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3-05 養生.聰明飲食
搜尋
低血壓
共找到
528
筆 文章
-
-
2020-03-02 養生.營養食譜
10大死因7項與飲食有關 美權威雜誌推3種最佳飲食法
「You are what you eat.」怎麼吃及吃什麼都會影響你的身體,北投健康管理醫院營養師潘富子指出,飲食與健康息息相關,根據國人十大死因,其中惡性腫瘤、心臟疾病、腦血管疾病、糖尿病、腎臟病變、高血壓、肝硬化等七項皆與飲食有關。潘富子引用美國權威雜誌「美國新聞與世界報導」,該單位每年針對「Best Diet」項目,召集美國數十位相關心血管、身體保健、食物營養、糖尿病、運動等專家及醫師進行研究調查,今年已進入第十年,分析35種飲食,從飲食對心臟健康程度、長期減重效果、飲食實施的難易度、食物營養全面性等評估之後,提供全球最佳飲食方法前三名的簡易料理方式。一、地中海飲食源自於1940至1950年代,環地中海地區希臘、義大利南部及西班牙的傳統飲食型態,是現代營養學推薦的飲食模式。料理方式以大量橄欖油、豆科植物、天然穀物、水果和蔬菜,適量魚、乳製品及減少紅肉為重要特色。潘富子指出,地中海飲食富含抗氧化物、維生素、膳食纖維,以及能夠保護身體免於慢性疾病的多酚類化合物,加上熱量大多來自於單元及多元不飽和脂肪,能幫助體重輕鬆管理、預防心血管疾病及糖尿病、減緩腦部退化,已連續三年被評比為全球最佳飲食法第一名。●蒜香檸檬大蝦(2人份)材料:大蝦5至6隻、橄欖油1大匙、大蒜5瓣(切碎)、新鮮檸檬1顆(擠汁)、岩鹽適量、黑胡椒適量。作法:1.加熱平底鍋,放入大蝦煎香,翻面後撒上大蒜碎。2.擠入新鮮檸檬汁,以岩鹽與黑胡椒調味即完成。二、得舒飲食「得舒飲食」是為了降低血壓而被開發出來的飲食模式,潘富子指出,提倡高血壓患者應多吃的東西,而不只是一味禁止,這個不能吃、那個不能吃。高鉀、高鎂、高鈣、高膳食纖維、降低飽和脂肪酸的攝取,是得舒飲食的五大要素。低脂、少鹽、少糖的食物攝入,所以也適合於想要減肥或控制體重的族群。●雞胸肉生菜沙拉(1人份)材料:雞胸肉60克、綜合生菜100克(切段)、小番茄約10顆(切半)、堅果1湯匙、水果醋適量或初榨橄欖油1茶匙、鹽1/6茶匙、黑胡椒1/4茶匙。作法:1.將雞胸肉水煮加熱後切塊。2.加入其餘食材拌入鹽、水果醋或初榨橄欖油、黑胡椒調味即完成。三、彈性素食美國知名營養師白勒特諾(Dawn Jackson Blatner)在其著作中指出,想得到素食的健康益處,不用全然放棄吃肉。彈性素食的風潮讓人們接受健康飲食,不需劇烈改變飲食習慣,可隨意選擇吃素時間,而且少吃點肉,對環境、個人經濟都有好處。潘富子建議,可多攝取非肉類蛋白質,如豆腐、黃豆或雞蛋,還有水果和蔬菜、全穀類及乳製品,增加植物性蛋白質的攝入,可有效降低血脂、血壓。●酪梨豆腐溫沙拉(1人份)材料:酪梨1/6顆(切塊)、傳統豆腐80克(切丁)、菠菜100克(切段)、小黃瓜100克(切絲)、毛豆50克、歐芹少許、胡麻醬2茶匙。作法:1.先將毛豆及菠菜放入滾水汆約20秒。2.放入其他食材,以胡麻醬調味後,撒上歐芹即完成。
-
2020-02-27 科別.泌尿腎臟
尿很久、難解尿、餘尿感 7項目自評有沒有「攝護腺肥大」
每個男性都有攝護腺,攝護腺包覆著尿道,正常體積就跟栗子差不多大,約20立方公分,如果持續增生,長得像鵝蛋那麼大,約6、70立方公分,就叫攝護腺肥大。攝護腺肥大 解尿很困擾根據統計,51-60歲男性約5成有良性攝護腺肥大;70歲時約有7成,80歲以上長者幾乎9成都會面臨這個困擾。攝護腺的肥大,讓尿道變窄,患者尿流變細,要尿很久,還會尿不乾淨,尿完還有滴滴答答,或是有餘尿感,成了中老年男性的尷尬困擾。患者每次都費盡心力在對抗尿道阻力,膀胱久而久之會有刺激性症狀:頻尿、尿急、夜間頻尿的困擾。攝護腺肥大 7項目自評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泌尿科主任柯明中說,攝護腺位置約在靠近肛門4、5公分的地方,病人有症狀,通常加上肛門指診就能確診為攝護腺肥大,不過攝護腺肥大與射精沒有明確關聯性,也未必會變成攝護腺癌。治療上,以藥物治療為主,兩種常用藥物:甲型阻斷劑,透過降低血壓鬆弛攝護腺平滑肌改善尿流;以及男性荷爾蒙阻斷劑,抑制攝護腺增生,消減攝護腺,讓小便順暢。藥物療效不佳的患者,才會做攝護腺切除手術,移除阻礙尿道的攝護腺組織。醫師提供7個項目自評是否攝護腺肥大,由好到壞0至5分,總分少於7分只需持續觀察,超過7分就得介入藥物治療。
-
2020-02-23 養生.營養食譜
牙醫師的廚房/三高銀髮族也能吃得澎派
銀髮族的三高料理食譜相較於一般青壯年的三高飲食,應該有更多寬容與理解的心。銀髮族的身體機能退化與堅持傳統、守舊的飲食方法應該被顧慮且尊重,希望他們至少吃得下、進而喜歡吃,比一味堅持他們吃下更養生的料理來得重要。得舒飲食(Dietary Approaches to Stop Hypertension, DASH)是唯一正式納入美國最新高血壓教育計畫手冊的降低血壓飲食治療法。不但可以降血壓、血脂,甚至美國糖尿病學會也認定對血糖控制有幫助。不過許多人看到得舒飲食的特色之一:每天攝取5份蔬菜及5份水果,就卻步了,覺得是很難到達的境界。其實只要將餐桌上常見的菜餚稍做變化,適時置入各式蔬菜,不僅增添色澤及營養,還能激發出意想不到的風味。炸雞蔬菜味噌粥(3人份)惜物的銀髮族常有將剩菜反覆烹煮的問題,這道菜可算清冰箱料理,把家中的剩菜,如番茄、胡蘿蔔、菠菜等,丟到鍋中與糙米稀飯一同滾煮,再加以味噌調味,就是一道暖胃健脾的「蔬菜鹹粥」。用煎的方式處理雞腿肉,減少油量,但利用雞皮油煎,多少仍有動物性脂肪的問題,就養生觀點雖未盡善盡美,不過對於喜歡炸雞酥香的銀髮族而言,也不失為取巧的方法。食材:糙米80克、去骨雞腿肉200克、菠菜120克、胡蘿蔔100克、番茄1顆、雞蛋豆腐1盒、海帶芽5克、乾香菇5朵、味噌1/2大匙、葵花油1/2茶匙、高湯(或水)900cc作法:1.糙米先煮成粥。雞腿肉表面撒少量鹽,皮面朝下以中小火煎成金黃色。2.菠菜汆燙冷卻後,切成容易吃的長度;胡蘿蔔切細絲;番茄切塊;雞蛋豆腐切薄片;海帶芽洗淨後泡水;乾香菇泡軟切絲。3.平底鍋加入橄欖油,以小火炒香胡蘿蔔及乾香菇後,再加入番茄續炒。4.加入高湯(或水),接著倒入糙米粥,再放入雞腿肉。5.起鍋前放入味噌、海帶芽、菠菜及豆腐約30秒即可熄火。● 加入味噌後不要滾太久,否則容易失去風味。本道料理食材豐富,是否使用高湯,不太影響滋味及營養。南瓜蝦仁茶碗蒸南瓜果肉鮮豔,尤其與雞蛋及低脂牛奶共同融合,就能做出與往常截然不同口感的茶碗蒸。