖尿病老藥成抗老神藥?教授:一件事比吃藥有效
長期關注我網站的馬博士(Vincent Ma)在2020-12-30用臉書簡訊寄來兩篇文章,而它們都是關於《糖尿病老藥可能會變成抗老神藥》。這個糖尿病老藥的英文是metformin,中文是二甲雙胍(翻譯自化學名稱Dimethylbiguanide)。第一篇文章是2020-2-1發表在《康健雜誌》,作者是台北榮總醫師劉秀枝,標題是糖尿病老藥華麗轉身抗老?。它的第二段是:10多年來,動物實驗發現服用二甲雙胍不僅可延長線蟲與小鼠的生命、且較健康,但對果蠅與大鼠則無同樣作用。陸續的觀察性流行病學研究,發現服用二甲雙胍的糖尿病患者,比起服用其他降血糖藥物者,甚至沒有糖尿病的對照組,得癌症與心血管疾病的機率較低、存活率較高,因此掀起二甲雙胍的抗老化研究風潮。這篇文章也有提到一項即將要在美國進行的大型臨床試驗床試驗(Targeting Aging with Metformin,TAME),而這項試驗的目標是要探討二甲雙胍是否能預防與老化相關的各種疾病,如癌症、心血管疾病、失智症等。第二篇文章是2020-12-30馬博士用Evernote軟體發表的筆記,標題是抗衰老藥:長壽只是副產品,而裡面記錄的是北京大學醫師薄世寧的言論。這個標題的意思是,抗衰老藥的主要作用是能避免老化相關的疾病(如癌症、失智、心血管疾病),而延長壽命就只是副產品。這篇文章除了也有提到那個叫做TAME的臨床試驗之外,也指出(1)越來越多的動物實驗表明二甲雙胍能夠推遲衰老進程、延長壽命,(2)患了糖尿病堅持服用二甲雙胍的人,壽命比沒有糖尿病的人還長。首先,TAME臨床試驗是在2014年開始籌備,並且預定在2018年正式啟動,但是直至今日它還沒在官方的臨床試驗網站註冊,也還沒開始招募志願者(請看TAME官方網站)。至於為什麼會延宕到如此地步,目前沒有合理的解釋。不管如何,由於它的預定試驗期是6年,所以要看到結果至少還要等7年。可是,有人因為聽到這個消息就開始非法地吃這個需要醫師處方的藥,儼然把它當成保健品,殊不知這是具有危險性的(請看下面討論)。劉秀枝和薄世寧兩位醫師都有說《很多動物實驗表明二甲雙胍能夠延長壽命》,但事實是如此嗎?有一篇2019-9-13發表的綜述論文非常詳盡地回顧了關於二甲雙胍是否能延長壽命的動物實驗,請看Metformin and Aging: A Review(二甲雙胍與衰老:綜述)。它的引言是:「作為TAME試驗的支持證據,該研究的人員指出“二甲雙胍調節模型生物的衰老和健康期的生物機制”。 但是令我們感到沮喪的是,對於這樣的聲稱我們非但找不到太多的證據,反而是恰恰相反」。它接著說,關於線蟲模型,二甲雙胍是能延長壽命,但那是通過改變線蟲的食物(活體細菌),而不是線蟲本身;關於果蠅模型,二甲雙胍是有毒性,並且會減短壽命;關於小鼠模型,只有薄弱的證據顯示二甲雙胍能延長壽命。劉秀枝和薄世寧兩位醫師也都有說《糖尿病患服用二甲雙胍,壽命比沒有糖尿病的人還長。》。有關這一點我們來看一篇2019-2-12發表的綜述論文Taming expectations of metformin as a treatment to extend healthspan(削弱二甲雙胍作為延長健康期的療法的期望)。這篇論文的標題是語帶雙關:由於那個籌備了7年的臨床試驗是叫做Targeting Aging with Metformin(縮寫TAME),而TAME這個字的意思是《馴服》或《削弱》,所以這篇論文就是要勸告大家不要一廂情願地以為TAME這個臨床試驗會帶來什麼好消息。這篇論文說,被發現二甲雙胍會延長壽命的人都是患有糖尿病或是其他疾病。也就是說,二甲雙胍也許真的能延長患病的人的壽命,但是它卻不見得也能延長無病的人的壽命。事實上,很多研究發現,二甲雙胍對較重的病情較有作用,而對較輕的病情則幾乎沒有作用。更諷刺的是,早就有研究發現,生活形態的改變比二甲雙胍還更有效果。例如2002年發表在新英格蘭醫學期刊的Reduction in the incidence of type 2 diabetes with lifestyle intervention or metformin(通過生活形態干預或二甲雙胍來降低2型糖尿病的發病率)。這項研究發現生活形態干預可以降低糖尿病的發生率58%,而二甲雙胍只能降低31%。另一例子是2015年發表在柳葉刀的Long-term effects of lifestyle intervention or metformin on diabetes development and microvascular complications over 15-year follow-up: the Diabetes Prevention Program Outcomes Study(在15年的隨訪中,生活形態干預或二甲雙胍對糖尿病發展和微血管併發症的長期影響:糖尿病預防計劃結果研究)。這項研究發現,在15年的追踪期間,生活形態干預可以降低糖尿病的發生率27%,而二甲雙胍只能降低18%。更令人擔憂的是,早就有研究發現,二甲雙胍會干擾運動對健康的好處。例如:2013年:Metformin modifies the exercise training effects on risk factors for cardiovascular disease in impaired glucose tolerant adults(二甲雙胍改變運動訓練對糖耐量受損成年人心血管疾病危險因素的影響)。結論:二甲雙胍可能會削弱運動對心血管疾病危險因素和代謝綜合徵嚴重程度的正面效果。2017年:Effect of metformin on exercise capacity in metabolic syndrome(二甲雙胍對代謝綜合徵運動能力的影響)。結論:二甲雙胍治療六週會顯著降低新診斷的代謝綜合徵患者的運動能力。2019年:Metformin blunts muscle hypertrophy in response to progressive resistance exercise training in older adults: A randomized, double-blind, placebo-controlled, multicenter trial: The MASTERS trial(二甲雙胍會妨礙老年人進行性阻力訓練造成的肌肉肥大:一項隨機,雙盲,安慰劑對照的多中心試驗:MASTERS試驗)。2020年:Long-term metformin treatment and risk of peripheral neuropathy in older Veterans(長期接受二甲雙胍治療和老年退伍軍人周圍神經病變的風險)。2020年:Risk of Anemia With Metformin Use in Type 2 Diabetes: A MASTERMIND Study(2型糖尿病患使用二甲雙胍引起的貧血風險:一項MASTERMIND研究)。綜上所述,(1)有關二甲雙胍能延長壽命的動物實驗證據是非常薄弱,(2)二甲雙胍對輕症患者的療效是非常有限,(3)二甲雙胍預防糖尿病的效果是遠不如生活形態干預,(4)二甲雙胍會削弱運動對健康的好處,(5)二甲雙胍有引發貧血和神經病變的風險。所以,總總資料顯示,就延長壽命或健康期而言,良好的生活習慣非但不會有不良副作用,而且一定會比二甲雙胍來得有效。折騰了個老半天,到頭來,真正的抗老神藥還是不抽煙,不酗酒,均衡飲食,有恆運動。原文:糖尿病老藥→抗老神藥?
-
2021-01-13 養生.聰明飲食
抗發炎、降三高 沙棘果油的Omega真那麼有效嗎?
