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4-16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搜尋
出國
共找到
1201
筆 文章
-
-
2021-04-16 新聞.杏林.診間
醫病平台/醫謢先士卒伸出手臂接受疫苗施打 疫情中醫病同心且同境!
【編者按】這星期的主題是「醫病關係與疾病的認知」,由兩位具有歷史學背景的醫師分別討論醫學對「神經衰弱」這疾病的認知隨時代改變,而提出醫學的進展與醫病關係的交錯影響;以及社會大眾對「防疫疫苗」看法的歷史演化,而呼籲防疫專家和政策制定者應該及時反轉被動立場,主動和社會學者、社區工作者和資訊技術開發者密切合作、充分理解社會需求和焦慮。另一位兼具國際醫療背景的醫師也適時提出對目前政府推出新冠肺炎疫苗在台灣醫療團隊未能得到預期接受度的看法,並列出國際間不同的民情有不同的接受度,而鼓勵醫護人員身先士卒接受疫苗施打。COVID-19疫情肆虐全球已經超過一整年,以色列和歐美等先進國家從去年12月底開始施打剛發展出來的疫苗,到今天已經有許多國家有相當比例民眾接受了各種不同品牌的疫苗。台灣自行向原廠購買的11萬7千劑AZ疫苗於3月3日首先抵達台灣,經過食品藥物管理署檢驗安全後,在3月22日首次開始將第ㄧ批疫苗提供給全國各大醫院第一線醫護人員施打。剛開始由各區域醫院透過地方衛生局向疾病管制署爭取,我很高興能在3月25日上午在我工作的醫院獲得施打第一劑疫苗。一般而言醫護人員在醫療照護的最前線,我們因為工作的環境和責任造成獲得病毒暴露感染的機率最高,就像去年年底部立桃園醫院的醫護人員受到COVID-19感染的危險一般,但是我們卻持續耳聞許多醫療人員不願意及早接受疫苗施打,造成原先衛生福利部積極向國外爭取購買疫苗的「雷聲大」,等到疫苗檢驗合格提供給工作中最具危險的醫護人員施打的機會,全國疫苗施打在開始十天後不到兩萬人施打、「雨點小」的奇怪現象。醫護人員照道理應該是最希望能在最短時間接受疫苗施打的職業族群,什麼原因造成全國20幾萬合格施打的醫護人員猶豫不決?假如疫苗施打率太低,國人將因為極低的感染率(2千3百萬人僅有1千左右陽性個案,並且多數是境外移入),群體抗體免疫陽性的比例太低,將持續成為高風險高感染率的國家。在這種情形之下,其他國家不管原先感染率多少,當他們達到大規模的疫苗接種,民眾多數已經有了抗體,得到大規模新感染和嚴重感染而生病的機率也隨著降低。相對的,台灣將只好繼續採取高度嚴格管制國際旅行的政策,因為怕外來引入的病毒會造成國內快速的社區感染。有些民眾認為等其他國家的疫情已經得到管控,外國的人都已經有抗體或者新的陽性個案變少之後,台灣就可以放心;這是錯誤的假說和僥倖的心態,因為在台灣民眾幾乎沒有抗體的情形之下,如果沒有有效地大眾疫苗落實,只要有任何一位外來的人帶著病毒,就可以在短暫時間造成國內許多新的案例。但是仍然有部分醫護人員採取觀望的態度,保守地希望不必當第一批打疫苗的白老鼠,因為媒體上報導疫苗的不良反應不少,尤其當外國報導北歐和加拿大等國家施打AZ疫苗後出現血栓的情形。幸好歐盟醫藥管理局(EMA)以及多數的國家針對這些少數個案已進行詳細調查,仍然不能確定這與疫苗有直接的關係。對台灣亞洲人而言,原本一般人血栓的機會就極少,和歐美白種人的健康情形很不一樣;台灣施打疫苗,相對將安全許多。COVID-19是百年來全球最嚴重的新興傳染疾病,造成的死傷也是空前,幸好生物醫學界在超短的時間內研發出幾種疫苗,在目前沒有有效藥物治療、無法減少併發症死亡的情形之下,疫苗應該是對抗這一次全球疫情最有效的方法。當然疫苗有效的持續力、施打疫苗後抗體保護的程度以及效期,都是各個國家高度關切的。台灣過去一直享有卓越的醫療衛生成就,我們的醫療的水準也名列前茅,醫護人員身處最高風險,除了比一般民眾對於可能有效控制疫情的新疫苗應有更多認識,也應該身先士卒伸出手臂接受疫苗施打,以幫忙早日確定疫苗對國人防疫的效果。醫療人員當然也像一般人一樣會有皮肉之痛,也擔心疫苗施打的併發症,但是我們也很幸運有很好的同僚和醫院可以做我們的後盾,一旦有不適反應,也最容易得到最充足的照顧,比起一般民眾享受更多即時的醫療服務,這也是我們比一般民眾家人可更放心先接受疫苗的原因。因此,我鼓勵大家及早接受疫苗注射,有了抗體就能毫無畏懼地去照顧更多的病患!
-
2021-04-14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21日起可自費接種AZ疫苗 醫院詢問電話瞬間被打爆
AZ疫苗打氣不佳,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宣布,公費新冠疫苗明起擴大至第四順位接種,同時也宣布21日起,開放一萬劑的自費新冠肺炎疫苗。消息一出,不到一個小時,各家醫院湧入自費疫苗接種的詢問對象,不過中央預計在明天才召開說明會,醫院尚未完備作業流程規畫,瞬間手忙腳亂,無法於第一時間回應民眾需求,反而遭民眾質疑一問三不知。北部一位不願具名醫院管理階層人士表示,指揮官陳時中於記者會上宣布開放自費疫苗接種後,院內電話馬上響起,一小時內至少來了10幾通,院內行政人員手忙腳亂。多數致電詢問的民眾,都是準備出國唸書,很擔心現在不打第一劑,開學前沒辦法完成兩劑施打,趕不回學校處理開學事宜,對方表示「等自費疫苗真的等很久,先前還有朋友特別跑去美國打,但費盡九牛二虎之力,又累又得花大錢」。另外一位詢問的民眾則是有出國工作的需求,詢問內容相當細緻,包含如何認證出國的原因,或是預約方式等;該名醫院管理階層人士表示,中央並未在宣布新制前,召集各醫院說明開放自費接種新冠疫苗的細節,預計明天才會召開,導致醫院根本沒辦法先做好前置作業,今新制宣布,反而被民眾批評「一問三不知」,讓他們覺得非常委屈。該名醫院管理階層人士表示,以目前開放自費後詢問的狀態,一萬劑恐怕很快就會打完,不過也希望中央在推動新制前,可以先向各醫院說明,做好前置作業再宣布。
-
2021-04-14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AZ疫苗自費接種4月21日開打 一表掌握全台31家接種點名單
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今日宣布,自4月21日起,初步開放1萬劑新冠疫苗供民眾自費接種,自費接種新冠疫苗,不限國籍,有自費接種需求者可至全台31家設有旅遊醫學門診新冠疫苗接種專責醫院辦理,指揮中心提一表服務自費接種醫院名單,每縣巿至少1家,含離島縣巿。據指揮中心提供一表服務醫院名單,台北市設有旅遊醫學門診新冠疫苗接種專責醫院據點最多,共五家,含馬偕醫院、台大醫院、三軍總醫院、萬芳醫院、北醫附醫等,金門縣、連江縣及澎湖縣三離島也有接種專責醫院據點。由於新冠疫苗需接種兩劑,目前傾向打一次就收一次費用。民眾必須自付醫院收取掛號費、診察費、注射費等,醫學中心提供自費疫苗收費上限為600元,區域醫院550元,地區醫院為500元。換句話說,有出國需求的一般民眾最高將需要花費1200元自費接種新冠疫苗。國內擴大接種,打氣未見起色,輪到地方首長及防疫人員施打,近兩日接種人數僅1181人、1224人,甚至未超越擴大施打對象前、4月9日創下單日接種新高的2577人,陳時中坦言,每日打2000劑,至五月底效期前一定打不完,是否開放全民接種加速施打數,會再視情況討論。
-
2021-04-14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陳時中嘆AZ疫苗打氣很不旺 即起開放第四類對象接種
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今公布,昨日AZ疫苗接種人次僅為1220人,目前累積接種數量27113人,陳時中坦言,「打氣還是很不旺」,為衝打氣,即起開放第四類對象接種,為因特殊情形必要出國者,如因外交或公務奉派出國人員、以互惠原則提供我國外交人員接種該國駐台員眷等第二批19.9萬劑疫苗今日起配送到各縣市合約接種點,效期僅至五月底,陳時中說,明起就是開放到第四類,開放因特殊情形必要出國者的公費對象,預估人數為0.5萬人,全數總計61.8萬人。台灣疫情平穩,許多民眾認為,沒有施打AZ的必要性,是否要開放國門旅遊才能增加接種誘因,陳時中認為,打疫苗對台灣而言是未來式,不是靠疫苗把疫情降低,台灣是為了開放國門的必要性,需增強整體自我防禦率,邊境遲早會開,不是今天打、明天就有防禦率。
-
2021-04-14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4月21日起開放1萬劑AZ疫苗供自費接種!免收疫苗成本費
有出國需求的商務人士、留學生引頸期盼施打自費疫苗,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今日宣布,為降低具出國必要性的民眾於境外感染新冠肺炎的風險,並確保個人及國內防疫安全,自4月21日起,初步開放1萬劑新冠疫苗供民眾自費接種。陳時中說,自費疫苗適用對象為商務、出國工作、留學及就醫等人道考量者。設有旅遊醫學門診新冠疫苗接種專責醫院辦理,計31家(每縣巿至少1家,含離島縣巿)。陳時中說,自費接種採預約制,因疫苗為多劑型包裝,需要配合醫院安排集中接種作業。疫苗統一由指揮中心調配至專責醫院,且不提供民眾挑選疫苗廠牌。民眾必須自付醫院收取掛號費、診察費、注射費等,但免收疫苗成本費用。指揮中心提醒,即使完成COVID-19疫苗接種,仍應遵守防疫新生活原則,勤洗手、佩戴口罩、保持社交距離,以降低感染風險,確保自身健康。
-
2021-04-14 新聞.杏林.診間
醫病平台/後事實時代的疫苗猶豫
