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0-06 醫聲.罕見疾病
搜尋
中西醫合療
共找到
12
筆 文章
-
-
2024-10-01 焦點.元氣新聞
花蓮慈院中西醫合療 逆轉重難罕疾病
第一屆全球中醫藥醫學會聯合會學術大會日前舉行,花蓮慈濟院長林欣榮與副院長何宗融於中醫內科論壇中,以「精準AI醫療—癌症、罕病、癌症的的最後希望,沒藥找藥醫」為題,分享花蓮慈院經驗,透過中西醫精準醫療團隊,以病人的DNA、RNA去尋求合適的中草藥,中西合併解決病人問題。林欣榮表示,目前全球還沒有人以DNA、RNA去尋找精準的中草藥,這是慈濟醫療團隊目前正在推動的方向。自年初以來,到醫院尋求中西醫精準醫療的罕病病人愈來愈多,分析出疾病的性質,再從傳統中藥中尋找精準藥材,中西醫團隊合作,逆轉改善病人症狀。林欣榮指出,慈濟研發團隊自中藥當歸萃取出小分子z-BP,技轉開發的惡性腦瘤新藥,在臨床實驗上已用於治療20例腦癌患者,當歸貼片植入大腦後,藥物會釋放進入腦組織殺死癌細胞,一個月後就發現腦瘤顯著縮小。來自中國南京的夏姓患者,在當地已無藥可醫,以恩慈療法到花蓮慈院接受這這項治療,存活超過49個月。利用中西醫合療,花慈團隊逆轉巴金森病。林欣榮指出,來自香港的蔣姓病友治療前無法自行走路,必須要有人協助及使用輔具,經找出可針對病人PRKN基因缺損部分治療的中草藥甘草、兩面針(雙面刺)、當歸、銀杏,甜菊,與幹細胞療法、復健結合,這位病友的走路情況獲得大幅改善。因TTN(Titin)基因突變引起罕見肌肉疾病的Jeremy,也是香港病友。39歲的他自8年起,一開始感到肌肉無力,呼吸困難,但症狀日漸嚴重,五年前必須靠呼吸器維生。今年3月Jeremy在花蓮慈院接受中西醫精準合療,結合針灸、中草藥、內生性幹細胞、脂肪幹細胞治療以及個人化復健,三周後脫離呼吸器時間從十秒進步到兩分鐘,且雙臂從無法用力到可高高舉起,握力也明顯增加。何宗融指出,花蓮慈院中西醫合療不只在門診,在急診、在病房、在社區居家,都可會診中醫,幫助病人;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以證嚴上人「萬物皆是藥,有病就一定有藥醫」的原理,秉持科學實證,進行中西醫合療研發,並發展淨斯本草系列。
-
2023-11-11 醫聲.領袖開講
院長講堂/林欣榮工作繁忙,曾開刀連續站38個小時!每天跑操場多吃蔬食養生
花蓮慈濟醫院院長林欣榮致力於幹細胞研究,推廣中西醫合療,是台灣將幹細胞成功移植在巴金森氏症患者身上的第一人。林欣榮表示,腦部受損病人能醒過來、甚至站起來是最大的挑戰。幹細胞移植 助巴金森患者林欣榮是國內治療腦部疾病的權威,就讀醫學院時認為,神經外科最有挑戰性,其中腦部醫學更是難中之難,便踏上外科醫師之路,發揮所長、貢獻能力。過去他將流產胚胎的組織植入病患腦部,讓多巴胺細胞再生,讓原本臥床、吞食困難的巴金森氏症患者逐漸改善,1、2年後不但能走、能跳,還可以爬山。腦中風與腦傷是很難救援的疾病,林欣榮表示,患者可能會昏迷,讓患者甦醒過來是最重要的事之一。他的團隊利用內神經幹細胞療法,刺激患者腦迴路重新啟動,並搭配中醫針灸醒腦開竅,經過一段時間患者醒過來、能站起來,甚至自己照顧自己,這是當今醫療科技的挑戰,也是他追求的目標。與團隊合作 研發醫療創新以前的林欣榮雖然解決很多病人的問題,卻不習慣團隊合作,直到加入慈濟醫院,與其他醫護同仁共同努力,集結大家的專長與知識,解決的問題反而更多更快,讓他有餘力做醫療創新研發。