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8-04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搜尋
壽司
共找到
140
筆 文章
-
-
2021-07-27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持「疫苗護照」才准用餐!餐飲優惠慶降級、內用拼防疫
歷經長達2個月的全台防疫三級警戒,7月27日將迎來降級曙光,除了台北、新北與宜蘭外,其他縣市政府也針對餐飲業條件式開放內用。為了重新迎接顧客上門,各大餐飲集團也積極落實防疫措施,甚至規劃「持疫苗護照才能內用」的用餐型態。另外包括肯德基、摩斯等品牌,則推出炸雞桶62折、咖啡買1送1等不同的降級慶祝優惠。針對重啟內用的時間點,品牌各有不同安排。包括王品、藏壽司、添好運、了凡、麥當勞、85度C、築間、乾杯等連鎖品牌,將於7月27日起配合各縣市政府開放部份門市內用,但是麥當勞、85度C均尚未開放洗手間。至於漢來美食雖於7月27日開放旗下品牌內用,但漢來海港餐廳則會延至7月30日開放。旗下擁有饗食天堂、饗饗等品牌的饗賓餐旅,統一於8月1日起恢復內用,而肯德基預計於8月3日起才會開放內用,漢堡王則仍尚在研議當中。除了落實實名制、酒精消毒、梅花座、隔板、測量體溫、間隔1.5公尺等規定措施之外,包括添好運以及漢來美食旗下的名人坊、漢來軒等多個品牌,則是新規劃「個人套餐」以增添用餐安全;乾杯、老乾杯也調整用餐型態,改以統一定烤分食的服務;王品集團則是添購1萬份快篩試劑,免費提供給全體同仁居家快篩。至於ABV餐酒館更打出「疫苗餐酒館」的旗幟,標榜只安排施打過疫苗的員工提供服務,並且僅限持有本人疫苗護照的民眾可入內用餐,確保顧客與員工安全。由於雙北與宜蘭尚未開放內用,因此多數連鎖品牌仍同步供應外帶外送的優惠方案。例如馬辣新推出肉量達1.2公斤的「4人和牛暴肉餐」鍋物方案,原價2,358元,優惠價999元;築間旗下的本格和牛燒肉、燒肉Smile也有3款肉量達1.2公斤的燒肉套餐,每套999~1,680元。為了慶祝降級,7月27日起,肯德基限時推出7塊炸雞桶套餐限時優惠,原價470元,優惠價289元,另外還有4款指定點心與飲品享買1送1。至於摩斯漢堡也同步推出買火腿歐姆可頌堡加贈冰紅茶、摩斯咖啡買1送1等優惠,共同為全民加油打氣。另外於7月27日起新開幕的藏壽司岡山店、桃園遠百店,更是祭出長達28天的「用餐9折」優惠,均為降級後的用餐小確幸。
-
2021-07-26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餐飲業開放內用不同調 鼎泰豐不開、瓦城開一半
指揮中心宣布,27日起餐飲場所將有條件開放內用,地方政府除了雙北、宜蘭仍不開放內用,也都鬆口配合中央政策,不過,各大餐飲集團各有算盤。包括王品(2727)、豆府(2752)、亞洲藏壽司(2754)皆宣布除了雙北、宜蘭門市,明(27)日起開放內用,瓦城(2729)則表示,因考量部分門市轉為雲端廚房後的人力配置,目前傾向部分外送外帶單量大的門市仍不開放內用。鼎泰豐則表示,全台門市將統一作業,所以新竹、台中、高雄店仍不開放內用。瓦城表示,考量人力以及防疫需求,加上部分門店轉型為雲端廚房後的外帶外送單量大,無法同時應付內用需求,所以7月27日起,即便是非雙北、宜蘭的門市,也不會全數開放內用,預估開放內用的門市將占整體門市數50%。鼎泰豐表示,目前全台12間分店因以雙北為主,考量全台門市一致性,因此,新竹、高雄、台中店仍不會開放內用。漢來美食(1268)則表示,除台北市餐廳外,旗下各品牌餐廳將於7月27日恢復內用營業,大家關心的吃到飽型態,因較大幅度調整供餐方式,各項準備須更多時間,「漢來海港餐廳」將於7月30日再統一開放內用,而敦化店、天母店配合規定於8月3日再開放。也有不少餐飲集團選擇7月27日起,除雙北、宜蘭門市之外,重啟內用營運模式。包括85度C的美食-KY(2723)以及王品、豆府、藏壽司。其中,王品目前全台門市約282間,明日起開放內用的家數為172間,豆府全台門市有60間,開放內用家數為34間,藏壽司涵蓋明日將開出的高雄岡山店,全台門市為36間,明日起有19間門市開放內用,另也持續展店,除了高雄岡山店,桃園遠百店預計8月3日開幕。不過,由於餐飲業開放內用仍有許多細則規定,包括桌與桌之間須隔1.5公尺或有獨立包廂、屏風間隔等,同桌則須梅花座或隔板,有餐飲業者預估,即便是開放內用的門市,容客數也只剩下原先的一半,加上不少消費者仍是觀望心態,短期內開放內用對業績的挹注有限。
-
2021-05-18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藏壽司「雙北8門市」19日起停業!全台15間店調整時間
隨著台灣新冠肺炎疫情持續緊張,藏壽司宣佈,5月19日至5月28日期間,包括松江南京、三重集賢路店等8間位於雙北地區的門市將暫停營業,另外雙北、桃園、新竹、台中等多間門市,也將會調整營運時間。此次暫停營業的名單中,包括有台北的松江南京店、台北館前店、中山南西店,以及新北市的三重集賢路店、三重捷運路店、中和橋和店、土城金城路店以及三峽學成店。至於台北信義att店、大直att店,營運時間調整為11:00~21:00;新北永和比漾店,調整為11:30~20:30;桃園中壢站前店、桃園春日路店則改為11:30~21:00。除此之外,台北微風松高店、桃園青埔店、林口三井outlet店、新莊宏匯店、板橋中山遠百店、淡水站前店,還有新竹經國路店、竹北文興店,以及台中福科路店、中清路店,均調整營業時間為12:00~20:00。藏壽司也表示,百貨店可能以百貨商場營業時間變動而臨時調整。
-
2021-05-17 新冠肺炎.防疫懶人包
懶人包/外帶回家吃較安心!雙北這些店家餐廳禁內用
