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2-02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搜尋
COVID-19
共找到
2957
筆 文章
-
-
2021-12-02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港研究:益生菌可提升COVID-19疫苗成效
香港一項研究發現,人體內的益生菌「青春雙歧桿菌」可以影響COVID-19疫苗的成效,相信增加這種桿菌可以提升疫苗的保護力。這項研究由中文大學和香港大學的醫學院進行,是全球首個人體研究。據公布,研究團隊於4至8月招募了138人進行相關研究,這些人都接種了兩劑疫苗;結果發現腸道內缺乏「青春雙歧桿菌」(Bifidobacterium adolescentis)的人,無論接種科興或「復必泰」(BNT)疫苗,抗體水平都較低。研究認為,腸道微生態主宰人體免疫力對抗COVID-19,影響疫苗的成效及安全,腸道內的「青春雙歧桿菌」數量與接種疫苗後的抗體水平相關。研究團隊認為,這種益生菌的某些成分可作為天然佐劑,促進抗體產生或促進免疫細胞新陳代謝。據指出,「青春雙歧桿菌」數量會隨著年齡及使用抗生素等下降,這意味著透過補充「青春雙歧桿菌」,可提高疫苗成效,增強保護力。
-
2021-12-02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今天中午開放!一至三類施打第3劑疫苗間隔縮短 陳時中:首批約6萬人
為防堵Omicron疫情,國人施打第三劑疫苗間隔將縮短。衛福部部長陳時中今天至立法院備詢說,經專家委員會討論建議,必要時第三劑疫苗施打可縮短為5個月,因此,今天中午將正式宣布直接開放一至三類醫護人員、防疫工作人員、中央防疫官員除外,若接種莫德納第二劑疫苗已間隔5個月,截至12月7日共計約6萬人,可以直接到醫療院所預約施打,增加第一線人員的保護力。陳時中今天到立法院社會福利及衛生環境委員會針對「面對COVID-19變異病毒Omicron疫情威脅,我國疫苗、邊境管理政策因應作為、COVID-19口服藥研發採購及審查進度」進行專題報告。陳時中說,此波第三劑疫苗接種,原則上是排除政府官員,像他是都在辦公室辦公,就不需要打,「暫時沒有那麼急」,但若是官員常到防疫第一線可向指揮中心報准也可以打。
-
2021-12-02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男大生打2劑BNT疫苗無不適 18天後突昏迷死亡
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今天表示,嘉義一名18歲男大生9月29日、11月12日接種2劑BNT疫苗,無不適症狀,11月29日突然昏倒送醫搶救不治,將司法相驗釐清死因。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天下午公布最新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疫苗接種後不良事件通報,昨天共新增74件非嚴重不良事件、58件其他疑似嚴重不良事件、4例死亡。4例死亡個案中,有1例接種莫德納疫苗,該個案為72歲女性,接種疫苗後148天發生;1例接種高端疫苗,個案為38歲女性,於接種後37天後發生;另有2例接種BNT疫苗,2名個案均為男性,分別為18歲及87歲,於接種後18天至21天發生。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今天接受記者電話聯訪時表示,這名接種BNT疫苗死亡的個案為嘉義一名18歲男大生,個案於9月29日接種第1劑、11月12日接種第2劑疫苗,接種後無特殊症狀。莊人祥說,個案於接種後18天、11月29日即因不明原因昏倒,緊急送醫搶救仍宣告不治,嘉義地檢署將進行司法相驗釐清死因。莊人祥指出,另一名接種高端疫苗後死亡的38歲女性,原本就有其他慢性疾病,個案於10月20日接種第1劑疫苗後,10月26日就醫檢查發現呼吸不正常、生命徵象不穩定,急救後仍不治。台灣最快明年元旦後,將開放接種第3劑COVID-19疫苗,已知接種AZ疫苗者可混打mRNA疫苗,但接種高端疫苗者該混打哪種疫苗、安全性及抗體效果如何,備受矚目。根據聯合報報導,馬偕醫院及長庚醫院日前展開高端疫苗混打試驗,最快12月中公布結果。指揮官陳時中說,結果出爐後,會邀集衛生福利部傳染病防治諮詢會預防接種組(ACIP)委員開會討論。
-
2021-11-30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國內莫德納第3劑擬打半劑 mRNA疫苗不互混打
國內最快明年元旦後開始施打第3劑,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今天表示,傾向比照國際莫德納第3劑僅需打半劑,第3劑可混打各廠牌疫苗,但mRNA疫苗不互混打,應施打1、2劑同一疫苗。衛福部傳染病防治諮詢會預防接種組(ACIP)28日開會討論已達共識,點名6類高風險感染者及重症高風險對象,於2劑接種6個月後,應施打第3劑,追加接種第3劑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疫苗,18歲以上皆公費對象。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昨天公布追加第3劑COVID-19疫苗規劃,最快將於明年1月1日後開打,且不限制疫苗廠牌。陳時中今天上午出席全國失智症行動成果發表會,會後接受媒體聯訪被問及是否考慮比照國際莫德納疫苗第3劑僅施打半劑即可。他表示,國際建議莫德納減半劑量施打,仿單內容也將修改。陳時中表示,第3劑不限制疫苗廠牌,國際數據顯示,阿斯特捷利康(AZ)疫苗混打mRNA疫苗,不良反應比例較多,但大多都是輕微症狀,如果混打保護效果佳確實建議混打,但不會強迫所有施打AZ民眾第3劑只能混打mRNA疫苗。值得注意的是,雖然指揮中心不限制第3劑疫苗廠牌,但陳時中提醒,不贊成mRNA疫苗互混打。他舉例說明,若第1、2劑打莫德納者,不建議第3劑打BNT疫苗,反之亦然,同時不建議打過莫德納或BNT等mRNA疫苗者,第3劑混打AZ疫苗。現場也有媒體提問,據悉原規劃明年1月底施打第3劑,如今提前至1月1日後施打,是否與新變種病毒Omicron來勢洶洶有關。陳時中坦言,粗估12月底符合第3劑條件人數達4.2萬人,考量COVID-19疫苗接種後免疫保護力可能隨時間下降,積極因應Omicron,爭取快點開始3劑施打。陳時中強調,雖然特別點出6類民眾應接種第3劑加強劑,但指揮中心鼓勵18歲以上民眾都要打,所以第3劑疫苗數量都會提前準備起來,如莫德納次世代疫苗都有在簽約,這次有把握能在國際第3劑COVID-19疫苗市場中爭取成功。
-
2021-11-29 該看哪科.精神.身心
長路漫漫看不到盡頭,家庭照顧者體悟更深!心理師給疫情之下的人們這些建議
從去年到今年,全球都壟罩在 COVID-19 疫情的威脅之下。原本防疫做得不錯的台灣,從今年五月開始也經歷了疫情帶來的衝擊和改變,讓原本就很辛苦的長期照顧服務工作顯得更加的艱難。我們在疫情當中所經歷與感受到的,有很多部分跟家庭照顧者在長期照顧的過程當中所經歷和感受到的,有很多相似之處。細看這些相似之處,領悟到即將邁入超高齡社會的台灣可以如何面對與準備!突然發生,來勢洶洶,令人措手不及疫情不論在全球或在台灣都是突然發生的;當有家人因意外傷害或疾病需要被長期照顧,整個家庭都深受衝擊。即便之前我們或多或少都聽過身邊親友關於長照的經驗,就像台灣在去年也聽聞世界其他各國的疫情,但當事情真正臨到我們的時候,速度之快、形勢之凶險,一樣令人措手不及。改變原本的生活型態,例如:無法與朋友相聚、無法旅行疫情期間基於防疫政策的規定和要求,大家改變原本的生活型態,無法有實體的人際相處與互動;家庭照顧者為了照顧需要被長照的家人,被迫改變原本的生活型態,特別是休閒生活和社交活動成了最奢侈的想望。被迫中斷工作,經濟上出現困境很多行業,特別是旅遊業和服務業,因為疫情被迫中斷工作;很多家庭照顧者為了照顧家人而離職,甚至經濟上出現困境。疫情趨緩之後,旅遊業和服務業的復甦並不容易;畢業照顧者在完成對家人的長照之後,也面臨中高齡就業的難題。出現焦慮和憂鬱的情緒疫情嚴重需要三級警戒期間,在家上班的大人和停止到校上課的小孩,全家人每天二十四小時相處在一起;在長期照顧的過程中,被照顧者完全依賴照顧者,家庭照顧者對被照顧者獨力負起全部的責任,天天緊密生活在一起。如此時空環境的大量重疊、互相依賴、缺少界線的生活,很容易出現焦慮和憂鬱的情緒。在過程中看到很多的人性的軟弱和黑暗面,感到憤怒與失望每天從媒體報導得知國內外的疫情相關消息:隱匿疫情導致病毒擴散,不遵守防疫規定導致感染蔓延,囤積物資和疫苗趁機發災難財,不同立場的彼此猜忌、相互攻訐…,在在顯示出人性的軟弱和黑暗面。