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2-29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搜尋
Delta變異株
共找到
387
筆 文章
-
-
2021-12-29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兩周後Omicron達高峰!兩劑BNT防重症 但31天就不防感染
全球疫情再起,Omicron變異株佔比短時間內逾兩成,台大公衛學者分析,疫苗開打早的歐美國家保護力已下降,校正後的二劑覆蓋率只剩兩成,這是歐美各國縮短第三劑間隔的主要原因。台灣覆蓋率衝高較晚,第三劑可維持五個月間隔但不可不打。國外研究顯示,打兩劑BNT雖可預防重症,但過31天即不足以有效對抗Omicron,第三劑建議接種莫德納,效益較高。台大公衛流病與預醫所教授陳秀熙指出,疫苗覆蓋率較高的國家疫情兩大主因是公衛防疫措施太早放鬆,以及疫苗保護力下降,歐洲及北美洲覆蓋率校正後只剩兩成,南美剩四成,亞洲及大洋洲大約剩五成。Omicron在全球確診已佔21%,預估於一月中到二月中旬達高峰,並正式取代Delta變異株,成為主流株。北市聯合醫院仁愛院區急診部主任賴昭智指出,各大疫苗廠牌都已針對Omicron發布效益報告,初步結果顯示,都要三劑對Omicron的防護才會比較足。首先,三劑可讓中和抗體濃度增為2.7倍,與兩劑預防Delta的係果相當,AZ也正在研發針對Omicron的次世代疫苗AZD2816。至於BNT,接種兩劑可有效避免Omicron重症,接種第三劑中和抗體可提升25倍;莫德納第三劑打半劑,中和抗體濃度增加37倍,打全劑中和抗體濃度增加83倍。另外,丹麥上市後監測則顯示,無論兩劑打BNT或莫德納的效果昔當,但BNT在兩劑接種滿31天後就無法有效對抗Omicron感染,消退速度較快,需要打第三劑才能將預防感染的效益提升至55%。英國上市後監測則顯示,要對抗Omicron病毒,前兩劑打AZ者,第三劑無論打BNT或莫德納,效果都相近,但如果前兩劑打BNT,第三劑要選莫德納會更好。公衛學者林庭瑀指出,相較於Delta,Omicron的重症風險比較低,如果打過三劑疫苗更好,Delta或Omicron的重症風險都降低七成以上。英格蘭當地監測資料發現,未接種疫苗者感染Omicron的住院風險,比感染Delta低四成,另外如果是再次感染,感染到Omicron的住院風險也比Delta低五成。相較於未接種者,接種第三劑滿十四天的人感染Delta或Omicron的住院風險都大幅降低七成。雖然Omicron在崛起,但Delta感染仍佔多數,要防範Delta感染,第三劑該怎麼打才好?台大公衛學者任小萱指出,英美臨床試驗比較30歲以上成年人接受多種混打組合對抗Delta病毒的效果,結果顯示,無論前兩劑打AZ或BNT,第三劑接種全劑莫德納28天後的中和抗體濃度,大幅高於其他混打組合。不過,任小萱指出,AZ或BNT兩劑加一劑莫德納,發生疲勞、疼痛、發紅等輕微不良反應的比例也是最高的,兩劑AZ加上半劑蛋白質疫苗(Novavax)的副作用最低。台灣研究兩劑AZ加上高端的結果也類似,第三劑接種高端後14天,中和抗體濃度是第三劑接種當天的9倍,IgG抗體濃度是14倍,不良反應以注射部位壓痛佔七成為最多。陳秀熙表示,接種第三劑確實可以降低感染風險,但歐美縮短第三劑間隔,主因是其覆蓋率衝高之後已經過了可觀時間,保護力明顯下降,因此要縮短間隔、加速施打,並且透過緊縮公衛防疫措施,以控制疫情擴散。台灣尚未面臨保護力大幅下降問題,故應可維持間隔五個月,但仍要注意不能太快放鬆戴口罩等公衛防疫措施。
-
2021-12-25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下一波新冠疫情何時到來? 專家指出春節過後機會大
Omicron變異株來勢洶洶,大家擔心下一波新冠疫情何時到來。中國醫學大學附設醫院感染管制中心副院長黃高彬說,大批國人於明年1月返國過年,當入境國人離開防疫旅館返家進入社區後,若未及時發現確診者,病毒可能進入社區,加上罹病潛伏期,估計下一波新冠肺炎疫情,將是在春節過後,提醒7+7方案入境族群一定要遵守防疫規定。黃高彬今參加「COVID-19」關鍵「疫」戰感謝有您頒獎典禮。被問及春節防疫措施有哪些是需要注意的地方?黃高彬說,以台灣人遵從防疫措施遵從度來說,應該可以守好,放眼全球沒有一個國家民眾對新冠疫苗的了解程度,像台灣人一樣的清楚,每個人對疫苗都可以朗朗上口,這是非常難得的地方,也是台灣的優勢。「但Omicron的傳播力遠遠超過Delta,大家仍需提高警覺。」黃高彬說,Delta變異株的R0值約為5至8,也就是說,一名確診者可以傳染給5至8人,但Omicron的傳播力遠遠超過Delta,如果R0值超過8以上,國人疫苗施打覆蓋率應達8成5到9成,如以色列全國有930萬人,目前接種第三劑比例為46%,且已開始著手施打第四劑疫苗。以台灣來說,黃高彬說,第一至三類人員的第三劑疫苗施打率應於3個月內達到100%,如美國每日新增確診病例中,高達9成是Omicron變異株,1天可暴增24萬例確診病例,基本兩劑疫苗的保護力顯然已不足夠,為增加保護力提早至3個月完成施打是「必然之惡」。高風險族群若未接種第三劑疫苗有何風險?黃高彬表示,目前為第一至三類經常接觸患者的族群,以及第九類免疫力低下族群均須接種第三劑疫苗,以防感染病毒,但戴口罩、勤洗手還是要做好。下一波新冠肺炎疫情將是在春節過後,一般民眾第二劑與第三劑疫苗間隔5個月,春節後再接種第三劑疫苗,應該還是來得及產生保護力。有公衛專家說,新冠疫情流感化可於明年春節後見分曉。黃高彬說,這是比較樂觀的想法,他預期要到明年年中以後,才會比較明朗,像是今年11月出現Omicron變異株,讓國內防疫人員人仰馬翻,如果明年2至3月有不同變異株出現,對疫情又是一大挑戰。
-
2021-12-22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英Omicron確診18到35歲飆最多 症狀與Delta無太多差別
台大公衛學院今於「新冠肺炎防疫科學線上直播」分析Omicron對全球疫情威脅,全球確診數快速飆升,美國紐約州短時間內,單日確診數從2000多人快速上升至1萬多人,其中Omicron就占九成以上,其中四成為突破性感染,英國Omicron患者也是快速增加,並以18歲到35歲的年輕族群為主。學者也分析Delta與Omicron感染者的症狀表現,兩者症狀差異不大,第一名的症狀都是流鼻涕。國際因應Omicron疫情,加嚴口罩政策及推動健康通行證,更有國家已將打完三劑當作完整接種。台大公衛學院講師范僑芯表示,疫苗保護力於六個月後開始下降,Omicron目前染疫人數飆升的地點大多是很早之前就已經完整接種疫苗,或是完全沒有接種疫苗的地區。美國的確診案例從12月3日到12月18日大幅增加,其中Omicron染疫的人數從占整體的2.7%上升至73.2%,美國的家用快篩缺乏,政府即使加設篩檢站也來不及篩,導致陽性率二周內翻倍,達到6.88%,約100人中會有7人採檢陽性。加拿大與美國相同,都有超高的疫苗施打率,但近期的疫情也逐漸出現「失守」的情形。 范僑芯表示,以安大略省來說,第一劑疫苗接種覆蓋率達到90.3%、二劑接種覆蓋率達到87.6%。他們發現Delta的疫情正在趨緩,Rt值為0.62,但是Omicron的Rt值已經到了3.38人,等於一位Omicron的染疫者可以傳給三到四人,因此他們也迅速提升的防疫策略。澳洲則是從10月開始,改為與病毒共存的策略,官方公布的消息,僅關注在住院及加護病房的使用人數,非確診數,且邊境管制不變,只要完整接種疫苗的國際旅客,不必隔離72小時,目前澳洲Omicron的占比為整體確診者的8%,澳洲唯一做的事重啟多個接種站,加速疫苗施打,面對即將到來的聖誕節,並沒有要限制活動,他們認為進入夏季又是高疫苗接種率是可以因應疫情的。至於英國也是高疫苗接種率的國家,完整接種的比例達69%,完成第三劑接種也有41%。英國目前Omicron的染疫者占整體的33%,醫療量能持續緊繃,英國宣布第三劑施打的間隔期間改為「三個月」,並呼籲18歲以上年輕人盡速街中第三劑,依照英國的一份監測報告,近期感染Omicron感染者,在0到18歲、18到35歲、35到55歲的年輕族群有明顯上升,其中以18到35歲最明顯。台大公衛學者任小萱表示,英國的疫情驗證先前他們的研究,Omicron愈來愈往流感化的趨勢走,症狀也與流感症狀類似,使人重症的程度變低,不過,感染後再次感染的風險也變高,突破性感染也層出不窮,當疫苗只有打二劑,對Omicron的效益就沒有這麼好。范僑芯表示,根據南非健康保險公司資料,此資料包含15%的南非確診資料,約有47萬人。運用該資料分析再次感染風險,過去曾感染D614G、Beta跟Delta的個案,面對Omicron變異株,再感染的風險會再上升,是面對Delta的二到三倍。當完整接種疫苗時,面對Delta的保護力為80%,但面對Omicron就只剩下33%,接種滿二到四個月後,對抗Omicron的保護力也只剩下25%的效益。住院的保護力也從93%降至70%。任小萱表示,面對Omicron仍是建議盡快施打第三劑疫苗。
