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0-09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搜尋
口罩
共找到
3062
筆 文章
-
-
2021-10-09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國慶連假高鐵違規站、景點人潮 陳時中:整體情勢樂觀
國慶連假首日自由座沒開放,但有民眾發現台灣高鐵車廂上仍有發現有人站著搭乘。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指出,現在沒有開放自由座,有可能有過站等情形屬於個案,會請高鐵妥善處理。然而各大景點多人出遊人潮聚集,憂疫情捲土重來。陳時中說,我們仍需要提高警覺,但整體情勢變化還是保持樂觀,以前的本土個案相較多,但從中秋節連假至今沒有新的疫情發生,希望大家口罩戴好,疫情穩定機會高。外界關心本土零確診連十日破功,新增一名本土女童確診。他指出,該名女童Ct值38,處於陰陰陽陽症狀,其他家屬報告剛出爐皆為陰性,看起來是舊案,列為本土個案,尚未找到感染源,但對社區影響很低。另外該名小孩僅一歲,目前沒有到幼兒園或托嬰中心也無保母,單純在家中的女童發現感染。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指出,針對該名染疫女童有匡列的三名家人中,其IgM陰性、IgG陽性,研判這四人感染較久,另有一名家人仍在採檢當中,研判跟之前本土疫情升溫後所殘留的舊案,但對社區影響小,另外三名血清陽性的家人中,有一名曾接種過一劑新冠疫苗。
-
2021-10-09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何時能全面解禁? 醫揭「擴大開放」關鍵:比拚疫苗覆蓋重要
國內本土疫情趨緩,防疫措施逐步放寬,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日前提到,若全國疫苗覆蓋率達到七成以上,可望調整降級,不少民眾也盼望能早日迎來「口罩解禁」。對此,前台大感染科醫師林氏璧提醒,除了拚疫苗覆蓋之外,他認為「確認乾淨的程度」反而更重要,若本土能維持28天加零,就可考慮擴大開放。針對台灣防堵疫情狀況,林氏璧透過臉書發文表示,目前台灣社區的病毒已經「清得滿乾淨」,但還是得為防堵Delta超前部屬。然而,以國外情形來看,若僅達到第一劑疫苗覆蓋率七成,恐怕只能有效防堵Alpha變異株,對Delta變異株則遠遠不夠,他估計要有效防堵Delta,至少得達到完成兩劑人口的接種涵蓋率有8、9成。林氏璧指出,如果台灣可以一路守到疫苗打到理想狀態,屆時的最後考題就是「開放邊境管制」,他建議應針對疫情控制較好的國家開放免隔離、相對穩定的國家隔離5至7天等,雖然到時候應仍會維持進行篩檢、戴口罩、疫調等作法,但那時候台灣需要已經準備好「放手不怕讓病毒進來」。至於國內開放的速度,林氏璧認為,其實「確認乾淨的程度」比疫苗覆蓋率多少還更重要,如果本土能維持零確診超過兩個潛伏期28天,他認為就可以做更大幅度的開放;不過,對於許多民眾期盼的口罩解禁,他則呼籲「只要是身旁有人的狀況,口罩還是別拿下來」。另外,林氏璧文末也呼籲,秋冬恐有新一波流行,重症高風險族群盡快把第二劑打好,比一劑衝到七成還更重要。
-
2021-10-08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高鐵開自由座禁站票執行難 指揮中心:暫不討論
疫情指揮中心昨天邀集相關單位討論高鐵自由座開放但禁止站票事宜,因高鐵反映執行面有困難,加上部分預售票已賣出,故暫不討論,將待疫苗涵蓋率提高再提報討論。國內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疫情趨緩,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日前研議高鐵開放自由座、但不開放站票事宜,指揮中心昨天邀集、交通部與台灣高鐵公司進行跨部會協調。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今天在疫情記者會上表示,高鐵公司確實做了盤點,但陳述執行面困難,如旅客上了列車已經站著,有時不易請旅客移動到座位上,若開放玄關站立,對於人潮疏導不見得能有效管理;另搭乘自由座的旅客,可能在月台較擁擠,對防疫造成另一種壓力。此外,因高鐵訂票系統可開放29天內預售票,羅一鈞表示,因部分的預售票已售出,要修改自由座規定,必須有1個月準備時間。羅一鈞說,基於上述考量,指揮中心暫不討論高鐵開放自由座但禁止站票的事宜,將等疫情趨穩,且疫苗接種率提高,請高鐵公司重新規畫適合的自由座防疫措施,再提報到指揮中心討論。媒體提問,台中北屯區某國小遭家長投訴,教師同意學生不戴口罩上瑜伽課,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說,會請地方衛生局與教育局了解,請學校遵守教育部指引,待了解狀況後再看如何處置。媒體並提問,疫苗接種人口涵蓋率達到何種狀況可望降級,指揮中心副指揮官陳宗彥說,10月底疫苗涵蓋率達7成是目標,若到貨時程順利,一定會往目標達成。至於是否降級、進一步放寬口罩措施,陳宗彥說,會考量疫苗涵蓋率與國內疫情發展,同時考慮周邊國家疫情狀況等因素來綜合考量、審慎評估。
-
2021-10-08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通勤族再等1個月 高鐵自由座站票指揮中心改口「不開放」
國內疫苗覆蓋率提升,各行各業要求放寬、民眾盼能脫下口罩活動。日前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高鐵恢復自由座有望,將請政院、交通部及高鐵討論落實可能性後,公布開放時間,然而今日政策急轉彎,指揮中心宣布「執行有困難,需要再緩緩」。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指出,確實指揮中心邀請交通部、高鐵進行進行跨部會時,高鐵表示有執行面上的困難,例如旅客在列車中站立,將使民眾到座位的路程不易,若開放站票,玄關走道等處也無法有效疏導人潮,另外自由座及站票需求也會使月台擁擠,對防疫產生壓力。目前指揮中心尚未公布高鐵恢復自由座及站票的時間,他表示,像是高鐵的售票預約系統可在28日前進行預約,如果要修改已販售出的12節車廂位置,至少也要一個月時間調整,研議未來待疫情穩定,且民眾接種率提升,會規畫防疫管理措施,但目前開放自由座及站票就不列入討論。台中市北屯國小更有班級脫口罩上瑜珈課近20分鐘,有民眾表示,「學校老師打疫苗,但孩子上課仍有感染風險。」對此指揮中心是否開罰,發言人莊人祥表示,會請衛生局及教育局前往了解,但希望學校可以遵守指引進行,待了解後再看後續如何處置。