通常病患到醫院看病多是在病情最困難的時刻,情緒難免焦慮不安,「在危急的時刻會守護生命,請安心、放心交給醫療團隊,盡力做到給予最好的治療。」是林欣榮最想對病人說的一句話。近年慈濟醫院推動中西醫合療,林欣榮指出,現在社會高齡化,罹患腦部退化疾病的長者愈來愈多,西藥雖然能延緩,但易有副作用,如果能與老祖先的智慧「中草藥」、「針灸」做很好的結合,更能促進健康。林欣榮說,癌症患者治療使用中西醫合療,目前都有很好的效果,西醫也更了解中草藥效用,相信中西醫不是牴觸,而是能合作提供最好的療效,他期許「治療癌症最後的希望在花蓮慈濟」,與其他醫院一起學習。在醫院管理方面,林欣榮表示,遵循證嚴法師的座右銘「以戒為制度、以愛為管理」,醫護人員在戒律範圍內,用愛心照顧病患與家屬,只要有大愛,醫院一片祥和,不用特別管理,相信大家都會做得很好。曾日食一餐 開刀站38小時工作繁忙的林欣榮,過去曾一天吃一餐,開刀最長紀錄是連續站了38小時,深感健康的重要性。過去因為工作,林欣榮「日食一餐」,早餐喝水,吃幾顆維他命,午餐通常還在門診或開刀房而省略,唯一正常進食只有晚餐。「一天吃一餐的習慣,維持20多年。」到慈濟服務後,有同仁得知認為這樣不健康,中午逼著他吃,只好吃一點菜,並提醒定時吃三餐。養生秘訣/每天跑操場 多吃蔬食養生他曾經開過非常複雜的腦部刀,連續站38個小時,手術完畢後,雙腳皮下出血。由於開刀是耗費體力的工作,就需要用運動培養體能,他會每天跑操場,經常一個人就跑10公里。林欣榮學生時期是桌球校隊,常打桌球運動,現在則喜歡跑步,他認為,跑步是很好的運動,可以一個人跑,即使跑不動也能走路,有空時會參加半馬競賽,挑戰自己的心肺功能。每天清晨4時30分,林欣榮會跟師父一起吃早餐,大多吃豆漿與饅頭,再跑步1小時,迎接一天的工作。他也勉勵醫院管理高層與醫師一起跑步,在跑步過程中,不管是人跟人之間觀念的溝通,或醫療上的合作等,都能輕鬆談論,大家也可以相互鼓勵。林欣榮說,平時多吃蔬食,不要吃太多的肉;要開心,培養慈悲心,只要心態正向,整個人就會愈看愈年輕有活力,這些都是養生的祕訣。林欣榮小檔案年齡:70歲專長:幹細胞移植治療巴金森氏症、腦中風、失智症、腦退化症腦瘤、腦血管瘤、脊椎神經之疾病治療精準醫療及免疫細胞治療惡性腦瘤腦脊髓疾病的國際臨床試驗現職:佛教慈濟醫療財團法人花蓮慈濟醫院院長佛教慈濟醫療財團法人創新研發中心研發長美國國家發明家院士美國科學促進會院士美國醫學及生物工程學會院士學歷:國防醫學院醫學系美國杜蘭大學醫院管理碩士美國紐約州立大學神經外科及生理學博士經歷:中國醫藥大學北港附設醫院院長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神經精神醫學中心副院長中國醫藥大學特聘教授中國醫藥大學醫學院免疫學研究所教授台南市立安南醫院院長給病人的一句話:最危急時會守護健康與生命,請安心交給醫療團隊。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1-12-27 該看哪科.中醫
醫病天地/中醫+復健 腦麻改善肌張力