-
2021-12-22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染Omicron早期會咳嗽!專家:免疫差第三劑這周是關鍵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昨宣布,經醫師評估為免疫不全、低下且病情穩定的12歲以上者間隔28天即可接種第三劑。今天指揮中心進一步解釋,因為上述族群需要三劑才能達到一般人打兩劑「基礎劑」的效果,這與一般人因為保護力下降而接種第三劑做為「追加劑」的意義不同。感染症醫學會名譽理事長黃立民表示,這些人大部分應該都已接種兩劑超過28天,特殊族群的基礎劑是三劑,理論上應該要早點公布。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感染管制中心副院長黃高彬則提醒,英美疫情現在非常嚴峻,這禮拜就是特殊族群接種第三劑的關鍵期,才能趕在一月上旬返國人流大增之前擁有足夠保護力。黃立民表示,全世界對於基礎劑的一致標準就兩劑,不過少數國家也對於免疫較差、有服用免疫抑制劑的族群,例如類風濕性關節炎的病人,特別提醒要接種三劑,這方面的研究以法國做的比較多。是否因現在疫苗充足,才開始強調免疫低下族群應該要多打一劑?黃立民表示,政策背後都有很多因素,外界無法完全看得清。黃高彬指出,美國近期疫情暴漲,因為天氣很冷,包括中部、東部、西部、北加州等地區的病例數都忽然暴增。美國疫苗主力是BNT,研究顯示兩劑BNT面對Omicron變異株只有三成保護力,但如果打了三劑,保護力可回升到七成五,所以白宮首席防疫專家佛奇這兩天剛才宣示「打三劑才是基礎劑」的新方向。現在全世界二、三劑間隔最短的國家是英國,因疫情嚴峻,已放寬到間隔四個月就可以打,也有聲音在討論是否要縮到更短。「口罩要戴好!」黃高彬提醒,現在已經有90個國家都發現有這個變異株,擴散速度遠遠超過Detla變異株,已有英國研究顯示,這可能與Omicron早期症狀是「咳嗽」有關。所以,Omicron不只是因為基因變異導致傳播力增強,也因為咳嗽這項早期症狀,讓傳播方式更有效,這也顯示戴口罩是非常重要的防疫措施,不可鬆懈。黃高彬表示,現在台灣還沒有很冷,Omicron和Delta變異株主要都在邊境、集中檢疫所或防疫旅館攔下來,但可預期再過十天,一月上旬的入境人數最多,免疫力較差的人應該要趁這個禮拜趕快接種第三劑,接種後過大約兩個禮拜,保護力充分生成,才能趕上入境人數最多、社區風險上升的時間。
-
2021-12-21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研究:第2劑AZ打完3個月防護力降 須打追加劑
根據最新研究,兩劑AZ疫苗提供的防護力,包括預防重症,會在打完第2劑的3個月後開始下降,強調推動追加劑計畫的重要性。英國「金融時報」(Financial Times)報導,研究人員分析英國蘇格蘭200萬人與巴西420萬人的數據,這些民眾都打完兩劑牛津大學與阿斯特捷利康(AstraZeneca Plc)合力研發的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疫苗。研究結果今晚發布在「刺胳針」(The Lancet)經同儕審查的新報告中。研究期間,Omicron變異株尚未流傳。他們寫道:「我們發現,在蘇格蘭與巴西打完兩劑疫苗的民眾中,疫苗預防感染COVID-19住院與死亡的防護力都會下滑,在打完第2劑的3個月內會變得明顯。因此,必須考慮對已接種疫苗者提供追加劑。」研究人員之所以能對照蘇格蘭與巴西數據,是因為兩地施打兩劑的間隔時間都是3個月,且兩地具最高重症風險的民眾與醫護人員都優先接種了疫苗。研究期間,Delta變異株在蘇格蘭流行,Gamma變異株肆虐巴西,隨著疫苗防護力下滑,「可能」進而降低疫苗效果。英國今年稍早有許多人接種AZ疫苗,為了遏阻快速傳播的Omicron變異株擴散,現在開始向所有成人提供一劑mRNA追加劑。其他富裕國家也開始加強推動追加劑計畫,以遏阻Omicron變異株擴散。初步證據顯示,與防範前幾種變異株相比,打完兩劑廣泛使用的疫苗,在對抗Omicron上僅能提供較少的抗體,但第3劑打mRNA疫苗可增加抗體量。然而,目前還不清楚第3劑對疫苗效果的影響。科學家一直希望施打兩劑疫苗可持續預防重症,因為衡量人體免疫力看得不僅僅是抗體數量。然而,一些沒有參與研究的專家擔憂,防護力下降的情況可能改變這種觀念。退休的傳染病管控顧問英格利許(Peter English)說,目前普遍流傳的假設是,T細胞對預防重症與更嚴重疾病提供的防護力將持續存在,且「可能會持續許多年」。英格利許說:「這份報告對這些假設提出質疑,記錄疫苗對重症的防護力會隨時間下滑,與接種疫苗後不久相比,短短幾個月後,得到重症的機率會增至5倍以上。」他說:「這非常令人擔憂。就短期而言,這凸顯施打補強針的必要性;就中期到長期而言,這使得現有疫苗在預防未來疾病的效果受到質疑。」另一位外部專家、英國倫敦大學國王學院(King'sCollege London)藥學系客座教授沃德(Penny Ward)說,在預防感染COVID-19住院與死亡上,「疫苗仍持續有效」,在追蹤期間有至少50%的保護力。但她認為,必須施打追加劑以提供高防護力。研究報告作者、愛丁堡大學(EdinburghUniversity)亞瑟研究所(Usher Institute)所長謝赫(Aziz Sheikh)說,辨識出打完AZ疫苗民眾防護力開始下降的時間點,「能讓政府開始規劃追加劑計畫,以確保維持疫苗的最佳防護力」。
-
2021-12-16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中研院出包總統府給交代? 李秉穎:應該是政府要交代
中研院P3實驗室有助理染疫,調查顯示操作SOP多有疏漏,中研院院士陳培哲表示,中研院直屬總統府,他認為總統府應有責任說清楚如何管理中研院,給社會一個交代。衛生福利部傳染病防治諮詢會預防接種組(ACIP)召集人李秉穎表示,中研院有責任釐清這件事,但總統直屬機構很多,隨便一個出事,總統府都要交代嗎?「應該是政府要交代」,但重點是避免重蹈覆徹。李秉穎表示,中研院出了一個社會影響這麼大的問題,最重要不是咎責,而是避免重蹈覆徹。他舉例說,醫師幫病人打針也是三不五時被針扎,因為人難免會有錯手。這時就要通報安全衛生室,雖然麻煩,但就是應該要通報,通報就會處理,但醫院病安通報都是以不懲罰為原則,因為如果懲罰過度,大家就會隱瞞,這樣問題更大。要避免重蹈覆徹,需要檢視的問題已經很多。李秉穎指出,現在應該要好好檢查SOP是否有任何疏漏、鼠咬事件SOP是否恰當、為何有人認為是小事而不需要通報、是SOP有問題還是主管認知有問題、新進人員訓練夠不夠等。至於咎責,李秉穎認為是其次。他說,主管要負責到哪個層級,這要考慮事情範圍是大事小,「也不是一個老師做錯事,校長就要負責,還是要看事情大小,這部分社會應該要有共識。」「人一忙,出錯機會就變大」,李秉穎也透露中研院的辛苦,主要是包辦抗體檢測,以及執行活病毒中和試驗。這是因為若在不同實驗室做,抗體效價的標準會不一致,所以現在都全部由中研院做。李秉穎表示,現在無論是要讓疫苗獲得認證,或是要進行混打試驗,台灣目前要求一定要用「活病毒」去做中和試驗。這就一定要在P3實驗室做。但李秉穎說,其實不見得要用活病毒。國外也會用人工合成的「假病毒」,外層一樣式S蛋白,內部是空心的,不會造成感染,所以不用在P3實驗室做。
-
2021-12-16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BNT第三劑讓心肌炎風險低、淋巴結腫大機率高?專家提醒2族群注意腋下、頸部
