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2-29 橘世代.健康橘
搜尋
單身
共找到
275
筆 文章
-
-
2020-02-23 橘世代.時尚橘
自帶光芒的美麗祕訣 丁寧:「相由心生,內在的狀態會顯示在臉上」
金馬獎最佳女配角丁寧在電影上不斷突破自己,近期更把長髮豪爽剪掉,頂著男生頭飾演帥氣女同志,她在演藝路上不斷突破,外表則不追求在臉上消除歲月的痕跡,而是多花一點時間在自己的內在,她認為:「我覺得會是比較穩定、保險的美麗投資」。50歲的丁寧每每出現公開場合總自帶光芒,身材也保養得宜,問到訣竅,她崇尚自然,運動並靠著吃大量的蔬菜水果,以及一早喝1杯「桃膠」做成的飲品來保養身體。除了外在,她更注重內在涵養,對於現在的美,她認為隨著歲月會有不一樣的轉變,心態的改變對美麗的態度會有很大的不同,「我認為相由心生,所以內在的狀態會顯示在臉上,所以如果你是善良的人,內在的光芒,就會呈現在臉上,當然不是善良就漂亮,至少你在做善良的事,善知識的事,內在是舒服,舒服就會呈現一個光彩、一個光芒在身上,對於美麗看法,多花一點時間在自己的內在,我覺得會是比較穩定、保險的美麗投資」身為專業演員的她,已準備好接受每個年紀呈現不同的狀態,她認為現在的臉不需要很緊繃、一條皺紋都沒有,說道:「沒有皺紋演媽媽感覺很奇怪,我是一個演員,很在乎戲劇呈現,對我來說,美麗是一種感受,不是一個外在的狀態」。【女明星保養特輯↘↘↘】。養生還要重養心!戲劇才女林逸欣:一個人不健康會影響到一個家。蝴蝶姐姐童顏秘訣大公開:一直在演藝圈,到80歲都沒問題!。61歲影后恬妞保持年輕活力:工作就是良藥。完全不運動照樣凍齡 52歲田麗享受單身鄉村生活 立即加入粉絲專頁! 「橘世代」一個專屬於50後世代的舞台。在這裡你可以做好準備,迎接精彩第二人生!>>>立即加入
-
2020-02-21 橘世代.愛玩橘
去哪玩? 走趟台北的「大院子」 品味老時光
老屋新生一直是熱門話題,台北市有不少老舊日式建築位在和平東路、台大及台師大附近,包括知名的殷海光、梁實秋故居,過去是日式宿舍,近來新整修完成的還有台灣大學公共宿舍,前身是日本海軍軍官招待所,這座浴火重生後的老宅,依舊老樹圍繞,綠意盎然,成了都會中擺脫人潮擁擠,享受悠閒放鬆的好地方。附近居民說,這處老宅,陪伴當地居民一起成長,小時候常跑去院子裡玩,附近居民也都叫這間老房子「大院子」,整修團隊盡力保留磚瓦草木,也希望留住居民的記憶,把這裡整修完成後也取名「大院子」。北市觀傳局說,老宅興建於1931年,歷史背景說法有二,一是創建初期,屬日本海軍軍官招待所,二是日治時期台北帝國大學之單身教職員官舍,光復前曾短暫作為日僑小學,後來成為台大教職員宿舍。北市文化局在101年11月1日審議通過,登錄為歷史建物,定名為「台灣大學公共宿舍」。2012年慘遭祝融,一把火燒掉了屋瓦,也讓這間老宅一度成為廢墟,過去的風華埋在荒廢庭院裡,只剩下老樹挺立。2015年郭木生基金會董事長取得台大ROT案,斥資將這日據時代老屋修復,院子主建築有幾個大廳,其中最主要的廳作為藝文展覽或表演用。一走進大院子,最顯眼的就是一間間老房的典雅屋簷與長形拱窗,幾乎看不出來歷經祝融,仔細看長形的拱窗邊框,仍保留舊有的木材,古色古香。 「大院子」基地面積共1355坪,總建築面積舍組成達401.7坪,除了可以參觀細細品味老屋的味道,目前大廳還展出鄭麗雲的繪畫作品。