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2-28 養生.生活智慧王
搜尋
NOW健康
共找到
749
筆 文章
-
-
2021-12-26 養生.聰明飲食
早上空腹喝咖啡不OK?沒有科學證據顯示有害健康
讀者簡珣在大前天(2021-12-22)利用本網站的「與我聯絡」來詢問空腹是否可以喝咖啡。我把她的來函簡化如下:「林教授您好,關於喝咖啡傷胃網路上的說法實在眾說紛紜,有說喝咖啡會胃潰瘍、胃食道逆流、刺激皮質醇、血糖易上升…等等,文章內容也都是說某某研究指出,或營養師的看法……實在很難分辨到底是否真是如此?因為曾經看過好幾篇林教授您的文章,覺得不僅客觀(佐證豐富),更是釐清了很多既定的錯誤的觀念,因此特來信請教,望林教授解惑,小女子不勝感激。」兩天後,也就是昨天聖誕夜,我的大學同學也用LINE來問我同樣的問題,而這很顯然是因為《風傳媒》在大前天(2021-12-22)發表了早上空腹喝咖啡,容易刺激胃酸分泌!英國研究曝每日最佳4個飲用時段,有效提神還能燃脂。讀者簡珣除了寄來《風傳媒》這篇文章之外,也寄來另外兩篇。它們分別是:2020-10-25發表在《NOW健康》的先吃早餐?還是先喝咖啡? 研究:空腹喝咖啡不OK。沒有日期,發表在《常春月刊》的早上喝咖啡提神醒腦? 營養師揭「可怕後果」…3大族群最好不要空腹喝。《常春月刊》那篇文章有註明是轉載自《NOW健康》,而《風傳媒》那篇則是有一部分跟《NOW健康》那篇大同小異,所以我就先只討論《NOW健康》那一篇。它說:「研究人員要求29名健康受試者,按隨機順序進行3個不同的過夜實驗:(1)正常夜間睡眠,早上醒來時飲用含糖飲料,(2)受試者夜間睡眠受到干擾,沒能好好睡覺,在早餐時喝同樣的含糖飲料,(3)參與者沒睡好,在早餐時,飲用含糖飲料前的30分鐘,先飲用濃咖啡。結果發現,在缺乏睡眠的情況下,參與者喝下黑咖啡時,血液測試顯示,身體處理血糖的能力明顯變差。研究人員建議,應在咖啡提神與血糖升高兩者之間取得平衡,最好在早餐後喝,而不是早餐前喝咖啡。」《NOW健康》和《風傳媒》都沒有提供這項研究的論文,所以我只好自己去找。我找到它是2020-11-28發表的Glucose control upon waking is unaffected by hourly sleep fragmentation during the night, but is impaired by morning caffeinated coffee(醒來時的血糖控制不受夜間每小時睡眠碎片化的影響,但會受到早晨含咖啡因的咖啡的影響)。我看完這篇論文後,發現《NOW健康》和《風傳媒》都犯了同樣一個錯誤。他們都說受試者飲用「含糖飲料」,但是事實上受試者是接受oral glucose tolerance test(口服葡萄糖耐量試驗)。這種試驗的目的是要鑑定受試者調節血糖的功能是否正常,而試驗的方法是讓受試者喝下250cc含有75克葡萄糖的溶液,然後檢查血糖值。雖然用於鑑定血糖的「葡萄糖溶液」的確是「含糖」,但我想您應當不至於會把它叫做「含糖飲料」吧。至少,您應當不至於會閒來沒事調一杯或買一杯葡萄糖溶液來享用吧。《NOW健康》也還犯了另一個錯誤。儘管它所說「研究人員建議,……最好在早餐後喝,而不是早餐前喝咖啡」,但事實上這篇論文卻完全沒有做出這樣的建議。事實上,這項研究本身也犯了一個錯誤。它缺少了一組很重要的實驗,那就是「正常夜間睡眠,醒來喝咖啡」的實驗。由於沒有這一組實驗,它所得到的結論也只不過是「夜間睡眠受到干擾,醒來喝咖啡,會影響血糖調節功能」。也就是說,這項研究根本就不可以被解讀為「早上空腹喝咖啡會影響血糖調節功能」。但是,《NOW健康》和《風傳媒》卻因為引用了這項有缺陷的研究,而給大眾發布了一個有缺陷的建議。《風傳媒》那篇文章還談到好幾個空腹喝咖啡會造成的問題,但是,我只討論其中一個,您心裡就應該會有數。《風傳媒》說:「《healthline》引述研究指出,咖啡的苦澀味可能會刺激胃酸產生。因此,大部分人認為咖啡會刺激腸胃,加重腸胃不適或胃病症狀(如腸易激綜合症)、導致胃灼熱(俗稱火燒心)、胃潰瘍、噁心、胃酸逆流和消化不良。」您有沒有看到「大部分人認為」?也就是說,所謂的咖啡刺激胃酸產生而引發的種種問題,也只不過就是「大部分人認為」,而非經過科學驗證的。不管如何,這段文章所說的《healthline》,指的是Healthline網站在2020-1-13發表的Should You Drink Coffee on an Empty Stomach?(在空腹時你應該喝咖啡嗎?),而事實上《風傳媒》那篇文章的內容可以說就是這篇Healthline文章的中文翻譯。但是,很不幸的是,《風傳媒》卻選擇報憂不報喜,只採用負面的,而避開正面的。Healthline那篇文章在講述了一些傳說中空腹喝咖啡會造成的問題之後,特別反過來說:「然而,研究未能找到咖啡和消化問題之間的密切關聯——無論你是否空腹喝咖啡」,而它是引用了一篇2017年發表的論文The Impact of Coffee on Health(咖啡對健康的影響)。事實上,Healthline那篇文章的總結是:「雖然有一些揮之不去的迷思,但幾乎沒有科學證據表明空腹飲用咖啡是有害的。相反,無論您如何飲用,它都可能對您的身體會產生相同的影響。同樣地,如果您在空腹喝咖啡時發生消化問題,請嘗試與食物一起飲用。如果您發現有所改善,那就可能最好相應地調整。」總之,從「空腹喝咖啡有害」這件事就不難看出,台灣有很多媒體總是愛用危言聳聽的手法來吸引關注。原文:早上空腹喝咖啡,可怕後果?
-
2021-12-26 該看哪科.心臟血管
出現小中風症狀別輕忽 醫示警:勿踩生活地雷,1周內可能引發中風!
一般人認知的中風常會造成肢體癱瘓,引起家庭生活風雲變色,然而,醫學上稱為「暫時性腦缺血(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俗稱「小中風」,症狀比較輕微,有人甚至很快恢復,因此,多數民眾容易忽視。其實小中風可以說是中風的前兆,後續可能引發中風機率相對提高,必須加以嚴防。 出現小中風症狀別輕忽 1周內可能引發中風小中風的成因是由於大腦特定部位的血液供應暫時受到阻礙,導致產生神經系統的功能障礙,發作時類似中風症狀,可能突發性出現頭痛、頭暈、想吐,產生複視、視力模糊或暫時性失明等,部分會有耳鳴,手腳發麻無力、步態不穩,或突然大舌頭、說話遲鈍等情況。醫學定義認為小中風通常符合「24小時之內恢復正常,且沒有任何神經學後遺症,以及神經學影像正常」的3個條件。現代人往往因為工作忙碌、生活壓力大,在小中風症狀出現後多休息即獲得緩解、恢復正常,因而不放在心上。復健專科滕學澍醫師指出,罹患小中風的患者,代表腦部及末梢血液循環已出現不良警訊,歷經小中風的1周內,很可能引發真正中風,根據臨床統計資料,缺血性中風患者當中,有30%過去曾經歷過小中風。促進及預防末梢血液循環不良 遠離小中風威脅小中風好發族群包括慢性心血管疾病、三高患者,其中血壓長期偏高,容易導致血管壁脆弱、內膜受損、甚至破裂,最後引發腦血管出血;高血脂表示血液裡脂肪堆積過多、壞膽固醇高,會造成動脈粥狀硬化,血管愈變愈狹窄;高血糖容易導致血管受損不易修復,血循變差。其他如抽菸、肥胖、生活壓力大、作息不正常、飲食不正常又不愛運動,都容易讓身體及血管產生慢性發炎,提升小中風的機率。預防小中風發生,罹患先天心臟血管疾病及三高患者,必須服藥控制,作息規律、適當舒壓,多攝取高纖蔬果,補充足夠的水分,飲食少油、少鹽,戒菸酒以及適度運動。 (常春月刊/編輯部整理、文章授權提供/NOW健康)  延伸閱讀: ·臉歪嘴斜是中風還是顏面神經麻痺?專科醫師教你如何區分 ·氣溫驟降!「2時間點」 最易中風 護心祛寒保暖這樣做
-
2021-12-25 養生.聰明飲食
喝熱檸檬水可抗癌? 營養師曝真相:2種族群飲用需注意!
