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1-06 醫療.骨科.復健
搜尋
太極拳
共找到
196
筆 文章
-
-
2024-11-03 養生.樂齡保養
邊記動作邊活動 揪團運動促社交、防失智
運動是所有人最好的健康處方,長庚大學物理治療學系副教授林佩欣指出,不論團體運動或單人運動,都適合熟齡族參與,尤其團體運動可認識新朋友,促進社交、與社會連結,長期之下更可活化腦中海馬迴的神經元,防止失智症找上門。不管有氧或無氧運動,都能放鬆情緒、使人愉悅。運動可分為有氧運動、無氧運動。有氧運動也被稱為心肺運動,是指以氧氣為主要能量來源,包括健走、慢跑、游泳、騎腳踏車等。由於有助於促進心肺能力,也能預防或改善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等慢性疾病。無氧運動也被稱為抗阻力運動或重量訓練,通常指短暫而激烈的運動,以肌肉力量為主要能量來源,以高強度、短時間的爆發性動作為特點,包括舉重、高強度間歇訓練等,短跑衝刺、仰臥起坐、伏地挺身、舉啞鈴等,利於增肌。不過,運動不分有氧、無氧,都能促進情緒放鬆。林佩欣表示,運動可促進大腦釋放腦內啡、血清素等使人愉悅的物質,改善憂鬱、減緩壓力,其中有氧運動還可活化海馬迴的神經元,預防失智症。記憶舞蹈動作可練腦力,有氧運動有助控制慢性病。針對熟齡族,她建議從事舞蹈、太極拳等需邊記、邊動的有氧運動,或在各類有氧運動中增加一些訓練思考、敏捷度的元素,都利於延緩認知功能退化。有氧運動有助慢性病控制,林佩欣提到,尤其是糖尿病初期患者多出現胰島素阻抗,導致血糖持續偏高,此時患者若持續進行運動,不僅可增強心肺功能,還能促進胰島素作用,有機會不用吃藥,也能降低血糖,進而控制、改善病情。重量訓練務必找教練,運動前測量心跳血壓。避免肌少症,許多人開始重量訓練,林佩欣指出,對於講求爆發力的重量訓練,建議在教練或相關專業人員指導下進行。如果沒有教練陪在旁邊,進行重量訓練時需自我評估個人情況,一旦覺得器材重量無法讓自己順利做完3至4組、每組10至12下的動作,就是超出能力所及,此時應適可而止,以免受傷。林佩欣也提醒,熟齡族進行重量訓練後,48小時內可能肌肉痠痛,可透過冰敷、舒緩噴霧減緩,但若超出承受範圍且持續痠痛時間過長,就要盡快就醫。她也提醒,熟齡族無論何種類型的運動,進行前都要測量心跳、血壓及評估生理情況,若舒張壓超過180毫米汞柱,就要等到數值平穩後再運動,運動中出現臉色發白、喘不過氣等不適,就要立即停止,對外求助。團體運動能交友、較持久,更適合熟齡族。針對熟齡族適合團體運動或單人運動,林佩欣說,兩者各有優點,單人運動能更專注在純粹的運動,講求個人更多的自律性。但許多熟齡族,可能因子女在外工作,退休後又較少出門參加活動,長期下來就容易導致社交退縮(social withdrawal)而孤僻,也有研究顯示,這類族群罹患失智症風險高。林佩欣推薦熟齡族進行團體運動,像三五成群一起打太極拳、健走、慢跑、游泳、騎腳踏車,比獨自一人的慢跑來得好,同時還能交朋友,維繫關係,而且「有個伴,運動的習慣也能比較持久」,並能降低認知退化的隱憂。不過,熟齡族若參加羽球、桌球、網球等運動,對體力、協調性要求較高,建議量力而為。避免身體受傷,熱身+緩和運動不可缺。保護自己,運動前一定要熱身,運動後則要做緩和運動。林佩欣指出,運動前不可或缺的就是足夠的熱身,有人筋骨較僵硬,在暖身操筋骨伸展前,還可進行一些輕有氧動作,例如原地快速踏步1到2分鐘,或快走3到5分鐘後,再開始暖身。運動後的緩和運動也很重要,林佩欣提醒,熟齡族進行緩和運動的時間也要加長,目的是為了讓心臟適應運動時、正常時的心跳頻率,避免意外。
-
2024-10-22 醫療.中醫
有助增強記憶力維持元氣好生活 中醫教你按壓4穴位、練八段錦
據國發會推估,全台65歲以上的失智人口約35萬人,且有逐年攀升趨勢,儘管目前失智症仍無法治癒,但早期發現可以延緩退化,除了西醫治療外,已有科學實證,中醫也具有延緩及改善失智症狀的效果。「元氣最愛問」節目邀請第9屆醫奉獎得主、恩主公醫院中醫部部長張晉賢,詳述並示範如何透過按壓穴位及八段錦來延緩失智症的退化。張晉賢表示,目前失智症沒有特效藥,但中、西醫皆可幫助失智症者延緩退化,西醫偏重評量的方法,而中醫則有老祖宗的智慧,像穴位按壓、太極拳、八段錦等。頭部和身體皆有可增強記憶力的穴位,例如百會穴、四神聰穴、印堂穴、太陽穴等,按壓穴位沒有時間、場地的限制,看電視、搭車時都可以使用大拇指或食指彎曲按壓穴位。至於太極拳和八段錦,張晉賢說,臨床實驗發現,打八段錦、太極拳的人,其血液中CD34+細胞的濃度會比沒有打的人較高。CD34+是一種可幫助細胞代謝、分化、增殖的幹細胞,醫學實證對身體有益。但太極拳有64式,演練比較複雜困難,建議可從好記好做的八段錦開始,做八段錦不要勉強,動作有出來就好,長輩若站不穩可坐在椅子上進行。張晉賢示範八段錦中的3式,建議有時會忘記用餐或吃太飽的失智症長輩,可做「調理脾胃須單舉」式;養肺顧肺可做「左右開弓似射鵰」式;肝氣太旺可做「攢拳怒目增氣力」式,把怨氣、怒氣、鬱氣吐出去。這3式可幫助失智症者延緩退化,上班族在辦公室也可簡單做到,再加上平日按壓穴位,有助於增強記憶力,維持元氣好生活。八段錦簡單3式調理脾胃須單舉1.右手向上頂,抬頭眼睛看著右手的中指,左手向下壓,好像在按一顆要浮起來的氣球。2.換手按壓。3.左右各做4次。攢拳怒目增氣力1.兩手握拳放在腰側,右手往前打出去,同時大喝一聲,手掌打開轉一圈再慢慢收拳。2.換手做。3.左右各做4次。左右開弓似射鵰1.兩手做出拉弓箭的動作,先做左側,左手往側邊伸出去、右手平舉,眼睛看著左手食指,此時胸大肌開闊,維持8秒,深呼吸再慢慢吐氣。2.換手換邊做。3.左右各做4次。頭部增強記憶力的穴位1.百會穴兩側耳尖劃一條線,再從印堂中間劃一條線,兩線交叉點即是百會穴。2.四神聰穴在百會穴前後左右約2公分,共4個穴位,平時可用指尖輕輕敲打,可增強記憶力。3.印堂穴兩眉正中間,可用食指輕輕地按壓。4.太陽穴咬緊牙關時,臉部兩側會有一點鼓起的地方,可以食指輕壓。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4-10-04 慢病好日子.慢病預防
「戰勝代謝症候群」闖關健康6秘訣
代謝症候群由5項危險因子組成,包含3高(血壓偏高、血糖偏高、血脂偏高)及2害(腰圍過粗、好的膽固醇不足),符合3項異常者,即為代謝症候群,未來罹患慢性疾病的風險將比一般人高出2至6倍。那該如何預防代謝症候群呢?國民健康署邀請您參加113年11月3日、113年11月10日「戰勝代謝症候群」闖關活動,一起打擊代謝症候群,掌握健康秘訣。6招秘訣跟著做 破解代謝症候群■ 正確量腰圍:早晨空腹時自然站立,除去腰部覆蓋衣物,將腰圍尺繞過腹部中線(骨盆上緣至肋骨下緣的中線),維持正常呼吸,吐氣後量測腰圍數值。■ 722量血壓:建議18歲以上每年至少1次722居家量血壓,連續7天(天天量)、每天2回(早晚量)、每回2次(隔一分鐘取平均值),監測血壓數值。■ 均衡飲食:每天早晚一杯奶、每餐水果拳頭大、菜比水果多一點、飯跟蔬菜一樣多、豆魚蛋肉一掌心、堅果種子一茶匙。■ 規律運動:建議每週至少150分鐘中度身體運動,如:健走、太極拳、游泳、騎腳踏車等,養成規律運動習慣。■ 戒菸撥63:4步驟戒菸(選定戒菸日、告知親友、瞭解困難、排除誘因),或撥打免費戒菸專線0800-636363尋求專業諮詢服務。■ 定期檢查:國民健康署提供40至64歲每3年1次,65歲以上每年1次的免費成人預防保健服務。解謎闖關拿好禮 拍照打卡加碼送本活動只要闖關成功且填寫問卷,可獲得紀念禮物1份,另外活動期間拍照打卡並上傳至個人社群,按讚數前30名者可獲得新臺幣1,500元等值數位禮券,未入選前30名者還有機會參加抽獎,詳情請關注國民健康署臉書粉絲專頁。【慢病主題館】名家專欄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國民健康署以提升健康識能,力行健康生活型態;普及預防保健服務,推廣有效預防及篩檢;提升健康照護品質,改善慢性病控制及預後;營造友善支持環境,增進健康選擇及公平等4大方向,規劃及推動生育健康、婦幼健康、兒童及青少年健康、中老年健康、菸品及檳榔等健康危害防制、癌症、心血管疾病及其他主要非傳染病防治、國民健康監測與研究發展及特殊健康議題等健康促進業務,協同地方政府衛生局所、各級醫療院所,並結合民間團體力量,共同實踐健康政策,為全民打造健康優質的生活環境。官方網站|粉絲專頁|更多文章【慢病好日子】糖友早上出門太匆忙,不吃早餐會影響血糖控制嗎?為什麼洗腎的人會便秘?有什麼助排便的好方法?提供最接近病友真實疑問的慢病衛教資訊,與您一起好好過慢病日子! 📍瀏覽專題>>慢病好日子主題圈 📍觀看影音>>慢病好日子YouTube 📍專屬訂閱>>慢病好日子電子報 📍追蹤加入>>慢病好日子-一起最愛問粉絲團
-
2024-09-29 養生.運動健身
森林療癒培養綠領人才!運用身體五感體驗自然,促進身心靈健康
走進山林,運用身體五感體驗自然,促進身心靈健康,是林業保育署近年來發展的森林療癒,至今已有五十位森林療癒師,今年除持續培育認證,更計畫自十月開始,在一年內擴大舉辦一百場森林療癒活動,林業保育署署長林華慶表示,發展森林療癒有兩大原因,一是台灣森林覆蓋率達六成以上,山林資源豐富,無論是生態環境或人文背景都很適合作為森林療癒的場域,再來是國外日、韓、德、澳、加等國推行成效良好,更確定可行性。林華慶說,林業保育署發展森林療癒是朝著產業化方向進行,不只是培育森林療癒師,而是希望為台灣長期培養綠領(green collar)人才,綠領工作泛指對於環境保護或永續生活有貢獻的職業,此外還希望大家善用台灣山林環境,「讓更多人獲取森林生態的惠益(Benefit),而不是提到台灣山林只有想到單純的登山郊遊。」另外也希望幫助私有林的地主創造林地價值。此外,現行的森林療癒師培訓認證採線上課程加實體的帶隊實習,不少學員卡在等待實習階段,因此十月開始的森林療癒活動,將有一部分是提供給學員的實習課。明年底森林療癒師認證制度將有改變,目前林業保育署已與勞動力發展署合作,預計於明年底併入iCAP職能課程認證,完成後可獲得國家認證,之後可從事相關工作。舉例來說,就像廚師拿到國家證書後回歸市場機制找工作。森林療癒師可以將原本的專業運用到森林療癒領域,例如去年首批森林療癒師之中有人具備太極拳、園藝、精油、藝術創作等專長,就可以發展出具備個人特質的課程活動,去年首批森林療癒師中有一位原住民青年,希望有更多原住民青年參加培訓,發揮他們對土地的熱愛。十月開始的一系列活動,串連至旅遊業、非營利組織以及私有林,打開台灣森林療癒的大門,帶動整體產業活絡起來,讓民眾走進山林,感受大自然的療癒力。森林療癒 百場活動報名林業保育署百場森林療癒活動即日起開放報名,由認證森林療癒師引導民眾,運用身體的五感體驗自然,有助減輕壓力與改善免疫力,增進身心健康。例如運用內洞國家森林遊樂區的「森林療癒處方箋」、梅峰農場香氛與頌缽音療,及台中市和平區大雪山社區「森之行走─林下的身心平衡」等活動,讓參與者親身感受森林療癒的美好。亞東紀念醫院心理健康中心醫師陳俊霖表示,透過科學數據驗證,森林療癒對身心壓力有舒緩的效果,醫學研究也顯示,充足運動量對代謝症候群及糖尿病、高血壓、失智症都是保護因子。綠色照顧早已運用在醫療上,從十多年前的園藝療癒到近年來的森林療癒,不但運用在舒緩都市人壓力疾病,甚至安寧病房也透過VR裝置,讓病人感受大自然的療癒力量。他建議至少一個月從事一次森林療癒活動,維持免疫系統在相對比較好的活性。這次林業保育署與公私部門共同合作,部分場次將收集資料,分析參與者身心數據變化,為台灣的森林療癒研究提供寶貴資料。百場森林療癒活動只是開端,林業保育署將藉此媒合森林療癒師對接國民旅遊、企業活動、醫療長照相關業者,擴大森林療癒市場,發展具台灣山林特色的健康產業。首批森林療癒活動已開放報名,詳情請至台灣山林悠遊網森林療癒活動專頁查詢。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4-09-07 養生.抗老養生