由於COVID-19變異株Omicron於各國迅速傳播,我國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宣布,提供已完整接種COVID-19疫苗且滿5個月之民眾,追加接種第三劑COVID-19疫苗。目前提供接種之追加劑為莫德納疫苗,接種劑量為50微毫克(基礎劑之一半劑量,依目前劑型,注射量為0.25ml)。不過為何要接種第三劑疫苗?接種後會出現哪些副作用?疫苗保護力隨時間下降 接種第三劑助提升根據臺大醫院「COVID-19 疫苗 知識就是力量」資料顯示,疫苗保護力隨時間會下降。以色列研究指出,接種第三劑之後,病毒量的下降可以回到Primary series接種後2個月的水準。英國研究顯示,BNT疫苗的效力在接種第三劑之後也有顯著提高;在Delta變異株的時代看到疫苗對有症狀感染的保護力有下降的趨勢(BNT從93%四個月後掉到53%),且在>=65歲的年長者更為明顯。另外,免疫低下的人注射兩劑疫苗後產生的抗體可能不如一般人。英國目前正在進行的OCTAVE DUO study就是針對這些免疫低下的族群施打第三劑,先前已有初步結果的OCTAVE study是英國針對免疫低下族群,收錄2583人,追蹤其施打兩劑疫苗之後的免疫反應,40%打完兩劑疫苗後抗體濃度較一般人低,11%病人在打完兩劑疫苗後4週完全沒有產生抗體。(推薦閱讀:疫苗第三劑副作用有哪些?隔多久打? 解析「AZ、莫德納、BNT」追加劑)BNT第三劑 淋巴結腫大高於第一劑BNT第三劑的淋巴結腫大(Lymphadenopathy)會較第一劑多(2.7% vs 0.4%),通常位於腋下和頸部,在打完疫苗後1-3天發生,發生後1-3天自行緩解,年輕人、女性較多。FDA指出,BNT第三劑發生心肌炎的比例較第1、2劑為低,不過,在最令人擔心的18-27歲族群,根據統計,每百萬人打疫苗可以預防114人住院,有7人發生心肌炎風險,民眾可自行權衡利弊得失。(推薦閱讀:打疫苗引發心肌炎有哪些症狀?會留後遺症嗎? 專家點名「3大危險徵兆」快就醫)三劑都接種AZ疫苗 細胞免疫無法再增加而根據COV-BOOST是英國大型第三劑混打試驗,是英國在9月做出加強針以「mRNA疫苗」為主政策與英國現行第三劑與第二劑間隔3個月的主要依據。受試者皆是接種兩劑AZ疫苗或兩劑BNT疫苗,且在第二劑至少間隔10至12週後,用7種疫苗來當作第三針的效果,包括AZ、BNT、莫德納、Novavax、滅活疫苗Valneva、德國Curevac疫苗、嬌生;其中BNT、Novavax、 Valneva還有測試半劑量。每組約100人,總共受試者達2,883人。結論是mRNA疫苗抗體上升最高,分別為全量莫德納>全量BNT>半量BNT(此臨床試驗未收錄半量莫德納)。相對的,三劑都接種AZ疫苗,雖然可以讓抗體再上來一些,但細胞免疫幾乎無法再增加;兩劑BNT疫苗後再打AZ疫苗,相比兩劑BNT疫苗加其他疫苗,細胞免疫似乎也沒有優勢。延伸閱讀: ·莫德納第三劑副作用與第二劑雷同? 專家解析「全身、局部反應差異」 ·AZ第三劑選莫德納orBNT? 專家揭「混打mRNA疫苗副作用」:常見4症狀
-
2021-12-16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Omicron 學者:家戶感染風險更高
春節檢疫專案十二月十四日上路,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首日入境三六一五人,逾半選擇「七加七」方案,占五成三。台大公衛學者提醒,Omicron變異株的家戶感染風險是Delta的三倍,親密接觸者染疫風險高出兩倍,再感染風險是其他變異株五倍,我國應持續提高二、三劑疫苗覆蓋率,且不可放鬆戴口罩、保持社交距離等措施。春節檢疫專案剛上路,就傳出入境者確診,且病毒量高。新北市長侯友宜昨直言,「C(即七加七)方案最讓我們憂慮」,會嚴格稽查,只要違規就重罰;桃園市長鄭文燦說,「春節人多,就容易有狀況」,若有社區感染,春節可能就泡湯了。北市副市長黃珊珊說,防疫旅館目前風險可能比醫院高,從業人員只要符合中央施打第三劑者,就會要求接種,以降低被感染風險。新北市衛生局啟動春節整備專案,目前防疫旅館卅一家共二九四六房,侯友宜指示,春節這兩個月要全力備戰。新北市已成立聯合稽查小組,查訪防疫旅館、居家檢疫地點是否落實規定,除隔離者自主健康管理,同住家人也要打滿兩劑疫苗。新北市衛生局長陳潤秋說,會特別針對C方案的民眾抽查。桃園市長鄭文燦昨表示,春節專案是壓力測試點,若有社區感染,春節可能就泡湯了。
-
2021-12-16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中研院染疫事件 陳培哲:總統府應給社會交代
中研院P3實驗室研究人員感染新冠病毒事件,暴露中研院重大疏失。但中研院院士陳培哲說,中研院必須檢討,但只究責中研院有欠公允。中研院是基礎科學的研究單位,P3實驗室過去長期閒置,卻因新冠病毒重新活化、並匆忙增設第二間P3實驗室,過程未經合適評估、人才培養也出現斷層,最終導致此事件。陳培哲還說,中研院直屬總統府,「總統府是不是也應該盡到監督管理中研院的職責?」他認為,總統府有責任說清楚如何管理中研院?中研院為何會出現這些疏漏?總統府必須「給社會一個交代」。記者就此詢問總統府,但至截稿前總統府未回應。中央疫情指揮中心昨公告新制,要求P2至P4實驗室,要在一個月內設置生物安全主管。陳培哲說,P3實驗室研究臨床病毒學的「重中之重」,要進入P3實驗室做實驗,必須經過P2實驗室等訓練、擁有豐富歷練才能進入。台灣最好的P3實驗室是在台大醫學院和國防部,兩者都是長期培養人才。此次中研院染疫的研究助理才廿多歲,資歷和經驗都不足、卻能進入「重中之重」的P3實驗室,他認為,中研院用人顯然出問題。他還說,台大P3實驗室位在台大醫學院而非台大校總區、國防部P3實驗室也是獨立於三峽,中研院P3實驗室卻是位在中研院本部,以新冠病毒的感染危險性來說,「沒有分離、風險控管的概念」。照理來說,設立P3需經嚴格的環境評估,「難道可以隨意在市區裡做P3?」他認為中研院治理出問題。陳培哲認為,中研院「人才不夠、管理也有問題。」他還質疑,中研院如此積極地去做不是其所專長的P3,「是不是為了要執行總統府交付COVID-19種種研發的任務呢?總統府是不是在很短的時間給他們太多的任務,以致忙亂中出錯?」這些可從中研院P3的計畫量看出端倪,可將中研院P3實驗室被交付的計畫跟其他單位的P3計畫比一比。
-
2021-12-16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防疫旅館同層樓驚傳兩人確診 專家:感染途徑有這二種
台北市中正區防疫旅館驚傳出現兩名新冠肺炎確診個案,兩人房間相鄰,不排除是旅館內傳染疫情事件。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昨日公布一名30多歲台女(案16859),自柬埔寨入境18天後,於自主健康管理期間,因喉嚨痛採檢確診,Ct值12、病毒量高,但因入境及檢疫期滿前採檢均為陰性,專家表示,即可能在防疫旅館感染,途徑包括直接或間接接染。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今下午表示,此個案的居家隔離同住者4位都是陰性,但同樓層11人中已完成採檢7位當中,有1例為陽性個案為案16870案,與16859在同一樓層,兩間房間也相鄰。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感染管制中心副院長黃高彬說,案16859的Ct值很低,應是入境後遭到感染,其出現症狀是在12月13日自主健康管理期間,若以一般染疫後7天發病的機會大,其應在12月6日左右染疫,而案16870是12月5日入境,6日出現喉嚨痛、扁桃腺腫脹,此時發病為病毒量最高、傳染力強,且案16870入住防疫旅館時間為12月5日至11日,正好與案16859有所重疊。「案16859是被案16870傳染的機會是非常大的。」黃高彬表示,案16870於12月14日的採檢Ct值為31,表示病毒量已經下降,但12月6日的發病症狀相當明顯,可見如果於12月5日入境時採檢,發現確診的機會很高,但卻未查出來,表示採檢可能有問題,因若當時有查出,後續就不會有問題。黃高彬說,若是案16870傳染給案16859,如此感染途徑只有兩種,一種是經由飛沫感染的直接接觸,二是經由觸摸門把等的間接接觸,再揉鼻子、揉眼睛就會遭到感染,但這還必須經過詳細疫調,並採檢門把、門板、桌面等環境檢體,才能了解傳染途徑。目前應排除空氣傳染,否則染疫的範圍應該更廣。外界懷疑,案16870為美國入境,傳播力如此驚人,是否為感染Omicron變異株。黃高彬認為,美國感染Omicron變異株的人,相對比較少,因此防疫旅館染疫事件仍是Delta變異株的機會最高。至於,此防疫旅館疫情是否對社區疫情造成影響。黃高彬說,因為案16859已在外活動兩天,若是在12月12日及13日與其接觸的人要特別小心,指揮中心必須匡列仔細,並一路應觀察兩個潛伏期,總共28天,約1月10日左右未再發現新的確診個案,才能認為此波疫情已經過去。
-
2021-12-15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7成春節返國選7+7 學者:Omicron家戶感染風險是Delta3倍
