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4-17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搜尋
加護病房
共找到
1059
筆 文章
-
-
2020-04-16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歐美染病死亡率為何如此高?重症醫療專家點出這因素
北榮胸腔部呼吸治療科主任陽光耀分析,美國加護病床數數一數二,但疫情發展太快,不足容納所有病人,加上美國人均一般病床數偏低,許多輕症患者只能在家治療,待病情太重才送至加護病房,不容易搶救。新冠肺炎延燒,歐美醫療先進,然而一些國家死亡率高過中國,歐美重症醫療有何問題?北榮胸腔部呼吸治療科主任陽光耀12日分析,美國加護病床數數一數二,但疫情發展太快,不足容納所有病人,加上美國人均一般病床數偏低,許多輕症患者只能在家治療,待病情太重才送至加護病房,不容易搶救。他提醒,台灣應設法擴充加護病房能量,且有設備不夠,還要有足夠的重症醫學人才。重症患者死亡率高 從加護病房見端倪陽光耀提到,中國武漢金銀潭醫院統計,65歲以上約一半會送至加護病房;義大利報告也指出,年紀大越容易進入加護病房,平均死亡率26%,且隨年紀升高。英國健保屬統計,住進加護病房24小時內插管比達率80%,這類患者死亡率約70%,沒插管只有30%,英國首相幸運屬於後者。上述顯示,年紀是很大的警訊。不過,進一步分析義大利重災區倫巴底發現,加護病房各年齡層死亡率也偏高。陽光耀指出,包含義大利、西班牙、法國等重災區國家,加護病房床數都偏低,影響著病人容納量、醫療照護能力。美國加護病床數世界第一 為何hold不住?陽光耀先舉義大利說明,其倫巴底加護病房有600百床,3月初卻早有1400人要住院,很多人住在擴張的加護病房,卻缺少足夠的醫護人員,「義大利病情發展太快了,醫療系統無法負荷,只能接受各國醫療人員支援。」同樣地,《新英格蘭醫學雜誌》研究統計,紐約有1萬6千名確診,短期內有4千名需加護病房,醫療資源還是無法負荷。醫師更指出,在紐約,有13%確診病人住院,實際上重症應有20%,剩下7%病人去哪?「原因之一是美國人均一般病床數偏低,每千人僅2-3床。」陽光耀解釋,美國醫療昂貴,普通病床不足,輕症都鼓勵在家治療,待病情太重才送至加護病房插管,死亡率高達7成,以致死亡率偏高。統計發現,人均病床數高的國家,如日本、韓國、德國死亡率都很低,顯示病床數占了很大的因素。方艙醫院可彌補病床數? 醫:只能安置,不能治療各國為因應病床不足,啟動方艙醫院,陽光耀強調,方艙醫院沒有氧氣、監視器設備,「只是一個大型的收容所,不是醫院,只能觀察,無法適當治療。」包含德國、南韓,確診數都不低,但病床數夠,不用啟用方艙醫院,病人在普通病房即可,是與西班牙、法國的差別。疫情嚴重衝擊醫療 台灣如何因應?美國專家根據流感,預估新冠肺炎死亡率3%,5%人口被感染,需要病床數是流感6倍,加護病房床數是流感24倍,遠超流感的衝擊。陽光耀建議,從歐美經驗學習,在大流行區,若有疑似新冠肺炎患者時,加護病房內所有肺炎都要當新冠肺炎處理,優先收進負壓隔離加護病房;如果沒有負壓病房,就收進單人隔間加護病房,仍沒有就將兩名新冠肺炎病人集中一間,並拉開床間距離;如果都做不到,就要院內另尋場地收治這類病人,還是做不到就要轉院了。紐澳醫學會指引則指出,若加護病房20%新冠肺炎病人使用呼吸器,要儘快人工訓練、制定照護計畫;一但超過20%,就要引入更多醫療人員,不必要患者勿住加護病房;如果超過50%,要調整策略,很多非新冠肺炎病人要移置其他病房,改成新冠肺炎專責病房。