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2-17 養生.營養食譜
搜尋
台灣人
共找到
1130
筆 文章
-
-
2023-12-16 養生.營養食譜
結頭菜、蕪菁都是大頭菜!最強清粥小菜 高血壓、糖尿病都適合吃
冬季除了吃白蘿蔔,現在去市場,還會看到跟蘿蔔長得有點相似,外型白綠色、個頭比較矮胖,常被臺灣人稱為大頭菜的結頭菜。而不管是白蘿蔔、結頭菜,同屬十字花科的他們營養價值都很高,料理變化多樣,都是很讚的蔬菜。來看看他們有什麼不同。大頭菜,台灣人、外國人各自表述!外國人常說的大頭菜是「蕪菁」,同屬十字花科,但外型較接近蘿蔔,主要食用地面下的「球根」,在臺灣較為少見。而常被臺灣人稱為大頭菜的「結頭菜」,更古早的說法是「菜叩」,根據農糧署介紹,它是十字花科的球莖甘藍,依莖球顏色可分為白綠種、青綠種及紫色種,主要食用地面上肥大的「球莖」。大頭菜助血壓控制 糖尿病患也適合吃大頭菜含維生素B1、B2、B6、菸鹼酸、C,以及礦物質鐵、鈉、鉀、鈣等。大頭菜水分多,鉀含量也相對豐富,有助於血壓控制,糖尿病患也很適合吃大頭菜;但腎臟病患則不適合食用。大頭菜也有抗氧化功效,不過跟十字花科葉菜相比,球莖的水分量多,抗氧化效果相對沒那麼強。大頭菜如何料理?挑選結頭菜時,以葉梗堅韌、心葉新鮮,球莖端正且表皮呈粉質薄霧狀為佳。大頭菜的料理方式很多種,適涼拌、煮湯、清炒、燉、滷,尤其涼拌很適合稀飯,是常見的一道清粥小菜。不過醃製菜易有鈉含量高疑慮,建議醃製時應減少鹽、醬油用量,也縮短醃製時間。涼拌大頭菜做法1.將結頭菜削皮、切片2.加鹽醃3小時後把水瀝乾3.加入調味料後放入冷藏料理撇步1.大頭菜皮要削0.3~0.5公分,口感才好。若要涼拌,可先用鹽抓醃5分鐘;若是熱炒或煮湯,得先燙過去澀味。2.大頭菜的葉子其實也可以吃。但因嫩葉有苦味,可先用開水略燙即可去除,再用以煮、炒或蒸皆可。【資料來源】.《鮮享農YA - 農糧署》臉書粉絲專頁 .聯合報系新聞資料庫
-
2023-12-16 焦點.元氣新聞
台大醫院研發「創新輪椅—防跌抗摔有一套」等3項專利,解決高齡病人住院問題
台灣人口高齡化,老老照顧時代已來臨,且國內雙薪家庭多,不少長者住院時無子女陪伴。台大醫院護理部觀察,高齡病人住院時常見被輪椅絆倒,家人倒尿袋時必須彎腰處理,以及本籍、外籍看護不知如何裝設導尿管等問題。根據上述,由護理師及醫院復健部、醫工部等部門合作,研發出「創新輪椅」、「易利鉤」、「高擬真兩性導尿管教育」3項取得專利的發明。「創新輪椅—防跌抗摔有一套」:自動煞車、踏板自動收合避免高齡病人受傷台大醫院護理長林美蓉表示,雖有醫院傳送人員協助,但因住院病人年齡愈來愈大,離開床位後必須盡早坐下,在無人扶住輪椅,且傳統輪椅無煞車的情況下,容易因此摔傷跌倒;病人起身時,則容易忘記翻起輪椅腳踏板而遭絆倒。台大醫院研發團隊研發的「創新輪椅—防跌抗摔有一套」兼具自動煞車、踏板自動收合功能,目前已於全院1200台輪椅裝上,至今未在發生因踏板未翻起而絆倒事件。台大醫院護理督導高秀娥也是台大護理部創新育成負責人。她表示,醫院護理人員利用下班時間進行研究,並參與創新研發課程,學習相關概念,研發過程耗時至少一年才完成。以踏板翻折功能為例,看似單純,但翻折速度不能太快、力道不能太大,否則恐會傷及病人,光是測試不同鬆緊度的彈簧,就花了不少時間。「創新輪椅—防跌抗摔有一套」:「360度旋轉高度調控掛鈎」:幫照護者解決病人管線多而易纏繞的問題台大醫院護理師亦於照護過程中發現點滴架、引流袋掛鉤有諸多不便之處。台大醫院護理師鄧秋蓮表示,點滴架的掛勾數量不足,有時床邊空間被儀器佔滿,護理師在掛點滴時面臨困難;引流袋掛鈎位置過低,增加照顧者倒尿困難度及尿袋觸地感染的風險;活動點滴架的萬向輪邊推邊轉,尿袋亦隨著纏繞,使管路長度變短,造成病友行走不易、跌倒與管路拉扯風險。護理師結合醫學工程師共同研發「360度旋轉高度調控掛鈎」,創意發想來自「360度旋轉衣架」,讓掛鈎變成能360度旋轉、上下調整高度等,解決管線纏繞的問題,提升病人移動時的安全,也幫助高齡照顧者減輕負擔。除可用於臨床外,此項發明亦可用於居家照護,或用於掛置廚房用具等生活用途。「順暢滴掛助手Easy Go」:「高擬真導尿模具」:具有多國語音,幫助主要照顧者學習導尿技術以及沖洗陰部不少住院病人有裝設導尿管、導流管的需求。高秀娥表示,導尿雖然常見但充滿風險,若操作不慎恐倒置感染、出血、尿道損傷等併發症。台大醫院跨部門團隊研發的一項「高擬真導尿模具」,其大小較傳統教具小,便於攜帶或在醫院以外的場域使用,搭載包含印尼語等不同語言,能夠幫助病人主要照顧者學習導尿技術以及沖洗陰部。該模具採3D列印技術印製,且能以磁吸方式替換兩性泌尿器官,搭載語音警示功能,有效避免操作中的差錯。模具更引入球窩關節,模擬髖關節的開合動作,使其更貼近真實人體結構,亦提供QR code連結技術網站,提供完整的操作指引。「身歷其境導尿教具」:
-
2023-12-14 焦點.元氣新聞
18年來首次境外移入的瘧疾死亡個案,出國旅行想遠離「瘧疾」,預防懶人包一次報你知!
新冠疫後國外旅遊持續復甦,時序也即將進入寒假和春節旅遊旺季,疾管署在2023年12月12日公布,18年來首次出現瘧疾境外移入的死亡病例,同時提醒民眾前往瘧疾流行地區前,建議先到「旅遊醫學門診」進行諮詢,減少瘧疾感染的機會。18年來台灣首次出現境外移入的瘧疾死亡個案,個案曾到過非洲的奈及利亞50多歲的本國籍男性在2023年10月中旬至11月下旬曾到奈及利亞,但並未服用瘧疾的預防用藥,發病6日後死亡。防疫醫師林詠青分析此次死亡個案病程,起初因高燒、戰慄就醫,就醫後並未改善,並且出現胸悶、呼吸困難、冒冷汗等症狀而再次就醫。二次就醫後個案症狀轉趨嚴重,伴隨有發生低血壓、血小板降低、肝功能異常、黃疸等症狀,住院後病況惡化引起腦部病變,個案發生意識狀態變差、頭痛、頸部僵硬等症狀。後雖經由檢驗結果確認個案感染「惡性瘧」,使用針對瘧疾的針劑藥物進行治療,但個案狀況仍持續惡化,最終出現多重器官衰竭、腦水腫和敗血性休克等嚴重的急性問題,因此導致過世。2023年目前瘧疾境外移入的情況疾管署疫情中心副主任李佳琳表示,瘧疾為我國第二類法定傳染病。第二類法定傳染病為人所熟知的疾病有:猴痘、登革熱、傷寒、痢疾和霍亂等,2023年累計5例境外移入個案(4例外國籍及1例本國籍)。5名個案發病年齡介於20多歲至50多歲,檢出的瘧疾病原體屬於間日瘧3例及惡性瘧2例,感染國家為衣索比亞2例、象牙海岸、印度及奈及利亞各1例,其中1例死亡。國內自2014年以來累計73例確定病例,均為境外移入,年齡以21歲到50歲為多,占整體的67%,感染地區以非洲國家為多,檢出病原體以惡性瘧為主,其次為間日瘧。什麼是瘧疾?瘧疾全球感染有多嚴重?瘧疾常見症狀有哪些?瘧疾是一種由「瘧原蟲」所引起的傳染病,主要透過瘧蚊叮咬感染到人,依據世界衛生組織(WHO)資料,2021年全球感染人數約2.47億,死亡人數約61.9萬人。臺灣光復初期時是瘧疾的疫區之一,約有五分之一的台灣人口感染瘧疾。1946年開始政府投入瘧疾防治工作,直到1965年WHO正式將臺灣列入瘧疾根除地區。瘧疾是由感染瘧原蟲之瘧蚊叮咬人類而傳染的疾病,依感染人類的瘧原蟲的特性,一般可分為四種:間日瘧、三日瘧、惡性瘧(又稱熱帶瘧)、卵形瘧;其中尤以間日瘧及惡性瘧(又稱熱帶瘧)最常見,但在疫情嚴重區甚至會有混合感染的情況。臺灣每年境外移入病例大約10至30例,主要是在非洲、東南亞地區及大洋洲感染。感染瘧疾早期的症狀與流感類似,最主要的症狀為發燒、顫抖、畏寒和冒冷汗,其他的伴隨症狀可能有:噁心、嘔吐、疲倦、關節痛、肌肉痛和頭痛,如果沒有接受治療,數天後會出現間歇性或週期性的畏寒、顫抖、發燒和出汗等症狀,嚴重的患者有可能導致脾臟腫大、黃疸、休克、肝腎衰竭、肺水腫、急性腦病變和昏迷等情況。疾管署發言人羅一鈞指出,引起瘧疾病情最嚴重是惡性瘧;如果併發腦性病變未治療,死亡率幾乎100%,即使有治療恐也有15到20%死亡率。進行國際旅遊如何預防瘧疾?台大醫院旅遊醫學教育訓練中心執行長盧佳文說,前往瘧疾高風險的地區旅遊,例如非洲、南亞、中南美洲等,建議在旅行前諮詢醫師意見及取得預防用藥,並在旅行前、旅途中及返國後依照醫囑使用瘧疾預防藥物,旅行期間也應採行防蚊措施,以降低感染瘧疾的風險。疾管署表示,若前往瘧疾流行地區,請至少於出國前一個月,先至國內旅遊醫學門診諮詢,並依醫師指示於出國前、出國期間及返國後持續不中斷服用瘧疾預防藥物;在旅遊途中,也應落實良好衛生習慣及個人防蚊措施,以減少感染和傳播的可能性;返國後如出現疑似症狀應儘速就醫,並提供醫師旅遊史及曾服用的瘧疾預防藥物等資訊,以做為診斷與治療參考。各旅遊醫學門診合約醫院據點及服務班表參考資料:聯合新聞網:奈及利亞染瘧疾 台商返國亡聯合新聞網:18年來首例瘧疾死亡!男從奈及利亞返台發病第6天過世 醫籲出國前做1事聯合新聞網:羅一鈞:惡性瘧疾併發腦病變未治療 死亡率直逼百分百聯合新聞網:相隔18年再現 台商赴奈及利亞旅遊染惡性瘧疾死亡疾管署衛教資料:瘧疾
-
2023-12-08 焦點.元氣新聞
名醫在美摔斷肋骨急診花50萬,返台健保給付僅3704元!為何海外就醫給付金額落差這麼大?
