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2-27 醫療.骨科.復健
搜尋
久坐
共找到
846
筆 文章
-
-
2023-12-26 癌症.大腸直腸癌
放臭屁是大腸癌前兆嗎?放屁臭不臭是什麼原因造成?6方法助改善放屁
常放臭屁是大腸癌前兆嗎?根據衛福部國健署統計,大腸癌是國人最常罹患的前十大癌症之一,所以和大腸癌有關的徵兆是許多人關心的議題,其中,「常放臭屁是大腸癌前兆」為最常被討論的議題。事實上,有肝膽腸胃專科醫師指出,「常放臭屁是大腸癌前兆」只是謠傳,放臭屁多數與大腸癌無關,但可以當作是身體發出的訊號。科學的養生保健站主林慶順教授也曾在文章中指出,無論是公共醫學圖書館PubMed,或是國外幾家有信譽的醫療機構,包括梅約診所、美國癌症協會、西奈山醫療系統、紀念斯隆凱特琳癌症中心、美國CDC等,皆查不到有任何支持「放臭屁是大腸癌的徵兆」此一說法的資料。為什麼會放屁?每個人都透過打嗝或放屁來排出腸胃道內的氣體,或稱之為脹氣。脹氣是無味氣體的混合物,包括氧氣、二氧化碳、氮氣、氫氣和甲烷。這種氣體在消化系統中形成,但當這些氣體與腸道細菌混合時,就會產生難聞的硫磺氣味。如果只產出少量氣體,氣體可被腸道黏膜吸收,一旦生產的氣體量超過腸道吸收能力,氣體就會找其它的宣泄出口。藉由腸道蠕動隨著糞便直達肛門,這就是「放屁」的來由。放屁很臭的成因是什麼?放屁其實和飲食密切相關,容易形成氣體的食物通常是富含膳食纖維和抗性澱粉,而它們通常是被認為有益健康,例如豆類食物。林慶順教授指出,豆類食物富含的膳食纖維和抗性澱粉不能在小腸被消化,所以會進入大腸成為細菌的食物,而細菌在分解這些食物時就會產生氫氣、二氧化碳、和甲烷。豆類所含的硫則會被細菌轉化成硫化氫、甲硫醇、二甲基硫醚等帶有臭味的氣體,而硫化氫、甲硫醇及二甲基硫醚就是臭屁最主要的臭味成分。另一種容易形成氣體的食物是牛奶,但這是因為大多數東方人有「乳糖不耐症」的問題。這種人缺乏乳糖酶,所以無法在小腸裡分解乳糖,而沒有被分解的乳糖在進入大腸後就會被微生物分解,從而產生氣體。不過,容易產生氣體的食物,不一定就是臭屁的原因。林慶順教授指出,目前已知食物中的硫是放屁臭味的最重要元素。放屁幾次算正常?平均而言,一天中放屁14到23次是正常的,而且通常不會引起太多注意。有研究表明,大多數人每天放屁可以多達21次。對大多數人來說,放屁的次數通常不是一個大問題。但如果你發現自己持續放屁過多,或伴隨任何疼痛感,則應該諮詢醫師。經常放屁是生病嗎?除了容易產生脹氣的食物外,疾病也可能是產生過多氣體的原因,包括:1.消化問題:例如腸躁症(IBS)和乳糜瀉。2.感染問題:例如梨形鞭毛蟲症(又稱賈第蟲病),導致腸道細菌過度生長。3.藥物或腸道蠕動障礙減慢腸蠕動:例如腸躁症、糖尿病和硬皮症。一直放屁需要就醫嗎?一般而言,放屁通常是正常的身體機能,但若出現其他胃腸道症狀,則可能存在問題,包括:1.持續腹痛。2.腹脹。3.噁心。4.嘔吐。5.經常腹瀉或便秘。6.腹部有持續的壓力感。7.突然或不明原因體重減輕。8.直腸出血。9.大便後仍有殘便感。10.貧血。一直放屁怎麼辦?為了減少身體的氣體產生,你可以參考以下作法:1.每週運動三到四天,每次至少30分鐘,並且避免久坐。2.限制十字花科蔬菜,像是高麗菜、花椰菜、青花菜、球芽甘藍和蘆筍比其他蔬菜產生更多的氣體,但它們也很有營養,所以不要完全避免它們。3.如果患有乳糖不耐症,請避免食用乳製品。4.避免便秘,這有助於限制產氣細菌的累積。補充水分和運動也有助於便秘的發生。5.檢視你的用藥,某些藥物的常見副作用為腹脹和產生過量氣體,6.限制碳酸飲料和發酵食品,這些產品會添加更多氣體並餵養消化道中的細菌。此外,含有高果糖玉米糖漿的飲料 也能起到同樣的作用。【資料來源】.李宜霖胃腸肝膽科:常放臭屁可能是大腸癌的前兆?.科學的養生保健:臭屁是大腸癌前兆?.Cleveland Clinic: Gas and Gas Pain.Why Do I Keep Farting?
-
2023-12-25 焦點.健康知識+
「這族群」最常半夜突然腳抽筋!6大抽筋原因先釐清再預防才有效
相信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有抽筋的經驗吧!抽筋在醫學上又稱為「肌肉痙攣」,是一種異常的肌肉收縮現象,如電解質不均就是常見的原因之一,這可能導致肌肉突然變得緊繃甚至疼痛難耐。我們本次針對「抽筋原因」進行觀測,一起來看看還有哪些可能造成抽筋的因素吧!《Social Lab社群實驗室》本次透過《OpView社群口碑資料庫》追蹤近一年網友熱議的「抽筋原因」相關話題,帶您了解網友熱議的抽筋原因排行。肌力不足使年長者成易抽筋族群 觀察近一年網友針對「抽筋原因」的相關話題討論,可以發現「年齡」最受到網友熱議。隨著年紀的增加,肌肉組織、身體機能等都會逐漸退化、變得脆弱,因此容易發生抽筋。就有網友發文提及,「家母年事已高已屆80歲⋯⋯近年因坐骨神經及尾椎問題,常會久坐難起腳麻、半夜腳抽筋、尾椎痠痛」,詢問網友有何治療的建議。針對抽筋問題,不少網友建議「每天做適當的伸展拉筋運動」、「散步一小時」、「居家坐或躺熱敷墊」、「可試試看筋膜運動按摩」等,透過一些簡單的運動加強肌耐力,搭配適當的拉筋、熱敷或按摩,幫助放鬆肌肉同時促進血液循環,對於緩解抽筋問題很有用。孕媽咪做好保暖而「懷孕」是另一個備受網友討論的抽筋因素。懷孕抽筋的成因眾多,如「賀爾蒙改變」、「保暖沒做好」、「肌肉緊繃或疲勞」等都有可能。就有網友問道,「懷孕時遇到最不舒服的症狀是什麼?」,引來孕媽咪們紛紛留言回覆,不少人直喊「腳抽筋到哭」、「後期躺怎樣都睡不好,睡眠品質差,被抽筋痛哭醒來」等,表示「孕抽筋真的是誇張的痛,跟平常抽筋差很多」。針對這令人崩潰的疼痛,有網友分享經驗,提出「多散步、多按摩拉筋、睡前也有自己泡熱水、穿襪子睡覺」、「孕期鈣吃好吃滿」等都有一定的幫助。另外,「天氣過熱或過冷」也是常見的原因。若在高溫環境下長時間活動,可能導致體液、水分、電解質等過度流失;而若是天氣寒冷,卻沒有做好適當的禦寒措施,則恐造成血液循環變差、肌肉過度收縮等狀況,進而抽筋。建議在酷熱的天氣下,要特別留意水分與鹽分的補充;天冷時則應做好保暖,對於改善抽筋問題都有一定程度的幫助。放鬆肌肉助緩解抽筋突如其來的抽筋,總會讓身體不適好一陣子,嚴重時還有可能導致肌肉拉傷,影響到活動,並且需要長時間才能復原。因此為了預防抽筋一再發生,不妨參考以上提及的抽筋原因,釐清可能的致因後予以改善。也提醒若抽筋情況嚴重、疼痛持續發生,還是要尋求專業醫師的協助喔!(本文轉載自《Social Lab社群實驗室》)(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3-12-19 醫療.骨科.復健
久坐上班族肩頸好僵硬? 三招教你立即緩解緊繃感!
許多人可能不知道,肩頸僵硬是百病之源! 最近天氣冷暖交替,除了易引發過敏外,就連身體保養也是關鍵時期,老是久坐沒有常暖身,一但變天加上長期的姿勢不良,那麼背部痠痛僵硬就會容易找上門,尤其頸肩部位一僵硬又會引起頭痛、手臂痠麻等等連帶症狀,真的不容忽視。物理治療師林家鋐,分享肩頸痠痛緩解三招:1.伸=胸肌伸展運動2.推=舒筋球推開痛點3.熱=頸肩熱敷舒緩鬆開筋絡再加熱敷,氣血更循環物理治療師推薦使用舒筋球+熱敷墊的原因,主要是筋絡鬆開了再熱敷效果會更加倍有感!建議可以搭配先使用「muva舒筋雙享球」按摩,紅色軟球先舒緩,再用黃色硬球加強按壓力道,運用舒筋球將肌肉筋膜因為緊繃形成的結節,局部慢慢舒緩開來,一個區塊滾動30~60秒即可,若家裡有網球也可以替代喔!醫療級熱敷墊,專利控溫、熱敷舒壓!選對熱敷墊也很重要!親膚材質、斷電安全性與溫度調節都該是考量之一。擁有專利控溫發熱線的「Sunlus頸肩柔毛熱敷墊」,造型像是小披肩,能覆蓋加熱的面積較廣,且有四個級數的溫度選擇,可依個人需求設定溫度高低,另外還有兩小時安全自動斷電功能,熱敷太舒服到睡著也不用擔心,選擇有醫療等級且台灣製造更安心。女性生理期來也能熱敷於小腹,溫熱柔軟的材質讓不適感徬彿備受呵護!乾濕兩用的熱敷墊,弄髒也能安心水洗創新可水洗的熱敷墊,不慎弄髒了或是換季要清洗收起來都更加容易,只要將控制器分離後,並將熱敷墊以中性清潔劑、中低溫水洗,不管手洗或是置入洗衣袋機洗都沒問題,這對忙碌的人來說是一大福音呢,好整理才能更願意頻繁使用,不用擔心清潔問題!如果有秋冬皮膚乾燥敏感問題,還可以用濕敷方式將熱敷墊噴濕,以不滴水為原則,能讓熱滲透更快。濕敷的熱保養能舒緩乾燥不適,使用完畢後趁皮膚熱熱的狀態,抹上乳液也更能加強肌膚吸收、深層潤澤。溫馨送禮的季節,給自己或家人一份溫暖吧,Sunlus熱敷墊可在健康三樂事的商城和各大藥局、量販店都購買的到喔!冬季促銷活動還有搭贈好禮、滿額抽獎,讓溫馨舒適更加倍!
-
2023-12-18 焦點.元氣新聞
2024市售8款熱門UC2/UCII膠原蛋白推薦!比葡萄糖胺和軟骨素功效更好?挑選3原則必看!
年紀增長,行動力大不如前,不只爬樓梯變得吃力,靈活度也明顯下降,過往很多人會補充葡萄糖胺來改善靈活度,但隨著新型態保健品UC2/UCII膠原蛋白在熟齡界迅速竄紅,已逐漸成為口耳相傳的熱門保養成分,究竟UC2/UCII膠原蛋白是什麼?它和葡萄糖胺有什麼差別?UC2/UCII膠原蛋白是什麼?UC2/UCII是非變性二型膠原蛋白 (Undenatured Collagen Type II)的縮寫,它的原料主要來自雞胸軟骨,經過專利低溫萃取,完整保留膠原蛋白三股螺旋結構和活性,能夠發揮較佳的效果。推薦UC2/UCII膠原蛋白還是葡萄糖胺,有什麼差別?談到保持活動靈活,很多人會想到另一種保養成分葡萄糖胺,那葡萄糖胺跟UC2/UCII又有什麼不同呢?葡萄糖胺是人體關節組成中的成分之一,與關節潤滑和軟骨健康有關,深受銀髮族喜愛。但近年研究發現,葡萄糖胺對於關節幫助有限,因此衛福部也在2014年取消葡萄糖胺的健保給付。從國際研究報告發現,在特定劑量下,UC2/UCII有助舒緩活動時的疼痛、不適感,具有強化鞏固保護的效果。進一步由哈佛大學醫學院權威醫師臨床實測,每日補充40毫克 UC-II,持續一段時間後,相較對照組補充「葡萄糖胺+軟骨素」功效更佳。UC2/UCII膠原蛋白功效有哪些?哪些人需要吃?UC2/UCII具有維持活動順暢、腳步穩健,改善關鍵部位疼痛,加強行動力功效,甚至可調解生理機能、增強體力,全方位幫助身體更輕鬆靈活。若家中有銀髮族長輩,或是經常覺得緊繃、行動卡卡,像是長時間久坐、姿勢不良的上班族、經常搬重物、從事勞力工作者,以及活動量大的運動員、健身族、登山族,也建議補充UC2/UCII作為保養,及早守護關鍵行動力。UC2/UCII膠原蛋白每日建議攝取量?會有副作用嗎?UC2/UCII必須攝取足量才能發揮功效,建議每天補充40毫克、長期穩定補充至少3個月,在餐後2小時或餐前1小時半空腹狀態時補充,搭配複方成分,達到最佳吸收效率。UC2/UCII是通過美國GRAS檢驗的安全成分,但UC2/UCII成分來自雞胸軟骨,因此素食者不宜食用,孕婦、正在哺乳的婦女,需要視個人健康情況諮詢醫師後再食用。UC2/UCII膠原蛋白推薦挑選原則有哪些?市面上UC2/UCII產品琳瑯滿目,品牌、成分、價格都差很多,究竟該如何選擇,才能找到最適合自己的產品?以下提供3大挑選原則,讓你吃得安心有感:UC2/UCII推薦原則1.採用專利原料、添加足量UC2/UCII最早是美國大廠Lonza專利研發的非變性第二型膠原蛋白,在市場上是有商標註冊的品牌,選擇產品時確認是否外觀為綠色的「UC-II®」字樣的專利標章,以及添加足量,是否符合日建議量,避免買到不具專利、品質較差的原料影響功效。UC2/UCII推薦原則2.搭配複方成分UC2/UCII搭配多重複方,例如幫助潤滑的玻尿酸、維持活動力的MSM(甲基硫醯基甲烷)、減少體內發炎物質產生的薑黃素,可發揮一加一大於二的效果,保養功效全面升級。UC2/UCII推薦原則3.具有檢驗報告、國際獲獎認證挑選獲頒國際獎項或經定期檢測如重金屬、塑化劑及農藥殘留等安全未檢出的產品,以確保品質與安全,讓消費者安心食用。8大UC2/UCII膠原蛋白推薦品牌!UC2/UCII推薦品牌1.大研生醫 動易動非變性二型膠原蛋白● UC-II添加含量:40毫克● 原料品牌認證:使用多國專利UC-ll®● 複方成分:玻尿酸、微活化薑黃素、MSM● 特色:嚴選有多國專利的UC-ll®非變性二型膠原蛋白,一粒添加有效足量40毫克,搭配足量80毫克的專利Mobilee®玻尿酸,潤滑不卡關;以及專利microActive®微活化薑黃素、美國MSM,四大頂規成分全面提升舒適靈活力,世界頂級的品質榮獲Monde Selection高品質金獎。>>這裡買UC2/UCII推薦品牌2. 挺立 關鍵迷你錠UCII● UC-II添加含量:40 毫克● 原料品牌認證:使用多國專利UC-ll● 複方成分:維生素C、鎂、鋅、銅、錳● 特色:一錠含有6種關鍵成分,維生素C促進膠原蛋白形成,搭配UC-ll和鎂、鋅、銅、錳等微量元素,調整體質,幫助行動靈活。迷你好吞,一天一錠,保護更完整。>>這裡買UC2/UCII推薦品牌3. Move Free益節 關鍵成分UC-II加強型迷你錠● UC-II添加含量:40毫克● 原料品牌認證:使用美國專利UC-ll®● 特色:美國原裝進口,7mm錠狀好吞,一天一錠鞏固3倍行動保護力,經檢測安全品質有保障。>>這裡買UC2/UCII推薦品牌4. 白蘭氏 保捷膠原錠● UC-II添加含量:40毫克● 原料品牌認證:使用美國專利UC-ll®● 複方成分:水解第二型膠原蛋白、維生素C● 特色:搭配水解第二型膠原蛋白補給營養、維生素C,補給營養到保養再添新動能。>>這裡買UC2/UCII推薦品牌5. 日本味王 行動對策PLUS全效錠● UC-II添加含量:40毫克● 原料品牌認證:使用美國專利UC-ll®● 複方成分:軟骨素、維生素C、葡萄糖胺、鈣、高濃度玻尿酸● 特色:每一錠含UC-ll® 40毫克、專利TA關鍵傳透複合物40毫克、高濃度玻尿酸40毫克,全效配方讓行動加分。>>這裡買UC2/UCII推薦品牌6. 家倍健 挺固關日本非變性二型膠原蛋白● UC-II添加含量:非變性二型膠原+I型膠原+II膠原,共530毫克● 原料品牌認證:使用日本專利UC-ll®● 複方成分:蛋白聚醣、葡萄糖胺、軟骨素、MSM、魚膠原蛋白、鳳梨酵素等● 特色:選用日本專利非變性二型膠原和I型膠原+II膠原,雙效保養,並添加6大靈活關鍵,提供營養補給。產品獲得SNQ國家品質標章及世界品質金獎。>>這裡買UC2/UCII推薦品牌7. NOW健而婷 UC-II 二型膠原蛋白● UC-II添加含量:40毫克● 原料品牌認證:使用美國專利UC-ll®● 複方成分:Aquamin海藻萃取物● 特色:選用美國專利技術UC-ll®,並添加歐盟生機認證、專利Aquamin海藻萃取物,內含豐富鈣質,軟硬兼顧,增強靈活行動力。>>這裡買UC2/UCII推薦品牌8. 娘家 消費高手好關鍵Ex-六效x雙軟骨升級版● UC-II添加含量:40毫克● 原料品牌認證:使用美國專利UC-ll®● 複方成分:維生素C、小黃瓜萃取物、玻尿酸、橄欖果萃取等● 特色:關鍵雙軟骨成分(美國雞胸軟骨、日本鮭魚軟骨), 6效成分添加Q-Actin專利萃取小黃瓜精華,幫助調節關鍵活動力,豐富橄欖多酚、維他命C,舒緩+補充,達到雙倍靈活好關鍵。>>這裡買
-
2023-12-17 醫療.骨科.復健
為何容易半夜腳抽筋?盤點抽筋5大原因、緩解方式及如何預防
