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9-06 新聞.食安拉警報
搜尋
加工品
共找到
175
筆 文章
-
-
2020-08-13 養生.健康瘦身
打造易瘦體質,吃絞肉竟比肉塊好?專家教你挑對蛋白質,靠3招「這樣吃」增肌減脂最有效
養肌=瘦身?認識肌肉與基礎代謝原理,打造「易瘦體質」吧!打造肌肉,就能提升基礎代謝!基礎代謝是維持生命所需的最低限度熱量基礎代謝指的是人體在24小時內、靜臥狀態下所消耗的熱量。人體需要許多熱量來維持生存機能,這些熱量提供給心臟、消化器官等,也用來維持體溫。而基礎代謝的高與低,決定了瘦身的難易度。基礎代謝高的身體,就像是排氣量大的汽車,在靜止不動的狀態下,也會不斷消耗熱量。增肌=增加熱量消耗,變成易瘦體質!1kg肌肉的基礎代謝量是13kcal,也就是說,肌肉若增加1kg,自動消耗的熱量就會增加13kcal。可能有人會覺得增加1kg肌肉卻只增加13kcal的基礎代謝量,為此感覺不划算。但是,增肌不僅能改善血液循環,也能使內臟運作順暢,整體來說其實提升了約50kcal的基礎代謝量!維持肌肉不能沒有熱量!肌肉每天的重生量約為整體的1.8%,這和有沒有鍛鍊肌肉無關,而是為了維持肌肉量而必須不斷進行的合成與分解作用。製造肌肉除了需要蛋白質,每1kg的肌肉還需要541kcal的熱量。想打造的肌肉量愈多,需要的熱量就愈多,所以肌肉量多與少的人比起來,光是一天消耗的熱量就有很大的差異。【MEMO】別指望內臟了,提升基礎代謝靠增肌!身體中消耗最多熱量的就是肌肉。雖然內臟肌肉無法靠自己去控制或鍛鍊,但手腳或體幹的肌肉,可以透過飲食或訓練來增強。肌肉一旦增加,基礎代謝也會提高。肌肉每天都在增減,善用原理就能有效增肌!每個平凡的一天,肌肉都一直默默地在進行分解作用&合成作用,只要懂得增減的原理,就能知道身體怎麼維持肌肉,學會有效增肌。肌肉每天都在分解與合成當人感到飢餓,血糖值下降、熱量不足,便會開始分解脂肪及蛋白質,作為熱量使用,這種現象稱為分解作用。相反的,攝取食物之後,血糖值上升,胺基酸就會被送到肌肉,幫助肌肉合成,這種現象稱為合成作用。一天當中,肌肉就是如此不斷重複增減,因此,要維持肌肉就要學會在適當時機攝取熱量。維持肌肉不能不吃你是否也曾為了減肥而少吃一餐呢?事實上,這對肌肉來說是最不好的習慣。因為空腹的時間一長,肌肉就會被破壞,結果別說減肥了,反而養成易胖體質!所以,如果沒辦法或沒時間好好享用食物的話,建議可以改吃富含蛋白質的優格。預防肌肉分解,請確實補充熱量分解作用雖然是細胞重生時不可或缺的過程,一旦過度發生,就會難以維持肌肉,甚至影響身體健康。換句話說,想避免肌肉減少,就別讓身體熱量不足!要預防肌肉分解,請適量攝取醣類,確保身體擁有足夠的熱量。【MEMO】斷醣會讓肌肉被分解嗎?如果限制醣類攝取,血糖值就會一直偏低,導致身體持續進行分解作用,而分解脂肪需要熱量,如此便需要醣類。要是極端限醣,就會導致肌肉量減少,所以不建議同時進行肌肉鍛鍊與斷醣飲食,以免肌肉過度分解。缺少蛋白質,談什麼養肌?蛋白質是身體的主要構成要素,當然,在肌肉養成也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現在,就為大家介紹關於蛋白質的基本知識。人體由約10萬種蛋白質組成一般說的「蛋白質」其實有許多種,人體存在著約10萬種蛋白質,為何種類這麼多呢?因為人體各處都需要蛋白質,除了肌肉及皮膚、內臟等身體組織之外,荷爾蒙等分泌物質及消化酵素也需要蛋白質。以重量來看,蛋白質約占了體重的20%。「蛋白質的主要功能」1.組成肌肉、血管、消化器官:除了能組成肌肉,蛋白質也是構成皮膚、骨骼、血管、內臟器官等身體組織的材料。2.荷爾蒙及酵素的原料:蛋白質打造了血液細胞及免疫細胞,及荷爾蒙、消化酵素等維持生理機能的物質。3.能量的來源:每1g蛋白質擁有4kcal的熱量,提供身體活動所需能量。動物性蛋白質:肉類、魚貝類、蛋、乳製品等食材中的蛋白質肉、魚、蛋、乳製品富含蛋白質,並且含有均衡的必需胺基酸,是很優秀的蛋白質來源。想養肌的話,建議積極攝取這類食材。此外,也可將高蛋白粉當成保健食品來補充蛋白質。高蛋白粉也分為動物性、植物性,其中,牛奶蛋白、乳清蛋白、酪蛋白等源自牛奶,屬於動物性,相較於植物性高蛋白粉,擁有更多的必需胺基酸。植物性蛋白質:豆類、大豆製品、穀類等食材中的蛋白質植物性蛋白質食材裡,最具代表性的是豆類及大豆製品。它們跟動物性蛋白質一樣是優秀的來源,具性高有脂質含量低的優點。穀類則含有少量蛋白質。植物蛋白粉的原料可分為大豆、小麥2種,在打造肌肉上,不比動物性遜色,燃脂更有效。【MEMO】胺基酸、必需胺基酸人體由蛋白質構成,蛋白質的材料則是胺基酸。製造蛋白質需要20種胺基酸,其中9種需要透過飲食攝取、無法在體內充分製造,也被稱為「必需胺基酸」。搭配肌肉鍛鍊的蛋白質攝取法要鍛鍊肌肉,請有計畫地攝取必須營養素!來認識搭配鍛鍊的正確蛋白質攝取法吧!攝取蛋白質應該在鍛鍊前或後?究竟攝取蛋白質的最佳時機,應該在肌肉鍛鍊之前還是之後呢?實驗證實兩者沒有太大差異,反而要注意的是搭配什麼飲食。若是考量到消化問題,肌肉鍛鍊最好在飲食前。因此,具體的建議是在鍛鍊肌肉之後好好吃頓早餐,以及晚餐稍微吃過後再鍛鍊肌肉。養肌不是只靠蛋白質,同時攝取醣類最佳!雖然肌肉的材料是蛋白質,但醣類也是不可或缺的要素。醣類通常以肝醣的形態儲存於肌肉中,在肌肉被使用時提供熱量。因此,鍛鍊肌肉時,醣類會被大量消耗,使肌肉內的肝醣枯竭。此時若能補充醣類,讓它被迅速運往肌肉,就能補充肝醣。換言之,若不攝取醣類,熱量就會不足,造成肌肉不斷被分解。即便沒有運動,也要謹記每餐攝取20g蛋白質!肌肉的製造時期是肌肉鍛鍊結束後24~72小時內,即便當天沒有鍛鍊肌肉,肌肉仍會被穩定地製造出來。因此,積極攝取蛋白質,並且維持每餐20g,顯得格外重要。空腹會引發分解作用,所以也建議在點心時間攝取蛋白質。【MEMO】蛋白質的補充時機?請搭配運動整體規劃!身體在運動時會引發分解作用,讓肌肉分解;運動結束則切換為合成作用,開始製造肌肉。因此,若能在運動前後補充蛋白質,就能順利合成肌肉。相反的,假如蛋白質不足,分解作用就會持續,使運動效果減半。由此可知,運動與攝取蛋白質是相互影響的,必須整體規劃!增肌減脂一定要吃動物性蛋白質!三餐要充分攝取富含白胺酸的肉、魚貝、蛋、乳製品BCAA之一的白胺酸,對於促進肌肉合成作用非常有效。白胺酸扮演的角色,便是促使細胞內的遺傳基因製造肌肉。肉、魚貝、蛋、乳製品等都是很好的蛋白質來源,白胺酸含量都很豐富,所以最好1天3餐都要確實攝取,切忌跳過不吃。選擇低脂食物,迅速形成肌肉若想有效增肌,最好選擇蛋白質能被快速消化的食物,同時盡量避免攝取會讓消化吸收變慢的脂質。雖然肉類多少含有脂質,不過只要選擇低脂者就沒問題。例如雞柳肉或雞胸肉(去皮),以及牛肉的紅肉部位,都很推薦。想增肌減脂!飲食的烹調也是一門學問!1.少油。最好選絞肉不選肉塊。烹調時要控制油量,建議用微波爐或烤箱等無油烹調。選擇肉類時,也要挑脂質較少的紅肉。此外,絞肉比肉塊容易消化,能更有效率地增加肌肉。不過絞肉通常脂質較多,所以也要盡量挑選紅肉部位。2.運用罐頭加工品,盡量選擇水煮類。想在每天的飲食中加入蛋白質,可長期保存的罐頭就顯得很珍貴。只要有庫存,就算來不及採買,也能攝取充分的蛋白質。推薦鮪魚、鯖魚、沙丁魚等魚類罐頭。相較於油漬口味,水煮類不含多餘脂質,是最佳選擇。3.利用肉、魚貝、蛋製作常備菜,隨時攝取。常備菜可以幫助自己在忙碌的日子也能攝取足夠蛋白質。即便是烹調上較費工夫的肉類或魚貝類料理,只要一次烹調、保存起來,開飯時間就會變得很輕鬆。而且食材會因為充分入味更好吃。請將肉、魚貝、蛋等靈活搭配,享受各種組合吧!★本文經《良醫健康網》授權刊登,內容摘自三采出版《增肌減脂 蛋白質速查輕圖典:收錄800種常見食品營養素╳正確養肌減重祕訣╳57道健瘦身食譜》,原文刊載於此
-
2020-08-10 新聞.食安拉警報
進口雞肉標屠宰日期消費者易混淆? 國內業者無法接受
根據了解,從去年底開始為期半年的進口雞肉標示屠宰日期試辦計畫成效有限,主要理由在於是產品上標示多個日期容易使消費者混淆,因此官方傾向不修法;這樣的說法國內產業團體並不接受,認為這是錯誤的。國內的白肉雞業者認為,貿易自由化,並無法不讓雞肉進口,但至少需要一致性的明確標示,生鮮雞肉應該標示屠宰日期;熟食、加工肉品應該比照牛肉,需要標示產地。中華民國養雞協會肉雞組委員王東淵表示,台灣對於國產生鮮雞肉是有要求的,台灣的國產白肉雞屠宰後生鮮保存14天,冷凍室可達一年;但進口的產品從進口開始到台灣經過多久了?若沒有屠宰日期,到底冰了多久也沒有人知道;且進口雞肉歸類為進口食品,在所有各式各樣進口食品僅抽測5%,進口雞肉僅只是其中一項,過去幾年中,就已經曾有5件違規不合格,卻還無法增加抽驗比例,讓國內業者不解。中華民國養雞協會課長蕭金鳳表示,標示原產地、屠宰日期是產業團體的訴求,其實進口到台灣來,已經不知道重新包裝、改裝多少次了,解凍、分裝、再解凍、再分裝,因此除了屠宰日期、包裝日期,也應該要有相對應的有效日期,否則已經經過解凍分切,但有效日期仍由業者自己定義,這模糊空間就太大了。台中養雞協會理事長陳佑徹表示,試辦標示屠宰日期的效果不好,在於消費者已經習慣現有、有效期限的標示方法,對於生產者標示屠宰日期的方式,容易造成混淆;他認為這樣的說法是錯的,因為,政府與產業團體都有義務去教育民眾,讓消費者學會如何去看標示,分辨究竟甚麼產品對自己才是好的。他表示,國內絕大多數的進口雞肉都來自美國進口,美國就規定在他們自己國內的銷售就需要標示屠宰日期或者包裝日期,由於美國清一色都是冷凍雞肉,屠宰日期就等於冷凍日期,所以怎麼標都是屠宰日期。陳祐徹說,這件事國內的養雞業者已經陳情溝通超過一年了,希望能有法源依據與保障,需要有屠宰生產的日期,才能夠進一步訂出有效的保存期限,在食安法中,並沒有規定甚麼食品冰多久以後就無法食用,這樣一來,有效期限也變成業者的自由心證了,形同開了後門;他認為,衛福部並沒有認真去思考,白肉雞除了一般商品外,也是食品加工的原料,現在台灣加工品這麼多,「難道不用管制嗎?」,台灣在歷經了地溝油、黑心油、三聚氰胺事件後,為何還學不會?
