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5-31 醫療.新陳代謝
搜尋
台灣人
共找到
1116
筆 文章
-
-
2021-05-29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仍稱BNT疫苗中國代工?高虹安:指揮中心深信假訊息
立法院昨針對紓困條例修正草案進行朝野協商,衛福部長陳時中面對立委質詢,仍稱上海復星BNT疫苗是以德國原液在深圳分裝,甚至直指疫苗是中國代工。民眾黨立委高虹安批評,疫情指揮中心近來大打假消息,卻對部分假消息視而不見,原來是他們對這些未經查證的訊息深信不移。高虹安指出,陳時中昨於立法院備詢,她在質詢時詢問,指揮中心是否針對坊間流傳上海復星BNT疫苗為中國製的假消息做澄清,沒想到身為指揮官的陳時中竟也聽信未經證實的坊間傳聞,答詢時直指「上海復星的BNT疫苗就是中國代工」、「上海復星現貨的BNT疫苗是以德國原液在深圳分裝」。高虹安認為,陳時中的說法不僅與衛福部疾管署副署長莊人祥日前的說法互相矛盾,莊人祥於5月27日記者會中指出,上海「復必泰」疫苗是從德國進口,應是在德國產製,連公視對5月26日來賓周彥宏於節目中發表相同未經查證的言論,都特別發出澄清道歉聲明,而德國原廠BioNTech,也在5月28日回函媒體表示「供應中國的1億劑BNT疫苗為德國製造」。高虹安並質疑,BNT疫苗需極低溫冷鏈技術保存,又如何分裝?指揮官陳時中竟然還在立法院引用未經查證假訊息,誣指「上海復星的BNT疫苗就是中國代工」?高虹安說,難怪許多民眾質疑指揮中心大動作打假消息,不過針對坊間部分盛傳的假消息都不辦,原來是因為連指揮中心也相信了這些未經查證的訊息。她呼籲指揮中心對於台灣最關鍵的疫苗引進問題,不要政治凌駕專業,還是應實事求是,要以台灣人民最大利益為優先。
-
2021-05-29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日本研擬提供疫苗給台灣 外交部:患難見真情
日本外務大臣茂木敏充證實,正在研擬將多出來的疫苗提供給其他國家與地區,也考慮提供給台灣。外交部今天表示,日本充分發揮患難見真情的珍貴友誼,期盼與日方加強防疫合作,共同遏止疫情擴散。茂木敏充今天在記者會上說,台灣在311東日本大地震時迅速捐款給日本,並提供各式各樣的支援;雖然台灣的國產疫苗將在7月上市,但在這之前可能會疫苗不夠用,因此也會好好考慮提供疫苗給台灣。外交部晚間發布新聞稿指出,疫情肆虐全球,對全球各國構成重大威脅,外交部正配合指揮中心,積極尋求理念相近國家協助爭取疫苗。日本面臨自身嚴峻疫情之際,仍主動對台灣表達溫暖關懷及提供協助的意願,充分發揮患難見真情的珍貴友誼。外交部說,日方的友好談話也再次彰顯台日友誼的緊密與強韌,台灣人民深受鼓舞、備感溫暖;外交部代表台灣政府及人民表達由衷感謝之意。外交部表示,台灣與日本是命運共同體,雙方每逢天然災害發生時都能相互援助,發展深厚堅實的友誼,建立相互扶持的典範。外交部指出,5月26日世界衛生大會(WHA)期間,日本首相菅義偉、內閣官房長官加藤勝信、厚生勞動大臣田村憲久及茂木敏充都分別為台灣執言,支持台灣參與WHA,外交部由衷感謝日方支持。外交部說,台灣與日本共享自由、民主、人權的普世價值,在各層面為密切夥伴及重要友國。台灣將在既有的友好基礎上,繼續深化台日間各項交流與合作,穩健發展雙方互惠互利的夥伴關係,並期盼與日方加強公衛防疫合作,為遏止疫情擴散共同努力。
-
2021-05-29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陳建仁是否復出抗疫成話題 曾喻自己是天主手中小鉛筆
民進黨前立委郭正亮昨天在政論節目表示,前副總統陳建仁將接任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所謂「召集人」。總統府發言人張惇涵駁斥,這完全是無中生有,憑空捏造的謠言;因陳建仁過去抗SARS有功,又擔任副總統輔佐總統蔡英文,這波新冠肺炎疫情本土感染大爆發,陳建仁是否復出主持抗疫救援,成為熱門話題。陳建仁去年11月20日下午,應嘉義縣中正大學邀請,參加COVID-19(新冠肺炎)危機中的傳播創新與創業研討會專題演講,結束有學生提問,「大仁哥是防疫功臣,是否有機會重返行政公職服務?」他說,真正權利是服務,「我是天主手中的小鉛筆!現在沒有天主的召叫!」虔誠天主教徒的陳建仁說,過去SARS爆發,「跳火坑」出任衛生署長,後來與蔡總統搭檔參選,參選前他問總主教洪山川意見,總主教告訴他,「真正權利是服務,好的政治人物就像好牧羊人,為羊群驅逐惡人,羊受傷包紮,帶羊群到青草地、綠水旁。」他打開聖經,看到耶穌最後晚餐為門徒洗腳說的話:「你們當中最大的,要成為最小的;為首領的要成為服事人的,成為眾人的奴僕!我來是服侍人,不是受人服侍」,過去答覆天主召叫出任公職,扮公僕的公僕服務,他說,「我是天主手上的小鉛筆,有時需要天主修一修,現在沒有天主召叫我重返公職」。陳建仁說,「疫情帶動ICT、AI及健康照護產業發展,COVID-19是這個時代最大挑戰之一,讓我們見到民主體制蘊含資訊開放、公眾信任、有效治理正當性,這不僅具有重要價值,也是國家面對各種挑戰最有效武器。台灣證明民主、自由、法治可以為世界帶來善治、安定與公義發展,台灣人民證明善良、慈悲、團結可以為人類帶來永續、平安、共好福祉。」
-
2021-05-29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諾富特還不一定是破口? 孫大千:病毒外星人帶來的?
本土疫情爆發,華航機師隔離檢疫期縮短為3天被視為破口之一。但衛福部長陳時中昨仍表示,「諾富特是不是破口還不清楚」。前立委孫大千上午在臉書質疑,如果諾富特飯店不是破口,哪裡是破口?難道台灣的病毒都是外星人帶進來的?孫大千表示,世界各國的媒體早就一起認證,3+11是台灣這一次防疫失敗最主要的原因,陳時中為保住民進黨立委范雲和桃園市長鄭文燦,避免民眾的怒火和究責,竟可以硬拗,「機組員自主隔離原就有專家制定的5+9與3+11兩種規定」。孫大千批評,自從防疫山海關失守,台灣已犧牲67條無辜生命,陳時中居然還可以滿口幹話告訴人民,「諾富特是不是破口還不清楚」;出了事就把責任推給所謂的專家,陳為什麼不乾脆告訴台灣人民是夢到的呢?孫大千說,凡走過必留下痕跡,3月31日鄭文燦在接見機師工會拜會時的承諾,和4月1日范雲召開的協調會,間接促成指揮中心4月中旬將隔離制度改成3+11,這一筆帳誰也不要想賴掉,因為身陷疫情苦難中的台灣人民永遠都不會忘記。
-
2021-05-28 養生.聰明飲食
延緩老化、抑制癌症,抗氧化能力最強!8大食材鞏固免疫力對抗疾病
免疫力是要維持平衡的,不能太強也不能太弱,所以不是靠藥物來補充就能讓免疫維持平衡,而是 要靠飲食來促進健康。免疫力一旦維持好,就能有效避免細菌、病毒來侵擾。對抗疾病最重要的是什麼?其實再好的藥物或抗生素用於人體身上幫助對抗細菌、對抗癌細胞之後,更重要的是免疫系統,才能使身體恢復健康,因此人類最重要的不是尋求神奇妙藥,而是鞏固自己的免疫力,以下就來介紹有哪些食物能強化我們的免疫調節能力。 番茄│最強抗氧化力 番茄的茄紅素是目前已知抗氧化能力最好的成分之一。大甲李綜合醫院營養室主任劉純君表示,茄紅素是所有類胡蘿蔔素中抗氧化能力最強的,其消除自由基或活性氧化物的能力是β-胡蘿蔔素的2倍、維他命E的10倍,有延緩老化的作用。 茄紅素具有多重生物效應,可誘導癌細胞良性分化及凋零,抑制癌細胞訊號傳遞及分裂,台大醫院生化所之前做過的研究也顯示,茄紅素有抑制攝護腺癌、胃癌、卵巢癌、子宮頸癌和乳癌等常見癌症的作用。 另外,番茄含有維他命A,有助於上皮黏膜細胞修復,加速感冒痊癒,維他命C和葉酸則可加速傷口癒合,甚至輔助膠原蛋白生成,幫助骨鬆症病友骨質生成。也含有鉀,有助於降低血壓、水腫及延緩血糖上升。 挑選TIPS 愈紅的番茄,茄紅素含量愈高,但也要小 心,未成熟的綠番茄含有龍葵素,是一種有 毒的生物鹼,大量食用會引起疲倦、噁心、嘔 吐,所以一定要吃成熟的。 蘋果│肺癌危機降低46% 劉純君說,蘋果富含果膠,這是一種水溶性食物纖維,能夠減少腸內的不良細菌數量,幫助有益細菌繁殖,從而改善腸內的細菌菌叢,促進健康,芬蘭赫爾辛基國立公共衛生研究所長期的研究發現,蘋果所含的黃酮類化合物是降低癌症發病率的有效物質。 經常食用蘋果罹患肺癌的機率降低46%, 罹患其他癌症的機率也比一般人少20%。蘋果的原花青素也有助於防止結腸癌,纖維則有助於保持血糖穩定及降膽固醇,有機酸可促進腸胃蠕動,助排除體內廢物。 挑選TIPS 蘋果蒂頭愈綠、果皮上 的條紋愈清楚,代表愈新鮮。而蘋果帶皮才能吃到完整營養,如果擔心果皮上的食用蠟, 只要噴上稀釋後的白醋(1公升水約加1瓶蓋 的醋),靜置15分鐘再洗,就能輕鬆去除。 綠茶│兒茶素含量最高 日本人健康又長壽,被認為和喜愛喝綠茶有很大的關係。劉純君表示,綠茶裡的兒茶素具有較強的抗自由基作用,對防治癌症有益,而日本蔬菜茶業研究所的研究證實,綠茶不但防止癌細胞的生成與增殖,還有抑制癌細胞轉移的效應。 此外,美國科研人員也發現:人們在進食高脂肪飲食後,血管會出現硬化現象,如果用餐時或餐後飲用綠茶,可使血管軟化,使血液流量改善。綠茶中的茶胺酸、兒茶素,可改善血液流動作用,對於防止肥胖、腦中風和心臟病有一定的效用。 兒茶素是茶中所含茶多酚的主要成分,有些學者認為1天攝 取250∼500毫克即有保健效果,也有學者認為每天最多1,000毫克,一般認為綠茶的兒茶素含量最高,烏龍茶居次,紅茶第三,不過近年來也有研究認為,紅茶和烏龍茶有其他獨特的抗氧化物,還具有抗癌防病作用。 綠茶除了兒茶素以外,還有茶單寧、維他命A、B、C及磷、鞣質等,有保護血管彈性的作用。 挑選TIPS 其實抹茶也是兒茶素含量很高的茶, 顏色愈是鮮綠,兒茶素愈高。不過要注意買的是真的抹茶,而非「抹茶風味」。 紅茶、烏龍和普洱茶則比較重發酵,雖然兒茶素可能較低,但還是含有其他的茶多酚、茶胺酸等有益成分。 菌菇類│淋巴的強力啦啦隊 台灣人愛吃菇,香菇、花菇、杏鮑菇、金針菇、巴西蘑菇等都常上桌。多吃菌菇類,可增加膳食纖維素,還能得到可促進人體免疫系統活化、增加免疫淋巴細胞抵抗感染的多醣體及三萜類,菌菇含有多種有益人體健康的營養物質,如:蛋白質、各種胺基酸、胡蘿蔔素、維他命D,巴西蘑菇還含有鍺等礦物元素。 食用菌菇還可降低人體血液中膽固醇、預防高血壓及提升機體免疫力作用,黑木耳能幫助降血脂,金針菇則是減緩便秘症狀。 挑選TIPS 選購時,以乾爽、沒有水氣為佳。如果在包裝上已出現潮濕、 變軟、不夠硬挺或變色,即是不良品,代表胺基酸已經變質,會有腥臭味,口感也不佳。買回新鮮的菇,最好盡快烹大蒜│殺菌、降低膽固醇調食用,若需保存,建議以低溫5℃冷藏,可保存2天。 大蒜│殺菌、降低膽固醇 古代沒有抗生素的時候,十字軍東征時帶著大蒜來預防疾病。科學證實,大蒜的蒜素具有消炎殺菌的作用。劉純君說,大蒜中的硫化合物可在人體中生成硫化氫,幫助擴張、收縮血管,進而控制血壓。台大食科所研究發現,每天一小瓣大蒜就有效果。 