春節專案第一批返台旅客,近7成選擇7+7方案。台大公衛學者提醒,Omicron在英美快速擴散,家戶感染風險是Delta的3倍,親密接觸者風險是2倍,再感染風險是其他變異株的5倍,建議應持續提高二、三劑覆蓋率,非藥物公衛防疫措施(NPI)都不可放鬆。台大公衛學者任小萱表示,英國資料證實Omicron之傳播力及擴散速度驚人,第五個例Omicron出現後,再6天就累積達100例,Delta則要100天才會累積到100例。根據近期檢驗結果推估,Omicron確診病例正以每天增加0.35%的幅度在英國擴張,12月中旬Omicron病例數就會追平Delta。不只在社區擴散快,任小萱表示,英國十一月下半的最新資料顯示,相較於Delta,Omicron家戶傳播風險是3.2倍,密切接觸者感染風險也有2.1倍,康復者再次感染風險更是其他變異株的5.2倍。應要注意的是,上述結果是英國先以Omicron的S蛋白基因缺失,進行初篩的結果,並非經過基因定序,可能多算了具有相同基因缺失的Alpha變異株確診個案。台大公衛學者古玫生表示,英國兩劑接種達7成,三劑接種達34%,但最近仍快速累積超過3000例Omicron確診、出現首例死亡,倫敦及其東南區很可能是目前主要Omicron流行區,英國宣佈進入四級警戒。英政府頒布「擴大口罩令、居家工作、娛樂場所要求疫苗通行證」等NPI措施,並預告醫療體系若超載,將進入五級警戒。台灣已有六萬多人接種第二劑已過五個月以上,其中三萬人已接種第三劑,第三劑效益如何?北市聯合醫院仁愛院區急診部主任賴昭智表示,以色列研究發現,接種第三劑有著50歲以上長者降低90%死亡風險,16歲以上各年齡層的重症死亡風險都明顯降低。以色列甚至正在考慮針對高風險群施打第四劑。公衛學者林庭瑀指出,有英國研究模擬Omicron疫情發展,如果第三劑接種率達到99%,加上嚴格落實「擴大口罩令、居家工作、娛樂場所要求疫苗通行證」等NPI措施,應可將住院死亡人數都穩定壓在疫情警戒線以下;但若第三劑僅接種50%,住院及死亡仍或超越過去的疫情高峰。台大公衛流病與預醫所教授陳秀熙分析,免疫逃脫及流感化,仍是Omicron影響第三劑疫情控制效果的最大變數,持續提升覆蓋率的同時,NPI的調整和落實更顯重要。
-
2021-12-15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Omicron更可怕? 專家期待看到「這國」的資料
新冠病毒新變異株Omicron上月於南非出現後,已蔓延全球63國,英國更出現首宗Omicron死亡病例。疫苗是否對Omicron的保護力不足,令外界擔憂。不過長庚大學新興病毒研究中心主任施信如表示,英國因疫苗打得早、抗體下降得也早,更期待看到印度的資料,因為該國剛流行過Delta且甫大規模接種疫苗,較能知道疫苗對Omicron的狀況。針對疫苗對於Omicron變異株的保護力,施信如今天出席台灣科技媒體中心的線上記者會時表示,從Omicron的序列上來看,因其突變位置多,免疫逃脫的狀況會更嚴重。Omicron與之前的變種病毒相較,突變位置的數量較多;如造成全球大流行的Beta和Delta病毒,改變棘蛋白功能的突變分別是10個和9個,而Omicron則有36個。不過究竟是因為Omicron善於逃脫而讓疫苗失效,還是因為疫苗接種在某些國家已經一段時間,抗體下降造成Omicron再度流行?施信如表示,英國因為疫苗打得很早,抗體下降也較快,因此到現階段可能抗體濃度已經不足。但印度剛流行完Delta病毒株,且疫苗接種狀況也不錯,若能得到印度的數據,或許較能知道完整接種疫苗後對感染Omicron的保護力為何,包括感染率、致重症率以及致死率。而針對國內醫師沈政男引用國外研究表示,接種兩劑AZ28天後的血清抗體,拿去中和Omicron病毒,保護力幾乎全部降到可偵測的水平之下,也就是等於零,更直指「不要再打AZ了!打了也是白打。」對此,施信如表示,這是在實驗室中能人體血清抗體去中和病毒,難以推論真實保護力。但這篇研究中確實可以看到AZ和BNT的比較,若連打兩劑AZ疫苗後,第三劑改打其他疫苗確實可以誘發較多中和抗體。她進一步表示,根據學理上來看,AZ採用腺病毒為載體,因人體已有對抗腺病毒的抗體,因此接種效果會逐漸下降,甚至有些人打兩劑AZ本來就沒有誘發免疫反應。施信如表示,AZ已達成階段性任務但接下來的第三劑接種策略必須好好思考,是不是應該要改打其他疫苗。不過,施信如也強調,打第三劑當然可以加強中和抗體,對抗新的變異株。但是當全球大流行時,富國一直接種疫苗,窮國沒得打,還是會造成病毒不斷出現大幅度的改變,疫苗只會越來越沒有效果。尤其若新冠肺炎病毒最後真的流感化,每年或半年就要追加,也勢必須要有更安全的疫苗出來才行。
-
2021-12-14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學術重鎮犯低級錯誤 只想切割
中研院實驗室新進女研究助理染疫,引發關注,中研院檢討報告內容讓人瞠目結舌,身為全台學術研究的最高殿堂,卻發生在大學實驗室都不能接受的低級錯誤,而且事後未誠心檢討,還極力想要切割,這已經不是螺絲鬆了,而是螺絲不見,應審慎究責,絕不能重重提起、輕輕放下。P3實驗室執行生物危險群第三等級的致病原微生物,研究標的為嚴重影響人類健康的高危險傳染病微生物。看似危險,但只要遵循SOP,「實驗室比大流行的社區還安全」。中研院為國家學術重鎮,不論是人文或科學研究,理應最為嚴謹,但檢討報告中,許多違反實驗室作業準則的行徑,可說是荒腔走板,只能兩人同時進入操作的實驗室,卻同時擠了三個人。實驗結束後,資料登載也不確實。原本以為只有訓練不足的新人出錯,防護裝備穿脫順序錯誤,沒想到老鳥也出包,在卸除個人防護裝備時,三人中僅一人正確,三人在實驗室中都未穿著鞋套,且直接在中控室中更換鞋子。這些實驗室進出與操作的基本步驟,都有一定程序,想不到中研院卻犯下一連串的錯誤,可見積弊已久。但面對創院以來最難堪的感染疏失事件,中研院高層並未虛心檢討,只是忙著切割。原本實驗室負責人詹家琮已於十二月一日退休,中研院要求媒體修改新聞報導內容,理由是詹家琮已非該院人員。難道詹家琮在事件發生時不是該實驗室負責人?整起事件會因為詹家琮退休而與中研院無關?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如此離譜事件絕非現在式,而是早已存在的現象,若不是這次事件,也不會浮上檯面,外界也不會得知中研院的實驗室操作竟然只有這種等級。民進黨政府和指揮中心應徹查中研院疏失,不能因為中研院就查不下去,否則這可能只是一連串錯誤的開端、未來還會爆發更多難以想像的事。
-
2021-12-14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中研院染疫/同行吃驚:匪夷所思
對於中研院自揭P3實驗室染疫事件六大疏失,林口長庚檢驗醫學部副主任黃瓊瑰說,防護不全、順序不對、操作地點也不對,匪夷所思。該個案遭老鼠咬傷時未依規定戴雙層手套,未在生物安全櫃中操作小鼠。黃瓊瑰表示,在P3實驗室一定要全程戴兩層手套,如接觸過生物安全櫃裡面的東西,就要換掉外層手套,才能接觸安全櫃以外的東西。此外,脫掉防護衣時,要先脫去外層手套,卸除其他防護,最後再丟棄內層手套。如果個案只戴一層手套,就會提高生物安全櫃以外區域汙染風險。至於研究人員在實驗室疑似未穿鞋套,還在中控室換鞋,黃瓊瑰表示,防護衣可分為包住腳、未包腳等兩種,如果是後者,一定要穿鞋套,否則會把病毒踩到乾淨區,甚至帶到實驗室外。理論上,中控室是乾淨區,不可踩著髒鞋進去。該名助理從其他單位調過來,先在P2實驗室待三個月,接著到P3實驗室實戰,期間曾與主管發生不愉快事件,兩個月後離職。黃瓊瑰分析,從上述資訊研判,這名助理能力應還不足以在P3實驗室工作,個性可能也不適合。黃瓊瑰以林口長庚P3實驗室為例,新進人員需經半年以上的觀察,先在P2操作一年以上,確定能力後,才能進P3實驗室;再者,在P3實驗室工作者需有較高的服從性,遵守規範及標準流程,如過度自信或不依SOP做事,有經驗的主管就會知道評估適任性。
-
2021-12-14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獨/為何要兩層手套?專家解析P3實驗室眉角、連個性都要挑
中研院基因體研究中心P3實驗室前助理染疫,中研院院長廖俊智初步報告調查結果,發現不只這名確診助理,還有其他實驗室人員穿脫防護裝備過程不符合規定,三人在實驗室疑似未穿鞋套,還在中控室換鞋;個案遭咬傷時也沒依規定戴雙層手套,未在生物安全櫃中操作小鼠。林口長庚檢驗醫學部副主任黃瓊瑰表示,防護不全、順序不對、操作地點也不對,實在匪夷所思。以兩層手套的規定來說,黃瓊瑰表示,在P3實驗室一定要全程戴兩層手套,如果接觸過生物安全櫃裡面的東西,就要換掉外層手套,才能去拿安全櫃以外的東西。脫掉防護衣的時候也是,要先脫跳外層手套,卸除其他防護,最後再把內層手套丟掉。如果個案只戴一層手套,生物安全櫃以外區域污染的風險就會提高。至於鞋套,黃瓊瑰表示,防護衣有包住腳、未包腳兩種,如果是後者,一定要穿鞋套,否則就會把病毒踩到乾淨區、甚至是實驗室外面。從中研院的報告來看,不確定他們在中控室換鞋子是何情境,但理論上中控室是乾淨區,不可以有髒鞋子踩進去。這名助理從其他單位調動過來,在P2實驗室待了三個月,就到P3實驗室實戰,期間曾經與主管發生不愉快事件,兩個月後離職。黃瓊瑰分析,上述資訊顯示,這名助理的能力應還不足以在P3實驗室工作,個性可能也不適合。「做高風險的實驗,最怕過度自信的人格,」黃瓊瑰表示,林口長庚P3實驗室的新進人員,都要經過半年以上的觀察,先在P2操作一年以上,確定可以恰當操作流感等一般病毒。另外,進P3的人需要對於規範及標準流程有較高的服從性,如果觀察到過度自信或有不照SOP做事的性格,有經驗的主管就會知道要避免安排在P3的職務。黃瓊瑰表示,P3實驗室的設備、動線、流程,都要通過中央主管機關的審核,才能啟用,但光有這些還不夠。更重要的是,流程要落實、動作要精熟、心態要時時刻刻保持小心謹慎,還要每年接受再教育以及嚴格考核。黃瓊瑰以林口長庚P3實驗室工作人員為例,除了每年都必須滿足一定上課時數,還必須通過實戰考試,從十幾種情境中隨機抽考,沒有人能事先知道會抽到哪一題。例如標準穿脫流程、會在防護衣上噴灑螢光標記,如果卸除裝備後,發現不該污染的地方例如手上,竟然有螢光反應,就算失敗、不通過。意外事件處理也會考。例如,不小心在安全櫃裡面打翻病毒,該如何動作;離心管破裂導致病毒在離心機裡散開怎麼辦。如果考不過就要補考到過為止,否則就不能進實驗室。