想過個悠閒的下午,參觀完進向餐廳,彷彿到了不同的時空,餐廳裝裝潢成玻璃屋,門口擺著三張座椅,可坐在這享受陽光及綠意,若到店內喝咖啡、飲食,每個坐位都有不錯的視野,透過玻璃窗欣賞院子的景色。餐廳菜單上主要有主食、輕食、甜點、咖啡及飲料,消費可折抵藝文展覽門票100元。大院子在台北市大安區和平東路一段248巷8號。除大院子,位於附近溫州街巷弄內的殷海光故居,1945年所建,此區日據時代為台大教授的宿舍群,植物濃綠青翠,充滿濃厚的文藝學術氣息。屋舍為一層樓之日式木造房屋,基地呈現一三角形,與周遭其他宿舍相連。台北市政府於2003年5月正式指定此故居為市定古蹟,保存殷海光先生重要文化資產,也對外開放。【愛玩橘精選全台輕旅行↘↘↘】。2020「復古」正夯!重現消失的中華商場懷舊時尚大爆發。客家美食、擂茶、百年老宅 假日來趟北埔老街輕旅行。獲選2019經典小鎮 大溪從早到晚驚喜不間斷!。【熟齡生活大調查】邀請您的參與!最高致贈車馬費3,500元 強力募集 橘世代社團 人生最自由開闊的階段就是熟齡,50以後的橘世代,用不同的態度看世界,深度旅行、體驗文化、品味人生,你也愛玩嗎?歡迎加入「愛玩橘」,展開生命的新旅程!【立即申請 專屬社團】
-
2020-02-19 新聞.生命智慧
「癌末恩師都想救我…」于台煙:50歲後凡事6成壓力就好
編按:在民歌黃金時代,以〈化裝舞會〉等經典歌曲為人熟知的于台煙,當年跑遍各大校園演唱會,如今經常開玩笑說自己是「民歌界蔡依林」。但伴隨走紅的盛名之累、感情與事業種種波折,一度讓她陷入憂鬱低潮,56歲的她至今單身,對人生種種際遇,她坦然自在,凡事「認真但不勉強」就好。近年來于台煙在螢光幕前亮相,除了戲劇演出及演唱邀約,之於她格外開心的,就是一年一度的民歌高峰會,近年來她幾乎每年都參與演出,對她而言,更像是一場和同期好友歡聚的同學會。「而且不只台上是同學會,台下也是同學會,很多都是整個班級一起團購買票,看完演唱會就可以接著聚餐。」民歌45像辦同學會,唱的是回憶也是人生 「我覺得到了這個階段,表演已經不是為了秀自己,而是一種和聽眾的分享。有人音樂一下就掉眼淚,那不是因為我唱歌,而是因為當年這首歌流行的時候,可能正是他的青春年少。」台上台下,每首歌裡,都是一段回憶、一段人生。于台煙出道的年代,正是校園民歌最盛行的時期。念大學時,單純喜歡唱歌的于台煙報名了曾捧紅許多民歌歌手的「金韻獎」歌唱比賽,不料一路過關斬將,雖然最後沒有拿到冠軍,僅入圍優勝歌手,但她偏低沉的獨特嗓音,卻也因此被唱片公司相中簽約。于台煙出身保守家庭,父親是小學校長、2個姊姊都是老師。「我們家沒有人知道我報名,連最後跟唱片公司簽約都是我自己來,直到我上電視唱歌了,隔壁鄰居跑來問我爸說,電視上那個叫于台煙的,跟你家小妹長的很像啊?他們才知道這件事。」一出道就走紅,卻累到沒有自己在大學畢業後正式簽約,並以〈化裝舞會〉一曲一舉打響知名度的于台煙,初出道就嚐到走紅滋味。「以前每天的行程就是列在一張紙上,照表操課,一天跑超過10條行程是稀鬆平常,那時我真的是累到要吊點滴,吊完之後繼續跑。」「嚴格來講,我沒有出過社會。當時唱片公司把歌手保護得很好,所以你就是在一個溫室、象牙塔裡,只負責把安排的工作做完,差不多就是《來自星星的你》裡面千頌伊的生活,連水電費都不知道怎麼繳。那時沒有高鐵,北高兩地要趕場,我們坐飛機坐到跟地勤都熟了,有時來不及,還拜託飛機等我們一下。」