為什麼常常抽筋?是不少民眾的困擾與疑惑。國泰醫院復健科主任塗雅雯說,抽筋發生是因為體內細胞的細胞膜在交換電解質時,發生不平衡所致。造成電解質失衡的因素很多,每個人抽筋的原因都不相同,包括年齡、疾病、藥物、姿勢、運動等,必須依不同的原因,給予不同的緩解方式。抽筋好發原因多,上班族最常受久坐影響。新光醫院復健科主治醫師陳亭安說,抽筋好發原因共有5大類:抽筋好發五大類原因1. 長期久坐、久站、姿勢不良:造成肌肉細胞興奮性上升、肌肉過度緊繃,好發族群為上班族,時常久坐,造成下肢血液循環不良。2. 疾病影響:下肢血液循環不佳,也容易引發抽筋,如患有心臟病、腎臟病、肝臟疾病等慢性病者,甚至是器官衰竭患者。3. 體內鎂、鈣等電解質不平衡:包括孕婦常伴隨孕吐,容易脫水、電解質不平衡,或洗腎、服用利尿劑等患者,容易引起抽筋。4. 溫度變化大:如天冷、深夜時,氣溫降低,血管收縮,血液循環不佳,容易造成布滿血管的肌肉更緊繃,增加抽筋機會,應多注意保暖。5. 神經傳導受損:包括中風、糖尿病神經病變等患者也容易抽筋。年輕人多因運動過度,年長者因疾病或身體退化影響。塗雅雯說,抽筋發生的原因,也因為年齡層而不同。年輕人抽筋多因運動過度,導致肌肉損傷、疲勞,或運動時未適時補充水分、電解質,增加抽筋風險。抽筋好發部位在小腿、大腿、肩膀、上背部、胸肌等處肌肉群,症狀多為肌肉突然緊繃,不能活動,有時還會伴隨疼痛。年長者抽筋則有三大原因1. 肌肉流失、品質不佳:長者常見肌少症,也會增加抽筋機會。2. 受慢性疾病影響:包括肺阻塞(COPD)、心臟病、腎臟病、肝臟疾病等,影響周邊血液循環,電解質無法平衡,此類抽筋多發在晚上睡覺時。3. 受身體退化影響:可能因腰椎狹窄壓迫神經,導致神經傳導異常,也會增加腿部抽筋的機會,患者多抱怨,晚上睡覺睡到一半抽筋痛醒。陳亭安說,年長者抽筋的原因,常為多種原因交互影響,包括慢性病、肌少症、靜脈曲張、甚至吞嚥功能不佳,一喝水就嗆到而不敢喝水,出現長期脫水問題等,均會增加抽筋機率。利尿劑、抗憂鬱劑、抗生素等,也可能引起抽筋。另外,抽筋問題也受到藥物影響,陳亭安說,如利尿劑、抗憂鬱劑、抗生素,或治療骨鬆等多種藥物,都可能引發抽筋。若服用某種藥物後,反覆出現抽筋問題,應回診詢問醫師,若發現真的是藥物所引起,可以更換藥物,或搭配其他方式緩解抽筋問題。現代人長期姿勢不良、缺乏運動,全身肌肉緊繃,常出現抽筋問題,抽筋往往來得又快又猛,十分疼痛。大家最想知道,抽筋時要如何做,才能快速紓解疼痛,恢復活動力?新光醫院復健科主治醫師陳亭安說,抽筋好發部位在小腿、大腿、肩膀、上背部等處肌肉,症狀多為肌肉突然緊繃、疼痛,不能活動。一旦發生抽筋,可以進行不同的伸展、緩解動作,解除肌肉緊繃、疼痛。以下是常抽筋的五個部位,及其緩解方式:1.小腿後側抽筋先按摩緩解疼痛,坐在地板上,雙腳伸直,將發生抽筋那隻腳的腳板,朝身體的方向彎曲,以利伸展小腿後側肌肉。每次伸展停留20秒,再回到原先位置休息20秒,如此進行3至4個循環。2.大腿前側抽筋如右大腿前側的股四頭肌等肌肉抽筋,可以用左腳單腳站立,並將右小腿往身體後方伸展,用右手抓住右腳腳踝,讓右腳膝蓋彎曲,盡量讓右腳跟碰到右側臀部,達到伸展大腿前側肌肉的效果。每次伸展同樣停留20秒,再回到原先位置休息20秒,如此共3至4個循環。3.大腿後側抽筋先按摩緩解疼痛,坐在地板上,雙腳伸直,將發生抽筋那隻腳的腳板,朝身體的方向進行彎曲,再配合身體往前彎,用手去扳腳板,以利伸展大腿後側肌肉。每次伸展停留20秒,再回到原先位置休息20秒,如此進行3至4個循環。4.肩膀抽筋如右側肩膀抽筋,先將右手臂往前伸直,並往左側肩膀移動,這時左手上手臂,在右手手肘外側施加壓力,讓右手手臂更靠近左胸口,做出類似「大象鼻」的動作。每次伸展停留20秒,再回到原先位置休息20秒,如此共3至4個循環,緩解右側肩膀抽筋。反之亦然。5.上背部抽筋可以做出類似在古代跪拜皇帝的姿勢,首先是雙膝跪地,臀部坐在雙腳的腳跟上,這時上半身往前伸展,將雙手手掌放在地板上,並盡量往前延伸,肩膀往下壓,讓背部肌肉感覺到伸展、紓解壓力。每次伸展停留20秒,再回到原先位置休息20秒,如此共3至4個循環。六大預防抽筋方法1.避免長時間久坐、久站:塗雅雯說,每種姿勢固定20分鐘,應變換姿勢,搭配四肢活動、伸展。2.控制慢性病:若有心、肝、腎等慢性病患者,或是有中風、腰椎神經壓迫等,務必按時服藥、復健,控制病情。3.運動前充分熱身:促進血液循環,讓肌肉放鬆,熱身時間至少10分鐘4.運動時適時補充水分及電解質。5.運動後伸展、注意保暖:運動過程中,休息時也要做好保暖,運動結束應做好10分鐘的收操動作。一旦運動過程有抽筋現象,應立即暫停不要勉強,避免症狀持續惡化。6.睡前做緩和伸展運動:陳亭安說,若要避免最擾人的半夜抽筋,睡前可以進行緩和運動及伸展運動,動作可參考上述抽筋後緩解不適的運動。建議每天做,或至少每周2至3次,注意不要運動過量。也可將容易抽筋的腳墊高,促進血液循環。Q:抽筋頻率過高時,是否需要就醫?塗雅雯說,抽筋頻率因人而異,目前並沒有一個衡量的基準及明確的定義,但以臨床經驗觀察,若一周抽筋一次以上,就應特別注意,應檢查是否患有慢性疾病。陳亭安表示,如果抽筋情形已影響日常生活、睡眠,比如走路時常抽筋,或睡眠中頻繁抽筋,就應就醫治療,找出抽筋的真正原因。一般來說,有可能是末稍血液循環不好、神經壓迫或其他疾病,必須加以治療。Q:服用特定營養素,是否可以避免抽筋?塗雅雯指出,抽筋與電解質不平衡有關,因此應補充鎂、鉀、鈉、鈣等。運動時應補充電解質,平時可服用維生素B群,達到穩定神經傳導、降低抽筋的效果。陳亭安說,目前無研究證實多吃哪一類食物有助減少抽筋,但平時可多補充富含鈣、鎂、鉀等微量元素的深綠色蔬菜、堅果、豆類、小魚乾、香蕉等。他也提醒,香蕉為高鉀、高糖分水果,抽筋時食用有助幫助體內電解質平衡,但對於糖尿病、腎臟病的抽筋患者來說,就要多加留意。Q:重量訓練時,胸肌抽筋怎麼辦?國泰醫院復健科主任塗雅雯表示,除小腿、上背部等處肌肉容易抽筋外,許多人會從事胸肌重量訓練,如果運動過度、訓練過重,也容易增加胸肌抽筋的機會,而胸肌的抽筋,常與肩膀的旋轉肌有關,一旦合併有錯誤姿勢時,就容易發生。胸肌抽筋時,應立即進行按摩,並藉由反方向的伸展,拉長肌肉緩解抽筋,尤其伸展動作一定要輕柔,不可以過度用力,以防肌纖維拉扯受到二次傷害。Q:游泳時發生抽筋應如何處理?陳亭安說,游泳抽筋常見部位是小腿或腳趾,這時一定要保持鎮定,緊急呼叫救生員或一旁陪游的朋友,立即上岸,避免發生危險;若身旁沒人,一時無法上岸,應馬上在水中做水母漂的動作,以利旁人早一些發現異常狀態。陳亭安指出,保持水母漂姿勢,會做出彎曲腳趾的動作,可以緩解腳趾抽筋,同時也可順勢用手按摩抽筋的小腿,加速緩解肌肉緊繃。如果抽筋症狀緩解後,可以慢慢向岸邊移動,但切記在水中換氣,應採快呼、快吸的方式,降低抽筋所致的溺斃風險。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3-12-16 醫療.心臟血管
腳浮青筋怎麼辦?哪些人容易靜脈曲張?醫師告訴你如何治療及預防
平時我們俗稱的「浮腳筋」,其實指的是腿部的靜脈曲張,靜脈曲張是一種血管病變,當控制血流流向的瓣膜無法正常工作、靜脈內的壓力升高,血液會回流或在靜脈中積聚,導致靜脈腫脹、凸起和扭曲,它們突出在皮膚表面之下,形成不規則的腫塊,位置通常出現在大腿、小腿和踝部。哪些人容易靜脈曲張?雖然「浮腳筋」看起來不雅且令人不適,但對於大多數人來說,靜脈曲張並不危險。然而在某些情況下,嚴重的靜脈曲張可能會導致嚴重的健康問題,患有靜脈曲張的人罹患深層靜脈血栓的風險也較高。任何人都可能患上靜脈曲張,某些因素會增加您患靜脈曲張的機會,包括:高齡、懷孕、服用避孕藥、更年期、遺傳、吸菸、肥胖或時常久坐久站的生活方式…等。靜脈曲張的症狀有哪些?靜脈曲張最常見的困擾就是皮膚表面下鼓脹的靜脈,有些人可能會產生腿部沉重感、腫脹、發癢、疼痛、抽筋等不適。嚴重的靜脈曲張可能引起皮膚變色和及不易癒合的靜脈潰瘍。雖然靜脈曲張通常發生在腿部,它們也可以出現在骨盆腔(即為骨盆腔充血症候群),特別好發於生產次數較多的女性,而男性若有精索靜脈曲張,則可能導致不孕症。如何診斷靜脈曲張?靜脈曲張靠近皮膚表面,容易看到。醫師可以在您坐著或站立時藉由視診或觸診發現。更精確的診斷建議安排下肢靜脈超音波檢查,超音波為非侵入性的檢查,可以提供靜脈大小、瓣膜運作情況或有無血栓發生等更詳儘的資訊。靜脈曲張的治療及預防儘管下肢靜脈曲張沒有根本的藥物治療,但其他治療如:抬高、彈性襪及手術治療,可以改善外觀並緩解不適。.抬高:為了增進血液回流並減少靜脈內壓力,可在一天中多次抬高腿部。.彈性襪:具有壓縮性襪子,能減緩靜脈擴張,幫助血液流動,減輕不適腫脹感。.手術治療:傳統手術可以藉由數公分的皮膚傷口,將產生病變的靜脈結紮或剝除;而目前也有微創手術,可以藉由靜脈腔內雷射治療,或是注射硬化劑,以封閉逆流的靜脈。雖然靜脈曲張沒有辦法完全預防,但可以透過改變生活方式而減少產生下肢靜脈曲張的機會。例如:避免長時間站立或坐著不動、抬高您的腿、控制體重、戒菸、穿著彃性襪、穿著合身的衣物、避免腰帶太緊。治療後靜脈曲張是否會再次出現?儘管經過有效的治療,但下肢靜脈曲張仍可能會復發,特別是懷孕後。如果您仍有肥胖、吸菸、不良的生活習慣等危險因子,靜脈曲張再次出現的機會更大。下肢靜脈曲張非常常見,特別是女性及需要久坐久站的上班族,雖然對於大多數患有下肢靜脈曲張的人來說,它們不會引起嚴重的健康問題,但是它產生的不適感及外觀問題仍困擾著很多患者,雖然生活方式的改變和物理性的療法可以緩解症狀,但是嚴重的靜脈曲張患者,建議諮詢心臟血管外科門診,討論相關手術或微創治療,以改善相關症狀、美觀及增進生活品質。延伸閱讀:.幾歲開始老很快?醫師曝3年紀是斷崖式衰關鍵,6方法延緩老化.日本人長壽秘密! 納豆「納豆激酶」有益心血管、遠離三高風險.生老死不可避免,但「病」卻不一定!洛桑醫師揭開健康長壽的關鍵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3-12-12 養生.運動健身
久坐腰酸背痛怎麼辦 復健科醫師教你五個姿勢改善
現代人長時間使用3C產品,此習慣往往容易引發文明病,包括脖子僵硬、腰酸背痛等症狀。對此,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復健科的賴宇亮主任,建議透過復健方式來緩解這些症狀。編輯推薦毛孔粗大上妝很煩惱?掌握4個步驟,輕鬆擁有完美無瑕底妝2024香氛控一定要擁有!3間必收韓國香氛品牌提案,Jennie最愛就是它!若欲預防腰酸背痛,除了倚賴復健和藥物的協助,其實也可透過改善日常生活習慣達到效果。平時如在搬運重物時要謹慎、避免長時間坐在椅子上、保持活動,特別是鍛鍊核心肌群,能有效減輕腰部的負擔。若出現腰酸背痛的情況,搭配五個復健動作也是緩解不適的有效方法。賴宇亮主任強調肩頸使用的時間,建議大家效仿在學校上課的習慣,每50分鐘花2-3分鐘休息,讓肩頸肌肉得以伸展。此外,若肩頸區域有異常痠痛,應立即就醫由專業醫師進行檢查。還想了解更多相關內容嗎,趕快關注訂閱女子漾吧!編輯推薦2023秋冬眼影盤推薦!精選5盤平價大地色眼影 輕鬆畫出美拉德眼妝【心理測驗】超準!測出你內心深處最恐懼的是什麼?「女子漾」網站全新上線,陪你愛自己的每個樣子!最棒的美食旅遊、美妝穿搭、娛樂話題、運動健康、情慾愛情分享,都能在這裡看到!快點來加入成為創作者!https://woman.udn.com
-
2023-12-12 醫療.骨科.復健
不同坐姿對頸椎及脊椎健康影響大 醫師圖解哪些姿勢最不妥當
在家時,你是在上班、追劇、還是滑手機兼放空或社交呢?在宅活動時,你又是怎麼「坐」的呢?其實「坐」姿是可以預測未來的唷!誠實地選擇以下在家的「坐」姿,然後看看未來會發生什麼事吧!1.日式霸氣盤腿坐時代劇中日本武將霸氣地席地而坐感覺相當威武。但其實膝蓋過度彎曲,會導致股四頭肌(大腿前側的肌肉)過分繃緊,進而造成髕骨-股骨的壓力增加,容易造成髕骨-股骨症候群。要是站起來的瞬間,膝蓋一陣疼痛,動彈不得,丟了武將的臉,那真是尷尬極了。此外這種坐姿,也容易壓迫走在腓骨頭旁邊的腓神經,造成腳麻甚至垂足(腳板無法往上勾起來)的情形。另外武將大名坐的時候,常常是在對下屬訓話,所以身體重心會稍微往前,比較不會壓到尾椎。但是慵懶的我們在家盤腿坐,大多是在看電視殺時間。由於腰椎無力,通常會微靠後側的沙發,導致重心有些往後,以至於體重加壓在尾骨處,時間久了,甚至會造成尾椎附近的疼痛。2.韓式追劇抱膝坐追劇的時候,入迷地看著潤娥和李俊昊談戀愛,整個人抱著膝蓋,上身彎成C型,真是恨不得進到電視或手機裡了!然而這個姿勢除了上述1說的膝蓋過度彎曲之外,還有腰椎過度彎曲往前導致腰部椎間盤壓力急增及可能的頸椎壓力過大的問題。當腰部和髖關節呈現80度夾角時,就會多增加腰椎壓力90%(和站姿相比)。長時間的壓力增加會導致椎間盤突出或骨刺的產生,進而造成腰痠背痛的問題。要是突出的椎間盤或是骨刺壓到神經還會造成坐骨神經痛、腳麻無力的情形。另外由於胸腰椎往前彎曲成為C型,此時為了要能夠看到電視或手機,頸部可能會往上抬起,而突然轉折的角度,會造成頸椎變成另一個壓力點。因此除了腰痠背痛的缺點之外還有肩頸痠痛的缺點。這種坐姿,除了追劇之外,習慣坐在客廳地板上搭著查茶几吃飯看電視的人也很容易發生這些不舒服。3.中式貴妃斜坐臥那麼像貴妃一樣的坐法,整個胸腰椎都有支撐總沒有問題了吧?的確如果腰椎往後斜躺,和髖關節夾角大約110度的話,跟站姿相比,腰椎的壓力大概只增加5%,和前面兩種坐姿相比,的確是壓力小多了。不過貴妃坐著只有吃荔枝和聊天而已,但現代人在家裡這樣坐的時候多半都是配著手機或電視。由於整個人後躺又想要往前看電視,會造成頸部前側肌肉過度出力,使斜角肌、胸鎖乳突肌過度緊繃,除了肌肉痠痛之外,還可能壓迫肌肉下方的神經,導致上肢痠麻的情形。那麼貴妃躺110度配上用手拿手機呢?如果手機拿得比較低,那麼前側的頸部肌肉一樣要出力往下彎曲,會和配上看電視一樣的問題,而且頸椎可能會彎更多,導致頸椎壓力比看電視還大。如果手機真有辦法拿到和眼睛同高呢?那麼脊椎也許壓力就比較小。但是時間久的話,一直拿著手機的上肢會容易發生肩膀棘上肌腱炎(肩膀痛)、網球肘(手肘痛)或是腕隧道症候群(手麻脹)的狀況。4.端正坐姿保健康恭喜!辛苦工作的腰椎以及膝蓋都有獲得良好的保護,可以延長他們的使用壽命!但是當然久坐還是不行喔!40分鐘到一個小時就起來活動一下筋骨吧!坐的時候,如果是看手機平板或是電視的話,腳踝、膝蓋都彎曲成90度,腳板要能夠平放在地板上。如果個子比較嬌小,沒有辦法平放地上,就要墊一個低一點的小腳凳。腰部輕鬆的靠在椅背上,至於腰部和髖關節的角度,可以考慮維持在90到100左右。雖然這樣坐的話腰椎壓力跟站姿相比,大概會增加15%到40%,但由於還要兼顧頸椎的壓力,大概是一個比較可以接受的平均值。另外要注意千萬不要放一個很澎的靠墊,以至於變成超級斜躺然後薦髂關節又沒有支撐的姿勢唷!這樣反而又造成薦髂關節或尾椎骨的壓力。而看手機平板的位置,也盡量是坐在餐桌或書桌前,用手機架架到和眼睛同高,這樣雙手可以休息,頸椎也不會壓力過大。畢竟頭部前傾的彎曲角度每增加 15度,頸椎壓力就增加 7 公斤,這樣會導致肩頸痠痛及頸椎退化。至於在客廳坐的時候,如果是呈現110度夾角這個坐姿,然後家人彼此互相輕鬆的聊天當然就是最好的選擇了!另外如果家人間,身材差距太大,其實也可以把家裡的沙發撤掉,每人使用一張適合自己的椅子。就如同每個人腳的大小都不一樣,因此也不會去共用鞋子是一樣的道理。臨床上常常有女生,因為個子比較嬌小,在家裡怎麼坐都不舒服。因為家裡的椅子桌子都是配合身材比較高大的男性家人購置,所以一直委屈自己,用前面三種不健康的方式坐著,長久下來,膝蓋跟腰都提早出問題。所以愛惜自己也尊重家人,大家可以考慮在家裡面配合自己的身材,各自購買喜歡的椅子,這樣才能坐得安穩,坐得健康。看完不同坐姿導致的未來命運,希望大家都可以好好坐出健康來!(本文轉載自台灣復健醫學會,原文網址:你在家裡怎麼「坐」?)
