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11 新聞.健康知識+
搜尋
傷口
共找到
1767
筆 文章
-
-
2020-12-09 科別.心臟血管
下肢靜脈曲張勿輕忽 併發症有致命性靜脈血栓
52歲鄭姓男子患有下肢靜脈曲張已多年,2年前曾在診所接受硬化劑治療,但數個月後又復發。一周前他突覺右腿下部有紅腫、熱、痛現象,因止痛藥治療無效到醫院就診,發現下肢重度靜脈逆流併表淺靜脈血栓,緊急進行微創靜脈內雷射燒蝕及血栓切除手術,術後右腿腫痛很快消除,隔天順利出院。75歲吳姓婦人雙腿熱紅水腫已困擾近一年,因醫院檢查顯示心臟及腎臟功能正常,持續在感染科接受抗生素治療,但情況並未改善反發生全身藥疹,檢查發現雙腿下部已有脂皮硬化、發炎指數稍高,但白血球數正常外,雙下肢有重度靜脈逆流。經安排微創靜脈內雷射燒蝕手術後,雙下肢熱紅水腫明顯改善,不需服用抗生素及消炎藥。衛福部嘉義醫院心臟外科兼靜脈曲張特診醫師林老生說,下肢靜脈曲張俗稱浮腳筋,病因是靜脈內瓣膜閉合不全,以致站立時下肢靜脈逆流及靜脈高血壓,臨床上表徵及症狀每位病人雖皆不盡相同,但久站或久坐後雙腿沉重、腫脹痠痛、瘙癢、半夜抽筋卻是常見的共同症狀。明顯的浮腳筋目視即可診斷,但肥胖少運動的年長者如上述吳阿嬤,則要借助靜脈超音波、靜脈血流檢查才能正確診斷靜脈逆流嚴重度及可能的靜脈血栓,併發症包括常被誤診為淋巴水腫的下肢非感染性蜂窩性組織炎、自發性靜脈瘤破裂大出血、難癒性腿部潰瘍以及致命性的靜脈血栓。林老生說,坊間的硬化劑注射除了短暫不確定的美容效果,不但無法根治,且隱藏過敏、色素沉著、及靜脈血栓的風險。有百年歷史的傳統靜脈剝除手術,因傷口大又多、出血量較多、術後疼痛度和感染風險也較大;根據他過去施行1500多例微創靜脈內雷射燒蝕手術的經驗,此手術不但可根除下肢靜脈逆流,病人滿意度也高達95%。林醫師指出,下肢靜脈曲張是下肢靜脈逆流及靜脈高血壓的產物,不只是美觀問題,且會影響全身血液循環。輕者腿部腫脹、蜂窩性組織炎、大出血、難癒性潰瘍、及心臟回流缺血胸悶,重者靜脈血栓造成致命肺栓塞;微創靜脈內雷射手術則治癒率高、併發症風險低。
-
2020-12-09 該看哪科.中醫精髓
打疫苗前先強化體質 中醫詢問度高是這個
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冬至前後是1年中寒氣最盛時候,此時是調養人體虛寒體質最佳時機。傳統醫學有「冷在三九,熱在三伏」觀念,三九天是指冬至後連續3個9天,人體虛弱陽氣調養恢復之後,人體抗病能力也會增強。義義縣衛福部朴子醫院中醫李昌諴博士說,「冷在三九」此時利用「三九貼」由中藥對穴位產生熱刺激,將熱能與藥氣經皮膚傳導進入穴位,可調節經絡與臟腑氣血,發揮內病外治的效能,達到治病與防病及預防秋冬舊疾復發功效。李昌諴指出,研究顯示三伏天與三九天進行穴位敷貼,透過貼敷藥物對人體的刺激可提高人體的干擾素γ(IFN-γ)濃度 (減少發炎及過敏反應),並降低過敏反應引發的免疫球蛋白IgE,調節免疫T細胞(TH1/TH2)的比例,進而增加人體免疫力。三九貼日期及治療期間「一九」:21日(21日到25日一周內貼敷);「二九」:30日(28到31日貼敷);「三九」:明年1月8日(1月4日到15日貼敷);「加強貼」:明年1月18日(18日到22日貼敷)。三九貼是藥性溫熱藥餅貼製成,有活血作用,因此孕婦,1歲以下嬰兒,有感冒喉嚨痛咳嗽等症狀不適合,另皮膚有蟹足腫體質、貼敷部位要避開傷口,或皮膚容易過敏者要慎用。成人每次接受三九貼藥餅的時間可調整約2到3小時取下,小朋友0.5到1小時為宜。三九貼後若待冷氣房不宜溫度調太低,避免洗冷水澡或游泳,以免降低敷貼藥效。敷貼藥餅期間,飲食減少攝取冰飲、生冷水果、辛辣、海鮮及菸酒,宜多喝溫開水,以清淡食物為主。貼三九貼藥餅,除穴位敷貼,可另再依個別體質服用中藥處方調理,搭配溫熱中藥茶飲與泡腳或泡湯,裡應外合,內外兼治。不僅可調理身體調養氣血,還可減少季節變換引起過敏的頻率。達到預防醫學的效果。
-
2020-12-09 新聞.健康知識+
防疫戴口罩皮膚變差!「痘痘貼」的用法你用對了嗎?
隨著季節變化加上防疫期間長期佩戴口罩,許多人臉部冒出痘痘及粉刺,市售的「痘痘貼」該如何使用?就讓食藥署為大家說說分明。痘痘貼列為一般及整形外科手術類別的「親水性創傷覆蓋材」醫療器材管理,若其中含有抑菌、藥品等成分(如:六次甲基雙醋酸氯啶(Chlorhexidine)及水楊酸等),是屬於二等級醫療器材,若不含抑菌、藥品等成分,則屬於一等級醫療器材。痘痘貼選購三步驟:1認2看3會用痘痘貼可敷蓋於傷口上吸收傷口分泌物,隔絕外界髒污,提供良好濕潤的癒合環境。使用前一定要徹底洗淨雙手,並且按照產品說明書使用,如果吸收組織液到飽和時(由透明變白色狀),就要換一片新的使用。由於痘痘貼屬於醫療器材,必須有衛福部核發的醫療器材許可證,因此在選購痘痘貼時,請牢記醫材安心三步驟:1認2看3會用。1.認:先認識痘痘貼屬於醫療器材。2.看:選購痘痘貼時,請記得至有販賣業藥商許可執照的店家,勿於來路不明的地方購買,並在購買時確認是否標示衛福部核發的「醫療器材許可證字號」,並注意是否有完整標示內容,包括廠商名稱、地址、品名及製造日期等資訊。如欲查詢是否為領有許可證的合格醫療器材,可至食品藥物管理署網站搜尋(食藥署首頁→業務專區→醫療器材→資訊查詢→醫療器材許可證資料庫)3.會用:使用前務必詳閱產品說明書,了解正確使用方式及有無使用限制等。原文引用自:藥物食品安全週報
-
2020-12-09 醫療.牙科
智齒幾歲長出來?一定要拔?醫揭智齒痛症狀及必拔標準
你有拔過智齒嗎?是不是也聽過「智齒最好及早拔除比較好,免得引發腫脹、疼痛」的說法呢?你是不是也有相同的疑問,現在智齒好端端的,為何要去拔呢?智齒真的非拔不可嗎?如果要拔,什麼時候拔比較好?第三大臼齒稱之「智齒」 總共有4顆牙醫師林鴻津表示,所謂智齒,就是從上下顎牙齒的中心點,也就是正中門牙的牙縫間隙開始算起的第8顆牙齒,正式名稱為「第三大臼齒」;智齒是口腔中最靠近喉嚨的牙齒,如果全部都生長出來,上顎、下顎、左、右兩邊各1顆,總共有4顆智齒。相較於嬰幼兒時期的乳齒及兒童時期更換後的恆齒,第三大臼齒通常是在18歲以後才長出來,這時候人類的心智比較趨於成熟,也應該已經比較有智慧,所以,習慣上將第三大臼齒稱之為「智齒」。不是每個人都會長智齒 恐與遺傳基因有關雖然智齒通常是在18歲以後才長出來,但每個人智齒的生長狀況差異很大,有的人在18歲前就已經長出來了,有的人到了40、50歲還長不出來,這些都是常見的現象。而這4顆智齒也不見得全部都會長出來,且不必然能夠長整齊,有些人的智齒可能只長1或2顆,有些人的智齒甚至長到一半就不再長了,甚至有些人完全沒有長智齒。也有人的智齒是屬於多生型態,也就是在長出第8顆牙後,又冒出來第9顆,多長了一顆所謂的「多生第四大臼齒」;這種大臼齒多生的案例十分少見,尤其下顎的多生型智齒案例很少,偶爾可以看得到上顎的多生型智齒。現代的人類並不是人人的智齒都能夠長得很整齊,林鴻津指出,部分因素可能與遺傳基因改變有關,若先天缺少智齒,當然就不會長出智齒;另一部分因素,則可能是因上下顎骨頭退化的緣故,造成上下顎的齒槽骨體積縮小,但牙齒卻沒有跟著退化,雖然是同樣的智齒,卻因沒有適當的萌牙空間而長不出來,或雖然長出來了,卻因空間不足而長在不正確的位置。 8成智齒無會長在正確位置 易引發發炎、腫脹、疼痛等後遺症根據相關研究統計指出,大約有80%的智齒無法長在正確的位置。智齒若只是多餘的、不礙事,若真的不具咀嚼功能也還能接受,令人頭痛的是,常因長出智齒而產生無窮的困擾。林鴻津提及,由於智齒長在最裡面,空間狹小,往往因為萌發空間不足,推擠鄰近牙齒而出現疼痛現象,加上日常刷牙不容易清潔乾淨,除了本身容易產生蛀牙、牙周病,甚至會侵犯相鄰的第二大臼齒,出現擠壓疼痛、牙周病、蛀牙,甚至引發牙髓炎等各種不舒服症狀。由於智齒不一定都會長出來,很多的下顎智齒,常會出現埋伏阻生或長得歪斜,沒有適當的咬合功能,造成上顎的智齒由於沒有適當的下顎對咬牙,因而導致上顎智齒過度萌發,以致於影響咬合功能,甚至造成咬合傷害。