取消內用●麥當勞台灣麥當勞配合防疫政策,並維護顧客及員工健康,自5/17上午10:30起至5/28,凡位於台北市、新北市的麥當勞餐廳,均暫停餐廳內用服務及洗手間使用;請多加利用外帶、得來速與歡樂送服務。●漢堡王「漢堡王」宣佈,即刻起雙北、基隆地區街邊店「暫停所有內用服務」,僅提供外帶外送服務。●摩斯漢堡摩斯漢堡宣布,即日起到28日全台門市停止內用,鼓勵外帶及外送,並請顧客落實「實聯制」,以單一出入口進出店鋪。●頂呱呱頂呱呱聲明,為保護員工也保護顧客,北北基門市全面禁止內用,改採外帶外送。●「NeNe Chicken」即日起針對雙北分店,停止內用服務。●4大超商取消內用、一律採外帶,進入一律實聯制。●星巴克宣佈即日起將暫緩全台行銷活動,雙北門市因應防疫三級警戒僅提供外帶服務。●八方雲集八方雲集宣布,即日起至28日,雙北門市取消內用,一律外帶。除暫時取消內用外,八方雲集與新北市政府合作為弱勢孩子提供外帶熱食餐點的方案仍持續。●青葉餐廳即日起至5月28日停止內用,僅限外帶與外送平台。●鬍鬚張台北市與新北市門市自明天開始,只做外帶,不提供內用服務。●瓦城泰統集團宣布,即日起雙北門市暫停內用,僅維持外帶外送服務。暫時停止內用分店,包含旗下泰式「瓦城」、「非常泰」、「大心」、「月月 泰BBQ」,與全台最大湘菜品牌「1010 湘」、跨菜系中式料理「時時香」、跨國界南洋餐飲品牌「YABI KITCHEN」等7大品牌,共計63家分店。●饗賓集團自5月17日起至5月28日,集團雙北及桃園地區,各品牌各門市,暫停內用服務,僅提供外帶外送服務。饗賓目前共有包含饗食天堂、饗饗、旭集、果然匯、開飯川食堂、饗泰多、真珠台灣家等七大品牌,雙北與桃園地區共有29家店。●Global Mall自即日起至5月28日全台六店,包括板橋車站、南港車站、新北中和、桃園A8、林口A9及新左營車站將全面暫停餐飲內用服務,僅提供外帶、外送服務。●王品集團目前全台287家門店,其中,台北市萬華區、新北市蘆洲區共7家門店,已經提前宣布暫停營運至5/28日,即日起共計20個品牌(和牛涮、THE WANNG、肉次方不接客、不外帶)、273家門店,僅提供外帶、外送服務。******暫停營業●藏壽司宣佈,5月19日至5月28日期間,包括松江南京、三重集賢路店等8間位於雙北地區的門市將暫停營業,另外雙北、桃園、新竹、台中等多間門市,也將會調整營運時間。此次暫停營業的名單中,包括有台北的松江南京店、台北館前店、中山南西店,以及新北市的三重集賢路店、三重捷運路店、中和橋和店、土城金城路店以及三峽學成店。至於台北信義att店、大直att店,營運時間調整為11:00~21:00;新北永和比漾店,調整為11:30~20:30;桃園中壢站前店、桃園春日路店則改為11:30~21:00。●米其林二星餐廳RAW繼日前宣告放寬距用餐時間14天內的取消訂位條件後,5月18日晚間於官方臉書正式公告,將自5月19日(三)至25日(二)暫停營業。●國賓大飯店館內的「明園西餐廳」自即日起暫停營業,而國賓粵菜廳、國賓川菜廳則持續服務,並實施合併制,藉此縮小營業規模,所有館內餐廳也實施實名制登記。●北投大地館內的「北投奇岩一號」、「月兒彎彎」等餐廳,自即日起至5月28日期間停止營業,僅提供外帶預約服務。老字號的米其林一星餐廳「大三元」,自即日起至5月28日期間暫停營業。●馬辣集團旗下的馬辣漢口店、新馬辣昆明店、新馬辣漢中店,以及問鼎西門店等門市,自5月16日至5月27日暫停營業台北士林萬麗酒店即日起至5月28日期間,館內士林廚房、萬麗軒、R bar逸庭、Tea Lab茶坊,以及二樓宴會廳皆暫停營業,改以五星主廚外帶便當形式供應。
-
2021-04-16 養生.聰明飲食
網傳酪梨可治退化性關節炎? 專家:這樣吃才健康
在營養師眼中,酪梨是1種奇特的水果,在眾多水果中,唯獨它含有脂肪,且口感特殊,又不具有甜味,看似低糖水果,但熱量卻超高,成為不少健身重訓的人最愛的食物,還有網友貼文指出,酪梨可以治療退化性關節炎,但食品藥物管理署澄清,酪梨僅是食物而並非藥品,不具任何療效。酪梨又稱作「窮人的奶油」,由於含有高脂肪、眾多維生素跟礦物質,吃起來口感不同於一般水果,具有飽足感,被喻為容易取得的營養補充品,1998年還成為「金氏世界紀錄」的最營養水果。萬芳醫院營養室主任金美雲表示,1份水果平均熱量為60大卡,但酪梨卻高達135大卡,1顆酪梨相當於5份水果,吃下1整顆,就等於是1個便當的熱量。金美雲說明,酪梨之所以熱量較高,就在於含有脂肪,建議正在控制飲食熱量、血糖,或是患有三高疾病的民眾應該適量攝取,飲用酪梨牛奶時也不可喝太多。至於酪梨要怎麼吃?台南農業改良場建議,直接生吃才不容易讓營養素流失,而且味道也較不苦澀,可以沾上蜂蜜當成甜食,或是成為生菜沙拉、三明治、壽司的配料,不少人則加上牛奶、優酪乳、蜂蜜,打成營養飲料。網路傳言酪梨可以治療退化性關節炎,論點為酪梨及大豆的成分中能萃取出大豆非皂化物(ASU),可以減緩退化性關節炎及髖關節炎患者的疼痛及僵硬。對此,食藥署表示,臨床上尚無研究結果證實此一說法。酪梨成分主要是脂肪,以單元不飽和脂肪酸為主,僅能作為食物,並非藥品,無法治癒退化性關節炎。食藥署提醒,如果關節出現不適的感覺時,應先行就醫確診,千萬不要自行亂服用健康食品,而延誤就醫。若醫師開立處方的消炎止痛藥品,應按照醫囑服用。★本文經《NOW健康》授權刊登,原文刊載於此★關心健康生活大小事,點此進入【NOW健康】
-
2021-03-26 養生.健康瘦身
減重失敗都是澱粉的錯?吃澱粉的最佳時機,減重專家告訴你
這幾年來,因為低糖,生酮飲食的盛行,造成很多人看到澱粉就像看到鬼一樣。一說到減肥,大家都會說:減重別吃澱粉!事實上,在減重的世界裡,澱粉真的是背了個大黑鍋。 減重醫師蕭捷健分享,他常常在減糖群組中看到有人討論,已經戒澱粉了,但是體重就是不動,該怎麼辦?這時,就有人提出建議說:開始斷食!例如,一天只有8個小時可以吃東西,然後變成6個小時,最後甚至只吃一餐。 他覺得人生搞成這樣也太辛苦了,很多人在斷食斷糖到懷疑人生後,體重還是沒有變化,一恢復平常的飲食,馬上復胖。事實上,導致肥胖不是因為吃太多澱粉,而是吃錯澱粉!而要怎麼正確吃澱粉,讓你能邊吃澱粉邊減重呢? 減重失敗都是澱粉的錯?到底為什麼吃澱粉容易變胖? 蕭捷健直言,吃澱粉隔天體重上升,不是因為變胖,是因為水分。澱粉吃下肚之後,身體會分泌胰島素,把這些澱粉變成肝醣儲存起來。消化完的澱粉,要加上水分,才能合成肝醣,而肝醣很重,這就是為什麼吃完澱粉隔天會變重。 肝醣通常儲存在肝臟和肌肉裡面。肝醣就像是人體的電池,儲存空間小,一般人大概只有2,000卡。