讀者王先生在2020-12-31利用本網站的「與我聯絡」詢問:教授,請問攝取沙棘果油膠囊對減肥有沒有幫助,因為有含omega7,所以女朋友又要叫我買。所以只好先來問你了。這位讀者大約在半年前曾因為女朋友要他買印加果油來幫助減肥而來徵詢我的意見。請看印加果油,美魔揩油。有關沙棘果油,被吹捧的最厲害的就是說它含有大量的Omega-7,可以抗發炎、降三高、等等等。例如民視新聞網在2020-10-25發表的胃潰瘍、三高與沙棘油:omega的科學證據。這篇民視新聞網文章的引言是:「2008年,哈佛大學醫學院震驚地發現Omega-7!Omega-7脂肪酸是Omega-3的親戚,可抗發炎、降三高,甚至預防胃潰瘍,因其獨特的功效,還被哈佛大學醫學院特別申請了專利!」我在公共醫學圖書館PubMed用Omega-7做搜索,搜到的第一篇是發表於1976年,而到了2008年共有27篇相關論文,所以《2008年,哈佛大學醫學院震驚地發現Omega-7!》根本就是胡說八道。還有,自然存在的東西是不能申請專利的,所以《還被哈佛大學醫學院特別申請了專利!》當然也是胡說八道。這篇民視新聞網文章的第二段是:「哈佛大學研究人員找來3,000名二型糖尿病患者,…Omega-7不但提升細胞對胰島素的敏感度,還抑制脂肪組織的發炎反應,最後成功預防受試者血糖上升與糖尿進一步惡化。」這段文章所說的哈佛大學研究人員是一個7人團隊,由Dariush Mozaffarian帶頭,而他們是在2010年發表兩篇跟Omega-7有關的論文。不過,他們並沒有用Omega-7這個名詞,而是用palmitoleic acid(棕櫚油酸)。棕櫚油酸有《順式》,也有《反式》。《順式棕櫚油酸》的來源很廣泛,包括沙棘果、蘋果、草莓等等。《反式棕櫚油酸》的來源則是牛奶和人工反式脂肪(已不准生產)。《順式棕櫚油酸》是一種Omega-7,但《反式棕櫚油酸》則不是Omega-7。哈佛大學那個團隊在2010年發表的那兩篇論文,一篇是關於《順式棕櫚油酸》,另一篇則是關於《反式棕櫚油酸》。那篇關於《順式棕櫚油酸》的論文,標題是Circulating palmitoleic acid and risk of metabolic abnormalities and new-onset diabetes(棕櫚油酸循環和代謝異常和新發糖尿病的風險),而結論是人體血液中《順式棕櫚油酸》的濃度與較高的胰島素抗性有相關性,但與糖尿病的發生率沒有相關性。那篇關於《反式棕櫚油酸》的論文,標題是Trans-palmitoleic acid, metabolic risk factors, and new-onset diabetes in U.S. adults: a cohort study(一項隊列研究:美國成年人中反式棕櫚油酸,代謝危險因素和新發糖尿病),而結論是人體血液中《反式棕櫚油酸》的濃度較高,糖尿病的發生率則較低。民視新聞網那篇文章就是把這篇《反式棕櫚油酸》的論文當成是關於Omega-7的論文,殊不知《反式棕櫚油酸》根本就不是Omega-7,更何況它根本就不存在於沙棘果中。民視新聞網文章的第三段是:【「世界著名醫療機構」克利夫蘭診所(Cleveland Clinic),讓有血脂問題,伴隨身體發炎的人,每天攝取210毫克Omega-7,連續服用30天,身體發炎指數竟大降51%、三酸甘油脂降17%、壞膽固醇(LDL)降低7%,好膽固醇(HDL)則顯著升高3%,顯示其優越的降血脂功效。】克利夫蘭診所是在2014年發表Purified palmitoleic acid for the reduction of high-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 and serum lipids: a double-blinded, randomized, placebo controlled study(純化的棕櫚油酸可降低高敏C反應蛋白和血清脂質:一項雙盲,隨機,安慰劑對照研究)。這篇論文,誠如民視新聞網所說,的確是很了不起,但很不幸的是,它已經被撤回,而理由是「統計準確性與脂蛋白膽固醇和甘油三酸酯水平的已知變異性不一致」。請看撤稿聲明。所以,所謂的Omega-7的科學證據是無一正確,而縱然是正確,也沒有任何臨床證據顯示我們需要吃什麼沙棘果油膠囊,畢竟Omega-7不但是廣泛存在於各種食物中,更何況我們的身體也能自行合成。美國官方的飲食指南,心臟協會,糖尿病協會都是連一個Omega-7也沒提起過。原文:Omega-7的科學證據?民視新聞的胡扯
-
2021-01-08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世衛:窮國1月底起可陸續收到COVID-19疫苗
世界衛生組織(WHO )今天表示,預計從1月底到2月中之間全球最窮困國家可望開始收到COVID-19疫苗。此外,巴西今天宣布在當地臨床試驗的北京科興(Sinovac)疫苗保護力達78%。法新社報導,世衛疫苗事務負責人歐布萊恩(KateO'Brien)表示,COVID-19疫苗全球取得機制(COVAX)先前達成協議籌獲20億劑疫苗,第一批將於幾週內陸續發送。COVAX目標是讓每個參與疫苗取得機制國家,能在年底前讓各自國內2成人口接種到疫苗,92個低收入與中低收入國家也將獲得資助。COVAX是由世衛、全球疫苗與預防注射聯盟(GAVI)、流行病防範創新聯盟(CEPI)共同發起。歐布萊恩在世衛一場視訊活動被問及非洲低收入國家能多快拿到疫苗時說:「我們很可能1月底前就開始交付疫苗,就算1月底前沒辦法,2月初與月中前肯定能。這是讓92個非洲、南亞與其他地區沒有籌獲疫苗能力國家取得疫苗的方法。」華爾街日報與路透社報導,在巴西進行第3期臨床試驗的北京科興CoronaVac疫苗,具有78%的保護力,且100%能免於感染後惡化為重症,有望能廣泛援護開發中國家。參與防疫任務的聖保羅州坎皮納斯大學研究人員狄亞斯(Luiz Carlos Dias)說:「這是很棒的結果,若能防止轉為重症、住院、死亡,就能幫我們擺脫大流行泥淖。」華府智庫「全球發展中心」(Center for GlobalDevelopment)的全球衛生專家雅達夫(PrashantYadav)表示,78%的保護力好到足以讓許多開發中國家會想採用,世衛也會考慮納入全球疫苗取得機制。巴西生物醫學研究中心「布坦坦研究所」(Instituto Butantan)是北京科興CoronaVac疫苗的研發夥伴,所長柯瓦斯(Dimas Covas)表示,臨床試驗詳細數據正提交給巴西國家衛生監督局(ANVISA)審查,作為批准緊急授權依據。柯瓦斯在記者們追問下表示,參與受試的1萬3000名志願者裡有218例確診,218例中160例是施打安慰劑的對照組,58例是接種疫苗。有別於這款疫苗在其他地方的試驗,在巴西進行的臨床試驗受試者裡有年長者,包含老年人在內,所有接種疫苗受試者都沒有出現須住院的病況,對重症的防護百分之百。北京科興CoronaVac疫苗與另2款中國國產的國藥集團(Sinopharm)疫苗去年7月已獲北京核准緊急使用,但目前僅國藥旗下一款疫苗獲准在中國國內廣泛使用,先前的分析顯示這款國藥疫苗具有79%的保護力。北京科興CoronaVac疫苗在土耳其的第3期臨床試驗顯示的保護力高達91%,但土耳其的受試者僅1300人,在印尼的試驗結果還沒出爐。柯瓦斯希望北京科興總公司能整合3地的資料,訂出統一的保護力數字。雖然CoronaVac疫苗78%的保護力不及輝瑞(Pfizer)&BNT疫苗的95%及莫德納(Moderna)疫苗的94.5%,但已遠高於全球衛生機關當初基於防疫緊急所訂出保護力需50%到60%的門檻。美國公共電視網(PBS)科學節目NOVA指出,據美國疾病管制暨預防中心(CDC)的報告,流感疫苗平均保護力僅約31%到44%之間。此外,北京科興CoronaVac疫苗能保存於一般冰箱溫度的攝氏2.2到7.8度之間,不像前兩者需超低溫保存,成本較低且更易於配送低開發國家。
-
2021-01-07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高端疫苗二期收案3700人 預計下周開打