-
2023-12-06 醫療.泌尿腎臟
50歲以上男性注意!頻尿、夜尿、尿不乾淨…攝護腺肥大別再吃紅肉!一文看懂6大飲食要點
隨著年紀增長,男性攝護腺組織增生機率也隨之上升,50-60歲男性約有50%有攝護腺肥大之現象;80歲攝護腺肥大比例達75%;90歲約9成有攝護腺肥大。攝護腺肥大是什麼?攝護腺肥大前兆有哪些?手術有哪些種類?飲食禁忌為何?一文看懂攝護腺肥大症狀自我評估、改善辦法。攝護腺是什麼?攝護腺肥大5原因攝護腺位在膀胱出口正下方直腸的正前方,下面接著尿道,為男性才有的器官,又稱為前列腺,是下尿路必經通道,與分泌腺體、生殖功能有關。隨著年紀增長,攝護腺會產生良性增生變化,當組織逐漸增生則會造成攝護腺肥大,進而引起排尿障礙。根據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泌尿科醫師簡宏祐表示,良性攝護腺肥大在醫學上的定義為組織學上的細胞增生、腺體腫大,造成臨床上尿道阻塞症狀,俗稱下泌尿道症候群(lower urinary tract syndrome,LUTS)。造成攝護腺肥大的原因,包括:.年紀:攝護腺會隨著年齡增加而變大.男性荷爾蒙:荷爾蒙刺激造成組織增生.生活習慣:抽煙、喝酒、肥胖.內科疾病:肝硬化、高血壓.其他:種族、社會經濟地位、遺傳基因等攝護腺肥大7症狀、3階段攝護腺肥大常見症狀如下:.尿流細小、無力.小便須等待一陣子才能解出來.餘尿感,老是覺得膀胱裡的尿液無法完全排空.頻尿,剛上完小便1-2小時內又需再次小便.解尿要用力、解完後滴滴答答.來不及解尿,有時一尿急會來不及上廁所.夜尿次數增加,晚上睡覺需起身小便數次攝護腺肥大3階段症狀依上述提及之症狀又可劃分為3階段。根據臺安醫院衛教資料指出,攝護腺肥大症狀有早期、中期及晚期3階段,症狀分別如下:1.早期:尿道因壓迫而產生阻力,膀胱仍可有力收縮及排尿;夜尿次數增加,出現不舒服排尿症狀但尚未出現殘尿。2.中期:膀胱無力出現殘尿,假使惡化甚至會有血尿。3.晚期:排尿需花費長時間會造成阻塞性腎功能障礙,甚至無法順利排尿(尿滯留),若不治療會危害到身體健康。 攝護腺肥大症狀自我評估攝護腺肥大需要治療與否,可依症狀輕重來評估,症狀輕度者觀察追蹤即可、中度症狀以上的者才需要以藥物或手術治療。以下整理國際攝護腺症狀評分問卷IPSS(International Prostate Symptom Score):攝護腺肥大治療分2種:藥物、手術在治療攝護腺肥大前,泌尿科醫師常會先以肛門指診 ,了解攝護腺體積並經由觸診篩檢攝護腺癌,會經直腸或腹部超音波客觀測量攝護腺體積,並瞭解是否有攝護腺中葉肥大或攝護腺癌之可能,排除癌症可能性後,再依患者症狀對症下藥。攝護腺肥大藥物治療常用藥物有3種:甲型腎上腺受體阻斷劑,放鬆攝護腺及膀胱頸平滑肌,減少尿流阻塞,有助改善中重度下泌尿道症狀;5a還原酶抑制劑,抑制男性荷爾蒙轉化為攝護腺可利用之形態,避免攝護腺持續增生並使攝護腺體積縮小,適用於攝護腺體積>30mL,同時患有中重度下泌尿道症狀之患者;PDE5抑制劑,可改善性功能障礙及攝護腺肥大的中重度下泌尿道症狀,目前僅Tadalafil(5mg,每日錠)獲歐洲泌尿醫學會治療指引許可,可用於治療男性下泌尿道症狀。若患者已出現反覆泌尿道感染、尿滯留、膀胱出口阻塞相關的腎功能惡化、膀胱結石,攝護腺肥大引起的反覆血尿等攝護腺肥大引起之嚴重症狀,則應接受手術治療;或是藥物治療無效、副作用太大也可考慮。根據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衛教指出,攝護腺肥大手術方式包括單極經尿道攝護腺刮除手術適用於攝護腺體積30-80ml且合併中度以上的下泌尿道症狀;雙極經尿道攝護腺刮除手術相較於前者有較高安全性;開放式攝護腺切除手術主要用於80ml且有中度以上的下泌尿道症狀,因微創技術進步,逐漸攝護腺雷射手術取代,已較少使用;攝護腺雷射手術安全性及止血效果優於經尿道攝護腺刮除手術,服用抗凝血劑或有心血管疾病高風險之病患均適用。攝護腺肥大如何改善?7大飲食禁忌、保養改善攝護腺肥大的關鍵莫過於預防勝於治療。若已有排尿症狀者,應儘速就醫,遵循醫囑進行治療並調整生活習慣、飲食等。生活調整包含戒菸、戒酒,保持心情愉悅、避免壓力過大;避免久坐、久蹲、久站使骨盆腔充血,惡化小便症狀;避免服用含有抗組織胺或抗乙醯膽鹼之藥物,以免加重排尿症狀。根據台灣尿失禁防治協會指出,攝護腺肥大飲食保養應注意以下幾點:.避免憋尿並適時補充水分:切勿一下喝太大量液體或利尿飲品,如:酒、濃茶、咖啡,會使膀胱快速膨脹而影響收縮功能,以及多吃蔬果等高纖食物以預防便秘,避免刺激攝護腺而影響排尿。.少吃紅肉,多吃白肉:攝取過多脂肪會刺激荷爾蒙過量分泌導致攝護腺癌生成,減少紅肉(如豬、牛、羊)、富含油脂魚類(如鱒魚、鯰魚、人工飼養鮭魚)食用量,多吃雞肉、火雞肉、鱈魚、旗魚、鮪魚、大比目魚等白肉,以降低攝護腺癌風險。.多吃含鋅食物:鋅在精蟲及攝護腺保健上有益處,可多食含鋅食物,如:牡蠣、海鮮、蛋、肉類、全穀類、堅果類、大豆、南瓜子、花椰菜、花生、紅蘿蔔等。尤其南瓜子含有抗氧化劑、維生素E及植物性化學物質,會干擾前列腺素代謝,有助改善括約肌機能、調節尿液排泄並增進膀胱肌肉彈性,進而改善攝護腺肥大症狀並預防攝護腺癌。.含茄紅素食物:茄紅素可抑制攝護腺相關疾病並減少發生率,其抗氧化作用可與維生素E及s-胡蘿蔔素一同對抗自由基破壞正常細胞。蕃茄、紅色西瓜、葡萄柚、木瓜、紅柿、葡萄、櫻桃、紅甜椒、芭樂等都是良好攝取茄紅素的天然食物。.微量元素硒(Selenium):硒是一種抗氧化劑,參與前列腺素的新陳代謝作用,可預防抑制惡性腫瘤,尤其是攝護腺。含硒食物包括啤酒酵母粉、大蒜、洋蔥、鮪魚、鯡魚、綠花椰菜、小麥胚芽、全穀物、芝麻、紅葡萄、蛋黃、香菇等。.富含異黃酮和黃酮類食物:生鮮蔬菜水果、黃豆、黃豆製品及豆漿富含異黃酮和黃酮類,可與女性荷爾蒙競爭接受體,進而減少女性荷爾蒙結合到細胞外,也可作為抗氧化劑清除游離基,抑制男性荷爾蒙對攝護腺的刺激。延伸閱讀:.幾歲開始老很快?醫師曝3年紀是斷崖式衰關鍵,6方法延緩老化.生老死不可避免,但「病」卻不一定!洛桑醫師揭開健康長壽的關鍵.盤點臨終病患「人生最後悔5件事」!醫:做好4件事活出無憾人生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3-12-03 醫療.骨科.復健
35歲後骨質開始流失 別讓自己變骨鬆預備軍
骨頭的健康與否密切影響一個人的生活品質,尤其是老年人若骨質疏鬆,肌肉又不斷流失、缺乏肌力訓練,不僅肌肉乏力容易失去平衡跌倒,一旦跌倒也容易骨折。過了35歲以後,骨質便開始流失;到了65歲,每年更是骨質流失急行軍,要做好骨質保衛戰,必須擁有正確的觀念。聯合報元氣健康講座邀請骨科醫師,面對面與民眾衛教,做好觀念備戰。最怕骨折臥床!骨鬆居長者「常見慢性病」的第四位。根據國健署統計,骨質疏鬆症已成為65歲以上長者「常見慢性病」的第四位,千萬不可輕忽。全台將近700萬人口有骨鬆的問題,更多時候自己「並不自知」,直到跌倒、骨折發生後,復原時程漫長,最終演變成需要長期臥床、需要人照料的窘境。元氣健康講座「保骨補鈣有一套骨質優化無煩憂」邀請慈民骨科院長、宏恩醫院骨科、中心綜合醫院骨科醫師盧異光,向民眾說明「骨科學」。盧異光說,每個人的骨骼是透過「成骨細胞」、「破骨細胞」來進行新陳代謝,因此不同部位骨折復原時間都不同,平均手指4周、手腕6周,若是大腿、小腿等大部位骨骼則需要半年至一年的時間復原,全身的骨骼大約3年會「煥然一新」一次。男女一到更年期,成骨細胞居劣勢,骨鬆開始發生。骨骼受損的復原期間並不算短,若要保持健康的骨骼,就更得瞭解到自己的骨密度健康狀況,尤其許多人並不了解自己其實已經是「骨鬆預備軍」。盧異光指出,成骨細胞會讓骨骼變強壯,但到了30歲左右便開始逐漸走下坡,通常30至35歲成人的骨量最好,後續便以每年0.2%的速度流失骨質;65歲以後更以每年2%至5%速度加速流失,不可不慎。「成骨細胞一旦少於破骨細胞,就容易骨鬆。」盧異光說,女性荷爾蒙有抑制破骨細胞的功效,男性的睪固酮也同樣能夠減少破骨細胞,因此一旦到了更年期,成骨細胞就會逐漸屈居劣勢,骨鬆便容易發生。九成民眾鈣質不足,需長期補充足夠鈣質。除了成骨細胞、破骨細胞的功能外,鈣質攝取對於骨密度影響也是相當重要,但調查顯示,全台其實高達97.6%的國人都鈣質不足,因此,市面上有許多鈣營養補充品,也名列國人最常攝取的保健品第二名。盧異光說,常見大致有幾類,碳酸鈣類吸收率約27%,檸檬酸鈣類吸收率約35%,但碳酸鈣易有脹氣、便祕等副作用,導致民眾無法長期使用,補鈣效益也不顯著。目前市面上有較新型的非晶鈣(ACC),研究顯示溶解度、吸收率都很高,可有效的提供鈣質,讓骨骼利用,減少副作用的產生;更可同步刺激成骨細胞增生,臨床應用上已有改善骨密度、縮短骨折病患復原期的多起案例。30多歲骨質巔峰建議作檢查,可當日後監測基準。盧異光說,生活中種種因素都會影響骨質,長期服用類固醇、更年期後、酗酒、抽菸、熬夜、缺乏運動、營養不均衡都是造成骨質疏鬆的原因之一。特別是父母兄弟姊妹有骨質疏鬆、身高開始變矮、體態明顯愈來愈駝背的人,更是高風險族群。目前骨科中一致認定的「黃金標準」即為「雙能量X光骨質密度(DEXA)」檢查,放射量很低,符合條件下也有健保給付,建議民眾在30多歲骨質巔峰時,就可以開始檢查骨密度,作為後續監測的基準。預防骨鬆兩大原則1.營養補充要留意,增加鈣質吸收率。影響鈣質吸收的食物、藥品相當多,抗憂鬱劑、碳酸飲料,菠菜由於含有草酸,讓鈣不容易被吸收,建議與鈣片間隔一個小時再食用。腎功能不好的民眾則不建議吃檸檬酸鈣,恐造成腎臟過大負擔。盧異光建議,每天可喝兩大杯牛奶補充鈣量,或是透過營養補充品,每天可曬曬太陽20分鐘取得維生素D。2.骨骼肌肉不可分,要做有效運動。運動對骨質來說至關重要,但重要的是「有效運動」。盧異光說,骨骼跟肌肉密不可分,因為骨骼的強壯得與肌肉在「拮抗作用」中訓練,若是經常臥床的人骨質疏鬆,補充再多營養品也都無法改善,是典型的「失用型骨質疏鬆」。訓練骨質的運動基準要以「肌肉有收縮、拉扯骨頭」且時間不低於30分鐘。平時上班族久坐,則建議每小時做各30秒的「手指、手腕、手肘」轉動,腳部踢一踢、扭一扭,打斷工作的連續性,讓肌肉放鬆一下,避免肌肉問題影響到骨骼健康。
-
2023-11-28 醫療.泌尿腎臟
為何冬天是男性攝護腺最常出問題的季節?泌尿醫教4招助預防