如果你是一個嬌小的女生,又沒有什麼肌肉,身上儲存肝醣的空間可能只有800卡。 若澱粉以肝醣形式儲存,就能很快被身體使用掉,而不容易變胖。但肝醣儲存量非常有限,過多的澱粉攝取會轉化為脂肪形式儲存,導致肥胖及糖尿病、脂肪肝、代謝症候群的發生,這也是為什麼要控制點粉攝取量的原因。 蕭捷健呼籲,要有效減重,並仍擁有健康,只有兩條路可以走:一是,控制澱粉的攝取量;二是,並且利用增肌來增加儲存肝醣的空間,絕對不能完全不吃澱粉。 蕭捷健建議,不應該斷糖,而是要輕糖。因為斷糖不但容易傷身體,也容易導致體重停滯,不利減重。減重的關鍵是,吃好的澱粉、對的澱粉,不但能幫助體重控制,也能確保健康。 什麼是抗性澱粉?抗性澱粉真的能幫助減重? 那什麼是好的澱粉?蕭捷健指出,基本上,我們會用升糖指數來區分好澱粉和不好的澱粉。升糖指數高,代表澱粉吸收速度比較快,會快速地升高血糖,刺激胰島素分泌,胰島素越高,身體就會傾向於吸收,而不是分解脂肪。 最容易區分的方式是,沒有經過加工精製過的,就是比較好的澱粉,如糙米、地瓜、綠豆 紅豆、南瓜等原型食物;經過精製後的麵條、白吐司、餅乾等,則是比較不好的澱粉。 此外,大家都知道,經過冷藏後的白飯,其澱粉會轉化為抗性澱粉,而具有減重效果。這是因為抗性澱粉除了具有較低熱量、易有飽足感的優點,在上消化道難以分解吸收,還能降低胰島素的阻抗,幫助減重。 而平常可以從哪些食物來取得抗性澱粉呢?抗性澱粉可以分成四類: 第一類:這類抗性澱粉原本物理上就比較難消化,例如豆類、綠豆、地瓜、南瓜、全穀類等,其澱粉受到蛋白質和纖維的遮蔽,較沒有辦法被腸胃道中的澱粉酶給消化。 第二類:有些食物在還沒有熟的時候,會含有比較多的抗性澱粉,所以,青皮香蕉的熱量會比熟透的香蕉來得低哦。 第三類:食物經過加熱煮熟之後再冷卻,由熟變回生澱粉的狀態,稱為老化回生(retrogradation),又稱為回凝澱粉。煮熟放涼的壽司米和冰鎮過的馬鈴薯沙拉,都是這類的抗性澱粉。 第四類:這類的抗性澱粉是用化學加工方式製作的修飾澱粉,雖然不容易消化吸收,但是含有許多其他的加工物質,原則上不太建議大家攝取。 蕭捷健提醒,雖然抗性澱粉比一般澱粉熱量來得低,不過如果想減重,猛吃狂嗑冷飯和馬鈴薯沙拉是不行的,熱量也是會爆表。另外,放涼的食物要注意,如果沒有妥善保存,可能會有滋生細菌的隱憂。 吃澱粉的最佳時機?減重專家告訴你 想要吃澱粉不變胖,蕭捷健表示,可以在以下3個最佳時機中攝取,分別是有氧運動前、重量訓練後,還有中午是攝取澱粉最好的時機。 1.重量訓練完吃澱粉 重量訓練完之後,肌肉組織會非常需要能量。蕭捷健說,這個時候喝個乳清蛋白,吃個雞腿,加上一個地瓜,可以達到增加肌肉量和代謝的效果。而這時吃下的澱粉,會用來生長肌肉,而不會變成脂肪堆起來。 很多人會糾結在:吃澱粉不是會刺激胰島素嗎?事實上,胰島素能釋放吸收和合成訊號,進而促進肌肉生長。許多研究一再證實,生酮飲食因為胰島素和睪固酮等訊號降低,是很難長出肌肉的。 蕭捷健呼籲,胰島素是維持身體機能很重要的荷爾蒙,並不是只有用於合成脂肪,也能合成肌肉,所以不要再污名化胰島素了。 2.有氧運動前吃澱粉 蕭捷健表示,進行有氧運動時,會燃燒一定比例的肝醣和脂肪,如果在運動前如果沒有攝取澱粉的話,會造成身體轉而燃燒肌肉,反而導致代謝變差,復胖比本來更嚴重。 所以,如果你打算進行超過30分鐘的有氧運動,在運動前或運動前一餐,一定要先吃適量的澱粉;進行超過1小時的有氧運動時,最好在運動中,每小時補充30克葡萄糖液,以免肌肉流失。 3.中午吃澱粉 蕭捷健說,早晨起床,如果不覺得飢餓,可以先不要吃澱粉,不妨吃顆蛋、喝杯豆漿、吃塊雞胸肉,研究證實,這些食物對胰島素刺激低,且會持續燃燒脂肪。等到中午肚子餓,再攝取澱粉。 但如果早上感覺到身體相當飢餓,表示有可能血糖偏低,這個時候還是要攝取適當的澱粉,才不會反而讓新陳代謝下降。 蕭捷健提醒,有效減重真的不需要排除澱粉攝取,成功關鍵是慎選澱粉的種類。但在展開任何減重方法前,務必諮詢專業醫師,確定自身健康狀態後,再開始實行。請謹記,各類食物都不偏廢,才是能持之以恆的減重飲食。
-
2021-03-23 養生.聰明飲食
吃鮭魚好處到底有哪些?專家曝2大鮭魚營養成分
這幾天的鮭魚之亂造成鮭魚一時又成了大眾目光的焦點,只是大家比較注意鮭魚壽司又被免費吃了幾盤,或是某位改名鮭魚的人名字到底改了幾次。其實鮭魚是個非常營養的食材,大片少刺的肉質對老少都非常適合,而現在的台灣的鮭魚來自進口的先進化養殖,所以衛生與價格方便都很親民,是值得大家享用的優良天然食物。韋恩以營養的角度看,鮭魚有兩點特色,可以說是無人可比,特別值得推薦。鮭魚含有特別高的蝦紅素沒有蝦紅素,鮭魚可能沒辦法費力長時間地溯溪上游,海鳥的候鳥沒按法長時間地跨洋連續飛行。這就是號稱海洋最強抗氧化劑的蝦紅素的神奇之處。鮭魚肉呈現鮮豔的橘紅色,正是因為含有豐富的蝦紅素所致。蝦紅素有優越的抗氧化力蝦紅素又稱蝦青素或是藻紅素,蝦紅素最珍貴的特性,是非常有效的抗氧化劑。蝦紅素是天然類胡蘿蔔素家族的一員,所以呈現橘紅色的特徵。蝦紅素最早是是由諾貝爾醫學獎得主Dr. Richard Kuhn在龍蝦身上發現的,天然的鮭魚肉、蝦蟹等等呈現紅色,就是反應了蝦紅素的顏色。只是大部分的動物不會自行生產蝦紅素,只是從食物裡累積來,蝦紅素的源頭是由微小的微藻類產生,像已知自然界中含量最豐富的蝦紅素來源是雨生紅球藻,蝦子以紅藻為食物,因此會把蝦紅素累積在身體裡。蝦紅素的抗氧化力(自由基清除能力)是維生素C的6000倍, CoQ10的 800倍,綠茶兒茶素的560倍,維生素E的500倍,所以又被稱為超級抗氧化劑。因此,蝦紅素在在醫療保健上,被研究證實有廣泛的功效,包括預防心血管疾病、減緩關節炎、提高運動表現、眼睛保健等多種用途上。尤其是蝦紅素證明有調節免疫反應,與抗發炎能力,對過敏也有很好的助益。近來還有臨床研究發現,蝦紅素對眼睛對藍光的保護上,與葉黃素可以發揮很好的加乘效果。不過,蝦紅素要吃到有效劑量,鮭魚每天要吃1公斤純化過的蝦紅素可是一公斤幾十萬台幣的珍貴成分,不過我們也可以從天然食物中獲得,只是不同食物含的蝦紅素濃度差別很大。自然界的來源中,雨生紅球藻的蝦紅素含量可以高達40000ppm,北極蝦只能到達1200ppm,磷蝦僅能到達120ppm,而鮭魚就只有5ppm。