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1-14 養生.人生智慧
搜尋
假牙
共找到
187
筆 文章
-
-
2021-10-31 養生.聰明飲食
為何家中長輩突然胃口差、不愛吃飯? 專家揪「愈老吃愈少真相」
老人厭食症是指晚年食慾下降和或食物攝取減少,是導致銀髮族營養不良和不健康狀況的主因,許多銀髮族都有不同程度的厭食現象。董氏基金會食品營養中心引述日本國立長壽醫療研究中心於2018年發表於《惡病質、肌少症和肌肉》期刊的研究,發現有老人厭食症的人,未來衰弱的機率比沒有的人高出2.5倍,失能的風險也顯著增加40%;顯示銀髮族一旦開始有厭食現象,未來有更高的比例會衰弱甚至失能。老人厭食症 與3因素有關董氏基金會食品營養中心許惠玉主任說明,老人厭食症是導致營養不均衡的原因之一,隨著年齡增長,老人厭食症在國人晚年發生率高,可能原因如下:1. 生理性‧口腔衰弱:包含咀嚼吞嚥功能下降、牙齒數量及功能下降、假牙不合 。‧嗅覺、味覺下降:味蕾數量減少、不敏銳 。‧消化能力下降:胃酸分泌、胃血流量減少,胃腸蠕動慢,胃排空時間延遲,使餐後飽足感持續,影響下一餐的食慾。2.社會性獨居、缺乏互動 運動、活動變少。3. 病理性‧相關急慢性疾病:如腸胃道疾病、甲狀腺機能亢進、慢性感染及發炎、憂鬱症等。‧用藥:藥物副作用、交互作用等,導致吸收不良、腸胃不適及食慾不振,而影響食慾和進食。分辨是否有老人厭食症 進食狀況、體重是警訊許惠玉進一步說明,要分辨長輩是否有老人厭食症,除了觀察進食狀況外,非計畫性的體重降低也是重要警訊。依據2019年澳洲多倫斯大學發表於《臨床營養與代謝照護的最新觀點》期刊的文獻,針對老人厭食,預防比治療更重要也更有效;因一旦銀髮族因為進食量變少而導致體重顯著下降,就算後續有積極的營養介入和治療,改善的效果也有限。長期喝流質食物 恐加速退化功能銀髮族一旦出現咀嚼吞嚥功能下降的情況,在飲食上常會避免一些比較難咬的食物,如生鮮蔬菜水果、煮太老的肉類、太乾的麵包等,進而傾向選擇較軟、易咀嚼的食物。但通常這些食物的醣類及脂肪量也比較高,蛋白質和纖維也較易不足,這樣的飲食改變也因此會增加特定併發症的風險,如代謝症候群及心血管疾病等。許惠玉提醒,有些家人因為擔心長輩嗆咳,而讓其長期灌食或是只喝流質食物,這將使得長輩的咀嚼吞嚥能力加速退化,造成惡性循環。延伸閱讀: ·「老老照顧」悲劇頻傳!有誰能幫忙? 精神科醫籲做3事紓解情緒 ·年紀大粗茶淡飯才健康? 錯誤觀念!太清淡反而容易營養不良
-
2021-10-23 該看哪科.牙科
牙刷、電動牙刷哪個好?醫師告訴你5個刷牙常見問題
每天都刷牙,卻還是沒能保有一口好牙?如何知道自己口腔照護的方式對或錯,就讓專業牙科醫師告訴你!Q:一天該刷幾次牙?A:尚品牙醫診所院長劉典章指出,要保持口腔清潔,可把握「刷牙333法則」,亦即每天要刷3次、且在餐後3分鐘內刷、每次至少刷3分鐘以上,其中以睡前那次最為重要。因為睡覺時唾液分泌與吞嚥動作都會減少,會令口腔內的自潔作用變低;建議若睡前或餐後無法立即刷牙時,也應該要用清水漱口,並且半年去牙科檢查牙齒去除牙結石,才能維持一口好牙。Q:如何選牙刷?電動牙刷好或手動刷牙好?A:牙刷的選擇以軟毛較佳,最好是設計簡單、刷頭小、刷毛排列不要太多太密的牙刷。劉典章提醒,牙刷是消耗品,正常情況下大約一、兩個月就須更換一次,如果還能從牙刷背面看到分岔出來的刷毛,更應該更換了。至於電動牙刷,雖達到省時、省力的效果,對行動不便的高齡長者相當適合。但要注意的是,剛開始使用時,最好先採低轉速,否則轉速過快,反而可能引起牙齦出血或牙齒磨損;且須經常更換刷頭,並維持一定的刷牙時間不求快,才能有效達到清潔牙齒的作用。Q:牙線好還是牙間刷好?沖牙機能代替刷牙或牙線嗎?A:有研究發現,單純使用牙刷刷牙只能去除72%的牙垢,對於比較容易堆積食物及齒垢的牙齒鄰接面,就須使用牙線或牙間刷才能清除。貝瑞牙醫診所院長沈瑞文建議,一般年輕人齒縫小,使用牙刷跟牙線即可;但高齡長者或有假牙的人,因為齒縫大,必須同時使用牙刷、牙線及牙間刷,甚至在牙齒狀況比較差的情況下,也可以沖牙機輔助使用。他強調,沖牙機不能取代刷牙或牙線,「要清除齒垢,光靠水柱用途不大,一定要先用牙膏刷牙、用牙線或牙間刷,最後再用沖牙機沖洗,才能一乾二淨。」亦即,不是誰取代誰,而是牙口狀況若不好時,就得再加一項清潔工具才是上策。Q:漱口水是必要的嗎?怎麼使用才正確?A:市面上販售許多殺菌漱口水,比較適合口腔有傷口時使用,例如拔牙後、牙周病治療後、或口腔手術後等,因為在無法刷牙的情況下,是必須透過漱口水來維持口腔內的健康環境,沈瑞文說,除了上述狀況外,不建議平日長期使用殺菌漱口水。「尤其,部分漱口水會使用大量酒精,效果等同烈酒程度,使用久了對健康無益;再加上可能含有殺菌劑,長期使用也會產生抗藥性,且多數含有色素,牙齒還可能因此被染色。」不過,他推薦可天天使用含氟漱口水,對蛀牙的預防與控制具有一定效果。劉典章也不鼓勵使用漱口水,除非是牙齦容易發炎流血,才需要以漱口水來輔助,「有植牙的人,要更重視牙齦與牙周的問題,在清潔上得更費心,建議可以把漱口水裝在沖牙機內使用,加強齒間與牙周的保護。」Q:牙膏重要嗎?刷牙一定要用牙膏?A:牙膏的作用是幫助清潔牙齒表面的汙垢,每次的用量不用多,只要約一粒豌豆大小,且以一般含氟牙膏。劉典章指出,依照國際標準組織與經濟部國家標準局的規定,含氟800ppm-1500ppm的牙膏可讓琺瑯質吸收氟化物,強化牙齒表面進而減少蛀牙發生。不過他也提醒,刷牙應首重刷牙方法,尤其長者的牙齒脆弱,一旦刷牙方式不正確,或者使用了研磨劑較粗的牙膏,雖然清潔度高,但也須顧及可能會傷及琺瑯質的健康。
-
2021-10-22 該看哪科.牙科
銀髮族靠口腔運動增強咀嚼吞嚥功能 吃得好又能防失智
長者常因「咬不動,吞不下,口乾口水少」食慾不佳,久而久之造成營養不良,影響健康。牙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推出「益口銅身操」運動,長者跟著做,讓臉部肌肉群定期運動及按摩唾液腺,不僅可訓練咀嚼吞嚥能力,還可促進唾液腺分泌,預防口腔衰弱和降低失智發生機率。基隆市牙醫師公會口腔衛生推廣委員會主委林建宏說,老年失智與口腔咀嚼能力下降有關,原因除了常見的蛀牙、牙周病和缺牙,咀嚼吞嚥功能障礙是常被忽略的因素。林建宏表示,長者若因吞嚥功能下降造成吞嚥障礙,吃東西就容易發生誤嚥、誤吞、嗆咳,嚴重的話甚至會吸入氣管,造成吸入性肺炎。提高咀嚼吞嚥功能,首先要治療牙齒疾病及咬合功能重建,包括齲齒填補、牙周疾病治療、缺牙區假牙製作,接著再藉由口腔運動增強相關肌肉功能和協調能力。牙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結合牙醫師、物理治療師、職能治療師、語言治療師、社工師和體適能教練跨領域合作,去年推出新版健口操「益口銅身操」運動,設計開門見喜、屏氣凝神、仰天長嘯、面面俱到、一鼓作氣、頷首稱是、意猶未竟、聲聲不息不同動作,讓民眾學習訓練咀嚼吞嚥能力,促進唾液腺分泌。林建宏說,身體要健康就要運動,口腔也是。長者除了良好刷牙習慣、定期口腔檢查,也可上YouTube網站搜尋益口銅身操,學會後每天做2到3次,有助不只吃得好,活得健康,還能預防失智,達到活躍老化目標。
-
2021-10-17 新聞.長期照護
你有「口腔衰弱」嗎? 日本專家:8個問題立即自我檢視
日本兩年前把「口腔機能低下症」列入健保給付的診斷碼,「口腔衰老」是日本長者耳熟能詳的概念。日本也推廣長者用八個項目檢視自身風險,有風險者只要看牙醫,就能連結包復健、耳鼻喉、營養、心理等專業介入,及早遠離口腔衰弱導致上升兩倍的死亡風險。北醫大口腔醫學院院長鄭信忠表示,北醫附醫最快明年1月創設全台醫院第一個口腔健康管理科,將日本服務模式引進台灣。北醫大口腔醫學院今邀請日本廣島大學口腔保健疫學科教授、口腔衰老症專家内藤真理子,分享日本經驗,機會難得,吸引上千名醫療專業人員報名聆聽。內藤表示,「口腔衰老」反映出身體、社會、心理等各層面的虛弱狀態,是介於健康和需要照顧之間的「可逆的中間期」,透過及早辨識、跨職類的介入,可以遏止惡化甚至逆轉衰弱。内藤指出,可簡單透過八個問題進行篩檢,及早辨識口腔衰老的風險。硬的食物比半年前更難吃?。喝茶或喝湯容易嗆到?有裝假牙?以上三題答案若為「是」,每題得兩分。常感覺口乾舌燥?和半年前比,比較少外出?以上兩題若答案為「是」,每題得一分。可以咀嚼像醃蘿蔔一樣堅硬的食物?一天會刷兩次牙?一年會看牙醫一次以上?以上三題如果答案為「否」,每題得一分。總得分在0到2分者屬於口腔衰老風險低,得3分者則是可能有風險,得四分以上則口腔衰弱風險高。相較於沒有口腔衰弱的人,口腔衰弱者全身性衰弱的風險是2.4倍、肌少症風險是2.1倍、需要照顧的風險是2.4倍,全死亡風險是2倍。北醫大口腔衛生學系系主任周幸華表示,根據國健署統計,台灣65歲以上長者平均每10人就有1人患有輕度以上吞嚥障礙。口腔肌肉群及吞嚥肌肉群也會衰老,一般平均40歲以後會開始退化。警訊包括經常感到口渴,飲食容易噎到、嗆到,用餐時飯菜掉滿桌,口臭變嚴重,甚至口齒不清而減少社交活動等。透過上述八個項目檢核,如果發現自己或家人可能有口腔衰弱風險,周幸華建議,第一步先去看牙醫,檢查是否有蛀牙或牙周病需要治療。如果沒有牙齒或牙周的問題,那有可能就是肌肉力量的問題,可去看復健科,接受比較詳細的評估和訓練。網路上可搜尋到很多「健口操」影片,每天做,也可訓練舌頭、口部的肌肉,如果發現做不到,也要趕快就醫。北醫大口腔醫學院院長鄭信忠表示,隨著台灣走向高齡化,需要更多口腔衛生專業人才,北醫大有全台唯二「擴增實境(AR)及虛擬實境(VR)」教室,假人頭可模擬健康長者、半癱長者、全癱長者,學習者可透過導航同時看到口腔內部,也可用於精確評量學習效果。北醫將成立訓練中心,幫助口腔衛生系學生、牙醫系學生、照服員等專業人員學習,並取得口腔衛生專業能力的認證。