熱檸檬水可抗癌,癌友可多喝加熱的檸檬汁,是真的嗎?最近網路流傳「熱檸檬水可抗癌」等不實訊息,網友提及多喝加熱的檸檬水,可以調節血壓、抗抑鬱、抗應激和神經功能障礙,這讓熱檸檬水頓時變成「神奇產品」,實際上這論述毫無科學證據。食藥署強調,檸檬確實對健康有益,部分研究指出,檸檬含有可能具有抗癌特性的天然物質,但目前為止都還在動物實驗階段,還沒有充足研究證明對人類的影響。台安醫院營養師劉怡里表示,檸檬含有維他命C、礦物質,且為高鉀水果,幫糖友、癌友料理食物時,可以加點檸檬汁,增加口感,促進唾液分泌,但要說「可以抗癌」,就顯得誇大不實。食藥署提醒,於這類沒有根據的網路傳言,民眾應該謹慎以對,仍應積極就醫,不要隨便相信不實訊息,更不能聽信偏方,而疏於醫囑,甚至中斷治療。劉怡里表示,因為含有維他命C,檸檬常被認為美白聖品,多喝檸檬水,可讓皮膚水潤白晰。但事實上,檸檬並不算是高維他命C的水果,芭樂、奇異果、草莓、木瓜以及柑橘類水果維他命C含量更高。什麼是抗癌水果?什麼是抗癌水果?劉怡里說,沒有哪一種水果可以擁有這個名號,建議多吃當季水果、種類及顏色越豐富越好。此外,維他命C具有預防癌症效果,那建議多吃芭樂、奇異果、草莓、木瓜等水果。值得注意的是,檸檬屬於高鉀水果,如果腎臟功能不好,應謹慎食用。糖尿病患喝檸檬汁時,應注意份量,一般來說,200cc就等於1份水果,務必仔細估算。★本文經《NOW健康》授權刊登,原文刊載於此★關心健康生活大小事,點此進入【NOW健康】
-
2021-12-24 養生.家庭婚姻
結婚後該不該與公婆同住? 最先考慮這3件事情
結婚後該不該與公婆同居?每個人都有各自的見解與看法,這次《Social Lab社群實驗室》透過《OpView社群口碑資料庫》追蹤最近3個月內「婚後與公婆同住」話題的網路聲量表現,帶您了解話題的網路討論焦點,以及網友的看法。婚後是否要與公婆同住? 網友最先考慮這3件事情網路上關於「婚後是否與公婆同住」的話題討論十分熱烈,可發現網友常提及家中「人際關係」的經營,如在提及與「公婆」相處時,有網友會提到「遇到很好的婆婆,都會幫忙洗衣煮飯」,也有人說「常常被公公管東管西,很不自在」等,引發許多的討論。也有網友會提到「住屋問題」,如認為「租屋自住」花費高,因此「只能先跟爸媽同住」,或提到「房子」坪數較小,「房間」的分配與夫妻間的隱私也是問題等。此外,在與公婆的「相處磨合」上,網友會提到與公婆「習慣」、「觀念」的不同,如「跟長輩的衛生習慣不同」、「公婆對我教育孩子的方式常有意見」等,表示與公婆同住時可能會有不少生活的觀念磨合。婚後都與公婆難相處? 網友想法大不同觀察網路討論發現,認為婚後可與公婆同居的網友常提到「同住經濟負擔較小」的想法,表示「自己無力負擔房貸」,不如就跟公婆住一起,藉此減輕經濟壓力。還有網友認為「大家一起住能互相照應」,平時能與婆婆互相分擔家事、小孩請假在家也不必擔心沒人照顧等,網友紛紛表示「真的遇到好婆婆」、「神隊友婆婆」等。但對此持保留態度的網友則認為,難以克服與公婆「生活習慣的不同」,如有網友提問「跟公婆住該不該鎖門?」引起熱烈討論,認為不鎖門是怕有意外,但公婆不敲門的行徑,也十分困擾,就有網友附和「敲門真的是禮貌,但也不好意思指責公婆」。同時,持保留態度的網友也提到「回家隨時都覺得拘謹」,像是網友提到「下班不能懶在沙發上」、「回家也不能穿的輕便」等,都是網友猶豫婚後與公婆同住的理由之一。綜合上述可發現,身為媳婦、女婿的民眾常會於網路上討論、請益「婚後是否與公婆同住」的相關話題。隨著時代的變化,也有些民眾在婚前便先決定「向外搬」,以預防婆媳、岳婿等衝突發生,但不論生活習慣有多不同,大家都還是一家人。★本文經《NOW健康》授權刊登,原文刊載於此★關心健康生活大小事,點此進入【NOW健康】
-
2021-12-23 該看哪科.牙科
餐後、睡前刷牙,為何還有口臭? 醫揭「6大症狀」小心是牙周病
明明每天餐後和睡前都會刷牙,為何還是有口臭?甚至刷牙時還會出現流血的狀況?小心牙周病找上門!牙醫師鍾文宸醫師提醒,罹患牙周病主要是因為忽略清潔的細節,最常見的是未正確刷牙、未使用牙線或牙間刷。這也讓許多牙周病患者常會有「為什麼我每天認真刷牙,還是會得牙周病呢?」的疑惑。刷牙刷太快或不使用牙線 都可能導致牙周病鍾文宸醫師解釋,牙周病的起因是細菌和食物殘渣裡的碳水化合物產生作用,附著在牙齒表面、牙齦與牙齒的溝槽形成牙菌斑,當口腔內充滿了細菌和牙菌斑,這些牙菌斑會分泌酸性物質侵蝕牙齒,造成蛀牙,甚至導致牙周病發生。初期牙周病症狀包含:刷牙流血、早上起床口腔有異味、平時口臭嚴重、牙齦萎縮等,通常出現牙齒搖晃或咀嚼無力等現象時,病況已經相當嚴重。鍾文宸醫師進一步說明,罹患牙周病的常見問題包含刷牙刷太快、沒有使用牙線或牙間刷清潔牙縫等,甚至覺得讓口腔內充滿牙膏產生的泡沫和清涼感,就算是認真刷過牙了,正確的口腔清潔方式是每次來回刷2到3顆牙,約10到20次,將牙齒的每一面都仔細刷過,再搭配牙線或牙間刷,將每個牙縫清潔乾淨。面對不同程度的牙周病 治療方式大不同當牙周病發生時,應該如何正確治療呢?鍾文宸醫師表示,牙周病依嚴重程度可大致分成輕度、中度和重度,輕度如牙齦有明顯腫脹感、刷牙時容易出血,此時就醫僅須導正患者的口腔清潔方式,並以超音波洗牙清潔牙結石,通常患者只要遵照正確的刷牙方式,都可以獲得良好的改善;罹患中度及重度牙周病時,牙菌斑已經嚴重侵襲破壞到牙根周圍的骨頭及牙周組織,必須進行第1階段治療,先上麻藥,再以非手術性的方式將牙齒及牙根表面的牙菌斑刮除,並且進行口腔清潔衛教。第1階段治療後會評估牙周病改善情況,針對特別嚴重的局部位置,則可能需進行第2階段的翻瓣手術,上麻藥後,將牙齦翻開,清除更深層的牙根表面的細菌及牙結石,若患者的骨頭被細菌破壞嚴重,還可能需要做牙周組織再生治療,以骨粉、再生因子、膠原蛋白等生物性材料,幫助患者重建骨頭與組織,過程需6到8個月。值得注意的是,若患者的牙周病造成某些牙齒嚴重到無法治療,只得將損壞徹底的牙齒拔掉並進行植牙,預防感染嚴重的牙齒繼續留在口腔內破壞其他牙齒。鍾文宸醫師強調,上述療程都是為了避免病患喪失牙齒,牙周病不是短期內產生,只要民眾有出現任何初期症狀,應立即就醫,建立正確的口腔清潔習慣,其餘輔助工具如沖牙機、漱口水、電動牙刷等,都無法取代牙線和牙間刷。 (常春月刊/編輯部整理、文章授權提供/NOW健康)  延伸閱讀: ·牙周病不一定會痛? 牙齦發炎要小心!醫列「9典型症狀」別當耳邊風 ·口臭是牙周病主要徵兆! 飯後40分鐘就形成,這動作是牙菌斑大敵...舌苔積太多也不OK
-
2021-12-22 養生.聰明飲食
愛喝茶、咖啡有助預防失智及中風! 研究曝「每日飲用杯數」
每天總習慣喝上幾杯咖啡或茶,喜歡喝茶和咖啡的人有福了!根據《PLOS Medicine》研究指出,這個習慣可能有助於預防中風和失智症。愛喝茶和咖啡的人 罹患失智症的風險較低近14年來,科學家們將36萬名50至74歲健康英國人咖啡和茶的攝取量,與中風和失智症的風險進行對比。此研究由中國天津市天津醫科大學的Yuan Zhang所領導,研究指出每天喝2到3杯咖啡或茶的人,罹患中風的風險降低了32%,與不喝酒的人相比,則降低了28%,另外,愛喝茶和咖啡的人,罹患失智症的風險也較低。此數據來自英國生物銀行,該銀行收集了英國22個護理中心的健康資料,從2006年至2010年間,招募平均年齡60歲的參與者,完成了有關喝咖啡和喝茶習慣的問卷調查,其罹患中風和失智的風險一直被追踪到2020年。研究結果顯示,大約5分之1的參與者不喝咖啡,大約有14%的參與者不喝茶。有16%的人每天喝半杯到1杯的咖啡和大約4杯的茶。另外,大約14%的人說表示他們喝了差不多量的茶,但沒有喝咖啡;而有12%的人則說他們每天喝2到3杯咖啡和茶。在隨訪期間,10,053名參與者之中,有2.7%中風,5,079名之中有1.4%罹患失智症。而有喝咖啡和喝茶習慣,即使很少量,也與降低罹患這兩種疾病的風險有關。每天喝2到3杯咖啡、3到5杯茶,或同時喝4到6杯茶和咖啡的參與者,罹患中風和失智症的風險最低。咖啡和茶之中 含有多種對健康有益的化合物為什麼咖啡或茶具有保護作用呢?聖路易斯食品營養顧問兼運動營養師Diekman指出,先前1項研究顯示,咖啡和茶之中含有咖啡因,而咖啡因具有抗氧化作用,這個新的研究再次證明咖啡因和抗氧化作用有關。另一位美國專家表示同意,並指出咖啡和茶之中,含有多種對健康有益的化合物,而不僅僅是咖啡因。德州大學西南醫學中心臨床營養學副教授兼主任Lona Sandon也表示,這些化學物質如何在體內發揮作用,有許多可能,包括抗氧化、抗炎、增加血流量、保護血管免受損傷等,這些作用都可能影響失智或中風的風險。(常春月刊/編輯部整理、文章授權提供/NOW健康)  延伸閱讀: ·天冷喝熱飲、熱湯小心致癌! 醫曝「中標6大症狀」:台灣人飲食惡習害的 ·喝咖啡、茶加糖!黑、紅、黃、白糖哪種好? 「營養成分」曝光:小心暴肥、糖尿病都來
-
2021-12-21 養生.聰明飲食
愈熟的香蕉熱量愈低?營養師認證但3類人不宜多吃
