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4-12 新聞.元氣新聞
搜尋
孩童
共找到
929
筆 文章
-
-
2021-04-11 新聞.元氣新聞
亞洲第一本醫院「多多書」 醫師:助罕病兒遠離憂鬱
台灣兒童友善醫療進入新的里程碑,台大兒童健康基金會、飛行船文化公司和台灣首位波隆納插畫獎得主孫心瑜,共同創作亞洲第一本醫院主題《台大兒童醫院多多書》,讓孩童與家長以輕鬆、有趣的方式,了解醫院內部與治療相關事宜,未來進入醫院前因有上述「心理準備」,可減少未來治療時的不安,並呼應罕病兒治療過程,促進正向思考。「多多書」發源於德國,是指「沒有文字卻充滿豐富情節的圖畫書」,讓孩子與家人可以在圖像間,自由發展自己的閱讀習慣。台大兒童健康基金會、飛行船文化公司和台灣首位波隆納插畫獎得主孫心瑜今舉行《台大兒童醫院多多書》新書發表會,該書是亞洲第1本醫院主題多多書,讓兒童友善醫療進入新的里程碑。台大醫院小兒胸腔加護醫學科主任、兒童友善醫療專案計畫召集人呂立指出,一般孩童沒有接觸醫院的經驗,來醫院看診、治療時因陌生感常常會情緒不安、害怕,家長與孩童共同閱讀醫院主題的多多書,能認識醫院內部,讓孩童未來到醫院看診有「心理準備」,不再感到害怕。呂立說,許多罕病兒童壽命有限,因為疾病因素,常常會跟其他小朋友有些許「不一樣」,因此常常出現「別人可以,為什麼我做不到」的想法,甚至有罕病兒因此罹患憂鬱症,醫院多多書不只有醫院內部樣貌,也有實際治療過程,罕病兒童閱讀時會有共鳴,能讓他們了解「治療,是促進健康的儀式,而不是恐怖的名詞」,藉此用愉快的心情治療,達成健康。台大醫院兒童友善醫療不只多多書,呂立表示,醫院目前從空間、表達性藝術治療(如藝術、音樂)、兒童醫療輔導及兒童安寧等方向著手,可以陪伴患病孩童並正向思考,協助家庭了解就醫過程,也會透過引導、陪伴的方式,帶領在安寧病房的兒童「正向」走過生命最後一段時光。
-
2021-04-10 寵物.照顧指南
2童發燒腹瀉 寵物龜惹禍
養小烏龜當寵物要當心!衛福部台中醫院發現,有2名兒童發燒、腹瀉,檢查排除旅遊史、接觸史,也沒吃壞肚子,醫師發現兩人都養烏龜當寵物,糞便檢查發現沙門氏菌,才找出病因。台中醫院小兒科醫師陳敏恭說,6歲郭姓男童3月初發燒、腹痛,每天腹瀉8次,另名6歲徐姓女童也發燒、腹瀉、腹痛,伴隨嘔吐、食慾下降等,但都找不出病因,後來才知道是烏龜惹禍。醫師表示,2名患者共通點都是養小烏龜當寵物,烏龜體型小,常放在手裡與牠互動,沙門氏菌通常存在於健康的爬行動物、兩棲動物消化道,小烏龜看似健康乾淨,糞便就帶有沙門氏菌,孩子接觸烏龜或飼養環境,若不徹底洗手,經由糞口感染,造成急性腸胃炎。陳敏恭表示,沙門氏菌潛伏期約1至2天,常發生於食用被汙染的牛奶、雞蛋、蛋製品而感染,通常會出現腹瀉、腹痛、發燒、嘔吐等症狀,偶爾有血便、頭痛、關節痛,嚴重者甚至會脫水、休克。醫師提醒,若是5歲以下的兒童、65歲以上成人及免疫系統較弱的人,有可能併發嚴重的腦膜炎、骨髓炎等;家長應注意孩童與飼養動物互動情形,如發現兒童有嘔吐、腹瀉或發燒等病症,同時飼養有烏龜等兩棲動物,應儘速就醫治療,以免導致嚴重的併發症。
-
2021-04-09 該看哪科.兒科
2名6歲童發燒腹瀉!原來都有養小烏龜 真相大白了
6歲郭姓男童今年3月初因發燒、腹痛,一天腹瀉8次,另一名6歲徐姓女童也因發燒、腹痛及腹瀉、伴隨嘔吐、食慾下降等就醫,經衛福部台中醫院小兒科醫師陳敏恭診治,抽絲剝繭排除旅遊史、接觸史及食用不潔食物等發現,這二名病童的家中最近都養小烏龜當寵物,這時才真相大白,趕緊採集患者糞便進行細菌培養,發現了沙門氏菌,所幸經過治療,2名病童都健康出院。陳敏恭說,2名病童共同特點,都是飼養小烏龜,因為烏龜體型小,孩子們容易放在手裡跟它互動,而沙門氏菌通常存在於健康的爬行動物和兩棲動物的消化道,家中飼養小烏龜看似健康又乾淨,但其糞便就帶有沙門氏菌,孩童若接觸烏龜或飼養環境後,不徹底洗手,可能經由糞口感染,造成急性腸胃炎。陳敏恭指出,沙門氏菌潛伏期約1至2天,感染常見於食用被汙染的牛奶、雞蛋、蛋製品,通常會出現腹瀉、腹痛、發燒、嘔吐等症狀,偶爾出現血便、頭痛、關節痛,嚴重甚至脫水、休克,若是5歲以下的兒童、65歲以上成人及免疫系統較弱的人,有可能併發嚴重的腦膜炎、骨髓炎等。他提醒家長,平常應多注意孩童與飼養動物互動情形,如發現兒童有嘔吐、腹瀉或發燒等病症並同時飼養有烏龜等兩棲動物,應儘速就醫治療,以免導致嚴重的併發症。
-
2021-04-08 養生.聰明飲食
喝咖啡助減重?胃食道逆流?一張圖看懂咖啡常見迷思!
現代人幾乎每天早上都要來一杯咖啡,咖啡對人體的影響也越來越受重視。有人說喝咖啡會骨質疏鬆、胃食道逆流、心血管疾病,甚至有人說喝咖啡會致癌,這些是真的嗎?喝咖啡到底是利大於弊還是弊大於利?就讓我們一次弄懂咖啡的迷思。 根據美國標準,咖啡因每日建議攝取量成人不超過400毫克(台灣為300毫克)、孕婦為200毫克、12歲以上青少年為100毫克,未滿12歲孩童則不宜攝取。 人體吸收咖啡因的速度很快,喝咖啡後15分鐘到2小時是體內咖啡因濃度的高峰,也是提神效果最好的時候。除了提神之外,咖啡因還有輔助止痛的效果,這也是有些止痛藥會添加咖啡因的原因。 咖啡因過量會對人體造成一些壞處,成人每日攝取超過400毫克,可能會焦慮、失眠。短時間內攝取超過1200毫克會出現亢奮、思緒跳躍等更嚴重的精神異常,超過10000毫克可能致死。喝咖啡要喝到咖啡因中毒致死其實非常困難,換算起來需要在短時間內喝75杯以上的咖啡,事實上致死個案大多是服用過量的濃縮咖啡因藥丸或藥粉所致。另外,如果孕婦每日攝取超過200毫克,可能會引發子宮胎盤血管收縮,進而導致胎兒低體重或流產。 有長期喝咖啡習慣的人,突然停止不喝可能會出現「咖啡因戒斷」。患者會頭痛、疲倦、心情鬱悶、精神無法集中,這些不舒服會在停止喝咖啡後一至二天後達到高峰,之後持續二至九天。對於想戒咖啡的人,建議透過逐漸減量的方式來降低戒斷的不適。 很多人擔心喝咖啡會造成心血管疾病,但研究顯示並非如此。剛開始喝咖啡的人血壓會輕微上升,但是長期喝咖啡後血壓會逐漸降回原本的水平,也就是說喝咖啡並不會導致高血壓。另外,研究顯示長期喝無濾渣咖啡(法式濾壓壺、土耳其咖啡)會導致低密度膽固醇上升,進而引發心血管疾病。不過台灣民眾常喝的咖啡大多會濾渣,因此不會有這個問題。甚至每天適量攝取3到5個咖啡杯的咖啡,還可以降低心血管疾病及糖尿病的風險。 另外,很多人也擔心喝咖啡會造成胃食道逆流和骨質疏鬆。針對胃食道逆流,近期越來越多研究顯示喝咖啡並不會提高胃食道逆流的風險。早期認為咖啡豆富含草酸會抑制鈣質吸收,進而引發骨質疏鬆。不過咖啡豆泡成咖啡後,草酸含量並不高,大約只有紅茶的1/5、高麗菜的1/100、菠菜的1/1000,因此喝咖啡導致的鈣質流失微乎其微,幾乎可以忽略。 前陣子,咖啡致癌的議題也被廣泛討論。事實上,咖啡不僅不會增加癌症的風險,甚至常喝咖啡的人罹患皮膚癌、乳癌、前列腺癌的風險會輕微下降,而罹患子宮內膜癌和肝癌的風險更會明顯下降。咖啡對人體其他器官也有很多好處,咖啡可以保護肝臟降低肝指數、減少肝硬化、降低膽結石與腎結石的風險,更可以有效減少罹患帕金森氏症的機率。 近來研究還發現咖啡因具有控制體重的潛力,因為咖啡因會抑制食慾、提高基礎代謝率,長期攝取咖啡因的人較不易增加體重。不過很多市售的咖啡或能量飲料會添加糖分、奶油等高熱量的成分,所以建議想要控制體重的人慎選咖啡因來源,而黑咖啡就是很好的選項。 過去很多民眾擔心喝咖啡會對人體造成不良影響,但近年來越來越多研究顯示,適度喝咖啡(每日3到5個咖啡杯)不但不會引發心血管疾病、胃食道逆流等疾病,甚至還可以帶來一些好處。如果本來就有喝咖啡的習慣,不需為了健康因素特地改掉。民眾反而需要注意每日咖啡因攝取量,光一杯特大杯美式咖啡的咖啡因就超過200毫克,如果再喝可樂、提神飲料就很容易超標。總歸一句老話,所有的食物都應該適量攝取,過與不及對人體都不好。 《延伸閱讀》 .喝咖啡配B群更提神?專家:加速B群代謝 .喝咖啡有助對抗自由基?營養師教這樣咖啡更健康
-
2021-04-08 該看哪科.眼部
孫愛用3C不聽勸 醫師:長輩這樣做、孫近視度數愈低
3歲的可兒因父母工作忙碌,平日住在爺爺、奶奶家,起床就「開電視看卡通」,一提醒眼睛要適度休息,可兒卻哭鬧不聽,整個上午都在看卡通,父母週末見狀跟爺奶溝通,爺奶卻認為可兒爸媽不知道照顧小朋友的辛苦。小兒眼科專家指出,研究顯示,戶外時間愈長,近視度數愈低,長輩可帶孩子到公園「消耗孩童體力」,做早操、溜滑梯、盪鞦韆或一同散步等,小朋友不無聊,自然不會吵著用手機,遠離3C對眼睛的危害。衛福部國民健康署今舉行記者會,分享《手機還我 孩子不哭》手冊,傳授解決3C育兒10大困境的妙招,為孩子視力健康把關。有無近視(近視以大於等於50度為標準)與3C產品使用時間長短有關,根據2017年兒童青少年視力監測調查顯示,學童使用3C產品總時間大於等於1小時,近視風險比使用小於1小時者增加2.34倍。此外,許多國內外文獻指出,長期不正確使用3C,除影響視力,還可能影響孩子語言認知發展、睡眠品質及情緒管理,連帶影響學習專注力、導致肥胖等。3歲的可兒因父母工作忙碌,從小住在爺爺、奶奶家,一起床就要求要「開電視看卡通」,提醒中間要休息,可兒就哭鬧不聽,整個上午都在看卡通,父母週末見狀跟爺奶溝通,爺奶卻不高興了,認為可兒爸媽「只會出一張嘴,不知道照顧小朋友的辛苦」。對此,國健署表示,父母須先認知到長輩只是「協助教養」,且年紀大了,體力、視力或聽力有限,照顧小朋友其實更辛苦,若父母實在無法親自照顧小朋友,可以安排律動課、共學團體、美術課等,減輕長輩照護的負擔。若上述做法有難度,孩童照護仍以長輩為主,需讓長輩清楚了解使用3C的危害,馬偕兒童醫院兒童感染科主治醫師黃瑽寧指出,3C產品如電視、平板、手機等均有「藍光」,會影響孩童視力、睡眠深度,導致白天學習力下降。當兒童上國中前近視度數超過300度以上,「近視加深速度恐如坐火車一樣,拉也拉不回來」,黃建議,應即早落實「3010120護眼招式」,用眼每30分鐘休息10分鐘,若不想高度近視,每天戶外活動120分鐘,帶小朋友去公園、山上跑跳,研究顯示,戶外時間愈長,近視度數愈低。●《手機還我 孩子不哭》手冊連結: https://reurl.cc/2bl93a
