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7-27 醫療.懷孕育兒
搜尋
不孕
共找到
326
筆 文章
-
-
2022-07-23 醫療.懷孕育兒
凍卵年紀幾歲前較適合?男生可凍精嗎?「凍卵/捐卵、凍精/捐精」你不可不知的資訊一次看懂!
許多人嚮往婚姻,要和心愛的人結婚,生下愛的結晶,把自己的孩子撫養長大,但是時代快速變遷,女性結婚的年齡由 20 多歲延長到 30 多歲,甚至到 40 多歲才想要結婚安定下來,人類的觀念想法改變了,但是我們身體的生理機能自古以來從未變過,女人的生育能力還是和以前一樣有其極限,時間到了卵巢就會停工,所幸新時代的醫療生殖科技可以讓年輕的卵子停止老化,那就是凍卵。【延伸閱讀:我為什麼不能懷孕?專家分析4大不孕原因,女性與男性生育力檢查一次看懂】凍卵─讓女性和生育年齡脫鈎以凍卵的方式保留女性的生育力,女性可以選擇生育的時間,讓女性的生育和年齡脫鈎,這樣的快速冷凍生殖技術是最近十幾年來才趨於成熟,女性因為卵子年齡的限制,自古以來生育力受到限制,凍卵,可以說這是現代女性的福氣,不再受限於年齡對女性在生育上的藩籬,人生多了一項幸福的選擇。快速冷凍,卵子品質不受影響卵子是非常脆弱的細胞,以前沒有快速冷凍技術,冷凍卵子過程很容易受傷,多年來醫學界一直努力,想要能夠提供完美的冷凍方法來保存女性的生育能力,但是解凍後的存活率一直都不穩定。最近發展出快速冷凍的方法,除了提供方便的冷凍方法外,也有近乎百分之百的存活率,這項發展讓冷凍卵子變成一個方便穩定的選項。凍卵應有良好控管的實驗設備冷凍卵子是存放在攝氏零下 196 度的液態氮儲存桶中,卵子非常脆弱容易受傷,快速冷凍是讓卵子不要結冰,因結冰會影響卵子結構,而冰晶會刺傷細胞,結冰之後再解凍會傷害卵子的品質,快速冷凍讓卵子來不及結冰,卵子自然不會受傷,這樣的技術下冷凍的卵子和新鮮的差異性不大,也間接讓試管嬰兒的成功率提高很多。最近大家都一窩蜂的談凍卵,詢問度也很高,在此想提醒要凍卵的女性們:需慎選凍卵的生殖醫療機構。不同實驗室、不同環境,冷凍出來的品質不一樣,凍卵的品質、解凍的技術都會影響懷孕率。冷凍、解凍均需有嚴格的控管,如果沒有嚴格的實驗室,再權威的醫生,懷孕率也會受影響。醫界發表的各項研究報告顯示,冷凍卵子解凍後的懷孕率和新鮮卵子幾乎沒有區別,而經由冷凍卵子懷孕後生產的新生兒在先天畸形方面也沒有增加,這些報告證實新的冷凍卵子技術不但在保持卵子品質方面沒問題,在安全上也沒有疑慮,因此新的卵子冷凍技術的確可以給予短期沒有生育計畫的年輕女性一個合適的生育保存的機會。【延伸閱讀:如何提高人工生殖的成功率?專家告訴你高懷孕率的密技】凍卵當作是一種保險,請 35 歲前完成規劃最近凍卵成為女性熱門話題,演藝界的女明星為自己凍卵也時有所聞,這是一個好現象,女性 35 歲之後的卵子快速減少和老化,雖然在醫美發達的年代,很多 45 歲的女子外表看起來像 25 歲,但是體內看不見的卵子已經老化又快速流失了,也許為了拚搏學業和事業還沒結婚,但如果把年輕健康的卵子先行冷凍儲存起來,不管何時結婚,都為自己保留了將來生兒育女的機會,可以安心地尋找合適的人生伴侶,即使最後不需要用上,也算是為自己買了一份保險,保障孕育下一代的生育力。冷凍卵子的生育成功率和女性凍卵的年齡有關,考慮凍卵者必須要注意時間,凍卵在 35 歲之前的成功率遠大於 35 歲之後,這是必須密切重視的關鍵,有很多人凍卵的結果是最後並沒有使用,在美國還可以捐給別人用,但台灣的法規尚未開放,凍卵的人其實是存有保險的概念,希望不要用到,抱著未雨綢繆的心情,為自己準備一個不要後悔的人生,隨時有自己的卵子在卵子銀行裡待命,人生不留下遺憾。年齡是關鍵,把握黃金年齡─ 43 歲以上,活產率不到 5%目前雖然凍卵的技術如此成熟,但是冷凍卵子的品質數量,是跟年齡正相關,年齡依然是成功懷孕的關鍵。43 歲以上的活產率數十年沒變過,僅不到 5%,46 歲的婦女如採用 30 歲的卵子,那懷孕的成功的機率和 30 歲的女性差不多,顯然高齡產婦的難題在卵子,子宮不是問題;凍卵也是要及時,不要等到 35 歲之後警鈴大作才著急。冷凍卵子和冷凍胚胎的不同已婚婦女如果暫時不想懷孕,可以考慮取卵後和先生的精子結合受精發育為胚胎,以冷凍胚胎的方式存放。卵子帶有 23 個染色體,精子也帶有 23 個染色體,受精成為胚胎後有 23對46 個染色體,因此冷凍胚胎比冷凍卵子更為安定,不過,台灣的法令規定需要已婚身分才能凍胚。可以同時凍胚及凍卵冷凍卵子的法律規範是隨著人的生命存在,而冷凍胚胎的法律規範只能保存十年,並隨著婚姻關係存續,為夫妻共同擁有,離婚或一方死亡,必須銷毀。已婚者聰明凍卵的方法是一半做凍胚,一半做凍卵,做為日後更周全的考量。癌症病友的生育安排癌症治療包括手術治療、化學治療、放射治療都可能傷害生殖功能,治療時程也相當長,因此女性若考量保留日後生育的機會,可先冷凍保存卵子,因為不僅卵子隨著年齡增加不斷老化,卵巢組織也可能因癌症治療而遭到破壞,在安排癌症治療計畫時,可同時考量保存女性的生育機會,因為當前醫界對於癌症治療的效果愈來愈好,存活率愈來愈高,癌症病人未來的生育機會不宜忽略。至於男性癌友們在治療前,凍精,取得最佳品質精子,日後仍輕鬆享受為人父的喜悅。捐卵卵子是女性最寶貴的資產,女性的一生,從胚胎時期的七百萬個,到青春期三十萬個,直到停經所有卵子消耗完畢,每月每天都有數十數百的卵子不斷的消失中。女人一輩子排出來的成熟卵子約莫 500 個,其他都退化消失,捐卵取卵只是將要退化的卵子取出來,並不會消耗原有的庫存量。保存卵子等於保存生育能力,而捐贈卵子則提供卵子協助另外一位女性圓一個生兒育女的願望,將卵子捐贈給期待生育卻因為沒有卵子無法懷孕的女性,實踐當母親的喜悅,是多麼令人感動的善舉。捐卵者年齡大多在 20 幾歲,年輕的卵子,植入正常的子宮,懷孕率比自然懷孕的比例高很多,看下列圖示即可明白,這也證明卵子年齡決定懷孕率。捐精/凍精如前所述,男性的睪丸是個製造工廠,每天都在製造精子,但並不表示他們就都可以正常使用,醫學上統計,不孕症族群中,單純因為男性問題造成不孕的佔 20-30%。大多數男性不孕病理原因並不明確,男性需有下列正常的狀況,才可以達到生育的目的:1. 精子的數量、活動力及型態2. 精子染色體正常3. 精液射出功能上述皆正常的狀況下,仍有可能被診斷為不明原因不孕,如果男性不孕或有上述的生殖功能障礙,但想孕育下一代,就可以藉由捐贈精子,來達成目的!與卵子相比,精子的保存技術相對容易許多,解凍後使用率也高很多,冷凍精液在生殖學方面的運用已越來越廣泛。冷凍精液的用途可以是:1. 當男性需要做放射線治療、化學治療,可能會影響生育能力,就應該考慮,將精液冷凍保存。2. 為了增加精子的數量。有些男性並不是沒有精子,而是數量較少,或活動力不足,冷凍精子可以零存整付的方式,幫助懷孕。3. 夫妻分隔兩地,先取得精子冷凍起來,配合妻子的排卵時機。 ※本文摘自時報出版《輕鬆自在.凍齡懷孕:想孕、不孕、懷孕》
-
2022-07-23 醫療.懷孕育兒
我為什麼不能懷孕?專家分析4大不孕原因,女性與男性生育力檢查一次看懂
什麼是不孕?不孕的定義通常是指夫妻在沒有避孕的情況下,經過一年依然沒有懷孕,就稱為不孕症。不孕症並不代表不能懷孕,只是比較不容易懷孕,有時候懷孕是機率的問題,不孕的夫婦多數仍然有機會自然懷孕,但是如果想懷孕且經過一年沒能順利懷孕,就需要進一步檢查,女性如果超過 35 歲,更要積極檢查及治療。女生每個月來一次月經,每次月經週期有可能是懷孕的機會,不孕不是只有女性的問題,夫妻雙方都有責任,因此不孕的檢查男女雙方都需要做。人類懷孕的過程是由先生的精子進入太太的體內孕育出一個新生兒,由媽媽的子宮產出,這整個過程有無數關鍵的步驟,只要有一個地方出了問題就會導致懷孕失敗。【延伸閱讀:凍卵年紀幾歲前較適合?男生可凍精嗎?「凍卵/捐卵、凍精/捐精」你不可不知的資訊一次看懂!】不孕的原因不孕的原因也有很多,以下簡單分為四類來說明:(一) 女性因素1. 排卵功能異常及荷爾蒙失調。2. 子宮頸黏液分泌異常,使精子無法順利進入子宮腔內。3. 子宮腔結構異常,子宮內膜沾黏或功能異常。4. 輸卵管因發炎或感染(感染一定發炎、發炎不一定有感染)造成沾黏或阻塞。5. 腹腔內因素(如子宮內膜異位症,或骨盆腔、卵巢、輸卵管感染沾黏)。(二) 男性因素 1. 精液異常:精子數目減少、型態異常或活動力減弱。2. 睪丸製造精子障礙:有先天性異常、染色體異常、荷爾蒙異常、感染性疾病、精索靜脈曲張、慢性疾病、外傷、環境毒素、睪丸腫瘤、藥物影響等病因。3. 精子運輸系統異常:包括先天性無輸精管症或後天輸精管阻塞。4. 性功能障礙:如陽萎、早洩或無法射精、尿道下裂等。(三) 混合因素即男女雙方皆有一些問題。(四) 不明原因不孕夫妻在接受一定範圍的檢查評估後,仍然找不到特定病因,則可歸類為不明原因的不孕,亦即用現有醫學技術無法輕易診斷的不孕症。找不到原因,並非代表正常。高齡婦女生育能力下降的情況一般也驗不出來,因此 35 歲以上的婦女即使找不到原因,也應積極面對不孕問題。不明原因的不孕症,多數病例經過適當治療仍可成功受孕。不孕的檢查懷孕關鍵的部分就是精子、卵子、及子宮,想懷孕的夫妻要知道為什麼不孕,當然就是圍繞這些問題檢查;精子的部分就是檢查男生的精液,看看精子的數量、活動力、和型態。卵子的部分就是要檢查卵巢的功能、排卵的狀況,這可以經由問診及抽血檢查 AMH 值,而子宮檢查比較複雜,要檢查輸卵管是否正常、子宮有沒有肌瘤、子宮內膜是否異常,因此需要影像學方面包含超音波、子宮鏡、及輸卵管攝影等檢查。另外對於感染、免疫、或者基因染色體等,也在不孕的問題扮演重要角色,可以依照每對夫妻的狀況分析建議做進一步的檢查。女性生育力檢查雖然造成不孕的原因很多,但許多不孕症的檢查可能費用很高或重要性不顯著,因此在臨床上通常會選擇部分較重要的檢驗做為第一線檢查,再依據檢查結果,決定直接進入治療或做進一步檢驗,最基本的檢驗有:1. 詳細的婦產科病史、月經與排卵狀況、同房情況、生育能力及不孕治療的紀錄。2. 理學檢查:子宮、陰道、子宮頸及生殖器官之檢查。3. 超音波檢查:子宮形態、子宮內膜檢查、子宮肌瘤、卵巢及排卵檢查,近來超音波除了用於檢查外,陰道取卵、植入時對子宮的觀察都很有幫助。4. 卵巢功能的檢查:卵巢卵子儲備的判斷不只是女性生育能力的指標,在誘導排卵中對藥物的種類,劑量與給藥時機都與卵巢反應有關係。 許多檢驗卵巢卵子儲備量是提供不孕治療的第一步訊息,目前最常用的方法是月經期間利用超音波檢查卵巢內有腔濾泡數目(Antral Follicle Counts; 簡稱 AFC)及抽血檢驗抗穆勒氏賀爾蒙(Anti-Mullerian Hormone)。5. 子宮鏡(Hysteroscopy)檢查:子宮鏡的檢查是利用內視鏡經由陰道經過子宮頸進入子宮腔來探索子宮內的情況,可以看到子宮內是否有子宮內瘜肉,子宮肌瘤,或者子宮內膜沾黏等病灶,目前利用軟式子宮鏡可以不需要麻醉在門診直接施行,如果需要手術可以另外安排。6. 感染:梅毒、AIDS 與肝炎要事先檢查,而披衣菌與淋病是最常見的性傳染病。披衣菌在臨床上可能無症狀也可能急性骨盆腔發炎。