大蒜有助於降低膽固醇和三酸甘油酯, 蒜素則含有丙烯 基及氧化硫基,活性很高,會和蛋白質的硫醇(Thiol)起作用,抑制一些酵素的活性,因此具有殺菌效果。 最近的研究也認為大蒜對於感染、痢疾、心血管疾病、癌症等病症有治療或預防的效果。但要注意大蒜吃多了會傷肝,生大蒜則易刺激腸胃,因此在食用時需要適量,避免空腹生食。 挑選TIPS 挑選個頭大而顆粒飽滿完整的蒜球,若需要久放,最好挑選已經風乾過的大蒜球;若未風乾處理,容易發芽或是發霉,得小心保存。 洋蔥│抗發炎、守住骨密度 很多中年人或女性喜歡紅酒泡洋蔥,據說可降血脂、預防骨質疏鬆症,其實它還具有超強抗氧化能力。劉純君說,洋蔥含有天然抗組織胺槲黃素(Quercetin),能減少 呼吸道發炎及減輕過敏症狀。此外,洋蔥富含維他命C,其抗發炎的特性有助於舒緩與骨骼相關的疼痛和腫脹。 洋蔥是目前所知唯一含有前列腺素A的植物,有益於血管擴張,可降血壓和預防血栓,硫化物也可降血壓及血糖。 此外,洋蔥還富含膳食粗纖維與維他命,包括維他命A、維他命B2、B6、維他命C、維他命E、蛋白質、碳水化合物、鈣、磷、鐵、微量元素碘,以及芳香揮發油與少量的胡蘿蔔素、硫胺酸、尼克酸等。 挑選TIPS 洋蔥顏色可分紅皮、黃皮、白皮3種,紅皮洋蔥口味香甜、黃色洋蔥肉質細密、白色洋蔥生長期較短。一般以鱗片肥厚、包合緊密、大小均勻者品質佳。 莓果│吃的抗老保養品 2010年美國健康類雜誌選出「10大超級食物」,藍莓和草莓突然上榜,在這之前,大家都把注意力放在可預防泌尿道炎的蔓越莓,這才知道原來莓果類都是健康好物。 莓果類上榜的主要原因是含有花青素(Anthocyanin)、維 他命C、E、A和維他命B群等抗氧化劑,同時也含有可增強免疫力和抗菌的銅、硒、鋅,莓果類的單寧酸也具有保護泌尿道的作用,可以使常在泌尿道內群生的大腸桿菌無法在泌尿道壁附著,直接被沖走,預防感染。 花青素的抗氧化效力是維他命E的50 倍、維他命C的20倍,屬於類黃酮化合物,具天然抗衰老作用,可減緩動脈硬化、嫩白肌膚、增強免疫,及抑制癌症等。 挑選TIPS 莓果類容易被壓傷,若保存不當很容易發霉,因此選購各種莓果時要注意,壓傷的果實要趕快剪掉,被果汁沾濕的部分也要保持乾燥,再用白報紙包住,冰存起來。 地瓜│預防大腸癌 地瓜近年來被捧為「排毒食物第一名」,劉純君說,地瓜富含蛋白質、澱粉、果膠、胺基酸、膳食纖維、胡蘿蔔素、維他命A、B、 C、E,並且含有鈣、鉀、鐵等10餘種營養元素,其中維他命A及β胡蘿蔔素對於肌膚而言相當有益。 許多昂貴的肌膚保養品中所含的成分是由維他命A萃取而來,如視黃醇(Retinol)及維他命A酸( Retinoic acid)等,β-胡蘿蔔素也有助於抵抗會促使老化的自由基。 紐西蘭大學的研究報告指出,毛利族人因為地瓜的攝取量大,罹患大腸癌比率低。地瓜含有大量的纖維素、β-胡蘿蔔素,與抗癌成分神經節糖苷 (Ganglioside)、抗氧化物質維他命C,有助於預防癌症。地瓜也含有豐富的黏液蛋白等多醣類物質,可降低血中膽固醇,減少血管脂肪沉積,預防血管硬化。 挑選TIPS 紅薯、黃薯等含有類黃酮等生物活性的酚類化合物,是天然的抗氧化物及抗癌物,不過,現在改良後的地瓜甜分太高,可能拉高血糖,糖尿病病友要注意。 素食+健康吃魚=腸癌率降低43% 2014年刊登在《公共科學圖書館期刊》的研究報告指出:素食者發生高血壓和中風機率雖較低,但是和肉食者相比,罹患癌症、心肌梗塞、心理疾病,以及發生過敏的比率反而是重度肉食者的2∼2.5倍! 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副院長暨大腸直腸外科醫師魏柏立說,2015年刊登在《JAMA》醫學期刊中,由美國羅馬林達大學發表的研究指出,吃全素並不是最健康的,吃素食再吃一點魚才是抗病第一名的飲食法。 魚類的Omega-3具有抗發炎的作用,可以保護腸道對抗發炎、預防腸癌,因此在研究團隊追蹤7萬7千多位素食的基督復臨教會教友7年多後,發現吃素降低腸癌發生率只有22%,但若素食者偶爾健康吃魚,降低腸癌的發生率高達43%。 若因宗教因素無法改變飲食習慣,魏柏立說,堅果類也含有Omega-3,最新的研究發現,每天只要吃20克的堅果類就有幫助,或是食用來自海洋的海帶、昆布等植物,這些海中植物是提供深海魚食物營養的來源,也可以提供 Omega-3脂肪酸。 另外,黃豆含有優質蛋白質,和肉類一樣可以供人體利用,但是建議要吃黃豆或是豆腐、豆漿等未經精製過的豆製品。 ●原文刊載網址●延伸閱讀:.張忠謀要她少出門!對抗武漢肺炎除勤洗手、戴口罩 張淑芬還有這一招.血壓多少才OK?有什麼症狀?高血壓最基礎知識:想真正改善該有的7個態度!.做人最要緊姿態好看!女人我們應該去喜歡什麼東西,經營什麼婚姻,過什麼樣的生活
-
2021-05-28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認識它就不會恐慌!染疫康復過來人:互助氛圍是良藥
在高雄某大學任教張姓女老師去年赴美當交換學者在異鄉染疫,當時身旁室友幾乎個個中鏢,輕症的她開車載重症室友就醫,也經歷美國學界友人染疫身亡衝擊,她以過來人經驗說,社會互助氛圍很重要,不必過度焦慮,「認識它就不會恐慌」。張老師是去年2月底到美國密西根大學當交換學者,計畫待到10月初返台,當時台灣疫情剛爆發,她初到美國時,機場、街道幾乎沒人戴口罩,她成為美國人眼中的「異類」,美國朋友要她摘下口罩,別製造恐慌。美國人覺得她罩不離口是反應過度,但自己小心翼翼還不夠,一個不慎就形成破口,讓病毒有可趁之機。張老師去年7月底染疫,美國不做深入疫調,但當地衛生單位調查,她的感染源來自獸醫院,因室友去過一家獸醫院,獸醫師確診還照常開業,陸續感染給30多人,她就是其一。張老師說,她當時症狀是頭痛、容易疲倦等,血氧情況正常,服用成藥在家休息,美國友人協助送餐,讓她能在家閉關。她一名60多歲室友血氧濃度一天比一天低,美國沒有防疫計程車等措施,她擔心情況惡化出人命,開車載對方就醫,等於是輕症照顧重症者,從台灣防疫守則來看,會覺得不可思議,她當時感受的氛圍是,彼此扶持互助,不會獵巫或歧視確診者。重症病友住院3天血氧好轉,便帶著氧氣瓶出院回家休養,將病床資源留給更需要的人。張老師說,美國一度成為世界疫情風暴中心,一開始美國人將新冠肺炎視為較嚴重的感冒,較為輕忽,美國友人也好奇台灣防疫作法,包括入境後隔離14天、疫調、匡列接觸者、電子圍籬、防疫計程車等,都是美國沒有的防疫措施。美國人認為疫調有侵害隱私之虞,隔離、電子圍籬是剝奪人身自由,但美國人重視社交距離,交談至少相隔6步,台、美兩地防疫重點大不同。「保持正向心情很重要!」張老師說,當時確認檢驗陽性後,很快就接受它、面對它,一度想著「連我這麼謹慎還是中了」,身旁友人紛紛伸援手幫忙送餐、問候、禱告,給她心理支持,深刻體會互助可貴。張老師認為,恐懼或焦慮有害無益,她養病期間天天與台灣家人聯繫,讓家人放心,妹妹打趣地說「終於認識一位得新冠的病人了」,讓她哭笑不得。近來台灣本土疫情蔓延,人心惶惶,張老師說,過去一年多來,台灣人對防疫有板有眼很自豪,英國變種病毒株來勢洶洶,當前台灣處境比去年更艱難,她相信人民團結抗疫的力量,最終一定能擊退這個看不見的敵人。
-
2021-05-27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提供台灣疫苗?大陸網友罵聲一片、齊聲反對
蘇內閣在新冠疫情爆發後一連串「仇中」言行,已明顯激起大陸民眾對等的「仇台」情緒。國台辦和上海近日表達有意提供甚至捐贈台灣新冠疫苗,引發大陸網友反對和批評聲浪,甚至痛批國台辦是「台灣人駐大陸辦公室」,給台灣疫苗就是「資敵」。大陸去年初爆發新冠肺炎疫情後,行政院長蘇貞昌第一時間宣布禁止口罩出口,當時就被不少大陸民眾認為台灣此舉是刻意對大陸「落井下石」。之後蘇內閣對滯留武漢陸配與台灣民眾返台、「小明們」回台就學更採取強硬的管制措施,讓許多大陸民眾憤怒不已。即便去年中之後,大陸疫情已明顯受到控制,但蘇內閣迄今依然對大陸人士來台採取不同於其他地區的差別做法,而且持續使用「武漢肺炎」此一被大陸民眾認為帶有嚴重歧視意味的名詞。蘇內閣過去一年多持續不斷的「仇中」言行所引發的效應,近日在大陸官方表達願意提供台灣疫苗後開始發酵。環球時報總編輯胡錫進25日在其個人微博發文,批評蔡政府阻礙大陸疫苗入台「背棄的是道義」。胡錫進稱,大陸如果只與台灣當局政治較量,現在完全可以用落井下石的另一種方式與民進黨政權博弈。但大陸沒有那樣做,而是把政治分歧擱置一邊,「就抗疫說抗疫」。不過,胡錫進這篇文章下方1,200多則留言,幾乎一面倒反對提供台灣疫苗。不少留言甚至痛批國台辦是「台獨大陸根據地」、「患上了對台軟骨病」,聲稱提供台灣疫苗就是「 資敵」、「養寇為患」。為此,胡錫進26日又在大陸網路媒體《觀察者網》發表題為「主動向台灣提供疫苗決非自輕自賤,大陸惠台不會沒有底線」,說明何以此時要提供台灣新冠疫苗。胡錫進稱,「大陸兩度表達願向台灣民眾提供疫苗,均遭到台當局抵制。大陸網民也有很多表達不滿,指這是『熱臉貼冷屁股』,『賤不賤啊』的嘲諷在一些相關信息的下面被頂到最高位置。」胡錫進表示,這是大陸一些人對台灣當局長期拒統政策已經不耐煩情緒的直率釋放。無論大陸官方還是對岸當局了解這些情緒的存在,都很有必要。但胡錫進強調,「在島內目前疫情危急的時候,大陸主動釋出提供疫苗支持的善意,這是中央政府基於道義和責任必須有的表現,也是中國作為大國取信於世界不可缺少的人道主義關懷。」但胡錫進這篇文章仍無法說服大陸民眾。有大陸網友就質問:「以德報怨何以報德?」還有人表示,此舉是「脫離群眾的典型」,大陸不需要在此時還上演「農夫與蛇」的戲碼。
-
2021-05-26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警戒何時降? 專家:確診降到2位數 疫苗接種率達三成
全國三級疫情警戒延續到6月14日,面對這波疫情,又讓國人陷入「看不見盡頭」的憂鬱。專家指出,近期本土確診人數雖有稍稍下降,但仍是天天破百,每天本土確診人數若沒有降至10到20人,千萬別考慮降級,就算確診人數降至10到20人,從三級降至二級,國人也不能鬆懈,病毒仍在社區內低度傳播,只要放鬆回到先前的生活型態,就如同國外,解封疫情又大爆發的情況,不斷輪迴。台灣人現在要有個認知「我們不可能回到以前的生活了」,病毒已經迫使我們進入到新的生活型態。前衛生署署長楊志良表示,這波社區感染主要的病毒株為英國變異株,有別於過去的武漢株,武漢株讓台灣面對鑽石公主號、磐石艦、酒店女公關等事件時都幸運度過,英國變異株傳播速度快又有效率,一旦接觸大多難以逃過被傳播的魔掌,他強調,這波疫情不會有盡頭,從國外的經驗可以得知,病毒會重複感染人體,得過還會再得,因此,此次社區傳播等同宣告,台灣篤定要跟病毒共度終生。楊志良表示,三級警戒雖延續至6月14日,但他認為在確診人數尚未降至每天10到20人之前都不宜解除警戒。至於確診人數何時會降至10到20人,他說,應該要等疫苗到疫苗來吧,且施打率必須要超過三成以上,才有辦法有效控制疫情,不會反覆爆發。新冠肺炎類似流感,台灣每年施打600多萬劑的流感疫苗,對於2300萬人口而言,覆蓋率不到三成,只是流感疫苗接種後產生抗體的時間長,所以一年打一劑即可;新冠疫苗接種後人體產生抗體的時間比流感疫苗短,也因此可以看到,許多打過疫苗的民眾,也可能發生重症。楊志良表示,指揮中心提供疫苗到貨的時程,總是出現變數,現在這些時間點都是僅供參考,就算疫苗如指揮中心所言,八月底到貨千萬劑,但要讓國人產生足夠抗體至少要等到年底。他說,如果年底國人若有足夠抗體,那也就是阿彌陀佛了,現在麻煩的是到底有沒有疫苗?誰也不知道。前疾管局局長蘇益仁也認為,三級警戒應該在確診人數降到2位數,且疫苗接種率至少達到三成再說。依照國外的經驗,疫苗接種率達到三成時,能稍微影響重症率以及死亡率,台灣現在的重症率大約是20%,相當高,重症率至少要降到5%以下,才算是疫苗接種後有出現效果。蘇益仁說,其實國人不要只看疫情警戒指標,就算解除警戒,國人也不能鬆懈,病毒在社區內會持續低度傳播,解除警戒後,馬上回到先前的生活,很快疫情又會大爆發,就如同國外封城後解封,馬上群聚、不戴口罩,很快又要再封城一次。蘇益仁認為,此波疫情是否守住,同樣要看疫苗接種率,8月底累計約有1300萬劑疫苗,接種率達到三成之後,可以稍稍不用這麼緊張,但緊接著接種率至少要到六成,才能讓人安心,只是要達到接種六成,預估年底也沒辦法完成。