不僅如此,由於很多下顎智齒會呈現前傾阻生狀態,常可看到智齒就頂在第二大臼齒的遠心牙面,形成一個牙冠夾角,非常容易嵌塞食物,由於不容易清潔乾淨,而導致反覆性的發炎。而嚴重的反覆性發炎,有可能會引發蜂窩性組織炎,這對於有糖尿病或心血管疾病的患者來說,是相當嚴重的潛在危險;所以,當智齒本身出現牙周組織發炎、蛀牙,或影響鄰牙導致蛀牙或牙周病時,若身體狀況良好,一定要趕快拔掉,以防無窮後患。 防範於未然 沒症狀也應拔智齒 有些人擔心拔了智齒,恐怕會造成前方的牙齒「失去後盾」,導致大臼齒向後傾斜或骨頭會缺了個大洞。而若智齒已出現不健康的狀況,當然要趕快拔除,但是,若智齒沒有任何不舒服的症狀,也需要拔嗎?林鴻津說,為避免日後衍生更複雜的口腔症狀,造成更大的後遺症,站在防範於未然的預防角度,即使智齒現在沒有出現任何症狀,還是會建議盡早拔掉,而且是愈早拔愈好。林鴻津補充,拔除智齒在20歲左右時拔掉比較好,因為在20歲之前,牙根尚未完全長好,骨頭也還未硬化,齒槽骨較軟也有彈性,智齒比較容易拔除,手術傷口較小,術後也比較不會有嚴重腫脹、疼痛的後遺症。一般人年過25歲之後,骨頭開始變硬,此時下顎智齒的牙根,也幾乎都會變成既彎曲又倒鉤,這時才要拔下顎智齒,大多數的傷口會比較大,術後的腫脹、疼痛也大多相當嚴重,所以,不要拖到智齒牙周發炎了、腫脹了,才急著要就醫拔牙。年紀大拔牙風險高 術前應經過醫師審慎評估 門診中常會有人問到:「年紀大的人能不能拔牙?」林鴻津透露,年紀愈大的人,拔牙的風險當然愈高,但是年紀大小不是唯一決定因素,除非身體狀況非常不穩定,在一般的健康狀況下,高齡者還是可以拔牙。此外,若患者有糖尿病或心血管疾病等慢性病史,由於這些慢性疾病很容易在拔牙過程中或術後引發嚴重的併發症,拔除智齒的手術就要更小心、慎重;術前一定要先經過仔細的評估,必須把全身性的系統疾病控制在穩定狀態後,再來拔牙比較安全。 延伸閱讀: 單次拔牙幾顆以內算正常? 專業牙醫師給答案了 牙齒黃怎麼變白?居家、冷光美白怎麼做? 快戒掉這些讓牙齒變黃的習慣 
-
2020-12-08 養生.聰明飲食
嫩薑老薑哪個營養?喝薑茶抗寒 中醫:一狀況最好別碰
薑是生活上相當常見的食材,也是廚房不可或缺的配料,秋冬之後,許多民眾會吃薑來防寒,近日便有民眾大嗑熱騰騰的薑母鴨來補身。而南投縣所種植的生薑的產量是全台之冠,薑的好處多多,衛福部南投醫院中醫師及營養師來說明薑對人體的好處。薑可以促進血液循環 中醫師建議這樣喝南投醫院中醫科顏素美主任表示,薑可以促進血液循環,改善手足冰冷,預防感冒,女性生理期時,亦可改善下腹悶脹不適。如果不喜歡單喝薑茶的民眾,顏素美主任表示可以搭配紅糖、大棗來增加其風味。薑茶是抗寒的好選擇,不過薑味辛,較刺激,因此患有胃疾者,特別是胃部有傷口者則不適合飲用。另外顏素美主任建議民眾也可將黃耆、當歸沖泡熱水飲用,能夠補血、補氣,也可以加些枸杞來保養眼睛。少量吃薑片 補充維生素薑的栽種季節,北部2-4月,中南部12-4月。嫩薑:薑栽植至4個月,老薑:栽植滿10個月。市售的薑母,是栽種1-2年的老薑,冬季是老薑的盛產期,南投醫院營養室蔡秀雯主任表示,少量吃點薑片或是薑茶可以減少噁心嘔吐感。薑含有少量的維生素B群、維生素C、維生素A及膳食纖維等。隨著薑的成長,含水量較低,所含營養素的量相較會較豐富,但較特別的是嫩薑中所含的維生素C比老薑多一些。許多研究中,發現各種植物性食物的抗氧化效果,生薑的抗氧化效力最高,比多數的蔬菜水果都高。蔡秀雯營養師建議民眾不妨可以購買當季的新鮮生薑,洗淨後切片晒乾保存,需要的時候可以用保溫杯或悶燒罐裝熱水,再放入適量薑片,利用保溫杯保溫兼具悶煮的功能,可免去熬煮的費時,又可以隨時喝到熱呼呼的薑茶,健康又美味,一舉數得。(常春月刊/編輯部整理、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延伸閱讀: 好像快感冒了! 該喝薑茶還是吃維他命C? 薑、花生、地瓜、紅蘿蔔發芽都能吃! 除馬鈴薯外,這3種食物發芽後還更營養
-
2020-12-07 科別.心臟血管
男子雙腳發麻竟罹罕見「茉莉氏症候群」 恐致勃起困難
花蓮一名60歲林姓男子長期腳麻無力,因洗腎廔管問題就醫,意外發現腹主動脈阻塞,其造成的原因竟是罕見的「茉莉氏症候群」所致。門諾醫院心臟外科主任黃振銘表示,該症候群因血液不易進入下肢,會出現勃起困難、腳麻跛行,呼籲民眾切勿輕忽,儘早治療。林男經常覺得走路雙腳會無力、發麻,由於腰椎曾經動過手術,認為是腰椎神經的問題,沒有進一步的檢查,直到今年4月,因突然急性腎衰竭開始洗腎,後因廔管問題求診於心臟外科,赫然發現原來罹患「茉莉氏症候群」,不僅出現粥狀動脈鈣化、硬化,甚至逐漸讓血管腔變窄、堵塞,才會造成雙腳無力、發麻。心臟外科主任黃振銘表示,「茉莉氏症候群」是腹主動脈骼骨動脈阻塞的疾病,典型的症狀有跛行、勃起困難、雙下肢脈搏下降。黃振銘說,透過電腦斷層檢查發現,患者從骼骨動脈就開始堵塞,遠端腹主動脈也塞住,甚至上腸繫膜動脈開口也有近40%的狹窄。如果沒有治療,預估明年患者的上腸繫膜動脈就會完全堵塞,出現大範圍腸缺血壞死,需要把全部腸子切除。醫師決定用微創、支架置放的手術方式,從雙股和左手臂進入,前後花了3個多小時,成功的幫病人打通了所有血管,讓血流可以順利的流到雙腳。黃振銘說,相較於傳統手術復原期長、有傷口,微創、支架置放的手術方式不僅幾乎無傷口,身體復原也較快速。他提醒,如果民眾容易出現腳麻、發冷、行動時雙腳會無力或僵硬等症狀,除要檢查神經或骨頭的問題外,也可能是血管狹窄或阻塞,可進一步尋求心臟科醫師診療。
-
2020-12-04 新聞.元氣新聞
衛福部核准 幹細胞治脊髓損傷 花蓮慈濟第一家
●在脊髓損傷患者受傷處植入幹細胞治療,提高神經恢復機率●癌症、退化性關節炎、膝關節軟骨缺損、運動傷害、腦中風、脊髓損傷等,可運用細胞治療花蓮慈濟醫院上周通過衛福部核可,成為我國第一家可採幹細胞療法治療脊髓損傷的醫療院所,院長林欣榮表示,脊髓損傷大多是年輕患者,如錯過急性期治療,後續治療有限,若能直接在受傷處植入幹細胞,可提高神經恢復機率,臨床試驗結果顯示,五成全癱患者出現功能上有意義的進步。20多歲癱瘓 復健一年能站健保資料庫統計,我國脊髓損傷發生率為每年每萬人2.46件,花蓮慈濟神經外科主任蔡昇宗指出,脊髓損傷多因車禍意外引起,治療若錯過傷後6個月內的急性期,治療效果會出現瓶頸。急性期常見治療方法,為內生性幹細胞搭配高壓氧等多重治療,先前收治一名20多歲因意外引發腦損傷的女性,一度昏迷,四肢無力癱瘓,所幸及時介入,配合復健一年,至今已能站立、騎腳踏車。幹細胞注射傷口 修復神經花蓮慈濟神經醫學科學中心主任邱琮朗表示,過去的幹細胞治療鮮少針對神經疾病治療,且治療方式多從靜脈、脊髓腔注射,難以修復神經系統。研究團隊發現,幹細胞直接注射在傷口,一次輸入一億個以上的幹細胞,有助於神經系統的修復連結,過程需透過核磁共振等儀器確認傷口恢復情況,療程至少一年,費用約20萬。獲准8件細胞治療 林欣榮說,自體骨髓間質幹細胞治療脊髓損傷,以「困難治療」患者為主,大多是年輕人,平均壽命與一般人差不多,殘疾時間長達40年之久,透過最新治療方式,除了提高生活品質,還能降低患者耗損的社會成本。研究顯示,運用幹細胞治療脊髓損傷,五成「全癱」患者從原本不能動,到有顯著意義的進步。花蓮慈濟獲准癌症治療、退化性關節炎及膝關節軟骨缺損治療、運動傷害、腦中風、脊髓損傷等8件細胞治療許可,為全台之冠。預防肥胖 也有重大突破除了細胞治療,花蓮慈濟在預防肥胖、體重控制等研究上也有重大突破,研究團隊與長春藤生物科技合作,從芹菜萃取出MTF-5小分子結構成分,動物實驗發現,被刻意養肥的小鼠連續八周餵食此成分,體重減輕三成五,從原本50公克減至30至35公克。這項研究證實,透過MTF-5可提升體內棕色脂肪,促進新陳代謝,燃燒更多熱量,進而減少油膩的白色脂肪(皮下脂肪),並能抑制胰島素分泌,減少體內發炎狀況。林欣榮指出,許多天然食物都含有MTF-5,以芹菜的含量最高,如想透過食用芹菜來達到減重效果,一天得吃上20、30公斤,千萬不要嘗試。
-
2020-12-04 科別.心臟血管
下肢靜脈栓塞 血栓抽吸術快速恢復