披衣菌感染會造成慢性子宮內膜發炎,因而降低受孕率也會提高流產率,因此披衣菌的診斷在不孕症中特別被重視。披衣菌的診斷除了傳統用培養的方式檢查外,現在可利用子宮頸及尿道的樣本做檢查,最近還有用尿液來檢查。7. 子宮及輸卵管攝影術(HSG):月經結束後排卵前,將顯影劑注入子宮,利用 X 光放射線攝影,檢查輸卵管的通透性及子宮腔的完整性,並檢查是否有子宮的先天異常。8. 排卵的檢查:利用 LH 的試劑、基礎體溫、子宮頸黏液、黃體素、子宮內膜切片、超音波追蹤等方式來檢驗排卵的狀況。9. 荷爾蒙檢查:AMH、FSH、LH、泌乳激素、TSH、甲狀腺功能。10. 免疫學的檢查:對於女性血清中抗精子抗體的檢查,或檢驗子宮頸黏液與精子的抗體。曾有報告指出,有 29% 的重複性流產有自體免疫的問題。11. 同房後試驗(PCT,Postcoital test):禁慾 2 天,排卵前盡量接近排卵時檢查,檢查前夜與丈夫同房,子宮頸黏液必須在性行為後 9-24 小時檢查。觀察其量、形狀及粘液粘性(spinnbarkeit),並在高倍鏡下觀察可動精子。12. 腹腔鏡(Laparoscopy)檢查:以腹腔鏡進入觀察子宮、輸卵管、卵巢,並同時以藥劑打入子宮,觀察輸卵管的通透性,並觀察腹腔是否有沾黏,是否有子宮內膜異位。【延伸閱讀:如何提高人工生殖的成功率?專家告訴你高懷孕率的密技】男性生育力檢查不孕的檢查,男女都一樣重要,然而與女性相較,男性的檢查單純許多,除了基本理學檢查外,大多數的男性都可以透過精液檢查來判斷生育能力。男性不孕則以不明原因的精子數量不足為主,有部分可能因為陰囊靜脈曲張、感染、服用藥物或物理性傷害,部分可能是先天的缺陷。男生的生育能力雖然也會隨著年齡增加而下降,但是下降的程度不如女性明顯,因此經常可以看到,50 歲以後的男性依然很容易可以當爸爸。男性不孕問題,大部分可處理近年來生殖技術進步,即便射精後沒有精子,只要睪丸仍在製造精子,經由睪丸取精再利用單一精蟲顯微注射的方式,依然可以達成受精懷孕的目的。因此男性不孕的問題除非完全沒有製造精子,否則大部分都可以處理。如果要能正常受孕,在男性的評估項目,包含基本精液檢查、精子染色體、精子功能、精液射出功能,男性不孕的診斷,絕大多數都是經由精液檢查發現不正常。檢查項目繁瑣,就不在這裡贅述。我們有許多位被判無精症的男性,藉由手術,在副睪或睪丸找到精子,最後懷孕成功的案例。所以,男性的不孕問題處理起來簡單,大致可獲得解決! ※本文摘自時報出版《輕鬆自在.凍齡懷孕:想孕、不孕、懷孕》
-
2022-07-13 醫療.婦產科
子宮肌瘤=不孕?一定要摘除整個子宮?關於「子宮肌瘤」你該知道的事
在生育年齡的婦女中,子宮肌瘤的發生率約為20%,而年紀愈大的婦女,比率愈高,在更年期前後,發生率約佔40-50%。但是很幸運的,這些長在子宮上的肌瘤大多是良性,惡性的比例不到1%。因此,患有子宮肌瘤的媽媽們不要過度焦慮生育問題。「子宮肌瘤」是女性常見的良性腫瘤,好發於三十歲、四十歲以上的婦女。主要與卵巢雌激素有關,經年累月下,雌激素分泌增加,導致肌肉纖維肥厚,腫瘤也隨之增加。婦產科醫師指出,受到家族基因遺傳影響,若家族中媽媽、姐姐們患有子宮肌瘤,這時候的妳就比別人容易患有子宮肌瘤。婦產科醫師進一步解釋,西式食物的引進,吃進過於油膩物、膽固醇攝取過量,造成女性肥胖,刺激雌激素的增加,更年期後就容易患有子宮肌瘤。另外,未懷孕的三十五歲以上婦女,也是容易患有子宮肌瘤。子宮肌瘤臨床症狀.大多沒有什麼症狀 子宮肌瘤的存在不一定會產生臨床症狀,端看肌瘤生長的位置、大小、是否懷孕的狀態。.經期出血量多 是子宮肌瘤最常見的症狀,如月經週期出血天數突然延長,月經出血量過多,容易造成病人貧血。.壓迫症狀 當子宮肌瘤壓迫到周圍器官時,可能引起頻尿、小便失禁及輸尿管水腫等症狀,此外也可能會造成便秘、下肢水腫等症狀。.扭轉症狀 有蒂的肌瘤若發生扭轉現象,可引起急性腹痛。子宮肌瘤好發部位依據子宮肌瘤生長部位,臨床上可分為三種類型:1.漿膜下肌瘤由子宮往腹腔內生長,通常臨床症狀較不明顯,可能要長到相當大才有症狀出現。2.黏膜下肌瘤往子宮內腔生長,臨床症狀較明顯,常常以經血量增加來表現。3.肌層內肌瘤位於子宮肌層內,是最常見的肌瘤型態。有子宮肌瘤,會影響受孕機會嗎?懷孕期間若發現有子宮肌瘤,往往造成心中的恐懼與疑慮,但先別急著擔心,婦產科醫師解釋,子宮肌瘤是屬於良性肌瘤,會病變成惡性肌瘤的機率如中樂透一般少之又少,但懷孕時併發子宮肌瘤所造成的影響,也不容小覷。懷孕時併發子宮肌瘤的影響1.胎盤的位置太接近或直接覆蓋在子宮肌瘤上,較易引起流產、早產、胎盤早期剝離、產後大量出血、生產遲滯及低出生體重。2.較大的子宮肌瘤易引起胎位不正及早產。3.有莖的肌瘤可能產生扭轉而引起孕婦腹痛,此時須採取剖腹探查。4.若肌瘤長的過快、過大,血液供應不足造成肌瘤變性或壞死,此時僅能以保守性的症狀治療和安胎治療直到胎兒成熟。於生產時,若是採取剖腹生產,除了有莖的肌瘤以外,一概不予處理。子宮肌瘤≠不孕一般來說引起不孕的原因很多,仍然也有子宮肌瘤的婦女順利自然受孕,婦產科醫師表示,子宮肌瘤會造成婦女不孕,但是機率小,甚至有婦女不知道自己已懷孕,經期間出血量過多而流產,卻渾然不知。因此不能馬上斷定子宮肌瘤是不孕的主因,但若經期週期異常、出血量過多,要及早就診檢查,以防日後懷孕及生產困難。婦產科醫師提醒,懷孕期間子宮肌瘤不需要處理也不能處理,與醫師配合做定期觀察,懷孕初期卵巢雌激素增加,導致肌瘤變大,到懷孕中、後期,肌瘤不太會變大,也許也會萎縮,但說法不一也無定論。有子宮肌瘤,該如何治療?「經期出血量太多,怎麼辦?」「好像不能懷孕,怎麼辦?」「我的小孩已經五歲大,突診斷出有子宮肌瘤,怎麼辦?」醫師表示,子宮肌瘤的治療方式端看個人需求,可以採取保守性的藥物治療,也可以手術把肌瘤切除,甚至一併把子宮摘除。>>吃藥vs.開刀藥物治療若只是想治療出血量,或是改善不孕,一般皆可用藥物來控制,可以減小肌瘤體積,但是停藥後肌瘤又會再度長大,復發性高,是屬於暫時性的治療方式。手術治療對於沒有懷孕考量的婦女,婦產科醫師建議,可以完全切除掉肌瘤與子宮,不但可以解決臨床症狀,且不會再復發;若有計畫要懷孕者,則可施行肌瘤切除術,可以保有子宮的功能,但是切除後,肌瘤仍有再生的可能性。※本文由【媽媽寶寶】授權:子宮肌瘤=不孕?一定要摘除整個子宮?關於「子宮肌瘤」你該知道的事※更多文章請見媽媽寶寶,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
2022-06-23 焦點.元氣新聞
不孕症名醫肺臟移植200天 林禹宏:距離出院回家不遠了
不孕症名醫、新光醫院婦產科醫師林禹宏4年前罹患血癌,一度接受兒子骨髓移植而康復,但去年出現排斥反應影響肺功能,年初裝上葉克膜,在台大醫院等待肺臟移植續命。年初裝上葉克膜後,女兒還在臉書撰文呼籲大家支持器官捐贈。期盼多日,今年3月底林禹宏終於移植成功。他昨天於臉書透露,「今天是我從去年12月3日住進加護病房的第200天。這段時間,從呼吸困難送急診、插管、送加護病房、裝置葉克膜、肺臟移植、復健運動,剛好在今天第200天轉入普通病房。雖然復健運動還須持續進行,但是轉到普通病房表示離出院回家不遠了。」林禹宏6月初在臉書表示,肺臟移植手術後,每天從早到晚的運動復健,花了1個多月能夠下床站,2個月終於能夠踏出第一步。雖然走10步就要休息,但這已經是移植2個月以來最大的突破。林禹宏指出,使用呼吸器2年與裝上葉克膜2個月,肌肉不斷萎縮,再加上去年12月3日住進加護病房後都躺在床上,肌肉萎縮得更快,需要長期復健才能恢復正常人的生活。
-
2022-06-14 醫療.婦產科
台「生不如死」危機增 30後結婚、1盲點錯失黃金生育期
生育力隨著年齡增加而降低,醫學研究指出,隨年齡增長,卵巢功能及卵子品質逐漸下降,精子活動力減弱,台灣逐年「生不如死」低生育率未見起色,少子化已是潛在國安危機。醫師透露,雖然生殖醫學進步,許多民眾存在錯誤觀念,以為高齡不是問題,導致生育更加困難。依據內政部109年人口統計資料顯示,國內男性平均初婚年齡自民國99年31.8歲,延後至民國109年的32.3歲,女性自民國99年29.2歲,延後至民國109年30.3歲。分析生母初胎年齡結構,民國99年初胎年齡35歲以上占11.6%,民國109年增加至23.5%,初胎年齡35歲以上孕婦比率明顯增加。然而隨著年齡升高,孕婦發生高危險妊娠相關合併症、出生寶寶發生低出生體重、染色體異常或其他先天缺陷疾病的風險也愈高。臺灣生殖醫學會秘書長何信頤表示,不孕症最大問題是「高齡」,許多民眾看到名人高齡產子,以為可以先凍卵,後續仰賴生殖醫療,但這都是「不正常期待」,因為超過40歲,人工生殖活產率僅剩10%,機率相當低,即便年輕婦女也不一定保證懷孕,別認為花20萬元就保證懷孕。人工生殖成功率與夫妻年齡有極大關係,依108年人工生殖施行結果分析報告顯示,35歲以下女性做試管嬰兒療程,其胚胎植入週期活產率接近5成(47.7%),但41歲以上則不到2成(19.5%)。分析108年人工生殖施術之2萬4843對夫妻發現,不孕原因以「卵巢因素」占33.4%最高,其次為「多重因素」占31.1%,男性因素(如精子生成障礙、無精症、精索靜脈曲張等)占10.9%,輸卵管因素占6.9%,若夫妻有規律性生活經過1年以上仍未懷孕者,建議夫妻應同時請醫師檢查。何信頤提醒,許多民眾結婚後,若碰到不孕狀況,大多先嘗試自然療法,甚至求神拜佛,直到2至3年後才來做人工生殖,但時間寶貴,他呼籲有生育需求的民眾,建議35歲以前若1年正常性生活沒懷孕,建議就醫;35歲以上民眾若半年性生活沒懷孕,就要求診。女性不孕症因素,包括排卵障礙、輸卵管阻塞或粘黏、子宮內膜異位症、子宮頸和子宮因素、免疫因素、內分泌異常、女性染色體異常;男性不孕症因素,精子生成障礙、輸精管阻塞或粘黏、精索靜脈曲張、無精症、性功能障礙、男性染色體異常。國健署長吳昭軍提醒,女性儘早於25至35歲生育,建議男性40歲以前完成,政府提供試管嬰兒補助,針對至少一方具有中華民國籍之不孕夫妻,妻子年齡為44歲(含)以下,且經人工生殖施術醫師診斷需進行試管嬰兒療程,可至全台特約人工生殖機構申請試管嬰兒補助,有關申辦流程及機關資訊,可點選國民健康署官方網站【試管嬰兒專區】查詢,或撥打人工生殖補助專線諮詢02-25580900,有專人提供即時服務。
-
2022-06-13 醫療.婦產科
無創海芙刀治癒 50歲婦女生娃
50歲黃女士長年深受多發性子宮肌瘤與子宮肌腺症的困擾,最大顆子宮肌瘤直徑達5x4公分,子宮肌腺症造成她的子宮肌肉層厚度是正常人的三倍,進而嚴重經痛、月經量大、不孕,只能靠吃止痛藥緩解症狀,影響生活與工作甚鉅。由於已年近半百,醫師建議切除子宮,讓抱有母親夢的她一度感到灰心與失望。黃女士最後接受「免開刀無創海芙刀治療」,成功解決子宮疾病,同時搭配減肥專科醫師及營養師團隊專業技術,半年內成功減重20公斤,打造良好體質,並進行試管嬰兒治療,僅植入一顆胚胎,一次即成功懷孕,並在疫情中生下寶寶。海芙刀(HIFU)為高能聚焦超音波手術,相較於傳統手術及微創手術,海芙刀無創治療是透過超音波組織穿透性及聚焦性,瞄準腫瘤以高溫造成凝固性壞死,因而可以消融腫瘤組織,免全身麻醉、無傷口、無出血、無骨盆腔沾黏、無輻射線、恢復期短,可保留子宮及功能、術後備孕期短,日後生產不需非產科因素剖腹,是子宮肌瘤治療新的選擇。此手術治療的有效率達95%,可透過臨床症狀緩解、影像學檢查判斷子宮肌瘤供血狀況、子宮肌瘤縮小的程度來評估效果,尤其在肌瘤部分,術後平均三個月體積約可縮小40%、半年約縮小50%、一年體積約縮小85%。對於飽受子宮肌瘤或子宮肌腺症的患者來說,此種手術治療讓她們不再擔心傳統手術治療帶來的風險和不便,能保全子宮及生育功能,是目前安全有效的治療方式。