也就是說,如果要獲得文獻中每日蝦紅素的功效建議攝取量4毫克的話,鮭魚必須要一天吃個1公斤才夠,這對一般人可說是相當的困難,所以這樣來看,攝取純化濃縮的的蝦紅素也是另一種比較可行的選擇。鮭魚是珍貴的天然DHA、EPA來源近百年,全球專家學者不斷研究證明魚油中的omega 3 脂肪酸-EPA/DHA擁有強大保健效力。以營養觀點來看,對健康比較好的脂肪是不飽和脂肪酸,最可以做代表的多元不飽和脂肪酸就是魚油。魚油的DHA/EPA有非常高的營養價值優質的魚油有助於降低膽固醇、幫助減少動脈斑塊形成,因此能預防心血管疾病,是均衡飲食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而且魚油有助於保護好眼力,根據研究,魚油可以降低老年性黃斑部病變,乾眼症,青光眼的發生率,是眼睛的重要營養。此外,魚油還有神經的保護效果,除了保護腦神經與防腦部退化之外,也能保護視網膜。還可以穩定情緒、幫助集中力、有助於學習效果。媽媽在孕期補充魚油,對胎兒的視力發展和腦部機能有幫助,DHA可促進胎兒的腦神經發育,也能保護視網膜。此外,深海魚油能穩定媽媽的情緒,避免產後憂鬱的發生。而哺乳媽媽食用魚油,可透過乳汁幫助寶寶腦細胞增殖、增大,以及腦神經細胞間髓鞘形成與突觸聯合等,強化寶寶腦部的發展。50克的鮭魚生魚片DHA/EPA就可達標以現在的飲食建議來看,一般成年人每天DHA及EPA的建議量約400毫克到600毫克;若是心血管疾病者,則建議攝取量為成年人的2倍,也就是每天800~1200毫克。而以現有分析資料來看,養殖的大西洋鮭魚每100克含有975毫克的DHA以及1311毫克的EPA,因此,只要攝取50克的鮭魚,大約5片的生魚片,就可以達到一天的所需了。而依照現行食品法規規定,魚油作為一般食品原料時,每日食用量以所含EPA及DHA總量計,限制不得超過2公克,所以如果是吃高純度的魚油膠囊,可要注意不必吃太多。所以其實也不用湊熱鬧去改名鮭魚,然後鮭魚壽司吃到飽,其實輕鬆吃個幾碟生魚片,該攝取的DHA/EPA就可以達標了。原文出處:韋恩的食農生活
-
2021-03-20 養生.聰明飲食
鮭魚護眼、護心又護腦 營養師:掌握一周份量更健康
鮭魚是相當受歡迎的食材,不論是煎鮭魚、壽司、生魚片等都相當美味,且營養價值豐富,還是一種非常優質的蛋白質來源,對身體有非常多的正面影響。不過想要吃得健康,份量還是得注意,以免為身體帶來負面的影響。 鮭魚營養價值豐富 護眼、護腦又護心 簡鈺樺營養師表示,鮭魚的營養相當豐富,對人體各處都有不少的益處。像是最知名的Omega-3就有不少研究發現,其對抗發炎、防失智有利。當中的DHA也有助於兒童腦部發展,且對兒童、成人的腦部保養、視網膜保養很有幫助。EPA也有助於清除人體的三酸甘油脂,降低動脈硬化、高血壓的風險。 鮭魚也含有非常豐富的維生素A、D、E,維生素A是負責保護、修繕身體各處細胞的保護膜,使其正常運作。維生素D有利鈣吸收、降低發炎反應,一般而言主要仰賴日曬,鮭魚是少部分可從食物中攝取的來源之一。維生素E則是相當優越的抗氧化劑,有助清除自由基,降低對人體的傷害,也保護心血管、有利預防心血管疾病。 除此之外,鮭魚也富含優質蛋白質。蛋白質攝取來源繁多,如豆、魚、蛋、肉類等,在營養學上會依「蛋白質品質評估」衡量人體有效吸收率及利用狀況做評分,鮭魚的蛋白質就從中脫穎而出相當優越,對於像是維持免疫力等其他營養運作而言,是個很好的原料。 鮭魚營養也不宜過多 次數、份量都要注意 再營養的食物也得適量,簡鈺樺營養師表示,鮭魚雖然營養價值豐富,但由於是深海魚類,還是有重金屬的疑慮,且優質蛋白質吃多超標一樣不利身體健康。建議民眾一周吃2~3次即可,並注意份量。 份量上若單純只攝取鮭魚作為蛋白質來源,可攝取的份量約為手指到手掌的大小、女性手指厚度。若當餐有攝取其他蛋白質,則需要做總量的控管,在食物代換上,一份約為三根手指大小、女性手指厚度。 生魚片一般人不宜過多,免疫力不足者應避免。 鮭魚在日本料理不論是生魚片、壽司等,都是相當受歡迎的選項。不過簡鈺樺營養師也還是提醒,如前述所提到的,即便鮭魚營養豐富,也不宜食用過量,除此之外,生魚片、壽司也不宜食用過多,部份免疫力不足的民眾更要盡量避免。 先以壽司來說,壽司雖為冷飯,許多人可能聽說過冷飯為「抗性澱粉」,較不易吃胖,但簡鈺樺營養師表示,其和一般冷飯相比,製作過程中多會以糖、醋等調味料輔助,攝取過多也是會引起肥胖,且也會有血糖失控的健康風險,有血糖問題的民眾要更加留意。 另一方面,生魚片屬於生食,即便店家有做好食品把關、冰過,上頭也還是可能有細菌存在的風險,依每個人體質不同,免疫力狀況不同,對身體的影響也有所不同。免疫力維持正常者較雖一般而言影響較小,但吃到一定的細菌量,也可能出現細菌感染、食物中毒的風險。而像是年紀較小的幼兒、年紀較大的長者、正在進行癌症化療的癌友等免疫力不足的族群,細菌感染、食物中毒的風險就會相對較高,更不宜生食。提醒免疫力較不足的民眾應避免生魚片,一般民眾也得多加留意,避免過量。 《延伸閱讀》 .魚油顧眼、護心、降血脂,6食材一週兩份剛剛好! .魚油該怎麼吃、吃多少才健康?哪些族群不能亂補? 以上新聞文字、照片皆屬《今健康》版權所有,非授權合作媒體,禁止任何網站、媒體、論壇引用及改寫。
-
2021-03-20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疫苗帶頭?楊文科:釐清疑慮會打 柯文哲:照順序打
台北市長柯文哲率市府團隊到新竹縣交流,被媒體問及是否會帶頭打疫苗,柯文哲表示沒意見,中央如果有公布順序,他就會照順序打,新竹縣長楊文科則說,要把AZ疫苗講清楚、釐清疑慮「我相信大家都會來打」。柯文哲受訪時,面對是否會帶頭施打疫苗來示範,他表示「我想,沒什麼意見啦,原則上是照打疫苗的順序打,當然有1、2個首長要特別帶頭打,反正那1、2個沒有影響大局,我沒什麼意見」。不過昨晚陳佩琪才在臉書發文稱「跟風式的施打就如同改名吃免費壽司一樣可笑」,柯文哲被問到對夫人陳佩琪說法的看法,柯文哲當場直呼「陳佩琪講的話我都不太敢批評」。楊文科同樣被問到是否會帶頭施打,他則回應「要把這些AZ疫苗講清楚,釐清一些疑慮之後,我相信這個大家都會來打。」
-
2021-03-18 科別.消化系統
短時間吃大量生魚片壽司 醫:這幾類人千萬不可!