-
2021-10-08 新聞.活動快訊
方法對就學得會 熟齡數位力必知的5個網頁小圖示
「這個月的每周二晚上,我都要線上上課,你們記得吃完晚餐再回來。」67歲的趙阿姨疫情前,除了Line之外對學習其他數位工具都興趣缺缺,但5月疫情爆發後,為了參加線上讀經班,趙太太請孩子教她操作Google Meet。操作順手後,趙阿姨感受到虛擬教室的便利性,她說:「雖然我還是喜歡實體教室,但有時候晚上體力不足時,線上教室能讓我輕鬆參加,不像之前只能缺席。」疫情激發求知慾 高年級數位力大增像趙阿姨這樣的「高齡數位新鮮人」在疫情後越來越多。根據東方線上調查顯示,後疫情時代,50至59歲消費者,有51%自評整體科技能力進階了,也有30%消費者自認手機上網、資料查詢、註冊登入、綁定信用卡、網路交易等行為都比過去進步。專教熟齡族手機教學課程團隊「智樂活─樂齡活動社群」,講師畢偉功及陳麟也從學員回饋中觀察,這波疫情讓很多長輩意識到,學習數位工具已經不是「增能」,而是「生活必備技能」。陳麟舉例說:「疫情剛爆發時,我們很多學員害怕出門排口罩,但不買又不行,那陣子大家熱烈在群組上問,能不能教他們用口罩預約平台。」畢偉功說,這些學員不是家裡沒人幫他們處理,但嚴峻疫情增加了危機意識,而且在家時間變長,使得長輩更願意動腦嘗試以前沒想過、或不敢操作的功能,不再被動等待家人有空幫忙處理。總是搞不懂 熟齡族學數位的卡關眉角「智樂活─樂齡活動社群」成立4年多來,已經面對面教導超過3萬名長輩數位課程,團隊對高齡數位新鮮人痛點相當了解。畢偉功指出「生理老化導致操作不順」及「無法理解網路圖示的意義」,是他們最容易卡關的兩大原因。畢偉功指出,像老花眼、手會抖,會讓不少長輩們看不清楚螢幕上的字,或點不到想點的按鈕。他解釋:「有些手機網頁的字跟按鈕都不夠大,這對年紀較長、手微抖的長輩來說,不但看不清楚,經常是想按左邊,結果一直按到右邊;或是底色與文字顏色設計太相近,在相對退化視力看來,就是一大塊色塊而己,無法看清楚寫了什麼字。」而「無法理解網路圖示的意義」則是熟齡族另一道關卡。陳麟以「下拉式選單」為例,像看到欄目旁小小的三角形,很多人可直覺知道是點擊看更多選單,但熟齡長輩沒有這種直覺聯想,就會不知道怎麼辦。智樂活團隊表示,熟齡族並非能力不足,只是需要長一點的學習曲線。陳麟認為尤其對3、4年級的人來說,網路的非線性邏輯是他們年長後才開始學,要完全理解當然吃力,但並非學不會。像是,有些學員會把操作圖示及過程,拆解成一個個步驟做成流程圖小卡,忘記步驟就拿出來看,不少人多做幾次後,不管是點外送、查公車、修照片都很上手。最懂熟齡族的橘世代與「智樂活─樂齡活動社群」攜手,推出專屬熟齡族「不出門的數位生活課 : 訂餐.買菜.手機爆滿不求人」課程,針對疫情下的生活情境,用易懂的教學語言,學會用手機外送平台訂餐、買日用品;整理手機裡爆滿的照片;以及學會如何照片修圖等。數位新鮮人必知網頁小圖示單堂課程 888元 (價值1,888元)三堂套票1,588元(價值3,888元)✔ 【不出門的數位生活課】線上課    三擇一/三堂套票 ✔150篇退休理財「理財攻略」✔100篇居家運動「健身攻略」✔1年份橘世代VIP資格立即報名>把握時間增進數位技能 ※ 現在開始增進數位技能,讓疫情解封後的生活更豐富。課程報名請洽詢02-7721-6909按2。
-
2021-10-08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想鬆綁?一劑覆蓋率七成難擋Delta 「二劑要八至九成」
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日前指出,國人疫苗覆蓋率達七成有機會可討論解禁與降級,同時也要考量疫情指數穩定情形、高風險族群的二劑涵蓋率等等,另外戶外團體活動口罩放寬政策、恢復高鐵自由座、繞境及八大行業部分已在放寬名單,部分仍在討論。專家指出,一劑覆蓋率達七成根本無法面對Delta變異株,距離邊境開放也差得遠。前台大感染科前醫師孔祥琪指出,目前設定一劑覆蓋率達七成就有機會放寬,這樣的比率太保守,認為一劑覆蓋率達六成、七成僅對防堵Alpha變異株有效,但對Delta變異株會降3至4成保護力,根本不夠。他認為這樣的標準對國內八大行業、繞境等政策放寬勉強可以,但是最重要的邊境放寬政策,如旅客入境不必隔離14天,二劑覆蓋率至少要八至九成。另外本土確診案例連續八日零案例,對口罩鬆綁政策抱以期待。孔祥琪表示,無論是口罩禁令、洗手或社交距離,在執行上都會有一定程度的防疫疲勞,不可能一直加嚴,「因此適時的鬆綁,是為了在面對下一波疫情時,更有餘裕應對。」但民眾對內用規範仍霧煞煞。今日麥當勞等連鎖速食店宣布,餐廳開放內用解除隔板、梅花座及1.5公尺距離,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指出,包含自助餐、吃到把等餐廳離座也要佩戴口罩,但可開放自行夾取,不過夜市仍不能邊走邊吃。孔祥琪研判,進入餐廳內用採實聯制且有容留人數限制,若有疫情爆發匡列容易,夜市雖屬露天開放空間,但不特定人群多,較難掌握。
-
2021-10-08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疫情趨緩何時降級?陳時中曝3大考量重點
國內疫情趨緩,連續8天本土零確診,有醫師建議現行第2級疫情警戒應降級。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今天表示,除了疫情,疫苗涵蓋率、戴口罩及社交距離的遵從度等,都是降級的考量重點。國內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疫情趨緩,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近日指出,只要第1劑疫苗覆蓋率達7成以上,就會考慮大幅解禁相關措施。至於疫情警戒何時從第2級降為第1級,陳時中今天下午在疫情記者會中表示,降級依據不只單純考慮疫情控制,疫苗施打率、戴口罩及社交距離的遵從度等,都是降級的考量重點。隨各行各業解封在即,大型郵輪能否復航也引發關注。陳時中指出,指揮中心已經收到申請文件,但仍在評估當中。有媒體詢問,美國鼓勵民眾大量快篩,台灣立場是否鼓勵民眾快篩,還是有症狀快篩即可。陳時中說,台灣目前也是鼓勵大家快篩,除了企業快篩,許多超商、商店也能買到快篩試劑,對於無法打疫苗、還沒打到疫苗的企業,也有週期性快篩以彌補疫苗的不足。另外,以色列、卡達研究都顯示,接種BNT疫苗半年後抗體驟降。陳時中說,台灣也有針對疫苗保護力持續性進行本土研究,希望作為各類疫苗施打的政策參考依據。近期有民眾住防疫旅館發現房內有許多蟲,詢問能否自行換房。陳時中指出,有蟲、蚊子建議自己掃乾淨,除非有特別不適的狀況,才可通報衛生局後做後續安排及移動。
-
2021-10-07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蘇貞昌:本周疫苗總到貨量將逾2,300萬劑 超越人口總數