-
2021-12-13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中研院女SOP現漏洞還被老鼠咬兩次 專家:沒做好兩步驟
中研院前女研究助理確診染疫,經過4天調查,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今表示,該名研究助理的感染源確定在實驗室,且自述在防護衣的穿脫過程,當天疑似被老鼠咬到後「先脫手套再脫衣」,與SOP「先脫衣再脫手套」不同,是否因此染疫仍待進一步確認。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感染管制中心副院長黃高彬分析,該名研究員會被老鼠咬傷,應是處理老鼠時未注意兩大步驟,第一沒有戴防咬手套、第二抓老鼠時沒有注意手式。黃高彬說,研究人員進行老鼠實驗時,常要替老鼠打針、餵藥,此時研究人員的手必須要壓在老鼠後頸部,如此才能固定老鼠打針,若加重手的力道,老鼠就會打開嘴巴方便餵藥,因此研判此名研究人員沒有做好應有的步驟。林口長庚醫院副院長邱政洵說,實驗室研究人員進行動物實驗時,有一定的危險性,確實有可能被實驗老鼠咬到,雖然不知到這次中研院P3實驗室研究使用的是小白鼠、大鼠,若是進行疫苗研究常使用的倉鼠,但研究人員一定會做好防護,基本上是戴著防咬手套再抓老鼠,這都是必須注意的,只要戴著防咬手套即使被老鼠咬,不一定會咬到肉。邱政洵說,該院設有P3實驗室,研究操作規範一定遵守標準作業流程,且不定時演練各種突發狀況及因應措施,對進出人員管制、環境消毒等都是十分小心、戰戰兢兢,每周可能僅允許一至兩組人員進入研究,相關研究人員須是很有經驗,不是隨隨便便操作。「這是不好的經驗,相信中研院內部一定會進行檢討。」邱政洵說,往後中研院公布調查結果後,再加以改進,這是非常重要的,一定要落實相關規範,實驗室生物安全絕對不能打任何折扣。
-
2021-12-12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莫德納、BNT第三劑副作用會比第二劑強嗎?台大醫重點解析追加劑副作用
指揮中心宣布第三劑疫苗即將開打,第一階段以高危險和高接觸風險族群優先,應接種對象為65歲以上、長照機構住民與工作者、醫護人員、防疫工作人員、第一線高感染風險工作人員及容易感染與疾病嚴重風險者(第九類對象);可接種對象則以18歲以上,經醫師評估後可考慮接種,並且應與第二劑間隔至少六個月。但對於第三劑疫苗施打多數人仍有諸多疑惑,台大家醫科醫師何忠祐整理了現有的研究以及各國現行政策,提供參考。疫苗保護力會隨時間下降?何忠祐說明,即使已接種完整兩劑疫苗,疫苗的保護力仍會隨著時間逐漸下降。美國研究指出:過了六個月,BNT的保護力從86.9%下降到43.3%、Moderna保護力從89.2%下降到58.0%、嬌生腺病毒疫苗則從86.4%下降幅度最大到13.1%。此外,另一篇英國研究也顯示,AZ的疫苗保護力過了四個月也會有顯著下降。同時,疫苗對delta變異株的保護力同樣會逐漸下降,研究指出,經過四個月,BNT疫苗對Delta的保護力從93%下降到53%,可能會產生突破性感染以及病毒傳播增加。第三劑疫苗能夠提供較好保護力?何忠祐表示,以色列、英國、美國針對施打第三劑BNT的研究不約而同指出,接種第三劑BNT能夠提供較好的保護力,並且有效預防重症(92%)、減少住院(95%)以及死亡率(81%)。因此,目前在國際逐漸取得共識,年長者、高風險以及高接觸族群,建議追加第三劑疫苗,讓免疫反應更持久,達到更好的保護效果。現有安全性資料分析第三劑副作用?‧施打三劑Moderna副作用:整體副作用發生率與第二劑雷同;將副作用細分成局部以及全身性時,發現第三劑的局部副作用較第二劑略高(84.7% vs. 83.5%),但全身性副作用較第二劑略低(79.0% vs. 81.3%)。(推薦閱讀:莫德納第二劑副作用強! 2天持續「6種症狀」快就醫:胸痛、心悸極危險)‧施打三劑BNT副作用:整體副作用發生率與第二劑雷同。將副作用細分成局部以及全身性時,發現第三劑的局部副作用較第二劑略高(74.1% vs. 71.7%),但全身性副作用較第二劑略低(69.2% vs. 71.7%)。(推薦閱讀:BNT第二劑副作用注射部位痛、疲倦、頭痛最常見? 解析「成年、青少年第二劑反應」)‧施打兩劑AZ後追加mRNA疫苗副作:用常見副作用有注射處疼痛(持續1-2天)、疲倦、全身痠痛、發熱等症狀。施打第三劑提供較佳保護力 這樣評估該不該接種何忠祐提醒,疫苗保護力會隨時間遞減,且面臨變種病毒威脅,施打第三劑疫苗可以提供較佳保護力。在評估自己是否適合施打第三劑時,可以考量自身染疫風險、是否屬於重症高風險族群、對副作用耐受度、是否有不適合接種疫苗的情形、是否有疫苗禁忌症等因素,必要時可以諮詢信賴的醫師。另外,根據國際現行政策可發現施打第三劑疫苗將成為未來對抗病毒的趨勢,何忠祐建議尚未接種第二劑疫苗者,應盡早完成疫苗施打。(常春月刊/編輯部整理、圖文授權提供/何忠祐醫師)延伸閱讀: ·莫德納第三劑副作用與第二劑雷同? 專家解析「全身、局部反應差異」 ·AZ第三劑選莫德納orBNT? 專家揭「混打mRNA疫苗副作用」:常見4症狀
-
2021-12-12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以色列研究證實 輝瑞第3劑可顯著對抗Omicron
以色列研究人員今天表示,他們發現輝瑞/BNT(Pfizer/BioNTech)COVID-19疫苗第3劑,能提供對抗Omicron變異株的顯著保護。這些發現與輝瑞和BioNTech本週稍早前發表的結果雷同,即初步跡象顯示,施打疫苗追加劑可能是避免感染Omicron變異株的關鍵。由希巴醫療中心(Sheba Medical Center)和衛生部中央病毒學實驗室(Central Virology Laboratory)進行的這項研究,比較20名5到6個月前接種2劑疫苗者以及20名於1個月前施打追加劑者。希巴醫療中心傳染病部門負責人芮格夫-尤柴(GiliRegev-Yochay)告訴記者:「5到6個月前接種第2劑者,沒有對抗Omicron的任何中和能力。雖然他們擁有對抗Delta變異株的若干中和能力。」她又說:「好消息是施打追加劑可增強約100倍。追加劑有明顯保護效果,它較對抗Delta的中和能力低,大約低4倍。」以色列研究團隊表示,他們使用真正病毒進行研究,而輝瑞和BioNTech則使用偽病毒(pseudovirus)。
-
2021-12-12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中研院P3實驗室有病毒 太奇怪」 專家質疑未遵守SOP
中研院前研究助理案一六八一六確診Delta病毒,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昨證實,實驗室病毒跟確診者病毒株定序相符,判定來源為實驗室,且桌面、門把都採撿到病毒。專家直言,P3實驗室的環境中不應有病毒,且操作人員有穿防護衣,離開時如何把病毒帶出且染疫,這些疑點都需釐清。十一月時案一六八一六在實驗室內操作Alpha病毒株,不過感染的卻是Delta。指揮中心專家小組召集人張上淳指出,據調查,實驗室不只有一種病毒株,當時有三人同時操作三種不同的變異株,包括武漢原始株、Alpha變異株及Delta變異株,不排除交互感染,仍需更多客觀數據佐證。「P3實驗室怎麼會有病毒,太奇怪了!」台灣感染症醫學會名譽理事長、台大兒童醫院院長黃立民表示,人員戴手套在P3實驗室中操作病毒,必須在安全操作櫃內進行,手離開安全操作櫃時都要清洗,理論上實驗室內環境是乾淨的,因為病毒被鎖在安全操作櫃中,且人員離開實驗室都要打開紫外線消毒,若環境驗出病毒,代表沒有嚴格遵守操作守則。長庚大學新興病毒感染研究中心主任施信如說,操作病毒人員都帶雙層手套,並在操作箱內的培養皿進行,若沾到病毒,手套都會放在廢棄桶處理掉,且實驗室為負壓環境,病毒不可能自己飛出去。施信如指出,如果實驗中病毒不小心潑灑出來,需通報另一組人員來清理,按程序脫除防護衣並沖洗,不可能讓病毒留在環境中。台大醫院院長吳明賢說,國際研究報告指出,確診者房間內的廁所握把、水龍頭等都可能存在病毒,因此調查確診個案所處的環境汙染狀況,將是一個重點。至於實驗室中同時進行三種病毒株實驗,黃立民說,實驗室規定,兩種不同病毒株不能在同一實驗室進行,中研院三種病毒株都是新冠病毒,只是亞型不同,並未違反規定。施信如說,同一實驗室有可能同時做三種病毒實驗,只是若將病毒放一起,有交叉感染風險,病毒也可能重新產生排列組合,過程要非常小心。
-
