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2-08 癌症.頭頸癌
搜尋
吸菸
共找到
848
筆 文章
-
-
2019-12-03 新聞.健康知識+
定期全身健檢無法減少死亡率?醫師4點詳盡分析
近日演藝圈最大的新聞是,男星高以翔不幸在工作時猝逝。其中有個報導的標題是:「高以翔驚傳猝逝!經紀公司老闆痛哭:才剛做健康檢查」。坦白說就算不是剛做完健檢,這樣年輕健康的人突然猝逝很難不令人感到意外。但這篇新聞的下標確實點出了一個值得探討的問題:定期身體健康檢查,是否真的能降低死亡率呢?健檢到底有沒有用?這個問題不僅很難三言兩語下結論,而且也非常敏感。筆者本人平常也會在醫院的健檢中心工作。如果說健檢當然有用,好像是在變相推銷。但假如說健檢沒用,引起的爭議就更大了。我們今天要討論的主題並非健檢是否絕對必要,而是試著解答前面這個單純的問題。當然在最後,我們會根據問題的答案,給大家一個行動的參考。定期健檢與總死亡率:鐵證如山我們做健康檢查的目的,不外乎就是八個字:「早期診斷,早期治療」。小問題早點解決,才不會變成大問題,在病入膏肓之前阻止一切惡化的機會,這很合理吧?既然人人都是因為「怕死」才做檢查,所以當我們要給健康檢查的績效給一個標準,最簡單的方法就是死亡率。如果接受檢查的人,死亡率可以獲得改善,那就代表健康檢查提供了正面的保護作用。這個問題的答案其實不難找,因為已經有很多醫學文獻探討過了。在 2012 年,權威的考科藍系統回顧(Cochrane systematic review)做了一篇收錄 14 篇研究,多達十八萬參與者的統合分析(全文連結在此),結論是不論是總死亡率、心血管疾病死亡率(比如心臟病、腦中風)、甚至癌症死亡率,三者都缺乏顯著的差異。如果細看資料,這些指標不只是沒有達到統計學的顯著,風險值(risk ratio)都只在 0.99 到 1.03 之間,可以說基本上是有做沒做都完全一樣。而在這個研究中,接受健檢後最顯著的變化則是得到的診斷增加了 20%。這個意思是說,大約每五個人就有一位,在做完健康檢查會被告知有建議要追蹤處理的「異常」。即便如此,這個成果卻無法因而改善死亡率。看到這邊大家可能會想,所以健檢做跟不做都沒差囉?甚至還會有人忿忿不平的覺得這些錢好像都丟到了水裡。上段我們只交代科學研究的結論,但我們還需要去考慮背後的理由,才能知道之後該怎麼做。之所以健檢沒有辦法減少死亡率,有幾個主要的原因:1.百尺竿頭,難以進步:通常做健檢的人都以中年以下族群為主,而且經濟也比較好,可以說這些人身體本來就相對健康。在一次檢查中,找到性命攸關的問題,並且剛好又能夠處理,這樣的機率並不高。2.不是每種病都能「早期診斷,早期治療」:早期診斷早期治療這段話其實有兩個前提,就是這個病很容易被早期診斷,而且發現後還能夠有效治療。以大腸癌為例,早期大腸癌很容易藉由糞便檢查與大腸鏡探測得到,也可以經由內視鏡或手術切除痊癒。但像是許多人聞風色變的胰臟癌,目前醫學上仍然沒有一個公認的定期檢查可以有效篩檢。即使是相對早期的胰臟癌,也比大腸癌難對付的多;而且胰臟癌手術更是大刀中的大刀,這些因素使得胰臟癌並不存在早診早治的條件。3.