【編者按】這星期的主題是「醫病關係與疾病的認知」,由兩位具有歷史學背景的醫師分別討論醫學對「神經衰弱」這疾病的認知隨時代改變,而提出醫學的進展與醫病關係的交錯影響;以及社會大眾對「防疫疫苗」看法的歷史演化,而呼籲防疫專家和政策制定者應該及時反轉被動立場,主動和社會學者、社區工作者和資訊技術開發者密切合作、充分理解社會需求和焦慮。另一位兼具國際醫療背景的醫師也適時提出對目前政府推出新冠肺炎疫苗在台灣醫療團隊未能得到預期接受度的看法,並列出國際間不同的民情有不同的接受度,而鼓勵醫護人員身先士卒接受疫苗施打。去年十二月,第一位於美國境內接種COVID-19疫苗的Sandra Lindsay懇切說道:「這支疫苗根源於科學,而我信任科學。因此每個人動員起來打疫苗不僅能保護他們自己,也能保護接觸他們的所有人。」在數百顆鏡頭前,這位美國護士真切地強調「科學」,想要藉著自啟蒙時代以來,用經驗檢證問題的精神和通則激勵其他國人仿效,希望能因此結束這場世紀噩夢。和Lindsay的說帖大同小異,「科學」大概是所有政府企圖說服人民接種疫苗的依據,只可惜效果往往不那麼立竿見影。只因大多人對於疫苗的理解,科學往往是最墊底的的因素。十九世紀的英國的貧窮法和疫苗綁定,讓許多人覺得疫苗接種措施針對著某一階層的族群;宗教信仰者甚至覺得來自體外的疫苗,會汙染人類的自然的血液。直到今天,雖然這些近乎「反智」的態度已經不再,人們對於疫苗的抵抗卻沒有跟著教育程度的普遍提高和科學的普及而減少。從事「疫苗信心全球計畫」已經十年,倫敦熱帶醫學的人類學者Heidi Larson剛剛出版了她的第一本書《Stuck》,回答為何疫苗的謠言總是逗留不進。計畫推行之前,她記起奈及利亞一群母親們的質疑:「如果我們純粹是無知,為什麼我們會問那麼多的問題?」Larson心頭一震,發現真正必須解決的問題,其實不是資訊受眾的無知或不順從醫囑,而是他們懷疑背後的理性依據。她突破以往人類學家總是單打獨鬥的研究方式,和流行病學合作,除了大規模統計,還鼓勵參與者表達自己的意見。在COVID-19炎疫情期間,她的團隊更已訪問了上千人,發現情緒、文化信念和不實資訊都深深影響著人們對於疫苗的信心。在這個「反啟蒙」時代,「事實」的完備根本不夠。在大西洋的另一岸,雖然專長是哲學,在加拿大任教的Maya J. Goldenberg卻透過長年參與觀察,解釋了為何人們對於科學機構以及政府的信任感,被時有所聞的研究醜聞、不當研究行為、反疫苗運動和社群媒體的推波助瀾中節節敗退。在她出版不到一個月的新書《Vaccine Hesitancy》中,認為就算科學證據確鑿,造成人們對於疫苗產生懷疑態度的原因並非「誤解」,而是失信。科學家和政策制定者對於人們的不順從,往往簡化地歸因於資訊受眾的無知。反過來看,這其實是理性工具擁有者的最大挫敗。COVID-19疫苗從四個月前開打,在每個國家開展的速度都不同。除了疫苗取得的管道不同,施打的優先順序各異之外,就算購買或是配給的量已足夠,如何鼓勵人們施打疫苗以達到群體免疫所需的人口比例,依然是每個政府面臨的最大問題。時至今日,已經很少有國家膽敢進行普遍強制施打,但疫情一度險峻的以色列列卻是特例,人人皆兵的小國雖然只有九千多萬人,除了擁有中央管控的健康體系,積極負責採購的政府,臨門一腳的是三月底即將舉行的大選。支持度本來已經頗高的執政黨,為了兌現回到正常生活的承諾,疫苗變成了政府和人民之間期約的籌碼。東亞國家的疫情相對較為緩和,疫苗在感受上並非傳染病控制的唯一希望。好比人口和醫療體系和以色列相近的新加坡,從一月份開始施打疫苗,以多邊主義著稱的小國具有物流的優勢,但接種近兩個月來,卻只有十分之一的人口打完一劑。同樣宣稱疫苗儲備量足夠的香港,雖然政府強力鼓吹,接種成效依然低落。政府執意推銷三期臨床數據闕如的中國製科興疫苗,在民間早就充滿質疑。「專家」不斷呼籲「控制好長期病患病情」才好接種疫苗的同時,忽略了慢性病受到生活作息、壓力反應、多重藥物交互作用的影響,控制良好並不簡單,無法單純以呼籲解決問題。發生三起死亡事件之後,專家們雖然引經據典,極力澄清死因和接種疫苗的難以建立的因果關係,駁斥「罔顧事實」的陰謀論,就算保留疫苗款式的選擇權,卻無力逆轉市民意興愈來愈闌珊的窘境。進入後事實社會,預設一般民眾的「知識缺失」不僅低估了疫苗科學的複雜度,更折射出科學資訊和語言擁有者過度膨脹的自信。受制於地緣政治,台灣的COVID-19疫苗取得和施打進程相對其他國家緩慢,接種的意願度也不及四成。此時防疫專家和政策制定者應該及時把握看似延宕的時間,反轉被動立場,主動和社會科學學者、社區工作者和資訊技術開發者密切合作,充分理解社會需求和焦慮,才能把早前先馳得點的防疫成就轉換為疫苗溝通的機會成本。
-
2021-04-14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AZ疫苗接種 這些首長們打完情況如何?
我國醫護人員施打AZ疫苗比率不高,前天起開放二、三類對象接種新冠疫苗,盼提升打氣,但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昨公布最新統計,前天擴大接種的首日,單日接種人數僅一一八一人,甚至未超越擴大施打對象前、四月九日創下單日接種新高的二五七七人,指揮中心將觀察近二日接種人數,不排除再開放下一順位對象接種。國內擴大接種首日,打氣未見起色,指揮中心指出與周一症候群有關。發言人莊人祥說,自上月廿二日開打以來,每逢周一施打數字都較低,且擴大兩類對象首日預約模式尚在摸索,後續接種人數仍持續觀察。首批AZ疫苗十一點七萬劑開打三周只用了二點五萬劑,第二批十九點九萬劑疫苗今起配送到各縣市合約接種點,由於第二批疫苗效期僅到五月底,莊人祥指出「會盡力提升打氣」。台大兒童醫院院長、感染科醫師黃立民認為,雖擴大接種首日接種數是指標,但有接種意願者不一定急於首日施打,建議觀察一周,若打氣仍未升溫,可考慮全面開放,以免五月莫德納疫苗進場,排擠到AZ疫苗使用。我昨新增十五例不良事件,其中兩人是嚴重不良事件,分別為一男一女,年齡皆為廿多歲,女性個案接種後出現發燒、惡心、頭暈、拉肚子等狀況住院,目前已出院;男性則是頭痛、疲倦、注射部位疼痛、嗜睡,目前症狀緩解。AZ疫苗將開放自費接種,有望最快今天下午由指揮官陳時中宣布確定方案,莊人祥表示,目前自費疫苗費用仍討論中,由於新冠疫苗需接種兩劑,目前傾向打一次就收一次費用,過去兒童常規疫苗的日本腦炎疫苗、小兒麻痺疫苗也曾經歷公費轉為自費,供有出國需求民眾自費施打。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昨宣布新增四例境外移入新冠肺炎確診病例,都是本國籍男性,分別為四十多歲赴孟加拉工作、五十多歲長住菲律賓、卅多歲赴衣索比亞工作、廿多歲留學愛爾蘭。其中菲律賓個案,是因其他醫療需求而搭機返台,持三日內陰性報告入境,直接前往醫院治療其他疾病,確診新冠肺炎,同班機前後排兩名旅客需要居家隔離。
-
2021-04-13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AZ疫苗自費接種專家批民眾被剝兩層皮 指揮中心回應
AZ疫苗即將開發自費接種,有望最快本周三由指揮官陳時中拍板定案,但有專家質疑,新冠疫苗都是採公費接種,我國向民眾收錢等同被剝兩層皮,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以前國內的日本腦炎疫苗、小兒麻痺疫苗,因國際疫情需把疫苗提供出國者施打,類似公費轉為自費。莊人祥表示,未來如開放自費目前先針對AZ疫苗開放,其他廠牌是否有自費可能性,目前還沒有規劃,目前疫苗成本價範圍正在做最後確認中,還沒訂出來。莊人祥說,這也是提供疫苗成本價,還有旅遊醫學門診掛號費、診察費也要自付,目前也正針對新冠疫苗此部分自費款項進行研議,正在跟醫院討論,希望設定上限,如有確定會盡快說明,由於目前新冠疫苗皆需要接種兩劑,目前傾向打一次就收一次費用,包括掛號費診察費。莊人祥表示,自費疫苗施打細節目前還在規劃中,有最新消息會盡快說明。各界也好奇未來是否可能開放全民公費,莊僅說,由於疫苗本身的限制僅十八歲以上可接種,無法真的全民接種,「但未來當然可能擴大到全民,現在針對優先對象1360萬人施打。」
-
2021-04-13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帛琉首發團採檢全陰性 自費接種疫苗事宜最快周三公布
台帛旅遊泡泡傳買氣不理想,不過首發團旅客返台至今都平安無恙。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今根據最新資料表示,首發團100名旅客經過五天加強版自主健康管理,自費採檢結果已全數出爐,都是陰性。何時可開放需出國者自費接種疫苗?莊人祥表示,這方面他無法預估時間,「可能看周三部長能否說明。」至於是否有其他國家申請接洽旅遊泡泡?莊人祥說,目前還沒有看到觀光局的資料。有媒體問道,台灣目前規劃十大類優先接種對象,但在日本香港美國等部分都是公費的,新加坡規劃2021年供應全民免費接種,台灣有沒有考慮擴大接種對象、不限身份通通可接種?莊人祥表示,目前買的公費疫苗,就是優先接種對象目標是1300多萬人,而且BNT疫苗是16歲以上才能打,其他疫苗都是18歲歲以上才能打,所以目前台灣只有規劃到五十歲以上的民眾。「未來,全民接種確實是目標」莊人祥表示,只是在目前,「因為我們疫苗的數量有限」,還是會針對一些有出國需求的人先開放,目前還需要跟醫院協調,公費和自費在醫院要如何安排、處置,目前還需要進一步研究的都是一些行政措施的部分。莊人祥表示,所謂「自費」是表示醫院需要收取的項目,但需要收取的價格、成本等,現在還在精算當中;至於政策確定的時程,「我也沒有辦法告訴你時間,可能看週三部長能否說明。」
-