-
2021-10-05 失智.像極了失智
衰弱是病?!老化和衰弱有何不同?出現以下病徵要小心
隨著年齡增長,新陳代謝能力降低、細胞再生能力減退,在外貌產生變化前,我們的器官已漸漸老化。老化是正常的過程,與老化相似的衰弱,則是老年症候群的表現之一,由多重原因所造成,可能讓身體狀況突然急轉直下,導致失能、死亡。常「嗆到」也會引發衰弱,各種小症狀莫輕忽一名老翁因為唾液腺分泌減少,產生吞嚥困難、吃東西經常嗆到,漸漸營養不良導致體重下降,精神和心情變差。從減少出門次數到足不出戶,人際關係和社交也跟著封閉,接著陸續出現失智、跌倒、臥床、失能,最後不幸死亡。原本只是嗆咳症狀,最後身心理狀況急速惡化,像骨牌效應一樣造成憾事。衰弱到底有多危險?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家醫科主治醫師陳宥達說明,衰弱不是疾病,而是老年人常見的症候群,當受到外界壓力時,身體無法維持恆定,導致後續其它不良結果。簡單來說,衰弱是一種不穩定的狀態,任何小毛病都會影響全身上下,讓身體功能快速惡化。「我們常見到看似健康的老年人,只要一跌倒,沒過幾個月就臥床,生活無法自理。」陳宥達解說衰弱容易造成中度或嚴重傷害,千萬不能置之不理!(➤ 咦?視力好不好和失智也有關係?中醫師分享3招,教你如何護眼抗老化:https://pse.is/3qgyw2)(➤ 你知道嗎?懶得動腦的人,小心腦部退化的比別人快!跟著學3種居家認知訓練,降低患病機率:https://pse.is/3r4f9y)Q1:哪些人是容易罹患衰弱的高危險群?65歲以上老人,衰弱的盛行率約10%,女性比例高於男性;另有吸菸、喝酒、久坐不動等不良生活型態的民眾要多加注意,下列也是高危險群。▶ 認知相關(認知功能障礙、低教育程度)▶ 心理與社交參與(憂鬱、壓力、社會疏離、缺少信仰)▶ 家庭功能(未婚者、與親人關係疏離、低收入)▶ 吞嚥口牙相關(假牙、咀嚼吞嚥困難、易嗆咳、進食意願低或胃口差)▶ 慢性疾病▶ 失能(無法自理生活、需他人協助)Q2:出現哪些病徵要小心?活動力下降、體重減輕、容易疲倦、食慾降低、肌肉耗損、骨質疏鬆、步態與平衡功能異常、認知功能障礙等。若家中長輩出現上述病徵,可至家庭醫學科門診做「老年周全性評估」,早期發現、早期治療,降低老化帶來的衝擊與傷害。Q3:如何自我評估是否衰弱?從運動表現和身體狀況評估,用「重肌述速動」5字訣快速檢查。1、體重減輕:過去一年體重減輕大於5公斤。2、肌力減弱:手握力弱,慣用手的最大握力男性<26公斤、女性<18公斤。3、自述容易疲累:主觀感受最近做任何事情感到費力。4、行走速度減慢:直線行走每秒小於0.8公尺(直線行走6公尺超過7秒)。5、低活動量:男性
-
2021-10-02 該看哪科.牙科
怎麼刷牙才正確? 牙醫:不能刷過頭,正確刷牙4要領
怎麼刷牙才正確?很多人都聽過貝氏刷牙法,但實際上會認真操作的並不多。貝瑞牙醫診所院長沈瑞文說,有個更簡單的記憶口訣「軟毛、輕力、時間久、位置對」,只要掌握這四個要點,就能幫助自己刷好牙。軟毛輕刷 位置正確才有效首先,牙刷的刷毛要軟,太硬的牙刷毛會磨損琺瑯質,也會傷到牙肉,進而讓牙肉萎縮;而刷牙力道太大也不好,可能會造成齒頸部磨損與牙齦受傷。此外,刷牙時間短的人通常也伴隨著更大力地刷,也一樣會損害琺瑯質;最後,刷牙要刷對位置,必須刷到牙齒與牙齦溝的交界,才能正確地把食物殘渣刷出來。沈瑞文指出,常聽到的貝氏刷牙法,講究的就是刷牙位置,這種刷牙方式特別適合有牙周病的人,但若記不住方法,只要把握牙刷刷毛是放在口腔中正確位置,用剛剛好的力道、軟硬適中的刷毛、不要只刷1、2分鐘,大致就能掌握到正確的方式了。刷牙順序 最好看著鏡子刷「刷牙的關鍵並非垂直在牙齒表面,而是要傾斜45度到60度的角度,刷在牙齦溝上,用這方式刷上3至5分鐘,且最好要看著鏡子刷牙。」他表示,刷牙最好要照順序走,好比說先從右上逐步刷到門牙,再刷到左上,然後再環到上顎的前牙內側,到右上的後牙內側,這才是完整的一輪。「用這種封閉式的循環,就可以刷到全部牙齒,下牙也要以同樣的方式進行。」照這樣方式刷,會發現1、2分鐘絕對刷不完,需要刷更久時間。至於刷牙的力道怎麼拿捏判斷?沈瑞文提供一個方法:「刷牙時,旁邊的人(約距離1公尺位置)若能聽到刷牙聲時,大概就是太大力了;若聽不到刷牙聲,基本上力道就剛剛好。」透過聲音可以了解自己是否有刷過頭的現象,如果有的話,把力道降下來,就不會刷過頭了。活動假牙 舌苔牙肉也要刷年輕人的牙齒齒縫緊密,通常飯後只需要使用牙刷跟牙線就能把牙齒清乾淨;但年長者的牙縫較大,這時候就需要額外再搭配牙間刷才行。尤其,許多長者也會有假牙,「基本上,自然牙與假牙的照顧方式差不多;只是假牙旁的齒縫會較大,更要使用牙間刷,或者可視狀況再加入沖牙機。」沈瑞文說,活動假牙的刷牙方式比較不一樣,而植牙會與固定式假牙、自然牙的保養方式類似。要特別提醒的是,活動假牙因為是整副拿出來做清潔,所以很多長輩會以為口腔只要漱口就好,「但即使口腔內一顆真牙都沒有,食物還是會黏在口腔黏膜上,牙齦與舌頭上也會有殘渣,也需要輕輕刷舌苔、牙肉,或用紗布與小方巾來擦拭乾淨。」他提醒,口腔若不清潔乾淨,很容易會有念珠菌的孳生,這時牙肉就會有燒灼感,非常不舒服。至於活動假牙的清潔,可以使用簡單的軟毛牙刷外加牙膏使用,若仍然擔心刷不乾淨,可以再浸泡假牙清潔錠,「最好要先刷乾淨再泡入假牙清潔錠,否則假牙上還是會留有一堆汙垢。」沖牙機不能取代刷牙貝瑞牙醫診所院長沈瑞文提醒,最近相當熱門的沖牙機,是很多民眾家裡有的設備,「但要記住,沖牙機不能取代刷牙。」他比喻,想要打掃家門前的水溝,光靠沖水柱是清不乾淨的,一定要先拿刷子加上清潔劑,刷乾淨後再沖水才會真正乾淨。「所以不是取代刷牙,而是對於狀況不好的人,是有必要再加上一項清潔工具。」
-
2021-10-01 醫療.牙科
牙齒掉落、斷裂怎麼辦?牙醫教保住牙齒關鍵處置
「噢!好痛!」二十多歲女大生在爬樓梯時不小心踩空跌倒,門牙猛力撞上樓梯扶手,嘴裡旋即冒出一股血腥味。「天啊,我的牙齒掉了!」女大生驚呼,睜大眼睛望著落在掌心的牙齒,腦海裡冒出好多問號,「現在應該怎麼辦?脫落的牙齒要如何保存?有可能把牙齒種回去嗎?」在外力撞擊下,牙齒可能會整顆脫出,贋復補綴專科方煥華牙醫師指出,如果處理得當,便有機會把牙齒裝回去,也就是所謂的復位。搶救掉落牙齒,請你這樣做「首先要趕緊找到掉落的牙齒,」方煥華牙醫師強調,「找到牙齒之後,千萬不要用衣服或衛生紙去擦拭牙根的表面。牙齒分成牙冠與牙根,牙根附著在齒槽骨上,本來就會帶血帶肉。牙根表面都是一些生長的細胞,倘若刷洗、擦拭牙根,可能會使牙齒復位之後的存活率降低。」比較理想的做法應該是小心地用手拿著牙冠部,以乾淨、室溫的水輕輕沖洗,將表面附著的塵土污物沖掉就好。沖洗乾淨後,可以存放在生理食鹽水或牛奶裡,如果沒有生理食鹽水或牛奶,可以將脫落的牙齒含在舌下部,然後立刻就近尋找合格的醫療院所去做復位跟固定。在事發當下正確處置,並即時就醫,才有較高的機會保住牙齒。牙齒斷裂位置不同,處理方式也不同牙齒遭到撞擊時,也可能發生斷裂,方煥華牙醫師解釋,隨著牙齒斷裂的位置不同,處理方式也不相同。把牙齒剖半來看的話,從外到內,分別是最外層的牙釉質,中間的牙本質,最裡面的是牙髓腔,具有神經和血管。如果斷裂的位置沒有影響到牙髓腔,屬於比較輕微的狀況。在斷裂面乾淨的前提下,有機會將斷裂的牙齒黏回去。倘若牙齒過於破碎,牙醫師會考慮用樹脂材料去修補,或是以陶瓷性的材質製做全陶瓷貼片來進行修復。如果斷裂的位置破壞到牙髓腔,通常會建議先做局部或完整的牙髓組織清創,也就是根管治療或俗稱的抽神經。方煥華牙醫師解釋,治療完成後,沒有不舒服,才會進一步考慮如何復型,恢復原來牙齒的結構跟外型。可以使用樹脂材料、全陶瓷貼片,或製作牙冠。如果斷裂的位置已進到牙根,屬於比較嚴重的狀況,需要將牙根拔除,以避免後續的發炎、腫脹。後續可能得考慮植牙或牙橋,以恢復美觀及咀嚼功能。假牙的材質有哪些?無論是因為牙齒斷裂、蛀牙而接受根管治療的牙齒,後續大多需要製作固定式假牙,如單顆牙冠將牙齒罩起來,方煥華牙醫師解釋,單顆牙冠就像安全帽,可多一層保護,避免牙齒斷裂。固定式義齒會模仿原生牙齒的外型、功能去製作,常見的材質包括全金屬牙冠、金屬燒瓷牙冠、全瓷牙冠等,不同的材質具有不同的特性。方煥華牙醫師分析,全金屬牙冠具有延展性、密合度較高、較不會斷裂,但是因為顏色與自然牙不同,對美觀的影響較大。目前,陶瓷類材質在牙科的使用範圍越來越廣,因為顏色與自然牙較相似、生物相容性高、強度與硬度高,方煥華牙醫師說,而且製作的時間較短,全陶瓷材質具有一定的優勢。全瓷牙冠的材質包括陶瓷、二氧化鋯等。陶瓷的透光度佳,不過硬度中等,可能出現瓷崩、瓷裂的狀況。二氧化鋯的強度較高,可讓假牙更為耐用,此外預染氧化鋯具有漸層顏色,可呈現自然色階。由於晶像結構的關係,氧化鋯能減少光線散射,提高透光度,且能產生螢光效果。所謂的螢光是因為自然牙能吸收不可見的紫外光,再發出藍色可見光。預染氧化鋯不用額外進行螢光染色,即可產生螢光,讓假牙呈現逼真外觀。前牙區的假牙對外觀影響較大,基於美學考量,可選擇透光度、擬真度較佳的材質,方煥華牙醫師說,後牙區的假牙必須承受咀嚼、磨牙等挑戰,必須選擇強度較高的材質。貼心小提醒當牙齒遭到外力撞擊而斷裂、掉落時,一定要即時處理,才能回復較佳的外觀及功能,方煥華牙醫師提醒,根據斷裂的位置不同,治療方式也不相同,務必及時就醫。妥善的假牙復形對於美觀及咀嚼功能皆非常重要,方煥華牙醫師說,假牙材質的進步,有助提升假牙的擬真度、耐用度。患者可以與醫師詳細討論,依照不同的部位及需求,做出合適的選擇。牙齒掉落、斷裂怎麼辦?該補牙還是作假牙?牙醫師圖解說明搜尋附近的診所:牙醫一般科免費註冊,掛號、領藥超方便!