日本連鎖壽司店推出免費吃行銷方案,全台有百餘人狂啖鮭魚,但看在肝膽胃腸科醫師眼裡,短時間吃下大量生魚片、壽司,不僅可能有營養不均衡的情況,還可能有因此喪命的健康風險,特別提醒民眾注意。亞洲大學附屬醫院肝膽胃腸科醫師曾晟恩指出,雖然現在台灣大部分信譽良好的店家,都相當注重食材衛生,但若生魚片處理不良,恐有寄生蟲、細菌沾染的可能性,因此當大量吃下生魚片後,有可能產生急性腸胃炎。另外,他也建議肝硬化、免疫功能不全、糖尿病患者,千萬不要吃生魚片。因為,這些族群因為免疫力都較低,若貿然吃下未經煮熟,又遭細菌感染的海鮮類,很容易讓病菌流竄全身,輕則腸胃炎、上吐下瀉,重則細菌感染體內器官,引起各種急重症,甚至有喪命風險。他說,短時間內吃下大量生魚片、壽司,除了營養不均衡,還因為除了上面的肉類之外,也會吃進大量的澱粉,也導致短時間內血糖飆高。
-
2021-03-18 科別.消化系統
全台瘋鮭魚吃到飽 營養師提醒:生食吃太多影響腸道健康
日本連鎖壽司店推出免費吃行銷方案,造成全台百餘人改名「鮭魚」,台南市立醫院營養師張麗娟表示,鮭魚、秋刀魚富含Omega-3,特別在季節交替之時,可對抗心血管疾病,不過這幾天大家瘋壽司吃到飽,其實生食不宜過多,除有寄生蟲疑慮,也會影響腸道健康。張麗娟表示,鮭魚中含有大量的營養成分,包括各種蛋白質,維生素如維生素A,B,D和磷,鈣,鐵等礦物質,鮭魚中最有價值的物質之一是Omega-3脂肪酸,可以有助擺脫身體發炎,不但能夠對抗腸道過敏,還能保護心血管、抗憂鬱、預防記憶衰退,不過生食不宜過多。至於有哪些食物含有Omega-3呢?如深海魚鮭魚,但是由於大型海魚重金屬含量高,建議每周吃2次深海魚肉,每次的量約在2份~3份,大約是60 ~90公克,建議與小型魚如鯖魚、秋刀魚交替食用。風濕免疫科醫師鄭傑夫也指出,研究發現「地中海式飲食」可降低發生類風濕性關節炎的風險。地中海式飲食的原則,包括每餐以蔬菜、水果、全穀、豆類、橄欖油、堅果為主,可添加香草或辛香料取代人工調味料。每週至少2~3餐有魚,最好是油脂豐富的魚,例如秋刀魚、鯖魚、鮭魚,可適量攝取禽肉、蛋,與乳製品。每天平均攝取0.21克以上omega-3,相當於每周至少食用100公克油脂豐富的魚,可降低類風濕性關節炎發生風險35%。張麗娟補充,素食者可藉由亞麻仁子、奇亞籽、海藻類等補充Omega-3。她提醒除了魚類,蔬果和牛奶也不可少,因為蔬果中含有維生素B群和具有抗氧化的維生C和E;蔬果中還含有維生素B6,可以使血液中的同半胱胺酸代謝,牛奶中不只有鈣質,還有維生素B2,也應該要每日攝取。張麗娟建議,均衡飲食基礎應著重「質」而非「量」,提高營養密度,餐餐吃七、八分飽就好,且生食也不宜過多,除有寄生蟲疑慮,也可能影響腸道健康。攝取優質的六大類食物:全榖雜糧、豆魚蛋肉、蔬菜、水果、乳品及堅果種等,才是健康飲食原則。
-
2021-03-18 科別.消化系統
鮭魚團注意了!女童愛吃生魚片 肛門拉出260公分絛蟲
壽司郎今明兩天推出活動,只要名為「鮭魚」,吃壽司整桌免費,意外掀起改名風潮,各種姓氏的鮭魚、極品鮭魚等名字紛紛出籠,新北市一名男子更是挑戰36字的鮭魚姓名,鮭魚之亂還引發內政部關注,呼籲民眾注意改名次數。不過,學者呼籲,大量吃進生魚料理,恐增加感染日本海裂頭絛蟲、廣頭裂頭絛蟲等風險,這類寄生蟲最長可達10公尺,並吸取人體內維生素B12,導致宿主嚴重貧血。為了吃免費鮭魚、壽司,改名鮭魚竟成了期間限定運動。台北醫學大學分子寄生蟲暨熱帶疾病學教授、國際熱帶醫學研究中心主任范家堃說,「只要是吃生食,就有可能感染寄生蟲。」,台灣近年有不少起因為嗜吃生魚片,體內發現絛蟲的案例,他印象最深刻的就是2007年有位30多歲的工程師排便時自行拉出絛蟲。該名工程師幾乎天天吃生魚片,某日排便時意外發現有白色的條狀物,往下一拉且愈拉愈長,一度拉到斷掉,嚇到趕緊就醫後,後續還拉出2公尺長的廣頭裂頭絛蟲。三軍總醫院也於2017年時發現,一位8歲女童平常愛吃生魚片,家長也未阻止,某天發現肛門搔癢,檢查發現蟲在蠕動,醫師協助拉出2.6公尺長的廣頭裂頭絛蟲。范家堃表示,日本海裂頭絛蟲以及廣頭裂頭絛蟲是相當相似的寄生蟲,日本海裂頭絛蟲多存在於日本周邊海域的鮭魚體內,廣頭裂頭絛蟲多存在於北美、阿拉斯加洋流一代的鮭魚體內。被這兩種絛蟲感染,有可能會直接被排出,不過通常被感染者都是大量食用、長期食用而被感染。范家堃表示,兩種絛蟲都會寄生在人體的小腸、十二指腸中,可長三到五公尺,最長可達10公尺,只要一個月就能長成成蟲,絛蟲是吸取人體內的維生素B12維生,當缺乏B12時就可能引發貧血,患者可能會因為貧血才意外被發現,不過通常會是絛蟲的節片掉落,排便時意外發現,少部分人因為嚴重腹痛才被發覺。范家堃表示,治療寄生蟲都是投以寄生蟲藥,約2個星期會見效,不過,絛蟲的頭節若沒有在體內打開,即使投藥也可能無法根除,頭節仍有生發細胞,會使絛蟲再次重生。他說,寄生蟲在台灣仍舊少見,但也可能是沒有通報,有被低估感染的可能。范家堃表示,很多人會以為寄生蟲冷凍後就會死掉,這是錯誤的想法,要杜絕絛蟲必須要將其煮熟才能完全避免,也呼籲國人減少食用生食。
-
2021-03-01 養生.聰明飲食
