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2-13 橘世代.好野橘
搜尋
基金
共找到
2716
筆 文章
-
-
2019-12-12 新聞.杏林.診間
「醫界雷公」陳楷模辭世 享壽91歲
國泰醫院發表聲明,前任院長陳楷模12月6日辭世,享壽91歲。院方轉達家屬低調治喪心願,代表家屬感謝媒體及外界關心。陳楷模在醫界有雷公之稱,12月17日舉行告別式。陳楷模曾任國泰醫院院長、總統府資政,也是台中監獄受刑人陳水扁擔任總統時,為總統醫療小組召集人,早年參與連體嬰忠仁、忠義分割手術、創立全台第一個乳癌病友團體,晚年不改雷公本色,批判健保給付制度使外科醫療無法傳承,讓外科手術死亡病例增加。1929年出生的陳楷模,在醫界輩分極高,國內許多外科名醫都是他的學生,包括亞東醫院前院長朱樹勳、乳癌防治基金會董事長張金堅、親民黨副主席張昭雄、林口長庚醫院前院長陳敏夫及滯留海外未歸的新光醫院副院長黃芳彥等。張金堅是陳楷模指導的第一位博士班學生。張金堅回憶,陳楷模處事兇悍,要求嚴格,說話大聲,罵人大聲,所以被稱為雷公,但因個性耿直,行事有原則,在台大期間扮演改革者,曾任台大醫院急診處、麻醉科和外科主任,推動國內心臟及肝臟移植,把骨科從外科部獨立出來。陳楷模早年與陳水扁家關係極深,吳淑珍發生車禍,從中部轉診至台大時,雙腳已經不能動,胸腔受傷,有生命危險。許多醫師對於要不要動刀,感到猶疑,陳楷模決定救人優先,從此奠定與扁家的長年友誼。陳楷模在陳水扁任總統時,批判醫界手術、檢驗浮濫亂象,認為這樣下去健保絕對會倒。國內第一個乳癌病友團體,由陳楷模發起,1986年3月成立,就是現在台大真善美俱樂部的前身。
-
2019-12-12 新聞.長期照護
長照安排假日法 國民兩黨冷處理
家人突然倒下,手足無措的家人,必須立即籌措出時間、金錢面對一切,根據統計,台灣約有13萬人因照顧離職,民團倡議給予照顧者30天6成薪的長照安排假,只是至今近一年,政府卻仍無消無息,民團向各政黨請益回應,國民兩黨統統冷處理,僅第三勢力支持,衛福部長照司表示,部的態度也是支持長照安排假,但勞資協商仍需要由勞動部協助。五年前,台北市產總理事長鄭雅慧的媽媽車禍受傷,一直都是SOHO族的妹妹協助照顧,後續爸爸因黃斑部病變失明,妹妹得同時照顧兩人,上個月底,媽媽狀況急轉直下,突然昏迷被送進加護病房,妹妹無力同時照顧兩老,她必須協助分擔照顧工作,已經連續兩周上班時,帶著爸爸趴趴走,她說「自己工作相對彈性,若是一般上班族,根本不可能讓爸爸跟進跟出」。家庭照顧者關懷總會秘書長陳景寧表示,根據勞動部推估,1153萬勞動人口中,有231萬人的工作,因為要照顧失智、失能、身障家人而受到影響,受到影響的勞動人口中,每年約有17.8萬人必須要減少上班工時、請假或是彈性調整假期,不過有些人則沒這麼幸運,約有13.3萬人,會因為照顧而被迫離職。陳景寧說,日本每年約有10萬人因介護離職,但台灣的人口約是日本的五分之一,因照顧而離職者卻比日本還多,顯示我國的長照配套制度並不完善。婦女新知協會、家庭照顧者關懷總會、台北市產業總工會倡議的長照安排假,是只要家中有失能、失智、身障者,資方應提供30天長照安排假,另有150天無給薪的彈性請假。陳景寧說,該制度曾被譏諷「假給太多」,她強調,只要有過照顧經驗者都知道,家人倒下的第一個月都是最慌亂的時刻,且部分家庭並沒有足夠的存款下,根本無法應付瞬間出現的醫藥費,因此資方給予六成的薪資,才能防堵該家庭從此失去支撐,之後家人臨時需要看病或是看護、外勞等有臨時狀況,也能即時請假處理,這項規畫才能讓長照制度更加完整。婦女新知基金會資深研究員曾昭媛說,育兒都有育嬰留停薪津貼制度,勞動部目前可直接透過就業保險提高1%作為支出,就能讓勞工朋友在最混亂的時候,獲得幫助。衛福部長照司副司長周道君表示,衛福部的立場也不希望勞工因為照顧而離職,但是長照安排假涉及勞工需要長期請假的問題,必須要與資方協商,今年已針對此事,勞動部召開了兩次會議,衛福部也在照顧上給予建議,希望能有長照安排假,不過後續仍需要由勞動部與資方討論,是否有機會能讓勞工有長照安排假。
-
2019-12-11 癌症.抗癌新知
癌友換生物相似藥 問清楚保權益
「醫師,換成這個藥,會比較好嗎?」眾多生物相似藥劑陸續問世,因價格低於原廠生物製劑,最近一年多來,許多癌友面臨換藥困境。乳癌防治基金會董事長張金堅建議,醫師在換藥時,務必告知詳細訊息,才能避免醫療糾紛。對生物相似藥進入台灣市場,張金堅抱持樂觀其成態度。他說,基於市場商業機制、良性競爭,生物相似藥一旦進入市場,原廠生物製劑藥費就跟著下降,病人用藥也多了一種選擇。不過,台灣在生物製劑藥物交換使用上,迄今仍無明確規範,甚至擴大、外推生物相似藥的適應症,與歐美先進國家作法背道而馳。張金堅舉例,生物相似藥的適應症從乳癌擴至胃癌,「能否確保癌友用藥權益,似乎打一個大問號。」張金堅說,如果使用原廠生物製劑一段時間,因醫院更換藥物或其他原因,病人必須換用生物相似藥,「這是相當危險的事」,因為換藥之後,很難預料療效及安全性。張金堅以美國為例,如果要將原廠生物製劑換成生物相似藥,必須重複更換三次;在原廠生物製劑使用兩個療程後,換成生物相似藥兩個療程,再使用兩療程的原廠生物製劑,此時再換成生物相似藥,作法相當繁複,目的在觀察病人換藥後的療效與安全性。此外,生物製劑結構複雜,一般可區分為第一級至第四級。張金堅比喻,第一級就像一根小螺絲丁,但進化至第四級,就成了一台巨大的噴射機,生產過程極為複雜。此外,蛋白質為生物製劑主要成分,打入人體後,最怕引起強烈的免疫反應,在癌症治療上,常與其他藥物合併使用。張金堅擔心,如果換成生物相似藥,有可能引起更強的免疫反應。張金堅表示,生物相似藥價格約原廠生物製劑的七八折,許多醫院為求營運績效,換藥恐為必然趨勢。但為了避免醫療糾紛,醫師務必與病友詳細說明換藥後可能面臨的狀況,由患者自行決定。
-
2019-12-11 癌症.抗癌新知
癌友換用生物相似藥好嗎? 名醫籲充分評估和告知
「醫師,換成這個藥,會比較好嗎?」眾多生物相似藥劑陸續問世,因價格低於原廠生物製劑,最近一年多來,許多癌友面臨換藥困境,乳癌防治基金會董事長張金堅建議,醫師在換藥時,務必告知詳細訊息,才能避免醫療糾紛。對於生物相似藥進入台灣市場,張金堅抱持樂觀其成的態度。他說,基於市場商業機制,良性競爭,生物相似藥一旦進入市場,原廠生物製劑藥費就跟著下降,而病人用藥也多了一種選擇。不過,台灣在生物製劑藥物交換使用上,迄今仍無明確規範,甚至擴大、外推生物相似藥的適應症,這與歐美先進國家作法背道而馳。張金堅舉例,生物相似藥的適應症從乳癌擴至胃癌,「能否確保癌友用藥權益,似乎打了一個大問號。」張金堅說,如果使用原廠生物製劑一段時間,因為醫院更換藥物,或其他原因,使得病人必須換用生物相似藥,「這是相當危險的事」,換藥之後,很難預料療效及安全性。張金堅以美國為例,如果要將原廠生物製劑換成生物相似藥,必須重複更換三次,在原廠生物製劑使用兩個療程後,換成生物相似藥兩個療程,再使用兩療程的原廠生物製劑,此時再換成生物相似藥,作法相當繁複,目的在於觀察病人換藥之後的療效與安全性。此外,生物製劑結構複雜,一般可區分為第一級至第四級,張金堅比喻,第一級就像一根小螺絲丁,但進化至第四級,就成了一台巨大的噴射機,顯示生產過程極為複雜。此外,蛋白質為生物製劑主要成分,打入人體後,最怕引起強烈的免疫反應,在癌症治療上,常與其他藥物合併使用,張金堅擔心,如果換成生物相似藥,有可能引起更強的免疫反應。張金堅表示,生物相似藥價格約原廠生物製劑的七八折,許多醫院為求營運績效,換藥恐為必然趨勢,為了避免醫療糾紛,醫師務必與病友詳細說明換藥後可能面臨的狀況,由患者自行決定。 編輯推薦 別再將錢尿到馬桶裡!維他命只是創造「很貴的尿液」 羽絨衣手洗還是丟洗衣機?日本家事達人:脫完水放這個,衣物更快乾
-
2019-12-11 癌症.大腸直腸癌
威爾史密斯檢出「癌變息肉」危險息肉也易找上7種人
好萊塢電影巨星威爾史密斯,為人親和力十足,近期作品《阿拉丁》、與李安合作的《雙子殺手》在台灣也都拿下好票房。今年51歲的威爾史密斯也會在Youtube上傳自己的影片,例如,高空跳傘等刺激的極限運動,看似陽光、健康、規律運動的他,第一次去醫院做結腸鏡檢查,情況卻出乎意料。威爾史密斯本來是想挑戰以前沒做過的事,順便呼籲成年男性要守護自己的健康,所以把這次的檢查拍成vlog上傳社交頻道,怎料到拍攝過程很歡樂,隔天卻被通知檢驗出「可能造成癌病變」的息肉!目前,這隻影片衝破250萬人次觀看。 「95%的結腸癌,來自於你腰間的息肉。」這是主治醫師對威爾史密斯說的話,結腸癌是什麼?它俗稱大腸癌,是台灣人的國民病之一,台灣每年約有14,000多人罹患大腸癌,致死人數高達4500多人!95%的大腸癌就是由「腺瘤狀息肉」病變而來的,所以切除大腸息肉,可降低罹患大腸癌的風險。當人體ㄇ字型結腸的某部位長了惡性腫瘤,就稱為結腸癌;而我們常常搞混的直腸癌,則是指下方串連到肛門的一小段腸道(直腸),如果是直腸癌患者,腫瘤容易復發,所以治療比大腸癌(結腸癌)更棘手。所幸,威爾史密斯誤打誤撞的「提早發現」,主治醫師表示他很幸運,能在發生癌病變前,就切除危險息肉。不過,像威爾史密斯這種有健康飲食、也有運動習慣的人,卻還是長出腺瘤性息肉,醫師也呼籲大家,早期、定期檢查的重要性。 小心!你是容易長出危險息肉的七種人嗎?威爾史密斯的主治醫師說,非裔美國人容易有罹患右結腸癌的風險,推測這可能跟種族、族群的生活型態有關。而根據台灣癌症基金會的調查,台灣民眾的息肉發生率竟然也逐漸的年輕化,30歲以上的民眾篩檢之後,有50%發現息肉;40到49歲之民眾,高達60%以上發現有息肉。參考衛服部與流行病學研究資料,這七種人容易有息肉:1、50歲以上2、曾有相關病史、家族史3、飲食不均衡、體脂肪高4、抽菸5、酗酒6、體重過重7、不運動 醫學新知:蔬果中的化合物作用,有效預防大腸癌這不是青菜水果的業配文!而是凱瑟琳·帕多克(Catharine Paddock)博士在MedicalNewsToday上發表的研究結果,文中提到,過去20年來,科學家只知道蔬菜、水果中含有天然存在的「黃酮類化合物」,可以幫助預防結直腸癌,但還沒有弄明白其中的基本生物學。 現在,美國南達科塔州立大學的一個研究團隊,透過觀察類黃酮進入腸道後的分解過程,發現其中的抗癌秘密,原來,腸道細菌進入結腸後,會進一步把類黃酮還原成代謝產物,其中,有一個代謝物是分子2,4,6-THBA。資深研究員賈亞拉瑪·古納耶(Jayarama Gunaje)博士說:「我們假設,黃酮類化合物抗癌,不是來自於本體化合物的作用,是藉由降解或分解產物,減低結直腸癌風險。」另外,要達到抑制癌症的效果,還需要轉運蛋白的幫助。博士也高興的為這次的發現做結論:「很多藥物可以治療癌症,但沒有一種藥物可以預防癌症。因此,證明2,4,6-THBA當作抵抗腸癌的保護劑,對有益於健康的發展,帶來潛在的好處。」