人都會死,但死因各有不同:糞便潛血與大腸鏡可以減少大腸癌的死亡率,這是有堅實科學證據的。但即使躲過台灣排名第一的癌症,後面還有十幾種癌虎視眈眈;而惡性腫瘤雖然是十大死因第一名,但排行榜上也還有九種磨刀霍霍。用另一個方式來比喻,,我們不能因為買了一張樂透,就期待變成郭台銘。4.最簡單的道理做起來最難:事實上,健康檢查確實可以提醒我們許多重要的事情,但如果知道自己血壓偏高、開始有糖尿病,卻不願意在生活或醫療上做出相對應的改變,那意義仍然有限。很少有什麼健康的問題是簡單一場手術就解決,反而常常需要嚴格的自律才有效。前面看起來好像要降低死亡率難如登天,但其實比如戒菸、減重,這兩個動作就能確實有效的降低總死亡率,比任何補藥或健康食品更有效,只是說來容易做來難。理解「健檢」與「篩檢」的不同:前者像保險,後者能保命說了這麼多,也要平衡報導。筆者認為健檢就像是個人保險,只要能根據自己的需要跟預算去做安排,就會發揮它最大的作用;但如果期待靠買保險來賺錢,那很可能會因此失望。保險公司定價前早就精算過,大多數人買了特定保險可能永遠不會有需要理賠的那天;但對於買保險的個人,期待的是萬一天塌下來有得撐住。我們一定都聽過,身邊的朋友家人有在做了健檢之後找出問題成功治療的案例。和茫茫人海相比,這種故事發生的比例可能無法撼動統計上的趨勢。但如果真的遇到了,這種價值也不是當初檢查的費用可以衡量。秉持合理的期望跟心理準備,在可負擔範圍內去安排檢查,對個人來說還是很有意義的。還有一點必須特別強調。前面提到的健檢是大範圍,針對整體健康狀況的概略檢查;但對於有特定風險的民眾,確實存在一些可以大幅減少特定死亡率的篩檢措施。這就好像騎車戴安全帽、開車繫安全帶;針對特定的場合有些方法可以大幅提升安全跟意外的存活率。這種篩檢其實不少,比方:●50 歲以上民眾的定期糞便篩檢●21 歲以上女性接受子宮頸抹片●45 歲以上女性接受乳房攝影(有乳癌家族史則提前)●有 B 型、 C 型肝炎帶原、或是慢性肝病,在門診追蹤肝功能與超音波並治療這些措施在台灣都有健保給付或政府補助,幾乎不用付出什麼代價,卻可以減少相關疾病的死亡率。有點像是統一發票,不用付一毛錢,還有機會抽到大獎(只是還要花時間對發票,而且我從來都沒中過大獎)。認真的說,如果對健康在意的朋友,應該要非常重視這些篩檢。當然上面提到的只是其中一部分,比方對長期吸菸的中年人,低劑量電腦斷層也能增加早期肺癌的偵測率;這部分並沒有固定健保給付,但在自費健檢卻沒有任何限制。這邊做個小結,個人化、針對風險與經濟狀況量身打造的健康檢查,有它一定的價值,但也有它的極限。任何人都可能遇到不幸的意外事件,壽命也常常受到體質和基因的約束。但大多數的狀況,良好的生活習慣與自律,還有在真正遇到狀況時願意做出改變的動機,才是常保健康的最佳心態。有些看似毫不起眼的定期追蹤或篩檢,也可以小兵立大功,達到救人一命的效果。原文:葉人豪醫師部落格
-
2019-12-02 癌症.頭頸癌
世界檳防日 國健署:長期檳菸酒民眾 罹癌風險高10.5倍
