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1-12 養生.生活智慧王
搜尋
嬰兒
共找到
890
筆 文章
-
-
2024-11-09 退休力.來測你的退休力
2024退休力論壇/ 聯合報社長游美月:準備退休力必須加把勁
不到2個月台灣就要進入超高齡社會,聯合報根據超過5千人填答的「六種動物測驗你的退休力」分析國人退休準備程度,平均分數為57.5分,不僅「不及格」,更是近4年最低。聯合報社長游美月表示,面對人口結構變遷,除個人、家庭應做好準備,政府在社會安全方面,也應加大力度,「推動退休力必須加把勁」。聯合報系今天舉辦「2024退休力論壇暨博覽會」,游美月與前金管會主委王儷玲、中國信託銀行專家團隊協理蔡安棋、資深媒體人高愛倫、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高齡友善推廣組組長徐昊平、資深山域嚮導老師阿布、IKEA宜家家居台灣人才與文化部總監李佳潔與會分享,並邀來The Brass 銅管重奏團演出「寫給退休練習生的重奏曲」,由台灣經典名曲夜來香、流浪到淡水等歌曲,重新編曲而成。博覽會上公布民眾街訪內容,針對退休年齡,年輕的Z世代代表說「現在就想退休」,嬰兒潮世代代表則認為應該「退而不休」;至於幾歲才算老,有剛退休的民眾認為有病痛就是老了,也有72歲的教師認為,只要保持學習能力,永遠都不會變老,而民眾普遍認為,退休生活健康、理財是最重要部分,其次則是要有心愛的家人相伴。游美月表示,自己是嬰兒潮世代,但不認為自己「老了」,深知「生活要愈來愈用力,才會愈來愈有趣」;因應台灣社會進入老年化趨勢,聯合報2020年起推動退休力指標調查,期盼各界關注退休準備議題,如今台灣即將進入超高齡社會,不僅社會、個人需要做出調適與改變,政府在政策執行、社會安全方面也應加大力度,社福機構也應積極投入,幫助民眾與家庭。聯合報今日頭版刊登退休力測驗結果,指標共有財務、健康、活躍好學、自在獨立、社會連結5大面向。游美月帶領現場民眾讀報,她表示,民眾自我評分不及格,代表台灣的退休力還必須加把勁,身處史上最長壽的時代,各世代應共同面對,增強退休力,營造有能力、餘裕的退休環境,才能共同享有美好快樂的生活與日子,聯合報將與專家合作,持續提供民眾諮詢管道,做國人最好的後盾。
-
2024-11-09 退休力.來測你的退休力
2024退休力大調查/老人不老!高齡者健康得分優:65歲不再是人生分界
進入超高齡社會,每五人就有一人六十五歲以上,但六十五歲真的就老了嗎?發表於「Research Square」期刊的研究顯示,「60+」的嬰兒潮世代因生活與醫療條件改善,平均比過去「年輕」十歲,人類益發年輕,「延遲轉大人」,應重新建立對老的定義。哥倫比亞大學教授比爾德(John Beard),蒐集英格蘭近一萬五千名逾六十歲以上者資料,針對步行速度、握力、平衡感、記憶力進行分析,發現與前幾代人相比,如今七十歲的身心狀況更加年輕,一九五○年出生者於六十八歲的健康狀況,與一九四○年出生者的六十二歲一樣,「或許七十歲應成為新的六十歲。」幾歲才算老人 門檻向上移動不只身體變年輕,德國柏林洪堡大學(Humboldt University of Berlin)研究團隊,針對一萬四千人詢問,「哪個年齡是老人?」,一九一一年出生者於六十五歲時,回答七十一歲;一九五六年出生者,六十五歲時卻回答七十四歲,如今被視為老人的年齡有延後趨勢。聯合報退休力大調查也有類似的發現,高齡者在「健康」得分優於其他族群,覺得健康狀況「很好」比率隨年齡增加,七十五歲以上有二成五,四十歲到四十九歲僅百分之八點五五;高齡者也願意投資健康行為,每三年健檢比率以六十五至六十九歲最高,逾八成,其中男性為七成七,高於女性的六成九。每周運動五次且每次卅分鐘以上,也是七十五歲以上最高,達五成五,年齡愈輕,沒有運動習慣比率愈高。天天五蔬果以六十五到六十九歲最為力行,達五成五;攝取堅果比率與年齡成正比,未滿卅歲僅二成,六十五歲以上逾 六成五。選擇全穀類食品為主食也以七十五歲以上最高,達五成四,其餘年齡層皆未達半數。動腦、閱讀有助避免失智,保持閱讀習慣也以七十五歲以上最高,超過八成。臨床醫學治療 年齡只是數字關渡醫院院長陳亮恭指出, 目前退休年齡六十五歲,最早於一八八○年由德國鐵血宰相俾斯麥提出,一開始是福利保障的概念,但被沿用為「老人」的定義,其實許多西方國家已不再以年齡訂下限制,例如在美國,若因年齡被要求退休,被視為歧視。年齡只是數字,即使是臨床醫學提供治療,多以健康狀態或功能分類,並非年齡。台大醫院北護分院院長詹鼎正認為,現在六十五歲長者跟以前大不相同。「老」的門檻已經向上移動,若要評斷什麼是老,身體衰弱可視為評斷的標準。很多長輩上健身房練深蹲、舉重,根本不需要博愛座,體力甚至比久坐的上班族還好。老人福利推動聯盟秘書長張淑卿也表示,目前六十五歲就能申請敬老卡,有人領到卡感覺是被「認證」的老人,心下不喜,但也有人很開心,可以享有各種優惠,到處遊山玩水。六十五歲不是人生的分歧點,老人更不應該被視為「負債」。年輕就要運動 預防老化利器張淑卿以前總統馬英九橫渡日月潭為例,他今年第十一次參加萬人泳渡,由於已經七十四歲「高齡」,被限制是「最後一游」,但是馬前總統很享受這項活動,也在時間內游完了,體能狀態無虞,甚至比年輕人還好,「沒有人會認為馬英九老吧?」陳亮恭指出,同樣的年齡,體能和健康狀況不同,研究發現,老化程度較慢,除了老天爺給的好基因,就是平時維持運動習慣。詹鼎正提醒,運動是預防老化不二法門,年輕時就要規律運動,有助於「保老本」,不要用年齡來斷定老年,不管幾歲都要有一顆學習的心,就能「老人不老」。表三/六種動物男女 比一比表四/2024退休力關鍵數字
-
2024-11-09 退休力.來測你的退休力
2024退休力大調查/平均退休準備分數4年最低 「延遲轉大人」成世代課題
全球已有四十個國家和地區進入超高齡社會,不到二個月後,台灣即將新增為其中一員。高齡人生成為日常,聯合報開啟國民退休準備工程,每年同步舉行退休力大調查,去年逾五千人登入會員填寫「六種動物測驗你的退休力」,平均退休準備分數為五十七點五分,為近四年最低。平均餘命延長,讓每個世代都「延遲轉大人」,同樣是廿五歲,嬰兒潮世代已結婚生子,Z世代卻正準備出社會工作;唐宋八大家之一的韓愈,年未四十即視茫髮蒼,如今六十五歲是法律定義的老人,但許多人依然活力健康,人生歲月悠長,即將開啟新的篇章。專家:長壽時代 迎老找解方關渡醫院院長陳亮恭表示,現在是人類歷史上最長壽的時代,年齡只是數字,高齡不等於衰老,醫學與公衛進步,超高齡社會也就表示集體長壽,過去從未有過,大家一起「延遲轉大人」,各世代共同面對,一起尋找面對「老」的解方。資深媒體人高愛倫則說,人生只有退場,沒有退休,即使從職場退休,也不代表退出工作和人際關係。延遲轉大人,儲備退休力不可或缺,「退休準備指標─六種動物測驗你的退休力」於二○二一年推出後,逾三萬人登入會員並填寫評量,了解自己退休準備的優勢與不足。但根據近四年統計,填答者退休準備平均分數始終未及六十分,分數最高是二○二二年的五十九點三分,今年五十七點五分為最低。健康和社會連結 分數都偏低退休力指標以六種動物代表不同的退休準備樣態,分數最高的「王者獅子」準備最充分,占二成五;分數次高和第三高的「翩翩蝴蝶」占一成七、「暖男水豚」有一成四;「好奇海豚」、「慢慢樹獺」和「做自己貓熊」的平均分數皆不及六十分,總共占了四成四。退休準備指標評估五個核心能力,分別是財務、健康、社會連結、活躍好學與自在獨立。調查顯示,健康和社會連結分數偏低,今年僅五十三點八分和五十點九分;若以性別分析,女性在健康和社會連結、自在獨立表現較優,男性則在財務和活躍好學超越女性。 退休後願續工作 比率再創高「退休之後,有沒有打算繼續工作?」回答繼續工作比率再創新高,接近四成八,以卅歲到四十九歲社會中堅比率最高,打算繼續工作者超過半數。財務壓力很可能是退休後不放棄工作的原因之一,調查發現,知道可領多少退休金但覺得不夠者,高達六成五,覺得足夠者不到二成。政大教授、台灣永續金融與企業影響力協會理事長王儷玲分析,通貨膨脹是許多退休族群必須思考的問題,若以通脹率每年百分之二點五至三,退休金在未來卅年將需增加至一點五倍以上,且退休後資產增值潛力下降,若想維持相同購買力,意味現階段儲蓄和投資策略必須調整,提早進行財務規畫至關重要。退休力論壇今登場 專家解惑為攜手各世代共同尋找創新和實用的終老解決方案,「二○二四退休力論壇」11月9日登場,今年主題是「延遲轉大人──XYZ的人生使用說明書」,論壇講者包王儷玲、陳亮恭、高愛倫等,博覽會現場還有退休理財規畫顧問群,一對一解盤理財狀況、肌力大挑戰、二度就業與善終諮詢等。去年隨論壇發行的「以防萬一手冊─財務筆記本」大受歡迎,今年持續分享聯合報獨家製作「以防萬一手冊-終活筆記本」,幫助留下屬於自己的善終決定。歡迎大家填答「退休準備指標─六種動物測退休力」,定期檢視,評量退休攻略是否需要校正調整。【表一】連續4年退休力分數:創新低【表二】六種動物測退休力 做自己貓熊最少【延伸閱讀】.2024退休力大調查/老人不老!高齡者健康得分優:65歲不再是人生分界.70歲老頑童張博安完成400馬 再戰足球、游泳、龍舟繼續「玩」出精采人生.「我想跳到不能動為止!」 宋小琴愛上日本舞踊 從習舞學生變社大老師
-
2024-11-03 名人.劉秀枝
感染力比打哈欠還強 劉秀枝分享開懷大笑對健康有什麼好處
我參加了一個向心力超強的英文KTV課,能幹的班長安排大家排練一首歌的快閃活動。那晚出席15位,分為4組,每組唱一小段,中間穿插了幾段合唱,輪到唱歌的同學要快速從低矮的長沙發站起來,唱完立刻坐下,有時還得全體一起站起來。動過腰椎手術的我永遠慢半拍,現場像是此起彼落的「蘿蔔蹲」,變成運動訓練了,因為畫面太好笑,我一笑不可收拾。看到我笑得涕淚橫流,很多同學也跟著笑起來。後來班長改變策略,輪到唱歌的那組往舞台走,之後再從舞台走下來,有同學說好像是阿公阿嬤的「頭七禮數」,童言無忌,大家笑得更厲害了。每個人的笑相不一,包括捧腹大笑、眉開眼笑、以雙手或以歌譜遮臉大笑等,笑聲洋溢整個教室。當晚,我一路笑著走回家,笑著入睡。笑是世界通用的溝通工具,不僅有親和力,且有很強的感染力,能增加團體的凝聚力。笑的感染力比打哈欠還強,可能來自於人類的模仿力。不僅是看到,聽到別人的笑聲也可能跟著笑,所以有些節目會使用「罐頭笑聲」來誘發觀眾的情緒。六個星期大的嬰兒就會微笑,老一輩的人說是「床母在逗他笑」,四個月大的嬰兒開始與人互動地笑,惹人疼愛。如果看到有人對你微笑走來,你也會不自主地揚起嘴角相應。即使在疫情期間,人人都戴口罩,也可看出對方瞇著眼裡的笑意。笑,不僅有益人際關係,大笑時幾乎全身都在動,包括臉部、喉腔、胸腔與腹部肌肉,可以增加肺活量。醫學文獻報導,笑時腦中釋放出腦內啡以增進幸福感,降低體內的皮質醇濃度約三成而能放鬆、減低壓力,並且與罹患冠狀動脈疾病呈負相關,可見有保護作用。腦部功能性影像研究顯示,人類笑時,除了大腦額葉的前扣帶皮質區與運動輔助區被活化,還動用了許多其他腦區的神經細胞,並經由腦幹的神經傳導,傳到臉部等肌肉。所以有些腦幹的病變如中風,病人有時會出現「病理性笑聲」,即毫無理由的突然笑或哭出來,但其心裡並不覺得歡樂或悲哀。還有一種少見的「發笑性癲癇」,出現無法控制的短暫性笑聲,大多是腦部的下視丘或顳葉的病變所引起的一種癲癇。我很欣賞「淡然一笑置之」,但更喜歡自我解嘲而引起眾人大笑,化被動為主動,幽默地引領大家一起歡笑。例如百歲醫師麥加莉在她的《人間值得》,提及她還是學生時上台自我介紹,因為太緊張,跌了一跤,裙子裂開。這時,趁著所有人還在驚嚇中,她站起來,拋下尷尬說道:演講者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吸引聽眾的注意,希望你們喜歡這個表演!笑是會感染的,帶來欣悅、放鬆、快樂與健康,讓我們互相傳播吧。FB粉絲團請搜尋:劉秀枝joy筆記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4-11-01 焦點.健康你我他