台灣在90年代中期人口轉型,開始迅速老化,到今年已經有許多城市已經提早進入了所謂超高齡化社會,許多老年族群的健康議題也開始深受大家的關注。那爲什麽攝護腺肥大又稱【長壽病】呢?攝護腺肥大好發於冬天又從何依據?我們又該如何去預防它?攝護腺(prostate)又稱前列腺,是男性獨有的器官,如核桃大小,長在膀胱的下方,提供給精子養份,所分泌的攝護腺液是精液的一部分,與男性的生殖系統息息相關。但多數男性過了生育期往往就忽略了這個特別的器官,直到「它」用病症來刷存在感。攝護腺肥大會對人體造成什麽影響?人體的泌尿系統就是透過腎臟過濾再將人體内的代謝廢物通過尿液排出體外,攝護腺肥大則會造成膀胱工作加重,讓膀胱又累又敏感,一點點刺激就會想排尿,當逼尿肌因此增生肥厚到造成膀胱的收縮力下降,導致膀胱裏的尿液排不幹淨,甚至完全尿不出來,那尿液日積月纍成爲細菌的繁殖地,嚴重的甚至會逆流到波及腎臟。攝護腺腫大,因為根據臨床病例統計,50歲以上的男性有5成的人攝護腺肥大,年紀愈長、攝護腺肥大的比例愈高,因此又有「男人長壽病」之稱。攝護腺肥大好發於冬天又從何依據?爲什麽會説冬天是攝護腺肥大最常出現的季節?有人【補冬】會吃一些麻油鷄、薑母鴨等含酒精的美食來補冬,那這些吃下去的東西可能就會誘發你的攝護腺更加的腫脹、尿不乾净甚至發炎。除此之外,冬天也是流行感冒好發的季節,那難免會流鼻水甚至堵塞很不舒服就需要尋求感冒藥的協助,但其實感冒藥的副作用也會導致膀胱無力,進而導致攝護腺堵塞得更嚴重。除此之外還有下幾種情境也會導致加劇攝護腺肥大:1.冬天不太容易出汗,多數人也因此少喝水、少排尿,減少排尿量。2.半夜感受到尿意,但入冬後因爲貪戀暖暖的被窩,强忍著不上厠所。3.無塵室的工程師或趕路的司機爲了省時省事,在路上選擇憋尿。目前有那些解決攝護腺肥大的方法?1.追蹤觀察定期到泌尿科作攝護腺檢查。若只是初期的攝護腺肥大,可以用藥物治療,頻尿夜尿的患者要減少睡前喝水量、減少攝取咖啡因。若效果不佳,則采取進一步治療。2.藥物治療前中期的症狀可以透過藥物減低攝護腺體中平滑肌的强度,減少對尿道的壓力,除此之外,也可以減少男性荷爾蒙產生,使前列腺實質萎縮。3.内視鏡電燒刮除術屬於傳統手術的一種,手術成效良好,但因較具侵襲性、恢復期較長,而且有顯著的傷口等缺點,現幾乎已被完全取代。4.經尿道攝護腺鈥雷射剜除手術取代傳統手術方法,目的是希望達到類似經尿道刮除手術之效果,但會以較減少傷口流血,產生較少的副作用、危險性、縮短住院天數及治療後導尿管放置時間。那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又如何通過習慣的改變將攝護腺肥大拒之門外呢?1.飲食建議:平常可以多吃保護攝護腺的營養素,如鋅、維他命C、維他命E、硒、大豆、南瓜子、番茄血紅素,日常宜采清淡、低脂且高纖飲食。禁忌:盡量避免攝取高蛋白、高油脂、刺激性食物(如辛辣、含咖啡因、酒精等食品)、抽烟等。2.運動久坐不動容易造成攝護腺的壓迫,應每天保持適量運動,幫助全身代謝及肌肉收縮,促進局部血液循環,亦能維護攝護腺健康。3.規律的性生活攝護腺主要功能為產出攝護腺液、保護精子,平均3天即達到飽和儲存量,若長期未排除,容易導致攝護腺結石或發炎等不適感,亦增加攝護腺肥大的可能性;規律的性生活可適當排出分泌物,有助於攝護腺的健康。4.定期到泌尿科做攝護腺檢查若只是初期的攝護腺肥大,可以透過藥物治療,要是頻尿、夜尿的患者要減少睡前喝水量、減少攝取咖啡因的攝取。【本文獲問8健康新聞網授權刊登,原文標題:【黃賢祥醫師】冬天,是男性攝護腺最常出問題的季節?解泌高手教你4招如何將攝護腺肥大拒之門外!】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3-11-26 醫療.骨科.復健
為何骨質疏鬆症堪稱年長者殺手?醫教如何兼顧肌肉與骨骼健康
骨質疏鬆患者平常難以察覺,一旦有警訊往往都是已經骨折,再加上死亡率高,形同老人殺手。馬偕醫院骨科醫師張定國表示,我國骨鬆盛行率高居亞洲第一,男性超過兩成,女性則有近四成;加上一旦發生髖部骨折,一年內死亡率超過一成,不可不正視其威脅。運動量少?較長壽?台灣骨鬆患者高居亞洲第一。張定國指出,我國骨質疏鬆率高居亞洲第一,約每四個人就有一個人有骨質疏鬆,若以性別來看盛行率,男性約24%、女性較高38%;其中若是發生髖關節骨折,一年內致死率男性為近兩成,女性則約一成。至於我國為何會高居亞洲第一?他表示,推測可能是國民運動量較少或是年齡較為長壽,也有可能是健保較為齊全,跟其他國家樣本數有落差,但原因很多,尚未有確切定論。張定國表示,停經後的婦女、超過70歲男性、曾經骨折者、身材偏瘦/BMI低、有家族史,或是有糖尿病、腎功能不佳(洗腎)等慢性病患者,都是骨質疏鬆的高危險族群。他也說,如果只是輕微受傷就造成骨折的人更要特別留心,都應該要定期檢查。骨質疏鬆危險因子.高齡者:年紀愈大,骨質疏鬆機率愈高。.停經後女性:缺乏荷爾蒙保護,骨質流失快。.有骨鬆家族史:或有糖尿病、腎臟病等患者。.久坐、缺乏運動:運動能減緩骨質流失的速度。.太瘦或過度減肥:骨質承重較少、營養攝取不足。.藥物使用:長期使用類固醇、甲狀腺素等。篩檢性骨質密度檢測並未給付,建議自費進行。張定國說,目前健保在骨質密度檢測的給付條件較為嚴格,篩檢性檢查都不會給付,並且一個人一生只給付三次骨質密度檢測,超過三次都得自費。而高風險民眾或是停經後女性應該至少3至5年做一次檢測,或是在健康檢查中額外勾選檢測。目前骨質密度檢測有兩種方式,一個是雙能量X光吸收儀(DXA),為最常見的方式,測量腰椎、髖骨兩處。張定國說,幾乎各大醫院都有,自費價格約落在600至1000元間。另一種為測量腳底的定量超音波,但是僅為初步篩檢工具,不能做診斷,健保亦不給付。骨質密度檢測1.雙能量X光吸收儀(DXA):測量腰椎、髖骨兩處。自費價格約600至1000元。2.定量超音波:測量腳底,僅為初步篩檢工具,不能做診斷,健保亦不給付。維生素D和鈣都需補足,同時照顧肌肉與骨骼。由於維生素D可以增加腸胃對鈣的吸收,並有助於肌肉功能,甚至減少跌倒可能;而鈣質是骨頭主要組成成分,因此維生素D、鈣質的攝取都不可輕忽。張定國強調,多運動、曬太陽、飲食均衡等不只是預防也是治療骨鬆的重點。曬太陽有助於人體合成維生素D,建議民眾一天曬太陽約15至20分鐘,若是怕臉曬黑曬傷,可以在臉上擦防曬乳液,讓身體其他部位曝曬在陽光下,或是避開正中午時段,改在清晨、傍晚。在飲食上,張定國表示,高脂肪魚類的維生素D3含量較多,如鮭魚、鮪魚、鯖魚,或是牛肉、雞蛋、牡蠣等亦有豐富含量;而含鈣量高的食物包含芝麻、紫菜、小魚乾、蝦米、木耳、黑豆、黃豆等、九層塔、牛乳製品等。除了日常飲食攝取外,亦可透過營養保健品來加強補充維生素D。新光醫院骨科主治醫師許皓為建議,每天補充1000毫克鈣片、800國際單位的維他命D,並多曬太陽、運動、喝牛奶,保持良好作息,降低骨鬆風險。另外,也應避免吸菸、飲酒過量。進行身體負重運動,如慢跑、爬樓梯、跳繩等。張定國說,骨鬆常常合併肌少症一起發生,肌耐力不夠者應該多做運動,降低跌倒骨折風險,如快走並搭配登山杖增加安全。而平衡感不好的人就應該避免慢跑,以免增加跌倒風險。他強調,要做「腳在地上、身體負重」的運動,對於改善骨質疏鬆較有幫助,例如,跳舞、爬山、慢跑、爬樓梯、跳繩;而游泳、打太極拳等運動對骨質幫助較有限。張定國提醒骨質疏鬆的長者,若要避免摔倒,視力也是很重要的一環,很多長者是因為看不清楚而跌倒,白內障、青光眼等應該積極治療,否則骨折恐造成永久傷害。
-
2023-11-23 活動.活動最前線
長期腰痠背痛、體重降不下來怎麼辦?醫療科技展百名醫師現場開講
長期久坐工作缺乏運動,導致身體多處痠痛,體重也直線上升,都是忙碌的現代上班族常面臨的健康問題。本月底即將舉行的第七屆台灣醫療科技展中,來自全台的百位醫師專家,將於四天展期中每日現場開講,帶來精彩衛教講座,深入淺出探討民眾關心的健康議題。王凱平:改善慢性疼痛需持之以恆 APP助力居家訓練如果你有持續三個月以上的肌肉疼痛問題,當心是慢性疼痛在作祟。聯新國際醫院運動醫學科主任王凱平表示,肩頸、腰部及背部,都是現代上班族好發慢性疼痛的部位。 王凱平說明,慢性疼痛的治療方式,包括針對肌筋膜炎患部激痛點,以按摩、針灸、局部注射等方式處置,然而這些並非一勞永逸的作法,若仍維持相同生活習慣,有時慢性疼痛仍會反覆找上門。這時改善自身身體條件,例如強化肌耐力、提升核心肌群穩定性、矯正姿勢等,才是治標治本之道。 王凱平舉美國一項2021年的研究為例,患有慢性疼痛的員工,請假天數平均比無慢性疼痛的員工還要多上三倍。而根據與企業合作的調查結果,估計企業中約20至25%員工有慢性疼痛情形,顯示員工的慢性疼痛是企業應重視的課題。聯新國際醫院運動醫學中心與企業合作推動健康促進團體課程,目前已有逾十間公司行號參與,包括台達電、仁寶、友達等,於每次一小時、連續五周課程中,在物理治療師及運動傷害防護員指導下,進行肌群強化與動作訓練。學員回到家並能自我訓練,透過手機APP「JoiiSports」紀錄每日訓練成效,其由手機鏡頭動態捕捉技術,可回饋動作正確性。王凱平說,大多數學員自第三周起,便能感受到慢性疼痛有效舒緩。莊海華:肥胖基因檢測有助精準減重事半功倍肥胖也是許多人深受所苦的健康問題,根據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最新統計,台灣成人過重及肥胖比率已攀升至50.3%,可說是「胖的人比不胖的還多」,且中小學學生過重及肥胖率也都有升高情形,是國人健康一大警訊。林口長庚醫院代謝暨體重健康管理中心副主任莊海華醫師分享對肥胖的趨勢變化觀察,在先前疫情三年中,整體而言人們變得更胖了,原因是居家隔離的焦慮及憂鬱,讓人容易透過進食來緩解,加上不能出門也讓許多人疏於運動。然而到了後疫情時代,肥胖問題依然未見明顯好轉,因為人們的社交活動及飯局也變多了。莊海華認為,民眾對於肥胖問題常有四大迷思,包括「肥胖只是外觀問題與健康無關」、「肥胖都是自己造成的」、「一種減重方法可適用於所有人」、「體重達標後減重就結束了」。針對肥胖與健康的關聯,一般人多會聯想到三高,但實際並不止於此。莊海華說,醫學證據顯示肥胖與超過兩百種以上疾病有關,除了常見的糖尿病及高血壓,也包括失智、中風、心臟衰竭、不孕及多種癌症等。其中格外值得注意的是,肥胖也深受基因影響。莊海華指出,與肥胖問題相關的基因,包括食慾調節、能量利用及儲存等,讓每個人變胖的原因不同、對肥胖的耐受性也不同,進而適合的治療方式也不同。透過基因資訊的檢測解讀,有助於精準減重治療,得以為病患量身打造更有效的體重管理策略,讓減重更加事半功倍。醫療科技展「醫師聊健康」講座內容,涵蓋骨頭關節、耳鼻咽肺、腸胃健康、癌症治療、預防保健、代謝健康、兒童健康、腦與心血管、醫療新科技等九大主題,不僅可掌握醫療新知趨勢、釐清保健迷思,也能了解到各種新科技應用,如何讓健康變得更簡單。●展會名稱:第七屆台灣醫療科技展●展覽期間:11月30日至12月3日●展覽場地:台北南港展覽館一館●展出攤位數:約2500個●展覽特色:全球首創以醫院為主角的展會,預計有70多家醫療機構參展,參展商並有許多國內外科技大廠,將展出醫療科技應用佈局,不論產業人士或一般民眾皆適合參加點我免費索票,現場聽名醫健康大開講!
-
2023-11-22 養生.運動健身
爬樓時常覺得好累 雙腳無力? 試試階梯有氧運動 強化大腿肌肉!
