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4-24 養生.生活智慧王
搜尋
咖啡
共找到
1999
筆 文章
-
-
2020-04-23 養生.聰明飲食
降低心血管死亡風險15% 咖啡過不過濾差很多!
喝未經過濾的咖啡恐提升心血管風險?關於咖啡與健康的最新研究指出,咖啡中含有咖啡酚和卡威醇化學物質,這些物質會提高甘油三酸酯水平和LDL膽固醇,容易造成心臟病等危害。專家強調,使用濾紙可以濾出這些有害化學物質,還能降低心血管死亡風險15%,幫助延年益壽。過濾捕捉有害物質根據《CNN》報導,根據23日在《歐洲預防心臟病學雜誌》發表的研究指出,咖啡可以延長壽命,但前提是必須使用過濾器來沖咖啡。瑞典哥德堡大學公共衛生和社區醫學系高級教授達格·塞勒說:「未經過濾的咖啡所含物質會增加血液中的膽固醇,過濾器可以消除這些物質,使心臟病發作和過早死亡的可能性降低。」塞勒說,「本研究為咖啡沖泡法、心臟病發作和長壽間的聯繫提供了有信服力的證據。」對當今流行的法式濃縮咖啡機,及對希臘和土耳其式濃烈沖泡法的愛好者來說,這是個壞消息,煮咖啡或使用咖啡機實際上都會增加患心臟病的風險。營養師麗莎·德雷爾表示,煮沸後的希臘咖啡和土耳其咖啡等未經過濾的咖啡,或在法國濃縮咖啡機中生產的咖啡,在漂浮在咖啡中以及沉澱物中的油滴中都含有較高含量的咖啡酚和卡威醇化學物質。「研究表明,這些物質會破壞甘油三酸酯水平和LDL膽固醇的平衡,增加心血管風險。」德雷爾說,「濾紙可以幫助捕捉這些化學物質。」降低死亡風險15%根據《ESC歐洲心臟病學會》報導,這項新研究追踪了20年來超過50萬健康的挪威男女,年齡在20至79歲之間。結果顯示,由於心血管死亡率升高,喝煮沸或濃縮未過濾的咖啡,增加了60歲以上男性死亡的風險。與不喝咖啡相比,喝過濾咖啡的死亡風險降低了15%,男性因心血管疾病導致死亡的風險降低了12%,女性因心臟病死亡的風險降低了20%。實際上,該研究發現,每天喝一到四杯過濾咖啡的人死亡率最低。《英國醫學雜誌》在2017年的研究,分析了200多項咖啡對健康的益處,發現每天喝3到4杯黑咖啡幫助最大。此外,雖然有些說法會指控即溶咖啡致癌,但沒有證據。如果是喝添加糖的三合一即溶咖啡,可能有健康方面的顧慮,但即溶咖啡製程本身並不會對健康造成正面或負面的影響。【更多精采內容,詳見】
-
2020-04-23 養生.更年期變化
更年期睡不著? 9招助一夜好眠
女性年過50歲進入更年期後,時常有失眠問題。花蓮門諾醫院表示,隨年齡增長,深層睡眠時間變短,且更年期易有熱潮紅問題,常睡到一半體溫升高、冒汗,從睡夢中驚醒,若熱潮紅很利害的話,可找醫師看診,短期使用藥物改善熱潮紅現象。身心科醫師更提供9招做法,找回一夜好眠。門諾醫院神經內科醫師王志弘說,女性更年期容易有熱潮紅現象,主要症狀為上半身出現突然火熱感,伴隨有心悸和盜汗,時間持續約3至5分鐘,原因可能是與血液中雌激素低、黃體素突然大量釋放有關。一天應該要睡幾小時才夠?身心科醫師鍾德表示,睡眠會隨著年齡增長而縮短,因人而異。好的睡眠品質,可保養大腦功能,讓學習、記憶更好,但睡眠品質差時,健康與生活品質下降,還可能導致免疫系統失調等問題。醫師鍾德建議,只要遵守以下9項做法,可幫助找回一夜好眠:1.白天盡可能少喝含有咖啡因的飲料。2.忌白天躺床及過度晚睡熬夜,盡可能在晚上11點前固定時間就寢。3.睡前1小時減少玩手機、看電視、用電腦。4.睡前2小時內忌洗熱水澡及激烈運動。5.睡前1至2小時避免吃消夜或晚餐吃太飽。6.不過度依賴喝酒助眠。7.忌躺床思考及計畫事情。8.未經醫囑自行服用助眠成藥或安眠藥,易造成對於安眠藥依賴。9.若躺床超過30分鐘仍沒有睡意,建議起身離開床,做一些簡單的事情,等到有睡意再回到床上睡。看橘世代更多新聞
-
2020-04-22 橘世代.愛玩橘
全台賞螢攻略懶人包!螢光點點,輝映全台
每年4到6月是賞螢季,全台60多種螢火蟲,此時常見螢火蟲種類為黃緣螢、端黑螢、黑翅螢、紅胸黑翅螢等。晚間6點30分至8點是最佳賞螢時間。螢火蟲出沒地點多在能見度低,無光害的山區,賞螢應注意自身安全,最好結伴同行,避免發生意外。螢光中賞「藍眼淚」生態饗宴|桃竹苗賞螢..【看更多】桃竹苗熱門賞螢景點,分別為桃園市復興區桃源仙谷、新竹縣橫山鄉內灣東窩溪螢火蟲生態園區、新竹縣橫山鄉大山北月、苗栗縣西湖度假村、苗栗縣勝興車站,苗栗縣勝興車站,其中苗栗西湖度假村有特殊的「三義藍眼淚」奇景,是桃竹苗最具特色的賞螢地點。新竹內灣賞螢地點以東窩溪螢火蟲生態園區,內灣形象商圈發展協會表示,今年賞螢期為4月中至5月,晚間7時至8時是螢火蟲出沒最大量的時間,由於這個期間剛好碰到五月雪桐花,也適合民眾早點抵達內灣,順便嘗嘗當地野薑花粽、客家菜包等。苗栗西湖度假村1820忘憂谷則有著名的「三義藍眼淚」,網友推薦這裡的螢火蟲多到滿滿的一整片光點,加上賞螢地區種植遍地銅錢草和薄荷草,其中銅錢草在弱光下呈現偏藍色,在黃綠色的螢火襯托下,整片草地成螢光藍海,因此有「三義藍眼淚」美稱,晴朗夜間還能仰望美麗星空。苗栗西湖度假村●購票資訊:門票每人250元,最後購票時間為晚間7時30分,賞螢區開放時間為晚間6時30分至8時。●注意事項:為維護賞螢品質,打造螢火蟲有善生活環境,17:00-21:00不開放車輛進入飯店區,請遵從工作人員指示停放車輛&依循規劃動線前往。請確實遵守賞螢小約定,共同保護螢火蟲喔!初夏限定!螢光閃閃超浪漫|台中東勢..【看更多】台中市東勢區四角林咖啡莊園是中部知名賞螢景點,生態復育狀況好,還可品咖啡兼賞螢,每年都吸引許多遊客造訪;東勢林場近日螢火蟲悄悄閃著螢光現身,令園區人員驚喜不已,預計4月上旬大爆發,螢火蟲數量可達20餘萬,閃閃螢光超浪漫。東勢林場往年每晚7點及8點皆各安排一場賞螢導覽解說,由林場解說員帶領遊客前往螢火蟲的棲息地賞螢,假日每場可達300、400人,今年因疫情嚴峻,為避免人潮聚集,園區採人潮分流,每10分鐘就會進行一場導覽,每場導覽人數不超過100人。東勢林場賞螢●日期:2020年4月1日至2020年5月3日●購票資訊:門票每人250元,林場5月3日前推出星光票與早鳥票,下午3點後入園可享星光票160元;上午10點前入園可享早鳥票160元。●注意事項:停車車輛達900輛開始實施管制、車輛達1100輛不再開放遊客進場,並請遵循交通管制人員指揮。無汙染旅行:螢火蟲步道正是閃亮時刻|高屏..【看更多】高屏地區賞螢路線多元,人氣熱點包括高雄市那瑪夏區、屏東內埔鄉六堆客家文化園區客庄水圳生態園區、麟洛鄉柚園生態農場及九如鄉玉泉村螢火蟲步道等。高屏地區從3月至7月皆有賞螢活動,想安排一趟生態踏青之旅的玩家,別錯過賞螢好時機。那瑪夏賞螢●購票資訊:賞螢券售價150元(內含50元消費抵用券及保險)於售票處直接購票即可賞螢步道全長660米|新北..【看更多】全台60多種螢火蟲,新北市境內就看的到一半左右!新北市烏來、土城等山區都是知名賞螢地點,此時常見螢火蟲種類為黃緣螢、端黑螢、黑翅螢、紅胸黑翅螢等。晚間6點30分至8點是最佳賞螢時間。螢火蟲出沒地點多在能見度低,無光害的山區,賞螢應注意自身安全,最好結伴同行,避免發生意外。如想知道更多賞螢去處,新北市農業局也提供「新北市賞螢全攻略」,讓民眾秒懂賞螢地點、時間與交通方式,各公所往年都會舉辦賞螢活動,但因新冠肺炎影響,活動是否取消或延期,民眾可上各區公所網站查詢。連假快去!農場「螢」光閃閃|花蓮..【看更多】花蓮林管處結合在地社區舉辦的「蝴蝶谷賞螢趣」,活動延長至5月3日。購票可上官方網站查詢。●日期:2020年4月7日至2020年5月3日●時間:第一梯次/18:30-19:30、第二梯次/19:30-20:30●地點:富源國家森林遊樂區、蝴蝶谷溫泉渡假村(花蓮縣瑞穗鄉廣東路161號)●注意事項:管制入園人數/單日500人次,額滿為止。●溫馨提醒:親愛的朋友,賞螢活動第二梯次報名時間最晚延後至17:40,逾時不候喔!●活動費用:一般民眾260元(2歲以下嬰幼兒不收費)、縣民社福220元,憑花蓮縣民身分證或 U開頭字號,與身障人士相關證件(費用包含入園門票、生態導覽解說服務與在地社區伴手禮)農業局提醒,民眾在夜晚賞螢時要謹記不喧嘩、不捕捉、不以燈光直射螢火蟲,以及沒有光害的「三不一沒有」原則。如果要攜帶手電筒,必須要以紅色玻璃紙罩住,避免干擾螢火蟲活動。賞螢期間也要注意自身安全,最好結伴同行,避免發生意外。★賞螢小叮嚀:穿著長袖衣服、長褲、布鞋,可避免蚊蟲叮咬,勿入草叢以免被蛇咬傷;可攜帶手電筒(請用紅色玻璃紙套住燈罩),結伴同行、不脫隊;並保持安靜、不喧嘩、不驚擾、不任意捕捉或帶回螢火蟲。【愛玩橘/賞螢特輯↘↘↘】。螢光中賞「藍眼淚」生態饗宴|桃竹苗賞螢。初夏限定!螢光閃閃超浪漫|台中東勢。無汙染旅行:螢火蟲步道正是閃亮時刻|高屏。賞螢步道全長660米|新北。連假快去!農場「螢」光閃閃|花蓮 強力募集 橘世代社團 人生最自由開闊的階段就是熟齡,50以後的橘世代,用不同的態度看世界,深度旅行、體驗文化、品味人生,你也愛玩嗎?歡迎加入「愛玩橘」,展開生命的新旅程!【立即申請 專屬社團】
-
2020-04-22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口罩實名3.0版」上路!唐鳳親臨OKmart實測流程
「口罩實名3.0」新制今天正式上路,4月22日至4月24日期間可持健保卡至全台超商機台直接預購、付款,昨晚政務委員唐鳳親臨OKmart門市進行「口罩預購3.0」的流程測試,唐鳳表示,預購口罩不希望在超商櫃台或機台前造成排隊群聚,所以盡量將步驟簡化。使用OKgo機台於首頁點選「口罩領取專區」、再選擇「預購」,點進去之後依序輸入電話號碼及插入健保卡,現場確認資料後列印小白單,至櫃檯繳費完成付款,就可於4月30日至5月13日拿到口罩,並於當場選擇買咖啡送額溫卡的優惠。新上路的「口罩預購3.0」除了體恤不熟悉操作網購的消費者之外,也希望民眾多選擇超商預購,降低藥局負擔,4月22日至4月24日選擇OKmart進行預購或取貨門市,於預購當日與領取口罩時皆可憑當日小白單選擇現場買咖啡送額溫卡或大杯醇品美式咖啡買1送1。唐鳳現場也使用額溫卡進行體溫測量,為36度,大讚額溫卡很特別又方便。OKmart限量贈送的便利額溫卡大約為一般證件大小,方便隨身攜帶,為非醫療用品,建議於室溫15度~30度使用,將額溫卡的感應面貼於額頭,靜待5~10秒就可測量額溫,如果出現37~38度需再次使用耳溫槍確認是否發燒。
-
2020-04-22 橘世代.好學橘
外面買不到的甜點味 德國爺奶帶出家門做給你吃!