行政院長蘇貞昌今(7)日於行政院會指出,今明兩天又分別會有三批疫苗到貨,預計本周累計疫苗到位數可望突破2,300萬劑,超過台灣總人口數,也因此希望民眾在防疫不鬆懈前提下,利用國慶連假放鬆心情,好好享用振興五倍券、大大消費。振興五倍券明日將開始正式領用,行政院發言人羅秉成今日於院會後記者會轉述指出,蘇揆在院會中,就振興五倍券提示表示,這次五倍券上路過程,第一,要感謝國人同胞配合,齊心合力,讓疫情受到相當程度穩定的控制,這包括連續的本土零確診。蘇揆說,目前疫苗接種率已經提升到58%,已經將近六成,除各地民眾正積極參與施打中,疫苗到貨情形也有相當進展。他說,今、明兩天分別會有三批疫苗到貨,預計本周累計疫苗到位數,可望突破2,300萬劑,超過台灣的人口總數。蘇揆表示,五倍券的數位綁定加預約紙本,也已將近1,600萬人,各部會推出的加碼券,總登錄人次更高達6,400萬。蘇揆提醒,自明天起,就是第一梯次五倍券正式領用時間,接下來又適逢三天國慶連假,可預見會有眾多民眾出遊或外出消費人潮,呼籲請國人同胞,在防疫不鬆懈的前提下,一樣要戴好口罩勤洗手,利用連假放鬆心情,好好享用五倍券、大大消費。
-
2021-10-07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動物園、兒童新樂園周六起取消預約制 改限容留人數
北市再放寬社教機關及兒童新樂園管制措施,教育局表示,10月9日起取消入園(館)預約制,天文館每日容留上限為1200人,兒童新樂園為4800人,動物園為1萬人。教育局表示,從10月9日起,主要是全面取消預約制、放寬容留人數及開放更多場地等鬆綁項目。動物園、天文館、兒童新樂園皆於本周六起取消入園(館)預約制,改以容留人數上限管制,天文館每日容留上限為1200人,兒童新樂園為4800人,動物園為1萬人。教育局表示,開放場地部分,市立圖書館館內空間全面開放,館內容留人數至少1.5公尺/人,有固定座位者採梅花座或間隔座,無固定座位者保持1.5公尺距離。兒童新樂園開放室內兒童劇場「如果劇場」假日營運,劇場內採梅花座(幼兒與同行家人得視需要調整併座)、禁止飲食、每場次消毒,演員需有疫苗接種紀錄逾14日或有7日內檢測陰性紀錄,取消與觀眾互動。天文館開放展示場兒童區與觀測室,並因應疫情之人流管制措施,進行現場滾動式調整,同時開放場地租借,並自10月9日起恢復周六夜間開放,各設施開放時間亦隨之進行調整。動物園除熱帶雨林室內館因放養靈長類動物,考量國外有靈長類動物染疫案例故暫不開放,其餘室內管區皆全面開放,並嚴格進行人流管制及定時清消,另開放已施打第一劑疫苗之學生參與公共服務預約。教育局提醒,管制放寬是以嚴謹防疫為前提,請大家進入各場館應落實手部衛生、咳嗽禮節及佩戴口罩等個人防護措施,主動積極配合場館各項防疫措施。
-
2021-10-07 該看哪科.心臟血管
阿嬤走路歪一邊、說話口齒不清 一查右側頸動脈幾阻塞
新冠肺炎疫情趨緩,72歲的阿嬤搭團到南部廟宇進香走路偏一邊,回家後出現說話口齒不清,經家人協助就醫查出右側頸動脈幾乎完全阻塞,差點引發大範圍腦中風,經置放頸動脈支架後已痊癒。阿嬤回診時,感謝澄清醫院中港院區心臟血管內科醫師張耿豪醫治,並說還好有拜有保庇,揀回老命。張耿豪建議,年滿50歲以上的民眾,若突然出現視力不清楚、手腳麻痺無力或講話突然大舌頭等症狀,千萬要提高警覺及時就醫,以免延誤了治療的黃金時機。阿嬤表示,她口罩戴好戴滿隨著進香團到南部廟宇進香,有團員提醒她好像走路會稍微偏一邊,她不以為意,沒想到進香返家幾天後,說話說一半突然口齒不清,還會頭暈頭痛,家人趕帶她就醫。張耿豪說,這名患者經血管攝影,發現右側內頸動脈嚴重狹窄超過90%,因考慮患者年邁,傳統的外科手術風險偏高,與家屬詳細討論後,接受微創頸動脈支架置放術,從患者鼠蹊部放入導管,先置入過濾網導絲預防術中血栓流進腦血管,再置放頸動脈支架,順暢血管通道。患者術後兩天出院,幾個月下來,沒有口齒不清與走路不穩的情形。張耿豪說明,經導管頸動脈支架置放術,治療時間短、不需要麻醉、傷口小恢復快,對年紀大的長輩來說較能負荷。國外研究也顯示,支架置放術與外科手術有同等的療效,對病患來說為另一種有效又安全的選擇。
-
2021-10-07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為何接種疫苗後保護力會逐漸下降?家醫科醫解答
報導新冠肺炎病毒突變速度非常快,不少國家雖已接種兩劑疫苗,仍難以抵擋Delta病毒肆虐,甚至在全球第一個已接種第三劑疫苗的國家──以色列,確診人數卻不斷創新高,目前正規劃施打第四劑。而先前以色列一項調查報告指出,已施打兩劑BNT疫苗的民眾,每過一個月抗體濃度減少40%。家庭醫學科李文祺醫師表示,目前所注射的新冠肺炎疫苗中,體內產生的抗體,跟注射其他疫苗所產生的抗體一樣會慢慢減少。為什麼接種疫苗後,保護力會逐漸下降?以免疫學的角度來看,大部分疫苗,皆需後續增強劑才能完全起作用。李文祺舉例,德國麻疹疫苗(Measles, Mumps and Rubella, MMR),在研究中發現,接種過一劑的人當中,有40%沒有完全的免疫效果,而已經施打第二劑的人,當中沒有免疫的比例只有4%,代表第二劑疫苗能激發免疫機能。當疫苗和身體免疫系統相遇時,會激發出B細胞和T細胞,此兩種細胞都屬於白血球的一種。B細胞的主要功能為產生抗體,但壽命並不長,在初次接種疫苗後,接種者體內,在幾周內會產生大量抗體;但幾周後,若沒有接種第二劑疫苗,抗體數量會減少。另一則是T細胞,李文祺指出,當它成熟後,會分化成不同的亞型,可以識別、殺死各種病原體。其中一種為「記憶T細胞」,在體內可以存活幾十年,也代表著有些疫苗接種後可以達到「終身免疫」。李文祺強調,最關鍵在於「T細胞,通常只有在注射第二劑疫苗之後才會大量產生。」因此,疫苗的後續增強劑(第二劑、第三劑等),讓身體再次觸及抗原,並在病原體上觸發免疫系統,進而激發第二階段,甚至第三階段的免疫反應。研究證實:現有疫苗對Delta的有效性減弱李文祺表示,世界上許多藥廠,以自家生產的疫苗對Delta病毒進行有效性測試,在《The Lancet》一篇研究指出,BNT疫苗抗Delta感染的有效性達79%,相比抵抗Alpha的有效性低13%,而AZ的新冠疫苗則有60%有效性,也比抗Alpha感染的有效性低13%。雖然疫苗對抗Delta的有效性下降,但這2款疫苗在「抗住院的有效性」皆超過90%。研究報告指出,2劑BNT疫苗對抗因Delta住院的有效性達96%,而2劑AZ疫苗則有92%。而Moderna(莫德納)也指出,其新冠疫苗在實驗室的環境下,對Delta的有效性,相較原始病毒株略微下降。AZ、Moderna、BNT疫苗 對Delta保護力AZ:根據牛津大學研究指出,AZ疫苗對原始病毒株保護力可達81%,但對Delta病毒保護力,第一劑感染保護力43%。第二劑為67%,而重症保護力為92%。Moderna(莫德納疫苗):對於原始病毒株保護力94%,而美國梅約醫院醫療體系數據報告指出,第一劑Delta對感染保護力為75%,對重症保護力96%,而第二劑對感染保護力則為76%,重症保護力尚未有數據。BNT:對於原始病毒株保護力95%。根據牛津大學研究數據,針對Delta變種病毒,BNT第一劑感染保護力為58%,第二劑則為82%,但對重症的保護力為90到97%,對死亡的保護力為96%。雖然面對Delta變異株,疫苗的保護力明顯下降,但對於重症、死亡保護力仍高,因此接種疫苗有其必要性,而李文祺另外強調,疫苗可能趕不上病毒變種的速度,因此最重要是保持良好生活習慣、健康飲食,外出維持社交距離、戴口罩、勤洗手,這才是有效阻隔病毒傳播鏈的不二法門。(常春月刊/編輯部整理、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延伸閱讀: ·什麼是血清抗體?可得知對新冠肺炎免疫力? 羅一鈞解答 ·疫苗副作用代表保護力在提升! 醫警告:接種前後避免「1動作」