明天是世界檳榔防制日。國民健康署表示,口腔癌為我國青壯年男性最常見的癌症之一,在男性癌症發生率和死亡率皆居十大死因前位外,使用檳榔、菸品、酒的民眾,較未使用者罹患口腔等上呼吸道癌症風險高10.5倍。國健署呼籲民眾應戒除檳榔對健康有益之外,若以檳榔或菸品每包100元、每天一包估算,每年更可以省下3萬6500元,拒嚼檳菸是最佳投資。國健署癌症防治組組長林莉茹表示,據國健署歷年癌症登記資料顯示,男性口腔癌每年發生個案人數自2001年的3266人逐年增加至2016年的7144人,15年來累計逾8萬人發生口腔癌,發生年齡中位數為56歲,其中又以30至64歲間男性占八成,正值工作壯年,也易影響家庭生活。另,據107年死因統計結果分析,罹患口腔癌死亡者的平均壽命僅59歲,平均生命年數損失為14.4年。林莉茹說,使用檳榔、菸品、酒是我國口腔癌個案發生的主要原因。過往研究指出,同時使用檳、菸、酒的民眾,較未使用習慣者罹患口腔、咽、喉、食道等上呼吸消化道癌症風險高10.5倍;而研究也證實,定期接受口腔黏膜檢查,可降低有嚼檳榔或吸菸習慣的男性26%死亡風險。而世界衛生組織(WHO)也指出,吸菸者若在30、40、50或60歲戒菸成功,預估可分別延長十年、九年、六年或三年的壽命,愈早戒菸檳酒,愈可遠離口腔癌。林莉茹說,透過口腔黏膜檢查,可早期發現口腔癌前病變,且目前多數的口腔癌前病變可經由手術治療,因此民眾只要戒檳榔與菸,定期至牙科、耳鼻喉科院所檢查,並把握「治療黃金期」,預防口腔癌其實不難。
-
2019-11-29 科別.呼吸胸腔
台商久咳不癒竟是肺癌 醫師:久咳超過8週應盡速就醫
一名年近40歲的台商,長期慢性乾咳,本身患有胃食道逆流、鼻涕倒流,某天突然聲音沙啞,就醫檢查發現其左邊聲帶麻痺,進一步胸部X光檢查竟確認罹患肺腺癌,癌細胞已轉移至胸腔內的淋巴,壓迫了左邊神經引起聲帶麻痺。其實,鼻涕倒流、胃食道逆流等都可能引起久咳,臨床上也常有患者偶然發現肺癌等其他疾病,因此,若久咳超過8週,應尋求胸腔科醫師診治。久嗽沒好日子過8週以上 沒改善應找出原因咳嗽是身體的保護機轉,慢性咳嗽是指咳嗽症狀持續8週以上沒有改善,嚴重影響生活品質,甚至有患者咳嗽至昏倒、肋骨斷裂等,故過度咳嗽時應盡快找出原因,以對症治療。筆者於問診中最常見久咳不癒的病因,包含鼻涕倒流(上呼吸道咳嗽症候群)、氣喘、胃食道逆流為最大宗,另外剩下一成為感染,例如:肺結核、百日咳、肺膿瘍等,再來是因高血壓藥和血糖藥所引起。至於其他肺部原因,包含:氣管擴張症、細支氣管炎、肺癌、非氣喘性嗜伊紅性之氣喘炎等、類肉瘤、菜瓜布肺和其他慢性肺部疾病。鼻涕倒流、氣喘、胃食道逆流也是常見慢性咳嗽兇手針對慢性咳嗽如何治療,筆者認為鼻涕倒流可用抗組織胺、類固醇、鼻噴劑或鼻黏膜消腫藥物;過敏性氣喘則可透過吸入性氣喘藥物控制,梅雨季也盡量控制室內溼度至50%~60%;胃食道逆流則可服用胃酸抑制劑,感染性疾病利用抗生素治療即可,其他情況也可使用止咳藥。另外,抽菸患者也常久咳,因吸菸刺激氣管,造成慢性發炎而引發咳嗽,只要戒菸就可以改善;老菸槍則要注意慢性阻塞性肺病,其肺功能已退化變差,必須長期使用氣管擴張劑治療。久咳揪病因 胸部X光檢查最重要「找出病因,對症下藥,才是治好慢性咳嗽的關鍵。」久咳超過8週,可請胸腔科醫師進行胸部X光、電腦斷層、肺功能檢查、痰液細菌培養和氣管鏡或鼻鏡等檢查,其中又以胸部X光檢查最重要。上述常見慢性咳嗽病因雖無法據此診斷,卻可以排除肺炎、肺結核、肺癌等可能。