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4-23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搜尋
台灣人
共找到
1125
筆 文章
-
-
2020-04-23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無接觸商機、電子支付帶領台灣邁入新消費時代
你是否有觀察到,近期外送員的身影更頻繁地在巷弄商圈裡穿梭,隨著全球疫情升溫,民眾改變消費方式,「無接觸」服務及電子支付正悄悄地領著台灣,走向無現金交易的新消費時代。為振興內需消費,政府擬推出「振興抵用券」及「酷碰折扣券」總規模共180億元,後者超過百億元。「酷碰折扣券」是什麼?參照去年經濟部「你消費.我回饋」活動,與台灣Pay、街口支付、LINE Pay一卡通、Pi拍錢包等業者合作,提供補貼折扣額度為25%,每人每月折扣上限為1,000元。店家呼籲盡快推出「酷碰券」可邊做邊調整「疫情衝擊商圈生意只剩下兩成,店家吃老本苦撐」,台中繼光商圈張主委感嘆,該商圈近120家店,店家營業額劇降。不過就他觀察,受疫情影響較小的店家,主要是加入外送平台或導入電子支付,透過數位化自救,增加銷售管道。希望振興計畫越快啟動越好,建議可邊做邊調整。但全台1千家零售商的補助名額太少,呼籲增加名額。孔廟商圈理事長邱千芳,她是消費者也是商家,因商圈事務繁雜,最常忘記換零錢,手機支付解決交易問題;而她的水電費、停車費繳費也都是用電子支付。去年街口支付、LINE Pay一卡通帳戶等都有指定商圈優惠,最高30%回饋金,她買一頂安全帽單筆消費3,500元,就回饋1,000元,嚐到消費甜頭。針對酷碰券近期受到多方質疑,她認為,振興經濟方案就是要給願意消費的國民刺激市場經濟,且支持消費補貼要即時。「光是整理零錢每天就要花超過兩小時,還要扛著幾十公斤的銅板到銀行兌換,太麻煩。」擁有四家分店的明倫蛋餅張老闆說,他贊成商家導入電子支付,只需拿出手機掃條碼就能結帳,不用找零錢,省下時間成本。商家數位化是趨勢,他指出,透過數據分析掌握客人流量、消費族群、銷售地區等因素,有利於精準行銷宣傳;政府提出「酷碰券」要刺激消費是美意,數位支付,讓金流一目瞭然,商家樂於響應。年輕族群偏愛電子支付 提供方便的多元性服務年輕白領Mark是一個月只領一次現金的電子支付的重度愛好者,平時出門幾乎不帶太多錢,所以平時都是用電子支付。他說,許多店家也有針對電子支付,推出折扣優惠,不論叫外送、外帶點餐或者叫車,用電子支付都很方便,同時能達到記帳效果。疫情當頭,鈔票上細菌多,減少接觸就要多用電子支付。針對酷碰券回饋金規畫上限25%,他認為,透過電子支付發放更能達到原本的目的,若消費金額較大,能拿得回饋金也越多,因此有助於刺激消費。Mark也指出,疫情期間可觀察到網銀的交易量暴增,可見大家對於減少接觸現金,逐漸形成共識。針對發放酷碰券來振興經濟,另一位行動支付用戶說,也認同發放酷碰券會比發現金更能達到刺激消費的目的,因爲依照台灣人的習慣,拿到現金很有可能會存起來,導致刺激消費的成效打折。而對於政府趁機推廣電子支付表示贊同,主張發酷碰券搭配電子支付,希望能盡快實施。《雙城記》:「這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電子支付將在後疫情時代引領消費趨勢。
-
2020-04-21 養生.抗老養生
張系國/AI和老年生活
有人問楊振寧博士他百歲養生祕訣。楊振寧回答說除了他母親的基因好以外,就是日行萬步,這使他頭腦更加敏銳,做科學研究完全不輸年輕人。醫學博士簡坡理談每天步行的功效,認為走路可以激發創意。我個人的小小貢獻就是不但要日行萬步,還鼓勵分身在走路時和本尊腦激盪大聲談話……1 什麼是人工智慧﹖很多科學術語外行人聽不大懂,我們稱之為夾槓(jargon)。這些夾槓大多數和一般人的生活不發生關係。但不時會有少數科學術語滲透進入我們的日常語言,變成無孔不入無所不在的夾槓。最近有兩個夾槓達到這樣的特殊地位,一個是大數據,另一個就是AI。不論學者專家或市井小民,都言必稱大數據或AI,冷不防就要被這兩個夾槓夾得很疼。而且人云亦云,誰也搞不清楚究竟是什麼意思,聽者也不好糾正或不敢糾正。改一句林語堂的名言,流行用語就跟女人裙子的長短一樣年年改變﹐所以或許犯不著糾正。但是既然要談AI和老年生活,不能不先說明我講的AI究竟是什麼意思。AI是英文Artificial Intelligence這兩個字的第一個字母,所以就是「人工智慧」的縮寫。前一陣台灣首富郭台銘參加國民黨的黨內初選,在扣應節目裡被罵慘了。有位「庶民」打電話進來,大罵郭台銘亂搞什麼AI,害得勞苦大眾越來越窮。如果郭台銘聽到,他也只能啼笑皆非。那麼,AI究竟是什麼意思呢﹖提到AI,不能不聯想到機器人下棋、愛瘋的Siri成為您的好伴侶,或者自動駕駛的汽車等等。所以有人主張正名,不說AI而用 Machine Intelligence,也就是「機器智慧」來代替。機器智慧的確比較精確,但是當初怎麼會有AI的說法﹖「人工智慧」的相反詞就是「天然智慧」(Natural Intelligence),所以AI是和天然智慧相對而言。既然人擁有天然智慧,機器的智慧就是人工智慧。這說法對不對﹖難道人天生就有智慧嗎?答案顯然是「不一定!」有的智慧似乎是天生的,例如辨識別人的臉孔,並不需要特別學習。南極的國王企鵝出生下來只要和大企鵝短暫相處,從此就能彼此辨識。可是認字就不然,尤其是中文。機器不懂得認字,人也同樣不懂,必須經過長期的學習。大多數情況,無論人也好機器也好,都必須慢慢摸索學習才能夠獲得智慧。如果說天然智慧是「生而知之」,那麼人工智慧就是「學而知之」甚至「困而知之」。這樣一步一步慢慢獲得的智慧,才是我說的廣義人工智慧。所以不僅機器需要有人工智慧,人也一樣需要有人工智慧﹗這樣的廣義人工智慧,我稱之為「慢智慧」或者簡稱「慢智」。這樣的系統,我稱之為「慢智慧系統」或「慢智系統」。慢智系統可以是人所組成,也可以是機器所組成,更有可能是人機共生慢智系統。理想的人機共生慢智系統,不僅機器的人工智慧不斷增長,人的人工智慧也同樣不斷增長﹐兩者相得益彰。這樣的慢智系統對老年人的生活會有很大的幫助,這就是今天我想談的主題。不妨舉個有爭議性的人工愚蠢的例子:現在公路的收費都由機器取代了人。不僅失業率增高﹐而且被取代的收費員缺乏謀生技能﹐只好去犯罪,例如去搶銀行。自動系統有時候缺乏彈性、不考慮到自動化的社會成本﹐造成更多社會問題,更不要說資訊被人掌握。這究竟是人工智慧還是人工愚蠢?人工智慧,不只是設計機器來解決人的問題﹐也包括人慢慢改變自己的想法,變成更有智慧的人,和同樣有智慧的機器人合作來解決人的問題。2 英國人如何死﹖下流老人的問題英國人如何死,和我們有什麼關係﹖的確沒有什麼太大關係。我們並不關心英國人如何死,正如英國人並不關心台灣人如何死。但是你知道嗎﹖絕大多數的英國人是這樣死的(CNN.COM July 2019)﹕死於醫院 45.4%死於家中 23.7%死於安養院 22.5%其他 8.3%換句話說,大部分的英國人死在醫院裡,其次是家中,再次是安養院。並不是英國人不想死在家裡,而是大環境如此不得不然。2019年12月美聯社報導,最近美國學者的研究,發現在2003到2017間美國人在家中死亡的人數由24%上升到31%,在醫院死亡的人數則由40%下降到20%,可見人們的觀念逐漸在改變。因為全世界的高齡化人口不斷增加,相關的現象就是「孤獨死」也不斷增加。日本的孤獨死,已經達到每小時至少有三個人孤獨死﹐死了超過兩天都沒有人發現。日本學者上野千鶴子因此提出「助死士」的概念,幫助老人走完最後一程。台灣的高齡化人口問題和出生率降低有關。你知道嗎﹖2019年1月到6月台灣有85961人出生,同一時期有88098人死亡。這是死亡人數與新生嬰兒人數首度出現交叉,人口出現負成長!(《中國時報》August 2019)聯合報新聞網2016年關於「流沙中年」的報導,台灣有230萬的隱形照顧者,必須一邊工作一邊照顧父母,壓力極大。2012年有一部得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的奧地利電影Amour(《愛‧慕》)敘述在愛人失智的壓力下,丈夫不得不殺死愛妻然後開煤氣自殺。什麼是真愛必須有不同的詮釋。日本學者藤田孝典提出「下流老人」的概念,即又貧窮又孤獨的老人。(以上有關孤獨死、流沙中年、下流老人的說明引自聯合報部落格Blackjack的文章)誰來照顧老人﹖我們不能不想到機器人。機器人不會發脾氣﹑很有耐心﹑不會虐待老人。為老人設計的機器人必須是人機共生慢智系統,不僅機器的人工智慧不斷增長,人的人工智慧也同樣不斷增長,這樣的慢智系統對老年人的生活會有很大的幫助,也許可以有助於減少孤獨死、流沙中年、下流老人這些問題。3 為什麼需要慢智系統?慢智系統是設計複雜資訊系統的新技術,它並且吻合某些哲學和神學的原則。複雜資訊系統有些共通的特色﹕它是連接的系統、它從許多來源取得資訊、它擁有知識庫、它可以個性化、它是人機共生的系統、它也是龐大的系統。有位法國科學家也是神學家德日進,在其名著《人的現象》裡預言未來的龐大連接的系統。德日進認為所有的智慧生物都彼此關聯並且連接成為一個整體,他稱之為能界,由地界、人界和天界所組成。複雜資訊系統從許多來源取得資訊。我們看現代化的傳感器所構成的網路,正是這樣的複雜資訊系統。現在的社群網路也是另一種複雜資訊系統。而且我們可以把社群網路裡的人看成傳感器。日本科學家做過研究,如果把人當作傳感器可以提前發出地震警訊。不僅如此,還可以利用動物的本能。2019年8月8日台北地震,網路上流傳一張照片。有位台北居民養的8隻貓在地震前10秒前就知道,都抬頭目光像探照燈。知識庫可以設計用來管理複雜的預警系統。這樣就不會因為人為的錯誤,導致不可挽回的嚴重後果。現在的物件網路可以連接和管理大量的物件,威力強大。所謂的混合智慧系統,就是人機共生的系統。谷歌就是很好的例子。谷歌有上千萬用戶,同時使用上萬個搜尋引擎,是個龐大的系統。複雜資訊系統這些共通的特色,說明它是變化不居的龐大系統,每個系統又包括許多次級系統(超級包)。每個超級包打開來又是一個系統。就如曇花的葉子落地又長出一株,就是個好例子。這些包包之間,有時又會起了共鳴。這就是操縱學的鼻祖威納大師所說的共振現象。如何設計這樣的複雜資訊系統﹖或許慢智系統的新技術能夠提供一些解答。4 什麼是慢智系統﹖慢智系統是能夠不斷提升其表現的一般性系統。慢智系統第一會嘗試不同的辦法來解決問題,第二會逐步認識自身所處的環境然後據此調整﹐並且與其他系統共享這些知識,第三它在開始時或許表現不佳,但是隨著時間過去它會逐漸進步。慢智系統解決問題的途徑不外乎如下的步驟﹕窮舉、傳播、調適、淘汰、集中。除了這五大步驟,最重要的是慢智系統通常有多個計算循環,包括慢循環和快循環。我們可以用人工神經網路來實踐慢智系統。所以我們不妨把慢智系統看成廣義的人工智慧系統的一種。下面介紹慢智系統的實例﹕可調適醫療照顧系統。可調適醫療照顧系統區分開三類空間﹕看護機器人(大空間),個人生活區(中空間),可穿戴裝置(小空間)。可調適醫療照顧系統區分開三類時間﹕長期照顧(長時間),短期照顧(中時間),緊急照顧 (短時間)。我的研發團隊所發展的可調適醫療照顧試驗系統,用的是三星智慧手機,傳感器包括腦波偵測器、語音輸入、影像輸入等。所有的軟件包都用安卓程式語言寫,目的是幫助使用者維持心情的平靜。試驗系統已經可以在三星智慧手機上面運行無礙。5 慢智系統的親身經驗先從我自己的經歷說起。從小我就有僵直性關節炎,這是血液遺傳的疾病,因為脊椎炎導致脊椎鈣化。年輕時就常有人讚美我說﹕「張系國這人很正直。」當然我為人正直沒錯,但是他們主要是說我永遠挺直脊椎,卻不知道我有脊椎鈣化的毛病。因為脊椎鈣化,醫生早就警告我千萬不要摔跤,不要做激烈運動,免得帶來致命的傷害。2013年我經歷不大不小的車禍,一位醉鬼駕車從後面撞到我搭乘的車。我的脊椎骨震裂了,好在沒有完全震斷。