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2-15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搜尋
COVID-19
共找到
3327
筆 文章
-
-
2020-02-15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新冠病毒是生化武器?美權威學者:完全找不到證據
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持續延燒之際,社群媒體也爆出許多陰謀論,包括病毒是中國研究機構創造的產物。世衛組織特別警告疫情爆發假新聞的「訊息傳染病」(info-demic)。美國一位權威學者如今也表示,完全找不出病毒是人工改造的證據。《金融時報》報導,之前有印度學者在網路公開研究,聲稱病毒基因組的片段插入點和愛滋病毒有著「異乎尋常的相似度」。這篇論文未定稿、未經同儕審查,隨後自行撤回,但已催生出網路謠言,聲稱新冠肺炎疫情起於中國科學院武漢國家生物安全實驗室(武漢P4實驗室)基因改造的病毒外洩。對此,美國華盛頓州西雅圖的福瑞德哈金森腫瘤研究中心(Fred Hutchinson Cancer Research Center)計畫主持人、專門研究病毒演化的貝德福博士(Dr. Trevor Bedford)強調,「我們找不到任何一絲基因改造的證據,(病毒)突變完全符合自然演化」。貝德福博士指出,該篇論文「在許多層面都是錯的」,新冠病毒和愛滋病毒僅共享極短的基因定序,這在自然界其他有機體中也存在,「在生命之樹中不斷重複」。貝德福也不認為人類會從蛇類和魚類感染新冠病毒,他指最有可能的情況,是20至70年前蝙蝠將病毒傳染給另外一種哺乳動物,而這個目前未確認的中間宿主,再於2019年11月下旬或12月上旬傳染給第一個人類宿主。中國疾管中心和復旦大學1月釋出新冠肺炎基因組後,貝德福博士率領的全球協作計畫就持續進行分析。他說,當今一名患者體內病毒的遺傳密碼有著3萬個生化符號,通常僅有約5個不同,這更像是隨機變化,沒有跡象指向病毒會因此變更強或更具傳染力。貝德福博士表示,比對過不同患者的病毒和了解突變率後,就可以推估目前的總確診數目,結果更近似傳統的流行病學,估計新冠肺炎總感染數上看20萬,和倫敦帝國學院(Imperial College London)傳染病專家佛格森(Neil Ferguson)團隊已公布的數字相符,但他不願預測未來的發展。
-
2020-02-15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看著運屍車把兒子載走 老婦哭喊「我兒啊」悲痛跳腳
武漢身為新冠肺炎(COVID-19)的重災區,疫情發展情況持續受到全球各地的關注。近日在社群媒體Twitter上流傳一段影片,一名母親眼睜睜看著死去的兒子被抬上搬運車離去,老婦人淒厲的哭喊聲讓聽到的民眾心都碎了。儘管無法從影片中確認該名患者是否因感染新冠肺炎離世,搬運屍體的工作人員將使用過後的手套隨手扔在路邊垃圾桶的舉動,仍受網友質疑處理不當。影片一開始,就伴隨著遠方陣陣的哭喊聲,4名身穿防護衣的工作人員抬著一具遺體從民宅中走出來。接著一名老婦人也跟著出來,目送兒子遺體被抬上搬運車的她,放聲哭喊「我兒啊」,情緒崩潰、不斷跺腳的畫面讓旁人看了都十分不捨。影片的拍攝者似乎是同社區的住戶,從高處目睹這一幕,僅低聲說了一句「完了」。他將這段影片Po在Twitter上,並提到「外界對武漢知之甚少,此時此刻,必須將武漢真實的情況告訴世人。救助車已經改裝成運屍車,而這輛車裡面已經塞滿了屍體。」網友看了紛紛留言表示,「這哭聲聽了心裡真不舒服」、「肝腸寸斷」、「很了很久,實在揪心」。不過影片中一名身穿防護衣的工作人員,在搬運完遺體後,將使用過的手套隨手扔在路邊垃圾桶的舉動,受到不少網友質疑:「手套就這樣扔在垃圾桶裡?不用消毒處理嗎?」。儘管無法從影片中確認,該名患者是否因感染新冠肺炎離世,但當地正值疫情高峰期,各地確診案例亦直線攀升,人心惶惶,哪怕是一個小動作都會引起民眾恐慌。外界對武漢知之甚少,此時此刻,必須將武漢真實的情況告訴世人。救助車已經改裝成運屍車,而這輛車裡面已經塞滿了了屍體。 pic.twitter.com/iUx5OXDKdV— 閻國民 (@mr_yan_vip) February 11, 2020
-
2020-02-15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每年流感死萬人、新冠肺炎危害沒流感大,為何會這麼緊張?
在全球關注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之時,美國疾控中心公佈了一組數據:2019-2020流感季已致1萬人死亡,190萬人患病,18萬人住院,預測此次流感季中將會有210萬人中招。從客觀事實來講,流感是比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更大的威脅,為什麼人們卻如此緊張新型冠狀病毒呢?就連美國總統川普幾乎每天都會就新型冠狀病毒發表推文。新型冠狀病毒因為未知,所以人們恐懼流感被稱為流行性感冒,但卻與普通感冒關係甚遠。流感是由一類特殊的流感病毒(包括A型和B型流感病毒)引起的,相比普通感冒,它的致病源不同,因此也就具有更強的傳染性和更高的致死率。所謂的流感季,一般是指從每年9月到次年5月之間的時間,當前正是其高發時期。流感病毒和新型冠狀病毒(SARS-CoV-2)都屬於可引起呼吸道疾病的病毒。對於流感病毒,科學家已經研究了數十年,對流感的治療手段、發病症狀以及可能的流感暴發季節都有著充足的了解。相比之下,我們對SARS-CoV-2的了解卻很少,因為它是一種全新的病毒。目前SARS-CoV-2的潛伏期、傳播途徑、症狀、嚴重程度和致死率,我們還在進一步深入了解。綜合現有研究的判斷,SARS-CoV-2感染的致死率約在1%~3%之間,遠高於流感。不過,隨著疫情的進一步發展,這一數字還可能發生變化。人們恐懼的源頭主要還是因為未知。流感病毒和新型冠狀病毒傳染力不同此次新冠疫情蔓延迅速的一項重要原因,就是SARS-CoV-2傳染能力很強。科學家常常用“基本傳染數”(R0)來評估病毒傳播的難易程度。通俗地說,就是評估一名感染了某種傳染病的患者,平均能夠傳染給多少人。R0值越高,這種傳染病的傳染能力越強。根據報導,流感病毒的R0值約為1.3。而對於SARS-CoV-2的R0,根據目前的研究,新型冠狀病毒的R0值約為2.2~3.77,具體值還不能確定。而且每種疾病的R0並不是一個固定的,不同地區會不一樣。目前看來它的傳染能力是高於流感病毒的。新型冠狀病毒目前暫無特效藥物和疫苗對於流感,很多人都知道,有疫苗,有完整的治療方案,有較為有效的抗病毒藥物,包括奧司他韋,扎那米韋和帕拉米韋等。而針對COVID-19的特效藥和疫苗仍在研製和尋找中。雖然有些藥物體外實驗體現出潛力。但距離藥物通過臨床測試上市,同樣需要一段時間。結語無論是流感還是新型冠狀病毒感染,都建議大家勤洗手、少出門、戴口罩、勤消毒、多通風。作者簡介:藥師方健,大陸三甲醫院副主任藥師,原文取自《搜狐網》
-
2020-02-15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顯微鏡下的新冠病毒 王冠外表一如其名
美國國家過敏與感染疾病研究所落磯山實驗室(NIAID-RML)14日釋出新冠肺炎(COVID-19)病毒的新影像。該設施的病毒學實驗室(Laboratory of Virology)上周首度收到病毒樣本,加入全球對抗新冠肺炎的行列。根據部落格貼文,專家11日利用掃描和穿透式電子顯微鏡產製出影像後,再交給視覺醫學藝術部門進行數位強化,並指7張影像和2012年出現的MERS病毒及2002年的原始SARS病毒相似。貼文指出,這並不讓人意外,因為冠狀病毒表面的尖狀物貌似國王的王冠,才會用拉丁語的「王冠」(Corona)命名,絕大多數的冠狀病毒外型也都像是王冠。
-
2020-02-15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網購到過期7年口罩…過期口罩能不能防新冠肺炎?
