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2-03 退休力.健康準備
搜尋
人臉辨識
共找到
19
筆 文章
-
-
2023-11-30 退休力.健康準備
SNQ肯定!關渡醫院失智友善照顧模式 今醫療科技展現成果
79歲張奶奶,5年前因頭暈就醫,看診2年後,開始心情低落、憂鬱,常忘記約診時間,非約診時間反而來到診間,被診斷為輕度失智症。還好加入了關渡醫院的失智共照服務據點,與學員共處、上陶藝課程,心情愉悅,病情也不再惡化,如今成為據點班長,還主動找新學員聊天,看不出輕度失智。關渡醫院院長陳亮恭上任後,兩年多來盤點關渡地區失智長者照顧情形及所需服務,積極規畫、佈建及媒合失智照顧,建立從預防、治療、社區照顧的完整失智照顧體系。2023年醫療科技展今天登場,關渡醫院展現榮獲「國家品質標章(SNQ)的「失智社區友善照顧模式」成果。關渡醫院於社區深耕失智服務,建置相關資源,讓地區長者即使認知退化,都可以獲得幫助。關渡醫院神經內科主任林思穎表示,先開設關渡學苑,提供企促進民眾認知、體能等訓練,延緩失能、失智、退化;其次,針對輕度至中度失智長者,安排至關渡益智學堂,提供認知、體能等活動。關渡益智學堂於111年8月開設,去年服務900人次,今年服務達2997人次。林思穎指出,關渡醫院原設有失智共照中心,但照顧過程發現,關渡地區生活機能完整,長者在此宜居舒適,當要轉介長者到北市其他區域的機構時,他們多不願意,尤其輕度失智症患者常排斥生活上的改變,此時住家附近有在地化的失智服務機構,十分重要。失智長者面對熟悉的人、環境,失智照顧也比較容易成功。林思穎指出,關渡醫院即在關渡最熱鬧的知行路上設置失智照顧據點,提供完整的失智照顧。如是需要到失智日照中心照顧的個案,也可透過個管師媒合,讓個案參加白天照顧活動,而更嚴重個案會安排到護理之家照顧,。長者隨著失智病情進展,容易出現失能、行動不便,導致可能無法出門。林思穎表示,「從住家樓上到樓下的垂直距離,其實比起住家到醫院,這是最遠的距離」,即便失智長者願意出門就醫、診斷,但多期待吃藥就可改善症狀,但失智為退化性問題,吃藥無法獲得改善,若其他非藥物治療不夠便利時,在失智長者的照顧上,其實很難真正推廣出去。林思穎說,關渡醫院為提供無法出門的失智長者更好的服務,整合長照體系所提供的協助,針對行動不便、無病識感不出門的長者,也透過個管師到宅關心,提供預防走失、居家安全等衛教宣導,或是初步評估失智情形,當長者沒有排斥後,再帶到醫院進行診斷、治療,醫院則提供居家醫療、居家護理等服務,同時連結社區照顧資源,使長者有所依靠。林思穎表示,關渡醫院也在洗腎室、日照病房、失智服務據點,設有人臉辨識系統及防走失系統,一旦長者走失,可以立即發布協尋訊息,同時也可以及早掌握長者認知功能及情緒變化,這對關渡地區失智長者提供莫大的協助。
-
2022-06-24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疫情名家觀點/打造智慧醫療,助長者免於新冠重症,大林慈濟院長賴寧生:社區關懷需並重
疫情嚴峻,所有醫院全都全力防疫,收治眾多快篩陽性、急著PCR篩檢的民眾,嘉義大林慈濟醫院也不例外,為保護醫院安全,本院設置獨特鑑識系統,一插入健保卡,幾秒內就可得知民眾疫苗接種、是否處於居家隔離,甚至染疫。嘉義大林慈濟醫院院長賴寧生指出,新冠肺炎已經流感化,且傳染力高於流感病毒,高齡長者如染疫,即使打過疫苗,也有一定比率的重症風險,不可等閒視之。 防堵院內感染 科技助精實防疫 賴寧生指出,東南亞在今年初爆發大規模疫情,日本、南韓、香港,感染人數屢創新高,且重症及死亡人數持續攀升,而台灣足足晚了鄰近國家一兩個月,有機會記取他國教訓,嚴陣以待。他說,台灣為全球科技產業重鎮,身為大林慈濟醫院院長,當然善用科技,打造智慧醫療,建構精實防疫的藍圖,盡可能減少院內感染風險。例如,資訊工程人員在醫院大廳設立鑑識系統,結合人臉辨識功能,避免住院病患多次進出醫院。賴寧生說,曾有名患者因外出買餐點,持多人健保卡,一天進出醫院20多次,在這套鑑識系統建置後,已無所遁形,無法隨便外出,到處趴趴走。要想守護民眾健康,賴寧生表示,光是做好院內感控是不夠的,必須積極傳遞正確訊息,為此,醫護人員到主動地站到第一線,透過網路直播,再三提醒疫苗接種及個人防疫作為等重要性,成效顯示,共有30多家媒體刊播,累積觸及觀賞人數超過10萬。 重視社區醫療 降低長者重症風險 健保大數據顯示,國內60歲以上民眾平均罹患二至三種慢性疾病,賴寧生指出,眾多老年慢性疾病患者如果分次就診、領藥,容易出現藥物交互作用,且勞途奔波,相當辛苦。賴寧生說,面對這波來勢洶洶的本土疫情,大林慈濟醫院採「重症及社區醫療」並重原則,啟動社區關懷,協助老年人就醫,「探視、關心,就是累積正能量。」賴寧生說,防疫期間,衛福部積極推動遠距醫療,但老年人不太會使用手機等3C產品,有賴慈濟志工深入社區,提供協助,而大林慈濟成立多年「整合暨高齡緩和醫療中心」透過一個平台就可解決老人家就醫問題,大幅減少來院次數,降低感染風險。此外,大林慈濟智慧醫療團隊研發「LINE整合型智慧醫療服務」,解決民眾就醫困擾,透過手機就能查詢個人健康管理與就醫指引,還可直接掛號,查詢門診及領藥號次,還可列出健診報告,服務項目達20多種。賴寧生說,這套「LINE整合型智慧醫療服務」系統操作簡易,老年人也能輕鬆使用,解決了許多老年人在醫師面前不太敢提問的窘境,有助於醫病共享及溝通。由於表現傑出,大林慈濟「LINE整合型智慧醫療服務」還獲得LINE總部的公開表揚。疫情南移 第一線肩負重任 對於這波本土疫情趨勢,賴寧生相當有信心,他表示,國人公民素質相當高,遵守戴口罩、保持社交距離等都讓台灣疫情得到良好控制,他常去台東爬山,許多登山客遠遠打照面時,除了點頭致意,還會戴上口罩,等交會過後,再拿下口罩。至於醫療部分,疫情已南移,賴寧生強調,雲嘉南等縣市雖居民生活單純,人口密度較低,但銀髮族眾多,且常合併慢性疾病,屬於染疫重症的高風險群,醫療體系需謹慎面對。一旦重症住院,對於家人來說,將造成沉重負擔,因此,家屬務必妥善照顧老年人,讓其疫苗打好打滿,降低染疫風險。賴寧生也提醒,患有慢性肺阻塞、慢性疾病等病患,正接受化療的癌友,以及七八十歲以上老年人,均需提高警覺。