起先醫生用一個鋼架子把我的頭固定住,希望斷裂的脊椎骨能慢慢養好。我變成科學怪人,非常痛苦,晚上無法入睡。但是隔了一個星期,醫生觀察我的脊椎骨不但沒有養好,反而更彎曲變形。這樣下去,就會永遠直不起腰來。這位醫生姓李,是韓國人,年輕但十分自信,他的太太是中國人。李醫生建議我開刀,植入一個鈦合金的架子把脊椎骨撐起來。他坦白告訴我,有百分之零點七的機會手術可能失敗,我就會癱瘓。但李醫生說,他動手術到現在還沒有失敗過。我考慮一晚,決定還是動手術。結果手術成功,不久我就出院。出院那天,接我出院的友人帶我直奔天天見麵小館,立刻叫了一籠小籠包大快朵頤。想不到在麵館碰到李醫生和他全家,我們相對大笑。但我的脊椎仍然每天疼痛,行走不便。更煩人的是撞我的醉鬼雖然保了險,卻是最陽春的險,保險公司跟我打太極拳,什麼費用都不肯付。我只好自費裝升降椅,這樣才能夠上二樓的書房工作。另外就是找律師打官司告對方。這位律師不錯,和對方保險公司糾纏了半年,對方認賠一大筆錢﹐我和律師對分。如果只靠自己,恐怕一毛錢拿不到﹗雖然我常去醫院做復健,一來醫院的復健科非常擁擠,二來自己開車不方便,復健並沒有太大效果。怎麼辦﹖我記起李醫生叫我多走路,就給自己設定一個目標,每天無論如何要走一萬步。走路是很溫和的運動,好處是人人都可以做。這樣堅持下去,一個月、兩個月,我的病情大有改善。到現在已經六年,基本上脊椎早已不痛,但是我仍舊堅持日行萬步。有人問楊振寧博士他百歲養生祕訣。楊振寧回答說除了他母親的基因好以外,就是日行萬步,這使他頭腦更加敏銳,做科學研究完全不輸年輕人。醫學博士簡坡理談每天步行的功效,認為走路可以激發創意。我個人的小小貢獻就是不但要日行萬步,還鼓勵分身在走路時和本尊腦激盪大聲談話。為了預防老年癡呆,神經學家阿門提倡三保(三寶)﹕每天走路、常聽音樂、服藥健腦。要保持心境愉快,走路時不妨多想和愛人親友共處的快樂時光,因為愛使人振奮。其實愛和恨都使人振奮,所以如果沒人可愛,只要有人可恨就可達到同樣的效果。另外一個心得(也就是智慧)是一切必須靠自己。我知道我的病沒有人能幫助我,我也不願意依賴別人,所以就自己練習做所有的事情,從洗衣掃地到鋪床燒飯都堅持自己做。從前魯迅有兩句詩: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我改了四個字:橫眉冷對老闆指,俯首甘為本尊牛我們都太驕傲了,不肯低頭服侍自己,總要依賴別人做。在想像中我可以把自己一分為二,同一個人既是主也是僕。我可以先變成廚師準備飯菜,然後變成主人享受廚師準備的飯菜,再搖身一變成為僕人清理廚餘。自己的分身做自己的本尊的牛馬,勝過雇人來做,也勝過依賴家人做。也有許多事情無法完全依靠機器。例如我在樓梯裝了升降椅,但沒想到升降椅的內側是無法使用任何機器裝置清潔的。只有靠自己用抹布慢慢擦。但是一旦接受「俯首甘為本尊牛」的觀念,把這些都看成一種運動,不但不困難,對身體更有好處。我這個例子看似和人工智慧沒有關係,其實大有關係。因為我自己不斷學習如何適應我的身體的限制。我使用的機器,不管是高科技或低科技的機器,同樣都得適應我的身體的限制。這就是真正的人工智慧﹗6 結論如前所述,我總結一句﹕人工智慧,不只是設計機器來解決人的問題,也包括人慢慢改變自己的想法,變成更有智慧的人,和機器合作來解決人的問題。對於改善老年人的生活,這個觀點尤其重要,因為我們的著眼點是人,而不是機器。但是從另外一個角度看,老年人工智慧例如慢智系統和慢智機器人帶來的商機無限!(在2019年8月23日中技社社慶AI研討會的演講)
-
2020-04-19 橘世代.愛吃橘
「宅食譜」在家熬出夜市美味!鹹水雞上桌,配劇剛好
如果不常叫外送,自己也能變出夜市小吃與美味炸物嗎?為了防疫,許多人都選擇乖乖在家不外出,苦悶情緒就靠「吃」來解救,尤其是好吃的肉肉讓人更滿足。擅長肉類料理的陳秉文主廚分享:「只要懂得煮,沒有不好吃的肉!」,以台式調味元素 X 西式烹調手法,在家也能成為肉料理小廚師。今天主廚介紹這兩道「私房鹹水雞盤」與「啤酒麵糊炸豬排」,可說是追劇良伴,很適合搭配喜愛的飲料享用,製作方法連料理新手都學得會,台灣小吃風味十足,再加入主廚小祕訣,當宵夜點心都涮嘴。【主廚食譜:私房鹹水雞盤】鹹水雞是經典的台灣夜市小吃之一,因為在鹽水中煮熟而得名,不論是當點心、下酒菜或宵夜,都非常適合。只要前一天先醃好雞肉,以燜煮的方式烹調,就能做出美味的鹹水雞;燙過雞肉的水,就是現成高湯,用於汆燙配菜是最好的調味,食譜多加了義大利人愛的鯷魚,其鹹香的滋味讓小吃多了點層次。食材份量:2 人份烹調時間:20 分鐘食材:雞腿肉 2片、薑 20g 、洋蔥 20g、蔥 1支、大蒜 2瓣、白胡椒粒 1g 、海鹽 5g 、豬血糕 50g 、花椰菜 30g、四季豆 20g、紅蘿蔔 30g 、玉米筍 2根 、鯷魚醬 1小匙、白胡椒粉 1g、初榨橄欖油 20cc鹹水雞醃料:八角 1個、花椒粉 1大匙、白胡椒粉 5g、海鹽 3g、燕麥燒酒 30cc、香菜梗 1支、初榨橄欖油 10cc做法:1、 把雞腿肉與醃料混勻,冷藏一個晚上。2、 薑切片、洋蔥切絲、蔥切段;大蒜壓泥。起水鍋,加入薑片、洋蔥、蔥段、白胡椒粒以及海鹽。3、 鍋中微滾時加入雞腿肉,蓋鍋蓋以小火煮5分鐘,再關火燜10分鐘。4、 雞腿肉取出泡冰鹽水,鍋內雞湯過濾之後備用。5、 將花椰菜切小朵、四季豆、紅蘿蔔與豬血糕切丁。所有蔬菜汆燙約1分半鐘,泡冰水後取出瀝乾。6、 雞肉切兩個正方塊,剩下切丁備用。7、 最後取一碗量的湯汁,混入蒜泥、鯷魚醬、胡椒粉、橄欖油,將雞肉與蔬菜料拌勻盛盤即可。秘訣:鹹水雞醃料裡面的香料,可以先用乾鍋小火炒香,之後醃肉可以增加原本調味料的香度。【主廚食譜:啤酒麵糊炸豬排】台灣人都很喜歡吃炸物,試試看在麵糊中加入少許啤酒,讓啤酒的氣泡使麵糊澎發,以增加酥脆感。若想讓食物不含油,切記鍋內油量一定要足夠,並蓋過食材,這樣才能讓食材油炸時均勻受熱,也比較不容易黏鍋。當然,剩下的義大利啤酒,就是這道料理最好的餐酒。食材份量:2人份烹調時間:5分鐘食材:里肌肉片 200g、鹽 適量、白胡椒粉 適量、洋蔥 半個、低筋麵粉 適量、麵包粉 適量 、葵花油 適量 、紅椒粉 適量(裝飾用)、鼠尾草 4片 (裝飾用)啤酒麵糊醬:啤酒 150cc、低筋麵粉 100g、蛋黃 1個、冰塊 4個、鼠尾草碎 1g 、玉米粉 10g做法:1、 先將豬里肌肉以刀背拍打鬆軟肉質,加鹽與胡椒調味備用。2、 將洋蔥切圈狀;鼠尾草切碎備用;製作啤酒麵糊,將所有食材攪拌至無顆粒即可。3、 接下來分別將豬排與洋蔥圈,依序沾上麵粉、啤酒麵糊、麵包粉備用。4、 起油鍋,以180°C葵花油炸豬排3分鐘、洋蔥圈炸約2分鐘,即可取出盛盤,撒上紅椒粉、鼠尾草。秘訣:啤酒麵糊拌至黏稠即可。使用啤酒麵糊油炸,麵衣比較蓬鬆,加入冰塊可以增加脆度;拌好的麵糊於冰箱冷藏可放1天。作者介紹:陳秉文 Bingo,BINGO Birtro主廚╱負責人,以金牛座鍥而不捨地執著走上了廚師一途,善用熟悉在地食材,將飲食輕鬆融入生活節結合「烹飪樂趣」與「肉味料理」的特色,創造專屬的私房味道。※ 提醒您:禁止酒駕 飲酒過量有礙健康【本文摘自《肉味廚房MEAT KITCHEN》,日日幸福出版社 2020/03/18 出版】【精選延伸/在家如何輕鬆煮↘↘↘】。在家做出外食感/療癒「維也納炸雞」新手也能煮。自己在家炸薯條!DIY法式口感,酥鬆上桌。法國人最愛這一味! 在台灣也能輕易做出法國家常菜 強力募集 橘世代社團 人生最自由開闊的階段就是熟齡,50以後的橘世代,用不同的態度看世界,深度旅行、體驗文化、品味人生,你也愛玩嗎?歡迎加入「愛玩橘」,展開生命的新旅程!【立即申請 專屬社團】
-
2020-04-19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陳時中談防疫:人要自由 讓病毒不自由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今天說,「要讓人自由,而讓病毒不自由。」呼籲民眾一同遵守防疫措施,控制好疫情,人的自由才不會處處受到侷限。指揮中心今天下午針對武漢肺炎(COVID-19)疫情召開記者會,媒體問及,有外國學者比較台灣和中國大陸的防疫措施,認為「自由是對抗疫情的最佳解藥」,請教陳時中的看法。對此,陳時中說,疫情期間人民配合很重要,台灣就因為人民的素質,目前防疫策略還算成功。陳時中談論「自由」對防疫的意義,認為目標是:「要讓人自由,而讓病毒不自由。」民眾謹守社交距離、勤洗手、遵守防疫規範,就能避免病毒傳播,讓生活不至於到完全無法照常進行的地步。另外,美國總統川普17日透過推特推文,公開指出台灣衛生官員於去年12月31日警示世界衛生組織(WHO)武漢肺炎有人傳人狀況,卻遭WHO忽略。陳時中今天表示,很多民眾在爭論,到底是台灣還是中國大陸先通報WHO。其實各方看到這樣的訊息,就應該提高警覺,台灣就是對武漢傳出的訊息產生高度懷疑,因此通報WHO,一方面盡世界公民的職責,一方面也是為了保護台灣人民。陳時中說,那時就是判斷已經「高度人傳人」,才會開始針對武漢飛回台灣的班機做登機檢驗。他說,當時還遭批評這樣的措施沒用,但台灣仍是提前部署,即便會造成民眾許多不便。
-
2020-04-17 新聞.杏林.診間
甘惠忠神父逝世/台灣早療先驅 他是慢飛天使守護者
【2020/04/17編按】創辦天主教德蘭啟智中心、伯利恆社福基金會的甘惠忠神父,是第一位取得台灣身分證的外籍人士,自1963年來到台灣後奉獻逾50年,於4/16在美國去世,享年84歲。台灣早療先驅甘惠忠 慢飛天使守護者【聯合報╱記者呂筱蟬/專訪】2014-09-23 77歲的神父甘惠忠,投入國內早期療育近半世紀,許多起步慢了些的遲緩兒,因他的奉獻而踏穩人生腳步,舞出生命的獨特。甘惠忠於民國52年來台傳教,一開始待在苗栗,看見許多遲緩兒被冠上「智障」、「白痴」等不雅稱呼,父母無法承受外界眼光,只能無奈將心頭肉整天關在家裡,不見天日。沒有治療、沒有復健、沒有教育,遲緩兒狀況只會愈來愈糟,成為父母一生難以言說的牽掛。許多爸媽在甘惠忠面前難過流淚,擔心自己死後,「我這個憨仔怎麼辦?」親身經歷 無私付出「我也有這樣的家人,我了解他們的心情。」甘惠忠的二妹出生不久後被診斷唐氏症,當時美國特殊教育也才正在發展,妹妹6歲時,想到公立小學申請就讀啟智班,前頭卻有3百多位遲緩兒等待入學,「看著妹妹的病和媽媽的心痛,我才想投入、關心遲緩兒早期治療。」為了提供更多幫助,甘惠忠在民國63年時返美進修特殊教育,隔年取得特殊教育碩士學位,立刻返台。 民國65年,他在台灣最早登記立案的心智障礙兒日間托育機構─台南市瑞復益智中心擔任主任,開啟一生奉獻早期療育的志業,並成立啟智協會,擔任第一任理事長。關懷遭拒 再接再厲「人們的態度是最大的困難。」甘惠忠回憶,早年在街上遇見心智障礙兒,他到對方家敲門關懷,告知可讓孩子接受早期療育,但總被拒於門外。一般人對心智障礙兒不友善,甚至父母都認為孩子「沒用啦」、「早點過世就算了」。「他們認為別人不該管他們的孩子,更不希望別人知道家裏有這樣的小孩。」甘惠忠了解這些父母不願承認自己的小孩「有問題」,當時他請社工到台南所有婦產科醫院,介紹瑞復能如何幫助心智障礙兒,「但卻沒有任何一個孩子因此來到這裡,一個都沒有。」 這讓甘惠忠感到挫折,一直到成大醫院小兒科醫師朱曉慧上門尋求協助。朱曉惠每一年診斷出至少300名遲緩兒,除醫療協助,及早教育才能真正幫助這些幼童,許多家長願意聽取醫師建議,台灣的早療就這樣慢慢發展起來。融合教育 反對隔離 甘惠忠現為伯利恆基金會執行長,底下附設台南市北區嬰幼兒發展中心及慈母幼稚園。他不贊同與外界「隔離」的教養院模式,而是白天提供復健與教育,課後讓孩子返家享受溫情,更極力推動「融合教育」,讓0至6歲的遲緩兒童與一般兒童一起上課。 來到三個機構共用的小空間,連廚房都得做為臨時教室,甘惠忠原先在二樓的辦公起居室,也讓出來給工作人員使用,他對記者笑說:「我只剩一半睡覺的地方了,不能給你看。」甘惠忠捨棄原來舒適的空間,搬到較小的地方辦公。辦公室內,牆上、窗戶上的裝飾,都是他走訪各國蒐集的各式各樣的面具,他要讓小朋友看見世界各地不同的臉孔和奇妙。神父爺爺 愛心無限走在園中,每個人看到甘惠忠,總笑容滿面大聲說:「神父爺爺好!」大家搶著與他握手打招呼,年事已高的他雖行動不便,右耳失聰,卻還是吃力地蹲下身子,關心詢問:「你今天學到了什麼?」他也陪著遲緩兒學習拼圖,指著一塊塊拼圖後面數字說,「你看,這就是他們學習的小訣竅。」在台灣待了半世紀,甘惠忠認為自己早已是台灣人,他不但會說閩南語、客家語,甚至連泰雅族語攏ㄟ通。孩子當寶 執著付出 「每個孩子都是一樣的。」甘惠忠常說,「沒有教不會的學生,只有教不會的老師。」曾有位3歲女孩來到伯利恆,一開始眼神呆滯,連頭都不願意抬起來,接受早療幾年後,竟能進入小學普通班。當甘惠忠去學校探望時,小女孩倒杯水,用小小的雙手捧過來,輕輕說了聲謝謝。這是甘惠忠繼續堅持付出的動力,希望給孩子更多教育資源,「讓他們能夠抬起頭來,看看這美麗的世界。」