-
2019-12-11 名人.好食課
好食課/養成良好外食習慣 營養師教你多選「低脂肉」
您是否白天要面對公司壓力,回家要照顧老小一家人,沒時間注意自己的飲食狀況,長期下來身體開始出現許多問題呢?今天就讓營養師來告訴你,我們要如何在忙碌的生活中,用最有效的方式照顧自己的身體吧!不佳的飲食習慣是造成肥胖、腸胃道疾病、失眠、癌症等主因之一許多的疾病都能透過養成良好飲食習慣來改善,在台灣人十大困擾症狀中(連結),包含肥胖、過敏以及胃痛、便秘、失眠,都與飲食習慣有不同程度的相關性。此外,上班族最擔心罹患的疾病為癌症與三高。而有龐大壓力與不健康生活型態的三明治族群正是高風險族群!台灣癌症基金會發現,上班族因壓力大、工作忙、飲食和運動不正常,罹患癌症的機率較一般人高了將近3成!(連結)根據WHO數據統計,癌症為全世界排名第二的死亡原因,在台灣自1982年起癌症就連續蟬聯國人十大死因的冠軍長達37年(連結),其中飲食不均衡更是提高疾病風險的主因。蔬果奶不足、油脂和添加糖攝取過多根據國民健康署的102~105年的國民營養調查中發現,在蔬菜方面,除了 45 歲以上女性的攝取量接近建議量外,其他年齡層均嚴重不足。水果類中,除了45-64歲女性攝取足夠外,其餘成人皆有攝取不夠的狀況,奶類攝取量則是除了六歲以下較接近建議量外,其餘年齡層皆嚴重不足!(連結)這樣失衡的狀況,使得我們的營養素攝取不足,包含膳食纖維、維生素B2、D、E、鈣、鐵等都有不足的狀況,而油脂、添加糖則有攝取過多的問題。別緊張!營養師已經為你整理出下列5項要點,助你遠離各種疾病1.纖維滿滿遠離肥胖、便秘和癌症衛生福利部建議成人一天要攝取25-35g的膳食纖維,已經有多個研究證明植化素可以預防癌症的發生、幫助腸胃道健康以及預防便秘(連結),但根據調查102-105年國民營養調查成年人膳食纖維量僅有13.5-18.8g(連結)外食族更少!營養師建議中餐時可選擇自助餐、可挑選配菜的便當店、火鍋或是提供燙青菜的小吃店,這些店家通常有足夠的蔬菜可以選擇,記得至少吃到一個拳頭的份量。晚上或假日時,事先購買耐放的蔬菜、水果放在家中,像是高麗菜、蘿蔔、芭樂、蘋果、或是一人份袋裝的蔬菜,讓我們回到家時也能輕鬆備餐。最後建議盡量選擇未精緻的全穀雜糧類為主食,像是早餐吃地瓜或南瓜、自助餐選紫米飯等都是能增加膳食纖維攝取的方式。2.這樣挑肉!熱量減少更好瘦上班族常常有油脂和熱量攝取過多的問題,原因之一即為常常選到的肉類屬於高脂、中高脂肉,如控肉、梅花肉等,油脂和熱量的含量往往高出我們想像。如果選擇低脂肉和中脂肉,同樣份量可減少近5-6成的熱量,如果一天三餐都選擇中低脂肉,可以減少攝取的熱量就更多了!以『我的餐盤』的建議:每餐豆魚蛋肉一掌心為例,如果是以低脂肉取代超高脂肉,一餐可減少80大卡,一天三餐共少240大卡的熱量。所以像是海鮮、魚類、豬里肌、雞胸肉等等,都是良好的低脂肉來源。更多的肉類選擇可以參考下表整理的中和低脂肉類來源,所以下一餐就試著把控肉飯換成可以減少熱量的白斬雞便當吧!此外鮭魚、鯖魚等海鮮含有omega-3脂肪酸(EPA、DHA),研究指出能夠讓我們減少身體的發炎作用、遠離肥胖(連結),有時選擇魚類為主菜的便當也是不錯的選擇。3.階段性戒糖改善肥胖與過敏遇到換季就過敏嗎?可能和飲食習慣與肥胖程度有關哦!研究發現過重與肥胖的成人有較高的風險產生過敏的症狀(連結),在孩子的身上也觀察到類似的情形,攝取較高添加糖的孩子相較於攝取較少的孩子,體內有較高的發炎因子與鼻子過敏的症狀主要原因為添加糖和脂肪細胞都會造成體內發炎因子增加、提高過敏的可能性(連結),因此為了曼妙的身材與減緩過敏,減糖是重要的關鍵。很多人覺得戒糖非常困難,這是因為我們大腦已經對糖上癮,若是馬上強迫自己只喝白開水往往會因為慾望反撲而失敗,建議循序漸進戒糖,先減少糖量為平時的一半,如全糖變半糖,半糖變三分糖,持續2-4週後再持續減少。同時練習降低頻率,將其中幾次替換成其他飲品,如檸檬水、回甘茶類。4.不愛喝奶?吃這些食物擊退失眠我們都知道牛奶是良好的鈣質來源,但許多民眾有乳糖不耐症的問題,使得奶類與鈣質攝取不足,因此建議有乳糖不耐症的民眾,可以食用乳糖較少的乳製品,如優酪乳、起司、優格,此外豆干、小魚乾也都是良好的鈣質攝取來源。鈣質能增加骨質密度、提高睡眠品質,且含有安定神經、放鬆肌肉的作用,如果缺乏鈣恐會導致更難以入睡(連結),因此不喜歡喝牛奶的民眾試試選擇以上富含鈣質的食物,才能讓我們睡眠更有品質。5.假日備菜讓你事半功倍越來越多的職業婦女,白天上班,晚上要趕著為全家煮菜,若假日先備菜就可以減少平日做菜時間。建議假日時可以先把一週要使用的白飯、肉類、高湯煮好後冷凍。常用的蔥薑蒜預先處理好,洗切耐放的蔬菜,使用保鮮盒或是袋子分裝,存放於冷凍或冷藏,在平日晚上烹調時就能加快速度。You are what you ate!長期的飲食習慣決定了身體的健康,家人彼此間的飲食喜好也會相互影響,因此趁現在調整好自己的飲食習慣,不但能潛移默化家人的飲食選擇,有健康的身體才能陪伴家人走更遠的路!參考資料DiNicolantonio J, O’Keefe J et al.(2017). Good Fats versus Bad Fats: A Comparison of Fatty Acids in the Promotion of Insulin Resistance, Inflammation, and Obesity. Missouri medicine, 114(4), 303-307.Ciprandi, G., Ricciardolo, F., Signori, A., Schiavetti, I., Monardo, M., Ferraro, M., & Cirillo, I. (2013). Increased Body Mass Index and Bronchial Impairment in Allergic Rhinitis.American Journal Of Rhinology & Allergy,27(6), e195-e201.Sawani, A., Farhangi, M., N., C., Maul, T., Parthasarathy, S., Smallwood, J., & Wei, J. (2018). Limiting Dietary Sugar Improves Pediatric Sinonasal Symptoms and Reduces Inflammation. Journal Of Medicinal Food, 21(6), 527-534Grandner, M., Jackson, N., Gerstner, J., & Knutson, K. (2013). Sleep symptoms associated with intake of specific dietary nutrients. Journal Of Sleep Research,23(1), 22-34.【本文獲好食課授權刊登,原文標題:外食健康好難!上班族的5個飲食小技巧】
-
2019-12-10 養生.抗老養生
動錯又吃錯 肌少症纏上熟齡族
銀髮族是最愛運動的一群人,但肌少症依然嚴重。高齡醫學專家分析,只有氧不練肌力、過度強調養生的粗茶淡飯,是熟齡族保不住肌肉的兩大原因。只有氧不負重 留不住肌肉台大醫院竹東分院院長詹鼎正表示,體育署2018年運動現況調查,50歲以上民眾因健康而運動的比率高達八成,逾七成熟齡運動者最喜歡散步走路,其次是慢跑、爬山、伸展、練功。詹鼎正表示,上述運動屬於有氧運動,可提升心肺功能,但因缺乏負重,沒有增肌效果,無法預防肌少症,連帶衍生骨質疏鬆、行動力減弱、跌倒、失能等健康風險。台北榮總高齡醫學中心主任、亞洲肌少症工作小組創辦人陳亮恭表示,少數年輕族群有肌少症,主因是慢性腎病、自體免疫疾病、神經肌肉病變等疾病,影響身體能量利用,或是因為過度減重導致肌肉流失。50歲以後 看腿圍知肌力但他提醒,大部分肌少症都發生在50歲以後,因為人體肌肉量在25歲達高峰,之後遞減,65歲後每年減少1.5到2%。當肌肉量低到同齡後段班,就是肌少症,50歲以上平均10人就有1人、80歲以上每3人就有1人,有走路變慢、握力下降、坐站動作變慢等症狀,也會導致各種疾病預後較差、死亡風險較高。陳亮恭表示,根據亞洲人體型制訂的肌少症共識,男性小腿最粗圍小於34公分,女性小腿最粗圍小於33公分,站在預防醫學立場,不用等到65歲,50歲就應自我檢視。如果50歲就腿圍低於上述標準,最好就要就醫釐清是否有疾病造成營養快速流失,同時檢視生活型態是否需調整。持續動 75歲前都能增肌生活調整中最重要的就是運動和飲食。陳亮恭說,肌肉量的儲蓄是可以一直增加的,只要持續運動,75歲以前都還可以增肌。建議每周五天,每次進行有氧運動20分鐘和阻抗運動20分鐘。阻抗運動可以使用寶特瓶、啞鈴、彈力帶等小道具,上下肢都要能夠均衡訓練。詹鼎正說,為了健康而調整飲食,過猶不及反而減掉健康。千禧之愛基金會營養師蔡佳君表示,50歲以上健康成人每天應攝取至少5到6份豆魚肉蛋類等蛋白質,每份大約是手掌心大小,如果希望積極增肌,建議每天要吃到7到8份蛋白質,根據體重,每人每公斤體重至少0.8公克蛋白質,若能吃到每公斤1.2公克會更好。
-
2019-12-09 癌症.抗癌新知
癌症基金會:盼免疫療法讓更多人受惠
癌症免疫療法可有效延長部分患者存活期,衛福部健保署今年有條件給付八種癌症接受治療,但礙於財源截至目前僅給付約1300人。台灣癌症基金會認為應研議放寬生物標記檢測互換的可行性,同時檢討健保部分負擔制度,以讓更多病人受惠。台灣癌症基金會上周六舉辦「癌症治療新曙光:了解免疫治療下一步」講座,執行長暨萬芳醫院內科教授賴基銘說,免疫療法目前通過的適應症有肺癌、晚期肝癌、胃癌、腎細胞癌、黑色素瘤、頭頸癌、泌尿道上皮細胞癌、何杰金氏淋巴癌、乳癌等。依健保8月公布給付個案的數據,晚期肺癌用藥反應率為三成多。台北榮總腫瘤醫學部主治醫師陳三奇說,晚期肝癌用藥反應率約兩成,多數用藥有效者存活期可超過一到兩年。台北榮總收治超過150名患者,超過二成患者用藥後腫瘤縮小,且將近一成患者腫瘤消失。台大醫院腫瘤醫學部主治醫師郭哲銓說,晚期腎細胞癌使用標靶治療,作為第二或三線全身治療的反應率約5%,而免疫療法的反應率則有二成五。若提早選用雙免疫療法或免疫加標靶治療,反應率能再提升。講座現場有人提問,免疫治療並非人人有效,該如何評估是否適用。醫師建議,除了檢測生物標記的表現量外,臨床上可先治療四次、約二到三個月後再評估療效,有效的病人才持續使用。「癌症如果變成有錢人才能治的病,這現象很不好」。賴基銘說,我國應研議生物標記檢測互換的可行性,另也應檢討調整健保部分負擔制度,讓病患面對治療時有更多選擇,嘉惠更多病友。
-
2019-12-09 科別.骨科.復健
深蹲到底有什麼好處?怎麼蹲才不會傷膝蓋?