除上述案例,也有一名患者誤以為自己感冒沒好,咳了將近4個月,主要症狀是乾咳、喉嚨有痰。經醫師檢查後發現,是鼻涕倒流引起,也在X光檢查中意外發現肺部結節,幸運在初期檢測出肺腺癌。正確診斷對症下藥 以下警示症狀要注意病患就診時應告知醫師,是否有咳血、咳痰或呼吸困難、發燒、聲音沙啞、反覆同部位肺炎感染、呼吸困難、胃食道逆流、體重減輕等警示症狀,並主動告知職業與工作環境、是否有抽菸等危險暴露因子,或者用藥資訊(尤其是血壓藥和血糖藥),方便醫師正確診斷。
-
2019-11-27 名人.蘇一峰
蘇一峰/真的安全嗎?你應該知道的電子煙懶人包
美國一名18歲少年亞當(Adam Hergenreder),抽食電子菸一年多後出現肺部損害如同70歲老人一般........亞當住院與死神拔河時,選擇站出來以自身例子來警告還在使用電子菸的所有人:遠離電子菸!!截至2019/11/20,美國已經出現2290例電子菸肺病病人,造成47位死亡出現!而美國的政府健康組織與各大醫學會、無一不把電子菸列為頭號敵人去面對!隨著電子煙肺病案例持續增加,美國疾病控制中心(CDC)也正式將電子菸所造成的相關肺病命名為「EVALI (e-cigarette, or vaping, product use associated lung injury)」。或許你覺得這是美國的事,不甘我們台灣的事情...轉頭繼續打開電視關心八卦腥聞。但是你所不知道的是,電子菸(煙)已經大量流入市面進入校園了!!(編輯推薦:嘉市女國中生抽電子菸被抓 哭求別告訴家長)據估計,國健署曾指出,台灣雖未開放電子菸,卻多達3.8萬名國、高中生使用電子菸,使用率已超越成人,國健署引用的美國「全國青少年吸菸行為調查」,也發現高中生使用電子菸的盛行率8年來成長7.4倍,顯然已是普遍青少年問題。使用電子菸(煙)好像很潮,但是你知道電子菸可能造成的傷害嗎?美國大量出現因電子菸產生嚴重肺炎,甚至因使用電子菸而死亡的個案結算到11/20在美國已經出現2290例的電子菸肺病案例,與47起的死亡案例出現!!使用電子菸所造成的肺病患者,電腦斷層出現多發瀰漫性的肺病變,以多種複雜的表現去呈現!而生病患者與死亡患者的病理切片下表現的是,急性肺損傷、出現發炎與ARDS(急性呼吸窘迫症)的病理表現,瀰漫性肺泡傷害與肺水腫。表現類似吸入化學物質所導致的燒灼傷害!讓蘇醫師一張圖告訴你電子菸可能造成的健康與社會危害:美國因電子菸受害的病案快速增加!(September 20, 2019, at NEJM.org.)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9月即宣布考慮禁止調味電子菸,「我們強烈關注電子菸,這十分危險,小孩死亡,人們死亡,我們將制定一些非常強大的規範。」美國衛生部長艾薩(Alex Azar)說,食品藥物管理局(FDA)會討論出相關規定,把所有未經授權,且非菸草風味的電子菸從市面上撤下。 第一夫人梅蘭妮亞(Melania Trump)也在推特上呼籲大家竭盡所能阻止電子菸讓大量的年輕世代尼古丁成癮。蘇醫師自己的氣喘患者,長期三年只吸電子菸(沒有使用傳統香菸),一經檢查發現過敏指數IgE高到破表!高達「1250」!