國內三家疫苗廠全力拼新冠肺炎疫苗,但目前僅有高端疫苗於去年12月29日通過衛福部食藥署審核,將啟動臨床第二期計畫。高端疫苗總經理陳燦堅表示,將於台大醫院、北榮、中國附醫、高醫等11間醫院執行臨床試驗,收案3700人,預計下周開始施打。第二期臨床試驗執行總計畫主持人、台大醫院感染科主治醫師謝思民表示,在第一期臨床試驗中,收案的45位受試者均沒有出現與疫苗相關嚴重不良反應,也沒有任何受試者出現發燒症狀。在劑量上,中、高劑量的免疫生成性好,食藥署選定中劑量作為第二期的試驗劑量。因此,第二期臨床試驗將確認中劑量在大規模的人體試驗中安全性和免疫生成性,計畫將採雙盲方式,疫苗組將收3000人、安慰劑對照組500人,並將確認生產的批次間一致性。謝思民表示,第二期臨床試驗計劃將分為20至64歲以及65歲以上兩個年齡組,針對健康民眾以及控制良好的慢性病患進行施打。目前總計劃已通過人體試驗委員會(IRB)審核,各醫學中心待申請完各醫院的IRB即可開始收案、施打疫苗,最快將於下周開始施打。其中,北榮預計收案800人,65歲以上長者將占兩成;北醫預計收案800人,65歲以上長者將占100多人;中國附醫則預計收案500人。高端總經理陳燦堅說,在多個臨床試驗中心同步進行收案,希望可縮短整體試驗執行時間,目標於五月完成臨床試驗,第二季便可提出緊急使用授權(EUA)申請上市。
-
2020-12-25 科別.耳鼻喉
用了鼻噴劑竟然開始流鼻血!藥師揭「1個小動作」就能降低副作用
哈啾!哈~~~啾!天啊,鼻子過敏得超嚴重的。你也經常如此嗎?甚至嚴重到必須長期使用藥品來控制。一般來說,常見過敏性鼻炎分二種:季節性與全年性,季節性過敏性鼻炎通常由花粉或黴菌引起;全年性過敏性鼻炎往往存在超過9個月,常見由塵蟎、黴菌、動物皮屑或花粉引起。 一般常見治療藥品有口服/鼻腔抗組織胺、類固醇鼻噴劑、肥大細胞穩定劑、白三烯素受體拮抗劑及鼻血管收縮劑,其中前二者的使用頻率較高,由於類固醇鼻噴劑降低鼻過敏症現效果較佳,故被視為過敏性鼻炎的第一線治療。抗組織胺雖然效果沒有類固醇鼻噴劑好,但是藥效發揮很快:口服劑型可以在兩個半小時就生效,鼻噴劑甚至在半小時內就讓症狀減少。常見類固醇鼻噴劑的比較常見類固醇鼻噴劑的成分如Beclomethasone、budesonide、flunisolide、fluticasone、mometasone、triamcinolone,每種成分的特性所有不同。從藥物動力學的角度來看,脂溶性影響藥物經由鼻黏膜的吸收速度,藥物的脂溶性愈高,吸收度也較高,並且留停於黏膜的時間也增加,延長藥物與黏膜受器的接觸時間。常見類固醇吸收劑成分的脂溶性由高至低排序:mometasone furoate>fluticasone propionate>beclomethasone diproprionate>budesonide>triamcinolone acetonide>flunisolide.【1】但是,藥物效價與臨床療效或有效性並不直接相關。以目前的研究資料來看,各種成分的類固醇鼻噴劑治療效力相當,並無法指出哪一種成分的效果比較好。不過各種類固醇鼻噴劑的使用頻率大不相同,例如mometasone及fluticasone建議每日一次,而flunisolide建議每日二至三次。各種類固醇鼻噴劑發揮藥效的時間也有所不同,一般來說,使用數小時內部分過敏性鼻炎症狀就會有所緩解,但若要達到最佳效益,必須連續使用一周以上的時間,所以囉,類固醇鼻噴劑可不是症狀發作時偶爾噴幾下就行的喔!另外,如果是季節性過敏鼻,建議你在發作季節前一周開始使用。以下簡單整理各成分的作用時間:【2】beclomethasone dipropionate:大約3天以內budesonide:24小時至數天flunisolide:大約4-7天fluticasone propionate:12小時至數天mometasone furoate:12小時以內,平均約35.9小時triamcinolone acetonide:24小時以內,連續使用7天達最佳效果。不少民眾會擔心鼻噴劑中的類固醇會被人體吸收,而產生各種副作用,事實上,各種類固醇吸入劑成分被吸收至血液通常可能藉由被吞入或鼻黏膜吸收,不過目前類固醇鼻噴劑的成分都具有明顯的首渡效應,所以身體可用率都偏低,尤其是mometasone(<0.1%)及fluticasone(<2%)最低。再者,鼻腔內黏膜纖毛清除作用快且鼻內黏膜吸收面積小,所以藥品經由鼻腔吸劑的劑量並不高,所以鼻噴劑中的類固醇被吸收進入血液量極低。目前類固醇鼻噴劑成分在懷孕分期皆為C級,並且目前沒有相關資料顯示該類藥物是否會分泌至乳汁,若哺乳婦女使用,budesonide相對來說比較安全。【3】類固醇鼻噴劑的主要的副作用是可能造成鼻子乾燥,少數人會有流鼻血的情況,使用時,建議不要對著鼻中膈噴,就可以減少這個副作用。類固醇鼻噴劑的迷思許多人聽到類固醇,就會有莫名的排斥感。就算醫師開了藥,回家也不遵照醫囑每天使用,只有覺得不舒服的時候才勉強噴一下。其實這是不正確的觀念。傳統口服類固醇因為是全身性吸收,所以比較容易造成身體許多系統的副作用。但類固醇鼻噴劑只作用在局部鼻腔黏膜,民眾實則不用太抗拒類固醇鼻噴劑的使用。目前已證實對過敏性鼻炎、慢性鼻竇炎,血管運動性鼻炎等都有效。尤其針對常年鼻過敏的人,對鼻塞、打噴嚏、流鼻水、眼睛鼻子癢等,有很好的治療效果。臨床實驗也證實,即便每天使用,連續兩年以上,也不會造成口服類固醇的相關副作用。這種藥物因為作用比較緩慢,連續使用一週以上才會有明顯效果,所以使用方式若只是兩天捕魚、三天曬網,其實幾乎等同使用安慰劑一般。應遵照醫囑每天使用1到2次,數週後鼻炎症狀必漸入佳境。參考文獻:1.Intranasal corticosteroids for allergic rhiitis: how do different agents compare? J Allergy Clin Immunol 1999;104:S144-92.A review of the preclinical and clinical data of newer intranasal steroids used in the treatment of allergic rhinitis. J Allergy Clin Immunol 1999; 104(4):S150-8.3.Drugs in pregnancy and lactation. 5th ed. Baltimore: Williams & Wilkins, 1998.4.Drug Criteria & Outcomes: Intranasal corticosteroids: A class review.5.Drug Class Review: Intranasal Corticosteroids.本文獲廖偉呈藥師授權轉載,原文:類固醇鼻噴劑比較作者簡介_廖偉呈台北醫學院藥學系畢,中華民國註冊藥師,糖尿病衛教師,居家藥師照護合格藥師。部落格:微笑藥師網粉絲專頁:微笑藥師藥局延伸閱讀: 你的累,皰疹都知道!得過也不會免疫,皮膚科醫師:誘發皰疹病毒的10大因子
-
2020-12-24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國內新冠疫苗進度落後 專家點出四大原因
台灣國產新冠疫苗的三家廠商都已完成第一期臨床試驗收案,計畫申請第二期臨床試驗,何時進入三期,仍是未知數,台灣疫苗推動協會理事長黃玉成今點出本土疫苗進度落後的四大原因,分別是國內主管機關法規及相關條件制定較緩慢、國內疫情穩定恐影響第三期疫苗試驗的效果、國內研發新疫苗經驗幾乎為零、國內能提供的經費及資源相當有限。黃玉成指出,國內EUA與疫苗臨床試驗綁在一起,第二期試驗受試者須達3500人(含疫苗組300人與對照組安慰劑500人),又劑量選擇只有一個,較無彈性,廠商產能與成本可能會提高。一般疫苗於第二期試驗有多種劑量可供選擇,但受國內EUA法規影響,這次新冠疫苗試驗只有一個劑量,黃玉成指出,新冠疫苗臨床試驗與EUA綁在一起,致使第二期試驗時要選擇最適合劑量時較不彈性,目前指定劑量尚不知曉,此外,第二期的受試者試驗高達3500人(含疫苗組300人與對照組安慰劑500人),較平時情況的幾百人多出許多,擔心廠商產能與成本可能過高。黃玉成表示,需看政府如何與廠商協商,目前已知業界有在爭取看能否在第二期訂定的劑量標準下,額外加入其他劑量試驗。
-
2020-12-21 新聞.杏林.診間
醫病平台/病去如抽絲:慢性疲勞的病患知識