在網路上搜尋「深蹲」,許多文章推崇這是個簡單又有許多好處的動作,形成一股健身潮流,然而,蹲這個姿勢不是很傷膝蓋嗎?究竟怎麼蹲才不會傷膝蓋?36歲的李小姐是上班族,平常沒有運動習慣,最近和同事一起加入健身房參加團體有氧課,課程中有些快速蹲下再站起來的動作,她上了幾堂課後,右邊的膝蓋就不行了,走路也怪怪的,上下樓梯更不舒服,於是來復健科就診。X光檢查發現骨頭沒有異常,超音波下關節則有少量積水,膝蓋穩定度正常,但膝蓋前方髕骨周圍疼痛。醫師建議李小姐先減少運動量,尤其是先避免蹲的動作,接受幾天消炎止痛藥和復健儀器治療,疼痛漸漸改善後,配合運動治療增強肌力,再逐漸恢復運動。像李小姐這樣的案例,其診斷是「髕骨股骨疼痛症候群」,又稱為「跑者膝」。發生原因可能是本身下肢骨頭排列角度、肌力不足或肌力不平衡等因素,使得膝蓋在彎曲時髕骨移動軌跡異常。另外,蹲的姿勢不正確、加上短期內活動量上升,髕骨軟骨壓力增加,造成磨損而導致發炎疼痛。常見症狀為膝蓋前方、髕骨周遭不適,容易在跑步、蹲、久坐和上下樓梯時引發疼痛。蹲姿時膝關節承受8倍體重壓力蹲這個動作就是膝關節彎曲,而膝關節彎曲的角度會影響關節內的壓力,包含股骨脛骨和髕骨股骨接觸面的壓力都會增加。根據過去力學的研究,走路時膝關節會承受1~2倍體重壓力;爬樓梯會承受3~4倍體重壓力;蹲跪則膝關節會承受8倍體重壓力;而髕股關節則是在膝蓋彎曲60~90度時,壓力達到最大。這也是一般所謂蹲會傷膝蓋的原因,長時間的膝蓋彎曲、過高壓力下,是有可能造成關節間的軟骨磨損或退化,所以會建議減少長時間的蹲、跪姿,例如:跪著擦地板的習慣。不過,除非如同上述案例的李小姐,平時沒有運動習慣,又刻意短時間內做了很多蹲下去又站起來的動作,一般情況下膝關節並沒有這麼脆弱,不需要太過綁手綁腳過度擔心。在日常生活中很多動作,例如從坐到站、蹲下去綁鞋帶等,都需要彎曲膝蓋,不會因為膝蓋壓力增加個幾秒鐘就會受傷。在膝蓋沒有受傷疼痛的情況下,適度給膝關節壓力,可以訓練膝關節周邊的組織、強化膝關節穩定度,避免將來膝蓋退化或受傷。一旦因為過度頻繁採蹲姿而傷膝蓋,受傷的部位可能包括關節軟骨和肌腱、韌帶等。因為膝蓋在彎曲時,膝關節內的關節軟骨、半月板壓力會增加,長期不當使用、沒有足夠休息和復原的情況下,會造成關節軟骨磨損和退化;此外,膝關節的構造除了關節軟骨之外,還有前後十字韌帶、內外側副韌帶、橫跨關節的許多肌腱等,在蹲的過程中,其實這些構造都會受力,因此,如果姿勢錯誤或過度使用,除了關節軟骨,上述韌帶、肌腱都有可能受傷。深蹲到底有什麼好處?近年來健身界很流行深蹲,這個動作有哪些優點?又該注意什麼? 雖然膝蓋彎曲角度增加會讓關節內壓力增加,甚至造成軟骨磨損,但是所謂深蹲並不是只有膝蓋彎曲而已,深蹲會使用到整個核心肌群,包括下背、臀肌到大腿股四頭肌、腿後肌群、以及小腿肌群,跨過整個髖、膝、踝關節,還牽涉到下肢的肌肉神經控制、協調和平衡能力。所以在正確的訓練下,是可以增加核心肌群和下肢肌力及穩定度。深蹲不需要器材,沒有場地的限制,隨時隨地都可以訓練。深蹲是比較複合式的運動,自己做很容易姿勢錯誤而產生疼痛,因為深蹲姿勢錯誤而來門診求診的情況也屢見不鮮,如有不適請先停止深蹲,建議尋求專業人士如教練、物理治療師或醫師的指導下進行。如果本身髖關節、膝關節和腳踝的活動度有限制,或原本就有疼痛,可能不適合深蹲,建議可以從單一關節的訓練開始,比較不容易受傷。例如若有退化性關節炎,可以坐在椅子上,將要訓練的腳伸直離開椅面,腳板背屈往上勾,再用腳畫圓15次(如圖一),可自行增減,但是要讓大腿前方的股四頭肌覺得酸酸的才有效。平常如果較少運動,筋也會比較緊,可以先做背部、髖、膝還有踝關節的伸展,再來做深蹲比較安全,也降低受傷的機會。如果一開始肌力不足或平衡不佳,也可以先從靠牆蹲開始,站在牆壁前約大腿長度的距離,背靠著牆,向下蹲至大腿平行地板。(如圖二)或是深蹲時放椅子在屁股後面作輔助,一方面做為姿勢的引導:臀部向下、髖關節先啟動;一方面如果不小心往後倒,可作為安全措施。至於一般生活上的蹲姿動作,如前面所述,一般日常生活中是不需要太過拘泥膝蓋彎曲角度,如果有膝關節退化或曾受傷,可以提醒自己先站穩、身體保持平衡再蹲下,動作可以放慢一些,膝蓋對準第二腳趾的方向,不過度偏移並維持穩定,不要在膝蓋彎曲的過程中扭轉,這樣可以避免受傷。 深蹲、半蹲、蹲馬步有何不同? 深蹲是指蹲至大腿與地板平行甚至更低一些,膝蓋彎曲角度大約會到達120度左右,此時臀肌的出力較多;而半蹲是在膝蓋大約彎曲90度左右的蹲姿,在這個角度下,出力比較多的是大腿前上方的股四頭肌。而蹲馬步是武術的基本功,可以穩固下盤,訓練平衡,不同派別也許蹲的姿勢稍稍不同,有些雙腳間距大、有些較窄,蹲姿有些是半蹲有些是蹲到大腿平行於地板;蹲馬步和健身的深蹲、半蹲最大的差異是蹲馬步注重持久,可能是以5分鐘、10分鐘為目標,因此蹲馬步的訓練以肌耐力、平衡為主,而健身的深蹲、半蹲一般來說一次只蹲下去3~5秒,一組做個10~15次,一天兩到三組,可以逐漸增加負重,是以訓練肌力為主。 深蹲注意事項:深蹲是指蹲至大腿與地板平行甚至更低一些,膝蓋彎曲角度大約會到達120度左右。1 雙腳與肩同寬,腳尖朝前或微向外開,腳底踩穩。2 核心收好穩定脊椎,脊椎保持中立。3 臀部往後坐。4 注意膝蓋朝向第二腳趾頭,不內夾,否則容易傷到內側副韌帶。5 下蹲到大腿與地面平行。6 應避免重心過度向前、膝蓋超過腳尖太多,這樣會使得壓力集中在膝蓋。7 一次蹲下去3~5秒,一組做個10~15次,一天兩到三組。【本文轉載自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好健康雜誌》第48期(2019-04-15出版),原文連結】
-
2019-12-09 養生.營養食譜
自製下酒菜 在家請客不難
對許多上班族來說,下班小酌一下,職場上的煩悶就有了紓解。在家喝上一杯紅酒或是白酒,甚至去超商買罐啤酒回家喝,只要有了下酒菜一切都對味。Catmint Cafe & Bar 貓草餐酒館老闆露娜不只對調酒在行,對喝酒時的下酒菜也有一翻研究。露娜分享在家也能自己製作的下酒菜,包含鹽煎舒肥里肌牛排、義大利香料拌炒的櫻桃鴨胸義大利麵,及用楓糖烘烤的孢子甘藍,淋上巴薩米克醋,香氣撲鼻,整個開胃起來。只要花點時間下廚,不僅能滿足喝酒時饞饞的胃,有客人來家裡作客的時候,這些料理也非常上的了檯面,讓人彷彿置身西餐廳用餐。財團法人癌症關懷基金會校園營養講師簡鈺樺說,要多留意食材的搭配和調味。像是楓糖培根烤孢子甘藍這道料理,培根屬於加工肉品,偶爾攝取可以,建議一次不要超過50公克。在家可以利用雞肉或像是鮭魚來做烘烤整體營養價值會更加提升。此外,簡鈺樺說,由於WHO及各式研究一直在呼籲減糖,料理中的楓糖也屬於精製糖的部分,建議酌量使用,若可以捨去會更佳。至於居家進行牛排煎烤,簡鈺樺說,調味部分可以捨去奶油,善用各式鹽類,如玫瑰鹽來提味。主要是因為奶油含有較多的飽和脂肪與不飽和脂肪,不利心血管保健。若想要提升蔬菜量,可以增加像是排餐經常性搭配的花椰菜或是胡蘿蔔,增加纖維量。簡鈺樺說,櫻桃鴨胸義大利麵,屬於六大類均衡的料理,所使用的食材也都非常合適,很適合做為居家體驗西式料理的選擇。【Choice 舒肥里肌牛排】材料:牛里肌原塊、時蔬作法:1.清修牛肉上的筋膜、脂肪,切成240g(8unce),約1.5公分厚度,以63.5度舒肥8小時。2.完成後,將牛排表面以紙巾拭乾,以迷迭香、奶油、鹽煎至表面焦香即可,最後灑上義大利香料。3.時蔬配菜可將南瓜、迷你馬鈴薯、番茄、麵包等,鋪上奶油、鹽、馬鞭草烤至表面焦香。【楓糖培根烤孢子甘藍】材料:孢子甘藍、培根、迷你馬鈴薯、番茄作法:1.將孢子甘藍與馬鈴薯川燙一分鐘去除土味,與所有材料一同切丁放入烤盤。2.淋上橄欖油、白蘭地、楓糖、鹽,烤至表面成金黃色。3.出爐後趁熱淋上一匙巴薩米克醋增添微酸的迷人香氣即可完成。【櫻桃鴨胸義大利麵】材料:櫻桃鴨胸、大蒜、番茄、鴻禧菇、白酒、白蘭地櫻桃作法:1.以橄欖油熱鍋,放入大蒜煎成金黃色煉成香蒜油。2.加入番茄、鴻禧菇、櫻桃鴨胸炒香後,加入義大利麵以及鹽、義大利香草拌炒。3.最後加入白酒即白蘭地櫻桃增加酒香。 ※ 提醒您:禁止酒駕 飲酒過量有礙健康
-
2019-12-08 名人.許金川
許金川/沉默殺手 肝腫瘤變大身體無異樣
門診進來一個老先生。「你是?怎麼以前沒看過你?」病人:「就是我本人啊!」奇怪,不是初診病人,怎麼沒印象?我翻了病歷,原來一年前骨折,不良於行,都是家人來看診。有B肝,一年前疑似有肝腫瘤,趕快叫他去做個超音波。不久,報告一看,慘了!原來2公分的腫瘤,現在長大變成6公分了!我說:「你要趕快住院治療喔!」病人:「我好不容易才能走路恢復健康,怎麼要我入院?而且現在體力比以前好啊!」病人一副不能理解的樣子,的確,眼前的他看不出一副病容。通常得了肝腫瘤,一般是不會有症狀的,除非肝腫瘤很大了或腫瘤侵入門靜脈,肚子大了起來;或原來肝硬化,有了腫瘤,肝功能變差,體力變差;或腫瘤太大,人變瘦了;或轉移到骨頭,引起右肩痛或背痛等,才會有明顯症狀。沉默的殺手,這是傳統對肝癌的稱呼,因為肝臟內部沒有痛覺神經,只要有1/4正常的肝功能還在,人就感覺很正常的,可以自己跑來看診的,或跑去看心臟科、看糖尿病,跟醫師拿藥。現代醫學分科細,不少病人有看醫生,那一科正常,病人就放心,家人也放心,但常常掛一漏萬,漏了心「肝」寶貝的肝,沒人幫他注意,病人也不自知,等到肝病症狀出來了,才警覺忽略了沈默的器官,他的心「肝」寶貝出了問題。.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定期出版好心肝會刊、並發行B型C型肝炎暨肝癌治療小手冊,最新好心肝會刊88期已出刊,歡迎來電索閱。若您有肝病醫療問題請洽本會免費肝病諮詢專線:0800-000-583或上網www.liver.org.tw查詢肝病相關資訊。
-
2019-12-07 橘世代.好野橘
房屋價值低能申請嗎?「公益型以房養老」14QA解惑