過敏指數變成一般人四五十倍!電子菸自2003年在中國發明問世之後,目前在全世界開始大量被使用,尤其在青少年之間流行使用,據統計發現過去幾年來美國的青少年電子菸的使用成長了十倍!電子菸行銷策略非常成功,主打新潮、酷炫、且有多種口味可以選擇,並且宣稱能幫助戒菸,取代傳統香菸的使用,且沒有傳統香菸所造成的健康危害,但是事實上真的是如此嗎?電子菸比較健康,不會造成身體的傷害,是真的嗎?傳統香菸因為使用燃燒菸草,產生焦油甲醛等等7千多種的化學物質,有高度的致癌性且會造成心肺等等疾病產生,電子菸不須燃燒使用加熱霧化香精,看起來似乎比較健康.......?但是目前研究發現電子菸的霧化煙霧中,仍然含有破壞DNA的放射物質,且長期使用電子菸的人也發現會有比較高的比率產生呼吸道疾病!在美國已經發現幾百例使用電子菸後產生的不明發燒與肺炎症狀,甚至產生因使用電子菸而死亡的個案。蘇醫師在此強烈建議,如果你有使用電子菸,身體不適而就醫時,請主動跟醫師提及自己有使用電子菸,避免延誤病情!電子菸據說能幫助戒菸,可以減少菸害,是真的嗎?目前研究顯示,原本有抽菸習慣的人,改使用電子菸真的能減少香菸的實用,而增加戒菸成功率!但是也發現、抽電子菸戒菸的人,有更高的機會會回頭抽傳統香菸,甚至變成傳統香菸與電子菸合併使用!研究更發現,許多使用電子菸的人,雖然原本不抽傳統菸,但是使用電子菸後也有更高的意願去嘗試使用香菸!從以上的證據可以知道,使用電子菸不僅不能減少菸害,還可能增加菸害!!(電子煙+傳統香菸一起使用!)美國目前已經發現到電子菸所造成的重大危害!開始立法管制電子菸甚至有部分州開始禁止電子菸的使用。但是目前的台灣對電子菸的規範較少,這幾年已經可以見到許多青少年開始使用電子菸。電子菸打著好玩新奇的口號且包著無害的糖衣,經由同儕之間的學習效應,已經進入校園影響高中國中甚至國小的學生!蘇醫師對於電子菸有幾點建議:1. 國家社會須正視電子菸將造成的危害,盡速訂立規定與管理方法,才能減少未成年人取得與使用電子菸!2. 電子菸對於傳統香菸老菸槍,可能有幫助戒菸的好處,但是如果是使用在戒菸方面,應該參考醫師的專業建議甚至處方使用。3. 使用電子菸後若有出現身體不適發燒...等等狀況,請盡早到醫院就醫(可找胸腔科或內科、家醫科..等等醫師),並且請第一時間告知醫師,自己有使用電子菸,並免延誤到自己的病情!(美國已有電子菸死亡案例)國民健康署-你應該知道的電子煙.加熱式菸品30問-2018-12-22Q1.維他命棒、果汁棒長得又炫又不像菸,不會像抽菸那樣傷身吧?內含有致癌等危害物質Q2.電子煙只是水蒸氣,所以應該沒有二手煙的問題?有二手煙危害且不易飄散Q3.電子煙會自燃或爆炸都是個案,沒那麼嚴重啦!國外已有多起重傷或致死案例Q4.店家說電子煙油都是合法添加物,對人體沒有危害,是真的嗎?光是尼古丁就很容易過量使用Q5.聽店家說電子煙是可以幫助戒菸,這是真的嗎?世界衛生組織(WHO)表示:「沒有證據證明電子煙是安全且可幫助戒菸」Q6.電子霧化器、加熱式菸品、E-Juice、維他命棒…名稱好炫,是不是跟電子煙不同?新興菸品種類多‧一樣會危害健康Q7.抽電子煙、加熱式菸品比紙菸安全又不會成癮,安啦!同樣含有尼古丁,會讓人成癮Q8.青少年本來就不該吸菸,跟開放電子煙沒關係?