-
2020-04-17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援日200萬片口罩 泉裕泰:台灣無私愛心感動全球
新冠肺炎蔓延全球,台灣今天宣布援贈日本200萬片口罩。日本駐台代表泉裕泰今天在臉書發文指出,台灣的無私愛心感動全世界;台灣幫助世界,「我們都是證人」。日本的新冠肺炎(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疫情持續擴大,目前已累計超過8800個確診病例超過180人死亡。日本多家媒體今天更報導,首相安倍晉三有意將「緊急事態宣言」實施對象從原本的7都府縣,擴大到全日本47都道府縣,期間同樣到5月6日止。外交部下午發布新聞稿指出,台灣日本關係協會會長邱義仁今天代表台灣政府捐贈日本200萬片口罩,並由日本台灣交流協會台北事務所代表泉裕泰接受相關目錄。口罩將於近日啟運,並透過「日華議員懇談會」轉交日方、供日本國內一線醫療人員使用。泉裕泰下午在臉書貼文指出,台灣朋友們自己艱苦忍耐,看到世界上有更多人面臨更大危機的時候,溫暖的台灣人民心痛、發揮善心,開始捐贈防疫物資,拯救國際友人。泉裕泰寫道:「台灣的無私愛心打動全世界的人心,本人不禁想起311(東日本大地震)當年讓我們撐住的台灣的力量。」泉裕泰說,當前所未有的疫情突襲全球,只能靠自己的台灣卻表現傑出,不只保護台灣,也幫助全世界,「世界正目睹台灣的貢獻,我們都是證人」。泉裕泰進一步說:「台灣渺小嗎?不會,#TaiwanisHelping the World(台灣正在幫助世界)!」他並引用台灣諺語「吃果子拜樹頭」,指出「朋友的溫情,我們刻骨銘心。魯力,感謝,台灣」。貼文並附上照片,照片中有台灣所援贈台製醫療級口罩,以及外交部所設計推動台灣參與世界衛生組織(WHO)的「台灣聽診器」主視覺。日本台灣交流協會下午針對台灣援贈日本200萬片口罩一事發布新聞稿並重申,為防止防疫地理空白,各國合作對應非常重要;從這個觀點出發,日方將繼續大力支持台灣參與WHO等國際組織。
-
2020-04-16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卓榮泰:突破中國打壓 未來善用APEC倡議平台分享防疫
民進黨今天邀請台北醫學大學全球衛生學程主任邱亞文以「從武漢肺炎(新冠肺炎)看我國全球衛生合作之機會與策略」為題進行專案報告。報告中提到,這一場危機是台灣的轉機,讓台灣重新被世界看到,台灣可以持續爭取成為WHO(世界衛生組織)正式會員,創造台灣、WHO跟會員國的三贏局面。報告中也提到,除了WHO,台灣可以在APEC(亞太經濟合作會議)爭取一些合作,台灣從1991年加入APEC之後,跟會員國有緊密關係,這些會員國都有受到疫情影響,APEC不只顧經濟,也有衛生部長相關會議,台灣可以發揮在數位健康時代的角色,結合資訊通信科技與健康,發揮亞洲中樞優勢。報告中也指出,即便台灣不是聯合國的會員,依然可以依照WHO憲章第6條申請成為會員,如庫克群島就是一例,台灣的目標至少要成為正式觀察員。民進黨主席卓榮泰在報告後指出,經過政府及全民的努力,做好自身防疫的工作,各項防疫物資基本無虞時,我國已有能力擴大與國際的合作,分享台灣的經驗與物資,並共同研發療法和疫苗。本月以來,台灣在口罩、藥物、技術等項目對國際社會提供多項協助,也受到各界讚揚與支持,顯見防疫必須尊重專業、超越政治,絕對不能有缺口。卓榮泰說,「全民均健」(Health for All)、「不遺棄任何人」(Leave no one behind)是WHO成立的宗旨。國際社會應該正視2300萬台灣人民的健康福祉,台灣不應該因為政治因素被排除於國際衛生體系之外,這是對台灣人民的歧視與不公。感謝這段期間國際友人的力挺,100多位歐洲各國的政要為台灣仗義執言,強烈支持台灣參與5月的世界衛生大會。卓榮泰也說,展望未來,台灣應該透過更多元的管道,突破中國層層的打壓及WHO的障礙,善用APEC的倡議平台及新南向政策,分享防疫的經驗及最佳實務,「以我們醫療及公共衛生專長,積極爭取全球衛生安全合作項目,例如在我國成立區域傳染性研究中心及區域重災物流調度中心,以實質的國際交流合作,確保台灣全民及所有人的健康及安全。」
-
2020-04-15 新聞.杏林.診間
醫病平台/德「意志」抗疫雖晚 卻很堅定
【編者按】 這星期我們繼續「新冠肺炎」為主題刊出三篇動人的文章。第一篇是定居紐約將近半世紀「人在美國心在台灣」的好醫師,不幸因為看病而感染新冠肺炎後,寫出他對濟世救人的志業毫無怨尤;第二篇是旅居德國多年的台灣同鄉與讀者分享她所觀察到的德國人面對這場瘟疫的態度;最後我們也有機會傾聽台灣一位在醫院工作的同仁,敘述她參加醫院防疫工作的心得。這是「醫病平台」史無前例地接連三週討論同一主題,希望在台灣正面臨全球病毒肆虐的緊要關頭,這園地可以即時提供更多的心得,幫忙全民共同度過這場考驗。德國政府於16日倉促決定全國停課,15日宣布除超市、藥局、郵局與加油站,一律關閉,3月16日德國正式進入鎖國,霎時德國人集體經驗二戰以來的「不自由」,德國社會氛圍從原本的「謹慎,但毋須驚慌」,斷崖似地跳到「絕境」,許多人還是不解怎麼會走到這一步?除了因為歐盟共同體因為成員國眾多,毫無邊防、防疫不同調與未有處理SARS的經驗之外,近期焦頭爛額處理希臘邊界難民問題,以及研擬收留方案,正是導致錯失疫情控制的關鍵時刻。為此總理梅克爾還於3月17日晚間特別發表演說,希望國民理解這是民主運作下的理性決定,政府在錯誤中學習,並且持續即時修正,做出足以承擔選民託付的決定。用服從為自己的選票負責德國人公民素養落實在理智選舉、以法治監督政府,並且以高度服從政府規定,為自己投下的選票負責,即使此次政府誤判情勢,圍堵疫情不力,媒體與國民依然高度自制。反觀台灣,名嘴充斥、「范范」之輩的明星過剩、媒體染紅、網紅碎嘴,再加上國族認同模糊的政客,以及情緒主導的公民,讓叫罵、撕裂佔據最大版面,直至「我OK,你先領」的禮讓口罩運動出來,才稍稍化解社會暴戾之氣。台灣政府此次防疫政策得到各國高度肯定,但是公民素養可以再加強,才能真正作為下一波更險峻防疫的實行者。親情大洗牌個人主義與社會福利機制充分的德國,核心家庭即能自給自足,而老年人亦能獨立自主,但是當病毒癱瘓一切,親情就面臨了大洗牌。雙薪家庭的年幼小孩,第一時間立即被送到祖父母家全天照顧,而有些長輩們竊喜表示,珍惜難得機會跟孫輩相處,然而才過一個週末而已,政府立即下達命令,為避免長者感染,托嬰幼稚園與學校仍有一、兩位老師留守,可以接手照顧。至於獨居長者、慢性病患不便出門採買,則由社區年輕人在網路號召,組織義務採買、遛狗等人力資源的值班表。社區防疫不應只是被動圍堵、監控疫情,還需更積極動員,迅速替補政府無法及時應變的細部,這是值得台灣社區總體營造學習的所在,思考如何從傳統社區的人情連結,進化到混齡、共生,以及發展社區常態照護能力,讓社會資本持續累積,成為社區終老、在宅善終的力量。口罩之亂事已至此,德國人還是不戴口罩,除了堅信政府宣傳只要徹底洗手即可之外,市場早在一個月前就面臨口罩缺貨,也是因素之一。然而,周遭德國友人並未抱怨(醫護人員除外),即便疫情態勢危急,無症狀傳染成為防疫危機,但大眾依然認為有症狀者與醫護人員才需要使用,反倒是亞洲人罵聲不斷。反觀台灣糾結著意識上的國族認同,與鄰國霸凌、國際孤立的問題,以及遭逢多次殖民者遞變與屠殺,集體無意識形塑「孤兒情結」,因而衍生出對政府的信任危機,以及人我界線的缺乏彈性,甚至是個體生存本能喪失的課題,才會造成口罩之亂,讓政府在抗疫工作,必須分心處理背骨者與脫序公民,這是相當沉重的。即使如此,「國家隊」、口罩地圖與地方藥師的全力付出,絕對是國際標竿學習的對象,但卻不一定能在他國複製的成功經驗。台灣人除了珍惜之外,更積極的作為是自身反省,以及支持轉型正義,從根本處解決屠殺創傷,所導致的不信任政府情結。地方藥局從情義相挺到多元進化3/3北萊茵-威斯伐倫州(Nordrhein-Westfalen)衛生部長面對該州明明已經一千多人居家隔離,聽聞專家建議即刻停課,滿臉不耐煩並誇口「街上的藥房比麵包店多」,言下之意,對防疫相當有信心,但是主持人立刻現場切換畫面到藥局,藥師直接打臉表示,從十二月中開始連基本呼吸道用藥都調不到貨,更遑論口罩防疫用品。德國在基本防疫用品都缺乏的狀況下,藥局只能消極地在門口貼上「已售完」,沒有任何義務積極調貨,或是配合政府任何措施,更不可能回答民眾的詢問。相較之下,台灣各地藥局配合政府發放口罩,這是以營利為主的德國藥房無法做到的,也絕對值得國人珍惜與感激,並且重新省思藥局的定位與功用,不僅是當前對社區防疫有重大貢獻,在即將面臨的人口老化問題,的確可以透過健保局編列預算,協助多元功能進化成為長照計畫的協力者-社區整體照護體系(C級巷弄長照站),並與在宅醫療團隊結合,實踐社區終老的目標。感恩醫護前線人員付出3/17夜間新聞特別播放科隆民眾在陽台上,集體對底下走過的醫護人員拍手致謝,總理梅克爾更在演說中一再強調在診療線上,他們是賭自己的性命去救人,而國民能夠相應回饋的是遵守規定減少外出、暫時不旅行,避免感染的可能。台灣這幾日的防疫破口正是出國旅行所致,這的確值得國人深思,對醫護人員的賭命,我們能夠給出的「實質」感恩不過是近期不出國,若是做不到,那麼也不配得到醫護人員相應的照顧。誠如總理梅克爾所言,暫時的不自由,是為了在嚴峻疫情下,還能保固民主制度持續運作。同樣的,當台灣政府宣布出國禁令時,各界急切痛斥反駁其於法無據之時,請審慎深思,在當前緊急時刻,全球民主資優生的德國既然都可以暫捨的自由,為什麼台灣不能?「這是艱困的時刻,請謹慎以待。」總理梅克爾的呼籲不僅是給德國人的,亦可以提供台灣人參考。德「意志」抗疫雖晚,卻很堅定。
-
2020-04-15 科別.心臟血管
全身不只腦部會中風 身體4部位血管不通也會默默要命