吃起來香軟可口的香蕉,是許多人喜歡的水果之一,網友建議,挑選香蕉時,應以形狀彎的為主,吃起來比較甜而且更營養,但這是真的嗎?農委會企劃及科技管理組答案是「香蕉不論是彎的或直的營養價值跟甜度都相同。」香蕉營養成分 與熟度有關香蕉之所以出現會彎曲弧度,原因為求陽光照射,多根香蕉聚集在一起,陽光沒辦法均勻的照射到所有果實,香蕉果實為了多照到陽光,而向上生長,所以形狀就變成彎的。香蕉營養成分與「直」、「彎」無關,而與熟度有關,綠色香蕉尚未成熟,但含多量澱粉,食用具有飽足感;至於顏色開始轉黃變熟的香蕉,營養價值相對較高。越熟的香蕉熱量越低 3類人不宜多吃台安醫院營養師劉怡里表示,越熟的香蕉熱量越低,越熟青熱量越高,例如,「未熟綠皮香蕉」每100g約90大卡,等到「成熟黃色香蕉」,熱量降為68大卡。不過,黃色香蕉熱量降低,但糖分卻增加,每100g的糖分約增加至10.8g,未熟綠皮香蕉每100g糖分約9.2g。建議想要控制體重者食用「綠皮香蕉」,因為膳食纖維高、抗性澱粉多,且身體難消化吸收。劉怡里指出,香蕉含有豐富的水溶性膳食纖維,邊吃邊喝開水或牛奶,有助排便。再者香蕉富含維生素B群(B6),能幫助蛋白質合成,提升免疫力。營養師強調,香蕉為高鉀高鎂高纖水果,且含有血清素,可說是好處多多,3高族群、身心壓力沉重族群可以適量食用,預防心血管疾病,並保持快樂心情。下列民眾則不宜多吃香蕉:1.正在減重者 2.有糖尿病症狀者 3.限鉀的腎臟病人食藥署提醒,購買時香蕉時,外觀以成熟、斑點少者為宜,貯藏時間較久,可避免香蕉快速催熟變黑。(常春月刊/編輯部整理、文章授權提供/NOW健康)延伸閱讀: ·香蕉買回家好快熟透、發黑? 專家授「延長保存期限秘訣」 ·空腹吃「5類食物」會胖、傷腸胃、血糖失控! 吐司、豆漿、香蕉都上榜
-
2021-12-17 該看哪科.中醫
10大暖身食材「生薑」奪冠! 中醫教3種體質該怎麼吃
冬季總算來臨,薑母鴨、羊肉爐的店也大發利市。俗語說「補冬補嘴空」,面對變化無常的濕冷冬季,大家總喜歡吃點熱食禦寒。綜觀網友對於冬季飲食的討論中,最常見的是平價、方便料理的「薑」。另外常見的牛肉、羊肉也是火鍋必備。不過這些食材該怎麼吃才能吃出溫暖,而非吃出火氣呢?網友熱議的「薑」 吃太多也會刺激胃部《Social Lab社群實驗室》透過《OpView社群口碑資料庫》觀察網友熱議的溫補暖身食材,以可加入料理做提味的「生薑」聲量最高。生薑因富含薑辣素等能祛寒暖身、促進血液循環的營養素。不少網友表示生薑的好處多多,提到「薑真的很棒,可以驅寒又能養生,料理必備的一項食材」、「薑的功能真的是非常多」等,但也有網友提醒吃太多會刺激胃部,應適量吃。而「羊肉」及「牛肉」等紅肉也是網友熱議的暖身食物,有許多人喜歡在冬天來上一鍋「羊肉爐」,因此適合冬天補身用的「羊肉」便備受討論,有網友就表示「天氣比較冷真的很適合吃羊肉爐,因羊肉本身就是祛寒溫補的食物」、「體質較寒者可多攝取羊肉」等;而「牛肉」則是能養血又補腎,也是很好的溫補食材之一。許多人會在寒冷的天喝一碗牛肉湯補身,光是溫熱感就能療癒心靈。針對不同體質 選擇適合的鍋物料理中醫師李俊儀表示,他曾遇過1位25歲上下的女性,因為長時間手腳冰冷,想要補身,就連續吃了3天羊肉爐!結果出現臉部頻冒青春痘、口乾舌燥與胃食道逆流等症狀。他認為現代人營養豐富,如到了冬天還要大吃補品,可能造成上火,出現失眠、流鼻水等。他更特別提到胃食道逆流是相當常見的文明病,如常有這個症狀,建議避免吃生薑與羊肉,免得胃食道逆流症狀更嚴重;雖相較之下牛肉影響較小,但還是別吃太多。談到廣受所有食客歡迎,即使是年紀較小的人也好入口的「生薑」,李俊儀建議大家可以在家煮「生薑肉桂紅茶」,可以幫身體加熱、血液循環加速。生薑可保健腸胃、避免腹瀉與便祕,而肉桂有緩解疲勞與加速皮膚代謝的功效。料理方式也很簡單,只要將生薑微波加熱到微溫狀態,將其放入熱紅茶,最後加入一根肉桂即可,加點糖也可增加風味。針對不同體質,李俊儀提出幾道可以自己準備,超市即可買到,或是街邊火鍋店常見的料理,提供給民眾參考如下:▸寒熱夾雜者可選擇平補,夾雜體質的特色是很難確定是外熱內冷還是外冷內熱,體質特性各有不同,建議嘗試人蔘雞、韓式泡菜鍋。因為大白菜屬寒、辣椒屬熱,兩者可達到中和。▸體質偏熱者可選擇涼補,可點一鍋昆布牛奶鍋、再加點一份蔬菜或味增,牛奶屬於微涼性食材。▸體質偏寒者可多嘗試熱補,薑母鴨便是一項好選擇。當然還是多搭配蔬菜食用,以避免上火;像是吃鍋都會有的高麗菜即可,丟進鍋一起煮相當方便。★本文經《NOW健康》授權刊登,原文刊載於此★關心健康生活大小事,點此進入【NOW健康】
-
2021-12-16 該看哪科.中醫
冬季進補食材黑名單曝光! 中醫師教你寒熱夾雜體質該怎麼補
對重視飲食的台灣人來說,冬天就是「吃吃吃」的季節,天氣冷了不想出遠門,沒什麼事情可做就吃點東西,加上年終節慶氣氛濃厚,免不了要與朋友聚聚,吃個羊肉爐、薑母鴨,保暖祛寒兼補身。不過也有很多人因此補過頭,吃到口內炎、失眠甚至腹瀉者在所多有。那麼我們該怎麼吃呢?現代人多「寒熱夾雜」體質 薑母鴨少吃台北市聯合醫院仁愛院區中醫部兼任主治醫師中醫師方志男認為,現代人因飲食習慣改變,經常吃炸物的關係,有「寒熱夾雜」體質的人特別多。「寒熱夾雜」是什麼?顧名思義就是寒性、熱性的體質特點都有一些,這些人容易火氣大、口乾,卻又怕冷。方志男建議日常生活的飲食,還是以溫和的料理為主,避免薑母鴨等太過燥熱的飲食內容。同時有自體免疫疾病的人,例如類風溼性關節炎,紅斑性狼瘡的病患,更要避免吃燥熱的飲食,以免疾病復發。同時,方志男觀察到一個現象,那就是大家去中藥房想買藥材,煮點四物湯等一些大家都能夠自己料理的簡易藥膳時,老闆卻是問顧客「你要50還100」,而非針對體質,選擇適合的藥材。他建議大家如想煮藥膳,像是四物湯這類的,應該諮詢合格中醫師,針對體質進行調整。國健署提醒慢性病患 天冷食補注意3要點衛福部國健署也提供幾個重點:如有缺鐵性貧血者可以用鐵質高的食材如鴨肉、牛肉、羊肉;痛風、高膽固醇血症者,避免選腰子、大腸、肝臟、豬心等普林與膽固醇高的食材、也不宜選油脂過高的三層肉,燉雞、燉肉、燉內臟的湯品,痛風患者宜忌口;血壓過高或有心、腦血管疾病病史的病友,注意鹽分、膽固醇、飽和油脂,也要注意補品中勿大量加入酒精。另外,國健署也提醒大家要選擇適當的鍋具。鍋具建議挑選陶瓷或不鏽鋼材質,不建議使用鐵、銅、鋁、錫等金屬材質。烹煮前,先洗淨藥材,用冷水浸泡30分鐘後,水加至一定量,大火煮至沸騰再轉小火慢熬,過程中勿開鍋蓋,以免揮發油成分散失;生鮮肉品的食材,如雞、鴨等,應先汆燙後,再與藥材共煮。最後,記得「購買中藥材時請至合格的中藥販賣場所」,購買合乎衛生標準規範的藥材。 ★本文經《NOW健康》授權刊登,原文刊載於此★關心健康生活大小事,點此進入【NOW健康】
-
2021-12-11 該看哪科.婦產科
子宮內膜異位症輕症可中醫調理 中醫教你簡單茶飲輕鬆調整體質!
中醫看子宮內膜異位,主要為「瘀症」,治療方式隨著形成的原因而不同。如果是急性症狀,或是形成5公分以上囊腫,應就醫治療,不建議自行調理舒緩。子宮內膜增生在中醫視為瘀症 依體質調理對症下藥正常子宮內膜隨生理週期生長、脫落,如果跑到不對的地方增生,就會影響身體狀況,稱為子宮內膜異位症。如果長在卵巢會形成巧克力囊腫,長在子宮肌層則形成子宮肌腺症,少數異位到腹腔外,就會造成其他疼痛或出血,最明顯的症狀是腹脹腹痛、生理痛,有些女性的經血量多,會導致貧血,也有人因卵巢功能不佳,而有不孕現象,對女性造成諸多困擾。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林森中醫昆明院區中醫內科醫師胡玉芳表示,中醫看子宮內膜異位,視為一種「瘀證」,形成的原因很多,有人是虛寒體質,有人是熱鬱在裡或是血虛、氣滯,中醫介入可改善腹腔循環,調節免疫系統,防止經血逆流,降低發炎情形,改善腹腔環境,讓內膜生長回歸正常。虛寒體質常用少腹逐瘀湯;熱證明顯常用龍膽瀉肝湯或是牡丹皮、益母草等,搭配化瘀藥例如桃紅四物湯、桂枝茯苓丸;針對經痛較明顯的病人,可用延胡索、芍藥來達到止痛效果。有陰虛、燥熱狀態,可用當歸、生地、芍藥來滋陰。囊腫超過5公分建議先行就醫 輕度可按摩搭配茶飲調理子宮內膜異位病人如果有急性症狀,例如腹痛難耐,或是囊腫有5公分以上,應就醫治療,不建議自行調理舒緩。輕度子宮內膜異位症,可練習腹式呼吸來舒緩經痛,鼻吸、嘴吐,吸吐時間約1:2的比例,藉以放鬆肌肉,減輕疼痛。經期前5至7天也可按摩幾處穴位,例如婦科要穴「三陰交」,左右各按壓1分鐘,對調理子宮有很好的效果,孕婦則不宜。此外,按摩臍下4寸的「中極穴」、中極左右旁開3寸的「子宮穴」,也有助調理婦科疼痛,建議平躺搭配精油揉按,切忌過度用力,怕冷的人可搭配熱敷或艾灸。胡玉芳並提供適合輕度子宮內膜異位及經痛者調理的茶飲,生理期前5至7天飲用1周,可改善經痛。但平常容易手腳冰冷、腹瀉的人以及孕婦,不適合飲用,如有其他慢性病,也應諮詢醫師再使用。《補血調經茶飲》▸藥材:益母草3錢、紅棗5至6顆、女貞子3錢、牡丹皮2錢▸作法:藥材先以冷水洗淨,水蓋過藥材浸泡約30分鐘。以中火煮滾,轉小火再煮20分鐘,剩約1至2碗湯汁,濾渣後即可飲用。▸適用:益母草偏涼,補血調經;女貞子入腎經,安五臓養精神;牡丹皮微寒入腎經,消瘀血;紅棗益氣養血。胡玉芳提醒,子宮內膜異位症是與荷爾蒙或免疫相關的發炎反應,不可隨意進補,可補充柑橘類水果、富含鈣質的食物、維生素D、Omega-3不飽和脂肪酸,減少酒精攝取,同時要維持正常作息、適度運動、充足睡眠,避免熬夜,並保持心情愉快,對治療有所幫助。至於有些女性會在經期喝紅糖水,從中醫角度來看,糖是濕熱物質,對舒緩發炎疼痛並無助益,尤其濕熱體質並不適合飲用。★本文經《NOW健康》授權刊登,原文刊載於此★關心健康生活大小事,點此進入【NOW健康】
