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8-23 該看哪科.精神.身心
搜尋
共享
共找到
332
筆 文章
-
-
2021-08-21 養生.聰明飲食
一圖秒懂普渡常見零食的熱量!美女營養師教你供品挑選5原則
明天就是一年一度的中元普渡,各家忙進忙出的張羅供品宴請好兄弟,多數家庭會準備三牲(如炸全魚、三層肉以及全雞)、四果(4種當季水果)作祭拜。除了三牲四果,餅乾、零食類食品也是不少人會採買的供品。對此,營養師高敏敏特別在臉書分享她整理出的餅乾熱量比較圖,要大家在比供桌精彩度的同時,也要看看營養標示,這類食品不只熱量高,鈉含量也很驚人;她建議挑選非油炸或小包裝的零食,推薦選擇堅果、燕麥、低卡餅乾、無鹽海苔、蒟蒻等或當季水果,祭自己的五臟廟時也較健康。中元普渡供桌上常見的餅乾熱量普渡供品挑選5原則相信不少人看到促銷及特價都很心動,但還是要依據家中人數或儲存空間來採購,避免過多的儲糧造成食物過期及熱量囤積。千萬不要趁普渡,反而降低了自身免疫力;除了購入美味之外也買了「熱量和鈉」;高敏敏提醒,餅乾零食類食品不是不能吃,而是要注意吃的量,或把握一些挑選原則:1.選擇非油炸餅乾,油脂含量跟熱量自然較低(可以差到2倍以上)2.選擇小包裝的比較能控制份量,不會一下子吃過多⚠️如果要買大包裝的分享包,要吃之前可以先拿出要吃的,並懂得適可而止!3.與家人拆一包分著吃,把熱量分散出去4.推薦可以選擇堅果、燕麥、低卡餅乾、無鹽海苔、蒟蒻等或當季水果 5.飲料從碳酸汽水或啤酒改為無糖茶也不錯高敏敏提醒,衛福部建議的每日鈉總攝取量不宜超過2400mg,相當於是6g的鹽,以一包澎湃的寶咔咔分享包為例,熱量有630大卡,鈉有970毫克,「鈉含量直接超過每日總攝取量的1/3」。她建議,吃的時候真的記得把份量抓出來、剩下封起來,最好是選擇小包裝的較能控制份量或與家人共享一包,不然真的會不小心就全部吃光而增加身體負擔。推薦選擇堅果、燕麥、低卡餅乾、無鹽海苔、蒟蒻等或當季水果,飲料從碳酸汽水或啤酒改為無糖茶,這樣在祭拜完好兄弟後,再進自己的五臟廟時也較健康。希望大家中元普渡也要克制一點、一起聰明採買,注重熱量營養同時,也讓好兄弟也心滿意。.
-
2021-08-11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泳池禁淋浴有道理!醫詳解病毒在水中有無感染力
昨天(10日)是降級後泳池開放第一天,但各地管制程度不一,有些地方淋浴間、戲水池、冷熱水池、SPA區、烤箱、蒸氣室不開放,也有人仍憂疫情,使各泳池人數不如以往夏天人潮。而如果您是仍憂疫情而不敢去游泳,運動醫學科醫師吳易澄撰文指出,沒有研究證明人類透過水源或受污染的飲用水感染,相對密閉空間的感染力,沒有研究證明水中感染力的存在。SARS-CoV-2新冠病毒主要透過飛沫跟接觸傳染,病毒的傳染性跟病毒量、環境溼度、溫度、生物體液的狀況有關,體液(例如唾液、黏液、嘔吐物或糞便等)污染是病毒在水中最常見的傳播方式,其他像眼睛粘膜、皮膚傷口等也是少數的傳染途徑。病毒可以分為有套膜跟無套膜兩種,流感跟新冠病毒屬於有套膜,其他像腸病毒、諾羅病毒等屬於無套膜,有套膜的病毒能用75%酒精破壞外層膜,使病毒失去活性,而無套膜病毒酒精消毒效果差,需要用次氯酸鈉、二氧化氯等消毒劑才能殺死病毒。病毒能夠在人體生存的狀況並無法轉移到一些泳池用水中,新冠病毒在水中環境較不穩定,在水中的活性降低速度較快,另外對於消毒過後的水中物質(例如氯)相對敏感,而無法在泳池中傳播,這跟某些病毒不同(例如諾羅病毒、腸病毒等),它們能夠在水中存活數天,即使使用氯、臭氧或溴化物消毒仍會部分殘存。根據研究,新冠病毒對氯的抵抗力低於細菌,所以目前對於泳池的消毒做法,有效減少細菌跟無套膜病毒數量,對於有套膜的新冠病毒也有效,而過濾後的水中,新冠病毒的活性減低較快,因為水中的懸浮物質提供吸附病毒部分保護作用,減少懸浮物質,也有效減少新冠病毒傳播的可能,目前水域中存在新冠病毒的研究證據少,而且沒有研究證明人類透過水源或受污染的飲用水感染,相對密閉空間的感染力,沒有研究證明水中感染力的存在。目前WHO以及其他國家對於戶外游泳以及泳池防疫規範都有相關標準可參考,從公衛的角度來討論,防疫絕對是首要目標,但是封鎖體育場館或設施不僅中斷很多人的訓練也代表減少身體活動量、未來的健康人口比例下降,特別是在需要運動介入的族群,包括兒童、老人、孕婦、殘疾人士等。美國CDC在今年7月9日所提供給泳池的防疫標準,有列出幾個重要建議:.針對12歲以上的人建議疫苗接種.如果有生病的狀況建議 員工與泳客待在家.鼓勵兩歲以上的人,如果沒有完全接種疫苗(註一),室內非下水時要戴口罩.不管在水中或水上、室內或室外,鼓勵未完全接種的人要與人距離6英尺(約1.8公尺),修改場域佈置,包括桌子、椅子和陽傘,讓人可以距離6英尺.不鼓勵共用會接觸臉部的器材(例如蛙鏡、鼻夾和呼吸管).提醒員工跟泳客經查洗手,使用肥皂每次至少20秒,或使用濃度60%以上的酒精洗手液.確保有足夠的供應品:肥皂、洗手液、紙巾、非接觸性垃圾桶.改善室內通風與空調狀況.經常清潔接觸表面,例如桌子、休息室、椅子、門把手、洗手間和其他設備,每天至少一次(註一:完全接種是指要打兩劑的疫苗要打完兩劑、療程為打一劑藥打完一劑,例如嬌生疫苗)把關嚴格的泳池水質標準,水質需要經過過濾和消毒,符合該有的微生物指標,添加到水中的消毒劑,能殺死微生物又不傷害皮膚、眼睛粘膜,符合衛生管理辦法與消毒處理技術規範。同時淋浴的容量限制非常重要,過去國外有公共場所淋浴感染的事件,遵守嚴格的社交距離規範,可以有效降低感染的風險。預防勝於治療,包括手部衛生、保持社交距離、飛沫預防,未下水前要戴口罩,某些在健身房可以執行的防護規定,轉換到泳池就有難度,雖然有部分面罩適合在水中使用,但防護能力有待商榷,目前沒有相關研究與政府規定建議在水中帶面罩。嚴格的症狀紀錄跟屏障措施是非常重要的,了解是否有相關症狀及接觸史,設置更衣室的屏障措施及人流管制,做好預防措施。在空氣品質的監控,室外泳池相對室內泳池安全,室內泳池必須做好通風,避免內部循環減少傳播可能,過去的團體課程可能需要有所規範,做好防護措施的個別指導與按表操課的游泳訓練,比較容易維持適當的社交距離。泳池管理做好防疫措施是上上之策,制定風險評估標準以及危害分析,持續檢測目前的流行病學狀況,針對在職的員工、教練給予培訓與疫情相關在職訓練、考慮定期篩檢,入場的泳客提供足夠的衛生與防疫資訊,並做好入口處的監控與體溫量測、症狀紀錄,另外透過預約時間、單向路徑規劃、不共享置物櫃和淋浴空間等,能夠減少泳客間不必要的接觸與傳染風險。期待泳池暢游,一起做好防疫措施、享受健康!參考文獻Preventing SARS-CoV-2 transmission in rehabilitation pools and therapeutic water environments. J Hosp Infect. 2020 Aug;105(4):625-627.Possible Transmission of 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2 (SARS-CoV-2) in a Public Bath Center in Huai’an, Jiangsu Province, China. JAMA Network Open. 2020;3(3):e204583.Coronavirus in water environments: Occurrence, persistence and concentration methods – A scoping review. Water Res 2020;179:115899Swimming Pool safety and prevention at the time of Covid-19: a consensus document from GSMS-SItI. Ann Ig. Sep-Oct 2020;32(5):439-448. Guidance for Public Pools, Hot Tubs, and Water Playgrounds During COVID-19. Updated Feb. 1, 2021 Content source: National Center for Immunization and Respiratory Diseases (NCIRD), Division of Viral Diseases
-
2021-08-08 名人.吳佳璇
吳佳璇/和你一起慢慢變老---疫情中的星兒與肯納莊園