-
2022-03-10 該看哪科.兒科
數位醫療論壇/名醫開科技處方箋 AI改變就醫行為
AI智慧正在改變就醫行為,不只能靠醫院提供的個人化APP,就醫前自己掌控健康數據,AI還能用在醫院管理及協助手術及診斷的判斷,未來一張科技處方箋,就讓你在實體醫院及居家醫院間,接受全面的健康照護。你一定有過這樣的經驗,看診前先量血壓、心跳,看診時醫師邊問病情,邊把數據填入電子病歷。但你有沒有想過,醫師如果填錯呢?如果可以讓醫師專心問診,不必分心做其他事不是很好嗎?台中榮總提供的個人化APP就能辦到。陳適安:就醫智能化台中榮總院長陳適安指出,該款APP在就醫前,患者可輸入症狀,就醫時的檢查數據會自動上傳至醫院系統,醫師看診時不只能看到報告也能知道病人重要訊息,就醫後民眾也能查詢相關報告數據,還能與護理部的行動照護家連線,提供廿四小時排班護理師服務。最特別的是,台中榮總的智慧病房能提供病人床邊資訊系統,護理站有電子白板、護理人員行動APP,其中智慧系統床墊,可連結睡眠觀察,讓護理師掌握病患起身、臥床、是否有潛在危險等,電子白板和APP則結合雲端藥歷,確保用藥安全。台中榮總去年建置5G場域,現在心導管手術用手機就可以連線觀看,甚至可遠距下指導棋。AI也用來輔助醫師,包括心房顫動電燒、神經影像診斷、脊椎骨折影像、眼底鏡影像、傷口、皮膚影像等。鄭貴麟:檢查更有效率天晟醫院董事副院長鄭貴麟表示,過去判讀肺部低劑量電腦斷層,會以急診的影像為先,導致門診及健檢影像報告延遲,但有了AI輔助之後,系統會先通知有問題的影像,甚至可以計算出肺氣腫的程度、冠狀動脈鈣化指數、血管狹窄的百分比等,做一次檢查就可以收到肺部和心血管數據。兒童骨齡利用AI輔助,可能做完檢查還沒走到診間,報告就已出爐;至於乳房攝影,因為鈣化點「就像在沙灘撒白糖跟鹽,要花時間找出來一樣」,以前需要一周左右才能打報告,現在用AI可大幅縮短判讀時間,還能初判是良性或惡性。陳亮恭:建立塔台醫院AI也會讓未來醫院「長」得不一樣,台北市立關渡醫院院長陳亮恭指出,規畫兩年內社區型關渡醫院將成為塔台醫院,打造全亞洲第一家全雲端智慧醫院,不只將實體醫院的資料上傳雲端,未來包括社區、居家服務的個人資料也能上傳,就能打造分級健康照護,醫護團隊的巡房也從醫院改至社區,行動醫療團隊就能到居家醫院去服務。目前關渡醫院也開始智能化,用在醫院管理也用在員工健康照護;病房內規畫有人因智慧照明應用,可觀察病人憂鬱失眠狀況,減少精神科用藥;人臉辨識應用在失智患者,觀察患者的臉部表情判讀病情變化,以調整照顧計畫;智慧電表則可依平常用電模式與活動量之間的關係,這些資料的收集都能應用在未來健康訊息的分析。
-
2022-03-06 醫聲.數位健康
數位醫療論壇/疫後醫療科技整合 AI、資訊流成趨勢
疫情影響下,全球遠距需求大幅增加,數位醫療發展更是促進醫療平權,達成全面健康覆蓋的重要手段,遠距醫療照護將成為醫療新常規「New Normal」,疫後加速醫療科技整合AI智慧與資訊流成重要趨勢。聯合報健康事業部今舉辦「數位醫療應用未來健康趨勢」論壇,就醫療科技實務面及政策面交流分享。「數位醫療應用未來健康趨勢」論壇與會者包括立委張育美、衛福部次長石崇良、高雄醫學大學校長楊俊毓、台灣數位健康產業發展協會理事長陳良基、台中榮民總醫院院長陳適安、台北市立關渡醫院院長陳亮恭、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副院長戴嘉言、Wacare遠距健康執行長潘人豪、天晟醫院董事副院長鄭貴麟等專家。高雄醫學大學校長楊俊毓指出,數位醫療未來趨勢包括健康大數據應用、機器人學習、人工智慧及產業鏈結合,台灣有很好的資通科技及生技醫療,能打造另一座護國神山,但許多法規待考量,相信台灣跨產業發展很有韌性,能逆勢突圍開創藍海。立委張育美認為,促進醫療平權,政府應了解臨床實務需求,鬆綁法規,透過審查機制,進行處方箋電子化、院際間資訊整合交流及數據標準化,結合智慧醫療運用,讓遠距醫療更普及。她認為,生技醫療公司應更接地氣,讓區域醫院、地區醫院、診所能以更合理價格使用醫療儀器,並讓資訊流通、減少落差,符合使用者需求。衛福部次長石崇良指出,遠距醫療在2020年納入健保給付後,過去「通訊診療治療辦法」僅開放5種特殊情況可使用,未來將擴大到10種型態使用,包括長照、居家醫療、慢性病照顧、國際醫療等。此外「醫療機構電子病歷製作及管理辦法」即將於4月公布上路,未來電子病歷透過雲端授權,讓遠距醫療無障礙。行政院科技部前部長、台灣數位健康產業發展協會理事長陳良基表示,台灣有健保資料庫可運用資訊,數位革命下將以人的「資訊流」為主軸,如衛福部桃園醫院運用「智慧行動化臨床早期預警系統」,精準即時分析病歷資料,醫師隨時調閱、查房,讓全院非預期CPR下降31%,急救後死亡率下降50%。陳良基說,2025年全球大健康產業市場估計超過15兆美元產值,甲骨文公司更以8千億台幣買下電子病歷公司,若我國醫院無法數位化,國外公司屢創電子病歷系統,台灣未來將成「殖民地」。未來醫療科技不見得都要健保給付,或許可和商業保險合作。台中榮民總醫院院長陳適安表示,台中榮總榮獲2次智慧醫療全機構獎,包括APP個人化智慧服務,患者就醫前先輸入症狀、自行量測,資料自動上傳至醫院HIS系統,醫師可直接看報告,就醫後民眾也能查詢檢驗報告,癌症個管系統也提醒患者訊息不漏接。他強調,智慧化下民眾資安及隱私都要盡力保護,建議民眾可了解醫院智慧服務及檢測,善用AI智慧工具改變就醫模式。未來醫院應該長怎麼樣?台北市立關渡醫院作出最前曕的示範,院長陳亮恭與華碩合作打造亞洲第一家全雲端智慧醫院,將實體醫院、社區及居家服務等資料上傳雲端,進行運算分析而提供分級健康照護,宛如機場「塔台」內外遙控、分流;更以虛擬關渡醫院與社區結合遠距醫療、健康照護,讓行動醫療團隊提供服務。