-
2021-12-08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Omicron快篩篩不出?第三劑能應付?台大醫解答
世界各國對剛出現的變種病毒「Omicron」積極應對,不少人擔心的是,現行的PCR與快篩試劑,是否無法辨認Omicron?台大醫院急診醫學部主治醫師李建璋表示,Omicron不影響現在的快篩準確性。Omicron有32個位點出現變異 抗原快篩與PCR都可檢測新冠感染者有許多為無症狀感染者,家用快篩便成為防疫利器之一。不過Omicron有32個位點出現變異,各界憂心現有的快篩試劑,會發生篩檢不到的「偽陰性」情況。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表示,Omicron突變發生在S蛋白上,不在N蛋白上。而現行PCR非針對經常突變的S蛋白檢查,因此抗原快篩與PCR都可檢測Omicron;少數國家的快篩是採用S蛋白做標的,有可能檢測不準確,但台灣沒用到。李建璋表示,Omicron突變地方在S蛋白,但現有的快篩試劑,是檢測不易突變的N蛋白,所以不會影響準確性。另外針對Omicron,從現行資訊與學理判斷,該病毒株R0值頗高,但重症率還不確定,目前南非傳來的資訊顯示多是輕症。如日後確定病毒傳染力強,且感染者多為無症狀,建議自備快篩試劑做檢驗。有呼吸道症狀,又有接觸史 應做快篩至於何時該使用快篩?李建璋表示,如有呼吸道症狀,又有接觸史,就可以做快篩。如出現兩條線的陽性反應,就將試劑用夾鏈袋包好,打1922依照指示就醫,並帶著包妥的快篩試劑。李建璋提醒民眾「防疫三寶」:按時接種疫苗、出外戴好口罩、有需要就快篩。現行的疫苗多透過S抗體保護,可能對Omicron保護力不高,但疫苗主要是防範重症與死亡,不可輕忽。至於各界熱烈討論的第三劑疫苗能否應付Omicron,需要從更多的文獻做佐證。(常春月刊/編輯部整理、文章授權提供/NOW健康)延伸閱讀: ·新冠病毒核酸檢測、抗原檢測哪個準確? 專家解答 ·居家快篩試劑擔心測出偽陰性、偽陽性怎辦? 醫揭「挑選原則&使用注意事項」
-
2021-12-08 養生.聰明飲食
高齡長輩、洗腎病人、糖尿病人、肥胖者吃醬恐成負擔 營養師教你DIY調出三種4低沾醬
世界各國的人都很喜歡沾醬,特別是日本與台灣。各式醬料也反映飲食文化,吃漢堡要加酸黃瓜醬、吃大阪燒要沾大阪燒醬、吃水煮肉片要沾沙茶醬,很多人不沾醬就不吃了。營養師建議有慢性病的病友,自製「4低沾醬」以免傷身。衛生福利部臺北醫院營養師蔡秀梅表示,有些病人愛好沾醬,即使因病住院要清淡飲食,也很難立即改變飲食習慣。住院時還有人盯著,但出院後一旦不忌口,就會增加腎臟、血管的負擔。其中高齡長輩、洗腎病人、糖尿病人、肥胖者尤其要注意,若無法完全拒絕醬料的誘惑,可自製「4低沾醬」,豐富味覺、增加食慾的同時,又不會因過鹹、過甜而傷身。5關鍵 讓醬更有味道蔡秀梅鼓勵愛沾醬的民眾自製健康醬料「四低調味醬」,利用現有食譜中的調味醬再加一些小技巧,將普通的沾醬優化變身成為「低油、低鹽、低糖、低熱量」的4低美味醬料,控制「沾醬的慾望」,也控制血糖。蔡秀梅說明,製作沾醬有5個關鍵:1.多利用食物本身特有的味道,例如芒果、蕃茄、南瓜。2.優先選擇不含有油脂的醬料。3.以代糖取代部分高熱量的砂糖。4.加高湯或水稀釋。醬越稀、熱量越低,將稠醬變糊、濃醬變淡,沾拌食物就不會沾過多的熱量與鹽分。5.加低脂優格或水果,利用優格熱量低、體積大的特點,加上少量水果,可調製低熱量的水果風味沙拉醬。3種醬 自己動手做蔡蔡秀梅介紹三種簡單方便的4低沾醬,1湯匙的熱量都不超過11大卡,可用燙青菜調味、海鮮或肉類沾醬,若使用為沾醬需再依個人口味增加水量進行稀釋。以下為蔡秀梅推薦的幾項醬料調配方法。1.最對味的海鮮五味醬▸材料:蕃茄醬3湯匙、醬油膏2湯匙、代糖1/2茶匙、烏醋 1湯匙、油1/4茶匙、蔥末1/2茶匙、薑末1/2茶匙、蒜末1/2茶匙、開水4湯匙。▸做法:將所有材料置於小碗中拌勻即可。▸參考營養成分:1湯匙15克的熱量10大卡、蛋白質0.3公克、脂肪2.7公克、納181毫克。2.酸甜清爽的芒果沙拉醬▸材料:原味優格1/4杯、芒果1/4個。▸做法:洗淨芒果後取出果肉,打成泥狀置於小碗中,加入優格拌勻。▸參考營養成分:1湯匙15克的熱量9大卡、蛋白質0.3公克、醣類4.7公克、脂肪0.9公克、納7.5毫克。3.法式酸醋沙拉醬▸材料:沙拉油1/2茶匙、白醋2.5茶匙、辣椒粉1/4茶匙、代糖1/2茶匙、 芥末醬1/4茶匙、開水1湯匙、蒜仁1個。▸做法:拍碎蒜仁,再與所有材料一併置於小碗中拌勻。▸參考營養成分:1湯匙15克的熱量11大卡、蛋白質0.9公克、醣類1.9公克、脂肪1.1公克、納13.4毫克。出門在外,最方便取得的應當是市售和風沙拉醬,蔡秀梅提醒,若想要吃的簡單輕鬆無負擔,可以直接以醬1、水1的方式稀釋和勻。以一般市售的和風沙拉醬評估參考營養成分,1湯匙15克的熱量約有10.8大卡、蛋白質0.3公克、醣類2.4公克、納242毫克。但市售的現成調味醬料中,鹽的成分通常較高,建議盡可能減量食用。★本文經《NOW健康》授權刊登,原文刊載於此★關心健康生活大小事,點此進入【NOW健康】
-
2021-12-07 該看哪科.腦部.神經
促進大腦健康怎麼吃?4類食物助抗發炎、防腦老化
上了年紀的人總是擔心自己會罹患失智症,一來煩勞家人照顧生活起居,二來也會耗費社會資源。最近1項研究發現,隨著年齡增長,多吃水果、蔬菜、豆類和其他具有消炎作用的食物,可能會降低罹患失智症的機率。記憶力衰退 和飲食模式息息相關刊登於《Neurology》的研究指出,如果飲食中含有促進發炎的食物,隨著年齡增長,出現記憶力、語言、解決問題和其他思維能力衰退的機率,很有可能會增加3倍。希臘雅典國立雅典大學神經病學副教授Nikolaos Scarmeas博士表示,攝取較少會促進發炎的食物,與降低罹患失智症的風險有關。根據研究結果來看,食物或許能透過多種機制來影響大腦的健康,對抗發炎可能是其中之一。在這項研究中,希臘針對一千名平均年齡超過73歲族群,進行一份問卷調查,為了證明他們的飲食有促發炎的潛在風險。研究初期,都沒有人罹患失智症,但在短短3年多的隨訪期間,卻有6%的人罹患了失智症。促發炎的飲食潛在風險評分範圍從-8.87到7.98,分數越高代表飲食促使發炎的程度越嚴重。研究顯示,得分較低者和得分較高者相比,罹患失智症的風險更低,促使發炎的飲食評分每增加1分,罹患失智風險就會增加21%。那些得分最低的人,每周大約攝取20份水果、19份蔬菜、4份豆類,以及11份咖啡或茶。相比之下,得分最高的人每周大約攝取9份水果、10份蔬菜、2份豆類和9份咖啡或茶。多攝取蔬菜水果 助於預防失智症Nikolaos Scarmeas表示,雖然每種食物都含有促發炎和抗發炎的成分,但整體來說,多攝取水果、蔬菜、豆類、茶或咖啡的飲食模式,更能夠抗發炎。該研究並不能證明抗發炎飲食可以預防大腦老化和失智症,只是發現了它們之間存在關聯。還需要更長時間的調查,才能得出關於促發炎症飲食,如何影響大腦健康的確切結論。芝加哥Rush大學醫學中心醫師兼科學家Thomas Holland博士指出,為了大腦的健康著想,他推薦MIND飲食、地中海飲食或DASH飲食。這三種飲食法都以瘦肉、魚類、全穀類、新鮮農產品和橄欖油為基礎。MIND飲食結合了地中海飲食和DASH飲食的元素,專門用於幫助對抗失智症。究竟應該吃些什麼食物,來促進大腦的健康呢?Thomas Holland提出了他的建議,包括漿果類、深色綠葉蔬菜、堅果、全麥、大蒜、洋蔥、辣椒、番茄、特級初榨橄欖油和家禽類等。這些食物可能會降低身體和大腦發炎過程的強度,甚至是發炎持續的時間,有些食物則是抗氧化劑,可以吸收有害的自由基並減緩發炎症狀。(常春月刊/編輯部整理、文章授權提供/NOW健康)延伸閱讀: ·愛吃甜食、炸物小心記憶力下降! 專家公開「10樣防呆食物」:雞蛋、蔬菜超需要 ·你吃的藥會引發失智風險? 專家曝「1成分、7款藥」需注意
-
2021-12-06 該看哪科.傳統醫學
天氣冷怎麼穿都不保暖?專家曝身體4部位是關鍵