-
2021-05-26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校正回歸」為何惹議?教授:調整及校正有區別
一位在我們舊金山灣區台灣僑社備受敬重的醫師前天(2021-5-23)很不尋常地寄給我兩個電郵。第一個的標題是〈台大美女提「篩檢SOP」挺校正回歸 狠嗆:起鬨很白痴〉,第二個的標題是〈台灣應該設法購買上海復星公司代理的BNT疫苗?〉。這位大老級的醫師很看得起我,他說:「林教授立論公正,有憑有據,一言九鼎,大眾信服。有空請發表公正的真知高見,以正視聽。」我在當晚就跟他回覆:「BNT疫苗的問題80%是政治,不是我這個只講科學的人能幫得上忙的。至於校正回歸,我還在考慮要怎麼寫。」他也在凌晨時分回覆:「您説出重點了,當公衞或科學牽涉到政治,一切都亂掉了,真可惜又可悲。您現在已成為世界級的公衆人士,我瞭解及尊重您的立場,所以,我只是以私人身分和您相談,不公開。」這位醫師的信函其實是有附上他和其他幾位醫師之間的辯論, 所以這就是為什麼他會說「不公開」。而既然他也同意BNT疫苗是無解的政治問題,所以我今天就只來討論「校正回歸」這件事。第一個電郵的標題其實就是一篇自由時報新聞報導的標題,而它內容裡的第一和第二段是:疫情指揮中心昨(22)日公布新增321例本土個案,同時公布校正回歸的400例,「校正回歸」一詞因此引發熱議。對此,女星蔡沐妍Lydia發專業長文力挺「校正回歸」,直言:「用一些狗屁不通的邏輯去調侃backlog這動作,很白痴,真的很白痴。」蔡沐妍是台大獸醫系畢業,她今在臉書詳細解釋檢驗量能塞車的原因,提到PCR機器很貴,被稱為夢幻逸品,一個實驗室能配上一台就很高級了。此外,常見的最高一次能跑96個檢體,「不包含採檢和文書處理流程,前置作業加上檢驗過程就需耗費2小時的時間」。我去這位女星的臉書看了一下,哇!一萬多個贊,九百多個留言,兩千五百多個分享!真的是,人漂亮,說話就是有分量!尤其是看到她po文第一段裡的「因為我的美貌總是會影響到我說的話的專業度和可信度……」,真是心有戚戚焉的感覺。想想看,雖然我實在當不起大老級醫師所說的「世界級的公衆人士」,但至少也還當過二十多年世界級加州大學的教授,也還曾發表過一百多篇用PCR做實驗的論文。可是,也許就是因為我沒有美貌,所以我的臉書頂多也就只能拿到幾十個贊,個位數的留言,和個位數的分享。看來,「人微言輕」總算是有個反義詞叫做「人美言重」了。好了,自我調侃夠了,言歸正傳。其實,政府衛生部門對疫情案例數做「調整」是完完全全,百分之百的正常。放眼任何國家,任何省份,任何城市,它們的衛生部門都是需要對積壓案例(backlog cases)做調整。例如請看洛杉磯時報在2020-10-23發表的Backlog in reporting of test results swells coronavirus case count in L.A. County(篩檢結果報告中的積壓案例導致洛杉磯縣的冠狀病毒案例數暴增)。在這篇報導裡就有這麼一段話:「在周四該縣報告的3,600例新病例中,官員們說大約有2,000例來自積壓。 縣公共衛生官員上週五確認了2,773例新病例,而那些較高的數字也歸因於積壓。」如果說「校正回歸」真的是有什麼不對,那就是把「調整」(adjust)說成「校正」(correct)- 前者是沒有犯錯,後者則是有犯錯。再加上在敏感時刻裡弄出個丈二金剛摸不著頭腦的新詞彙,當然就會惹來揶揄嘲諷和見縫插針。由於在過去這一年,世界各國都在為應付新冠病毒而搞得灰頭土臉時,台灣卻是獨步全球,宛如世外桃源,所以,一旦那張保護台灣的安全網破了個洞,老百姓的過度反應也就似乎是理所當然了。再加上台灣那一堆名嘴的唯恐天下不亂,就更是「狗屁不通,很白痴,真的很白痴」了。五月初,當一位華航機師打了疫苗還染疫時,《關鍵評論》就來函希望我能盡快寫一篇文章來解釋為什麼,而我也真的就立刻日夜趕工,不負所託,兩天後就交了稿。可是,偏偏就在文章發表後,台灣疫情急轉直下,害得我連跟讀者說我有發表這麼一篇文章都不敢。(如果您不介意而又有興趣,請看機師接種過一劑AZ疫苗仍染疫,這代表疫苗失效了嗎?)在這篇文章的一開頭,我就引用紐約時報對台灣的抗疫奇蹟大加讚揚。我也引用一篇美國醫學會的編輯評論,說台灣經驗值得世界借鏡。但是,這些讚揚現在看在台灣人的眼裡卻會是格外諷刺。不管如何,我希望台灣同胞能了解到一件事。那就是,我們在美國已經被關了整整一年多了。打從去年3月12日到今天,14個多月來,我幾乎是足不出戶。每天,我就只是去學校的室外游泳池游一個小時,或是到健身房做重訓和跑步兩個小時。而由於游泳池和健身房都需要在兩天前預約,所以我每天晚上都要在半夜醒來,去爭取那數量有限的位置。至於其他的總總不便和犧牲,實在是一言難盡,就不多說了。總之,我衷心希望台灣同胞能理智看待和應付疫情,同心協力,盡快將它校正回歸至零。原文:校正回歸:人漂亮,說話就是有分量
-
2021-05-23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急診醫拚防疫30小時未闔眼沒回家 在紐約台灣人喊加油
全民防疫,防疫第一線的醫護人員更辛苦,童綜合醫院急診部主任魏智偉昨晚在臉書說,他白天到急診指揮調度,晚上又上夜班,30小時沒回家,沒闔眼,他說「愁容滿面也是一天,不如就積極面對」,他的發文感動很多網友,感謝醫護人員,也有一名網友署名「在紐約的台灣人留」,為台灣醫護人員說加油。魏智偉在臉書說,有護理師喊「主任,我好累喔」,魏回應,會累表示有全力投入防疫,他舉例,自己昨天白天到急診指揮調度,晚上又上夜班,30小時沒回家,沒闔眼,還不是活著,他臉書發文,對所有第一線醫護人員加油打氣。網友按讚留言,感謝醫護人員,有人說,醫護人員為了大家的健康努力把關,看到網傳醫護人員全身衣服濕,累就睡在地板的畫面很不捨,也有一名網友留言,為醫護人員加油,他自稱是「在紐約的台灣人」。
-
2021-05-22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疫苗是解決疫情最終手段 洪秀柱:願爭取大陸疫苗來台
國內新冠肺炎疫情嚴峻,但政府採購疫苗卻遲無法到位,金門縣長楊鎮浯籲開放大陸疫苗。國民黨前主席洪秀柱今晚以新聞稿表示,身為國家一份子,能做的事、能盡的力當仁不讓,有關爭取大陸疫苗一事,願出一己之力,與對岸進行溝通。洪秀柱指出,現今民進黨政府面對疫情左支右絀,既然中央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說,目前沒看到中國疫苗提出申請,那洪秀柱表示願意擔任橋樑的角色,居中協商力促此事,以解疫苗之急。但洪秀柱也呼籲政府:第1,疫情緊急,人命優先,政府有權利以專案特案處理疫苗事宜,不要假法律之名橫亙阻撓行無道之事;第2,大陸疫苗已獲世界衛生組織(WHO)認證,不要再以偏概全,只有政治沒有專業;第3,兩岸醫藥合作框架協議就是一個可利用的平台,請善加利用;第4,一句良言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日寒,兩岸關係冰凍至此,以疫苗破冰未嘗不可。洪秀柱指出,隨著疫情失控,疫苗是解決新冠肺炎的最終手段,大陸疫苗已獲得WHO肯定,疫苗採購應秉持科學態度跟精神,任何能解除人民生命安全威脅的作法,都應以專案特案的方式來進行。但洪秀柱說,國台辦已表態願援助台灣包括疫苗在內相關防疫措施,但民進黨政府無法採購到足量疫苗,卻拒大陸疫苗於門外,陸委會更以一句「不必假好心」譏諷,全然不顧台灣人民生命安危的無良施政心態,暴露無疑,著實讓人痛心。洪秀柱更質疑,蔡總統宣稱7 月可接種國產疫苗,但目前國產疫苗只做到二期試驗,上市完全不符合國內外醫藥相關法規規定;政府寧放著通過國際標準疫苗不用,硬要帶頭違法開放未通過三期試驗的國產疫苗供人民施打,視人民性命如草芥,令人憤怒。洪秀柱表示,在促成大陸疫苗來台這件事上沒有藍綠、地方政府之別,她願盡最大努力爭取足夠劑量,也樂見地方政府一起合作推動;等疫苗來了,跟AZ疫苗一樣,打不打是人民選擇,民進黨政府不能再為一己政治私利,讓人民連選擇疫苗權利都沒有。洪秀柱說,「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民主的真諦莫過於此,還請執政當局慎思,慎行。
-
2021-05-22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台美衛生部長視訊 蔡總統:美支持台灣取得疫苗
美國衛生部長貝塞拉今天與衛福部長陳時中舉行視訊會議,總統蔡英文今天表示,貝塞拉表達了美國的兩點支持:支持台灣取得疫苗、支持台灣擴大參與WHO及全球衛生事務。美國總統拜登日前宣布將釋出2000萬劑Covid-19疫苗,台灣極力爭取。美國衛生及公共服務部全球事務辦公室推特今天貼出貝塞拉(Xavier Becerra)與陳時中視訊30分鐘,雙方就疫情與全球衛生議題交換意見。美方也表達對台灣獲取疫苗的支持。總統下午在臉書發文表示,她上任後一直很重視台美關係的推展,過去台灣的國際參與很難有所突破,但這5年來,證明了只要台灣人齊心協力,方向一致,可以獲得國際社會的重視,更可以跟許多國家發展更深入的合作關係。總統說,這一年多來,在防疫的努力,也讓台灣在國際上獲得更多的認同和支持。其中,台美是共同對抗疫情的夥伴,並且透過多元管道來深化合作關係,除了在第一線的駐美大使蕭美琴努力爭取疫苗儘速到位,今天早上,衛生福利部長陳時中也透過視訊,和美國衛生及公共服務部貝塞拉部長(Xavier Becerra)進行了雙邊會議。總統表示,會議中,雙方針對去年簽署的合作瞭解備忘錄,進一步討論了深化台美醫療、公衛、科學創新合作的方式。貝塞拉特別感謝台灣對美國的協助,也表達了美國的兩點支持,支持台灣取得疫苗、支持台灣擴大參與WHO及全球衛生事務。總統藉這個機會,感謝為了台灣國際參與和防疫辛苦付出的衛福部、外交部的人員。「謝謝你們,辛苦了!」
-