-
2022-06-05 新聞.器官捐贈移植
不孕症名醫盼到肺臟移植續命 林禹宏踏出「第一步」
不孕症名醫、新光醫院婦產科醫師林禹宏四年前罹患血癌,去年出現排斥反應影響肺功能。年初裝上葉克膜,女兒還在臉書撰文呼籲大家支持器官捐贈。期盼多日,林禹宏終於移植成功,且昨天發文「你的一小步,我的一大步」,表示自己已能下床踏出第一步。林禹宏四年前罹患血癌,一度接受兒子骨髓移植而康復,但去年出現排斥反應影響肺功能,年初裝上葉克膜,在台大醫院等待肺臟移植續命。3月一度等到可以移植的機會,且已開始禁食準備手術,卻因捐贈者肺臟狀況不好而臨時喊卡。而使用呼吸器兩年和裝上葉克膜兩個月後,林禹宏終於等到肺臟移植機會。經過一個月的復健,昨天終於可以下床。林禹宏昨天在臉書發文,「你的一小步,我的一大步」。雖然走十步就要休息,但這已經是移植兩個月以來最大的突破。他說,使用呼吸器兩年與裝上葉克膜兩個月,肌肉不斷萎縮,再加上12月3日住進加護病房後都躺在床上,肌肉萎縮的更快,需要長期復健才能恢復正常人的生活。林禹宏更感謝台大主任徐紹勳及醫療團隊、家人、過程中每個人的一點點,還有在身後捐出肺臟的大愛。期待走出加護病房的那天,帶著捐贈者的肺臟,繼續實現心願。
-
2022-06-05 新聞.器官捐贈移植
更新/不孕症名醫林禹宏肺臟移植成功 臉書發文感謝捐贈者的大愛
編按更新:林禹宏醫師已在日前接受肺臟移植成功,並且能下床。林禹宏昨日(6/4)在臉書寫下:「你的一小步,我的一大步。肺臟移植手術後,每天從早到晚的運動復健,花了一個月能夠下床,到今天終於能夠踏出第一步。雖然走十步就要休息,但這已經是我移植兩個月以來最大的突破。使用呼吸器兩年與裝上葉克膜兩個月,肌肉不斷萎縮,再加上12月3日住進加護病房後都躺在床上,肌肉萎縮的更快,需要長期復健才能恢復正常人的生活。感謝台大徐紹勳主任及醫療團隊、我的家人、過程中每個人的一點點,還有在身後捐出肺臟的大愛。期待走出加護病房的那天,帶著捐贈者的肺臟,繼續實現我們的心願。」不孕症名醫、新光醫院婦產科醫師林禹宏四年前罹患血癌,一度接受兒子骨髓移植而康復,但去年出現排斥反應影響肺功能,今年2月5日裝上葉克膜,在台大醫院等待肺臟移植續命。林禹宏今在臉書發文說,這段時間收到許多認識或不認識的朋友的祝福、分享、集氣,在此一併致謝,並說當自己成為病人,更不該低頭認命,要創造自己的命運,並寫下「我愛你們」。林禹宏今天於臉書發文說,女兒2月5日在FB發的一篇鼓勵器官捐贈的貼文,引起社會廣泛的討論。所謂成功不必在我,不管結果如何,一旦器官捐贈形成風氣,可以讓更多病人得到重生的機會,也算是功德一件。「這段時間禹宏也收到許多認識或不認識的朋友的祝福、分享、集氣,在此一併致謝。許多人看到文章決定簽署器官捐贈同意書,就如同女兒所寫的,每個人的一點點都可能是拯救一個生命的關鍵。」林禹宏說,他在裝置葉克膜後身體狀況逐漸好轉。之前由於肺臟功能衰退,體內的二氧化碳無法順利排出,累積的二氧化碳造成器官,尤其是腦和心臟功能惡化。在葉克膜取代肺臟功能後,二氧化碳恢復正常,器官功能逐漸改善。但是裝置葉克膜的「好轉」只是假象,葉克膜也可能有許多併發症,例如:溶血、出血、血栓、感染、肢體末端缺血,甚至導致截肢。葉克膜無法長期使用,必須儘快完成移植手術。台灣法律對器官分配順序有嚴謹的規範,等了快一年的時間,現在只待有緣人;台大醫院的手術成功率有百分之九十幾,距離終點線真的只差一點點。希望能早日接受肺臟移植,開啟我的第二次重生之路,也開啟社會對器官捐贈更多的對話與認同。「女兒昨晚傳給我一首詩 “Do not go gentle into that good night” 鼓勵我。發文不一定會縮短等待器官的時間,分享貼文也不一定馬上就會看到改變,但就像面對棘手的病人不會輕易放棄,當自己成為病人,更不該低頭認命,要創造自己的命運。」林禹宏女兒林俐吟也在隨後1小時發文指出,兩週前用爸爸帳號發文,隔天一起床看到竟然有上萬人響應,和很多媒體的推廣,很感動器官捐贈議題能受到這麼大的關注。每一個分享與願意,不只對我們家,也對台灣10335個正等待重生機會的家庭意義非凡。「就像面對棘手的病人不會輕易放棄,當自己成為病人,更不該低頭認命,要創造自己的命運。」Do not go gentle into that good night.Rage, rage against the dying of the light.
-
2022-05-30 該看哪科.婦產科
醫病天地/巧克力囊腫作祟 生理期劇痛
新竹縣一名30歲女性上班族長年飽受經痛所苦,只能靠打止痛針熬過,嚴重影響生活與工作,東元醫院婦科檢查發現是巧克力囊腫,切除兩邊卵巢囊腫後,還她無痛新生;醫師陳珮凌表示女性作息長期不規律,一旦出現異常經痛、經血變多、經期紊亂,甚至如廁、性交時疼痛,應盡早就醫檢查。東元醫院婦產科醫師陳珮凌表示,巧克力囊腫是子宮內膜異位,屬常見的婦科腫瘤,患者通常會出現經痛、突發劇痛或慢性腹痛,也可能在經期發現經血異常增多、經期長,甚至生理還有貧血症狀,嚴重時容易造成不孕。尤其當囊腫太大壓迫到鄰近器官,造成頻尿、排便不乾淨、水腫、下背痛等不適症狀時,評估不孕風險後,患者應考慮開刀切除。陳珮凌說,常有患者因愛美、擔心留疤,拖延治療,因此近年醫界力推微創手術,可分為單孔腹腔鏡手術及達文西手術,健保僅給付腹腔鏡手術,不過相同優點都是傷口小,可從肚臍開口,讓術後疤痕藉肚臍隱藏。目前醫界普遍建議愈早手術愈好,因為過去也曾發生原本患者要動單孔腹腔鏡手術,卻因治療時間延宕,等到再安排手術時腫瘤已經大到無法單孔作業,最後只好採多孔腹腔鏡摘除整個子宮。
-
2022-05-13 該看哪科.婦產科
經痛發生時,為什麼止痛藥會越吃越無效?婦產科醫師解答
子宮內膜異位症與經痛的成因 大家都知道,子宮內膜異位症的女性60~70%以上會經痛,換句話說,有經痛經驗的女性可能會有子宮內膜異位症。 月經的形成是子宮內膜脫落後,切斷子宮肌肉層來的血管,造成的出血現象,因一個月發生一次所以才叫作月經。換句話說,月經含有二個東西,一個是血液,一個是內膜碎片。大部分的月經血受地心引力的關係,會通過子宮頸口陰道流出體外。少部分則受子宮收縮的影響,逆流經過輸卵管 ,然後掉到腹腔裡去。因內膜的再生能力很強,在腹腔內若沒有被吞噬細胞消滅而存留下來的話,很容易在有豐富血源的地方如直腸、卵巢上復活。因它仍帶有內膜的性質,所以當月經來臨時,子宮腔出血,它也會出血 ,但腹腔沒有陰道可以將血液排出體外,所以它行同外來物,只會在裡面作怪,它會刺激腹膜,造成假性腹膜炎現象,引起疼痛,這就是經痛發生的來源。 而血液是豐富的營養品,每個月積一點點,時日一久,它會造成骨盤腔內各個器官之間的粘連,若內膜碎片掉到卵巢表面,會日後形成巧克力囊腫,若逆流回到子宮肌層裡面,就會形成肌腺瘤, 這樣一來,容易造成不孕、排便疼痛、腰酸背痛、及性生活疼痛等,生活品質很不好。所以有經痛的女生應該儘早治療,才有可能痊癒,否則等到病灶已成, 那就困難多了。 經痛發生時,為什麼止痛藥會越吃越無效? 理論上有此一說,月經來臨時,女性身上的前列腺素的量會上升來促進子宮適度的收縮,以達到月經血不要過量為目的。但受經痛困擾的女性的前列腺素的量卻比一般女性多很多, 它會造成子宮過度不規則收縮,以致發生劇烈疼痛。 換句話說,經痛發生時,正值前列腺素量最多的時候,這時才吃止痛藥速度上已失先機,它無法有效拉下前列腺素來達到止痛效果,所以藥量反而會越吃越多,何況必須使用能降低前列腺素的止痛藥才有效果,而不是任何一種止痛藥都可以拿來治療經痛,吃錯藥只會徒增困擾而已。 所以要治療經痛就必須在月經要來之前3天就必須開始服藥,每天吃一次就夠,先降低前列腺素的量,讓它不要在經期時過量造成子宮過度收縮,不過藥仍須吃到月經來的第3天,如何安排治療行程,請與醫師商量,而不要自購。 我治療痛經的經驗 多年來,大家都為經痛是不是子宮內膜異位症在爭論不休,對於經痛是否應該症狀治療或者延至結婚之後讓其自然痊癒,也一直無法定論。但是這種女性專屬的世界通病仍然不分族群,不分時空困擾著大部份的女性朋友。也因為如此,各種療方才綿綿不絕,五花八門出現。 但是有一個事實,子宮肌腺瘤、卵巢巧克力囊腫是婦產科醫師的最恨,因為不管生殖科技至今多麼發達,對於患有這種疾病引發不孕的女士仍然會有無力感,而為什麼會發生?如何早期診斷?如何早期預防?至今也沒有一個固定的版本可遵循。 要診斷經痛是否子宮內膜異位症引起的,最直接的方法就是腹腔鏡檢查,但是年輕未婚的女性有那一位願意接受這種侵襲性的檢查呢?我想即使結過婚的女性也不願意這樣做吧。何況內膜異位症的病人也有為數不少屬於沉潛式的,根本無法在鏡下看出,在那種情況下,我們又如何跟家屬或病人本人解釋及進行治療呢? 據經驗告知我們,有很多不孕症的病人在接受腹腔鏡檢查之時或開刀後發現腹腔內因為異位症引起的粘連程度往往超乎想像,也知道這種結果往往來自於多年來的病情累積,因此都會捫心自問如果這種病人能早一點接受治療,應該不會有如此的後果吧。 但女性朋友在年輕時又有誰會想到自己與內膜異位症掛鉤呢?沒有明顯病兆如腹痛之前,有誰會上婦產科接受檢查來證明自己是否得到呢?這也就是在婚前健康檢查項目上無法將腹腔鏡檢查列為常規的原因吧。但經痛是女生上婦產科的原動力,而經痛雖然不一定是內膜異位症,但誰也不敢說完全不是,對嗎?因為妳想想看,子宮內膜異位約60~70%會有經痛的經驗,那回過頭來說有經痛的女孩子不是就有可能有內膜異位?因此如果假設拿治療內膜異位的藥劑來嘗試治療這一類的病人,如果能解除經痛的話,不就可以迂迴証明這類病人可能患有異位症。如此一來不就一下子解決了臨床上二個困擾大眾的問題---經痛及內膜異位症。因為是年輕女生,因此假設她的異位症程度應當是屬於初期的,所以使用藥劑時就相對的減少,所以不會有副作用,治療期限也相對減少許多。 有人會問,治療好了以後經痛還是會復發?對的,是有可能再發,但大家應該都很清楚,會發生異位症的病人與個人體質有關,當然治療後的體質仍然是不會改變的,何況治療後的病人仍然還有月經,仍然會有月經回流的機會,也就是還會再度發生異位症的可能,但是那個時候,內膜異位的程度應該仍是輕微的(因為已經治療過),如此一來,再度使用同樣的方法治療時,應當是同樣的簡單與結果。經這樣的說明,妳明白嗎? (本文作者林正權/中山醫學大學醫學系畢、現任林正權婦產科診所醫生)延伸閱讀: 「清冠一號」開放輕症服用,哪裡買?怎麼吃?還有國家中醫藥所「防疫茶」8種配方,自己在家就可泡
-
2022-04-29 養生.家庭婚姻
寶寶名字誰來取?婆婆堅持替孫取名不成反情勒,網友力挺:誰生的誰取名!