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副院長戴嘉言表示,高醫重視偏鄉,關懷高雄、屏東、台東等,及設置南迴線24小時緊急醫療照護中心。前年啟動台東縣5G遠距醫療,讓耳鼻喉、皮膚科、眼科進入偏鄉,在衛生所設置耳鏡、鼻咽內視鏡等,由在地人員操作儀器,即時影像分享到醫院診間,免去就醫勞車舟頓。高醫也深入山區,讓高雄市桃源區成為第一個根除C肝的鄉鎮,治癒率高達95%。WaCare遠距健康執行長潘人豪指出,疫情前健康數據大多在各自的APP、醫療院所、社區據點,但疫情後,回歸「人」數位虛擬化,包括醫院、社區、個人都進入虛擬世界,打破地點框架。搜集數據最重要是解決民眾需求,WaCare平台有15種健康領域、逾1500位專家提供服務,現已有200個社區據點使用資源共享平台管理長輩健康,更在疫情期間提供近500堂線上課程。天晟醫院董事副院長鄭貴麟表示,AI可協助放射科醫師判讀影像,但無法取代醫師。醫師診斷仍然重要,在AI輔助下,系統優先通知偵出出問題的影像檢查結果,甚至計算出肉眼無法量化的數據,例如冠狀動脈鈣化指數、血管狹窄百分比等,成為醫師最佳助手;AI目前也運用於醫院入口量測體溫、人臉辨識。
-
2021-08-15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打疫苗還是會感染!專家剖析防堵變種病毒2道防線
新冠肺炎疫情持續延燒,不少國家即使疫苗覆蓋率高,還是受到病毒變異株威脅,像是率先解封的英國、不斷暴增案例的美國,甚至以色列已經率先宣布要施打第三劑疫苗。聯安診所內科主治醫師施奕仲認為現在已經有點「流感化」的趨勢,每年可能都會有新的變異株產生,打造好人體的防線才是最大的武器。強勢病毒株席捲全球!WHO:這四株需高度關注從疫情爆發以來,全世界每隔一段時間在不同地區,就會有一株強勢變異病毒株的出現,為什麼新冠病毒會不斷變異?施奕仲醫師說:「因為新冠病毒是單股 RNA 病毒,不像一般的 DNA 病毒有雙股螺旋在複製過程中的修復機制,是比較容易產生因複製時的錯誤而有了變異病毒株出現。當單股 RNA 在複製時出錯一個或數個核糖核酸,有些出錯會自然淘汰,但有些出錯卻可能讓傳染力增強,成為強勢病毒株。」當社區大量感染時就容易出現變異病毒,在英國、南非、巴西、印度等國家,在某些人口稠密的地區,過去都有嚴重的社區傳播,病毒持續傳播、持續複製就很有機會因而出錯。世界衛生組織目前將全球變異株分成三類,針對這些變異來建議相關防治措施。1. 高關注變異株(Variants of Concern):Alpha、Beta、Gamma、Delta。2. 需留意變異株(Variants of Interest):Epsilon、Zeta、Eta、Theta、Iota、Kappa、Lambda。3. 高衝擊變異株(Variants of High Consequence):目前無。現階段台灣流行的主要是 Alpha 變異株,但指揮中心從邊境已攔截到數種不同變異株,從去年 10 月至今,台灣就已驗出 6 種國際上常見變異株。人體兩道免疫防線防堵病毒!打疫苗避免重症死亡變異病毒確實威脅著社會,國內靠著嚴格邊境管制,避免傳播力強的病毒株造成社區感染。但民眾也很關心,現在我們大規模施打新冠疫苗,難道沒辦法防堵變異病毒嗎?施奕仲醫師說:「雖然變異病毒會影響疫苗保護力,但通常只要打過完整兩劑新冠疫苗就能避免重症,因為人類對付病毒入侵是靠兩道免疫防線。」第一道防線「體液免疫的抗體保護」:以 B 細胞系統產生抗體來達到保護目的之免疫機制,在病毒要入侵時就將它殲滅,避免感染,也就是所謂的疫苗保護力。第二道防線「細胞免疫的 T 細胞」:當病毒突破第一道體液免疫的防線後,個體就受到病毒的入侵感染,會遇到第二道防線「T 細胞」,T 細胞只要曾經被病毒或者疫苗訓練過,可以辨識受病毒感染的細胞。T細胞此時便會擔起重任,讓身體就算被感染也不會變重症。施奕仲以簡單的方式舉例:「把病毒想像成一群人,變異病毒就像是原始病毒株少一隻耳朵,或戴上了帽子的人,有小部分的改變。而抗體就如同人臉辨識系統,對於正常人臉可以高效率辨識而殲滅,但對於戴上帽子或者少一隻耳朵的人臉,可能會辨識不出來而放行進入,也就因而感染了。」但是負責人體細胞免疫的T細胞,就像是警察一一調查戶口,雖然病毒的外觀已有些微改變,但新冠病毒的身分是不會變的,查到一個砍一個,發現兩個殺一雙。T 細胞防護可以避免受感染的人演變為重症患者,甚至因而死亡。」現在全世界最流行的 Delta 病毒株,讓許多疫苗的保護力大為下降,施奕仲表示:「Delta 病毒株也學我們的防疫措施,不只是戴帽子、少一隻耳朵,現在還戴上口罩加蒙面,人臉辨識系統大概很難辨識正確(原先建立的抗體免疫快要失效了),除非我們要將人臉辨識系統升級。」許多國家都將施打第三劑疫苗,莫德納、輝瑞等也正在針對變種病毒加速研發次世代新冠肺炎疫苗。新冠不會終身免疫!打過疫苗、感染過可能再感染近期歐美國家開放,他們在高疫苗覆蓋率之下雖然確診個案增多,但死亡、重症沒有變多。施奕仲說:「當感染不會變重症,不會死亡,染疫就等於只是感冒一場。」施奕仲也提醒:「曾經感染過新冠病毒者、打過新冠疫苗者,若再碰到新冠病毒,還是有再次感染的風險。除了體液免疫產生的抗體可能隨著時間漸漸消失,使得保護力下降,或是如果遇到的是變種病毒,原來已產生的抗體無法完全辨識成功,也是有可能會再次感染。」若能將新冠死亡率再降低,人類有可能跟病毒共存。但在變異病毒肆虐下,施奕仲醫師表示,未來仍有三大方向要特別注意:病毒變異後特徵性的臨床症狀改變感染變異後人們的症狀表現也有所不同,變異病毒株差異也可能有攻擊身體不同器官的傾向,除了呼吸道系統,或許未來會發現某些變異株會侵犯神經系統,某些可能較易攻擊肝膽腸胃系統或是心臟血管系統等等。同時感染 2 種以上變異病毒株在歐洲臨床微生物與傳染病學大會上,國際發現已經有個案出現同時感染兩種 COVID-19 變異株的案例。病毒不會消失!很可能朝流感化方向前進新冠病毒已經有點像流感,每年會有新興病毒株。新興的變異病毒株只要傳染力夠強,就會擴散出去造成社區爆發,甚至變成跨國大流行。除了疫苗之外,醫藥科學界也積極發展抗病毒藥物要來對抗新冠病毒,已經有許多不錯的臨床試驗結果,目前正在執行第三期臨床試驗。相信不久的未來,應該會有抑制病毒的特效藥研發成功。因應這條路之後,施奕仲醫師推測:「未來很有可能人感染後透過藥物得到治療,但慢慢地具有『抗藥性』的變毒株可能會出現,成為因治療而篩選出來的新病毒株。」看來這條抗疫之路,還有一段很長的時間需要努力,大家要從日常衛生習慣做改變,除了戴口罩、勤洗手、減少群聚外,當務之急還是「打疫苗優先」。