2021-04-12 新聞.杏林.診間
醫病平台/醫病關係與神經衰弱的興衰
【編者按】這星期的主題是「醫病關係與疾病的認知」,由兩位具有歷史學背景的醫師分別討論醫學對「神經衰弱」這疾病的認知隨時代改變,而提出醫學的進展與醫病關係的交錯影響;以及社會大眾對「防疫疫苗」看法的歷史演化,而呼籲防疫專家和政策制定者應該及時反轉被動立場,主動和社會學者、社區工作者和資訊技術開發者密切合作、充分理解社會需求和焦慮。另一位兼具國際醫療背景的醫師也適時提出對目前政府推出新冠肺炎疫苗在台灣醫療團隊未能得到預期接受度的看法,並列出國際間不同的民情有不同的接受度,而鼓勵醫護人員身先士卒接受疫苗施打。在醫學歷史中,醫病關係曾影響某些疾病概念的形成與解體。這些疾病概念在某種特定醫病關係中被建構出來,醫病關係的改變則促成了它們的消失。曾經於十九世紀末至二十世紀上半葉流行的神經衰弱(neurasthenia)就是一個例子。透過神經衰弱的歷史,不但可以看到在醫病關係於二十世紀上半葉的變化,也可以讓我們思考醫病關係在醫學進展中扮演的角色。神經衰弱這個疾病概念,最早是由美國神經科醫生George Miller Beard於1860年代提出。當時於紐約執業的Beard,專長於新近興起的神經醫學與電氣治療學。他診療的病患中,有不少中上階級人士。其中許多病患主訴一些難以找到確切病因的身體與精神症狀,如疲憊、消化不良、失眠、性功能異常、注意力不集中、焦躁易怒等。Beard提出一個新疾病概念,認為他們罹患了「神經衰弱」。他主張神經衰弱是一種因為神經系統過度使用,致使神經能量耗竭,變得脆弱且過度敏感的疾病。他認為神經衰弱的終極病因,乃是工業化、都市化與資訊化的現代文明。最容易罹患神經衰弱的族群,就是站在文明頂端,引領文明進步的中上層階級。他們日以繼夜進行繁複腦力勞動,不停接收大量資訊,必須迅速作出影響重大的決策,最後陷入神經衰弱成為現代文明的犧牲者。Beard還認為由於美國擁有最高度發展的文明,神經衰弱已成為美國國病,因此稱呼它為「美國神經病」(American nervousness)。對此神經衰弱,Beard主張以電氣治療回復神經系統能量,不但能治癒患者,還能拯救因過度發達陷入衰退危機的現代文明。Beard的神經衰弱概念大體上並未背離當代醫學理論,但這也是Beard為他的中上階級病患量身打造的疾病。這些病患缺乏特異性也找不到確切病因的模糊症狀,過往若是女性可能會被診斷為「歇斯底里」(hysteria),男性則可能被診斷為「心氣症」(hypochondria),二者於當代都是帶有負面意義的疾病標籤,其症狀的真實性受到質疑,其病因則被歸諸於患者人格與意志力或是體質的缺陷。相對地,藉著連結當時最先進的神經科學與電氣治療學,Beard的神經衰弱籠罩著科學光環。他的現代文明病因理論,更讓神經衰弱成為一種光榮的勳章,只有過著高度現代化生活,站在文明頂端引領其前進的人,才會罹患此病。神經衰弱病患並非弱者或落伍者,其疾病是他們卓越成就的表徵。這樣的疾病概念,無疑受病患歡迎,當時多半為開業醫的美國神經科醫生,也樂於為他們自費就醫的病患作出此診斷。一時之間,神經衰弱成為美國中上階級的流行病。追逐流行的社會菁英,以罹患神經衰弱為傲,將其做為一種自我認同,甚至還出現了神經衰弱的社交圈,只有曾罹患神經衰弱的人才能參與。神經衰弱也渡過大西洋,於法國、德國、英國等地流行。這些地方的醫生在採行Beard理論的同時,也反駁其關於美國文明優越性的主張,強調神經衰弱並不是美國的專利。然而,神經衰弱的流行保鮮期並不長,很快地它就失去其吸引力與可信度。Beard的神經衰弱理論原本就不具有充足科學證據,約莫同時興起的心理病因理論,對於Beard的神經病因理論,更是一個極大的挑戰與威脅。然而,神經衰弱的退流行也與醫病關係的變化有關。神經衰弱最適合發展的環境,還是在開業醫生與他們具有相當社經地位的自費病患的關係裡。隨著在公立醫院任職,診療許多勞動階級病患的醫生也認同並採用此診斷,它開始發生許多突變,反過來威脅其原生型的生存。對於這些勞動階級病患而言,神經衰弱也是一個受歡迎的診斷,不少患者自我診斷為神經衰弱,也有工會主張神經衰弱起因於工作損耗,因此患者應得到工傷給付,雇主也應負起責任,設立收治神經衰弱患者的療養所。然而,隨著勞動階級患者增加,神經衰弱逐漸失去其原本的象徵意義,不再能吸引中上階級人士。神經衰弱原本歸因於現代文明與腦力工作的病因理論,也無法適用於勞動階級病患。更重要的是,醫生對於這些勞動階級病患,在診斷疾病、構想病因與解釋病情時,並不像對較高社經階層病患一樣,會細心顧慮對方的感受與尊嚴,並同理、同情對方的處境。特別當病患並非付費者或僅支付少許費用時,情況更是如此。各國情況不同。但是多數勞動階級患者乃是在公立醫院就醫,醫藥費相對低廉;有些患者的醫療費用則由雇主支付;也有一些國家在二十世紀初逐漸發展社會保險體系,帶有官方色彩的保險公司成為支付者。這些第三方支付者的介入,改變了原本只有醫生與病患兩造的醫病關係。當病患與第三方支付者之間有衝突之際,例如當診斷與醫療牽涉到工傷認定與賠償等問題時,醫生常陷入兩難境地。無論如何,在這樣的醫病關係中,醫生不再只對病患負責,在其診斷與醫療的考量中,病患的認知與感受也不再如以往一般重要。此外,醫學作為一門科學與專業的社會地位與權威,在二十世紀初有了飛躍性的提升,而原本仍為新興學科的神經醫學,在這段時期地位也逐漸穩固,成為一門制度化的專科。這使得醫病權力天平,更往醫生側傾斜。神經科醫生也更為重視自己在醫學科學社群的地位與責任,更努力讓自身的理論與治療經得起科學檢證。受病患歡迎,認為其可以述說其生命故事或現實處境的神經衰弱,在神經科醫生看來,日益成為一個沒有明確症狀與生物基礎,且其理論充滿空想臆測的過時疾病概念。最後,神經科醫生失去了對於神經衰弱的興趣,將其丟給精神科醫生。在精神醫學裡,神經衰弱曾暫時充當診斷垃圾桶,用以放置一些無法明確診斷的疾患。其原本的神經病因,也被當時精神醫學兩大主流的遺傳退化病因與心理病因取代。到了1930年代,隨著精神醫學逐步界定出更多、更明確的疾病範疇,神經衰弱幾乎已是一個歷史中的疾病,只有在一些非西方特別是東亞國家,由於傳統身體文化的影響以及許多歷史條件的配合,它持續存在了更長的時間。醫學的進展不斷地重塑醫病關係,但是醫病關係同時也形塑著醫學的知識、治療與研究,神經衰弱的興衰就是一個例子。今日,醫學看似有著更高的自主性,但是影響醫學知識與實作的社會性與制度性因素,也比以往更為複雜。或許在不同意義與程度上,今日仍然存在著一些類似神經衰弱的疾病,滿足著醫病雙方以及其他利益相關者的需求。
-
2021-04-12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診所盼開放接種AZ疫苗 黃立民:難湊十人
十一點七萬AZ疫苗開打三周,僅用掉二點四萬劑,而第二批近廿萬劑尚未開打,卻必須趕在五月底前打完,依照目前接種速度有如不可能的任務,基層醫療協會理事長林應然提出三大建議,讓診所也能提供接種、開放所有公費對象,以及自費接種盡快上路,如此才能在效期內打完疫苗。林應然表示,目前新冠疫苗僅配送至一百一十多家醫院,均以醫院內部人員為優先,而診所醫師、護理人員為通報疑似個案的第一線,大部分尚未接種,卻被拒於門外,連預約都不行。對此,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從今天起,加入合約接種點的部立醫院「掛號無上限」,保證可以成功預約接種,每天名額無上限。在自費接種方面,林應然表示,最近不少急著出國工作的民眾因需取得接種疫苗的認證,而至診間預約並詢問「何時才能自費打疫苗?」,希望診所一有消息,立刻通知。莊人祥回應,因工作、就學、就醫等需要而急著出國的人數確實不少,指揮中心正積極討論自費接種時程、費用等細節。AZ疫苗打氣低落,林應然說,如果現在這幾十萬劑疫苗換成BNT廠牌,相信去化速度應該相當快;即使AZ廠商提出延展效期的申請,恐無助於提高民眾接種意願,「連過期食品都沒人敢買了,就算延展效期,恐怕打氣也不會太好。」林應然建議,指揮中心應提供每間有意願協助接種的診所兩瓶疫苗,並全面開放所有公費對象,只要十人登記,就能打掉一瓶,一定很快就打完疫苗。對此,台灣感染症醫學會理事長黃立民說「這有難度」,民眾到診所就醫時間不一定,但此疫苗是大包裝,一開瓶就要湊齊十個人,這對診所來說,不容易做到。
-
2021-04-11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公費對象遲未開打只好自費?醫建議公費全開、配送診所
台灣取得兩批AZ疫苗共31萬多劑,33.2萬名醫事人員開打三周僅用掉2.4萬劑,次批19.92萬劑4月14日才配送,5月底前得打完。明起雖開放防疫及高風險工作者12.5萬人,罕見血栓副作用仍令年輕人卻步,接種速度面臨壓力。診所醫表示,許多順序在後面的公費對象都在問何時可預約接種,建議疫苗也配送診所、開放所有公費對象,這樣效期前絕對打得完。基層醫療協會理事長林應然表示,目前新冠疫苗只有配送到醫院,診所醫師作為通報疑似個案的第一線,卻大部分都還沒接種。有診所醫師打電話到醫院詢問,醫院竟說現在供應量不夠,只能先給醫院內部人員打,不給院外醫師預約。林應然表示,其實現在就有很多急著要先自費打的人,可能也是後面次序的公費對象,只是等不到,所以跳上來要自費,因為有出國工作的壓力,需要打疫苗的認證。林應然表示,診所陸續接到民眾主動詢問,很想知道何時可以登記、拜託診所一定先通知。他有個病人,就急著幫四、五十歲的先生問,因先生得去中國工作,但不敢打還沒發布第三期報告的中國科興疫苗,寧願打AZ。林應然感嘆,要是有BNT,現在一定打更快,但政府現在帶頭說或許可以延長AZ疫苗的效期,連過期食品都沒人敢買了,就算成功延展效期,恐怕打氣也不會太好。該如何改善接種效率?林應然說,最好的辦法就是同時配給診所,並全面開放所有公費對象。十幾年前H1N1流感時,疫苗也跟現在的AZ一樣是大瓶裝,開封也是要自己分成一支一支,一次要打10個人。診所已經很有經驗,登記滿10人就通知來打,當時接種情況踴躍。林應然表示,有意願協助疫苗接種的診所,每間先配個兩瓶,每100個公費對象裡面,只要有10個人登記接種,就可以打掉一瓶,這兩批疫苗一定很快就打完了。