-
2021-10-07 養生.運動天地
有片!回歸跑步訓練 5個最重要法則
隨著疫情趨緩,不少人也開始重新穿回球鞋出門運動。但久久未運動又重新恢復訓練可要當心運動傷害。運動教練YouTuber 「哲睿Jerry」時常分享許多關於運動跑步的相關知識。今天他要來教大家,回歸訓練有5項重要的訓練法則不可不重視。非常適合久未運動或是受傷完要回歸訓練的粉絲。首先,第一項是先做簡單的關節熱身,把筋骨打開,免得運動傷害。第二是快縮肌的訓練,譬如馬克操,讓快縮肌熟悉運動的感覺,也讓身體慢慢記憶起來。第三是低強度的有氧耐力,慢跑。輕鬆性的慢跑,以時間性為主不衝刺。特別是現在戴口罩運動,更要熟悉呼吸的節奏。第四點是伸展收操,在低強度的訓練之後,一定要搭配一些靜態的伸展,避免疲勞痠痛。最後一點,一定要有完整的計畫性訓練。切勿因為恢復訓練而操之過急,可以先從一星期2-3次開始,每次的訓練時間可以抓半小時到1小時。以上就是回歸訓練後5項重要的法則,一起來看看影片吧。原始影片:來瞧瞧影片授權:@JheRueiLiang哲睿Jerry:點我看哲睿Jerry FB:點我看「有肌勵」是女性專屬健身夥伴,提供健身資訊、健康方法,更提供滿滿的鼓勵和正能量,給女性肌力,也給女性激勵,讓姐妹們的健身路上,不孤單!YT:有肌勵https://pse.is/UYA9XFb:https://www.facebook.com/udnGpowerIG:https://www.instagram.com/udnGpower社團:女性專屬|健身的我超美
-
2021-10-07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麥當勞頂呱呱宣布 內用取消隔板、梅花座
國內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疫情趨緩,餐廳內用可以取消使用隔板。速食業者麥當勞今天也宣布,7日上午6時起全台麥當勞餐廳內用將取消隔板、梅花座;頂呱呱也表示將取消隔板及梅花座。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日前宣布,放寬新制,包含餐飲內用不限隔板或1.5公尺間距、宴席開放離桌進行敬酒(茶)等社交互動,超商茶葉蛋、關東煮可自己夾。速食業者麥當勞今天也對外宣布,依據中央疫情指揮中心指引,並遵循各縣市政府指導,自7日上午6時起,全台麥當勞餐廳內用將取消隔板、梅花座及座位距離1.5公尺的限制,但目前全國仍維持2級警戒,顧客排隊購餐及取餐時,敬請保持社交距離,非用餐時亦請配戴口罩。麥當勞表示,為維護顧客及員工健康,麥當勞敬請顧客配合下列防疫措施,包含進入餐廳請實聯制登記,並量測額溫,達攝氏37.5度請勿入內;餐廳進行人流管制,入口處並放置酒精,請依規範並於消毒後入內;顧客排隊購餐及取餐時,請保持社交距離;內用顧客非用餐或離開座位時,皆請配戴口罩;兒童遊樂區持續暫停開放。麥當勞也呼籲,多利用外帶、外送、得來速服務,以及點點卡、信用卡、電子票證、手機行動支付等非現金支付,減少接觸風險。除了麥當勞之外,頂呱呱也表示配合政府政策,全台將取消隔板及梅花座。
-
2021-10-06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八大行業上街求復工 陳時中直言「應該還不會開放」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日前開放山區、海邊等空曠地方可以脫下口罩,但何時可以口罩解封?衛福部長陳時中出席立法院衛環委員會時,表示接下來會朝運動方面開放,對於八大行業上街求復工,陳時中直言「應該還不會開放。」
-
2021-10-06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八大行業指引尚未收到 高鐵自由座、戶外口罩先解禁
國內今日迎來連續第七天本土確診0案例,指揮中心也陸續鬆綁口罩政策,其中戶外的農林漁牧工作場所、山林及海濱等三大場所可免戴口罩,未來是否可研擬解封措施。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指出,目前針對山林、海邊等,口罩政策已經開放,後續針對戶外運動中不涉及團隊者,會先行研擬指引開放。由於受疫情影響,八大行業紛紛轉作KTV唱歌求生,羅一鈞指出,目前八大行業屬經濟部主管,陸續也有收到各界的陳情和提議,未來考量整體情形和訂定指引後,會在與指揮中心討論,目前仍尚未收到相關指引有送至指揮中心。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日前也在立法院受訪時指出,國人疫苗覆蓋率達七成有機會可討論解禁與降級,他則表示,疫情解禁或降級,其條件或標準是一個很重大的事情,疫苗覆蓋率七成是重要考量之一,同時也要考量疫情指數穩定情形、高風險族群的二劑涵蓋率等等,相關指標都還沒有底定,七成只是先透露其中一個重要的指標,希望努力月底會努力達成。陳時中也表示,目前針對高鐵從對號座指揮中心已通過開放「自由座」車廂,後續能須行政院討論後,由政院公布可開放的時間。但對於開放自由座是否會同步開放站票,在其尖峰時段乘車是否會有人潮擁擠等風險,羅一鈞說,開放自由座是指揮中心和交通部共識,如何在高鐵站台和車廂上落實,相關配套和管制交通部、高鐵、政院等進行跨部會討論後公布。
-