2021-05-22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台北凱撒:國家有難、挺身而出「封館投入防疫備援」
台北凱撒大飯店在臉書公告「配合政府防疫,疫情期間,本飯店將作內部清潔、消毒與維護保養設備作業,此段時間將暫停營業」,事出突然,但知情人士透露,封館是為轉作防疫;記者去電,原本飯店三緘其口,希望由官方發言,剛剛發出最新聲明稿,證實「封館為防疫」。聲明稿指出,台北凱撒大飯店在疫情前為台北市住房率前三名、入住達九成以上的飯店,深受國內外旅客喜愛,去年為了提供更好的住宿品質,房間重新裝修。但此時面臨疫情日益升溫而造成醫療資源不足,故經集團飯店董事長、內部高層主管與政府團隊討論過後,台北凱撒大飯店將加入備援,一起守住台灣的醫療體系。據了解,台北凱撒留任的員工將可優先施打疫苗,薪資也加三成作為鼓勵,聲明稿中也對同仁表達感謝,「謝謝台北凱撒全體同仁願意一起守護台灣,他們是無名英雄,即日起將與醫護同仁們站在同一陣線,攜手抗疫」。台北凱撒感性指出,「飯店不只是觀光產業,在沒有疫情的時候是所有旅客的家,而此時此刻更是所有台灣人民的庇護所;國家有難,台北凱撒挺身而出,一起守護大家的健康,祈禱疫情恢復的那一天,重現觀光飯店的榮耀,大家一起加油」。
-
2021-05-21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紐時:病毒變異加上疫苗施打慢 台灣防疫現破口
紐約時報今天報導,2019冠狀病毒疾病疫情爆發後,台灣靠著嚴密邊境管制躲過風暴。如今病毒變異、疫苗施打緩慢形成破口,專家建議政府思考封鎖疫情熱區並擴大篩檢。這篇發自台北的報導寫道,台灣及早實行邊境管制,幾乎所有入境旅客都須檢疫兩週,使得民眾在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俗稱新冠肺炎)肆虐全球之際生活大致如常。但在足夠患者突破防疫高牆引發社區傳染後,一切變了調。台灣近一週來疫情升溫,政府雖未宣布全面封鎖,但要求民眾盡量待在家、外出配戴口罩。地方機關雖加快設置快篩站,但部分衛生專家擔心篩檢量過少,跟不上病毒傳播速度。過去幾天,台灣每日新增200至300多例確診病例,數名患者死亡,與全球疫情最嚴重國家相比仍低。但截至14日,台灣自2019冠狀病毒疾病疫情爆發以來僅累積1290例確診病例、12人死亡,近期病例激增令民眾震驚。台灣人口約2350萬人,已接種2019冠狀病毒疾病疫苗的比例僅約1%,在疫情升溫時更令人憂心。國立台灣大學醫學院教授蔡甫昌說「這天遲早會到來」,免疫進度緩慢加上傳染力更強的變異病毒形成完美破口,愈來愈多人出門未戴口罩、不再保持社交距離,都是台灣疫情升溫的原因。蔡甫昌形容這有如瑞士乳酪,「表面有幾個洞,後面有個大洞。此時一把刀正好刺穿」。台灣去年曾連8個月未見本土確診病例,去年12月紀錄中斷後,本土病例僅偶爾出現。但局勢從4月中逐漸改變。國籍航空公司機組員返台居家檢疫從5天改為3天後,中華航空機師染疫,諾富特華航桃園機場飯店爆發群聚感染,台北市萬華區一家茶藝館接著成為眾多病例起源。隨著台灣單日新增確診病例飆上三位數,學校關閉、餐廳僅供外帶、篩檢站外大排長龍,政治人物在電視上呼籲民眾保持冷靜。衛生福利部長陳時中敦促無症狀、沒有接觸史的民眾不要到篩檢站,以免感染並擠壓採檢資源。但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傳染病專家王任賢指前述做法太保守,並呼籲政府考慮封鎖萬華區、普篩當地居民。王任賢說:「台灣原本是安全社會,當時如果隨機檢測,當然會危及公共衛生。但現在如果成為高風險區,你就不能照舊處理,思考方式必須改變。」至於2019冠狀病毒疾病疫苗,台灣3月初收到首批阿斯特捷利康(AstraZeneca)疫苗,醫護人員和其他優先族群逐步接種。官員說,莫德納(Moderna)疫苗即將運抵台灣。台灣多家廠商也在去年1月新型冠狀病毒基因定序後投入疫苗研發。中央研究院生物醫學科學研究所兼任研究員何美鄉說,台灣研發2019冠狀病毒疾病疫苗起步很早,但堅持自主開發生產,可能使得官員沒那麼積極取得國外疫苗。報導寫道,台灣開始施打阿斯特捷利康疫苗後,偏低的新增病例數也讓許多民眾缺乏接種疫苗的急迫感。台灣歷經無憂無慮的一年後生活出現劇變,何美鄉說她很欣慰見到民眾迅速適應日常生活的新限制。她有天晚間10時出門跑步,起初忘記戴口罩,但她發現其他深夜外出散步、運動的民眾都有戴口罩,「這就是台灣與眾不同之處」。
-
2021-05-19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台灣社交距離App這麼用才準 專家提4建議
政府推廣的「台灣社交距離App」讓使用者即時掌握與確診者接觸情形,若想提升事後回溯比對效果,專家建議先做到4件事,包括正確安裝啟用、啟用人數達一定規模、減少環境障礙物、避免群聚。新興科技媒體中心引述國立台灣大學圖書資訊學系助理教授鄭瑋、台灣大學資訊工程學系副教授蕭旭君的說法指出,國人最清楚的接觸史追蹤方式就是每天記者會所說的疫調工作,然而一旦有社區感染的疑慮,或確診者數量增加時,可能會造成人力上的負擔。由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與台灣人工智慧實驗室合作開發的「台灣社交距離App」是一款接觸史追蹤App,基於蘋果公司(Apple)與Google聯手推出的「暴露通知」功能,將蘋果與Google的手機內建此功能,再由各個國家的官方衛生單位申請,即可啟用。系統能透過藍牙訊號強度估計2支手機之間的距離,進而判斷2支手機的主人是否有接觸。鄭瑋和蕭旭君表示,此類接觸史追蹤App會定期下載確診者的隨機ID,並與使用者的ID比對。若比對結果有配對成功,表示使用者過去曾經與確診者接觸。要注意的是,系統沒有即時警示「有無接觸」的功能,而是設計為過去14天的「回溯配對」功能。鄭瑋和蕭旭君也說,若需要準確提升事後回溯比對的效果,要有以下前提。第一,App使用者須正確安裝啟用,並確實將藍牙訊號打開。因為此App機制是由藍牙技術交換隨機ID,若沒有安裝成功,或沒有打開藍牙,將會沒有辦法傳送和接收隨機ID。第二,正確啟用的人數需達一定規模。這款App機制仰賴手機發送和接收隨機ID,進行事後回溯比對時,若愈多人正確啟用,愈能反映真實接觸狀況。第三,儘量減少環境障礙物。藍牙訊號強度易受到障礙物影響,可能難以精準估計距離。有國外研究指出,將手機放在背包深處或衣物口袋中,會削弱藍牙的訊號強度。第四,避免群聚。事實上,使用這款APP仍應避免群聚,根據跨三校四系的團隊於2020年7月進行的藍牙訊號實驗顯示,在人員密集處,即便保持社交距離,對藍牙訊號來說人體也是障礙物,且藍牙訊號也會互相干擾;因此藍牙訊號的漏失率會提升,根據訊號強度來估計距離的結果可能也不準確。鄭瑋和蕭旭君指出,即便「台灣社交距離App」沒有回溯比對到用戶曾與確診者接觸,也不代表絕對安全,因為藍牙訊號可能因為種種原因受到干擾,有時無法判斷接觸情形,也可能無法精確估算接觸距離,且確診者也不一定有事先安裝App。他們建議,國人不應因為使用「台灣社交距離App」就產生錯誤的安全感,也不能因為有了這款App就在疫情升溫時放心社交、群聚。
-
2021-05-19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檢疫醫曝實況「每28個中5個」 籲「準四級」:全面關閉不為過
台灣新冠肺炎疫情持續升溫,今(18)日再新增破百例確診本土個案。參與剝皮寮歷史街區篩檢的姜冠宇醫師就透露,「白天大概每28個來,就會中5個;晚上大概每30個會中2個」,更呼籲民眾「要有第四級的準備,全面關閉也不為過」。姜冠宇醫師投入剝皮寮歷史街區的篩檢工作,他在臉書發文指出,現場陽性率早已超過10%以上,「像是命運一樣,自己的醫院也成為了專責醫院,啟動全面降載,我們醫療體系,也可能因此會發生很大的變化,因為剝皮寮古蹟的建築適合設計動線,成為了萬華區篩檢站之一」。他解釋,篩檢站的操作其實是一人兩篩,快篩與PCR並行,現場10分鐘內即可確定陽性與否,而由專車接送至專責醫院,但後續不管快篩結果如何,PCR陽性也會通報,一天下來大概250至300人的規模,「用號碼分配白天的攻勢較為猛烈,動線安排下,大概每28個來,就會中了5個,晚上則是不同族群,比較少,大概每30個會有2個」。他分析上述結果,認為社區是有一定的病毒活躍度,「之前在宣布二級時,我就說民眾內心要有準三級的準備,現在我覺得要有第四級的準備,全面關閉也不為過。因為流行病模擬的高峰可能會達到800多到近千人,要改變這個預測,唯獨就是要改變我們的行為模式,我們從今天開始,公共衛生措施之外,就要減少與人接觸的頻率了」。他坦言,疫情下,台灣醫療將不再便利了,「你很難想像以往如此依賴醫院的台灣民眾,一旦失去了醫院便利性,生活成為了什麼樣子,甚至社區會呈現什麼樣貌,但我認為這是好的,這是我們要強迫自己改變習慣的時候」。文末,他也認為台灣並非在表現佳時感到自滿,表現不佳時也能訂正過自己而不斷進步,「駭浪當前,不為風光,但為不搖,這才是台灣人」。
-
2021-05-17 退休力.社會連結
鍛鍊退休力/活躍好學獨立老 退休的「心」也要準備好
「退休準備指標」由聯合報系願景工程於去年底推出,以工作和年齡為界線的退休觀念受到挑戰,面對比想像中長的人生下半場,「退休準備指標」是聯合報送給台灣社會的禮物,提醒大家及早準備,超前部署百歲人生。經一年籌畫與執行,在專家及典通公司的協助下,經多次會議及討論修正,以財務、健康、社會連結、活躍好學及自在獨立為五個核心能力,發展出20個子題,提供自我檢視。「退休準備指標」說明攸關人生安老的基本KPI如何訂定,元氣周報已於去年12月29日及今年4月9日推出健康篇與財務篇,本期推出社會心靈退休力,說明「社會連結」、「活躍好學」及「自在獨立」的題目設計及計分方式。社會心靈指標設計╱專家的話別蓮蒂╱政大特聘教授林佳瑩/台灣人口協會監事隨著準備退休,健康、財務及心靈相互影響,考量生活品質,「退休準備指標」首開先例加入「社會連結」、「活躍好學」與「自在獨立」等心靈退休力。財務是相對客觀的指標,但我們無法真正體會身體衰老是怎麼一回事,心靈層面的力不從心,更是年輕時難以想像。且現在的活躍、學習及社會關係,與生命階段或工作緊密相連,想持續到退休或老年,必須有意識地增加相關能力。隨著時空背景、經濟環境、醫療、科技、社會環境各種變化,人們要面對的退休生活及準備,一直變動,年輕人老了也會面對新的挑戰,保持開放的心,及早因應準備。「退休準備指標」在社會心靈層面設計與社會產生連結、建立關係、對世界保有好奇心、獨立並能夠面對自己等指標,協助規畫和檢視,提醒我們,多做準備,年輕時努力儲存累積分數,幫我們度過老後生活。檢測你的退休準備分數「退休準備指標」,其實也是人生準備指標,在浮光掠影的忙碌人生中,或可稍停,為自己想一想,接下來,要怎麼過生活。這個評量不是考試,而是一次自我審視,邀請你,每年都跟著聯合報一起重新審視自己的退休指標。延伸閱讀.調查/5大指標測驗你的退休力.報導/超前部署百歲人生 你準備好迎接「無退休時代」了嗎?