-
2021-09-28 新聞.長期照護
吃東西後輕咳、出痰 長者恐吞嚥障礙
家中長輩吃完東西如果有咳嗽、出痰的狀況,小心吞嚥能力退化問題。董氏基金會指出,國內65歲以上的長者,每周至少3次進食嗆到者高達21.8%,12.8%經評估為吞嚥異常。專家指出,若吞嚥障礙較大異常者,可能連帶引發營養不良、蛋白質攝取不足、肌少症等。隨著年齡增長,吞嚥能力會慢慢退化,即使身體沒有任何疾病的長者,也可能有吞嚥功能障礙。台灣咀嚼吞嚥障礙醫學會理事長王亭貴說,喉頭結構會因老化鬆弛影響吞嚥,吞嚥障礙有六項指標,可以觀察家中長輩,是否為高風險族群。首項指標是吃飽後有輕咳現象,一般人嗆到後,會用力咳嗽將食物咳出,但長輩肌力退化、力量不夠只能輕咳;第二是吃完食物後分泌痰;第三是飲食完畢後口腔都還有食物殘渣;第四是體重莫名減輕;第五是過去有些疾病,如中風、腦疾病、頭頸癌疾病、巴金森氏症與失智症等;最後是年齡因素,以現代人來說,75歲以上者需要注意。有些人以為長者輕咳、有痰的現象,是年輕抽菸所致,其實可能是吞嚥障礙導致。王亭貴提醒,吞嚥問題難以判斷,建議可利用自我評估工具衡量,如果異常應尋找專業協助,接受介入訓練,情況可以大大改善。治療策略,應調整用餐姿勢,吃東西的時候絕對不要仰頭,進食過程要提醒長輩咀嚼,吞嚥前可以含在嘴裡一秒鐘做預備,再進行吞的動作,可以有效降低噎到的狀況。國內約每10位長者就有1位有吞嚥障礙,這也是引發老人厭食症的原因之一。董氏基金會食品營養中心主任許惠玉表示,根據2013年的美國密西根大學的研究發現,銀髮族出現咀嚼吞嚥功能下降的情況時,飲食應避免難咬的食物,如生鮮蔬果、煮太老的肉類、太乾的麵包等。但改選擇吃較軟、易咀嚼食物時,則可能醣類及脂肪量較高,蛋白質和纖維較不夠,長期下來容易出現營養不良、衰弱、肌少症、體重下降等問題,造成長者失能的惡性循環。許惠玉建議,長者可選擇合適的假牙、多運動,增加飢餓感,食物選擇以容易咀嚼消化為原則,肉類部分要注意「少筋膜去骨」,蔬菜類可選擇柔軟的瓜果、綠葉蔬菜。因應高齡社會,國內也有食品工業發展研究所,研發銀髮族友善食品,並授權使用Eatender標誌,累計有446件食品獲得標章,並依食品質地進行標示,供長者個人化選擇,減輕飲食負擔。
-
2021-09-27 新聞.長期照護
長輩吃完東西咳嗽、出痰 觀察六指標揪出吞嚥障礙
家中長輩吃完東西如果有咳嗽、出痰的狀況,就需小心吞嚥能力退化問題。董氏基金會今天指出,國內65歲以上的長者,每周至少3次進食嗆到者高達21.8%。其中,有12.8%經評估為吞嚥異常,專家指出,吞嚥障礙共有六類指標,若有較大異常者,可能連帶引發營養不良、蛋白質攝取不足、肌少症等。吞嚥能力隨著年齡慢慢退化,即使身體沒有任何疾病的長者,也很可能有吞嚥功能障礙。台灣咀嚼吞嚥障礙醫學會理事長王亭貴說,喉頭結構會因老化鬆弛影響吞嚥,吞嚥障礙一共有六項指標,可以觀察家中長輩,是否為高風險族群。首先是吃飽後有輕咳現象,王亭貴說,一般人嗆到後,會用力咳嗽將食物咳出,但長輩肌力退化、力量不夠只能輕咳;第二吃完食物後分泌痰;第三飲食完畢後口腔都還有食物殘渣;第四體重莫名減輕;第五過去有些疾病,如中風、腦疾病、頭頸癌疾病、帕金森氏症與失智症等等;最後,則是年齡因素,以現代人來說,75歲以上者需要注意。有些民眾會誤認為,長者輕咳、有痰的現象是年輕抽菸所致,其實不然,也有可能是吞嚥障礙所致。王亭貴提醒,難以判斷吞嚥問題,建議可利用自我評估工具衡量,如果異常需要尋找專業協助,通常接受介入訓練,情況可以大大改善。治療策略包含,調整用餐姿勢,吃東西的時候絕對不要仰頭,進食過程需要提醒長輩咀嚼,吞嚥前可以含在嘴裡一秒鐘做預備,再進行吞的動作,可以有效降低噎到的狀況。國內大約每10位長者就有1位有吞嚥障礙,這也是引發老人厭食症的原因之一,董氏基金會食品研究中心主任許惠玉表示,根據2013年的美國中密西根大學的研究發現,銀髮族一旦出現咀嚼吞嚥功能下降的情況,飲食方面應避比較難咬的食物,如生鮮蔬菜水果、煮太老的肉類、太乾的麵包等。但改選擇較軟、易咀嚼的食物的情況下,醣類及脂肪量比較高,且蛋白質和纖維較不夠,長期下來就容易出現營養不良、衰弱、肌少症,體重下降等,一系列造成長者失能的惡性循環。許惠玉建議,長者可選擇合適的假牙、多運動,增加飢餓感,食物選擇上則建議以容易咀嚼消化為原則,肉類部分需要注意,少筋膜去骨,蔬菜類可選擇柔軟的瓜果、蔬菜綠葉。因應高齡社會,國內也有食品工業發展研究所,研發銀髮族友善食品,並授權使用Eatender標誌,累計有446件食品獲得標章,並依食品質地進行標示,供長者個人化選擇,減輕飲食負擔。
-
2021-09-22 該看哪科.牙科
缺牙不處理會怎樣?牙醫師解析植牙與做牙橋分別
「醫師,我下巴的關節會痛,咬東西很吃力。」王小姐蹙起眉頭抱怨,「這幾天連頭都跟著痛。」「請張開嘴讓我看看。」醫師仔細檢查過後問,「你的小臼齒掉多久了?」「好像兩…三年了吧。」王小姐努力回想,「那時候蛀牙比較厲害,只好整顆拔掉,本來有打算要後續處理,但是工作一忙就耽擱了。」一般成年人有32顆恆齒,可能因為蛀牙或外力撞擊而導致缺牙,很多人會認為少顆牙也能吃東西,所以就放任不處理,但是缺牙不處理其實可能導致一連串的麻煩。缺牙的影響主要會區分成兩個部分,「口內」及「口外」,泉玥牙醫診所院長郭光哲解釋,「口內」指的是口腔內環境的變化,「口外」則是口腔外,如臉形、外觀的變化。假設缺牙的數目較少,僅缺少一、二顆牙齒,「口外」的部分,也就是外觀上不會有太明顯的變化。但在「口內」的部分就可以觀察到,前後牙齒會產生部份位移,甚至有傾倒的狀況。郭光哲牙醫師指出,「患者經常覺得,反正還有其他牙齒可以咀嚼,所以便沒有積極處理缺牙,但是鄰近牙齒傾倒或位移的狀況,常常導致齒縫大小的變化,或是更容易塞東西,長期下來可能導致牙周病、或蛀牙的問題。」前後牙齒傾倒後,也會對原本咬合的平面造成干擾,郭光哲牙醫師表示,我們的嘴巴在咀嚼的時候,並非單純的上下移動,而是有著更複雜的前後、左右咬合模式。當咬合受到干擾,長期下來可能會導致一些顳顎關節障礙(Temporomandibular Joint Disorders)。顳顎關節障礙的症狀包括顳顎關節痛、咀嚼疼痛、耳朵周遭疼痛等,這些都是日積月累下來的問題。如果缺失的牙齒較多,「口外」的部分就會產生變化,例如很多老年人的臉頰凹陷。另外,由於多數患者缺少的牙齒會從後側開始,郭光哲牙醫師分析,為了咬東西,他們常常會把下顎骨往前移動,試圖用更多的前牙來咬東西,所以會看到漸漸呈現出類似「戽斗」的外觀。「口內」的部分,因為缺失的牙齒越來越多,會喪失一些咀嚼的功能,吃東西越來越不方便,因為嚼不爛、嚼不碎,可能連腸胃都不舒服,甚至無法攝取足夠營養。郭光哲牙醫師說,隨著口內環境越來越複雜,容易產生牙周病、滋生更多細菌,倘若這些細菌進到腸胃道或血液循環,會造成更多更多的併發症。植牙、做牙橋,缺牙治療比一比所謂的牙橋,就像是在缺牙的位置架一座橋,需要前後牙齒來擔任橋墩,提供固定與支撐,郭光哲牙醫師分析,想製作牙橋得符合一些條件,首先必須具備穩固的前後牙,假設缺少的牙齒是整個象限的最後一顆牙齒,後面只剩下牙齦的時候,便無法做牙橋。接下來,要評估當做橋墩的兩個支柱牙的健康狀態,它的牙周必須非常健康,沒有任何動搖,才不會使原本的問題惡化。因為很多患者都是已經缺牙很久了,才想要處理缺牙的問題,所以鄰近牙齒可能會有移位、傾倒的狀況。倘若牙齒因為長時間的磨耗,長度變短、牙冠高度不足,也沒辦法做牙橋。一般而言,製作牙橋需要的時間比較短,郭光哲牙醫師解釋,通常拔完牙大約8週後,牙齦會達成基礎的成熟,可以開始介入治療。從拔牙開始計算,大概12周以內就可以完成牙橋。牙橋的缺點是需要修磨前後牙齒,目前牙科的觀念會認為牙齒能不修就不修,修得越少越好,希望盡量保存原來的齒質。另一個缺點是牙橋比較不容易清潔,因為是連成一組的裝置,橋墩下方的清潔便比較困難,再蛀牙的風險較高,必須靠牙間刷或沖牙機來清潔。第三個缺點是當牙橋出問題時,必須要整組拆掉再重新治療,因為之前已經磨掉一些齒質,如果又出現蛀牙的話,這些支柱牙的齒質狀況就會變得非常不好,甚至面臨拔掉的命運。植牙的好處是不需要修磨前後牙,比較容易清潔,且咬合力量趨近真實牙齒,然而並非所有人都適合植牙。郭光哲牙醫師提醒,骨質疏鬆患者若接受雙磷酸鹽藥物治療,短時間之內不能接受任何牙科手術。罹患慢性疾病,如高血壓、糖尿病等,若是沒有好好控制,可能增加手術風險、感染風險、影響手術傷口癒合、甚至骨頭不會生長,也不適合植牙。另外,存在嚴重牙周疾病的患者,傷口感染的風險較高,亦不建議植牙。假牙材質要知道假牙的材質主要有全金屬、金屬燒瓷、全瓷等幾類,郭光哲牙醫師說,現在因為大家都很注重牙齒的美觀,能夠接受全金屬牙冠的人相對比較少,所以大多會選擇全瓷材料,或是裡面是金屬,外面燒上一層牙齒顏色的瓷。金屬燒瓷是兩種材料的結合,製作時需要先修出金屬的厚度,再修出陶瓷的厚度,所以牙齒的修磨量相對比較大。長期使用後,如果患者的牙齦有些萎縮、退縮的現象,邊緣可能露出黑色細線。另外,金屬燒瓷可能會遇到瓷崩的狀況,表面的瓷崩落了,裡面的金屬就會露出來,除了影響美觀之外,咬合高度也會受到影響,無法緊密地咬在一起,郭光哲牙醫師說,崩落的表面通常會比較粗糙,比較難清潔、容易讓牙菌斑附著,而導致後續的問題。全瓷材料可製作出擬真度高的牙齒,已廣泛應用於牙科領域,郭光哲牙醫師說,目前經常用來製作全瓷牙冠的材料是二氧化鋯,二氧化鋯的生物相容性佳,具有較高硬度。藉由立方體晶像結構,可以減少光線散射,增加二氧化鋯的透明度。全瓷牙是在電腦上設計,並由電腦進行切削,能夠提升製作效率及精準度。牙齒的顏色相當複雜,每個人皆不相同,需要仔細比對鄰牙,才能做出逼真的假牙,郭光哲牙醫師說,過去的瓷牙需由人工上色,再進行燒結,現在有預染二氧化鋯,可先挑選顏色後再進行切削,不必再經由人工上色,亦具有螢光效果。若在安裝假牙時稍作修磨調整,也能維持假牙的顏色。貼心小提醒放任缺牙不處理,會在口內及口外衍生一系列的問題,諸如鄰牙位移、傾倒、顳顎關節障礙、影響咀嚼功能、導致外觀改變等。郭光哲牙醫師提醒,究竟該植牙或做牙橋,每個人的狀況不同,應該與牙醫師詳細討論,及早處理!原文:
-
2021-09-19 該看哪科.牙科
缺牙不理, 少1顆都可能整口動搖! 牙醫師教你「這樣做」預防掉牙