如何照護老寶貝/扮老萊子逗老媽 老小孩當嬰兒顧
家母今年86歲,身體還算硬朗,唯有行動大不如前。她從小在後媽的籐條下長大,還要與其所生的5個弟妹在家裡爭取立足之地,很可能造成她的個性獨立堅強,卻以自我為中心,與他人格格不入的現象。母親說,她9歲時罹患怪病,差點「抬去埋」,被家人帶去廟裡求神問卜,還吃了香灰,才僥倖撿回一條命。在我的記憶裡,只要她遇見生活與工作上不順遂,就會往算命館跑,連醫師的話也聽不進去,這種上一輩的傳統習俗,於先父早逝後,成為我們母子之間的「結」。母親還有超級潔癖,不允許長照的送餐志工進入屋內,只能將餐盒擺放在前院廊下的桌子上,然後按門鈴3次提示,我白天上班,偶爾碰見志工阿姊,只能再三感謝並致歉。其他的生活摩擦不時爆發,嘗試各種方法未見改善之後,我認為不應該再有期待,做兒子的乾脆逆來順受,把她當作嬰兒般照料,只要能吃、能喝、能睡,其他都不重要。一有時間就陪她聊聊天,就像嬰兒醒了之後,大人逗一逗的日常。母親退休前主要從事幼教工作,能彈能唱,頗為自豪。每到假日我便扮演老萊子,用吉他伴奏,和她一起合唱老歌,尤其是「群星會」年代的歌曲。每回短短一、兩個小時,能聽見她宏亮的歌聲,能看見她眼中綻放的光芒,是最歡樂的時光。
-
2024-10-17 退休力.理財準備
2024退休力論壇/勞退教母籲準備退休金 :改變比努力更重要
通膨時代,愈來愈多退休族面臨退休資金準備不足的困境。政大風險管理與保險學系教授兼金融科技研究中心主任王儷玲指出,許多人因生活忙碌無法專注於財務規畫,改變人們財務行為比單純努力工作更重要,透過制定可行的退休理財計畫,讓資金長期增值,將能更好地應對未來的挑戰。一年一度聯合報「2024退休力論壇」將於11月9日登場,今年主題是「延遲轉大人──XYZ的人生使用說明書」,「勞退教母」、金管會前主委王儷玲將以「改變比努力更重要!退休前財務規畫比你想的更簡單」為題,分享不同世代的族群應如何準備充足的退休金。正準備退休的戰後嬰兒潮,相對積累較充足的退休金,身為中產階級,目前孩子是社會主力,通常也能夠對父母提供資助,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家庭經濟壓力,但仍有許多家庭面臨資金短缺的挑戰。王儷玲解釋,國內財富分配情況呈M型化,財富集中在少數人手中,富裕人口不到5%,在人人追求財富自由的時代,真正能夠毫無退休財務壓力的人其實不多,許多退休族群可能因退休金不足而延緩退休,或緊縮退休後的消費。國立政治大學國際產學聯盟產學總監姜漢中也觀察,許多長輩雖有一定的資金儲備,兒女也願意供養,但仍然省吃儉用。許多退休人員不敢花費,就是擔心未來的不確定性。目前財富的累積主要集中在45歲至60歲,但退休後資產增值潛力逐漸下降。面對未來生活,王儷玲強調,提早進行財務規畫至關重要,若採取正確行動,累積退休金並不困難。面對投資市場變化,姜漢中建議,退休族群應該考慮信託和保險,保障資產,促進增值,例如定期定額投資,降低市場波動風險。王儷玲也呼籲,投資者參與碳存摺與綠色金融計畫,不僅為未來生活提供保障,還能對環境保護做出貢獻,實現經濟與社會雙贏。2024退休力論壇延遲轉大人──XYZ的人生使用說明書 時間:11月9日(六)上午10時到下午4時地點:政大公企中心 台北市大安區金華街187號門票:888元報名:02-8692-5588轉2622或5616udn售票網購票連結(現場憑門票享千元好禮):https://tickets.udnfunlife.com/application/UTK02/UTK0201_.aspx?PRODUCT_ID=P0O0JKP3退休金夠不夠?年度健檢大缺口,我要找專家諮詢嗎?
-
2024-10-16 活動.活動
【立即購票】2024退休力論壇暨博覽會 延遲轉大人 XYZ 的人生使用說明書
活動日期 : 2024.11.09 (六)活動時間 : 10:00-16:30(9:30開始報到)活動地點 : 政大公企中心(台北市大安區金華街187號)活動網址:點我前往2024退休力論壇購票請點我 超高齡社會已來敲門,在台灣,每五個人就有一位是超過 65 歲的「老人」。然而壽命的延長不是讓老年歲月變得更漫長,而是延伸放大輝煌的中年時期。如今生理年齡也不等同於實際年齡,也就是說, 65 歲不再是以前的 65 歲,只要願意,「老人」可以活得比想像中得更年輕。退休前提前佈署財務規劃,儲備健康力,或是熟齡再就業、保持玩耍的心投入電競,甚至是再談一場戀愛,讓我們重新繪一幅退休生活的圖畫。現在,來參加2024退休力論壇,跟著專家們一起學!從嬰兒潮世代到千禧年世代,經濟獨立、結婚、生子年齡不斷延後,延遲轉大人也延長壯年期。人生里程碑重新設定,我們一直在青春的路上,來看看X、Y、Z世代如何設定自己的人生攻略。聯合報 2024 年退休力論壇暨博覽會,將攜手與各領域專家與產業界,尋找創新和實用的解決方案,延遲轉大人 XYZ 的人生使用說明書。不論是 70 歲的年輕老人階段、或是真正老人的 80 歲、抑或是長壽老人的 90 歲,希望 XYZ 做好準備、勇敢面對自己的人生 789。明星講師:各界權威陣容,幫您翻轉全新退休準備觀念【勞退教母】前金管會主委、政治大學金融科技研究中心主任 王儷玲【全球前2%醫師 台灣no.1】高齡醫學權威、關渡醫院院長 陳亮恭【影劇圈媒體大咖】資深媒體人 高愛倫【台灣器官移植推手】財團法人器官捐贈移植登錄及病人自主推廣中心董事長 李明哲知識內容:關於退休前準備的10堂課憑票現場兌換:退休力大禮包聯合報獨家發行「以防萬一手冊-財務筆記本」、「以防萬一手冊-終活筆記本」、三多膳食纖維粉末食品(5g*14包)、三多補体康高纖高鈣營養配方(240ml/罐)、樂益活菌護樂齡益生菌(7日份益生菌)博覽會體驗:當一日退休力練習生【聯合報XRFA退休理財規劃顧問】免費1對1解盤你的理財狀況,名額有限,於博覽會現場預約【退休實習生X北基宜花金馬區銀髮人才資源中心】二度就業諮詢,我們是最驕傲的高年級實習生【肌力大挑戰】12秒內,雙手抱胸,連續起立坐下五次,可獲得蔬果【健康你我他】保健食品你吃對了嗎? 三多士教您吃進營養吃出健康!【善終諮詢】器捐病主中心X雙和醫院 帶您認識善終三法,為所愛的人留下一份最優雅的禮物抽獎活動:千元好禮等你摸LA NEW安底防滑運動鞋10雙(價值:3,980元)精美馬克杯組6組精美皮革無線充電盤 5組 2023退休力論壇 以防萬一活到100歲 精彩花絮聯合報「以防萬一活到一百歲」2023年退休力論壇暨博覽會,有多名專家、學者與會,數百名民眾共襄盛舉,聯合報系永續工作室永續長羅國俊致詞表示,以前退休是被動的,時間一到就走人,但現在退休,則必須主動、學習、規畫,在退休準備工程之前,大家都是同學,一起練習學習的同學,希望都能健康老化!主辦單位:聯合報系、元氣網
-
2024-10-11 焦點.健康你我他
我是高年級實習生/退休後復健科助人 我是老奶奶的手套
我50歲退休,在嬰兒之家當志工媽媽期間,有位在榮民醫院當志工的朋友問我:「醫院門診有缺護理師,要不要去應徵?」我想如果上班彈性是可以的,就寄了履歷表,經過面試,即開始在榮民醫院的門診上班。退休前,我在婦產科服務,當時接觸的都是孕婦、產婦和小嬰兒,準備迎接新生命的人們臉上總是充滿希望。然而,現在服務的復健科,幾乎都是身上帶著傷痛的患者,看到的是一張張愁苦衰弱的病容。有一天中午準備休診時,看見坐在輪椅上的馬奶奶還在候診區,我趕忙打電話到護理之家請工作人員來接奶奶。等待接送的時候,我問:「奶奶,您肚子餓嗎?您的手好冷,您覺得冷嗎?」我握住奶奶瘦弱的雙手,奶奶沒有回答,她的身體一直抖,溫柔無力的看著我,直到人員來接她。「我買了一副手套要送給奶奶,可以保暖。」我向醫師同事說。醫師說:「奶奶不缺手套,缺的是親情。」我還是決定要送手套給奶奶。送手套給奶奶時,奶奶說:「我有手套,不用送我。」奶奶一樣溫柔的看著我,握住我的雙手,輕輕撫摸著說:「妳的手好熱,好溫暖,年輕真好。」奶奶沒有收下我的手套,但每次奶奶來復健,我的雙手就是手套,溫暖她冰冷瘦弱的雙手。
-
2024-10-08 養生.家庭婚姻
進產房想打「無痛分娩」卻被老公拒絕:「妳又沒上班,哪來的錢!」
我們都知道生產的過程有多辛苦,只有經歷過的人才知道!婦產科醫生透露,有位人夫卻因為老婆想打無痛分娩,大怒肝火!除了懷孕,生產的過程更是準媽媽的一大挑戰!然而,面對生產的一連串疼痛與變化,「無痛分娩」是不少孕媽媽的選擇,只不過婦產科醫師沈怡岒在EBC東森超視33頻道節目《哈囉 你有事嗎?》中就分享透露,一名產婦即將分娩的時候提出想要無痛分娩,沈怡岒繼續說道,沒想到婆婆當下立即打圓場轉頭說,「唉呀!當年我生4個,也沒有打那個無痛分娩啦,不用啦!」老公也接著緩頰說,「這些化學的東西打進身體裡,對寶寶不好,對媽媽也不好,」最後妻子只好點頭同意了。無痛分娩,妳沒上班有錢嗎?由於這名孕媽媽已經40週+3,除了週數大外,同時是選擇自然產的方式,以醫生的專業判斷,建議催生為佳。不過由於親屬不同意,最後璇則嬰兒監視器。直到半夜該名孕媽媽開始出現規則的宮縮,甚至疼痛狀況讓產婦喊出,「我求你給我打無痛分娩,好不好」,老公原本的溫柔的語氣則變成大吼,「妳知不知道無痛分娩要多少錢?妳付嗎?妳付嗎?妳沒上班有錢嗎?」沈怡岒醫師繼續說道,產間當時一陣混亂,孕婦老公甚至還打電話給朋友抱怨說,「她現在是覺得自己很有錢是不是?」、「你看就住院要多少錢?」、「無痛的費用,又花我錢!」由於生產過程變數大,可能孕婦生產體力消耗過大,不到2小時狀況突然急遽往下,再加上寶寶的胎心音開始不穩。無痛分娩不成,最後吃全餐醫生最後決定要進開刀房 ! 沒想到,孕婦的老公立即阻止護理人員大喊,「我沒有說好,為什麼要去開刀房?」醫師當然同步向他解釋,他依然要阻止。沈怡岒醫師無奈說,一切要以救命為主,最後還是請保全進來把,把這名先生與婆婆支開,才順利進行頗腹產。原本只想省錢的狀況,最後卻吃了全餐!手術、止痛的費用,加上住院3天,生產金額飆升到3到5倍的價錢,「沒想到這位爸爸,完全不想抱小孩,也不想看老婆,誇張行徑讓人傻眼!」雖然這樣的個案並不常見,聽了醫生的分享,還是覺得懷孕媽媽身心最需要照顧,只有媽媽開心家庭才會和樂,真的不要因為要不要打無痛分娩,而造成夠大的傷害才是! 延伸閱讀:.預產期快到囉!什麼是催生?.妳需要催生嗎?催生會比一般生產還要痛嗎?醫師曝3情況需考慮催生!※本文由【媽媽寶寶】授權:
-
2024-09-29 養生.家庭婚姻
先生抱怨,有小孩後怎麼做都被老婆罵!諮商師:夫妻須留意感情生變6大關鍵原因
專屬於情侶間的濃情密意,為什麼往往在結婚有小孩後就漸漸消失?日本一對夫妻就是在婚後,因著育兒方面的觀念歧異,讓丈夫苦惱不已。聽聽諮商師怎麼說?有小孩後怎麼做都被老婆罵先生泡奶、換尿布,太太都不滿意。根據日本媒體「現代ビジネス」報導,一名40出頭的男子,即便有妻有房,但偏偏妻子對育兒有其堅持,希望餵寶寶吃有機食物,也鮮少使用尿布,就連抱嬰兒抱法也有意見,或是針對泡牛奶溫度控制大聲責罵。更苦惱的是,隨便都能端出一桌好菜的廚娘妻子,現在做的菜色味道變為清淡,還以「對身體不好」為由,不准丈夫添加調味料,吃飯成了痛苦的時光,餐桌上的食物甚至乏味到,讓男子忍不住丟進垃圾桶。為了家庭和諧,男子與公司女同事保持適當距離,沒有做出越矩行為,只是生子後,衍伸出來的苦悶日子不知道還要過多久?夫妻須留意感情生變6大關鍵原因對此,心理諮商師林萃芬曾於著作<從外遇洞察人心>分享,生命的每段分水嶺都可能帶來情感變質。除了上述的案例,以下分享6個夫妻感情變質的可能原因,一起來按圖索驥,找到感情生變的線索,讓夫妻感情不輕易生變!夫妻感情生變原因1:有了小孩以後在林萃芬諮商的過程中,經歷過太多先生在妻子懷孕期間外遇,曾看過身懷六甲的太太,坐著計程車一個地方、一個地方去找先生,找到之後還被先生咆哮怒罵,委屈到終日以淚洗面、無法入睡。也有的太太在孩子出生後,注意力全部轉移到孩子身上,對親密性生活都興趣缺缺,先生一方面覺得自己的重要性都被孩子取代,另方面性需求長期得不到滿足,就給自己合理的外遇理由。夫妻感情生變原因2:失業的時候根據《美國社會學評論》(American Sociological Review)的調查發現,男性在失業階段,外遇風險最高,機率達到百分之十五,這是因為跟伴侶拿錢,會威脅到潛在的「男性雄風」,外遇就是男性重振雄風的方法之一。其實無論男性或女性,長期失業在家,很容易對自己失去自信心與價值感,覺得自己一無是處,當人們在工作上失去成就感時,就有可能把注意力轉移到其他可以立即獲得成就感的地方,這個時候發展一段感情,不僅會感受到自己的魅力與價值,同時還能得到溫暖與安慰。夫妻感情生變原因3:交友軟體交友軟體盛行後,引發很多外遇事件,不少人會透過交友軟體尋找聊天的對象,重新體會談戀愛的感覺,雙方先約出去吃飯、看電影,若是情投意合再更進一步發展關係。夫妻感情生變原因4:生病之後不少人在歷經生死關頭後,會頓時感到「生命無常」、「來日不多」,為了把握時間去做「自己想了很久,卻一直沒做的事情」,或是覺得「自己都沒有為自己活過」,就有可能會突然做出人生的重大抉擇,放掉以往努力很久的目標,或是率性的辭職,或去談一場不被祝福、不被允許的愛情。夫妻感情生變原因5:家人過世經歷重要家人、朋友過世之後,有些人會感到特別孤單,覺得沒有人瞭解自己,悲傷失去長期倚靠的精神支柱,伴侶也無法取代對方的重要性,為了找到新的精神寄託,而發展出新戀情。例如有人是受到過世家人、朋友的啟發,看到對方人生留下的遺憾,自己想要避免未來有相同的遺憾,而決定感情出軌。夫妻感情生變原因6:創業的過程很多人創業後,會渴望得到尊重與仰慕,進而感受成功的價值,倘若伴侶沒有及時改變對待他的方式,就有可能發展出另一段滿足「被仰慕需求」的關係。也有人是創業後,有了新的工作夥伴,雙方常常一起並肩作戰,進而發展出革命的感情。也有人是創業後,需要各種人力與經濟的資源,這個時候,若有人及時伸出援手,基於感恩之心,也有可能發展出戀情。滾動式更新互動方式不論是身為老婆或是老公,孩子並不是甜蜜不再的藉口,如果覺察伴侶最近的行為模式,或是說話方式跟以前不太一樣,不妨瞭解轉變背後的需求是什麼,及時更新互動方式,或許可以為生活帶來新的可能性。延伸閱讀:.「終有一天我會在你的人生場景中缺席」一位罹癌母親教會我們的事.妻婚後默默付出,卻換來夫外遇找小三!專家點出婚姻手原因.無繳交期限!病危教師板書「最後的回家作業」:未來相遇時請告訴我你完成了※本文由【媽媽寶寶】授權:
-
2024-09-20 焦點.健康知識+
4個錯誤健康觀念 說明醫師的話不一定都是對的
醫生並不總是都對。紐約郵報(New York Post)報導,約翰霍普金斯大學教授馬卡瑞(Marty Makary)在他的新書「盲點:當醫學出錯時對我們健康的影響」(Blind Spots: When Medicine Gets It Wrong, and What It Means for Our Health)中,探討近數十年來醫界一些重要的健康建議是如何毫無依據、甚至危險,以下是他舉出的四個例子:錯誤1:幼童應避免食用花生美國小兒科學會(AAP)在2000年發布一項建議,如4歲以下兒童、孕婦和哺乳期婦女有可能過敏,就應該避免食用花生。2007年,約有5%的食物過敏醫療訴訟是針對花生;到2016年,則有25%。2019年,報導指出美國每18名兒童就有1名對花生過敏。馬卡瑞表示,AAP的建議造成了惡性循環,花生過敏越普遍,就有越多人避免讓年幼的孩子吃花生,反而造成更多人對花生過敏。錯誤2:荷爾蒙替代療法是危險的數十年來,荷爾蒙替代療法(HRT)一直被認為有助更年期女性改善潮熱與憂鬱等症狀,同時降低心臟病與失智症風險。但在2002年,國家衛生研究院(NIH)稱,HRT會導致乳癌發生率增加26%。馬卡瑞指出,服用安慰劑的婦女與HRT的婦女罹患乳癌的比率並無「統計學上的明顯差異」,但卻鮮少有人注意到;這讓美國的HRT處方量驟減了80%,至今仍維持在低水平。他說,可悲的是,數百萬女性被剝奪了改善生活的治療機會。錯誤3:抗生素無害抗生素能拯救生命,但馬卡瑞表示,人們誤以為抗生素沒有任何壞處,而過度使用所造成的副作用比想像中要大,尤其是對腸道的傷害,可能導致許多健康問題。在2021年的一項研究中,妙佑醫療機構(Mayo Clinic)追蹤明尼蘇達州奧姆斯特德(Olmsted)郡出生的兒童11年,其中約1萬人在出生後的兩年內服用了抗生素;與約4000名未使用抗生素的兒童相比,前者的肥胖、哮喘、學習障礙、過動症與乳糜瀉發生率明顯較高。錯誤4:飲用水添加氟化物美國自1940年代起在自來水中添加氟化物,以預防蛀牙,約遍及三分之二美國家庭(歐洲僅約3%)。非營利組織Cochrane的一項分析發現,能證明水加氟能預防蛀牙的當代證據非常少。同時有些研究也顯示,氟化物會影響腸道健康與嬰兒智商。馬卡瑞表示,這是另一個不該想當然爾的假設;如果有人說自來水加氟是安全且對公共健康至關重要,「那只是一種看法,而非事實」。(本文經《世界新聞網》授權刊登,原文刊載於此)
-
2024-09-19 養生.聰明飲食
長壽飲食怎麼吃?銀髮族「8飲食指南」,吃出健康快樂人生
隨著台灣快速步入高齡社會,了解如何透過健康飲食來應對挑戰變得尤為重要。本文深入探討了台灣在全球老化速度,並提供銀髮族的最佳飲食指南。學習如何通過均衡攝取六大類食物、選擇新鮮食材和保持充足水分,來有效維持健康體重,提升生活品質,為健康的退休生活奠定基礎!當你走在街頭,偶爾放下手機,抬頭觀察身邊的世界時,會驚訝地發現一個明顯的變化:年長者的身影越來越多了!街道上已不再是年輕父母牽著小孩,推著嬰兒車的熟悉景象!這些微妙卻深刻的變化無不引發我們的深思:台灣正以驚人的速度步入高齡社會的時代。台灣老化速度,居然是世界第一!台灣的老化速度之快,令人驚嘆不已,堪稱全球之冠!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的定義,當65歲以上的老年人口占總人口的7%時,被稱為「高齡化社會」;若這一比例達14%,則被稱為「高齡社會」;而當老年人口比例達20%時,則稱為「超高齡社會」。台灣在1993年已進入高齡化社會,2018年升級為高齡社會,而預計在2025年邁入超高齡社會。令人矚目的是,台灣從高齡社會過渡到超高齡社會僅需7年的時間,這一變化速度在全球範圍內都是首屈一指的。因此,如何維持身體健康、過上充實而愉快的退休生活,成為了許多人心中的迫切願望。銀髮族的飲食重點:吃的下、吃的夠、吃的好隨著年齡的增長,年長者往往面臨牙齒狀況惡化、咀嚼和吞嚥困難、食慾減退以及腸胃消化能力下降等挑戰。這些問題可能導致進食困難或食量不足,從而引發營養不良的風險。年長者的食物最好切成小塊或細碎,方便咀嚼和吞嚥。選擇口感柔軟且容易消化的食材,能有效減少進食困難。日常飲食應以新鮮蔬果為主,也要注意飲食清淡,避免高糖、高油、高鹽。每日應確保攝取足夠的水分,避免身體脫水。水分的充足對於保持身體各項功能的正常運作至關重要。銀髮族的最佳飲食指南1.均衡攝取六大類食物:涵蓋全穀雜糧類、豆魚蛋肉類、乳品類、 蔬菜類、水果類、油脂與堅果種子類,全面滿足身體的營養需求2.適量攝取熱量:既能提供身體所需能量,也能有效維持健康體重3.少量多餐,飲食內容多樣化:避免維生素、礦物質之不足4.選擇當季在地食材:營養價值高,品質好5.以天然、少加工、少刺激、少油炸為主:有助於維護健康和消化系統的平衡6.減少飲食中飽和脂肪及膽固醇之攝取:減少心血管疾病的風險7.增加全穀雜糧和蔬菜水果攝取:提供豐富的維生素、礦物質及膳食纖維8.保持充足水分攝取:每日應飲用6至8杯水,確保身體充分水合,促進代謝功能和健康維持面對日益增多的銀髮族,保持健康的飲食習慣尤為重要。年長者應注重攝取營養均衡的食物,選擇易於咀嚼和消化的食物,並避免高糖、高油和高鹽的食物。建議每餐食物應多樣化、適量,並以天然、新鮮食材為主,以確保攝取足夠的維生素、礦物質和膳食纖維。此外,每日保持充足的水分攝取,對於維護健康至關重要。透過這些飲食策略,年長者能夠提升生活品質,迎接高齡社會的挑戰。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4-09-15 焦點.元氣新聞
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急診醫療量能提升AI輔助精確診斷