腦中風是大家常聽到的,但是你知道嗎?除了腦部以外,其他部位的神經系統如果也遭遇血流供應上的問題,也有可能造成中風。1、突發性視力喪失–眼中風眼科門診中,有時會接獲單眼視力突然變得模糊不清,甚至看不見的「眼中風」急症案例。中國醫藥大學北港附設醫院眼科主治醫師邱育德指出,這項眼科急症是因眼部視網膜動脈阻塞或靜脈出血造成,因為視網膜是產生視覺的重要部位,上面密密麻麻的神經細胞,需依賴血管系統供給養分與氧氣,以維持正常運作;若影響的血管正好是營養中心視力黃斑部的視網膜動靜脈或其分支,便可能造成嚴重的視力傷害。必須特別注意的是,根據統計,視網膜中心動脈阻塞後5年內的死亡率為40%,死因主要是心肌梗塞。因此,「眼中風」不僅是眼科的急症,也代表身體可能突發中風的前驅症狀之一,患者極可能血壓已經過高,或體內已有血栓流竄或血管狹窄阻塞情形,因此除了眼科的處理外,也需要同步照會心臟科、神經內科等專科,及時評估、監控是否有頸動脈狹窄或心臟產生血栓等情形,以免治療上措手不及。2、突發性神經性聽力障礙–耳中風一覺醒來,耳朵突然嗡嗡作響,甚至完全聽不到了,著實會讓人嚇一大跳,是不是罹患了「耳中風」。中國醫藥大學北港附設醫院耳鼻喉科主任林子傑表示,許多人把「突發性神經性聽力障礙」稱作是「耳中風」,它不像「腦中風」發生的年齡層,多以50、60歲以上的老年人居多,而是一般工作壓力大的年輕人到老年人都可能罹患,患者在發病前多半沒有遭到撞擊或外傷,卻突然間出現明顯聽力受損(以單側居多),或併發耳鳴、嘔吐、平衡失調、走路不穩等情況。目前已知的可能引發原因有病毒感染、腫瘤壓迫聽神經、自體免疫系統疾病、內耳淋巴膜破裂等;另外,內耳迷路動脈或其分支狹窄、阻塞,在血流循環不良情況下,也可能造成神經性的聽力障礙。特別是在凜冽寒冬,血管收縮較為劇烈的情況下,部分案例可能出現類似小中風的突發性耳聾症狀。林子傑指出,突發「耳中風」時,最重要的是掌握發病10天內的治療黃金期,患者應盡速至有完整聽力檢查設備的醫院接受檢查診斷。一般來說,「耳中風」的患者若能及時接受治療,則聽力有較高的恢復機會,但如果延遲接受治療,則預後通常會較差。3、讓人舉步維艱–腳中風發生在下肢動脈血管急性阻塞的「腳中風」,是一項讓人舉步維艱的病症。患者通往雙腿「下肢」的血管因狹窄或有血栓阻塞,造成血流不暢通,進而出現下肢冰冷、麻痛、間歇性跛行、慢性潰瘍難癒等症狀;狀況嚴重時,足部肌肉組織因而缺血導致「缺氧性」壞死,甚至可能必須面臨截肢。中國醫藥大學北港附設醫院心臟血管科主治醫師兼心導管室主任張丁權指出,「腳中風」也有所謂的搶救黃金時間,一旦超過6~8小時的最佳治療時機,就算再打通血管,肌肉組織仍將持續進行不可逆轉的壞死現象;但偏偏台灣人常有超強「忍功」,常因太能忍痛,而喪失了最佳治療時機,等到醫師宣布必須截肢以保命時,便只能抱憾終身。而患有風濕性心臟病、心房顫動、糖尿病、高血脂、心內膜炎、骨折、感染症或心血管疾病家族史以及老菸槍等,都是腳中風的好發對象。張丁權提醒,這些高危險群在接受定期健康檢查時,可考慮做腿部的踝關節動脈壓檢查,若ABI比值(足踝動脈收縮壓∕前臂動脈收縮壓)小於0.9,即代表下肢循環不良,可能有週邊動脈狹窄問題,必要時應進一步安排血管攝影,確認腿部血管狀況。4、控制血壓–脊髓中風人體的頸髓與胸腰髓有許多神經分布其中,負有控制四肢力氣、感覺、呼吸與排泄等功能,當「脊髓中風」時,患者可能先是在頸部或背部感到一陣劇痛,或胸部出現類似心絞痛的悶痛感,數分鐘或數小時後,便突然出現雙腳或雙手無力、感覺喪失、大小便失禁等神經症狀。為什麼會發生「脊髓中風」?中國醫藥大學北港附設醫院院長林欣榮指出,目前已知包括血管動脈硬化、主動脈疾病、動脈剝離等血管疾病,以及全身性敗血症感染等,都是可能引發的原因。而過去的調查更發現,「脊髓中風」患者中超過半數有高血壓病史,且這些高血壓患者合併出現主動脈疾病比例很高。與一般常見的「腦中風」病患比較,「脊髓中風」發病年齡較早,多在50~60歲得病,而年齡愈輕便發生「脊髓中風」的患者,往往表現出來的症狀比較嚴重,且復原情況較不理想;而由於「高血壓」與「脊髓中風」的關係頗為密切,因此,防範「脊髓中風」最好的方法就是做好血壓控制,特別是有心血管疾病家族史者,邁入中老年階段後,應定期接受全身血管與神經系統的健康檢查。延伸閱讀: 還認為中風是老人專利? 有這5狀況都是高危險群 每年奪走上萬條人命! 你一定要知道的6項腦中風檢查 腦中風患者要降血壓? 醫師點出普遍3大迷思
-
2020-04-15 新冠肺炎.防疫懶人包
口罩購買懶人包/2.0第五輪4/15成人兒童皆能預購 「口罩3.0」55秒超商搞定
防疫期間,至公共場所皆須戴口罩,口罩實名制至今已實施兩個多月,上路後不斷改進,隨著國內口罩產能提升,從最一開始的一周3片新增至兩周9片(兒童10片);政府將依登記預購量及供貨量進行抽籤,預購成功者直接寄簡訊通知,口罩到店後可取貨。口罩2.0第五輪 4/15開始預購曾預購第三輪的民眾,第五輪明(15)開始至「eMask 口罩預購系統」預購。預購開放時間為4/15到4/17,並可在4/23到5/6前往配合超商和超市領取。成人每14天可領9片口罩、兒童可領10片。網路預購口罩的取貨地點,除了4便利商店外,4/16開始也增加全聯福利中心和美廉社。成人口罩預購時程如下:預購時間:4/15(三) 08:00 ~ 4/17(五)20:00繳款時間:4/18(六) 08:00 ~ 4/20(一)20:00取貨時間:4/23(四) ~ 5/06(三)口罩費用:每片5元,需自付7元運費,14天9片共52元。取貨地點:預購時選定之地點,4大便利商店、全聯福利中心、美廉社兒童口罩怎麼買除原本成人口罩外,也將試辦網購4至8歲小童立體口罩,民眾一樣透過Emask口罩預購系統預訂,尺寸約為對折長度在8公分以下、寬度在12公分以下。指揮中心表示,小童口罩未來不在藥局販售、全數須經由網路預購。因開放成人購買兒童口罩後,經統計有近四分之一的兒童口罩由成人買走,為保障兒童優先使用兒童口罩的權利,4月23日起將恢復兒童口罩購買年齡限制,須16歲以下的健保卡才能購買兒童口罩(大人仍然只能買大人的尺寸)。預購時程與成人的口罩一樣,如下:預購時間:4/15(三) 08:00 ~ 4/17(五)20:00繳款時間:4/18(六) 08:00 ~ 4/20(一)20:00取貨時間:4/23(四) ~ 5/06(三)口罩費用:每片5元,需自付7元運費,14天10片共57元。取貨地點:預購時選定之地點,4大便利商店、全聯福利中心、美廉社民眾登入eMask系統會自動辨認年齡,只有16歲以下身分認證,才會出現成人或兒童口罩的選項,購買前務必確認尺寸符合家中孩童需求,其餘購買程序和成人口罩相同。也建議家長儘快幫孩童的健保卡綁定家長手機的健保快易通APP,就可方便幫孩童進行網購。指揮中心提醒,因兒童口罩與成人口罩單次可購買片數不同,預購繳費金額亦不同,繳費時可與他人合併結帳,但各筆訂單運費仍要分別計價,一旦完成繳費,即無法更換品項;另因製作小童口罩廠商眾多,花色款式及實際尺寸皆略有差異,恕無法提供挑選,除非在領取門市現場發現有破損短缺,一旦離開,歉難提供退換貨服務。口罩實名制3.0 全新功能「續購+預購」插卡就行除了至藥局購買、2.0網路預購方式維持不變,民眾未來將有多種管道可購買口罩。4月22日起口罩實名制將進化成3.0,民眾可直接在超商預購口罩,一樣十四天九片。負責系統業務的行政院政務委員唐鳳,日前也親身參加封測,領口罩時順便用健保卡續訂,整個流程從頭到尾只花 55 秒。政院規劃自4月22日起將推出兩大新功能:一、開放民眾可持健保卡到四大超商門市,直接使用事務機預購口罩,之後再到原超商取貨。二、若民眾先前曾在手機、網路購買口罩於超商取貨者,可憑健保卡直接到超商進行「續購」;但全聯與美廉社因沒有讀卡設備,無法預訂,仍僅可領口罩。行政院蘇貞昌院長蘇貞昌表示,當世界各國都找不到口罩的時候,台灣人不但上網就買得到,口罩還可以分大人、小孩、小小孩的尺寸。這是第一線防疫人員的努力,希望大家繼續團結堅持防疫,繼續讓國人認同台灣、讓世界看到台灣,讓大家知道,台灣實在不一樣、台灣正在幫忙。
-
2020-04-14 名人.潘懷宗
潘懷宗/在家煮飯該用什麼油?為何專家不推薦黃豆油?
在家做飯,在家吃飯,是現今台灣社會的顯學。除了可以減少外出次數,增加社交距離,預防新冠肺炎之外,還可以增進家庭間親子關係,促進飲食健康,何樂而不為。潘老師在十多年前的健康節目裡,就建議家裡面應該準備三種油:涼拌油、煮菜油、和煎炸油。原因是三種做菜方法的用油溫度差距很大,必須變換油的種類,才能確保飲食安全,不會吃進致癌物。另外,選擇廚房食用油還需考慮:多攝取身體不能自行製造的油以補不足(EPA和DHA)、少吃會造成身體負擔的油(椰子油和棕櫚油等飽和植物油和動物油)、以及不吃產生疾病的油(反式脂肪和氧化變質的油)。家庭廚房用油目前在賣場貨架上清一色都是植物油,原因是動物油脂在平常早已經攝取過量(精緻加工食品和吃肉太多),再加上動物油飽和度太高,吃多了容易造成心臟血管疾病。2015年日本植物油協會在消費者調查中發現,日本人挑選家庭廚房用植物油的考量因素有:價格、成分和健康、口感和風味,以及台灣人再加上品牌等等。而這邊所說的廚房用油就是潘老師上面所說的煮菜油和煎炸油(這篇文章我們先不談涼拌油;涼拌油可以用冷壓和初榨來補充Ω3)。最近這幾年,因為製油科技的進步,只要你的買油觀念正確,就可以將煮菜油和煎炸油合併成一種油來購買,這樣一來,煮夫煮婦們就方便多了,家裡面只要準備兩種油就好:涼拌油和煎煮炒炸油,不必再像以前要購買三種不同的油才行。根據美國農業部調查2017-2018間,美國食用油第一名為黃豆油(58%),第二名是芥花油(或稱菜籽油;18%),第三名是玉米油(16%)。根據日本Oilio集團2014年調查,日本人食用油第一名為芥花油(36%),第二名是橄欖油(28%),第三名是芝麻油(18%)。根據台灣統一集團2015年調查,台灣人食用油第一名為葵花油(26%),第二名是調和油(17%),橄欖油和沙拉油並列第三名(都是15%)。各地區民眾用油的選擇結果正確嗎?你可以判斷嗎?凡是可以用來煎煮炒炸的油都必須是經過純化精緻的油(因為用油溫度比較高),也就是廣告上常出現的台詞:清清如水沙拉油,原因是如果不純化,在加熱過程中,就會出現冒煙的現象,因此冷壓油(沒有純化)只適合當涼拌油。純化後的植物油裡面的主要成分有飽和脂肪、油酸(單元不飽和: Ω9)、亞油酸(多元不飽和;Ω6)、及次亞油酸(多元不飽和;Ω3)。表一中列出所有不同油品中的脂肪酸分布情形。現階段的健康認知是,煎煮炒炸油要用低飽和脂肪、高油酸(Ω9)、零反式脂肪的精緻植物油,另外,因為亞油酸(Ω6)和次亞油酸(Ω3)遇熱不穩定,容易氧化,保存困難,所以煎煮炒炸油中這兩種成分也應愈低愈好,因此,煎煮炒炸油應該是苦茶油、橄欖油、高油酸葵花油、高油酸芥花油才是首選,而高油酸黃豆油則無法入選(後面會敘述原因)。2020年2月,內分泌學期刊有一篇論文吸引了潘老師的注意,研究作者是美國加州大學河濱分校神經科學系副教授瑪格麗特(Margarita C. Curras-Collazo),這位教授在2015年的研究就認為傳統黃豆油容易使實驗小鼠導致肥胖、糖尿病、胰島素阻抗、和脂肪肝。現在更進一步發現,不論傳統或是高油酸黃豆油攝食太多竟然會影響大腦的內分泌中樞---下視丘,進而可能增加自閉症、阿茲海默症、焦慮和抑鬱的風險。雖然目前只是在動物實驗中發現,作者依然建議大家要注意這樣的現象。美國在過去的半個世紀中,黃豆油的消費量大大增加,常被使用於油炸速食、包裝食品添加劑以及牲畜餵養等等,是美國目前生產和消費最廣泛的食用油。為了瞭解食用黃豆油會不會改變大腦下視丘內基因的表達及其相對應化學訊號物質的改變,科學家利用餵食等熱量(isocaloric),高脂肪(佔比40%)飲食的雄性小鼠進行了本次實驗,四種飲食分別是:傳統的黃豆油(高亞油酸;轉基因大豆)、高油酸黃豆油(Plenish;低亞油酸)、椰子油(高飽和脂肪;添加豆固醇;不含亞油酸)、和低脂(佔比13.4%)飲食對照組。結果發現,黃豆油會對小鼠的下視丘功能產生影響,而下視丘是和生物體內很多的重要功能關係密切,包括新陳代謝調節體重、維持體溫、生殖功能以及生物體對壓力的反應,因此引起科學家和媒體的關切。兩種黃豆油飲食組(傳統和高油酸組)對下視丘內許多基因表達的影響效應非常相似,而與低脂對照飲食組相比,椰子油飲食組對下視丘的影響幾乎可以忽略不計。這些對基因表達的改變可以直接影響發炎、神經內分泌、神經化學訊號和胰島素信號傳導等的正常運作,不可掉以輕心。兩種黃豆油餵食組中,小鼠下視丘的催產素(“愛情”激素)的基因表達向上增加(upregulated),同時也看到血漿中催產素的濃度升高。與此同時,研究小組發現大約有100種其他基因也會受黃豆油的影響,從而影響到能量代謝以及正常的大腦功能,所以可能會增加自閉症、帕金森病、阿茲海默症等一系列神經疾病的風險。在同樣添加有豆固醇(黃豆油中的天然植物固醇)的椰子油飲食中,並沒有觀察到下視丘基因表現異常和血漿催產素的變化。另外,兩種亞油酸比例差距非常大的黃豆油(51% vs 3.6%)也都會影響下視丘的基因表達。因此推測,豆固醇和亞油酸都不應該是黃豆油飲食對下視丘影響的罪魁禍首。研究作者特別強調:我們還沒有明確發現黃豆油中究竟是哪種成分導致了下視丘的變化,因此也沒有直接證據證明黃豆油可以導致神經疾病。加州大學河濱分校毒理學家和細胞生物學教授Frances Sladek認為,這項研究提示我們應該減少黃豆油的攝入,但豆腐、豆奶、毛豆或醬油等其他豆製品,應該無害。因為它們僅含有少量的油,同時含有必需脂肪酸和蛋白質等大量有益健康的營養物質,所以不要因此就不吃它們。Sladek補充,這項實驗僅針對雄性小鼠,而催產素對雌性小鼠的健康會更加重要,因此也應對雌性小鼠進行類似的研究。而且這項研究只在小鼠身上進行,若將小鼠實驗結果直接預測人類的結果是不一定對的。因此,黃豆油對人類神經系統的影響,還需要進一步的實驗證明。但有鑑於美國飲食中黃豆油佔大宗(58%),因此黃豆油對下視丘基因表達的影響,還是需要提醒社會大眾注意的。【表1】常見七種市售廚房食用油,脂肪酸組成成分一覽註:含不飽和脂肪酸的油,在空氣中容易被氧化,不易保存,會產生油耗味同時有礙健康。其氧化的容易與否和雙鍵的數目有關,例如亞油酸比油酸氧化快30倍,而次亞麻油酸則比油酸快80倍。現階段廚房用油(非涼拌油)傾向飽和脂肪愈低愈好,油酸愈高愈好,同時亞油酸和次亞油酸也應降低。所以表中的高油酸黃豆油、苦茶油、橄欖油為首選廚房的煎煮炒炸油,但仍應盡量減少煎炸。天然芥花油可以進一步被調整為低芥酸高油酸芥花油,天然葵花油可以調整成高油酸葵花油後,也可以變成好的煎煮炒炸油。另外,由於本篇文章介紹不論傳統或高油酸黃豆油在動物實驗中會影響內分泌中樞,因此建議謹慎少用。
