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6-16 退休力.自在獨立
搜尋
健身房
共找到
600
筆 文章
-
-
2024-06-06 醫療.骨科.復健
肌力訓練是為了走路膝蓋不會痛 健身3招有助找回過往生活品質
82歲林伯伯每周安排2小時到健身房上教練課,起初是家中晚輩認為投資健康,可延後看護費用支出,也可讓退休的父親在生活中有重心,還可以避免高齡長者常見的肌少症。針對林伯伯身體狀況,先協助他強化下肢肌力、矯正錯誤的身體姿勢動作,再開始訓練應該出力卻「偷懶」的肌肉,根據美國國家衛生院(NIH)對於高齡者訓練量指引,進行一對一訓練。在訓練過程中,給予阻力或是重量,可以改善肌肉力量、增加肌肉質量和提升身體機能,與一般散步、健走、爬山、活動體操不同。高齡者健身需求不為身形雕塑,而是走路膝蓋不會痛、採買時提購物袋不會肩膀痛,復元力也不如年輕人,因此依據需求規畫訓練動作,讓年長者依然能維持以往的生活品質。高齡者健身4原則建議1.活動頻率:每周2至3天,同一肌群訓練間隔至少一天。2.活動強度:每個肌群訓練8至12次,可進行1至3回合。3.活動範圍:執行完整且不引發疼痛的移動範圍反覆動作。4.進階評估:當能以正確技巧完成反覆範圍內的最後一次時,阻力應增加約5%。高齡者健身3種推薦活動1.自身體重負荷:椅子反覆坐站、上下踏階、俯身趴撐等動作。2.非機械式抗阻力方式:彈力帶或繩、啞鈴、壺鈴等。3.機械式阻力方式:固定式阻力器材(健身房)。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4-06-02 養生.生活智慧王
不要選擇靠近公共區域的艙房 做好4件事讓你的郵輪旅程更順利
一名郵輪工作人員分享了聰明的旅客在登船度假前一定會做的4件事。英國每日郵報(Daily Mail)報導,28歲的莎瑟頓(Lucy Southerton)來自伯明翰(Birmingham),有9年郵輪工作經驗的她,經常在YouTube的「Cruising As Crew」頻道分享對旅客及工作人員的建議。從及時做好準備到為緊急情況應變,莎瑟頓以自己的專業,建議旅客如何充分享受海上假期,以下是她提供的4個小竅門:1.盡早抵達登船地點莎瑟頓表示,搭郵輪旅行時,旅客應提早抵達登船地點,以免前往途中為交通所困。她說,最好盡可能早地抵達郵輪登船的地點,建議在預定啟航的前兩天抵達。她說,許多人為了節省額外的旅館費而避免這樣做,但這筆錢總是比可能錯過郵輪登船時間的損失便宜得多。2.挑選合適的郵輪莎瑟頓接著提醒旅客在計畫郵輪之旅時,聰明挑選所搭乘的郵輪。她說,郵輪公司旗下的船舶主要分為四種:大眾(平價)郵輪、高級郵輪、小型郵輪與超豪華郵輪。她指出,雖然預訂最便宜的郵輪可在前期省下一大筆錢,但一些以低價為招徠的郵輪公司,可能會讓旅客在船上付出更多額外的費用。莎瑟頓強調,與較高等級的郵輪相比,大眾郵輪的餐食、飲料與娛樂項目都可能需增加額外費用,她提醒旅客在這方面提前做好規劃。3.購買旅行與醫療險莎瑟頓建議精明的旅客,在支付郵輪假期費用後,盡快購買旅遊與醫療保險。她說,她在工作期間最感難過的是,不時目睹許多旅客在發生緊急意外情況時沒有必要的保險。她警告說,旅客解決這些問題或搭飛機返家,可能要花費數千元;此外,在郵輪上就醫也所費不貲,她建議可帶個小急救箱,裝些止痛藥、藥膏與萬用治療霜Sudocrem等,以便應付任何小傷小病。4.選擇適當的艙房位置莎瑟頓最後的建議是,旅客應依據個人需求選擇適當的艙房位置。她表示,最好預訂一個附近都是艙房的位置,而非靠近公共區域的艙房。她說,即使是隔壁房間傳出的喧鬧聲,都遠比不上健身房、夜總會或泳池甲板下所發出的噪音惱人。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4-05-30 養生.運動健身
健身新手必讀攻略!適合初學者的5個器材
想踏入健身房但卻又不知道該如何開始嗎?琳瑯滿目的健身器材,觀望很久還是不知道怎麼操作嗎?還有最怕被人看見自己不知所措的樣子。今天林睿然教練就要和大家介紹五種適合初學者的健身器材,涵蓋肩部、胸部、背部和腿部的主要肌群訓練,讓剛開始進健身房的你更輕鬆地開啟健身之路!第一次去健身房 5種器材推薦肩部:肩推肩推機是鍛鍊肩部肌肉的絕佳選擇,尤其適合初學者。它主要針對三角肌,幫助提升肩部力量和穩定性,使用肩推機時,坐在椅子上,背部貼緊靠背,雙手握住把手,將重量推至頭頂上方,此動作不僅能有效強化肩膀,還能減少因日常活動而導致的肩部受傷風險。胸部:胸推胸推機是鍛鍊胸肌的基本器材之一。它可以在固定的軌道上推動重量,降低了因為姿勢不正確而受傷的風險,坐在胸推機上,背部貼緊靠背,雙手握住把手,將重量推向前方,直到雙臂完全伸直。此動作主要鍛鍊胸大肌,同時也會鍛鍊到三頭肌和肩膀。背部:滑輪下拉滑輪下拉機是強化背部肌群的有效工具,特別是對於初學者來說,它可以幫助你鍛鍊到背闊肌,讓你擁有更緊實的背部。坐在滑輪下拉機上,雙手握住上方的橫桿,慢慢將橫桿拉向胸前,然後緩慢返回初始位置,此動作不僅能增強背部力量,還能改善姿勢。腿部:腿伸展腿伸展機是鍛鍊大腿前側肌肉的好工具。主要針對股四頭肌進行訓練,坐在腿伸展機上,雙腳放在踏板上,慢慢將重量向上推,直到雙腿完全伸直,緩慢放回初始位置,此動作能有效強化大腿肌肉,提升腿部力量和穩定性。腿部:腿後勾腿後勾機專門針對腿後肌群,特別是股二頭肌,均衡腿部肌肉的發展,避免因不平衡而引發的傷害。使用腿後勾機時,趴在機器上,雙腳放在踏板下方,慢慢將重量向上勾起,緩慢返回初始位置。凡事都有第一次,無論是踏進健身、操作器材有問題時,其實都可以詢問一下旁邊的人,同樣身為熱愛健身的人其實都蠻熱心友善的,但如果想確認自己動作有沒有對或是機器使用的正確性,建議還是詢問專業健身教練該如何操作、訓練,以避免操作不當所造成的運動傷害。還想了解更多相關內容嗎,趕快訂閱關注女子漾吧!編輯推薦宋慧喬、金智媛私底下是什麼模樣?!《淚之女王》「海仁媽」透露2大女神真實樣貌!童年回憶殺!《花樣少年少女》20周年確定改編動畫,台、日、韓劇不斷翻拍,魅力風靡全亞洲!「女子漾」網站全新上線,陪你愛自己的每個樣子!最棒的美食旅遊、美妝穿搭、娛樂話題、運動健康、情慾愛情分享,都能在這裡看到!快點來加入成為創作者!https://woman.udn.comYT:女子漾https://www.youtube.com/@udngpowerFb:https://www.facebook.com/udnGpowerIG:https://www.instagram.com/udnGpower
-
2024-05-29 養生.運動健身
在家就可減脂增肌,10組居家彈力帶訓練菜單!
在現今忙碌的生活中,許多人難以抽出時間去健身房。今天就要和大家分享,10組居家彈力帶訓練菜單,在家就能進行不同肌肉群的多樣化訓練,有效減脂增肌、燃燒脂肪、雕塑曲線、一條彈力帶塑全身!緊實三頭肌雙腳站立,雙手握住彈力帶的一端,另一端固定在高處,手肘彎曲,將彈力帶向下壓至手臂伸直,返回初始位置,重複動作,共3組,每組15次胸推練習站立或坐姿,將彈力帶繞過背部,雙手握住帶子兩端,向前推至手臂伸直,緩慢返回初始位置,共3組,每組12次。姿躺手拉練習平躺在地上,雙手握住彈力帶兩端,將帶子固定在腳底,用手拉動彈力帶,將手臂向頭頂方向伸直,再緩慢返回,共3組,每組15次。平板式背夾練習進入平板支撐姿勢,將彈力帶繞過背部,雙手握住兩端,手臂用力將彈力帶向身體兩側拉開,然後返回,共3組,每組12次。T字背部練習站立,雙腳分開與肩同寬,雙手握住彈力帶兩端,將手臂抬至肩膀高度,向兩側伸展,形成T字型,緩慢返回初始位置,共3組,每組15次直立上提雙腳踩住彈力帶,雙手握住兩端,手肘微彎 ,將彈力帶從大腿前方提至肩膀高度,然後緩慢放下,共3組,每組12次。伏地挺身將彈力帶繞過背部,雙手握住帶子兩端,進入伏地挺身姿勢,進行伏地挺身,增加彈力帶的阻力,共3組,每組10次。站姿肩推核心穩定收腹,挺胸不聳肩,將彈力帶向上推,共3組,每組15次。背部延展坐姿或站姿,雙手握住彈力帶兩端,將帶子繞過背部,用力將彈力帶向身體兩側拉開,然後緩慢返回,共3組,每組15次。站姿划船練習用肩胛骨帶動手臂的,讓手肘靠近身體,感覺背夾手臂用力,共3組,每組15次。每天只要10分鐘,不管是新手或健身愛好者,小小一條就能根據不同的需求,鍛鍊到不同部位的肌肉,隨時隨地都能將環境打造成個人健身房,不論男女老少都可以輕鬆上手;還想了解更多詳細內容嗎,趕訂閱關注女子漾吧!編輯推薦網美部落客都在用!「秒變童顏」魚子逆齡保養好在哪裡?5款魚子保養品推薦一次看Netflix《名校的階梯》最新校園懸疑韓劇6/7上映!5大亮點與劇情介紹搶先看~「女子漾」網站全新上線,陪你愛自己的每個樣子!最棒的美食旅遊、美妝穿搭、娛樂話題、運動健康、情慾愛情分享,都能在這裡看到!快點來加入成為創作者!https://woman.udn.comYT:女子漾https://www.youtube.com/@udngpowerFb:https://www.facebook.com/udnGpowerIG:https://www.instagram.com/udnGpower
-
2024-05-22 焦點.健康你我他
老夫老妻還需性愛?/運動增性致 感情也升溫