台中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與三鐵共構,不僅有得天獨厚的交通地理位置,急診醫療與全人醫療方面更具特色,在醫學中心中樹立了獨特定位。2019年蔡明哲接任院長後,通過一系列的改革與創新,逐步打造出「以急診為核心」,兼顧重症醫療和全人醫療的醫療體系。蔡明哲強調,急診醫療並非僅是處理緊急病例,而是一個涵蓋重症、難症以及慢性病的綜合性醫療服務體系。「我們的一、二級急診病例比例,從接任時的12%提高到15%。這看似微小的提升,實際上代表了急診處理的困難度和複雜性有了顯著增長,這也是對醫療團隊專業能力的肯定。」大數據分析協助診斷,給藥系統省時且精確。隨著人工智慧(AI)快速發展,中山附醫率先在醫療中導入AI技術,以提高診斷的準確性和治療效率。蔡明哲強調,AI並非取代醫師,而是作為輔助工具,幫助醫師在繁忙工作中減少重複性任務,從而有更多時間專注於與病人的互動和複雜病例的診斷。他舉例,「在肺癌診斷中導入AI技術,通過分析大量的3D影像,大大提高了診斷的效率和準確性。」此外,AI還被應用於藥品管理系統中。今年,所有病房全面導入自動藥櫃系統(ADC),透過AI分析大數據,預測各病房最常用的藥品,並自動分發到相應的病房,不僅減少了傳送藥品的時間,也大幅降低藥品錯誤分發的風險。「自從導入ADC系統後,給藥時間已縮短50%以上,病人的安全得到了更大保障。」貫徹全人醫療理念,全面關注患者需求。中山附醫堅持全人醫療的理念,不僅關注病患身體健康,更注重病患的心理和心靈健康。醫院提倡醫護人員應將病患視為一個整體,考量他們的家屬、社會背景以及心理、靈性之需求,這樣才能提供真正優質的醫療服務。蔡明哲以一個急診案例說明全人醫療的重要性:一位生病的母親帶著不到一歲的嬰兒來急診,因無人能幫她照顧孩子,只能將孩子帶在身邊。當時正值深夜,急診室的一名護理師主動接過嬰兒,照顧了一整夜,讓母親安心接受治療。「這種關懷不僅是對病患個人的關心,也是對整個家庭的關懷,這正是全人醫療理念的體現。」護理師抱著嬰兒的照片,成為蔡明哲心目中全人醫療的最佳詮釋。走動式管理,讓員工參與醫療改善建議。此外,中山附醫也透過員工提案參與來改善醫療服務品質。蔡明哲強調醫院實行的是「走動式管理」,親自體驗病人的就醫流程,找出需要改進的地方。此外,醫院還成立「病人安全巡查團隊」,由副院長領導,定期走訪各病房,發掘潛在的安全隱患與服務不足之處。院內推行的員工建議計畫,三年來已經有56項建議被採納,這些改善措施不僅提高了病患的滿意度,也讓員工感受到自己對醫院發展的貢獻。醫療環境變遷,蔡明哲表示,急診醫療的角色發生巨大變化,不僅需要應對疾病,還要處理新興傳染病、性侵、家暴等社會問題,已成為社會安全網的一部分。他也透露,中山附醫已經與國科會和工研院合作,參與AI應用的計畫,部分技術已經在醫院的日常醫療服務中落實。他相信,隨著AI技術的進一步發展,醫療服務的效率和質量將會得到顯著提升。
-
2024-09-06 ESG.健康與ESG
攜手醫療院所共創永續發展的新契機!正視少子化、高齡化的衝擊
從2023年3月起,財團法人台灣永續能源研究基金會(TAISE)開始針對醫院推動永續發展。短短一年不到的時間,已成功爭取近50家公私立醫療院所、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以及台灣醫院協會等組織的熱烈響應,紛紛簽署「醫院永續發展倡議書」,而且不光只是正向回應國家淨零轉型目標,更願意在環境保護、醫院治理、社會共融等方面實踐永續發展,善盡醫院的社會責任。財團法人台灣永續能源研究基金會董事長簡又新大使,應邀以〈氣候變遷對健康永續的挑戰與機會〉發表專題演講, 對於全台越來越多醫療院所認同、支持並推動永續發展,他表示讚許。他說,今天全世界最大的潮流之一就是氣候變遷,醫療院所如何做好節能減碳來保護地球,應從三個方向著手:一是醫院治理要做得成功到位;二是社會扶持要做好;三是要落實淨零減碳、環境保護的工作。如何做好醫院治理?如何做好醫院治理?簡又新董事長表示,包括醫師和護理人員的福利、工作時間、精神壓力等等,都要想辦法關注或解決,這就是公司治理的概念。健全的財務更是醫院治理重要的一環,醫院治理也必須跟利害關係人,包括政府、醫生、護士等維繫好關係,才能知道短期和長期風險是什麼,以及如何因應避免或降低衝擊。正視少子化、高齡化的衝擊好比,台灣嬰兒出生率愈來愈低,但死亡率比韓國、日本都還高,這是非常不好的現象,要檢討出了什麼問題,少就算了還死亡率高,這對醫院而言是雙重打擊。簡又新董事長說,少子化讓很多學校關門,大家早在2000年就已知曉,但始終拿不出對策,同樣的,少子化、高齡化對醫院會產生很大的衝擊,醫院永續一定要有中長程計劃,該計劃必須是全院工作人員和利害關係人一起討論。 此外,簡又新董事長提醒,地球溫度升高之後,以前沒有的疾病,現在都可能出現,而且高溫造成的死亡人數可能遠比傳染病還多,聯合國因而愈來愈重視氣候變遷所引起的醫療、健康和新的疾病等問題。就以台灣為例,過去每年夏天在高雄、屏東發生的登革熱疫情,也因氣溫升高而往北跑,這是以前不曾發生的狀況,必須從醫療面和環境面雙管齊下設法解決。 再者,全世界醫療體系產生的溫室氣體,平均佔比達4.4%,台灣是4.6%,美國高達7.6%。簡又新董事長說,乍看之下,4.4%沒有什麼稀奇,不過如果相較航空業的飛機每天繞著地球飛來飛去,一年產生的溫室氣體僅佔3%,輪船也只產生3%。若再以服務業的用電量來看,台灣用電量第一名是醫院,占16%,第二名是交通事業,約14%,醫院用電量比台鐵、高鐵、捷運、公路系統加總起來還多。「每當我講到這些數據時,醫院都很緊張,醫療體系和交通體系都是二氧化碳的大戶,如果要飛機、輪船減碳,醫療體系才更應該率先減碳。」TAISE積極培訓ESG人才過去,台灣的醫療院所談ESG(Environmental Social Governance)時,大部分只談S,但光講社會責任是不夠的,光做好S不會是夠好的醫院,這是簡又新董事長到醫院倡議永續發展時,很容易被接受的原因。他接著表示,現在談ESG,企業、大學和醫院都重視,整個風潮起來了,但他發現ESG的人才還不夠,所以TAISE開了很多培訓班,如企業永續證照班、企業氣候變遷證照班、永續金融證照班等,還打算開設健康永續管理證照班,教導醫護人員如何跟得上世界潮流,加入節能減碳行列。簡又新董事長有感而發地說,以前倡議ESG,最初到企業可說費盡口舌,他是踽踽獨行者,大學則努力跑了五、六年才有成績,唯獨到醫療體系倡議,進展特別快,這也讓TAISE更想協助醫療體系加快學習腳步,讓能力不斷往上提升。展望2024年的ESG,簡又新董事長揭示六大趨勢,包括:永續揭露準則、價值鏈、永續投資與綠色金融、社會共融、數位化與人工智慧以及淨零排放等。他呼籲各企業組織、醫療院所與國際接軌,進而創造永續發展的新契機。
-
2024-08-26 名人.精華區
閻雲/X世代罹癌風險 將高於嬰兒潮世代父母
雖然過去30年來癌症死亡率穩定下降,但癌症發病率卻一直上升,對已步入中年的X世代來說,更是如此。美癌症研究最新發現美國國家癌症研究所最新研究發現,X世代步入60歲之後,他們罹患癌症機率,將會比他們父母親那一代的嬰兒潮世代更高。這篇論文今年6月10日發表在「美國醫學會期刊」網路公開版(JAMA Network Open)。如果以年代區分,最偉大世代(Greatest)是指1908至1927年出生的人,接下來分別是1928至1945年的沉默世代(Silent)、1946至1964年的嬰兒潮世代(Baby Boomers)、1965至1980年的X世代(Gen X)、1981至1996年的千禧世代(Millennials,又稱Y世代),以及1997至2012年的Z世代(Gen Z)。論文第一作者、美國國家癌症研究所生物統計部門高級研究員Philip S. Rosenberg,他自稱嬰兒潮世代,在接受知名雜誌「財星(FORTUNE)」專訪時表示,他很想知道他們這一世代是否比祖父母及父母、以及他們的孩子及孫子是否過得很好。Rosenberg和團隊,使用1992至2018年380萬名被診斷惡性腫瘤的美國民眾資料,比較X世代和嬰兒潮世代癌症發生率,並進行模型分析,發現當X世代從2025年開始滿60歲起,他們在60歲時被診斷出罹患侵襲性癌症的可能性,高於嬰兒潮世代。更多癌症被診斷出來他們還預測發現,X世代比最偉大世代、沉默世代及嬰兒潮世代都更容易罹患癌症。Rosenberg表示,研究無法說明任何特定原因,但癌症發生率上升的另一種可能,就是癌症登記政策的變化,以及醫學影像診斷技術的進步,導致更多癌症病患被診斷出來。因此,他們得到一個結論,如果按照目前這種趨勢發展下去,未來幾十年內,美國癌症發病率可能仍然高得令人無法接受。他們的研究提供進行中的真實狀況,讓其他科學團隊繼續深入探討,找出解決之道。肥胖和久坐也會致病儘管原因仍不明,但研究人員認為,早期研究發現肥胖和久坐不動的生活方式,可能是導致癌症發生率上升的部分原因。另有一些研究也顯示,包括多氟/多氟烷基物質(PFAS)這類人造化學物質,以及殺蟲劑、空氣汙染等環境汙染物,也可能是罪魁禍首。研究發現,和嬰兒潮世代相比,X世代女性罹患甲狀腺癌、腎臟癌、大腸直腸癌、子宮頸癌、胰臟癌、非何杰金氏淋巴瘤和白血病的發生率都顯著增加;X世代男性罹患甲狀腺癌、腎臟癌、大腸直腸癌、攝護腺癌和白血病的發生率也增加。這個結果讓Rosenberg相當訝異,更讓他驚訝的是,他們預測X世代癌症發病率的上升,將抵消過去幾十年政府和醫學界努力得來的一些成果。受限於資料蒐集量還太少,研究無法對千禧世代進行評估,但研究結果衍生出另一個問題,那就是當7200萬美國千禧世代進入40多歲、50多歲及60多歲時,按目前軌跡看來,他們的癌症發病率可能在未來數十年之內維持在比較高的區間。而這也讓Rosenberg在受訪時一再憂心地表示,我們不應只關心X世代的健康,因為目前世界正在發生的事情,可能不只影響我們這一代的健康,也將影響後代子孫,甚至我們人類的未來。
-
2024-08-24 醫療.皮膚
異位性皮膚炎怎麼辦?按4穴位助改善!中醫看異膚細分4類型,對證調理控制疾病
異位性皮膚炎總讓人相當困擾,除了西醫之外也有不少人會尋求中醫協助,不過中醫究竟是怎麼看?會怎麼治療?雲鼎中醫何柏蓉中醫師說明。中醫師看異位性皮膚炎,4個中3個即符合診斷。 何柏蓉中醫師表示,從中醫觀點來看,異位性皮膚炎與「四彎風」、「奶癬」、「浸淫瘡」等相似。症狀好發於肘窩、膝窩,可包括搔癢,以及嬰兒臉部和伸側濕疹、成人屈側皮膚出現苔癬化等典型病灶分布,還有慢性或反覆發生的皮膚炎,個人或家族史當中也可能有氣喘、過敏性鼻炎病史。上述情況只要符合三項或以上,即可診斷為異位性皮膚炎。 中醫看異膚可細分4證型,對證調理有助控制疾病! 何柏蓉中醫師更進一步說明,異位性皮膚炎在中醫臨床辨證上主要還可分成4大類型。症狀和治療方式也會有所不同,中醫會依證型予以對應的治療。 風熱型:此類型患處皮膚多以鮮紅色的丘疹為主,通常會嚴重搔癢,經常抓破出血,滲出的液體不多。此型治療方向在於「祛風涼血」,可選用金銀花、蟬蛻、荊芥、連翹、防風、牡丹皮、梔子、牛蒡子等。 濕熱型:此類型與風熱型相似,患處皮膚顏色通常也多以鮮紅為主,並且也會嚴重搔癢,不過滲出的液體會較多,皮膚抓痕明顯,而且抓破的傷口糜爛。此類型治療會著重在「清熱除濕」,可選用有龍膽草、地膚子、黃芩、知母、蛇床子、苦參、黃柏等。 脾虛濕盛型:此類型的患部皮膚,相較前兩者不會有明顯的鮮紅,可能會滲出較多液體,但顏色較為清晰。此類型治療主要會在於「健脾除濕」,可選用陳皮、茯苓、白鮮皮、薏苡仁、白朮、厚朴、蒼朮、藿香等。 血虛風燥型:此類型通常病程已發展較久,患部的皮膚已經有明顯粗糙、伴隨苔癬化、色素沉澱、或甚至皮屑附蓋等情況,滲出的液體則較少。此類型治療會著重在「潤燥養血」,可選用何首烏、生地黃、赤芍、丹參、紫草等。 異膚日常保養不可或缺!多按按4穴位有助改善。 作息、衣物、藥浴洗澡:發現異位性皮膚炎盡早檢查治療相當重要,而除了治療內服藥物之外,日常保養也不可或缺。何柏蓉中醫師建議,生活作息要保持良好,避免熬夜。衣服建議穿著寬鬆的衣物,並以棉質為主,盡量避免穿太緊、或是穿動物毛料的衣物,以防刺激皮膚。洗澡的外用洗劑可先詢問中醫師選用地膚子、浮萍、牡丹皮、苦參、土茯苓等,做成藥浴包或是用藥汁擦洗。 飲食也要注意:飲食方面注意避免燒烤、油炸、辛辣等刺激性食物。主食盡量以白米飯為主,少吃麵食類。平常也可以適量的食用薏仁、四神湯幫助健脾除濕,或以紫蘇葉、薄荷等泡茶飲用。 4穴位助改善:平時也可以多按壓相關穴位,包含合谷、曲池、血海、三陰交等。合谷穴位置約略在虎口,拇指和食指的交會處。曲池則可先將手肘彎曲,找到手肘彎曲時的皮膚折紋最末端,此處便是。血海則可先將膝蓋90度彎曲,手掌蓋於膝蓋,約略在拇指尖端處。三陰交則約在足內踝尖往上約4指幅寬處。 異位性皮膚炎可循中醫師協助,妥善的治療調理,日常也做好保養,有助控制病情,與異膚和平共存,也有利維持良好的生活品質和身體健康。 《延伸閱讀》 .異位性皮膚炎別放棄治療!中重度病友健保武器選擇多! .「三伏貼」簡單改善過敏疾病!中醫副院:配合良好生活可改善8成! 以上新聞文字、圖片皆屬《今健康》所有,網站、媒體、論壇引用請註明出處。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4-08-24 退休力.社會連結