-
2021-04-10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AZ自費接種 最快4月底開放
AZ疫苗下周擴大第二、三類接種對象,中央及地方政府防疫人員取得接種資格,台北市長柯文哲、新北市長侯友宜及台中市長盧秀燕等皆宣布將於下周一(十二日)上午接種疫苗。另外,AZ疫苗最快四月底開放自費接種,目前研議收疫苗處理成本一六○元,但民眾需另付疫苗採購費、掛號費、檢查費、診斷證明費等。為加速AZ疫苗接種速度,指揮中心日前指出,最快四月底開放有出國需求者自費接種,可望釋出五千至一萬劑。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公費疫苗提供自費施打並非首次,過去都不收疫苗處理成本費,僅收掛號費、審查費及證明費等,AZ疫苗朝這方向研議。待收費、施打點等準備事項確定後,就可宣布開放民眾自費開打疫苗時程,預計一周後公布。到底AZ疫苗每劑多少錢?莊人祥表示,這與疫苗採購費用有關,還要考量運輸成本,整體費用確認後將再對外公布。至於醫院掛號費、診察費、治療處理費(注射費)或藥事服務費、接種證明書費用等,依各家醫院規定而不同。柯文哲排定下周一赴聯合醫院和平院區施打,新北市長侯友宜也說,願接種AZ疫苗,期待更多防疫人員施打,增強保護力。盧秀燕也同樣在下周一接種,希望起帶頭作用,讓市民安心;台南市長黃偉哲則說,將在十六日施打疫苗。累計至昨天為止,共兩萬一千八百七人接種AZ疫苗,昨新增一件疑似嚴重不良反應,歸類為「其他」,是一名廿多歲男性接種後出現發燒、頭痛等症狀,急診就醫後症狀緩解。莊人祥說,發燒屬常見副作用,但因連續性發燒,再加上赴急診,現行認定疑似嚴重不良反應標準相對寬鬆,因此將此案列入。歐洲藥品管理局將血栓事件列為AZ疫苗極為罕見副作用,莊人祥說,我決議繼續施打,但「加大警語」提醒,滾動檢討。對於地方首長表態接種,莊人祥表示,擴大接種以「自願」方式鼓勵,並未要求地方首長一定要打,但若地方首長帶頭接種,指揮中心非常感激。
-
2021-04-09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自費新冠疫苗最快1周內釋出 「這筆費用」免收
AZ新冠疫苗自12日下周一起擴大第二、第三類人員施打,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同步評估自費市場,以滿足商旅、留學生出國需求,自費價格到底要收多少也引來關注,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對此表示,目前朝向不收疫苗的成本費,至於掛號費、檢查費以及施打證明費另收,不同醫院訂價差別不會太大。莊人祥表示,下周一起,擴大施打第二、第三類之後,將積極評估自費需求,公費疫苗提供自費施打並不是第一次,先前像是腦炎、小兒麻痺疫苗,原本都是常規的接種疫苗,因為民眾有旅遊國要求,也會將這樣的公費疫苗轉成自費施打,按照過去作法,民眾會到醫院設置的旅遊醫學門診接種,施打時,不會收取疫苗成本費,但收掛號費、檢查費、施打證明費則要另收,未來,新冠疫苗若轉到自費市場,也會有這幾筆費用,大致是往這個方向。至於自費疫苗何時到位?莊人祥表示,以前自費疫苗都是舖到各家醫院的旅遊醫學門診,現在新冠疫苗也是朝這方向,但到底要哪幾個點,還要再做最後確定,當然希望越快準越好,希望可以在一周內宣布。
-
2021-04-08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全世界約1成死亡個案 指揮中心:因公出國者仍需打疫苗
面對歐洲藥品管理局(EMA)公布有關AZ疫苗與血栓事件的聲明,確立血栓應列為AZ疫苗之「極罕見副作用」,我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則仍認定接種「利大於弊」繼續施打。但因為對疫苗的疑慮,我國「打氣」不佳。衛福部傳染病防治諮詢會預防接種組召集人李秉穎對此表示,全世界都會遇到一至二成的重症個案;約一成的死亡個案。我國防疫工作做得好,染疫風險可能低於打疫苗,可能也影響民眾施打意願。李秉穎對此表示,「利大於弊」要看不同地區,長遠來講,全世界都會遇到一至二成的重症個案;約一成的死亡個案。以台灣近期來講,如因公旅行、出國洽商者都還是有需要。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則表示,有可能繼續往下開放接種對象,還是會以民眾安全第一,隨時會關注安全議題。目前施打已開放到第三順位的高風險接觸者,而自費接種者排在第四順位,這就符合「利大於弊」的部分,因此有需要都會再開。但還是看疫苗準備、鋪貨到旅遊醫學門診等都需要時間。如果民眾決定要施打,則要和醫師討論風險與安全的問題。至於韓國宣布將對60歲以下民眾暫停施打,莊人祥則表示,該國是在歐洲藥物管理局發聲明前做的決定,因發現有三名血栓病例,但這和後來EMA觀察到發聲靜脈竇栓塞式不同的事情,韓國也已恢復60歲以下接種。
-
2021-04-04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專家籲國人眼光放遠 疫苗龜速:暑假甭出國、迎觀光客
台灣向COVAX洽購的476萬劑新冠疫苗,首批19.92萬劑AZ疫苗今凌晨抵台,加上之前向AZ直購的11.7萬劑,共取得32.62萬劑AZ,可供16.31萬人接種兩劑,但兩周僅接種1.7萬人的速度,恐怕很難於效期前打完疫苗。專家提醒,台灣現在因沒有新冠肺炎疫情,對疫苗接種意願不高,但「疫苗護照」是今年下半年國際解封的重大條件,呼籲國人眼光要放遠,一定要把握能接種打國際認可疫苗的機會。前疾管局長蘇益仁說,台灣眼光要放遠,「疫苗護照」一定會在4、5月以後成為更明顯的趨勢,6、7月後會有更多國家以「打過疫苗」作為解封條件,作為開放全球旅遊、商務往來的唯一條件,即「人只要打過疫苗,就可以被接受。」目前獲得國際認可的疫苗就是AZ、輝瑞、莫德納、嬌生,這四支疫苗。「打疫苗的速度,關乎邊境開放的速度,」蘇益仁表示,台灣是全球疫苗打最慢的國家之一,但以後出國的關鍵,就是「疫苗護照」,打過疫苗的人就擁有出國的權利。台灣絕不能等到時間已到,才急著要打,必須要把眼光放遠,做好準備。蘇益仁表示,現在已經取得有個幾十萬劑,就要為以後更大量的疫苗、更大規模的接種,建立好前期作業。除了硬體和流程的建置,也包括民眾的心理建設,例如風險溝通、化解疫苗遲疑。
-
2021-04-02 該看哪科.婦產科
發現懷孕多久該去婦產科?孕婦可以注射疫苗嗎?6個懷孕媽咪最常見的狀況,一次分析給你聽
計畫,永遠趕不上變化,肚子裡有了小生命,原本是件可喜的事,若這是一個美麗的意外,該怎麼辦?吃藥、打疫苗……做這些事對胎兒會有影響嗎?原訂的計畫還能繼續進行嗎?針對六大常見狀況,請婦產科醫師提供完整解答。月經晚一週沒來要驗孕很多女性生平第一次到婦產科診所,大部分原因都跟「好朋友」沒來有關。最快什麼時候驗孕才準確?雙和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張君堯表示,從受孕那天開始算起,最快10至14天,就能從尿液驗到是否懷孕。由於每個女性排卵的時間點都不相同,且無法得知自己是在哪一天排卵及受孕,通常會建議只要月經比平常晚一周沒來報到,就可以用驗孕棒自行驗孕。若尿液中的絨毛膜激素上升,驗孕棒會出現兩條線,這就表示懷孕了。到婦產科報到時機驗孕棒能測試出尿液中的絨毛膜激素,張君堯醫師表示,當女性受孕後,體內的絨毛膜激素會顯著提高,但並不會因為補充較多的水分或飲料而有所影響,只要尿液中含有絨毛膜激素,即使流產兩週內驗孕,驗孕棒還是有可能出現兩條線。因此,從驗孕棒並無法確認懷孕狀況,而早期懷孕最擔心子宮外孕,自行驗孕後就必須到婦產科做超音波檢查。通常確認懷孕後約已是懷孕第5週,這時還不需要急著到婦產科去報到,可以再等一至兩周再到婦產科檢查,約在懷孕第6週時,從超音波就可以看到胚囊,確認著床位置。萬一胚囊著床在子宮角、子宮頸、或輸卵管等位置,就是子宮外孕,需要當下處理。若是正常懷孕,則在懷孕第7週就可以從超音波看到胎兒心跳。萬一第7週還沒看到心跳也別太緊張,張君堯醫師表示,可以再等一週,不過,如果第8週以後還是沒有看到胎兒心跳,那麼,意味著這次懷孕成功的機率就非常渺茫了。Q什麼時候該去婦產科檢查呢?A.月經沒來一週,可自行用驗孕棒驗孕。驗孕棒出現兩條線之後,再等一週就可到婦產科報到確認著床位置;若是正常懷孕,則須再等一至兩週,再到婦產科確認胎兒有沒有心跳。領孕婦手冊後即開始例行產檢看到胎兒心跳之後,有些醫療院所就會發給孕婦手冊,不過,張君堯醫師表示,由於懷孕早期不確定性高,以雙和醫院為例,通常會等到懷孕12週進入穩定期之後再發孕婦手冊。領到孕婦手冊之後,就意味著具備準媽媽的身分了,接下來,記得依照孕婦手冊的產檢時程,一步步完成各項產前檢查。其實,從驗孕棒上出現兩條直線到確認胎兒心跳,雖然只有短短不到兩個月時間,每個女人在生理和心理方面都會出現極大的變化,不免開始擔心在發現懷孕之前,做了哪些事,會不會影響胎兒健康?發現懷孕之後,原訂計畫還能如期進行嗎?以下根據六大常見狀況,提供準媽咪具體的做法與建議,幫助準媽咪輕鬆度過這個美麗的人生意外。狀況一:發現懷孕後,用藥有影響嗎?