華人在網上買到過期七年口罩,擔心若捐贈給中國武漢抗疫一線醫院醫師,讓他們在戴上過期口罩有可能發生病毒侵入,導致生命危險。然而過期口罩是否真的不能用,目前網上有醫師表示,在防疫缺乏口罩的非常時期,過期口罩並非一定不能使用。洛杉磯縣衛生局專家12日表示,這些口罩因無法確定賣方儲存環境,是否有病菌進入,不認為它們到了中國武漢醫院,能夠非常有效抵禦新冠病毒(COVID-19,俗稱武漢肺炎)。洛杉磯縣衛生局工業高級衛生師(Industrial High Hygienist )皮爾斯(Francis Pierce )表示,普通環境比如日常清理庭院、環境清潔,過期口罩可以使用,但特殊環境需要慎重考慮。鑑於購買者從網上商家購買的口罩,過期時間已有七年,且無法確定商家儲存這些口罩的環境,也無法確定是否有病菌進入。所以這些口罩若到了中國武漢,以當地是一個非常特殊環境,無法確定過期口罩可以有效抵禦新冠病毒,尤其是保護醫院抗疫情第一線醫師生命安全。根據媒體引用台灣一家醫院副院長的說法,他根據醫院感染科醫師專家解釋,指出雖然口罩寫有保存期限,但口罩其實比較沒有過期問題,尤其在防疫時期,口罩缺貨且急需使用,原則上只要沒有被污染過、沒有破損破洞、沒有受潮,都可以使用。南加華裔中西醫藥博士柳江華則說,若無法確定過期口罩儲存環境,如是否有適合溫度,同時也無法對過期口罩檢驗,因此若將這些已經過期多年口罩,捐獻到抗疫前線中國武漢醫院,很不妥當。河濱縣資深鄭醫師表示,若口罩等防病菌物資很缺乏,戴過的口罩也可以重複使用,甚至可以利用雨衣來避免病菌感染。物資緊張,戴上過期口罩,也總比不戴口罩,任病毒侵入好一些,或者為增強預防效果也可以戴兩個口罩。所謂這些已經過期口罩,要在不得已情況下才可以使用。
-
2020-02-15 新聞.科普好健康
傳染病命名學問大 新冠肺炎怎麼來的?
中國武漢爆發不明原因肺炎,禍首確認為一種新型冠狀病毒。之前曾有人預測,世界衛生組織(WHO)會不會比照同樣由新型冠狀病毒引起的「中東呼吸症候群冠狀病毒感染症」,把這個新疾病命名為「武漢呼吸症候群冠種病毒感染症」?結果,病毒國際命名委員會將病毒正式命名為「SARS-CoV-2」,世界衛生組織也宣布新冠肺炎的正式名稱為「COVID-19」,CO代表冠狀,VI代表病毒,D代表疾病。傳染病命名難離政治文化因素疫情集中於中國武漢,名稱卻如此「去中國化」。許多媒體朋友問我,人類傳染病的命名是否也有政治因素?其實歷史上諸多傳染病的命名,一直離不開政治文化因素,某些帶有國家、區域、動物名稱的命名,也曾引起許多的國家和人民抗議,甚至導致無辜動物遭受不必要的撲殺,也容易讓人誤以為疫情僅限於某些區域。傳染病命名受政治波及的例子,最知名可說是1918年H1N1流感。當時全世界五億人感染,其中五千萬到一億人死亡,被稱為「西班牙流感」。因為當時正值一次世界大戰,參戰各國為避免打擊士氣,封鎖流感疫情相關新聞。西班牙當時未參戰,而且國王也得到了流感,各國便趁機把這次疫情命名為「西班牙流感」。病名汙名化惹議一旦通用很難改曾經抗議命名未果的傳染病,還有「退伍軍人症」。1976年夏天,美國退伍軍人在費城辦聚會,釀成221人肺炎、34人死亡,後來美國疾管中心確認是會場水源受病原菌汙染所致,命名為退伍軍人菌。美國退伍軍人相關團體曾抗議,但傳染病名稱一旦通用就很難更改。近年因傳染病或病原命名引起抗議,並且受到正面回應的,有兩個例子。2013年頂尖醫學期刊「刺胳針」提到有種超級細菌可能造成全球性威脅,研究人員因部分感染者有印度旅遊史,將之命名為「新德里一型」,引發印度公衛醫學專家群起震怒砲轟,雜誌編輯公開道歉。MERS-CoV改變全球命名原則中東呼吸症候群冠狀病毒感染症(MERS-CoV)的出現,則是改變全球命名原則的關鍵。2012年9月出現全球第一例後,因個案大都曾去過中東,WHO以「中東」命名。中東多國高度不滿,向WHO抗議,WHO遂於2015年公布疾病命名新原則,希望最大程度地減少疾病命名對國家、經濟、人民和動物的不必要負面影響。檢驗技術不發達的年代,很多疾病的命名會帶入最早發現的國家、最早發現的科學家名字或國籍。例如,日本腦炎是因最早於在日本分離出病原體、德國麻疹是由德國醫師區辨出疹特殊性、伊波拉病毒最早發生於西非剛果的伊波拉河流域;挪威的漢生醫師發現導致痲瘋病的痲瘋桿菌,因此痲瘋病又稱為漢生病。現在檢驗技術已經進步、快速許多,就可以直接以病毒本身的性質來命名。以這次的冠狀病毒為例,8小時可完成廣泛的冠狀病毒核酸檢測,一天可以做出基因定序。WHO這次根據病毒的類別和發現年分來為新冠肺炎病毒命名,可謂相當精確,亦避免了不必要的困擾。
-
2020-02-15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抽菸與染新冠肺炎有關 台大醫籲快戒菸
2019年冠狀病毒疾病疫情延燒,台大家醫科醫師郭斐然說,研究顯示,吸菸者較容易感染新冠肺炎。若要對抗新冠肺炎,應盡快戒菸。台大醫院家庭醫學部主治醫師郭斐然今天接受中央社記者採訪表示,有論文以肺部細胞資料庫分析顯示,抽菸者比沒抽菸者的肺部細胞有較多的血管收縮素轉化酶2(ACE2)受體,此受體與感染新冠肺炎或SARS息息相關,代表吸菸者比較容易感染新冠肺炎。郭斐然說,之前已有一大型的整合型研究,涵蓋46萬人的社區研究資料顯示,抽菸者罹患肺炎的風險是一般人的2倍。抽菸者比較容易感染新冠肺炎並非特例。要對抗新冠肺炎,應盡快戒菸。世界衛生組織(WHO)2月11日將新冠肺炎定名為COVID-19(2019年冠狀病毒疾病)。 ※ 提醒您:抽菸,有礙健康
-
2020-02-14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新冠肺炎出現第四代病例 專家憂防控難度加大
新冠肺炎已在中國重慶、湖南等地出現第四代病例,其中湖南一名男子一人傳給17人,最後兩例感染者即為第四代病例。專家說,這顯示傳染鏈條延長,防控難度進一步加大。世界衛生組織(WHO)2月11日已將新冠肺炎定名為COVID-19(2019年冠狀病毒疾病)。綜合重慶日報和騰訊網報導,據重慶市衛生健康委員會,截至13日零時,重慶累計報告確診病例518例,死亡3例,新增病例中除了第三代感染病例明顯增加,更首次出現2起第四代感染病例。出現第四代感染病代表病毒在第一例感染者後,出現3次人際間的病毒傳播。報導說,要證明病毒具備持續人傳人能力,至少需要出現三代以上的人際傳播。這次新冠病毒傳播的第一代感染者是指在武漢華南海鮮批發市場內的感染者;第二代感染者是被第一代感染者傳染的武漢人或去過武漢的外地人。第三代感染者本身沒去過武漢,但被離開武漢的人士傳染;第四代感染者則是中國各地受第三代感染者傳染的患者。湖南就出現一名感染者傳染給17人的例子。這名楊姓男性患者1月10日前往武漢探親,自稱期間接觸過有類似感冒症狀者;1月14日回到湖南的當晚曾與友人暢聊40分鐘,15日雖有頭痛和低燒現象,但還是赴宴和宵夜,16日症狀加重,20日就診,23日確診。楊男確診後,疾控專家對與他的密切接觸者進行了追蹤和流行病學調查。這些密切接觸者共352人,涉及2省3市10個縣區,最後確認了17例病例,其中包括曾與楊男直接接觸的第三代感染者,以及再經由第三代病例傳染的第四代患者。專家擔心,這次疫情傳染鏈條延長,將使疫情防控難度進一步加大。湖北省是這次疫情重災區,為防止第二、三代傳播,當地十堰市張灣區12日晚間宣布實施「戰時管制」,區內所有樓棟實施全封閉管理,非必要人員不得進出,居民生活物資由政府配送。