去年11月底,無意間看到「肯納社福園區」在龍潭動土的新聞,一時感到困惑。堪稱社福界「最浪漫的事」----父母和成年的自閉兒一起慢慢變老的肯納園,不是落腳花蓮壽豐?而那美得像夢幻城堡的地方,聽說難以為繼,這回龍潭破土又是怎麼回事?家有星兒的高中同學碰巧來電,無話不談的我們聊起這件事,想不到,她正是肯納莊園的未來住戶。原來,肯納園並沒有消失。2010年搬回台北後,陸續成立好幾家小作所和元氣棧,接納離開學校特教體制,但無法適應一般身心障礙機構的自閉症青年。如果沒有類似場所可去,從早療一路習來的人際互動技巧,很容易退化殆盡。換言之,這一群小而美、針對特殊障礙設立的社福機構,是由下而上、靠著永不放棄的父母支撐著。但我見過太多家有身心障礙子女的父母,心中總是牽掛,當自己老到再也照顧不了漸漸變老的孩子,誰來接棒?當初花蓮的肯納園,就是幾個志同道合的自閉兒父母,落實一生懸念的實驗。「我就這樣撩下去了。」同學把自己成為核心推動成員,將在龍潭建造雙老社區(莊園)和社福園區的大事,講得雲淡風輕。理想中的肯納莊園,是這群初老父母和成年自閉兒共同打造的養老宅;至於就近成立的有機農場等社福園區,不但供入住的青年們參加,也與在地有需求的人共享。「有空要帶我去瞧瞧!」在我熱切要求下,終止和同學的對話。幾經拖延,新冠肺炎疫情豹變。我在門診遇到不只一位病人泣訴,寧可冒險去上班,只希望不要跟有情緒障礙的子女手足24小時在家。我因病人的吶喊想起老友。電話一接通,她無奈表示,目前只能忍耐,這群有特殊固著習慣、適應力不佳的孩子也苦,因為哪兒也不能去,全家張力遽增。為了減輕躁動、穩定情緒,不得不請醫師暫時增加藥物劑量。如果可以,爸媽真想一起吃藥!統籌肯納農場等社會企業的張維華先生也告訴我,學校宣布停課後,肯納基金會轄下的據點也跟著歇業。同仁嘗試為這群特殊的孩子舉行線上教學,但很多學員難以理解,眼前螢幕裡分隔成一塊塊的小方格,代表著平日並肩工作的老師與朋友,無法進行有效互動,反而成為從旁協助操作電腦的家人,互相支持的情緒出口。和張先生對話當下,我忍不住想起自己失智的父親,雖然他的阿茲海默症已進入重度階段,情緒起伏不似初期,但去年和今年兩次停課,少了外界刺激的老人家,每停一次課,整體病情就倒退一步。身心障礙者的疫情海嘯,正由個別家庭默默承擔……我打起精神,詢問已經完工的養老宅何時入住。「因為桃園市政府會勘業務暫停,七月『入厝』的計畫勢必推遲。由幾對學員和父母組成的先遣部隊,雖已迫不及待準備搬家,但你知道,要說服固執的肯納兒改變計畫並不容易啊。」電話這頭,我竟忍不住開始想像同學一家的新居,還有未來的龍潭鄉居生活----和孩子一起慢慢變老,真的是世界上最浪漫的事。【延伸閱讀】●《孩子,我要和你一起老去》心靈工坊╱2021●《肯納園,一個愛與夢想的故事》心靈工坊╱2006
-
2021-07-27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捷克贈疫苗 游錫堃:印証台捷共享的自由民主普世價值
捷克捐贈台灣3萬劑疫苗,立法院長游錫堃在臉書發文表示,感謝民主盟友捷克,今晨遠從歐陸另一端,捎來了令人振奮的消息。游錫堃表示,許多人和他至今記憶猶新,去年9月,捷克議長韋德齊 Miloš Vystrčil 訪台時在立法院公開演說強調: 「我堅信每一位民主主義者,有義務支持所有捍衛民主原則、建造民主的人。因為,捍衛民主原則,就等於捍衛我們社會的自由民主精神。」這段話鼓舞了同屬民主陣營的每一個台灣人。游錫堃表示,去年,台灣捐贈捷克口罩,如今,捷克回贈台灣疫苗。疫情雖防礙了台捷兩國的實體交流,卻阻擋不了彼此的良善循環,也再次印証兩國間的堅定情誼、共享的自由民主普世價直。游錫堃說,捷克是台灣對歐洲投資的第4大國,有著堅實的工業基礎和深厚的文化底蘊。相信疫情過後,台捷交流會更加發展,兩國情誼更加綿密。
-
2021-07-19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解封後如何避免家庭內感染?醫師提3要3不要 可降風險
新冠肺炎家人之間的傳染是最難避免的,根據國外最新研究顯示,家中只要有一人染病,其他家人得病的機率為62%,同時兒童有75%是無症狀感染,卻可能成為傳播源,台南市立醫院副院長許秉毅提供防止家人之間傳染的「3要與3不要」,只要能做好,可降低家人間傳染的機會。許秉毅表示,最近一篇來自波士尼亞的研究,針對25個新冠肺炎群聚感染的家庭,統計家中若有一人在外受到新冠病毒的感染,其他家族成員會有62%會受到繼發性的傳染。另外,其他許多研究顯示兒童新冠病毒感染有75%以上是無症狀感染,台北市最近也有一個三代同堂的家庭,有9人染疫,即使目前國內疫情趨緩,家庭內的傳染仍是大家要注意的。他指出,「三要」中,第1要「全家要打疫苗」,不論哪一種疫苗,都能產生至少7成以上的保護效果,家人在一起最容易傳染的是不戴口罩一起吃飯,只有全家都打疫苗,才能平安地一起吃。第2要「規劃家中的污染區」:將全家人在戶外工作或讀書穿的鞋子和衣服放在「污染區」裡,以避免任何人把戶外的細菌和病毒帶入家中的「乾淨區」。例如,在家裡的玄關畫出污染區,放置外出鞋。進入客廳時,要換上「居家拖鞋」;在戶外穿的衣服,返家後放入「汙衣桶」。如果第二天還要穿相同的衣服,要把衣服放在衣架上的「汙衣區」,與乾淨衣服用塑膠袋隔開。第3要「勤洗手」:回家第一件事就是要用肥皂洗手把洗手洗乾淨,將戶外帶回來的病毒和細菌殺光光,避免異形入侵。「三不要」中,第1不要是「不要用手拿都直接拿東西吃」, 手常常會店染到一些環境裡面的病毒或細菌,直接拿東西來吃非常危險。記得病從口入,吃東西要用餐具,例如,吃薯條用叉子;吃漢堡時用包裝紙包著漢堡底部。第2不要是「不要用手揉眼睛」,新冠病毒無法直接從皮膚進入人體,但可以從人體的5大罩門─兩個眼睛、兩個鼻孔、一張嘴上面的黏膜輕易侵入人體,因此,千萬不要用手揉眼睛。如果眼睛癢的話,可以用衛生紙來輕柔。第3不要是「不要用手來挖鼻」,如果鼻孔癢的話,可以用衛生紙包覆手指,稍微清理一下。至於一家人是不是可以共進晚餐呢?雖然一起吃飯,會增加染疫風險,但在新冠肺炎盛行時,家庭是支持每個人心靈安定的最後堡壘,許以霖建議,除非社區裡面有非常嚴重的疫情 (一周超過3個個案),一家人還是要一起共進晚餐,共享天倫之樂。
-
2021-07-18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驚傳跨國混打3劑不同疫苗 台大醫分析可能有3漏洞
今有媒體報導北部一名男子今年4月21日、6月11日、7月2日依序在國內自費接種AZ、在國外接種BNT、在國內公費接種莫德納,很可能為台灣首例曝光三個月內混打三種新冠疫苗者。台灣感染症醫學會名譽理事長、台大兒童醫院院長黃立民表示,此案例曝露出一些漏洞。首先可能之前自費接種未成功登錄於全國系統,再者可能是7月初接種查核還有疏漏,第三是缺乏跨國查核機制下,民眾在國外接種若不告知,醫師也不可能知道;不過,可預期接種三劑後抗體濃度會比兩劑高。黃立民表示,現在沒有跨國確認接種紀錄的機制,如果民眾又不講,醫師也不會知道,更何況,現在政府沒有規定國外打完回來就不能再打公費疫苗,畢竟國內的公費疫苗是人民的權利。疫苗接種間隔一個月以上都屬於獨立事件,副作用當下過去了就不會累加,可預期三劑都會有效果,免疫系統被多刺激一次,抗體、T細胞等反應會更強,抗體濃度很可能會比兩劑高。黃立民表示,自費疫苗在過去都是廠商和醫療院所之間的事情,要打幾針、打什麼疫苗,都是民眾和醫師共享決策即可,政府不會管,也沒有法律規定自費疫苗要登錄在全國性預防接種資訊管理系統(NIIS) 。至於公費疫苗,則是醫療院所與政府簽約時,合約上會規定要登錄,所以需要額外人力進行資料登打、送件等人工作業。難道之前自費接種疫苗者都沒有紀錄可查,已有漏洞?黃立民表示,這要看之前自費疫苗接種時院所與政府之間是如何約定,就算有規定要登錄,也可能有疏漏或沒上傳成功;就算有上傳成功,最近傳出闖關混打成功,也暴露出有些接種站確實查看前次紀錄。黃立民表示,現在新冠疫苗比較特殊,是因為自費也是政府提供,加上疫苗不夠,才會管這麼緊。現在設站大規模拼接種,常常是人來就打了,沒有完全符合醫療常規的完整詢問,如果沒有確實查看紀錄、民眾又刻意隱瞞,醫師也不會知道。「所有疫苗都要跟醫師商量,包括所有的好處、壞處、該怎麼打」,黃立民說,畢竟新冠疫苗種類多,未來只會更多更複雜,民眾很難自已分辨或記得各種疫苗要怎麼打,交代清楚自身狀況,與醫師共同決策。據了解,該名男子於北部某醫學中心開立診斷書。該醫學中心表示,病人僅第一劑疫苗於該院施打,其餘兩劑皆否,醫師僅是依病人提供的相關證明文件開具證明書。
-
2021-07-17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APEC非正式領袖會議聲明:擴大疫苗製造、公平分配
今年亞太經濟合作會議(APEC)「非正式領袖閉門會議」已於台北時間今天晚間7時至9時40分以視訊方式順利舉行,這是APEC自1989年創立以來,主辦國首次於年中加開一場領袖層級會議。總統府稍早發出新聞稿表示,我國領袖代表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全程與會,過程順利,圓滿達成任務。總統府表示,本次會議主辦國紐西蘭邀請各國分享因應疫情的經驗,並共商疫後經濟復甦的合作機會,希望藉此次會議展現APEC團結抗疫的決心,並討論如何重建更美好的未來。總統府指出,國際貨幣基金總裁Kristalina Georgieva及世界衛生組織(WHO)公共衛生緊急計畫執行主任Michael Ryan,應邀分別從「經濟」與「公衛」面向就疫情帶來的衝擊分享建言,認為疫苗政策已成為全球當前最重要的經濟政策,呼籲亞太地區以更公平、更快速的方式分配疫苗,才能有效協助全球經濟復甦。總統府表示,這次會議也通過「APEC經濟領袖聲明:克服疫情與促進經濟復甦」(APEC Economic Leaders’ Statement: Overcoming COVID-19 and Accelerating Economic Recovery),鼓勵各會員在疫情診斷與治療領域的合作,加速疫苗公平分配、擴大疫苗製造及共享,支持打造安全有效的疫苗供應鏈、加速商品與服務流通、恢復跨境人員的安全移動,同時承諾各國將運用財政、貨幣與紓困等政策促進經濟復甦,掌握創新契機協助勞工與企業成長,特別是婦女及微中小型企業;另重申應對氣候變遷及環境挑戰、促進永續金融、強化數位轉型與縮減數位落差的重要性,並致力於追求自由、公平且非歧視的貿易投資環境以因應疫情影響。總統府指出,感謝紐西蘭本年在全球疫情艱困期間,主動加開這場非正式領袖閉門會議,透過區域合作共同帶領各國走過疫情、邁向永續包容的復甦。我國將持續與所有APEC會員合作,共同增進亞太區域的和平、穩定與繁榮。
