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1-08 焦點.健康知識+
搜尋
傷口復原
共找到
46
筆 文章
-
-
2024-11-01 醫療.牙科
長智齒一定要拔嗎?2情況非拔不可,牙醫曝最佳拔牙時機!術後吃5食物助傷口復原
智齒位在口腔最後側是口腔中的第三大臼齒,多在16~25歲之間生長,正常情況下每人都會有4顆智齒。依個人智齒生長方向、位置及萌發狀況會有不同程度的疼痛,且年輕患者拔牙後傷⼝癒合較快、⼿術過程也相對單純。雖然拔智齒過程會施打麻醉,但是隨著術後藥效減退,常造成患者疼痛、傷口腫脹,牙醫師會開立消炎藥和止痛藥,只要按時服用藥物並搭配冰敷消腫,多能在3~5天獲得疼痛緩解。另外,博仁綜合醫院牙科部表示,拔智齒後常見6種後遺症包括輕微發燒或傷口發炎腫痛、口角炎或嘴破、智齒神經痛、智齒牙根殘留、流鼻血、乾性齒槽炎,若拔牙後3~5天出現明顯劇痛、沒有隨著時間減緩,疼痛感甚至蔓延至耳朵、眼睛、頸部就有可能是乾性齒槽炎,應儘速回診處理。拔智齒吃什麼?多久可以正常吃東西?拔牙後應2~3小時再吃東西,可以適量食用涼/冷的流質或半流質食物;拔牙48小時內避免太燙、辛辣等刺激性食物;拔牙72小時內避免飲酒、抽菸,以免影響傷口復原。劉馥萱牙醫師與黃文龍醫師指出,拔完牙當天飲食以冷、軟及清淡為原則並推薦以下六種食物:1.布丁:布丁通常不用過度咀嚼就能吞下去,冰冰涼涼的也適合拔牙後食用。2.蘋果泥:蘋果富含維生素A和鋅,可幫助傷口癒合。3.冰淇淋:冰淇淋的溫度,可緩解傷口腫脹進而減少疼痛感。4.涼稀飯:正餐可以吃放涼的稀飯,不要搭配難咬的配菜。5.地瓜泥:地瓜含有豐富的維生素A,可活化免疫系統,避免傷口感染。6.豆腐:拔牙術後吃冰涼的涼拌豆腐,可補充優質的蛋白質,有助傷口更快復原。除了上述6種拔牙當日食物推薦之外,劉馥萱牙醫師也表示以下5種食物有助於傷口復原:1.木瓜:木瓜富含維生素C,有助於傷口癒合和維持牙齦正常功能,若不想咀嚼食物可打成木瓜牛奶,但不能用吸管喝以免造成血塊脫落導致乾性齒槽炎發生。2.牛奶:牛奶中含有的維生素A和蛋白質有助於傷口癒合,而維生素A有助於傷口的黏膜進行修復並維持免疫系統運作。3.空心菜:空心菜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和蛋白質,能減少傷口發炎的機會,適合做為術後食物的選擇,若擔心卡菜渣可以打成蔬菜泥進食。4.鮭魚:鮭魚肉質柔軟較易咀嚼且富含蛋白質及Omega-3脂肪酸,具有抗炎特性。5.炒蛋:鬆軟的炒雞蛋容易咀嚼且蛋白質含量高,有利於加速傷口修復,不過熱食會引起拔牙區域的酸痛,應放涼後再進食。智齒一定要拔嗎?最佳拔牙時間曝許多民眾常有疑問,智齒一定要拔嗎?如果智齒生長位置端正、口腔清潔也很確實,沒有蛀牙或是牙菌斑堆積的問題是可以不用拔除的。不過隨著人類演化及飲食習慣改變,多數人因顎骨空間不⾜,導致智齒沒有足夠的生長空間而形成阻⽣⿒或是⽔平智齒,擠壓到原本的牙齒就有可能引起蛀牙或發炎情況。 牙科醫師柯佩伶撰文指出,最常見需要拔智齒的情況有以下兩種: 沒有對咬牙:因對面無對咬的牙齒使智齒一直往下生長,導致智齒與前一顆牙齒之間的牙縫容易卡食物殘渣,口腔清潔不易易造成牙齦腫、蛀牙,而往下生長的智齒也可能咬到下面的牙肉造成發炎。 阻生智齒:水平智齒為最常見的阻生智齒,指的是智齒無法順利生長,斜躺在最後一顆牙齒後面,通常只會看到一個白白的牙齒頭冒出來,會跟前一顆大臼齒形成一個窄縫,非常容易卡食物殘渣且不易清潔,長期下來會造成智齒本身蛀牙且連累前一顆大臼齒一起蛀,嚴重蛀牙可能需要大臼齒跟智齒兩顆一起拔掉。智齒是口腔中最晚⽣長的牙⿒,多在20歲左右萌發完成,有些⼈可能會持續⽣長⾄25歲左右。至於,拔智齒最佳年齡為何?佳里奇美醫院牙科部衛教說明,智齒最佳拔除時機應在智⿒牙根形成1/3⾄2/3時,⼤約16~20歲。 參考資料:牙柯醫生、佳里奇美醫院牙科部、台北榮總護理部、博仁綜合醫院牙科部、劉馥萱醫師 假牙贋復家庭牙醫、全民健康基金會 延伸閱讀: 一直拉肚子怎麼辦?6警訊快就醫!一表區分急性和慢性腹瀉,教你7型態大便分類法 「爬山」是一帖良藥!罹癌後存活45年...台大醫師從坐輪椅到登上玉山的奇蹟
-
2024-10-18 醫聲.Podcast
🎧|潛水風潮夯!4族群風險高,醫師提醒6大注意事項
台灣四面環海,越來越多國人熱愛潛水,但醫師提醒,心血管疾病、感冒等患者不適合潛水,潛水者也要小心發生潛水夫病,一旦出現關節痛、皮膚癢等症狀,就要立刻送醫,進行高壓氧治療,切記不可再次下潛,出國潛水回台更要注意一件事,避免加重病情。🎧立即收聽 按右下角播放鍵↓曾有位年輕人第一次到東北角龍洞潛水,被教練發現氣喘發作,導致浮出水面的姿勢詭異、意識模糊,送醫過程中雖恢復清醒,但雙眼失明且出現氣胸,隨後被診斷出罹患潛水夫病,氣泡阻塞支配眼球的血管,經引流與高壓氧治療後,病情轉為穩定,視力恢復。醫師坦言,若救治時間再晚點,恐留下永久後遺症。哪些人不適合潛水?台灣潛水風氣旺盛,以自由潛水為例,據統計,台灣目前約有8至10萬名自由潛水人口,人數持續成長中,預估產值上看每年20億元,但中華民國高壓暨海底醫學會理事長、三軍總醫院行政副院長彭忠衎表示,自由潛水及水肺潛水牽涉壓力變化,會對人體造成影響,尤其自由潛水單憑正常呼吸和屏息,十分考驗技術,屬於一種極限運動,並非所有人都適合潛水。他建議,民眾潛水前,可先至潛水或高壓氧等相關門診評估身體狀況,如有以下疾病或狀況就不適合潛水:1.耳鼻喉(呼吸道)相關疾病:氣喘、鼻竇炎、感冒、中耳炎、耳膜破損、慢性組塞性肺病等。2.心血管疾病:高血壓、冠心病、心律不整等。3.心理疾病:精神官能症、幽閉恐懼症、憂鬱症等。4.其他:補牙、癲癇、手術恢復期等。潛水應保持心情平穩 上升慢可避免潛水夫病健康人下水後也不容大意,彭忠衎說,心情保持平穩很重要,若情緒過於高昂激動,將加快心跳,提高攝氧量及氣瓶消耗速度,反而讓潛水者緊張、產生心理壓力,造成惡性循環;此外,俗稱潛水夫病的減壓病是最常見的潛水意外事故,嚴重者可能死亡。當外界壓力增加,會增加氣體在身體組織的溶解率,若快速減壓上升,氣體短時間內快速解離出來,來不及排出體內,將堆積於組織間隙,直接傷害細胞,或阻礙血液循環造成缺血和缺氧,出現關節酸痛、皮膚搔癢及紅疹、頭痛頭暈、倦怠等症狀,甚至視力模糊、肢體癱瘓、呼吸困難、胸悶、胸痛、休克、死亡。彭忠衎分享,曾有位花蓮民眾潛水抓魚時,未注意減壓上升速度,結果罹患潛水夫病,轉送三軍總醫院過程中,陸續發生呼吸困難、呼吸衰竭、血壓下降、昏迷、無法小便、皮膚有斑點,幸好經插管、洗腎及5小時高壓氧治療後,民眾第二天清醒,「治療再拖一點就保不住命。」有些潛水病患欲透過再次下潛、上升,自行調整體內氣泡排出,或打止痛針或類固醇,減緩關節疼痛,但彭忠衎表示,這些方法治標不治本,且後者可能造成關節永久傷害,加重病情,呼籲患者一有相關症狀,應立刻循正確減壓流程就醫,進行高壓氧治療。高壓氧也可治療糖尿病足、嚴重貧血?源自醫治海軍潛水夫病的高壓氧治療,除了透過給予1.4至3.0個大氣壓的純氧,壓縮身體溢出的氣泡,使其重新溶回於組織內,再逐漸減壓,減輕患者症狀,也能提供組織足夠的氧氣,解決缺氧及水腫,改善血液循環,並有助於消炎、殺菌、消腫、傷口復原,因此適應症包含糖尿病足、創傷、眼中風、嚴重貧血等,「但僅是輔助治療,還是要接受前面該做的治療。」潛水6大注意事項若民眾要避免發生潛水夫病在內的意外,彭忠衎提醒:1.潛水前應由醫師評估身體狀況,確認疾病與病史。2.選擇合格且專業的教練、設備與訓練。3.選擇安全的水域。4.應有潛伴隨行,不可單獨一人潛水。5.不可長時間潛水,或短時間內潛水數次,須有足夠的休息時間。6.出國潛水者24小時後才能搭機,避免升空減壓,增加潛水夫病罹患風險。彭忠衎小檔案現職:中華民國高壓暨海底醫學會理事長三軍總醫院行政副院長三軍總醫院高壓氧治療中心主治醫師三軍總醫院睡眠中心主治醫師經歷:三軍總醫院內科部主任三軍總醫院胸腔內科主任軍醫局醫計處副處長學歷:美國杜克大學博士後研究國防醫學院醫學科學研究所博士國防醫學院醫學士Podcast工作人員聯合報健康事業部製作人:韋麗文主持人:周佩怡音訊剪輯:陳函腳本撰寫:周佩怡音訊錄製:張羽萱特別感謝:中華民國高壓暨海底醫學會
-
2024-09-27 醫聲.Podcast
🎧|運動腳扭傷不是立即冰敷 復健醫學專家告知你「最佳時機」
運動時,腳踝不小心扭傷,或出現運動傷害,很多人習慣第一時間冰敷,這種習慣不見得正確。台灣復健醫學會理事長、桃園長庚紀念醫院副院長蔡文鐘指出,冰敷的作用,主要在降低發炎反應、消腫,不過國外有研究認為,發炎反應是促進身體癒合的第一步,抑制發炎反應,可能影響癒合、不利傷口復原,因此腫痛若沒有很嚴重,就不用冰敷,除非情況較嚴重,可稍微冰敷,舒緩不適。🎧立即收聽 按右下角播放鍵↓蔡文鐘提醒,當發現運動扭傷、受傷,以腳踝扭傷為例,可以先把受傷腳踝固定、保護、加壓,若能抬高,更為理想。由於受傷當下,民眾可能不知道骨骼、軟骨有沒有受傷,所以不建議貿然熱敷,或接受推拿、按摩、整骨,以免弄巧成拙、傷勢加重。趕快找到「痛點」,才能擬定治療對策如果出現運動傷害後,兩、三星期都沒有痊癒,運動還是感到疼痛,建議讓醫師評估,以幫助找到「痛點」。若沒有盡速找到痛點,除了運動時就會繼續疼痛、影響運動表現,當形成「慢性疼痛」,代表痛點之處一直在慢性發炎。久而久之,受傷的肌肉、肌腱,很容易就會「纖維化」,也就是變硬、失去彈性,且血流供應大受影響,周邊組織也會受到牽連,治療就需要更花力氣,也更為棘手。當肌腱一鈣化,運動表現大受影響舉例來說,曾有民眾喜歡打網球,且習慣以右手持拍,後來右肩出現疼痛現象,雖然吃消炎藥,但只要一上場打球就會引發疼痛。持續兩、三個月,經醫師用超音波診斷發現,原來是肩膀棘上肌的肌腱有鈣化現象,這代表產生「鈣化性肌腱炎」,當肌腱發炎,長時間便可能鈣化、變硬,加上發炎反應持續不斷,且周邊肌肉、肌腱一拉扯就會引發疼痛,便形成「久治不癒的運動傷害」。蔡文鐘後來運用超音波導引,搭配生理食鹽水沖洗、抽吸,且用體外震波將鈣化點震碎,終於成功去除痛點,但仍得運用復健運動讓肌肉力量、關節活動度恢復正常,傷患也終於可以回到球場,繼續享受打網球樂趣。運動前要暖身,運動後也要緩和、冷卻蔡文鐘也叮嚀,運動傷害,或運動傷害久治不癒,有時是「運動前忘記暖身,運動後忘記緩和、冷卻」引起。若運動前沒有暖身,運動後沒有做緩和、冷卻動作,且做的是中、高強度運動,身體心臟血流、肌肉收縮功能,就會出現激烈的起伏、變化,不僅肌肉、骨骼容易受傷,對於心臟,也會產生較大衝擊、傷害。因此,民眾運動前的暖身運動,建議持續五到十分鐘,可以做四肢伸展運動,如果要跑步,可用原地慢跑、小跑步、快走進行暖身,當身體開始暖和,再進行正式運動,身體比較不容易受傷。蔡文鐘小檔案現職:台灣復健醫學會理事長桃園長庚醫院副院長經歷:林口長庚醫院復健科系主任長庚大學醫學院教授學歷:高雄醫學大學醫學士長庚大學醫學博士Podcast工作人員聯合報健康事業部製作人:韋麗文主持人:蘇湘雲音訊剪輯:蘇湘雲腳本撰寫:蘇湘雲音訊錄製:周佩怡特別感謝:台灣復健醫學會
-
2024-09-20 醫療.眼部
眼睛沒防曬,小心造成「白內障」!想做手術,人工水晶體該怎麼挑?眼科醫師公開:「這樣做」就能申請健保給付
根據健保署2020年的統計資料,白內障(Cataract)診斷人數共57.4萬;同年世界衛生組織WHO統計,全球白內障患者已超過6500萬人。此外,白內障也有年輕化的趨勢,20歲以下患者逐漸增加,但是若有符合條件,就可申請健保給付做手術。台灣白內障及屈光手術醫學會理事長、基隆長庚紀念醫院眼科醫師孫啟欽指出,不只老化才會造成白內障,其實疾病、紫外線都是風險因子,因此平時的保養格外重要。白內障竟可能是眼睛沒防曬造成?常見的白內障原因有老化、遺傳、外傷,甚至是疾病(如糖尿病)造成,但是眼睛沒防曬可能會加速眼睛的老化,造成白內障。 不只皮膚要防曬,其實連「眼睛」都要!「雪盲」就是個例子,光線射到雪地上會反射紫外光,而這些反射的強光會刺激眼睛,造成眼睛的傷害,因此適當的眼睛防曬是關鍵。 至於什麼是紫外線?一般可見光的波長約400~700nm,短於400nm就屬紫外線。 而波長越長對組織的傷害越深,如UVA320~400的波長,可能造成眼睛視網膜、黃斑部的問題病變;UVB280~320的波長,也有機會導致白內障;UVC因波長短,所造成的傷害較多表現在眼睛角膜的表皮,如電焊工人沒有做好防護,夜晚發作時就可能會有流汗、怕光、不舒服的狀況產生。有白內障一定要做手術嗎?白內障手術會先用雷射切開角膜,用超音波把水晶體震碎,將這些物質吸出,再將人工水晶體放入。不但傷口更小,也幾乎不需要縫線縫合,術後傷口復原的時間也縮短,手術完即可回家休息,甚至視力回復的狀況也都相當良好。 但並非有白內障就一定要手術,雖然白內障會隨著年紀增長而越發嚴重,其實要視個人生活需求而定。如計程車駕駛可能就需要早點治療、接受手術;熟悉家中環境、不常出門走動的七八十歲長輩,若沒有引發生活中的不便,也可能不見得需要立即手術處理。 長輩可能會有的疑慮是,若自己有糖尿病等慢性病,是否適合進行白內障手術。其實白內障手術的傷口不需要太長的癒合時間,若擔心,可以控制好高血壓、糖尿病(糖化血色素控制在7左右)等慢性疾病後,再來執行手術。白內障手術有健保給付未滿55歲的白內障患者,須經健保局事前審核後即可使用健保給付白內障手術,否則就須要自費。但55歲以上白內障患者,則不需要遞交申請資料,健保就能給付「超音波晶體乳化術」的白內障手術。進行白內障手術 水晶體怎麼挑?至於如何選擇人工水晶體,同樣也是依據自己需求。如希望手術完後不要有老花,可以選擇能看遠又看近的多焦點水晶體;若有散光,就可以選擇有散光處理的類型。 雖然目前水晶體(球面單焦點)有健保的給付,但並沒有給付以上「功能性的人工水晶體」(如非球面、散光矯正、多焦點、多焦點及散光矯正)。若無法滿足自身需求,與醫師一同討論,也可以自付差額選擇自費的人工水晶體。 【延伸閱讀】白內障有哪些症狀?白內障一定要動手術嗎?教你最佳的白內障手術時機、人工水晶體怎麼挑【延伸閱讀】「看不清楚」怎麼辦?是近視、老花、還是白內障?「8大眼疾」視力模糊的原因、症狀一次解析 責任編輯:陳宛欣核稿編輯:林勻熙延伸閱讀: COSTCO秒殺的是「希臘優格」還是「希臘式優格」?差一個字差很多...你以為的健康食品,小心讓你吃下一堆添加物 10大習慣養出癌細胞!喝熱湯、睡覺不關燈...你沒想過的習慣都上榜,腎臟科醫師公開「應對的防癌建議」