【編者按】這星期的主題是「如何做個能幫忙病人的好醫師」,由三位不同背景的學者執筆。一位專攻醫學史的醫師利用幾個病因不明的慢性病,勸告同儕不要因知識的驕傲而輕率否定病人的經驗和想法,進而探討醫病關係以及重視病人團體的看法,強調醫病良性互動的重要;一位專門研究醫學人文的醫師介紹敘事醫學(narrative medicine)做為醫學院的必修課程,可以促成醫學生學會傾聽病人的話,而能夠辨認、聆聽、理解病人的病情,然後受到所聆聽的故事感動,然後做出回應行動的整套臨床技巧。」;一位在醫學院教學的社會學學者介紹史薇特醫師的兩本書,以諸多醫師與病人的互動與照護故事,敘述身體診察、聆聽病人故事、細讀病歷等慢功夫如何成為有效醫療的基石。今年十一月十八日英國《衛報》刊出一則報導,蘇格蘭的家庭科醫師史莫(Amy Small)身體一向健康,每星期慢跑五千公尺三次。今年四月她感染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六星期後她覺得身體好多了,決定帶小孩到公園走走,結果一段上坡路讓她累到躺了好幾天。六月份史莫醫師恢復上班,結果看診半天使得她接下來臥床十天,甚至有一整天累到無法講話也幾乎沒力氣喝水。 史莫醫師病後這樣的極度疲勞,在這次疫情中不是單獨的案例,有許多受感染者在病毒檢驗轉為陰性之後仍苦於所謂的「新冠長期症狀」(Long COVID)。根據美國疾管署網站的資訊,除了疲勞之外,常見症狀包括呼吸困難、咳嗽、關節痛、胸痛,乃至於俗稱「腦霧」的注意力不能集中、憂鬱、肌肉痛、頭痛、心悸等。《衛報》引用美國傳染病專家佛奇(Anthony Fauci)的說法:「許多人的後病毒症狀(post-viral syndrome)和肌痛性腦脊髓炎/慢性疲勞症候群驚人的相似,這很不尋常」。不少醫師與專家也已經注意到兩者的相似性。 長久以來一直有人懷疑慢性疲勞症候群這個爭議性的疾患和病毒感染有關。任教於美國賓州大學的醫學史學者阿羅諾維茲(Robert Aronowitz)本身也是位家庭科醫師,研究過慢性疲勞症候群的歷史。他指出關於慢性疲勞症候群的報告出現於一九八○年代,主要症狀類似病毒感染後的倦怠。當時醫界懷疑慢性疲勞症候群是由艾司坦-巴爾病毒(Epstein-Barr virus)所引起,因為此一病毒感染後會潛伏在人體內,慢性疲勞可能是病毒感染症狀反覆發作所致。一九八五年加州太浩湖(Lake Tahoe)發生超過百人的群聚案例,於是美國疾管署進行了調查,卻無法證實是病毒引起,病毒血清學研究也沒有定論。後來有研究使用抗病毒藥物治療這類病人,效果並不比安慰劑好。由於有些患者是加州年輕高收入人士,因此被懷疑此病真實性的人嗤之為「雅痞感冒」。醫界主流則認為這樣的症候成因複雜,可能涉及身體與心理的因素。 現又稱全身勞力不耐症(systemic exertion intolerance disease)的慢性疲勞症候群,成為一個診斷和實體地位都有爭議的疾病。相較於醫界主流對病因的不確定與重視心理因素,多數病患倡議團體主張這是一種「真實的」身體疾病,強調是病毒感染或是免疫系統問題引起的病,且強烈反對心理因素的說法。他們使用的病名是「肌痛性腦脊髓炎」(myalgic encephalomyelitis),而不用慢性疲勞症候群一詞。社會學家柯林斯(Harry Collins)和聘區(Trevor Pinch)在《科倫醫生吐真言》(Dr. Golem)一書回顧相關爭議後指出,這類疾病在歐美常對醫病關係造成傷害。一方面由於患者很難治癒又易生爭執,因此很多醫師避之猶恐不及,產生「醫療人球」現象。另一方面,由於診斷和病因的判斷有時會涉及補償或保險給付,常導致病患倡議團體與醫界的嚴重對立。倡議團體的激烈態度也讓醫師備感壓力,不敢暢所欲言醫學見解。 這回症狀和慢性疲勞症候群很相似的新冠長期症狀又引發什麼反應呢?由於這次疫情受到史無前例的密切觀察與研究,因此醫界似乎罕有人質疑疲勞等長期症狀與病毒感染的關係。由於兩者很相似,也有研究者重提慢性疲勞症候群的病毒病因說。有意思的是,有些苦於新冠長期症狀的醫界人士從慢性疲勞症候群的例子,開始反省相關的治療方法。 《衛報》指出過去英國對於慢性疲勞症候群的治療指引建議使用「漸進運動治療」(graded exercise therapy),以逐漸增加運動量來進行復健,但有些病患倡議團體反對這種療法,宣稱有許多病患這樣做之後會筋疲力盡讓病情惡化,造成長久傷害。今年十一月英國修改治療指引不再建議此一療法。另一方面,雖然英國當局尚未公佈2019冠狀病毒疾病的治療指引,也曾警告漸進運動治療不見得適用於治療新冠長期症狀患者,但仍有不少醫師建議罹患新冠長期症狀的病人採用漸進運動治療。史莫醫師認為這是因為英國家庭科醫師過去受的教育主張漸進運動治療,而新的指引還要一段時間才會傳達到基層醫療,因此不少醫師還是會勸告新冠長期症狀病人在運動復健「到達極限時再加把勁」。 利物浦熱帶醫學校的流行病學專家迦納(Paul Garner)在罹病後苦於新冠長期症狀,他在《英國醫學期刊》(BMJ)的網站部落格撰寫的病人誌提到主流醫學知識和患者個人經驗的脫節。他患病後馬上查詢醫學文獻回顧的重要資料庫「考科藍圖書館」(Cochrane Library),卻發現用處不大,雖然當年他是該資料庫創立推動者之一。他的感想是「文獻回顧顯示主流醫學和我的個人經驗嚴重脫節」。迦納反而發現「肌痛性腦脊髓炎協會」這個病人倡議團體成員的解說對他有所幫助。實證醫學專家在自己生病後,回頭重新肯定病患個人經驗和病患倡議團體的觀點,這段不無反諷的插曲令人深思。 也有醫師和科學家認為,新冠長期症狀和慢性疲勞症候群不見得是同一回事,還有許多有待研究釐清之處,而運動復健對許多病人來講還是必要的,不能一概而論。確實,這些爭議與謎題或許還要相當時間的研究才有可能釐清,但相較於慢性疲勞症候群的爭議史,這次疫情由於有許多醫師與專家罹病,生病的經驗有時會帶來不同的體認。 迦納教授提到一位良師益友給他最受用的建議是:「別試著征服病毒,你要和它和解共生。」他給病友的忠告則是:「若曾有人懷疑你的症狀的真實性,請牢牢記住這樣的經驗。如果你是男性,請記得女性有更多這樣的經驗;如果你是位醫師,請記住肌痛性腦脊髓炎/慢性疲勞症候群的病人遭到這樣經驗已經數十年了。」過去有研究指出女性的病痛經驗在臨床上較易被忽視,這點就像慢性疲勞症候群這類難解而具有爭議性的疾病患者一樣。迦納教授在生病後勸告同儕不要因知識的驕傲而輕率否定病人的經驗和想法。自身的疾病經驗似乎讓這些醫學專家更願意重視病人團體的看法,這樣的態度或許是個較為良性互動的開始。
-
2020-12-15 科別.消化系統
便秘、腹瀉、腸胃炎吃益生菌會好嗎?研究懶人包解答
益生菌吃進腸道,在腸道增殖,由腸道排出,想當然地和腸胃道疾病最有關係。先談談便祕與腹瀉,然後較詳細地談困難梭狀桿菌、幽門螺旋桿菌,以及急性腸胃炎、腸躁症。這裡將暫且跳過功能性腸胃疾病、發炎性腸道等疾病。 便祕與腹瀉:益生菌可預防腹瀉 便祕,最多人關心,卻最不容易得出定論。副乾酪乳桿菌NTU101015和植物乳桿菌PS128,都在便祕大鼠模式中表現出改善便祕的效果。人體臨床試驗效果很不一致,澳洲伍倫貢大學的菲芮拉(Ferreira)教授,2019年在《美國臨床營養學》期刊的論文,下了個批判性的標題「低水準的統合分析誤導民眾」,他們的結論是:沒辦法判斷益生菌對便祕有沒有效。澳洲墨爾本大學索斯威爾(Southwell)教授2020年論文的建議比較中肯:「益生菌可以增加孩童排便次數,但大型隨機對照試驗的數據不足」。其實我也一再強調,便祕改善靠的是基本功夫,不能只靠益生菌,要同時注意飲食、運動及紓壓。 益生菌對腹瀉的預防效果就很清楚了,請注意是「預防」!不是治療!特別是急性腹瀉,如果有發燒嘔吐,請立刻找醫生!2020年在荷蘭養護之家做的研究,就顯示益生菌可降低抗生素誘發的腹瀉,建議應該推廣,該研究做的益生菌是荷蘭Winclove公司含九株菌株的EcologicRAAD產品。益生菌預防腹瀉的機制,不只是間接維護腸道菌相平衡,有些特定菌株還會影響腸道電解質的平衡,直接改善腹瀉。 旅行者腹瀉原因較複雜,多半還是病菌、病毒感染,益生菌預防效果就不如抗生素腹瀉清楚。國際旅行醫藥學會2017年發布的指南,認為目前沒有充分證據證明益生菌的效果;2019年華盛頓大學麥可法蘭(McFarland)教授做的統合分析,也認為難以確定;但2018年韓國濟州大學裴(Bae)教授的統合分析結論,卻是有顯著效果。 亞洲乳酸菌聯盟每年在亞洲不同國家召開大會,2013年在印度,台灣照例派出數十位產學專家參加,聲勢浩大,葡萄王公司和生合公司都派員參加,帶了很多益生菌產品給大家無限暢飲,大家大量吃,一路平安。我跟好友渡邊博士、學生秀慧博士,在會後去印度北邊的錫金拜訪,益生菌吃完了,沒兩天就開始腹瀉!由經驗論事,我真心覺得益生菌可以預防旅行者腹瀉。 急性腸胃炎:又痛又拉,照四季輪番攻擊 急性腸胃炎在許多國家是五歲以下兒童的主要死因,例如印度,幾乎每十名兒童就有一名死於感染性腸炎所引發的嚴重腹瀉。