89歲的蔡爺爺早上去參加失智共照的活動,下午到復健科復健再前往附近的公園散步,下午五點回到家,準備洗澡時,發現左腳整個腫起來,幾乎是原來的兩倍大,家人趕緊載他掛急診。急診安排血液檢查、超音波及電腦斷層掃描檢查,發現整條左下肢深部靜脈嚴重栓塞,緊急會診心臟血管外科醫師,經診斷為急性血管栓塞。於是安排兩天後施行血栓抽吸手術,在加護病房持續觀察兩天順利拔管,轉普通病房後平安出院,整個治療過程不到一周。出院後,蔡爺爺又恢復往常趴趴走的生活。下肢靜脈嚴重栓塞,傳統治療多數使用溶血栓或抗凝血藥物,治療時間較長,至少數周以上才開始改善,但效果有限,並有其他部位出血風險,當血栓形成塊狀更難以治療,若以外科手術清除,傷口較大,風險高,也不見得能清除乾淨。採行「物理性血栓抽吸術」則是利用白努利定律,由抽吸導管局部噴水柱破壞血栓結構,同時血管腔內產生強力負壓,接著血栓碎片順著負壓方向而吸入導管內,藉此,血栓碎片也不易漂至更遠處,使其他器官造成傷害。物理性血栓抽吸術是血管栓塞的新選擇,安全且更有效率,傷口小,尤其對於血栓發生的黃金治療期2至3周內,可快速有效消除腿部腫脹情形,對病患來說,增加了治癒的機會,不僅降低血栓併發症的發生,同時也縮短了病人住院天數,不再錯失第一時間治療的良機。久坐不動、患有糖尿病、惡性腫瘤、自體免疫疾病、女性懷孕時或服用口服避孕藥等,都是靜脈血栓形成相關的危險因子,深部靜脈栓塞雖然不像動脈栓塞會有立即性的生命危險,但拖延未治療,容易併發蜂窩性組織炎引起敗血症,血栓若脫落流回心臟,甚至會造成肺動脈栓塞,危及生命。
-
2020-12-03 科別.新陳代謝
紓壓猛嗑鍋 關節腫大 痛風發作
50歲許先生為房屋仲介,由於近期房地產正夯,工作量暴增,加上時序進入冬季,與朋友相約吃鍋暖身,成了舒緩工作壓力的最佳方式,日前右腳大拇趾產生劇痛、關節腫大,根本無法穿鞋,赴醫檢查確診為「痛風石」所致,經手術治療後,才能重新穿鞋,也嚇得他再也不敢肆無忌憚嗑鍋。許先生有痛風家族史,加上飲食沒控制、缺乏運動,年輕時就經常痛風發作,只要吃藥就能緩解症狀,但隨著年紀增加,生活及工作壓力大,痛風發作頻率日益頻繁,右腳大拇趾甚至長出結晶石,不但影響外觀,也導致行走困難、穿不下鞋,令他苦不堪言。痛風石是高尿酸造成的結晶現象,容易發生在痛風控制不佳的患者身上,痛風石可能出現在皮下、關節、軟骨、耳朵、內臟器官等處,從皮膚表層可看到顆粒物突起,摸起來堅硬如石頭,若沒有接受治療,可能造成關節和內臟器官損害,若不慎磨破皮膚,更有細菌感染的風險。根據臨床經驗發現,有痛風石的患者,如果等到關節變形、腫脹至皮膚破皮才決定開刀治療時,手術中容易破壞表面皮膚的血液循環,造成術後關節周圍皮膚壞死、關節暴露,影響傷口癒合,嚴重時可能面臨截肢,因此會建議在痛風石初期結晶階段,已影響到關節活動,且無法透過藥物溶解時,應尋求開刀治療。對於痛風石初期結晶階段的患者,建議可採用旋轉刮刀清除痛風石,也就是使用高速水震動來震碎結石,手術時間短、傷口小,能降低皮膚組織破壞的機會。如果痛風石既大且硬,則必須以傳統手術治療,但因容易破壞皮膚表面血液循環、骨頭、韌帶及肌肉組織,因此恢復的時間長,也較難癒合。痛風是全身的代謝性疾病,且痛風石手術治標不治本,術後若沒有調整飲食習慣、適度運動、多喝水,並搭配長期口服降尿酸藥物治療,仍有可能再次引起結晶堆積關節,而需要再次動刀,不可不慎。
-
2020-12-03 科別.骨科.復健
婦人罹患五十肩 穿衣、睡覺都疼痛
一名65歲婦人近半年左側肩膀疼痛,穿衣,睡覺都得避開左肩疼痛處,甚至揮手角度幾乎只能平舉,醫師檢查發現她罹患關節沾黏及滑囊炎合併五十肩,所幸透過「關節囊擴張合併關節鬆動術」 才獲改善。亞洲大學附屬醫院骨科部醫師林琮凱指出,患者最初透過超音波檢查發現旋轉肌袖受損、鈣化,雖接受復健、中醫、體外震波等保守治療半年,但改善程度並不明顯,尤其手臂活動角度有限,如手臂朝前平舉向上僅稍微超過90度、前臂內轉60度、外轉30度,使左手活動度嚴重受限,幾乎無法自理生活。他說,婦人輾轉到骨科門診檢查後,確診為五十肩合併滑囊炎;五十肩又稱冰凍肩,醫學上稱「沾黏性肩關節囊炎」好發於長期需使用肩關節勞力、反覆肩部疼痛發炎、肩部骨折或曾接受肩部手術後的病人。另外,甲狀腺機能異常、帕金森氏症及糖尿病,也有可能引起五十肩。五十肩主要是因肩關節囊內沾黏,使得原本可以活動自如的關節,猶如被膠水黏住一般,進而出現手臂向前向上舉角度有限、睡覺壓到肩膀會痛、天冷時肩膀不舒服、女性穿脫內衣有困難等,使得許多患者愈怕痛,愈不敢活動,導致肩部沾黏更嚴重。林琮凱建議,五十肩患者若接受復健、藥物、中醫等保守治療後卻無明顯改善時,可考慮藉由非傳統開刀且無傷口的「關節囊擴張合併新式關節鬆動術」治療,醫師會先讓患者熟睡,經局部施打藥液將肩關節囊沾黏處撐開,再以特殊手法鬆動肩關節,拉開沾黏的軟組織,術後配合復健治療維持括動度。
-
2020-12-02 養生.聰明飲食
喝了能量補充飲就能補充體力?營養師教你怎麼正確喝
本文摘自《常春月刊》453期文∕蘇逸晴現代人工作忙碌,有時三餐都無法好好吃,有時還得兼顧家庭或進修等,蠟燭多頭燒的現象非常多見,看到媒體廣告大力放送多種能量健康飲料的廣告,像是雞精、人參飲、蜆精等,強調打開就能飲用,方便又有效果的能量飲,讓忙碌的上班族們躍躍欲試,到底這些飲品喝了真的對身體有用嗎?資深營養師劉純君表示,市售能量飲料的確對身體有加分的效果,但前提是民眾還是必須三餐正常且正確飲食,真的覺得身體體能不足,再來選購適當的飲品補充營養。夏冬兩季節,民眾愛用能量補充品民眾選用額外補充的能量飲品來補充體力,常見於夏天與冬天兩個季節,夏天因為天氣太熱,民眾常覺得胃口不好、吃不下也吃不多,只想貪涼,可能正餐不吃,但卻多喝了飲料、冰品等,讓身體正常需要的營養吸收不夠而造成免疫力下降;冬天時天氣寒涼,三餐飲食熱量攝取不足、沒有補充足夠蛋白質,常會讓人覺得疲累、肚子餓、沒體力、想睡覺等狀況。所以,才會說夏天與冬天是最容易讓人想要額外補充營養品的季節。劉純君提醒,當身體出現疲累、免疫力下降、四肢冰冷等狀況,必須先找出原因,可以檢視自己的三餐飲食狀況是否正常,是否有每天正確吃到必須的營養量,再者可以尋求醫師幫忙檢查,有無慢性病等身體狀況產生。若飲食正常、身體也沒有毛病的狀況,真的需要補充額外營養時,再選購適當的飲品來喝,這才是有效利用能量飲料來提升體能的正道。熱門補充能量飲的功效簡單來說,雞精主要是補充蛋白質、補體力,人參飲是補氣,蜆精則是補充肝醣,強調護肝。劉純君分析這三款飲品的主要成分與營養功效:1.雞精主要成分:蛋白質、胜肽、核苷酸、支鏈胺基酸(白胺酸、異白胺酸和纈胺酸)。100毫升雞精約含有6~8公克的蛋白質,相等於一份35公克的肉(大約三指手指頭的面積)。營養功效:根據研究指出,中樞神經疲勞可能和血清素(5-hydroxytrytamine, 5-HT)的濃度有關,血清素上升時,會讓運動員靈敏性降低、感覺疲勞昏睡。1987年Newsholme的中樞神經疲勞假說認為,補充支鏈胺基酸可以降低疲勞、增進耐力運動表現。不少人體實驗顯示,支鏈胺基酸對「運動後疲勞的消除」具有正面效果,但「肉體疲勞的消除」和「精神疲勞的消除」,不能畫上等號。支鏈胺基酸在日常生活來源有肉類(牛、雞、魚、蛋)、奶、堅果種子等,除非有咀嚼吞嚥困難或有蛋白質額外需求(如健身增肌、大型傷口、懷孕),否則平日飲食已經足夠。提醒建議:一般人平時飲食就有攝取足夠蛋白質,但長者或生病的人,可能因咀嚼能力或消化吸收能力差,才需要在正餐以外,額外喝雞精補充營養。2.人參飲主要成分:五加科人參屬的多年生草本植物。人參含有人參皂苷、胺基酸及維生素A、B1、B2、C與鈣、鐵、鎂、鈉、鉀、鋅、鍺、及類黃酮等。營養功效:人參皂苷具有抗衰防老、抗感染、抑制癌細胞生長、降血脂、抑制脂肪吸收、強身、增強免疫、鎮靜止痛、降血糖、保護心肌、改善血凝等多種作用。另有研究發現,持續服用花旗參8週,可有效降低第二型糖尿病患者的餐前血糖。而在預防感冒上,研究顯示,持續3~6個月,每日補充一定劑量的花旗參萃取物,可降低得到流感或感冒的風險。提醒建議:市售人參飲常用西洋參,西洋參偏溫涼,可作為日常保健之用,但虛寒體質者要注意。3.蜆精主要成分:肝醣、胺基酸(牛磺酸、甲硫胺酸)、膽鹼、維生素B群。