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1-08 養生.運動健身
搜尋
健身
共找到
1769
筆 文章
-
-
2022-01-07 養生.健康瘦身
不用完全戒澱粉也能有效減重!健身教練教你如何執行「碳循環飲食法」
有些人在減重的時候,因為擔心吃澱粉會影響到減重的成效,會試著去除飲食中的米飯、麵包等碳水化合物,但其實這樣做不僅會讓營養不均衡,同時也非常難維持下去。而受到不少健身愛好者喜愛的「碳循環飲食法」(Carb Cycling Diet),就是一種不需要完全戒除澱粉,甚至可以在特定的時間享受大量澱粉的飲食法,只要搭配適量的運動,並限制一日所攝取的總熱量,或許可以讓減重的效果變得更好。什麼是「碳循環飲食法」?「碳循環飲食法」是一種依照每天的運動量高低,來決定碳水化合物攝取多寡的飲食方法。考量到每個人每天的運動量不同,每天所需要攝取的熱量和營養素比例也不盡相同,因此,「碳循環飲食法」將一週七天分為高碳日和低碳日,實行者可以根據每天的消耗熱量調整一日三餐的碳水化合物份量,不需要完全戒除澱粉,也能達到瘦身的效果。如何執行「碳循環飲食法」?1.制定高碳日、低碳日本身也經常在增肌減脂期實行「碳循環飲食法」的健身教練Peeta葛格,在他的YouTube影片中建議剛開始執行「碳循環飲食法」的人,可以先根據每週的運動量制定高碳日以及低碳日,像是練腿部等大肌群的日子,就可以設定為高碳日,而練小肌群或是休息不運動的那一天,則可以安排為低碳日。在進行高碳日的時候,建議將碳水化合物的量提升至每日攝取總熱量的60%,而輪到低碳日或是休息日的時候,則可以將每日吃進的碳水化合物量降低至總攝取熱量的10%,並透過補充蛋白質、脂肪的量來達到每日基礎代謝所需的總熱量。2.確保攝取足夠的營養素、熱量一般人在日常生活中大約有40%左右的熱量是來自於碳水化合物如米飯、地瓜等,但因為在低碳日的時候,碳水化合物所佔的熱量會降低到10%左右,若沒有提高其他營養素如蛋白質、脂肪的比例,很容易導致總攝取熱量低於基礎代謝率,長期下來會影響減重成效。因此,營養師Alan Aragon建議,在進行「碳循環飲食法」時也別忘記攝取足夠的熱量,他建議每天大約要攝取體重(公斤)約2.2倍的蛋白質量(公克),剩餘的熱量則可以補充堅果、酪梨等健康油脂,這樣不僅能提升飽足感,也可以讓你在低碳日時更加有精神。「碳循環飲食法」有什麼好處?由於「碳循環飲食法」屬於「高碳飲食」(High Carb Diet)和「低碳飲食」(Low Carb Diet)結合的飲食方法,外媒《Medical News Today》指出,長期執行「碳循環飲食法」的人能夠同時獲得實行「高碳飲食」和「低碳飲食」所帶來的好處。1.更容易堅持根據外媒《Healthline》報導指出,更有彈性地調節每日運動量和碳水化合物攝取的「碳循環飲食法」,不僅讓身體每天都能攝取到均衡的營養素,也因為這種飲食方式並沒有嚴格限制不能吃澱粉,相較於其他「低碳飲食法」(Low Carb Diet)更容易堅持下去,比較不容易產生因為抑制食慾過久而導致慾望反噬的問題。2.有效減輕體重美國德州大學曾做過一份研究,指出「碳循環飲食法」能夠達到減輕體重的效果,營養師Alan Aragon表示這是因為在運動量大的高碳日當中,身體會擁有足夠的葡萄糖當作燃料,能更有力量地完成更多的訓練、消耗更多的熱量,長期下來可以使體重減輕的效果變得更好。3.提升燃脂效率國際期刊《The Journal Of Nutrition》曾刊登一份研究,指出實行低碳、高蛋白飲食法的人,能夠更有效地降低體脂肪,這可能是因為在低碳日時,人們吃進的蛋白質量較高,有助於提升胰島素敏感度(Insulin Sensitivity),提高新陳代謝,並提升整體燃脂的效率。參考來源:1.《Healthline》:What is Carb Cycling and How Does it Work?2.《Men’s Health》:How to Do Carb Cycling for Weight Loss, According to a Dietitian※本文由《VidaOrange生活報橘》授權刊登,原文出處:健身教練也在實行的「碳循環飲食法」:不用戒除澱粉,也能有效減輕體重
-
2022-01-06 養生.運動健身
有片!蒜蓉嫩蒸雞胸 吃肉肉長肌肌 電鍋懶人食譜
誰說減肥就要止口慾?想甩肉一樣可以吃好料,今天教你一道零失敗的電鍋懶人料理「蒜蓉嫩蒸雞胸肉」,讓你吃肉肉長肌肌,讓身材更緊實!雞胸肉是減肥及健身族群的好朋友,低卡營養,再淋上特調的蒜蓉醬料,蒸出來的湯汁清爽鮮甜,讓你忍不住一口再一口,吃得不罪惡!另外,許多人怕雞胸肉蒸過會很柴,可以適量的撒上蓮藕粉,讓雞肉保持嫩Q的口感唷!準備食材:蔥適量、蒜適量、雞胸肉300g、金針菇100g、醬油2小匙、米酒2小匙、麻油1小匙、蓮藕粉或太白粉(防止雞肉變柴)想了解更多關於健康增肌的飲食嗎?快上「有肌勵」粉絲專頁按讚追蹤,讓你吃得美味又飽足! 延伸閱讀外食好油膩?教你做6道減醣常備菜電鍋料理 味噌馬鈴薯燉鮭魚一鍋搞定「有肌勵」是女性專屬健身夥伴,提供健身資訊、健康方法,更提供滿滿的鼓勵和正能量,給女性肌力,也給女性激勵,讓姐妹們的健身路上,不孤單!YT:有肌勵https://pse.is/UYA9XFb:https://www.facebook.com/udnGpowerIG:https://www.instagram.com/udnGpower社團:女性專屬|健身的我超美
-
2022-01-06 養生.運動健身
有片|肌肉痠痛要按摩、冷敷還是熱敷?
你也常覺得肌肉痠痛嗎?肌肉痠痛會讓人生活、訓練都受影響,如果肌肉痠痛,到底該按摩、冷敷還是熱敷?「一分鐘健身教室」史考特醫師透過科學研究,分享六種方法,教你有效舒緩肌肉痠痛問題。肌肉痠痛可分成運動後造成及非運動引起,冷熱敷是都可以的,後者則建議熱敷舒展緊繃肌肉回復血液循環。運動應該要從低強度循序漸進,千萬不要躁進求快,一下子做太強、太多、太新的運動不僅特別容易肌肉痠痛也會增加運動傷害風險唷!許多人都曾因為嚴重的肌肉痠痛,而不再想運動,過去理論認為肌肉痠痛是因為乳酸堆積所導致,史考特醫師表示,這點已經被研究推翻了,乳酸理論是錯誤的,觀念要改。先了解是肌肉痠痛還是運動傷害,再找到正確減緩運動後痠痛的方式,一起找回獲得健康的機會!想了解更多關於健康知識的影片嗎?快上「有肌勵」粉絲專頁按讚追蹤,找回健康活力!一分鐘健身教室 頻道:點我看一分鐘健身教室 原始影片:點我看延伸閱讀湯滾過蓋鍋蓋就可放隔夜? 營養師:小心吃進一堆毒!常常頭痛、眼睛痠?物理治療師教你自救法「有肌勵」是女性專屬健身夥伴,提供健身資訊、健康方法,更提供滿滿的鼓勵和正能量,給女性肌力,也給女性激勵,讓姐妹們的健身路上,不孤單!YT:有肌勵https://pse.is/UYA9XFb:https://www.facebook.com/udnGpowerIG:https://www.instagram.com/udnGpower社團:女性專屬|健身的我超美
-
2022-01-05 養生.運動健身
屈體划船會了嗎?正握反握差別在XXX!