花蓮一名5歲林小弟因早產腦部缺氧,造成腦性麻痺,有四肢活動不便、呼吸道感染等問題,林媽媽到處求醫,得知花蓮慈濟醫院有中西醫合療,決定一試。經由針灸搭配復健,林小弟肌張力、免疫功能及語言能力均有明顯進步。花蓮慈濟醫院中醫兒科主任醫師楊成湛表示,腦性麻痺是大腦未成熟前,某些原因導致部分腦細胞受傷害或病變,所引起的運動機能障礙,常合併語言溝通、智能與學習發展上多重障礙。「腦性麻痺相當於中醫五遲、五軟、五硬」,楊成湛說,由於腦部缺氧造成大腦神經元損傷,影響林小弟四肢活動及運動,透過針灸頭部與四肢活化大腦神經元,緩解降低四肢高張力狀況。楊成湛指出,兒童大腦具有可塑性,愈早治療愈好,依中醫經絡循行理論,以針灸百會四神聰、手三里、合谷、足三里、太衝等穴道與捏脊督脈、膀胱經與按摩經絡經穴等,可改善腦部循環。並促進肌肉及神經末梢功能,放鬆肌肉張力,增加運動能力及肢體活動度,輔以中藥如杜仲、遠志、白朮、茯苓等醒腦開竅、開脾健胃。慈濟醫院表示,健保局推出「小兒腦性麻痺中醫優質門診照護計畫」,只要經由西醫確診為小兒腦性麻痺病患,年齡2至12歲,可透過小兒科或復健科轉介加入此計畫,接受西醫治療同時,也有健保給付,獲得更完善的中醫照護。
-
2021-11-18 該看哪科.新陳代謝
抗癌、預防糖尿病 花蓮慈濟「蟲草素」中西醫合療
中西醫合療成果出現重大突破,花蓮慈濟醫院、成功大學化學系研究團隊、宏潤生技今天聯合公布「蟲草素」臨床研究,該成分有助於預防糖尿病,也可提高癌症患者對於化療的增敏性,降低抗藥性,可作為重要的輔助療法。花蓮慈濟院長林欣榮表示,該院醫療及創新研發團隊多次針對包含惡性腦瘤、巴金森氏症、脊髓損傷等重症、難症,提出突破性的醫學研究成果,進入臨床人體試驗,結合近年來中草藥臨床研究,透過科學驗證,證實中西醫合療成果。花蓮慈院與宏潤生技簽署合作約定,初期針對從銀杏果培養出的北冬蟲夏草(蛹蟲草、黃金蟲草)的萃取液(主成分為蟲草素),進行抗糖尿病(第一型及第二型),以及抑制抗藥性癌症(肺癌、腸癌、肝癌、乳癌)進行研究,以此二種疾病為研究起點,期望未來能加深加廣相關研究領域。宏潤生技董事長陳衫潤表示,「銀杏果培育黃金蟲草子實體」為產學合作的結晶,七八年前與成大化學研究團隊合作,銀杏果做為培養基,結果發現,所培養出來的蟲草素為野生蟲草的數百倍,且品質更加穩定。陳衫潤表示,這次與花蓮慈院合作,希望藉由花蓮慈院在中西醫合療的豐富經驗及中草藥應用開發的卓越成果,積極展開動物臨床試驗,讓這項研究盡快用於實際臨床。 花蓮慈濟副院長黃志揚表示,「蟲草素」運用範圍廣泛,其中以預防糖尿病,最值得期待,研究證實,可以穩定血糖,適用對象為肥胖、糖尿病前期、有糖尿病家族史者。在癌症研究方面,黃志揚說,「蟲草素」已被證實具有抑制癌細胞生長與遷移之能力,下一階段研究重點在於觀察該成分是否提高癌者患者對於化療藥物的增敏性,延緩化療抗藥性出現的時間,並能抑制遠端轉移。盡管以草子實體、冬蟲夏草來治病的中醫臨床淵源已久,但黃志揚提醒,糖尿病患及癌友仍應該接種正規治療,在醫師評估下,接受中西醫合療,才能達到最佳治療效果。
-
2021-10-18 新聞.元氣新聞
「偉大,就是你的名」!慈濟醫學年會聚焦防疫、中西醫合療、智慧醫療
第五屆慈濟醫學年會十七日上午在慈濟大學演藝廳舉辦開幕儀式。證嚴法師透過影片以「偉大,就是你的名」感恩醫療團隊在COVID-19這波疫情中的大愛付出。由靜思精舍德寋師父代表頒發醫療典範獎,向花蓮慈院名譽院長陳英和、慈濟醫療法人副執行長郭漢崇、臺中慈院院長簡守信、花蓮慈院病理科主任許永祥、臺北慈院護理長陳美慧、花蓮慈院常住志工顏惠美等六人致敬。二○一七年,慈濟醫療法人為永續發展及醫療專業人才之培養,以及提升學術研究風氣,在花蓮舉辦第一屆慈濟醫學年會,並逐年分別在臺北、臺中、大林等各院登場。今年,由花蓮慈濟醫院主辦,主題是「中西合璧.創新研發.智慧醫療.守護健康」。首先,慈濟醫學教育日在十五、十六日兩天登場。