缺牙的危機比你想得更嚴重,雖然老來掉牙很正常,但如果掉牙的原因是深度蛀牙卻沒適時治療、嚴重牙周病、意外碰撞等,而這些其實都是可以預防的!牙齦萎縮 牙齒更容易鬆動「牙齦炎與蛀牙是讓長輩牙齒鬆動的主要原因」,尚品牙醫診所院長劉典章指出,牙周病的細菌因為發炎反應,會造成牙齦、齒槽骨受到破壞,地基流失,因此而變得鬆動。「如果是長輩,因為牙齦逐漸萎縮,牙齒又容易受到冷、熱、酸的刺激,會變得非常敏感;或者是因為牙齒縫隙變大容易塞食物,這也會讓牙齒變得容易動搖。」而牙齦萎縮的主要兇手就是牙周病。老化是人體的自然反應,身體機能也會隨之退化,一般來說因為老化而造成的牙齦萎縮大概會從40歲之後開始,如果這時沒有適當的保養與治療,任其繼續萎縮,就會造成牙根外露,接著就容易有蛀牙、牙周病等問題,最後導致牙齒鬆動、掉牙也就不難想像了。劉典章也提醒,如果老年人已配戴假牙,一旦清潔功夫做不好,或者做的假牙不密合時,也會讓牙橋容易搖動,進而影響剩下健康齒的保存。缺牙嚴重 營養社交都影響也許你認為,口腔內牙齒這麼多,少一顆牙應該不會怎樣吧!其實缺牙除了直接影響美觀外,因為缺牙而影響咀嚼方式,也容易讓其他健康齒漸漸出問題。「缺牙會讓咀嚼能力受限,所以吃東西時,通常會只使用一邊牙齒,另一邊健康齒就會產生更大的搖動,導致提早出現鬆動現象。」劉典章提醒,長期依靠單邊咬合,還會有臉頰兩邊大小不一、缺牙側凹陷等問題。不僅如此,由於正常齒列是緊密相連的,缺了一顆後鄰近的牙齒也會開始出現位移或歪斜,進而產生不容易清潔的死角,長期若清潔不當又會演變成牙周病或蛀牙而掉牙。且缺牙不光影響口腔健康,也會出現其他併發症。有研究發現,缺牙情形愈嚴重的人,營養失衡、說話發音不好影響社交,以及失智的風險都比其他人來得高,實在不能輕忽。預防掉牙 定期去除牙結石牙齒掉了就長不回來了!要防止掉牙,最根本的方法就是預防牙齦發炎、避免可能導致蛀牙、牙周病的狀況發生。劉典章提出幾項口腔保健方法,包括每天早晚要用溫水刷牙、三餐飯後要以牙線或牙間刷清潔牙齒並漱口,且需定期讓牙科醫師去除牙結石以防止牙周炎。另外,也要掌握交替使用兩側牙齒咀嚼,以避免產生一邊萎縮、負荷過重的情形。飲食上則可多吃富含蛋白質的食物如蛋、水果、蔬菜、大骨湯等;盡量少吃過多酸辣食物,以防牙齒受侵蝕而受到破壞。更重要的是,一旦有缺牙情形,務必要及時就醫,進行補牙修復,以恢復牙齒原有的功能。
-
2021-09-05 該看哪科.呼吸胸腔
如何防因嗆咳造成吸入性肺炎?治療師建議做5件事
肺炎長年居國內十大死因前幾位,對年長者來說更是不能輕忽的大敵。肺炎好發在秋冬,致病源主要有病毒與細菌,醫師提醒,預防肺炎第一步要先遠離流感。Q:誰是肺炎的高危險群?台灣感染症醫學會名譽理事長、台大兒童醫院院長黃立民說,5歲以下兒童、65歲以上長者、服用類固醇、進行化學治療者、有慢性病者、抽菸者、處在空氣汙染環境者及免疫力低下者,都要特別留意。Q:如何及早發現肺炎症狀?肺炎主要症狀是發燒、咳嗽有痰,鼻子未必出現症狀。如果咳嗽愈來愈嚴重,咳嗽時有痰出現,而且有「呼吸急促」的情況,就要趕快就醫,可從胸部X光、痰液檢查,確診是否為肺炎,及早治療。Q:施打哪些疫苗可預防肺炎發生?1.流感疫苗每年12月至隔年3月是流感病毒大流行期間,有些病毒更容易併發肺炎重症。由於每年流感疫苗涵蓋的病毒株不同,並非打過一次就持久有效,須每年按時施打。2.肺炎鏈球菌疫苗肺炎鏈球菌占全球社區型肺炎感染者的二成五至三成,每年奪走許多寶貴性命。肺炎鏈球菌傳播方式以人傳人為主,有些人可能不會發病,卻會成為帶菌者,透過打噴嚏飛沫傳播病菌。抵抗力差的50歲以上成人,或免疫發育未完全的5歲以下幼童,是感染侵襲性肺炎鏈球菌的高危險群,建議接種疫苗。疫苗保護力從5年到10年不等,疾管署提供全國75歲以上、未曾接種過肺炎鏈球菌疫苗之長者接種1劑公費疫苗。Q:常見長者因嗆咳造成吸入性肺炎,應如何預防?肺炎常見於臥床的長者,這類病患免疫力低下,若加上口腔衛生習慣不佳,孳生細菌,一旦發生嗆咳,口內的細菌侵入下呼吸道,就會引起肺急性感染。要提醒的是,許多長者使用鼻胃管進食,以為就此不需清潔口腔;更有些長輩張口呼吸,導致嘴巴太乾,牙齒刮破黏膜,口內孳生細菌,嗆咳後就可能發生吸入性肺炎,出現久咳、高燒不退、意識不清、身體無力等症狀。台大醫院北護分院語言治療師王心宜表示,預防長輩感染肺炎,建議做到以下幾點:1.早晚刷牙並使用漱口水。細菌常由口入,王心宜建議,長者每日早晚各刷牙1次,三餐飯後使用漱口水,清潔口腔死角。2.假牙不合須及早調整。使用假牙的長輩,每天要將假牙拿下來清潔,如假牙不合,食物容易掉到牙齦隙縫,難以清潔,容易孳生細菌,增加罹患肺炎的危險因子,應及早至牙科醫療院所調整。3.每半年洗牙一次。長輩每半年至少要至牙科醫療院所洗牙1次。其中,使用抗凝血劑、服用心血管疾病相關藥物、中風藥物等慢性病患或是有吞嚥功能障礙的長者,建議預約牙科特殊需求門診,或於就診時攜帶藥單,告知醫師身體狀況,以做完善的治療規畫。4.宜側臥睡眠,預防致病菌進入下呼吸道。由於睡眠時吞嚥能力下降,咳嗽反射減弱,口腔分泌物容易流入氣管,致病菌進入下呼吸道引起肺炎。王心宜提醒,老年人應養成頭稍高的半側臥姿,而有胃食道逆流疾病的長者尤需落實。5.每日早晚至少坐立30分鐘,協助維持咀嚼功能。長輩躺臥久了,肌力下降、吞嚥能力變低,咳嗽功能也下降,應定期運動,鍛鍊肌肉、時常坐立,幫助維持咀嚼功能與咳痰的能力。長期臥床者,能多坐立,就多坐立,將床頭調高45至60度,每日早晚至少各坐立30分鐘。若行有餘力,下床坐輪椅,每日早晚至少各1小時,飯後至少間隔30分鐘再躺臥,避免胃食道逆流。若不清楚長輩吞嚥功能是否退化,可至醫院進行內視鏡檢查、影像學檢查,語言治療師、復健科、神經內科、耳鼻喉科醫師等,都可協助診斷長輩是否吞嚥困難。當長輩一年中有2次以上因反覆性肺炎住院、一直發燒、口水一直流,務必立即就診。預防長輩感染肺炎1.做好口腔清潔2.睡姿以側臥為宜3.定期坐立起身4.進食速度宜慢、專心吃飯,以減少嗆咳發生。5.注射流感疫苗、肺炎鏈球菌疫苗。
-
2021-09-01 新聞.長期照護
長輩不愛刷牙竟患肺炎!語言治療師吐口腔保健要點
秋冬是肺炎好發時節,長者尤需注意。70多歲的陳爺爺使用鼻胃管進食,以為就此不需清潔口腔,導致口內滋生細菌,某次吞嚥導致嗆咳,罹患吸入性肺炎,久咳、高燒不退、意識不清、身體無力等症狀接踵而至,令家人心疼不已。肺炎為老人常見的疾病,且為老人住院或死亡的常見原因,其發生率隨年龄而增加;致病原有細菌、病毒等,當長輩口腔衛生習慣不佳,滋生細菌,免疫力低下時,不小心嗆咳,口內的細菌侵入下呼吸道時,就會引起肺急性感染。此外,老人肺炎死亡率高,與患者身體功能狀況有關,死因多為急性呼吸衰竭、敗血性休克、多器官衰竭,因此,提升長輩免疫力,預防細菌、病毒感染相當重要。「許多細菌常由口入,平時做好口腔清潔,是預防肺炎發生的關鍵之一」,台大醫院北護分院語言治療師王心宜表示,有些長輩行為能力較弱,可請家屬協助,每日早晚各刷牙1次,三餐飯後使用漱口水,清潔口腔死角。使用假牙的長輩,每天務必要將假牙拿下來清潔,如假牙不合,食物容易掉到牙齦隙縫,難以清潔,容易滋生細菌,增加罹患肺炎的危險因子,應及早至牙科醫療院所調整。除了自身做好口腔衛生,王心宜建議,長輩每半年至少要至牙科醫療院所洗牙1次,其中,有使用抗凝血劑、服用心血管疾病相關藥物、中風藥物等規則服藥者或是有吞嚥功能障礙的長者,建議預約牙科特殊需求門診,或於就診時攜帶藥單,並告知醫師自身身體狀況,以做完善的治療規劃。
-
2021-08-21 養生.聰明飲食
健康挑著吃,10種影響牙齒的食物讓你擁有一口好牙! 其中一種謢牙食物居然有「它」
相信吧,食物能決定你是否能擁有一口好牙!有愈來愈多的研究發現,你的飲食習慣決定了口腔的健康程度,甚至有研究發現,飲食內容有較多紅肉、甜點、高脂肪食物或精緻穀類的人,與習慣吃素食的人,兩者間的口腔微生物群有著很大的差別。長者適合地中海彩虹飲食英國牙科雜誌日前也曾發表一項研究指出,飲食習慣會導致與牙齒酸蝕有關的危害,包括甜味高、酸度高的食物都可能影響琺瑯質的健康。該研究也發現,會影響牙齒酸蝕的不僅是食物,吃的時間與怎麼吃,都是影響的關鍵。萬芳醫院口腔顎面外科主任祁力行便建議,高齡長者很適合地中海彩虹飲食,除了能降低身體的發炎反應,有利心臟血管系統、控制血糖,更因為咀嚼健康食物,牙齒周圍不容易堆積細菌,清潔起來也更方便。5種會讓牙齒受傷的食物長照營養師林俐岑歸納出5種會讓牙齒受傷的食物,以及5種可以保護口腔牙齒的好食物,牙口不好的長者,最好要挑著吃。1.碳酸飲料碳酸飲料中的碳酸與磷酸會損害琺瑯質,也會讓身體中的鈣質流失速度變得較快,尤其會讓口腔長期處於酸性,牙齒容易酸蝕,進而破壞牙齒琺瑯質的結構。2.硬或帶骨的食物長輩骨質疏鬆的問題通常也多,牙齒比較脆,太硬或帶骨的食物根本咬不動,也有可能讓原本就搖動的牙齒瞬間脫落,建議最好先處理過再給長輩食用。3.黏牙或含糖食物黏牙或含糖食物容易讓殘渣附著在牙齒的表面形成牙菌斑,也不利咀嚼與吞嚥,還容易蛀牙,林俐岑建議吃完最好立即做好牙齒清潔,否則也要以喝水的方式,適度清潔牙齒。4.酸性食物柑橘類水果如檸檬、葡萄柚,或果醋等酸性食物對牙齒的琺瑯質傷害大,長期嗜吃這類食物的人,牙齒也易敏感。雖然沒建議完全不吃,至少不要讓酸性物質在口腔中停留太久,漱漱口或喝水都是不錯的選擇。5.咖啡與茶咖啡因會加速鈣質流失,一般不建議長輩飲用過量,茶則有單寧酸,也容易侵蝕牙齒,且都有染色困擾,清潔不易。5種保護口腔牙齒的好食物琺瑯質是保護牙齒很重要的一環,好的食物不只能鞏固牙齒,也要不會傷害琺瑯質才行。1.鈣質豐富的食物如乳品、優格等早期日本曾有研究發現,食用大量乳製品如優酪乳,可以減少牙菌斑及各種口腔疾病,能防止牙齦萎縮與脫落,也能降低口腔異味,有明顯促進牙周健康的現象;而其中的鈣質,更是存骨本、鞏固牙齒健康的好選擇。2.傳統板豆腐豆腐含有優質蛋白質與鈣質,其中又以傳統板豆腐最有利於長輩咀嚼與吞嚥,對牙齒與健康都有正面好處。3.洋蔥植物性食物有抑制口腔壞菌的作用,像是纖維較粗的芹菜、橄欖菜等,能幫助去除食物殘渣又可平衡酸鹼度;而洋蔥內含多種抗菌成分也能殺死口腔細菌。林俐岑建議,生洋蔥又比熟洋蔥的抗菌物質多,若擔心味道過於強烈,可以透過泡冰水的方式去除辛辣味。4.糖醇類口香糖糖醇類口香糖比較不會增加牙菌斑,且透過咀嚼也能訓練到口腔的肌肉,對於鍛鍊長輩的咀嚼力有幫助,若平日想吃點心類食物而血糖又高的人,或許是不錯的選擇。不過,林俐岑也提醒,戴假牙的長輩,咀嚼時要特別小心。5.多喝水喝水是最被強調的口腔保健方式,不僅能保持口腔濕潤,也能刺激唾液分泌,維持口腔的清潔。尤其長輩的口渴中樞反應較慢,當意識到口渴時通常身體都已經缺水了,因此建議要固定補充水分較好。
-
2021-08-10 該看哪科.牙科
口腔清潔不佳恐增染疫風險?醫教3招增強防疫力!