伊甸基金會推出公益型以房養老方案,許多民眾對這個既可換照顧、又可做公益的方案感到好奇,記者訪談伊甸基金會,為民眾提出的14大疑惑解惑。Q1:和銀行最大的不同?A:伊甸的方案叫「附負擔捐贈以房養老服務辦法」,和銀行方案最大的不同是,必須在簽約時,就將房子捐贈給伊甸,伊甸會依當事人需求提供照顧及關懷服務,包括身後的禮儀、形式。Q2:簽約內容是可視當事人需求議定的嗎?A:是,可視當事人需要,與其簽訂「照顧服務內容」,建議當事人最好事前理出個人需求清單。Q3:為何要在生前就要完成捐贈?A:因財產捐贈涉及繼承,所以須在生前就完成捐贈,避免繼承人會出面要求「特留分」(為避免遺產獨留給某子女,法律會強制被繼承人必須保留一小部分財產給每個法定繼承人)。Q4:我捐贈我的房子,只能照顧我自己嗎?A:不一定。捐贈房子後,照顧的對象除了自己,另也有配偶或血親親屬的選擇。Q5:捐贈的贈與稅誰負擔?房屋過戶的費用誰付?A:捐贈房屋者。移轉登記稅費由申請者負擔,簽約公證費則由伊甸負擔。Q6:受照顧者有什麼條件嗎?A:必須是獨居台灣且無人照顧者,而且要設籍並實際居住滿6個月以上,也無受監護宣告者。另有年齡的限制如下:1.年滿65歲以上一般民眾2.年滿55歲以上山地原住民3.年滿50歲以上身心障礙者Q7:每個月撥付的生活費怎麼算?有沒有最低金額?A:伊甸會以「房屋鑑價金額」,扣除「相關費用」後,再除以參照當期政府公布最新的「國民生命表」得到的受照顧者的「平均餘命」,試算出每個月撥付生活費金額。並無每月應撥付最低金額的規定。Q8:什麼是「相關費用」?有哪些項目會扣款?A:每月生活費試算中,扣除的「相關費用」包含:1.不動產移轉的稅負:依不動產條件而有不同2.關懷經理人費用:每月約1300~1400元(視物價波動微調)3.身後事處理費用:依受照顧者指示辦理以現有個案為例,受照顧者75歲,房屋鑑價為490萬,扣掉不動產移轉稅負約10萬元,贈與稅0元,關懷經理費為1365元,月領30998元。但未來個案每月領取金額,會與現有個案不同。個案是否居住在捐贈標的,都會是未來審議時,決定每月金額的計算因素。Q9:若住了一段時間,房子需要整修,費用誰負擔?A:在完成所有權移轉登記後,若捐贈的房子有修繕之需求,伊甸可在通知受照顧者後修繕,該筆修繕費用由受照顧者負擔。Q10:安老期間身體退化需要看護,伊甸會如何處理?A:伊甸會視當事人的體況與需要,媒合所需服務,受照顧者必須支用領取到的生活費,負擔所採購的服務費用。如須辦理入住機構或申請照顧人員,關懷經理人會協助辦理,並對服務品質做督導。Q11:如果後來想住養老村,或是必須到養護中心接受更全面照顧,房子怎麼辦?A:照顧者離開捐贈房屋超過半年以上,或同意不再繼續居住,房子的使用權將回歸伊甸,伊甸會將房子出租、出售或做為愛心棧等活化使用。Q12:屋齡有什麼限制嗎?A:屋齡無限制,但請專業人士為房屋鑑價時,屋齡是影響房產價值的因素之一。但地區有限制,目前僅限台灣本島可申請。Q13:房屋價值很低,也可申請嗎?有無門檻限制?A:房屋價值愈低,每月生活費金額也愈低,申請者應優先考慮是否能滿足生活所需,如符合中低收入戶資格,建議申請社會福利的補助資源為優先。若房屋已經抵押,或是產權不是單獨持有,都無法申請。Q14:如果我有興趣,要如何詢問?A:可透過電話洽詢:02-2230-6670分機3203徵求「以房養老」疑惑,我來解 !以房養老政策開辦4年,專家觀察,台灣的文化對此政策存在著「又期待又怕受傷害」的心情。你也曾想過用房子「安老」,但對以房養老政策存有擔心與困惑嗎?我們將在日後的《橘世代周報》中,針對提問訪談專家及達人,推出實用系列報導。來信請寄:dotty.chang@udngroup.com。-*-【以房養老解惑全攻略系列3】。唯一非銀行提供的「以房養老」換照顧又可做公益。陳家父女間的牽掛 促成伊甸以房養老最後一哩路。房屋價值低能申請嗎?「公益型以房養老」14QA解惑【以房養老解惑全攻略系列2】。以房養老划算嗎? 留意銀行不會說的4件事。嬰兒潮世代「窮得只剩下房」張金鶚最想捐房換照護。貸款期間失智怎麼辦?破解以房養老12個大哉問【以房養老解惑全攻略系列1】。以房養老可靠嗎?像長照照顧一輩子。65歲擁1800萬元房 至少月領2.4萬。申辦前搞清2誤解、4疑問 房子才不會變銀行的 好 野 橘 社團來囉! 人生下半場,如何活得比現在更好?最基本的準備就是:安穩財務!【好野橘社團】以40後步入熟齡者的橘世代需求出發,創立社團平台提供熟齡理財計畫,讓大家在此輕鬆談錢、安穩財富,打造橘世代退休現金流!【立刻加入好野橘】
-
2019-12-07 橘世代.好野橘
陳家父女間的牽掛 促成伊甸以房養老最後一哩路
伊甸基金會開辦公益型以房養老,民眾的接受程度如何?還待市場驗證。從想法萌生到方案推出,這條路伊甸走了15年,最終促成伊甸下定決心,是一對陳姓父女對彼此人生退場後的牽掛與愛。做為公益團體,要不要推公益以房養老?伊甸內部一直有不同聲音,內部來回討論好多次,始終無定論。陳女士之前就聽過郭老先生贈屋換取老年安養的故事,曾主動找上伊甸,無子女的她,當時得知罹癌將不久於人世,最大的牽掛就是年邁的父母在她身故後,無人照顧,詢問伊甸有沒有可能循郭老先生模式,她將名下房子捐給伊甸,若她提早離開人世,就由伊甸代為照顧父母。但世事難料,陳女士在還沒有完成簽約前就離世,她走後的10年間,父母也相繼辭世,2位老人家因為生活還過得去,直到人生最後1天,都未用到伊甸的資源安老。但陳爸爸心中一直惦記著女兒生前想要捐屋伊甸的遺願,在臨終前,將女兒市值約5000萬的房屋捐給伊甸,並指定做為「以房養老」服務用。伊甸將這棟屋子出租,用每月租金收入,以陳爸爸的名字「陳光」成立「陳光紀念基金」,下定決心將以房養老變成常態性服務,在高齡社會中承擔起應盡的責任。今年10月訂定「附負擔捐贈以房養老服務辦法」,正式啟動伊甸「以房養老」服務。陳家父女彼此的牽掛與愛,促成伊甸完成公益以房養老的最後一哩路,斯人已遠,他們卻促成了一個制度,讓處境相仿的人,在人生將盡時,多了一種選擇安頓自己及心愛的家人。【以房養老解惑全攻略系列3】。唯一非銀行提供的「以房養老」換照顧又可做公益。陳家父女間的牽掛 促成伊甸以房養老最後一哩路。房屋價值低能申請嗎?「公益型以房養老」14QA解惑【以房養老解惑全攻略系列2】。以房養老划算嗎? 留意銀行不會說的4件事。嬰兒潮世代「窮得只剩下房」張金鶚最想捐房換照護。貸款期間失智怎麼辦?破解以房養老12個大哉問【以房養老解惑全攻略系列1】。以房養老可靠嗎?像長照照顧一輩子。65歲擁1800萬元房 至少月領2.4萬。申辦前搞清2誤解、4疑問 房子才不會變銀行的
-
2019-12-07 橘世代.好野橘
唯一非銀行提供的「以房養老」換照顧又可做公益
76歲的木阿姨(化名)現住桃園,女兒長期居住在國外,107年2月,木阿姨和伊甸基金會簽約「以房養老」,將名下的房子捐贈伊甸,而伊甸承諾照顧她直到身故。目前木阿姨每月除會收到依房屋鑑價撥付的生活費外,還會有8次訪視、就醫陪伴。推動「以房養老」的政大退休教授張金鶚之前受訪時曾直言,他心中最理想就是這種「社會照護」方案,並指這一方案是台灣獨特的在地文化,衍生出的獨有方案。可換晚年服務 甚至做公益目前國內的以房養老方案都由銀行提供,伊甸是唯一非銀行單位。伊甸的以房養老,重點在於養老的選項不僅是「拿房子抵押換生活零用金」,還可以換取晚年的服務和照顧,甚至做公益。伊甸基金會推這個服務源於民國92年,一位72歲的郭老先生找上伊甸,沒有子女的他,希望將房子捐贈給伊甸,但要求在他身故前,保有房子使用權,當他生活無法自理時,由伊甸照顧。就醫請看護 伊甸人員陪同伊甸接受了捐贈,照顧陪伴郭老先生8年,其間伊甸除了定期面訪和電訪,郭老先生需要就醫住院、請看護,或一度轉住養老院,都由伊甸人員陪同。郭老先生辭世後,伊甸把老先生捐贈位於南海路的房子,轉做愛心棧,提供偏遠地區重症病患北上就醫時的住宿。在台灣還沒有開始推行以房養老政策時,伊甸基金會因為和郭老先生的這段故事,成為早期推動以房養老政策的倡議者之一。作為一個傳統社福組織,不以獲利為目的也不熟悉房產,伊甸基金會內部對於「要不要做以房養老?想要提供高齡社會什麼不同服務?」經過許多討論與溝通。10月 以房養老服務啟動了郭老先生的案例事隔多年後,伊甸在去年接下木阿姨的服務案,並在今年10月,通過「附負擔捐贈以房養老服務辦法」,正式啟動伊甸的以房養老服務。伊甸的方案 並非人人適合伊甸推出的以房養老方案也並非人人適合,基金會「陳光紀念基金」處長彭舒凡解釋,在貧窮線下的老人家,通常不會有不動產,即便有,房屋價值也不一定適合申請以房養老,這樣的老人家,比較適合其他社會福利補助的照顧。伊甸公益型的以房養老,最適合「窮得只剩下房子」、手邊沒有多餘的錢,但是年邁後身體需要照顧的這群人。「我們期待做出跟銀行不一樣的以房養老」,彭舒凡說,很多老人家在生命的終點時,希望的不僅是溫飽有房住,更是熟悉的環境、信任的陪伴,這就是伊甸可提供不同於銀行的養老服務。專家提醒申辦留意5件事1.受照顧者要負擔房屋捐贈的贈與稅。2.居住期間若房子需整修,費用由受照顧者負擔。3.銀行抵押型以房養老每月給付有最低額保障,伊甸沒有。4.安養期間若因故住進養護中心,費用由受照顧者每月零用金支付。5.伊甸方案規定受照顧者離開捐贈房半年以上,使用權將回歸伊甸,房子可能移做他用,為免發生住進養護中心超過半年無法返回續住狀況,建議在簽約前先和伊甸談妥條件。什麼樣的人適合伊甸提出的以房養老?1.無子女繼承房產(或子女無意繼承房產者)2.重視陪伴照顧與長照服務更甚於大筆現金可支用3.希望房產可以在身故後作為公益使用-*-【以房養老解惑全攻略系列3】。唯一非銀行提供的「以房養老」換照顧又可做公益。陳家父女間的牽掛 促成伊甸以房養老最後一哩路。房屋價值低能申請嗎?「公益型以房養老」14QA解惑【以房養老解惑全攻略系列2】。以房養老划算嗎? 留意銀行不會說的4件事。嬰兒潮世代「窮得只剩下房」張金鶚最想捐房換照護。貸款期間失智怎麼辦?破解以房養老12個大哉問【以房養老解惑全攻略系列1】。以房養老可靠嗎?像長照照顧一輩子。65歲擁1800萬元房 至少月領2.4萬。申辦前搞清2誤解、4疑問 房子才不會變銀行的
-
2019-12-06 癌症.抗癌新知
10大警訊反覆出現需警惕!小心,神經內分泌腫瘤上身!