-
2024-06-10 養生.聰明飲食
芭樂營養也挑品種!營養師劉怡里教你區別富含維生素A和C或膳食纖維的芭樂品種
芭樂是台灣的「水果之王」,是熱帶水果中營養豐富的水果,不僅熱量低,更是維生素C、膳食纖維含量最高的水果,尤其富含具抗癌、抗氧化作用的維生素A、E、C等三大營養素,「芭樂」是夏日減肥、美白的首選水果。紅心芭樂維生素C含量最高,也富含維生素A大口啃芭樂,可以吃進豐富的營養素,為健康加分。營養師劉怡里表示,芭樂有「2高」特色,屬於「高C」、「高纖」的水果。現在正值芭樂盛產期,可直接當水果吃,也很適合打果汁、製作果醬或入菜。芭樂可說是台灣的「維生素C之王」,含量是一般水果的2倍,超過每人每日100毫克的建議攝取量,尤以紅心芭樂含量最多,維生素C可以幫助膠原蛋白形成,建議餐後可吃芭樂,有助於美白、免疫力調節,並且提高鈣與鐵的吸收。芭樂的維生素A及E含量也相當高,尤其紅心芭樂的維生素A含量超高,劉怡里指出,維生素A、E、C是三大抗氧化營養素,可幫助傷口復原、細胞黏膜修復、增強免疫力、防癌與抗癌。芭樂的維生素B群、鉀含量也不少,可以促進能量代謝,有助於提振精神,並且降血壓。土芭樂膳食纖維高,減肥、三高首選食用芭樂更是低熱量、高纖維、升糖指數低的水果,其中以土芭樂的膳食纖維含量最高,可以增加飽足感、促進腸道蠕動、助消化、幫助脂肪代謝,因此,芭樂是減肥族、三高族、糖尿病人的首選食用水果。劉怡里說,減肥的人要注意熱量攝取,建議在餐前吃芭樂,工作忙碌的減肥者可以當點心用啃的,常感飢餓減肥的人宜切小塊慢慢吃;想降三高的人、糖尿病人,則應在餐與餐之間當點心吃。食用芭樂的飲食禁忌芭樂的籽過硬不易消化,劉怡里提醒,糖尿病人、胃不好的人、曾經胃痛的人等,建議去籽食用,便祕的人也不宜多吃芭樂,以保護腸胃健康。責任編輯 吳依凡
-
2024-03-24 養生.營養食譜
牙醫師的廚房/軟硬濃淡總相宜 咀嚼困難之飲食寶典
「請問林醫師,我的牙齒拔完後,什麼時候可以開始做假牙?」患者陳女士滿臉愁苦地詢問。因為她憂慮的是漫長的等待傷口復原期,將造成她無法進食。除了盡快為患者解決牙齒醫療問題,設計易於咀嚼的營養健康飲食也是我的心願。健康飲食要符合色、香、味俱全,才不致影響患者進食意願。中式香菇豬肉燉飯(4人份)這是以中式傳統油飯改良製作的養生燉飯,針對部分缺牙或是牙周輕、中度的病患設計。烹調後必須符合質地較軟,且適口大小,所有食材如紅蔥頭、胡蘿蔔、乾香菇都切丁,但並不影響視覺判斷食材的原貌。以腰內肉部分取代五花肉,大大降低飽和脂肪酸含量。將難消化、易脹氣的糯米改為糙米,不僅營養加倍,也有助血糖控制。食材:乾香菇8朵、香菇水約630cc、五花肉和腰內肉各半共600克、紅蔥頭10粒、蝦米20克、胡蘿蔔1條、秋葵15條、糙米飯2杯、紹興酒1大匙、蠔油1大匙作法:1. 香菇、蝦米泡水軟化,食材切丁。秋葵汆燙切薄片。2. 平底鍋加入麻油或橄欖油並開小火。加入紅蔥頭炒香,接著放入豬肉絲、香菇、胡蘿蔔及蝦米。炒至豬肉絲五分熟後,倒入蠔油及紹興酒再拌炒均勻,先熄火。3. 將糙米、香菇水及作法2食材放入電鍋烹煮。煮熟後悶約10分鐘再攪拌,並加入秋葵。● 燉飯可依據個人喜好軟硬的程度,決定烹煮水量。 香煎鯛魚佐優格南瓜塔塔醬(3人份)針對多數缺牙或牙周病嚴重者設計。食材大小呈現細碎及濕軟狀態,根據IDDSI國際吞嚥障礙飲食標準化組織為5級。鯛魚肉質細緻柔軟,富含蛋白質,也提供多元不飽和脂肪酸,不易形成脂肪堆積。咀嚼能力受限的患者多數為高齡者,更需要補充優質蛋白質,避免肌少症。食材:鯛魚2片優格南瓜塔塔醬:希臘式優格150克、南瓜500克、小番茄15粒、花椰菜300克、紫洋蔥1/2顆、水煮雞蛋2粒、鹽&黑胡椒少許、高筋麵粉2大匙作法:1. 香煎鯛魚:在鯛魚表面撒上鹽和黑胡椒粉,並均勻沾上高筋麵粉。以平底鍋開中小火,放少許油再放入鯛魚煎至兩面金黃。2. 優格南瓜塔塔醬:南瓜以電鍋烹煮後趁熱搗碎,小番茄切小丁,花椰菜微波或汆燙後切成末,紫洋蔥切碎粒並泡水洗掉洋蔥的刺激味,水煮蛋切丁。先將優格與南瓜泥混合,接著放入紫洋蔥、蛋、花椰菜及小番茄。均勻混合後以鹽和黑胡椒調味。3. 將作法1鯛魚擺放於優格南瓜莎莎醬即可上桌。● 煎或炸鯛魚的麵衣,用中或高筋麵粉延展性較佳。 彩漾草莓酪梨&羽衣甘藍牛奶(3人份)針對無牙、牙齦也無法咀嚼,甚至連舌頭也難以壓碎食物的患者設計,口感近似奶昔的營養飲品。由完全食物牛奶貫穿全場,而含有豐富膳食纖維,可降低膽固醇的燕麥也穿梭其間。燕麥由於口感黏Q,適時添加可增加飲品的濃稠度。 酪梨含有20種以上的營養,還有豐富的單元不飽和脂肪酸;羽衣甘藍的纖維較粗且略帶苦味,加入香蕉攪打,口味甘甜;草莓滋味酸甜,有「維他命C之后」之稱,抗氧化力強、熱量低。食譜:草莓100克、酪梨100克、燕麥粉200克、羽衣甘藍100克、香蕉1條150克、牛奶300~400毫升、低溫烘焙堅果30克、砂糖適量或不加作法:1. 草莓牛奶燕麥飲:將草莓、燕麥粉100克及牛奶100~150毫升,放入果汁機內混合攪打至濃稠狀。2. 酪梨牛奶飲:將酪梨與牛奶100~150毫升放入果汁機內混合攪打至濃稠狀。3. 羽衣甘藍香蕉牛奶飲:將羽衣甘藍、香蕉、100毫升的牛奶及燕麥粉100克放入果汁機內混合攪打至濃稠狀。4. 將以上三種飲品依喜好順序分層倒入杯中,再撒上敲碎的堅果。● 本飲品可酌量增加燕麥粉,攪打至所需要的濃稠度。
-
2024-03-11 醫療.皮膚
傷口發癢就是快好了?疤痕多久才會消?護理5秘訣預防疤痕
一名36歲的唐先生,二年前在工作時不慎遭強酸化學藥劑灼傷,造成右手腕三度燒傷,雖然傷口已經癒合,但是留下一條明顯的紅色疤痕。因體質關係,疤痕持續增生,伴隨疼痛、搔癢,影響外觀也造成心理困擾。愛美是人的天性,奇美醫院傷口照護中心主治醫師葉敬淳說,病人看診治療後最常詢問:「這會不會留疤?」關於傷口癒合,共可分為三個階段:傷口癒合三階段 發癢是正常現象【一】發炎期:傷口剛發生時,體內的血小板和白血球啟動作用,會有紅、腫、熱、痛等症狀,持續約三天。【二】增生期:當傷口開始漸漸癒合,會有發癢狀況,此時會有新生的血管和膠原蛋白填補傷口,皮膚這時進入增生期,時間約三個月。【三】成熟期:成熟期是傷口完全癒合,膠原蛋白逐漸重組和降解,持續約一年。疤痕的預防從傷口發生時就開始疤痕的形成與傷口的深度、位置、大小、感染、發炎等因素有關,葉敬淳表示,傷口癒合的過程中,如果膠原蛋白的生成和降解失衡,會使傷口修護不完全,導致疤痕增生,形成凸起、硬化、色素沉澱等問題。另外,年齡、體質、生活習慣也是導致疤痕增生程度的因素,想要擺脫惱人的印記,照護預防跟治療應並重,才能有效減少疤痕的不良影響。葉敬淳指出,疤痕的預防要從傷口發生時就開始,注意傷口的處理,若身口深到需要縫合,應選擇合適的醫材,減少傷口的張力,並及時拆線。傷口護理五大秘訣1.避免感染或發炎,保持傷口的清潔和濕潤,定時更換敷料。2.傷口復原期間,要另要避免菸、酒、辛辣食物及激烈運動,以免拉扯傷口影響癒合過程。3.利用最小化疤痕外觀的介入措施,例如肉毒桿菌素、雷射、皮下注射產品等,或是再生生物材料、細胞因子、細胞外成分等新興治療方法。4.使用矽膠凝膠或矽膠貼片等疤痕矽膠產品,預防疤痕的增生。5.做好防曬避免色素繼續沉澱,傷口若直接暴露在紫外線下,容易使疤痕特別明顯。如果疤痕已經形成,葉敬淳表示,可以考慮美容醫學無創技術來淡化傷疤,例如雷射光療、電波拉提、肉毒桿菌、玻尿酸等,可針對紅疤、黑疤、凹疤、凸疤、蟹足腫等不同類型的疤痕,討論個別化的治療方案,達到促進組織再生、無疤癒合的效果。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4-02-01 醫療.心臟血管
發生心肌梗塞該如何快速檢測?兩種心肌梗塞的治療方式差異在哪?
新聞上,不時會看到名人因為心肌梗塞猝死,而實際生活中,也有許多人因為心肌梗塞而致死,到底心肌梗塞該如何檢測?要如何治療?如何區分慢性與急性心血管疾病?林口長庚心臟內科助理教授級主治醫師林佳濱表示,心血管疾病分為兩大類:慢性與急性。●急性心血管疾病就是大眾所熟知的急性心肌梗塞。●慢性心血管疾病則包含狹心症、心絞痛等,病人主要的症狀是:胸悶、胸痛至少出現超過三個月。這兩類病人,都會導致血管壁愈來愈厚,血液流動的管腔愈來愈小,當狹窄到100%時,同樣都會引起心肌梗塞。慢性病人多是經由異常症狀後,醫院透過運動心電圖、核子醫學掃描或精密電腦斷層結果而診斷;反之,急性病人多是發生後靠心電圖、超音波和抽血進行確診。如何快速檢測出心肌梗塞?據照心電圖的ST節段變化,心肌梗塞可分為「ST上升型心肌梗塞」、「非ST上升型心肌梗塞」以及「不穩定心絞痛」。ST上升型心肌梗塞患者需立即在90分鐘內執行心導管手術,避免心肌壞死,以保住心臟功能。其餘類型的心肌梗塞,多屬於慢性心肌梗塞,血管嚴重狹窄,但仍有血流可以通過。中國附醫副院長張坤正表示,ST上升型心肌梗塞是「急性心肌梗塞」,一定要盡快打通血管,快速診斷出急性心肌梗塞就非常重要。透過「心電圖」可快速判讀病人的心臟情況多數縣市消防局的轄內救護車上可讓消防救護人員先進行十二導程心電圖檢查,盡早確認屬於哪一類心肌梗塞,將病人送到適合醫院,節省院前治療時間。不過,心電圖沒辦法100%找出所以的心肌梗塞病人,張坤正解釋患者到院後,急診處會立即協助抽血、照血管超音波:●抽血可檢查病人體內心肌酵素是否上升,心肌梗塞發生後二~四個小時內,心肌酵素會顯著增加,可透過抽血雙重確認病人是否是心肌梗塞。●血管超音波則是確認血管阻塞的情況,可以協助決定要執行心導管手術還是冠狀動脈繞道手術。心肌梗塞治療原則:針對「罪犯血管」,最嚴重的血管進行治療急性心肌梗塞普遍被認為「嚴重度較高」,根據健保資料庫統計,109年於急診替心肌梗塞患者裝設的心臟支架,每一人的平均數為1.6支,而住診的平均數為1.64支。振興醫院心臟血管內科主治醫師陳冠群解釋,急診大多會先處理「罪犯血管」,也就是影響病人最嚴重的血管,大約2~3周,患者轉至門診後,再由心臟內科醫師處理剩餘嚴重狹窄的血管。陳冠群表示,心臟有三條主動脈,右冠狀動脈、左迴旋支、左前降支,其中以左前降支最為重要。急性心肌梗塞的患者,阻塞在二條以內,其中沒有左前降支,醫師多數會採取心導管與氣球擴張術。如果是左前降支阻塞,不管有幾條血管阻塞,都會直接採取冠狀動脈繞道手術。治療1 心導管治療:氣球擴張術與血管支架使用心導管進行氣球擴張術與放置心臟支架都屬於微創手術,使用心導管裝設支架限制不多,唯一是希望血管腔直徑至少要有2公釐,正常血管腔直徑為3到4公釐,如果直徑不滿2公釐,會先使用冠狀動脈旋轉研磨鑽系統,讓血管腔騰出空間後,再放入心導管。心導管可進行的2種治療方式:●氣球擴張術:經由病人的大腿鼠蹊部(腹股溝)的血管或經由手部動脈放入心導管,引導心導管進入冠狀動脈病變狹窄處,此時將導管所附的氣球加壓擴張,膨脹的氣球可將造成阻塞的脂肪粥狀物再進行擠壓,增加血管中內管管徑,以此恢復血管的通暢。●血管支架:通常會在氣球擴張術後使用,金屬支架經由導管放在阻塞的血管處,撐開已發生狹窄而堵塞的血管,在狹窄處使用支架支撐幫助血管內的血液流通,提供心臟充足的氧氣和養分。很多病人或家屬會問裝設心臟支架「有沒有上限」,答案是「沒有」,但其效果有一定的極限。支架是一個網狀的物體,幫助撐開血管腔,只是當有異物在體內時,人體會主動吸收,如同傷口結疤,反而會增加血管增厚的機會。後來有塗藥支架的產品問世,降低血管癒合速度。即使有藥物當作阻抗劑,人體最終還是會吸收,因此不斷裝設支架在血管中,最終血管仍有再阻塞的機率。治療2 冠狀動脈繞道手術左前降支阻塞必須開胸,復原慢但血管再狹窄率低。張坤正表示,當心導管手術沒辦法執行時,就會採取冠狀動脈繞道手術,手術要開胸,將堵塞的血管另闢可以灌注血流的心血管,除非是年紀過大的患者,否則多數的患者都可以執行冠狀動脈繞道手術。冠狀動脈繞道手術屬於重大手術,需要讓心臟停跳進行體外循環。相較於傳統的繞道手術,近年也有發展出利用達文西手臂執行繞道手術,施行不須使用人工心肺機。微創手術方法僅在肋骨間造成少量小傷口,避免早期胸骨切開術所伴隨的風險及併發症。冠狀動脈繞道手術與心導管支架手術相比,傷口復原慢,但血管再狹窄的機率,與血管內放置多重支架相比,仍低上許多。近年也開始倡議採取多條血管繞道手術,作為首選治療方式。◎微創冠狀動脈繞繞手術介紹,可以參考此報導。
-
2023-12-24 養生.人生智慧
探病有什麼禁忌?要準備什麼?醫提醒送水果不是每個人都適合