對此,台灣重症等各醫學會近期將出版「新型冠狀病毒感染重症照護暫行共識」,陽光耀說,台灣床位、人力都夠,萬一床位不夠,要降低加護病房需求,暫緩其他手術,並運用呼吸照護中心、手術恢復室等空間,設法增加加護病房空間;至於呼吸器尚足(1萬台),還有庫存備用;人力則要緊急訓練。陽光耀說,疾管署已制定台灣醫療應變規劃,會協助各醫院資源管控,指定專責醫院、調度退休醫護等,呼籲各醫院遵從疾管署大原則。更重要的是,設備足還不夠,還要緊急訓練重症人才,保護好醫療人員,人才才會充足八仙塵爆時,加護病房需求有221人,當時全台僅145床,但全台51間醫院加共同參與,把普通病房改成燒傷加護病房,造就台灣奇蹟。「新冠肺炎不能這樣做,醫護人員太辛苦,病患死亡恐升高,醫護一定要保護好,才能照顧更多人。」陽光耀如此呼籲。
-
2020-04-14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1條床單包住護士女兒 媽媽給最溫暖的擁抱 那一秒即永遠
新冠肺炎疫情衝擊全球,死亡人數持續攀升,已使得數百萬人生計受到影響,然而混亂的時代還是存在一絲溫情,也有人選擇把握當下;對俄亥俄州的雪洛‧諾頓(Cheryl Norton)來說,就是無論如何都要給女兒凱西‧柯爾(Kelsey Kerr)一個大擁抱。柯爾是俄州基督醫院(Christ Hospital)加護病房的護士,雖然柯爾目前尚未接觸過任何新冠肺炎的患者,但在疫情不樂觀的情況下,柯爾心中仍忐忑不安。面對孩子身為抗疫前線的醫護人員,諾頓和其他父母一樣雖然替孩子們擔心但卻無所適從,而就在那一刻諾頓突發奇想將床單蓋在女兒身上,然後給了她一個有史以來最溫暖的擁抱。諾頓向有線電視新聞網(CNN)表示:「有那麼一秒鐘,我覺得時空凝結了,只剩下我擁抱著我女兒;抱著她的那一刻我彷彿感到她是安全的,而我真心希望那一刻是永遠的。」自從疫情爆發以來該醫院開始限制訪客,因此柯爾定期都會拜訪母親,母親也會提供一些禱告用的披肩讓她送給加護病房裡的病患,藉此給予他們對抗病魔的勇氣;當天就在柯爾準備要離開時,諾頓看見旁邊一籃子乾淨的衣物,她不假思索就從籃子裡抽出一條床單,蓋在女兒頭上。根據聯邦疾病防治中心(CDC)的防疫政策,人與人之間必需保持六呎以上的社交距離,但柯爾從未接觸過新冠肺炎的患者,即使全身被床單罩著,柯爾也沒有拿下口罩。雖然柯爾和丈夫居住在距離諾頓僅15分鐘遠的路程,但是在疫情隔離的期間這段距離有如隔著太平洋般的遙遠;柯爾說:「我和母親距離變的非常遙遠,我很難適應沒有她在身邊的感覺,甚至不能給她一個擁抱;所有的事情都變的更困難,但我母親還是試圖讓一切變美好,雖然擁抱是很稀鬆平常的事,但我們都很需要那一刻。」
-
2020-04-14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張上淳解析台灣新冠病例 有這個習慣的人病情比較嚴重
台灣新冠肺炎確診個案已達到393人,包括338名境外移入病例、55名本土個案。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專家諮詢小組召集人張上淳今分析前388名病例資料表示,71%為無併發症的輕症,21%為輕度肺炎;7.5%是嚴重肺炎或急性呼吸窘迫,包括死亡病例;目前還有12人在加護病房使用呼吸器。已出院的100多人都沒有復陽,肺功能也幾乎完全恢復。張上淳表示,台灣的新冠肺炎確診個案有52.8%是女性、47.2%是男性,年齡介於4到88歲,年齡中位數在32到33歲。其中有114例解除隔離,但也還有12人還在加護病房使用呼吸器治療中。根據疾病嚴重度分析,71%為無併發症輕症,21%為輕度肺炎;嚴重肺炎或急性呼吸窘迫有29例,佔7.5%,包括6例死亡個案。張上淳表示,無症狀新冠肺炎確診者有22例,佔5.7%,只有少部分後來變成有症狀,大部分都維持無症狀。