長時間久坐導致下肢肌力衰退?爬樓梯讓你氣喘如牛、雙腿顫抖且膝蓋疼痛?如不積極面對,將導致大腿肌力不斷下降,甚至影響下半身靈活性!現在就跟著白映俞醫師,透過階梯運動,有效鍛煉大腿肌力,同時提升心肺健康,趕快點開影片看看吧!編輯推薦2023新北歡樂耶誕城怎麼拍?3個拍照技巧、5款照片提案帶你捕捉獨一無二的耶誕時刻!誰是年度大爛片?韓媒票選「2023年度最爛9部韓劇」 《歡迎來到王之國》排第六名巨獸降臨,2024最霸氣路跑!全台首場「哥吉拉路跑」北中南掀怪獸風潮,怪獸物資包大公開!這套運動隨時在哪都能實行,只需利用家中或辦公室的階梯,總共包含七個動作,可全面訓練股四頭肌、大腿後側肌群、臀肌和大腿內側肌群,同時有助於足踝和小腿的肌力。不僅能有效訓練大腿肌力,還能提升平衡感。每個動作持續30秒,休息10秒,不到10分鐘即可完成。上班辦公室坐太久,不妨可起身去走一走、爬樓梯,以減輕長期久坐觀看電腦的疲勞感,同時降低膝蓋疼痛的風險。如果兩腿的肌力差異較大,可以調整動作,先進行單腳的強化運動,再進行雙腳一起的動作,以實現雙腿肌力的均衡發展。還想了解更多相關內容嗎,趕快訂閱關注女子漾吧。編輯推薦新北/北海岸黃金之湯!金山【磺港公共浴室、中山溫泉公園】享泡湯樂【心理測驗】你和伴侶的關係是否健康?測驗你們是否該分手2023秋冬最熱美拉德唇膏 精選五支黃皮姐妹閉眼入「女子漾」網站全新上線,陪你愛自己的每個樣子!最棒的美食旅遊、美妝穿搭、娛樂話題、運動健康、情慾愛情分享,都能在這裡看到!快點來加入成為創作者!https://woman.udn.com
-
2023-11-14 醫療.心臟血管
「能躺就別坐」是真的!研究揭站立或睡覺比坐著有利心臟健康
有句話說,「能躺著就不要坐著,能坐著就不要站著」,不過對心臟健康而言,這可能只說對一半,一項新研究發現,站立和睡覺都比久坐的行為更好。根據雪梨大學和倫敦大學發表在《歐洲心臟期刊》(European Heart Journal)的新研究表明,每天進行幾分鐘的適度運動來代替久坐,可以明顯改善心臟健康。在該項研究中,研究人員分析了六項研究的數據,涉及來自五個國家共計一萬五千多名參與者。每位參與者都接受了心臟健康評估,並使用大腿上的穿戴式裝置追蹤他們一天24小時的活動量。研究人員發現,與久坐行為的負面影響相比,只要進行中度至高強度活動五分鐘,即可對心臟健康產生顯著好處,其次分別是輕度活動、站立及睡眠。該研究的第一作者、倫敦大學的Jo Blodgett博士表示,「我們研究的重要結論是,儘管運動方式的微小改變對心臟健康有積極的影響,但運動的強度也很重要。我們觀察到最有益的改變是以中度到高強度的活動取代久坐,這可能是跑步、快步走或爬樓梯等任何能讓你的心跳加快、呼吸加速的活動,即使只有一兩分鐘的時間。」研究人員指出,雖然花時間進行高強度活動是改善心臟健康的最快方法,不過任何人都可以從各種活動強度中受益,只是活動強度越低,看到實際好處所需的時間就越長。例如每天使用站立式辦公桌幾個小時而不是坐式辦公桌,就是一種相對較長的改變,但也相當容易地能融入日常工作中。至於睡眠比久坐更有益的原因,Blodgett告訴《歐洲新聞台》(Euronews),「我們認為,睡眠比坐著對心臟健康的好處主要是由於坐著對肥胖產生的負面影響,而其他間接因素會導致體重增加,例如看電視時吃零食。」研究還發現,那些最不活躍的人從久坐行為轉變為更活躍的行為中獲得的好處最大。雖然該項研究並未證明活動與心臟健康之間存在因果關係,但它為越來越多的將身體活動與改善心血管健康聯繫起來的研究提供了補充。為什麼心血管健康至關重大?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的資料顯示,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s, CVD)是全球主要死亡原因,估計每年奪走約1790萬人的生命。心血管疾病是一組心臟和血管疾病,包括冠狀動脈心臟病、腦血管疾病、風濕性心臟病和其他疾病。超過五分之四的心血管疾病死亡是由於心臟病發作和中風造成的,其中三分之一的死亡發生在70歲以下的人群中。心臟病和中風最重要的行為危險因子是不健康的飲食、缺乏身體活動、吸菸和有害使用酒精。前述風險因素對個體的影響可能表現為血壓升高、血糖升高、血脂升高以及超重和肥胖。這些數值都可以在一般醫療機構中進行測量,並表明未來心臟病發作、中風、心臟衰竭和其他併發症的風險是否增加。戒菸、減少飲食中的鹽分、多吃水果和蔬菜、定期體能活動和避免有害飲酒已被證明是可以有效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風險。【資料來源】.Any activity is better for your heart than sitting.Any activity is better for your heart than sitting - even sleeping.WHO: Cardiovascular diseases.Stand Up, Don't Sit, for a Healthy Heart.Just standing or sleeping are better for your heart health than sitting down, new study finds
-
2023-11-04 養生.抗老養生
久坐恐增死亡及失智風險!英國研究:每天多運動10分鐘,死亡風險降低15%
你每天都坐久呢? 平均而言,一個人每天要花大約9到10個小時坐著,主要是為了工作。但研究發現,久坐的生活方式會增加失智症、肥胖、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和死亡等疾病的風險;英國的研究人員建議,每天 20-25 分鐘的體力活動,可以抵消久坐的生活方式所造成的死亡風險。發表在《英國運動醫學雜誌》的一項新研究表明,無論每天坐著的時間長短,只要增加每日體力活動量,都可以降低死亡風險。研究人員整合了2003年至 2019年四組佩戴穿戴式裝置的人的數據後得出了這項發現,目的是要檢查身體活動是否可以改變久坐行為與死亡之間的關聯,並確定可能影響相關風險的特定身體活動量和坐著時間。中度至劇烈活動與較低死亡率有關大約有12,000名50歲以上的人參與了這項研究,在參與者中,有5,943人每天坐著的時間少於10.5小時,而6,042人每天坐著的時間則在10.5小時或以上。對死亡登記處的數據進行分析後發現,平均5年內有805人死亡,其中,357 人每天坐著的時間少於10.5小時,而448人每天坐著的時間在10.5小時或以上。研究人員指出,對穿戴式裝置的分析顯示,與每天坐8小時的人比起來,每天坐超過12小時的死亡風險增加 38%,但僅限於每天坐的時間總計少於22分鐘的人。中等至劇烈的體力活動。每天超過22分鐘的中度至劇烈體力活動與較低的死亡風險有關。低強度的體力活動僅與久坐的人較低的死亡風險相關。每天多運動10分鐘,死亡風險降低15%研究表明,每天久坐時間少於10.5小時的人,多運動10分鐘,死亡風險可降低 15%。對於久坐時間超過10.5小時的人來說,額外增加10分鐘的體能活動,可將風險降低 35%。由於這些發現是基於觀察研究得來的,因此無法建立因果關係。研究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因為它沒有考慮飲食、行動問題和整體健康狀況等影響因素。穿戴式裝置無法對活動類型和運動強度進行分類。延伸閱讀:.幾歲開始老很快?醫師曝3年紀是斷崖式衰老關鍵,6方法延緩老化.長壽最佳步數不是1萬步? 歐洲研究:走「這個步數」可降低死亡風險.長壽的祕訣其實很簡單 新研究曝只要多做一件事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3-11-04 養生.聰明飲食
銀髮族注意!高血壓、糖尿病、骨質疏鬆症…常見慢性病要當心,3種飲食技巧幫你控制
隨著時代的進步,醫療水平的提升,國人的平均壽命也隨之增加,但我們不僅要活得長壽,更要活得健康!所以在今天的文章裡,【PrimePlus健康設計家】品牌營養師Sean要和你一起解析銀髮族常見的疾病,並如何運用健康飲食來協助控制!銀髮族常見3種慢性病的危險因子•高血壓根據國健署公布的「106-109年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結果發現,40歲以上的國人患有高血壓的比率高達38%!除了先天性遺傳以外,肥胖、長期食用重口味及加工食物、缺乏蔬果攝取、久坐不動、吸菸、飲酒等不良的飲食及生活習慣,都是形成高血壓的危險因子。•糖尿病根據統計,台灣65歲以上民眾高血糖的盛行率約27.84%。糖尿病可分為兩種類別,而銀髮族所罹患的糖尿病通常是由不良飲食及生活習慣所引起的第二型糖尿病為主,例如長期肥胖、缺乏運動、攝取過多精緻糖與精緻澱粉等,使體內的胰島素無法發揮功能,導致血糖過高進而形成糖尿病。•骨質疏鬆症根據國健署發布的「106-109年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中發現,65歲以上的民眾,每7個人就有一人有骨質疏鬆的問題!我們的骨質約在20-30歲時會達到巔峰,之後就會隨著年齡增加而急遽流失,再加上牙口功能退化、食慾降低、飲食中缺乏鈣質等因素,導致銀髮族一直都是罹患骨質疏鬆症的高危險群。 【健康知識Plus劃重點】-3種慢性病的飲食技巧一、高血壓飲食原則目前國內外最推崇的得舒飲食(Dietary Approaches to Stop Hypertension;DASH diet)便是專門針對改善高血壓情況而設計的,其中的一項重點便是飲食中要有豐富的礦物質鉀來幫助調節血壓。因此對於血壓偏高的銀髮族們,日常飲食中可以多吃一些香蕉、菠菜等高鉀食物。二、糖尿病飲食原則建立健康的飲食習慣,是遠離糖尿病及其他慢性病最重要的一環。根據衛福部國建署建議,糖尿病患者應該遵守定時定量進食與『三少一高』飲食原則:意即「少油、少鹽、少糖」及「高膳食纖維」。因此烹調方式建議多以清蒸、水煮、涼拌的方式來進行;也可選擇燕麥、地瓜來取代精緻澱粉的白米飯作為主食。三、骨質疏鬆症飲食原則骨質疏鬆症患者的飲食重點在需補充足夠的鈣質,及對骨骼發育有益的營養素如鎂、維他命C、D、K等。所以在日常飲食上建議可加入一把小魚乾、一掌心的堅果及一碗綠葉蔬菜。但對於吃素、牙口功能不佳的銀髮族群,或是想要一次性補充上述全部營養的人,選擇以素食來源製成的複方鈣保健食品來補充也是很推薦的。 俗話說:「家有一老,如有一寶」,長輩們豐富的社會歷練與經驗,可以在人生的道路上給我們許多指引與建議,幫助我們做出正確的判斷,因此能與長輩學習是很難能可貴的機會。在看完今天的文章後,你一定更加懂得如何照顧家中銀髮族的健康!Sean在文章的最後祝大家有個幸福和樂的家庭生活~ 延伸閱讀:.高血壓是沉默殺手!把握得舒飲食5原則+居家量測722法則.「彩虹飲食法」怎麼吃?遠離癌症、心血管疾病 5色蔬果神奇功效.糖尿病怎麼有效控糖?專家曝扭轉關鍵時刻,「3撇步+9種食物」幫你控制血糖本文為《PrimePlus健康設計家》授權刊登,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3-10-31 養生.運動健身
水腫該如何消? 5個日常地雷要注意 擊退虛胖困擾
水水們也有水腫困擾嗎?早上起床臉腫一圈?上班久站、久坐鞋子好緊?水腫是許多人都會遇到的困擾,為何我們會水腫呢?水腫該如何消除?今天Candice教練,將為你解開水腫的迷思!編輯推薦台灣首部美食警匪劇《美食無間》預告4大亮點!王柏傑、傅孟柏雙帥對決超吸睛童年界二次元男神誰最讓你心動?十大男神評比,「他」顏值高又寵妻是少女戀愛理想型水腫通常源於我們的日常習慣,主要包括飲食習慣、水分攝入不足、蛋白質攝取不足、長時間坐著或站立,以及荷爾蒙的影響。Candice教練也教我們一個簡單的方式來檢測水腫程度,只需輕輕用手指按壓皮膚,觀察回彈速度,如回彈速度很慢,那水腫可能較為嚴重。Candice教練建議,在飲食方面,有些食物雖然可能是低脂、低碳水化合物、高蛋白質的,但它們可能含有高鈉量,這會增加體內的負擔,導致水腫加劇,都可能導致體內多餘的組織液在皮下和血管周圍積聚,而造成身體腫脹。而水腫症狀也與體質有關聯,腫脹程度通常也較輕微,若為長期腫脹,建議洽詢專業醫師。更多詳細資訊請參考影片內容,祝大家都能擁有健康自信的體態,還想了解更多相關內容嗎?趕快關注訂閱女子漾吧!編輯推薦新北/北海岸黃金之湯!金山【磺港公共浴室、中山溫泉公園】享泡湯樂【心理測驗】你和伴侶的關係是否健康?測驗你們是否該分手2023秋冬最熱美拉德唇膏 精選五支黃皮姐妹閉眼入「女子漾」網站全新上線,陪你愛自己的每個樣子!最棒的美食旅遊、美妝穿搭、娛樂話題、運動健康、情慾愛情分享,都能在這裡看到!快點來加入成為創作者!https://woman.udn.com
-
2023-10-30 焦點.健康知識+
久坐就是傷身,以站代坐也沒用!研究建議每天花22分鐘,做「這些活動」抵消久坐死亡風險
我們都知道久坐對健康傷害很大,但多數上班族很難避免就是得一直坐著。但根據一項新的研究發現,每天劇烈運動22分鐘,可以抵消長時間坐著對健康帶來的危害。一天進行22分鐘中強度活動抵消久坐死亡風險現代人的工作型態大多為坐著工作,以一天上班8小時,許多人甚至常態性加班,也就是一天久坐超過8小時。根據《英國運動醫學雜誌》發表的一項新研究指出,每天久坐超過12小時死亡風險增加38%,但一天進行22分鐘的中度至劇烈運動則可以顯著降低死亡風險。即使沒有完全達到22分鐘的時間,一些中度到劇烈的活動仍然有助降低死亡率。該研究包括分析挪威、瑞典和美國 11,989 名參與者的數據,而雖然研究的參與者均在50歲或以上,但根據《healthline》訪問運動醫學醫師Tracy Zaslow博士指出,這項研究的結果也可能對年輕人產生影響。久坐傷身,站著上班可逆轉?而久坐傷身,許多人想到乾脆「站著上班」,甚至許多上班族團購站著上班的辦公桌。但根據2019年美國心臟病學院雜誌(JACC)發表的一項研究,結果顛覆大家的想法,以站代坐並不能抵消傷害,JACC認為只有劇烈運動才能有效彌補久坐損傷。物理治療師簡文仁也有相同見解,簡文仁曾受訪提醒,站著上班一樣傷身,如靜脈曲張、腰痠都會陸續找上門,不論站著或坐著,最怕久滯不動,因為維持同個姿勢不動時,體內受力點固定,血液循環等就會受影響。中度運動與劇烈運動有哪些?那所謂的中度、劇烈運動是指哪些?一般所謂的中強度運動,包括在進行運動時,可正常呼吸、説話的非競賽運動,例如快步走路、休閒式騎腳踏車、慢速游泳、社交舞蹈;高強度運動則是運動時呼吸會顯得急促,並有喘氣增加的情形,如健身操、騎自行車、跑步、球類運動等。台大心臟內科主治醫師王宗道曾受訪表示,一般建議每天至少運動卅分鐘,其實可以打散,加總有卅分鐘也好。也可以在日常生活融入更多活動量,例如搭捷運時,選擇走樓梯替代手扶梯。或在工作間歇時、晚上看電視時做深蹲,在家多做家事、園藝活動,很多不同的事情都可以讓自己保持更健康。長時間久坐的健康危害久坐被認為是「慢性自殺」的一種行為,可能導致的健康傷害很多,而且是全身各處都可能受影響,每天長時間久坐可能帶來肥胖、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癌症、便祕、痔瘡、肩頸緊繃、肌肉和肌腱僵硬、肌肉流失、靜脈栓塞、失智症等多種疾病風險。【資料來源】.《healthline》Just 22 Minutes of Activity Offsets Increased Mortality Risk from Prolonged Sitting.聯合報系新聞資料庫
-
2023-10-29 醫療.新陳代謝
健保大數據/威脅「腎」鉅 糖友小「心」 合併慢性腎臟病平均年齡69歲
愛吃紅肉、嗜喝手搖飲,又坐著不動,體型當然肥胖,這也讓台灣糖尿病患人數逐年增加。健保統計顯示,109年糖尿病就醫患者達241萬8,922人,110年則增加至249萬3,347人,到了111年則來到256萬8,890人,平均每年新增7萬人,速度驚人。糖友共病最常見慢性腎臟病、心衰竭,人數逐年增加。健保署醫務管理組專門委員呂姿曄表示,糖尿病為新陳代謝疾病,主要與不良生活形態有關,例如,偏愛甜食、精緻澱粉、晚睡、熬夜、久坐不動、缺乏運動、睡眠不足等,而這些都是國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因此,糖尿病盛行率愈來愈高,這是可以預期的。糖尿病患者人數變多,如以2300萬人計算,不到10人就有1名糖友,如果未能妥善控糖,就可能導致共病發生。健保數據顯示,糖尿病友常見共病為慢性腎臟病、心臟衰竭,其中不乏兩者兼具,糖友同時罹患慢性腎臟病、心臟衰竭。數據顯示,109年合併慢性腎臟病的糖友為31萬3,573人,隔年則有33萬5,389人,到了111年,則增至36萬2,412人。合併心衰竭的糖友同樣逐年上升,分別為9萬8,195人、9萬9,980人、10萬5,050人。至於糖尿病、慢性腎臟病、心臟衰竭等三者兼有者,則增加幅度更大,109年為3萬3,110人、110年3萬4,049人、111年3萬6,148人。呂姿曄認為,這代表部分糖尿病患者並未規律用藥,嚴格控制飲食,以致共病纏身,不僅增加洗腎風險,降低生活品質,也加劇健保財務負擔。進一步分析糖尿病及共病就醫病患年齡層,台灣糖友平均年齡約在64歲,糖尿病合併慢性腎臟病患者平均年齡則在69歲,糖尿病合併心衰竭者平均年齡為72歲,至於三者共病者則是73歲。延伸閱讀:糖友不可不知!糖尿病與心衰竭的距離糖尿病友需定期回診,就近在基層診所就醫者最多。在患者就醫方面,不管是糖尿病或是相關共病,均以基層診所為主。以111年為例,130萬5,503名糖友選擇在基層診所就醫,其次為區域醫院83萬2,141人、醫學中心62萬2,823人、地區醫院57萬3,946人。呂姿曄表示,糖尿病患者必須定期回診,因此大部分病友選擇鄰近住家的診所,可以節省部分負擔及交通費用與時間。此外,許多診所醫師在治療糖尿病領域上,已有不錯口碑,提高糖友就醫意願。值得注意的是,在共病診治上,用來檢測心衰竭的血液檢查項目(NT-ProBNT)檢查人數並不多,至於涵蓋多種適應症(心衰竭、腎臟病、糖尿病)的SGLT2藥品,也非共病患者的主要用藥。延伸閱讀:無症狀也應定期檢測 糖尿病友慎防心臟衰竭致命去年起推動「代謝症候群防治計畫」,目的在減緩糖尿病上升趨勢。糖尿病及其共病人數明顯增加,嚴重威脅國人健康,為此,健保署與國健署於111年起,攜手合作「代謝症候群防治計畫」,由健保總額支付健康管理等相關費用,當年度為3.08億元,112年則有6.1億元,金額看似不高,在七、八千億元總額的占比極低,但其中意義非凡。「這是1995年健保創辦以來,首次以總額支付疾病初期管理。」呂姿曄說,健保總額支付疾病醫療,本次更跨足疾病前期管理,為了降低新陳代謝疾病對於國人的健康威脅,目的就是希望減緩糖尿病上升趨勢,以期有效減少共病人數,相信日後也能省下數倍的健保支出。「品質獎勵金」鼓勵醫師參與計畫,糖化血色素數值為良率的指標之一。為了鼓勵醫師參與該項計畫,健保署祭出「品質獎勵金」等誘因,希望提高整體良率跟進步率。醫務管理組醫務規劃科長黃怡娟舉例,糖化血色素(HbA1c)數值即為良率的指標之一,而進步率則是跟自己之前數值做比較,改善愈多,進步率就愈高。擔心有些醫療院所為了衝量,而忽略照護品質,黃怡娟表示,收案量名單是從「獲品質獎勵名單中挑選」,而各項數據看來,朝著正向改善,與其他病友相較,參與防治計畫的病患者在疾病控制及照護品質上均有較好的數字。為了進一步照護共病個案,健保署積極推動「糖尿病合併初期慢性腎臟照護整合方案(DKD)」,初步成效不錯,以111年為例,參與病友大都在基層診所接受治療及照護,累積5萬4,110人,地區醫院則有1萬7,257人,區域醫院1萬323人、醫學中心3,598人,從追蹤各項數值變化,均有明顯改善,大幅降低洗腎風險。延伸閱讀:慢病好日子/共病糖友的一天,一天要吃最少8顆藥!