當同事或親友住院,該不該去探病?什麼時候去比較恰當?帶什麼探病禮才不失禮?面對重病的親友,該怎麼說才能有鼓勵安慰的效果?病中的人特別脆弱,需要休養也需要溫暖,做好探病禮儀的功課,才能讓對方感受到暖心的誠意。Q:親友住院,該去探病嗎?嘉義大林慈濟醫院資深志工陳鶯鶯表示,對老一輩的華人來說,親友生病住院沒去探病,心裡會覺得過意不去;但現代年輕人想法比較不一樣,會視自己的時間和對方的需求,該不該去探病,就看每個人的觀念跟想法。現在通訊軟體發達,可以藉著電話、即時通訊軟體先關心一下,未必要親臨現場。如果有需要探病,一般原則是依醫院規定時間及人數,待適合時間再去。若是重大疾病和手術後,病人送加護病房,則有規定的時間,以大林慈濟為例,規定每天一次半小時,若親友要訪視就會占用家屬時間,建議事先溝通好較佳。Q:什麼時候是理想的探病時機?如果患者接受手術,術後第三天再探病會較適合。陳鶯鶯指出,因為術後第一天患者一定是很累的,從麻醉中清醒可能感到不適,加上使用術後疼痛減緩裝置,會讓病人想睡覺,足夠的睡眠能減輕疼痛、加速復原。此時不宜探病把病人叫起來接待客人,光是睜開眼睛就可能頭暈想吐。她也提醒,探病前一定要先打個電話,看看病人的意願,如果對方說待出院返家再探病,要尊重對方的意願。Q:一天之中理想的探病時段?建議盡量避免早上9點到11點間探病,這是治療及醫師查房的時間;再來是吃午飯及睡午覺時間不要去打擾。一般來說,下午3點以後去探病比較好,但很多人因為白天上班,會利用晚上去探病,只要探病者沒有太陽下山後不可探病禁忌就沒問題。Q:單獨探病還是結伴好?最好不要超過幾個人?若病人不是很嚴重的疾病,可以到病房外、會客區談話,就比較沒有嚴格人數限制。陳鶯鶯表示,如果是進病房探視,不要超過3人為宜,以大林慈濟醫院為例,規定一次訪視者1至2名,特殊狀況較緊急或疾病末期,則會讓大家輪流進去。會這樣規定,一來是避免干擾其他患者,二來人多感染率增加。陳鶯鶯說,疾病期間,患者抵抗力是較弱的,所以這都是院方要考量的部分。Q:探病時間最好不要超過多久?除非病人是非常熟悉的親友,願意讓你長時間陪伴,否則一般探病大概以20分鐘內是最好的。陳鶯鶯提醒,探病不要「車輪戰」,一個接著一個來,會讓病人很累。尤其是末期的病人,千萬不要一直叫他、搖他,問患者知不知道自己是誰。她說,車輪戰對病人跟家屬來講都很累,家屬也需要休息。Q:傳統探病禁忌要不要遵守?陳鶯鶯表示,病房是沒有說「bye-bye」的禁忌;一般則建議家裡有喪事者,暫時不宜去探病;另老人家都有太陽下山後就不會去探病的傳統,但是對年輕人來說,可能就沒有這些禁忌。而農曆七月,多數患者是怕住院,現在觀念想法也漸開明,也有人說七月是吉祥月、慈悲月,比較沒禁沒忌,但還是有老一輩得知要七月去探病,要在身上戴艾草、不要摸病人,怕病人的病氣會過給自己。陳鶯鶯說,有些關念較傳統的志工,會覺得幫病人按摩,病氣會過給自己,而不想接觸患者。她認為,幫助是一種回饋與迴向 ,自己輸給病人正向能量,對方當然也會同樣回給你好的能量。Q:不適合去探病時,建議如何表達心意?現今通訊軟體及視訊都很方便,可以先用電話關心。陳鶯鶯建議,也可以合寫一大張卡片,寫些鼓勵祝福的話,病人有時間就可以一個個慢慢看,內心也比較不孤單,會從內容獲知被很多人關心,愛的力量也蠻大的。平常也可從LINE傳送祝福,或傳一些能使病人開心的影片,因為開心的時候,細胞也會開心,笑的時候細胞也會笑,身體自然越來越好。也可以用語音錄一段,讓照顧者放給病人聽,用語音就更有溫度,又可以重複播放。陳鶯鶯提到,曾經有一名嚴重失智的阿公,會對著平板內阿嬤照片說我愛你,聊天講情話,家屬可以在平板電腦放照片,讓病人看,甚至跟志工們分享。至於臨終的病人,可以在他耳邊輕聲說說話,也能讓照顧者感到心安,有盡一份心的感覺。台灣人到醫院探病習慣帶著禮品,舉凡鮮花、水果、補品都是常見項目。但多人不知道探病送禮其實有不少「眉角」,萬一送錯禮,不只攸關病人病情,嚴重者加重症狀、影響復原,更讓送禮者的心意大打折扣。針對過敏、腎臟病、糖尿病、剛開刀的病人,其實探病禮各有禁忌,讓醫師、營養師告訴你。探病送花?先搞清楚患者是否有相關過敏原,或怕強烈花香。「贈送鮮花花籃、花盆最能顯示大器,但有個前提!」義守大學醫學院副院長梁正隆說,有些病人平時人緣好,病房內會放滿各式鮮花,但不少病人對花粉過敏,有人會選擇把花丟掉,但也有人會將花堆放在病房外走道,造成醫護人員或其他病人的困擾,建議送禮前先詢問病人是否有過敏原。探病送偏方、符咒?護身符無妨,需「進食」的都不宜。除了食物、鮮花外,在台灣探病也能見到民眾拿偏方或民俗信仰物品送禮。梁正隆說,原則上醫院不讓病人接觸這類禮品,但若是廟宇求得的符咒送給病人,醫師不會阻止,但若要進食的食物就會避免,「這禮物能讓病人心理獲得安慰或平靜,在信仰上感覺被保佑,醫師通常不會有意見。」也有人會送病人各種偏方,站在醫學角度都不建議。探病送養生補品?住院急性期不建議任何「含中藥」的補品。1.人參講到補品,不得不提常見的人參、燕窩、雞精等,梁正隆說關鍵在於是否添加太多中藥材,例如人參會影響凝血功能,若病人有出血性疾病或產後女性就要避免。他認為,「住院急性期時,建議不要送任何含中藥材的補品」,畢竟市售補品可能含多種藥材,建議等病症緩和才送中藥補品。2.雞湯、雞精廖偉呈說,許多人會送雞湯,湯若呈現乳白色,代表油脂量高,不建議心血管疾病、高血脂病患喝;燉煮若加酒或中藥,也會影響病情恢復和傷口癒合。雞精、滴雞精屬低熱量的胺基酸補充食品,適用補充體力、改善疲勞,對病情沒有實質幫助,且含普林、鈉鉀磷,高血壓、腎臟病人也需注意。探病送水果?消化道病人不宜、糖尿病患最怕甜蜜。梁正隆說,探病常見的禮物是水果,看似安全牌,但也有其禁忌,「有些消化道病人就是不能進食,送再高貴的水果也沒辦法吃。」往往變成是照顧病人的親友吃這些水果,雖然仍是個心意,但還是建議送禮要符合病人的需求。1.糖尿病患尤其糖尿病患者需避免高糖分的水果,如鳳梨、哈蜜瓜。梁正隆說,糖尿病人因疾病造成傷口復原力較差,再進食過甜的水果,會讓術後恢復時程拉長。2.腎臟病患梁正隆特別提醒腎臟病人也要避免高鈣、磷、鉀太高的水果,例如高鉀的楊桃,高磷的葡萄等,「少量進食雖然無妨,但送禮還是希望能更切合對方的病況。」3.消化道手術病患藥師廖偉呈說,送水果時要注意若病人開刀不能進食或咀嚼不佳,水果變成「看得到卻不能吃」,甚至有可能長果蠅。若病人做完腸道手術,必須搭配低渣飲食,此時收到高級水梨禮盒這類纖維含量高的水果,對病人是一大負擔。另外,當季水果通常又香又甜,對血糖不穩定的病人來說更是大忌。4.避免影響他人的水果在醫院工作多年的護理師黃亭瑋分享難忘案例,一名病人家屬偷偷帶整顆榴槤到病房探病,整層樓洋溢著榴槤味道,護理師發現連忙制止。沒想到事後病人出院,還郵寄榴槤到醫院向醫護致謝,讓他們哭笑不得。黃亭瑋說,探病送禮除了能讓病人感到窩心,避免影響其他人也是禮節之一。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3-11-22 癌症.飲食與癌症
癌症病人化療食慾不振怎麼辦?一定要喝營養品嗎?營養師教你如何補充足夠營養
癌症之治療除了手術、化學治療、放射治療及藥物配合外,需維持均衡之飲食,保持良好的營養及適度活動量,以增強抵抗力。癌症病人為何需要足夠營養?而「良好的營養」首先需補充足夠優質蛋白質食物(如:豆製品、魚肉、雞蛋、豬、雞、牛肉…等),同時需攝取足夠的主食類(如:飯、麵、冬粉、地瓜、麵包…等),且需注意攝取足夠之油脂(如:燙青菜改為炒青菜、白飯改為炒飯),以達到足夠的熱量攝取,避免治療或病情造成的體重減輕。再者補充適量的煮熟蔬菜、洗淨之水果、已殺菌之乳品類,適時搭配營養品,以達到均衡營養的目的,良好的營養支持不僅可預防營養缺乏、矯正營養不良、修補身體組織,同時可減輕治療所引起之副作用,並提昇生活品質。化療、放療有哪些副作用?癌症治療有時會造成不同程度的副作用,最常見的治療副作用為食慾不振、味覺或嗅覺改變、黏膜發炎、口腔疼痛、噁心、嘔吐、白血球減少等,接受治療應依症狀需求調整飲食或營養供應方式,同時監測體重變化,避免造成營養不良。化療、放療導致進食不足怎麼辦?一定要喝營養品嗎?當癌症病人發生食慾不振、噁心、嘔吐等副作用導致進食量減少,進食策略通常建議在身體較舒適時刻多攝食、少量多餐、優先進食熱量高之食物(在正餐時間吃固體食物,等點心再補充液體食物,避免過飽),同時依照醫師指示服用止痛藥或止吐藥物,以緩解身體之不適。若癌症病人若因治療之副作用導致進食量少於平常餐量的一半或體重嚴重減輕時,應積極採用營養品補充。.一般均衡營養配方-適用於進食不足的人:一般均衡營養配方,通常所含之熱量、蛋白質、油脂約為正餐的一半以內,若食慾差僅能吃完半份正餐,至少搭配一罐均衡營養配方,舉例若一日三餐都吃半量,則一日至少需另外補充三罐一般營養品,以補足所需營養;若為體重減輕之病人也可考慮在點心時補充,達到增加體重之目標。.濃縮均衡營養配方-適用於食慾不佳的人:濃縮均衡營養配方顧名思義,將一般均衡營養配方「濃縮」成一罐,所以熱量、蛋白質、油脂約為一般均衡營養品之2倍左右,但容量跟一般均衡營養配方相似,喝一罐相當於接近七成至一份正餐,可供食慾較差、易飽脹、體重減輕的病人,當正餐進食量非常少,可直接飲用取代正餐;並配合「給藥式營養補充」方式,例如每罐營養品分4次,每次喝60c.c.(2個小藥杯),短時間內補充,亦可達到增加熱量攝取的目標。.癌症專用配方-適用於癌症病人:相較於均衡營養配方,腫瘤配方額外添加藻油或魚油(含魚油之配方一天至多2罐),富含Omega-3脂肪酸,故有調節生理機能及促進食慾等功效,所以可考慮在治療前、化療期間、療程結束後或食慾不佳時進行補充,達到儲備體力、維持體重、恢復元氣之目標。治療副作用導致口腔黏膜破損怎麼辦?若癌症病人化、放療後造成黏膜發炎、口腔疼痛者,可優先選擇質地軟嫩、細碎的食物(絞肉、豆腐、豆花、鮮魚、蒸蛋、軟質之蔬菜:冬瓜、大黃瓜…等瓜類蔬菜),以助於咀嚼與吞嚥,同時需避免刺激性食物,且必要時補充麩醯胺酸。.麩醯胺酸-促進黏膜修復:麩醯胺酸為人體中之非必需胺基酸,可經由人體自行合成或藉由飲食中補充,其存在於蛋白質食物中,如:肉類、海鮮、豆製品等。若化療、放療後口腔、腸道黏膜損傷或傷口潰瘍,可依醫師或營養師指示額外補充麩醯胺酸,其有助於黏膜修復,並減少化療造成腹瀉之持續時間。手術後怎麼吃才能促進傷口癒合?部分癌症病人可能會面臨手術切除病灶,術後建議補充足夠優質蛋白質食物或依醫師或營養師指示補充精胺酸。.精胺酸-促進傷口癒合:精胺酸為人體中之非必須胺基酸,通常可經由人體自行合成,但當人體處於壓力、疾病或存在手術傷口時,體內合成量可能無法滿足人體需求,此時可經由配方補充足夠之精胺酸,促進傷口癒合,加速傷口復原。營養品使用時機與策略※癌症病人若有營養品購買需求,可請門診醫師開立,或掛營養諮詢門診以提供個人化之營養建議。若由口進食量少,不足以供應每日熱量需求,此時建議補充營養品:.情境一:便當一個→只能吃一半時→補充營養品1罐(250大卡).情境二:僅吃二三口便當(非常少)→補充濃縮營養品1罐(300-400大卡)責任編輯:陳學梅 延伸閱讀:.化療後噁心想吐怎麼辦?4招助你調整飲食面對化療副作用.抗癌飲食不好吃、吃不下怎麼辦?腫瘤科醫師教1撇步 食慾、營養兼具.許多癌症是自己吃出來的!營養師曝「12大類易致癌食物」你絕對要少吃
-
2023-08-21 癌症.胃癌
胃癌手術切除腫瘤後只能吃白粥?醫曝術前術後這樣吃有助恢復
「明天要去做胃癌切除手術,聽說做完之後要吃一個禮拜的粥,太辛苦了吧!」其實這是錯誤的觀念喔,很多人會誤以為做完腸胃道手術之後只能吃無色無味的白粥。事實上,手術完能夠吃的東西很多,只要把握幾個原則,就能吃得對也吃得健康!另外,良好的術前及術後照護也能幫助病患胃癌術後的復原。本篇文章將介紹胃癌手術前後需要做哪些準備及照護上有什麼技巧。胃癌切除手術胃癌的治療以外科手術為主,醫師會評估病灶的位置、侵犯範圍、病患的年齡及身體狀況等,來決定治療的術式與切除範圍大小。若是較早期的胃癌,手術時會將腫瘤及周圍的組織、淋巴腺等切除,達到根治的效果。若是中晚期的胃癌,雖然無法根治,但也可透過手術來減緩腫瘤造成的腸胃道阻塞、出血或穿孔等病發症,或延緩腫瘤的擴散。在胃癌切除的術式上主要可以分為全胃切除術(Total gastrectomy)、亞全胃切除術(Subtotal gastrectomy)兩種,亞全胃切除術又可再分為遠端及近端。近端亞全胃切除不常使用,因為容易造成胃食道逆流,且長期預後不佳。而另外兩種術式的選擇,主要根據腫瘤生長的型別及位置來決定。無論是何種術式,在胃被切除後,都需要進行腸胃道重建。亞全胃切除術後,會以胃空腸吻合術(Billroth II or Roux-en-Y)來接合剩下的胃與腸道。全胃切除術後,則通常會選用Y型胃空腸吻合術(Roux-en-Y)來接合食道與腸道。胃癌術前準備進行胃癌切除術時,病患會接受全身麻醉。由於全身麻醉會抑制呼吸肌群,麻醉效果退去後,仍會影響到呼吸的品質。另外,術後傷口的疼痛也可能促成病患較淺快的呼吸方式,影響肺部擴張。因此,病患在術前或術後皆可以使用呼吸訓練練習深呼吸,讓肺部良好的擴張,助於預防手術後肺炎或感染,減少肺部併發症發生的機會,亦可加速術後的復原。呼吸訓練的方法有很多種,只要能達到有效的深呼吸,就會對術後的復原有很大的幫助。病患可徒手進行腹式呼吸練習:從鼻子緩慢吸氣到最飽,閉住氣2至3秒鐘,再噘起嘴唇將氣吐出,注意吸氣時肚子及胸廓都要慢慢鼓起,才是有進行完整的深呼吸。若病患對自己執行腹式呼吸的正確性沒有把握,可以使用呼吸訓練器幫助練習:以嘴巴咬住咬嘴,緩慢吸氣到最飽,盡量讓3顆球都升到頂,吸飽後閉住氣2至3秒鐘,讓球維持在最高點,再噘起嘴唇將氣吐出。胃癌病患的營養照護胃癌手術前的飲食應以均衡為原則,平均攝取六大類食物,並避免刺激性的飲食,如辛辣、油膩的食物;或會產氣的食物,如乳製品、豆類等。另外,建議病患術前可以採取「低渣飲食」,減少消化道的殘渣,降低腸胃道的刺激及蠕動,讓傷口能夠儘早癒合復原。對於較虛弱的病人,經由醫師評估後也可能會以靜脈點滴補充營養,避免胃切除術後,營養過於不足,造成嚴重後果。胃癌手術後,應先攝取1至2天的清流質飲食(米湯、過濾新鮮果汁、去油清湯),之後再漸進地嘗試使用全流質(糊粥、果汁、蔬菜汁)、半流質至固體食物,約1至2週後就可以恢復一般飲食。此外,因手術後胃部容積減少,術後飲食應把握「少量多餐」的原則,讓食物能夠良好的吸收,並減輕腸胃道的負擔。