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5-05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搜尋
COVID-19
共找到
2983
筆 文章
-
-
2022-05-05 新冠肺炎.防疫懶人包
QA整理包/收不到簡訊?不填會被罰嗎? 確診自主回報系統疑難一次解決
新冠疫情逐漸嚴峻,本土個案已破2萬例,指揮中心自5月1日起啟動「確診個案自主回報疫調系統」,提供確診者一次性網址填寫資料,以掌握密切接觸者資訊。防疫新制上路,「聯合新聞網」整理出確診者該如何因應及自主回報詳細流程,替你一一解惑。Q1:自主回報疫調系統是什麼? 因應國內本土疫情升溫,為避免各縣市疫調的人力調度困難,即日起改為確診者自行填寫「確診個案自主回報疫調系統」主動回報密切接觸者資料,包含個人基本資料、檢驗日期、密切接觸者及身體狀況調查。Q2:確診後該怎麼獲得系統?若民眾PCR檢測為陽性,疾管署會根據民眾在篩檢站填寫的手機號碼,發送簡訊,通知填寫確診個案自主回報系統。Q3:該怎麼確認是不是疾管署發的簡訊?會不會是詐騙?PCR篩檢結果為陽性後,疾管署會利用手機傳簡訊通知,收到簡訊後,請務必留意以下3項資訊,以免受騙。簡訊顯示門號為「0911-514-588」、簡訊內容為「您為COVID-19確診個案,請前往自主回報系統網站並核對個人資料後,主動回報密切接觸者資料,並通知您工作或就學的聯絡窗口⋯」、確診個案自主回報疫調系統網址開頭:https: //bbs.cdc.gov.tw/。Q4:需要填寫哪些資料? 多久內要回報?點選網址後進入確診個案自主回報疫調系統後,首先輸入身分證號碼/居留證號碼後六碼,確認隱碼的基本資料是否與本人相符,接著詳細閱讀「法源依據暨個人資料蒐集告知事項」,按下「已詳閱且同意提供資料處」,並觀察是否有警示症狀,若有相關症狀,請立即聯繫119、衛生局人員。完成後再勾選您是否為孕婦、有接受血液透析、65歲以上且獨居,3個選項可複選,若沒有可跳過繼續填答。下一步是回想密切接觸者,發病前兩日至您被隔離日的「可傳染期」期間,曾共同居住、工作或就學的人。最後填寫基本資料,包含本人手機號碼、居住地址、職業或身分別、目前工作或就學的公司/學校,若確診者無法填寫或為未成年人,請填寫訊息代收人或法定代理人聯絡資料。指揮中心表示,確診者收到簡訊後,請在24小時內完成回報,以利疫調進行。Q5:確診沒收到簡訊怎麼辦?指揮中心表示,若當天沒收到簡訊通知,可登入「健康存摺」後,查看PCR檢測結果,若為陽性個案,可直接點選「COVID-19確診個案自主回報系統」連結,前往填寫資料。若有民眾因健保資料太舊,且採檢時留下的電話有誤,可能會導致收不到簡訊,可拿起健保卡透過讀卡機進入衛服部健保署網頁,即可更新電話、住址等資料。Q6:收到簡訊不填會有罰則嗎?依據傳染病防治法第43條第2項,確診民眾收到簡訊後,若未按規定填寫疫調單,或是提供錯假資訊,可依照傳染病防治法第67條第1項第3款,處6萬元以上、30萬元以下罰鍰。Q7:進入填報網站卻出現「已填過」?指揮中心表示,身分使用一次性是為了資安考量,若是自行在網頁打上網址登入,就會出現類似狀況,提醒民眾應使用簡訊所收到的網址填寫,請勿自行填網址。
-
2022-05-05 新冠肺炎.防疫懶人包
QA/確診隔離不能請公假嗎?防疫照顧假有薪嗎?6種常見情況看請假與薪資規定
目前一天幾萬人確診,加上被匡列的人,每天都有上萬人需要居家隔離。然而必須居隔時,勞工可以請什麼假?公司會照給薪嗎?《元氣網》整理以下QA,解答大家在請假薪資權益方面的各種疑問。Q:我被通知居隔了,該請什麼假?A:常見六大情況如下:一、家有配合防疫而需照顧的幼童,勞工可請無薪防疫照顧假或家庭照護假,或者請有薪的特別休假。二、勞工若配合衛生主管機關防疫而自主健康管理,可依身體健康狀況,請普通傷病假,事假,或特休,若雇主要求在家隔離,應照給薪資,勞工也不必補服勞務。三、勞工配合衛生機關檢疫而隔離,如果因執行職務所引起,雇主應給付全薪的防疫隔離假四、若是勞工個人因素造成,只可請特別休假或無薪的防疫隔離假。五、勞工若因確診必須隔離治療,如果是職業原因感染死於職災,可請公傷假。六、個人因素確診者,只能請普通傷病,事假或特休。Q:防疫照顧假是公假?還是家庭照顧假?A:1.「防疫照顧假」係為防疫應變的特別措施,並非公假性質,雇主應配合准予符合條件者,但此一特別措施並未強制雇主應付薪資,希望勞雇雙方共同為防疫而努力。2.此一特別措施是因應中小學延後開學或依停課標準停課期間的配套,使有12歲以下等受照顧子女之家長有多一個請假的選項,與各公私部門既有的相關請假規定(如:家庭照顧假、事假、特別休假等)併行,並沒有排他或替代的關係。Q:家長如有照顧需求,惟非屬防疫照顧假請假適用對象,還可以請什麼假?A:因應停課,家長如非屬防疫照顧假請假適用對象,惟仍有照顧家人之需求,得請家庭照顧假、特別休假或事假以為運用,雇主應予准假,希望勞雇雙方共同為防疫而努力。Q:如果雇主不給防疫照顧假,如何處理?A:1.勞工配合防疫照顧需求而未出勤,雇主不得視為曠工、強迫勞工以事假或扣發全勤獎金等不利之處分。2.雇主如扣發全勤獎金,將依違反勞基法22條工資未全額給付處罰;如強制勞工一定要請特別休假或事假,將依違反勞基法第38條或第43條規定處罰,處罰金額都是2萬元至100萬元。Q:勞工因與確診者足跡重疊至快篩站採檢,其無法出勤期間應如何請假及給薪?A:勞工如因與確診者足跡重疊至快篩站採檢,期間如因此無法出勤者,因不可歸責於勞工,雇主不得視為曠工、強迫勞工以事假或其他假別處理,亦不得強迫勞工補行工作、扣發全勤奬金、解僱或予不利之處分。未出勤期間,因與請假有所區別,建議雇主以「防疫隔離」註記,另因隔離事由亦不可歸責於雇主,因此並未強制雇主應給付該期間之薪資,得由勞雇雙方自行協商約定。又,勞工於採檢後確診(感染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可請普通傷病假、特別休假或事假。Q:勞工經醫院評估安排採檢,於接獲檢驗結果前須留在家中不可外出,其無法出勤期間應如何請假及給薪?A:勞工如因發燒或呼吸道症狀就醫,經醫療院所評估予以採檢者,勞工應配合採檢,該期間得依勞工請假規則請普通傷病假。Q:事業單位因應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疫情停業,勞工當日工資是否應照給?A:1、有關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為防止疫情擴散而要求特定行業全面停業,或地方政府要求事業單位停業以進行消毒作業者,前開停業因不可歸責於勞雇任一方,停業期間之工資得由勞雇雙方協商約定。又,勞工於該日有請普通傷病假、事假或特別休假之需求者,亦可依法請各該假別,惟雇主不得逕自要求勞工請假。2、至於事業單位未受地方政府停業要求,屬自主停業消毒者,其停業期間仍應照給工資。Q:確診居隔請假,勞保有補助嗎?A:勞動部今(5日)宣布,確診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COVID-19)的勞工保險被保險人,不論是收治在醫院、加強版集中檢疫所/防疫旅館或進行居家照護期間,如不能工作,以致未能取得原有薪資者,自不能工作之第4日起,皆可依勞工保險條例相關規定請領傷病給付,確保勞工給付權益。據勞保局網站試算,以月投保薪資最高4萬5800元計算,第4天起居家照護一天可領763元、兩天1527元、三天2290元,以此遞增至解除隔離為止。(資料來源/勞動部、勞動條件及就業平等司)
-
2022-05-05 新冠肺炎.防疫懶人包
放寬了!確診勞工居家照護期間 也可領勞保傷病給付
勞動部今宣布,確診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COVID-19)的勞工保險被保險人,不論是收治在醫院、加強版集中檢疫所/防疫旅館或進行居家照護期間,如不能工作,以致未能取得原有薪資者,自不能工作之第4日起,皆可依勞工保險條例相關規定請領傷病給付,確保勞工給付權益。勞保傷病給付請領金額以事故前6個月平均投保薪資的5成計算,以彌補因生病住院不能工作造成的薪資短少,但從住院第4天開始起算,給付到出院為止。原本勞動部規定,勞保被保險人必須因染疫「住院」診療,或收治於「集中檢疫所」或「加強型防疫旅館」進行診療者才能申請傷病給付,輕症或無症狀居家照護者,因未住院或接受醫療行為,不具申請資格。勞動部今表示,考量居家照護期間,依衛生福利部所發布的相關指引規範,亦有提供醫療服務及照護等措施,因此放寬解釋,如經確診,不論是收治在醫院、加強版集中檢疫所、防疫旅館或進行居家照護期間,均可依照規定請領勞保傷病給付,讓勞工朋友能安心順利度過疫情。據勞保局網站試算,以月投保薪資最高4萬5800元計算,第4天起居家照護一天可領763元、兩天1527元、三天2290元,以此遞增至解除隔離為止。
-
2022-05-05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12歲以下學童居隔要家長陪 桃園上萬名家長跟著居隔
桃園市今天COVID-19新增確診4814例,鄭文燦市長在防疫會後說明學校目前最新疫情發展,表示學校師生累計確診3033位,其中2899位是學生,目前還有2455位居隔包括2352位學生、老師103位。鄭文燦說,3加4新的居隔措施開始以後,師生居隔有1萬9075位,12歲以下的學童居隔要有家長陪同,所以有1萬1802位家長因此居隔。居隔的學生快篩劑配送原則為大學生和成人3劑,高中以下的學生兩劑,目前還有部分在最近幾天要復課的師生仍然要快篩,所以會再發1劑,外傳居隔的學生只發1劑並不正確。鄭文燦表示,市政府秘書處支援的近4萬劑快篩都已經用完,另外由衛生局支援1萬5000劑給學校,讓學校在復課前能完成快篩,市政府會向教育部申請補充快篩劑。鄭文燦指出,現在每4天新增確診者會多1倍,衛生局目前的快篩劑也不夠,中央應該充分供應快篩劑等防疫物資;政府的快篩實名制徵用如果完成的話,應該開放更多的通路和進口更多快篩劑。桃園市13個行政區合計有8054位輕症居家照護,目前居格中有1萬5626人合計2萬3680人,等於區公所第一線人員要服務2萬多人,而且未來服務的人數會更高,因為疫情還在上升段沒到達山頂,新增確診者呈現4天翻1倍的情形,要以此做為因應未來處理的依據。國小接種莫德納疫苗方面,鄭文燦說明目前有195所學校學童要接種莫德納疫苗,人數13萬1000多人家長同意率48%,其中184所以經安排醫護人員到校接種,預估6月初會完成所有接種。另外,現在還停課的學校和幼兒園共84所。