婦產科名醫、台北秀傳醫院院長鄭丞傑今年6月在美國意外摔斷2根肋骨,在當地醫院急診花了6個多小時等待檢查,但實際和醫生交談只有6分鐘,最後收到醫療帳單50萬元,返台後他申請海外就醫健保給付,昨核定撥款,只拿到3704元,用此提醒民眾,不要以為在國外的醫療支出,回國後健保會全額給付,「想得美啊!」鄭丞傑透過臉書粉專分享今年6月,在美國滑雪摔倒,導致2根肋骨斷裂,在阿拉斯加第一大城安克拉治最大醫院掛急診,前後耗費6個多小時,等待做檢查,實際上和醫生對談時間僅有6分鐘,最後也就打了止痛針就回家靜養。鄭丞傑指,令他震驚是收到醫藥費折合台幣約52萬元,院方先主動打折變成41萬5000元,但後來再補寄一筆6萬元的影像判讀費,總共加起來約台幣50萬元,其中他做了電腦斷層掃描要價28萬元,但這項檢查在台灣健保給付只需5035元,讓他直呼台灣人實在太幸福,擁有全世界都羨慕的全民健保。鄭丞傑昨晚再PO此事新進度,指返台後他向健保署申請國人海外就醫醫療給付,果然如他所料,健保給付3704元,這就是今年第二季(4-6月)台灣各級醫院一次急診的平均健保給付金額。鄭丞傑說,許多人以為在國外的醫療支出,回國之後健保會全額給付,「哈哈想得美啊!」像美國那種天價的醫療費用,台灣健保不被吃垮才怪。鄭丞傑說,雖然健保只有給付他3704元,但是商業保險就會給他給付後不足的金額,當然數目還是50幾萬元(急診呆了6個小時,基本的抽血檢查,吊了一瓶點滴,做了一個腹部電腦斷層檢查,打了一支止痛針這些在台灣總共大概6、7000元吧),幸好他在機場有投保旅行平安險,150萬元以下全額理賠,但這次讓他嚇到了,九月再出國的時候,他決定乾脆直接投保全年的旅遊平安險。海外就醫健保核退條件、金額有上限根據衛生福利部中央健康保險署資料,保險對象如果在國外有發生不可預期的傷病或緊急分娩,必須在當地醫療院所立即就醫,可以在回國後向健保局申請核退醫療費用,但記住在國外,就醫時一定要向醫院索取醫療費用收據正本、費用明細及診斷書,並應於就醫後六個月內提出申請,填送自墊醫療費用核退申請書,並檢附醫療費用收據正本、費用明細、診斷書及影印護照上當次入出境紀錄等資料,向投保單位所在地的健保局分局申請核退醫療費用。也特別提醒上述就醫如果發生在中國大陸地區,而且是申請核退「住院5日(含)以上」的自墊醫療費用核退,申請文件(包括:醫療費用收據正本、費用明細、診斷書或證明文件等),必須先在大陸地區公證處辦理公證書,再持公證書正本向國內財團法人海峽交流基金會申請驗證。申請自墊醫療費用需準備的文件1.全民健康保險自墊醫療費用核退申請書。(→點此下載)2.醫療費用收據正本及費用明細,如為中、英文以外之文件時,應檢附中文翻譯。3.診斷書或證明文件,如為中、英文以外之文件時,應檢附中文翻譯(住院案件者需另外檢附出院病歷摘要)。4.當次出入境證明文件影本或服務機關出具之證明。另外,全民健康保險給付國外就醫醫療費用的標準,是依據全民健康保險支付及審查相關規定核實給付,但訂有上限,以支付國內醫學中心平均費用為標準,若以最近一季,也就是112年10至12月的核退金額上限來看,目前能夠申請到的核退費用如下:.門診每次1037元。.急診每次3340元。.住院每日6575元。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3-12-07 退休力.理財準備
釐清退休財務四步驟!忽略「這一步」,退休生活可能出現危機
張小姐是個很熱心的業務員,從事業務工作也曾榮獲許多獎項、有許多支持她的客戶,工作已經二十多年的她,眼看著客戶們已經漸漸的面臨退休,讓她開始緊張起來。回想這些年來,自己的收入沒有比一般上班族低,雖然業務收入不固定,但年薪至少也都有六十萬,甚至超過百萬。看看自己的帳戶,怎麼連十萬元現金都沒有?今年四十五歲,算一算離退休還有二十年,但她知道再這樣下去不是辦法。眼看著父母年老、孩子長大、物價不斷上漲,未來開銷只會越來越大,於是她決定求助財務顧問,想要徹底了解自己在理財方面到底發生了什麼問題?有哪些盲點?財務顧問建議她,先記帳三個月再說。經過顧問的建議,張小姐紮紮實實地記帳了三個月。透過這三個月的帳務,她徹底了解自己的收入與支出情況,也製作了「收支表」、「資產負債表」,並盤點了自己的保單、帳戶、信用卡目前的內容,總算對自己的財務有了一個比較清楚的輪廓。這時候,她才發現:過去的二十多年職場生涯中,每天像陀螺一樣不停地為客戶、家人忙得團團轉,從來沒有像此刻這麼清楚的了解自己的財務狀況過。雖然在整理的過程中,不會讓自己的資產快速增加,只是釐清現況,但她終於開始對「退休」這件事感到不再那麼害怕。她相信,未來只要朝著專家的建議,用正確的理財方式,就能安心地一步一步達成各階段的財務目標。台灣人退休金普遍準備不足,原因出在哪?張小姐的情況在諮詢案例中不算少數,根據中華民國退休基金協會在2022年跟週刊業者合作的「二○二二國人退休理財大調查」中顯示,有近8成的民眾自認目前退休金準備還不到應備金額的五成,受訪民眾平均在四十到四十五歲之間開始準備退休金。看來,國人現在普遍能意識到退休金準備不足,但最大問題是 : 該如何準備?關於國人退休金普遍準備不足的原因,很多人認為是沒有準備意識,但事實上並非如此。國人不是因為沒有準備意識,而是因為多數人在40-60歲這段累積退休金的期間,還有許多更緊急的財務目標需要完成,例如:父母的孝養金、子女的教育費用、房貸、購車,甚至是旅遊等,都會讓人把有限的資源,優先分配在更緊急的項目上。即使知道準備退休金是在未來社會不可或缺,但也只好抱著這個隱憂,拖延了準備時間,或降低準備的金額。 計算退休金缺口三步驟1.先勾勒出理想的退休生活,透過時間(預計退休後生活年期)、每月應備的金額(可以用現在收入所得替代率70%,或是每月預計的生活支出),兩者相乘後可以預估一個未來需要準備的退休金金額,這是「應備金額」。2.計算目前自己從社會保險中、也就是勞保、勞退能拿到多少退休金,再加上已經專款專用為退休而準備的退休金,例如保險、安養信託等,把這些加起來這就是「已備金額」3.將「應備金額」減掉「已備金額」,就是退休金缺口舉例:小瑄預計要65歲退休,預估活到95歲,要準備30年的退休金,退休後每個月的花費是5萬元應備金額:30年*60萬=1800萬已備金額:勞保每月2.5萬+勞退金260萬+儲蓄險保單帳戶價值50萬=1210萬退休金缺口:1800萬-1210萬=590萬也就是說,如果距離退休剩下25年,那平均每年要提撥的退休金要590萬/25年=23.6萬,也就是每月要提撥將近2萬元做為退休金。不知道該如何進行退休規劃?四步驟釐清退休財務該如何解決這個難題呢?除了想辦法在財務方面開源節流之外,還是需要靠一些系統性的方法。財務顧問在協助民眾時,通常會使用一些方法,其中最重要的關鍵步驟有以下四點:一、客觀、具體地設定自己所有財務目標,並計算達到目標需要的總金額和時間。二、了解自己的財務現況。包括製作收支表,來了解每月結餘。並且清楚接下來可穩定投入儲蓄及投資的金額是多少。三、評估以現在的投資組合報酬率,以及未來能投入的投資金額,是否能滿足所有的財務目標。四、若無法完成所有目標,就要調整各項目標達成期間或降低、延後目標。其中,第四點非常重要,卻也是大家較不願意面對的一點。如果以現在的理財方式、投入資金、投資報酬率,無法滿足所有必須達成的目標,就要客觀的調整或降低目標,而不是哪個緊急就先做哪個,把所有財務資源耗盡後,發現自己無法好好照顧退休後的自己。再回到張小姐的案例。從收支表和和資產負債表,顧問協助她了解到,因為自己很重視孩子教育以及居住品質,導致每個月有過多的支出都花費在繳房貸、幫孩子安排昂貴的才藝課,加上自己因為業務工作。有許多業務支出,雖然賺的多,但花費也不小。這些都是讓自己帳戶空空的主要原因。在試算了自己的退休金、孩子教育金及各項需求的所需總額後,搭配自己的收支表,能夠客觀地了解到,她能投入準備退休金的額度非常少,根本無法達成退休金目標。但顧問提醒她,退休準備是一定需要,而且不能再拖。於是張小姐終於下定決心,降低孩子的教育金支出,減少一些高昂才藝課程,同時降低居住所占支出比例,這才終於讓自己的每月結餘,能夠有較多預算來進行退休金準備,也讓自己能夠比較安心的繼續打拼。經濟學之父亞當斯密曾說過「資源有限,慾望無窮」,只要我們懂得適當的控制欲望,善用既有資源,相信「好命退休」這個終極目標,也會一步一步的逐夢踏實。作者:楊馥瑄經歷:TFPA台灣理財規劃產業發展促進會理事樂學網[理財觀念實務班]講師理財周刊線上直播課程講師Smart智富月刊保單評選委員政治大學壽險經營管理碩士學分班台灣大學高階財富管理研究班壽險公會表揚全國最佳績優外勤人員(2006)專業證照:CFP®國際認證高級理財規劃顧問信託業業務人員信託業務專業測驗合格投信投顧相關法規乙科測驗合格人身保險業務員銷售外幣收付非投資型保險商品測驗合格投資型保險商品業務員資格測驗合格財產保險業務員資格測驗合格人身保險業務員資格測驗合格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3-12-03 養生.聰明飲食
火鍋選蔬菜湯底最沒負擔?營養師表示有前提!健康吃鍋一次看
台灣人愛吃鍋,從平價個人火鍋、薑母鴨、羊肉爐,到高檔和牛、帝王蟹火鍋都有老饕愛。而超市裡的火鍋湯底更是花樣百出,有昆布鍋、藥膳鍋、麻辣鍋、起司鍋、牛奶鍋、番茄鍋等。只要市面上火鍋店有賣的,超市裡基本上都有。但湯底百百款,到底什麼樣的鍋底能讓人喝得溫暖,又能嘗到健康?蔬菜湯底最無負擔,前提是要自己烹調。高雄義大醫院營養師盧玉萍表示,鍋底首選蔬菜類湯底,像是昆布鍋、番茄鍋、蕈菇類,或者以蘿蔔燉煮的湯底也可以,這類食材能減少身體負擔。但以上一切都要以自己烹煮作為前題,因為市售的湯底包或者是店家販售的湯品,很多鈉含量都很高,重口味的湯底更不用多說。盧玉萍表示,WHO建議一般人一天鈉的攝取量是2400毫克,但一般火鍋湯一碗平均就有400毫克的鈉含量,有些湯底甚至更高,再加上醬料,攝取要不超標很難。吃火鍋原則,想吃再下鍋,煮熟立刻撈。再者,國人吃鍋喜歡以大雜燴方式,將火鍋料一起下鍋烹煮,而熬煮後有滿滿精華的火鍋湯底,更是許多老饕的最愛。如今國人健康意識抬頭,也都了解這樣的火鍋湯是「高普林」地雷,但營養師說,這不只是高普林問題,除了食物的養分很容易受到高溫破壞而流失,裡頭還包含著高鈉、高鉀、高磷的等問題,各自威脅著心臟血管疾病、腎臟病跟痛風患者。所以營養師建議民眾,煮火鍋時,不要一口氣把所有東西丟進去煮,想吃什麼再下鍋煮,煮熟了立刻撈起,醬料能少沾就少沾。如果真的很想喝湯,最好在火鍋料尚未下鍋前,先舀一碗起來,放溫涼後再喝。即溶飲含糖過高,濃湯粉含飽和脂肪與高鈉。除此之外,近年來流行各種個人式熱飲,從三合一咖啡、奶茶、巧克力牛奶,到中式粉泡濃湯,都是上班族在寒冬加班時的最愛。盧玉萍曝露殘酷真相,她表示,為了好喝、香濃,市售甜飲大多含糖量過高,濃湯類因為加奶油才香濃,除了飽和脂肪含量過高,鈉含量也驚人,再來有勾芡、帶油脂也是少喝為妙,購買前務必看清楚食品標示。所以建議民眾如果真的喜歡喝濃湯、雞湯、薑母鴨之類的湯品,還是自己煮比較好,奶油的香濃可以用鮮奶取代,喝雞湯可以試著把上面那層油撥開再喝,以防心血管疾病發生。注意食物「內在」溫度,囫圇吞棗傷了黏膜。而長期飲用高溫湯品,是否增加食道癌的機率?對此,高雄大鈞診所家醫科醫師顏大鈞表示,食道癌成因很多,很難直接畫上等號,但不可否認,冬天一到,因為吃火鍋,造成口腔、食道燙傷上門求診的患者的確會增加,但大多數都是因為食用火鍋料時不慎導致燙傷,尤其會爆漿的加工食品,每年總會有幾例出現。顏大鈞建議民眾吃火鍋時,不能只測試食物表面溫度合適後,就囫圇吞棗,雖然每個人耐熱度不同,但口腔、食道黏膜本身就比較脆弱,燙傷後也要盡速就醫,如遇傷口久而不癒,趕緊上大醫院做檢查,免得久病成癌。健康吃鍋守則1.想吃什麼再下鍋煮,煮熟了立刻撈起。2.盡量少沾醬料。3.避免喝湯,或在火鍋料未下鍋前,先舀一碗放溫涼後再喝。4.有包餡的食物,要確認內部是否已冷卻。5.加工食品如各種丸類、餃類,鈉含量、熱量都相當高,勿過量攝取。6. 選定量個人鍋,不要選吃到飽餐廳。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3-12-03 養生.生活智慧王
熱飲紙杯會溶出塑化劑嗎?顏宗海解析哪些一次性食器需要注意