而在長照場域中,面對重大醫療決策的評估、選擇和決定,長期照顧方式的選擇、安排和決定,費用的分攤和照顧時間的分配…,家人間的新仇舊恨與隔閡爭吵,常讓人感到憤怒與失望。經驗失落帶來的悲傷、孤單和無助的感覺染疫後的隔離治療讓確診者的身心深刻經驗到失落帶來的孤單與無助,染疫之後死亡更讓確診者的親友經歷無法親自照顧、無法見最後一面、無法親自處理喪葬事宜…的種種遺憾。即便沒有染疫,疫情期間依照規定在家隔離,人與人之間需要保持社交距離,都讓我們的身心感受到無形的牆帶來隔絕與孤單。走在空蕩蕩的街道,看著熟悉的商店拉下鐵門停止營業,過去的生活型態難以重現重建,這是難以言喻的失落與悲傷。在長期照顧場域以及整個長期照顧歷程中,持續不斷且反覆發生的各式各樣的失落與悲傷,衝擊著經歷老病死的被照顧者。無法從事原本志趣的活動,生活無法自理需要仰賴他人照料,被照顧者不只感到對外在事物失去掌控的失落感,更深的是對身體已經無法配合意志所願而行感到悲傷。家庭照顧者在照顧過程中,一面共感被照顧者的失落悲傷,一面經歷著自己生活型態的改變所帶來的失落,其孤單與無助是加倍的。長路漫漫看不到盡頭的感覺疫情三級警戒期間,每當聽到 CDC 在記者會上宣布在某處發生群聚導致疫情擴散,三級警戒需要再延長兩週的消息,心中總會浮現防疫這條漫漫長路不知何時能夠結束的絕望和無力感。家庭照顧者日復一日做著相同的照顧工作,看著被照顧者在一次又一次的送醫急救住院治療之後身體日漸衰敗,心中升起一股在長照荒漠中獨行的荒蕪感。不斷掙扎,想要抓取什麼卻一直無法掌控之後學會安靜下來不論是長照歷程中的家庭照顧者與被照顧者或防疫過程中的每個人,都非常努力在這波猛然襲來的惡浪中掙扎求生,試圖抓取可掌控的事物讓自己定錨,卻又一再被惡浪衝開打散。經過一次次的精疲力竭之後終於學會安靜下來,能夠讓自己定錨的是在自己內心深處,而不是尋求外在可依附的人事物。不要浪費好的危機,向內觀照自我疫情被喻為是第三次世界大戰等級的全球人類危機,長照在即將邁入超高齡社會的台灣也會是每個台灣人需要面對的重大危機。既然無法逃避,那就迎之為上賓,不要浪費這個「好」的危機。在與外界隔離感到孤單之際、在原有生活型態面臨變動之際、在前途茫茫看不到方向與盡頭之際,安靜下來向內觀照自我,學習聆聽內在的聲音。面對人生境遇的變動時學習謙卑臣服,承認自己的軟弱與有限若沒有發生疫情,人類會錯覺自己有可以達成一切想望的能力,沒想到自己的生活和工作會受制於肉眼看不見的病毒,甚至連整個社會的運作和國家的發展都深受影響;而個人的生涯規劃與發展也在家人需要被長期照顧的那一刻起受到影響和改變。這樣的變動讓我們學習在「生命」面前謙卑臣服,承認自己不過是個軟弱與有限的人。接受意料之外的關懷、協助和支持,體會到出人意外的平安不論是去年捐贈口罩給需要的國家,或是今年接受其他國家的疫苗捐贈,台灣人在疫情期間的「施」與「受」都經驗到意料之外的關懷、協助和支持。而在長期照顧這條漫長而艱辛的荒漠中,家庭照顧者依照被照顧者的情況和需要,善用政府長照 2.0 政策所提供的各項服務,成為自己可以喘息的綠洲。許多民間機構:台灣失智症協會、台灣癌症基金會、罕見疾病基金會、中華民國家庭照顧者關懷總會…等,所提供的相關照顧資訊和資源,可以讓長照家庭體會到出人意外的平安。經歷生命的更新、成長和改變當有一天,全球疫情轉為可控制的流感化。當家庭照顧者在完成長期照顧成為畢業照顧者的某一刻。回首來時路,會看見在過程中因著你我的攜手共度,自己經歷生命的更新、成長和改變,而愛則永遠存留心中。
-
2021-11-27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BNT擬研發抗Omicron變異株疫苗 陳時中:若有效會爭取
COVID-19新變異株Omicron疫情升溫,輝瑞BNT指可在100天內研發針對此變異株的疫苗。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今天表示,研發出疫苗原型和可使用是兩回事,若真有效一定爭取進口。南非11月初首度驗出全新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變異株,由於這株最新變種因含大量突變且傳染力恐比Delta變異株更高,世界衛生組織(WHO)將其列為「高關注變異株」並命名為Omicron。面對Omicron變異株來襲,香港、比利時、以色列陸續出現病例,各國相繼祭出邊境管制嚴加戒備;德國生技公司BioNTech和共同研製疫苗的美國輝瑞大藥廠(Pfizer)表示,若有必要,預計可在約100天內推出專門針對Omicron研發的新疫苗。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今天下午出席衛福部社家署「第25屆身心障礙楷模金鷹獎表揚典禮」,會前接受媒體聯訪時表示,變異株對於疫苗保護效果的影響如何,是各界都相當關注的問題,也令專家擔憂,但確切資料有待科學實證資料出爐後才能確定。有媒體詢問,未來BNT若真能在100天內研發出針對Omicron的疫苗,台灣是否會使用。陳時中說,100天內確實可能在實驗室中研發出針對Omicron的疫苗原型,但研發出疫苗原型和可以使用是兩回事,量產、緊急使用授權(EUA)都需要時間,若 BNT真能推出有效、可使用的疫苗,台灣一定提出爭取。另外,默沙東藥廠今天表示,臨床試驗最終分析顯示,其研發的口服藥對降低高風險患者住院與死亡防護效果僅30%,遠低於早期期中數據的50%;外媒報導指出,由於效果降低,可能影響各國購買意願。至於台灣是否改變採購計畫,陳時中說,採購合約早已簽定,相關規劃不會改變。
-
2021-11-27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新變種病毒Omicron可怕嗎?你該知道的8件事
COVID-19新變種病毒Omicron引起國際關注,科學家憂心其傳播力可能造成疫情雪上加霜,適逢歲末跨國人潮移動高峰,各國紛紛祭出入境限制防堵。究竟Omicron有什麼特性?對疫苗效力有何衝擊?中央社整理8個關鍵議題帶你了解。1.世衛命名引議論世界衛生組織(WHO)將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新變異株B.1.1.529命名為Omicron,跳過原本應該排序輪到的希臘字母Nu和Xi,但沒有解釋原因。「紐約郵報」引述一些網友和政治人物推測,跳過Nu是為了避免與new(新)發音相似而混淆,跳過Xi則是因為中國領導人習近平的姓氏「習」拼音就是Xi。延伸閱讀:新變種病毒命名Omicron 世衛跳過Nu、Xi掀熱議2.新變異株為何讓科學家憂慮?Omicron變異株的棘狀蛋白有32個突變,集先前Alpha、Gamma、Lambda等變異株的突變特徵於一身,包括與病毒進入細胞及免疫逃脫有關的突變,可逃避人體防禦系統,讓專家感到擔憂。3.傳播力更強?新變異株最早在南非及波札那發現,近2週相關病例數在南非東北的豪登省快速攀升,取代原本流行的Delta變異株,預估可能成為下一波南非主流病毒株,香港、比利時、以色列也陸續出現病例,不過確切的傳播力仍待更多數據分析。4.疫苗還有用嗎?大多數疫苗是用病毒的棘狀蛋白使人體免疫系統預防感染COVID-19,但Omicron變異株的棘狀蛋白突變會影響病毒感染細胞與擴散的能力,讓免疫細胞更難攻擊病原體,可能降低疫苗效力,但實際影響程度仍待驗證。德國生技公司BioNTech、英國阿斯特捷利康公司、美國莫德納生技公司都已著手研究相關資料,判定現有疫苗是否需要調整。延伸閱讀:南非新變種病毒有免疫逃脫突變 羅一鈞:傳播力令專家擔憂5.重症會不會更多?目前未有定論。世界衛生組織提醒,新變異株「令人關注」,證據顯示COVID-19出現有害的變異,可能需數週時間以查明在傳染、嚴重性,以及對疫苗、檢測和治療上是否帶來任何改變。6.各國如何因應?目前仍以入境限制為主。美國11月29日起限制南非等8國旅客入境,並呼籲民眾盡快施打疫苗追加劑。歐盟建議對非洲南部7國人士實施旅行限制,但確切措施由各成員國自行決定。日本強化對非洲南部6國入境管制,相關人士須在指定場所隔離10天。南非約翰尼斯堡機場26日已出現搭機離境人潮。不過南非衛生部批評各國的管制措施太過嚴苛、不科學且違反世衛組織建議。7.台灣祭入境管制指揮中心將南非、波札那、納米比亞、賴索托、史瓦帝尼、辛巴威列重點高風險國家,11月29日0時起自上述國家入境或轉機的旅客,須入住集中檢疫所並配合專案採檢。指揮官陳時中26日表示,現階段國際驗出新變種病毒確診個案人數少,且台灣沒有直飛航班,直接威脅相對小,還是要以完整阻絕為先,會持續關注國際狀況。他也呼籲國人盡速接種疫苗,目前75歲以上長者仍有27%未打疫苗。8.國際股市油價聞聲重挫新變異株引起緊張,已反映在財經層面。11月26日台股收盤下跌284.8點,跌破月線17500點;美股道瓊工業指數盤中見到今年以來最大跌幅,終場下跌905.04點。國際油價也受影響,北海布倫特原油就崩跌10.2%。
-
2021-11-27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新變異株Omicron更勝Delta? 醫師不安警告:山雨欲來、恐再次封城