壽司、青醬皆入列!8種原料看似健康 含鹽量意外高的食物
控制鹽分攝取已經是健康飲食普及觀念,但你都吃對了嗎?ELLE日文版分析,有八種食物含鹽量意外高,該則報導也登上Yahoo!Japan今日的熱門新聞。報導指出,為了幫助食物消化、體內體液平衡與協助神經、肌肉正常運轉,鹽分維持身體基礎功能不可欠缺,但要注意一天攝取量應該控制在6克以下,鹽分攝取過多除了與高血壓高度相關,也會增加冠狀動脈性心臟病、腦中風的風險。報導並點名八項含鹽量意外很高的食物,提醒讀者注意。第一是青醬醬汁,雖然使用的原料看似健康,含鹽量卻很高,47.5克中便有1.57克的鹽分;其次,高湯塊,雖然一鍋湯只用小小一塊,但烹煮後28克含鹽量就有1克,建議湯品還是自己熬煮比較健康。第三樣是起司,文中建議若要吃起司,可選擇瑞可達、茅屋起司,夸克起司等。至於切達起司、布里起司,菲達起司和帕瑪森起司等則建議偶爾品嘗,當作給自己的獎勵。第四樣是餅乾,像是巧克力口味消化餅,口味的緣故往往讓人忽略了鹽分攝取,其實一片餅乾含鹽量約有0.2克,只要吃10片就達到一日攝取量的三分之一。第五樣是壽司,報導指出,雖然壽司給人健康印象,但魚與醬油的組合也讓鹽分攝取偏多,提醒酌量使用醬油;第六樣是香腸,文中以英國傳統料理「蟾蜍在洞(toad in the hole)」、香腸馬鈴薯泥為例,鹽分含量都很驚人。第七樣是市售三明治,因為加上保存料,讓鹽分含量更高,建議三明治不要與薯片一同品嘗,以免攝取過量;第八樣,素漢堡,素漢堡常是為素食者、純素主義者所設計的漢堡,但比起一般漢堡,含鹽量不低反而高。文中提醒,市售加工食品即使嚐起來不鹹,但在製作過程中往往會添加鹽,容易超量攝取,建議少吃加工食品。
-
2021-01-23 科別.消化系統
吃生魚片沾芥末殺菌? 腸胃科醫師曝「2件事沒做到」寄生蟲下肚
吃生魚片時,芥末是必備佐料,沾上1口,辛辣嗆鼻,直衝腦門,據說可以殺死病菌、寄生蟲,有人則是搭配高濃度酒精成分的白酒,或是一邊嚼食大蒜,認為也能達到殺菌效果。不過,國泰醫院汐止分院腸胃科主任楊瑞能說,其實這些方法都是無稽之談。 生食海鮮等水產品 當心海獸胃線蟲下肚楊瑞能指出,台灣衛生環境良好,幾乎很少收治寄生蟲腸胃個案,只有少數人可能生食海鮮等水產品,或是烹煮不完全,以致幼蟲進入人類胃腸組織,造成腹痛、嘔吐、下痢等。根據食品藥物管理署資料指出,生食海鮮等水產品時,較可能將「海獸胃線蟲」(Anisakis)等寄生蟲吃下肚,不過,這類寄生蟲如果經過-20℃冷凍,或以80℃以上高溫烹煮就無法存活,只要不生食,就能大幅降低腹瀉風險。 冷藏溫度、料理刀具汙染 恐讓病菌纏身楊瑞能解釋,食用生魚片以及海鮮壽司時,其實不用擔心寄生蟲,反倒應該注意店家及餐廳的衛生環境,因為絕大部分的生魚片都算新鮮,但如果運送及保存、處理等過程中,遭受汙染,吃下肚可能引起腸胃炎。楊瑞能指出,台灣臨海,所以大多數魚貝海鮮都沒有問題,造成腸胃炎群聚感染的元兇,反而可能是儲存置放空間,例如,冷藏溫度不夠低,或是料理刀具沾有病菌,而汙染魚肉。楊瑞能建議,如果想吃生魚片,應該以信譽良好的店家為主,享受美食之前,先看看周遭環境是否衛生乾淨,放置魚肉的冷藏室溫度高低,以及料理師傅的穿著,是否戴上口罩。如果購買海鮮等水產品回家料理,一定要充分加熱後再食用。 (常春月刊/編輯部整理、文章授權提供/NOW健康)  延伸閱讀: ·冷凍魚比較不新鮮? 專家解惑!「NG解凍」小心營養流失 ·吃到沒熟的豬肉會怎麼樣? 恐怕不是拉肚子而已!醫曝「驚人下場」
-
2020-12-21 科別.骨科.復健
醫病天地/日扛米袋上下樓 不到50歲退化性關節炎
「跤頭趺(膝關節)硬硬的,彎不下去也站不直」,若出現這種症狀,恐罹患退化性關節炎。花蓮慈濟醫院運動醫學中心主任劉冠麟表示,老化、體重過重或長期過度使用等因素,都是退化性關節炎主因,但別以為老人家才會有,最近就有一名不到50歲患者,若有關節痛、僵硬,甚至嘎吱作響,一定要立刻就醫。劉冠麟說,一名經營壽司店的黃先生,長年每天扛沉重的米袋,在1樓店面與3樓倉庫間上下階梯,儘管年齡不到50歲,卻因膝蓋痛得受不了求診。劉冠麟表示,除了年齡、體重、過度使用外,新陳代謝、免疫疾病、關節曾有外傷或感染等,也都是退化性關節炎主因。花蓮門諾醫院復健科主治醫師郭惟致說,早晨起床膝關節僵硬、疼痛、無力,走路時咯咯作響,上下樓梯或上廁所蹲下、起立有困難等,都是膝關節退化性關節炎的主要徵兆,中老年尤其女性好發的五十肩,也可能是退化性關節炎的一種。退化性關節炎治療方式多,非手術有口服藥物、玻尿酸關節注射、葡萄糖胺等,手術類則有關節清創、高位脛骨截骨術及股骨遠端截骨、單踝人工膝關節置換、全人工膝關節置換術等,細胞治療也能應用在改善退化性關節炎。預防勝於治療,醫師也建議民眾日常生活多注意,過重者最好控制體重在正常範圍,避免反覆蹲跪及衝擊性運動。醫師指出,不要動就不會痛是錯誤觀念,建議從事靜態或動態腳踏車、游泳、有氧運動、橢圓機等運動,若是慢跑愛好者,則可選擇較鬆軟跑道,正確運動才可強化大腿股四頭肌力量,對膝關節能有更好保護。
-
2020-11-24 養生.抗老養生
賈伯斯對食物相當挑剔!為什麼健康狂熱者還是死了?