台灣人愛喝手搖杯,夏天來杯冰涼沁脾的冷飲好不爽快,冬天則來一杯溫暖心扉的熱飲挺過寒冬。台灣多個縣市自今年下半年開始「禁用一次性塑膠杯」,不僅為了環保,同時也減少塑膠杯遇熱時可能釋放出來的有害物質。但「紙杯」就絕對安全嗎?是否也暗藏危機?聚乙烯PE遇上過熱液體,多少會溶出化學物質。台灣人冬天喜歡喝熱甜湯,燒仙草、豆花、紅豆湯圓,統統都得用紙杯盛裝,有時為了消費者攜帶方便,上面再封上一層塑膠封膜。林口長庚臨床毒物中心護理師譚敦慈表示,紙本身「不防水」,若要盛裝液體就得「加一層膜」,而那層膜就屬於PE(聚乙烯)材質,若遇到過熱的液體多少會釋放出化學物質,能夠自行攜帶杯具盛裝是最好的。林口長庚臨床毒物中心主任顏宗海表示,手搖紙杯或是其他熱飲紙杯使用到PE(聚乙烯),多是LDPE(低密度聚乙烯),也常見於塑膠袋、半透明或不透明的塑膠瓶等,飲料杯上的封膜也同樣是PE塑膠,耐熱70至90℃。雖說聚乙烯化學結構上對人體健康並未有太大影響,但若是盛裝太高溫的液體就容易融化,無法達到防水效果,建議若要購買熱飲,可自備玻璃器皿盛裝。PVC材質最要注意,超出耐熱溫度會釋出塑化劑。便利商店、超市內販售的許多商品也都使用塑膠的容器,例如布丁盒、豆漿瓶等等,使用的則是PP(聚丙烯)。顏宗海說,聚丙烯耐碰撞、耐高溫,耐熱溫度100至140℃,丙烯本身沒有毒性,但超出耐熱溫度也會釋放出丙烯,間接接觸到食物。最需要注意的是PVC(聚氯乙烯),顏宗海說,PVC常用於保鮮膜、雞蛋盒、調味罐中,耐受溫度僅60至80℃,雖然可塑性高,因此可做為保鮮膜,可是一旦超出耐熱溫度,就會釋放出對人體有毒性的塑化劑。保麗龍耐熱度不佳,已逐漸禁用於食器。同樣具毒性的還有「保麗龍」,過去部分手搖杯使用保麗龍材質的杯子,許多日本知名泡麵杯也都採用保麗龍。不過,顏宗海指出,保麗龍的化學結構為許多苯乙烯聚集而成的「聚苯乙烯(PS)」,本身就是具有毒性的化學元素,對人體具有「神經毒性」,在動物試驗中也確實發現致癌性,只是尚未發現對人體致癌的證據。顏宗海表示,保麗龍並非好的食物器具,其耐熱僅70至90℃,若要泡泡麵,水的沸點是100度,一旦沖入熱水,難免有毒性釋出;苯乙烯的神經毒性,過去常在工人身上發現,主要是暴露量過大,造成頭暈、疼痛及手麻、手腳無力等神經系統影響。目前包含台灣在內的各國,都逐漸禁用保麗龍作為食器。雙酚A不耐酸、鹼、高溫,常用於塑膠水壺。而民眾時常擔心的「雙酚A」是否也藏匿於平時盛裝的一次性食器中?顏宗海表示,雙酚A主要用於聚碳酸酯(PC)製品,如塑膠水壺、奶瓶,以及罐頭食品的內襯鍍膜中,正常使用的狀態下不會溶出,除非在酸性、鹼性以及高溫的環境下,才會溶出毒性。顏宗海說,雙酚A確實具有毒性,有輕微的女性荷爾蒙作用,研究發現長期接觸將增加心血管疾病、肥胖、胰島素抗性、生殖障礙、慢性腎病、肝臟疾病,以及胎兒缺陷或導致孩童輕微智能障礙。但雙酚A在人體內的半衰期6小時,且不會累積。國內已禁止奶瓶添加雙酚A成分,平時正確使用運動水瓶,不要超過120至130℃,基本上不會有過高的暴露量。美耐皿含三聚氰胺,避免高溫暴露。較需要注意的是我們日常在夜市、美食街或到餐廳常看到的「美耐皿」。顏宗海提醒,美耐皿廣泛運用在生活周遭,其耐熱溫度110至130度之間,由於當中含有「三聚氰胺」,暴露過多有腎結石風險。建議吃火鍋時,筷子若是美耐皿材質,避免直接夾取鍋內高溫食物,也不宜將美耐皿餐具放入微波爐、電鍋等高溫環境中加熱食物。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3-12-03 退休力.健康準備
2023退休力論壇/退休必須提早做準備,未來台灣人人均是百歲候選人
聯合報「以防萬一活到一百歲」2023年退休力論壇,今天登場,多名專家、學者與會,數百名民眾共襄盛舉。退休準備工程,一起練習學習的同學,希望都能健康老化聯合報系永續工作室永續長羅國俊致詞表示,以前退休是被動的,時間一到就走人,但現在退休,則必須主動、學習、規畫,在退休準備工程之前,大家都是同學,一起練習學習的同學,希望都能健康老化。剛滿65歲的羅國俊表示,在拿到基隆市政府敬老卡時,心情是愉悅的,尤其在刷公車時,連續三聲「嗶、嗶、嗶」就覺得自己是幸福的,真的好幸運,因為從古至今,能活過65歲者還是少數。統計顯示,人類有史以來,超過65歲以上的人有12億,但今時今地,現在65歲以上的人就有6億。身為6億人之1,非常榮幸。清朝康熙皇帝60大壽時,在紫禁城舉辦「千叟宴」,邀請叟(耆老)參與御宴,對象為年逾65歲的長者,當時被喻為千古難得一見的盛宴,現在卻是再也平常不過的事情。羅國俊表示,台灣將於2025年進入超高齡社會,屆時「耆老」將占全人口的5分之1,人數多達469萬,光是零頭就遠多於康熙的「千叟宴」。聯合報2023年退休力論壇主題為「以防萬一、活到100歲」,羅國俊表示,這在清朝幾乎是不可能的事,但現在大家都是百歲人瑞的候選人,但要想健康幸福老化,是必須預先練習。羅國俊表示,自己設定的5大退休力,包括:●財務●身體健康(健康老化、活躍老化、死前臥床不超過兩週)●心理健康●社會連結●保持開放學習的心態退休是必須早做因應、事先練習每個人面對自身老化的態度不一樣,國衛院院長司徒惠康表示,羅國俊永續長能夠勇敢慢對老化,但國衛院前院長梁賡義在持敬老卡搭公車時,每次一刷,到了第三聲嗶嗶時,就會不自覺得咳嗽,希望蓋過嗶聲。司徒惠康表示,國衛院在三年前成立「高齡醫學暨健康福祉研究中心」,結合270多名專家學者,針對銀髮族可能面對財務、心理、醫療等問題,事先盤點,並擬定策略,目的在於希望國人健康、活躍及在地老化,能夠身心靈健康,有尊嚴地度過晚年。「退休是必須早做因應、事先練習。」司徒惠康強調,退休絕非是中年人的事情,所有年輕人都應該針對退休五力,提早做準備。6種動物測驗你的退休力,2023年更推出「以防萬一財務筆記本」聯合報於2020年舉辦第一屆退休力論壇,開啟國民退休準備工程,推出六種動物測驗你的退休力,強調理財、健康、社會連結、活躍好學、自在獨立等五大核心能力。來測你的退休力》https://health.udn.com/health/retire/index今年同步推出「以防萬一財務筆記本」,供民眾記錄銀行帳戶、保單、信用卡、資產負債、數位金融資訊等,一旦面對「萬一」,這筆記本就會成為指南針,多一份準備,就能減少慌亂。責任編輯:吳依凡
-
2023-12-02 退休力.活躍好學
2023退休力/既用行動支付也用載具!75歲醫師作家劉秀枝:別阻止我學新東西的機會
「你們的手都不要過來!」75歲的劉秀枝盯著餐廳裡的自助咖啡機,嘗試在一堆IC面板找出正確的指令,一旁的年輕人嘗試想幫她,她笑說:「別阻止我學新東西的機會」。人不管幾歲都要學新東西劉秀枝是台北榮總特約醫師,退休16年來專任專欄作家,只見她專注地看著手機App,問身旁的人:「這該怎麼用?」又笑著說,人不管幾歲都要學新東西。她不只使用行動支付,也會用電子載具,朋友看她外出只需要一支手機都感到不可思議。這些年輕人才會的事情,「妳怎麼會?」劉秀枝說,學新東西很有趣,特別是方便的東西,常常會聽到年長者說「這年輕人的東西,我不會」在她看來那是不願學習、倚老賣老。劉秀枝說,社會對長輩學習新東西也常常感到很訝異,她分享曾去便利商店時,主動詢問店員「你們有Apple Pay嗎?」店員驚訝地看她,並回答「有」,結完帳後,店員驚呼「向您這樣年紀還能這樣,真厲害」。劉秀枝回說「我沒有很老啊」。年紀增長不代表人生的學習或是探索之路要停止,反而是更有時間去探索、學習。五十九歲退休後,劉秀枝開始嘗試各種生活,學烏克麗麗等,也持續自己喜歡的寫作。「我現在還是每天寫,有趣的體驗我就寫」,去年五月起,她也當起Podcaster(播客),開了「神經會說話」頻道,將生活結合所學分享給聽眾,至今製播八十集。劉秀枝說,轉眼就做了這麼多,自己也沒想到,當播客單純就是有趣。最近更推出新書「終究一個人,何不先學快樂的獨老」。人終究是一個人 所有人都得學習怎麼與自己相處「人生是妳一個人來、一個人走,這一條路上見到形形色色的人,讓體驗成為記憶,體驗與人分享,這一條酸甜苦辣的路,都是由妳一個人去理解與感受。」所以劉秀枝的新書提到,人終究是一個人,所有人都得學習怎麼與自己相處,活在當下,找到自己的快樂方針。人得活在當下,這是她當了幾年病理科研究員的感受。她很感謝當年北榮神經外科的沈力揚主任推薦她到美國受訓,其中三年學習神經病理。曾經因工作沒做完,周日獨自去醫院工作室解剖器官,有朋友問她不怕嗎?她說,「這是嚴肅的工作,心懷敬意,去世的人是不會害人的,有什麼好怕。」看盡形形色色的死因,劉秀枝說,不管達官顯貴、貌美如花、英俊瀟灑的人,終究會走到死亡這條路。面對人生各種挫折「我很豁達」,包含變老。社會覺得老是件悲傷的事,她不認為,「老」就是人生必經旅程,不需悲傷也沒什麼好怕的,應該走出一條有趣的路,讓自己開心,面對自己,並且負責。來測你的退休力》https://health.udn.com/health/retire/index【延伸閱讀】.2023退休力/退休準備分數平均57.7分 連三年不及格.2023退休力/誤認這些習慣能養生 台灣人高齡卻不健康.2023退休力/復健權威林頌凱:透過AI找到腿痠原因(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3-12-02 退休力.健康準備
2023退休力/復健權威林頌凱:透過AI找到腿痠原因
為了推廣衛教時,更具說服力,聯新國際醫院運動醫學中心主任林頌凱總要求自已時刻挺胸、不能駝背,但在AI姿勢測試系統的檢測下,卻是原形畢露,原來自己早有烏龜頸,頸椎前傾達15度,而這也種下腰椎骨刺、經常腿痠的病因。穿戴裝置 把運動變更有趣也更事半功倍林頌凱表示,從運動醫學來看「退休五力」,健康力實屬重要,在新科技輔助下,可讓運動達到事半功倍效果,改善肌少症、退化性關節炎等症狀。如能善用智慧型穿戴裝置(運動手表、手環),除了把運動變更有趣,並可更有效提高心肺功能及肌肉耐力。林頌凱使用運動手表多年, 他認為好處多多,首先記錄每天走路步數,每天睡覺前打開程式,看看一整天走了多少步,理想為日行萬步,八千步則為低標。此外,穿戴裝置可掌握心跳速率、血氧濃度等生理跡象,達到更有效率的運動,只要多次嘗試,就可知道自己從事哪些有氧運動可讓心跳速率維持在有效區間,並持續十分鐘以上。運動手表等穿戴裝置也可用來監測睡眠品質,睡覺時戴在手腕,偵測身體動作、心率變化,藉以計算出睡眠時間,以及熟睡期占比,即使準確度無法達到百分之百,但也可作為參考用。林頌凱建議,為人子女者幫長輩挑選運動手表、手環,調大螢幕字體,並讓長者學會操作,最重要的是,能與自己的手機連線,一旦老人家心跳急遽加速,或發生意外,可在第一時間收到通知。AI姿勢測試系統 更精確掌握身體異常程度除了智慧型穿戴裝置,最近國內陸續引進先進檢測儀器,林頌凱表示,透過AI姿勢測試系統,從前後左右各拍一張照片,配合兩個簡單動作,就清楚解析頸椎、腰椎、骨盆、膝蓋,以及筋膜、肌肉群等身體各部位結構,透過數字、顏色,掌握異常程度。林頌凱說,身為復健科醫師,總時刻提醒自己,必須挺胸,不管坐著、站著,應姿勢正確,在儀器檢測後,才知一直以來的挺胸均為假象,實際上腹部跑了出來,且頸部往前傾斜十五度,屬於典型烏龜頸,頸椎、腰椎也歪斜,正是造成骨刺主因。因長期姿勢錯誤,頸椎、脊椎、腰椎等不正,連帶骨盆腔也受影響,核心肌群施力失當,在代償作用下,大腿肌肉錯誤發力,以致腿痠,難以久站。正所謂「牽一髮而動全身」,林頌凱表示,有了烏龜頸,如持續放任頸椎傾斜,時間一久,可能全身「壞了了」,相當可怕。透過AI姿勢測試系統,除了病因,也提供好幾組正確居家運動,另委請物理治療師調整及放鬆頸部、腰部及大腿等多處過度緊繃的筋膜及肌肉群,痠痛症狀獲得大幅改善。來測你的退休力》https://health.udn.com/health/retire/index【延伸閱讀】.2023退休力/退休準備分數平均57.7分 連三年不及格.2023退休力/誤認這些習慣能養生 台灣人高齡卻不健康.2023退休力/既用行動支付也用載具!75歲醫師作家劉秀枝:別阻止我學新東西的機會(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3-12-02 退休力.來測你的退休力
2023退休力/退休準備分數平均57.7分 連三年不及格
百歲世代來臨,長壽是現在進行式,每個人都要「以防萬一」活到一百歲。聯合報推出退休力大調查,過去一年,逾五千人登入會員填答「六種動物測驗你的退休力」,平均退休準備分數為57.7分,比前一年略為退步。台灣將於2025年進入超高齡社會,距今只有一年多,如何充分準備面對老後,是所有人的挑戰。退休準備分數 連三年不及格聯合報自2020年開啟國民退休準備工程,2021年推出「「退休準備指標─六種動物測驗你的退休力」,提供大家登入會員,填寫評量退休準備的優勢與不足。分析近三年統計結果,這群人雖積極關心自己的退休力,但退休準備平均分數始終未超過60分,2021年57分,2022年59分,今年又降低至57.7分。「六種動物測驗你的退休力」對應六種退休準備樣態,「王者獅子」準備最充分,占二成四,其次是「翩翩蝴蝶」一成八、「好奇海豚」一成六、「暖男水豚」和「慢慢樹獺」各占約一成四,「做自己熊貓」人數最少,僅一成三和。去年跟今年有填答、間距逾百天者119人,49人分數下降,上升者64人,持平6人。退休想繼續工作 比率創新高調查也發現,退休後想繼續工作的比率從四成一增到四成七,創三年新高;逾75歲認為退休後每月生活費達五萬元以上比率也是各年齡最高。政大教授、中華民國退休基金協會前理事長王儷玲分析,想延長工作、到晚年才發現生活費用高,顯示國人退休準備起步太晚、低估退休後花費,而通膨等大環境因素使退休準備成本提高,形勢艱鉅。健康和社會連結 五力中最低退休準備指標評估五個核心能力,分別是財務、健康和社會連結、活躍好學與自在獨立。調查顯示,健康和社會連結分數連三年皆為五力最低,今年僅54分和50分。關渡醫院院長陳亮恭表示,健康是退休準備的「粽子頭」,帶動其他能力,但必須身體力行,所以難度最高,因應百歲時代,國人健康養生觀念也有待調整。國發會推估,2032年國人平均壽命將達83.41歲,2070年88.5歲,由此推算,2000年之後出生的人,活到百歲並非難事。當長壽成為常態,未來日子是否順心,取決於今天的自己,台北榮總特約醫師劉秀枝的雙親往生時都逾九十高齡,她說若無意外,「我可能也會長壽」,年輕時積累的生命力,造就未來的自己。 退休論壇 超前部署百歲人生今年是疫後解封第一年,為了與讀者一起超前部署百歲人生,聯合報首度舉辦「以防萬一,活到一百歲」退休力論壇,今天登場,由王儷玲、陳亮恭、劉秀枝等多位專家分享最新老後生活與退休準備趨勢,逾四百人報名參加,參加活動者可獲「以防萬一理財筆記本」,可供紀錄金融往來等資訊,紀錄的同時也盤點自己的人生。歡迎大家填答「退休準備指標─六種動物測退休力」,定期檢視,評量退休攻略是否需要校正調整。來測你的退休力》https://health.udn.com/health/retire/index【延伸閱讀】.2023退休力/誤認這些習慣能養生 台灣人高齡卻不健康.2023退休力/復健權威林頌凱:透過AI找到腿痠原因.2023退休力/既用行動支付也用載具!75歲醫師作家劉秀枝:別阻止我學新東西的機會(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3-12-02 退休力.健康準備