為何白露是重要時節?白露養生4重點有助增強抵抗力、防疾病
白露節氣是秋季的第三個節氣,一般落在公曆9月7日左右,是秋季轉涼的標誌,也是人們注重養生的重要時刻。在這個節氣裡,大自然開始逐漸轉入秋季,氣溫逐漸下降,陽氣漸收,陰氣漸長,人體的生理和病理也會因此產生變化。因此,白露節氣是一個養生的重要時節,人們可以通過適當的養生方法來調整身體,增強抵抗力,預防疾病。白露之後,就開始出現典型的秋天節氣,儘管白天仍覺得熱,入夜後轉涼,中醫師提醒,季節交替之際免疫力下降,燥氣易傷肺,今年又有新冠病毒威脅,防秋燥、潤肺補氣,飲食生活作息適時調理,才能抗秋燥也防病毒。白露時候溫差大,漁業與農業都逐漸豐收在白露之後,因為夜晚涼,水氣遇冷凝結成白露,所以稱為「白露」。白露之時,正值二期水稻孕穗期,早植稻進入抽穗期。「白露南十日九日濕」,表示天氣漸涼了,若刮南風,則降雨多,南風起自海洋,自然帶來濕氣。台灣民間到了八月,處處桂花飄香,麻豆的文旦、新埔的紅柿已經開始上市。傳統的客家風俗,八月初一是秋祭掃墓的日子。在台灣的白露時節,也是豐收時候,在北中南分別有相關蔬菜能夠採收:.北部:鬥菜、花椰菜、胡瓜、菠菜、甘薯、萵苣、番椒.中部:花椰菜、菠菜、蕪菁、萵苣、番椒.南部:荷蘭豆、白菜、芥菜、落花生、大豆白露與諺語.白露水,卡毒鬼:白露雨水性毒。.白露大落大白:白露日下大雨,二期稻大部分會白穗。.八月八落雨,八個月沒乾土:八月初八下雨,占長雨。「白露」養肺多吃白色食物 少吃辛辣燥熱物俗話「白露秋分,一夜冷一夜」,中秋之後,天氣更會明顯變冷、更乾燥,「呼吸系統」最敏感,免疫力較差時,容易遭細菌、病毒的侵襲,上呼吸道疾病、過敏性疾病容易發作,要當心如感冒、鼻過敏、氣喘、慢性肺部疾病復發或惡化,因此必須提升免疫力,做好秋季養生,病毒就不易侵犯。秋天天氣轉為乾燥,中醫師提醒,這時候要特別提防燥邪傷人。所謂「秋養肺」,一定要多喝水,多吃白色食物來補肺養肺、舒緩秋燥,如山藥、杏仁、白木耳、蓮藕、薏仁、百合等。另要避免吃過於辛辣、燥熱的食物,如燒烤、油炸食物、麻辣鍋等。而秋天萬物凋零,也容易令人觸景傷情,憂鬱症患者要特別留意,憂鬱情緒可能導致免疫力降低,要儘可能培養樂觀心情、調整情緒,維持規律生活。白露養生四要點一、調節飲食,注重養生食品在白露節氣,氣溫開始下降,人體的消化能力相對減弱,因此在飲食上應該注重清淡易消化的食品,避免暴飲暴食和攝入過多的油膩食物。建議飲食應以五穀雜糧為主,增加蔬菜、水果和豆製品的攝入,這些食物富含維生素和纖維,有助於調節腸道功能,維護消化系統健康。此外,白露節氣也是栗子、柿子、梨等食品豐收的季節,這些食品具有滋陰潤燥的作用,對於緩解秋季干燥的症狀很有幫助。適量食用這些食品,有助於補充身體所需的營養,調節氣血,增強免疫力。二、適度運動,養成良好的作息習慣白露節氣適合進行一些適度的運動,例如晨間散步、太極拳、瑜珈等,這些運動可以幫助人們順應自然的變化,調整身體的陽氣,保持身心的平衡。同時,適當的運動還可以增強心肺功能,促進血液循環,提高身體的代謝水平,有助於防止一些常見的秋季疾病,如感冒、支氣管炎等。此外,白露節氣天氣逐漸變涼,人們應該注意保暖,避免著涼,尤其是腳部要保持溫暖。穿著適合的衣物,避免長時間待在潮濕的環境中,防止受涼。另外,白露節氣的日照時間開始縮短,天氣變化較大,人們容易產生睡眠不足的問題。因此,建議人們養成良好的作息習慣,保持充足的睡眠時間,晚上盡量避免長時間使用手機、電腦等電子產品,以免影響睡眠質量。三、注重情緒調節,保持心情開朗白露節氣是陽氣漸收,陰氣漸長的時節,人體的情緒也容易出現波動。因此,要注重情緒調節,保持心情開朗,遠離壓力和焦慮。可以通過閱讀、旅行、聽音樂等方式來放松心情,也可以與家人朋友交流,分享心情,緩解情緒壓力,保持身心健康。四、預防秋季常見疾病在白露節氣,人們應該預防一些常見的秋季疾病,如感冒、支氣管炎等。除了適度運動、保持良好的作息習慣外,還可以通過增加維生素攝入、勤洗手、保持室內通風等方式來預防疾病的發生。此外,白露節氣是蚊蟲孳生的時節,人們應該加強蚊蟲防護,避免叮咬,防止傳染一些傳染性疾病。綜上所述,白露節氣是秋季的一個重要時節,人們應該根據自然的變化來調整生活方式,注重飲食衛生,適度運動,保持良好的情緒,預防疾病,以達到身心健康的目標。「白露」補氣潤肺料理百合蓮子湯做法:蓮子、百合洗淨,放入鍋內同煮,加入些許冰糖調味即可。也可加入些許銀耳同煮。效用:潤肺清燥、止咳消痰。柚子雞做法:柚子去皮留下果肉,塞入洗淨的雞隻體內,雞隻外皮抹上些許鹽、胡椒及米酒,放入鍋內蒸熟即可。效用:補氣益氣、化痰止咳。藥膳雞腿做法:中藥材黨參、三七、炙甘草、茯苓、補骨脂、玉竹、百合各3錢,以及黃耆5錢、桂枝2錢、紅棗10顆,與雞腿一同燉煮。效用:補氣、健脾、補筋骨。【資料來源】農業部二十四節氣「白露」抗秋燥防病毒 多吃這幾種白色食物養肺備註:部分內容生成自ChatGPT,經專業編輯確認。
-
2024-07-24 醫療.骨科.復健
你有肌少症嗎?6招自我檢測 專家授「多吃多動增肌法」中老年人都適用,快走、睡飽都有效
你有肌少症嗎?一般人在25歲時的肌肉質量為頂峰,接著會逐年慢慢流失,過了40歲開始加速流失,平均每10年流失8%,進而增加罹患失智症風險。營養師高敏敏提醒,肌少症不只是乍看之下沒肌肉而已,潛在的健康問題很多:營養不均、身體發炎、代謝異常、免疫疾病…,一起看看6招自我檢測,及多吃多動增肌6方法!6原因可能導致肌少症高敏敏表示,我們肌肉會流失6個原因可能導致肌少症,會導致潛在健康問題。1.活動量不夠:經常久坐不動,或臥床不起2.體內發炎:發炎易導致生成肌肉的效率變差,肌肉分解加速3.不當減重:節食、熱量不足,會讓肌肉分解流失4.生病因素:肌肉耗損的速度加快5.賀爾蒙失衡:蛋白質分解速度加快6.飲食不均衡:優質蛋白質攝取不足,合成肌肉的原料不足肌少症6招自我檢測1.小腿圍過低:手指圍圈 圍著小腿後仍然有空隙2.坐姿起身困難:需要扶手或別人攙扶3.毛巾擠不乾:肌肉變少 導致握力下降4.常反覆跌倒:一年內跌倒2次以上5.重物提不動:提不動5kg的物品6.爬10階樓梯困難:走2-3階需要休息「肌少症」是老年失能的健康殺手!高敏敏提醒,肌力流失的速度將隨著年齡老化而加快,這就是為什麼長輩上了年紀,很容易腰酸背痛、手麻腳軟、甚至一不小心就容易跌倒骨折的原因。預防勝於治療,建議平日「多吃+多動」養成6個好習慣,可有助減緩肌力的流失速度。增肌這樣吃 中老年人都適用想要增肌不一定要上健身房,高敏敏表示「只要懂吃懂動」,也能增加身體肌力!1.補充優質蛋白質攝取良好的蛋白質+適當的運動,可幫助我們增加肌肉量。優質蛋白質建議每日吃6-8份,以優質原型為主,如牛奶、雞蛋、瘦肉、豆製品。2.補充維生素D維生素D幫助強壯骨骼、維持骨骼密度,可促進鈣質吸收,維持良好的肌肉功能,保護肌肉組織不耗損。3.確保鈣質充足鈣質也會隨著我們的年紀增長,而漸漸流失有!有健康的骨骼才能支撐起我們的肌肉,因此補充鈣質就成為防老很重要的一步,一天吃到1000mg鈣質,可減緩骨質流失,保護肌肉組織。4.一週快走3次一週做3次有氧運動,不一定要快走,散步、游泳、瑜珈、太極拳都可以;主要是增加肌力、減緩退化。不過營養師提醒,平時較少運動的人,要慢慢增加運動時長難度,切勿因一時貪快而突然做很激烈的訓練,會容易造成肌肉受傷。5.熱量要足夠許多人為了要減重,會節食又運動,導致熱量攝取不足,雖然體重往下降了,卻很有可能是肌肉被消耗掉,反而變成了易胖的「泡芙人」。因此要有良好的飲食攝取+運動,才能讓我們消耗脂肪、增長肌肉6.睡眠要足夠熬夜容易導致身體發炎!而發炎會影響身體合成肌肉的能力,進而導致肌少症。因次要有足夠的睡眠,才能降低發炎因子,並刺激生長激素。看完以上高敏敏介紹的6招肌少症自我檢測,你評估後覺得自己有肌少症嗎?營養師提醒,肌少症預防勝於治療!建議趁年輕開始增肌做好6件事,「多吃+多動」讓肌力回歸正常值,才不會等過了40歲後肌肉質量加速流失後身體出狀況才後悔!延伸閱讀:.幾歲開始老很快?醫曝3年紀是斷崖式衰老關鍵,6方法延緩老化.長壽最佳步數不是1萬步? 歐洲研究:走「這個步數」可降低死亡風險.當70歲時想過什麼樣的生活?6種生活態度讓你更健康長壽、自在圓滿
-
2024-07-14 醫療.骨科.復健
鈣片吃吃停停恐致骨密度下降更快 3個NG行為可能害鈣質流失
迎接人生下半場,首先要有好的骨質,要怎麼知道自己有沒有骨質疏鬆症?醫師提醒,可以觀察自己或家人是否出現體型改變,例如駝背、變矮、下背疼痛、走路不方便等狀況,都是骨質疏鬆的前兆。6個危險族群,建議自費接受骨質密度檢查。亞洲大學附屬醫院副院長、復健部部長周立偉說,骨質疏鬆是一種慢性的骨骼疾病,往往數十年間都沒有任何明顯症候,一旦遭外力撞擊或跌倒就容易發生骨折,尤其是在脊椎、手腕、還有大腿骨等部位。周立偉建議,最佳檢查方式是到醫院透過儀器檢查骨質密度 (BMD),診斷是否罹患骨質疏鬆症。目前骨質密度檢測儀有「骨超音波檢測(Ultrasound)」和「雙光子能量檢測(DEXA)」兩種,原則上以雙光子能量檢測較為準確,也是臨床上判斷是否有骨質疏鬆的主要依據。周立偉說,健保提供特定條件下給付,其餘多需自費受檢。童綜合醫院骨質疏鬆照護中心主任梁哲翰表示,骨質疏鬆大多不會有明顯症狀,但若有以下幾種特徵,可能更容易罹患骨鬆:1.女性。2.體型過瘦或運動太少。3.停經或卵巢切除。4.年長者。5.有骨鬆的家族史。6.營養不均衡或服用特定藥物(類固醇、荷爾蒙藥物)。補鈣還要補維生素D,鈣質才能被吸收利用。周立偉提醒,多數民眾認為運動和補鈣為預防骨質疏鬆的不二法門,殊不知維生素D在預防骨質疏鬆上,扮演極重要角色。鈣質並非進入人體後立刻被利用,若一味補充鈣質,卻沒有足夠維生素D幫助鈣由腸胃道吸收,並從腎臟回收鈣,恐使鈣質白白流失。而維生素D不足的年長者,也容易增加肌肉無力、老年衰弱跌倒風險,甚至增加認知功能障礙的問題。人體獲得維他命D主要方式為曬太陽,例如曝曬在正午陽光下約15分鐘,皮膚能將維生素D前驅物,經肝臟及腎臟轉化為有活性的維生素D3,並刺激腸胃細胞吸收鈣離子。周立偉指出,食物中也能獲取維生素D,如奶油、動物脂肪、蛋類及奶製品、魚油類與肝臟、麥片、早餐穀物及嬰兒食品等,因東方人對奶製品攝取量低於西方人,故也可透過維生素D補充劑獲得。反覆補鈣又中斷,恐加速鈣質代謝。相關調查發現,台灣有吃鈣片習慣的民眾,每四人就有一人維持不到半年。雖然長期鈣質攝取不足會造成骨鬆,但若長期反覆補鈣又中斷,更會加速骨骼中鈣質代謝,最後骨質疏鬆的程度,可能比沒有補鈣習慣的人更嚴重。周立偉認為,原因在於原本有補鈣習慣的民眾,一旦中斷補充,因血鈣濃度需求,骨頭會釋出大量鈣質至血液中以維持平衡,進而造成骨質密度急速下降,且下降速度會高於從來沒有補鈣習慣者。補鈣建議可結合既有飲食,如固定早餐喝牛奶的人,可於牛奶中加入五穀粉,平時也可多攝取深綠色蔬菜、乳製品、豆製品等,都能有效補充鈣質。梁哲翰說,維生素C也能夠促進膠原蛋白合成,連接骨質組成物,使組織有健康的支撐。常見高鈣食物有牛奶、起司、小魚乾、小蝦米、深綠色蔬菜、板豆腐、豆干、海帶、黑芝麻。補充維生素D可食用高油脂魚類(鮭魚、鮪魚、沙丁魚、鯖魚)、木耳、香菇、蛋黃等。負重運動最能提升骨質,慢跑、健走、登山都不錯。骨鬆患者建議做哪些運動?周立偉建議,加入適當的負重運動,能有效提升骨質,而慢跑、健走、游泳、太極拳等也是不錯的運動選項,只要能持續上述的補鈣方式,就能有效預防骨質疏鬆。梁哲翰建議,養好骨質,年輕人或停經前婦女可以去登山、健行、打籃球、體操、韻律操、舉啞鈴或壺鈴。年長者或停經後婦女可以執行健走、慢跑、球拍類運動、舞蹈、太極拳、游泳等活動。規律活動,減少骨密度流失,改善生活功能,以維護獨立生活的能力。鈣質流失3個NG行為1.常吃高鈉食品避免食用可樂、加工肉品、泡麵等食物,會加速腎臟代謝過多的鈉,也會同時排出鈣質。2.脂肪、動物性蛋白質過量過量脂肪會妨礙身體吸收鈣質的效率,動物性蛋白質會增加尿酸濃度,使尿液中排出更多鈣。3.過度激烈運動長時間和高強度運動會增加身體對鈣的需求,可能導致鈣從骨骼中被釋放出來,進而降低骨骼的鈣含量。而大量的汗液流失也會導致鈣的流失。Q:骨鬆如何自我檢測?1.現在的身高比年輕時減少4公分以上。2.風險計算公式:[年齡(歲)-體重(公斤)]X0.2,結果≧2為高風險,