比起飲食過量,更常見的情況是患者因為疾病帶來的心理壓力,以及擔心手術後體內的恢復情況而不敢多吃或吃得不夠,因此,可以鼓勵病患吃得下就盡量吃,早日恢復固態及正常飲食方式。在六大類食物之外,也要注重鐵質、維生素B群等營養素的攝取,減少貧血的發生。術後,因胃部的容積減少,容易有飽脹感,因此,本身容易脹氣的病患或可嘗試「低FODMAP飲食」,不食用難消化的碳水化合物,因為這類食物會留在腸道中發酵產氣或促進腸胃道蠕動,引起脹氣、腹瀉、腹痛等。另外,在進行胃切除手術的同時迷走神經也會受到影響,進而影響膽汁的分泌與膽囊的排空,影響脂肪消化,這時候可以採用「低油飲食」來減緩症狀。胃癌手術後,雖然大部分的人都可以復原的不錯,但少數人會有一些造成病患不適的後遺症。其中「傾食症候群(Dumping Syndrome)」便是一個較常見的問題。由於胃癌手術切除部位包含胃幽門,會使胃部失去控制食物排空進入腸道的能力,造成食物容易快速進入小腸而引發症狀。「傾食症候群」可分為早發型與晚發型,早發型發生於餐後15至30分鐘,症狀包括飽脹不適、噁心嘔吐等,也可能有出汗、心悸或潮紅等表現;晚發型則發生於餐後數個小時,症狀和早發型差不多,但沒有腹部症狀的表現,主要是肇因於餐後胰島素的急速變化引起的低血糖。[1] 傾食症候群可以透過細嚼慢嚥、餐後側躺或斜躺20至30分鐘來減緩胃排空速度,以改善症狀。胃癌術後照護胃切除手術後,傷口的不適約3至5天內會逐漸緩和。雖然達到傷口癒合需要休息,但也需要適當的活動來促進血液循環,同時預防肌肉與關節萎縮,更能降低肺部併發症的發生。手術後1至2天內,病患常會因為疼痛而不敢活動,此時可以配合適當的疼痛控制,儘早下床活動,早日回復正常活動型態與飲食,幫助傷口復原及體力恢復。在疼痛控制上,病患可自費選用「自控式止痛(patient-controlled analgesia)」,當感到疼痛的時候,便可以按下手邊的控制器,將止痛藥注入體內,約2至3分鐘就可以達到止痛的效果,比傳統止痛方式快了許多。病患亦可在換藥或活動前先按下按鈕,以減輕活動帶來的不適。結語手術技術的進步,使得術後傷口恢復速度比以往快。同時,為了加速全身的康復,術前的準備及均衡的飲食都很重要。病患術後也要遵守上述的飲食原則並早日下床活動,才能盡快恢復到原先的生活模式!參考資料:[1] Stanley W Ashley (2022). Postgastrectomy complications. Wenliang Chen (Ed.), UpToDate. Retrieved July 14, 2023【本文獲問8健康新聞網授權刊登,原文標題:【黃俊銘醫師】腸胃剛切腫瘤只能吃粥?醫搖頭:改「這樣」吃更能幫助恢復】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3-07-21 醫療.新陳代謝
她狂掉牙竟是糖尿病併發症!糖尿病口腔4大問題 預防牙周病養成6衛生習慣
糖尿病控制不佳,小心牙周病找上門!一名40多歲女性糖尿病患者,血糖數值時高時低,且未維護口腔健康,隨著年紀增加,陸續出現牙齦萎縮紅腫、牙縫變大等症狀,還陸續脫落7顆牙齒,轉診至牙科後才診斷牙周病。醫師提醒,糖尿病患者發生牙周病機率,相較沒有糖尿病者增加2至3倍,且糖尿病患者的牙周病嚴重程度更高,務必更要注重口腔健康。6大糖尿病併發症糖尿病是很複雜的慢性病,之所以說複雜,是因為若血糖控制不好,高血糖會造成身體多處器官受傷,主要會造成6大類併發症:1.心血管病變2.腎臟病變3.神經病變4.視網膜病變5.糖尿病足6.包含牙周病在內的口腔病變糖尿病口腔4種問題在口腔病變部分,根據台北榮總員山分院「糖尿病人之口腔保健」的衛教資料指出,常見糖尿病的口腔問題主要有以下幾種:1.口乾、口臭、味覺改變:糖尿病導致微血管及神經病變,使唾液分泌量減少造成口乾,細菌、病毒、黴菌感染的機會增加造成口臭,味蕾孔變窄或消失造成味覺改變。2.口腔內傷口癒合困難:因糖尿病致身體免疫系統改變,影響牙齦組織膠原纖維代謝,而加速齒槽骨喪失,及延緩牙周組織的癒合能力。3.齲齒:口腔衛生不良,使堆積在牙齒或牙齦溝中細菌數增加所致。4.牙齦炎、牙周病:牙齦出現凹狀糜爛,甚至骨頭外露而感劇烈疼痛。糖尿病患罹牙周病比普通人高2-3倍 4原因讓牙周病更棘手三軍總醫院牙周病科主治醫師宋承恩指出,牙周病致病因子是細菌感染,研究證實,糖尿病患者相較未罹患糖尿病者,發生牙周病的風險增2至3倍。4原因讓糖尿病患容易發生牙周病:「白血球功能低下」:糖尿病患容易處於「高血糖」的狀態,容易讓白血球無法正常發揮生理作用,影響到對抗牙周細菌的能力,相比正常人更容易引起感染的問題。「膠原蛋白代謝異常」:膠原蛋白是合成牙周組織、齒槽骨主要物質,糖尿病人的高血糖狀態會抑制膠原蛋白合成。同時還會抑制齒槽骨、牙周組織的合成機轉。且糖尿病病人的牙齦溝內溶解膠原蛋白酵素增加,牙周更容易被破壞。「末稍微血管異常」:末梢循環差是糖尿病患常見問題,因血管壁基底膜變厚影響代謝,有害物質難以排出,營養物質及防衛感染的白血球難進入,無法發揮營養補給、殺菌功能,造成牙周病惡化。「傷口復原能力降低」:糖尿病患的傷口不易復原,使牙周病更為嚴重。新光醫院牙周病科主治醫師韓燕婷表示,高血糖會導致骨頭新生成率更低,齒槽骨遭破壞更難復原。牙周病與糖尿病會發生雙向聯結 治療時需同時考慮糖尿病患牙周病症狀與一般牙周病無異,韓燕婷表示,常見包括刷牙流血、口臭、牙齦悶脹、紅腫、化膿、自發性流血、咀嚼無力、牙齦萎縮、牙齒位移、牙齒脫落、對冷熱刺激食物敏感等症狀。宋承恩表示,研究發現,糖尿病患罹患蛀牙、牙周病風險較高,尤其第二型糖尿病及牙周病皆好發於中年以上族群,務必特別留意。糖尿病除容易導致牙周病發生,兩者更存在雙向關係。宋承恩表示,牙周病是因細菌引起,當有害細菌恐進入血液中,引起人體發炎反應,促使免疫系統釋放發炎因子,使組織表面的胰島素受體數減少,影響脂質、糖類代謝,增加胰島素阻抗,使胰島功能下降,許多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佳,即可能是牙周病作祟,若合併兩種疾病,需同時治療。糖尿病預防牙周病6重點韓燕婷提醒糖尿病患注意2重點,可避免牙周病發生:最重要是「控制血糖」、維護口腔健康。許多民眾自認「認真刷牙」,還有用電動牙刷,但最容易忽略「牙齒縫」,以為有卡食物才要清,其實每次用餐後都需要刷牙,建議搭配牙間刷、牙線等工具,避免細菌存留牙縫釀成牙周病。宋承恩建議糖尿病病患需注意維護口腔健康,養以下衛生習慣可降低罹牙周病的機會:6衛生習慣降低罹患牙周病1.良好作息、避免過多壓力。2.飲食控制、均衡營養。3.避免抽菸、酗酒、吃檳榔。4.正確刷牙:包含使用一般軟毛牙刷、牙間刷與牙線、牙菌斑顯示劑。每日至少三餐飯後與睡前皆刷牙。5.定期接受口腔檢查與洗牙:目前健保給付糖尿病患每3個月洗牙1次,醒牙醫師自己是糖尿病患者,追蹤確認口腔狀況。6.口臭、牙齒搖動或有牙周症狀時,應盡快就診牙科治療。資料/宋承恩醫師提供【資料來源】.糖尿病人之口腔保健 - 臺北榮總員山分院.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林森中醫昆明院區
-
2023-07-20 慢病好日子.糖尿病
慢病主題館【糖尿病】糖尿病傷口不易癒合怎麼辦?慢性傷口怎處理?照護8QA
常會聽到某些糖尿病的病人因為傷口,引發嚴重的傷口潰爛、皮膚潰瘍,甚至需要截肢。為什麼糖尿病病人有傷口這麼嚴重?以下元氣網整理糖尿病患常見的8QA,作為糖友們處理傷口時的指南。Q1:糖尿病傷口多久才會癒合?糖尿病病人因為血糖高,傷口癒合較正常人慢,導致傷口該癒合卻沒有癒合。事實上,正常人癒合傷口約4-5天,糖尿病患傷口經過合適處置,沒有發生感染,約在一個星期左右就可以癒合,最遲不會超過兩星期。當傷口持續不癒合達到3週以上,此時醫師會定義這種難以癒合傷口為「慢性傷口」。一般來說,慢性傷口約有7~8成來自糖尿病病人,主因是高血糖的環境容易讓周邊傷口的血液循環不佳,會導致傷口上的細胞分裂較慢、生長因子分泌較少,讓傷口隨時間變小的速度減慢,傷口難以癒合,帶給糖尿病病人很大的麻煩。目前針對糖尿病傷口也有新藥,能夠以藥膏的形式協助糖尿病病人傷口復原。Q2:糖尿病傷口的處理原則?糖尿病友發現身體上有傷口時,一定要謹慎面對。【建議糖尿病病人對於傷口處理原則如下】:1.傷口寬度小於1公分,造成傷口的器械沒有生鏽,病人可以嘗試換藥治療,如果換藥2-3 天沒改善就需要就醫,由醫師來進行更妥善的治療。目前不建議糖尿病病人使用雙氧水或優碘對傷口進行消毒治療,最好使用醫師開立的軟膏為宜,以透氣的紗布包紮傷口為宜。 2.傷口寬度大於1公分,造成的器械有生鏽或感染的疑慮時,或者傷口出現紅腫、惡臭或化膿等異常問題時,建議由新陳代謝科或糖尿病主治醫師處理傷口。如果傷口經 2-3 週住院後治療仍無法癒合,此時建議會轉往一般外科或整形外科處理傷口,醫師會評估血液循環的情況,持續換藥治療,或改用高壓氧或外科手術進行治療。3.如果是特殊的傷口類型,例如:燒燙傷、動物咬傷、電擊傷口建議需要就醫治療,尤其是傷口周圍出現非紅潤的情況,傷口出現蒼白、變黃、發黒表示傷口組織發生缺氧或壞死的問題,請立刻就醫處置。糖尿病病人如果傷口癒合時間較長,除可能是感染的問題外,必須考慮病人可能合併有其他的慢性病、年齡較長、服用特定藥物或本身營養不良等問題,此時需要整合式的治療,才能有效對症治療。Q3:糖尿病患覺得傷口癢的原因是什麼?糖尿病病人容易因為血糖控制不佳而導致高血糖,其中約有30%糖尿病病人覺得皮膚本身較為乾燥,就容易覺得搔癢,又因為糖尿病病人傷口癒合較慢,更容易讓病人搔癢難耐。Q4:糖尿病傷口會感到疼痛嗎? 糖尿病病人除了皮膚出現異常外,血管、神經多半也會發生異常,更容易對傷口沒有感覺,有時病人受傷部位都已經出現明顯的腫痛瘀血,病人卻沒有太多的感覺。更糟糕的是:傷口也因為糖分高,就更容易讓細菌孳生,讓傷口受到重覆感染,惡化潰瀾,讓傷口變得更加難以癒合。Q5:如何避免糖尿病足部傷口導致截肢?此種現象尤其容易發生在足部,早期的糖尿病病人如果稍有不慎,就會有「截肢」的風險,為避免此種情況,建議糖尿病病人可以這樣做:1.每天檢查足部一次,觀察足部是否有部位出現紅腫脹痛、破皮、水泡、膿包、雞眼、厚繭等皮膚異常。2.糖尿病病人可以穿著為糖尿病病人開發的機能襪或壓力襪,促進血液循環,但應每天換洗,破損時不可再穿。3.糖尿病病人需穿著完整包覆足部的鞋子,鞋子不可過硬,鞋子宜寬鬆,避免過度壓迫足部。4.腳步指甲不宜剪過短,腳部的雞眼或厚繭應泡水軟化,再以磨砂板處理。Q6:糖尿病傷口可以貼人工皮嗎? 為了讓傷口維持濕潤,糖尿病患可以適當使用人工皮或人工敷料,在撕除時較不會產生較大的疼痛感。同時對傷口照護、患者的日常活動都有正向協助,提升生活品質。Q7:糖尿病傷口就醫該看哪科? 糖尿病可以根據傷口情況,一般的小傷口可由平常就醫的主治醫師或新陳代謝科醫師,傷口如果經 2到3 週的住院後治療仍無法癒合,此時建議會轉往一般外科或整形外科處理傷口,少數醫院甚至有傷口特別門診或傷口照護中心等,這些特殊醫療單位或整形外科對傷口處理較一般外科更為專業,較為複雜的傷口治療可由更專業的醫師處理。Q8:糖尿病病人傷口復原該補充那些營養?糖尿病病人傷口復原,營養上可以注意以下幾點:1.攝取足夠的熱量:需要製造足夠的膠原蛋白,合成1克蛋白質需要0.9卡,一般除燒燙傷和大面積的傷口外,其餘單純性的傷口對熱量的需求並不大,但不可因為嚴格控制血糖而熱量攝取不足。2.慢性傷口的患者,每公斤體重需要1.25-1.5克蛋白質。老年人因有咀嚼困難的問題,不喜吃肉類,更容易有蛋白質攝取不足的問題。3.傷口癒合過程中維生素A和維生素C更為重要,維生素A 常在深綠色和顏色鮮豔的蔬菜水果中,維生素C主要來自新鮮的水果,尤其在番石榴、柑橘類、奇異果和鳳梨中。抽菸會影響維生素C的攝取,糖尿病病人最好戒菸。【慢病好日子】糖友早上出門太匆忙,不吃早餐會影響血糖控制嗎?為什麼洗腎的人會便秘?有什麼助排便的好方法?提供最接近病友真實疑問的慢病衛教資訊,與您一起好好過慢病日子! 📍瀏覽專題>>慢病好日子主題圈 📍觀看影音>>慢病好日子YouTube 📍專屬訂閱>>慢病好日子電子報 📍追蹤加入>>慢病好日子-一起最愛問粉絲團
-
2023-07-14 焦點.元氣新聞
秀傳50周年/黃明和總裁視病猶親引進超音波 從診斷到治療的突破性發展