2023退休力/誤認這些習慣能養生 台灣人高齡卻不健康
退休準備的五個核心能力中,健康是老後生活品質的重要基礎,但根據聯合報退休力大調查,民眾得分始終偏低,今年僅五十三點九三分。國人不健康餘命長達八年,強化健康力是重中之重,高齡醫學權威、關渡醫院院長陳亮恭認為,個人觀念與行為必須調整與改變,科技運用促進慢性管理與預防、診斷,提升生活品質,應該善用。台灣老化速度 僅次南韓新加坡國發會推估,台灣即將於2025年進入超高齡社會,每5人就有一人65歲以上,台灣老化速度位居全球第三,僅次南韓和新加坡。但高齡不是台灣目前的危機,高齡但不健康,才是問題。陳亮恭表示,國人不健康餘命年限與壽命成正比,日本不健康餘命與我相當,平均餘命卻多出五年,等於比我們多活健康的五歲;而國人每增加一年壽命,就有4.8個月處於不健康狀態。擁有健康餘命,才能延長獨立生活的年限。歐美國家高齡人口失能與失智比率已開始下降,但台灣未見。預防失能失智 運動飲食待加強失能和失智是老後生活品質兩大殺手,引發因素便是疾病與生活型態,陳亮恭認為,我們處理與面對疾病的方式、養生觀念都要有所調整。根據聯合報退休力大調查顯示,有運動習慣者,從事阻抗運動,如重訓、深蹲、肌力訓練的比率,三年來皆在三成左右,比率無法提升,更低於有氧運動的八成。調查也顯示,民眾從事打籃球、國標舞等綜合運動的比率也不高,連續三年皆未超過百分之十。另外,但全榖類攝取不足,顯示大家較常吃精緻澱粉。陳亮恭說,傳統認為長者應該仙風道骨,飲食寡淡,若能有人端茶送餐,飯來張口,更是享福。但如今不需倚賴 他人照顧的生活才有品質。但要一切靠自己,就要讓自己健康強壯,所以運動強度、蛋白質攝取都應足夠,避免精緻澱粉,減少慢性病上身,養生觀與過去截然不同。如今大家雖然知道運動很重要,強度卻不夠。相較於有氧運動的便利性,大家可能認為重訓一定要去健身房,陳亮恭建議,應該設計一些在家裡就可以做的重訓運動,提供大家鍛鍊肌力;打籃球、跳國標舞等綜合運動,在動身體的同時,還要記動作或規則,腦部一起運動 ,效果比只動身體的單一運動效果來得好。社區健康平台 以科技整合醫療在疾病治療方面,陳亮恭表示,國內醫療體系分工精細,且看重生物指標,較少納入生活、認知功能與體能等考量,使多重疾病的長者常奔波各科別就醫,缺乏橫向連結,如今利用智能科技,可望扭轉這樣的局面。關渡醫院與華碩合作,共同開發社區健康平台,透過小型社交機器人,利用藍牙連結相關設備,監測睡眠、血壓等,發現數據異常可提醒用藥、提出看診建議,甚至直接連線醫院掛號系統,進行慢性病管理,提醒、預警;甚至辨別使用者情緒、表情,再透過語音等訊息評估,進一步協助診斷。今年三月,國科會宣布將高齡科技列為重點發展產業。台灣面臨高齡快速進展等人口結構轉變,是危機也是轉機,就社會動能來說,如果有愈來愈多的資源要去照顧長者、社區營造,沒有更強的經濟動能,無法做到。照顧是靠人與人接觸,有溫度的「手工業」,如何與工業革命四點○結合,將是未來的重點。 科技力是面對高齡社會不可或缺的能力。陳亮恭認為,如果發展成功,我們的經驗也可以提供給其他東南亞國家參考,越南、泰國高齡化的腳步緊跟在台灣之後,但歐美國家經驗對東南亞幫助有限,這是發揮台灣影響力最好的切入點,把潛力變成實力,解決亞洲人口老化危機。來測你的退休力》https://health.udn.com/health/retire/index【延伸閱讀】.2023退休力/退休準備分數平均57.7分 連三年不及格.2023退休力/既用行動支付也用載具!75歲醫師作家劉秀枝:別阻止我學新東西的機會.2023退休力/復健權威林頌凱:透過AI找到腿痠原因(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3-12-01 醫聲.Podcast
🎧|專訪腦庫推手謝松蒼:研究大腦找失智、罕病解方,病患捐大腦造福世人
大腦是人體最重要也最神秘的器官,許多與腦神經相關的疾病,至今找不出致病原因,病友因此無藥可治。為促進研究,醫界、病友歷經近30年爭取,台灣第一座腦庫終於在11月5日正式揭牌。腦庫中存放大腦組織的2台冰箱,恆溫攝氏零下80度,腦庫推手、台灣腦庫協會理事長謝松蒼卻認為,這將是一座「最有溫度的腦庫」,承載無數自願捐腦的罕病病友大愛。🎧立即收聽 按右下角播放鍵↓病友囑託:死後捐腦用於研究「如果病治不好,我走後,大腦、身體組織都交給醫師研究。」謝松蒼說,一位罕病患者臨終時的託付,是他堅持至今的動力。該病友罹患的類澱粉神經病變,當時是不治之症,剛開始病人還能走路,後逐漸失能,必須以輪椅代步。離世前,患者妻子急電謝松蒼,因腦庫尚未成立,他將病友遺體送交病理解剖。台大醫院病理科醫師漏夜完成該患者腦組織、周邊神經解剖,發現類澱粉神經病變病友手部無力的原因,與神經壓迫導致的腕隧道症候群不同,是澱粉沉澱所致,也找出病人常於睡夢中猝死的原因。謝松蒼表示,這是臨床上的重要資訊,國際上鮮有相關研究,且類澱粉神經病變為遺傳疾病,找出病因能讓患者後代、親友獲得預防、治療機會,「每一位捐贈大腦的病友,都為我們上了重要一課。」台灣腦庫收治對象共有3類。第一類是罕見疾病患者,第二類為神經退化疾病如失智症、阿茲海默症患者等,第三類則是正常人。謝松蒼解釋,正常人的大腦可作為研究時的對照組,有意願的民眾可與腦庫協會聯繫簽約。不過,簽訂捐腦同意書到過世之間,民眾也可能隨老化出現失智等症狀,規劃結合追蹤計畫,必要時進行神經認知功能檢測,捐腦民眾能夠早期發現疾病進行治療。晚30年起步 台灣腦庫設計領先國際全球已有150多處腦庫,台灣腦庫受限法規,成立時間落後國際30年,在謝松蒼及律師、檢察官在內的腦庫團隊奔走下,衛福部才以行政解釋,將取腦與遺體解剖做出區分,讓腦庫成立有了法源。謝松蒼表示,台灣腦庫起步晚,若沒有創新作為,與國際的落差將永遠存在。擘劃腦庫藍圖時,就規劃腦庫除腦神經組織外,若病友同意,將一併收集患者其他器官組織,並進行大腦電腦斷層檢查。這兩件事,都是領先國際的作法。謝松蒼解釋,許多神疾病是由腦神經以外的周邊組織開始,例如巴金森氏症被認為與腸胃道神經中的發炎因子有關,即「腸—腦軸」概念,把胃臟納入研究,才不會少了一塊拼圖。這是國外腦庫過去沒有的觀念,在台灣開始推動以後,美國也正考慮跟進。民眾捐贈的大腦,經病理診斷後,腦庫將以「一半防腐、一半冷凍」方式保存。謝松蒼說,學者在研究時多假定這兩半大腦病變情況相同,但也有研究指出,人腦不見得對稱。為解此迷,必須透過影像學檢查掃描大腦,但因設備昂貴,少有腦庫設置專用儀器。台灣腦庫利用設置在台大醫學院的地理優勢,與位於台大醫院的法務部法醫解剖中心協調,利用中心電腦斷層儀器檢查患者捐贈的大腦,以減少研究時的誤差,未來可再結合台灣人工智慧、資通訊優勢,讓研究成果更上層樓。承載病友大愛 盼政府支持、永續經營「希望腦庫成為病友大愛永遠的家。」回首草創腦庫過程,謝松蒼感性表示,身為神經科醫師,執業數十載,長期與罕病病友相處,深深感受到病友的大愛,以及對於腦庫的期待,自己常對腦庫協會團隊說,如果現在能多做一些,未來就能少點遺憾。台灣腦庫將比照大體老師捐贈模式,訪談捐贈者家屬,為每一位貢獻大腦的病人留下紀錄。採訪過程中,謝松蒼提及「病友大愛」的次數不可勝數。作為醫者、科學家,他掛念病友的期待,認為腦庫一經成立,就像火車出站無法返回,雖然先以試辦計畫方式,讓腦庫成立跨出的最艱難的第一步,但腦庫要持續維運、在研究上發揮功能造福病友,才能不辜負已逝病友的期待,呼籲政府穩定編列經費支持,確保腦庫永續經營。謝松蒼小檔案現職:台灣腦庫協會理事長台大醫院神經部主治醫師台大醫學院解剖暨細胞生物學教授經歷:霍普金斯醫院神經科研究員學歷:霍普金斯大學神經科學博士哈佛大學公衛碩士台大醫學士Podcast工作人員聯合報健康事業部製作人:韋麗文主持人:林琮恩音訊剪輯:高啟書腳本撰寫:林琮恩音訊錄製:滾宬瑋特別感謝:台灣腦庫協會
-
2023-11-28 醫療.骨科.復健
穿錯鞋子竟會使骨盆脊椎變形!復健醫師教你如何挑好鞋
鞋子對於足部健康相當重要,千萬別隨便亂穿!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復健科主任武俊傑表示,不合適的鞋會影響站立和走路的姿勢,進而改變整個身體的結構, 長期下來可能會導致骨盆和脊椎變形,進而引發脊椎側彎等問題。脊椎側彎與長短腳有關 穿著適合鞋子有助矯正長短腳的人穿著對稱的鞋,會因不適合導致步行困難,尤其許多脊椎側彎的患者根源都是在長短腳,武俊傑指出,台灣人脊椎側側彎的比例約20比1,在國小、國中學校的健檢,通常會檢查是否有脊椎側彎問題,發現的機率相對高,但越早矯正,回復正常的可能性就越大。如果脊椎變化太大,對身體會造成不可逆的影響,武俊傑強調,利用適合的鞋子正是矯正脊椎側彎的方法之一,長短腳落差在1公分以內,可使用鞋墊來調整,超過1.5公分以上,就需要特殊的加高調整。針對天生有O型腿或S型腿(較外八)的人,隨著年紀增加恐會有膝關節問題,導致膝蓋磨損,對此,武俊傑坦言,可以選擇特殊的鞋墊或鞋子,來幫助調整腳的形狀,減輕不適。買鞋不是喜歡就好 挑選撇步1次看武俊傑說明,民眾在挑選鞋子時要適當地調整、考慮足弓形狀,舉例來說扁平足的人可能需要有足弓支撐的鞋子矯正,高足弓的人可以選稍微高一點的鞋子,支撐感、舒適感都要充足。另外,不同運動和活動需要不同機能的鞋子,例如打籃球需要跳躍,適合有保護腳踝功能的籃球鞋、網球鞋要抓地力夠強、而慢跑鞋及久穿的休閒鞋,則需要有彈性,以減少對腳底的壓力。女性為了打扮會穿高跟鞋,武俊傑建議,可放入使用柔軟且有彈性的鞋墊,並選擇稍大一點的尺寸,減少足部不適,並在空暇時間換穿其他舒適的鞋子,減輕腳部負擔。至於大眾最愛穿的夾腳拖,其實並不太符合人體工學,建議不要長時間穿著,應讓雙腳適當休息。針對長時間站立的工作者,武俊傑宣導,可考慮選擇一些具備特殊設計的鞋子,購買時要選擇前方稍微寬一點的楦頭,避免大拇指外翻,鞋底要足夠軟,但後跟稍微硬一點,避免腳後跟受壓變形,同時選擇適合足弓的鞋墊,才能保護足部健康。延伸閱讀:.幾歲開始老很快?醫師曝3年紀是斷崖式衰」關鍵,6方法延緩老化.長壽最佳步數不是1萬步? 歐洲研究:走「這個步數」可降低死亡風險.當70歲時想過什麼樣的生活?6種生活態度讓你更健康長壽、自在圓滿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3-11-20 癌症.肺癌
肺癌成為台灣最新癌王!9大篩檢步驟教你預防肺癌