2021-12-09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Omicron重症風險不及Delta 但恐礙疫苗保護力
COVID-19新型變異株Omicron疫情延燒,歐美國家出現社區感染,亞洲以境外移入居多。據指揮中心觀察,Omicron的重症死亡風險不如Delta嚴重,但可能影響疫苗保護力,將視狀況調整管制措施。國際間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新型變異株Omicron疫情持續,備受各界關注。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今天下午在疫情記者會中表示,目前歐美國家已出現社區感染,亞洲國家大多是境外移入個案,韓國則出現小規模社區傳播鏈,會持續追蹤疫情發展,所幸Omicron造成的重症、死亡風險不如預期中嚴重,未來若有更多研究結果出爐,可能調整重點高風險國家管制。羅一鈞指出,根據現有資料,Omicron變異株雖然傳播力提高,但重症、死亡率都比Delta變異株(最早在印度發現)還要低,這是目前比較樂觀的部分。不過,羅一鈞說,面對Omicron變異株,疫苗生成的中和抗體濃度似乎比Delta更差一些,是否影響疫苗保護力,仍有待進一步驗證,強調防疫不會放鬆,會持續監測疫情狀況,滾動式修正防疫規定。在國內疫情方面,指揮中心副指揮官陳宗彥宣布,今天COVID-19維持本土零確診,也沒有死亡病例,另新增5例境外移入病例。陳宗彥說,境外移入個案為3例男性、2例女性,年齡介於20多歲至70多歲,分別自印尼、菲律賓及衣索比亞入境,入境日介於今年11月19日至11月24日,皆持有搭機前3日內檢驗陰性報告。羅一鈞說,其中有一名從菲律賓入境的70多歲男子(案16797),11月19日就入境,今年曾在菲律賓接種2劑中國科興疫苗,入境時因身體不適先到醫院住院幾天,後續返回防疫旅館檢疫,多次採檢都是陰性。羅一鈞說,個案離開防疫旅館後,在自主健康管理期間因出現泌尿道系統症狀再度住院,這次入院篩檢才驗出陽性、Ct值36.2,顯示病毒量偏低,但仍算確診;抗體檢驗方面,象徵近期感染的IgM陰性、象徵曾感染過的IgG陽性,研判可能在國外曾確診,旅館3名工作者及1名載送司機列追蹤對象,其中3人已採檢。除此之外,一名自尼加拉瓜入境的60多歲本國籍男子(案16773)自10月29日就入境,但直到12月6日才確診,外界認為應列為本土個案。羅一鈞解釋,這名個案於檢疫期滿後一段時間才確診,但因病毒量低且抗體陽性,研判為國外感染,推測檢測時已處於時陰時陽的狀況,對社區影響低;即便如此,衛生單位仍於第一時間展開疫調,追蹤匡列個案同班同學,並不是沒有進行疫調。
-
2021-12-09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第二劑和第三劑最佳組合怎麼選?AZ、莫德納、BNT疫苗混打保護力及副作用一次看
國內接種新冠疫苗第一劑覆蓋率突破七成八、第二劑覆蓋率已達六成,其中第一劑施打AZ疫苗者,開放可以選擇混打BNT或莫德納疫苗,接種第二劑滿五個月者,還能施打莫德納半劑做為加強劑。然而對於疫苗接種進度較晚起步的一般民眾或年輕人,該如何選擇二劑及三劑疫苗?其可能產生的副作用及疫苗效果該如何考量?【第一劑AZ族疫苗接種攻略】●第二劑疫苗如何選?「AZ+mRNA」保護力優於接種「AZ+AZ」打第一劑AZ疫苗,發生極罕見副作用血栓合併血小板低下症機率為萬分之一,其他不良反應包含靜脈血栓、腦靜脈竇栓塞、內臟靜脈栓塞、動脈血栓等。AZ第二劑接種後,常見不良反應發生率低於第一劑,主要副作用分別為注射部位疼痛占45%,疲倦占25%、發燒占2.9%。醫師提醒,接種AZ疫苗後28 天內,若出現嚴重持續性頭痛、視力改變或癲癇,嚴重且持續腹痛超過 24 小時以上,嚴重胸痛或呼吸困難,下肢腫脹或疼痛,皮膚出現自發性出血點、瘀青、紫斑等,需要盡速就醫。按照指揮中心規定,第一劑施打AZ疫苗滿八周者,第二劑可選擇施打AZ、BNT或莫德納疫苗。台大家醫科醫師何宗祐統整各國數據指出,「AZ+mRNA」疫苗的保護力達68%,優於接種「AZ+AZ」疫苗的50%保護力,但混打的副作用如發熱感、發燒、冷顫、肌肉痠痛、頭痛、虛弱等,也相對比較強。台大醫院最新研究則指出,「AZ混打莫德納」間隔八周者,抗體濃度比間隔4周者高,接近兩劑莫德納疫苗,對Alpha、Delta變異株的防護效果,幾乎可達100%,但注射部位疼痛、倦怠、肌肉痠痛、發燒等副作用,都比兩劑皆打AZ疫苗組的副作用高。國衛院感染症與疫苗研究員周彥宏指出,兩劑都施打AZ疫苗,副作用低很多,50至60歲以上的年長族群,如有重大疾病、慢性病、心血管疾病等,建議維持兩劑都施打AZ疫苗。何宗祐說,若本身對AZ疫苗有嚴重過敏及不良反應者,建議第二劑改注射其他mRNA疫苗。一般民眾決定混打前,可考慮是否屬高風險工作者,如醫護照服員、醫護或出國者、高風險場所工作者,若欲獲得較高保護力,可考慮第二劑接種BNT或莫德納。但如果對mRNA疫苗過敏,或對含PEG聚乙二醇的藥品或是化妝品過敏,對核磁共振 (MRI) 顯影劑或電腦斷層含碘顯影劑過敏,則不適合施打mRNA疫苗。若第二劑選擇混打mRNA疫苗,到底該選BNT或莫德納疫苗?周彥宏建議,兩者混打的副作用反應差不多,都比打兩劑AZ疫苗高,會出現接種注射部位疼痛、倦怠、肌肉痠痛、發燒等,如果是成人沒有重大疾病或心臟血管問題,或老年族群、慢性病等健康檢查正常,兩款疫苗都可以施打。●第三劑疫苗如何選?第三劑最好施打組合「AZ+AZ+全劑BNT」周彥宏指出,若前兩劑是打AZ,擔心副作用的老年族或心血管疾病者,同樣第三劑選擇AZ疫苗即可。若想要施打mRNA作為第三劑加強劑者,則有「BNT全劑」和「莫德納半劑」兩種選擇。但周彥宏提醒,前兩劑已施打腺病毒疫苗,若第三劑接種核酸疫苗,由於兩種品牌不同,可能副作用會較大。周彥宏建議,第三劑最好的施打組合是「AZ+AZ+全劑BNT」,其次是「AZ+AZ+半劑莫德納」組合,原因是BNT疫苗全劑濃度,小於莫德納半劑濃度,抗體效果差不多,副作用風險小。但如果前兩劑是混打疫苗,則建議第三劑組合可採「AZ+BNT+BNT」或「AZ+莫德納+BNT」,也就是第三劑加強劑仍以BNT疫苗為優先,副作用較低,其次才是選擇接種半劑莫德納。接種「AZ+莫德納+BNT」這項組合,體內打了三種疫苗不會有問題嗎?周彥宏說,莫德納和BNT疫苗,同屬mRNA疫苗,因此三款疫苗施打反應不致於有太大影響。【第一劑BNT族疫苗接種攻略】●第二劑疫苗如何選?周彥宏指出,現行國際臨床數據及指揮中心規定,第一劑接種BNT疫苗,第二劑只能維持同品牌BNT疫苗接種。一般成人可於接種第一劑滿四周後,即可接種第二劑。台灣青少年接種第一劑BNT,因有心肌炎風險,則需間隔滿十二周才能施打第二劑BNT,副作用較低。成人與青少年都能施打兩劑BNT疫苗,接種BNT第二劑副作用比第一劑大,成人常見為頭痛、腹瀉、關節痛、肌肉痛、注射部位疼痛、疲勞、畏寒、發燒、注射部位腫脹等,若年輕族群集體接種BNT疫苗,需注意暈針、發生心肌炎副作用風險。根據美國嚴重的不良反應指出,接種BNT發生副作用者,七成都是男性,平均年齡15歲。最常見副作用為胸痛占56.4%、心肌炎占40.3%,且施打第二劑心肌炎比率高於第一劑。我國青少年接種BNT第一劑疫苗後,截至11月30日,心肌炎通報數量累計達23例,其中有19例男性,4例女性。周彥宏認為,病毒感染風險仍高於心肌炎副作用,青少年除非有先天慢性病或心血管問題,否則應接種第二劑BNT疫苗。提醒青少年接種28天內,出現胸痛、胸口壓迫感或心悸、暈厥、呼吸急促、運動耐受不良等狀況時,需盡快就醫。●第三劑疫苗如何選?周彥宏表示,若第一劑接種BNT疫苗,則第二、第三劑勢必都接種BNT疫苗。常見副作用為發燒、少部分有血栓及心肌炎症狀,目前按照科學分析來說,三劑都是mRNA疫苗,心肌炎比例應會隨之升高,但三劑開打國家及人數仍不多,真實事件數據不足,有待觀察。已知施打過兩劑BNT疫苗者,心肌炎比率為百萬分之三;施打兩劑莫德納者,心肌炎比率為百萬分之十一至十二,也因為莫德納疫苗使用的佐劑不同和核酸物質多寡不同,以致副作用反應較BNT高。【第一劑莫德納族疫苗接種攻略】●第二劑疫苗如何選?現行規定第一劑施打莫德納疫苗,第二劑同樣只能施打莫德納疫苗,兩劑要間隔四周以上即可施打,但尚未開放國內18歲以下族群施打。接種第二劑莫德納,副作用反應會大於第一劑,常見副作用,包含注射部位疼痛約92%、疲倦70%、頭痛64.7%、肌肉痛61.5%。前台大感染科醫師孔祥琪整理日本十月施打新冠疫苗數據顯示,「年輕男生」心肌炎發生率中,施打「莫德納大於BNT疫苗」。日本莫德納心肌炎比例中,20多歲男性每百萬發生率為25.7例,10多歲男性中有28.8例;BNT心肌炎比例中,20多歲男性每百萬發生率有9.6例、10多歲男性有3.7例。孔祥琪指出,日本個案可做為台灣參考,其中10多歲男性施打莫德納疫苗,心肌炎發生率與BNT疫苗相差八倍,成人則無明顯差距。日本厚勞省建議,第二劑可改選接種BNT疫苗,台灣則尚未開放mRNA疫苗混打。●第三劑疫苗如何選?周彥宏提醒,若第一劑接種莫德納疫苗者,則第二、第三劑應接種同廠牌莫德納疫苗,與第一劑接種BNT疫苗,則第二、第三劑勢必都是接種同廠牌BNT疫苗,有同樣規畫。常見副作用也是發燒、少部分有血栓及心肌炎症狀,按照科學分析來說,三劑都是mRNA疫苗,心肌炎比例應會隨之升高。《本文未經同意請勿拷貝轉載》