南瓜含有纖維、葉酸、鉀及鎂可幫助改善血壓和膽固醇水平。不過要注意的是,南瓜屬於高GI澱粉類主食,不要錯認是蔬菜類而過量攝取,反而造成血糖升高。食材:雞蛋2顆、南瓜80克(切塊先蒸熟壓成泥狀)、開水100cc、低脂鮮奶100cc、蝦仁4隻、蛤蠣2顆、舞菇適量、秋葵2根、鹽少許、蔥花作法:1.南瓜切塊蒸熟壓成泥狀、秋葵切丁。2.蛋打散後加入低脂鮮奶和水,拌入南瓜後再加少許鹽調味。(以順時鐘方式拌勻,可避免產生過多氣泡)。用濾網過篩去除表面氣泡及雜質。3.在電鍋的內鍋放入一杯水,並放入作法2蛋液,蒸至跳起(鍋蓋要留一個小縫)再悶兩分鐘。4.放入蝦、蛤蠣、秋葵、舞菇等食材。用半杯水蒸至跳起,再悶3分鐘即可。5.上桌前再撒蔥花裝飾。● 茶碗蒸的蛋與水(鮮奶)的比例大約是1比2,但因南瓜蒸過會出水,可酌量減少一些水分。● 茶碗蒸上的食材亦可先煮熟處理後,等茶碗蒸完成後再置放。繽紛低GI寒天水果凍(6人份)GI值指進食前到進食後2小時,身體血糖及胰島素的變化。低GI水果如蘋果、芭樂、番茄、黃、綠奇異果等,多了膳食纖維當緩衝,甜口卻不激升血糖。這道甜點放了少量蜂蜜及白酒,希望銀髮能悠然回想起年輕時參加party飲用水果酒的歡愉。食材:蘋果 1/2顆、芭樂 1/2顆、柳丁1顆、黃色奇異果100克、綠色奇異果90克、葡萄柚1/3顆、小番茄30顆、水500cc、洋菜粉5克、蜂蜜1/2匙、砂糖1/2大匙、白酒150cc、薄荷6片(泡成開水)作法:1.水果切成小丁(番茄剖半即可)。2.鍋中倒入水,開中小火並放入蘋果及芭樂。水滾後轉小火,繼續煮到喜歡的熟度。3.放入洋菜粉及番茄再煮約1至2分鐘,熄火後加入蜂蜜及白酒拌勻。4.將3倒入容器,並將奇異果、柳丁、葡萄柚放入容器內均勻混合。5.冷卻後放入冰箱,約30分鐘後即成水果凍。6.切成適量大小放入碗或杯子內(也可以一開始就放入),再加入薄荷開水。● 蘋果切完後先泡水避免變色,且水果都切成小丁,不僅美觀也方便咀嚼。● 蜂蜜必須熄火後再加入,否則會減損其風味。
-
2020-02-18 科別.指甲.足部
腳按了會痛,身體哪裡出了問題?中醫主任一張圖,從足部看出疾病訊號
常見疾病的足部信號許多慢性病會在足部出現信號,及早發現這些警訊,可以做到早診斷早治療,防患於未然。糖尿病:在胰腺、眼、心、上身淋巴、甲狀腺等反射區,可以觸摸到皮下顆粒狀的小結節。在小腿內側中部,也就是小腿的胰反射區,也可能觸及一個痛性結節。這個結節的大小,往往與血糖濃度有關。血糖濃度升高,結節變大;血糖濃度降低,結節變小。高血壓:在頭、頸、腦垂體、腹腔神經叢、腎上腺、輸尿管、膀胱等反射區,有比較明顯的壓痛,也能在皮下摸到小結節;血壓點反射區按上去是緊繃的,像按在琴弦上的感覺。低血壓:低血壓時,血壓點反射區按上去有空、虛的感覺。中風:雙足不對稱,一側足變形、內翻,足部肌肉鬆弛或痙攣;足部皮膚粗糙、無華,有時可見淤斑;頭、頸、腎、上肢、下肢、坐骨神經等反射區均有壓痛,按上去有空、虛感,或者凹陷,患側更加明顯;可觸及小結節或條索狀物。肝膽疾病:肝功能不佳者可見足趾上翹;肝臟有腫大傾向時,可見足趾腫脹;足趾發硬則可能是肝硬化;肝、膽、腎等反射區常有壓痛,可發現小丘疹或小結節。月經不順:在子宮、卵巢、輸卵管等反射區,往往可見青筋暴露,以及極淺的淤斑。相關反射區常有壓痛感,有顆粒狀的小結節。更年期症候群:足部常有脫皮、小丘疹、淤斑,腳掌紅潤。在子宮、生殖腺、甲狀腺、甲狀旁腺、腎、腎上腺等反射區,均有不同程度的壓痛,並有顆粒小結節或條索狀硬塊等。前列腺疾病:在前列腺、腎、輸尿管、膀胱等反射區,可觸及小結節,小結節有壓痛感。頸腰椎骨質增生:頸椎、腰椎反射區,以及皮下骨骼處,可摸到高低不平、類似骨質增生的結節。在頭部、頸部、斜方肌及上半身淋巴結等反射區,也可以摸到顆粒狀的小結節,並有壓痛感。類風濕性關節炎:可見趾關節變形或攣縮,足掌血液循環較差,足部肌膚不溫,色澤少華。上半身淋巴結、脊椎、腎、腎上腺、甲狀旁腺、輸尿管、肩、肘、腕等反射區有壓痛感,也可能觸及小結節或條索狀物。按摩足部可以解決大部分的疾病人的雙腳上有與各臟腑器官相對應的反射區與穴位,刺激這些地方,可以促進人體血液循環,調理內分泌系統,增強人體器官功能,產生防病治病的自我保健效果。臟腑器官在足部的反射區,分佈很有規律。人的雙腳合起來,正是人體組織器官立體分佈的縮影。當體內臟腑器官的功能或結構發生異常時,其足部反射區就會有痛點、結節出現。刺激這些區域,就能調節相應臟腑的功能,加速氣血的運行,促進毒素和廢物的排出,激發組織細胞的再生能力,最後使臟腑器官的功能恢復。足部按摩的適應症足部按摩主要適用於以下幾類病症。‧內科疾病中的消化道功能紊亂、消化性潰瘍、糖尿病、高血壓、失眠等,藉由足部按摩都有不錯的療效。‧外科疾病中的骨質增生、軟組織損傷、前列腺疾病等,也適合足部按摩治療。‧婦科疾病中的月經失調、更年期症候群、子宮肌瘤等,輔以足部按摩,效果更好。‧小兒科疾病中的大腦發育遲緩、腦性麻痺、兒童抵抗力下降、反覆呼吸道感染、消化功能不良、厭食症、注意力不集中等,藉由足部按摩能產生重要的輔助治療作用。‧精神官能症和各種神經痛,足部按摩有理想效果。‧各種過敏性疾病,如過敏性哮喘、過敏性皮膚炎、過敏性鼻炎,足部按摩有輔助作用。‧各種發炎症狀,如乳腺炎、咳喘、淋巴管炎、上呼吸道感染、脈管炎(註:血栓閉塞性脈管炎之簡稱,為較常見的周圍血管慢性閉塞性病變,主要累及四肢中、小動脈,多見於下肢)、皮膚炎等,足部按摩能改善症狀。當然,足部按摩絕不是包治百病的靈丹妙法,以下病症就必須禁忌。包括:各種出血,如腦溢血、子宮出血、消化道出血、支氣管擴張出血、各種內臟出血等;急性心肌梗死,嚴重的心、肝、脾、腎功能衰竭等,皆不宜用足部按摩的方法解決。一些外科疾病,如急性闌尾炎、骨折、脫臼;各種傳染性疾病,如肝炎、結核病、流行性腦脊髓膜炎、腦膜炎、傷寒及各種性病;各種中毒,如煤氣中毒、藥物中毒、食物中毒,毒蛇、狂犬咬傷等;各種嚴重精神病患者;這些病症病情急危,必須立即去醫院救治,但足部按摩可以在康復期間產生輔助治療的作用。延伸閱讀: 武漢肺炎》75%、95%酒精大缺貨!可替代的次氯酸水、漂白水、異丙醇...有何不同?●書籍介紹人體排寒手冊:《傷寒雜病論》的養生大法作者:王長松出版社:台灣廣廈出版日期:2015/11/06作者簡介/王長松醫學博士。東南大學臨床醫學院中醫學教研室主任,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中醫內科主任。江蘇省中醫藥學會理事,老年醫學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江蘇省中西醫結合學會心身醫學專業委員會常務委員,中國睡眠研究會會員。曾先後師從於西北名醫杜雨茂教授和國家級名醫周仲瑛教授。主持和參加多項部省校院級課題,獲得江蘇省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江蘇省首屆優秀青年中醫藥工作者。發表論文20餘篇,編寫論著10餘部。近年來,關注中醫養生保健知識的普及,撰寫《尋找疾病的根源》和《健康書—傷寒雜病論養生智慧》兩部養生保健科普著作,其主講的「傳統文化與中醫養生」被選為教育部第二批視頻公開課。擅長運用傳統中醫方法辨治虛寒症狀及虛寒體質,對於失眠、胃病、眩暈、頭痛以及健康狀態的調治具有豐富經驗。近年來,教學指導多批國際留學生,並有來自英國、美國、新加坡、馬來西亞、俄羅斯等多國患者前去就診。