另,慈濟醫療法人研究計畫口頭發表、專題研討會、中醫藥學術論壇、百年好合護理照護品質暨創新成果發表等將近六十場次的醫學盛會集中在十六、十七兩天。十七日上午的開幕式,主題演講分別邀請考試院院長黃榮村教授主講「在醫學人文中的理性與情緒——還有中醫」、美國NVIDIA智慧醫療問題解決架構團隊的亞太總監黃宗祺主講「AI新時代平台工具——高速運算」。另外,衛生福利部中醫藥司司長黃怡超在中醫藥論壇中談「近年中草藥臨床研究論文評介」。花蓮慈院院長林欣榮致詞時強調,在今年的慈濟醫學年會中,中西醫合療及智慧醫療是主題中的兩大主軸。林欣榮院長分享過去二十年來在證嚴法師支持下,以當歸萃取物研發治療惡性腦瘤新藥,已進入臨床實驗,而近兩年在證嚴法師指示下,針對防疫,中西醫研究團隊合作運用茉草、艾草開發的淨斯本草飲,在基礎研究上也看到具有多標靶的特性。靜思精舍德勷師父、慈濟基金會林碧玉副總執行長代表證嚴法師致詞,感恩慈濟醫療體系醫院在五月這波疫情中,肩負起照顧病人的任務,包括社區篩檢、施打疫苗,特別是在疫情最危急的新北、北市的臺北慈濟醫院,醫護團隊毫無退卻願意照顧每一位確診病人。證嚴法師更在開示影片中說「偉大,就是你的名」,感恩醫療團隊在這波疫情中,醫護合心協力,守護醫院守護病人;感恩醫護人員守護在第一線,這一分大愛精神,如佛法的一句話說「但為眾生得離苦,不為自己求安樂」,這就是菩薩行。「偉大」是每一個人為人群付出,這樣的生命最有價值,不為自己而是為普天下的平安,「偉大,就是你的名」。醫療法人執行長林俊龍強調,慈濟醫療有兩大特色,就是專業與人文,重視人文也沒有忽略專業,不僅引進先進的醫療科技,也重視臨床研究,開辦慈濟醫學年會,慈濟體系內七院同仁在年會相聚、切磋、分享,進而提供專業溫馨的醫療服務。主題演講涵蓋醫學人文、中醫、智慧醫療在主題演講中,考試院院長黃榮村教授指出,在臺灣的醫學教育中,了解「理性是感性的僕人」,透過制度設計、後天學習,發展出正面情緒的認同與培養,正有助於在難解的理性與感性互動難題中起警惕跟促進的效應。在任何情形下,無論是對自己還是對別人,總是要把人當作目的,而不是把人當作工具。黃榮村院長指出,中醫可以發揮的標竿工作,是能形成醫派或學派,並編寫出版的國際教科書;同時恢復儒醫傳統,不只看病還看人;在努力取得中醫科學發言權的同時,也努力鋪陳可帶動發揮影響力的外部中醫藥政策環境。黃宗祺總監,以「AI新時代平台工具-高速運算」為題分享應用人工智慧(AI)發展智慧醫療的經驗指出,人工智慧就是一個數位工具,未來對人類的助益取決如何應用,醫療機構如果善用這樣的工具,可以減低很多失誤並可有效提升效率。黃宗祺也指出,隨著時代演進的新數位工具,不管是慈善、教育、醫療、人文志業,都能有一個好的工具提升工作效率,而慈濟有很好的人類良善推廣,如果把證嚴上人的智慧、講過的良善理論當作大數據,透過AI運算,可能就會產生一個24小時都有上人在旁邊陪伴小幫手。研究成果與醫學人文相映 向醫療典範致敬在開幕大會中,由德寋師父頒發慈濟醫療典範獎,表揚花蓮慈院名譽院長陳英和、慈濟醫療法人副執行長郭漢崇、臺中慈院院長簡守信、花蓮慈院病理科主任許永祥、臺北慈院護理長陳美慧、花蓮慈院常住志工顏惠美等六人為慈濟醫療的付出。另,大林慈院蔡任弼主任獲頒傑出醫學系校友,臺北慈院林定筠醫師獲頒優秀年輕醫師。在研究成果競賽,今年由花蓮慈院贏得醫療志業年度最佳院區研究成果獎。其餘獲獎名單如下: .最佳科部研究成果獎分別是花蓮慈院泌尿部、臺北慈院腎臟科、臺中慈院神經科、大林慈院免疫風濕科。.