2021-10-06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樂見指揮中心防疫鬆綁 何美鄉:我相信放寬是OK的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昨起放寬許多防疫限制,因中央是以「大方向指引」鬆綁,但部分地方政府覺得太過籠統,且憂心放寬過於有感,社區尚未準備好?中央研究院生物醫學科學研究所兼任研究員何美鄉「樂見鬆綁」,她說,剛好在今年冬季前,測試群體是否存在病毒,因為抵抗力不好的人不論是否鬆綁,也有生病的可能,「我相信放寬是OK的」,當然疫苗還是要繼續施打。何美鄉以英國為例,她說,英國在7月19日完全解封,確診數雖然還是居高不下,但死亡、重症沒有很多,BBC在解封後幾日調查報導,10個倫敦人裡面,仍有9個人外出會戴口罩,是為了防堵Delta;反觀台灣,Delta群聚事件已告一段落,且未有延燒跡象,是時候鬆綁,可以放鬆一下了。針對在「空曠、可維持社交距離」的狀況下,可以拿掉口罩。何美鄉說,她自己在一個月前,早已在臉書探討這個問題,寫下小徑上,只有森林裡的鳥聲相隨,四處沒有人跡,以她專業而言,拿下口罩似乎沒有感到愧疚,可以在人少的野外讓民眾拿下口罩;當然部分山區人潮還是眾多,若有人迎面而來,還是得戴上。至於開放娛樂場所,像是KTV等場域,是否有風險?何美鄉說,指揮中心應是篤定台灣病毒不多,且去KTV理應都是健康、抵抗力好的年輕人,而去年防疫有目共睹,靠得就是國民的自律,放寬就是測試社區內有沒有病毒,若有零星確診也不用驚慌,是回歸正常生活的一部分。
-
2021-10-06 該看哪科.感染科
打了新冠疫苗還要打流感嗎?醫師:最新研究好處有這些
流感疫苗10月開打,但不少人有疑問「打了新冠還要打流感嗎?」、「大家口罩戴緊緊,去年流感疫情不嚴重,今年還要打嗎?」,奇美醫學中心家醫部醫師陳思伃表示,還是要打流感疫苗,除了大家知道的是避免發生流感,與新冠的症狀混淆外,國外研究,新冠患者如果有打流感疫苗,嚴重併發症發生機會可下降17.4%到36.7%,可能與流感疫苗刺激自體免疫反應,在面對新冠病毒時反應更迅速有關。陳思伃表示,最近門診裡接到不少詢問,對於打了新冠疫苗還要不要打流感疫苗有疑慮,也有人擔心身體連續打疫苗會有不良反應。她表示,台灣每年施打流感疫苗已行之有年,從民國108年起,更是全面使用四價流感疫苗,以達更好保護力,統計顯示,2018年10月至2020年9月新冠肺炎流行期間,所有人戴口罩、勤洗手並積極防疫之下,流感病例比起往年已有減緩,仍有968人通報重症,其中161人死亡。陳思伃指出,從2020年流感季節開始,就有許多相關研究在討論流感疫苗是否可幫助降低新冠肺炎疫情,也陸續得到肯定。目前建議最好還是要打流感疫苗,原因其一是流感症狀和新冠肺炎症狀難以區分,尤其新冠病毒不斷變種,之前的嗅味覺喪失等特異性高的症狀越來越少。其二是同時感染流感和新冠肺炎,嚴重度和死亡率都更高,兩者先後感染也會增加重症比率。另外,美國邁阿密研究也指出,在都確診新冠肺炎情形之下,有打流感疫苗的病人,在敗血症、中風、深部靜脈栓塞、加護病房住院等嚴重指標中,人數都較沒打疫苗的人少,約下降17.4%~36.7%。也有其他研究肯定注射流感疫苗,可以降低因呼吸道疾病而需要就醫的次數。陳思伃表示,流感疫苗為何可以達到上述成效,目前醫界還沒有定論。但有理論指出,施打流感疫苗之後,會激發身體的免疫反應,活化免疫細胞,即使不是針對新冠肺炎產生抗體,但當呼吸道發生病毒感染時,自身免疫力可以快速反應準備。另外,減少了流感病毒感染的風險,就減少了病毒與病毒間的交互作用,可降低同時感染兩種病毒,或先後感染的風險。
-
2021-10-05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娛樂場所今開放中央公文昨晚才到 侯友宜:準備時間不夠
原定今天將開放休閒娛樂場所,但新北市直到昨天晚上才收到經濟部公文,今天仍沒有業者復業。侯友宜坦言,因為這次牽涉許多重大開放,要再隔天就做好準備確實時間不夠,希望中央、地方多多協調、溝通。侯友宜指出,開放不是件小事,放之後要再收會更困難,一定要小心謹慎,做好相關配套。而這次中央在開放前晚才發出公文,侯友宜認為,昨天下午公布很多細項,對於重大開放的準備會略顯不足,如果事先做好溝通也給業者緩衝時間,這樣開放會比較完整。侯友宜舉例,像餐廳不需隔板這種重大議題,對防疫是艱鉅的挑戰,必須要戒慎恐懼,把防疫配套做好再決定,中央跟地方間的溝通希望能更細膩、到位,畢竟執行面是地方,盼彼此體、包容,相互合作回到新型態安全生活模式。在依照中央指引下,侯友宜表示,地方仍會有相對規範,也提醒市民戴口罩的重要,如沒辦法保持社交距離,口罩是最好防護,保護自己與他人。
-
2021-10-05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口罩規定擬再鬆綁 陳時中:下波研議運動不用戴
口罩規定擬再鬆綁,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今天表示,繼山林、海濱活動可有條件不戴口罩,下一波將研議鬆綁運動時戴口罩的規定,包括在河堤慢跑、健行等都會討論。因應國內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疫情降溫,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近日鬆綁戶外戴口罩規定,開放民眾到山林、海濱活動時,只要能維持社交距離,同樣可以不用戴口罩,但必須隨身攜帶口罩,一旦無法維持社交距離,就要把口罩戴起來。然而,有民眾也好奇,若是到河堤、河濱慢跑或健走,是否可以不戴口罩。陳時中今天下午在疫情記者會中表示,繼相關開放措施後,下一步可望鬆綁運動時戴口罩規定。他坦言,為鼓勵民眾運動,運動類應早一點開放,但因運動時可能有些肢體接觸,管理上有其困難之處。陳時中說,至於民眾關心在河堤、河濱慢跑或健行等能否鬆綁口罩規定,都會列為研議下一波開放時的重點項目。
-
2021-10-05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KTV禁飲食喝酒?餐廳卻能逐桌敬酒這標準「很瞎」
中央宣布KTV、桌遊麻將館等4大場館今天起開放,嘉義市政府表示已有不少KTV業者詢問,預計今天過半數都會繳交自我檢查表、申請復業,市府一收到會同意立即復業;不過1間KTV業者說,禁止飲食、小酌,這樣開放方式對業者根本沒幫助,且餐廳已可敬酒,政府的標準很瞎。嘉市知名KTV包括嘉年華、合家歡、瑪格KTV等,都提前於臉書粉專公告10月5日復業,合家歡強調員工都已打疫苗、每間包廂皆為獨立空調、紫外線麥克風消毒機、高規格空氣清淨設備、公共區域皆定期進行清消等。嘉市一間KTV負責人對於能復業,表示都積極準備防疫措施,不過他認為,顧客來KTV就是要歡聚、放鬆,禁止飲食、喝酒,會使來消費的意願降低,且對照餐廳開放不限隔板或1.5公尺間距,還可逐桌敬酒,餐廳同桌有時不一定認識,但一起來唱歌基本上都認識,所以兩邊標準差很多,有很大盲點,如此開放的政策,對KTV幫助不大。這名負責人無奈表示,原本店內設有廚房,目前當然不會提供餐飲,不過顧客偷夾帶進去,發現後只能勸導,沒有公權力能制止,至於唱歌戴口罩,也不可能隨時進包廂巡查,「包廂已經租給他們,不聽也沒辦法」。市府建設處指出,KTV等業者陸續復業後,會納入例行性聯合稽查,和衛生局研議初期是否要加強稽查頻率,假設業者善盡告知義務與管理,有勸導唱歌戴口罩、不能飲食等,店家入口顯眼處也能見不能飲食的標語,客人堅持偷吃東西,會依法裁罰。
-
2021-10-05 新冠肺炎.防疫懶人包
懶人包/用餐還需隔板嗎?戶外不用戴口罩了?十月防疫新規定一次看!