-
2022-05-04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兒童打BNT或莫德納哪個副作用比較高?Q&A一次看懂兒童新冠疫苗常見疑問
隨著國內疫情不斷升溫,兒童的感染人數也逐漸增多,指揮中心已於2日開放12歲以下兒童接種新冠肺炎疫苗,然而許多家長對於兒童接種新冠疫苗仍抱持疑慮。台大醫院小兒感染科醫師顏廷聿及教授張鑾英針對家長常見問題提供詳盡解說,元氣網整理部分內容給家長參考。Q1:為什麼建議學齡兒童施打新冠病毒疫苗?A:由於目前並沒有有效藥物可以預防新冠病毒的感染或輕症,並且用於預防重症的口服抗病毒用藥,都尚未緊急授權在未滿 12 歲的兒童使用。未滿 12 歲的兒童,目前重症治療選擇僅有針劑的瑞德西韋(Remdesivir)跟類固醇(Corticosteroids),並輔以大量的支持治療。而新冠病毒的單株抗體對當前流行的 Omicron 突變株,效果極為有限。因此,接種新冠病毒疫苗,是預防感染與住院重症的一個重要武器。Q2:目前台灣學齡兒童施打新冠病毒疫苗的保護效果如何?A:目前台灣緊急授權 Moderna(莫德納)和 Pfizer-BioNTech(BNT,輝瑞)二種 mRNA 疫苗在此年齡層兒童施打,皆可產生不遜於成人的中和抗體效價,而在真實世界中,是否也能提供更長久的保護能力,會需要進一步的觀察與臨床數據支持。Q3:學齡兒童接種新冠病毒疫苗,可能的不良反應有哪些? A:整體而言,在臨床試驗的疫苗接種不良反應中,二種疫苗都以注射部位疼痛為主,全身性不良反應包含疲倦、頭痛、發燒等,症狀多數為輕至中度,約三天內可緩解。受試個案皆無疫苗相關嚴重不良事件,在臨床試驗都具備良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證據。接種第二劑疫苗的全身不良反應比例較第一劑稍高,為了達到完整疫苗免疫力,建議仍完整接種二劑次。無論是選擇莫德納、或是 BNT 疫苗,應該都是好的選擇。 Q4:兒童施打 mRNA 疫苗發生相關的罕見副作用風險如何? A:兒童心肌炎和心包膜炎是目前各國衛生法規單位積極監測的 mRNA 疫苗相關風險。截至 2022 年 1 月底止,全球已有超過 120 個國家開放 5 歲以上兒童接種 COVID-19 疫苗。在大規模施打的國家中,mRNA 疫苗相關的兒童心肌炎和心包膜炎極為罕見,且明顯低於青少年的發生率。接種 mRNA 疫苗後心肌炎的最高危族群是接受第二劑的 16-24 歲的年輕男性;而接種 mRNA 疫苗後心包膜炎的最高危族是 20-45 歲的男性和女性。部分疫苗上市後數據,莫德納疫苗心肌炎/心包膜炎風險略高於 BNT 疫苗,但目前針對莫德納疫苗和 BNT 疫苗接種後風險比較分析,尚未得到完全一致的結果。Q5:兒童施打 mRNA 疫苗發生心肌炎/心包膜炎風險比自然感染高嗎?A:若與自然感染相關的心肌炎或心包膜炎相比,疫苗接種後風險並沒有比較高。根據美國 CDC 今年公告,5-11 歲的兒童族群中(每 10 萬人次資料),在 COVID-19 確診兒童中,確診後 21 天內有 17.6 個男孩、10.8 個女孩罹患心肌炎或心包膜炎。而在接種第一劑或第二劑 mRNA 疫苗(BNT)族群中,僅有 4 個男孩在第一劑疫苗接種後 21 天內發生心肌炎或心包膜炎,其餘發生率皆為零。因此,男性幼童感染 COVID-19 後出現心臟疾病的風險,為接種 mRNA 疫苗者之 4.4 倍。此外,在 5-11 歲 COVID-19 確診兒童中(每 10 萬人次),確診後 42 天內共有 133.2 個男孩、94.2 個女孩罹患心肌炎、心包膜炎、或兒童多系統發炎症候群(MIS-C)。以上數據,代表當社區處於大流行時期,兒童接種疫苗為利大於弊。 Q6:哪些兒童具有較高的重症風險,更建議施打疫苗? A:COVID-19 對兒童的影響通常比成人輕,但仍然有少數會導致嚴重疾病,尤其是患有慢性疾病的兒童,可能會需要住院或重症照護。下列兒童具有罹患嚴重 COVID-19 疾病的風險,建議施打疫苗。請於接種疫苗前,諮詢先前診治此潛在慢性疾病的醫師。 1. 肥胖。 2. 唐氏症。 3. 免疫抑制劑治療、或免疫低下。 4. 惡性腫瘤。 5. 糖尿病。 6. 呼吸系統疾病,例如:囊性纖維化、哮喘。 7. 心血管疾病、先天性心臟病。 8. 慢性肝炎、肝病變。 9. 神經系統疾病或失能。 Q7:兒童接種新冠病毒疫苗後,出現哪些症狀建議就醫? A:1. 嚴重過敏反應:全身紅疹、眼周/嘴唇紅腫、呼吸困難、氣喘、暈眩、心跳加速、休克。 2. 超過 48-72 小時高燒不退、有其它感染不適的症狀、注射部位產生膿瘍。 3. 注射疫苗 14-28 天內出現疑似心肌炎/心包膜炎症狀:胸痛、胸口壓迫感或不適症狀、心悸、心律不整、暈厥、呼吸急促、運動耐受不良(走幾步路就會很喘、沒有力氣爬樓梯…)等,請立即就醫,並告知疫苗接種史。
-
2022-05-04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嘉義縣10歲以下確診逾百人 建議兒童快接種疫苗
嘉義縣首波國小家長同意孩子接種COVID-19疫苗比率不到5成,衛生局指出,2日起接種莫德納兒童疫苗未發生不適案例,且近日縣內10歲以下兒童確診已達105人,建議家長儘早讓孩子接種。嘉義縣今天新增139例本土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病例,嘉義縣政府召開直播記者會,由衛生局長趙紋華向外界說明,其中出現症狀58人、無症狀81人,近日累計10歲以下兒童已有105人染疫。趙紋華告訴中央社記者,5月2日、3日施打莫德納兒童疫苗的孩童404名,都沒有發生異狀,建議家長儘早讓孩子接種。教育處說,孩子接種COVID-19疫苗不少家長抱持觀望態度,而日前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曾說輝瑞BNT兒童疫苗可能在5月中抵台,更造成許多家長遲遲難以決定是否要先接種,各國民小學首波回收的「接種須知及評估暨意願書」,家長同意孩子施打比率不到5成,只有2700多名。教育處表示,因學校陸續會回收「接種須知及評估暨意願書」,同一所學校會分多個梯次施打,不像之前是集中一次接種。衛生局除了請醫護人員進校園接種,也商請全縣31家合約院所提供疫苗注射服務。教育處指出,這2天觀察小朋友在校接種疫苗,並沒有大聲哭鬧的情形,頂多叫一聲而已;嘉義縣131家國小有1萬7000多名學童符合接種COVID-19疫苗,希望最後的接種率會超過5成。
-
2022-05-04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莫德納111.55萬劑今下午抵台 效期僅剩3個半月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表示,今年第7批採購Moderna疫苗111.55萬劑,將於今日下午抵達桃園國際機場,完成通關程序後,直接運送至指定冷儲物流中心進行後續檢驗封緘作業,再提供COVID-19接種計畫所列實施對象接種。本批效期至2022年8月20日。指揮中心說,我國已於2021年7月22日與美國Moderna公司簽署2年共3,500萬劑COVID-19疫苗之供應合約,今年預定供應2,000萬劑疫苗,目前共有793.51萬劑到貨,分別為首批1月25日151.21萬劑、第二批2月15日140.48萬劑、第三批2月27日122.46萬劑、第四批4月23日20.04萬劑、第五批4月27日137.16萬劑、第六批5月3日110.61萬劑及本批111.55萬劑。
-
2022-05-04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新服務上路 健保快易通APP串接自主回報疫調系統
疾管署「COVID-19確診個案自主回報疫調系統」,5月1日起上路。但台北市副市長黃珊珊說,近來區級關懷中心接獲最多反映是「確診卻沒收到上傳自主回報簡訊」,北市至今僅收不到400筆,已反映一周,到現在未獲得解決。健保署表示,今起健保快易通APP連結疾管署系統結合,方便民眾直接自主回報,截至今上午11點30分已有1520人使用。黃珊珊說,確診者未收到上傳自主回報簡訊的原因是,以往PCR檢測陽性後,檢驗結果會在健保系統,而法定傳染病通報系統是去抓健保資料,但可能抓到的是民眾很久以前留的資料,而非最新地址、電話,所以根本沒有傳簡訊給確診者,造成確診者沒法主動回報,更無法通報也哪些密切接觸的同住家人,也沒辦法自動開立居家隔離通知書,相信各地方政府都有一樣的情形。健保署長李伯璋說,今起「全民健保行動快易通∣健康存摺」APP(簡稱健保快易通APP)同步提供疾管署「確診個案自主回報系統」連結管道。今起民眾登入「健康存摺」後,於「COVID-19疫苗接種/病毒檢測結果」功能的「明細」頁籤,查看「PCR檢測結果」,若是陽性個案,可直接點選「COVID-19確診個案自主回報系統」連結,前往填寫資料,縮短接觸者資料的蒐集時效,達到快速掌握密切接觸者資訊、降低疫情擴散的目的。李伯璋表示,疾管署確診個案自主回報系統,即日起針對民眾採檢或投保時所留存的手機號碼,發送手機簡訊提供確診民眾專屬一次性網址連結,讓民眾自行填報同住者、公司或學校聯絡窗口等相關資料。今起健康存摺與該系統連接後,4月30日後PCR檢測陽性民眾,可直接在健康存摺內點選確診個案自主回報系統,填寫相關的自主疫調資料並回傳系統,更為方便。李伯璋說,民眾在接受PCR檢驗時,務必留存正確手機號碼,方便後續連繫,當民眾PCR檢驗結果出來後,從醫院端上傳檢驗結果到健康存摺,健保署再將資料傳到疾管署系統,由疾管署進行研判等作業,資料串接時程約有3到6小時的落差,因此民眾得知PCR確診後,最長需等待6小時,才能開始填寫資料。民眾若對填寫「COVID-19確診個案自主回報系統」有相關問題,請電洽1922或(02)7756-3970。李伯璋說,這次透過健康存摺連結疾管署確診個案自主回報系統,讓民眾在查看PCR檢測結果時,若是陽性個案,可立即自主回報,簡化作業流程,且健康存摺可授權眷屬管理,萬一家中長輩或小孩確診,民眾也可利用這個自主回報系統填寫疫調資料。截至今年4月底,健保快易通APP下載人次高達1788萬人次,且健康存摺目前已超過860萬民眾登入使用,防疫期間是不可或缺的好幫手,包括提供民眾查閱COVID-19篩檢結果、疫苗施打紀錄、快篩購買紀錄,成功扮演科技防疫的角色。