許多人以為,蘋果公司共同創辦人賈伯斯死於胰臟癌,事實上,他罹患的是「胰島細胞神經內分泌腫瘤」,癌細胞轉移至肝臟,雖進行肝臟移植手術,仍不幸過世;而資深藝人馬如龍也非死於肺腺癌,他小兒子證實父親飽受「神經內分泌腫瘤」折磨,癌細胞擴散至肝臟和脊椎,因劇烈疼痛而施打嗎啡,仍無法緩解,最後在醫療團隊協助下沒有痛苦離去。台灣神經內分泌腫瘤學會理事長黃燦龍表示,神經內分泌細胞在人體胸腔及腹腔中的器官都存在著,它能感受週遭環境而分泌各種荷爾蒙,進而保持身體平衡運作。什麼是「神經內分泌腫瘤」?當神經內分泌細胞發生病變後,即是「神經內分泌腫瘤(Neuro-Endocrine Tumor,簡稱NET)」,除了腫瘤本身的威脅,惡性腫瘤會分泌過量的荷爾蒙,導致病患產生神經內分泌相關的症狀,而且只要是有神經內分泌系統的器官,都有可能發生。目前,該疾病成因不明。據癌症關懷基金會列出已知罹患神經內分泌腫瘤的高危險族群為:年齡40~60歲;性別為女比男多;黑人多於白人;有家族史者;免疫功能抑制者;長期暴露在砷的環境中,可能增加罹患風險。據統計,台灣每10萬人僅約2~3位會罹患,但因初期症狀不明顯,容易與其他疾病混淆,無法做出精準的診斷,使得平均確診時間需要5~7年,因此,治療即晚期不在少數,約有五成病人確診時已發生轉移。神經內分泌腫瘤屬罕見的癌症,有六成好發於胰臟和胃腸道器官,三成發生於肺部,其他亦可能發生於如副甲狀腺、腦垂體、甲狀腺、嗜鉻細胞瘤等,全身各處器官或組織都可能生長。又可區分功能性(會分泌荷爾蒙、會產生臨床症狀)及非功能性(不會分泌荷爾蒙)兩大類。當心!神經內分泌腫瘤10大警訊功能性的腫瘤會不斷釋放荷爾蒙到人體內,因此會導致許多症狀發生,會依照原發生部位不同,分泌不同的荷爾蒙,而產生不同的臨床症狀。包括低血糖、熱潮紅、反覆腹痛、反覆胃潰瘍,其他還包括咳嗽、心悸、氣喘、發熱、皮膚炎、盜汗等十大警訊。警訊中,以低血糖較為特殊,若在無任何慢性病史的情況下,卻出現多次低血糖,就應該提高警覺心。陳明晃進一步說明,即使有症狀,診斷還是相當不易。例如長期反覆腹瀉,容易被判斷為腸躁症而忽略它的嚴重性。但大家也無須因為暫時出現的警訊而過於恐慌,而是當症狀持續數周以上,且經過初步診斷,吃藥後無明顯改善,建議至腸胃內科、消化外科、新陳代謝內分泌科及血液腫瘤科做進一步檢查。神經內分泌腫瘤的確診檢查陳明晃指出,神經內分泌腫瘤是一種會分泌荷爾蒙的惡性腫瘤,會分泌與儲存各種不同胜肽與神經胺等,因此,利用抽血檢查檢測可能相關的荷爾蒙,如胰島素、胃泌素、升糖素、血清素、CgA、5HIAA濃度等。其中,CgA嗜鉻粒蛋白A是診斷神經內分泌腫瘤最有用的生化檢驗之一,可幫助診斷與追蹤的生物標記,較放射學影像所顯示的腫瘤體積更早一步偵測腫瘤狀態,也可以用來監測治療效果,以及追蹤是否復發。他提到,約50~100%的神經內分泌腫瘤患者會有CgA指數升高的現象,且指數越高,轉移的機會與嚴重度就越高。而當神經內分泌腫瘤病患的CgA值持續升高時,可能表示腫瘤有所增長;若降低,則表示腫瘤呈現穩定或治療有效。此外,影像學檢查,如腹部超音波、胃腸內視鏡、電腦斷層攝影、核磁共振、核醫檢查等,能顯示各個器官組織的影像,確認腦腫瘤的大小、位置與侵入性;切片檢查,從腫瘤、器官或組織中取出一小部份的樣本,讓病理醫師能在顯微鏡下評估細胞是否有疾病,以利正確診斷。罹病後如何治療?而進入確診階段,後續的追蹤與治療是一大複雜難題。陳明晃提到,治療神經內分泌瘤,將依據腫瘤生長速度建議合適的療法,包括手術切除、放射治療或藥物治療,藥物治療又分化療、荷爾蒙治療及標靶治療。他進一步說明,外科切除手術是唯一治癒神經內分泌腫瘤的方式。醫師會依腫瘤位置,可能採取傳統手術、腹腔鏡或內視鏡的方式切除,部分位於肝臟或肝轉移的腫瘤,則用動脈栓塞或電燒療法。放射治療則是使用高能量的X光或其他粒子光束來殺死癌細胞,通常用於已轉移,或者位在無法手術的分化差神經內分泌腫瘤上,目的偏重在症狀處理。藥物治療中的化學治療,則利用藥物阻擋細胞生長與分化的能力,進而導致癌細胞的凋零;荷爾蒙治療,則以長效型體抑素類似物改善腫瘤細胞過度分泌荷爾蒙所引起的功能性症狀,減輕疾病帶來的不適;標靶療法,用來抑制癌細胞的存活、生長、複製、代謝,以及腫瘤附近的血管新生。世界神經內分泌腫瘤日緣起黃燦龍表示,世人對於神經內分泌腫瘤普遍陌生與輕忽,為了呼籲大眾重視其對於健康威脅,國際醫學界訂定11月10日為「世界神經內分泌腫瘤日」,提醒所有病人、照護者、醫護人員及一般社會大眾,應加強對神經內分泌腫瘤的認識,以及早發現、適切治療。而有鑑於神經內分泌腫瘤治療需要多專科團隊照護,因此,神經內分泌腫瘤學會整合跨科別的醫療資源,包括消化內外科、內分泌科、腫瘤內科、病理科、影像醫學科、核子醫學科等,透過定期會議探討案例與治療新知,找出更新更好的治療方案,並加強醫療人員教育訓練,讓各科醫師們在做第一線的檢查時,能提早意識到久病不癒的症狀,可能是神經內分泌腫瘤。(諮詢專家/台灣神經內分泌腫瘤學會理事長 黃燦龍、臺北榮民總醫院腫瘤醫學部藥物治療科主治醫師 陳明晃)
-
2019-12-06 新聞.杏林.診間
醫病平台/貧病交迫的他們,幸好有這群照服員!
【編者按】這一星期我們將以三篇動人的文章介紹「非醫護專業人員照顧病人」的主題,一位失智症病人的先生如何努力幫忙她心愛的老伴「退化得慢一點」,一位由師生戀而結為夫妻的太太分享她如何全程照顧重病纏身的先生住院將近一年而後康復,以及一位參加「社區醫學訓練」的年輕醫師報導他所看到的居家照護員如何幫忙家屬照顧病人的記實。我是一名剛從醫學院畢業,正接受畢業後一般醫學訓練(post-graduate year training;簡稱PGY訓練)的醫師。在花蓮接受社區醫學訓練期間,我們常有機會隨門諾基金會的社工督導前往受服務個案的住家訪視。這次的個案患有糖尿病多年,雙眼視力有限,僅能看見人模糊的形影。前幾個月發現右腳腳趾有潰瘍傷口,因而住院四十多日,接受治療。在住院期間又逢喪偶。訪視時個案剛出院返家,右腳傷口包紮,並由居家護理師與家屬每日三次換藥,不便於行。個案居住在花蓮市郊,目前與長子、孫子、公婆同住。長子於十多年前因車禍成為植物人,並與妻子離異,在家臥床由居家服務員照護。公婆屆齡九十,日常生活需要他人協助。孫子尚在就讀高中。家庭為中低收入戶,主要收入來源為政府補助。古人說的「貧病交迫」,著實顯現在這家人身上。這家人沒有穩定的收入來源,又有許多需要被照顧的人。貧困可能導致人們不易維持自身的健康,例如:飲食的選擇較少,外食居多,缺乏時間運動等;或是必須從事較危險、易產生職業傷害、勞動條件較差的工作。而嚴重的疾病可能使人失能,降低家戶的生產力與經濟來源,並使得家戶必須撥出人力照顧失能者,又再減少了可能的收入。花蓮縣低收入戶(8,465人)與中低收入戶(4,256人)人數占縣市人口比例約是台北市的1.7倍。花蓮縣醫師(820人)對人口比例居全國第三高,但根據最新公布的資料,花蓮縣平均壽命為76.59歲,足足少台北市七年。除了醫療資源的分配不均,貧窮是否也影響了人們的健康乃至壽命?過幾日,我們又跟著門諾基金會的督導,來到位於吉安鄉臥床的羅老先生家進行到宅沐浴服務。只見二位服務員阿姨一下車立刻快手快腳地從車上搬下行動浴槽、水桶、水管、灑水噴頭、抽水馬達、推車等器具,進入屋裡與老先生的兒子和看護打個招呼,便迅速架設起設備,加入溫水,還親手摸摸水溫。她們從浴室牽起水線與汙水管拉到老先生的臥房,將浴槽放在床上,然後跟外籍看護一起把老先生脫去衣物、擺進浴槽裡。一位服務員在老先生身上灑水,另一位則開始抹上肥皂、洗髮精。看護也沒閒著,幫忙老先生洗腳。過程中服務員們與看護有說有笑,就像老朋友一樣,也很細心地為老先生搓洗,還特別注意不要拉扯到鼻胃管。不一會兒工夫,老先生已經被洗得乾乾淨淨,連腋下、鼠蹊也沒漏掉。她們三人合力將老先生擦乾並換上乾淨的衣物。洗完的水則順著浴槽的汙水管直接排到浴室的排水孔,完全沒有打溼床鋪。老先生的兒子在旁邊看了整個服務的過程,稱讚她們服務周到,把老先生洗得清潔溜溜,滿意得讚不絕口,笑稱下次要換自己躺上去給她們洗澡。服務員也說道她們每星期來幫老先生洗澡,跟這名外籍看護也很熟識,偶爾看護中午也會燒菜請她們一起享用午餐。看到她們跨越國籍、雇傭關係、服務與被服務者的藩籬而和樂融融,我想到賴醫師著作《當醫生遇見Siki》提到的Siki。這是美國印地安人的特殊用語,意思是「我關心你,你也關心我」,賴醫師特別在文中提出「醫病關係可以是──醫生可以關心他的病人,而病人也可以關心他們的醫生」地互相關懷。衷心期許自己未來也能在行醫路上如此。
-
2019-12-05 癌症.乳癌
爭取生機 乳癌標靶藥物擴大給付
乳癌高居女性癌症發生率首位,每年新增1.5萬名乳癌患者,而天價般的標靶治療讓病患看得到吃不到,中央健保署今年陸續通過Pertuzumab、CDK4/6抑制劑的標靶藥物,預計將給付3287針Pertuzumab,以及約500名乳癌轉移患者使用CDK4/6,符合給付條件患者,可與醫師討論是否適用,以爭取一線生機。中央健保署醫審及藥材組副組長黃兆杰指出,Pertuzumab與trastuzumab及docetaxel併用於治療轉移後未曾以抗HER2或化學療法治療之HER2過度表現(IHC3+或FISH+)轉移性乳癌病患。該藥須經事前審查核准後使用,核准後每18周要審查並再次申請,每位病人最多給付18個月,若疾病持續惡化就不應繼續申請。初步估計,預計一年使用量將有3287針。黃兆杰說,CDK4/6抑制劑限用於與芳香環轉化酶抑制劑併用,做為停經後乳癌婦女發生遠端轉移後之第一線內分泌治療,須完全符合以下條件:荷爾蒙接受體為強陽性:ER或PR>30%、HER-2檢測為陰性、經完整疾病評估後未出現器官轉移危急症狀。經事前審查核准後使用,核准後每24周須再次申請,每位病人至多給付24個月,若疾病惡化即不得再申請。黃兆杰指出,預計第一年將有450名到650名病患受惠。乳癌防治基金會董事長張金堅指出,乳癌可分為管腔A型、管腔B型、三陰性、HER2過度表現等,個人化的化療應運而生。如何直接阻斷腫瘤細胞的生長,而不傷及正常細胞,是治療新趨勢,這就是「標靶治療」。由於標靶治療藥物昂貴,癌友期盼健保大傘能擴及更多新藥,並加快引進新藥速度,以CDK4/6而言,健保署估算一年將支出3.2億元到4.6億元,平均一年一人藥費大約71萬元,健保署今年一舉給付Pertuzumab與兩種CDK4/6,食藥署也通過impassion130藥證,提供晚期三陰性乳癌治療新選擇。黃兆杰指出,為了給癌症病人新藥治療機會,透過「新藥給付管理協議(MEA)」,由藥廠分攤財務風險。如果新藥讓病人活得更好、更久,健保給予合理給付;倘若癌友使用新藥後存活期並未明顯優於傳統藥物,就不繼續給付,以兼顧保護病患與健保財務平衡。
-
2019-12-04 科別.泌尿腎臟
「洗腎王國」在台灣 5字口訣「泡水高貧倦」可防腎病
