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2-03 失智.新手照顧
搜尋
失智長輩
共找到
157
筆 文章
-
-
2021-02-02 失智.照顧喘息
失智故事/照護失智雙親, 深信被愛的感覺不會遺忘
多年前,台灣社會對於失智症的認識尚處啟蒙的階段,對於「失智」以及因失智而改變的認知與行為也常因著沒有足夠的認識,不只讓病人為此深深受苦,連帶也讓身為照顧者的家人們原有的生活起了極大的變化。但失智者或許會慢慢忘掉所有的事情,然而「愛」的感覺是不會忘記的,我們可以讓他們深深覺得自己被愛。雙親逐漸遠去的昨日大概是從2007年開始,哥哥時常和我抱怨,媽媽老是在家做怪,有時候晚上還會一溜煙的偷跑出去,讓他覺得非常困擾。不過因為我在家中排行老三,婚後很早就沒有和爸媽同住,再加上律師的工作忙、我大概一週回去看他們一次而已,也沒有覺得太奇怪。雖然如此,我與其他的弟兄姊妹就決定聘請幫傭來減輕哥哥照顧的負擔。然而隨著時間過去,媽媽的異常狀況越來越明顯,她開始會無故和老爸吵架,已是老夫老妻的兩人竟然吵到要離婚。那時媽媽老是嚷著「現在你看到的爸爸是假的!」、「你爸有外遇,都不知道平常偷偷摸摸的跑去哪裡!」。除了幻想外,媽媽還突然變得很喜歡到外頭四處撿東西,她會從舊衣回收箱拿很多衣服回來,她好厲害,會用一根衣架伸進箱子裡面去勾衣服。這些五花八門的衣物塞得家中一箱又一箱、到處都是。眼見各種怪異的行為與幻想越來越離譜,再加上家人察覺母親雙手會止不住地顫抖,我們發現不對勁,連忙帶她去大醫院就醫。一開始我們想說年紀大、手又會抖,應該是「帕金森氏症」吧,沒想到神經內科醫師看診後告知我們,媽媽的問題是失智症引起的,而且確診病程已經進展到中度。過了兩年,曾是軍人的父親也開始出現異常情緒與幻想,這時換爸爸覺得媽媽有外遇,而且時常會情緒突然失控,會在公眾場合為了小事暴怒,大吼大罵身邊的人。有了帶母親看診的經驗,我們很快知道父親也需要就醫,因為爸爸的自尊心很強,所以我就連哄帶騙的跟他說「爸最近都睡不好,媽媽固定在看的醫師很漂亮啊,我們就去給醫師看看,然後拿一些好睡覺的藥。」就醫後,父親確診罹患失智。從疲累潰堤中再次站起爸媽接二連三罹患失智症後,讓我身心俱疲,因為女兒已經上大學到外地住校,所以週間我就搬回家和爸媽住,照料他們的起居,週末再回自己的家。那時白天忙工作,晚上要照顧爸媽。有時會遇到媽媽在晚上堅持一定要找某樣東西,就得陪著她翻箱倒櫃、整晚都無法睡覺;再加上她會跑到外面亂撿東西,整個屋子裡除了舊衣之外也堆積各種雜物,若是偷偷清理掉被發現,她會吵得不可開交。我們曾經送媽媽去日照中心,雖然生活變得比較規律,鬧脾氣的情況略有改善,但她晚間的怪異行為和睡眠障礙仍三不五時的出現,在照顧幾年之後,我發覺自己也變得不太對勁。我記得,日夜不間斷的壓力開始讓我每天起床就拉肚子,慢慢地,我常常感到很累卻睡不著,時常覺得胸悶、喘不過氣。連續看了很多次醫師,做了一大堆的檢查通通都正常。最誇張的時候,我接連一週都沒睡,沒辦法只得去看身心科,醫師問診之後認為我已經有憂鬱症了,這時我的狀況也糟到完全無法工作,甚至連續一個月我連出門的力氣也沒有。如此糟糕的情況,我選擇讓自己安靜下來並好好的沉澱。其實從照顧爸媽開始,我就呈現半退休狀態,自己生病後就順勢從職場退休。時間空下來後,靠著自己很強烈想要好起來的信念,在先生的陪伴下,我每天都強迫自己外出運動,也穩定的服藥、充分休息,自己的身心慢慢的安定下來。我記得,當時身心科醫師建議,若長期照顧父母會讓自己的生活負荷超載,那麼尋求專業的照護機構協助,其實也是一個辦法。在與其他手足討論過後,就開始著手安排讓父母住進安養中心,我們去參觀的時候,導覽的社工告訴我們,中心剛好有兩個名額出缺。