個人資深最佳研究成果獎分別是花蓮慈院泌尿部郭漢崇主任、臺北慈院婦產科陳國瑚主任、臺中慈院神經外科黃伯仁醫師、大林慈院腎臟內科蔡任弼醫師。.個人年輕最佳研究成果獎分別是花蓮慈院家庭醫學部黃暉凱醫師、臺北慈院腎臟科林定筠醫師、臺中慈院家庭醫學科黃家榆醫師、大林慈院中醫部陳韋任醫師。.住院醫師最佳研究成果獎分別是花蓮慈院醫務部陳泰里醫師、臺北慈院急診部吳孟諭醫師。.醫事職類最佳研究成果競賽花蓮慈院護理部戴佳惠督導、臺北慈院營養科侯沂錚營養師、臺中慈院復健科廖玟玲物理治療師。.醫管行政最佳研究成果獎分別是花蓮慈院心血管暨粒線體相關疾病研究中心黃志揚副院長、臺北慈院研究部共同實驗室蔡國旺主任、臺中慈院院長室黃培芳助理專員、大林慈院研究部蔡宗益研究員。第二屆「最美醫療人文」徵文比賽,今年有九十八件作品,經初審、複審、決審,獲獎名單如下:花蓮慈院陳顥文、朱紹盈、陳明群囊括前三名;優等獎有大林慈院楊家嘉、林彥旻;佳作為花蓮慈院傅敏嘉、林美芬。另外還有入選作品十名,分別是花蓮慈院林淑緩、林淨心、余美慧、林庭彰、臺北慈院的李怡萱、林淇溱、江琇利、臺中慈院的傅進華、以及大林慈院的申斯靜、鄒伃筑。
-
2021-10-14 癌症.頭頸癌
花蓮慈濟醫院研究中草藥治腦癌 登上《自然》期刊
花蓮慈濟醫院致力於中西醫合療研究,不但用當歸開發治療腦癌新藥,更研究出「奈米當歸」西藥鼻噴劑,增加治療效果,還有近期開發以中草藥治療治療新冠肺炎等研究,成果發布在科學期刊《NATURE》上,希望能增加病患痊癒的機會。《NATURE(自然)》 是世界上最早的科學期刊之一,深具學術權威及名望。這次在期刊10月份「焦點」中,聚焦傳統中醫藥主題,花蓮慈濟醫院、上海中醫藥大學及廣東暨南大學獲邀,撰寫專文分享在各自學術領域的研究與發現。慈濟醫療團隊從2006年起,開發以生物材料攜帶當歸西藥治療腦癌的新藥,設計奈米外殼以利藥物停留在細胞內,這項新藥在動物的試驗結果,增加2.44倍的存活率,目前正進行第二期臨床試驗。不僅關鍵技術取得多國專利,更通過美國FDA及台灣食藥署認證。慈濟醫院長林欣榮指出,西藥強調標靶治療,但癌細胞有數千個基因突變,也就是有數千個標靶,難以治療,研究團隊發現中藥具有多重標靶治療,達到身體內部「陰陽平衡」、「祛邪扶正」的特點。另外,在期刊內,慈濟醫療團隊發表以茉草、艾草為例,成功對抗新冠病毒的基礎研究成果。慈濟醫院副院長黃志揚說,研究顯示,用茉草、艾草等製成的淨斯本草飲,不但能改善糖尿病代謝,更具有對抗多種新冠病毒突變株的潛力。而在這波新冠肺炎疫情中,慈濟醫院將淨斯本草飲,供確診的病人使用,有效幫助改善新冠肺炎病情。
-
2021-09-09 該看哪科.骨科.復健
他忍五十肩含淚賺錢...靠中西醫治療+復健「滿血復活」
營建業缺工,科技業又祭出重金搶工,台中55歲許姓營建工作人員經常需要操作大型機具趕工,長期操勞舉手維艱,忍痛赴工,後經就醫確診為五十肩,用藥、物理治療無效後,透過肩關節囊擴張術搭配中醫針灸治療,回家勤做手指爬牆、背後抬手、鐘擺運動等復健,如今手臂上舉有力,還能繞到背後,可以輕鬆赴工,讓他大鬆一大口氣「不必含淚賺錢了!」亞洲大學附屬醫院脊椎暨疼痛治療中心、復健部醫師徐瑋璟說,肩關節囊及周圍軟組織發炎、纖維化,造成肩關節疼痛及活動幅度受限,即為沾黏性肩關節囊炎(俗稱五十肩),患者連梳頭、穿衣、摸背、插手等動作都明顯感到受限及疼痛,因而降低肩膀活動,長期下來使得肩部肌肉逐漸萎縮。徐瑋璟指出,五十肩患者通常建議先使用消炎止痛藥、物理治療如雷射、熱敷、電療、超音波等,治療後運用徒手技巧將沾黏處拉開,或是藉由震波治療緩解肩膀疼痛。