懷孕6週前,大部分藥物對胎兒影響不大發現懷孕之後,再仔細回想這一個月來自己因為感冒吃過感冒藥、本來想避孕而吃了避孕藥……,這些藥物成分會不會影響肚子裡小北鼻的發育呢?張君堯醫師表示:「有在吃避孕藥的女性卻會懷孕,通常是因為吃藥的頻率不規律,因此吃的劑量也不會太多,對正在發育中的胚胎不會有傷害,發現懷孕後立刻停藥就好。」他進一步解釋說,一般感冒藥物對胎兒也不會有不良影響。「感冒藥物通常是最安全的藥物,多數屬於B級安全用藥,孕婦也可以使用,除非本身對藥物有過敏情形,則需要特別留意。」長期使用之藥物,應遵照醫囑勿擅自停藥其實,在懷孕6週以前,只要不是常規在吃的藥物,對發育中的胚胎都不會有不良影響。不過,張君堯醫師提醒,若是因為正在治療癌症、有使用調節免疫系統方面的藥物,或是有慢性病史的女性,就要特別留意用藥方式。他說:「發現懷孕之後,應儘速到婦產科及原就醫科別檢查。因為長期服用的藥物,其劑量對胎兒可能會有影響,但孕婦也不可擅自停藥,以免停藥後導致病情惡化,反而危及母胎健康。」懷孕初期用藥Point1. 有服用避孕藥者,發現懷孕後應立即停藥。2. 有治療癌症、免疫相關疾病者,應盡速到婦產科檢查,也必須回原科別看診並主動告知醫師懷孕的事實。3. 有慢性病史者,例如氣喘、癲癇、服用甲狀腺機能藥物者,不可擅自停藥,但應請原科別醫師評估是否需要調整劑量及服藥頻率。4. 有些特殊疾病患者,須改變服藥方式,例如心臟病和糖尿病者,其中糖尿病患者因口服藥物會有致畸胎的風險,懷孕後須改為注射胰島素的方式用藥。狀況二:發現懷孕後,還能補打疫苗嗎?注射後宜間隔一個月再懷孕如果有懷孕的計畫,建議在注射疫苗之後間隔一個月後再懷孕。萬一注射之後就懷孕了,例如打了德國麻疹疫苗之後就懷孕,會不會造成畸胎?還能保住胎兒嗎?張君堯醫師表示,注射德國麻疹疫苗之後,只要有來過一次月經再懷孕,就不需要太擔心。但就算是注射當月就懷孕,根據國外文獻和相關研究指出,也沒有因而造成畸胎的案例。不過,他還是建議有計畫懷孕的女性,完成疫苗注射後至少間隔一個月再懷孕,不要刻意去打了疫苗又立刻懷孕,以免徒增困擾。另一方面,張君堯醫師指出,孕婦感染流感容易引起嚴重的併發症,在流感高峰期,計畫懷孕前不妨先完成流感疫苗接種,不過,即使懷孕了也應該考量接種疫苗對自己和胎兒的利與弊,與醫師討論再決定是否接種流感疫苗。此外,未完成接種的疫苗,例如B型肝炎、子宮頸癌疫苗等,應與產科醫師討論或待產後再完成接種。狀況三:發現懷孕後,婚禮能如期舉行嗎?若有出血徵兆要提高警覺每個女人都希望自己是最美的新娘,但是,婚禮即將舉行卻發現自己懷孕了,難免擔心喜沖喜或是籌備婚禮太忙碌,會影響胎兒。張君堯醫師表示,其實早期懷孕就與一般人無異,除非準媽媽有流產疑慮,例如有出血徵兆,這就需要特別做一些處理,可能要安胎或多休息。不過,懷孕後還是有些生活細節要注意,包括過於激烈的運動要避免,例如騎馬、滑雪等。此外,婚禮上因社交禮儀喝一杯酒,少量小酌對胎兒不會有影響。香菸則是百害無一利,建議準父母一定要戒菸。(推薦閱讀:奶嘴、玩具、嬰兒床…三手菸無所不在!只要吸菸.就會危害寶寶!)狀況四:發現懷孕後,還能搭飛機嗎?懷孕中期可搭飛機旅行機票行程都訂好卻發現懷孕了,該怎麼做?張君堯醫師表示,如果沒有早期懷孕的出血徵兆,搭飛機並不是禁忌,不過,建議出國前先到婦產科檢查,以免萬一是子宮外孕或胚胎發育不正常的異常情況發生,所以,確定是否正常懷孕後再出國,比較安心。孕婦旅行最好的時間點是在懷孕第12週以後到28週之間,他表示,因為已經過了懷孕初期噁心、嘔吐的害喜階段,而肚子也還沒大到行動不便的狀況,不妨利用這段時間規畫一趟旅行,好好享受兩人世界,也能幫助紓解懷孕的不適和壓力。但是,懷孕7個月以後要避免長途旅行,因為子宮越來越大,會提高孕婦搭飛機時發生下肢深部靜脈栓塞的機率,不可不慎。狀況五:流產不久又發現懷孕,該怎麼做?染色體異常是機率問題原因就在於統計上的或然率問題。他解釋說:如果早期懷孕卻流產,最常見原因是因為染色體異常,發生染色體異常通常是機率問題,與遺傳無關,但跟女性的年紀有關。因此,高齡女性流產後,更要積極「做人」。既然是或然率問題,相關研究也證實,因染色體異常流產的婦女,流產後越快懷孕,再次流產的機率會大大降低,但如果兩次懷孕間隔的時間較久,再次懷孕發生染色體異常的機率又會提高,以至於可能又會再次流產。他形容說:「這就好比一個人走在路上,同一天撞到同一根電線桿三次的機率是非常低的,但如果隔了三年,就很可能再撞到同一根電線桿。」不過,如果一個人在短時間內連續撞到同一根電線桿,這就要進一步檢查是否有其他方面的異常了。因此,對於短時間內連續懷孕卻連續發生流產的夫妻,則流產的原因可能與父母親一方的染色體或是基因異常有關,而非與母親年齡的或然率有關,需要進一步檢查是否有這方面的問題。狀況六:產後半年又發現懷孕,該怎麼做?能受孕表示身體機能已恢復產後間隔9個月再受孕是最理想的情況,張君堯醫師表示,因為這意味著至少前胎哺乳已超過半年,子宮也得到充分休息,所以,間隔9個月再懷孕對媽媽和寶寶都好。但若產後不到半年又發現懷孕,也不要太緊張。他說:「不論是自然產或剖腹產,如果子宮能受孕,意味著身體機能已恢復。」就算懷孕了還是可以繼續哺乳,但懷孕中後期要避免抱小孩、提重物等會增加腹部壓力的行為。哺餵母乳也要好好避孕此外,他提醒,產後如果不想很快又懷孕,一定要做好避孕措施。哺乳期間也要避孕,全母乳哺餵的媽媽,因泌乳素會抑制排卵,產後半年內只要密集哺乳,可達到較好的避孕效果。產後六個月因寶寶對母乳的需求減少,泌乳素降低後會開始排卵,若沒有避孕有可能很快又懷孕。另一方面,如果哺乳的頻率不是很密集,則泌乳激素抑制排卵的效果也會受影響,因此,不是全母乳哺餵及完全親餵的母親,不想太快又帶球走的話,產後還是要好好避孕為上策。 採訪諮詢/雙和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張君堯※本文由媽媽寶寶授權提供,未經同意請勿轉載
-
2021-04-02 新聞.杏林.診間
病人把命託給你,怎能不給他電話?陳晉興沒外科醫師架子,陳文茜陳佩琪肺癌都找他
肺癌連續12年高居國人癌症死亡率首位,外科名醫陳晉興的使命,是早一點找到肺癌初期的病人,他如何走上這條防治「新國病」之路? 陳晉興是知名的肺癌外科醫師,前副總統陳建仁、知名主持人陳文茜、台北市長夫人陳佩琪等都是他的病人,同時他也是肺癌篩檢「低劑量電腦斷層檢查」(簡稱LDCT)的大推手,與朋友聊天,總不忘敦促提醒:「有沒有去做,LDCT掃描的肺癌篩檢?」 三井餐飲事業集團董事長黃奕瑞,就在被陳晉興叨念了3回後,即使才剛做完健康檢查,還是乖乖地全家族都追加做LDCT。沒想到,家族中真的有人因此發現了肺腺癌,決定公司也跟進,在同仁的健康檢查增加這項檢查項目,結果,「竟也找到4、5位同仁有肺腺癌的問題。」讓黃奕瑞意識到陳晉興苦口婆心背後的原由。 初心》病患家屬求救 讓他力推早期篩檢 關於LDCT的肺癌篩檢,雖然各專家看法有些許的不同。陳晉興說他心裡清楚:「除了經費的考量,大家最擔心的是偽陽性的問題。」但是他強調,「低劑量電腦斷層掃描,的確是診斷早期肺癌最佳的工具。」 若看數字,肺癌連續12年高居國人癌症死亡率首位,每年近萬人死於肺癌,根據2018年最新癌症登記報告顯示,10大癌症又以肺癌的死亡率成長最多。 身為肺癌的外科名醫,每天面對的都是為此求診的病人。有一年在診間,來了一對年輕夫妻,老婆抱著小孩,哭著對陳晉興說:「陳醫師,你一定要救救我先生,我希望他能看著孩子長大。」先生在一旁安靜無語,因為發現時已經是肺癌第4期(晚期),根本沒有辦法手術。 「如果診斷選擇可以重來,你會不會想早一點發現問題?」這是看遍生死,經歷過即使名醫也無法力挽狂瀾之後,陳晉興力推檢測預防的初心。「我現在已經53歲多了,也要開始下半場人生,我希望可以降低台灣的肺癌死亡率,透過篩檢早一點找到這群病人,緊接著找出原因,為什麼這些人會罹患肺癌,唯有知道彼此因果關係,也才能降低肺癌的發生率。」 起點》病中悔悟貪玩 為父親重考上台大 名醫並非一路坦途,「許多人聽到我是建中、台大醫學系畢業,就會認為我成績很好,這你就錯了。」陳晉興大笑。 出生於彰化縣芳苑鄉的王功村,陳晉興的父親原是王功國小的老師,後來應徵上了二林國中,「全家也跟著父親從王功村搬到二林鎮,二林沒有高中,鎮上成績還不錯的人,幾乎都選擇參加北區聯考,我考上了建中。」 北上來到台北市南海路,15歲的陳晉興像是被釋放的籠中鳥,高一、高二都在玩耍,打撞球、溜冰、排球、籃球、網球、跳土風舞⋯⋯,就是沒把心思放在課業上,直到升高三那年因為生病,有一周的時間沒辦法去上課,母親特地來宿舍照顧,「我突然明白,得好好念書。」大學聯考放榜,分數只能上牙醫系,為了父親總是常說:「我們家族要是能夠有一位醫師,不知該有多好!」他決定重考。 「在南陽街的補習班,認識了我太太,我們都是高四生,我常跟我的小孩說,爸爸要是沒有重考,就沒有你們2個。」隔年,陳晉興如願考上台大醫科。「那年代,在鄉下,有人考上了醫學系,那可是天大不得了的大事,除了放鞭炮還會宴客,我們家席開8桌,同學考上北醫,他們家請了30桌,」榮耀了父親,陳晉興笑得燦爛。 進入台大醫科就讀,陳晉興暗暗地打定主意選擇外科,這和他的臨床導師、當時的台大外科部主任教授朱樹勳(編按:現任亞東紀念醫院心臟外科主治醫師)有很大的關係,「就在大四那年,朱樹勳完成國內首例異位心臟移植手術,報紙以斗大標題登出,我希望自己未來能像老師一樣厲害。」 雖然早就選定外科領域,但畢業後因為兵役的問題,沒有辦法留在台大醫院當住院醫師,他先到省立台北醫院當了1年的外科住院醫師,才重回台大,而且回來的第一年,還得「降級」從第一年住院醫師開始做起,「朱樹勳教授跟我說,省立醫院和醫學中心訓練等級不一樣,擔心我會跟不上進度⋯⋯。」 精進》以外科為志業 緊抓任何開刀機會 陳晉興決心趁機把基本功練得更加扎實,他很清楚,外科醫師的醫術與口碑是建立在開刀房,「開刀是不能有分毫的閃失。」