-
2021-12-08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春節7+7防疫措施充滿風險 專家:不得不的選擇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昨天公布21例境外移入新冠肺炎確診患者,創今年以來境外移入確診人數新高。「這有點緊張」。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專家小組諮詢委員李秉穎今天說,尤其慢慢進入返台國人的高峰期,從防疫觀點,7+7防疫規定仍是充滿風險,返國民眾應落實防疫規定,尤其是7天自主健康管理期間,不要去宗教活動等人多群聚的地方。李秉穎今天接受廣播節目「新聞放鞭炮」專訪,暢談台灣新冠威脅及疫苗接種混打最新進展與解答。李秉穎說,指揮中心制定7+7防疫規定,主因是防疫旅館數量不足,並顧及返國民眾與家人團聚的需要,這是沒辦法的。但從防疫觀點,7+7防疫規定仍是充滿風險,畢竟其他國家疫情還在流行,擔心有漏網之魚,如果有一個人染疫後,潛伏期超過7天,也容易在7天自主健康管理期間發病,造成病毒在社區傳播的風險。「面對新冠病毒威脅,不是沒有危機。」 李秉穎說,雖然本土病例清零,顯示先前Delta變異株的疫情,已經控制住了,但目前慢慢進入返台國人的高峰期,無形中增加邊境防疫負擔,管制須非常嚴謹,不能放鬆,避免境外病毒入侵本土社區。李秉穎說,民眾春節期間或返國後7天自主健康管理期間,盡量待在家裡,不要去宗教活動等人多群聚的地方,若要外出應多選擇開放空間,避免增加染疫風險。一旦出現疑似新冠肺炎症狀時,應盡速就醫,因目前新冠肺炎症狀已輕症化 不一定是重症,一定要提高警覺。
-
2021-12-07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Omicron變種病毒走向 李秉穎:一個症狀可以看出感冒化
目前國內開始注射第3劑疫苗,以因應Omicron變種病毒來襲,中央疫情指揮中心專家小組諮詢委員李秉穎表示,從Omicron的死亡率降低、與流鼻水的症狀比率增加兩點來觀察,未來新冠肺炎病毒應該會朝向感冒化而非流感化,也就是會變得像目前引發人類普通感冒的4種冠狀病毒一樣,不需要年年打疫苗,即使感染也是輕症,但需要多久的時間還很難說。台大小兒感染科醫師李秉穎昨晚上「年代向錢看」政論節目時,做了上述的表示。他表示,一開始大家對新冠肺炎病毒沒有抵抗力,殺傷力很強,但他一直認為之後就會「感冒化」,但有些專家認為是「流感化」,毒性雖然會逐漸降低,因2、3年就有一個突變,還是會造成相當大的傷亡,可能每年都要打疫苗,像每年都打流感疫苗一樣,來預防突變,而感冒化則是得到一次後就會有交叉免疫,之後如果再得到就是無症狀或是輕症,而終生免疫,不需要不停地打疫苗,他表示,因為目前會引起人類普通感冒的4種冠狀病毒,也是不斷地突變,人也是一直重覆感染,但都是輕症,未來新冠肺炎病毒可能也會像這4種、它的兄弟姐妹,變成只會引起普通感冒。李秉穎表示,之前Delta變種病毒出現,引發恐慌,但其實觀察到已經有輕症化的趨勢,以美國、以色列等國家來看,都有Delta的疫情高峰,死亡率卻比原來的病毒下降,現在Omicron的情況也一樣,南非的流行曲線就可以看出死亡率並不高。而且從英國的研究看起來,Omicron患者流鼻水的比率變多,李秉穎表示「我覺得這是一個指標」,新冠病毒一開始侵犯下呼吸道,引發肺炎等,會有很高的傷亡比率,當時中國大陸有流鼻水症狀的約只有5%,後來英國研究Delta病患流鼻水的比率增加、咳嗽減少,而最新美國發表在期刊上的研究,Omicron流鼻水的比率也增加,可以看出「病毒被阻擋在上呼吸道,沒有進入下呼吸道」,對人體的傷害就會比較少。他表示,從死亡率與症狀的變化可以推斷新冠肺炎病毒與另外4種冠狀病毒一樣,都是朝向輕症,但目前還是重症與死亡比率超過流感的病毒,還是無法與人類共存,未來如果重症與死亡比率降到比流感還低,就像一般普通感冒了,但目前還不知道需要多久的時間才會像感冒一般,還是需要第3劑疫苗的保護。
-
2021-12-07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翁啟惠:Omicron需密切關注 初估疫苗有一定壓制效果
COVID-19變種病毒Omicron在全球確診案例數竄升,前中研院院長翁啟惠表示,現在確診者大部份為輕症,目前看來還沒那麼嚴重,但仍需密切關注,初步評估疫苗施打應該仍有一定的壓制效果。翁啟惠帶領的中研院基因體研究中心研究員馬徹團隊,在疫情爆發後積極投入廣效疫苗開發,近來廣效mRNA疫苗傳出最新研究成果,由於該疫苗是以特定位置去醣化的棘突蛋白mRNA為抗原,初步動物實驗對多種偽變異株有保護力,預期對最新的變種病毒也具保護力。目前擔任國家生技醫療產業策進會會長的翁啟惠對中央社記者表示,新冠疫情爆發至今,2年來已有超過570萬種的變種病毒,其中5種最被關注,包括Alpha、Beta、Gamma、Delta及最新的Omicron,目前超過9成以上確診病例都是Delta病毒,Omicron的傳播速度及涵蓋率是否會超越前面的病毒還需要一段時間觀察。至於廣效疫苗的最新進度,翁啟惠指出,目前已研成功發出去醣化廣效mRNA疫苗,正申請專利中,已進入技轉洽談階段。翁啟惠表示,病毒要完全消滅很困難,Omicron出來確實讓人擔心。世界衛生組織(WHO)目前認可至少6種疫苗,全球約有300個新疫苗在研究發展中,全球約50%人口至少打1劑疫苗。不過,非洲卻只有不到5%人口打1劑疫苗,如果這些地區疫苗施打率持續很低,確實蠻危險。翁啟惠指出,現在打過2劑疫苗都還是可能發生突破性感染,疫苗雖然可以預防重症,但也可能讓人得到輕症、帶病毒而不自知,疫苗還是控制大流行傳染病最佳工具,除了倚賴疫苗發展外,同時還需要口服的抗病毒藥物。至於目前重症數量較少,是否是因為施打疫苗的原因,翁啟惠認為,現在還不是很清楚整體情形,Omicron傳播力比較快,但還沒看到像之前Alpha跟Delta的快速傳播情形,評估疫苗應該有一定壓制效果,也或許是症狀輕微沒被檢測出來。等過一段時間數據出來後會更清楚,目前看來還沒那麼嚴重。
-
2021-12-04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長庚AZ+高端混打試驗出爐 抗體效價是AZ+AZ的2.8倍
長庚醫院AZ+高端混打試驗結果出爐。長庚AZ+高端混打試驗計畫主持人、林口長庚分子感染症研究中心主任陳志榮表示,今年9月開始進行混打研究, 初步研究結果於施打第二劑高端疫苗後第10天,即可發現「AZ+高端組」的中和抗體效價顯著升高,大約是「AZ+AZ」的2.8倍,至第28天,「AZ+高端組」抗體仍顯著優於「AZ+AZ」組,約為2.1倍。林口長庚醫院今天舉辦「紀念王創辦人永慶先生長庚學術論壇」,陳志榮在會上表示,此研究共招募100名已施打一劑AZ疫苗受試者,男女各半,隨機分派接受高端或AZ為第二劑疫苗。「AZ+高端組」與「AZ+AZ組」每組各50人,年紀於22歲至62歲間,平均40歲。陳志榮說,此研究也偵測周邊血液,會分泌特異性抗體的B細胞數目,發現在第二劑後第10天,「AZ+高端」所生成的「棘蛋白特異性抗體分泌B細胞」反應顯著上升,約為「AZ+AZ組」的2至3倍。在第二劑後10天與28天,「AZ+高端組」所生成的「棘蛋白特異性T細胞」反應,也顯著較「AZ+AZ組」強。最後,研究發現兩劑疫苗間隔時間,也會顯著影響「AZ+高端組」的中和抗體效價,間隔4至6周者抗體效價顯著高於8至10周者,有2倍之多。陳志榮指出,混打AZ與高端疫苗研究結論是,不論血清抗體生成性或細胞免疫反應,都優於兩劑AZ疫苗。混打AZ與高端是可行的疫苗應用策略,實際施打時應盡量間隔4至6周內混打,可取得較佳的抗體反應。陳志榮說,長庚醫院自3月31日起追蹤院內683名員工接種疫苗後的抗體變化,其中以接種2劑AZ疫苗最低,其次為AZ混打莫德納疫苗,最高的是接種2劑莫德納疫苗者,但值得注意的是,接種2劑AZ疫苗者的抗體效價,僅為2劑莫德納疫苗者的7%。陳志榮說,進一步分析AZ混打莫德納疫苗的保護力,發現2劑間隔超過12周,抗體生成效果較不好,建議想混打的民眾應於8到10周混打較好。因應Omicron變異株出現,各界擔心影響疫苗保護力。陳志榮說,依研究數據,相較於Alpha變異株,新冠疫苗對Delta變異株的抗體恐降4到5倍,面對Beta變異株則恐降10倍。陳志榮指出,臨床數據顯示,疫苗對預防重症、死亡仍相當有效,呼籲民眾盡快打疫苗,第3劑也不用挑廠牌,將疫苗留給需要的人。
-
2021-12-03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莫德納以外BNT有望開放第3劑 羅一鈞帶你看英國研究