-
2021-04-05 新聞.元氣新聞
太魯閣號事故 白袍醫漆黑隧道緊抱孩童令人動容
太魯閣號事故漆黑隧道現場,白袍醫師緊抱孩童照片令人動容;花蓮縣消防局救護義消大隊長、花蓮慈濟醫院骨科部主治醫師吳坤佶談及當時狀況,「只能用慘絕人寰形容」。救難人員陸續救出民眾,傷者雖分輕傷、中傷、重傷,但即使未受傷,同樣受到驚嚇。帶著年幼孫子的阿嬤因為被突如其來撞擊驚嚇得癱坐地上,身邊年幼孫子也跟著嚇哭。吳坤佶立即將哭鬧孩童抱在懷裡不斷安撫,溫暖擁抱讓小孩不再哭鬧,這個醫師給人溫暖安全依靠的畫面,一旁救護義消蔡哲文看著拍下這個溫情畫面。吳坤佶表示,當天約上午11時左右抵達現場,但因為隧道口沒有空間可行走,只能從火車上爬進去,再貼著軌道沿路切進去,連續反覆深入到最嚴重第7、第8節車廂。他與救災支援兄弟3人一組,把重傷、輕傷作初步分類,遺體則先放在火車櫃旁。「只能用煉獄來形容,令人不忍」,吳坤佶豐富搜救經驗,都沒遇過這麼嚴重狀況,當時卡在隧道裡車廂已經變形嚴重,空氣也很糟,混合著車油、屍塊味道。他提醒救災弟兄要冷靜深呼吸,如果不舒服,就靠牆休息。吳坤佶指出,現場救護人員先進行檢傷分類,所以救護車接轉可以很順利,醫院端也可以很快做初步醫療準備,讓救護過程可以發揮高效,把傷害降至最低。
-
2021-04-04 該看哪科.兒科
「小時候胖長大一定胖」 醫教3招遠離肥胖慢性病
4月4日兒童節,中壢天晟醫院纖體天成體重管理與代謝手術中心主任徐光漢提醒,國內有14.6%國小學童、16.9%國中生有肥胖問題,而「小時候胖,長大一定胖」,代謝性疾病還有可能找上門,建議青少年要養成健康飲食、多運動及充足睡眠的習慣,父母也要阻止孩童過度放縱,才能減少將來的慢性病問題。徐光漢表示,肥胖孩童除少數是受基因影響,大多是因為攝取過多熱量及糖類食物造成,由於胰島素過度分泌,小朋友常愈吃愈餓,惡性循環加上兒童自制力相對較低,肥胖問題就會隨之而來。徐光漢提醒,肥胖會誘發高血壓、高血脂、葡萄糖不耐症、糖尿病、氣喘、膽結石、胃食道逆流等疾病;肥胖兒童也常會因同儕壓力,容易遭受語言及肢體霸凌,或因對自我身材不滿,引發精神焦慮、憂鬱、暴食或厭食等問題。徐光漢指出,防治肥胖可從3個重點著手,第一,多喝水、均衡飲食、拒絕零食;第二,培養運動習慣,每日至少60分鐘中重度活動、避免久坐和晚睡及熬夜;第三,若身體質量指數(BMI值)大於24,應至兒科檢查與治療,及早解決肥胖問題,才能恢復正常的身體發育。
-
2021-04-02 該看哪科.牙科
揮別小朋友蛀牙夢靨 醫師籲掌握「二要二不」原則
「齲齒」也就是常說的「蛀牙」,是學童常見的牙齒問題。台中慈濟醫院兒童牙科醫師莊孟勳提醒,蛀牙不單純只是牙齒疼問題,更會影響到孩子的咀嚼、發音,甚至恆齒的發育,建議家長掌握「二要二不」原則,包括勤刷牙、定期接受口腔檢查、少吃甜食及家長不要以口餵食小孩。「兒童節不要再送零食給小孩了!」台中慈濟醫院兒童牙科醫師莊孟勳強烈呼籲,並根據國民健康署統計指出,2014年學生齲齒盛行率是65.58%,積極施行「校園口腔計畫」推廣潔牙、塗氟、漱口水使用的觀念,2019年學生齲齒盛行率已經下降到54.85%。莊孟勳發現許多家長或老師為了安撫孩子,往往會用餅乾糖果作為獎勵。其實糖類食物不僅會增加身體負擔,更是造成兒童蛀牙的主要原因之一。他說,糖是牙齒細菌的養分來源,當細菌吸收糖類養分後,便會開始產生酸性物質,進而會腐蝕牙齒的琺瑯質,導致蛀牙,建議每次進食後都記得要刷牙,才能避免口腔細菌滋生。除了勤刷牙減少牙齒的細菌,莊孟勳表示,「牙齒塗氟也是口腔健康的關鍵方法」,「塗氟」的用意是利用氟離子特性,讓孩童牙齒鈣化更完整,同時降低牙齒上的細菌活性,達到預防蛀牙效果。莊孟勳建議,「塗氟頻率一般約6個月塗一次即可,但對於高蛀牙率的孩童,就得增加塗氟頻次。」約14歲後待乳牙全部都換成恆齒後,再依牙齒健康狀況,根據醫師建議塗氟保養牙齒。莊孟勳表示,幫孩子作好口腔保健其實很簡單,養成「二要二不」的好習慣,就不怕蛀牙來煩惱。「一要」要勤刷牙,睡前、進食後都要刷牙。「二要」要定期接受口腔檢查,並接受牙醫師塗氟。「一不」不要傷害牙齒,少吃甜食,幼兒不含著奶瓶睡覺。「二不」不要以口餵食,家長自己咀嚼後的食物,不要餵食小孩。
-
2021-04-01 新聞.元氣新聞
兒童專責醫師試辦3個月揪疑似兒虐 5月擴至10縣市
少子化下每個孩子都是寶,衛福部去年10月在6縣市試辦兒童專責醫師計畫,追蹤3.5萬名幼童健康狀況,短短3個月揪出1例疑似兒虐案、30多名疑發展遲緩童,預計5月將擴展至10縣市。根據內政部2020年人口統計,全台新生兒出生數為16萬5249人,創歷年新低,衛生福利部近年除了致力提升生育率,去年行政院也核定「優化兒童醫療照護計畫」,包括發展幼兒專責醫師制度、強化周產期醫療體系等。衛福部醫事司司長劉越萍今天受訪時表示,現代人孩子生得少,很多新手爸媽對於孩子照顧觀念不足,以往一旦遇到孩子多年沒打疫苗、健檢出問題也沒回診的情形,醫師也束手無策。劉越萍說,為了解決這問題,衛福部去年在桃園市、新竹縣、新竹市、雲林縣、宜蘭縣、屏東縣等6縣市,針對3歲以下試辦兒童專責醫師,由診所醫師導入個案管理概念,定期追蹤孩子是否按時接種預防針、牙齒塗氟,是否有生長遲緩、延遲性黃疸等問題。她表示,院所須成立通訊群組或提供醫師手機號碼,讓家長可即時聯繫,建立長期信賴關係;另外,也將連結社政和衛政服務,找出身處高風險家庭的孩童,避免家暴、兒虐事件發生。醫事司簡任技正李中月說,目前6縣市兒童涵蓋率約26%,總收案人數約3.5萬人,協助超過半數幼童進行牙齒塗氟、揪出1600多名兒童延遲性黃疸、找到30名孩童疑似發展遲緩,另也發現1名疑似遭虐的高風險家庭孩童,5月起試辦計畫再擴及4縣市,目前縣市名單仍在評選中,盼照顧更多孩童。
-
2021-04-01 該看哪科.兒科
兒童過敏 逾4成缺鐵
● 過敏兒夜咳,留意是否缺鐵● 學齡前兒童、青少年是缺鐵兩大族群,會影響成長● 小心補充鐵劑過多,會造成肝臟負擔春天氣候乍暖還寒,4歲半的小真晚上入睡後夜咳連連,有時候會咳到吐,就醫檢查才知,小真不僅是過敏兒,且血液「缺鐵」嚴重,醫師開立兒童氣喘用藥外,還外加鐵劑補充,更鼓勵日常飲食要均衡攝取。半年後,小真的臉色恢復了紅潤,過敏夜咳頻率也明顯減少。過敏氣喘影響鐵質調控兒童節將至,天下父母無不希望孩子健康的長大,卻常因寶貝長期過敏問題困擾萬分。振興醫院兒童醫學部主治醫師羅玉芳指出,國內3至7歲的兒童過敏盛行率達三分之一,其中45%有缺鐵問題,由於長期貧血會影響食欲、生長以及活動力,許多有過敏兒的家庭常會忽略此問題。羅玉芳說明,如果孩子是因為偏食導致鐵質攝取不足,這是單純性的「營養性缺鐵」;但若是慢性過敏氣喘的孩子,由於身體長期處於慢性發炎狀態,會導致體內鐵質的調控,轉向抑制鐵質的吸收,形成「發炎性缺鐵」。咀嚼不好也會誘發貧血鐵是人體能量的來源,攸關氧氣的運送、細胞的繁殖、免疫力的調控,開業兒科醫師許惠春表示,臨床上,引發過敏的成因很多,鐵雖然還未被證實有直接因果關係,但過敏兒童確實要更留意缺鐵帶來的成長影響。學齡前兒童、青少年是缺鐵兩大風險族群,嬰兒時期若轉換副食品不順,咀嚼不好也會誘發貧血。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統計發現,開發中國家0到4歲兒童約有30%鐵質不足,5到14歲孩童更高達48%。另外,一份西元1990到2010年的大型統計顯示,如果飲食中沒有鐵質強化,學齡前兒童高達40%缺乏鐵質。不同年紀缺鐵標準不同依不同年紀、不同的慢性疾病,WHO對兒童鐵質缺乏的定義有二:一是鐵蛋白小於12 ug/L(小於5歲)或小於15ug/L(大於5歲);另一是運鐵蛋白飽和度小於16%。羅玉芳說,小真的鐵蛋白只有5ug/L、運鐵蛋白飽和度低於5%,鐵質嚴重不足。對於這類發炎性缺鐵的孩子來說,除了積極控制過敏,還要解鎖身體對鐵質的吸收,一旦鐵質能在體內正常運轉,才可以幫助身體的免疫力正常。搭配維他命C幫助吸收羅玉芳提醒,過多的鐵劑會造成肝臟負擔,缺鐵的補充需經醫師評估,可搭配維他命C幫助吸收,勿喝牛奶會影響效果,最重要的是日常飲食均衡,蔬果、紅肉等適量攝取。許惠春表示,缺鐵也會影響孩子的認知,臨床上若發現孩子臉色蒼白、偏食、活動力不足、體重過低,可進一步抽血檢測是否缺鐵,建議透過原型食物的多方攝取如蛋黃、牛肉來補充營養。
-
2021-03-31 癌症.抗癌新知
公布最新兒少前5大癌症 兒童最易罹患白血病
