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6-14 失智.長期照護
搜尋
口腔衰弱
共找到
5
筆 文章
-
-
2021-10-31 養生.聰明飲食
為何家中長輩突然胃口差、不愛吃飯? 專家揪「愈老吃愈少真相」
老人厭食症是指晚年食慾下降和或食物攝取減少,是導致銀髮族營養不良和不健康狀況的主因,許多銀髮族都有不同程度的厭食現象。董氏基金會食品營養中心引述日本國立長壽醫療研究中心於2018年發表於《惡病質、肌少症和肌肉》期刊的研究,發現有老人厭食症的人,未來衰弱的機率比沒有的人高出2.5倍,失能的風險也顯著增加40%;顯示銀髮族一旦開始有厭食現象,未來有更高的比例會衰弱甚至失能。老人厭食症 與3因素有關董氏基金會食品營養中心許惠玉主任說明,老人厭食症是導致營養不均衡的原因之一,隨著年齡增長,老人厭食症在國人晚年發生率高,可能原因如下:1. 生理性‧口腔衰弱:包含咀嚼吞嚥功能下降、牙齒數量及功能下降、假牙不合 。‧嗅覺、味覺下降:味蕾數量減少、不敏銳 。‧消化能力下降:胃酸分泌、胃血流量減少,胃腸蠕動慢,胃排空時間延遲,使餐後飽足感持續,影響下一餐的食慾。2.社會性獨居、缺乏互動 運動、活動變少。3. 病理性‧相關急慢性疾病:如腸胃道疾病、甲狀腺機能亢進、慢性感染及發炎、憂鬱症等。‧用藥:藥物副作用、交互作用等,導致吸收不良、腸胃不適及食慾不振,而影響食慾和進食。分辨是否有老人厭食症 進食狀況、體重是警訊許惠玉進一步說明,要分辨長輩是否有老人厭食症,除了觀察進食狀況外,非計畫性的體重降低也是重要警訊。依據2019年澳洲多倫斯大學發表於《臨床營養與代謝照護的最新觀點》期刊的文獻,針對老人厭食,預防比治療更重要也更有效;因一旦銀髮族因為進食量變少而導致體重顯著下降,就算後續有積極的營養介入和治療,改善的效果也有限。長期喝流質食物 恐加速退化功能銀髮族一旦出現咀嚼吞嚥功能下降的情況,在飲食上常會避免一些比較難咬的食物,如生鮮蔬菜水果、煮太老的肉類、太乾的麵包等,進而傾向選擇較軟、易咀嚼的食物。但通常這些食物的醣類及脂肪量也比較高,蛋白質和纖維也較易不足,這樣的飲食改變也因此會增加特定併發症的風險,如代謝症候群及心血管疾病等。許惠玉提醒,有些家人因為擔心長輩嗆咳,而讓其長期灌食或是只喝流質食物,這將使得長輩的咀嚼吞嚥能力加速退化,造成惡性循環。延伸閱讀: ·「老老照顧」悲劇頻傳!有誰能幫忙? 精神科醫籲做3事紓解情緒 ·年紀大粗茶淡飯才健康? 錯誤觀念!太清淡反而容易營養不良
-
2021-10-22 該看哪科.牙科
銀髮族靠口腔運動增強咀嚼吞嚥功能 吃得好又能防失智
長者常因「咬不動,吞不下,口乾口水少」食慾不佳,久而久之造成營養不良,影響健康。牙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推出「益口銅身操」運動,長者跟著做,讓臉部肌肉群定期運動及按摩唾液腺,不僅可訓練咀嚼吞嚥能力,還可促進唾液腺分泌,預防口腔衰弱和降低失智發生機率。基隆市牙醫師公會口腔衛生推廣委員會主委林建宏說,老年失智與口腔咀嚼能力下降有關,原因除了常見的蛀牙、牙周病和缺牙,咀嚼吞嚥功能障礙是常被忽略的因素。林建宏表示,長者若因吞嚥功能下降造成吞嚥障礙,吃東西就容易發生誤嚥、誤吞、嗆咳,嚴重的話甚至會吸入氣管,造成吸入性肺炎。提高咀嚼吞嚥功能,首先要治療牙齒疾病及咬合功能重建,包括齲齒填補、牙周疾病治療、缺牙區假牙製作,接著再藉由口腔運動增強相關肌肉功能和協調能力。牙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結合牙醫師、物理治療師、職能治療師、語言治療師、社工師和體適能教練跨領域合作,去年推出新版健口操「益口銅身操」運動,設計開門見喜、屏氣凝神、仰天長嘯、面面俱到、一鼓作氣、頷首稱是、意猶未竟、聲聲不息不同動作,讓民眾學習訓練咀嚼吞嚥能力,促進唾液腺分泌。林建宏說,身體要健康就要運動,口腔也是。長者除了良好刷牙習慣、定期口腔檢查,也可上YouTube網站搜尋益口銅身操,學會後每天做2到3次,有助不只吃得好,活得健康,還能預防失智,達到活躍老化目標。
-