德國人熱愛吃蛋糕,對他們來說,最好吃的蛋糕外面買不到、回家才能吃到,奶奶的獨門食譜搭配嫻熟的製作技巧,能做出世界上最美味的蛋糕。「Kuchentratsch」(Kuchen為德文的「蛋糕」,tratsch則有「閒聊」之意)由Katharina Mayer創辦,受到平時買蛋糕的經驗啟發——不管去哪家商店買蛋糕,都遠遠比不上奶奶家裡的那塊好吃,因而創辦了「Kuchentratsch」,它是社會企業、同時也是一間烘焙坊,提供道地的爺奶手工蛋糕。如同台灣,德國也面對高齡化社會衝擊的問題,照護人力缺乏、社會保險入不敷出;高齡者退休後收入減少,不再工作的同時,與社會的聯繫也隨之降低,「Kuchentratsch」希望透過促進高齡者的社會參與,解決這些問題。在「Kuchentratsch」,不僅烘焙師傅,連蛋糕送貨員都是爺爺奶奶,目前約有30多位長者在此工作,讓長者能透過一技之長增加收入,顧客則能買到保證好吃的蛋糕。「Kuchentratsch」沒有制式、高效率的生產線,希望能讓爺奶師傅沒有壓力,每個蛋糕都由爺爺奶奶親手烘焙,食譜更非網路上隨手可搜尋到的,爺奶們的食譜通常都是從他們的母親或是奶奶手上傳承下來的,相當珍貴。商店中,每款蛋糕都霸氣掛上蛋糕師傅的名字,例如:「安妮奶奶的蘋果核桃蛋糕」、「岡特爺爺的起士蛋糕」,旁邊還會擺著師傅的照片;不僅希望顧客知道,這些蛋糕是爺奶們的驕傲,更想傳達的是,每個蛋糕裡都有爺奶的愛。顧客除了能在其店面、合作的咖啡館及網路上訂購蛋糕,還能參加蛋糕烘焙課程,由爺奶師傅親自指導烤蛋糕的秘訣。如同課程敘述所說:「他們不但是經驗豐富的麵包師傅,更是喜愛孩子的祖父母。」「Kuchentratsch」也推出針對兒童的烘焙課程,用專為兒童設計的簡單食譜,讓小朋友在慈祥爺奶的指導下邊學邊玩。除了能持續工作,長者們也在此處認識更多朋友,有同年紀的工作夥伴、年輕的營運團隊、以及從四面八方慕名而來的顧客,甚至是興奮地在廚房亂跑的小小麵包學徒,生活因此更加精彩。麵包師傅之一的Renate奶奶表示,很喜歡與其他長者一邊閒聊、一邊烤蛋糕,氣氛非常美好,每天都在期待下一個到「Kuchentratsch」工作的日子。Moni奶奶則表示,來到這裡可以與同好交流,獲得更多烘焙秘訣。「Kuchentratsch」不但滿溢著蛋糕香,也有溫暖與人情味。隨著平均壽命的增長,即使是經濟相對富庶的德國,一樣面臨高齡貧窮的問題,退休後的規劃是人人都需要思考的,甚至「退休」的概念也在崩解之中;而換個角度想,這也代表我們的人生有更長的時間能盡情探索、成就更多,也許該問的問題不是「你退休後想做什麼?」而是「你七十歲時想玩什麼?八十歲時想體驗什麼?九十歲有什麼夢想?」※本文摘自《安可人生》官方網站【關於更多精彩熟齡↘↘↘】。防疫宅在家/想測自己多聰明?動腦App,讓思緒天馬行空。今年91歲!40年外交攝影官 見證台灣外交史。73歲爺爺Youtuber 500萬人等他上線問:早安 為自己而學 橘世代來了! 【歡迎加入】建立自己的學習進修清單,充實精彩人生2.0,鑽研興趣、挑戰新領域、豐富生活,逐一實現手裡的那張學習清單!【歡迎加入好學橘FB社團】
-
2020-04-22 科別.泌尿腎臟
保養攝護腺別等老了才做! 4習慣從現在開始養成
根據統計,攝護腺疾病有年輕化的趨勢,因此,男性應該從年輕時就開始從飲食、運動、生活習慣等各方面著手,以期能預防攝護腺肥大症,乃至攝護腺癌等相關疾病的發生。一定要從年輕時就要保養,否則等到發生時再處理,恐怕就來不及了,究竟該如何保養攝護腺呢?近年來,人口高齡化,攝護腺癌發生率有逐年增加的趨勢。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中醫科主治醫師周宗翰認為,除了生活環境因素外,國人飲食習慣不良,也可能與攝護腺癌提早發生有直接的關係。舉例來說,日常飲食經常攝取動物性高脂肪的食物,這類脂肪屬於飽和性脂肪酸,根據研究顯示,會誘使攝護腺癌的發生,例如豬、牛、羊等紅肉類,以及牛油、豬油等,都屬於高脂肪食物。另外,加工食品包括火腿、香腸、糕餅等,也都含有增加癌症發生的物質,而且通常愛吃肉、加工食品者,比較不喜歡吃蔬菜、水果,容易造成飲食不均衡,不僅容易肥胖,更會增加罹癌的危險性。周宗翰建議,日常飲食最好營養均衡,多攝取蔬菜、水果,增加蔬果攝取量,能夠提升身體的抗氧化能力,幫助降低發生攝護腺癌的風險;若是罹患攝護腺癌的病患,日常飲食可以選擇雞肉、魚肉、海鮮、黃豆等食物,取代紅肉類。 同時也建議適量攝取含有鋅的食物,攝護腺液中含有高量的微量元素——鋅,臨床研究發現,患有攝護腺炎或攝護腺癌的患者,其體內的鋅含量明顯低於健康的人。所以,補充鋅有助於預防攝護腺方面的疾病,包括牡蠣、南瓜籽、蛋、全穀類或堅果類,皆含有豐富的鋅。含有鋅的食物之外,含硒的食物也不錯,硒能促進體內抗氧化的能力,而且還參與了攝護腺的新陳代謝作用,有助於抑制攝護腺腫瘤的生長。建議可多吃大蒜、洋蔥、綠色花椰菜、黃豆、黑豆等各式豆類,鮪魚、香菇、芝麻、全穀類等食物。屬於抗氧化劑的茄紅素,對於攝護腺疾病具有保健功效,可以減緩攝護腺肥大及預防攝護腺癌。茄紅素多存在於番茄及其相關製品、西瓜、櫻桃、柿子、木瓜等蔬果中。另外,如黃豆等各種豆類中富含的大豆異黃酮,可抑制攝護腺組織增生,減緩攝護腺肥大的症狀;其他含有豐富的纖維素、維生素C等抗氧化物質的蔬果,都能抑制細胞氧化形成腫瘤病變,有預防癌症的效果。4大良方保養攝護腺 良方1:多喝水平時建議多喝水保養泌尿道,每天至少飲水1800~2400c.c.,切記不能憋尿,以免造成泌尿道感染,一天排尿8次為正常範圍內。因為水分過少、尿液濃度太高,都會增加對攝護腺的刺激,多喝水則可以稀釋尿液濃度;不過,若是有攝護腺肥大的患者,夜間要減少喝水量,以避免夜尿的發生。另外,每天應該正常排便,如果有便秘問題,也會對攝護腺造成壓迫。 良方2:私密處按摩洗澡時,蹲下來以溫水沖洗會陰部位,從陰囊根部、會陰到肛門口之間,之後再進行私密處按摩。按摩時,從陰囊部位先輕按壓睪丸,若是有些微的酸脹感,則要稍加使力揉散,直到微微發熱的感覺;接著,從腹股溝到會陰部,以打圈圈的方式按壓,將筋結或酸脹揉開,私密處按摩全程,最好以蹲姿進行,才更能感受會陰部的酸脹程度。穴位:會陰穴位置:二腿之間,約在前陰與肛門的中間,也是任督二脈的交會點。功效:經常按摩會陰穴,可以改善頻尿、尿急、小便不順等症狀,同時預防攝護腺發炎、攝護腺肥大。 良方3:溫熱水坐浴每天洗澡時或排便之後,可以進行溫熱水坐浴,時間大約10~20分鐘,有效舒緩肌肉與攝護腺的緊繃程度,進而減緩尿路症候群的症狀。利用活血化瘀中藥材坐浴,例如:當歸、川芎、桃仁、紅花、赤芍、丹皮、丹參、山楂、沙草根、益母草、生蒲黃,更能改善攝護腺血液循環,達到消炎的效果。 良方4:服用通關丸散周宗翰說明,此方為通關丸的主要成分,中醫認為攝護腺肥大通常屬於濕熱在下焦,腎與膀胱的陰分被耗傷,導致氣化不行、小便不得出,因此,用黃柏、知母的苦寒,具有清熱燥濕而兼滋陰,更配少許肉桂,可以溫養命門真陽、蒸水化氣,小便自通。藥方:通關丸散材料:黃柏、知母各1兩,以及清華肉桂2錢。用法:磨粉每天服用一小匙即可。功效:專治小便不通。 避免利尿飲料和吃得太辣少喝有利尿作用的飲料,包括咖啡、可可、酒、茶葉、可樂等飲料,尤其是罹患攝護腺炎的年輕患者,更應該要節制。另外,也要少吃辛辣食物,辛辣食物會影響攝護腺分泌功能,應減少食用包括沙茶、芥末、辣椒、辛香料、辣咖哩、麻辣鍋等食物。 以形補形,補養攝護腺可行嗎?國人「以形補形」的觀念盛行,不少男性為了增加性能力而進補;其實,患有攝護腺疾病的患者,不應該胡亂進補,尤其坊間常認為的壯陽食物,例如腰子補腎、吃鞭壯陽等,含有豐富的荷爾蒙,不但會刺激攝護腺,更會讓攝護腺增大,甚至可能會誘發攝護腺癌。 一週一次性愛,有助保養攝護腺周宗翰強調,保養攝護腺不能縱慾,但也不能禁慾,否則攝護腺液舊的不去、新的不來,非常容易造成感染、沉積,還可能形成攝護腺結石。一般來說,一星期一次的性愛頻率,有助於保養攝護腺。 延伸閱讀: 泌尿問題不全是老化的錯! 這3原因都會讓攝護腺提早GG 攝護腺肥大切除就萬事OK? 如果你也這樣想恐害腎衰竭
-
2020-04-21 橘世代.時尚橘
41歲李蒨蓉極簡保養術 聰明選保養品:便宜又大碗!
41歲李蒨蓉駐顏有術,她也大方分享保養撇步,她說一天最多洗臉2次,晚上一定會卸妝,將彩妝或是卡在毛孔中的空汙除乾淨,「我自己很懶,有時候懶到會拿洗澡的肥皂洗臉,當然這不當然這不是個正確的示範,不過,我覺得極簡的保養,也是一種招數啦」。她認為保養的瓶瓶罐罐不用很多,熟女的保養一定要有油,建議使用輕油質的精華液,介於油與水之間,滋潤度就很夠了。她也表示保養程序沒有一定的SOP,「有時候搽身體的拿來搽臉、搽臉的拿來塗身體,只要這個商品是對的,拿來搽臉或身體應該都是有效的,聰明選擇正確的保養品才是王道。」另外,不見得貴的才是好的,很多大賣場賣的美系產品,強調抗過敏、全身都可以塗抹的乳液,就便宜又大碗。她也強調日常作息很重要,「我自己就早睡早起。我很喜歡喝咖啡,但咖啡對女性非常的傷,會讓皮膚乾燥,所以我若喝下1杯咖啡就會補喝2杯水,我很愛喝水,多喝水多排尿,排出身體的雜質,對皮膚很有幫助。」至於運動方面,她說有氧類的運動很好,「在新冠肺炎爆發之前,我每個月上10堂拳擊課,這屬於高度有氧燃脂的運動,可以加速心肺功能,大量的流汗,可以加速代謝,上完覺得皮膚毛孔完全打開,再去沖個冷水澡,讓皮膚收縮鎮定,就感覺皮膚很緊實,非常的好。」【時尚女星凍齡指南大公開↘↘↘】。這樣做年輕10歲!賴雅妍獨門保養,把握喝水黃金時間。黃嘉千健康法則:飲食、運動,加上「打電動」!。蘇慧倫澄清:沒有「不老神話」 每早喝1杯當保養 立即加入粉絲專頁! 「橘世代」一個專屬於50後世代的舞台。在這裡你可以做好準備,迎接精彩第二人生!>>>立即加入
-
2020-04-20 養生.聰明飲食
為什麼400次咖啡要用即溶咖啡?專家解密科學依據
最近很多人足不出戶當阿宅,很認真的用社交隔離做好防疫措施。所以這段時間的400次咖啡大流行跟這個也許有關,400次咖啡製作簡單(用最簡單的電動打泡器或是用手工都可以)、材料簡單(即溶咖啡粉就好)、拍起來好看,所以自從韓國發明後(編按:400次咖啡(Dalgona Coffee 달고나 커피),為韓星丁一宇在綜藝節目上拜訪澳門咖啡老店的焦糖奶蓋咖啡,此品項覆蓋在奶蓋上的焦糖在製作過程中需要攪打400次,直到出現如同雲朵的綿密口感,讓這款「400 次咖啡」瞬間在韓國爆紅。),很快就延燒到台灣來。400次咖啡又名焦糖泡沫咖啡(Dalgona Coffee),因為長得很像韓國的點心焦糖牛奶餅乾。基本上,400次咖啡要用的材料就只是即溶咖啡粉: 糖: 熱水=1:1:1,然後快速用手或機器快速打發,將空氣打入之後,就會形成如奶霜般的豐厚焦糖色泡沫,如果再倒入牛奶上,那層次就更美了。只是有朋友問韋恩, 「 為什麼400次咖啡要用即溶咖啡? 」 「 是不是即溶咖啡裡有什麼成分幫助起泡? 」 其實大部分的即溶咖啡成分很單純,就只是咖啡液經冷凍乾燥或是噴霧乾燥成粉而得到的,沒有添加其他賦形劑等成分。(這跟三合一咖啡不一樣,三合一咖啡才會有糖、奶精粉、奶精粉、麥芽糊精等成分)。400次咖啡能起泡的核心因素就是咖啡本身,當然糖也有相當大的幫助,但是也有人做過400次咖啡的無糖版本,那就真的是靠咖啡自己了。那朋友又不禁追問,「那一般咖啡怎麼都無法打出這樣厚厚的泡沫呢?」 那其實就是400次咖啡的特殊條件所在,背後是有食品科學依據的。其實一般喝的咖啡是本來就是有些微起泡性的,只是平時起泡沒有那麼多,但是這些微少的泡沫卻也是實實在在地影響了咖啡的風味,尤其是在義式濃縮咖啡expresso裡,他有個專有名詞,叫做crema。Crema就是浮在濃縮咖啡表面的中心處,一層薄薄的淺黃色泡沫,在咖啡評鑑時被認為是代表風味的一個重要指標。而在一般的較淡的美式咖啡,是看不見crema的,所以這提示了,crema的存在跟咖啡濃度很有關係。韋恩自認是個玩泡泡的專家,之前常帶小朋友配自己研發的泡泡水,玩出巨大的泡泡或是細綿的彩色泡泡,頗受社區與公園裡小朋友的好評,所以對於400次咖啡的泡沫,當然自告奮勇為大家進一步解謎,因為道理是很相通的。自然界中本來就有很多泡沫出現,只是要它細緻又穩定,就需要界面活性劑的協助。界面活性劑是幫助不同性質的分子可以共同穩定存在,就像洗手時用的肥皂,就是一種界面活性劑,它幫助油性分子溶於水裡面,穩定了油與水的介面;而泡泡/奶霜就是幫助穩定了空氣與水之間的介面,所以幫助了泡泡/奶霜的泡沫容易形成、而且還可以持久。在食品裡,界面活性劑油常稱之為乳化劑。那麼400次咖啡到底奧妙何在? 我認為有兩大重點:1. 咖啡濃度:400次咖啡使用了即溶咖啡,與一般咖啡最大差異就在濃度。大家看,400次咖啡使用即溶咖啡粉是非常濃的,在1:1:1的情況下,其來自咖啡的固形物含量就佔了33% (很粗略的計算),而一般濃郁的義式濃縮咖啡 expresso 固形物含量不過3-5%,一般過濾式咖啡更低到1%左右,所以可以說400次咖啡的咖啡濃度是一般咖啡的30倍濃度,也是expresso的10倍濃度之譜,所以讓咖啡裡天然含有的界面活性劑成分,到達一個較高濃度的程度,因此比較能發揮明顯的界面活性效果。也因此,也有人試著用expresso代替即溶咖啡粉打400次咖啡,結論是也可以打發,只是效果是不比400次咖啡好,我想這就說明跟咖啡濃度有很大的關係。2. 咖啡成分:咖啡是成份非常複雜的食物,原本咖啡豆裡就有500種以上的各種化學分子成份,而在經過烘焙後經過化學變化,分子種類又會增加到數千種之多。而咖啡裡含有許多具有界面活性功能的成分:●蛋白質:許多蛋白質具有界面活性,就像牛奶能打出綿密奶泡,就是靠牛奶裡的豐富蛋白質而來;而蛋白霜也是靠了蛋白裡的蛋白質才可以。而咖啡裡也具有少許蛋白質,而經過即溶咖啡粉的濃縮之後,濃度大大的拉高了,所以能夠發揮較好的界面活性效果。●多酚:多酚也是具有界面活性能力的分子,像茶的起泡(靠茶多酚)或是啤酒的起泡(靠啤酒花)都是要依靠多酚的協助,咖啡本來也含有豐富的多酚,比如說之前被大肆炒作與減肥相關的咖啡綠原酸,就是其中一個代表性成分。●多醣:咖啡的碳水化合物裡裡有一些特殊的水溶性多醣,尤其最重要的是半乳甘露聚醣 galactomannan、阿拉伯甘露聚糖 arabinomannan為代表,這兩種多醣可以幫助咖啡增加黏稠度、增加口感、然後也有很好的界面活性。尤其是在烘焙過後,這些多醣會產生梅納反應,產生更複雜的聚合大分子,界面活性力會更好。●咖啡因:咖啡因是咖啡最有名的成分,它本身就具有界面活性的能力,而且根據研究,與糖一起作用時效果會更好。如果您看懂了以上的奧秘,韋恩提供懶人也可以輕鬆做出漂亮400次咖啡的秘訣:即溶咖啡粉的選擇:挑選重烘焙咖啡比較有利,根據研究,重烘焙裡分析得到的蛋白質比較高,半乳甘露聚醣、阿拉伯甘露聚糖也會較高,所以界面活性都會比較好,所以起泡比較容易。但是太過度的深焙會造成泡沫的安定度下降,這點得注意。咖啡濃度:咖啡濃度高一點比較容易起泡,所以水不要加太多太稀釋,不過也得確保咖啡粉都有完全溶解。糖:加糖對起泡有很多好處,一方面糖本身就有界面活性的效果,另一方面糖可以提高黏度與濃稠度,對泡沫的安定大有好處。此外,糖與咖啡因或是蛋白質會產生很多交互作用,對起泡有很多加乘效果。水溫:理論上不一定非要用熱水不可,水溫低一點其實對泡沫的穩定性更有好處,只是熱水有助於咖啡粉與糖的溶解,尤其是在水量少的時候,還是有它的好處。宋朝的點茶,不僅打出泡沫,還可以拉花400次咖啡好玩又好看,作為咖啡的另一種喝法,其實還真不錯。不過說它是新發明嗎? 其實也不盡然,早在一千年前我們中國老祖宗早就發明類似的喝茶方法了,韋恩在前文尋找世界第一個拉花的人就有介紹過,宋朝的喝茶法叫做點茶,喝前將茶磚碾碎成粉,然後一邊注入熱水一邊用茶匙或茶筅快速攪拌而成,因此茶湯表面會呈現許多細小的乳白泡沫,所以喝起來甘甜不苦。這不就是活生生的400次咖啡宋茶版? 而且當時競爭到某些茶人厲害到可以運用沖水與茶匙攪打的互相配合,讓茶的白色泡沫與茶湯的黃褐色交織,形成特殊的圖案。大家想像看看,是不是跟現今的咖啡拉花很像呢? 只是這技術目前已經失傳,只能靠後人想像了。原文出處:韋恩的食農生活