【文、圖/選自左岸文化《老到可以死》,作者芭芭拉‧艾倫瑞克】很多染上二十世紀晚期健康「狂熱」的人,即便他們運動、注意飲食、不抽菸而且飲酒有節制,還是死了。引領我接受健身文化的女性連鎖健身房老闆露西兒.羅伯茲(Lucille Roberts),五十九歲時,很沒道理地死於肺癌,儘管她「自稱是個運動狂」,而且《紐約時報雜誌》報導說她「連一根炸薯條都不碰,更別說抽一根菸了」。魯賓晚年致力於嘗試所有據稱有益健康的飲食風尚、治療和冥想系統,五十六歲違規穿越洛杉磯的威爾希爾大道(Wilshire Boulevard),兩個禮拜後傷重不治。要是這趨勢繼續下去,每個參與健身文化的人──還有每個不那麼做的人──總有一天都會死。這些死亡案例有的著實令人震驚。《預防》(Prevention)雜誌創辦人,也是有機食品的早期提倡者傑羅姆.羅德爾(Jerome Rodale),在錄《迪克.卡維特脫口秀》(The Dick Cavett Show)時,因心臟病發作享年七十二──羅德爾的死令人更加難忘,因為他曾在鏡頭之外宣稱「決定要活到一百歲」。暢銷書《路跑全集》作者費克斯相信他可以靠著每天跑步十英里,以及克制自己基本上只吃義大利麵、沙拉和水果構成的飲食,智勝當初讓他父親英年早逝的心臟問題。但他在一九八四年被發現死在佛蒙特州的路旁,死時年僅五十二。暢銷書《抗衰老,更年輕》(Younger Next Year: Live Strong, Fit, and Sexy──Until You’re 80 and Beyond)作者之一亨利.S.洛奇(Henry S. Lodge)二○一七年以仍算年輕的五十八歲死於胰臟癌。他的共同作者克里斯.克羅利(Chris Crowley)在一篇訃聞中寫道:我想人們會質疑:他的早逝難道不會削弱書中的假設?不會,一點也不會。我們總是說,我們提倡的生活方式──也是亨利嚴格遵守的生活方式──在種種好處之外,還會降低死於癌症和心臟疾病的五成風險,但並非徹底消滅。你可能運氣不佳,「滑雪撞上樹」或「腦袋瓜裡長了顆橘子」,誠如(我們的)書所說的。讓知情者更惶恐的是洛克斐勒基金會主席諾爾斯的英年早逝,他就是後來被稱為健康「個人責任說」宣言的頒布者。多數疾病都是自找的,他主張疾病是「貪吃、酗酒、疏忽駕駛、濫交和吸菸」,以及其他不良選擇的後果。「健康是一種『權利』的觀念,」他寫道,「應該被個人有道德義務維持自身健康的觀念取代。」但他在五十二歲死於胰臟癌,導致一名醫師評論家說「顯然健康出問題,不總是我們的錯」。即便如此,我們認定任何早逝者都該接受某種生物道德解剖:她抽菸嗎?酗酒嗎?吃太多脂肪、太少纖維嗎?換句話說,她的死是不是自己造成的?當兩位英國藝人大衛.鮑伊(David Bowie)和艾倫.瑞克曼(Alan Rickman)雙雙在二○一六年年初因美國主要報紙報導的「癌症」而過世,部分讀者抱怨訃聞有責任透露他們死於何種癌症。表面上,這些資訊有助於促進對相關癌症的「疾病意識」,就像福特夫人坦承確診罹患乳癌,幫助乳癌去汙名化。這麼做毫無疑問也會引發對死者「生活方式」的指指點點。大衛.鮑伊在世時若沒抽菸,還會死嗎?──但我們也該指出,六十九歲已經算是還不錯的壽命了。蘋果共同創辦人賈伯斯二○一一年死於胰臟癌一事持續引發熱議。他對食物相當挑剔,只吃裸食純素的食物,特別是水果,即便醫生建議他吃高蛋白和脂肪的飲食幫助補償胰臟功能衰竭,他也拒絕偏離裸食純素的路線。他的辦公室冰箱擺滿了Odwalla即飲果昔;他試圖對非純素的同事傳教還因此惹惱他們,傳記作家華特.艾薩克森(Walter Isaacson)指出:有一次和蓮花軟體(Lotus Software)的董事長米奇.卡普爾(Mitch Kapor)用餐時,賈伯斯震驚地看著卡普爾在他的麵包上塗奶油,然後問說,「你難道沒聽過血清膽固醇嗎?」卡普爾回覆,「我和你做個交易。你不要來評論我的飲食習慣,我也不談論你的個性。」純素主義的捍衛者辯稱,他的癌症可能源自偶爾會吃蛋白質(有人說他吃過一次鰻魚壽司),或年輕時修電腦接觸到了有毒金屬。然而,我們可以說,殺死他的是果食主義的飲食:從新陳代謝的角度來說,水果組成的飲食等同糖果組成的飲食,只不過他吃下肚的是果糖而不是葡萄糖,導致胰腺被迫持續產生更多胰島素。至於個性問題──近乎躁狂抑鬱的情緒波動──若說是頻繁的低血糖導致也不過分。附帶一提,六十七歲的卡普爾在我寫作此書時仍舊健在。同樣地,只要發揮點創意(或不良意圖),幾乎任何死亡都可以怪罪於逝者的某些失敗或過錯。費克斯跑步首次感到胸痛和緊繃的時候,肯定沒有「聽他身體的話」;要是魯賓不那麼自顧自的,他也許會在過馬路前看看左右來車。人類的腦袋大概就是會這樣運作,總之每當有壞事發生或有人去世,我們就想尋求解釋,而且偏好一個包含有意識行動者的解釋,譬如神明或精靈、惡人或忌妒的泛泛之交,甚至是死者本人。我們看偵探小說不是想看清宇宙毫無意義,而是想知道,只要有充分資訊,一切都有它的道理。
-
2020-11-18 養生.聰明飲食
高鐵質食物會增加阿茲海默症風險?教授告訴你真相
讀者Rose Kuo上週五(2020-11-13)用臉書簡訊寄來一篇文章,詢問我的看法。這篇文章是當天發表在《大人社團》網站,標題是停經後鐵質攝取過多 小心阿茲海默症、帕金森氏症上身。我們先來看這篇文章裡的兩個兩個小標題:1.想要健康長壽擁有「黃金壽命」少吃高鐵質食物2.紅肉不止含有高血脂 「太鐵」也會加速老化我們再來看這篇文章的結尾:在所有食材中,紫菜的含鐵量最高,每100公克超過 50毫克,花椰菜、甜豌豆也是高鐵群;紅肉其實不如大家以為那麼「鐵」,100公克約莫含3毫克,和豬肝差不多。所以,這篇文章一方面說紅肉「太鐵」會加速老化,但另一方面卻又說紅肉其實不如大家以為那麼「鐵」(只有紫菜的6%)。那,請問,紅肉到底是「太鐵」,還是「不怎麼鐵」?還有,吃紫菜是不是更會「超速」老化?這篇文章也說健康長壽的族群,例如日本人,都是吃「低鐵」或是「無鐵」的食物。但是,請問,日本人是不是吃很多壽司卷?壽司卷又是用什麼包的?不管如何,我們現在來看這篇文章裡的幾句話:(1)美國哈佛大學遺傳學專家艾斯代普三世(Preston Estep III)首先強調,我們的「黃金壽命(健康長壽)」長短主要是環境而非基因決定,(2)艾斯代普三世口中的「黃金壽命」分布在亞洲的日本、南歐的法國、西班牙與義大利等地中海地區,(3)艾斯代普三世提醒:「不僅最健康族群的飲食組合中,多半是鐵質含量低或是會抑制鐵質吸收的食物……科學證明,過量鐵質是提高阿茲海默症、帕金森氏症與心臟病等許多其他嚴重疾病的源頭。」文章裡所說的這位Preston Estep是在2016年出了一本書叫做The Mindspan Diet。稍懂英文的人都知道Diet的意思是「飲食」,但是,Mindspan這個字,縱然母語是英語的人也看不懂它是什麼意思,而字典裡也找不到。其實,Mindspan這個字是從Lifespan改造而成的。Life是「生命」,span是「跨度」,所以Lifespan是「生命的跨度」,也就是「壽命」。Preston Estep認為一個人如果患有失智症,那縱然是很活得很久,也沒什麼意義。所以,他認為心智的長壽才是最重要的。「心智」的英文是Mind,所以Preston Estep就用Mind取代了Lifespan裡的Life,從而創造出Mindspan這個字來給他的書命名。也就是說,The Mindspan Diet這本書的目的就是要大家注重可以使心智長久健康的飲食。由此可見,Mindspan最恰當的翻譯是「心智壽命」。但是,很不幸的,《大人社團》這篇文章卻把它翻成「黃金壽命」。這個翻譯非但無法表達Mindspan真正的意思,也沒能讓人了解「黃金壽命」跟「壽命」之間到底有什麼不同。至於這篇文章的標題〈停經後鐵質攝取過多 小心阿茲海默症、帕金森氏症上身〉,雖然這的確是Preston Estep的論調,但也就只是他個人的論調而已。醫學文獻裡並沒有此一說法。儘管「鐵質攝取過多會增加阿茲海默症的風險」目前是有一些動物實驗的證據,但並沒有臨床試驗的直接證據。所以,《大人社團》這篇文章裡所說的「科學證明」,顯然是過度誇大。要知道,動物實驗是給老鼠吃高劑量的鐵,但是,人類的正常飲食是不可能會有那麼高的劑量。當然,如果你有吃鐵劑的習慣,那就另當別論。我們來看一篇2014年發表的論文Dietary and lifestyle guidelines for the prevention of Alzheimer’s disease(預防阿茲海默症的飲食和生活方式指南)。這篇論文的撰寫是基於一個2013年舉辦的《營養與大腦國際會議》,而它總共提出了7點指南,其中的第五點是:如果使用綜合維他命,請選擇不含鐵和銅的維他命,並僅在醫師指導下食用鐵補充劑。請注意,這篇論文完全沒有提到要避免含鐵的食物,而這當然是與《大人社團》那篇文章的主張大相徑庭。總而言之,只要不吃鐵補充劑,保持均衡的飲食,就不用擔心《大人社團》那篇文章所說的「鐵質攝取過多 小心阿茲海默症、帕金森氏症上身」。好了,現在輕鬆一下:隔壁鄰居阿姨前一陣子常說會頭暈,醫師就建議她要多吃高鐵的食物。所以每次坐高鐵,她都吃兩個便當。現在果然就好很多了。原文:高鐵質食物會增加阿茲海默症風險?