營養功效:蜆精強調護肝,另一個原因跟肝醣能量補充有關。提醒建議:蜆精主要強調的是肝醣補充,除非是在非必要情況下,例如得大量熬夜等狀況才建議飲用,不然多睡覺更能保護肝臟。健康飲品的補充時機劉純君表示,不論選擇什麼牌子的健康飲品,民眾都應該挑選合格且具國家認證的品牌,在飲用時間點上,建議飯後飲用較佳,人參飲則飯前、飯後都可以飲用。雞精◎一瓶鈉含量約在35至170毫克之間,高血壓患者應注意。◎雞精含中高普林,痛風患者不可輕忽。◎須限制蛋白質的慢性腎臟病患禁用。◎楓糖尿症因染色體異常,無法代謝支鏈胺基酸,喝雞精恐促使病情惡化。人蔘飲◎孕婦禁用,因無法預期胎兒反應。 ◎凝血功能異常的人禁用,因人參是活血藥材。 ◎高血壓患者禁用。 ◎感冒中禁用。 ◎飲用期間,要避免吃白蘿蔔、魚油及紅麴。 蜆精 ◎高鈉高蛋白,肝病、肝硬化、痛風患者禁用。劉純君建議,能量營養飲品補充的基本原則是,三餐要均衡飲食,額外補充的營養品為輔助,當三餐都正常飲食之餘,還想補充時,則可選擇自己需求的營養品。透過日常生活飲食、行為習慣增強體力想要增強肝臟的解毒功能,可以早點睡,吃糙米、雜糧、菇菌類補足維生素B群;想要增強體力,建議可多吃魚、肉、豬血,做負重運動,補足身體肌肉及血液供給的營養素,自然會有充沛的體力。延伸閱讀: 預防冠狀病毒!喝雞湯、滴雞精增強免疫有效? 氣、人參、黃耆 
-
2020-12-02 科別.牙科
單次拔牙幾顆以內算正常? 專業牙醫師給答案了
日前嘉義1名34歲女性拔牙20顆回家後,隔日昏迷死亡,家屬質疑與拔牙有關,檢察官解剖初判為「右肺吸入性肺炎」,實際死因是否與拔牙相關仍有待認定。台北醫學大學口腔醫學院院長鄭信忠表示,鮮少單純因拔牙死亡,大多數伴隨慢性病等因素,拔牙其實是不得不的手段,感染非常嚴重的牙齒,才會選擇拔除。 拔牙風險不在多少顆 慢性病與身體狀況才是關鍵鄭信忠解釋,在一般正常狀況下,單次口腔治療要拔幾顆牙,基本上都不會有問題,手術完成在傷口上咬住棉花止血,病人回家按照醫生指示休養,如果有開立藥物,跟著處方把藥服用完,原則上就能恢復,但拔牙前一定要與醫生有完善溝通,身體有慢性疾病或特殊狀況,一定要讓醫師知道,以便評估風險。鄭信忠補充說明,如果醫生決定拔除牙齒,大多是最後治療手段,執行前一定會與病人和家屬討論,了解病患有沒有慢性疾病,例如高血壓、糖尿病、腎臟病等,慢性病有可能讓傷口不容易癒合,也會增加手術後風險。同時醫師也會要清楚掌握,病人是否有藥物過敏記錄,對於特定麻藥使用有沒有危險性存在。牙齒嚴重感染發炎 必須拔除到底什麼狀況下必須拔牙呢?鄭信忠強調,如果牙齒感染病菌導致牙齒周邊發炎,包含牙髓質、牙齦牙肉、牙顎骨都可能會被感染,由於口腔嚴重感染很容易有全身性影響,醫師很可能選擇把牙齒拔除,否則都會希望協助病人保留真牙。術前一定會與病患和家屬完善溝通,相互討論可能風險後,才會執行治療。失去功能不易清潔 也會考慮拔除另外鄭信忠也說,當醫師發現某顆牙齒已經失去功能,不容易清潔容易發生蛀牙,也考慮拔除那顆牙齒,例如牙齒斷裂與智齒就很常見,當智齒長不正就難清潔,也無法發揮牙齒功能,為避免發展到蛀牙感染,可能會預先拔除,但假使智齒長出來沒什麼問題,可以發揮功能也可以清潔乾淨,就不一定要拔掉。拔牙後持續疼痛、發燒、流血 應立即回診鄭信忠提醒,拔完牙回家後,有幾種情況應特別注意,假使傷口持續流血,有停不下來跡象、持續疼痛似乎沒有好轉舒緩、傷口周邊越來越腫、甚至體溫上升開始發燒,都必須特別注意,最好立即回到牙科讓醫生檢查,如果在假日或牙科診所休診期間,醫院多會有牙科急診,協助立即處置可能的惡化狀況。 (常春月刊/編輯部整理、文章授權提供/NOW健康)延伸閱讀: 口臭是牙周病主要徵兆! 飯後40分鐘就形成,這動作是牙菌斑大敵...舌苔積太多也不OK 牙齒黃怎麼變白?居家、冷光美白怎麼做? 快戒掉這些讓牙齒變黃的習慣
-
2020-12-01 科別.耳鼻喉
鼻子常聞到魚腥味? 醫警告「這病」和感冒、過敏相似
你也常不自覺聞到魚腥臭味嗎?小心恐是鼻竇炎惹禍!樂生療養院耳鼻喉科欒智偉醫師指出,臨床上,常見病患自訴鼻塞、頭痛與濃稠鼻涕等症狀,甚至聞到魚腥臭味,以為是過敏導致,經由鼻竇內視鏡確診為鼻竇炎,主要因初期鼻竇炎的症狀與感冒、過敏相似,若未盡早治療,嚴重恐導致嗅覺障礙。慢性鼻竇炎診斷較複雜 需搭配鼻內視鏡電腦斷層此外,若鼻竇炎發生於鼻骨板較薄或免疫力較差等患者,容易出現包括眼窩膿瘍或顱內膿瘍、因黴菌感染導致侵襲性黴菌鼻竇炎等併發症,嚴重時甚至危及生命。欒智偉醫師表示,診斷慢性鼻竇炎時,除了了解病人病史及相關症狀外,得搭配前鼻鏡、鼻內視鏡或者鼻竇的電腦斷層,若沒有鼻息肉的患者則可考慮採以鼻類固醇跟鼻腔沖洗為第一線治療。治療鼻腫瘤 可採鼻內視鏡手術治療欒智偉醫師說明,鼻腔沖洗是經由配方好的食鹽,利用適當煮沸過、滅菌過的水混合後,以擠壓式鼻沖洗瓶,用水壓直接清除鼻內的黏液,持續沖洗能幫助改善鼻黏膜纖毛功能,但若檢查發現鼻息肉變化、影像學上有黴菌感染等情況時,就恐是鼻腫瘤惹禍,建議應以鼻內視鏡手術治療,藉由內視鏡微創手術,不僅不會有傷口,利用動力旋轉刀,也能降低失血且幫助醫師控制精準。出現黃綠色鼻涕一週以上 應儘早就醫檢查因此若從早到晚都出現黃綠色濃鼻涕,且症狀持續一週以上,就應儘早就診;治療上可採以抗生素與洗鼻器治療,約2到4周內就能逐漸舒緩。欒智偉醫師強調,若前述症狀持續超過三個月以上,或牙科手術一個月內發現臉部出現腫脹疼痛、流膿性鼻涕等症狀時,就恐是慢性鼻竇炎徵兆,應盡快就醫檢查治療。(常春月刊/編輯部整理、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延伸閱讀: 鼻塞、打噴嚏、流鼻水...是過敏性鼻炎還是鼻竇炎? 兩者這樣區分!治療方式一次看懂 慢性鼻竇炎致病因有哪些? 日常有3原因會誘發...蛀牙得小心
-
2020-12-01 科別.風溼過敏免疫
天冷手指發紫是血液循環差?手指呈現3個顏色得當心
近日天氣寒冷多雨,一名30多歲的OL常覺得手腳冰冷,指節末端更有輕微麻痛的感覺,且手指會因為溫度高低的不同而改變顏色,有時甚至會出現「白一節、紫一節」,十分恐怖,嚇得她趕緊就醫,經過檢查發現,原來是罹患「雷諾氏症」,所幸接受藥物治療後,已獲得控制。雷諾氏症 手指會呈現白、紫、紅三種顏色萬芳醫院過敏免疫風濕科主治醫師沈佑銓表示,雷諾氏症指的是血管發炎管徑變窄,或血管攣縮之後,導致血流不易通過的一種現象,它會讓手指呈現三個顏色,也就是在缺血時變成白色、缺氧時則為紫色,而充血時是紅色;且因為得不到足夠的血流供應,手指或腳趾末端的循環會變得不好,輕微則手指有麻痛或灼熱感,嚴重者組織會因為缺氧受損,礙於血液循環不良,傷口不易癒合,因此也不能進行截肢手術,只能等患部自行壞死脫落。診斷雷諾氏症 臨床觀察+甲摺鏡檢查要診斷是否有雷諾氏症,沈佑銓指出,除了臨床的觀察,還可以進行甲摺鏡檢查。操作的方式是在指甲與手指的交界處,塗抹一點油,然後用高倍數的甲摺鏡去看手指末端微血管的變化。正常的末梢血管,應該呈現髮夾狀,微血管的分布規則且平行;然而,雷諾氏症的患者,血管會攣縮、扭曲,甚至有肉眼不可見的輕微出血,最後組織受損,變成沒有微血管存在的缺血區。也因此,雷諾氏症太晚才開始治療,能夠改善的幅度就相對有限。雷諾氏症分原發性、次發性 治療以藥物為主沈佑銓解釋,雷諾氏症可分為原發性及次發性。所謂原發性雷諾氏症,是指沒有其他免疫疾病,單純以雷諾氏症作為疾病表現,但它可能是將來發生其他免疫疾病的預兆,須追蹤觀察;而次發性雷諾氏症的患者,則常合併如紅斑性狼瘡、硬皮症、類風濕性關節炎、皮肌炎、多發性肌炎和乾燥症等免疫疾病發生,另外,也有可能是因為情緒和藥物等因素而引起。 雷諾氏症的治療,以藥物為主,可使用改善血液循環的藥物,減少末端組織的缺氧受損,另外也須注重手腳的保暖,沈佑銓也呼籲,免疫疾病聽起來很複雜,其實並不困難,只要信任醫師,藉由醫療恢復身體的免疫平衡,就能與疾病共存,找回生活品質。延伸閱讀: 冬天總是手腳冰冷? 別以為很正常!恐是心血管疾病前兆 切菜割傷手指塗優碘就好? 教你4個最新傷口照顧法
-
2020-11-30 新聞.杏林.診間
醫病平台/42歲發現罹癌,同時間發現丈夫外遇,我現在都還好好的,那妳為什麼不能?