時序進入年末,天氣也愈趨濕冷,但卻有不少女孩「愛美不怕流鼻水」,喜歡穿著會露出小蠻腰的兩截式短版上衣出門,展現身體曲線。但是你知道嗎?這樣不只容易受寒流鼻水,更可能造成腰痛、腹痛等問題。氣溫驟降,各種保暖措施也紛紛出籠,像是厚外套穿上身、隨身攜帶圍巾或手套,甚至是帶著暖暖包來取暖。台北市聯合醫院仁愛院區中醫部兼任主治醫師方志男建議,時至冬季,特別需要加強保暖的部位包括:1.頭頸部頭部如果受寒,血管一收縮,血壓就上升得很快。而頸部因是六條陽經通過之處,現在人經常打電腦、滑手機,血管與肌肉都很緊繃,一受風寒自然容易血管收縮,造成疼痛,因此醫師建議可戴上帽子、圍巾保暖。另外,如經常受鼻子過敏所苦,可嘗試用吹風機(溫度勿感覺燙,適中即可)吹頭後方的風池穴和風府穴,可有效改善。2.上背部這地方是心肺所在地,膀胱經也會經過上背部。身柱穴、肺俞穴和大椎穴也在這個地方,如受風寒可能會有類似鼻子過敏的症狀、如流鼻水。經常鼻塞的人可輕按上背的肺俞穴,略有改善效果。3.腰部不少人喜歡穿兩截式的短版T恤,大秀小蠻腰,就算寒流來也沒在怕。中醫認為,露出腹部會讓肚臍「吃風」,容易造成腹痛或腰痛。因此建議冬天還是避免露出腹部,讓寒氣入侵,特別是女性,恐加劇經痛。4.足部現在人生活緊繃,末梢血液循環不良,手腳容易冰冷,嚴重時甚至會抽筋。建議可抹一些含有薑或乳香、沒藥的精油,或是雙腳泡一下加了生薑的熱水。(常春月刊/編輯部整理、文章授權提供/NOW健康)延伸閱讀: ·天冷暖暖包貼腳底、電暖器對著吹? 急診醫警告「低溫燙傷危險群」:像溫水煮青蛙 ·急凍乾冷探11度!專家點名「8習慣」直毀心血管 飯後運動、便祕小心了
-
2021-12-02 該看哪科.精神.身心
全台3-5%的人因天氣感到憂鬱! 常按「5穴位」紓解壓力、安神定志
小雪時節 心情保持平和不躁動 冬季萬物生機減少,易對人的情緒產生影響,憂鬱症患者可能會在這段時間情緒惡化。特別是在小雪節氣後,氣溫繼續下降,此時心情易受影響,變得情緒低落或感覺煩躁。 因為日照時間變短,體內血清素含量不足,容易讓人感覺到沮喪和情緒低落。根據統計,全台約有3至5%的人,會因為天氣感到憂鬱。從中醫角度來說,抑鬱發生多由七情(喜、怒、憂、思、悲、恐、驚)過激所致,如「怒傷肝、喜傷心、思傷脾、憂傷肺、恐傷腎」。因此冬天在精神上就該順應「冬藏」特性,心情上盡量保持平和、不躁動生氣,讓體內陽氣得以潛藏。 馬偕紀念醫院中醫部婦兒科主治醫師瞿瑞瑩建議可以按壓太衝、合谷、內關、百會、耳神門等穴位,達到紓解壓力、身心平靜的功效,讓身體能順應冬季時節,安神定志、精神內守以養五臟。 1.太衝穴:腳的大拇趾和第2趾縫間,往上1個拇指寬處,有助於疏理肝氣、清熱明目。 2.合谷穴:手的大拇指和第2指縫間,虎口凹窩處,有助於和胃通腸、疏風止痛。 3.內關穴:手腕橫紋中間往上3指寬處,可寧心安神,有助於緩解心悸、心慌。 4.百會穴:頭頂正中線與兩耳尖連線交叉處,有助於安神定志、調整自律神經。 5.耳神門穴:於耳朵三角窩內尖端處,有助於鎮靜安神、改善焦慮失眠。 加強保暖 預防中風和心肌梗塞 小雪之後,要特別注意保暖、避免受寒。瞿瑞瑩提醒,有氣喘病史的民眾與小孩也要多留意季節變化,避免毛料等過敏材質,嚴重氣喘者也要記得隨身攜帶相關藥品。 衣著上著重保暖透氣、不要太緊,建議可採洋蔥式穿法,內層透氣排汗、中層保暖舒適、外層防風防水,或可搭配帽子、圍巾、手套加強保暖。室內如需使用暖爐、暖氣,建議時間不要過長,也可以在室內放一盆水,保持空氣濕潤,避免身體水分流失、造成皮膚乾癢。 因為冬天比較不容易流汗,天氣如果太過寒冷也建議家中長輩可以不用天天洗澡,簡單梳洗即可;建議太陽下山前先洗澡,預防中風、心肌梗塞的發生,水溫避免過燙、洗後塗抹乳液,減少冬季皮膚癢的發生。 冬天因為天氣冷、溫差大容易使血管收縮,是心肌梗塞和中風的好發季節,提醒心血管疾病和三高患者要注意保暖、控制三高、起身活動促進血液循環。中醫認為黑色食物入腎經,適合冬天服用,建議可多吃黑豆、黑木耳、海帶等黑色食物;且黑豆種皮含花青素,有助於保護血管彈性,預防動脈硬化;黑木耳和海帶富含水溶性膳食纖維,可以增加排便,對腸胃蠕動差的民眾相當適合,並且減少糖分和油脂吸收,穩定血糖和血脂肪。(常春月刊/編輯部整理、文章授權提供/NOW健康)  延伸閱讀: ·當憂鬱症患者告訴你想輕生,該怎麼辦? 4句話千萬不要脫口而出 ·心悸、胃痛竟是自律神經失調? 醫揭「7高危險群」小心變憂鬱症
-
2021-12-02 該看哪科.耳鼻喉
反覆眩暈耳鳴怎麼辦? 醫:耳鳴、眩暈、重聽會在內耳相互影響,超過2周是身體發出警訊!
你也有頭暈加上耳鳴的困擾嗎?已經受耳鳴困擾超過半年的小美,最近發現自己有時會感到一陣天旋地轉,雖然通常休息半天至1天能痊癒,但是症狀嚴重時,常讓她需要掛急診躺病床,導致生活和工作行程經常被打亂,經多次檢查不出病因,後來轉診至醫院耳鼻喉科才發現,原來長期耳鳴竟也會引發眩暈的併發症狀!耳鳴、重聽、眩暈 這3個內耳疾病互相影響耳鼻喉科醫師李宏信指出,許多耳鳴病患會因為初期耳鳴症狀不明顯,僅夜深人靜時才聽得見,因此忽視耳鳴不做積極治療,直到發生眩暈或重聽時,才驚覺內耳疾病會相互影響,甚至同時發生,內耳疾病接踵而來。然而,耳鳴、重聽和眩暈又有「內耳疾病3兄弟」之稱,主要是因為這3種疾病存在相互關聯性,三者發生主因與內耳的前庭、耳蝸和耳蝸旁的3個半規管等之病變有關。李宏信進一步解釋,耳蝸主掌聽覺,前庭和半規管主掌身體的平衡。而耳蝸和三半規管都是管狀組織,內有具傳導聲波作用的淋巴液,當內耳血管阻塞,就會影響內耳功能的流暢度,同時會使營養素無法進入神經系統,神經便會逐漸萎縮、壞死,產生重聽、聽力異常等現象,三半規管也可能因此出現異常,導致眩暈症發生,耳蝸則是可能出現腫脹,產生耳鳴和眩暈。因此耳鳴、眩暈和重聽基本上是相互影響的,簡稱為「耳中風」的現象,即是因血液阻塞病灶引發。耳鳴超過2周是身體發出警訊 注意這些危險因子至於導致內耳疾病發生的原因為何呢?李宏信說明,發生內耳疾病的原因包含:(1)外力撞擊、噪音傷害,例如:鞭炮聲、長期使用耳塞式耳機、演唱會喇叭太靠近、打靶聲等等,以及(2)藥物中毒,如結核病藥物、瘧疾用藥和抗凝血藥物則常有引發耳鳴或重聽的風險;另外還有(3)其他:如酒精中毒、病毒感染、老化、較易焦慮和緊張、睡眠不足等,都可能導致內耳疾病發生。其中耳鳴的發生率最高,據研究指出,台灣成人耳鳴盛行率高達10%到15%,隨年齡增長,其發生率愈高。而當民眾發現自己出現耳鳴症狀時,該立即就醫嗎?李宏信表示,若只是輕微的耳鳴,通常休息幾天就會恢復,但是如果耳鳴症狀已經持續2周以上,應盡早接受治療,才有機會在3個月內消失。至於長年患有耳鳴的民眾,則至少需定期接受3到6個月以上的治療。治療時通常以藥物為主,以打通血管、復活神經、抑制血管過度收縮為3大類藥物治療為原則,使用血管暢通藥物、補充神經營養與神經復活藥物、抗自由基藥物、輕度鎮靜劑等。平日飲食需清淡 眩暈者不宜激烈運動最後,李宏信提醒,有效預防內耳疾病的方法,除了避免噪音之外,情緒控管及適時紓壓也相當重要。此外,三高患者也是內耳疾病的高危險群,更需多加留意。飲食與作息方面需調適,避免重口味的食物,多攝取抗氧化蔬果、適度運動,至於眩暈患者則不宜激烈運動及頭部急速轉動,以免常常再度引起眩暈,復發的危險及造成傷害。★本文經《NOW健康》授權刊登,原文刊載於此★關心健康生活大小事,點此進入【NOW健康】
-
2021-12-01 養生.聰明飲食
冬天來碗鹹湯圓好吃又暖胃! 營養師教你「5色蔬食湯圓」食譜,做出健康素食好滋味
防疫蔬食好料理,使用天然食材如菠菜、紅肉火龍果、薑黃與中藥材色素-青黛做為色素,加入糯米粉中揉製成湯圓,最適合在冷冷的冬天煮上一鍋菠菜5色鹹湯圓,防疫又暖胃。大林慈濟醫院營養治療科戴千慈營養師表示,每年的秋冬季節是菠菜的盛產期,正好是當令食材,菠菜富含葉酸、β-胡蘿蔔素、維生素K,除了熟悉的有利強壯骨頭外,更可使免疫細胞增強、增加抵抗力。紅肉火龍果富含多酚類及花青素等植化素,可以抗氧化、抗自由基的作用,更可以當作天然染色劑,使食物顏色更繽紛。薑黃含有薑黃素,有非常強的抗發炎及抗氧化能力,進而提高免疫力。菠菜五色鹹湯圓◎食材:1.糯米粉300g、水220ml、菠菜50g、紅肉火龍果1/4顆、薑黃粉適量、青黛粉適量(此次使用未達藥效量,若對青黛有過敏者、脾胃虛寒、非實熱證者,慎服。若不確定自身是否適合服用中藥,應向中醫師諮詢專業建議。)2.內餡︰素肉末20g、乾香菇絲10g、毛豆末20g、五香粉適量。3.湯頭︰菠菜100g、大白菜30g、紅蘿蔔絲30g、香菇絲10g、黑木耳絲10g、香油適量、醬油適量、鹽適量。◎做法:1.將菠菜洗淨切段煮熟及紅肉火龍果切小丁後,分別用調理機打成汁(若殘渣太大可過濾)。2.糯米粉與水放入調理盆先混合成糯米糰,然後分成1大4小。3.分別取1小塊糯米糰用滾水煮到浮在水面上。4.煮過的糯米糰與原來糯米糰揉搓在一起。5.將4個小糯米糰分別加上適量菠菜汁、紅肉火龍果汁、薑黃粉及青黛粉搓揉,最後變成光滑不黏手,即可做成小湯圓。若糯米糰太乾,可用手沾些許水搓揉調整;反之,太濕可再添加糯米粉。6.內餡:乾香菇泡軟後切末,再與素肉末、毛豆末加上五香粉及調味料拌勻。7.大糯米糰切成適當大小並包上內餡,即製成鹹湯圓。★本文經《NOW健康》授權刊登,原文刊載於此★關心健康生活大小事,點此進入【NOW健康】
-
2021-11-28 該看哪科.風溼過敏免疫
慢性蕁麻疹多與食物無關 醫師教你避開生活4大雷區