-
2022-05-04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北市11處防疫門診上線 日採檢量5540人
因應COVID-19確診個案急速增加,台北市衛生局緊急協調各大醫院加開防疫門診,今天起共有聯醫、萬芳、三總、榮總等11家醫院可替快篩陽性者PCR採檢,每日量能至少5540人。台北市原設萬芳、關渡及聯合醫院共7處社區公費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PCR採檢站,後陸續轉型為專供快篩陽性者採預約或隨到隨做PCR採檢的防疫門診,並結合醫師診療、開立藥物等功能,避免擠壓急診量能。台北市衛生局今天表示,三軍總醫院、馬偕醫院及榮民總醫院已加入開設防疫門診行列,還有聯醫與新光醫院共同合作的「北士科車來速」快篩陽個案篩檢站,台北市共有11家醫院提供防疫門診,每日採檢量能至少5540人。衛生局指出,各家醫院開設防疫門診時間及量能有所不同,請快篩陽性者盡量先上各家醫院網站預約掛號,快篩陽性且有醫療需求者也可現場掛號,由醫師看診後開藥使用。衛生局提醒,防疫門診僅提供快篩陽性者PCR採檢,如無相關症狀或檢測結果為陰性,仍請遵循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防疫規範,做好個人防護,持續自我健康監測,勿前往採檢站或急診,避免造成交叉感染。
-
2022-05-04 新冠肺炎.防疫懶人包
確診居隔就能領每日1000元防疫補償金?四張圖說明申請資格、請領方法總整理
病例數已破兩萬,估計接下來居隔的人愈來愈多,被匡列隔離是否能夠得到補償?「衛福部1957福利諮詢專線」臉書粉專提供「防疫補償金」和「照顧者補償金」等資訊。只要符合相關資格,就能申請每日1000元的防疫補償金。不過,防疫補償是針對限制人身自由的補償措施,自主防疫、自主健康管理、預防性停課,皆不可申請防疫補償;而確診者隔離治療,還有確診者在家裡居家照護,也不可申請防疫補償。「衛福部1957福利諮詢專線」臉書粉專說明,與確診者接觸匡列隔離的「防疫補償」,分為本人被匡列隔離的防疫補償金與照顧者防疫補償。【延伸閱讀】>>QA/0+7居隔新制,防疫補償金及防疫保單還有得領嗎?一件事是關鍵●本人需符合資格:1.接獲個案接觸者居家個別隔離通知書2.隔離期間未領有薪水3.未違反隔離規定(無年齡限制、不論原本有沒有工作)●照顧者防疫補償需符合的資格:1.照顧生活無法自理之受匡列隔離對象2.受照顧者接獲個案接觸者居家個別隔離通知書3.受照顧者未違反隔離規定4.照顧者需原有工作,為照顧而向公司請假或自營作業無法工作而未領有薪資(受照顧者若是學生,需生活無法自理,有年齡限制,如未滿12歲或就讀國小,就讀國中、高中、五專前三年之身心障礙者)【延伸閱讀】>>1957諮詢專線熱問/孩子班上確診匡列居隔了,我們能申請防疫補償金嗎?更多資訊●確診者居家照護內容,詳見疾管署網站「COVID-19確診個案分流收治與居家照護個案之醫療協助措施」:https://www.cdc.gov.tw/Category/MPage/fI6Xxp5Dg3N_CgB1GIWZGw●防疫補償線上申辦系統:https://swis.mohw.gov.tw/covidweb/●衛福部防疫補償說明(含申請資格、應備文件、受理窗口):https://covid19.mohw.gov.tw/ch/cp-5188-61209-205.html️●衛福部防疫補償常見問題:https://covid19.mohw.gov.tw/ch/cp-4888-52926-205.html
-
2022-05-04 新冠肺炎.防疫懶人包
5月3日疫情整理包/總統府增6確診包含3憲兵 新竹縣議會傳6行政染疫
近期本土疫情升溫、多點爆發,各地也陸續傳出確診。《聯合新聞網》為讀者快速整理本日台灣疫情重點。基隆首度破千+1220 重症4人中症5人共9人治療中基隆市政府疫情記者會今天起因會議會開議停開,市府發布新聞稿說明,市長林右昌表示,今天基隆確診新增1220例,居家隔離人數2436人,較昨天減少637人,重症有4名、中症有5名,都在醫院治療中。more...台北+4806!第10期疫苗供逾10萬劑、2接種站隨到隨打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宣布,台北市今新增4806例本土,北市衛生局說明,截至5月2日止,確診者居家照護人數達1萬2367人、列管中居家隔離人數為2862人。more...新北今+8278例4確診熱區 侯友宜指確診人數未達高峰新北今日新增8278例,新北市長侯友宜說,新北今達居家隔離4萬816人、居家照護2萬770人,確診人數隨著弧線一直往上走,尚未達到高峰。more...桃園+3604確診「首破3千大關」 長照機構快篩14人陽性桃園市今天新增COVID-19確診3604例首次突破3000,市長鄭文燦防疫會議後表示,新增確診個案18歲以下有694位,占比20.55%;65歲以上197位佔比5.83%。more...新竹縣+333 無症狀患者占超過6成新竹縣今天新增333例陽性感染個案,無症狀者就占235人,等於超過6成無症狀,其餘皆為輕症,目前新竹縣居家隔離人數為365人,居家照護人數為832人,衛生局持續安排篩檢、疫苗接種服務。more...苗栗縣+145 兩年來首度突破百例 苗栗農工5名學生確診苗栗縣今天新增145例,這是國內出現疫情兩年多來,縣內首度單日確診突破百例, 包括頭份、竹南、苗栗及通霄4鄉鎮市確診都達到雙位數。苗栗衛生局表示,依中央規範即日起無症狀者需快篩陽性,才可到醫院PCR檢測,民眾在無症狀下如有染疫疑慮,請盡量自購快篩試劑使用。more...台中確診+1196首破千 今年來高中以下確診學生累積667台中市今新增1196例本土個案,首次單日上千例。市長盧秀燕宣布,有鑒於民眾篩檢需求大增,市府與各大醫院合作實施「快篩陽『得來速』」機制,已有6家醫院開設「綠色通道」安排醫師看診,當下就能領藥、衛教及繳費,大幅節省等候就醫時間。more...彰化+214!確診人數攀升 葉彥伯:電子圍籬作法應調整彰化縣今天新增214例新冠肺炎確診個案,中央防疫政策針對居隔民眾都會以電子圍籬監控,由於確診人數攀升,電子監控也包括限制就醫等,彰化縣府衛生局長葉彥伯說,現在防疫不主張清零,隨著個案數越多,緊急狀況也會增加,電子圍籬就沒有太大必要性,應該調整作法。more...南投縣確診今加73例 超過一半確診者感染源不明南投縣今天確診73人,其中9例在外縣市。目前不明感染源比率高達34例,占53.1%,家庭感染13例、職場感染8例、校園感染6例,截至今日南投縣累計確診460例。more...雲林今+251 西螺果菜市場傳播連燒5天雲林縣今天新增251例本土確診個案,中央公布254例,其中3例已轉外縣市,年齡分布在未滿1至84歲,其中44人無症狀、207人分別有喉嚨痛、咳嗽或發燒等輕症症狀。more...嘉義縣+77 下午縣府又有員工確診公警人員累計46人嘉義縣今天公布83人確診,扣除他縣市6人轉出,實際人數77人。縣長翁章梁中午召開防疫會議,公務機關確診案通報累計有46人,其中縣民24人,以警察居多;會後,下午又傳出有勞青處人員在家快篩陽性,到醫院做PCR檢驗,接觸4名同仁居隔。more...台南今增495確診 PCR爆巨量市府設篩檢站紓解台南市今天新增495名確診,台南市長黃偉哲表示,為紓解醫院裡排隊等PCR核酸檢測的人潮,市府將在5月4日到8日(溪北5日開始)設站提供PCR檢驗;市府衛生局則統計自4月26日起實施居家照護以來,台南市共有881人居照,其中只有15人因為病情有變化轉到醫院,但也都是輕症,情況不嚴重,民眾可以安心居家照護。more...高雄+787 足跡滿滿4頁多間娛樂場所上榜高雄今天新增787例本土確診個案,其中密切接觸者高達609例,隔離期間陰轉陽110例、外縣市旅遊史42例、特定娛樂場所12例,目前14例正在疫調中。more...屏東縣新增292例 這市場超緊繃連7天列公共場所足跡點屏東縣今天新增292例本土新冠確診個案,校園疫苗施打第2天,再有4校173名學生完成接種,截至下午5點為止,施打後狀況均良好,沒有異常。more...金門+5明日PCR採檢分流啟動 警光會館啟用篩檢站台灣今天確診人數創新高,達到2萬3千多人,金門今天則是新增5名確診者,金門縣長楊鎮浯表示,5人都是先前已知的傳播鍊,請民眾不用擔憂。more...獨/高雄保五總隊長傳確診 另有4名隊員染疫警界疫情延燒,保安警察第五總隊仁武營區近日也傳出疫情,隊上約5名人員確診,其中包含總隊長在內;記者實際致電詢問,警方澄清並非群聚感染造成染疫,多數感染源皆來自同住家人與親友,其餘接觸者目前快篩皆為陰性,且皆按防疫流程進行,勤務運作未受影響。more...宜蘭今確診448例 礁溪杏和醫院明加入社篩站行列宜蘭縣今天確診448例創新高,這兩天新增2例死亡個案。有鑒於確診人數攀升,縣府為因應增加的篩檢量能需求,縣長林姿妙在防疫記者會宣布,礁溪杏和醫院明起加入社區篩檢站行列。more...花蓮黎明教養院疑60人感染 縣府下午說明今天本土23102人,花蓮新增428人確診,再創新高,其中傳出黎明教養院270人中,有60人感染新冠肺炎,由於院生和和工作人員都打滿3劑疫苗,症狀皆為輕症,但控管不易,現在只能將確診者集中在高樓層隔離,院方也緊急盤點防疫物資,盼將影響降至對低。more...台東+102 養護機構群聚13確診縣府今為200人PCR檢測台東縣今新增102名確診者,84名戶籍或居住地分住台東13鄉鎮市、18名為外縣市通報。