「二更更、三夜夜、四三、五七、六作牙、七挲、八想、九搖頭。」這是譬喻每個年齡層性生活的頻率。年輕時只要我喜歡,有什麼不可以;進入中老年後,變成只要我可以,有什麼不喜歡。據調查,因工作及家庭壓力,或感情與健康問題,很多中老年夫妻過著無性生活。近耳順之年的我,下班後身心俱疲,飲食無度,缺少運動,對於老婆的熱情,常性趣缺缺。後來跟著老婆游泳、爬山、上健身房運動後,身體愈來愈健康,性致愈來愈高昂,夫妻感情愈來愈好。印證了某位兩性專家理論:「性行為愈多的人愈快樂,精神好,臉上的笑容多。」他進行現場調查:「請每天一次的人舉手。」果然,舉手的人很明顯比會場上其他人看來更快樂。「一周一次的請舉手。」舉手的人多了些,這些人看起來還不錯。「一個月一次的人請舉手。」這時舉手的人看起來都沒什麼笑容。最後專家又問:「請問有沒有一年一次的請舉手。」真的有一名聽眾舉手了,這個人看起來很興奮,笑容滿面,似乎是會場內最快樂的一個人。專家不解「這個人怎麼不合他的理論?」於是請教他這麼快樂的原因,他帶著興奮的語氣說:「因為…就是今晚!就是今晚!」我想中老年人只要注重飲食並保持健康,也能性福到老。
-
2024-05-14 醫聲.高齡社會
母雞帶頭!彰化經驗躍全國 王惠美:負責鼓掌當啦啦隊
在衛生醫療政策上,「彰化經驗」成了全國標竿,無論是2025年消除C肝計畫,或新冠疫情期間的防疫策略,乃至於因應高齡社會推動的骨鬆篩檢車,都跑在全國之先。母親節前夕,媽媽縣長王惠長接受本報專訪,她謙稱自己只是幫忙找資源,當員工的啦啦隊已,她也跟所有的媽媽們說:「不要只顧別人,多愛自己,家庭才會更美好」。王惠美一見到記者,就小跑步了起來,腳底一雙便鞋看得出來是征戰一整天的利器,「我已經沒辦法穿高跟鞋了…一天走路就6千步以上。」日行萬步,縣長光跑行程都快達標了,王惠美笑說,這是勞動還不是運動,運動習慣的建立仍在努力。隨著超高齡社會來臨,彰化縣有備而來,推出有趣又接地氣的政策,「我愛我的老樣子」,找老師進鄉鎮,教長輩穿搭及走秀,舉辦老人盃電動比賽,利用Switch拼輸贏;也在15個衛生所成立不老健身房,只要長輩到衛生所接受體適能檢測,經醫師評估開立運動處方箋,再交由運動指導員提供個別化肌力指導,並鼓勵長輩自主訓練,預防肌少症。「彰化經驗」幾乎是流行病學裡的專有名詞了。王惠美指出,在醫療政策上,協助衛生局找資源,像扶輪社贊助彰化縣C肝篩檢,日前也捐贈偏鄉眼科檢查,這些都整合到鄉鎮的C級巷弄長照站等關懷聚點裡,長照站裡有運動指導員、物理和職能治療師、專業驗光人員、社區營養師以及專業社區藥師等,都能提供健康相關服務。自己的媽媽正面臨失智危機,王惠美心有所感地說,找對照護資源很重要,「去年媽媽去日照中心,跟著上課後頭腦變得靈光,失智症狀減緩,且生活有重心後也變得更愛美,這都可以減輕家人負擔。」彰化縣長照服務使用涵蓋率已達70.25%,高於全國61.97%。彰化縣也開始建構全國首創的老幼共融長照衛福大樓,全縣預計18處,將整合衛生所、日間照顧服務中心、不老健身房、公設民營托嬰中心、育兒親子館及家庭福利中心等,照顧0到100歲的民眾。至於高齡化社會的另一個重點疾病—骨質疏鬆,彰化縣早在2019年就與中華民國骨質疏鬆症學會合作,打造全國唯一的「骨質密度篩檢巡迴車」,至已辦理了1,021場次社區的骨鬆篩檢,篩檢總人數達11,317人,目前仍在持續進行中。身為媽媽,對縣民的照顧也應用在自己身上,每年都健康檢查的王惠美,不諱言有糖尿病及癌症家族史,早期檢查讓自己提高警覺。王惠美特地在母親節前夕,提醒媽媽們,不要永遠只忙著其他人的事,多愛自己一點,家庭也會更美好。
-
2024-05-12 醫療.骨科.復健
保養膝蓋從年輕開始!簡文仁:防跌倒運動強化下肢+食補增強肌力
「怎麼會退化,我還這麼年輕,明明每天都有運動啊?」許多人因為膝蓋痛就醫,診斷出退化性關節炎時,常覺得不可思議。膝關節每天都承受著巨大的壓力,如果姿勢錯誤、使用過度,會加速關節軟骨組織的磨損,導致退化性關節炎提早報到。老化、退化、變化,膝蓋不適的三大原因。物理治療師簡文仁表示,膝蓋不適造成行動不便,共有三種原因,首先是「老化」,退化性關節炎的發生率與年齡成正比,年紀愈大愈容易發生。再來是「退化」,如果體重過重、操勞過度、運動傷害,也會增加膝關節的負擔,年輕人也可能膝蓋老化;如果長期缺乏活動、不鍛鍊身體,會使膝蓋退化更快。另一個是「變化」,因為骨折、受傷、細菌感染而造成組織損傷,改變關節受力型態,膝蓋就容易退化得更快。簡文仁提醒,想降低罹患退化性關節炎的風險,要提早開始保養,從年輕開始養成運動的好習慣,維持肌力及關節的柔軟度、靈活度。及早訓練肌力,避免老後跌倒失能臥床。膝蓋是承受體重的重點關節,也是全身最容易受傷的部位,退化性關節炎除了會引起疼痛、僵硬、緊繃、腫脹、變形,也會使行動受限。常見走路時卡卡或是沒有力氣,發出「喀、喀」聲、活動度明顯受限,覺得軟腳快要跌倒,以及無法站立、坐下、跑跳等,膝蓋問題影響日常生活。簡文仁表示,行動不便容易跌倒,長輩最怕跌倒意外,小至挫傷、大則骨折,衍生失能、臥床等後遺症。根據統計,台灣老人臨終前平均臥床長達8年,若及早訓練肌力,培養生活自理的能力,可以縮短臥床的時間。年紀大、營養流失快,除了運動,還需補充養肌成分。簡文仁提醒,有「好肌力」才能穩固「行動力」,進而創造「生活力」、豐富「生命力」。運動是四力的關鍵,即使沒有閒暇上健身房或是出門走路散步,也要利用零碎的時間動動手腳,例如:看電視時練習坐下站起,或原地踏步、跨步、單腿站立等,加上雙手伸直交叉等伸展動作,訓練上肢力量同時強化下半身。年紀愈大營養也流失快,日常飲食不易補齊身體所需,簡文仁建議,可適時補充複方葡萄糖胺,提供關節部位的潤滑力和緩衝力,包括緩解退化性關節炎的疼痛症狀。年輕族群運動或是重訓過度,也要降低負荷量並補充膝關節軟骨保養品,維持膝蓋健康機能。預防及延緩退化性關節炎要靠運動強化骨骼、韌帶,另透過營養補充品調節身體機能,雙管齊下修復損傷組織。選擇複方葡萄糖胺,關節肌肉一次都顧到。膝蓋是非常複雜的關節,由骨頭、軟骨、韌帶、肌腱組成,而市面上大多的葡萄糖胺產品都只針對軟骨處保養,但對行動力保養來說可能不太足夠,所以最好能選擇有搭配能保養肌肉的複方保養品,才能給予腳步完整的保養。像是咪唑胜肽化合物就是很重要的營養素,它是一種胺基酸結合體,可以增加肌肉強度、降低肌肉疲勞痠痛。人體也會分泌咪唑胜肽化合物,但分泌速度遠低於年紀增長而流失的速度;從迴游魚類萃取提煉的咪唑胜肽,是維持身體靈活的好幫手。簡文仁說,老年人吸收力不好,從日常飲食補足身體所需的營養素有限,保健食品可以保持營養均衡,維持骨頭及肌肉健康。另外再搭配維生素D,更能同時保骨本、保養肌肉。挑選營養補充品的安心準則,要取得衛福部的健康食品許可證、選擇高知名度的大廠、看清楚有效成分的標示,保障自己吃得安全。
-
2024-05-08 養生.抗老養生
為了老年健康做好準備 最新研究建議在這歲數前就該開始運動
幾歲開始就應該為了老年健康做準備?其實,只要開始運動對於改善健康和生活品質永遠不會太晚。一項刊登在《公共科學圖書館·醫學》(PLOS Medicine)的研究表明,中年期間定期運動與晚年的身體健康密切相關,即使對於50歲左右才開始運動的女性也是如此。在該項研究中,研究人員使用從1998年開始每三年從澳洲婦女健康縱向研究中收集超過11000名女性的數據。研究開始時,這些參與者的年齡在47歲至52歲之間。研究結果顯示,在中年期間始終遵守美國身體活動指南,也就是每週活動150分鐘的女性,以及在55歲時才首次開始遵守活動指南的女性,其身體健康綜合評分的分數比較高。該研究主要作者、澳洲雪梨大學研究員Binh Nguyen博士指出,女性在中年期間保持活躍對於晚年的身體健康獲得最大益處非常重要。理想情況下,女性應該在55歲之前增加活動量以達到指南要求。Nguyen補充,即便女性在50多歲開始達到身體活動指南,盡可能保持活躍,也可能對身體健康,特別是身體機能產生重要的健康益處。運動對改善健康有益目前美國的身體活動指南建議每週應該進行150至300分鐘的中等強度運動,或每週75至150分鐘的高強度運動,或兩者的結合。該指南還建議,每週至少兩天進行中等或更高強度的全身肌肉強化活動。許多研究表明,適量運動能降低心臟病和中風、2型糖尿病、某些類型的癌症的患病風險,甚至可能有助於降低某些傳染病造成嚴重後果的機率。事實上,進行運動並不意味需要每週在健身房花費數小時來滿足活動指南的要求。一週內進行的每一點額外活動都很重要,包括爬樓梯或在附近騎10分鐘自行車等。【延伸閱讀:有助改善心臟健康又延長壽命 為何爬樓梯對健康有很多好處?】雖然先前的建議指出,「一次」運動必須持續至少10分鐘才能計入每星期的活動量目標,但最新的指南建議是任何活動都算在內。【資料來源】.To boost quality of life while aging - stay active or get active by 55.Being Physically Active in Your 50s Can Help Keep You Healthy Into Your 70s.Top 10 Things to Know About the Second Edition of the Physical Activity Guidelines for Americans.