台灣有超過500萬人發生過蕁麻疹,是常見的皮膚疾病之一。其中慢性蕁麻疹被多數民眾認為是食物引起,因此在飲食上特別忌口。當民眾到基層診所就醫時,經常被告誡應避免哪些食物,從24種不能吃的清單,增加到36種、再到下一間醫院,甚至被高知有高達48種不能吃,無法真正解決困境,讓患者很是苦惱。慢性蕁麻疹為自體免疫疾病 絕大多數與食物無關台灣皮膚科醫學會朱家瑜理事長表示,慢性蕁麻疹成因複雜,是一種自體免疫相關疾病,絕大多數與食物無關。台大醫院透過健保資料庫研究發現,慢性蕁麻疹患者伴隨發生焦慮症、睡眠障礙,或是陣發性情緒疾患等精神疾病的風險,是一般人的1.43到2.32倍,而慢性蕁麻疹患者合併使用精神科用藥是一般人的1.95到2.70倍,特別是進入冬季,若患者心理壓力大或情緒不佳,病況就會進入惡性循環,使得病情逐漸惡化。3大症狀反覆發生超過6週 即為慢性蕁麻疹台灣皮膚科醫學會副秘書長黃毓惠醫師指出,蕁麻疹患者的皮膚會出現紅、腫、癢,外觀上可分為風疹塊及血管性水腫。風疹塊外觀如同蚊子叮咬般、大小不同的腫塊,通常在24小時內皮膚會恢復正常外觀。至於血管性水腫好發於眼睛、唇舌、咽喉等血管密集的黏膜處,因此也有金魚眼、香腸嘴的別稱;倘若是在咽喉黏膜發生水腫,則會因阻塞呼吸道而有致命的危險。上述症狀若反覆發生超過6周,即為慢性蕁麻疹。根據健保資料庫統計,約有20到25萬人為慢性蕁麻疹患者,且患者多為30到49歲的女性。目前誘發疾病原因不明,但推測可能和女性的體質與壓力大有關,且這類女性患者多屬於職場女強人類型,平日可能兼顧工作與家庭,長期處在高壓生活環境中。避開生活4大雷區 謹記口訣台大皮膚部卓雍哲醫師提醒,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可避免「食、衣、住、行」4大雷區。要避免刺激性食物,如麻辣鍋等含酒精、香精、辣味的食物。再來要避免未清洗換季衣物便直接穿,也要注意勿因天冷長期緊閉門窗,導致屋內空氣不流通,粉塵累積。出門應避免溫差或日光照射等誘因。除此之外,患者應放心配合醫師、耐心持續用藥,提高疾病認知,並以積極正確的態度來面對,才能使症狀得到良好的控制。(常春月刊/編輯部整理、文章授權提供/NOW健康)延伸閱讀: ·急性、慢性蕁麻疹有什麼不同? 醫曝「日常刺激因子」:你可能不自知 ·全身發癢、出現紅疹恐是蕁麻疹上身! 醫揪「致病因」:95%人都發生過
-
2021-11-27 養生.聰明飲食
6樣食物助增強免疫力、抵禦疾病! 營養學家認證:抗流感吃番薯最理想
最好的進攻就是防守,為了在即將到來的流感季節保持身體健康,更需要好好做準備。專家表示,攝取特定食物有助於增強免疫系統,進而抵禦疾病。紐約市營養學家Samantha Heller表示,隨著年齡增長,免疫力慢慢下降,然而若是能攝取正確的營養,就能幫助免疫系統發揮作用,減少流感等病毒侵害。 研究顯示,遵循地中海飲食可有效降低感染COVID-19 和重大疾病的風險,並增強對其他病毒的免疫能力,以下為營養學家推薦,有助於增強免疫力的6種食物:1.藍莓:營養學家主任Susan Levin表示,我們應該多吃彩虹色的食物,幫助增強免疫系統。賦予水果和蔬菜鮮豔色彩的色素,代表多種保護性化合物,尤其像藍莓中的花青素,可以破壞自由基、減少炎症並促進大腦健康。藍莓15%提供每日所需的維生素C,維生素C不僅是幫助免疫系統正常工作的關鍵營養素,還是一種抗氧化劑,可以保護細胞免於損害。2.番薯:Cleveland診所營養中心臨床營養師Anna Taylor指出,番薯中的β-胡蘿蔔素可以抗癌,還能強化免疫系統,維生素A含量更是推薦量的3倍以上,同時也是獲取維生素B6的良好來源,這些營養素對呼吸系統很重要。隨著年齡增長,老年人的免疫細胞會減少,番薯是理想的抗流感食物。3.綠茶:美國退休人員協會指出,發表於《Molecules》的1項新研究發現,有大量證據證明綠茶可以增強免疫系統,綠茶中的兒茶素則可以抗氧化、增強免疫力。4.紅甜椒:Nutritive Life創始人Keri Glassman表示,紅甜椒富含維生素C,對增強免疫力很有幫助,可以縮短感冒時間和減緩感冒,同時也含有膠原蛋白,能讓皮膚光滑緊緻有彈性。5.鮭魚:美國退休人員協會表示,鮭魚是少數能夠提供維生素D的食物之一,維生素D是調節免疫系統極為重要的營養素。研究表示,維生素D缺乏症患者進行COVID-19檢測時,結果為陽性的可能性,幾乎是維生素D充足者的2倍。一塊6盎司的鮭魚片含有600 IU的維生素D,接近營養學家所推薦每日800 IU的攝取量。另外,鮭魚也富含omega-3脂肪酸,對增強免疫系統很有幫助。6.堅果和種子類:富含維生素 E,對免疫系統的T細胞生長很有幫助,同時獲得omega-3脂肪酸的良好來源。營養學家特別推薦大家吃核桃,因為核桃比其他堅果含有更多α亞麻酸,有助於增強免疫力。 (常春月刊/編輯部整理、文章授權提供/NOW健康)  延伸閱讀: ·新冠肺炎、流感雙夾攻! 醫警告「流感重症6大高風險群」:是你嗎? ·出現「1燒2痛3疲倦」小心流感上身! 專家授「4防範措施」降罹病機會
-
2021-11-26 癌症.食道癌
嗜喝熱飲當心食道癌上身! 攝氏65度以上增加罹癌風險
依國民健康署癌症登記和衛生福利部死因統計資料,民國107年有2,778人罹患食道癌及民國109年有1,954人死於食道癌。其中罹癌者9成以上為男性,好發於50至70歲,為男性中癌症標準化發生率第6位、癌症死因排名第5位。氣溫下降之際人們都喜歡喝熱飲暖暖身,世界衛生組織(WHO)將超過攝氏65度的熱飲定為食道癌可能的致癌因子,當覺得食物燙口時,有可能達到傷害食道的溫度,請民眾務必注意入口食物的溫度,減少直接對食道黏膜的傷害。食道癌患者初期大多無明顯症狀,平時需留意自身的不適症狀,國民健康署署長吳昭軍提醒,如有長期吞嚥困難或吞嚥時有異物感,切勿輕忽自身症狀,應提高警覺,務必及時就醫檢查,把握治療黃金期。遠離致癌因子、規律運動及落實健康生活是必要的防癌步驟,已知食道癌致癌因子,包括抽菸、飲酒、嚼檳榔、含亞硝胺食物(如醃漬、煙燻食物)、過熱的飲食溫度、食道曾受腐蝕傷害、吞嚥功能疾病、胃食道逆流、肥胖及口腔衛生不良等,尤其抽菸、飲酒及嚼檳榔更是多種癌症的共通危險因子,除應儘速戒除,也請提醒身邊有接觸菸、檳、酒習慣的親友,定期做健康檢查。★本文經《NOW健康》授權刊登,原文刊載於此★關心健康生活大小事,點此進入【NOW健康】
-
2021-11-25 養生.聰明飲食
睡前2小時吃助睡好覺!專家公開宵夜8樣助眠食物
度過緊張且忙碌的一天後,有些人會很難入睡,大家都知道晚上要遠離咖啡因和酒精,因為這些食物會影響睡眠品質,然而營養學家表示,其實睡前吃特定食物不但可以幫助入睡,更有助於保持睡眠,還能讓你在醒來時精神飽滿、容光煥發。睡前兩小時吃 幫助睡好覺根據美國退休人員協會的說法,距離睡前兩小時吃一頓含有蛋白質、碳水化合物和纖維質的均衡晚餐,是最理想的做法,如果在晚餐後發現自己餓了也沒關係,以下這些食物都能夠幫助你睡個好覺:1.奇異果:營養師Samantha Cassetty表示,這種水果含有高濃度的血清素。研究發現,睡前1小時吃1顆奇異果的人,比不吃水果的人更容易入睡,睡眠時間也更長。2.起司:紐約營養師Bonnie Taub Dix指出,1、2片起司是理想的睡前小點。因為起司富含蛋白質、鈣、鎂和色氨酸,這些成分都是睡個好覺的必需品。3.茶:洋甘菊茶在幾十年來都被世界各地用來助眠,它含有抗氧化劑芹菜素,有助於鎮靜和睡眠。其他對睡眠有幫助的茶還包括纈草根茶、薰衣草茶和檸檬香蜂草茶。4.酸櫻桃及其果汁:根據Everyday Health報導指出,酸櫻桃含有褪黑激素,是一種有助於調節睡眠週期的激素。近期1項研究顯示,連續1周、每天喝2次8 盎司濃縮酸櫻桃汁的成年人,擁有更好的睡眠模式,切記要喝100%不加糖的果汁,才對身體有益。5.杏仁或核桃:只要吃一點堅果就能獲得飽足感,同時也能為一夜好眠奠定基礎。因為這些堅果含有天然的褪黑激素、蛋白質和鎂。研究發現,鎂可能有助於減緩老年人的失眠狀況。營養學家建議購買無鹽堅果,因為鹽會擾亂睡眠週期。6.優格:優格和其他乳製品一樣含有褪黑激素,可以提高睡眠效率。美國睡眠協會表示,優格還含有鈣質,鈣質有助於處理有關睡眠的色氨酸等激素。7.香蕉:香蕉含有豐富的鉀,能幫助你整夜保持睡眠。美國睡眠協會表示,香蕉還含有色氨酸和鎂,這些都是天然的鎮靜劑。8.全穀類:穀物會促進胰島素的產生,進而導致大腦中的色氨酸活動,另外,全穀類還含有鎂,可幫助入睡並在夜間保持睡眠。根據 Everyday Health的說法,一碗含有少量的糖和低脂牛奶的全麥穀物,最適合睡前食用。(常春月刊/編輯部整理、文章授權提供/NOW健康)延伸閱讀: ·失眠、睡不著...安眠藥何時吃效果最好? 藥師解答「正確時機&常見副作用」 ·你都幾點才睡? 神經科醫揭「愛熬夜下場」恐從內傷到外
-
2021-11-24 新聞.健康知識+
蒜頭變綠色還可以吃嗎? 營養師:正常現象可安心食用