他認為,「外科的養成不能紙上談兵,『做中學、喜歡做』很重要。」因此,他總是跟學長姊說:「我很喜歡開刀,你值班的時候如果不想動刀,就叫我來。」藉此緊抓機會,不斷精練技術。 住院醫師第3年,開始選專科,他當然想師從朱樹勳去心臟外科,「何況,朱樹勳還是外科部主任,心臟外科更是頂尖的熱門。」問題是,心臟外科也有優秀的人選,當時是大熱門。 不想與人爭的陳晉興,最後選擇了冷門的胸腔外科。如今看來,當年的選擇反而成就了今日的陳晉興,肺癌成為台灣的新國病,他也在肺癌領域成為翹楚。 「我覺得,我的人生可貴在那多1年的時間——重考時遇見了人生旅途上重要的『牽手』,也因為重考,我知道自己不是特別的優秀,班上有高中念2年就進來台大醫學系;在省立台北醫院的那一年,莊世明主任無私、熱忱地教導我,即使他知道我不會留下來,他讓我更篤定一生願意走外科這份志業。」 現在,莊世明的兒子莊仁豪來到台大癌症醫院擔任主治醫師,和陳晉興一起工作,「這就是人生的緣分,誰都猜不準的。」陳晉興也打算以同樣熱忱的傳承,回報莊世明的兒子。 身為台灣胸腔內視鏡手術的名醫,陳晉興平均每個月約100台刀,加上每周五節門診超時看診,以及去年8月起,接下台大癌症醫院副院長職務,工作更加忙碌,他依舊精神奕奕:「歌手開演唱會時,他會不會覺得累?」那種被需要、被當偶像的感覺,是他成就感的泉源,直言「這份成就感就是『蠻牛』,雖然不能喝,只要看一看就可以迅速補充體力。」 「我在開刀時不能有音樂、聊天,非常非常的serious(嚴肅),因為每個病人都不能出事,每個病人都是很大的託付,每個病人的背後都是一個家庭。」也正因為醫者仁心,陳晉興說:「當我順利完成一台刀,心裡就會非常的感謝。」 跟著陳晉興五年多的助理說:「外科醫師通常脾氣都不太好,但陳副院長不太一樣,他是『念』,會一再提醒,希望團隊按照他的步驟做事。」例如在開刀房,護理師幫他戴手套時,一定記得覆誦:「右手7碼,左手7碼。」(編按:再次確認手套尺寸,避免戴錯浪費)助理又說:「陳醫師會送《肺與肺病》給每一位開刀的病人,還會幫病人將要看的重點摺起來,也是再三地提醒一定要閱讀。」 台大醫院專任影像醫學部主治醫師張允中形容,陳晉興是具有智仁勇特性的醫師,他說:「陳醫師有很大的胸襟可以與其他專科醫師合作,例如讓肺癌病人可以在同一間手術室完成腫瘤的定位和開刀,減少病人等待的焦慮;門診一節看了近百位病人,完全沒有外科醫師的大架子。」 陳晉興除了出國以外,就連假日,每天總是一早7點就到病房巡房,一周有2個整天開刀日,五節的門診,另外半天負責教學。診間、開刀房、病房、研究室幾乎填滿了生活,太太張馥芳說:「他只走3條路:徐州路、林森南路、台大醫院的景福通道,不是通往病房、診間、開刀房,就是在研究室。」 暖醫》把電話留給病人 互動更有溫度 病人多、醫術好的醫師很多,有溫度的醫師卻未必多,陳晉興卻是其中之一,打從2009年起,他就因為住院病人一句「陳醫師你不在時,我們很像孤兒」,就把自己的電話留給病人,「我發現從此和病人的互動反而更好。」即使如今他又接下癌症醫院副院長職務,行政與管理工作更多更忙,他還是把手機號碼留給病人。 陳晉興的理由很簡單,進行胸腔手術,病人需要全身麻醉,「你知道有人麻醉後就再也醒不過來……,例如中風、心肌梗塞、腦動脈瘤破裂、大出血等,病人把生命託付給你,你怎麼會不把電話給他呢?」 陳晉興從白袍的口袋裡,拿出一疊可以隨時給病人的紙條,上面印著肺部腫瘤病患接受手術後注意事項,以及寫著自己名字的緊急聯絡方式、Email、電話。 「我的病人都很可愛、貼心,他們都寫信、傳簡訊比較多,打電話反而不多,有病人打來說,『陳醫師沒想到真的是你哩!』」陳晉興眼神藏不住的笑意和溫暖,還有一點點的得意。 或許,就如陳晉興自己所言,重考、住院醫師那多一年的時間,造就現在的他,讓他深刻體會身為醫師的天職。「可以在台大看診、開刀、教學、研究,還能和病人做一輩子的朋友,那份快樂、成就感,被需要,人生還有什麼好要求的呢?」陳晉興說。 ●原文刊載網址 ●延伸閱讀:.中年後肌肉下降、體脂肪持續增加!把握4原則,增肌減脂並行、讓你慢老超有活力.桌球CP婚變》坐月子被江宏傑笑臉圓爆哭...福原愛:每一次爆哭的過程,我學會了說出心事.「黃豆」會致乳癌?研究證實:愛吃這2種飲食才真的玩命
-
2021-04-01 醫療.消化系統
半夜肚子痛怎辦?當心腸胃炎、消化性潰瘍、胃食道逆流
半夜肚子痛是怎麼了?臺北榮民總醫院醫務企管部主任,同時也是胃腸肝膽科教授的李偉強醫師表示,半夜肚子痛原因很多,肚子的範圍包含食道下半部、胃、十二指腸、小腸、大腸、肝臟、膽囊,胰臟、及部份的泌尿及生殖系統,只要上述器官有任何發炎或其他原因都可能造成肚子痛。肚子痛可以發生在任何時候及任何年紀的人,半夜腹痛最常見的有急性腸胃炎、消化性潰瘍及胃食道逆流三大類,以下為李偉強醫師解析半夜腹痛的可能原因:第一、急性腸胃炎:非感染性腸胃炎 VS. 感染性腸胃炎1、非感染性腸胃炎:非細菌或是病毒感染造成腸胃發炎像是傷胃藥物(止痛藥、抗生素、阿斯匹靈等)、食物毒素、暴飲暴食、口味太重、飲食不習慣(如出國旅行、異國美食)、飲酒過量、食物過敏(牛奶過敏、個人特殊調質)等都會引起非感染性腸胃炎。2、感染性腸胃炎:病毒性 VS. 細菌性(1)病毒性腸胃炎:像是常見的諾羅病毒、輪狀病毒、星狀病毒、腺病毒等,感染性腸胃炎一年四季發生於世界各地,且每種病毒有其好發的季節性,例如,諾羅病毒、輪狀病毒及星狀病毒較流行於11月至3月寒冷的月份,多以腸胃腹瀉、發燒、發冷、嘔吐及全身虛弱表現,而腺病毒不限冬天,一年四季皆可發生。輪狀病毒最常造成嬰兒和5歲以下幼童腹瀉的原因,而諾羅病毒則不限任何年齡層,病毒性腸胃炎一般休息2-3天即可康復,有時需要一些支持性的治療。(2)細菌性腸胃炎:如沙門氏菌、大腸桿菌、葡萄球菌等細菌性腸胃炎以夏季居多,最常見沙門氏菌、大腸桿菌、葡萄球菌,與食物沒有保存好有關,常以肚子痛、上吐下瀉、發燒、甚至有血便表現,細菌性感染較嚴重,恢復時間需要一週以上。另需注意高齡長者經常因吐瀉造成脫水,應注意補充水分與營養,必要時補充電解質,建議少量多餐及清淡飲食,有嚴重的症狀時需送醫治療。第二、 消化性潰瘍 :空腹時腹痛以十二指腸潰瘍最常見,其它像是胃潰瘍、十二指腸炎、急性胃炎也有可能,都是以上腹部中央疼痛為主1、十二指腸潰瘍 十二指腸潰瘍與胃酸過多有關,空腹時胃酸太多,容易有胃鼓脹、悶痛、晚上在床上翻來覆去或是痛醒,嚴重會有黑便與吐血,病人必須手壓在胃部或者需吃食物中和胃酸,症狀會暫時緩和,但常反反覆覆,只要胃一空就不舒服,大約有半數病人有在半夜痛醒的經驗。2、胃潰瘍不同於十二指腸潰瘍需要進食緩解不舒服,胃潰瘍進食後反而容易更不舒服,常發生於飯後一小時內,因為食物刺激到破損的粘膜。研究證明,「幽門螺旋桿菌」是造成胃潰瘍與十二指腸的元兇,不論空腹或進食以後,若有反覆發作、半夜上腹部不舒服,應儘速尋求腸胃科醫師治療,必要時接受胃鏡檢查,確認是否有胃潰瘍或十二指腸潰瘍,若證實有幽門螺旋桿菌,也建議立即治療,以減少日後復發的機率。日常預防偏向清淡飲食,避免藥物刺激,飲酒過量等損傷。第三、胃食道逆流:胃食道逆流常與肚子痛合併胸悶一起發生。1. 常合併半夜胸悶、打嗝、噁心、喉嚨痛或是咳嗽,無法躺下來,坐起來會好一些。2. 多半有病史且反覆發作3. 常是晚餐太飽或是睡前吃宵夜不同於前述的消化性潰瘍,胃食道逆流因為食道位置較高,病人合併胸口悶痛不舒服,甚至必需坐著才能入睡。老年人常見胸口不舒服,誤以為是心肌梗塞或心肌缺氧半夜急送醫,最後診斷發現竟是胃食道逆流引起的胸悶。第四、上腹痛其它可能因素:1. 急性胃炎(範圍常為胃部,多以噁心、嘔吐、胃脹表現,但不常拉肚子)2. 非潰瘍性消化不良(常見於晚餐吃太多,食物消化不全刺激胃部脹痛)3. 胃癌4. 膽結石、總膽管結石或是膽囊炎(偏右上腹部且有時會轉移到右後肩痛)5. 狹心症、心肌梗塞等心臟急症
-
2021-03-31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帛琉旅遊泡泡首發團明天出發 需預留3.5小時採檢
帛琉旅遊泡泡首發團明天出發。首發團將於明天下午2時半起飛,早上8時半報到、9時部桃採檢。因此需預留3.5小時採檢,和兩小時通關時間。明天上午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也將於9時左右前往視察,若有人檢驗陽性,可能整團無法出發。交通部觀光局副局長林信任表示,首發團出團人數目前為100人,並於4月4日晚間返台。旅行當日會做資格驗證,所有團員名單已經送到疾管署和移民署確認無出國史和居家檢疫情形,這些人今天都會拿到資格確認。旅客報到後由領隊集中帶去採驗,完成後就由領隊帶領,可自由活動。但等待報告期間要維持社交距離,維持最小團體,不可與其他團混再一起。拿到報告後由領隊批次帶去航空公司掛行李,接著證照查驗,並到航空站等候登機。因防疫考量採團進團出,每天需量體溫、戴口罩、維持社交距離,所有接待飯店都經過防疫安全認證,入境也需要下載APP進行行程追蹤。返台後,所有旅客需和一般旅客完全分流,貼識別貼紙由專人引導入境動線,並有專用動線、廁所、免疫商店和海關櫃檯。旅客返國後第五天必須採檢,檢測後陰性的報告回傳衛福部才能解除檢疫條件。陳時中表示,旅遊泡泡首發是好事情,但不可能完全沒風險,因此會有防疫醫師在現場,如果有陽性,會立刻疫調,甚至無法成團,採檢完等待時間要適當社交距離,最小團體接觸,若有一人中標,可能就整團不能去。至於台帛旅遊泡泡成功後,是否有和其他國家洽談?林信任表示,越南部分,去年年底已經有進行過局長及雙邊會談,前提是疫情許可下樂意推動;新加坡則於去年十二月已經單向給台灣泡泡,過人去只要陰性即可不需檢疫,依照疫情發展,雙邊文件都在行政院長指示下研議中。推行時間點是否落在五、六月,則要依照疫情滾動檢討。
-
2021-03-31 養生.人生智慧