衛福部國健署今公布最新2018年兒童及青少年癌症登記數據,2018年0至17歲兒童5大癌症發生人數(男女合計)依序為白血病、淋巴瘤、生殖細胞瘤、中樞神經瘤、其他上皮癌(甲狀腺癌為主),與2017年相比較,除淋巴瘤、生殖細胞瘤順序互換外,其餘序位與2017年相同。2018年0至17歲兒童新發癌症人數為542人,2009年為664人,標準化發生率2018年與2009年同為每10萬人口14.4人,國健署代理署長賈淑麗表示,以10年趨勢來看,標準化發生率整體大致持平,沒因少子化上升。國健署癌症防治組組長林莉如分析,白血病同時為0至17歲男女童最主要的癌症,占2018年新發癌症個案數的3成,不同年齡層好發癌症型態有所不同,僅白血病及淋巴瘤在不同年齡層都維持在前5大癌症,0至17歲男童癌症標準化發生率為女童的1.2倍。男童新發癌症人數為308人,2018年0至17歲年齡標準化癌症發生率為每10萬人就有15.7人罹癌,5大癌症發生率順位依序為白血病、淋巴瘤、生殖細胞瘤、中樞神經瘤、軟組織肉瘤。女童新發癌症人數為234人,2018年0至17歲年齡標準化癌症發生率每10萬人就有12.9人罹癌,5大癌症發生率順位依序為白血病、中樞神經瘤、生殖細胞瘤、其他上皮癌、神經母細胞瘤。對於男女兒少5大癌症差異,林莉如說,淋巴瘤則較好發於男童,為男童發生率第二高之癌症,標準化發生率每10萬人口2.6人,為女童的3.1倍;其他上皮癌(甲狀腺癌為主)較好發於女童,標準化發生率為男童的1.9倍。兒童癌症基金會董事長林東燦表示,不同於成人,兒童沒有器官癌變的癌症,但兒童罹癌原因仍然不明;臨床上雖有家長會先做基因檢定,後來家長有白血病,小孩也不一定會罹患白血病;後天基因變異也有可能會引起癌症,但具體如何造成,通常都需要多年觀察才能得知,只能靠家長發現。相較於成人癌症,兒童癌症的治癒率高,國健署表示,各癌症之5年存活率皆達5成以上,整體5年存活率約8成,且兒童對於化學治療之耐受程度也較成人佳,細胞再生能力好,能夠承受較密集且高劑量的化學治療,故若孩童發生「燒、紅、大、腫、痛、神、視、輕、白」 等徵狀,應盡速帶孩童就醫診治,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
2021-03-28 新聞.用藥停看聽
出遊前會吃暈車藥嗎?藥師提醒:五大族群不適合使用暈車藥
清明連假即將來臨,防疫之餘想開心出遊,又怕暈車不舒服?許多人會提早服用暈車藥來預防不適症狀。但是,你知道嗎?暈車藥並非人人都適用!該如何避開暈車藥的用藥地雷呢?食品藥物管理署(下稱食藥署)邀請社區藥局郭建宏藥師為大家說明使用暈車藥的注意事項,藉以掌握用藥安全,旅途更安心。暈車藥可減少接收過多訊息,避免大腦感到混亂當您感受到暈眩、想吐等不適的暈車、暈船或暈機等症狀,統稱為「動暈症」,這是人體與外界接觸的三個感覺管道:視覺、前庭覺、本位覺,三者感受的訊息不一致,使大腦感到混亂而造成的症狀,並不是一種疾病。暈車藥能協助身體阻斷過多的訊息,減輕或避免動暈症的相關症狀。市面上最常見的暈車藥,以第一代抗組織胺藥品及阻斷神經傳導物質乙醯膽鹼的抗膽鹼藥品為主。何時使用最有效一般暈車藥分為口服和貼片等劑型,口服劑型於搭乘前30分鐘至1小時服用,貼片至少在搭車前4小時貼於身體無毛髮處,例如耳後,才能發揮效果。臨床上常遇到民眾忘記提早服用暈車藥,導致藥效不佳。食藥署提醒,使用前應詳閱說明書,因每種藥品效果與持續時間不一,若不注意可能會因過量而造成危害。常見的暈車藥副作用包含口乾、尿液滯留、嗜睡等,許多藥品不適合與暈車藥一起服用,例如感冒藥、抗過敏藥中常含有抗組織胺成分,若同時使用,恐會加重副作用;而失智症藥品的作用機制有些與暈車藥相同或衝突,若同時服用,可能產生不良影響。另外,部分暈車藥可能會引起嗜睡或是注意力不集中等副作用,如需駕駛或操作危險器械者亦不建議使用。「五大族群」不適合使用暈車藥:1.良性前列腺(攝護腺)肥大患者:因暈車藥會抑制尿液分泌,會使良性前列腺肥大症狀加劇。2.青光眼患者:可能造成眼壓升高,導致青光眼加重。3.六歲以下孩童:因肝腎功能發育未完全,不易代謝藥物。4.高齡者:常服用多種慢性病藥,不同藥可能會產生交互作用,且因肝腎機能較差,更容易產生副作用。5.懷孕未滿三個月的孕婦食藥署提醒,不適合服用暈車藥者,可由改善空氣流通、坐在交通工具內相對平穩的位置,以減少動暈症的症狀。此外,購買暈車藥時應先諮詢藥師或醫師,確認是否適合服用,且勿將藥品分享親朋好友,以免不適合的族群在使用後產生不良影響。原文引用自:藥物食品安全週報
-
2021-03-22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全台醫護最年長打AZ疫苗? 和信院長黃達夫:不緊張
我國今日開打新冠肺炎AZ疫苗,早上7時許,行政院院長蘇貞昌已率先施打。11時許,今年82歲的和信醫院院長黃達夫與其他9位醫事人員也施打AZ疫苗,對於可能是「施打AZ疫苗的最高齡醫事人員」,他坦言,施打時並不會緊張,只有感覺到有針插入體內,接種後未有不適。從醫超過60年的黃達夫說,「我對AZ疫苗安全性有信心,希望大家接受,好好利用」,他進一步說明,施打疫苗後有一定保護力,能讓需要出國的人出國,促進進出口貿易順利進行,台灣才能與世界經濟發展同步,盼率先施打能讓全院醫護人員對AZ疫苗放心,並帶動全國人民踴躍接種疫苗。和信醫院今日上午11時由院長黃達夫、副院長蔡哲雄等帶頭施打,共計10名醫事人員接種AZ疫苗,包括感染科、放射腫瘤科、身心科、消化內科、麻醉科等科別;目前配送到600劑AZ疫苗,其後將開放門診,分批安排院內有接種意願的第一線醫護人員開始接種。和信醫院防疫工作小組主任施長慶表示,該批疫苗是台灣第一批COVID-19疫苗,醫院已在防疫工作小組多次討論接種流程,也完成院內醫事人員施打意願調查,今日施打過程順利,接種後觀察30分鐘也未發生特殊情況,接下來會審慎監控每位同仁施打後身體狀況。對於還未接種疫苗的一般民眾,黃達夫提醒,務必落實基本防疫措施,「勤洗手、戴口罩」,除孕婦、孩童及免疫力較差(如感冒)者,未來希望其他民眾皆能接種新冠肺炎疫苗,抵禦疫情。
-
2021-03-16 科別.骨科.復健
預防脊椎側彎?專家傳授簡易居家脊椎矯正3運動
就讀小五的黃小妹,常向父母抱怨肩頸僵硬、腰痠背痛,父母原以為只是上體育課肌肉痠痛,只讓孩子貼藥布,症狀嚴重時,則選擇用民俗療法治療。但症狀卻時好時壞,直到在學校健康檢查時,才發現脊柱有不正常彎曲現象。 安排至醫院複診,確診為功能性脊椎側彎,經安排物理治療後終改善症狀。亞洲大學附屬醫院脊椎暨疼痛治療中心主治醫師徐瑋璟表示,功能性脊椎側彎指的是,站立時脊椎呈現S型或C型的彎曲。 發生原因多為姿勢不對稱所致,例如,孩童長期把厚重書包背在單邊肩膀上,寫功課時常常身體歪一邊,或時常癱坐沙發玩3C產品等。他提醒,家長應於小孩發育時期就應特別注意孩子姿勢,以免日後影響身高或視力發育。 物理治療師楊詠順指出,可透過簡單的方式,自我檢視是否有脊椎側彎的現象,包括兩邊肩膀是否等高、是否有一側肩胛骨特別突出、兩側腰部曲線是否對稱,以及身體往前彎時,是否有一側背部特別突出。 為避免造成功能性脊椎側彎發生,平時須注意:選擇雙肩背負式背包、站立時避免駝背及三七步、坐姿時保持端正避免身體歪斜。此外,楊詠順也提供日常簡單運動,讓大家可在家伸展脊椎,加以矯正。 伸展運動1:貼牆壁站立 將兩腳打開與肩同寬,抬頭挺胸縮下巴,將後腦杓、兩側肩胛骨、臀部及後腳跟輕鬆靠著牆壁,且鼻子、下巴、胸骨連成一直線,一次維持5~10分鐘,一天3次。除了能改善駝背姿態,養成抬頭挺胸習慣。 伸展運動2:脊柱平衡運動 採四足跪姿,將右手臂往前伸、左腳向後伸展,並維持10秒後;換邊,將左手臂往前伸、右腳向後水平伸展,維持10秒。配合呼吸反覆交替練習,一次10~15下,一天3次。 伸展運動3:背部肌肉訓練運動 採趴姿,以肚子為支點,雙手向前伸展,再將雙腳同時抬起離開地面,維持5秒後、休息。一次10~15下,一天3次。該動作因四肢離地抬起,身體重量全數落在腹部,因此需要背部肌群大量參與做工,能強化後背肌群。 徐瑋璟提醒,不論是發育中的孩童或是成人,平時應該隨時注意自己的姿勢,若有不正常歪斜,或身體出現疼痛,就應該尋求專業醫師的協助,並且透過日常運動來強化和維持正確姿勢。
-
2021-03-15 科別.眼部
小二童近視暴增百度 醫曝台灣小孩近視2尖峰時段
寒假、228連假結束,各校陸續完成視力檢查,南投縣一名小學二年級王姓女童近期赴衛福部南投醫院眼科複檢,因為她的近視竟在寒假失控爆增100度,令家長崩潰;醫師呼籲家長不能輕忽近視,更必須積極協助孩子防範及治療。南投醫院指出,根據台大醫院眼科林隆光教授等人針對台灣民眾近視發生年齡及近視進行速度作縱系列之研究,發覺近視產生後就會以一定的速度增加,其中國人近視發生的年齡有兩個尖峰時段,一個是7至8歲,另一個則為13至14歲。由此可知,小學期間是近視度數增加的高峰期,而連假期間更易導致孩童近視度數暴增,王姓女童就是因為開學後視力檢查異常,學校發放視力健康檢查複檢通知單,才由家長帶至該院眼科求診,檢查後發現度數整個失控,暴增100度。南投醫院眼科主任何建賢也說,一般而言,小一至小四平均每年增加100至125度,小四至國三平均增加75至100度,高中後速度減緩平均50至75度,大學後則約為每年增加25度,所以愈早產生近視將來變成高度近視的機會也就愈大。王姓女童在短短一個多月時間就暴增100度,等於是每年增加度數平均值,經診治詢問,這才知道她在年節和寒假期間,長時間的看電視、玩手機或電動玩具,又沒按時滴點控制度數的散瞳劑,造成近視度數加速暴增,這絕對不是好事。何表示,近視在近年來已被明確定義為疾病,而近視度數增加,重新配置眼鏡,不僅花錢更恐形成高度近視,衍生視網膜剝離、黃斑部病變、青光眼、白內障等併發症,若不注意可能會失明,家長不能輕忽,更必須積極協助孩子防範及治療。而清明連假將至,南投醫院提醒,3C產品易導致長時間及近距離用眼,嚴重違反近視防治原則,建議家長多陪小孩從事戶外活動,限制小孩閱讀及使用電子產品時間,理想狀況應每半小時就休息10分鐘,有助降低近視過早發生或度數增加。
-
2021-03-15 養生.保健食品瘋
用發泡錠預防感冒、補充維生素?營養師:小心副作用