-
2023-10-27 醫療.心臟血管
心肌梗塞、腦中風的重大元凶「動脈粥狀硬化」! 5大高風險族群要當心,一圖揭猝死風險
「XXX因心肌梗塞猝逝!」、「知名上市公司董事長腦中風驟逝!」每每看到這類新聞,總讓人感嘆世事無常。心血管疾病在國人十大死因統計中長年位居第二,是僅次於癌症的疾病。而這些心血管疾病的發生,都與「動脈粥狀硬化」有關!今天『PrimePlus健康設計家』品牌營養師Sean,就帶大家一起認識和預防動脈粥狀硬化,守護自己與所愛之人的心血,讓我們的人生不留遺憾!為什麼會造成動脈粥狀硬化?現代人的飲食多高油高鹽,生活習慣也傾向晨昏顛倒、久坐不動,常常在不知不覺中就為疾病埋下了爆發的種子。動脈粥狀硬化(Atherosclerosis),指的是動脈管壁上生成了由細胞殘渣、蛋白質、脂肪所混合的腫塊,造成血管直徑變得狹窄、身體其他器官獲得氧氣與養分的量也會隨之變少,還可能因為腫塊破裂使血小板凝集於受傷部位而形成血栓,最終產生不可逆的結果。這一段要來帶大家了解動脈粥狀硬化的成因,如此才能及早預防、及早發現和及早治療!‧Step 1 血管受傷使低密度脂蛋白進入:不好的飲食及生活習慣導致血管氧化受損,使得低密度脂蛋白(以下稱LDL),俗稱壞的膽固醇,得以進入血管內壁並開始堆積氧化,稱為氧化型LDL。‧Step 2 巨噬細胞吞噬氧化型LDL:此時的血管會呼叫巨噬細胞前來處理這些堆積的氧化型LDL,當巨噬細胞吃下過多的LDL後,會形成一個全都是脂肪的細胞,稱為泡沫細胞。‧Step 3 泡沫細胞增長:隨著泡沫細胞堆積,在血管中的體積越來越大,此時的血管直徑就會因為這些泡沫細胞的聚集而逐漸變小。‧Step 4 血小板聚集於動脈管壁:泡沫細胞本身會分泌多種發炎物質來破壞血管壁的完整性,導致血小板開始往受傷部位聚集,稱作凝血斑塊或血栓。‧Step 5 血栓阻塞血流:當血栓或血塊過大時就會阻塞血流,若栓塞部位發生在腦血管時則稱作腦中風;發生在心臟血管時則稱作心肌梗塞。5大罹患動脈粥狀硬化的高風險族群俗話說:「見微知著,睹始知終」。許多疾病的發生,都是從生活中一點一滴累積而成的,為了能夠全方位的圍堵動脈粥狀硬化,我們在這一段會分析探討一些罹患動脈粥狀硬化的高風險族群。‧年齡與性別:根據統計,45歲以上的男性與55歲以上的女性因為血管老化受損與雌激素停止分泌後,會使罹患動脈粥狀硬化的風險提高,因此Sean建議該族群的人應定期做健康檢查來追蹤自己的健康狀況。‧吸菸:根據統計,六十歲以下的吸菸者罹患動脈粥狀硬化的機率是不吸菸者的五倍。許多研究都指出吸菸會加速血栓生成、造成血脂異常、血管發炎等負面影響。‧肥胖與不運動:肥胖與缺乏運動的生活會導致血脂異常、高血壓、糖尿病等許多慢性病,這些慢性病又會加快動脈粥狀硬化的進展。‧高血壓:高壓的血流在血管內易使血管受傷發炎,還會使壞膽固醇容易侵入血管內壁,所以高血壓也被視為一項導致動脈粥狀硬化的危險因子。‧糖尿病:對於血糖控制不佳的病人,他們的血管也很容易出現發炎、受損的情形,持續惡化便會形成動脈粥狀硬化的結果。5點健康守則保護心血管健康如前所述,動脈粥狀硬化的產生,是由諸多因素經長時間累積演變而成的,為了有個讓人「安心」的未來,『PrimePlus健康設計家』將從飲食營養及生活習慣中總結了五點健康守則來全方位保護你我的心血管健康!1.攝取含抗氧化成分的食物:如維他命C、維他命E及各種植化素都被認為具有抗氧化功能,它們能抑制LDL被氧化,免於被巨噬細胞吞噬的風險,也能保護血管免受氧化傷害。常見的抗氧化食物如芭樂、藍莓、葵瓜子、胡蘿蔔…等食物,及一些以抗氧化為訴求的保健成分,如余甘子萃取物、西印度櫻桃萃取物、葡萄籽萃取物…等,都含有不同的抗氧化物質,可以保護血管不易受氧化傷害。 2.足量維他命B6、B9、B12:維他命B群中的這三種,能降低心血管疾病發生風險,原因是它們能一起調節血中同半胱胺酸的濃度。食物中的香蕉、菠菜、牛肉內分別含有豐富的維他命B6、B9、B12,維他命B群中的這三種能維持正常新陳代謝,減少心血管疾病風險。特別提醒,因為維他命B12多存在於動物來源,且需要充足的胃酸才能吸收,因此對於不吃肉類的素食者及胃酸分泌較不足的長輩來說,維他命B12是較不易攝取到足量的。建議這類族群可以選擇維他命B群相關的保健食品來補充也是一個很好的做法。3.補充Omega-3脂肪酸:美國醫學研究所提出:「一周吃兩次魚肉有助於降低心臟疾病及幫助腦部發展」,能帶來這些好處主要是因為魚油中的Omega-3。Omega-3多存在於秋刀魚、鯖魚、鮭魚等深海魚類的油脂中。它有降低體內發炎反應、對抗血栓等功能,可降低心臟疾病風險。若是想以保健食品的形式來補充魚油時,Sean會建議大家選用含高濃度Omega-3且無添加的魚油以確保自己吃下產品的是安全無虞的。4.多吃水溶性膳食纖維:膳食纖維主要可分為水溶性膳食纖維與非水溶性膳食纖維兩種,其中又以水溶性膳食纖維對於改善血脂組成有較大的助益。含有豐富水溶性膳食纖維的食物有燕麥、秋葵、蘋果…等,它們除了能降低血液中的膽固醇外,也能減少腸道吸收飲食中膽固醇的量,從而達到降低血脂的效果。5.良好的生活習慣:維持理想體重、規律作息、時常運動、不吸菸酗酒是常保健康的不二法門!良好的生活習慣能讓我們大幅降低疾病發生的風險,還可以擁有一個人人稱羨的完美體態及氣色。動脈粥狀硬化因早期幾乎沒有徵兆而難以發現,素來有「沉默殺手」之稱,根據民國110年的國人十大死因統計中,心血管相關的疾病奪去了超過兩萬人的生命,這是一個很值得我們反思的警訊。為了自己及親朋好友的幸福,平時更應注意勤加保養自己的身體,同時也將所學的保健知識分享給更多人知道,讓大家能夠未雨綢繆、防患於未然,不要等到一切都難以挽回時才後悔莫及喔! 延伸閱讀:.中國前總理李克強心臟病發猝死,享壽68歲!心臟病為什麼來的這麼快?.高血壓是沉默殺手!把握得舒飲食5原則+居家量測722法則.糖尿病怎麼有效控糖?專家曝扭轉關鍵時刻,「3撇步+9種食物」幫你控制血糖本文為《PrimePlus健康設計家》授權刊登,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3-10-25 醫療.心臟血管
心跳幾下是正常?心跳過快或過慢會怎樣?如何正確測量心率?
隨著一整天的時間變化,你的心臟都會加速和減慢,以適應身體對氧氣不斷變化的需求。休息時心率較低。當運動時,你的心臟會加速並泵出更多的血液,從而使富含氧氣的血液流動並到達你的肌肉。你的心率(心臟每分鐘跳動的次數)是多少?你的心率或脈搏是你的心臟每分鐘跳動的次數,所謂正常心跳或心率則因人而異。你的身體會自動控制你的心跳,以適應你正在做的事情或周圍發生的事情。這就是為什麼當你活躍、興奮或害怕時,你的心跳會加快,而當你休息、平靜或舒適時,你的心跳會下降。你的心率也是你整體健康狀況的重要指標,因為從本質上講,你的心率可以衡量你心臟泵出血液的難易程度。換言之,當你的心率太快或太慢時,可能是心臟或其他健康問題的徵兆。預期正常的心率應該是多少?事實上,量測心跳即是測量休息時心率(Resting Heart Rate),休息時心率是指當你休息或不活動時,每分鐘心臟跳動的次數(Beats per minute, Bpm)。一般來說,你的休息時心率取決於你的年齡和整體健康狀況。 你的休息時心率取決於年齡和整體健康狀況。若你越年輕,你的心率往往越高,心跳也就越高。兒童的預期休息時心率範圍為:.新生兒(出生至4週):100-205 次 bpm*。.嬰兒(4週至1歲):100–180 bpm*。.幼兒(1至3歲):98-140 bpm*。.學齡前(3至5歲):80-120 bpm。.學齡(5至12歲):75-118 bpm。.青少年(13至18歲):60-100 bpm。*這些心率適用於醒著的兒童。當他們睡覺時,他們的體溫可能會更低。對於成年人(18歲以上),預期休息時心率範圍為60-100 bpm。當你的休息時心率超出這些範圍(過高或過低)時,可能是出現問題的徵兆。.心搏過速:這是指你的休息時心率超過100 bpm,這是一個異常高的心率。.心搏過緩:這是指你的休息時心率低於60 bpm,這是一個異常低的心率。然而,如果你的體力活動非常活躍,你的休息時心率可能低於每分鐘60次。競技運動員的休息時心率可低至40 bpm左右。然而,對於普通人來說,這個心率將低得危險。如何測量你的心率?要測量你的心率,只需檢查脈搏。雖然心率和脈搏之間存在聯繫,不過它們在定義上並不完全相同:心率是指你的心臟在給定時間的跳動速度,脈搏是你感受心率的方式。每次心臟跳動時,它都會擠壓並推動血液通過體內的動脈網絡。脈搏是指當心臟泵出更多血液以維持血液循環時,動脈壓力會短暫上升。在兩次心跳之間,你的心臟會放鬆而降低壓力。你可以在靠近皮膚表面的動脈上感覺到血液在泵送,像是你的脖子、肘部內側,甚至腳的頂部,不過手腕仍是測量脈搏最方便的地方。要檢查手腕脈搏,請將食指和中指的指尖放在另一隻手腕的手掌側,意即位於手腕拇指側上的骨骼和肌腱之間,並用手指輕輕按壓,直到感覺到血液在手指下跳動。當你感覺到脈搏時,計算15秒內的心跳次數,然後將此數值乘以4以計算每分鐘的心跳次數以獲得你的心率。哪些因素可能影響你的心率?雖然正常的心臟跳動次數因人而異,有許多因素會影響你的心率,包括:.健身和活動強度:心臟是一塊肌肉,能通過運動得到加強。進行大量體育鍛煉或運動能力很強的人通常心率較低,因為他們的心臟狀況更好。.吸菸:菸草煙霧中的一氧化碳會減少血液中的氧氣量,香菸中的尼古丁會刺激身體產生腎上腺素,兩者都會導致你的心率上升。.情緒: 壓力、焦慮、恐懼或強烈的情緒會提高心率。慢性壓力會使你的身體不斷過度暴露於偏高的腎上腺素和皮質醇等壓力賀爾蒙中,這會升高你的心率和心臟病發作的風險。.身形:額外的體重會給你的身體和心臟帶來壓力。多餘的脂肪會限制血液通過靜脈和動脈的流動,導致心臟以更高的頻率跳動。此外,肥胖會導致稱為心律不整的異常心率,嚴重時會導致心臟病發作或中風。.氣溫:在炎熱潮濕的氣候和運動期間,你的心率會增加並泵出更多的血液來冷卻皮膚表面,並將熱量從核心傳遞出去。當身體在寒冷的天氣中失去熱量時,你的心率會降低以保持核心溫度。.脫水:當身體在運動或某些原因導致脫水時,血液會變稠,血液中的代謝廢棄物會堵塞血液,你的心臟會更加努力地排出廢棄物並維持正常的心輸出量(cardiac output)。另外,酒精也會導致你的身體脫水並導致心率加快。.咖啡因、藥物、營養和草藥補充劑:咖啡因、海洛因以及某些去充血劑(decongestant)和支氣管擴張劑會刺激神經系統以增加心率。某些補充劑,如鉀或葡萄糖胺會導致心率不規則。.藥物:心臟病患者通常服用的抗憂鬱藥以及乙型阻斷劑和鈣離子通道阻斷劑等藥物可能會降低心率,而甲狀腺藥物可能會增加心率。.心血管疾病、高膽固醇或糖尿病:糖尿病患者的低血糖會導致危險的心搏過緩(low heart rate)。高膽固醇會導致動脈粥狀硬化,從而增加心臟病發作或中風的風險。.年齡:隨著年齡的增長,脈搏的速度和規律性可能會發生變化,同時可能意味著心臟病或其他需要解決的疾病。.身體位置:休息、坐著或站著,你的脈搏通常都是一樣的。不過有時候,當你站立前15到20秒時,你的脈搏可能會上升一點,但幾分鐘後它應該會穩定下來。哪些原因可能導致你心率過快?通常身體狀況不佳的人,他們的休息時心率可能會更高,這是因為效率較低的心臟需要更頻繁地泵血,才能輸送相同的血液量。 更重要的是,任何對你的身體或精神造成負擔的事情都會導致你的心率上升。例如受到感染的狀況,你的心臟必須更頻繁地跳動才能滿足身體的需求。又是或者精神壓力,例如焦慮會激發你戰鬥或逃跑的反應,這與心率加快和血壓升高有關。可能造成心率較高的原因包括: .久坐不動的生活方式。 .脫水。 .抽菸。 .飲酒。 .感染和疾病。 .血凝塊。 .壓力和焦慮。 .睡眠不足。 .懷孕。 .某些藥物。 哪些原因可能導致你心率過慢?較低的心率可能表示心臟工作效率較高。例如對於運動員來說,休息時心率為40 bpm可能是非常正常且健康的。 大體上,當你的心臟變得更強時,它可以在每次收縮時向身體泵出更多的血液,心臟不必頻繁地跳動以泵送血液來滿足需求。因此,休息時心率也會隨之降低。 另外,65歲以上的成年人心率通常比年輕人低,因為他們的心臟會因經年累月的磨損而減緩。同時,保持較低的精神壓力也有助於降低心率。可能造成心率較低的原因包括: .運動員般的生活方式。 .65歲以上。 .放鬆的狀態。 .一些心臟藥物,例如乙型阻斷劑和抗心律不整藥物。 .某些健康狀況,例如甲狀腺功能低下和糖尿病。 .電解質失衡,例如高鉀。 如何降低過快的心率?你的心率可能會因緊張、壓力、脫水或過度勞累而暫時飆升。通常坐下、喝水或緩慢深呼吸,可以降低心率。為了長期降低心率,以下為可參考的方式:.多運動:從長遠來看,鍛煉是降低心率的最簡單、最有效的方法,每天鍛煉30分鐘會逐漸減緩你的心率。.減輕壓力:放鬆方式像是冥想、太極拳和其他減壓技巧,可隨著時間的推移降低休息時心率。.避免菸草製品:吸菸者的休息時心率較高,戒菸可讓心率下降。.減肥:身體肥胖,心臟就越需要努力為它提供血液,減肥可助減緩心率升高。值得注意的是,你的心率和血壓是兩個獨立的測量值。雖然心率是心臟每分鐘跳動的次數,但血壓是血液通過血管的力量。你的心率可能會安全地翻倍,而你的血壓可能只會略有增加。兩者都是心臟健康的指標,都應定期監測。心跳過快或過慢何時要看醫師?你的心率只是健康狀況的一項指標。為了了解你的心率是否為潛在問題的徵兆,你還需要更多資訊。 首先是尋找模式,像是透過使用智慧手錶監測心率或量測脈搏來了解你的心率通常是多少,這樣有助了解什麼對你來說是正常的心率。如果你發現心率超出正常範圍,請檢視自己是否出現以下跡象:.與心率過快相關的可能症狀:胸部不適、胸痛、呼吸急促。 .與心率過慢相關的可能症狀:疲勞、頭暈、暈眩、昏倒。如果出現異常的心率以及以上這些引起關注的症狀,這應該是你尋求醫療協助的提示,因為心率的變化以及這些症狀可能表示你的心臟功能未達到最佳狀態。 除了上述狀況外,如果有出現以下跡象,也建議應該與你的醫師討論你的心率狀況,包括:.如果你的心率持續過快或過慢。.心跳漏一拍或不規則。.如果你在檢測脈搏時感覺到一種震動感,而不僅僅是單一的「咚」聲。這被稱為「震顫」,可能是某些心臟和循環問題的徵兆。.如果你有心悸(能感覺到自己的心跳,而不是摸脈搏的不愉快感覺)。【資料來源】.Cleveland Clinic: Pulse & Heart Rate.What’s a Normal Heart Rate? And What Your Heart Rate Is Telling You.The Heart Foundation:YOUR HEART RATE.Mayo Clinic:What's a normal resting heart rate?.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All About Heart Rate (Pulse).WebMD:What to Know About Your Heart Rate
-
2023-10-19 醫療.消化系統
脹氣如何解決?胃藥有用嗎?吃什麼改善?7大防脹氣法則+一招飲食法幫你遠離脹氣