屈體划船算是一個蠻進階的動作,上肢與下肢的穩定性不夠很難把動作做的好看又有效率,今天就跟YouTuber「幹嘛啦 ! ET」來探討這個動作吧! 屈體划船需要同時做到下肢的髖屈曲穩定與上肢作肩關節伸展,跟硬舉是完全相反的動作,如果髖屈能力或穩定不好的話,就很容易造成膝關節參與過多,使得下肢做出蹲的動作,這時候全身的壓力就不會只靠臀與腿後支撐,會給膝關節與腰椎過多的負擔,背部肌群還沒力竭,腿前側與腰部肌肉就支撐不住了,那麼正握與反握時要注意什麼呢?就讓影片來告訴你吧!想了解更多健康運動的影片嗎?快上「有肌勵」粉絲專頁按讚追蹤,讓身體更健康!完整影片:看更多幹嘛啦 ! ET:看更多幹嘛啦 ! ET IG:看更多延伸閱讀有片|常常頭痛、眼睛痠?物理治療師教你自救法咖骨軟Q嗎?和緩流動瑜伽強化你的筋骨「有肌勵」是女性專屬健身夥伴,提供健身資訊、健康方法,更提供滿滿的鼓勵和正能量,給女性肌力,也給女性激勵,讓姐妹們的健身路上,不孤單!YT:有肌勵https://pse.is/UYA9XFb:https://www.facebook.com/udnGpowerIG:https://www.instagram.com/udnGpower社團:女性專屬|健身的我超美
-
2022-01-04 養生.運動健身
有片|坐骨神經痛、腰痛按這個地方!立即見效
你也常腰痠背痛嗎?坐骨神經上最重要的點「環跳穴」,按摩這個穴道可以舒緩腰痛、腰痠的不適,Youtuber「安妮身心靈Breathe&Flow」將教你兩個按摩環跳穴的方式。學會這個按摩方式,除了自己不舒服時可以舒緩,還可以幫家人按摩喔!坐骨神經是身體最粗的一條神經,如果你發現有時候腰痛感覺會延伸到臀部,甚至大腿或小腿都會產生不舒適的症狀,很有可能就是坐骨神經痛。「安妮身心靈Breathe&Flow」在影片中將教大家按摩「環跳穴」,除了可以舒緩腰痛腰痠的症狀外,膽經上的環跳穴還有助排毒、促進循環、改善頭痛與睡眠問題,而且環跳穴連通膀胱經,能把致病物質排出體外,也被認為是有助消水腫、排毒等功效的穴位喔!想了解更多關於健康運動的影片嗎?快上「有肌勵」粉絲專頁按讚追蹤,讓身體更強壯!安妮身心靈Breathe&Flow FB:點我看安妮身心靈Breathe&Flow YT頻道:點我看安妮身心靈Breathe&Flow YT原始影片:點我看延伸閱讀關節緊繃無法出力?3招鬆開髖關節減緩疼痛居家訓練超有感 空姐教你4組動作練出蜜桃臀「有肌勵」是女性專屬健身夥伴,提供健身資訊、健康方法,更提供滿滿的鼓勵和正能量,給女性肌力,也給女性激勵,讓姐妹們的健身路上,不孤單!YT:有肌勵https://pse.is/UYA9XFb:https://www.facebook.com/udnGpowerIG:https://www.instagram.com/udnGpower社團:女性專屬|健身的我超美
-
2022-01-03 養生.運動健身
有片|登山怎麼睡最舒服?睡袋、睡墊裝備挑選
明明使用了高階的睡袋,為何在山上還是冷到不行?登山一天要走7、8個小時,除了餵飽肚子,睡眠也很是很重要的,睡眠裝備到底要怎麼準備?Youtuber「台灣368陳彥宇」教你正確挑選睡袋、睡墊方式,讓你在山上依然一夜好眠。睡墊有緩衝、保暖這兩個功能,兩者與睡眠舒適度息息相關。只是舒適程度是個非常主觀的事,建議大家購買前要試躺、滾動看看;此外,也可參考的睡眠裝備的「R值」,數字越高,阻絕熱傳導的效果就越好。有好的睡眠品質,隔天登山才能有好的運動表現,快跟著Youtuber「台灣368陳彥宇」挑選睡覺裝備,讓你登山也能一夜好眠!想了解更多關於健康知識的影片嗎?快上「有肌勵」粉絲專頁按讚追蹤,改善飲食習慣!台灣368陳彥宇YT頻道:點我看台灣368陳彥宇YT原始影片:點我看延伸閱讀灰塵會造成肥胖?專家教你斷捨離減肥法腰痠背痛用民俗療法?中醫師幫你破解迷思「有肌勵」是女性專屬健身夥伴,提供健身資訊、健康方法,更提供滿滿的鼓勵和正能量,給女性肌力,也給女性激勵,讓姐妹們的健身路上,不孤單!YT:有肌勵https://pse.is/UYA9XFb:https://www.facebook.com/udnGpowerIG:https://www.instagram.com/udnGpower社團:女性專屬|健身的我超美
-
2022-01-02 養生.運動健身
有片|一早起床比沒睡還累?物理治療師教你5個動作舒筋醒腦
起床後總感覺沒休息到嗎?常常越睡越累感覺快落枕?Youtuber「啾c物理治療師」來教你5個動作減緩起床的腰痠背痛,以及如何挑選適合的床墊,讓你可以有個神清氣爽的早晨!根據2009年的研究,發現更換平均躺了9.5年的床墊後,參與者的睡眠品質和腰痛現象都有很大的改善,所以選擇支撐力好的床墊就更為重要,試躺床墊時,要能保持脊椎中立,根據每個人的身體條件不同去做選擇,才是對脊椎最好的保護喔!影片中「啾c物理治療師」教大家5個舒緩動作,分別是骨盆與脊椎活動、側腰拉伸、後仰旋轉-手驅動、後仰旋轉-腳驅動、脊椎旋轉-髖關節進階,喚醒脊椎活動度,有效避免閃到腰與姿勢性低血壓,詳細內容快點開影片吧!想了解更多關於健康運動常識?快上「有肌勵」粉絲專頁按讚追蹤,舒筋伸展,我們陪你!完整影片:點這裡!啾c FB:點這裡!延伸閱讀關節緊繃無法出力?3招鬆開髖關節減緩疼痛舒緩肩夾擠症候群 3個動作搞定!「有肌勵」是女性專屬健身夥伴,提供健身資訊、健康方法,更提供滿滿的鼓勵和正能量,給女性肌力,也給女性激勵,讓姐妹們的健身路上,不孤單!YT:有肌勵https://pse.is/UYA9XFb:https://www.facebook.com/udnGpowerIG:https://www.instagram.com/udnGpower社團:女性專屬|健身的我超美
-
2022-01-01 新冠肺炎.全球疫情
浙江疫情再起 寧波取消赴京班機並關閉部份場所
大陸浙江寧波市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1日發布關於寧波市北崙區1例新冠核酸檢測陽性結果的通報。官方隨即發布新管理舉措,包括即日起寧波飛往北京航班全部取消、寧波市北崙區網吧、影院等公共場所全部關停。寧波於1日零時30分左右,接獲寧波海爾施醫學檢驗所報告,北崙區中醫院送檢的一份擬住院患者核酸檢測結果異常。經市、區兩級疾控中心複核,檢測結果為陽性。在新增確診案例下,官方也加強防疫控管措施,尤其在北京冬奧即將舉辦之下,對於空運交通實行嚴格控管。1日寧波飛往北京出港航班1班已取消。即日起,寧波進京航班全部取消,恢復時間另行通知。寧波機場也提醒旅客密切關注航班動態變化,具體航班信息以航空公司發布為準。此外,據央視新聞報導,寧波市北崙區即日起也暫時關停所有景區、網吧、棋牌室、娛樂場所、演出場所、電影院、健身場所、酒吧、足浴店、洗浴中心、按摩院、艾灸館等人員密集經營場所。
-
2022-01-01 養生.運動健身
比跑步多燃燒1.15倍熱量!「健走」的5個科學實證好處:減緩焦慮、消除壓力…
根據哈佛醫學院的期刊《Harvard Health Publishing》報導,這兩年受到疫情的影響,比起在家或是到密閉的健身房運動,美國人更偏好走出家門、去大自然裡面進行戶外運動。而「健走」可說是最貼近我們日常生活習慣的戶外運動模式之一,只要換上好走的運動鞋,到家附近的公園就能進行。趁著最近天氣放晴、氣溫舒適宜人,與家人朋友一起到戶外進行「健走」運動,一次達到放鬆身心與燃燒脂肪的雙重效果。「健走」跟「走路」有什麼不一樣?根據外媒《CNN》報導指出,「健走」(Hiking)可以說是「走路」(Walking)的「姐妹運動」(Sister Activity),雖然兩者都是進行一樣的運動模式,但因為「健走」通常會在公園、森林或是山林中,這些自然環境的地形相較一般的水泥地有更多高度、陡度的變化,因此,人們在「健走」的時候可以更有效地鍛鍊肌肉與核心肌群。以下是「健走」的5個科學實證好處:1.可以燃燒比走路多2倍、比跑步多1.15倍的熱量根據一則刊登在國際期刊《Science Direct》的研究中指出,「健走」可以燃燒比走路多2倍、比跑步多1.15倍的熱量。該研究表示,由於人們在戶外進行「健走」的時候,會不自覺地沈浸在大自然的景色當中,也會興起想要探索更多不同地形走法的好奇心,因此,比起一般的散步或是動作較為重複的跑步,他們往往願意花上更多的時間進行「健走」,自然也會消耗更多的熱量。2.