在夏天以腸炎弧菌、沙門氏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等之細菌性感染為主;冬天則以輪狀病毒、諾羅病毒等之病毒性感染為主。至於在3~6月流行的腸病毒,確實是住在腸道,可是卻會將毒素釋放出去,引起和流感相似的呼吸道症狀,以及手足口病、皰疹性咽峽炎等。 加拿大兒科急診研究組織的腸胃炎研究小組,於2014年啟動一項美加跨國合作的四年臨床試驗,探討益生菌對門診腸胃炎的輔助治療效果。2018年底在頂尖的《新英格蘭醫學》期刊上,將美國及加拿大的結果分別發表論文,美國團隊在十個兒科急診收了因急性腸胃炎來急診的943位病童,加拿大則是在6個兒科急診收了886位病童,將病童隨機分為兩組,分別吃5天的安慰劑,或鼠李醣乳桿菌LGG(美國研究)、鼠李醣乳桿菌R0011及瑞士乳桿菌R0052(加拿大研究),然後觀察1個月的病情進展。 結果兩邊的結論都是:吃5天的益生菌,對急性腸胃炎病情並無明顯效果。雖然論文中有討論各種可能性,但無效就是無效。大規模的跨國研究案,發表在超一流的醫學期刊,當然受到注目,所以我說明得較詳細。 同一期的《新英格蘭醫學》期刊上,請了哈佛大學的拉蒙特(LaMont)教授寫了一篇評論,他說已經有數以千計的益生菌研究結果,證明益生菌對各種形式的急性、慢性腹瀉治療或預防確實有效,但是這項無效的研究,還是有其參考價值;而且LGG或R0011/R0052無效,不能斷言別的菌株就無效。休士頓衛理公會醫院的奎格利(Quigley)教授就指出:美加這項研究,在腹瀉發生50小時以後,才開始益生菌介入,太慢了,應該越早越好。 2017年,美國與印度的團隊合作,在印度收了4556位新生兒,做了60天的臨床試驗,結果顯示:服用植物乳桿菌ATCC202195的新生兒,敗血症及呼吸道感染都顯著降低。這個研究發表在《自然》期刊,學術地位完全不輸給《新英格蘭醫學》期刊,收案人數更是美加案的3倍。所以我認為,《新英格蘭醫學》期刊這兩篇論文很有參考價值,但離蓋棺論定還差太遠。有許多高水準期刊論文討論益生菌,非常能夠帶動益生菌的深度研究。不過老實說,在台灣幾個月大的新生兒得了急性腸胃炎,還真沒有醫生敢於建議輔助使用益生菌,甚至我也只敢建議6個月大開始吃副食品之後,再開始逐漸補充益生菌。不過,如果是在印度這種嬰兒腹瀉死亡率超高的地區,益生菌絕對是救命的選擇。 腸躁症:益生菌功效因人而異 在《腸命百歲2》中,我說益生菌對腸躁症的功效早就被證實了。好友兼研究夥伴台北榮總的盧俊良醫師,在最近的論文就整理出19項益生菌對腸躁症的隨機雙盲臨床試驗。盧醫師和我們最近發表一篇植物乳桿菌PS128對腸躁症老鼠的研究論文,動物試驗的價值雖然遠遠比不上臨床試驗,但可以深入探討一些人體試驗無法探討的生理機制,例如我們就發現PS128可以調控大腦內部與痛覺相關的基因表現等。 最近德國漢堡大學的萊爾(Layer)教授,在《刺胳針》系列期刊發表一項大型隨機雙盲臨床案,募集443位腸躁症患者,服用8週經加熱殺菌的「失活」(註3)雙叉雙歧桿菌MIMBb75或安慰劑,結果顯示:失活菌組有34%受測者達到症狀改善30%,安慰劑組是19%的受試者達到30%改善,統計上是顯著有效,而且沒有任何較顯著的副作用。這項研究能發表在《刺胳針》系列期刊,是因為人數夠多,而且用的是雙歧桿菌的死菌,還有就是統計上結果夠顯著。 但是,容我提醒大家,即使如此,也只有34%的人達到症狀改善30%。那麼著名的期刊論文說有效,為什麼我吃了卻沒效?我只能說個體差異太大了,效果不同也許是因為腸道菌相不同,或腸躁症病因不同,或精神壓力狀況不同,太多可能性,臨床試驗太難做了,尤其是腸躁症的試驗更是難做。 雙叉雙歧桿菌MIMBb75早在2011年,米蘭大學團隊就完成了一項122人、吃4週的隨機雙盲臨床試驗,效果相當好,不過當時做的是活菌型。 另一株針對腸躁症更有名的菌是嬰兒雙歧桿菌35624,愛爾蘭科克大學的貴格立(Quigley)教授在2005年就發表隨機雙盲臨床試驗,效果非常好,稱得上一炮而紅。2006年又和英國曼徹斯特大學合作,讓362位腸躁症女性吃嬰兒雙歧桿菌35624或安慰劑4週,腸躁症狀也是顯著改善。 最近,北卡羅來納大學的林格.庫卡(Ringel-Kulka)教授募集275位有腹脹腹痛問題、但還不到腸躁症的亞健康受測者,吃一個月嬰兒雙歧桿菌35624後,結果卻是沒顯著效果。「健康人」或「亞健康人」的臨床試驗真的不好表現出效益,只可惜益生菌產品若要以食品上市,就被要求要在健康人身上看到某些效果。 無論如何,嬰兒雙歧桿菌35624目前以AlignR品名在美加販售,以AlflorexR品名在歐洲販售,已經是有臨床數據支持的知名益生菌。(本文出處/摘錄自方舟文化出版《益生菌2.0大未來:人體微生物逆轉疾病的全球新趨勢》)
-
2020-12-10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網傳女注射輝瑞疫苗引發腳部皮膚病? BBC查證非事實
美國德州一位30多歲女子志願參加輝瑞/BioNTech新冠疫苗試驗,雙腳腳跟幾天後卻出現原因不明的皮膚病,一位親人幫她發起網路眾籌以支付醫療費,卻遭反疫苗分子拿去大肆宣傳,研究人員則趕緊調資料,證實她當初被施打其實是安慰劑,與皮膚病完全無關。BBC報導,當事人錢德勒(Patricia Chandler)10月注射第二劑輝瑞/BioNTech疫苗,5天後出門散步時,左腳開始出現痛覺,原本以為是鞋子磨腳,回家後卻發現腳跟一帶又腫又痛,還出現一個大水泡,根本沒辦法穿鞋子。右腳腳跟隨後也起水泡,讓她幾乎無法走路。錢德勒四處求醫,但因背部本來就不舒服,醫保費用負擔很重,一位親人好心幫她發起眾籌,指她「是最近的新冠病毒疫苗研究志願者,有著嚴重不良反應」,但沒有清楚說明原因。本來就有點懷疑的錢德勒看過文字敘述後同意貼文,卻沒料到事情在網路快速延燒。報導指一位反疫苗網紅就此貼文後被到處轉載,反疫苗網友也留言「猜此人是(疫苗)實驗參與者,還準備捲起袖子嗎?」,「看吧,他們試圖用疫苗蓄意傷害我們。」文章隨後又透過一個大談世界末日、疫苗與新冠肺炎陰謀論的福音派基督徒網站,繼續擴散到全世界的宗教與反疫苗的臉書粉絲團。BBC指出,為避免影響疫苗實驗結果,志願者通常不會知道他們被施打疫苗或安慰劑。但錢德勒指情況太過不尋常,輝瑞與研究人員不得不打破常規,調出紀錄證實她當初被注射的針劑是生理食鹽水。BBC獨立確認錢德勒的說法是事實,也諮詢數位無利害相關的皮膚科醫生,均指手臂注射生理食鹽水後,不會在腳部突然引發皮膚病。錢德勒因此事遭被挺疫苗與反疫苗網友圍剿霸凌,決定關掉社群媒體帳號。儘管批評反疫苗分子拿她當宣傳招牌「真氣人」,但她也了解當初的說明確實會引發誤解,坦承自己要扛起部分責任,「這是社群媒體,只要一秒就能分享,隨後再被轉載與暴紅。我的傷勢跟疫苗完全無關。我的錯,人們會犯錯。」
-
2020-12-02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醫師用心整理 1張表讓你秒懂新冠肺炎3大疫苗優缺點
全球新冠肺炎進入第二波大流行,但值得慶幸的是疫苗已上市有望,台南市立安南醫院整理目前三大疫苗的優缺點,看起來阿斯特捷利康生產的疫苗價格最便宜,也最容易保存,但前後進行兩次大規模的人體試驗,保護效力差異頗大而受質疑,莫德納的保護效果最好,保存條件負20度相較輝瑞的負70度較容易,但價格也最貴,一劑大約25美元、約750元台幣。全球努力研發疫苗,率先傳出好消息的是上述3家藥廠的疫苗,安南醫院副院長許秉毅等人,根據國外的最新資料,將3大疫苗的特色整理出來,讓人一目瞭然。許秉毅指出,目前引領風騷的3大疫苗龍頭為莫德納 (Moderna)、輝瑞 (Pfizer)/BioNTech、阿斯特捷利康 (Astrazeneca);莫德納與輝瑞的疫苗皆屬於「RNA疫苗」,目前已完成第3期試驗,且結果顯示成效良好。其中莫德納的人體試驗,受試者達3萬人,最終共計有95人感染新冠病毒。其中,安慰劑組感染者佔90人,疫苗組只有5人,疫苗之療效達94% (85/90)。輝瑞的人體試驗,受試者為4萬3538人,最終共計有170人感染新冠病毒。其中安慰劑組受感染者有162人,疫苗組只有8人,疫苗之療效為95% (154/162)。阿斯特捷利康使用的是「腺病毒載體疫苗」,該公司曾進行兩個人體試驗,結果差異頗大,第一個人體試驗,受試者為2741人,疫苗的療效高達到90%;第二個人體試驗,受試者為8895人,疫苗的療效只有62%。兩個實驗的數據綜合起來,平均疫苗療效為70%。許秉毅表示,由於阿斯特捷利康的疫苗試驗結果療效差異大,有點受到質疑。尤其令人費解的是:第一個人體試驗所用的疫苗劑量事實上較第二個研究的疫苗劑量小,保護效果反而高達90%,比第二個研究的62%好。他表示,許多人都關心這些疫苗使用起來到底安不安全,3家藥廠所公布的報告中,只有少數病人出現疲累無力、頭痛等副作用 ,嚴重副作用的發生率甚低。不過阿斯特捷利康在進行第3階段臨床試驗時,有一名受試者曾產生嚴重不良反應 (橫斷性脊髓炎, transverse myelitis),一度暫停試驗,後來經過該國的藥品健康管理局的核可後,試驗才有辦法重回軌道。此外,值得關注的是目前全球還有6株疫苗尚未完成第3階段的人體試驗前,就已經在中國、俄羅斯及阿聯酋被當地政府核可使用,預防效果及副作用發生率如何有待完整的研究報告。而疫苗的保存方式牽涉到未來的使用,許秉毅表示,阿斯特捷利康疫苗保存最為簡易,只需放在常規冰箱 (2-8°C),便可保存6個月。莫德納疫苗需保存在-20°C (等同於家用冰箱的冷凍庫溫度) 下。最困難保存的是輝瑞疫苗,因為該疫苗需存在-70°C,會造成保存和運送時的不便。