-
2021-07-12 新聞.杏林.診間
醫病平台/疾病幫助醫師和病人的成長
【編者按】這星期的主題可說是「醫病平台」成立以來最希望達到的主要目標:「促成社會更了解醫師與病人的互動,彼此因為互相了解對方的看法,而改善醫病關係。」一位資深醫師教授分享自己如何透過多年與病人的互動,逐漸領悟如何跨過醫病鴻溝的心得;一位中生代醫師除了贊同「老師的文章」,並坦然道出醫師不應該再強調專業的「剛強」,而應該運用老子「柔弱勝剛強」的道理;最後一位本身又是病人,又是醫師的女兒、醫師的夫人,以其作家的手筆描述她做醫師的父親直到生命的末期還在行醫,並且變成病人以後,還以「做一個合作的病人,幫忙養成好醫師」的態度自許。希望這三篇文章可以幫忙台灣社會對醫病關係有更深入的了解。年輕時從醫學院剛畢業,在醫學院浸潤多年研究了非常多的疾病,心態是「我是健康的人,要來照顧你們生病的人」,因此自我和病人是對立的,是診察室桌子兩邊的兩個個體,是病房內病床上躺的虛弱的病人,和病床旁邊站立高聳健康的醫師。而疾病和病人連結,疾病附著在病人身上,醫師要對抗疾病,要打擊病人身上的疾病。醫師和疾病對立,也和似乎和病人對立起來。這似乎是過去醫學院教育學生的方法,強者和弱者對立鮮明,醫學院許多強勢並有多年臨床經驗教材數百張投影片的教授,每次在教室疲勞轟炸這些草莓族手無寸鐵的醫學生,和熬夜啃讀強記疲憊不堪的醫學生們,難免也形成了對比。到醫院工作之後多年,才知道自己也可能生病,但自覺是小毛病,無傷大雅,直到50歲時第一次在父喪後,發現高血壓還有偶爾的心律不整,去找醫學中心一位有名的心臟科醫師朋友,他站在醫師的立場給一位生了病的醫師清楚的訊息——你需要吃藥,長期吃藥。從此十幾年來雖然血壓控制良好,但是離不開持續吃藥和心臟病病人的身分。許多擔任醫療工作多年的醫師朋友,現在照顧病人的工作不僅是在醫院診所間,也經常進行電話和視訊的諮詢,和病人的距離逐漸地拉近,從診間進來的朋友(或者可簡單地稱為病人)告訴我他們的許多困難,多數是生理上的病痛,然而他們所陳述的許多病痛,其實是和他們的生活、家庭、工作、所居住的環境密切相關的,例如他們高血壓頭痛,也常常和最近公司加班、業績壓力倍增密切相關;他們的高血脂,也常常和他們最近社交聚餐密切相關。因為我也經常有類似的遭遇,自然能體會醫療和疾病、醫師和病人其實只有一線之隔。醫師並沒有較一般人為多的免疫力和抵抗力,工作壓力和生活習慣對醫師而言,也都會造成高血壓、高血脂或糖尿病,因為這些都是我們自己親身的經驗,在病人身上也屢見不鮮。因此我會大膽地向病人朋友表白,他的問題我也經常遭遇,例如十幾年來我從來沒有間斷使用高血壓藥控制我的血壓,因為醫師並不是神仙,希望用這樣的同理心讓病人知道,他們確實有機會改善和預防慢性疾病惡化,或者避免讓病人誤信一些不正確的消息,例如服用降高血壓高血脂的藥會成癮,一輩子斷不掉。偶爾也有少數病人會驚訝詢問,醫師也會生病啊?或者他們心中會納悶,原來醫師也是要靠藥物來維持健康,顯然他的方法應該是不錯的,值得嘗試。俗語說久病成良醫,雖說並非所有的醫療人員都要親身經歷所有的病痛,才能夠學習深厚的醫療經驗,但是我知道很多醫師是透過治療病人的病痛而得到寶貴的經驗。病人無私地分享傾訴他們病痛的經驗,是讓醫師成長非常重要的養分。醫師體驗病人病痛的歷程,也可以刺激他們持續學習更好的治療方式。醫師和病人在對抗疾病上應該是同一個團隊,在惡水上逆向划著同一條船。診間是他們共謀對抗疾病的場域,醫院需要醫師和病人同心協力對付無止境的病痛和疫情,國際上專業的術語稱此為「共享決策(shared decision making,SDM)」,鼓勵病人面對醫療人員時要多問問題,並且絕對值得打破砂鍋問到底。我認為醫院可以而且應該是為病人而設立和存在的,應讓病人積極參與規劃與倡議,讓病人和醫師一起作主決定,而醫師和醫療人員的主要任務是照顧病人,沒有病人的積極參與,醫院很難成長也容易失去它的價值,沒有辦法為病人設想的醫師和醫療人員,很難成為醫學的老師。
-
2021-07-09 養生.心理學解密
早晨成就人生!6位領導力名人的早晨習慣:歐普拉冥想、祖克柏減少「選擇」
一早起床,揉揉仍惺忪的睡眼後,你會去做的第一件事是什麼呢?是為自己煮杯香濃的咖啡、慢慢地走進浴間洗漱,還是到自己的療癒空間裡冥想個10分鐘呢?有越來越多具有影響力的人,包括歐普拉、貝佐斯、比爾蓋茲等人,都分享自己除了早起,也習慣在寧靜的早晨時段裡從事幫助自己提振精神、持續學習及獲得心靈放鬆的晨間活動。今天VidaOrange編輯特別為你蒐集整理了 6 位領導力名人,這些在職場、生活及各個領域都有卓越表現的人,都各自擁有不同的晨間習慣,而這也幫助他們在事業及個人生活中表現得更出色、充實,或許你也能在其中找到適合自己、激發你創意力的晨間習慣。Oprah Winfrey:冥想「深呼吸,看開點,然後提醒自己,『當下』是你唯一確定能夠擁有的時刻。」——脫口秀主持人 Oprah Winfrey不論在週間或週末,Oprah Winfrey 每天早上會以 20 分鐘的「冥想」展開一天,在冥想的過程中,能夠更仔細地感受身心狀態,尤其是正向的情緒例如滿足感與喜悅。如果趕時間,歐普拉會利用短暫 10-12 分鐘的時間來冥想,但那天就會冥想兩次。歐普拉也分享,自己在家中有一個冥想空間,擺滿了充滿靈性探索的書、喜愛的香氛蠟燭,以及任何讓她感受「美好、舒適」的物品,讓她在每天冥想的早晨中,能夠更沈浸在圍繞在身旁的療癒事物之中。許多人都知道冥想的好處,科學也證實冥想有助於減輕壓力、提高生產力、帶來創造力以及保持身體健康,而這也是歐普拉每天在早晨冥想的原因。Mark Zuckerberg:減少晨間做決定的次數「我幾乎每天都自問:『我正在做的事,是我所能做的最重要的事嗎?』除非我在處理的是能力所及中最重要的問題,否則我對自己投入的時間有不好的感受。」——Facebook創辦人 Mark Zuckerberg對於生活中許多情況而言,擁有「很多選擇」或許是令人感到幸福且求之不得的事。然而,當每天睡醒睜開眼,就得花費寶貴的時間來思考早餐吃什麼、今天該穿什麼等瑣碎小事,使得早晨匆忙地展開,便會錯過了活力與創意最活躍的珍貴早晨時光,而這也是為什麼許多富有和成功的人,利用各種方式減少自己「選擇」的機會。其中,Facebook 創辦人 Mark Zuckerberg 就是擁有這項晨間習慣最知名的代表,他曾分享自己的衣櫥裡有大約 20 件相同的灰色 T 恤。這種「選擇有限」的生活模式,有助於避免決策疲勞,並將注意力集中在更重要的工作事項上。Jeff Bezos:不依賴鬧鐘起床「早睡早起,早晨的時光是美好無比的。」——Amazon創辦人 Jeff Bezos許多人都有設定鬧鐘來叫醒自己的習慣,有時擔心起不來,甚至會設定一連串相隔 5 分鐘的貪睡鬧鐘。但或許是因為知道待會兒還有數個鬧鐘會響,不用擔心起不來,常常一拖就又讓 30 分鐘在床上過去了。Amazon 創辦人貝佐斯每個晚上睡 8 小時,並且不依賴鬧鐘來起床,當身體習慣了一定的睡眠時間,且知道自己得仰賴「自律性」起床,反而時間一到就會自動地睜開眼醒過來,而這也是讓自己保持自律且規律作息的好方法。Sheryl Sandberg:列下 to-do list「完成一件事比期望完美還要好。」——Facebook 營運長 Sheryl Sandberg你也享受將「待辦事項」一項一項劃掉所帶來的成就感嗎?Facebook 營運長 Sheryl Sandberg 擁有一本螺旋裝訂筆記本,用來安排日程、記錄提醒,以及讓自己能夠為一天做好準備。早晨空出一段時間,將每天繁瑣的工作項目、約會等行程寫下,時刻提醒著自己每件事的進度,並且在完成後確實地給自己一份獎勵,以保持努力的動力。而這項行程也可以根據個人習慣安排至前一天晚上,讓自己一早能快速檢視當日待辦事項。Bill Gates:在跑步機上邊運動、邊學習「好的習慣是一筆財富,一旦你擁有它,你就會受益終生。 養成『立即行動』的習慣,你的人生將變得更有意義。」——微軟創辦人 Bill Gates比爾蓋茲每天早上起床後,會花大約1小時的時間在跑步機上,一面鍛鍊身體,一面利用各種平台學習、吸收新知。一個發表在英國運動醫學雜誌的研究發現,晨練能夠改善一整天的認知和關注的焦點。早起鍛煉還能增強個人紀律,而自律所帶來的正面影響也會蔓延到生活的其他領域,讓工作及生活都能更有生產力和效率。Barack Obama:和家人好好吃一頓早餐「我堅信在人生的終點,當你回首的時候會記得兩件事:你對朋友、家人表達的愛,和那些與愛本身相關的瞬間。」——前任美國總統 Barack Obama前任美國總統歐巴馬每天一早起床後,堅持在家裡和家人在餐桌上共用早餐才出門。「聽女兒們談論她們的日子,愚蠢的男孩、陌生的老師、八卦和奇怪的問題,這總能讓我保持正面的心態。」,歐巴馬在接受 TheSkimm 採訪時曾分享,和家人們的用餐時光對他而言是多麽珍貴且充滿能量的事。偶爾在早晨裡放慢腳步,感受陽光灑進客廳,在被曬得暖洋洋的溫潤實木餐桌上,和家人共享一頓輕鬆、美味的早餐,出門前為彼此打打氣,為一天注入最珍貴的能量。參考資料:1.《Bright Side》:12 Morning Habits of Celebrities You Can Adopt to Set Up Each Day for a Win2.《Top Resume》:12 Things Successful People Do Each Morning3.《Forbes》:5 Morning Habits Of Highly Successful People4.《Balance the grind》:Barack Obama: Daily Routine※本文由《VidaOrange生活報橘》授權刊登,原文出處:【早晨成就人生】6位領導力名人的「早晨習慣」:歐普拉冥想、貝佐斯不依賴鬧鐘起床、歐巴馬與家人共進早餐
