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1-11 焦點.健康你我他
搜尋
休閒活動
共找到
119
筆 文章
-
-
2024-11-02 醫聲.領袖開講
院長講堂/彭家勛行醫30多年 難忘病人手寫卡片
台北榮總桃園分院院長彭家勛今年7月底走馬上任,他承諾,桃榮將向醫學中心看齊,為醫院勾勒出新藍圖,做桃園市民最強的後盾,顧好市民的健康。專精神經醫學 作基因研究彭家勛是神經醫學的權威,專精於神經學研究,包括基因與酒癮、腦中風疾病及巴金森氏症。畢業於國防醫學院醫學系的他,就學期間就對神經解剖學有興趣,發現神經內科疾病的應用發展空間很廣,因此畢業後投入神經內科醫學領域,並先後獲得尹士俊、胡漢華、洪昭雄三位教授指導提攜。尹士俊是國際知名學者、國防醫學院生化所教授,在基因及酒癮的研究相當出色;胡漢華則是台灣腦血管超音波血流動力檢查的先驅研究者。彭家勛結合兩位教授的研究,進一步探索與中風之間的關聯,在國際腦中風知名期刊發表研究結果,顯示酒精代謝基因差異與腦中風發生有關。彭家勛2003年赴美進修,接受國家環境健康科學研究所暨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洪昭雄教授指導,以巴金森症老鼠模型探討神經保護藥物的作用,進而將神經保護概念應用在急性腦中風及慢性神經退化性病人的治療上,對病人有相當程度的幫助。自美返台後,彭家勛在全國積極推動急性梗塞性腦中風治療,在擔任台灣神經學學會理事長任內,與健保署溝通改善神經科醫師進行血栓溶解治療時的各種困境,包括提高執行給付和延長治療黃金時間,讓急性腦血栓溶解治療成為標準治療,幫助許多急性中風病患免於終生殘障臥床之苦。推取血栓聯盟 搶治療時間「今年腦中風治療工作重點,是爭取有效黃金治療時間,推動區域整合取血栓聯盟」,彭家勛說,桃榮是北榮在大桃園地區唯一的區域級醫院,他上任後即和鄰近有取血栓技術的醫院,如林口長庚醫院等聯盟,讓在地中風病人都能獲得最及時完整的治療。上任三個月的彭家勛,為桃榮擘畫未來的發展方向。首要是戮力讓桃榮成為桃園在地重要區域醫院,分擔北部地區榮民醫療體系的照護重任,結合桃園榮服處與4所榮家(桃園、八德、台北、板橋),以智能化醫療管理系統,提升榮醫體系醫養合一,長期照護榮民與在地鄉親的健康。重視智慧醫療 北榮當標竿其次,以Digital Health為規畫藍圖,以北榮總院為標竿,導入相關智能化醫療服務系統,讓桃榮成為在地榮醫體系的急、重、難症治療中心,因此急診室將擴建更新,並建立癌症治療中心,初期以肺癌、乳癌、腸胃道相關癌症治療為主,也逐步引進高階檢查與治療設備,網羅與培訓相關人才,落實醫療在地化與國際化的發展目標。行醫30多年的彭家勛,有一位女性中風病人最令他難忘。她中風接受治療後,每年都會寄親手繪製的卡片賀節,卡片上的構圖用色,讓他感受到病人滿滿的正能量,也使他更有信心去幫助中風的病人。彭家勛是基督徒,聖經對他的幫助很大,例如在照顧失智老人時,會想到「不可嚴責老年人,只要勸他如同父親;勸老年婦女如同母親」的經句,提醒自己對老人家的態度要溫和包容。飲食作息規律 讀聖經紓壓他的養生要領很簡單,每日規律生活作息、均衡飲食,休閒活動以跑步、爬山為主。面對壓力時,則以禱告、讀聖經進行紓壓,他很感謝心靈導師李敏椿牧師,每天傳給他聖經的話與教導,讓他能保持身心平安,面對每天的挑戰。在院長室牆上,掛著一幅建院以來書法家朱振南的墨寶─范仲淹「岳陽樓記」,彭家勛說,似乎欲引用文中「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期勉桃榮同仁要有胸懷天下憐憫蒼生的志向與抱負。彭家勛● 年齡:61歲● 專長:神經醫學、腦中風疾病、巴金森氏症、失智症、神經退化性相關疾病、酒精性相關神經疾病、各式神經痠痛等疾病● 現職:台北榮總桃園分院院長、國防醫學院神經學科教授● 學歷:國防醫學院醫學科學研究所博士、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研究員● 經歷:三總基隆分院院長、三總神經科部部主任、三總副院長、國防醫學院教育長、台灣腦中風病友協會理事長、台灣神經醫學會理事長、台北榮總新竹分院院長給病人的一句話:期望每位病人都能照顧好自己的身體,珍惜健保資源。
-
2024-10-31 醫聲.癌症防治
【晚期肺癌停看聽-系列1】年輕患者工作壓力大 標靶藥物接續治療 能跨過5年存活期
藝人汪建民日前因晚期肺癌離世,享年59歲,因正值壯年,震驚各界。「我還能工作嗎?」「剩下多少時間?」「小孩還小怎麼辦?」病患剛確診時,思緒常一團混亂,對未來感到害怕與徬徨,尤其年輕就得到肺癌的患者更是憂慮工作與家中經濟。與醫師討論 適合的治療衛福部桃園醫院胸腔內科主治醫師邱昱棋博士表示,肺癌病患與家屬因擔心死神來敲門,常會拿著各式各樣的資訊詢問醫師,看到使用最新治療藥物成功的案例,就要求接受一樣的治療,忽略每個人的基因、病況不同。他提醒,每個人適合的治療方式不同,因此不必追求不一定適合自己的最新治療藥物,例如有位海軍上校確診3B期肺癌時僅44歲,使用標靶藥物接續治療後,目前已存活超過7年。先基因檢測 再找治療法據近10年統計,20至60歲勞動人口罹肺癌人數增加9成,有年輕化的趨勢,且過半確診即為晚期,111年整體標準化死亡率每10萬人有21.8人,嚴重衝擊社會與家庭。邱昱棋建議,肺癌病患確診後,先接受基因檢測,並依年紀、病況、共病、經濟狀況等,找出適合的治療方式。像該名海軍上校,當時手術後因有殘存腫瘤,先以化療及第二代標靶藥物治療,後續復發,再次基因檢測出表皮生長因子受體(EGFR)T790M突變,幸運的是健保可以接續使用第三代標靶藥物,現在病況穩定,最近剛辭掉軍職回歸家庭。所謂「接續治療」,是指病患對一種標靶治療藥物出現抗藥性後,再次接受基因檢測,並接續使用另一種方式治療。以亞洲人最常見的表皮生長因子受體(EGFR)突變為例,本土研究指出,若病患先接受第一、二代標靶藥物出現抗藥性,基因檢測出表皮生長因子受體(EGFR)T790M突變,即可以接續使用第三代標靶藥物治療。以國內回溯性研究的數據顯示,使用第三代標靶藥物繼續治療,不只有機會延長整體存活期至61.8個月,病患在治療期間,亦可正常工作、陪伴小孩、出國、從事休閒活動,生活品質不受影響。「第一線治療使用第三代標靶藥物,若產生抗藥性,想再找到其他標靶藥物治療,相對困難。」邱昱棋分享,曾有位50歲有腦部、骨頭轉移的肺癌病患,直接第一線使用第三代標靶藥物,10個月後產生抗藥性,無法負擔基因檢測,最後能做的治療僅剩化療,不久後因身體無法負荷,白血球低下併發敗血症過世。擔心副作用 用藥可舒緩當病患與家屬為繁雜資訊感到心煩意亂時,邱昱棋建議,可多與主治醫師討論,制定能平衡療效、工作與生活的治療策略。假如擔心副作用,現在也有許多相對應的處置,如用藥來舒緩腹瀉、皮膚癢、甲溝炎等副作用,「晚期肺癌雖無法治癒,但仍能透過接續治療,延長整體存活期,跨過5年大關,達到與肺癌共存的目標。」
-
2024-07-05 焦點.健康你我他
一年一度退休力今年是幾分?/消費量入為出 退休澹泊自得
測驗退休力如同健康檢查一樣重要,了解個人的優勢和不足。我在5項核心能力中,活躍好學與自在獨立有進步,不足的財務、社會連結需加強。評估個人的能力條件,配合期待的生活目標,才能安穩度過人生下半場。年輕時積極投資,退休後理財轉為保守謹慎。多數退休族最愛投資股票,但波動風險較高,股海如驚濤駭浪,我更不敢冒險。日常生活秉持開源節流原則,貫徹量入為出的消費模式,減少不必要花費,預留養老照護的預算,讓老後經濟不匱乏。人生需要不斷學習,接觸新資訊、新事物。退休後更需要學習使用各種通訊軟體,活躍好學,將觸角伸向更寬廣的世界,跟上時代,與時俱進。身體隨年齡退化,面臨疾病醫療、健康照護的認知非常重要,退休後我加緊運動健身,養成固定持續的運動習慣。醫學研究,持之以恆的運動,均衡飲食,能遠離病痛,延緩失能失智的風險。我已躋身資深退休人士的行列,生活有變化,積極安排休閒活動,融入人群,使單調的生活增加活力和色彩,也找到幸福的新生活。熱心參與公益團體、慈善活動擔任義工,付出棉薄之力,展現生命的價值,也是一份榮耀。退休後澹泊無華,樸實簡約,就是我最想要的生活。只要身體硬朗,生活起居不求人,老而自得,才是人生一大樂事。百歲世代來臨,老後生活需要超前部署,歡迎大家填答「退休準備指標─六種動物測退休力」,定期檢視,評量退休攻略是否需要校正調整。● 六種動物測退休力
-
2024-06-19 焦點.元氣新聞
112年死因統計自殺達到14年新高,「無助世代」代表三明治族群的無奈心聲!
112年死因統計,自殺人數統計概況衛福部昨公布112年死因統計,自殺死亡達3898人,創近14年新高,被視為高風險族群的65歲以上長者去年自殺率下降4.9%,為近年來首見。45歲至64歲中壯年反倒成為無助世代,共1345人自殺,占近35%,精神科醫師提醒,該年齡層屬於三明治族群,身心及經濟壓力沉重,易感到絕望與無助。最新國人死因統計顯示:112年自殺死亡人數中,男性2500人、女性1398人,均比前一年增加。年齡層統計,0~14歲共有24人自殺,15~24歲260人,年逾65歲者1130人,25~44歲則有1139人,而45~64歲則有1345人自殺。長者自殺率下降是好事,但中壯年自殺的情況恢復到疫情前衛福部心健司長陳亮妤表示,65歲以上長者自殺率不升反降,比去年減少4.9%,這是所有族群中唯一下降的年齡層。至於其他族群自殺狀況則已回到新冠疫情的水平,又以中壯年最讓人擔憂,「上有老、下有小」,勞心勞力,壓力相當大,為此,心健司將與勞動部攜手推動「職場心理健康計畫」。精神科醫師楊聰財表示,老年人自殺率下降,這是好事,顯示近年來推動銀髮族憂鬱篩檢、衛教,已獲成效。但青少年、中壯年自殺率均上升5.1%,且45~64歲自殺人數最多,這代表三明治世代的悲慘,經濟壓力原已沉重,在職場又得跟年輕人競爭,擔心失業,確實容易失眠、憂鬱,增加自殺意念。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中心主任葉雅馨說,中壯年族群通常扮演「提供資源的角色」,一家之主身負重責,承受許多壓力,但其身心健康卻常遭忽略。提醒三明治世代多愛自己一點,每天再怎麼忙,也應撥空讓自己獨處,做些喜歡的休閒活動。政府應提供心理健康衛教,讓民眾陷入困境時,可以向誰求助,可運用哪些資源。青少年自殺多與校園霸凌有關值得一提的是,24歲以下自殺人數共284人,葉雅馨指出,青少年自殺,霸凌為重要原因,國外研究發現,曾遭網路霸凌、校園霸凌者自殺率為未受過霸凌者的10倍,政府應該重視霸凌議題,並持續推廣「年輕族群心理健康支持方案」。★珍惜生命,若您或身邊的人有心理困擾,可撥打安心專線:1925|生命線協談專線:1995|張老師專線:1980責任編輯 吳依凡
-
2024-06-16 名人.劉秀枝
母親失智,我也會失智嗎?名醫劉秀枝詳解阿茲海默症致病基因類型有哪些
一位朋友問我:「我母親共有9位兄弟姊妹,其中3位包括我母親都在70多歲時被診斷失智症,母親是罹患退化性的阿茲海默症。我共有4位手足,目前都50多歲,沒有失智現象,但我很擔心自己將來是否也會失智?」她其實是在問阿茲海默症是否會遺傳?只有小於1%的阿茲海默症是自體顯性遺傳,即父母之一帶有遺傳性的突變基因,其子女有50%的機率遺傳到此致病基因,發病年齡介於40至60歲;沒有遺傳到此基因的其他子女,得阿茲海默症的機率與一般人相同。目前已知的致病基因有三種,分別是位於第21對、第14對及第1對染色體上的APP、presenilin1與presenilin2基因,是可以檢測的。絕大部分的阿茲海默症是散發性的「晚發型阿茲海默症」,並沒有致病的基因。但學者於1993年發現位於第19對染色體上的載脂蛋白E(ApoE)基因與罹患阿茲海默症的機率有相關。載脂基因有三種類型:ε2、ε3和ε4。每個人的載脂蛋白基因來自父母各一的對偶基因(allele),大多數人都具有兩個ε3(ε3/ε3),如果帶一個ε4(ε3/ε4),則罹患阿茲海默症的機率為ε3/ε3者的2到3倍;如果從父母各得一個ε4(ε4/ε4),即同型結合子,機率則提高到5至8倍,反之,ε2會降低罹患機率。但這只是相關或風險基因,並非致病基因,所以具ApoE4的人罹患阿茲海默症的機率較高,但不一定會得到;沒有ApoE4者也不見得就不會罹患阿茲海默症,只是機率較低。之後,相關的基因檢測如全基因體關聯研究(GWAS)突飛猛進,大量醫學文獻陸續發表,學者已發現染色體上約有75個風險基因位點(susceptibility loci)與阿茲海默症相關,雖並非致病基因,且其相關性遠比載脂蛋白基因低,但代表阿茲海默症的發生還是有基因調控的因素存在。加上雙胞胎的研究也顯示明顯的遺傳傾向。因此,散發性的阿茲海默症目前被認為有家族性傾向(familial),即父母或手足中有阿茲海默症者,罹患的機率較高,但並不一定會得到。家族性疾病並沒有致病基因,可能受到多種基因的影響(polygenes),而且和環境因素與生活型態相關。散發性阿茲海默症的危險因子主要是高齡與低教育程度,其次是中年高血壓、糖尿病、憂鬱症、社交隔離、不活動、空汙、壓力和睡眠不足等,因此最好的預防方法是健康的生活型態,如高教育程度、多動腦、多休閒活動、多運動、多活動、足夠的社交網絡、地中海型飲食、控制血管相關疾病、避免空汙、壓力管理與充足睡眠等,這些都是可以努力做到的。朋友是位文字工作者,訪談與社交活動多,勤於筆耕,不停動腦等,這些保護因子所增加的認知存款,足以抵銷家族性的影響,即使要得到阿茲海默症那也是很高齡了,而且說不定那時治療會有新突破呢。FB粉絲團請搜尋:劉秀枝joy筆記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4-06-12 醫療.皮膚
炎夏防曬別一罐到底!醫師教你散步、水上活動該選SPF多少的防曬劑?