不少人不喜歡白開水的平淡或覺得有股怪味,因而常用發泡錠取代白開水,當作日常水分的補充 隨時隨地來上一杯,甚至還有人把發泡錠當作預防感冒的首選飲品,想到就泡來喝,甚至當作感冒的治療妙方。發泡錠6大好處 提神、維持免疫力功能營養師宋明樺表示,市售的發泡錠商品種類眾多,主要以維生素B群、維生素C、鈣質等礦物質占大宗。目前坊間常見的發泡錠多以B群加上維生素C,或鈣質搭配維生素D為主,兩種皆有以下幾個優點:1、防口角炎、口瘡:B群可預防口角炎、口瘡疾病。2、提振精神:B群及維生素C可參與人體的生理反應,是天然的輔酶,正常的身體作用頻率深受其影響,通常維生素C或B群缺乏的人較容易疲倦、精神不濟、無法集中注意力等。不過,食用過量又可能會破壞腸胃道的天然環境,因此,食用發泡錠來補充維生素 C或B群必須謹記「適量」原則,過與不及都不好。3、維持正常免疫功能: B群及維生素C屬於微量營養素,透過各種營養素的攝取,提供一天所需的活力來源;基本上,適量的B群及維生素C參與體內免疫作用,形成人體一道天然屏障,用來阻絕外界各種細菌及病毒的入侵。4、方便補充:B群及維生素C所製成的發泡錠,十分方便隨時補充不足的營養素,尤其是年紀大、吞嚥困難的長者,很多人都有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等慢性疾病,每天都得吞藥控制三高指數,有時藥物味道不好、甚至有苦味,這時補充發泡錠,一方面除能轉移藥物苦味,另一方面還能補充微量元素,提供身體所需的重要輔酶。5、提高腸道鐵質吸收率:某些富含鐵質食物在腸胃道的消化利用率並不高,這些營養素往往還未被身體完全吸收,就可能排出體外,形成另一種浪費,例如深綠色蔬菜、紅肉、動物內臟等。不過,維生素C卻能提高腸道的鐵質吸收率,因此,不少餐廳常有牛肉搭配檸檬汁的料理,如此就能增加鐵質在腸道的吸收利用;同樣地,吃完深綠色蔬菜或紅 肉等高鐵食物,若能來杯含有維生素C的發泡錠,也能提高身體對鐵質的吸收。此外,維生素C含有東方女性最愛的美白、抗氧化功效,還能預防牙齦出血。6、增加骨質密度:不只是鐵質,某些鈣含量豐富的食物,像是牛奶、芝麻、小魚乾等,能增加骨質密度、幫助骨骼生長,並穩定神經、有助神經訊息傳遞,此時若能搭配飲用含維生素D成分的發泡錠,就能提高身體的鈣質利用率。過度依賴發泡錠 有害健康雖然發泡錠含有一些維生素及礦物質,食用之後對身體有益處,但畢竟不是天然 的蔬果食材,而是化學加工的營養補充品,長期依賴食用、甚至取代白開水,不 但無助於健康,還可能造成一些傷害。發泡錠口味多 恐破壞腸胃道環境宋明樺指出,發泡錠之所以能夠遇水起泡,主要是添加了鹼性的碳酸鹽或碳酸氫鈉、碳酸氫鉀、小蘇打等,這些鹼性物質有可能影響腸胃道環境,並中和胃酸,使得食物的消化吸收受到影響。然而,為吸引消費者購買,廠商紛紛推出各式各樣口味的發泡錠,包括檸 檬酸、蘋果酸、橘子及葡萄口味等商品,這些酸性成分與碳酸氫鈉的鹼性成分經過酸鹼中和,也可能會影響腸胃道環境,尤其是胃酸分泌不多的老人家,一旦食用太多發泡錠,恐會影響食物的消化吸收。非天然添加物 易增加肝臟負擔值得一提的是,具有酸性及鹼性成分的發泡錠,一般不容易製成錠劑,通常須使用黏著劑、化學添加物等,才能製成錠劑,方便消費者使用;但這些非天然的添 加物卻可能增加身體負荷。宋明樺說明,一般而言,脂溶性營養素由肝臟代謝,水溶性由腎臟代謝,即使水溶性維生素不易沉積體內,可經由腎臟排出,但食用量過大仍會增加腎臟的工作量,因此,長期大量飲用發泡錠恐會增加肝腎負擔、不利健康。碳酸易致蛀牙 飲用完記得漱口由於發泡錠的碳酸成分也會酸蝕牙齒,長期飲用若未注意口腔清潔,也容易蛀牙。宋明樺建議,飲用發泡錠後記得刷牙,若上班族在辦公室不方便潔牙,也需簡單稍微漱口。苯酮尿症的人不要吃 避免增加身體負擔為增加發泡錠的口感及賣相,業者常會使用香料、色素,甜味劑等食品添加物,通常糖分太多。國外研究指出,若把添加香料及色素的發泡錠當水喝,長期易致注意力不集中、學習力下降;至於滿足味蕾、追求適口性的發泡錠則會使用甜味 劑,一旦添加的是代糖「阿斯巴甜」,也不適合有苯酮尿症的患者食用。維生素C吃過量 恐有副作用 雖然維生素C具有抗氧化功效,目前成人建議量為每天100毫克,但部分發泡錠 含過量的維生素C,若長期食用大量容易導致噁心、嘔吐、腹痛、腹瀉等症狀。宋明樺強調,平時若過量食用的人,一旦突然不吃或減量、改吃標準建議量,也可能出現反彈,造成維生素C缺乏副作用,常見症狀包括牙齦出血、傷口癒合等。發泡錠不會造成脹氣 避吃產氣食物為上策發泡錠遇水會啟動化學作用,使得氣泡不斷增加,部分人擔心食用發泡錠會不會造成腸胃脹氣不舒服?宋明樺說,答案是不會。發泡錠的氣體不多,也會揮發至空氣中,與其擔心發泡錠脹氣,倒不如注意某些食物,像是奶豆類製品、啤酒、碳酸飲料等含氣食物,反而更容易引起腸胃脹氣不適。維生素C治療感冒效果有限 熱水緩解更有用若感覺這陣子身體較虛弱,或覺得自己快要感冒、甚至已有流鼻水、咳嗽等的感冒初期症狀時,若沒時間到醫院看診,有些人會把發泡錠加入白開水中,希望能治療感冒或改善不適症狀。宋明樺提及,補充維 生素C雖有預防感冒功效,但富含維生素C的發泡錠對於已經有感冒的人飲用,其治療效果不大;一旦有細菌或病毒感染,並引起一連串的症狀,此時喝熱開水的症狀緩解效果反而較發泡錠來得好。額外補充營養素需適量 保存期限內飲用完畢若是真的想透過發泡錠來補充B群及維生素C,或攝取鈣質及維生素D等營養素, 應掌握適量原則,因市售發泡錠包裝上的每日營養建議標準主要以「成人劑量」 計算,但孕婦及孩童若吃同樣份量並不適合,通常孩童是成人量減半或1/3,至於懷孕女性因孕程變化,所需的營養素不同,因此,必須吃孕婦專用的維他命。發泡錠開封後,宋明樺提醒,應在一定的保存期限內食用完畢,最好是1、2個月內吃完,主要是發泡錠含有碳酸氫鈉或碳酸鹽、小蘇打、檸檬酸等成分,加上黏著劑、甜味劑等人工添加物,這些物質接觸空氣的時間太久,有可能變質或產生化學反應變化。延伸閱讀: ·吃柳丁、橘子、芭樂提升免疫力? 淺嚐就好!維生素C攝取超過這量反而會缺乏 ·很多人都白吃了!益生菌改善過敏、顧腸胃無感? 營養師曝7種NG吃法
-
2021-03-12 科別.風溼過敏免疫
吃飯咳到吐以為是感冒 咳月餘未癒才知寶貝是氣喘兒
最近日夜溫差大,不僅是感冒好發期,更是最容易誘發氣喘的季節。今年五歲的小偉(化名),感冒咳了一個月未痊癒,一停藥又開始咳,甚至會吃飯咳到吐,焦急的爸媽帶小偉就醫,一下才得知小偉不僅常咳嗽,還有皮膚過敏史,平日常流鼻水,近一步檢查才發現小偉是氣喘兒。國內氣喘盛行率約為5-10%,其中20歲以下的兒童及青少年盛行率更高達15%。書田診所小兒科主治醫師蘇軏表示,像小偉這樣久咳誤認為是感冒,直到檢查才發現是氣喘的孩子並非少見,臨床觀察主訴咳嗽的患者,每5人就有1人與氣喘相關。氣喘是呼吸道受到過敏原刺激後產生一連串的發炎反應,常見的症狀包含咳嗽、呼吸急促、呼吸喘鳴聲和胸悶。蘇軏提醒,過敏體質兒童是氣喘高危險群,倘若出現呼吸急促、無法完整說完一句話、明顯聽到喘鳴聲時,可能是急性氣喘發作須盡快就醫。家長可透過哪些細節解決孩子是否可能是氣喘兒?蘇軏建議,可觀察孩子是否常常晚上睡覺咳到醒,夜咳與喘鳴是兒童氣喘常見的慢性症狀,然而有時會因誘發因子,如塵蟎、黴菌等過敏原、空氣汙染物、氣候變化、環境刺激物造成症狀加重。另外,感冒久咳不癒也是氣喘徵兆之一,蘇軏說,呼吸道感染也是兒童常見的氣喘發作原因,氣喘兒童一旦感冒,比起健康兒童,咳嗽就會咳得比較久,因此孩童出現反覆咳嗽,呼吸有喘鳴聲,就要小心氣喘的可能。預防氣喘日常生活的保養也很重要,如適當運動,均衡飲食,多攝取蔬菜、水果,在戶外要留意空氣品質,避免接觸誘發因子,並注意日夜溫差問題,適時調整衣物及配戴口罩,減緩冷空氣刺激。蘇軏提醒,當孩子出現感冒症狀,特別是久咳不癒時,應就醫鑑別診斷。孩童時期的氣喘,如果控制得當,成人時期多數會得到改善,甚至可以痊癒。相反的,如果放任不理讓氣喘反覆發作,患者肺部就會持續發炎,肺功能也跟著變差,甚至進展成為嚴重氣喘,不可輕忽。
-
2021-03-09 科別.耳鼻喉
孩子長期鼻塞未癒、用口呼吸竟使臉部變形 醫師這樣說
孩童長期鼻塞未癒、呼吸不順,改用「口」呼吸,竟使臉部變形!一名男童兩眼無神、黑眼圈重、呼吸聲甚大,至小兒科門診看腸胃炎後,卻確診慢性腺樣體肥大過敏性鼻炎,治療3至6個月後,目前已能正常用鼻子呼吸、精神狀況也變佳。醫師指出,孩童罹患過敏性鼻炎不只有咳嗽、流鼻水等症狀,鼻塞引起的過敏性鼻炎恐使孩童改用「口」呼吸,影響面部發育及孩童健康。振興醫院兒童醫學部主治醫師羅玉芳表示,罹患慢性腺樣體肥大過敏性鼻炎的孩童,由於鼻子慢性塞住,孩童大多慢慢習慣、未覺呼吸辛苦或不適,改「由口呼吸」,除可能發生早發性高血壓、心血管疾病、呼吸中止症外,也會影響孩童面部、鼻竇發育,恐使面部上顎面積、體積減小、牙齒咬合不正、高拱形硬顎、臉上蘋果肌的位置平坦等。羅玉芳指出,有慢性腺樣體肥大過敏性鼻炎的小孩,可以看到比較無神的雙眼、黑眼圈、平坦的中臉、突出的門牙、乾燥脫皮的嘴唇、後縮的下巴及前傾的頭頸,還有明顯的呼吸聲、呼吸時很淺的胸廓擴張,但很多父母輕忽,以為小孩只是比較文靜或憨厚,建議若有上述症狀應至醫療院所就醫。慢性腺樣體肥大過敏性鼻炎如何形成?羅玉芳表示,腺樣體組織在孩童時期本就較大,但基因、環境及生活型態等因素恐使孩童腺樣體更加肥大。羅玉芳說明,除遺傳過敏基因外,環境中的過敏原如塵蟎、黴菌或是PM2.5、二手煙等刺激物,恐使黏膜慢性發炎及黏膜下腺體肥大;不愛運動、體重過重及飲食不均衡會使鋅、維他命A、維他命D、鐵質等營養素不足,引起免疫失衡。羅玉芳表示,治療慢性腺樣體肥大過敏性鼻炎可使用藥物,有助於萎縮肥大腺體、控制環境過敏反應,再搭配環境及生活型態的調整,治療約2至3個月,孩童鼻子便能健康通暢,改回鼻腔呼吸,改善臉上發育。羅玉芳說明,孩童平時可多曬太陽,補充維生素D,日常飲食可參考國健署「我的餐盤」,將餐盤分為4等分,全穀雜糧、蛋白質各佔4分之1,蔬菜及水果共佔一半,但蔬菜量需大於水果,以提升免疫力,預防慢性腺樣體肥大過敏性鼻炎。羅玉芳解釋,蔬菜的纖維與腸道益生菌發酵,能產生短鏈脂肪酸,有修復身體、維持腸道健康、促進頭腦發育、降低脂肪累積及抗發炎的功效,沒吃蔬菜會降低益生菌的存活率,影響孩童免疫力。※慢性腺樣體肥大過敏性鼻炎特徵:1.雙眼較無神的2.違和的黑眼圈3.平坦的中臉4.突出的門牙5.乾燥脫皮的嘴唇6.下巴後縮7.頭頸前傾8.看診聽見明顯呼吸聲、呼吸時胸廓擴張很淺。