我國昨開放第三劑疫苗施打,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表示,近日英國一項大規模二期臨床試驗,顯示不管何種廠牌疫苗,施打第三劑抗體情形都會明顯增加,其中莫德納增加幅度最高,但產生發燒、疲倦反應也更高,我國建議莫德納第三劑以半劑量接種,是為了減少副作用產生比例。羅一鈞表示,近期剛在醫學期刊《刺胳針》發表的一項研究,為英國人數較多的二期臨床試驗,針對已接種2劑AZ、2劑BNT的民眾,每組各挑100人,針對接種第三劑後的抗體反應跟細胞免疫情形,以及有無相關副作用,做後續追蹤跟調查。羅一鈞以整理示意圖說明,該研究中並非所有疫苗台灣皆有,以國內較關心BNT、莫德納、AZ等三種疫苗做第三劑施打,當中BNT又有接種半劑量,AZ+AZ、BNT+BNT兩劑情形,以及對照組跟四種後續施打疫苗情形。羅一鈞說,以結果來看,不管第三劑施打哪一種廠牌,抗體情形都會明顯增加,以莫德納全量增加幅度情形最高,但各疫苗相差都不遠,不管BNT半量、BNT全量或打AZ,抗體都會增加。而研究結論為,第三劑疫苗對疫苗生成效果會有不錯幫助,廠牌則視每國家自行政策決定。羅一鈞表示,接種各廠牌第三劑仍有好處與壞處,研究發現,接種莫德納全劑量產生發燒、疲倦反應會比其他組別高,因此當免疫反應強時,副作用也多一點,我國建議莫德納第三劑接種半劑量,是為了減少副作用產生比例。羅一鈞說,該研究證據也支持,我國應接種第三劑政策,不論防範原始株或Delta變異株,以及預期Omicron變異株也如同先前趨勢,免疫反應應有幫助。至於廠牌選擇,會視大家對免疫反應,是追求抗體更高為主,或避免副作用。羅一鈞表示,英國新的研究為二期臨床試驗,只能從抗體變化跟細胞免疫,來推估第三劑效果不錯,而BNT跟莫德納公司都有針對第三劑更完整的臨床試驗發表,英國這篇研究只是綜合多廠牌疫苗的比較,以全劑量接種保護提升效果較理想。未來是否考慮開放BNT做第三劑施打?羅一鈞表示,過去幾個研究來看,莫德納的抗體生成都比BNT高,是因為莫德納一劑的抗原劑量本來就超過BNT,就算半劑莫德納還是勝過一劑BNT。如果要開放BNT做第三劑,應該以全劑量為主,若BNT打折扣,專家會擔心產生效果不如預期,因此半劑BNT是否可行需更多佐證,若有更多新研究出現,也會交由專家討論。
-
2021-12-03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翁啟惠廣效疫苗研發新突破 推去醣化mRNA新冠疫苗
中研院前院長翁啟惠在廣效疫苗研發上,今(3)日傳出重大進展,他與中研院基因體研究中心研究員馬徹團隊成功研發廣效新冠肺炎mRNA疫苗,為過去研發廣效流感疫苗、廣效單醣化棘蛋白疫苗之後,再度將他的醣分子技術應用在mRNA疫苗開發上。翁啟惠發現廣效mRNA疫苗的中和抗體效價,雖較廣效單醣化蛋白疫苗略低,但CD8+ T細胞免疫反應特別高,對英國Alpha變異株、南非Beta變異株、巴西Gamma變異株及印度的Delta變異株都產生保護力。翁啟惠、馬徹團隊研發的廣效mRNA疫苗,已申請美國專利,除有潛力可達廣效、對抗變異株外,也容易快速、大規模生產,保存條件也如同莫德納疫苗,保存在零下20℃,且價格將可望更低廉。翁啟惠日前在經濟日報生技論壇演講中指出,新冠病毒至今已出現超過500萬個變異株,數量之多過去少見。他指出,自人類發現病毒傳播以來,除了天花,沒有任何一種病毒徹底被消滅過。而目前現有的新冠疫苗,無法完全抵擋病毒傳播,僅可以預防重症,如何研發廣效疫苗以因應病毒持續的突變,是大家都在思考的問題。翁啟惠在演講中指出,人類病毒有突變及醣化兩個特性,RNA病毒容易變異,發展廣效疫苗要知道突變的趨勢,不會突變的地方大部份是包在醣分子裡,因此廣泛保護性疫苗設計,醣化將是關鍵。翁啟惠近日自美國返台,結束了14+7隔離期後,在公開場合幾次談到他和馬徹團隊在廣效疫苗的新進展。針對之前已發展的單醣棘蛋白廣效疫苗,翁啟惠認為,這已成了因應變種病毒最佳工具,現在全世界流行最多的就是Delta病毒,超過90%都是Delta變異株,現在單醣棘蛋白廣效疫苗的設計,引發的免疫反應都會加強,實驗上也證明是這樣,可以抑制各種病毒變異。翁啟惠指出,目前單醣棘蛋白廣效疫苗已取得美國臨時專利,面對剛爆發的變異株Omicron,翁啟惠研究其構造後,對廣效疫苗的效果有信心,這個病毒醣化跟Delta都一樣,24醣化位子都一樣,這代表疫苗設計,考慮醣分子的話,可以控制得住。
-
2021-12-01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南非12天翻盤!學者:若有Omicron移入應取消春節專案
Omicron變異株在六大洲侵門踏戶,台大公衛流病與預醫所今直播分析,Omicron集合現有變異之大成,等於大幅展開「RBD結合部位三把刀」,讓傳播力再上層樓,12天即讓南非疫情翻盤。各國嚇得急速因應,以色列鎖國、英國強制高風險區旅客檢測並隔離14天,紐約州也宣布即將進入緊急狀態。學者也擔心,各大洲疫情近期再起,很可能是Omicron已進入社區所致,Omicron的真正源頭也不見得是非洲。台大公衛流病與預醫所教授陳秀熙提醒,南非二劑覆蓋率僅24%,其經驗無法直接套用於覆蓋率較高的國家和台灣,建議持續嚴守邊境,一旦定序發現Omicron病例,就要取消春節10+4或7+7方案,無論是否接種疫苗一率強制隔離14天,以免在Omicron趁隙進入社區。台大公衛學者任小萱指出,Omicron突變部位多,集合之前四大變異株的主要變異於一身,僅L452R沒有。例如導致結合、傳播力更強的D614G、P681H、還有與免疫逃脫和疫苗中和抗體濃度下降有關的K471N、S477N、T478K、E484K。好消息是,Omicron和Alpha株一樣在第69到70位置有缺失,但Delta卻沒有,因此可透過PCR核酸檢測初步判斷,如果PCR看到S蛋白這段基因陰性,很可能就是Omicorn。台大公衛學者古玫生表示,新冠病毒的RBD蛋白質立體結構就像一把瑞士小刀,刀鋒結構越是展開向上,結合人類ACE2受體的能力越強。相較於過去水貂身上發現的變異株RBD結構向上程度僅55%、Alpha變異株向上程度65%,Omicron卻高達85% 。任小萱表示,南非資料另發現Omicron有H655, N679, P681這三個部分也有變異,可能強化傳播力。科學家比較Omicorn、Bete、Delta三種變異株造成疫情翻盤,佔率超過五成所需的時間,結果顯示,Beta需要100天,Delta需要50天,Omicorn卻只要12天。台大公衛學者范僑芯指出,因為南非兩劑疫苗覆蓋率僅24%,Omicorn在一個月內就佔確診病例九成,把原本佔率九成的Delta擠到少於兩成,每天確診人數急速飆升四倍以上,確診個案九成都未曾接種疫苗。不過,台大公衛多位學者一致認為,面對Omicorn無需悲觀。陳秀熙表示,上述推論都要經過更多觀察才能證實,但可以確定的是,各國已從對抗Delta變異株經驗中學習,加上二、三劑覆蓋率持續拉升,做好防疫和檢測,Omicron應不致造成大流行,毋需悲觀。
-
2021-12-01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Omicron步步逼近 李秉穎:7天自主管理最容易成為破口
Omicron變異株強勢崛起,各國嚴陣以待。指揮中心疫苗諮詢小組(ACIP)召集人李秉穎今接受新聞放鞭炮主持人周玉蔻專訪,他提到,Omicron是否能像Delta具生物強勢性還得再觀察。春節期間,台灣採取七加七的檢疫措施,他認為幾加幾不是問題,問題是後續的自主管理期間。Omicron多導致患者輕症,若到處趴趴走,可能不自知傳播出去,籲自主健康管理期間除了接觸家人「哪兒都別去」。台灣第一劑疫苗覆蓋率突破七成,第二劑覆蓋率也慢慢提升。李秉穎表示,如果已經接種過疫苗,即使感染Omicron變異株,大多是輕症。台灣目前有一群75歲以上的長者「完全不打疫苗」,他說,新冠病毒已經充斥在全世界,不可能完全避免,沒打疫苗等於是只要遇到任何新冠病毒,就可能有20%機率成為重症,有3%的機率死亡,呼籲能打疫苗就一定要打。李秉穎表示,新冠病毒在變異的過程中,可以看到患者的症狀不斷在改變,從原本的喉嚨痛、流鼻水,到了Delta時,患者症狀已經從上呼吸道症狀轉為下呼吸道症狀,這現象明顯表達新冠病毒正朝「輕症化」發展。因此即使現在受到Omicron威脅,只要戴好口罩,勤洗手,不要摸眼鼻口,就能降低感染機率。國內的檢疫措施,因應春節,額外開放7加7的選項。李秉穎表示,無論是哪一種方案,整體而言還是隔離14天,即使是7加7還是7天在防疫旅館,7天在家裡,唯一要擔心的是完成14天之後的7天的自主健康管理。李秉穎表示,只要台灣有開放境外旅客入境,社區中就可能會有Omicron的蹤跡,即使打完疫苗,Omicron也可能出現突破性感染。從許多案例都是陰陽不定,春節返台的旅客,完成14天檢疫後的7天自主健康管理,即使採檢陰性,最好不要到處亂跑,與人接觸的次數最好大幅降低,建議除了與家人團聚以外,都不要亂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