「超音波被視為醫師的第三隻眼睛也被稱為視診器」秀傳醫療體系成立50周年,7月8日秀傳醫療體系與中華民國醫用超音波學會一同舉行學術研討會。彰化秀傳紀念醫院醫療執行長、胃腸肝膽科醫師陳建華表示,秀傳50周年與超音波學會一同舉辦研討會,與秀傳醫療體系總裁黃明和是最早引進超音波器材的先驅有關,從引進超音波運用診斷肝內結石,再到引進內視鏡超音波、氣管內超音波、對比劑超音波,並發展使用超音波海扶刀、醫薩刀,幫助患者在傷害最小的狀況下,獲得最佳的醫療效果。心疼肝內結石患者 黃明和當起引進超音波領頭羊黃明和總裁從台大醫學系畢業後,於台大外科接受訓練,一路到開業的過程中,他看見台灣許多民眾飽受肝病之苦,特別是肝內結石的患者。肝內結石是亞洲人特有的疾病,不只難以診斷也難處理,長期不理會將演變成膽管癌,治療後又容易復發,反覆難以根治,成為許多醫師心目中的疑難雜症。黃明和總裁為了要醫治這些難治的肝內結石患者,即使當時是一位資金不足的開業醫師,也花大錢引進超音波器材,後來也成為國內最早引進腹部超音波、膽道內視鏡利用免開刀的方式治療膽結石。在現代,超音波診斷運用廣泛,是醫界一步步摸索研究出的結果,所有消化道疾病,上消化道、食道、十二指腸、大腸等現在都能透過超音波觀察,再從消化道一路到膽管、肝臟、胰臟、氣管、肺臟、心臟、乳房等非消化道系統也都能被仔細觀察。超音波儀器大多都是大型需要安裝在醫院內,黃明和總裁當年積極照顧偏鄉弱勢族群,引進手提式超音波,可以讓醫師可隨身攜帶,前往偏鄉替患者診斷治療。早期的手提超音波多被利用於軍陣醫學,也因為方便且比較不受空間限制,讓醫界接受度愈來愈高,引進的醫療院所也跟著增加,幫助更多運送不便的患者,同樣也能獲得更精準的診斷與治療。超音波不只是診斷利器 也是手術治療新生代工具超音波發展快速,現在已分為診斷型超音波、治療型超音波。秀傳醫療體系也是最早開始使用「治療型超音波」,如醫薩刀,於2017年引進台灣。醫薩刀又名「超音波消蝕手術」,利用超音波聚焦時會具有能量,可針對病灶產生熱能,該手術方式最大的優勢是不像一般手術,皮膚會出現傷口,而是直接透過超音波聚焦,讓患者少去開刀後,傷口復原的時間。超音波產生不同的熱能治療不同的癌種,有不同的名稱,如治療子宮肌瘤被稱為「海扶刀」、運用在攝護腺癌則稱為「海福刀」、運用在巴金森氏症改善手抖症狀等,則被稱為「醫薩刀」。目前秀傳醫院在醫薩刀治療腦部神經領域愈來愈廣,不只有巴金森氏症,臨床試驗中也證實對癲癇、舞蹈症具有幫助,目前也正參與跨國性的臨床試驗,讓適應症可以更廣,造福更多患者。秀傳醫院近年再引進對比劑超音波,這是一種在血管內注射含微小氣泡顯影劑,再透過超音波觀察病灶內血管供應型態的一種追蹤檢查疾病的方式。對比劑超音波對肝臟、胰臟的檢查或身體各部位腫瘤都利於找到非常細緻的病變,對比劑可以讓血管的偵測更為明顯,不只沒有輻射性且安全,肝腎功能不佳的病人也可接受檢查。對比劑超音波也被利用於心臟功能和心肌血管灌注的評估。秀傳醫院也曾經最早引進對比劑並免費供各大醫院做早期臨床試驗使用。推廣超音波認證 讓超音波使用更廣泛陳建華表示,黃明和總裁不只是為了秀傳醫療體系,引進超音波醫療器材,是為了全台灣人的健康,他在擔任超音波醫學會理事長期間,將超音波運用更為廣泛,推廣超音波使用更視為是他的責任。黃明和總裁現在也相當重視超音波的教育,不僅限於醫師,而希望擴及到護理同仁,連打針、氣管內管插管或各部位體液引流都可以運用超音波輔助,患者也能減少被傷害的風險。目前醫師已經有「超音波認證」,但希望未來透過秀傳醫療體系的努力,可以讓超音波使用的認證,推廣到更多的族群,讓超音波使用更為廣闊。陳建華醫師小檔案● 現任:秀傳紀念醫院彰化院區醫療執行長秀傳紀念醫院胃腸肝膽科主治醫師● 學經歷:秀傳紀念醫院院長秀傳紀念醫院醫療副院長秀傳紀念醫院內科部部主任、消化系內科主任秀傳紀念醫院消化系內科主治醫師、超音波檢查室主任前台中榮總內科專科醫師美國杜蘭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碩士中國醫藥大學醫學士教育部部定副教授● 專長:內視鏡超音波腹部超音波及治療一般胃腸肝膽科疾病
-
2022-09-09 焦點.杏林.診間
名醫與疾病的對話/許詩典罹急性扁桃腺膿瘍,喉嚨痛如刀割,及早發現化險為夷!平日做這幾件事常保年輕
口述/聯新國際醫院院長許詩典「或許醫師當過病人,更能體會同理心、視病猶親的真諦。」醫師看診時常需要和病人講話, 話說多了偶爾會出現喉嚨痛症狀,但這次的情形很不一樣,痛得感覺有刀在割我的喉嚨,經由耳鼻喉科醫師朋友檢查發現,是相當嚴重的「急性扁桃腺膿瘍」,幸好及早發現,開刀將膿引流出來才化險為夷。當醫師天天接觸病人,偶爾受點病氣也是正常的,多年前的某天,喉嚨出現痛癢狀況,想說多喝水休息就能痊癒,怎料第3天早上一起床,喉嚨如刀割般疼痛難耐,一量體溫發現已高達39.5℃,且出現頭暈、畏寒等現象,心想這絕非一般感冒這麼簡單。避免病毒擴散 立即門診手術因為病況不妙,趕緊求助耳鼻喉科朋友看診,發現是嚴重的急性扁桃腺膿瘍,只服用抗生素是無法抵抗細菌的,因此,立即接受門診手術,避免病毒持續往頸部周圍組織及胸腔擴散。未打麻藥 刀一割開其痛無比開刀當下,朋友詢問要不要打麻藥,我還很豪氣地說「不需要」,結果刀一割開其痛無比,我差點直接跳起來,不過說也奇怪,約莫3分鐘後,白色的膿就慢慢地流出來被紗布吸附,疼痛的不適感縮減許多。須吊點滴 每天6小時抗生素急性扁桃腺膿瘍就算開刀後,須住院治療吊點滴3天,每天打6小時抗生素,在術後才簡短的告知太太自己的病情,並沒有讓家人太過擔心,也不需要什麼照顧,就很順利的康復出院。雖然不是什麼嚴重的疾病,卻是我人生唯一一次開刀住院的經驗。許多人感冒會扁桃腺發炎,更嚴重一點會變成急性扁桃腺發炎,若扁桃腺上長膿則為化膿性扁桃腺炎,這種病症吃抗生素約5天就會痊癒,但我得的是扁桃腺膿瘍,除了扁桃腺上長膿外,膿更延伸到周圍的頸部組織產生腫脹,因此會出現吞口水像刀割的情形。若未開刀引流 恐有致命危險大多數出現化膿性扁桃腺炎的人,只有約莫萬分之一的人會嚴重到扁桃腺膿瘍,若不開刀引流、住院打抗生素,膿裂開流到頸部,再往下到縱膈腔會引發縱膈腔炎,恐影響心臟及血管而有致命危險。行醫上曾看過有病患拖太久,開刀傷口復原得花更久的時間,因此,醫師會希望民眾有異樣都要盡早就醫,才能及早治療。常看到報導有社會顯達去登山或運動時,不慎引發心肌梗塞或腦中風等,頃刻之間人就離開了,我總想若能及早檢查發現、及早治療,是否憾事就不會發生了。「我有60歲的外貌、50歲的體能及40歲的心靈。」常保年輕的方法,就是上班常走動,假日空閒時則打高爾夫球,讓自己保有運動習慣,平時多攝取不同種類食物但不過量。預防勝於治療,建議民眾要定期健康檢查,及早發現健康問題、及早治療改善。醫學辭典急性扁桃腺膿瘍很多人因感冒而扁桃腺發炎,大多數人會出現化膿性扁桃腺炎,嚴重惡化則會變成急性扁桃腺膿瘍。患者會出現嚴重喉嚨疼痛、吞嚥困難等症狀,通常幾個小時內頸部就會快速腫脹,造成深頸部感染,產生呼吸困難,並且有致命危機。許詩典小檔案年齡:66歲專長:●醫院管理●醫療資訊●電子病歷●社區醫學●胸腔醫學與呼吸治療●職業醫學●老年醫學●健康管理現職:聯新國際醫院院長學歷:美國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公共衛生碩士
-
2022-08-01 焦點.長期照護
什麼是理想的長照?林依瑩和伯拉罕團隊如何讓80歲臥床阿公拔管、恢復行動能力
編按:理想的長照,是讓病人有好的生活品質,甚至能脫離需要被照顧的失能狀態。前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執行長林依瑩,在卸下台中市副市長職位後成立伯拉罕共生照顧勞動合作社。跨職種的團隊合作,如何落實專業照顧,讓病人從失能走向復能?人失能以後,還能逆轉退化,找回正常的生活嗎?採訪這日,伯拉罕共生照顧勞動合作社理事主席林依瑩,談起她最近照顧的一位重症案例:50多歲的女性,因腦瘤開刀後,術後帶著鼻胃管、尿管和氣切管住進護理之家。然而,住在機構期間,病人傷口復原不佳,又因營養不良,體重只剩30公斤。林依瑩形容,當時病人已是臥床狀態:「整天睜大眼睛,但沒辦法和人互動。」在女兒的委託下,病人回到家中,由伯拉罕團隊接手24小時照顧。幾個月後,病人不僅傷口癒合狀況良好,還拿掉鼻胃管、尿管,可以由口進食,能說話表達自己的意願。「我早上幫她刷牙洗臉,都讓他自己選要用哪條毛巾!很高興看到她恢復狀況這麼好!」林依瑩說。在伯拉罕團隊照顧的案例中,這樣的故事並不罕見。最好的長照,是讓病人從失能走向復能,脫離需要被照顧的生活。翻轉「失能等於不可逆退化」的觀念,伯拉罕團隊如何做到?前副市長當照服員的觀察! 成功的照顧,絕不可能「各做各的」49歲的林依瑩,深耕長照領域多年。她曾任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執行長、台中市副市長。在2018年卸任副市長後,她考取照服員證照,親自到照顧現場工作。隔年年底,她在台中達觀部落成立伯拉罕共生照顧勞動合作社,提供創新的長照服務。經歷過長照1.0、2.0的時代,林依瑩觀察,政府近年雖挹注不少資源開拓長照服務,但並未真正滿足民眾的需求。許多家庭仍仰賴外籍看護,且照顧負擔依然沈重。其中,最關鍵的問題便是照顧資源缺乏整合。她舉例,近年她擔任長照機構的評鑑委員時,常問負責人:「你們服務個案,有多少人接受居家醫療?」通常,機構無法回應具體的數字,只能說:「好像有」。若再進一步追問,「照服員會不會和居家醫療的醫師討論如何照顧?」答案更是「從來沒有」。「醫師到案家做了衛教指導,結果沒人落實。一週後再去,病人情況一模一樣。」林依瑩憂心,在照護現場,倘若醫師、護理師、照服員、物理治療師、營養師等不同職種「各做各的」,彼此缺乏溝通,終將導致照顧看不見成效。24小時、跨職種的密集照顧 80歲臥床阿公從「不想活」到自理生活成立至今,伯拉罕團隊已照顧超過100個個案。團隊強調「All in One」的服務,每當接到新案時,專職護理師和居家醫療醫師、照服員等相關專業合作,全面評估病人的身心、用藥、飲食等需求,並成立個案的照顧群組。照服員有任何問題,都可以向醫師、護理師尋求協助。林依瑩強調,病人要成功復能,照顧團隊必須合作無間。每位照服員會詳細記錄自己當班時的情況,讓團隊的其他成員掌握資訊,落實專業照顧。她舉例,臥床病人臀部皮膚潰爛,可能是頻繁拉肚子導致。若交接記錄不確實、無人協助病人解決拉肚子的問題,照服員就算不停換藥,傷口也很難好轉。伯拉罕曾照顧過一位80歲的柏山阿公,因為感冒引起的肺炎,進行了氣切手術。接上呼吸器後,身為低收入戶的家屬又無力安排阿公進行復健。時間一久,他的手腳攣縮、身體功能快速退化。林依瑩還記得,她前往護理之家探望阿公時,他已臥床一年。阿公身上有鼻胃管、尿管、氣切管,無法言語。人雖然有意識,卻只能整天望著天花板。他在筆記本上寫下:「我不喜歡,太累了,不想活。」在居家醫療醫師傅華國的支持下,林依瑩和伯拉罕團隊決定實現阿公的心願,讓他回到部落的家中。團隊的護理師認真鑽研阿公的病情,和醫師討論照顧計畫,教導照服員正確的照顧方式。一週後,阿公已能拔掉鼻胃管,自己吃早餐。2週後移除尿管、40天後拿掉氣切管。林依瑩指出,現在,柏山阿公的失能程度已從最重度的8級,進步到輕度失能的2級。他不僅恢復語言和行動能力,甚至可以自行走上位於二樓的教會,有時還會自己做飯呢!「聽起來很驚人,但我們不會說這是奇蹟。其實,只要做到跨專業整合,這樣的個案不會少。」如何留住照服員、真正解決案家困擾? 充分專業支持,落實全方位照顧伯拉罕服務的個案,初期幾乎都是24小時輪班照顧。林依瑩指出,全天候服務最久的個案,至今已長達2年4個月。在照顧人力普遍不足的現場,這並不容易。但她認為,在照顧前期,一定要全面落實專業照顧。不論餵食、復健、清潔、用藥等,「有一個環節沒做好,病人就會一直臥床。」辛苦的照顧工作,如何留得住人?林依瑩指出,除了提供合理的薪資外,照顧專業支持同樣重要。在北歐、日本等長照服務成熟的國家,照服員的訓練往往需要數年,而台灣照服員考取證照所需的訓練課程卻僅有100小時。照服員的專業訓練不夠充分,派案單位又無法提供協助,工作時遇到狀況只能自行解決,更遑論協助個案復能。她以臥床阿公為例,當初阿公想返家的一大阻礙,就是無人可以協助他抽痰。多數的照服員並沒有相關證照,也不具備為重症病人抽痰的能力。幸好,部落有幾位年輕照服員願意上課。拿到證照後,再由護理師全天候督導3天,才敢放心讓照服員為阿公抽痰。「照顧缺乏專業支持,個案狀況很難改善,照服員會覺得挫折。就算薪水不差,他們還是做不久。」林依瑩說。有次評鑑,一位照服員告訴她,平時會幫個案阿公按壓腳掌。但是每次一壓,阿公的臉就爆紅。而這套照服員以為有效的「復能方法」,竟然是自己看Youtube影片學來的!國內照服員缺乏專業支持的情況,由此可見一斑。此外,照服員和案家之間的衝突,也是長照現場留不住人的另一常見因素。林依瑩觀察,大大小小的衝突,常和「界線」有關。長照2.0的制度設計,每項政府給付的照顧項目都有一個代碼。照服員進入個案家中,只能做被核定的服務項目。於是,照服員在工作現場,便不停地劃分責任:「我只能掃阿公住的這間,不能掃其他房間;只能煮飯給阿嬤吃,不能煮給孫子吃。」然而,照服員只做核定的服務項目,很難完全滿足被照顧者的需求。她以自身在照顧現場的經驗為例,原本照顧管理專員、個管師只核定陪伴服務,但她進入個案家中,發現阿嬤因為失禁,身上沾滿排泄物。「因為沒有核定協助沐浴,我不用幫她洗澡,難道就眼睜睜看阿嬤被大小便淹沒嗎?」她認為,照顧服務應該更有彈性,才能真正提升被照顧者的生活品質。例如,長照2.0給付的備餐服務,僅限於幫個案備餐。但在部落,祖父母也想和放學回家的孫子一起吃晚餐。伯拉罕團隊會詢問案家是否有意願自費使用服務,讓照服員可以同時準備孫子的餐點。設法創造雙贏的解方,讓照顧者、案家都不委屈。長照費用高,無力支付怎麼辦? 公費、自費混搭,結合時間銀行互助目前,在長照2.0制度下,照服員的時薪最低為每小時200元。換算下來,一天的照顧成本為4800元。若需要24小時的照顧,案家每月約需支付14萬元。即使扣除失能等級最高的補助3萬多元,案家仍須支付超過10萬元的費用。對多數家庭而言,是一筆不小的負擔。尤其部落許多案家是低收入戶,根本無力支付。面對這樣的挑戰,林依瑩指出,伯拉罕共生照顧勞動合作社是以社會企業的形式經營。團隊的服務經費來自長照2.0的補助、案家自費和公益募款,盡可能以多樣收入支付照顧成本。此外,照服員也可以選擇提供志願服務,儲存時間銀行的時數。未來自己需要被照顧,再提領時數。林依瑩指出,在部落生活圈,人與人之間的互助並不罕見。例如,照服員自願幫長輩剪頭髮、小朋友幫忙大人撿拾公共區域的垃圾,都可以登記時間銀行的時數。需要24小時照顧,又無力自費的重症個案,有時伯拉罕團隊也會安排照服員提供一定時數的志工服務。「照服員看到我們努力的成果,會願意當志工。因為他知道,以後自己需要被照顧時,會有人幫他。」林依瑩說。她很清楚,這套照顧模式無法創造巨額的利潤。然而,看見個案的驚人進步、照服員的成就感,讓她相信這是一條值得走下去的路。「好照顧、好專業、高復能,這是我們期待的長照!」原文:讓80歲臥床阿公拔管、恢復行動能力!林依瑩和伯拉罕團隊,如何以好照顧逆轉失能?