母女情仇未解影響三代人!等不到母親道歉遷怒女兒,年過7旬「允許自己恨媽媽」
與母親的關係深深影響女性生命,但它不總是愛與支持。理應是你避風港的母親,卻是人生沒有自信、價值低落的原因,是生命一直隱隱作痛的源頭。母女關係,比我們理解得更複雜難懂。「你好像搞錯生氣的對象了。你最大的困擾是,無法好好表達你恨媽媽。」當鈺璽診所副院長、振興醫院特約醫師蔡佳芬對A這樣說時,年逾七十的A大哭,哭得像個無助的小孩:「可是我媽媽死了,永遠不會跟我道歉了。」A成長於重男輕女的家,她從年輕時就很努力,憑己力買了房結了婚,有兩個女兒,家庭幸福。幾年前,哥哥經商失敗,她數次拿錢幫哥哥,最後一次是癌末的媽媽在她面前跪下,求她一定要救哥哥,否則她死也不會瞑目。A答應了,瞞著家人,抵押了房子,幫哥哥還債。背負沉重房貸的A邀請女兒同住,一起付貸款,女兒在多年之後才知道,A早就把房子拿去抵押了,她們覺得被欺騙。每次母女衝突,女兒怪A把一切都給了別人,沒有顧慮她們。A怪女兒無情:「我辛苦一輩子,你們這樣對我!」甚至說:「我就是沒有兒子,今天才會這個下場。」在A自組的家庭中,看似沒有重男輕女的議題,卻因為她內化了這個價值,每有親子衝突,就常常拿投射出來的、不存在的兒子,來打擊女兒。複製重男輕女 傷害下一代重男輕女釀的痛,幾乎嬰兒潮世代女性的集體創傷。蔡佳芬觀察,許多人到了六、七十歲才第一次到精神科報導到,處理的卻是親子議題,其中很大部分是重男輕女創傷的世襲—承受重男輕女創傷的母親,將這樣的創傷帶給女兒。在A的故事中,憑自己的努力掙下的房子,是她的自信來源,當房子被抵押,她再度感覺自己一無所有、沒有價值,從兒時就累積的內在創傷再度顯現,逐漸引爆家庭的戰爭。不是媽媽最愛 學習接受它治療末了,A在好好述說自己的故事後,內心有過梳理,情緒也得釋放,她知道,天底下就是存在著不那麼愛子女的父母,而她就是遇到了,這不是她的錯。她也體認到,不要用母親犯的錯來處罰自己,甚至處罰女兒。面對再也不能罵媽媽、恨媽媽的不甘心,蔡佳芬說:「你可以恨你的母親,就算她死了。」怎麼恨?或許寫封信,燒給她;也可以仰天罵她。總之,在接納「媽媽這麼糟我還渴望她的愛」的自己之後,也放過自己,允許自己恨媽媽,透過一些儀式感的行動,表達這些情緒。百歲世代來臨,老後生活需要超前部署,歡迎大家填答「退休準備指標─六種動物測退休力」,定期檢視,評量退休攻略是否需要校正調整。● 六種動物測退休力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4-08-18 名人.傅志遠
傅志遠/那些在急診室擦肩而過的故事
孩子漸漸長大,從坐在推車的嬰兒,變成會頂嘴會反抗的青少年,彷彿是一瞬之間。長大之後要面對的問題變多、煩惱變多,我對他的要求變多,免不了父子的衝突也時而出現。每回和孩子吵架,我常因此心情不好,偶爾翻翻他們小時候的照片與我曾寫過與孩子快樂互動的故事,想著想著便更沮喪。某個因小事吵架不歡而散的早上,我趕著出門上班,不想再為孩子的事心煩。這天在外科急診當班,來了一對因口角互毆的夫妻,先生傷勢較輕,妻子卻需要手術,結果兩夫妻既是病人,也是彼此的家屬,協助對方簽署相關文件時,我注意到他們身邊有個小男孩。應該是兩夫妻的孩子,很無助地站在兩張病床中間,由於年紀很小,所以幫不上忙,護理人員忙進忙出也沒空理他,所幸孩子很乖,就只是靜靜地站著。我招招手讓他來我這裡,把抽屜裡應付嘴饞的零食拿了一包給他:「要不要吃餅乾?」「可以嗎?」小朋友眼睛亮了起來,可是卻不敢伸手接。「當然可以!」我怕他不好意思,所以撕開包裝,讓他可以直接拿起來吃。「我要問一下媽媽……」小朋友看了遠處躺在病床上的母親,不過她正在做手術前準備,沒空管孩子在做什麼。「謝謝。」本以為他拿了餅乾會走回座位,他卻站在我工作的電腦前發獃。「你在幹嘛?」小朋友指著電腦螢幕問我。當時急診同時有好幾位傷患正在處理中,我指指周遭:「我是醫師,這些都是病人。有些是車禍、有些是跌倒……」早幾年的我一定把他打發走,不過當了爸爸之後,對小孩的容忍度提高很多,所以很慈祥地跟小朋友講話。(慈祥是旁觀的住院醫師給我的形容。)他似乎對我的工作很有興趣,東問西問一堆問題。「你幾年級?」與其一直被問,倒不如我來跟他聊天。「我四年級,可是老師說我只有二年級而已,他們說我過動,所以程度不好。」「什麼意思?」「因為我上課都聽不懂,所以老師就叫我坐在最後面。」聽到這裡,我突然有點心酸。「那你們有上英文課嗎?」我陪自己的兩個孩子讀英文好幾年,或許這會是個好話題。「有,可是我也聽不懂,所以都蹺課。」「蹺課?去哪裡?」「躲在廁所裡,或其他人找不到的地方。」看看這個孩子,有種說不出的難過,很想幫他,卻不知怎麼做。一個跟我只相處幾分鐘的家屬,卻意外讓那天上班的心情很灰。醫療工作這些年,我接觸過各形各色的人事物,這個世界上有許多令人難過的事件,很想幫忙他們,卻心有餘而力不足。回到家把這個故事跟家人說,忍不住抱抱孩子,先前吵架的不愉快,似乎一點也不重要了。我也試著讓孩子們知道,比起很多弱勢者,我們是幸福的,更要知足,感謝上天的厚愛。
-
2024-08-18 癌症.抗癌新知
比嬰兒潮世代罹癌率高3倍 新研究揭這2世代更可能患17種癌症
一項重大研究指出,千禧世代和X世代出生的人,比二戰後的嬰兒潮世代,更有可能罹患17種癌症,包括結直腸癌、胰臟癌和肝癌等。該研究近日由美國癌症協會(American Cancer Society,ACS)發表於《刺胳針公共衛生(The Lancet Public Health)》。你是哪個世代?嬰兒潮世代:1946年~1964年X世代:1965~1980年出生Y世代(千禧世代):1981~1996年出生1965年後出生者,更可能罹患17種癌症,子宮體癌增幅最大。ACS的研究人員分析了美國近20年來、超過2,300萬名被診斷出患有34種癌症的患者數據,年齡從25歲到84歲。研究根據患者的出生年分(1920-1990)分成幾個組,發現X世代和千禧世代罹患多種癌症的可能性,是嬰兒潮世代的三倍,例如結直腸癌在50歲以下成年人的發生率正迅速上升。而其中增幅最大的是子宮體癌(子宮內膜癌和惡性子宮肉瘤),1990年代出生者的發病率,比1950年代出生者高出169%。出生年份接觸的危險因子不同,肥胖、酒精都有關。雖然癌症發生率上升,可能也與醫療科技進步、檢測能力增加有關,但新研究表明,肥胖和飲酒等生活型態也占重要因素。研究人員指出,在25歲到49歲的成年人中,胰臟癌、小腸癌、腎臟癌的發病率增長最快,而這些癌症都與肥胖和酒精相關。研究報告的主要作者、美國癌症協會科學家Hyuna Sung博士表示:「按出生年份排序的人群,擁有獨特的社會、經濟、政治和氣候環境,都會影響他們在關鍵發育期接觸癌症風險因子的機會。」這17種癌症包括:結直腸癌、子宮體癌、膽囊和其他膽道癌、腎臟癌、胰臟癌、骨髓瘤、非賁門部胃癌、白血病、睪丸癌、賁門部胃癌、小腸癌、雌激素受體陽性乳癌、卵巢癌、女性肝癌、女性非HPV相關口腔和咽癌、男性肛門癌、男性卡波西氏肉瘤。美國癌症協會建議年輕人及早了解自己的家族史,透過良好生活習慣避免癌症發生,並定期檢查以及早發現、早期治療。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4-08-16 養生.家庭婚姻
狗狗半夜衝嬰兒房,媽媽才驚覺寶寶沒呼吸!網留言分享毛孩暖心英勇事蹟
狗狗除了是人類最好的朋友,在某些關鍵時刻,他們還有可能成為救人一命的「英雄」喔!許多人都聽過「狗狗是非常具有靈性」的說法,坊間關於狗狗靈性的故事也不少,甚至還有科學依據能夠佐證,狗狗是真的比人類更容易先發現一些即將發生的事情!由於狗狗天生的生理構造,使得他們有敏銳的嗅覺和聽力,所以他們經常可以比人類更早發現病症或是天災的出現。去年12月,美國波士頓作家凱莉安德魯(Kelly Andrew)就曾在推特分享,關於她們家的「狗狗英雄」Henry,在半夜救女兒一命的故事。狗狗不斷跑到嬰兒房吵鬧,提醒媽媽「寶寶沒有呼吸」凱莉在推文中寫道:「昨天晚上,我家狗狗Henry不斷跑到嬰兒房吵鬧。當時寶寶因為身體不舒服的關係,已經在嬰兒床上躺了2天,而我也被狗狗一直闖進嬰兒房的搗蛋行為氣壞了。沒想到,當我進到嬰兒房時,才發現女兒已經沒有了呼吸,隨後便趕緊抱著孩子前往醫院搶救。」凱莉也在文末表示,當天晚上她們一家三口都在醫院裡度過,她無法想像若不是Henry不斷闖進嬰兒房,試圖引起她的注意,她的寶貝女兒很有可能就救不回來了。毛孩英勇的暖心事蹟!而凱莉的推文也引起許多曾經有相同經驗的網友留言分享。有網友說:「我的兩隻狗狗很喜歡奶奶,有天晚上,他們突然從我的床上跳下來並爬到樓梯上,用我從來沒聽過的叫聲,持續叫了10 分鐘,過了20分鐘之後,我就接到奶奶去世的消息。」另一名網友也分享,「我家狗狗Champ不斷發出叫聲試圖引起我媽的注意,這才發現我爸已經暈倒在地,沒有呼吸。醫護人員還說,如果再晚一點發現,我爸爸可能就已經不在了。」除了上述提到有關狗狗的英勇事蹟之外,也有網友分享自家貓咪的暖心事蹟。一名網友表示,「當我的老公在地下室隔離的時候,我的貓都會陪我度過每個夜晚,彷彿他知道我很難過,試圖想安慰我。」,也有網友說:「我家漂亮但脾氣拗的貓咪,除了我女兒之外,不喜歡親近任何人,可是當我得了COVID在隔離時,他在我的床上陪了我4天,直到我感覺好多了,他才離開。」不論是貓咪或是狗狗,其實都是用他們的一生,全心全意地在陪伴我們,當主人遇到危險時,也總是第一個想辦法求救和找人幫忙。你家的毛小孩也有類似英勇或暖心的事蹟嗎?延伸閱讀:.「終有一天我會在你的人生場景中缺席」一位罹癌母親教會我們的事.帶著愛犬去旅行/長腫瘤被宣告剩2年壽命,主人帶環島留下珍貴回憶.無繳交期限!病危教師板書「最後的回家作業」:未來相遇時請告訴我你完成了※本文由【媽媽寶寶】授權:
-
2024-08-15 失智.Podcast
【Podcast】EP.13助你一臂之力!智慧科技如何貼心老後生活?