防曬劑是炎炎夏日不可或缺的重要武器,衛福部食藥署提醒,因應活動安排目的,應選擇不同防曬係數、不同紫外線波長覆蓋範圍的防曬產品,也避免上午10時至下午3時暴露在陽光下,並搭配撐傘、戴帽子等物理性防曬,如需要噴防蚊液,建議在塗完防曬後15至20分鐘再噴一次。現代人不只怕曬黑,更怕曬傷,食藥署說,預防紫外線,應適當塗抹防曬劑,市售防曬劑有兩種,分別為透過吸收紫外線,將紫外線轉換成其他能量釋放出來的「化學性防曬」,及透過折射、反射紫外線達到防曬功能的「物理性防曬」。日常防曬劑選擇SPF30至35 戶外每2小時補擦一次防曬產品也不是「一罐用到底」,日常散步、購物可選擇SPF15至30;陽光下輕鬆的戶外、休閒活動等,選擇係數較高及具有UVA防護功能的產品;烈日下與水上活動,選擇係數較高、 具有UVA防護及抗水功能的產品。輔大醫院皮膚科兼任主治醫師蔡文騫說,如沒有要從事水上活動,就不用特地挑高防水性的產品,否則反而較難卸除,長時間待在戶外的話,建議每2小時稍微用清水清潔一次再補上,畢竟大量接觸水、汗水或者擦汗,防曬還是可能被擦掉。先塗防曬 隔15至20分鐘再噴防蚊液夏天不少民眾喜歡到戶外踏青,但又怕蚊蟲叮咬,蔡文騫指出,通常防蚊液會擦在最外層,建議可以在塗完防曬產品後,隔15至20分鐘再噴防蚊液;如擔心對防曬產品成分過敏,可以先在耳後小範圍擦拭,2至3天沒問題再做大範圍使用。蔡文騫建議,長時間從事戶外活動或運動,還是盡可能擦防曬;不喜歡擦防曬,則可以戴帽緣大的帽子或穿著薄長袖衣物,年紀小的幼兒,以物理性防曬或遮蔽為主。針對防曬劑上的防曬效能標示,食藥署說,「UVA」常見的標示,包含「PA+」、「★」、「UVA」、「broad spect」;「UVB」常見的標示為「SPF」,PA為人體測試 (in vivo) 結果,以「+」號表示效能,最多可標示四個「+」。
-
2024-06-04 醫療.眼部
亮哲談兒童「視」界危機心路歷程,避免孩子近視刻不容緩
根據國民健康署調查,台灣兒童在國小一年級新生就有 19.8%的近視率,到了小六時更有 70.6%的學童近視,蔡司光學與大學眼科在2024年6月3日舉行「維護孩子世界的絢爛多彩」記者會,邀請世界眼科權威新南威爾斯大學(UNSW Sydney)教授 Padmaja Sankaridurg、蔡司視力保健部總監周信成、豐原大學眼科執行院長徐浩恩醫師及藝人亮哲等人共聚一堂,共同探討如何拯救孩子的惡「視」力。藝人亮哲下定決心「不用3C餵養小孩」家裡擁有12歲與10歲兩位女兒的藝人亮哲分享,自己深受近視所苦,也因此有女兒時,跟太太就下定決心「不用3C餵養小孩」,學齡前的休閒活動都以戶外休閒活動為主,但即使覺得自己已經做很多了,沒想到女兒還是在二年級的時候近視了,當時的他非常自責與愧疚,不過後來他選擇與孩子一起面對,並且告訴孩子:「近視不是你的錯,但是我們必須控制它。」「放下它、面對它、處理它,家長態度,決定孩子用什麼態度面對近視這件事情。」亮哲提到,在挑選眼鏡上,以孩子舒適、方便為主,但小孩每天有8小時的時間在上學,我們無法時刻緊盯他,但是只要生活在一起,他都會不斷耳提面命,提醒女兒用眼距離,甚至會幫她計時30分鐘,3C已經是未來不可避免的趨勢,在平時,他會不斷地教育女兒,「同時不斷提醒她,近視是不可逆,度數加深會造成很多病變。」視力矯正對家長和孩子來說都是辛苦的路,一定要找出讓彼此最沒壓力、又能奏效的方式,讓孩子能夠快樂的成長。近視已成全球性的疾病,台灣有近視人口就有9成高度近視新南威爾斯大學(UNSW Sydney)教授 Padmaja Sankaridurg 點出,全球近視人口持續攀升,2050年中有10位中有5位近視者,換言之,其中五分之一(10 億人)可能因高度近視(>500 度以上)而有失明風險,更重要的是,台灣近視盛行率超過50%,有近9成是高度近視人口,其中,青少年人口佔比偏高。蔡司集團致力於兒童近視矯正鏡片研發,今日發表橫跨亞洲、歐洲的「蔡司成長睿MyoCare兒童近視矯正鏡片」大規模臨床研究,研究計畫主持人Padmaja Sankaridurg於2024年最新的ARVO臨床數據指出,使用「蔡司成長睿MyoCare兒童近視矯正鏡片」,可以有效提供孩童全面視力防護。「蔡司成長睿MyoCare兒童近視矯正鏡片」不單單矯正近視,還能應對生活與學業蔡司視力保健部總監周信成也進一步表示,近視已經成為全球健康的關注議題,而在台灣更為嚴重,如果未能妥善控制,可能會引起更嚴重的後果。所幸科技日新月異,近視矯正的效能越來越好,蔡司長期鑽研光學研究,不只是提供優質的光學產品,更提出兒童眼視矯正方案。更重要的是,每個人應該從小將護眼習慣內化到生活中,3歲起就可以到專業眼科檢查,建立孩子的健康視覺檔案,一旦發現視力異常,及時採取相應措施,才能有效護眼維護孩子世界的絢爛多彩。周信成提到,這次推出最新的「蔡司成長睿MyoCare兒童近視矯正鏡片」不單單只用於近視的配戴,我們希望幫助兒童在學業上、生活上都能夠輕鬆應對,台灣蔡司希望能夠結合醫學、光學,來幫助台灣的近視率能夠往下甚至趨緩,讓台灣的小孩能夠看得清楚、看得精彩,這也是蔡司集團希望所能夠進到的企業社會責任。豐原大學眼科執行院長徐浩恩提醒:近視矯正是長期抗戰,不同時期的孩子適矯治方案可能也不同豐原大學眼科執行院長徐浩恩指出,目前台灣國小一年級的學童就有接近兩成的近視,到了小六時更是高達七成學童近視。徐醫師分享,在台灣由於超過9成的民眾幾乎都有近視的情況,因此很容易被忽略,加上現代生活充滿 3C 誘惑,前幾年也因疫情影響,遠距教學、減少外出,讓視力保健的挑戰更加艱鉅。目前常見的近視矯治的方式包括藥物治療(點散瞳劑)、配戴光學眼鏡、夜戴角膜塑型片或學童專用日拋。許多家長發現孩子近視後,經由醫師評估多以點散瞳劑或戴角膜塑型片來延緩近視度數加深,其次,平時也要注意用眼習慣,近視矯正是長期抗戰,每個孩子不同時期適合的矯治方案可能不一樣,一定要定期回到眼科檢查度數、眼軸長,讓孩子遠離高度近視的危害。新型以周邊離焦技術矯正近視的鏡片,定位跟處方尤其重要世界衛生組織(WHO)示警,2050年將會有近50億人口近視,其中五分之一(10億人)可能因高度近視(>500 度以上)而有失明風險,根據國內調查指出,6至15歲的學童有高達90%近視超過100度。年紀越小開始近視,度數增加的速度越快,如果未加以控制,容易發展成高度近視,並有較高的機會併發造成其他眼疾,嚴重甚至可能導致失明,「蔡司成長睿MyoCare兒童近視矯正鏡片」,提供兒童全面的眼視矯正方案,讓孩童的眼睛在任何時間都能得到最悉心的呵護。隨著光學科技發展,目前還有新型以周邊離焦技術矯正近視的鏡片,讓家長有更多元的選擇,提高孩子配戴的接受度。徐醫師提醒,配戴這種離焦型眼鏡,定位跟處方尤其重要,要經過詳細的醫學驗光檢查評估,以大學眼科來說,就有21道驗配技術,並使用定位儀器精準確認眼位高、瞳距、頂點距離、鏡面曲度等數據進行驗配,才能確保良好的矯正效果。責任編輯 吳依凡
-
2024-05-19 焦點.長期照護
高齡手機成癮1/靠玩俄羅斯方塊健腦 長者竟手機成癮
在「人手一機」的現代社會,3C成癮不止出現在青少年族群,近年也開始往高齡的光譜移動,有長輩為了「動腦」而下載了手機板俄羅斯方塊,整天坐著、食欲與活動力減退,原來已成癮,而孤單、憂鬱、認知功能下降,正是這些「銀髮網癮族」背後的縮影,其中又以孤單最為顯著,甚至可能被詐騙集團盯上。衛福部「111年老人狀況調查報告」指出,65歲以上者有使用網路比率,在5年間由26.52%增至50.36%,每天或幾乎每天使用網路者中,高達96.98%會用LINE及臉書和親友聊天、視訊;46.64%會玩線上遊戲、聽音樂、觀看影片,除使用社群軟體外,其餘如休閒活動、查詢資訊、網購、行動支付等,均低於55至64歲者。手機成癮不是單純成癮,背後可能代表孤單、憂鬱、認知功能下降,振興醫院精神醫學部主治醫師、銀光學苑主任袁瑋指出,患者到門診就醫的原因,往往是因為焦慮、身體不適等症狀,他們長期將重心放在兒孫身上,卻容易因為「嘮叨」而和家人疏離、變得更孤單。常常是合併認知退化跟憂鬱情形,袁瑋表示,像這樣因為身心症狀就醫的高齡病患中,約有一成會過度使用手機,而「成癮」看的不是使用時間,而是對生活的影響程度,例如整天都不動、不和家人交流、不吃飯一直滑手機,甚至因為家人不喜歡而躲起來滑、被發現時隱瞞使用事實等。滿多長輩因為孤單開始用手機,就像年輕人,滑手機也容易耗掉很多時間,很容易就變成一個行為,袁瑋指出,能邊看邊動手做的影片,如做菜、繪畫等教學影片,因為不是單方面接收資訊,所以不算「成癮」。袁瑋分享,有名近70歲奶奶被女兒帶來就醫,不只食欲、活動力減退,視力也退化,一問之下才知道,是為了動腦,所以整天都在用手機在玩俄羅斯方塊,幾乎不太動,但「戒癮」並不是直接移除或禁止,而是要用其他豐富的生活、人際交流等,建立新的生活重心,像這位長輩,後來就參加「銀光學苑」的活動,同時合併藥物治療,就不再那麼沉迷手機遊戲了。林口長庚醫院精神科副教授級主治醫師張家銘說,老人家跟晚輩之間相處不好的案例很多,治療上絕對不只藥物,還要討論很多現實因素,比起網路成癮,數位落差也許是長輩更常面臨的困境,有些人可能受限於眼睛不好、不會打字、不認得注音符號等,以80歲以上族群很常見。張家銘指出,疫情期間,到處都需要掃描QR-Code、使用相關APP等,很多老人不太會用,以他自己的父母親為例,就不太會使用使用外送平台,不過計程車軟體倒是沒有什麼問題,「能跟上最好」,畢竟現在很多資訊都在網路上,接觸得多就比較不會和社會隔得這麼遠,鼓勵長者持續學習,參加社區大學或日照中心的活動,多接觸人群絕對有幫助。台北榮總高齡醫學中心主任林明憲說,使用過度可能影響生理,所以建議每用每半小時就要休息,原本就有退化疾病的頸椎造成傷害,建議在使用這些產品時,可以搭配支架、留意使用角度、椅子要有靠背和支撐,「要盡可能符合人體工學」,出現痠痛情形時,也可以熱敷促進血液循環,如果還是不舒服,建議搭配藥物改善。台灣活力老化推展協會理事長吳玉琴說,目前尚未觀察到長輩「網路成癮」的現象,而戰後嬰兒潮的「壯世代」和80歲以上長者,面臨的數位落差不太一樣,前者屬於不陌生,卻又不像年輕族群熟悉,面對進步快速的AI科技等,需要花時間跟上。吳玉琴表示,數位落差可透過課程協助,因為長輩常抱怨,孩子沒耐心教他們,所以透過課程,長者可學習如何使用手機、LINE、臉書等,熟悉3C產品,更上手之後,也許就能自己拍影片、掌握話語權,從分享自己的生命經驗開始。
-
2024-03-17 養生.營養食譜
鴻時代/重遊礁溪老社區文化之美