易放難收,開放國家的青少年有濫用趨勢Q9.市面上電子煙好像越來越多種類,政府會管嗎?正研擬納入菸害防制法嚴格管理Q10.只要不含有尼古丁的電子煙,就不會有危害了對嗎?仍會造成呼吸道等健康傷害Q11. 不抽紙菸改吸電子煙、加熱式菸品,比較不會影響家中小朋友健康是嗎!? 仍有二手煙,且會影響孩童發育Q12. 店家常說很多國家已經開放賣電子煙,臺灣沒有跟上腳步,是這樣嗎?世界衛生組織建議各國對電子煙應「從嚴管制」Q13. 我怎麼了解家中小孩是否抽電子煙?電子煙產品造型多變化不易察覺,但都有吸食口可分辨Q14. 電子煙油產品外觀酷炫,這樣沒有問題嗎?電子煙油應遠離兒童放置,避免誤食危害Q15. 我想要知道更多電子煙、加熱式菸品知識內容,可以到哪裡看到更多資訊呢?可前往國民健康署網站查詢Q16.吸電子煙會導致癌症嗎?成分中的甲醛被國際癌症研究中心(IARC)列為一級致癌物質Q17.為什麼抽電子煙會覺得口乾舌燥?煙液(油)含有高吸水的甘油及丙二醇,而且還會傷肝、腎Q18.有人說抽電子煙、加熱式菸品可幫忙提振精神及舒壓,這樣健康嗎?這是尼古丁在刺激神經,小心成癮Q19.別人說抽電子煙有可能會影響男性的生殖能力,這是真的嗎?內含菸草生物鹼和加味劑存有風險Q20.電子煙液(油)常標榜成分為食品添加物,所以應該不會危害身體吧?透過吸入會刺激呼吸道及引發過敏Q21.電子煙和加熱式菸品是一樣的產品嗎?雖然原理及構造不同,但一樣都會危害健康Q22.有人說加熱式菸品是新產品,所以和其它菸品相比較為健康,是這樣嗎?仍含尼古丁及多項有害物質Q23.目前世界各國對於加熱式菸品的管制方式分別是如何呢?世界衛生組織(WHO)認為應有法規限制Q24.紙菸、電子煙、加熱式菸品到底哪個健康傷害比較少呢?顧健康不該打折扣,戒菸最正確Q25.旅客可以攜帶電子煙、加熱式菸品入境嗎?不可以,這都是不合法的Q26.邊開車(騎車)邊抽電子煙有違規嗎?依照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第31條規定,可處600元罰鍰Q27.在禁菸的公共場所抽電子煙或加熱式菸品,這是可以的嗎?擬納入菸害防制法,未來視同吸菸管理Q28.網路傳言說電子煙、加熱式菸品沒有二手、三手煙問題,這是真的嗎?都有二手煙、三手煙危害Q29.電子煙對大腦會造成危害嗎?會,尤其會傷害到青少年關注及學習能力,且更容易對其他毒品成癮Q30.電子煙、加熱式菸品到底該不該加強管制呢?根據國民健康署調查,加強管制已是民意共識本文經授權轉載自胸腔重症蘇一峰醫師,原文請點此 ※ 提醒您:抽菸,有礙健康
-
2019-11-27 癌症.肺癌
肺癌成為新國病 王明鉅批政府吃定台灣人傻
肺癌連續十年蟬聯我國第一大癌症殺手,且台灣肺癌發生率高居亞洲第二,僅次於北韓,肺癌已成為台灣「新國病」。有醫師警告,空氣汙染恐是目前最應重視的議題。台大醫院前副院長王明鉅指出,蔡政府背棄了589萬人以核養綠續用核電民意,不但拿走大家的錢,也不管大家的健康,火力發電愈燒愈多,他們就是吃定了台灣人傻。王明鉅在臉書貼文指出,媒體《ETtoday新聞雲》民調中心發布了有關能源幾個民調結果:59.2%的民眾對蔡政府能源政策不滿意。