-
2021-07-23 失智.像極了失智
視力不佳,失智風險倍增!中醫師分享3招,教你如何護眼抗老化
👉別讓這些疾病提高罹患失智症的風險,您需要知道的都在這▶認錯人、叫錯名字,是失智症最常見的症狀,但其實除了患者的記憶能力下降之外,也可能是眼科疾病導致協調認知障礙,若不及早治療處理,未來罹患失智症的機率高出正常人一倍以上!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中醫科主治醫師林舜穀指出,失智症患者叫錯家人的名字,不全然是記憶障礙惡化所致,也有可能是「人臉辨識」出問題。可以拿親友現在跟過去的照片比對,若是都無法分辨,就要把治療重心放在視力。林舜穀表示,視力減退認錯人的狀況常被誤解成記憶力減退,兩者都有關聯性,會逐漸失去感官能力,及早從眼科疾病發現失智警訊,可以協助相關照護資源,延緩病情進展。是健忘還是認錯? 揪出主因延緩失智眼科疾病所造成的物體模糊、扭曲以及影像變暗、變形等,常和失智症的視力問題很像,不適當的照明或空間色彩容易產生混亂或亢奮現象。林舜穀建議可改善家中擺設,從窗簾、燈飾下手,保持日照及光線明亮充足。家中勿堆放太多物品,避開複雜花色的壁紙,避免刺激眼睛、大腦過度負擔。(推薦課程:老年人視力差,失智機率增9.5倍! 專家3招護眼處方學起來,有效減緩視力退化)三種眼科疾病影響失智症:白內障、青光眼、糖尿病視網膜病變● 白內障:白內障因為水晶體變混濁,造成視力模糊,視力模糊會讓患者不想出門,久而久之對周遭事物提不起興趣,也不想跟人說話或互動。● 青光眼:視神經病變、萎縮可能是阿茲海默症的警訊,青光眼的兩眼外側視野有缺損情形,也跟失智症患者出現視野變化的狀況相像。● 糖尿病:同樣是引發失智症的危險因子,若血糖未適當控制,容易導致視網膜病變,使視力嚴重受損。專家分享3招,教你如何護眼抗老化● 練習動態和靜態的手眼協調訓練:鍛鍊專注力、視覺注意力,運動大腦延緩失智症。動態包括投球運動、氣球拍打傳遞,控制距離感。靜態則可嘗試摺紙、拼圖,練習手部動作和順序,手腦並用促進認知。● 從食療方面下手:多選擇補充深色食物,例如綠葉蔬菜、莓果類;中藥的當歸、薑黃有助於活血。● 穴位按摩護眼舒壓:1、眉毛:眉毛上分布著一系列可以幫助眼睛的穴位,在內側眉頭有攢竹穴、外側眉毛尾巴部位則是絲竹空穴,眼睛疲累時,用大拇指指腹輕按眉毛周圍,從眼頭順至眼尾,能夠放鬆臉部與眼睛的肌肉,減少痠脹與疲倦。2、太陽穴:沿著兩側眉毛往外延伸,就能夠摸到兩個很明顯的凹陷位置,即太陽穴,眼睛脹痛或是兩側頭痛時,可以輕輕按摩太陽穴,使用一點驅風油或按摩油幫忙,要記住太陽穴下面是顳動脈經過的地方,不可以太過用力!3、風池穴與視覺區:大腦後側的枕葉負責視覺訊號的解讀,對於正常的視力至關重要,在大腦後側沿著耳朵往後延伸,就可以找到大腦後側的視覺區,輕輕按摩可以刺激枕葉;另外在脖子後側的風池穴,時常按摩也能促進頭部血液循環,維持眼部、耳部相關的神經健康。4、耳朵下方還分布著一系列跟視覺相關的穴位,包含耳朵內下方的目點1和2,時常輕輕柔按也有保護視力的效果。💡更多udn會員專屬健康影音課程,點此立即了解▶
-
2021-07-10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台南餐廳夜市開放內用遭轟 黃偉哲:今開防疫會議討論
配合防疫,台南各大夜市從5月25日起全面停業至今,其中知名的大東夜市將在下周一12日恢復營業,今天有許多攤商自主篩檢,希望給民眾安全的消費環境,市府並在該夜市裝設AI智慧攝影機,可自動偵測人流及民眾是否戴口罩。由於台南開放餐廳、夜市內用「順時中」,市長黃偉哲臉書湧入反對聲浪,黃偉哲說,今天上午召集相關局處開防疫會議,會做出最好的因應,下午3時市府防疫記者會將進一步說明。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8日宣布微解封相關指引,為照顧攤商生計,台南市政府規畫夜市復業,目前已有30處夜市提出申請並通過審查,知名的大東、武聖、花園等夜市都能在12日起陸續恢復營業。市府今上午派員前往大東夜市裝設AI智慧防疫系統,經發局長陳凱凌前往視察,他表示,透過攝影機及人臉辨識可計算場域的人流量與是否戴口罩,若有人沒戴口罩會廣播提醒。大東夜市負責人吳漢清指出,疫情期間攤商沒有營業,嚴重衝擊生計,感謝市府考量攤商生存,經過復業申請,將在下周一恢復營業。為了提供民眾安全放心的消費環境,大東夜市都已做好相關防疫措施,並在今天請全體工作人員及攤商來進行篩檢。吳漢清說,配合防疫須增加許多人力、設備,但現在不會考慮要花多少錢,而是全力配合市府防疫措施,要讓大家有飯吃,目前還不確定12日將有多少攤商來擺攤,要尊重各自意願。陳凱凌表示,夜市業者須遵守「三罩一套」與「二禁二外」2大防疫指引,包括戴口罩、防護面罩及熟食攤設置食物遮罩,戴手套及防水圍裙,並禁止試吃與邊走邊吃,鼓勵預約外帶或外送;至於是否開放內用,市長表示會傾聽民意,做出周延的規範後向大家報告。一名賣關東煮的攤商說,他已經一個多月沒做生意,食材礙於保存期限也都丟掉,不僅沒收入還虧錢,期待可以趕快恢復營業,「但我們會怕、消費者也會怕」,所以一定要做好防疫措施,今天配合來做快篩。
-
2021-01-06 失智.失智100問
走失問題/年節為失智走失高峰 老媽媽採買年貨卻忘了回家的路