旅行台灣,不管大城或小鎮,獨特文化底蘊總在後巷小院呈現,是生活版的「裡台灣」,也是串起城鎭的美感地圖。此次重新體驗宜蘭社區文化發展之旅,令人驚艷不已。建築界的安徒生,重建礁溪教會融入社區。「教會對我來說不僅僅是教會,更像是社區中心,也是心靈的便利商店,很多社區鄰里活動都可以在這裡產生。」廖偉立老師帶我們導覽解說,他除了是建築師、藝術家,也是內心柔軟、敬天愛地的福音傳道人,懂得慈悲與智慧並重。我看見住在廖老師身體裏的那個男孩,是他作品中充滿想力與信望愛的動力來源。礁溪教會為舊址重建,周邊多為低矮建物,規畫設計以「重新定義教會並且因地制宜」為原則。基地地形東西向有一米半高低差,因此將一樓空間挑高,設計四個方形量體撐起二樓主堂結構,也符合聖經描述「上帝的殿建在高處」的精神。通透的虛體空間設計,能讓風流通,半戶外空間提供多種交誼休閒活動,附近居民與教友能自在地走進教會,串連起鄰里、巷弄和綠帶。主堂內皮層形塑出木格架蛋形空間,象徵孕育生命的母體子宮,光線從兩側及屋頂的格柵穿透,猶如「在樹林、曠野地裡禱告和敬拜」。極簡溫泉旅宿,感受緩慢生活情調。通過雪隧,陽光嘩地撲灑下來,山的那一邊藏著蘭陽的山色、豐饒的田野。「ONSENSE Villa礁溪人文旅宿」坐落於田野之間,有多面向的景觀,建築開闊留白,是獨特清新的寧謐之境。南陽在地人親切的靚口音,悠閒自在的緩步慢生活情調,吸引旅人驅車前來,沿途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這裡早期是用溫泉養鰻的所在地,臨近沒有同業競爭,自湧溫泉水質穩定,建築由知名設計師黃志成規畫,室內外以低調極簡風融入當代藝術與設計美學,結合溫泉文化和溫泉荷塘景觀,讓駐足停留的人打開五感。騎著單車,晃遊田野,賞鴨群、水鳥,來一趟深度礁溪鄉野之旅。到老街徒步只要五分鐘,小吃琳瑯滿目,體驗白天夜晚最接地氣的生活機能。老街人氣包子,排隊人龍等開鍋。到了礁溪不能錯過中山路老街,更方便體驗附近的人文風情。宜蘭縣礁溪鄉中山路一段218號,這家無招牌的「礁溪包子饅頭專賣店」是礁溪必須踩點的人文老店,快開鍋的時間總是大排長龍,客人自動乖乖排隊坐在排列整齊的塑膠椅子上,耐心等待相當可愛。店裡只有賣兩種品項:肉包和饅頭,一人最多限購一套,一套就是五顆肉包、兩顆饅頭,肉包多汁蔥香十足價錢公道,雖然不是眷村時期用老麵做的山東饅頭,一樣嚼勁十足、淡中有味、越嚼越香。烏金蛋、乾拌麵,舞蹈家許芳宜大推。這家店名叫「火車頭小吃店」,位置剛好在礁溪鄉公所正對面,低調陪伴在地鄉親走過了一甲子歲月。根據黃志成老師的長期觀察,宜蘭礁溪老街或許是因為假日生意太好,過度商業化,有很多美食像八寶冬粉、蔥油餅、桶仔雞等同質性的店出現在一個商圈,老味道已不復以往。唯有這家被從小在礁溪長大的舞蹈家許芳宜極力推薦的烏金蛋、乾拌麵,一直用慢生活態度營生備受尊敬。「烏金蛋」滷得香又入味,剖開一看,滷汁漸層暈開像藝術品,口感有點像鐵蛋,蛋黃不會太乾,來自「撈起來晾乾、一滷再滷」的複雜工序。乾拌麵看似平凡簡單,醬汁拌勻之後,香醋跟油蔥均勻地裹上麵條,入口的香,帶有醇厚感。建議把半顆蛋黃跟醬汁混在一起,拌在麵體上,入口媲美撒上巧達起司的義大利麵。店家自製魚丸把大量的油蔥酥放入魚肉上漿,擠出來的魚丸沒有太多修飾澱粉;餛飩內餡用的溫體前腿肉,加了油蔥提味也是極鮮,撒上少許韭菜末,湯頭清透但不寡淡。宜蘭的土壤含有豐富的水分與營養,加上第一道的冷風過境造成早晚溫差大,孕育出無數的生命奇蹟,值得深入一探再探。
-
2024-02-22 醫療.眼部
乾眼症、眼睛疲勞、近視、藍光傷...3C產品對眼睛傷害大!平日做好4件事保護眼睛健康
3C產品因為科技發展以已成為我們日常生活最不可或缺的夥伴,無論是工作、學習或是休閒活動,我們幾乎都離不開電腦、手機、平板等設備,甚至一次使用多個螢幕也時有所聞。然而,享受科技的便利也有成本,在長時間使用3C產品後可能對眼睛健康造成危害,以乾眼症、眼睛疲勞、近視加深與藍光傷害四大類為主,這些危害對不同年齡層存存在不同影響。對兒童的影響兒童時期是視力發展的重要時期,美國兒科醫學會與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均建議盡可能避免2歲以下孩子使用,因其大腦屬於快速發育的階段,3C產品可能會影響腦部與語言發展。且長時間盯著屏幕可能增加兒童患近視的風險。建議兒童用眼每30分中休息10分鐘,並注意環境光線及保持適當的距離。對青少年的影響青少年也是長時間使用3C產品的族群,這個年齡段視力發展已經基本成熟,但長時間使用3C產品可能加速近視的發展。此外,青少年也可能出現眼睛疲勞、頭痛等症狀,除了按時休息外,也要進行遠近距離轉換,有研究指出每日120分鐘的戶外活動也有助於近視的控制。對成人的影響成人若長時間使用3C產品,可能會因為眨眼頻率下降且眨眼不完整比例上升導致眼睛乾澀、視力模糊、散射光症狀等,年長者會因為淚液分泌功能下降與瞼板腺功能退化而更加明顯。在30到40歲之後因為調節能力下降會因長時間使用3C產品導致眼睛疲勞脹痛且看近無法對焦等問題,建議成人在使用3C產品時注意姿勢,保持適當的距離和照明,並且定期進行視力檢查。關於藍光對眼睛的影響,有動物實驗證實藍光照射之黃斑部出現自由基氧化反應,而目前缺乏人體試驗證明,藍光的傷害在昏暗環境中會因為瞳孔放大而加劇,因此要避免關燈使用3C產品,但也不需過度恐慌,因為自然光裡也有藍光,只要不要過度使用3C產品則不須過於擔憂。延伸閱讀:.幾歲開始老很快?醫曝3年紀是斷崖式衰老關鍵,6方法延緩老化.長壽最佳步數不是1萬步? 歐洲研究:走「這個步數」可降低死亡風險.睡前忍不住滑手機 醫:3C影響睡眠恐惡性循環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4-02-16 焦點.健康知識+
長時間久坐有這些疾病風險 2招降低久坐危害
俗話說「能坐就不站,能躺就不坐。」這句話是對的嗎?衛福部國健署真相與闢謠專區提出這個疑問並說明。長時間「久坐」的族群要特別注意,根據加拿大2020年研究,長時間久坐會增加各種身心健康危害,但透過兩個方法可以在日常生活落實「能站、能動就不坐」的目標。長時間久坐有這些疾病風險國健署指出,根據加拿大2020年研究,長時間久坐增加身心健康危害,包括認知功能不良、憂鬱、身體功能下降、失能、活動量不足及較差的生理健康,還會增加心臟病、癌症和第2型糖尿病的風險;研究結果發現,每日久坐超過9小時者,與久坐不到7小時者相比,死亡風險增加22%。降低久坐危害兩策略1.控制坐的時間:從今天開始,注意自己的每日久坐時間(含上班、通勤、休閒時間),限制自己每日久坐時間不超過9小時。若上班時間長時間久坐,下班就建議選擇較為動態的休閒活動。2.中斷久坐:盡可能在日常生活中增加起身活動次數,例如在辦公室起身拿影印文件、裝水、在家看電視,廣告期間起身動一動等,同樣可減少長時間久坐對健康的危害。
-
2024-01-30 養生.人生智慧
理財網站建議遵循5項原則 你的理財方式就比一般多數人都精明
聰明理財並沒有什麼神奇的公式,主要是靠計畫、常識、決心與數學。理財網站Go Banking Rates列舉以下5個跡象,讓每個人可檢視自己在理財上是否比一般人更精明?是否走在正確的道路上?1.追求最高利率要找到利率條件最好的儲蓄帳戶不需要花費太多力氣,只需上網搜索一下,就能獲得所需的全部信息。即使如此,許多美國消費者還是安於低至0.01%的年收益率(APY),未積極行動追求可獲得高於5.0%的年收益率。2.花時間訂計畫、編預算編訂財務計畫與每月預算,是聰明理財者最重要的兩個特點。財務計畫應包括長期與短期目標,從休閒活動、投資目標到重大採購(例如購屋或購車)。相較之下,每月預算則是以目前的生活開支與日常用品為主。3.遠離不必要的債務聰明理財者有個共同點,就是他們不會讓自己陷入無力償還的債務裡。通往財務毀滅之路的起點,往往是刷爆信用卡來購買自己原本無法負擔的東西。4.開闢其他收入來源最常見的累積財富方法之一,是將一定比率的收入用於投資,例如股票、債券、共同基金和房地產。此外,還可透過兼職工作與副業賺取額外收入,將空閒時間轉化為財富來源。5.錢不浪費在衝動購物或奢侈品上聰明理財者不會做的事,包括浪費金錢與累積債務。美國人平均每年在非必需品上花費1.8萬元,消費者平均每年花費近3,800元在衝動購物上,而這些錢原本是可省下的。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4-01-19 醫療.精神.身心
生活壓力大?運動、睡眠只是基本 專家另教你4妙招紓壓
如果讓生活減壓是新年願望之一,那麼除了基本的運動、睡眠充足等建議外,或許還可以找到其他的方法。有線電視新聞網(CNN)邀請專家提供了另外四個妙招,為紓解壓力添點新意。1. 玩遊戲成年之後,生活確實變得很現實,但這並不代表必須把童年遊戲的樂趣拋諸腦後。事實上,成年後玩玩遊戲,對於應付壓力與提高生活滿意度依然十分重要。這些遊戲可以是懷念的童年活動,或是新培養、但卻沒時間享受的嗜好。而從事某些活動確實可以找到個人前進的動力,專家指出,不妨參加「國家遊戲研究所」(National Institute of Play)的測驗,找出個人喜愛的遊戲模式。2. 做些不花腦筋的事在電視機前消磨時間以減輕壓力的想法,或許聽起來不太健康,但偶爾耍廢一下,也是必要的。公共衛生專家加菲爾德(Victoria Garfield)曾接受CNN的訪問,她指出,窩在沙發上的休閒活動,對那些大腦很難「關機」、不容易進行冥想或其他正念練習的人來說很有幫助。3. 嘆息呼吸法研究發現,在所有呼吸與冥想技巧中,一種快吸氣慢吐氣的「循環嘆息呼吸法」(cyclic sighing)最為有效。這種呼吸法是用鼻子吸氣,直到肺部感覺半滿,稍作停頓,再次吸氣至肺部完全充滿,然後用嘴慢慢呼氣。4. 學會感恩研究發現,在困難的時候,學會時時感恩也能減輕壓力、改善情緒。「感恩練習」有多種方式,例如寫感恩日記,在每晚睡前記下一些事情;或在手機上建立一個感恩相簿,照片可以是任何人事物,包括家人、成就、美麗的夕陽或有意義的文字交流。試著在壓力大的時候瀏覽這些,而不是不停刷手機,看些令人沮喪的消息,或將自己的生活與他人比較。(本文選自世界新聞網)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4-01-12 焦點.杏林.診間
醫病平台/長照服務在身邊