從預防的角度出發,讓長者提早適應科技工具,維持自主生活的能力,降低被照顧的需求,讓年長者、家屬和照顧者的人生有不一樣的可能。台灣將在2025年進入超高齡社會,隨著少子化影響,以及人口結構老化,你會擔心未來的照護資源不足嗎?應對這個挑戰,許多廠商也紛紛投入資源,開發智慧化的產品,希望透過科技的創新幫助年長者、失智症者的生活品質,讓他們能夠在有尊嚴和關懷的環境下安享晚年。最新一集《失智好好生活》Podcast邀請樂齡網總經理張慶光,分享科技如何為年長者、失智症者以及照顧者提供解決方案。尤其AI跟智慧科技應用在長照、失智症的照護已是未來趨勢,透過日益越新的科技,減輕家屬和照顧者的壓力,提升年長者跟失智症者的生活品質。科技療癒長者不孤獨主持人陳韻如分享2則將科技運用在失智症照護的國際新聞,分別是澳洲療養院使用AI虛擬人陪伴失智症者,以及美國研究發現,透過VR可以誘發失智症者與照顧者間更深度的對話。陳韻如提到,「陪伴」是失智症照顧關係的重點,尤其「孤獨」又被稱為二十一世紀老人的黑死病,長期孤獨會對老年人的身心健康造成深遠的影響,如何陪伴年長者就成為重要課題。張慶光總經理提到,少子化加上現代人生活步調快,通常沒時間好好陪伴家中的長輩,尤其新冠疫情期間不方便探望年長者,許多長輩在家裡其實很孤單,覺得自己不被需要、沒有什麼存在的價值。日本開發很多陪伴的療癒系產品,例如電子孫子,觸碰它會發出類似嬰兒講話的聲音,如果不碰它一段時間,它會主動發出聲音關心長者,就像有一位貼心的孫子在身旁,日本也將電子金孫應用在日本專門收容失智症長輩的中心,確實能幫助長輩情緒安撫的作用,適合需要陪伴的年長者。挑選長者輔具去標籤化隨著年紀漸長,身體機能跟著退化,而退化是人體自然的現象,如:白頭髮、老花等,目前90%以上的退化,都可以找到對應的產品來幫助生活不受影響。許多長輩因聽力退化,不願與旁人交談,長此以往下,削減大腦的認知功能。戴助聽器又讓長輩覺得自己「被標籤化」,張慶光總經理建議可以用輔聽器,它的大小跟手機一樣,不用一直戴著,想聽時才把輔聽器拿到耳邊。輔助商品大多是子女替父母購買,但長輩不一定會接受,張慶光總經理表示,多數長輩的生活年代較節省,捨不得子女花錢,但身體退化產生的需求騙不了人,可以直接帶長輩到門市體驗,實際感受商品為生活帶來的改善。他也提醒,幫長輩選購商品時,盡量「去標籤化」,譬如有些長輩不喜歡拿拐杖,改拿雨傘,但雨傘的支撐力不佳,反而增加受傷風險,他建議可以改用「藏杖傘」,有支撐效果及標準檢驗,給長輩使用更安心。從預防出發 提升長者自主生活能力除了身體自然老化,有些疾病引起的身體功能退化,造成基礎生活的困擾,如帕金森氏症導致患者手抖,無法自主進食,可以藉由防手震湯匙改善,湯匙安裝陀螺儀,即使長輩手抖,都能維持湯在平衡的狀態,讓長輩可以自行用餐。另外,帕金森氏症的患者會有步態凍結的情況,就是走路時腳被困在地上,一種走路拖地的現象,也是造成跌倒的主因,可使用陪步光學器,藉由視覺提醒,讓病友有信心地踏出腳步,提高生活的自信心。目前的社會和政府強調照顧年長者,但眼看超高齡社會明年就來了,照護人力始終無法滿足需求,張慶光總經理認為應該從預防的角度出發,「目標是長者不需要被照顧,或減少被照顧」,透過適合的輔具,讓長者提早適應科技工具,維持自主生活的能力,降低被照顧的需求,讓年長者、家屬和照顧者的人生有不一樣的可能。完整內容請收聽「失智好好生活」Podcast第十三集《助你一臂之力!智慧科技如何貼心老後生活?》。本集重點:✎國際透過科技陪伴失智長者✎療癒系產品安撫者長情緒✎子女該如何為長輩挑選輔助商品✎如何善用輔具維持長者自主生活失智好好生活Podcast節目收聽平台:🎧SoundOn:https://reurl.cc/Gpoj3W🎧Apple Podcast:https://reurl.cc/OrpMO7🎧KKBOX:https://reurl.cc/VMjz95🎧Spotify:https://reurl.cc/WNkxnD⭐歡迎按讚加入「失智・時空記憶的旅人」粉絲團,並將你的經歷還有故事留言或私訊我們:https://www.facebook.com/ntcdementia⭐更多關於失智症的第一手資訊,都在元氣網「失智」頻道:https://health.udn.com/health/cate/10691
-
2024-08-14 退休力.理財準備
詐騙手法不斷翻新 專家揭嬰兒潮世代最易上當的4種金錢騙局
雖然許多人對金錢詐騙有所警覺,但在騙徒手法不斷翻新下,對嬰兒潮世代的打擊尤為嚴重;理財網站Go Banking Rates指出,他們可能因為缺乏經驗或經常上網,很容易成為受害對象。2023年,聯邦調查局(FBI)網路犯罪投訴中心受理的案件增加14%,60歲以上者舉報的損失多出11%。理財規劃師馬哈菲(Ed Mahaffy)與馬辛柯(Patrick Marcinko)表示,隨著人工智慧等科技的進步,銀行與投資等領域進一步朝數位化發展,嬰兒潮世代需時刻警惕以下這四類騙局,並牢記防範之道。1.冒充政府詐騙騙子會冒充國稅局等政府機構人員,試圖騙取金錢或個資。馬辛柯說,嬰兒潮世代多數即將退休或已退休,很容易受到冒充國稅局的詐騙電話影響;重要的是要記住國稅局不會透過電話或簡訊主動聯繫任何人。這類詐騙有越來越普遍趨勢,FBI的統計顯示,去年冒充政府的詐騙增加32%;防範方法之一是避免透過電話向主動聯繫者提供付款資訊。2.仿冒聲音詐騙隨著科技進步,冒充熟人的語音詐騙也日趨猖獗。馬辛柯說,騙子會冒充孩子的聲音索取金錢,讓人很難識破;一旦碰上這種情況,先掛斷電話,然後給孩子打電話確認。3.「幽靈駭客」詐騙騙子冒充他人竊取金錢(尤其是對老年人)的另一種方式是冒充技術服務人員,謊稱受害人遭駭客攻擊,宣稱要幫忙解決問題,然後再騙走存款。馬哈菲指出,這類嚴重影響老年人的「幽靈駭客」騙局通常是,接到電話、簡訊、電子郵件或電腦彈出視窗,稱需撥打一個號碼尋求協助,然後讓受害者下載軟體,這個軟體可讓歹徒遠端連上他們的電腦;隨後,騙子會假扮銀行人員,稱受害人遭駭客攻擊,需將資金轉入一個所謂的安全帳戶,但實際上是將錢匯給了騙子。4.電子郵件網路釣魚詐騙疫情期間越來越多人在網路購物,竊取資料、成功詐騙嬰兒潮世代的網路釣魚急劇增長。馬哈菲說,歹徒可能會假冒購物的商店發送密碼重置電子郵件,取得密碼後,會在受害者的不同帳戶上嘗試使用該密碼、竊取錢財。馬辛柯表示,保持不同且安全性強的密碼極為重要,盡量不要在多個網站使用相同的密碼,尤其是銀行登入;可能的話,在登入時添加多重身份驗證,為帳戶提供更多的安全保護。他說,如果收到可疑的電子郵件,要求點擊一個連結網址,千萬不要回覆或開啟任何附加檔。保護自己免受詐騙馬哈菲說,對所有不明對象提高警覺,不要點擊自動彈出的視窗或連結網址,也不要回覆陌生電話號碼或要求下載的軟體。他說,總之不要與陌生人打交道。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4-08-14 醫療.心臟血管
膽固醇對健康有害?不用吃藥就能控制?破解膽固醇常見4迷思
你還記得上次健康檢查的膽固醇(cholesterol)數值嗎?為什麼膽固醇數值如此重要?專家指出,因為它可以預測風險,像是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 cholesterol)濃度較高與心臟病發作、中風或過早死亡的風險較高有關。而且更重要的是,改變這個風險因素是可能的。如何控制好膽固醇數值?以下為常見的膽固醇問答。 1.膽固醇總是有害的?膽固醇通常被描述為一種類似脂肪的蠟狀物質,對人體至關重要,包括在胎兒發育過程中發揮關鍵作用。它是細胞膜的一部分,促進重要荷爾蒙的產生。但過多會導致問題,例如導致動脈阻塞並增加心臟問題的風險。一般談論膽固醇的危害時,通常特別指的是低密度脂蛋白。專家解釋,低密度脂蛋白將膽固醇輸送到全身,並將其沉積在血管中。與之相反,長期以來一直被認為是「好」膽固醇的高密度脂蛋白(HDL),因為它通常將膽固醇從身體的其他部位運送到肝臟。由於低密度脂蛋白和高密度脂蛋白不同,通常要求人們以較低濃度的LDL(最好低於100 mg/dL)和較高濃度的HDL(至少60 mg/dL,且不低於40 md/dL)為努力的目標。【延伸閱讀:如何降低密度膽固醇?詳解LDL紅字原因及低密度膽固醇過高會怎樣?】2.膽固醇數值無法控制?專家表示,有些影響膽固醇的因素是你無法控制。例如嬰兒出生時的LDL膽固醇非常低,隨著年齡增長,數值會逐漸上升。當女性進入更年期,有助調節脂質濃度的雌激素減少時,她們的LDL膽固醇和三酸甘油脂濃度會增加,這是一種衰老過程。不過,你可以採取一些措施來控制膽固醇,例如定期進行高強度鍛煉。運動還可以幫助人們睡得更好,減輕壓力,從而改善心臟和整體健康。另一方面,減肥對降低膽固醇也有成效。2016年一項研究發現,體重減輕5至10%,總膽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和甘油三酯也會顯著降低。3.為了保持低膽固醇,你應該避免吃雞蛋?事實上,美國心臟協會(AHA)在2019年關於飲食膽固醇的科學諮詢中指出,在多個國家進行的觀察性研究並未表明吃雞蛋與心血管疾病風險有顯著關聯。此外,對大多數人來說,飲食中攝取更多膽固醇不一定會導致血液膽固醇濃度上升。身體也會自行合成膽固醇,並且可以調整以補償攝取量的變化。儘管如此,有些人對飲食中膽固醇的變化非常敏感,如果他們減少攝取量,血液膽固醇濃度會顯著下降。專家建議,攝取大量水果和蔬菜、更健康的蛋白質(如魚)和單元不飽和脂肪的地中海飲食對心血管健康有益,並且可以預防其他疾病,包括糖尿病和癌症。【延伸閱讀:膽固醇過高到底可不可以吃蛋?不吃雞蛋會造成營養缺乏嗎?】4.無須藥物幫助就能控制膽固醇?專家指出,並非所有風險因素都能透過改變生活方式來避免,例如改變你的年齡、基因組成和家族病史等。通常醫師會建議使用藥物來控制膽固醇,最常見的是他汀類(statins)藥物,它可以降低低密度脂蛋白濃度。它們通常被開立給患有心血管疾病的人,以預防再次突發的心血管事件,也可以先預防高風險族群的發作機率。即便如此,專家仍建議運動和飲食是首先要嘗試的事情,不僅因為它們可以改善膽固醇,還因為它們可以改善整體健康。【資料來源】.7 Myths About Cholesterol, Debunked
-
2024-08-13 焦點.元氣新聞
2024市售8款熱門兒童魚油推薦!孩子補充DHA提升學習力 魚油挑選5原則