-
2024-04-28 退休力.健康準備
94歲爺奶進健身房成就解鎖!71歲兒看見媽媽進步,也跑去報名健身
隸屬陽光基金會的陽光活力中心八德館,是專為六十五歲以上銀髮族、身心障礙者以及一般民眾通用的健身房,健身教練葉宗鑫、鄧浩翔兩人指導銀髮族健身的資歷大約五年,許多八十歲以上的高齡爺奶學員。兩人表示,擔任熟齡族教練不單單是指導運動,會很重視心理層面,給予更多鼓勵,讓學員有信心。健身房銀髮族大致上分為兩類葉宗鑫表示,健身房的銀髮族大致上分為兩類,一是社經地位較高,到一定年紀後為了提升特定運動表現而來,例如不少學員打高爾夫球,希望加強訓練脊椎的靈活度,讓打球時的身體旋轉動作更輕鬆。還有一名七十八歲的奶奶來到健身房訓練三年,剛開始看到壺鈴的反應是「這東西好重我不要拿」,現在會自己拿起各項器材訓練。疫情解封後,跟女兒一起到西班牙走朝聖之路,健身後的體力不輸年輕人,旅途玩得很開心。另一類則是日常生活中有些動作漸漸感到吃力,例如本來一口氣爬一層樓梯,現在要休息好幾次才能爬完,或是從椅子上很難站起來、曬衣服無法抬起手臂等狀況,「這類學員都是被女兒帶到健身房。」兩人笑稱目前為止還沒遇過被兒子帶來的學員。94歲爺奶進健身房成就解鎖學員中年紀最高的是九十四歲奶奶,「奶奶本來沒有意願,也是在女兒們的陪伴下來到健身房訓練。」原本走路都要看護扶著,慢慢地,可以比較容易從椅子上站起來,看護扶著也沒那麼吃力了,甚至七十一歲的兒子看見媽媽的進步,自己也跑來報名。鄧浩翔表示,有些年紀較大的爺奶會認為平時到公園運動就好,但日常生活大多是低強度的活動,所以需要額外作訓練。他們建議熟齡族重訓前可以先健診,了解自己的身體狀況、骨質密度等,訓練時也會感到更安全、安心。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4-04-27 退休力.健康準備
熟齡重訓!愛上健康的自己 大汗淋漓超解壓,練出線條比少女時期好看
早上九點,健身房剛開門,六十一歲的陳初青就來報到,在教練黃理騏指導下進行重量訓練,動作熟稔,舉槓鈴的手臂有著明顯肌肉線條,採訪當天現場測量體脂率百分之十五,很難想像一年半前她的體脂率還超過百分之卅三,而且嘗試過各種運動項目卻屢戰屢敗,六十歲之前都找不到適合自己的運動方式,直到她開始重訓。「我一直對健康很有危機意識。」身為獨生女,面對父母衰老生病,她先是照顧失智母親,後來年邁的父親也失智,照顧雙親長達十三年,「父親曾經有一次泡澡後無法從浴缸站起來,努力一小時好不容易才爬出來,很明顯的肌少症。」她希望自己的老後自由自在,不因身體狀況影響生活,而運動就是最好的解方。疫期到健身房 甩照顧壓力但她自嘲各種球類都打不好,排球無法發過網,籃球投不進,瑜伽課永遠被老師說不用勉強,筋骨很硬,很容易扭到、拉傷,跳舞跟不上韻律。疫情期間,原本的運動場地關閉,因緣際會來到以重訓為主的「夢想健身」健身房。剛開始她想減脂減重,也想從照顧者的身分中喘口氣。父親病情進入重度失智後,經常認不得女兒,疫情嚴峻期間無法外出,半夜經常在家裡大吼大叫,吵著要報警抓不讓他出門的陳初青,各種狀況層出不窮。扛著照顧壓力,她格外重視心理健康,嘗試各式各樣方法讓自己抽離照顧者的情緒,後來發現最有效的是重訓,無論多忙都要擠出時間,每周兩次、每次一小時專注訓練,「重訓就像一帖良藥,沮喪疲倦的時候,如果躺在沙發上看電視,反而更累,流汗後心情反而輕鬆,不會一直想著長照的責任」。練出線條 比少女時期好看重訓不到兩個月,體脂肪就減少百分之七,教練黃理騏稱讚她是進步速度最快的學生,甚至超越許多年輕人。陳初青課後認真執行教練給的功課,每天只要天氣允許就會慢跑,三餐按照營養師建議自己準備,「從開始重訓到現在,非常享受不斷進化的過程,運動後大汗淋漓,身心舒暢極了,愛上自己愈來愈健康的樣子」。練出一身漂亮的肌肉線條,現在的她比少女時期更好看,旁人稱讚並請教她作法。影響所及,十多位熟齡親友也加入重訓行列,先生是最早跟進的,訓練出肌肉之後也愛上重訓,她強調,每個人都要運動,但不一定要複製她的模式,應多方嘗試找出適合自己的作法。被貼胖子標籤 重訓解心結擔任家庭照顧者多年,總是把自己放在最後,家人都排在前面,自己的需求是零。即使是長照失智父母期間,也未曾減少對公婆及先生孩子的照顧,沒有自己的生活。「以前的我很沒有自信,我能馬上講出每一位家人的優點,卻想不出來自己的優點,覺得做什麼都不行」。從小被同學貼上胖子標籤,在六十歲時終於透過重訓解開心結,每天照鏡子愈看愈開心,以前走在路上被人多看一眼,會以為是衣服穿反了,現在被多看一眼,會知道是因為自己很漂亮,「現在的我充滿自信,覺得只要想做的事情,沒有做不到的」。去年出版《給自己60歲的禮物:用健康餐盤和重訓改變人生》,她說,以前絕對不敢把餐盤照、健身照公開,但她想鼓勵熟齡族,「不要覺得人生都走過大半,就認為算了就這樣吧下輩子再說」,更提醒像她一樣的家庭照顧者:「一定要放愛在自己身上。」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4-04-22 養生.抗老養生
下肢肥胖無力恐讓肌少症上身!健身教練圖解4招,1張椅子就能練股四頭肌
70歲的黃奶奶平常以從事家事勞動、走路作為運動,但近來感覺雙手較無力,難單手轉開寶特瓶、上下樓梯也稍嫌吃力,懷疑自己為肌少症而前往就診。醫師評估黃奶奶手握力為16公斤,小於女性標準18公斤,站起坐下5次時間為13秒,大於標準12秒;再計算四肢骨骼肌質量指數及身體質量指數(BMI)均未達標,判斷黃奶奶已符合肌少症診斷標準。台灣在明年將步入「超高齡社會」,即每5人中有1人是長者,然而有高達60%以上成人僅達低度活動量,顯示大多數人身體活動強度不足,因應高齡化浪潮來臨,醫師建議應採取更多元有效的運動預防肌少症,延緩老化衰弱。若以世界衛生組織(WHO)標準,每週至少進行150分鐘的中等強度以上運動來看,國人運動時間顯現不足。衛福部國民健康署建議,不論是成年人或老年人,尚需增加每週2天中等強度以上,主要肌群的肌力強化訓練;老年人更建議每週3天以上具中等強度運動,並強調功能平衡與肌力的多元性運動訓練,以增強生活功能、預防跌倒。肌少症評估3大面向北市聯醫仁愛院區運動健康管理科主任陳盈勳表示,肌少症主要是隨著年紀增長、身體組成改變,造成脂肪組織堆積增加和肌肉質量減少。肌少症的評估包含3大面向:●肌肉質量(四肢骨骼肌質量)●肌肉力量(手部握力)●體能表現(站起坐下5次時間)此外,若患者本身養分攝取不足,會加速肌少症的情況,若再加上運動量不足,基礎代謝率變差,造成更多的脂肪堆積,肥胖型肌少症因而產生。肌少症目前尚未有明顯療效的藥物,但經評估後提供患者個別化的居家運動處方,搭配蛋白質的攝取,對肌少症會有改善的作用。台北市信義運動中心教練歐李僅翔指出,接到運動處方後第1步會先評估個案病史、運動史及用藥等狀況,確保個案在安全的條件下進行訓練;第2步會進行靜態和動態的關節活動度評估,確認是否能達到正常的活動度;第3步則以活動度和穩定度為訓練主軸。股四頭肌訓練「圖解4招」歐李僅翔表示,肌力訓練規劃也將因個案狀況不同而選擇不同的訓練方式。以強化股四頭肌為例,在健身房會以坐姿腿伸機、腿部推舉器械進行訓練;也可以選擇在居家運動,最常採用的方式是深蹲練習,也可運用水瓶、椅子、階梯及彈力帶等隨手可得的物品,增加重量及阻力提昇強度。該如何訓練股四頭肌?歐李僅翔提供下列「4招居家訓練動作」:1.站姿訓練、傳統深蹲2.站姿訓練,保加利亞分腿蹲3.坐姿訓練4.臥躺姿勢訓練歐李僅翔提醒,對於膝關節退化、腰椎退化,或是有慢性疾病如心血管疾病、巴金森氏症等長者,除了在運動前應取得醫師許可外,建議運動訓練要在專業教練的個別化評估、擬定訓練計畫與現場指導下執行。【本文獲uho優活健康網授權刊登,原文刊載網址:https://www.uho.com.tw/article-63184.html】(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4-04-19 醫聲.癌症防治
2024癌症論壇/癌症後多訓練代替長照 不運動增死亡機率
癌友治療後的不良反應是首要運動障礙,北醫附醫血液腫瘤科主治醫師謝政毅表示,缺乏運動易導致慢性病、肌少症、骨鬆,增加失能、死亡機率,因此鼓勵民眾、癌友養成運動習慣,藉此幫助身體恢復,同時也能代替長照。研究已證實,運動有助於舒緩焦慮、憂鬱、疲憊、淋巴水腫,並提升生活品質、維持身體功能,但調查發現,癌友常因治療後的不良反應而不運動,恐會讓肌力掉到低體能表現,甚至是失能臨界線下,屆時不僅無法自行站立、坐下,還需長照介入。謝政毅說,癌友診治後應盡快恢復日常生活,並以抗老化為目標進行肌力訓練,依據壓力恢復適應理論,讓肌肉反覆接受訓練、疲勞恢復來提升整體肌力,最好每周150至300分鐘中等強度活動,或75到150分鐘高強度活動,讓身體流汗、感到疲累,呼吸和心跳加快。基金會也與健身房合作,針對生活可自理且病況穩定的癌友,制定訓練不同身體部位的運動處方,後續追蹤也發現癌友體能狀況穩定成長,恢復癌後健康體能,讓常訓代替長照。
-
2024-04-13 醫聲.癌症防治
2024癌症論壇/治療權、工作權、心靈支持 癌後三支好箭