相信對全天下的爸爸媽媽來說,替自己心愛的小寶貝取名,是世界上最美好,同時也是意義重大的一件事情。各位爸爸媽媽都是怎麼替孩子取名的呢?替寶寶取名的方式有很多種,有些人喜歡自己抱著姓名學書籍細心鑽研,有些人偏好尋求姓名學老師的幫助,從老師的推薦名單中,選出一個自己最喜歡、最適合寶寶的名字。偶爾也有可能會遇到家中有「熱情」的長輩,會不斷地毛遂自薦自己替寶寶取好的名字,然而,當這個名字你並不中意時,你會怎麼做呢?孫輩名字都是由阿嬤取!婆婆:因尊重是孩子的爸媽才讓選擇昨日,一名網友在臉書社團《靠北婆婆2.0》發文,該名網友在文章開頭便拋出「名字一定要由阿嬤取?」的疑問,並表示家中剛好有寶寶剛出生,需要選名字報戶口,原先為了給予婆婆尊重,才讓婆婆幫忙詢問姓名學老師的建議做參考。不料,婆婆後續卻用各種理由,「建議」該名網友一定要用那位老師替寶寶取的名字,得不到回應的婆婆甚至開始用各種跳針式的情緒勒索,對兒子哭訴自己所受的委屈,以及自己做了這麼多,卻換來被這樣對待等等。 這位婆婆還說,在過去,孫輩的名字都是由阿嬤取!是因為尊重他們是孩子的爸媽,才讓他們選擇的。婆婆甚至會不斷地對該名網友施壓,讓這名網友實在是不堪其擾,表示自己真的不懂,為何婆婆要把事情搞得這麼複雜?名字只要好叫、好記,以後練習寫名字容易就好啦!網友一面倒支持:幫寶寶取名是爸媽的權利!而該名網友也在文末提到,謝謝老公的支持,並表示老公夾在中間真的辛苦了,最後還是成功選擇了夫妻倆喜歡的名字,也直接替寶寶報了戶口、做了彌月卡。該名網友更直言:「是我辛苦懷胎擠出來的孩子!沒理由我不能幫寶寶選名字!」這篇文章曝光後,也引起許多網友的熱烈回應,其中,有一名網友分享自己曾有過的類似經歷。該名網友表示,自己之前生第一胎時,婆婆也有去請老師算名字,但老公都不喜歡,最後,老公決定自己替寶寶取名字,婆婆在被告知孫子名字時,還說:「隨便啊,你們決定就好。」卻在事後聽見朋友跟她說,婆婆都四處跟鄰居說她不尊重長輩,替寶寶取名都沒問過她等等。多數網友都認為幫寶寶取名是爸媽的權力,「誰生的誰取名,就算從母姓也合法。」、「自己取~生寶寶最大!」更誇原PO的老公是神隊友。那麼在看這篇文章的你,又是怎麼想的呢?※本文由【媽媽寶寶】授權:媳婦不孕被婆婆逼離婚 前夫:我媽生病了,你來幫忙輪流照顧。2大類婆婆女生要留意※更多文章請見媽媽寶寶,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
2022-04-25 名人.楊志良
楊志良/全民健保 不能再沉淪下去了
全民健保是台灣有史以來最重要的社會保障制度,從1995年實施以來,已27年;如果從1988年規畫開始算起,已經超過34年。本人從規畫、監督執行到修訂「二代健保法」,無役不與。二代健保實施迄今又已10年,社會變遷何其巨大,展望健保的未來,無論遠慮或近憂,都充滿不可克服的挑戰。所謂的「遠慮」,也不是三、四十年後的事,而是三、五年之間就會發生,甚至已是進行式。近年來,台灣的青年男女生殖力大幅下降,每七對夫婦就有一對不孕;也是全球青壯年有偶率最低,且必然也是出生率最低的國家之一,且此情形已持續一、二十年,平均每名婦女一生生不到一個小孩,現在即可見的未來都是「生不如死」,人口逐漸減少,每隔一代人口減少一半。少子化 但老年人口比率大增對健保的影響,就是醫護人員及各類照顧者逐年減少。因為少子化,老年人口比率,亦即需要照顧者比率,大量增加。更重要的是,能夠承擔醫療照護費用的人口,愈來愈少,且呈現加速化。對此,當政者絕不敢講真話,滿口文青式的語言,只要健保不在自己任上掛掉,能拖就拖。很快的,健保絕對不可能再像今天這般俗又大碗,而是給付項目不斷減少,部分負擔不斷增加,新藥新科技更不用談了。可見的未來,能夠提供預防接種,開開盲腸就不錯了。因此,商業性的健保不斷擴充,健康照護快速的階級化,這次健保署提出的部分負擔改革方案,就是朝此方向。「近憂」則是衛福部長幾乎全被新冠疫情綁架。健保如何永續,應該是今日執政當局不可逃避的功課,任何國家的健保改革,都是牽一髮而動全身,國會必然高度關切,改革者必須向行政部門及執政黨進行大量的遊說、說明,絕對不是只由承保單位(健保署)負責。例如美國,1993年由柯林頓夫人希拉蕊領軍;2010年的歐巴馬care,政治動員及遊說無不盡出。反觀台灣,目前只要不漲健保費,不引起政治風暴,其他事項都由健保署全權負責。即使李伯璋署長就如歷任健保執行者,極具有使命感,但也無法一肩承擔。健保署應在現制下,盡量讓全民獲得適切的照護,但李署長提出的改革方案,重點是:「使用者付費,資訊共享,減少醫療浪費」,顯然只有向病患多要部分負擔而已。彌補缺失 應設門診自負額目前方案至少有兩大缺失。首先,愈來愈多的醫療照護,從住院改為門診,所謂「一日手術」 ,包括白內障摘除、前列腺肥大,各種結石破除等。因此民眾門診次數及負擔會大幅增加。此次重點,應比照住院,設立門診自負額,或稱部分負擔上限。此對今日的健保資訊系統,毫無困難。中低收入門檻 應重新調整再來,只有中低收入戶可減免部分負擔,然而台灣被列為低收入戶(1.27%)、中低收入戶(1.29%)者,加起來只有2.56%,此標準在附近所有國家中最為嚴苛,比不上日韓的4至5%,更與歐洲國家相去甚遠。目前由於通貨膨脹及貧富差距加大,中低收入人口處境比以往更艱難,政府應重新調整中低收入人口的門檻。(作者楊志良為台灣病友聯盟創會會長、前衛生署長)
-
2022-04-16 名人.許金川
許金川/肚子大了是喜還是憂?當心肚子內有腹水,癌症轉移到腹腔內!
一次聚會,聽到隔壁談話:「我一定會把她肚子弄大起來!」是一個男的,說得很有把握的樣子,只見旁邊男士一直點頭致謝。心裡一陣納悶,怎麼別的男人把他的女人肚子弄大,還一直稱謝?難道是現代版的「桃色交易」?再仔細聽下去:「我請秘書跟你太太約時間,XX日到我診所來。」原來是男的太太久婚不孕,拜託醫師把他太太肚子弄大起來。婦產科醫師的責任是把病人的肚子弄大,可是對肝膽科醫師來講,是要把病人的肚子弄小,一大一小功夫造化都不同。什麼時候人的肚子會大?除了懷孕肚子會大是喜事,其他大都不是好事。中年以上,不管男女生就慢慢出現「中廣型」體型,這是因為中年以上,坐的時候多,動的時候少,加上時常應酬,或喝酒或大魚大肉吃多了,又少運動,肚子就大了起來。這種中廣型的肚子,打開一看,就像中元普渡豬的肚子一樣,油腸肥肚,肚子內及腸繫膜都存在好多的油脂。不僅如此,肝臟內也會存有或多或少的脂肪,此外,這些油脂也可能存在心臟血管及腦血管,埋下心肌梗塞或腦中風的危機。除了肥胖引起的肚子大以外,另一個肚子大的原因就是肚子有水,醫學上稱為腹水,正常人肚子內是沒有水的,但如果肚子內有癌細胞,就是癌症轉移到腹腔內,就會刺激腹膜產生水,例如胃癌、大腸癌、卵巢癌、膽囊癌末期,都不是好現象。此外,肝臟硬化了,或肝癌長到肝門靜脈,引起門靜脈壓力增大,會使腸繫膜血管內的水分滲到肚子內引起腹水,這種腹水用利尿劑加上注射白蛋白,或可使腹水消失,讓肚子縮小點。但如果肝硬化太厲害,除了頻頻抽腹水以外,就是要做肝移植了。簡而言之,醫師把肚子弄大,隨著生殖科技的進步,機會愈來愈大,但要把肚子弄小,所有醫師,尤其是內科醫師,就要更努力了。此外,凡我國人也要好好保肝,定期檢查,才不會讓醫師望「肚」興嘆,沒了成就感。●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定期出版好心肝會刊、並發行B型C型肝炎暨肝癌治療小手冊,最新的好心肝會刊已出版,歡迎來電索閱。若您有肝病醫療問題請洽本會免費肝病諮詢專線0800-000-583或上網:www.liver.org.tw查詢肝病相關資訊。
-
2022-04-05 該看哪科.婦產科
政府800億催生助產 也應重視安全一線安胎用藥
晚婚晚生已是趨勢,政府每年編列800億鼓勵生育,但母胎安全治療權益也需再優化。婦產科醫師提醒,目前高齡產婦已佔3成,且未來的比例只會上升,她們都是早產的高危險群。加上年紀漸長罹患慢性病的機會增加,懷孕過程的併發症有增無減,但目前第一線安胎藥副作用過大,政府應該思考安胎藥的用藥安全,才能真正化解國安危機。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詹德富指出,隨著女性年紀愈長,生產風險會愈高,最安全的生育年紀在20-25歲,35歲以上併發症就開始增加,包括不孕、流產、急產、胎兒染色體異常,加上年紀愈高慢性病發生的機會也高,容易導致早產等問題。台北馬偕紀念醫院婦產部資深主治醫師黃建霈認為,高齡生產對母胎都不是好事,不只卵子品質下降增加遺傳問題外,媽媽本身的環境不好,也不利孕育胎兒。若媽媽本身有高血壓或有不良的生活與飲食習慣,也容易引起三高問題,因此早產風險就會跟著提高。而妊娠糖尿病又是一大問題,目前約有一成的孕媽咪有此問題,且年齡愈大比例愈高。黃建霈提出警告,目前進入懷孕的媽媽有三成比例體重過重,且問題愈來愈嚴重,這些族群未來可能都會面臨早產與住院安胎。詹德富指出,準媽媽若有慢性病,媽媽的身體會啟動保護機制,就會想要把胎兒擠出去造成早產;而高齡本身也有不孕的風險,當進行人工生殖後,多胞胎機率增加,也會造成早產,因此如何讓孕婦放心安胎,藥物的安全性就顯得更重要。依據國健署的出生年報統計,未滿37周出生比例,近五年從10.73%上升到11.58%,而低於1500公克體重的新生兒也微幅增加,耗費的醫療成本非常大。依據國內研究,極低出生體重新生兒平均44天住院費院高達34萬,一年會有5.6億元的住院醫療費用。為了降低早產可能衍伸的社會成本,第一時間的安胎治療是必要手段。黃建霈指出,積極的安胎是22周到28周,尤其安胎的前48小時相當重要,同時會給予類固醇促進寶寶的肺部成熟,這兩天可以讓藥物發揮作用,也是胎兒是否存活的關鍵,但現在健保給付的第一線安胎藥副作用太大,因此,希望安全性更高的催產素受體拮抗劑可以儘快獲得給付,讓醫師在第一線與時間賽跑的同時能更放心,也讓母胎有更安全的生產狀態。政府編列800億元催生的同時,若能補齊母胎的安全照顧的失落環節,將是優化整體政策配套的關鍵,特別是第一線安胎用藥的選擇。台灣婦產科醫學會理事長黃閔照指出,現在願意生產的婦女已經不多了,懷孕者很多都是高齡又有早產風險,選擇副作用大的安胎藥,會讓孕婦處在更高風險的生育狀態中,加上安胎時孕婦的壓力與焦慮感,恐導致安胎後的併發症發生機率提升,因此政府應該思考,如何讓媽媽有更好的孕期照護與安全治療資源,減輕因身體帶來的負擔,非常重要。
-
2022-04-01 焦點.生活用品毒害
沒拔插頭、沐浴乳、灰塵...看懂6大居家「塑化劑」陷阱!醫師傳授吃5類蔬果排除塑化劑