台灣人罹患腎臟病比例世界第一,被稱「洗腎王國」,腎臟病也是健保給付最花錢的疾病。宜蘭縣政府與國際扶輪社、腎臟病防治基金會合作展開預防計畫,這周日在宜蘭市中山國小小巨蛋(和睦路)提供300位民眾免費腎臟病篩檢,安排專科醫師講座。衛福部資料顯示,腎炎、腎病症候群及腎病變為國人2018年十大死因第九名,台灣洗腎人口高達9萬人,末期腎臟病的盛行率和發生率皆為世界第一,給付慢性腎臟病高達513.78億元,占健保總額近7%,就醫人數36萬4000人,醫療費用一年燒掉449億元,相當可觀。今天在腎臟病防治宣導會中,財團法人腎臟病防治基金會表示,腎臟病是不可逆的,難以治癒,只能盡量減緩惡化的速度,所以民眾要記得5字口訣「泡水高貧倦」。泡指的是泡泡尿,尿尿結束之後會有尿蛋白浮在水面上,水腫是因為腎臟病的尿排不出去,所以會造成全身水腫,此外容易伴隨著高血壓,而且因為腎臟病影響血紅素的生成,所以也容易貧血,毒素累積更造成整個人疲倦。民眾必須謹記這五大症狀,一旦出現,馬上找醫生治療,避免惡化成腎臟疾病。「出奇制腎、百戰百勝」免費腎臟病篩檢暨衛教講座本月8日登場,活動由國際扶輪3490地區主辦,備有早餐給空腹抽血與驗尿篩檢民眾,還準備許多贈品與抽獎品,讓全程參與活動的民眾進行搶答抽獎。民眾完成抽血及驗尿後,一個月內會收到財團法人腎臟病防治基金會寄發的篩檢結果報告,若有異常並導入電話關懷系統,協助民眾就近到醫療院所就醫及追蹤個案狀況。當天也安排衛教宣導講座,邀請羅東博愛醫院內科部兼腎臟內科主任陳俊達及財團法人腎臟病防治基金會吳苡璉衛教師講「腎利人生」、「旗開得腎」,穿插有獎徵答。
-
2019-12-02 新聞.長期照護
健保擬提高給付 助長輩拔除「象鼻」
國內每年近廿萬人裝置鼻胃管,部分是短期需求,但許多人因吞嚥困難、有嗆咳風險又要維持營養攝取,加上醫療團隊對吞嚥訓練不熟悉、人力與給付也不足,導致拔除率低,只能讓「大象鼻」留在臉上。健保署長李伯璋表示,減少依賴鼻胃管、促進以口進食,是健保署高度認同目標,已研究調查提高相關給付,讓長輩脫離大象鼻。健保署統計,去年接受鼻胃管人數為十七萬三千多人。秀傳醫療體系副營運長陳進堂指出,中風或高齡病人吞嚥功能恢復不易,必須接受咀嚼及吞嚥復健,但吞嚥復健需結合耳鼻喉科、牙科、復健科、語言治療及營養科評估,提供完整訓練計畫,才可能在六個月內脫管。此外,照顧者不支持也是原因之一。陳進堂解釋,鼻胃管餵食可能只需十分鐘,許多長輩交給看護照顧,比起花時間慢慢訓練咀嚼和餵食,寧可選灌食更方便。秀和慈善基金會執行祕書陳佳琪說,民眾普遍誤以為鼻胃管插了就不能拔,長照機構的脫管訓練也不足,醫療機構則憂心患者脫管後會嗆到、引發吸入性肺炎。台灣聽力語言學會長照推廣委員會委員長、語言治療師蕭麗君表示,部分醫療團隊對吞嚥領域不熟悉,人力又不夠,以吞嚥檢查中給付較高、又不費時的吞嚥攝影為例,醫院可能沒有這項昂貴儀器,或沒有經過培訓的放射診斷科醫師可判讀或執行檢查。至於語言治療師所做的吞嚥評估,包括腦神經、口腔動作檢查、口咽進食測試、喝水測試等,即使在病人配合的情況下,也要半小時才做得完,最花時間但給付卻偏低,最低的項目只有三百五十元,且語言治療師人力也捉襟見肘。蕭麗君說,目前雖開放醫師、護理師、物理治療師等都可以進行吞嚥進食訓練,給付一次一千五百元,但缺乏吞嚥評估為基礎,大多只能做很保守的訓練,效益不足,病人家屬也不覺得被照顧者有進步。要從源頭減少大象鼻,蕭麗君建議,出院準備流程就應該要納入吞嚥的測試和評估,並且釋出評估結果,可幫助病人回家後繼續接受居家吞嚥訓練。
-
2019-12-02 養生.聰明飲食
順著生活作息喝更健康!營養師提醒喝咖啡注意3件事
你平常會喝咖啡嗎?你都什麼時候喝呢?你知道嗎?喝咖啡對身體健康相當有幫助,而喝對時間對身體更加有利,不過在錯的時間喝恐怕會傷身體。喝咖啡應順著生活作息,以免影響壓力荷爾蒙台灣營養基金會執行長/吳映蓉營養師 就表示,咖啡雖然對身體有利,但應順著生活習喝,因為在醒來過後壓力荷爾蒙會隨著作息逐漸上升,到了巔峰之後逐漸下降,身體也逐漸回到休息的時段。而咖啡會增加壓力荷爾蒙,所以如果沒有照著生活作息喝,會胡亂增加壓力荷爾蒙,對健康會有負面的影響。而依一般人的作息來說,營養師也建議最好在下午三點之後就不要再喝咖啡了,更不用說是傍晚或晚上,以免影響壓力荷爾蒙,也影響了睡眠品質。喝咖啡前用濾紙再過濾一次,有利降低咖啡固醇而咖啡中含有一種叫「咖啡固醇」的物質,其會讓人體的膽固醇上升,所以如果常喝咖啡的人可能會有膽固醇較高的情況。不過營養師也表示其實不用過度擔心,在喝咖啡之前先用濾紙再濾過一次,是可以有利降低咖啡固醇的。所以之後如果想喝到咖啡的美味、咖啡的好處,但又不想喝到咖啡固醇的話,可以先用濾紙再自己濾過一遍。咖啡有利刺激腸道蠕動,宜吃完早餐半個小時後喝營養師也表示,咖啡是有利刺激腸道蠕動、促進排便的,建議可以再早餐後的半個小時後喝。但建議不要喝太濃的咖啡,否則可能會影響早餐的營養變得不好吸收。【本文出處,更多資訊請上《每日健康》、《每日健康》粉絲團。】
-
2019-12-01 養生.營養食譜
氣炸鍋家常菜 15分鐘搞定
主打省油的氣炸鍋正夯,登上百貨周年慶熱銷品項。在個人臉書粉絲專頁經營「新手下廚免緊張!零失敗料理」專欄,已累積5000名粉絲的料理部落客Bibi說,很多人以為氣炸鍋只能拿來炸雞塊、薯條,其實氣炸鍋不但省油,而且省時、易操作,非常適合新手。Bibi分享三道15分鐘就能搞定的氣炸鍋家常菜,讓小資男女不再因忙碌而餐餐外食,生活更健康。Bibi說,他約四年前開始練習下廚,剛上路時,無論做菜、烘焙都常失敗,以致下廚時覺得很不安、手足無措。為此,他開始把失敗中累積的經驗寫成圖文解說,放上網路分享給讀者。他說,菜做好的成就感,足以讓他心情放鬆、壓力消失。他形容料理像是變魔術,每當看著食材、原料,從零到變成色香味俱全的成品,就覺得好幸福。Bibi分享的三道料理包括彩虹鮮蔬烘蛋、蔥爆奶油蝦和櫻桃鴨胸佐紅石榴藍莓醬。烘蛋部分採用青椒、彩椒和花椰菜,都可換成自己喜歡的食材,例如玉米、火腿也適合。如果加入起司,就會變成好吃的起司烘蛋。他也分享氣炸鍋料理鴨胸的秘訣,是要靜置5到10分鐘再切肉,因為靜置能鎖住肉汁。如果馬上切的話,肉汁容易流失。董氏基金會營養師莫雅淳說,烘蛋料理用到鮮奶油,屬飽和脂肪,如換成鮮奶更健康。而在肉食處理上,鴨胸或其他肉類,去皮的料理都比帶皮的健康,主因是帶皮肉類含皮下脂肪,容易吃得過油。畢竟,不少人選用氣炸鍋,就是因為不想吃那麼油。午、晚餐食用肉、蛋類之餘,也要適時搭配蔬果,促進營養均衡。櫻桃鴨胸佐紅石榴藍莓醬材料:櫻桃鴨胸一塊、藍莓約40到50顆、紅石榴果醋四大匙作法:櫻桃鴨胸退冰後不用做任何醃製的動作,拿刀將皮輕劃格紋。皮朝下,直接放到內鍋設定180度10分鐘,翻面後以200度煮5分鐘。醬汁需另用鍋子煮,將藍莓及紅石榴果醋放入鍋,以中小火煮滾收汁煮稠即可。◎小訣竅:鴨胸氣炸完需靜置5到10分鐘再切,靜置才能讓鎖住肉汁。如果馬上切的話,肉汁容易流失。蔥爆奶油蝦材料:蝦子半斤醃料:鹽巴少許、白胡椒少許調味料:蔥適量、蒜頭適量、辣椒適量、奶油15g作法:先處理蝦子,去掉觸鬚及眼睛,灑上鹽巴和白胡椒醃漬約10分鐘,直接放入內鍋,以180度煮10分鐘。中間5分鐘時,按下暫停,稍微翻面後繼續。下調味料後,再次設定200度煮5分鐘,即可完成。調味料下鍋後,絕對不要炸太久,不然蔥會變黑、蒜會變苦。彩虹鮮蔬烘蛋材料:雞蛋三顆、鮮奶油30c.c、花椰菜40g、紅椒40g、黃椒40g、青椒40g調味料:鹽巴少許、黑胡椒少許、義大利香料少許作法:先將烘烤鍋刷上油,防止沾粘。再將雞蛋打散後加入調味料以及鮮奶油拌勻,蔬菜切成小丁可先放入內鍋。接著將雞蛋液倒入鍋中,設定氣炸鍋180度10分鐘。顏色上色後可以用筷子戳戳看,若有蛋液流出,代表還沒熟,可以再烘烤3到5分鐘,最後脫模。◎小訣竅:材料都可以換成自己喜歡的食材,例如玉米、火腿、都非常適合。如果加入起司,就變成好吃的起司烘蛋了。
-
2019-12-01 名人.許金川
許金川/定期健檢 才能防範於未然
病人下腹部皮膚起疹子。皮膚科醫師:「你洗澡時少擦那個地方。」病人:「好,我回去跟瑪利亞說。」近年來,家庭生活型態丕變,很多事改由外勞代勞,這是在幾十年前無法想像的。同樣的,現代醫學進步,很多器官壞了,不是由人工製品所取代,就是由機器代勞,甚至用別人的器官來代勞,這種情形如讓古人知道,大概也會大吃一驚。膝蓋壞了,可以換人工膝蓋,這是人工關節的進步。人體心臟瓣膜壞了,可由豬的瓣膜或金屬瓣膜取代,如整個心臟功能失常太厲害,只能移植別人的心臟來取代。腎臟壞了,可以靠人工腎臟一洗腎機取代大部分的功能,但仍有不足之處,例如貧血、容易有心血管疾病,再不行也可移植別人的腎臟來代勞。肝臟壞了,短時間可靠洗肝機取代一部份功能,但除非肝炎厲害自己恢復,否則最終還是要靠肝臟移植才能活命。倒是腦袋壞了,目前沒有辦法移植,否則換個腦袋,整個人的想法都變了,衍生的問題更大。人體好比機器,平時疏於保養,有一天就要靠機器或別人的器官,甚至連洗澡也要靠瑪利亞,是福是禍就要看自己的體會了。因此,平時吸收正確的健康保健知識,保持定期體檢,才能防範於未然,避免遺憾。@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定期出版好心肝會刊、並發行B型C型肝炎暨肝癌治療小手冊,最新好心肝會刊88期已出刊,歡迎來電索閱。若您有肝病醫療問題請洽本會免費肝病諮詢專線:0800-000-583或上網www.liver.org.tw查詢肝病相關資訊。
-
2019-12-01 癌症.抗癌新知
正確癌知識:先治療、後輔療