-
2020-02-14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新冠肺炎疫情未歇 消保處:電影院、KTV防疫措施待加強
因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各級學校延後開學,不少電影院及KTV成為年輕人偏好的娛樂場所。但,根據消保處日前派員赴電影院及KTV場所瞭解發現,部分業者防疫措施有待加強,特別是電影院均未主動採取主動為消費者消毒清潔雙手及量測體溫的措施,僅部分KTV有主動為消費者消毒清潔雙手及量測體溫。消保處並指出,KTV場所大多有公告疫情宣導資訊,但電影院則大多未於現場公告。同時,電影院及KTV也多未公告營業場所的環境清潔消毒情形。消保處表示,目前最重要的防疫措施就是要量測體温、勤洗手,及必要時配戴口罩。由於KTV的特性,以及口罩數量有限下,為落實防疫工作,消保處建議電影院及KTV業者。宜主動於消費者入場前,為其消毒清潔雙手及量測體温,或引導未消毒清潔雙手者,至酒精消毒液、乾洗手液或手部消毒機等擺放處清潔雙手。且使用酒精消毒液或手部消毒機時,勿讓孩童自行使用,以避免酒精噴散至眼睛,或在父母指導下使用。且每日全館均有消毒清潔,另備有75%酒精消毒液,供消費者利用。同時也應加強現場工作人員的健康管理。每間包廂出清後,均再進行消毒作業;麥克風等器材設備,皆使用酒精消毒 ,尤其KTV場所。此外,KTV和電影院業者也應加強自身健康管理,常量體温,遇有發燒、咳嗽、流鼻水等呼吸道症狀,可通報「1922」防疫專線,並及早就醫。
-
2020-02-14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不怕鬼、有力氣」網傳武漢殯儀館急徵屍體搬運工 高薪引議論
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在大陸爆發後蔓延到全世界,自發生至今,大陸確診病例已累積到63851例,逾1380人死亡,情況相當嚴重。之前收治病患的武漢火神山醫院開出高薪招聘清潔人員,消息一出讓許多人驚訝不已,如今大陸又出現徵人訊息,但這次不是清潔員,而是殯儀館急需「屍體搬運工」,並開出4小時4000元人民幣(約新台幣1萬7千元)的薪資,徵才訊息轉貼到PTT上也引來網友議論紛紛。有網友在PTT爆掛轉貼一張大陸的招募訊息,武昌殯儀館急招20名抬屍體人員,16到50歲男女不拘,「不怕鬼、大膽、有力氣」,工作時間從午夜0時到凌晨4時總共4小時,中間會有少量的消息時間也會提供宵夜,薪資待遇則是4000元人民幣,換算下來每小時1000元人民幣(約新台幣4300元),而且是當天現領,雖然這則徵人訊息還未經過證實,但也讓人不免猜疑疫情是否失控造成更多人死亡。貼文也讓網友們看了很驚訝,「搬完也中了」、「應該會搬到很多自己的前輩」、「為什麼要加『不怕鬼,大膽』這個條件?」、「這已經不是怕鬼的問題了」、「這到底是真的假的?」、「到時候被感染就沒命花」、「拿命拚的當然時薪高」、「處理一般屍體就算了,現在處理的都是染病的屍體,風險有夠高」。還有人質疑到底有多少具屍體,「這樣你跟我說只死上千人?」、「其他城市的殯儀館都跑去支援了還不夠喔」、「屍體那麼多,CP值也太低」、「4小時20人,這得幾百具屍體吧?」、「看這種徵召就知道,一定死超多人的」。
-
2020-02-14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大陸小孩天真說「裡面有好多屍體」 37秒影片掀起熱議
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嚴峻,大陸各地升級防疫措施,目前大陸確診病例共63851起,多達1380人死亡,而近日在推特上,大陸一則37秒影片引起網友討論,影片中穿著防護衣的工作人員將一具屍體抬上車,車內也是滿滿的屍體,住在高樓層的小孩見到此畫面,不停喊著「媽媽,裡面還有好多屍體」,這則短片讓網友半信半疑,意外掀起論戰。影片中,三位穿著防護衣的防疫人員搬著一具屍體上車,防疫人員打開車門,直見車內還有一具具同樣用白布蓋起來的屍體,小孩見狀喊著「媽媽裡面還有好多屍體,它裡面好多屍體」,媽媽聽到安撫小孩「看到了看到了」,小孩驚恐的喊著「車裡面車裡面」,媽媽回「媽媽看到了,兩個」。網友看了文章,有人質疑這影片的真實性「孩子怎麼看到屍體的?沒裝袋子?」、「有可能並非都是疫情死亡人口,是不是疫情原因,導致這種集中,統一收屍的狀況」、「這兩人視力真好阿」、「這個有點扯,從拍攝者來說,遠的聲音收不進,近的看不清楚」。不過也有人表示,「孩子還不會撒謊」、「多到車門都關不上」、「如此驚悚的話語卻出自孩童口中,顯得荒誕、詭異至極」、「這家長也是,幹嘛讓小孩子看這個」、「人間悲劇繼續上眼,什麼時候是個頭阿(結束)」。Currently a free climber on the side of the Cheung Kong Centre building in Hong Kong. Large flag erected. Firefighters and cops on the scene. @tictoc pic.twitter.com/9bUCYa2nnv— Marc Davies (@MarcDDavies) August 16, 2019
-
2020-02-14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稱武漢肺炎有歧視 叫肺炎不精準…COVID-19到底該叫啥