國內疫情漸趨緩,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昨(4日)宣布,10月5日至10月18日維持疫情警戒標準為第二級。但防疫規定部份鬆綁,如餐飲場所用餐不限制使用隔板或維持1.5公尺間距,宴席開放離桌敬茶(酒)等社交活動等,部份休閒娛樂場所也於今(5日)起開放。戶外戴口罩新規餐飲業防疫管理措施國家公園團體集會宗教場所殯葬場所休閒娛樂場所
-
2021-10-05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默沙東新藥將助脫下口罩?李秉穎:事情沒有那麼簡單
美國默沙東藥廠研發抗病毒新藥Molnupiravir,可大幅降低新冠肺炎患者的重症與死亡率,是否意味著大家距離脫下口罩的日子不遠?台大小兒感染科醫師李秉穎表示「事情沒有那麼簡單」,疫苗還是讓病毒不會進入體內最重要的方法,藥物只能輔助,他並透露了要拿下口罩的兩個要件。李秉穎昨晚在接受電視政論節目《年代向錢看》訪問時做了上述表示,他認為要脫下口罩,第一是全球疫情趨緩,病毒不太會進入台灣,第二是新冠肺炎輕症化,重症與死亡比率大幅下降,大家才能夠放心脫下口罩。默沙東藥廠的新藥,讓全球對疫情未來的發展相當樂觀,李秉穎表示,事實上這項新藥的效果與目前使用中的瑞德西韋(注射)差不多、甚至還差一點,但最大的優勢是可以口服,輕症患者不必為了注射抗病毒藥物3到5天都要每天跑去醫院,治療上方便很多,而且可以供應的量更大,目前全球研發抗病毒新藥的公司、包括瑞德西韋都在關注默沙東新藥的效果。但新藥不代表就能脫下口罩,李秉穎表示,沒有這麼簡單,「世界上的事都是很複雜的」,抗病毒藥物是病毒進入體內後,將它殺死,作用是亡羊捕牢,可以降低重症與死亡率,但不能百分百避免死亡;要讓病毒不進入體內,還是要靠疫苗,就像流感有很多抗病毒藥物,但大家還是必須打流感疫苗,未來新冠肺炎也是一樣,即使有很多抗病毒藥物,還是要與疫苗相輔相成。他表示,像國外有的疫苗覆蓋率超過7成,大家脫下口罩後,還是一樣有很嚴重的疫情發生,即使打了疫苗還是會有突破性感染,所以口罩還是不能隨便脫下來。
-
2021-10-03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徵召日記8/周周戳鼻子 醫護人員曝順利快篩小祕訣
前言:說了上百次「放輕鬆不要動,忍耐一下就好!」,終於輪到我要被戳鼻子了……我真的很怕被「戳鼻子」。說來奇怪,從小我不怕痛,診所裡的小孩打針時嚎哭到不行,偏偏我淡定得很,挨針時一聲不吭,醫師最喜歡拿我當樣本:「你看她,打針都不哭,不會痛啦!」(才怪!)反而我現在看到原子筆粗的篩檢棒,要戳進鼻腔8公分直抵咽喉採檢,完全沒轍。坦白說,剛開始協助醫師做採檢,好幾次我忍不住瞇起眼睛深呼吸,(眼睛要趕快睜開,因為一手要接醫師遞過來的檢體),隱隱覺得鼻腔痠痛起來。我的篩檢初體驗:害怕到前天晚上先把行李收拾好。有時人生就是這樣,愈是害怕,愈快召喚它出現在你面前。六月中旬徵召支援第二周,我跟好友抱怨連著幾天拉肚子、喉嚨痛,他說,「你要不要自己去篩檢一下?」當時並沒有硬性規定工作人員要做篩檢,除非有症狀出現。「有症狀就做(篩檢)啊!」謹慎細心的阿長(護理長)對於戳鼻子早就習以為常。因為之前有同事確診,因此醫護人員必須每周固定採檢,醫師們多半彼此互戳採檢,也有醫師會對著鏡子自己戳鼻子採檢,其他人則拿採檢包到篩檢亭,請醫師幫忙採檢。初次採檢我好緊張,前一天晚上徹夜未眠,忙著收拾打包行李,隔天一早交代在附近上班的護理師好友,萬一確診了請幫我送行李。當天好多同事都做完了,我卻遲遲拖到下午才肯做採檢。站在篩檢亭外,醫師說:「靠近一點啦!」我拆開包裝袋,把採檢棉棒遞給醫師,愣愣地看著他的手穿過橡膠手套,揮動採檢棒好像指揮棒,當下真想逃跑。我一手拿著試管僵立原地不敢動,當採檢棒直驅進入鼻咽部,旋轉數秒,彷彿被按到「痠」的開關,鼻腔瞬間痠脹到飆淚,直到兩、三天後才消失。周周戳鼻子,雖然習慣還是很害怕,每個人做完眼淚汪汪。對,這次之後,我們義勇軍也改成周周做篩檢。別以為習慣了就不會怕,我們還是會覺得緊張不舒服。有次跟其他3位義勇軍輪流做篩檢,每個人右手拿採檢棒遞給醫師,左手持試管接採檢棒檢體,結果有人被戳到尖叫、有人一直往後退,原本再熟悉不過的篩檢流程全亂了套:甚至忘了打開或關上試管蓋子,每個人做完眼淚汪汪,偶爾飆出一句:「X,真的好痛!」後來還發生一件糗事,篩檢時我太緊張不小心誤觸手機通話鍵,自動撥出電話給前主管,她莫名奇妙聽了12分鐘現場直播後打電話給我,我嚇到連忙道歉,幸好她大人大量不計較。順利篩檢小祕訣:採檢時盡量不要動,保持憋氣忍耐一下。如果想要順利快速完成「戳鼻子」有訣竅:篩檢時把口罩拉下來遮住嘴巴、露出鼻孔,如此口沫不會到處飛濺污染。採檢時頭部微微上抬、姿勢固定不動比較好採檢。當採檢棒進入鼻腔時,請保持憋氣,忍耐一下很快就結束了。可能是因為大家做採檢很緊張吧!每次當我說完「口罩拉下來遮住嘴巴、露出鼻子」時,多數人還是會把口罩拉到下巴,也有人會用手摀住嘴巴、露出鼻子,我忍住不敢笑,請他再把口罩戴回去,只能說,戳鼻子真的很需要勇氣呢!(待續)
-
2021-10-03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柯指打2劑免戴口罩 招名威怒:北市死亡率全台第一你知道嗎