11月是肺癌篩檢月,衛福部國健署上周公布最新「癌症登記報告」,肺癌新發個案人數超過大腸癌,成為台灣新癌王。去年起,國健署針對肺癌高危險群,推動低劑量電腦斷層免費篩檢(LDCT)計畫,台灣是全球第一個針對不抽菸肺癌進行篩檢的國家。誰是肺癌高危險群?誰符合免費篩檢條件?以下帶您了解LDCT檢查怎麼做,以及發現早期肺癌的重要性。第1站 高危險群Q:我是肺癌高危險群嗎?若不是高危險群,也需要做篩檢嗎?111年起,國健署對特定族群提供「低劑量胸部電腦斷層檢查(LDCT)」補助,免費篩檢對象包括:1.具有肺癌家族史:50歲到74歲的男性或45歲到74歲的女性,且其父母、子女或兄弟姊妹經診斷為肺癌之民眾。2.有重度吸菸史者:50歲到74歲吸菸史達30包-年以上,有意願戒菸或戒菸15年內的重度吸菸者。不符合LDCT篩檢的民眾,若有健檢計畫,建議自費加做LDCT,頻率二年一次即可,費用約為5千元。一旦自費民眾檢出異常,後續治療費用則會由健保接手,民眾不必擔心。第2站 早期發現Q:國內的LDCT篩檢,為什麼特別針對有肺癌家族史者?目前篩檢成效如何?衛福部國健署自去年7月1日起,提供重度菸癮者(50至74歲吸菸史達30包-年以上,有意願戒菸或戒菸15年內)及有肺癌家族病史的民眾LDCT篩檢至今超過一年。截至今年6月30日,已完成篩檢4萬9千餘人,找出531位肺癌病人,其中85%都是第0期、第1期患者,這些患者經過手術切除,就能恢復正常,因為篩檢,得以治癒疾病。台灣肺癌特性與國際不同,只有三分之一患者有抽菸。台灣在1990年代就開始施行菸害防制法,成人吸菸比率顯著下降,但肺癌發生情況卻不減反升,尤其肺腺癌更是直線上升,與抽菸關聯性較高的肺鱗癌,罹癌人數則有下降,所以國健署肺癌篩檢策略,一定要針對不抽菸高危險族群進行篩檢,其中最明確的危險因子就是家族史。根據研究,若家族中有直系血親罹患肺癌,其後代累積10年內罹患肺癌的比率是4.5%。LDCT篩檢推動是奠基於肺癌家族史研究,除上述追蹤研究以外,亦根據「台灣肺癌篩檢計畫(TALENT)」,2015年起針對不抽菸,但有家族史、環境暴露、廚房油煙者進行篩檢,結果發現家族史是導致肺癌的重要原因,故將重度吸菸、肺癌家族史列為兩大篩檢對象。肺癌已知的環境致癌因子,包括空氣汙染、石棉等裝潢材料、二手菸、廚房油煙等,但就國內而言,環境因素導致肺癌的機會,仍不如家族史高。目前已知20至30個基因與不抽菸肺癌有關,然而,因為肺癌是多基因影響,個別基因貢獻度並不高,只是累積起來很高,足見肺癌是多基因影響的癌症,具有基因變異的患者,比較容易受到環境致癌因子影響,導致癌症發生。觀察一年後,確實發現LDCT列入癌症篩檢後,找出的家族史肺癌病人,遠比吸菸者高。LDCT篩檢篩出肺癌患者的比率是1.1%,但具家族史的病人比率為1.5%,重度吸菸者比率僅為0.6%,同時具有重度菸癮、肺癌家族史雙重危險因子者,檢出肺癌比率為0.9%,可見家族史仍是肺癌最重要的風險因子。由於罹癌者逐年上升,國家透過健保預算編列,支應肺癌治療的費用占比也逐漸提升,用掉國家最多資源。細究原因,是因為半數以上肺癌患者,診斷確立時,期別已是第四期,晚期肺癌存活率更是剩下12.6%。若能翻轉肺癌罹癌期別分布曲線,讓多數比人在第一期就被診斷出來,因早期肺癌五年存活率可達八成以上,治療效果較佳。新藥新科技引進雖能改善晚期病人存活率,但早期診斷是翻轉肺癌死亡曲線的重要方式,能夠減少醫療資源浪費,病人也不必活得痛苦。備註:包-年:每天吸菸包數╳吸菸年數(例如每天1包,吸30年,則為30包-年)第3站 認識LDCTQ:什麼是低劑量電腦斷層?跟肺功能檢查一樣嗎?肺癌篩檢方式,早年靠X光,但人體胸腔不只有肺臟,尚有肌肉、肋骨、心臟、大血管、氣管等組織,在重疊投影下,病灶易被遮蔽;LDCT可偵測小到0.3公分的肺部病變,據國際實證,可早期發現肺癌。LDCT對早期肺癌篩檢是有效的,X光只能在有明顯病兆的病人或晚期才看得到,無法取代LDCT。以肺癌第四期病患一年一百萬元的醫療費計算,若能早期發現,早期治療,醫療經濟效益是划算的。低劑量電腦斷層只能用於肺部檢查,由於肺部內都是肺泡,空氣較多、穿透性佳,低劑量的放射線就能取得足夠清晰的影像,找出肺部結節或其他異常病變。另外,隨著台灣人口高齡化、吸菸、氣候潮濕及空汙等因素,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肺阻塞)、氣喘、間質性肺病、肺纖維化等肺部疾病也逐漸受國人重視,若民眾出現喘、咳等呼吸道症狀,鼓勵進行肺功能檢查,以利及早發現肺阻塞、氣喘、肺纖維化及肺炎等肺病。第4站 到哪篩檢Q:我要去哪裡做肺癌篩檢?政府有補助嗎?什麼層級的醫療院所可以做肺癌篩檢?國健署未限定篩檢醫院層級,民眾符合受檢資格,可至網站查詢「癌症診療品質認證醫院」排檢。自去年7月至今年9月底,已補助約6.4萬人受檢。若有家族史者,應攜帶肺癌家屬診斷證明及親屬關係證明文件,若無證明可備罹患肺癌家屬之姓名、身分證字號、出生年月日填列聲明書。如受檢者目前有吸菸,則檢查前須接受戒菸治療或衛教。符合肺癌早期偵測計畫補助資格者,無需支付任何費用。如受檢者使用戒菸服務或篩檢結果疑似異常須回診,須支付掛號費等費用,自費篩檢費用依各醫院規範收取。第5站 篩檢風險Q:肺癌篩檢會有輻射或其他風險嗎?有沒有可能發生過度診斷的情形?進行低劑量電腦斷層肺癌篩檢有其好處,同時也有風險。就吸菸高風險族群來說,肺癌篩檢的好處和風險如下:肺癌篩檢好處1.降低死亡率:美國試驗結果顯示,低劑量電腦斷層肺癌篩檢可降低肺癌死亡率達20%;歐洲試驗結果顯示,男性肺癌死亡率降低達24%,女性降低更多。2.早期發現肺癌:肺癌篩檢能減少晚期肺癌的比例,連帶提升病人的生活品質。3.早期診斷其他疾病:可同時發現如慢性阻塞性肺病、冠狀動脈鈣化等。4.輻射量暴露較低:低劑量電腦斷層輻射量暴露低於常規的斷層掃描。肺癌篩檢風險1.過度診斷:少數惡化緩慢的肺癌,就算不接受篩檢,可能終其一生不會出現症狀或提早死亡,因此會有少數的比例屬於多診斷、多治療。2.產生焦慮:若篩檢出陽性,於確認後續檢查結果前,會帶來等待的焦慮。3.陽性率結果:約95%篩檢出的肺部結節是良性,陽性率問題會造成心理壓力,衍生後續追蹤、侵入性診斷,與相關併發症。4.偽陰性結果:並非所有肺癌都可以藉由肺癌篩檢而及早診斷。5.仍有低輻射量暴露:接受低劑量電腦斷層肺癌篩檢,平均一次的輻射線暴露約為1.5毫西弗,約為在台灣一年的天然背景輻射量。第6站 報告異常Q:篩檢後多久可看到報告?顯示異常怎麼做?怎麼避免偽陽性問題?推動肺癌普篩,陽性率問題曾引發專家擔憂。LDCT看到結節,未必是惡性腫瘤,要視結節是否會成長。若LDCT檢測出肺部結節,放射科訂有判讀條件,會依照結節大小判斷,加上醫師雙重確認,就能降低偽陽性率。篩檢後約一周後可以收到檢查報告,重點是拿到報告後,若顯示異常,建議回到受檢醫院找胸腔內外科醫師依病兆態樣專業判讀、診斷、期別判定等。若檢查無異常,建議多久追蹤一次?國內研究發現,具肺癌家族史罹肺癌機率約為一般人的3倍,多發性(一次長很多地方)高達17%,女性遺傳機率更高。因此建議,具肺癌家族史可依衛福部建議,每兩年做一次LDCT篩檢。第7站 結節追蹤Q:什麼是結節?結節怎麼分辨好壞?需要多久追蹤一次?根據「台灣肺結節處置共識」指引,小於0.6公分的結節不需要馬上手術,建議可6至12個月追蹤1次,而0.6至0.8公分建議3至6個月要追蹤1次,0.8公分視為惡性處置。常聽到「小結節定期追蹤就好」,但有的受檢者想開刀一勞永逸,又擔心挨了不必要的刀,怎麼辦?目前臨床上會以AI輔助檢視毛玻璃樣病灶的腫瘤密度、亂度,對於非常焦慮的受檢者3個月回診追蹤,清楚判斷結節有無形態變化,若無變化可拉長到半年追蹤一次,再來就可拉長到一年一次。第8站 公費篩檢追蹤Q:符合國健署補助肺癌篩檢對象,檢查結果有小結節後續要如何追蹤?衛福部國健署自去年7月1日起,針對肺癌高風險族群,提供免費低劑量電腦斷層(簡稱LDCT)篩檢。而健保署依「肺癌早期偵測計畫」,醫院執行LDCT篩檢後,後續檢查追蹤或確診程序,相關費用由健保給付。今年度醫院總額也新增「因應肺癌篩檢疑似陽性個案後續健保費用擴增」專款項目10億元,用於支應肺癌篩檢後,疑似陽性個案後續確診費用。依健保署統計,罹患肺癌人數自107年6.6萬人,上升至111年8.7萬人,醫療費用也從107年149.81億點,上升至111年223.73億點。依國健署資料顯示,肺癌個案存活率低,主要與診斷期別有關,109年肺癌確診個案,高達51.1%被診斷為4期,若延誤治療到第四期才就醫,5年存活率就僅剩1成。健保署與國健署共同合作推動「全民健保癌症治療品質改善計畫」,並於今年6月1日開啟主動追陽模式。自6月至7月止,參與醫療院所數及服務人數分別為137家、3194人。至於自費進行LDCT篩檢的民眾,雖然健保署鼓勵各醫院即時上傳醫療影像包括電腦斷層攝影(CT)、核磁共振造影(MRI)、胃鏡等,提供其他院所調閱,但目前並未強制規定醫院一定要上傳,若醫院主動將自費檢查結果上傳,或是民眾主動請醫事機構上傳自費健檢資料,有需要時就可在健保快易通APP查詢。第9站 自費篩檢追蹤Q:我是自費篩檢陽性,沒有政府協助追蹤,後續該怎麼辦?符合國健署免費LDCT篩檢對象,若篩檢出腫瘤,個管師將介入;自費篩檢若檢查出腫瘤,醫師就是患者的個管師,會協助治療並給予方針。一般而言,自費做LDCT可以分兩種,一是到門診,自訴有高風險病史,可自費做LDCT,等待檢查報告出爐後,回診看報告;另一種是自費做健康檢查,其中包含LDCT的項目,同樣會在一定時間內提供檢查報告,如果自費篩檢醫院沒有給予肺癌篩檢標準化報告(Lung-RADS),也會有建議治療的報告,可主動向醫院詢問。肺癌篩檢標準化報告(Lung-RADS)該檢測分為0到4級,其中第4級又分為4A、4B、4X,如果報告結果在3級以上,顯示需要緊急追蹤與介入治療,民眾可持健康檢查報告到任一醫院就醫,醫療費用則是依健保規定支付。【加入Facebook社團】肺纖維化(菜瓜布肺) 慢病好日子邀請病友及家屬加入社團,在這不但能了解其他病友罹病經驗、生活小撇步,還能提出問題,也會不定期提供醫療知識,讓我們一起勇敢面對疾病,與肺纖維化共存!
-
2023-11-13 名人.好食課
沙朗、牛腩、肋眼在牛的哪部位?一圖看懂牛排部位熱量:吃錯脂肪差7倍
今天好食課楊婷貽 Christina營養師就來教教你去餐館怎麼挑肉不怕胖!奉上牛肉部位熱量/脂肪/蛋白質圖鑑!*以下熱量數據皆以牛排餐館常見份量(8盎司=266.5克)做呈現牛頭牛舌(Tongue):一隻牛身上只有一條,肉質偏軟嫩,也被許多燒烤店視為高檔食材,8盎司熱量508大卡,蛋白質34克、脂肪37克。肩胛部(Chuck):適合慢煮、煎、烤這部分因爲運動量多,所以肌肉較發達結實,蛋白質含量也相對豐富!主要可分成1.板腱(Top Blade Muscle):又稱為上肩胛肉、嫩肩里肌,適合香煎或燒烤,8盎司熱量376大卡,蛋白質45克、脂肪20克。2.翼板(Chuck flap):屬於下肩胛肉,常說的梅花牛也是取自於這,因為帶一些油花,算牛肩處偏軟的部分,修清後8盎司熱量413大卡,蛋白質43克、脂肪26克。前胸部(Brisket):適合燜煮、燉、熬湯牛腩:牛腩一詞一般人會認為就在牛肚,但其實牛腩是一統稱,從前胸、胸腹部、腹脇部上的肉皆可稱為牛腩,肉質偏硬,料理形式多半為燉煮紅燒等長時間料理,8盎司熱量751大卡,蛋白質34克、脂肪67克。肋脊部1.肋眼(Rib eye):也是台灣人常稱的沙朗牛排,油花適中,也成了不少老饕的喜愛,修清後8盎司熱量367大卡,蛋白質46克、脂肪19克。2.牛小排(Short rib):位於牛肋骨第6-8節的部位,除了肉質結實外,也帶有豐富的油脂,適合炭烤,8盎司熱量737大卡,蛋白質34克、脂肪66克。3.牛肋條(Rib finger):位於肋骨上的條狀肉,因此也可稱牛條肉,肉塊帶有筋膜,適合清燉或紅燒牛肉,也成為牛肉麵經常用的部位,8盎司熱量812大卡,蛋白質36克、脂肪73克。腰脊部:又分成前腰脊跟後腰脊1.紐約客(Striplion):常見的紐約客牛排即屬於前腰脊肉,油花少且均勻分布,肉質較粗帶咬勁,8盎司熱量454大卡,蛋白質48克、脂肪27克。2.沙朗(Sirloin):美國所指的Sirloin其實位於後腰脊肉,肉質軟嫩且油花分佈適當,厚切則用於牛排,薄片則可拿來涮肉,8盎司熱量594大卡,蛋白質59克、脂肪38克。3.腓力/腰內肉(Tenderloin):介於紐約客及沙朗之間內側的肉,算是牛排中脂肪含量較低的瘦肉,8盎司熱量417大卡,蛋白質47克、脂肪24克。胸腹部(Short plate):適合燜煮、燉、熬湯牛五花:牛肉中算熱量、油脂最高的地方,屬於牛隻胸腹肉,8盎司熱量975大卡,蛋白質36克、脂肪91克。腹脇部(Flank):適合燜煮、燉、熬湯位於胸腹肉部後面,8盎司熱量551大卡,蛋白質66克、脂肪32克。腿部1.和尚頭(Knuckle):位於牛後腿股肉,因為外型渾圓光滑所以得名,脂肪含量少,8盎司熱量347大卡,蛋白質47克、脂肪16克。2.牛腱(Heel muscle):肌肉結實、筋多,適合長時間燉滷,8盎司熱量342大卡,蛋白質54克、脂肪12克。【本文獲好食課授權刊登,原文標題:【#一張圖懂吃】牛肉部位熱量大解析!吃錯脂肪差7倍】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3-11-11 養生.聰明飲食
本土米、進口米哪個更好?如何吃到健康米?開封後要在「這期限」內吃完
米是台灣人的主食,在日常生活裡幾乎每餐都會吃到米食,要如何選購與烹煮,才能吃到健康、口感都滿分的米飯? 不管是本土米或進口米,包裝上都有標示碾製日期,選購時,要先看碾製日期,愈新鮮的米愈好,因為新鮮的米吃起來的口感,一定會比儲存過久的舊米還要好。由於各國米的產期不同,購買到進口米與國產米品質也會不同,購買台灣本土所生產的米,較容易取得較新鮮的米。 晶瑩剔透、粒粒飽滿由於米的包裝多數是無色透明,可以很清楚地看到包裝內米的狀況,如果米的顏色晶瑩剔透、粒粒飽滿,顯示品質還不錯;如果顏色呈現淡黃色,並夾雜異物且形狀碎裂,則為不新鮮的米,表示已經有微生物在其中孳生,使得米的質地改變,進而容易剝落碎裂,或是被重物壓到的米也會變得碎裂。市售包裝米的標籤上,大多有標示稻米的CNS國家標準分類等級,也可以做為選購時的參考。選購品質優良的米之後,一定要做好保存,因為米的保存方式及環境,也會影響日後米的品質好壞。已開封過的米,最好放在低溫、乾燥、陰涼的環境,如果存放在溫度過高的環境中,米中的蛋白質很容易就會變質,而濕度過高的環境,則容易讓米發霉,所以,冰箱是理想的存放處,又可以防止外來病媒蚊侵襲。最佳賞味期是開封後30天開封後的米最佳賞味期是1個月,如果真的吃不完,可以存放於保鮮盒或乾淨夾鏈袋裡。若因為存放太久沒有吃完,又保存不當而長了米蟲,建議不要再吃。有些人會將有米蟲的米放在太陽下曝曬,曬完後再吃,但不建議這樣做,因為空氣中有微生物,還是會污染米,或是突然下起大雨來不及收米,反而會導致米發霉。現代人工作繁忙,不少人會一次煮一個星期份量的米飯,再分裝放入冰箱冷凍庫保存,要吃時再拿一包出來加熱吃。煮好的飯不可在常溫下擺放超過4小時,易造成細菌滋生與變質,須冷藏在冰箱,並在當天吃完;若當天吃不完,就存到冷凍庫,並在一週內食用完畢。要復熱剩飯時,應該要加熱到100℃、20分鐘以上,才可以達到滅菌效果。延伸閱讀:.米,你吃對了嗎?6種體質適合和不宜食用米種看這裡.懂得吃米更健康!改善體質加營養 6種米功效大不同.幾歲開始發現自己老很快?醫曝3年紀是斷崖式衰老關鍵,6方法延緩老化