隨著精準醫療的治療趨勢,癌症已成為慢病化,但新藥、新科技費用昂貴,健保財源有限情形,政大商學院副院長彭金隆提出第二層健保的可能性,期待公私保共營解決醫療負擔;另外,針對困難癌症治療,國衛院癌研所帶來「癌王」胰臟癌最新治療方式;癌友如何保留工作權、運動防癌及社區癌友關懷啟動,都希望讓癌友的第二人生可以活好活久。聯合連續六年與國衛院攜手舉行癌症論壇活動,今年論壇主題是「Love & Care友善抗癌行動」,於4月13、14日於政大公企中心A2國際會議廳隆重登場,兩天活動中,超過20位重磅級專家、學者登台分享最新癌症相關政策、治療趨勢等最新資訊,現場三百多位民眾也熱情參與。國家衛生研究院癌症研究所副所長蔡慧珍以「國衛院推動癌症治療的核心-台灣癌症臨床研究合作組織(TCOG)」為題進行演講,她指出,TCOG推動跨院際癌症治療方法的臨床試驗、開發新抗癌藥物、合併藥物新組合及免疫療法等新療法,目前持續進行多種癌別的精準醫療計畫。蔡慧珍帶來最新晚期胰臟癌與膽道癌治療計畫,以膽道癌為例,以免疫藥物nivolumab加 gemcitabine、口服S-1的藥物組合,總體反應率可達45.9%,整體療效明顯提升,副作用降低、也不需住院治療,可以讓癌症病患治療品質提升。癌症新藥愈來愈貴,健保總額年成長率年跟不上藥費成長,商業保險成為癌症治療重要資源。政治大學商學院副院長彭金隆勾勒出「第二層健保」想像,未來民眾在繳交健保費時,可能同時收到衛福部通知,可選擇第二層健康保險,並有不同計畫,行政程序由健保署來負責,但由商業保險協助民眾支付健保無法納入的醫療項目。彭金隆說,第二層健保必須「公私協力」,目前商業保險36%的費用花在核保、行政及管理,實際用於理賠比率僅五成,若能讓使行政機關負責醫療保險行政成本,以公辦民營方式邀集保險公司成立共保組織,提供民眾加保選項,加上健保署管控醫療費用與藥價議價能力等,能讓民眾保費費率下降,在不排除病弱體的情況下,形成大數法則,讓商保普及成第二層健保。第二層健保未來或許可解決政府財務難題,但癌友更擔心工作權受影響,台灣癌症基金會癌友服務組主任游懿群表示,隨著癌症醫療科技進步,罹癌後存活率逐年上升,青壯年癌友與癌症共存也成為趨勢,但對比身心障礙勞工,癌友在職場上受到的保障相對薄弱。台灣癌症基金會提供「癌症病友職能評估」、「第二職業技能培力訓練」與「癌家職力學堂」服務,希望進一步提升癌友就業機會,創造癌友就業友善環境。亞太心理腫瘤學交流基金會董事長方俊凱指出,近年癌症病人自殺率並沒未隨著癌症治療進步減緩,每十萬人仍有一百一十人,分析院內資料發現,一年內有六名患者輕生,其中只有一人看過身心科,半數是早期患者,多數輕生時間是離開醫院,回歸社區或家庭之後,如何在社區進行關懷,至關重要。衛福部國健署今年四月推動「發展慈悲關懷社區暨以癌友家庭為中心之照護模式」試辦計畫,主動找尋癌友的蹤跡,目前全台有6家醫院參與,希望主動解決癌友心理層面的問題。運動更是在國家癌症防治政策健康促進的一環,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血液腫瘤科主治醫師、癌症希望基金會運動處方計畫負責人謝政毅表示,缺乏運動易導致慢性病、肌少症、骨鬆,增加失能、死亡機率,因此鼓勵民眾、尤其癌友,應盡早養成運動習慣。謝政毅表示,癌友仍應以抗老化為目標進行肌力訓練,定期並逐漸增加活動量,每次10分鐘從事中度以上會喘的運動,每周150至300分鐘中等強度活動,或75到150分鐘高強度活動;基金會也與健身房合作,制定訓練不同身體部位的運動處方,協助癌友遠離靜態生活,讓常訓代替長照,恢復癌後健康體能。作家H分享罹癌經驗,他不改幽默大砲風格,被診斷為攝護腺癌的他,提到罹癌前進行性行為已有「遲射」狀態,當時不以為意,甚至認為「持久」是幸福象徵,回想才發現早有徵兆。談到論壇前幾日才回診,攝護腺特異抗原指數(PSA)又從0ng/mL升回0.07ng/mL,犀利的他自己沒在怕,還說「醫師說我很厲害,不服藥也可以撐到0.07,看來我要繼續吃藥了!」但也因藥物副用導致男性女乳症,作家H特地以一襲俐落西裝,內搭女性束胸衣,開胸坦乳明示自己的副作用,他鼓勵癌症病患,「我們無法控制疾病的到來,也無法改變治療副作用;卻可以改變自己心態與生活作息。」
-
2024-04-13 醫聲.領袖開講
院長talk/把病看好只是基本!余忠仁提升醫療量能,讓醫院成守護民眾健康的護國神山
台大醫院新竹台大分院今年3月升格為醫學中心,成為北區第二家醫學中心。新竹台大分院院長余忠仁指出,升格醫學中心是該院全體同仁的願景,目前已達成階段性里程碑,未來將努力爭取擴建湳雅院區,加速生醫醫院二期工程施工進度,提升醫療量能,精進醫療服務品質,成為守護新竹地區民眾健康的「護國神山」。衛生署立新竹醫院於2011年7月改制為台大醫院新竹分院,肩負「提供急重症醫療服務,滿足在地民眾醫療需求」的使命;2021年1月1日,台大醫院將新竹分院、生醫園區分院、竹東分院三家分院正式整併,成為「新竹台大分院」。養生秘訣/ 靜心不急躁 重訓健身減壓作為醫院管理者,余忠仁在工作上講求實事求是,他強調一定要找出問題,務實分析並求得解方,但凡事保持靜心,絕對不能急躁,才能冷靜分析問題,推動方案執行。醫師的工作壓力不小,余忠仁說,他有固定運動的習慣,每周會到健身房重訓健身,如今重訓已六年多,在專業教練指導下揮灑汗水,對紓壓有正向回饋。此外,他也養成定時睡覺的習慣,照著既有步驟過生活,有助於靜心,心情放鬆了,壓力減輕,自然就能達到養身功效。各司其職 成醫療網絡核心余忠仁表示,整併後的三院區透過業務整合、資源共享、角色分工,發揮綜效。位於新竹市的新竹醫院主要提供重度級急重症醫療服務;生醫醫院竹北院區以轉譯醫學研究、創新醫材及藥品研發為主,並提供急重症、癌症、優質健檢及國際級特色醫療服務;生醫醫院竹東院區將加強其高齡、偏鄉、慢性醫療與精神醫療等照護服務。新竹台大分院三院各有特色,也各司其職。不過,要成為醫學中心可不容易,余忠仁說,「把病看好」只是基本,還得成為區域醫療網絡的核心,當地區醫療院所的領頭羊,具完整的醫事人員培育系統,在研究上創新。整合地方 將擴大分級醫療成為醫學中心後,余忠仁說,未來醫院將和地方現有資源做整合,擴大與深化分級醫療及偏鄉醫療照顧;在教學與研究方面,希望擴大師資培訓,成為南桃園及竹竹苗最完善的醫學中心訓練醫院、全人照護教育的師資培訓輔導機構,設置國考級OSCE考場,通過一般醫學示範中心評鑑,目前正洽談清大與陽明交大學生來院實習的可能性。「解決醫療空間不足問題,也是醫院發展的重要項目。」余忠仁表示,未來將努力爭取擴建「湳雅院區」,興建「急重症大樓」,發揮醫學中心的功能,並加速生醫醫院二期工程進度。面積5.18公頃的新竹醫院湳雅院區,目前行政院已核定國有地部分為有償撥用,市有地部分也是以有償方式處理。生醫醫院竹北院區現今完工一期工程,病床約1500床,待二期研究大樓完工後,將設有行政區、宿舍區、國際會議中心,一期大樓全部開啟後,新竹台大分院病床也將增至1969床,提升醫療量能。余忠仁小檔案年齡:63歲專長:一般內科學、胸腔內科學、重症醫學、胸腔腫瘤學、超音波醫學、分子醫學現職:台大醫學院內科教授、台大醫院新竹台大分院院長學歷:台大醫學院醫學系醫學士、台大醫學院臨床醫學研究所博士、台灣大學管理學院管理碩士專班(EMBA)畢業經歷:台大醫院副院長、台大醫院新竹生醫園區分院院長、台大醫院內科部主任、台大醫院內科部胸腔科主任、台灣胸腔暨重症加護醫學會理事長、中華民國重症醫學會理事長給病人的一句話:升格為醫學中心,將精進醫療服務品質,持續守護新竹地區民眾的健康。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4-04-06 養生.抗老養生
研究長壽之道20年!長壽專家培養出5大健康習慣,「其中1點」你一定很難做到
布特納(Dan Buettner)跑遍世界,研究長壽之道20年,發明「藍區」(blue zones) 一詞,說明為何住在這些地區的人,比其他人長壽又健康,他自己也據以培養出5大健康習慣。63歲的布特納告訴CNBC頻道,「我的醫生說,我的健康排名在同齡人當中的前1%。」哪五大習慣,讓布特納健康、快樂,有助長壽?一、住到可以走路的城市,善用四周環境他說,有些人很長壽,並不是因為每天從事的職業,而是因為很會創造環境,要不然就是因為天生的環境不好,迫使他們搬家,搬到最好的地方。此一發現,鼓舞布特納搬到邁阿密海灘的最南端,「很方便走路的地方」,離海又近,他可常去游泳,要去哪裡,騎腳踏車也容易到。這樣,「我不用特別計畫,就可多多活動過日子。」二、基本上吃素布特納不吃肉,飲食98%是植物,盡量在10到12小時內完成進食。「我通常一天只吃兩餐,一餐在近午時分,另一餐在晚上」,差不多早上11點和晚上7點。他吃很多豆類,因為每天吃一杯豆子的人,比不吃豆子的人多活4歲。他也很喜歡波菜、烤馬鈴薯、豆腐和鷹嘴豆。三、多社交研究指出,社交比什麼藥都補,人際關係良好比吃藥更有助長壽。布特納很感謝住處附近隨時碰得到人,雖然白天都在寫作,但夜晚是他的社交時間,「社交互動多在夜間達成。」他也很喜歡在家作東,「我刻意多花點錢買了可以請客作東的房子。目前我家就有三個客人。」四、下午五點後絕不工作布特納有一大避諱:下午五點後,絕不再工作,因為「諸多快樂研究告訴我,下午五點後繼續工作即使可以賺更多錢,也不會讓我更快樂。」因此,要他傍晚五點後還上班,「除非上帝下令。」過時絕不上工,也是他舒壓的辦法,「五點到囉,該運動、社交去了。」五、每天必運動布特納每天都會運動,但他不喜歡太激烈的有氧運動,他的運動包括立式槳板運動(stand-up paddle surfing)、騎單車、匹克球(pickleball)、「社交瑜伽」、和朋友一起上健身房。運動又社交了一晚,他每天睡眠八小時,「晚上睡得好,白天壓力小、精神也棒。」延伸閱讀:.幾歲開始老很快?醫曝3年紀是斷崖式衰老關鍵,6方法延緩老化.早睡增死亡風險?胸腔重症科醫曝真相!每天「睡滿x小時」更長壽.多運動一定多健康?芬蘭研究提醒:運動過多小心會加速老化本文經《世界新聞網》授權刊登,原文刊載於此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4-04-03 焦點.元氣新聞
前立委沈富雄早上健身前未做「這些事」竟昏倒瀕死! 運動名醫建議這樣做補充體力
已高齡84歲的前立委沈富雄,日前分享瀕死經驗,驚吐「感覺很好,像死了一樣完全沒有感覺。」這番談話嚇壞不少人,而他這起意外事故發生在健身房,主因是沒吃早餐也沒帶水,爆汗1.5公升後,突然就不省人事,昏倒過去,整個過程大約不超過2分鐘,很幸運沒有受傷。剛睡醒身體處於脫水狀態,容易昏厥失去意識聯新國際診所院長林頌凱表示,經過一夜睡眠,早上剛起床時,身體是呈現脫水的狀態,如果沒有吃早餐、沒有補充水分就進行中高強度的運動,可能導致大腦缺血、缺氧。因為運動加速血液集中流到四肢,連帶影響心臟循環系統,很容易發生「昏厥」,突然短暫失去意識,並在短時間內恢復過來。運動昏倒的情況也有可能是低血糖,但血糖過低時,通常會出現冒汗、心悸、發抖、四肢無力等飢餓感的症狀,有徵兆可循,本人可意識到即將發生暈眩不適。運動前到底該不該進食呢?林頌凱以沈富雄的案例分享,很多熟齡族群習慣清晨出門運動,應先補充能量飲、粥等好消化的食物,接著熱身,再進行輕度、中度的有氧運動。如果是到健身房,應避免一開始就挑戰需要閉氣用力的重訓項目,一早身體機能還沒完全甦醒,重訓、深蹲會讓血壓瞬間上升,輕者頭暈目眩,嚴重則會影響血液回流。林頌凱建議,運動前先飲用200cc的水,運動過程中,每30分鐘補充水分;如果運動完有頭暈症狀、尿液變黃,代表補水不夠。運動時,身體肌肉會消耗肝醣,可另補充香蕉、牛奶,幫助修補肌肉組織。這族群清晨運動需容易身體狀況早晨空氣好、日照舒適,林頌凱特別提醒高齡族群,清晨溫差大,慢性病族群要特別注意身體狀況,不要暴露在較冷的環境中,避免血管收縮。清晨運動注意事項1.攝取能量飲或粥,避開包子饅頭等不好消化的食物,容易脹氣不舒服。2.進行輕度、中度有氧運動,不要一大早就做重訓、深蹲訓練。3.運動前中後都要補充水分,易流汗者可選擇運動飲料。4.運動前一定要暖身,減少運動傷害,也讓血液溫度升高,身體熱起來。責任編輯:吳依凡