-
2022-05-30 癌症.乳癌
乳癌術後運動 3種訓練增免疫力、降副作用
● 運動是癌症術前術後保持健康重要的一環● 乳癌術後的淋巴水腫、傷口沾黏要特別注意● 經過醫師評估,掌握體能狀況即可運動訓練根據衛福部國健署統計,乳癌為女性癌症發生率第一位,且有年輕化趨勢。患者不只要面對療程,還有切除腫瘤後的乳房重建,諸多挑戰容易讓人陷入憂鬱、沮喪的情緒中,心理壓力極大。癌症體適能訓練專家何宏胤表示,藉由長期運動可打造體內抗癌環境,提高身體免疫力、改善術後疼痛、傷口沾黏等問題,只要患者體能狀況許可,經醫師評估後,應該重啟運動生活。癌症治療期間 也應該運動癌友常因為身體疼痛、術後傷口、化療副作用與癌疲勞(癌因性疲憊症)等因素,擔心無法負荷運動。何宏胤說,適度運動很重要,許多研究證實,運動對癌後保健有很大助益,尤其是可以減緩治療副作用的不適,降低疲勞、鬱悶,但須經由專業人員指導訓練下,採正確姿勢才能讓效果加乘,並且預防運動傷害。針對乳癌患者的運動訓練,何宏胤建議,宜循序漸進提升運動強度、次數,每周3至5次有氧運動與拉筋伸展,可提升心肺功能、柔軟度及功能性;每周2至3次重訓鍛鍊大肌群,強化肌肉組織與身體機能。每項運動都要注意節奏不要太快、動作不要太大。術後肌肉無力 多動減疼痛乳癌術後,及早介入運動,可幫助維持關節活動度、消除腫脹症狀、增強肌力和心肺功能。何宏胤說,愈早開始進行運動愈好,術後最常見肌肉無力、手難舉起,建議多做有氧運動、阻力運動,來緩解關節疼痛和肌肉緊縮,進而提升身體自癒力。乳癌病友運動有哪些禁忌及注意事項?何宏胤強調,乳房重建手術後,可能有上肢及肩膀不穩定等肌肉失衡,因此要避免胸部的推舉動作;藥物副作用可能引起周邊神經病變,導致平衡感失調,適合做太極拳、慢跑等低強度的運動。骨轉移的病人,則以瑜伽、散步、伸展操等低衝擊性的運動為主。●有氧運動每周3至5天做中等強度的大肌肉群有氧運動,如走路、單車等,對於整體健康生活品質、情緒及功能性均有顯著改善。●阻力運動每周2至3天做重訓和深蹲,或扶著椅子反覆由坐到站、再由站到坐,建議做至少一組,每組做8至12下,增加大肌群的強度,循序漸進、慢慢增加強度。●柔軟度每周2至3天做伸展運動,如瑜伽或拉筋伸展操,對所有大肌群做靜態伸展或活動度訓練。可處理荷爾蒙治療、放療或手術後關節或肌肉的限制區域,藉由伸展運動有助傷口復原。乳癌患者術後運動注意事項1.選擇適合的運動類型,勿造成過度負擔。2.採循序漸進方式,視身體及運動狀況調整強度、次數。3.癌細胞轉移到骨頭,應避免高強度運動;有傷口或人工血管要避開游泳,以免感染。4.患側有緊繃感、麻、痛等異常現象,回診時告知醫師並調整運動方式。
-
2022-05-05 該看哪科.新陳代謝
糖尿病致傷口遲未癒合 周邊血管超音波查出原因
1名有糖尿病史的50歲男性,因為左腳大拇指傷口遲遲未癒合,經醫師以周邊血管超音波檢查,發現是左腿小腿動脈狹窄造成,轉介心臟內科安排手術打通並穩定控制血糖後,傷口復原良好。亞洲大學附屬醫院腎臟科醫師陳虹志表示,患者除了糖尿病,還有高血壓、高血脂病史,都容易引起血管鈣化病變,所幸經周邊血管超音波檢查後,發現左股動脈血管內皮出現鈣化,導致血管斑塊、狹窄。緊急執行導管氣球擴張後,已改善下肢遠端血循,避免糖尿病足的發生。他說,包括慢性腎臟病、透析患者或者副甲狀腺異常者,都容易引發血管中間層鈣化,造成心血管阻塞、心律不整、傷口組織感染等併發症。下肢水腫患者,以往門診通常只能驗腎功能、蛋白尿,常無法找出水腫原因;此時,超音波可以檢查是否有靜脈栓塞、三尖瓣逆流或下肢靜脈瓣逆流等情形,再透過問診來排除藥物副作用、飲食不當等原因,對症下藥治療。陳虹志提醒,血液透析患者的動靜脈廔管就像是生命線一樣,透過血管超音波評估透析廔管功能不佳的原因,像是動脈端狹窄、阻塞或靜脈狹窄等,同時也能評估廔管成熟度以及血流量,在少數不易打針的透析患者身上,還能幫助調整下針位置、方向跟深度。他建議,周邊血管超音波具有非侵入性、不用注射顯影劑等優點,在診斷方面能夠快速、即時,可在介入性治療前提供血管的深度、大小、病灶以及血流變化等影像資料,在治療當中更加精準定位,對於醫師治療患者可說是一大助力工具。
-
2022-03-30 該看哪科.心臟血管
手術成功病患卻昏迷!醫揪出肺栓塞惹禍救回一命
台中澄清醫院中港院區心臟血管內科醫師張耿豪說,一名86歲婦人在接受大腸癌切除手術後,出院前夕突然意識不清且呼吸急促,家屬放棄急救,加護病房醫師仍做最後的努力,在極短時間內追查出是肺動脈被血栓堵住了,採用經導管直接血栓治療,救回老婦人一命,家屬轉悲為喜。張耿豪指出,肺動脈栓塞是一種因為靜脈系統產生血栓之後,血栓隨著血流堵住肺動脈,臨床表現最常見是喘、胸痛、咳嗽,難以第一時間察覺、診斷,一旦發生,約1/10在一個小時內猝死,若無治療,兩周內死亡率高達26%。張耿豪說明,老婦人在手術後,傷口復原良好,計畫隔天要出院,卻在當天下午突然意識不清且呼吸急促,血液中氧氣濃度只有80%,血壓掉到70,緊急啟動急救小組將病人送到了加護病房。由於病情突然惡化,家屬經醫師解釋後同意放棄進一步急救。張耿豪說,加護病房的醫師仍做最後的努力,緊急會診心臟內科醫師,發現在呼吸器跟升壓劑的支持之下,氧氣濃度跟血壓都僅能勉強維持,明明胸部X光看起來肺部充氣正常,但氧氣就是無法順利進入血液,再者發現其心臟右心室異常擴大,緊急執行電腦斷層檢查,確診是肺栓塞惹的禍。張耿豪指出,考量老婦人年紀大且剛接受大腸切除手術,決定採用經導管直接血栓治療,將特製的溶栓導管置入血栓中,直接在血栓內打入藥物破壞血栓,劑量僅需要傳統的1/4,對年長患者較為安全,且成功率高,療程約需半天,這種微創的手術也不太會感到痛苦。張耿豪說明,老婦人經治療不到半天,血中氧氣濃度回升到95%以上,也不再需要使用升壓劑維持血壓,不到一周就康復出院。到目前為止,這一年以來,患者出門散步活動都沒有再發生任何不適。
-
2022-02-12 該看哪科.泌尿腎臟
媽開腎結石手術卻心跳停止,為了救命可能終身洗腎!面對醫師你該怎麼做?一位醫師的親身體悟
在醫療現場,病人與醫師其實是種以苦難相連的生命共同體。面對無法重來的醫療歷程,可以如何做得更好、避免併發症?郭漢崇醫師將一張張病歷,化為一則則故事;「以病為師」,道盡他身為外科醫師對生命的深刻體悟。編按:慈濟醫療法人副執行長暨花蓮慈濟醫院泌尿部主任郭漢崇行醫超過30年,一位站在第一線的外科醫師省思:手術併發症,真的無法避免?一旦發生併發症,又該怎麼辦?如何面對病人、家屬的責難?當自己、家人成為病人,是怎樣的心情?32年前,郭漢崇離開臺大醫院到花蓮慈濟醫院任職。在這裡成為第一線的泌尿科專科醫師,負責東部地區民眾泌尿系統的健康。當然郭漢崇手邊也累積許多困難病例,沒有辦法推辭,也無法將他們往臺北送,必須親自面對病人,一一的解決病痛。〈一起把媽媽救回來〉「郭醫師你聽我講,你真的不能太忙,你一天開那麼多刀,怎麼有辦法顧每一個病人呢?以後要改進知道嗎?」秀美上氣不接下氣的對我講了這些話,我緊握著她的手跟她說:「我知道了,你安心,我一定會好好的把你治好,你安心喔!要加油。」我慢慢退出病床旁邊的急救圈,讓外科加護病房的醫師和護理人員靠近秀美,他們繼續對秀美實施該有的治療。給她氧氣,在她的右頸部插上中央靜脈輸液管線,並且注射大量強心劑、碳酸氫鈉,以及氯化鈣,來穩定她的酸中毒和心跳不穩定。就在大家手忙腳亂穩定秀美的生命跡象時,我注意到病床旁邊的生命徵象記錄器顯示, 秀美的心跳愈來愈快,每分鐘高達一百四十幾下,但心跳的強度卻愈來愈弱,而且不時出現不整脈 ,以及不正常的心臟收縮。血氧濃度也從剛來急救室的百分之九十,漸漸下降到百分之八十五、百分之八十。我馬上告訴外科急救室的陳醫師說:「可能要插管比較安全。」於是陳醫師囑咐護理人員準備氣管插管。怎麼會突然間就停止心跳?我們幫秀美打了鎮定劑方便插管,突然間,心跳就變得亂跳起來,出現心室顫動和心搏過速的現象。這顯示心臟即將進入無法代償,接下來就會造成心跳停止,病人會因而死亡。陳醫師立即將氣管內管插好。這個時候心跳戛然停止,記錄器上心跳成一直線。一群人立即將病人的衣服拉開,開始實施體外心臟按摩。強烈的胸部擠壓按摩聲在空氣中瀰漫著,大家屏住呼吸、非常緊張。一旁的心搏復甦器、電擊器也已經準備好了,壓了一分鐘,看心跳還是沒有恢復。因此,急救室的醫師立即施予心臟體外電擊。當高伏特的電流傳過秀美的心臟以及身體,她的整個軀體跳了起來,心臟跳了幾下又停止。於是醫師們只好再輪流進行體外心臟按摩,並且按照一定的時間注射強心劑和碳酸氫鈉,來穩定酸鹼平衡,讓身體裡的細胞維持恆定。我在一旁看著急救室的醫護人員急救了大概五分鐘,心頭一涼,怎麼會這樣?但是我必須撐下去。所以我一個人走到外科急救室外,對秀美的丈夫和小女兒說:「情況很不樂觀,秀美剛剛心跳停止,我們正在急救中,不知道能不能拉得回來。」秀美的丈夫神情非常倉皇,也不知道該說些什麼,嘴唇顫抖。他拉著我的手說:「郭醫師,怎麼會這樣子?剛剛從電腦斷層室檢查回來,一路上我握著她的手還是溫暖的,怎麼會突然間就心跳停止呢?你一定要救救她,你要救救她。」我點點頭說:「我們一定會盡力,你放心,在這邊坐著休息一下,通知孩子們趕快過來陪一下媽媽,不知道能不能看到最後一面,但是我們一定會盡力。」就這樣,我逃離了與秀美先生和她女兒見面的現場,回到外科加護病房,並且參與秀美的急救工作。急救進行了十五分鐘,當陳醫師放開手,發現秀美的心跳回來了,而且非常強。我握住秀美的手,心中默默的禱告著:「秀美你要撐下去,旁邊的我們都在努力著,病房外面有你的先生,還有在路上趕來的女兒們,他們都會陪著你一起渡過這個難關,你要堅強撐下去。」我不知道秀美能不能聽到我心中吶喊的這幾句話,但是看著記錄器上她那強而有力的規則心跳,我漸漸的安心,秀美應該有機會可以活下去了。病人第二次進行腎造瘻取石術這是發生在2018年1月的一個星期二。秀美是我的老病人,她在2017年5月,曾經因為右側腎結石到門診,我幫她進行了經皮腎造瘻手術,將她的結石拿得很乾淨。此後,秀美因為有一些風濕性關節炎以及C型肝炎,同時在院內的風濕免疫科以及外科接受進一步治療。秀美的身體十分硬朗、個性活潑,住在臺東成功的小鎮;她喜歡交朋友,參加地區的社團活動,是一個非常好動的中年婦女。因為住在成功,不方便常常來花蓮返診,所以當秀美在去年一月回到門診追蹤檢查時,赫然發現她的腎臟又長出另外一顆結石。而這顆石頭伴隨著腎臟輕微的發炎,讓她常覺得右腰有點痠痛。秀美因為自體免疫的疾病和治療的關係,腎功能不是很好,所以她很擔心這顆結石會造成她腎臟出口阻塞而影響腎功能,因此,她到我的門診,希望能夠像以前一樣用手術方式取出結石。經皮腎造瘻取石術在泌尿科醫師而言,是例行的手術方式。由於結石太大,無法使用體外震波碎石術,或是經尿道軟式輸尿管鏡碎石術來處理。所以,必須從腰部,在超音波指引下先做造瘻,再從這個造瘻口取出結石。這種手術是每位泌尿專科醫師應該要會,而且做得很好的。不過這種手術也潛藏著一些可能的併發症。例如,病人如果有出血傾向,凝血功能不佳,手術後可能會造成比較嚴重的出血;或是病人有細菌性的腎盂腎炎,在沒有控制好的時候,就貿然接受手術,手術當中可能會使細菌擴散到全身,而引發細菌性敗血症。當然手術當中也可能因為麻醉或其他的因素,導致一些併發症,這些都是我們可以預防,但是不希望發生的。雖然如此,手術做多了,還是難免會碰到一些併發症。不過在手術之後,仔細觀察病人狀況,給予適當的治療,其實併發症都可以很快解決,不會產生嚴重的後遺症。腎臟結石手術卻心跳停止,少見且不妙就在秀美從急診室的電腦斷層檢查送回外科加護病房,大家開始準備幫她做緊急處置的時候,她居然發生了心跳停止的嚴重狀況。這種心跳停止的狀況,可能是來自於出血後,大量輸液所產生的心肺功能代償失調;第二個可能是大量且快速的輸血,造成電解質不平衡,所引起的心臟跳動不穩定,而產生的心跳停止。不過,當心跳停止的時候常常會造成全身血液循環受到影響,造成嚴重缺氧、組織壞死,加深酸中毒的危機。雖然在第一時間有氣管插管輸送氧氣,以及體外心臟按摩和電擊,讓心臟功能恢復了過來。但是十五分鐘的缺氧,卻使得腦部血液循環受到影響。我們檢查了秀美的瞳孔,發現已經兩側都放大,對光沒有反應,我心裡暗叫一聲:「不妙!」但看著她強而有力的心臟跳動,又不禁期望秀美還是有機會可以活下去。畢竟一個腎臟結石的手術,造成這樣子的心跳停止的後果是非常少見,而且不應該發生的。但是既然已經走到這個地步,我們就必須全力搶救。此後的十四天,我與秀美和她的家人成為生命共同體,我們一起努力搶救秀美,把她從鬼門關裡拉回來。在這十四天的奮鬥過程當中,每一天都像一年那麼的長,每一分鐘都讓我們的內心交戰,受盡了苦難。但回想起來,卻是無比的甘甜。夢裡都在問,到底哪裡沒注意到?姊妹倆聽到媽媽有這種劇烈的變化,都非常震驚,也無法接受。在加護病房外面見到我,姊姊劈頭就一直逼問我,「為什麼會這樣子?」我耐心的把整個治療過程,還有可能的發生情形說明了一遍,其實我們也不知道,為什麼病情會急轉直下。一般的情況都是可以控制,但秀美突然的心跳停止,卻讓我們措手不及,也無法了解真正的原因。現在只能就所知道的狀況趕緊補救,並且盡量補足我們可以修復的地方,期待狀況穩定,能夠讓她存活下來。妹妹珮玟倒是非常冷靜,她聽完我講的話後跟我說:「郭醫師,媽媽那麼相信你,我相信她一定很有自信。我也相信你一定是她可以依靠的人,我會堅定的支持你對媽媽所做的一切治療。請你放心,也請你要注意保重身體。因為你不能累倒,你一累倒,媽媽就沒有人可以依靠了。請你務必要好好休息,這樣才會有精神仔細的照顧媽媽。」聽了珮玟這一番話,我心裡其實非常慚愧。我們一定有什麼地方做得不好、做得不對。時間過得很慢,每一分、每一秒,我們都在擔心秀美的身體有劇烈的變化。但是秀美的心跳卻非常穩定,血壓沒有什麼變化,倒是腹脹的情形愈來愈嚴重。那一夜我無法成眠,累到閉一下眼小睡一番,夢中老是夢到秀美腎結石手術的過程,到底什麼地方我們沒有注意到?決定打開後腹腔找出真正的出血點我思考了從手術後一直到此時生理的狀況變化,深覺再這樣拖下去不是辦法。因為很多時候,最重要的搶救時間點若錯過了,可能就來不及。我跟秀美的先生、女兒商量,我覺得真正的出血點還是沒有止血,再加上大量的出血以及大量的輸血,使得全身的血液凝固因子不足, 這時候最重要的是趕快找到出血點,加以止血。而這個手術必須打開後腹腔,而且手術的時候可能要拿掉她的腎臟。因為出血點既然是因腎造瘻管所造成的,要止住出血點,就非得把腎臟拿掉不可。不過秀美的腎功能並不是很好,從手術病情變化、心跳停止之後,到現在腎臟的尿都沒有出來,很可能將來必須要終身洗腎。但為了要救命,我們非得要下這個狠招不可。這是一個非常嚴峻的考驗,不論外科醫師如何決定,我們並沒有把握這個手術一定能挽回她的性命。但我跟秀美的女兒講:「如果我們不做這個手術,秀美應該是救不回來。但若勇敢的冒險,開進去把腎臟拿掉,找到出血點趕快修補,才有機會讓她不再出血,而且挽回她的生命。」這時秀美的先生不知道怎麼辦,女兒卻支持我,她說:「郭醫師,我們全家都相信你,你做的決定,我們會支持。縱使媽媽真的救不回來,我們也不會怪你,但請你在最適當的時候就去做吧!」其實在下這種決心的時候,我並沒有把握。