-
2020-08-02 養生.健康瘦身
瘦小腹別急著衝健身房!重訓錯誤憋氣嚴重恐致腦中風
邁入中年的爸爸們因代謝變慢,多少都會有「腹部肥胖」的特徵,也煩惱身材走樣。雙和醫院物理治療師鐘鴻甯建議,可以掌握「運動533守則」,一周運動5次、每次30分鐘(可分次)、讓心跳維持在每分鐘130下左右。如果原本沒有運動習慣,運動初期應該選擇有氧運動,先雕塑身形、提升肌耐力後,再搭配重訓增強肌肉量。勞動不是運動 工作空檔爬梯不管工作屬於需依靠勞力的藍領階級,或是上班族爸爸,因為平時工作勞累,多數不會特別找時間運動。但年過40歲邁入中年後,除了活動量不像青壯年時期頻繁,身體代謝也會降低,鐘鴻甯提醒,上班的勞力不等於運動量,應要培養規律的運動習慣。上班族爸爸可以利用上下班通勤時間或午休,做「半蹲」的動作,透過下半身帶動腹部的運動肌群,訓練肌肉。吃完午、晚餐不建議直接坐下或是躺著,可慢慢走路半個小時,或走樓梯讓食物消化。雕塑體態 從全身式有氧開始鐘鴻甯說,如果需要長時間坐在位子上辦公,只要坐在椅子的前端,將腳慢慢抬離地面再放下,運動的時候透過腹式呼吸,吸氣時腹部凸起,吐氣時讓腹部自然凹下,就可簡單訓練到核心肌群。此外,建議改走樓梯,雖然比較累,但也可增加一天的運動量。如果想要雕塑體態,鐘鴻甯建議先選擇有氧運動,有氧運動種類廣泛,像棒式運動可以同時訓練到屁股、肚子的肌肉。建議有鮪魚肚困擾的爸爸們,可選擇能動到全身的有氧運動,游泳、慢跑、登山等都不錯,在家運動也可嘗試最近有名的「波比跳高強度間歇運動」。重訓錯誤憋氣 嚴重恐致中風有些人會選擇到健身房鍛鍊體能,鐘鴻甯提醒,重訓時需要透過腹式呼吸來憋氣,要是使用錯誤的方式,會造成血管壓力太大,血液中的血酸會增加,憋氣太久最糟的狀況恐會造成腦中風。如果太久沒運動,沒有評估自己的健康狀況就貿然嘗試,可能造成危險,建議漸進式運動,先增加自身的肌耐力、慢慢把運動時間拉長後,再嘗試重訓會比較適合。近年來健身運動盛行,國內外都很流行透過瑜伽、皮拉提斯等靜態運動,改變姿勢及雕塑體態。一般認為這類靜態運動比較適合女性,男性通常會覺得不好意思加入這類課程,鐘鴻甯說,不論男女性都可嘗試皮拉提斯和瑜伽,先透過拉筋讓僵硬的筋骨伸展後,後續增加有氧運動或重訓,比較不會造成運動傷害。戴著運動手環 心跳別衝太高如果擔心運動的時候無法掌握自己的血壓心跳,可以穿戴智慧手環、手錶監控,盡量維持在每分鐘心跳130下,不要超過讓心臟跳太快。如果平時心跳每分鐘約50至60下,運動時則維持在100至120下即可,一下子做太激烈的運動,會造成心臟負擔。至於沒辦法一次運動30分鐘的人,可改為一天運動3次,累積到30分鐘,運動效果也是一樣的。鐘鴻甯表示,開始運動之後不要太逞強,盡自己所能努力就好,要循序漸進達到目標,培養想運動的意願之後,再慢慢增加運動的強度跟組數,不要為了達到目標強迫運動,反而會失去效果。健身怎麼吃牛奶、茶葉蛋就夠 不必買高蛋白健身品 有鮪魚肚的爸爸們如果想要恢復以前體態,除了花時間透過運動保持身材,用餐習慣也要跟著改變,除了盡量少抽菸喝酒,如果喜愛高油、高鹽的重口味食物,也要改為低鹽低油,多攝取原始食材、少吃加工品,才會更有效果。例如,運動完後可以喝牛奶、吃茶葉蛋等增加身體蛋白質攝取,無需刻意買高蛋白粉等健身食品,不但價格較貴,身體也不需要這麼多營養。「波比跳」高強度間歇運動1.雙腳站立,與肩同寬。2.髖關節屈曲、脊椎挺直,彎曲膝蓋盡可能深蹲。蹲下後雙手撐在地面,與肩同寬。3.雙腳向後用力蹬至高平板式姿勢,完成一個伏地挺身動作。4.雙腳跳回深蹲時姿勢。5.收小腹,運用大腿肌肉使身體往上跳,回到站姿著地。提醒肥胖、體能不佳、關節不好、有心血管疾病者不建議做。建議每次最多持續1分鐘,否則姿勢可能偏離正確動作。
-
2020-07-30 養生.聰明飲食
食物密封、真空後就能延長保鮮?專家一語突破盲點
【常春月刊/編輯部整理】2020年6月份天氣創下124年來紀錄,9天氣溫超過37度,38度以上則有3天。當環境溫度增加細菌繁殖力就加快,食物沒有擺在冰箱就特別容易腐敗,很多人相信用鹽醃製或密封食品,可以不需要冰箱保存,但如果沒有滅菌處理,即便在有高鹽分或真空環境,細菌仍然有可能繁殖導致食物腐敗。維持健康減鹽醃製 可能增加食物腐敗風險日文食品微生物學專家藤井建夫表示,在日本有1種醃製魚乾,能夠讓魚肉延長保存,原因在於醃魚用的汁水中,含有數十種微生物,可以抑制食物中毒相關細菌繁殖,加上高鹽處理的原因,可以減少食物腐敗機會。許多人想到鹽醃製,很可能就馬上聯想到容易保存,相信鹽醃製不容易讓食物腐敗。不過,藤井建夫提醒,不要對鹽醃製過份信任,雖然有些食品為了保存,使用鹽醃製,但最近減少鹽量的產品很多,即便有密封包裝,常溫放置下,腐敗與食物中毒相關細菌也會繁殖,並且也有微生物喜歡高鹽環境,所以一定要特別注意。密封包裝不一定都有滅菌 標示冷藏務必放冰箱藤井建夫特別說,如果外包裝著名需要冷藏,就一定要放到冰箱,千萬不要以為用鹽醃製沒問題,在室溫下非常有可能導致食物腐敗。另外,並非所有密封包裝食品都有滅菌過程,要能在常溫下保存,食品必須經過高溫高壓加熱,殺死包裝內細菌,但不是所有密封食品都有高溫滅菌,所以並不能常溫保存。藤井建夫強調,就算密封包裝,千萬不要以為沒有開封,就可以在常溫下存放。有些密封食品為了味道與口感,不會高壓高溫加熱,內部就有可能仍有細菌,如果在常溫下保存,細菌就很有可能增生導致食物腐敗,因此如果密封包裝上註明須冷藏,就一定要放到冰箱存放。台灣食藥署建議 夏天食材在室溫不要超過1小時台灣衛福部食藥署提醒,攝氏7至60度正好是危險溫度帶,許多細菌都在這個溫度帶快速繁殖,食品加熱到攝氏70度以上,細菌才會陸續被消滅,冷藏室溫度必須在攝氏7度以下,才能抑制細菌生長,由於細菌繁殖分解食物,會產生毒物,食藥署建議食品不要在室溫下放超過2小時,夏天則不要超過1小時。台灣醃製肉品常用硝酸鹽防腐 法規內使用降低腐敗毒物風險林口長庚醫院臨床毒物中心主任顏宗海表示,對於台灣來說,醃製肉品有時會擺放硝酸鹽或硝酸鈉,協助抑制微生物滋生並增加保存時間,雖然有致癌疑慮,但在法規使用量下,不容易對身體會有危害,反而因壓制微生物滋生,減少肉毒桿菌等細菌,對身體傷害產生傷害。顏宗海也說,加工食品放入防腐劑,有時是不得不的考量,否則不小心吃下開始腐敗食物,細菌或相關毒素都可能對身體產生立即傷害,因此各國對於防腐劑,多會允許廠商在不傷害人體條件下可以使用,例如硝酸鹽在台灣食品衛生法規中,每公斤肉類加工品不得超過70mg,魚類加工品每公斤不得超過50mg。未完全滅菌即便密封包裝 也該放在冰箱保存顏宗海提醒,如果購買密封食品,一定要仔細看外包裝標示,如果強調需要冷藏,代表製作過程中,封包後不一定再次高溫殺菌,需要靠低溫來抑制微生物滋生,所以一定要放到冰箱。冷藏室溫度會在攝氏4度上下,達到延長保存作用,如果可以不用冷藏,能夠室溫保存,開封後也要盡快吃完。(圖文授權提供/NOW健康)延伸閱讀: 加熱、切除發霉都殺不死毒素! 換季食物保鮮有3撇步 吃蔬果最怕農藥殘留! 這5種清洗方式只會愈洗愈毒 
-
2020-07-26 醫療.自體免疫
減緩關節疼痛問題 營養師分享5類最糟糕和最佳食物
關節炎聽起來是一種病症,實際上關節疾病有一百多種原因,不僅止是老年人的疾病。在美國,有超過5千萬的成年人和30萬個孩子患有各種關節炎,例如炎症性關節炎(包括類風濕性關節炎)、傳染性關節炎(如C型肝炎)、變性關節炎(如骨關節炎)或代謝性關節炎(如痛風)。當關節疼痛時,就診請醫師協助是首要。但營養學家建議,在日常生活中,可以透過食物的選擇,減緩某些關節疼痛問題,以下是5種對關節炎最糟糕和最佳的食物:讓關節炎惡化的食物1. 精緻碳水化合物白麵粉和糖之類的精緻碳水化合物,可能有助糖化終產物(AGEs)生成 ,這種產物已被證實會加劇發炎反應。研究還顯示,精緻糖和麵粉(藏在許多含糖早餐穀物和零食中)也對腸道微生物叢有重要影響,會加重炎症。2. 含糖飲料含糖飲料中的高度加工糖,與慢性發炎有很大關係。尤其是汽水,會增加女性的關節炎症狀。根據《美國臨床營養雜誌》上發表的研究,每天喝350毫升的汽水,會使類風濕性關節炎的風險增加63%。3. Omega-6脂肪酸限制葵花油、玉米油、大豆油和葡萄籽油的攝取,它們的Omega-6脂肪酸比例比其他油高。營養學家解釋,Omega-6會使血壓升高,觸發免疫反應,並加劇炎症。4. 加工肉品加工肉(包括培根、香腸和其他熟食肉類加工品)的糖化終產物含量更高。另外,有些食品往往鈉含量更高,導致水分滯留體內,導致關節腫脹。5. 披薩根據美國疾病管制中心(CDC)的數據,美國典型飲食中鈉的主要來源之一「披薩」,也可能導致關節發炎。精緻碳水化物製成的餅皮,上面撒了各種加工香腸,等於一口氣就吃進兩種對關節炎不利的食物。對關節炎有利的食物1. 綠花椰菜綠花椰菜富含維生素C和K以及蘿蔔硫素。蘿蔔硫素被認為可以減緩骨關節炎的症狀和惡化。此外,綠花椰菜也是蔬菜中鈣含量的佼佼者,減緩發炎之外,也能讓骨質更強壯。2. 櫻桃色彩繽紛的蔬果多含高量植化素和抗氧化劑,與減少身體發炎有關。尤其櫻桃是首選,含豐富的花青素和抗氧化劑,可改善血液循環並減輕疼痛。關節炎基金會說,一般來說,顏色愈鮮豔,抗氧化成分愈多。3. 抹茶所有綠茶都有抗氧化效果,動物研究顯示,其所含兒茶素可對抗細胞損傷,降低類風濕性關節炎的嚴重性。4. Omega-3根據關節炎基金會的說法,每周吃兩次或多次富含Omega-3的魚類,可以保護心臟同時減少發炎。例如鮭魚、鯡魚、沙丁魚或鯖魚。5. 薑黃近年來的超級食物薑黃,對關節炎患者同樣有利。營養學家說,將薑黃素與脂肪和黑胡椒粉混合使用,可減少炎症性關節炎疼痛。資料來源/Health.com
-
2020-07-25 養生.聰明飲食
營養師傳授吃滷味7秘訣,讓你不腫又不胖!