【編者按】:本週的主題是介紹目前政府對於需要「長期照顧」(長照)的病人所做的服務。透過照顧神經內科慢性病人以及探望脊髓受傷、腦炎的友人,深深了解政府單位對病人提供「長照」有很深的助益。兩個月前與衛福部「長照司」連絡,希望能讓更多的醫師以及社會大眾了解他們所做的服務。非常感謝他們能在百忙中以「長期照顧十年計畫2.0政策」、「醫療與長照結合,長照創新專業服務」、「長照服務在身邊」為題,分別介紹「長照司」所提供的各種服務。衷心期盼這些訊息可以幫忙更多的需要這方面療護的病人與家屬。一、哪些人可以使用長照服務長照2.0延續長照十年計畫之內涵外,並擴大照顧對象,如身旁有以下對象,可能符合長照2.0的服務對象,包括:65歲以上失去生活自理能力(如行動不便、需要協助吃飯、上廁所、洗澡、平地走動和穿脫衣褲等)的老人、55歲以上失能原住民、50歲以上失智症者(表達能力降低、記憶力下降、睡眠障礙、產生幻覺等疑似失智症狀,或確診為失智症)、不分年齡的失能身心障礙者(領有身心障礙證明或手冊的失能者)。家庭照顧者也是長照服務的對象,可使用喘息服務、家庭照顧者支持服務,及家庭照顧者關懷專線等服務;另有聘外籍看護的家庭也可以使用長照相關服務。二、長照服務有哪些(一)長照2.0自107年起實施長照給付支付制度,給付四大項服務,包括:1.照顧及專業服務: (1)居家照顧:受過專業訓練的照顧服務員到家中協助長照個案,包含基本身體清潔、日常照顧、測量生命徵象、餵食、餐食照顧、協助沐浴及洗頭、陪同外出或就醫、到宅沐浴車服務等。(2)社區照顧:將長照個案送到長照服務提供單位接受服務,提供生活照顧、健康促進、文康休閒活動等,場域包含:日間照顧中心、托顧家庭等。(3)專業服務:這是由專業醫事及社工人員提供的服務,包含針對長照個案的身心狀態及復能動機,導入復能照護服務,以及針對營養、進食與吞嚥、困擾行為、臥床或長期活動受限等照護服務,提供長照服務對象照顧指導,避免個案因受照顧不當,而衍生更多的醫療及照顧需要,讓個案可逐步恢復自立生活,減少家庭照顧者照顧負荷。2.交通接送服務:提供長照個案就醫、復健與使用社區式長期照顧服務的交通需求,以提高各項醫療與社區式服務措施的可近性與運用。3.輔具服務及居家無障礙環境改善服務:包含居家生活輔具購置或租賃,如助行器、拐杖、輪椅、移位腰帶、居家用照顧床等以及居家無障礙設施改善,如可動式扶手、固定式斜坡道、防滑措施等。4.喘息服務:家中主要照顧者若需要休息,可以申請喘息服務,讓長輩到日間照顧中心、巷弄長照站、住宿式機構,或是請照顧服務員到府協助照顧。(二)長照四大項服務之政府補助:為減輕長照個案使用長照服務之經濟負擔,前述四類長照服務政府是有補助的,照管專員所核定之「長照需要等級」,由輕至重共分為1至8級,當失能程度愈嚴重,等級愈高,除了第1級沒有補助以外,級數愈高,補助金額愈高,依失能者家庭經濟狀況提供不同補助比率,低收入戶由政府全額補助,免部分負擔,中低收入者依照不同項目補助95%-90%,一般戶補助84%-70%。三、如何申請長照服務為讓民眾找得到服務,申請長照服務之管道,分為以下3種:(一)親自洽詢當地長期照顧管理中心(以下稱照管中心):衛生福利部協同各縣市政府建立照管中心,受理申請長照服務、長照需要評估、連結、輸送長照2.0服務之單一窗口。(二)撥打1966長照服務專線:如果您有失能、失智,或日常生活需協助的身心障礙家人需要長期照顧,請以手機或市話撥打1966,撥打1966前,建議您先準備好需要照顧者的姓名、年齡、居住地址等基本資料與狀況,以及主要照顧者(聯絡人)的姓名電話,撥打後將由縣市照管中心人員負責接聽,並協助了解是否符合申請資格。只要符合資格,照管中心將派照管專員到家評估,核定長照需要等級及服務給付額度,再由社區整合型服務中心(A單位)個案管理員依個案需求擬定照顧服務計畫並連結服務。(三)長照出院準備服務:為縮短有長照服務需求的住院病人於出院後取得長照服務時間,出院後有需要長照服務的個案,可於住院期間,向所在醫院提出申請長照服務的需求,醫院的專業服務團隊於個案出院至少3天前進行長照需要評估,後續由個案管理員依據評估等級,與個案、家屬或主要照顧者討論擬定照顧計畫,協助個案於出院返家7天內取得所需長照服務及資源。四、失智照護服務疑似失智尚未失能個案,可至失智共同照護中心,該中心提供失智個案服務,針對疑似或未確診之個案協助確診,提供照顧諮詢、協調、轉介及追蹤生活照顧與醫療照護服務;另外,失智社區服務據點提供失智個案認知促進、緩和失智服務,以及提供失智個案照顧者支持團體及照顧者照顧訓練課程。五、小結最好的長照服務就是不需要長照,我們鼓勵長輩多到據點活動,注意營養攝取,並不是每個人都一定會因為老化、退化而需要他人協助的晚年生活,不過一旦家中失能、失智長輩有照顧需求,請撥打1966長照專線,讓專業的來提供協助,以減輕家庭照顧壓力。延伸閱讀:1/8 長期照顧十年計畫2.0政策1/10 醫療與長照結合,長照創新專業服務責任編輯:吳依凡
-
2024-01-12 養生.運動健身
網推台灣10大「溫泉景點」 北投交通最便利、礁溪CP值超高
隨著冬季的寒意侵襲,「泡湯」成為許多民眾熱愛的休閒活動。而台灣擁有豐富的自然資源,知名的溫泉景點遍佈全島,提供多樣化的泡湯體驗,讓人們在寒冷天氣中獲得溫暖療癒的享受。不過溫泉景點五花八門,究竟哪個最受歡迎呢?我們本次就針對溫泉景點進行觀測,一起來揭曉網友心中的高人氣溫泉勝地!《Social Lab社群實驗室》本次透過《OpView社群口碑資料庫》追蹤近三個月內「溫泉景點」話題的網路聲量表現,帶您了解網友熱議的10大泡湯好去處。北投溫泉搭「捷運」交通超方便 觀察近三個月內網友針對「溫泉景點」的相關話題討論,可以發現「北投溫泉」因為交通便利,鄰近新北投捷運站與市區,成為不少民眾的泡湯首選。有網友就表示「北投溫泉位置真的好,對於不會開車的人是一大福音」,引起許多共鳴「適合想泡湯放鬆,又不想跑太遠的台北朋友」、「北投很多溫泉旅館有提供接駁車,不用轉公車或找車位好方便」等;另外,也有網友指出「北投溫泉的泉質多樣、歷史悠久」,不僅可以享受到白磺、青磺、鐵磺三種溫泉體驗,還能參觀附近的溫泉博物館,一窺北投溫泉從日治時代發展至今的軌跡,直呼「花最少的錢就能徜徉在溫泉及古蹟的懷抱中」。礁溪「溫泉魚」咬腳成特色行程而宜蘭的「礁溪溫泉」則是少見的平地溫泉,泉質屬於中性碳酸氫鈉泉,富含礦物質且色清無臭,沐浴後光滑不黏膩,是許多網友來到宜蘭的必訪行程。一名網友就分享「每年都要去礁溪泡湯,暖呼呼又清澈的泉水超療癒」,並特別推薦「可以去湯圍溝公園體驗在地的溫泉魚和泡腳池」,吸引大量網友討論「日式庭園造景很有特色,逛到腳痠的時候來放鬆很棒」、「這個行程CP值超高,泡腳不用錢、大眾池也百元有找」,推薦到礁溪泡湯的遊客可以前往參訪。「美人湯」烏來溫泉 泡完皮膚嫩嫩的此外,新北的「烏來溫泉」鄰近山區,是弱鹼性的碳酸氫鈉泉,具有軟化角質、促進新陳代謝等功效,因此素來有「美人湯」的稱號。有網友就提到「在烏來泡溫泉很舒服,還可以享受山河環繞的美景」,獲得網友廣大的迴響「不知道是不是心理作用,泡完皮膚都嫩嫩的」、「躺在溫泉浴池裡泡湯,開窗就是盈盈溪水、綠綠的山」,讚嘆「被烏來溫泉洗滌心靈」。也有網友指出「在烏來泡湯完,還可以串聯老街、瀑布、台車、纜車、雲仙樂園等行程」,帶給遊客充實豐富的一日遊體驗。你也喜歡泡湯嗎?泡溫泉不僅可以放鬆身心,還有助於促進血液循環、改善睡眠品質。週末假日如果有閒暇時間,不妨與親朋好友安排一場泡湯之旅,參考網友熱議的溫泉景點,享受冬季溫暖愜意的療癒行程吧!(本文轉載自《Social Lab社群實驗室》)(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3-12-19 失智.非藥物治療
熱蘭遮協會19周年音樂會 用「藝術」打造失智友善環境
關心失智症照護,也關懷照顧者身心健康的「大臺南熱蘭遮失智症協會」,為成大醫院失智症中心主任白明奇所成立的台灣第一個地方性失智症支持團體,多年來持續為失智長輩及其家屬提供許多服務,希望搭起失智友善平權的溝通橋梁,並建構友善社會環境。12月17日,大臺南熱蘭遮失智症協會於台南市文化中心演藝廳舉辦「音之羽―前往熱蘭遮的路上」19周年慈善音樂會,邀請失智症家庭及社會大眾一起沉浸音樂饗宴。成大醫院失智症中心主任、大台南熱蘭遮失智症協會理事長白明奇表示,協會初創時,即提出「三動兩高」的口號預防失智,包括頭腦要動、休閒活動、有氧運動,以及高度學習、高抗氧化,幫助民眾遠離失智症的風險。非藥物治療是失智症照護不可或缺的一環,白明奇致力透過藝術誘發想像力、刺激認知、喚起回憶、緩和情緒等,可療癒失智症患者的身心。一年一度的慈善音樂會,首先由鋼琴家嚴俊傑帶來4首獨奏曲目;曾榮獲多項國際大獎的嚴俊傑被日本報評譽為「台灣人的驕傲」,他演繹真摯動人的古典曲目,用動人的旋律給予溫暖。 大臺南熱蘭遮失智症協會所屬的山嵐合唱團,獻上令人難忘的美聲演唱,其中,包括白明奇作詞、盧易之譜曲的《綻放》,在這場音樂會中首演。白明奇分享,在一次山嵐年度發表會上,坐在台下聆聽演出時,突然想要寫一首詩獻給認真、堅持理想的另一半,亦為山嵐合唱團音樂總監林淑錦。他說,《綻放》描述過去三年,兩人開始爬山,感受四季更迭的風景,表達萬物滋長茁壯、成為綻放花朵的寓意。南台灣室內樂協會的陳鈺雯小提琴家、林子平小提琴家、姜宜君中提琴家、高炳坤大提琴家演奏優美的西方樂曲,徜徉在海頓、柴可夫斯基、拉威爾的輕快音符中,精湛的琴藝讓人如癡如醉。 以公東高工創辦人錫質平神父為團名的「質平合唱團」,由原住民青少年組成,多元演出形式帶來動人美聲合唱,包含原住民古謠吟唱、現代阿卡貝拉、經典流行曲等,用歌聲穿透聽眾的心。熱蘭遮失智症協會成立19周年的慈善音樂會,重量級音樂家齊聚一堂,近七百位聽眾享受歲末午後時光。白明奇期許,藉由這場音樂會,讓民眾、年長者、失智者、失智家屬以及身心障礙者獲得心靈上的撫慰,並翻轉大眾對失智的刻板印象、重視超高齡社會議題。2024年為台南建城400年、協會成立20周年,將舉辦更多失智相關活動,推動失智友善、健康永續。
-
2023-12-09 退休力.社會連結
69歲是美好生活的高峰!看2位「老玩童」如何勇敢玩樂,讓幸福高峰變高原
打開前衛生署長葉金川臉書,他最近去了日本,前一陣子組千歲團帶隊去馬祖,平常在花蓮種樹養花四處走走,看起來「好像」都在玩;北醫名譽教授韓柏檉最近完成「韓教授環島話聊」,走訪各地與人直接面對面交流,這是他退休後的人生大事。兩位退休過來人用行動告訴大家,「玩樂」考驗腦力和體力,也是人生不可或缺的重要能力。退休力調查 「社會連結」分數始終偏低健腦、學習新事物與人連繫有助社會連結,根據近幾年退休力大調查,「社會連結」平均分數始終偏低。「長期從事、培養自己的興趣、喜好、願意學習新的科技設備、結交新朋友的能力」,皆隨年齡增加而下降;「從事較複雜日常活動,如投資理財、規畫旅遊」有助動腦防失智,但各年齡層皆僅有半數做到,七十五歲以上更降至三成五。怎麼好像都在玩?葉金川:玩樂重要且不輕鬆別小看「玩樂」的力量,問葉金川怎麼好像都在玩?這位擘畫並帶領全民健保上路的醫療奉獻獎得主先是說:「就沒事呀」,但隨即忍不住澄清,平時也有上課和演講、處理協會的事,「只是這些沒有貼臉書啦!」但他也說,「玩」的確重要而且並不輕鬆,為了規畫行程,「要做很多功課」,出發後還要一路應變路上和同行夥伴的突發狀況,考驗很多。韓柏檉:把下班後人生過得精彩有趣,是一種能力韓柏檉則鼓勵大家要勇敢,應該把玩樂的精神融入生活中每一件事情。他引用日本管理大師大前研一的「OFF學」,把下班後人生過得精彩有趣,是一種能力。他強調,玩樂不是罪惡,我們常把工作和玩樂分為不同的事,但無論做什麼,都應該設法讓事情變得有趣,玩樂不需要等退休,轉換心情就會不同。葉金川建議,年輕時把生活重心放在工作,五十歲後就開始微調,不能期待自己還能像卅、四十歲時衝刺,應該 學習用智慧和經驗來維持與管理工作,將生活重心轉換成家庭與休閒活動。培養動態和靜態的休閒活動,養成活力生活習慣,到了八十五歲,参加千歲團、到處趴趴走,繞地球跑,都不是問題。人生最美好的時光落在兩個年齡 69歲是美好生活的高峰倫敦政經學院研究發現,人的一生中,最美好的時光落在兩個年齡,一個是正值青年期的廿三歲,另一個是老年期的六十九歲。葉金川分析,青春正盛,廿三歲的美好可以理解;五十多歲面事業與家庭兩頭燒的壓力,七十歲後,有人因為年輕時「燃燒自己」,身體出狀況,於是身體還不算太老的六十九歲,成為美好生活的高峰點。葉金川認為,有幸福感的歲月是可以被延長的,如果「高峰點」從六十九歲往前往後拉長廿五年、卅年、甚至卅五年,就能讓高峰變成高原,持續美好時光,前提是「要顧好自己的身心健康、及早做好準備」。別怕改變 做自已想做的事韓柏檉建議,不要害怕改變,可以從很小的事情開始做起,可先掌握一個重點,便是「對自己好一點」,例如他的環島話聊,雖是利用聊天講話來交流,還是會有壓力,於是他有時前一天就到目的地,到不同的地方走走看看,保留一些時間給自己。韓柏檉建議,每個月找一天,給自己一整天的時間做想要做的事情,從這件事情開始。 今年七月葉金川和妻子完成開車跨越三千英哩的美國黃石公園之旅,這是給他自己的七十歲生日禮物,只是因為疫情推延了三年。三年後許多規畫被打亂,原訂出遊的朋友有人不能去、原想留宿的旅店已搶訂一空、改租露營營地又遇上融雪把營地沖壞了,最後只訂到公園外的露營小木屋,再每天開車進公園。這趟旅程是葉金川的圓夢之旅,四十一年前還是窮學生的他,和太太載著兩個小孩從波士顿開車到黃石公園,此次舊地重遊,沒想到疫情攪局,體驗到六月的黃石公園入夜後冷到地面結冰、遇到營地受損、訂不到旅店,看似困難重重,但兵來將擋,一路化解,淡定處理遇到的困難,最終依然得到最佳結果,更加珍貴、值得珍惜。●來測退休力不論是不是一個人,都要準備老後,好好生活。聯合報推出「六種動物測驗你的退休力」,歡迎填寫評估,來看你的退休準備夠不夠。https://pse.is/3uraub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3-12-03 退休力.社會連結