-
2024-07-11 焦點.健康你我他
一年一度退休力 今年是幾分?/找出退休力罩門 知己知彼能進步
「年度退休力檢測」是一項既實用又有趣的工具,每年我都迫不及待地想測試一下退休力。通過這項檢測,不僅可以清楚了解自己退休力的進步與不足,還能確定需要改善的部分。與上次檢測相比,今年仍是「翩翩蝴蝶」,但值得欣慰的是,總分從上次的57分提升至64分。排名從活躍好學、財務、自在獨立、社會連結到健康,稍微變動為活躍好學、自在獨立、財務、社會連結到健康。兩次檢測均顯示,健康是我退休力的最大罩門,因此,未來最需要加強的是促進健康。除了維持每日跑步、太極拳和氣功,以及定期登山健走外,我應定期進行全身健康檢查,每半年進行牙齒、視力、聽力等追蹤檢查。此外,我的高尿酸和血糖臨界等問題,必須定期回診和檢測外,更要遵醫囑按時服藥,將相關數值控制在合適範圍內。俗話說:「知己知彼,百戰不殆」,感謝健康版精心設計這麼實用的工具,讓我清楚了解自己的退休力與變化情況。然而,僅知道是不夠的,若不採取行動,一切都徒勞無功。我向自己承諾,從現在起,要說到做到、言行一致,以具體行動改善健康。希望在下一次檢測時,每個項目都有所進步,尤其是健康項目不要再墊底,整體持續進步,以「王者獅子」作為努力的目標,並以健康分數不低於70分作為達標標準。百歲世代來臨,老後生活需要超前部署,歡迎大家填答「退休準備指標─六種動物測退休力」,定期檢視,評量退休攻略是否需要校正調整。● 六種動物測退休力
-
2024-07-09 焦點.長期照護
跌倒並非不可避免 5招降低年長者因跌倒而提高受傷死亡風險
全美屆滿65歲的人口數頻創新高,老人跌倒已成嚴重公衛問題。據調查,全美每年約四分之一老年人跌倒,面臨受傷、骨折甚至死亡風險。所幸,跌倒並非不可避免。杜克大學醫學院(Duke University School of Medicine)研究跌倒問題的麥克德莫特 (Cara McDermott) 說,老人只要保持健康就未必會跌倒。用對方法可降低跌倒風險。1.打造安全居家空間從物品放置開始,考慮拆除小面積地毯,更換昏暗燈光、不要將鍋碗瓢盆放在難以取用的地方。接著,在易失去平衡的地方加強穩定度,例如在樓梯兩側安裝欄桿、在浴室安裝扶手、在木地板或瓷磚地板上安裝防滑條。保持家中清潔也很重要,最重要的是不要將物品攤放在地板上,並在湯品等溢出物變乾並變得難以處理前將盡早清理乾淨。必要時應考慮用助行器或手杖以確保穩定。美國國家老年研究所(National Institute on Aging)官網提供完整指南。2.靠著運動增強體力和平衡力許多運動有助於預防跌倒,例如座椅瑜伽、太極拳和步行。麥克德莫特說,並不是要老人外出跑馬拉松,只是簡單進行功能性的運動。不妨和他人一起運動或與孫子玩耍,讓運動變得有趣。關鍵是了解自己的極限,並依醫生建議以適合方式運動。3.藥物可能增加跌倒風險宜提高警覺許多藥物會導致頭暈、嗜睡或其他損害平衡。麥克德莫特建議老人與家庭醫生討論正在服用的所有藥物、以及如何適當的合併使用,藉此找出不會導致失衡的藥物;與開處方的醫生討論前勿自行停藥。4.持續追蹤檢查隨著年齡增長,聽力、視力和其他感官經常發生變化,可能導致跌倒。應定期檢查聽力和視力。骨骼健康也很重要。診所Mayo Clinic估計,全美1000 萬人骨質疏鬆,跌倒時易骨折。服用維生素D和鈣有幫助,必要時請醫生測量骨密度並建議治療。5.了解跌倒通常非單一因素造成跌倒往往是多種原因造成的結果。除力行專家建議以降低風險,萬一跌倒務必要告知醫生,找到並解決根本原因。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4-06-21 養生.抗老養生
健康變老很重要!研究指在家常見「1行為」,讓健康衰老離你愈來愈遠
研究指出,每多坐2個小時看電視,健康衰老的機率就會降低12%;而增加2個小時的輕度體力活動,則會使健康老齡化的機率增加6%。醫師最推薦中老年長者作「阻抗運動」,它是強化肌力最好的運動,如打太極拳、健走、騎室內腳踏車等,都是不錯的選擇。每多坐2個小時看電視 健康衰老的幾率降低12%有些人退休後驚覺,明明還在工作時身體似乎都還好,但退休後沒多久,一身病就來了,到底是為什麼呢?因為許多年長者平常少出外活動,沒事都在家看電視。但許多國內外研究早已明確指出,久坐不利身體健康,尤其增加心血管疾病罹患風險;並且坐得越多,遇到的問題就越多,特別是隨著年齡的增長更明顯。根據近期發表在《JAMA Network Open》期刊上的一項研究指出,每多坐2個小時看電視,健康衰老的機率就會降低12%;而增加2個小時的輕度體力活動,則會使健康老齡化的機率增加6%。建議如能以1小時的輕度體能活動來取代坐著看電視,再退而求其次,看電視不要坐著,一邊看一邊做一點運動,或許會較有機會健康老化。健康老齡化被定義為至少活到70歲,並保持至少四個健康領域,例如沒有重大慢性疾病、沒有記憶障礙、身體健康和心理健康受損。預防肌力流失 年長者最適合「阻抗運動」如果不知道做什麼運動,衛福部南投醫院復健科主任周建文曾受訪指出,中老年人肌肉慢慢流失,最推薦作「阻抗運動」,它是強化肌力最好的運動,如游泳、打太極拳、騎自行車、慢跑和健走都算是阻抗運動。建議一周至少做二到三次,每次持續約半個小時,耐力不好者,則可視情況調整。但只有在有規律、長期持續地做,才能維持肌肉質量和肌耐力。而阻抗運動做到一個程度,對退化性關節炎的病人也有幫助。如果真的不愛出門,騎室內的固定式腳踏車也不錯,這就很適合邊騎邊看電視或邊聽廣播,不會覺得無聊。桃園長庚體適能中心主任林瀛洲也曾受訪建議,平常若無運動習慣的長者,可從走路、伸展等輕度運動開始,累積體能與肌力,或與醫師討論適合的運動,慢慢培養運動習慣,讓身體年齡更年輕。銀髮族運動注意事項1. 根據健康與體能狀況,選擇適合的運動。2. 穿著防滑鞋子或選擇有扶手處活動,務必預防跌倒。3. 動作放慢、姿勢不要蹲太低、不要逞強,以免受傷。4. 適量喝水,勿喝太多造成頻尿。(資料來源/物理治療師簡文仁)【參考資料】.《CNN Health》Why stop watching so much TV? It affects how you age, new study says .聯合報系新聞資料庫
-
2024-06-05 養生.抗老養生
「芒種」養生5件事!飲食、生活不節制 2器官最易出問題
6月5日是24節氣裡的「芒種」,天氣漸熱,夏天真的來了。 「四月芒種雨,五月無乾土,六月火燒埔」,意指如果芒種日下雨,就會連著下到五月;「芒種夏至,檨仔(芒果)落蒂」,指的是台灣南部的芒果,在芒種後上市;「芒種逢雷美亦然,端陽有雨是豐年」,意思則是,芒種的雨水,是豐收的預兆。此時西瓜、芒果、鳳梨和荔枝正當令,西瓜甜又多汁,但「凡瓜皆涼」,體質虛寒者,吃太多瓜類,晚上可能腹瀉,最好淺嘗即止;芒果、荔枝屬熱性水果,吃了易上火,糖尿病等慢性病者,更應注意甜分不宜攝取過多。此外,夏天常待冷氣房裡,出去又接觸熱空氣,容易產生風熱型感冒,症狀不是怕冷,而是頭暈,或鼻子感覺不適。熱也會讓人產生濕氣,濕熱就得清熱,才能利濕,如果不是虛寒體質的人,可喝椰子汁、苦茶、青草茶、檸檬汁,但一樣需視身體狀況適可而止。「芒種」飲食5原則芒種時節,正值炎炎夏日,酷暑難耐,因此飲食上要特別注意清淡和降溫防中暑:1.清淡飲食:炎熱天氣應以清淡的食物為主,避免油膩和辛辣食品,以免加重體內火氣。多吃新鮮蔬果,如西瓜、黃瓜、絲瓜等,有助於降溫解暑。2.多喝水:高溫容易導致身體脫水,因此要注意補充足夠的水分。飲用涼茶、綠茶、菊花茶等也有助於清熱解暑,但要避免過量的咖啡因。3.適量粗糧:粗糧富含膳食纖維,有助於促進消化和排毒,穩定血糖。可以適量食用糙米、全麥麵包等粗糧食品。4.海鮮不要吃太多:芒種時節要適度減少海鮮的攝入,因為海鮮容易助火,容易引發口腔潰瘍等問題。5.補充維生素:多吃富含維生素C的水果,如柳丁、柚子、草莓等,有助於增強免疫力,抵抗各種疾病。「芒種」日常養生5件事除了飲食上的調整,芒種時節還需要注意生活習慣,以保持身心健康和平衡:1.適當運動:早晚氣溫較為涼爽,是適合運動的時間段。可以選擇在清晨或傍晚進行散步、慢跑等戶外活動,可增強體質和改善心情。2.午休養神:午後的陽光較為強烈,人體容易疲勞。適當的午休可以幫助恢復體力,保持精力充沛。3.避免過度勞累:避免過度勞累,也要避免中午高溫時的戶外活動及工作。4.防曬措施:夏日紫外線輻射強烈。外出時要做好防曬措施,如塗抹防曬霜、戴帽子、穿長袖衣物等。5.保持心情愉快:心情愉快有助於調節內分泌,增強免疫力。冥想、瑜伽等可幫助放鬆身心。「芒種」中醫養生中醫提醒,芒種時節要注意心臟、小腸相關器官的調理:1.心臟養護:要保持良好的情緒,避免情緒過於激動或抑鬱。適當的有氧運動,如散步、太極拳等,有助於保持心臟健康。2.小腸調理:芒種時節容易引發消化不良等問題,要注意細嚼慢嚥,避免吃太飽、暴飲暴食,也避免生冷食物,以免傷害脾胃。【資料來源】.聯合報系新聞資料庫.ChatGPT
-
2024-04-19 養生.抗老養生
「穀雨」氣溫變化無常 中醫建議避免吃這些食物為身體養生打底
今天4月19日是「穀雨」,根據文化部網站,穀雨時間約是國曆4月20日或4月21日。農民曆稱「斗指癸為穀雨,言雨生百穀也,時必雨下降,百穀滋長之意。」,因此取名「穀雨」,係指農民佈穀後而望雨,也傳達了此時節沿續清明氣候特性,仍是多雨季節,時冷時熱,氣溫變化無常,捉摸不定,所以有「清明穀雨,寒死老虎母。」之俗諺。穀雨有哪些民俗活動?穀雨是暮春三月的中氣,這時已是春將盡夏將至,池塘裡浮萍慢慢出現,桑樹也冒出翠綠新葉,舊時農家到這時節剛好春耕完畢,水田裡嫩綠秧苗正需大量雨水滋潤,秧苗有足夠雨水才能成長茁壯。穀雨之後便開始忙著養蠶。中醫師黃裕昌曾受訪表示,穀雨後,陽氣漸長,陰氣漸消,宜早睡早起,不要過度出汗,以調養臟氣。穀雨後,降雨量增多,空氣中的濕度也逐漸加大,要防濕邪侵入人體,容易出現肩頸痛、關節疼痛、脘腹脹滿、食欲不振等病症。天氣漸熱,中午氣溫較高,但早晚氣溫仍較低,諺語形容:「清明、穀雨,凍死老鼠」,就是說,天氣雖暖,仍會時寒時熱,早晚還是要適當加穿衣服,尤其要注意切勿出大汗後吹風,以防感冒;有過敏體質的人外出時還要防花粉過敏,預防過敏性鼻炎、過敏性哮喘等發作。黃裕昌建議,多從事怡情養志、運動方面的精神養生,有如清明節氣養生一樣,此時宜保持心情舒暢、讓心胸寬廣,例如聽音樂、釣魚、春遊、打太極拳、散步等都能陶冶性情,切忌遇事憂愁焦慮,甚至動怒肝火。穀雨該吃什麼進補養生?此時,肝臟氣伏,心氣逐漸旺盛,脾氣也處於旺盛時期,正是身體補益的大好時機,但與冬進補方式不同,建議食用一些益肝補腎的食物,順應陰陽變化,為安然度過即將來臨的盛夏打底,但也不宜吃太冰冷食物。中醫師林恭儀曾受訪指出,穀雨之後,夏天即將到來,把握最後春季養肝的好時機。中醫建議,可多食具溫補陽氣效果的菠菜、韭菜;也可多吃山藥、薏仁、蓮子等補脾食材。過了穀雨,便意味著春季快過去了,按照中醫「春養肝」的觀點,要抓緊時機調理肝血。肝開竅於目,眼睛部位,如肝血不足,無法上注於目,會影響視力不清,或造成肝氣鬱結化熱,如上擾容易出現頭暈目眩。醫師小叮嚀1.早上出門,即使出大太陽,下午仍隨時可能變天,應攜帶防寒衣物,避免受寒。2.節氣多雨、潮濕且忽冷忽熱,過敏體質要特別防範疾病發生。3.即將進入夏季,避免吃太冰冷食物,控制情緒、怡情養性,為身體養生打底,調養身心靈。穀雨運動該注意哪些事項?穀雨之後,夏天即將到來,對有肩頸、關節疼痛困擾的人來說,受到邪濕之氣在體內不正常滯留,出現肝氣鬱結、筋骨痠痛。中醫提醒,最好避免刮痧、拍打等手法來消除不適,建議多以「汗法」進行調治。也就是說,抓緊風光明媚、氣候宜人的春天尾巴,多到戶外走動,舒展筋骨,讓自己身體多多流汗,自然緩解濕症。但要注意,痛快流汗後,應趕緊將汗水擦乾,盡速換上乾淨衣物,以免涼風一吹,反倒惹來感冒上身。雨潤穀升保收成養生操1.膝蓋微蹲,手指朝下,手腕向內繞園。2.雙手腕繞圓,慢慢向上伸展,身體跟著越來越高,整套體操左右擺動,持續來回。要領:雙膝微蹲力求平衡,腳可微踮增加擺動靈活度,手腕向內繞圓動作應輕慢,以免扭傷。動作功效:訓練手腳協調能力,強調手指手腕運動,膝蓋微蹲可強化下肢肌耐力。建議時間、次數:一日至少2次,每次3分鐘。