偷懶不刷牙,可能增加肺炎風險?根據研究發現,正確的潔牙和牙周保養習慣,可降低肺炎風險超過3成。台北市牙醫師公會提醒,預防新冠肺炎,實體口罩與嘴巴內的「隱形口罩」一樣重要,民眾若發現口腔健康亮紅燈,應及早就醫治療。如果有不堪使用的假牙,也建議在醫師評估下拆卸更換,既可改善口腔環境,同時順手將廢牙冠捐出,幫助他人。 正確潔牙助預防新冠肺炎?良好口腔保健可降低3成風險 潔牙不確實、牙周健康狀況不理想,有可能是肺炎惡化因素之一,有論文以我國健保資料統計發現,在12年的追蹤期內,定期接受牙周洗牙等健康控制的民眾,比起一般民眾的肺炎發生風險降低超過3成。另外,相較缺乏牙周治療的民眾,光是接受洗牙就能顯著降低3成肺炎風險,而接受進階牙周治療,像是皮瓣手術等,肺炎發生風險更是降低66%。 9成國人牙周損壞!未治療,肺炎風險大幅提升 為什麼沒有接受牙周健康控制的患者,感染肺炎機率比較高呢?台北市牙醫師公會陳彥廷顧問指出,台灣近9成民眾有各式各樣程度不同的牙周破壞,當牙周病的致病菌進入呼吸道時,會改變呼吸道黏膜上皮免疫系統、破壞上皮細胞保護。當保護被破壞,這時像是容易嗆到,或是感染機會高的風險族群,可能因此提高得到肺炎機率。另外,也有一篇研究發現,有牙周病的新冠肺炎患者,需要住加護病房以及必須使用人工呼吸的機率,分別是一般患者的3.54倍與4.57倍,而死亡率更高達8.81倍。 戴上隱形口罩 增強自我防疫力 無論疫情如何,民眾都應該正確潔牙,除了積極接種疫苗,也要落實口腔保潔,幫自己戴上隱形口罩,增強自我保護力。而小朋友,除了正確潔牙,也可透過牙齒塗氟、窩溝封填,強化隱形口罩的保護力。 若是已有牙周健康問題,應積極治療,做好口腔健康管理。陳彥廷顧問建議,一般表層破壞,可以超音波洗牙清除,除非牙根面遭到污染,才需進一步接受齒齦下刮除或是根面整平。少部分患者因為嚴重結構破壞、骨質破壞,則需要翻瓣或是再生手術。 廢牙冠回收再利用計畫 提煉金屬援助弱勢團體 如果有假牙的民眾,將不勘使用的假牙拆卸更換,不僅可以改善口腔健康,也能順手捐出廢牙冠。台北市牙醫師公會賴德欽理事長指出,假牙牙冠沒有一定的使用年限,若使用久了有不舒服、或是牙冠破損、不堪使用,甚至牙冠下的牙齒蛀掉,就必須拆卸舊牙冠,裝上新的牙冠。 過往,拆下來的廢棄牙冠,多會被當作醫療廢棄物丟棄。然而,大家可能不知道,除了全瓷牙冠,多數牙冠裡面其實含有金屬成份,雖然含量很少,但集結後可以提煉出一定數量的金屬。台北市牙醫師公會從民國9年開始,發起「廢牙冠回收再利用計畫」,將廢棄的牙冠清潔消毒後密封,再交由廠商協助提煉貴金屬,捐贈給需要援助的族群。希望此計畫未來能擴及其他縣市,能有更多診所加入公益回收行列,幫助更多需要協助的國人。 《延伸閱讀》 .牙周病易骨鬆、心臟病、中風?醫:機率較高,刷牙方式很重要。 .牙齒腫脹怎麼辦?6招有助改善!醫:超過3天、出血、化膿盡早就醫! 以上新聞文字、照片皆屬《今健康》版權所有,非授權合作媒體,禁止任何網站、媒體、論壇引用及改寫。
-
2021-08-08 新聞.元氣新聞
捐廢牙冠做公益 北市牙醫「點牙成金」17年善款3千萬
一般人想到牙醫師的印象就是「很賺錢」,較不為人知的是牙醫師也熱衷公益。台北市牙醫師公會理事長賴德欽表示,北市牙醫師公會從2004年開始推動「廢牙冠回收再利用計畫」,回收不堪使用的廢牙冠,每年投入140萬的基金,將廢牙冠當中的貴金屬分離、回收,提煉出「點牙成金」的收入,百分百全部用於社會救助,共有超過70多個團體受惠、累計捐款超過3000萬元。北市牙醫師公會公共關係委員會主委溫斯勇表示,「醫療廢棄物」就是「廢棄物」,依法是不可以再利用的,公會為了推動在1990年代就經歷了許多年的努力,立委、公會等多方社會運動力量的奔走,「廢牙冠」才成為第一個可以回收再利用的醫療廢棄物。根據衛生福利部部長陳時中的學經歷紀錄,他在1999年到2005年期間也擔任北市醫師公會顧問。廢牙冠回收再利用計畫公益款項幫助的對象包括兒童、獨居老人、身心障礙者、低收入貧童、罕病等公益團體,計畫也支持偏鄉原物住民、原棒協等體育團體。北市牙醫師公會也將回收計劃所得的款項捐助捐血車、捐助台北市消防局所有救護車都配備有兒童擔架固定器,在疫情期間也建置正壓行動貨櫃篩檢站給陽明醫院。賴德欽表示,年久失修的假牙不但不能保護牙齒,還會藏汙納垢,最好別帶回去留念,因為很尖銳,容易造成受傷和感染。牙醫師將它拆下來之後,放在消毒袋,密封高溫高壓消毒,妥善儲存在回收罐當中,等待回收、搜集起來再給廠商,牙醫師也會告知民眾廢牙冠之後用途。賴德欽表示,今年收到191間診所的廢牙冠,但北市診所共有3500間診所,參與率其實不到兩成。希望未來更多牙醫診所知道公會有這麼有意義的活動,公會空有這些基金也做不了事情,需要各界好朋友一起努力,照亮台灣社會的角落。
-
2021-05-10 癌症.頭頸癌
嘴破、牙齒動搖別輕忽!出現6種徵狀小心是癌警訊
依衛生福利部108年死因統計,口腔癌佔所有惡性腫瘤發生率的第5位,好發年齡多集中在40-70歲之間,且近年來年齡有下降趨勢,臨床上不乏二、三十多歲的案例,不再是中、老年人的專利。 口腔癌危險因子  出現這些症狀要警覺 衛生福利部樂生療養院耳鼻喉科欒智偉主任指出,造成口腔癌及癌前病變的風險因子有檳榔、香菸、酒精類飲料、不良之口腔衛生與假牙、食用辛辣食物等易造成口腔內長期刺激之生活習慣。此外,當口腔內有不正常的腫脹、潰瘍或硬塊,產生不明原因的疼痛或麻木;在沒有刺激的情況下(如刷牙、剔牙),出現不明原因的出血,黏膜表面出現白色或紅色的斑塊;而上述症狀超過10 天以上都沒有癒合,即有可能是口腔病變之症狀。 口腔自我檢查 6重點需注意 欒智偉主任分享,除每半年到一年看醫師作口腔健康檢查,平日也要注重自我檢查,口腔健康檢查的重點:(1)注意口腔黏膜有沒有顏色或外表形狀改變,如白斑、紅斑。(2)超過二週以上尚未癒合的慢性口腔黏膜潰瘍。(3)口內或頸部任何不明原因的腫塊。(4)注意舌頭的運動和知覺。(5)顎骨的局部腫大造成臉部不對稱,牙齒動搖及知覺異常。(6)口腔黏膜之知覺,如燒灼感與張口度變小。早期發現存活率高 符合免費資格定期篩檢快去做口腔癌若早期發現存活率高,政府已針對有抽菸或嚼檳榔(含已戒)之30歲以上民眾,以及18歲以上未滿30歲之原住民,每兩年一次免費篩檢。欒智偉醫師強調,早期發現的個案高達8成,治療方式多以手術及放射線治療為主;初期口腔癌治療5年存活率有7成以上,如延宕病情到第三、四期,存活率就降至5成5以下。因此,一般民眾必需認識口腔癌的癌前病變及早期症狀,為了自身健康和家人的幸福,民眾應提高警覺。(常春月刊/編輯部整理、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延伸閱讀: ·嗜吃2國際致癌物,恐早20年過世 ! 口腔「5警訊」罹癌機率高 ·3行業最易罹患口腔癌! 菸、檳榔危險因子快戒掉
-
2021-05-07 養生.抗老養生
台灣長者逾6成牙口不好 國健署推質地調整飲食
母親節將至,在家庭聚會享受美食是一大樂事,但許多長輩可能因為牙口問題,無法大飽口福,據統計,台灣有超過6成長者牙口不好。國民健康署為提升高齡者進食意願,推動質地調整飲食,攜手三大飯店業者,建構高齡友善飲食環境。國健署今天舉行「飲食質地推廣計畫」記者會,署長吳昭軍分享,他曾經拜訪接受送餐服務的獨居老人,看到有年長者數次將便當盒開了又關,便提醒肚子餓要吃飯。未料,長輩是因為咀嚼功能不好,不知道從何開始吃起。國健署調查發現,65歲以上長者牙齒情形,以28顆齒為基準,有70.6%部分缺牙,21%的長者認為,自己的牙功能(含假牙)狀態不好,甚至有63.2%的長者因為咀嚼吞嚥問題,吃東西有所限制,甚至造成營養不良。吳昭軍表示,牙口不好會造成飲食不均、營養攝取不足外,不僅是「吃」的問題,嚴重者還有可能肌少、衰弱的情形,所以如何兼顧健康安全,又讓長輩吃得下是政府應改變方向。事實上,國健署自民國108年起,推出高齡營養質地調整飲食,透過食材挑選、改變切割烹煮技巧,就可以自己做出適合長者「軟硬度」的飲食。這次首度透過計畫推動,招募包含台北福華大飯店、淡水將捷金鬱金香酒店及宜蘭礁溪老爺酒店等3家業者,參與改善高齡飲食。業者建議,魚肉烹調可以去骨只取魚肉,切小塊後和其他配料(菜)蒸熟,肉品則可以透過久燉幫助入口,蔬菜則可以去除比較硬的菜梗,留取菜葉烹調食用,另可搭配乳品、水果補足營養。
-
2021-05-02 癌症.頭頸癌
去年罹舌癌嚇到戒菸酒檳榔 今年再患頰黏膜癌
50歲張姓男子抽菸、喝酒、嚼檳榔樣樣來十多年,去年罹舌癌,歷經手術、電療後,嚇到了,徹底戒除惡習,近日他左側臉頰痛到嘴巴張不開,就醫確診為頰黏膜癌,立即接受治療。醫師徐俊傑呼籲,菸、酒、檳榔等致癌物的刺激會造成全口腔黏膜造成永久傷害,「連碰都不要碰!」亞洲大學附屬醫院耳鼻喉部主治醫師徐俊傑建議,民眾若長期接觸酒精、菸或檳榔等致癌物,一旦發覺口腔黏膜異常病變、吞嚥異常、喉嚨卡卡不適、聲音沙啞甚至咳嗽不停等症狀,請立即就醫,以免錯失治癒的黃金時機。張姓病患表示,他去年因右側舌頭潰瘍,確診為舌癌,治療後,他嚇得再也不敢抽菸、喝酒、嚼檳榔,徹底戒掉惡習,「幾乎換了一個人」,但長期菸、酒、檳榔也引起的口腔黏膜下纖維化,長期嘴巴打不開,不料近期左側臉頰內白斑、口腔潰瘍遲遲未癒合且疼痛,確診為頰黏膜癌。徐俊傑指出,口腔對於抽菸、喝酒及嚼檳榔等致癌物特別敏感,三者都有接觸者比無菸酒檳榔的人,可增加120倍罹癌機會;另外,牙周病、假牙對口腔黏膜造成慢性刺激,恐致口腔癌。徐俊傑說明,據國際口腔癌的報告,口腔癌(不分期別)五年總生存率高達64%,早期口腔癌有極高機會可完全治癒,徐俊傑提醒,「早期發現早期治療」及「遠離致癌因子」是杜絕口腔癌的不二法門。徐俊傑建議,國民健康署也針對30歲以上有菸酒檳榔習慣,以及18歲以上原住民有嚼檳榔者,提供每兩年一次免費的口腔黏膜檢查,若有相關需求的民眾,可至耳鼻喉科或牙科篩檢。
-
2021-04-29 新聞.用藥停看聽
植牙有哪些注意事項? 牙醫告訴你6個一定要知道的重點