-
2020-04-20 科別.婦科
「好朋友」一來頭就痛 中醫師:別忽略、可緩解
不少女性深知生理期經痛之苦,卻不知道經期將至時的頭痛是「另類經痛」,而這類型偏頭痛,輕者太陽穴隱隱作痛,重則頭昏腦脹、噁心想吐,月經來潮後緩解,但下次經前又復發,南投醫院中醫師建議,可透過治療及按摩減緩經前症候群。衛福部南投醫院指出,經前頭痛與乳房脹痛、肌肉關節痠痛、青春痘、情緒焦躁緊張等都是經前症候群常見症狀,多發生在月經週期的黃體期,即月經來潮前的2周內,通常月經來潮後獲得緩解,但下次「好朋友」一來就又痛的周期性症狀。而多數西醫認為,經前症候群與女性體內荷爾蒙變化有關,中醫則認為「肝鬱」的表現;南投醫院中醫科醫師賴卉蓮表示,肝在中醫理論裡主要的功能是「調節身體氣機」,就是調整體內能量的運行,讓身體維持在平衡的狀態。但女性因有生理期、懷孕、哺乳等生理狀態,較男性易出現「陰虛」體質,又碰上熬夜等後天失調行為,更會耗傷陰血;而當陰血虛時,身體能量不足,肝調節氣機無法順利進行就易出現氣滯,甚至血瘀狀態,產生頭痛、冒痘等經前症狀。若經期前周期性症狀明顯,且影響情緒或生活,賴表示,別忽略相關症狀,且可尋求中醫科依症狀藥物治療,並透過按摩四關穴、合谷穴、太衝穴及三陰交穴等減緩經期前不適,或按風池穴、太陽穴、印堂穴、率谷穴等緩解頭痛症狀。南投醫院也提醒女性朋友,日常飲食應維持正常飲食習慣,避免攝取過多鹽分,減少咖啡、辛辣食物及酒的攝取,可適度補充維生素B及鈣片,保持充足睡眠及維持運動習慣,都有助於減緩經前症候群。
-
2020-04-18 科別.消化系統
長期便秘會引口臭! 拚命刷牙不夠,還要做到4習慣
你也有便秘、放臭屁的困擾嗎?一名林姓女子,平常需喝優酪乳才容易解便,近期感到腹部悶脹竟然排出硬便伴鮮血,原以為是生理期,沒想到並不是,因為從這日開始,往後排便都伴有鮮血,因此開始疑懷自己有痔瘡,加上舌頭紅腫、長口瘡,同事還提醒她留意口中異味,至醫院求診後,才終於解決秘、口臭等困擾。衛生福利部臺北醫院中醫科醫師賴博政表示,中醫認為便血多屬胃中積熱或濕熱蘊結,一般因過食辛辣食物,導致熱積於胃,積熱上擾,會使口腔有口苦或口臭,若積熱向下則會影響腸胃消化吸收,嚴重者損傷腸胃的血管,血液隨大便而出而為便血,或是過度食用高熱量高脂肪的加工食品,導致消化功能失常,濕熱結於腸道,而導致便血。常見症狀有:便血鮮紅、大便黏膩或解便不淨、腹部悶脹、口乾苦、自覺身體濕熱沉重、舌苔黃厚膩等,在治療上以清熱瀉火、涼血止血以及利化濕濁為原則。而痔瘡好發於中年男性,以45歲至65歲比例最高,目前認為是肛門周圍的結締組織、小血管以及平滑肌等纖維因為排便不易,解便時不斷反覆摩擦,牽扯周圍的襯墊所造成,常見的症狀有大便時間變長且較不易解出、解便時伴有鮮紅色的點滴狀出血、肛門口搔癢疼痛、肛門口自覺或有異物下墜感。另外,體重過重、平時沒有運動習慣、長時間久站久坐、懷孕婦女也是痔瘡的好發族群。不過,賴博政指出,若解便看到的血是暗紅色,並且排便習慣有改變、體重急遽下降,則建議儘速就醫做進一步檢查,由醫師評估是否需做切片檢查來排除大腸癌的可能性,但一般來說,並不需要因為一兩次的血便而擔心罹患大腸癌。 賴博政提供「加加減減4招」,趕走長期便秘、口臭,還能預防痔瘡: 1、「增加」膳食纖維與飲水量多食用含有較多膳食纖維的蔬果,如蘋果、芭樂、水梨、柳丁、橘子、香吉士。空心菜、地瓜葉、菠菜、韭菜、青椒、花椰菜、芹菜、筊白筍、芥蘭等,及補充適當的飲水量,能幫助通便潤腸,並進而改善口臭。 2、「增加」運動機會增加適量的運動量,尤其是活動下肢,增加骨盆腔血液循環。若是因工作而長時間久站或久坐者,可每半小時伸展一次,透過控制體重也可以降低痔瘡發生。 3、「減少」忍便的習慣有便意時強忍會造成便秘更嚴重,因為忍便而便秘的主要原因,就是糞便中的水分持續被大腸吸收,導致糞便變的乾硬,因此當下次便意來時,解便就更加困難。而在肚臍周圍順時針按摩可幫助排便,也可用清水沖洗和溫水坐浴的方式增加血液循環並避免因痔瘡產生的疼痛,不過,若能慢慢養成每天固定排便的習慣會更好。 4、「減少」油炸辛辣飲食減少食用或盡量不食用含有辣椒、胡椒鹽、蔥、洋蔥、薑、米酒、大蒜調味的食物,及燒烤煙燻炸物、麻辣鍋、咖啡、酒等,而改以汆燙、水煮食物取代,能改善腸胃積熱、排便便秘的困難。延伸閱讀: 嘴破不一定是火氣大 可能是免疫系統出問題 天天刷牙還是有口臭? 日常6原因都會造成你口氣差
-
2020-04-18 橘世代.健康橘
郭慧娟:引進死亡咖啡館聊生死 正面看待人生最後一哩路
「爸爸是2011年2月1日過世」,事隔多年,郭慧娟回首當時的慌亂、措手不及,仍歷歷在目。那年1月底,郭父因肝指數上升住院,醫生判斷是小病評估2天就可出院,「沒想到爸爸卻陷入昏迷」,郭慧娟憶述,醫生問「要不要插鼻胃管?」她想起爸爸曾交代不要插管急救,「但是不插管他就走了!」經天人交戰,她決定請醫生插管。插管後,郭父昏迷的狀況並未改善,郭慧娟和家人討論後跟醫生說:「就順其自然吧!」簽下不施予心肺復甦術。郭父從病倒到離世不到1周。父親主動談死 家人不留遺憾「生命這堂課真的很沉重、很難」,郭慧娟說,「我們很幸運,爸爸曾有跟我談」。時間回到2008,郭父當時70幾歲,有慢性病但還算健朗。郭慧娟說,每當爸爸主動提起身後事,「我將來骨灰想要用撒的」,弟弟都馬上說:「不要想那麼多啦,你會呷百二啦!」幾次之後,郭慧娟好奇「爸爸有話沒講完,要找機會問他」,怕尷尬,她跟爸爸說,「我要做研究,你可以讓我訪談嗎?」父女坐下來開始聊了一個半小時。郭父講希望的臨終醫療、期待的安葬方式,還說走的時候不想穿壽衣,想穿某一套西裝,西裝放在某個櫃子裡...。郭慧娟才知道,原來爸爸都在想,想得好清楚。3年後,郭父送醫到離世,雖然過程慌亂,許多事需要短時間做判斷,但媽媽與弟弟信任她,而她也明瞭父親想要什麼樣的生命尊嚴,「我們家幾乎是沒有遺憾,非常圓滿」。辦活動聊死亡 結合互動桌遊「爸爸是我做生死教育的導師」,回想起當年處理父親身後事,郭慧娟很感恩。其實郭慧娟一直是國內「談生論死」領域的先驅。郭慧娟身兼內政部「現代國民喪禮」編撰委員、「現代國民婚禮」主筆、殯喪業「禮儀師證照考試」教科書編撰,以及「台灣殯喪業資訊網」的總編輯,是台灣的「禮俗權威」。長期關注並推動生死教育的她,2014年從英國引進「死亡咖啡館」,力推「我們一起聊死亡」,希望打破國人避諱談論死亡的禁忌,勇敢承擔生命失落。5年多來,辦了300多場活動,輔以自行研發的桌遊、戲劇,讓參與者正面看待人生最後一哩路。捍衛生命尊嚴 身後事無禁忌引進生命咖啡館、從事生死教育6、7年,郭慧娟聽聞太多因為至親離世而生的遺憾。有學員流淚跟她說,父母先後過世已經夠難過了,沒想到兄弟姊妹為了爭產,從此不相往來,「爸媽沒了,連兄弟姊妹也沒了」,她因此得了憂鬱症。「生命的功課很複雜」,郭慧娟感嘆,坦然面對可以降低許多遺憾。也有老人家跟郭慧娟說,到了一定年齡總是想著:「不知道會活到哪天?」但無法跟家人談身後事,感到很孤單。郭慧娟表示,「人生到最後,我的孩子、家人可以陪伴我,知道我在想什麼,該交代的都交代了,那種交代不純粹是『我說你執行』,而是你們懂我,了解我想要的生命尊嚴、我對生命的態度」;談死亡不僅是為防止遺憾,更是積極的帶來人生下半場的圓滿感受。學會善待自己 不會等到下次聆聽、處理「生死交錯時刻」的議題,預為死亡做準備,成為郭慧娟的生活日常。對她來說,面對死亡,就是學習如何快樂活在當下。郭慧娟不久前開車載媽媽出遊,媽媽看見路邊有個市集,「看起來很有趣」,她想要停車被媽媽阻止:「下次再來好了。」過陣子媽媽想起,「我們去找找」,結果開車繞了好多圈,怎麼都找不到,郭慧娟說,生命有限,想吃的東西立刻去吃、想說的話要馬上去說,「我不會等下一次,因為,很可能沒有下一次;因為不知道明天會怎麼樣,所以要善待自己、善待身邊的人、樂於分享、重視每件想做的事」。「我以前不是這樣的人。不會,也不懂。」郭慧娟笑著說。改變台灣社會「談生死」氛圍的同時,或許改變最深刻的是自己,她因此更認識生命、更懂得珍惜。死亡咖啡館 談死不忌諱「死亡咖啡館」活動2010年從英國開始,用一種坦然、正面態度討論生命和死亡的話題,這個理念獲得世界各地響應。台灣在2014年由郭慧娟引進,但這幾年因應需求,台灣的形式持續成長變形。從一開始的單場分享活動,發展出工作坊、系列課程的其他面向,例如:臨終關懷、悲傷輔導等,這兩年還導入桌遊與戲劇,做種子教師培訓。【從容老後系列】。郭慧娟:引進死亡咖啡館聊生死 正面看待人生最後一哩路。談 死 亡 的8個時機 聆聽是最好的溝通。人生最後一件大事 超前面對不遺憾。身後事安排你須知的5件事 有備無患 歡迎加入橘世代社團 一群關愛自己、健康生活的熟齡世代,用橘世代的熱情彼此鼓勵打氣,分享養身保健、家庭關係、更年期保健與健康飲食等資訊,為第二人生做足功課,活出精彩活力!【我要加入專屬社團】打造亮麗熟年!
-
2020-04-18 橘世代.健康橘
談死亡的8個時機 聆聽是最好的溝通
在「死亡咖啡館」裡,郭慧娟聽過很多家庭故事,他們都在親人離開後留下許多遺憾。其中最常見的版本是,突然有天父母倒下,兄弟姊妹親人家屬都回來了,很多事情是第1次遇到,一談,家庭隱藏的議題浮現,計較也來了。先是吵醫療決定,接著吵喪葬方式,「海葬?為什麼你知道我不知道?」然後開始爭產。即便不吵,臨終、喪葬來得那麼突然,沒有太多時間思考與準備就得決定,許多人在多年後想起來仍感覺痛:「我當初為什麼不插管?」「這真的是爸爸要的嗎?」但臨終不能重來,遺憾就一直跟著。「好好聊過,知道他心裡想要什麼,遺憾才會少一點」,郭慧娟說,死亡無法邊做邊學,在它來到之前,我們就有功課要做,第1步就是用平常心和家人談死亡。談死亡的8個時機聊死亡是需要挑時機,但也不是那麼難開始,郭慧娟提出幾個適合的機會。1.看到新聞事件、名人的故事時。傅達仁安樂死、戴勝益預立遺囑、張曼娟簽預立醫療決定…都會是很好的開場。2.家人主動談到身後事或死亡議題時,把握機會聆聽,切莫打斷。3.利用探病機會討論醫療決定、臨終準備。4.利用參加告別式機會討論身後事及喪葬禮俗。5.藉由大自然和四時變化談論死亡的自然性。例如當家人看陽台的花感嘆,「這盆一直長,那盆卻救不活了」,就可以順勢接:「就跟人一樣,壽命有長有短。」6.參加生死相關講座後,與家人分享心得。7.邀請家人參加生死相關講座或活動,會後彼此分享看法。8.自己創造機會,編個故事試探家人的反應。「我有個同學今天line我說他爸爸過世了,用海葬…,我覺得還滿不容易的耶。」談死亡的7個原則「只要你做好心理準備,一定會有機會。」郭慧娟認為,每個家庭文化不同,有人能聊有人不能,但掌握一些原則,會讓這件事比較容易開始。1.談「他死」,不要談「你死」、「我死」談死亡有時會觸及「你在提醒我即將死亡」的難過心情,但談別人的事心情就會輕鬆許多,當家人說,「我覺得他那樣做不好!」往下問他心裡想什麼。2.目的是「為什麼」,而非「做什麼」比「我要樹葬」更重要的是,為何想要樹葬?了解家人生命的尊嚴、態度;這是分享、不是交代。3.重點是氣氛而非話術,別期待一次到位一旦被打斷、發現家人不想談,就先停下來,再找其他機會。若從未談過,本來就不容易開始,要有耐心。4.肯定與稱讚當爸媽主動談起,多一些正面肯定,且不帶任何評價聽他的意見。5.願意談的先開始先跟能談的子女談,談的過程中,其他子女也會聽到。如果不能談的是爸媽,那麼派那個跟他們比較能聊的、他比較寬容的孩子先去談。6.要能同理還沒做好準備談死亡的心情不要強迫所有人去面對,不要去貼標籤,不願意談只是還沒做好準備。7.要做功課關於死亡的種種,有龐大的知識系統:末期醫療決定、遺囑、遺產、安葬方式、喪葬儀式…等等,事先去了解,當家人想聊的時候,才不會錯失良機。【從容老後系列】。郭慧娟:引進死亡咖啡館聊生死 正面看待人生最後一哩路。談 死 亡 的8個時機 聆聽是最好的溝通。人生最後一件大事 超前面對不遺憾。身後事安排你須知的5件事 有備無患 歡迎加入橘世代社團 一群關愛自己、健康生活的熟齡世代,用橘世代的熱情彼此鼓勵打氣,分享養身保健、家庭關係、更年期保健與健康飲食等資訊,為第二人生做足功課,活出精彩活力!【我要加入專屬社團】打造亮麗熟年!