WHO日前宣布,為了避免某些地區被汙名化,因此將武漢肺炎正名為「COVID-19」,意思是2019年發現的新型冠狀病毒疾病,正當媒體開始配合WHO將它改稱為「新冠肺炎」時,衛福部卻以怕民眾聽不懂或分不清「新冠肺炎」與「武漢肺炎」的區別,決定一律仍簡稱「武漢肺炎」,而媒體提問說「世界衛生組織稱『武漢肺炎』此名稱恐害特定區域汙名化」,衛福部長陳時中竟說,「那叫做『中國肺炎』不是更糟糕?」令人傻眼。這種對於汙名化一個地區毫不介意的心態毫不可取,過去日本腦炎的命名有歷史背景,但犯過的錯不應再犯。症狀不只肺炎 WHO命名用disease就在2月8日,中共的國家衛健委發布了通知,將這個疾病暫時命名為「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簡稱「新冠肺炎」,英文名為Novel coronavirus pneumonia,簡稱「NCP」,但WHO的命名卻有著更深意涵,其中CO代表「冠狀」,VI爲「病毒」,D爲「疾病」,但為什麼是D而不是中共衛健委用的P呢?因為,科學家發現WHO在1月30日命名為2019-nCoV的這隻病毒,並非僅只於誘發肺炎而已,所以不用pneumonia(肺炎)稱呼它,而用涵蓋更廣的disease(疾病)為名稱,所以,就算要叫它「武漢」,但後頭加上「肺炎」是一個不精準的稱法。日本腦炎、德國麻疹 命名皆因學者貢獻有人為「武漢肺炎」的稱呼辯護說,如果「武漢肺炎」是歧視,那日本腦炎、德國麻疹、西班牙流感與香港腳怎麼說,難道也是歧視?歧視與不歧視,要看被稱呼的那個地域的人怎麼感覺而定,就像性騷擾成立與否,也以被騷擾者的主觀感受為準。日本腦炎的真正名稱其實是「流行性乙型腦炎」,是經由蚊子傳播,人類與畜類都會罹患的疾病,它會引起中樞神經系統感染,造成急性腦膜或腦炎。但因1924年它在日本爆發大流行,病原體於1934年在日本被發現,1935年由日本學者最早分離出來,而作出此一命名。而德國麻疹更是在18世紀中葉即1740年就由德國的弗里德里希.霍夫曼最早描述其病徵,再由德卑爾根( de Bergen)於 1752年及奧羅(Orlow)於1758年確證。到了18世紀初的 1814年,喬治馬東(George de Maton)首次建議它應被當成一個獨立的疾病。這些人都是德國的醫學專家,因此稱為「德國痲疹」。簡言之,日本腦炎與德國麻疹的名稱,都與兩國學者的貢獻有關,而不一定是以疾病發源於此命名。香港腳跟英國殖民有關 若SARS被叫香港症候群…香港腳不是香港人得的,是殖民香港的英國人得的,第一次鴉片戰爭戰敗後,清廷與英國簽署南京條約,割讓香港給英國,而英國派出軍隊佔領香港,其軍人習慣了氣候較為乾燥的歐洲,到了位處熱帶的香港,卻又穿著沉厚不透氣的軍靴,很多軍人都得了皮膚病,長了許多的水泡,癢得不得了,但歐洲醫生從未見過這種病,認為它跟香港有關,於是就命名為香港腳(Hong Kong foot)。這個應為「足癬」的皮膚病,被叫香港腳,作為被殖民者的香港中國人亦很無奈,但由於被殖民的角色,並不能更改這個名稱,即使結束150餘年的殖民命運之後,它已成了根深蒂固的名稱,更改不了。2003年爆發的SARS,是其全稱的英文縮略字,由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 4個英文字的字首組成,在香港就簡稱為「沙士」。它的頭3個字母剛好是香港特別行政區(Special Administrative Region)的縮略字,香港當年又是中國大陸之外最多確診病例(1755)與死亡人數(299)的地方,如果人家稱它為「香港肺炎」,香港人絕對跳腳!中東國家抗議 MERS命名有歧視以發生地命名疾病被認為有歧視意味,是2012年發生的MERS(Middle East respiratory syndrome)以「中東」命名,當時中東國家認爲這個命名存在地域歧視,影響了當地的貿易、旅遊,一度向WHO提出抗議。其實,WHO早就注意到這個問題,因此2003年就沒有將SARS命名為「中國肺炎」,而是中性的「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而在沙烏地阿沙伯發生這個新冠狀病毒的傳染時,WHO命名就不以沙烏地阿拉伯或其港口吉達港命名,而是更廣泛的「中東」,因為有確診病例的國家還包括卡達、約旦、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等,雖然英國也有3例,但卻有沙烏地阿拉伯的旅遊史。當時專家以為,「中東」這個名稱已無汙名化(stigmatizing)的問題,不料仍遭到反彈。愛滋病最早被稱「男同性戀相關免疫缺陷」如果用起源地命名沒有歧視問題,那用起源的群體命名是否一樣沒有歧視?大家所知的愛滋病(AIDS,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最早卻被稱為「男同性戀相關免疫缺陷」(Gay-Related Immune Deficiency)。1981 年夏天,美國疾病管制署發表了史上第一篇關於愛滋病的報告,敘述了5名年輕人得了罕見的肺部疾病,這5人都是同性戀,研究者便將這個怪病,推測是透過同性戀間的行為所傳播。這一年的冬天,愛滋病驚人的致死率震撼了美國,當時有 270 人染上愛滋病,其中的 121 名患者死亡,死亡率高達 45%。而大名鼎鼎的「紐約時報」就是用「男同性戀相關免疫缺乏症候群」(Gay-Related Immune Deficiency)稱呼它並縮略為GRID,這有無歧視呢?如無歧視為什麼要改稱為愛滋病?連豬流感都饒過豬 改名甲型H1N12009年在美國造成至少近2萬人死亡H1N1流感,當時被稱為豬流感(swine flu),由於其橫掃千軍的威力,讓豬跟著遭殃,「豬流感」的名字讓很多國家談豬色變,不只是限制北美豬肉貿易,像埃及政府還下令欲屠宰國內約20萬生豬,俄羅斯等一些國家宣布暫停從疫區進口豬肉。但這一新型的豬流感病毒只是豬流感病毒、人流感病毒和禽流感病毒的基因片段的混合體,並沒有證據證明病毒可以在豬與豬、或豬與人之間傳播,為了避免豬也遭到莫名的恐懼與歧視,WHO宣布棄用「豬流感」一詞,更名為甲型或A型H1N1流感。這個流感還傳播全球,學者依據模型推估,它甚至被估計在全球造成10萬5700到39萬5600 人因呼吸症候死亡,另有4萬6000到17萬9900人因心血管問題死亡。照這邏輯 烏腳病其實要叫「台灣腳」?資深的台灣人都知道烏腳病(blackfoot disease),它的學名為壞疽或脫疽,台語俗稱烏乾蛇,1950年代,台灣西南沿海地區許多人都得了這個末梢血管阻塞的疾病,患者雙腳發黑,最普遍的案例發生在嘉義縣布袋鎮、義竹鄉及臺南縣學甲鎮、北門鄉四個濱海鄉鎮。這個病跟台灣沿海居民鑿井喝入含砷的井水有關,而全球對此病的研究是台大組成的團隊做了巨大貢獻,如果以其病的主要發源地稱呼,烏腳病也可稱為「台灣腳」,但如果當年真的這樣命名,台灣人又作何感想?陸「我不是病毒」行動藝術 贏得歐洲人擁抱最近一幕令人動容的畫面開始流傳,一位中國留學生在義大利佛羅倫斯廣場上,蒙住雙眼並戴上口罩,但在身旁放著一塊立牌,用中文、英文及義大利文寫著「我不是病毒,我是人類,不要對我有歧視」,一開始人們只是佇足,其後有人上前擁抱,最後有人將他的眼罩撤掉,並為他摘下口罩。這個行為藝術想要傳達的就是,人們可以恐懼病毒,但不應將病毒與某一個群體的人結合起來,然後以此歧視他們。武漢只是此次傳染病的發生地,用「武漢肺炎」表述這個疾病,不是歧視,難道還有別的可能嗎?