每次吃完東西都會脹氣,像是一團東西卡在腹部,上不去也下不來,伴隨止不住的打嗝、放屁,讓人非常尷尬,甚至還會有忍受不了的疼痛,也影響睡眠品質。脹氣是病嗎?怎麼樣才算病?什麼是「功能性消化不良」?「脹氣」不會讓人覺得是嚴重的病,但脹氣帶來的不舒服,則可能造成胃腸吸收困難,阻礙身體攝取能量,也因此當發生脹氣時,人總是會覺得特別疲累、睡不好,即使不是大病,也可以說是百病源頭。而人到底為什麼會脹氣呢?在拿出胃藥來吃之前,不如先找出脹氣的原因,免得錯過身體告訴你的警訊。結構性病變造成的胃脹氣疾病造成的胃脹氣有幾種可能:.胃部器官疾病造成的問題,例如胃食道逆流、胃炎、胃潰瘍、胃腫瘤等。.感染引起的,例如病毒或細菌造成的腸胃炎、腸胃中的寄生蟲等。.其他消化器官引起的,例如肝、膽、胰等器官病變。.藥物副作用。如果每次吃完東西就習慣性脹氣,並持續好幾個月以上,建議可以先做胃鏡、幽門桿菌檢測等,來排除掉嚴重的疾病。功能性消化不良造成的胃脹氣基本上大部分的脹氣都是因為「功能性」的問題,其中最常出現的就是「功能性消化不良」。除了脹氣之外,也可能伴隨上腹痛、上腹灼熱感,而且做了檢查都找不出腸胃有什麼異常問題。造成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原因有很多種,但多半跟吃飯習慣相關。像是飲食時間不固定、暴飲暴食或常常餓過頭、有幽門桿菌感染、壓力過大、吃飯吃太快、吃太多容易產氣的食物等。所以通常只要改變飲食習慣,就能改善大部分的脹氣問題,除了要細嚼慢嚥之外,還可以注意以下原則:1.早上起床可以喝一杯溫水,幫助刺激腸胃蠕動、排氣。2.常久坐久站的族群,注意避免駝背,每隔一段時間就要動一動,促進腸胃蠕動。3.細嚼慢嚥,吃飯時不喝水、不說話。4.只吃八分飽。5.吃飽後可以散步10分鐘。幫助消化。6.避免在睡前3小時進食,或一吃飽就躺下。7.避免在睡前吃容易產氣或難消化的食物。脹氣吃胃藥會有效嗎?小心別吃錯!如果是功能性脹氣,在脹氣發作的時候,吃胃藥有沒有效呢?基本上氫離子幫浦阻斷劑(PPI)類的藥物,對同時有上腹痛、或胃食道逆流症狀的人來說比較有效,如果是吃飽脹氣、打嗝為主的症狀,效果比較不大。對付吃飽脹氣、打嗝等症狀,可以考慮幫助消化吸收、腸胃蠕動的藥物,或是多多攝取「鈣質」,也可以幫助腸胃蠕動。另外也要注意的是,脹氣導致的腹痛千萬別亂吃非類固醇性消炎劑(NSAID),因為NSAID本身就會破壞腸胃道黏膜、促進胃酸分泌,反而會越吃越嚴重!想要享受美食又不脹氣?跟著「低腹敏飲食」一起吃FODMAP是指存在於食物中的一群短鏈碳水化合物及糖醇,經研究證實攝取過多可能造成腸胃道敏感,經過腸道細菌發酵後產生氣體引起腹脹、腹痛,因此取之諧音「腹敏」。如果能按照「低腹敏飲食」法則來進食,也能幫助遠離飯後腹脹的難受。以下是容易產氣的食物:.豆類、根莖類:含有不易消化的寡醣、多醣。.十字花科蔬菜:含有不易消化的多醣。.精緻澱粉:高醣類食物,尤其麵包糕點用泡打粉或酵母發酵,更容易產氣。.碳酸飲料:容易喝入過多氣體。.高脂肪食物:腸道細菌分解脂肪時也會產氣。.乳製品:乳糖不耐症者容易產氣。但每個人對於不同食物的耐受度不同,除非一吃就不舒服,不然不需要「避免」某種食物,只是要注意每餐攝取的份量不要過多,或是採用「3階段低腹敏飲食」來調整體質,就能簡單遠離脹氣。參考資料: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一吃喝就胃脹氣 多為功能性消化不良惹的禍台灣癌症基金會:脹氣知多少臻觀中醫:越晚越脹氣,我該怎麼辦?延伸閱讀:.你有便秘困擾嗎?營養師激推「10大暢快飲品」,哪一種對你最有感?.肚子脹氣怎麼辦?一張圖看懂少吃哪些食物及舒緩脹氣10關鍵.胃悶悶痛、吃東西胃度度!現代人常見4種消化道疾病,你中哪一個?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3-10-19 名人.好食課
為何半夜睡到一半會抽筋?二圖看懂抽筋原因及飲食改善方式
忙碌一整天終於可好好睡一場覺,結果半夜抽筋讓人苦不堪言!到底為何會半夜抽筋?可不單單只有天氣冷這麼簡單!就讓好食課Lexie張宜臻營養師一次解析10大抽筋原因及怎麼吃+做來幫助預防抽筋!為什麼會抽筋抽筋主要是因為肌肉猛力收縮導致,但抽筋的原因很多種,有時無法單純論是哪一原因導致,以下營養師列出常見的10大抽筋原因供參考:1.運動過度:激烈運動、久站或運動超過負荷導致肌肉使用過度,除了運動當下抽筋外,因肌肉疲勞也可能導致半夜發生抽筋問題。2.長期久坐:長時間坐於椅子上,缺乏活動及伸展,下肢血液循環不順也會導致抽筋。3.睡覺姿勢不良:睡覺如果習慣腿交叉或是側睡壓到一側腿,就容易因血液循環受阻或壓到神經而抽筋。4.天氣冷:氣溫下降,使得血管收縮,末梢血液不循環導致。5.年紀大:年紀大除了新陳代謝、血液循環較不好外,因神經元減少也會導致神經傳導異常而抽筋。6.懷孕:懷孕可能因荷爾蒙分泌、體重增加而提高肌肉負擔、水腫,或是因營養需求增加,導致媽媽自身營養不足導致抽筋。7.酗酒:酒精會抑制抗利尿激素的分泌,導致頻尿流失更多礦物質,並且肝臟代謝酒精也需要消耗維生素與礦物質,容易造成礦物質失衡而導致抽筋。8.電解質失衡:鈣、鎂、鉀、鈉皆為人體重要的電解質,可幫助調節肌肉收縮放鬆與神經傳導,缺乏容易導致抽筋問題,有過度流汗、腹瀉、節食等問題需注意。9.藥物副作用:部分避孕藥、治癲癇、骨質疏鬆、利尿劑等藥物可能導致抽筋。10.部分疾病:糖尿病、心血管疾病、腎衰竭、關節炎或神經受損等情形都可能因為電解質失衡或是神經異常而有抽筋問題。怎麼預防抽筋問題飲食上多攝取鈣、鎂、鉀、維生素D食材鈣:鈣質幫助調節肌肉放鬆與神經傳導(富含食材:乳製品、芝麻、莧菜、豆乾)。*其他補鈣食物可在這篇:https://pse.is/59pete。鎂:鎂可舒緩神經焦慮與放鬆肌肉(富含食材:黑豆、堅果、深綠蔬菜)。鉀:協助神經傳導與掌控肌肉收縮(富含食材:香蕉、奇異果、地瓜葉、馬鈴薯)。維生素D:維生素D助鈣質吸收,缺乏易造成抽筋(富含食材:雞蛋、乾香菇、鮭魚、強化牛奶)。四件事改善抽筋問題1.減少飲酒:酒精會增加礦物質流失,建議戒酒,或保持男生一天不超過20克酒精(相當於兩罐啤酒)、女生則不超過10克酒精。 2.多喝水:每日喝足體重公斤數*30毫升水,幫助促進新陳代謝與維持血液循環。3.睡前做伸展運動:睡前可多按摩腿部或是做伸展運動拉拉筋,並做抬腿動作,幫助維持下肢血液循環。4.做好保暖措施:睡前可用熱水泡腳,夜晚氣溫低建議棉被整個蓋住腳,或是穿襪子保暖來預防抽筋。*備註:以上建議是針對一般健康族群,無特殊飲食限制者,如為特殊疾病者建議至醫療院所諮詢醫師、營養師。【本文獲好食課授權刊登,原文標題:【#一張圖懂吃】半夜抽筋原因多!營養師4+4帶你告別抽筋問題】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3-10-18 醫療.消化系統
醫PO照驚不到1公分息肉竟是0期大腸癌!息肉如何成癌?權威醫教你預防
經常在社群網站PO文衛教網友胃腸肝膽常識的禾馨民權內科診所院長林相宏,日前在臉書貼一張大腸鏡檢查的照片,要大家仔細找找早期大腸癌在哪?息肉若超過1公分,大腸鏡通常很容易照到,不過林相宏這次照的病例,息肉只有不到1公分,而且位於皺褶處,肉眼實在很難看到,林相宏曝還好有被AI大腸鏡偵測系統抓到。再貼近一看,表面絨毛已經呈現不規則病變,經切除後化驗居然是0期大腸癌。林相宏也提醒,不要覺得小息肉不會怎樣,還好這個息肉沒有遺漏掉,否則3年後一定是嚴重大腸癌。因此所以每一次的大腸鏡品質都非常重要,一個病變息肉如果漏掉 很可能就釀成大災難。大腸息肉超過1公分 醫建議最好切除息肉顧名思義,就是腸道裡多出來或非正常的組織。通常可分成腺瘤性息肉、增生性息肉和發炎性息肉。惠來醫療社團法人宏仁醫院胃腸肝膽科醫師江明師曾受訪表示,增生性息肉多半是良性腫瘤,但腺瘤性息肉有可能是癌症的前身,如果腫瘤還在大腸的黏膜層,稱為原位癌,只要沒有轉移,病人接受大腸鏡切除就可以根治,如果到了大腸癌第一期,治療後的5年存活率也高達95%以上;假如腫瘤周邊呈不規則狀,則要進一步化驗是否已轉為惡化腫瘤,開始擴散轉移。大腸癌經常是由息肉經過一連串的基因變化,而演變成癌症。有的為惡性息肉;有的則是良性息肉,但良性也可能轉為惡性。所以不管是良性或惡性,都建議一旦發現最好切除,以杜絕後患。大腸息肉3類.腺瘤性息肉:又可分成管狀腺瘤、絨毛狀腺瘤,及管絨毛狀腺瘤等3種型態。以管狀腺瘤最常見,四到五成的腺瘤性瘜肉多屬此類,其外觀為帶有柄莖。其次為管絨毛狀腺瘤即混合型,約占四成;絨毛狀腺瘤則外觀無柄莖,呈扁平狀,它最少見,約占一到二成。若超過1公分者,約有三分之一可能演變成大腸癌。這是因為能長到1公分的瘜肉,通常是放很久未處理,細胞容易增生失控,由良性變為惡性。.增生性息肉:良性。為腸道腺體受到發炎刺激,而增生長出息肉.發炎性息肉:較少見。為腸壁潰爛後形成息肉,最好也要切除治療。關於息肉你該注意常見症狀:間斷性血便、腹部悶脹、腹痛、體重減輕、貧血危險因子:遺傳基因、愛吃紅肉、少運動、抽菸、喝酒、高身體質量指數(BMI)【看更多大腸息肉】息肉癌變 通常要10到15年台灣癌症基金會執行長賴基銘曾受訪表示,通常大腸癌發生年齡約在50歲以上,而大腸息肉變為腺瘤再轉為癌病變,通常要10到15年時間,提醒民眾35歲開始就有可能產生大腸瘜肉,有家族史的人要提早做糞便潛血,如果發現問題應進一步做大腸鏡。哪些人是大腸息肉高危險群?權威醫教如何預防根據台灣癌症基金會「追捕瘜肉小子大作戰活動」網站,容易長出大腸息肉的族群可大致分為三大類:大腸息肉高危險群第一大類為一般危險群:包含無任何症狀民眾,經常攝取高脂肪、高熱量、低纖維食物者或久坐不動、嗜菸酒者。第二大類為中等危險群:包含一等親曾罹患結腸癌或瘜肉者,一等親有2人以上有癌症者,曾有瘜肉、大腸腺瘤或曾患乳癌、卵巢癌及子宮內膜癌者。第三大類為高度危險群:包含有家族性大腸瘜肉症者,或發炎性腸疾病有十年以上病史者。多數大腸息肉發生的風險因子都類似,不外乎和基因、愛吃紅肉、少運動等有關,因此應養成良好生活習慣很重要。賴基銘建議,預防大腸瘜肉應多吃高纖維質食物,多吃蔬果、適量補充優酪乳等,並減少高油重鹹烹煮習慣、少吃紅肉、多運動,50歲以下民眾應主動糞便潛血篩檢。日常7件事預防息肉成癌.多攝取富含纖維質的蔬菜水果,可增進腸道蠕動,促進排便。少吃紅肉與加工食品,避免食用高油高溫燒烤的食物。.設法改善便秘,養成每日排便的習慣,早上醒來排便最佳。.禁酒、戒煙及不吃檳榔。.生活作息規律、避免熬夜,睡眠要充足。.養成規律運動習慣,增強免疫力。.培養樂觀的態度,保持良好的心情。.定期做大便潛血檢查、大腸內視鏡檢查,若有腸胃悶痛不適或排便習慣改變等情況,應儘速就醫。【資料來源】.臉書粉絲專頁《胰臟醫師 林相宏 禾馨民權內科診所》.聯合報系新聞資料庫
-
2023-10-17 養生.聰明飲食
麩質和低脂飲食是膽結石風險因子?教授告訴你真正的元兇
讀者Yu-Shih-Lin昨天(2023-10-12)利用本網站的「與我聯絡」詢問:「您好,我在李思賢醫師的臉書看到他有提到膽囊的部份。我想請問,麩質是膽結石的獨立風險因子嗎?感恩。」首先,我在2023-6-27有發表一篇關於這位醫師的文章全麥麵包會肌少症,醫師說的能信嗎。我也有發表十幾篇關於多位醫師散播毫無科學根據的「麩質有害論」,例如:無麩質飲食可以改善不孕症,解決少子化?麵食會造成骨質疏鬆?無麩質飲食,讓你不生病?李思賢醫師昨天(2023-10-12)在臉書說:『很多人會被告知,膽囊有問題(通常是結石),應該要吃少油的飲食,但這也是非常大的誤會,因為膽囊之所以會結石,是因為膽鹽(膽酸)和膽固醇的比例失衡,膽固醇過於飽和,膽汁的濃度過於濃縮,才會使膽結石產生。所以如果實行少油飲食,膽囊會更少收縮,缺乏健康收縮的膽囊,膽汁就會在其中過度濃縮。…容易提高膽囊問題的風險因子有「女性」、「麩質」、「懷孕」、「甲狀腺低下」、「胰島素阻抗」、「肥胖」、「快速的減重」、「無胃酸」、「低脂飲食」、……』我先用gluten(麩質)和gallstone(膽結石)或gallbladder(膽囊)在PubMed做搜索,搜不到任何相關論文。我接著用“low fat”(低脂)和gallstone或gallbladder做搜索,也是搜不到任何相關論文。我又接著用gallstone和”risk factors”(風險因子)做搜索,搜到下面這4篇相關文章:1980年:Prevalence of gallstones and risk factors in Caucasian women in a rural Canadian community(加拿大農村社區白人婦女的膽結石盛行率和危險因子)。年齡之外的危險因子是肥胖、每日能量攝取範圍狹窄、每日鈣攝取量低和活動量有限。1990年:Risk factors for gallstones among Chinese in Taiwan. A community sonographic survey(台灣華人膽結石的危險因子。 社區超音波檢查調查)。探討的危險因子包括年齡、性別、肝炎、肥胖、高血脂和糖尿病(DM)。在我們的研究中,年齡和糖尿病是與膽結石相關的唯一重要因素。(註:作者是高雄醫學院團隊)2014年:Prevalence of and risk factors for gallstones in Uighur and Han Chinese(維吾爾族及漢族膽結石盛行率及危險因子)。維吾爾族群膽結石盛行率顯著高於漢族族群。進一步對不同民族地區的膽結石危險因子進行分析發現,年齡是兩組人群膽結石的危險因子;三酸甘油酯、體重指數(BMI)和高密度脂蛋白是漢族人膽結石的危險因子,而總膽固醇(TC)、性別和脂肪肝是維吾爾族人膽結石的危險因子。2022年:Risk Factors for Gallstones and Cholecystectomy: A Large-Scale Population-Based Prospective Cohort Study in Japan(膽結石和膽囊切除術的危險因子:日本一項大規模人群前瞻性隊列研究)。年齡增長、高體重指數和糖尿病與男女膽結石的風險有關。在男性中,追蹤期間體重增加或減少> 5公斤以及壓力與膽結石風險相關,而酒精攝取量與風險呈負相關。在女性中,追蹤期間體重增加>5公斤、吸菸、更年期和降血脂藥物與膽結石風險相關,而月經初潮晚與膽結石風險呈負相關。梅約診所列出的膽結石風險因子是:女性、40 歲或以上、美洲原住民、墨西哥裔西班牙裔、超重或肥胖、久坐、懷孕、高脂飲食、高膽固醇飲食、低纖維飲食、有膽結石家族史、患有糖尿病、患有某些血液疾病,例如鐮狀細胞性貧血或白血病、減肥速度非常快、服用含有雌激素的藥物,例如口服避孕藥或荷爾蒙治療藥物、患有肝臟疾病。約翰霍普金斯列出的膽結石風險因子是:肥胖,使用雌激素、懷孕、美洲原住民、女性、年齡,60 歲以上的人、使用降膽固醇藥物、糖尿病、快速減肥、禁食。英國衛生部列出的膽結石風險因子是:女性、肥胖、年齡在 40 歲或以上(年齡越大,患有膽結石的可能性越大、患有影響膽汁流動的疾病(例如肝硬化、原發性硬化性膽管炎或產科膽汁淤積)、患有克隆氏症或腸躁症、親密的家人患有膽結石、最近體重減輕(透過節食或減肥手術)、正在服用一種名為頭孢曲鬆的抗生素(ceftriaxone)。從上面那4篇論文和這三個資訊可以看出,麩質和低脂飲食都沒有被列為是膽結石的風險因子。高脂飲食則有被列出是膽結石的風險因子。原文:麩質和低脂飲食是膽結石風險因子,醫師說的能信嗎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3-10-14 養生.運動健身
「舒眠伸展運動」懶人包 6招睡前跟著做 告別緊繃疲勞