徐瑋璟介紹,若患者上述治療方式皆無效,又希望立即改善症狀,會建議接受肩關節囊擴張術治療,即注射低濃度葡萄糖水、玻尿酸、生理食鹽水等,有如「灌漿」撐開沾黏的肌肉,將肩關節撐開,以改善肩關節疼痛與活動度,多數患者每周注射一次,約3到6次療程才能大幅改善症狀。脊椎暨疼痛治療中心、中醫科醫師吳俊昌表示,中醫的針灸搭配西醫肩關節囊擴張術,刺入患部後順著肌肉筋膜的走向,慢慢分開沾黏的組織,達到緩解疼痛與改善關節活動度。吳俊昌建議,五十肩患者除了接受中西醫合療以外,平時也應透過自主肩關節運動,如手指爬牆、背後抬手、鐘擺運動等,才能改善症狀,並減少反覆發作的情形。
-
2021-07-08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終於看到你了!」夫妻病房抗「疫」成功 慶金婚周年
「老婆,終於看到你了!」先後確診的王先生、王太太,因症狀變嚴重,轉送到花蓮慈濟醫院重症專責病房治療,在夫妻同室治療、相互扶持,及醫護人員照護下已痊癒,出院時適逢結婚周年,醫療團隊為這對結婚將滿50年的夫妻,送上鮮花與卡片提前慶祝金婚,祝福攜手度過更多的金色歲月。花蓮慈濟醫院自5月中旬疫情爆發後,收治16位新冠肺炎確診者,其中10位是重症,目前已累計13位病人復原出院。王姓夫妻昨天病癒出院,病房照護團隊得知夫妻結婚50年,特別準備小驚喜,為王太太戴上白色頭紗、王先生別上藍色領帶,在象徵重生的日子裡,提前為他們慶祝金婚,讓這對夫妻非常感動。慈濟醫院表示,夫妻倆剛染病時須分隔兩病房,經指揮中心5月底宣布專責病房可兩人一室時,醫療團隊評估後,決定讓夫妻倆同室,有陣子都沒看到太太的王先生感動流淚,對著太太說「終於看到你了!」2人因為有另一半的鼓勵與支持打氣,變得更積極配合復健治療。回想住院一個多月經歷,王太太說,先生當時咳嗽,以為只是感冒,看了耳鼻喉科後還是發燒,醫師建議篩檢,才發現確診,自己則是沒有症狀,後來連續發燒六天,先生在住院期間還暈倒2次,6月初就被轉送到慈濟醫院治療。緊緊牽著太太的手的王先生忍不住掉淚,愧疚自己害老婆染疫,儘管非常怕血,但都為了家人積極接受治療及復健。看著邊回憶邊流淚的先生,王太太說出愛的告白,表示一點都沒有責怪的意思,王先生也說,是太太的支持才能堅持下去。慈濟醫院長林欣榮表示,從他們送至醫院第一天,就以中西醫合療方式治療,除了西醫用藥,中醫以淨斯本草飲濃縮液,搭配中藥粉調理身體,祝福這對夫妻出院後順利、平安,展開新生活。
-
2021-02-19 科別.指甲.足部
足底筋膜炎痛到不能走? 4個「超傷行為」一定要避開
40歲陳先生熱愛跑馬拉松,某次賽事因準備不足,中途跑姿走樣,但仍堅持完賽,導致隔天起床一踩地就感到足跟內側一陣刺痛,雖然緩步行走後逐漸舒緩,但久站工作後又即復發,就醫確診為足底筋膜炎,透過脊椎及疼痛治療中心中西醫合療,症狀大幅改善,又恢復日常訓練,期待疫情過後大展身手。足底筋膜炎 穿著鞋底堅硬最常發生亞洲大學附屬醫院脊椎及疼痛治療中心、復健科醫師徐瑋璟表示,足底筋膜炎通常是因為足跟內側筋膜反覆的微小撕裂傷造成,以往常見於工作時需久站,或是反覆行走,尤其穿著鞋底堅硬不適的工作鞋時,更容易發生;近年來長跑賽事風行,跑者常因過度訓練或追求紀錄,縱使身體已經發出警訊,仍勉強練跑,在反覆受傷下,成為足底筋膜炎的受害者。