-
2020-11-28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牛津疫苗試驗惹疑 英政府指示評估使用授權資格
英國藥廠阿斯特捷利康與牛津大學合作研發的COVID-19疫苗日前發布第3期臨床試驗結果,卻因試驗出現瑕疵,讓這款疫苗的疑慮如滾雪球般增多,阿斯特捷利康考慮加做全球性試驗。阿斯特捷利康(AstraZeneca)與牛津大學23日發表結果指出,試驗過程觀察兩種不同接種方法。第一種是先施打半劑疫苗,等至少一個月後再給一劑完整疫苗,效力達90%;第二種則是兩劑都是完整劑量,也是相隔一個月接種,但這種方式效力僅62%,研發人員合併結果,認為疫苗平均效力為70%。但施打劑量不同,起初是因為研究人員搞錯疫苗劑量,才誤打誤撞發現防護力提高。「紐約時報」報導,兩種不同做法的試驗在英國與巴西進行,但阿斯特捷利康卻把兩種結果混在一起,不符一般藥品或疫苗試驗結果發布的標準作業。負責研發的阿斯特捷利康高管潘加洛斯(MenelasPangalos)25日受訪時為公司緩頰,稱劑量誤差是承包商所致,發現問題後,督導單位立即通報並決定繼續試驗,但改採不同劑量進行。潘加洛斯23日的說法是,公司原先沒有要做減量版的試驗,在英國執行試驗的研究人員原本應給受試者兩劑完整劑量,卻因誤算而錯給半劑。潘加洛斯當天形容這個失誤是個「天上掉下來的禮物」,讓研究人員碰巧發現效果更好的方式。然而,數據引人質疑的地方不只一處。阿斯特捷利康曾表示,接受先半劑、後整劑的受試者不到2800人,接受兩劑完整劑量的受試者則有近8900人。最大的問題在於,為何不同劑量間出現的效果差異這麼大?為何較少劑量反而出現較佳效果?這些關鍵疑問,藥廠與牛津大學研究人員都說不知道。此外,阿斯特捷利康只表示,試驗的初步分析是基於轉為受試者的131名有症狀確診者,卻未說明接受首劑一半劑量的受試者、正常劑量的受試者與接種安慰劑的對照組,這3組各有多少例確診。美國康乃爾大學威爾醫學院(WCM)微生物學與免疫學教授摩爾(John Moore)說:「這場(疫苗試驗結果)發表會,弄出的問題比給出的答案還多。」美國佛羅里達大學生物統計學與疫苗試驗設計專家狄恩(Natalie Dean)也說:「我就是不明白,他們那些資訊是從哪來的、是怎麼整併在一起的。」她推文表示,阿斯特捷利康和牛津大學「發布的試驗結果,在透明度與嚴謹度上都不及格。」美國的COVID-19疫苗與療法研發計畫最高主管施勞威(Moncef Slaoui)24日與媒體視訊時,也提到阿斯特捷利康和牛津大學疫苗的另一侷限性。他說,這款疫苗的半劑受試者年齡都在55歲以下,意即效果較好的方法未找相對脆弱的年長者試驗,可能影響到藥廠向監管機關提出的緊急授權許可申請。阿斯特捷利康執行長索利歐(Pascal Soriot)表示,公司有意加做額外的全球試驗,以確認首劑疫苗減半的做法是否真有90%的保護力。索利歐說,公司偏向加做試驗,而不是調整目前在美國進行的試驗。索利歐還說,他認為額外的試驗不會延誤英國及歐盟監管機關批准這款疫苗的時程。英國政府今天表示,已要求藥品監管機構評估這款疫苗是否符合取得緊急授權的資格。英國政府有鑑於疫情嚴重,此前已修法,讓英國能在歐盟藥品管理局同意之前就先核准疫苗。英國雖已於今年初脫歐,但在明年元旦前仍須遵守歐盟規範。
-
2020-11-18 癌症.大腸直腸癌
腹脹、腹瀉、便秘是大腸癌? 這些異常小心是卵巢癌...5成確診已晚期
40歲王小姐曾因卵巢良性腫瘤而開刀,術後持續追蹤,年初工作繁忙,用餐時間不固定,出現腹脹與便秘,但她以為只是小問題,日前嚴重便秘,好幾天無法如廁,就醫檢查,居然發現腫瘤,切片發現,癌細胞已擴至大腸,為卵巢癌晚期。 卵巢癌是女性癌症第7名 半數確診已晚期癌症登記報告顯示,民國106年卵巢癌確診人數為1,396人,發生率是女性癌症第7名,近5成患者確診時已至晚期,主要原因在於初期症狀多為腹脹、腹瀉、便秘,容易被忽略,以及缺乏有效的篩檢工具。中華民國婦癌醫學會理事長賴鴻政指出,晚期卵巢癌治療棘手,單以手術難以有效控制,需要搭配化學治療,療程結束後,威脅機率相率當高,平均7成患者在3年內復發,且每1次的復發期間會較前1次還要短。基因檢測 減少疾病復發風險「癌症治療逐漸走向個人化、精準化,透過基因檢測辨別患者本身的基因是否突變,藉此給予合適的藥物治療。」賴鴻政說,基因檢測也能減少患者復發風險,延緩疾病復發時間。臨床顯示,檢測結果如為BRCA基因突變,並接受過含鉑類化學治療有反應的患者,在服用精準藥物後,半數復發時間在56個月之後,而服用安慰劑組則半數在14個月內復發。據統計,全台約有15%至20%的卵巢癌患者具有BRCA基因突變,賴鴻政建議,患者一旦確診後即可進行基因檢測,若發現BRCA基因突變,就能考慮使用精準治療藥物。 BRCA基因突變的卵巢癌藥物納健保給付 定期檢查以利早發現、早治療台灣癌症基金會賴基銘說,針對BRCA基因突變的卵巢癌藥物價格昂貴,許多患者無法承擔藥費,今年健保將此藥納入給付,對於患者及家屬來說,可是一大福音。賴基銘指出,卵巢癌好發於40至59歲女性,建議中年女性定期接受骨盆超音波檢查,若1、2等親屬具有卵巢癌的病史,更應該定期檢查卵巢,如能早期發現,接受手術治療,5年的存活率高達9成。 (圖文授權提供/NOW健康)延伸閱讀: 3婦癌難早發現! 預防醫學專家告訴你該如何預防 初期症狀與腸胃道疾病超像! 40歲以上女性要慎防「無聲癌」
-
2020-11-17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嬌生COVID-19兩劑型疫苗後期試驗 將在英國展開
美國嬌生集團(Johnson & Johnson)今天就旗下實驗性2019冠狀病毒疾病兩劑型疫苗展開新的大規模後期試驗,並將評估施打第2劑是否能為防護力持久度帶來潛在增益。路透社報導,嬌生計劃招募3萬人參與這項研究,與9月開始招募多達6萬名志願者接受單劑疫苗試驗的另一項研究並進。嬌生指出,這項研究有6000名受試者將從英國招募,其餘受試者將來自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確診率高的國家,像是美國、比利時、哥倫比亞、法國、德國、菲律賓、南非和西班牙。這項試驗在南安普敦大學醫院(UniversityHospital Southampton)進行,共同主導試驗的小兒免疫學與傳染病學教授佛斯特(Saul Faust)表示,受試者會先施打一劑安慰劑或稱為Ad26COV2的實驗疫苗,57天後再注射第2劑疫苗或安慰劑。此前,嬌生正在進行中的早期至中期臨床試驗出現正面的臨時結果,顯示旗下研發中的單劑疫苗能誘發強烈免疫反應,且大致具有良好的耐受性。嬌生透過聲明表示,這項研究將衡量這款研發中的疫苗在第1劑和第2劑都施打後的效力,以評估對病毒的防護力,及施打第2劑後在延長防護力方面是否具有潛在增益。」嬌生的競爭對手輝瑞大藥廠(Pfizer)和德國生技公司BioNtech上週表示,雙方聯手研發的2019冠狀病毒疾病疫苗,在後期試驗的臨時資料中顯示具有9成效力,大大提升外界對於疫苗不久後可望問世的希望。輝瑞與BioNtech的疫苗利用一種稱作信使核糖核酸(messenger RNA)的新技術,嬌生的疫苗則使用常見的感冒病毒為載體,將來自冠狀病毒的遺傳物質傳入人體,以促進免疫反應。受試者招募工作將於明年3月完成,試驗將持續12個月。
-