蒜頭變綠色還可以吃嗎?電影裡用來抵禦吸血鬼的「蒜頭」,在現實生活中,可以營養滿分的天然食物,具有抗氧化、降血糖、減少幽門桿菌、預防心血管疾病等優點,不過,蒜頭切開或壓碎後放置一段時間後,顏色可能變綠,營養師表示,安啦,這屬於正常現象,可放心食用。大蒜是常見的辛香料食材,含有蒜素,可以預防心血管疾病,台安醫院營養師劉怡里建議,料理大蒜時,應該切碎或磨成泥狀,才能讓大蒜釋放出更多的蒜素。一般煮蒜頭雞時,都是放進整顆完整大蒜,反而讓蒜素變少了。在製作香腸火腿等肉類醃製品時,都會添加「硝酸鹽」或「亞硝酸鹽」,做為上色與防止肉毒桿菌產生,但「亞硝酸鹽」在酸性或高熱的環境下,就可能致癌物質「亞硝胺」,增加罹癌風險。大蒜這樣吃最健康劉怡里表示,大蒜具有解毒功效,可以阻斷「亞硝酸鹽」變成「亞硝胺」,建議食用香腸火腿時,同時生吃大蒜。不過,與其他辛香料食材相比,大蒜刺激性較大,劉怡里表示,胃潰瘍、胃食道逆流者不要生吃大蒜,以免加重不適症狀。在食用方面,建議將大蒜切開、切碎、磨成泥狀,增加與氧化接觸的機率,就能釋放較多的蒜素,但放置一段時間後,也會變成綠色大蒜,模樣有些恐怖,劉怡里表示,異蒜胺酸量不足的緣故,屬於正常現象。由於蒜素怕高溫,不建議將大蒜直接大火爆香、油吵,最好直接生吃,才能攝取較多的營養成分。如果想讓大蒜更為穩定,可以仿效地中海飲食作法,將大蒜泡在橄欖油中,就可增加其穩定性。★本文經《NOW健康》授權刊登,原文刊載於此★關心健康生活大小事,點此進入【NOW健康】
-
2021-11-19 該看哪科.傳統醫學
冬養生主補腎!中醫教你按摩穴位益氣活血、抵抗寒冷
立冬剛過,時序進入冬天,自然萬物閉藏,人體的新陳代謝趨緩、陽氣潛藏、陰氣轉盛,作息上建議調整為早睡晚起的生活形式,儲存能量,以備來年所需。所謂「冬不藏精,春必病瘟」,就是提醒冬天好好補益調養,來年才能健康不病。由於冬氣內應於「腎」,因此冬天就該補腎,腎氣足才能保健康、不衰老。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林森中醫昆明院區中西醫整合科主任陳建宏表示,中醫五臟中「腎」這個臟腑掌管人體的泌尿、生殖、內分泌和腦等部分的功能,腎氣不足會出現容易疲累、四肢無力、牙齒鬆脫、髮白、骨鬆等症狀,女性也容易發生月經週期不規律、經血量少、經期短等體虛表現,下頜長痘、痤瘡、水腫、頻尿也可能是腎氣不足或腎的排毒不足所引起的。黑色入腎 益氣活血還能抵抗寒冷從中醫的角度來看,腎對應於五色中的「黑色」,所以黑色食物對於腎有滋補修護的作用,陳建宏建議,可以多吃這些黑色食物。黑芝麻補肝腎,益精血,內含豐富鈣質又可助排便、治鬚髮早白;桑椹補益肝腎,滋陰補血;黑棗補虛補血、補脾胃;黑豆補腎,補而不躁,利水,消腫;黑木耳活血化瘀、通經脈。除了黑色食物,也可吃一點溫補的食物來補充熱量,特別是容易手腳冰冷的人,可趁此時候吃些溫性食材,像是麻油、薑、紅棗、桂圓、堅果、核桃等來暖和身體。陳建宏介紹2道用黑色食物入菜,適合補腎的粥品:1.黑芝麻粥黑芝麻與米飯一起熬煮,黑芝麻所含油脂補可讓幫助排便順暢,同時它還具有補腎、滋補、烏髮、通便、解毒等功效。本料理有補益肝腎、滋養五臟功效。2.核桃仁粥核桃仁與米飯一起熬煮,核桃仁具有補腎、溫肺、潤腸作用,對於腰膝痠軟、大便秘結有良好功效。本料理有補腎固精、溫肺定喘功效。早睡晚起 按摩穴位解決夜尿、手腳冰冷《黃帝內經》記載,「冬三月,此謂閉藏,……早臥晚起,必待日光……。逆之則傷腎,春為痿厥,奉生者少。」冬天應該早睡晚起,有利於陽氣潛藏、陰精蓄積,可以在早上8、9點太陽出來後再至屋外吸收陽氣,建議可從事太極拳、八段錦或走路等溫和運動。腎氣不足的人容易有畏寒、夜尿等問題,冬天從暖被中起身,也容易發生血管急速收縮、跌倒等意外。腳是人的第二心臟,容易畏寒的人,可於睡前溫水泡腳或穿襪子保暖;夜尿頻繁的人則建議晚餐後少喝水,睡前2小時更要避免飲水,同時可透過穴位按摩來舒緩。1.太溪穴位置:腳踝內側凸起骨頭,和阿基里斯腱中間的凹陷處。適用:腎虛、腎炎、腰背痠痛、足底痛、夜尿。2.關元穴位置:肚臍正下方4指幅寬處。適用:下腹部虛寒、腰痠、手腳冰冷、腹瀉、頻尿、月經不調。★本文經《NOW健康》授權刊登,原文刊載於此★關心健康生活大小事,點此進入【NOW健康】
-
2021-11-18 該看哪科.新陳代謝
三餐「手搖飲搭麵包」吃不膩! 當心成為糖尿病的隱形殺手
42歲的潘先生,因工作性質經常要外出跑業務拜訪客戶,對他而言,最方便解決三餐的方法就是手搖飲料再配上快速可得、食用方便的麵包。潘先生還說手搖飲料跟麵包口味有多種選項,就算每天3餐吃也不嫌膩,心情略感壓力時,還會再來個甜口味的麵包或是麵包店所販售的精緻糕點。方便又簡單的飲食搭配 竟成健康隱形殺手近期他到北投健康管理醫院安排健康檢查,空腹血糖值已到95mg/dl、醣化血色素5.2%,雖還屬正常範圍尚未達到糖尿病診斷,但事實上已到糖尿病前期的範圍。(根據最新的血糖標準,正常的空腹血糖應在100mg/dl以下,正常的醣化血色素應在5.7%以下。)後續他也安排營養師進行營養諮詢,他才赫然發現一直以來認為的方便又簡單的飲食方式恐造成日後健康上的損傷。北投健康管理醫院潘富子營養師說明,麵包就是屬於精緻澱粉、含糖手搖飲也是容易造成攝取過多精緻糖,在飲食上都需留意攝取份量,並強調正確的飲食絕對不是只要吃飽就好。尤其是以糖尿病中的第2型糖尿病在糖尿病中占了90%,其背後主要成因就是吃下過多精緻食品,和沒有運動習慣導致人體日常所吃入的熱量遠高於消耗,導致人體的胰島素代謝出現問題,因而引起糖尿病。18歲以上國人糖尿病前期盛行率 每4人就有1人處於高風險中根據2017至2020年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18歲以上國人糖尿病前期(空腹血糖值介於100~125mg/dL)盛行率約25%,也就是每4人就有1人處於糖尿病發生的高風險中。另,調查結果也顯示高風險族群中有66%腰圍超標、65%有過重或肥胖情形,有5%至10%肥胖族會發展為糖尿病,心血管疾病或慢性腎臟病發生風險同時也增加。潘富子營養師也分享,門診中遇過不少案例做完健康檢查才發現已屬高血糖的狀況,其原因就是糖尿病在初期是沒有特別明顯症狀的,也因此很難發現自己已經罹患糖尿病。除了遵守「3少1高」飲食原則 還需注意腰圍及體重除了遵守少油、少鹽、少糖及高纖的「3少1高」飲食原則,還需注意腰圍及體重,成年男性腰圍保持在90公分以下,女性腰圍保持在80公分以下,並且每週累積150分鐘的身體活動量。糖尿病症狀平常較難發現,建議需透過健康檢查觀察血糖值的變化,如果早期發現糖尿病的問題,也能透過藥物、飲食控制和運動做到有效控制。甚至是在糖尿病前期及早介入控制改善,是有機會可以逆轉糖尿病前期,阻斷糖尿病的發生,也能保有未來較好的生活品質。★本文經《NOW健康》授權刊登,原文刊載於此★關心健康生活大小事,點此進入【NOW健康】
-
2021-11-18 養生.聰明飲食
研究:咖啡有助防阿茲海默症、帕金森氏症! 深焙、淺焙哪種好?
最近有項新研究發現,早上來1杯咖啡不僅能振奮精神,還能預防阿茲海默症和帕金森氏症的侵害。多倫多克倫比爾腦研究所研究人員發現,烘焙咖啡中綠原酸內酯的化學分解產物苯基林丹(phenylindanes),能夠抑制Tau蛋白和β澱粉樣蛋白斑塊的生長,這兩種蛋白在大腦中與兩種疾病的風險增加有關。經常攝取咖啡因 可能有助於預防失智症據《阿茲海默症與失智症周刊》報導,克倫比爾腦研究所聯合主任Donald Weaver博士指出,喝咖啡似乎與降低罹患阿茲海默症和帕金森氏症的風險有關,他們想調查原因是什麼、涉及哪些化合物、以及如何影響年齡造成的認知能力下降。美國退休人員協會表示,其他研究也發現經常攝取咖啡因可能有助於預防失智症。發表於《阿茲海默症雜誌》1項針對65至84歲族群的研究顯示,每天喝1到2杯咖啡的人,比從不喝咖啡的人,發生輕度認知障礙的機率要低。美國退休人員協會指出,類似的研究發現咖啡甚至能預防帕金森氏症。深焙咖啡比淺焙咖啡 更具有保護作用然而,加拿大研究人員排除咖啡因是保護大腦的來源,因為即使是低咖啡因的烘焙咖啡也對預防失智症有益。Donald Weaver博士獲得藥物化學專家Ross Mancini博士及生物學家Yanfei Wang的幫助,一同進行了這項調查,該團隊確定透過烘焙咖啡獲得的苯基林丹是有益的化合物,可以抑制大腦中與阿茲海默症和帕金森氏症相關的Tau蛋白和β澱粉樣蛋白聚集。研究人員還發現,含有更多苯基林丹的深焙咖啡,比淺焙咖啡更具保護作用,研究的下一步是測量如何讓這些化合物進入血液,並穿過血腦屏障,好消息是苯基林丹是一種天然化合物,比合成產品更具有藥用優勢。Donald Weaver博士表示,在用咖啡來治療阿茲海默症或帕金森氏症前,還需要進行更多的研究。 (常春月刊/編輯部整理、文章授權提供/NOW健康)  延伸閱讀: ·喝錯咖啡小心爆肥! 營養師揭「5種咖啡熱量排行」:連續喝一個月會胖2.4kg ·喝咖啡會成癮?不喝就頭痛? 「7症狀中3」小心是得了咖啡因戒斷症
-
2021-11-16 該看哪科.消化系統
女性膽結石風險遠高於男性 專家揭預防方式:早餐一定要吃