世界衛生組織(WHO)宣布,將最近在非洲南部出現的新變異株「B.1.1.529」,正式命名為(variant of concern)。對此,中山醫大附設醫院兒童急診科主任謝宗學指出「Omicron 變異株有兩個重點值得觀察」,他也透露,過去Alpha 變異株或 Delta 變異株出現時,他沒有這麼感到不安,這次 Omicron 變異株突變位點之多,讓他有種山雨欲來的顫慄感。謝宗學在臉書「Dr. E 小兒急診室日誌」臉書指出,南非出現新 COVID-19 變異株:Omicron 變異株。因為突變的位點多和增加傳播力相關,所以「目前推測傳播力比 Delta 變異株高」。他表示,雖然實際增加傳播率的數字尚未研究出來,但從南非豪登省等地病毒株分析報告發現,Omicron變異株快速取代 Delta 變異株成為當地主流病毒株,「幾乎可以確定傳播力比 Delta 變異株大幅增加」。謝宗學提出兩個Omicron 變異株觀察重點,分別為「重症率有無增加」和「疫苗保護力有無下降」。他解釋,若重症率明顯增加和疫苗保護力明顯下降兩者同時出現,各國恐將重回封鎖邊境和封城生活,宛如去年三月爆發疫情時的慘況。謝宗學透露「Alpha 變異株或 Delta 變異株出現時,我沒有這麼不安,這次 Omicron 變異株突變位點之多,讓我有種山雨欲來的顫慄感。」謝宗學警告,世界各國過去幾個月以來,因為疫苗施打率攀升相繼解除防疫政策,「Omicron 變異株很有可能早已在社區潛伏,若不當機立斷採取嚴格的邊境管控和限制社交距離等防疫措施,很快的2 到 4 週內,新一波的疫情很有可能大規模爆發癱瘓醫療體系,死亡率將可能快速飆升。」他預測,絕大多數的國家在現階段不會採取嚴格的邊境管控和封城手段,因為疫苗施打好不容易逐漸恢復的經濟活動,當權者很難斷然下決定貿然中斷,但就是這樣的遲疑,新疫情很有可能再次襲捲全球,更嚴重癱瘓經濟活動。最後,謝宗學提醒,台灣目前社區很乾淨沒有病毒,仍然必須持續堅守個人衛生防護,若 Omicron 變異株襲捲全球,台灣很難置身事外,經濟股市很難和世界脫鉤,但我們自己的健康卻可以自己掌握,勤洗手、戴口罩是不變的原則,只要能持續堅持,即使未來出現再多變異株,我們依然可以安然度過。
-
2021-11-27 養生.聰明飲食
6樣食物助增強免疫力、抵禦疾病! 營養學家認證:抗流感吃番薯最理想
最好的進攻就是防守,為了在即將到來的流感季節保持身體健康,更需要好好做準備。專家表示,攝取特定食物有助於增強免疫系統,進而抵禦疾病。紐約市營養學家Samantha Heller表示,隨著年齡增長,免疫力慢慢下降,然而若是能攝取正確的營養,就能幫助免疫系統發揮作用,減少流感等病毒侵害。 研究顯示,遵循地中海飲食可有效降低感染COVID-19 和重大疾病的風險,並增強對其他病毒的免疫能力,以下為營養學家推薦,有助於增強免疫力的6種食物:1.藍莓:營養學家主任Susan Levin表示,我們應該多吃彩虹色的食物,幫助增強免疫系統。賦予水果和蔬菜鮮豔色彩的色素,代表多種保護性化合物,尤其像藍莓中的花青素,可以破壞自由基、減少炎症並促進大腦健康。藍莓15%提供每日所需的維生素C,維生素C不僅是幫助免疫系統正常工作的關鍵營養素,還是一種抗氧化劑,可以保護細胞免於損害。2.番薯:Cleveland診所營養中心臨床營養師Anna Taylor指出,番薯中的β-胡蘿蔔素可以抗癌,還能強化免疫系統,維生素A含量更是推薦量的3倍以上,同時也是獲取維生素B6的良好來源,這些營養素對呼吸系統很重要。隨著年齡增長,老年人的免疫細胞會減少,番薯是理想的抗流感食物。3.綠茶:美國退休人員協會指出,發表於《Molecules》的1項新研究發現,有大量證據證明綠茶可以增強免疫系統,綠茶中的兒茶素則可以抗氧化、增強免疫力。4.紅甜椒:Nutritive Life創始人Keri Glassman表示,紅甜椒富含維生素C,對增強免疫力很有幫助,可以縮短感冒時間和減緩感冒,同時也含有膠原蛋白,能讓皮膚光滑緊緻有彈性。5.鮭魚:美國退休人員協會表示,鮭魚是少數能夠提供維生素D的食物之一,維生素D是調節免疫系統極為重要的營養素。研究表示,維生素D缺乏症患者進行COVID-19檢測時,結果為陽性的可能性,幾乎是維生素D充足者的2倍。一塊6盎司的鮭魚片含有600 IU的維生素D,接近營養學家所推薦每日800 IU的攝取量。另外,鮭魚也富含omega-3脂肪酸,對增強免疫系統很有幫助。6.堅果和種子類:富含維生素 E,對免疫系統的T細胞生長很有幫助,同時獲得omega-3脂肪酸的良好來源。營養學家特別推薦大家吃核桃,因為核桃比其他堅果含有更多α亞麻酸,有助於增強免疫力。 (常春月刊/編輯部整理、文章授權提供/NOW健康)  延伸閱讀: ·新冠肺炎、流感雙夾攻! 醫警告「流感重症6大高風險群」:是你嗎? ·出現「1燒2痛3疲倦」小心流感上身! 專家授「4防範措施」降罹病機會
-
2021-11-26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第16輪仍可混打!11/29開放預約第二劑疫苗
國內正值第15輪疫苗施打,今日宣布第16輪規劃曝光。中央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開放18歲以上民眾可施打BNT、莫德納或AZ疫苗的第二劑,另外第一劑接種AZ疫苗滿8周者,開放第二劑施打BNT或莫德納疫苗混打。陳時中指出,這次16輪也採分流預約,BNT疫苗將從11月29上午10時開放預約,AZ及莫德納疫苗則於同日下午2時開放預約,施打時程為12月2日至12月8日,至於要打第一劑或第二劑疫苗的民眾,仍可到各縣市醫療院所預約施打。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表示,「COVID-19公費疫苗預約平臺」第16期規劃提供「BNT疫苗與莫德納疫苗已接種第一劑間隔滿4週以上」,以及「AZ疫苗已接種第一劑間隔滿8週以上」對象第二劑接種,意願登記已於11月25日中午12時暫時關閉進行結算,將於11月26日下午4時起,重新開放意願及混打登記或修改。一、符合資格對象為11月25日中午12時前已意願登記(含混打)民眾,且符合下列任一條件:(一)BNT第二劑:11月4日(含)前已接種BNT第一劑18歲以上民眾[即2003/12/31(含)前出生]。(二)莫德納第二劑:11月4日(含)前已接種莫德納第一劑18歲以上民眾[即2003/12/31(含)前出生]。(三)AZ第二劑:10月7日(含)前已接種AZ第一劑18歲以上民眾[即2003/12/2(含)前出生]。(四)已接種第一劑AZ疫苗,第二劑混打BNT疫苗或莫德納疫苗:10月7日(含)前已接種AZ第一劑18歲以上民眾[即2003/12/2(含)前出生]。二、預約分流時程:(一)BNT 疫苗:11月29日上午10時至11月30日中午12時。(二)AZ、莫德納疫苗:11月29日下午2時至11月30日中午12時。三、施打時程:12月2日至12月8日。指揮中心說,前述對象將於11月28日下午2時起,陸續收到提醒簡訊,請記得依預約分流時間進行預約;如為已接種第一劑AZ疫苗之民眾,請依欲選擇之第二劑疫苗種類分流時間,進行預約;後續將視疫苗供應期程調整接種場次,籲請民眾屆時準時前往接種。指揮中心另說,為方便民眾接種COVID-19疫苗,除預約平臺外,指揮中心已開放地方政府指定/安排合約醫療院所或衛生所,提供AZ、莫德納、BNT、高端共4種疫苗第一、二劑,及已接種第一劑AZ疫苗,第二劑混打BNT或莫德納疫苗之接種服務。
-
2021-11-25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第14輪逾16.4萬人混打 AZ混莫德納占近7成
指揮中心第14輪首度開放AZ混打mRNA疫苗,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今天公布相關統計,BNT疫苗共接種4萬9916劑、莫德納疫苗接種11萬4838劑,累計混打16萬4000多劑。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於11月下旬、第14輪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疫苗施打期間,首度開放第1劑接種AZ疫苗民眾,可於8週後混打mRNA疫苗,包括輝瑞BNT(Pfizer-BioNTech)或莫德納(Moderna)疫苗。因應12歲至17歲青少年接種BNT疫苗可能出現罕見心肌炎、心包膜炎副作用,指揮中心日前經專家會議決議暫緩施打第2劑,將於28日再開會討論是否恢復施打,但近日卻傳出家長仍然能自行帶孩子接種第2劑。莊人祥指出,專家雖然建議12歲至17歲青少年暫緩接種第2劑BNT疫苗,但若是高風險族群或有特殊需求,只要有強烈接種意願者,指揮中心都不會阻止,只是透過專家建議告知第2劑風險。
-
2021-11-25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巧克藥師:約20%新冠患者症狀出現皮膚紅疹?