-
2023-11-09 養生.聰明飲食
巴沙魚害洗腎?餐酒館老闆7年狂勸別吃 他曝一名言告訴你真相
對於近來沸沸揚揚的粉專發文,「巴沙魚」只是越南的鯰魚,台灣人很愛進口,泡磷酸鹽後整個發起來變兩倍大,攝入過多磷酸鹽可能導致慢性腎臟病、心血管疾病等,「我好幾個朋友就是洗腎洗到最後死掉的,所以這幾年我拼了命努力宣導!」韋恩都回答來問的朋友,這是滑坡、跳接的手法……人不是洗腎洗死的,是其他問題導致需要洗腎而死。就像說「我好好一個人去看醫生怎麼就死了,怪的該是病而不是醫生」。而台灣造成洗腎的最大問題都是三高,腎臟科醫學會早就有報告,台灣洗腎率特別高的原因是健保太好(補充:所以存活率高)但是台灣人就是愛怪防腐劑、色素等種種食品添加物,明明都是因為愛吃重口味東西造成慢性腎臟病、心血管疾病,因為會去吃使用巴沙魚的外食就通常是這些重口味的料理,所以磷酸鹽或巴沙魚最多是相關非因果。更不用講,不是巴沙魚就都有添加磷酸鹽,會添加磷酸鹽的也不是只有巴沙魚,攝取量才是關鍵,問題不在巴沙魚,不用歧視或標籤化某特定食材。這些便宜食材常受到不白之冤,像吳郭魚在西方也常受到謠言攻擊是帶有很多汙染毒素的魚一樣無稽,同一食材供應上必定有好有壞,我們不需以偏概全。這些養殖魚類提供便宜的蛋白質給許多平民,也是很大的貢獻。檢討錯了方向,只會得到錯誤的答案,對於預防洗腎等並無幫助。最後補上一句名言:討論毒性不談劑量是在耍流氓。原文出處:韋恩的食農生活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3-11-08 焦點.健康知識+
豬肝是豬身上最毒器官?營養師曝 吃「這部位」比吃豬肝風險更大
你可以先知道: (1)肝臟確實是用來解毒,肝臟會將對身體有害的有毒物質分解成無害物質,水溶性就由腎臟、膀胱排出體外,非水溶性的就變成糞便的一部分、由腸道排出,肝臟本身並不會有所謂的毒素殘留。 (2)會儲積在肝臟的是重金屬類,例如鉛,所以食藥署訂「牛羊豬及家禽可食性內臟重金屬限量標準」。 (3)國健署建議孕期婦女補充豬肝,以增加鐵質的來源,且上述「牛羊豬及家禽可食性內臟重金屬限量標準」也可證明臺灣並不存在禁止銷售的問題。網傳「豬身上「最毒」的器官,國內早已禁止銷售,卻仍有許多人在吃!」影片中提到 肝臟是解毒器官,豬體內的有毒物質會殘留在豬肝中,有病例吃了白點結節的豬肝而感染肝吸蟲或其他有害物質。但專家表示,肝臟將有害物質解毒後,水溶性物質會隨尿液排出、非水溶性則由糞便排出,有害物質並不會留在肝臟、會儲積在肝臟的只有重金屬鉛等,傳言說「豬肝是豬身上最毒的器官」說籠統模糊、一概而論,傳言說法並不正確,且標題「國內早已禁止銷售,卻有許多人在吃」,傳言影片應來自中國,中國是否禁止銷售不在查核範圍,但以臺灣國健署公開資料,國健署建議孕期婦女適量攝取豬肝補充鐵質。豬肝有毒素殘留的影片 原始謠傳版本: 豬身上“最毒”的器官,國內早已禁止銷售,卻仍有許多人在吃! 主要流傳這段影片並在社群平台流傳: 查證解釋:MyGoPen 致電諮詢臺安醫院營養師陳俞均,她表示傳言影片只說對了一半而已,肝臟確實是用來解毒,肝臟會將酒精、咖啡因、藥物等有毒物質分階段還原、分解成無害物質,水溶性就由腎臟、膀胱排出體外,非水溶性的就變成糞便的一部分、由腸道排出,所以肝本身其實不會有有害物質殘留,所以如果擔心內臟殘留毒素、內臟有毒的話,其實腎功能不好的豬,反而才是比較值得擔心的問題,豬腎比豬肝的風險更大。 肝臟用來解毒 毒素隨尿液、糞便排出但陳俞均也強調,豬肝是否有毒素殘留,重點應該放在重金屬鉛,重金屬確實會在肝臟儲積,因此食藥署依《食安法》訂有「牛羊豬及家禽可食性內臟重金屬限量標準」,豬肝濕重的重金屬公告限量標準為鉛含量為 0.5 ppm,傳言影片沒有說明是重金屬毒素、或是非重金屬毒素,只說肝臟用來解毒、毒素會留在肝臟是錯誤說法,會誤導大眾以為所有毒素都會儲積在肝臟。 陳俞均強調,傳言影片應來自中國,但台灣的豬肉市場有一定的流程和規範,例如廚餘要怎麼處理才能當豬飼料,以及後續的檢驗及屠宰場的標準,最後還有給消費者辨識用的 CAS 認證標章,從源頭到消費端都有一定的規範。MyGoPen 查詢農業部所屬的出版品中,「認識屠宰衛生檢查合格標誌」一文中就強調,會徵選、派駐獸醫師到合法屠宰場「執行屠宰衛生檢查工作,對每一頭屠宰豬隻作屠前及屠後檢查,凡經檢查不合格的屠體或內臟均予以廢棄銷燬,以防止其流入市面」,「消費者在傳統市場購買豬肉時,只要注意選擇蓋有合格印的豬肉,就可避免買到未經檢查合格的違法產品」,可見在屠宰端有相關的把關措施。健康豬肝這樣看 一餐只能吃一份陳俞均建議,在超市等通路選購時,認明有 CAS 標章是最簡單的方法,但由於多數民眾都是在傳統市場購買豬肝,那就依照上述屠宰合格標誌所規定,認明攤商的豬肉是否有蓋章、是印有合格印的豬肉,這樣的攤商所賣的豬肝也較有合格屠宰流程的把關;而新鮮豬肝應該是呈現暗紅色的,上面不會有什麼斑點,呈現水潤的光澤及彈性,如果豬肝有一些泛白、變成橘黃色,那就是那隻豬患有脂肪肝、可能太過肥胖,不是健康飲食的選項。陳俞均表示,豬肝的營養價值包括蛋白質、鐵、B12,以及維生素 A,這些營養成分對於術後、產後的體力虛弱,能達到快速補充的效果,但要提醒的是,豬肝的飽和脂肪酸比較高、會增加體內的膽固醇,所以吃的時候要注重份量,每餐的份量大概就是一個掌心的大小和厚度,而外面賣的豬肝湯其實也就是一份的份量、相當於 60 到 90 克,在一餐中用這一份豬肝取代一份肉的份量即可。 此外,陳俞均也提醒,煮熟的豬肝比較看不吃出新鮮健康程度,所以外面小吃店賣的豬肝湯比較無法辨別,所以陳俞均強調,建議的每餐份量就是一個衡量的標準,每餐最多就是吃一份即可,份量超過的話無法分散風險,也可能增加膽固醇、想減肥卻瘦不下來。國健署官方建議 豬肝仍是鐵質攝取的重要來源陳俞均強調,比較值得擔心的是像影片中自己養豬、自給自足的小養豬戶,較有可能直接把廚餘給豬吃、而發生不良殘留的問題,但台灣已經很少有這麼小規模的養豬戶,這種養豬戶大多只是養來自己吃的,既然是養來自己吃的、通常也不會給豬吃太有問題的飼料來源。陳俞均也補充表示,有些歐美國家的官方單位或權威機構確實不建議吃豬肝,例如美國人就是不吃動物內臟的,這比較是飲食文化的關係,台灣人相對較「雜食」,豬的從頭到尾都能吃,所以也才會官版的重金屬限量標準。MyGoPen 查詢網路上的 CAS 豬肝產品,查到台糖官網有銷售豬肝的網頁,國內確實存在 CAS 的豬肝商品。而國健署在 2020 年發表的「孕期貧血三部曲-孕期大補鐵」,片中營養師李婉萍在1:48處說明「通常在孕期第三期第 7 到 10 個月,是最需要大量的鐵營養素,其中含鐵高的食物,以動物性的吸收率優於植物性,所以孕婦可以多補充富含動物性鐵的食物,動物性的鐵以優質內臟為主,例如豬血、豬肝,紅肉要多於白肉。」而國健署也在 2023 年發布的新聞稿「我國約2成育齡婦女有貧血現象 儲鐵4招 準媽咪『孕』籌帷幄」,提到鐵質攝取四招中,包括「可經由富含鐵質的紅肉類、海產類(如文蛤、章魚、牡蠣)、內臟類(如豬肝、鴨血、雞心)及豆類與其製品(如黑豆、小方豆干、豆干絲)來補充」。可見依衛福部國健署的官方建議,豬肝仍是鐵質攝取的重要來源,即使是要特別注意食安的孕期婦女都在建議對象之列。結論 肝臟為解毒器官,但解毒後的低毒性物質依據水溶性與否,分別由尿液或糞便排出體外,肝臟本身不會儲積毒素,會在肝臟儲積的為重金屬鉛等,食藥署訂有相關限量標準,傳言說法不分是否為重金屬毒素,一概而論易生誤導,專家建議購買豬肝可選 CAS 標章,或是在傳統市場販售蓋有合格印的豬肉,這樣的攤商其豬肝來源也較為可信賴。(本文轉載自《MyGoPen》查證參考:https://www.mygopen.com/2023/09/Pork-liver.html)(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3-11-04 名人.許金川
許金川/太太肝腫瘤要手術 竟要求老公要結紮
診間,年輕女士看起來滿緊張的,她懷了孕、抽了血,發現胎兒蛋白高,產後特回來檢查。超音波一做,發現肝臟有一顆3公分的腫瘤,我告訴她要及早手術治療。她聽了大叫一聲:「完了,弟弟肝癌手術不到3個月就走了,這次輪到自己要開刀,會不會故事重演?」她當著我的面要求老公要做輸精管結紮,我很好奇。她說:「我有兩個小孩,我可以容許你有新老婆,為孩子找一個新媽媽,但不許新媽媽自己有自己的小孩,因為通常自己有小孩後,就不會疼前妻的孩子了。」老公答應了她的要求,去做了輸精管結紮手術,並把切下的輸精管放在福馬林的玻璃瓶內,放在客廳內。想不到手術成功,到現在十多年了,她活得好好的。「每當夫妻吵架,看到客廳玻璃瓶內那兩小段輸精管,我心就軟了。」這是真實故事,在沒有B肝疫苗的年代,一家裏面常常好幾個人都感染到B型肝炎,其中有不少人後來變成肝硬化甚至肝癌,這些人就是所謂的「肝苦人」。目前台灣有兩種人,一種是舊台灣人,一種是新台灣人,前者是民國75年以前出生的台灣人,後者是民國75年以後出生的新生兒,都有接受B肝疫苗注射。因此他們成為B肝帶原的機率不到百分之一,反之,舊台灣人每5至6人就有一個B肝帶原者,這些舊台灣人要定期追蹤,抽血及做腹部超音波才能保有好心肝。而且即使得了肝癌,也可以及早發現,及早治療,預後通常應該都很好,也不用叫老公去「閹掉」,以免新媽媽不照顧前妻之小孩,而擔憂在心。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定期出版好心肝會刊、並發行B型C型肝炎暨肝癌治療小手冊,最新的好心肝會刊已出版,歡迎來電索閱。若您有肝病醫療問題請洽本會免費肝病諮詢專線0800-000-583或上網:www.liver.org.tw 查詢肝病相關資訊。
-
2023-10-25 醫療.消化系統
1/4台灣人有胃食道逆流,常有火燒心、睡眠不佳等問題,營養師教你3撇步從根本改善
現代人生活壓力大、飲食作息不正常,根據統計,約25%台灣人有胃食道逆流問題,平時不止飽受火燒心困擾,還可能影響睡眠品質。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體重管理中心營養師李佩芬提出3招心法,從飲食、生活習慣著手,預防胃食道逆流纏身。胃食道逆流的成因可分2類,其中「心理壓力」、「飲食習慣不良」較常見胃食道逆流的成因可分為病理與非病理因素●病理因素:下食道括約肌關閉不緊、食道蠕動功能不良、橫膈膜疝氣等。●非病理因素:心理壓力、喜歡吃油膩食物、抽菸、喝酒等。李佩芬表示,現代人因生活壓力大,心理壓力所引起的胃食道逆流,是最常見的因素之一。壓力荷爾蒙會使胃酸分泌過多,引起胃酸逆流;如果懷孕或過胖,以物理的因素壓迫到胃,也會引起胃食道逆流。飲食習慣不良因素,如吃太快、吃太油、吃消夜、吸菸喝酒等也易引起胃食道逆流。如果有這些不良的飲食習慣,且常出現胸悶、灼熱感、口有酸味、口臭、吞嚥困難、乾咳、喉嚨嘶啞、疼痛或卡卡的感覺,都可能是胃食道逆流的候選人,需就醫評估病情。3撇步可從根本改善胃食道逆流1.撇步1:遵守「3不1高」飲食原則嚴重胃食道逆流,對日常生活會造成一定影響。避免胃食道逆流上身,李佩芬表示,除了心理「減壓」以外,最快的方式就是改變飲食習慣,飲食原則為「3不1高」:不油、不辣、不咖啡因、高纖維。油膩的食物會需要較多的胃酸來消化,辣跟過熱的食物則會惡化胃食道逆流的症狀,咖啡濃茶中所含的咖啡因,則會刺激胃酸分泌。李佩芬建議,應避開會導致胃酸的食物,增加攝取高纖維的食物,如蔬菜、五穀飯、豆類等,可幫助改善胃酸逆流。2.撇步2:三餐吃飯採「333法則」食物的種類調整後,吃飯方式、生活習慣也要跟著改變。三餐吃飯應採「333法則」,規律吃三餐、乾濕分離30分鐘、睡前空腹3小時。李佩芬指出,規律吃三餐,可讓胃固定分泌胃酸,不會過度分泌,增加胃食道逆流的風險;食物乾濕分離是指,別邊吃飯邊配湯或喝水,此舉容易讓人愈吃愈快,瞬間吃下大量食物與液體,會胃來不及消化,也就容易導致胃酸逆流;睡前3到4小時也避免進食或大量喝水,避免平躺時腹部壓力過大,增加食物逆流機會。3.撇步3:晚上10點入睡如果想更堵絕胃食道逆流,李佩芬建議,每天晚上10點入睡。根據研究,晚上10點人體會開始分泌褪黑激素,褪黑激素不只是幫助睡眠,還可以優化下食道括約肌壓力、增加血清胃泌素、減少胃酸分泌。早睡也能幫助改善身心壓力,逐步遠離胃食道逆流。胃食道逆流別仰賴胃藥改善,長期恐弱化腸胃功能不少民眾認為「胃食道逆流沒什麼,吃藥就好」,李佩芬指出:不應依賴胃藥來緩解胃酸逆流,因為胃酸在人體中是有負責正常的生理作用。胃酸正常的生理功能:●具有殺菌●幫助消化酵素作用,協助消化食物●協助轉化吸收鐵、鈣、B12等營養素。如果胃酸逆流的患者,不從根本杜絕胃食道逆流,長期仰賴胃藥,恐將影響胃殺菌、消化食物能力,以及營養素吸收,易導致骨鬆、貧血等問題;也有研究發現,長期使用胃酸逆流藥物,可能增加失智風險。她呼籲民眾應從飲食、生活等方面著手,避免胃食道逆流上身。責任編輯:吳依凡