2020-11-17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莫德納疫苗防護率近95% 一般冰箱就可保存1個月
英國廣播公司(BBC)報導,美國莫德納公司(Moderna)的新冠疫苗初步實驗數據顯示,防護率近百分之九十五,超過先前發表的輝瑞疫苗,且莫德納疫苗不用儲藏在極低溫,以一般冰箱就可保存一個月,更有利運輸配送。歐洲主要股市、美股道瓊指數期貨聞訊齊揚。美一周新增一百萬例路透統計,美國新冠病毒累計確診病例已突破一千一百萬例,且疫情升高速度加快。先前美國從八百萬例增至九百萬例花了十六天,從九百萬例增至一千萬例縮短到十天,現在一周就新增一百萬例,為疫情爆發以來最快增速。在亞洲,日本十四日通報新增一千七百多例,創單日新高,南韓連續第三天通報新增兩百多例確診,政府正在考慮加強社交距離限制。世界衛生組織十四日接獲全球各地通報新增六十六萬多例,創下單日新高。莫德納更易配送儲存全球疫情升溫之際,各界期盼疫苗有助化解危機。莫德納表示,他們在美國針對三萬人進行試驗,半數受試者注射兩劑疫苗,注射時間相隔四周,另外半數注射安慰劑。追蹤發現,最先感染新冠病毒的九十五名受試者當中,只有五人注射疫苗,另外九十人是注射安慰劑。莫德納表示,這顯示注射疫苗可大幅降低感染風險,保護率達百分之九十四點五。另外,九十五名感染者中有十一人症狀嚴重,都是注射安慰劑的受試群。莫德納疫苗在攝氏零下廿度環境可保存六個月,放在一般冰箱也能保存一個月,更容易配送儲存。相較之下,先前發表保護率為百分之九十的輝瑞疫苗,需要存放在攝氏零下七十五度極低溫。期望明年生產十億劑莫德納疫苗並未發現重大安全疑慮,但一些受試者接種後出現疲勞、頭痛等症狀。英國倫敦帝國學院教授奧普蕭說,這是他們預期會出現的症狀,代表疫苗正在發揮作用,包括出現良性免疫反應。莫德納稱這是「偉大的一天」,將在未來幾周尋求美國監管機構批准,在美國迅速提供二千萬劑,並期望明年可生產十億劑給全世界使用。指揮中心:爭取購買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莫德納新冠疫苗並未在COVAX第一波候選疫苗名單,但有可能在第二波名單中。指揮中心之前曾與莫德納公司有過接觸,最近也會積極洽談,了解該藥廠可能的供貨時程與劑量及冷鏈冷藏議題,將盡力爭取購買疫苗。除了莫德納和輝瑞,法國賽諾菲藥廠的新冠疫苗計畫明年中上市,且以一般冰箱冷藏即可保存,俄羅斯研發的Sputnik V新冠疫苗預防效果也達百分之九十二。和輝瑞合作成功研發疫苗的德國BNT創辦人沙辛表示,若廣泛接種疫苗,民眾可望在明年冬天之前恢復「正常」生活。
-
2020-11-11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輝瑞BNT疫苗先公布就是最好?專家點出六指標才是眉角
美國輝瑞和德國BioNTech日前宣布他們聯手研發新冠肺炎RNA疫苗,第三期臨床試驗初步結果顯示可預防症狀個案產生,效果達到九成,且未發現嚴重安全疑慮。這支疫苗就是台灣東洋日前宣布代理破局的BNT疫苗,此消息引起台灣民眾感到扼腕,公眾討論取得疫苗的焦點,瞬間全部集中在這支疫苗。不過,台灣大學流行病學與預防醫學研究所教授陳秀熙今於科學防疫說明會直播中提醒,疫苗的效益必須同時審慎評估六個重要指標。輝瑞發佈的第三期初步報告主要是證明「症狀個案減少」這部分,目前並不知道其他指標表現如何。陳秀熙指出,輝瑞11月9日的期中報告了94名確診個案,只有8名在疫苗組,86名都在安慰劑組,顯示疫苗對於新冠病毒症狀感染的保護力有達到90%,確實是好消息。然而,對於症狀感染的保護力,並非疫苗效益唯一的指標。陳秀熙提醒,上述結果必須小心解讀,雖然已經證明症狀個案減少,但是如果無症狀個案相對增加,即便可能有助於達成族群免疫,卻仍可能帶著病毒造成傳播,侵襲風險族群,這是仍是極大的挑戰,只能盡可能提高接種率。陳秀熙表示,疫苗效益的評估,必須同時看六個指標:感染防護、無症狀感染、症狀感染、嚴重個案、非嚴重個案、疾病負擔。另外美國食藥署目前建議,疫苗第三期臨床試驗通過的最低標準,是相對於安慰劑組,疫苗組的主要評估指摽書達到50%下降,最少效益的指標也要達到30%下降。陳秀熙指出,現有研發中的疫苗包括蛋白質疫苗加佐劑、載體疫苗,以及包括輝瑞BNT及美國Moderna這兩種RNA疫苗,根據目前正式發表的研究報告,以生物統計方法推估,上述各種疫苗的保護力都有達到七成以上。所有疫苗都需要長期追蹤,以了解長期會不會產生「疫苗與抗體依賴性增強作用」或「 疫苗相關性增強呼吸道疾病」,才能確定其安全性。陳秀熙說明,輝瑞BNT疫苗採取的隨機分配研究方法,在第一二期臨床試驗徵召18到55歲、65到85歲兩年齡層受試者,比較兩株RNA疫苗,發現BNT162b2這支疫苗有較低不良反應、較快轉換為抗體,便快速以此展開第三期臨床試驗。第三期試驗在美國、巴西、阿根廷、德國、土耳其、南非,預計共招募約4.5萬名受試者,截至11月8日已招募4.3萬人。受試者隨機分派到兩組,疫苗組間隔21天接種兩劑,預計要兩年後才能完成安全性及疫苗最終效益的評估,第三期臨床試驗計畫將進行到2022年12月11日。陳秀熙提醒,目前所有疫苗當中,包括輝瑞BNT的RNA疫苗以及英國牛津AZ的載體疫苗,都證實對T細胞的反應良好。這是很重要的效果,因抗體可能隨著時間消退,T細胞卻能夠可以持續反應,遭遇下次病毒感染時產生保護效果,這個效果在載體疫苗特別明確,其他疫苗也正在證明。陳秀熙說,台灣必須考慮所有的疫苗,謹慎看待不同疫苗的主要評估指標。也希望看到輝瑞的期末報告可以提出更多指標,例如是否能降低嚴重個案、降低無症狀感染等。
-
2020-11-10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輝瑞新冠疫苗效力9成!國內醫師提疑問:有算到無症狀感染者嗎?
美國輝瑞大藥廠(Pfizer)和德國BioNTech昨天(9日)宣布聯手研發的2019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預防新冠病毒的保護效力高達90%。不過國內有醫師提出諸多疑問,例如,這是指7天後的保護率有9成,那3個月後、半年後保護率剩多少?另外,無症狀感染者是否沒被算到,如果算進去,還是9成嗎?目前全球新冠肺炎感染人數累計超過5000萬人、120萬人喪生,美國總統當選人拜登的顧問、流行病學專家奧斯特霍姆(Michael Osterholm)甚至指出,未來3到4個月美將進入「新冠地獄」。不過昨天隨即有好消息傳出,美國製藥大廠輝瑞(Pfizer)和德國BioNTech(BNT)宣布兩家公司聯手研發的新冠肺炎疫苗,進行中的第三期臨床試驗顯示,抵禦新冠病毒的保護效力高達90%。兒科醫師楊為傑在其臉書《白袍旅人-兒科楊為傑醫師》提出一些疑問,他指出流感疫苗的有效性大約是50%上下,大部份的疫苗大致都在50-60%左右,因此輝瑞的這個新冠肺炎疫苗竟有高達90%的保護效力,難怪「舉世歡騰」!他引用輝瑞官網的數據,做出以下6點分析:1. 輝瑞宣布:實驗中的Covid 19 疫苗,有90%的有效性2. 目前實驗有 43538 位參與者,38955位有完成第二劑,目前沒有嚴重副作用(很好!)3. 這是「期中分析」的報告,非最終報告。分析的時間點,是在接種第二劑疫苗的七天後,去比較�接種疫苗與接種安慰劑兩組人員,得到Covid 19的比率4. 疫苗有效性 90%的意思是,接種疫苗的人,比沒有接種疫苗的人�其感染下降 90%。5.在第二劑疫苗的七天後,疫苗使得感染機率下降 90%官網報告也明確的說,這個數字可能會隨著時間而改變。譬如:接種三個月後?半年後?一年後?因為時間還沒到,因此無法分析。簡單來說,根據目前的分析。打完兩劑疫苗後七天後,保護率有 90%。也許一年後的保護率更高?也許更低?這個要神仙才知道了6. 雖然疫苗的長期有效性,仍尚未明朗,但是好歹他也還能撐一個月XD。在疫情肆虐的現在,至少這是個好消息。至少對美國來說。此外,楊為傑還提出了之前新冠肺炎遇到的很棘手的一個問題,即「無症狀感染者」。楊為傑指出,要計算疫苗有效性,就必須知道哪些人「被感染」,但 Covid 19有一部分是「無症狀感染」。在大規模臨床實驗中,去分析確診者是很重要的,但是會不會有一群「無症狀感染者」被遺漏掉了?再思考的深入一點。90% 的疫苗有效性,會不會是針對「有症狀的確診者」,如果把無症狀感染者加進去考慮,有效性會再上升?或是下降?都有可能。此外,如果疫苗的效果是減少發病,但還是會感染。那算出來的疫苗有效性就是「偏高」的。或者疫苗它不僅可以降低發病率,也可以降低傳播率,那疫苗有效性又是?