然而,即便親身照顧過程中受了很多苦,但是想到要一次把父母都送到安養中心,內心覺得十分掙扎,因此,我們決定先安排照顧需求較大的母親入住。非常感謝神的帶領,在入住名額一房難求之下,媽媽竟然能夠如此順利住進安養中心。母親入住後,我感覺背上的重擔輕省了些,也因著這個機緣讓我在安養院認識了上帝,成為基督徒。有一天我去安養中心探望媽媽時,遇到中心的護理長,她與我分享福音。當時我感受到從未有的愛與溫暖,我就信了耶穌,她同時邀請我去教會。非常神奇,那時候我才發現,這位護理長邀請我去的教會,竟然和我以前上班的地方只隔了一條馬路的距離。當我第一次踏進教會,一聽到大家開始唱詩歌,眼淚突然就止不住地流個不停,莫名感覺過往的重擔突然全都放下了。我開始讀聖經、參加教會查經班,讓生命慢慢地從爛泥中被拉了出來,又有力量可以陪伴別人,我的憂鬱症得到完全醫治了;感謝主的帶領,讓我在最困難中認識祂並經歷祂的恩典與醫治!如今,使我有力量可以陪伴及幫助別人。學習留下愛的感覺第一次認識瑞智基金會(當時稱為瑞智事工),是在台北宏恩堂舉辦的「家屬訓練班」,當時我被邀請上台做見證,與大家分享自己照顧父母、從憂鬱症中走出的歷程。我跟所有家屬分享,我是律師,我不用擔心經濟的問題,加上我還有哥哥、有弟弟,甚至還可以請得起看護協助,我告訴他們:「像我們這樣『有錢、有閒、有人』的人都倒下了,我能深深體會到你們心中的苦、背上的重擔,若沒有足夠的資源及支持系統,你們或許會跟我一樣,扛不住這與日俱增的壓力及困難。」感謝主,雖然因照顧父母我生病倒下來,但是我卻因此認識耶穌,得著醫治及力量,致使我可以走出來,由一個被幫助者成為幫助者,得以在照顧旅程中成為失智家庭的陪伴者。每當看到失智長輩們的單純與快樂,我常思考,該怎麼做才能更多傳遞我們的愛,讓失智長輩的身心持續享有平安的狀態呢?
-
2021-01-15 失智.新手照顧
生活照護/暖暖包當調理包 失智長者誤食鐵砂
最近天冷,南投一名80歲老翁誤將暖暖包當「食物調理包」,把鐵砂拌麵一起吃下肚。台灣失智症協會秘書長湯麗玉提醒,避免失智長者直接接觸暖暖包,最好放在布包裡,再給長輩使用,可以粗筆在外層寫上大字警示語或警示圖,降低失智者誤食的機會。林口長庚紀念醫院神經內科部失智症中心主任徐文俊提醒,若幫失智長輩貼暖暖包抗寒,要小心時間不能太久以免燙傷,「一般人的皮膚都有溫覺,當溫度超過45℃時,會感覺熱甚至燙,但對失智者來說,他們的感知功能差、加上年紀大,末梢神經血液循環不好,灼燙傷風險比一般人高。」徐文俊進一步指出,家有失智老人,冬天使用保暖電器要更當心,一定要有家屬陪伴,睡覺時使用電毯,要買「恆溫毯」,若開電暖器,放置距離不能與長輩過近,使用暖氣空調會比電器更安全。湯麗玉提醒,許多暖暖包純白色包裝酷似中藥包,失智者及視覺障礙者都容易誤食,經濟部標準檢驗局應規定暖暖包避免使用純白包裝,且在包裝上應加上大字警示語及大的警示圖,以降低民眾誤食的機會。
-
2021-01-14 失智.新手照顧
精神行為/長輩見鬼?該看醫師而非法師
十五日我們舉辦〈媽媽說要去抓魔神仔〉網路電影發布會;雖疫情當頭,但還是萬分謹慎舉辦這場特殊發表會,並隨即將影片發布於網路。為什麼重視呢,當然還是和失智症有關。長期以來,大眾對患者行為抱著諸多誤解,其一就是認為長輩中邪,且因部分患者會產生幻覺,總說他們是見鬼了。但事實真是如此嗎?清明節前夕討論這議題,或許特別有意義。影片主角金子阿嬤,是很值得被記錄的長輩;阿嬤很聰明,即使罹患失智症,可是每回到醫院進行認知檢測時,總有辦法讓人無法確認退化程度,換句話說,在外人面前總能巧妙隱藏認知退化事實。幸好,有女兒照顧,幫我們把媽媽一路來的症狀變化細細道來,幫助更多人理解。金子阿嬤極度重視面子,當有外人時,他絕不露出異樣,所以她希望不要有外人到家裡來,讓他無法放鬆戒心。