你知道新冠肺炎症狀也可能出現在皮膚嗎?根據美國與英國的皮膚醫學刊指出,新冠肺炎COVID-19患者可能會有「新冠皮疹」,讓患者可以觀察到自己的皮疹,且出現的時間較長,能輔助新冠病毒診斷率,減少傳播風險。皮疹雖然只能作為輔助診斷,但卻可作為民眾自主觀察、提高警覺的症狀。如果發現自己曾有接觸史,再加上身上出現「不明紅疹」,並合併有發燒、腹瀉、乾咳等症狀,就須馬上就醫。輕症者,例如有手腳指凍瘡樣病灶,則須通知14-21天內接觸的人。延伸閱讀:慢性病患打新冠疫苗 醫師:不需停藥以下為幾種可能是新冠皮疹的症狀:【蕁麻疹】膨起的紅疹通常持續五天左右。若排除皮膚病史、且無因食物引起過敏,卻又常出異常的蕁麻疹(Urticaria)及上呼吸道症狀,就須特別警覺!【水泡】小顆的、大多同一時期出現的水泡(Vesicular),並分布在軀幹或四肢。水泡病灶通常出現在新冠肺炎病毒感染的疾病的早期。【網狀青斑】網狀青斑(Livedo reticularis)大約6%患者是這種病灶,呈現暗紅色或紫色的網狀斑紋,且可能在四肢或臀部。這類患者通常「病情比較嚴重」,大多是「老人」,伴有凝血功能異常或血管病變,幾乎100%都要住院,且預後較差。要注意和一般正常人(例如年輕女性或小孩)生理性的大理石狀皮斑(cutis marmorata)做區分。【瘀斑】皮膚上出現瘀斑(Petechial),會有一顆顆紅紅紫色的瘀點。【麻疹樣】麻疹樣(Morbilliform)大多在軀幹。和麻疹的紅疹很像、也和其他的病毒疹很像(例如 HIV或登革熱),也像藥物引起的疹子,因此叫麻疹樣。【腳趾凍瘡樣】肢端缺血(Acral ischemia)在手指或腳趾(比較常在腳趾)會有紅色或紫色的疹子,有時趾頭會水腫,也可能有水泡。通常會痛。一般持續14天左右。大約20%患者是凍瘡樣病灶。比較特別的就是這種紅疹,通常患者是小孩或年輕人、且發生在疾病的尾聲。網路上有大量的照片,在GOOGLE圖片輸入關鍵字-新冠腳趾(Covidtoes)就會出現很多參考照片。-----[同場加映]:我疑似有新冠肺炎紅疹怎麼辦?※有其他症狀(發燒、乾咳、腹、咽喉痛)+皮膚紅----->急診(並告知高度風險)※無其他症狀+皮膚紅疹+可能接觸史----->急診※無其他症狀+皮膚紅疹+無接觸史----->皮膚科門診※無其他症狀+以前有麻疹、最近又發作+無接觸史----->皮膚科門診※無其他症狀+以前有麻疹、最近又發作+有接觸史----->自主居家隔離,觀察是否有其他症狀※無其他症狀+凍瘡樣趾----->自主居家隔離,通知可能接觸過的人參考資料:1.‘COVID Toes': Mysterious Skin Condition Could be Linked to Coronavirus, Derms Say2.Manalo, I. F., Smith, M. K., Cheeley, J., & Jacobs, R. (2020). A dermatologic manifestation of COVID-19: Transient livedo reticularis.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Academy of Dermatology, 83(2). https://doi.org/10.1016/j.jaad.2020.04.018本文經授權刊登,原文刊載於此【慢病報你知】根據衛福部統計,國人十大死因中慢性病佔最多項目。罹患慢性病的日子該怎麼過?慢病好日子有營養、運動、用藥、照護、治療五大主題,以專欄或影音輕鬆呈現,每個月不定期寄送,提供最生活化又最專業的資訊給你。聯合報和你一起好好過日子!【加入臉書社團】慢病好日子社團招募新成員啦!社團主要討論各種慢性疾病,透過文章、影片、圖片、課程及病友故事分享,提供醫療知識及互助鼓勵。🔔加入臉書社團🔔加入會員,訂閱電子報 【延伸閱讀】-頭暈、手腳無力是低血糖還是中風?2招辨識急性中風症狀-Johnny游/五個融合運動及鍛鍊的步驟 在家也能輕鬆對抗疾病-防疫在家不能運動?腎友在家自我運動和穴道按摩增加抵抗力!【慢病好日子】糖友早上出門太匆忙,不吃早餐會影響血糖控制嗎?為什麼洗腎的人會便秘?有什麼助排便的好方法?提供最接近病友真實疑問的慢病衛教資訊,與您一起好好過慢病日子! 📍瀏覽專題>>慢病好日子主題圈 📍觀看影音>>慢病好日子YouTube 📍專屬訂閱>>慢病好日子電子報 📍追蹤加入>>慢病好日子94愛你慣粉絲團
-
2021-11-25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影/第13批BNT疫苗清晨運抵桃機 到貨量突破千萬劑
受到國人青睞的BNT疫苗打氣爆棚,第15輪COVID-19疫苗接種規劃約291萬人可預約BNT疫苗,開放預約後已有143萬人完成預約手續,預約率約49%。國內預估BNT疫苗約剩10萬劑,存量告急,不過25日清晨運到第13批BNT疫苗約93.83萬劑,讓到貨總數突破1000萬劑,暫時舒緩疫苗荒。由永齡基金會/鴻海、台積電和慈濟共同購買的1500萬劑輝瑞BNT疫苗,第13批由中華航空CI-62班機從德國法蘭克福以客機載貨方式運送,於25日清晨6時16分運抵桃園機場。班機降落滑行進入A7停機坪,桃園航勤公司裝卸組地勤人員將裝著冷凍貨櫃的3個疫苗貨盤卸下,海關至機坪完成機邊驗放通關程序,疫苗直接運送至指定冷儲物流中心進行後續檢驗封緘作業,提供COVID-19接種計畫所列實施對象接種。指揮中心表示,BNT疫苗施打率最佳、量也最大。BNT接種量能持續增加,23日晚間全台9縣市已增加9.5萬劑量能,24日上午也持續增加,累計量達153.9萬劑。前12批到貨的BNT疫苗共950萬劑,分別為首批9月2日93萬劑、第2批9月9日91萬劑、第3批9月30日54萬劑、第4批10月1日67萬劑、第5批10月4日27萬劑、第6批10月7日88.92萬劑、第7批10月8日88.92萬劑、第8批10月14日82.7萬劑,第9批10月28日90.21萬劑、第10批10月29日91.03萬劑、第11批11月5日87.17萬劑疫苗、第12批11月12日92萬劑。
-
2021-11-25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北市18醫院可預約疫苗接種 10醫院供隨到隨打
第15輪COVID-19疫苗接種今天中午預約截止,台北市副市長蔡炳坤表示,明天開始,有18家醫院提供預約門診、10家醫院提供現場掛號,民眾只要符合接種資格皆可以使用。台北市衛生局今天下午舉行視訊記者會,蔡炳坤表示,第15輪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疫苗預約已截止,這次的預約狀況與中央提出需求有明顯差距。蔡炳坤說,北市BNT開出13萬4910人次量能,最後有12萬6286人完成預約,預約率93.6%;AZ開出4萬8587人次量能,有2萬7134人預約,預約率55.9%;莫德納則比較讓人意外,提供9萬1366人次量能,只有1萬2587人預約,預約率13.8%。蔡炳坤表示,針對預約狀況不如預期,北市採取2個措施,包含協調18家醫院開設預約門診,符合接種資格的民眾,無論是第1劑、第2劑或混打,明天起就可以向醫院預約;另有10家醫院接受現場掛號,也就是提供隨到隨打服務。蔡炳坤提醒,現場掛號不可能準備太多量能,原則上是接種完為止,否則若要求醫院儲存太多疫苗,可能會造成屆期問題。衛生局專門委員歐佳齡呼籲民眾盡量採取預約的方式,由於預約時系統可以檢核資格是否符合,民眾到醫療院所報到時會更加順利。此外,台北市12日、16日、18日接連出現診所打錯疫苗事件,蔡炳坤21日表示,將依醫療法開罰新台幣5萬元到25萬元。歐佳齡今天對此表示,相關程序皆在陸續辦理中,待完成裁罰後會再對外說明;3家診所第15輪都沒有提供服務。
-
2021-11-24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陳時中:跨年防疫可望放鬆 秋冬降級可能性不高