-
2020-04-14 橘世代.愛玩橘
不只有楓葉!來趟奧萬大體驗「原味小旅行」
奧萬大是台灣熱門賞楓景點之一,但除了楓葉之外,奧萬大春櫻、夏瀑、 秋月、冬楓,四季皆美各具風情,尤其春夏之交,滿天星斗和閃閃螢光天上地下交互輝映, 「輕羅小扇撲流螢,臥看牽牛織女星」。奧萬大不僅有瀑布、星空,山林景緻美如畫,仍是民眾利用假日上山,體驗芬多精、負離子、活氧等森林三寶的好時節。從國道六號下埔里,驅車到仁愛鄉霧社,台14線沿著青山迂迴前進愈來愈陡峭,天空卻也越來越來清澈,從霧社到奧萬大國家森林遊樂區,這個曾經是林務局的苗圃,及以水力發電為台灣人供電,現在則以自然教育、生態保育,成為親子皆宜的森林遊樂區。至於「奧萬大」由來,奧是日文「ogu」的意思,指的就是萬大部落之後,奧萬大周邊親愛村為泰雅族及賽德克族,萬豐村、法治村為布農族卓社群,也凸顯奧萬大濃濃的原住民風情和歷史。農委會林務局南投林管處技正林國彰出,奧萬大除楓紅外,還有很多好玩的地方,單日遊可安排奧萬大、鄰近部落,若有兩日以上,就能夠深度旅遊奧萬大;現在正值枯水期,但奧萬大的瀑布終年有水,吊橋景觀美如畫。林國彰表示,鄰近奧萬大有三村五部落,遊客可到部落體驗文化旅遊與風俗民情,三村為親愛村、萬豐村、法治村。萬大部落位於萬大水力發電廠的周邊,萬大水庫(碧湖)景觀優美,是集合電力工業文化與休閒的好去處。親愛部落在社區及親愛國小努力下,成立「親愛愛樂」樂團,其特殊音樂文化的故事,為偏鄉部落與孩子帶來新的希望;而同為親愛村的松林部落,出產有日據時代由日本天皇認證的「香糯米」,口感Q彈有嚼勁,擁有獨特香氣,一年僅一穫,量少質精。此外,萬豐村曲冰部落以「曲冰遺址」尤為知名,是台灣首個高山考古遺址,不久前成為國定考古遺址。除此之外,曲冰多年來致力於發展「有機蔬菜產業」以及符合林下經濟概念所養殖的「楓紅雞」,皆為秉持著善待土地的理念,打造健康有機村,非常值得探訪。他表示,法治村又稱為武界部落,因峽谷地形坐擁「雲海」而聞名,另沿著濁水溪下游河床中,可以看到從上游隨著水流沖刷而從高山上被帶下來的片頁岩,仔細尋找可以找到台灣特有金、玉、石與共的「龍紋石」礦產,也就是布農族的口中的幸運石,部落常將其拋光加工,製作成吊飾。春夏之交,南投林管處最近也規劃「自然原味-螢光織色」小旅行,邀請賽德克纖維工藝坊創辦人及部落織女分享傳統織布技藝文化,體驗傳統木製水平腰織機,創作獨一無二的原住民文創品。夜晚由環境教育教師帶領,進入森林拜訪季節限定的螢火蟲,享受夜間被點點螢光包圍的浪漫氣氛,次日探索奧萬大生態池、松林區及奧萬大吊橋,讓芬多精及活氧洗滌身心靈。奧萬大還有一樣罕為人知的資源,就是滿天的星星,由於深山光害少,躺在草地上仰望銀河,身旁螢光閃爍,正是奧萬大最大魅力所在。自然原味小旅行從4月20日至5月10日止,每周末各一場次隔宿型小旅行, 報名至4月15日止,活動名額24人,為精緻小團,費用每人3600元,包含台中高鐵站來回交通接駁、園區門票、餐食4客、住宿、賽德克織布材料及講師費用。報名資訊請至「台灣山林悠遊網」點選「奧萬大自然教育中心-主題活動」或電洽(049)2974499 周先生。【精選愛玩/台灣這裡玩↘↘↘】。等疫情過去...揹起背包起步行!穿梭竹林賞雲海。宛如人間仙境!夢幻七彩野溪溫泉秘境在台東。預約體驗1日原民!認識太巴塱,大啖「部落寶石」 強力募集 橘世代社團 人生最自由開闊的階段就是熟齡,50以後的橘世代,用不同的態度看世界,深度旅行、體驗文化、品味人生,你也愛玩嗎?歡迎加入「愛玩橘」,展開生命的新旅程!【立即申請 專屬社團】
-
2020-04-14 科別.腦部.神經
溜直排輪跌倒撞到頭部 44歲金控科技長腦出血驟逝
44歲玉山金控科技長陳昇瑋驚傳腦出血辭世。陳昇瑋是在上月3月29日開車載女兒出門溜直排輪,期間跌倒撞到頭部,但當下並無發現異狀,開車返家途中才突然身體不適昏迷,經送醫搶救多日仍不幸辭世。士林地檢署司法相驗,發現陳的頭部受有外傷,判定是意外身亡根據中央社報導,新竹馬偕紀念醫院神經內科主治醫師許彥偉表示,腦出血分為外部撞擊導致與自發性,自發性出血依出血原因可分成高血壓性腦出血、動脈瘤破裂與動靜脈畸形等,前兩者較大宗。北投健康管理醫院副院長錢政平表示,腦出血是腦中血管破裂出血的症狀,腦出血的前兆有高血壓、頭痛或暈眩或無明顯症狀等。發作時會伴隨突來的劇烈頭痛或可能意識不清、四肢癱瘓或半身麻痺的情形。嚴重的話,可能發生呼吸困難或死亡。「腦中風」長期以來一直是國人主要的致命殺手。這是一種急症,主要是因腦部血流受阻,導致無法供應腦部氧氣的需求,腦部組織受到傷害,而發生腦神經缺損症狀、出現腦功能障礙。也就是腦部血管因阻塞而缺血或因破裂而出血,造成腦細胞受損,出現語言、意識、肢體的神經功能障礙時,就稱為腦中風。腦中風分為「缺血性腦中風」(腦梗塞)及「出血性腦中風」(腦出血或腦溢血)兩種。台灣人以缺血性腦中風(腦梗塞)發生的人數較多,約為出血性腦中風的五倍,當天冷、季節交替之際,65歲以上老年人容易發生中風。缺血性腦中風是因為血液凝塊堵塞腦部血管所造成,約占中風人數的70%至80%。出血性腦中風是因為供應腦部的血液破裂所造成,約占中風人數的20%至30%;其中,蜘蛛網膜下腔出血約占5%,主要是腦血管動脈瘤破裂造成的出血,一旦破裂,甚至造成大出血,可能就會陷入昏迷,致死率極高。出血性腦中風與缺血性腦中風發生的症狀是一樣的,都會有腦壓上升、頭痛、噁心、嘔吐、癲癇等症狀出現。如果突然身體一側肢體麻木、顏面神經麻痺、走路不穩、複視、手腳無力、嘔吐等症狀出現,就要小心可能「中風」了。應把握中風後的救命「黃金3小時」,緊急送醫院急診檢查治療。★腦中風症狀絕大多數腦中風都是急性發作,發作前並沒有太多的症狀,因此認識腦中風的警訊相當重要。.嘴歪眼斜.一側或兩側肢體無力、麻木.意識模糊甚至昏迷.言語不清、溝通困難,有口難言或答非所問.感覺異常.吞嚥困難、流口水.突然眩暈、嘔吐、劇烈頭痛.步態不穩、運動失調.大小便失禁.視力模糊、複視、視野缺損.抽搐.精神上的改變:情緒冷漠、躁動不安、記憶喪失
-
2020-04-13 名人.楊志良
楊志良/新冠肺炎疫情蔓延 點名四大寇
這次的新冠病毒,至今造成全球百萬以上病人痛苦哀號,成千上萬醫事人員呼天搶地,問防疫物資在哪裡?天作孽、猶可違;自作孽、不可活,此次全球生命損失、經濟衰退、痛苦提升,重要禍首不外習近平、譚德塞、川普,及白人的種族偏見四大寇。有怎樣領導人 就有怎樣官員有怎樣的領導人,就有怎樣的官員,荒謬的武漢、湖北官員隱瞞疫情,無不是因習近平的造神領導所引起,近來還敢大言不慚的自誇,如何英明的指揮抗疫,成效非凡,讓人傻眼。世衛的秘書長譚德塞,更不用多說,把專業拋腦後,大捧習近平,還鼓勵大家去中國旅遊,若有點日本武士精神,早該切腹了。病毒穿牆入戶 建圍牆也沒用另一位又笨又蠢的川普,從元月初中國向美國通知新冠病毒,到元月23日武漢封城,到美國大爆發,至少有兩個月可預做準備,但他卻完全不以為意。美國的CDC預算連續被砍,人才四散,費用挪去建美墨圍牆,哪知病毒只有20至30奈米,穿牆入戶,輕而易舉,圍牆哪有屁用?美國人口是中國的四分之一,但至今染病人數是中國三倍,死亡人數是中國二倍(就算中國統計有黑數,美國比中國嚴重也是不爭的事實),這哪能算是世界第一強國?川普每日發言,一再推翻自己之前說的話,這樣的總統,民調仍超過50%,可見美國人民粹及愚笨程度,也是名列前茅。新冠病毒入侵 不分皮膚顏色再來是白人的種族優越,認為黃種人,不論中、日、韓、台、星等,都是帶病毒的低下人種,白種人高尚不會得病。可惜新冠病毒不長眼,分不清皮膚顏色,在未防範下大炸鍋,才發現戴口罩可救命;封城後,搶物資、搶口罩,絕不下於台灣人。台灣人是否也有大小眼呢?陳時中同意武漢解封後,國人可搭包機返台。完全沒有誠信又敗選的蘇貞昌,「蘇假蔡威」,硬要這些國人多乘十幾小時的車,增加風險及費用,到上海搭「類包機」;對歐美返台的留學生等,則大開方便之門。結果歐美返台國人,有比大陸返台者更遵守「防疫措施」嗎?結果顯示並非如此。台灣距中國大陸最近,人民貨物往來最頻繁,卻至今受災最輕,防疫人員功不可沒。但鑽石公主號二千多人在台灣北部趴趴走,卻沒一位台人因此中鏢,直到到了日本,病毒成熟發作,才「炸」了船;還有寶瓶星號從基隆出發,未能停靠沖繩,只好返台,當時指揮中心還說如有一人確診,全體船上檢疫,幸好無人感染,這些都是三分天注定的好運。維持醫療體系量能及士氣顯然我們還必須與新冠病毒奮戰一段日子,到底多久很難預測,目前首要之務是維持醫療體系的量能及士氣。醫療院所為充足防疫物資,成本會增加,但病患減少,雖然在總額支付下,未來點值會上升,但彌補不了減少的掛號費及自費項目收入,故應在醫療院所正常開診下,給予去年同期的收入;未來疫情結束後,病人必定暴增,點值會下降,此時應給付去年同期的點值。這不是為維護醫界利益,而是讓他們能無後顧之憂的去照護全國民眾。行有餘力 應協助他國抗疫2003年的SARS,只比2009至2010年的H1N1多奪走二條人命,流感的病患數更比SARS至少多百倍,但為何SARS會讓國人驚恐,至今記憶猶新?就是因為醫事人員傷亡慘重,醫療體系崩壞,因此世界各國莫不優先防範此事。再者,全球疫情不得控制,台灣也永無寧日,行有餘力,世界本是一家,也應盡力協助他國抗疫。(作者楊志良為前衛生署長、亞洲大學榮譽講座教授、台灣病友聯盟理事)●健康名人堂邀請國內外醫藥公共衛生專家分享健康觀點與視野,每周一刊出。
-
2020-04-13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要搭類包機了!小女生畫台灣 「謝謝讓我回家」
第二次類包機成行,湖北台胞返鄉救援會長徐正文昨天多次鞠躬,代替滯留湖北的台灣民眾感謝蔡政府、大陸方面的幫助。他說,由於從武漢到上海仍有一大段距離,部分滯留在武漢的台灣人,會提前一天到上海。知道可以回台,滯留湖北的國一女生畫下台灣地圖、國旗和可愛黑熊,以及自己最愛的珍珠奶茶和學校,並寫下「我想回台灣,我想要上學。」戴著皇冠拿著權杖的小朋友透過影片表示,謝謝台灣政府能讓她回家,真的很開心;另一名小朋友則說:「蔡總統、蘇貞昌爺爺、陳時中部長、徐正文委員,感謝你們讓我們回家,你們辛苦了。」一名滯留武漢陸配則情緒激動說:「我們得到消息,我們終於可以回家,在武漢等待漫長時間,衷心感謝政府沒有忘記我們。」武漢已解封,恢復對外交通,昨天上午起,徐正文已把高鐵動車去上海資訊發給滯留武漢的台灣人,叮嚀趕快訂票,由於武漢離上海有一大段距離,有些台灣人會提前一天到上海。鑑於上次類包機,滯留湖北的台灣人無法入住酒店,徐正文表示,上個月底已和一家酒店談成,讓這些提前一天到上海的台灣人入住。徐正文表示,滯留湖北的國人回台,不等於馬上「取消管制註記」,必須先跟海基會如實報名,返台後再經過十四天隔離,確定健康狀況,才能取消註記,若是自行偷偷返台,可能增加國內防疫爭議與風險。