-
2024-03-21 養生.運動健身
想減重卻沒空運動?曾胖到90公斤的醫師推薦無痛入門1運動,熱量消耗勝健走
對於沒有運動習慣、想減重的人來說,總有一個又一個無法開始運動的藉口,諸如沒時間、需要找場地…等。曾胖到90公斤的減重醫師魏士航分享,「超慢跑」隨時隨地都可進行,能量消耗比健走多了2.5倍,能燃脂、改善代謝及三高。而且超慢跑3歲到93歲都能上手,是一項很棒的運動入門選擇。曾胖到90公斤的家醫科、減重醫師魏士航在臉書發文分享,因為運動要準備服裝、要找合適場所很麻煩,所以之前在忙碌的時候就是最有理由不運動的時候。但「超慢跑」不需要器材輔助,隨時隨地都可以跑,不受環境限制。魏士航說,他現在每天上班前跟著Youtube教練的影片跟著跑30分鐘,順勢把運動習慣建立起來。超慢跑的熱量消耗比健走多2.5倍但很多人疑惑,既然要「超慢跑」,那就健走、走路不也是差不多?魏士航指出,超慢跑的跑速跟健走的速度差不多,但實驗發現,在同樣速度下,超慢跑的熱量消耗比走路足足多了2.5倍。超慢跑時的心率約為最大心率約60~80%,接近所謂zone2訓練的心率區間。這樣的訓練是最能夠刺激粒線體功能、提升有氧系統效率、以及乳酸清除效率的運動強度,有利燃燒脂肪,改善代謝狀況,也能改善高血脂、高血糖、高血壓和內臟脂肪問題。超慢跑老少皆宜 慢性病患需評估進行超慢跑屬於低強度運動,普遍適合各年齡層,基本上從3歲到93歲都能上手,對許多族群來說都是一個很棒的運動入門選擇,近70歲的香港影帝周潤發也曾公開推薦過。但魏士航仍提醒,若有心血管疾病、代謝性疾病如糖尿病、腎臟病的患者,病情未控制且平時沒有任何運動習慣者,運動(超慢跑)前應接受專業醫療的篩檢跟評估,或是有上述三類疾病,就算平時有運動習慣,但有胸悶胸痛、頭暈、心悸、心雜音、呼吸困難、下肢水腫等症狀,也不適合在未接收醫療評估前進行運動。有胃食道逆流、足底筋膜炎、骨關節炎急性發作有紅腫熱痛症狀時,也不適合超慢跑。超慢跑的跑姿?超慢跑從慢跑演變而來的,可以原地跑也可以在戶外跑。維持自然舒服的跑步姿勢,小步伐和高步頻的進行。過程中則保持不酸、不痛、不硬、不喘的原則。注意:1. 跑步時輕鬆看著前方2. 前腳掌先著地,腳後跟再落地,不要只用腳掌或是踮腳跑3. 跑步時膝蓋微彎曲,保持彈性,避免膝蓋承受太大壓力4. 維持小步伐的「輕量落地」原則誰適合超慢跑?1. 想增加減肥、減重成效的人2. 想開始運動,改善肌肉量過少問題的人3. 想改善高血脂、高血糖、高血壓和內臟脂肪問題4. 容易肌肉痠痛,無法根治5. 跑步初學者、運動新手、缺乏運動習慣、年長者誰不適合超慢跑?1. 心血管疾病患者2. 代謝性疾病如糖尿病、腎臟病的患者3. 胃食道逆流患者4. 足底筋膜炎患者5. 骨關節炎急性發作有紅腫熱痛症狀時(資料來源/《魏士航醫師|航向健康減重新體質》臉書粉絲專頁)有「心跳」才是「運動」,否則只是「活動」!此外,安南醫院骨科醫師方啟榮曾受訪提醒,運動品質的關鍵點是「心跳」。他指出,許多老人家都有在公園走路的習慣,但這其實只是「活動」,而不是「運動」,必須讓身體有發熱、流汗甚至稍微喘氣,運動量才足夠。建議可參考國健署運動「333」原則:每周運動3次、每次30分鐘、心跳達130下;世界衛生組織也曾建議「533」:即每周5次30分鐘或每周150分鐘以上運動量,才能達到有效運動量及品質。沒運動習慣想要運動的人,可把超慢跑當作入門,從超慢跑開始養成運動習慣。方啟榮也建議保持健康的最好方式,還是要多嘗試各種不同型態的運動組合:例如跑步與騎腳踏車、游泳、重量訓練、太極拳或氣功等互相輪替搭配,對促進身體健康才能有更顯著的幫助。【參加資料】.《魏士航醫師|航向健康減重新體質》臉書粉絲專頁 .聯合報系新聞資料庫
-
2024-03-20 養生.抗老養生
春分養生順應「春夏養陽」!氣候不穩,多吃1食物防感冒
3/20是24節氣的「春分」,春天養生要順應「春夏養陽」原則,適時調整生活方式和飲食習慣,多吃韭菜,菠菜、芥菜、莧菜、扁豆等食材,提升身體的免疫力和健康狀態。二十四節氣「春分」,日照、氣候、運勢分水嶺春分剛好是冬季的結束,春季的正式開始。節氣上,春分日剛好晝夜各十二小時,也是日照長短、氣候冷熱之分界。根據農委會「二十四節氣-春分」的介紹,春分白晝時間漸漸增長,氣候變化大,氣溫不穩定,人或作物極易於此時生病或感染病蟲害,如果下雨,人們才會注意到天氣的變化,增減衣物不至於生病,也會進行病蟲害防治,作物則生育良好。春天吃當令 香菜能防感冒養生方面,春天是養肝好時機,中醫師建議,春三月要順應「春夏養陽」原則,像大蔥、大蒜、韭菜、萵苣等,都屬溫陽補氣食物,含較多粗纖維,可調味殺菌、增強脾胃、健腎利尿,尤其初春的新韭嫩肥,怕冷的人可多吃,陽痿者也可常吃,但胃虛有熱或消化不良者,不宜多吃。這個時節,也可多食甜,少吃酸,唐代醫家孫思邈說:「春日宜省酸、增甘,以養脾胃之氣。」春天當令蔬菜不少,也有食療養生價值。除了韭菜,菠菜、芥菜、莧菜、扁豆都不錯;而春天天候不穩,體質虛弱的人易罹患感冒,多吃些香菜(芫荽)能發散寒氣,防治感冒。而春天屬木 也對應到肝臟,由於肝臟布滿血管,中西醫均認為補血有益肝膽。春天補血養肝食材.西醫:鐵質補肝,補充維生素B群、維生素C。.中醫:四物湯補血,基本四味,川芎、當歸、白芍、熟地。-脾胃不佳者:加紅棗、甘草、黃耆。-心臟不好者:加桂枝、丹參、玉竹。-腎功能衰弱者:加枸杞、黑棗。-手腳冰冷者:可喝八珍湯。而日常生活上,也要注意以下幾件事,以更好地適應自然的變化。春分養生4件事1.保持情緒平穩,注重心理健康春分之際,陽氣漸盛,人體的生理功能也隨之調整,這可能對情緒和心理狀態造成一定的影響。因此,在春分時節要格外注重心理健康,透過適量的運動、舒緩的音樂、深呼吸等方式緩解壓力,保持情緒平穩。適當的戶外活動,如散步、郊遊,也能夠讓人心情愉悅,有助於維持良好的心理狀態。2.適度運動,提高免疫力春分時節,氣溫逐漸回暖,正是進行運動的好時機。適度的運動有助於增強體質,提高免疫力,同時還可以幫助促進新陳代謝,調節體內的能量平衡。可以選擇一些適合自己的運動方式,如散步、慢跑、太極拳等,每天保持30分鐘至1小時的運動,能夠讓身體更加健康。3.均衡飲食,注重蔬果攝入春季各種新鮮的蔬菜和水果紛紛上市。在春分時節,應該注重均衡飲食,多攝取維生素、礦物質和纖維素等營養素,有助於提升免疫力,維護健康。此外,春季氣溫變化較大,適當進食一些溫性食物,如薑、蒜、山楂等,有助於調節身體的陽氣。4.注意避免寒濕侵襲春季氣候多變,寒濕容易侵襲人體,尤其是對於關節疼痛、風濕等情況的人來說更為嚴重。因此,在春分時節要避免受涼,適時添加衣物,保護好自己的頸部、腰部等易受寒濕侵襲的部位。同時,保持室內通風,保持適當的溫度和濕度,有助於避免寒濕的侵害。【資料來源】.農委會二十四節氣春分.聯合報系新聞資料庫.ChatGPT
-
2024-03-16 養生.聰明飲食
別誤會大魚大肉了...小心越養生「肌少症」風險越大!陳亮恭教你:怎麼吃、怎麼動才能留住肌肉
隨著台灣人愈來愈長壽,「老人疾病」也成為必須注重的課題,其中之一就是「肌少症」。肌少症,是指伴隨著老化所引起的肌肉質與量的減少。而肌少症不只影響身體健康,行動能力、生活品質,甚至增加跌倒風險、認知功能障礙、罹病率、失能及死亡率。台北市立醫院關渡醫院院長、肌少症權威陳亮恭表示,一般人的肌肉質量頂峰在25歲,接著逐年緩步下降,到了50歲開始,肌肉量跟肌力流失加速,開始感覺到體力大不如前,到了65歲,有5~10%罹患肌少症,80歲則可達三成。那我們該做什麼、吃什麼,才能有一個不失能、不臥床的的晚年生活呢?運動加入「阻抗運動」曾有研究指出,在40歲後,肌肉質量平均每十年減少8%,70歲後流失速度加快,每十年減少15%;至於大腿肌肉力量,在40歲之後,每十年下降10~15%,70歲後則為每十年下降25~40%。平均餘命不斷增加,當我們比想像中活得更久,肌肉量流失的時間就會拉得更長,所以要保存肌肉量,運動與營養補充是最重要的。說到運動,除了有氧運動(提升心肺功能)、 平衡感(如太極拳,預防跌倒)、瑜珈(訓練柔軟度、伸展)外,若要增加肌力或肌肉量,必定要做「阻抗運動(重訓)」。在過去,建議老年人的運動可能都是跑步、游泳等,但近年年長者的健身潮都已是強化「阻抗運動(重訓)」。錯誤的養生法,讓肌肉流失永不回頭而飲食方面,就是需要攝取足夠的「蛋白質」。根據國民營養調查顯示,台灣年輕人或中年人攝取的蛋白質量是夠的,甚至年輕人還吃得有點多,但是50、60歲之後就有點不夠了。過去建議,65歲以上的長輩,每天需要攝取每公斤0.8/0.9克的蛋白質已不夠,現在要增加到每公斤1.2克,才能減少肌少症、肌肉衰弱。為什麼很多人退休後,吃得比以前更健康反而造成肌力會大量流失?其實,臨床上有很多病患過去上班太忙,退休後卯起來養生,如不太吃肉、吃十蔬果等等,還因此瘦了7、8公斤。但這年紀若非以正確方式減重,都是瘦到肌肉而非脂肪,也因為肌肉流失,開始覺得疲倦無力,身體更不好,即使恢復原有飲食,卻因為年紀漸長,蛋白質的吸收率與合成肌肉的能力都下降,瘦了之後,肌肉流失也難長回來了,所以反而越養生越虛弱,讓自己陷入肌少症風險之中。但若是老長輩吃不多、胃口不好,就必須在有限的食物中塞進足夠的蛋白質。因此在蛋白質的營養補充品中,有以下3大類:第一:乳清蛋白(其中的白胺酸,是製造肌肉的重點胺基酸),乳清蛋白是增加肌肉的快速蛋白,但乳清蛋白的分子比較大,但對於長輩可能就相對較難完整吸收。第二:支鏈胺基酸,分子較乳清蛋白小,比蛋白質好吸收。第三:HMB(胺基酸的代謝物)基本上營養補充品還是圍繞著蛋白質,只是從分子的大小來做調整,都是希望長輩能夠吸收得更好、更完整。有人會問,那長輩是不是和年輕人吃所以年輕人同等量的肉就可以了?吃下肉等蛋白質後,要經過消化吸收再合成肌肉,但長輩合成效能只有年輕人的一半,因此建議要聰明吃蛋白質。根據上述建議,我們了解到運動與營養補充品都很重要,但是沒有運動,只靠營養補充效果也都不好。而且肌少症的藥物都還在臨床試驗中,目前仍以運動與營養補充為主要治療方向,因此想要預防肌少症,阻抗運動、足量的蛋白質是我們就能立刻做到的。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4-03-07 養生.健康瘦身
減重難?中醫師教4個好習慣輕鬆達成,「1食療1茶飲2穴位」更助減脂消化