COVID-19疫情穩定,加上疫苗持續接種,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今天表示,跨年活動防疫規定可望比去年寬鬆;但天氣轉涼病毒較活躍,秋冬時節降級可能性不高。國內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疫情穩定趨緩,疫情警戒標準自7月27日起,從第3級降低至第2級,並一路維持至11月29日。陳時中今天在疫情記者會上表示,時序進入秋冬,因氣候關係,病毒活性維持較久,因此秋冬降級的可能性不高,雖可能有些微防疫規定調整,但不會有大幅鬆綁情況。媒體也提問跨年活動狀況,陳時中說,目前正在討論中,因今年本土疫情持續穩定,且比起去年,今年有COVID-19疫苗接種,等同多一層保護。先前陳時中曾表示,希望年底時台灣2劑疫苗接種人口涵蓋率達6成,屆時可達到相對較好的保護標準。陳時中今天說,今年跨年活動防疫規範會較為寬鬆,不會比去年嚴格。媒體也詢問,美國彭博社(Bloomberg)統整過去的防疫韌性排行,台灣最高從獲得第2名的評價,後來卻落後、最差跌至第31名,是最高與最低名次相差最多的國家之一。對此陳時中表示,彭博社的防疫排行過去是考量疫情本身,因此台灣在國際評比上相對較好,但如今列入經濟情況、邊境封鎖、飛機班次等方面考量,台灣邊境管制相對嚴格,故分數相對落後。
-
2021-11-24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居家檢疫者完整接種疫苗 外出奔喪、探視放寬為每次4小時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公布,即日起有條件放寬完成疫苗接種之居家隔離/檢疫者,申請外出奔喪或探視時間。指揮官陳時中表示,過去居家檢疫期間,無論有無接種疫苗,外出規定一次就是2小時,新規因應人道需求,若有親屬重病等需緊急外出,完整接種疫苗的居檢民眾,可以外出四小時。陳時中表示,放寬居家隔離檢疫期間外出規定,已完成接種滿14天的外出時間,從2小時放寬到4小時。相較過去沒有接種疫苗的規定,外出每次2小時,當中不包括車程、不得在外過夜。考量疫苗接種評估,有親屬重病等人道需求,需要緊急外出者,每次採檢效期是2天,外出是每天1次,每次4小時。指揮中心即日起有條件放寬完成疫苗接種之居家隔離/檢疫者申請外出奔喪或探視時間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24)日表示,為因應居家隔離/檢疫者因親屬身故或重病等社會緊急需求,須外出奔喪或探視等,前已規定於居家隔離/檢疫第1天(含)以後且無症狀,可向地方衛生單位提出申請自費檢驗COVID-19;並於取得核酸檢驗陰性報告且於採檢2天內,由地方衛生單位安排外出。現基於國內疫情已逐步趨緩,為兼顧民眾需求與防疫,且考量完成疫苗接種可降低感染風險,即日起有條件放寬居家隔離/檢疫者外出奔喪或探視時間,相關規定說明如下:1.已完成COVID-19疫苗應接種劑次並達14天以上者,取得核酸檢驗陰性報告且於採檢2天內,每天外出1次,每次4小時為原則(不包含車程);且不得過夜。2.未完成COVID-19疫苗接種或已完成應接種劑次但未達14天者,取得核酸檢驗陰性報告且於採檢2天內,每天外出1次,每次2小時為原則(不包含車程);且不得過夜。3.倘仍有外出需求,可再循前開程序提出申請,次數不限1次。4.有關上述對象疫苗認可範圍,不論於國內或國外接種,疫苗種類須為世界衛生組織緊急使用清單(WHO EUL)或我國核准緊急授權使用或專案製造,由民眾出示接種紀錄或證明認定。指揮中心提醒,考量醫院或奔喪地點易人群聚集且具傳播風險,為加強外出時之防護措施,確保大眾安全,籲請申請人需配合填寫防疫檢核表,探病者需先取得該醫院同意後才可探視,並應遵循居家隔離/檢疫期間外出探視、奔喪或辦理喪事次數與時間限制,及外出時不得搭乘大眾運輸工具,落實全程佩戴口罩、保持安全社交距離及落實手部衛生等規定。更多資訊可參閱疾病管制署全球資訊網/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醫療照護機構感染管制相關指引項下「開放民眾自費檢驗COVID-19申請規定」(網址: http://at.cdc.tw/52xFiL )。
-
2021-11-24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本土確診+0、境外5例 自美國、印尼、新加坡入境
國內新增5例COVID-19境外移入確定病例;另確診個案中無新增死亡。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今日無本土確診病例,境外移入個案有5例,有3例自美國入境,另2例分別自新加坡及印尼入境。指揮中心說明,今日新增5例境外移入個案,為1例男性、4例女性,年齡介於10多歲至60多歲,分別自美國(3例,案16651、案16652、案16654)、新加坡(案16653)及印尼(案16655)入境,入境日介於今(2021)年11月10日至11月21日,皆持有搭機前3日內檢驗陰性報告。指揮中心統計,截至目前國內累計4,362,664例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相關通報(含4,345,303例排除),其中16,544例確診,分別為1,900例境外移入,14,590例本土病例,36例敦睦艦隊、3例航空器感染、1例不明及14例調查中;另累計111例移除為空號。2020年起累計848例COVID-19死亡病例,其中836例本土,個案居住縣市分布為新北市412例、台北市321例、基隆市29例、桃園市27例、彰化縣15例、新竹縣13例、台中市5例、苗栗縣3例、宜蘭縣及花蓮縣各2例,新竹市、南投縣、雲林縣、台南市、高雄市、屏東縣及台東縣各1例;另12例為境外移入。指揮中心再次呼籲,民眾應落實手部衛生、咳嗽禮節及佩戴口罩等個人防護措施,減少不必要移動、活動或集會,避免出入人多擁擠的場所,或高感染傳播風險場域,並主動積極配合各項防疫措施,共同嚴守社區防線。
-
2021-11-24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AZ疫苗混打副作用有哪些?比打2劑AZ發生率高?專家分析效果及不良反應
到目前為止,全世界因新冠肺炎(COVID-19)已經有超過2億5千萬人感染及超過500萬人死亡。除了保持社交距離、戴口罩、勤洗手及對高風險族群進行檢疫隔離外,提供大規模疫苗施打以產生群體免疫力,仍然是控制COVID-19疫情最根本的方法。疫苗混合接種 臺大研究團隊試驗AZ與mRNA為了瞭解新冠疫苗混合接種的成效,臺大研究團隊於臺大醫院及衛福部桃園醫院招募健康志願受試者(醫療人員)參加本臨床研究,受試者年齡在20至65歲之間,比較混合接種AZ疫苗與mRNA(Moderna)疫苗對於產生新冠肺炎病毒抗體(SARS-CoV-2 IgG)、中和抗體之效價分析與副作用比較。AZ混打莫德納 對抗Alpha和Delta效果優2 劑AZ對於Alpha和Delta變異株中和抗體的部分,參與者對Alpha變異株之中和抗體效價皆高於對Delta變異株之效價。接受至少一劑Moderna疫苗(第2、3、4組)的參與者對Alpha和Delta 變異株的中和抗體效價均明顯較第1組(AZ/AZ)為高。第2組(相隔8週混合接種)相較於第3組(相隔4週混合接種)在第二劑疫苗接種後第28天有較好的Alpha和Delta變異株中和抗體反應。AZ混合莫德納 副作用比例高有關不良反應的部分,混合AZ/Moderna疫苗接種比AZ/AZ疫苗有較高比例出現副作用,如注射部位紅腫熱痛、發燒、畏寒、頭痛、肌肉痠痛、疲倦等,但是大多數皆為輕微至中等程度的短暫反應,於28天的追蹤期間並無嚴重不良反應出現。(推薦閱讀:莫德納第二劑副作用強! 