-
2020-04-13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數位抗疫…我拚社交熱點App 蘋果谷歌推追蹤平台
疫情肆虐,各國推動科技防疫。行政院已經完成社交熱點App的技術開發,不僅可告知人潮聚集狀況、警示社交距離過近,還可記錄接觸史,日後若發生確診個案,能得知是否與確診個案接觸過。美國蘋果公司和谷歌也破天荒合作,聯手推出智慧手機的新冠病毒接觸追蹤平台,手機用戶若曾與新冠病毒感染者接觸會發出警告。行政院資安處長簡宏偉說,行政院與「台灣人工智慧實驗室」合作開發新App,透過手機藍牙功能,可以讓民眾掌握曾經去過的地方,同時可記錄不特定對象的接觸情形;另外,結合一九六八服務,該App可讓民眾預先知道目的地人潮聚集情形,透過藍牙偵測,當民眾與同樣裝有該App的人距離過近,手機將發出警示提醒,預估最快四月底就能提供民眾下載使用。簡宏偉表示,基於防疫和隱私保護,這款App是「提醒」功能,並非掌握民眾行蹤,且是民眾自願加入,民眾記錄的接觸資料,將匿名化後以加密形式放在使用者手機上,不會主動上傳、也不會提供給其他人。疫情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說,涉及法規和隱私保護,仍須徵得民眾同意,只要克服隱私相關法規,該款App即可盡快投入防疫工作。彭博資訊報導,蘋果和谷歌的接觸追蹤平台是為了遏止新冠病毒傳播,告知用戶,接到曾與新冠病毒感染者接觸的警告後應該自我隔離。不過,這也可能使蘋果的iPhone與谷歌的Android手機大約卅億用戶、全球超過三分之一人口受到監控。蘋果與谷歌兩大競爭對手十日宣布,利用藍牙在Android及iOS作業系統互通的科技,將會分為兩步驟,五月中先推出iPhone和Android手機可透過App互通各國衛生部門發布的訊息,蘋果與谷歌也將釋出讓公共衛生App用於此功能的架構。手機用戶若檢驗為陽性,並將此訊息加入App,其他用戶若曾近距離接觸該確診者時就會接到警告。警告可回溯十四天的資料,但衛生單位可調整天數。第二階段,在未來幾個月,此功能將直接加入Android及iOS作業系統,用戶不需要額外下載App,就可以自願加入此接觸追蹤計畫。不過,追蹤平台被質疑侵犯個人隱私。蘋果執行長庫克在推特發文,這項工具在尊重透明和同意權的情況下,有助遏止病毒傳播。谷歌執行長皮柴說,這項工具對用戶隱私有「強大的管控和保護」。美國總統川普十日表示,他的政府打算仔細研究這項工具,「這很新,是新科技,很有趣,但很多人擔心個人自由方面的問題 」。
-
2020-04-12 名人.許金川
許金川/別讓B肝病毒趁虛而入
男生尿池老是尿流滿地,打掃阿姨很傷腦筋,求助於年長智者。老叟說:「我給你一副八字對聯,貼在牆上,保證有效。」「如果你尿不遠,你短!」「如果你尿不準,你軟!」從此之後,果然情況大幅改善了。做事講方法,醫學上也是如此,例如危害國人甚至全世界肝臟的主兇 ──B型肝炎病毒,每年光在台灣就造成8千多人死於肝硬化、肝癌。如何消滅B肝引起的禍害,當然最好的方法就是不要感染,身體、皮膚、黏膜不要有傷口,但是日常生活中很難避免。例如看牙、做臉、理髮、針灸、刺青、打針…等看似平常的動作,可能肉眼看不到傷口,但B肝病毒就可能趁虛而入人體,成為帶原者,造成以後肝硬化、肝癌的禍因。此外,如果母親有B肝帶原,生產時B肝病毒就會經由胎盤、產道傳給小孩,還好民國70年代左右,B肝疫苗發明,民國75年,台灣全面對新生兒注射B肝疫苗,從此,新生一代的新台灣人(目前34歲以下的年輕人),B肝帶原率就大幅較低,由原來的15%降為1%左右,避免新生一代許多人因B肝引起的禍害。除了B肝疫苗注射之外,已經感染者目前也有藥可以治療,但仍不甚理想,因為病毒無法完全去除。此外,有不少人肝已硬化或長了肝癌,亡羊補牢之道就是除了使用抗B肝病毒藥物之外,還要好好定期追蹤,萬一長了腫瘤,才能及早發現及早治療。●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定期出版好心肝會刊、並發行B型及C型肝炎暨肝癌治療小手冊,最新好心肝會刊90期已出刊,歡迎來電索閱。若您有肝病醫療問題請洽本會免費肝病諮詢專線:0800-000-583或上網 www.liver.org.tw查詢肝病相關資訊。
-
2020-04-12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呂神父不忘楊志良點燃善苗 感謝20萬帶頭捐吸引1.5億元
天主教靈醫會呂若瑟神父日前拜託台灣人救救義大利,喚起國人踴躍捐款報恩,累計善款1.5億元,遠遠超乎預期;其實,點燃捐款救義的善苗是前衛生署長楊志良,他率先捐20萬元帶動後續捐款,感謝台灣人太有愛了。「神父憂心疫情,但起初沒想到對外募款」,靈醫會人員表示,義大利疫情十分嚴重,死亡超過1.5萬人,天主教台灣靈醫會會長呂若瑟神父在3月下旬時得知很多神父及他的同學朋友死於疫病,非常擔心,但全球都缺醫療物資,他也不知道能幫上什麼忙,就每天禱告。3月27日前署長楊志良寫了一篇「吃人一口,至少還人半口」文章,呼籲台灣人回報義大利籍醫師及神父早年對台灣的醫療貢獻,知恩圖報才是人情義理;楊打電話給呂神父,告知他決定把文章發出去,帶頭捐20萬元給靈醫會,同時建議天主教靈醫會作為救助義大利疫情的募款平台,神父點頭答應。後來發現楊志良的文章發酵,不斷有捐款電話打進來,此時聖母醫院前副院長傅立吉神父人在義大利,也傳進來疫情慘重的照片及影片,呂若瑟很難過跪在聖堂前請求天主幫忙,他也急著在4月1日寫出求救信,希望大家幫忙救救他的故鄉,讓人很感動,掀起一股善流。楊志良受訪時表示,他沒有什麼錢,率先捐20萬元,訂下募款目標1100萬元購買10萬個N95口罩,沒有想到接連幾天「賺進」1.5億元;他開心笑稱,天底下哪有這麼好的生意,「我發財了」,強調這是「心理快樂的發財」。靈醫會原計畫募款到本月15日,遠超過楊署長的目標將近15倍,呂神父驚喜又驚訝,在清明連假後募款緊急喊停。呂若瑟神父很想去感謝楊志良,但楊志良說,神父都80幾歲了,於是他日前主動到宜蘭,二個老男人見面話不多,呂神父開了瓶紅酒感謝署長,楊志良也帶了一張朋友捐的120萬元支票,拜託神父一定要收下,走出靈醫會後心暖暖的「感謝台灣人,真好」。
-
2020-04-12 養生.抗老養生
「皺紋只是告訴你,這裡曾經有過的笑容」洪蘭:心態一轉變,人生就轉變了
有限人生裡,如何發揮最大的價值?如何活過,人生才算「值得」?中央大學認知神經科學研究所講座教授洪蘭,研究腦神經科學多年,她認為,有意義的生活一定伴隨著壓力,要是沒有做到自己認為「值得」的事,這一生也就白過了!72歲的洪蘭臉上沒有太多皺紋,許多人向她討教保養方法,她說只有一個秘訣:「心情快樂」。即使有皺紋,倒也不是壞事,她以作家馬克吐溫的名言來說明:「皺紋只是告訴你,這裡曾經有過的笑容。」許多事情換個角度想,就有截然不同的結果!洪蘭說:「心態一轉變,人生就轉變了!」一個月10篇專欄,路邊花草都是學習一般人言及快樂,往往連結的是「放鬆」。洪蘭卻認為,真正持久的快樂,其實是持續學習與對自己的紀律。採訪這天,拍照時公園裡有許多不同顏色的扶桑花。這正是她最愛的花,馬上逛整個公園探個究竟,想知道這與自己種的差異為何。常有人問她,中年後腦力該怎麼保養?她說:「保養?不用保養,用就好啦!」其實只要有點好奇心,路邊的一花一草木,都是學習。很難想像,洪蘭目前的專欄每個月達10篇之多,平均每3天就得交出一篇,她卻來從不遲交。「凡事若不在控制權內,就不要去想它;但自己的事情,就可以把它做好。」她不看電視,聊八卦的聚會也絕少參與,把心力全部都投注在閱讀與寫作中。即使前陣子生了一場病,期間仍未停歇。因她認為專欄可以傳播觀念影響社會與教育,是最值得做的事。當規律運動,身體自然就會回報,規律動腦,其實也同理。「透過寫專欄,可以訓練自己,平常一定要多閱讀、多準備,自己也能時常更新新知。」50歲後當一個敢言的人,用經驗回饋社會洪蘭的演講,幾乎場場爆滿,有將知識以通俗語言表達的好能耐,眾人還以為她天生能言善道。然而,她透露其實自小是個不太敢說話的「徹底乖巧好學生」。「台灣人較拘謹,從小不敢犯錯,不敢冒險,很多意見不敢發表。」她舉例,兒時曾問老師一個問題,不僅沒得到解答,還因老師面子掛不住而被打,以後哪敢再發問?說話的能力,是當老師後訓練出來的。她回憶最早在中正大學上課時,學校為了回饋鄉里,每週都安排老師到嘉義文化中心演講,底下聽眾百百種,還包含高齡的阿公阿嬤,她得將艱深的學術內容,化為易懂有共鳴的語言。例如講解失智的研究,告訴在場的人:「阿伯,你把綠豆湯燒成綠豆乾(忘了關火),不代表就得阿茲海默症。」每週一次的演講,無形中累積了她往後面對群眾的各種能力,也呼應她的體悟:值得的事,必然伴隨著壓力而來。問她覺得50後的族群,在生活、職場、社會各面向上,應該更沉靜淡出、還是更積極表達?她馬上說:「應該更要表達!50後更應該動起來,已沒什麼好怕的,應該更要用自己的經驗,回饋社會。」熟年夫妻的相處基礎,年輕時就要建立如何建立快樂的基礎,她認為,來自適時「看開」的智慧。洪蘭與曾志朗是著名的學術夫妻檔,結褵超過50年,不過在日常生活方面,她笑說退休後才發現,丈夫醉心於學術,日常生活幾乎完全不上心。有回她在院子澆花時,聽到屋內電話響個不停,進去看怎麼回事,才發現先生不僅不知道電話放在哪,手上還誤拿吸塵器的控制器,渾不知兩者區別。洪蘭哭笑不得,自嘲:「住這麼多年,他什麼都不知道,我應該寫一本20年目睹之怪現象。」如此生活上的差異,如何維繫感情?洪蘭認為,熟年夫妻吵架一點都不值得,既浪費力氣,皮膚又會增加煩惱的紋路,既然改變不了對方,那就學著「看開」。例如,她注重健康,平日總要吃魚油、維他命、亞麻仁油等營養素,要丈夫也跟著吃,對方卻說:「不要」。她就不要求了,幽默打趣地說,「反正不吃,死的是你,又不是我。」熟年夫妻能如此自在相處,她強調基礎需在年輕時就要培養感情,到老了才不會來不及,「有人說婚姻像織毛線,一針一針織,但一拉就拆掉了,年輕如果沒用心織,老了一定什麼都沒有。」50後的快與慢,都是一種修煉洪蘭說話的語速和走路的步速,都比一般人來得快,一秒都不想浪費。在她50歲後,似乎還帶著一種迫切,「怕來不及,感覺來日無多,年輕時的時間感叫做kill time(打發時間),現在則是珍惜每1分鐘。」然而,去年中旬經歷過一場大病後,她強調50後的重點建議:「絕對是健康」,對身體好的食物,再難吃她也不會抗拒;每天至少步行1萬步,她當場拿出手機看APP的當日紀錄,下午3點半,她已走了6,700多步。她也改掉了熬夜寫作的習慣。以前的她,睡覺到一半,會爬起來把稿子寫完,現在則先睡飽,明天早上再繼續,「因為我曉得,如果生病,可能就根本不能做了,以前覺得無敵鐵金剛,到65歲後就要slow down(慢下來)。」慢活對她來說,是當前的修煉。晚年三寶:老本、老伴、老友,快樂最重要關於老,洪蘭幽默以待。她在書中引述日本銀髮族打油詩比賽的句子,其中一段形容老夫妻:「以前反覆確認是還有沒有感情,現在反覆確認是還有沒有脈搏……」老了就是老了,但有健康的心態最重要。她提醒,「老本、老伴、老友是晚年的必要。前兩者往者已矣,只有老友來者猶可追。如果明天走了,誰會懷念我?只要有一個人,這一生就沒白活。」洪蘭認為,除了對別人付出,對自己有時也別太苛刻、失了生活的樂趣。「吃飯是吃8分飽,另外2分是我留下來吃甜點的,一點甜的讓自己心情好,心情好最重要,粗茶淡飯吃起來也似山珍海味!」明白自律後的收穫,並給予自己小小的快樂,洪蘭引述馬克吐溫的這句話,就更有深意了:「皺紋只是告訴你,這裡曾經有過的笑容。」原文:壓力可以是快樂的!洪蘭:皺紋是提醒你,這裡曾經有過的笑容
-
2020-04-12 橘世代.好學橘
46歲栽入微縮模型 用迷你人生拉進世界和台灣的距離!