阿嬤出門時,一定梳妝整齊,且裝得若無其事。阿嬤八十多歲,會日文和英文,說起來是能力很強長輩;開始就醫時,一般認知能力測驗根本考不倒她,甚至檢查後還告訴家人說,這位醫護不夠專業。有幾回到診間來,我特別問這裡有沒有鬼,他會裝作沒事大聲地說:「乾淨,沒有」。面對個性和能力這麼強的失智長輩,真會讓照顧者傷腦筋。有些失智患者罹病後個性溫和,但另一種則是變得暴躁易怒難照顧,不巧阿嬤屬於後者,罹病後加上會看見身旁有鬼這個現象。有時甚至還有配合時事的鬼出現,比如當印尼海嘯時,會有印尼鬼出現在外勞身邊,晚上會有「牛頭馬面」來索命。阿嬤怕被鬼帶走,所以總是堅持跟他們對抗到處打鬼,搞得全家不得安寧。讓家人傷腦筋的是,阿嬤眼中鬼怪順時而變,例如最近新冠病毒疫情盛行,她會對電視中的陳時中部長說:「你別哭了,別傷心,我保護你」。每天新聞時刻是阿嬤與部長談心時候,阿嬤總是對著電視裡部長細細關懷,一轉頭再跟家裡人說:救護車和飛機送來大量武漢病毒個案,在樓下,我們一起去救他們吧!家屬照顧過程,更是百般挑戰;感謝他們願意透過影片,讓大家看見患者見鬼現象是怎麼一回事。製作這影片,其實是想藉阿嬤的表現提醒大家:如果沒長期陪在父母身邊,很容易忽視長輩異常;以阿嬤來說,因為重視面子,所以會裝得很好,只想讓大家看到正常樣子,但也因此錯過家屬能早期應對時間。最後要提醒的是,當發現長輩有奇怪行為,比如躲起來或突然不說話,甚至拒絕上床不睡覺,我們該好好觀察,耐心詢問,很可能背後原因,就是看到不敢說的東西,但真的是「見鬼」嗎?透過影片,希望大家知道失智症會造成幻覺,所以該帶長輩去醫院,而不是去宮廟;該去看醫師,而不是去看法師喔。
-
2021-01-06 失智.失智100問
走失問題/年節為失智走失高峰 老媽媽採買年貨卻忘了回家的路
年節是失智者走失的高峰期。快70歲的侯女士家住大同區,照顧95歲失智母親三年,前年過年時,老母親說要去永樂市場採買,三個多小時卻還沒回來,驚恐又焦急的侯女士踩著腳踏車四處尋人,直到遠處一個熟悉身影出現,提著一大包東西的媽媽望著天空茫然地說:「我忘記回家的路了。」才知道媽媽失智這麼嚴重,而過年最怕媽媽亂跑的陰影,至今尚未揮去。隨著過年即將到來,侯女士呼籲家有爺奶接送、隔代教養家庭的小朋友們,請多幫忙碌的爸爸媽媽看顧阿公阿嬤,特別是寒假即將來臨,更要多陪陪阿公阿嬤,不要只顧看手機。有鑑於年節是失智者走失的高峰期,台灣失智症協會今日與台北市大同區大同國小、台北市大同區健康服務中心及富邦人壽共同舉辦「守護爺奶平安過年」宣導活動,現場透過失智教育動畫與有獎問答,讓小朋友知道如何與爸媽共同守護失智爺奶的安全。台灣失智症協會秘書長湯麗玉表示,現代家庭不少是隔代教養,雙薪家庭下,由爺爺奶奶接送小孩的比例也相當高,留意長輩是否失智,其實應該從小教育起。台灣失智症協會提供愛心布標,可協助長輩貼在衣服,或繫上愛的手鍊方便辨識,歡迎家長申請讓小朋友幫忙,還可以幫爺爺奶奶拍照,更新身分證照片以利警察快速透過人臉辨識找回,或在阿公阿罵背包放置聯絡資料。約八成以上的小朋友過年期間都會碰到阿公阿嬤,湯麗玉提醒大家,過年要多陪爺奶唱歌、下棋、散步、聊天;若爺爺奶奶已經失智,講錯話千萬不要糾正,要盡量讚美,更因為吞嚥功能比較差,不要在他們吃東西的時候找他們說話,以免噎到。台灣失智症協會同時提醒,春節期間帶失智長輩外出應安排兩位以上家人陪同,人多的地方更要手牽手一起走,出門在外若需要上廁所時,務必有一家人陪伴失智者,切勿讓失智者單獨一人等候,記住三不:協尋報警不用等、就近派出所可報案不用跑、協尋不用錢,有任何失智症疑問都可於上班日上午9點至晚上9點撥打【失智關懷專線0800-474-580】。
-
2021-01-01 失智.像極了失智
老化、失智差別在哪裡?