-
2021-03-03 科別.骨科.復健
小五女童肩頸僵硬腰酸背痛 可能背書玩3C引起脊椎側彎
1名國小小五年級女童常向父母抱怨肩頸僵硬、腰痠背痛,父母原以為是上體育課過於痠痛,起初只貼藥布,症狀嚴重時則選擇民俗療法治療,幾個月下來症狀時好時壞,直至在學校接受健康檢查時,醫師發現脊柱有不正常彎曲現象,安排到醫院複診,確診為功能性脊椎側彎,經安排物理治療後終改善症狀。亞洲大學附屬醫院脊椎暨疼痛治療中心、復健科醫師徐瑋璟表示,「功能性脊椎側彎」是指站立時脊椎呈現「S型」或「C型」的彎曲,大部分發生原因為姿勢不對稱所引起,例如孩童長期把厚重的書包背在單邊肩膀上,寫功課時常常身體歪一邊,或是時常癱在沙發上玩3C產品等,家長應於小孩發育時期特別注意姿勢,以免日後影響身高或視力發育。物理治療師楊詠順也指出,一般民眾可以透過簡單的方式,自我檢視是否有脊椎側彎的現象,包括兩邊肩膀是否等高、是否有一側肩胛骨特別突出、兩側腰部曲線是否對稱,以及身體往前彎時,是否有一側背部特別突出。為避免造成功能性脊椎側彎,平時須注意:選擇雙肩背負式背包、站立時避免駝背及三七步、坐姿時保持端正避免身體歪斜。楊詠順也提供日常簡單運動撇步自我矯正:一、貼牆壁站立:兩腳與肩同寬,抬頭挺胸縮下巴,後腦杓、兩側肩胛骨、臀部及後腳跟輕鬆靠著牆壁,且鼻子、下巴、胸骨成一直線,一次維持5~10分鐘,一天三次。二、脊柱平衡運動:採四足跪姿,右手臂與左腳向水平伸展,並維持10秒後換左手臂與右腳向水平伸展維持10秒,配合呼吸反覆交替練習,一次10~15下,一天三次。三、背部肌肉訓練運動:採趴姿,雙手向前伸展,以肚子為支點,雙手與雙腳同時抬起離開床面,維持5秒後休息,一次10~15下,一天3次。徐瑋璟提醒,隨著各級學校過年後陸續開學,家長們不妨利用學校健康檢查中的脊椎側彎篩檢,注意孩子是否脊椎側彎的問題,此外,不論是發育中的孩童或是成人,平時應該隨時注意自己的姿勢,若有不正常歪斜,或身體出現疼痛,就應該尋求專業醫師的協助,並且透過日常運動來強化和維持正確姿勢。
-
2021-03-03 科別.骨科.復健
健康主題館/長期長短腳 小心骨盆歪掉
● 睡覺固定側躺一邊,小心長短腳找上你● 0.4公分以上的長短腳,走路跑步相對耗能;0.6公分以上的長短腳,骨盆會歪掉● 長短腳可透過鞋墊改善,從小使用有治療效果千里之行,始於「足」下,腳是人體行動的第一個受力點,若有長短腳的人更不可輕忽其對健康的影響。台北榮總復健醫學部主治醫師李思慧表示,生活中,如果常常不自覺三七步、不自覺翹腳、睡覺固定一邊側躺,就要提高警覺,小心長短腳找上你。為了平衡 身體終將出問題李思慧指出,一個人的腿長、腳型幾乎來自遺傳,扁平足、高弓足、開張足,甚至很多女性以為是穿高跟鞋才有的拇指外翻,也多為天生的,後天外力、年齡增長只是「加速」症狀的發生。以長短腳來說,僅0.5公分的落差看似微小,但大腦長期為了平衡讓身體用其他部位代償,身體終將發生問題。目前醫界投入長短腳的研究,已從最早期落差兩公分逐漸縮小,日本足部研究權威阿部勳教授發現,0.4公分以上的長短腳對氧氣利用率比正常人差,走路跑步相對耗能;美國文獻也指出,0.6公分以上的長短腳族群,骨盆絕對會歪掉。透過鞋墊 可改善足部問題隨著醫學的進步,已可以透過鞋墊改善足部問題,李思慧表示,若從孩童時期開始使用,便有「治療」的效果,對將來骨骼的生長發育較好,等生長板癒合後,鞋墊的功能則是「輔助」,可把鞋墊當成代罪羔羊,取代身體肌肉關節可能出現代償作用,「寧願把鞋墊穿壞,也不要壞掉身體」。挑鞋及鞋墊 要注意鞋楦「做一雙鞋墊最困難的部位是橫弓墊,也就是蹠骨墊。」李思慧說,有些功能鞋墊,只採用雨滴形狀強化設計黏上,幅度或許不符合自然人體,因此若能配合專業醫師評估,透過開模客製,做出來的蹠骨墊才能符合個人使用。值得注意的是,假設足部要完美一百分,鞋墊及鞋子占了75分,剩下的25分則要靠襪子,選對襪子跟適合鞋墊的鞋子很重要。挑鞋及鞋墊要注意鞋楦,應試穿15分鐘後,看看大腳趾跟第五個腳趾有沒有紅,就知道是不是過窄,若鞋身可以扭轉表示太軟,會影響鞋墊效果,鞋身內側要有特別加強的效果較好,鞋底不能有洞,以免鞋墊受力不均。配套運動 才能全方位治療足部問題也會影響上半身,如骨盆旋轉、下背痛、腰椎滑脫、頸椎滑脫等。「要有對的運動配套才能全方位治療」,李思慧強調,2010年起,她的團隊開始投入智慧運動平台,預計今年下半年推出服務,藉著相對應的各式復健運動,在門診取得專業建議後,病人一回家手機接通醫院的虛擬雲端,影片投影到自家電視螢幕,系統會告訴你運動頻率與次數,告訴你做得是否正確,比給一張衛教單或QR Code還有實際導引及督促作用。
-
2021-02-28 科別.呼吸胸腔
健保大數據/氣喘治療特色醫療院所
林口長庚醫院氣喘患者平均59歲 投入豐沛治療資源根據健保署109年統計,無論主診斷氣喘件數、使用氣喘控制型藥物及緩解型藥物,林口長庚皆位居所有層級醫院第一名。林口長庚胸腔科系主任林恕民表示,林口長庚20年前即加入健保氣喘醫療給付改善方案,加上每天有12位醫師看門診,床位也多達160床。林恕民表示,現在大家鮮少聽見氣喘死亡案例,但過去氣喘令人聞風喪膽。健保署建置的氣喘醫療給付改善方案,雛形即由林口長庚內科部主任郭漢彬參與,因此林口長庚也最早加入試辦計畫,投入大量資源,送醫師出國進修,改善治療流程等。林恕民表示,林口長庚診斷氣喘的程序有別於他院,只要懷疑氣喘,第一步先確認患者肺功能,急症者在一天內完成檢查,一般患者在一周內完成檢驗,同時檢視患者對藥物反應,是否有過敏體質。一旦進入治療程序,每位患者皆先接受衛教師用藥諮詢,了解藥物控制的重要。在林口長庚治療氣喘的患者平均59歲,高於其他醫院。院內氣喘患者以成人居多,加上林口長庚屬於治療急重難症的醫院,相對嚴重患者也多,院內設置胸腔科病床160張,約10%因氣喘住院,平均住院天數為7天以內。台北市立聯合醫院避免氣喘加身 要從「胎兒」做起根據健保署109年統計,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主診斷氣喘件數,為區域醫院第一名。北市聯醫陽明院區胸腔內科主治醫師蘇一峰表示,氣喘好發時期兩極化,發病原因複雜,除過敏外,也跟體質、抽菸、慢性病等有關,成年人氣喘較難治療。蘇一峰指出,第一波高峰多在6、7歲學齡前幼童,男生發病比女生多,主要以過敏為主,幼童會頻繁揉眼睛、咳嗽,台灣每5個學齡前孩童就有1人氣喘。第二波發病高峰為50歲以上,若過去曾得過氣喘,因身體免疫力、心肺功能走下坡後,就會復發。小時候沒氣喘,成年有氣喘的機率不高,但也可能因吸入過多髒空氣或抽菸等造成氣喘。蘇一峰曾遇過一名不抽菸的病患,卻因肺功能不好而有氣喘,原來他擔任交通指揮警衛一職,長期吸入大量交通廢氣,才導致氣喘。檢查時,透過抽血可看到過敏指數高低,指數高代表是因過敏而引發氣喘,指數低者也可能得到氣喘,低指數者對藥物反應不佳,較難治療。根本避免氣喘要「從胎兒做起」,母親在懷孕期間喝酒,孩子出生後家中潮濕長黴菌、家人抽菸、生活環境大量空汙、感冒拖很久等,都會走向氣喘之路。輔仁大學附設醫院各項檢查排程快 有利長期追蹤需求根據健保署109年統計,輔大附醫主診斷氣喘件數位居地區醫院第一名。輔大醫院檢驗醫學科暨胸腔內科主任李麗娜認為,輔大醫院檢查項目齊全、排程快,且新北市人口數較多,診斷件數可能因此相對較高。李麗娜說明,氣喘病是一種慢性氣管發炎及氣管過敏性反應的疾病,受到宿主體質和環境因素雙重影響。氣喘可經適當的治療而緩解或恢復,依嚴重程度可能有久咳不癒、呼吸困難、喘鳴音、胸悶和咳嗽等症狀。病人不見得能分辨氣喘和心臟疾病症狀的差別,氣喘發作可能很迅速也可能慢慢表現,但是急性發作時可能會很嚴重,若未能即時給予有效治療,可能引發呼吸衰竭、甚至致命。氣喘發作危險因子包括塵、化學物質、藥物、病毒感染、空氣汙染、環境的溫度或濕度改變等。北部濕度相對較高,是過敏原如黴菌、塵蟎喜歡的環境。李麗娜表示,輔大醫院在診斷氣喘的檢查項目,包括各種肺功能檢查、過敏原檢測、IgE檢測、嗜酸性白血球等,都非常完備齊全。相對於醫學中心來說,檢查排程更快,便利性佳,更能適切吻合地區性與長期追蹤治療的需求。新竹陳君毅小兒科診所幼兒期配合治療 有機會擺脫氣喘109年主診斷氣喘件數,新竹市陳君毅小兒科診所高居全台基層診所第一名。曾任長庚兒童醫院小兒科、長庚醫學中心兒童急診主治醫師,擅長兒科過敏氣喘的小兒科院長陳君毅表示,通常兒童的感冒表現都以咳嗽為主,若久咳不癒,就應將過敏氣喘列為主要鑑別診斷,但能依經驗做出正確診斷的醫師卻不多。陳君毅指出,氣喘是兒童常見的慢性呼吸道疾病之一,發生率很高,與現代環境工業化變遷、飲食西化、家裡擺放地毯有關。一般兒童感冒咳嗽療程約一至兩周,但過敏氣喘的咳嗽卻會持續一至兩個月,反覆無法痊癒。有些經驗不夠的醫師只會告訴家長咳嗽恐與過敏有關,但仍開立感冒藥,最後症狀卻沒有改善。陳君毅說,過敏症狀通常不會單獨發生,會合併其他身體部位包括氣管、鼻子、眼睛、皮膚等。有些家長無法接受孩子有過敏氣喘,因此他看診時都會旁敲側擊,並根據年齡、習慣給予不同治療方式,一個治療階段大概是三個月,若有改善就會減量或停藥。有些兒童的過敏氣喘會因長大體質改變使症狀好轉,但在幼兒年紀是需要治療的。家長要與醫護人員配合討論治療計畫,讓氣喘遠離兒童不是難事。
-
2021-02-27 科別.兒科
兒童腸胃炎該不該看醫師? 家長必知4大觀察點!