鄭鴻展1969年出生,復興商工美工科畢業,留學日本設計專科學院,現為台灣著名的微縮模型專家,本業是平面設計師與空間設計師。2015年11月開始製作微縮模型,自此一頭栽入微觀世界,利用廢材做出超逼真的街景,作品「鰻魚屋」獲得日本微縮模型大賽評審第一名與觀眾票選第一名殊榮,可上臉書帳號Hank Cheng瀏覽精采之作。曾連續獲得日本五屆電視冠軍王的模型達人山田卓司,以製作情景模型聞名,作品充滿濃濃的懷舊風,斑駁紋理更有手感溫度。除了日本的微縮大師,台灣微縮模型達人鄭鴻展也備受國際關注,不僅一舉奪下第五屆日本濱松微縮大賽的「總評審第一」和「一般民眾票選第一」雙料冠軍,精緻又擬真的微縮藝術吸引一大票粉絲,沉浸在逼真的情境裡,開啟視覺感官。從小展現繪畫天分這位外表冷峻、個性十足的藝術家,擁有極高的繪畫天分,幼稚園時期就懂得基本描繪概念和技巧。原本只是好玩在家臨摹描繪漫畫機器人,作品受到大家稱讚,「同學竟要我現場畫給他們看,只好趕緊私下練習,結果成效還不錯。」鄭鴻展回憶小時候的趣事,包括國小曾迷上畫鈔票、玩模型,每個階段的學習主題都成為日後創作的養分。直到上了復興美工,他坦言學校人才濟濟,反而沒有很認真學習繪畫,畢業後興起到日本留學的念頭,課後打工以及與當地人生活交流的經驗,開啟另一段人生旅程。「到日本唸書除了打開新視野,也激起好好學畫的上進心!」鄭鴻展笑說人在國外,自認為不能丟台灣人的臉,留學日本設計專科學院插圖專科的他,每天拿起畫筆不停地創作,畢業作品得到「校長賞」,傑出能力受到肯定。回國之後,把插圖專長運用到工作領域,28歲跟朋友合夥創業,陸續承接插畫和平面廣告、印刷等案子。41歲又拓展了室內設計業務,拚命三郎的工作態度,幾乎全年無休;直到2015年9月被日本微縮模型大師荒木智的一張照片給騙了,從此踏上微縮創作的不歸路。微縮模型的擬真場景引起了鄭鴻展注意,尤其是機器人加上老屋的組合毫無違和感,反而激盪出另一種衝突美學,畫面縈繞在鄭鴻展的腦海中,彷彿在心裡扎了根,於是開始嘗試微縮創作。「我會愛上微縮還有一個原因:家裡有太多的玩具模型,想做個縮小版的櫃子來收納。」微縮模型開啟手作人生萌生製作縮小版櫃子的想法,以及受到荒木智的作品照片刺激,鄭鴻展做了三款不同的櫃子,呈現老玩具搭配木作玻璃櫃的主題,把細節構造當成藝術品處理。雖然模型有了新的放置處,但家中的小玩具仍陸續增加,心想:「乾脆玩大一點好了!」鄭鴻展著手製作等比的房子,用「屋中屋」的概念創造微縮世界,設計場景時,想像自己縮小進入其中,物件貼近真實生活,還原自己心中最原汁原味的「阿宅的房間」。作品完成後,拍照貼到臉書上曝光,短短兩、三天,分享次數破萬,各國微縮迷都來留言按讚,鄭鴻展大為吃驚。受到各國的關注,鄭鴻展笑說自己一夕之間成名,安迪.沃荷曾說:「每個人都有15分鐘成名的機會。」這句話意指機會是留給準備好的人,看似一張照片造成轟動,其實鄭鴻展的日常生活早已接觸微縮創作,包括兒時的臨摹描繪、小學到國中擔任學藝股長、高中微雕精美小抄(作弊勿模仿)。四年前加入臉書玩具社團時,也接觸了日本的袖珍材料包,搭上微型小玩具拍照,設計出許多有趣的畫面,令人會心一笑。參加玩具社團期間,認識了日本友人芝原秀夫,跨國忘年之交譜出美好情誼,歐吉桑特地寄送收藏的小人偶和鐵皮玩具,鄭鴻展感到窩心,「素未謀面的網友竟然這麼真誠對待我,還表明千萬不要回禮!」有恩必報的個性絕對不能單向收禮,思索不如就用微縮作品表達感謝之意。於是開始計畫製作芝原秀夫經營的鰻魚店鋪「うなきの芝金中店」,作品因緣際會參加「日本微縮殿堂」之稱的年度松濱微縮大賽,激起了他的挑戰鬥志,藉這個機會讓自己的技巧更上一層樓…※本文摘自《安可人生》官方網站【更多精彩人生2.0↘↘↘】。理工碩士辭百萬年薪!把科技帶回鄉,當起田園詞人。樂齡創生 日進斗金 日本上勝町「樹上長出錢」。回收美麗再利用!婚禮鮮花轉送療養院,幸福不凋零。校長拓荒!政大藏600坪「開心農場」老師退休不無聊。工研院前院長-史欽泰 73歲「推動台灣,繼續學習」 為自己而學 橘世代來了! 【歡迎加入】建立自己的學習進修清單,充實精彩人生2.0,鑽研興趣、挑戰新領域、豐富生活,逐一實現手裡的那張學習清單!【歡迎加入好學橘FB社團】
-
2020-04-11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免費設計援歐口罩貼紙 台義夫妻檔千里傳愛心
媒體近日大幅報導台灣援贈的口罩等防疫物資陸續運抵歐洲,各國紛致謝。細看出貨箱上的宣傳貼紙,會發現有兩個「愛心」主題設計十分相似:它們都出自一對台義藝術家夫妻。全球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持續擴大,目前確診病例已逼近170萬,已有超過10萬人死亡。在口罩產能穩定提升的情況下,台灣自4月初迄今已啟動2波防疫援外行動,第一波包括援贈義大利等共11個疫情嚴峻歐洲國家700萬片口罩,近日已陸續送達。義大利駐台代表處3月發起「義大利台灣一起健康」(Italy-Taiwan:healthy together)倡議,主題標誌由兩顆相依偎的鮮紅愛心構成,並使用義大利及中華民國(台灣)國旗的白、綠、紅、藍共4色。眼尖的人或許已發現,媒體報導照片中運抵法蘭克福機場的口罩包裝紙箱上,也有類似的標誌,只不過標語已是「台灣與歐洲,團結更強大」(Taiwan-Europe#Stronger Together),而替代兩顆鮮紅愛心的,則是化為心形的歐盟和中華民國(台灣)旗幟,主題色因此也改為白、黃、紅、藍4色。事實上,這兩個設計都出自朱耀紅和旅台約14年的朱米傑(Stefano Misesti)台義藝術家夫妻檔。兩人創作型態多元,橫跨插畫、商業設計、牆面彩繪等,也從事兒童美術教學,長年往返台義,在兩地都曾舉辦展覽。朱耀紅10日晚間接受中央社電訪時說,一開始,台灣的疫情較義大利嚴重,當時她和朱米傑的義國親友紛紛關心,是否需寄送口罩等防疫物資來台,助他們度難關;沒想到,大約一個月後,情勢逆轉,歐洲疫情迅速擴大,變成她和朱米傑詢問在義親友,是否需要物資支援。朱耀紅回憶,約3週前,義大利駐台代表紀大為(Davide Giglio)詢問朱米傑,是否可為「義大利台灣一起健康」倡議設計標誌,並希望能盡快完成。朱耀紅說,據她了解,當時台灣的外交部已有意願向義大利援贈防疫物資,但她出於謹慎一直保密,直到媒體開始報導。儘管任務急迫,且作品後來也在一天內搞定,但過程中,朱耀紅和朱米傑仍細細發想、在構圖上多所琢磨。朱耀紅說,兩人回想疫情分別在台灣和義大利爆發以來,兩地人民彼此關心,因此決定以兩顆彷彿鮮活跳動卻又緊靠的愛心作為主視覺。朱耀紅說,後來紀大為情商兩人為台灣援贈歐盟口罩的行動也設計一個標誌,兩人二話不說就答應。設計後來也獲外交部和歐盟相關單位同意,因此兩顆愛心能容納的地理範圍就更大了,擴及整個歐盟。「這兩個案子,我們完全沒拿設計費」,朱耀紅說。她認為,捐物資或許是不少人行有餘力就能做的事,但以設計專業參與援助行動卻是難得機會,「我們很高興能盡一己之力」。除了口罩,台灣民眾近日還向義大利捐贈護目鏡、氣管導管及抽痰包等醫療物資;在台照護貧弱超過50年的天主教靈醫會義大利神父呂若瑟(Fr. GiuseppeDidone)日前為遭疫情肆虐的故鄉求援募款,不到一週,自台灣各界湧入的善款即近新台幣1.5億元。對於台灣民眾熱情協助義大利,朱耀紅坦承,她很意外,畢竟整體而言,兩國關係稱不上特別密切。不過,她說,身為有多年旅外經驗的人,她樂見台灣對其他國家伸出援手、展現良善力量。她認為相關行動有助擺脫「一個中國」陰影。朱耀紅說,當台灣的形象不僅是需要幫助,更是助人者時,台灣人就會更有自信,各國輿論對台灣的支持也會增強,形成正向循環。
-
2020-04-10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在家做追劇美食、炸物!私房鹹水雞盤、啤酒麵糊炸豬排
如果不常叫外送,自己也能變出夜市小吃與美味炸物嗎?為了防疫,許多人都選擇乖乖在家不外出,苦悶情緒就靠「吃」來解救,尤其是好吃的肉肉讓人更滿足。擅長肉類料理的陳秉文主廚分享:「只要懂得煮,沒有不好吃的肉!」,以台式調味元素 X 西式烹調手法,在家也能成為肉料理小廚師。今天主廚介紹這兩道「私房鹹水雞盤」與「啤酒麵糊炸豬排」,可說是追劇良伴,很適合搭配喜愛的飲料享用,製作方法連料理新手都學得會,台灣小吃風味十足,再加入主廚小祕訣,當宵夜點心都涮嘴。【主廚食譜:私房鹹水雞盤】鹹水雞是經典的台灣夜市小吃之一,因為在鹽水中煮熟而得名,不論是當點心、下酒菜或宵夜,都非常適合。只要前一天先醃好雞肉,以燜煮的方式烹調,就能做出美味的鹹水雞;燙過雞肉的水,就是現成高湯,用於汆燙配菜是最好的調味,食譜多加了義大利人愛的鯷魚,其鹹香的滋味讓小吃多了點層次。食材份量:2 人份烹調時間:20 分鐘食材:雞腿肉 2片、薑 20g 、洋蔥 20g、蔥 1支、大蒜 2瓣、白胡椒粒 1g 、海鹽 5g 、豬血糕 50g 、花椰菜 30g、四季豆 20g、紅蘿蔔 30g 、玉米筍 2根 、鯷魚醬 1小匙、白胡椒粉 1g、初榨橄欖油 20cc鹹水雞醃料:八角 1個、花椒粉 1大匙、白胡椒粉 5g、海鹽 3g、燕麥燒酒 30cc、香菜梗 1支、初榨橄欖油 10cc做法:1、 把雞腿肉與醃料混勻,冷藏一個晚上。2、 薑切片、洋蔥切絲、蔥切段;大蒜壓泥。起水鍋,加入薑片、洋蔥、蔥段、白胡椒粒以及海鹽。3、 鍋中微滾時加入雞腿肉,蓋鍋蓋以小火煮5分鐘,再關火燜10分鐘。4、 雞腿肉取出泡冰鹽水,鍋內雞湯過濾之後備用。5、 將花椰菜切小朵、四季豆、紅蘿蔔與豬血糕切丁。所有蔬菜汆燙約1分半鐘,泡冰水後取出瀝乾。6、 雞肉切兩個正方塊,剩下切丁備用。7、 最後取一碗量的湯汁,混入蒜泥、鯷魚醬、胡椒粉、橄欖油,將雞肉與蔬菜料拌勻盛盤即可。秘訣:鹹水雞醃料裡面的香料,可以先用乾鍋小火炒香,之後醃肉可以增加原本調味料的香度。【主廚食譜:啤酒麵糊炸豬排、洋蔥圈】台灣人都很喜歡吃炸物,試試看在麵糊中加入少許啤酒,讓啤酒的氣泡使麵糊澎發,以增加酥脆感。若想讓食物不含油,切記鍋內油量一定要足夠,並蓋過食材,這樣才能讓食材油炸時均勻受熱,也比較不容易黏鍋。當然,剩下的義大利啤酒,就是這道料理最好的餐酒。食材份量:2人份烹調時間:5分鐘食材:里肌肉片 200g、鹽 適量、白胡椒粉 適量、洋蔥 半個、低筋麵粉 適量、麵包粉 適量 、葵花油 適量 、紅椒粉 適量(裝飾用)、鼠尾草 4片 (裝飾用)啤酒麵糊醬:啤酒 150cc、低筋麵粉 100g、蛋黃 1個、冰塊 4個、鼠尾草碎 1g 、玉米粉 10g做法:1、 先將豬里肌肉以刀背拍打鬆軟肉質,加鹽與胡椒調味備用。2、 將洋蔥切圈狀;鼠尾草切碎備用;製作啤酒麵糊,將所有食材攪拌至無顆粒即可。3、 接下來分別將豬排與洋蔥圈,依序沾上麵粉、啤酒麵糊、麵包粉備用。4、 起油鍋,以180°C葵花油炸豬排3分鐘、洋蔥圈炸約2分鐘,即可取出盛盤,撒上紅椒粉、鼠尾草。秘訣:啤酒麵糊拌至黏稠即可。使用啤酒麵糊油炸,麵衣比較蓬鬆,加入冰塊可以增加脆度;拌好的麵糊於冰箱冷藏可放1天。※作者介紹:陳秉文 Bingo,BINGO Birtro主廚╱負責人,以金牛座鍥而不捨地執著走上了廚師一途,善用熟悉在地食材,將飲食輕鬆融入生活節結合「烹飪樂趣」與「肉味料理」的特色,創造專屬的私房味道。【摘文選自《肉味廚房MEAT KITCHEN》、作者:陳秉文 Bingo、圖文:日日幸福出版社提供】 ※ 提醒您:禁止酒駕 飲酒過量有礙健康
-
2020-04-10 新聞.杏林.診間
醫病平台/ 旅外國人健保爭議之我思我見
【編者按】非常高興因為一個多月前陳榮基教授提出,醫界應該正視濫用高科技檢查、浪費醫療資源的現象,而引起一共三篇有關健保政策的「使用者付費」、「定率制」、「部分負擔」的改革構想。想不到,這竟然引發另ㄧ位讀者來信,指出健保應進一步重新審核長期定居國外,但享用健保的種種偏頗常理之現象。我們非常慶幸能得到一位從醫學院畢業五十年來一直定居美國的退休醫師以客觀明理的立場,給予正面的回應。更難得的是目前正為「武漢肺炎」人仰馬翻的健保署李署長居然親自撰文給予各種寶貴的數據,而提出可行的漸進修法。這是「醫病平台」自從2016年開辦以來,最讓編輯團隊感到成就感的片刻。希望這呼籲能得到國人更深入積極地探討,讓台灣引以為傲的健保政策得以開源節流、永續發展。近來因為武漢肺炎疫情延燒,引發不少國人對於長期旅居國外之保險對象,一生病便返台接受健保醫療的批評聲浪,特別是有人出國便辦理停保,平時無需繳納保險費,遇有傷病短期返國就可復保,接受健保醫療照顧,對國內持續繳保險費的民眾,實在有失公平,因此有立法委員主張修改《全民健保法》,盼能防止台灣的健保資源被濫用,也有委員認為不該一竿子打翻所有台商。行政院蘇貞昌院長也在答覆立委質詢時強調,健保必須依照「永久存續、公平處理」的原則來處理。停復保制度所衍生爭議已久,原先期待於二代健保修法,主張廢除停保,待二代健保修法通過後,採取刪除健保法施行細則內相關規定,即可廢除出國停保制度,但由於各方主張及立場不一,最後仍維持既有的停保制度,使得旅外國人申請停、復保的相關爭議延宕至今。目前,旅外國人申請投保、停保、復保各有不同樣態,有出國停保對象復保後,一年內再次出國停保的「短期復停保」(指同一年度曾有復保後再停保紀錄),以投保於戶籍地公所者占多數,其次為民營事業機構受僱者,且多數於返國後半年內再次辦理出國停保。另外則是出國除籍而退保,返國後重新設籍加保,這種樣態身分也以投保於戶籍地公所者占多數,有三分之二保險對象恢復戶籍後立即重新參加健保,但這些人有近四成返台設籍取得健保資格後,又以出國辦理停保方式暫停繳納保費,顯然有鑽健保制度漏洞之虞。根據健保大數據分析顯示,以107年為例,利用「除籍退保後再返國加保」有25,220人,使用健保資源有12,022人,約47.7%的就醫率,保費總收入1.16億元,平均每人繳納保費4,589元,但醫療總支出1.73億元,平均每人醫療支出6,869元,這些旅外國人對健保而言,確實呈現支出大於收入狀況,105年、106年亦是如此。另就「短期復停保」而言,同年有87,990人,其中有使用健保資源有58,904人,有高達66.94%的就醫率,保費收入4.39億元,平均每人繳納保費4,928元,醫療支出3.97億元,平均每人醫療支出4,507元,這類保險對象則是保費收入大於醫療支出。其就醫情況多為牙科或感冒等輕症疾病,「短期復停保」集中於返國1個月內就醫之情形,比「除籍退保後再返國加保」就醫情況顯著。許多評論者所持論點,旅外國人的經濟能力普遍相對較好,在台灣有沒有置產、是否繳稅也未知,但每月僅需繳749元的健保費用,比起其他受薪階級所繳保費要低,顯然不甚公平。旅外國人之健保議題,惟有修健保法才能解決。個人認為,無論停保或退保制度,已呈現逐步侵蝕按月繳納保險費之基礎理念的趨勢,因此制度檢討改革確實有其必要性。根據統計,每年保險對象因出國申請停保約有23萬餘人,平均暫停繳納8個月保費,如果取消保險對象申請停保並暫停繳納健保費之選擇權,估計一年將增加約25億元之保費收入。另外,若戶籍遷出國外退保者,返國戶籍遷入一律須有6個月等待期,預估受影響人數平均每年約1.2萬人,整體財務收支將增加約2千萬元。從歷次修改健保法均有正反歧異意見,難免引發對整體健保制度改革的期待與爭議,但藉由修法過程的討論,可凝聚社會大眾對旅外國人納保議題的關注。健保永續發展在於財務平衡,隨醫療科技日新月異及新藥療法等發展,勢必加重健保財務赤字之缺口。就醫權為人權一部分之觀念已深植台灣人心,健保制度未來就保費結構與醫療支付,甚至保險對象之就醫習慣皆需做為調整,以達世代公平與永續發展。