-
2021-05-16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信義區如空城、捷運站空蕩蕩 網友驚呼:來到異世界
國內昨(15)日暴增180例本土確診個案,為了防堵疫情行政院宣布將雙北提升至第三級防疫警戒,呼籲雙北市民不要出門,並做好相關防疫措施。昨日就有一名網友在臉書社團《 信義區三兩事 》中PO文提到,自己下午騎車到台北市信義區時發現,整個信義區購物區宛如空城,與以往看到人潮滿滿的樣子有很大的差別,不少網友也紛紛直呼「很自律!」原PO在文中表示,昨日下午2點騎車經過北市信義區,包括新光三越購物區、信義誠品和香堤大道廣場幾乎空無一人,僅有零星外送人員駐足,他也說道「我沒有與人接觸,Neo19那裡我暫時不敢去」。也有網友在《 路上觀察學院 》社團中PO出捷運板南線空蕩蕩的場景,從照片中可見,板南線善導寺站沒有任何人潮,讓原PO忍不住說「是我眼花嗎?來台北近10年第一次看到板南線空蕩蕩,轉頭只有我下車,難免有些害怕」。PO文一出後,立刻引來大批網友熱議,吸引超過2萬人按讚,並紛紛留言回應,「感覺穿越到異世界」、「國外之前也是這樣,現在換台灣了」、「不要覺得這樣很訝異,如果這時候還是人擠人才應該要訝異,至少台灣人還有危機意識」、「這個車站應該從來沒有這樣過吧」、「北車也沒人,很驚訝」、「現在捷運上也都小貓兩三隻」、「沒看過這麼空的信義商圈」。也有許多網友讚賞台灣人的自律,「應該引以為傲,好自律的國人」、「這是好事,表示大家開始知道乖乖在家才是最安全的」、「台灣人集體抗疫,待在家裡最安全」、「民眾很自律,已經開始自己封城了」。
-
2021-05-16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口罩要戴2層」是錯的!CDC建議正確佩戴2要點
今天早上一打開電腦就在臉書看到三位朋友來詢問同一問題,也在LINE群組看到大學同學在問同一問題。這個問題是「口罩真的需要戴兩層嗎?」,而他們傳來的文章是《健康雲》發表的口罩要戴2層! 美醫師:台灣防疫觀念「停在去年」。我現在把這篇文章有關口罩的部分拷貝如下:美國一名華裔醫師14日透過臉書發文,警示台灣「防疫觀念太過陳舊」,…而且美國CDC發布報告指出,在醫療口罩外層多戴一層布料口罩,能有效減少超過9成以上的病毒傳播,但在台灣卻鮮為人知。…Justin Yang說,若想避免被傳染,最重要的就是要戴口罩,而美國CDC於2月19日發布的發病與死亡率每周報告指出,戴兩層口罩(double masking,外層為布料口罩、內層為醫用口罩)能有效防止90%以上的傳播,這點真的很重要,連白宮官員在公共場合也都戴了雙層口罩,Justin Yang自己在門診也都是這樣,但他卻很少看到台灣人討論這件事,「請告訴你的親朋好友,口罩不只要戴一個,要戴兩個。」上面這段文章裡面提到的「美國CDC於2月19日發布的發病與死亡率每周報告」是在闡述兩種口罩佩戴方式【(1)在醫療口罩外面加一個布口罩,(2)把醫療口罩的耳朵(ear loop)打結】,是否可以增進貼合度,從而降低感染率,而結論是(照原文翻譯):「這些實驗凸顯了良好貼合度增進口罩性能的重要性。 有多種簡單的方法可以使口罩更好地貼合,從而更有效地減慢COVID-19的擴散。」從這個結論就可看出,CDC認為「有多種簡單的方法可以使口罩更好地貼合」,而戴兩層口罩只是選項之一,而非唯一選項。事實上,這份報告在最後的討論裡說(照原文翻譯):「最後,儘管使用兩層口罩或打結和褶塞是可以優化貼合性並增強口罩性能以控制感染源和保護佩戴者的眾多選擇中的兩個,但是兩層口罩可能會阻礙某些佩戴者的呼吸或阻礙周圍的視力」。由此可見,這份報告非但沒說「口罩一定要戴兩個」,反而還說戴兩個口罩可能有害。健康雲這篇文章也有這一段:對此有PTT網友貼出了,美國CDC網站4月6日公布提升口罩防護的佩戴方式,重點是要確保口罩貼緊臉部,可以使用口罩固定架或是在外面多戴一個布口罩,但不建議同時戴2個一次性口罩,這樣並不會改善貼合性,若是佩戴N95口罩則建議單獨使用,不需再搭配其他口罩。沒錯,CDC網站的確有在4月6日更新提升口罩防護的佩戴方式,而它還特別強調不要同時戴2個一次性口罩(請看下面拷貝自CDC的插圖)。由此可見,「CDC建議口罩要戴兩層」的說法是錯誤的。事實上,你如果仔細研讀CDC網站的這篇文章就可看出,它所認為的正確口罩佩戴的要點是:(1)緊密貼合,(2)容易呼吸。也就是說,如果戴兩層口罩會讓你呼吸困難,那就不是正確的佩戴方法。總之,CDC絕對沒有建議口罩一定要戴兩層。原文:CDC建議口罩要戴兩層?
-
2021-05-14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疫情爆炸單日增29本土 指揮中心籲下載臺灣社交距離App
和平醫院昨新增2例確診案例,台北市政府立即啟動相關的措施,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宣布新增29例本土,指揮中心今天也呼籲為優化疫情調查效率及發掘可能風險個案,可以下載「臺灣社交距離App」。指揮中心指出,該APP由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與行政院資安處、台灣人工智慧實驗室(Taiwan AI Labs)合作開發,利用手持裝置的藍牙訊號強度,偵測使用者間接觸的距離與時間,以科技輔助記錄其過去14天內的接觸史。本款App近期於Android及iOS系統上架後,至今已超過80萬人次下載,並在App排行榜上獲得好評。指揮中心說明,「臺灣社交距離App」以保護隱私且尊重使用者意願為最高原則,對於個人隱私的保障優於《歐盟的一般資料保護規範》(GDPR)。APP無須註冊,也不會上傳任何個人資料;功能主要是利用藍牙技術,記錄接觸對象去識別化資料,不包括地點定位資訊,相關接觸資料僅儲存於個人手持裝置端14天,不會上傳到任何雲端服務。當使用者接獲通知為確診者時,經衛生單位徵得確診者同意後可上傳資料,App將主動通知過去 14 天曾接觸過的對象(例如曾與確診者於2公尺內接觸2分鐘以上者)並出現警示畫面,提醒用戶注意最近的身體狀況。當用戶收到提醒後,請主動與防疫人員聯繫,減少疫情擴散機會,保護公眾健康。指揮中心指出,「臺灣社交距離App」可在保障個人隱私條件的前提下,在發現COVID-19確診者的第一時間,及時通知曾與確診者有過接觸的使用者,可有效輔助疫情調查效率及發掘可能風險個案,阻斷疾病傳播,利人利己。指揮中心鼓勵全民下載使用「臺灣社交距離App」,確保社區民眾安全,並將於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官方臉書專頁「疾病管制署─1922防疫達人」辦理抽獎活動。另下載使用者若為確診病例且願意上傳去識別化接觸資料,將給予協助疫調獎勵金每人5,000元。相關抽獎活動辦法可至「疾病管制署-1922防疫達人」臉書專頁瀏覽(https://www.facebook.com/TWCDC/)。指揮中心表示,本款App使用說明、宣導影片、懶人包及常見問答集已放置於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全球資訊網/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臺灣社交距離App及採檢地圖項下,提供民眾參考運用。
-
2021-05-12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第二級防疫警戒!呂秋遠提10點建議 再嚴重下去台灣很快會進入電影裡的慘況
台灣疫情警戒提升至第二級,律師呂秋遠昨晚在臉書指出,「我們進入了社區感染階段,雖然很遺憾,但是至少我們比其他國家都晚了一年以上,謝謝所有人的幫忙,讓我在這一年裡,免於瘟疫的侵襲」,不過看著有些民眾的情緒性發言,還是想給朋友們一些建議:1.疾病不可怕,可怕的是無知與恐懼。這一年多來,我們透過別的國家的慘痛教訓,已經逐漸瞭解武漢肺炎的部分資訊,雖然還有很多訊息尚待解碼,但是比起去年,連疫苗都沒有,已經好很多。我們有口罩、有疫苗,請不要過度恐慌。2.不要責怪任何人,特別是航空人員。我們還能夠有充沛的物資,是因為許多人的協助,沒有他們冒險定期補給,我們早已鎖國。沒有人願意生病,而責怪生病的人,就沒辦法真正找出感染源。在這時候,我們需要的是互相體諒與照顧。3.我們確實在這半年比較鬆懈,在責怪航空人員之前,不妨想想他們的工作性質、隔離時間,還有我們自己參加的無數大小演唱會、聚餐、廟會活動、旅遊等等,我們都有戴好口罩、保持社交距離嗎?沒有人願意生病,尤其傳染給別人,更是自己會內疚很久的事情,所以請多體諒,少責怪。4.如果符合資格,請盡快去施打疫苗。台灣的疫苗或許還不夠理想、選擇也不夠多,但是這已經是目前最好的選擇,並且可以預防重症。如果沒有在順序內,也請耐心等候,很快就會有機會的。千萬不要搶著打,導致優先順序、更需要保護的人,沒有疫苗可以施打。5勤洗手、戴口罩、保持社交距離、避免群聚活動,是自己能做的防疫大事。我們這個月的犧牲,可以換來一整年的安定。6.近期如果有活動,或是到人潮較多的地方,都盡量取消吧!減少自己被感染的機會,就是幫助這個社會盡快回復正常的方法。7.餐飲業、藝文界應該會在這陣子受到嚴重的打擊,請大家互相體諒,因為現在已經進入社區感染,如果這次沒有擋住,未來可能會付出更大的社會成本。請不要再藉機攻擊指揮中心了,就算是華陀、扁鵲、李時珍再世,也沒辦法讓不打疫苗、不戴口罩、不遵守隔離規範的台灣人遠離群聚感染。8.這不是演習,已經是事實,如果情況繼續嚴重下去,很快台灣就會進入我們只會在新聞裡、電影裡看到的慘狀,所以請至少先忍耐一個月,如果運氣好、夠自制、能警覺,我們應該就可以在下個月以後重回正常生活。9.如果有幸災樂禍,或是早覺得台灣有問題、或是要槍斃指揮中心公務員的人、或是要政府官員立刻下台負責的人,你們可能應該要到印度考察當地的情況,才會懂「惜福」兩個字怎麼寫。10.我們很努力,運氣也一直很好。所以請繼續努力下去,多洗手、戴口罩、避免群聚、保持社交距離,成為病毒的斷點,沒道理經歷過SARS的亞洲戰鬥民族,會被這次的初步社區感染擊倒。我們可以的!