幫助消除壓力由於「健走」是在戶外進行的運動,因此,進行「健走」也可以同時擁有長時間處在大自然裡面的好處。美國康乃爾大學曾做過一份研究,結果顯示人們只要待在戶外10分鐘,大腦就會產生快樂的情緒,同時減輕壓力,讓身心靈都更加放鬆。而另一則2018年刊登在期刊《Archive of Psychiatric Nursing》的研究則指出,當人們沈浸在大自然的景色當中,他們會變得更加冷靜,頭腦也會變得更清晰,更能思考事情。3.有助於減緩焦慮問題奧地利的因斯布魯克大學曾提出一項研究,指出「健走」有助於減緩焦慮狀況,尤其是在山上進行的「健走」運動。而這可能是因為在充滿綠色植物的環境中,人們一邊走路、一邊感受大自然的氣息和聲音能夠增加正向情緒,讓緊繃的神經放鬆下來,長期下來就能有效地減緩焦慮問題。4.增加骨骼密度根據美國骨骼協會指出,骨骼密度指的是骨頭和骨頭之間的密度,如果我們的骨骼密度高,就能預防骨質疏鬆,對於老年人來說是非常重要的一項健康指標。而美國塔夫茨大學過去所提出的研究指出,多走路有助於增加下半身的骨骼密度,而長時間在戶外行走的「健走」運動也能夠達到同樣的效果,因此,多多「健走」有助於增加骨骼密度,防止骨質疏鬆。5.提升認知能力、專注力被稱為壓力賀爾蒙的「皮質醇」(Cortisol),是身體處於壓力環境下,會由腎上腺所分泌的激素,是為了讓身體有足夠能量去對抗外在壓力,但當「皮質醇」濃度過高,就可能會造成焦慮、壓力,甚至影響到思考與專注。日本千葉大學提出的研究指出,在森林裡進行的「健走」運動有助放鬆身心,幫助調節人們大腦中的「皮質醇」濃度,讓皮質醇可以維持在正常的狀態,使大腦更專注,因此,經常到森林裡「健走」也許可以幫助提升專注力與認知能力。參考資料:1.《CNN》:Walking’s ‘sister activity’ may burn more calories2.《Healthline》:How Many Calories Does Hiking Burn?※本文由《VidaOrange生活報橘》授權刊登,原文出處:燃燒比跑步多1.15倍的熱量!「健走」的5個科學實證好處:減緩焦慮、消除壓力⋯
-
2021-12-31 養生.運動健身
有片|不用模具就能做!生酮藍莓司康
口感外酥內軟的司康,是許多人最愛的小點心,但驚人的熱量,常讓人吃完有滿滿罪惡感。「美麗烘焙Baker's Playground」 Millie教你製作生酮版本的藍莓司康,讓你放心嚐美食又能窈窕瘦!司康(Scone)口感介於蛋糕與麵包之間,是英國的傳統午茶小點,口感外酥內軟,很多人喜歡,但小小一個,其實是熱量炸彈!平常1顆司康,熱量相當於一碗白飯和12g的精緻糖,是減肥者的大忌。要製作生酮版本的藍莓司康,準備的材料有杏仁粉、椰子粉、赤蘚藻糖、鹽、泡打粉、蔬菜油、杏仁奶、香草精、雞蛋、藍莓,也可以更換成自己習慣的代糖以及莓果食材,當早餐和下午茶都很方便。一般司康會做成圓的、如果沒有圓形模子也沒關係,切成三角形就好,親子一起做也很適合!詳細做法,快點開影片跟著學!完整影片:點這裡美麗烘焙YT:點這裡想了解更多關於健康飲食的影片嗎?快上「有肌勵」粉絲專頁按讚追蹤,讓你吃甜點零負擔!生酮飲食也能吃?帶你做好吃不胖的抹茶起司蛋糕!超夯的「酪梨減醣餐」 1分鐘上手的甩肉聖品「有肌勵」是女性專屬健身夥伴,提供健身資訊、健康方法,更提供滿滿的鼓勵和正能量,給女性肌力,也給女性激勵,讓姐妹們的健身路上,不孤單!YT:有肌勵https://pse.is/UYA9XFb:https://www.facebook.com/udnGpowerIG:https://www.instagram.com/udnGpower社團:女性專屬|健身的我超美
-
2021-12-31 養生.運動健身
有片!小腹太猖狂?教你5個動作練出馬甲線
常羨慕別人的馬甲線、人魚線?冬天吃太多小腹很猖狂?「Nuli App」教你13分鐘居家徒手訓練,一起燃脂虐腹,找回馬甲線!馬甲線是腹肌的其中一種,腹部的肌肉主要分成腹直肌、腹橫肌、腹外斜肌,以及腹內斜肌,馬甲線就是兩條腹直肌的外側線,這兩條直線和方塊形的肌肉結合在一起,看起來像一件馬甲,所以大家就把這種線條稱為馬甲線。這次訓練的5個動作分別為登山者、側棒式旋轉(右)、側棒式旋轉(左)、V型上舉、蜘蛛棒式,一個動作30秒,做4個循環,練出平坦小腹,也能幫助腸道消化、促進運動表現、保養心血管健康!想了解更多關於健身的影片嗎?快上「有肌勵」粉絲專頁按讚追蹤,讓身體更強壯!完整影片: 點我看 Nuli App網站: 點我看Facebook: 點我看 YouTube: 點我看延伸閱讀運動抖M請進!13分鐘超強虐腹訓練10個減脂有氧挑戰 訓練心肺跟爆發力「有肌勵」是女性專屬健身夥伴,提供健身資訊、健康方法,更提供滿滿的鼓勵和正能量,給女性肌力,也給女性激勵,讓姐妹們的健身路上,不孤單!YT:有肌勵https://pse.is/UYA9XFb:https://www.facebook.com/udnGpowerIG:https://www.instagram.com/udnGpower社團:女性專屬|健身的我超美
-
2021-12-30 養生.運動健身
有片!蝦密?竟然這麼多豆類都不是蔬菜!
皇帝豆、蠶豆、毛豆、黃豆、黑豆、四季豆、菜豆、醜豆,這麼多種豆子,其實他們是屬於不同種食物歐!營養師高敏敏要教大家認識不同種類的豆子。豆類可簡單分為三大類,其中最常被食用的紅豆跟綠豆是屬於澱粉豆類,黑豆、黃豆跟毛豆是屬於蛋白質豆類,四季豆跟菜豆則是屬於蔬菜豆類。這些豆類都是植物,但也會隨著他們富含的成分去作分類,所以在食用時,還是要衡量自身身體狀況,再攝取自己需要的營養素及豆類,以免過度攝取碳水化合物。想了解更多關於健康飲食的影片嗎?快上「有肌勵」粉絲專頁按讚追蹤,讓身體更健康!完整影片:點我看營養師高敏敏:FB/YT/IG延伸閱讀「有肌勵」是女性專屬健身夥伴,提供健身資訊、健康方法,更提供滿滿的鼓勵和正能量,給女性肌力,也給女性激勵,讓姐妹們的健身路上,不孤單!YT:有肌勵https://pse.is/UYA9XFb:https://www.facebook.com/udnGpowerIG:https://www.instagram.com/udnGpower社團:女性專屬|健身的我超美
-
2021-12-30 養生.運動健身
有片|抗痘超簡單!中醫師教你4招改善下巴痘、經前痘
你常常生理期前,就狂冒痘痘嗎?冒痘痘就算了,下巴部分還特別猖狂,看醫生卻時好時壞?如果你也有這樣的困擾,中醫師「77老大」教你4招,跟著做只需要3周,即可改善下巴痘、經前痘,讓你徹底改頭換面!Youtuber「77老大」表示,下巴會反覆長痘在中醫學上基本是由濕熱體質及腎陰虛兩個原因造成的。在影片中,77老大將傳授如何自製中藥抗痘面膜、中藥茶飲,以及穴道按摩、多吃哪些清熱補水補腎的食物等4招,幫助痘痘困擾的民眾,有效改善下巴痘!想了解更多關於健康知識的影片嗎?快上「有肌勵」粉絲專頁按讚追蹤,讓生活更健康陽光!77老大FB:點我看77老大YT:點我看77老大YT原始影片:點我看延伸閱讀為什麼對甜食毫無抵抗力?醫師:問題可能出在睡眠!減重迷思大破解!醫師教你維持身材不復胖的關鍵「有肌勵」是女性專屬健身夥伴,提供健身資訊、健康方法,更提供滿滿的鼓勵和正能量,給女性肌力,也給女性激勵,讓姐妹們的健身路上,不孤單!YT:有肌勵https://pse.is/UYA9XFb:https://www.facebook.com/udnGpowerIG:https://www.instagram.com/udnGpower社團:女性專屬|健身的我超美
-
2021-12-29 養生.運動健身
久坐不動危害有多大?最瞭解人類身體的哈佛教授揭怎麼坐才不傷身