從疫調初步推論,年齡介於1至91歲不等,皆屬輕症,35例為密切接觸者確診、1例可傳染期有外縣市足跡,及66例感染源待釐清,縣內某212人養護機構,昨1員工確診再傳13人,縣府緊急作全院PCR採檢。more...總統府又出現疫情 增6確診包含3憲兵總統府連續出現本土疫情,今天新增6名確診案例,分別為1名駕駛、1名工友、3名憲兵及1名國安會員工。more...新竹縣議會傳6行政確診 明議程突改書面質詢新竹縣議會近日正進行第7次定期會,今天上午楊文科首次在居隔後出席備詢,不過下午卻傳出議會有6名行政人員確診,原本明天排定的議員聯合質詢也臨時喊卡,改為書面質詢,議會證實有內部同仁確診,但不影響議程進行。more...台南水利局副局長確診 已完成辦公區各樓層清消疫情確診吹進台南市政府團隊中;水利局副局長詹益欽今傳確診居隔中,水利局下午回應,已在昨(2)日上午委請廠商完成民治、安平辦公區各樓層環境清消,相關防疫措施均依照中央規定辦理。more...「抱歉,我確診了」 林靜儀:昨開會接觸助理和立委較多民進黨立委蔡適應今天傳出確診,同黨立委林靜儀剛也發臉書指出,「抱歉,我確診了。」下午突然出現輕微發燒,原本平常過敏體質就有的咳嗽帶了一些痰,覺得不對勁,加上最近立院有些疫情,就近到亞大醫院檢查,報告出來是陽性。more...北農確診240人 今起一周內快篩陰性才能入場北農截至5月3日共有240人確診,昨晚北農發放3200餘劑快篩試劑給從業人員,市場處表示,自5月3日23時起一周內拍賣員工及從業人員進場,應持快篩陰性證明。more...台中府會兩餐會累計19人確診 其中一餐確診率逾五成台中市今天本土確診病例達1196例,台中市兩場府會餐敘傳染鏈持續升溫,市府疫調發現,除了文化教育委員會再增1名議會員工、1名市府科長確診,交通地政委員會原匡列府會官員與民代共34人,疫調發現還有13名里長與會共餐,且有里長確診,總計兩場餐敘包含里長已19人確診。more...基隆立委蔡適應今確診居隔中 昨曾赴立法院質詢立法委員蔡適應今天表示,稍早收到COVID-19 PCR檢驗結果為確診。蔡適應說,因昨日曾赴立法院質詢,國會辦公室在立院協助下清消,曾接觸的同仁經快篩後目前均為陰性,並自即日起展開3+4日的居家隔離。more...
-
2022-05-04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北市聯醫護理師交班未落實 釀7人PCR驗出陽性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和平院區傳出加護病房群聚案,聯醫說明,因有護理師交班未落實,導致累計7名人員PCR驗出陽性,Ct值皆為38、39,複驗則皆為陰性,已請單位檢討改善。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疫情升溫,擔起專責醫院重任的北市聯醫和平院區今天卻傳出內科加護病房群聚感染。聯醫透過新聞稿說明,和平院區加護病房一名同仁在4月26日例行性PCR採檢驗出Ct值39,當天即針對同仁及病人等風險對象採檢13人,隔天早班同仁發現1人PCR陽性,Ct值39。聯醫指出,發現第2名人員PCR陽性後,針對69人擴大預防性採檢,再有5人驗出陽性,Ct值皆為38、39,但4月30日再度召回7名同仁採檢,結果皆為陰性,其中1人有N抗體,可能為舊案。聯醫表示,整起事件起因為護理師交班未落實,未能當天發現確診者,已請單位檢討,並持續監測、加強宣導同仁分區用餐及做好自身防護措施,以確保同仁健康維持醫療量能。
-
2022-05-04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桃園破3千今增3604確診 長照機構快篩14人陽性
桃園市今天新增COVID-19確診3604例首次突破3000,市長鄭文燦防疫會議後表示,新增確診個案18歲以下有694位,占比20.55% 65歲以上197位佔比5.83%。今天新增確診比較特殊的傳播鏈,為某長照機構因為住民身體不適昨天快篩後有13位住民和1名員工陽性,目前已經完成擴大採檢165人包括69位工作人員和87位住民,還在檢驗中;該機構立即啟用分艙分流,教保員和住民就地隔離,同時加強環境清消和人員的管理。鄭文燦說,今天早上7個社區採檢站總計採檢3806位,累計採檢數到達29萬4098位,陽性率有上升的趨勢,從4月初不到1%,到現在超過10%。為了讓快篩陽性的民眾能迅速採檢,已經開設巨蛋專用採檢站,並有綠色通道讓快篩陽性的民眾,可以從綠色通道快速採檢。鄭文燦說,因為民眾沒辦法很快買到快篩劑,因此社區篩檢站還是有必要對一般民眾開放,必需要採檢的人一樣可以到社區採檢站,希望中央在快篩劑國內專用與國外進口量充足以後,能夠在其他通路鋪貨讓民眾方便買得到。
-
2022-05-03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較昨日多三成」本土2萬3102例 5例死亡 境外37例
國內新增2萬3139例COVID-19確定病例,分別為2萬3102例本土個案及37例境外移入,有14例為航班落地採檢陽性,確診個案中新增5例死亡。中央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前兩天平穩,今天增比較多,比昨天多三成。昨天入境採檢共篩579人,有14人陽性,陽性率2.42,下午越南入境者比較多,但比以往已經大有改善,檢查有比較落實,要持續觀察。今日上午篩檢兩航班,共篩64人,有陽性6人,陽性率9.38。指揮中心表示,今日新增之23,102例本土病例,為11,193例男性、11,899例女性、10例調查中,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90歲以上。個案分布為新北市(8,278例)、台北市(4,806例)、桃園市(3,604例)、基隆市(1,220例)、台中市(1,196例)、高雄市(818例)、台南市(509例)、宜蘭縣(448例)、花蓮縣(428例)、新竹縣(333例)、屏東縣(292例)、雲林縣(254例)、彰化縣(214例)、新竹市(171例)、苗栗縣(145例)、台東縣(102例)、嘉義縣(87例)、嘉義市(79例)、南投縣(73例)、澎湖縣(22例)、金門縣(15例)、連江縣(8例),相關疫情調查持續進行中。指揮中心指出,今日新增5例本土病例死亡個案,為4例男性、1例女性,年齡介於70多歲至90歲以上,皆屬重度感染個案與具慢性病史。確診日介於今年4月16日至4月30日,死亡日期介於4月29日至4月30日。指揮中心說明,今日新增37例境外移入個案中,20例男性、16例女性、1例調查中;年齡介於10多歲至80多歲,移入國家均調查中。入境日介於今年3月5日至5月2日。指揮中心統計,截至目前國內累計8,602,849例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相關通報(含8,426,123例排除),其中173,942例確診,分別為11,481例境外移入,162,407例本土病例,36例敦睦艦隊、3例航空器感染、1例不明及14例調查中。2020年起累計876例COVID-19死亡病例,其中861例本土,個案居住縣市分布為新北市418例、台北市326例、基隆市34例、桃園市30例、彰化縣15例、新竹縣13例、台中市5例、花蓮縣及宜蘭縣各4例、苗栗縣及屏東縣各3例,新竹市、南投縣、雲林縣、台南市、高雄市及台東縣各1例;另15例為境外移入。指揮中心再次呼籲,民眾應落實手部衛生、咳嗽禮節及佩戴口罩等個人防護措施,減少不必要移動、活動或集會,避免出入人多擁擠的場所,或高感染傳播風險場域,並主動積極配合各項防疫措施,下載及使用「台灣社交距離APP」,共同嚴守社區防線。
-
2022-05-03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研究:曾染疫打第3劑mRNA疫苗 可能難抗Omicron
新數據顯示,先前曾感染COVID-19的人打第3劑輝瑞BNT(Pfizer/BioNTech)或莫德納(Moderna)mRNA疫苗,可能無法提高對抗變異病毒株Omicron的防護力。路透社報導,研究人員從去年11月到今年1月研究美國康乃狄克州近13萬名曾篩檢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的人,包括1萬676名感染Omicron的人。根據在同儕審查前公布於醫學研究論文預印本平台medRxiv的報告內容,約6%到8%的人曾感染先前版本的病毒。耶魯大學(Yale University)研究人員林德(Margaret Lind)表示,2劑mRNA疫苗確實有助先前曾染疫的人對抗Omicron,但「我們並沒有發現這群人接種第3劑加強針有額外的好處」。另一項發布於medRxiv、尚待同儕審查的加拿大研究也發現類似情況,超過2劑疫苗在保護先前染疫的人免受原始病毒株侵害方面「可能具有邊際遞增價值」。林德表示,這項訊息說明了3件事,第一,不論先前是否曾染疫,大家都應該接種2劑mRNA疫苗;第二,先前未染疫的人應打加強針;第三,先前曾染疫的人應該考慮接種加強針,尤其若他們屬於危及生命的併發症高風險族群,但也要意識到這可能無法顯著提供額外防護力。這還須進一步研究以證實結果。
-
2022-05-03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按摩也能提升免疫力 中醫師揭關鍵6穴位