-
2020-02-14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非新冠肺炎診斷書能開嗎?醫師:不可能!發燒別趴趴走
前立委林靜儀醫師今天在臉書PO文,「不要去醫院叫醫師開奇怪的診斷書!」指有學校要求發燒學生要醫師證明「非流感或新冠肺炎」才能上課;也有公司要求員工開「無感新冠肺炎」證明去上班,她認為,新型冠狀病毒的診斷必須跑RT-PCR和做斷層掃描確診,請不要浪費醫療資源。台中市衛生局長、耳喉鼻科醫師曾梓展說,醫師僅能針對症狀開立「症狀、研判病因」,不可能開立「非流感或新冠肺炎」診斷證明。以新冠肺炎為例,有潛伏期,且需要檢驗確診,更不可能開立;他建議,民眾若發燒等不適,請戴上口罩盡速就醫、居家休息,不應去上班、上課。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呼籲,民眾平時應養成肥皂勤洗手、避免觸摸眼鼻口,及做好咳嗽禮節。自中港澳入境者,應配合落實居家檢疫14天不能擅自外出,一旦發現違反規定,最高可罰15萬元。居家檢疫期間如有發燒、咳嗽等不適症狀,可主動與當地里長或地方衛生單位連繫,並依指示戴口罩儘速就醫,就醫時請務必告知旅遊史、職業別、接觸史及是否群聚(TOCC),以及時診斷通報。相關資訊可撥打免付費防疫專線1922(或0800-001922),或至疾管署網站(https://www.cdc.gov.tw)查詢。曾梓展建議,民眾平時應做好勤洗手,就醫戴口罩防疫,若出現發燒、呼吸道症狀應盡速就醫;出現呼吸困難、急促、缺氧、血痰或痰液變濃、胸痛、意識改變、低血壓等流感危險徵兆,更應盡速至大醫院看診,依醫師指示使用流感抗病毒藥劑,詳情可上台中市衛生局網站查詢 。
-
2020-02-13 科別.感染科
慎防類流感 中彰54人重症7死
疾管署監測資料顯示,台中市上周類流感就醫率14.61%,仍處於流行期,新增3人因流感重症死亡,今年累計已通報的33名流感併發重症患者中,30人沒有接種疫苗。台中市衛生局提醒民眾勤洗手、有流感症狀戴口罩速就醫,目前尚有3萬多劑流感疫苗,請尚未接種的民眾盡速接種,增加保護力。彰化縣依據疾管署監測資料顯示,上周急診類流感就診人次為1743人次,急診類流感就診病例百分比為15.86%,今年至今,彰化縣確診流感併發重症21例,3人併發重症死亡,死亡3人均未接種流感疫苗。依據疾管署監測,中市類流感就醫率,今年第4周(1月19至25日)為14.74%、2447人次,今年第5周(1月26至2月1日)為21.73%、3999人次,上周第6周(2月2日至2月8日)14.61%、2009人次,上周的就醫率14.61%較上上周21.73%減少,但在流感重症死亡人數新增3人,累計今年台中市有4人因流感併發重症死亡。台中市今年累計已通報33例流感重症病例,患者從6歲到87歲,其中17人超過60歲,4例確診為流感重症死亡,有10人仍在加護病房治療中;值得注意的是通報流感重症33例中,有30人未接種疫苗。台中市衛生局說明,去年台中市準備73萬105劑公費疫苗,第一階段小學到高中學生,第二階段老人及學齡前幼兒,第三階段開放50至64歲成人、孕婦及6個月以內嬰兒父母、高風險慢性病人、罕見疾病及重大傷病患者,公費流感疫苗接種至今,尚有3萬多劑。衛生局建議,民眾平時做好勤洗手,就醫戴口罩防疫,若出現呼吸道症狀應盡速就醫;出現呼吸困難、急促、缺氧、血痰或痰液變濃、胸痛、意識改變、低血壓等流感危險徵兆,更應盡速至大醫院看診,依醫師指示使用流感抗病毒藥劑。
-
2020-02-12 科別.心臟血管
日本藥學預防專家教你1分鐘降血壓操!比走路、減鹽還有效
靠運動降血壓,關鍵就在讓血管軟化的「氧化氮」此章介紹兩種伸展操,可以快速增加一氧化氮的分泌量。只要每天持續做,即能有效預防高血壓。躺、趴、坐,讓血管軟化經諾貝爾科學家認證,讓血管軟化的物質一氧化氮,因為可以透過肌肉的收縮,使內皮細胞舒張,從而增加血管的擴張能力,促進血流。因此,要保持心血管健康,就得增加一氧化氮的分泌量。最近頗為風行的「握毛巾降血壓法」,就是很好的例子(按:由日本醫學教授久代登志男提出,握毛巾時出力一○%到三○%,血壓不會急速上升,是非常安全的降血壓運動)。但是,我認為如果能夠從手臂、手腕延伸到全身,效果會更好。所以,我設計了一分鐘降血壓操。這套伸展操分成兩個部分,一是可有效刺激身體正面和背部肌肉的「超人式」;二是坐在椅子上就可使四肢充分延展的「椅背式」。這兩種伸展操都非常簡單,只要持之以恆,就可以讓你的血管變年輕,並且解決高血壓的問題,請各位讀者務必試試看。一分鐘降血壓操,就是這兩種伸展操!超人式• 同時有效刺激身體的正面和背部。• 鍛鍊體幹肌肉並改善體質。• 躺著就可以做。椅背式• 刺激胸部、腹部、背部、大腿。共四個部位的肌肉。• 因為是刺激有粗血管的肌肉,所以立刻就有效果。• 坐在椅子上就可以做。請盡量每天做,不限次數。這樣運動,比每天走八千步還有效「一分鐘降血壓操」是藉由肌肉的收縮,有效刺激一氧化氮分泌量的伸展操。肌肉一收縮,血管就會受到擠壓(阻力)。當血流量不足時,該組織的內皮細胞(按:指襯於心、血管和淋巴管內表面的單層扁平上皮)就會向肌肉下達讓血液流通的指令。因此,當血管一擴張,原本受阻塞的血液就會變得流暢,因而使內皮細胞受到刺激,產生更多的一氧化氮。因此,如果能夠透過運動改善血液循環,就可以增加體內一氧化氮的含量,甚至有醫生建議每天要走八千步。但是,我想這在執行上是有困難度的。不過,如果是我所設計的一分鐘降血壓操,因為動作都非常簡單所以短時間內就可以學會。不論是工作忙碌的上班族,或是肌力較弱的高齡者,都能輕鬆做到而且持之以恆。一分鐘降血壓操的原理:1. 肌肉收縮,讓血管受到阻力。2. 肌肉放鬆,讓受阻的血液變得流暢,血管的內皮細胞就會受到刺激。3. 血管的內皮細胞一受到刺激,就會分泌一氧化氮,並軟化血管。只要4. 持續改善血液循環,就可達到降血壓的功效。天天走路未必能降血壓「血壓的人,該做什麼樣的運動?」如果這樣問,多數醫生都會建議走路。對高齡者而言,走路的確是很好的運動,不但可以鍛鍊肌肉,還能增強血管的彈性,進而達到降低血壓的目標。但是,對因通勤而常走路的人來說,走路卻沒有多大的效果。我自己就試了一年,天天走但血壓和體脂率(編按:指體內脂肪的比率,計算方式─﹝肪重量÷體重×一○○%﹞卻不動如山。這讓我深深的體悟到,要降血壓必須靠跑步、鍛鍊肌肉來增加肌肉的負荷。但是,有人一跑步膝蓋就抗議,有人根本沒時間上健身房。因此,我特別設計了這套在家就可以鍛鍊到重點肌肉並降血壓的伸展操。如果你希望能靠自己的力量降血壓,在辛苦走路之前,請務必試試一分鐘降血壓操。※本文摘自《一分鐘降血壓操:日本藥學預防專家實證!躺、趴、坐,10天提升血管彈性,收縮壓降50!》/大是文化出版