2天持續「6種症狀」快就醫:胸痛、心悸極危險)而根據臺大醫院「COVID-19 疫苗 知識就是力量」其中針對是否可第一劑打AZ,,第二劑打ModernaQ&A顯示,依臨床試驗(RH Shaw, CombiVacS, D Hillus, Hannover, Saarland)及專家建議,加拿大NACI於2021/06/01更新疫苗mixing-matching建議,考量有疫苗不足、VITT風險、增加短期免疫反應,可於第一劑AZ/COVISHIELD疫苗後間隔8-12週施打mRNA疫苗(BNT/Moderna),但是會增加輕度到中度的不良反應;若第一劑接種mRNA疫苗則可混打他種mRNA疫苗,但是第二劑不建議改為AZ/COVISHIELD疫苗`。後續Com-COV研究針對AZ/BNT混打也有類似的結果,混打可增加抗體表現,且似乎並無相關嚴重不良反應。瑞典針對AZ/Moderna混打也有增加抗體表現、副作用較多的情形(但無統計學上差異),似乎對南非變種有較好的保護力;法國針對AZ/BNT混打方案在55歲以上的醫護人員中提供了更強大的抗體反應。(推薦閱讀:BNT第二劑副作用注射部位痛、疲倦、頭痛最常見? 解析「成年、青少年第二劑反應」)副作用多在一週內 皆為輕微至中等症狀因此,研究結果顯示,AZ/Moderna前後兩劑疫苗混合接種比AZ/AZ兩劑同種疫苗接種提供更高的免疫抗體反應,其效果與Moderna/Moderna兩劑疫苗接種相當。雖然混合疫苗接種比兩劑皆接種AZ疫苗有較高的副作用發生率,但是大多數發生在注射後一週內且皆為輕微至中等程度之短暫副作用,顯示混合AZ/Moderna疫苗接種也是具有相當的安全性。延伸閱讀: ·AZ混打BNT保護力高、副作用強? 研究解析疫苗混打效果 ·AZ第二劑副作用有哪些?莫德納、BNT副作用躲不掉? 重點解析「疫苗第二劑」
-
2021-11-23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集中檢疫所開放春節前訂房 3小時訂走2554間房
指揮中心今天第二波開放集中檢疫所訂房,供春節7+7檢疫方案民眾預定。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上午短短3小時訂走2554間房間,看來明年1月1日起訂房需求量較大。因應春節大量返國旅客入境,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天上午10時起,開放今年12月14日至明年2月5日入住者預定集中檢疫所,每人每天收費新台幣1500元,僅限符合7+7檢疫方案資格者入住。所謂7+7檢疫方案,是在入境者、同住者已完整接種2劑疫苗滿14天的情況下,入境者可先7天在防疫旅宿檢疫,再7天回家居家檢疫,返家居家檢疫期間,同住者不可搭乘大眾運輸工具,禁止到餐廳等人潮擁擠場所。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今天下午在疫情記者會中表示,先前第1階段已開放12月14日至31日訂房,共預定1069間。陳時中說,今天起開放第2階段預定12月14日至明年2月5日,上午10時開放僅短短3小時已預訂2554間,看來明年1月1日起訂房需求量更大。國內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疫情穩定趨緩,疫情警戒標準7月27日起已從第3級降低至第2級,並一路維持至11月29日,指揮中心預計本週說明疫情警戒第2級是否延長或防疫鬆綁新措施,但預期下週不會降級。有媒體詢問,11月29日以後是否有預計放寬的方向,陳時中表示,目前規劃12月會實施類似去年的秋冬方案,暫無特別大幅度的放寬。
-
2021-11-23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第15輪已有120萬預約!11/25開放民眾「免上平台」混打
國內今日開放第15輪疫苗進行混打,此外公布自11月25日起,未能在預約平台意願登記混打者,都可到指定院所混打。中央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已經接種第一劑AZ疫苗滿8周者,可以到平台預約或到指定醫療院所,施打BNT或莫德納疫苗。指揮中心也提醒,請有混打意願之民眾,無論是已意願登記混打或尚未意願登記,均可至指定/安排之合約醫療院所或衛生所接種,請依各地方政府衛生局後續公告為準。如已至「COVID-19公費疫苗預約平臺」預約接種之民眾,請屆時依平臺預約時間準時前往接種。今日國內上午10時開放第15輪BNT疫苗預約,下午2時則開放AZ及莫德納疫苗預約。陳時中表示,國人疫苗施打情況中,一劑覆蓋率達77.15%,二劑覆蓋率達48.9%,今早開放預約第十五期BNT疫苗,截至下午一點已有120萬7199人完成預約,預約率約四成一。陳時中表示,「目前預約率會相對變低,因為國人施打率達到一定程度,加上多數民眾都已經前往施打,還有長期已有資格可打,但都沒有接種者,未來預約可能性較低,預約還會再往下降。」
-
2021-11-22 名人.張金堅
張金堅/關於抗新冠口服藥 你需要知道的4件事
在全球新冠疫情籠罩之下,台灣自不例外,歷經部桃院內感染、諾富特事件,今年五月本土爆發,也是一波一波洶湧而來,現在疫情趨緩,但疫情很難完全止住,後續仍然需要提高疫苗接種覆蓋率,個人的防疫措施也不能鬆懈,當然疫情的監測,仍然需要持續進行,醫療量能隨時都要保持足夠,以因應秋冬以來,除了新冠疫情外,流感及禽流感的威脅也不能掉以輕心。除了新冠疫苗的接種已陸續開打以外,全世界各大藥廠亦聚焦在抗新冠病毒口服藥物的研發,到目前為止已有二個口服新藥研發完成(包括默克藥廠研發口服病毒藥物molnupiravir,又叫Legevrio,另一是由輝瑞藥廠研發Paxlovid),可以降低新冠肺炎的住院率及死亡率,茲分述如下,供讀者參考。(一)Molnupiravir(莫奈拉韋-Legevrio)口服抗病毒新藥的醫學實證:此口服新藥是由默克藥廠研發,根據Malone的報告指出,透過此藥使用後,會給予病毒不對的原料,使病毒無法複製,在Fischer及Mahase(第三期)的臨床試驗,證實可降低新冠肺炎50%住院率及死亡率,目前已取得英、美緊急受權,將可提供高風險確診者服用,每日口服二次、服藥五天,可使症狀減輕,減低死亡風險,減輕醫療負擔。(二)Paxlovid口服抗病毒新藥的醫療實證:根據美國輝瑞公司的報告指出,此口服新藥是新型蛋白酶抑制劑(PF-07321332)合併若億亞(ritonavir,反轉錄病毒治療藥),此藥亦是每天口服二次,服藥5天,根據第三期臨床試驗結果證實,症狀出現3天內,服用可降低89%住院/死亡風險,症狀出現5天內服用可降85%住院/死亡風險,此藥對變異病毒株亦有效,目前美國緊急授權(EUA)申請中,至於副作用與安慰組並無差異,且無嚴重不良反應。(三)兩大藥廠宣稱將對高所得與中低所得國家有不同的販價使每個人負擔的起:到目前為止,兩家藥廠都同樣宣稱將根據販售地點的所得水準調整訂價,高所得國家每一人每一次療程為700美元,中低所得國家則降為20美元。而且默克將生產Legevrio 300萬份製劑留給低收入國家,今年預計生產1千萬份製劑,2022年預計生產2千萬份製劑;而輝瑞今年預計生產18萬份製劑,2022年預計生產2千1百萬份製劑,並與90個國家簽訂合約,此乃新冠肺炎患者一大福音。(四)老藥無鬱寧(Fluvoxamine)新用,亦有醫學佐證:無鬱寧(Fluvoxamine)本來治療憂鬱症用藥,但此藥證實對新冠肺炎產生的激素風暴有效。根據巴西TOGETHER從2021年1月至2021年8月之隨機分派試驗,使用無鬱寧組別可顯著降低因COVID-19住院/轉院風險達32%,有80%之病患接受完整藥物治療療程之病患其效益可達66%。不失為臨床上可以使用的藥物。結語目前疫苗施打覆蓋率已漸漸提高,加上使用口服抗病毒藥物,不斷研發成功,而且具有臨床療效實證,相信與病毒共存是可以期待,不再一昧思考清零政策,而是在「疫苗」、「藥物」、「檢疫」三管齊下,尋求平衡,相信在不久將來,大家一定可以「安心」、「放心」過正常生活。
-