-
2024-03-13 養生.抗老養生
下肢無力不敢用蹲式馬桶!WHO建議65歲以上每周「這些」運動量才夠
台灣2025年將邁入超高齡社會,長者占比將達20%,如何讓長者健康老化成為全民課題。衛福部國健署社區健康組長李嘉慧表示,每周至少從事150分鐘的中等強度有氧運動,能促進健康,但近4成長者沒有規律運動,因此國健署規畫了178處銀髮健身俱樂部,讓長者可以就近運動。有長者運動近1年,本來害怕的蹲式馬桶,現在已能順利克服,擁有更好的生活品質。據統計,目前全台65歲以上長者人口數已達431萬餘人,占總人口數18.4%,屬高齡社會。國健署長吳昭軍表示,調查顯示,65至69歲及70歲以上長者規律運動比率各為61.1%及57.4%,等同近4成長者沒有規律運動。65歲以上長者每周至少150至300分鐘中等強度活動世界衛生組織(WHO)建議,65歲以上長者每周身體活動量至少有150至300分鐘中等強度有氧身體活動,每周3次促進平衡及防跌的身體活動,但國民健康署106年「國民健康訪問調查」65歲以上長者每周身體活動量符合WHO標準百分比僅39.9%。李嘉慧指出,國健署已規畫110年至114年布建288處銀髮健身俱樂部據點,截至112年已布建128處據點,今年將再布建36處據點,建議長者每周從事150至300分鐘中等強度有氧運動,具有增加肌力與肌耐力、柔軟度、平衡感、心肺功能、行動能力、認知功能、情緒穩定、促進社交參與等8大好處。李嘉慧說,許多據點不僅提供運動課程服務,且結合營養等衛教、手作課程或遊戲互動等項目,成為長者互相鼓勵、話家常、支持陪伴的第二個溫暖的家。此外,更有不少長者進一步成為據點志工,與其他人分享自身經驗,互相協助與鼓勵,共同促進銀髮族社會參與及貢獻,提升自我價值感。長期運動訓練下肢「很夠力」 蹲式馬桶不再成問題參加銀髮健身房近1年的程女士表示,以前出門在外都在找坐式馬桶,但經過長期運動訓練,現在蹲式馬桶也沒問題,覺得下肢肌肉「很夠力」,覺得精神好、體態好,更找了親朋好友都一起來運動,鼓勵他們「運動身體好,兒女沒煩惱」。參與銀髮健身房運動2年多的周大哥說,社區附近的運動課程都是「秒殺」,以前運動都不知道訓練「小肌肉」的重要性,只知道訓練二頭肌、三頭肌等,專業老師教導才知道怎麼運動、避免運動傷害。今年70歲的他,還是可以跳得很高,肌力測驗增加了1公斤,也勉勵親友「沒有健康,再多財富都是假的」。
-
2024-03-07 養生.健康瘦身
減重難?中醫師教4個好習慣輕鬆達成,「1食療1茶飲2穴位」更助減脂消化
想要塑造良好體態,上健身房運動及節制飲食總是費心費力?減重減脂不容易在短期達成,用極端的方式減肥(如:斷食),暫時很容易看到成效,但長期下來一定會傷身體;或用健身運動的方式是很好的方法,可是大多數的人會因天氣、心情或是健身後受傷,還沒養成運動的習慣前,就又半途而廢了。 在這分享可以長期養成的習慣,而且不困難也不傷身體,來逐步達到減肥的成果。 養成減重的四個好習慣1.多喝水常常喝水對於減重相當有效,首先胃液會被稀釋,便能阻止胃液快速的刺激食慾中樞,更有研究指出,飯前飲用400ml左右的水量,可較早達到飽足感,可以讓原本進食的量減少五分之一。還有研究發現「餓與渴」的神經元,但並「不是」單純有一群神經細胞負責處理「渴」、另一群處理「餓」,而是透過多種神經傳導物質的合作,去調控不同神經元,當攝取較少水分,往往會把身體缺水的信號錯誤解讀成飢餓,反而多吃了許多餅乾或零食。且身體水份充足也會加速新陳代謝及提升減脂速度。隨身攜帶一個較大的水杯,有口渴或飢餓感出現時,多喝點水是減重的第一個好習慣。 2.記錄飲食要做到完全遠離甜食或大餐,這種生活會過的太苦悶,與朋友聚餐、應酬難免會飽餐一頓,尤其在過年過節更是躲不掉美食的誘惑。但如果是天天都是大魚大肉,那減重這條路就是與你無緣了。 在這養成第二個好習慣就是記錄飲食,現代手機很方便,不用讓你用手寫,只需要每次進食前拍照(包括點心、零食、飲料等都要),讓自己知道這幾天吃了什麼。回頭看記錄時,能回想起為什麼要吃這些東西,是因為躲不掉的聚餐,還是因為自己嘴饞,有自覺的知道是不是吃太多了?當發現一週吃了好幾天的速食、炸雞等高糖及高油脂,或許罪惡感會油然而生,進而檢討自己的飲食習慣,警惕自己下一餐是不是要吃簡單點?計錄飲食還有個最重要的概念,就是粗估一下,你今天吃進了多少熱量。想要減肥,熱量的控制還是關鍵。 3.每天量體重減重最客觀的數據就是「體重」,雖然還有體脂率、腰臀比等細項,但大多數的人,都會設定一個目標,希望自己能瘦到什麼程度。每天晨起空腹量體重是第三個習慣。晨起踩上體重機,這個數字可以反應你前一天的飲食狀況,配合第二點的計錄飲食,試想自己是不是吃太油、太鹹(造成身體含水量提升)等。有的人都是一、二週才來量一次體重,當發現體重上升太多時,再來用極端飲食來矯正體重,都有點來不及了。每天計錄體重,但是以「週」為單位來看整體趨勢的變化,不致於造成太緊張,且更客觀的了解自己的狀態。*建議一星期減掉0.5公斤到1公斤,是比較健康安全的範圍*4.運動習慣標準的運動需符合「333」原則:就是每周至少運動三次、每次超過30分鐘、心跳達到每分鐘130下。 但其實「333」原則,對老是坐著不動的人還是不夠。世界衛生組織建議提升為「533」,頻率每週五次或每週150分鐘以上的運動量;兒童及青少年每天至少60分鐘或每週420分鐘以上。在運動這部份更是困難執行,要一般人能在下班後再騰出時間上健身房,或是刻意去運動的習慣,真的不太容易。還有個問題是,運動減肥的效果不會到很好。(但增加肌耐力和基礎代謝率是有助於減肥的) 這裡來個小小的計算題,一塊雞排的熱量約900大卡,但跑步一小時的熱量消耗才300大卡左右,且進食一塊雞排大約才花八分鐘的時間。要完全消耗掉那塊雞排的熱量,至少要你跑步三個小時,這怎麼可能呢?有減重需求的人,體重偏高,如果又年長的話,要達到333原則就更加困難了。但我又在第四點註明「運動習慣」,不是很矛盾嗎?這裡的運動習慣,是希望從「日常」下手,如走動,上下樓梯,出門採買東西,打掃家務等,並不是要你做運動做的氣喘噓噓。告訴自己,能不坐電梯就不要坐;平常走動時,有意識地增加步行的速度,達到稍微出汗、呼吸稍急促的程度,效果更好;十五分鐘能走到或是騎腳踏車能到的地方,就讓身體動一動;再規定自己平時的打掃工作,如:星期一、五要掃那幾樓或是打掃客廳、廚房等,星期日那裡要拖地、擦拭窗戶等。年長者可到公園打太極拳及跳點公園廣場舞,來增加肌肉的柔軟度和心肺的耐力。如果能有「飯後走動十五分鐘」的習慣那就更好了,有研究指出飯後走動十五分鐘有助於降血糖、改善胃脹氣、幫助食物消化等作用。 最後,總結減重的至理名言「少吃多動」,以上的四個習慣也是圍繞著這個主題,知道方法怎麼做,就看你的行動力跟執行力了。「一食療、一茶飲、二穴位」助減脂消化加碼再附上一食療,一茶飲,還外加二穴位按摩來幫助減脂消化。 芡實蓮子薏仁湯材料:排骨500克,芡實30克,蓮子20克,薏米30克,陳皮5克,生薑切數片。 做法:1、先把芡實、蓮子和薏米等,用清水洗淨。2、排骨洗淨後,剁成小塊,再放入沸水中去淨血水;3、陳皮用溫水洗淨泡軟後,切成絲備用;生薑洗盡切成絲備用;4、把處理乾淨的排骨,以及事先洗過的芡實、蓮子和薏仁一起放入燉鍋中,同時放入陳皮和薑絲,大火煮沸,改成小火燉半小時左右。5、最後加鹽調味即可食用。 洛神荷葉茶材料:洛神花10克、荷葉5克、山楂5克、決明子5克、陳皮5克、烏梅3顆 做法:1、將所有材料洗淨,放入過濾袋中。2、將過濾袋放入鍋中,加水 1500c.c.。3、以大火煮滾後,關小火繼續煮約 20 分鐘,即可飲用。***女性懷孕、經期不宜飲用*** 天樞穴位置:肚臍旁開2寸(約三指幅寬)處。功效:增加腸胃蠕動、改善腹脹及便秘。 豐隆穴位置:外踝尖上8寸(約小腿外側一半處),脛骨前外2橫指處。功效:頭痛暈、化痰濕、消除胃脹感。
-
2024-03-02 養生.運動健身
就是想一個人運動!6大健身房NG行為別再做,「練到一半跑來搭訕」最令人不快
近年健身風氣盛行,不少人為求身體健康與良好的體態,紛紛前往健身房運動。然而,在健身房中有些行為卻容易招人不悅,從佔用設備、大聲喧嘩,到不停拍照打卡,種種不照顧他人感受的舉動,不僅影響其他健身者的體驗,也破壞了健身房的氛圍。我們本次便針對「健身房顧人怨行為」進行觀測,一起來看看有網友最討厭在健身房遇到哪種人吧! 《Social Lab社群實驗室》本次透過《OpView社群口碑資料庫》追蹤近三個月內「健身房顧人怨行為」話題的網路聲量表現,帶您了解網友熱議的健身房顧人怨行為排行。 就是想一個人運動,別再搭訕了!觀察近三個月內網友針對「健身房顧人怨行為」相關話題的討論,可以發現許多民眾認為「練到一半跑來搭訕」最令人不快。就有網友分享自己的經驗「莫名都有同個重訓區怪人要在你在跑跑步機的時候來硬聊」,表示真的「好煩超煩爆煩」,甚至已抱著「健身房月費結束要換一家健身房了」的心態,感到十分困擾,而不少有過相同經歷的民眾建議,「有些人會因為你的禮貌性回覆,認為你並不排斥」,因此對「這種人真的需要妳冷淡強硬的拒絕」,還有人提出「找個認識的一起運動」、「耳機+假裝沒聽到」、「去跟櫃檯反應」等方式,多管齊下也許就能避免被他人搭訕打擾。 聊天、喊叫音量要拿捏以免惹人厭而「製造噪音」也是被多數網友點名的討厭行為之一。如大聲聊天、喊出聲音幫助自己出力、放出音樂或影片的聲音等,指出這些行為若沒有控制好音量,也容易令人感到厭惡,網友紛紛抱怨「講話聊天超大聲的人!很吵!」、「每舉一下都要『𠵱、哈、呼、唏、呵』的人,還要叫很大聲外加喘氣一下」、「(耳機)線沒插好還開超大聲」;不過針對運動時為出力而喊出的聲音,有網友平反道「在挑戰到一定程度的力竭的時候聲音喊出來的確可以提高訓練強度」,認為「只要不是過分的大聲亂叫,我覺得是可以被允許的」。 另外,還有不少人覺得「霸佔器材」、「顧著拍照發限時」等行為十分擾民。許多民眾上健身房時,常會順便在社群發文打卡,引來其他健身者揭露「現在上健身房的七成都在拍照打卡,沒有心在運動」,甚至有人會「佔器材滑手機拍照,卻不運動」,讓真正需要使用的健身者直呼「到底是去健身還是去擺拍的」。 你去健身房時是否也遇過這些惱人的情況呢?維持良好的健身環境是所有使用者的共同責任,透過互相尊重、遵守健身房的規則,一起打造令人愉悅、舒適的運動空間,讓每個人都能享受在健身房鍛煉身體的樂趣吧! (本文轉載自《Social Lab社群實驗室》)(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4-02-23 養生.運動健身