失智症是一種不正常的腦神經退化,最明顯的症狀就是記憶力減退,認知功能、判斷力、反應下降,甚至影響到生活自理的能力,如果家中長輩開始忘東忘西就得了失智症嗎?什麼是失智症?失智症是一種不正常的神經退化,除了上述認知功能的障礙以為,可能伴隨著個性情緒改變、幻聽、妄想、干擾行為等症狀,加重了家屬的照顧負擔。其中最常見的就是所謂的阿茲海默症,其餘還有額顳葉退化型失智症、路易氏體失智症等,其他例如腦中風或慢性腦血管疾病、帕金森少部分長輩也可能出現失智的症狀。失智症跟一般老化的差別很多長輩會擔心自己開始記憶力退化了,可能會過度擔憂,自己是不是得了失智症?或者是家中長輩可能開始出失智症的徵兆,卻以為長輩只是老了錯失早期治療的時間,究竟失智症跟一般老化有甚麼區別呢?一般來說正常老化的長輩記憶力也可能會稍微減退,但不至於會影響到日常生活,而且經過提醒長輩是可以自己回想起來的,但如果是失智的長輩,即便你已經提醒他,仍舊沒辦法回想起來。舉例來說,正常老化的長輩也是有可能會忘記自己剛剛在廚房燒開水,但是走回廚房看到水壺就可以自己回想起來,但失智的長輩就可能沒有辦法為想起來,反而還會質問:是誰燒開水沒關瓦斯?失智症十大警訊記憶力減退影響到生活一般長輩記憶力減退是正常的,但如果已經影響到生活例如忘記如何操作洗衣機,或是家人朋友邀約即便經過提醒,仍舊完全沒辦法回想起來,就應該多留意。無法勝任原本熟悉的事物工程師開始忘記如何寫程式,數學老師忘記如何解題,司機忘記如何發動汽車,也許長輩老了久久沒接觸會忘記,但經過回想後是做得到的,但失智的長輩們就無法順利執行過去熟練的技能,需要多加留意。對時間或地點感到混淆一般人可能會忘記今天是幾月幾日,但失智長輩可能會把早上誤以為是下午,人在里民活動中心但以為自己在家哩,找不到回家的路等。言語表達或書寫出現困難長輩可能會開始對於某些詞彙表達困難,開始只能用形容的方式無法講出特定名詞,例如用來開門的『鑰匙』。物件擺放錯亂且無法回頭尋找失智症早期最先影響到的是短期的記憶力,因此長輩容易忘記剛剛把錢包放在哪裡,而且找到後也想不起來為什麼會出現在這裡。判斷力變差或減弱長輩可能開始過馬路時不會看紅綠燈,將櫃子裡的醬油當飲料喝等,沒有辦法正確判斷做出是當的行為。從職場工作或是社交生活中退出由於長輩可能發現自己在工作上或是與人互動上挫折連連,就會自己刻意減少工作或封閉自己不出來與人互動避免錯誤持續發生。情緒和個性的改變長輩情緒改變較快,可能會出現易怒,疑心病重、憂鬱、躁動的狀況產生,有時不一定能觀察到明顯的原因。學習新事物有困難家裡買了新家電、使用新的手機,長輩可能無法學習新事物的操作使用方式。失去活動力一般人多少都可能會因為懶而不活動,但失智長輩的狀況可能更為被動,需要多次鼓勵並在旁給予督促與協助才會願意活動。※ 提早發現失智警訊,盡早就醫治療如果家中長輩出現了以上情況,請務必前往醫院的精神科或神經內科進行更進一步的檢查。
-
2020-10-28 名人.葉北辰
【免費報名】udn x WaCare失智照護線上課程