國內確診持續攀升,與病毒共存已無法避免,衛福部南投醫院除了鼓勵民眾接種疫苗,做好自主健康管理外,更要維持規律的作息及飲食均衡,來保持身體抵抗力,該院中醫師也指導民眾,可以透過穴位按摩來培養人體的正氣,提升免疫力。南投醫院中醫科醫師賴卉蓮說,養氣穴位「氣海」為先天之氣聚集之地,約在肚臍下1.5寸(食指中指併攏的寬度);「關元」掌管貯存先天元氣,約在肚臍下3寸(食指到小指併攏的寬度),以大拇指指腹按摩能調補元氣,體質偏寒可搭配溫敷,有調中補氣之效。而中醫認為「腎為先天之本」,補腎穴位「太谿」為足少陰腎經的原穴,腎經氣血皆由此向外轉輸,按壓可補腎陽益腎陰,其位置在足內側,內踝尖後方與阿基里斯腱之間的凹陷處;「復溜」則在小腿內側,太谿上2寸(食指到無名指的寬度),其為腎經的經穴,是治療身體水液失調的要穴,按壓有補腎滋陰、利水消腫之效。另「脾胃為後天之本」,補脾胃穴位「合谷」位在拇指與食指併攏,肌肉隆起最高點,屬手陽明大腸經,具有疏散風邪、和胃通腸的功效;「足三里」在膝下三寸(四指幅),脛骨旁開一寸(拇指的寬度),屬足陽明胃經,具有健脾合胃補益氣血的功效。按壓這2穴位可改善腸胃機能,促進營養吸收及代謝,提升免疫力。賴卉蓮提醒,按壓穴位時,同一穴位按壓約1至2分鐘,有酸、麻、脹的感覺即可達到效果,不需要用力揉壓,以免過度刺激反而受傷。而在疫情期間,不論染疫與否,都因將自己身心照顧好,遵從衛生單位及醫囑專業指示,一起度過疫情。南投醫院則表示,現階段防疫目標並非清零,而是將重症與死亡數降至最低,由於許多人在不知不覺中染疫,甚至產生愧疚與壓力,擔心病毒傳染給親友,南投醫院也因此開立COVID-19染疫康復者門診,讓有需要的患者就醫尋求身心協助。
-
2022-05-03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新北COVID-19急門診 11家醫院一條龍服務
新北市長侯友宜今天說,新北目前有11家醫院開設COVID-19急門診,針對快篩陽性且有症狀者,提供單一動線的一條龍看診、開藥服務;他也呼籲中央防疫因地制宜,包含快篩試劑配送等。新北市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疫情說明會下午舉行,由侯友宜、副市長劉和然與衛生局長陳潤秋主持,會中公布新增6584本土病例,居家照護中1萬9815人,居家隔離列管4萬2039人。侯友宜表示,新北目前有11家醫院開設COVID-19急門診,針對快篩陽性且有症狀者,在醫院戶外有專門的候診區,以單一動線、一條龍方式看診、領藥,便利民眾也避免衝擊急診醫療量能。他指出,居家照護關懷中心近3天平均每天接聽6萬人次電話,其中民怨最多就是快篩試劑買不到,中央應考慮每個地方的需求不同,調整配送量,或者一次性全國提高,同時穩定供貨,讓民眾不要到處奔波。侯友宜也再次呼籲中央,應儘速解決中央接觸者健康追蹤管理系統(TRACE)卡卡的問題,這是導致行政流程延遲的關鍵也是困境,只好增加人工作業時間。此外,侯友宜上午說,即日起居家照護關懷中心電話服務由24線擴增為100線,會持續擴大服務量能,校園也已做好整備。新北市政府也建置「新北市居家照護網」,提供居家照護及檢疫隔離相關資訊,包括常見問題懶人包、生活攻略、iCare App手機設定指引、防疫資源、校園防疫、衛教小學堂等,並隨時依最新防疫規定更新相關內容,民眾可多利用查詢。
-
2022-05-03 新冠肺炎.防疫懶人包
5月2日疫情整理包/北市疫情燒工地126人PCR逾半數確診 桃園+2577採檢陽性率飆至17.21%
近期本土疫情升溫、多點爆發,各地也陸續傳出確診。《聯合新聞網》為讀者快速整理本日台灣疫情重點。桃園採檢站陽性率從0.3%飆到17% 衛生局長分析2原因桃園今天新增2577例,衛生局長王文彥指出,目前桃園6個採檢站,採檢的陽性率從4月初的0.3%一路升到5.15%,到4月29日時更飆到17.21%,原因可能跟疫情擴散、和快篩普遍執行有關。more...基市養護機構群聚13人確診 採集中分區專責照顧基隆市一家私立老人養護中心發生群聚感染,衛生局長吳澤誠今天下午表示,全中心共有2名工作人員、11名住民共13人確診,其中1名住民死亡。目前全機構人員都匡列居家隔離,考量照顧量能,工作人員快篩陰性可上班。more...台南+390 一連5天在這8處開設莫德納隨到隨打站台南市今天新增390名COVID-19本土確診病例,年齡介於未滿10歲至80多歲,其中包含104例為無症狀感染。390名病例中有57例為居家隔離採檢後確診、37名為親友接觸個案、7名為職場接觸個案、6名為校園接觸個案、4名為軍營相關、另有279名個案的密切接觸者在疫調中。more...疫情燒進北市工地 126人PCR採檢60人確診廣慈園區工地傳移工確診,北市勞動局表示,廣慈移工部分已請仲介及業主協助安排至醫院做PCR採檢,目前PCR結果還沒出爐。統計北市工地勞工確診情況,總計有6家業者回報,126位移工PCR採檢、60人確診。more...台北+3718 居家照護人數逾1.2萬台北市今新增3718例本土,截至5月1日止,北市確診者居家照護人數超過1萬2000人、列管中居家隔離人數達2803人,北市府表示,5月1日起中央啟動「確診個案自主回報疫調系統」。more...台東+87!綠島浮潛職場感染9例 豐田某補習班再多3例台東縣今日新增87名確診者,疫調結果初步推論,年齡介於4-86歲不等,皆屬輕症,43例為密切接觸者確診,41例感染源待釐清及3例有外縣市足跡,豐田某補習班再增3學生確診,有9例為綠島海灣浮潛職場感染。more...苗栗+81確診 10人感染源疑與餐敘共食有關苗栗縣今天新增新冠肺炎本土確診81人,連續2天破80例,縣府衛生局疫調懷疑2天各有10人來自餐敘共食,呼籲疫情當前減少應酬,即使無法避免也務必遵守禁止逐桌敬酒、敬茶。more...高雄+636 校園染疫增加63例、10多家娛樂場所上榜高雄今天新增636例本土確診個案,其中隔離期間陰轉陽83例、外縣市旅遊史56例、特定娛樂場所13例、密切接觸者470例(同住親友219例、餐飲娛樂81例、職場校園135例、高風險場域35例),另有14例仍在在疫調中。more...台中市+839例 足跡遍及大學餐廳、夜市、影城、法院台中市今新增839本土案例,包含校園群聚50例、職場群聚66例、家庭朋友群聚90例,市府運動局長李昱叡、地政局副局長朱上岸PCR結果都確診,市長盧秀燕說,市政推動不受疫情影響。more...新竹縣+228 兒童打新冠疫苗即日起可在合約院所預約新竹縣衛生局說,今天新增228例個案中,分別為107位男性、121位女性,有1名未滿周歲嬰兒,年紀最大為94歲,12歲以下占39位、65歲以上6位,確診者集中在18到64歲青壯年。more...南投縣今+73 職場群聚主因邊吃飯邊聊天南投縣確診人數如同全國一般持續攀高,今天再公布86例,外縣市13例已轉外縣市衛生局,屬於本縣確診個案共計73例,今年累計已達373例,13鄉鎮市無一倖免,其中四大鄉鎮的南投市總計數確診達89例,為全縣最高的地區,其次是草屯鎮的80例,埔里有55例、竹山35例。more...花蓮+393創新高 衛生局:最高點落在5月中至月底本土今天確診17801人,花蓮有393人確診,創下新高。花蓮縣議會第19屆第7次定期大會今天召開,在臨時動議時,議員們針對花蓮1個多月來嚴重的疫情,皆發言表示關心。衛生局認為確診數高點在5月中,7月底才可能完全減緩。more...本土+1萬7801例確診創新高、57例境外 增3死國內新冠肺炎本土個案持續攀升,今天新增1萬7801例本土個案、57例境外移入個案,其中29例落地採檢陽性;另有三例死亡個案。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這兩天成長不多,還需要觀察是否為假日效應。more...北農累計210例確診 今晚起快篩陰性才能進入北農截至昨下午累計確診共210例,農委會今要求進入北農拍賣者,需提供快篩陰性。北農主秘路全利表示,預計今晚開始實施,至於為期多久、以及快篩試劑是否統一發放給承銷人,將視快篩到貨量與辦理情形再做規畫。more...嘉縣+84名確診 翁章梁籲民眾當自己確診早作準備嘉義縣長翁章梁臉書上直播說明今天嘉義縣84人確診,含其他縣市7人已轉出;77人中,居隔陰轉陽23人、接觸者採檢22人、症狀採檢32人。今日解除隔離431人,目前居家隔離尚有542人,確診輕症居家照護215人。more...嘉市今+60 警局累計5人染疫、校園師生已77確診嘉義市4月27日晚間1場私人聚會衍生市議員張敏琪、3名派出所長、議長隨扈員警等累計6人確診,疫情進入市警局,局長王文澤說,目前警方3名所長、一分局偵查隊2人染疫,都有事先預防,也提醒盡量避免不必要餐敘;另,校園染疫情況,市府教育處說,老師及學生數77人確診。more...獨/北市廣慈社宅20多名工人染疫 通報無人理步行到醫院求救國內本土疫情嚴峻,也燒進台北社宅工地,廣慈園區繼先前外包工程人員染疫,近日又傳出工地移工確診,通報市府後卻無人理會,導致20幾名移工只能自行步行到北市聯醫忠孝院區求助,北市勞動局指出,已請仲介及業主協助到醫院做PCR採檢;北市都發局表示,確診移工均已集中安置在宿舍,工程進度仍拚年底完工。more...日月潭知名五星級飯店員工確診 衛生局證實上周有5人一家知名營造集團旗下位在日月潭的五星級飯店,被爆多名員工陸續確診,南投縣衛生局上午表示,已要求該飯店全員工快篩,目前5名職場感染確診者4人是南投人,1人是外縣市。more...嘉市議員張敏琪確診同場餐會累計6染疫 5議員居隔嘉義市議員張敏琪5天前參加私人聚會後確診,同場還有3名派出所長、議長莊豐安隨扈也確診,昨深夜再傳多1人,累計6人;今天議會定期會總質詢,除了張敏琪,莊豐安、副議長蘇澤峰、議員張秀華、吳上明正進行「3+4」居隔、透過視訊參與,現場另推派蔡榮豐當代理主席,議程照常舉行。more...高雄警界疫情延燒 再增2分局2員警確診高雄市警界疫情又燒起來,繼首波三民二、左營、林園警分局以及保安大隊共10多名官警染疫後,今又傳出鳳山警分局成功派出所以及三民一警分局十全派出所2名員警陽性確診,其中鳳山分局啟動分流辦公,十全所則全員採PCR,結果尚未出爐。more...嘉縣今+77傳含多名師生、警員 縣府1點防疫快報說明嘉義縣今公布77人確診,其中居隔陰轉陽23人,接觸者採檢22人,症狀採檢32人,據了解,其中包含多名國小師生及海區某分局員警,縣府下午1點開記者會說明。more...基市養護機構群聚感染1人死後確診 已知至少11人染疫基隆市一家私立老人養護中心發生群聚感染,1人死亡。衛生局吳澤誠今天表示,中心14名工作人員和33名住民(含死者)昨天PCR採檢,工作人員有1人確診,住民10人(含死者)確診,已知至少11人染疫。more...台中市府會餐敘染疫持續擴大 再添局長、議員各1人確診台中市府會官員與民代聚餐,昨副市長令狐榮達、黃國榮相繼確診,上加5位局長確診,使得市府有7位高階首長染疫。more...