-
2020-04-18 橘世代.健康橘
「一場喪事要花費多少錢?」身後事安排你須知的5件事 有備無患
生命的誕生是件喜事,人們早早就計畫迎接;生命老去,卻是任何人都不樂見的事,也因為不希望它發生,就更別談預做準備。但人生有太多身不由己的事,即使再不情願,最終還是被時間之手推向面對。「萬一發生該怎麼辦?」橘世代周報訪談台北市殯葬管理處及殯葬業者,並參考「台灣殯葬資訊網」,提供實務經驗給民眾。Q1:有備無患的第1步/怎麼選擇葬儀社?A:1.口碑是最真實的廣告,可詢問曾有喪親經驗的友人或同事,有無值得推薦的業者。2.如果有,建議再到店面查訪。查訪時,若是有兄弟姊妹最好一同前往,避免家庭成員萬一有不同意見,引起爭執。3.如果沒有推薦的對象,建議可上縣市政府網站查詢,以台北市及新北市為例,都有評鑑優良的業者名單。可選定二、三家比較,同樣建議約家人一同前往。Q2:有備無患的第2步/選定後可做哪些事?A:1.留下業者聯絡窗口的手機,為避免萬一聯絡不上,最好能有第2順位窗口。2.如果是在醫院,當患者走到生命尾聲時,通常醫院會告知家屬要有心理準備,此時即可與業者聯絡,讓業者知道要隨時待命。3.由於民間習俗認為應壽終正寢,有些民眾會把當事人接回家中,建議此時即可和業者聯絡,請業者協助返家的後事。4.習俗上往生後要淨身更衣,若是年邁長輩,建議可先準備夀衣,在淨身後更換;如果不想這麼講究,可準備往生者所喜愛的衣物。Q3:有備無患的第3步/這天來到時要做哪些事?A:1.申請死亡證明書。(10份,申請火化、埋葬許可;除戶;保險;撫卹;繼承)2.立即聯絡業者。如果是在醫院往生,院方會將大體移到往生室,請切記在業者還未到達前,如有其他殯葬業者前來,最好立即表明已找妥業者,避免發生類似小陳的狀況(小陳案例故事)。3.準備一些零錢,放在亡者的手中或其他貼身處,也就是民間通稱的「手尾錢」,習俗上認為留給子孫的手尾錢有助子孫「發家」。4.民間傳說往生後要助念8小時,天主教、基督教等另有不同儀式,如果往生者沒有特別的宗教信仰,可安排家人、親友輪流助念,避免個人太勞累。5.當前面這些事情處理完時,別忘了住所成了喪宅,習俗上,為讓鄰居「趨吉避凶」,可在鄰居門旁貼張小紅紙,不過現今也有許多人不再講究這點,要不要做?可自行衡量。Q4:有備無患的第4步/這天之前,還要注意哪些事?A:1.如果可能,最好在亡者生前,就先清楚了解他的所有資產及負債。2.現在的生活離不開密碼,為了避免被詐及盜領,許多家庭甚至夫妻都不清楚,如果可能,建議能先知道,日後處理遺產可省不少麻煩。Q5:有備無患的第5步/一場喪事要花費多少錢?A:目前一般台灣民眾的治喪費用,約在30餘萬元左右。其中包括喪禮的費用約20萬元上下,以及靈骨塔位的費用約10萬元上下。這僅是一個參考數字,會依喪禮的禮儀內容、物品、式場規模等,有很大的增減空間。一般喪葬費用的參考價格可參見「台灣殯葬資訊網」(http://www.funeralinformation.com.tw/)。 【從容老後系列】。郭慧娟:引進死亡咖啡館聊生死 正面看待人生最後一哩路。談 死 亡 的8個時機 聆聽是最好的溝通。人生最後一件大事 超前面對不遺憾。身後事安排你須知的5件事 有備無患 歡迎加入橘世代社團 一群關愛自己、健康生活的熟齡世代,用橘世代的熱情彼此鼓勵打氣,分享養身保健、家庭關係、更年期保健與健康飲食等資訊,為第二人生做足功課,活出精彩活力!【我要加入專屬社團】打造亮麗熟年!
-
2020-04-18 橘世代.健康橘
留心殯葬蟑螂/人生最後一件大事 超前面對不留遺憾
從容老後系列1人生老化仿若四季輪替無可迴避,但我們總是等到父母生病、至親離世的那一刻才發現,我們還沒準備好告別,措手不及的結果,常徒留遺憾。《橘世代》相信,面對死亡,是為了好好活著,為讓人生最後有尊嚴、有品質,我們將從這一期周報開始,不定期為讀者梳理關於遺產繼承、節稅、醫療決定、安葬儀式、長照等必知重點,和您一起透過他人的故事、獲取老後知能、思考人生,為自己「從容老後」做準備。「國標舞女王」劉真因心臟主動脈瓣膜狹窄問題,與死神搏鬥45天後,等不到換心機會病逝,留下摯愛的4歲幼女與丈夫辛龍。才44歲,劉真走得意外,走得讓人不捨;只因手術過程中不可預知的風險。原來,不是每個告別,都有時間好好準備。面對不可知的這天,你準備好了嗎?答案可能是否定的居多。多數的人不會想得如此深遠,當被命運推著必須面對時,常不知所措。以下的案例,也許就是現實情境的縮影。就在今年清明節前2天,「小陳」接到大學同學傳來的訊息,班上一名同學平日身體看來很健康,卻在參加一項田野活動時腦溢血,雖立即送醫,但出血狀況嚴重無法救回。事情來得突然,意外發生時,同學的妻女正好都在國外,專程趕回善後,卻茫然不知所措。父逝措手不及 醫院遇上「救兵」同學妻女的慌亂心情,小陳也曾有過;時間拉回10多年前,小陳的父親中風臥床多年後又罹患大腸癌,理智上,小陳雖然知道終有和父親揮別的一天,但他始終不願面對現實,家人間也有意無意的迴避談父親身後事。該來的終歸會來,當這天到來時,完全沒有準備好的小陳,頓時慌了手腳。父親遺體送到太平間後,小陳的腦筋一片空白,後事要怎麼處理?全無頭緒。就在這個時候,葬儀社的人出現了,熱心指點一些該注意的禮儀,表示可以協助後事。不知所措的小陳看到救兵,沒有多想就答應下來,2天後,他請對方說明後事細節,對方就是不肯清楚說明,不斷的拍胸保證要他放心,表示所有費用會開收據。殯葬蟑螂插手 優良業者不敢接和喪家說明清楚細節有這麼難嗎?冷靜下來的小陳這時才覺得怪怪的,打聽後才知道自己遇到「殯葬蟑螂」,他們有些是無照業者,有些是專門在太平間守候「獵取」喪家再轉介給殯葬業者的中間客。擔心自己上了賊船,小陳詢問曾有處理親人後事經驗的同事,同事告訴他社會局都有推薦優良業者的名單。小陳找上其中一家業者,接待的店面簡陋到不行,外觀實在很難和優良兩字連結,說明來意後,接待的老先生像在做身家調查,問清楚小陳對父親後事的想法後說,「明天會把基本該有的項目及每筆花費條列,不想要的就刪,想加的再加」。小陳是家中獨子,老先生在臨走時還交代,喪事不同於婚事,很多禮儀是以男性為主,例如骨灰罐的選擇,他要求一定要兒子挑選,女兒沒有說話的分。幾天後,小陳拿著明細單再度上門,交談過程中,小陳和老先生談起父親過世當晚送到太平間的事,老先生立刻表明不接小陳這個案,因為他曾被「殯葬蟑螂」指責破壞行規砸店,「還不只一次」,「就因為一再被砸,乾脆不修店面」。老先生很直白的告訴小陳,每個行業都有不肖業者,殯葬這行也不例外,原因很簡單,「誰會希望家裡常不幸死人?」 既然生意只做一次能撈就撈。解約找人協調 5萬紅包才放手「真的是上了賊船」,小陳找來對方談解約,對方卻耍橫,指小陳這個要求是觸霉頭,小陳被逼無奈,透過關係請來殯儀館館長居間協調。對方礙於館長情面答應放手,但要求給5萬元紅包改運,小陳忍痛答應,才讓父親後事圓滿解決。生老病死是人生必經的路,但是多數人都和小陳一樣,認為「這天不會這麼快就到來」,不願也不曾去想。但這天終究會來,「超前準備」才不會遺憾。【從容老後系列】。郭慧娟:引進死亡咖啡館聊生死 正面看待人生最後一哩路。談 死 亡 的8個時機 聆聽是最好的溝通。人生最後一件大事 超前面對不遺憾。身後事安排你須知的5件事 有備無患 歡迎加入橘世代社團 一群關愛自己、健康生活的熟齡世代,用橘世代的熱情彼此鼓勵打氣,分享養身保健、家庭關係、更年期保健與健康飲食等資訊,為第二人生做足功課,活出精彩活力!【我要加入專屬社團】打造亮麗熟年!
-
2020-04-17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喝咖啡半小時就會感染 酒店採檢全陰性 陳時中說明原因
北部確診新冠肺炎酒店女公關(案379)又有新進度,目前案379疫調部分應該是都已經完成了,相關接觸者分佈地是以台北市居多。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有採檢的部分,主要已經採檢了21位,接觸者採檢結果全部都是陰性,該女公關感染源還要再調查。對此,不少人懷疑為何國內有些確診接觸者只是和感染源喝咖啡半小時就會感染,為何酒店女公關接觸者採檢竟然可以全陰性過關,對此,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這是可能性,有接觸時間越長越密切,可能性越高,這不是全有或無。陳時中說,有些人接觸十來分鐘就中,有些人接觸一天都沒中,很多因素都存在。這事可能性問題,可能有高有低。就像感冒,有些人坐得近沒傳到、可能跟身體感受力等多種因素都有關。
-
2020-04-17 新聞.杏林.診間
醫病平台/新冠肺炎期間 醫院做了些什麼?
【編者按】 這星期我們繼續「新冠肺炎」為主題刊出三篇動人的文章。第一篇是定居紐約將近半世紀「人在美國心在台灣」的好醫師,不幸因為看病而感染新冠肺炎後,寫出他對濟世救人的志業毫無怨尤;第二篇是旅居德國多年的台灣同鄉與讀者分享她所觀察到的德國人面對這場瘟疫的態度;最後我們也有機會傾聽台灣一位在醫院工作的同仁,敘述她參加醫院防疫工作的心得。這是「醫病平台」史無前例地接連三週討論同一主題,希望在台灣正面臨全球病毒肆虐的緊要關頭,這園地可以即時提供更多的心得,幫忙全民共同度過這場考驗。今年一月二日的時候,疾病管制署就已公告請醫院提高警覺,要留意疑似呼吸道感染的病人是否有去過武漢,若是有嚴重肺炎加上發病前十日曾有武漢地區的旅遊史,就需要通報並採集咽喉擦拭液、痰液與血清,送疾管署檢驗。兩週後,醫院要求所有發燒或有呼吸道症狀的病人,看診時必須佩戴口罩,也不斷宣導,希望病人能主動告知十四日內是否有前往中國武漢地區。一月底時更從武漢擴展到湖北。二月開始實施門禁管制,關閉所有進醫院的通道,只開放正門一個進出口,所有非一線的行政人員都要輪流到大門口支援,確認所有進醫院的人員都有用酒精消毒雙手並佩戴口罩,然後量測耳溫,最後貼上貼紙才可進入醫院。SARS的時候我正在念大學,記得當時上課也是要量完額溫貼了貼紙才可進入系館上課,當天只要貼紙沒掉都可以重覆進出不用再量一次。沒想到多年後在醫院也是一樣。只不過病人的數量遠比上課學生多,加上醫院為求準確是量測耳溫,每來一個病人就要更換耳套並等待耳溫槍嗶嗶,使得進醫院的病人得排隊等待。同時,從中港澳回台的病人,除非有緊急醫療的需求(緊急與否由醫療人員判斷),否則請病人返台後隔離滿十四日後再來看診。醫院也增加了院內環境消毒的次數。幸好在幾週後,醫院採購的熱感應儀來了!由於感應會有誤差,所以偶爾還是需要幫民眾量體溫,但量已減少了非常多,大部分進醫院的人都可以直接走進來,除非買了熱咖啡或便當,感應儀會偵測到過高的溫度,就需要請民眾放下手中的熱食,再讓儀器感應一次。病房除了固定一人陪同照顧,一天只有兩次各一小時開放兩名訪客探病,並且所有進入病房的親友都要至櫃檯登記個人資料,並需要攜帶醫院發的通行證。可惜最近國際疫情升溫,不只要提防日韓中港澳回台的旅客,連歐美也爆發嚴重疫情,全球都陷入危機。所以醫院又更新了作法,外送、快遞都不能進入醫院,得在醫院大門外交貨,所有進入醫院的病人與家屬,都要攜帶健保卡調查旅遊史,如果沒有必須進入醫院的理由就請他們離開。由於需要讀卡,進醫院就更花時間了。雖然對病人造成不便,但這種時候,只能請大家盡可能不要上醫院,更不要探病。病人住院就是需要多休息,現在科技進步,如果真的想要看看病人、跟病人講講話,手機視訊就可以做到了,人不用到醫院來。到大門輪班後,本以為病人會對於醫院增加步驟使得排隊等待的時間變長感到不耐煩,有時為了確認住院病人家屬的身分,就算他們手上提著大包小包,還是要請他們出示通行證……但所有的病人與家屬都沒有不高興,頂多怕門診遲到醫師不等他,幾乎所有人都很感激醫院做了這麼多保護他們安全的措施,讓穿隔離衣戴防護面罩輪班的我十分感動。台灣確診人數不可能不上升,只希望全民與政府合作,感染人數不要上升得太快,讓我們能有充足的醫療資源來度過這次疫情。
-
2020-04-16 養生.聰明飲食
韓國爆紅「400次咖啡」在家DIY 還有這項高附加價值
新冠肺炎疫情持續蔓延,政府鼓勵民眾多宅在家防疫,除了追劇打遊戲外,不妨來試試近期超夯的居家DIY飲品「400次咖啡」,只要動一動手臂就能製作出媲美咖啡廳的高質感奶泡咖啡,還能一邊運動瘦手臂,這樣一舉兩得的事,快來看看超簡單的製作方法吧!何謂400次咖啡400次咖啡(Dalgona Coffee 달고나 커피),為韓星丁一宇在綜藝節目上拜訪澳門咖啡老店的焦糖奶蓋咖啡,此品項覆蓋在奶蓋上的焦糖在製作過程中需要攪打400次,直到出現如同雲朵的綿密口感,讓這款「400 次咖啡」瞬間在韓國爆紅。400次咖啡 在家自己做想喝此款「網美飲品」其實不需要到咖啡廳,只要簡單幾種材料就能在家DIY。製作原理是利用糖來打發,形成「咖啡奶蓋」。需要材料: 即溶咖啡、糖、溫水、牛奶、碗、攪拌器製作發法:將準備好的即溶咖啡、糖和水按照1:1:1的比例放入碗中(2湯匙咖啡粉、2湯匙糖及2湯匙溫水),用攪拌器調和攪拌400次(做法類似做蛋糕時將蛋白打發的攪拌方式),直到出現粘稠綿密的厚奶泡,再慢慢倒在牛奶上,如同雲朵的綿密口感的焦糖奶蓋就完成,牛奶也可以用紅茶、抹茶、芝麻粉等代替;最後可依個人喜好灑上咖啡粉、巧克力粉等做裝飾,就誕生出媲美咖啡廳的高級焦糖奶泡咖啡。小提醒:焦糖奶蓋咖啡一定要使用「即溶咖啡粉」,不能使用現磨咖啡豆磨成的咖啡粉沖泡,因為即溶咖啡粉是蒸發水份而成的濃縮粉,遇到溫熱的液體沖泡即溶化,用咖啡豆研磨的咖啡粉無法完全溶解,所以不適合奶蓋。營養師小叮嚀 世界衛生組織建議,成年人和兒童將每天攝取的「游離糖份」(free sugars)減至每天攝取總熱量的10% (約12茶匙),若能減至5% (約6茶匙),會更健康。根據明報訪問註冊營養師謝詠瑩(Gloria)的提醒,一杯「400次咖啡」約含6茶匙糖(1湯匙=3茶匙),熱量較一般鮮奶咖啡(Latte)及泡沫咖啡(Cappuccino)高,建議400次咖啡只宜淺嘗半杯,或盡量避免每日飲用,以免身體攝取過量的糖分而影響健康。