▌有活動地久坐身體活動和久坐之間的關係相當複雜,所以我們的主動運動量不一定和坐著的時間相當。令人驚訝的是,經常練習的馬拉松跑者坐著的時間和運動量較少的人差不多。事實上,這些優秀跑者通常體力消耗過度,所以往往坐得更久。每個人坐的時間可能相同,但方式和狀況不同,所以我們必須思考不同的坐下模式(例如長時間與短時間)可能對慢性低度發炎有什麼影響。工作時坐著不動、但每天上健身房一小時的上班族會如何?一整天大多坐著但經常短暫起身的人又如何?探究各種久坐模式造成什麼影響的研究大多是流行病學研究,目的是回溯健康、坐下時間、久坐中斷時間,以及研究對象沒有坐著時的活動量之間的關聯。這些研究無法檢驗因果性,但有助於評估風險和提出假設。此外,有些人認為上健身房一小時足以抵消整天坐著的負面影響,這些研究也帶來了壞消息。一項大型研究採集了九百多名男性為期十年的坐下時間、體能和其他變數。一如預期,體能較佳、活動量較大的男性罹患心臟病、第二型糖尿病和其他慢性疾病的機率,低於體能較差和久坐不動的男性。但在體能較佳的男性當中,坐得最久的一組罹患第二型糖尿病等發炎相關疾病的風險比坐得最少的一組高出65 %。另一項含括超過二十四萬美國人的大型研究更發現,中度和激烈活動可降低但無法抵消久坐不動的死亡風險。即使每週從事七小時以上中度到激烈運動,如果經常久坐,死於心血管疾病的風險也會高出50 %。總而言之,許多令人擔憂的研究都指出,即使活動量大又體態健美,坐在椅子上的時間越多,罹患發炎相關慢性疾病的風險就越高,包含某些癌症在內。如果這些結果正確,代表運動本身無法抵消久坐的所有負面影響。我覺得這些資料很嚇人。然而在丟掉工作椅之前,我想知道起身或「動態」久坐為什麼沒有連續久坐那麼傷身?我是不是應該每十分鐘起來做幾下開合跳?還好,令人振奮的消息還是有。一項含括近五千名美國人的長期分析發現,即使坐下時數相同,經常短暫起身者的發炎現象也比很少起身者減少25 %。另一項有點恐怖的研究讓八千多位四十五歲以上的美國人配戴加速計一週,接著記錄其後四年內死亡總人數—大約為總樣本數的5%。可以預見的是,坐下時間較長的人死亡率較高,很少長時間連續久坐的人死亡率較低。事實上,每次坐下很少超過十二分鐘的人死亡率最低,每次連續坐下超過半小時的人死亡率特別高。這項研究有個瑕疵,就是已經生病的人本來就不容易起身活動,但結果仍然指出死亡風險隨坐下總時數以及中間是否起身活動而提高。我天生就喜歡質疑,加上又從事研究工作,因此看到這些令人憂慮的統計數字時,就越常試著改變習慣。我一直想更準時起床,用來做做雜事跟玩狗,也一直想更常使用站立工作桌。但流行病學研究並沒有檢驗因果性。此外,它也沒考慮可能有其他因素擾亂健康和坐下時間之間的關係並據以修正。舉例來說,坐在家裡看電視的時間與健康狀況的關聯,就比坐著工作來得明顯;比較富有的人較少看電視、擁有較好的醫療品質、吃的食物較健康,所以風險較低。要讓我心甘情願地放棄舒適的椅子,得讓我知道「活動地坐著」為什麼比連續久坐來得好以及究竟好在哪裡。我要知道理由,而不只是統計上的關聯。先前曾經討論過,有個可能解釋是短暫活動可以喚醒肌肉,因此防止血液中的糖和脂肪增加。我們蹲下、定時站起或從事出門接小孩或掃地等輕度活動時,會收縮身體各處的肌肉,讓細胞構造動起來。這些輕度活動就像發動汽車引擎但不開出去一樣,可以刺激肌肉細胞、消耗能量、活化或關閉基因,以及啟動其他功能等。必須強調的是,洗碗或做其他輕度雜事每小時比坐著多消耗一百大卡。為了供應這些低強度活動所需能量,肌肉會收縮、消耗來自血液的糖和脂肪。這些活動不算運動,但有些實驗要求受試者在坐著時短暫起身,例如每半小時站起一百秒,就能降低血液中糖、脂肪和所謂「壞」膽固醇的值,因此血液中的糖和脂肪減少,可防止發炎和肥胖。此外,偶爾輕度活動可刺激肌肉,防止發炎及降低生理壓力。最後,肌肉具有推送能力,尤其是小腿肌肉,可防止血液和其他液體積聚在雙腿,不只血管如此,淋巴系統也是如此。淋巴系統就像排水溝,負責輸送體內各處的廢棄物。這些液體最好不斷流動。長時間久坐不動會增加腫脹(水腫)和血管中形成血栓的風險。因此,蹲下和其他動態坐姿能讓肌肉間歇活動,尤其是小腿肌肉,有助於腿部血液循環,因此可以比較健康。另一種在久坐時維持動態的方法是做些小動作,或是研究人員口中硬梆梆的「自發性身體活動」。我一向很難靜下來,所以很奇怪有人竟然受得了連續坐著好幾小時不動。顯而易見地,做小動作的習慣或許有部分是與生俱來的,但效果可以維持很久。艾瑞克,拉維辛(Eric Ravussin)在一九八六年一項著名研究中,要一百七十七人在長三公尺、寬三公尺半的密閉空間裡待上十二小時(每次一人),測定他們消耗多少熱量。讓研究人員驚訝的是,做小動作的受試者每天消耗的熱量,比坐著不動的受試者多出一百至八百大卡。其他研究也發現,單單只是坐著做些小動作,每小時就能消耗多達二十大卡,而且能促進血液循環的程度,讓血流通往靜止不動的手臂和大腿。有項研究甚至發現,扣除其他形式的身體活動、吸菸、飲食和飲酒量等因素影響後,做小動作者的總死亡率低了30 %之多。 總而言之,「定力」或許能提高生產力,但無益於健康。但在後工業化國家,必須不斷盯著螢幕的工作越來越多。我們是不是應該趕快訂購站立工作桌? ▌我們應該怎麼坐和坐多久?在許多關於坐著的誇大說法中,最極端的應該是「久坐是吸菸的接班人」。香菸給人新奇感受、容易上癮、昂貴、味道難聞、有毒性,是全世界最可怕的殺手;但坐著不僅歷史悠久,還絕對自然。更重要的是,問題不是坐著本身,而是連續好幾個小時坐著不動,加上運動量極低甚至是零。如果古代人類祖先的習慣與現在的狩獵採集者和農民一樣,那麼他們每天大概會坐上五到十小時,與現在某些(非全部)歐洲和美國人一樣。但他們不坐著時,身體活動量相當大,而且這些沒椅子的祖先要休息時並不是坐在有椅背的椅子上不動,而是蹲著、跪著或坐在地上,同時持續做些小動作,大腿、小腿和背部肌肉的活動量與他們站立時大致相同。況且哈札人每次坐著、蹲著或跪著時通常只有十五分鐘。此外,如果人類祖先與現在的非工業化人類的生活型態類似,那麼他們坐下時通常會做些家庭雜務,或是照顧小孩,所以會經常起身。整體說來,他們坐著時沒有那麼靜止和持續,而且不會讓人每天減少好幾小時的身體活動。桌前工作在可預見的未來仍會繼續存在,所以站立工作桌被宣傳成對抗久坐的利器。這些行銷話術把少坐和增加身體活動混為一談。站立不是運動,而且目前還沒有設計完整、執行仔細的研究,證明站立工作桌對健康有明顯助益。此外,可別忘了,雖然有許多流行病學研究發現久坐十二小時以上的人死亡率高於坐得少的人,但前瞻性的研究尚未證明工作時坐得較多(職業久坐)會使死亡率提高。一項為期十五年、對象超過一萬名丹麥人的大規模研究發現,坐著工作的時間和心臟病沒有明顯關聯。另一項規模更大、針對六萬六千名日本中年上班族進行的研究結果也相仿。相反地,坐著無所事事的時間卻與死亡率有關。這代表社經地位和早晨、傍晚和週末運動習慣對健康的影響,大於我們平日坐在辦公室裡的時間。於此同時,關於久坐的誇張說法也可能是個迷思。有多少人提醒過我們要記得坐正,不要彎腰駝背?這個老生常談可以追溯到十九世紀末德國整形外科醫師弗蘭茲.史塔菲爾(Franz Staffel)。工業革命後,越來越多人長時間坐在椅子上工作,史塔菲爾擔心這些姐妹臀部前移、挺直下背部的姿勢不正確。他擔憂地認為脊椎在我們坐著時應維持正常站立時特有的雙S形曲線,並且提倡椅子應該支撐下背部,藉以促使我們坐正(如圖5中右邊數來第二人)。幾十年後,瑞典人體工學先鋒本特.艾克布倫(Bengt Åkerblom)和學生支持史塔菲爾的看法,他們以X光拍攝坐在椅子上的人,同時測量他們的肌肉活動。結果大多數西方人,包含大部分的醫療專業人員,都認為下背部有曲線但上背部平直的椅子能避免背痛。 不過科學證據否定了這個現代文化規範。有個重要線索是有靠背的椅子雖然會助長彎腰駝背,但世界各地沒椅子的人類也普遍採取挺直下背部和彎曲上背部的舒適姿勢,如圖5所示。許多反對彎腰駝背的生物力學論證也被一一推翻。但最能說服懷疑者的是有數十篇詳盡的統合分析和系統性文獻回顧,徹底爬梳並嚴格評估了每一篇探討坐姿與背痛的研究。我坐下來閱讀這些論文時感到十分驚訝:探討這主題的所有優秀論文,幾乎都沒發現習慣性縮腿或彎腰駝背坐姿與背痛有關的確定證據。此外我也很驚訝地發現,沒有明確證據可以證明坐得較久較容易背痛,或是使用特製坐椅或經常起身可防止背痛。相反地,最能防止背痛的方法是鍛鍊下背部,讓肌肉不易疲勞。因此背部較強壯、不易疲勞時,姿勢比較容易正確。換句話說,我們搞錯了因果關係。背痛專家基蘭.歐蘇利文(Kieran O’Sullivan)曾跟我講:「良好的姿勢主要是環境、習慣和心理狀態的展現,而不是對抗背痛的法寶。」 所以讀者們若因為自己坐著、甚至彎腰駝背而感到罪惡或擔憂,請記住演化不僅使人類活動,也使人類坐下。我們不需怪罪椅子、批評自己彎腰駝背或沒有蹲下,而是該試著想辦法坐得更具活動性、避免長時間不動、大膽做些小動作,而且不要因為坐下就不運動或減少身體活動。這些習慣可防止或緩和有害健康的慢性發炎。此外,必須重複的是,我們看到關於久坐的恐怖統計數字,主要來自於坐著無所事事的時間。※ 本文摘自《天生不愛動:自然史和演化如何破除現代人關於運動與健康的12個迷思》。《天生不愛動:自然史和演化如何破除現代人關於運動與健康的12個迷思》作者:丹尼爾.李伯曼 譯者:甘錫安出版社:鷹出版 出版日期:2021/12/28