治療足底筋膜炎 檢視步態不能忽略治療足底筋膜炎除了針對疼痛部位給予藥物和復健治療外,徐瑋璟醫師強調,尚需檢視患者的步態是否異常,足踝、膝蓋、髖關節等有無其他疾患;若有扁平足或高弓足,則可搭配適當鞋墊穿著,假設症狀持續難治,會透過超音波導引下的增生療法治療、體外震波治療以修復組織。中醫治療足底筋膜炎 傷科手法+針灸為主中醫治療方法是以傷科手法及針灸為主。脊椎及疼痛治療中心中醫師吳俊昌說明,傷科手法主要調整上述足部及骨盆區結構的失衡,使力線回正,以解除足底筋膜的張力;針灸治療則依中醫辨證取穴施針,以調節及平衡經絡氣血,而使結構得以維持,療效可以長久。9成保守治療能緩解 避免久站、選擇適合鞋子能預防通常九成以上的患者經過保守治療都能好轉。徐瑋璟醫師提醒,若要預防足底筋膜炎,應避免長時間行走和站立、過度拉扯足底筋膜,可自行多做肌力和伸展訓練,並選擇適合的鞋子,才能達到保護足底筋膜之效。
-
2020-10-11 新聞.杏林.診間
讓奇蹟發生 喚回她愛笑的眼睛
她從眼角餘光看見護士在收拾東西,那些東西是她的。護士在哭;在此之前,他們關掉了她呼吸器的氧氣。躺在床上動彈不得的她,如今只剩一雙眼球還能轉動;即使她的靈魂依舊熱情,然而,哪怕是一吋肌膚,她都無能為力使之移動半分。「他們要放棄我了嗎?」失去了手腳與言語功能,她被禁錮在這副沒用的身軀裡。但小卉的意識再清楚不過,她不斷在內心吶喊:「我還活著啊!我還沒有要放棄,你們不要放棄我,我想活下去!」病發踏出車廂、走上月臺的那一瞬間,只覺脖子傳來「喀」的一聲……在回程的火車上,小卉的心情並不好受。這幾年來,母親無論是生活習慣或是飲食起居都比以前注重養生。結果,醫生無情宣判,癌症還是復發了。她帶著兩個女兒匆忙地趕回家探望母親。下意識地摟摟兩個女兒,不禁想著:「如果哪天我出事了,她們會是怎麼樣的反應?」火車即將到站,情急之下,她來不及叫醒兩個女兒,彎下腰一手一個地將女兒猛然抱起。踏出車廂、走上月臺的那一瞬間,只覺脖子傳來「喀」的一聲,她沒來得及多想,還得出站及叫車呢!「隔天醒來後,我頭好痛。」小卉回憶當時的情況。「我以為休息一下就會好了,但是並沒有,甚至還聽到後腦勺那裡傳來血流聲。」就醫劇烈的疼痛讓她以為自己即將嘶喊出聲,但她沒有;她無法出聲,也沒有人知道她會痛。 轉到大醫院時,小卉從自己走著進去,到後來癱在床上,只有不到兩天的時間。之後,除了眼球,全身上下完全不能動了。小卉的症狀是標準的「閉鎖症候群」,除了眨眼以及眼球轉動之外,全身的肌肉都會癱瘓;不僅無法有任何臉部表情以及肢體動作,更被剝奪了言語咀嚼、吞嚥、呼吸等功能;然而,卻又不像植物人般毫無知覺。小卉還記得,有一次在換氣切管時,劇烈的疼痛讓她以為自己即將嘶喊出聲,但她沒有;她無法出聲,也沒有人知道她會痛。閉鎖症候群多見於腦中風患者,且受損位置剛好就在腦幹。小卉是腦幹梗塞性腦中風,到花蓮慈院之前,已經緊急放了一支支架。不過,小卉毫無進展,一度被放棄;她的呼吸器被關掉了氧氣,眾人都在等著她自行停止呼吸。「可是我不想死!我的女兒一個才兩歲,一個才要四歲,我還想見她們。」小卉說,她大口地呼吸以展現求生意志;「剛好有一位住院醫師看到,認為我還有機會,趕緊過來幫我打開氧氣。」小卉的先生不願意放棄,一直在找任何的可能。後來,他在網路上看到花蓮慈濟醫院有內生性幹細胞治療,就帶著小卉前往花蓮。慈院團隊的診治幹細胞只是一個引子,如果打了卻不動,別指望奇蹟發生。 她來的時候,我們緊急會診中醫與復健科,並且請放射科替她做血管攝影。透過影像,我們清楚地看見,雖然有第一支支架的支撐,但小卉基底動脈的血流依舊不足,而且我們還發現她有剝離性動脈瘤。幾經權衡之下,我們決定在她的基底動脈再放進兩支支架。