想減肥要每天上健身房?研究指每周運動「這些天」就有效!專家推薦最適合減肥運動
這算懶人福音嗎!?一項新的研究發現,想要減肥不需每天運勳,每周只要一到兩次,堅持運動、營養和睡眠三件事,就可以達到減輕體重的目的。每天運動才能減肥?研究:每周一到兩天也辦得到想減肥的人,通常都會開始擬定運動計畫,每天上健身房瘋狂鍛煉。但是否需要每天鍛煉才能達到減重成效?一般以為,運動天數愈多效果會愈好,但根據發表在《肥胖》雜誌上的一項研究發現,無論你是定期運動還是每周運動一到兩次仍有助於減肥,主要的原因在於,每周鍛煉一到兩次的人有更多的時間恢復,並且可能能夠進行更激烈的訓練。如果你是上班族,又堅持每天都要運動,那麼你可能只能在工作前或工作後運動,這就可能影響你額外的睡眠時間。在身體任何情況睡眠都是很重要的,減重期間更是,睡眠不足可能讓脂肪快速堆積,導致體重增加。而每周運勳一到兩次的人可能選在周末運動,也因此可能得到更充分的休息。而除了上述的運動與睡眠,攝取好的營養也有助脂肪減少,不可忽視。研究人員總結說明,不管是每天或每周只鍛鍊一兩天,任何運動的增加都有助於體重減輕,但也不會是立刻實現,而是持續累積。只要堅持運動、營養和睡眠三件事,就能得到瘦身成果。如何充分利用每周鍛煉一到兩天而如果每周只運動鍛煉一到兩次,你可能想知道需要多長時間和多大的強度訓練才會有成效?根據《healthline》訪問減重教練Anne Iarchy,這取決於你做的運動類型和你目前的健康水準。如果是初學者,最好從較短的鍛煉項目開始,再漸進推移積累,這也適用於訓練強度。最好專注於力量訓練,並加入一些有氧運動。另還要根據你是連續鍛煉兩天還是中間有一兩天的恢復時間來調整,可以請專業的健身教練幫忙規畫。最適合減肥的運動項目:游泳至於哪個運動項目最適合減肥?美國《預防》雜誌曾就此議題訪問前游泳教練兼紅十字會水安全指導員Stacy Caprio,他建議「游泳是可以達到全身性瘦身的最佳運動之一。」游泳與其他有氧運動都能消耗卡路里,有助減重。但游泳在水中移動還會產生額外阻力,迫使你使用更多的肌肉。而要游多久才有減重效果?取決於鍛鍊強度。劇烈游泳一小時,就可燃燒800大卡,但仍每個人的身體狀況不同而有不同成效。 【資料來源】.《healthline》Want to Lower Your Blood Pressure? Tai Chi May Work Better Than Aerobics .聯合報系新聞資料庫
-
2024-02-18 醫療.骨科.復健
現代人痠痛多來自久坐!物理治療師簡文仁:坐姿挺直就是很好的訓練
隨著年齡增長,肌肉會不斷流失,從30歲開始,肌肉量每十年以3%至8%速度流失,肌肉不足會影響生活各種層面:平衡變差導致走路不穩、容易跌倒、身體痠痛,肌少症也容易有代謝問題,嚴重者甚至影響心肺功能。因此,要維持住健康,肌肉至關重要。物理治療師簡文仁指出,當人的肌肉不斷流失,又缺乏鍛鍊,身體會開始去配合沒有力量的肌肉,導致肌肉更加萎縮,駝背更嚴重、走路更容易跌倒,生活處處是危險。而人的腿部是我們的「第二心臟」,要好好訓練不一定要到健身房,光是把每天的「坐姿」坐端正,其實就會訓練到全身的肌肉了。大肌肉群、小肌肉群分別鍛鍊,身體不失衡。人體的肌肉群非常複雜,且相互牽動,有時「背痛」不一定是背部肌群出問題,而是其他肌群的過度拉扯,導致位移等狀況。簡文仁表示,一般民眾可透過「大肌肉群」、「小肌肉群」來分別鍛鍊即可,就像是電影中的主配角一樣,一旦任何一方偏廢,都會導致身體失衡。簡文仁指出,大肌肉群屬於人體常用的肌肉,像是拉單槓時用到的二頭肌,伏地挺身用到的三頭肌,深蹲時則會用到股四頭肌,但凡手臂、大腿、腹部、背部肌肉都可以歸類其中;而小肌肉群則較不常用,例如「指力」,捏、撕、夾都屬於手指小肌肉,通常靈巧的動作都得靠小肌肉,脊椎骨內連結每節脊椎的肌肉也是小肌肉的範疇,站立需要大肌肉群,但「平衡穩定」就需要小肌肉群。現代人痠痛多來自久坐,坐姿挺拔很重要。現代人動不動就腰痠背痛,時常得「進廠維修」,找中醫針灸、推拿整復,但其實關鍵點也在肌肉。簡文仁說,現代人痠痛現象普遍來自「久坐」,當坐姿維持太久,肌肉、關節都沒有移動,組織長期在相同位置上,容易給肌肉太大壓力;若加上坐姿不良,許多肌肉甚至器官都會受到額外的扭力與壓力,久而久之就會導致肌肉慢性拉傷,甚至影響到神經血管,導致痠痛不斷。「坐姿挺直就是很好的訓練。」簡文仁指出,光是保持背桿挺直,腳好好地放在地板上,頭頸部維持不下彎,就可以訓練到全身常用的肌肉群了。把這些維持身體姿勢的耐久肌訓練好,痠痛情形就可以獲得根本性的解決;很多人光是要維持挺拔的坐姿10秒,就覺得受不了,不自覺就會肌肉癱軟,代表耐久肌非常欠缺訓練。簡單起立、坐下,就可訓練連結膝蓋的肌肉。簡文仁也分享自己維持肌力的方式,首先一定是養成維持挺拔坐姿的習慣,另外則是每天安排一段時間運動,可以是很簡單的起立、坐下,就可以訓練連結膝蓋的肌肉,避免肌肉收縮力不夠,造成膝蓋不斷受到傷害;甚至在看書、辦公坐著時,也可以伸懶腰、拉筋,避免組織沾黏。若要加強訓練,也有許多運動方式可以選擇。簡文仁表示,人體的核心肌力包括骨盆底肌、背肌、腹肌、腹橫肌、腹直肌、腹斜肌、胸肌等等,彼此協作固定住全身,就是一項訓練。因此抬頭、挺胸、縮小腹,姿勢固定住後進行走路,就是一項全身核心肌群的訓練了,若要加強,則可以再加快、加大步伐,只要保持姿勢挺拔、不要讓身體肌肉垮掉,就可以強化肌肉的耐力,避免肌少症。補充肌肉原料咪唑胜肽化合物,搭配維生素D,增肌更有力。民眾日常選擇營養補充品時,避免骨質疏鬆得補鈣,而加強肌肉合成作用則可補充咪唑胜肽化合物。簡文仁指出,咪唑胜肽化合物是人體肌肉中既存的元素,是多項胺基酸的組合,就像鮭魚洄游一次好幾千里,要不斷擺盪魚身就得靠肌肉持久性,而維持肌肉持久性的成分之一,即為咪唑胜肽化合物。簡文仁說,現代人大部分營養過剩,年輕時吸收力強,但隨著年齡增加,營養流失速度加快,透過營養補充品來增加人體所需的營養素,確實是一種選擇。雖然人體會自行產生咪唑胜肽化合物,但一樣會隨著年紀增長而加快流失,且較難從日常飲食中補足身體所需的量,所以額外補充保健食品很重要,另外,如果能同時補充維生素D,維持健康肌肉更事半功倍。他也提醒,並非補充營養素就不用運動,運動仍是最根本的方法,彼此相輔相成,才能保持身體肌肉不失衡,迎接健康的銀髮人生。維持肌力撇步1.維持坐姿挺拔,鍛鍊耐久肌。2.每天安排一段時間運動。3.走路時抬頭、挺胸、縮小腹,就能練到全身核心肌群。4.加快、加大步伐可加強訓練。5.補充肌肉原料咪唑胜肽化合物,增肌更有力。
-
2024-02-11 醫療.骨科.復健
7天年假宅在家玩3C,當心肩頸痠痛!骨科醫師教「1運動」緩解疼痛
春節年假長達七天,不少人會宅在家耍廢滑手機、平板、追劇、打電動,或是久坐打麻將,小心對眼睛造成傷害,還會引起痠痛上身。馬偕醫院骨科主治醫師林宗諭建議,平常滑手機太久,可以做類似「吊單槓」動作,緩解肩頸疼痛。現代人使用3C產品相當普及,林宗諭說,因過度使用導致肩頸痠痛的人愈來愈多,從國中生到90多歲的阿公阿嬤都有,但以青壯年居多。春節假期長,如果長時間低頭滑手機等3C產品,可能會增加肩頸壓力,久坐打麻將則會造成身體負擔。拉單槓動作 助舒緩放鬆一旦感覺身體出現痠痛,林宗諭建議,可以做腰部伸展運動,並且搭配「滾輪」放鬆,幫助身體伸展,用滾輪時,可以特別加強大腿內外側伸展,強化膽經等處的按摩。其次,可做類似「吊單槓」動作,先將雙手舉高,上下移動雙手做「拉單槓」動作,有助於舒緩放鬆;民眾也可以去健身房、公園,或是在家靠牆空拉,都可以達到肩膀打開、舒緩的效果。林宗諭說,痠痛症狀輕微者,應先進行姿勢調整,症狀稍嚴重者可以使用「軟式頸圈」輔助調整改善。軟式頸圈是針對時常低著頭造成脖子痠痛者,為避免再度低頭,可用頸圈輔助在上班或是容易低頭時配戴,作為輔助姿勢調整之用,但如果在意外觀者,則可以在家中配戴。若症狀嚴重到手麻者,則建議到醫療院所使用「頸椎牽引」(拉脖子)的復健方式治療。林宗諭指出,復健場所應選擇離家近的場所,因為一周可能要去兩至三次,若是千里迢迢跑去遙遠的醫療院所做復健,反而難以持之以恆。一般穩定進行復健,大約兩、三個月可以看到改善效果。用眼30分鐘 休息10分鐘長期盯螢幕,除了造成肩頸壓力大外,對眼睛也是負擔。馬偕醫院眼科主治醫師褚庭雯建議,使用3C產品時,背景光源一定要充足,用眼30分鐘就要休息10分鐘;多數人難以避免眼睛長時間盯著螢幕,導致眼睛容易乾澀,因此要記得多眨眼,避免乾澀加劇;長時間近距離用眼,還會讓眼睛肌肉緊繃,可以透過看遠方調節肌肉,讓眼睛肌肉放鬆。市面上有許多主打不同功能的眼藥水,有的主打戴隱形眼鏡可點,有的是舒緩3C使用帶來的乾澀等。褚庭雯說,市售藥水或許有短暫舒緩效果,但長期使用恐會讓眼睛愈來愈乾澀。若眼睛出現不適症狀,應到眼科看診,拿人工淚液或是其他眼藥水治療。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4-02-07 醫療.骨科.復健
超過50歲上健身房該注意那些事?復健醫師提醒樂齡族健身須考慮「這6件事」!