-
2020-02-05 科別.感染科
別只關心武漢肺炎!威脅更大的流感重症死亡已達61例
武漢肺炎引發社會不安,但流感對國人的威脅更大。國內上周新增八十七例流感重症病例,及五例經檢驗與流感相關死亡個案,死亡病例都未接種本季流感疫苗,幾乎都在發病後短短五天內喪命,其中一名八十四歲北部婦人僅發病一天就離世。疾管署防疫醫師林詠青說,上周五例死亡個案年齡介於五十一至九十歲,皆有慢性病,卻都沒接種本季流感疫苗,經檢驗四例感染H1N1、一例為H3N2,都是感染A型流感。該名八十四歲北部婦人有中風史,且臥床十年以上。該婦在今年一月上旬出現發燒、呼吸困難等症狀,家人緊急送醫,在急診檢查已出現敗血症及肺炎症狀,隔日在急診留院觀察,開始心律不整,還來不及送進加護病房,經搶救仍不治。自去年十月起迄今年二月三日流感併發重症病例,累計八五八例,年齡層以六十五歲以上為主,占四成以上,其次為五十至六十四歲,約占三成;九成八的病例未接種本季流感疫苗且近八成具有慢性病史;流感重症死亡病例累計六十一例,九成八病例未接種本季流感疫苗。疾管署監測資料顯示,國內流感疫情仍處高峰,國內上周門急診類流感就診達十萬多人次,較前一周下降。但急診類流感就診病例二成二,仍在上升中,林詠青研判,上周為春節連假,多數門診休診,所以急診才會較多,疫情趨勢仍待觀察。林詠青提醒,家中長者若行動不便,可洽各地衛生局申請到宅接種,衛生局會評估轄區弱勢長者獨居及行動不便長者接種情形,協調衛生所或合約院所至住家提供到宅接種服務。截至二月二日止,全國公費流感疫苗尚餘約四十二點二萬劑,疾管署副署長莊人祥呼籲,符合公費接種資格的民眾盡速接種。台中市衛生局建議,民眾應做好勤洗手,就醫請戴口罩防疫,若出現呼吸道症狀應盡速就醫;出現呼吸困難、急促、缺氧、血痰或痰液變濃、胸痛、意識改變、低血壓等流感危險徵兆,更應盡速至大醫院看診。
-
2020-02-02 科別.精神.身心
緩和焦慮最簡單有效的方法 心理專家建議8種自然療法
1早餐吃顆雞蛋低血糖會引起焦慮,出現心悸、冒冷汗、易怒等症狀,所以早上要有足夠的蛋白質攝取,例如像雞蛋這類含有豐富蛋白質和脂肪的食物,並且避免吃糖或精緻碳水化合物。攝取足夠的蛋白質和脂肪,可以讓血糖維持穩定,避免情緒忽高忽低。專家表示,雞蛋含有膽鹼,一項研究發現,缺乏膽鹼與焦慮症狀相關,其他研究也發現,膽鹼可增強認知功能和維持大腦整體健康。2練習深呼吸深呼吸是緩和焦慮最簡單有效的方法之一。它能刺激副交感神經,平撫身體準備「戰鬥或逃跑」的反應,進而消除壓力與焦慮。心理專家提供一種簡單的「4-7-8」呼吸技巧:完全呼氣後,透過鼻子吸氣4秒,捏住鼻子7秒,然後用嘴巴呼氣8秒,重複約5次,或依自己需求重複。3吃點巧克力多樣的全食物攝取以及大量植物性飲食,有助維持大腦化學物質平衡,使人保持鎮定。如果要特別挑出一種與焦慮相關的營養素,那應該就是「鎂」,這是個多數人缺乏的礦物質。確保自己在疲憊時攝取足夠的鎂,身體缺鎂會使焦慮惡化,而焦慮和壓力又進一步耗盡鎂的含量,形成惡性循環。專家推薦含鎂的幾種食物包含:綠葉蔬菜、南瓜籽、杏仁、黑巧克力、酪梨和黑豆。4到森林走走森林浴是日本近年風潮,相關研究指出,15分鐘就能對降低血壓和增強鎮定感有驚人的幫助。沒有森林可散步,沒關係,到公園或任何花園走走,甚至只是看向窗外,一邊進行深呼吸,與自然界的綠意接觸,都能減緩憂鬱和焦慮。5放棄咖啡,改喝抹茶現代人熱愛隨時來杯咖啡,但如果你有焦慮體質,過量飲用恐怕徒增焦慮。因為咖啡因會刺激腎上腺素,進一步加劇焦慮感。專家建議改喝低咖啡因的抹茶,抹茶的咖啡因約只有咖啡的一半,且抹茶含有茶胺酸,有助緩衝咖啡因的作用。如果想完全不碰咖啡因,建議喝洋甘菊茶(chamomile)或南非國寶茶(rooibos),它們非但不含咖啡因,還含有抗氧化劑和其他可促進放鬆和睡眠的化合物。6讓自己暖和感覺冷的時候,會讓人緊張焦慮,反之,溫暖則讓人放鬆。日本的小型研究指出,人們在桑拿浴後,不再感到焦慮;其他研究則證實,變暖的感覺可能對血清素(一種調節情緒的神經遞質)產生影響。專家建議泡個熱水澡可舒緩情緒,沒時間泡澡的人可將浴袍或衣物放入烘衣機幾分鐘,然後將自己包裹在溫暖的環境中,利用電毯也是不錯的選擇。至於在辦公室的人,準備可以保暖的小物,可以讓你隨時從焦慮的情緒中舒緩。7小小按摩一下按摩能舒緩焦慮情緒,但對於坐在辦公桌前的你可能緩不濟急。在抽屜裡準備一顆網球或按摩小物,感到焦慮來襲時,拿出來在肩膀後面滾動,並做一些柔和的伸展運動。8調整情緒你必須先確認自己的感受,才能真正擺脫焦慮。專家建議你,感到焦慮時,先停止正在做的事情,然後說出與焦慮相關的情緒(也許是憤怒或悲傷)。接下來找到讓你感到焦慮的點,可能是胸悶或胃疼,然後試著用觸摸等物理性方式,撫平該區域。最後,讓情感來去。有時候只是專注在這些感覺上,就能逐漸平息焦慮。5個行為讓焦慮更嚴重過度分析每一件小事反覆思考某事,而不是採取行動解決,這是焦慮症患者常有的共同點。對每件事都過度分析是不健康的,有大量研究表明,這樣的行為會導致情緒低落。學會與生活的「不確定性」共存很重要,它可以避免將時間浪費在無法控制的事情上。不斷查看電子郵件或LINE如果你一整天都在看有沒有訊息進來,先問自己為什麼?是為了等重要的訊息,或只是怕錯過任何事?如果是後者,試著留出一些時間,養成其他積極的習慣。漫無目的滾動社群軟體走到哪都掛在社群軟體上,你變得沒有自己的時間空間進行正念思考。而不斷滑手機的結果,也會讓你懊悔沒有好好利用時間做該做的事,進而引發更多焦慮。懶得運動良好睡眠、規律運動和吃健康的食物,對身體健康和心理健康都有積極的影響。運動可以釋放血清素和多巴胺等激素,有助於緩解焦慮。總是一個人一個堅實的社會支持系統,對心理健康非常重要,因為「隔離」是焦慮症患者的共通點。一個人窩在家裡、不與親友聯繫,症狀會更加嚴重。
-
2020-01-28 橘世代.健康橘
家中長輩突然血壓過低 千萬不能拖!