手術後第十天,小卉開始了內生性幹細胞的療程;同時,也在看護協助下,逐步復健。一如先前我告訴所有進行內生性幹細胞療程的患者,幹細胞只是一個引子,如果打了卻不動,別指望奇蹟會發生。很多人好奇,像她這樣一個動彈不得的人該如何復健?我感謝復健科對她的不離不棄,甚至為她客製了許多床邊復健的課程。每天,看護阿姨將小卉從床上抱到輪椅上,纖細的小卉無法在輪椅上坐穩;阿姨便拿來枕頭、薄被、尿布塞滿輪椅的空隙以支撐著她,再走到小卉後方扶著她的頭,慢慢地跟著復健師的動作為她伸展肢體。日復一日,她的呼吸器始終沒有取下。直到有一天,在移動的時候,呼吸器的管路突然掉了,急得看護阿姨趕緊找來護士幫忙。「一陣折騰後,大家看我似乎也可以自己好好地呼吸,就不再執意幫我接上了。」小卉的眼裡堆滿著笑,她打字的手指也輕快許多,她「說」,能自己呼吸是整個療程的一大里程碑。這是幹細胞療法進行一個月之後的事,奇蹟也開始一步步地走向她。起初,小卉只能用眨眼的方式回應大家的提問,漸漸地,竟然能點頭跟搖頭了。她靠著自己的力量鬆綁枷鎖,在復健科以及中醫針灸的協助下,恢復的速度超乎我們的想像。如今小卉雖然出院,依舊天天搭乘復康巴士回醫院積極復健。從倒下去至今幾乎已經快要兩年的歲月,小卉展現令人敬佩的堅定與毅力,如今還繼續著第二輪的內生性幹細胞療法。我們問她:「接下來妳希望自己還可以恢復到什麼地步呢?」她那雙愛笑的眼睛湧現強大的氣魄:「我希望,有一天右腳不再是被左腳拖著走,它要自己走!」林院長的大腦小教室閉鎖性症候群患者的奇蹟臨床上,閉鎖性症候群患者預後差,運動功能有顯著恢復的例子相當少見,甚至大多數患者的運動控制幾乎無法恢復;能夠完整地脫離呼吸器、恢復運動功能以及說話功能的患者,在臨床上是非常罕見的。然而,在花蓮慈濟醫院中西醫合療團隊的共同努力、以及內生性幹細胞療法的相輔相成之下,像小卉這樣的奇蹟並不少。
-
2019-12-30 該看哪科.中醫精髓
花蓮慈濟中西醫合療 改善腦麻兒肌張力
花蓮剛滿1歲的欣欣因出生時難產,造成腦性麻痺。從今年8月開始在花蓮慈濟醫院中醫兒科主任楊成湛門診接受針灸、中藥配合復健的中西醫合療模式,治療3個多月後肌張力異常與肢體協調性有明顯進步。楊成湛呼籲家有腦麻兒的家長不要放棄,中西醫合療是對腦性麻痺病童更好的治療模式。「她趴著時脖子抬不起來,也不會翻身,後來抱著姑且一試的心態使用中西醫合療」欣欣的爸爸說,想不到效果還不錯,體重從原先的6.7公斤增至8.3公斤,肢體異常張力明顯改善很多,並且更有活力,覺得非常欣慰。腦性麻痺是大腦在發育未成熟前,因某些原因造成腦細胞受到傷害或病變,所引起的運動機能障礙,常合併語言溝通、智能與學習發展上的多重障礙。楊成湛以針灸、中醫捏脊按摩、中藥配合復健的中西醫合療模式,促進欣欣的腦部循環與改善運動神經功能及肌肉張力,也以中藥調理脾胃與提升免疫功能。楊成湛表示,除接受西醫常規復健治療外,每周針灸治療、每次約30分鐘後,並回家進行中藥藥浴,結合西醫復健、中醫針灸合併治療。這種模式也應用於其他自閉症及發展遲緩的病童。希望透過中西醫共同照護模式,提供花東地區病童們更完善的醫療。慈濟醫院指出,中央健保局推出「小兒腦性麻痺中醫優質門診照護計畫 」,讓腦性麻痺孩童能在健保給付範圍,獲得更完善的中醫醫療照護。此計畫經由西醫門診確診為小兒腦性麻痺病患、或外院轉診確診為小兒腦性麻痺病患,年齡區間限定為2至12歲,可透過小兒科或復健科門診轉介約診加入此計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