-
2021-12-28 養生.運動健身
有片!改善體態、矯正駝背 彈力帶6招學起來
每天工作生活忙碌,沒時間運動,上健身房又不知道做什麼課表嗎?近年來居家運動風潮,一條彈力帶就可以取代健身房許多器材,「小龍健身」健身教練余柏賢教民眾一條彈力帶,就可輕鬆鍛鍊背肌,改善體態、矯正駝背。全身肌力均衡發展可以讓身體機能更健康,疫情期間掀起的居家運動潮,也讓許多人開始培養好的運動習慣,但很多人卻忽略了看不到的背部肌群訓練。事實上,加強背肌訓練不但可以讓身體線條更加完美之外,還能改善駝背、增加自信。健身界中,有一個居家健身必需品,除了輕便好攜帶,還有分成不同長度、材質和磅數,在訓練過程中產生阻力,透過拉伸讓肌肉收縮,以達到訓練或是復健的效果。沒錯!就是彈力帶,今天只需要準備一條彈力帶,「小龍健身」將會教大家6個動作,用彈力帶訓練背肌肌力!想了解更多關於健康運動的影片嗎?快上「有肌勵」粉絲專頁按讚追蹤,讓身體更強壯!小龍健身頻道: 點我看小龍健身原始影片: 點我看延伸閱讀羅馬尼亞硬舉教學!5大常見錯誤別再犯運動抖M請進!13分鐘超強虐腹訓練「有肌勵」是女性專屬健身夥伴,提供健身資訊、健康方法,更提供滿滿的鼓勵和正能量,給女性肌力,也給女性激勵,讓姐妹們的健身路上,不孤單!YT:有肌勵https://pse.is/UYA9XFb:https://www.facebook.com/udnGpowerIG:https://www.instagram.com/udnGpower社團:女性專屬|健身的我超美
-
2021-12-27 養生.運動健身
有片|喝了不怕胖!減醣也可以喝的五色拿鐵
正在執行減醣飲食的朋友,擔心果汁糖份很高,不敢喝?別緊張!營養師孫語霙教你製作減醣也可以喝的五色拿鐵,每一杯分別還有護心、護眼、順暢、抗老、助眠作用唷!減醣飲食是廣義的「低碳水化合物飲食」的一種,在飲食中適度的減少醣類,可幫助增肌減脂、穩定血糖,也能預防與改善糖尿病等新陳代謝症候群,對健康是有助益的。營養師孫語霙要傳授減醣也可以喝的五色拿鐵,指的是:番茄製作的紅拿鐵、胡蘿蔔製作的黃拿鐵、奇異果製作的綠拿鐵、紫葡萄製作的紫拿鐵、香蕉製作的白拿鐵。五色拿鐵不論是外食族、上班族都非常好施行,讓正在執行減醣瘦身的人也能健康喝飲料,趕快跟著影片學起來!想了解更多關於健康飲食的影片嗎?快上「有肌勵」粉絲專頁按讚追蹤,改善飲食習慣!營養師愛碎念YT頻道:點我看營養師愛碎念YT原始影片:點我看延伸閱讀灰塵會造成肥胖?專家教你斷捨離減肥法減肥不敢吃早餐?一分鐘告訴你這樣吃不怕胖!「有肌勵」是女性專屬健身夥伴,提供健身資訊、健康方法,更提供滿滿的鼓勵和正能量,給女性肌力,也給女性激勵,讓姐妹們的健身路上,不孤單!YT:有肌勵https://pse.is/UYA9XFb:https://www.facebook.com/udnGpowerIG:https://www.instagram.com/udnGpower社團:女性專屬|健身的我超美
-
2021-12-26 養生.運動健身
跳繩不只增肌減脂,還能預防骨鬆、按摩內臟!醫師教你正確跳繩不傷膝蓋
天氣太冷太熱、下雨或空汙⋯⋯不適合出門運動的時候,跳繩莫過於 CP 值最高的居家運動,不僅能在短時間內能達到最大熱量消耗,而且器材方便攜帶和收納,取得容易,不花大錢也能幫助減重。跳繩還有哪些隱藏版的好處呢?常見的跳繩迷思和真相又是什麼?最後別忘了看跳繩小叮嚀,避開運動傷害才能享受跳繩的滿滿好處。跳繩好處多:增肌、減脂,還能預防骨鬆!其實跳繩除了能幫助減肥,還有以下六大好處,對全身都有益:甩肉減肥:跳繩一跳就能運動到全身,根據國民健康署的各類運動消耗熱量表,快速跳繩30分鐘所消耗的熱量,比游泳、騎腳踏車和大多數球類運動來得更多。強化心肺和肌力:跳繩可強化心肺功能,且因為跳躍動作主要運用大腿肌肉的等長收縮、離心、向心這三種作用力訓練肌肉產生力量,可以訓練不同肌肉群在同時間的肌力與收縮速度。預防骨質疏鬆:身體在彈跳時會產生「抗衡阻力」(也是所謂「負重」),而跳繩、爬山、慢跑等「高強度負重」運動有助於建立和維持骨密度。根據衛福部《骨質疏鬆症臨床治療指引》,從事地面反作用力達體重兩倍以上的運動,如反覆跳、跳繩、踏步、踏階運動等等,可改善停經前/後婦女腰椎及股骨頸的骨密度。但若本身已有骨質疏鬆或其他骨折風險,建議先諮詢醫師。按摩內臟,緩解便秘:跳繩過程中上下震盪會按摩到內臟,刺激血液循環,促進新陳代謝、帶走身體多餘廢物。減重名醫呂紹達指出,彈跳時可盡量加大腰和胯部的轉動,有助加強腸胃蠕動,緩解便秘。訓練平衡感:跳繩利用手甩繩、腳跳起相互配合完成動作,運用到四肢與全身,可以訓練交感及副交感神經(即自律神經)的控制能力,並增進不同肌肉的統合協調作用。幫助長高:專長兒童及青春期生長評估的兒科醫師陳奕成表示,跳繩確實可以幫助長高,不過持之以恆的適量運動也很重要。物理治療師徐芳生建議臨床發展正常、即將進入青春期的青少年,可以採行「動作協調技巧+心肺有氧+核心穩定」的運動組合,例如游泳、跳繩、花式跳繩、瑜珈球和球類活動,幫助刺激生長板。跳繩傷膝蓋?跳繩會讓小腿變粗嗎?醫師破解迷思但你可能聽過:跳繩容易傷膝蓋,還會長蘿蔔腿?亞洲大學附屬醫院復健部部長周立偉解釋,跳繩不會造成前述現象,若跳完後腿部感到不適應該是跳錯、暖身不夠,或運動後沒拉筋導致。周立偉指出,跳繩為原地跳躍的垂直力量,且雙腿併跳時承受的反作用力相較跑步低,且跳繩能鍛鍊下肢肌肉,「只要擁有強健肌肉,就不容易傷膝蓋」。而大眾之所以認為跳繩會養出蘿蔔腿,是因為跳繩主要使用小腿肌肉,所以運動後肌肉會充血腫脹,造成腿粗的錯覺,但只要透過拉筋及充分按摩,就可以舒緩小腿緊繃感。減重名醫呂紹達曾分享,繩子長短好控制、易握,且能準確調整做操力道和距離,尤其在跳繩過後可直接拉伸肌肉,使線條變長變纖細,所以跳繩也是很好的伸展工具喔。跳繩怎麼跳才對?必知跳繩技巧醫師建議,可穿著吸震緩衝性佳的運動鞋,跳繩時利用前腳掌輕輕彈跳,著地時膝蓋微彎,就能減輕膝關節的負擔。若中老年人的骨骼和肌肉力量不足,及體重過重、膝蓋有舊傷的人,則比較不適合跳繩。另外,跳繩前應充分暖身,沒有做暖身運動的話一開始心臟調節跟不上跳繩速度,容易覺得喘不過氣,這時除了把速度逐漸放慢,可同時用嘴巴和鼻子呼吸,將雙腳微蹲、上半身前傾,雙手扶住膝蓋,以利調節呼吸。最後,在開始運動之前需要先學會掌握跳繩三大重點,包括繩長、握把姿勢和站姿。呂紹達對跳繩運動的步驟提醒如下:1. 眼睛視線向前。2. 預備動作時兩手握住跳繩手把,上臂要輕夾腋下。3. 兩手握把高度要一致,由外向內握住。4. 手持握把時,大拇指和食指不要互扣或交疊,要緊拉繩子使前臂高於手肘。5. 膝蓋打直不彎曲。6. 將繩子中線踩在腳底前端1/3處,並拉直繩子。看完這篇,你就可以重拾小時候體育課玩過的跳繩,讓它成為最好的健身夥伴和瘦身的好工具吧!資料來源:《謠言終結站》跳繩傷膝、小腿變粗? 醫︰錯誤觀念臺中榮總醫訊 - 骨質疏鬆症的運動各類運動消耗熱量表運動30分鐘消耗的熱量(大卡) 《1週跳3天,2週瘦1圈!驚人的燃脂跳繩減肥操:1個動作,腰腹臀腿全瘦到,跳出瘦子體質,從此不復胖!》延伸閱讀: 「心理諮商」有用嗎?在做什麼?心理師公開:諮商前,你該了解的「11大問題」
-
2021-12-26 養生.運動健身
有片!虐腹超有感!15分鐘腹部有氧訓練
肚子瘦的很慢?平常居家腹部訓練不夠力嗎?讓Youtuber「Bellysu」教你15分鐘進階版居家腹部有氧訓練,找回窈窕曲線!研究顯示,定期做中等強度的有氧運動,是減掉腹部脂肪最有效的方法之一!但是有幾項事情要注意,一個星期要保持鍛鍊兩三次、一次鍛鍊時間至少要20-30分鐘、不要鍛鍊過度,這樣才能健康且有效的戰勝肚子脂肪!這次的腹部有氧訓練菜單,一共有24種動作,每2個動作為一組60秒,中間休息15秒,全程只要站立進行,家裡空間小也能輕鬆運動,快跟著影片一起做吧!想了解更多關於健身的影片嗎?快上「有肌勵」粉絲專頁按讚追蹤,讓身體更強壯!完整影片:點我看「Bellysu減肥中」Facebook:點我看「Bellysu減肥中」YouTube:點我看延伸閱讀不出門也能瘦!8分鐘爆汗燃脂運動!腹肌速成班!3分鐘虐腹訓練 一天兩次超有感!「有肌勵」是女性專屬健身夥伴,提供健身資訊、健康方法,更提供滿滿的鼓勵和正能量,給女性肌力,也給女性激勵,讓姐妹們的健身路上,不孤單!YT:有肌勵https://pse.is/UYA9XFb:https://www.facebook.com/udnGpowerIG:https://www.instagram.com/udnGpower社團:女性專屬|健身的我超美