我也跟外科李主任商量,李主任並不是很贊成這個作法。但他認為,如果我覺得該做的時候,他會支持,也會過來幫忙,真的有什麼狀況再做處理。我內心一直交戰著:做、不做、做、不做。心裡想著,萬一開刀進去時遇到無法挽回的大出血,很可能秀美就會死在手術臺上;萬一拿掉腎臟,找到出血點暫時止住了,可能秀美的身體狀況還是逐漸變差,最後依然挽回不了她的生命……開刀進去,我必須要負最大的責任。但是不開刀進去,難道救不回來,我就不用負責了嗎?這種抉擇對一位外科醫師,尤其是當初造成出血的醫師而言,真的是非常難以決定。當然,最後我還是把秀美送上手術臺。我們備妥了血漿、血小板,很快的開刀進去,隨後一塊塊的拿掉大棉紗,整理傷口內部,觀察繼續出血的部位。手術過後,我心中的大石頭終於落地。秀美左邊腎臟的功能是否能恢復,尚不得而知。但救命要緊,腎臟壞了可以洗腎;而生命若沒了,就沒有任何可能。我在手術房外告訴秀美的家人這個好消息,秀美應該有機會活下來。珮玟高興的抱了我,她說:「謝謝你,郭醫師,我就知道你會做正確的決定,謝謝你救了媽媽一命。」此後,秀美還繼續在加護病房裡面觀察,腹腔內的引流血液迅速的減少,從每天引流出五、六千毫升的血液,剩下兩、三百毫升的帶血腹水,後腹腔的傷口復原的也很快,秀美的情況終於趨於穩定。「我都有看見你陪著我。」手術後第十二天,因為腹部傷口可以關閉了,所以外科李主任在最後一次進到手術房,將她腹部的傷口做局部的清創,然後縫上人工網膜。因為長期腹脹的腹壁筋膜無法完全關閉,太過於勉強的關閉腹壁,很可能會使筋膜再裂開,所以使用人工網膜做一個中置物,使其逐漸纖維化形成新的腹壁。至此,秀美的手術終於告一段落。在第一次手術之後的第十四天,秀美終於拔掉氣管插管,在確定血氧沒有問題後,終於可以讓她清醒過來。記得秀美清醒過來看到我在床邊,看了很久。我問她:「你還記得我嗎?」她點點頭說:「當然記得你,我也知道這些日子來,你經常在我身邊。你們不要以為我真的睡著,我都有看見你陪著我,一直鼓勵著我。我就是這樣子,在你們的鼓勵下,堅持活了下來。」這一番話我不知道是真的,還是她在夢境中所感受到的景象。但是我深信,在旁邊陪著她的時候,她是有點反應的。有時候她的手指會動一下,有時候我在跟她講話的時候,她會皺著眉頭或是動一動她的臉部肌肉,或許她是在潛意識裡真的看得到我們吧!延伸閱讀:「終於輪到我了,我是一個癌症的患者。」知名泌尿科醫師罹癌後體悟:歷經麻醉、切片...才意識到「生病」是如此痛苦書籍介紹與苦難同行:這些年病人教會我的事作者:郭漢崇出版社:發光體出版日期:2021/01/27作者簡介郭漢崇醫師,現任花蓮慈濟醫院泌尿部主任暨慈濟大學醫學院泌尿科教授、佛教慈濟醫療財團法人副執行長,為國際知名的泌尿醫學專家,排尿障礙治療的權威。在Expertscape專家排行中,肉毒桿菌素的治療位居世界第一。所帶領的團隊積極推動臨床、教學及研究,排尿障礙臨床暨研究成果豐碩,榮獲第二十二屆國家生技醫療品質獎銀獎的殊榮,讓醫療荒原花蓮,成為臺灣唯一、世界知名之排尿障礙治療重鎮。臨床尿路動力學經驗超過30年,發表超過550篇研究論文,編寫排尿障礙及尿失禁相關之教科書及單行本超過20冊,如《功能性泌尿學》、《臨床泌尿學》、《實用尿路動力學》等,也撰寫醫療科普及醫療人文書籍如《尿尿小事學問大》、《涓涓人生》、《上人與我:那些年我們在慈濟的日子》、《這些年我們一起寫下的故事》等。延伸閱讀: 胸痛、頭暈、冒冷汗...5種人注意心肌梗塞易上身!3個保命方法馬上記起來
-
2022-01-21 焦點.元氣新聞
達文西手術是什麼?完整分析達文西手術優缺點與費用
標榜傷口小、復原快的微創手術,幾乎已經成當今手術的主流。被稱為「腹腔鏡進階版」的達文西手術,更是目前微創手術的代表。不過,達文西手術價格昂貴,雖可以讓傷口復原快、傷口小,價格仍是讓患者卻步的一大要件。更多衛教影音資訊,可前往【達特543】YouTube頻道彰濱秀傳醫院醫療副院長李岳聰表示,幾乎所有的手術都能透過達文西手術處理,特別是達文西手術的特性可幫助患者「快速恢復」。當患者飽受放療或是化療折磨時,後續腫瘤仍需手術,多會建議透過達文西手術處理,不僅僅是傷口美觀的問題,而是體內的器官,不會被翻箱倒櫃的破壞,讓後續沾黏等狀況能大幅改善。而臨床上也有不少人在詢問,真的有必要所有手術都採取達文西嗎?達文西手術隔山打牛 5個小洞免於手術翻攪器官達文西手術一改過去手術的方式,醫師不再是站在病人身邊長時間執刀,而是坐在手術台車,操作機器手臂,由機器手臂替患者執刀,與患者的距離約1到2公尺。患者只需要在身體打5到6個洞,每個洞的傷口約0.5到0.8公分,機器手臂就能透過這些洞口進行手術。李岳聰表示,達文西手術就像是「隔山打牛」的手術,即使是達文西手術之前最具代表性的微創手術「腹腔鏡手術」,雖然也是在病人腹部打孔,放入腹腔鏡,在不創造更大傷口的前提下執刀,醫師也還是站在病患身旁。因此,醫師在執行達文西手術時,存在的一項風險就是,手術醫師不在手術台執刀,此時需要另一位熟悉該項手術的醫師,待在手術在台上擔任助手。另一項缺點是,醫師在執行達文西手術時,不像傳統手術會有「手感」,患者肌肉的張力等,執刀醫師沒辦法感受等,不過醫師在經過訓練之下,是有辦法克服這些障礙的。達文西視野遠勝腹腔鏡 機台定位反而成手術侷限李岳聰表示,達文西手術視野可達360度,影像呈現不再是2D而是3D,是達文西極大的優勢,術後的傷口縫合也是達文西機器手臂遠勝於其他的手術方式。不過當腫瘤位置太過分散時,採取腹腔鏡手術的效果恐會比達文西手術好。手術時,腫瘤位置可能會位於不同的象限,第一象限、第二象限、第三象限或第四象限。達文西手術在執行前,必須要將機台定位,大型機台定位後,不能像傳統手術的執刀醫師能夠站在患者旁邊隨時移動,導致達文西手臂的游離度與腹腔鏡相比較差。李岳聰表示,以大腸癌為例,大腸位於腹腔的左右兩側以及骨盆腔,達文西手術可跨象限處理,但必須要移動機台。如果癌症期別已經是非常晚期,也不會建議採取達文西手術。李岳聰表示,近年達文西手臂也不斷在進展,包含第四代達文西手術等,目前尚未能克服的議題,未來也許都能一一克服,台灣目前的醫療仍以「健保」為主,國人習慣便宜的醫療,當有更好的醫療選擇時,往往會礙於費用沒辦法選擇。這幾年,健保署也看見達文西手術的優勢,已將攝護腺癌以及部分腎臟癌手術等,納入健保給付的範疇,他相信,好的醫療方式會漸漸普及化,讓國人可以享有最佳的治療方式。李岳聰醫師小檔案●專長:腹腔鏡手術、消化道疾病、肝膽胃腸疾病、乳房疾病、乳癌手術及治療、甲狀腺暨內分泌外科、膽結石及各種疝氣手術●現任:秀傳醫療財團法人彰濱秀傳紀念醫院醫療副院長秀傳亞洲微創手術訓練中心消化道手術講師●學經歷:中國醫藥大學醫學系學士國立中興大學生命科學系研究所博士秀傳醫療財團法人彰濱秀傳紀念醫院外科部主任秀傳醫療財團法人彰濱秀傳紀念醫院一般外科主任秀傳醫療社團法人秀傳紀念醫院乳房中心主任台中榮民總醫院實習醫師、住院醫師、總醫師台中榮民總醫院一般外科主治醫師台中榮民總醫院埔里分院外科主治醫師兼急診室主任
-
2021-12-08 養生.人生智慧
截肢男穿義肢環島58天 忍痛面對缺陷「原來我可以」
左腳截肢僅剩5分之一的26歲青年陳鴻鑫,去年10月6日從新北市蘆洲出發,著義肢環島58天,因雙腿不適,僅能日行6公里,沿途飽覽台灣美景,感受台灣這片土地的溫度,環島過程的疼痛,他形容是在面對「缺陷」,忍痛也要走完。陳鴻鑫說,他希望用環島告訴自己「原來我可以!」突如其來的意外 失去了左腳陳鴻鑫4年前與好友騎車出遊,卻迎面撞上轎車,坐在後座的他摔入稻田中,左腳變形嚴重,原本撿回一命,但傷口卻染上食肉菌,一度命危,急救醒來後,左腳卻僅剩5分之1。他說,截肢不像失戀,至少失戀了心靈上還有地方可以補充,但少了左腳,每天24小時都必須面對,1個人時常陷入同樣的惡性循環,走不出截肢的漩渦。熱愛運動的陳鴻鑫,接受不了截肢的打擊,不敢接近球場,碰到有光的地方會抗拒,身體缺陷一度讓他想結束生命,幸好有著親友、家人的鼓勵,加上復健期間,碰到狀況比他糟糕,年紀比他大的「同類」,都有辦法克服截肢帶來的缺陷,終於讓他勇敢跨出去,「希望為自己重新活一次」。靠著義肢環島58天 一天僅能步行6公里車禍前,陳鴻鑫就有一個徒步環島的美夢,因為傷口較大,復健、重建就花了超過2年,習慣了與義肢為伍的日子,才有機會規畫自己的環島夢。今年10月工作告一段落後,陳鴻鑫揹著簡單行囊,從蘆洲的家中出發,逆時針徒步搭配火車環島,踩踏台灣土地,重新感受社會人情味,環島58天來,終於抵達宜蘭,整個旅程進入最後一哩路。回憶環島辛苦,陳鴻鑫滿是血淚,他說,因為傷口是人工植皮,稍微摩擦就會破皮、出血,出發第一天就受傷,穿著義肢一天僅能步行6公里,找到定點等傷口復原後,繼續下一段路。環島期間,整日與左腳傷口為伍,但過程他形容是面對自己的「缺陷」,忍痛也要將這段路走完。陳鴻鑫說,截肢後他體認到「失去才懂得珍惜」,環島過程是挑戰也是測試,他4年來第一次勇敢跨出去,做一件喜歡的事情,再痛、再累也不會嫌,希望用環島告訴自己「你可以!」
-
2021-11-29 該看哪科.骨科.復健
想知道有無肌少症,自我檢測2方法!增肌必做2類運動
國內新冠肺炎疫情自五月爆發以來,許多民眾無法上健身房、出外運動得戴上口罩,運動受限,肌肉逐漸流失,肌肉量減少,免疫力隨之下滑,增加染疫風險。醫師建議,可以透過「微運動」方式,也就是輕微的肌力和有氧訓練,提升肌力,避免肌少症上身。根據最新調查顯示,國內50歲以上的民眾,罹患肌少症風險為46%,大約每兩人就有一人有肌少症問題。肌肉主要作為支撐人體和維持行動力之用,台灣家庭醫學醫學會理事長黃信彰指出,40歲以後,肌肉每10年以8%速度流失,70歲後則是每10年以15%速度流失。一旦肌肉量不足,會逐漸演變成「肌少症」,失能和臥床機率大增,還會增加疾病感染和死亡等風險。黃信彰指出,根據2016年西班牙針對萬名成年人進行世代研究發現,肌肉量減少10%,免疫力會開始下降、疾病感染風險上升;肌肉量減少20%,傷口復原能力開始下降;肌肉量下降30%,會身體虛弱、無力坐起;肌肉量下降40%,則死亡風險上升,且多死於肺炎。是否罹患肌少症?居家自我檢測2方法如何檢測肌少症?黃信彰表示,居家可以「亞洲肌少症指標」作為肌少症風險自我評估檢測標準,或是「測量小腿圍」兩種方式進行檢測。方法1:自我評量檢測評估項目:提舉五公斤重物是否感到困難、在房內行走是否困難、從床或椅子上坐起是否感到困難、爬十階樓梯是否感到困難,以及過去一年跌倒次數等。肌少症自我評估檢測評估項目詢問內容分數肌力您拿起或搬動5公斤重(約兩個炒菜鍋)的物品會感到困難嗎?沒有困難0有一些困難1很困難/無法完成2步行輔助在房內行走是否困難?沒有困難0有一些困難1很困難/需要使用步行工具/無法完成2從椅子上起身您從床或從椅子上起身會感到困難嗎?沒有困難0有一些困難1很困難/沒有他人幫助時無法完成2上臺階您走上10個臺階會感到困難嗎?沒有困難0有一些困難1很困難/沒有他人幫助時無法完成2跌倒過去1年中您跌倒過幾次?沒有跌倒1-3次4次或以上(判斷標準:加總分數若超過4分,可能有肌少症疑慮,必須就醫,透過X光等精密儀器測量肌肉量進行評估。)方法2:測量小腿圍透過測量小腿圍可評估肌肉量。測量小腿圍時,先找一張椅子坐著,讓大腿與地面平行,和小腿呈90度;放鬆腿部肌肉不緊繃,用尺量測小腿最粗的部位為準。若男性小腿圍小於34公分、女性小於33公分,代表身體肌肉質量可能不足,須注意可能有肌少症。長者食量減少,肌肉流失風險增加許多人認為男性肌肉量較多,肌少症風險小於女性。但依據調查結果顯示,男性肌少症風險高達51%,高於女性的43%。員榮醫院醫療體系家庭醫學科醫師黎雨青表示,男性因為有睪固酮的優勢,容易練出肌肉且維持,不過,隨著年齡增長,睪固酮降低,肌肉反而流失得更快。尤其當年紀漸長,牙口不好導致食量下降,更容易增加肌少症的風險。黎雨青說,依據民眾自覺飲食的改變進行肌肉流失風險的分析,發現適量輕度減少食量與食量沒有改變相比,肌肉流失風險從38%增至64%;若嚴重減少食量,風險更增至83%。增加肌肉量,均衡飲食、補充蛋白質最重要避免肌少症上身,必須增加肌肉量,不僅飲食均衡,尤其適時補充好吸收的蛋白質非常重要。黎雨青表示,除非是有肝、腎疾病的特殊族群,若要維持肌肉量,每天的蛋白質攝取量應達每公斤體重1公克,過了40歲後,若體態沒有嚴重變化,則繼續維持原攝取量;若肌肉開始流失,則蛋白質攝取應增加為每公斤體重1.2至1.5公克。增肌必做2類運動 「微運動」也可補足只要沒有任何活動,肌肉就會開始流失,因此,除了飲食外,也必須搭配運動才能維持肌肉量,進而增肌。黎雨青說,運動最好從事有氧運動,例如慢跑、游泳等,同時應搭配舉啞鈴、彈力帶等阻抗運動。若無法上健身房運動,也可以從事「微運動」。黎雨青建議,可以爬樓梯取代電梯、捷運提早一站下車改步行,都是很好維持肌力的方式。隨著防疫解封,可從輕微的肌力和有氧訓練開始,逐步增加運動量,提升肌力。增肌必做2類運動有氧運動:慢跑、游泳阻抗運動:舉啞鈴、彈力帶
-
2021-11-04 該看哪科.骨科.復健
不運動肌力流失反增染疫風險?醫師:微運動很重要
國內新冠肺炎疫情自5月爆發以來,民眾很長一段時間無法上健身房、出外運動也因為防疫關係戴口罩而「足不出戶」,運動受限。醫師提醒,活動減少肌肉就會開始流失,而隨著肌肉量減少,免疫力也會隨之下滑,無形間將提高染疫風險;透過「微運動」來維持肌力非常重要。肌肉主要作為支撐人體和維持行動力之用,一旦肌肉量不足,失能和臥床機率大增。但肌肉除了是行動支柱外,也可活化免疫細胞,可說是免疫寶庫。台灣家庭醫學醫學會理事長黃信彰指出,根據西班牙於2016年針對萬名成年人的進行世代研究,透過問卷、X光檢查肌肉量以及勾稽的就醫紀錄,發現肌肉量減少10%,免疫力就會開始下降、疾病感染風險上升;肌肉量減少20%,傷口復原能力開始下降;肌肉量下降30%,身體虛弱無力坐起;肌肉量下降40%,則死亡風險上升,且多死於肺炎。而國內自去年10月至今年6月針對1322名50歲以上民眾進行調查,發現50歲以上的民眾肌少症風險為46%,大約每兩人就有一人有風險;加上40歲後肌肉會以每年平均8%的速度流失,因此更須注意肌肉流失的問題。員榮醫院醫療體系家庭醫學科醫師黎雨青表示,只要沒有任何活動,肌肉就會開始流失,因此適時補充好吸收的蛋白質和運動非常重要。他說,除非是有肝、腎疾病的特殊族群,若要維持肌肉量每天的蛋白質攝取量,應達每公斤體重一公克,過了40歲後若體態沒有嚴重變化,則繼續維持原攝取量;若肌肉開始流失,則蛋白質攝取應增加為每公斤體重1.2至1.5公克。另外,像是疫情間雖無法上健身房運動,「微運動」便顯得非常重要。黎雨青說,以爬樓梯取代電梯、捷運提早一站下車改步行,都是很好維持肌力的方式。而隨著防疫解封,便可從輕微的肌力和有氧訓練開始,逐步增加運動量,提升肌力。
-
2021-10-21 癌症.大腸直腸癌
婦人每年必做大腸鏡檢查 慶幸早發現腫瘤並切除