228連假,這時候兒童不只要小心流感,腸胃炎的狀況也比平常高出許多!兒童腸胃炎的原因有很多,最常見的不外是「病毒性腸胃炎」與「細菌性腸胃炎」。到底這兩種腸胃炎有什麼不同?食品藥物管理署(下稱食藥署)特別請到小兒科醫師陳俊仁為民眾加以說明。「病毒性腸胃炎」與「細菌性腸胃炎」如何區分:陳俊仁醫師指出,臨床上區分細菌性或是病毒性腸胃炎,最好的方法就是觀察大便外觀!病毒性腸胃炎經常會解出像黃色的糞水,細菌性腸胃炎較常解出鼻涕狀、黏黏的、或是帶血的糞便。確實洗淨雙手,大大降低傳染機率 腸胃炎的傳染途徑,多是透過糞口傳染,像是吃到被污染的食物,或是手接觸污染物後,沒洗手就吃東西;另一部分則是近距離飛沫傳染。一般來說,這兩種腸胃炎的基本治療方式大致相同,都是給予止瀉藥,如果效果不好或擔心電解質不均衡,就會施打點滴,補充水分跟電解質。但是,如果孩童是感染細菌性腸胃炎,醫師擔心細菌跑到血液中,引起腦部或骨髓發炎,甚至引發敗血性休克,會視狀況使用抗生素治療。密集發燒、脫水、劇痛又沒力,應立即就醫腸胃炎嚴重到什麼情況要帶孩子就醫,甚至考慮住院呢?陳醫師提出幾個方向供家長參考:(1)活動力不佳:像是一直睡覺,無法起來玩耍。(2)密集發燒:給退燒藥的時間愈來愈短。(3)脫水跡象:哭沒有眼淚,整天沒有小便。(4)劇烈疼痛:肚子痛到無法進食。食藥署提醒,家中孩童如有以上症狀,應立即尋求醫師協助,給予適切的治療,才能幫助孩童早日恢復健康。原文引用自:藥物食品安全週報訊。
-
2021-02-27 新聞.科普好健康
天氣一變就頭痛 竟是鼻竇炎惹禍!
「醫師,每到天氣變化,我就會頭痛發作,電腦斷層做過了,沒有長腦瘤,但有鼻竇炎,就會引起頭痛嗎?要怎麼處理?」在頭痛門診中,常遇到這樣的患者,看著影像系統焦慮地問我。頭痛患者罹患上頷竇炎分析醫院內以偏頭痛為診斷,曾因劇烈頭痛發作,於急診就醫時,接受電腦斷層檢查的病患,其中竟高達九成合併嚴重程度不一的鼻竇炎,特別是上頷竇炎。一名40歲女性偏頭痛患者,自某日起,頭痛幾乎天天發作,只能不停地服用止痛藥以及一種偏頭痛治療特效藥,持續數月。經電腦斷層檢查,確認同時罹患上頷竇炎,經過相關治療後,終於讓頭痛發作停止。鼻竇感覺由三叉神經支配為何鼻竇炎會引起頭痛?人類鼻竇群共有五大類,前額竇、上頷竇、前篩竇、後篩竇和蝶竇,都左右成對,自嬰兒剛出生時期開始發育,青少年時期結束,用於減輕頭顱骨重量,增加說話時的共鳴,內層覆蓋著纖毛黏膜,下有腺體分泌黏液,黏附空氣中的髒汙、細菌及病毒,再藉著纖毛運動,以特定的路徑,經由細窄的外流通道,排出鼻竇,進入鼻腔,向後流入鼻咽,或者向前流出鼻孔。鼻竇感覺由三叉神經所支配,黏膜內有感覺神經元受器。若因病毒感染如感冒或過敏發作,或是外傷、異物進入,會使鼻竇內黏膜發炎水腫,外流通道阻塞,分泌物無法順利排出,積滯其內,細菌孳生,發炎症狀更嚴重,若是鼻竇內腫瘤形成,也會干擾分泌物的排出路徑,引起鼻竇發炎。急性發炎使鼻竇壓力增加急性發炎會使鼻竇內壓力增加,壓迫黏膜,刺激感覺神經元受器,大量疼痛訊息傳入大腦,牽連到同為三叉神經所支配的頭皮部位,例如前額竇、篩竇和蝶竇(亦即同側前額、眼眶或頭頂發生疼痛),上頷竇疼痛則會牽連到同側顴部或顳部發生疼痛。目前公認降血鈣素基因相關胜肽(簡稱CGRP)是引發偏頭痛的重要激素,所有鼻竇內均有可以分泌CGRP的三叉神經末梢纖維,但以上頷竇內密度最高、數量也最多。一旦鼻竇發炎,它們受到刺激,就會分泌CGRP,進入血液循環,誘發偏頭痛,也因為成人鼻竇炎以上頜竇為主,因此成人較常發生偏頭痛,孩童鼻竇炎則以篩竇為主。用藥無效也可嘗試手術藥物治療方面,並非只是治療頭痛,而是要治療鼻竇炎,可以嘗試使用抗組織胺或副腎皮質素,口服或局部噴劑皆可,搭配口服或靜脈注射廣效性抗生素,或上頷竇沖洗術;若有鼻息肉,可以合併奎諾酮類 (quinolone)抗生素,再不行才會嘗試功能性內視鏡手術,直接清除病態組織,改善通氣與促進引流,透過各種治療方式,可減少牽連性頭痛或偏頭痛的發作。
-
2021-02-26 養生.聰明飲食
空汙紅色警示 中醫師:吃這3類食物抗身體發炎
近期中部以北空汙嚴重,恐引起呼吸道疾病。中醫師指出,當不乾淨的物質進入到呼吸道,身體會吸收,可能引起身體發炎。此時可吃綠色蔬菜;柑橘類;以及中藥如杏仁、甘草、白木耳、綠豆、桔梗、枇杷葉、川貝枇杷膏等,有解毒、排毒、抗氧化等作用。空汙恐引起身體發炎,台北市中醫師公會名譽理事長陳潮宗建議,民眾可從外在、內在做防護。針對外在環境,他建議,應戴口罩,少出門,並緊閉門窗,使用空氣清淨機,若要外出,可隨身攜帶噴瓶,朝周邊空氣噴出水霧,淨化接觸到的空氣。針對體內防護,陳潮宗表示,空汙使身體產生自由基,可多吃綠色蔬菜排毒,通時具有抗氧化作用;柑橘類如柳丁、檸檬,不僅含維生素C,且有多酚類和類黃酮素等多種抗氧化物質,有極佳的抗發炎及抗氧化的效果,能防癌、預防心血管疾病;中藥可食用杏仁、甘草、白木耳、綠豆、桔梗、枇杷葉、川貝枇杷膏等,有「解毒」、「潤肺」之效。台北長庚皮膚科醫師黃毓惠表示,空汙襲台,異味性皮膚炎患者症狀恐惡化,建議不要外出,在家中可使用空氣清淨機。根據行政院環境保護署今日的空氣品質監測資料,北部、竹苗、中部地區為「紅色警示」,對所有族群不健康;雲嘉南、高屏地區為「橘色提醒」,對敏感族群不健康。國民健康署社區健康組組長羅素英提醒,空氣品質不良期間,尤其孩童、老年人,以及患有心臟、呼吸道、心血管疾病的敏感族群,應盡量減少戶外活動,建議改室內活動,並適當關閉門窗,減少暴露在懸浮微粒PM2.5中。如要外出應配戴口罩,並儘可能與臉部密合。●查詢空汙相關資訊,強化自身防護:1. 環保署空氣品質監測網訊息:https://airtw.epa.gov.tw/2. 「環境即時通」手機APP
-
2021-02-25 養生.聰明飲食
元宵節美食 營養師:4、5顆湯圓等於1碗白米飯
農曆正月15(國曆2月26日)是元宵節,除了傳統賞花燈,也會準備湯圓或元宵來應景,該如何食用,讓元宵佳節美食不至於增加身體過多的負擔呢。桃園市中壢天晟醫院纖體天成體重管理與代謝手術中心梁嘉麟營養師提供以下四個小撇步。主食減量:不論是哪一種湯圓,至少一半以上的比例由醣類組成,而且有時1顆的熱量不少,例如包餡的鹹、甜湯圓4、5顆就等於1碗白飯的熱量,因此食用時,建議當天的主食減量,吃兩顆包餡的甜湯圓,飯量應減少半碗,以免熱量爆表。減少糖分:含餡的甜湯圓由於餡料本身有糖份,建議直接清水烹煮,減少甜湯烹煮時再額外加入的精緻糖;此外煮小湯圓時的甜湯也以減糖為佳,以紅棗、龍眼乾取代部分的砂糖,至於湯底的除了糖水也能選擇牛奶、豆漿,除了可補充蛋白質也別具風味,還可加入白木耳豐富口感,當中的膳食纖維不僅能增加飽足感,也能維持腸道的機能。加料升級:包餡的鹹湯圓可當正餐,烹煮時加入蔬菜、瘦肉絲、雞蛋、香菇等食材,可增加蛋白質及纖維質的攝取,以富化、均衡整體的營養價值。梁嘉麟營養師最後提醒,湯圓是糯米製品,胃腸不好的人須斟酌食用,孩童、老人家也需注意應充分咀嚼後再吞下,以免噎著;糖尿病患者避免血糖控制不佳,建議酌量食用。天晟醫院纖體天成體重管理與代謝手術中心營養諮詢(03)4629292分機22016。
-
2021-02-25 養生.家庭婚姻
驚悚!女童觸電手指全燒黑 讓家中寶貝遠離插座黑洞危機
菲律賓日前發生一名2歲男童把金屬湯匙插進延長線插座恐後、觸電身亡事件,且當地一名母親在看到這則新聞之後,也PO出自己7歲女兒插插頭時觸電,導致女童手指全燒黑的照片,國內有網友今在臉書「爆廢公社公開版」上傳這個訊息,提醒家中有小小孩的父母警惕,呼籲注意家中孩童使用電器的安全性,也引起網友熱烈留言討論。家裡有小小孩的家長大多都知道,兒童成長到一個年齡會開始對環境充滿好奇心,喜歡伸手抓取物品。新北市消防局表示,若家中有兒童,對於居家用電安全其中一環,就要特別注意電源插座、電器使用對兒童造成的潛在危險。若是牆面插座位置較低,或者延長線放置於兒童伸手可觸及處,插座孔如不使用,建議使用「插座安全墊片」,或稱「插座安全蓋」、「插座保護罩」,避免小朋友一時好奇,將手指、金屬製品、導電物品塞進插座孔內,發生觸電。新北市消防局指出,家中電器插頭長期不用時,應該將插頭拔掉,延長線記得收好,避免兒童玩耍時被電線絆倒,或者拉扯電線,將電器產品扯下,不僅會對電器造成損害,兒童也容易發生意外。消防局表示,小朋友充滿好奇心,對插座上的小黑洞好奇,有可能將手指或金屬、導電物品插入插座插孔中,造成觸電,做好相關防動作,才能預防家中小孩因一時好奇而發生意外,釀成後悔莫及的憾事。
-
2021-02-23 養生.聰明飲食
提神吃什麼?營養師點名5食物:調節神經促進大腦血流