年節是失智者走失的高峰期。快70歲的侯女士家住大同區,照顧95歲失智母親三年,前年過年時,老母親說要去永樂市場採買,三個多小時卻還沒回來,驚恐又焦急的侯女士踩著腳踏車四處尋人,直到遠處一個熟悉身影出現,提著一大包東西的媽媽望著天空茫然地說:「我忘記回家的路了。」才知道媽媽失智這麼嚴重,而過年最怕媽媽亂跑的陰影,至今尚未揮去。隨著過年即將到來,侯女士呼籲家有爺奶接送、隔代教養家庭的小朋友們,請多幫忙碌的爸爸媽媽看顧阿公阿嬤,特別是寒假即將來臨,更要多陪陪阿公阿嬤,不要只顧看手機。有鑑於年節是失智者走失的高峰期,台灣失智症協會今日與台北市大同區大同國小、台北市大同區健康服務中心及富邦人壽共同舉辦「守護爺奶平安過年」宣導活動,現場透過失智教育動畫與有獎問答,讓小朋友知道如何與爸媽共同守護失智爺奶的安全。台灣失智症協會秘書長湯麗玉表示,現代家庭不少是隔代教養,雙薪家庭下,由爺爺奶奶接送小孩的比例也相當高,留意長輩是否失智,其實應該從小教育起。台灣失智症協會提供愛心布標,可協助長輩貼在衣服,或繫上愛的手鍊方便辨識,歡迎家長申請讓小朋友幫忙,還可以幫爺爺奶奶拍照,更新身分證照片以利警察快速透過人臉辨識找回,或在阿公阿罵背包放置聯絡資料。約八成以上的小朋友過年期間都會碰到阿公阿嬤,湯麗玉提醒大家,過年要多陪爺奶唱歌、下棋、散步、聊天;若爺爺奶奶已經失智,講錯話千萬不要糾正,要盡量讚美,更因為吞嚥功能比較差,不要在他們吃東西的時候找他們說話,以免噎到。台灣失智症協會同時提醒,春節期間帶失智長輩外出應安排兩位以上家人陪同,人多的地方更要手牽手一起走,出門在外若需要上廁所時,務必有一家人陪伴失智者,切勿讓失智者單獨一人等候,記住三不:協尋報警不用等、就近派出所可報案不用跑、協尋不用錢,有任何失智症疑問都可於上班日上午9點至晚上9點撥打【失智關懷專線0800-474-580】。
-
2020-12-05 新聞.科普好健康
天成導入MR混合實境 居家遠距會診不是夢
「MR混合實境」是AR(擴增實境)和VR(虛擬實境)的綜合體,可將虛擬場景與現實高度結合。天成醫療體系 首家運用HoloLens2天成醫療體系看中MR在後疫情時代的應用前景,與微軟(Microsoft)合作引進結合遠端協助軟體功能的MR眼鏡「HoloLens2」,用於居家醫療的遠距會診。醫院醫師透過居家醫師戴的HoloLens2,能在遠端掌握病人狀況、給予適當的會診建議。因應新冠肺炎疫情,天成醫療體系將今年訂為數位轉型年,結合資通訊、人工智慧(A:Artifical Intelligence)、區塊鏈(B:Block Chain)、雲端運算(C:Cloud Computing)及大數據(D:Big Data),朝大健康科技島邁進。微軟9月發表HoloLens2後,天成醫療體系金色年代長照社團法人董事長徐向謙和天晟醫院風濕免疫科主任翁國益醫師便主動向微軟洽談合作,11月啟用HoloLens2,成為全台首家運用HoloLens2的醫院。醫師戴上MR眼鏡 即時傳送檢驗報告翁國益表示,居家醫師到病人家中後,若發現有會診需求,只要戴上HoloLens2這款MR眼鏡,遠在醫院端的醫師就能看到HoloLens2傳回的影音。因HoloLens2影音性能強大,能使醫院醫師感覺親臨現場,還能把醫院端的檢驗檢查報告送到居家醫師的眼鏡視野當中,完成最即時的同步診療。倫敦用HoloLens2會診 減少新冠接觸翁國益說,由於HoloLens2可不用醫師直接接觸病人,據他了解,英國倫敦已用HoloLens2作為醫師會診住加護病房的新冠肺炎病人,降低接觸感染。可見,HoloLens2是數位防疫好工具,天晟醫院擬定未來可再用於:3D解剖構造模型影像衛教解釋功能、急診和加護病房的遠距會診功能等。打造智慧病房 比畫手勢即可操作此外,天晟醫院近期也將把VIP病房打造為智慧病房,除了設置常見的電子白板、離床偵測與防跌警報,另設有手勢操作的自動化感應功能。只要病人或護理師在偵測鏡頭前比畫手勢,就能自動開關燈、拉窗簾等,減少直接接觸。Kebbi機器人 照護長輩好幫手醫療科技展現正展出天成醫療體系的HoloLens2和智慧病房,最吸睛的還有可與長輩互動的AI機器人「Kebbi」,會跳舞、說故事、玩遊戲、拍照、人臉辨識和紅外線量體溫等,是天成3家護理之家及4家日照中心的陪伴好幫手。具醫療與長照專業的立委張育美表示,國家地理頻道紀錄片曾記述台灣醫療品質是世界第三、亞洲第一。由台灣生策會聯合衛福部、經濟部、科技部、農委會和生技中心主辦的醫療科技展,是全亞洲最大的醫療科技盛會,值得一看。自即日起至12月6日,台灣醫療科技展在台北南港展覽館舉行。
-
2020-12-05 新聞.元氣新聞
天成醫療體系導入MR混合實境 居家醫療遠距會診不是夢
MR混合實境是AR(擴增實境)和VR(虛擬實境)的綜合體,可將虛擬場景與現實高度結合。天成醫療體系看中MR在後疫情時代的應用前景,與微軟(Microsoft)合作引進結合遠端協助軟體功能的MR眼鏡「HoloLens2」,用於居家醫療的遠距會診。醫院醫師透過居家醫師戴的HoloLens2,能在遠端掌握病人狀況、給予適當的會診建議。因應新冠肺炎疫情,天成醫療體系將今年訂為數位轉型年,結合資通訊、人工智慧(A:Artifical Intelligence)、區塊鏈(B:Block Chain)、雲端運算(C:Cloud Computing)及大數據(D:Big Data),朝大健康科技島邁進。微軟9月發表HoloLens2後,天成醫療體系金色年代長照社團法人董事長徐向謙和天晟醫院風濕免疫科主任翁國益醫師便主動向微軟洽談合作,11月啟用HoloLens2,成為全台首家運用HoloLens2的醫院。翁國益表示,居家醫師到病人家中後,若發現有會診需求,只要戴上HoloLens2這款MR眼鏡,遠在醫院端的醫師就能看到HoloLens2傳回的影音。因HoloLens2影音性能強大,能使醫院醫師感覺親臨現場,還能把醫院端的檢驗檢查報告送到居家醫師的眼鏡視野當中,完成最即時的同步診療。翁國益說,由於HoloLens2可不用醫師直接接觸病人,據他了解,英國倫敦已用HoloLens2作為醫師會診住加護病房的新冠肺炎病人,降低接觸感染。可見,HoloLens2是數位防疫好工具,天晟醫院擬定未來可再用於:3D解剖構造模型影像衛教解釋功能、急診和加護病房的遠距會診功能等。此外,天晟醫院近期也將把VIP病房打造為智慧病房,除了設置常見的電子白板、離床偵測、與防跌警報,另設有手勢操作的自動化感應功能。只要病人或護理師在偵測鏡頭前比劃手勢,就能自動開關燈、拉窗簾等,減少直接接觸。醫療科技展現正展出天成醫療體系的HoloLens2和智慧病房,最吸睛的還有可與長輩互動的AI機器人「Kebbi」,會跳舞、說故事、玩遊戲、拍照、人臉辨識、和紅外線量體溫等,是天成3家護理之家及4家日照中心的陪伴好幫手。具醫療與長照專業的立委張育美表示,國家地理頻道紀錄片曾記述台灣醫療品質是世界第三、亞洲第一。由台灣生策會聯合衛福部、經濟部、科技部、農委會和生技中心主辦的醫療科技展,是全亞洲最大的醫療科技盛會,值得一看。