金錢議題常出現在家庭衝突中!美國心理專家:理財與幸福感存在 4 個關係
「理財很重要」這個道理幾乎每個人都知道,但卻很多人因為怕麻煩、低估風險等因素,沒有真正將它視為一回事。美國心理專家 Jeffrey Bernstein 在心理治療領域超過三十年,接觸過很多前來諮商的家庭,從中他發現了一個有趣的現象:金錢議題時常出現在家庭的衝突中。有很多夫妻,是一方管理家庭的所有財務,另一個人對金錢管理卻心不在焉。「給他魚吃,不如給他釣竿」這句話是在金錢觀念教育上常出現的一句話,每個人都應該學會對自己的財務負責,若談到金錢與幸福的關係,美國作家 Natasha Munson 的這句話很是貼切:「金錢和情緒一樣,都需要管理才能在正軌上。」理財知識會影響關係的質量錢多並不代表一定會快樂,有很多中等收入的家庭也生活得很幸福,重點在於「理財知識」,即如何更合理地做出關於花費、儲蓄、投資與稅務相關的決策。我們完全無法預測「風險」,不能百分之百確定哪天會失業、哪年會有金融風暴,哪時像新冠肺炎這樣的傳染病會爆發,有足夠的財務知識,你就能事先做好準備。對壞事的「無法掌控感」往往是我們陷入憂鬱和焦慮的原因,這樣的負面情緒也會影響你身邊的重要他人,甚至變成衝突的導火線,破壞彼此的關係,別小看金錢壓力帶來的傷害性。綜合以上,美國心理專家 Jeffrey Bernstein 整理了以下四個觀點,來闡述財務知識和幸福感的關係。1. 越少經濟壓力,你會感到更快活,這點無用置疑。2. 你越重視你的財務管理能力,當生活中出現經濟壓力時(例如家人生病、小孩要出國留學),你會感到更有能力感和控制感,應對各種難關。3. 在財務管理能力上保持「成長心態」(grouth mindset),也就是相信能力是可以靠後天學習而進步的,在面對財務上的挑戰時較不會感到挫折。4. 當你能管理你的財務,你會以更正向的眼光看待自己,提升自尊。對金錢掌控度越高,人生的彈性就越高「時間就是金錢」這句話很老話我們都聽過,但其實「金錢也是時間」,對於我們人生的自主程度和控制度,影響了我們的幸福感,誰想要當個一生中總在為他人工作,時間運用都不由得自己呢?而需要這樣的時間彈性,我們必須擁有健康的財務狀況,這又需建立在金錢管理能力上。在華人社會中,我們有時很避諱去談到金錢,可能是認為談錢傷感情,也可能是害怕談錢顯得滿身銅臭味,不符合高尚的美德。但事實就是,金錢影響著我們的「生活幸福水平」,因此在心理健康上,學會管理金錢的重要性不亞於管理情緒、管理壓力。參考資料:1.《Psychology Today》:Why Financial Literacy Is Vital for Happiness2.《Genbiz》:How Financial Literacy Makes Us Happier※本文由《VidaOrange生活報橘》授權刊登,原文出處:【經濟越自由,你會感到更快活】美國心理專家:理財與幸福感的 4 個關係
-
2021-03-30 新聞.元氣新聞
C肝患率高出國家標準3倍!雲林長庚投入篩檢治療有成
雲林縣長庚麥寮分院連續3年對沿海五鄉鎮進行C肝檢篩檢追縱治療,已見成效,但據整體C肝抗體陽性比率仍很高,罹患率高出國家標準3倍以上,甚至有的村落還高達4、50%,配合國家推動預防醫學,台塑企業和長庚除將持續篩檢追縱,更將增加慢性脫水篩檢,為老人健康把關,也期能降低C肝癌罹患率。雲林長庚醫院長黃東榮今天會同長庚科大護理學院長陳美燕及台塑總管理處長王景哲、台塑麥寮管理部協理蔡建樑等人召開C肝篩檢成果發表會,雲林縣副縣長謝淑亞、衛生局長曾春美與會,對長庚能建立完整的C肝篩檢治療數據,作為掌握雲林沿海居民健康依據,甚為珍貴。謝淑亞希望以此模式和縣府建立更多樣化的保健平台,解決偏鄉諱疾忌醫的保守民風及交通不便難題,為保護居民健康更上一層樓。長庚醫院以一部微電影細說這項健康篩檢的困難,道出沿海民風保守,連主動請求民眾篩檢都被拒於門外,足可看出這3年推行健檢的困頓,不過長庚團隊已成功突破,排除萬難在雲林沿海包括崙背、褒忠、東勢、四湖及彰化大城共5鄉的C肝防護作出好成績。雲林長庚院長黃東榮指出,3年來發現雲林沿海5鄉的C肝陽性反應比率偏高,抗體陽性總平均高達14%比國家標準的4%高出很多,C肝抗原率平均也達17%,有的村落甚到高達40、50%,其中崙背鄉也達30%,這與醫療環境不足或生活習慣及共用針頭有關,這三年篩檢追蹤治療,已略見成效。黃院長指出,以四湖鄉來說,C肝抗體率雖高,但抗原率是五鄉之中次低,顯見C肝治療已有初步成效,目前C肝藥效佳,去年6月有17接受治療,其中10人已測不到病毒,7人還追蹤中,只要民眾能多參與篩檢並接受妥善追蹤治療,一樣可擁有美好人生。黃院長說,除C肝篩檢,從醫療實務發現沿海老人脫水情況嚴重而不自知,這對心血管、肝腎、呼吸道引發各種致命病變的影響甚大,為防患未然,未來將增加脫水檢測計畫。台塑麥寮管理部協理蔡建樑也表示,配合長庚的篩檢,台塑也組成居家關懷小組,宛如後援部隊協助提升受檢率及後續追縱照護工作,讓每位受檢者感受更深的關懷,也呼籲民眾不要諱疾忌醫,及早檢出、及早治療保平安。
-
2021-03-27 新聞.科普好健康
透過CAR-T細胞治療「救自己」,生出抗癌解藥 並非所有癌症都適合!
對付癌症,除了傳統的手術治療、化學治療、放射治療以及標靶藥物,近幾年興起的「細胞治療」也正在醫界吹起一股旋風,又以透過基因工程改造自己的細胞殺死癌症,堪稱免疫細胞療法中最受期待的發展。台港大學合作 建資料庫台灣大學台成細胞治療中心最近與香港中文大學生物科技研究院簽署合作意向書,雙方針對CAR-T細胞治療臨床資源進行整合與分享,希望累積專屬華人地區的人體資料庫,讓CAR-T的應用造福亞洲患者。CAR-T(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 T Cells),中文名稱為「嵌合抗原受體T細胞療法」,利用基因工程改造製造攻擊癌細胞的T細胞,加設可認出癌細胞表面抗原的受器(CAR),一旦CAR與目標抗原結合,就會啟動T細胞來殺死癌細胞。香港中文大學生物科技研究院院長江宜蓁指出,這種治療比較像「自己治療自己」(you are your own medicine),透過抽血,讓分離出的T細胞「出國進修」後重新植入人體,經過訓練的細胞可辨識癌細胞加以對抗,等於自己生出抗癌解藥。T細胞像裝導航 瞄準敵人台灣大學台成細胞治療中心副教授張裕享進一步說明,化療吃掉癌細胞的同時,還可能吃掉健康細胞,CAR-T就像在T細胞裝設自動導航(GPS),不但精準瞄準癌細胞,還可呼朋引伴,叫更多免疫細胞一起對付它們,在醫學研究上,CAR-T是細胞治療的一種,細胞治療又是轉譯醫學的一環,將多年研究用於臨床癌症治療。如何把T細胞抽取出來後還能長出自動導航系統?江宜蓁說,病人一開始需在醫療院所收集白血球,再經血清分離後移植到GMP(Good Manufacturing Practice)細胞工廠進行加工。張裕享補充,通常病人的免疫細胞分離後,會經過培養、活化、轉導及擴增,再輸回病人體內去對抗癌細胞,在此之前,建議搭配化療讓免疫空間清空。一般來說,長出GPS的T細胞需要兩周培養。T細胞植入 可能有副作用當被加強功能T細胞重新植入人體,這段期間病人可能出現細胞因子風暴以及神經毒性等副作用,但隨著全世界對CAR-T臨床治療經驗愈多,目前醫界針對CAR-T副作用已有明確指引,張裕享說:「度過這14天並不難」,重要的是治療後的疾病緩解率與存活率。並非所有的癌症都適合使用CAR-T治療,張裕享表示,目前CAR-T仍以血液腫瘤為最佳適應症,特別是B細胞淋巴腫瘤與多發性骨髓瘤為主,更有臨床實驗證實,這兩種疾病的末期患者使用CAR-T的治療效果已比傳統還要好。製程不易 保守年治18人張裕享指出,以台灣為例,每年B細胞淋巴瘤新發個案約2500人,約十分之一,也就是250人需要CAR-T。然而,製造CAR-T細胞並不容易,若利用目前市面上半自動、一站式細胞製成儀器,一個CAR-T製程至少耗時2周,再加上儀器校正和清理,一台儀器兩個月最多製成三個CAR-T,一年保守只能治療18名病患。台大台成細胞中心目前有一台這樣的儀器,香港中文大學有三台。
-
2021-03-25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帛琉旅遊泡泡 指揮中心:分流讓旅客安心逛免稅商店
疫情打亂全球秩序,出國觀光成奢侈,民眾渴望放風,我與帛琉「旅遊泡泡」成案,我首顆「旅遊泡泡」吹成,指揮中心副指揮官陳宗彥表示,將以分流模式,讓旅客安心逛免稅商店,目前了解第一批幾家旅行社已經達到侯位狀況,各團幾乎已經滿員。陳宗彥說,帛琉已完成機場動線詳細規劃,旅客會在早上八點陸續到機場報到,依照團體旅客整團方式依序採檢,拿取得實體檢驗證明後,一樣是整團依序報到(check in),預計登機前兩小時可以完成這些檢驗程序。陳宗彥表示,因為機場在非管制區部分,將提供兩處休息區,未來返國入境,將與現有航班旅客動線上分流,可讓帛琉團旅客逛免稅商店。大概所有作業昨天討論過後,今天由交通部、觀光局也會跟旅行業者溝通。
-
2021-03-24 新聞.器官捐贈移植
北榮再救援 疫情下幫越南嬰換肝