本土劇女藝人白家綺日前在錄影中因腹部劇痛,而緊急送醫,經紀公司證實為急性膽囊炎,手術治療順利,而她本人公開貼文,秀出自己病床照,手上則是開刀取出的膽結石。醫師提醒,生產3胎以上、快速減重的女性為是膽結石的高危險群,務必提高警覺。白家綺透過臉書表示,7年前健康檢查時,體內就有膽結石的存在,當時醫師認為可以再做觀察,不須動手術,這幾年間與膽結石「和平共處」。近日膽結石變大,造成劇烈腹痛,才不得已將膽結石取出,現在只要在飲食上注意少油、少鹽、低脂肪即可。報導指出,白家綺之前段婚姻育有2個小孩,再婚後3年內又生了2個小孩,今年生下女兒後,在產後短短2個月順利瘦身13公斤,恢復曼妙身材,讓許多女生羨慕。女性膽結石、膽囊炎風險遠高於男性 多次生產、短時間瘦身罹病機率增彰化基督教醫院健康管理中心主任暨肝膽腸胃科主治醫師范泉山表示,受到女性荷爾蒙影響,女性膽結石、膽囊炎風險遠高於男性,至於多次生產及在短時間內瘦身的女性罹病機率更高。原因在於女性在懷孕過程中,膽囊容易產生膽砂,膽汁也比較濃,隨著膽砂的增加淤積,就可能變成膽結石,臨床顯示,生產過3胎以上的女性容易膽結石,一旦卡住膽管,即為急性膽囊炎,產生劇痛。此外,在短時間內暴瘦,也容易形成膽結石,范泉山解釋,減肥的人經常節食,但如果減少進食,就會影響膽汁分泌,膽汁濃稠,就容易形成膽砂,進而凝結成膽結石。范泉山提醒,斷食節食有助於控制體重,但一定要吃早餐,睡覺期間身體處於靜止狀態,如果又不吃早餐,10幾個小時沒有進食,同樣會影響膽汁分泌,提高膽結石風險。范泉山指出,在歸納膽結石風險因子後,白家綺正是典型罹病高風險個案,多次生產,加上快速減重,因工作緣故,須熬夜,很難養成吃早餐習慣,因此,膽結石纏身。避免膽結石 建議三餐定時如何避免膽結石?范泉山說明,可將膽囊視為水塔,一定要定期清洗水塔,才能保持水質(膽汁)乾淨清澈,建議三餐定時,養成吃早餐習慣,讓膽汁正常分泌,幫助消化,還能降低膽結石形成風險。再者,水塔裡面有一點小碎石,並無大礙,許多民眾膽囊中均有膽沙,如果用餐後半小時,直覺腹部發脹、不適,就應提高警覺。高風險族群應該定期接受健康檢查,透過腹部超音波檢視腹腔器官健康狀況。(常春月刊/編輯部整理、文章授權提供/NOW健康)延伸閱讀: ·常吃高鈣食物易結石? 營養師曝「3種食物=結石製造機」:這樣做降風險 ·胃痛、膽結石、胰臟炎痛怎麼區分? 痛的感覺就能知道!置之不理恐變成癌
-
2021-11-15 該看哪科.心臟血管
動脈無明顯阻塞卻仍胸痛 醫:當心非阻塞性冠心病
一般的冠狀動脈疾病主要是因斑塊(動脈粥樣硬化)造成動脈狹窄或阻塞。比較常見的4個病因包括(1)內皮功能障礙(內膜受損)、(2)冠狀動脈痙攣(不適當的收縮)、(3)微血管功能障礙(微小分支的功能障礙)、(4)心肌橋(心肌覆蓋擠壓)。以上的情況仍然可以引起與阻塞性疾病相同的症狀。而在接受冠狀動脈造影的患者中,卻至少有1/5的人有動脈無明顯阻塞的情形,但仍胸痛。由於患者心導管檢查正常,因此常導致診斷不易。非阻塞性冠心病診斷不易 胸痛、心絞痛也是典型症狀國泰綜合醫院一般心臟醫學科主治醫師郭志東說明,與阻塞性疾病一樣,胸痛或心絞痛是非阻塞性冠心病的常見症狀。這種胸痛通常發生在活動時或情緒緊張時,一旦活動或精神壓力結束,疼痛通常會消失,但有時候疼痛也會超過10分鐘或更長時間。而若是因冠狀動脈痙攣所引起的,通常就會在休息時引起胸痛,尤其是在入睡後及清晨時容易發生。其他症狀包括背部、手臂或下巴疼痛、呼吸困難、全身倦怠無力、頭暈、心悸等。那如果是內皮功能障礙和微血管功能障礙的原因,大部份都是常見的心血管危險因素引起的,包括糖尿病、高血壓、高膽固醇、吸菸、肥胖等。而冠狀動脈痙攣的原因尚不清楚,但可能是由於心臟動脈敏感而過度導致收縮所致。心肌橋則是1種常見的先天性解剖學變異。目前還不清楚為何有些人與生俱來就有,而有些人則沒有。郭志東繼續說明,診斷非阻塞性冠狀動脈疾病依賴於在心導管檢查等的高度專業化的檢查。在心導管檢查前,心臟科醫師會評估病患的風險因子,記錄病史,並進行身體檢查,以全盤了解病患的健康狀況。如果醫師需要更多資訊則可能安排心電圖、心臟超音波、CT冠狀動脈造影、心臟核磁共振、心臟核子醫學檢查等。非阻塞性冠狀動脈疾病 治療方式取決於疾病類型如果非阻塞性冠狀動脈疾病是由內皮或微血管功能障礙引起的,改變生活方式以及控制危險因素可以提供適當的治療。郭志東解釋,當症狀無法靠生活方式的調整,醫師會先開立藥物治療。大多數患有非阻塞性冠狀動脈疾病的人都需要藥物治療來改善他們的症狀,包括抗缺血藥物及血管擴張劑的使用。最後是手術,由於大部份的非阻塞性冠狀動脈疾病並無解剖異常,所以手術通常是無效的。但若為嚴重的心肌橋可以利用手術治療,但只有在藥物治療無效時才提供,方式包括心肌剝離或繞道手術。(常春月刊/編輯部整理、文章授權提供/NOW健康)延伸閱讀: ·心臟病發作「4大非典型症狀」常被忽視! 專家告訴你何時該叫119 ·過勞、運動為什麼會遇上秒殺級「猝死」? 先天因素別輕忽!心臟內科醫曝「2高峰年齡」
-
2021-11-10 性愛.性福教戰
活到老做到老!壯世代樂活關鍵,愛愛1周1次的8大好處
知名YouTube頻道「技安CHI AN」與「那對爸媽」在近期皆以「壯世代性生活」為話題進行街訪,從內容不難發現許多壯世代對於「性生活」是「腦袋有想法,身體沒辦法」;另外,「年齡實驗室」針對台灣50歲以上民眾進行「壯世代性需求大調查」,結果顯示其平均性生活(包含自慰)頻率約為一個月1.3次,且頻率隨年齡遞增而下降。次數太少 僅達建議次數一半「年齡實驗室」針對全台22縣市,共1,256位50歲以上的壯世代進行調查,發現50至59歲一個月性行為平均僅1.9次、60至69歲約1.1次、70至79歲0.6次,隨年齡增高而遞減,整體平均僅約一個月1.3次。對此,「年齡實驗室」執行長莊雅萌指出,若以台灣男性學醫學會提出的「性生活建議次數」為標準,台灣壯世代實際性生活頻率只達平均標準值一個月2.36次的一半。1週1次 就能享有8大好處宜蘊生殖醫學中心院長陳菁徽日前於Podcast頻道「壯聲勢」受訪,針對壯世代如何持續保有性生活提出專業意見,並提出壯世代性生活的8大好處!陳菁徽表示,英國倫敦大學一項針對婦女的調查發現,每週至少1次親密行為的女性,比起同齡每月不到1次的女性,進入更年期的機率少了28%。而相關研究也顯示,保有和諧性生活的人,能擁有以下幾項益處:1.有助舒緩壓力:性行為有助釋放腦內啡,可使人感到放鬆愉悅,消除緊張、釋放壓力。2.幫助睡眠:肌肉在興奮緊張過後會備感放鬆,也有助精神穩定而產生睡意。3.幫助燃燒脂肪:性行為有如一場運動,一次約等於爬一棟五層樓的體力消耗。4.有益心血管健康:性生活可提高心跳率和血壓、增加血流速、促進代謝率。5.有助抑制食欲:性行為可刺激體內產生腦內啡,有效節制口欲。6.增加親密感:融洽的性行為與兩性關係的互動上存在正向相關,是良好的溝通工具,可讓彼此更恩愛。7.抗老養顏:性生活可提高個人自信,也可刺激腎上腺素分泌,並轉化為女性荷爾蒙,使人肌膚豐腴,保持青春活力。8.延長壽命:性生活可以帶來生理與心理的滿足,有助延緩老化、延長壽命,維持年老生活品質。針對壯世代在生理上的困境,陳菁徽強調,性行為的範圍不只是插入式性交,口交、愛撫、自慰皆包含在內,即使沒有伴侶,也能靠自己享受性愉悅。身體若有障礙,可多選擇自己舒適的體位,也不妨尋求醫師或是適度服用藥物。活到老做到老 也沒有什麼不行針對壯世代性生活頻率,陳菁徽建議,以雙方都能接受的頻率與意願為原則,若太多或太少可能反而造成雙方心理上的壓力。只要雙方都可以很自然地一直經營性生活,生理上的狀態也都是OK的話,活到老做到老,也沒有什麼不行!對此,壯世代教科文協會執行長吳庭宇進一步呼籲,壯世代應該對性抱持更寬闊及包容的態度,有益身心的性生活絕對是樂活的關鍵!★本文經《NOW健康》授權刊登,原文刊載於此★關心健康生活大小事,點此進入【NOW健康】
-
2021-11-06 該看哪科.傳統醫學
最適冬令進補的2種養生藥膳 溫熱食補增加禦寒抗病力
古人常說:「今年冬令進補,明年三春打虎。」意思是冬天人體的脾胃消化能力相對增強,只要正確進補食養,將能為未來新的一年打下良好基礎,由此可見冬令進補的重要性。該如何正確的吃補呢?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林森中醫昆明院區藥劑科藥師陳偉杰表示,於中醫觀點中,冬季五行屬水、對應的五臟為腎。所以冬補應以溫補腎陽的食物為主,且根據中醫「虛則補之,寒則溫之」原則,多吃溫熱性質食物,能提高能量,更增加禦寒跟抗病能力。以下2種平時可食用的養身藥膳,讓你的冬天過得更健康:【參杞羊肉粥】藥材:黨參和枸杞子各5錢、羊肉300克、米200克。做法:藥材與米洗淨,羊肉切片,一起共煮成粥,可加入食鹽與麻油調味,可當正餐服用。功效:黨參能補中益氣、生津養血,且有增強抵抗力的功效;枸杞子滋補肝腎、益精明目。兩者與羊肉共煮有助於人體陽氣生長、抵禦嚴寒。【黑豆銀耳茶】藥材:黑豆100克、銀耳與龍眼肉各3錢、適量冰糖。做法:先將藥材洗淨、黑豆洗淨浸泡4小時,一同加入約1000ml的水中煮沸,必要時可加入冰糖調味,當茶飲服用。功效:黑豆具有滋陰補腎的功效,銀耳能滋陰潤肺,龍眼肉補益心脾,此茶飲除了有除溼補腎、潤肺養陰的效果外,還有降低膽固醇,養顏美容的功效呢。最後陳偉杰還是要提醒民眾,冬季養生飲食宜滋陰潛陽、少辛多酸為主,並搭配適當運動、飲食、正常作息,才能達到最佳補益效果。但也不能盲目進補,如有一些感冒症狀或脾胃不佳的人,也要先將疾病治好且進補要適量,以免補過了頭、造成身體更大負擔。★本文經《NOW健康》授權刊登,原文刊載於此★關心健康生活大小事,點此進入【NOW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