資訊爆炸時代,想獲取正確的癌症知識成為挑戰。專家提醒,癌友應以正規治療為優先,再輔以具實證的營養、運動、睡眠、及靈療,才能真正抗癌。重要的是預防勝於治療,以胃癌為例,高危險族群定期接受胃鏡檢查,有助發現早期病灶並即時切除,降低後期化放療之苦。癌症為我國十大死因第一位,為陪伴民眾防癌抗癌,滄洲教育基金會與聯合報合辦「癌知識360度」講座,由台安醫院胃腸肝膽科醫師葉秉威、北醫公衛系教授韓柏檉與滄洲教育基金會健康顧問林楷雄同台分享全面性的抗癌新知。葉秉威透過MAI肯狄科研影像團隊的人體地圖虛擬實境(VR)模擬影像,引領聽眾從窺探消化道系統,並了解胃鏡檢查的重要性。講座內容豐富,不只吸引熟齡族、癌症患者參與,也有年輕人帶著爸爸媽媽前來,現場座無虛席。滄洲教育基金會董事長陳治明、中美生醫董事長林本源與夫人均全程參與。葉秉威:胃鏡檢查 早期發現很重要胃鏡檢查為何重要?葉秉威表示,胃癌早期悄無聲息,晚期才會有腹痛、黑便、體重變輕、胃口變差等明顯症狀,因此多數癌友首次診斷太晚,難靠開刀切乾淨,需再倚賴化放療、標靶治療或免疫療法等輔助,但成效目前仍有限。若能發現早期胃癌並盡速用內視鏡切除,幾乎都能痊癒,且微創手術後的隔天可正常進食,預後和生活品質皆佳,「而胃鏡就是發現早期胃癌的最佳檢查工具。」建議幽門桿菌感染者與具胃癌家族史的人,皆應定期接受胃鏡篩檢。葉秉威提醒,幽門桿菌感染雖八成無症狀,但100%會引起慢性胃炎,增加罹患胃癌風險,「若先接受抗生素治療,有機會遠離癌變。」另外,戒菸酒、控制體重、多吃蔬果、少碰燒烤、培養使用公筷母匙習慣等,也能預防胃癌找上門。韓柏檉:自療五字訣 身心都要兼顧韓柏檉以癌友身分,分享抗癌經驗。他2008年確診肝癌並開刀,未料又復發並轉移至肺部,接受化療及吃標靶藥約一年半。但在藥物強攻下,他的白血球幾乎未掉,因為除了接受治療,他也做「自療」,也就是自我療癒。韓柏檉說,他將自己實踐的自療歸納為五個字:「心、動、吃、睡、靈」,簡單來說就是調整情緒,可透過靜坐冥想以調心,避免陷入錯誤思緒;而運動可疏通經絡,也能讓自己更開心。加強活力的方法,則是每天喝一杯蔬果汁,並多吃五穀雜糧、彩虹及黑白食物,能預防便祕達到「進出」平衡。另,好好睡覺也是重要功課,若睡前還在為事煩惱,壓力會害交感神經難平衡,「要睡好覺就要學會放下。」最後則是安頓靈魂。韓柏檉認為,85%的疾病和壓力、憂傷、恐懼、怨恨等負面情緒有關,這皆會化為心毒,不快樂當然會生病。所以想治好病,應學會認錯、宣洩及感恩,「當我跟太太道歉後,淚流了下來,全身卻也輕鬆多了。」林楷雄:正規治療優先 偏方切勿信多數癌友認真抗癌,卻也有患者希冀偏方。滄洲教育基金會健康顧問林楷雄說,他日前執行全台癌友訪問計畫期間就發現有癌友在喝小蘇打,甚至認真驗尿液的PH酸鹼值,認為PH值達11就能成功抗癌,「但這恐怕先鹼中毒了。」林楷雄指出,網路讓資訊搜尋便捷,卻也讓謠言竄流,加上癌友會害怕癌症治療的副作用,一旦癌知識匱乏,就容易誤信偏方或神奇產品,反而放棄正規治療。「內容愈強調非謠言,愈可能就是謠言。」林楷雄強調,癌友應以醫師治療為優先,再進行其他輔療。例如化療易沒胃口,但營養不良會使免疫功能下降,建議每天需多補充20%的熱量。此時營養品是好選擇,但選購前要看清楚營養成分,避開會影響凝血功能的紅花籽油。要注意的是,有人會選喝牛肉湯,但紅肉含較高的鐵質,對癌症治療易打折扣。林楷雄說,若無營養補充品的選擇,建議多選白肉為主,例如改喝魚湯。除了補充高蛋白,蔬菜也要多吃,避免便祕讓發炎反應增加。為導正似是而非的謠言,滄洲教育基金會執行長林宜琳說,基金會建構「癌知識」網站,投入大量人力整理文獻資料,並製作深入淺出的懶人包,讓民眾能在此找到正確癌知識,「讓抗癌除了醫師治療,也能將健康掌握在自己手上。」
-
2019-11-30 養生.聰明飲食
豬肝補血效果好卻被說很毒?營養師教安全吃豬肝
最近網上有這樣一種說法:豬肝是解毒器官,所以本身也會聚集毒素,最好一點都不要吃,現如今,很多權威的機構都已經禁食豬肝了。而當老百姓們看到這種言論的時候,就可能會很害怕,甚至會再也不吃豬肝了。但爆炸營養課堂的營養師卻有不同的意見,下面就和大家聊一聊豬肝是否能吃,要怎麼吃才會更健康。首先要給大家強調一下,雖然豬肝是解毒器官,但只要肝臟是健康的,就能把毒素排出去,因此並不會聚集太多的毒素。當然啦,這也需要看參照對象,畢竟肝臟是處理毒素的地方,所以相對於其他器官來說,肝臟的重金屬和藥物殘留確實會稍微多一點。至於很多權威機構禁食豬肝,這也確實是事實。比如芬蘭食品安全局、美國優生優育基金會等等,都建議妊娠女性少吃或者不吃肝臟。而豬肝作為最常見的肝臟之一,自然很多人會第一時間聯想到它。但這些國家的權威機構能代表全世界嗎?爆炸營養課堂的營養師告訴大家,當然是不可以的。在日本和中國等國家,都沒有相關的規定。而中國的《中國居民膳食指南》和《婦幼平衡膳食寶塔》,反而建議每週吃1~2次動物血或畜禽肝臟。之所以中國會推薦吃,是因為豬肝是補充鐵和維生素A等營養素的優質選擇。而之所以有些國外權威機構禁食豬肝,往往是害怕大家沒有去合理的進食豬肝,可能就會對健康造成傷害。一般來說,吃豬肝最需要擔心的問題,是維生素A過量。此外,如果食用過多的豬肝,也可能會攝入較多的重金屬和藥物殘留,對健康不利。所以說,吃豬肝沒問題,但一定要限制食用量:寶寶可以放心吃,但每週不要超過2次,每次不超過20g。孕婦也能放心吃,而且可以稍微多吃一點,建議每週食用75~85克的豬肝。另外要提醒一下大家,有些人處於貧血狀態時,就會大量吃豬肝,甚至每一頓都吃,這是大錯特錯的。依然存在維生素A、重金屬和藥物攝入過量的風險,會對身體造成傷害。這類人比較適合一周吃1-2次豬肝,但總量最好不要超過100克。本文摘自《爆炸營養食堂》,由十餘位專業營養師和媒體人組成的健康自媒體工作室,用原創文章和短視頻來評論熱點健康新聞,講述健康、營養、中醫、食療相關知識及趣事,帶您遠離健康謠言。
-
2019-11-29 新聞.長期照護
7旬阿公撫養2名罕病孫「我老了,他們怎辦?」
罕見疾病照顧是家庭極沉重的負荷,13年前,屏東縣一對夫妻因著5歲與3歲兒子雙雙罹患裘馨氏肌肉失養症,不堪照顧、經濟負擔而離異,而這對四肢無力、無法自理的小兄弟,最終由阿公阿嬤獨自撫養。煮食、換尿片、抱起移位、刷牙洗澡、每夜兩次醒來協助翻身...,一轉眼十數年過去,阿公說「他們一直長大,我們一直老,退休金也用完了,未來該怎麼辦?」根據罕病基金會資料,裘馨氏肌肉失養症(DMD)是肌肉萎縮症的一種,源於人體性染色體中的X染色體發生異常、漏掉一段DMD基因,導致肌纖維膜無力脆弱、肌細胞容易死亡,目前尚未發展出有效的治療藥物。肌肉組織會隨著年紀衰退,因此罹病的孩子約在3-7歲才會逐漸出現走路蹣跚、常常跌倒的情形。這對小兄弟的爸媽離婚之後也失聯了,阿公阿嬤當初看到這兩個小孩的處境感到很心疼,因此決定接手撫養。如今大孫子18歲、小孫子16歲,但阿公也已經71歲、阿嬤66歲了。這名阿公被稱作大山阿公,過去擔任管理職,為讓自己更有心力照顧二名孫子而轉任大樓管理員,目前退休。原本以為全職照顧是最好的安排,但突然轉換跑道及長期累積的照顧壓力使身體反撲,最後釀成憂鬱症。「照顧好累,好幾次都想帶著孫子一起走」。大山阿公夫婦孤軍照顧近十年後,106年才開始接觸到長照服務。他們申請居服員每周一至五到家中協助孫子沐浴、陪伴閱讀;申請移位機,讓自己在協助孫子翻身移位時更省力,同時保護自己的身體;就醫回診時,也申請復康巴士交通接送服務,省了不少開銷。同時,他們參加心理協談,漸漸瞭解人本來就有正向及負向情緒,要學習如何與負向想法共存;另參加支持團體,用自己的經驗鼓勵其他照顧者,於照顧路上相伴而行。不過,照顧路上仍有許多挑戰。大山阿公說,政府補助兩個孩子每月每人4800元,但是因為一些緣故沒有辦法拿到。如今退休金快用完了,妻子則四處兼職打零工,大孫子有時也會問:「阿公你們老了,我們以後該怎麼辦?」「對啊,該怎麼辦...」他說,大孫子腦筋還算可以、手還能作些精細動作,所以未來看看有沒有機會到庇護工廠工作;未來他們或許都需要住進機構。● 照顧者別孤軍奮戰,長照資源使用1234口訣:一工具:衛福部長照資源地圖。https://ppt.cc/fBYg6x 二電話:長照專線1966,家庭照顧者關懷專線0800-507-272。三步驟:盤點資源、盤點資產、家庭會議,可上網搜尋「家庭照顧協議」。四包錢:利用線上試算工具掌握補助內容,可上網搜尋「長照四包錢」。自殺,不能解決難題;求助,才是最好的路。求救請打1995 ( 要救救我 )
-
2019-11-29 橘世代.健康橘
帶爸媽旅行不再暴走 破解3大關鍵密碼
體力懸殊 如何安排行程?黃山很大,因為它不是一座山,而是好幾座山,人就在山峰與山峰之間,上上下下的走,來來回回的遊。但儘管時間已經非常充裕,依照路線安排,在飯店到飯店之間,每天仍然要連續走五、六個小時左右,一路上完全沒有廁所、休息站、補給站;山上氣候變化無常,早晚溫差大,雨衣、登山拐杖、防寒羽絨服也需要全部準備;為了不走回頭路,這兩天住山上的換洗衣物、用品、水壺、乾糧、泡麵,全都要背在身上。破解「走不累」密碼每天連續走五、六個小時,乍聽之下好像非常嚇人,但其實依平常人腳程,大約只要兩個小時路程就到了。一來我們沒什麼體力,二來我們希望用自己的步調,好好享受黃山美景,所以當別人在趕路,我們則是每走五分鐘,就會停下來休息一下,有時是因為風景太美,停下來拍照;有時是有些喘,坐下來休息。沒想到,這樣時不時的休息,不只拉長行走時間,重點是走了一天下來,腿和膝蓋都不痠痛,原先預期中的「鐵腿」完全沒發生。不只果媽,連我們年輕人也覺得這樣的節奏非常舒服。第一天七點搭纜車上山,走了五個小時,到達飯店約中午十二點。此時卸下行囊,泡泡麵、喝咖啡,下午我和果姊又出去衝衝衝,果媽為了保留實力,就在飯店休息,等於只走半天,身體獲得充分休息。破解「不會餓」密碼飯店的自助式早餐從六點半吃到八點半,回到房間,我們會再睡個回籠覺。大約十點左右離開飯店,開始爬山。因為早餐吃得很飽,而且睡覺時消耗不大,從十點開始走到下午兩點,肚子都不會餓,可以省略午餐,路上喝點水和吃點乾糧即可。等到了下午四點,雖然走了六個小時,但也到達飯店了,泡泡麵、泡濃湯、泡茶,吃吃喝喝兼休息。雖然一天只吃兩餐,但感覺吃得挺豐盛。tips★ 破解老媽作息密碼,行程安排事半功倍。★ 早餐吃得很飽很飽,省掉午餐時間。★ 讓主行程落在十點到四點,有完整的六小時,一邊消化胃中食物。★ 攜帶一點水和小食,暫時充飢,別餓過頭了。★ 晚上安排吃一頓好的,慰勞辛苦的身心靈。★ 超推!帶登山枴杖超減輕雙腳負擔。女兒是廁所搜尋雷達?歐洲冬天冷,讓上廁所次數已經很頻繁的果媽,次數更加密集。而且特別會挑時間,總是在最緊急時刻:火車快來了,或火車快到站了,這種一個不小心,就會讓「特惠票變廢票」,從「有房子住變成直達沒訂房的陌生城市」呀。這讓身為負責掌控規劃行程的我,瞬間焦慮指數爆表。雖然已經盡力尋找和提醒果媽記得上廁所,無奈能碰上廁所的機會真的太少,所以每次果媽都很緊急,常常都要中斷行程,長久下來,每天光是為了找廁所,身心俱疲,耐心血格告急,焦慮急速上升。不知不覺,我和果姊無形中成了廁所搜尋雷達,只要一發現廁所情報,就趕緊上報果媽。歐洲免費的廁所有多難找?連已經進麥當勞消費的人要上廁所,還得另外買票才行,想找免費的廁所:免談。因年紀而來的不便 影響旅遊興致當時的我知道長輩出外需要比較頻繁的上廁所,所以一開始也會幫忙找廁所,但到了後來,找廁所的頻率簡直高到不可思議,旅行已經非常疲累,時不時都有突發狀況要解決,還要頻頻幫果媽找廁所,心裡很容易生出不耐煩的心情,覺得果媽太過依賴我們而生氣。但冷靜後的反省是,我不應該以果媽在台灣的靈活程度要求她,因為面對陌生的環境,語言不通,以及不若亞洲到處都有的公共廁所文化,媽媽的靈活度和應變能力幾乎零。因為年紀所帶來的心理和生理上的不便,媽媽承受著比我更多的煎熬,而生理健康的我,那個不斷遊說,開心的提議帶媽媽旅行的我,遇到問題卻只是想著「好麻煩」,真為這樣的自己感覺羞愧。在後來的旅行中,這段文字總時不時會浮現在我腦海中,提醒我,多關心照顧媽媽的需求一點。破解「找廁所」密碼 設立專款專用基金為了不讓果媽因為心疼上廁所的錢而憋尿,所以我和果姊決定設置一個「上廁所基金」。由我和果姊出資,每天保持基金裡有十歐元(約台幣四百元),只有果媽可以使用,希望讓她可以想上就上,不要為了省錢而感到不方便,終於解決了上廁所的問題。但另一方面也產生了「新弊端」:果媽居然每天開始偷偷把十歐元默默的存下來⋯⋯還真是「上有政策,下有對策」。女兒們無言了。tips★ 「耐心」是建立在理解之上。★ 學習成為一個更成熟,一個懂得「體貼」的女兒。本文摘自《帶媽媽去旅行幸福全攻略》,貓頭鷹 2019/09/12 出版立即加入FB社團!面對人生下半場,橘世代要優雅過好日!所以,我們創立了【健康橘】社團,從現在開始,邀請各位一起提前為第二人生準備,讓身心活得更健康、自在又任性,打造亮麗熟年。加入>>