-
2020-11-10 養生.聰明飲食
迴轉壽司越便宜熱量越高?營養師揭「最聰明吃法」
迴轉壽司店的品項以白飯、生魚片、日式小菜為主,往往給人健康飲食的印象。營養師粉專「好味營養師品瑄」前天推出一隻《爭鮮迴轉壽司攻略》的影片,卻顛覆這樣的印象。迴轉壽司由於有加上醋、美乃滋醬等等添加物、加上紮實的米飯,都讓它的熱量不可小覷,甚至可能缺乏蔬菜攝取,消費者仍然需要多加注意。影片中,營養師將壽司分成綠燈區、黃燈區、紅燈區三大類,代表需注意的熱量高低。紅燈區的壽司有堅果豆皮壽司、鮪魚沙拉軍艦壽司、肉鬆壽司、花壽司,這類壽司受大眾喜愛,感覺較廉價,同時添加物也較多,熱量因此相當驚人,一顆壽司可能就有一碗飯的熱量。黃燈區的壽司則建議點一盤就好,有鯖魚壽司、玉子燒壽司、鯛魚壽司、炙燒鮭魚壽司等等,這類壽司雖然沒有太多加工,熱量沒那麼高,但因為調味下得比較重,熱量仍然較高。綠燈區則有一般的生魚片壽司等等。除此之外,茶碗蒸、味噌湯等含水量高,又有飽足感,都是比較健康的選擇。她還提醒,不論是哪種壽司,吃的量都需要節制。一餐建議8~10個約有一碗到一碗半的飯量。且壽司幾乎都是由澱粉和蛋白質組成,如果以迴轉壽司當正餐,下一餐得要吃兩倍的蔬菜量才能補得回來。網友看了影片後,也表示沒想到這些小小的壽司熱量這麼高!有網友說「紅燈區的壽司料幾乎早餐店都看得到」、「醋飯的熱量很驚人」、「所以還是去貴一點的壽司店好,很貴就不會吃太多」、「不要吃下面的飯就解決了」。但也有網友較不在乎「吃得開心就好」、「嚇死人了,先來吃十盤稻荷壓壓驚」。
-
2020-11-01 養生.聰明飲食
你吃的是真干貝還是假干貝?從紋路、看裂痕辨真假
你應該要知道的食事我們平常所吃的「干貝」其實主要是海扇蛤科及江珧蛤科這兩種「軟體動物門雙殼綱」動物發達的「閉殼肌」。而透過干貝的纖維紋路及表面裂痕大致可作為辨別干貝真偽的方法。除了明蝦、天使紅蝦、大閘蟹等海味外,鮮甜肥美的「干貝」更是不少高檔料理店的常見客!不過但我們平常吃的干貝究竟從哪來?又到底是真是假呢?干貝是一種生物?其實你吃的干貝是這個部位!我們平常所吃的「干貝」其實不是一種生物,而是少數「軟體動物門雙殼綱」動物發達的「貝柱」,也就是「閉殼肌」,將其切割下來之後就成為干貝。閉殼肌的主要作用是透過其收縮來控制外殼閉合。以蛤蜊、淡菜這類雙殼綱貝類的閉殼肌來說,一般就有前閉殼肌與後閉殼肌兩條,而每次我們吃完常剩下、拔不起來的圓形肉柱,便是其中一條。而我們在壽司店或燒烤店常吃到的海扇貝、腰子貝等較大的干貝肉柱,則多來自於「海扇蛤科」及「江珧蛤科」這兩種大型貝類。其閉殼肌通常只有一個,構造也會較為肥厚強壯。扇貝藉由強壯的閉殼肌控制雙殼快速開合,藉以帶動水流以快速移動並躲避敵人攻擊。(影片來源:「Storyful Rights Management」Youtube頻道)干貝如何分?看紋路、看裂痕辨真假!不過市售干貝價格百百種,從一顆好幾百元,到吃到飽火鍋、燒烤出現的干貝吃到飽都有,甚至過去便曾有媒體報導,有業者會以混合魚漿、魷魚透過人工調味製成仿干貝,或是以次充好、用價格較為便宜的腰子貝取代每公斤將近上千元的海扇貝。以腰子貝、海扇貝二者來說,稱之為「干貝」尚屬合理,只是等級有差異。但若遇上與魚漿或魷魚製成的仿干貝,又該如何辨別呢?其實透過干貝的纖維紋路及表面裂痕大致可作區別。天然干貝因為來自於二枚貝類的閉殼肌,纖維多會較細較明顯。此外,也會因為閉殼肌的肌束分佈,使之橫切面表面呈現不規則的裂痕。而仿製干貝,因多是由一定的製程模組合而成,除了切口會較為平滑、紋路工整外,大小也會幾乎呈現一致。簡單透過這些外觀差異,雖可辨別干貝的真偽。但隨著網路購物日漸發達,不少消費者也常在直播平台上喊價購買新鮮海產,在實際取得商品前,對產品資訊的掌握也變得更加困難。為此也建議消費者在下訂前,除了多花點時間與賣家確認產品資訊,也應盡量挑選較有信譽的網路賣家,並避免來路不明貨品,以避免後續消費爭議。延伸閱讀▶人工愛玉、天然愛玉,究竟怎麼分?▶螞蟻不吃真蜂蜜、結晶蜜是因為摻砂糖?3大辨認法教你如何不變冤大頭!▶為什麼這兩種魚總是被魚目混珠?「巴沙魚」、「多利魚」這樣分辨!參考資料▶海扇貝及干貝簡介-關務署高雄關/簡任稽核廖先鴻(本文獲「《食力》」授權轉載,原文刊載於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