如果長輩本來就有高血壓或糖尿病,一時的血壓飆高或血糖升高,我們倒不那麼擔心,比起血糖或血壓太高,我們比較擔心的反而是低血糖或低血壓。血壓太低有可能會暈眩甚至休克,如果平常血壓都是100多,突然有一天變成七、八十,一定要趕快去看醫生。血糖也是一樣,高血糖固然不好,但低血糖「立即的」風險更大,血糖太低時,人是會昏迷的,嚴重的話可能會危及性命。當血糖低到60毫克/分升以下,就要趕緊吃顆糖把血糖拉上去,要是拉不上去或病人有意識模糊的症狀,就要趕緊送醫。有人會問:那送醫到底應該要等候看門診,還是直接掛急診?如果只是自己在家裡量到血壓飆到180毫米汞柱(mmHg),或是血糖飆到200毫克/分升,通常並不會有立即的危險,可以按一般程序掛門診看醫生就好了。但如果長輩有低血糖、低血壓、發高燒、神智改變、使不上力、話講不出來等症狀,則千萬不要傻傻等門診,而要掛急診。因為老人家的病況瞬息萬變,很有可能會突然急轉直下,萬萬拖不得。10年前,我阿嬤還在世時,有一天下午2點,我媽媽打電話給我,說阿嬤覺得會冷,到下午4點,量體溫時已經到39度,等到晚上7點,申請到病床送到醫院,阿嬤血壓只剩下70,而她平常可是有高血壓的,卻在短短幾個鐘頭內病情驟變,弄到休克的地步。所以我常會提醒家屬,若覺得老人家很不對勁,應該要立刻去掛急診,而不是掛門診。門診有可能要等很久,可能一排就是3、4個小時,在這段時間,老人家的狀況有可能產生很大變化,萬一錯過搶救的黃金期,造成遺憾就令人傷感了。我們老人科很多醫生都有遇過這樣的情形:病人掛了號,但還沒等到看醫生,就已經走了。我自己也有這樣的經驗,一位阿嬤病患坐在候診區上等著要看診,等著等著就不動了,周圍的人還以為她是不耐久候睡著了,直到護理師出來叫號時,才發現她已經過世了。所以,老人家身體若突然有異樣,真的寧可慎重一點,也不要掉以輕心。小叮嚀如果長輩有低血糖、低血壓、發高燒、神智改變、使不上力、話講不出來等症狀,就要趕緊送急診,萬萬拖不得。本文摘自《顧爸媽,這樣做最安心》,天下文化 2019/09/30 出版 歡迎加入橘世代社團 一群關愛自己、健康生活的熟齡世代,用橘世代的熱情彼此鼓勵打氣,分享養身保健、家庭關係、更年期保健與檢康飲食等資訊,為第二人生做足功課,活出精彩活力!【我要加入專屬社團】打造亮麗熟年!
-
2020-01-19 橘世代.健康橘
小心!頭暈不簡單,到底該看哪一科?
與頭暈有關的科別包括:耳鼻喉科、心臟內科和神經內科。到底要看哪科呢?忽然之間,天旋地轉六十歲的陳太太開車和丈夫一道去赴宴。到了目的地,在路邊停好車子,丈夫下車後往前走,陳太太則到後座拿禮物──她只記得自己打開車門,接著就昏了過去……醒來時,她發現自己躺在車門旁的地上,全身虛弱無力,後腦疼痛,腳下有個路邊的小花盆傾倒破損了。陳先生見妻子沒跟上,走回車子旁邊一看,嚇了一跳!幸好她還意識清楚,四肢活動自如。他扶妻子起身後,立刻掛急診,並住院觀察。陳太太一向健康,沒有高血壓或糖尿病。近幾年,有時會覺得心跳快速,但只有一下子就恢復正常了。只有一次,她和丈夫在家具行看床鋪時,突然一陣心悸,接著昏倒,剛好倒在一張大床上。因為人沒受傷,而且立刻便醒來了,所以她也就沒想到要就醫。這回住院,醫師為她做了腦部的電腦斷層和頸血管超音波檢查,確定沒有腦傷或頸血管阻塞現象,常規心電圖檢查也正常,但二十四小時連續心電圖的結果,要幾天後才會知曉。原本,她準備出院了,沒想到第二天在床上要轉身時,突然覺得天旋地轉,時間持續不到一分鐘。此後,每當她的身體姿勢變動或坐起來時,便出現暈眩,嚴重時還會噁心、嘔吐。醫師診斷是跌倒所引起的「良性陣發性姿勢性眩暈」,於是會診耳鼻喉科醫師。在耳鼻喉科診療室,醫師施行「頭位變換眼振檢查」:讓陳太太躺在床上,使她的頭靠向床沿懸空,並側轉,誘發她的眩暈及嘔吐,以確定診斷;接著再施行「耳石復位法」以治療眩暈。但治療之後,暈眩的情況更加嚴重,她只要一睜開眼睛就覺得房子在轉,且噁心、嘔吐到無法進食,需要靜脈注射點滴。幸好在四十八小時後,情況迅速好轉而出院了。眩暈、昏厥、不平衡感與頭昏頭暈是很常見的症狀,但是造成頭暈的原因很多,可能輕微到因空氣不好或睡眠不足而引起,也可能嚴重到是中風的病徵。像陳太太一開始有昏厥,也許是心律不整引起,還需進一步地檢查和治療,這其實是比較嚴重的問題,萬一問題沒有解決,下次發生時正好在開車就危險了。而姿勢性眩暈雖然讓她很受苦,卻沒有生命危險。頭暈看似簡單,實際上卻很複雜,在沒找出原因前,不能掉以輕心。依症狀可分為四大類:一、眩暈即天旋地轉。大多是內耳的疾病,如「梅尼爾氏症」、「前庭神經炎」和「良性陣發性姿勢性眩暈」等。另有少部分的病情是因腦幹或小腦中風所引起。二、昏厥因由心臟到腦部的血流不足,而造成短暫的意識喪失,也就是俗稱的「昏倒」。引起昏厥的疾病包括:心律不整、姿勢性低血壓、藥物所引起的低血壓,以及迷走神經性昏厥等等。三、不平衡感因為不平衡感而覺得頭暈,如小腦病變、巴金森氏症或四肢的周邊神經病變,導致走路不穩。四、頭昏症狀不是很具體,只覺得頭昏昏沉沉、頭重腳輕或「頭腦不清楚」,常被稱為「非特異性頭昏」。有時找不出原因,但常與憂鬱、壓力、睡眠不足、焦慮、服用鎮靜劑或其他藥物有關。緊張和恐慌所造成的「換氣過度症候群」,也會讓病人頭昏。頭暈,到底看哪科?由此看來,與頭暈有關的科別包括:耳鼻喉科、心臟內科和神經內科。到底要看哪科呢?.耳鼻喉科「眩暈」而沒有伴隨不平衡等神經症狀時,看耳鼻喉科醫師。.心臟內科「昏厥」看心臟內科。.神經內科「不平衡感」看神經內科。有時,遇到複雜或原因不明確的病例,則需要三科會診。當然,也可以先看家醫科或內科,必要時再轉診。病人對症狀的描述很重要由於每個人對頭暈的定義不同,因此看醫師時,病人自己對症狀的描述很重要。醫師會先進行第一步:釐清症狀是屬於眩暈、昏厥、不平衡感或頭昏中的哪一類,因為每一大類的後續檢查和治療的方向不同。第二步:再決定可能是哪種疾病引起的。有時候,醫師只要根據病人清楚的敘述,就可以正確下診斷而對症治療。大部分的情形,則需根據病人身上其他的伴隨症狀做鑑別診斷,例如:反覆發作的眩暈且伴隨耳鳴和聽力減退,很可能是「梅尼爾氏症」;而眩暈且有聲音沙啞、吞嚥困難、臉的半邊麻木,則可能是腦幹中風,必須進一步做腦部磁振造影等檢查。像陳太太很可能是心律不整引起的昏厥,必須等二十四小時連續心電圖的結果,判斷是何種心律不整,再對症治療。本文摘自《把時間留給自己:失智症權威醫師的自在熟齡指南》,寶瓶文化 2018/08/31 出版 歡迎加入橘世代社團 一群關愛自己、健康生活的熟齡世代,用橘世代的熱情彼此鼓勵打氣,分享養身保健、家庭關係、更年期保健與檢康飲食等資訊,為第二人生做足功課,活出精彩活力!【我要加入專屬社團】打造亮麗熟年!