開工後不少上班族都有「收假症候群」,總覺得疲倦、無力,甚至注意力和專注力不足,陷入昏昏沉沉的狀態。對此,嫚嫚營養師建議,透過攝取幫助提神的天然食物,有助於促進代謝減少、減少情緒低落。 喝夠水促進代謝 吃堅果幫助大腦血流 嫚嫚營養師受訪指出,成人建議飲水量是體重乘以30至40倍的CC數。研究發現人體缺水超過體重0.22%時,就會出現活動力降低、容易感到焦慮、疲勞等現象。喝水時建議分次補充,每次建議喝300CC,最多不要超過500CC,有試驗發現一次補充超過500CC水份時,會出現輕微腎臟水腫。 有些人會以口渴來判斷自己需不需要喝水,其實口渴時身體往往已處在可能缺水的輕度脫水狀態。除了用體重乘以30倍的飲水量來計算,也可從上廁所次數來評估,成人每天至少排尿5-7次,低於這個次數表示可能水喝不夠。或注意尿液顏色是否過深,正常尿液會以呈現淡黃色為主。如果天氣炎熱、大量流汗,會建議攝取體重40倍的飲水量。 吃堅果種子也能達到提神效果,嫚嫚營養師解釋,咀嚼堅果會增加腦部血流量。此外,監果也能提供必須脂肪酸、維生素E等營養素,維生素E是維持細胞膜健康的重要成份,且能幫助血球健康,而血球中的紅血球負責提供氧氣與營養成份,紅血球健康會讓精神氣色較佳。堅果類也含有礦物質鎂跟鋅,與身體能量代謝有關,缺乏時較易出現疲倦、情緒低落、無力。 嫚嫚營養師指出,攝取堅果類可以多樣化,不過堅果屬於油脂類,一天不建議超過一個大姆指份量,約莫是10顆堅果左右。牙口不好、吞嚥能力差的長輩與小孩則要注意吃堅果的安全。另外,有些食物在分類上非屬於堅果種子,民眾容易混淆,例如栗子是澱粉類、黑豆為豆類、枸杞則是果實,營養成份與堅果不同。 黑巧克力幫助判斷與記憶 香蕉快速補充能量 嫚嫚營養師表示,可可濃度在70%-99%之間都屬於黑巧克力,會建議選擇85%的黑巧克力,一來濃度較高、苦味較重,具有提神效果,二者可可含量高,可攝取較多黃酮類植物化學物質類。各項研究發現,黑巧克力能幫助工作記憶和專注力,並且增加腦源性神經營養因子(BDNF)。 黑巧克力一天攝取量,建議在30-50克左右,約等於3-5片黑巧克力。此外,黑巧克力也能幫助運動表現、抑制食慾,不過濃度愈高的巧克力除了口感偏苦,也有一定的咖啡因成份,太晚攝取可能造成影響睡眠或心悸。黑巧克力也含有可可脂,腸胃功能較弱的人要注意,過量可能出現嘔吐不適。8歲以下孩童對咖啡因代謝較慢,咖啡、可樂、黑巧克力等食物應盡量避免。 專注力下降或感覺疲勞,往往與身體能量不足有關,嫚嫚營養師說明,香蕉含有葡萄糖、果糖,可快速補充能量,也含有豐富鉀離子,能維持肌肉、神經正常功能,並幫助調節血壓。不少人以為香蕉含有大量色胺酸,多吃香蕉能幫助睡眠,嫚嫚營養師表示不盡正確。根據美國農業部數據,香蕉的色胺酸量其實不高。但確實含有維生素B6,能幫助血清素分泌。 香蕉也適合在運動前後,作為碳水化合物的食物來源,補充流失的熱量。不過太生的香蕉因抗性澱粉含量較多,空腹吃容易引起胃腸不適,建議選擇皮帶有黑點的香蕉,多酚含量較高。嫚嫚營養師提醒,每餐水果份量以一份拳頭大小為準,一餐可以吃一根中小型香蕉,就能攝取香蕉所含的營養成份。 喝薄荷茶舒緩提神 咖啡勿過量B群有缺再吃 昏昏沉沉想喝茶飲時,嫚嫚營養師建議可選擇薄荷茶,由於薄荷醇會散發清涼感,舒緩緊繃肌肉、幫助提神醒腦,下午時段可選擇飲用一杯薄荷茶。至於許多人會以咖啡作為提神飲料,嫚嫚營養師提醒,咖啡因確實對記憶力、專注力增強、身體機能提高有正向幫助,但很容易攝取過量,增加心臟負擔,引起手抖、心悸等不適。有些咖啡飲料更添加糖、奶精,喝多反而衍生更多健康問題。 維生素B群經常與提神畫上等號,不過維生素B群要發揮提神作用,前提是身體確實處在缺乏B群的狀態中。嫚嫚營養師解釋,B群會參與人體的神經系統的運動,和記憶力、專注力有關係,但如果身體沒有缺乏B群,補充維生素B群並不會有明顯感受,這是為什麼不同人吃B群會有明顯感受差異的原因。 嫚嫚營養師說明,維生素B群缺乏可能有口角炎、嘴破、疲勞等狀況,也可從尿液來判斷身體是否有吸收B群。如果補充B群後,尿液沒有明顯B群的味道,或尿液顏色沒有變深變黃,表示可能B群有被身體吸收。維生素B群屬於水溶性維生素,攝取過量大多會直接從尿液排出,如果真的有補充需求,建議輪替選擇不同的B群營養品,分散食品安全風險。 《延伸閱讀》 .喝咖啡配B群更提神?專家:加速B群代謝 .喝咖啡好處多!營養師:喝對時間更有益身體健康! 以上新聞文字、照片皆屬《今健康》版權所有,非授權合作媒體,禁止任何網站、媒體、論壇引用及改寫。
-
2021-02-16 新聞.健康知識+
你都幾點才睡? 神經科醫揭「愛熬夜下場」恐從內傷到外
年節期間,相信大部分人都很開心可以好好的休息一下,享受和家人朋友相聚的日子,可是過年後在門診間常會發現,部分患有高血壓和糖尿病者的血壓和血糖飆高,腦中風和心血管疾病的患者也會隨著增加,經醫師詢問之下患者並沒有吃什麼大魚大肉,只是熬夜打個麻將或看個電視節目,比較晚睡而已。熬夜對身體營響大 周而復始致惡性循環安南醫院神經內科李建欣醫師表示,其實熬夜對身體有很大的影響,除了一般人認為熬夜對肝臟不好以外,晚睡會讓生理時鐘混亂,交感神經活性上升,腎上腺素增加,胰島素阻抗增加,導致血壓和血糖上升,隔天精神不濟,情緒不佳等;若睡到隔天中午,又會導致晚上睡眠品質變差,周而復始,惡性循環,造成血壓和血糖難以控制,所以有些病人只好吃安眠藥幫助自己入睡。睡眠修復大考、鞏固記憶力要了解睡眠對身體的影響,必須先了解睡眠生理。李建欣說,睡眠有修復大腦神經和鞏固記憶的功能,睡眠周期大致分成兩種,一種是快速動眼期睡眠,一種是非快速動眼期睡眠,後者由淺到深又分成三期睡眠。最重要的是第三期的慢波睡眠,它讓大腦和身體可以好好休息,可以消除身體的疲勞,這時候的睡眠會分泌生長激素,維持身體的健康。然而,快速動眼期睡眠和記憶有關,這時候正在作夢,可以幫助整理一天重要的記憶內容,好像電腦硬碟重新整理一樣;不過,隨著年紀增大,睡眠時間會縮短,這兩種睡眠周期也會跟著減少。睡眠剝奪記憶力下降 睡飽症狀跟著改善除此之外,睡眠還可以穩定腦神經,有些癲癇患者,因為睡眠剝奪,導致癲癇發作,特別是在有癲癇病史的孩童,睡眠剝奪可能是誘發癲癇發作的原因。李建欣提及,一些常需要值夜班的工作者,例如工程師、保全等,常抱怨記憶力不好,可能是睡眠剝奪的結果,有些人就以為自己是得了失智症,其實如果恢復正常的生活作息之後,記憶力通常是可以恢復的。此外,還有一些慢性頭痛患者,平常因為工作壓力大,睡眠不足,很容易導致頭痛,經過神經科門診的治療,改善睡眠品質之後,頭痛也會跟著改善。李建欣建議,過年盡量不要熬夜,尤其是慢性病的患者,維持正常的生活作息就能度過平平安安的新年假期。延伸閱讀: ·每5個人就有1人會失眠! 4常見原因你是哪一種? ·吃安眠藥仍失眠怎麼辦? 精神科醫師給「加藥or減藥」建議
-
2021-02-15 科別.精神.身心
他病了,只是你看不出來! 一位孩童病患備受「窺視症」之困擾的內心世界
本篇諮商師/醫院精神科主任張堅學他備受「窺視症」的困擾,醫師用兒童的方式來滿足自己作為成年人的性慾,讓他一步步走出病態的陰影。見到紀浪本人之前,我曾經接到過他母親的電話。電話紀錄:張醫師,我到現在還是想不通,怎麼樣也想不通,我兒子怎麼成了色狼了?這個孩子是我一手帶大的,他是個什麼樣的孩子我比誰都了解,他平時和女孩子說話都臉紅,看見電視裡那些強姦犯能氣得拍桌子,他怎麼會去偷看女孩子洗澡呢?我真是想不通。那一次他們學校裡的老師找我談話,說他偷看女生洗澡,我根本就不相信,說他們肯定是弄錯人了。我說你們去打聽打聽,街坊鄰居老師同學,沒有哪個不誇他的,從小學到大學,老師給他的評語總少不了「品學兼優」四個字,不知多少人對我說過,有這麼一個乖巧的兒子真是福氣。所以說他偷看女生洗澡我根本就不相信。直到這一次,他在商場裡偷看別人被打了,頭上被打了一個洞,在醫院裡住了半個月,我才真的有些擔心了,在醫院裡的那些天我和誰都不來往,丟不起那個臉,太丟臉了,我家祖宗八輩沒出過這樣的事。他出院回家的那天我問他有沒有這回事,他哭著承認了,我當時那個心啊,說不清是什麼滋味,想打他又捨不得,不打吧,真是恨得牙癢癢,我對他說:你去死吧,我陪你一起死!沒想到他說:我早就想死了!說著抓起桌上的水果刀對著自己的手腕就是一刀!嚇得我差點暈過去,趕緊找鄰居來幫忙送他去醫院。後來還是這個鄰居告訴我,說這是一種病,得去醫院治。說實話我寧願我兒子是個病人,也不願他是個色狼,為了他出了這麼個事,家裡鬧得雞飛狗跳,就差家破人亡了。張醫師,聽說我們醫院對這種病挺有研究的,你說我兒子是不是有病?你給我一句話,傾家蕩產我都幫他治,我就這麼一個兒子……紀浪母親的焦慮與急切溢於言表。作為醫師,我能夠理解性慾倒錯病人及其家屬所承受的痛苦和壓力,他們常常被認為是特質低劣道德敗壞,被視作「色狼」遭人唾棄。但根據我的臨床經驗,性慾倒錯行為和個人的特質道德是沒有什麼關係的,相反,正如紀浪母親所說,許多性慾倒錯病人在平時的生活中給人的印象都是「好人」、「君子」,他們性格內向、為人忠厚、作風嚴肅、工作認真負責。性慾倒錯包括露陰癖、窺視症、觸磨症、戀物症等等,紀浪極有可能是一位「窺視症」病人,也有人將之稱為「窺淫癖」,但我們認為這種叫法並不確切,因為「癖」意味著「習慣」,而事實上這是一種病症。當然紀浪的真實情況究竟怎樣,還得透過和他的正面接觸才能確診。這個電話之後的第三天,紀浪來找我。他文質彬彬的樣子,戴著眼鏡穿著格子襯衫牛仔褲,和我們印象中的大學生沒有什麼兩樣,只是他手腕上包著的白紗布,讓人看了有些心驚,也提醒我,眼前這個靦腆拘謹的男孩子,有著一些不同尋常的經歷。紀浪自述:昨天我媽媽和我說,這是一種病,我很高興,這兩年來少有的高興,因為既然這是病,就意味著有治好的希望是不是?