-
2020-02-14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抗疫醫警夫妻分離十幾天 隔玻璃相見網嘆:這麼近、那麼遠
新冠肺炎(武漢肺炎,COVID-19)疫情肆虐,江蘇徐州一對「醫警夫妻」一個穿著醫用防護衣,另一個穿警服戴警帽,因在前線抗疫已經十幾天沒有見到對方,兩人隔著玻璃打電話,伸手想觸摸卻碰不到對方,有網友將這動容的一幕描述為「這麼近、那麼遠」。根據「觀察者」報導,這一幕拍攝於徐州醫科大學附屬醫院,為收治新冠肺炎的定點醫院,隔離病房就設在感染性疾病科。照片中妻子為感染性疾病科的護士,從收治第一例病人起,和全科醫護人員都沒回過家,而丈夫則是徐州市公安局開發區交警大隊民警,也已經在疫情查控點連續工作了十幾天。某天上班前兩人在隔離病房的大樓內外,隔著玻璃匆匆的見上一面,根據報導丈夫表示,「她有她的單位,我有我的單位,十幾天沒見了,心裡老是酸溜溜的」,他也提到那天晚上沒睡好,詢問得知妻子隔天早上8點要進隔離病房,7點半就得做準備,於是隔天早上就趁上班前去了醫院,而因為妻子在隔離區,所以只能隔著玻璃打電話。讓人為之動容的照片曝光後,立刻引起網友熱烈討論與轉發,網友表示「有你們捨小家為大家的無私奉獻,才換來我們大家的安寧平靜生活」、「向你們致敬」、「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奮戰在一線的都是這樣的小人物」、「平凡又偉大」、「致敬所有一線的抗戰英雄」。
-
2020-02-13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網紅惡作劇!他裝病大喊「冠狀病毒」後倒地 地鐵乘客瞬間逃出
新型冠狀肺炎(武漢肺炎、COVID-19)疫情持續擴大,全球人心慌慌,而在莫斯科有位男子,他在搭乘地鐵時故意倒地,並由同伴呼喊這是新型冠狀病毒患者,民眾聽到立刻衝下列車,事後大家才發現是場惡作劇,而男子已被法院下令拘留30天,最高可判5年有期徒刑。根據《METRO》報導,本月2日在莫斯科的地鐵站發生一起惡作劇事件,從影片中看到,一位帶著口罩的男子在列車移動,他先是跌在走道上,期間不停咳嗽加抽搐,路人見狀上前幫助男子,此時,另名男子大喊「新型冠狀病毒在這裡,(民眾)滾出去」,附近民眾聽到立刻離開座位,往車門方向下車。事後民眾才知道,原來這網紅扎博羅夫(Karomat Dzhaborov)的惡作劇,他想測試民眾對新冠肺炎的反應,沒想到造成民眾恐慌,他甚至在Instagram上不屑的發文表示「他們(警方)想讓我入獄」。當地警方收到消息後,認為扎博羅夫舉動已觸犯流氓騷亂罪(Hooliganism)。目前當地法院已下令將拘留扎博羅夫30天,而他的兩名同夥也遭到拘留,扎博羅夫透過律師表示,拍片時沒想到會讓自己吃上官司,他的本意是讓民眾更認識新冠病毒,而根據當地法律,違反流氓騷亂罪最高可判處5年有期徒刑,扎博羅夫的刑責仍需法院判定。
-
2020-02-13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疫情「拐點」來了沒 中國專家眾說紛紜
新冠肺炎(武漢肺炎,COVID-19)確診人數日前一度出現下滑趨勢,中國專家紛紛預告疫情「拐點」即將到來,不過,在統計數據納入臨床診斷後,確診人數再大幅飆高,顯示中國疫情防控仍然嚴峻。中國官方12日公布數據顯示,截至2月11日,湖北新增案例連10日降、且首次降在2000例以下,為1638例。雖然11日首次納入臨床診斷數據,但確診數沒有明顯增加,傳染病學專家鍾南山甚至表示,肺炎疫情有望4月前結束。不過,今天公布的疫情數字又不容樂觀。僅湖北衛健委公布的數據,2月12日全省2019冠狀病毒肺炎確診病例大增至1萬4840例(含臨床診斷病例1萬3332例),其中,武漢市新增1萬3436例。另外,全省新增死亡病例242例(含臨床診斷病例135例),其中武漢佔216例。臨床診斷包含出現武漢肺炎症狀,但核酸檢測為陰性或結果不明確的病患。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公共衛生學院副院長張作風曾表示,只有將湖北所有的潛在病人都診斷出來,才可能看到確診病例的高峰以及之後的疫情拐點。自2019年12月疫情爆發以來,中國專家已經多次預言「拐點」(疫情趨緩的轉折點)將要到來。1月28日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主任高福曾表示,如果按照當前措施,應該能在近期看到一個拐點,情況好轉可能在元宵節(2月8日)或更早時間出現。1月29日,中國疾控中心流行病學首席科學家曾光也向外界傳遞2月8日可能出現拐點的可能;同日,中國工程院院士張伯禮在接受央視專訪時表示,「根據武漢近期疫情變化的數據,我們期盼的拐點可能將要出現」。鍾南山也說,只要措施做到位,2月8日之前,很可能會出現疫情拐點,不會再大規模增加了;1月30日的上海疫情通報會上,中國工程院院士聞玉梅則斷言,「最多還有20天到一個月,我們會看到一個拐點」。12日,曾光再度於微博預言可能有另一個「拐點」到來。他表示,湖北以外的省、直轄市、自治區的每日確診病例數已經連續下降6天,下降的拐點在2月5日左右。而在下降拐點之後,「還難以避免又出現一個疫情上升的拐點」。他認為,切不可以低估多達1.6億人口流動返程潮對疫情的負面影響,首當其衝的是對珠三角、長三角、京津冀地區的衝擊作用。世界衛生組織(WHO)2月11日將武漢肺炎定名為COVID-19(2019年冠狀病毒疾病)。
-
2020-02-13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沈富雄提出多理由 新冠疫情不需悲觀、焦慮、恐慌
新冠肺炎(武漢肺炎、COVID-19)疫情延燒,前立委沈富雄今天在臉書提到,他相對不悲觀、不焦慮、不恐慌。理由是武漢1月23日封城,500萬人出城朝北、東、南三方向流竄,但至今未見「小武漢」,明顯潛伏期已過。至於「鑽石公主」號郵輪確診174人,幾無醫護人員,表面上看幾如一座海上的「和平醫院」,實際情況是焦慮有之、恐慌則無。沈富雄表示,為何大家對新冠肺炎恐慌?是因為人對新病毒引起的新病症,因為所知有限,自然易生恐慌。另外,武漢一地防疫起步太遲,病毒的RO值不低(2~3,SARS為0.5,麻疹10~15),累積個案太快,既便重症率不變,重症數增速超越當地醫療體系的負荷量,又因確診率過低,導致死亡率數倍高於周邊省份,統計數字令人怵目驚心。 至於為何恐慌的第三點,沈認為,阻絶病毒於人類世界之外的理想可能落空,人毒共存的最後生態使人焦慮。沈富雄也提出五點無需過度悲觀的理由,包括如將病情分為輕症、不含肺炎的重症、肺炎三級,各級病情的嚴重性都比「四合一疫苗」施打前的麻疹輕。另外,武漢於1月23日封城,500萬人出城朝北、東、南三方向流竄,但至今未見「小武漢」,而明顯潛伏期已過。沈也提到,排除湖北(含武漢)一地,中國各省的死亡率僅1%左右,大流感在1918年全球死亡5000萬人,去年也死亡65萬人,這個新病只是小case。沈富雄說,即便肺炎患者,亦少見大片葉狀病變,有些甚至需NMR才能診斷,康復過程亦比細菌性肺炎或當年的麻疹肺炎順利。至於「鑽石公主」號郵輪上確診174人,幾無醫護人員,表面上看幾如一座海上的「和平醫院」,但實際情況是:焦慮有之、恐慌則無。沈富雄說,他生性樂觀,加上一點半桶水的半專業知識,以略微宏觀的角度留下此文,希望國人不要見笑。沈富雄也附註,果然今天湖北省的確診率暴增1萬4840人,死亡率就下降了。大陸確診的工具及能力十分有限。
-
2020-02-13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紐時:中國大陸改變新冠肺炎確診病例算法是「別有居心」嗎?