因《犀利人妻》走紅的36歲藝人朱芯儀日前公開自己去年罹患乳癌,事實上台灣的乳癌患者也出現年輕化趨勢,而女性容易忽略卻關鍵的致癌因子之一就是環境荷爾蒙,特別是我們每天幾乎都會接觸到的「塑化劑」。塑化劑是最常見於生活中的環境荷爾蒙,種類多達上百種,因為能讓材料柔軟、液化,改變物品原來的特性,不只是塑膠製品才會添加,從塑膠製品(塑膠容器、寶特瓶、塑膠袋、塑膠吸管、保鮮膜、塑膠手套等)、定香劑(存在於有香味的化妝品、保養品或衛浴用品中)到藥品的膜衣、膠囊等都含有塑化劑。家中的壁紙、地磚、家具裝飾材料、油漆和清潔品,以及小朋友經常接觸的巧拼、塑膠地墊、塑膠玩具都可能是塑化劑暴露來源。像是前陣子風靡兒童、國小學生幾乎人手一個的「滅鼠板」益智玩具,就要當心塑化劑疑慮。塑化劑對健康的影響:罹癌風險、不孕,還可能導致心血管疾病值得注意的是,塑化劑有類似女性荷爾蒙的作用,長期大量暴露對健康的危害包括:1. 可能增加乳癌、子宮內膜癌等風險2. 女性罹患子宮內膜異位症、平滑肌瘤、第2型糖尿病與妊娠高血壓風險增加3. 男性精子稀少、活動力弱,容易不孕4. 女童性早熟及乳房提早發育5. 孩童容易產生氣喘、過敏性疾病6. 可能影響孕婦甲狀腺功能(甲狀腺激素濃度降低);研究也發現孕婦尿液中塑化劑代謝物濃度越高,若生產男嬰,其生殖器官先天性異常風險越高7. 嬰兒腦部發育可能受到影響(嚴重可能會智能低下)8. 有些臨床症狀包括偏頭痛、嘔吐、暈眩等台大醫院環境及職業醫學部臨床教授兼主任蘇大成研究團隊進一步發現,塑化劑還與頸動脈早期動脈硬化(頸動脈內中層厚度)明顯呈現正相關劑量效應:塑化劑暴露會引起血管內皮細胞失常,增加壞膽固醇滲入的風險,長期影響之下形成脂肪斑塊,若斑塊破損阻塞就會造成心臟病。塑化劑對內皮細胞的破壞,是動脈硬化的關鍵起始點。雖然塑化劑進到人體後約兩到三天可被代謝,但在居家生活、環境和空氣等仍有機會接觸到塑化劑,當環境毒物的微量持續暴露,仍會造成身體全身性的影響。隨手拔插頭、避免用巧拼⋯⋯醫師教你避免塑化劑毒害雖然專家也強調並不是所有的塑膠都含有塑化劑,但接觸來源在日常環境中幾乎處處可見,所以更需要有意識的注意相關成份如何入侵我們的生活。統整各方專家與醫師建議,要避免塑化劑毒害可以從以下方面著手:• 勤洗手:高雄醫學大學的實驗發現,用肥皂搭配正確洗手6步驟能有效移除塑化劑達95%,遠高於只用清水洗手的9%,並建議選用無香精、成分簡單的肥皂和洗手乳。尤其是小朋友摸過塑膠玩具後,一定要洗手後再吃東西。• 多喝水:多喝水及透過運動排汗可加速身體代謝體內的塑化劑毒素。• 多吃各色蔬果:蔬果中含有各式各樣的植化素,例如茄紅素(番茄、西瓜)、胡蘿蔔素(木瓜、南瓜、番薯)、花青素(葡萄、李子)、葉綠素及葉黃素(深綠色蔬果)等,具有強大的抗氧化功能,可減輕塑化劑的毒害。而脂溶性的維生素像是維生素A和維生素E,更能幫助代謝脂溶性的塑化劑。中山醫院家庭醫學科主治醫師陳欣湄指出,尤其是十字花科蔬菜如高麗菜、花椰菜、小白菜、白蘿蔔等含有「吲哚」,對塑化劑排除有些幫助。• 少吃高油脂食物及內臟:塑化劑等環境荷爾蒙大多以脂溶性型態存在,因此少吃高油脂食物及內臟可減少塑化劑等環境荷爾蒙累積體內的風險。• 凡是塑膠製品都避免高溫加熱:因塑化劑遇含油、酸性物質的熱食容易溶進食物,不論是哪一種材質的保鮮膜,微波時建議一定要把保鮮膜拿掉。另外,現在許多人都會買超商微波即食加熱食品,食藥署建議若所需加熱時間較長,可以採用中溫、多次加熱的方式微波;林口長庚醫院臨床毒物中心主任、腎臟科教授級主治醫師顏宗海則建議,不管是使用PVC或PE等類型的塑膠包材,還是要把外包裝拿掉再放進微波爐加熱較安全。• 冷凍食材的塑膠袋包材選擇:分裝肉品或含油食品冷凍保鮮時,應避免使用PVC材質。因PP材質在低溫下容易有脆裂的可能,PE材質中首選HDPE材質較耐低溫;冷藏也最好避免塑膠製品直接接觸食材,以免油脂促進塑化劑的溶出。• 慎選塑膠製品:如美耐皿餐具、兒童的塑膠玩具、文具、塑膠地墊、巧拼、桌墊等等大都含有塑化劑,長期接觸恐有健康疑慮。• 慎選保養品、化妝品和香氛用品:每天洗澡用到的沐浴乳、洗髮精等都可能添加含有塑化劑的「定香劑」,所以應多使用天然的手工肥皂或比較不香的清潔用品和保養品;除了不要在密閉空間長期使用香氛和精油等產品,浴室也要避免擺放空氣芳香或除臭劑。• 不用的家電要拔掉插頭:電線無論是在待機狀態或使用中,都會因溫度上升而加速釋放塑化劑。• 定期清除灰塵:分佈在室內環境中的鄰苯二甲酸酯塑化劑最後可能被吸附或沉積在灰塵中,而可能被吸入或留存在地板上。資料來源:《食品不安全的年代如何自保?顏宗海醫師教你怎麼吃最安心!》《環境荷爾蒙:認識偷走健康.破壞生態的元兇》延伸閱讀: 「今生不再相欠,來生不要再見!」兒子被逼到跳樓,留給父母的最後一句話
-
2022-04-01 養生.家庭婚姻
媳婦不孕被婆婆逼離婚,卻被前夫要求生病幫忙照顧她!專家:「2大類婆婆」女生要留意
俗話說:「不孝有三,無後為大。」這個觀念至今影響很多長輩,他們非常堅持不可打破傳統。對於身為家中獨子或長子的太太,如果沒有生孩子,通常都會承受著極大的壓力。此外,華人社會中,婆媳相處的問題,也很常被拿來討論,其問題困難點在於婆媳關係涵蓋的面向太廣,如果又遇到不易生育的媳婦,在傳統觀念的束縛下,多數時候都呈現一種無解的狀態。根據蘋果日報報導,一名網友在「爆料公社」發文表示,自己結婚5年都沒有懷孕,去醫院檢查發現自己是不易生育的體質,因而婆婆逼迫她和獨子離婚。5年的婚姻,即使有很多不捨和難過,但面對無能為力改變的現實,她也只能簽下同意離婚。甚至一度因此而失去生活重心,幸好有家人、朋友的鼓勵,才重新開始新的人生。婆婆生病,竟然還要求已離婚的媳婦照顧擺脫婚姻的束縛後,她以自己喜歡的方式生活著,有一份喜歡的工作,下班後有時去健身、有時看書充實自己,自由安排自己的時間。直到上個月,前夫卻突然打電話給她,頤指氣使的說:「我媽生病了,你來幫忙輪流照顧她。」孩子從小乖乖聽媽媽的話是好習慣,既然已經成年了,就應該有獨立思考的能力,前夫竟然直接表達出:「我媽說我們結婚5年,也算我們照顧你5年,既然你沒能幫我家傳宗接代,難道不該還人情,幫忙照顧一下生病的人嗎?」面對如此無理的要求,她生氣的回嗆:「X先生,你有失憶症嗎?我們離婚了,那你媽又不是我媽,你沒資格要求我做事,我又不欠你的。」「抱歉,我忙著跟新男友談戀愛沒空,你家的事你自己處理吧!」此事放上網路,引起很多網友熱議:「到底是誰給他的勇氣?這種話都說得出口。」「做得好,不能生子就要離婚,這是甚麼心態,太欺負人了。」媽媽的教育對孩子影響最深在一個家庭中,媽媽是對孩子教育影響最深的人,其實女生在婚前就可以仔細觀察一下,未來婆婆是哪種教育型態人,像是以上述案例中,凡事都是「我媽說……」這種沒有個人想法的媽寶男,女生真的千萬要小心。兩性專家李芳蓓表示,主要將婆婆分為兩種類型:◎事必躬親型1.大小事都幫兒子處理好,吃飯、回家時間、衣服搭配。2.約會時常查勤。3.三不五時就會說:「哎呀,我兒子怎麼這麼瘦啊?」、「我兒子最近臉色怎麼都不好呢?你都煮甚麼給他吃啊?」→面對這種媽媽,唯一的方式就是把老公當兒子照顧,你還要做的比她好,才有可能得到她的認可。◎性格開朗型1.媽媽想法較開明,也較會安排自己的時間。2.給孩子獨立成長的空間,放手讓孩子自己處理自己的事。3.對於兒子另一半的選擇,以尊重為原則,把媳婦當成女兒看待。→這種婆婆好溝通、相處,女生遇到這種婆婆,一定要好好珍惜!※本文由【媽媽寶寶】授權:媳婦不孕被婆婆逼離婚 前夫:我媽生病了,你來幫忙輪流照顧。2大類婆婆女生要留意※更多文章請見媽媽寶寶,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
2022-03-30 養生.運動健身
有片|生小孩看這裡!營養師:六種營養素增加受孕機會
增加受孕機率,飲食大有學問!針對想添好孕族群,營養師高敏敏建議,可多吃葉酸、omega3油脂等6種營養素,增加受孕機會。這6種營養素分別為:肌醇、葉酸、精胺酸、礦物質硒(鋅)、生育醇、omega3油脂。哪些食物可以攝取呢?例如:玉米、小麥胚芽、全麥麵包、燕麥、糙米、菠菜、油菜、高麗菜、雞肉、牛肉、蛋、海鮮、魚類、貝類、及蝦蟹、堅果類的食物都很鼓勵多吃喔!除了該攝取的6種營養素以外,高敏敏建議大家,避免加工品、反式脂肪、精緻糖甜點手搖飲、過量飲酒,這些食物會讓我們肥胖,增加荷爾蒙混亂的機會。另外,男生的話,則是要少吃含有飽和脂肪的加工肉品,香腸、熱狗、火腿和培根、炸物,有研究發跟精子的品質下降有關,可能會導致不孕、睪丸變小、無精子症、男性女乳等。高敏敏表示,不是不能吃,就是要注意量跟頻率,如果本來天天都要喝含糖飲料、吃下午茶、宵夜還要吃炸物,那我們可不可以先試著先去掉一樣,或把飲料先降成微糖或無糖,增加好孕到機率!想了解更多關於健康飲食的影片嗎?快上「有肌勵」粉絲專頁按讚追蹤,改善飲食習慣!營養師高敏敏頻道:點我看營養師高敏敏原始影片:點我看延伸閱讀努力運動卻不會瘦?醫師:問題可能出在飲食!這些零食不能吃?!?!超商零食選擇攻略!「有肌勵」是女性專屬健身夥伴,提供健身資訊、健康方法,更提供滿滿的鼓勵和正能量,給女性肌力,也給女性激勵,讓姐妹們的健身路上,不孤單!YT:有肌勵https://pse.is/UYA9XFb:https://www.facebook.com/udnGpowerIG:https://www.instagram.com/udnGpower社團:女性專屬|健身的我超美有肌勵療心室Podcast:https://udngpower.soci.vip
-
2022-03-18 癌症.卵巢.子宮
僅1個月壽命的「子宮內膜」為何對其他器官傷害是一生一世?醫解析子宮內膜異位症對女性的5個不利
誠懇呼籲各位女生提早治療經痛及內膜異位症子宮內膜異位症欺負女性的罪狀,真是罊竹難書,如經痛、不孕、子宮息肉、卵巢巧可力囊腫等等,這些都是大家耳熟能詳的病症,其他還有它會往女性深處器官組織鑽(深層內膜異位症),會向子宮肌層及子宮腔侵入(肌腺症及子宮腔壁內膜異位症),會往骨盤腔以外的地方流竄(肺部氣胸,鼻腔,鼠蹊異位瘤)這些都是很可怕的病症,可是有警覺性的女性卻是少之又少。大家都是吃吃止痛藥暫時度過而已。而不知道異位性內膜造成的身體傷害有多大。月經來時,脫落的子宮內膜碎片,實際上是一種垃圾,丟了就算了,可是它若繼續留在身體裡邊就會對身體其他器官組織等部位進行侵害,卻令人萬萬想不到。因為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不是嗎?就也是這個緣故,很多女性才會對它視而不見。有人一直認為子宮內膜的生命週期很短,大概一個月左右而已(因為月經就是一個月發生一次),每當月經結束後就是內膜開始新生的時候,它先在子宮腔壁增生成長,直到當月沒有懷孕消息的時候,才開始漸漸萎縮脫落,約一周後才正式結束為期一個月長的壽命,這是內膜很單純的生命歷程。可是萬萬沒想到若它有一絲絲繼續留在身體裡面沒被排出體外,卻能一直存活下來而且會回過頭來對身體其他器官造成的傷害卻是一生一世,且能隨著身體生命結束才結束(也就是說更年期時段異位仍會繼續存活。)所以女性有必要對她多了解跟認識。第一個內膜造成的傷害就是經痛它的起因是月經來時,是要經過子宮頸排出的,但子宮頸管卻是狹窄的,經血要經過這裡排出,速度無形中會被減慢,所以為了要加快排出,每次月經來的時候,子宮都會自動收縮,可是這樣一來一收縮,子宮腔內還有經血,就會被擠壓,經過雙側的輸卵管送到腹腔去,經血含有內膜碎片,它有黏稠性,會附著在腹壁上,當月經來臨時,腹壁上的內膜也會脫落造成腹壁出血,這些血液對腹腔而言,是外來的東西,它會刺激腹壁引起疼痛(另一說是發炎反應)這就是經痛。