滷味是很多人喜歡的食物,不論是逛夜市當小吃、下課或下班當正餐,或是解饞的宵夜與點心,東夾西夾、滿滿一袋拎著走,好吃、快速又方便,但你知道滷味的地雷食材有哪些?要怎麼點才能均衡又健康呢?讓高敏敏營養師傳授選擇滷味的私房秘笈給你吧!減肥、慢性三高者 盡量避開地雷的高熱量食材高敏敏營養師表示,自己也喜歡吃滷味,但看到以下食材,著實會認真考量一番…★ 高脂肪肉類豬大腸、牛腩、三層肉、花字輩的肉 (五花、梅花、雪花)、雞心,這些食材因脂肪含量很高,只要約一份肉(三根手指頭)的大小厚度的份量,就有破百大卡的熱量,特別是油脂多以不好的飽和脂肪為主,除了會變胖以外,還會增加膽固醇、提高心血管疾病風險,所以盡量能少則少。★ 過度加工的蛋白質食材大家最愛的百頁豆腐,二至三指頭的大小就有高達120大卡,一整條百頁就超過五百大卡了!香腸一根約55大卡、油豆腐 (一塊約40大卡)、炸豆皮 (100g就有390大卡),前兩者加工過程較繁複,除了營養嚴重流失外,還會增加額外的脂肪及鈉的攝取。豆腐和豆皮原本是挺健康的食材,但經過油炸以後熱量往上竄升,要特別注意!★ 其他澱粉類加工品甜不辣 (圓形一片約60大卡)、黑輪 (一根約120大卡)、餃類或丸子類等火鍋料 (魚餃、水晶餃、貢丸、花枝丸…)、豬血糕 (一塊約130大卡)、米腸 (一根約210大卡),同樣為加工程度高的食品,澱粉多、熱量高及營養價值較低,且富含鈉,對心血管健康較不利,高血壓的病人更需斟酌食用。想要健康不變胖 優先選擇天然原型的食物高敏敏營養師笑說:其實以下食材都是大家看得到前世今生的食物,也就是食物的原型,相對保留的營養會更完整,不妨優先選擇唷!★ 蔬菜類青菜、白蘿蔔、海帶、玉米筍、菇類 (香菇、木耳、金針菇、杏鮑菇)、四季豆、花椰菜、高麗菜、瓜類…。一把100公克熱量僅有25大卡,熱量低且富含膳食纖維、維生素、礦物質,還能將過多的油脂帶出腸道、幫助排便順暢,是優秀的首選食材!★ 黃豆類製品豆乾、非油炸豆皮 (生豆包)…。是優質、低脂的植物性蛋白質,由黃豆簡單加工製成,而黃豆本身不含膽固醇、含有大豆異黃酮及膳食纖維,對整體健康有益,亦是非常推薦的食材。 ★ 中/低脂肪優質動物性蛋白質雞蛋或蛋白、豬血/鴨血、去皮的雞肉、沒有肥油的肉類…。也是不錯的選擇,增加飽足感、延緩飢餓與補充蛋白質。★ 澱粉類及其他(1) 長得像蔬菜的澱粉:玉米、南瓜、芋頭…等。其實他們和飯、麵都同樣是澱粉類,但它們含有更多元的營養素,如:膳食纖維、維生素及礦物質,會是較佳的選擇,有吃的話記得要跟澱粉做代換唷!(2) 素腰花、蒟蒻:使用馬鈴薯澱粉及低熱量的蒟蒻粉製成,熱量相對低且增添飽足感。(3) 冬粉、王子麵、烏龍麵、意麵:冬粉一把等於半碗飯,約為140大卡,相對熱量較低且有飽足感,但容易吸收湯汁造成吃進過多的鈉,吃完要多喝水。王子麵一包為半碗飯加兩茶匙油,約250大卡。烏龍麵一包將近一碗飯,為250大卡但鈉含量逼近千毫克!需要特別注意熱量最高的意麵,麵體已事先油炸過,一包為半碗飯加一湯匙油,約320大卡!以均衡飲食來說,只要控制食用量並注意食用頻率便可以偶爾搭配食用。跟著營養師這樣吃 幾點撇步分享1.選擇現煮的滷味,優先於已經滷好的,若能選擇關東煮更佳。2.先夾豐富的蔬菜類,最少和自己拳頭一樣大小的量,才能滿足每餐所需的蔬菜攝取。3.蛋白質不過量,夾取一種黃豆類製品以及一種低脂肉類,建議加起來為一個手掌心的大小較適宜。4.請店家減少滷汁,並避開額外的調味料和酸菜,以減少過多的熱量和鈉含量。5.先吃蔬菜和蛋白質增加飽足感,最後再吃澱粉以延緩血糖上升。6.盡量避免太接近睡前的時候吃,以免更易存成脂肪與造成隔天水腫問題。7.滷汁本身的鈉含量非常高,吃完要記得多喝水、多運動,以將過多的鹽分排除,並於下一餐吃得較清淡一些。照著以上的小撇步吃,能讓你同時滿足吃滷味的慾望並擁有均衡營養的健康身體!
-
2020-07-23 新聞.生命智慧
親自照顧癌父一年仍留遺憾!急診室醫師田知學:經歷過才知放手有多難
田知學身為急診室醫師,看盡不知多少生死離別,可是唯有自己親自經歷,才知道放手有多難,把握當下又有多重要,所謂的「珍惜所愛」,沒有痛過,很難體會愛的可貴。去年藝人高以翔猝死的新聞令人惋惜,同時有部急救教學影片(註)在網路上瘋傳,一位五官深邃的急診室醫師示範如何在黃金急救4分鐘內,利用CPR(心肺復甦術)和AED(自動體外心臟除顫器)急救的4步驟。 她是田知學,來自南投縣信義鄉布農族,搶救生命是她的工作,愛護生命則是她的使命。 「我的專長就是『拆炸彈』!在急診室裡,有時候一個危機解除了,另一個危機馬上就響起警報。我能判斷的時間不多,快速地為患者做緊急處置,我就像是在生死線上工作的人。」 急診室彷彿地雷區,專長就是拆炸彈 「我記得有位年輕人說胸痛,沒多久就倒地昏倒。我們馬上撕開衣服,立刻用電擊、上點滴就救回來了。猝死都是在不知道的情況下發生,只有黃金4分鐘的急救時間,拖延太久會造成腦部缺氧。」 「而且年紀愈大,猝死的機會愈高,因為過了45歲的三高、肥胖多,但現在三高與肥胖問題的年紀又不斷提早,如果人人都知道怎麼判斷與急救,而且身邊就有AED設備,你可能救人一命,或是被人救你一命。」 在振興醫院急診室裡,忙進忙出的田知學,每分每秒都與時間賽跑,她還上節目、寫專欄,進衛福部協助推行原住民健康政策,到偏鄉宣導衛教知識;這麼奔波的她,同時是一位職業婦女,再忙都要為孩子準備便當。 她不只是位醫師,她相信這幾年陸續埋下關懷的種子,總有一天會成為護蔭眾人健康的巍巍大樹。 小朋友把她當偶像,再辛苦也會挺下去 「我很愛小孩子,本來我的第一志願是小兒科,但去了小兒癌症病房、加護病房後,我真的太不忍心,我會把情緒帶回家。」但在她開始上節目後,有原住民小朋友寫信給她,跟她說:「謝謝你,你是我們的偶像,你做得到,我們也做得到。」 孩子能受到鼓舞,給她前行莫大的動力,也讓她不停止前進偏鄉,用各種方式宣導衛教與急救觀念,即使路途有些阻礙,她也始終相信,「路,是人走出來的」。 「我認為我的抗壓性夠高,因此選擇急診醫學。每當心情低落時,我的紓壓方式就是『放空』,一個人在外面晃一晃、走一走,老公看我晚回家,就知道我在急診室遇到一些狀況。」 「有些病人進院時還有心跳,但很快地就可能病情急轉直下,離開了,家屬經常無法接受死亡的結局,我也必須去承接家屬的情緒,以及接受醫師仍可能救不回病人的事實。但即使如此,我能夠堅持下去,也是因為這裡(醫院)充滿令人感動的故事,我的人生意義,就在這裡。」 父親上的一堂生死課:眼淚因為愛而存在 「過去我在安寧病房工作時,有位長輩的家人彼此間在『演戲』,不想讓長輩知道他快往生。但有天,我跟病人聊天發現,其實他早就知道了。他說:『我知道我快離開了,我也知道他們在演戲,但因為我愛他們,我要假裝不知道。』」 「他是一位很有智慧的長輩,我很不忍心。我跟他說,我要調去其他單位,因為我不要跟你說再見。我邊說,邊哭得稀裡嘩啦。」 「他只是很慈愛地對我說:『有一天,你會是一位成熟的醫師,你就不會輕易地為病人掉淚。』他的話深深影響了我,這麼多年過去,我時常想起他。」 田知學感性地提到,面對親人過世,從來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當她的父親也罹患癌症時,了解膽囊癌嚴重性的她,再愛、再想讓父親留下,仍在一年多後就「送走」了父親、告別最愛的父親,她的這堂生命課,深刻地印記在她的生命裡,因愛而哭泣,也因愛而重生。(推薦閱讀:「我死都不插管!」父母逼簽放棄急救書 先問5個問題) 「過去我覺得很重要的,其實不重要;再重要的,我們可能抓不住。父親罹癌一年,父親說他並不怕死,我還是很煎熬。他離開後我很遺憾、自責,我不停想,我要學習原諒我自己嗎?我做不到,但我到底在害怕什麼?」 身為急診室醫師,看盡不知多少生死離別,可是唯有自己親自經歷,才知道放手有多難,把握當下又有多重要,所謂的「珍惜所愛」,沒有痛過,很難體會愛的可貴。 急診工作操勞,養生秘訣在於「一把穀物」 工作日夜奔波的她,有一個經得起時間考驗的養生秘訣,她剛上小學的孩子就是最好的驗證。 「我在他嬰兒的時候,就只給他吃『全食物』,副食品一定是親自製作,開始吃飯後,就天天吃纖維高的全穀類(像是糙米、燕麥等)。」 「現在我為他帶便當,也會幫自己帶一個全穀便當,只要一手掌穀類,營養比一盤蔬果還多,裡面有礦物質、維生素B、抗氧化劑等等,讓身體減少發炎,不容易中風、心肌梗塞,延長我們健康的壽命。」 「現在我的孩子反而不習慣吃加工食品,喝不慣濃縮果汁或其他加工品的味道。我也靠這長久的飲食習慣,維持自己健康的身體。」 我有一個夢:人人都會CPR,處處都有AED 工作繁重,如此拼命的田知學,給自己的一句名言是「你若想自己做不到,你就會做不到!」在她的努力之下,現在衛福部已經增設部落的AED設備,而她的口號「人人都會CPR,處處都有AED」,也藉著網路傳播給更多人;很愛小孩的她,還出了本童書繪本《為什麼不能去打獵》。 接下來,她仍會肩扛著使命,繼續往前行。這是她的女人40,美麗、自信,還有責任! 【註】影片請搜尋「必學CPR+AED急救4步驟」●原文刊載網址 ●延伸閱讀:.不愛運動較容易有糖尿病?白雁:每天3分鐘這樣做,活絡氣血、穩定血糖.牙痛就診,竟是口腔癌第一期!醫師:6大關鍵是警訊.子女會長大,我也會衰老!台大教授:傳承生命美好,才能讓我們的生命生生不息
-
2020-07-20 養生.聰明飲食
高鈣牛奶更營養?無香料優格好健康?食品標示的3大地雷,你看懂了嗎?