-
2021-07-07 新聞.杏林.診間
醫病關係新解——回應《任人宰割的病人》一文
【編者按】這星期的主題是「如何找到你心目中的好醫師」,我們透過一篇相當直率的病人朋友來稿,說出好壞醫師的截然不同,所以我們邀請了內科醫師與社工主任分別說出他們對這問題的看法。台語有句非常傳神的「先生緣、主人福」,道盡了醫病關係的真諦。「緣」是十分抽象的一個字,但如果你問那些找到「好醫生」的病人或家屬,他們心目中的「良醫」好在那裡?也許你會聽到各種不一樣的答案,而有些人就會說出「緣」這個字,再仔細追問下去,很可能就會聽到,好醫師就是那種我覺得我可以「信任」與「尊重」的醫師。事實上,最理想的醫病關係就是醫師與病人、家屬之間能夠「彼此尊重與信任」。「任人宰割的病人」人類社會中發生的行為,會因著社會的群體價值觀還有環境變化而改變,醫療也不例外。醫療行為涉及醫生、病人、醫療內容,以及醫病關係。因著科技的快速發展,醫學的進步在百年內就超越了過去幾千年的緩慢步伐,像是對於疾病的認識、人體器官的了解、治療媒介的創新、還有醫療器材的發明運用,每隔十年就會有突破性的發展;所以,沒有任何一種疾病的治療方式是永遠不變的。除了醫療內容以外,醫生、病人、以及醫病關係,也隨著社會大環境的改變而有所不同。在幾十年前的台灣,只要從事「師」字級的行業,在社會上就是有頭有臉的階級,普遍受到民眾尊崇。因為,不管是老師、律師、或醫師,在當時資訊有限的環境中就是知識代言人,而這些人確實也是社會的精英份子,因此講的話被賦予可信與不可被質疑的特性。另外,早期的台灣社會處於戒嚴的狀態,人民被養成不思考不質疑盲目服從的習性,更加強了專業人士的權威感。然而,隨著戒嚴解除,社會上思想自由的風氣日盛,與此同時,網際網路的快速發展提供了知識共享的平台,不僅是醫療專業人員,一般民眾取得新知識的管道也越來越多。因此,醫學知識不再被醫師獨佔,醫師往日的威權形象慢慢地變成提供病人服務與諮詢的角色,醫病關係與過去完全不同。病人想要了解疾病,不必透過醫師,只要上網就可以查到資料;對於醫師所解釋的病情,病人也可以提出疑問、跟醫師討論溝通。因為民智大開,近年來醫界興起了「第二意見諮詢」(Second Opinion Consultation)以及「醫病共享決策」(Shared Decision Making)的風氣。從診斷疾病開始,該疾病對人體的影響多大、怎麼治療、治療的範圍及方法有哪些,由這一連串的問題可知,診療疾病是一個複雜且環環相扣的過程。不同醫師對疾病的診斷及認知往往不盡相同,更不用說接著提出的醫療建議了。另外,一個疾病的治療方式,並非只有單一選項,而是必須在評估病人的身體狀況之後,選擇有效但又不造成太大副作用的治療方針。因為醫療是這麼複雜又專業的行為,為了詳細了解疾病及其治療方法,每個病人都有權利徵詢另外一位甚至多位醫師的意見,再決定接受哪一種治療。這就是所謂「第二意見諮詢」。在台灣便利的醫療環境下,「第二意見諮詢」早已是許多病人罹患重大疾病尚未接受治療前,所採取的策略。另外,由醫師提出疾病各種不同處置之實證資料,詳細與病人解說,同時病人則提出個人的想法與問題,彼此討論,共同達成最佳可行之治療選項。這個操作模式即所謂「醫病共享決策」。在這樣的醫病關係中,固然醫師必須負起醫療專業的責任,但病人不能把照顧自己身體的責任全部丟給醫師而置身事外,病人必須決定及承擔自己想接受的治療方式及結果。在與醫師討論之前,得對疾病有一個程度的了解;病人越了解自己罹患的疾病,越能與醫師共同討論,也越不會有「任人宰割」的無力感。「醫病共享決策」不僅尊重病人的自由意願,也讓病人有身為人的尊嚴,是一個自由民主社會風氣之下的產物,也是近年來醫界積極倡議的醫病新關係。俗話說,買東西時要「貨比三家」,才不會買了後悔。病人的健康遠比買賣的貨物重要得多,而且一旦接受治療後身體狀況也許就不能回復到從前;買東西都還會不嫌麻煩地多方比較,治療自己身體疾病的時候,不是更應該參考多位醫師的意見嗎?姑且不論不同醫師的醫療建議可能南轅北轍、專業重點不盡相同,也先把「醫德」兩字放在一旁;只要病人願意多花點時間看(閱讀吸收醫學知識)、聽(醫師的說明及建議)、問(提出問題與醫師討論),有了這麼多資訊再三思考以後,就會知道哪個醫師的建議是最適合自己的,也不怕自己的醫療權益受損了!
-
2021-07-05 名人.李伯璋
李伯璋/健康存摺將增民眾表達意願同意書
2012年,台灣人權促進會與民間團體提出行政訴訟,質疑政府在沒有取得人民同意且沒有法律明確授權下,逕自將健保資料提供給研究單位。雖然健保署以公共利益為訴求而勝訴,目前該案仍在大法官釋憲審查中。全民健保26年來累積了660億筆就醫數據,自107年起,電腦斷層掃描(CT)與核磁造影(MRI)為主的醫療影像收集與利用、健保大數據的分析與加值,是台灣推動精準醫療及生技產業發展的重要基石。個資去識別化 還有努力空間無可否認,健保資料的二次利用與個資法爭議,必須務實面對,中研院副研究員何之行提醒我們,檢視健保資料釋出是否具適法性基礎,更重要的是區分個資的去識別化屬於假名化或去連結(匿名化)。我們一直是將個人資料的假名化當作匿名化操作,美國HIPAA(Health Insurance Portability and Accountability Act)法案要求,去除18項個人識別碼(identifier)即達成去識別化,與之相較,我們依然有努力空間。歐盟個人資料保護規則(GDPR),直接說明假名化的個資仍然是個人資料。目前,民眾就醫資料及投保資料上傳至健保署,身分證號欄位加密儲存,加密後金鑰長度為32位,雖完全移除個人資料或可避免再識別問題,但在這駭客時代,依然有個資洩密的想像空間,事實上、刪除愈多個資,也可能無法達到學術研究或資料加值應用。個資法第六條第一項規定,有關病歷、醫療、基因、健康檢查的個人資料,不得蒐集、處理或利用。但同條項第四款指出,公務機關或學術研究機構基於醫療、衛生或犯罪預防之目的,為統計或學術研究而有必要,且資料經過處理後,依其揭露方式無從識別特定當事人,不在此限。健保署為便利民眾共享及應用開放資料,運用健保資料庫發展「健康存摺」及「健保醫療資訊雲端查詢系統」,已有580多萬人登錄使用健康存摺。多與民眾溝通 實為根本之計雖然我們一再強調在於法有據與公共利益的前提下,推動健保資料二次利用的理念。實務上、若是能對民眾善盡告知說明,並取得其同意,實為根本之計。我們規畫於「健康存摺」內新增以「健保資訊運用及共享」為主題,提供民眾表達意願及簽署個人資料利用告知同意書。首先、請民眾提供對健保資料再利用的看法,再於詢問民眾,未來若可選擇,是否會要求將其個人資料停止提供學術研究利用?或願意開放提供產業申請利用。健保珍貴資產 使用得細思量個人42年臨床醫學生涯,可感受到醫療行為風險過高時,某些醫師會選擇「防禦性醫療」保護自己,此非病人之福。台灣健保是單一保險人制度,26年來收集的健保申報資料是國家珍貴資產,在人權議題下、如何在開創與保守的政策規畫中尋求平衡點,創造台灣善用健保資料,更是身為健保署長的職責。醫學的進步除了個人經驗累積,更重要的是運用大數據分析。醫療大數據的運用屬於公共利益,不是侷限個人利益,商業運用亦應回饋健保基金。開放健保大數據運用,將有利於創造下一代福祉,如何兼顧資料安全與強化適法性基礎,值得全民共同省思。
-
2021-07-03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王必勝:別再說「不關我事」 同島一命才能守住疫情
台北市環南市場爆發群聚感染,今天上午初步篩檢結果出爐41人確診。行政院一早緊急召開會議因應,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今天上午與北市長柯文哲一同召開記者會成立「聯合前進指揮所」,中央指派醫福會執行長王必勝出任聯合前進指揮所指揮官。王必勝在臉書發文抒發心情,提到防疫的難處往往是先區分你我,導致處理出現困難或延宕,他強調,同島一命,疫情沒控制好,誰也無法獨善其身。王必勝稍早於臉書以「於北農第一市場…白天與晚上景象迥然不同的地方」為題發文。他表示,在多次處理疫情事件的經驗中,發現明明在同一個受影響場域,卻常有「這不是我們公司的人」、「這別家的不關我事」、「這是別縣市的」這類堅持出現,也導致了處理上的困難和延宕。其實再擴大來看,我們的國家就是一個島,同島一命,疫情沒控制好誰也無法獨善其身。同時也報告進駐聯合前進指揮所工作狀況,首先要將未完成的篩檢盡速確實完成,以釐清感染的全貌。因此立即與北農翁總、北榮陳副院長,及相關人員一起到一市現場討論並場勘,並很快形成決議,在一市裡清出一塊場地,明早6點開始由北榮團隊開始篩檢,預計處理2000人,下午報告就會陸續出來。王必勝表示,一個好的篩檢,必須考慮目標族群的方便性,才能有效率的達成目標,包括就近的地點及工作時間的配合,像批發市場就有其特殊性。而另一方面,黃副市長也很快安排好在環南市場一樓,從明早起由台北聯醫針對家禽市場及週邊民眾進行篩檢,以期儘早釐清附近受感染的狀況。他強調,抗疫上,希望大家不要本位主義,資源共享守望相助。惟有全面性的疫情控制住,才有解封的可能性,才能真的幫到廣大受影響人民的生計和生活。
-
2021-06-24 養生.運動健身
慢病主題館【運動】Lemon L. Yoga:不同部位的疼痛 聽身體想告訴你的事!