2021-10-17 新聞.長期照護
你有「口腔衰弱」嗎? 日本專家:8個問題立即自我檢視
日本兩年前把「口腔機能低下症」列入健保給付的診斷碼,「口腔衰老」是日本長者耳熟能詳的概念。日本也推廣長者用八個項目檢視自身風險,有風險者只要看牙醫,就能連結包復健、耳鼻喉、營養、心理等專業介入,及早遠離口腔衰弱導致上升兩倍的死亡風險。北醫大口腔醫學院院長鄭信忠表示,北醫附醫最快明年1月創設全台醫院第一個口腔健康管理科,將日本服務模式引進台灣。北醫大口腔醫學院今邀請日本廣島大學口腔保健疫學科教授、口腔衰老症專家内藤真理子,分享日本經驗,機會難得,吸引上千名醫療專業人員報名聆聽。內藤表示,「口腔衰老」反映出身體、社會、心理等各層面的虛弱狀態,是介於健康和需要照顧之間的「可逆的中間期」,透過及早辨識、跨職類的介入,可以遏止惡化甚至逆轉衰弱。内藤指出,可簡單透過八個問題進行篩檢,及早辨識口腔衰老的風險。硬的食物比半年前更難吃?。喝茶或喝湯容易嗆到?有裝假牙?以上三題答案若為「是」,每題得兩分。常感覺口乾舌燥?和半年前比,比較少外出?以上兩題若答案為「是」,每題得一分。可以咀嚼像醃蘿蔔一樣堅硬的食物?一天會刷兩次牙?一年會看牙醫一次以上?以上三題如果答案為「否」,每題得一分。總得分在0到2分者屬於口腔衰老風險低,得3分者則是可能有風險,得四分以上則口腔衰弱風險高。相較於沒有口腔衰弱的人,口腔衰弱者全身性衰弱的風險是2.4倍、肌少症風險是2.1倍、需要照顧的風險是2.4倍,全死亡風險是2倍。北醫大口腔衛生學系系主任周幸華表示,根據國健署統計,台灣65歲以上長者平均每10人就有1人患有輕度以上吞嚥障礙。口腔肌肉群及吞嚥肌肉群也會衰老,一般平均40歲以後會開始退化。警訊包括經常感到口渴,飲食容易噎到、嗆到,用餐時飯菜掉滿桌,口臭變嚴重,甚至口齒不清而減少社交活動等。透過上述八個項目檢核,如果發現自己或家人可能有口腔衰弱風險,周幸華建議,第一步先去看牙醫,檢查是否有蛀牙或牙周病需要治療。如果沒有牙齒或牙周的問題,那有可能就是肌肉力量的問題,可去看復健科,接受比較詳細的評估和訓練。網路上可搜尋到很多「健口操」影片,每天做,也可訓練舌頭、口部的肌肉,如果發現做不到,也要趕快就醫。北醫大口腔醫學院院長鄭信忠表示,隨著台灣走向高齡化,需要更多口腔衛生專業人才,北醫大有全台唯二「擴增實境(AR)及虛擬實境(VR)」教室,假人頭可模擬健康長者、半癱長者、全癱長者,學習者可透過導航同時看到口腔內部,也可用於精確評量學習效果。北醫將成立訓練中心,幫助口腔衛生系學生、牙醫系學生、照服員等專業人員學習,並取得口腔衛生專業能力的認證。
-
2020-08-01 新聞.健康知識+
如何改善「吞嚥困難」?慎防吸入性肺炎試試這2個動作
前總統李登輝今年2月因喝牛奶嗆咳導致吸入性肺炎住院,於7月30日病逝。其實這就是長照醫學常見的「吞嚥困難」問題。一般會產生吞嚥困難的人,以年紀較大者、口腔肌少症及口腔衰弱症候群者居多,其他如中風、巴金森氏症、外傷後運動神經元受傷的患者也不少。根據統計,國內因吞嚥困難需要鼻胃管灌食的病患約30萬人,隨著超高齡社會的到來,未來一定會出現更多吞嚥困難的病例。常見產生吞嚥困難的原因,除了神經系統受損外,最常見的是負責吞嚥的相關肌肉群功能障礙所引起,包括咽喉肌群、上食道括約肌及咀嚼肌群等。吞嚥困難症狀,除了明顯的吞嚥動作遲緩外,初期會出現流口水、高頻率嗆咳、口腔後殘存食物增加及用餐時間增加等症狀。臨床的診斷,除了傳統的吞嚥功能檢測外,現在有電子螢光吞嚥攝影及電子鼻咽內視鏡檢查,特別是在失智者作鑑定時,可以正確的排除偽陰性的誤診率。隨著年紀的增加,吞嚥障礙的比率一定會大幅的成長,因為吞嚥障礙所引起的吸入性肺炎,更是許多長者的夢魘,甚至因嗆咳導致窒息而猝死者也是常見的案例。對於如何預防及治療,都是長照醫學的一大課題。治療的團隊,除了耳鼻喉科醫師外,尚包括口腔外科醫師、復健科醫師及語言治療師等具專業長照專科的醫療人員。早期的預防是防治的王道,平常可以多做改善口腔肌少症的健口操及口頸部的按摩運動,其他如藉著食物含水量的調整也是改善吞嚥困難的方案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