-
2022-05-03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台南+390 一連5天在這8處開設莫德納隨到隨打站
台南市今天新增390例確診,其中12歲以下約占19%,台南市衛生局局長許以霖表示,有關兒童疫苗部分,會等家長意願書回收後安排,本周應該就會開打,而針對不少人想打疫苗,衛生局也表示,目前中央已配送到台南,明天起一連5天,在5區開設8場次的莫德納疫苗隨到隨打站,想打的人可多利用。昨天啟動的確診者自主回報疫調措施,台南市社會局則表示,為避免身心障礙者無法填寫,可洽電話(06)6371211,請求協助。台南市政府今天疫情直播記者會有小「凸槌」,原應該在下午3點開始、一直延到約3點20分才開始,市長黃偉哲因為仍在3+4自主防疫期間,在市府裡自行開小房間直播,沒有與其他局處人員在一起。衛生局表示,台南市今天新增390名COVID-19本土確診病例,包含82例男性、208例女性個案,年齡介於未滿10歲至80多歲,發病日介於4月23日至5月1日,其中包含104例為無症狀感染。390名病例中有57例為居家隔離採檢後確診、37名為親友接觸個案、7名為職場接觸個案、6名為校園接觸個案、4名為軍營相關、另有279名個案的密切接觸者在疫調中。衛生局表示,5月3日到7日,在南化、左鎮、北門、南區、永康區,開設8場次的莫德納疫苗免預約接種站,歡迎市民接種當日攜帶健保卡、身分證、接種紀錄卡(黃卡)前往;民眾也可以透過台南打疫苗系統預約其他場次的AZ、高端及莫德納疫苗。同時為避免民眾買不到快篩劑,但與確診者密切接觸,有快篩需求,市府在3、4日兩天上午9時至12時,在新化體育公園(新化區公園路110號)和松柏育樂中心(南區南門路263號)設置快篩站,民眾可佩戴口罩、持身分證及健保卡前往。教育局則表示,截止今天下午,台南市國中小校園停課情形統計如下:1.因1人確診,「班級」停課:36校、66班。(國小23、國中13)2.(依照新標準)因全校達1/3班以上或10班以上有「確診案例」或「密切接觸者」,全校停課:13校。(國小13)
-
2022-05-02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幼童輕症、中重症感染要怎麼辨別?醫曝主要症狀:重點不是發燒
全台本土疫情持續升溫,今天又傳出兒童重症。高醫醫師李敏生說,家長要判斷兒童患COVID-19嚴重程度,最重要的就是「呼吸急促」,每分鐘超過30次就是太快。高達6成幼童都會發燒,但如果呼吸急促就可能是病症進入中度等級。高雄市防疫記者會今邀請高醫醫師李敏生說明兒童確診狀況,李敏生表示輕度基本上就是感冒症狀,主要是上呼吸道感染,像是發燒、咳嗽、喉嚨痛、鼻塞、倦怠、頭痛、肌肉痠痛等。但如果在一般情況仍呼吸急促就要特別留意,如果進入到無法進食、餵食,倦怠、意識喪失、抽搐、呼吸困難等則是重度狀況。李敏生指出,一般幼童在確診前3天狀況平穩,在第4天至第6天才更需要注意,「只知道發燒是不夠的」,如果在退燒後持續活動力不佳,退燒後仍呼吸急促、喘、胸悶、胸痛或超過12小時未進食或未解尿等,都是警訊。李敏生建議,家長要寫兒童確診輕症日記,隨著疫情流行,也發現愈來愈多原本沒有確診,但後來才確診的個案。家長需紀錄2至3次每分鐘呼吸次數、監測體溫(血氧)、紀錄一天進食量和尿量、觀察活力狀態、觀察呼吸是否有胸凹、膚色或唇色,以及肢體是否冰冷。另外,李敏生提醒,兒童、青少年確診後2至6周如果出現,持續發燒、合併兩個或以上的症狀(腹痛、腹瀉、嘔吐、出疹、眼睛紅、頭暈等),就一定要就醫。
-
2022-05-02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新竹縣+228 兒童打新冠疫苗即日起可在合約院所預約
新竹縣今天新增228例陽性感染個案,其中39人為12歲以下兒童,新竹縣已規畫為12歲以下兒童接種疫苗,各校園將在5月6日陸續展開施打,統一集中接種作業,如因其他因素無法在校園施打的兒童,即日起可到合約院所預約接種,指揮中心目前提供接種莫德納。新竹縣衛生局說,今天新增228例個案中,分別為107位男性、121位女性,有1名未滿周歲嬰兒,年紀最大為94歲,12歲以下占39位、65歲以上6位,確診者集中在18到64歲青壯年。確診個案中,6成為無症狀者,輕症以喉嚨痛、咳嗽、發燒為主要表現,分布在竹北市69例、竹東鎮32例、湖口鄉24例、新豐鄉62例、新埔鎮13例、關西鎮7例、芎林鄉9例、橫山鄉2例、寶山鄉2例、北埔鄉1例、峨眉鄉1例、尖石鄉4例、五峰鄉2例,目前新竹縣居家隔離人數為545人,確診居家照護人數為760人。新竹縣兒童施打作業,從今天開始提供,家長可有2種選擇讓孩子施打疫苗,一是採校園集中接種,二是合約醫療院所接種;選擇校園集中接種者,將從5月6日開始陸續由學校安排施打時間,全縣90間小學都能校園接種,如果家中有6到11歲學童,因為各種情況無法參加校園接種的家長,而由家長選擇自行到合約醫療院所接種者,今天起救可帶孩子到新竹縣合約院所預約接種;合約院所名冊可至衛生局網站/防疫專區/COVID-19疫苗專區查詢。衛生局持續協調醫院安排社區免費採檢,2日、3日、4日,晚間6時至9時在竹北大安醫院急診室外、新仁醫院急診室外、竹東台北榮總新竹分院急診室外,規畫3處社區篩檢站,有接觸史、密閉空間工作、關鍵基礎設施或產業工作人員可免費篩檢。
-
2022-05-02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突破性感染代表疫苗失效嗎?需要無止盡接種新冠疫苗加強劑?
昨天(2022-4-30)看到一篇才剛發表在新英格蘭醫學期刊的編輯評論,心中頗有感慨,所以才決定寫這篇文章來抒發。感慨,是因為看到評論裡的這句話:【關於 Covid-19 疫苗,最令人失望的錯誤是將疫苗接種後的輕度疾病或無症狀感染標記為「突破」。 ……「突破」一詞意味著失敗,創造了不切實際的期望,並導致對該病毒採取零容忍策略。】這一年多來,每次同鄉或親友聚會,新冠病毒一定會有一席之地,而為了要讓大家了解人類和病毒之間的對抗關係,我都會說「突破感染」是個完全錯誤的名詞,根本就不應該被創造出來。我會告訴他們,我們在做疫苗實驗時,會用不同劑量的病毒來挑戰打過疫苗的老鼠。在低劑量病毒的情況下,10隻老鼠全存活;在中劑量病毒的情況下,10隻老鼠死了5隻;而在高劑量病毒的情況下,10隻老鼠全死了。也就是說,只要病毒數量夠高,沒有任何疫苗是不會被「突破」的。不管是打疫苗,還是自然感染,我們所獲得的免疫力(抗體和記憶細胞)是會因人而異,而免疫力高的人可以應付高劑量的病毒,免疫力低的人就只能應付低劑量的病毒。還有,眾所周知,對抗病毒的免疫力是會隨時間而下降的。所以,打過疫苗的人再被感染,是一點都不值得大驚小怪。所謂的「完整疫苗」,不管是兩劑、三劑、甚至四劑,如果打過的人還是被病毒感染,那原因之一是他所接觸到的病毒量是高過於他的免疫力所能應付的限度,原因之二是他所接觸到的病毒是變種,例如omicron。不管是什麼原因,對病毒而言,沒有什麼疫苗是「完整」的。去年4月,台灣出現第一個所謂的「突破感染」案例,而關鍵評論就立刻邀請我寫了一篇評論,請看機師接種過一劑AZ疫苗仍染疫,這代表疫苗失效了嗎?。其中的一段是:【「百分之百有效」是大家喜歡聽到的,而也就因為如此,有些醫藥廣告,包括出自中醫師和西醫師的,就會聲稱他們能百分之百治愈病患(請看新冠肺炎治癒率100%的名中醫)。但是,除了百分之百不可能之外,沒有什麼預防或治療的效果會是百分之百的,因為生物個體間本來就不可能會是百分之百相同,而有些不相同的地方就會影響到個體對疫苗的反應程度。好消息是,縱然是出現「疫苗突破」,完成兩劑疫苗接種的人所出現的症狀,相較於沒有接種疫苗的人所出現的症狀,還是輕微很多。】大前天發表在新英格蘭醫學期刊的編輯評論是Covid-19 Boosters — Where from Here?(新冠加強劑 – 何去何從?)。作者Paul Offit是一位兒科醫生,專攻傳染病、免疫學和病毒學。他是賓州大學兒科和疫苗學教授,也是費城兒童醫院疫苗教育中心主任。他是輪狀病毒疫苗的共同發明人。這篇評論總共有八段,而前五段是在講所謂的「完整接種疫苗」是如何從原來的兩劑,演變成三劑、四劑,甚至是未來的N劑。剩下的三段則是在講疫苗加強劑要何去何從,我把這三段翻譯如下:人們現在對「完整接種疫苗」是什麼意思感到困惑。 這很容易理解是如何發生的。 可以說,關於 Covid-19 疫苗,最令人失望的錯誤是將疫苗接種後的輕度疾病或無症狀感染標記為「突破」。 與所有粘膜疫苗一樣,目標是預防嚴重疾病——讓人們遠離醫院、重症監護室和太平間。 「突破」一詞意味著失敗,創造了不切實際的期望,並導致對該病毒採取零容忍策略。 如果我們要從大流行(pandemic)轉變為地方病(endemic),在某個時候,我們將不得不接受疫苗接種或自然感染或兩者的結合不能提供針對輕度疾病的長期保護。此外,由於加強劑並非沒有風險,我們需要清楚分辨哪些群體最受益。 例如,16 至 29 歲的男童和男人患 mRNA 疫苗引起的心肌炎的風險增加。 所有年齡組都面臨「原始抗原罪」(original antigenic sin)這一理論性問題的風險——由於免疫系統鎖定了原始免疫原,因此對新免疫原的反應能力下降。 這種現象的一個例子可以在一項對非人類靈長類動物的研究中找到。該研究表明,與使用原始病毒株來進行加強相比,使用 omicron 特異性變種來加強,不會產生更高水平的 omicron 特異性中和抗體。 這個潛在的問題可能會限制我們對新變種做出反應的能力。現在 CDC 有責任確定誰從加強劑量中受益最多,並教育公眾了解粘膜疫苗的局限性。 否則,對輕度或無症狀感染的零容忍策略(只能通過頻繁的加強劑來實施)將繼續誤導公眾關於 Covid-19 疫苗能做什麼和不能做什麼。原文:突破感染,加強劑,何去何從