近年來逐漸受到大眾認識的 Wellness & Health (整體健康),建立在預防醫學的宗旨下,除了達到預防勝於治療的目的外,更是由內到外、由身入心的一種健康意識。身為一位整體健康顧問與瑜伽教育者,能接觸到各式各樣的年齡層、族群和不同背景的群眾,總讓我對人體的精微有著共通一致性感到讚嘆。我們除了共享著這個地球上的資源,更共享著極其相似的生命經驗與生理回饋。其中,與我們每個人息息相關的,便是讀懂身體的語言!(延伸閱讀:心臟病患者多是不快樂的人? 三種體位及呼吸法舒緩壓力)身體表達不悅的方式只有三種:疼痛、發炎和病症 在世界各地有許多整體醫療中心與來者,都以合作關係進行治療,這其中包含的療程有營養、心靈課程、心理諮商等,當然,醫療的介入也是必須。舉例來說,一位長期受苦於慢性疼痛的患者,除了經過一連串縝密的檢查外,更會花時間與他/她聊聊整個病程、 曾經歷的生命事件、童年記憶/創傷等。我生病就是生病,為什麼需要聊我經歷過的事情?讓我回想起生命的記憶呢?但你一定聽過:「壓力是會讓人生病的。」這對二十一世紀的現代人,是通識也是常識,所以我們努力的尋求心靈寄託來拓展生命的厚度與寬度。但在醫療診斷上,壓力卻不是一個導致疾病的合理原因。診斷書上也不會寫著:「因為壓力太大,導致十二指腸潰瘍。」醫生只能親口告訴我們,可能是因為壓力太大,導致潰瘍。 許多身體的病症,都有著身心不和諧的共同性,長期的失眠導致免疫力下降,進而引響免疫系統無法支持身體,導致各式各樣的病症。造成失眠的原因,可能是環境、賀爾蒙、壓力、緊張、肌肉緊繃,這正是身心不和諧所致所以,讀懂身體的語言,可以讓我們透過身體的這些訊號,溯及到過往的經驗與生命事件,重新建立新生活模式。好好傾聽並療癒自己,讓「預防勝於治療」從口號成為行動,從飲食起居、身心健康開始著手。那麼,如何判斷、讀懂身體各個部位的語言? 從中醫的角度剖析身體的訊息人體分為正面與背面,中醫稱為陽面(背面)與陰面(正面)。所有柔軟的器官皆位於正面,堅硬厚實的骨骼肌肉於背面。英文中有句話是 “ I hold you back !” 中文翻譯是:「有我在!我罩你。」人體的背面(脊椎)是支持著我們的中心,一旦在生命中我們感到孤立於援、缺乏支持時,背部將出現疼痛。我們在擁抱他人時,會將手搭在對方的肩膀下方的上背部,這裡是我們表達情感上的支持(我與你同在)。若上背部的疼痛則是我們感到情感上不受到支持;若是中下背的疼痛,則是我們對事物的背後感到恐懼與不安,擔心生命從背後捅你一刀,恐懼的信念將轉換為「疼痛」。談到人體的正面,我們要先知道一個共同原則,疼痛代表缺乏滋養與照顧、渴望得到關愛與關注。1.頭部:頭部裡面有腦,是意識中心。頭部的疼痛則表示我們對自身感到不對勁、否定自己或是給予太多的壓力。2.頸椎:頸椎是脊椎系統中,活動角度最大的地方,當我們不願意轉頭看向另外一側,固執與僵化的思考將使頸部疼痛。3.喉嚨:喉嚨是我們發聲與表達的通道,當我們無法真實表達自我想法或訴求,喉嚨將出現疼痛。4.手肘:上肢代表著給予(所謂施與受),手肘則是需要靈活度的關節構造,若我們緊握著、握緊著事物,則限制了上肢的靈活動,導致疼痛發生。5.腸胃:腸胃是我們的消化構造,有個成語叫「牽腸掛肚」,若有情緒或生命事件導致我們難以釋懷、吞嚥、吸收,腸胃則會出現狀況。6.下肢:下肢代表著行動力與方向,若我們不願走向某處、害怕順從,拒絕靈活的活動,則會在雙腿、膝蓋周圍產生疼痛。 以上,當然不是完整的病理分析,是一個從身心連結的角度,提供我們仔細的去傾聽身體的訊息。在每個疼痛、病症的背後,都是極其複雜的牽動,希望這個簡單的身體指南,能幫助身心圓滿與走向和諧之路。【慢病報你知】根據衛福部統計,國人十大死因中慢性病佔最多項目。罹患慢性病的日子該怎麼過?慢病好日子有營養、運動、用藥、照護、治療五大主題,以專欄或影音輕鬆呈現,每個月不定期寄送,提供最生活化又最專業的資訊給你。聯合報和你一起好好過日子!【加入臉書社團】慢病好日子社團招募新成員啦!社團主要討論各種慢性疾病,透過文章、影片、圖片、課程及病友故事分享,提供醫療知識及互助鼓勵,立刻加入:https://bit.ly/3tBiFFg【加入會員,訂閱電子報】https://crm.udn.com/members/register/activity.do?id=243
-
2021-06-23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立陶宛贈我2萬劑AZ疫苗 蔡總統誠摯感謝
立陶宛政府宣布捐贈我國2萬劑AZ疫苗,總統府發言人張惇涵今(22)日晚間表示,蔡總統誠摯感謝希莫特(Ingrida Simonyte)總理及立陶宛政府,尤其立陶宛在維持疫情穩定之際,能夠對台灣及時伸出援手。張惇涵表示,蔡總統她代表我國政府與人民表達深深感謝,相信台灣人民也深受感動,這份來自波羅的海的友誼彌足珍貴。張惇涵表示,這再次印證全世界熱愛民主自由的夥伴,彼此會互相照顧、會互相幫助,在去年全球疫情蔓延之初,台灣即援助10萬片醫療級口罩,協助立陶宛第一線醫護人員對抗疫情。張惇涵說,此時此刻,當台灣面臨新一波疫情挑戰之際,立陶宛這份支持真朋友、熱愛民主自由的力量,不是很小的方式,而是特別溫暖強大。他說,這也再次證明,台灣貢獻國際的良善力量,會成為「善的循環」。張惇涵表示,立陶宛與台灣雖然位置距離遙遠,卻積極支持台灣參與世界衛生組織(WHO)等國際組織。張惇涵強調,政府相關部門會在共享自由民主價值的基礎上,持續強化雙方在經貿等各領域的合作關係,台灣也會與立陶宛等理念相近的國家,共同為全球團結防疫及捍衛民主自由人權普世價值,持續貢獻良善力量。
-
2021-06-14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打疫苗恐群聚?陳時中:大家要自主 維持距離、戴口罩
日本捐台的124萬劑疫苗開打,但一次開放一到七類接種對象接種,其中第一到第六類採現場預約接種,外界質疑是否會有群聚風險。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如果要排隊,一定要維持社交距離和戴口罩,「大家要自主,不要一窩蜂擁擠」。而對於台北市政府質疑這次疫苗分配太晚通知,陳時中表示,看到相關爭執問題,不只是台北市,都會直接和相關人員聯繫,有何問題,需要一起解決。他表示,台北市一開始也因為加強版防疫旅館和醫療量能問題,透過EOC和區域防疫指揮官積極解決調配病床,市府也很辛苦,因為有些病床要清空降載在短時間內做到,防疫旅館又不足,因此指揮中心提供六百多間集中檢疫所給台北市,工作人員不足也立即協調國防部派人進駐,幫忙人員做教育訓練和溝通協調工作。他強調,防疫時中央地方應該不分彼此,資源共享達到最大效率是共同的目標。陳時中表示,這兩天配送疫苗非常辛苦,看到各地方政府積極解決各類問題,每個地方各有不同,根據施打地點和計畫都不同,積極解決問題,大家都很急,但是請給防疫人員多些鼓勵。
-
2021-06-07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不能用買的?3個原因看台灣為何靠「捐贈」才能有疫苗
美日兩國為何要致贈新冠疫苗給台灣?近日各項報導出爐,有的說是日本感謝台灣在311地震時曾經伸出援手,針對美國則認為台灣是美中對抗的最佳盟友。不過若是排除這些外交因素,台灣並不是第三世界落後貧窮國家,為什麼會「淪落」到需要靠兩大國際盟友來捐贈疫苗?三大因素都和國際疫苗的搶購息息相關。第一大原因,是美日兩國的超前佈署與超量購買。尢其是美國,早在去年第1季,全球疫情大爆發時期,美國政府就在5月啟動了「曲速行動」(Operation Warp Speed)疫苗研製計畫,以近124億美元鉅資和13家藥廠及生技公司簽訂合作協議,這其中包括輝瑞(Pfizer)、阿斯特捷利康(AZ)、莫德納(Moderna)與嬌生(Johnson & Johnson)等四大疫苗廠。終於在12月時,輝瑞和莫德納的疫苗率先獲得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的緊急使用授權,美國疫苗接種正式展開。據統計,FDA批准Pfizer、Moderna、Johnson & Johnson等三家的疫苗,已公開的訂購數量高達8億劑。自今年5月起,美國已有數百萬民眾已完成接種,現有疫苗供給過剩,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報導,今年夏天,美國的多餘疫苗可能達到3億劑或更多;相較之下,印度等國家新冠疫情持續升溫。鑒於國際壓力,白宮貿易代表只好到世界貿易組織(WTO),協商更廣泛分配疫苗、專利授權和疫苗共享等事宜。在日本方面,在今年2月日本政府就已採購了大量的Pfizer和Moderna疫苗,隨後再加碼談到1.2億劑AZ疫苗,其中還有9,000萬劑授權在日本生產;至今日本共拿到約1.9億Pfizer及5,000萬劑Moderna疫苗。日本雖然目前般疫情仍然嚴重,但是仍有充分疫苗可贈送給台灣。第二大原因,相較於美日等國超量佈署,台灣不僅啟動國際疫苗採購時間點晚,政策上錯估形勢是一波接一波,首先因為對台灣疫情控能力過度樂觀,以致於台灣對疫苗的需求預估,連同兩家尚在二期臨床的國產廠在內,最多只規劃三千多萬劑的採購量,占總人口需求量不到七成,完全未曾考慮任何延誤的風險。很多跡象顯示,我政府限於多年來「採購法」的緊箍咒影響,不論是對國內及對國際採購,在價格及數量上總是斤斤計較。在國際疫苗廠心目中,台灣不僅採購的數量比其他各國少,買得少又要殺價,殺價之餘又要挑廠牌,挑廠牌之外又要指定進口來台時間,成為許多國際大廠心目中的「奧客」。前疾管局局長張鴻仁指出,在今年2月以前,其實阿中指揮官對於疫苗的供應「老神在在」,因為他下了AZ 1,000萬劑的訂單,也意外地成功加入世界衛生組織的COVAX平台,並可分配到幾百萬劑任何歐美核准疫苗, 另外還有Moderna的500萬劑,兩家國產疫苗也可供應到至多2,000萬劑。知情人士指出,去年台灣簽署1,000萬劑的AZ疫苗採購協議,當時在牛津大學研發團隊的善意下,原本是以公益價格─每劑3.95美元,期待台灣能採購3,000萬劑。但後來的情況是,AZ雖與台灣簽署採購協議,協議上只載明採購數量,並沒有寫明供貨時間,導致目前根本無法掌握AZ疫苗來台時間。對於其他疫苗的採購也是如此,因為對每一來源的採購量都很少,再加上台灣儘管目前疫情嚴峻,但與許多國家比較仍不算是重災區,所以各大廠及COVAX在供貨排程上,把台灣排到很後面。第三大原因是大陸的因素。以台灣極力爭取的德國BNT疫苗,其全球市場銷售權屬於Pfizer公司,唯獨在港澳台等大中華區,市場獨家代理權屬於上海復興醫藥集團。由於上海復興醫藥在BNT公司規模仍小時、即投資該公司成為股東,無論是去年由台灣東洋出面爭取、我政府親自談判爭取、或是近日鴻海及永齡基金會創辦人郭台銘出面申請,檯面上都很難繞過上海復興醫藥這一關。業內人士指出,台灣若想爭取到BNT的疫苗, 唯有兩項非商業採購的模式可解套,一是透過COVAX這個非營利組織平台供應來台;另一方式就是透過台灣友好國家,例如美國政府或德國政府贈送給台灣。但由於BNT與Moderna的疫苗同屬於mRNA 疫苗,疫苗價格偏高,COVAX平台不大可能供應這種高價疫苗給台灣,目前有餘裕供應給台灣,又符合友好關係的國家,最有條件的當屬美國政府。