【編者按】這星期的主題是以一位身心遭受雙重打擊的癌症病人分享她「42歲發現罹癌,同時間發現丈夫外遇」的遭遇,而引起「醫」、「護」的及時回應。在癌症醫院工作的心身科醫師深為這位堅強女性所感動,希望她能以其親身經歷的痛苦與成長,讓正在受苦的人獲得鼓舞,找到意義與希望,也讓有幸沒有經歷雙重痛苦的讀者獲得啟發;一位癌症專科護理師也說出她如何將心比心,了解病人所經歷的痛苦,並讚賞她用堅定溫暖的心將生命的苦難化為燦爛的顏料,把自己的一生畫成鮮亮的油畫,告訴我們存在本身就是件美好的事。希望這星期所播放的是一首很美的「三重奏」讓我們可以感受病人、醫師、護理師彼此穿插演出,傳達美麗的關懷與愛。28歲與相愛的男子初識,進而相戀,32歲步入禮堂,37歲產下一子,產後就開始我的主婦人生。原以為我的人生後半段,會這樣安穩平淡的如同一般人一樣,照護孩子平安長大,看著他結婚生子、到老時可以含飴弄孫。但在我42歲時,人生彷彿跌至深淵,我的世界除了暗黑,只剩黑暗。42歲,確診了右腳大腿後側一顆21公分的惡性腫瘤,醫學名稱叫「脂肪肉瘤」。腫瘤在增長時,我的病識感太輕,只有自己一人在照顧著幼子,新手媽媽的緊張焦慮疲累忽略了身體警訊。當時是四月份,腫瘤已經大到我以前的褲子穿了有緊蹦感,因為不痛不癢,又因腫瘤長在大腿後側自己看不到,自己只覺得發胖。照理說,住在一起的家人理應發現有問題,但前夫因營造業隨工地宿舍住宿偶爾才回一次家裡,沒有人發現異狀提醒我該去檢查,直至有一天前婆婆看到我穿短褲的背影,才強烈口吻告訴我那個腳不對勁一定要去檢查。於是自己一人帶著幼子到醫院檢查,初診醫生還未有其他儀器診察時,表情凝重地說可能是脂肪肉瘤,為什麼養到這麼大才來檢查?家人都沒發現嗎?後續就排其他儀器檢查項目來確診。當天回家的途中,心理面還天真無知的認為著:「也許是脂肪瘤的一種,切除就好了吧!」沒想到回到家打開電腦打上脂肪肉瘤搜尋一看,是癌症、癌症、癌症……當時的頭頂彷彿被五雷轟頂般的無情劈斬,腦中一片空白。罹癌後的五階段情緒:否認、憤怒、討價還價、抑鬱、妥協接受。我直接直接跳到妥協接受,沒有太多情緒,心裡想著孩子還那麼小才三歲。遇到了就勇敢面對吧!直接安排一連串的檢查、開刀時間及後續療程。在我這樣遇到如此人生重大低潮的時候,我當時的丈夫正流連花叢中無心關心我。原本前夫有說要和我一起去醫院回診看報告,但打電話他完全沒接,我記得我自己一個人到醫院看診,因再來是清明連假,我跟醫生提我不想再拖延想盡快手術。我的外科醫生馬上幫我安排住院,臨時安排住院我什麼都沒帶,從當天早上直至晚上,前夫始終沒有接電話。醫生護士看著我隻身一人在病房,每個人都關心著問著:「妳的先生呢?電話都沒接?有那麼忙嗎?還是沒接嗎?」每一次旁人的提問與關心都如同一把把要我不能再忽視的短刀,直刺心裡那顆還在跳動的心臟。其實當天我心裡就明白,那個曾經相愛到可以結婚的男人已經不在。開完刀切除腫瘤我便回娘家休養,孩子由婆婆幫忙照顧。待傷口稍復原時我回到家裡,一邊自己照顧孩子,一邊在心理層面努力調適面對死亡的焦慮與痛苦。有句成語叫禍不單行,很貼切的形容了我當時的感受。家裡寄來了前夫的信用卡帳單,我沒有多想拆開順便要打電話提醒前夫記得去繳費。看著帳單裡的消費明細,我用顫抖的雙手細讀了條列出的帳單明細。他刷了廉航機票到香港,在香港店家有些消費金額。腦海快速的理解,是的,他外遇了。原來在我在娘家休養的那幾天,他帶著小三出國玩樂。五雷轟頂的程度不亞於得知自己罹癌的驚嚇。我當時心想:「天啊造物主!您也太看得起我了吧?我是很勇於面對的人,但一次來,我該怎麼辦?」對於滿口謊言且心已不在的男人,離開才是一種正確的選擇。發現人性的可怕,曾經相知相守的人,在我面臨生死困境的悲愴中,前夫跟我可以連朋友都不是的關係,盡情沉溺在他的愛戀中。沒有問候關心,似乎也忘了他有個可愛的幼兒。不過有時想想,上天讓事件接踵而來,讓我了解生命中,還能在一呼一吸間睜眼看著陽光、白雲、藍天。眼見一切日常、有行動自如的健康可以照顧著我的愛兒,我還要要求什麼就太貪心了吧?所以離婚一事並未糾結太久,想想畢竟人生苦短,何必讓彼此現在一段不開心的關係苟延殘喘折磨彼此?會劈腿的就是會劈腿,那是天性。單親的我,現在有一份可以配合孩子上下學的工作,每天陪伴在孩子旁照顧著,我很快樂。人的生命很脆弱,稍縱即逝。生命裡的得與失,都是在讓我學習珍惜與自省。對於身上發生的事情陰影,旁觀者很習慣用自以為的方式去解讀。妳就是生活作息飲食不正常、妳就是要找哪種比妳年輕的結婚……妳就是巴拉巴拉一堆否定的廢話在指教著。如果剛好妳的身旁有這種旁觀者( 不管是家人或者是朋友),請勇敢地請他們閉嘴,不要在講這些毫無益處的廢言。這樣的言論極度沒有營養而且會消耗當事者的情緒,事情發生了,結論輪不到旁觀者來下。我感謝造物主給我這樣一起來的試煉。讓我明白了人活著最重要的一件事。是要懂得生命的本質該活的快樂靜心並且勇於表態做自己。不委屈自己並善待自己的身心。我運動且早睡早起生活規律。與癌細胞和平共處至今逾三年。我不知道我還能夠活多久,但是我現在的生活是我此生裡最恬靜滿足的時刻。因為我知道感恩、懂得自省、珍惜著能有健康的身心在照顧我的幼兒。因為我還活著。生命裡很多磨難,經歷過這些無法自己掌控的事情後才明白自己是多麼的渺小。人來到世上是一個人,走的時候也是一個人。當妳在面對妳無法改變的事情時,不要害怕,勇敢去面對。我會繼續努力往前走,面對過死亡,我為什麼不能更勇敢的面對未知的未來呢?
-
2020-11-30 醫療.消化系統
內痔出血多久會好?完整解析內、外痔的症狀與治療
如同電視廣告中常出現的廣告詞,便秘、火氣大都可能是引發痔瘡的原因,其他像是生活習慣不良、飲食油膩,腹壓大等疾病,也都可能導致痔瘡的發生。「痔瘡」是現代人常見的毛病,也是一個難以啟齒的隱疾,不少患有痔瘡的人常會拖到症狀非常嚴重,有出血、腫脹疼痛時,才勉強就醫,反而讓痔瘡變得更為嚴重,甚至必須挨上一刀除痔。引發痔瘡的原因尚不明 久坐久站、蔬果少需特別注意大腸直腸外科醫師沈明宏表示,目前引發痔瘡的原因尚不明確,但臨床上發現,久坐、久站或經常忍住便意、延遲上廁所,甚至經常腹瀉,以及因病長期臥床、缺乏運動、蔬果攝取不足或吃太油膩、刺激辛辣食物等,長期腹壓上升例如肥胖、懷孕婦女,都會發生痔瘡。尤其孕婦常會出現痔瘡困擾,沈明宏說,主要原因是孕婦活動量減少及胎兒體重增加、子宮漸大,導致腹內壓增加,肛門靜脈回流受阻是引發的原因之一;此外,懷孕期間,很多婦女會感到腸蠕動減慢、排便困難,甚至最後用力生產還會造成痔瘡惡化、脫垂、嚴重出血等問題。而腹內壓經常升高的疾病,例如肥胖、肝硬化,腹水、腹腔內腫瘤及攝護腺肥大等,也會導致痔瘡產生,沈明宏強調,一旦症狀造成生活上的困擾,應該就醫治療。痔瘡分為內痔、外痔及混合痔 出血、腫脹盡速就醫免後遺症其實每個人出生時都有所謂的「痔」,因人體肛門有縫隙,必須靠肛墊把縫隙塞滿,糞便才不會突然跑出來,且肛墊能保護底下組織如括約肌,使其不會因糞便摩擦受傷,但如果痔因為長期便秘等因素導致血管擴張,糞便就可能將其磨破而流血,或是太過用力讓結締組織鬆掉造成脫垂,就稱為「痔瘡」。罹患痔瘡以20~60歲青壯年居多,臨床統計,有症狀就醫者約占4~5%。沈明宏指出,痔瘡分為內痔、外痔及混合痔,位置是以齒狀線來區分,齒狀線位於肛門外緣以上2公分的解剖位置,在齒狀線以上形成的痔瘡,稱為「內痔」,齒狀線以下的則為「外痔」,也有內外痔同時發生的「混合痔」;不過,內痔或外痔,一般人較難區分,必須就醫由醫師診斷。內痔的主要症狀包括脫垂、腫大、疼痛、流血等,長期流血就很可能造成貧血問題;外痔症狀主要是血栓、疼痛、患者常抱怨大便後擦不乾淨,而外痔出血較不嚴重,多半是破皮流血,因此,就算覺得肛門癢,最好不要亂抓,避免導致破皮、感染。沈明宏說,有的人會感覺到痔瘡脫垂,但不會痛、沒有異狀,不影響生活,應可不就醫,一旦嚴重脫垂、腫痛難耐或是大量出血時,最好趕緊就醫治療。第1級內痔及輕微外痔改善生活即能好轉 嚴重痔瘡需開刀治療 一旦痔瘡症狀影響生活,例如出血、脫垂、感到卡卡不舒服等,都應就醫治療,以免症狀惡化嚴重,甚至需開刀治療。沈明宏認為,第1級內痔及輕微外痔,因流血較為輕微,患者不一定要就醫,通常過陣子會好轉,如果已感到不舒服而就醫,建議先從調整生活作息及飲食習慣做起,並輔助給予痔瘡止血塞劑治療。第2級、第3級脫垂的內痔,可以在門診接受內痔的橡皮帶結紮手術,利用簡易的器材將橡皮帶套在痔瘡根部使其因缺血而自然壞死脫落,改善脫垂現象,但此種治療只可用在內痔,且一次以結紮1~2顆痔瘡為限,避免導致病患過度疼痛。至於第4級內痔以及嚴重的外痔,則需以開刀手術方式來將痔瘡切除,通常開刀需住院4天,術後前1週會開給止痛藥及軟便劑服用,緩解術後傷口及排便疼痛,2週後會逐漸復原,完全復原需要4週的時間,不過,臨床發現,開刀完,若生活習慣未跟著改變,仍有較高的復發機率。痔瘡與大腸癌的血便不同 兩者這樣分辨由於血便也是大腸癌的症狀之一,有的人發現如廁時出血就感到非常緊張,沈明宏解釋,通常痔瘡出血呈鮮紅色,嚴重時會明顯感到有血噴出,馬桶整個都是血,但痔瘡的出血,有可能因調整生活作息後會稍微好一些;至於大腸癌血便,則會混著糞便,且屬黏液血便、呈現暗紅色,如果血便超過3個月以上應就醫檢查,排除大腸癌的可能性。此外,不管大腸癌或痔瘡,都可能因慢性出血導致貧血。一般人較難以區分痔瘡與大腸癌,沈明宏建議,有任何疑慮仍應就醫檢查,醫師通常會先做肛門指診或肛門鏡檢查,若是低位腫瘤也可初步診斷。