疫情下,台灣再為人道救援打開愛的奇蹟。越南河內一名11個月大的陳姓男嬰BunBun,因膽道閉鎖急需換肝,台北榮總協助該對母子於今年一月來台進行活體換肝手術,BunBun的媽媽見到心肝寶貝能健康學走,抓周時還抓到滿滿的新台幣,莞爾之餘,還有說不出的感謝與感動。BunBun媽媽說,兒子近10個月大時,被醫師宣判肝衰竭要立刻移植,但去年新冠疫情蔓延,得知台灣發布限制醫事人員出國禁令,台灣醫師無法前往越南,12月21日便寫信給北榮移植外科主任劉君恕求救。經過緊急文件的籌備,原預計核可文件於1月8日生效,卻碰到12月底台灣出現一例英國變異病毒,暫時禁止沒有居留證的外國人入境,增加了來台難度,最後在劉君恕及越南的醫師配合下,母子終於如期順利抵台,並於1月16日接受換肝手術。劉君恕說,新生兒膽道閉鎖好發於亞洲,台灣發生率約6千分之1到3千分之1,越南發生率亦相差不遠,一般只要及早進行葛西氏手術,可延緩換肝年限10到20年。BunBun的媽媽說,她對北榮醫療團隊充滿信心,換肝手術當天,她躺在手術台上絲毫沒有焦慮,手術當晚即得知換肝成功,「內心馬上鬆了一口氣」,儘管接下來幾日,兒子需要在加護病房,醫療團隊仍不時傳來兒子的照片,以及最新的恢復狀況,當見到兒子那一天,內心簡直高興得快飛起來。北榮去年7月就曾透過人道救援,順利協助一名越南主播母親來台進行活體換肝,搶救9個月的女兒薔薔,從2007年開始,北榮一路協助越南河內兒童國家醫院進行肝臟移植手術教學,連同BunBun共完成12例兒童活體肝臟移植。
-
2021-03-24 新聞.元氣新聞
疫情下再現愛的奇蹟!北榮協助越南母子換肝再添一例
疫情下,台灣再為人道救援打開愛的奇蹟。越南河內11個月大的陳姓男嬰BunBun,因道閉鎖導致肝功能衰竭急需換肝,台北榮總協助該對母子於今年一月來台進行活體換肝手術,BunBun父母看到心肝寶貝能活力學走,抓周還抓到滿滿的新台幣,從事銀行業的父母莞爾之餘,還有說不出的感謝與感動。北榮移植外科主任劉君恕表示,個案在河內出生2至3個月時,曾在當地進行葛西氏手術未成,去年新冠疫情蔓延,台灣發布限制醫事人員出國禁令,12月21日收到BunBun的母親求救來信,希望來台給予援助。BunBun的媽媽表示,經過一連串緊急文件的籌備,原預計核可文件於1月8日生效,卻碰到12月底台灣一例英國變異病毒,暫時禁止沒有居留證的外國人入境,增加了來台難度,最後在劉君恕醫師、河內兒科醫院兒科肝病科的醫師的配合下,母子終於如期順利抵台,並於1月16日接受換肝手術。由於對劉君恕醫師等醫療團隊充滿信心,BunBun母親回憶當天躺在手術台上,根本沒有任何焦慮,晚上得知孩子換肝成功,「鬆了一口氣」,接下來幾天在加護病房,可以隨時透過照片及醫護的回覆得知孩子的狀況,內心逐漸擺脫了緊張和焦慮,直到與兒子相見的那天,心情簡直高興得快飛起來。劉君恕表示,因為情急,母子入境居家隔離第七天就展開手術,醫療團隊全副武裝動刀10多個小時,連之後長達21的術後照護也採防疫高規格,整個醫療費用估計約台幣300多萬,大部分由個案雙親貸款籌備。劉君恕進一步表示,新生兒膽道閉鎖好發於亞洲,台灣發生率約6000分之1到3000分之一,越南也差不多,及早進行葛西氏手術,可延緩換肝10到20年。膽道閉鎖會引起膽汁無法從肝臟流到十二指腸而儲積於肝臟內,引起黃疸甚至肝硬化,進而影響肝門脈系統回流而周邊血管硬化,利用這個手術,時機非常的重要,最好在出生60天內進行,良好的膽汁流通率可達70至90%;若90天以上才矯正,則良好膽汁流通率只剩10至20%,但若未接受手術治療,絕大多數在二歲以前天折。北榮去年7月就曾透過人道救援,順利協助一名越南主播母親來台進行活體換肝,搶救9個月的女兒薔薔,從2007年2020年2月,北榮前往越南河內兒童國家醫院進行肝臟移植手術教學共完成10例兒童活體肝臟移植,連同這兩名來台換肝病例,共計12例。
-
2021-03-23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為前進東京奧運努力! 我國手今開始接種AZ疫苗
我國昨正式開打新冠疫苗,東奧今年確定舉行,相關訓練比賽已展開,雖然選手們在國內沒有風險,不代表出國沒有感染風險,指揮中心將國手安排於第一順位接種新冠疫苗,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預計國手今天開始施打,各縣市將陸續安排施打。「防疫五月天」的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及專家諮詢小組召集人張上淳已於昨天接種完畢,外界也關心副指揮官陳宗彥、疫情監測組組長周志浩、發言人莊人祥、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何時施打AZ疫苗。莊僅說,防疫人員為第二順位,醫護接種完畢才開打。另外,外界也好奇2000萬劑國產疫苗是否已定初步購買價格,對此,莊人祥強調,國產疫苗還在進行採購中,時間還未確定;價格部分,到目前為止沒辦法多說明。
-
2021-03-22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全台醫護最年長打AZ疫苗? 和信院長黃達夫:不緊張
我國今日開打新冠肺炎AZ疫苗,早上7時許,行政院院長蘇貞昌已率先施打。11時許,今年82歲的和信醫院院長黃達夫與其他9位醫事人員也施打AZ疫苗,對於可能是「施打AZ疫苗的最高齡醫事人員」,他坦言,施打時並不會緊張,只有感覺到有針插入體內,接種後未有不適。從醫超過60年的黃達夫說,「我對AZ疫苗安全性有信心,希望大家接受,好好利用」,他進一步說明,施打疫苗後有一定保護力,能讓需要出國的人出國,促進進出口貿易順利進行,台灣才能與世界經濟發展同步,盼率先施打能讓全院醫護人員對AZ疫苗放心,並帶動全國人民踴躍接種疫苗。和信醫院今日上午11時由院長黃達夫、副院長蔡哲雄等帶頭施打,共計10名醫事人員接種AZ疫苗,包括感染科、放射腫瘤科、身心科、消化內科、麻醉科等科別;目前配送到600劑AZ疫苗,其後將開放門診,分批安排院內有接種意願的第一線醫護人員開始接種。和信醫院防疫工作小組主任施長慶表示,該批疫苗是台灣第一批COVID-19疫苗,醫院已在防疫工作小組多次討論接種流程,也完成院內醫事人員施打意願調查,今日施打過程順利,接種後觀察30分鐘也未發生特殊情況,接下來會審慎監控每位同仁施打後身體狀況。對於還未接種疫苗的一般民眾,黃達夫提醒,務必落實基本防疫措施,「勤洗手、戴口罩」,除孕婦、孩童及免疫力較差(如感冒)者,未來希望其他民眾皆能接種新冠肺炎疫苗,抵禦疫情。
-
2021-03-22 新冠肺炎.防疫懶人包
QA/AZ疫苗正式開打!禁忌、副作用、施打流程、疫苗地圖一次掌握
對抗新冠肺炎,全球開始進入疫苗施打的後疫情時代,首批牛津AZ疫苗11萬7000劑也於22日在全台57家醫院開打,許多人關心接種後身體會出現什麼變化?是否有什麼副作用?打了以後是否可以不戴口罩,就能出國了嗎?以下整理疫苗的最新施打進展及QA,讓大家清楚打疫苗後的問題。Q1:第一波疫苗施打對象是誰?指揮中心公布公費疫苗接種對象,目前開放包括風險等級第一的醫護人員,直接照護或採檢確診者及疑似確診者的醫護人員,風險等級第二的非直接照顧者,再來才是中央及地方政府防疫人員。另外,為了備戰7月23日即將開幕的東京奧運,指揮中心已啟動「東奧專案」,將所有參加奧運、帕運、世大運等選手列入首波施打對象。Q2:我適合打AZ疫苗嗎?哪些人不能打?目前新冠疫苗有年齡下限,但沒有年齡上限,18歲以上民眾都可以打AZ疫苗,含65歲以上長者,但兒童青少年不建議施打,主要是因為臨床資料少,至於懷孕或哺乳中婦女不建議優先施打,需先專業評估。慢性疾病患者施打比不施打好,但若是屬於治療中甚至急性期,就不建議施打;自體免疫系統疾病患者,如紅斑性狼瘡,類風濕性關節炎等患者、在做免疫治療的病人不建議施打。 Q3:我對雞蛋或牛奶過敏,可以接種COVID-19疫苗嗎?目前COVID-19疫苗並未含雞蛋或牛奶的成份,故對雞蛋或牛奶過敏者,並非COVID-19疫苗接種禁忌症。Q4:打疫苗兩劑之間要隔多久?AZ疫苗第一劑和第二劑間隔需八周以上,若三月廿二日開打第一劑,最快五月中下旬可打二劑,如果不小心接種兩劑COVID-19疫苗但間隔不足,不建議再進行補接種。此外,疫苗六月十五日到期,預計最晚四月十五日前一定要打完,才能順利銜接兩周後的第二批接種。此外,接種COVID-19疫苗,應與其他疫苗間隔至少14天,不建議與其他疫苗同時接種。Q5:我可以前後兩劑施打不同廠牌的疫苗嗎?不建議兩劑施打不同廠牌疫苗。如果不小心使用了兩劑不同廠牌的COVID-19疫苗,也不建議再進行補接種。Q6:施打疫苗的流程為何?打完後該注意什麼?各醫院必須特別設立疫苗接種門診,接種前除了要確認沒有對疫苗成分過敏,也沒有發燒或急性感染症狀,並量測體溫、血壓,經醫師評估狀態適合才可接種。民眾施打完還要到旁邊的休息區休息30分鐘,確定沒有嚴重的副作用之後才可以離開,接種後將拿到黃色的「接種紀錄卡」記錄接種廠牌、日期以及接種的醫師姓名及接種者簽名等,健保卡上也會貼上紫色的「疫苗註記貼紙」。Q7:AZ疫苗有什麼副作用?注射部位疼痛、疲倦、頭痛、肌肉痛、畏寒、關節痛,僅不到8%會出現發燒症狀。Q8:打疫苗後身體若嚴重不適,保險有賠嗎?民眾若因施打疫苗產生副作用而住院治療,已投保的醫療險都可理賠,醫療險對門診理賠的定義是要動手術,但如果只是輕微的發燒、頭痛則不賠。Q9:疫苗接種點有哪些?該去哪查?指揮中心設置新冠疫苗接種地圖「COVID-19防治一網通」,提供AZ疫苗地圖全台接種點,57家醫療院所一次看(https://antiflu.cdc.gov.tw/Covid19#),優先接種對象可即時查詢所處位置附近,選擇接種新冠疫苗的地點。Q10:疫苗後續接種時程為何?預計今年6月能取得200萬至1000萬劑疫苗,進入第二階段,提供65歲以上長者接種,合約院所預估為300到750家。第三階段是9月全面開放到最後一類實施對象,合約院所估計由750家擴增至1500家。Q11:政府還有採購哪些疫苗?何時會到貨?政府現在向AZ採購1,460萬劑疫苗(含COVAX額度)、莫德納(Moderna)500萬劑(預估五、六月抵台),兩國產廠家各500萬劑加上500萬劑開口合約,共計近4,000萬劑,國產疫苗則是預計在Q4可擴大供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