-
2021-06-07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美贈我嬌生疫苗? 等COVAX分配
美國聯邦參議員譚美、蘇利文及昆斯訪問團昨天上午旋風來台三小時,宣布將捐贈七十五萬劑疫苗。涉外高層表示,在台美雙方溝通過程,美方保密到家,事先並未透露確切的疫苗數量,只有向台灣告知,會由三位參議員的訪問團宣布,至於疫苗是何種廠牌、何時到台灣等,則待COVAX(全球疫苗免疫聯盟)分配。有消息指出,這次美方贈台的疫苗很有可能是嬌生,不過目前未獲府及外交部證實。黨政人士指出,台美雙方會密切溝通,都希望盡速完成這項計畫,我方評估,疫苗來台的時間可能是六月下旬。至於是否可能有第二批,目前沒有聽說。涉外高層說,美國白宮在美東時間六月三日宣布全球疫苗共享計畫後,第一個公布確切數量的對象就是台灣。三位重量級聯邦參議員以專機、專程的方式,一大清早便不辭辛勞,由韓國飛抵台灣來宣布,並且完全配合台灣目前的防疫措施,具體表現出美國國會跨黨派及美國行政部門對台灣的大力支持。
-
2021-06-06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感謝美贈疫苗 陳時中:但要先知道廠牌
美國聯邦參議員譚美、蘇利文及昆斯率領的訪問團於今上午訪問台灣,預計停留三小時。訪問團上午7時19分抵達松山機場。譚美表示,經過她們與美國白宮相關討論後,宣布美國將贈與台灣75萬劑疫苗。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指揮中心表達非常感謝,也要及早知道是哪些廠牌,才可以盡快做相關安排。陳時中表示,大家都有看到美國政府跨黨派參議員來到台灣,總統也有接見,他們也宣布這批分送,量也很快宣布75萬劑,但也要知道是什麼廠牌。食藥署長吳秀梅今早也表示,目前正在審查嬌生和BNT的EUA,希望能趕在下周完成。美國白宮將釋出2500萬劑新冠疫苗到需要的地區,其中700萬劑疫苗送到亞洲,台灣也在首批配送名單中。譚美致詞時表示,拜登政府已宣布將在全球範圍內共享至少8000萬劑美國疫苗,首批2500萬劑。經過他們3人與白宮數周的對話,她很高興地說,台灣將收到75萬劑疫苗,作為第一批疫苗的一部分。譚美說,台灣被列入第一批接種疫苗對美國至關重要,美國瞭解到台灣的迫切需要,她們今天上午將與台灣領導人會面,以利更加了解台灣的需求,並將這些訊息帶回華府。
-
2021-06-06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美國參議員訪團宣布 首批捐贈台灣75萬劑疫苗
美國聯邦參議員譚美、蘇利文及昆斯率領的訪問團於今上午訪問台灣,預計停留三小時。訪問團上午7時19分抵達松山機場。譚美表示,經過她們與美國白宮相關討論後,她宣布美國將贈與台灣75萬劑疫苗。美國白宮將釋出2500萬劑新冠疫苗到需要的地區,其中700萬劑疫苗送到亞洲,台灣也在首批配送名單中。譚美致詞時表示,拜登政府已宣布將在全球範圍內共享至少8000萬劑美國疫苗,首批2500萬劑。經過他們3人與白宮數周的對話,她很高興地說,台灣將收到75萬劑疫苗,作為第一批疫苗的一部分。譚美說,台灣被列入第一批接種疫苗對美國至關重要,美國瞭解到台灣的迫切需要,她們今天上午將與台灣領導人會面,以利更加了解台灣的需求,並將這些訊息帶回華府。外交部長吳釗燮表示,非常榮幸能歡迎三位參議員的到訪,當前世界正面臨另一波疫情反撲,為對抗疫情並確保人民健康,台灣政府正全力推動擴大疫苗接種,進口疫苗也陸續抵達中,非常感謝美國政府將台灣納入最近宣佈的疫苗捐贈計畫,他代表政府感謝達克沃絲參議員剛剛做的宣布。
-
2021-06-05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竹科專案篩檢站今啟用篩檢移工 蔡英文致電肯定
為阻斷移工傳播鏈,新竹市政府主動啟動竹科移工擴大篩檢,1天內在園區完成打造竹科專案篩檢站,今天啟用。市長林智堅說,蔡英文總統早上來電關心首日運作,並肯定建置專案篩檢站,也期盼新竹市以「區域聯防、醫療資源共享」原則協助新竹縣、苗栗縣防疫工作,林智堅表示已允諾,將組「竹竹苗防疫作戰聯盟」,盡全力協助。林智堅表示,今天早上已和新竹縣長楊文科聯繫,表示竹縣大型企業若也有相關移工篩檢需求,竹市將傾力協助,他也將聯繫苗栗縣長徐耀昌商討防疫合作,強調竹竹苗共同攜手區域聯防是重點工作,「防疫工作不分你我他,新竹市不會置身事外。」封測大廠京元電子竹南廠爆發移工群聚77人確診,廠方連日來進行7300名員工快篩,今天持續進行,鄰近的竹南超豐電子也9人確診,廠方在今天展開為期4天員工普篩,中央昨天也決定在苗栗設前進指揮所,派衛福部醫福會執行長王必勝擔任指揮官。林智堅說,新竹市和苗栗縣密不可分,苗栗疫情增溫,竹市在防疫工作上更是重中之重,昨他與衛福部長陳時中、王必勝通電話,表達竹市不只會守住竹科專案篩檢站,未來秉持「區域聯防」原則,若有需要奧援,新竹市政府也會跨縣市全力協助。今天竹科專責篩檢站啟動,目標3天替4千名移工完成篩檢,市府指出,現場規畫4組動線,分時段、分對象,分流,園區廠商可透過竹科管理局申請安排自費快篩,第1天各廠商已預約近800人採檢,特別感謝新竹市醫師公會支援200名醫事人員篩檢。市府指出,若快篩為陽性,將立即進行PCR篩檢,後搭乘救護車或防疫計程車專車送至加強型防疫旅館或集中檢疫所隔離等待PCR報告,杜絕感染進入社區。另,因應大量篩檢,市府今也確定再增第二座加強型防疫旅館,將於近日啟用。
-
2021-06-05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美釋台疫苗交送日期 白宮:會正式公告
美國政府昨天宣布將釋出700萬劑疫苗到亞洲,其中包括台灣。至於疫苗的交付日期,白宮表示,會在出貨時正式公告更新。美國總統拜登昨天宣布,將在6月底釋出到海外的8000萬劑疫苗中,將有700萬劑送往亞洲,其中包括台灣、印度、馬來西亞、越南等地。但對個別地區與國家的釋出數量與交付日期則未說明。台灣媒體傳出給台灣的疫苗將在今明兩天出發。白宮新聞辦公室答覆中央社郵件詢問時表示,會在出貨時正式更新訊息。駐美代表蕭美琴表示,疫苗的部分,美國一國對多國,在調度上還在安排中。相關細節美方這幾天會再說明。至於何時能交付台灣,蕭美琴表示,盡全力爭取美方加速。美國國務院全球疫情因應與衛生安全協調官史密斯(Gayle Smith)今天在電話簡報上指出,要真正交付疫苗仍需要很多作業,經過許多步驟,會盡快將疫苗交付到各國。至於實際交付各國的疫苗數量,她首先強調,這些疫苗並非作為商業用途,而是捐贈。各國實際能獲得的疫苗數量要再與各國政府及其公衛專家、COVID-19疫苗全球取得機制(COVAX)協商,了解各國的疫苗與接收計畫。至於台灣與其他國家,史密斯表示,決定的依據會考量當地需求、急迫性與有效性。共享疫苗的目的是為了結束疫情大流行,不是為了爭取政治支持或其他因素,而是期望能盡快提高全球各地的疫苗覆蓋率。
-
2021-06-05 名人.張金堅
張金堅/比英國變種突變快、傳播快的印度變種病毒可能來襲!疫苗對它有效嗎?
在亞洲地區除了英國變種最多約佔44%, 就新冠肺炎病毒株的演化分佈,目前是印度變種病毒株已佔24%,迄今已蔓延全世界55個國家也包括美國高達46州,而在印度已是最普遍的病毒株,加上最近越南又有同時具有印度及英國變種病毒株兩者的混合種,使我們不得不提防印度變種病毒也有可能侵襲台灣(圖1.)認識印度變種病毒此等變種病毒株,特命名為B.1.617,於去年10月5日首次在印度被檢測到,而後相繼被英國公共衛生局及世界衛生組織(WHO)證實。據英國、印度及中研院根據全球最大的病毒基因資料庫(GISAID,全球共享流感數據倡議組織)發現,B.1.617比近日在全台肆虐的英國變種病毒(B.1.1.7)威力更強大,此突變種,因在病毒尖峰上有兩個關鏈突變:L452R及 E484Q,特別叫做雙突變(如圖2.),其一叫L452R突變,已在美國加州被發現(B1.427及B1.429),它可以增加棘蛋白(S蛋白)與人體細胞上ACE2受體的結合力,可以更具傳播性,而且加強病毒的複製,另一個叫E484Q突變早在英國變種(B.1.1.7)及南非(B.1.351)發現,它可以繞過免疫監測,有對人體中和抗體的逃脫能力,目前的研究證實,它比英國變種的傳播力又增強60%。隨著B1.617病毒的傳播與突變後,目前印度變種病毒株已衍生3個子系(Sub-lineages, B1.617.1, B1.617.2, B1.617.3),其中B1.617.2已升級被列為「深受關切的變異株」,中研院的研究亦顯示有同樣的結果。在其「病毒監測網」中,印度變異株的棘蛋白上有5個變異點,其中除了上述L452R, E484Q外,另有P681R,它在S蛋白中之S1及S2之間介於切割之位置,其由脯氨酸(proline)變成精胺酸(arginine),可以增加正電荷,提高棘蛋白S1及S2之切割效率,促進病毒與人類宿主細胞快速融合,進而增加病毒進入人類宿主細胞,讓病毒複製更多,傳播更快速。(如圖3.)疫苗對印度變種病毒有效嗎?由於印度變種病毒慢慢地在世界各地蔓延,從最近世界衛生組織的公告裡,顯示在亞洲地區及大洋洲竄升最快已高達24%及34%,傳播力比英國變種株強,疾病嚴重度與英國變種株差不多,所以令人擔心。在亞洲,除了印度外,在日本、新加坡已有嚴重流行,而且在兒童之間容易傳染,還好目前輝瑞及AZ的疫苗根據英格蘭公共衛生署的報告及Bernal教授之研究指出,若僅打一劑,祇有33%的效果,如打二劑,則有很高的保護力,分別高達88%及60%,所以疫苗肯定可以降低病情的嚴重度,當今之計,疫苗的接種,已是刻不容緩。(如表1.)到目前為止,雖然印度型流行比率不及英國變種多,但世界衛生組織特別提醒,印度型的突變最快,而且目前已由B.1.617母系分成B1.617.1、B1.617.2及B1.617.3三種子型,它會持續傳播,快速突變,再度演化,所以不能大意,台灣自不能置身事外,現在正處於三級警戒的當下,疫情膠著,除了共同期待疫苗早日接種以外,民眾一定要遵守所有防疫守則養成防疫生活好習慣,尤其邊境管制更要嚴格把關,落實執行,如此多管齊下,方可避免另一變種病毒進襲,早日解除疫情。