2023退休力論壇/樂活大叔施昇輝:人生最大的財富不是存摺數字,而是「這件事」!
「享受孤獨」很重要,但新朋友比旅行讓人驚喜「朋友源源不絕、人生處處驚喜。」財經專欄作家施昇輝在聯合報「退休力論壇」以「新朋友新人生!讓自己不要太早一個人」為題,發表演說,他自覺,最近幾年來自己最大長處不在於股票投資,而是結交許多新朋友。人生最大的財富不是存摺數字,而是朋友,而老朋友人數勢必慢慢變少,退休之後,更應該結交新朋友。施昇輝表示,之前女兒結婚,他這邊朋友就佔了12桌,而其中六桌就是近幾年結交的新朋友,而這也是讓他引以為豪的地方,年紀大了,還是可以認識許多新朋友,進而變成好朋友。許多人提倡「享受孤獨」,與自己相處,對於此論點,「樂活大叔」施昇輝卻有點不以為然,他認為,學會與孤獨自處,這是重要的,因為每個人都會有寂寞的時候,但應該多結交新朋友,帶來新興趣、不同的人生,「新朋友比旅行更令人驚喜」。該如何結交新朋友?施昇輝提出六大秘訣:一、跟團旅遊:認識陌生人最好的場合,在幾年前,參加北海道旅行團,同行六對夫妻迄今仍常聯繫,規畫聚餐、露營、島內旅遊。二、參加陌生聚會:在朋友介紹下,參加聚會,他因此認識荒野保護協會志工,開啟了登山、走步道的休閒活動。三、重返校園,或參加社區大學:他報考台藝大電影碩士專班,認識許多新同學、新朋友。四、找機會請教新朋友,這是建立朋友的開始。五、參加飯局,認識新朋友。六、善用臉書,與陌生人互動,不要怕拒絕。施昇輝強調,多瀏覽臉書社團,有助於朋友關係的維繫,建議多至老朋友臉書貼文按讚,如果朋友久久沒有更新訊息,可以主動關心。另可加入朋友的朋友,擴展社交圈。責任編輯:吳依凡
-
2023-11-15 焦點.元氣新聞
宅男霸氣提「合作生小孩」,以為條件優渥,網一看罵翻:窮人還自以為有皇位要傳?
先結婚再生子,是現代部分人普遍認同的順序。但有一名男網友表示,自己不嚮往婚姻,想在網路上找一個女生幫自己生小孩,兩人並無戀愛及婚姻關係,他提出2個方案想跟女性以「生養小孩」為目的合作:1.女方全職帶小孩至小學,期間以女方可接受數字給薪。2.雙方上班期間托嬰,下班後協作,但這部份支出平分。他想問大家,這樣的條件對女性來說有市場嗎?多數網友在看完他開的條件後紛紛不看好,表示原PO把現實情況想得太理想了,家庭生活沒這麼簡單,也有人酸他這種基因應該不用留吧。網友想跟女性以延續基因為目的 合作生小孩一名男網友在PTT發文表示,想找一名女性以延續基因為目的的模式合作:自己的情況是經濟條件完全允許把基因留下去的男性,但我完全不嚮往婚姻關係。我假設有一個同樣排斥婚姻只想生小孩的純合作夥伴,而我會支出從懷孕至小孩成年間費用,以下是的初步構想,前期有兩個方案:1.女方全職帶小孩至小學,期間以女方可接受數字給薪。2.雙方上班期間托嬰,下班後協作,但這部份支出平分。再之後小孩所有開銷都由我負責,女方只需要盡職滿足小孩對母親角色的情感需求就好,其餘在不影響小孩價值觀的前提下女方任何行為我都沒意見。以上有3個前提:1.我出錢小孩跟我姓2.我出錢新生兒我要驗DNA3.小孩成長期間需同居以維持其家庭需求,女方自用品以外開銷我支出洗衣打掃做飯我水準遠在一般女性之上,女方自行打理不要額外製造髒亂就好。小孩價值觀成型穩定後逐漸跟他講明一切,待其成年正式拆夥。這種完全以延續基因為目的的合作模式,對女性來說有市場嗎?這樣的條件要女生替生小孩 沒有吸引力網友看完他提出的條件後,大部分都不贊同他的做法。「找代孕你自己養不就好了」、「不喜歡你一定不會生你的小孩,更不用談還要付出心力陪你一起養小孩」、「你看看明星幫生小孩照顧小孩都有幾億私房錢,一般人應該也要有幾百或千萬吧」、「有跟你有一樣想法的女生,會直接去借精自己生、自己養、跟自己姓。子宮就長她身上,想未婚自己生一個比男生簡單多了」、「結果小孩比較愛媽媽,拆夥後要跟媽媽住一起、你會希望在這種家庭出生長大嗎?」、「女生好處在哪?你要女方生子並花大把青春演戲,然後你只負擔女性自用品外的家庭開銷,既不給錢、又不給愛,還是繼續做夢好了。」、「好慣老闆,找人來生孩子算你的陪你演戲,總要給代孕和演戲的勞務錢吧。你的條件應該開一年全薪+所有家庭開銷吧,這才是用錢解決的玩法」、「你有辦法讓女方過得像吳佩慈那樣才有可能找得到願意幫你生養不婚的女生」、「你都自承基因普通偏爛了,為什麼還要執著把這種基因傳下去?」、「到底是哪來的古人有皇位要傳下去」。但也有少數人表示贊同他的做法。「你就去找願意配合的女性」、「你的方案跟傳統意義的婚姻相去不遠!傳統婚姻本來就是經濟跟養育的合作,戀愛並非必要」。想生小孩須做好5件事若是彼此有生小孩的打算,建議還是要具備以下5條件再生小孩,會比較好:1.溝通與協商的重要性:無論是傳統婚姻還是非婚生子計劃,溝通和協商都是至關重要的。雙方應該清楚地表達對生活、教養方式和財務安排的期望,以確保雙方都能接受。2.建立彼此的信任:這樣的生子安排需要彼此間的高度信任。特別是在男性提出驗DNA的條件時,雙方需要建立起對彼此的信任,以維護良好的合作氛圍。3.共同訂定清晰的計劃:制定一份明確的生活計劃,包括孩子的教育、醫療、休閒活動等方面。這樣的計劃可以幫助雙方在未來更加穩定和明確地處理生活中的挑戰。4.考慮小孩的權益:在這樣的非婚生子安排中,特別要注意小孩的權益和需求。確保小孩在這樣的家庭結構中能夠獲得穩定和支持是至關重要的。5.備好法律文件:考慮到非婚生子可能帶來的法律問題,建議雙方在開始之前與律師討論,制定明確的法律文件,以保障雙方的權益和確定法定的責任。無論是傳統婚姻還是非婚生子計劃,都需要謹慎考慮,充分準備,以確保未來的合作順利和孩子的幸福。延伸閱讀:.相愛容易相處難?4種依附關係類型找出最適合彼此的相處模式.媳婦最想要的婆婆人選!尹汝貞:「不喜歡就不見面,幹嘛製造問題」.癌逝妻子留下紙條!其中「一句話」讓人動容 每年做1件事不留遺憾
-
2023-11-04 醫聲.領袖開講
院長講堂/「如果現在就停下來,那就永遠到不了」陳志輝開始享受登山,維持規律生活養生
在地醫療服務30多年的彰化漢銘醫院,2019年轉制為「漢銘基督教醫院」,成為彰基醫療體系醫院的一員,除了扮演深耕社區的地區醫院,因位置緊鄰彰化基督教醫院總院,獲得充分醫療資源與醫師人力,協助分流彰基總院看診人潮,讓長者、慢性病患者就醫品質提高。是獨立分院 也是彰基院區漢基院長陳志輝今年1月接任院長一職,陳志輝指出,以往在都會型醫學中心的經驗,讓他看見彰化就醫習慣與病人型態的截然不同;漢基地理位置特別,除了靠近總院彰基,又在彰化市秀傳醫院隔壁,漢基不僅是獨立的分院,也扮演「總院一個院區」的角色。陳志輝是骨科專科醫師,過去在台中榮總服務20多年直到2021年。他坦言,過去忙碌於臨床、學會及學校教學,著實疏忽休閒活動,近年朋友邀約開始爬山,「登山大多時間是獨自聽著自己的呼吸,是自己對話的過程,也是很重要的思考時間」。大學時是運動健將的陳志輝,擔任籃球隊長3年,也參加棒球隊,他起初對「爬山」很不以為然,認為「不就是走路而已」,但在一次機會毫無準備下挑戰玉山,「真的爬得快死掉!」他出現高山症,卻還是撐住攻頂,下山後才覺得身心舒暢。「如果不是經過一步一步氣喘吁吁、腳踏實地的走上來,永遠無法看到山上美景。」曾有位前輩曾告訴他,「如果現在就停下來,那就永遠到不了了。」因此陳志輝開始享受登山。他表示,會再多爬幾座山,再去挑戰爬玉山,想去玉山北峰氣象站找老朋友。開辦專車 載長輩到院拿藥陳志輝說,新冠疫情期間,重症患者進到彰基總院,穩定或確診後始終沒採陰的患者則由漢基接手,以維持醫學中心的運轉,現在在彰基急診滯留太久的患者,經評估也會轉到漢基治療,兩院關係緊密。彰化醫療資源集中在市區,陳志輝說,常見老人騎著機車載另一名老人來看病,今年開始漢基開辦社區專用車,車輛走四條路線到社區載長輩來醫院拿藥,未來還可能請司機下車幫拿慢箋,改善交通帶給患者的不便利。漢基從原本以婦兒科醫療為主,現在轉型有內、外、復健、眼科、中醫等30個診療科別、126位專科醫師進駐,成為社區型地區醫院。陳志輝表示,漢基內科逐漸成熟,未來將提升民眾對於外科醫療的需求。陳志輝說,唯有專任外科醫師到院內,手術執行才能穩定,不過考量部分科別有較為單純的手術可嘗試,像是今年已有骨科、直腸外科醫師來院專任,預計會再補進泌尿外科及一般外科醫師,精進外科病房照顧術後病人的能力,以提升外科服務量能。過去漢基醫院急診室受限於空間與所在位置,造成救護車停靠動線不佳、服務量受限,陳志輝表示,近期已規畫急診室前移至醫院大門口、鄰接主要幹道中山路,車輛可直駛入急診門口,並擴大急診床位數,提升民眾對漢基急症、外科醫療照護的信心。養生秘訣/規律生活 是目前最大幸福面對忙碌的工作,陳志輝指出,許多人為了調適工作與生活壓力會列出一大串菜單,但規律最重要,無論是怎樣的休閒與生活習慣,規律才是最高境界,也是目前他認為最大的幸福。陳志輝從醫多年,看到最多的不是病人有什麼怪病診斷不出來,而是診斷出來後不願意接受治療,即便是醫療人員也會陷入這樣的困境,因無法誠實面對自己的身體,所以延誤治療時機,繞了一圈本來可以治療的狀況,弄成無法收拾,真的很可惜。陳志輝小檔案年齡:56歲專長:骨折創傷手術、多重創傷病人照護及治療、骨盆髖臼骨折手術、骨折微創手術現職:漢銘基督教醫院院長、彰基骨科部副部主任、中興大學學士後醫學系副教授學歷:陽明大學醫學工程博士、陽明醫學院醫學學士經歷:台中榮總骨科部主治醫師、台中榮總骨科部骨折創傷科主任、台灣骨科創傷醫學會秘書長、台灣骨科創傷醫學會常務理事、陽明大學醫學系兼任助理教授給病人的一句話:誠實面對自己的身體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3-10-27 焦點.元氣新聞
中國前總理李克強心臟病發猝死,享壽68歲!心臟病為什麼來的這麼快?