11/3 20:00 呂怡蓁 護理長【失智者該睡不睡?從日常安排下手】早上早早起,半夜還不睡?或是白天睡意滿滿,晚上活力充沛?失智者當外國人,作息跟家人完全不一樣,無論怎麼勸說失智者依然堅持離床活動,若服用安眠藥,長期下來可能造成過度依賴陷入惡性循環,家人隔日要上班、小孩要上學,再這樣下去全家都要累跨了...👇 點我看課程詳情11/4 20:00 簡均穎 個管師【遭受失智者攻擊?教你和平照護解方】面對失智者沒來由的攻擊、惡言、吐口水...等不友善行為,人力不足時,還需要獨自應對,身為照顧者,即便身心俱疲受了傷,還是得無可避免地繼續照顧...👇 點我看課程詳情11/5 20:00 葉北辰 心理師【家人漸漸不是原來的他 該怎麼面對調適】失智症者隨者病程遺忘許多事,也許是擅長的事情、日常生活甚至是摯愛的家人,罹患失智症後與原本認識的他不一樣,當彼此成為最熟悉的陌生人,身為家人心理受衝擊,要怎麼做才能彌補逐漸逝去的他...👇 點我看課程詳情11/10 20:00 王沛鈞 物理治療師【帶著失智長輩 跟著節奏坐姿舞動】強健活動力預防肌少症,除了平時的訓練動作複習,我們也能透過多變趣味的方式達成運動效果,專屬長輩的坐姿舞動,利用音樂節奏,長輩除了活躍大腦還能跳出曼妙舞姿,讓運動不再是無聊疲乏的活動!👇 點我看課程詳情11/11 20:00 張文馨 營養師睡眠飲食息息相關-專屬失智者助眠菜單失智者半夜睡不著覺,原來除了吃藥解決以外,飲食方式也是一種解決管道,嘗試從餐點調整,攝取營養助眠食材避免NG食物,除了維持身體健康機能也能幫助失智者正常作息的方式。👇 點我看課程詳情11/12 20:00 葉北辰 心理師【「我沒信心當好照顧者」 該怎麼繼續走下去?】當了照顧者之後才發現,照護過程時常與自己預期的結果不一樣,精心準備營養餐點被拒食、吃幾口飯就說吃飽了、身體髒兮兮卻不配合洗澡...明明為失智者好卻總是不盡理想,有太多問題需要照顧者面對了...👇 點我看課程詳情11/17 20:00 徐宛菱 空間規劃師【助眠環境佈置巧思 失智者夜夜好眠】讓失智者擁有規律正常的睡眠,除了日常生活習慣養成、活動安排、飲食營養輔助,「環境」營造也有大學問,如果多方面層層都加入小巧思,睡覺時間一敲鐘,失智者就能安穩入睡,全家都好眠。👇 點我看課程詳情11/18 20:00 簡均穎 個管師【失智者講不聽?教你引導技巧改變當下狀態】「爸!不要再玩水了!」失智者失去控制,不斷重複做一件事或是從事危險動作,怎麼勸說都沒有用,失智者不願服從,照顧者失去耐心,搞到最後氣氛變差雙方都不愉快。👇 點我看課程詳情11/19 20:00 葉北辰 心理師【「你是怎麼顧的?」辛苦付出遭質疑如何排解?】「怎麼變成這樣?你是怎麼顧的?」「記得做這個做那個,順便打掃一下」,看似簡單的照護生活日常其實一點都不簡單,默默盡心盡力地照顧卻還是不被肯定,我照顧別人誰來照顧我?👇 點我看課程詳情11/24 20:00 藍挹丰 心理師【失智者易怒易哭 轉移、穩定情緒有方法】失智者情緒戲劇性變化,不斷訴說著過去或是不存在的事物,無論如何向其解釋,依然困在深深漩渦不能自拔,原本開心歡樂的聚會,氣氛瞬間降到冰點,不知道該如何是好...👇 點我看課程詳情11/25 20:00 徐美卿 護理師【失智者如廁大失控 教你預防便便危機】失智者隨著病程,如廁的基本生活技能也會隨著時間逐漸遺忘,自身無法控制,而出現來不及或失禁的狀況,失智者自尊受了傷,照顧者還要忙著協助處理髒污問題,簡直是一場照護危機。👇 點我看課程詳情11/26 20:00 卜玉娥 移工仲介(印尼翻譯師)【外籍看護溝通技巧專業公開 提升照護效率】請外籍看護成為助手減輕照護負擔,卻發現要花更多時間在溝通,來自不同國家的新家庭成員,除了語言還有許多地方需要協調磨合,聽聽專家的增加溝通效率的技巧,一旦溝通無阻在照護上自然會得心應手。👇 點我看課程詳情
共
6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