牙齒不僅是一個人的門面,更是享受美食重要的工具,反之若缺牙,除了咀嚼功能變差,長期下來會干擾營養吸收,甚至連臉型都會跟著改變,大大影響身體健康與生活品質。缺牙的治療選擇除了活動式假牙或做牙橋,愈來愈多人偏好做植牙,然而植牙畢竟是個手術,有許多項目需事先評估,藥害救濟基金會訪談高雄長庚紀念醫院牙科部龍萱副主任,釐清植牙的各種眉角,龍萱醫師強調植牙由於療程往往長達一年,醫病更需妥善溝通,避免產生錯誤期待而衍生爭議。相較於做牙橋 植牙不需磨健康牙植牙是固定式的假牙,可以解決部分活動假牙不夠穩定或不夠舒適的缺點,龍萱醫師指出,植牙讓病人有接近真牙的外觀,還有一樣的咀嚼與吞嚥功能;跟傳統做牙橋相比,牙橋需把缺齒處旁邊兩顆牙齒磨小當橋墩,以製作一排牙套戴上,但如果這兩顆牙齒是健康的,等於是平白犧牲掉兩邊的真牙,植牙這個選項沒有這個困擾,所以特別對於缺單顆牙齒的患者來說,植牙相對受青睞。地基不佳者 植牙前要先做補骨手術植牙就是以手術的方式,將人工牙根(即所謂的植體)放入無牙區的齒槽骨內,等待骨頭和植體緊密接合後,再做上面的假牙。然而若齒槽骨不夠健康穩固,就會影響植牙後的耐用度,如同蓋房子沒有穩定的地基,房子就可能下陷或傾倒。牙齒的地基不佳,常見於缺牙很久或是本身有牙周病的病人,由於骨頭持續流失,導致地基已經不夠高不夠寬,這時必須先進行補骨手術,透過放入骨粉、再生膜等人工材料,等待骨頭生長達足夠的條件,這樣的地基才適合放入植體。全身性疾病要先控制 避免磨牙咬筆習慣除了骨頭條件不夠,病人植牙前若評估有下列狀況,也不適合做植牙:一是沒有完善控制的全身性疾病病人,比如糖尿病的血糖控制不佳、有嚴重骨質疏鬆症,這類病人應該由原本的專科醫師先診治評估,把疾病控制穩定才做植牙手術。另一則是有夜間磨牙習慣,或是習慣咬筆的不良口腔習性,因為咬合力太大,如果不改掉這樣的習慣,也會影響植牙的成功率。術前全面評估與診斷 提升植牙成功率這些條件都會影響植牙的成功率,因此找經驗豐富的牙醫師,術前充分討論以及進行全面的評估和診斷是非常重要的,龍萱醫師提醒病人,首先要讓醫師了解身體有哪些疾病、正在使用哪些藥物,比如長期使用雙磷酸鹽類藥品治療骨質疏鬆的病人,可能導致罕見卻極嚴重顎骨壞死的不良反應,若需進行牙科侵入式手術,應先告知醫師,來評估是否適合植牙。接下來醫師還會評估牙齒骨頭的缺損狀況,判斷如何進行手術。植牙手術要很精準的鑽洞、磨骨、依骨頭現狀調整植入的位置,比如每個人需要的植體長度不盡相同,需要靠術前的斷層掃描分析還有手術模板的製作,幫忙把植體打入精確的位置。如果各步驟沒有精確掌握,可能造成植體過深,打到鼻竇或傷害到下顎神經,或是植體位置不佳導致影響上面假牙的製作。植牙療程接近一年 需補骨更費時與增費用龍萱醫師指出,植牙其實是個費時的療程,如果病人牙齒骨頭條件好的話,從拔牙後等骨頭癒合,再植入植體等大約四至六個月讓骨頭自己生長,使植體和骨頭緊密接合,最後再做上面的假牙,整個療程時間就可能接近一年。如果病人牙齒骨頭條件不好,需要做可能不只一次補骨手術,療程所需時間就會更拉長,同時補骨手術的材料也所費不貲,光補骨手術花費數萬元甚至更高,都是有可能的。醫病妥善溝通 善盡彼此合約責任正因為植牙的療程與費用因人而異,醫病之間如果沒有妥善溝通,一旦產生錯誤期待,容易衍生醫療糾紛。龍萱醫師建議病人跟醫師討論各種假牙的優缺點,看看哪種最適合自己的狀況,不一定要做植牙手術;決定治療選項後,會根據牙齒骨頭的條件,估算整體所需治療時間以及費用,通常醫師會把討論過後的治療計畫以及費用等都寫出來,讓病人充分了解後再簽名,執行這份合約。龍萱醫師強調醫病要攜手合作達到最佳成果,醫師要避免術前評估不周,比如誤判剩下的骨頭高度,可能用到過高的植體傷到其他組織;反之,病人也有責任妥善控制自身的糖尿病、戒除抽菸習慣,均有助於提升植牙成功率。同時別忘了即使是假牙,也要定期找牙醫師保養,並且注意口腔衛生,以免牙周病損及植體,又再次為牙所苦,豈不冤枉。本文經授權摘自《藥害救濟基金會》原文請點此
-
2021-04-21 該看哪科.新陳代謝
55歲男牙齦紅腫掉4齒 嘉基發現他另患這病互相影響
患有糖尿病的嘉義市55歲張姓男子,牙齒也長期反覆腫脹出血,直到掉不少顆牙才求助嘉義基督教醫院,院方發現他牙周病與糖尿病相互影響,由跨科共同照護治療,讓他牙齦不再發炎,裝上假牙恢復正常咀嚼功能。嘉基牙科主任黃薰玉、牙周病科主任鄭嘉瑢指出,當有牙周病,口內的致病菌會進入血液,引起身體一連串發炎並增加胰島素阻抗性,會讓病患的血糖居高不下,糖尿病相關併發症將增加,所以控制好牙周病,可讓糖化血色素下降,也可以減少糖尿病用藥。嘉基新陳代謝科主任游慧宜表示, 糖尿病控制不好會發炎,牙周病也是發炎,兩者會互相牽扯,高血糖環境會讓牙周致病菌更易生存,也會影響牙周病治療效果,這些發炎更嚴重是會有身體系統性疾病。游慧宜說,根據研究,糖尿病患者罹患牙周病的發生機率,是無糖尿病者約3倍,而牙周病患即使沒有糖尿病,血糖平時都會比正常人要高一點,將來發生糖尿病的風險也會增加2、3成,50歲以上糖尿病患者更高達92%有不等程度的牙周疾病。據了解,張姓男子本身患糖尿病,原不清楚會對牙周病有影響,他掉4顆牙,其他沒掉的牙齒也晃動,牙齦紅腫就醫治療,經院方牙科與糖尿病中心同時醫療,清除牙結石加上服糖尿病藥物控制等,讓他牙齦恢復不再紅腫。嘉基院長姚維仁認為,以往較著重糖尿病患會有視網膜病變、腎功能等,院方現設計問卷,能從糖尿病患者中,篩出有較高危險得牙周病的人,並已成立牙科、糖尿病中心跨科的共同照護平台;姚維仁透露,民眾得牙周疾病,通常較晚就醫,從糖尿病來啟動牙周檢查的較多。
-
2021-04-12 該看哪科.牙科
牙齒也可以移植 智齒用不上移植到缺損的臼齒好處多
你知道牙齒也可以移植嗎?但是牙齒以自體移植為主,通常是把用不到的智齒移植到缺損的臼齒上,費用上比起一般的做假牙或植牙便宜許多,而且也比假牙好用。智齒移植到臼齒,很多人可能會想「但我把下來的智齒可不可以保留下來以備不時之需」、「智齒就先不要吧免得以後用得上」,答案都是不行的,台南市立醫院牙科部醫師鍾瑞哲表示,拔下來的牙齒必須在15分鐘內就種到嘴巴裡,否則上面的細胞會死光,種下去的效果就不好,而很多人的智齒會長歪或者是長一半,容易造成蛀牙,還是必須盡早拔除。鍾瑞哲表示,牙齒移植目前以自體移植為主,國內並沒有異體移植,國外雖然有媽媽移植給小孩的案例,但為了避免排斥,一旦排斥好處還不如直接做假牙,所以國內並沒有。市萇醫院今天公布一起自體移植牙齒的案例,58歲郭女士因左上顎後牙疼痛就診,診察後發現為左上第二大臼齒劈裂,未有良好的治療方式可以留下此顆牙齒,醫師決定拔除在左上第二大臼齒後,將右上第三大臼齒(俗稱智齒)移植到拔牙處,後續完成根管治療及單顆牙冠贋復。鍾瑞哲表示,傳統固定牙橋需要修磨缺牙區前後的牙齒,也就是坊間常聽到「缺一顆,做三顆」的假牙製作方式,對於需要修磨前後好的齒質,是比較可惜的,而且牙橋間牙線無法穿過,增加清潔的困難度與複雜性;人工植牙不用修磨前後自然牙,但單價相對較高;自體齒移植是利用口腔內沒有咬合功能的牙齒,移植到缺牙區的方式,也就是植自己的牙齒,除了後續假牙只需要做一顆外,留在口內的也是自己的牙根。而自體齒移植之所以不如同傳統固定式牙橋與人工植牙等方式常見,主要在於並非想要做,就有辦法做,其條件是比較嚴苛的,像是移植牙的構造,牙齒大小,牙根外型與長度,是否移植牙本身也有一些狀況像是齲齒、牙周病等等;受植區是否有牙周病,有沒有急性發炎或是感染的症狀等等;另外患者的年紀,口腔衛生,配合度等等,都是影響自體齒移植的因素。
-
2021-03-24 該看哪科.巴金森氏病
飲食預防/不用就會喪失!專家教你一事訓練味覺防大腦老化
老年人的味覺 年歲增長最殘酷的,莫過於我們的嗅覺能力不可避免地衰退。六十五歲至八十歲的人中,有一半都喪失了部分的嗅覺;八十歲以上的人則有八成以上嗅覺都衰退了。我和薩拉索塔老年友誼中心的一群老人共進午餐,這是屬於一個非營利網路的機構,為年逾五十歲的人提供各種服務。我希望能和年紀較長的人談談,了解他們喪失嗅覺的體驗。一位老太太的回答教我很難過,她正逐漸喪失對進食的熱情,而這讓她感覺十分可怕。「我們究竟還剩下什麼?」她的話道出了像她這樣喪失飲食之樂老年人的心聲。「我們都在服用各種藥物, 所以不能喝酒;我們的老骨頭變得疏鬆脆弱,因此不能跳舞;我們愛飲食,連這也消失之時,實在教人喪氣。如今我吃東西,唯一的原因是我非得吃不可。這教我害怕。」 接著她伸手由皮包中拿出一粒橘子。「我可以嘗出這個味道。」她說。她握著這粒水果,彷彿這是她命之所繫。我教她好好利用它。我問她能不能享受她正在吃的黑豆雞肉飯味道,她說不能,「我只是機械式的嚼而已。」她說。於是我告訴她,下回她來吃午餐時,就可以請廚師幫她把橘子切成小塊,好讓她擠在飯菜上。如果你嘗得到某種味道,何不把它徹底發揮?這是我們所學到的教訓。想想哪些東西對你有用,對其探索,然後將之發揮,不要光坐在那裡承受你的損失。 阿茲海默症患者的味覺和嗅覺 在佛羅里達大學巴托申克旗下工作的研究生史坦普斯專攻嗅覺和大腦的關係。幾年前,她的隔壁住了一名阿茲海默症初期的老人,一天她帶了一份賓州大學味覺辨識測驗﹝UPSIT﹞回家,請隔壁這位鄰居做測驗,他在四十分總分中,得到二十五分,這是開始喪失嗅覺的阿茲海默症病人的典型分數。大約六個月後,這位鄰居告訴史坦普斯說他覺得不對勁,食物在烹煮時,他可以聞到它的味道,但一旦把它吃進口中,味道卻不對。不論是什麼,吃起來都像鹹的紙板。史坦普斯又用UPSIT為他再做一次測驗,依舊在四十分總分中,得到二十五分。表面上一切都沒變,但UPSIT是刮開嗅聞的測驗,也就是你不用把食物放進口中品嘗,它測的只有鼻子的嗅聞能力而已。這位鄰居並沒有抱怨自己的嗅聞能力衰退,可能因為這是漸進式的,可是這六個月來卻有了不同的情況,他喪失了口腔嗅覺的能力。「他喪失鼻後嗅覺﹝口腔嗅覺﹞時,反應非常強烈,教他十分沮喪。他在三個月內馬上就減輕了三十磅﹝約十四公斤﹞,」史坦普斯說,「這對他有較嚴重的影響,影響他的健康、幸福感、生活的樂趣,一切。他非常頹喪,掉了不少體重,而他的認知能力衰退得更厲害,而且速度很快,他的健康一落千丈。」 史坦普斯十分困惑,她請教巴托申克是怎麼回事,為什麼測驗未能測到這種嗅覺的喪失?有沒有可能測到?「你沒有測到它,是因為它是味覺」,史坦普斯記得巴托申克這對她說,意即她未能測得結果是因為她測的是錯誤知覺的功能。於是史坦普斯測驗她這位鄰居的味覺而非嗅覺,發現他的舌後已經沒有味覺,這意味著他的舌咽神經已經完全喪失功能。同樣喪失的是和鼓索顏面神經左側相連的舌頭部位,在他喪失部分味覺之時,他的口腔嗅覺能力也消失。同樣的現象也發生在巴托申克那位舔罐頭內側而割破舌頭的病人。史坦普斯開始測驗和她鄰居一樣喪失部分味覺的人,她請他們以鼻子和口腔嗅覺為不同食物的濃度評分,化學合成味覺程度高的食物,也就是觸覺中的痛覺,諸如:咖哩、芥末、醋和大蒜,似乎最不容易喪失味道;沒有觸覺成分的食物,諸如:葡萄、奶油,和蘋果,則最容易喪失味道。如今史坦普斯正在運用這樣的知識,測驗如果把刺激味道添加到食物中,是否能協助喪失味覺的人感受到更多的氣味。她的祕密武器是番椒。她的假設是,添加量低到無法察覺的辣椒素,其痛覺可以提高口腔嗅覺,因此提升整體風味的知覺,讓人得以享受食物。番椒刺激觸覺神經,讓嗅覺系統能得到無法由味覺神經所得到的資訊。一名罹患帕金森氏症的婦女到佛羅里達大學記憶失調診所掛號,主訴她喪失了味覺。史坦普斯讓這名婦女做了全套的味覺和嗅覺測驗,結果顯示她有嚴重喪失嗅覺的情況。接著史坦普斯以她尚未經過測試證明的「療法」來治療病人,在葡萄果凍裡逐漸增加番椒,但其含量都在病人所能覺察的範圍以下。為了設定比較的基礎,史坦普斯也給病人嘗了原味的葡萄果凍,這位婦女說她只聞到一種發霉的味道,而當她品嘗第一種最低量的番椒和葡萄果凍的混合物時,病人的感覺還是一樣,霉味,僅此而已。當番椒含量更高時,她凝視著史坦普斯喊道:「葡萄!我聞到了葡萄!」她體驗的正是史坦普斯原先的期望。適量的觸覺刺激﹝來自番椒﹞促使這名婦女的味覺發揮了作用。「我們不知道它是怎麼運作,也不知道是為什麼—是不是它使三叉神經帶動了嗅覺資訊,亦或其他,」史坦普斯說,「雖然我們不明白原因,但它發揮了效果。」 這名帕金森氏症患者再一次嘗到葡萄果凍的味道,不由得熱淚盈眶,感動莫名。她在喪失味覺的漩渦裡感受到了一線希望。史坦普斯列了一些化學合成味覺程度高的食物,讓她回去在廚房裡試試看。