紐約時報報導,中國大陸近日對新冠肺炎(武漢肺炎、COVID-19)確診病例的計算方式,不只出現一次改變,這反映全球抗疫需保持彈性,且各方普遍對中國政府不信任。紐時指出,黑龍江省在10日將當地新冠肺炎確診件數調低,官方的說法是,取消那些病毒檢測呈陽性反應但未出現症狀的病例。這項改變突如其來,有香港報刊指為「造假」,而世界衛生組織(WHO)官員在一項記者會中被問到此事時,似乎措手不及。然而到了北京時間13日早上,湖北省也改變確診病例計算方式,當局擴大了他們計算感染新例的診斷工具,使得湖北省12日新增病例飆高為14840例,且單日新增242件致死案例。在此之前,只有那些經過專用病毒檢測試劑精確證實感染者,才算確診案例,而由於試劑供應短缺,許多病患並未接受檢測,現在湖北省當局開始把經過醫師臨床篩檢和診斷者,也納入確診病例。紐時說,湖北省確診及致死案例激增,凸顯了現在世人仍難以理解新冠肺炎疫情究竟嚴重到什麼程度。確診案例計算方式的改變,反映了一項全球防疫問題:一方面,衛生官員需對疫情的處理保持彈性,另一方面,各方普遍不信任中國政府,特別是不信任中國在疫情嚴重性上的透明度。倫敦國王學院劉氏中國研究院(Lau China Institute)主任布朗(Kerry Brown)說,顯然此時無論中國做什麼,都有信任問題,「這可能是非常不公平」。他還說,眼下這種時候改變任何計算方式,就算是正當合理的,也形成挑戰,因為人們會非常敏感,「他們會懷疑是別有居心」。有關新冠肺炎疫情,確診案例計算方式改變並不是唯一的資訊矛盾情況。近日許多研究人員對疫情高峰的預測也多所不同,有人說高峰已過,也有人說還要再幾個月才會到達高峰。中國當局密切控制著致死病例的詳細人口學資料,使得到底哪些人最可能受感染都不確定。許多科學家針對無症狀傳染的危險性展開辯論,中國衛生當局最早提出了這種可能性,但近日中國官員又淡化它的風險。曾擔任北京衛生官員的陳秉中(Chen Bingzhong,暫譯)一向呼籲中國政府對公衛危機要有更多透明度,他說,無論病患是否出現症狀,病毒檢測呈陽性就應該如實揭露,「檢測陽性就表示那是新冠病毒,你不承認就是在隱瞞真相。」
-
2020-02-13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湖北新冠肺炎確診病例暴增 專家:非疫情變壞
中國湖北省武漢肺炎(新冠肺炎、COVID-19)確診病例今天爆增一萬多人引發恐慌。對此,大陸官媒引述有關專家稱,這是新增「臨床診斷」的結果,有助排除疑似病例,阻斷疫情傳播,並不代表新增病例會大幅增長。湖北將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病例診斷納入「臨床診斷」方式後,湖北省衛生健康委員會官網今早通報,2月12日,新增新冠肺炎確診病例1萬4840例(含臨床診斷病例1萬3332例),比11日新增確診1638例,暴增1萬3202例。湖北衛健委今早通報後,大陸官媒紛紛推出專家解說,試圖化解民眾恐慌。湖北之聲報導引述武漢大學健康學院全球健康系主任向浩指出,新增臨床診斷,意味著疑似病例只要拍CT(X光電腦斷層掃描)有新冠肺炎肺部病變的特徵,在沒有病毒核酸檢測的情況下,就成為臨床診斷病例。報導引述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醫藥衛生管理學院院長馮占春指出,湖北武漢是重災區,有大量的疑似病例需要做病毒核酸檢測確診。由於病毒核酸試劑盒供應及檢測能力受限,且一定比例的新冠肺炎患者存在核酸檢測陰性的情況,不少一線醫生呼籲把CT影像學特徵作為確診的標準,以加快患者的確診速度,儘快將確診患者收治入院規範治療。他說,國家正是考慮了湖北和武漢的實際,在「新冠肺炎診療方案第五版」增加了臨床診斷病例,對疑似病例中具有明顯的肺炎影像學特徵的列為臨床診斷病例,立即進行隔離治療,減少病情延誤,最大限度控制傳染源,阻斷傳播途徑。馮占春認為,臨床診斷病例前期就屬於疑似病例,當中具有肺炎影像學特徵的患者,將其單列出來儘早隔離治療,只是加快了患者規範治療的速度,減少了排隊等確診後再治療,對控制整個疫情發展是有利的,「並不意味著新增病例會大幅增長」。環球時報報導引述中國疾控中心流行病學首席科學家曾光表示,新冠肺炎「遲遲不呈現陽性」的病人確實存在,又不能排除,因此很容易在社會上傳播;把這些人納入新增(確診)病例,就可以對他們採取隔離措施,入院治療,這對社會和病患本人都有好處。中國新聞網報導引述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前副主任楊功煥表示,這樣的臨床確診病例數暴漲應是「存量的釋放」,應是最近幾天快速篩查出來的臨床確診病例數。未來還會有新增臨床確診病例數,但不一定還會維持如此高的數目。這不能意味現在疫情趨勢變得不好了,只是目前措施加強後的反映。中國醫療自媒體「丁香園」官方微博今天也強調,這次確診的突然增加是因為診斷標準更改,大家不要恐慌。「臨床診斷病例=疑似病例+影像學檢查」,不再需要病毒核酸檢測。雖然這樣可能會把其他病毒肺炎也包括進來,但是「非常時刻,寧錯勿漏」。世界衛生組織(WHO)2月11日將武漢肺炎定名為COVID-19(2019年冠狀病毒疾病)。
-
2020-02-13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中國新冠肺炎病例暴增 專家指開工兩周內是觀察重點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數據顯示,新冠肺炎(武漢肺炎、COVID-19)近九天的每日新增確診人數有走低趨勢,不過近日官方放寬湖北省的病例定義,又使病例數一夕間大幅增加。有醫師表示,中國人口規模大、醫療檢驗實情不明,難掌握疫情變化;另有醫師認為開工對疫情衝擊大,若開工後兩周確診病例逐漸降低,全球疫情就有望趨緩。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每日公布中國境內與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數據,根據其資料,中國境內的每日確診人數自2月4日的高點3893人,降至2月11日的2022人;由於全球逾九成九的確診病例都在中國,因此全球確診人數趨勢也自2月4日起開始走低。不過,中國近日修正推出第五版的新冠病毒肺炎診療方案,其中放寬湖北省的病例定義,只要疑似病例具有肺炎影像學特徵,不須透過病原檢測便直接列為「臨床診斷病例」。新定義一公布,湖北省2月12日單日的新增病例就增至1萬4840例。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感染科主治醫師、北京京都兒童醫院血液腫瘤科教授王任賢表示,湖北省是疫情較嚴重地區,可能因為病原檢測試劑相對不足,因此退而求其次修正該地區病例診斷的定義。王任賢表示,中國不同於西方國家,中國習慣以電腦斷層掃描作為肺炎的影像學診斷工具,電腦斷層掃描檢查比一般常用胸部X光檢查敏感度更高,因此檢查結果與伴隨而來的確診病例數據資料均可以相信。不過台灣並未走到大規模社區流行、病原檢驗試劑不足的地步,因此不需要比照改變診斷方法。至於中國疫情何時趨緩,王任賢回應,就上述定義調整之前,中國近來每日確診人數略降的現象,顯示官方頒布封城令以及其他公共衛生介入措施具有效果。不過2月10日春節後開工帶來的人口大規模流動,對疫情可能有很大衝擊,因此可將之作為疫情發展的觀察重點。王任賢表示,新冠肺炎病毒潛伏期平均約為兩周,如果中國開工兩周後確診人數有下降趨勢,那麼全球疫情就有望趨緩了。如果屆時確診人數並未降低,那麼根據歷史經驗,新興冠狀病毒約莫每十年爆發一次大流行、每次流行時間在11月份到7月份,因此今年的疫情可能也會到7月才趨緩。台灣大學附設醫院小兒部主任黃立民表示,中國疫情實況仰賴其檢驗量能是否足夠、診斷程序是否嚴謹等,這些條件目前台灣難以掌握,或許能將歐美對中的入境限制作為疫情觀察指標之一。