-
2020-04-16 新聞.健康知識+
天氣忽冷忽熱最容易感冒! 藥師獨授7招照顧秘方更快好
隨著氣溫多變,忽冷忽熱容易使人感冒,而感冒通常是由鼻病毒等多種病原感染引起,有些咳嗽、喉嚨痛、流鼻水、打噴嚏等症狀,通常5到7天內會痊癒;一旦感冒時,可自行買藥嗎?臺北市立聯合醫院藥劑部陳鳴翰藥師表示,一般感冒是病毒感染,目前尚無治療藥物,需靠人體自身免疫來對抗病毒。市售感冒藥成分如:止痛退燒成分、止咳成分、抗組織胺(緩解過敏及流鼻水)、緩解鼻塞等成分,可降低不適症狀,但無法縮短病程。若服用感冒藥幾天,或休養後病情仍持續惡化,需考量是否有併發症或其他感染症,應及早就醫釐清病況。但是,對於高齡、嬰幼童、過度肥胖、慢性疾病患者或免疫低下者等,不建議自行購買或服藥,務必尋求醫療專業人員的建議與治療。市售感冒藥與醫師處方差別在哪?陳鳴翰指出,市售感冒藥屬於成藥或指示藥,民眾可自行購買,經藥師指示使用,常見類別有:綜合感冒藥、鼻炎錠、止咳錠、感冒熱飲、感冒液等,包括消炎止痛、解熱鎮痛、緩解鼻塞、抗組織胺、止咳、化痰、維他命及咖啡因等成分,可緩解感冒導致的上呼吸道症狀,緩解發燒及疼痛,而不同廠牌的藥物,通常是配方項數和劑量的增減。醫師處方則是醫師會依照病人的狀況,調整處方藥的成分及劑量,因此開立的藥物內含劑量通常較高,要經過醫師評估及診斷才可使用;此外,如:抗生素及類固醇等,不可添加於市售感冒藥。有些標示「鼻炎」或「止咳」,其主成分可能相對單純,配方則是特別針對其標示的症狀,因此,在挑選市售感冒藥品可諮詢藥師,挑選適合自己的藥品。陳鳴翰也分享,感冒自我照護7要訣:1、多休息、多喝水,避免過度勞累,睡眠充足。2、避免出入公共場所並戴口罩,咳嗽、打噴嚏時應遮掩口鼻。3、不要隨便服用偏方,也不要吃別人剩下的感冒藥,以免無法對症下藥,甚至產生副作用。4、服用市售感冒藥後,卻無法治癒或縮短病程,就要及時就醫。5、若感冒好轉、症狀緩解,可視情況停用一般感冒藥。而醫師開的藥物應按時服用,如果含有抗生素需配合完成療程。6、就醫時清楚交代感冒症狀、時程,並說明過去病史與是否有藥物過敏。7、感冒後切勿密集求醫或更換醫師,以免重複用藥增加治療難度。延伸閱讀: 怕藥品副作用不敢吃藥? 食藥署點出3服用原則 超過38℃發燒了! 感染科醫師解析退燒藥正確使用時機
-
2020-04-16 養生.聰明飲食
你喝的咖啡會致癌?達人教你喝對咖啡,才不會變癌細胞的最佳食物
咖啡愛好兩大族群不喝咖啡者將咖啡形容為黑色苦藥,認為會讓身體產生過敏、心悸而不敢喝;甚至產生睡眠障礙,過午不喝,這是最常聽到的論調。咖啡愛好者又可分為二種:原味黑咖啡的忠實者,喜好的是熱氣中的香味瀰漫,吸引人趕快享用一杯,唇齒之間,咖啡汁液浸潤,舌頭上層至舌根的回甘度長留,勝過茶葉。一杯好咖啡的香醇、回甘,讓人五口左右喝完後,仍想續杯。通常筆者會建議喝咖啡前先喝白開水潤口,喝完基本消費三杯後,再喝水,此時味蕾的回甘,讓人有如喝到甘泉的甜度。喝咖啡重點是咖啡杯中上層的那一層油脂,厚度夠時,味蕾加上嗅覺享受,讓人回味無窮、難以釋懷。另一種愛好咖啡的族群,就是要加糖之類的甜味劑才喝,台灣對咖啡的認知,多數還是要加糖、奶精、奶油球或鮮奶。有此習慣者佔多數,原因是加糖蓋過苦味,加奶精增加香氣,奶油球的油脂可保溫,而加鮮奶可口美味,營養又保鈣,但果真如此嗎? 大家想一想,當我們再回頭仔細檢視,就會發覺這一類的添加物,已經讓咖啡失去原本的香、濃、醇、回甘的享受,您是否該了解咖啡的正確喝法呢?台灣走味的咖啡潮流曾是部長級的師長,喝濃縮咖啡之前,直問說好喝嗎?會不會睡不著啊?結果隔天證實一夜好眠。這些年來,訪客眾多怕睡不好者,喝完第二杯之後就有人打起瞌睡了,很清楚好咖啡就是要讓人好舒眠。享受一杯咖啡要從咖啡史了解,漸進式的真正感受,不要學他人來一杯知名品牌咖啡跟隨流行,那樣根本喝不出咖啡的經典,高價位不等於質優,花俏不一定健康。台灣流行飲料比大杯比便宜,但其實水跟糖並不貴。今天台灣咖啡文化也在店家的競爭,和缺乏咖啡文化的薰陶之下,也走大杯量了,其實是煮完加水的增加量。但那還是咖啡嗎?那到底多少量才是真正一杯咖啡的量呢?加奶泡的拿鐵咖啡為250∼350C.C,美式咖啡200 ∼240C.C.,義式為150C.C.左右,而Espresso 為70 ∼100C.C.,如果冰咖啡就不一定了,原味冰滴一杯加冰塊200C.C.,讓冰涼度過暑夏,而加鮮奶泡或奶昔類冰咖啡約300C.C.。至於一杯熱咖啡外帶,如果變涼了,那咖啡肯定走味,所以可以預先煮好咖啡再拿去冰凍,等有空想喝時再加熱,香氣一樣是瀰漫吸引人。在此和大家分享,目前市面許多糖都是精製糖,它是癌細胞的最佳食物,而且糖份過多造成人體攝取過高熱量;奶精、奶油球找不出一點真奶,只有反式脂肪被驗出,雖然經常被媒體踢爆,但是民眾總是健忘。在國外近期研究報告指出,糖是致癌的物質,跟慢性疾病相當關聯。好咖啡:不心悸、能舒眠一般穀糧經過焙炒後,焦香中帶微苦,而咖啡因無色、無味、微苦,主要是因為咖啡中氯原酸的成分,經過焙炒而產生微苦的氯原酸內酯。所以,咖啡汁液會苦屬正常成分,但是咖啡豆在經烘焙焦糖化的過程中,果酸轉化和碳水化合物加乘產生的回甘,只有在原味時較能完全表現出來。簡單講,一杯好咖啡不可能讓會心悸者心悸;再晚喝,也不能影響您的睡眠,而且要能舒眠;不加任何甜味與香料添加物也要香甜回甘,咖啡絕對不會傷害到腸胃或造成胃酸過多;而且能加速刺激腸胃蠕動,輕鬆大量排出宿便。要健康,不只是重口感很多人排斥黑咖啡,覺得很苦怎會美味呢? 筆者父親就是其中一位,說那是中藥,苦! 不喝。可是在翁學長的好意邀請又不好意思不喝,再苦也喝了一杯,慢慢隨著時間過去,有一天發現他也能喝到三杯的量了,問他會苦嗎? 他說不會啊! 怎麼差那麼多? 因為他知道第一口忍一下,慢慢越來越好喝,到最後就能享受喉韻回甘的滋味,有時他甚至會說給我一杯咖啡吧! 原來他也迷上咖啡了。如果您周邊有朋友每天大量喝咖啡,而且是加甜味劑,不喝就沒精神,無法好好作息,那已經是上癮的傾向了。有很多例子,因大量喝甜味咖啡造成糖份過高,引起血糖失調,直到某天暈倒送醫,才在醫師的警告下,喝咖啡時改加入糖尿病患者用來替代蔗糖的木糖醇,而它的甜度與蔗糖接近,熱量約蔗糖的六成左右。木糖醇是從白樺、玉米、或覆盆子等植物中萃取,再經加氫還原而來。雖然在初期不需要胰島素來分解,但長期食用,還是會造成胰島素負擔,導致血糖升高;當然也曾有報導木糖醇的負面分析,其實木糖醇加氫就有負面的氫化作用。因此還是建議朋友,無論如何,嘗試黑咖啡微苦後的回甘,調整您的味蕾,選擇健康養生的咖啡吧。雖然筆者大力的推廣黑咖啡養生理論,但並不是每一杯黑咖啡都是養生的好咖啡,豆質的好壞,加上身體體質耐受力等因素,都有可能會讓人不舒服。如果您喝完咖啡有不適時就應停止飲用,多喝水代謝。但如果第一口苦味,就讓您忍不住加入甜味劑,那再差的咖啡都會因甜味劑的掩蓋,而在不知不覺中傷害身體。如同廚師料理時,因菜色鮮味不足而加入鮮味劑,您用餐完馬上會有口渴的感受一樣。但我們要的是健康,而不只是重口感。三杯咖啡享受理論幾次在咖啡課堂上和大家分享,基本三杯咖啡的享受理論,首先會請同學從第一杯第一口開始記錄味蕾感受,直到第二、第三杯喝完,每位同學彼此分享記錄中的三杯味蕾差異,幾乎每位都會說,第一杯第一口很苦;第二杯不苦、回甘很明顯;第三杯即明白為何很多人要喝原味咖啡了。原味咖啡擁有各種飲料中少有的濃郁、無糖卻持久的甘醇口感,長留口腔舌根。如果平時無糖不喝咖啡者,經過上課或連續三杯黑咖啡洗禮,接著給他一杯加糖咖啡,這位同學或朋友馬上會說:這是糖水,不是咖啡。從此改掉加糖及奶精的習慣。咖啡是多纖維性飲品食品的成分中只要含有酚類,就有抗氧化效果,咖啡、茶、蔬果都是。營養學家廣為提倡天天五蔬果是有根據的,那五種蔬果是需要多少量呢? 和各位分享,每餐蔬菜和水果各約一個拳頭大的量。多纖維性物質會將體內腸道自由基包覆以排出體外,被認為是腸道的清道夫,而咖啡也是多纖維性飲品。運動時呼吸加速,心臟幫浦大量輸送高含氧血液至全身,讓體溫升高,曾有醫學專家發現,人體長期體溫升高超過37.5度時會使體內癌細胞凋亡,約略可知保持天天運動者,為什麼會較健康且精神飽滿,因長時間體溫升高,運動提升了免疫力和抗氧化能力。運動讓體溫升高,加速毛細孔排汗,排汗是人體代謝途徑的一種,它具有排毒功能,如果各位的時間及環境無法允許運動,也可藉由泡熱水澡,讓皮膚出汗、排毒、保濕。而皮膚表層薄薄一層油脂保護裸露的毛細孔,展現美容效果。咖啡讓身體各器官活化,加速血管收縮、胃液分泌、腸道蠕動,快速排便同時排毒。在人體排泄器官中,腎臟為主要排泄器官,多喝咖啡會促進體內物質經生化作用,增加親水性,促進尿液排出,經由腎絲球體及尿小管被動與主動運輸分泌,快速將代謝產物排出,不致累積毒素,而血漿中的毒素,和代謝產物會運送到尿小管中,如不快速排出它會與小分子蛋白質結合,會使有毒代謝產物又再回收至腎小管,引起毒性產生,所以喝咖啡利尿,對人體排毒功能貢獻很大。其次,大腸排便如不順暢,導致便秘,腸道中水份被回收以致糞便乾燥,致癌糞素再度回抽利用,體態會變胖,皮膚無光澤,甚至粗糙,精神變差,癌細胞活躍,是年紀稍長女性常有的困擾,可以試試喝咖啡,每天五、六杯,任何時間皆可,它會刺激腸道、順暢排便。喝咖啡順暢排便的快感是很多人的寶貴經驗,尤其是配合早上運動,效果最明顯,保持每天兩次以上的排遺習慣,身體機能活化,基礎代謝率提高,筆者就是因此瘦身成功。咖啡的新鮮度與保管方法在媒體或書本中常看到說明咖啡熟豆要密封,那為何又要透氣閥呢? 其實咖啡生豆會呼吸,經過烘焙完成更會呼吸,吐出惰性氣體保護熟豆,是自然界中的奧妙。惰性氣體會自然天成,保護豆子新鮮度持久,會造成膨罐現象是正常的。豆子新鮮度高,熟成後馬上裝袋會有膨袋現象,這不是腐敗,而是保鮮現象。許多咖啡豆商似乎知道或不知道,為了不膨罐或膨袋,就讓烘完豆子跟空氣接觸,使惰性氣體流失,此時豆子也會吸收空氣中水分,如此就較難對咖啡熟豆保鮮。保鮮存放,簡單有撇步許多人會問咖啡豆如何保鮮存放,其實很簡單,首先看清楚烘焙日期,記載三個月內屬新鮮;包裝為密封、不透明;不接近熱源,室溫存放,不能儲放於冰箱,因為每次從冰箱取出打開,由於高度溫差,袋子裡外會馬上附著凝結的水氣,一而再的增加濕度,豆子就會不新鮮。筆者曾做過實驗,放室溫一到二個月和同時期儲放冰箱作對照,室溫中豆子香氣香濃不變;而冰存的咖啡香則淡淡的。一般咖啡豆會呼吸,同時豆子帶有油脂,如果將豆子冷凍或冷藏,會將豆子中油脂凍結而無法呼吸,導致風味流失。密封小包裝保有新鮮咖啡豆要小包裝,存放密封袋或密封罐,儘快泡完趁新鮮,但是我們也常看到有人為了低價省錢買大包裝,需要很長時間才能喝完,那已經不新鮮了。大袋中經常打開接觸空氣,讓細菌孢子跑到咖啡袋中,讓鮮度降低至腐壞而不知。新鮮豆子從外觀乾燥、香氣逼人,就很清楚新鮮度,讓人衝動馬上沖煮喝一杯咖啡。濾紙掛耳式鮮度難辨筆者對濾紙掛耳式咖啡較擔心它的鮮度難判別,磨成粉狀無法從豆子外觀判別鮮度,而且粉粒磨成時,咖啡香流失,所以掛耳式很難喝出好口感,只能方便解饞,很難解渴,它的成本高,包裝時手部接觸面積大,衛生也是問題。當然三合一或二合一咖啡內容物不營養,無法和新鮮烘焙豆子相比,但是掛耳式咖啡嘗味者的選擇,以及特別偏好這種口味的愛好者眾多,因為攜帶方便,沖泡也方便。延伸閱讀: 雙親失智 差點拖垮銀行經理家庭●書籍介紹健康喝咖啡:咖啡有益健康的神奇密碼【增訂版】作者:王神寶 出版社:晨星出版日期:2015/12/11作者簡介/王神寶致力於健康咖啡的推廣,舉凡大大小小的公益團體贊助咖啡免費暢飲,接受各單位邀請擔任咖啡研習講師,偶而出任電視劇、廣播推廣健康咖啡等,都有他的身影,其對健康咖啡的執著無人能比。學經歷:中興大學 食品暨應用生物科技學系 碩士亞洲大學 營養保健生技學系 學士現任富苑咖啡主題旅遊會管董事長現任中華民國青年創業協會總會長 中區會長
-
2020-04-16 名人.好食課
不是乳清蛋白!營養師:運動後吃這食物不鐵腿、更能強化成效