于台煙說。當時她除了唱片宣傳、通告行程之外,還參加過藝人勞軍。「那時我坐船到金門大膽島去,我暈船暈得要死,一下船先在旁邊吐,吐完之後休息一下,繼續上台表演。」 由於長期工作忙碌而導致作息、進食不規律,發行第4張唱片的時候,于台煙甚至曾罹患厭食症。「明明肚子是餓的,但東西放在眼前,我就是沒有食欲。」感情、事業全觸礁,癌末恩師帶領走出陰霾雖曾是當紅的偶像歌手,但隨著90年代末期,唱片產業進入規模萎縮以及數位化的轉型期,對于台煙而言,則是工作和私人感情狀態都面臨了瓶頸。「沒有任何一邊,能讓心裡覺得有被支持。」歷經感情挫折、投資事業失敗,甚至被負面傳聞包圍,于台煙一度陷入重度憂鬱,一躺在床上就想掉眼淚,得靠藥物才睡得著。最嚴重時,甚至動了輕生念頭,後來是一轉念,想到自己家裡的愛犬,「怕我走了沒人帶牠去散步」才作罷。當時于台煙雖飽受憂鬱纏身之苦,內心卻也有要自救的意志力。她大動作開記者會,把自己推到媒體前面,試圖用最嚴厲的方式讓自己振作。然而,最後助她走出低潮的,也正是當初領著于台煙進入演藝圈的恩師——知名唱片製作人梁弘志。那時罹患胰臟癌的梁弘志,只剩幾個月壽命,但直到最後一刻,還心心念念于台煙的狀況,更不時和她聊天,鼓勵她振作。「最後去送他,看著他慢慢被推進去(火化),我就告訴自己,老師這麼重病了,都還想著要救我,我有什麼理由不讓自己站起來?這個念頭一出現,突然一切就都想通了。」人生不可能無苦,悲觀但積極就好于台煙說,「年輕的時候不懂什麼叫放掉,遇到事情時總是把『我』放在前面,認為世界都應該照『我』認為對的、『我』想要的方式走,工作、愛情都是。所以當達不到的時候,就會痛苦、失望。」此刻回顧人生種種,于台煙說自己是一個「積極的悲觀主義者」,這話何解?「因為我已經認清,人生來活在這世間,就是有很多痛苦。我有時候都開玩笑說:應該是上輩子做了壞事才會投胎變成人。既然一定得遇到,那就是去面對它,面對後不能解決的,就放掉。」近年來于台煙除了歌唱事業,也挑戰自己過去沒有嘗試過的戲劇演出。「對我來說是一個新的領域,就是盡可能地去開發自己。」她認為有點年紀或社會歷練的人最忌倚老賣老,「只要是沒有接觸過的事情,我就是新的、年輕的,那就可以一直保持有刺激、有彈性。」「像年輕人玩的3C產品、手機遊戲。我不一定會真的玩,但我會去問他們那是什麼?要怎麼操作?我覺得好奇心會讓人年輕。」臉上有點細紋沒關係,才會讀出人生今年56歲的于台煙,如今在工作之餘,也喜歡畫畫、捏陶,還曾開過小型畫展。「我都跟別人說:『如果你是突然驚覺自己變老,那你應該要開心,因為那表示你的身體或是心情還不在那個狀態』,像我自己是每年看著台下歌迷的臉,才發現喔,原來我也是有點年紀了。」有曾「發現自己變老」的經驗嗎?有雙長腿的于台煙說,以前她在台上演出時愛穿迷你裙熱褲,有時會被人虧:「都一把年紀了,還穿這麼短!」但她認為:如果穿起來樣子還好看,現在不穿,以後不是更沒機會?「結果大概前年左右,穿上身一照鏡子,真的就突然感覺不大對了。」于台煙認為,每個年紀有適合自己的裝扮,勉強穿得像年輕人,倒不如展現成熟優雅。她也不諱言自己會適度做些醫美保養,「不要打成塑膠臉就好,有點細紋沒關係,那才會讀出人生。」多年來她維持適度運動習慣,出道30年來不但身形沒有太大變化,還能穿得下20幾歲時的打歌服。熟年談戀愛像跳舞,有適當距離才協調另一個隨著年紀改變的,則是感情觀。