-
2020-01-16 科別.感染科
嚴防流感肆虐!台中進入流行期半個月重症9人其中1死
依據疾管署監測資料顯示,台中市上周類流感門急診就醫率達12.72%,越過疾管署訂定的流行閾值11.5%,進入流行期。台中市今年到昨天15天內,因流感併發重症累計9例,其中1名53歲男性癌症病患死亡、6人在加護病房,2人轉普通病房。台中市衛生局提醒民眾,台中市尚有公費疫苗13萬多劑,請符合公費疫苗施打對象盡速施打,增加保護力;緊接著春節假期即將到來,春節南北探親訪友,易增加感染機率,建議民眾勤洗手、出門戴口罩,有呼吸症狀立即就醫,避免趴趴走;台中市14家區域級以上醫院春節期間開設類流感特別門診,與急診病患分流,避免交叉感染。台中市衛生局說明,去年台中市準備73萬105劑公費疫苗,第一階段小學到高中學生校園開打,接種率76%,第二階段老人及學齡前幼兒,老人接種率超過4成,第三階段今年元旦起開放50至64歲成人、孕婦及6個月以內嬰兒父母、高風險慢性病人、罕見疾病及重大傷病患者。台中市衛生局指出,台中市14家區域級以上醫院在從本月18日到2月2日春節期間開設類流感特別門診,有類流感症狀請到類流感特別門診就診,避免與急診就醫病患交叉感染。另外,民眾返鄉參加聚會、活動或規劃國內外旅遊的機會增加,建議民眾以「拱手」取代握手,返家後記得洗手、更換衣物。衛生局提醒民眾,若出現呼吸道症狀應盡速就醫;出現呼吸困難、急促、缺氧、血痰或痰液變濃、胸痛、意識改變、低血壓等流感危險徵兆,更應儘速至大醫院看診,依醫師指示使用流感抗病毒藥劑,詳情可上台中市衛生局網站查詢。
-
2020-01-15 科別.心臟血管
血壓升高到多少會「爆血管」?專家舉豬實驗說分明
一位朋友憂心忡忡的跑來找華子,說他在體檢時查出了高血壓,血壓值在160/100mmHg左右。他十分擔心,問華子要怎麼辦,如果他的血壓再升高,那麼升高到什麼程度的時候,血管會“爆”掉呢?華子安慰他別擔心,血管不是那麼容易就“爆”的。一、血壓驟升時最危險經常有人問華子,血壓的高壓和低壓,哪個升高更危險?華子回答,當然是高壓了。因為無論是高壓還是低壓,都是在一根血管裡的壓力,當然是更高的那個更危險。尤其是突然間的血壓驟升,危險性最高。血壓驟升的危險性主要有兩種,一種是如果患者有動脈粥樣硬化,在血壓劇烈的波動下,就可能造成斑塊破潰,形成血栓。一種就是如果患者有動脈瘤,那麼在血壓驟升的情況下,就可能造成動脈瘤破裂,也就是俗稱的“爆血管”。二、多高的血壓血管會“爆”不同患者的血管彈性不同,對血壓的耐受力也不同。比如一個患者年紀較大,動脈硬化程度很高,血管比較“脆”,或是動脈瘤比較嚴重,那麼可能血壓達到160mmHg,血管就扛不住了。如果是一個比較年輕的患者,血管彈性很好,也沒有動脈瘤,那麼他的血壓達到220mmHg以上,也不會出現問題。曾有人用豬的血管做過一個試驗,往健康的豬血管中加壓,一直加到十倍正常血壓的壓力時,豬的血管才破裂。雖然那個試驗並不嚴謹,但豬與人相似性很高,也就是說,如果人的血管很健康,沒有其他的問題,那麼即使承受較高的血壓,也不會破裂。就好比是汽車輪胎,完好的輪胎可以承受很高的壓力,可是如果輪胎“鼓包”了,在正常壓力下就可能“爆胎”。三、持續的高血壓會傷害血管人體在緊張、激動、寒冷刺激以及劇烈運動等狀態下時,血壓都會升高。但這种血壓升高只是暫時性的,並不會對血管產生傷害。但是血壓持續的升高,就會導致血管出現問題了。我們用“吹氣球”來打個比方,如果把一隻氣球吹鼓後,不放氣,一直讓它保持鼓脹的狀態,那麼氣球壁的彈性就會減弱,氣球壁較薄的地方就會“鼓包”。人體的動脈血管就相當於這只“氣球”,高血壓就是保持“氣球”鼓脹的壓力。在持續的壓力下,動脈血管壁就會失去彈性,變得硬化,血管壁的薄弱處就會“鼓包”,形成動脈瘤。當動脈瘤形成後,此時再有血壓驟升的情況發生,就可能會導致動脈瘤破裂,血管也就“爆”掉了。四、如何消除高血壓的危險高血壓可以引起動脈粥樣硬化,同時也是造成動脈瘤的主要因素。驟升的血壓又是造成粥樣硬化斑塊破潰和動脈瘤破裂的主要原因。也就是說,高血壓既可以造成血栓,又可以造成出血。好在高血壓對血管的傷害,並不是一朝一夕就會造成,而是需要五年甚至是十年的累積。只要趁著傷害造成之前,就把過高的壓力降低,把血壓控制在正常範圍,就可以消除高血壓的危險。而且是控制得越早,對身體的傷害就越小。降壓治療的獲益,來自於降低血壓的本身。無論用任何方法降低血壓都可以,比如說限鹽、限酒,運動、減肥,少吃肉、多吃素等任何方法,只要能把血壓降下來就是好方法。但是如果這些事情都做到了,還不能控制血壓,那就得吃降壓藥了。降壓治療的關鍵在於有效性和持續性,健康的生活方式需要堅持做,降壓藥物需要堅持吃。具體用藥需要醫生來指導,在用藥過程中發現問題,要及時諮詢醫生或藥師。本文摘自搜狐網,作者為三甲公立醫院資深藥師
-
2020-01-14 科別.感染科
用克流感無用還咳血 醫:可能已併發肺炎
一名39歲婦人因感冒到診所看診,服用克流感卻不見效,甚至嚴重喘咳,還紅色濃痰,經轉往醫院檢查,發現血氧濃度剩90%、肺部浸潤狀況嚴重,原來她已因流感併發肺炎,須住院治療。亞洲大學附屬醫院家醫科醫師陳建志指出,這名婦人完整服用克流感療程後,症狀並無改善,兩天後更出現喘不過氣、咳血痰的症狀,病程進展相當快速。他說,流感併發重症的患者常見於65歲以上長者及孩童,像這婦人年紀的患者較少見。由於流感病程相當快速,初期會出現發燒、疲倦、頭痛、肌肉痠痛、腹瀉等症狀,建議先至診所就醫,一旦出現如呼吸急促、發紺(缺氧)、血痰或痰液變濃、胸悶、意識改變或低血壓等危險徵兆,應盡速轉診至醫院,以掌握治療黃金時間。陳建志介紹,會咳血痰是因為患者肺浸潤,導致呼吸急促、心跳血壓不穩,加上肺部遭感染時,會使小血管通透性增加,發生破裂而引發咳血,才會出現粉紅色如泡沫狀的血痰症狀。通常這類患者經住院一周,透過抗病毒藥物及支持性治療後,都能康復返家,同時也會建議患者施打肺炎鏈球菌疫苗,以提升免疫系統保護力。他提醒,65歲以上長者、幼兒、慢性病人及在醫療場所工作的人,為罹患流感的高危險群,務必接種流感疫苗,雖然接種疫苗並不代表與流感絕緣,但若不幸罹患流感,也能降低症狀嚴重程度,此外,評估自身風險有接種需求之民眾,也可以自費接種流感疫苗,以預防感染。
-
2020-01-13 養生.聰明飲食
早上空腹喝豆漿營養大打折扣?跟著中醫師喝豆漿養生