這些無症狀者大多是確診者的家庭密切接觸者。因為現行採檢政策針對家庭密切接觸者是無論有無症狀都採檢,所以被發現出來,最早的無症狀感染者來自旅遊義大利後確診的一家四口,其小兒子是台灣第一個無症狀、高病毒量的感染者。至於吸菸是否不利於新冠肺炎病程改善?張上淳說,目前沒有太多這樣的個案,不敢遽下結論,但確實有看到長期抽菸的個案,病情變得比較嚴重。出院的個案因都通過了連續三次採檢陰性的標準,出院後都還要進行自主健康管理、依據常規醫療管道回診,目前都沒有復陽,也幾乎沒有任何症狀。有一位出院時肺部電腦斷層還有一點肺纖維化,導致肺功能些微變差,但經過一個月的回診,目前肺功能已經恢復的差不多了。
-
2020-04-13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台灣姊妹支援西班牙染疫 康復獲列隊鼓掌登西國媒體
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嚴峻,西班牙醫療體系更是吃緊。僑務委員劉金枝2個女兒都在西班牙擔任醫護人員,上個月不幸感染新冠病毒。經治療,大女兒已從加護病房轉至普通病房休養,被推出急診室時,醫院醫護人員皆列隊為她拍手加油,更被當地媒體廣為報導,成為台灣之光。國民黨立委溫玉霞昨天透露,她的好友、也是僑務委員劉金枝,一對寶貝女兒都是醫護人員,疫情爆發以來不眠不休工作,上個月卻不幸被感染新冠病毒,大女兒Diana在醫院戴了15天的呼吸器,小女兒在家隔離治療,令人既心疼又擔心。溫玉霞今在辦公室與劉金枝視訊詢問現況,劉金枝表示,2月底疫情爆發時已經很擔心了,女兒上班回來告訴她「我們早晚會被傳染」,讓她聽了非常心痛,相信所有醫護人員的家庭都跟她是一樣的心情。孩子不幸確診,他們也要面對。劉金枝說,女兒們身體虛弱,每日只能通2次電話報平安,由於先生是醫生,大多通話時間都是由他去了解情況,她只能靜靜等待,祈求孩子早日康復。敘述過程中也不禁哽咽落淚。溫玉霞表示,台灣的女兒在異國發光發熱,為了救治病人勇敢和病毒奮戰,父母也都全力支持女兒在僑居地犧牲奉獻,這一家人都是台灣之光,她認為僑委會應給予嘉獎表揚,也希望所有好友一起為在西班牙及各角落的醫護人員說句「謝謝」與加油。
-
2020-04-13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台灣女兒」西班牙搶救患者染疫 康復推出病房獲一片掌聲
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在多國肆虐,目前以歐美疫情最為嚴峻,醫療人員面對龐大的確診病患疲於奔命,他們對防疫的幫助功不可沒。對此,立法委員溫玉霞昨日在臉書專頁分享西班牙媒體報導,表示行政院僑務委員劉金枝的一對女兒目前在西班牙擔任醫護和麻醉師,但在救治病患過程中染疫,近期兩人逐漸康復,大女兒被推出病房外時,西班牙醫護列隊為她鼓掌加油,畫面相當感人,而溫玉霞也直呼她們是台灣女兒,全家都是台灣之光。溫玉霞在貼文中以「為在西班牙的台灣女兒喝采」為題,寫到行政院僑務委員劉金枝的大女兒Diana在西班牙醫院擔任麻醉師,而小女兒也同樣為醫護人員,兩人為救治新冠肺炎病患不眠不休,但上個月卻不幸染疫,Diana在醫院救治戴上呼吸器15天,而小女兒則是在家隔離治療。根據「EL CORREO」報導,Diana在畢爾巴鄂(Bilbao)醫院工作將近5年,染疫後住進了重症加護病房,經過治療後終於逐漸康復,已經可以轉離原本的病房,當她被推出病房時,一群西班牙醫護人員列隊為她鼓掌加油,感謝她在醫療前線的付出,而Diana也舉起手向他們示意。溫玉霞表示她看到這幕時相當感動,她說「台灣的女兒在異國發光發熱,為了救治病人勇敢和病毒奮戰,劉金枝的先生也是醫師,父母都全力支持女兒在僑居地犧牲奉獻,這一家人都是台灣之光。」
