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索靜脈曲張
精索靜脈曲張是指男性陰囊內的靜脈產生不正常的腫脹,好發於左邊陰囊,陰囊呈大小不對稱情形,以手觸摸或目視,可發現曲張的靜脈。嚴重者可導致精蟲品質不良,造成不孕症等問題,治療方式以手術為主且最有效。
- 症狀: 睾丸疼痛 陰囊墜痛
- 併發症: 睾丸萎縮 不孕症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精索靜脈曲張是指男性陰囊內的靜脈產生不正常的腫脹,好發於左邊陰囊,陰囊呈大小不對稱情形,以手觸摸或目視,可發現曲張的靜脈。嚴重者可導致精蟲品質不良,造成不孕症等問題,治療方式以手術為主且最有效。
輸精管阻塞是指輸精管道發生阻塞,精子的輸送受阻,無法到達女性子宮,和卵子進行結合,無法受孕。
睪丸通常合併副睪同時發炎,正常情況下,睪丸與血液之間有一道屏障,使細菌不易進入副睪及睪丸。當泌尿道發生反覆感染,病患抵抗力下降,尿道內壓增加時,細菌會由尿道進入輸精管到副睪,造成感染發炎。睪丸炎患者中有部份的人,因睪丸變小、變軟,無法製造精子引起不孕症
睪丸扭轉會影響睪丸的血液循環,阻斷睪丸血流供應,須以手術將睪丸扭轉回復到原位,但有時睪丸發生扭轉後還會自行轉回。若在6小時內未及時治療,會造成睪丸缺血壞死。
子宮腺肌症是子宮內膜異位引起的一種疾病,屬於良性、慢性的疾病,約有20~35%的女性都患有病症,隨著人們不婚、不生育的情形普及,比例也有所上升。此外,一旦患者月經停止,子宮腺肌症即會自然痊癒。
尿道炎是指細菌感染尿道,造成尿道發炎。
大部分男嬰出生後,可看到每邊陰囊內各有一顆睪丸,若睪丸留在腹股溝或腹腔內,未降至陰囊,稱為隱睪症。隱睪症會使睪丸製造精子的能力受損,嚴重者會導致不孕。幼兒1歲前,部份隱睪有自行下降的機會,滿1歲時,若睪丸仍未下降,就要開始接受治療,以手術治療為主。
卵巢過度刺激症候群是接受不孕症排卵針治療的患者身上常出現的併發症之一,卵巢在受到過多刺激後,引起一系列賀爾蒙反應,造成體液溢出血管,使患者出現腹脹、腹水及肋膜積水等症狀。腹水可使患者在約莫一週的時間內,體重增加達20公斤之多;而卵巢過度刺激症候群一旦併發血栓,最嚴重甚至可能致死。
女性子宮腔內覆蓋著一層上皮稱為子宮內膜,包含有基質與小腺體,子宮內膜癌是子宮內膜上的細胞變化長出癌細胞。
攝護腺炎是常見的男性泌尿系統疾病,好發於成年男性,盛行率約5~8%,分為急性和慢性兩類。急性攝護腺炎病情發展迅速,慢性攝護腺炎的症狀會反覆發生,不易治癒。攝護腺炎最常見的感染途徑為尿液逆流進入攝護腺,引起發炎。
「子宮內膜異位症」,是指原本屬於子宮裡的內膜組織,剝落後在體內到處蔓延,若跑到卵巢內生長,則形成所謂的「巧克力囊腫」;跑到子宮肌層的則稱做「子宮肌腺症」;跑到腸胃附近,就容易產生腹瀉、胃腸疼痛及腹腔內沾黏。此疾病十分常見,國內40~50 歲的婦女發生率達30%。 不孕症患者罹患子宮內膜異位症的比例高達25-50%;子宮內膜異位症約有30%-50%的比例會不孕,經治療不但可以解除經痛問題,原本不孕者也多能順利懷孕。子宮內膜異位症的復發率很高、不易根治,治療之後仍應持續追蹤檢查、或持續用藥物治療,而如果患者有懷孕打算,通常醫師會鼓勵把握治療後子宮乾淨的黃金期趕快受孕。
正常女性的卵巢功能多是在45~50歲左右開始衰退,卵巢早衰就是指卵巢功能在40歲以前就提早衰退。卵巢早衰,體內的動情素和黃體素分泌量減少,最直接的表現就是月經異常,當卵巢完全失去功能後,會出現停經及各種更年期症狀,導致年輕女性的生育力受損甚至不孕。如果突然有超過4個月無月經,或月經週期縮短,都是警訊。 過去,卵巢早衰被認為就是早發性停經,卵巢功能不再恢復。但後來臨床發現仍有部份病例又間歇性恢復卵巢功能。由於現代人晚婚晚生的情況普遍,許多女性是在想生小孩時才發現卵巢早衰無法懷孕,所以育齡階段女性應積極檢查,及早發現才能因應。若到完全停經的程度,想生育就只能透過借卵一途了。
多囊性卵巢症候群是一種生育期女性常見的內分泌疾病,是女性不孕症主因之一,發生率估計約占育齡婦女的5~10%。臨床症狀包含月經失調、月經量少、排卵次數少或不排卵、肥胖、多毛、冒青春痘、雄性禿等。多囊性卵巢症患者除了不孕和流產的風險較高外,罹患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子宮內膜癌等疾病的機率也比一般人來得高。因外貌或生育的問題,患者常合併有憂鬱、焦慮的心理困擾。多囊性卵巢症候群的成因尚不清楚,目前研究指出有家族遺傳的傾向。另外,肥胖應是獨立的危險因子。 值得一提的是,多囊性卵巢不等於多囊性卵巢症候群。如果只是「多囊性卵巢」,其荷爾蒙沒有異常,卵子品質正常,較無不孕問題。
厭食症是一種排斥飲食的精神疾患,屬心因性,可能是因為患者對自我形象的偏差認知,或心理上有某種重大的鬱結難消,導致無法正常進食、厭食,或深陷一種節食─狂吃─嘔吐和腹瀉的惡性循環,許多患者的體重極低,BMI值小於17.5,甚至低到10以下的極端值,使健康出問題,最終可能引起腸胃代謝全面失常,身體和情緒上的失調、混亂,嚴重者足以致死。 在今日瘦身風氣盛行的社會中,厭食症可說是相當常見,尤其愛漂亮、愛苗條、熱衷減肥的年輕女生,出於可能變胖的強烈恐懼,她們會嚴格執行節食計劃,克制自己想吃東西的任何渴望,甚至採取各種激烈手段,以加速食物的排泄,周而復始。患者多半還帶有抑鬱、社交疏離等心理問題,所以也有些是發生在年老喪偶、獨居的老人身上。 依照飲食行為的表現,厭食症又可細分為兩類:一種是節制型,患者利用過度節食和運動的方式來控制體重,另一種則是暴食後掏空型,在大吃大喝之後,把吃進去的食物用催吐、吃瀉藥或利尿劑、浣腸劑等方式排除,與真正的暴食症不同的在於,此種厭食症的患者,在大吃大喝之際仍會留意卡路里的問題,且吃進去的量遠比暴食症患者少,而在掏空食物的行為上做得更徹底。約有半數以上的厭食症患者,都有大吃大喝後再催吐的病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