-
2020-02-13 武漢肺炎.周邊故事
鑽石公主號如疫區 85歲台籍翁終於盼到醫師
鑽石公主號因一名香港乘客確診武漢肺炎,目前停泊在日本橫濱港碼頭外防疫隔離,船上20多名台灣人期盼早日下船,一位85歲台灣男乘客連日身體不適,今天終於等到醫師看診。鑽石公主號3日晚間返抵日本橫濱港後,停泊在大黑碼頭外防疫隔離,今天再添39人感染2019年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俗稱武漢肺炎),累計確診者共174人,其中1人是台灣人。另外,在鑽石公主號上實施檢疫的1名檢疫官也確診;目前船上還有3500多人,約有20多名台灣籍乘客及2名台灣籍工作人員。船上一名中年台灣男乘客與85歲父親住在內艙,兩人連日咳嗽,10日他父親咳嗽咳出血,加上10日聽到船上新增65個確診病例,讓他感到心急如焚,於是寫信向蔡英文總統求救,希望趕緊讓老爸下船就醫。昨天他終於與駐日官員聯絡上,獲得關懷與協助。他父親昨天多次流鼻血,昨晚11時30分左右,船上醫師對他父親進行電話問診,結果仍被說「沒發燒的話,就無法讓醫師前來房間治療」。這位台灣男乘客今天對中央社記者表示,老爸服用的安眠藥昨天用完,一夜難眠,加上多次流鼻血,一直擦拭,讓他感到愛莫能助,挫折感很大。今天上午終於有醫師到房內為他老爸看診,中午左右他上甲板放風回來時,父親告訴他說:「方才有人送安眠藥來了。」受訪的中年台灣男士說,除了安眠藥,還附帶拿到2瓶運動飲料,可能是要給老爸補充電解質的。目前為了舒緩老爸流鼻血的情況,有很多友人提供意見,包括用馬油沾棉花棒用來擦拭鼻孔內側。受訪的台灣男乘客說,今天上午聽到鑽石公主號進行檢查的檢疫官都被感染,實在很憂心,或許病毒已散佈在船上許多角落,他感覺這艘船宛如疫區,危機四伏。他說,老爸10日晚間在房間內接受醫護人員的篩檢,至今仍未獲得檢查結果,但今天上午11時至12時之間他上甲板放風時,聽到有一位台裔日籍人士說,如果病毒篩檢結果呈現陰性反應(沒感染)的話,就不會接到通知,所以他心想,老爸如果感染,可能就是上午日本政府公布的這批39人確診名單,所以應該是沒被感染。這位台灣男乘客目前心情五味雜陳,如果老爸被感染就可下船,在比較良好的醫療環境就醫,但最佳之道是老爸沒感染武漢肺炎,也能儘速下船。醫師上午前來為老爸看診後,他就透過電子郵件感謝駐日官員的協助,他也很感謝蔡總統聽到他想救父的心聲,現在的心願還是仍儘速讓老父下船。他和船內很多日本人的共同心聲是期盼日本政府對全船人員進行病毒篩檢,如果沒事,給他們一份「無菌者」的聲明,好讓他們「出關」後不被貼標籤。不過,日本政府目前還處於研議是否要針對船上全部的人員進行篩檢,遲遲未能做出結論。受訪的台灣男乘客納悶的說:「日本政府不是平時就在針對大地震等災害進行逃生等的演習嗎?發生大災難時的醫療網如何將病患送醫等的問題,應該早就備妥計畫才對,怎麼面對一船3700多人就無法因應?」
-
2020-02-12 武漢肺炎.周邊故事
武漢肺炎延燒 3類民眾暫緩捐血28天
因應武漢肺炎疫情,血液基金會近日宣布將3類人納入暫緩捐血範圍,包括自中港澳和新加坡返台者、感染武漢肺炎痊癒者、確診個案接觸者等,都須暫緩捐血28天。世界衛生組織(WHO)2月11日將武漢肺炎定名為COVID-19(2019年冠狀病毒疾病)。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昨天宣布,由於香港已出現無明顯感染源社區傳播及群聚,旅遊疫情建議將提升至第三級警告(Warning),避免當地所有非必要旅遊;新加坡則是有逾半數確診病例為當地感染且出現第三波傳染,並爆發輸出他國的會議群聚感染事件,將提升至第二級警示(Alert),民眾至當地應採取加強防護措施。血液基金會昨天發出公告指出,為考量用血安全,即起將暫緩捐血管制的範圍調整為中國大陸地區全境、香港、澳門地區以及新加坡;凡是近期曾到訪中、港、澳以及新加坡的民眾,須在離開該地區後暫緩捐血28天,以確保血品安全。另如有曾被確診感染新型冠狀病毒治療痊癒者及曾與確定病例密切接觸者,也須暫緩捐血28天。血液基金會指出,因應疫情,各捐血點均落實捐血人發燒篩檢及手部消毒、健康問診,並加強捐血場所通風、消毒頻率等措施,確保捐血人在安全的環境中完成捐血,請捐血人安心。此外,血液基金會提醒捐血人,若捐血後出現發燒、呼吸道感染或肺炎徵狀,應盡快求醫並撥打各捐血中心良心回電專線通知捐血中心。
-
2020-02-12 武漢肺炎.專家觀點
潛伏期最長24天太嚇人 鍾南山:千例僅1例
中國專家鍾南山領導的研究顯示,感染武漢肺炎後,最長潛伏期可達24天。這個數據引起許多人擔憂,但鍾南山解釋,1099例患者中只有1例,因此不應過度解讀。鍾南山是中國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高級別專家組組長、中國工程院院士。陸媒稍早前報導,他領銜的「中國2019年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臨床特徵」研究近日在醫學類預印本(Preprints)網站medRxiv發表,其中提到「有個別患者潛伏期最長可達24天」。這個研究結果引起許多人憂心之後,鍾南山昨天接受官媒央視訪問時解釋,研究團隊研究的1099例患者中,只有1例是依患者口述而計算出24天的病毒潛伏期。他說,這1099例樣本的數據來自30個省、自治區和直轄市共計552家醫院,研究團隊再對患者臨床特徵進行綜合分析。他並指出,這篇文章是預印版(pre print server),而預印版原本就需徵求更多的同業意見;此外,依照預印版的官方要求,相關資訊並不能提供媒體引用,也不能指導臨床,必須要經過同業評議。鐘南山表示,「實際上真正敘述有24天(潛伏期)的病人只有1例,也就是說1099例中只有1例。以這僅有的1例患者報導的時間作為疾病的最長潛伏期是『不夠科學』,既往其他疾病也有先例,如狂犬病」。他還指出,「我們的研究顯示,所有患者潛伏期的中位數是4天;此外,我們在這篇文章即將報導四分位間距,分別是2天與7天(即差距為5天),其更加科學地反映人群的總體情況」。這位專家說,「關於未發表的文章部分信息,不應該被過度解讀」。中國國家衛健委曾指出,從一些輕症病人情況觀察,潛伏期在10天左右,最短為一天發病,最長14天,潛伏期已具有傳染性。世界衛生組織(WHO)11日已將武漢肺炎定名為COVID-19(2019年冠狀病毒疾病)。