經痛常被分為原發性及次發性,簡單的意思是原發性找不到病兆,次發性是有了器官上的病兆,這樣分類有一個缺點,就是原發性會被誤會程度較輕微,必要時吃止痛藥就可,可是次發性雖是有了病兆,醫生們都知道,治療起來,就很棘手,據研究報告,有了經痛之後,腹腔內病兆往往在5到6年之後才會被腹腔鏡檢查找到,所以目前大家有一個共同建議,就是有了經痛,不管原發或次發,應該盡早治療。另外一派學者則認為不管原發或次發,經痛幾乎就是等於內膜異位症。第二個不利的是腹腔內沾黏經血在腹腔內留存,因經血裡面的內膜碎片有黏稠性,容易附著在腹壁,等月經來時,這裡也會跟著出血,肚子內有許多小腸,小腸會蠕動,等於攪拌機,經血混在其中,久而久之會造成腹腔內沾連,這對輸卵管及卵巢不利,容易不孕。這就是為什麼要提早治療的原因之一,由此可知, 吃止痛藥只是治標,對於去除異位性內膜一點幫助都沒有,避孕藥的去除功能也不是很好,因為避孕藥裡邊成分含有雌激素,它仍然能滋潤異位內膜的生長,這樣就減少消滅異位內膜的效果,近幾年,有專家用子宮鏡去研究這類病人的子宮,發現這些病人雖服了避孕藥,或mirena,子宮腔壁的異位症病兆仍在,所以我認為避孕藥是沒甚麼效果。另一說是月經來時,前列腺素會大量增加,造成子宮本身不規則收縮,導致子宮體內部份缺血才引發經痛,所以有人建議拿子宮,其中原因之一就是這個,可是真正由子宮本身引發的經痛只佔所有經痛原因的1/3而已,所以我也認為拿子宮治經痛的觀念已過時了,又隨意開刀只會讓病人身陷開刀的後遺症而已,是病人本身在受苦,不是醫生,所以盡可能幫忙病人用藥物治療才對。第三個不利的是會使子宮形成肌腺症或肌腺瘤引發不孕子宮是孩子要居住的地方,子宮腔健全受孕才會沒問題,這是大家最忽略的地方,大家只是關心有無肌瘤或息肉,或輸卵管有沒有通暢而已,子宮腔壁是否殘破不堪倒很少被人著墨,這可能是大家不知道要用子宮鏡去認識吧。或一般婦科醫生認為這不是大不了的技術吧,單單研究子宮腔壁的論文目前不多可資證明,但我卻認為這才是最重要的觀點,你想想看,房子牆壁若有裂縫,不是容易掉漆或漏水,這樣的環境就不適合居住,同樣的意思,破損的子宮腔壁,著床不易,應該才是不孕或大量經血的原因。經血會逆流,使子宮內脫落的內膜碎片有機會被送到腹腔去,它若能存活,性質會活躍起來,到處亂竄之外,還會回頭鑽進子宮壁造成肌腺症或肌腺瘤,也會再侵入到子宮腔壁造成子宮腔壁表面缺損引發大量經血,這是新觀念,因傳統觀念認為經血多是肌腺症或瘤引起的,但事實是若止於子宮體,子宮腔壁仍完整,是不會大量或拖拖拉拉經血的,所以大家的觀念要改了,若能認知,子宮無緣無故被開掉的機會就少了。第四個不利的是形成卵巢巧克力囊腫大家都認為這是不孕的重點,可是大家都忽略了她還有另一邊正常的卵巢,然後就急急開刀去,腹腔鏡手術是最流行的,但這種手術是用電燒的方式來止血,電燒過度是會傷及正常卵巢組織,進而影響功能,所以現在有建議回頭用縫合的方法來止血,這樣還不是走回頭路,所以說傳統老方法最好。因經血逆流到輸卵管尾端,是噴灑式離開輸卵管,所以真正掉到卵巢的機會其實不多,所以單單處理掉巧克力囊腫是不夠的,應該再配合吃藥,大家都知道巧克力囊腫外皮容易沾黏,其實現在知道它不是囊腫本身引起,而是周邊異位症引起的,為了避免沾黏,早日服藥治療異位症才是對的方法。第五個不利是異位內膜碎片是會到處亂竄最糟糕的是跑到腦部去造成出血性中風或癲癇,那是人生最黑暗的時刻,我認為這種結局是可以避免的。只要妳能早一點治療。對於經痛或內膜異位症,不要小看它的後座力,它會慢慢侵蝕妳的幸福,所以請有經痛的女生們早一點接受治療吧。本文獲「林正權醫師」授權轉載,原文:誠懇呼籲各位女生提早治療經痛及內膜異位症延伸閱讀: 大S和具俊曄時隔20年重逢閃婚!大S自述閃婚觀:比起浪漫求婚、盛大婚禮,我更愛這樣的誓言
-
2022-03-16 養生.健康瘦身
肥胖不僅是慢性病!醫曝十大死因有8項與肥胖有關
近一半成人有肥胖問題!腰圍控制同樣重要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 2016年18歲及以上的成年人中,過重者超過19億人,其中肥胖者超過6.5億人,表示肥胖已成全球重要的公衛議題。根據國民健康署的定義,18歲以上成人身體質量指數(BMI) ≧24為「過重」,BMI≧27則為「肥胖」。 2016-2019年台灣成人過重及肥胖的比率高達47.9%,有近一半成人有體重的問題,而兒童及青少年肥胖盛行率也高達11.21%,以上數據皆顯示台灣過重與肥胖盛行率仍有改善空間。除了BMI,腰圍也是健康體態重要的一項指標,根據國健署定義,腹部肥胖為男性腰圍≧90cm、女性腰圍≧80cm,這間接反映內臟脂肪的堆積,影響身體的新陳代謝導致血液三酸甘油脂濃度增加、血糖升高,罹患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風險將上升。十大死因有8項與肥胖有關!新冠肺炎死亡率比一般人更高 台灣肥胖醫學會林文元理事長表示,肥胖是一種慢性病,不只會造成體能衰退,還可能會導致各種代謝、婦科方面的疾病。與肥胖相關的慢性病還包括第二型糖尿病、代謝症候群、心血管疾病、退化性關節炎、癌症、睡眠呼吸中止症、憂鬱症、非酒精性脂肪肝、不孕症、胃食道逆流等。而臺灣國人十大死因中有八項與肥胖相關,包括癌症、心臟疾病、腦血管疾病、糖尿病、高血壓性疾病、慢性下呼吸道疾病、腎炎、腎病症候群及腎病變、慢性肝病及肝硬化等,導致醫療費用與社會成本的提升。不僅如此,肥胖還會增加罹患新冠肺炎時的重症風險,住院率更是正常體重者的三倍,且肥胖住院者較健康體位住院者多2倍死亡率! ACT體重管理 改善肥胖遠離慢性病 因此,台灣肥胖醫學會呼應2022世界肥胖日主題「全民皆須行動(Everybody Needs to Act)」,提出體重管理的「ACT」三個行動方案: Accompany陪伴與支持:過重及肥胖者需要同理與陪伴,以長久支撐減重之決心,更需要專業醫療協助。小從周邊親友,大至整體社會,都應以支持代替歧視,給予減重者陪伴和幫助。 Calories 輕卡管理:有效率的減重計畫,應搭配熱量計算及適當的營養調配,加上適度的運動來消耗卡路里,達到健康體重的範圍。 Training 體重管理與全民學習:針對民眾端,透過國健署健康99網站等資源,幫助民眾打造良好的生活習慣一起追求健康體態;醫護端由台灣肥胖醫學會對專業人員進行體重管理相關醫學講座,從基層到醫學中心,讓醫護人員可以透過各種管道幫助與支持民眾進行體重管理。 改善肥胖問題,刻不容緩!健康體態的維持不僅帶來更亮麗自信的自己,更是遠離慢性病的關鍵。國健署也呼籲無論是自己或親友在面對肥胖問題時,應以更正面、積極的方式,並於需要時勇於尋求專業醫療團隊協助,希望每個人都可以透過行動來改變全球最嚴峻的健康問題。 《延伸閱讀》 .肥胖罹癌風險僅次於抽菸!醫舉肝癌3部曲,趁早調整生活可逆轉。 .真實案例!從118公斤到46公斤,減重營養師分享成功4原則。 以上新聞文字、照片皆屬《今健康》版權所有,非授權合作媒體,禁止任何網站、媒體、論壇引用及改寫。
-
2022-03-12 該看哪科.泌尿腎臟
男人也有更年期!醫:出現肚子大、性慾低、易疲勞3症狀要當心,教你如何改善男性更年期
俗話說得話好,女人的性欲是30如狼,40如虎,50時坐地能吸土。但是大部分的男人,過了40歲卻只剩一張嘴。而造成只剩下一張嘴的原因呢?就是「男性更年期」。高醫師跟大家說明男性更年期發生的來龍去脈,以及如何保養身體,讓你的生活與工作都恢復到以往的狀態,雄壯威武,恢復往日的自信。高醫師指出「男性更年期」3症狀:肚子變大、性慾降低、容易疲勞,如果有出現以上三個症狀,就應該去尋求醫師診斷與治療!更年期不是女性獨有,男生也會有,跟男性賀爾蒙分泌逐漸減少有關,就像溫水煮青蛙一樣。男性賀爾蒙有什麼功能呢?1、維持肌肉強度2、維持骨骼強度3、減少體脂肪的比率4、促進紅血球生成5、促進性慾男性更年期的病人主要有三種症狀:1、大肚腩:男性賀爾蒙下降會造成體脂肪上升,主要會堆積在內臟脂肪,會造成肚子變大。首先,會不好看,第二肚子變大,也會造成心血管疾病上升。2、性慾低:男性賀爾蒙是維持性慾的關鍵。有很多中年病患,不管太太如何挑逗,還是一樣不動如山,夫妻生活不協調,最後都是被太太壓著來看診。3、易疲勞:原本是活躍職場菁英,但是過了中年之後,卻突然每天不想上班,只想待在家裡,什麼事都不想做,原本是職場戰鬥機,現在卻變成生活的弱雞。如何改善男性更年期?經專科醫師診斷,為男性更年期之後,接下來就要接受治療,高醫師說治療分成三個面向,包括飲食、運動、補充男性賀爾蒙1、食療:首重均衡飲食,不要過多或是過少,這才是維持健康的不二法門。因為男性賀爾蒙低下的人,同時會有三高的問題,所以吃東西就會畏首畏尾,有時甚至不敢吃油,但油裡面的脂質,其實就是男性賀爾蒙的原料,所以你不吃油脂,反而男性賀爾蒙會下降,狀況會變得更嚴重。2、運動:像是有氧運動、無氧運動,兩者都要並進。有氧運動像是跑步、騎腳踏車或是游泳,長時間的運動,可以燃燒肚子裡面的脂肪,可以避免男性賀爾蒙,在脂肪中被轉換成女性荷爾蒙,進而造成肥胖。無氧運動像是深蹲或去健身房鍛鍊核心肌群,可以改善肌肉的血流及骨盆腔的血流。在性行為的時候,可以增強反應。3、補充男性賀爾蒙:市面上目前有針劑、凝膠以及鼻噴劑等。直接補充男性賀爾蒙,在數週到數月之後,會使男性賀爾蒙上升,肌肉也會跟著上升、骨骼肌會維持並增加性慾。像是立竿見影的效果。但是在補充之前,一定要與醫師溝通,因為補充外來的男性賀爾蒙,會造成血容比上升,可能會造成一些心血管的疾病,而且補充外來的男性賀爾蒙,可能會惡化原本攝護腺癌的狀況,所以在補充之前,務必經過醫師專業診斷及諮詢,才能去補充。高醫師教你如何戰勝男性更年期運動「深蹲」深蹲,首先雙腳打開與肩同寬,腳底板平放地上,重心位於整個腳底板,臀部像坐椅子一樣,向下坐,這時候要注意,膝蓋千萬不要動,坐下去的時候,上半身維持抬頭挺胸,並且吸氣;站起時,保持上半身抬頭挺胸,緩緩吐氣。這樣就完成了一個深蹲循環。最後高醫師不忘提醒,在使用男性賀爾蒙之前,醫師會先評估病患是否可以使用,因為外來的男性賀爾蒙可能會造成不孕,或是讓攝護腺癌有惡化風險。而除了服用荷爾蒙之外,飲食與運動也要一起加入,減緩更年期症狀。
-
2022-03-03 該看哪科.新陳代謝
近半成人肥胖 長者應維持BMI24最長壽