「運動是不是不能吃東西?更容易胖?」「運動後是不是要喝乳清蛋白?」「增肌減脂該怎麼吃?」這一兩年來,民眾運動比例越來越高,營養師在演講或寫相關專欄時,總是會被問到運動前後要怎麼吃才對,像是很多人追求運動前後的補充,開始吃低碳的運動沙拉、運動後喝乳清蛋白等。這次專欄要分享與破解常見的迷思,還有和大家分享容易忽略的營養素是什麼!不是每一種運動都需要運動補充的!這是最常見的迷思,很多人看了網路資料或是教練的分享,就覺得「對!運動就是要補充!」,但你有想過運動強度這件事嗎?如果只是快走個20分鐘、舉啞鈴練二頭肌練個5組各10下,這樣還需要吃嗎?沒消耗多少大卡就吃多了熱量,反而容易造成負擔喔!所以,重點會是在你的運動強度!如果運動的強度大於心率130-140,總運動時間超過一小時,消耗的卡路里約在200-300大卡以上,才真的需要運動補充!運動前該吃嗎?又該吃些什麼?一般而言,運動前會需要吃一點點碳水化合物的食物,像是小餅乾類的,整體熱量不要超過100大卡,這些餅乾不會佔據太多的胃部空間,避免劇烈運動造成的胃部不適感,而且小餅乾類會慢慢的釋放碳水化合物進入血液中,補充運動時所需要的血糖。營養師也建議在運動期間,除了需要持續少量的補充水分以外,也可以考慮喝無糖黑咖啡!黑咖啡中有咖啡因可以促進運動表現,讓你可以運動的更久!想增肌減脂,運動後又該怎麼吃? 吃高蛋白就夠了嗎?健身房裡幾乎每個人都人手一瓶乳清蛋白飲,彷彿只要吃蛋白質就夠了,但這個是錯誤的想法,要視運動的目的是減脂還是增肌而定。減脂的族群在運動後的飲食需要有優質的蛋白質,但要減少碳水化合物的比例,才可以好好的減掉脂肪,像是便利商店賣的茶葉蛋或一塊舒肥雞胸肉、無糖豆漿或是半包隨手包的堅果,不會有太多碳水化合物,又有充足熱量,都是減脂族群很好的補充來源。若是要增肌,人體需要快速的汲取胺基酸到肌肉中才能修補和促進肌肉生長,因此應該更重視足夠且快速吸收的碳水化合物,碳水化合物與蛋白質的比例約為2-4:1,才能促進胰島素分泌而幫助胺基酸快速進入肌肉中利用,建議可以攝取含糖豆漿、優格和香蕉,或是在運動後搭配堅果食用。由於堅果中的優質蛋白質,也可以幫助我們在運動後修復肌肉,堅果也是運動後不錯的選擇,例如含有果乾的堅果,或是買一盒含糖優格並撒上半包的堅果,也符合運動後增肌的補充原則,除此之外,營養師提醒大家,運動族群不只要關注蛋白質、碳水化合物,更要注意微量營養素的攝取!運動後吃堅果,補充微量營養素,讓你不抽筋、不鐵腿,更能強化運動成效!堅果不只是營養素補充,也具有抗氧化、抗發炎的效果,堅果含有oleic acid(油酸)、α-linolenic acid (α-亞麻油酸)等優質脂肪酸,研究顯示補充α-linolenic acid(α-亞麻油酸)可以與EPA等脂肪酸能協同降低發炎反應,並可能有助於增加肌肉強度和影響細胞對能量的利用效率,多吃一些堅果更是運動補充的好方法!而在過去有研究指出攝取堅果有助於提升運動的成效!2014年的研究(連結),讓運動員每天吃75克的杏仁果,並進行公路車訓練,結果發現有吃杏仁果的組別在同樣時間下可以騎更遠,代表吃杏仁果可以有更好的運動表現,且提高了身體對碳水化合物的利用率!運動族群一定有「鐵腿」和「抽筋」的經驗,鐵腿其實不是網路謠傳的乳酸堆積,而是發炎的症狀!過去也發現常攝取抗氧化物質可以有效避免鐵腿的症狀,像是補充足夠的維生素E,就能可能有效降低這種延遲性肌肉痠痛的問題(連結)。在抽筋方面,除了常見的鈣質不平衡會導致抽筋以外,鎂缺乏也很容易發生抽筋問題! 堅果的鎂含量也十分豐富,長期常態的攝取,就可以幫我們補充鎂離子,預防運動抽筋的問題。堅果是我們最常忽略的食物種類,維持平常和運動後都來吃點堅果,能幫助補充微量營養素,預防運動的問題,讓運動成效更好!營養師建議,挑選時要選擇包裝完整,才能避免油耗和脂肪酸氧化的問題,另外也要選擇有安心履歷標章,這代表食品廠可以做到溯源管理,讓消費者更安心!【本文獲好食課授權刊登,原文標題:運動前後怎麼吃? 營養師教你不可忽略的增肌減脂方法!】
-
2020-04-15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隔離通報有時間差 應建即時系統
「隔離通報,怎麼會有時間差?」針對日前清大有1例確診,及台師大2例確診導致全系停課,校方與疫情中心通報竟有時間差,以致帶病毒的學生趴趴走,引來外界質疑防疫有漏洞。事實上,從得知有案例確診,到接觸者被列為需隔離對象並開始隔離,這段時間內不受衛生局管制的時間與接觸史,恐成為防疫的高風險空窗期。當天確診隔天才公布3月24日,清華大學緊急宣布有確診者,相關接觸26名師生居家隔離,另外有20堂課改為遠距上課,但校方直到31日才採取行動,以致影響人數達900多人。然而,當時已知確診,校方24日一早也接獲衛生局通知,但疫情中心下午記者會卻沒有公布,而是晚間另外以新聞稿方式公布,不禁令人質疑,已掌握的資訊怎麼會出現時間差?對此,指揮中心曾表示「前一天晚上7到8點結算確診個案,隔天才公布,是讓疫調人員有時間去處理。」教務長焦傳金則表示,24日早上學校接獲新竹市衛生局通報,學校有26位師生跟確診者有密切接觸就立刻應變。只是學校一早就知道,下午也發了新聞稿,但下午的指揮中心記者會,怎麼沒有提及這一例?應建立SOP系統繼3月底台灣師範大學1名大四學生確診後,4月9日再增第2例確診,是首例確診者3名同寢室室友之一。台師大校方對外稱,3月30日深夜接獲首例確診通知後,即安排3名室友移出宿舍居家隔離;但該校行政人員透露,3人當晚只是搬到校內另一棟大樓住宿,且同樓層還住了其他學生,隔天才搬去校外防疫旅館。行政人員還說,30日晚上到31日之間,學校並沒有限制這3名學生的進出自由。而退房後是否有人陪同離校前往防疫旅館,校方也沒說清楚,造成危險的空窗期。對此,台師大人員和公衛學者建議,未來如果有學生深夜確診,指揮中心應建立一套SOP讓學校遵循,並明確提供相對應的防疫旅館,才能讓防疫更完備。隔離通知要即時事實上,不只通報確診者出現了時間差,就連包括與確診者接觸的需居家隔離者,在通報與進入隔離也有時間差。以澳洲音樂家為例,疫情中心宣布他確診是在3月5日晚間,同場採訪者曾主動詢問是否需要隔離?但直到3月6日傍晚當事人才接到隔離通知,並於3月7日早上開始居家隔離,時間差長達24小時以上。截至13日止,台灣居家隔離共逾8,500人,居家檢疫共逾11萬人。不但居家隔離有時間差,就連檢疫也曾發生「喝咖啡」風波,看來台灣防疫並非「幸運沒事」,而是早已因為時間差而現破口,以致民眾仍暴露在不特定危險之中。【更多精采內容,詳見】
-
2020-04-14 新冠肺炎.防疫懶人包
飲食防疫基本功:想儲糧或居家隔離時,這些你都做到了嗎?
你應該要知道的食事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迅速擴散,截至目前全球共累計超過150萬人確診。因此,各國政府鼓勵大家盡量減少社交活動,在家做好自我管理。不過,對於如何在疫情期間採購、製備食材、改善飲食習慣,成了現在須學習的新課題。從2019年底爆發的新冠肺炎至今尚未緩和,每天從新聞中還是可以看到確診人數仍持續增加中。2020年3月11日已被世界衛生組織(簡稱WHO)訂為「大流行(Pandemic)」,目前各國政府大多數也開始鼓勵大家盡量減少社交活動,在家做好自我管理。但是民以「食」為天,生活總是要過下去,對於如何在疫情期間採購、製備食材、改善飲食習慣,成了新課題。新冠病毒經過研究證實不會藉由食物傳染因過去曾經推斷過新冠肺炎的源頭可能是來自於以販售「野味」聞名的中國武漢水產批發市場,許多輿論紛紛指向恐怕會透過食用到「新型冠狀病毒(簡稱新冠病毒)附著表面的食物」而受到傳染,因而有民眾陷入恐慌。針對新冠病毒是否會透過食物傳播的疑問,歐洲食品安全局(European Food Safety Authority,簡稱EFSA)首席科學家Marta Hugas說明,以往相關冠狀病毒(例如嚴重的急性呼吸綜合症冠狀病毒(SARS-CoV)和中東呼吸綜合症冠狀病毒(MERS-CoV))的經驗表明,從未發生過食物傳播的案例,目前也沒有證據證實新冠病毒在這方面有任何不同。歐洲疾病預防控制中心(European Centre for Disease Prevention and Control,簡稱ECDC)也表示,雖然中國的動物可能是最初傳染來源,但新冠病毒的傳染途徑主要仍是人與人之間,通過人們打噴嚏、咳嗽或呼氣等飛沫傳播。烹飪前、進食前仍須注意如何清潔但英國飲食協會(British Dietetic Association,簡稱BDA)也表示,雖然目前無證據顯示新冠病毒不會藉由食物傳染,不過也無法確定該病毒是否會透過「接觸食物或食品包裝」感染到新冠肺炎。因此,BDA仍建議民眾遵循安全食品處理規範和製備過程中良好衛生習慣的建議,加強洗手和清潔。而WHO針對此次防疫期間的飲食也已發布相同預防性建議,例如:1、準備食物前,應先徹底洗淨雙手、清潔工作區及用具。2、將生和熟食物分開處理,防止交叉污染的可能性。3、在烹調時徹底將食物煮熟,避免食用生食。4、將食物保持在安全溫度下,低於5°C或高於60°C。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Food and Agriculture Organization of the United Nations,簡稱FAO)也指出,不應處理或食用不明原因死亡的野生動物的肉品,也應盡量避免食用未經烹煮的菜餚。若要預備儲備糧食,也應適量選擇適合儲存的食材或食品這次新冠肺炎爆發而引起的恐慌性搶購,聯合國兒童基金會(The United Nations Children's Fund,簡稱UNICEF)則提出了幾項選購食材的要點:1、選擇可冷凍的蔬菜和水果,保持攝取量。2、在沒有新鮮農產品的前提下,可選擇健康乾燥食品或罐裝食品(如蔬菜罐頭、豆干、穀物等乾貨)。3、儲存健康零食(如堅果、奶酪、果乾等等)。4、限制高度加工食品攝取量。此外,UNICEF也建議家長,趁著防疫期間漫長而無聊的空檔與孩童一起透過做飯、吃飯,除了聯繫感情外,也是從小建立良好健康飲食觀念的重要時刻!與此同時,BDA也提到,沒有必要儲存或購買比平時更大量的食物,以減少食材敗壞而浪費的可能性。BDA建議可優先消耗易腐爛的食材,保質期較長的食材或較新鮮的食材可先放置陰涼處,讓出更大的冰箱空間給易腐敗的食物儲存。自我隔離期間應健康均衡飲食針對居家檢疫或自我隔離期間的民眾,WHO歐洲分部提出的「自我隔離期間飲食及營養指南」,提供最佳的飲食建議。1、限制鹽的攝取量在新鮮食物供應量可能會減少之下,必要時只能依賴罐頭食品或加工食品,然而這類的食物中都含有高量的鹽分。由於WHO建議每日攝取的鹽少於5克,因此在烹煮食物的過程中應減少或不加鹽,甚至可以考慮漂洗罐頭食品(如蔬菜或豆類),也就是將罐頭食材取出後稍加以煮沸過的水調整鹹度。另外,WHO提醒醃製食品同樣經常含有高量的鈉,如果想增加菜餚的風味可以改用新鮮或乾燥的藥草或香料。2、限制糖的攝取量想吃甜的食品時,新鮮的水果應是首要選擇,而不是冷凍水果、果汁或罐裝水果。想吃其他甜點時,需確保它們的糖分低且熱量少。另外,也要限制添加進入菜餚或飲料中的糖或蜂蜜量。3、限制脂肪攝取量WHO建議將總脂肪攝入量限制在總熱量的30%以下,其中,飽和脂肪不應超過10%。因此應使用較少的油或不使用食用油的烹飪方式,例如蒸、炒或烤,且改用不飽和脂肪油烹煮。此外,儘量避免食用反式脂肪的食品,例如加工食品或油炸食品,必要時可選擇加工程度較低的食品。4、攝取足夠的膳食纖維膳食纖維有助於消化,且能維持長時間的飽足感。WHO建議所有餐點都應包含蔬菜、水果、豆類及全麥食品(如燕麥、藜麥等),而不是白米飯、白麵包等精緻醣類。5、補充足夠的水分足夠的水分補充對於保持健康至關重要。以喝水代替含糖飲料,是限制糖和過量卡路里攝取的最簡單方法。為增加口感,可添加新鮮或冷凍的水果片,以及黃瓜或香草等香料。另外,盡量避免飲用大量濃咖啡及濃茶、含咖啡因的軟性飲品和能量飲料,以避免對睡眠產生負面影響,長期可能導致免疫功能下降。6、避免飲酒或減少飲酒量酒精不但會影響精神及產生依賴性,造成生理功能消耗、損傷,甚至會削弱身體的免疫力。因此WHO認為,大量飲酒會破壞身體應對傳染病(包括新冠肺炎)的能力。此外,酒精還會使某些藥物無效,同時增加其他藥物的效力和毒性。整體來說,目前尚未證實新冠病毒會由食物傳播,但保持良好的衛生習慣及維持均衡飲食,仍值得我們在防疫期間特別注意與遵守的原則。延伸閱讀▶時時擔心中標、讓心好累!新冠肺炎讓這些食材成為熱門關鍵字▶防疫新冠肺炎,除了戴口罩更要「均衡飲食」顧好免疫力!▶新冠肺炎疫情衝擊下,增強免疫、促進肺部健康的保健品銷量持續增長!參考資料▶COVID-19 / Coronavirus - Advice for the General Public▶Easy, affordable and healthy eating tips during the coronavirus disease (COVID-19) outbreak▶Q&A: COVID-19 pandemic – impact on food and agriculture▶Food and nutrition tips during self-quarantine▶How COVID-19 Spreads▶What is the mode of transmission? How (easily) does it spread?(本文獲「《食力》」授權轉載,原文刊載於此)
-
2020-04-13 養生.聰明飲食
常常失眠睡不好?睡前吃5種小點讓你一覺到天亮