-
2021-12-26 養生.運動健身
有片!用蔬菜取代澱粉 「花椰米披薩」懶人健康首選
美食讓人又愛又恨,尤其遇上節慶,怎能抵擋大餐的誘惑?說到大餐,不外乎就是燒烤、火鍋、Pizza,堆積如山的熱量如何消滅?今天教你做出美味又健康的「花椰米披薩」。很多人都懼怕澱粉產生的熱量,今天教你用花椰菜米取代麵粉,一樣可以做出口感酥脆的餅皮。披薩上的餡料可以依據個人喜愛做變換,零澱粉餅皮加上滿滿蔬食,絕對比外面賣的披薩熱量還低,製作過程簡單快速,快學起來在家動手DIY!注意:影片中放的花椰米比較少,因為當初製作的目的是為了清冰箱,實際做的話可以放約250g下去,餅皮會更厚實!準備食材花椰米、雞蛋一顆、甜椒半顆、杏鮑菇半根、番茄醬、乳酪絲想了解更多關於健康運飲食的影片嗎?快上「有肌勵」粉絲專頁按讚追蹤,讓你吃美食不罪惡! 延伸閱讀外食好油膩?教你做6道減醣常備菜1分鐘番茄雞肉球 讓你吃肉肉長肌肌「有肌勵」是女性專屬健身夥伴,提供健身資訊、健康方法,更提供滿滿的鼓勵和正能量,給女性肌力,也給女性激勵,讓姐妹們的健身路上,不孤單!YT:有肌勵https://pse.is/UYA9XFb:https://www.facebook.com/udnGpowerIG:https://www.instagram.com/udnGpower社團:女性專屬|健身的我超美
-
2021-12-25 養生.運動健身
有片|秋冬增強免疫力!一分鐘教你做蒜頭雞湯
天氣冷颼颼,好需要喝碗熱湯暖暖胃,讓「食來攝Yeah」的張威展主廚帶你做「蒜頭雞湯」,營養又增加免疫力!「蒜頭雞湯」需要準備的食材有4樣,土雞肉、去皮黑蒜、帶皮蒜瓣、紹興酒,張威展提到雞湯好吃的關鍵,需要把雞肉表面先煎至金黃再燉煮,這樣的烹調方式更香又不油膩,接著放入電鍋,就能輕鬆煮出美味雞湯了。大蒜對人體有許多好處,具有殺菌、解毒、驅蟲、消腫、止瀉及健胃等作用,但大蒜素對胃腸刺激較大,若是腸胃不好或是有慢性疾病、高血壓、心血管疾病等的人,建議不要攝取過多,容易導致不適症狀更嚴重!想了解更多關於健康飲食的影片嗎?快上「有肌勵」粉絲專頁按讚追蹤,讓身體更健康!完整影片:點我看食來攝Yeah FB:點我看延伸閱讀冬令進補陷阱多!喝一碗湯就熱量爆表?冬天不想吃生菜?五星主廚3分鐘教你做溫沙拉!「有肌勵」是女性專屬健身夥伴,提供健身資訊、健康方法,更提供滿滿的鼓勵和正能量,給女性肌力,也給女性激勵,讓姐妹們的健身路上,不孤單!YT:有肌勵https://pse.is/UYA9XFb:https://www.facebook.com/udnGpowerIG:https://www.instagram.com/udnGpower社團:女性專屬|健身的我超美
-
2021-12-24 新聞.杏林.診間
名醫與疾病的對話/長時間看診肌肉緊繃 頸椎椎間盤突出半夜痛醒無法睡
「真的很不舒服,晚上睡覺一個翻身,就會因左手神經被壓迫,整個人痛到醒過來。」我曾問過有痛醒經驗的朋友和同學,還有人半夜都會痛到爬起來哭,沒想到「頸椎椎間盤突出」會如此不舒服。從事牙醫至今約30年,六年前,有一天左手突然麻麻的,感覺不太對勁,因平時看診長時間低頭,當下懷疑是頸椎椎間盤出了問題,就醫檢查後,確診是頸椎椎間盤突出,原因是職業傷害。壓迫神經 整晚無法好好睡「當時發病,常是整隻左手麻掉,感覺那已經不是自己的手。」晚上睡覺不論是平躺或側身,左手一直處在疼痛狀態,若一個翻身或姿勢改變,疼痛感就從左手一直延伸到後頸部,整個人會被痛醒,這是頸椎椎間盤突出壓迫神經所致,搞得整晚沒辦法好好睡覺。回想工作狀態,平時看診患者會躺在治療椅上,位置在我的左手側,我必須低頭、身體側一邊彎腰,左手拿著小鏡子,右手拿治療或修補牙齒的工具,雙手姿勢是「類似螃蟹的兩隻大螯」,同時向外又要向內,且左手位置較低、右手較高,長時間如此緊繃的姿勢,使全身肌肉處在不平衡的狀態。況且,每位患者看診時間長短不一,可能20、30分鐘都要維持一樣的姿勢,長期下來頸椎及腰椎承受莫大的壓力,難怪兩部位的椎間盤突出,是牙醫師最常見的職業傷害。避免惡化 復健治療吊脖子了解病因及症狀後,接受復健治療,包括頸部牽引(俗稱吊脖子),為避免病情惡化,也利用看診時的小空擋,讓背部貼著牆壁站立兩、三分鐘,讓頸椎保持平順姿勢。經一、兩個月復健治療,症狀才逐漸好轉。在復健中也學到,當背靠著牆壁,可在脖子與牆壁間的空檔,放一個軟墊或衛生紙盒,讓頸部向後伸展,訓練頸部力量,但必須在疼痛緩解後才開始訓練,也有人戴著脖圍撐住脖子,避免頸部往前傾,減輕頸椎壓力。常參加鐵人三項 延緩發作慶幸的是,為了調劑生活,在2011年至2015年間,我常參加鐵人三項賽事,包括游泳、騎腳踏車、跑步,雖然目標不是奪牌,但經過訓練,全身肌肉群的力量強度較強,比起沒有運動習慣的朋友,我的頸椎椎間盤突出已延後十年發生。雖然現在已沒參加鐵人三項賽事,但為了維持肌肉強度、體態,還是保持騎腳踏車、打高爾夫球等運動,有時上健身房進行核心訓練,新冠肺炎疫情期間不能上健身房,就改在家進行深蹲、彈力繩等訓練。用3C經常低頭 小心犯病疫情期間看電視、滑手機的時間增加,加上看診工作,日前又出現頸椎肌肉緊繃情形,感覺頸椎椎間盤突出可能又會復發,我想這是「牙醫的宿命」,但已有先前難忘的經驗,這次立刻休息,並多注意姿勢、提高警覺,症狀才不至於惡化。手機、筆電、平板電腦等3C產品盛行,大家常低頭姿勢不良,頸椎椎間盤突出已是一種常見疾病,建議一旦有手麻等症狀,應盡速就醫,避免愈來愈不舒服,無法好眠。醫學辭典/頸椎椎間盤突出頸椎椎間盤為每節頸椎間的軟骨組織,類似彈簧十分富有彈性,可以協助頸部轉動,當長時間使用電腦、低頭滑手機,頸部姿勢長時間不良,容易引起頸椎椎間盤壓力增加,當過度壓迫後,椎間盤就會受傷,失去彈簧的功能,一旦病情嚴重,椎間盤突出將壓迫神經,可能會出現痠、麻、痛、無力、感覺異常等五大症狀。「頸部牽引」是頸椎椎間盤突出治療方式,目的是讓被壓迫的椎間盤,不要再受到壓迫,突出部位會慢慢回來,不再壓迫神經,緩解不適症狀。平時每使用電腦、手機30分鐘,建議應從事頸部舒緩運動約一分鐘,即可遠離頸椎椎間盤突出困擾。(諮詢╱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復健科主任武俊傑)鄭銘鎮小檔案現職:●極緻美學牙醫診所醫師學歷:國立陽明交通大學牙醫學系經歷:●國立陽明大學牙醫校友總會會長●牙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常務理事●台北市牙醫師公會常務理事
-
2021-12-24 養生.運動健身
減重醫師列出瘦不下來的三大理由,你中了嗎?
為甚麼會瘦不下來呢?常常都是各種理由讓減重成為一個口號,而無法確實的達成,當你非常渴望將減重訂為第一順位,且努力去實踐,就一定會成功,YouTuber「好邱夫妻」從飲食習慣切入主題,教大家正確極適合的減重方法。現代人因各種理由說服自己減重失敗,減重最大的重點就是控制飲食,但很多人會因為外食、工時不定、壓力大而隨意進食,導致熱量攝取過量甚至營養不均衡。另外運動在減重中也是極為重要的,運動常分為有氧跟重訓,但還是會有很多人用各種藉口說服自己不去運動,或是做毛巾操、拉筋、仰臥起坐這些暖身就說服自己有運動了。在減重過程中需要知道自己的基礎代謝率跟一天總熱量消耗,再訂出熱量目標,並計算每一餐所攝取的熱量,隨時追蹤自己的體重變化,再適時地根據自身狀態去做清單調整。想了解更多關於健康飲食的影片嗎?快上「有肌勵」粉絲專頁按讚追蹤,讓身體更健康!完整影片:點我看好邱夫妻:YT/IG/FB延伸閱讀為什麼對甜食毫無抵抗力?醫師:問題可能出在睡眠!冬令進補陷阱多!喝一碗湯就熱量爆表?「有肌勵」是女性專屬健身夥伴,提供健身資訊、健康方法,更提供滿滿的鼓勵和正能量,給女性肌力,也給女性激勵,讓姐妹們的健身路上,不孤單!YT:有肌勵https://pse.is/UYA9XFb:https://www.facebook.com/udnGpowerIG:https://www.instagram.com/udnGpower社團:女性專屬|健身的我超美
-
2021-12-24 養生.運動健身
有片!冬令進補陷阱多!喝一碗湯就熱量爆表?