-
2021-05-29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日本研擬提供疫苗給台灣 外交部:患難見真情
日本外務大臣茂木敏充證實,正在研擬將多出來的疫苗提供給其他國家與地區,也考慮提供給台灣。外交部今天表示,日本充分發揮患難見真情的珍貴友誼,期盼與日方加強防疫合作,共同遏止疫情擴散。茂木敏充今天在記者會上說,台灣在311東日本大地震時迅速捐款給日本,並提供各式各樣的支援;雖然台灣的國產疫苗將在7月上市,但在這之前可能會疫苗不夠用,因此也會好好考慮提供疫苗給台灣。外交部晚間發布新聞稿指出,疫情肆虐全球,對全球各國構成重大威脅,外交部正配合指揮中心,積極尋求理念相近國家協助爭取疫苗。日本面臨自身嚴峻疫情之際,仍主動對台灣表達溫暖關懷及提供協助的意願,充分發揮患難見真情的珍貴友誼。外交部說,日方的友好談話也再次彰顯台日友誼的緊密與強韌,台灣人民深受鼓舞、備感溫暖;外交部代表台灣政府及人民表達由衷感謝之意。外交部表示,台灣與日本是命運共同體,雙方每逢天然災害發生時都能相互援助,發展深厚堅實的友誼,建立相互扶持的典範。外交部指出,5月26日世界衛生大會(WHA)期間,日本首相菅義偉、內閣官房長官加藤勝信、厚生勞動大臣田村憲久及茂木敏充都分別為台灣執言,支持台灣參與WHA,外交部由衷感謝日方支持。外交部說,台灣與日本共享自由、民主、人權的普世價值,在各層面為密切夥伴及重要友國。台灣將在既有的友好基礎上,繼續深化台日間各項交流與合作,穩健發展雙方互惠互利的夥伴關係,並期盼與日方加強公衛防疫合作,為遏止疫情擴散共同努力。
-
2021-05-12 該看哪科.泌尿腎臟
桃市多元政策扶持 就業表現優
根據「二○二一腎友工作意願調查」顯示,桃園市腎友失業率相較全國少一成。桃園市腎友協會理事長劉克勤說明,桃園的表現優異,市府扶持與輔導至關重要。桃園市政府長年輔助腎友團體培訓志工,以電訪、到宅或到院訪視來關注腎友需求,並舉辦烹飪或衛教講座等鼓舞腎友以積極正向的態度接受治療。劉克勤表示,市府的介入有助促進腎友相互扶持,提升腎友重拾生活及正向面對疾病的動力。而面對腎友工作需求,市府同樣有完善的配套措施。罹患慢性腎衰竭經專科醫師確定須長期透析治療後,得申請身心障礙手冊。市府即針對身心障礙規畫十二項系列就業培訓,桃園市市長鄭文燦指出,系列培訓中「工作再造」項目透過開辦清潔、服務、創新、資訊與按摩等五類訓練課程,一○九年共一五三人參訓,就業率達百分之八十三點六。除藉由輔導計畫主動出擊,市府也鼓勵本土企業共同推動友善就業環境。據桃園市勞動局統計,去年桃園市就有一八八家事業單位提出超額進用身障者的獎勵申請,共計核發近二千萬元的獎勵金。而未來也將搭配民間關注共創友善就業環境。鄭文燦也鼓勵腎友,台灣的勞動力結構逐漸挪向移動式服務業如電商平台及外送平台等,腎友可投入,開創自己的職業藍海。而各地方政府都有許多職訓課程,腎友可積極參與醫病共享決策,搭配政府資源,積極爭取工作機會。●想知道更多透析資訊,請點選:https://bit.ly/32PzkZQ
-
2021-05-12 該看哪科.泌尿腎臟
雲端醫療腹膜透析 在家很安心
運用雲端科技管理腎臟病透析治療已是大勢所趨,林口長庚醫院自去年起展開「雲端醫療腹膜透析計畫」,患者可利用睡覺時間以機器自動洗腎,相關數值將同步上傳醫院端,護理人員可掌握患者洗腎狀況,當較不理想時可進行分析、判斷原因,進而聯繫患者處理或回診,期望將生病造成的工作與生活不便降到最低。林口長庚紀念醫院腎臟科系主任田亞中說明,林口長庚共有一七八位腹膜透析患者參與雲端醫療腹膜透析計畫,雖然還需要更多成果來了解雲端科技對腹膜透析治療的幫助,但計畫執行一年多來已累積許多數據及良好經驗。計畫參與者田先生為食品公司負責人,五十五歲已必須洗腎,去年開始搭配雲端醫療管理系統。田先生表示:「雲端醫療管理平台有助醫護人員掌握我每天的洗腎數據與現況,宛若醫護人員就在家中,感到十分安心。」雖然腹膜透析搭配雲端技術能為患者帶來良好照護,但選擇血液透析或腹膜透析必須經過多方評估。田亞中指出醫療成本、患者自主性和居家智慧醫療趨勢等都是主要的考量因素,其中「醫病共享決策」(Share Decision Making, SDM)環節更至關重要。田亞中指出,每家醫院有各自版本的醫病共享決策評估量表,在「工作影響」評估可能稍有不同,患者可積極與醫師溝通討論,選擇適合自己治療方式。●想知道更多透析資訊,請點選:https://bit.ly/3tWbeIO
-
2021-05-11 慢病好日子.慢性腎臟病
慢病主題館【腎臟病】在家洗腎+雲端醫療 腎友留職場
台灣透析治療(俗稱洗腎)人口超過九萬人,有一半洗腎人口介於卅到六十四歲黃金勞動年齡層,且根據最新腎友就業意願調查顯示,有七成腎友認為洗腎影響其就業競爭力。響應世界腎臟日,三大腎友團體、及學界代表齊聚,借鏡國際間居家透析優先的治療政策、及林口長庚雲端醫療腹膜透析計畫階段性成果,探討不同透析治療對就業的影響,幫助腎友維持就業競爭力,鞏固台灣黃金勞動力。腎友是重要勞動力 但四成被減薪台灣腎臟醫學會理事長黃尚志分析,台灣透析患者在二○○八至二○一二年的存活率近五成五,優於歐洲、加拿大等國,然我國過半洗腎人口介於卅到六十四歲的黃金就業年齡層。黃尚志說明,社會普遍忽略腎友其實也是重要勞動力。如何輔助腎友維持就業競爭力,儼然也是國家發展的重要課題。為了解腎友就業狀況及透析治療後對工作的影響,中華民國腹膜透析腎友協會、社團法人台灣腎友生活品質促進協會、社團法人桃園市腎友協會等三大腎友團體針對卅歲至六十四歲全台洗腎人口進行「二○二一年度全台透析病友就業意願調查」。結果顯示,七成腎友憂洗腎影響其就業競爭力、六成腎友因洗腎而感到經濟壓力、四成腎友面臨降薪,當中降幅高達二萬元的人不在少數。洗腎影響工作時間 只好離開職場腹膜透析腎友協會理事長吳鴻來從大學時期便因病洗腎,曾經歷求職階段,格外體會腎友工作權得來不易。她不諱言常有腎友在面試時,遇到雇主提出:「會不會工作到一半體力就不行了?」等問題;而林口長庚紀念醫院腎臟科系主任田亞中也分享,的確有腎友反映遭雇主質疑無法承擔工作。除了擔心體力下滑外,問卷也顯示「工作時間受影響」是透析患者因洗腎而離開職場的主因之一。洗腎分為血液透析及腹膜透析,我國透析治療人口中,血液透析及腹膜透析比例約九比一,前者需每周至醫療院所至少三次,雖時間限制較多,但由專業醫護人員執行讓部分腎友感到更安心;後者則可視疾病狀況安排時間在家自行操作,治療較不受時間與空間的限制,也較能維持正常生活步調。香港腹膜透析優先 就業率六成六觀諸國外經驗,採腹膜透析優先政策的香港,慢性腎臟病患者使用腹膜透析比率達七成三,創近六成六的高就業率。而越南政府今年三月發布最新末期慢性腎臟病患者治療與管理指南,建議末期患者優先進行居家透析治療,以對抗疫情與維持工作。雲端醫療腹膜分析 更能自我照護除國外案例,台灣也有居家透析治療的良好經驗。田亞中分享,林口長庚醫院一年多前開始推動「雲端醫療腹膜透析計畫」,透過居家透析結合雲端管理,不只協助醫護人員有效掌握腎友居家透析各項生理數值,增進醫病關係;居家透析也有效維持腎友自我照護能力,使透析治療對腎友的影響降到最低,幫助腎友維持良好的生活及工作狀態。田亞中建議,腎友在選擇透析治療方式前,積極參與醫病共享決策,將工作型態、就業意願等列入評估。吳鴻來積極鼓勵腎友,職場中仍有許多友善的雇主對罹患腎病的職員給予理解與彈性,勉勵即將或是已進入洗腎的年輕腎友「千萬不要輕言放棄工作!」且雲端科技進步,黃尚志表示,經適當的治療後,腎友也能獨立自主,甚至繼續發揮專長回饋社會。盼大眾提升對透析治療執行方式的認識,並共創友善腎友的工作環境。●想知道更多透析資訊,請點選:https://bit.ly/2RYLlcZ【慢病好日子】糖友早上出門太匆忙,不吃早餐會影響血糖控制嗎?為什麼洗腎的人會便秘?有什麼助排便的好方法?提供最接近病友真實疑問的慢病衛教資訊,與您一起好好過慢病日子! 📍瀏覽專題>>慢病好日子主題圈 📍觀看影音>>慢病好日子YouTube 📍專屬訂閱>>慢病好日子電子報 📍追蹤加入>>慢病好日子-一起最愛問粉絲團
-
2021-05-08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分化世界無法打敗病毒 世衛籲G7助疫苗公平分配
世界衛生組織(WHO )秘書長譚德塞今天懇請七大工業國集團(G7),將全球公平取得新型冠狀病毒疫苗列為優先事項,他說現存的疫苗分配不均現象,從道德上來看,讓人無法接受。譚德塞(Tedros Adhanom Ghebreyesus)表示,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疫苗在富國、窮國間的分配不均,無助於終止疫情蔓延。譚德塞在記者會中說:「目前G7能做的事之中,我們所需最重要、最迫切的支援就是疫苗,且必須要能公平分配。」法新社自行統計,全球至少已有210個地區在施打疫苗,合計施打近12.5億劑。其中約45%的疫苗是在高所得國家施打,這些國家的人口占全球總數16%。相對的,只有0.3%的疫苗是用在29個低所得國家,這些國家的人口占全球總數9%。譚德塞說:「這樣的差異令人無法接受。」「不僅是因為道德問題,這之所以讓人無法接受,是因為在世界存有分歧的情況下,我們是無法打敗病毒的。」G7將自6月11日到13日在英國西南部的康瓦爾(Cornwall)舉行峰會,由英國首相強生(Boris Johnson)主持。WHO表示,G7有能力提供戰勝疫情所需的疫苗、篩檢、治療方式,也有能力消除會阻礙疫苗加速生產的障礙。譚德塞說:「共享疫苗,或以任何可能的方式提供協助,攸關世界上每個國家的利益。」WHO的「加速取得2019冠狀病毒疾病防疫配套計畫」(Access to COVID-19 Tools Accelerator)是一項研發及分配疫苗、篩檢、治療方式的計畫,今年預計需要220億美元的經費,但目前為止還差190億美元。除此之外,明年還需要額外的350億美元到450億美元,來確保全世界大多數的成人都能免疫。譚德塞希望G7成員國,也就是英國、加拿大、法國、德國、義大利、日本、美國,能窮盡一切資源去研究可能的解決方案。