在早期筆者剛出道(剛升主治醫師)的時候,有時會在診間建議病患「如果需要讓自己的基礎體能更好,可以考慮去健身房運動」。往往有很多門診長者病人會疑惑: 「醫師,我已經60歲了,有需要這樣嗎?」時至今日,50歲以上的人上健身房也不是那麼罕見,筆者也有90幾歲的病人至今仍持續在健身房運動,筆者也樂見愈來愈多人加入健身的行列。如果您還沒有上健身房的習慣而正想要加入?或者是剛剛加入不久?或許看看這篇文章以下幾點建議可以給您一些不錯的幫助與想法。諮詢自己的醫師考量運動風險理論上有什麼潛在疾病,在開始運動前,都應該要諮詢自己的醫師,我們每個人的疾病或是狀況均不同,該特別注意的也會不太一樣。不過對於50歲以上的族群,諮詢自己的醫師這件事情更顯得重要。畢竟隨著年齡的增長,有些在年輕時沒有的內科疾病可能會慢慢浮現了,例如糖尿病、高血壓……等。根據美國運動醫學會的建議,控制非常不好的糖尿病、高血壓族群,應該先將病情控制在某種程度以內才能開始運動。不然會使身體在運動時處於一個相對高的風險。即使控制得很好,我們也應注意本身患有的疾病在運動過程中會有的風險,例如一位糖尿病病友,如果運動前沒有注意到營養補充,運動過程中可能就會增加遇到低血糖的機會。如果不確定自己有沒有什麼潛在的疾病,那麼就趁上健身房前的這個機會幫自己安排一場健康檢查吧,筆者雖然是復健科醫師,但臨床上,也常常聽到病人分享自己一直以為身體很健康,後來健康檢查才發現自己有……之類的疾病。訂立專屬於自己的健身計畫就像讀書需要讀書計畫,健身當然也要有健身計畫。就像為什麼今天唸國文,明天念數學一樣。我們對於我們每次訓練的內容都會有計畫,例如今天練下肢肌力加上划船機的心肺訓練,那麼下次就安排練上肢肌力跟核心再加上腳踏車的心肺訓練。我們對於每週訓練的次數、時間、內容、強度應該都會有一些想法。或許有人說,我只是想要開始運動而已,有需要這麼麻煩嗎? 這裡要說的是,開始運動就是一種最大的進步,不過如果要相對「安全」又「有效」,那麼先訂定一個目標,並且規劃一套計畫,照著努力執行是個很不錯的方式。也許有人會說,我沒有這方面的知識該怎麼辦呢? 畢竟我們人都不是生而知之者。不會的部分就詢問專業的人吧,若是比較沒有經濟考量的人,或許可以請專業的體適能人員帶自己做運動並安排計畫。如果有經濟考量的人,或許先從簡單的次數、時間來安排運動。也可以詢問有健身習慣的朋友,或是自己的小孩如果已經有經驗了也可以給予意見(當然前提是您的朋友及小孩具有一定的正確觀念)。如或不然,也可以諮詢您的復健科醫師詢問該如何開始?事前暖身、事後伸展運動前的暖身可以降低運動傷害機會,增加血流量,促進肌肉延展性,讓我們的肌肉關節達到預備活動的狀態。運動後的伸展放鬆可以延長緊縮的肌肉,使得肌肉痠痛程度降低。規律的伸展可以增加關節活動度以及肌肉的柔韌性,減少身體的肌肉失衡造成代償。充足營養、切記補充水分鹽分充足的營養是每個年紀都需要注意的事情,尤其是規律運動之後。如果有充足營養補充,更可對健康及身體組成有事半功倍的效果。這裡筆者要特別提醒水分與鹽分的補充,運動畢竟會讓我們流許多汗,運動間的水分補充,可以避免頭暈失衡的狀況,運動後若沒有水分加鹽分的補充,也極易造成離子不平衡。流太多汗又沒有補充水分及鹽分,在有一點年紀的人身上極容易導致體內離子不平衡,造成健康的危害。適合的運動衣物適合的衣物包含運動中的穿著,以及回家路上的穿著,運動中當然以舒服輕便,不影響動作為主。這裡筆者主要提醒運動後回家路上的穿著。在夏天的時候還好,冬天的時候,我們運動完洗完澡身體熱熱的,結果一走出健身房寒風吹來,整個身體打了個冷顫,對於有些年紀的人,身體對於短時間溫度的改變的適應力有時候沒有那麼好。所以身體的保暖就非常重要,這可以降低發生心血管意外的機會。學習面對遲發性肌肉痠痛平常沒有做運動的人,突然跑去健身,本來就比較容易發生遲發性肌肉痠痛。即使是有規律運動的人,只要運動強度或是時間變化太大,短時間訓練量增加比較多:例如本來長跑1Km忽然變成2Km; 本來深蹲20Kg,3組各10下,變成各30Kg,就可能出現遲發性肌肉痠痛。從名字裡有「遲發性」這三個字,我們就可知道,他通常發生於運動之後,運動後約24-48小時會有明顯的不舒服。他跟運動中肌肉的拉傷扭傷沒有關係,會發生遲發性肌肉痠痛主要跟肌肉纖維有細微受傷有關係,這些細微受傷使得組織發炎,造成後續滲透壓改變,細胞代謝物增加,影響附近的神經受器,所以會有肌肉痠痛的症狀。我們可以透過運動後的按摩、伸展、或是泡熱水來減緩,不過根據實證,並沒有一種特別好的方式來改善,個體間的差異很不一樣。簡單來說,會發生遲發性肌肉痠痛主要是我們身體還沒有適應新的強度,隨著我們的能力增強,這些狀況都會改善。最怕的是,好不容易下定決心要好好健身,結果第一次遇到遲發性肌肉痠痛就嚇到了,從此不再健身,豈不可惜。當然,如果這個肌肉痠痛的時間過長,超過一週都沒有改善,摸起來又熱熱腫腫的,可能就不是遲發性肌肉痠痛這麼單純了,一定要尋求專業醫師的協助。好好運動健身吧當我們做好準備,就可以好好地開始運動健身囉。在訓練的過程,可能也都會感覺到辛苦,也常常會想要偷懶,可是當訓練完的時候,身心會回饋給您舒暢的感覺,您甚至會感激自己幸好今天沒有偷懶。文章作者:江研壹 醫師 悅滿意復健專科診所 有詳細的說明,為大家解答!原文出處 台灣復健學會成立IG囉!為了推廣至更多用戶,提升社會對復健醫學的認識與瞭解,也可以經由我們分享的正確知識資訊來安心閱讀!歡迎追蹤並且關注我們❤️🏥👉 更多復健小知識-🔎主頁連結🔗台灣復健醫學會網站網站IGFB本文為台灣復健醫學會官網原創文章授權元氣網刊登責任編輯:吳依凡
-
2024-02-05 焦點.杏林.診間
碩大胸肌成衛教題材 腸胃內科醫師周宜群帶患者一起健身養肌力
忙於門診、手術及照顧住院患者,加上長時間坐著,缺乏運動,許多醫師在步入中年後,幾乎都有個小肥肚;但對於嘉義大林慈濟醫院胃腸內科主治醫師周宜群來說,可是無法容忍自己腰圍有些肥油贅肉,十幾年來持續重訓健身,鍛鍊肌肉,要求體態,他預定年底參加健美比賽,為多年來的訓練成果留下紀念。曾是過敏小胖子,考上醫學系開始「養肌」人生。周宜群說,自己小時候是過敏的胖子,記得念國小時,身材圓滾滾,一動就滿頭大汗。上了國中,開始運動,跑步、打球,過敏症狀逐漸獲得改善。考上醫學系後,參加大學壘球隊,也踏入重訓世界,開始「養肌」人生。2017年任職於嘉義大林慈濟醫院,加入健身房,在專業教練指導、矯正下,重量訓練更有效率。透過健身器材與動作,訓練胸、背、腿部等三大肌肉群,雕琢股四頭肌、後腿肌、腰部核心肌群、小腿肌與臀肌。認真投入重訓健身,周宜群早上起床第一件事為量體重,身高165公分,體重63公斤,體脂率僅約10%。他表示,自己是腸胃科醫師,深知想健身、養肌肉,就得嚴格控制飲食,因此,他有意識地瞭解自己每天吃了哪些東西,以及主要組合成分為何,澱粉、蛋白質等占比,對於蛋白質攝取,更是嚴格,需斤斤計較。在院內營養師協助下,他更瞭解各種食材的特性。每天至少攝取體重1.6倍的蛋白質,例如,體重60公斤,就必須攝取100公克優質蛋白質,而最簡單的是吃舒肥方式處理過的雞胸肉。【快來醫師百科分享曾子寧醫師診間的就醫經驗】因為健身,他更了解好食物的重要性。慈濟醫院供應素食,這些年來,周宜群中午固定於醫院用餐,瞭解到蔬果、豆腐等素食對於身體的好處。即使外食,也會盡量選擇原形食物,以及少油、多汆燙的簡單料理,而不選油炸等加工食物。周宜群特別感謝妻子的支持,天天準備自然營養的晚餐,提供豆、蛋、奶等優質蛋白質,讓他持續健身十幾年,無後顧之憂。以自身為例,提醒年長患者多做重量訓練。因健身有成,周宜群上半身呈現倒三角,手臂健碩,有如健美選手,成為國內少見的型男帥哥醫師。穿上襯衫時,胸部位置緊繃,有時還會扣不上鈕釦,門診醫病溝通時,常有病人不自覺盯著他鼓漲的胸肌,突然問:「這應該要練很久吧?」「這問題變成良好互動的開始,可以展開機會教育。」周宜群說,大林慈濟醫院位處偏鄉,多數中老年人不知肌少症的嚴重性,更不瞭解肌力訓練的重要性。因此,他常在診間以自身為例,提醒年老患者要多做重量訓練,多養些肌肉,為日後健康老化奠定良好的基礎。許多上班族抱怨工作忙碌,沒時間運動,回家就躺在沙發上追劇、打電動,周宜群建議,先設法將運動變成一種習慣, 一旦成為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只要一兩天不動,就會覺得不自在。周宜群每周運動四至五天,每次至少重訓一小時,訓練不同部位的肌肉組織,健身七、八年,自覺最大好處就是體態挺拔,穿衣好看,與同年齡醫師相較,確實年輕許多。為了留下完美體態紀錄,他預定年底參加健美比賽,穿著窄小的褲褲,上台展現肌肉,迎接人生另一次挑戰。醫院附設健身房鼓勵長者練好肌力,認識運動之必要。周宜群目前擔任嘉義大林慈濟醫院四樓運動中心負責人,該運動中心成立於2022年,採一對一訓練方式,每小時鐘點費500元,費用只有外面商業健身房的三分之一。他表示,希望退休銀髮族能養成運動習慣,在專業教練的指導下,從事肌力訓練,避免肌少症,減少跌倒風險,活得更健康,更有元氣。運動中心創立迄今,聘請三名專業運動教練,累積300多名學員報名上課,大都是65歲以上的年長者,周宜群表示,學員主要是從骨科、復健科、腸胃科等門診轉介過來,經醫師診斷評估,認為有接受肌力訓練的必要性。幾年前,周宜群考取了體識能教練執照,有空時,也會下場指導學員。常有患者在門診時問著,「等一下有空,一起練重訓?」此刻是醫師,等一下變成健身教練,讓他職涯生活多彩多姿。周宜群醫師小檔案.現職:嘉義大林慈濟醫院胃腸內科主治醫師.學歷:慈濟大學醫學系.經歷:大林慈濟醫院內科總醫師.給患者的一句話:良好飲食及運動習慣,可以改變一個人,如能正確吃、持續重訓運動,一定可以活得健康長久。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4-02-05 焦點.杏林.診間
裝心律調節器會被雷打到嗎?心臟內科主治醫師林姝含開粉專衛教病患