進入冬季,多數人都會想吃暖冬料理來補身子,但大多數的進補料理其實都含有驚人的熱量,光喝一碗湯就可能熱量爆表!YouTuber「營養師Ricky's Time」開箱六種料理,教大家如何聰明吃。其中的薑母鴨跟羊肉爐,通常都會附豆皮、肉丸、米血糕之類的火鍋料,不僅本身的熱量高還會吸附油脂,吃了都是額外的熱量,甚至湯頭都還會添加麻油跟米酒,每喝一口湯都是額外的熱量。另外,圓湯本身是由精製糖、油脂跟澱粉組成。甜湯圓中的紅豆湯底要做得好喝,勢必就要先蜜漬再用糖水泡一遍,最關鍵的還是在湯圓,4顆甜湯圓或5顆鹹湯圓就相當於吃進1碗白飯的熱量,因此要將當天的飯量減少1碗,才能避免熱量攝取過多。營養師Ricky表示,想吃又想減脂時,有五個小技巧推薦大家可以去嘗試,快跟著營養師Ricky減醣減脂健康瘦。想了解更多關於健康飲食的影片嗎?快上「有肌勵」粉絲專頁按讚追蹤,讓身體更健康!完整影片:點我看營養師Ricky's Time:FB/YT/IG延伸閱讀不用煩惱了!一周懶人減肥菜單幫你想好了冬天不想吃生菜?五星主廚3分鐘教你做溫沙拉!「有肌勵」是女性專屬健身夥伴,提供健身資訊、健康方法,更提供滿滿的鼓勵和正能量,給女性肌力,也給女性激勵,讓姐妹們的健身路上,不孤單!YT:有肌勵https://pse.is/UYA9XFb:https://www.facebook.com/udnGpowerIG:https://www.instagram.com/udnGpower社團:女性專屬|健身的我超美
-
2021-12-23 該看哪科.骨科.復健
小孩做重訓會長不高嗎? 復健科醫師:做對這些動作有6大好處
舉重為台灣在奧運場上帶來許多光榮時刻,健身風氣也越來越盛行,然而發育中的兒童青少年可以從事重量訓練嗎?會不會因為施加過多壓力在骨骼影響生長板的發育,進而導致長不高呢?小孩可以做重訓嗎?討論發育中的孩童能不能做重量訓練之前,要談談什麼是「重量訓練」。很多人想到重量訓練,就聯想到舉重、槓鈴、臥推等等大重量的訓練,但其實重量訓練,或稱「肌力訓練」,泛指所有對肌肉施加力量,讓肌肉主動收縮與其對抗的訓練,包括奧運場上的舉重、健身房的機械式器材,也包括啞鈴、壺鈴及使用彈力帶的阻力訓練。由於孩童的生長板相較於成熟的骨頭較為脆弱,1980年代的觀念是,重量訓練及肌肉收縮對骨骼施加的壓力可能影響生長,而且也不會有額外好處。然而,越來越多的醫學研究告訴我們,只要根據小孩的年紀及承受力設計適合的重量訓練,不僅造成運動傷害的風險很低,也不會對小孩的生長發育有負面影響。專家認為,從7-8歲開始,孩子就可以安全地從事經過專業評估、調整的重量訓練,而重量訓練不僅沒有壞處,還會為孩子帶來額外的好處。家長常想了解的是,舉重是否會影響脊椎的發育,甚至讓孩子長不高?許多研究共同的結論是,舉重作為孩子重量訓練的一環,不僅不會影響發育,還可以改善身體組成、增強心肺耐力。常見的啞鈴及壺鈴只要適度使用,也可以讓孩子得到重量訓練的好處而不影響發育。值得一提的是,孩子從事重量訓練的強度要謹慎拿捏,若孩子可做到的最大重量為RM,訓練的重量建議落在60~80%的RM,可以降低受傷的機率。重訓對小孩的好處現在我們知道,只要小孩從事適合的重量訓練,不僅不會影響生長發育,此外還有下列好處:•降低長大後發生心肺疾病的機率:20年前的大型醫學研究已經告訴我們,早期建立小孩的運動習慣,可以讓孩子長大後得到心血管疾病的機會下降,而將重量訓練加入小孩的運動菜單,可以讓運動更多元豐富有趣,小孩也比較不會對單一種類的運動感到厭煩。•減少肥胖:許多醫學研究發現,重量訓練可以改變肥胖兒童青少年的新陳代謝以及身體組成,減少體脂肪的比例。最重要的是可以「增加胰島素的敏感性(insulin sensitivity)」,翻成白話文就是讓身體可以更有效率的將血糖代謝掉,不讓過多的血糖堆積成脂肪。•促進骨骼健康:直覺上,我們會擔心重量訓練的壓力傷害骨頭,但其實骨頭是一個活的器官,一直在新陳代謝,適度的重量訓練其實可以幫助骨頭生長、增加骨骼強度、降低成年後骨質疏鬆的風險,此外,重量訓練可以增強肌力,而更強的肌力可以增加對骨頭的刺激,幫助骨頭成長。•提升運動表現:研究顯示,重量訓練可以讓運動的表現更好,包括跳躍高度、跑步速度、平衡穩定度等,對於自信心也會有所提升。•降低運動傷害風險:從事運動確實就有造成運動傷害的風險,但研究顯示有從事重量訓練的孩子,發生運動傷害的機會較低。•幫助小孩長高 重訓幫助小孩長高研究發現,重量訓練不僅不會傷害小孩成長,反而會增加血液中類胰島素生長因子(IGF-1)的濃度,而類胰島素生長因子跟長高有很密切的關係。此外,許多研究顯示,重量訓練後,血液中生長因子的濃度會顯著上升。因此,讓小孩安全地從事重量訓練,可能幫助長高。如何讓小孩安全做重訓?讓小孩安全地從事重量訓練重點在於下面幾個面向:•適當的重量及組數•間隔的休息時間•動作的確實度•合適的運動環境•平衡及協調度訓練•依成長調整訓練內容以下是建議可以讓孩子安全從事的重量訓練•小牛推車:父母抓著孩子雙腳,孩子用手腕撐著自己的體重前進,除了作為重量訓練,更可以作為有趣的遊戲促進親子關係,也加強孩子的感覺統合能力。•核心穩定:孩子背靠瑜伽球,雙手拿啞鈴交替舉起,腰背核心肌群出力穩定身體。強化核心肌群也可輔助矯正孩子的姿勢。•下肢肌力:前腳弓箭步、後腳背靠在椅子上,蹲下2秒再回到原姿勢,做10次再換腳。強化下肢肌力及穩定度。結語跟傳統的認知相反,重量訓練對成長中的兒童青少年不僅無害,反而可以輔助長高,並且在減少肥胖等許多面向都有幫助。要提醒的是,小孩的重量訓練原則跟成人不同,在專業人員的陪伴和評估訓練下,才能讓孩子得到重量訓練的好處且遠離運動傷害。 參考資料Kriström, B., Lundberg, E., Jonsson, B., & Albertsson-Wikland, K. (2014). IGF-1 and Growth Response to Adult Height in a Randomized GH Treatment Trial in Short Non-GH-Deficient Children. The Journal of Clinical Endocrinology & Metabolism, 99(8), 2917–2924.Bareket Falk, Alon Eliakim (2003). Resistance training, skeletal muscle and growth. Pediatr Endocrinol Rev,1(2):120-7.Behringer, M., vom Heede, A., Yue, Z., & Mester, J. (2010). Effects of Resistance Training in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A Meta-analysis. PEDIATRICS, 126(5), e1199–e1210.Malina, R. M. (2006). Weight Training in Youth-Growth, Maturation, and Safety: An Evidence-Based Review. Clinical Journal of Sport Medicine, 16(6), 478–487.Strong, J. P. (1999). Prevalence and Extent of Atherosclerosis in Adolescents and Young AdultsImplications for Prevention From the Pathobiological Determinants of Atherosclerosis in Youth Study. JAMA, 281(8), 727.Lloyd, R. S., Faigenbaum, A. D., Stone, M. H., Oliver, J. L., Jeffreys, I., Moody, J. A., Brewer, C., Pierce, K. C., McCambridge, T. M., Howard, R., Herrington, L., Hainline, B., Micheli, L. J., Jaques, R., Kraemer, W. J., McBride, M. G., Best, T. M., Chu, D. A., Alvar, B. A., & Myer, G. D. (2013). Position statement on youth resistance training: the 2014 International Consensus. British Journal of Sports Medicine, 48(7), 498–505.《本文為台灣復健醫學會官網原創文章》資料來源:台灣復健醫學會Instagram台灣復健醫學會Facebook台灣復健醫學會網站
-
2021-12-23 養生.運動健身
有片|湯滾過蓋鍋蓋就可放隔夜? 營養師:小心吃進一堆毒!