-
2020-04-13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疫情版「即刻救援」 朋友接力求援保他一命
開完會後 詹姆斯咳嗽不止現年32歲、擔任助理醫師的詹姆斯・蔡(James Cai)3月2日參加一場醫學會議時,因咳嗽嚴重提前離席;他沒回紐約的家,而是去新澤西州媽媽家,她出城了,詹姆斯可以待在那裡,不必擔心萬一患流感會傳染給妻女。等到晚間人少之際,詹姆斯上診所做流感快篩,可惜沒有新冠肺炎檢測試劑盒。流感結果是陰性,但醫生覺得詹姆斯咳太凶、心跳又快,建議他到醫院急診室做電腦斷層掃描(CT)。他才坐進急診室就開始發高燒、呼吸急促,而且頻拉肚子,耗盡他全身的氣力。3日,醫師告訴詹姆斯,CT顯示他有肺炎,除服用抗生素外,要再做新冠病毒檢測。醫師措詞謹慎,但詹姆斯上網查詢時,發現自己符合所有新冠肺炎的症狀。隔天,詹姆士正等候檢測結果,赫然聽到晚間新聞報導,新澤西州州長在推特上宣布,該州出現新冠肺炎確診首例。完全不知道感染源的詹姆斯就這樣「中獎」了。由於紐約傳出戴口罩的亞裔女性在地鐵站附近遭暴力攻擊,詹姆斯有好一陣子搭地鐵都不戴口罩。他責備自己放鬆了戒備。心臟科醫師好友 四處請教和詹姆斯同樣來自上海的至交好友、在紐約執業的華裔心臟科醫師黃儀立安慰他別擔心。但他懂得詹姆斯孤立無助的心情,畢竟新澤西州的醫生完全沒有治療新冠肺炎患者的經驗。黃儀立在醫生圈裡四處打電話請教,包括支援過武漢的上海醫生。所有的人都說病毒可能造成重創:雖然有許多人自行康復,但也有身強力壯的人病情突然急轉直下,撒手人寰。沒人知道詹姆斯會是哪一種。住院第五天 開始呼吸困難6日,詹姆斯住院第五天,「痰很多,呼吸困難」,血氧飽和濃度偶爾降到85%,遠低於正常健康人的逾95%。7日,詹姆斯幾乎一開口講話,就狂咳不已。他開始接受經鼻導管供氧。抗生素沒能改善血氧濃度,他很擔心自己接下來可能要插管,如果出了差錯不能及時接上呼吸器,甚至可能送命。他不斷盯著自己的血氧濃度,不敢入睡。詹姆斯的親友持續聯繫中國的醫生,得知那裡會給病患照第二張CT,弄清肺部損傷情形;美國醫生卻不樂意,光把詹姆斯移出負壓病房就可能讓醫護人員曝露於感染風險。黃儀立堅持不懈的致電與詹姆斯的感染醫師溝通,正式提出拍第二張CT的要求。老闆不眠不休 翻譯醫學資訊詹姆斯的華裔老闆、64歲的何恭程也打電話,聯絡到詹姆斯的另一名醫生艾若德。他向艾若德解釋中國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剛發布的第七版新冠肺炎治療準則,儘管該準則多基於臨床經驗,而非發表過的研究,但他敦促艾若德依照部分建議擬定療法,包括開立兩種中國新冠患者的常用藥-治療瘧疾的氯奎寧(Chloroquine)和治愛滋病的蛋白酶抑制劑(Kaletra)。艾若德擔心這兩種藥都沒經過廣泛臨床實驗,也未獲食品藥物管理局核准,並對不符標準醫療程序的作法,表達憂慮。何恭程告訴艾若德,此時生死攸關,沒法依標準程序來,他願意提供中國健委會醫療準則的完整英譯。為此,何恭程連續工作近12小時,將新冠肺炎症狀、輕症和重症訊號、病程發展、給氧方式,建議的後續追蹤等等,全部譯完傳給艾若德。何恭程有很深的急迫感,他擔心救不活詹姆斯。朋友發動人脈 聯繫製藥商在此同時,詹姆斯的血氧濃度已降至80%,第二次的CT顯示,他的肺短短五天間近40%塌陷。詹姆斯的病情惡化讓醫生態度轉變,除了開氯奎寧和蛋白酶抑制劑,也為他申請實驗藥物瑞德西韋(remdesivir)。院方表示,需要時會將他移入加護病房。但要成為瑞德西韋的「恩慈療法」對象也不容易。黃儀立發動自己的所有人脈,聯絡製藥商吉利德公司。12小時50萬人 看見詹姆斯CT片他取得詹姆斯的同意,將他的CT片貼給另一名醫生朋友,後者轉貼至推特,希望提醒未認真看待新冠肺炎散播的醫生加以注意。