根據大陸央視新聞報導,中國共產黨第17屆、18屆、19屆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前總理李克強,近日在上海休息。2023年10月26日因突發心臟病,經全力搶救無效,於10月27日0時10分在上海逝世,享壽68歲。通常來得又快又急的心臟疾病主要有心肌梗塞與主動脈剝離,這兩種疾病常見於高血壓病患,以及大於45歲的族群,其中男性高於女性。心肌梗塞為什麼又快又急?心肌梗塞是因為心臟冠狀動脈突然阻塞,導致供給心臟肌肉的血流中斷,導致心肌缺血缺氧而壞死,如果嚴重、大面積的心肌壞死,心臟就會停止跳動,這樣的過程非常短暫,經常在1小時內就會結束,這時候病患也會死亡。臨床表現上,持續性胸痛、盜汗和呼吸困難是典型的病徵,但約有一半以上的心肌梗塞患者,病發前沒有任何症狀。心肌梗塞患者在症狀和影響的程度上也有所不同,輕微者可能只感到胸悶,嚴重者則會造成心肌細胞永久性的損傷,引發如心律不整或心臟衰竭等併發症。急性心肌梗塞更是令人措手不及,患者通常在發病後1個小時內猝死,是一種死亡率相當高的急症。主動脈剝離是「模仿大王」,常會造成誤判影響救治主動脈剝離是罕見但高致死率的急症,常需及時的緊急手術治療以挽救病人生命。急性主動脈剝離在第一時間如果沒有進行手術治療,至少有50%的病人於發生後的48小時內會死亡,約71%的人會在2個月內死亡,一旦破裂甚至連進開刀房的機會都沒有,病人可能在短短幾分鐘內因出血過多而過世。主動脈是將心臟血液輸送到全身的大血管,結構包含內、中、外三層,當內層有破裂使血液跑到中層及外層之間,血流便會將主動脈撕裂剝離成兩個腔室,造成主動脈剝離。若不幸血液從假腔破出,主動脈便破裂大量出血,是猝死常見的原因之一。國內主動脈剝離的發生率約每年十萬分之五到十,每年大約有近2‚000人發病。主動脈剝離根據發生時間分為「急性」與「慢性」,從有症狀到診斷出主動脈剝離在十四天以內稱之為急性,若超過十四天則屬於慢性。主動脈剝離與冠狀動脈心臟病都屬於心血管疾病。這兩個心血管疾病,都有共通的症狀「胸悶」。臨床上,如果沒有豐富的經驗及高警覺度,當患者主訴「胸悶」時,又沒有額外照心電圖、胸部X光、電腦斷層,很可能會被誤判為心肌缺血的冠狀動脈心臟病。想要避免心臟病突然發生,需要這樣做…這兩種急性心臟疾病有一個共通點,就是:高血壓。所以想要避免急性心臟疾病時,一定要控制好自己的血壓。這樣做預防高血壓:●養成定時定期測量血壓的習慣,並做記錄。●心血管疾病高危險群建議定期到醫院做健康檢查。●飲食方面,少吃高澱粉、油炸類的食物,多吃新鮮蔬果及富含高纖維的五穀雜糧。採低鈉飲食(盡量少碰醃製類、罐頭類、甜點類、調味料等),並減少攝取會導致高膽固醇的食物,如內臟、卵、有殼海鮮等。●適度的規律運動以維持理想體重,如體操、游泳、各種有氧運動、健走等。●杜絕吸菸喝酒的習慣。●充足睡眠與休息,避免過於疲勞及熬夜。●放輕鬆過生活,常保愉悅的心情,可多從事休閒活動以調節緊繃情緒,讓壓力有多方面紓解的管道。當你有高血壓時,你該這樣保養:●高血壓並不是一種經治療後就可以將其拋之腦後,它是一種終生都需要控制的慢性病。●高血壓的照護通常從改變生活方式開始,包括減少飲食中的鹽分、必要時減輕體重、戒菸、減少飲酒和規律運動。●除了改變生活方式外,定期服用藥物也很重要:藥物可以協助降低血壓,避免猝死風險。目前有幾種治療高血壓的藥物,每種藥物都有相關功能和風險,應該和醫事人員仔細權衡後進行服用。要記住:高血壓是一種長期存在的疾病,通常很少或沒有症狀,因此定期服藥非常重要!參考資料疾病百科:心肌梗塞高血壓傷心血管 主動脈剝離一發生九成恐奪命疾病百科:主動脈剝離疾病百科:高血壓
-
2023-10-19 養生.家庭婚姻
家裡窮從小吃不飽,長大被討孝親費!兒子:又沒拜託你們生我 養兒防老已過時,提早為老後做6點規劃
養育下一代實屬不易,許多老一輩心中「養兒防老」的觀念根深蒂固,會生很多小孩把他們拉拔長大,等自己老了後再要求孩子替自己養老。這乍看之下沒什麼問題,但一名網友表示,自己出生在條件比較差的家庭,自幼常常三餐無法溫飽、也沒錢讀書,小小年紀就去打工賺生活費,長大後卻被父母以「辛苦養大你要回報」為由,要求上繳一半薪水當作孝親費,讓他無奈表示「又沒拜託你們生我!」。而現代許多年輕人也不認同養兒防老觀念,認為沒錢就不該生小孩,不要用舊時代觀念道德綁架下一代。你認同養兒防老嗎?元氣網在臉書粉絲專頁詢問大家意見,引起大批網友回覆看法。你認同養兒防老嗎?老一輩心中「養兒防老」的觀念根深蒂固,有些長輩生小孩後雖然有辛苦扶養小孩長大,卻沒有替自己的老後做打算,把自己老後寄託全押在小孩身上,但若不幸遇到不孝子,可能養兒防老不成反被「養兒啃老」。對此許多網友表示沒錢就不該生小孩,除了養兒防老外,長輩也要多對自己的老後做打算。部分網友反對養兒防老。「台灣薪水那麼低,若是結婚再生個小孩,負擔很重怎麼給孝親費!」、「老一輩生孩子只是為了防老」、「優生學,自己苦就算了,不要製造麻煩,也苦了下一代」、「現在社會低薪自己都快死了,無奈」、「實話不好聽,但是卻是大實話,現在選擇不生的人為什麼多了,因為懂的選擇生子是父母自己的責任和義務,不是拿孝來壓榨下一代的人也多了,父母可以選擇要不要生,但小孩沒辦法選擇父母」。也有部分網友支持養兒防老。「人要感恩才有福報」、「有沒有錢是一回事,既然來到這個家庭,父母含辛茹苦,把我們養大,長大後要學會感恩!並回報父母恩」、「以前父母再苦再累,都是想著兒女,反觀現在年輕人,自己吃大餐,和朋友聚餐,看電影,手機一支比一支好,吃喝玩樂,這都不是錢嗎?一說要奉養父母,就處處沒錢,斤斤計較,想想父母的不易吧」、「父母沒什麼功勞也有苦勞,自己心存感恩,就不會埋怨能力多少就給他們多少支費,那才是為人子女的榜樣!」、「家裡窮不是父母的錯?没有一個家長,願意讓自己小孩吃不飽飯!」、「做人要有感恩的心」、「父母生下你是讓你看見世間的美好」。有網友表示沒錢就生小孩是階級複製。「沒錢真的不要生,養小孩不是那麼簡單的」、「不要讓上一代的貧窮階級複製到下一代」、「窮人真的不應該生!小孩不是你的延續,也不是養老機器,他們應該擁有至少不要拖累自己的起跑線」、「自己已經過的很苦了,不要在生小孩讓小孩一起跟著苦,不然生了叫小孩一起苦,小孩還會埋怨你把他帶來這世上一起吃苦」、「經濟能力弱者避免製造包袱,經濟優渥者不妨增產報國一下」、「家窮還一直生孩子,生了才來出賣。說孩子能帶財,窮的鬼要拖去了。孩子國小畢,苦的是孩子的未來,吃頭路永遠是底層。」、「真的沒錢跟重男輕女的都別生,我就是受害的那類,父母只顧自己的自私要有兒子,女兒只給吃睡長大還要還債,別造孽了」、「雖然不是絕對,但窮人家的小孩用一生治癒童年的比例比有錢小孩高太多了」。提早為自己的老後生活做6點規劃退休規劃是一個重要的生活議題,不論是否認同「養兒防老」觀念,以下是一些建議,可以幫助個人提早對退休老後生活做計劃,減少對子女的負擔:1.個人財務規劃:提早開始儲蓄和投資,以建立退休基金。這可以包括投資個人退休帳戶、股票、債券、不動產等。諮詢專業理財顧問,確保你的財務計劃符合你的人生目標。2.適當的風險管理:購買適當的保險,包括健康保險、人壽保險和醫療保險,以減少醫療費用和長期照護的負擔。3.生活成本控制:維持節儉的生活方式,控制生活開銷,適應自己的財務能力,這有助於積累更多的儲蓄。4.規劃退休生活:想像退休後的生活,包括休閒活動、旅遊、社交生活等。預先列出退休後的費用,並做相應的儲蓄。5.了解社會安全網:研究國家的退休金制度、社會福利和其他可用資源,確保你充分利用這些機會。6.溝通和家庭共識:如果你有子女,及早與他們討論你的退休計劃,以確保家庭成員對彼此的期望達成共識。提醒您退休準備千萬別忘了要納入「醫療費用」,才不會老了不幸生病時,臨時需要大筆醫藥費卻無法支付。無論你是否認同「養兒防老」觀念,都應該明智地規劃自己的退休生活,以減少金融風險,並確保自己的經濟穩定,這也有助於減輕子女的負擔,讓他們更能追求自己的生活目標。延伸閱讀:.年輕人為何不敢生小孩?眾人點破3原因:養兒防老觀念害慘年輕人.李安:「我從不教孩子孝順」,孝順是一種情緒勒索? 面對情勒6方法解套.富養VS窮養,親眼見證階級複製!網友嘆:小孩不是你的養老機器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3-08-10 醫療.中醫
壓力不排解,2器官易失衡!中醫4療法6妙招助減壓
工作、家庭、人際、對未來的擔憂、過去的辛勞回憶,這些都是常見的壓力來源。壓力鬱積在心裡難以抒發,慢慢就會開始影響身體的健康,而目前也已經有許多研究報告指出,壓力可能與記憶力減退、認知學習減退、免疫力失衡、心血管疾病、腸胃功能變差有關,甚至包含內分泌功能也會受壓力影響而失調。壓力鬱積 「心」、「肝」失衡中醫將壓力所造成的不良影響,主要歸於「心」、「肝」兩種臟腑失衡,而如果壓力鬱積過久,天天都覺得疲累倦怠,身心已經進入慢性疲勞狀態的話,在治療上還要考慮加上對於「腎」、「元氣」的補益。中醫主要是藉由順氣解鬱、舒壓安神、通暢氣血、恢復元氣的方式來進行舒壓安神治療,因此有些人會在接受治療之後,覺得壓力被釋放、身心也舒緩下來,越來越可以面多生活上的挑戰。同時,中醫也可以在壓力生活中盡量維持住人體的健康,是現代人壓力生活之下重要的保健方法之一!中醫減壓4療法舒壓安神的中醫減壓療法,主要可以分為以下幾種:1、穴位治療:藉由刺激穴位來改善身體氣血循環和平衡臟腑,達到療效。2、艾灸治療:經由艾的藥氣、燃艾的熱力來進行治療,具有溫通經絡、散寒除溼等效果。3、中藥調理:中醫有許多舒壓安神、暢通氣血的中藥方劑,針對不同的體質或症狀,會開立不同的方劑。4、雷射針灸/低能量雷射:性質介於針刺治療和艾灸治療之間的嶄新療法,使用能提升恢復力的治療光線,刺激身體穴位來進行治療,主要特色為無痛、無傷口。在門診的治療中,醫師會依照體質以及壓力影響身體程度、症狀的不同,選擇其中一種,或結合多種療法,進行個人化的中醫減壓治療。飲食、作息同步調整助紓壓除此之外,中醫對於飲食建議、作息調整的養生保健也非常重視。中醫認為飲食與健康有密切關係,建議平時要遵循飲食宜忌、避免暴飲暴食、油膩、刺激性的食物,如辣椒、咖啡、茶等。同時也建議盡量保持規律的作息時間,避免長時間空腹或過飽的狀態,並通過適度運動放鬆、做自己喜歡的紓壓休閒活動等,從多方面消除壓力,照顧好自己的身心健康!6招助紓壓1、避免暴飲暴食、油膩2、避免刺激性的食物,如辣椒、咖啡、茶等。3、避免長時間空腹或過飽的狀態4、盡量保持規律的作息時間5、適度運動放鬆6、做自己喜歡的紓壓休閒活動壓力好大,覺得身心都受影響卻不知道該怎麼紓解保健,或是心中不覺得有壓力,但身體卻誠實地展現了壓力過大的許多不舒服症狀嗎?除了生活作息、飲食規律等生活保健之外,加上中醫減壓安神療法的幫助,也許可以在您的紓緩壓力及維持身體健康幫上不少忙。