想要塑造良好體態,上健身房運動及節制飲食總是費心費力?減重減脂不容易在短期達成,用極端的方式減肥(如:斷食),暫時很容易看到成效,但長期下來一定會傷身體;或用健身運動的方式是很好的方法,可是大多數的人會因天氣、心情或是健身後受傷,還沒養成運動的習慣前,就又半途而廢了。 在這分享可以長期養成的習慣,而且不困難也不傷身體,來逐步達到減肥的成果。 養成減重的四個好習慣1.多喝水常常喝水對於減重相當有效,首先胃液會被稀釋,便能阻止胃液快速的刺激食慾中樞,更有研究指出,飯前飲用400ml左右的水量,可較早達到飽足感,可以讓原本進食的量減少五分之一。還有研究發現「餓與渴」的神經元,但並「不是」單純有一群神經細胞負責處理「渴」、另一群處理「餓」,而是透過多種神經傳導物質的合作,去調控不同神經元,當攝取較少水分,往往會把身體缺水的信號錯誤解讀成飢餓,反而多吃了許多餅乾或零食。且身體水份充足也會加速新陳代謝及提升減脂速度。隨身攜帶一個較大的水杯,有口渴或飢餓感出現時,多喝點水是減重的第一個好習慣。 2.記錄飲食要做到完全遠離甜食或大餐,這種生活會過的太苦悶,與朋友聚餐、應酬難免會飽餐一頓,尤其在過年過節更是躲不掉美食的誘惑。但如果是天天都是大魚大肉,那減重這條路就是與你無緣了。 在這養成第二個好習慣就是記錄飲食,現代手機很方便,不用讓你用手寫,只需要每次進食前拍照(包括點心、零食、飲料等都要),讓自己知道這幾天吃了什麼。回頭看記錄時,能回想起為什麼要吃這些東西,是因為躲不掉的聚餐,還是因為自己嘴饞,有自覺的知道是不是吃太多了?當發現一週吃了好幾天的速食、炸雞等高糖及高油脂,或許罪惡感會油然而生,進而檢討自己的飲食習慣,警惕自己下一餐是不是要吃簡單點?計錄飲食還有個最重要的概念,就是粗估一下,你今天吃進了多少熱量。想要減肥,熱量的控制還是關鍵。 3.每天量體重減重最客觀的數據就是「體重」,雖然還有體脂率、腰臀比等細項,但大多數的人,都會設定一個目標,希望自己能瘦到什麼程度。每天晨起空腹量體重是第三個習慣。晨起踩上體重機,這個數字可以反應你前一天的飲食狀況,配合第二點的計錄飲食,試想自己是不是吃太油、太鹹(造成身體含水量提升)等。有的人都是一、二週才來量一次體重,當發現體重上升太多時,再來用極端飲食來矯正體重,都有點來不及了。每天計錄體重,但是以「週」為單位來看整體趨勢的變化,不致於造成太緊張,且更客觀的了解自己的狀態。*建議一星期減掉0.5公斤到1公斤,是比較健康安全的範圍*4.運動習慣標準的運動需符合「333」原則:就是每周至少運動三次、每次超過30分鐘、心跳達到每分鐘130下。 但其實「333」原則,對老是坐著不動的人還是不夠。世界衛生組織建議提升為「533」,頻率每週五次或每週150分鐘以上的運動量;兒童及青少年每天至少60分鐘或每週420分鐘以上。在運動這部份更是困難執行,要一般人能在下班後再騰出時間上健身房,或是刻意去運動的習慣,真的不太容易。還有個問題是,運動減肥的效果不會到很好。(但增加肌耐力和基礎代謝率是有助於減肥的) 這裡來個小小的計算題,一塊雞排的熱量約900大卡,但跑步一小時的熱量消耗才300大卡左右,且進食一塊雞排大約才花八分鐘的時間。要完全消耗掉那塊雞排的熱量,至少要你跑步三個小時,這怎麼可能呢?有減重需求的人,體重偏高,如果又年長的話,要達到333原則就更加困難了。但我又在第四點註明「運動習慣」,不是很矛盾嗎?這裡的運動習慣,是希望從「日常」下手,如走動,上下樓梯,出門採買東西,打掃家務等,並不是要你做運動做的氣喘噓噓。告訴自己,能不坐電梯就不要坐;平常走動時,有意識地增加步行的速度,達到稍微出汗、呼吸稍急促的程度,效果更好;十五分鐘能走到或是騎腳踏車能到的地方,就讓身體動一動;再規定自己平時的打掃工作,如:星期一、五要掃那幾樓或是打掃客廳、廚房等,星期日那裡要拖地、擦拭窗戶等。年長者可到公園打太極拳及跳點公園廣場舞,來增加肌肉的柔軟度和心肺的耐力。如果能有「飯後走動十五分鐘」的習慣那就更好了,有研究指出飯後走動十五分鐘有助於降血糖、改善胃脹氣、幫助食物消化等作用。 最後,總結減重的至理名言「少吃多動」,以上的四個習慣也是圍繞著這個主題,知道方法怎麼做,就看你的行動力跟執行力了。「一食療、一茶飲、二穴位」助減脂消化加碼再附上一食療,一茶飲,還外加二穴位按摩來幫助減脂消化。 芡實蓮子薏仁湯材料:排骨500克,芡實30克,蓮子20克,薏米30克,陳皮5克,生薑切數片。 做法:1、先把芡實、蓮子和薏米等,用清水洗淨。2、排骨洗淨後,剁成小塊,再放入沸水中去淨血水;3、陳皮用溫水洗淨泡軟後,切成絲備用;生薑洗盡切成絲備用;4、把處理乾淨的排骨,以及事先洗過的芡實、蓮子和薏仁一起放入燉鍋中,同時放入陳皮和薑絲,大火煮沸,改成小火燉半小時左右。5、最後加鹽調味即可食用。 洛神荷葉茶材料:洛神花10克、荷葉5克、山楂5克、決明子5克、陳皮5克、烏梅3顆 做法:1、將所有材料洗淨,放入過濾袋中。2、將過濾袋放入鍋中,加水 1500c.c.。3、以大火煮滾後,關小火繼續煮約 20 分鐘,即可飲用。***女性懷孕、經期不宜飲用*** 天樞穴位置:肚臍旁開2寸(約三指幅寬)處。功效:增加腸胃蠕動、改善腹脹及便秘。 豐隆穴位置:外踝尖上8寸(約小腿外側一半處),脛骨前外2橫指處。功效:頭痛暈、化痰濕、消除胃脹感。
-
2024-03-05 養生.運動健身
台大教授:走入森林能降低血壓!「森林療癒師」教民眾融入大自然,體驗慢活少生病
所有人無論社經地位高低、資源多寡,都平等地擁有森林海洋、微風藍天、繁花綠草,這些大自然的元素,是焦慮世代對抗憂慮與壓力的資源。近年來,無論是走進森林、園藝療癒或是路跑,都被實證能夠解憂紓壓,也都衍生出新的角色與商業模式。台灣首批認證34位療癒師 教民眾融入大自然台灣第一批森林療癒師去年十月出爐,透過農業部林業署的「森林療癒師認證培訓平臺」,完成核心課程、活動課程及實習課程,始能獲得認證,首批共卅四名,年齡分布廣,來自不同專業領域,包括醫療人員、心理諮商、劇場工作者、森林系研究生,還有太極拳專家等。台大森林環境暨資源學系教授余家斌與林一真、袁孝維兩位教授,同為台灣森林療癒研究主要推手,余家斌受訪時表示,目前平台註冊破四千人,實際參加課程者約一千二百人,今年預計還會誕生五、六十位森林療癒師,「拿到林業署證照後可自由接案,有學員自行創業。」例如去年雲林縣曾招募最新出爐的森林療癒師,帶民眾進入森林體驗五感慢活;首批獲得認證的台大森林系學生林家民,在台灣第一家專門體驗森林療癒的公司「森林邦」擔任知識長。科學實證 森林療癒助健康台灣森林占全島六成,幾乎人人都會走森林步道,為何還需要森林療癒師?余家斌表示,若把森林比喻為硬體,森林療癒師就是軟體,協助民眾避免危險因子,遇險時有效處理,還能以專業引導民眾打開感官、融入森林環境。每位森林療癒師設計的體驗不盡相同。余家斌喜歡帶學員「尋找森林裡的彩虹」,即尋找各種顏色,大家會發現,原來森林不是只有綠色,曾有學員找到金色—來自一顆掛在樹上的金色蟲蛹。還有「聲音地圖」,拿紙和筆到森林找地方坐下,閉上眼睛想像自己在紙中央,聆聽周遭水聲、風聲、蟲鳴鳥叫,然後畫下來。透過沉浸體驗使活力增加,負面情緒便可減少。「森林,是讓人身心靈休息、恢復的地方。」余家斌表示,森林療癒是以個人健康出發,透過體驗活動與自然連結,從而得到身心平衡的健康促進效果。他說明,森林療癒功效有科學實證,涵蓋心血管、神經系統、免疫系統和心理健康四大層面,像是改善心理健康、改變腦波、提升免疫力、有助自律神經功能調節,「只要從都市走入森林就有降低血壓的效果。」自然療養 德日韓盛行已久利用森林作為保健與治療場域,是國際新興趨勢。以德國的自然療養基地為例,由醫師開立自然處方箋,民眾可在林間散步、做森林瑜伽、享用植物養生餐,改善身心狀態,德國政府很早就認可合法性,自然療法費用也能由醫療保險支付。目前德國約有三百五十處已認證的自然療養基地。日本很早就有利用自然改善健康的文化,近年由非營利組織在各地推動森林療癒,因農村人口外流問題嚴重,為活化在地資源,發展出結合地區的健康旅遊產業。南韓較晚引進森林療癒,但在政府重視下發展迅速,成立森林福祉中心,提供全年齡療養模式,主要經費由南韓樂透盈餘支付。余家斌期待,森林療癒成國家政策,讓健保資源少花在「治病」,更多在「預防」,縮短晚年臥床時間。3項體驗 做自己的森林療癒師台大森林環境暨資源學系教授余家斌推薦三項體驗活動,讓民眾可以做自己的森林療癒師。1.森之呼吸:在山林裡找一個舒適的地方,站或坐皆可,利用山上空氣進行森之呼吸。想像肚子是一顆氣球,鼻子吸氣五秒鐘把肚子灌飽,停留五秒後,吐氣五秒。走累時可以用來調整呼吸。2.聲音地圖:聲音地圖是很好的沉浸方式,帶著紙筆,找地方坐下閉上眼睛,花十分鐘仔細聆聽周遭環境,想像自己在紙中央,畫出聽見的每一種聲音。如有同行者,可以尋找彩虹顏色,各自用手機拍下再一起討論,會發現同一種顏色每個人找到的元素都不同。3.北歐式健走:跟登山杖不同,登山杖底下是尖的,健走杖是斜的,在較平坦地方使用。平時走路只有腳出力,拿健走杖時手臂要擺動用力,讓腳的壓力減少百分之三十,還能訓練到上半身。余家斌提醒出發前務必要確認氣象、身體狀況、準備行程計畫並讓親友知道,事先查好山上溫度,採洋蔥式穿法,記得手機充滿電以及把行動電源放在防水袋內。做好行前準備,就能安全愉快地進行森林療癒。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4-02-27 養生.運動健身
治療憂鬱症3種運動最有效 其中又以這項成效最顯著
美國廣播公司(ABC)報導,最近一項研究指出,新的證據顯示,運動可治療憂鬱症。14日發表在「英國醫學期刊」(BMJ)上的這項研究強調,各種運動如步行、慢跑、瑜伽、重量訓練、混合有氧運動、太極拳與氣功等,無論是單獨還是與治療、藥物相結合都有助減輕憂鬱症狀;值得注意的是,運動強度越大,效果越好。步行或慢跑、瑜伽與重量訓練 最能減輕憂鬱症該研究稱,步行或慢跑、瑜伽與重量訓練是最能減輕憂鬱症的三種運動,儘管所有運動方式之間效果差異不大。與其他運動相比,瑜伽尤其能顯著地減輕憂鬱症;此外,瑜伽和重量訓練的耐受性最佳,意即可舒適地進行鍛鍊,而不致感到明顯的不適或疼痛。史丹福大學精神病學家溫斯伯格(Mimi Winsberg)在接受採訪時表示,二十多年來,她一直以運動當作治療憂鬱症者的處方。對於這項新發表的研究,她說,能有統合分析(meta-analysis)的實驗來支持這項治療方法,是再好也不過的事。憂鬱症持續悲傷絕望 影響不分年齡性別根據疾病防治中心(CDC)的數據,美國每年約1600萬成年人飽受憂鬱症之苦。國家衛生研究院(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分析,憂鬱症的特徵是持續悲傷、絕望、易怒、內疚、對愛好失去興趣、疲勞、注意力不集中、難以入睡或嗜睡、食慾改變、企圖尋死或自殺的念頭持續兩周以上。憂鬱症的影響,不分年齡、性別、族裔與群體。【疾病百科】憂鬱症醫生建議,任何想開始運動的人都應該專注於自己最喜歡的方式,而非優先考慮所謂「最佳」的運動。也有醫生鼓勵病人可變換運動,也許會驚喜的發現自己更喜歡不同的運動。★珍惜生命,若您或身邊的人有心理困擾,可撥打安心專線:1925|生命線協談專線:1995|張老師專線:1980責任編輯 葉姿岑
-
2024-02-26 焦點.健康你我他
新年健康新祈願/龍年養生 每日運動1小時
每個人的生命中,一旦過了耳順之年,生理結構終將在體能與心智上,逐漸產生自然且不可避免的老化。到了70歲,此現象更明顯。無論富貴貧賤,都免不了生、老、病、死的必然過程,因此如何調適正向的身心活動,藉以維繫並活化基本健康,是人們臨老後最大的願望。我一生從事教學與研究的過程中,深具高度挑戰性與海內外日以繼夜的長時間工作,使得老化跡象在70歲以後,漸趨明顯。所幸自幼在農村中歷練出之硬朗身體與堅強意志,還能延續到75歲後,才感到體能走下坡的明顯變化,因而開始落實「斷捨離」及「放下」之人生哲學,並輔以「身、心、靈」調適,與規律運動來因應。生活也因此能盡量避開了徬徨與焦慮。一篇發表於美國「生理學期刊」(Journal of Physiology)的研究顯示,每天持之以恆的規律運動,可協助活化細胞。因此,要活就要動。若能同時歷練「身、心、靈」的平衡、調和,與正向觀想,將可維繫老人最起碼的健康。我的經驗是身心忙碌了一整天而感到疲憊不堪時,就立即放下一切,到鄰近的大安公園去運動一小時,包括走路、超慢跑、四肢拍打、吐納調氣,以及太極拳運動。之後,果然精神抖擻。的確,運動後細胞活化使然。在金龍年裡,這種養生的運動規律,將持續落實。