許多人聽長輩口耳相傳,湯沒有喝完,加熱讓它滾過後就可以殺菌,這樣就可以放一整晚了。這是正確的嗎?營養師李婉萍指出,加熱過後的食物,必非所有毒素都會被消滅,放在室溫保存反而容易滋生細菌!此外,不少人以為食物需等放涼後,才可以放進冰箱保存,其實這樣是很危險的行為!食物放在室溫下保存容易使細菌大量滋生,但要怎麼處理剩菜剩飯,才是正確做法?李婉萍建議,最好的方式就是,餐後剩菜剩飯要盡速冷藏,如果想要抑菌最好將食物放在低於7度的環境下保存,要吃時將其加熱至60度以上,才能減少細菌增生。想了解更多關於健康知識的影片嗎?快上「有肌勵」粉絲專頁按讚追蹤,改善飲食習慣!李婉萍營養師YT頻道:點我看李婉萍營養師YT原始影片:點我看延伸閱讀減重迷思大破解!醫師教你維持身材不復胖的關鍵越動越痛?6動作放鬆肌肉、舒緩疼痛「有肌勵」是女性專屬健身夥伴,提供健身資訊、健康方法,更提供滿滿的鼓勵和正能量,給女性肌力,也給女性激勵,讓姐妹們的健身路上,不孤單!YT:有肌勵https://pse.is/UYA9XFb:https://www.facebook.com/udnGpowerIG:https://www.instagram.com/udnGpower社團:女性專屬|健身的我超美
-
2021-12-21 退休力.健康準備
2021退休力大調查:健身教練呂祥維線上傳授伸展解痠痛
許多人因疫情居家上班,身體機能跟體力也下降。健身教練呂祥維也因減班休息,在家休息一陣子,發現體力下降,決定在家自行肌力訓練,也一個人到公司進行重量訓練。後來因為不少學生反映體力下降,身體變差等,於是他開始幫忙規畫課程,幫助學生維持運動習慣。根據聯合報「2021退休力大調查」,健康力是所有退休準備的「粽子頭」,在健康準備取得高分,通常其他面向的分數也有一定水準。但疫情期間,過去認為對健康有益的方法都因人際阻隔受到挑戰,必須找到新方法。呂祥維分享,疫情開始後,過了3周就發現體力下降,主要是沒有出門也沒有做其他事,最多只有休息、睡覺、打公文,健身教練原本是勞動型工作,突然要一直打報表做企畫,變成上班族,讓他開始痠痛上身,例如坐太久看著電腦打字導致肩膀痠痛。呂祥維運用自己的專業知識,以滾筒、彈力帶等較簡單的器材,藉由按摩伸展肌肉跟肌力訓練,喚醒肌肉群,他也根據自己的痠痛狀況,著重臀部跟肩關節的伸展,避免因為坐在電腦桌前太久,臀部肌肉鬆弛,造成腰部痠痛。長時間看電腦和手機,也會容易駝背、姿勢不良,肩關節適度伸展也可減緩不適。疫情爆發後一個月,呂祥維在社群軟體陸續收到朋友或運動選手訊息,多是抱怨居家生活無聊,找不到事情做,或是看影片運動無法滿足運動強度。呂祥維說,他每周一固定開課,讓學生或有興趣的民眾聽課,主要內容為核心肌群跟伸展運動,讓全身都能運動到。至於運動選手,因為訓練內容跟強度與一般人不同,呂祥維參考國外課程,以腿部訓練為主,彌補選手因為疫情無法進行全方位訓練的狀況。但呂祥維分享,線上課程也有一些困難要克服,他透過視訊鏡頭檢測學生狀況,但從原本的3D視角改成2D,有些角度不容易發現,也因為在家裡運動,無法跑跳怕吵到鄰居;有人想要加強運動強度,又因為家中都是瓷磚地板,穿拖鞋運動一不小心就會跌倒,萬一有狀況發生,教練也無法在線上給予援助。●聯合報推出「六種動物測驗你的退休力」,歡迎填寫,評估自己的老後準備有那些優勢與不足。▍退休力測驗:>>六種動物測退休力 看看你是那一種?
-
2021-12-21 養生.運動健身
有片|關節緊繃無法出力?3招鬆開髖關節減緩疼痛
走路好痛!為什麼不斷拉筋,還是覺得髖關節緊繃無法出力?Youtuber「Pan山生活」教你檢測髖關節緊繃原因,透過3個動作,改善緊繃、舒緩疼痛感!髖關節是骨盆與大腿相接的關節,不論在日常生活還是運動中,髖關節都扮演著很重要的角色,也是全身最大的關節之一。下半身肥胖、腰痠都跟髖關節有關,平常久坐不動,缺乏放鬆、伸展的你,要特別注意髖關節保健!髖關節活動度下降,會影響日常動作和運動訓練表現,也相當於增加運動傷害的機會唷!跟著Youtuber「Pan山生活」3個動作即可放鬆髖關節,讓你找回健康身體!想了解更多關於健康運動的影片嗎?快上「有肌勵」粉絲專頁按讚追蹤,改善飲食習慣!Pan山生活 頻道:點我看Pan山生活 原始影片:點我看延伸閱讀居家訓練超有感 空姐教你4組動作練出蜜桃臀高強度徒手訓練 13分鐘虐爆核心「有肌勵」是女性專屬健身夥伴,提供健身資訊、健康方法,更提供滿滿的鼓勵和正能量,給女性肌力,也給女性激勵,讓姐妹們的健身路上,不孤單!YT:有肌勵https://pse.is/UYA9XFb:https://www.facebook.com/udnGpowerIG:https://www.instagram.com/udnGpower社團:女性專屬|健身的我超美
-
2021-12-20 退休力.健康準備
退休力資源地圖/抱團勤健身 熟齡增壽不失智
▍退休力測驗:>>六種動物測退休力 看看你是那一種?健康力是退休準備最關鍵的能力,但每周運動五天、注意營養攝取,慢性病管理等,這些必須落地執行,難度頗高。打造退休力資源地圖,關渡醫院院長陳亮恭指出,健康力的執行除了靠個人意志,社區支持十分重要,關渡醫院以關渡作為社區健康的實踐場域,開設關渡學苑,幫助在地居民健康長壽。年底試營運的關渡學苑,以五十歲以上民眾為對象,每班十五人,每周上課一次,課程包括有氧與阻抗運動、認知訓練、營養衛教、慢性病管理等,全部免費。初期在位於捷運復興崗與忠義站附近兩處場所開課,稱直營店,公布訊息後,名額瞬間秒殺。另有七處地點將和關渡既有的社區活動中心等據點合作,稱為「加盟店」,都在關渡居民散步可達處。「以往慢性病患的健康衛教在門診講完,也就講完了。」陳亮恭一直希望有個地方落實轉介的健康處方,為了規畫課程,費盡巧思。「長者常常專注力不足,聽話左耳進、右耳出,有時訊息沒有進入大腦,並非失智。」陳亮恭為學員提供記憶、抽象思考、專注力及認知訓練,如安排家人出遊行程等,透過遊戲學習。關渡學苑的課程以三個月一期,以十二周的訓練來養成習慣,最重要的是改變想法且願意執行,且必須持續。▍延伸閱讀:關渡學苑 Gandaulogy Academy
-
2021-12-20 退休力.健康準備
退休力大調查2021/疫情焦慮 阻斷「社交處方」
疫情改變習以為常的生活,今年三級警戒時期,很多人創下足不出戶的最長時間紀錄。無法出門,讓過去促進身心健康的方法都被迫中斷,造成衰弱與憂鬱。疫情衝擊未歇,未來更有新挑戰,要維持退休健康力,專家建議,必須找到人際無法交流時的替代方案,個人也別自我設限,隨時自我調整。居家隔離 五成保持規律運動根據聯合報與元氣網進行的「疫情下的退休力應變大調查」,許多人在三級警戒期間為促進健康做了不少努力,逾五成保持規律運動、自己烹調,七成盡量宅在家;而警戒降到二級後,有三成五自覺體力維持一定水準,但也有一成三認為健康狀況變差,近一成覺得衰弱,近一成五變得憂鬱或焦慮。疫情對所有人的健康帶來衝擊,健身教練呂祥維即因疫情減班休息,他不想讓體力下降,決定在家自己練肌力。因為不少朋友和學生反映居家生活無聊,找不到事情做,自己看影片無法滿足運動強度,於是他每周一固定線上開課,教大家伸展核心肌群,盡量全身都運動到。維持肌力 健身教練線上開課線上運動課並非把實體課程利用網路放送而已,呂祥維分享,他必須透過視訊鏡頭確認學生的狀況,但從原本3D視角變成2D,有些角度不容易看到;在家裡運動,怕吵到鄰居,跑跳動作盡量避免;還有人家裡是瓷磚地板,在家穿拖鞋運動,萬一不小心滑倒,也無法及時給予援助。關渡醫院院長陳亮恭觀察,和長者相較,同樣受限無法外出、活動量變少,年輕人應變能力佳、較有彈性,運用科技的障礙少,疫情期間許多人開始線上運動,甚至揪團,發展出新社交模式。但以居家運動來說,如何達到效果,其實必須經過設計。認知退化 長輩變得更加衰弱根據聯合報「二○二一年退休力大調查」,分析近三萬人填答退休準備指標結果,年齡愈大,每周運動五天比率愈高,七十到七十四歲有百分之四十三點四的人,每周運動五次,每次卅分鐘以上,但卅歲以下,達到如此強度僅百分之八。不過,疫情對長輩健康造成更大衝擊。家庭照顧者關懷總會秘書長陳景寧表示,疫情阻斷「社交處方」,減少互動,有些失智長輩出現妄想,看到新聞台播放失火畫面,頻頻要女兒去救火;也有媽媽把女兒的衣櫥打開,理由是「衣櫥裡有地道,這樣你們才能回家」。陳亮恭觀察,本土疫情過後,近三個月回診病人的身心衰退明顯,有人疫情前能自己行走,現在須坐輪椅;有長者疫情期間一直看新聞報導,擔心染疫,瘦了七、八公斤,更因不敢出門使認知功能衰退,檢測分數只有疫情前的一半。陳亮恭說,門診中原就健康不佳的長者,疫情後約二至三成衰退,這已非個案,而是系統性問題。他提醒,未來即使疫情過去了,人們也無法完全回到以前的生活,須找出新照護模式或替代方案。疫情也帶來許多啟發,陳亮恭指出,我們必須在人際無法接觸的情況下,找出和他人保持互動連結的方法,當無法外出上課或到美術館、博物館看展覽,還是要找到替代方案。利用數位科技的線上活動與遠距照護是新科技帶來的便利,但個人千萬不要被動,應主動身體力行尋找各種方案。陳亮恭也分享自己的經驗,以前常用「挪不出時間」當作不運動的藉口,疫情後居家時間變多,開始在跑步機上邊走邊聽有聲書,成為健康實踐者。▍延伸閱讀:六種動物測退休力 看看你是那一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