這名婦女離開時,歡欣雀躍一如由玩具店回家的孩子一樣。 健康的口腔才能品嘗味道 口腔的健康也會影響老年人品嘗味道的能力。年老之時,唾液的分泌較年輕時少,因此較難潤濕食物。吃酥脆或乾澀的食物—椒鹽鹹餅、米餅和乾麵包塊就比較沒味道。當然,要吃這類食物,你必須要有健康的牙齒和牙床,不然咀嚼就會有困難。咀嚼得越多,感受到的滋味就越多—基本的味道、氣味、質地。康乃狄克﹝Connecticut﹞大學的薇樂麗.杜菲﹝Valerie Duffy﹞發現,戴假牙的老太太比牙齒和牙床健康的老太太更常抱怨無法完全嘗到食物的滋味。賓州大學醫學中心嗅覺和味覺中心主任理查.杜提﹝Richard Doty﹞說,先天遺傳就有阿茲海默症傾向的人如果也抱怨嗅覺有問題時,罹患阿茲海默症的風險就提高到九倍。另外,環境中的物質也可能進入鼻子,抵達大腦,誘發如阿茲海默症、帕金森氏症,和庫賈氏病﹝Creutzfeldt-Jakob Disease﹞。避免鼻子接觸這些物質的最佳方式,就是避免造成傷害的毒素,杜提建議應該避免除草劑、殺蟲劑、重金屬。如果有感染,立即治療。這大體上是好的建議,只是我們對這些危害甚大的疾病所知實在不多。 不用就會喪失 如果你或者至親好友受嗅覺或味覺喪失所苦,那麼有些辦法可以試試。其實感官喪失的人很可能已經在食物中多加鹽,或者在咖啡中多放糖—這是最合乎邏輯的第一反應,要讓食物更有滋味,就多加鹽和糖,問題是大部分的老年人,尤其是高血壓或糖尿病的人,不該再增加鈉或熱量的攝取。比起嗅覺來,味覺更有彈性,更容易恢復。老年人很有可能味覺並沒有問題,因此,與其添加基本味道的調味品,不如按我教薩拉索塔那位老太太的辦法,擠一點橘子或檸檬汁在食物上。他們渴望的是氣味,柑橘類的水果就含有這樣的氣味,而且這種作法也不致傷害老年人的健康,更不會增加熱量、鈉、糖分,帶來罪惡感。買一些新鮮檸檬,不論是已經拌了醬汁的沙拉,或是如馬鈴薯或米飯這樣的食物,都可以搭配食用。你也可以試試番椒或其他辣椒。要小心的是,許多辣醬也含有鈉,不過如果只用少量,鈉含量應該極小。試試煙燻胡椒﹝smoked pepper﹞,它幾乎不含鈉也不含熱量。你也可以在雜貨店找到墨西哥辣椒粉,或其他各式辣椒粉。史坦普斯未來想要針對專業廚師作研究。她提出的理論是,廚師比較不常罹患失智症,因為他們經常用他們的味覺和嗅覺,她認為尤其積極運用嗅覺能讓大腦保持活躍,就像肌肉一樣—不用它,它就會萎縮。她還認為每天吃同樣食物的人,比如她的祖父,不能開發新的嗅覺細胞,必須食用多樣化的食物,嘗試新食品,才能挑戰大腦,讓它保持青春。她祖父死於神經疾病,她一直認為與此有關。如果食用多樣化的飲食,追求刺激,可以阻止老化,那麼來一盤海狸鼠肉吧。※ 本文摘自《味覺獵人:舌尖上的科學與美食癡迷症指南》。《味覺獵人:舌尖上的科學與美食癡迷症指南》作者:芭柏.史塔基譯者:莊靖出版社:漫遊者文化出版日期:2020/05/11【加入臉書社團】幸福巴士[巴金森‧帕金森病園地]招募新成員!社團提供病友、照顧者及關心此疾病的成員一個互相交流、解決問題的平台,提供醫療知識及互相鼓勵,立刻加入:https://user137758.psee.io/3j74yy
-
2021-03-24 癌症.頭頸癌
不菸不檳,口腔長期破皮也罹癌!注意口腔癌7大危險徵兆
不抽菸、不吃檳榔,口腔破皮可能罹患口腔癌。50歲女律師的大臼齒蛀牙嚴重,蛀牙稜角反覆摩擦左側口腔長達2個月,至大醫院就醫,切片檢查確診罹患口腔癌。醫師呼籲,若口腔內傷口超過二周未癒合,應立即就醫檢查。不菸不檳 仍有二類人易罹口腔癌彰化基督教醫院口腔顎面外科醫師蔡國陽表示,不菸不檳的口腔癌患者分為二大類型,一類是「免疫系統不佳」,如扁平苔蘚遺傳基因、塑化劑等環境荷爾蒙影響引起;另一類則是45至65歲的「長期口腔破皮」女性,常見口腔破皮原因,包括假牙不合、智齒不正、蛀牙稜角摩擦口腔內側等,當口腔黏膜長期受到刺激,就容易產生病變。據統計,每天吃10到15顆的檳榔持續5年半,就可能罹患口腔癌。蔡國陽說,檳榔纖維粗糙,長時間嚼食就容易導致口腔破皮,進而增加細胞突變的機會,若檳榔再加上石灰,更添致癌性。蔡國陽表示,口腔癌患者中,以嚼檳族為大宗,建議嚼檳族可改用新鮮蔬菜條、蒟蒻條、無糖口嚼錠、硬喉糖等物取代,幫助戒檳榔。目前國健署針對30歲以上嚼檳榔或吸菸民眾、18歲以上至29歲曾經或仍嚼檳榔的原住民,免費提供每2年1次口腔黏膜檢查。口腔癌7大徵兆 口腔癌有幾大徵兆,一旦出現類似徵兆應盡速就醫。1.觸摸傷口時會感受到下方有硬塊或有增厚感,2.傷口超過14天沒有癒合3.口腔不明原因出血或感到疼痛、麻木4.有些患者口腔黏膜表面會出現白斑或紅斑5.聲音沙啞、發音不清6.舌頭活動受限7.頸部摸到異常硬塊等
-
2021-03-17 癌症.抗癌新知
「四大癌症」是哪四個?家醫科醫師教你如何在篩檢前判斷症狀
在醫療科技發達的台灣,隨著時代的演進,許多過去無法治療的疾病,都慢慢發展出治療的方法;然而即便如此,各種癌症依然是醫療領域中的難解之謎。根據統計,癌症已經連續蟬聯國人十大死亡原因榜首之位長達近40年,這也是為什麼一般民眾往往聞「癌」色變:一旦和癌症扯上關係,就彷彿開始了生命的倒數計時……其實依照身體不同器官組織產生的癌症百百種,有些癌症在目前的醫療技術下可以達到很好的治療及控制的效果、有些則是較難以診斷治療的種類;但無論是何種癌症,早期發現、早期接受治療,其預後都會較晚期發現來的佳。這也正是為何國民健康署自2010年以來全面的推廣四大癌症的篩檢服務,目的就是為了提早診斷這四類的癌症,以增加民眾治療和存活的機率!四大癌症包括大腸癌、乳癌、子宮頸癌及口腔癌,每種癌症根據其症狀、表現等使用不同種的篩檢方式,適合篩檢的對象也不盡相同,以下分別更進一步的說明。大腸癌大腸直腸癌為台灣常見癌症之一,位居十大癌症死亡率前三名,早期的大腸癌幾乎沒有明顯的症狀,然而經由定期篩檢、早期發現接受治療,其存活率可以大大提升!在接受篩檢之前,也可以初步判斷自己有沒有以下的症狀◎排便習慣改變:改變時間持續超兩週,如間歇便秘或腹瀉、糞便細如鉛筆。◎不規則腹痛:造成腹痛的原因很多,一般大多可在排便、排氣或一段時間之後有所改善,若反覆發生無法改善的腹部疼痛,則須多加注意。◎血便、黏液便:最常見的糞便帶血多半和痔瘡相關,然而若是本身沒有痔瘡、或是出血量大,則需要就醫檢查;另外在糞便中觀察到暗紅色血液或血塊也需要留意。◎不明原因體重減輕:指沒有特別減重的情況下體重持續下降,可能伴隨有食慾不佳和疲累,若是有持續的情況,建議至門診檢查追蹤。◎不明原因貧血:腸道內的腫瘤會造成慢性小量出血,在不知不覺的情況下會造成長期血液流失,進而造成貧血。往往民眾會有疲勞感、容易頭暈、昏厥、運動時更容易喘等症狀。◎裡急後重(排便排不乾淨的感覺):若是癌症生長在接近肛門處,會阻礙糞便正常排出、造成便意,因此才會有屁股裡面重重的、一直想大便的感覺。以上的症狀並不是絕對用來診斷大腸癌的工具,但若發現自己符合多種表現又無法恢復、查不出原因,更建議進行檢測追蹤。◎篩檢項目:糞便潛血檢測,採樣少量的糞便檢測是否有出血的情況。◎篩檢對象:50歲至未滿75歲之一般民眾。◎篩檢間隔:每兩年一次。◎篩檢地點:全國各地健保特約醫療院所。若是檢測結果為陽性,通常會建議進一步做大腸鏡來確認腸道內是否有不正常組織增生,或是單純痔瘡、良性息肉等造成之出血。乳癌乳癌為婦女族群常見的癌症,也是65歲之前女性癌症死亡率的前三名,目前乳癌根據期別、種類等,有不同之治療方式。早期乳癌以手術搭配或學治療、放射治療、標靶治療或荷爾蒙療法大多都有不錯的存活率;而一旦到達晚期,存活率則大為下降。早期乳癌不一定有症狀,但若是有下列發現,可進一步檢查確認:◎無痛性腫塊。◎乳房外觀改變,如突出或凹陷。◎乳房皮膚有橘皮樣變化、或是溼疹、紅腫及潰爛的情形。◎乳頭有異常分泌物,如帶血乳汁、血液等。◎乳頭凹陷。◎腋下淋巴結腫大。平時可於洗澡時觀察檢查自己的乳房,早期發現變化,當然這些變化並不是每位乳癌患者都會出現,也因此定期篩檢才顯得更為重要!◎篩檢項目:乳房X光攝影。◎篩檢對象:45至69歲婦女;或是40歲以上,二等親內家人有罹患乳癌之病史者。由於乳癌有家族遺傳之特性,因此對於家族有乳癌病史的民眾提前其篩檢年齡。◎篩檢間隔:每兩年一次。◎篩檢地點:全國各地健保特約醫療院所。檢驗結果若有出現異常,後續會安排乳房超音波、切片等檢查;最常見的還是良性發現,只需定期追蹤。子宮頸癌子宮頸癌為目前國內婦女癌症發生率的第一位,研究指出大部分子宮頸癌是經由性行為感染人類乳突病毒(HPV)造成,感染後多數人會自動痊癒,只有少部分的人會因持續感染引發的慢性刺激、加上其他癌症因子而轉變為癌症。因此預防HPV感染和早期發現追蹤就可以有效的預防子宮頸癌!一般來說,由HPV感染後轉變為癌症,通常需要漫長10-20年的時間,故凡有過性行為之女性,尤其是早婚、生育次數多、性伴侶較多的女性有較高的風險,建議至少每三年接受一次抹片檢查。依據衛福部國民健康署統計資料表示,子宮頸抹片檢查可以降低約70%子宮頸癌之死亡率;而外國的研究則指出三年一次的抹片篩檢可以降低60-90%的子宮頸癌發生率!子宮頸癌早期往往沒有明顯的症狀,若是有發現不正常的陰道出血、分泌物有顏色或氣味之異常、夾雜血絲、停經後的出血等,都需要提醒自己就醫檢查。◎篩檢項目:子宮頸抹片檢查。◎篩檢對象:30歲以上之婦女。◎篩檢間隔:建議每三年一次。◎篩檢地點:全國各地健保特約醫療院所。檢測結果會直接寄回家中,若是有異常的情形,請務必至醫療院所進行後續的追蹤治療。口腔癌口腔癌泛指發生在口腔部位的惡性腫瘤,台灣地區口腔癌常侵犯的部位在頰黏膜、舌頭等部位。造成口腔癌最重要的危險因子為「嚼檳榔」、「抽煙」、「喝酒」;此外不良的口腔衛生、蛀牙、長期配戴不適合的假牙等也會提高罹癌的機率。統計上來說,吃檳榔的人罹患口腔癌的機率為一般人的28倍,吃檳榔配上抽菸則罹癌率提升到89倍,若同時有吃檳榔、抽煙和喝酒習慣的人,其罹患口腔癌的機率則是大大增加到一般人的123倍!口腔癌常見的症狀◎口腔內部或周圍有硬塊、腫脹、脫皮、變色(包括紅、白斑)等。◎嘴唇或口腔有長期(超過兩週)無法癒合之潰瘍。◎口腔內部或附近有原因不明的麻木、疼痛或觸痛。◎口腔內不明原因出血。◎舌頭活動受阻、或是張口困難(嘴巴張不開)。◎頸部有不明原因之腫塊。◎咀嚼或吞嚥時感到疼痛及困難。◎拔牙傷口不易癒合、牙齦腫脹等。目前口腔黏膜檢查是由醫師目視或觸診,尋找口腔內是否有不尋常的變化,非侵入性、無痛也無副作用!◎篩檢項目:口腔黏膜檢查。◎篩檢對象:30歲以上有嚼檳榔(包含已戒)或吸煙者;18歲以上有嚼檳榔(包含已戒)之原住民。◎篩檢間隔:每兩年一次。◎篩檢地點:牙科、耳鼻喉科、或通過口腔癌篩檢訓練之其他專科。檢查若是有發現異常,會進一步進行切片診斷或後續治療,提早發現的口腔癌存活率大多在七成以上,也因此高風險的民眾建議一定要定期追蹤篩檢!總結癌症為影響國人生命的首要敵人,除了在日常生活中保持健康的生活作息、飲食習慣,也要定期接受癌症篩檢,降低癌症發生的可能性;又或是及早發現、及早治療,以大幅提升存活機率。目前大多數民眾對於四癌篩檢都有初步的認識,也期許未來有更多的民眾願意加入定期篩檢的行列,成為自己健康的守門人!