-
2024-02-18 醫療.骨科.復健
腰痠背痛找中醫還是西醫?多數痠痛都是因為這行為所致的傷害
熟齡長者因為關節退化、肌力流失,常喊這痠那痛;中壯年人則多半因姿勢不良、長時間久坐,引發痠痛的困擾。痠痛問題可大可小,除了骨骼退化,也要注意肌力問題。遇到痠痛時,你都怎麼處理?建立正確的保養與處置觀念,才不會放任問題愈來愈嚴重。對於腰痠背痛的處置,西醫對症下藥前要先找原因,中醫則呼籲正確的保養觀念勝過任何治療。97%的痠痛,屬同一動作反覆進行造成的損傷。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復健科主任武俊傑分享腰痠背痛常見原因,上班族使用電腦時間長,加上看螢幕時容易愈看愈近,導致腰愈彎愈曲,對頸椎、腰椎都有不良影響;拿平板追劇、滑手機、打手遊打到肌腱受傷、造成扳機指,都是因反覆使用同一動作所致。中興院區中醫科醫師廖皓涵則說,一般門診97%腰痠背痛的病人屬於機械性損傷,其中大部分是肌肉軟組織受損,長時間或瞬間大幅度動作致急性扭拉傷,不良姿勢則導致慢性損傷。另一種疼痛則為脊椎相關的病變,包含椎間盤突出、腰椎管狹窄、脊椎滑脫,嚴重時可能壓迫神經,出現從腰部傳到腿部的麻痛感或下肢無力。調整姿勢、伸展運動,搭配各種物理治療。如何舒緩疼痛?武俊傑說,人是直立的動物,上半身體重量都作用在腰部,若再加上長期姿勢不良,造成肌肉緊繃,致使脊椎骨之間的軟骨壓迫到神經,復健解方為「頸牽引」或「腰牽引」,俗稱拉脖子、拉腰,就是將骨刺或軟骨拉開,避免壓迫神經。至於姿勢不良造成肌肉緊繃、痠痛,武俊傑則要患者適當調整姿勢,從事伸展運動,搭配物理治療如熱敷、向量干擾的電療等方式,放鬆肌肉、改善緊繃程度、加速癒合,這些就是大眾所知的「做復健」(物理治療)。深層肌肉拉傷,則建議使用微波、短波、超音波或雷射等熱療方式,促進血液循環,加快受傷組織的癒合。除了物理治療,也會使用含有消炎止痛成分的貼布、軟膏、噴劑等外用藥品,舒緩較輕微的痠痛。嚴重者得利用口服藥物才能改善,有的人痛到站不起來、落枕痛到無法轉頭,只能坐輪椅就醫,這些急性疼痛則需使用針劑處置,才能較快舒緩疼痛。中西醫整合門診,讓鑑別診斷更精準。廖皓涵直言,中西醫整合門診的優點是「讓鑑別診斷更精準」,兩者相輔相成,效果更好。中醫雖能靠望聞問切搭配理學檢查,有時仍需影像學檢查、驗血報告和西醫專家意見來幫助診斷;藥物有互補性,非類固醇抗發炎藥消炎止痛力佳,但擔心副作用或排斥西藥者,可改服中藥;西醫復健訓練肌力,中醫針灸或補養中藥,共同補強病人肌力。廖皓涵指出,四種腰痠背痛樣態有:腰部感覺冰冷的寒濕型、痛處伴有熱感的濕熱型、痛處劇烈或像針刺的血瘀型、腰痛以痠軟為主的腎虛型。針灸搭配電針可產生中樞性鎮痛效果,搭配艾灸則可促進循環使水腫充血改善,中醫治療重要一環的外敷藥布也能搭配使用,例如消腫解毒止痛效果明顯的如意金黃散、行瘀活血較強的萬應膏。高齡、生活型態不佳,特別適合中醫調理。如果是肌肉軟組織受損,推拿整脊和針灸都可行,取決於患者的喜好、成本考量和方便性。從中醫觀點而言,高齡、生活型態不佳、身體臟腑失去平衡如氣虛、血瘀、脾胃濕熱等,造成背部經絡系統自癒能力降低者,特別適合中醫調理,改善修復能力及預防復發。廖皓涵提醒,內臟疾病如腎結石、胰臟炎,或腫瘤、感染、發炎性關節炎等,都可能造成腰痠背痛,所以有時不只找復健科或中醫,不同狀況可能需至內科、骨科、神經外科、腫瘤科、感染科或風濕免疫科就診。遵行正確的保養觀念,勝過任何治療。平時保健最為重要,武俊傑說,久坐者建議適當改變姿勢,並做些伸展運動,例如頸椎舒緩,頭部左轉9點鐘方向5至10秒鐘再換邊,來回2、3回合即可達到保健效果。保健運動多達數十種,不用每種都做,大部分民眾也沒那麼多時間做,「挑幾個做完感覺舒服的動作,常做就能達到效果。」「正確的保養觀念勝過任何治療。」廖皓涵提醒生活中應注意:1. 搬重物避免只用腰力,要蹲下並把重心靠近軀幹,以臀腿的力量去搬。2. 調整睡姿側躺最好有個長型抱枕讓手腳環抱;正躺睡覺時膝蓋下墊一個枕頭,可以放鬆緊繃的腰部。3. 避免穿高跟鞋。4. 端正坐姿不要長時間坐矮凳、坐床上看書、不要翹腳。5. 伸展運動太極拳、瑜伽或皮拉提斯能鍛鍊筋骨柔軟度,使氣血循環更流暢。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4-02-17 養生.運動健身
高血壓前期做什麼運動可改善?研究建議一運動比有氧更有效降血壓
根據最新一項研究指出,對於高血壓前期患者來說,太極拳比有氧運動更能有效降低血壓。其他降低血壓的方法還包括散步或游泳的固定運動,以及多吃水果、蔬菜和全穀物的健康飲食。太極拳比有氧運動更適合高血壓前期患者一般認為,有氧運動最有助於心臟及血管系統,但根據今年2月9日發表在JAMA Network Open上的一研究指出,對於希望降低血壓的人來說,太極拳運動可能是更好的選擇,尤其在降低高血壓前期患者的收縮壓方面,太極拳比有氧運動更有效。太極拳作為一種身心運動,能提供比傳統有氧運動更多的好處,如減輕壓力、增強精神集中力,對於降低血壓有輔助作用。太極拳緩慢的動作與專注的呼吸相結合,讓身心處於寧靜的環境,對於降低壓力有很大的幫助。也有越來越多的研究證實,太極拳對精神和身體都有好處,包括減少焦慮和抑鬱,改善睡眠和認知能力,以及促進心臟健康。而且太極拳對身體很溫和,大多數人都可以做,較不易發生運動傷害。降低血壓6方法而除了太極拳,以下還有其他幾種有效降低血壓的方法。1.定期運動,如快走或游泳2.選擇對於心臟健康有益的地中海飲食,多吃水果、蔬菜和全穀物。3.減少鈉攝入量4.限制菸、酒5.控制體重6.優質睡眠高血壓定義?.120/80-140/90 mm/Hg:高血壓前期.超過140/90 mm/Hg:高血壓【延伸閱讀】.正確量血壓注意7重點,一圖看清坐姿!「722法則」做好血壓管理.疾病百科/高血壓有哪些症狀?【資料來源】.《healthline》Want to Lower Your Blood Pressure? Tai Chi May Work Better Than Aerobics .聯合報系新聞資料庫
-
2024-02-08 焦點.元氣新聞
今年會順利嗎?命理師雨揚曝2024國運流年分析,想發財做好這些事
2024年過年將至,有許多人會擔心一整年會不會順利度過,對此,雨揚老師出書《2024開運大預言&祥龍財庫年開運農民曆》告訴你2024國運流年分析。2024國運流年分析從甲辰年八字國運來看,所謂「甲辰覆燈火」(也稱佛燈火、燈芯火),由於「辰」屬火氣旺盛之處,在此燈火轉光之際,光力相承,所以叫覆燈火。覆燈火意思即:心如明鏡,智慧聰穎。這是專照天地未明之時的火,能看破紅塵之念,在黑夜裡帶給人光明和溫暖,在內心昏昧不明時,使人清醒。因此,在此年我們無須懼怕黑暗、隱晦之事,應掌握敏捷、迅速、勇武的處事原則,也應遵循內心的信念,多行和善之事,懷抱燃燒自己、照亮別人的奉獻精神,定可為自己積蓄能量,等待時機嶄露光芒。今年「七殺」透干,代表大部份民眾會為了生計遭遇到更多壓力,煩躁、煩心之事如潮水般湧來,如家中水電故障、汽機車罰單、小孩不聽話、工作量加重、夫妻吵架、詐騙集團橫行……都是壓力來源,另外如明星輕生、知名企業破產等新聞資訊,也是一種無形壓力的來源;故身心靈活動及各類養生方式會越來越熱門,如靜坐冥想、潛水、瑜伽、靜僻營、頌缽、香氛療癒,或是東方養生如太極拳、針灸等,將會密集出現在我們生活之中。而「偏印」透干,普羅大眾對於精進自身的議題會很感興趣,利用工作空餘時間進修、看書、考取文憑,或學習有興趣之課程時有耳聞,也可能多往靈界仙佛、寺廟、教堂走動……透過念經、燃香、禱告,給自己帶來平靜安詳之力量。時柱「食神」透干,主名氣遠揚,今年依舊會有各領域表現傑出人士,在國際比賽中獲取好成績,揚名國際;也代表一般民眾,除了本業外也可能身兼數職,透過工作斜槓來增加收入。地支遇「比肩」,朋友間的應酬來往變多,利於廣結人緣,不失是個開拓人脈的好時機;而在國家運程上,雖說鄰國挖角動作不斷,但仍能獲得邦交國的援助與發聲,只是「比肩」也代表著財物損失,所以國際上以金錢外交鞏固友誼是在所難免。同時地支出現「七殺」,易有小人暗傷、受親友拖累之事,故一般民眾在借貸、投資、找尋工作上……更要小心謹慎,以免賠了友情又耗損金錢。「食神」代表容易生口舌是非,會對公司主管感到不悅,要特別注意言多必失,切勿意氣用事;出門在外交際應酬、小酌片刻之餘,也要留心一言不合發生爭執,避免樂極生悲,滋生事端。今年整體而言,可朝火、土行類別發展,如照明、光學、油類、酒類、建築、水泥、化工、食品類、美妝用品、直播相關、網紅經紀、服務業、機械加工品以及投資房地產等皆可參考!而立春命盤見二顆驛馬星且寅申相沖,此為陽沖陽,沖氣的威力很大,國與國的角力,以及東西方相爭皆會白熱化,在天災方面要注意船難、空難、海嘯、龍捲風等;另外出國人數會屢創新高,交通狀況也要小心留意;不過正向來看,此沖力也將衝出許多新行業,AI科技及IT產業會持續蓬勃發展。今年在腸胃(腸病毒或學校或公司團體食物中毒)和呼吸系統方面的毛病也要多加防範,COVID-19也會持續變種,會產生各式各樣的感冒種類,請一定要多加留心,假日可多往大自然親近,沐浴在芬多精中,增強自己的抵抗力。經濟方面 有可能要三年後才會轉好《地母經》云甲辰年詩曰:太歲甲辰年,稻麻一半空。春夏遭淹沒,秋冬流不通。魯地桑葉好,吳邦谷不豐。桑棄末後貴,相賀好天蟲。估賣價例貴,雪凍在三冬。從《地母經》窺視甲辰年農作運程,可得知稻米和黃麻(在此也包含其他農作物)之收成好壞都占一半,也暗示有一些農作物收成不佳,有可能是因為農作物種類影響收穫,或是因為氣候影響收成結果!並提醒我們春夏二季多注意洪災,潰堤等事;秋冬二季流不通,呈現的狀況也許是交通中斷,或是河谷淤塞等天災人禍。也可看出二地收成狀況不同,有的國家收成好,有的則欠收,存在較大地差異性。同時也諭示著某種產業或農產品,原本被大眾遺忘放棄後,今年開始又重新有它的利用價值,並比以前價格看漲!另外在經濟方面,有可能要三年後才會轉好,引申來說,普羅大眾還是會為了過高的房價、物價和薪資表現感到憂愁,國內的經濟仍是不景氣。二○二四年,即使會有失意或不順之時,但也是我們勇於嘗試、修練我們智慧心的時機;只要懷抱著希望,一點一滴進步,就能夠在順境及逆境中遊刃有餘,所有事情都會越來越順遂。別忘了隨時給自己打氣,相信付出終將會有甜美的收穫。祝福大家慢慢蛻變成更棒的自己,迎接燦爛的祥龍年!民國133年開工開市吉日開工和開市是農曆年後極為重要的儀式。無論是大公司還是小企業,都會在農曆年後挑選日程,進行開工開市,以期新的一年事業鴻圖大展、生意蒸蒸日上。儀式通常由負責人或營運主管親自主持,並帶領全體員工一同參與,祈求神明保佑公司營運穩定、獲利豐收。.開工吉日:開工的吉日與吉時之選擇,應以公司行號負責人或重要的管理階層主管為主,並且要避開與老闆、負責人和高階主管的沖煞生肖。.開工吉時:開工的祭拜儀式宜在午時(上午十一點至下午一點)前進行,因為午時前陽氣正盛,在午時祭拜可迎接天地正氣,有助催旺財運!.祭拜位置::宜在公司或商店門口的明亮處,擺放供桌與祭品,面對天空,誠心祭拜,祈請眾神護佑公司營運可期。.參與人員:由公司負責人或高階主管帶領全體員工一同誠心祭拜,祈求開工順利。.祭拜供品:供品包含鮮花與紅蠟燭各一對、香和香爐、茶或酒三杯、鞭炮一對、五種水果(鳳梨、蘋果、香蕉、橘子、棗子)及三色金(壽金三支、福金三支、刈金三支),亦可準備發糕、糖果和甜湯圓等供品,且可在上頭貼招財進寶、開工大吉等吉祥話,有助招來吉祥福運。.誠心祝禱:由主要祭祀者念誦祝禱文,向神明稟告今日開工開市的吉時、主祀者姓名、公司行號名字、公司行號地址等,祈請神明護佑,幫助開市順利。.祭祀流程:祭拜儀式完成後燒化金紙,再點燃鞭炮,慶祝開工開市一鳴驚人,接著將三杯茶或酒向外潑灑,再收拾供品,發給員工分享,與員工共享福氣,使福運綿綿不絕。.其他事項:開工開市當天宜互相祝福,老闆可準備紅包發給員工,象徵大發利市、業績長紅。本文節錄:《2024開運大預言&祥龍財庫年開運農民曆》一書☛此為民俗說法,不代表本新聞網立場,切勿過度迷信。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4-02-05 焦點.健康你我他