【文、圖/摘自幸福文化《豆漿、豆花、豆腐食療大全》,作者王作生】常喝豆漿益處多《本草綱目》記載,豆漿「利水下氣,制諸風熱,解諸毒」。《延年秘錄》上也記載豆漿「長肌膚,益顏色,填骨髓,加氣力,補虛能食。」中醫理論認為,豆漿性平味甘,滋陰潤燥,「秋冬一碗熱豆漿,驅寒暖胃保健康」,常喝豆漿,對身體大有裨益。豆漿的功效鮮豆漿被中國營養學家推薦為防治高血脂、高血壓、動脈硬化等疾病的健康飲品。飲用鮮豆漿可防治缺鐵性貧血。豆漿對於貧血病人的調養,比牛奶作用要強。以喝熟豆漿的方式補充植物蛋白,可以使人的抗病能力增強,從而達到抗癌和保健作用。長期堅持飲用豆漿能防治氣喘病。功效1 保護心腦血管作為日常飲品, 豆漿中含有大豆皂糖苷、異黃酮、大豆低聚糖等具有顯著保健功能的保健因子。多喝鮮豆漿可預防老年癡呆症的發生,可維持正常的營養平衡,全面調節內分泌系統,降低血壓、血脂,減輕心血管負擔,增加心臟活力,優化血液循環,保護心血管,並有平補肝腎、抗癌、增強免疫力等功效,所以有科學家稱豆漿為「心血管保健液」。功效2 降低血糖糖尿病大多是由於不科學的飲食長期積累造成的,不當的飲食往往會影響鎂、磷、銅、鋅、鉻、鈷、鍺等元素的吸收,最終導致糖尿病的發生。最近國外有學者研究證實,豆類飲品具有降血糖作用,豆漿是糖尿病患者極其寶貴的食物,因為糖尿病患者攝取豆漿中的水溶性纖維,有助於控制血糖。功效3 防治高血壓豆漿中所含的豆固醇和鉀、鎂,是有力的抗鹽鈉物質。如果體內能適當控制鈉的數量,便能防治高血壓。功效4 防治癌症豆漿中所含的蛋白質和硒、鉬等都有很強的抑癌和治癌能力,尤其對胃癌、腸癌、乳腺癌有特效。功效5 養顏美膚科學研究認為,女性青春的流逝與雌激素的減少密切相關。鮮豆漿除了含有植物雌激素以外,還含有大豆蛋白、異黃酮、卵磷脂等物質,對某些癌症如乳腺癌、子宮癌有一定的預防作用,是一味天然的雌激素補充劑。同時,豆漿還含有一種牛奶所沒有的植物雌激素黃豆苷原,該物質可調節女性內分泌系統的功能。每天喝300~500毫升鮮豆漿,可明顯改善女性心態和身體素質,延緩皮膚衰老,達到養顏美容之目的。功效6 強身健體每百克豆漿含蛋白質4.5克、脂肪1.8克、碳水化合物1.5克、磷4.5克、鐵2.5克、鈣2.5克,此外,豆漿中還含有維生素、核黃素等,對增強體質大有好處。豆漿飲食指南豆漿的適用量正常成年人每天飲1 ~ 2 次, 每次250~350毫升即可;兒童每天飲200~250毫升為宜。不適宜喝豆漿的人群豆漿雖然很有營養,也不是人人都能飲用或多飲用的,比如:急性胃炎和慢性淺表性胃炎患者均不宜食用豆製品,以免刺激胃酸分泌過多,加重病情,或者引起胃腸脹氣。豆漿中含有一定的低聚糖,能引起嗝氣、腸鳴、腹脹等症狀,所以胃潰瘍的朋友儘量少喝豆漿。胃炎、腎功能衰竭等病人需要低蛋白攝取,不宜飲用豆漿。因為豆類及其製品富含蛋白質,其代謝產物會增加腎臟負擔。豆類中的草酸鹽與腎中的鈣結合,會形成結石,加重腎結石的症狀,所以腎結石的患者也不宜飲用豆漿。痛風是由嘌呤代謝障礙所導致的疾病。黃豆中含有嘌呤,黃豆磨成豆漿後,嘌呤幾乎沒有損失,所以,痛風病者不宜飲用豆漿,或者適量飲用豆漿後需減少肉類的攝入量。豆漿 VS 牛奶豆漿是一種營養價值極高的日常營養飲品,其營養價值完全可以和牛奶相媲美,而養生保健價值更勝一籌,大豆皂苷、異黃酮、卵磷脂等特殊的保健因子營養價值很高,可以說,豆漿是「心腦血管保健液」。豆漿與牛奶相比,有五大優勢:1. 豆漿中含植物性保健成分,包括大豆異黃酮、大豆皂苷、大豆多糖、大豆低聚糖,以及其他多酚類物質等。這些成分對於預防多種慢性疾病均有幫助。而牛奶中沒有這些成分。2. 豆漿中含維生素E和不飽和脂肪酸,飽和脂肪酸含量低,不含有膽固醇。3. 豆漿含有膳食纖維。豆漿中以可溶性纖維為主,豆渣中有大量不可溶纖維。牛奶中沒有膳食纖維。4. 豆漿熱量偏低,豆漿蛋白質和脂肪含量的比例是2:1,而牛奶中二者比例是1:1。5. 豆漿作為植物性食品,大豆的污染危險相對於動物性食品要小得多。自己打豆漿更避免了加工中的可能污染和摻假。鮮豆漿含有豐富的優質蛋白質及多種人體所需的微量元素,素有「綠色牛乳」之稱,其營養價值與牛奶相近,蛋白質含量高達2.56%,比牛奶蛋白質含量2%還要高,並且豆漿中的蛋白為優質植物蛋白;豆漿還富含鈣、磷、鐵等礦物質,鐵的含量是牛奶的25倍;豆漿中不含膽固醇與乳糖,牛奶中含有乳糖,乳糖要在乳糖酶的作用下才能分解,進而被人體吸收,但中國多數人體內缺乏乳糖酶,這也是很多人喝牛奶會腹瀉的主要原因。另外,豆漿富含的不飽和脂肪酸、大豆皂苷、異黃酮、卵磷脂等幾十種對人體有益的物質,具有降低人體膽固醇,防治高血壓、冠心病、糖尿病等多種疾病的功效。牛奶裡不含抗癌物質,而豆漿含有五種抗癌物質,特別是其中的異黃酮,是預防及治療乳腺癌、直腸癌、結腸癌的重要物質。喝豆漿的誤區誤區1 早晨空腹喝豆漿建議 如果空腹喝豆漿,豆漿裡的蛋白質大都會在人體內轉化為熱量而被消耗掉,營養就會大打折扣,因此,喝豆漿時最好吃些麵包、饅頭等澱粉類食品。另外,喝完豆漿後還應吃些水果,因為豆漿中含鐵量高,配以水果可以促進人體對鐵的吸收。誤區2 往豆漿裡加個雞蛋更有營養建議 因為豆漿中有胰蛋白酶抑制物,能抑制蛋白質的消化,降低營養價值。最宜往豆漿中加白糖,加冰糖則更勝一籌。誤區3 豆漿營養豐富,人人都適宜建議 豆漿性平偏寒,因此飲後常有反胃、呃逆、腹瀉、腹脹等反應的人,以及夜間尿頻、遺精的人,均不宜飲用豆漿。另外,豆漿中的嘌呤含量高,痛風病人也不宜飲用。誤區4 豆漿只要加熱就可以飲用建議 飲用未煮熟的豆漿會中毒,因為生豆漿中含有皂素、胰蛋白酶抑制物等有害物質,未煮熟就飲用不僅會難以消化,而且還會出現噁心、嘔吐和腹瀉等中毒症狀。誤區5 豆漿可以用保溫瓶儲存建議 不要用保溫瓶儲存豆漿。豆漿裝在保溫瓶內,會使瓶裡的細菌在溫度適宜的條件下,將豆漿作為養分而大量繁殖,經過3~4個小時就會讓豆漿酸敗變質。Tips泡豆安全嗎?有人擔心泡豆的過程中會產生致癌物黃麴黴毒素,危害健康。事實上,黃麴黴是在種子類食品受潮時滋生的,它在有一定水分(而不是已經充分吸水的狀態)、同時氧氣充足的情況下才會產生。如果把食品泡在水裡,氧氣不足,黃麴黴就很難繁殖起來。所以泡豆不會產生黃麴黴毒素。如果擔心豆子在儲藏中被黃麴黴污染,應該先用清水浸泡,然後把泡豆水倒掉,再用清水沖洗幾遍,用清水打豆漿,會更為安全。
-
2020-01-12 新聞.用藥停看聽
管灌病人用藥有限制 需注意劑型