-
2020-04-10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致譚德塞公開信 林薇籲台灣人理性勿落入圈套
WHO秘書長譚德塞指台灣對他人身攻擊,留學英國的台灣學生林薇發表令許多人叫好的公開信,她也表示,「切記不可用歧視性與挑釁的語言,反而讓有心之人有機會將我們引入圈套」。21歲、來自羅東的林薇曾是模擬聯合國會議主席及最佳代表,高二爭取到世界聯合學院(United WorldColleges, UWC)荷蘭校區就讀的機會,成為首名及唯一台灣學生,畢業後到英國愛丁堡大學(Universityof Edinburgh)主修傳染病學(Infectious diseasesmedicine),目前大二,她也是非政府組織全球台灣醫衛總會(GTMA)青年委員會主委與台灣世衛外交協會成員。林薇今天接受中央社記者訪問表示,她昨天下午聽到譚德塞的發言,發現他把種族歧視特別提出來與台灣連結,這令她非常生氣。因為她從小在台灣長大,而台灣的多元尊重和進步價值一直是她非常驕傲,也是組成她認同的很大一部分。她表示,譚德塞身為WHO秘書長,卻在國際記者會這種場合,利用他的權力做出這種發言,對台灣和台灣人都是非常嚴重的傷害林薇表示,假如譚德塞是針對台灣加入WHO做出回應,還可以進行討論,但他卻是拿出台灣政府從來沒有提過的種族歧視,稱台灣對他人身攻擊,實在非常不妥。由於太過氣憤,林薇連夜準備公開信、錄製影片,一直到清晨5時才準備好上傳,一覺醒來後發現得到如此多正面迴響,她也有點吃驚。不過,她也表示,台灣人可以生氣,「但請不要忘記我們堅守的進步價值與尊重多元」。台灣可以溫柔的反擊,但「切記不可用歧視性與挑釁的語言,反而讓有心之人有機會將我們引入圈套。」除了這次製作影片之外,林薇也在請願網站Change.org發起連署,呼籲WHO即刻邀請台灣參加WHA及其他重要防疫會議,不得再將2378萬人民的健康棄之於不顧。她並曾接受英國廣播公司(BBC)蘇格蘭分部的廣播訪問,讓外界理解中國聲稱照顧台灣、和台灣分享資訊及合作,其實是流於表面,實際上在SARS時期,中國甚至不願意和台灣分享病毒株資訊。林薇表示,SARS之後,台灣政府更謹慎,台灣民眾也都對當時歷歷在目,比較有警覺性,也能換取更多的配合,並有身為流行病專家的副總統陳建仁對大眾普及公衛知識,都是比較幸運的地方,否則以台灣和中國的交流程度,若是沒有控制,會讓台灣到處都是行動的病毒傳播器,後果不堪設想。
-
2020-04-10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口罩寄海外許可達1.1萬件 申請搶快傳真也行
開放申請寄送口罩至海外首日,網站湧入大量申請導致系統異常,儘管系統不穩,截至目前為止,貿易局表示已核發1萬1000件許可,也提醒民眾填表傳真到貿易局也能申請,將有專人辦理。新冠肺炎(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疫情蔓延,為了照顧在海外的台灣人,避免因為口罩不足而暴露在感染風險之中,從今天上午9時起開放民眾申請、寄送口罩至海外。經濟部說明,收件人必須是寄件人的配偶或二親等內的親屬,收件人每2個月最多可收到30片,寄件人每2個月最多也可寄送30片。不過許多國內民眾心繫海外親人,因此在開放申請的第一時間就迫不及待上網申請,由於流量過大超出系統負荷,造成系統異常,讓不少民眾感到憂心、不知所措。貿易局稍早表示,由於瞬間湧入大量申請,造成申請系統網站發生異常,目前正緊急處理中,將用最快速度完成,使民眾都能順利申請到口罩輸出許可證。至下午5時25分,已順利核發1萬1000件輸出許可證。貿易局進一步說明,申請系統網站與內政部戶政查核系統及中華郵政公司的連線均正常,由於需處理大量申請案,造成速度較慢,目前正加速運作中。如果已經取得口罩輸出許可證號碼的民眾,請等到網路流量正常後,再至各地郵局寄送包裹。除了系統卡卡之外,今天在寄送端也發生了一些插曲。貿易局官員受訪時指出,由於有部分民眾誤以為提出申請後,可寄送海外的30片口罩將會由政府配發,因此僅攜帶許可證明赴郵局或快遞公司,到了現場才發現須自備口罩,因此放棄寄送。官員提醒,民眾必須備妥口罩與許可證,郵局或快遞公司才會受理。在網站尚未完全修復前,貿易局表示,可以採取書面辦理,填寫後傳真到經濟部國際貿易局,會由專人辦理。
-
2020-04-10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全聯、家樂福行動超市上路!服務偏鄉民眾揪甘心
超市量販業者再添新銷售通路服務!觀察到偏鄉地區居民對於購物的不便需求,全聯福利中心及家樂福除了持續展店、優化線上購物平台與外送機制,如今更推出「行動超市」服務,提供各種民生物資商品,從衛生紙、尿布等日用品到生鮮蔬果、冷凍食品等,甚至還提供商品預購服務,希望能服務較偏鄉地區的消費者,形成一種善的循環,成為台灣人生活中一股正能量。全聯表示,雖然目前展店數已突破1000家,其中更有85%的門市只有距離消費者開車約10分鐘距離,但為了照顧到較偏鄉地區年紀較大的老年人,或是不方便隨時出門採買的偏遠山上居民等,全聯去年即開始規畫「行動超市車」,不以營利為目的,主要希望能服務偏鄉地區民眾。4月起正式推出的全聯「行動超市車」,目前在嘉義與花蓮各有一台車已啟動試營運,行駛動線與商品結構會隨著服務地區民眾需求隨時做調整。一旦有重大災害發生時,「行動超市車」還可支援物資,並提供補給如熱食、熱飲給救災人員。全聯「行動超市車」的車體為6.5噸三溫層(常溫、冷藏、冷凍),車廂為航太工業材質FRP+舒特龍打造,可確保商品品質在運送中保持新鮮,且設有GPS可與鄉里即時溝通到點時間,隨車配有一位司機與店員。車上販售商品約有300~400項,包含民生用品與餅乾、泡麵、飲料等乾貨,以及蔬菜、水果、魚肉、鮮乳、We Sweet甜點,和冷凍水餃、蔥抓餅等商品,同時提供商品預購服務,若現場商品販售完畢,消費者可先預購再於下次購買。同時,預購誌上的商品若有需求也可提供,如近期推出的母親節蛋糕。全聯表示,隨著「行動超市車」的上路,慶祥慈善事業基金會結合全聯門市的急難救助服務,未來更能深入嘉義及花蓮偏鄉地區,若當地民眾有三個月內的急難事故,將可透過「行動超市車」隨車收件,再由駐地的專業社工主動聯繫協助;佩樺圓夢社會福利基金會愛心育苗計畫資助的嘉義偏鄉小學,未來也預計協助配送愛心早餐。家樂福則是透過線上購物發現許多訂購者來自偏遠山區,各店不時也會收到包含地區鄉鎮區公所與里長的邀約,因此決定今年走出賣場,以行動車隊的方式為偏鄉民眾提供服務。首支行動超市由家樂福土城店組成,今年1月22日起即已穿梭在烏來山區提供商品販售,截至目前為止已有3家分店組隊開出行動超市。每次行動超市車隊販售的主要項目包括:生鮮蔬果、烘焙、熟食便當(依分店)、米油配料、泡麵、零食、清潔用品、寢具(床套、床包、枕頭、棉被)、五金等商品販售,商品約400~500支(依各店出車容量為限,基本出車3~5台車)。部分像是宜蘭店則是採取線上LINE群組推薦商品的型式讓民眾可預先下單,行動超市車隊到達現場後再通知民眾取貨。為提供民眾更方便的購物,部分分店也將提供刷卡服務。 家樂福表示,由於每趟出車路程遙遠,行動超市車隊多集中在假日服務,依各店狀況每月1~2次。目前,已排定的分店行程包括:家樂福花蓮店(4月11日10:00~16:00在水源村多功能廣場)、家樂福宜蘭店(4月12日11:00在南山部落南山衛生室廣場、14:00在四季國小對面)、家樂福屏東店(4月19日10:00~16:00在新埤鄉新來義部落產銷中心)、家樂福平鎮店(4月27日10:00~14:00在復興鄉角板山仁愛停車場旁廟口)、家樂福土城店(5月8日11:00~18:00 在烏來區環山路51號的消防隊停車場),接下來家樂福台北三民店、台東、台南新營及金門等店都陸續將組車隊到偏鄉地區服務。
-
2020-04-08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南部童寄口罩給阿中部長 陳時中感動之餘「不要寄了」
我國新冠肺炎不斷延燒,口罩彷彿護身符,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今天在例行記者會結束前,突然拿出一個信封,是一名南部小朋友寄送口罩給「阿中部長」,陳時中笑著說,台灣人很可愛,連小孩都想撙節使用口罩,幫助別人,但感動之餘,他不忘提醒「不要再寄口罩給我了。」陳時中手拿著裝著口罩的透明塑膠袋說,這是一個大約十歲小朋友寫信給他,同時送了一些口罩,看著袋子中不同顏色的,成人幼兒形式口罩都有,可以看出小朋友是慢慢累積成一袋口罩,才寄來指揮中心,「小朋友說生活很放心、但是想保護我們。」有記者詢問是否可以唸一下信中內容,陳時中有點不好意思地戴上眼鏡,看著小朋友稚氣的字跡,他說信中提及,「謝謝我們幫他守護,讓他們很放心,希望我們身體一樣健康,要送口罩給部長。」陳時中感動地說,台灣人就是很有心,沒想到一個南部的小朋友會在上禮拜寫信、並送來口罩,他也收了國小的小朋友寫信打氣,但她最後不忘提醒「雖然小朋友非常可愛,但大家不要寄口罩給我們。」
-
2020-04-07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武漢明解封怎因應 陳時中:沒辦法確認何時解封
新冠肺炎疫情重災區武漢將於明天解封,解除離漢(武漢)和離鄂(湖北省)通道管控措施,有序恢復對外交通。但謉於武漢即將解封,將有多少台灣人返台,或是否會再有專機接送成為關注議題。對此,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則表示,「沒辦法很確認何時解封」,台灣防疫措施依然不變。陳時中說,對於武漢解封「有很多說法」,無法辦法確認何時解封,以及解封到何種程度。但我國防疫措施不變,待相關協商出來,再作相關因應。至於可能返台的民眾人數,陳時中提到,集中檢疫所的床位,扣除「趴趴走」而被強制集中檢疫者約70人、機場檢疫被攔截者約100多人、尚有1500多個床位,十分充足,足以因應。根據我方規定,滯留當地的台商解封後若需返台,仍以武漢包機方式返台,且需加以註記,無法自行搭機。
-
2020-04-07 癌症.食道癌
食道癌最愛這3樣東西! 除了戒掉 日常還要做這些事預防
56歲李姓茶農為了務農提神,40年來香菸、檳榔、酒精不離身,導致胃潰瘍、吐血及腹痛接連而來,兩年前經胃鏡細心檢查發現罹患早期下咽癌,雖透過化療和放療後痊癒,日前追蹤又發現早期食道癌上身,所幸發現得早,醫療團隊採取「內視鏡黏膜下切除術」(ESD)治療後沒有復發跡象。食道癌為國人十大死因第9位,亞洲大學附屬醫院肝膽胃腸科主治醫師曾晟恩表示,常見的食道癌細胞型態可分為鱗狀上皮細胞癌和食道腺癌,前者發生於食道內面表層細胞,為台灣人好發的食道癌類型,通常為吸菸、喝酒、嚼檳榔等引起,因此罹癌風險比一般人高123倍;後者是分泌黏液的腺體細胞病變而致,多與肥胖、胃食道逆流等有關。然而,早期食道癌幾乎沒有症狀,但當出現吞嚥困難、聲音沙啞、咳嗽、體重減輕、食物逆流、貧血、頸部異常腫塊等症狀時,代表病程已進入中晚期,且在消化道癌症中,食道癌存活率並不高,故若能早期偵測癌細胞並接受治療,預後效果比較好,但若於疾病晚期發現,通常會使用放療、化療和手術治療,但治療效果通常並不佳。由於食道癌早期不易發現,曾晟恩建議,有食道癌家族史、抽菸喝酒嚼檳榔習慣超過十年者,或是曾經罹患頭頸癌的民眾,每年應定期接受胃鏡檢查,非高危險族群者,可視個人情況,每2至3年接受胃鏡檢查即可。除了戒除香菸、酒、檳榔外,日常飲食多攝取深綠色蔬菜、少吃加工醃漬類食品、維持適當體重與口腔衛生,都能降低罹患食道癌的機率。延伸閱讀: 食物趁熱吃才好吃 但超過「這溫度」恐燙出癌! 戒掉「菸檳酒」還不夠! 防食道癌8飲食習慣也要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