現代人生活忙碌,步調緊湊,為了工作,往往睡眠不足,小心壞了健康。為了更好的睡眠,營養也與良好的睡眠品質息息相關,營養師Kristin Kirkpatrick表示,富含維生素B6,B12和葉酸的食物,會影響血清素分泌─有助增加睡眠品質,快快看看營養師建議的5種助眠食物。1複合型碳水化合物複合型碳水,如全麥麵包、燕麥、全麥餅乾和糙米。避免使用富含單醣的碳水化合物,包括麵包、麵食、甜食(如餅乾、蛋糕和其他含糖食品),這類食物傾向降低血清素水平,不會促進睡眠。2瘦肉蛋白瘦肉蛋白包括低脂乳酪、雞肉、火雞和魚。這些食物的色氨酸(tryptophan)含量較高,有助增加血清素的濃度。另外,避免攝取高脂乳酪、雞翅或炸魚,這類食物消化時間較長,讓你不容易入睡。3好脂肪不飽和脂肪酸不僅有助心臟健康,還可以改善血清素水平。例如花生醬和堅果(如核桃、杏仁、腰果等)。避免攝取含有飽和脂肪酸和反式脂肪的食物,例如炸薯條、薯片或高油脂零食,恐使血清素降低。4飲料睡前喝一杯溫牛奶或花草茶有助睡眠,例如洋甘菊或薄荷茶。至於含咖啡因的飲料,Kristin Kirkpatrick建議難以入睡的人,在下午2點之後就不要再喝咖啡因飲料,因為咖啡因影響因人而異,但對這類人而言,即使是最少量咖啡因都會讓人睡不著。5新鮮藥草新鮮藥草對身體有鎮定作用。例如,鼠尾草和羅勒所含的化學物質可減輕緊張感並促進睡眠。Kristin Kirkpatrick建議,試著用鼠尾草和羅勒自製義大利麵醬,這很容易做到,自製調味醬的糖度往往比較低。但是,晚上應避免使用紅辣椒或黑胡椒之類的草藥,它們過於刺激。助眠小點心 營師師推薦這樣吃1香蕉配低脂優格。2低脂茅屋起司配全麥餅。3全麥餅乾塗花生醬。4蘋果配低脂優格。參考資料:1.5 Foods That Help You Sleep(圖文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延伸閱讀: 睡覺也要有儀式感! 專家分享5招讓你更好入眠 失眠不只是睡不著! 5種睡眠習慣都會搞壞心情、傷身體
-
2020-04-13 科別.消化系統
清除毒素、維持腸道健康,一天該喝多少水?醫師解答
【文、圖/選自聯經出版《斷食3天,讓好菌增加的護腸救命全書》,作者李松珠】每天都有各式各樣的毒素進入人體,即使只食用來自完全沒有懸浮微粒、無汙染的地區所生產的食物,也無法徹底從根源封鎖毒素的入侵。況且近來環境公害越來越嚴重,到處都是加工食品,市面上充斥著各種運用化工技術製成的生活用品,如此一來,更難避免毒素的入侵。既然我們無法完全阻止毒素入侵體內,最好的方法就是清除進入體內的毒素,而維生素與礦物質就是解毒所需要的營養。若要將維生素和礦物質送到需要解毒的地方,就會需要水,將毒素與老廢物質排出體外,水也扮演極為重要的角色。大多數人都知道,為了健康一定要多喝水,但只有少數人每天會喝到足夠的量,若很少喝水,就會在不知不覺間進入慢性脫水的狀態。此外,許多人不知道究竟該怎麼喝水?該喝多少水才夠?因此,喝水前一定要了解「如何喝水」,這樣才能有效清潔腸道,並維持健康。一天該喝多少水? 答案是「兩公升」想清除毒素、維持腸道健康,一天究竟要喝多少水呢?雖然精確的分量會因為體重、性別和年齡而有些微差異,但平均來說,一天喝兩公升的水最恰當,大約等於八個馬克杯的分量。「我幾乎不喝水,但測量身體組成分析(In Body)時,體水分率還是很正常。」聽到我說一天至少要喝兩公升的水時,偶爾會有患者如此反問。最近很多健身房都會添購In Body 測量儀器,這台機器可以測出體水分率、體脂肪、肌肉量等資訊,對健康管理很有幫助。但我們應該要了解「何謂體水分率?」體水分率是指肌肉內含的水分,肌肉有七○至八○%是水,這些不是喝了水就會馬上增加的水分。但如果水喝得太少,這些水分很快就會消失。所以可以理解成一旦肌肉量增加,水分也會增加;肌肉量減少,水分就會跟著減少。一個人每天會消耗兩公升的水,因此也需補充兩公升的水分。仔細思考,人體到處都需要水。從嘴巴喝進去的水,會依照食道→胃→腸→肝→心臟→血液→細胞→血液→腎的順序循環。食道、胃、腸是必須維持濕潤的器官,黏膜要濕潤,食物才能順利通過,器官才能發揮正常功能。尤其腸胃為了分解、消化、吸收食物所分泌的各種消化液,也不能沒有水分。此外,肝臟和心臟的肌肉水分含量也很高,所以若是缺水,這些器官就無法發揮正常功能。眼球、支氣管、女性生殖器內也都有黏膜,這些地方都需要水。血液更是如此,一旦缺水,血液會變黏稠,循環會變差,從結果來看,會導致營養和氧氣無法正常供應給細胞。此外,水也會循環全身,負責清除老廢物質與毒素,最後變成尿液排出體外。由嘴巴進入體內的水分,有很大一部分會在循環全身一圈之後,再次排出體外。部分會儲存在肌肉、血液或細胞中,但大部分的水都是用完即丟棄,而這些水就相當於兩公升的分量。如果每天無法喝足兩公升的水,又會如何呢?身體會慢慢調節水量,並開始消耗體內的水,以維持身體的運作。甚至會把原本應該要排出體外的汙水,再重新拿回使用。但這也是有極限的。如果持續不補充水分,就會開始慢性脫水,皮膚開始變鬆弛,各種新陳代謝也變差,並出現消化不良、便祕等問題。任何一種飲料,都無法代替「水」「我雖然不太喝水,但是經常喝咖啡或茶。」「我喜歡喝湯,所以吃飯時一定會配湯,湯也是水吧?」雖然咖啡、茶、湯都是水分,但這些水分是「最好不要喝的水」。首先,咖啡或綠茶是含有咖啡因的飲料,有利尿作用,反而會將水分排出體外。許多人將咖啡當成水飲用,但越是這樣,身體就越缺水,喝下含有咖啡因的飲料,就必須喝加倍的水。湯品中含有很多鹽分,所以也不屬於健康的水。攝取過多的鹽,血液中的鹽分就會變多,吃得太鹹就會讓人需要喝很多水,這是身體為了調整鹽分含量過高的血液濃度,而出現的正常反應。所以吃得太鹹反而會使你需要喝更多的水,對身體更無幫助。最好的水是乾淨且富含礦物質的水,淨水器濾過的水或是礦泉水皆可。但淨水器使用逆滲透過濾,不只會去除水裡的雜質,同時對身體有益的礦物質也會被去除,所以不算是健康的水。當然,淨水器過濾的水還是比被汙染的水或含咖啡因、鹽分的水好,但既然要喝,還是喝乾淨且富含礦物質的水較好。沒有任何一種飲料能代替水。市面上販售的飲料,大多糖分含量過高,可能會引起胰島素阻抗性。如果真的無法一天喝兩公升的純水,那就在水中加些水果乾吧!最近市面上開始販售能加在水中的水果乾,只要適量添加,就能幫助每天輕鬆飲用兩公升的水。
-
2020-04-12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黨團防疫/國民黨主席江啟臣勤練洗手功 防疫做好做滿
國民黨主席江啟臣在臉書PO出「正確洗手七步驟」短片,輕快完成「內、外、夾、攻、大、力、腕」口訣。他說,日常生活防疫做得最周到就是勤洗手,加上隨身帶洗手液或酒精,應付每天滿出來的行程。酒精搓手 指甲指尖不放過江啟臣四月七日拜訪台中市議會國民黨團,結束行程走出門口,議會駐衛警說,一兩個月來,只有江主席是進出議會大門都要拿酒精搓手,連指甲、指尖都不放過,看得出是常年培養的洗手消毒習慣,不是因疫情才做。江啟臣說,這陣子不論參加活動、接見外賓,還是拜會地方重要人士,自己貫徹「拱手不握手」的防疫指引,盡可能避免與人肢體接觸。但免不了碰到民眾,江啟臣隨身的防疫小物就是酒精噴霧瓶,只要與人接觸或會面前,他一定戴上口罩,用乾洗手或酒精消毒雙手,保持適當的交談距離。江啟臣表示,他習慣隨身攜帶一小瓶酒精及次氯酸水,在辦公室、車上也有準備,無論在行程前還是結束後,都會消毒雙手,保護自己之餘也要保護別人。除此,防疫期間回家,都會把外套掛在戶外通風處,接著洗手再入內,他認為,防疫措施不僅要「做到」、還要「做好。」睡夠是奢侈 多走路多喝水新冠肺炎可能攻擊免疫力弱者,江啟臣說,他要把各縣市議會跑一遍,與民代座談,行程滿滿。他一天只能睡五個小時,且經常被手機的鈴聲、LINE的呼喚吵醒,在車上假寐也無法安穩,因一整串的問題待回,要睡夠是奢望。為維持睡眠品質,把握時間能睡就睡。江啟臣服役的兵種是俗稱水鬼的「海龍」蛙兵,讓他多年來保持運動習慣,打好身體底子。雖然最近爆累, 但睡一覺起來又是一尾活龍。他說,現在沒時間運動,所以「能走就走」非必要少搭車。江啟臣每天面對不同的人、不同的問題,問他老婆是否會為他「食補」?他說,要抓緊時間,每餐不是一個飯盒就是一盒水餃,填飽肚子好幹活,沒有所謂的抗疫飲食,不過他愛喝咖啡且多喝水,加速代謝。
-
2020-04-11 橘世代.健康橘
張曼娟:照顧者才懂的旅程「辛苦也幸福」
張曼娟成為照顧者邁入第5年,父親思覺失調、母親失智、雙親因年老身體功能陸續退化,她從一開始的驚慌失措,到如今的篤定安心,在公開場合、在個人粉絲專頁,張曼娟成為「照顧者們」的傾訴者、相知者。這些都是她一路走來,跨越無數照顧的「艱難時刻」後,終於找到稍微平衡自我與照顧的姿態。一開始都自己來 負面想法上身初為照顧者時,張曼娟1天的生活是這樣的:7點起床到市場買菜、煮午餐;8點幫母親洗頭洗澡,安頓兩老吃飯,有時要上網幫父母掛號、陪父母跑醫院;下午,父母託給外籍看護,她開始工作,演講、上通告、小學堂事務等等;一直到晚上9點後,父母睡了,她才有時間讀書寫作。夜裡,父母親不時醒來,張曼娟也跟著起床,常常一夜5、6次,然後天就亮了,「我經人體實驗證明,只要超過1周睡眠這樣中斷,你後來都無法睡覺,嚴重失眠、不想吃東西、內分泌亂七八糟」,張曼娟苦笑,連續2、3周後,她覺得被徹底摧毀。張曼娟陪父母看精神科,明明是陪病的角色,醫師卻語重心長對她說:「妳要把自己照顧好喔!」因為醫師看過太多帶長輩來看診,半年後卻自己罹患憂鬱症的例子。那時,張曼娟的確覺得自己有憂鬱症,動不動就流淚,很多負面想法,「我不知道撐不撐得下去?」「也許我先走了,再看看事情會怎麼發展?」負面的情緒與精神科醫師的關心同時出現,她打起精神提醒自己,「不行,我要把自己照顧好」,有時是去咖啡廳好好吃頓早餐、有時和朋友聊聊天、有時給自己一個小旅行。四面八方支援網 我知道我不孤單所幸與照顧者重擔同時到來的,是來自四面八方的關心與協助,形成支援網,幫助張曼娟度過照顧風暴,讓她沒有手足支援的這類 「獨力」照顧者,不那麼孤單。父親倒下後,相識40多年的老鄰居天天來陪父親聊天,原本沒那麼熟的同社區的伯伯也每天主動來敲門,「要不要出去散步?」而張曼娟幾個多年的好朋友,總是說「我都在,有需要隨時找我」。還有,後來她找到的第2個外籍看護阿妮中文流利,跟父母親溝通良好,在家裡甚至像個小女兒,很多時候爸爸不聽張曼娟的話,阿妮撒個嬌,爸爸只好乖乖聽話「喔,好」。張曼娟的父親最終從被照顧者成為張曼娟的幫手。最糟時連路都無法走,但生病5年後,如今可以拄著拐杖趴趴走。張曼娟歸功於父親「革命軍人」的性格,不願意被打倒的意志,讓他復健時無比堅持,自己的狀況改善後,也拖著另一半一起散步、曬太陽,延緩了母親的惡化,「我非常感謝他,雖然我成為照顧者是因為父親,但是後來他卻成為了我的幫手」。跨越一個個照顧的艱難時刻,相較於5年前,現在的張曼娟,比較懂得照顧自己、鼓勵自己,然後驕傲的說出:「可以成為父母的照顧者,是我今生最榮耀的身分,我是張曼娟!」 【張曼娟系列報導】。張曼娟:沒有一個時刻讓我覺得,此刻最好。張曼娟:「長照2.0應該留給更需要的人!」 沒想到,這真的不只是錢的問題...。張曼娟:人生很少有事情可以自己作主,生死大事自己作主,簡直太奢華、太幸福了!。「一間小屋與友為鄰」張曼娟:無子老後,不憂不懼留言就有機會獲得張曼娟最新力作「以我之名:寫給獨一無二的自己」立即參加:https://bit.ly/2V3qbtD 致照護者│填問卷抽好禮 因為愛而成為「照顧者」,不要讓這份愛壓垮自己。我們希望透過調查可以聆聽照顧者們的聲音,讓照顧者知道你不是自己一個人。(提交問卷即可兌換贈品)《照顧者生活調查》立即填寫:https://bit.ly/3cH97iM
-
2020-04-11 橘世代.健康橘
想睡得更好 上床前做對3件事
睡眠不僅能讓身體休息,也是大腦構成新神經連結的時候,對於學習與記憶力非常重要,對身體健康和情緒狀態亦有重大影響。然而隨著年齡增加,睡眠模式會改變。最重要的變化包括連續睡眠減少(醒來的次數增加)、最深層睡眠階段減短或喪失、打盹次數多了,往往在被窩的時間也更多了。健康老年人的睡眠研究也看出一些性別差異:老年男性的睡眠維持能力比老年女性差,不過年齡較大的女性比起男性,更可能有睡眠問題與服用安眠藥習慣,這可能是因為她們比較願意說出自己的擔憂,也可能因為她們對睡眠品質和睡眠不足問題比男性更敏感。規律運動 避開睡前3小時既然睡眠、記憶、身體健康和情緒穩定之間有重要關係,如何才能影響睡眠讓身體更健康呢?歸根究柢就是配合自然晝夜節律,善用自然睏倦期。需要睡覺時,最好避開讓你保持清醒的因素,如光線或是咖啡因,同時採取減壓措施,創造適眠環境。規律運動對睡眠影響很深,能幫助人更快入睡,睡得更安穩。不過運動時間很重要,睡前3小時以內別運動,因為運動會提高體溫、意識和警覺。運動也有助於調整睡眠周期,例如,早晨在陽光下運動,有助於晚間睡得更香甜。睡前喝酒 反而更容易醒酒精和咖啡因都會干擾睡眠,睡前至少3小時限制酒精,酒精會減短深度睡眠和快速動眼睡眠的時間,增加醒來次數,進一步破壞睡眠。此外,酒精會使睡眠呼吸中止狀況加劇。親密關係 千萬別太激情睡前和愛侶做愛是令人愉快的助眠方式,不過太激情的情境顯然反而會干擾到睡眠。如果上床睡覺30分鐘後,還是輾轉反側,無法入睡,就下床做些沒有刺激性的活動,等到覺得睏了,再回床上睡覺。午餐後有點睏倦,是生理睡眠周期的正常特徵,白飯、白麵包等高碳水化合物食物,或是含糖含酒精的飲料會讓人更容易覺得累。但不是每個人都會有這種警覺性短暫降低的感覺,尤其是在咖啡因過量或工作壓力大的情況下。如果你午餐後想睡覺,20~30分鐘的午睡會使你精神煥發,不會打亂夜間睡眠周期。不過長時間的午睡或傍晚小睡可能會破壞睡眠覺醒周期,讓失眠更嚴重,起床時,也會有一種迷茫和迷失方向的感覺。(本文摘自《老的藝術:高齡醫學權威的身心抗老祕方》,天下文化出版)看更多報導:《橘世代》【更多關於「睡覺」大小事↘↘↘】。陶晶瑩步入半百「保養之道」 寧不賺錢也要早睡。如何讓肌肉休息?睡眠品質是關鍵!。睡眠不足小心每天多吃2碗飯!。女性如捍衛自己的睡眠主權? 歡迎加入橘世代社團 一群關愛自己、健康生活的熟齡世代,用橘世代的熱情彼此鼓勵打氣,分享養身保健、家庭關係、更年期保健與健康飲食等資訊,為第二人生做足功課,活出精彩活力!【我要加入專屬社團】打造亮麗熟年!