新年健康新祈願/選擇良好的退休居住環境,善用高雄美術館場域走路健身
「要活就要動!」這句箴言我一直相信。教職退休後,就積極尋找適當的居住環境,搬回高雄娘家,找到美術館附近的社區大樓,每天早上6點起床,洗漱完畢,拎著溫水壺朝著公園緩步而行。美術館公園占地約42公頃,含括具規模的美術館、草原、湖泊、生態園區、小山坡地、環湖步道等。公園內有早起的人打太極拳、練氣功、健康操,也有跳社交舞,我偶爾跟著比畫一下,大部分時間是步道快走一圈40分鐘,舒筋展骨、汗流浹背,喝口溫開水、再全身拍打,身心俱暢,傍晚到學校操場繞行5、6圈,一天走8、9千步。後來住家附近蓋了一間健身房,我與先生加入會員,每天早上8點多帶著毛巾、穿運動服打卡進入。先拉筋鬆骨,接著負重訓練,增肌耐力,接著走跑步機或騎飛輪,或是上有氧舞蹈或瑜伽課,認識許多朋友,互相交換心得,生活充實且有趣。可惜去年6月先生腦中風,及時送醫挽回生命,但接著復健之路漫長又辛苦,為了陪伴,所有運動就中斷半年,結果體力大衰,腹部微凸、背部肩膀痠痛。所幸先生復健情況漸好轉,我的心情也隨之開朗些。新的一年、展望新計畫,該到公園、操場走路,就大步走出家門,該到健身房練肌力,得先安排好時間,相信假以時日,定能恢復往日的活力。責任編輯:吳依凡
-
2024-02-01 失智.非藥物治療
長輩快樂過龍年 運動健康一整年
隨著新年即將到來,過年前的大掃除也是家中長輩最佳的職能活動。衛生福利部八里療養院職能治療科主任張自強表示,帶著家中長輩一起除舊佈新,除了寫春聯可以有懷舊效果外,更可以協助居家清潔活動,以增加長輩的參與,藉拿著掃把掃地還能訓練手眼協調、也可以增加身體的活動量。最重要的是與家人一同執行,增加了人際互動,也可以使長輩覺得自己還有能力為家人付出,所以成就感也會因此增加。此外,大掃除時也可以藉此檢視家中的環境安全,包括:要注意地板水漬避免滑倒、浴室容易滑倒地方、桌牆角過硬的碰撞、光線太暗等,都是容易造成碰撞或意外等。八里療養院職能治療師謝佩君表示,過年期間在長輩們與家人共聚的時候,可以適時地站起來活動一下,或者參與一些輕鬆的室內遊戲,使身體得到運動,應該避免長時間的久坐,容易導致血液循環不暢。長輩們可以選擇一些輕鬆愉快的運動方式,例如散步、太極拳、或者簡單的伸展運動。這些運動不僅能夠促進血液循環,增加肌肉的伸展和放鬆,也能預防運動傷害。在家中或者附近的公園裡進行這些活動,既不需要太大的場地,也能夠輕鬆地融入日常生活。此外,謝佩君治療師分享三個居家簡易身體活動,讓長輩在家中能安全且輕鬆的動動身體,在過年的歡樂氛圍中,透過適量的運動、均衡的飲食和良好的心態,保持健康和活力,讓過年成為一個更加有意義的時光 (以下動作,可參考長輩狀態採坐姿或站姿執行)。1.伸展運動將雙手交握,向上舉向天花板,盡量將手肘打直,向上延伸維持五秒後,再放下;以上動作建議執行10次/回,將能帶動肩膀關節活動度及上半身的循環。2.側彎運動接續上述之伸展運動,向上舉向天花板後,向側邊伸展,維持五秒後回正再換邊執行。過程中,請保持呼吸,不要憋氣喔! 此動作可活動側邊肌群,及促進核心肌群發力。3.夾背運動接著可將手肘向腰部靠緊,手心面向上(像端盤子一樣),接著手肘保持不動、手心向外展開,進行擴胸夾背的動作。此動作可練習到背部肌肉,促進維持姿勢及減少肌肉僵硬,並增加血液循環。
-
2024-01-25 養生.運動健身
超慢跑要跑多久才有效?我適合跑嗎?骨科醫:這樣運動更有幫助
超慢跑最早源自日本綜藝節目的推廣,其後逐漸在網路上風行起來,由於取代相對激烈的跑步運動,遂成為一項受歡迎的低強度有氧運動。超慢跑適合這些人 還有這些好處「超慢跑好不好?」安南醫院骨科醫師方啟榮回答了相對複雜的答案,「介在好與不好之間。」想必不少人好奇,好就好、不好就不好,為何如此模稜兩可?方啟榮醫師解釋,如果一個沒有運動習慣的人,以超慢跑開始養成習慣十分合適,甚至可以配合節拍器或音樂、影視節目等媒介,來達到延續運動的習慣。不僅適合減肥、鍛鍊肌肉和增強心肺耐力,還以高效低強度聞名,非常適合膝蓋不舒服或年長族群。同時,超慢跑還有許多好處,像是:不受地域限制,不管是在家還是辦公室,隨時隨地都可以運動,且入門門檻低,不需要特別的裝備,只要一雙運動鞋或是瑜珈墊,就可以開始超慢跑。有效運動有撇步 心跳是關鍵然而,方啟榮醫師指出,如何達到有效的運動及品質,也是很重要的課題。他補充幾個簡單的要點,以國健署提倡的運動「333」原則為例:每週運動3次、每次運動30分鐘、每次心跳130下;另外,世界衛生組織也曾建議,將原則提升為「533」,意即每週5次或每週150分鐘以上的運動量。其中最重要的部分就是「心跳」,為運動品質的關鍵點。他分享,門診時常碰到老人家表示,自己有在周邊公園走路的習慣,但這其實只能稱作「活動」,而不是「運動」,必須讓身體有發熱、流汗,甚至稍微喘氣,才稱得上運動量足夠。多嘗試不同型態運動 對健康有幫助最後,方啟榮醫師建議,對於尚未養成運動習慣,或是開始想要運動的人來說,超慢跑可以作為一個養成運動習慣的契機,但是並非最終目標。多嘗試各種不同型態的運動,如騎腳踏車、游泳、重量訓練、太極拳或氣功等,互相輪替配合,對促進身體健康才有更顯著的幫助。 【延伸閱讀】缺藥危機!1月底備戰過年 薛瑞元:已請廠商申請專案進口揭開營養之謎 「超級大麥」革新飲食生活【本文獲健康醫療網授權刊登,原文刊載網址:https://www.healthnews.com.tw/article/60658】(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4-01-24 癌症.癌友故事
與肝癌共處16年!韓柏檉抗癌「五字訣」,解決病痛終究要從生活實踐
免疫力要提升才能抗癌,而開心才能讓免疫力提升,可是我們在對抗疾病的時候,經常都是不開心的。大家也都聽過「萬法唯心」,可是我們都沒有關照自己的心,生病的人沒有照顧自己的心,不生病的人也沒照顧自己的心。本文要討論的是一個生活理念,而不是醫學,是病人或是正常人生活中都可以做到的事。醫學的事,就交給醫生,但是回家之後,絕大部分的時間我們都需要靠自己,我也在過去的 15 年中,靠這五個字抗癌成功,就是心、動、吃、睡、靈。許多科學和醫學的發現都很棒,但重點是在生活上我們有沒有做到。例如談到我們的腸道,腸道裡面一個最重要的是好菌,它們也需要纖維做食物,問題是我們病人有沒有辦法把纖維吃夠?有沒有認真改變飲食?有沒有認真去運動呢?所以生活中的力行實踐才是重點。我們會生病是因為有這個體質和條件,我們唯有改變體質和條件,就像改變土壤的狀態,才有可能逆轉疾病或是不生疾病。抗癌的五個方法1、第一個方法是「平和的心態」我們應該每天維持正面平和的心態,學習每天很愉悅、很輕鬆、很靜、很舒服、很放鬆。那要如何做到呢?可以開始學靜坐,學這些靜態的活動,透過呼吸讓自己慢慢靜下來,因為只有靜的時候,才會發現自己陷在什麼錯誤當中。例如你今天晚上閉上眼睛 3 分鐘,可能會發現今天早上怎麼講話這麼粗魯、怎麼對太太這麼兇、怎麼對孩子這麼兇,這些反省就會跑出來,你才發現自己的不對。一次又一次之後,你就會慢慢變得更柔軟、更柔和、更祥和。而要維持平和的心態,可以透過靜坐、冥想、呼吸來調整。2、第二個方法是「運動」我當年比較認真的時候,是在做旋轉功,在原地旋轉,每天早上、下午、晚上各轉一次,一轉50 分鐘,最高紀錄可以在原地轉 3 個小時。第 2 個就是打網球,儘管後來生病,也開了不小的刀,肌肉都很不舒服,但過了幾年之後,先上場試試,雖然還是痠痛,但接著持續打下去,我現在又打了 6 年。所以我每週一、三、五都要打網球,一打兩個鐘頭或一個半鐘頭,越打,腦內嗎啡越多,越愉快。另外我的方法就是找簡單、可以持之以恆的運動,因為方法如果不簡單,就沒有辦法持之以恆。我老師也只教我一次打太極拳,沒有招式的,隨心所欲的打。同時也領悟到每一個人的身體都不一樣,也不一定要被框住,例如第一招、第二招、接著第三招,沒有跟上就會有壓力,沒有做到也會有壓力,所以我著重隨心自在,不把運動當功課,要打就打,重點是願不願意每天花 10 分鐘 20 分鐘在逍遙自在的打拳,太極拳、醉拳、逍遙拳都無所謂。總之,做什麼運動都可以,每個人需求不一樣,只要是能動、氣血循環經絡動起來,就有效果。3、第三個方法是「吃」許多研究都不斷的指出,油炸食物、紅肉,加工食品,添加物、反式脂肪等,都是不好的東西,吃太多了,對身體不好。相反的蔬菜水果五穀雜糧纖維等,不應該吃得少、或不吃,要足夠的吃才行。因為蔬菜水果裡面有微量元素、礦物質、維生素、植化素等,也可以打成果汁。像我打果汁就含有 2、30 種食材,有蔬菜類、水果類、辛香料、又有堅果種子等。果汁之外,還有五穀雜糧,黃帝內經說,五穀為養,所以我也吃了很多五穀雜糧。要吃幾種?需要很科學嗎?也不用 ! 因為我們飲食失去平衡,就先把它補回來、吃回來,於是血壓、血糖,血脂也都降了。我一向沒有追求 100 分,我的方法叫做「不精準的健康飲食」,但其中仍然有一定的精準;因為與其要求精準而造成壓力,例如要多少劑量、幾顆、熱量多少等,只會給自己更大的壓力。只要我們隨時開心輕鬆的吃,就是一個好習慣,把蔬菜、水果、五穀雜糧、好油、好水,都吃進來。4、第四個方法是「睡」各位睡得好嗎?我是 1 分鐘就睡著,因為我現在生活中已經沒有甚麼好計較的,每天沒有煩惱的睡著,只要活著就賺到了,所以我覺得其他都不重要,有錢沒錢都小事,重點是我有沒有人生目標?有的話是在那裡。會不會達到也無所謂,我只要活著、只要開心、只要快樂、只要健康就好;錢財一直累積,但沒有健康,錢財也沒有意義了。因此開心快樂才是生活的基礎,這樣生活才有意義。我晚上如果睡不好,有時也會用涼水加粗鹽泡腳,是印度的方法,也是一種配合靜心、冥想、瑜珈的做法。中醫叫做「冷極生熱」,大家也可以試試,5、第五個方法是「心靈」所謂的心靈或心靈免疫學,正是打敗癌症的絕招之一。許多被醫生宣告無法治療的病人,也常常靠自求多福而恢復健康;治療癌症的方法有其極限,但是用正向、正念去引導幫助病人,也多有成功的案例。生病的人常是心中有怨有恨,心中常有一些不可原諒的人和事。每每我看到癌症病人,如果他們願意相信我的話,4 個字可能會幫助他們 - 就是懺悔、感恩。心中的怨恨如果能夠拋掉,整個人的能量就充分釋放,整個人就改變起來,再配合上治療,效果就完全不一樣。所以心靈這兩個字,正像練功夫之前要打通任督二脈一般,任督二脈先行打通,治療就有一定的效果,而任督二脈要打通就是靠心靈。病患在生活中有很多的愛恨情仇,這些糾結必須清理乾淨,把負面的情緒或是記憶裡面的仇恨先行清理,人才會開心快樂,也才有辦法治病。所以我們可以發現,很多人之能奇蹟式的治癒,都是發生在大的轉念、大的改變之後,讓正面的心理力量升起。所以我現在碰到癌症病人,常常不是告訴他們要吃什麼、喝什麼、做什麼 ?我總是問他們 - 你到底跟誰過意不去?先了解他們心中的怨恨,先了解負面情緒所在。總之,癌症病人往往都有一個不可原諒的人與怨恨,需要優先被處理。上帝說喜樂之心,乃是良藥。祂說的有道理,要想辦法快樂,而快樂最簡單的方法就是 - 把負面的情緒放掉、和解。所以我慢慢學習到跟我自己和解,跟我的家人和解,跟我周邊的人和解。而和解最好的方法就是道歉和認錯,跟家人認錯、跟周邊的人認錯,千錯萬錯都是自己的錯,因為能夠這樣,就海闊天空了。解決病痛終究要從生活實踐第一,我從過去的經驗裡面學習到讓自己跳脫出來,有個新的看法、新的改變、打破框架。以我在家煮菜為例,我也發展出「無框架料理」,我的叛逆精神,不完全遵循常見的做菜方式,但卻產生許多具創意的美食。我也發現,越叛逆,不從俗,彈性自在,也活得越久。第二,我過去的抗癌經驗顯示,先靜心是很重要的;其次是運動,隨便你愛做什麼就做什麼,不要給自己功課和壓力;第三就是飲食多蔬菜水果,補雜糧、好油、好水等;第四就是好好睡覺,睡覺也可以用涼水加粗鹽泡腳,幫助好眠,或是轉個念頭,忘卻煩人的事,就會容易入睡;第五個就是靈,存正向和正念,多懺悔與感恩,拋掉心中的怨恨,整個人就會改變。「心動吃睡靈」是我的生活實踐,雖然並非是醫學,但要解決病痛,從生活裡面去調整習慣,都是我們做得到的,慢慢學習做下去,就可以恢復健康。我過去經歷過這麼多的治療,包括開刀、25 次化療、12 次放射治療、還有吃標靶藥物,又經歷復發再開刀等等,今天還能跟大家分享,甚至還比以前更年輕,都是受益於這五個方法。所以沒有什麼不可能,完全就是一個意志,只要你想通、認同、實踐,在生活中多做能做、該做的事,一切都有可能。(本文轉載自國立臺北大學高齡與社區研究中心發行之《學老誌》)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4-01-23 養生.運動健身