-
2021-05-11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華航群聚再添4本土 李秉穎:口罩讓台灣形成人為群體免疫
台灣昨天再增4例本土病例,使得華航群聚擴大為社區感染風險持續增加,引發民眾恐慌,但中央疫情指揮中心專家諮詢小組委員李秉穎醫師表示,台灣去年已經歷10波的社區感染風險,顯見台灣人口罩主義、勤洗手已達到「人為群體免疫」,對於這波疫情也不必太緊張。李秉穎昨天晚上參加「年代向錢看」節目時,做了上述的表示,而對於印度疫情失控,國外媒體報導,印度變種病毒來勢洶洶,疫苗保護效力下降到只剩下10-25%,李秉穎對此不以為然,認為這是實驗室的推估,在臨床上不太可能下降這麼多。李秉穎在節目中表示,台灣去年經歷多波的社區散布風險,像是磐石艦官兵下船有那麼多的「女朋友」,但卻仍然沒有散播開來,其他還有社區保全、酒店公關、遊輪、澳洲音樂家等,總計10波。有人認為是「天佑台灣」,但他認為,事實上是台灣人良好的防疫措,大家戴口罩、勤洗手,已達到人為群體免疫,病毒不易擴散,而華航這一波疫情,到目前病例都找得到源頭,還不算是進入社區感染,社區感染是指有病例找不到源頭。對於印度變種病毒是否可能使疫苗的保護效力大幅下降,李秉穎表示,下降到10-25%,應該是實驗室的推估,認為綜合抗體下降8成,保護效力就只剩下10-25%,但生物現象是不能這樣推估的,例如嬌生曾就其疫苗遇到南非病種病毒的保護力下降做過研究,即使綜合抗體下降5-6成,保護效力也只下降10%。至於很多專家推估新冠病毒肺炎未來可能流感化,因應病毒變異,以後可能每年都要加打疫苗,但李秉穎表示,不認為一定會流感化,可能會「感冒化」也不一定,冠狀病毒有4種,都是感冒化,也就是小時候感染過,就終身免疫,長大後再遇到,不是無症狀就是輕症,新冠病毒也可能也會如此。
-
2021-05-07 養生.聰明飲食
英國國民小點「司康」到了台灣,為什麼從下午茶配角躍身專門店主角?
你應該要知道的食事台灣近年出現了許多司康專賣店,2020年更有業者推出司康中秋禮盒,2021年4月就連超商都賣起司康。這本是簡單小吃的英國小點在台灣越來越夯之外,更擁有自己的專賣店、數十種口味,也讓台灣多了認識奶油抹醬的機會。鬆圓的司康(Scone),源自16世紀的蘇格蘭,如今成為旅英必嚐的午茶小點。在傳統的三層英式下午茶中,它夾在上層蛋糕甜點和下層三明治鹹點中間,更是「cream tea」(簡易版下午茶,直譯「奶油茶」)的重磅主角。近年台灣不乏獨立咖啡廳、文青甜點店誕生,其中更有幾家司康專賣店在社群上累積高人氣追蹤,包括2014年創立的「悄悄好食」、發跡於台南的Merci Kitchen等網路名店。而繼2020年首次有多款司康中秋節禮盒問世,超雙雙雄之一的全家便利商店在2021年4月推出4項烘焙新品中也有司康,為國內首次有司康現身超商,可見這英國烘焙名品在台灣多年,從英式下午茶套組的要角之一,卻在近年越來越常見、且躍身主角。到底這源自於16世紀初的蘇格蘭小點,為何來到台灣得以百花齊放?司康鮮奶油特別濃?撇除名字,製法與脂肪含量就不同首先,獨自上陣沒氣勢的司康,為台灣帶來的新「鮮」奶油。在英國,司康上桌,鮮奶油與果醬勢必同步隨行。只不過,雖然中文同樣都叫「鮮奶油」,司康所用的鮮奶油與星冰樂上的捲捲白雲、蛋糕外層的純白棉衣(比較像是whipping cream)不大一樣。沾司康的奶油醬(clotted cream,又稱凝脂奶油、德文郡奶油)是一種濃郁的鮮奶油,脂肪含量55%以上。外觀類似塗抹貝果的奶油乳酪,但質地卻異常柔軟,主要產地來自英格蘭西南部康沃爾郡與德文郡。不同於用打發製成的鮮奶油,沾抹司康的奶油醬由牛奶經蒸汽或隔水加熱,或用烤箱低溫加熱12個小時之久,靜置後,將最上層浮出的乳脂來製成,如同「clotted」意指一坨、凝塊之意。奶油醬除了伴司康左右,在英國傳統上也會用在冰淇淋或燉飯、炒蛋,或是馬鈴薯泥等鹹食。只不過,在台灣它幾乎只會隨同司康出現,更讓為看似平凡的司康畫龍點睛。隨著大英帝國航行世界,長大又變鹹的司康司康進入台灣並非近兩年的事,只是現在現身於台灣的司康版本多,且以更精緻的姿態出現。台灣星巴克很早就推出的巨型三角司康源自美國,它不僅比傳統英式司康更大、扎實,也更硬。因為製成時使用更多鮮奶油,因此通常不另外搭配果醬與奶油。有時甚至會放葡萄乾、藍莓乾、巧克力豆等不同餡料。司康除了到美國變大之外,到了歐洲也從甜到鹹,一路展開。在司康發跡地蘇格蘭,就有拿來當早餐的馬鈴薯司康(tattie scone),只不過外型更接近美式軟鬆餅。來到曾受英國殖民的紐西蘭,同樣也看得見鹹口味的起司司康,甚至經常搭配培根、洋蔥添加味道。除此之外,澳洲也有台灣較少見的南瓜司康與炸司康(puftaloons)。台灣司康大盛開!專賣店,複雜口味通通來台灣的司康不似英國發源地搭配沾醬,而是自帶口味、包餡豐富,這也與國人吃麵包習慣包餡有關。台灣人不管吃厚片,還是吐司,奶酥與巧克力不同抹醬早已塗好。啃麵包裡面不管是日式紅豆,台式肉鬆、還是西式乾酪,餡也已經塞滿等待自己在口中化開。再來,其實司康到了台灣口感也已經過改良。目前擁有3家分店、官方粉絲團人數近3萬人的「悄悄好食」創辦人Cindy告訴《食力》,「台灣顧客更在乎(口感)乾不乾,基本上更偏好濕潤一點。而且,在美國吃的司康幾乎都是直接從冰箱帶著走吃,而台灣消費者也喜歡烤過後熱著吃。」不過,回歸到台灣百花齊放的口味,創新口味雖然吸睛,但是Cindy觀察到,其實最後會一直回來買司康的常客,大多喜歡簡單口味,以原味或是伯爵茶為主,再搭配鮮奶油。雖然國外司康也有不同種,但不管是在英國,還是歐美,司康鮮少有自己的專賣店,通常都是在麵包店、咖啡廳、或是英式下午茶不起眼的安全牌。台灣司康不僅坐擁自己的專賣店,更以數十種口味現身,從可可到芋頭、酒又到茶多種組合一碟碟司康排坐在櫥窗中之壯麗,可說是台灣另一種奇景。延伸閱讀▶風靡台灣的瑞典國民麵包!暖身肉桂捲為何能大舉攻陷亞熱帶海島國家?▶世界最佳餐廳NOMA大力推廣!康普茶席捲歐美、擄獲名廚的魅力是什麼?▶台灣愛去IKEA吃飯是世界第一!但你知道年銷10億顆的IKEA肉丸為何會搭果醬嗎?參考資料▶The Right Way to Eat a Scone, According to Queen Elizabeth II▶WHAT’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AMERICAN SCONES & BRITISH SCONES.(本文獲「《食力》」授權轉載,原文刊載於此)
-
2021-05-05 養生.運動天地
為了么兒開始運動!66歲蔡明忠完賽2次東京全馬:想到完成時的美好,就能堅持到底
2019年3月初的東京台場,一年一度的東京馬拉松正式登場,氣溫雖然還有6度,但是一早就飄起細雨,體感溫度接近零度,不少人直打哆嗦。但今年的人群中,有一個台灣人熟悉的身影,也在細雨中開始熱身,他,是蔡明忠。 年逾60,還能在惡劣的風雨中全馬完賽,當然不是運氣好或天賦異稟,靠的是多年的努力,答案就在每個星期一傍晚的河堤上。 3月11日,星期一下午近6點鐘,距離東京馬跑完第8天,沒有意外地,《今周刊》記者就在河堤上遇見了蔡明忠。「每個星期一傍晚固定練跑,但大家都忙,有人出國、有時開會,只有他(指蔡明忠)是我們這群跑友中,最堅持不間斷的,幾乎很少缺席。」跑友之一、也是知名作家、編劇的侯文詠說。 這種持續不間斷地練跑,他維持了起碼七、八年,不管下雨還是酷暑,每個星期一傍晚,一下班,傍著夕陽和基隆河,他就到河堤上跑,每個月維持1百多公里的跑量,從來沒有停止。 蔡明忠,眾所周知是富邦集團大家長,大家習慣稱他為大董,事業版圖橫跨富邦金控、台灣大哥大、凱擘媒體,這幾年還跨足富邦勇士籃球、富邦悍將棒球。每年家族從富邦集團領到的股息可達上百億元,是一般人幾輩子賺不到的天文數字,他其實大可夜夜笙歌、紙醉金迷。 但此時,在河堤上的身影,一步一步、又一步,堅定、快速、穩定向前地,只是單純的一個跑者,喘氣、汗滴都與河堤上其他運動的居民沒有不同,不同的是,他幾乎從不缺席地練跑,多年,如一日。 一開始,讓蔡明忠動心起念決定運動的,是從兒子阿翰開始。阿翰是蔡明忠最小的兒子,卻是個「被祝福」的孩子,一出生就腦部發育不全,無法自理。 為了兒子的健康,老師建議讓阿翰學「爬牆」,爬牆不只是阿翰要學,一般人也能舒緩痠痛。不過,爬牆極其無趣,面對牆,持續做出爬牆的動作,一做就要30分鐘。蔡明忠一星期會有好幾個晚上,在家陪兒子一起做,每次30分鐘,一做就是好幾年。 蔡明忠對運動的堅持,讓旁人看了只有「佩服」二字,平常總愛吐槽他的太座陳藹玲,在一旁透徹地看他說,「他在運動裡鍛鍊身體,也鍛鍊心。」 就像熱愛馬拉松的日本名作家村上春樹,把多年跑步的內心對話,寫下《關於跑步,我說的其實是……》一書,在跑者圈引發共鳴一般,蔡明忠也親筆寫下自己的跑步體悟:「想要放棄時,如果想到完成時的美好,就可堅持到底。」把美好的感悟,分享給讀者。 談自我/戒菸,開啟了運動契機,那是一種毅力的培養。 你知道跑步用什麼跑?用腳跑?錯,用屁股跑。這是我學了很久才學會的。其實我真正開始跑步運動,是從殷琪的一句話開始的。 我菸抽了好久,從大學時代一直抽到40幾歲,我那時戒得很痛苦,後來殷琪(欣陸控股董事長)跟我說,「想抽菸就運動」,我說真的啊? 就這樣,我買了第一台滑步機,想抽菸就站上去,雙手握住把手,開始滑起來,覺得流汗以後非常舒服,從那之後,我才真正開始流汗地運動。之後為了兒子,我們在家爬牆,後來也學站樁、踮腳站。 後來開始跑步,是從富邦舉辦馬拉松開始。一開始說要跑3K,我就去仁愛路練跑,想說不難嘛,後來同事說3K不算跑步,至少要跑9K,才開始真正練跑,9K跑了幾次,就跑半馬了,至今已經跑了6次半馬。 當然你說運動會不會想偷懶?一定會,所以運動不要漫無目的地運動,人生也是。設定一個你自己可以挑戰的目標,然後有計畫地去執行,然後從運動中去學習,做任何事情,不到最後一刻決不放棄,如果有放棄的念頭,要想辦法去克服。 