加工品陷阱多,添加物會耗損營養素,加速老化!經常減肥的人一定都聽過,想吃零食就選蒟蒻干吧!因為廣告標榜它熱量低又高纖具有飽足感……。事實上,蒟蒻干可以做成這樣子,一定加了10項以上的添加物,我們常說化學添加物的東西就形同等於藥物,它是不能留在身體裡面的,必須透過肝臟和腎臟代謝掉,而在代謝這些東西不只是把它排出去這麼簡單,這個過程會耗損掉你很多身體所需要的營養素,才有可能代謝成功。所以我常講的,現代人營養素沒有開源,又沒有節流,包括飲食作息,或吃很多要耗損身體僅存營養素的加工品,到最後身體負擔就會變得非常大,甚至加速老化。因此,為了避免吃下更多莫名其妙的添加物,買東西時一定要仔細看背後的成分標示,什麼能吃?什麼不能吃?食物含有多少熱量、蛋白質、脂肪?又含有哪些營養素?很重要嗎?不管是不是在減肥,學會看食物的營養成分標示,不僅可以遠離食安風暴,還能減少衰老、罹癌的危機!記得,不要只看總熱量,一般來說,越是垃圾食物,它所標示的每份單位越小,以洋芋片為例,通常會標示「本包裝含4份,每份含……」所以,如果一次會嗑掉一整包的餅乾,你就必須將熱量乘以4份。除了看熱量,還要記得看脂肪含量和碳水化合物等營養成分,像是1克的蛋白質和碳水化合物皆乘以4大卡,1克的脂肪乘以9大卡,所以,如果有3克的油,就會有27大卡的熱量被吃進身體裡!總而言之,不要靠想像力,不被廣告牽著走,看成分、營養標示,懂得區分何謂加工品,比較加工品的可怕,那麼不能攝取加工品的理由已經非常清楚,大家就知道「第一不」的重要性了!不看成分標示,吃錯食品就「肥」大了!以下是大家常買的3組食品,可以自我檢視,是否會看營養成分標示,看哪一個會是相對健康的呢?CASE 1 想吃餅乾時,你會選哪一個相對健康呢?首先,比較都是100克,就算上述B海苔米果一次全吃完(因為本包裝含4份,一份20克)也吃不了100克,整包相當於多吃一碗飯(幾乎沒有油),加上一點調味料,添加物很少。A洋芋片,如果也同樣吃80公克(必需自制力很好,因為本包裝有500克)雖然總熱量多了80大卡,感覺沒有差很多,但是相當於3/4碗白飯+1杯30cc的油+多到嚇死人的添加物(就像藥物一樣,必需在肝、腎代謝)。CASE 2 鮮奶VS.高鈣鮮奶,哪一個才健康?一般民眾聽到「高鈣」鮮奶,一定誤以為比鮮奶成分好,但食品法規上,只要有添加物,政府就定義為調味奶,而不是屬鮮奶類,這樣的產品,廠商很愛製造一方面民眾因為錯誤資訊,誤以為健康所以很愛買,另一方面既然歸類調味乳,廠商不需100%鮮奶,可以加奶粉、糖、一大堆的添加物、香料等,成本降低很多,保存時間往往也比鮮奶長,但是營養價值相對鮮奶,差很多!CASE 3 真假優格,你能分得出來嗎?民眾容易受討喜漂亮的廣告包裝影響, B原味活性發酵乳瓶身印有鮮奶優酪(背景還有一個大大的純字),就會自動聯想,100%純鮮奶,加上還印有無香料、無色素又是0脂肪,就以為一定很健康,其實不然,一定要看成分標示,A原味無糖優格才是只有100%生乳、乳酸菌,值得攝取的優質蛋白質來源,和B對照, 一看成分就知道:加很大!含糖、生乳比例低,添加成本低的奶粉,還有一堆的增稠劑,以創造濃稠口感,而不是真的全靠乳酸菌發酵!烘烤類製品藏著2大惡魔,不只變胖、還會老化發炎、致癌!1. 高溫烘烤:產生大量自由基,加速身體老化!此外,烘焙食品常摻有大量的植物奶油、人造酥油,再經攝氏150度至200度以上高溫烘烤,才能有香噴噴、酥脆的效果;這一口吃下去,不僅是熱量問題,高溫烘焙除了會破壞食材的營養素,更產生很多自由基,加速身體發炎、老化。2. 釋出毒性物質:直接破壞身體機能,致癌性超高!①丙烯醯胺: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再度建議民眾應減少攝取薯條與洋芋片,主要是這一些食物中都含毒性化學物質「丙烯醯胺」(acrylamide)。首先,在食物學原理、食品加工裡有個化學反應:「Maillard reaction(梅納反映)」,是非酵素之「褐變反應」。它指的是食物中的還原糖(碳水化合物之一種)與胺基酸/蛋白質,在常溫或加熱時發生的一系列複雜的反應,其結果是生成了棕黑色的大分子物質,包括還原酮、醛和雜環化合物,這些物質為食品提供了宜人可口的風味和誘人的色澤。②天門冬醯胺(Asparagine):20種最常見的胺基酸之一,但不是必需胺基酸,加熱到足夠高的溫度時,天門冬醯胺可與還原糖或羰基在食物中反應,生成丙烯醯胺,後者常在薯條、薯片、烤麵包等烘烤食品中出現。因此消費者要特別注意以下2點:A. 對炸的或烤的食品要金色、淺黃色,不可為棕色的,顏色愈濃丙烯醯胺愈多。B. 避免於炸烤前於食品上沾上糖粉或糖漿。③多環胺類/異環胺(heterocyclic amines,簡稱HCA或HCAs):肉或富含蛋白質的食物,因富含胺基酸,在高溫(150度)烹煮時,蛋白質會分解或變性而產生異環胺,這正常產生的物質。只是溫度越高、加溫時間越長會導致更多異環胺的生成,甚至產生致癌性高的多環芳香烴(polyaromatic hydeocarbons, PAHs),研究人員進行的一項研究顯示,在烹調溫度從200度升高到250度之間增加了3倍HCAs的含量。多吃糖會導致脂肪堆積與不易分解代謝!為什麼不要喝含糖飲料?首先先解釋「醣」與「糖」的不同?簡單來說,分子結構大小與複雜程度的不同!「糖」是「醣」的一種,醣=碳水化合物=多糖!醣(C6H10O5)n 的5大基本特性:①無甜味。②不溶於水。③不能直接通過細胞膜,因此不可直接被吸收,從食物來的澱粉(多醣)和雙醣,都需要經由人或動物體內的腸道酶(酵素)將其分解成單糖,才能被腸道細胞吸收,才可被細胞利用。④常見的有澱粉、肝醣(人體內儲存醣類的主要形式)、纖維素等。⑤醣類還會與身體內的蛋白質、胜肽、脂肪透過化學反應,鍵結成具備有其他重要生理功能的複合醣類。現在大家就知道,醣類很重要,不是只有熱量、能量的功能,可不是越少越好,請不要再把「醣類」視為敵人,也該知道為什麼採用「不碰澱粉」減肥法的民眾,最後會損及健康的原因吧!單糖也是碳水化合物的一種,其結構是醣類中最簡單的(CH2O)n,從結構就明白,醣類為什麼又稱為碳「C」、水「H2O」化合物的原因了!單糖是糖分子內含有碳原子的數量來分類。通常含有3∼7個碳原子,一般人最熟知的是六碳糖類:葡萄糖、果糖、半乳糖。單糖直接吃就具有甜味(如果把蔗糖的甜度當作1,果糖大約是1.5∼1.7倍,葡萄糖約是0.7 倍)雙糖當然也是碳水化合物的一種,直接吃也有甜味。是由兩個單糖經縮合反應去掉一個水分子而成。常見的雙糖有:蔗糖=1分子葡萄糖+1分子果糖組成,乳糖=1分子葡萄糖+1分子半乳糖組成,麥芽糖=1分子葡萄糖+1分子葡萄糖所組成。雙糖直接吃也有甜味所以這裡所說的不要喝含「糖」飲料,所指的糖就是吃起來直接會甜的單糖和雙糖!這些小分子的糖容易造成血糖的高低起伏,引起胰島素的過量分泌,長期產生身體組織對胰島素的阻抗、不敏感,導致脂肪的堆積與不易分解代謝的結果!一定要少吃高果糖糖漿!常見手搖飲料店,調配冷飲,加入透明液狀的糖漿,就是高果糖糖漿,製造高果糖糖漿,現在多用玉米澱粉(特別是基因改造的玉米澱粉作為原料,更大大降低成本)透過酵素轉化而來,因此又稱為高果糖玉米糖漿,大部分用做飲料調配的高果糖糖漿成分比例為55%果糖及42%葡萄糖。過去認為使用果糖代替蔗糖(砂糖),相同甜度下可以減少糖分使用,就減少熱量攝取,其升糖指數也很低,認為果糖在預防及控制糖尿病上較佳。如今已被挑戰!現代科學、醫學研究發現:果糖是不會醉的酒精(會造成脂肪肝、肥胖及成癮性),易造成代謝紊亂,更容易造成慢性疾病、糖尿病!最新的統計顯示,高果糖糖漿甚至干擾肝臟尿酸的代謝,造成血中尿酸的升高,提高果糖攝取量,痛風機率也會提高。高果糖糖漿其可能的健康傷害日漸明確。(另外,當大家聽到這邊,就會開始問我,那蜂蜜、楓糖……等有沒有比較好,我可以告訴大家,直接吃起來會甜的,對健康都沒有太好,不要再想盡辦法找理由吃糖了。)蜂蜜裡的糖(因已經由蜜蜂的唾液中的酵素分解)是直接以單糖類的葡萄糖和果糖所構成,可以為人體直接吸收,所以比砂糖(蔗糖)更容易被人體吸收。另外,楓糖是由楓樹木質部汁液製成的糖漿,主要成分為蔗糖和水。延伸閱讀: 雙親失智 差點拖垮銀行經理家庭●書籍介紹頂尖營養師教你吃出瘦子體質【暢銷修訂版】:1分鐘學會「4321黃金餐盤」飲食,啟動身體的年輕基因,5週腰瘦3吋!作者: 林佳靜 出版社:蘋果屋 出版日期:2019/05/31作者簡介林佳靜/最多名人信賴的營養師!‧生化代謝暨功能性醫學、分子矯正營養學(orthomolecular nutrition)暨營養治療研究、運動營養。‧歷任聯欣/聯安預防醫學機構產品研發顧問/VIP門診資深營養師‧樂活診所醫療研發顧問/資深營養師‧競技、運動團隊(台啤、兄弟象)營養執行顧問/專業講師‧中華生醫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營養師/教育訓練講師
-
2020-06-28 橘世代.時尚橘
謝金晶實施「168間歇性斷食法」 體內保養有一套!