上海交大研究顯示:打太極可長期抑制巴金森氏症的進展
巴金森氏病是一種好發在老年人的退化性神經疾病,也是僅次於阿茲海默症的第二常見退化性神經疾病。據《澎湃新聞》報導,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陳生弟團隊近日公布的一項研究顯示,打太極拳可能會在數年內抑制巴金森氏症的症狀和併發症。巴金森氏症約影響著1%-2%的65歲及以上老人。隨著全球人口老化,巴金森氏症患者未來還將大幅增加。預計到2030年,光是在中國大陸,受影響的人數就將達到約500萬。巴金森氏病典型3症狀據臺大醫院統計,患者平均發病年齡約為58歲。典型的巴金森氏病有三種表現:震顫(手部發抖)、四肢僵直和行動緩慢。截至目前為止,還沒有能治癒巴金森氏症的藥物或方法。早前發表的研究顯示,太極拳在短期內可緩解巴金森氏症的症狀,但這種改善是否能長期持續並不清楚。為了找到答案,瑞金醫院的研究團隊從2016年1月到2021年6月對兩組巴金森氏症患者進行了五年多的監測。一組(太極組)147名患者每周練兩次太極,每次1小時,並輔以課程來提高他們的太極拳技術。另一組(對照組)187名患者則繼續標準治療,不練習太極拳。在監測期開始時,對所有參與者的疾病嚴重程度進行了正式評估,隨後在2019年11月、2020年10月和2021年6月監測疾病進展,包括藥物需求的增加。參與者的運動程度和其他症狀,如自主神經系統功能(包括排便、泌尿和心血管問題);情緒、睡眠質量與認知;以及併發症,如運動障礙(不自主運動);肌張力障礙;隨著時間的推移對藥物治療的反應性下降;輕度認知障礙;幻覺;不安腿綜合症等也被跟蹤監測。兩組參與者的疾病嚴重程度、用藥情況、性別、年齡和受教育程度相似。報導稱,研究團隊通過三個有效量表來評估參與者的總體症狀、運動和平衡,結果顯示,太極組在所有監測時間點的疾病進展都較慢。對照組中需要增加藥物治療的患者人數也明顯高於太極拳組。對照組2019年為83.5%,2020年為96%,太極組分別為71%和87.5%。此外,太極組的認知功能惡化得更慢,睡眠和生活質量則持續改善。太極拳改善巴金森氏症運動和非運動症狀 特別是步態平衡研究結果還顯示,太極組的併發症發生率明顯低於對照組——運動障礙1.4% vs. 7.5%、肌張力障礙0% vs. 1.6%、幻覺0% vs. 2%、輕度認知障礙3% vs. 10%、不安腿綜合症7% vs. 15.5%。跌倒、頭暈和背痛是參與者報告的三種副作用,但太極組的這些副作用都明顯較低。雖然有23人骨折,但這些都是在日常生活中發生的,太極組的骨折人數為6人,對照組為17人。研究團隊總結稱:這項研究表明,太極拳對巴金森氏症有長期有益影響,太極拳對巴金森氏症患者運動和非運動症狀,特別是步態、平衡、自主神經症狀和認知能力,都有潛在的改善作用。巴金森氏症會隨時間推移逐漸惡化,導致殘疾並影響生活品質。對巴金森氏症的長期有益影響可延長無殘疾時間,從而提高患者的生活品質,減輕護理人員的負擔,並減少藥物使用。但報導也稱,這是一項觀察性研究,不能確定打太極拳與巴金森氏症改善之間的因果關係。研究人員表示,該研究的參與者數量相對較少,他們不是隨機分配到太極組和對照中的。
-
2023-12-24 醫療.骨科.復健
骨質流失無感?骨折為時已晚!骨本是否存夠關係熟齡生活品質
骨質疏鬆是高齡者「無形又致命」的殺手,在醫界積極的宣導下,民眾大多已知道「骨鬆容易引起骨折」,但多數人會認為,骨折只要手術就會好,嘉義基督教醫院骨鬆中心主任吳政誼說,如果手術後不會好呢?根據統計,骨鬆骨折治療後半年內再次骨折的機率高,避免骨鬆骨折,最好的預防方式就是在骨折發生前「不要骨鬆」,術前預防更勝於術後補鈣。「打噴嚏」導致骨鬆骨折,兩個月內發生三次。骨質疏鬆是高齡化社會重要的議題,人類的骨質密度在30歲達到高峰,35歲以後將逐步流失。在台灣,50歲以上成人,76%有骨質疏鬆,骨鬆本身不可怕,骨質流失人體不會感受到疼痛,要擔心的是骨鬆引起的骨鬆骨折,若以骨鬆引起的髖關節骨折為例,死亡率達15%到22%。一位70多歲的林姓太太,去年因為「打噴嚏」導致骨鬆骨折,全身疼痛緊急手術,術後雖順利恢復,但接下來二個月內,又發生第二次、第三次骨鬆骨折,從腕部骨折,一路到髖部、椎肱骨骨折,每天晚上因為骨折疼痛「半夜唉唉叫」,全家都沒辦法休息,生活也得依賴家人,家人工作嚴重受到影響。吳政誼說,這位患者過去一直都有嚴重骨鬆,卻遲遲未就醫,骨鬆骨折後第一次完成骨水泥灌漿,但其餘骨質依舊鬆軟,即使每一次都給予最好的治療,骨質若無法從「本質」改善,骨折將如同骨牌般,一次又一次接連發生。已開始治療骨鬆的患者,仍有45%機率發生骨折。治療或預防骨質疏鬆看似容易,但人都有「惰性」,根據健保署統計,2022年因骨鬆就醫者有11萬8010人,雖然與罹病人數相比,就醫比例極少,但這群已經有病識感,或是因骨鬆骨折開始使用骨鬆藥的患者來說,已開始治療者,後續仍有45%的機率發生骨折。吳政誼說,主因是患者「漏藥」機率高,骨鬆不會痛讓服藥者少了定期服藥的意識。骨鬆不僅得做好「提早察覺」,如果被診斷有骨鬆,也一定要定時服藥,避免骨折。目前要察覺自己是否骨鬆,可透過骨密度檢查確認,骨密度的數值以「T分數」的標準差方式呈現,數值如果在+1.0到-1.0之間屬於正常,介於-1.0到-2.5表示骨密度過低,屬骨質缺乏症;數值在-2.5以下表示有骨質疏鬆,如果-2.5以下又發生過一次骨折,表示有嚴重骨質疏鬆症。骨鬆盛行率高,50歲以上民眾建議自費檢查骨質密度。吳政誼說,如果尚未發生骨鬆骨折,健保不給付骨密度檢查,但為了自身的健康,呼籲50歲以上民眾,盡可能自費檢查骨密度,好制定自己的預防骨鬆計畫。他說,骨鬆盛行率極高,以嘉義基督教醫院連續二年替700位民眾篩檢骨質密度的結果來看,多數骨密度都偏低,且女性骨鬆比率高於男性。骨質如果要優化,必須遵從三大要素,攝取足夠的鈣質提高骨本、規律的負重運動刺激造骨細胞、適當日曬獲取維生素D。吳政誼說,八成的女性都知道自己是骨鬆的高風險群,不少女性都會補充鈣質,但最終仍是骨鬆候選人,主要是沒有選到適合自己的鈣質補充品。每天攝取1000-1200毫克鈣,並補充維生素D。每人每天建議攝取1000到1200毫克的鈣質,傳統的鈣片主要是「碳酸鈣」,吃了容易脹氣、便祕;有些人會改用「乳酸鈣」或是多喝牛奶攝取「牛奶鈣」,只是也會有過敏的問題,特別是亞洲人多數有乳糖不耐症,也容易脹氣。目前市場上有新的選擇為非晶鈣,於大鼠實驗中,骨骼流失預防效果顯著優於碳酸鈣及檸檬酸鈣;臨床研究針對停經後婦女,使用非晶鈣也有較佳的吸收率,且非晶鈣是唯一能促進成骨細胞增生的口服鈣,因此取得用於加速骨骼生長的專利認證及與美國NASA合作改善太空人骨質研究計畫。除了補鈣,維生素D可以幫助人體鈣質吸收,建議每天攝取800到1000IU,同步做好負重運動,健走、爬山、慢跑、跳繩、韻律舞、太極拳等,多管齊下才能減緩骨密度流失速度。
-
2023-12-23 醫療.百病漫談
每天都越睡越累,小心是「慢性疲勞症候群」上身!如何與一般疲勞區別,主要症狀有哪些?
美國疾病管制中心(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近日發佈了一則消息:患有慢性疲勞症候群(Chronic fatigue syndrome)的人將近330萬人,約佔美國人口1.3%。「罹病人口比之前預估的還要多」美國衛生官員說道。這份報告的共同撰稿者伊莉莎白‧昂格(Elizabeth Unger)對媒體強調:「這報告表示慢性疲勞症候群並不罕見。」什麼是慢性疲勞症候群?慢性疲勞症候群是一種嚴重的長期疾病,會影響身體許多功能。患有慢性疲勞症候群的人通常無法順利進行日常活動,甚至會讓他們無法下床。當慢性疲勞症候群的人嘗試進行一些他們想做或需要做的事情之後,可能讓情況變得更糟。過去許多醫師的診斷,往往容易把慢性疲勞症候群跟許多心理疾病混淆。現年26歲、後來被診斷為慢性疲勞症候群的漢娜‧鮑威爾(Hannah Powell)說:「醫師一直認為我是罹患憂鬱症,但我不覺得我有憂鬱症。」慢性疲勞症候群常見症狀有哪些?主要症狀●至少六個月的嚴重疲勞,即便是睡好睡滿也無濟於事。●莫名的疼痛。●腦霧:記憶力與專注力減退。●站立時容易感覺不適。其他症狀●頸部或腋下淋巴結容易感到壓痛。●常發生喉嚨疼痛。●消化道常有問題,如:腸躁症。●發冷和盜汗。●對食物、氣味、化學物質、光或噪音過敏或敏感。●肌肉無力。●呼吸急促。●心律不整。同場加映:一直很累、永遠睡不飽卻檢查不出異常?你恐罹「慢性疲勞症候群」慢性疲勞症候群跟一般疲勞有什麼差別?一般疲勞是因為過度工作、勞動或運動的結果,所以經過休息後就可得到緩解。但慢性疲勞症候群不一樣,會比一般疲勞嚴重,而且是不動也會覺得疲勞,睡覺都無法緩解。長新冠跟慢性疲勞有什麼關連?美國CDC認為,慢性疲勞症候群患者激增,可能跟新冠肺炎有關。猶他州鹽湖城的貝特曼霍恩中心研究員布雷登‧耶爾曼(Brayden Yellman)認為,長新冠跟慢性疲勞症候群兩者狀況類似,應該是同樣的疾病。同場加映:醫病平台/病去如抽絲:慢性疲勞的病患知識慢性疲勞症候群的成因可能有哪些? 目前研究人員還沒找到導致慢性疲勞症候群的原因,也沒有特定的檢查可以直接診斷慢性疲勞症候群。所以,醫師需要詳細地掌握一個人的症狀和病史,才能深入地評估、確認病患是否為慢性疲勞症候群。慢性疲勞症候群的高危險群有哪些?■常見於 40 至 60 歲的人,但對也會影響所有年齡層,包括兒童、青少年。■在成人中,女性比男性略高一點。如何診斷並治療慢性疲勞症候群?想要診斷出慢性疲勞症候群,就需要排除相關可能疾病,包括:★排除睡眠問題:失眠也會導致疲勞,所以需要排除長期失眠造成的疲勞。★排除慢性疾病:某些慢性疾病也會導致疲勞,像是:糖尿病患、心肺功能不佳等。★排除精神疾病:憂鬱症、焦慮跟慢性疲勞症候群也很類似。在慢性疲勞症候群的治療上,並沒有什麼特效藥,目前主要的治療模式,都是透過症狀治療。也就是病患出現什麼樣的症狀,就針對這個症狀做治療,並且透過中醫、冥想、太極拳、營養補充等輔助治療。同場加映:陳潮宗/慢性疲勞無解藥 你的人生過勞了!參考資料:美國CDCChronic fatigue syndrome is not rare, says new CDC survey. It affects 3.3 million U.S. adults.責任編輯:吳依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