最近總會看到對於醫療上病人是否用鼻胃管一事不同觀點的討論,或許有人會好奇裝了這些管後該如何飲食、服藥?如何飲食交由營養專家處理,今天和大家聊聊管餵藥品。當病人無法一般進食,使用管灌方式攝取適當營養,稱之為管灌飲食(Enteral nutrition)。鼻胃管為管子連接鼻子和胃部,鼻腸管為管子連接鼻子和小腸,另外也有胃造口管和腸造口管。管灌病人藥品須經由磨粉或溶解的步驟給予,然而並非所有藥品都可以磨粉,某些特殊劑型若磨粉將改變藥效,部分藥品與管灌飲食有交互作用。管灌病人在使用藥品時,需格外注意,先諮詢藥師或醫師,以下這些皆為不能磨粉的藥品。緩釋劑型:緩釋劑型藥品為了讓藥品達到長效,多有特殊劑型設計,一顆錠劑或膠囊等同多次劑量。若貿然磨粉將使藥品一次大量釋放,增加藥物毒性,同時藥品因失去原本的緩釋設計而無法持續到原先設計的給藥間隔時間。例如降血壓藥物Nifedipine (Adalat OROS)屬於特殊劑型,若磨粉將導致藥品大量釋放,進而導致病人低血壓。緩釋劑型藥品英文結尾多有CR、ER、LA、SR、XL、XR、OROS等字樣,管灌病人使用長效藥品,建議以同成分速效劑型藥品替代。舌下錠:含於舌下,經由口腔黏膜吸收作用較快,例如耐絞寧錠。若藥品磨粉後,管灌將無法達到預期效果導致治療失敗。腸溶劑型的藥品:腸溶衣錠必須到達小腸才能發揮作用,藥品設計有保護層避免被胃酸分解。例如胃藥Rabeprazole (Pariet®),藥品被磨粉後由鼻胃管投予在胃部即被分解而藥效不足。鼻胃管病人不建議服用此類藥物,鼻腸管與腸道造口病人可以使用。含致癌毒性的藥品:含致癌性的藥物例如化療藥品、標靶藥品不建議磨粉,以避免傷害給藥的照護者。部分藥品在安全的環境下可泡水崩散後立即給予管灌病人使用。易造成管路阻塞之藥物:分散型膠囊藥粒會塞住管子,例如抗癲癇藥Topiramate (Topamax®)。緩解便祕藥Sterculia/ frangula (Normacol®)與Psyllium hydrophilic mucilloid (Konsyl®)吸水後會膨脹凝固阻塞餵食管,以上藥物不建議管灌病人使用。內容物為液體的軟膠囊:內容物為液體的藥物不建議磨粉,包括cyclosporine (Sandimmun Neoral®), progesterone (Utrogestan®)。管灌病人需注意服用藥品的劑型適當性與交互作用,請諮詢醫師與藥師以利藥品的選擇。管灌病人選擇適當藥品不但可以達到療效,也可減少副作用發生。
-
2020-01-11 養生.聰明飲食
還在挑食不吃蔬菜?4種難纏慢性疾病找上門
「我們家小孩好挑食喔!」王媽媽跟同事聚餐,邊用餐邊抱怨道,小孩嫌青椒有難聞的味道、秋葵口感黏黏的很噁心,吃個飯東挑西撿,挑出來不吃的菜,都比吃進肚子裡的還要多;但同時,她自己也把紅蘿蔔、洋蔥及茄子列入黑名單,整場晚宴下來,所有蔬菜動都沒動過。 這樣的例子屢見不鮮,已經有調查指出,挑食不只是小孩的特性,不少大人也有此壞習慣。為了提倡正確的營養攝取觀念,減少挑食或偏食引起的健康問題,衛生福利部努力推廣「天天5蔬果」,但是,一些調查也發現「天天5蔬果」對大部分人來說,仍只是口號而已。 美國哈佛公共衛生學院與高雄醫科大學合作研究發現,在515名台灣兒童和青少年當中,經常食用蔬菜或是黃豆產品的兒童,罹癌的風險較少吃蔬菜者減少一半;瑞典的一項大型研究也發現,一天吃不到5份蔬菜、水果的人,往往比較短命,尤其與每天吃5份蔬菜、水果的人相比,每天都不吃蔬菜、水果的人,壽命平均減少3年,研究期間,死亡率也增加約53%。 那麼,不受民眾青睞、被「挑」掉的青菜到底是哪些呢?根據調查指出,最討厭的蔬菜分別是苦瓜、茄子、青椒、紅蘿蔔、A菜、洋蔥、香菇、高麗菜、番茄、空心菜。其他入口網站的調查也發現,秋葵、茄子、韭菜、青椒、南瓜、紅蘿蔔、大蒜、山藥、芹菜、豌豆、芋頭、洋蔥、萵苣、番茄,都是「顧人怨」的蔬菜。 偏偏這些「顧人怨」蔬菜的營養價值都相當高,羅東博愛醫院營養師萬巧羽舉例,像是苦瓜的維生素C含量豐富,有益於調節體內功能,增強機體免疫力、促進皮膚的新陳代謝;青椒是蔬菜中含維生素A、K最多,且富含鐵質,有助於造血;紅蘿蔔則有含量很高的纖維素及硒元素,並富含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維生素B1、維生素B2、維生素B6、維生素C、胡蘿蔔素等,同時也含鈣、磷、鐵、鉀、鈉、菸鹼酸及草酸等礦物質,因此,在日本有「小人參」之稱。 為什麼這些富含維生素的蔬菜不受青睞呢?原因之一,就是有些蔬菜的味道「怪怪」的。例如青椒獨特的苦澀味、苦瓜的苦味、茄子軟趴趴的口感、胡蘿蔔的怪味,山藥、秋葵黏黏稠稠的、番茄的酸味、大蒜、洋蔥的嗆辣等,這些味道都相當不討喜。 萬巧羽認為,長期攝取這種沒有蔬果的飲食,對健康無益,因為她在臨床上看到許多人因為挑食、不愛吃蔬菜,而罹患慢性疾病,長期與藥為伍。以下是不良飲食習慣下,較常見的慢性疾病:1、代謝症候群代謝症候群是因為少吃蔬菜,多攝取肉類或高熱量餐點,造成肥胖問題,進而引發代謝症候群。代謝症候群又稱為「胰島素阻抗症候群」,是個牽涉多方面代謝異常的症候群,一旦罹患代謝症候群,未來容易罹患包括第二型糖尿病、高血壓、血脂異常、腦中風、心肌梗塞等疾病。 2、糖尿病是個愈來愈兇猛的文明病,此病是因不當的生活及飲食習慣的而引發。近來飲食西化,蔬果攝取不足,因此,第二型糖尿病的罹病率,有愈來愈高的趨勢,且罹病年輕化也愈來愈明顯。 3、高血脂高血脂症有隱形殺手之稱,當飲食不當,引起體內的膽固醇過多時,會積聚在血管壁上,造成血管漸漸硬化、狹窄,且長時間無聲無息,沒有任何症狀,但血管壁上粥狀硬化的程度,會愈來愈嚴重,最後將造成血管梗塞。因此,「顧人怨」蔬菜中的茄子、秋葵,可降低膽固醇,應該多吃。 4、高血壓高血壓是種很常見的慢性疾病,65歲以上國人罹患高血壓的比例高達1∕2,相當驚人。高血壓會引起許多併發症,像是腦中風、心絞痛、心肌梗塞或心臟衰竭等。令人討厭的苦瓜,含豐富的鉀、維生素C、葉酸,維生素A、B1、B2、鐵、鈣、磷,也含有膳食纖維和高量的維生素C,可以和體內的自由基結合,具有抗氧化作用,尤其所含的鉀,可有效降低血壓。 延伸閱讀: 蔬菜要先洗還先切? 營養師告訴你如何處理營養不打折 吃蔬果最怕農藥殘留! 這5種清洗方式只會愈洗愈毒 
共
18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