過去情路走得坎坷,于台煙說年輕時談戀愛像拔河,經常是2個人拉拉扯扯,希望對方往自己多靠近一點,最後2個人都筋疲力竭;步入中年,談戀愛應像跳一支舞,不須用力過猛,而是彼此在恰好的距離,踩著互相協調的舞步。「以前我會認為交往之後就是認定對方,然後接下來要如何如何,把往後的人生都綁進去,現在我可以接受如果有感覺,就交往1個月、2個月也ok,不用想太多。懂得說再見,也許下一次會更好。」一個人可以愜意,有伴也很好。問于台煙:如果有機會回到過去,她最想做什麼?「如果人生重來,我一定會為喜歡的人悄悄生一個小孩,這是我唯一覺得遺憾的事情。」她坦言當年爸媽感情長年不睦,最後以離婚收場,直到2人離世前都不相往來,「有很長一段時間,我寧願在台北一個人也不想回家吃年夜飯,因為回家也只會看到爸媽吵架。這或許多少影響了我對婚姻的感受。」每天都像死過一次,每天也都是新的一天如今于台煙雖然也常應邀到各地演出,但工作節奏操之在己,心情和以往自然不同。「以前工作狀態太緊繃,都是照著別人規定好的路去走,所以有時在媒體看到過去一些資料畫面,很多竟然都沒有印象;現在我比較會趁著到各地演出時順道看看走走,我都開玩笑說,人家是遊學,我是遊唱。」 于台煙說,現在無論是工作或是生活,都希望壓力控制在6成,最多不超過7成。「現在工作對於我而言是開心、享受的事情,凡事以不勉強、但認真做為原則,心態完全不同。」現在她每天一覺醒來,就在心裡想:「我又死過一次,現在又是一個新的人了。」這麼一想,就沒有什麼過不去、沒有什麼好執著的。最後,于台煙給50+讀者的建議是:「人生以快樂為目的,你做什麼事會快樂,那就放手去做,到了這個年紀,喜怒哀樂的主動權應該要掌握在自己心中,不要忘記怎麼感受這個世界。」原文:一個人也很自在!于台煙:50歲後,凡事只要6成壓力就好
-
2020-02-17 新聞.杏林.診間
醫病平台/如果SARS時代可以這樣,林重威就不會離開了吧!?
【編者按】「醫病平台」的終極目標是促進醫療團隊與社會大眾(包括病人與家屬)互相了解。本週的主題「醫生的心語」是由三位不同世代的醫師說出他們在行醫生涯難忘的經驗:一位是在學生時代勤於筆耕的年輕醫師,因為「武漢肺炎」而追憶2003年SARS肆虐台灣時不幸犧牲的同學林重威醫師,並說出醫師對目前這緊要關頭的誠懇呼籲;一位中生代、長年在美國執業的癌症專科醫師,追憶一位不幸過世的癌症病人,道出醫生內心的遺憾;一位醫學院畢業五十年,大部分時間都在美國行醫,最近才退休的老醫師,回顧自己行醫生涯特別留下印象的幾個病人。希望這三篇文章可以讓我們更了解醫師的內心世界,我們也盼望不久能有更多的社會大眾與我們分享他們自己或陪伴家屬就醫的經驗與意見。重威殉職之後,台灣的蛻變重威,你的名字再度被提起。我們許多人又想起那段歲月,談起當年種種,但十七年過去,我們其實都不再是十七年前的自己。那時候,我還單身,擔任家庭醫學科住院醫師,醫院指派家醫科駐守發燒篩檢站,為醫院安全把關,N95口罩存量不足,發燒篩檢站醫師配給的N95口罩是兩天一個,幸而當年似乎沒有瘋搶外科口罩的情形,我們能每天用一個新的外科口罩蓋在N95外層,另外也不知是否真的有幫助,總摺張衛生紙墊在N95口罩內,減少說話時唾沫附著口罩,衛生紙隨呼吸飄近飄遠,常搔著臉。相較起來我們還是輕鬆的,真正照顧SARS病患的醫生,值班時是戴著N95口罩睡覺的。