-
2021-04-30 新聞.杏林.診間
醫病平台/醫學的凝視——正確與精微的探尋
【編者按】這星期的主題是「習醫者的心聲」。一位醫學生聽完醫界前輩以「落實醫學人文教育於醫院實習」的演講後,感受到提升醫學生對病人痛苦之敏感度的重要,而抒發其個人所見。另一位醫學生在參加醫學人文個案討論後,對癌症末期病人不願放棄任何希望有更深入的體會。最後這位住院醫師在一場病情複雜的個案討論後,寫出「人性的價值與尊嚴可以於疾病之外重新受到發現與重視」。這三篇文章希望能讓社會大眾瞭解,因為我們容許年輕的習醫者參與病人的照護,他們才有機會在步入醫學科技治療「疾病」之前,能對「病人」的感受有更深入的了解,台灣才會有更多的良醫。前言醫學生進入臨床的衝擊,最開始的也許是如何把課本中的知識變現成臨床「正確」的觀察、診斷、以及決策。從方法學、病生理機轉、到如何獨立實戰,希望透過依歸準則的指引不鑄下錯誤。實際上臨床要處理的問題不只是有沒有依賴準則做好判斷那樣的單純。如果我按照認知中正確的方式去做,反而造成病人更大的痛苦,那我所認為的正確就是對的嗎?病人不是機器人,面對不同的決定而有無法預期的情緒,我們又該如何自處、作出合情合理的決定、乃至在不得不說抱歉時,尋找兩全的可能,總有一些超出課本知識、臨床技能的範圍。這卻是每位一線醫生終將面對的日常,在過去在課堂中是難以想像的。剛好在診間碰上一個頗有情緒張力的場面,當時我很驚訝:老師已經窮盡所能的按照「正確」方式操作,還是遇到這樣的局面。旁觀處理的過程中有很多反思,那些看似尖銳的問題在討論下有機會挖出更深層以及實務面的解答。背景故事、提出問題今年一月有一位中年女性到診間,右前臂上只有一個橫切的手術傷口,摸不到腫瘤,影像上也都看不到,只有術後檢體的病理報告提到在組織邊緣發現癌細胞(Positive margin)。原先看診的診所、醫院,也都沒有影像記錄,但因為是需要切除乾淨的肉瘤,就算處在資訊很缺乏的情況,還是要進行手術。理論上進行手術時,應該讓切口盡量與血管、神經平行,才可以減少傷害,因為上一次手術以橫向切除,導致我們這次要切的更大、補更大的皮。病人術後因為補皮的關係,要打石膏、避免移動,隔天就覺得打著石膏很痠、不舒服。我們才讓他清醒的時候把石膏拿下,只要注意不要過度移動,晚上睡覺時再打上石膏,病人很不舒服、也很焦慮。因為傷口的位置,為了最大保存功能,加之無其餘參考資料,我們先依照經驗由疤痕處往外切2公分。事前就告知過病人,可能仍會在組織邊緣發現癌細胞,就需要繼續往外切。然而在二月回診告知病人必須繼續往外切時,對病人來說如同晴天霹靂,當場合併低血糖險些暈厥,躺臥十分鐘,並吃了護理師提供的糖果才漸漸恢復,期間醫師不斷向病人夫婦說明以及給予安慰,他們的情緒才比較穩定,選擇繼續相信醫師。但病人想要一次往外切更多,以絕後患,醫師表示理解病人心情,如果堅持也會尊重,但因為傷口接近手腕,往外多切可能會讓肌腱露出,對日後的恢復、功能保存上都會比較不好。建議一步步作,乾淨時直接收手,由於有標示方位,就算切多次犧牲的面積比較少,在臨床上對病人比較有利。病人最後接受。我本來只是會覺得這些醫師到底為什麼要做這樣的決策,當見識到選擇說真話的場面後,仍不能接受但較能理解他們在害怕什麼。所以我以此臨床情境為例提出三個問題:問題一:病人的所願與規範牴觸,怎麼辦?所謂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 (臨床診療指引) 是一種醫界普世準則,是對醫師跟病人的保護,一旦超過診療指引的部分就屬於個人選擇,可以先了解病人最大的擔心究竟是什麼,畢竟醫生是依據存活率、復發率等數據推薦病人適合的治療,但是對於生命價值的評估卻只有病人本人可以做決定,因此關於治療選擇還是有協商的空間,醫師可以拒絕自己認為傷害過大的治療選擇。現在醫師已經不再握有醫療的絕對權力,我們更加強調病人擁有對自己身體的決定權,因此我們應該向病人分享可能的結果,再讓病人做決定。當然醫病共享決策不代表醫生就只能中立的陳述資料,因為就算攤開資料給病人,病人仍然未必能真正全然了解(或者比你了解)。如果我們心中有比較適合病人的方式,在告知所有可能選擇後,可以「推銷」自己認為最適當的方法,分析其優劣,對於傷害較大的選擇亦可以強力勸退。可以利用過去臨床遇到個案的經驗做為對照,讓病人更有感覺、對於推薦的方式更有信心。最後,病人究竟在意的是什麼,其實在不同的階段他們在意的會不一樣,病人現在身上有腫瘤,他覺得重要的事把它切乾淨。之後,生活功能才是他真正在意的,也就是後遺症。這部份的權衡,醫生也應事先跟病人討論好。問題二:告知壞消息的心態及方法雖然說真話很重要,我們應該磨練說話技巧以降低衝擊,但也不能因為想要避免情緒風暴就避重就輕,反而讓病人喪失知的權利。一開始就不要把話講太滿、最壞的情況要一點一滴提早透露給病人跟家屬,讓他們能夠慢慢消化、有心理準備。也要讓病人有疑惑的話,能有時間發問討論,不要只是單方面在告知。確認病人都懂了再繼續說明,也需要視病人反應調整告知的方式與程度。最後,要給予一些希望,如還可能的治療方式、後續照顧,以比較歡樂的方式來結束談話。對於這個個案,醫師後續有補充:對於一個要切乾淨的肉瘤發現沒切乾淨,有三種可能反應,第一種是當作已經切乾淨、一種是後續用其他治療、最後一種是告知病人並勇於再切一次,前兩種雖也有優劣之分,都仍然算是一種逃避,對於病人的預後也不好。如果以後遇到一定要切乾淨才有較好預後的癌症時,不要做前兩種,要勇於做第三種人。問題三:我們該如何說抱歉病人很容易就覺得醫生有錯,但我們要區分哪些是自然病程、哪些是犯錯。醫學上有很多不確定性,需要事前想過列出來、在執行前跟病人告知可能產生的併發症,才不會有誤會。如果犯錯了就需要道歉。用意有三,一個是就算你不說,病人還是可能覺得是你的錯,你道歉會讓他比較好受;第二個是反省自己;第三,也是臨床上重要的,是你必須說明清楚、並負責到底。我實習的醫院認為道歉這件事不應該給一個人獨自去面對,醫院有一個相關的小組,會協同處理,一面釐清真相責任、一面對兩方進行輔導,可以有更圓滿結果。還有一件事…最後,討論中有人發現,我之所以提出這件事,除了因為病人當下很受傷外,我自己也受到很大的影響。在告知壞消息時我們也要照顧自己的情緒。在醫學人文個案討論會,我們把讓自己不安的事件提出來和大家討論,這是很好的做法,透過把事情說出來跟大家討論,我們可以化解一些東西。希望大家受傷時也可以找人討論、可以做自己喜歡的事,學習化解這種情緒、照顧自己才能照顧病人。消防員在救重大災難後,很多人要面對創傷後壓力症候群的問題,像上次普悠瑪事件的總指揮,在幾個月後自殺,非常令人惋惜。在臨床中,雖然跟災難現場是不同場域,但除了要面對那些無常與病痛,這些不得不背負的情緒現場何嘗不是一種壓力的來源,如何正確的發現、面對、自處、和解,都是行醫之路上需要面對的課題,才不會在黑洞大到快吞噬一切時,被扭曲成不再熟悉的樣子,如此誠然可嘆,也是醫師行醫之路上需要自我警惕的地方。承認自己的脆弱,尋求支援,反而是好轉的開始。結語在醫療場域中,我們凝視的目光漸漸從知識技能的熟練轉向那些教科書未必教我們的地方,這些地方的複雜在於醫學知識外,我們該如何面對與承受那些來自期許的投射、喜怒哀樂的反饋、乃至失望的傾訴,在這個狀況下做出合情合理的決定。原來一旦牽涉到人,一位醫師終究很難只透過醫學知識的護航全身而退。但也在學習處理這些精微的課題中,人性的價值與尊嚴可以於疾病之外重新受到發現與重視,這又何嘗不是懸壺濟世的最高境界?
-
2021-04-17 養生.聰明飲食
外食不健康,自己煮最健康?醫師提醒,多了這一味,心肌梗塞恐上門!
在家中自己煮的料理會比外食新鮮、健康?醫師提醒,要小心,別為了讓料理更加美味,而選擇重油、重鹹的調味。如果重口味的飲食習慣未改,就算是自家烹調的料理,也會有損健康。62歲的謝太太,工作上是丈夫的好幫手,在家中也是稱職的好太太、好媽媽。她主訴,結婚數十年來,再忙碌也會抽出時間煮上一桌好菜,與家人共享,並認為「吃家裡自己煮的卡健康」!因為這樣的飲食觀念,她一直覺得自己身體狀況,除了有高血壓問題,其他都挺不錯的。近日,在女兒的安排下到醫院健康檢查,才發現,由於高血壓長期控制不佳,恐增加心臟血管的負擔。因此,聽從北投健康管理醫院副院長錢政平的建議,安排冠狀動脈鈣化指數分析(CAC)檢查,結果指數竟達199分,代表心臟血管已有中度粥樣硬化斑塊,且有高度心血管疾病的風險。錢政平建議,立即安排心臟冠狀動脈攝影(CTA) 進一步檢查,透過檢查影像可清楚看到謝太太的3條冠狀動脈竟有2條已發生阻塞,其中右冠狀動前降枝已造成中度(50%)血管狹窄。 經醫師詢問她的日常飲食情況,赫然發現,謝太太認為家裡煮料理較健康,但為了好吃、下飯,料理總是重油、重鹹。錢政平提醒,為了全家人的健康,應立即改善飲食習慣,採取少油、少鹽、高纖維的健康飲食,並培養運動習慣。錢政平表示,高血壓是常見的慢性疾病之一,長期若控制不佳,高血壓會使心臟肥厚,進而引起心肌病變及心臟衰竭。根據統計,有高血壓的人,將來罹患心臟病機率增加2.5倍。提醒有三高的人,不能只關注血液檢驗報告中各項的數值,還要當心三高控制不佳後續會引起併發症,如心臟疾病(冠狀動脈硬化、急性心肌梗塞、猝死等)、腦血管堵塞(腦動脈瘤、腦中風)的問題。而近年來有不少年輕人因突發性的心血管疾病驟世,錢政平指出,除了先天性心臟病外,千萬不能輕忽的危險因子就是「高血壓」。因高血壓不會有明顯不適症狀,使許多人患有高血壓而不自知,而耽誤就醫。 他呼籲,除了日常維持健康生活型態,均衡飲食、規律運動缺一不可,也應該定期定期健康檢查,才能及早發現病灶,進而及早治療與控制。 心臟冠狀動脈鈣化分析 諮詢專家/北投健康管理醫院副院長 錢政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