新冠疫情影響,民眾減少外出,國人肥胖率上升,有近半的成人過重或肥胖;世界肥胖聯盟估計,全球八億人有肥胖症,預估未來10年肥胖人數將增加60%。專家提醒,肥胖恐導致多種疾病纏身,據統計,老年人身體質量指數(BMI)維持在24上下最長壽,因此肥胖者應減重,飲食及運動控制外,更要有充足睡眠,以遠離慢性病威脅。研究建議,60歲以上長者BMI應維持在24、25左右,也就是重一點沒關係,因為老年人肌肉、脂肪偏少,BMI原本就偏低,且容易罹患肌少症,如太瘦,將增加跌倒及死亡風險。再者,胖一點,看起來肉肉的,也比較年輕。衛福部國健署副署長賈淑麗指出,男性腰圍大於90公分、女性大於80公分為肥胖。根據統計,台灣成人過重及肥胖比率高達47.9%,兒童及青少年肥胖盛行率達11.21%。肥胖恐影響身體新陳代謝,導致血液中三酸甘油脂濃度增加、血糖升高,增加罹患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風險。台灣肥胖醫學會理事長林文元表示,台灣國人十大死因中,有八項與肥胖相關,包括癌症、心臟疾病、腦血管疾病、糖尿病、高血壓性疾病、慢性下呼吸道疾病、腎臟病變、慢性肝病及肝硬化等。另外,肥胖也會造成代謝症候群、退化性關節炎、睡眠呼吸中止症、憂鬱症、不孕症等,增加罹患新冠肺炎重症風險,死亡率是健康體位住院者的兩倍。台灣肥胖醫學會理事、台大醫院家庭醫學部主治醫師張皓翔舉例,林小弟從國中就愛喝飲料,體重飆破100公斤、肝功能指數飆漲,上大學後為了交女友,認真體重控制,不僅成功減重到80公斤,肝功能指數也恢復正常。他提醒,減重最大挑戰是「維持」,減重無需貪快、貪多,循序漸進減輕5至10%體重,即有許多好處。台灣兒科醫學會理事長李宏昌表示,台灣約三至四成的孩子屬於過重或肥胖,但孩子仍在成長階段,可藉由增高降低BMI指數,或用餐盤減量方式,每天減少10%分量,10周後便減少不少熱量攝取。除了飲食,睡眠充足及運動格外重要。3月4日為世界肥胖日,今年主軸「Everybody Needs to Act」,台灣肥胖醫學會提議「ACT」體重管理行動方案:Accompany(陪伴與支持)、Calories(輕卡管理)、Training(體重管理與全民學習),期望以支持與鼓勵代替歧視,聆聽他們的感受。
-
2022-03-02 該看哪科.新陳代謝
喝手搖飲胖到破百肝指數飆 胖弟上大學為脫單減20公斤
肥胖為不容忽視的健康問題。一名林小弟(化名)從國中開始愛喝含糖飲料,體重飆破100公斤,肝功能指數跟著飆漲,多年來減重、復胖不斷來回,到上大學後開始注重外表、交女友,終於認真配合醫療團隊進行體重控制,不僅成功降至80公斤並維持體重,肝功能指數也恢復正常。世界肥胖聯盟(World Obesity Federation)估計,全球有8億人有肥胖症,且兒童肥胖問題日益嚴重,預估未來十年人數將增加60%,在2030年將達到2.5億名肥胖兒童。根據國健署定義,腹部肥胖定義,男性腰圍大於90公分、女性腰圍大於80公分。據統計,台灣成人過重及肥胖比率高達47.9%,兒童及青少年肥胖盛行率高達11.21%。台灣肥胖醫學會理事長林文元表示,與肥胖相關疾病包括第二型糖尿病、代謝症候群、心血管疾病、退化性關節炎、癌症、睡眠呼吸中止症、憂鬱症、非酒精性脂肪肝、不孕症、胃食道逆流等。林文元指出,台灣國人十大死因中,有8項與肥胖相關,包括癌症、心臟疾病、腦血管疾病、糖尿病、高血壓性疾病、慢性下呼吸道疾病、腎炎、腎病症候群及腎病變、慢性肝病及肝硬化等,導致醫療費用與社會成本的提升。林文元說,肥胖除造成免疫功能受損,降低肺活量,更會增加罹患新冠肺炎時重症風險,住院率是正常體重者的3倍,且肥胖住院者較健康體位住院者多2倍死亡率。台灣肥胖醫學會理事、台大醫院家庭醫學部主治醫師張皓翔提醒,減重固然困難,更大的挑戰是長久維持減重結果,減重不需要貪快、貪多,循序漸進地減輕5-10%的體重,即可帶來許多好處。台灣兒科醫學會理事長李宏昌表示,台灣約3至4成的孩子屬於過重或肥胖,但孩子仍在成長階段,可以藉由增高降低BMI指數,或用餐盤減量方式,每天減少10%份量,10周後即可減少30%熱量攝取,但如果每天多吃10%份量,10周後恐增加3倍熱量。孩童控制體重除了飲食之外,睡眠、運動更重要。李宏昌提醒,睡眠也很重要,像造骨細胞多在凌晨3至5點作用,睡眠足夠才能長得高,若睡不足容易發胖。運動的話可以找朋友,或者父母陪孩子去運動。他表示,統計成人死亡率最低、活最久的族群,是體重多半介於BMI24、25左右,屬於稍重但不肥胖。李宏昌表示,對於體位過重的孩童,應從家庭、學校、醫療各個層面瞭解問題的根本,並適時透過醫療介入,定期監測血脂、血糖與肝功能等,幫助進行體位管理。3月4日為世界肥胖日,今年主軸「Everybody Needs to Act」,台灣肥胖醫學會、臺灣兒科醫學會及國民健康署一同呼籲議題,林文元提醒,過重及肥胖者需要同理、陪伴及專業醫療協助,並提出「ACT」體重管理行動方案:Accompany(陪伴與支持)、Calories(輕卡管理)、Training(體重管理與全民學習),期望以支持與鼓勵代替歧視,能更積極聆聽、觀察、體會他們的感受。體重管理行三項動方案(ACT)1.Accompany陪伴與支持:過重及肥胖者需要同理與陪伴,以長久支撐減重之決心,更需要專業醫療協助。小從周邊親友,大至整體社會,都應以支持代替歧視,給予減重者陪伴和幫助。2.Calories輕卡管理:有效率的減重計畫,應搭配熱量計算及適當的營養調配,加上適度的運動來消耗卡路里,達到健康體重的範圍。3.Training體重管理與全民學習:針對民眾端,透過國健署健康99網站等資源,幫助民眾打造良好的生活習慣一起追求健康體態;醫護端由台灣肥胖醫學會對專業人員進行體重管理相關醫學講座,從基層到醫學中心,讓醫護人員可以透過各種管道幫助與支持民眾進行體重管理。
-
2022-02-24 新聞.元氣新聞
新生兒剩15萬...國內婦產3學會擬友善孕產白皮書救生育
台灣生育率雪崩式下滑,根據內政部統計,2021年全年新生兒出生數為15萬3820人,相較2020年的16萬5249人,減少1萬1429名,再創歷史新低。台灣母胎醫學會、臺灣婦女健康學會、亞太母胎醫學基金會等日前舉辦少子女化對策論壇,將凝集友善孕產方案共識匯集為白皮書,供行政單位未來政策考量。林口長庚副院長賴瓊慧表示,生育率下降婦產科醫師最有感,長庚醫院創院45年以來,歷經人口生產數最高至最低,過去全國曾1年43萬名新生兒,到去年整年全台僅15萬新生兒,除醫療外應有其他社會問題待解決。台灣母胎醫學會理事長、中國附醫高危險疑難妊娠暨母胎醫學中心副院長周明明表示,醫學進步下,女性40歲、45歲沒有高血壓、糖尿病或甲狀腺疾病等,多半可以平安順產。但通膨時代薪資難提升,父母皆需外出工作情況下,政府應有良好托育政策及補助。台灣婦產科醫學會理事長黃閔照表示,相較韓國發放結婚基金、住房及生育補助,台灣婚育補助不足,難增加年輕人結婚生子誘因,另也應建立友善職場環境,例如透過減稅等獎勵方式,避免孕婦遭排擠,讓女性願意提早生產,避免到高齡、額外花費不孕症治療。台北長庚婦產部副教授級主治醫師蕭勝文表示,未婚女性流行凍卵,或改養貓、狗寵物,若生產環境友善,應可讓生育率止跌。此外人工生殖法也應解禁,讓想生小孩且有能力者可以生。榜生婦幼診所院長鄭忠政認為,經濟自由、教養自由及友善醫療環境缺一不可。人口學者、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副研究員鄭雁馨以生育數據及文化角度剖析,現代男女因人生規劃晚婚、延遲生育,高齡女性碰到婚姻擠壓,相較同齡男性找更年輕女性婚配,大齡女更難找對象、結婚率更低,以及碰上傳統價值觀等問題,若社會不斷提醒高齡女性難孕產,恐再增女性焦慮,人口政策應將女性角色轉變納入思考。營造友善孕產環境中助產師也佔重要角色,台灣助產學會理事長高千惠表示,男女思考方式大不同,在孕期期間,若太太抱怨懷孕不舒服,先生起初會難以理解,透過教育課程,讓先生了解太太身心變化;在產前也傳授呼吸技巧、按摩會陰及與醫師溝通技巧等,減少夫妻焦慮給予鼓勵支持。林口長庚婦產部教授主治醫師鄭博仁表示,基於「好運台灣・台灣好孕」的理念,台灣母胎醫學會、臺灣婦女健康學會、亞太母胎醫學基金會共同決議,訂定每年2月22日為「孕婦節」,為孕婦打造專屬節日,另也設計「護我好孕」標章,彰顯友善孕婦企業職場,讓懷孕這事件更時尚、尊榮。
-
2022-02-18 新聞.食安拉警報
學者:開放福島5縣食品 健康風險極低、可忽略
日本福島5縣食品即將開放進口,學者今天指出,在符合檢驗標準下,進口福島5縣食品的健康風險極低、可被忽略,且改為品項限制也更能安全把關,並符合科學做法。台灣科技媒體中心(SMC)舉辦日本福食與食品安全線上記者會,邀請學者說明輻射食品的科學證據,以及目前制訂福島食品進口的規範時,如何評估對人體健康的影響。清華大學原子科學技術發展中心教授許芳裕指出,目前輻射效應數據是依據國際放射防護委員會(ICRP)的劑量規範,原則上一般人的暴露劑量只要不超過每年1毫西弗,對人體健康方面的影響都是可以忽略的。許芳裕指出,ICRP將輻射對健康的危害分為確定效應和機率效應,前者是指過量輻射對人體的損害會隨著劑量提高,如皮膚紅斑、白內障、不孕症或掉髮等;後者則與致癌、基因突變等機率有關。許芳裕說,依國際標準,單次或年累積暴露的劑量在100毫西弗以下即可忽略,100毫西弗以上可能會有健康影響,因目前研究證據顯示,100毫西弗對人體沒有確定效應,機率效應的影響則可以忽略。許芳裕表示,目前各國法規均訂有人員劑量限值,輻射工作人員職業暴露每年不得超過50毫西弗,一般人則不得超過1毫西弗,只要符合法規劑量限值內,健康效應的風險應可忽略。他也提到,目前台灣和日本的輻射標準,相對其他國家較為嚴格。慈濟大學公共衛生學系副教授謝婉華則說明她在2017年的研究結果,大部分的檢測結果顯示,台灣民眾因進口食品產生額外的輻射暴露,健康危害應是可被忽略的。謝婉華說,在計算民眾額外的輻射總暴露風險時,0至3歲兒童的額外輻射暴露總量是每年約0.000147毫西弗,相比照胸部X光暴露量為0.02毫西弗,相對風險極低,但和攝食的暴露風險無法類比。謝婉華提到,分析2015至2017年日本櫪木、茨城、千葉、群馬4縣,共54萬多筆資料的檢測結果也發現,考慮不同年齡和性別,97.5%以上的台灣人不同食品的年攝食量遠小於1毫西弗,且所有族群的健康風險在1年的暴露下,都低於千萬分之1。謝婉華也引用澳洲官方報告指出,日本福島核災事件造成的澳洲居民風險低於1毫西弗的輻射暴露量,對人體的機率效應影響可忽略。另謝婉華提到,去年9月美國解除日本食品輸入的「進口警示」,分析日本共1749筆資料,僅有3筆資料檢出輻射量但遠低於標準,分別為2筆綠茶與1筆薑粉,因此現今開放日本福島5縣食品,對台灣民眾的健康風險應該可忽略。許芳裕與謝婉華都同意,針對特定品項限制與特定品項檢驗,是比限制進口地區更安全的方法。許芳裕補充,因輻射粉塵可能會飄落到其他縣市,鄰近福島5縣的地區可能也有些風險,以品項限定也較符合科學做法。
-
2022-02-14 該看哪科.婦產科
林志玲47歲得子 不孕症醫師李茂盛:40歲以上婦女仍有成功機會