談家庭/保持健康,是對家人負責,堅持,讓我們串在一起。 去年,我第一次去東京跑馬拉松,女兒去幫我加油,加油加到她自己也有興趣,今年我太太、女兒都下去一起跑,小女兒很厲害,4小時多完賽,大女兒平常沒有練習,但也在我後面跑完。 運動其實就有這樣的功能,能把家裡成員串在一起,像我十幾年前為了兒子開始練爬牆,一開始都是全家一起,雖然孩子大了離家去讀書工作,但運動又把我們重新串在一起。 其實運動不只是一種行為或習慣,它已經成為一種生活形態(Life Style)。如果要深層一點地說,有了家庭、有了小孩,你就會愈來愈覺得,不只是工作上對同事的責任,對家人、對自己都應該要負責。 要怎麼負責?最重要的當然就是要讓自己變得更健康,再下一步才是看看事情能不能做得更好,這個運動背後的啟發,應該是一份責任心吧! 談經營/打敗別人搶來的不一定好,學會不急躁,少犯錯就是贏。 運動讓人快樂,這是早就被證明的。其實很多情緒都是從身體狀況來的,狀況不好,一定暴躁易怒;要是狀況好,覺得舒服,尤其運動完以後,流完汗排毒,自然就會快樂啊!這個當然會影響到周邊的同事,這幾年我覺得自己脾氣有變好。 而且運動可減壓,讓你比較不急躁,不急躁就少犯錯。若要回顧過去我犯的錯,哇!那是罄竹難書。例如,當年買富邦華一銀行,其實就是可以重新檢討的案例。 過去富邦集團每隔幾年就會做一個Transformation(轉型)的Deal(併購交易),有時候一兩年沒動靜,心裡就會急。現在回頭去看,我們買的價格算很高,當時是太急躁了,畢竟併購後,大陸的金融環境也變差了。 所以人生或事業的輸贏難料,眼前說輸也不一定不好,打敗別人搶來的不一定好,但因為這樣你可能下一次才知道怎麼贏,主要是要贏得千秋、贏得漂亮,事業經營我也還在學習,慢慢去體會。 ●原文刊載網址●延伸閱讀:.睡眠「老化」要溫柔察覺調整!西藏抗老名醫:不喪氣、不認老,身體就能用很久.減緩更年期老化、預防骨質疏鬆?營養師完整解答:這5種黑色食物最有效.促進體內血液循環、補養氣血!「暖心暖身養生茶」這樣喝,不只暖身,也暖你的心
-
2021-05-02 養生.聰明飲食
預防大腸癌、降低膽固醇!醫師建議多吃2種纖維
攝取膳食纖維是現代人飲食的重要課題,但根據國健署調查,台灣人九成以上每天食用的纖維量都達不到標準的25公克,以精製澱粉為主食,加上蔬果攝取量少,對健康來說是一大警訊。請重新檢視自己的三餐內容,別以為多吃纖維就像牛吃草一樣枯燥,營養師教你如何技巧性把纖維放入餐盤,輕鬆吃夠一日所需分量。膳食纖維分為水溶性與非水溶性纖維兩種,台南市立醫院副院長、同時也是胃腸科醫師許秉毅表示,水溶性纖維吸水性強,容易被腸內的細菌、酵素等分解破壞;非水溶性纖維則不易被分解,所以是糞便的主要成分。非水溶性纖維多見於蔬菜;水溶性纖維則以水果含量較多。蔬菜水果裡同時含有水溶性及非水溶性兩種纖維,一般來說,蔬菜當中非水溶性與水溶性纖維的比例大約是5:1,口感比較粗糙;水果非水溶性與水溶性纖維的比例則為3:1。但是也有不少例外,水果當中口感比較軟Q的,水溶性纖維的比例會比較高,例如木瓜的非水溶性與水溶性纖維的比例是1:2,楊桃也是1:2,而鳳梨相對粗纖維多,比例則是11:1,所以胃不好的人不適合多吃鳳梨。非水溶性纖維助排便,減少毒物刺激腸道,預防腸癌。為何需要知道兩種纖維的比例?因為它們對人體健康的幫助是不一樣的。許秉毅表示,多吃非水溶性纖維可以刺激腸胃蠕動,減少便祕發生,也就減少糞便中毒素刺激腸壁,進而引發息肉、腸癌等。他指出,食物當中有不少毒素,例如農藥、防腐劑,或是燒烤產生的毒素。腸內的壞菌也會產生毒素,糞便在腸胃道內停留愈久,愈容易發生癌症,這也就是為何腸癌容易發生在直腸與乙狀結腸的部位,因為糞便停留在這裡的時間久,毒素刺激腸壁的時間最長。水溶性纖維能吸油吸糖,控制血糖,減少心血管疾病。水溶性纖維則有四大功能,第一是能吸糖,血糖不容易升高,有利糖尿病的控制;第二是吸油,會吸附不好的膽固醇,避免沉積在血管壁,相對可以減少心血管疾病的發生;第三是吸附食物內的毒素,避免發生腸癌;第四是養好菌。許秉毅表示,腸胃道裡的好菌被稱為「免疫力訓練師」,好菌多、免疫力就好。而吸附毒素除了可避免腸癌,還能避免毒素進入血管裡循環全身,進到血管裡就可能造成血管發炎,引發心血管疾病。而壞菌產生的阿摩尼亞如果進入腦部,則可能造成肝昏迷、容易疲倦等。博田醫院國際形體醫學中心營養師徐婉玲表示,膳食纖維吸水會膨脹,尤其水溶性纖維停留在上消化道時間更久,讓人有飽足感,避免過度進食,進而預防肥胖甚至三高等慢性病。講究口感,精製加工食品、果汁多已去除纖維。安南醫院營養科組長王儷瑩營養師表示,富含水溶性纖維的食物包括燕麥糠、燕麥、洋車前子(psyllium)、大麥、豆類,以及果膠豐富的水果,如蘋果、柑橘類、香蕉等,蔬菜中則有高麗菜、蘿蔔、青豆等。而含有非水溶性纖維的主要包括小麥麩、全穀物食品如全麥麵包及糙米、豆類、果仁、蔬菜和水果 ,尤其是蔬果的皮和種子。日常飲食中,水溶性與非水溶性纖維的攝取比例應該多少?王儷瑩表示,並沒有特別的比例,只是要多吃一些。但是現代人吃很多精製的加工食品,其中因為非水溶性纖維粗澀的口感不佳,加工過程多已去除,很多人喝果汁也習慣去除果渣,當然纖維量就會不夠。正餐沒吃到蔬果,可補充車前子、奇亞籽等纖維粉。日常飲食中,哪些是屬於「高纖食物」?徐婉玲說,100公克的食物中,只要有2公克的膳食纖維就是高纖食物。天天五蔬果只是攝取膳食纖維的基本款,女性最好增加攝取到七樣蔬果,男性九樣,且蔬菜要多於水果。萬一正餐沒能吃到蔬果,建議補充含車前子、奇亞籽成分的纖維粉,早餐改為全麥土司,或到超商買些生菜沙拉或青菜棒。徐婉玲說,有些人基於健康會把地瓜當主食,她建議地瓜最好洗淨帶皮吃,才吃得到纖維質。
-
2021-05-02 名人.吳佳璇
吳佳璇/從同理心出發的安全文化
2021年4月2日上午9點28分47秒,台鐵408次太魯閣號列車,滿載著492名乘客,沿北迴鐵路南下,一出仁和隧道,便迎面撞上掉落在清水隧道前的工程車。前三節擠進隧道的車廂不僅出軌,且嚴重變形,造成司機員與助理司機員雙雙殉職,以及47名乘客死亡,216人輕重傷,是台鐵近70年傷亡最慘重的事故。無獨有偶,兩年多前的普悠瑪號,才在行經宜蘭線新馬站前彎道超速出軌,造成18死215傷的慘劇。而這兩件重大鐵道交通事故,均因新聞媒體傳播,使災難現場與傷亡者痛苦,鉅細靡遺且反覆呈現在國人面前。很多民眾不忍卒睹,甚至引發精神焦躁不安,雖試著關上電視、離開網路,不被災難訊息淹沒,心裡卻不斷自問,自己到底怎麼了?這就是名嘴們開口閉口的創傷壓力症候群嗎?我可以為自己、為受難者做些什麼呢?不僅是人類,許多哺乳類動物都能「感同身受」。神經心理學家發現,當你「看到」一隻手被針戳時,不僅大腦皮質相對應的感覺區域活化,甚至連掌管動作的運動皮質也跟著下指令,手便不知不覺縮了回來。除了情感共振,人們還能換位思考,理解別人痛苦的原因,甚至從對方的觀點看事情,大腦這一連串複雜的活動,統稱為同理心。令人寬慰的是,很多人雖因觀看傳媒,一時出現身心反應,真正變成創傷後壓力症候群的人很少,甚至親身暴露在現場的人(包括受災者、救援者、志工與其他人員)也不多。不過,基於生物趨吉避凶本能,當情緒受到感染,當事人也可能過度聚焦於解除自己的痛苦,反而無視他人的苦難;換言之,若能保持一段超然距離,同理心才能引起實際有效的行動,發生利他作用,這也是每位助人工作者,甚至宗教人士需要不斷練習的功課。不僅是專業助人者,許多受害者,也因相同的心理機轉,對預防不幸再度發生,做出重大貢獻。例如安全舒適快捷、素來令國人稱羨的日本鐵道,也是建立在針對事故不斷改進的斑斑血跡上。2005年4月25日,一輛西日本旅客鐵道(JR西日本)福知山線快速列車,超速過彎脫軌,撞上一旁的大樓,造成連同司機員107死562傷的悲劇。在一片究責聲中,檢方起訴了多位公司高層。雖然最後無法定罪,可遺族中有一位叫做淺野彌三一的男士,在事故中失去了妻子與妹妹,次女亦受重創,卻因認定自己有「遺族的社會責任」,以鍥而不捨的精神追求真相。他在嘴上說著賠罪、卻壓根兒不認為自己有錯的JR西日本總部中,耐心尋找能夠對話的人,展開13年的漫長奮鬥,不但敲開宛如鐵板一塊的大手企業之門,甚至在犯錯是人性的前提下,改變了嚴酷的駕駛勤務教育制度,以及鐵路公司的內控管理文化。淺野與有志一同的鐵道人,放下對立心態,一同為安全展開不同的奮鬥,他們甚至覺悟,因為沒有「絕對的」安全,這將是一段沒有終點,只能不斷努力的旅程。同樣宿命,不只是台鐵人,也存在每個台灣人心中。除了捐款,我們真的可以做更多。【延伸閱讀】《軌道》松本創著╱黃耀進譯(游擊文化,2020)《行為》羅伯‧薩波斯基著╱吳芠譯(八旗文化,2019)
-
2021-05-02 養生.聰明飲食
圖表/一張圖看懂 高纖食物在這裡
攝取膳食纖維是現代人飲食的重要課題,但根據國健署調查,台灣人九成以上每天食用的纖維量都達不到標準的25公克,以精製澱粉為主食,加上蔬果攝取量少,對健康來說是一大警訊。請重新檢視自己的三餐內容,別以為多吃纖維就像牛吃草一樣枯燥,營養師教你如何技巧性把纖維放入餐盤,輕鬆吃夠一日所需分量。膳食纖維分為水溶性與非水溶性纖維兩種,富含水溶性纖維的食物包括燕麥糠、燕麥、洋車前子(psyllium)、大麥、豆類,以及果膠豐富的水果,如蘋果、柑橘類、香蕉等,蔬菜中則有高麗菜、蘿蔔、青豆等。而含有非水溶性纖維的主要包括小麥麩、全穀物食品如全麥麵包及糙米、豆類、果仁、蔬菜和水果 ,尤其是蔬果的皮和種子。
-
2021-04-26 名人.精華區
李淑貞/智慧樂齡 照護創新 國家隊嘉惠國人 進攻全球