34歲的謝金晶相當注重皮膚保養,除了做好保濕、防曬之外,並維持每周敷臉的習慣;在體內保養也有一套方法,她有時候會實施168斷食,偶爾會把時間拉得更久,讓器官可以休息,有空會去躺岩盤浴,達到排毒效果。炎炎夏日來臨,她每天會喝1杯咖啡,但不喝飲料、不吃不健康的加工品,另會補充大量水分,相當養生。至於皮膚保養,她說步驟大同小異,有空會用居家的導入儀進行保濕導入,不過早上洗臉多用清水,晚上才會用洗面乳,並會加強保濕跟防曬,「因為太陽不但會曬黑也會變老,很可怕。」而她出道前曾任醫美診所的櫃台人員,嘗試過部分療程,她說:「沒有很常做,一般還是常以杏仁酸或是傳統做臉來保養。」她提醒大家做完雷射後要做好術後照顧,不然會有反黑效果;打肉毒除抬頭紋切記不要貪小便宜,必須找經驗豐富的醫師施打,以免表情會不自然。【熟齡女星精選保養延伸閱讀↘↘↘】。米可白「黑肉底」竟變白了 ,日灌3000cc水助排毒。王瞳「苦命女王」水裡來火裡去 自認凍齡要趁早 立即按讚 更多橘世代精彩內容不漏接!>>現在立即加入粉絲團
-
2020-06-21 科別.泌尿腎臟
尿路結石治療 4大醫療院所
林口長庚醫院非不得已才動刀 震波碎石門診搞定健保資料顯示,泌尿道結石門診件數前20名醫療院所,林口長庚排名第一。林口長庚醫院泌尿科主任、台灣泌尿科醫學會常務理事謝明里表示,林口長庚的病患來源多是自行就醫、轉診次之,多數可採取保守療法,或門診震波碎石手術處理,所以門診量高,但手術量沒有非常高。加上患者遵從性高,治療後三個月到半年回診追蹤,也讓門診量相對高。謝明里表示,林口長庚醫師與設備陣容完整,大多數泌尿道結石患者初期僅需給予水分,小結石就能自行排出。尿酸過高患者,則採取藥物治療。保守性療法不適用時,採進階治療,腎結石小於2公分、輸尿管結石小於1公分,可使用體外震波碎石術,此為門診手術,無須住院。若腎結石大於2公分、輸尿管結石大於1公分,使用體外震波碎石術成功率低於五成,建議改採內視鏡手術。以輸尿管結石來說,可採輸尿管鏡手術,從膀胱經輸尿管,抵達結石處,以雷射擊碎結石。此外,體外震波碎石術失敗者、結石大於1公分且X光片不顯像,如尿酸結石者也適用。臨床最怕遇到鹿角結石患者,通常需採取經皮腎臟取石術,若還是無法處理,才會採取傳統開腹手術。通常結石患者治療後,五年內至少有半數可能復發,再度手術機率高,林口長庚近期發展軟式腎臟鏡,增加以內視鏡抵達結石的機會,避免開腹。亞東醫院抽菸、肥胖患者多 再忙都要起身排尿為何亞東醫院在收治泌尿道結石患者及手術數量能位居全國第二名、醫學中心第一?該院泌尿外科主任鍾旭東解釋,應與醫院位置有關,地處新北市板橋,鄰近土城、樹林,上班族及勞工族群眾多,這些都是潛在高風險族群,天熱時汗多、少喝水,就容易罹病。此外,亞東醫院泌尿科醫師眾多,處理泌尿道結石經驗豐富,醫療團隊想辦法節省診治流程,讓患者在最短時間緩解疼痛。鍾旭東觀察門診患者發現,泌尿道結石患者以男性居多,其中抽菸比率特別高,且大部分病友體型較為肥胖,容易合併代謝疾病,以致身體新陳代謝速度較慢,一旦腎臟排出雜質的速度比尿液生成還要快,堆積雜質,就會變成小結石。執醫十幾年,鍾旭東表示,光從病人神情就可以感受結石之苦。因自己體型胖胖,看診時久坐少動,也屬於泌尿道結石高風險族群,擔心有天也會嘗到苦頭,不敢大意。為此,鍾旭東要求自己,即使再忙,每三個小時都要起身尿一次。另在診間準備一壺茶,利用空檔多喝水。假日多跑步,如果真有小結石,也可順利排出體外。在飲食上則力求清淡,不可過鹹、過油,也少碰高膽固醇,盡量避免食用高普林食物,以及豆乾、豆腐等豆類加工品,吃火鍋時,絕對不喝湯底。新店耕莘醫院結石疼痛是好事 提醒盡速就醫處理「夏天是泌尿道結石好發季節。」新店耕莘泌尿外科主任廖俊厚指出,泌尿道結石復發機率相當高,只要有過痛徹心扉的感受,都不想再來一次。至於該醫院為何能夠吸引眾多患者就醫及手術?廖俊厚謙虛地說,應該是做出口碑。不過,就醫師立場來看,患者有多痛並不是診治重點,重點在於阻塞位置,以及是否能順利排除。如果結石卡在輸尿管,患者可能痛到打滾,無法排尿,但這問題還比較好解決;如果結石卡在腎臟,大部分患者只覺腰痠,身體略微發燒,因為痛感低,容易被忽略,一旦結石卡住時間過久,可能影響腎臟功能,出現棘手且不可逆的後遺症。從這個角度來看,泌尿道結石患者還是痛一點較好,因為疼痛會提醒趕緊就醫。反之腎結石拖久,腎臟功能受損,可能危及一輩子健康。廖俊厚說,「多喝水是最重要的預防之道。」維持尿尿頻率,結石的機率相對低很多。最怕的是,宅男宅女或緊盯電腦的上班族,因長時間坐著,少動、少喝水,幾乎不太上廁所,如果又常吃容易引發結石的食物,當然就是高風險族群。此外,泌尿道結石也與體質有關,很容易復發,建議定期回診,除了多喝水、注意飲食習慣之外,還應多運動,即使有小顆結石,也可能自行排出體外。台北書田診所結石引發尿路感染 男多尿道炎、女多膀胱炎依據健保署108年泌尿道結石門診件數統計,在診所治療者,台北書田泌尿科眼科診所門診患者最多,108年有7402件;而在手術治療上,書田也有85件,包含膀胱鏡取石術的36件、輸尿管鏡取石術及碎石的49件,皆為基層診所第一,遙遙領先其他診所。對此,書田泌尿科眼科診所院長、泌尿科主治醫師蔡培斌表示,書田診所從27年前創立時,就是以泌尿專科開始,泌尿科除了管腎臟、輸尿管、膀胱、尿道的病痛外,也管男性生殖系統的疾病。此外,腎上腺及後腹腔發生腫瘤,也屬於泌尿科的範疇。除了內視鏡、雷射碎石等設備完善,蔡培斌說,目前專任加特約醫師共20位,不輸地區醫院泌尿科醫師規模,可能也是患者信任書田的主因。蔡培斌表示,結石容易引起尿路感染,男女尿路感染好發症狀不同,男性為尿道炎、攝護腺發炎等,女性則較常見膀胱炎。他說,要解決結石疼痛,一般以補充水分,給予止痛劑、化石藥物等為主,並配合觀察治療。但要根本解決,還是得將結石取出或擊碎後讓其自行排出。書田因設備完善,體外震波碎石在門診就可處理,一般來說不需住院;若結石太大,則可以內視鏡碎石處理,多數患者只需觀察住院1至2天即可出院,相當方便,相信也是讓患者信賴、治療人數多的主因。
-
2020-06-04 癌症.飲食與癌症
癌症時鐘不斷快轉 營養師提醒多吃蔬果少吃加工品
癌症威脅國人健康。國民健康署日前公布最新癌症登記報告,與前一年相較,2017年癌症時鐘快轉16秒,每4分42秒就有一人罹癌,且新發癌症人數達11萬1684人,較2016年增加5852人,雙雙創下紀錄。面對癌症時鐘不斷快轉,想要防癌、抗癌,癌症關懷基金會營養師葉嘉豐表示,民眾應從平常養成飲食好習慣,建議可多吃蔬果、少吃加工品,提早做好防癌準備。 據國健署公布2017年國內前十大癌症罹患人數排名,第一名仍是大腸癌,已蟬聯12年榜首,後九名依序為肺癌、女性乳癌、肝癌、口腔癌、攝護腺癌、甲狀腺癌、皮膚癌、胃癌及食道癌。 葉嘉豐說,十大癌症發生率經年齡標準化後,整體發生率為每10萬人有305.4人罹癌,和前一年相比增加8.7人;其中,女性乳癌及大腸癌兩大癌症發生人數及發生率增加最多;但據國健署分析資料顯示,新增罹癌人數多為早期(0期或1期),可見民眾近年健康意識抬頭,願接受癌症篩檢意願提高。 葉嘉豐說,對於適齡民眾,國健署有補助大腸癌等四癌篩檢外,他也提醒,想預防癌症或是正在對抗癌症的人,良好的飲食習慣絕不可少。建議攝取豐富蔬果、增加全穀類攝取,提高纖維量、並少吃加工肉品與避免精緻糖食物。蔬果部分,他建議民眾每天至少攝取5至7種顏色蔬果,補充各式各樣的植化素,如葡萄皮有花青素,有助於增強抵抗力、抗發炎能力,降低罹癌風險。而在米飯選擇上,可以高纖維的全穀類取代精緻澱粉,如糙米、紫米等,不僅纖維夠,還能補充其他維生素及礦物質,維持身體所需營養。而在少吃加工食品上,葉嘉豐說培根、香腸、火腿、熱狗等加工肉品,在製作過程中會添加亞硝酸鹽,會增加罹癌風險,且加工肉品的飽和脂肪含量也較高。另外,糖果、麵包、手搖飲都添加不少精緻糖,長期攝取會導致肥胖、身體發炎反應,增加三高、癌症等疾病風險。故應減少攝取外,平時應多補充水分,或以自打蔬果汁等方式來取代飲料,兼顧營養攝取。
-
2020-05-24 養生.聰明飲食
腦部退化跟飲食有關? 10類健腦食物讓你從年輕就開始預防
隨著台灣走向超高齡化社會,老化相關疾病罹患率增加,其中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如果服用藥物並搭配飲食調整,病情都可以控制。但若是腦部功能衰退,甚至於罹患阿茲海默症,那麼可能就不是飲食調整就可以控制的。預防腦部功能退化,應該從年輕時候就開始調整飲食。繼得舒飲食(簡稱DASH,改善心血管疾病的建議飲食法)以及地中海飲食法(維護心血管並活化腦力)之後,有一種更因應銀髮世代的飲食建議,稱為麥得飲食(MIND DIET,又稱心智飲食)。根據研究指出,麥得飲食擷取得舒飲食及地中海飲食的部分特色、優勢並再做修正,可以預防腦力衰退以及失智。 「麥得飲食」的6大特色1.多數食材採用未經加工的食物,保留食物原味,烹調及調味方式較為簡單,例如蒸、烤。調味常用橄欖油、鹽、香料植物等。2.並未限制總熱量、一天吃多少食物,而是調整選擇食物的比例。3.詳細列出了十種多吃對大腦有益的食物種類,以及五種傷腦食物。4.並不是一個食物對腦力特別好,就「額外」多吃,而是「取代」。例如本來豬肉吃得多,改為低脂的雞里肌。5.同樣強調多吃蔬果,但水果最好改為莓果類居多。6.植物性食物來源會多於肉食,但還是建議多吃魚類。 失智患者的10類健腦食物天然食材中原本就富含許多營養素,對腦認知能力、神經傳導都有幫助,因此,下面這些健腦食物不管是想要預防失智的人,還是已患有失智症的患者,都可以優先選擇!1.深綠色蔬菜:例如菠菜、青江菜、空心菜。2.顏色繽紛的蔬菜種類:例如茄子、胡蘿蔔、彩椒等,多樣化的蔬菜含有類型各異的植化素,互相搭配抗氧化抗老效用更佳。3.堅果類:包括含油脂的種子,例如腰果、葵花子、芝麻。每日一湯匙就足夠,可做為點心,但須避免過度調味的堅果,例如:麻辣口味、裹糖粉等。4.豆類:黃豆芽、豆腐、其他豆製品。黃豆中的卵磷脂能協助腦神經傳導。5.莓果類:草莓、桑椹、藍莓、蔓越莓等,花青素含量特別高,有助延緩腦部老化。此類水果味道酸甜常被做為果汁或果醬,要注意這些產品是香料調味還是真的有含水果成分。加工品有沒有額外添加太多糖調味也要注意。6.家禽肉類:雞、鴨、鵝等。富含膽鹼,改善腦細胞的缺陷。7.魚類:深海魚及海鮮富含DHA、ω-3脂肪酸,是最知名的健腦食物。不但強化腦神經,對促進微血管循環(包含腦血管)很有幫助。鮪魚、鯖魚、秋刀魚等DHA含量特別高。8.橄欖油:單元不飽和脂肪酸能促進微血管暢通。苦茶油、芥花油、酪梨油,單元不飽和脂肪酸含量也不低。可用這類油品部分取代沙拉油、豬油。9.全穀類:指加工程度低的穀物,例如糙米、燕麥、大麥、蕎麥等,富含維生素B群幫助腦細胞發育,而且膳食纖維豐富,能降低膽固醇促進血管健康,也能促進腸道蠕動,維持腸道健康。10.紅酒:建議一天喝120cc來補充抗氧化的紅酒多酚,減緩腦部損傷。但若原本沒有喝酒習慣者無須特別養成。至於飲食建議中應少吃或避免的食物分別為:紅肉(豬肉牛肉羊肉及內臟類)、奶油以及全脂起司(飽和脂肪過量對心血管有害)、甜點(高熱量高油脂且精緻糖超量)、油炸及速食。許多食材原本是健康的,例如雞肉、馬鈴薯,但經過高溫油炸後容易產生傷身傷腦的反式脂肪酸,熱量也大增。因此應盡量避免油炸的烹調方式。 讓長者增加食欲的6個烹調方式麥得飲食的建議,對年長者來說較大的問題在於天然未經加工的食材,咀嚼較費力(例如菜梗與小麥,纖維多而硬),魚類則是刺多易哽到食用不易。年長者味覺不甚敏銳,胃口也較小,清淡的烹調方式也可能減少食慾。對此,也有些因應的烹調方式:1.食材切到適合入口的大小,並採用燉煮:許多根莖類的蔬菜以及全穀雜糧,較耐長時間燉煮味道也不變甚至更美味,口感也會更軟。例如胡蘿蔔、馬鈴薯、山藥、芋頭。2.打成新鮮蔬果汁每天一杯提供給長輩,也是補充營養素的好方法,但要考慮在打成汁並過濾的過程中,纖維質經常流失。若條件允許,鮮果切小塊方式還是更佳。3.魚類選擇魚肚、魚排、經處理過的無刺魚肉塊最為便利。在銀髮族餐食中,化骨秋刀魚是常見菜色,利用壓力鍋或長時間燉煮,使整條魚入口即化。4.五穀米、十穀米是非常健康的全穀類,但口感較硬。除了煮飯時水的比例應提高之外,煮之前浸泡時間最好拉長至過夜,改善口感。或是可以直接拿來煮粥。5.市面上亦有現成的堅果全穀粉類產品,可以沖泡當點心,亦可搭配豆漿牛奶等增加風味,但須注意其中的含糖成分。6.善用天然香辛料,增添食物本身風味,例如咖哩、檸檬汁、番茄、九層塔、薑、蒜以及香菇、昆布、蝦米、干貝等,都是天然的提味方式。如果習慣重鹹的人,可以在桌邊額外提供沾醬或鹽,而不要直接用醃漬或滷的方式烹調,能大幅降低過鹹過油等問題。在烤魚上面灑一些檸檬汁、旁邊放置胡椒鹽,就是最常見的作法。本文經授權摘自《臺北醫學大學營養學院 高齡營養研究中心》原文請點此
-
2020-05-12 新聞.健康知識+
氣炸鍋真的好神?營養師破解暗藏4大健康隱憂!