-
2021-03-13 新聞.健康知識+
魚刺卡喉、誤吞棗核…別再喝醋、吞飯!專家建議正確處置方法
許多人在燉煮雞湯食補時,都會加入幾顆紅棗、枸杞提味,但隨之而來,被棗核卡喉的狀況也時有發生。近日,就有67歲的婦人吃紅棗時誤吞棗核,最終經手術,才取出棗核。收治個案的彰化基督教醫院急診觀察室主任倪渟淵表示,患者主訴在吃紅棗時不小心將棗核吞入,從此就一直覺得喉嚨卡卡的有異物感,雖曾前往診所求治,可是沒有改善,而改至醫院求診。 安排X光檢查,發現咽後間隙有空氣,懷疑食道破裂;隨即安排電腦斷層,看到食道卡有2.6公分棗核,造成周圍有膿瘍的情形。經會診耳鼻喉科及胸腔外科進行手術取出棗核,病人順利康復出院。誤食異物時,該如何處置呢?倪渟淵指出,若發生誤食棗核等,且異物卡在食道的情況,應及時到醫院就診,千萬不可用吞飯、吞饅頭等偏方,想強行咽下,恐造成食道損傷,不可不慎。 他進一步說明,常見的呼吸道異物梗塞原因,包括:咀嚼、吞嚥食物時講話或大笑,使食物誤入呼吸道;小孩誤食小物品,異物進入氣道;昏迷或酒醉的人,將嘔吐物誤入氣道;臉部受傷後,假牙或血塊阻塞上氣道。此外,老人家因年紀大,有失智症或退化問題,也常有誤食異物的情形發生;3歲以下幼兒,因食道較為狹窄,吃花生、果凍、麻糬、年糕等零食,也可能造成異物梗塞;吃飯時一不注意,也會造成魚刺之類等異物,被吞到消化道裡。被魚刺梗到,第一件事該這樣做!而一般人被魚刺哽到時,常會先嘗試一些偏方,例如,喝醋可以把魚骨頭軟化、溶蝕掉;多吞幾口白飯,用白飯黏附魚刺,就能將魚刺吞下。倪渟淵說,事實上,這些都是危險動作,可能讓魚刺掉入食道,引起嚴重併發症。倪渟淵表示,最正確的處理方是立刻停止進食、先輕咳幾下,看是否可藉由振動力量將哽得不深的魚刺咳出來,如果輕咳後魚刺還是掉不出來,就應該立即就醫掛急診,請耳鼻喉科醫師協助夾除最安全。他強調,不然魚刺可能會卡得更深,或卡在食道中,增加後續醫師處理的困難。至於喝醋的偏方,更不可能將魚刺溶解掉,如果醋能輕易溶解魚刺,那其他食道、消化道是否也會被溶掉?預防呼吸道梗塞 該怎麼做呢?彰化基督教醫院血管醫學防治中心主任暨營養師蔡玲貞表示,紅棗、黑棗的棗核非常的尖銳,不小心吞下的時候,它會通過食道,進入消化道;若卡住時,卡到哪傷到哪,所以食用時要特別小心。倪渟淵提醒,家有老人時,進食一定要小心,務必將食物切成小塊,讓長者慢慢進食;有孩子時,除了注意食用易哽住的食物,也要小心容易吞食的異物,擺放至高處,避免讓小朋友不小心拿取、放進嘴裡,造成異物梗塞。他說明,異物梗塞的表情,通常是張開口,然後兩手抓住喉嚨。當呼吸道部份梗塞時,患者仍有呼吸,但有的會激烈咳嗽;完全梗塞時,會漸漸出現呼吸困難、咳嗽無力、臉色發紫。別再拍背,而是施行「哈姆立克急救法」處理方法,則是鼓勵患者彎腰低頭,用力咳嗽,將異物咳出,若實在咳不出,表示異物可能已經掉入支氣管,應立即送醫。切記,勿用拍背法,避免讓異物掉入氣管更深處。萬一無法咳出異物,須立即撥打119求救,且即刻施行「哈姆立克急救法」,試著將異物推擠出來。若梗塞者因缺氧不支倒地、神智不清,除了打119求救外,並應立即給予心肺復甦術施救,每個循環後,檢查是否恢復呼吸及意識,有異物立即清出。若兒童發生異物梗塞,可採跪姿與膝同高,環抱腹部實施。若自己梗到,現場無人相助,可一手握拳抵住劍突下方,一手置於其上環抱拳,兩手用力向內向上推,重複數次;或找一個固定物,如椅背、桌面、廚房檯面等,高度約與腰際相當,保持拳頭在劍突下方位置,放置於椅背及身體之間,身體前傾用力抵靠椅背,重複數次直到異物吐出為止。 諮詢專家/彰化基督教醫院急診觀察室主任 倪渟淵、彰化基督教醫院血管醫學防治中心主任暨營養師 蔡玲貞
-
2021-03-06 癌症.頭頸癌
陳昇爆患口腔癌 醫警示:嘴破逾2周未癒已響起罹癌警訊
藝人陳昇自爆去年被診斷口腔癌初期,經過手術治療後狀況穩定,後續觀察癌細胞未擴散,現在每個月固定回診。他回憶,確診當下,難過到不知所措,打電話給結縭逾35年的太太,道出生病的事情,一想到沒辦法陪伴她到最後,內心滿滿的感傷。醫師表示,想要避免口腔癌,最好的方式就是戒菸酒,不嚼食檳榔,每天觀察自己的口腔,若嘴破超過二周以上沒癒合,當心就是口腔癌初期的徵兆。北榮耳鼻喉頭頸醫學部喉頭頸科主治醫師朱本元表示,九成以上的口腔癌患者,都有抽菸、喝酒、嚼檳榔的習慣,口腔癌一般好發於男性,主要是有抽菸、喝酒、嚼檳榔習慣以男性族群為主,女性較少。臨床觀察口腔癌患者的男女,大約是十比一,近年因抽菸喝酒嚼檳榔習慣年輕化,患者也有年輕化的趨勢,從原本的40到50歲之間才會發生,現在30歲左右的患者也不占少數。朱本元表示,口腔癌初期最常以「嘴破」表現,一般感冒、熬夜或是咬破口腔,大約一周內就會癒合,但口腔癌導致的嘴破通常是超過二週以上都不會自然癒合,且因為傷口持續在口腔中發炎,也常常會有口臭。口腔癌的嘴破,與一般嘴破的不同之處,若是壓傷口會感覺傷口下有硬塊,一旦發現此情形,幾乎八九不離十為口腔癌初期。口腔癌造成口腔的傷口,可以發生舌頭上下、口腔上顎、口腔兩側。建議民眾可以每天在刷牙時,查看嘴巴內外是否有破口,幫助早期診斷發現。朱本元表示,除了抽菸、喝酒、嚼檳榔為高危險群以外,有些口腔癌的患者是因為「磨牙」導致,特別是裝假牙的長者,因為假牙的不適合,咀嚼不斷摩擦口腔,導致口腔長期發炎,進而導致癌變。除了嘴破以外,口腔內若是出現白斑或是紅斑,也是症狀之一。另外有些患者則是口腔沒有潰瘍,但是頸部卻有不明的腫塊,也可能是癌細胞已經轉移至頸部,這類大多已經是第三期的口腔癌患者。朱本元表示,口腔癌很容易早期被發現,臨床上大約有五成的患者是早期患者,但其餘五成的患者,常常是已經有症狀,但卻自認「不會這麼倒霉」不願進一步就診,反而延宕最佳的就醫時間。他強調口腔癌早期治療,有八到九成不會再復發,晚期治療的復發比例相對高。依照衛福部108年死因統計分析,口腔癌的死亡年齡中位數為60歲,與國人平均餘命80.9歲相比,整整少了20年壽命。朱本元表示,目前國健署也提供30歲以上,長期有菸酒、嚼檳榔習慣者,每2年可以免費做一次口腔癌篩檢,呼籲高危險群應該要定期檢查才能避免癌症上身。破斑硬突腫,提早發現口腔癌「破」:口腔黏膜破皮超過兩週未癒合「斑」:口腔黏膜出現不明的紅斑、白斑「硬」:口腔黏膜逐漸變硬、緊,最終嘴巴張不開「突」:口腔黏膜表面不規則突起(乳突狀或疣狀突起)「腫」:臉或頸部出現腫塊或兩側不對稱資料來源:衛福部國健署 製表/陳雨鑫
-
2021-02-06 新聞.科普好健康
女畫家長年為牙疾所苦,無法享受美食開口大笑 牙醫透過「這招」讓她重展笑顏
劉白雪(Emily)是一位以世界為家的女畫家,畫風奔放熱情且充滿生命力,在法國有畫室,常在美國、歐洲及大陸舉辦畫展。她長年為牙疾所苦,不僅難以享受美食,辦畫展時也很難自信的微笑及解說作品,近期覺得上顎牙齒搖晃得很嚴重,有隨時崩盤的危機,於是決定接受治療。裝活動假牙 就怕齒槽萎縮在台中榮總接受全口速建固定假牙後,Emily相當滿意,很高興又可以遍嘗美食,並且重展笑顏,還致贈一幅親繪的油畫掛在醫院的植牙中心。針對怕看牙且要大整治的患者而言,傳統的治療方式是裝戴活動式假牙,但只能恢復有限的咀嚼力。當齒槽骨萎縮後,密合度就會不佳,進食及說話時會使假牙移動,常會造成牙齦疼痛、咀嚼困難,影響發音或使人無法從容自在的談笑風生,也無法品嘗食物的風味。經4至5個月癒合期 再固定 自植牙技術問世後,對於單顆、多顆或全口缺牙的重建已廣為人知,並且是安全又有效改善生活品質的治療方式,但若要重建傳統「全口固定式」的植體假牙,單顎至少需6至8支植體,還需多次補骨手術,治療時間可能1至3年,費用相對高。目前較新式的「全口速建固定假牙」,治療概念是以4支植體支撐全頷固定牙橋來取代活動假牙,能確保牙橋在骨骼中更穩定,減少補骨手術的風險,在植體有相當程度初期穩定性的狀態下,可在手術後當天或當周裝置接近真牙的臨時假牙,經過4至5個月的癒合期後,再安裝最終的牙橋,生活品質不但得以提升,還能再度享受最愛的美食,重現自信美麗的笑容。全口重建 須先評估及篩檢全口速定植牙技術須有贗復科、口腔外科、牙周病科等三科醫師,以及具數位CAD-CAM製作能力的牙技師組成團隊才能完成。因為是全口重建,為確保成功率,案例必須經事先評估及篩檢。每個患者的臉型、笑容及五官的位置都很獨特,如何「笑得自然、還要笑得完美」是醫師努力的目標,因此在植入前後均需細心的調整,讓患者最終能展現出最自然的完美笑容。克服心理障礙 尋求專業協助口腔機能重建是牙醫師追求的目標,最重要是患者要能突破「恐懼看牙、怕看牙」的心理障礙,尋求專業的協助,才能開展健康自信、舒適自在的人生。
-
2021-02-04 科別.牙科
為什麼我的牙齒會變色?牙醫師告訴你變色成因及如何幫牙齒美白!
即將要過年了,還有好多尾牙、聚會要參加,你是否也想要讓拍照時笑起來有一口潔白的牙齒呢?在路邊的廣告看版、網路上都可以找到各式美白資訊,這麼多類型的牙齒美白,到底哪種才適合我呢?牙齒美白前的準備牙齒美白前,一定要先找牙醫師檢查了解造成牙齒變色的原因,才能選擇適合的美白方式做治療。針對不同的美白方式,有時必須先將有狀況的口腔問題先處理好,例如:尚未治療的蛀牙、有鬆動或缺損的填補物、牙周疾病…等。牙齒變色的成因想知道如何美白牙齒前,我們需要先了解造成牙齒變黃、變黑的原因有哪些:◎食物染色(例如喝茶、咖啡、可樂、紅酒、咖哩)◎抽菸、吃檳榔◎長期使用含氯己定(chlorhexidine)的漱口水◎年齡增長,牙齒變黃◎先天或後天疾病導致牙齒發育不良或變色◎牙齒發育過程中,使用藥物至一定量,造成牙齒變色:如四環黴素◎牙齒外傷、蛀牙或牙髓壞死◎某些金屬材質的填補物、柱心、假牙牙齒美白的種類◎噴砂美白噴砂美白是以「物理性」方式還原牙齒的顏色。使用碳酸氫鈉配合牙科噴砂機的強力氣體與水柱,將覆蓋在牙齒外表面上的染色斑塊、污垢清除乾淨,還原既有的牙齒顏色,但無法將牙齒底色變白。噴砂美白可以移除牙齒「外表面染色」,例如菸垢、檳榔垢、咖啡漬、茶漬等。但內部染色就無法使用噴砂美白去除,需要搭配其他美白牙齒的方式改善。◎冷光/雷射美白冷光美白或雷射美白為「化學性」方式還原牙齒顏色。使用較高濃度的美白藥劑,在診間由醫師操作下,透過光源讓美白藥劑產生催化反應,可於短時間內達到牙齒美白的效果,常用的光源為冷光或雷射。◎居家美白顧名思義,它就是可以讓病患將牙托和美白藥劑帶回家,經由醫師指導後,在家輕鬆完成牙齒美白療程。居家美白也是利用「化學性」方式美白牙齒。先由醫師在診間印模製作客製化牙托,使之密貼於牙齒表面,讓美白藥劑更加服貼在牙齒表面上,使藥劑發揮較好的美白功效。病患於家中將美白藥劑放在牙托上,再自行戴上即可。居家美白因使用相對冷光/雷射美白濃度較低的藥劑,造成牙齒敏感副作用的機會與程度較低,但相對需要較長時間才能達到預期的效果。每天需配戴美白牙托約6-8小時,並須持續約4週左右。◎全瓷貼片/全瓷冠(牙套)全瓷貼片/全瓷冠屬於「覆蓋式」的美白方法,是屬於假牙範疇。製作這一類假牙需要將「牙齒表面磨掉一層」後,再將全瓷貼片或全瓷冠以高強度的黏劑將其黏著在牙齒表面上。此方法可同時改善牙齒形狀及顏色。牙齒美白的優點一旦牙齒潔白了,人看起來就會更年輕更健康,並且更有自信。噴砂美白去除牙齒表面的菸垢與檳榔垢後,亦可改善因這些汙垢帶來的不良氣味。曾經有天天嚼檳榔習慣的患者,在牙齒美白後,除了變得比以前有自信之外,也更願意開口微笑,並且迅速戒掉嚼檳榔的不良習慣。而在牙齒美白治療後,若能搭配更佳的潔牙清潔習慣並定期回診,還可有效去除牙菌斑,預防牙齦發炎、蛀牙、牙齦萎縮、牙周病…等疾病。牙齒美白的注意事項◎牙齒敏感:針對使用「化學性方式」美白牙齒(如冷光/雷射美白或居家美白)的病患,有可能於術後產生牙齒酸、或對冷熱敏感的情形。正確操作下而產生的牙齒敏感是暫時性的,休息幾天即可恢復。如果屬於牙齒特別敏感的患者,可在美白前一、兩週開始使用去敏感牙膏,美白期間也持續使用去敏感牙膏,較能預防及改善牙齒敏感的問題。◎減少食用深色食物,且維持良好口腔清潔:牙齒美白非一勞永逸,牙齒顏色一段時間後會些許回復。減少食用深色食物、三餐飯後確實潔牙、且定期回診檢查,才能讓牙齒的美白效果維持較久。※如有需要牙齒美白相關問題諮詢,可以至牙科部門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