-
2022-05-02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最新疫苗救濟結果 打AZ疑引起格林巴利症候群獲8萬元
衛生福利部預防接種受害救濟審議小組4月14日召開第177次會議紀錄,審議結果出爐。這次共審查56案,其中50案不予救濟,包括AZ共30案、莫德納共14案、BNT共3案、高端共3案。莫德納僅核予救濟一案4萬元,AZ核予救濟5案,分別是1萬兩案,以及2.5萬、5萬、8萬各一案。這次救濟金額最高者為接種後出現疑似格林巴利症候群,因其症狀無法確定與接種新冠疫苗之關聯性,核予救濟金8萬元。以下為最新通過核予救濟之六案概述。莫德納一案:臺南市朱○○(編號:2655)本案經審議,依據病歷資料記載、臨床表現及相關檢驗結果等研判,個案接種COVID-19疫苗 (Moderna)13日後出現視力障礙,經診斷為 AQP-4 antibody 陽性視神經脊髓炎,目前並無醫學實證明確顯示視神經脊髓炎與COVID-19疫苗(Moderna)之關聯性,個案本身有淚腺乾眼症,可能具乾燥症之潛在體質,也說明AQP-4 antibody陽性之原因。惟考量其視神經脊髓炎症狀發生於預防接種後一般發生免疫反應病症之期間,故仍無法確定與接種COVID-19疫苗 (Moderna)之關聯性,依據「預防接種受害救濟基金徵收及審議辦法」第18條第1項及其附表其他不良反應給付之規定,核予救濟金新臺幣4萬元。 AZ共5案:臺中市廖○○(編號:2614)本案經審議,依據病歷資料記載、臨床表現及相 關檢驗結果等研判,個案於接種第一劑COVID-19 疫苗(AZ)當晚出現全身皮疹及搔癢症狀,經診斷為慢性蕁麻疹,其症狀無法確定與預防接種之關聯性,依據「預防接種受害救濟基金徵收及審議辦法」第18條第1項及其附表其他不良反應給付之規定,核予救濟金新臺幣1萬元。 基隆市周○○(編號:2700)本案經審議,依據病歷資料記載、臨床表現及相關檢驗結果等研判,個案於接種COVID-19疫苗(AZ)4日後發生左下肢腫痛無力,電腦斷層及血管超音波檢查顯示左下肢動脈合併靜脈血栓,但個案之血小板檢驗結果不符合血栓併血小板低下症候群之臨床表現,惟其血栓症狀仍無法確定與接種 COVID-19疫苗(AZ)之關聯性,爰依據「預防接種受害救濟基金徵收及審議辦法」第18條第1項及其附表其他不良反應給付之規定,核予救濟金新臺幣2萬5,000 元。彰化縣呂○○(編號:3785)本案經審議,依據病歷資料記載、臨床表現及 相關檢驗結果等研判,個案於接種COVID-19疫苗(AZ)7日後出現視網膜動脈阻塞,個案除年齡外並無其他常見視網膜動脈阻塞之危險因子,其症狀無法確定與接種COVID-19疫苗 (AZ)之關聯性,依據「預防接種受害救濟基金徵收及審議辦法」第 18 條第 1 項及其附表 其他不良反應給付之規定,核予救濟金新臺幣1萬元。新北市莊○○(編號:3405)本案經審議,依據病歷資料記載、臨床表現及相關檢驗結果等研判,個案於接種COVID-19疫苗(AZ)隔日出現發燒、全身無力等症狀,經診斷為疑似格林巴利症候群,其症狀無法確定與接種COVID-19疫苗(AZ)之關聯性,依據「預防接種受害救濟基金徵收及審議辦法」第18條第1項及其附表嚴重疾病給付之規定,核予救濟金新臺幣8萬元。新北市陳○○(編號:3211)本案經審議,依據病歷資料記載、臨床表現及相關檢驗結果等研判,個案本身有紅斑性狼瘡及血小板減少症病史。依據申請書記載,個案自述於接種COVID-19疫苗(AZ)後13日不慎撞傷小腿造成瘀青,5日後因瘀青範圍擴大就醫,血液檢驗結果顯示血小板低下,經醫師診斷為特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斑及全身性紅斑性狼瘡。綜上所述,個案之血小板低下症狀無法確定與接種 COVID-19 疫苗(AZ)之關聯 性,依據「預防接種受害救濟基金徵收及審議 辦法」第18條第1項及其附表嚴重疾病給付之規定,核予救濟金新臺幣5萬元。
-
2022-05-02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兒童到底該不該打新冠疫苗?教授援引資料這麼說
有很多讀者和親友來問過我,應不應該讓他們的小孩打疫苗,而我都是私底下跟他們回覆。在昨天(2022-4-28)又收到兩個這方面的提問後,我決定寫這篇文章來做個總回覆。首先我需要聲明,我只分析信息是否正確,而不會建議小孩(或成人)是否應該打疫苗。畢竟,打有打的風險,不打有不打的風險,而我卻沒有能力幫您承擔任何風險。MyGoPen網站問:【林教授好,近期收到不少民眾回報:「日本某市長聲稱美國 5-11 歲兒童接受兩劑 covid-19 疫苗後,有超過 10% 的人無法上學。」謠言原始出處為美國 CDC 一份報告,有關謠言本體、初步查證及問題大綱,皆已附在 Website 裡的文件中,懇請林教授撥冗協助檢視其引用數據是否正確,再次謝謝。】MyGoPen在附件裡問我:(1)網傳影片中「數據顯示有 7.4% 的人接種兩次之後,副作用已經影響到他們的生活」、「有 10.9% 的兒童接種兩次之後都不能上學了」的主張是否正確?(2)是否能以此份報告得出不應該讓兒童接種 COVID-19 疫苗的結論?MyGoPen在附件中有提供一個圖表,而它是截取自美國 CDC 去年12月31發表的COVID-19 Vaccine Safety in Children Aged 5–11 Years — United States, November 3–December 19, 2021(5-11 歲兒童的 COVID-19 疫苗安全性——美國,2021 年 11 月 3 日至 12 月 19 日)。這個圖表是統計5-11 歲兒童在接種COVID-19 疫苗後,家長在問卷調查表所填寫的不良反應。它顯示有 7.4% 的兒童在接種兩劑之後「不能進行正常日常活動」,以及有 10.9% 的兒童在接種兩劑之後「不能上學」。我對MyGoPen問題(1)的回答是:「之後都不能上學了」是故意誤導,因為「不能上學」可能只是一天。我對MyGoPen問題(2)的回答是:這份CDC報告的最後一段(結論)是: 「接種疫苗是預防 COVID-19 感染的最有效方法。 ACIP 推薦輝瑞疫苗用於 5-11 歲兒童預防 COVID-19。 初步的安全性發現與臨床試驗中描述的相似。 應告知接種疫苗的 5-11 歲兒童的父母和監護人,接種疫苗後會出現局部和全身反應。」由此可見,接種疫苗後「不能進行正常日常活動」和「不能上學」都是可以預期的,所以,事實上,此份報告所得出的結論是「應該讓兒童接種疫苗」。讀者Branda問:「林教授好!拜讀您網站上的文章及多本書籍後受益匪淺,近來新冠肺炎疫情在台灣變得嚴重,未接受疫苗接種的兒童在這波疫情下成為染疫風險極高的一群,但疫苗接種對尚在發育的兒童又是一種風險,網路資訊雜亂,身為幼童父母的我們對於是否讓孩子接種疫苗感到惶恐不安,可否請教授就目前研究證據給予一些分析與建議,謝謝您!」首先,由於兒童接種新冠疫苗還只進行了很短的期間,所以公共醫學圖書館PubMed目前只有臨床試驗的論文,而沒有關於普及接種後的論文。在這種情況下,讀者Branda所說的「目前研究證據」,其實是非常有限。就我搜查的結果,最新和最完整的「目前研究證據」是美國CDC發布的COVID-19 Vaccines for Children and Teens(兒童和青少年的 COVID-19 疫苗)。這份報告有說美國FDA目前只核准了輝瑞疫苗給兒童接種,而所謂兒童,指的是5到17歲。至於4歲以下兒童的疫苗接種,雖然輝瑞和莫德納都有向FDA申請,但都還沒有被核准。美國CDC有發表Why Children and Teens Should Get Vaccinated Against COVID-19(為什麼兒童和青少年應該接種 COVID-19 疫苗),其中比較重要的兩點是:感染 COVID-19 的兒童和青少年可能會出現嚴重的並發症,例如兒童多系統炎症綜合徵 (MIS-C)。 MIS-C 是一種不同身體部位發炎的疾病,包括心臟、肺、腎臟、大腦、皮膚、眼睛或胃腸道器官。自疫情開始以來,已報告了數千例的 MIS-C 病例。 5 至 11 歲的兒童最常受到 MIS-C 的影響,幾乎一半的報告病例發生在該年齡組的兒童中。COVID-19 疫苗接種將 12-18 歲兒童患 MIS-C 的可能性降低了 91%。 2021 年 7 月至 2021 年 12 月的數據顯示,95% 的 12 至 18 歲因 MIS-C 住院的兒童未接種疫苗。感染 COVID-19 後,兒童和青少年也可能會遇到各種新的、復發的或持續的健康問題。 這些包括在初次感染後四周或更長時間發生的身心健康並發症。 這些並發症可能出現在輕度或重度 COVID-19 之後,或出現在MIS-C 之後。兒童和青少年在感染COVID-19 後可能出現的症狀與成人一樣,包括:疲勞、咳嗽、肌肉和關節疼痛、頭痛、難以入睡或保持睡眠、無法集中注意力。COVID 後遺症會影響生活質量,包括:身體活動的限制、對症狀感到苦惱、心理健康挑戰、上學或日托出勤率下降、錯過參加運動、玩耍或其他活動的機會。美國CDC也有發表COVID-19 Vaccine Safety in Children and Teens(COVID-19 疫苗用於兒童和青少年的安全性),其中比較重要的兩點是:數以千萬計的 5 至 17 歲兒童和青少年已經至少接種了一劑 COVID-19 疫苗。通過持續的安全監測,發現 COVID-19 疫苗接種對兒童和青少年是安全的。COVID-19 疫苗接種的好處超過了已知和潛在的風險。兒童和青少年接種疫苗後報告了罕見的心肌炎和心包炎病例。在 5 至 11 歲的兒童中,在 2021 年 11 月至 2021 年 12 月期間的 800 萬劑中,有 11 例確診心肌炎報告。在 12 至 15 歲的男性中,報告率約為每百萬劑 70 例,在 16 至 17 歲的男性中,每百萬劑中有 105 例。美國兒科學會也有發布Children and COVID-19: State-Level Data Report(兒童和COVID-19:州級資料報告)。它說,截至2022-4-21,兒童案例數是1300萬,約佔所有案例的19%,而大體上每十萬個兒童約有1萬7千個案例,其中大約1%需要住院。它也建議5歲以上的兒童接種新冠疫苗。所以,回應讀者Branda所說的「可否請教授就目前研究證據給予一些分析與建議」,我的建議是「沒有完全無風險的決定,只有利大於弊的考量」。其實,幾乎所有的醫療抉擇都是這樣,疫苗接種當然不會是例外。附註:本文的插圖是拷貝自去年11月5日新聞周刊的封面,上面說:「健康專家強力支持一個給兒童的新冠疫苗,但家長並不這麼確定。」原文:兒童打新冠疫苗的謠言、惶恐