當SARS風暴終於結束,科內舉辦了一場感恩禱告會,同事們分享各自心路歷程:有人在過程中尚要承受來自家裡擔驚受怕的長輩壓力,不斷勸說他們辭職或是轉科,也有人說好久不敢抱孩子了,但我們都慶幸SARS的威脅終於解除,也慶幸自己服務的醫院至少制度健全、主管睿智,在科內住院醫師輪排發燒篩檢站時,主任領著主治醫師扛下科內其他大大小小的事,並暫時刪除其他不緊急的業務,我也記得有回代表家醫科參加臨時會議,副院長沉痛的說:那些犧牲的醫護人員不是英雄,他們是無辜的受害者啊!重威,我們都不希望你是英雄。你走的那天,我去到隔離病房外,一群同學圍著你的父母,你母親的淚還洶湧地落,便被催促穿上隔離衣進去看你最後一面,然後要火化了。我記得那一幕在當時帶給我的衝擊,你是那麼熱心的班代,那麼和氣的同學,怎麼會是你?一年一年過去,我始終沒忘記那場景,當我後來成為母親,再想起那一日,那股椎心已不僅止於失去一位好朋友,更為你的母親而痛。你的父母卻那麼堅強,與北市府打官司,以國賠添存款成立了「林重威基金會」照顧澎湖清寒子弟,參與「SARS,再見」舞台劇紀念活動,難以想像他們的心一次又一次的磨著痛著,依然面對並且前行。澎湖有座「重威紀念公園」,班上幾位同學去過,在那兒拍張照,「舒服卻感傷的地方」,他們說。十年前我給你父親寫過信,他回信說道:「有些事,重威沒有活著看見,或許也是好事。」那是個紛亂的時局,擺盪的政治、口水、權力鬥爭,一度我覺得最好的時代已經過去,只能無可奈何的下坡。但這次,武漢肺炎的嚴重疫情讓我們欣慰的看到台灣社會的成長與成熟。此刻的我已不是第一線的醫療人員,對我來說,學校延遲開學、學生要不要戴口罩的議題更加切身。想起許多年前社會輿論對「草莓族」憂心忡忡,如今他們已長成國家棟樑,在醫療前線上義不容辭的防守,而政府官員不再是高高在上的紙上談兵,人民感受到總統的強韌,看著行政院長、衛福部長等人每天帶著倦容卻絲毫不懈怠的堅守崗位,在對疾病的惶惑當中,至少有同舟共濟的凝聚力,看到民間對口罩配額自發性提出「我OK,你先領」的禮讓運動,醫生發起「醫療人員連署支持政府堅持防疫底線」,也有許多人透過網路留下對政府的支持鼓勵話語。如果SARS的時代可以這樣,或許,重威就不會離開了吧,但肯定的是,因為當時這些人的犧牲,帶來了反省,也讓政府與人民都提高警覺,才能有今日。心裡默念台灣因SARS殉職的十一人名單,深深感謝並且祝福他們的家人,然而名單可能比我們想像的更長,當年付出的代價其實不止於此,有感染SARS後痊癒的醫生,病後花了好長時間調適他易喘的後遺症,也有更令人傷心的,逃過SARS的死劫,卻或許因著心肺功能的侷限,剛屆不惑之年便心肌梗塞離世,留下稚齡兒女。懷著最深的敬意,感念過去,同時感謝此時為防疫與治療病患而努力著的國人:全神戒備的醫療體系,不停加班的口罩廠,業務量暴增的先是便利商店、而後藥局,以及一些微瑣卻不可或缺的細節,例如菜市場裡賣菜的那位老家在湖北的中國新娘告訴我,她媽媽原本預定大年初三來台灣陪她過節,但事前接到陸委會的勸阻電話因而未成行……防疫不是一道命令,而是一張嚴密的網。病毒仍擴散蔓延著,讓我們繼續謹慎面對。開啟網頁關心疫情變化,常看到重威燦爛的微笑,你一定是在鼓勵著活著的大家吧!「永遠不要放棄希望,我們可以同心協力一起度過。」名利一下子,健康一輩子!快加入元氣網粉絲團我們是來自聯合報系家族、最有活力的「元氣網」,給你最需要的保健、疾病、樂活訊息!加入>>
共
10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