我國疫情逐漸趨緩,各方開始關心戶外是否免戴口罩,台北市長柯文哲昨拋出「打完2劑疫苗何必戴口罩」說法,毒理學專家、中原大學生科系副教授招名威痛批,這是個不負責任的政策,全球已有多數案例證明打完疫苗仍突破性傳染,「身為醫生的柯P不當一回事,我來提醒一下,台北市的死亡率是全台第一你知道嗎?」招名威在臉書指出,世界是有這麼多案例已證明,打完兩劑疫苗仍發生突破性感染,且機率只有越來越高,意思是死亡風險也更高,看看美國、歐洲、中國、以色列就知道。「身為醫師的柯P不當一回事,我不理解他看到的事實是什麼?」招名威說,我來提醒一下,台北市的死亡率是全台第一你知道嗎?招名威怒說,「不要每次都說疫情造成死亡很多,表現自己很心痛的樣子,但又主張打完2劑就不管制,可以不戴口罩,無視突破性感染可能導致的死亡風險,請問是人格分裂嗎?」招表示,這幾天看到四處人潮壅擠,他都在捏冷汗,希望不要有任何破口出現,難道柯P都不會擔心嗎?「打兩劑後可不戴口罩,這個政策是一個不負責任的政策」,因為這又是把責任丟給市民自己判斷,萬一沒守住,是否又要重演之前的破口?招名威認為,防疫政策不是口號,也不是選舉,「柯P請謹言慎行好嗎?畢竟我們真的禁不起下一次突破性感染和任何一個死亡」。北市聯醫陽明院區胸腔內科醫師蘇一峰也表示,打了2劑疫苗仍可以突破性感染,不戴口罩一樣會被感染,美國研究發現,突破性感染病毒一樣多,而英國研究發現,突破感染者一樣有感染他人的能力,呼籲打完兩劑疫苗仍要戴口罩,保護自己也保護別人。
-
2021-10-03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新北幼兒園群聚落幕 醫曝隔離病房的溫情與艱辛
9月初,亞東醫院急診醫師因患者一句話,意外揪出新北幼兒園群聚。父母們無畏疫情,爭相要進隔離病房照顧孩子,連阿嬤都自告奮勇要照顧染疫孫,用愛瓦解令醫界苦惱的倫理難題。9月初新北市幼兒園發生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群聚疫情,累計33人染疫,其中有11名患者是幼童,也寫下台灣疫情期間最大規模幼童隔離紀錄。正當外界目光聚焦於機師染疫群聚疫情,亞東醫院一名急診科醫師在眾多患者中嗅出危機,機警揪出整起事件指標個案,也就是幼兒園老師的丈夫(案16128),經過採檢、疫調,意外揭開整起群聚事件。亞東醫院急診醫學部主任蔡光超近日接受中央社記者訪問時表示,這名幼兒園老師的丈夫9月初就醫時,雖然自述身體不舒服,但並沒有發燒,同樣的患者每天在急診室至少數以百計,很多人只是在太陽底下工作一陣子,也會出現類似症狀,很可能看完診、拿個藥就回家休息了。不過,蔡光超說,那時收治個案的是一名不到30歲的王姓女醫師,她聽到個案提到「前幾天有點發燒」,縱使症狀輕微、不完全符合採檢條件,仍出於急診醫師的直覺,總認為「哪裡怪怪的」,機警替個案採檢,並交代個案戴好口罩、回到家中等待採檢結果。幾小時後檢驗結果出爐竟是陽性,亞東醫院緊急聯絡個案並進一步採檢他在幼兒園擔任老師的太太,夫妻2人雙雙確診,整個幼兒園頓時陷入染疫危機,30多名幼童相繼湧入急診室,焦急全寫在陪同的父母臉上。「幼童鼻孔很小,一個不小心就可能受傷,採檢難上加難。」蔡光超回憶,事發當天正好是假日,以急診的人力根本難以因應30多名幼童的採檢工作,只好緊急動員全院兒科醫師和兒科護理師回醫院,發揮和孩子溝通的本領,和家長合力完成採檢的艱難任務,更一口氣找出8名確診幼童。蔡光超當時心想:「慘了,這一定是Delta變異株」,因孩童染疫率高於大人是Delta變異株主要特徵,萬一真是Delta,以這病毒的傳播力絕對不只8人確診,因此亞東醫院緊急清出近150張病床,並提高防疫規格,要求病房附近禁止住其他病人,避免不知情的人經過被感染,窮盡一切方法圍堵疫情。染疫幼童不可能獨自住院隔離,但沒有染疫的父母陪同又可能遭感染,成為醫界在COVID-19疫情期間面臨最大的倫理難題。「真的是天下父母心。」蔡光超感嘆,即便知道可能被孩子感染,非但沒有一個父母感到害怕,甚至爭先恐後要進病房安撫孩子,還有阿嬤急忙稱自己打過疫苗,自告奮勇要進隔離病房照顧孩子,但考量阿嬤年事已高,染疫後重症風險也高,最後還是讓父母陪同照顧。為了保護父母,亞東醫院無償提供醫護人員使用的防護裝備,舉凡口罩、防護衣、帽子等,並每隔2到3天替他們採檢,最後陪病者竟無一人染疫,令蔡光超大呼「神奇」;在隔離病房的孩子們更是活力滿滿,不僅都沒有症狀,對於氧氣管、各種開關都相當感興趣,最後也都順利痊癒,解除隔離。蔡光超說,這次群聚疫情雖然一路從幼兒園延燒到社區大樓,還好最後成功控制住疫情,也因該名急診醫師機警採檢可疑個案,才讓這次疫情沒有演變成社區大流行事件。蔡光超也感嘆,面對疫情的一年多來,各行各業都很辛苦,他所住的街就不知倒了幾家店,但防疫是全民運動,看到社會願意齊心防疫真的很感動,畢竟防護做得越好,醫護的負擔就愈輕,「很慶幸能在台灣當醫護人員」。
-
2021-10-03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打2劑疫苗免戴口罩?陳時中:戴口罩仍必要