進入診間,發現穿著白袍的醫師如明星般亮眼,愈來愈多專業與顏值兼具的醫者,致力守護病人的健康,今天推出高顏值醫師PART2,讓讀者一窺他們在醫學領域的丰采。新光醫院心臟內科主治醫師林姝含留著一頭俏麗短髮,外貌舉止神似藝人,外人難以想像她是一位必須輪值夜班、隨時待命的心臟科醫師。因外型亮麗,從學生時期就容易遇到「閒言閒語」,從醫之後更時常有病人出言騷擾,林姝含都不往心裡去,而是把重點放在患者病情。視病猶親的她,為解決患者雪片般的衛教疑問,還創設臉書粉絲專頁與病友互動。亮麗外表引關注,閒言閒語她一笑置之。林姝含透露,選科時單純以個性為考量,因為自己很沒耐心,所以選擇疾病「一翻兩瞪眼」,不論病情變好、變壞都相當迅速的心臟內科。以心肌梗塞為例,病人過世或存活只在一線之間,病情不會拖延;反觀腫瘤科等科別,病人常要與疾病奮戰多時。因為外型亮眼,林姝含在大學時期,就因「特別待遇」被同學酸言酸語,認為她是靠外型取得機會。她表示,教授們對同學都是一視同仁,但外型確實讓自己取得較好的第一印象、比較容易被注意。有時課堂上需要有人示範導管手術,就容易被點名,有些同學會說,「老師對學妹比較好」。不過,取得好的第一印象後,接下來的表現才是關鍵。對於閒言閒語,她都是一笑置之,不會往心裡去。病人言語騷擾,自備兩招保住醫師權威。「心臟科病人年紀比較大,有時候在解釋病情,發現對方都沒在聽,只回說醫師您好漂亮。」林姝含表示,在看診時,偶爾會因外貌被模糊焦點,有些不禮貌的病人,還會語帶騷擾、不尊重,在衛教時要求對方控制三高、戒菸,病人回說:「為了來看妳,什麼都好。」也有病人主動詢問她目前有無交往對象,還主動「推銷」家中兒子、外甥等,希望促成姻緣。不過,林姝含也發展出一套因應之道,對於言語騷擾的病人,會嚴肅地稍微加重語氣,讓病人知難而退;面對不斷幫自己介紹對象的病人,則是先打趣感謝對方抬舉,再把話題拉回病情討論。只要使出上述兩招,病人通常不會繼續無理騷擾,「畢竟在醫病關係裡面,醫師還是比較具有權威的一方。」診間病人的疑難雜症,化為易懂的圖像衛教。醫師工作雖然辛苦,但為解決病人的衛教疑問,林姝含開設臉書粉絲專頁,經營不到半年已累積超過2000位粉絲按讚。她表示,病人在診間提出的問題,有些自己從未想過,例如擔心心律調節器是否會被雷打到等,所以透過粉絲專頁,以圖像化的方式或拍攝影片,讓民眾更容易理解基礎衛教知識。林姝含笑稱,自己的臉書發文都與外貌無關,每二至三周更新的內容都相當認真,靈感主要都是來自診間病人提出的疑難雜症。從區域醫院台大新竹分院,至醫學中心新光醫院服務,林姝含期待,新的一年在時間運用上能夠更有效率、更平衡,除在臨床工作、學術研究穩健發展,更希望著重個人生活。她坦言自己與許多醫護一樣,下班時間還是放心不下住院病人,會主動至醫院探視,時間規畫必須重新取捨。自我要求每周運動維持體力,緊急手術隨時上場。醫師工作繁重,心臟科更是必須夜間輪班的科別,半夜若有心肌梗塞病人,必須緊急進行導管手術,但林姝含總能充滿幹勁地登場,完全不見疲態。林姝含說,這項工作對體力要求很高,為維持體能,盡量每周末去健身房運動。至於值班是否影響作息,她認為「看個人體質」,自己天生容易入睡,半夜處理緊急情況後,仍可倒頭就睡。不少外科醫師都有獨門刀房幸運小物,林姝含雖是心臟內科醫師,但平均每周要執行三至五個心導管手術,她祈求順利平安的「小迷信」,是不在手術前接受病人或家屬的禮品,就連病家帶來的水果都不能吃,否則恐會導致手術不順利。她表示,在住院醫師時期就聽過這種說法,默默放在心上延續至今。林姝含醫師小檔案.現職:新光醫院心臟內科主治醫師.經歷:新竹台大分院心臟內科主治醫師台大醫院心臟內科研修醫師台大醫院內科部總醫師.臉書粉專:林姝含醫師 - 新光醫院心臟內科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4-02-05 焦點.健康你我他
新年健康新祈願/選擇良好的退休居住環境,善用高雄美術館場域走路健身
「要活就要動!」這句箴言我一直相信。教職退休後,就積極尋找適當的居住環境,搬回高雄娘家,找到美術館附近的社區大樓,每天早上6點起床,洗漱完畢,拎著溫水壺朝著公園緩步而行。美術館公園占地約42公頃,含括具規模的美術館、草原、湖泊、生態園區、小山坡地、環湖步道等。公園內有早起的人打太極拳、練氣功、健康操,也有跳社交舞,我偶爾跟著比畫一下,大部分時間是步道快走一圈40分鐘,舒筋展骨、汗流浹背,喝口溫開水、再全身拍打,身心俱暢,傍晚到學校操場繞行5、6圈,一天走8、9千步。後來住家附近蓋了一間健身房,我與先生加入會員,每天早上8點多帶著毛巾、穿運動服打卡進入。先拉筋鬆骨,接著負重訓練,增肌耐力,接著走跑步機或騎飛輪,或是上有氧舞蹈或瑜伽課,認識許多朋友,互相交換心得,生活充實且有趣。可惜去年6月先生腦中風,及時送醫挽回生命,但接著復健之路漫長又辛苦,為了陪伴,所有運動就中斷半年,結果體力大衰,腹部微凸、背部肩膀痠痛。所幸先生復健情況漸好轉,我的心情也隨之開朗些。新的一年、展望新計畫,該到公園、操場走路,就大步走出家門,該到健身房練肌力,得先安排好時間,相信假以時日,定能恢復往日的活力。責任編輯:吳依凡
-
2024-02-02 退休力.健康準備
退休力/壺鈴運動鍛鍊肌力、強化心肺 日常家務不容易閃腰
許多人在大掃除、提菜籃、搬重物或從高櫃子拿取東西時,會不小心閃到腰、受傷。運動教練田玉笛建議,可以透過參加壺鈴運動課程,鍛鍊全身肌力、心肺功能,在從事這些日常家務動作時更能掌握正確的施力技巧,較不容易受傷或閃到腰。沙袋壺鈴 掌握肌力運用聯合報健康事業部將於2月21日開辦「強肌運動─掌上健身房壺鈴」系列6堂課,田玉笛將帶領學員藉由「沙袋壺鈴」進行組合式動作訓練,以日常生活動作常使用到的肌群、部位為重點,展開全方位訓練。田玉笛指出,與啞鈴相比,沙袋壺鈴的質地較軟,重量分布會因施力不同而出現變化,訓練時更需了解、掌握正確的肌肉力量運用技巧,對於肌力的刺激與運動效果的提升,會更有效率。若與鐵鑄壺鈴、啞鈴等相比,由於壺鈴是沙袋材質,即使不慎掉到地上,較不會因砸到腳而受傷、疼痛,較為安全。改善體態 體力明顯提升曾參加壺鈴運動課程的黃姓姊妹對於課程所帶來的改變,特別有感。四年級生的姊姊說,原本擔心以前沒有運動習慣,可能無法跟上教練的訓練腳步,但是參加課程後發現,教練的教學循序漸進,因為是小班制,較有機會進行個人化指導,她開始留意自己的動作、儀態,較少彎腰駝背,不只小腹縮小,也感覺體態變得比較好,整個人更有自信。妹妹過去是長坐辦公室的上班族,退休後為了儲存更多健康本錢,因而參加壺鈴運動課程。她說,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她的體力、肌耐力都明顯提升,現在參加旅遊或出門健行、運動,時間都比較持久,也更盡興。壺鈴擺盪 強化心肺功能田玉笛指出,進行壺鈴運動時,透過「壺鈴擺盪」(Kettlebell Swing)動作,可有效鍛鍊心肺功能、全身肌力。執行這一動作,重點是由臀部發力、啟動,而非用膝關節、手部發力,藉由臀部力量的帶動,讓壺鈴擺盪於雙腿間,這過程對於從臀部、大腿後側到全身肌肉、核心與肩部的穩定,甚至心肺能力,都能得到充分訓練。田玉笛希望,透過壺鈴運動的訓練,讓學員進行各項日常動作時,所關聯到的肌群、肌力都能有更穩健的力量基礎,這樣行動時更能隨心所欲、自由自在而不容易受到傷害。「強肌運動─掌上健身房壺鈴」系列課程時間:2月21日、28日、3月6日、13日、20日、27日地點:台北市青少年發展處4樓舞蹈教室北市仁愛路一段17號4樓洽詢:02-8692-5588轉2070或5869報名:https://shih5869.pse.is/5kj5mt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4-01-28 醫療.心臟血管
皮膚科名醫彭于賓晨跑猝逝 醫提醒3危險因子及室內運動3要點
知名皮膚科診所「于賓診所」院長彭于賓,26日傳出逝世消息,當時他正在跑步機上晨跑,被發現時已經倒臥在地,判斷是因心血管疾病去世,不過家屬尚未對外說明。心臟內科醫師指出,最近天氣冷是可能的因素之一,如果平常沒有運動習慣,應該要漸進式進行,也要留意起床後2至6小時,避免「清晨巨浪」發生。新光醫院心臟內科主治醫師洪惠風說,猝死常見的成因為心肌梗塞、突發心律不整、主動脈剝離等,心肌梗塞突然發生時像土石流,血管則如同一條條的公路,血管壁變得愈來愈厚,血管內徑未必會受到影響,所以有62%的男性心機梗塞或猝死,之前沒有任何症狀,女性則為46%。目前外界尚未得知彭于賓的具體狀況,不過,如單純以心肌梗塞來看的話,洪惠風說,這類個案的風險因子中,年齡是其中一個危險因子,男性45歲以上、女55歲以上或停經後;家族遺傳是第二個危險因子,男性親戚55歲以內心肌梗塞或猝死算危險因子、女性65歲以上;第三個危險因子是抽菸,其他危險因子則包含血壓、血糖、膽固醇,以及體重注意和運動等。洪惠風表示,「要預防土石流就要做好水土保持」,方法有二,第一為控制好血壓、血糖、膽固醇等「三高」因子、不要抽菸、要規律運動等;另外就是要注意「不要發生颱風」,也就是留意天氣突然變冷或變熱,也要控制情緒,不要生氣或熬夜等。運動方面,洪惠風說,如果平常沒有規律運動習慣的話,要漸進式進行、避免劇烈運動,如果一直以來跑數公里沒問題,但突然只跑幾百公尺就出現胸悶、咳嗽等蛛絲馬跡,就要趕快就醫,也建議民眾可以養成規律運動習慣,等於每天測試,一旦有異狀可以早點發現並就醫。除了運動頻率外,還要留意可能發生的「清晨巨浪(morning surge)」,洪惠風說,血壓控制不好的人,容易在清晨時有突然的血壓驟昇,也是最容易產生中風及心臟病的時間點,通常建議起床後2至6小時要特別小心。洪惠風形容,白天活躍的交感神經,和晚上的副交感神清,會在清晨「交班」,在這段時間等於煞車沒有鬆開就踩油門,心律可能比較難以調解,容易出事;而有些人在睡夢中猝逝,可能與呼吸中止症等部分原因相關;有些肥厚性心肌病變,則好發於運動時,提醒民眾平時就要留意自身狀況。皮膚科名醫疑跑步健身猝逝 醫曝冬天運動3大注意事項新北市土城醫院急診醫主任薛承君表示,冬天寒冷,許多民眾選擇在室內健身房運動,但仍可能發生意外,提醒民眾使用跑步機時,應注意3大要點:第一、運動前,熱身務必充足:尤其是天氣寒冷時,應充分熱身讓血液流動到肌肉,增加血液循環,減輕運動時心臟送出血液的負擔,降低突發性心肌梗塞的機會。第二、運動中、運動後,需注意身體保暖:即便是運動會讓身體流汗,冬天運動,最好還是穿著長袖、長褲的運動散熱衣褲,協助身體保暖;運動後,也應立即擦乾汗水及沖澡,避免環境氣溫低,更加刺激交感神經,增加心肌梗塞的機會。第三、運動時,不要過於勉強:如果跑到一半有胸悶、胸痛等身體不適時,一定要立即停止,但許多人認為,運動才會健康,而過於逞強,如每一次馬拉松比賽時,總會有人發生心肌梗塞,有時就是過於勉強所致,且在比賽當下,心情處在緊張、壓力下,也容易增加心臟負擔,發生意外。薛承君說,一般來說,突發性心肌梗塞或猝死,多與心室顫動有關,建議在室內健身房跑步時,第一、應選擇有工作人員服務的時段;第二、同時有其他民眾正在運動;第三、備有「自動體外心臟電擊去顫器」(AED)設備的場所,若發生緊急狀況時,可以立即急救。薛承君指出,醫學研究指出,當民眾發生心肌梗塞等心血管疾病,突然昏厥倒下時,如果可以立即急救,相較於急救人員抵達現場急救,可以大幅增加患者的存活率,而搶救回來後,神經系統恢復的情形,也會比較好,因此,第一時間搶救事關重要。薛承君指出,男性、年齡65歲以上、三高、肥胖、吸菸、壓力大及有新血管疾病家族史者,為心肌梗塞的好發族群,但這些只是醫療的評估風險,不代表沒有這些風險的人,就不會發生心肌梗塞,因此,平時要多注意心臟的健康,每年可以在醫囑下,進行心臟超音波、運動心電圖等相關心臟檢查,以便及早發現問題、及早治療。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4-01-27 焦點.健康你我他
退休後曾廣泛參加才藝課,今年避免「忙茫盲」改追「減法過日子」,讓身心靈更健康
退休之前,忙於工作,退休之後,多出許多時間,為了把時間填滿,我參加各種才藝課,包括色鉛筆、速寫素描、水彩、編織、裁縫、烏克麗麗…,也到健身房上瑜伽、踩飛輪、跳韻律舞,還與不同社團的朋友聚餐、唱歌、出遊。在家也沒閒著,煮飯、看報、寫作投稿、蒔花弄草;假日則往山上跑,朋友說我是個過動兒,好像真的是呢。由於興趣太廣泛,退休後我把以前想做但沒時間做的事全部嘗試一遍,才會一刻不得閒。最近可能玩累了,開始有「忙茫盲」的感覺,是該停下腳步,修正這種生活狀態的時候了。今年決定追求身、心、靈的平衡。運動健身方面,以最愛的羽球運動為主,爬山為輔,一星期運動3至5次;藝術陶冶身心方面,則專注於繪畫技巧的精進,準備明年的水彩畫個展。但獨善其身,似乎無法提升自身的靈性,所以在圖書館當志工、定期捐血及認養國內兒童都會持續下去,畢竟「有被需要」的那種感覺,會讓快樂持續更久。學習減法過日子,不再匆匆忙忙。吃飯的時候專心咀嚼,感受米飯的香甜;有時間泡一壺好茶,細細品味;也能什麼事都不做,只是發呆;當然更重要的是,可以多陪伴家人。新的一年,我要提醒自己在生活中留點空白,學會輕鬆過日子,讓身心靈更健康。責任編輯:吳依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