12小時內有50萬人看到新冠病毒如何快速造成呼吸衰竭,這張CT被多方分享轉傳。詹姆斯的親友認為,多達數百人因此推文敦促吉利德注意詹姆斯的案例。發推特後4小時 藥終於來了CT首次上推特不到4小時,吉利德就打電話通知詹姆斯的醫生,藥寄出來了。10日凌晨3時,醫生一收到瑞德西韋便直奔詹姆斯病房。發燒至少九天的詹姆斯終於在11日退燒。甚至在他服用瑞德西韋前,血氧濃度開始回穩。劫後重生 把給女兒遺書留病房21日,詹姆斯在兩度檢測呈陰性後出院,他的肺還需要時間休養,但他活下來了。他把先前預備給女兒的遺書留在病房沒帶走。截至今日,新冠肺炎沒有已知的特效療法。幾乎無法得知是那種治療元素-高流量氧療、用藥、時間、社群動員或意志力,幫詹姆斯撐過來。他感謝許多人,「救了我的命」。
-
2020-04-11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比安全社交距離遠兩倍 研究:4公尺內仍有新冠肺炎病毒
一項新研究檢驗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新冠肺炎)患者的醫院病房空氣樣本,發現病毒的傳播距離可遠至4公尺,比目前建議民眾在公共場所保持的社交距離還遠兩倍。但科學家也提醒,在這段距離發現的少量病毒,不一定具傳染力。美國疾病管制暨預防中心(CDC)的「新興傳染病期刊」(Emerging Infectious Diseases)今天發表中國研究人員的初步調查結果,為病毒傳播方式的激烈辯論增添新資訊。法新社報導,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醫學科學院團隊率領的研究人員,檢驗了新冠火神山醫院一間加護病房與一間COVID-19病房的物體表面及空氣樣本,這兩間病房在2月19日到3月2日之間共收治24名病患。他們發現,病毒主要集中在病房地板,「也許是重力與氣流影響,大多數的病毒飛沫都飄到地板」。民眾經常觸碰的物體表面,像是電腦滑鼠、垃圾桶、病床護欄與門把等處,病毒量也較多。研究團隊寫道:「此外,加護病房醫護人員的鞋底樣本,有半數驗出呈陽性反應。因此,醫護人員的鞋底可能成為病毒載體。」團隊也研究所謂的氣溶膠傳播,也就是病毒飛沫微小到可在空氣中懸浮好幾個小時,與幾秒內就會落到地上的咳嗽或鼻涕飛沫不同。他們發現,含有病毒的氣溶膠主要集中在患者附近與下風處,最遠可達4公尺;不過,在距離患者最遠8公尺的上風處,也發現有更少量的病毒。研究報告執筆人寫道,令人振奮的是,醫院工作人員都未感染,「顯示適當的防疫措施可以有效預防染疫」。
-
2020-04-08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影/新冠插管病患為何都俯臥?英ICU醫生告訴你
英國一名加護病房醫生回答各界疑問,解釋為何新冠肺炎重症插管病患,都是俯臥在病床上,而非一般大眾所認知的仰躺。橫掃各國的新冠肺炎,確診病例高達98萬9288起,其中逾4萬7千起病例為嚴重或瀕危的重症者。許多曝光畫面可見,各地使用呼吸器的重症使患者,都是趴在病床上,引起不少疑問。英國加護病房醫生丹尼爾斯(Ron Daniels)近期就常被病患家屬質疑,為何讓他們趴躺,於是決定製作了一段影片,解釋為何有些插管病患是俯臥。丹尼爾斯指出,仰躺胃等腹部器官會壓迫肺的下半部,再加上地心引力作用,會讓血液流向被壓迫的部分,形成肺部有氧的部分缺血,而缺氧的部分則充滿血液不斷增加並擴大。但俯臥可避免肺部被壓迫,同時還能血液流入已經充滿氧氣的部分,讓病人器官能順利獲得所需氧氣。
共
36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