隨著國人健康意識抬頭,加上抗疫情間都在家吃,使得標榜「不須用油就能烹飪」、「超極低的油量即可油炸」、「料理白癡也能輕鬆上手」、「口感與現炸的一模一樣」的氣炸鍋風靡全台,幾乎每個家庭都有一台!但是,使用氣炸鍋真的健康無虞嗎?請營養師高敏敏為我們分析!氣炸鍋真的一滴油都不用放嗎?高敏敏直言,當然不是!其實,氣炸鍋的烹調原理與烤箱類似,是利用內建在鍋子裡的加熱器,產生高溫對流的熱風,在極高溫的壓力下,將食物本身的油脂及水分溶出,產生油氣循環,使製作出來的成品有跟炸物一樣酥脆多汁的口感。但真的什麼食材都不需一滴油嗎?高敏敏表示,若是烹煮的食材,本身含的油脂量高,如鮭魚、帶皮肉類(雞腿、雞翅等)、帶油加工品(甜不辣、雞塊等),確實一滴油都不用額外添加;但如果食材本身含油量不夠,或是根本不含油(蔬菜類等),仍需要額外刷點油,才能烹調出口感像煎炸的效果。使用氣炸鍋烹調確實比直接下鍋油炸、煎烤來的健康,能夠大幅降低吃進體內的油脂與熱量。但高敏敏指出,也因為大家普遍都有此認知,使得在飲食上失了戒心,將原本一星期只吃一次炸物的頻率,因而提高到一星期二至三次。如此下來,吃進去的熱量、油脂或有害物質反而比平時更多,成為健康破口。她特別提醒,任何食物經過高溫烹煮,除了會流失營養素之外,也會產生不利健康的有毒物質。使用氣炸鍋烹調料理時,其實暗藏了四大健康隱憂,務必特別小心!1.澱粉:高含量澱粉的食物,如馬鈴薯、番薯等,經過130℃高溫烹煮,會產生「丙烯醯胺」,該物質被證實有致癌風險。2.脂肪:脂肪在超過200℃的環境下,會產生多環芳香族碳氫化合物中的「苯駢芘」。研究證實,苯駢芘與肺癌、膀胱癌、乳腺癌和消化道癌症有關。3.蛋白質:肉類在高於150℃的溫度烹調時,蛋白質會變性為「雜環胺」,如果長期大量攝食的話,可能會增加大腸癌、乳癌等發生機率。4.蔬果:高溫料理手法會使蔬果中的維生素C及水溶性維生素流失,而失去營養價值。建議以低溫炒或汆燙為佳,這樣才能攝取到最豐富的營養素。
-
2020-04-22 養生.聰明飲食
耳鳴與吃素有關? 你可能是缺少這項營養素
日前1名中年婦人因耳鳴問題困擾多年而就醫,檢查後發現因長期茹素,缺乏攝取肉類中的維生素B12,進而導致聽神經萎縮退化,耳鳴不斷。對此,資深耳鼻喉科醫師李宏信說,維生素B12的主要作用為修復神經,藉由活化受損的內耳神經,達到改善耳鳴的作用,但僅對神經退化性的耳鳴起作用,非萬靈丹。 普遍來說,耳鳴可分為「他覺性耳鳴」以及「自覺性耳鳴」2大類。他覺性耳鳴屬於旁人可藉由聽筒察覺的種類,多半是因頸動脈、耳咽管或顳頷關節等部位產生問題而發出聲音,臨床上占比較低,且因診斷上較為容易,治癒率相當高;至於自覺性耳鳴,則是僅有患者可以感受得到的類型,這種耳鳴的成因繁多,外耳疾病(如:外耳道炎)、中耳疾病(如:耳硬化症)、內耳疾病(如:噪音性損傷、老年性聽障)、聽神經及傳導路徑疾病等,都是可能的原因。因缺乏維生素B12或內耳微血管阻塞等病變導致的耳鳴,即屬於聽神經及傳導路徑受損的一種。李宏信醫師指出,民眾對耳鳴普遍存在著無法治癒的誤解,那是因為自覺性耳鳴在診斷上較為困難且費時,常無法找出真正的病因。特別是耳鳴在臨床表現相當多樣,可能是單側或雙側齊發,聲響可以是低頻或高頻等。但其實,只要透過詳細的問診與追蹤,耳鳴多半可以獲得妥善的治療,並非不治之症。 在治療上,多半會給予輕度的鎮定劑以抑制血管過度收縮、增進內耳血液循環的藥物、修護神經功能的維他命等,以期達到緩解症狀的目的,並輔以神經營養劑及促進血管暢通的藥物或營養素,活化再生已受損萎縮的內耳神經,使其恢復正常功能。一般建議病人至少服藥3至6個月,大多可逐漸獲得改善,但需要耐心配合醫囑服藥,切勿因稍有好轉就自行中斷服藥。 由於耳鳴在治療上相當仰賴患者的主訴,李宏信也特別提醒患者,一旦有耳鳴的症狀,建議詳細進行紀錄,包含發作的時間、每次發作多久、頻率高或是低、是否會因特殊姿勢和動作而加劇或減緩,這些資訊都能幫助醫師較快速地釐清耳鳴的成因,即早給予適當的治療。最後,家醫科醫師李政道則補充,一般耳鳴雖不是重症,但卻相當惱人,嚴重者可能會合併出現身心失調、憂鬱症等心理疾病,因此不能等閒視之。此外,在日常保健上,需盡量維持均衡飲食,攝取天然食材,少食用加工品,忌食辛辣、油炸等食物。同時需遠離噪音、吵雜等環境,減低壓力,便能預防不必要的耳鳴產生。 (文章授權提供/NOW健康)延伸閱讀: 耳鳴是身體在求救! 3種疾病徵兆你不應忽視 電視愈開愈大聲,老化還是生病?
-
2020-02-13 新聞.食安拉警報
食藥署監測食品中重金屬 兩件深海大魚甲基汞超標
深海大型魚類位在食物鏈高階,體內容易累積重金屬汙染物。衛福部食藥署近日公布去年度食品中重金屬後市場監測結果,其中在153件水產品中就驗出兩件大型魚類的重金屬甲基汞超標。醫師表示,體重50公斤的人一周吃深海魚不宜超過半個巴掌大,孕婦與幼兒則應避免食用。衛福部食藥署每年執行食品重金屬監測計畫,去年度抽樣檢驗611件產品,包含153件水產品、182件蛋品及其加工品、102件食米、62件蔬果植物類、50件禽畜產品、32件藻類食品與30件嬰幼兒食品。在所有深海、淺海的魚蝦貝類等水產品當中,檢出一件東港黑鮪魚的重金屬甲基汞濃度達3ppm,是限量標準的1.5倍;一件紅魽魚排的重金屬甲基汞濃度為0.9ppm,是限量標準的1.8倍。林口長庚醫院臨床毒物中心主任顏宗海表示,汞是自然形成的金屬元素,一般透過工業汙染排放至空氣中,再沉降累積於湖泊河川及海洋中,接著經生物作用轉變成甲基汞,愈大和愈老的魚體內可能含有較高濃度的甲基汞。顏宗海表示,甲基汞具神經毒性,以50公斤的人而言,一般建議,鮪魚、旗魚、鯊魚、油魚、鯨魚等深海魚的每周食用量別超過80公克,相當於半個手掌大;懷孕婦女與嬰幼兒則不建議食用,否則可能影響孩子的腦部發育。鱈魚、鯛魚、鰻魚、烏魚、烏鯧、鱘魚、比目魚等魚類的每周食用量不超過160公克,相當於一個手掌大。至於其他魚類、貝類、頭足類與甲殼類的標準則較寬,每日不超過150公克即可。食藥署的食品重金屬監測計畫還揪出壞皮蛋,在182件蛋品及其加工品當中,檢出三件皮蛋含有重金屬銅或鉛,其中有皮蛋的鉛含量高達限量標準近七倍。食藥署表示,經地方衛生局依法要求限期改正後,複抽檢驗結果已符合規定。顏宗海表示,皮蛋製作過程可能添加氧化鉛與氧化銅來穩定品質,但不慎超標時並無法從皮蛋外觀被辨識,因此只能在購買時選擇信譽良好商家以及包裝標示完整的產品。同時要知道,皮蛋是加工食品、較鹹,營養價值不能取代新鮮雞蛋。
-
2020-02-04 養生.聰明飲食
外食早餐3撇步 吃飽吃好
早餐是一天活力的來源,怎麼才能吃得健康又安全?營養師表示,優質早餐組合最好含全穀雜糧、優質蛋白質,再搭配蔬菜水果更好。另外,全台半數以上人口選擇外食作為早餐來源,衛福部食藥署統計,全台早餐業者達一萬四千家,建議民眾睜大眼睛、仔細觀察,選擇製作環境乾淨衛生的早餐店。少吃加工品 多原形食物新光醫院營養師李雨珊表示,以成人來說,男性一天約需熱量1800大卡、女性約1500大卡,早餐占全天熱量比率可抓在30%左右,男性約550大卡、女性約450大卡。如果依上述熱量吃了早餐,還是吃不飽,可再多加一顆蛋或水果,建議選用蛋白質、蔬果等原型食物。此外,盡量減少薯條、熱狗等油炸和加工食品,避免含糖空熱量飲品以及醬油膏、沙拉醬等醬料。假日早午餐 可略吃多點另外,若是假日睡晚一點,將早餐、午餐合併成早午餐,則可以將分量稍微加大,但仍應以當天總熱量平均分配於各餐。李雨珊說,若有疾病特殊需求,例如,糖尿病需控制醣分、腎臟病患者需控制電解質與蛋白質等,其熱量和營養素的攝取建議諮詢營養師。沙拉難久放 熟食較安全從西式到中式、路邊攤到連鎖店面,坊間早餐店滿街都是,型態眾多,要怎麼選擇安全衛生的早餐開啟一天?食藥署於2017至2019年進行早餐稽查專案,分析結果,發現肉加工品合格率達100%,蛋品、即食熟食合格率也超過97%,但飲料和生菜沙拉的合格率卻未盡理想,生菜沙拉有20%不合格。食藥署南區管理中心主任魏任廷表示,今年首度將生菜沙拉納入專案稽查項目,生菜沙拉不合格的原因為指標菌大腸桿菌群超標,主要和容器清潔、食材保存和人員作業衛生有關,生菜沙拉做好後不能擺太久,否則約15分鐘,大腸桿菌群便會增加一倍,因此仍建議選擇熟食為佳。食藥署提供選擇早餐店的觀察重點,民眾睜大眼睛、仔細觀察製作環境是否乾淨,包括人員是否穿著乾淨衣帽、手部是否配戴飾品、處理生熟食的器具和砧板有沒有分開等,作為選擇早餐店選擇的參考。另外,食藥署推動「餐飲衛生管理分級制度」,針對餐飲業者從業人員、作業場所、設施等進行評核,評選出「優」、「良」兩級,並給予業者標章張貼在店面明顯處。因此也可認明店家有無張貼「優」或「良」標章,優先選擇前往用餐。早餐可以這樣配西式早餐鮪魚三明治+鮮奶烤雞堡+生菜沙拉或新鮮蔬果汁中式早餐菜包+豆漿饅頭夾蛋+鮮奶茶連鎖速食吉士蛋堡+牛奶豬肉滿福堡+沙拉或水果歐姆蛋堡+熱拿鐵便利超商小地瓜+豆漿三明治+優酪乳御飯糰+鮮奶(資料來源╱李雨珊、製表╱楊雅棠)如何選擇衛生早餐店1.生熟食的器具和砧板應分開2.人員著乾淨衣帽、手部不配戴飾品3.人員沒有抽菸、嚼檳榔和口香糖4.食材離地放置5.垃圾桶加蓋「優良」標章護食安1.認明店家是否有張貼「優」或「良」的標章2.利用「食品優良」資訊地圖(https://fadenbook.fda.gov.tw/map/MapDefault.aspx)查詢
-
2020-01-13 新聞.食安拉警報
北市年節食品抽驗 3款花椒2項以上農藥超標
北市衛生局農曆年前進行年節食品抽驗,191件食品食材中,共8件農藥殘留超標不合格,不合格品中有一半是花椒,其中抽自順旺商行、富元中藥行、禾昌雜糧行的花椒粒或特花椒都至少有2項農藥殘留超標;商行業者則都表示,已更換貨源,將要求供貨商提供檢驗合格證明。衛生局這次到北市賣場、傳統市場、餐廳、食品行、小吃店等地,共計抽驗花椒、蔬果、竹笙、金針、堅果加工品、花生製品、烘焙食品、豆製品、木耳、生鮮水產及其加工品、糖果、生鮮肉及其加工品、米濕製品、複合式餐食、澱粉製品、蜜餞等計191件,其中有8件農藥殘留超標,5件則有外包裝標示不完整問題。衛生局食品藥物管理科長陳怡婷表示,這次品質檢驗結果以花椒不合格率最高抽5件有4件分別檢出1到3項殘留農藥,另外是白蘿蔔、花瓜、絲瓜各1件檢出農藥超標、金針1件檢出漂白劑二氧化硫超量。陳怡婷說,抽自順旺商行「花椒粒」、富元中藥行「特花椒」、禾昌雜糧行「花椒粒」都被檢出殺蟲劑亞滅培、益達胺殘留量超標0.2倍到2.4倍不等;其中順旺商行「花椒粒」還多檢出1項不得檢出的農藥得滅克亞颯殘留0.05ppm,若以體重60公斤成人估算,每天最多只能吃2.9公斤,否則將超量影響健康,會有感到頭暈想吐等不適。陳怡婷指出,農藥殘留或漂白劑超標不合格的8件商品,依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可處製造業者或責任廠商6萬元到2億元不等或3萬元到300萬元不等的罰鍰。販售者若無法提供貨源證明將直接受罰,而這次貨源多來自高雄、新北,已移請外縣市政府追查。至於標示不明確而不合格的為3件烘焙產品、1件開心果及1件葵花瓜子,違規原因為未標示淨重、檢出食品添加物但外包裝未標示及標示不實等;衛生局依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開罰後要求業者將違規產品限期回收改正。