-
2023-07-04 醫聲.慢病防治
抽菸青少年「增25倍機率吸毒」 一觀念錯誤反而損及自身
正直學生暑假期間,孩子若沒有安排暑期活動、課程,在吸菸同儕的影響、慫恿及好奇心驅使下,很容易受到菸品誘惑,開始嘗試菸品,若不立即戒斷,就會陷入菸癮的萬丈深淵。衛福部國健署調查,青少年吸菸原因是「紓解壓力」,但不僅無法緩解壓力,還增加酗酒、吸毒比例,反而危害自身健康。國健署菸害防制組簡任技正劉家秀表示,全球每年800萬人因吸菸導致死亡,吸菸還會造成心血管疾病、癌症、皮膚老化、呼吸道疾病等健康危害。兒童、青少年吸菸會造成生長遲緩、活力不足、注意力不集中,更嚴重的事,吸菸更是造成物質濫用的重要原因,據統計,吸菸的青少年成為酗酒者機率是不吸菸者10倍,嘗試毒品的機率則高出25倍。國健署「110年青少年吸菸行為調查」發現,有22.6%國中生及36.4%的高中職生正在抽菸,而持續抽菸的首要原因是「紓解壓力」。劉家秀說,抽菸不但無法緩解壓力,還增加健康危害。劉家秀指出,吸菸造成二、三手菸,也會造成自己與他人的健康危害。三手菸是菸熄後殘留衣物、牆壁、家具、頭髮、皮膚及地毯表面等環境污染物,也有可能再度排放至環境中,與其他汙染物質形成更強的新毒物,如亞硝胺等致癌物質。國健署長吳昭軍呼籲,青少年千萬不要因好奇、同儕壓力而嘗試吸菸,同時也提醒家長,應多留意及關心孩子的交友狀況,若有吸菸的家長,應以身作則開始戒菸。劉家秀表示,可以透過運動來紓壓,建議父母鼓勵孩子暑假與好友從事運動等正向休閒活動,也能增加同儕友誼。任何菸品對身體百害無一利,更無所謂的減害,劉家秀表示,當戒菸第20分鐘開始,血壓及心跳下降恢復正常,呼吸道症狀也會獲得改善,如果戒菸1年,罹患心血管疾病風險降低50%,而戒菸達10年以上,罹癌的風險也會降低。若身邊有親友正在吸菸,可撥打國健署免費戒菸諮詢專線(0800-63-63-63),或使用Line通訊軟體(ID:@tsh0800636363)進行戒菸相關諮詢。 ※ 提醒您:抽菸,有礙健康 ※ 珍愛生命,向毒品說 NO!毒品危害防制諮詢專線 0800-770-885
-
2023-05-07 名人.劉秀枝
輕度認知障礙也能回復到正常 名醫授簡單易行且不花費的方法
最近讀到一篇來自耶魯大學,刊載於2023年4月《美國醫學會雜誌》網路開放期刊上的一篇論文,讓我大為振奮。貝卡·利維(Becca R. Levy)博士的研究團隊追蹤1716位平均年齡77歲的「輕度認知障礙」(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 MCI)者。在起始點時以「對老年的態度」問卷評估參加者對老年的看法,共有5個題目,例如「我愈老,愈覺得沒用」,每題以自我感受程度分做1至6分,總分小於15分者為正面看法,大於等於15分者為負面看法。並且每兩年評估其認知功能,最多高達7次。發現對老年持正面看法者回復到正常認知的機率,比負面看法者多了30%。輕度認知障礙是介於正常認知與失智症之間的過渡階段,其短期記憶或任何認知功能輕微退步,但不影響日常生活,因此不是失智症。一般而言,每年約10~15%的輕度認知障礙會轉變為阿茲海默症或其他失智症,因此被認為是失智症的危險因子之一。但每年也有16~25%的輕度認知障礙者的認知會回復到正常,近年來逐漸受到重視。探討為何認知功能回復的論文非常多,目前沒有定論,可能與輕度認知障礙者的年齡、載脂基因的類型、生活習慣與精神狀態如憂鬱、焦慮、壓力等因素有關,因此醫師常建議輕度認知障礙者要加強預防失智症,如多動腦、運動、從事刺激大腦的休閒活動、與人互動以及治療三高等,並且每6個月到1年追蹤其認知功能。利維博士這篇2023年的論文更提供了「正面看待老年」這簡單易行且不花費的方法,如廣為推行,將有益社會大眾健康。然而,很多人從小就對老年有負面印象,曾看過一位4、5歲的小孩撐著竹杖一跛一跛地學老爺爺走路。成年後,媒體上的廣告不停地告訴我們要如何回春,而年老者也常不自覺地感嘆:「人老,不中用了。」甚至給人倚老賣老的負面印象。那麼,如何建立對老年的正面看法呢?首先是接受,人生如四季,春耕、夏耘、秋收、冬藏,每個年齡都有其特色。其次是轉念,感恩能活到老,接受老年帶來的外貌與身體病痛,同時也享受醫藥與科技的進步等。例如80歲的好友因疑似乳癌轉移到肝臟而要接受肝穿刺切片檢查,朋友們都有點擔心,她卻坦然地說:「肝穿刺是醫師在超音波下操作,看得到病變和穿刺的位置,沒問題的。如果結果確定是轉移,乳癌一直有新藥,就接受化療或標靶療法吧。趁著我現在食欲不錯,多吃點,養好體力,才有接受治療的本錢。」讓我既寬心又佩服。醫學文獻有關正面看待老年的好處不勝枚舉,例如死亡率較低、走路速度較快、手的握力較強、認知功能較佳,且比較能從衛教課程中受益或積極接受治療等。怎麼想,就會怎麼做,最後達到你所想像的結果,讓我們一起來正面看待老年吧。FB粉絲團「劉秀枝 joy筆記」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3-05-06 活動.精彩回顧
精彩回顧 /【免費線上課程】高壓族必學!融入生活的五感療癒料理、運動 助你真正放鬆
壓力是生活中普遍存在的現象,任何年齡層都可能面臨。但你知道嗎?高壓一族除了眾所皆知的上班族、照顧者外,其實老年人也會因為身體狀況改變、失去親友、照顧家人、退休後的生活改變等,而對健康產生負面影響、憂鬱情緒喔!如果你是上班族、高齡長者、照顧者,快加入元氣網【融入生活的五感療癒料理、運動】線上課程,透過料理、運動體驗那些意想不到、或是平常總是忽略的感受,達到真正的放鬆、心靈紓壓。 在課程開始前,請你先...● 每天送自己至少10分鐘的時間。● 邀請你認為需要紓壓的長輩、朋友一起進行。營養師的3堂料理課:感受融入生活的觸覺、嗅覺、味覺、視覺紓壓● 觸覺紓壓:從觸摸食材開始,感受不同食材的質地、柔軟度,如揉捏、敲打、揉敲、指壓。● 嗅覺紓壓:將食材味道分門別類,並記住自己喜歡的香氣、放鬆的時刻,往後聞到相同或類似的氣味,就會喚起愉悅的記憶。● 味覺紓壓:專心吃、慢慢享受,細細品味食材帶給味蕾的層次變化。● 視覺紓壓:料理成品,不但能帶來成就感,還能透過色彩、擺盤、形狀,創造視覺享受。料理過程除能提升自信心和成就感,更重要的是,能邀請家人一起動手做、分享成品,增進彼此之間的情感和互動。別忘了,與家人攜手做料理的同時,也要保持愉悅、笑聲,因為笑聲能降低壓力賀爾蒙,產生愉悅感。知道如何感受做料理的過程後,就馬上開始跟著元氣網一起進行好做、好看、好吃的「三色肉丸」、「番茄海鮮燉飯」、「紓壓小盆栽」吧!三色肉丸——摔打是料理的美味催化劑製作肉丸時,從觸覺上感受不同食材的質地,再通過甩打、揉捏,讓沉積已久的情緒得到釋放、讓壓力變成美食的助力,不僅製作出來的肉丸口感更加筋道Q彈,還能強化額外的風味,讓我們做得紓壓。👉點看食材準備、料理步驟▶ 番茄海鮮燉飯——合理利用工具把複雜的料理變簡單製作番茄海鮮燉飯時,利用工具讓複雜的料理過程變得輕鬆簡單,當我們覺得倦怠、心情不好的時候,聞到出鍋時的食物香氣、品嘗料理時的味蕾變化,增添愉悅感的同時,還可以幫助舒緩緊張和情緒,讓我們吃得紓壓。👉點看食材準備、料理步驟▶ 紓壓小盆栽——通過裝飾甜點激發創造力製作紓壓小盆栽時,通過裝點的過程來幫助我們轉換心情、激發創造力!吃甜點還能刺激有「快樂荷爾蒙」之稱的血清素合成,讓大腦愉悅;決定甜點的色彩、形狀與擺盤,帶來賞心悅目的視覺享受,讓我們看得紓壓。👉點看食材準備、料理步驟▶ 運動專家的5堂體育課:旋律結合互動式紓壓運動,啟動學習新感官你一定知道運動是最好的減壓方法,而多項研究也證實,在運動的過程中,會增加血清素濃度,讓心情變好,消耗掉身體內讓人感到壓力的物質例如腎上腺素,幫助身體放鬆。但你知道,運動也能配合旋律達到身體與聽覺紓壓的效果嗎?快看元氣網健康聚樂部了解如何進行「互動式」紓壓運動。你適合做哪一種運動?看元氣網健康聚樂部貼心課表做完料理,休息一下,運動專家接著會告訴你如何進行融合聽覺紓壓、身體律動、情感增進的互動式運動,配合步伐搭配節奏,讓你的生理及心理調整到最佳狀態。為幫助高壓一族養成固定運動的習慣,元氣網貼心提供專屬長輩、照顧者及一般民眾的一日課表建議,邀請大家自主分配個人作息時間,並陸續完成目標,無觀看時間與次數限制。【長者專屬】為高齡者量身打造緩和運動,並加入行動力、強化肌肉量、互動元素,零基礎也可以!隨著年紀的增長,肌肉質量會逐漸流失,且根據統計,60歲以後,肌肉質量會以每年1~2%的速度流失,肌肉強度以1.5~3%下降,因此持續運動、強化肌肉,非常重要。但對於過去沒有運動習慣的長者來說也不能操之過及,因此元氣網健康聚樂部特別推出適合長者的運動菜單,還加入「互動」元素,讓長輩在運動的同時還能紓解壓力、提升社會參與。上完這門課,可以得到● 正確的運動知識● 一套適合長輩的「1日運動計劃」● 幫助長輩增強肌力、遠離臥床👉立即練起來▶【適合照顧者、上班族及一般民眾】運動節奏輕快,讓高壓一族在運動專家的指導下,能安全運動、爆汗、釋放壓力長期處於疲憊狀態,無論是身體還是心理都容易提不起勁。紓壓的方式百百種,但你試過透過運動來紓壓嗎?運動不僅可以活絡筋骨、放鬆緊繃的肌肉,還可以降低緊張、焦慮的情緒。你是高壓一族嗎?現在就跟著元氣網健康聚樂部運動專家一起在家進行拳擊有氧,隨著音樂節奏盡情享受揮拳、踢腿、爆汗的痛快感覺吧!上這一堂課,能幫助你● 增加身體的協調性與敏捷度● 宣洩壓力、增強自信心● 從運動中找到快樂,消除疲勞、淨化心靈👉立即練起來▶|5月紓壓主題推薦文章|● 照顧者你累了嗎?居家照護「10大壓力徵兆」你中了幾項?● 邁入老年因不斷失去加劇失落感 專家教4招預防老年憂鬱● 減少參與休閒活動恐憂鬱 專家授2招加速恢復● 養生要兼顧身心靈 回家看毛孩呼呼大睡也能很療癒、很滿足還有更多紓壓相關文章等着你,快來一起看看我們的失智主題圈!👉點此前往▶