65.8%的民眾同意在安全無虞的情況下重啟核四。66%的民眾認為政府應該落實「以核養綠」公投的結論,讓綠能以漸進的方式取代核能。61%不能接受2025電價漲33%。85.5%的民眾認為短期不能放棄任何一種能源。為了能源轉型最不願意付出的代價中,36%最不想付出「空氣品質惡化」,26.6%最不願意付出「調漲電價」的代價。昨天另一則新聞是台灣的癌症機構發佈了,高居癌症死亡率第一名十年的肺癌新數據。台灣女性的肺癌發生率高居世界第8。全部肺癌的發生率也高居全世界第15名。而且歐美國家85%肺癌患者是吸菸者,但台灣肺癌病人有近半數都不抽菸。王明鉅說,這麼多這麼可怕的癌症,專家們都說全是來自幾十年來的空汙。蔡政府2018年背棄了589萬人「以核養綠」續用核電民意,明白踐踏了最直接的公投民主的政黨,2019年沒收了正在進行的核四重啟公投,甚至還禁止全台灣人民行使公投權力二年半以上的政黨,竟然還有臉談民主。民進黨背棄公投背棄民意的錯誤能源政策,為了他們自己的一黨之私,將要從全台灣每一個人的口袋中,每年拿走1萬多元,而且連續一直拿一直拿,從2025開始連拿20年,一共拿走5兆元。他們不但拿走你的錢,也不管你的健康。火力發電愈燒愈多。光是核一、核二、核四3座大台北地區的核電廠,只要全載發電,就能讓世界第二大燃煤電廠的台中火力發電廠全部停機10年20年,不必再中電北送,天天大燒煤發電送到大台北地區。但是為了黨意不惜犧牲空氣的民進黨政府,卻完全聽不進中部民眾對於空汙無法忍受的呼籲。這個政府,就是無論如何也要燒更多的煤、更多的油,更多的天然氣來傷害人民健康。這個政府,就算明知違背民意,照樣無論如何也要廢除核電,也要奪走全台灣人民5兆元的財產,送給外國離岸風電與太陽光電等等廠商去買電。王明鉅說,他們是吃定了台灣人傻容易受騙。他們也想著只要他們一直喊著「2025非核家園」,台灣人就會相信風光明媚,廢核電用大量的再生能源,既不會缺電也不會漲電價。王明鉅說,他曾經很笨過,也真的信了這些政客們所說「廢核與能源轉型,既不會缺電,也不會漲電價」的謊言,其實全是假。 編輯推薦 平地的、高山的就是有差!好吃高麗菜這樣挑 洗手台陳年黃垢難除?不用買清潔劑,一個生活用品就搞定
-
2019-11-26 癌症.肺癌
最強戒菸廣告!30年老菸槍肺腫大焦黑 棄捐醫院拒收
捐贈器官遺愛人間,值得讚賞,但捐出一對焦黑爛肺,就實在讓人謝進不敏。中國一位器官捐贈手術的醫生,日前就在社群媒體上分享一段影片,顯示一名30年老菸槍死後捐贈器官,醫師當場取出一對焦黑的肺臟的驚恐畫面,讓網友直呼「這是最好的戒菸廣告啊!」中日友好醫院肺移植中心副主任陳靜瑜15日於微博發文分享,日前有一名52歲民眾過世後選擇捐出器官,遺愛人世,但此人菸齡長達30年,手術竟取出了一對焦黑的肺臟,而且還有包括輕度氣腫、肺塵部有肺大泡和結核鈣化等健康狀況,讓團隊不得不當場決定「放棄肺移植」。團隊在術後也特地將過程放在網路上分享,曝光畫面可見,因健康問題而腫大的肺臟,宛如兩快燒焦的毛巾,充滿了大面積黑色斑痕。陳靜瑜表示,許多吸菸者的肺部都是如此,直言「抽菸的人腦死亡後,想捐肺都沒受者要。看了這肺,你還有抽菸的勇氣嗎?」許多網友嚇壞留言,「這是最好的戒菸廣告啊」、「這也太恐怖了吧」、「我覺得最倒楣的還是那些吸二/三手菸的」、「我的天那!抽菸還會增加貓咪患口腔癌的幾率。愛貓就別抽菸啦」、「抽煙的肺,轉給身邊吸菸的朋友」、「說不聽,我爸現在抽得越來越利害」。 ※ 提醒您:抽菸,有礙健康