藝人林志玲47歲得子,不孕症醫師李茂盛今指出,超過40歲以上婦女採凍卵生子的成功率雖然只有2%,但因台灣的試管技術具國際水準,還是有成功機會,建議可快運用政府「擴大試管補助方案」增加成功懷孕的機率。台中市茂盛醫院與不孕症基金會今天舉辦講座,傳授「如何複製林志玲的幸福」,由具30多年經驗的李茂盛等5位專業不孕科醫師解說最新的人工生殖及凍卵技術。李茂盛指出,擴大試管補助方案實施半年來,已有1千多位至他經營的茂盛醫院接受治療,植入者約600位,其中近400位已成功懷孕,統計其懷孕率近6成。他強調,47歲高齡求子之路異常艱辛,因為超過41歲的婦女,凍卵生子成功率只有2%,且孕期和生產的風險都很高,最常見的就是妊娠毒血、妊娠高血壓,早產、出血風險也會增加。不過,當求子意志堅定時,47歲的求子路並不遙遠,尤其台灣的試管技術具國際水準更能為婦女圓夢。
-
2022-02-11 新聞.杏林.診間
名醫與疾病的對話/心肌梗塞救回後腦力未受損 歸功平時這個習慣
還記得三年前的3月10日,一如往常的去跑馬拉松,當天是跑10公里的賽程,開始跑約2公里後,突然覺得身體不太舒服,愈來愈喘,因此跟太太及孩子說,「你們先跑,我後面跟上。」雖然身體不舒服,仍秉持著努力不懈的精神,就慢慢用走的,但總覺得這10公里非常遙遠。送醫做CPR、電擊急救其實,跑步當下心臟就已出現問題,最後花費約四個多小時走完,回家洗澡後躺在床上睡覺,印象中還接了二至三通工作上的電話就睡著了,睡得很沉,醒來後已躺在加護病房內,我並不知道自己發生了什麼事、經歷了哪些劫難,沒有痛苦的感覺。聽家人轉述才知道,當時我睡著後太太喊了我幾聲,發現我沒回應,因此緊急將我送醫,到院時醫師不斷對我做CPR、電擊急救,我的同事比我太太還早淚流滿面,原來我是心肌梗塞發作,因此裝了2支血管支架。重生感覺「活著還真好」醒來後的第一個想法是「活著還真好」。從沒想過心肌梗塞會發生在自己身上,不過覺得自己能從鬼門關前走一遭成功回到人世間,應該要歸功於平時保持運動的習慣,因為心臟缺氧會有後遺症,腦部記憶力也可能受損或導致中風,還好有長達七至八年的運動訓練,可能身體的抗壓性足夠,比較沒有受損,否則可能在跑步當下,人就直接走了。「醫師也是人,也會怕生病。」事發至今,從未問過家人當時的心情,大概都不太好受,大家也不願意談這件事情。「真的覺得這一次重生了」,雖然現在的工作量和往常強度差不多,但也會試著提醒自己不要太過勞累。重新跑步 盡量作息正常當初身體康復後三個月,我就重新跑步,只是剛開始時容易喘,還是會擔心會不會又發生同樣的事,不過慢慢訓練,身體逐漸適應,加上之前運動多年的努力累積,感覺身體經歷生病後並未受損。現在我持續回診、照超音波追蹤心臟及血管的狀況,平時盡量讓自己作息正常,保持健康的飲食,維持適量的運動,一周至少慢跑三次,一次跑五公里。養成運動習慣 抵禦未知事我病倒時,根本完全沒感覺,有趣的是,醒來後發現對面病床是19號,自己的床號為18號,之後家裡要買新車,剛好領到的車牌就是1918,覺得相當奇妙。想跟大家分享,有句話說得很好,「人要老得慢、病得晚、走得快,平時要養成良好運動習慣,以抵禦不可預知的事情發生。」唐雲龍小檔案現職:●桃園中壢宏其婦幼醫院副院長●桃園中壢宏其國際生殖醫學中心主任年齡:61歲學歷:國防醫學院畢業專長:●不孕症及試管嬰兒治療●生殖內分泌疾病●子宮內膜異位及子宮腺瘤症治療●婦科腹腔鏡手術
-
2022-02-09 該看哪科.懷孕育兒
28歲妙齡女求子2年頻卡關 試管嬰兒補助第1次即成功
28歲江小姐和先生結婚2年,去年初終於自然懷孕,卻發生自然淘汰、才得知自己是卵巢早衰,讓她備受打擊。國民健康署去年7月起推出擴大不孕症治療補助,江小姐和先生即加入不孕症治療,經過3個月努力順利懷孕,今挺著5個月孕肚出席記者會開心分享喜悅。國健署去年7月擴大不孕症治療(試管嬰兒)補助方案,補助對象擴大至不孕夫妻一方具我國國籍、且妻年齡未滿45歲者,截至今年2月7日止,已有2萬7882件申請通過資格審查,其中1萬4172件已完成療程、並通過補助費用審查,共10億7162萬餘元。根據人工生殖機構通報系統資料分析,接受試管嬰兒治療婦女,110年下半年接受治療人次有3萬298人次,相較108年同期1萬7785人次成長7成。依年齡層分析,妻子40至44歲治療人次數成長率最多,為84.1%。江小姐的主治醫師、宜蘊生殖醫學中心院長陳菁徽醫師表示,有很多像江小姐一樣年輕的夫妻有生育需求,透過補助增加他們求診意願。做試管嬰兒年紀,在35歲以下及40歲以上差距很大,像江小姐第一次就成功,因35歲以下胚囊可以取得較好胚胎,只要累積5至6顆,就算一次只植入單胚胎,好胚胎成功機率高達5成,最後懷孕率也高達9成。多胞胎植入容易發生多胞胎妊娠及早產、低出生體重兒,國際趨勢皆鼓勵「降低胚胎植入數」。根據國際生殖醫學技術監測委員會(ICMART)2017年年報,顯示北美洲、歐洲、澳洲、亞洲等區域,有9成以上接受試管嬰兒療程之夫妻,包括單胞胎、雙胞胎,但我國比例僅約7成。台灣生殖醫學會理事長、台中榮總婦女醫學部主任陳明哲表示,台灣多胞胎比率高,依照國際趨勢減少胚胎植入來說,我國算是落後世界。且人體是適合單胚胎物種,懷多胞胎有風險,不僅媽媽,嬰兒容易早產、低體重,且出生易身體脆弱,容易腦內出血、死產等。「台灣現在很多多胞胎,是人工生殖造就出來,醫界有責任要設法減少。」陳明哲表示,根據日本統計,若只植入一個胚胎,發生多胞胎機率只有1.6%,雖然很低但還是有可能發生,所以大部分民眾多半植入單胞胎,不會植入多胞胎,就是要降低風險。但台灣還是很多人想植入多胚胎,原因是「想要一次就成功」、「不想失敗再花錢」等。陳明哲說,台灣過去植入單一胚胎率僅20%、雙胚胎則有70%,去年開始政府補助,雙胚胎增加到90%,單一胚胎比率仍落後。他表示,減少多胞胎有效方法,即是單一胚胎植入,政府補助方案可讓患者減輕經濟壓力,也減輕醫療機構壓力,不應該急著植入多顆胚胎,應一次一顆,提高母親、嬰兒安全,這才是國際趨勢。中華民國生殖醫學會理事長張帆表示,除了提倡單一胚胎植入,也應該培養、篩選好的胚胎,植入後才能維持高成功率。就過往統計,第五天等級最高胚胎,染色體約落在40至54%之間,有一半機率會成功。但第三天胚胎染色體正常率僅3至17%,有些胚胎甚至不在發育,建議要有好的胚胎植,需培養久一點後再植入。國健署婦幼健康組組長麥揚竣表示,不孕症補助額度,目前低收入戶及中低收入戶,每次補助上限維持15萬元。非低收入戶及中低收入戶,首次申請補助者,每次補助上限10萬元。再次申請補助者,每次補助上限6萬元。符合不孕症補助資格,為不孕夫妻一方具我國國籍且妻年齡未滿45歲者。妻子未滿40歲,每胎補助次數上限6次,40至44歲每胎補助次數上限3次。妻未滿36歲最多植入1個胚胎,妻已滿36歲且未滿45歲者最多植入2個胚胎。國健署呼籲,生育力會隨年輕增長而降低,35歲以下女性做試管嬰兒療程,其胚胎植入週期活產率接近5成,但41歲以上則不到2成,建議若夫妻有規律性生活經過一年以上仍未懷孕,請及早就醫治療申辦流程及相關資訊可至國民健康署官網「試管嬰兒專區」查詢https://reurl.cc/zerX07 ,或撥打國民健康署人工生殖諮詢專線02-25580900,將由專人提供即時的服務。
-
2022-02-07 新聞.杏林.診間
林禹宏等待肺移植/如果時間重來,「我會放過自己」
【2022/06/05編按】不孕症名醫、新光醫院婦產科醫師林禹宏已在日前接受肺臟移植手術成功,並且能下床。以下文章節錄自《我是醫師我得癌症》-「林禹宏 血癌治療卡關 兒子為我續命」篇章,內容詳述林禹宏醫師罹癌及抗癌的艱辛過程。如果時間重來,「我會放過自己」現在回過頭想想,自己到底為什麼會罹癌,林禹宏揣測,可能是工作壓力太大,造成免疫功能缺陷。他在生病前可說是個拚命三郎,每天睡不到六小時,即使假日和過年也不例外,甚至可以說是三百六十五天全年休,沒有休閒,除忙碌的臨床工作,還要負責醫學生的教學,還要做研究、撰寫醫學論文。「雖然說健康是一切事業的基礎,但是人往往要等到失去健康才會有深刻的體會。」林禹宏說,如果時間重來,覺得自己最應該「放過自己」,不應該給自己太大的壓力,所以出院後他定決心改生活方式,第一件事就是把手上撰寫中的論文都丟掉。林禹宏笑著說,現在最常做的事就是「放空」,為了不讓自己太累,每天十點就睡覺,過著早睡晚起的生活,也養成了午休的習慣。現在幾乎每天到健身房報到,有時候打高爾夫,總覺得能夠和家人一起運動是很幸福的,常發現更多趣事,就像桿弟曾問兒子:「跟你打球的是哥哥和嫂嫂嗎?」在抗癌的路上,一家人更加珍惜彼此、感情更聚密。尤其是兩個孩子,突然發现一直是家庭支柱的父親,有一天可能會不在。女兒回想起爸爸的付出,曾偷偷告訴林禹宏:「我不知道你以前幫我們做這麼多,我希望以後能嫁給像你一樣的丈夫」兒子更是常常說著,等將來買車後,要帶著爸爸出去玩。林禹宏感謝上天給他一對乖巧的子女。他相信命運都是上天的安排,雖然有些人不想生小孩,或抱怨孩子造成生活負擔,但當他前年底被醫師告知必須接受幹細胞移植,而慈濟骨髓庫又沒有完全符合組織配對捐贈者,如果沒有兒子捐骨髓和幹細胞,恐怕只能等死了。回想治療白血病期間,林禹宏說,如果沒有太太無怨無悔的照顧和鼓勵他可能沒有辦法活到现在。林禹宏紅著眼眶說,一定不會忘記,和妻子之間的約定,兩個人要一起完成世界的旅行拼圖。幹細胞移植後,林禹宏接受了六次骨髓穿刺檢查,很幸運都沒有偵測到癌細胞。他感謝上天給自己活下去的機會,笑著說,很少有醫師親身經歷各式各樣的治療,還能夠活下來。這段抗癌時間,是林禹宏開始工作近三十年第二次請病假。他深刻體會到病人的感受。走過生死關頭,更能體會每一個生命的可貴;經歷醫病角色的轉變,更能以同理心面對每一位病人。「我這條命是撿回來的,我認為是老天爺要我留下來多幫助一些病人。」
-
2022-02-07 新聞.器官捐贈移植
不孕症名醫 等待肺臟移植續命 女兒臉書求救
不孕症名醫、新光醫院婦產科醫師林禹宏四年前罹患血癌,一度接受兒子骨髓移植而康復,但去年出現排斥反應影響肺功能,近日還裝上葉克膜,在台大醫院等待肺臟移植續命。林禹宏的女兒在臉書撰文呼籲,「爸爸拚了這麼久,就差一個延續生命的契機與願意」,盼大家支持器官捐贈。根據器官捐贈移植登錄中心統計,目前有八十一人等待肺臟,只有兩人已移植。「廿二年前,我親手接生兒子來到這個世界,想不到廿二年後兒子的骨髓和幹細胞給了我重生機會。」林禹宏之前接受本報採訪時曾說明治療過程。但他的女兒說,父親在一年多後疑似出現不好的細胞,再次輸入幹細胞後造成多重器官排斥,全身皮膚長黑斑、手腳嚴重脫皮、指甲斷裂脫落、腹瀉、沒有食欲 ,體重在兩周內掉了十四公斤,甚至出現目前醫學無法治療的肺部反排斥,必須廿四小時仰賴呼吸器。林禹宏這段時間雖停診,但臉書不間斷分享醫療衛教文章,是他戴著呼吸器在家、在病房氣喘吁吁慢慢打字的,因為放不下求助的病人。「爸爸始終深信再撐一天,明天就會等到那顆讓他重生的A型肺臟,但好多個明天過去,爸爸早已撐過預估的時間好久了。」她盼更多人響應器捐。台大醫院胸腔外科主任徐紹勛說,肺臟移植最大考驗是排斥和感染;民進黨前立委蔡啟芳等了三年,去年才在台大換肺重生,但還有更多人在等待。受民情影響,亞洲捐贈率低於歐美,台灣捐贈率已較過去進步,但面對等待續命的需求,政策仍需尋求更符合民情特色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