若是20~30歲的患者且沒有家族史等危險因子,一般會建議做乙狀結腸鏡或糞便潛血作為初步診斷工具即可;若是50歲以上或有大腸癌家族史、血便、排便習慣改變、大便變細等症狀的患者,會建議患者做全大腸鏡檢查,釐清是否有大腸癌的問題。預防勝於治療 日常生活習慣這樣養成預防勝於治療,平常應有規律的生活飲食習慣,以免發生痔瘡,尤其痔瘡治療後,更應改變原有的不良習慣,避免痔瘡再復發。沈明宏強調,在飲食上,少吃油膩、辛辣刺激性食物,多吃蔬果、多喝水;要養成每天排便的習慣,蹲馬桶時間每次不要超過10分鐘;上班族每天坐在電腦前,一坐就是好幾小時,或是站過久都會引發痔瘡,建議每隔一段時間應走動一下,並應有適度運動,以預防痔瘡發生。 另外,在生活保養方面,每天溫水坐浴,一次不超過5~10分鐘,或是經常泡溫泉,也能夠促進肛門血液循環,不易引起痔瘡。沈明宏說,如果有輕微痔瘡,建議排便後應清洗肛門,並使用較為柔軟的衛生紙擦拭,可避免惡化;要是已經有輕微痔瘡脫垂現象,不妨在適當潤滑後,將痔瘡輕輕推回。對於患有痔瘡的孕婦,除了建議每天正常排便習慣、多吃高纖維質食物外,提醒孕婦千萬不要因為肚子漸漸變大,越來越不想動而長時間坐著,應多散步,做些簡單的體操及伸展運動。如果已經產生痔瘡,建議溫水坐浴可以消除痔瘡腫痛,如果腫痛受不了,也可以局部冰敷來舒緩;但不要自行使用瀉劑或灌腸,以免影響子宮收縮,發生早產或流產危險,因此,若有任何問題應趕緊向醫師詢問。延伸閱讀: 不只久坐易釀痔瘡! 10原因都會讓你屁屁見紅 痔瘡要不要開刀? 依症狀分4個階段!醫師解析用藥、手術時機
-
2020-11-29 科別.骨科.復健
婦人長期屁股側邊緊繃疼痛 原來是「彈響髖」惹禍
新竹一名55歲陳姓婦人長期屁股側邊緊繃疼痛,坐著、站著都疼痛,無法跨大步,走路越來越慢,姿勢改變都需要旁人輔助,晚上睡覺翻身都會被痛醒,求醫後被當作坐骨神經痛,但開刀後仍未改善,甚至越來越嚴重,經人介紹至台大醫院竹東分院骨科求診,才發現是「彈響髖」,經初步解套注射無法緩解後,接受髖關節鏡微創手術,術後隔天緊繃大幅改善,走路也變順了,很快就恢復正常的工作與生活。台大竹東分院骨科醫師黃鼎鈞表示,「彈響髖」是嚴重的髂脛束筋膜天生過緊或受傷後攣縮變緊,一般在腳從外八變成內八的時候,大腿骨的骨突點會跟筋膜接觸,就像彈吉他在撩撥吉他的弦一般,患者筋膜很像鋼索一樣,每次撩撥就會發出聲響、震動與疼痛。治療彈響髖可透過2個半公分的傷口,以髖關節鏡進行微創手術,將過緊的筋膜放鬆,術後隔天就可以明顯改善,不影響走路,恢復相當快速。黃鼎鈞也說,在大腿外側的彈響髖又稱「外彈響髖」,大腿內側鼠蹊部的彈響髖稱為「內彈響髖」,以往做人工髖關節的患者,最苦惱鼠蹊部會隨著動作產生疼痛,很怕整個人工關節要重換而不敢求醫,現在可透過髖關節鏡微創手術治療,不需重換人工關節。黃鼎鈞指出,現代人一坐就是一整天,常常屁股深處都有說不出的痠痛,又不知道如何舒展,其實一般民眾當有屁股側邊緊繃疼痛的時候,可以觀察自己側躺屈膝,如果雙膝合攏屁股側邊會痛甚至難以合攏,或者越來越難以翹二郎腿,都有可能是彈響髖的初期。他建議可透過伸展髂脛束的方式,來預防惡化,可以躺著坐,也可以坐著做,將膝蓋往對側拉,尤其是久坐或久站之後,或者運動之前當作熱身動作,都可以預防惡化至彈響髖。
-
2020-11-29 失智.照顧喘息
失智故事/為失智媽媽創業 科技人讓愛延續
人生有些時刻就是命定,因為母親中風倒下導致失智症,成為照顧者之後,東海大學資工系助理教授潘人豪的創業,反而走出不一樣的路。他所創立的WaCare遠距健康平台從醫療數據分析科技公司,擴展出服務,成為以失智照護諮詢為主題的科技平台,連結相關專家,每晚與失智症家屬及專業人士在線,解決七大失智照護的難題。中風失智 女強人好挫折潘人豪是WaCare執行長,也是大學教授創業的案例,科技背景讓他凡事多看數據和機率。潘人豪的母親在生病之前是個活躍職場的女強人,還身兼扶輪社等公益團體要務,三年前,一場中風意外,潘媽媽卻因治療選擇,成了血栓溶解劑產生併發症的少數,腦出血留下半邊偏癱以及失智症的後遺症,潘人豪事後對「機率只是一個數字」感觸特別深,因為當疾病發生在一個人的身上,那就是零或是100%的事。他拿出手機中母親健康時馳騁職場的受獎照片,感嘆如今母親即便失智了,也能感受到自己「變得不一樣」,挫折感相當深。而這一年,他正式開設公司,是科技新創界的新星。自創APP 共享看護經驗潘人豪說,母親在健康時投入過多心力在志工、公益等事務,家人擔憂她過勞,因此借助健康手環提醒母親多外出走路,增加肌力,而他也能透過手環的數據來掌握母親的健康情況,持續運動的數據也反映到其穩定的血壓等生理指數,但潘人豪說,科技照顧策略奏效的關鍵其實是,「每天晚上兒子打給母親那一通關心的電話」,這個經驗也讓一個看冰冷數據的科技人開始思考人與人的連結。潘人豪母親中風後,失智症狀多是妄想,最令照顧家屬為難的是母親害怕飲食被下毒,經常抗拒不吃,營養失衡;更曾發生過不慎跌倒受傷,忘記自己發生過什麼事,妄想外籍看護偷打她等情境,潘人豪說,過去失智症照顧的問題只能向醫護人員求診請教,但日常照顧必須面臨不同情況,他直言醫院的看護實戰經驗最豐富,也是指導他們最多照顧技巧的專家。來自照顧資源充沛的家庭,潘人豪的家庭關係連結深厚,他說因為父親早逝,兄弟姊妹的核心就是圍繞著母親,因此當母親倒下後,他們迅速分工,對科技嫻熟的他,善用資訊數據分析專業,在自家的APP產品上增加個案健康追蹤功能,讓兄弟姊妹可以24小時監控母親的生理數據,並且共作筆記,提醒外籍看護應變技巧。3種技巧 減輕照護壓力特別的是,潘人豪不走傳統賣弄大數據的路線,而是回到人與人的連結,他的科技照顧法反而搭配了再平凡不過的影音、電話,搭配APP幫助外籍看護照顧更輕鬆。而這些技巧也相當適合一般人使用。一、隨手拍下提醒影音失智症者會忘記曾經發生過的事情,潘人豪舉例母親有一次跌倒磕破額頭,經急診室醫師處置之後,母親立刻說她額頭很疼,問說是誰打了她?潘人豪擔心母親誤會是外籍看護所為,因此就在醫院門口對著手機鏡頭錄製影音,內容說的是「今天是幾月幾號,妳因為跌倒受傷送到醫院…」,只要母親對自己的傷口有疑問,外籍看護就會拿出影音讓母親看,讓她清楚完整的過程,省去誤會。二、向外求援照護知識許多照顧失智症者的難題在精神行為症狀,例如黃昏症候群,情緒躁動;睡眠時間顛倒,和其他家人就像生活在兩個時區;妄想飲食被毒害,餐桌成為戰場等,潘人豪坦承,即便和兄弟姊妹照顧分工,情感緊密,但仍會遇上因照顧想法不同,導致摩擦。例如潘人豪說,母親吃飯很緩慢,他因不是直接照顧者,只要能有空陪伴母親吃飯,花上2個小時也沒關係,但他大哥認為吃飯耗費母親太多精力,擔心她體力不支,主張該休息就休息,吃不下也無妨。像這樣的照顧歧見,不一定是醫師能解答,潘人豪說即便他是資歷3年的照顧者,也得找人諮詢。他與聯合報系合作,先從社群中了解照顧者最迫切需要解決的七大照顧主題,包括有精神行為、吞嚥飲食、衛生清潔、居家改造、資源申請、肌力提升以及照顧紓壓。同時,除了邀約失智症領域的各專家解答,同為照顧家屬,他認為資深的照顧者也很有意願分享實戰經驗給其他人,因此他將udn×WaCare線上照護課設計成多人團課的形式,不但同時間可以容納一百多人在線聽專家開課,留有諮詢互動時間,還為照顧者開設課後的專屬討論區,讓熱心的專家負責回覆每一個難解的照顧問題。他自己也是忠實會員,例如母親擔心被毒害等飲食問題,就是在線上團課時和其他會員互動得到幫助技巧。三、打一通問候電話吧科技抵不過來自家人的問候,潘人豪說,udn×WaCare聯手推出失智症遠距健康平台之後,來自超過百位照顧家屬的回饋意見可以看出,有一半的照顧對象是中度失智症者,而且照顧人力平均高達3~4位,顯見照顧是牽動整個家庭的大事。失智照顧資源哪裡找1.想即時學到更多失智照顧的技巧,解決難題,udn×WaCare每周有不同主題線上團隊課程免費上架,12月有營養師開設「牙齒清潔還不夠,讓失智者吃出好口腔」、「失智者牙齒汙垢好嚇人,口腔護理有眉角」等;護理師「失智者送醫好失控,引導合作不慌亂」、「冬季皮膚乾癢,失智者美肌之道」、「末期才談臨終太遲,如何談安寧」以及給照顧家屬的紓壓活動課等。如何加入,請至網站:https://www.wahere.wapro.live/udnxwacare2.失智照顧七大系列影音課程請至網站:https://bit.ly/2Kg1zuJ3.失智.時空記憶的旅人網頁:https://www.facebook.com/NTCDementia
-
2020-11-28 科別.泌尿腎臟
臍尿管未閉合 清出1公分大肚臍屎
高雄一名張姓男子因肚臍下方長膿包,痛到走路需彎著腰,就醫發現是臍尿管畸形,這種症狀多半發生在嬰兒期,在成人身上極為罕見。由於病患年輕不願留疤,高雄民生醫院施以微創手術,竟在肚臍挖出一顆藏了一公分大的肚臍屎,這顆肚臍屎因被逆流的尿液長期沖刷27年,成了「奇石」。民生醫院外科主治醫師蕭睿琥表示,胎兒期尿液是由臍帶與膀胱間的臍尿管排出母體,胎兒在4、5月大時,臍尿管會自行閉合,如果沒閉合,變成臍尿管畸型,會反覆感染,甚至長成惡性腫瘤。27歲張先生的臍尿管在胎兒時未閉合,尿液長期逆流到肚臍下方,以致感染形成膿瘍,經泌尿科醫師卓孟德使用膀胱鏡以雷射燒灼方式關閉膀胱開口,再以腹腔鏡取出臍尿管,最後清理已經化膿的肚臍,才解除長年大患。由於傳統手術會留下約15公分的傷口,醫師與患者討論後決定以微創的方式來解決問題。治療時透過電腦斷層定位,不必大規模破壞地廣泛性切除,且微創手術只有3個部位約1至2公分傷口,恢復很快,張先生因年輕復原力佳,很快回到工作崗位。