說實話,我自己都認為自己是個無藥可救的大色狼了,我不知道我怎麼會變成這樣,但我清楚如果再這樣下去,這輩子全完了,名聲、前途全完了,我活著已經沒有任何意義了,對別人是禍害,對家人是恥辱,其實我一直都有自殺的念頭,我死了,對自己對所有的人都是解脫。事情的發生一點預兆都沒有。那段日子我很鬱悶,因為我對自己所學的會計毫無興趣,甚至是很厭惡,一拿起書來就頭痛,而且我認為會計這個系所的就業前景也是不妙的。那時候我特別迷戀電腦,覺得這才是真正適合我的職業,所以我很想轉系,但學校方面的答覆是不可能,我很沮喪,覺得自己這輩子都沒什麼希望了。那一天是週末,我回家了,夜裡躺在床上怎麼也睡不著,就起身去了陽台,看見對面樓上有一扇窗子還亮著,裡面隱隱約約有個女人在走動,我突然產生了偷窺的念頭,這個念頭一冒出來就怎麼也壓不下去了。我既緊張又興奮,悄悄跑回房間拿出了望遠鏡,對準了那個亮著燈的窗口,我看見那個女人只穿著胸罩和內褲,後來她將內衣也脫了,站在鏡子前端詳著自己的身體,我什麼都看得清清楚楚的,心裡有一種模糊的甜蜜和強烈的快感,陰莖勃起,本來心裡積壓的鬱悶全沒了……直到那個女人關燈睡覺,我才回到床上。這是我的第一次偷窺經歷,事後覺得非常糟糕,但第二天上課我什麼也聽不進去,滿腦子都是那個女人的身體,到了晚上我又回家了,還騙我媽說宿舍裡太吵我睡眠不好,想在家裡睡,我媽也沒懷疑。那天夜裡我又拿著望遠鏡去陽台了,發現那個女人家裡多了一個四十多歲的男人,他們在一起接吻,那個男的還用手摸那個女人的胸部和下體,然後他們做愛了,我看著覺得特別刺激、非常爽,好像那個男的就是我似的……但是第二天我又覺得挺後悔的,覺得這是色狼才幹的事,可是我無法控制自己。那以後我沒事就回家過夜,有好幾次那個女的也往我這邊看,我覺得她看見我了,可是她裝作沒看見,照樣脫衣服,我心裡就想說不定她喜歡被我看呢。慢慢地,我對女人的身體特別是隱密部位越來越有興趣,買了許多裸體畫冊回來看,想方設法找機會偷窺。我注意到我們學校的女生浴室上有一個氣窗,緊靠著學校的圍牆,我常常在晚上騎在圍牆上透過氣窗往裡看,後來被一個路過的女同學發現了,我被當場抓住,當時我腦子裡一片空白,恨不得當時就死了才好,這件事好多人都知道了,同學們都疏遠了我,在我背後指指點點的,其實我自尊心蠻強的,那種日子對我真是一種煎熬。我心裡暗暗發誓再也不能這樣了,可是當偷窺的衝動襲來時,我又控制不住自己,我不敢再去學校的女生浴室,就去許多商場,我帶著一面小鏡子,站在穿裙子女人的身邊,蹲下身子裝作繫鞋帶或是試鞋子,將鏡子放在女人的兩腳之間……這樣也被發現過好幾次,有些女人發現了也沒說什麼就走開了,我就認為她們願意被我看,但是有一次被打傷了,頭上打了一個洞……我陷入了一個怪想法:每次心裡湧起偷窺的衝動時,理性都拚命地在約束自己,有時候簡直是坐立不安,憋得直出汗,但最終還是衝動戰勝了理性,我又去偷窺了,窺看的過程中我覺得很高興很滿足,但過後又特別自責,好幾天都情緒低落精神恍忽,無法面對自己和別人,直到再次湧起偷窺的衝動……就這樣周而復始停不下來。我真恨我自己,我無法原諒自己……紀浪的敘述表明他的確是一位「窺視症」病人。對於性慾倒錯病人的治療,我們通常採用認知行為治療(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治療分兩步進行。第一步,我要幫助紀浪意識到自己的這種偷窺行為的幼稚性。我給他舉了個例子:「每個人都有食慾,假設你現在是一個剛滿週歲的孩子,你餓了,抱著奶瓶就喝了起來,別人看見會怎麼想?」紀浪回答:「這很正常呀!」「對,」我接著舉例:「假設你現在三十歲了,你餓了,還抱著奶瓶喝,別人還會認為你正常嗎?別人會認為你有病!同樣,每個人都有性慾,小孩子也不例外,小孩子滿足性慾的方式可能就是看看異性的身體,或者是相互之間摸摸生殖器之類,但你現在已經二十一歲了,還用看異性的身體來滿足自己的性慾就是太幼稚了,而且也是社會所不允許的,別人會認為你是『色狼』,你會受到干預和處罰,因為你已經不再是孩子了。」在初步的治療過程中,我反覆舉此類例子,讓紀浪明白自己的偷窺行為實際上是在用兒童的方式方法來滿足自己作為成年人的性慾,而正常的、成熟的性慾滿足方式是以性交為最高形式、以生殖為最終目的的,從而幫助他在性心理上從兒童逐步成長為成年人。我進一步啟發他:「通常性慾倒錯行為都和病人幼年時期的性經歷有關,你回憶一下,你小時候有沒有過類似的行為?」紀浪自述:你這麼一說,我還真想起來了。好像是六七歲的時候,那時候我們家還住在一個大雜院裡,鄰居家的兒子和兒媳婦回來探親,那個女的長得挺漂亮的。晚上我出來上廁所,透過窗戶看見那個女人在洗澡,我很好奇,就貼著牆根跑到窗戶底下趴著看, 當時特別興奮,覺得很神祕很好玩,那幾天連續幾個晚上我都這樣偷看,後來他們走了,我也就沒再看了,漸漸地都忘記這件事了。大概八九歲的時候還有過這麼一次,是去同學家叫他一起去上學,他父母房間的門虛掩著,我無意間看見他父母光著身子抱在一起,當時感覺也很興奮,後來我有意無意又去過幾次同學家,想再看看,但都沒有碰見,不過這事我也忘了。性慾倒錯病人兒童時期的性經歷,伴隨有較強烈快樂感,成年後雖然遺忘,但這種快感依然潛伏在當事人的潛意識當中,當當事人在現實生活中遭遇困難和挫折超過了自身的應變能力時,便退到幼年性經歷狀態,以幼年性取樂的方式滿足自己的性慾,暫時緩解自己的心理困難。我對紀浪說:「想想你六七歲的時候就用這種偷窺行為來滿足自己,現在你已經二十一歲了,還用這種行為來滿足自己,是不是很可笑很荒唐?」紀浪和我很配合,悟性也很高,大概只有三次心理治療之後,他就領悟到這種偷窺行為在成年的他身上出現的確是幼稚、愚蠢、可笑的,用他自己的話說是「很無聊,太傻了」。一旦領悟到這個道理,他的症狀自然而然就減輕了,第四次他來治療的時候,自稱已經好了80%,再經過商場、女浴室、女廁所之類的場所時,雖然還時不時有偷窺的念頭,但都沒有實施。治療的第二步是針對紀浪認為「女人願意被我看喜歡被我看」的心理來進行。我對他說:「你認為別人喜歡被你看,那都是你自己的推測和猜想,比如你偷窺你們家對面樓上的女子,你說她看見你了還脫衣服,事實上她從亮處看你所在的暗處,根本什麼就看不見。其實女性對你這種行為是深惡痛絕的,你要是不相信,你可以去調查。」我給紀浪留了「課後作業」,讓他在網上做一個調查,問題是:如果你是一位女性,如果某一天你在上廁所、洗澡、換衣服、和異性親熱時,發現有人在偷窺你,你會是什麼感覺?下一次治療時,紀浪一見我就不好意思地笑了:「看來我還真是錯了,網上有人罵『不要臉』,還有人說『這種人最好閹割了』,但沒有一個說喜歡的。」大約在進行了七次心理治療以後,我有意讓紀浪在女性出入的場所附近閒逛,他告訴我他的心裡「已很平靜」,「沒有衝動」。當然並不是對每一位性慾倒錯病人的治療都能像對紀浪的治療這樣順利。其中最主要的障礙是病人對治療不積極─雖然他意識到自己的行為是幼稚的,但是內心又捨不得放棄這種行為給他帶來的快感,他能從這種行為中得到好處,又沒有受到懲罰,自然不會主動、積極地求治。所以我們認為,對於性慾倒錯病人來說,懲罰對於糾正他們的性慾倒錯行為是無效的,然而卻是必要的,只有受到了嚴厲的懲罰,才能使他們下定決心和醫生合作,接受心理治療。我和紀浪一直保持著書信的聯繫,他大學畢業後最終改行成了一名軟體工程師,並且再也沒有過偷窺行為。五年之後,紀浪給我的信中有一張照片,照片上的他英俊挺拔、笑容燦爛,身邊依偎著一個很漂亮的女孩,他說那是他新婚的妻子,他現在很幸福。知識連結:認知行為治療認知行為治療是透過解釋使患者改變認識、得到領悟,使症狀得以減輕或消失,從而達到治病目的的一種心理治療方法。適用認知治療的例如恐懼症,某些類型的性心理障礙,如露陰癖、窺視症、觸磨症等。就治療效果來看,最佳適應是露陰癖等性心理障礙,其次是恐人症和強迫症。認知行為治療和其他心理療法在臨床實踐中的主要區別在於:不論病人的臨床表現如何、病程長短,一般治療十次左右就可以使病情明顯好轉,甚至消失。其治療的關鍵在於分析症狀的幼稚性,病人如能真正理解並接受治療者的解釋,就可使病情減輕。認識認知治療的具體治療過程和步驟為:1.採取治療者和病人直接會面交談的方式。2.初次見面時,讓病人和家屬報告症狀、既往病史和治療情況。3.初次會見時如果時間允許,可以直接告訴病人他的病態情緒和行為與年幼時的經歷是有密切關係的,現在雖然已經是成年人了,在生理年齡和智力年齡方面已經比兒童期成熟了很多,但心理年齡仍處於非常幼稚的階段,還在兒童的思維方式和行為來面對成年人的問題。4.在以後的會見中,可以詢問病人的生活史和容易憶起的有關經歷,但不要求勉強回憶「不記事年齡」時期的經歷。對於病人的夢可以偶爾涉及。可以用較多時間和病人討論症狀的性質,啟發他們認識到這些症狀的幼稚可笑性,幫助他們從成人的角度重新看待自己的問題。※本文摘自《他病了,只是你看不出來:走入21名精神病患傷痕累累的內心世界》。 書名:他病了,只是你看不出來:走入21名精神病患傷痕累累的內心世界作者:卡瑪出版社:清文華泉出版日期:2020/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