-
2020-04-10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消基會:連鎖超商、咖啡店 僅2成店員調製咖啡前洗手
新冠肺炎疫情延燒,公眾場所防疫措施尤為重要,消基會日前進行「連鎖超商及連鎖咖啡店防疫措施調查」,發現僅不到2成的連鎖超商及連鎖咖啡店店員會在製作咖啡前洗手、消毒手部,3成8在店內備置酒精供民眾使用,店員配戴口罩比例則最高,有7成6。消基會在3月6至26日針對北市、新北市、桃園市、台中市、嘉義縣、南投縣、台南市、高雄市、花蓮縣等9縣市、192家連鎖超商及連鎖咖啡店進行防疫措施調查,檢視人員衛生管理上,店員製作咖啡前是否洗手或消毒手部、以及配戴口罩,其次,店家是否提供酒精或消毒用品供顧客使用。消基會指出,根據調查結果,連鎖超商及咖啡店防疫措施的整體表現,以店員製作咖啡前有洗手或消毒手部的比例最低,僅佔19.3%、店內備有酒精供民眾使用的比例為38%、店員配戴口罩比例則達76.6%。其中,調查顯示,當店內僅1名店員身兼收銀與製作咖啡,只有16.7%會在製作咖啡前清洗或消毒雙手; 當店內有兩名(含)以上店員時,收銀與製作咖啡人員會相互支援,店員作業前先洗手也只提升至19.5%,但如果兩名(含)以上店員有明確分工,就會有22.7%店員在製作咖啡前清洗或消毒雙手,未洗手或消毒雙手則降至59.1%。消基會說,從結果可發現,如果店員人力在收銀與製作咖啡分工有重疊時,人員施作飲料前的雙手洗淨或消毒未執行率超過7成6以上,可改善的空間很大。消基會提醒,當店內只有1名員工,須身兼收銀與製作咖啡工作,又或店內有2名以上員工,收銀與製作咖啡雖有分工,但仍相互支援,員工還是會接觸紙鈔和銅板,特別是超商員工尚有補貨、整理貨架商品、清潔賣場等任務,都會增加手部汙染風險,鈔票更可能是病毒的傳播媒介之一,因此調製飲料前的洗手或消毒工作是否確實,值得關注。消基會呼籲,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應同步提升餐飲業防疫措施等級,強制要求食品從業人員自主健康管理、配戴口罩並依規定作業前清潔雙手,落實飲食環境清潔,並加強政策宣導、輔以稽查;餐飲業者也應確實執行防疫工作,加強店內環境與桌椅消毒、落實人員每日自主健康管理及體溫量測措施、人員全面施戴口罩與固定清潔雙手、備酒精供顧客使用。至於針對連鎖超商、連鎖咖啡店人員衛生管理不足,消基會建議各縣市衛生局加強輔導、管控,業者就店員人力較少的班別,也應盡快檢視、自主改善。
-
2020-04-10 科別.消化系統
膽出問題可能是4種疾病,其中這2種惡性高!
65歲的陳先生近日右上腹經常悶痛,尤其飯後更明顯,擔心是不是長了「壞東西」,到醫院接受腹部超音波檢查,原來是膽結石作崇,醫師建議他開刀切除膽囊。他跟朋友老王一談起,沒想到老王說他前陣子也因為檢查出膽息肉去動了切膽手術。陳先生才知道,原來這麼多人都有膽疾的困擾啊!要了解膽囊相關疾病,得先了解這個器官。膽囊是像氣球一樣的袋狀器官,屬於膽道的一部分,位於人體的右上腹部、肝臟的旁邊。廣義來說,膽道包含肝內膽管、肝外膽管以及膽囊。成人肝臟一天可製造、分泌出500至750c.c.的膽汁,透過膽管流通儲存於膽囊,當食物進入腸胃後,膽囊收縮、分泌出膽汁注入腸道幫助消化。膽最常見的問題就是膽結石、膽息肉,最嚴重的就屬膽囊癌、膽管癌了。整體來說這4種疾病互有關聯、症狀類似,多以發燒、黃疸、腹痛表現,不容易分辨,若有不適症狀應就醫檢查,以對症治療。若是高危險群應該定期接受健康檢查,有助於早期發現病情。【膽結石】與膽汁鬱積有關膽結石是最常見的膽囊疾病,成因是膽囊沒能將膽汁排除乾淨,而使膽汁鬱積在膽囊中,時間過久,膽汁濃縮,在膽囊內形成結石。一般來說,膽結石好發於女性,尤其是懷孕次數較多的女性。另外,服用含有雌激素的藥物、有膽結石的家族史、60歲以上長者、肝硬化病人、飲食太過油膩或含太高的膽固醇、快速減肥、食物中的纖維含量太少,以及糖尿病、肥胖患者,都屬於高危險群。一旦發炎疼痛或結石太大建議切除膽結石多半沒有明顯症狀,8成以上的患者有膽結石卻不自覺,通常是定期健檢或接受腹部超音波檢查時無意中發現。一旦症狀發作,通常是右上腹或上腹部鈍痛,特別是在飽食之後、膽囊收縮時更易發生。疼痛可能放射到右背或右肩胛骨,疼痛持續的時間約1~5小時,不會因為排便、姿勢改變、服用制酸劑或嘔吐而減輕疼痛。有時會合併打嗝、嘔吐、腹脹等症狀,嚴重時因為結石塞住膽囊出口使膽汁無法排出,因而有膽囊腫大、發燒、黃疸、灰白便、甚至細菌感染引發敗血症等急重症。有症狀的膽結石應該考慮手術切除膽囊。沒有症狀的膽結石,只要觀察即可,每年發作產生不適的機率僅1%,以下情況建議切除膽囊:◎結石大於2公分。◎膽囊沒有功能或膽囊出現鈣化,有這些現象的病人,是膽囊癌的高危險族群。◎脊椎損傷,腹部沒有知覺的病人。◎鐮狀細胞性貧血病人,無法分辨疾病造成的疼痛或膽囊發炎。◎容易有手術併發症的病人,提早切除為宜:如肝硬化病人、兒童和糖尿病患者。【膽息肉】良性居多若超過1公分建議切除膽囊「膽息肉」就是膽囊內長息肉,好發於肥胖、慢性B型肝炎帶原者、60歲以上、血清膽固醇濃度高、有代謝症候群的族群。大多沒有症狀,除非部分脫落的組織阻塞膽管,才會造成發炎疼痛、急性膽囊炎、阻塞性黃疸和胰臟發炎等症狀。膽息肉大多數為良性,最常見的是「膽固醇息肉」,通常小於1公分、大多為有細柄的息肉(sessile polyp),常見為多發性,非單一顆,通常不會轉變成惡性腫瘤。另外有一種屬於「發炎性息肉」,與膽結石有關,膽結石不斷刺激膽囊壁,造成黏膜增生,這種類型的息肉多小於1公分,轉變成惡性腫瘤機率低。不過若當膽囊壁發炎反覆、上皮細胞不斷增生,也有可能變惡性,要加以留意。一般觀察,如果息肉的底部寬、沒有柄,直接吸附在膽囊壁上,多數是膽囊壁細胞病變增生,較有惡性可能,且多數是單一顆。如果是很多小小顆(小於1公分),有柄、類似女王頭那種形狀,良性的機率高。膽息肉大多沒有症狀,通常是透過影像學檢查,如超音波、電腦斷層和內視鏡超音波等,或膽囊切除後的病理檢查發現。如果膽息肉小於1公分,看起來不像惡性,也沒有症狀,可以追蹤就好,建議6至12個月追蹤一次超音波。至於已有症狀、或息肉超過1公分、或合併有膽結石或原發性膽道硬化症的病人,以及合併其他惡性膽息肉的危險因子如膽囊鈣化、單一息肉、息肉底部沒有細柄、有糖尿病者,或是追蹤起來息肉有愈來愈大趨勢者,則會建議切除膽囊,避免癌化。【膽囊癌】無聲無息 發現多已晚期膽囊癌的原因並不那麼明確,有可能是膽結石或膽囊炎,長時間形成膽囊黏膜上皮增生癌變。早期的膽囊癌大多沒有症狀,很多早期發現膽囊癌的患者是開膽結石、膽囊切除時意外發現,這類「幸運」的患者因為能夠開刀、預後較好。目前醫學上治療膽囊癌以手術切除膽囊為主,不過由於大多數膽囊癌都是晚期才發現、癌細胞已經由淋巴擴散轉移至肝臟或其它器官,難以手術清除乾淨,許多患者更因為腫瘤過大阻礙膽汁排放,併發嚴重黃疸,處理上以緊急置放支架引流,減輕黃疸後,再採取化學治療和放射線治療,但預後多半不佳。醫學歸納膽囊癌的危險因子如下:1.膽結石過大:70~90 %膽囊癌病人都合併有大於3公分、有症狀、時間長的膽結石。2.膽囊腺瘤和膽囊腺肌增生症:近年來很多資料已公認膽囊腺瘤是膽囊癌的癌前病變,約有10%~30%的膽囊腺瘤可以演變成癌,特別多見於直徑大於1.2公分的腺瘤。3.膽囊鈣化:易伴發膽囊癌。4.原發性膽道硬化症。5.膽囊慢性發炎。6.慢性感染沙門氏菌或幽門螺旋桿菌。7.先天性膽道囊腫。8.不正常的膽管胰管接合:這會使胰液長年倒流到膽囊,造成慢性發炎。9.經常曝露於致癌物之中:例如多氯聯苯、戴奧辛等致癌物,也有研究顯示吸菸與膽囊癌有關。10.肥胖。11.高血糖臨床上會建議,若檢查出過大的膽結石或有惡化傾向的膽息肉,或膽道先天結構異常者,建議「防患未然」切除膽囊,如果又合併上述危險因子,更該積極處理。【膽管癌】輸送膽汁的通道長腫瘤膽管癌雖少見但卻十分惡性。膽管是膽汁運送的通道,依據所在位置,又分為肝外膽管、肝門膽管與肝內膽管,因此發生於這些部位的癌症統稱膽管癌,癌變的原因與膽管的反覆發炎有關。肝內膽管癌因位置在肝臟內,初期症狀不明顯,多半腫瘤很大才有症狀,預後較差;肝外膽管、肝門膽管癌則因為位置的關係,腫瘤長到1、2公分就可能出現黃疸,相對之下較易早期發現。膽管癌的症狀包括黃疸、皮膚癢、體重減輕、食慾不振、發燒和腹痛。治療方式以手術切除為主,將遭受癌細胞侵犯的膽管及周遭器官組織切除乾淨。對於有復發疑慮的病人,再輔以化學治療、放射治療。但因難以早期發現,能開刀的病患不多,不能開刀的患者5年存活率約只有20%。若有以下情況者,可能是膽管癌的好發族群,建議定期接受健康檢查:1.罹患容易反覆造成膽道發炎的疾病如潰瘍性大腸炎、膽道結石等。其他容易造成膽管炎的疾病還有:原發性膽道硬化症、膽道囊腫、肝硬化、肝臟寄生蟲等。2.膽道與胰臟接合處異常。3.接觸戴奧辛、亞硝胺、多氯聯苯等有害物質,在橡膠工廠、汽車廠等工作的員工特別要注意。4.慢性B型肝炎帶原者。5.酒精濫用。6.糖尿病。7.肥胖。8. 60歲以上的長者。9.有膽管癌家族史。膽管癌的檢查以影像學檢查為主,包括超音波、電腦斷層、核磁共振、內視鏡逆行性膽管攝影、經皮穿肝膽道攝影。也可以抽血檢驗腫瘤指數CEA和CA19-9,不過僅能供參考,準確率只有2至4成。膽囊切除後 建議少油、少量多餐若基於上述疾病必須切除膽囊,很多人都會擔心,膽囊沒了會怎樣?其實膽囊切除後的症狀因人而異,膽囊最大的功能就是儲存膽汁,一般來說,切膽後因膽汁缺乏膽囊的調節,初期會容易腹瀉,所以飲食上要注意低油、低膽固醇、高纖維、避免含高濃度咖啡因及糖分的飲食,盡可能少量多餐。一段時間後身體適應了,大多數就會恢復正常,即便「沒膽」也能夠健康生活。〔Q&A/疑惑解除補給站〕Q:聽說膽囊癌是很惡性的疾病,那麼預先切除膽囊是否就不會罹患膽囊癌?有人這麼做嗎?A:膽囊對消化有幫助,如果沒有危險因子,不建議預先切除,畢竟手術本身也有風險,且拿掉膽囊的患者有部分會腹瀉、消化不良,影響生活品質,所以臨床上不會隨便拿掉膽囊。Q:膽管癌是肝癌的一種嗎?A:膽管癌是肝臟原發性癌症的一種。但是膽管癌與肝細胞癌(一般俗稱的肝癌)不同,癌細胞型態不同,藥物反應也不同,肝癌細胞多數經由血液循環擴散、膽管癌主要是經由淋巴系統擴散。【本文轉載自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好心肝會刊》第78期(2017-04-15出版),原文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