-
2020-11-10 癌症.卵巢.子宮
熟女腹漲便秘糞細如筷 竟是卵巢癌末期
40歲的王小姐有卵巢良性瘤開刀史,也有定期追蹤,後來陸續出現腹脹、便祕等症狀,有次用盡全力卻只能擠出細如竹筷的糞便,就醫發現是卵巢癌末期,癌細胞侵犯直腸才導致腸胃不適。現在她將希望放在基因檢測,若發現有BRCA基因突變,就能使用今年11月健保甫開始給付的晚期卵巢癌第一線治療藥物。抹片檢查普及,子宮頸癌患者減少,但「卵巢癌」這個新一代婦癌殺手逐漸浮現檯面。衛福部癌症登記及死因資料顯示,卵巢癌罹癌和死亡人數都已超過子宮頸癌,2017年在女性癌症發生率排名第七,2019年女性癌症死因也名列第七。台灣癌症基金會執行長賴基銘表示,卵巢腫瘤生長時不易有感覺,初期症狀常與腸胃不舒服混淆,加上無明確篩檢工具,導致近五成卵巢癌患者確診時已經是晚期,卵巢癌晚期才被診斷比率是乳癌和子宮頸癌的兩到三倍。中華民國婦癌醫學會理事長賴鴻政表示,研究顯示,即使接受完整化療,仍有七成卵巢癌患者在三年內復發,復發後無疾病惡化存活期會逐漸縮短,導致患者陷入化療和復發循環。健保署今年8月共擬會,通過口服PARP抑制劑Olaparib納入健保給付,適用於BRCA1或2基因突變的晚期卵巢癌合併第一線含鉑化療維持治療,11月1日生效。賴鴻政表示,BRCA基因突變會提高卵巢癌風險,有BRCA1突變的女性卵巢癌罹患率高達44%,BRCA2突變的女性也有17%在80歲以前罹患卵巢癌,全台約有10至15%卵巢癌患者具有BRCA基因突變。賴鴻政表示,研究證實,相較於服用安慰劑的 患者有半數會在14個月內復發,依照基因型接受精準治療的患者,有半數復發時間延長到56個月之後。建議患者不要放棄,積極與醫師討論治療方式 。
-
2020-10-28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食藥署:新冠疫苗12月完成一期臨床 目前尚無不良反應
針對本土新冠肺炎疫苗臨床試驗進展,食藥署今(27)日召開記者會說明,目前三家本土疫苗廠商含國光生技、高端疫苗及聯亞生技,皆已進入第一期臨床試驗,預計11月底可完成,預計各業者自12月開始將提出二期臨床試驗申請。食藥署藥品組副組長吳明美表示,已通知三家疫苗廠,在臨床試驗過程中若受試者出現嚴重不良反應時必須通報,但截至目前為止尚無接到不良反應通報。吳明美表示,國內三家廠商皆為次單位疫苗,針對健康受試者施打二劑,其中,國光已完成第1劑所有試驗者施打,第2劑預計在下周施打;;高端疫苗及聯亞生技針對第一劑沒疫苗已完成五成接種,第2劑預計在12月全數施打完畢。吳明美表示,食藥署參考美國在10月發布的COVID-19 EUA緊急授權指引,訂定國內EUA要件,因此定出了二期必須完成3,000人的受試標準,且這3,000人不能包含安慰劑的接種者。但是這3,000人可以包含海外受試者,也就是說,食藥署接受二期臨床試驗可以透過多國多中心臨床試驗方式來進行。吳明美說明,依照目前各公司臨床試驗進度,若在12月提出第二期臨床試驗後,預估收案時間也要到明年第2季。若藥廠緊急授權使用要件皆符合後,政府將針對每一家疫苗進行至少100萬劑的採購,也就是到明年上半年,政府將向本土疫苗廠採購300萬劑疫苗;但上市後仍需同步實施第三階段臨床試驗,各方面確立新冠疫苗品質安全有效後,才能獲正式藥證。
-
2020-10-28 科別.腦部.神經
失智症會遺傳嗎? 6症狀都非正常老化,神經內科醫師告訴你如何預防
關於失智症不少相關的衛教新聞都出現在生活周遭的訊息中,這也引發了A小姐的疑惑與恐懼,因為家中有三位失智症確診患者,雖然自身沒有明顯的失智症症狀,她開始擔心自己會不會也有可能得到失智症?造成失智症因素多 這些高危險族群要注意安南醫院神經內科李建欣醫師指出,失智症種類主要可分為:退化型(阿茲海默氏症屬於其中一種)、血管型、混和型與其他原因造成。導致失智症的危險因子,除了家族病史之外,高齡、女性和患有其他疾病,如糖尿病、頭部外傷、唐氏症者,也是失智症發生率較高的危險族群。出現6大狀況 恐非單純老化是失智李建欣指出,醫學上失智症的定義為「具有記憶及其他認知功能障礙,且其嚴重程度需足以影響其社會及職業功能」。「認知功能障礙」包含:無法勝任原本熟悉的事物、計畫事情或解決問題有困難、對世間與地點感到混淆、言語表達或書寫有困難、判斷力變差、情緒和個性改變等現象;若出現以上情形,有可能不是單純的一般老化現象。 阿茲海默氏症為最大宗 類澱粉蛋白斑塊是主要病理特徵類澱粉蛋白斑塊為阿茲海默氏症中最主要病理特徵,而阿茲海默氏症(Alzheimer Disease)為失智症中最大宗。李建欣醫師表示,不論造影結果如何,都可以作為診斷性評估的輔助,以利進一步治療或照護。造影結果陽性,可以建議往阿茲海默氏症藥物治療的方向進行;造影結果陰性,可以初步排除阿茲海默氏症可能性,可能會朝其他種類失智症病因評估。國外研究指出,藥物治療組與安慰劑對照組經過一年的治療,對照組明顯較治療組認知功能較差,之後兩組都接受治療,但是兩年後原始對照組病人(晚了一年治療)仍無法趕上原始治療組,可見及早確診、儘早治療的重要性。 類澱粉蛋白正子造影技術 及早發現失智初期類澱粉蛋白正子造影技術能夠在阿茲海默症初期時,輔助醫師確診或排除阿茲海默症,因此病患不再因病情發現太晚受苦,錯失預防病情惡化良機,造成無法挽回遺憾。李建欣提醒,高危險族群朋友應更多加注意自身及家人身體狀況,如出現初期失智現象要趕快就醫,要在症狀急劇惡化前接受適當治療,除可更有效延緩病情惡化外,病患及家屬更能提早規劃照護計畫,做好更充分準備一同抗戰失智症。延伸閱讀: 忘東忘西是記憶力不好,還是失智? 忘記到「這程度」很可能就是失智症 家有失智者該如何相處? 臨床心理師教3種溝通話術...不要硬碰硬
-
2020-10-08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從確診新冠到3天出院 川普是過度治療還是病情嚴重?
前天(2020-10-5)晚上收到一個LINE,它的開頭是:「轉載文章,僅為參考。想知道川普的醫療團隊如何醫治川普的武漢肺炎嗎? 看完底下的解釋, 我才了解他怎麼三天就可出院。本文是一位台大化學系畢業的范清亮博士所寫, 他在80年代把快速驗孕棒公司賣給Eli Lilly而成名.」這篇所謂的范博士的文章是用英文寫的,而它是敘述了川普總統的療程。我把它的重點歸納如下:第一、川普使用了Regeneron公司的《新冠抗體雞尾酒》,第二、川普使用了吉利德公司的《瑞德西韋》,第三、川普使用了類固醇藥Dexamethasone。這篇文章的結尾是:「請記住,藥物的類型和給藥順序至關重要。我希望FDA在接下來的幾天內批准Regeneron或Eli Lilly的抗體雞尾酒療法,這樣任何高危患者都可以盡快接受川普總統接受的相同治療。」所以,這位范博士對醫療團隊給予川普總統的治療是抱持高度肯定。只不過,不論是在醫學上,或是在法律上,這項治療都是有問題的。川普總統所使用的三種藥裡,《新冠抗體雞尾酒》是未經批准的,而《瑞德西韋》和Dexamethasone雖然有被批准,但卻不應當給輕症病患使用。Dexamethasone並沒有被批准用於一般病患,而是只能用於已經出現嚴重缺氧(肺功能有問題)的病患。而FDA之所以會設下如此嚴格的條件,是因為類固醇會抑制免疫系統,也會造成許多副作用,如潰瘍,憂鬱,快感,躁動,妄想症,等等。《瑞德西韋》是有被批准用於重症病患,而目前的證據是它能使住院天數從15天縮短至11天。雖然也有一些臨床試驗在測試《瑞德西韋》對輕症病患的療效,但目前還沒有清晰的答案。Regeneron公司的《新冠抗體雞尾酒》被川普的醫生說是《多株抗體》(polyclonal antibody),而很多媒體,包括許多台灣媒體,也都說是《多株抗體》,但事實上它是兩個《單株抗體》(monoclonal antibody)的混合劑。這兩個《單株抗體》都是針對新冠病毒的刺突蛋白(spike protein),而其作用都是阻止新冠病毒侵入細胞。這個《新冠抗體混合劑》目前還在進行第一和第二階段的臨床試驗。也就是說它是連第三階段的臨床試驗都還沒做,所以它離批准的階段還非常遙遠。Regeneron公司是在2020-9-29,也就是川普總統接受這項治療的三天前,才首度公佈臨床試驗的結果。所以,這個時間點實在是值得鼓掌叫好。根據這份臨床試驗結果的報告,共有275位病患參與試驗,而他們都是沒有住院的輕症病患。他們被平均地隨機分配到三個組:第一組是接受8公克的藥(高劑量),第二組是接受2.4公克的藥(低劑量),而第三組是接受安慰劑。結果是,平均而言,第一組的是8天之後就無症狀,第二組是6天之後就無症狀,而第三組是13天後才無症狀。所以,低劑量的效果是好過高劑量的,但是,川普總統接受的是高劑量的。不管如何,由於這個藥還沒被FDA批准,所以唯一可以合法使用它的情況是所謂的Compassionate use。也就是說,只有在醫生認為該病患已經到了《不治療就會死》的情況,才可以試用一個未經批准的藥。就是因為這樣,有好幾位醫生發表意見說,根據這個Compassionate use的使用來判斷,川普的病情應該是極為嚴重。請看下面這兩篇報導:2020-10-5Bussiness Insider(商業內幕)發表的‘That makes no sense’: Doctors say Trump is either getting overtreated for the coronavirus, which could be risky, or is more seriously ill than we know(“這沒有道理":醫生們說川普要么被過度治療,而這可能是有風險的,或者比我們所知道的病得更嚴重)。這份報導的第四段是:「在過去四天我們與20位醫生的對話中,出現了一個共識:要么川普是病情輕微,但卻被過度治療,而這有其自身的風險,要么他的病情是比他的醫療團隊所願意透漏的嚴重得多。」2020-10-6加州大學伯克萊分校發表的Trump’s COVID-19 treatments suggest severe illness, UC Berkeley expert says(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專家說,川普的COVID-19治療暗示嚴重疾病)。這份報導是採訪John Swartzberg,而這位醫生是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聯合醫學項目傳染病和疫苗學名譽教授。他說:「從川普的治療方案來看,他的病情是比他的醫療團隊所願意透漏的嚴重得多。」總之,從醫療團隊所提供的訊息來看,川普總統的病情顯然是不嚴重。但是,從醫療團隊所給他的治療來看,川普總統的病情顯然是非常嚴重。到底哪一個才是對,大概永遠都不會有答案。但可以確定的是,那篇范博士的文章卻會讓大眾誤以為,這麼一個問題重重的治療方案是值得推廣的。原文:川普的新冠:過度治療,還是病情嚴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