2021-11-22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高端新冠疫苗取得澳洲審查資格認定 朝緊急許可邁進
澳洲藥物管理局(Therapeutic Goods Administration,TGA)公告,在綜合考量疫苗資料文件和新冠疫情嚴重性後,決定授予高端新冠肺炎疫苗「審查資格認定」(provisional determination)。高端表示,此項資格認定是申請澳洲疫苗緊急使用許可(provisional approval類似EUA)的關鍵步驟,代表高端新冠疫苗可透過此資格,加速澳洲查驗登記的審查程序,已著手準備申請文件,將盡快正式向TGA申請疫苗緊急許可。高端表示,因應新冠肺炎疫情,澳洲TGA已陸續授予審查資格認定給AZ、輝瑞、莫德納、嬌生及Novavax,共5家疫苗廠進行加速審查,而高端新冠疫苗是目前第6個取得TGA審查資格認定的新冠疫苗。高端指出,根據TGA針對新冠疫苗的規定,無論是首次申請疫苗緊急許可,或是疫苗上市後擴增使用族群的年齡,都必須透過審查資格認定才能進行審核程序。高端表示,澳洲TGA在全球醫藥法規監管機關中極具公信力,不但是世界衛生組織定義的全球36個嚴格監管機構(Stringent Regulatory Authorities)之一,也是我國查驗登記法規所認定的十大醫藥先進國認證單位,在COVID-19相關國際醫藥法規制定過程中,澳洲TGA同時也是「ICMRA國際藥物法規主管機構聯盟」、「Access Consortium聯盟」會員國、以及「歐盟COVID-19疫苗和療法委員會」的參與成員之一。
-
2021-11-21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北市接連3診所打錯疫苗 將開罰5萬至25萬元
北市接連有3診所打錯疫苗,台北市副市長蔡炳坤今天說,已要求加速裁罰,將按行政程序給予意見陳述機會後,依醫療法開罰5萬元到25萬元,呼籲醫療院所須落實「三讀五對」。蔡炳坤今天向中央社記者表示,第15輪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疫苗將在25日開打,因同時提供阿斯特捷利康(AstraZeneca,AZ)、輝瑞BNT(Pfizer-BioNTech)及莫德納(Moderna)3種疫苗,還要考慮混打需求,北市已準備好量能,將秉持同一時段接種同一疫苗的原則,將誤打機會降到最低。蔡炳坤指出,台北市在12日、16日、18日接連有診所出現打錯疫苗情況,除事發當下馬上停止相關診所疫苗接種服務外,已要求台北市衛生局依照醫療法第57條第1項規定處新台幣5萬元以上、25萬元以下罰鍰。蔡炳坤表示,衛生局將按照行政程序,讓院所提出說明後加速裁罰,才能產生警惕作用,且18日打錯疫苗的診所沒有立即回報,已要求加重裁罰,呼籲各醫療院所務必要落實由藥櫃取出藥品等時核對姓名、藥名、途徑、劑量、時間的「三讀五對」標準程序。台北市大安區某診所12日誤替23名應接種AZ疫苗的民眾施打莫德納疫苗;16日內湖區有某診所替1名要施打公費流感疫苗的民眾錯打成莫德納疫苗;18日再出現松山區某診所替1名要打流感疫苗的民眾打成AZ疫苗。
-
2021-11-21 新聞.長期照護
北市超前部署高齡營養政策 長者病得少、老得慢、活得健康
臺北市近年在國內外健康宜居城市評比屢獲肯定,為台灣首善之都。隨臺北市人口快速老化,面對老化所帶來的問題,臺北市政府衛生局黃世傑局長率領公衛團隊四年來積極推動高齡營養工作,由社區營養師深入社區角落服務長者,一步一印記,讓老人家揪甘心。讓長者「病得少、老得慢、活得健康」。根據內政部統計,截至今年10月,臺北市總人口數253萬8千多人,65歲以上人口為50萬3千多人,占總人口數19.84%,且長者兩性平均壽命達84.12歲,女性為86歲,男性為81歲,老化速度為六都最快,也是全國平均壽命最高的縣市。身為醫師的臺北市長柯文哲,對於長者的健康特別關注,而曾是醫學中心骨科教授,且身分亦為長者代表的黃世傑局長更瞭解與關注長者身體狀況,他表示,長者除了顧骨本,更應防止跌倒意外。尤其長者隨著年齡增長、體能衰退,容易因味覺及嗅覺降低、胃排空能力降低、吞嚥困難、疾病;若退休後社交生活減少,可能導致如憂慮、焦慮等造成營養不均衡,而衰老得更加快速。因此讓長者「病得少、老得慢、活得健康」便成了衛生局的重要任務之一。特別是在預防及延緩長者失能上,臺北市帶領市民一起重視高齡營養健康促進議題,共同邁向高齡營養新食代。運用數位科技進行營養風險篩檢。臺北市政府衛生局從107年起,便與臺北市立聯合醫院、萬華區健康服務中心共同合作成立「社區營養推廣中心」,隔年於北投區健康服務中心成立分中心,由社區營養師深入大街小巷提供長者營養風險篩檢、團體營養衛教與共餐輔導,至今年10月已有1萬9千多人接受營養教育,滿意度更超過96.3%,整體營養知識改善率提升24.4%;個別營養諮詢服務了494人及輔導241家共餐據點提供高齡友善健康均衡飲食。運用數位科技進行營養風險篩檢,是臺北市在高齡營養促進的一個亮點。黃世傑指出,臺北市平時除面對面的營養風險篩檢外,也架設營養衛教互動平台,運用電子化表單讓長者自我評估,迄今完成7,179人,其中營養不良高危個案有597人,約占8.3%。再進一步分析這些營養不良長者的問題,主要是體重過輕、體重下降、食量中度減少等,藉此適時給予他們營養諮詢服務。全員動起來,高齡營養納入里鄰長研習。為解決社區中部分長者在營養上的不足,臺北市各局處也全員動起來推動營養健康促進。例如,民政局將高齡營養納入里鄰長研習;社會局邀請第一線共餐據點負責人與長者一起受訓;教育局與大專院校合作,培養學子擔任志工陪伴社區長者;體育局也趁著長者去運動中心活動筋骨,提醒長者要重視自身的營養,才能活得健康、活得長壽。臺北市社區營養推廣中心張惠萍主任說,在今年五月發生大規模COVID-19疫情前,即已超前部署建置不同類型「供餐輔導模式」,包含「據點自行烹煮」、「餐廳或自助餐廳供餐」、「HACCP盒餐業者供餐」及「慈濟環保教育站」等4類型,藉以評估據點供餐的營養均衡度、品質、食材多元性、質地合適性,並給予營養回饋建議及相關教材,讓據點得以改善品質。接受輔導的臺北市南港區久如社區發展協會蔡弘睿社工說,即使據點因疫情暫停供餐,營養推廣中心視訊輔導不斷線,藉由LINE與據點人員、長者進行視訊共餐輔導。對於高齡營養的議題,黃世傑局長強調,臺北市社區營養推廣中心成立以來,始終以「長者最需要什麼」為依歸,中心的優質服務也獲今年衛福部「台灣健康城市暨高齡友善城市獎」肯定,未來將著重於輔導長者共餐據點,並請餐飲業者調整飲食質地,發展更多適合長者的健康餐點,讓長者外食有更多選擇;並拓展跨領域合作夥伴,共創永續合作模式,持續倡議營養健康促進,建構綿密的社區營養照護網絡。臺北市政府衛生局關心您 廣告
-
2021-11-21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台灣、瑞典AZ疫苗混打效果差很大 指揮中心釋疑
台大研究顯示,AZ混打莫德納疫苗抗Delta效果是2劑AZ的5倍,與瑞典研究僅多18%有落差。指揮中心解釋,台大的研究主要在實驗室進行,瑞典則是在真實世界中進行。台大醫院今年6月到8月間在國內進行AZ、莫德納的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疫苗混打試驗,昨天召開記者會公布試驗結果。台灣大學副校長、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專家諮詢小組召集人張上淳昨表示,台大研究發現,AZ混打莫德納的抗體濃度比打2劑AZ來得高,對抗最早在印度發現的Delta變異株保護力更是2劑AZ的5倍。但,張上淳強調此為實驗室數據,不代表真實世界中亦有同等保護力。不過,另有一項瑞典研究顯示,接種2劑AZ疫苗對抗Delta變異株有50%保護力,令外界好奇,為何與台大的研究結果差這麼多。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今天下午表示,台大醫院的研究主要在實驗室裡進行,研究團隊將接種2劑AZ、AZ混打莫德納者的血液,和Delta變異株混合,再檢驗是否有抗體反應。相較之下,瑞典的研究主要是在真實世界中進行,莊人祥說,該研究發現,同樣面對Delta變異株,接種2劑AZ者,相較於沒有接種疫苗者的保護力約50%,而AZ混打莫德納者保護力約68%,二者差距約18%。莊人祥指出,通常真實世界研究結果比較接近實際的情形,實驗室研究成果大多做為疫苗後續進行人體試驗、真實世界疫苗保護力的參考資料。指揮中心也表示,接種2劑AZ疫苗對於預防重症、死亡的保護效果都不錯,副作用也比混打來得輕微,混打與否各有利弊。