一名63歲婦人大腸鏡檢查發現,大腸有一個6公分大的腫瘤,雖切片顯示尚未有侵襲性癌,但仍選擇接受內視鏡黏膜下腫瘤切除手術,術後6小時即可開始進食,且復原良好。由於是無創手術,身體外表沒有任何傷口,術後3個月追蹤大腸鏡,體內傷口復原良好且切片亦顯示無任何殘餘或復發的腫瘤細胞。患者高興的說,自己每年都會做政府提供的糞便潛血篩檢,一年前開始發覺排便量少、味道較臭,好險藉由每年固定篩檢,才能盡早治療,目前排便狀況改善許多,也更注重蔬果、水分的攝取,她也說「能夠早期發現,早期治療,真的好幸運」。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內科部消化系醫師張安迪說,過往對於大腸內較大的腫瘤,只能選擇外科結腸切除手術,但隨著內視鏡技術的進步,針對一些較大型的癌前或早期癌腫瘤,可以在無須開腹的情況下,利用內視鏡黏膜下腫瘤切除手術將腫瘤完整切除並保留器官。他說,與傳統手術相比,內視鏡黏膜下腫瘤切除手術無體外傷口、術後恢復快,以及能提升長期生活品質,且對於早期癌的治療與手術可達到一樣的效果。
-
2021-08-18 醫療.百病漫談
瘀青要熱敷還冰敷?醫:4情況速就醫 2招加速恢復
日常不少跌打損傷都容易形成瘀青,也有不少民眾身體常常莫名地出現瘀血情況,大灣健全診所家醫科王威傑醫師提醒,瘀青可能是一般的碰撞所致,但也有可能是身體出問題導致瘀血,若有出現不尋常瘀青應盡早就醫檢查,以利治療。 瘀青要熱敷還是冰敷?醫教2招加速恢復! 王威傑醫師表示,民眾發現瘀青時,改善方式可從冰敷及熱敷著手,隨時機不同,方法也會不同,在瘀青的前48小時,因血管剛破裂在體內形成瘀血,此段時間就建議以冰敷改善,以利血管收縮、凝血,防止瘀血範圍擴大。而熱敷則適合用在5天之後,以促進血液循環,加速傷口復原,使用的時間點很重要。 許多人出現瘀青時,也會常用各種民俗療法,王威傑醫師建議可以先了解原理再進行,以策安全,大致上脫離不了前述原理。例如許多人會用雞蛋改善瘀青,有助改善的原因在於剛熟的雞蛋有溫度,而非雞蛋的任何營養,即便是雞蛋富含蛋白質有助肌膚,但也得經過腸胃消化為小分子胺基酸,才能吸收運用,接觸皮膚是無法直接吸收營養的,而生雞蛋可能在傷口部位造成細菌感染。不過若要以熟的雞蛋改善瘀青,其實可以考慮用熱敷袋等熱敷,並注意前述所提的熱敷時機。另外,有些民眾會用按摩的方式試圖讓傷口加速復原,王威傑醫師表示一般而言建議在剛出現瘀青前48小時別按摩,避免皮膚底下已經受傷的血管及軟組織,因為擠壓而進一步受損,還是以冰敷及熱敷為佳。 身體不明瘀青從哪來?醫指常見5大原因! 許多民眾身體常常會出現不明的瘀血,王威傑醫師指出5大方向提供評估,包括了歷史、位置、用藥、營養、潛在疾病問題等.若前4種方向沒找到明顯造成瘀青的因素,就要懷疑是否有疾病或其他問題在身,盡早安排檢查。 歷史主要可先回顧自己是否有創傷或家族史,如本身先天就有血小板異常等問題。位置可看瘀青傷口是否為四肢、外側等較容易碰撞之處,這些外側處許多時候確實有可能碰撞當下沒發現。而用藥方面,阿斯匹林、抗凝血劑、免疫抑制等,可能引起凝血異常,較容易形成瘀青。至於營養方面例如B12、葉酸、蛋白質、維生素K等營養缺乏,或者酗酒、發炎性腸胃疾病、低蛋白飲食等造成營養不均或吸收不佳也容易引起。排除上述這些基本的4個情況,就有可能是因為疾病等原因引起。 瘀青超過一周非正常,4種情況盡早檢查! 王威傑醫師指出,不正常的瘀青原因相當廣泛,常見與結締組織、血小板異常、凝血功能異常有關。例如年長者皮膚老化、皮下組織變薄等,或是庫欣氏症候群、血管炎、C型肝炎等都容易影響結締組織。而慢性肝病、肝硬化等肝臟問題,會影響脾臟功能異常,使得血小板大量堆積於脾臟,周邊就容易缺乏,也容易形成瘀血,而腎臟疾病、愛滋病、敗血症、免疫疾病、紅斑性狼瘡、血癌、淋巴癌、肝臟疾病、血友病等,也都可能使得血小板異常或凝血功能異常。 王威傑醫師提醒,一般的瘀青約一周左右就會逐漸恢復,若時間超過、過久都還沒恢復,恐怕是有較嚴重的創傷或其他問題,排除前述一般正常瘀青的4種可能,或伴隨體重不明下降、食慾不振、持續性發燒超過5天等不良症狀,又或者健康檢查時發現凝血功能異常、全血球計數異常等,應盡早就醫找出原因為佳。 《延伸閱讀》 .落枕要冰敷還是熱敷?醫:成因不同改善方式也不同,急性期速就醫! .長期低頭滑手機易增落枕風險 中醫4招改善肌肉筋膜落枕 以上新聞文字、照片皆屬《今健康》版權所有,非授權合作媒體,禁止任何網站、媒體、論壇引用及改寫。|免費線上課程推薦 足部急性受傷處理法|扭到、拐到「腳翻船」 👉 3種扭傷等級處理方式受傷簡易處理 👉 口訣判斷冰熱敷時機
-
2021-07-20 癌症.卵巢.子宮
婦科最常見癌症之一 醫:晚期卵巢癌術後治療不要等、不要停
「醫師,我的下腹都脹脹的不舒服,很容易頻尿。」王太太揉揉肚子說,「最近食慾越來越差,體重掉了好幾公斤。」替王太太做完子宮頸抹片後,醫師便利用超音波檢查卵巢、子宮,發現有一側的卵巢變得腫大、形狀不規則,而且骨盆腔裡還積了不少腹水。雖然出現症狀的時間不長,但評估起來王太太已經屬於晚期卵巢癌,國泰醫院婦產科黃家彥醫師回憶,經過詳細解釋後我們就安排患者住院手術。卵巢癌容易在骨盆腔內散布,手術中醫師會盡量將看得到的腫瘤切除。術後也接續進行化學治療、標靶治療,希望可以把握治療時機,提升治療成效。卵巢癌好發於中老年人,高峰大約在50-60歲,是婦科最常見的癌症之一。卵巢癌初期沒有明顯症狀,往往要到腫瘤變大影響周遭器官、或形成腹水時,才會出現症狀,可能的症狀包括腹脹、背痛、頻尿、骨盆不適、月經異常、性交疼痛、食慾不振、體重減輕、排便習慣改變等,黃家彥醫師說,等到出現症狀時大部分都已經是卵巢癌晚期,是相當棘手的癌症。「卵巢癌的治療以手術治療為優先,能夠開刀的患者要及早接受手術,不能開刀的患者可以先接受化學治療,後續再評估是否可以手術。」黃家彥醫師解釋,「動手術的目的,一方面是要取得足夠的檢體以確定診斷,另一方面是盡可能將腫瘤切乾淨,卵巢癌很容易擴散到骨盆腔、或侵犯其他器官,醫師會盡量切除腫瘤。」因為解剖構造的關係,卵巢癌的標準手術會切除卵巢、子宮、淋巴結、網膜、還有癌細胞擴散地方。接受手術治療後,大多數患者需要接受化學治療,然而還是有將近8成的晚期卵巢癌會復發,黃家彥醫師指出卵巢癌的治療困境,「即使開刀清得很乾淨,化療也都有完成,但是晚期卵巢癌的復發機率依舊很高,平均在18個月後復發,影響患者的存活。」標靶治療幫助提升治療成效受惠於分子醫學的進步,標靶治療也應用於卵巢癌的治療,舉例來說,抗血管新生標靶藥物可以針對血管內皮生長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發揮作用,有助延長存活期。當惡性腫瘤愈長愈大時,癌細胞的數量會愈來愈多,而需要消耗更多的氧氣及養分,黃家彥醫師解釋,為了獲取更充足的血液供應,腫瘤會分泌血管內皮生長因子VEGF,促使周遭血管新生,長出分支。抗血管新生標靶藥物能夠與血管內皮生長因子結合,減少腫瘤組織的血管生成,讓癌細胞無法獲得氧氣及養分,進而達到控制癌症的效果。因為抗血管新生標靶藥物是利用抗血管新生的機轉來控制癌症,所以對於各種期別、細胞型態、基因型態的卵巢癌,都能發揮效果。黃家彥醫師解釋,根據2021年美國癌症治療指引(NCCN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in Oncology),第3、4期卵巢癌病患於初次手術後,建議使用化學治療合併抗血管新生標靶藥物,有助提升治療成效。在完成化學治療的療程後,可以繼續使用抗血管新生標靶藥物,鞏固治療成效,達到更理想的疾病控制。「一般來說,卵巢癌術後大概2週後,如果傷口復原狀況穩定,就會開始進行化學治療。一般需要做六次療程的化學治療,在第二次化學治療療程開始,可開始加上抗血管新生標靶藥物。」黃家彥醫師解釋,「完成化學治療的療程後,若繼續使用抗血管新生標靶治療,可以延緩卵巢癌復發的時間、延長存活期。由於標靶藥物的專一性較高,相較於化學治療,副作用較少,也較輕。常見的副作用有高血壓及蛋白尿等,大多可以處理。」晚期卵巢癌及早治療不要等,繼續治療不要停!卵巢癌初期通常沒有症狀,女性朋友每年要定期到婦科檢查,除了做子宮頸抹片,還可以用骨盆腔超音波檢查子宮與卵巢,才有機會提早發現卵巢癌,若是等到出現腹脹、背痛、頻尿、骨盆不適、食慾不振、體重減輕等症狀時,大部分已是晚期卵巢癌。發現卵巢癌後,如果能夠開刀就要盡快動手術清除腫瘤。由於晚期卵巢癌於術後復發的機會很高,所以術後請接續化學治療與標靶治療,合併使用抗血管新生標靶藥物,有助提升治療效果。黃家彥醫師說,化學治療結束後,可維持標靶治療,有助延緩復發、延長存活期。面對晚期卵巢癌,請與醫師密切配合,及早治療不要等、繼續治療不要停!原文:晚期卵巢癌術後治療不要等、不要停,醫師圖文重點提醒搜尋附近的診所:婦產科免費註冊,掛號、領藥超方便!
-
2021-04-18 醫療.整形美容
熟齡染髮重點在自然 棕黑、深棕優於純黑染劑
年紀大了,就該髮蒼視茫背痀僂、滿臉斑點配皺紋?老化不等於醜化,有時一點小改變,就能讓整個人亮眼、精神起來。從熟齡者常遇到的外貌蒼老、身體氣味等困擾,我們請專業提供建議,並請整形外科醫師選出最受中老年人歡迎、CP值最高的微整形項目。年紀或許不能回春,容貌卻可以重見光彩。年紀漸長,頭頂開始冒出一根根白髮,從幾根到一整片,灰白交雜影響外貌,讓人困擾。有人選擇染黑,讓自己看起來年輕有朝氣,但可能因為方式不對,造成頭皮損傷;有的人害怕致癌風險,不願染髮,但又擔心顯得老氣。專家表示,只要選購合法染劑,並做好防護,染髮並不會對身體造成太大傷害,而不想染髮的民眾,也能藉由打扮,改善垂垂老矣的形象。我想染髮請專業染髮最好,自己染要避免染劑接觸到皮膚。醒吾科技大學時尚造型設計系副主任吳綺晴表示,頭髮花白在五彩色裡面算是灰色階,相較於黑色階來說,看起來較沒精神。加上人年紀越大,荷爾蒙分泌量減少,除了頭髮顏色越來越白,皮膚顏色也會逐漸暗沉,看起來比較沒有血色,種種因素都使會使頭髮花白的長者外觀顯老。吳綺晴指出,若經濟可以負荷,最好還是尋求專業人士協助染髮,他們技術好,除了染髮效果較佳,也比較知道如何控制染劑與頭皮之間的距離,減少頭皮傷害。若民眾希望自己染髮,最好找家人幫忙,因為自己染髮時,沒辦法看到頭皮,可能使染劑接觸到皮膚。1.選擇衛福部許可產品土城醫院皮膚科醫師丁思文表示,民眾購買染劑時,一定要選擇有衛福部許可的產品,對安全較有保障。2.頭皮有傷口不可染髮若頭皮有傷,要等傷口復原後再染髮,否則可能會導致過敏、紅癢甚至流湯。建議可以先買染劑塗在手腕上兩天,以此方式確認自己身體會不會對該產品過敏。若因染劑造成過敏,頭皮可能發炎,頭皮抓不住毛囊,會出現暫時性的掉髮。丁思文指出,染髮時最好讓染劑與頭皮相隔2公分,設定安全距離,不要直接讓染劑接觸皮膚。3.間隔3個月染一次由於染劑對人體多少會有傷害,丁思文建議染髮間隔最少3個月,避免染劑對人體造成永久性損傷,或增加致癌風險。不想染髮穿亮色系、避免暗色服裝,不染髮也能有朝氣。吳綺晴表示,追求自然又有白髮困擾的民眾可以做特殊造型,改變視覺效果,例如剪一個層次變化很大的短髮,頭髮稀少的民眾可以尋求飾品配件來遮蓋白髮部分,譬如有造型的帽子、頭巾、髮帶等。吳綺晴提到,若不希望動到頭髮,但又想要有朝氣,那就要從服裝打扮下手。可以多選擇亮色系的衣服,像是粉藍、粉橘、粉紅、淺丹寧色的衣服,都會讓人看起來較為年輕。另外,長者也最好避免碎花襯衫、顏色偏暗的服裝,這些類型的衣服會使人顯得老氣。丁思文則認為,除了裝扮外,臉部的氣色也是影響視覺效果的重要一環,只要多運動、獲得充足睡眠、控制好飲食,保持好健康,看起來就會變得年輕又有朝氣。
-
2021-02-20 科別.皮膚
雞蛋、蛋清真能治療燒燙傷?常見救急撇步一次詳解!
面對燒燙傷,情況較嚴重時多數人會盡速就醫,情況較輕時許多人會自行處理,不論狀況為何,也有許多人會使用「民俗療法」試圖自行療傷,例如打破生蛋用蛋清塗抹傷口等。對此皮膚科唐豪悅醫師表示相當不建議,不僅沒有治療效果,反而可能引起感染,甚至是蜂窩性組織炎,嚴重可能截肢。 雞蛋助緩解、治療燙傷? 醫:毫無幫助還可能感染 日前社群媒體廣傳謠言,一名男子被爆炸灼傷,急用生雞蛋塗抹傷口,據傳主要是試圖以蛋清所富含的膠原蛋白緩和傷口、加速復原。 對此唐豪悅醫師指出,燒燙傷處理主要視嚴重程度及是否為開放性傷口而定,但不論傷口為何、不論前述做法是為了緩和傷口或加速傷口復原、收斂等任何理由,邏輯上都是行不通的。蛋白、蛋清、蛋黃都沒有以上的治療效果,即便是雞蛋含有膠原蛋白,其分子也大,難以直接從傷口吸收產生療效。唯一對傷口稍有些微益處的最多就是生蛋是冷的,或多或少可達冰鎮的效果。但這樣的做法不但可能刺激傷口、引起過敏反應,也可能因為其中的沙門氏桿菌等細菌造成傷口感染,甚至可能引起蜂窩性組織炎,嚴重可能截肢。唐豪悅醫師表示,冰敷大可以有其他選擇,選擇雞蛋絕對是弊遠大於利,呼籲民眾萬不可聽信謠言。 同樣是雞蛋救急,民間也常見瘀青或燙傷時用未剝殼的熟蛋或生蛋滾傷口。對此唐豪悅醫師指出,其也是個不知所以然的做法,如前述一樣並無療效,頂多達些許的冰敷、降溫效果,但蛋殼也可能藏有細菌,患者可以有更好的選擇。 常見燙傷救急撇步 醫:還是大量沖水為佳 除了雞蛋以外,面對燒燙傷的緊急處理,網路上也謠傳各種其他的撇步,諸如塗抹牙膏、小護士、萬精油、凡士林、敷冰塊、大量沖水等。但這些方法都真的有所幫助嗎?對此唐豪悅醫師表示,其中只有凡士林、冰塊冰敷免強算可行,但也有需要注意的地方,建議還是以大量沖水為主。 唐豪悅醫師表示,牙膏並無治療傷口的效果,會以塗抹牙膏的方式進行,推測可能是想藉由冰涼感達冰敷、降溫,但其一方面降溫效果並不足,且可能刺激傷口、造成過敏或接觸性皮膚炎等問題。而家中各種蚊蟲叮咬、跌打損傷都常見被拿出來用的小護士和萬精油,多少能舒緩傷口,但也可能造成不適,雖比牙膏好一些,但並無顯著幫助,輕度的一級燙傷可以嘗試,但兩者基本上也都不建議。凡士林有利保護傷口,因較為溫和,無刺激傷口的成分,且因過油的關係細菌難以存在於內,是醫師免強認為還算可行的選擇。至於冰塊冰敷雖可降溫,但還是要小心以免凍傷。 沖水降溫、清洗燙傷傷口 留意水質避免細菌感染 相信大多數民眾都知道「沖、脫、泡、蓋、送」,這也是為什麼前述選項中醫師只建議大量沖水的原因,不過值得注意的是,大量沖水主要目的在於初步清洗傷口並且降溫,但並非隨便沖個幾分鐘就好,若情況允許應以20~30分鐘為佳。沖水時也應注意水質,若是在溪邊、河邊、海邊烤肉等燙傷,應考慮該處環境的水質可能有傷口感染的風險,特別是海水藏有海洋弧菌,是常見造成蜂窩性組織炎並使傷口急速惡化的菌種,建議此情況以乾淨的冰涼物品降溫取代沖水。 唐豪悅醫師提醒,民眾如遇燒燙傷等情況,最好的方式就是「沖、脫、泡、蓋、送」,盡快就醫,別節外生枝。勿聽信各種坊間謠言、名俗療法等。如遇資訊轉發有所疑慮,也應查明出處來源是否為專業醫療人士,或向專業醫療人士詢問確認,以避免錯誤的方式使得傷口惡化。 《延伸閱讀》 .傷口再小也不能輕忽,一張圖看懂蜂窩性組織炎、破傷風 .清洗傷口別用優碘,醫教3步驟正確處理傷口! 以上新聞文字、照片皆屬《今健康》版權所有,非授權合作媒體,禁止任何網站、媒體、論壇引用及改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