魚油是現代人不可或缺的保健食品,但小朋友幾歲需要開始補充魚油?聽說讓孩子吃魚油補充 Omega-3有助成長,還可提升學習成效,是真的嗎?究竟魚油含有哪些營養成分?孩子該怎麼挑、怎麼吃,才能發揮最大的效果?本文讓你一次搞懂!魚油關鍵成分DHA 是什麼?魚油最大的特色在於含有 Omega-3多元不飽和脂肪酸,Omega-3人體無法自行合成,只能從飲食中攝取。Omega-3的兩大成分為 DHA 和 EPA,其中,DHA是孩子成長發育時的重要營養素,在孩子的學習力、專注力、靈活反應上扮演關鍵角色,對於視覺發展也有助益;EPA則能幫助循環順暢,調節生理機能。正值黃金學齡期的孩子,身心皆快速發展,學習一日千里,營養也要跟上才行,DHA能幫助活絡思緒、發展潛能,為孩子的學習成長助攻。兒童補充 DHA 有哪些好處?1.提供營養,幫助調節生理機能、加強保護。2.激發潛能,提升專注力,為學習加分。3.對於偏食、缺乏運動的孩子,可補充日常飲食缺乏的「好油」,幫助成長發展。4.長時間使用3C產品,DHA有助晶亮保健,維持清晰視野。5.幫助幼兒語言能力、理解邏輯力等發展達標。兒童幾歲可以開始吃DHA魚油?DHA是人體必需的營養素,小朋友從胎兒時期就應透過媽媽的飲食攝取足夠的DHA,1歲前,母乳和嬰兒奶粉是主要的DHA來源。1歲後進入副食品階段,孩子可從富含魚油的魚類當中攝取DHA,建議孩子三餐當中至少要有一餐吃魚,秋刀魚、鮭魚都是DHA含量較高的魚類。倘若孩子不常吃魚,家長可為孩子挑選兒童魚油,剪開軟膠囊將魚油加入副食品中食用;3歲以上會咀嚼、吞嚥的孩子,可以在家長陪同下,將魚油膠囊直接咬破咀嚼,或是吞服食用,有的孩子會抗拒魚油的味道,也可選擇魚油軟糖,讓孩子吃得開心又健康。兒童魚油建議每日攝取量是多少? 每個年齡層的兒童需要的魚油攝取量都不同,依據世界衛生組織(WHO)建議,嬰幼兒及兒童每日DHA和EPA攝取量如下:● 6-24個月:DHA攝取量10-12毫克/每公斤體重● 2-4歲:100-150毫克DHA+EPA● 4-6歲:150-200毫克DHA+EPA● 6-10歲:200-250毫克 DHA+EPA● 10歲以上:250-2000毫克DHA+EPA兒童魚油怎麼挑? 哪些「眉角」要注意?【兒童魚油挑選原則1】Omega-3高濃度魚油魚油的營養價值來自Omega-3,魚油大顆不代表含有較多的Omega-3,要從Omega-3的濃度來判斷。如果要確保Omega-3攝取量,建議選擇80%以上高濃度魚油,許多專家都會推薦rTG型魚油,因為透過最新rTG萃取型態,Omega-3濃度較高,也表示能補充到越多的 DHA 和 EPA,支援孩子的成長發展。【兒童魚油挑選原則2】 留意DHA含量魚油中的 DHA 和 EPA都是很好的成分,EPA主要幫助循環健康,對高壓上班族、外食族、中高齡者來說非常重要,成長中的兒童則更需要DHA幫助學習啟蒙,因此挑選兒童魚油時,建議以DHA為主,選擇DHA含量較高的產品,才符合兒童各個成長階段的營養需求。【兒童魚油挑選原則3】 複方添加維生素D3,全面幫助成長幼兒、小學生、青少年黃金發展期,除了需要補充魚油, 有「陽光維生素」之稱的 D3,對於換牙、骨骼、維持生長曲線也很有幫助,選擇添加維生素D3的複方魚油,Omega-3與D3強強聯手,效果更顯著。【兒童魚油挑選原則4】 小顆粒或軟糖劑型,以孩子喜歡吃、願意吃為主再好的產品,也要小孩願意吃才有用。很多孩子拒絕吃魚油,就是因為大顆魚油膠囊難以吞嚥,因此挑選兒童魚油,務必選擇容易食用的小顆粒軟膠囊,或是討喜的魚油軟糖,以免增加家長與孩子的心理負擔。【兒童魚油挑選原則5】通過第三方檢驗認證,食用更安心有認證才有保障!家長一定要睜大眼睛,挑選通過第三方魚油濃度品質檢測、SGS 重金屬和塑化劑等檢驗、SNQ 國家品質標章的產品,才能讓孩子安心吃。目前世界上最具權威的國際魚油認證機構是 IFOS (International Fish Oil Standards) ,標準比WHO還嚴格,選擇擁有 IFOS 認證的產品,更能確保品質和安全性。市售8款熱門兒童魚油推薦【兒童魚油推薦品牌1】大研生醫 德國DHA 80%兒童魚油● Omega-3脂肪酸:SGS實際檢測濃度為98.6%● DHA含量:200 mg ,SGS實際檢測濃度為90%● 魚油型態:rTG● 複方成分:維生素D3● 劑型大小:小大研生醫與德國KD Pharma原廠聯合開發高濃度80% 200毫克DHA ,嚴選智利和秘鲁海岸的無汙染小型魚,透過專利製程萃取高吸收率rTG型態魚油,並添加全球百年大廠DSM瑞士頂級Quali®-D維生素D3 200IU,滿足兒童成長發育需求。顆粒小、好吞食,一天一顆即可,通過塑化劑、重金屬檢測,並獲得世界最高等級品質IFOS的五星肯定、Monde Selection特金獎認證。由於維他命D是脂溶性維生素,因此建議在飯後食用,吸收效果會更好。產品連結 https://reurl.cc/7dXoKd【兒童魚油推薦品牌2】大研生醫 高濃度兒童魚油軟糖● Omega-3脂肪酸:300mg● DHA含量:181 mg● 魚油型態:rTG● 複方成分:維生素D3● 劑型大小:小吃軟糖就能補充營養!市售唯一特殊軟糖劑型,熱帶水果口味,沒有魚腥味,而且零含糖量,讓孩子吃得開心無負擔。挪威原裝進口,嚴選小型魚,避免重金屬污染,每粒含300毫克 Omega-3脂肪酸、181 毫克 DHA、74毫克EPA,以及180 I.U. 維生素D3,足量關鍵營養素,陪伴孩子健康成長。rTG型態魚油分子小、均勻分布,特殊軟糖劑型讓DHA和EPA利用率提高 43.3%。鋁箔泡罩包裝,隔絕光氧水,保存更新鮮,小巧好攜帶,出外旅行也能天天為成長加油!產品連結 https://reurl.cc/xvZ07N【兒童魚油推薦品牌3】船井生醫 85% DHA日本進口rTG高濃度兒童純淨魚油● Omega-3脂肪酸:>225mg● DHA含量:>213 mg● 魚油型態:rTG● 複方成分:維生素E● 劑型大小:小日本原裝進口,藥廠等級製程,rTG型魚油吸收率高,加上創新SPD專利技術低溫萃取減少營養破壞,無腥味好入口。產品通過400項安全檢測,不含農藥、重金屬等有害物質,並取得日本、韓國GMP認證,經SGS檢測DHA最高濃度為85.3%。日本專利腸溶軟膠囊不溶於胃酸,直抵腸道才溶解釋放,確保營養有效利用。產品連結 https://reurl.cc/r9o1Kx【兒童魚油推薦品牌4】悠活原力 小悠活 兒童魚油咀嚼軟膠囊● Omega-3脂肪酸:385mg● DHA含量:275 mg● 魚油型態:rTG● 複方成分:維生素E● 劑型大小:小魚造型,可咀嚼食用採用挪威頂級魚油,魚油原料擁有USP (符合歐盟和美國藥典規範)、友善海洋標章、ISO 14001等認證。1粒含有385毫克Omega-3脂肪酸(但並未提供濃度檢驗),rTG型態好吸收,可剪開膠囊擠出液體,加入水中食用,或直接咀嚼,香檸風味兒童接受度高,建議4歲以上食用。產品連結 https://reurl.cc/GjQbGy【兒童魚油推薦品牌5】GNC 健安喜 兒童魚油軟糖 覆盆子檸檬口味● Omega-3脂肪酸:50 mg● DHA含量:10 mg● 複方成分:維生素A、C、D、E● 劑型大小:軟糖可咀嚼食用全球最大保健食品連鎖品牌,水果風味軟糖設計,為兒童提升食用趣味,天然覆盆子檸檬風味,酸甜好吃。產品符合美國cGMP生產管理規範、FDA檢測標準,並通過美國國家衛生基金會認證,建議2-3歲,一天一顆,4歲以上一天兩顆,靈活思緒,提高專注力,幫助學習。產品連結 https://reurl.cc/oRmy9l【兒童魚油推薦品牌6】小兒利撒爾 小魚球 咀嚼式軟膠囊● Omega-3脂肪酸:166 mg● DHA含量:66 mg● 魚油型態:TG型● 複方成分:維生素E● 劑型大小:小魚造型膠囊,可咀嚼食用嚴選美國阿拉斯加野生鱈魚油,經7道純化處理,無魚腥味,香橙風味無糖配方,大人小孩都愛吃,TG萃取方式,保留魚油天然型式,吸收率高,通過SGS重金屬、塑化劑、微生物檢測,每天兩顆為孩子補充Omega-3,活躍學習力。產品連結 https://reurl.cc/oRmyzV【兒童魚油推薦品牌7】BHK’s 兒童 魚油DHA 咀嚼軟膠囊 橘子口味● Omega-3脂肪酸:185 mg● 魚油型態:rTG● 複方成分:維生素A、D、E、 PS磷脂醯絲胺酸劑型大小:小魚造型膠囊,可咀嚼食用美國rTG型魚油 ,cGMP高品質,含豐富的Omega-3脂肪酸 ,DHA含量125 mg,搭配專利PS(磷脂醯絲胺酸),具多國功效與製程專利,有助於兒童反應快、理解能力佳 ,加上多種維生素,全面照顧兒童健康成長,3歲以上建議一天兩顆,啟發天賦,卓越學習。產品連結 https://reurl.cc/Vz75gb【兒童魚油推薦品牌8】澳佳寶 機伶小子魚油/兒童魚油● Omega-3脂肪酸:300 mg● DHA含量:120 mg● 魚油型態:rTG● 複方成分:維生素E● 劑型大小:軟膠囊可直接吞服,或咀嚼食用專為 1歲以上兒童設計的無糖配方,覆盆莓+柳橙風味,好吞好嚼。嚴選深海小型魚,捕撈24小時內即保鮮萃取珍貴成分,製造廠符合PIC / S GMP藥廠等級,自澳洲原裝原瓶進口,堅持不分裝以確保品質,並通過30項檢測。1-12歲兒童每天一顆,每顆含有300 毫克 Omega-3。產品連結 https://reurl.cc/Wxzxpx延伸閱讀:市售7款兒童魚油推薦!兒童魚油功效、挑選方式一篇就懂
-
2024-08-08 醫聲.醫聲要聞
友善生育/擴大人工生殖補助 3年57億助產2萬名試管嬰兒
台灣少子女化嚴重,部分原因是生育年齡提高,不孕症漸趨普遍,國健署110年擴大試管嬰兒補助方案,接下來三年共花57億多元,幫助1萬多對夫妻產下2萬多名嬰兒,其中植入單胚胎或雙胚胎比例已達93.6%,僅此於紐澳;副署長魏璽倫表示,未來將持續宣導適齡生育,並依方案執行成效、科學實證及先進國家作法,滾動檢討方案。台灣生殖醫學會與聯合報健康事業部共同舉辦「台灣生育力智庫專家會議」,邀請產官學界專家針對職場政策、人工生殖兩大方向,提出提升生育率的建議,讓「不想生的願意生、不能生的願意生」,且彙整出建言書,供中央與地方政府、企業參考並執行。 生育年齡延後、不孕症盛行 補助人工生殖有效助產統計指出,112年台灣女性平均生育年齡32.44歲,較10年前31.36歲增加1.08歲,首胎生育年齡從106年28.5歲增加三歲至112年31.5歲,等同增加不孕症機會,臨床專家表示,不孕症比率約10至15%,受不孕困擾的夫妻盛行率比17.5%,凸顯人工生殖的重要。為滿足不孕夫妻的生育期待、減少經濟負擔及人工生殖多胞胎率及卵巢過度刺激症候群發生,國健署110年7月擴大試管嬰兒補助方案,非低收、中低收入戶首次申請最多補助10萬元,再次申請為6萬,妻子年齡未滿40歲可補助6次,40至44歲為3次。結果顯示,110年7月至113年7月,共補助57億8109萬元,協助1萬7819對夫妻產下2萬117名嬰兒;受術妻以35至39歲最多,佔43.1%,其次是40至44歲35.1%;受補助活產嬰兒單胞胎比率87.3%,足月生產(懷孕週數≥37週)比率75.5%,新生兒非低出生體重率76.7%,均較109年改善許多,植入單胚胎或雙胚胎比率112年更已達93.6%,超過歐洲、北美洲、亞洲,僅次於紐澳。人工生殖補助精準化 不鼓勵社會性凍卵 魏璽倫表示,國健署日前製作「人生大事旅行手札」,鼓勵年輕人及早將生育納入人生規劃,以助適齡婚育、儘早接受治療,且補助胎次無限制,夫妻可再生第二、三胎;未來補助方案將朝增加可近性、精準化發展,與醫界合作,確保民眾得到最適合的治療。至於凍卵,魏璽倫說,國健署最快年底推出相關方案,協助年輕癌友提早保存生殖能力;但不鼓勵自願、非出於疾病需求的社會性凍卵,許多研究指出,其反而延後生育計畫,且凍卵涉及麻醉安全問題,不希望氾濫使用。台灣生育力智庫少子女化對策建言:請點我