-
2021-11-20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注射疫苗後副作用,發燒休克怎麼辦?醫師詳解
根據台大醫院設立的COVID-19疫苗專區,最新資料顯示,打完疫苗後的不舒服症狀:注射部位疼痛、發燒、休克,民眾應該怎麼反應跟處理呢?Q:打完疫苗後注射的手臂很痛,我該怎麼辦?A:注射部位疼痛是常見的疫苗副作用。手臂請盡量放鬆並保持活動,避免僵硬。也可以輕微冰敷,等到消腫後(約1~2天),改為間歇性溫敷。如果真的非常疼痛,合併發燒,紅腫範圍持續擴大,可以諮詢醫師。Q:打完疫苗之後發燒,要去看醫生嗎?可以預防性吃普拿疼嗎?A1:接種後2天內發燒可先使用acetaminophen退燒,其他藥物(如ibuprofen)請與醫師討論,未持續超過2天原則上無須採檢,於退燒24小時後可返回醫院或單位上班,但如為有較高暴露風險者或經評估有採檢需要者,仍應進行通報採檢。其他資訊請參考下方。若接種2天後持續發燒,甚至出現新的呼吸道症狀、腹瀉、嗅味覺改變,建議請醫師評估。A2:注射疫苗前不建議預防性使用普拿疼Acetaminophen或NSAID藥物,因為可能會影響免疫反應。Q:是否可以使用抗組織胺(anti-histamine)預防嚴重的過敏性休克呢?A:美國CDC不建議,因為抗組織胺藥不能預防過敏性休克(Anaphylaxis),如果預防性使用可能會掩蓋皮膚症狀,導致延誤診斷和處理過敏反應。莫德納約百萬分之2.5~24、BNT約百萬分之11.1~13.63、AZ約為百萬分之16.83。
-
2021-11-20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第15輪疫苗開放AZ、BNT及莫德納 11/23起分流預約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天表示,「COVID-19公費疫苗預約平臺」( https://1922.gov.tw/ )第15期規劃提供BNT疫苗及莫德納疫苗第一劑、BNT疫苗與莫德納疫苗已接種第一劑間隔滿4周以上,以及AZ疫苗已接種第一劑間隔滿8周以上對象第二劑接種。一、施打資格符合資格對象為11月18日下午4時前已意願登記/混打意願登記之民眾,且符合下列任一條件:(一) BNT第一劑:12歲以上民眾[即2009/11/25(含)前出生]。(二) BNT第二劑:10月28日(含)前已接種BNT第一劑18歲以上民眾[即2003/12/31(含)前出生]。(三) 莫德納第一劑:18歲以上民眾[即2003/12/31(含)前出生]。(四) 莫德納第二劑:10月28日(含)前已接種莫德納第一劑18歲以上民眾[即2003/12/31(含)前出生]。(五) AZ第二劑:9月30日(含)前已接種AZ第一劑18歲以上民眾[即2003/11/25(含)前出生]。(六) 已接種第一劑AZ疫苗,第二劑混打BNT疫苗或莫德納疫苗:9月30日(含)前已接種AZ第一劑18歲以上民眾[即2003/11/25(含)前出生]。二、預約分流時程:(一) BNT 疫苗:11月23日上午10時起至11月24日中午12時止。(二) AZ、莫德納疫苗:11月23日下午2時起至11月24日中午12時止。三、施打時程:11月25日至12月1日。指揮中心說,符合前述資格對象將於11月22日下午2時起,陸續收到提醒簡訊,請記得依預約分流時間進行預約,預約當日如遇啟動流量管制亦請配合依序排隊耐心等候預約。後續將視疫苗供應期程調整接種場次,籲請民眾屆時準時前往接種。另已接種第一劑AZ疫苗之民眾,請依欲選擇之第二劑疫苗種類,於預約分流時間進行預約。指揮中心提醒,10月1日起亦開始接種流感疫苗,依我國衛生福利部傳染病防治諮詢會預防接種組(ACIP)建議,接種流感疫苗應與COVID-19疫苗間隔至少7天,請民眾前往接種COVID-19第二劑疫苗前,應備妥「COVID-19疫苗接種紀錄卡」及健保卡,並於接種前評估時說明過往疫苗接種史,以利醫生評估。另18歲至未滿20歲民眾,如自行前往接種,請持家長簽具之意願同意書,若由家長陪同前往接種,請本人與家長於現場共同簽屬意願同意書。
-
2021-11-20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2天前才出包!北市又有診所把流感疫苗打成AZ
北市又有診所出包打錯疫苗!北市衛生局今天表示,某診所於11月18日1位民眾原定接種流感疫苗,卻誤接種AZ疫苗,目前已啟動民眾健康關懷,並通報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針對診所接種異常,衛生局已暫停該診所流感疫苗及COVID-19疫苗接種服務,至確認完成改善為止。台北市日前才發生流感疫苗打成莫德納的離譜事件,今天衛生局又公布有某診所施打流感疫苗打成AZ疫苗。衛生局說明,11月18日該診所流感疫苗接種3人,COVID-19疫苗接種192人,個案原本要施打自費流感疫苗,因現場醫護人員未落實「三讀五對」,不慎拿錯疫苗造成個案施打到AZ疫苗。衛生局表示,該個案已於10月18日施打第一劑BNT疫苗,現場即發現異常事件,並向個案解釋關懷及安排下週四門診回診追蹤,並詳細告知個案混打疫苗可能會產生注射部位疼痛或紅腫、疲倦、頭痛、畏寒、肌肉痛、關節痛和發燒等副作用,並叮囑多休息、多補充水份及患部疼痛可輕微冰敷處理方法,個案於診所觀察30分鐘無不適後離開。衛生局說,COVID-19公費疫苗預約平台第14期於該診所預約之民眾共計1220位,其中11月20至24日尚有660位民眾分別預約接種AZ及BNT疫苗,北市衛生局已安排轉介至鄰近醫療院所,不影響民眾接種疫苗權益。衛生局再次呼籲各醫療院所,接種疫苗前務必落實三讀五對,確認疫苗廠牌、劑量及效期,並於接種前將疫苗接種廠牌清楚標示於接種站,與接種對象確認,以確保民眾接種疫苗安全。
-
2021-11-20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開放混打逾18萬人完成預約 莫德納多於BNT
第14輪COVID-19疫苗混打自今天上午10時至下午4時開放預約,限時6小時,逾18萬人完成,預約率68.1%,選擇混打莫德納多於BNT,最快20日開打,施打日期延長至24日。第1劑接種阿斯特捷利康(AZ)疫苗的民眾,可在今天上午10時至下午4時,至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公費疫苗預約平台進行混打輝瑞BNT(Pfizer-BioNTech)與莫德納(Moderna)疫苗的接種預約,施打時間為11月20日至24日。據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統計數據,接種第1劑AZ疫苗的民眾,符合混打預約資格共26萬8984人,截至今天下午4時預約截止,共有18萬3295人完成預約,其中選擇混打莫德納約12萬4079人、選擇輝瑞BNT約5萬9216人,預約率為68.1%。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下午在指揮中心記者會中再次提醒,想混打的民眾如果來不及登記意願或預約,目前正研議開放直接到醫療院所預約混打。指揮中心指揮陳時中也表示,未來第15輪也會持續開放混打,滿足民眾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