-
2019-11-25 癌症.頭頸癌
國衛院研究:常飲酒者罹頭頸癌風險增 罹下咽癌機率為19倍
愛喝酒者注意,罹患頭頸癌的風險會增加。國家衛生研究院今發布研究成果,發現飲酒頻率及飲酒量越高者,將增加罹患頭頸癌的可能風險、促進頭頸癌的生長及轉移。以每周習慣飲酒一次頻率來說,罹患下咽癌的機率,是未飲酒者的19倍。該相關研究成果,已於今年今年2月發表於國際權威期刊《Scientific Reports》及美國癌症研究協會期刊《Cancer Epidemiology, Biomarkers and Prevention》。國衛院並呼籲民眾,應避免補酒等含酒精飲品,若真需接觸酒類則應適量、不牛飲。國衛院癌症研究所副研究員張書銘表示,此研究由所上口腔癌研究團隊與成大附醫共同合作,針對飲酒行為對於頭頸癌風險及預後影響進行研究,收案頭頸癌個案、對照組各700人,以問卷調查方式持續追蹤逾四年。研究發現,每周至少喝一次酒、不論飲酒量多少,罹患頭頸癌風險都是不飲酒者的1.6倍。進一步分析發現,飲酒者好發頭頸癌類型中,以下咽癌最多,為19倍;其次是口咽癌3.8倍、喉癌1.5倍、口腔癌1.15倍。此外,若僅有乙醛去氫酶(ALDH2)出現變異,罹患頭頸癌風險為3倍,但若乙醇去氫酶、乙醛去氫酶(ADH)基因同時出現變異,代表此人酒精代謝較慢,罹患頭頸癌風險恐為四倍。張書銘說,頭頸癌包括口腔癌、口咽癌、下咽癌與喉癌,是我國男性常見癌症第三名,每年約有7900名新個案、2900人死亡。會發生頭頸癌,菸、酒、檳榔是主要危險因子。張書銘說,台灣自1997年實行菸害防制法後,男性吸菸盛行率從1996年的55.1%降至2017年的26.4%;男性嚼檳榔盛行率,也從2007年17.2%降至2017年6.1%。反觀飲酒量逐年攀升,國健署數據統計,台灣男女喝酒盛行率,分別從2002年的53.3%、22.4%上升至2013年的71.5%、45.7%,可見國人酒精消耗量日增,因而以此作為研究。酒精之所以會增加罹癌風險,關鍵在於「乙醛」,是國際癌症研究署所認定的一級致癌物。張書銘說,酒精進入人體後,會先由乙醇去氫酶代謝成乙醛,再由乙醛去氫酶代謝成醋酸後排出體外。但若乙醛去氫酶基因產生變異或缺損,會讓人在酒後出現臉紅、心悸等症狀外,乙醛也會累積在體內,破壞人體的DNA,進而增加罹癌風險。值得注意的是,ALDH2基因變異在日本、中國等東亞地區相當常見,台灣基因變異率更高居全球之冠,平均每二人就有一人有此變異。國衛院癌症研究所副所長劉柯俊表示,飲酒增加的癌症風險以下咽癌最多,可能和台灣人飲酒時愛乾杯、牛飲習慣有關。他說飲酒乾杯習慣,會使酒精在口腔暴露時間短,卻拉長在下咽部的暴露時間,恐增加病變機會。 ※ 提醒您:禁止酒駕 飲酒過量有礙健康 編輯推薦 運動卻讓體重不減反增?2個錯誤習慣陷入惡性循環 一進醫院命就沒了?醫師破解為什麼爸媽不想看病原因
共
29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