-
2020-11-28 新聞.健康知識+
如何聰明就醫選擇「手術後止痛藥物」 麻醉科醫師告訴你
急性手術後疼痛病人在手術後常會面臨的不適,若沒有給予適當的處置,可能會延長復原時間、增加併發症或演變為慢性疼痛的機會,也會影響生活品質。相反地,若適當地止痛,則可以改善病人滿意度、縮短住院時間及減少相關費用。成功的術後止痛首先由正確的評估開始,包括術前的病史詢問、過去的用藥史(正在使用的止痛藥種類及劑量、過敏史、曾經歷的止痛藥副作用)、器官功能評估(有無肝、腎功能異常)、預計的手術範圍及傷口大小等,以制定術後止痛計畫。同時在術後,持續地詢問病人的疼痛程度(以口述或於圖表上指出疼痛程度,0到10分,0分代表完全不痛,10分為能想像最劇烈的疼痛),以評估並調整止痛的效果。常用於急性止痛的方法可分為止痛藥或介入性止痛。藥物則可分為鴉片類及非鴉片類止痛藥,其中後者主要包含普拿疼(acetaminophen)及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NSAIDs)。◎普拿疼相當常用的止痛藥,好處是副作用少、較沒有使用禁忌,可單獨用於較輕微的疼痛,或合併用於較強烈的疼痛。除了常見的口服劑型之外,目前也有注射劑型,方便暫時無法進食的病患使用。◎NSAIDsNSAIDs相比於普拿疼,多了減少發炎的效果,因此止痛效果更佳,但同時可能有腸胃刺激的副作用,也不適用於於腎功能不佳的病患;如果選用第二代的NSAIDs,則能減少對腸胃及腎臟的影響。◎鴉片類止痛藥的止痛效果比上述兩者強,且能隨著劑量增加而不斷提升止痛效果,因此在處理較劇烈的術後疼痛,尤其在術後前幾天,通常少不了它。在專業醫療人員監測及指示下使用,一般不會有嚴重的副作用(如呼吸抑制),但仍可能有噁心、嘔吐、便祕等令病患困擾的副作用。為了減少這些副作用,在聰明就醫網站(Choosing Wisely),關於手術後止痛藥物有以下兩點建議:1.美國兒科醫學會:兒童手術後的止痛藥物,儘量減少鴉片類藥物,應先使用 Acetaminophen (普拿疼)或是 NSAID(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2.美國胃腸內視鏡外科醫師學會:避免單獨使用鴉片類藥物來控制手術後疼痛。聰明就醫的建議的目的在於,透過合併使用不同機制的止痛藥物,來發揮更佳的止痛效果;或是在達到相同的止痛效果的前提下,減少藥物的劑量,及其可能伴隨的副作用,尤其是鴉片類藥物的副作用。因此,即使評估術後疼痛的程度必需用到鴉片類藥物才能有效控制,在沒有使用禁忌下,仍應合併使用普拿疼或NSAIDs,而非一律單獨使用鴉片類藥物來止痛。◎介入性止痛除了合併不同止痛藥外,介入性止痛也是另一種可同時改善疼痛、減少鴉片類藥物副作用的選擇。介入性術後止痛是將低濃度的局部麻醉藥,注射於神經旁,以減少神經傳導疼痛的程度。只要是神經有經過的地方,都是可注射的部位,如傷口周圍、軀幹的側邊或背面(胸、腹部手術)、頸部或腋下(上肢手術)、腹股溝或大腿前後側(下肢手術)、脊椎旁(胸、腹部手術)。因較具侵入性,施作前會先與病患溝通,經說明同意後才會使用。成功的術後止痛,有賴於病患與醫療團隊在手術前後的充份溝通及計畫。透過團隊間的合作,可最大程度地減少疼痛及改善術後恢復品質。
-
2020-11-28 科別.骨科.復健
關節卡卡就是骨關節炎嗎?什麼情況下會罹患骨關節炎呢?
在台灣骨關節炎的盛行率約15℅,等於每10人中,就有1.5人飽受骨關節炎的困擾,如果覺得關節卡卡的,就是罹患骨關節炎嗎?當出現什麼症狀,就要懷疑是否罹患骨關節炎呢?什麼是骨關節炎?骨關節炎(Osteoarthritis,OA)是一種關節腫脹和發炎的疾病,經常導致患者出現疼痛和運動受限的情況。骨關節炎是最常見的關節炎類型,骨頭關節軟骨發生腫脹、發炎、疼痛、破裂或受損、影響活動,此種情況可能發生在一個或多個關節上;骨關節炎會隨著年齡增長而更容易發生,並發生在身體任何一處關節中,最常見於臀部、膝蓋、脊椎和手部。導致骨關節炎的原因骨關節炎的發生是由於炎症導致關節軟骨破裂受損,正常情況下,在骨關節上施加壓力時,關節軟骨可以吸收壓力,不僅保護關節並順利完成各項運動,當軟骨量變少,關節骨頭就會互相摩擦,從而引起疼痛、腫脹(發炎)和僵硬。骨關節發炎發生原因,包括:骨頭骨折、感染(細菌或病毒引起)、自身免疫性疾病(免疫系統攻擊身體本身)、關節的正常「磨損」。一般來說在急性疾病中,當傷口癒合、疾病獲得治療或清除感染原因,炎症就會消失,但由於某些傷害或疾病,炎症不會消失甚至軟骨被破壞,將導致長期的疼痛和畸形,若發生這種情況時,該疾病被稱為慢性關節炎。常見的骨關節炎危險因子:1.超重:過重的體重,將過大的壓力壓迫在關節上2.年齡超過50歲:關節的正常「磨損」,當年齡越大,即使是正常磨損,也會對軟骨造成傷害3.遺傳學:先天遺傳因素,控制著關節軟骨先天的健康程度4.關節曾經受傷或骨骼畸形:受傷或骨骼畸形都會加速關節軟骨的消耗程度5.未獲得充分休息的發炎關節:反覆使用發炎的關節,使關節承受壓力(例如:棒球運動員、芭蕾舞舞者、建築工人)骨關節炎症狀患有骨關節炎的人可能會出現以下情況:1. 關節疼痛和腫脹2. 僵硬:特別是在早晨,身體活動後可改善3. 關節周圍發熱4. 關節周圍皮膚發紅5. 關節活動能力降低或活動範圍受限6. 身體運動或活動範圍降低
-
2020-11-27 科別.一般外科
成人罕見臍尿管畸型 微創手術清出長達27年的「奇石」肚臍屎
高雄一名張姓男子因肚臍下方長膿包,痛到走路需彎著腰,就醫後發現是臍尿管畸形,但這種症狀多半發生在嬰兒期,在成人身上則極為罕見,高雄民生醫院考量到病患年輕不願留疤,施以微創手術,竟在肚臍挖出一顆藏了一公分大的肚臍屎,這顆肚臍屎因被逆流的尿液長期沖刷27年,成了「奇石」。收治病患的民生醫院外科醫師蕭睿琥表示,胎兒期尿液是由臍帶與膀胱間的臍尿管排出母體,胎兒在4、 5月大時,臍尿管會自行閉合,如果沒閉合,變成臍尿管畸型,反覆感染,甚至長成惡性腫瘤 。27歲的張先生的臍尿管在胎兒時未閉合,尿液長期逆流到肚臍下方,以致感染形成膿瘍。經泌尿科醫師卓孟德使用膀胱鏡以雷射燒灼方式關閉膀胱開口,再以腹腔鏡取出臍尿管,最後清理已經化膿的肚臍,才解除長年大患。醫師表示,考量病患年輕不願留疤,接受傳統手術會留下約15公分的傷口,後來決定以微創的方式來解決病人的問題。治療時透過電腦斷層定位,不必大規模破壞地廣泛性切除,且微創手術只有3個部位約1至2公分傷口,恢復很快,張先生因年輕復原力佳,很快回到工作崗位。
-
2020-11-26 養生.抗老養生
入冬氣溫驟降 中醫師、營養師大推這項健康食材
南投縣生薑產量是全台之冠,南投醫院中醫科主任顏素美說,薑是常見的食材也是廚房不可或缺的配料,近日更有不少民眾吃熱騰騰薑母鴨暖身,薑的好處多多,秋冬之際常吃薑,可以達到預防保健的效果。顏素美說,薑可以促進血液循環,改善手足冰冷,預防感冒,女性生理期時,可改善下腹悶脹不適。不喜歡單喝薑茶的民眾可以搭配紅糖、大棗增加風味。薑茶是抗寒的好選擇,不過薑味辛,較刺激,因此患有胃疾者,胃部有傷口者不適合飲用,建議民眾也可將黃耆、當歸沖泡熱水飲用,能夠補血、補氣,也可以加些枸杞來保養眼睛。薑的栽種季節,北部2至4月,中南部12至4月。嫩薑栽植至4個月,老薑栽植滿10個月。薑母則是栽種1至2年的老薑,冬季是老薑的盛產期,南投醫院營養室主任蔡秀雯說,少量吃薑片或薑茶可減少噁心嘔吐感。薑含有少量的維生素B群、維生素C、維生素A及膳食纖維等。隨著薑的成長,含水量較低,所含營養素的量相較會較豐富,但嫩薑中所含的維生素C比老薑多一些。不少研究發現各種植物性食物抗氧化效果,生薑抗氧化效力最高。民眾可以購買新鮮生薑,洗淨後切片晒乾保存,需要的時候可以用保溫杯或悶燒罐裝熱水,再放入適量薑片,利用保溫杯保溫兼具悶煮的功能,可免去熬煮的費時,又可以隨時喝到熱呼呼的薑茶,健康又美味。
-
2020-11-26 醫療.整形美容
隆乳旺季來臨 升級美波前牢記5大原則