疫情趨緩,戶外口罩措施將適度鬆綁,台北市長柯文哲今天拋出打2劑疫苗何必戴口罩說法,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說,目前仍認為戴口罩是相當必要的條件。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疫苗接種作業持續,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統計,昨天共接種33萬7330劑疫苗,以高端疫苗第2劑與BNT疫苗第1劑最多。截至目前為止,國內COVID-19疫苗接種人口涵蓋率達57.24%,劑次人口比為每百人69.41劑。媒體今天在疫情記者會提問,柯文哲今天拋出打2劑疫苗何必戴口罩的說法,對此陳時中回應,到目前還是認為,口罩是相當必要的條件。媒體也提問,有專家建議若已完整接種疫苗,入境後的檢疫方式是否開放居家檢疫,或縮短天數。陳時中說,相關措施都有在思考,現階段入境必須入住防疫旅館或集中檢疫所,但因先前屏東發生居家檢疫導致最早在印度發現的Delta變異株群聚疫情,大家仍記憶猶新,因此會比較晚一點才會恢復入境居家檢疫。至於邊境管制何時鬆綁,陳時中說,開放邊境現在不是最主要的工作,目前重點還是持續控制本土疫情,再來是境內開放,符合內需跟基本生活需要。陳時中也強調,防疫措施是相輔相成,第1道防線從社交距離、口罩等個人防護做起,第2道是接種疫苗,第3道防線則是萬一染疫,輕症或發病前期就有口服藥可用,可降低住院率跟重症率。
-
2021-10-02 養生.生活智慧王
疫情改變熟齡族的生活形態! 專家教你不出門的數位生活,擁抱數位不求人
一場新冠肺炎疫情,大幅改變我們的生活形態,過去習以為常到實體店面消費購物,如今在防疫需求下,至少一半的生活需求必須透過線上完成,這樣的轉變對年輕人不難,但對長輩來說不免焦慮。「像去年疫情剛爆發的時候,很多學員都來問我們說,想用手機買口罩要怎麼做?」專教熟齡族手機教學課程的團隊「智樂活樂齡活動社群」就觀察到,很多以 前對數位無感的大人們,在這波疫情來襲後,對於學習數位技能的動機比往常更強烈。初期沒信心 上完課變講師「智樂活」團隊共同創辦人畢偉功與陳麟說,儘管想要「數位自主」的人變多,但多半對學習數位仍存著「好難」刻板印象。陳麟說,對3、4年級來說,他們學習力最好的時期,網路可能還沒出現或才剛發展,所以很多人對網路運作邏輯不熟悉,加上視力退化、手抖等老化現象,用起手機本來就比年輕人來得吃力。智樂活團隊表示曾聽過一些來上課的學員分享,因為過去受挫經驗對自己很沒信心。而智樂活成立近4年來,成功地讓至少5位原本不是資訊背景的熟齡退休者,因為對手機數位課程有興趣,上完智樂活的培訓課程後,現在變成可以教學的手機課程講師。熟齡族專屬 步驟簡化易學畢偉功與陳麟說:「長輩不是學不會數位技能,只是需要比較長的學習時間。學習方式則是需要把步驟簡化並且拆解得更詳細。」最懂熟齡族的《橘世代》與「智樂活」攜手,推出專屬熟齡族「不出門的數位生活課: 訂餐、買菜、手機爆滿不求人」課程,針對疫情下的生活情境,用易懂的教學語言,學會用手機外送平台訂餐、買日用品、整理手機裡爆滿的照片,以及學會照片修圖等。在疫情不方便出門的此刻,把握時間增進數位技能,讓疫情解封後的生活更豐富。報名請點擊連結或洽02-7721-6909按2。
-
2021-10-02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台灣疫苗覆蓋率不到六成 侯:戴口罩等同於第三劑疫苗
國內疫情趨緩,台北市長柯文哲今天表示,「我每次都想說打2劑疫苗戴口罩幹嘛?」新北市長侯友宜今天在防疫記者會上表示,有專家說「戴上口罩等同於第三劑疫苗」,口罩絕對是在防護裡面,最重要的功效,侯更以新加玻、以色列為例,第二劑覆蓋率雖達6成以上,但仍被Delta病毒肆虐,強調戴口罩仍有保護力。侯友宜表示,有專家說過,戴上口罩等同於了第三劑疫苗,口罩絕對是在防護裡面,最重要的功效,雖然有施打了兩劑疫苗,戴上口罩更增加保護力,如果能打兩劑疫苗加上口罩,台灣自我的保護力就會更強。侯友宜說,在現階段疫苗覆蓋率還不到6成,雖然逐漸提升,但也不要忘記,很多國家打到第二劑,包含新加坡、以色列打到六成、八成,Delta病毒依然戲謔,希望疫苗施打覆蓋率不斷提升以外,口罩仍然具有保護力,另外疫苗數量要足夠、並快速進來、品質越好,讓疫苗覆蓋率提升。
-
2021-10-02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預備口服藥物助復甦 陳時中:三方平衡考量經濟影響
衛福部長陳時中今上午出席公共衛生聯合年會暨學術研討會,透露除了布局疫苗降低重症、死亡率,以及用單株抗體治療外,同時也籌備口服藥物,盼能盡速讓國內經濟活動復甦。他下午於指揮中心記者會說,這些方法都是相輔相成,第一線從個人防護社交距離做起,第二道則是打疫苗,第三道染疫發病前期有口服藥物使用,也降低住院重症率。陳時中說,整體防疫要思考把防疫韌性做好,防疫可以做好做久,防疫韌性上考慮強度與疲乏,最後對經濟的影響,三方平衡要從疫情角度疫苗及藥物效果,希望可以做到相對平衡。9月27日起室內人數不受80人上限限制,部分大學室內授課超過100人,是否會有風險?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說,校園是否可比照體育活動不受80人上限規定,教育部已經研擬指引,送往指揮中心核定。長庚大學新興病毒感染研究中心主任施信如建議,疫苗若打到七成以上,可縮短檢疫天數,並改為居家檢疫。陳時中說,指揮中心都有在思考,不過要將現行在旅館集中檢疫改為居家檢疫,仍要觀察一段時間,畢竟先前屏東的案例「大家還記憶猶新」。台北市長柯文哲提議打二劑不用戴口罩,因為不可能永遠戴口罩。陳時中說,目前戴口罩仍是相當必要的防疫條件。昨日流感疫苗首日開打,陳時中表示,近幾天施打數量大,統計尚未完成,統計後會在報告,並呼籲大家盡快去打流感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