-
2023-10-22 養生.聰明飲食
柚子過剩拿去做精油?他提問:是不是對農產品加工有什麼誤會
柚子過剩事件最近引來大眾的討論,正好許多朋友陸續來詢問,所以有點時間來談談。身為農產品加工學出身的韋恩,對於從雞蛋事件中央畜產會招標處理即期蛋的加工,以及柚子過剩大家就想拿去做精油,甚至某些媒體就以日本柚子產業來做想當然爾的對照。我就在想,台灣人對食品加工、農產品加工是不是有什麼誤會?.好的加工品不是處理即期品、不良品的下水道。.加工不力是台灣只會歌頌小農思維,進行長期扭曲抹黑造成的苦果。.一般人可以沒有產業思維,主管機關不能沒有。蛋的問題我不想談,已經淪為政治口水。柚子精油可以舉例:1.好的加工品不是處理即期品、不良品的下水道。講到國外的加工品,日本長野縣輕井澤果醬、青森果汁等等在台灣身價不凡,賣得嚇嚇叫,請問哪個會標榜自己是用次級品、即期品做的?如果這樣宣傳,還有這樣的身價嗎?這些加工品無不自豪用第一流的原料做第一流的加工品。會搶著喊用次級品、即期品來做加工品的,就是把台灣這個母品牌送進B級品區的短視思維。2.加工不力是台灣只會歌頌小農思維,進行長期扭曲抹黑造成的苦果。台灣產業思維多次號稱要學習日本6次化生產,卻長期重視1級鮮食、3級觀光休閒,卻忽視2級的加工業。長期任由小部分文青抹黑加工品,以不合理的理由貶視食品添加物、食品加工技術,前一陣子討論罐頭,許多同業還在為罐頭長期被抹黑感到氣憤。試問直到需要加工時,才發現無加工業可用。而且加工品已經長期被汙名化,就算生出來,市場價值已經偏低。社會一味討好小農,讓整條供應鏈呈現頭重腳輕的形狀,市場淺碟化而失去處理市場變化的彈性。3.一般人可以沒有產業思維,主管機關不能沒有。柚子拿來作精油是許多人的膝反射,網路上教大家柚子用酒精泡一泡加上點椰子油清潔劑就可以拿來用,但是這種自家巷口最好的思維與產業化相去甚遠。大家不妨問問,如果這麼簡單的話,為何台灣市面上沒有這種柚子清潔劑可以買?因為從手工做做到成為合格工廠可以用的原料是一條長路,在事事要求食安的今天,外用品對安全性的要求也是相同的。一項原料要開發出來成為ISO工廠可以接受的原料,必須要做到標準化(每次做出來的東西都要一致,要有ISO要求的規格書、COA、MSDS等等文件)、安全評估(有沒有刺激人體性、致癌性、生物可分解性)、安定評估(保存期限多長),如果是化妝品原料還要前往INCI登記等等。(其實看到台灣人跟著喊反對動物實驗時,我是一頭霧水的,台灣產業多是買歐美的原料進來用的,根本無需做安全實驗,大多也無能力做)。所以台灣最多有小作坊的思維,無法進入廣大市場與其他精油競爭,最多就只有台灣的自有小市場,而且法規面呈現灰色地帶。看看農業部之前在北中南東各地大力推動農產品打樣中心,而今有多少得以成為正式商品上市就可見一斑。就算真心要推動,適合加工用的品種與鮮食品種往往是不同的,這需要計劃性策略,不是事到臨頭才想起。就像之前常有柳丁過剩,政府就會補助收購柳丁進行榨汁同時進行冷凍保存,然而柳丁汁有因此成為台灣市場的主流嗎?似乎是沒有的。那些冷凍的柳丁汁有用完嗎?與現在的冷凍蛋結果會很不一樣嗎?柳丁榨汁過甜,缺乏香氣,柳丁本是鮮食用的品種,不適合榨汁,就算有人愛喝柳丁汁,也只能算是台灣人少數人在特殊時機獨特的口味,無法進入大眾市場,這樣的市場以產業來說是少人能跨足的。同樣以日本的柚子為例,(日本的柚子品種與我們文旦柚相差非常多),本來就是加工用的,所以就會以加工業為策略的思考點。日本柚子可不是因為鮮食沒人吃才思考做加工,會拿日本柚子做參考完全是牛頭不對馬嘴。結語加工業是長期策略思維,加工的存在不是幫1級農業處理問題,而是共存共榮,放大1級農業的價值。台灣長期1級農業敵視2級加工業,視加工業為競爭者,而文青協助推波助瀾,其實是為台灣自毀長城。台灣產季分明、本地市場小,本來就要以出口為重,加工正好可以扮演調節的重要腳色。但食品的主管機關又分經濟部與食藥署,食藥署只管安全、規範,要求度絕對是世界第一級,但能符合這樣的高標,絕對不是大家想像中柚子皮泡一泡酒精就可以滿足的。而看過農委會推廣一些機能農產品,卻連法規是否允許食用都沒搞清,實在令人捏一把冷汗。而應該最具產業思維的經濟部,似乎都沒聲音,可能是忙IC產業都忙不過來了吧。原文出處:韋恩的食農生活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3-10-18 養生.聰明飲食
可用烘焙紙取代保鮮膜包覆要冷藏或冷凍的食物?教授稱更安全
我在2023-10-5發表用保鮮膜冷藏有害嗎,讀者HSU當天留言:「請問 baking paper 的安全性材質說明是寫 “食品級硅油紙" 烘焙的溫度通常很高,或是用來包覆冷凍肉品,感謝。」。我在谷歌搜索Baking paper時,搜出來的資訊幾乎全都是關於Parchment paper,而這個詞幾乎出現在所有的標題裡。出於好奇,我就用谷歌翻譯Parchment paper,翻出來的竟然是「羊皮紙」。維基百科說:『羊皮紙是一種製作書本或提供書寫的材料,由羊皮或小牛皮為原料製成。公元前170年左右,安納托利亞古國帕加馬(Pergamon)的國王歐邁尼斯二世率先使用羊皮紙。羊皮經石灰處理,剪去羊毛,再用浮石軟化,便成了這種新的書寫材料。羊皮紙的英文名稱「parchment」就是由這個城市的名字而來的。』幾經折騰後我終於搞清楚,Parchment 才真的是供書寫用的「羊皮紙」,而Parchment paper則是供烘培用的「烘焙紙」。Parchment paper是跟Baking paper互相通用,但美國人幾乎都是用Parchment paper。我在谷歌搜到的資訊絕大多數說烘焙紙是安全,但也有說不安全的,例如Why I Ditched Unbleached Parchment Paper and Baking Cups(為什麼我放棄未漂白的烘焙紙和烘焙杯)。(註:這篇文章所列舉的不安全的理由是非常牽強,可以說是欲加之罪何患無辭)這個標題裡的「未漂白的」,指的是用來製作烘焙紙的木材是沒有經過漂白的。有些資訊就認為「未漂白的」是安全,而「漂白的」是不安全,但縱然是這一點也是各說各話,莫衷一是。(註:「未漂白的」烘培紙是黃褐色,而「漂白的」則是白色)讀者HSU提問裡的「食品級硅油紙」指的是,用硅油作為塗層的烘培紙。「硅」是中國大陸人的說法。台灣人不說「硅」而說「矽」。至於為什麽,請讀者自行上網查看。我住在「矽谷」40幾年,每聽到什麼「硅谷」「龜谷」就渾身不舒服。「矽谷」和Silicon Valley是多麼搭配,而不管是「硅谷」還是「龜谷」都跟Silicon Valley八桿子打不著。用Parchment paper在公共醫學圖書館PubMed搜索,會搜到兩篇相關論文,而它們都是出自同一研究團隊。2015年:Polydimethylsiloxane extraction from silicone rubber into baked goods detected by direct analysis in real time mass spectrometry(透過即時質譜直接分析檢測烘焙食品中從矽橡膠中提取的聚二甲基矽氧烷)。柔性烘焙模具和其他家用器具由聚二甲基矽氧烷(PDMS)(也稱為矽橡膠)製成。 PDMS 在與脂肪長時間接觸時容易釋放低聚物,例如在烘烤麵團的過程中。2016年:Detection of polydimethylsiloxanes transferred from silicone-coated parchment paper to baked goods using direct analysis in real time mass spectrometry(使用即時質譜直接分析檢測從塗有有機矽的羊皮紙轉移到烘焙食品的聚二甲基矽氧烷)。烘培紙的不黏特性是透過聚二甲基矽氧烷 (PDMS) 塗層來實現的。 因此,在烘焙過程中,PDMS 可以從塗有有機矽的烘培紙釋出到烘焙食品中。這兩篇論文標題裡的Polydimethylsiloxane(PDMS,聚二甲基矽氧烷)就是俗稱的Silicone liquid(矽油),而它就是用來給烘培紙提供不粘性的化學塗層。這兩篇論文當然都是擔心釋出到食物的PDMS可能對健康有害,但是截至目前為止,沒有實驗(細胞、動物、人類)顯示PDMS對人體健康有害。PDMS的用途非常廣泛,包括用來作為人眼玻璃體的替代品。請看2022年發表的Physical Characterization and In Vitro Toxicity Test of PDMS Synthesized from Low-Grade D4 Monomer as a Vitreous Substitute in the Human Eyes(由低級 D4 單體合成的 PDMS 作為人眼玻璃體替代品的物理特性和體外毒性測試)。這篇論文一開始就說:「PDMS是最優質的材料之一,通常用於取代玻璃體視網膜手術中損壞的人眼玻璃體」。由此可見,PDMS是安全的。當然,我知道,放進眼睛是跟吃進肚子不一樣,但是,絕大多數我所看過的資訊都認為用烘培紙烤出來的食物是對健康無害。原文:烘焙紙的安全性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3-10-11 醫療.耳鼻喉
4種痰的顏色看健康警訊!黃綠色是鼻竇炎、白色是...?止咳化痰食物+穴道一次看
痰咳不出來怎麼辦?痰液(sputum)泛指肺與支氣管等鼻腔以下的呼吸道粘膜產生的分泌物,多數人都有過在感冒、過度使用喉嚨、抽菸或過敏時,因呼吸道分泌物增加而感覺喉嚨卡卡的經驗,除了祛痰藥之外,本篇將帶您了解化痰食物、化痰穴道以及快速化痰的方法。痰的顏色看健康警訊感冒、呼吸道感染、空汙時等等都會引起咳嗽,但病因錯綜複雜,耳鼻喉科醫師陳亮宇表示,有無痰液及痰色就是判斷病因的線索之一,整理以下4種痰的顏色: 止咳化痰食物有哪些?坊間常聽到一些化痰偏方,例如:咳嗽要喝枇杷膏、蘿蔔泥可以解痰、烤橘子可以止咳化痰。對此,中醫師余雅雯指出,痰有不同顏色、質地,在中醫診斷也代表不同證型,有可能是鼻涕倒流或胃酸逆流等等原因所致,中醫將痰大致區分為熱痰、燥痰及寒痰三種,食療方式也不同。 余雅雯提醒,如果是熱痰就不適合服用枇杷膏等甜膩食物,會導致痰變多;若是咳稀痰、寒涼體質或年長者則不適合白蘿蔔泥,會導致咳嗽加劇且腹瀉。化痰喝什麼?除了化痰食物之外,多喝水及某些飲品如:蜂蜜檸檬、蘋果醋、薑黃熱飲也有助於止咳化痰。蜂蜜具有抗菌特性、熱檸檬茶可緩解黏稠的痰,一杯熱水加入半顆檸檬汁及兩茶匙蜂蜜;蘋果醋具有天然抗發炎、抗菌和抗真菌特性,可增強免疫系統、化痰並預防感染,混合2湯匙蘋果醋或柳橙汁,添加到 1/4杯的亞麻籽中,再加入一茶匙蜂蜜,可淋在沙拉享用;在溫牛奶中加入一些薑黃粉後飲用,可抑製痰液分泌。在中醫部分則根據秋季重養肺原則,中醫師陳潮宗建議,想要避免秋季咳嗽,可以喝以下4種茶飲。【秋燥乾咳】 甘草桔梗茶:有助於滋潤喉嚨和呼吸道,緩解和預防秋季乾咳症狀。甘草6克、桔梗3克、菊花3~6克(菊花依個人喜好調整比例),加入1500~2000c.c的水,煮15分鐘。 潤肺桔餅茶:具有止咳潤肺之效用。桔餅取金桔蜜釀後乾燥而成,或以10克八仙果取代,以1500c.c.開水熬煮20克桔餅,放溫後飲用。【過敏濕咳】 人參補氣茶:具補氣、調理脾胃功能及增強抵抗力之作用,可預防因溫差變化而引發的過敏性咳嗽。粉光參10克、人參鬚10克,以2000c.c.開水共同熬煮5~10分鐘,放溫後即可飲用。 黃耆補脾茶:有補脾健胃、調整免疫力及預防呼吸道疾病之作用。黃耆10克、黨參10克,以2000c.c.開水共同熬煮5~10分鐘,放溫後即可飲用。快速化痰的方法!化痰6穴道咳嗽咳不停、痰咳不出?以下整理幾個穴道有助於祛痰潤肺: 豐隆穴:位在小腿前外側,外踝尖上8寸,脛骨前緣外二橫指(中指)處。具有和胃氣、化痰濕及清神志之作用。 列缺穴:位在腕橫紋上1.5寸處,當肱橈肌及拇長展肌腱之間。具有宣肺平喘、利水調腸之作用。 天突穴:位在頸前正中線,胸骨上窩中央。具有平喘、利氣之作用。 尺澤穴:位在肘橫紋中,肱二頭肌腱橈側凹陷處。具有清宣肺氣,瀉火降逆。之作用。 肺俞穴:位在背部第三胸椎棘突下(身柱)旁開1.5寸處,約與肩胛岡內側端相平。具有調肺氣、補虛、清熱之作用 少海穴:位在肘內側,屈肘時肘橫紋內側端與肱骨內上髁連線的中點處。具有疏心氣、清包絡、寧神志、化痰涎之作用。化痰藥物有哪些?根據劉宜涵藥師表示,有些吸入、口服藥物可藉由降低痰液黏稠度,使分泌物變稀薄以利咳出或抽出,以達到所謂「化痰」之作用,但藥物無法將痰變不見,仍需藉由外力把痰液清除。以下2種為常見的化痰藥物: Ambroxol(Mucosolvan沐舒痰錠):Ambroxol含有溴原子的藥物分子,為化痰藥Bromhexine的活性代謝物,具有降低痰液附著力和促進排除之作用,患者可能會感到分泌物增加但質地較稀薄,相對容易咳出。 Acetylcysteine(Actein愛克痰發泡錠/Encore):可打斷痰液中醣蛋白的雙硫鍵,使結構崩散並刺激支氣管分泌,以降低痰液黏稠度。【參考資料】Emedi Health、Positive Health Wellness、醫砭【延伸閱讀】 天天麵包加牛奶,就是害身體助溼生痰!中醫師眼中:台灣人最好的早餐是...