社群媒體發達,不少人進行醫美整形,都會先到社群問大家的意見,但小心這些網路上的資訊,不見得適合每個人,不仔細查驗反而會陷入危機,尤其是需要動刀的隆乳手術更要加倍小心。我們訪問了專業整形外科醫師列出五大原則提醒,以免變美不成反而傷心又傷身。 原則一:首看醫師專業度整形外科專科醫師楊舒鈞指出,選擇乳房重建或隆乳手術,醫師的經驗值非常重要,最好看過醫師的案例,像是親友的經驗,自己有摸過確認過的「長期」案例,這才是最真實的情形。 另外,整形手術也不能忽略麻醉科醫師的重要性,楊舒鈞強調,麻醉科專科醫師在手術前都必需與患者溝通,民眾可以要求醫師出示執照證書,或可上衛福部查詢醫師資格,而且要確認手術時是「麻醉科醫師」親自施打及監管麻醉。 整形外科專科醫師賴雅薇甚至認為,若術前麻醉科醫師都沒有跟患者諮詢,是一件很糟糕的事。而民眾術前也要了解該診所的環境,甚至是手術室、恢復室的設施等。 至於,到底去診所隆乳還是去醫院好。賴雅薇認為,各有優缺點,醫美診所重隱私,較客製化;而醫院跨科別多,以隆乳為例會要求患者手術前必需先進行乳癌篩檢,有其他問題就能直接轉診。 原則二:醫材長期追蹤很重要隨著越來越多廠商進入隆乳市場,由於廣告總是天花亂墜,楊舒鈞建議民眾靜下心來評比長期的效果和安全性,現在已有相當多成熟可靠的醫材,有些甚至已經完成10年的FDA臨床研究報告,可以詢問醫師關於植入的品牌原廠以及有無可靠的公開論文研究報告等。植入物的衛服部許可證更是絕對不能漏掉的基本項目!楊舒鈞3年前幫一位患者進行二次隆乳重開手術,發現患者取出的植入物竟然沒有品牌,「這是很危險的事,因為無法確認植入物的安全性!」賴雅薇也建議民眾一定要問清楚衛部的許可證以及廠牌,每顆植入物都會有保卡,術後可以要求拿回保卡做為未來追蹤的依據。 原則三:植入物挑選因人而異 術後照護要遵醫囑現在植入物眾多,不僅有光滑面和霧面,還有圓形和新一代的水滴形,究竟什麼最適合自己呢?賴雅薇指出,最重要是與醫師溝通理想外觀目標,患者必須認知不是越大就越美,強行使用過大的植入物反而會提高併發症的機率,而醫師的美感與手術規劃也是選擇關鍵。在高雄市立大同醫院服務的賴雅薇做了很多乳癌重建的患者,她認為安全可靠最重要,無論是圓形的「記憶果凍型矽膠」或新一代模擬乳房外形的「美人魚水滴」,都有針對乳癌重建族群的10年研究報告。現在的醫療技術讓乳癌患者5年的存活率都可以達9成以上,而乳房重建就顯得更加重要,讓患者正常生活,游泳甚至泡湯都可以,只要好好保養,植入物甚至可以放一輩子。 楊舒鈞則認為,圓形的光滑面及霧面其實各有千秋,美國的潮流以又軟又晃的光滑面為主,台灣則是因霧面好照顧而成為主流。其實各有好處,前者是觸感軟嫩有真實晃動感,後者是貼合穩固效果挺翹,照護也輕鬆。但無論選用哪種,都必須注意不應聽信網路傳言擅自按摩,因為術後照顧的方式和醫師的手術方式大有關係,一定要在手術醫師的指導下進行術後照顧,以免因為一時心急將植入物推離本來預設位置,導致反覆發炎甚至變形必須取出。 原則四:手術費過低要小心隆乳手術有一定的價格,楊舒鈞指出,每家診所會有3到5萬的差距都屬合理範圍,不論放入什麼形狀及品牌的植入物,雙側隆乳若低於15萬就要小心查證,包含手術的醫師經驗值,使用的植入物是否經過衛服部核准,以及是否有麻醉科醫師在場等。 原則五:明辨網路訊息真假網路上充斥著似是而非的言論,多人分享不見得是正確的,他人成功的案例也不一定能複製到自己身上,要到網路上參考隆乳手術的意見要非常小心。賴雅薇指出,網路上的訊息時常天花亂墜,曾經遇過有女生拿A片截圖到診間,而圖片還是由下往上的角度非常不切實際,此時醫師就得戳破患者的粉紅泡泡,用理性的方式跟患者溝通評估。別人放多大變成什麼罩杯,不代表自己也是一樣,隆乳手術就像是「錦上添花」,本來的乳房組織越多,成效就會越自然,若乳房先天條件不理想,像是極度平胸、雞胸等狀況,更要多加詢問醫師找出最適合的隆乳選擇,也要認知手術後成果也會有極限,才是健康的整形心態。
-
2020-11-25 癌症.抗癌新知
癌患化療放療易傷口腔黏膜 護理師教這樣照顧防口腔黏膜炎
面對癌症,多數需接受化學治療或放射線治療,口腔黏膜可能因而被破壞,甚至影響口水分泌。不同的治療,發生率及嚴重度也有不同,多於治療後的4至7天發生,到治療結束數周後消失。保持口腔清潔與濕潤,有助預防口腔黏膜炎。粘膜完整時的照顧:■宜選用小頭、軟毛的牙刷,若刷毛太硬,感到刺痛時,使用前先泡熱水軟化刷毛後再使用。勿使用電動牙刷,避免牙齦損傷。■三餐飯後及睡前刷牙,動作輕柔,避免傷及口腔黏膜。■血小板高於五萬才使用牙線。■口乾時補充水分,或口含冰塊,咀嚼無糖口香糖可刺激唾液形成。必要時求助醫師協助用藥。漱口水的選擇:市售含酒精漱口水對粘膜的刺激性過大,可自製漱口水:■0.9%生理食鹽水:可以1/2茶匙(2.5公克)的食鹽加入約240ml開水自行泡製。■溫和漱口水:可以各1/4茶匙的食用鹽及小蘇打粉,再加入25㏄開水自行泡製。小蘇打水可以降低口中酸性,減少口腔真菌類的聚集。漱口水依個人喜好可存放室溫或是冷藏,泡製後需每天更換,避免細菌黴菌滋生。刷完牙或使用牙線清潔牙齒後,可使用0.9%生理食鹽水或溫和漱口水達30秒以上,再吐掉。活動假牙的照顧:假牙配戴不宜太久,每日至少讓牙齦休息8小時,建議每天移除假牙,以生理食鹽水清潔,浸泡假牙於漱口液或假牙清潔液中。發生嚴重口腔黏膜炎時,暫時移除直到症狀改善。飲食的照顧:選吃熟食及高蛋白質呈濕滑、軟質、好吞嚥、易咀嚼的食物,如布丁、薯泥、蒸蛋或蘋果泥;避免吃太硬太酸過於粗糙、過熱、過辣的刺激性食物,含酒精性的飲料也應避免。口腔黏膜炎的照顧方式:黏膜破損疼痛時,不論進食與否,仍需維持口腔清潔,可請醫師開立止痛藥,緩解疼痛。無法使用牙刷時,改以海棉棒潤濕後替代牙刷刷牙,或以手指頭包裹濕紗布清潔牙齒,並且需要增加漱口次數,除夜間睡眠外,每1至2小時漱口保持口腔清潔濕潤,才能及早恢復。
-
2020-11-25 科別.泌尿腎臟
中年男因包皮過長戀愛卡卡 動這手術徹底解決煩惱
宜蘭36歲林姓餐廳主廚,因為工作環境潮溼、悶熱,生殖器出現搔癢、紅疹等症狀,林男最近交了女朋友,「兄弟事」讓他遲遲不敢跟女友有近距離接觸,直到至醫院求診後,接收醫師「割包皮」建議,10分鐘就讓林男「小老弟」出頭透氣,徹底解決林男煩惱,終於能與女友享受魚水之歡。醫師診斷發現,林男下體出現紅疹、搔癢,是典型的「包皮龜頭炎」,因包皮過長,清潔不易,加上工作環境悶熱所致,如果長期忽視,容易形成潰瘍、包莖等狀況,若經常發生,必須透過手術將過長包皮切除,一勞永逸。林男因交了女朋友後,被「包皮龜頭炎」困擾,他日前求診羅東博愛醫院泌尿科,希望徹底解決煩惱,醫師經評估後,利用「新式包皮槍」,一鍵就幫他完成切割,手術過程僅要10分鐘,傷口美觀、整齊,讓林男相當滿意,可以盡情與女友享受魚水之歡。羅東博愛醫院泌尿科醫師林弋筑指出,許多割包皮病人多因為生殖器症狀感到困擾,因包皮過長,清潔不易,容易造成細菌生長,有部分是在意另一半感受、健康,選擇割包皮一勞永逸。林弋筑說,傳統包皮環切手術是徒手剪開包皮,沿著生殖器慢慢將包皮一刀刀以環形方式剪開,從麻醉、消毒、切割、縫合到包紮,至少需要50分鐘的時間,且傷口大、出血多、術後疼痛度高,傷口也不易平整美觀,新式包皮槍則無傳統手術缺點。林弋筑說,男性朋友若包皮未切除,為避免藏汙納垢,每日的仔細清潔不可省略,若有任何不適症狀不須避諱,應尋求泌尿科專業醫師,找到適合自己的解決方式
-
2020-11-25 科別.心臟血管
「加拿大少女捐血賠掉手臂」 ICU醫生陳志金:捐血是非常安全,別被誤導!
近日,國內媒體紛紛以「少女捐血賠掉手臂」為標題,報導一件捐血事件。加拿大安大略省有一名少女埃克曼(Gabriella Ekman),在17歲時第一次捐血助人,卻因抽血師「插錯血管」讓她幾乎賠掉一隻手。她抽血的右手臂因血液回流,造成整隻手臂瘀青,無法正常活動。據加拿大電視網(CTV)報導,埃克曼4年前在加拿大血液服務局(Canadian Blood Services)轄下設施捐血。抽血師將針插進她的手臂時說了聲:「whoops!哎呀」。過了10至15分鐘後,她開始覺得手臂有點不適,於是被建議前往醫院。但到達醫院後,醫生卻無法斷定她有什麼問題,她也只能回家。數周後埃克曼卻出現手臂腫脹、酸痛,且手腕到肩膀都有瘀青,嚴重到手臂無法伸直。於是她再度去醫院檢查,被診斷出有生命危險,需進行手術做緊急搶救,血管專家其後診斷她手臀上的動脈出血。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的指引,抽血師為捐血人士抽血,應在靜脈而非動脈去抽血。但當時在場職員卻在評論埃克曼血液中看來有多含氧的情況,顯示她的血是從動脈抽出。埃克曼4年間歷經多次手術復健,仍無法控制自己的手臂、手腕及手,仍須由支架支撐,生活起居也要依賴母親。原本獲取全額獎學金離家求學的理想也因此夢碎,只能到附近的社區大學讀書,但身上的痛症也令她唸得很吃力。對此,Icu醫生陳志金在臉書撰文呼籲大家請勿驚慌!他說道此醫療事件是4年前的國外舊聞,發生地點在「加拿大」,不是發生在臺灣;且此事件是一件極為罕見的情況!陳志金針對報導提出6個觀點:1.捐血時會穿刺到「動脈」的機會是很低的!2.既使穿刺到動脈,只要「好好的壓迫止血」,也不至於會有太大的問題!3.發現是動脈,仍繼續捐血是不太符合SOP的,實情到底是如何?3.少女曾經到醫院就診,卻沒有發現異樣(腫),顯然出血是在之後慢慢進行的,而非在捐血時,或捐血後馬上發生。4.一般捐血後,捐血中心的人員,也都會提醒捐血者要壓迫止血、避免搬重物、避免運動。即使是從靜脈捐血,仍需要注意這一點,以免造成血腫。5.這張看起來「很可怕」的照片,其實是任何「血腫」消退的時候,都長這個樣子!而且,照片上沒有看到手術傷口,表示出血並沒有嚴重到發生「腔室症候群」而需要進行筋膜切開手術減壓。6.其實,這位少女的問題是,她之後發生了一個罕見的「慢性疼痛」問題:Complex Regional Pain Syndrome (CRPS)「複雜性局部疼痛症候群」,它是一種發生機轉和病程仍然「不明」的疼痛症候群,是否與此次捐血有關?可能的因素也很多,包含心理因素,因此需要等待司法釐清。陳志金提醒,捐血是非常安全的,捐血一袋救人一命;不要因為多家媒體未有專業醫療人員說明的報導,而引起民眾不必要的恐慌、影響捐血意願,尤其是目前正是血庫需求較高的季節。原始報導:https://beta.ctvnews.ca/....../2020/11/19/1_5194410.html何謂CRPS 複雜性疼痛症候群?https://reurl.cc/XkrY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