-
2019-11-29 新聞.杏林.診間
醫病平台/著手建立屬於自己晚年生命的迪斯耐樂園
【編者按】這星期的主題是「老年人的健康照護」,我們非常高興有三位醫學專家發表他們的看法:一位是許多醫學生景仰的基礎醫學老師在自己步入老年的養生心得,一位是對老人醫療頗有心得的資深家醫科醫師提出的幾點老人尤其需要注意的醫療常識與生活態度,一位是長年在美國行醫的台灣醫師與我們分享他十幾年來在西雅圖為銀髮族成立的社區健康活動團體。希望這三篇文章可以帶給更多的台灣老人知道如何照顧自己的身心健康。我們期待可以有更多的讀者願意在「醫病平台」分享這方面的心得。自己著手來建立一個屬於自己的晚年生命的迪斯耐樂園(Build yourSelf a retired Disneyland ,I-Centered Functional Longevity Club, ICFLC)2003年, 在煩忙的醫療業務之外,我再去華盛頓大學修完醫院管理碩士,體會出一個成功的事業、活動,或人生,都需要有管理的思維才能成功,或是才能有滿意的結果。也就是說,每一件事都需要有目標,有方向,有宗旨,然後有完整的規劃和執行步驟,更需要確切的執行其內容,如此才能有令人滿意的,成功的結局。那麼,「老」是每一個人的「私事」,沒有人能代替你,因此,在我們每一個日子都朝向生命的最後階段,我們要不要也有一個成功滿意的晚年?如果答案是正面的,那麼我們該開始起手準備,慎重考慮自己的理想晚年,仔細分析自身的實際狀況,好好規劃各階段的可行的行動計劃,然後一步一步的融入自己的生活方式中,耐心地確切的過自己規劃好的每一個領域。我們都要好好的「管理」我們自己的晚年生命!那麼,屬於個人退休「前後」的生活的各種領域的「迪斯耐樂園」是代表什麼呢?當我們去迪斯耐樂園時,最快樂的就是能夠和親朋好友一起玩。一起坐飛車,一起看電影,一起玩各種不同的遊戲。但是,並不是每個人都會一起玩同一項,因為各有不同選擇。在我們的退休生活中,不一定每一位好朋友都能完全配合我們的活動,因此要有各種不同的小團隊來搭配,「旅遊,讀書,電影,工作,美食」等等。重點是我們自己的「心態」能調適到自己的「核心價值」嗎?我們的心思能配合別人嗎?我們的生命一直在「交換」的過程中,求得更符合我們自己理想的生存狀況。我們努力工作,期待交換的是有一個合意的生活。因此,我們無時無刻都在與「自己」,也與相關「對手」包括「家人和親朋好友」談判,以「雙贏」為原則來交換並取得符合我們自己理想的生命過程。從小到大,我們都經歷一環接一環的挑戰與考驗。我們很辛苦的成長、學習、訓練。至今仍然日夜不斷的在面對各種沉重的壓力。試想想,我們要這般一成不變的走完我們「僅此一次」的人生嗎?我們需要及時適切的調整,也就是說我們要「reset」我們的「未來路」,我們期待交換到理想的「老有所終」。因此,退休前開始,個入需要準備晚年生活的各種領域的調整和訓練,包括不同領域的基本認知和個人喜好的技能,以便退休後能進入狀況,並持續下去。如同去遊樂場的不同項目的活動的選項。我們都期待在我們離世時,有一個滿意的心境,因為我們都只能活這一次,我們希望這一生沒有愧對此生。因此,2003年我們捐款並在西雅圖成立一個完全是「志工」式的相互協助,相互學習,教學相長,由經驗交換互動中建立個人生活聯絡網的活動中心:亞裔銀髮族關懷基金會(Asian Senior Concerns Foundation, ASCF)。我們的宗旨就是在老年生命的主要的四個領域裡,「老本、老窩、老身、老心」,經由「管理的精神」去學習、規劃和執行。1. 老本:我們有財務規劃專員每個月的演講,提供符合現實的財規資訊,以便我們可以充份了解自己的財務狀況,可以自己或請專業去規劃出合理使用這些資產的額度和方向。也可以好好的安排轉承。我們也提供適切購買長照保險和身後安排事項的重要資訊。2. 老窩:我們提供定期演講,解說晚年因爲每個人的自身身心狀況改變,因而有不同的適合的住宿和照顧環境的需求和層級。我們鼓勵大家按部就班的對「老窩」的評估並認真的「瘦身」。因為,只有如此減少「擁有」才能增大自己的「空間」。要「放下」才能脫離當房子的「奴隸」。我們也解說搬去「退休社區」的利弊。因為當我們進入不同層級的晚年生命時,應要求「交換」的是「我們自己時空的自由」。這種選擇需要整體思考我們自己的「醫療團隊所在、活動團隊所在、交通方便性」。根據這些資料來適切調整老窩的選擇3.老身: 我們都是一天老過一天,身體健康也是天天弱化。除了各班的「動」的活動,跳舞、健走、慢拳等,「靜」的書法,聊天喝茶,小題目演講分享等之外,我們每一個月提供老年身體照護的演講,尤其是身體健康的自我管理。重點是以在美國法規和制度內,從我是內科、老人科、長照及長照管理專科的經驗和角度,來提供建議。我鼓勵大家改變由現行的醫療照顧的被動的思考方向,改為主動的規劃和預防的管理態度。我建議大家除了認真參與學習老人醫療照顧的各種資訊,才能有效了解病情並作最有意義的選擇,配合醫療團隊的醫治。我也建議大家對自己身體狀況要花時間去了解,並思考不同階段的照顧的安排。尤其是「當自己還能主導、能作主時的最合理的態度和照顧」,「當自己失去能力、喪失主導權、完全依賴旁邊的家人時的合理照顧」的安排和方向。因此,我們每個月定期提供這類相關演講,鼓勵大家在這種教學相長中,成為朋友,成為定心丸,才不會茫然。我們也鼓勵大家參與「慢性病自我管理訓練班」的課程,讓大家學習如何能自我照顧老年身心的慢性狀況,不用事事找醫師處理,也可以安心過適切的晚年。4. 老心: 我們每天的各項課程,都是在鼓勵大家除了娛樂自己,有意義的打發時間之外,著重在「認知和腦力」的訓練。我們鼓勵大家選擇幾樣自己喜歡,願意長久去作,自己可以「主導,控制」的活動,然後來和大家「分享」經驗。因為這個過程,除了腦力的時空運作是全方位,是獨立自主,是正面力量,然後再來分享給大家則是「快樂」。例如,「自學讀書會」,我們自己去找題目,找資料,整理後,來「帶領」討論。「旅遊小組」是我們自己去討論決定旅遊地點、公佈、組成志工團隊來規劃、連絡、安排,然後接受報名和最後完成旅遊。我們也在市內不同點各自成立定點定期健行,如此增進交流和交心,養成團隊互助精神。每年我們辦一次回饋表演給約五百位社區大眾看我們努力學習的成果分享,這樣能更增強大家合作的感情。我們的活動完全是志工式,沒有要求政府經費補助,我們自己捐款,自己管理。在教學相長,奉獻互助,自我學習的精神之中,我們才能享受獨立自主,屬於自己的老年迪斯耐樂園的生命。我們已於2016年加入健安醫療網(KINON.ORG)。YouTube可找:亞裔銀髮族關懷基金會,連絡:healthyliving@kinon.org
-
2019-11-28 科別.骨科.復健
骨鬆危機!200萬中老年人小心
許多熟齡民眾不知自己有骨質疏鬆問題。中華民國骨鬆症學會理事長陳榮邦表示,台灣50歲以上民眾中,每四人就有一人,也就是近200萬人面臨骨鬆威脅。其中,台灣髖關節骨折發生率是亞洲第一,光去年就有近4萬5000人發生,且兩成患者可能在一年內死亡。衛福部調查,50歲以上的人僅有1.2%進行骨密度篩檢,陳榮邦呼籲50歲以上熟齡民眾,在首次骨鬆篩檢後,應每隔五年再度篩檢,若有異常者,則應治療後每隔三年回診追蹤,以降低骨鬆危害。陳榮邦說,台灣長者除需注意三高外,更該重視骨鬆問題。以慢性病盛行率來看,台灣50歲以上民眾骨質疏鬆症盛行率約25%,僅次於高血壓27%,但高於高血脂17%、高血糖7%,等於每四人就有一人有骨鬆。據國際骨鬆基金會流行病學估計,台灣骨鬆患者預計2025年增為42%,2050年則破五成至57%,民眾不可不慎。造成骨鬆原因眾多。陳榮邦說,如運動或營養不足、陽光曝曬不夠、本身有其他慢性疾病等。民眾邁入中年後,骨質每年約減少0.3%至0.5%,且停經婦女、年長者、長期菸酒、缺鈣等都是骨鬆危險因子,且因骨質流失沒有顯著症狀,使民眾對骨鬆警覺性低。在骨鬆檢測與預防上,陳榮邦說,過往許多長者往往是骨折後才發現自己罹患骨質疏鬆,民眾若覺得身高縮水明顯,就有骨鬆可能。也可至醫院檢測。而預防上可以健走等運動,建議每周三次、一次至少30分鐘外,每日均衡的飲食攝取,如鈣片、維他命D補充、曬太陽等,是改善的最佳良方。
-
2019-11-27 新聞.科普好健康
失眠易骨折!睡不到5小時 全身骨鬆風險提高94%
失眠的危害究竟有多大?據Medicalnewstoday網站11月20日報導,《骨與礦物研究雜誌》近期一項針對絕經後婦女的研究顯示,每晚睡眠不足5小時的人骨密度較低,更容易患骨質疏鬆症。美國紐約布法羅大學公共衛生和健康專業學院流行病學和環境健康副教授Heather M. Ochs-Balcom博士介紹,骨骼質量和密度大幅降低導致骨質疏鬆症。大多數人骨骼的強度和密度在20多歲時達到峰值,此後隨著年齡的增長,骨吸收的速度逐漸超過骨形成的速度,而女性骨密度在絕經後的幾年下降的更快。因此,骨質疏鬆症常見於老年人,而老年婦女患骨質疏鬆症的風險最高。根據國際骨質疏鬆基金會的數據,在全球範圍內,大約三分之一的50歲以上女性和五分之一的男性有因骨質疏鬆症導致骨折的風險。患者最常見的骨折部位是臀部、手腕和脊柱。脊柱骨折會導致嚴重的背痛、身體結構不規則和身高下降,髖部骨折也令人擔憂,因為它們通常需要手術,並可能導致老人失去自理能力,帶來更高的死亡風險。在先前的研究中,研究人員發現失眠與女性骨折風險高存在關聯,而本項研究則具體探究睡眠不足和骨密度之間的聯繫。本項研究共涉及11084名絕經後婦女,結果發現,與睡眠時間正常(7小時)的女性相比,睡眠時間僅有5小時的女性在骨密度的四個測量指標(全身、髖部、頸部、脊柱)的水平明顯更低。在所有的參與者中,睡眠時間約7小時的人數最多,為4025人,而5小時睡眠的人數為1080人。經過調整各種相關因素,包括年齡、種族、吸煙、飲酒、體重指數、鍛煉狀況等後發現,睡眠5小時的人骨密度比7小時的人每平方公分低0.015克,相當於骨骼年齡老了一歲。評估發現,睡眠5小時的人患骨密度低和髖部骨質疏鬆症風險增加63%,頸部骨質疏鬆風險提高30%,脊柱骨質疏鬆提高28%,而全身骨質疏鬆風險則提高了94%。據推測,骨形成和骨吸收是一個動態的過程,即骨重塑。如果睡眠不足可能導致骨重塑過程受到干擾,導致骨密度下降以及骨質疏鬆症。研究證明,睡眠對骨骼健康產生負面影響,這也增加了失眠對身心健康的又一罪證。這項研究也傳達了一個積極的信息:睡眠,就像飲食和鍛煉一樣,可以通過主觀的努力發生改變。我們知道充分補充營養以及體育鍛煉可以改善骨骼健康,而關燈和放下手機也成為了預防骨質疏鬆的一部分。Balcom建議,為了骨骼健康,降低骨折風險,我們要積極保證睡眠時長,爭取每天睡7小時以上。原文摘自搜狐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