-
2020-12-04 新聞.元氣新聞
台大急診人工智慧看臉辨識疼痛 急診檢傷再加速
「你現在有多痛?」疼痛非常主觀,要問得清楚,恐怕得花好幾分鐘。但在壅塞的急診現場,疼痛指數攸關檢傷分類,非評估不可,但醫護人員沒那麼多時間猶豫。台大醫院急診部與台灣大學資工系特聘教授傅立城合作,發展出人工智慧的電子化檢傷系統,以人臉辨識判斷疼痛指數,最快兩年後就能幫助急診達成兩分鐘內精準檢傷,也有助解決病人壅塞問題。台大醫院急診部主任黃建華表示,急診的檢傷分類除了看心跳、血壓、體溫,也要看疼痛,如果疼痛超過八分就要自動升一級。因為疼痛有兩大意義,首先是病人很希望趕快改善不舒服,另一個代表身體疾病可能比較嚴重,醫護人員除了幫忙提高病人的舒適度,也要快速瞭解他病況的危急性。黃建華表示,檢傷分類要「快速」是一個重點,最慢三到五分鐘要完成,但是用人工方式確認疼痛很花時間。雖然有標準評估方法,但因為疼痛主觀、評估者的訓練程度不同等因素,都會影響檢傷分類的速度和準確度。黃建華表示,現在以人工智慧進行臉部疼痛分析,同時分析病人主述、病例、生命徵象的資料,經過深度學習模型,自動產生疼痛指數及檢傷分類的建議。未來可望縮短到兩分鐘以內,效率和準確度都更高,未來透過更多資料學習,人工智慧的判斷也會越來越準確。黃建華表示,台大醫院「智慧急診」的願景除了疼痛評估,還有加速診斷、加速影像檢驗判讀、加速了解病人病況是否建議出院、緊急事件準確預測,希望可以改善急診流程,都能夠縮短時間而且判斷更正確,推動智慧急診的方向。黃建華表示,目前全世界還沒有一個國家真正將人工智慧系統應用於急診,但是大家都在競爭。台灣人臉辨識的應用還很新,一定會更加注意人權和隱私的問題。這項技術將在2020年台灣醫療科技展進行展示,是台大醫院今年展出的重點項目之一。
-
2020-08-14 科別.腦部.神經
診查失智 高市大同醫院導入人工智慧
退化性腦病變「阿茲海默症」奪去許多人的健康與記憶,醫界研究發現,臨床一些不易查覺的症狀及肉眼無法判讀的缺失,借助人工智慧科技有機會及早診斷。高雄市立大同醫院攜手中山大學,整合中醫舌診、動態平衡、無線多頻道腦波及三維空間人臉辨識等研究項目,能及早診查失智症狀。民眾患阿茲海默症後會逐漸破壞心智功能,失去記憶且改變人格,耗費許多健保資源,不只失去健康,也拖累家人。高雄市立大同醫院記憶及老化中心主任楊淵韓表示,大同醫院記憶及老化中心收治約500名阿茲海默症病人,接受舌診、平衡系統偵測、三維空間人臉辨識系統及無線多頻道腦波檢查,彙整相關生理訊號進而評估,發現阿茲海默症病人腦部神經退化,腦波頻率變得較慢,腦部不對稱性及平衡功能也較健康人低,除記憶退化,運動及協調功能退化速度也快。「找出潛在個案更重要!」大同醫院院長黃志富說,研究發現,失智症患者的子女罹患失智比例偏高,如果又合併三高慢性病及E型脂蛋白基因特異,日後也可能發展為失智症。高雄大同醫院正推動「失智症成人子女研究計畫 」,希望能找到患者發病前的整合性生物標記,及早介入預防,延緩發病時程,也減少對家庭、社會的衝擊。
-
2020-08-13 科別.腦部.神經
大同醫院導入人工智慧 有機會及早診斷阿茲海默症
退化性腦病變「阿茲海默症」奪去許多人的健康與記憶,醫界致力研究 ,發現臨床一些不易查覺的症狀及肉眼無法判讀的缺失,借助人工智慧科技有機會及早診斷,高雄市立大同醫院即攜手中山大學共同整合中醫舌診、動態平衡、無線多頻道腦波及三維空間人臉辨識等研究項目,就希望能儘早診查出失智症狀。民眾罹患阿茲海默症後會逐漸破壞心智功能,逐步失去記憶且改變人格,是耗費最多健保資源的疾病之一,不只失去健康,也拖累家人。高雄市立大同醫院記憶及老化中心主任楊淵韓表示,可能是基因緣故,阿茲海默症病人的澱粉蛋白轉譯修飾機制出了問題,進而製造出一堆「β類澱粉蛋白」異常碎片,堆積成有毒斑塊,甚至產生毒性更強的寡果體。這些斑塊負責管理運動、平衡及協調的運動皮質、聯合皮質區或其他大腦皮質累積沉澱,可能因為症狀輕微不容易查覺,因而失去早期治療的契機。大同醫院記憶及老化中心收治約500名阿茲海默症病人,接受舌診、平衡系統偵測、三維空間人臉辨識系統及無線多頻道腦波檢查,彙整相關生理訊號進而評估,發現阿茲海默症病人腦部神經退化,腦波頻率變得較慢,腦部的不對稱性及平衡功能也較健康人低,除記憶退化外,運動及協調功能的退化速度也異於正常人。「失智症病患治療固然重要,找出潛在危險的個案更重要」,大同醫院院長黃志富說,研究發現,失智症患者的子女罹患失智症的比例高,如果又合併三高慢生病及E型脂蛋白基因特異,日後也可能發展為失智症。目前高雄大同醫院正推動「失智症成人子女研究計畫 」,針對患者子女展開追蹤,期望能找到患者發病前的整合性生物標記,及早介入預防,延緩他們發病的時程,進而降低後續醫療費支出,減少對家庭社會的衝擊。
-
2020-07-14 新聞.長期照護
AI預測情緒 北榮長照變聰明