台灣在2018年邁入「高齡社會」,將在2025年進入「超高齡社會」。隨著老年人口快速成長,失能及失智人口大幅增加,根據統計,台灣失能、失智長輩逾六成由家人照顧,更有三分之一是「老老照顧」,為減輕照顧負擔,輔具是照顧的好幫手,可讓生活更安全與便利。藉平台整合 提供一條龍服務輔具存在於我們日常生活中每一處,例如拐杖、輪椅、助行器、矯正鞋墊、電動床、沐浴椅等。對於身心障礙者及高齡者而言,輔具不可或缺,藉由輔具的使用,可以提升其生活自立性及生活品質。因應台灣人口老化,讓國人生活照顧更輕鬆,輔具產業是一項政策產業,「台灣智慧樂齡照護創新科技產業大聯盟」因此將成立,組成「台灣智慧樂齡長照國家隊」,以「智慧樂齡、照護創新」為目標,精準對應民眾的需求,將輔導廠商開發更多輔具新產品,協助產品符合安全法規、取得認證、定價、銷售等,且與政策需求搭配,經由縱向與橫向整合,藉此平台可提供完整的一條龍服務模式。輔具須深植轉型 開發新產品台灣是輔具王國,代工能力強,製造產品優良,近20年輔具產業發展已臻成熟,必須轉型與深植,開發更多新產品。目前輔具產業結合國內ICT及科技產業資源優勢,已研發了智能型輔具技術、提升高科技居家照護系統,加上專業復健復能人才養成,透過跨域整合,能促進產業升級,可望將台灣打造成世界輔具智能研發新樞紐。透過「台灣智慧樂齡照護創新科技產業大聯盟」來建立「台灣智慧樂齡長照國家隊」,由陽明交通大學ICF暨輔助科技研究中心、台灣輔具產業發展協會、醫療器材商業同業公會全國聯合會、台灣高齡產業創新發展協會、台灣銀髮產業協會、工研院、金工中心等15個單位組成。輔具展亮點 長照12大哉問 去年台灣輔具暨長照大展,展期4天逾12萬人次參與,顯示出民眾對輔具的重視及龐大的市場潛在商機。今年「台灣輔具暨長期照護大展(ATLife)」於5月6日至9日舉行,集結220家國內外知名品牌、超過550個攤位,共同展示逾兩千款輔具及長期照護的最新設備與智慧科技,讓世界看見台灣輔具及長照產業的堅強實力。這是一場「解決生活問題的大展」,展場最大特點是全球首創發行「樂齡與長照12大哉問」,是輔具需求者必備收藏的全產品型錄,涵蓋全方位生活,貼近民眾需求,精準解決長期照護問題。每年輔具展都有復健復能專業人員參與,由專業人員友善協助及諮詢,讓需求者盡情享受輔具體驗,為全球獨創會展模式。智慧照護新觀念 分享新趨勢三大特色主題館及重點專區,將完整展示輔具新科技的整合、智慧照護新觀念的運用及樂齡新趨勢的分享,讓民眾參觀可以解決所有日常生活大小問題。●「ATLife台灣輔具暨長期照護大展」於5月6日至9日在於南港展覽館舉行,歡迎前往參觀。
-
2021-04-25 養生.人生智慧
40年當鋪老闆的體悟!秦嗣林:真正貧窮的人生,是賺到錢卻失去家人的愛
編按:人生在世,怎麼樣才能幸福?大千典精品執行長秦嗣林,經營當鋪超過40年,看遍各種有錢的人、缺錢的人,以及為錢所苦的人。當鋪客人的故事,教會他人生的道理:生命中真正重要的財富,是錢所買不到的。大千典精品執行長秦嗣林的當鋪裡,有許多閃閃發亮的寶物。小巧的花型鑽戒,曾是愛情的見證;老派的鐵力士手錶,蘊含了父親對孩子的心意;晶瑩剔透的琉璃刀,則來自某個大老闆跑路前的珍藏……。寶石切面如鏡子,映照出人性的愛恨嗔癡。62歲的秦嗣林,可能是台灣最有名的當鋪老闆。17歲那年,父親的營建生意失敗,他輟學到當鋪當學徒。從零開始,一手打造出屬於自己的當鋪天下。近年來更常上電視節目,為民眾鑑定寶物真偽。40多年的時間,他見證了台灣經濟起飛,也從為錢奔走的人們身上看盡人生百態。典當,是一門歷史悠久的生意。隨著時代演進,台灣人的生活愈來愈富裕,當鋪卻始終屹立不搖。在秦嗣林的客戶中,更有不少人一生為錢所苦,從年輕跑當鋪到老。為什麼客人借了錢,生活問題卻沒解決?秦嗣林露出了一抹意味深長的笑容,「缺錢是一輩子的事呀。」當鋪裡的人生觀察 再多錢也補不了人心的缺口位於台北行天宮附近的大千典精品吉林店,是秦嗣林的「起家鋪」,客人大部分是來往多年的市井小民。老客人家中有事,總習慣往他的店裡跑。「有人一條項鍊當了40年,少女都變阿桑了。」他感歎地說。出於關懷,秦嗣林也會詢問這些常客缺錢的理由,得到的答案不外乎:「被親戚騙」、「另一半、小孩生意失敗」。年紀再長一點,理由則變成:「孫子出事、需要用錢」。即使旁人再怎麼苦勸,當事人仍難以看破。「他們很像善男信女,每個月固定來送錢給我。」秦嗣林半開玩笑地說。秦嗣林觀察,一生缺錢的人,心中多半有缺口──對某種欲望的執著。有人是貪,為了賺更多錢而上了有心人的當;有人是不甘,眼見事業快要倒閉,卻仍想借錢再賭一把。也有人一頭栽進感情,被愛蒙蔽了雙眼。他曾見過一位工程師,明明收入不錯,卻要典當名錶。只因熱戀中的女友以家人發生意外為由,前後向他借了700、800萬。在所有上當鋪的人當中,最執迷不悔的,當屬為人父母者。秦嗣林看過許多富二代,揮霍雙親的大筆財富,卻絲毫不懂珍惜,甚至因為有錢而走上歪路。他曾遇過一位年輕人,拿著要價不菲的女用首飾到店裡典當。事後才知道,這位年輕人的父親是貿易業的大老闆,平常喜歡買跑車炫富,還常開派對、花大錢買禮物追求女生。等到付不出錢,才向心軟的媽媽求助。這樣的傻爸爸、傻媽媽,在當鋪裡一點也不罕見。不少老客人常向秦嗣林叨念「我命不好」。但勸他們放手別管小孩,客人又頑固地堅持「不行啦!」當事人不願清醒,外人當然無計可施。該怎麼擺脫為錢所苦的輪迴?秦嗣林比喻,錢就像商品庫存,需要分門別類管理。在他心中的「錢倉」,有許多櫃子,上頭寫了親朋好友的名字。例如,點頭之交的抽屜有2萬,女兒的抽屜則是200萬。在額度內的錢,他會盡量借,沒還也無妨,但借完就沒了。即使親如父女,也不應再有金錢糾葛。喜歡不一定要擁有 欲望低才會快樂多開設當鋪40年,秦嗣林經手過形形色色的物品。早期民生物資缺乏的年代,棉被、衣服,都能換錢。相機、電視等家電也曾是常見的抵押品。事過境遷,這些物品儘管用途不變,市價卻早就不復以往。許多人喜歡拿收藏品問秦嗣林,「這值多少錢?我有沒有花冤枉錢?」看過太多人為了投資被騙錢,他建議,一件東西值不值得買,自己認定的價值遠比市場決定的價格重要。他舉例,近年來茶餅的價格被炒作,陳年茶餅可以喊價上千萬元。然而,古人製作茶餅,主因是往日交通不便,茶葉曬乾、壓製過,香氣才不容易變質。今日製茶技術進步,隨時隨地都能喝到新鮮的好茶,何必花大錢瘋搶茶餅?他強調,擁有一件物品,開心最重要。買得到很好,買不到欣賞就好。熱愛水上活動的他,也曾和船隊的朋友合買過一艘名貴的戰鬥型帆船戰艦。沒想到看來氣派的戰艦,其實相當不易保養。冬天時船底會長貝類,夏天船身被太陽曝曬會損壞,苦撐幾年後,他提議把船賣掉,大家都鬆了一口氣。「全世界大概只有萬分之一的物質你能擁有,大部分東西都是你沒能力擁有的。」秦嗣林說。當鋪裡有頂級的名錶、鑽石、珠寶,他卻穿著普通的襯衫,身上沒有任何首飾。全身上下最值錢的行頭,是女兒送的萬寶龍鋼筆。一輩子與金錢為伍,他深知人必須和自己的欲望和平共處。「欲望低,快樂多。欲望多,你就永遠活在壓力下。」秦嗣林說。欲望升級,往往只會讓煩惱跟著紛沓而來:有了一輛超跑還想要第二部,有了限量款的皮包還要特製款……。「人只要有飯吃、有衣服穿,還需要什麼呢?」他反問。中年危機後自省 :沒有家人的愛,就是最貧窮的人看淡金錢,是秦嗣林經商多年後的自省。年輕時一窮二白,他一心想賺錢翻身。曾有10年的時間,當鋪24小時營業,鐵門終年沒有拉下的一天。他白天上班,晚上應酬,連睡覺都在當鋪內解決。財富累積的速度愈來愈快,中年過後,他不只財富不虞匱乏,還擁有名車、豪宅等奢侈品。然而,有錢和幸福無法畫上等號。55歲那年,他突然感到一陣空虛。打拚了大半輩子,現在的他可以輕易吃美食、搭遊輪、住在寬敞的大房子,心中卻沒有任何的興奮感。他自問,「難道我有錢就比較開心嗎?沒有。」「我失去的東西,錢永遠買不回來。」秦嗣林說。在商場打滾久了,心態難免變得功利,習慣以錢衡量事物的價值。例如,女兒生日和重要的應酬撞期,以前的他會毫不猶豫地選後者。反正,「生日明天也可以過,幹嘛計較?」就這樣一日拖過一日,等到他終於有空,家人早就失去了興致。然而,親情不同於金錢,必須在漫長的歲月中一點一滴的累積,沒有一夕致富的捷徑。秦嗣林感歎地說,他近年終於有了時間,想和孩子聊天,卻常常不知該怎麼開口。他曾問孩子:「你們怎麼不理我?怎麼不跟我講話?」孩子們只回覆:「以前你有跟我們講過話嗎?」他直言,「沒有家人的愛,就是最貧窮的人。」年過半百,他體悟到榮譽、名利都是過眼雲煙,唯有親情才是此生留得下的財富。他開始努力修復和3個孩子的感情,即使過去的遺憾已無法彌補,仍希望盡可能在孩子心中多留下一點溫暖。此生最大的財富是太太 感謝上天給予的美好我們問起秦嗣林,如今他最珍視的財富是什麼?「我太太。」他毫不猶豫地回答。秦嗣林和太太結婚37年,婚後和爸媽同住的日子也長達30年。秦爸爸個性相當大男人,對媳婦有不少意見。太太不只要打點公婆的生活起居,還不能和男主人一起上桌吃飯。秦嗣林也自承,他年輕時脾氣不好,又常在外風花雪月,著實讓太太受了不少委屈。然而,多年以來,太太從未對公婆有任何一句抱怨。秦嗣林回憶,太太不管再怎麼辛苦,總是任勞任怨地照顧父母,直到老人家過世為止。秦爸爸、秦媽媽晚年都非常感謝媳婦的孝順。「爸媽走了,我才發現太太是一個非常棒的人,我很感激。」這幾年,他開始會送太太禮物。以往舉凡太太生日、結婚紀念日,他一概不記得。常常是岳父提醒,「今天我女兒生日。」他才驚覺自己沒做任何準備。現在,他會提前在行事曆上標註,請秘書事前買好太太喜歡的花。儘管太太從不開口,他也會主動留心漂亮的鑽石、寶石,送給另一半當禮物。「現在開始,我要做太太的『寵物』。不只是聽她的話,還要做讓她開心的事、帶她到處走、到處玩。」秦嗣林感性地說,太太對他的付出與愛,是自己此生最大的虧欠。但有餘生,只希望能盡力償還,和太太相守到白頭。夫妻一場,不留遺憾。身為佛教徒的他,時常雙手合十。這個姿勢並非祈求,而是感謝。這些年來他看遍各種客戶,有錢或缺錢,大家都在人生路上徬徨掙扎。其實,生命中真正閃亮的寶物,花再多錢也買不到。有幸擁有的美好,不是個人造化,是上天的祝福。因此,「人生只能感恩,一再地感恩。」他說。原文:40年當鋪老闆的體悟!秦嗣林:真正貧窮的人生,是賺到錢卻失去家人的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