-
2024-08-08 醫聲.醫聲要聞
友善生育/台灣生育率全球第2低 2面向催生又增收入
全球生育率下降,截至2021年,超過半數國家總生育率低於2.1的人口替代率,預計2100年更高達九成八,而台灣2023年生育率僅0.87人,是全球第二低的國家,僅次於韓國。經濟學人智庫建議,生育率提升政策須因地制宜,生育率極低的高收入國家首重減緩生育率下降速度,如改善產假等職場政策、提供可負擔的人工生殖治療等等,亦能增加長期稅收。台灣生殖醫學會與聯合報健康事業部共同舉辦「台灣生育力智庫專家會議」,邀請產官學界專家針對職場政策、人工生殖兩大方向,提出提升生育率的建議,讓「不想生的願意生、不能生的願意生」,且彙整出「少子女化對策建言」,呼籲中央與地方政府、企業通力合作。亞太9國4大面向促生育率 改善職場政策、人工生殖對台灣有效經濟學人智庫聚焦澳洲、印尼、日本、馬來西亞、韓國、新加坡、台灣、泰國、越南等九個國家,邀請亞太地區各國專家討論,於2023年出版「生育政策與實踐:亞太地區工具包」,集結各國提升生育率的實證政策,並依實證效果和經濟效益打評等。經濟學人智庫代表Emily Tiemann在會議預錄影片中表示,工具包將政策分為兒童托育、職場政策、財務誘因、人工生殖四大面向,其中研究指出,友善職場政策有助於提高生育率、女性就業率及母親勞動參與率,進而增加家庭收入和稅收,能帶來即時的正向投資報酬。政策也須因地制宜,工具包將九國分成四組生育轉型階段典型。台灣屬於都市化程度高、初婚年齡晚、女性勞參率高、女性受雇員工比例高、所得高、生育率卻極低的國家,應首重減緩生育率下降速度,像是先改善陪產假及留職制度等職場政策、提高人工生殖補助與可近性、普及托育服務、提供租稅優惠等。尤其結婚年齡晚,生育第一胎的年齡高,造成不孕症普遍,建議增加生殖醫學中心的覆蓋率,推出試管嬰兒(IVF)補助政策,許多研究也顯示,提供人工生殖治療補助,可帶來更多試管寶寶。亞太地區總生率下降最多 將影響全球經濟Tiemann指出,生育率下降,家庭規模縮減,影響家庭穩定性,削弱老年人的支持網絡;平均餘命增加,勞動年齡人口下降,不僅稅收減少,也導致扶老比上升,增加照護成本和公共服務負擔。亞太地區經濟成長速度居全球之冠,約占全球GDP三分之一,總生育率(TFR)卻下降最多,2020年僅1.8,意即一國的少子女化影響將無遠弗屆。低生育率肇因於社會經濟發展和都市化,女性受教育、職場發展機會提升,可能選擇建立小家庭,或延後結婚生子時間;托育、住房、家庭日常基本需求等育兒成本提升,民眾傾向重質不重量地集中資源給更少孩子;晚婚也意味生育能力下降,但民眾對生殖治療過度信賴,易錯失治療黃金時機,且診所多集中於城市,造成就醫不便、費用高昂。Tiemann表示,政府應視生育率提升政策為長期投資,跨部門合作,儘早積極介入少子女化議題,以確保未來世代持續發展。台灣生育力智庫少子女化對策建言:請點我經濟學人智庫「生育政策與實踐:亞太地區工具包」:請點我
-
2024-08-08 醫聲.醫聲要聞
友善生育/跨國研究:人工生殖補助越多 總生育率越高
台灣民眾晚婚、晚生,首胎生育年齡持續上升,國際研究指出,性別平等程度越高,補助人工生殖,都有助於提升總生育率,尤其補助越多,生育率表現越好。台灣生殖醫學會與聯合報健康事業部共同舉辦「台灣生育力智庫專家會議」,邀請產官學界專家針對職場政策、人工生殖兩大方向,提出提升生育率的建議,讓「不想生的願意生、不能生的可以生」,且彙整出「少子女化對策建言」,建議中央與地方政府、企業通力合作。澳減人工生殖經濟負擔 總生育率提升5%台灣生殖醫學會理事長、台大醫學院婦產科教授陳美州表示,國際權威期刊「英國醫學期刊」刊載的研究,分析各國人工生殖相關資料發現,高度開發的國家,人工生殖的需求越旺盛,但其可近性仍不公平,進而影響生育率。 國際生殖學會聯合會(IFFS)2024年最新共識指出,生殖醫療照護可緩解總生育率下降,帶來的經濟利益超過治療成本;澳洲新南威爾斯大學專題報告則顯示,降低人工生殖治療財務負擔,強化可近性,與提升總生育率呈正相關,以澳洲為例,不設條件限制補助人工生殖後,一個試管嬰兒療程仍須自費的費用比率僅佔6%年可所支配所得,總生育率提升5%;美國無保險的州,自費費用佔比高達52%,生育率僅上升1.3%。中央地方企業協力 強化人工生殖補助陳美州說,國內調查顯示,補助方案增加46.3%受訪者治療意願,47.3%更可能因此早期治療,台灣可參考澳洲做法提升生育率,使民眾自費負擔降至可支配所得6%,以及早接受治療,增加受孕成功率;除了中央政府應持續增加補助外,地方政府與企業也應共同補助,多管齊下。調查也指出,台灣民眾被診斷為不孕症後,平均延遲三年才進行治療,陳美州建議,應營造友善生育職場、性別平等的社會與家庭環境,並宣導及早治療以有增加生育胎數目前衛教資訊來源多來自各生殖醫學中心未來醫學會將與國健署合作,提供民眾更客觀與完整的資訊。不鼓勵社會性凍卵 應改善職場政策、性平程度「凍卵僅是個人選擇,但很多網紅都在鼓吹,未讓民眾充分了解相關健康知識、風險與效益,這是不對的。」陳美州說,醫療性凍卵有其必要,但社會性凍卵卻可能延後生育計畫,且實際使用率低,應審慎考量,韓國也正討論公費補助的社會性凍卵卵子是否可轉移他人使用,因此與其提供社會性凍卵補助,不如將資源投放在具生育率提升實證的相關政策上。此外,台灣民眾接受試管嬰兒治療中位數年齡為39歲,不僅增加併發症風險,影響產婦安全,國家耗費成本也高,陳美州表示,大多數的不孕與晚育有關,要鼓勵及早生育,職場政策很重要,特別是性別平等,避免生育中斷職涯發展與經濟收入,「台灣現在很缺人,影響稅收與國家經濟,現在不長期投資,未來更看不到好結果。」台灣生育力智庫少子女化對策建言:請點我
-
2024-08-08 退休力.理財準備
賺到的錢足夠了嗎?財務5跡象顯示你可能還沒準備好能退休
X世代介於人數更多的嬰兒潮世代及千禧世代,在談到較高齡人口時,往往受到忽略,只是X世代占全美總人口的20%,另外這個世代裡年紀較長的人,也就是出生自1965到1980年之間者,很快就逼近該退休之齡,但「富比士」(Forbes)調查認為,他們財力不足以退休;凡有五種跡象的X世代最好考慮在職久一點。「2023美國退休調查」(2023 U.S. Retirement Survey)指出,專家認為X世代退休後過得舒服要存到112萬2183元,但估計還沒退休的X世代到退休時會存到66萬1013元,這中間存在45萬1170元的差距。如果你是具備以下五種跡象的人,可能就代表還沒準備好退休:1.沒有在退休金帳戶裡存入每年最大限額在退休帳戶存到每年最大限額,對於確保退休後錢財不用操心這點很重要。假如你還沒專心為自己的未來存盡可能多的錢,應該就沒準備很快退休。2.還在負債債務會把人的財務啃出大洞,因此很難為往後儲備好財富;在進入黃昏之齡時,還清或者還完大部分債務,非常重要。3.活成月光族如果你生活過得很奢豪,連收支都無法平衡,距退休就遙遙無期。入大於出代表你很積極在替未來存錢,對物價上漲有所準備,而不致於讓你陷入負債。4.還在為生計發愁你準備好要退休,意即你不會再為付帳單、過得舒服這些事而擔憂。若是你仍有那種焦慮,就該多工作幾年。5.還得養家活口若你還得撫養子女或孫子女,每月開銷會很大。好好盤點你的財務狀況,包括你已存了多少、投資多少,才能斷定你是否真的為退休準備妥當。
-
2024-08-08 醫聲.醫聲要聞
友善生育/人工生殖補助提升生育率 稅收回報5至8倍
台灣民眾晚婚、晚生,不孕症盛行率為一成至一成五,國外研究指出,高開發國家的人工生殖治療需求旺盛,若加強治療可近性,提供補助,有助於提升生育率,且新增一名嬰兒的稅收是成本的五到八倍。國健署統計,擴大試管嬰兒補助方案三年內,共花57億餘元,幫助一萬多對夫妻產下2萬多名嬰兒,效果顯著。台灣生殖醫學會與聯合報健康事業部共同舉辦「台灣生育力智庫專家會議」,邀請產官學界專家針對職場政策、人工生殖兩大方向,提出提升生育率的建議,讓「不想生的願意生、不能生的願意生」,且彙整出建言書,供中央與地方政府、企業參考並執行。 台灣婦產科醫學會祕書長、馬偕紀念醫院婦產科部主任黃建霈表示,晚婚延後生育年齡,現在平均32歲結婚,影響孕產婦安全及生育後續胎數的可能。經濟影響不孕症治療 澳研究:補助增生育率5%國內調查顯示,經濟能力是最常影響接受不孕症治療與否的因素,試管嬰兒治療補助方案增加46.3%人的治療意願,47.3%的人更可能因此早期治療。國際生殖學會聯合會(IFFS)今年最新共識指出,生殖醫療照護可緩解總生育率下降,帶來的經濟利益超過治療成本,各國研究也發現,一名試管嬰兒一生中所產出的稅收至少為投入資金的五到八倍。澳洲新南威爾斯大學專題報告則顯示,降低人工生殖治療財務負擔,強化可近性,與提升總生育率呈正相關,以澳洲為例,不設條件限制補助人工生殖後,一個試管嬰兒療程仍須自費的費用比率僅佔6%年可所支配所得,總生育率提升5%;美國無保險的州,自費費用佔比高達52%,生育率僅上升1.3%。台灣生殖醫學會理事長、台大醫學院婦產科教授陳美州表示,台灣人口經濟規模與澳洲相似,同屬高所得國家,可學習該模式,盡量減輕民眾經濟負擔,以及早受孕成功,即使起初治療失敗,也不影響後續嘗試意願。擴大人工生殖補助 已生2萬多名嬰兒國健署統計,110年7月擴大試管嬰兒補助至113年7月間,共補助57億餘元,產下2萬117名嬰兒,其中2百多位為第二胎;妻子以35至39歲最多,佔43.1%,40至44歲居次,佔35.1%。副署長魏璽倫表示,受術年齡仍偏高,未來將依方案執行成效、科學實證及先進國家作法,滾動檢討方案。除了鼓勵民眾適齡婚育外,陳美州說,台灣民眾被診斷為不孕症後,平均延遲三年才進行治療,建議營造友善生育的職場、性別平等的社會與家庭環境,並持續宣導及早治療不孕症更有機會增加後續生育胎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