-
2023-10-08 名人.吳佳璇
吳佳璇/退休的日子 就是一個人的生命旅行
五年前,英國首相任命了首位「孤獨大臣」,正視危害當代英國人的隱形流行病,因為根據2017年調查,超過13%的英國人與孤獨為伍。同年,作家王浩一出版《孤獨管理》。他試問自己,「如果我是那位孤獨大臣,該如何挽起袖子,開始幹第一個活?」於是,他擘劃了「孤獨地圖」,在書中描繪不同生命狀態的孤獨樣貌,並為即將退休的自己,寫下未來生活備忘錄。當英國政府針對孤獨,從2018的五大策略深化為2023的三大目標,離開職場的王浩一,陸續交出《向夕陽敬酒》與《無照心理師的沙發》,成為餘命管理三部曲,並繼續邁向《原來如此》,以幸福作為樂齡生活的唯一任務。 不同於正經八百的國家政策,王浩一的雜學與身體力行,讓人看得入迷,因為他走在我前方約十年光景。在他筆下,沒準備好的退休生活,會陷入「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劍四顧心茫然」的窘境,還會變成一個無趣、讓人不喜歡的孤獨老人。這讓我聯想到臨床工作不時遇到的情境。我常被初老的上班族詢問,如果焦慮、失眠的出現和工作壓力脫不了關係,是不是提早退休就不藥而癒?一聽到這樣的想法,我必「打蛇隨棍上」地問道,「你對退休有甚麼規畫或想像?」「退休還要規畫?不就是要徹底休息,甚麼都不想!」不少可憐的社畜會這麼回答我。如果病人被生活磨到對未來失去想像,我會提醒他,以台灣人平均餘命估算,即便做到65歲屆齡退休,往後還有15至20年的人生。如果沒有規畫、沒有嗜好,將是人生最孤獨難熬的一段旅程。「也是。但我一時想不到做什麼。」病人常回報我困惑的眼神。「你還有時間做準備,但一定要把它當一回事。」若遇到初次提起這個話題的病人,我的對話通常停在這裡,因為每個人都需要時間準備與體會,如何進入人生下一個階段。自己的體悟來得很早。20多年前,我剛在一家歷史超過百年的醫院成為主治醫師,便看到不少白髮蒼蒼的退休教授,天天像準時的鐘在醫院擺盪,踽踽獨行於診間長廊。「我不要變成那樣的人!」是當下第一個反應,但我當時沒有具體構想。數年後,我的母親退休剛過十年,人生便因胰臟癌謝幕;接著父親出現失智症狀,漸漸無法照自己的方式生活。如何平衡照顧責任與自己的生活,不只成為重要課題,也促使我認真思考,未來生活有哪些不可放棄的元素。培養獨處能力,是我認為的核心要務。尤其是退休後每天就是「與自己生活」,也可說是「一個人的生命旅行」。一趟美好的旅行,無論是美食、購物或參訪,要有自己設定的主題與方向。王浩一同時在他的退休生活中,加入「冒險」與「挑戰」兩個元素,試著創造新的成就,我們因而能在他的新作,看見他既走進校園當老師,又在都蘭山下種樹種花,還在電視螢光幕上,持續主持廣受好評的實境節目。我喜歡這樣的「過動老人」。也期許自己從現在開始,為將來成為一個自得其樂的老人努力。【推薦閱讀】《孤獨管理》 《向夕陽敬酒》 《無照心理師的沙發》 《原來如此》╱王浩一╱有鹿文化《孤獨,是一種能力》安東尼‧史脫爾著╱張嚶嚶譯╱漫遊者文化
-
2023-10-08 焦點.元氣新聞
2023「全球前2%頂尖科學家」公布 台灣最強醫師名單一次看
連續四年,美國史丹佛大學發布「全球前2%頂尖科學家(World’s Top 2% Scientists)」,2023年最新排名已於10月4日發布。今年全球約有21萬名科學家入選,我國入選1419人,臨床醫學領域336人入榜,關渡醫院院長陳亮恭蟬聯國內第一,第2名是台大癌醫中心榮譽院長鄭安理,第3名為現任台大癌醫中心院長楊志新。陳亮恭連續第三年蟬聯全國臨床醫學第一,且全球排名上升,今年一口氣躍升至第4513名,較去年的6529年,前進了2千多名,穩居全國領先。鄭安理與楊志新分別為台大癌醫前後任院長,位居全國第2與第3,顯見台大癌症研究表現倍受國際肯定。台灣今年共有1419名科學家上榜,高於去年的1372人,與前年的1479人相仿。但臨床醫學領域上榜人數持續增加,從前年241人、去年324人,今年增加到336人。臨床醫師排行前20名中,人數以台大最多,有8人,雖較前一年減少1名,仍穩居國內龍頭地位;長庚體系4名、北榮3名、高醫2名、中醫大2名,花蓮慈濟1名,各大醫療體系人數略有消長,但顯示國內頂尖醫學領域研究者近3年均保持穩定的研究產出。2023年度科學影響力排行/前20名臨床醫師.陳亮恭(北榮/高齡醫學).鄭安理(台大/腫瘤醫學).楊志新(台大/腫瘤醫學).曾慶孝(台大/新陳代謝).高嘉宏(台大/肝膽腸胃).蔡世仁(北榮/精神醫學).楊泮池(台大/腫瘤醫學).柯志鴻(高醫/精神醫學).廖運範(長庚 /肝膽腸胃).王署君(北榮/神經醫學).王清貞(長庚 /骨科).郭漢崇(慈濟/泌尿).張美惠(台大/兒童醫學).高淑芬(台大/精神醫學).顏正芳(高醫/精神醫學).高嘉鴻(中醫大/核子醫學).蘇冠賓(中醫大/精神醫學).楊智偉(長庚 /腎臟醫學).郭昶甫(長庚/免疫風濕).劉俊人(台大/肝膽腸胃)註:1.上述排名針對原始資料中主要學門為「臨床醫學」的名單。2.未實際開設門診或其他醫療服務未納入,2020年辭世的陳定信教授未列入。2023年度科學影響力排行/臨床醫師前20人.陳亮恭(北榮/高齡醫學).鄭安理(台大/腫瘤醫學).楊志新(台大/腫瘤醫學).曾慶孝(台大/新陳代謝).高嘉宏(台大/肝膽腸胃).蔡世仁(北榮/精神醫學).楊泮池(台大/腫瘤醫學).柯志鴻(高醫/精神醫學).廖運範(長庚 /肝膽腸胃).王署君(北榮/神經醫學).王清貞(長庚 /骨科).郭漢崇(慈濟/泌尿).張美惠(台大/兒童醫學).高淑芬(台大/精神醫學).顏正芳(高醫/精神醫學).高嘉鴻(中醫大/核子醫學).蘇冠賓(中醫大/精神醫學).楊智偉(長庚 /腎臟醫學).郭昶甫(長庚/免疫風濕).劉俊人(台大/肝膽腸胃)註:1.在臨床執業醫師以外,也加入研究者。2.標註星號者為基礎醫學、公共衛生、藥學或其他領域研究者,未實際開設門診或其他醫療服務(陳定信教授已於2020年辭世)3.學門領域依原始資料註記,為評估該年度所發表論文領域而歸類。雖然連續3年在國內臨床醫學第一,全球排名還上升2千多名,但台北市立關渡醫院院長陳亮恭指出,在國際間如此競爭的學術環境中,要能每年維持高檔的研究產出真的很辛苦,「全球前2%頂尖科學家」排名,評估每年論文數、作者序、引用數等,都是硬指標,論文必須兼顧質與量,還必須是主要作者。對於蟬聯第一,陳亮恭表示,完成上述硬指標實屬不易,是團隊同仁支持與一同努力,讓台灣的高齡醫學被國際看見且獲得肯定。不過,陳亮恭去年在全球高齡醫學領域排名也高居世界第一,今年卻是全球第8。對於排名下降,陳亮恭說,「這個排名比較正常」,大數據分析常因資料歸類的不同而有差異,「今年看起來大老的名字該出現都有出現,感覺今年的學門分類比較符合認知。」陳亮恭將排名解釋為大數據分析的邏輯,更換演算法就出現不同的排名,但陳亮恭今年「正式」成為全國醫界第一,因為今年全球排名4513名,是全國不分學門領域排名的醫界第一人。對此,陳亮恭表示,驚訝且惶恐、不敢置信,因為近3年遭逢肺炎疫情,感染科研究受到全球關注與重視,感染領域相關研究或許會有顯著提升。對於高齡醫學的發展,陳亮恭表示,最近美國醫學雜誌出版一篇專文,引起全球高齡醫學界震盪,美國在面對人口高齡化過程中,國家對於高齡研究投入極高,但過去35年來老年醫學專科醫師數量卻逐年減少,因為照顧複雜的高齡病患不僅辛苦,收入也低於一般專科,若依市場需求取捨,高齡醫學顯然不是多數醫師的選項,因此需要政府的重視。他表示,台灣人口高齡化程度與速度都較美國嚴峻,目前實際真正專責從事高齡醫學的專科醫師屈指可數,政府雖透過醫院評鑑及畢業後一般醫學訓練,希望強化高齡照護,但許多醫院實際上的投入仍相當有限。高齡議題無可迴避,政府必須有更直接且明確有力道的作法,及早因應。陳亮恭說,人口高齡化的相關挑戰,正是現在醫療體系變革的核心,需要更具人口結構變化思維來研議策略,不能再以疾病思維尋求醫療體系的解方。全球前2%頂尖科學家(World’s Top 2% Scientists)由史丹佛大學專家透過 Scopus 的論文影響力數據計算得出,分為「終身科學影響力排行榜」和「年度科學影響力排行榜」,今年是連續第四年發表,使用以下六種關鍵指標進行評分:1.總引用次數2.Hirsch h-index3.共同作者修正的 Schreiber Hm-index4.單獨作者、5.單獨或第一作者6.單獨/第一或最後作者的文章引用次數【資料來源】「全球前2%頂尖科學家(World’s Top 2% Scientists)」榜單
-
2023-10-01 名人.劉秀枝
健康的百歲人生並非遙不可及 104歲長輩給名醫的高齡長壽啟示
日前,我有幸拜訪好友104歲的母親,老人家與外籍看護住在三芝,子女每天探視,並一起午餐。她拿著柺杖可以在自家宅院慢慢走動,只服用降血壓與降血脂藥物。老人家按年齡依序道出她的8位兒女以及一同前來的三女婿名字,並正確說出自己的年紀、現任總統和當天的早餐。我介紹自己的名字與職業,約5分鐘後請問她,她回答無誤。因為重聽,好友用白板讓老人家算術,從100減到72,她慢慢推敲,完全正確,大家為之喝采。之後,受日式小學教育的她拿起日文歌譜,輕唱起來。如此,短期和長期記憶、算術、言語與閱讀能力都好,讓我們見識了一位心智健全的長輩,可見高壽不能與失智畫上等號。65歲以上約5%有失智症,比率隨著年齡增長而增加,那麼100歲呢?相關的研究不多,主要是百歲人瑞太少。一篇發表於2023年6月《阿茲海默症與失智症》期刊的統合分析,從11個國家的12個社區流行病學研究,發現100歲以上,64.8%的女性以及55.7%的男性有失智症,且教育有保護作用。另一篇刊登於2023年7月的同一期刊,來自荷蘭的百歲人瑞研究(the 100-plus Study),85位無失智症的長者,分別在100~111歲去世時,其大腦解剖發現約一半的長者已有中重度的阿茲海默症腦部病變。可見這些百歲長者的大腦有足夠的韌性或認知功能存款,即使有病變也不出現失智症狀。台灣人口急速老化,2022年的平均壽命,男性76.63歲,女性83.28歲。2022年10月的百歲人口5076位(男2081,女2995),最高壽者117歲。台灣有關百歲人瑞的研究很少,發表於《美國安寧緩和醫學期刊》的一篇論文,分析台灣健保資料庫2002~2010期間,2495位去世的百歲長者,大都(63.8%)在家去世,死因包括呼吸、循環疾病與肺炎。百歲人瑞年輕時從感染疾病存活下來,又歷經了老年的器官退化,正可讓我們深度瞭解老化、相關疾病以及認知韌性等。基因只佔長壽因素的二成,八成取決於生活型態。丹布特納(Dan Buettner)團隊於2004年開始探索全球五個地方,其百歲人瑞的比率為美國的10倍,稱之為「藍區」(the Blue Zones),並出版多本專書。2023年的Netflix影集、8月的《遠見》及9月的《康健》雜誌也都有百歲人生報導。根據丹布特納發表於2016年《美國生活型態醫學期刊》的論文顯示,這五個藍區的百歲人瑞有九種共同生活方式(稱為power 9):自然活動、人生有目標、調整步伐、吃八分飽、植物性飲食為主、適度飲酒、心靈歸屬、最愛的人優先、在對的團體。其實,這九種生活方式不僅是長壽也是預防失智之道。例如好友的母親出生於重視教育的農家,成長於空氣清新、稻田綠樹的環境,婚後努力拉拔八位子女長大,一生忙碌,活動量大,但也會和老同學相聚歡唱。與兒孫感情親密,永遠把摯愛的家人放在第一位。健康的百歲人生並非遙不可及,怪不得最近參加一個同學會,與會的銀髮族在拍合照時,口號是:「呷百二」。FB粉絲團請搜尋:劉秀枝joy筆記
-
2023-09-30 養生.運動健身
手殘黨也能輕鬆學!韓國女團Y2K編髮教學 簡單時髦兼具 輕鬆打造同款造型
還在為髮型所苦嗎? 簡單手法就能擁有精緻造型,除了上次小編介紹過的韓系低丸子頭盤頭教學,隨著復古Y2K風潮與獨特Z世代的時尚結合,受到不少粉絲喜愛,無論髮型或是服裝也都成為模仿範本,今天小編就要來分享,自己在家就能完成的編髮造型,跟著影片步驟完成,就能輕鬆擁有迷人的造型。編輯推薦韓國只排第二名!2023台灣人最愛去的國家是它!彩虹餐盤🌈減醣料理之蛋皮海苔雞肉捲為衝浪裸辭年薪200萬工作 衝浪女孩:每個當下,都是為了鋪成未來更好的故事!Y2K髮型教學 首先,(1)耳朵上方綁半束高馬尾,從後方拉緊,(2)從裡面拉一屬頭髮繞圈,把馬尾撐高順便藏橡皮筋,(3)小鐵夾從後往前固定,耳後加幾束三股編(粗細看髮量),馬尾側邊也可以加三股編,這樣就完成囉~鉛筆盤髮教學只用一支筆就能搞定的簡單髮型,(1)首先準備好一枝筆。(2)先用手把頭髮往後梳順,並集中在頸上方,用左手握著髮束。(3)拿出一支筆,筆和髮束同時由下往上朝中間扭轉。(4)把筆往中間的頭髮內插入,就能完成超簡單又牢固的盤髮囉。以上編髮、妝容教學參考至影片來源出處,還想知道更多相關內容嗎,趕快訂閱關注女子漾吧!編輯推薦韓國只排第二名!2023台灣人最愛去的國家是它!彩虹餐盤🌈減醣料理之蛋皮海苔雞肉捲為衝浪裸辭年薪200萬工作 衝浪女孩:每個當下,都是為了鋪成未來更好的故事!「女子漾」網站全新上線,陪你愛自己的每個樣子!最棒的美食旅遊、美妝穿搭、娛樂話題、運動健康、情慾愛情分享,都能在這裡看到!快點來加入成為創作者!https://woman.udn.com
-
2023-09-23 醫聲.醫聲要聞
三年疫情促成公衛師法,陳秀熙盼公私合作留著人才
三年多的Covid-19疫情,萬物被病毒囚禁,卻喚起了民眾對公共衛生的意識,在這場百年大疫裡,造成1千多萬國人染疫、19多萬國人死亡,這也間接促成了台灣討論20年的公衛師法於通過,日前更成立的台北公共衛生師公會,成了亞洲先驅,台大公衛流病與預醫所教授陳秀熙認為,公衛師扮演著政府、醫界、民眾間的橋樑,未來期許透過公私夥伴合作關係,投入AI大數據朝智能健康照護邁進,留住台灣公衛人才也守住全民健康。對於公衛師這份新興職業,外界或許仍有些陌生,陳秀熙介紹,專業概括了出生到死亡,成人健檢、預防保健到慢性疾病照護等,各領域展現出對公衛師的需求。他舉例,長照機構配置醫療人員、社工師,缺少了串接協調雙方的公衛師角色,長輩的運動健康、飲食營養、口腔衛生,甚至是慢性病或癌症的處方籤用藥及醫療轉介等工作,「繁忙的健保業務中,彌補人口老化的市場。」再到近年講求的職場健康,陳秀熙也說,現有職業安全衛生管理師之外,需要公衛師穿梭各個部門之間,相輔相成,得以綜觀職場整體員工的健康,像是健康檢查、身心靈壓力及職場憂鬱等預防醫學角度,進一步擴大到環境保護等面向。不僅如此,婦幼保護、校園衛生、食安等領域也得插旗防守。陳秀熙說,特別是在新興傳染病期間,公衛師兼負健康促進、流行病學分析、衛教管理等專業,面對疫情時,能協助基層醫療院所、各層級醫院進行公共衛生傳染病調查,透過大數據分析後的報告,提供醫療政策管理者、政府部門制定政策的指引;而後疫情時代,則是因應大流行之前,提出緊急應變的重要指南。公衛師的觸角必需天羅地網涵蓋各方,舉辦二年的公共衛生師證照國考,誕生出197位的公衛師,不過,陳秀熙認為,以台灣人口而論,應該要達到350人,然而,公衛缺乏的是專業人力需求,「相較於政策管理、全民健保,對於公衛的投資過少,光從疫苗的投資就能看出與國外差異。」他建議,政府應該攜手民間企業,建立合作夥伴關係,善用跨領域投資衛生健康,也創造出公衛師的人力需求,藉此也能吸引公衛專業背景的年輕人走入AI技術的晶片,好比台積電投資健康產業,研發出基因檢測、早期篩檢等前端預防的服務,「政府要因應時事配合智慧健康產業,便能創造雙贏。」也得以留住流向歐美市場的公衛人才。談到對於台灣公衛師的願景,陳秀熙直言就是結合AI智慧健康,台灣擁有AI大數據優勢,如果公私部門、民意代表及醫療端和公衛師伸出合作的手,追上起步20多年的歐美國家不嫌太晚,他認為,「我們花了20年對話、溝通,促成了公衛師法,現在是要真正實現民眾、政府、醫療端跨接,公衛師願意努力,守住國內並與國際衛生接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