-
2020-01-12 名人.葉北辰
家人罹癌後第一個年 避免對病人過度關愛變壓力
除夕圍爐對30歲的年輕人而言,可能只是會被很多親戚問「打算什麼時候結婚?」、「薪水多少?」的吃飯日子。但對年僅32歲就被確診罹患乳癌的Mina,五年前的圍爐卻是「重生」的起點,深刻感受被家人捧在手心疼愛的幸福時刻。2014年,Mina和交往十年的男友結婚,剛過完農曆年卻被確診罹患乳癌。2015年的圍爐不僅是Mina罹癌的第一個過年,也是婚後第二個年,更是與癌症奮鬥一年、正式完成化療的日子。她笑著說,雖然聽起來有點老套,但罹癌使她更珍惜家人相處的時光,所以很期待圍爐。Mina出生在傳統的家庭,記憶中過年圍爐就是人多、排場大,從早忙到晚。Mina開始接受化療後,特別容易感到疲憊,沒想到住在南部的公公婆婆體諒媳婦,怕住在台北的兒子及媳婦南下舟車勞頓,兩老特意北上過年,更建議不要煮年夜飯,直接訂飯店年夜菜。「雖然那晚只是小圍爐,因為公婆、丈夫的貼心,一切都非常舒服。」餐桌上話家常,Mina的公公婆婆不會刻意聊到生病的事,更像是事前彼此有共識,主動關心Mina是否累了,不強求一定要全家守歲。Mina坦言,難得過年能與公婆見面,還是會想做點事,但體力卻有限,她甜滋滋地說,丈夫會做氣氛調節劑,適當時機說出「我們可以休息一下」成為她和公婆互動的橋樑。不怕被問 但怕被激怒同樣是年輕癌友的Ani在26歲確診罹患淋巴癌,原本活躍於人際圈的她,整整神隱三個月才慢慢走出陰霾。確診第六個月,面對罹癌後的第一個過年,應媽媽的邀請,她選擇回老家和親戚圍爐,但她坦言,曾猶豫過要不要回家圍爐。「不怕被問問題,是擔心被激怒,讓餐桌氣氛變糟糕。」過多指導棋 關愛令人窒息Ani想出的方法是做一個「Q&A集」,事前特別列出被這樣說或提問可能會生氣的句子,之後在每句話加上對應方式或回覆,「其實媽媽事前也有問我,想不想被關心,當時我說想要自己的空間。」也許是因為這樣,圍爐當天Ani的親戚非常有默契不過問生病,但會溫暖的關心身體有沒有好一點。原本有點防備Ani,因為親戚的貼心,漸漸卸下心防,輕鬆地享受難得與親戚的晚餐,「那頓年夜飯吃起來很舒服」。Mina笑著說,其實身邊是有愛的,不要過度防衛,但還是提醒「窺探隱私」是大忌,親戚長輩若一味下指導棋,也會讓關心只剩下窒息感。保持常態互動 也是種支持特殊的團圓飯場合,病友與家屬都需要學習,很多親戚會不知如何關心。學生時期罹患淋巴癌的諮商心理師葉北辰認為,有一種支持叫「保持常態」,有時候維持原有的互動方式反而是一種支持,當然不是要假裝生病這件事情沒有發生,而是帶著生病這個事實如常的互動。葉北辰舉例,平常親戚間不常聊天,卻因家人生病常常噓寒問暖,硬要找話講,反而給彼此壓力;反之,家庭成員互動很頻繁,常常彼此開玩笑,卻突然覺得生病不能再打鬧,家人們的相處反而變得卡卡的。當關心滿載 病友可適時表達除了察言觀色之外,最好的方式就是主動開口詢問,在不確定這樣是否合適時「我們想要開電視看看過年的節目,怕會吵到你,我們現在這樣的音量可以嗎?」、「我們想要玩玩麻將,你想要參加嗎?或是在旁邊看看就好?」、「我們可能會玩得很開心或很吵,但又擔心這樣是不是冷落了你?」葉北辰提及,許多病友會覺得家人「過度關心」,但他建議,病友不要用「過度關心」字眼,因為覺得家人「過度關心」時,會更容易生氣,可以改為「給我的關心不適合我的期待跟需求」。建議癌友將重點放在家人對自己的關心,先表達感謝,再主動告知家人自己真正的需求與想法。癌友過年飲食叮嚀多蔬果優質蛋白 避開醃製品、三層肉病友回家過年,除了繼續保持規律作息,最重要的是吃得好。台灣癌症基金會營養師鄭欣宜表示,不需刻意限制病友飲食,影響情緒,建議以新鮮、低油、高纖為原則,選擇多元顏色蔬果類,不僅可攝取多種植化素、降低發炎反應,也能適當補充膳食纖維。病友因化療、免疫力較差,食材必須新鮮、避免吃生食,以免腹瀉。治療期間的病友蛋白質攝取量需要是一般的1.2至1.5倍,建議以魚肉、雞肉、豬肉等白肉取代牛、羊等紅肉。鄭欣宜強調,醃製肉等加工品千萬不可上餐桌,另外,油滋滋的三層肉也是大忌,其飽和脂肪酸多恐增加發炎機會。如果病友食欲不振,鄭欣宜建議,可利用薑、蔥、蒜、八角等天然香料調味,不僅具抗氧化功能,更能提升食欲。鄭欣宜也說,病友過年期間的零食可以非油炸堅果取代糖果、餅乾,但每天只能食用免洗湯匙1至2匙。
-
2020-01-05 養生.健康瘦身
冬天減肥最有效?營養師教你減掉肥肉又不減掉健康
冬天節慶聚會很多,從聖誕節、尾牙、年終、進補、團圓飯,一路吃到元宵節,親友相聚、美食當前,體重問題遠遠拋在腦後,加上氣溫低,「吃多動少」,不知不覺就會發胖。尤其冬天衣物厚重,會把贅肉遮住,一個不留心忽略體重增加的事實,等到春天來臨,換上短袖衣褲後,才會驚覺怎麼變得這麼胖,「望肉興嘆」!不過,雖然冬天容易攝取過多熱量,但能量的消耗卻相對比夏天高,因此冬天是去除脂肪的好季節。「冬天減肥最有效!」大概顛覆很多人的印象,但這是事實。 台大醫院新竹分院營養師林育如解釋,這與「基礎代謝率」有關,天氣越冷,基礎代謝率會較高,冬天的基礎代謝率會比夏天高5%。因此建議想減重者「反其道而行」,在越不想動、越想吃的冬天,克制食慾、多多運動,等到春暖花開就可以「驗收成果」,開心甩掉厚重衣裳。肥胖與熱量堆積有關,相反的,消耗熱量就可以減重。熱量消耗分為三個部分:基礎代謝率約占人體總熱量消耗的65~70%;身體活動約占總熱量消耗的15~30%;食物的熱效應占比最少,約10%。林育如表示,提高及運用基礎代謝率是體重控制的重點,這也是冬天減重比夏天容易見效的緣故。此外,掌握12減肥秘訣,就可以輕鬆瘦,在減掉肥肉的同時,也不會減掉健康:1、增加纖維質攝取增加飽足感:每餐至少1份的蔬菜類(相當於半碗煮熟的葉菜類),且把蔬菜類當作每一餐的開端。早餐無法吃到蔬菜的人,可考慮改吃麥片、南瓜、地瓜等含纖維的全穀根莖類。2、喝湯前先撈浮油:天氣冷愛喝湯,記得喝燉品或補湯(麻辣鍋、薑母鴨、燒酒雞)前先撈浮油,可大大減少熱量熱取。3、減少油炸食物:如果非吃不可,不妨去炸皮減少油脂攝取。但需注意控制油脂攝取,或是每餐食物都用燙的,不能完全不吃油脂類,適當添加油脂是必要的,能夠延緩飢餓感。4、控制堅果類:三五好友聊天,堅果容易一把又一把下肚,尤其過年最愛吃的花生、開心果,建議每天以吃一份(一湯匙)原味堅果為佳。5、避免過多精緻澱粉類:麵包、餅乾、零食及糕餅類等,應選擇未精緻過的全穀根莖類(例如地瓜、芋頭、馬鈴薯、糙米、全麥)。體重控制時,一定要攝取適當全穀根莖類,才能避免過度飢餓造成減重失敗,且全穀根莖類含色胺酸,可維持心情愉悅。6、攝取充足的蛋白質:以攝取優質蛋白質為佳,來源包括低脂瘦肉、海鮮、黃豆及其加工品、毛豆等。一般體重控制應搭配中高強度運動,但為避免肌肉流失,就必須攝取充足蛋白質(每公斤0.8~ 1克),可協助肌肉訓練與修復,且充足蛋白質有助維持好氣色。7、餐間可吃點水果或優質蛋白質:兩餐間感到饑餓時,可吃一份新鮮水果(相當於一個拳頭大或一碗的份量)、蔬菜、一份堅果類或一杯豆漿(260ml)、一杯低脂奶(240ml),降低饑餓感。8、少吃加工品、少沾醬料:加工品和醬料鈉含量高,增加水腫機率,因此需減少攝取,盡量吃食物的原味,例如:豬絞肉比香腸好、烤地瓜比炸地瓜沾醬好。另外,醬料中尤其是沙茶醬,混雜許多油脂,相對熱量也會提高。9、減少含糖飲料及含酒精飲料:這些飲料只是增加熱量攝取。10、水分要充足:每天至少要喝2000c.c.的水。11、不宜快速減重:建議每週減少0.5kg為目標,如果每天少吃500大卡,即可達到每週減輕0.5kg的效果。12、不建議用飢餓的方式控制體重:這種減肥方式不健康且易復胖,靠飢餓的方式控制體重,只會讓身上的脂肪越多,肌肉越少,相對基礎代謝率會降更低,更不容易控制體重。飲食控制外,搭配運動控制,減重更有效。林育如分享,減重最佳運動是「全身性運動」,藉由大肌肉的運動消耗能量,初期可以從走路開始,進階到快走、慢跑、游泳、水中走路、騎腳踏車、有氧舞蹈等;要注意的是,運動前20分鐘消耗的能量來源以醣類為主,20分鐘以後能量來源以脂肪為主,因此若能持續運動,對於消耗脂肪更有幫助。延伸閱讀: 湯底決定你的胖瘦! 照著6個SOP吃不怕體重暴走 吃菜減重卻變胖? 那是因為這1類蔬菜比肉還肥 
-
2019-12-24 橘世代.健康橘
預防高血壓別再只吃堅果了! 專家建議3大重點
「我想要預防高血壓只要狂嗑堅果就夠了」,財團法人癌症關懷基金會校園營養講師簡鈺樺說,許多人普遍存在這種思維,常以為預防高血壓就是要大吃堅果,這是本末倒置的做法。簡鈺樺表示,任何健康的食物吃少無益,吃多也會對健康有害,過猶不及猶如本末倒置,恰到好處才是最適當的做法。以堅果來說,因為屬於油脂,吃太多容易攝入過多熱量,甚至間接影響慢性疾病產生。高血壓是指靜止狀態時所測得的血壓持續地高於或等於140(收縮壓)或90(舒張壓)mmHg,但美國心臟協會2年前重新定義,收縮壓130、舒張壓80以上即為高血壓。主要是過去認定高血壓是140/90,但許多患者在血壓低於這些數值時,也會出現高血壓併發症。高血壓初期沒有明顯症狀,很難自我察覺,常見症狀包含暈眩、頭痛、耳鳴、眼花、失眠、心悸、疲累、噁心等。若想要避免高血壓,營養師建議從多方面下手。就飲食部分,簡鈺樺說明分為以下3大重點:一、鹽分控制:簡鈺樺建議每人每天鈉的攝取量不超過2400毫克,相當於鹽6公克。除了調味品,門診中也常遇到長輩鈉含量的超量來源為一些加工品或是罐頭,如:貢丸、肉鬆、豆豉、蔭瓜等。建議多使用天然食材來降低過量鈉攝取。二、酒精限制:男性每日不超過2份酒精飲料,女性不超過1份,可降低2到4毫米汞柱的血壓值。(1份酒精性飲料=360cc啤酒、150cc葡萄酒、45cc烈酒)三、執行得舒飲食:簡鈺樺說,此飲食的特性為高鉀、高鎂、高鈣、高膳食纖維、不飽和脂肪酸豐富以及低飽和脂肪酸。然而要獲得這樣的營養可以透過選擇全穀雜糧類,像是選用糙米、地瓜、紅藜等來取代白飯、白麵條。簡鈺樺說,攝取豐富蔬果,蔬菜的量希望餐餐都可以有一碗量,而水果由於糖分因素,建議攝取兩2到3顆女性拳頭大小就好;白肉取代紅肉,以降低飽和脂肪酸的攝取:用好油、吃堅果,像是選擇像苦茶油、橄欖油來作為烹調用油,每日可以補充1湯匙的堅果獲得不飽和脂肪酸,無須過量。簡鈺樺說,除了飲食要多加留意,維持正常體重(BMI:18.5到24)也很重要,但針對長者,由於涉及到肌肉量問題,目前並無對亞洲老年人適當BMI的建議,國外學者建議老年人的BMI在22到30公斤/平方公尺較為適合。建議維持肌肉量,不要過瘦與過胖。簡鈺樺說,建議戒菸也可以減少對血管的傷害。另外運動的益處對於任何疾病的預防,都占有非常重要的影響因素。有氧與無氧運動皆可執行,每天至少30分鐘,每周5天。對於沒有運動習慣的長輩來說,也可以從活動量做起,避免長時間靜態性生活習觀。唯有多方注意,才能遠離高血壓的威脅。歡迎加入橘世代社團一群關愛自己、健康生活的熟齡世代,用橘世代的熱情彼此鼓勵打氣,分享養身保健、家庭關係、更年期保健與檢康飲食等資訊,為第二人生做足功課,活出精彩活力!【我要加入專屬社團】打造亮麗熟年!