-
2022-05-01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新竹縣+191例6成無症狀 未滿周歲嬰兒感染
新竹縣今天新增191例陽性感染個案,相比昨天個案數差距不大,未持續上升,其中6成為無症狀患者,4成多為喉嚨痛、咳嗽、發燒等輕症,目前新竹縣確診居家照護中人數已達647人,接觸居家隔離人數則為646人。新竹縣衛生局表示,今天新增的191例中,分別為83位男性與108位女性,不過出現1例不滿周歲的嬰兒感染,12歲以下占21人、65歲以上10人,年紀最大為82歲,其餘仍以青壯年為多數。以地區分類,新增個案分別分布在竹北市56例、竹東鎮48例、湖口鄉19例、新豐鄉27例、新埔鎮9例、關西鎮13例、芎林鄉10例、寶山鄉3例、尖石鄉3例、五峰鄉3例,均已分別安排就醫住院、集中檢疫場所治療及申請居家照護方案。衛生局持續協調醫院安排社區免費採檢,時間在5月1日與5月2日下午6時至9時在竹北大安醫院急診室外、新仁醫院急診室外、竹東台北榮總新竹分院急診室外3處,呼籲有接觸史、密閉空間長時間工作者、關鍵基礎設施或產業工作人員因為需要長時間與不特定對象接觸的民眾,可攜帶健保卡和身分證前來免費篩檢PCR。民眾如果有呼吸道症狀、自覺有風險,除了自行購買使用居家快篩試劑,也可以到新竹縣公費COVID-19家用快篩試劑社區定點診所掛號經醫師評估就診發放。新竹縣定點診所查詢網址 https://prevention.hcshb.gov.tw/News_Content.aspx?n=980&s=89584此外,今天已啟動自主回報系統,衛生局提醒居家中的民眾,自主回報系統不會要求確診民眾填寫完整的姓名、身分證字號或居留證號碼,請民眾務必確認後再送出,以免造成後續處置作業延宕。
-
2022-05-01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苗栗今天增83確診 遍布15鄉鎮市、嬰兒也染疫
苗栗縣今天新增新冠肺炎本土確診83人,年齡1歲以下至86歲,其中13至64歲71人最多,多數為青壯年,縣府持續開設社區篩檢站,呼籲居家快篩陽性民眾,或有染疫疑慮的民眾前往PCR篩檢。縣政府衛生局疫調,今天新增83案確認,分布在15個鄉鎮市, 大千、重光、李綜合及竹南大厝里社區篩站,昨天採檢371人,其中16人陽性,其他陰性,陽性率4.3%。衛生局因應疫情升溫,民眾篩檢需求大增,今天到下午5點止在竹南鎮大厝里活動中心、重光醫院停車場採檢站,另大千醫院、苑裡李綜合醫院及通霄光田急診室旁,下午4點至晚上8點採檢。衛生局指出,因應疫情為即時蒐集確診民眾與密切接觸者資訊,簡化衛生單位疫調作業流程,今天啟動確診個案自主回報疫調系統,民眾採檢PCR陽性後,將針對民眾採檢時所留存手機號碼發送簡訊,所以鄉親採檢時留下的聯絡資訊務必要正確且要能暢通。此外,避免民眾誤會是詐騙,簡訊顯示門號會是「0911-514588」,簡訊內容為「您為COVID-19確診個案,請前往自主回報系統網站並核對個人資料後,主動回報密切接觸者資料,並通知您工作或就學的聯絡窗口,謝謝您」,簡訊內容最後會有以bbs開頭的網址,透過簡訊連結後就可進入系統填報資料,系統會要求填寫身分證或居留證後6碼驗證之後填報送出,請鄉親務必留意及配合。
-
2022-05-01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中央確診自主回報系統上路 台中巿府:填台中自製表即可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的「確診個案自主回報疫調系統」上路,台中市政府今表示,市民仍須填寫台中先前自製的確診者和密切接觸者的表,市民應以台中市系統為主,若已填中央系統的,市府會在系統自行排除。至於為何不能只填中央的表即可?市府表示是因「系統資料整合的關係」,下午會進一步說明。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昨表示,為即時蒐集確診民眾與其密切接觸者資訊,簡化衛生局疫調作業流程,今起啟動「確診個案自主回報疫調系統」,達到快速掌握密切接觸者資訊、降低疫情擴散之目的。指揮中心指出,「確診個案自主回報疫調系統」第一階段功能將針對民眾採檢時或投保時所留存的手機號碼發送手機簡訊(簡訊顯示門號:0911514588),提供確診民眾專屬一次性網址連結(網址開頭為https: //bbs.cdc.gov.tw/...... ),簡訊內容如下:「您為COVID-19確診個案,請前往自主回報系統網站並核對個人資料後,主動回報密切接觸者資料,並通知您工作或就學的聯絡窗口,謝謝您。https: //bbs.cdc.gov.tw/......」。
-
2022-05-01 新聞.元氣新聞
6月大男嬰燒到39度不治 父悲痛控醫院排隊1小時等嘸醫
新北一名父親指控,家中6個月大的嬰兒突然發高燒、翻白眼,急忙將他抱到林口長庚掛急診,卻被要求排隊,等了1個多小時,導致男嬰最後病危急救不治,怒控醫院延誤治療。對此,院方回應,初步檢查時,男嬰雖然發燒,但意識清楚,一切都依規定處理,不過男嬰病情變化太快,始料未及,深表遺憾。東森新聞報導,吳姓父親表示,兒子燒到39度,不但翻白眼還全身發抖,因此趕緊送至林口長庚急診,但護理人員卻僅冷淡回應要遵守排隊規定,還說「不是只有你掛號」。吳父說,自己在上月28日下午4點抵達醫院,但醫護人員堅持要他排隊,甚至到戶外診療區等待,就這樣等到5點,孩子病況突然加劇,5點10分急救,但已挽回不了,5點44分宣告不治。吳父指控,起初醫生一度有出來查看病情,但礙於疫情,站了足足有三步遠,當下孩子已經翻白眼,院方卻未緊急處理,而是要孩子等抽血,「血都還沒抽到,人就死掉了,我怎麼可能不痛?一個小孩就這樣走了。」院方上午表示,上月28日病人因發燒至醫院急診,檢傷時有發現男嬰發燒、意識清楚,經PCR採檢結果為陰性,非covid-19個案;一切依常態規定處理,但男嬰病情變化快速,深表遺憾。
-
2022-05-01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確診個案自主回報疫調系統啟動 五張圖看懂如何通報
指揮中心表示,5月1日起啟動「確診個案自主回報疫調系統」,晚間發出新聞稿強調,確診民眾送出資料後,填寫的一次性網址即會失效,無法再進行編輯或再次填寫。自主回報系統不會要求確診民眾填寫完整的「姓名」和「身分證字號」或「居留證號碼」,切勿將與個資提供給無法查證來源的單位或人員。指揮中心表示,「確診個案自主回報疫調系統」,第一階段功能將針對民眾採檢時或投保時所留存的手機號碼發送手機簡訊,簡訊內容如下:「您為COVID-19確診個案,請前往自主回報系統網站並核對個人資料後,主動回報密切接觸者資料,並通知您工作或就學的聯絡窗口,謝謝您。https: //bbs.cdc.gov.tw/......」。指揮中心指出,簡訊顯示門號為0911514588,提供確診民眾專屬一次性網址連結,網址開頭為https://bbs.cdc.gov.tw/......。確診民眾或其法定代理人點選網址進入系統後,需輸入確診者身分證字號或居留證號碼後六碼進行驗證,確認系統頁面顯示資料為確診者本人後,再開始填報相關資訊。需要填寫資訊包括同住者、公司或學校聯絡窗口等相關資料,系統將另以簡訊方式發送接觸者造冊模板的下載網址鄉,提供給公司或學校聯絡窗口,請其啟動COVID-19相關應變措施,並將接觸者名冊主動提供所在地衛生局開立電子居隔單,進行後續居家隔離者追蹤管理作業。指揮中心提醒,確診民眾送出資料後,該一次性網址即失效,將無法再進行編輯或再次填寫,以減少資安風險。此外,自主回報系統不會要求確診民眾填寫完整的「姓名」和「身分證字號」或「居留證號碼」,切勿將個資提供給無法查證來源的單位或人員。與之前的疫調流程比較,此次啟動的自主回報系統將縮短接觸者資料的蒐集時效,並提供發送處置指導訊息給公司或學校聯繫窗口功能。未來該系統第二階段將開發自動開立居家照護通知書與同住者開立居家隔離通知書等,另為提供確診者更多元管道,將透過「全民健保行動快易通APP」等其他可能方式,幫助確診個案自主回報疫調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