資訊AI科技大數據與傳統長照可撞出哪些火花呢?透過人臉辨識系統持續追蹤日照個案的表情變化,就能預估失智症的精神症狀;而床墊與科技結合,只要機構住民起身,床墊即時警示,減少長者跌倒風險,也可透過床墊材質防疫與防褥瘡。台北榮總日照中心「遊詣居」聯手廣達集團,開展上述創新智慧照護科技,昨天舉行實物捐贈儀式。台北高齡醫學中心主任陳亮恭表示,這次與廣達集團及交通大學合作,協力解決許多照護場域的「痛點」,盼能藉由科技解決問題,資通訊科技有助醫療與長照品質提升,生醫與資通訊科技應該強強聯手,提升競爭力。遊詣居日照中心的創新科技,包括人臉辨識、紅外線體溫感測、長者肢體姿態與活動量估計系統、室內活動軌跡定位,以及將於榮民醫院護理之家使用的智慧床墊系統。陳亮恭表示,目前多數人臉辨識技術可做門禁管制與體溫偵測,但北榮利用AI技術,以一年的時間蒐集23位長者資料,累計一點五萬筆表情資料,與長者認知情緒症狀進行比對,發現可預測長者負向情緒和整體照顧負荷,未來將結合人臉辨識與肢體活動量資料,偵測失智長者細微步態變化與身心衰退,即時提供照護團隊修正照顧計畫。另外,許多長輩長期臥床,傳統床墊材質易藏病菌,且易發生褥瘡,榮民醫院護理之家規畫全面採用智慧床墊,選擇抗菌防疫材質,改善長輩臥床時皮膚受壓狀況,並結合床墊壓力感測技術,長輩起身時可及時警示,護理人員便可前往攙扶,有效降低跌倒率。陳亮恭指出,退輔會十五家醫院均設置日照,榮院多設有護理之家,未來將擴大科技發展與導入,以全體系思維提升長照品質,照顧全國高齡長者。
-
2020-06-13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解禁後首檔 高雄寵物展登場人潮多
新冠肺炎疫情趨緩,大型展覽也跟著解禁,全台第1場「高雄寵物用品展」,聯合破百家寵物廠商,今天起一連三天在高雄巨蛋登場,吸引滿滿人潮帶著毛小孩們前來參觀,業者喊出折扣更勝3倍振興券。為講求防疫不漏洞,主辦單位也特別安排專業防疫機器人在入口處,採紅外線測量、人臉辨識系統與民眾零接觸來測溫。特別的是,今年高雄寵物用品展整合串聯寵物食品、寵物旅館、餐廳、醫院等相關店家之優惠,獨家發行展昭寵物展護照,回饋給南台灣展昭寵物展的參觀者。消費者於展中消費滿額$2,000起,就有機會把毛孩最愛商品抽回家。
-
2020-06-04 失智.像極了失智
揮人巴掌、開黃腔…恐是失智症
嘉義蔡姓老翁日前上午從家中外出散步,到嘉義公園運動後不知如何返家,看到旁邊有計程車、請司機載他回家,但支支吾吾講不出家中住址,司機無奈只能將老翁載到派出所,警方透過M-POLICE 電腦人臉辨識系統,確認老翁姓名、住處,護送返家,家人才初次發現老翁走失了,可能罹患失智症了。嘉義聖馬爾定醫院精神科醫師王裕庭說,健忘是老化一部分,但健忘不一定是失智,因為許多人都會健忘,老化症狀要影響生活功能才能稱失智症,像忘記回家的路,還有長輩經常買相同東西回家,前兩天剛買還沒用,「為什麼今天出門又買?」「你最近記憶好不好?」嘉義市知心連冀診所院長、身心醫學科醫師李連冀表示,每次遇到憂心罹患失智症就診患者,他總會問「記憶好不好?」,患者如果回答「記憶很好啊」,如感嘆記憶不好,對於健康狀態有知覺、能回應,這代表有「病識感」,患者應只是單純憂鬱。阿強去年返鄉照顧78歲的父親,定期陪看診、拿藥,除些許重聽、說話比較大聲外,仍能自行外出散步,某日晚餐前,父親在看書,阿強湊近父親耳邊大聲提醒「吃飯了」,沒想到父親忽然轉身給他一巴掌,怒罵「這麼大聲要嚇誰?」阿強無奈只能摀著臉抱怨,「你不是重聽、聽不到嗎?」王裕庭說,失智症對於人與人互動距離不懂拿捏,像阿強父親對兒子揮巴掌,就是過度反應,可能就是社交功能退化,家屬反映長輩受過高等教育、是斯文人,但近期行為異常,會摸外勞屁股,開黃腔、講露骨笑話,站在路邊小便,讓家人尷尬不已。「照顧者真的辛苦!」王裕庭指出,失智症沒有特效藥,只能依患者出現症狀,做相對應藥物控制、處理,照顧者,要更有耐心和長輩溝通。立即加入失智・時空記憶的旅人粉絲專頁!無論你是否為失智者,我們都期盼能認識你。我們提供專業醫療資訊和交流平台;而你來告訴我們,那些關於失智的故事。加入>>
-
2020-06-01 橘世代.健康橘
口不擇言、開黃腔、摸人屁 ─ 注意!可能是初期失智
嘉義蔡姓老翁日前上午從家中外出散步,到嘉義公園運動後不知如何返家,看到旁邊有計程車、請司機載他回家,但支支吾吾講不出家中住址,司機無奈只能將老翁載到派出所,警方透過M-POLICE 電腦人臉辨識系統,確認老翁姓名、住處,護送返家,家人才初次發現老翁走失了,可能罹患失智症了。身心科醫師指出,初期失智症患者,不一定有很明顯症狀,除忘記回家的路,也有許多長輩聽覺、嗅覺退化,或社交功能退化,出現妄想、疑心病、過度反應,或摸人屁股、路邊尿尿等失常行為,都容易造成家人困擾。●長輩愛提當年勇、不願出門 都很可能是初期失智症嘉義聖馬爾定醫院精神科醫師王裕庭說,健忘是老化一部分,但健忘不一定是失智,因為許多人都會健忘,老化症狀要影響生活功能才能稱失智症,像忘記回家的路;另許多家屬也反映,長輩經常說同一件事,每逢聚餐、吃飯就「提當年勇」、「同件事一直重複說!」他說,還有長輩經常買相同東西回家,前兩天剛買還沒用,「為什麼今天出門又買?」但家屬卻忽略,長輩可能根本忘了昨天說過同一件事,或買過一樣的東西。王裕庭提醒,失智症初期不一定有很明顯症狀,雖然常見長輩「忘記回家的路」,但臨床上也發現,部分患者發現會迷路,為掩飾病情、不願就醫,開始不愛說話、沈默寡言,或本來愛出門,擔心迷路後開始宅在家中,因此家屬若發現長輩行為、生活習慣改變,應該多關懷、溝通,盡早陪同就醫。●失智症狀多 記憶不好不代表就是失智「你最近記憶好不好?」嘉義市知心連冀診所院長、身心醫學科醫師李連冀表示,每次遇到憂心罹患失智症就診患者,他總會問「記憶好不好?」,患者如果回答「記憶很好啊」,接著不斷強調記得多少東西,近9成都已罹患失智症,如感嘆記憶不好,對於健康狀態有知覺、能回應,這代表有「病識感」,患者應只是單純憂鬱。李連冀說,臨床失智患者,除了阿茲海默失智症、忘記回家的路,還有很多不同症狀,例如他曾遇到「幻視失智」,患者一直抱怨地板有灘水,怎麼都無法擦乾,也有患者味覺、聽覺都逐漸退化,出現食不知味、重聽等症狀。●失智初期症狀像「快壞的收音機」 呈現鋸齒狀變化阿強去年返鄉照顧78歲的父親,定期陪看診、拿藥,父親身體狀況不錯,除些許重聽、說話比較大聲外,仍能自行外出散步,但近幾周阿強發現,每次說話、叫父親吃飯,都必須靠近父親耳前、放大音量才能聽見。