腰部不適和疼痛可能會嚴重影響睡眠品質,讓你難以入眠或在半夜醒來。今天就來介紹6種有效的睡前腰部舒緩運動,幫助你釋放壓力,一覺到天亮。編輯推薦[心理測驗]你最愛的圖案暗藏玄機!測測你的創意指數和心情狀態21歲妹仔被叫阿姨 她發憤做對一件事,嫩妹臉蛋、火辣身材狠甩嬸味【2023 Netflix 10月片單】16部影劇推薦:韓劇《無人島的Diva》、《我的女神室友斗娜》必追!現代人生活忙碌、長時間使用3C產品、工作壓力等,久坐久站導致的腰部緊繃,腰椎側面關節卡壓、髖關節緊繃,肋骨因駝背而擠壓在一起,胸前肌肉短而緊繃,進行以下「晚安瑜珈」,(1)抱膝彈振(2)抬膝收腹(3)抱膝直腿(4)腰部伸展(5)側身伸展(6)4字旋轉,趕快點開影片跟著老師一起練習吧。若腰部有受傷,建議請經過醫師建議再來實作唷;深層肌肉透過不同角度的伸展被慢慢拉開,除了能減緩一整天的緊繃之外,也有助於提升睡眠品質。以上運動教學參考至影片來源出處,還想了解更多相關內容嗎,趕快訂閱關注女子漾吧!編輯推薦你有久坐屁股扁塌的困擾嗎? 簡單六動作告別塌臀 重拾臀部微笑線條防乳癌、減輕關節痛、肥胖基因降50%!研究:每天「做這個運動」就有效!人魚線和蜜桃臀那個部位更吸睛?最多人愛看的肌肉線條是「它」【趣吧】合歡山群峰登山新手攻略|5大登山路線輕鬆準備!「女子漾」網站全新上線,陪你愛自己的每個樣子!最棒的美食旅遊、美妝穿搭、娛樂話題、運動健康、情慾愛情分享,都能在這裡看到!快點來加入成為創作者!https://woman.udn.com
-
2023-10-14 養生.運動健身
無論到哪都可以是你的健身房 公園常見7種健身器材教學
誰說健身只能局限於健身房,它無所不在,隨處可見,免費開放,那就是公園!許多公園提供多種健身器材,但是你知道要怎麼使用嗎?看影片一次學會七種常見器材,讓公園變成你最棒的免費健身房!編輯推薦2023秋冬最熱美拉德唇膏 精選五支黃皮姐妹閉眼入Netflix10月首週排行TOP 10!《魔鬼的計謀》僅排第4 《大力女子姜南順》一開播就上榜都是搶手貨!秋冬穿搭必敗「美拉德風格」奶咖色鞋款推薦 妳的鞋櫃就少這一雙!大轉輪幫助肩膀關節,越動越開,雙手操作,一次旋轉二分之一,緩慢來回動作,到肩膀放鬆伸展效果。肩關節活動器兩隻手對稱的繞,雙手操作,旋轉同時朝內/朝外,緩慢重複來回,達到肩關節的活動效果。扭腰機屁股往左邊推,做腰部的旋轉,面向圓心,雙手抓握,臀部來回與上身反方向扭轉,來回運動進行腰部訓練與伸展。雙人座凳器踢蹬時,膝蓋保持5度微彎,放鬆時仍須保持速度一致,達到股四頭肌的訓練。腰背伸縮版臀部輕靠器材,慢慢地向後延展背部,可將手臂往後延伸伸同時伸展肌肉與背部。肩關節滑輪透過一手帶動另一手拉動滑輪,過程中速度一致,預防五十肩等肩膀關節訓練。滑雪機雙手我在握把上,上半保持穩定,透過手腳協調同步帶動,身體保持穩定,進行漫步的同時訓練到全身肌肉。無論是想要健身、久坐久站想要伸展時,公園的健身器材都是不錯的選擇,可以多加利用,祝大家都能擁有健康自信的體態,以上運動健身教學參考至影片來源出處,還想了解更多相關內容嗎,趕快訂閱關注女子漾吧!編輯推薦新北/北海岸黃金之湯!金山【磺港公共浴室、中山溫泉公園】享泡湯樂【心理測驗】你和伴侶的關係是否健康?測驗你們是否該分手2023秋冬最熱美拉德唇膏 精選五支黃皮姐妹閉眼入「女子漾」網站全新上線,陪你愛自己的每個樣子!最棒的美食旅遊、美妝穿搭、娛樂話題、運動健康、情慾愛情分享,都能在這裡看到!快點來加入成為創作者!https://woman.udn.com
-
2023-10-13 退休力.健康準備
好好走路就不會老!87歲金融退休董座推薦CP值最高銀髮運動,這樣「健走」防失智遠三高
本人每日維持健走已有46年,迄今已走了地球三圈半,有幸被稱為「臺灣健走先生。」雖然已高齡87歲,但是健檢數字仍與60多歲的壯年人不相上下,這都是因為長期運動與重視養生所獲得的結果。2020年底,應臺北大學社科院USR計畫之邀,與臺北大學城高齡族介紹「健康學老」,透過五堂課與七百多人次分享個人實踐力行的體驗。本文謹摘錄五堂課的講授重點,鼓勵高齡者積極追求健康老化。2016年WHO對於「健康老化」的定義是「健康老化不只要免於病痛,還要維持身體功能,不失能、失智,就連心靈層面也要健康,擁有活躍社交生活,對社會有所貢獻。」而要維持身心健康,便需要養成「三加一」的良好生活習慣。其中「健康均衡飲食(50分)、適量運動不傷身(30分)、充足睡眠(20分)、加上良好的情緒管理」,就會擁有健康百分百的效果。CP值最高的銀髮運動 健走有十大效益維持健康的許多方法當中,「健走的十大效益」對長輩而言是CP值最高的運動。不僅可以預防失智、遠離癌症、擺脫三高、強力瘦身、神奇抗老、強化心力等。持健走杖健走更能預防跌倒骨折、增進骨質密度,並可降低30%膝關節和髖關節所承受的壓力、挺直上半身,避免駝背等,可謂益處多多。但在運動的同時,要多瞭解個人的體適能和運動性質,不要勉強,避免過度造成運動傷害。現實生活中對長者影響健康的七個殺手:包括有「高血糖症、高血壓症、高血脂症、高尿酸血症、肝功能病變、骨質疏鬆症、阿茲海默症」,平時應定期進行健檢,同時關注健檢數據的變化。例如HDL(高密度膽固醇)維持在60至80之間,男性低於40、女性50(因有雌激素)是屬代謝症候群,應就診治療,以防突發心血管疾病。指數越高血管較不易堵塞,而健走運動也有助於大幅提升HDL。美國舊金山運動醫學會曾提出一項口號:「運動即良藥(Exercise is Medicine)、一天走一哩,醫生遠離我(a mile a day keeps doctor away)」,鼓勵中老年人要多運動。運動雖非萬能,但沒有運動是萬萬不能的。「健康學老」並不難,只要你有三心(決心、信心、恆心),加上三力(知識力、意志力、實踐力),必能心想事成,實現「健康老化 活躍老年」的璀璨人生。要養成「運動」的習慣,必須要有堅定的信念,尤其不希望帶給後代照護的辛苦,更要持續運動。常聞道「一人中風,全家發瘋」,這句話彰顯出一人的不健康,會對家人帶來龐大的財力負擔與精神壓力。2021年國人平均壽命為80.86歲(女性84.23歲、男性77.69歲),但健康餘命僅有72.3歲,平均仍要遭受8.5年病魔的折騰。根據衛福部統計,平均一人臥床至離世需支出710萬元,一人不健康就會對家庭成員造成極大的負擔,何況如果是兩個人呢?讓食物成為最佳的健康醫藥「健康是要讓食物成為最佳的醫藥」,健康均衡飲食:飲食不傷身,要吃非加工健康食物。健康均衡飲食注意6件事❶ 用餐至少30分鐘,每一口細嚼慢嚥20~30下,如此有益腸胃消化,且咀嚼有預防失智之效。❷ 要三低三高選用低糖、低脂、低鹽、高纖維、高蛋白和高鈣質食物。❸ 均衡飲食,蔬菜、水果、脂蛋白、澱粉類各25%,腸胃健康者除鳳梨外,宜飯前先吃水果,可避免食道逆流,若有腸胃疾病者則飯後吃。❹ 適當補充營養品:如維生素B、C群;但A、D、E、K屬脂溶性,過多不易排出體外,會影響腎臟代謝。❺ 補充足量水分,每天喝水2000cc至3000cc,能預防中風及維護良好腎臟功能(有心臟病、腎臟病患者應遵醫囑限量)。❻ 每天攝取1800大卡熱量為宜;足夠基礎代謝、運動和工作等所消耗熱量(若長期累積7700大卡熱量,會增加體重1公斤) 。「水」是人類生命力的來源:生活當中可以養成隨身攜帶水的習慣,水可以讓身體完整吸收食物中的營養分。而茶和咖啡都含有單寧酸會破壞蛋白質、鐵質吸收,因此要避免餐前或隨餐飲用,最好在餐後一小時才喝茶或咖啡。預防失智殺手(阿茲海默症)的良方:睡眠、健走美國克里夫大學法克多拉(Factora)博士的研究指出,失智症是大腦認知功能退化所引起的疾病,但大腦卻是人體重大器官中最晚才開始老化者,大腦要到70歲才開始老化,但其他身體器官如耳朵於60歲開始老化,眼睛、肌肉、腎臟40歲開始老化,而肺臟30歲、心臟20歲起就開始老化。失智症的預防包括「均衡飲食、適當運動、增加身心靈活動」:而中強度有氧運動(如健走、游泳、慢跑、自行車、部分球類運動等)也可以讓大腦產生多巴胺、血清素、正腎腺上素,進而強化記憶力(認知功能),避免發生失智症。1998年的醫學研究指出,健走等有氧運動可以促進大腦「海馬迴」細胞再生,代謝腦部「β類澱粉蛋白」,同時也分泌多巴胺等物質降低罹患失智症的機率。「海馬迴」負責大腦記憶功能,透過健走可以刺激「海馬迴」提高記憶力或延緩老人失智。不僅健走可以刺激「海馬迴」延緩失智,良好的睡眠品質也能將大腦中的「β類澱粉蛋白」代謝掉。「睡眠是健康長壽美容的良藥」,對高齡者而言「睡眠」的確十分重要,但大多數沒運動的高齡者都很淺眠,無法進入第四期深層睡眠狀態,因此大腦無法有效代謝「β類澱粉蛋白」,經年累月的堆積也易導致失智。健走之所以能被WHO稱為最完美的運動,除了施行便利之外,還具有預防失智(代謝大腦有毒類澱粉蛋白)、遠離癌症(腦內啡抑制癌細胞)、擺脫三高(增強血管彈性)、強力瘦身(代謝燃燒腹部脂肪)、甩掉憂鬱(陽光療癒心情愉悅)、神奇抗老(排泄系統良好)、強化心臟(迷走神經使心肌有力)、增強骨密(骨骼強健不易跌倒骨折)、舒緩壓力(交感神經轉化成副交感神經)、及激發創意(湧現靈感增強記憶力)等十大效益。只要「好好走路,就不會老」,這也是健康學老最簡單的方法。 正確強力健走:腳尖向上微翹+深呼吸「行禪」就是「動禪」,效益是「靜(坐)禪」三倍以上。是動中有靜、靜中有動的中強度有氧運動(健走禪)。如何健走?首先要學習「走路」,「腳後跟先著地,再次腳板、腳尖向上微翹、腳離地時用腳尖頂住地面,身體往前推出(Push Off)」,這樣走路的時候速度就會快,「腳尖向上微翹」的用意在於避免跌倒,如果腳尖沒有往上微翹,可能會踢到路上的障礙物或凹凸不平的地面,跌倒骨折,反而會造成傷害。其次是呼吸的方法,平時練吐吶,多運用長而慢的「深層腹式呼吸」,用鼻子吸氣至腹部下丹田,再以口吐(呼)氣。以「吐」的時間,相對「吸」的時間長更佳(2:1倍)。「深層腹式呼吸」可以將肺臟使用的部分提高20%~40%,透過大量的氧氣來活化身體60兆細胞。在健走時,可用8步為一個循環,前4步用鼻子吸氣看向遠方,後4步用「嘴巴吐氣同時提肛(凱格爾骨盆底肌運動),視線焦距也可適時遠近調整。視距的調整有助於預防老花眼,而凱格爾骨盆底肌運動也具有維護男性攝護腺功能、或預防女性尿失禁的效果。健走若不使用健走杖時,要讓肩膀放鬆不用力、將雙手手臂往斜前方、斜後方擺動,這樣可以保護肩膀不受傷。健走也可以強化大腿股四頭肌的肌力,而擺手可以強化手臂二、三頭肌的肌肉,都可以預防肌少症和跌倒骨折的風險。使用健走杖可以增強背部肌力、防止駝背、減緩髖關節和膝關節30%的壓力負擔。此外,用健走杖規律前後擺動時,肌肉連動和諧共振,也有助於防止脊椎側彎。健走速度是要每分鐘達120~140步(快走140/m以上)、心跳率達100~120下,每分鐘便可以消耗5大卡的熱量(300/H),同時排汗比排尿具有17倍(100cc 84mu/4.9mu)更好的排毒功能。美國總統艾森豪的心臟外科主治醫生 Dr.White曾說過:「腳是第二個心臟」;經常健走可以逐漸增強小腿肚肌肉,強健的小腿肌和下肢微血管力量,可以促進血液循環,將靜脈血液強力輸送打回心臟,若小腿肌肉圓周男性<34cm、女性<32cm,有肌少症跌倒骨折的風險,易導致失智。運動的時候也要注意日出時間,因為太陽出來之後植物才會開始行光合作用,這樣呼吸到的空氣才會是氧氣,最好的運動時間是日出後一小時;在清晨運動可以呼吸空氣中的負離子、芬多精及少量臭氧,是上天恩賜有益人類健康的禮物。有「規律運動」生活化的人,睡眠品質一定好。每天應該要睡7–8小時,太短或太長對身體都不好。重視睡眠黃金時段,有利身體的器官排毒,褪黑激素修補細胞。以下為各器官修復時間:淋巴PM.9~PM.11膽囊PM.11~AM.1肝臟AM.1~AM.3肺臟AM.3~AM.5大腸在清除廢物的時候AM.5~AM.7,這時必須要清醒過來,以便如廁讓大腸排除廢物。小腸最佳的吸收養分時間是AM.7~AM.9,所以早餐在這時間吃完,對身體最好;但運動後30分鐘用餐可增加肌肉7%,減少腹部脂肪增加24%。「健康學老」不是單純壽命延長,而是要免於疾病、失能、失智、臥床。唯有實踐才能享有健康長壽的幸福樂活人生。生活習慣維持「三慢四快」「追求健康、熱愛工作、終身學習、美好人生」,這是我個人的座右銘。我過去觀察到許多事業有成的董事長和總經理,平時都會利用時間去運動,日復一日的閱讀、思考,也可以避免大腦失智。尤其保持每天學習金融、基礎醫學等新知識的習慣,這些維持數十年的生活習慣,更帶來健康和快樂的生活。我個人也有「三慢四快」的生活習慣。首先,「三慢」指的是「吃飯要慢、火氣上升要慢、脈搏要慢」。吃飯要細嚼慢嚥,每次用餐時間超過30分鐘,因唾液是最好的抗氧化劑,當牙齒嚼動時會衝擊大腦內皮細胞,有防止老人失智症之效;生氣不僅傷害大腦與心臟,同時也會對免疫系統、內分泌系統、肝臟、肺臟、腸胃系統造成傷害;一般人靜息時脈博跳動每分鐘約在60–100下之間,正常人每分鐘脈博次數愈低,代表心肌越有力,以每分鍾55~65下最健康,特別是運動選手。「四快」則是「走路要快、反應要快、排泄要快、入眠要快」,健走時內心哼歌,可以促進體內產生大量HDL-C(俗稱好膽固醇),也是我的秘方(選定自我喜好歌曲);平時多動腦、多閱讀、多運動,可以維持大腦反應快速與靈活,也能預防失智症;平時飲食營養均衡、水分攝取充足、每天有運動習慣,自然睡眠品質會好,腸胃自然健康,排泄也會順暢;快速入眠可以讓身體確實得到休息,平日有養成運動習慣的人,到了晚上就寢時,也會很快進入深層睡眠。 日常作息遵守「三、八」制經營健康和經營一家公司一樣,企業對於各部門、各處室的運作是否順暢,經營體質是否健全良好等,都必須要十分用心注意。同理,個人經營健康管理,也要關心五臟(心、肝、脾、肺、腎)、六腑(胃、大腸、小腸、三焦、膀胱、膽)、和按摩12長壽穴位(百會穴、風池穴、迎香穴、膻中穴、神厥穴、命門穴、合谷穴、內關穴、湧泉穴,太衝穴、三陰交穴、足三里穴)。五臟六腑就像企業總公司的五大部、六大處室,而12個長壽穴位如同12家分公司。這些都需要每日用心經營。「健康的身體是需要意志力不斷努力實踐所得來的」,正如同公司透過財務報表來管理績效,自己也可透過健康存摺與健檢報告來檢視自我健康。生活作息要遵守「三、八」制,即睡眠8小時、坐姿8小時及站姿8小時。國人平均日坐10.5小時,美國人平均日坐12.5小時。醫學研究發現「久坐會短命」,每多坐一小時將減少22分鐘壽命;因此每天坐著時間要以8小時為目標,盡量不超過。韓國醫學大學研究,睡眠效益呈現U字型,U型底是每日睡眠7–8小時,每日睡足7–8小時對身體最健康,過少或過多都會對身體造成負面影響。另外要切記「坐不如站、站不如動、動不如走、走不如健走」,期盼高齡者要盡量避免久坐。「三憂六怕」意識警愓人上了年紀之後,也要有「三憂六怕」的意識。三憂:憂失智(要健走)、憂肌少症(要運動)、憂骨折(要曬太陽)。六怕:眼睛最怕曬(要帶太陽眼鏡)、頸椎最怕吹(要圍圍巾)、喝水最怕快(喝一口水時要呼氣停頓半秒防嗆)、腸胃最怕冷(要喝溫水,少吃冰冷)、室內最怕灰(要維持室內空氣清新)、晨運最怕早(樹木要等日出後才行光合作用)。這三憂六怕也是我個人的養生心得,與大家分享。總之,你想要「健康學老」並不難,只要有三心「決心、信心、恆心」和三力「知識力(方法)、意志力、實踐力」,投資時間「持續健走」,就能心想事成達成願望。(本文轉載自國立臺北大學高齡與社區研究中心發行之《學老誌》創刊號)責任編輯:葉姿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