-
2019-12-16 養生.聰明飲食
99%國人乳品攝取不足 一天至少1.5份
哈佛大學研究發現,每日攝取二份以上乳製品恐提高死亡風險,不過營養師要國人先「免緊張」,根據衛福部調查,我國乳品攝取量超過九成九攝取不足,在幾乎沒有喝牛奶的習慣下,即使每天有吃冰淇淋、起司等乳製品,也不用擔心攝取超過二份以上乳製品;呼籲民眾應建立喝牛奶習慣,至少達到一天一點五份的最低標。國民飲食指南建議,奶類每日應攝取一.五份,早晚各喝一杯約一八○毫升牛奶。不過,依照國健署今年七月發布的二○一三至二○一六年「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成果報告」發現,我國男、女性各年齡層的奶類實際攝取量均未能達攝取量,僅一至六歲的奶類攝取達一點三份,接近合格邊緣。即使國人牛奶攝取量普遍不足,國內仍有把「牛奶當水喝」的民眾,彰化基督教醫院營養師陳紋慧觀察,這類族群通常是孩童,多因家長灌輸「像外國人一樣把牛奶當水喝就能長得跟大樹一樣高」導致。董氏基金會食品營養中心主任許惠玉也說,臨床上也曾遇到一個暑假,從小瘦猴變成小胖子的男童,一問之下也是暑假狂灌牛奶所致。牛奶提供人體鈣質,僅從一般飲食幾乎無法達到每日鈣質建議量,許惠玉提醒,喝牛奶不僅攝取鈣質,也會吃進飽和脂肪及蛋白質,但牛奶喝太多,蛋白質過量,反而造成體內鈣質流失。許惠玉說,許多民眾對於牛奶會有錯誤概念,以為喝鮮奶茶、奶茶就能攝取牛奶,但部分手搖飲製作過程看不到原料,且使用的牛奶不一定是鮮奶,可能是乳含量只有五成的調製牛乳,誤導民眾以為是百分百鮮奶。陳紋慧建議,攝取奶類優先選擇是牛奶,有乳糖不耐症者可混搭豆漿,慢慢讓腸胃適應,不推薦吃冰淇淋、起司等加工品奶製品,以免攝取不必要糖分、或造成納攝取過量。
-
2019-12-15 癌症.大腸直腸癌
預防大腸癌上身 醫師:這個季節糞便潛血檢查最準確
根據衛福部國健署2016年癌症登記,大腸癌發生人數連續第11年盤踞十大癌症之首,每年約1萬5千人罹患大腸癌,平均每天約41人罹患大腸癌,全年死亡人數約5700多人。篩檢發現患者 占三分之一其實,大腸癌可以預防,台大醫院內科部主治醫師暨健康管理中心主任邱瀚模表示,大腸癌早期無明顯症狀,若出現大便帶血或體重減輕等,多數已非早期。不過,大腸癌與年齡、人口老化、生活環境、飲食西化、家族史、缺少運動、吸菸等因素有關,可藉由定期篩檢早期發現。邱瀚模說,台灣每年新發生1萬5千名大腸癌患者中,透過篩檢發現占三分之一,呼籲50歲至75歲民眾把握機會,每兩年接受定期篩檢。定期篩檢率若年提升到五成甚至七成,大腸癌死亡率可望降到更低。若檢出疑似大腸癌,至醫院做進一步確診、治療並定期追蹤,存活率相當高。50-85歲好發 有家族史傾向邱瀚模說,大腸癌成因很多,男女發生率差不多,雖可能發生在任何年齡,但好發50至85歲,年齡愈大,瘜肉愈容易在大腸各處生長,增加癌變風險。若以完全沒做過篩檢的年長者來說,每15人就有1人可能有大腸癌。民眾若有家族史,如一、二親等中的父母、兄弟姊妹中有人罹患大腸癌,罹癌機率會增加;長期吸菸者,罹患大腸癌機率也比非吸菸者高。若有糖尿病、高血脂、高血壓等,也增加大腸癌風險。高危險群 肥胖不運動、愛吃紅肉邱瀚模說,肥胖與缺乏運動是大腸癌危險因子。過去研究發現,肥胖、慢性發炎與大腸癌形成有密切關係。國人飲食西化又愛吃夜市食物,外食、速食吃進過多紅肉,夜市中熱狗、雞排多為高脂及高溫油炸物,加上蔬菜水果攝取少,又久坐、缺乏運動、晚睡等,腸道蠕動慢、排便不順,增加致癌物與腸道接觸機會。台安醫院大腸直腸外科主任糠榮誠表示,研究顯示,紅肉如豬、牛、羊攝取過多,容易罹患大腸癌,建議紅肉一天攝取量不宜超過16克,若吃牛排餐,則一周最好不要超過兩次。加工品多 吃素未必能防腸癌那麼吃素是否可預防大腸癌?糠榮誠表示,多吃蔬菜有助腸道健康,降低罹癌的可能性,但不代表「吃素」可以預防大腸癌。他表示,素食多使用植物油,這類油品不耐高溫,反而可能因烹調方式有致癌風險。另外,許多素食是豆製加工品,建議以原形食物為宜。糠榮誠和邱瀚模皆表示,預防大腸癌,應保持規律作息、飲食均衡,少吃油炸物、紅肉或煙燻、鹽漬加工肉品,並養成定期運動習慣,注意體重控制。最重要的便是定期接受大腸癌篩檢,目前成人健檢提供50至74歲民眾兩年一次免費糞便潛血檢查。兩大檢查 揪出腸癌1.糞便潛血檢查夏季高溫 檢體陽性率下降時序已入冬,研究顯示,冬天是做糞便潛血檢查最合適的季節。邱瀚模表示,韓國今年七月分析三萬五千多名民眾的糞便潛血檢查及大腸鏡檢查結果,發現當環境溫度高於24度、濕度高於80%,糞便潛血檢查陽性率及敏感度顯著下降,這表示發現癌前病變機會降低,導致民眾下次篩檢前發生大腸癌機率上升。邱瀚模說明,並不是夏天不能做糞便潛血檢查,只是高溫高濕讓檢體容易變質,破壞血紅素,降低陽性率。建議民眾一定要把檢體盒放冰箱,冷藏可以保存一周都沒問題。但很多民眾很難接受冰箱有糞便檢體,都放在室溫環境,如果夏天放一個晚上就立刻送驗,可能影響不大,如果幾天後才送驗,檢體品質就會打折扣。2.大腸鏡檢查完整檢查一定要做「全大腸鏡」現行糞便潛血檢查相當精準,若檢查結果是陽性,一定要接受大腸鏡檢查。邱瀚模表示,陽性個案未作大腸鏡,未來死於大腸癌風險增加64%。不過,大腸鏡的執行效果,受到盲腸到達率、腺瘤偵測率、清腸程度影響。邱瀚模建議,如果大腸鏡沒有完整檢查到盲腸,下次篩檢前發生大腸癌風險增加76%,所以建議偵測大腸癌一定要做完整全程的大腸鏡,不宜只做直腸鏡或乙狀結腸鏡。如果在腺瘤偵測率小於15%的院所做大腸鏡,下次篩檢前發生癌症的風險增為2.4倍。至於清腸程度,建議確實執行低渣飲食,並在檢查前五到八小時喝清腸藥,太晚或太早喝都會影響清腸率。
-
2019-12-11 新聞.食安拉警報
早餐稽查2成大腸桿菌群超標 外送平台早午餐明年納入
「好多好多早餐在這裡,在我們最熟悉的早餐店裡~」歌手盧廣仲唱出台灣的早餐文化,根據食藥署統計,台灣有一半以上人口選擇外食作為早餐來源,且早餐業者達1萬4千家,從西式到中式、路邊攤到連鎖店面,型態眾多。食藥署今天針對早餐業者管理發表成果,並將於明年擴大查核對象和項目,納入外送平台業者、早午餐和中式清粥小菜。行政院食品安全辦公室今天邀集衛生福利部、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行政院環境保護署、教育部等相關部會共同舉辦「108年食品安全管理檢討會議」,盤點相關政策,其中食藥署針對2017至2019年的早餐稽查專案進行成果發表。根據食藥署專案分析結果,肉加工品合格率雖達100%,蛋品、即食熟食合格率也超過97%,然而飲料和生菜沙拉的合格率卻未盡理想,尤其生菜沙拉有20%不合格。食藥署南區管理中心主任魏任廷表示,今年首度將生菜沙拉納入專案稽查項目,不合格原因為指標菌大腸桿菌群超標,主要和容器清潔、食材保存和人員作業衛生有關,尤其生菜沙拉做好後不能擺太久,否則約15分鐘,大腸桿菌群便會增加一倍。但魏任廷表示,這些店家在經過輔導改善後,複驗時都已合格。魏任廷也表示,明年早餐稽查專案將持續進行,並將擴大稽查對象至早午餐業者以及中式清粥小菜。另外,針對有與外送平台合作的早餐店,也會對外送業者的運送容器是否清潔以及不同溫層分開擺放食品等進行稽查。魏任廷表示,食品業者應依《食安法》第17條,食品、容器等都要符合衛生安全及品質標準,若違反則命限期改正,屆期又未改善,則處新台幣3萬元至300萬元以下罰鍰。
-
2019-12-10 癌症.大腸直腸癌
避紅肉改吃素預防大腸癌?醫師:最好的預防方式不是吃素
近期屢傳名人罹患大腸直腸癌,包括藝人余天女兒余苑綺直腸癌復發、兒科名醫葉勝雄傳因大腸癌逝世等。根據國健署統計,大腸癌發生人數更是連續11年盤踞十大癌症之首。然而有些人以為吃素可以預防大腸癌,對此醫師表示,多吃蔬果確實有助於腸道健康,但不代表「吃素」就能預防大腸癌,且致癌成因很多,定期篩檢才是最好的預防方式。台安醫院大腸直腸外科主任糠榮誠表示,根據研究顯示,紅肉如豬、牛、羊攝取過多,容易罹患大腸癌,因此紅肉一天攝取量不宜超過16克。若是牛排餐,則一周最好不要超過兩次。至於吃素是否可以預防大腸癌?糠榮誠則表示,多吃蔬菜確實有助於腸道健康,降低罹癌的可能性,但不代表「吃素」可以預防大腸癌。他表示,由於素食多使用植物油,這類油品不耐高溫,反而可能因為烹調的方式有致癌的風險。另外,許多素食是豆製加工品,而經常食用加工食品也容易增加罹癌機率,還是以原形食物為宜。糠榮誠表示,腸癌雖然多數與飲食和生活習慣有關,但遺傳、體質、環境也會影響罹癌風險。因此最好的預防方式除了多吃蔬果、避免菸酒以及多運動外,最重要的還是定期接受大腸鏡篩檢,目前成人健檢提供50至74歲民眾兩年一次免費糞便潛血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