前天晚餐前,父親在看書,阿強湊近父親耳邊大聲提醒「吃飯了」,沒想到父親忽然轉身給他一巴掌,怒罵「這麼大聲要嚇誰?」阿強無奈只能摀著臉抱怨,「你不是重聽、聽不到嗎?」「失智狀況像快壞的收音機!」李連冀指出,很多失智者初期並不會完全退化,味覺、聽覺有可能短暫恢復,就像快壞的收音機,有時收得到訊號、有時完全無聲息,這部分也容易造成家庭紛爭,像日前也有患者家屬抱怨,婆婆忽然嫌煮的菜不夠鹹、沒放鹽,但下次稍微鹹一點,又抱怨「煮這麼鹹」。王裕庭說明,失智症長期走勢會逐漸退化,但部分患者初期呈鋸齒狀變化,某些功能忽然變差,但也有可能突然短暫恢復,另一點要觀察的是,部分失智症患者社交功能變差,無法控制不適當舉動。●社交功能退化 斯文人講露骨笑話、摸外勞屁股王裕庭說,失智症對於人與人互動距離不懂拿捏,像阿強父親對兒子揮巴掌,可能就是過度反應,因為一般人被作弄也不會揮巴掌、搧耳光,這可能就是社交功能退化、無法控制自己情緒。他說,臨床上發現許多失智症患者,社交功能變差,不懂得拿捏社交尺寸,出現口不擇言、過度外向、失去自我克制能力,家屬反映長輩受過高等教育、是斯文人,但近期行為異常,會摸外勞屁股,開黃腔、講露骨笑話,站在路邊小便,讓家人尷尬不已。李連冀說明,失智症許多舉動都容易造成家人困擾,如出現妄想,抱怨媳婦、外傭偷錢、偷衣服,懷疑妻子、老公外遇,或逐漸對身旁事物不在意,容易走失、迷路、猜忌、疑心病重、憂鬱,部分長輩個性變成像小孩一樣,家屬除帶長輩就醫,更需要耐心照顧、細心陪伴。「照顧者真的辛苦!」王裕庭指出,失智症沒有特效藥,只能依患者出現症狀,作相對應藥物控制、處理,他也常提醒照顧者,照顧失智症長輩這條路可能很長,要理解「即將面對的挑戰」,認知內外身心可能承受的壓力,更提醒照顧者,要學習轉換心情、更有耐心和長輩溝通,以相對輕鬆情緒面對失智長輩出現的狀況。【精選延伸閱讀↘↘↘】。幫助困在失智迷霧中家庭 鄭嘉欣成為不一樣的律師。以「賦能」開創長照新模式 重拾被照顧者的生命意義 橘世代FB立即按讚! 張曼娟:「我正經歷一場關於「老」的學習」、于美人:「保有追求快樂與相信日子,才是人生最重要力量」、吳若權:「人不可能不怕老,學會接納怕老的自己,就能對生命更加安心自在」,當一個不等「老」的橘世代,讓自己生命豐富跟得上時代!>>【立即加入】
-
2020-02-05 武漢肺炎.預防自保
出門口罩戴好戴滿?常見壞習慣 醫:放著不管小心毀容
2003年的SARS、2009年的H1N1、2012年的MERS、到2020年的武漢肺炎,再加上每年不同型的流感,許多人最頻繁使用的日常用品除了手機,大概就是口罩了。經過近日「口罩之亂」,大家才意識到,原來口罩已成了必須隨時準備、要用就有之物,日常生活也因口罩有了改變。•季節性空品差 明星口罩成風潮2003年SARS疫情爆發時,幾乎人人出門都戴口罩,一時之間民眾對N95、P100等專業防護口罩也朗朗上口,疫情過去後,一般民眾除非騎機車通勤,多在自身感冒或身體不適時,才會帶口罩。不過隨著近年台灣各地都會面臨季節性空氣品質不佳,許多人出門都會戴上口罩自保。此外隨著網路社群發達,許多偶像明星出現在機場、或私下被拍到時,往往都戴著口罩,且把口罩當成時尚穿搭一環,明星們愛用的口罩品牌也在網路上熱賣,年輕族群也跟著把口罩當成日常生活的一環,甚至戴口罩才「潮」。•不化妝不出門 戴上口罩免煩惱戴上口罩,幾乎三分之二的臉被遮住。有些不化妝不敢出門的女生,戴了口罩化妝的步驟也省事不少,只要加強眼妝,上了口紅還會沾染到口罩上,乾脆塗護唇膏,就能美美出門。當每個人每天都要戴口罩時,想在一片口罩海中彰顯不同,口罩圖案、花色,也成為表現自己的重點,也為防疫愁悶解憂,苦中作樂一番。不過醫師提醒,有造型的口罩多半只是防霾,真的要過濾細菌病毒,還是選醫療用口罩為佳。•人臉辨識功能 遇到口罩就破功現在不少智慧型手機或電腦,都運用「FACE ID」,也就是透過人臉辨識登錄,甚至有公司行號以人臉辨識打卡,遇到口罩往往就「破功」,最近武漢肺炎疫情拉警報,許多人口罩不離身,拿起手機想解鎖,只好不停把口罩拉下、拉上、又拉下,拉到煩了,乾脆暫時關閉FACE ID,度過這段「非常時期」,但用人臉辨識的打卡就沒辦法,還是得把口罩拿下來。為了防疫戴上口罩,加上不要靠太近以避免肢體接觸、飛沫傳染,人與人之間保持距離變成禮貌。有時碰到認識的人想打招呼,都走到面前了,對方還愣了好幾秒才回應。不過也有人覺得戴口罩省了一些麻煩,有時一路打招呼下去也滿累的。還有人想伸冤「我不是裝高傲,也不是故意不理人,實在是眼力不好,大家都戴口罩認不出…」•全家休閒活動 改成出門掃口罩隨著武漢肺炎疫情升溫,搶口罩幾乎變成全民運動。高雄林姓市民一家四口一大早出門,不是去踏青,而是開車沿路去超商、藥妝店、藥局「掃口罩」。遇到門市就停下來問,若有貨就全家衝下車,1人限買3個,起碼有12個,要找到3家,才能撐過一周。就這麼從市區開到郊區,找個餐廳吃了飯再打道回府。隨著口罩實名制將上路,超商已買不到口罩,全家人把身分證都亮出來,單號、雙號分一分,商量第一天就要去排,不然等下一個7天就會比別人晚。問這些到處搶口罩的人,是真有這麼缺嗎?答案是「覺得看到口罩才有安全感啊」。•口罩戴好戴滿 痘痘悄悄找上門高雄市立大同醫院皮膚科主任吳青穎表示,現在大家人口一罩,工作時須接觸人群者,更得戴上至少8小時,因口罩須與皮膚服貼,如有過敏體質者,說話時噴出的熱氣,會讓口罩與皮膚間變得濕與悶,除會長痘痘、發生毛囊炎,近來也有許多原本控制得不錯的酒糟性皮膚炎患者,因戴口罩導致臉部血管敏感、擴張而發病,紛紛回籠皮膚科拿藥。吳青穎說,如果因工作得長時間戴口罩,一旦出現有皮膚不適症狀,女性建議就不要化妝,僅在露出口罩外的皮膚擦防曬,口罩壓條處的皮膚要先塗保濕護膚品,耳後如果因鬆緊帶摩擦脫皮,最好能墊個棉球或一小片紗布;工作一段時間後可走到較通風處取下口罩,讓皮膚透透氣,如果沒有上呼吸道症狀,也不是在人多密閉處或已回家,建議就取下不須配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