-
2023-04-21 焦點.健康知識+
吃銀杏補腦抗失智?多看綠色植物能護眼?醫揭關鍵重點
「吃銀杏能增強記憶力、延緩失智?多看綠色植物真的能護眼嗎?」隨著網路科技發達,若民眾遇到疑難雜症,只要關鍵字一搜就出現應有盡有的答案為大家解惑,而網路上充斥著各式各樣的醫療資訊,這些深植人心的觀念,又都是正確的消息嗎?以下醫師親自解答2大「常見醫療迷思」,以及提醒真正該注意的重點。 民眾常見誤信醫療迷思,事小倒是對自己身體無害頂多沒什麼功效,但萬一事大當心連自己健康都賠進去!若想做好身體保健,護腦護眼預防退化,其實可以從日常生活中的小習慣做起,比起吃進許多健康食品更重要。吃銀杏能增強記憶力、延緩失智? 曾幾何時,只要開始忘東忘西、記性不好時,難免會聽到旁人說「該吃銀杏了!」不過吃銀杏真的能預防記憶力衰退嗎?萬芳醫院神經內科醫師黃怡臻表示,據國內外研究皆指出,銀杏果實或是銀杏葉萃取物,尚未被證實有減緩癡呆及強化記憶力等效用。 她說明,銀杏葉萃取物雖然可以促進神經細胞增生以及抗血栓、氧化的作用,但是用於認知功能改善和預防退化並沒實質幫助,因此銀杏葉萃取物只能說是保健食品,若病人需要延緩失智症,仍要借助相關藥物緩解。而銀杏葉萃取物在台灣被列為處方用藥,只有銀杏果可添加在食品裡,但無法單獨使用,不過民眾仍可在國外旅遊時購入含有銀杏葉營養補充品,黃怡臻提醒,民眾如果想購買銀杏葉萃取物保健食品時,應先和醫師討論避免和其他藥物重複或交互作用。 最後她也建議,預防失智症可以從日常生活做起,飲食上盡少攝取太油膩和糖分的食物,維持規律作息,定期安排休閒活動如,閱讀、繪畫、散步、跳舞,與人社交等習慣,從事可增進腦力的運動,促進大腦血液循環,降低罹患失智症的風險。多看綠色植物真的能護眼嗎? 現代人生活習慣幾乎長時間與3C產品為伍,久而久之對眼睛的傷害甚劇,因此流傳許多護眼小秘訣,其中多看綠色植物能舒緩眼睛疲勞最為常見,不過真有其事嗎?萬芳醫院眼科醫師江明璇表示,眼睛和綠色的關聯性,其實可以從「可見光」說起。 她指出,在所有電磁波中,波長介於380~750奈米(nm)之間稱為可見光,人類所看到的七彩光譜就在這個區間。人眼睛最敏感的波長是555奈米,對應到正好是綠色的波段,因此人在看綠色物體時,綠色的光波波長較短,容易對焦,所以睫狀肌和水晶體會處於較為放鬆的狀態。 不過江明璇強調,若要達到舒緩眼睛的效果,「距離」才是更重要的方式。她舉例,近處的綠色植物和遠方的天際線,後者可以調解眼睛肌肉到遠端,幫助睫狀肌恢復彈性,因此綠色不全然能舒緩疲勞和預防近視,仍要適時讓眼睛休息搭配遠眺才是護眼的小撇步。江明璇分享「護眼方法6招」,提醒民眾不妨適度調整原先用眼習慣,愛護眼睛從生活小細節開始做起: 護眼6招小叮嚀 .用眼30分鐘休息5~10分鐘 .適時望向遠方,有助於睫狀肌放鬆 .增加戶外活動時間之餘,別忘記眼睛也要做好防曬(戴帽子、太陽眼鏡皆可) .不在暗滑手機;手機及電腦螢幕亮度設定不要過度刺眼或太暗 .每年定期至眼科作視力檢查 .均衡飲食、正常作息,多吃含葉黃素、玉米黃素的食物,如:大部分的深綠色及黃色蔬果(綠花椰菜、菠菜、南瓜、玉米、奇異果等)【本文獲uho優活健康網授權刊登,原文刊載網址:https://www.uho.com.tw/article-60290.html】(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3-04-05 養生.抗老養生
變老不用害怕!老年醫學專家教你如何預約一個優雅的老年生活
您是否害怕「變老」?其實,老化,並不是以年齡來做判定。因為每個人老化的速度,會受到基因、環境、生活方式等因素影響,同樣年齡,有人生龍活虎,也有人老態龍鍾。既然年齡增長無可避免,無論您現在幾歲,都可以先預約一個優雅的老年生活。內政部統計顯示,110年台灣人平均壽命為80.86歲,以法定退休年齡65歲來看,多數人在退休後還有很多寶貴且充餘的時間可運用,因此,從生活中找到新的意義與重心極為重要。首先,在平時休閒活動中,建議每個人從年輕時就開始培養自己的喜好與興趣,在健康狀況允許下,持續這項休閒活動。到了退休後,有充裕時間可以培養更多嗜好,無論是動態的運動、爬山、旅遊,還是靜態的閱讀、繪畫、養寵物、宗教活動等,廣泛地接觸學習,可為生活帶來挑戰、樂趣與成就感。老人家最好的活動就是「運動」,運動的好處非常多,包括:讓身體機能更好、控制或預防三高、減緩肌肉量的流失、增進身體的柔軟度及平衡感、降低跌倒風險等,若有同好一起運動,不但有助於運動習慣的持續,更能保持良好的人際關係,激發快樂荷爾蒙,使身心更健康。有時老人家說:「都這麼老了,學這些做什麼?」過去我們容易被既定的「實用」或「有用」的價值觀框架限制,但其實大腦需要不斷接受新事物刺激,透過學習及練習,激發出更多正能量,而學習過程中所獲得的成就感,往往超越原本以為的價值,對於身心都有正面影響,只要願意勇敢跨出腳步,便能擁抱終身學習。年齡從來都不是限制,沒有什麼是老年人適合或不適合的活動。一位健康的老年人,年輕時可以做的活動,到年老時照樣可以做。曾有位喜歡打高爾夫球的老奶奶,因膝蓋疼痛而無法繼續打球,但因為她不願放棄自己的興趣,在換了人工膝關節後,經過休養與調適,讓她又可以揮桿打高爾夫球了。倘若喜歡爬山的人,當腳力無法負荷時,建議可考慮改為和緩的平地健行或騎腳踏車等,讓腳的負擔較小,並隨健康狀態做調整。如果年輕時沒有什麼休閒娛樂的人,在退休後可以慢慢去開發尋找新的人生目標。尤其3C時代來臨,建議長輩們能與時俱進學習使用電腦或手機,不僅不會造成身體負擔,也可以幫助用腦學習,增進人際間的互動,助益相當大。預約一個優雅的老年生活,最重要的就是心態,保持正向的人生觀、多方面學習,自己活得快樂最重要。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3-03-27 醫聲.癌症防治
2023癌症論壇/照料自己不是自私!心理師籲癌症照顧者重視身心健康
過去癌症照護主要關注治療層面,近年因癌症患者存活期延長,癌友心理健康漸受重視,然而癌症照顧者的身心健康卻鮮少被提及。台灣癌症基金會特約諮商心理師史莊敬指出,癌症照顧者長時間「以被照顧者為中心」生活,生理上的作息、睡眠,以及心理上的焦慮、疲倦和失落都十分常見。他呼籲社會不要忽略照顧者的健康狀態,「顧己是顧人的基礎,照料自己不是自私,是癌症照顧者的責任與權利。」「想出去走走的念頭是不是很糟糕?」、「我垮了家人怎麼辦?」史莊敬表示,癌症照顧者往往基於社會及旁人的期待,對自己生理、心理需求視而不見,壓抑心中感受。他指出,照顧者在時間安排上都以病友為主,加上必須面對病人在治療過程中的身體異狀、失能帶來的威脅感,以及心裡擔心被照顧者終將死去的「預期性失落」,長久以往導致焦慮、疲倦、失落的情緒累加,睡眠、體力、專注力與食慾等也會受到影響。史莊敬表示,照顧者傾向壓抑情緒,並認為被照顧的家人不會察覺,實則從說話的口氣、耐心降低以及動作粗魯等生活細節,仍會反映出照顧者身心承受度有限。他也指出,照顧者在家人罹癌後,被迫暫緩原有的人生規劃,以及對理想生活的憧憬,甚至性生活減少、經濟負擔加重等,都會造成照顧者的悲傷情緒,「悲傷起於失落,而失落是來自對期待的落空。」「承認並允許自己難過,是照顧者走出失落、壓抑情境的第一步。」史莊敬表示,放下過高道德標準帶來的束縛,聆聽自己內在的需求,為自己找到喘息空間,照顧者才能累積能量,在癌症照護的「馬拉松」中繼續前進。他指出,透過政府的長照資源,或家庭成員輪流照顧,可讓照顧者有時間補足睡眠,從事自己喜歡的休閒活動。史莊敬也建議,比起預想罹癌家人康復後可以一起做的事,照顧者不如思考有什麼是「當下可以的好」,也許是一起散步或上網看一場電影,練習回到當下,把握和罹癌家人共處的時光。● 「給神隊友的一句話」「撫慰你辛勞的身心靈,需要來自你的允許 !」聯合報健康事業部響應今年 #世界衛生組織 的新計畫,除了關注癌症本身外,更要重視癌友、家人與醫療團隊,因此我們邀請2位知名癌友家屬分享照顧歷程、20位癌症權威開講,讓這些神隊友提供癌友身心靈全方位的支持。👉🏻點擊報名2023年癌症高峰論壇【擁抱您,不會一個人】👈🏻報名人數:共計100名。(依網路報名優先順序決定錄取及備取順位,需待主辦單位確認順序後,以簡訊發送報名成功通知為主。)📍時間:DAY1:04月08日(六)上午10:00至16:00 (09:30開放入場)DAY2:04月09日(日)上午10:00至15:20 (09:30開放入場)*備午餐餐盒📍地點:集思交通部國際會議中心3F (台北市中正區杭州南路一段24號)💡主辦單位:國家衛生研究院、中央健保署、國民健康署、聯合報健康事業部、元氣網、那些癌症教會我的事粉絲專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