-
2020-02-12 武漢肺炎.周邊故事
聯晚之眼/貼標籤!武漢肺炎病毒之名帶來歧視
武漢肺炎 讓人被歧視 2019新型冠狀病毒疫情持續蔓延,如今終於有統一的名字「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英國廣播公司(BBC)報導,亞洲很多人稱呼新冠肺炎為武漢肺炎,因為這個病毒起源於中國大陸武漢,但此叫法逐漸引發武漢民眾遭受歧視的疑慮。世衛:不應汙名化世界衛生組織(WHO)本月7日表示,不應再使用「武漢」或「中國」來稱呼這種新病毒,以免引發仇恨。大多數英文媒體後來稱它為新型冠狀病毒(novel coronavirus),但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一度仍使用「武漢冠狀病毒」(Wuhan coronaviurs)。約翰霍普金斯衛生安全中心助理教授沃森(Crystal Watson)說,「新病毒的命名時常會有所延誤,到目前為止,焦點一直放在公共衛生因應措施上,這是可以理解的。但命名有理由該優先處理」。沃森表示,「當沒有官方名稱時會有危險,民眾可能會稱其為『中國病毒』,這樣可能會造成針對個別群體的抵制。」她說,社群媒體上,這些非正式名稱很快就廣為流傳,而且覆水難收。豬流感 害豬被撲殺正式命名這個病毒的緊急任務,是國際病毒分類委員會(International Committee on Taxonomy of Viruses)的責任,該委員會已定名SARS-CoV-2。過去疫情的爆發讓他們有所警惕。2009年H1N1流感被稱為「豬流感」(swine flu),埃及因此屠殺所有的豬隻,但其實,這種疾病是透過人傳播,而不是豬。官方名稱有時也會帶來麻煩。世衛2015年曾批評使用「中東呼吸症候群」(MERS)這個名字。因此世衛後來發布指引稱,新冠病毒的命名,不該包括地理位置、人名、動物或食物名稱以及提到個別文化或產業。華盛頓郵報前北京分社社長潘文(John Pomfet)說,他加州住家附近距離幾條街的地方,有一群孩子之間流傳謠言說,所有亞洲小孩都帶有病毒,應該全部隔離。種族歧視在蔓延潘文說,他所在社區裡的另一所學校,柏克萊加州大學的社群平台Instagram帳號有一篇後來刪掉了的貼文,甚至把該校健康服務中心針對亞裔人士的排外情緒,歸為疫情升溫的「正常反應」。潘文認為,19世紀時或許還可以拿這個當藉口,但今日世界實在不該如此。南華早報報導,日本山城神奈川縣箱根町,一家糖果糕餅店的門口掛上「中國人禁止入內」的告示,理由是他們可能傳播新型冠狀病毒。店東說,他想保護自己不受病毒感染。青山學院大學法學院教授申惠丰表示,店家並未違法,因為日本沒有規範歧視的立法。
-
2020-02-12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影/WHO:蝙蝠身上發現極似新冠病毒 中間宿主成謎
世界衛生組織(WHO)11日宣布,以「冠狀病毒疾病」的英文單字,將引發新冠肺炎(武漢肺炎)的病毒正名為「Covid-19」。專家目前初步認定,Covid-19源頭是蝙蝠身上的冠狀病毒,但目前仍找不到「中間宿主」。WHO大流行及流行病部門主任布蘭德博士(Dr. Sylvie Briand)指出,目前幾乎可以確定蝙蝠是這次疫情的源頭。學界已進行新冠肺炎病毒演化史的譜系學研究,發現新冠病毒「非常類似」一種可在蝙蝠身上發現的冠狀病毒。不過,據信疫情起源地、武漢市華南海鮮市場並未發現太多蝙蝠,因此他們推斷,人類和蝙蝠之間很可能存在「中間宿主」。日前中國一個研究團隊聲稱,穿山甲為新冠肺炎病毒的潛在中間宿主。美國貝勒醫學院(Baylor College ofMedicine)的研究人員則發布分析報告,指蝙蝠的冠狀病毒和穿山甲的冠狀病毒進行重組,產生新冠肺炎病毒。兩篇研究都還沒有進入同儕審查程序。布蘭德博士則指出,專家團隊針對不同動物進行採樣,並未在武漢找到成為放大器(Amplifier)的中間宿主。相關研究仍會持續下去,以更清楚瞭解動物世界中究竟發生什麼事,才會導致人類被感染。
-
2020-02-12 武漢肺炎.周邊故事
武漢官方稱肺炎清查99% 微博仍充滿求助訊息
2019冠狀病毒(武漢肺炎、Covid-19)疫情重災區武漢日前宣告市內排查近99%,要在11日前完成所有疑似病例的核酸檢測,不過,直到12日,新浪微博仍有許多肺炎患者與家屬的求助訊息,網友嘲諷「是平行世界嗎?」2月10日湖北省召開第20場疫情防控例行發布會,武漢市委書記馬國強坦言,雖然盡最大努力加快檢測,但到目前對疑似患者的核酸檢測沒有做到清零。武漢市的目標是2月11日前完成目前疑似患者核酸檢測。馬國強當時表示,截至2月9日,武漢市一共排查了3371個社區、村的421萬戶1059萬人,戶數排查占比98.6%,人數排查占比99%。新浪微博之前設立「肺炎患者求助」超級話題,肺炎患者及家屬可在當中留下詳細資料,在今天的新浪微博,「肺炎患者求助」超級話題頁面內,仍有大批身處武漢的網友發布求助訊息,指自己或親友還在排隊等核酸檢測,或急需住院治療。不少留言還控訴,訴求上報社區後就石沉大海,雖然努力求助,但得不到回應,患者由輕症拖成重症,感覺走投無路。也有網友留言稱自己的親人出現2019年冠狀病毒疾病(武漢肺炎)症狀,雙肺毛玻璃感染,經醫生確診,但因核酸檢測為陰性,院方不願重檢也不治療,病人至今陷入危急,在旁照顧的家屬也都感染了2019冠狀病毒。對比官方號稱的排查99%、完全「清零」目標,許多網友感到憤怒,有網友說:「98.6%和『肺炎患者求助』,是兩個平行世界嗎?」 、「去他媽99% 一點公信力都沒有,張口就來,滿口謊言,你拿什麼來99%。」,也有自稱武漢人的網友說,根本沒遇上排查,諷刺道:「我是剩下的1%」。世界衛生組織(WHO)2月11日將武漢肺炎定名為COVID-19(2019年冠狀病毒疾病)。
-
2020-01-30 新冠肺炎.防疫懶人包
大陸疫情整理包/累計確診80754例 死亡總數達3136例
〉〉〉 更新更完整的全球與大陸疫情數據 請點選這裡【更新時間:3/10 08:42】大陸各地2月10日起陸續復工,北京當局雖要求全力支持企業開工,但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依舊嚴峻,企業復工困難重重。專家估計首批復工企業不到三分之一,很多產業上下游已經斷鏈。中小企業開始逼近生存紅線,對大陸經濟無疑是記重擊。大陸各地持續升級防疫措施,除湖北省外,4日開始至少有杭州與鄭州兩個省會城市宣布「半封城」。5日南京全面實施小區封閉式管理。7日湖北省、遼寧省、江西省、安徽省宣布「全省封村」,並要求封閉管理措施要到位,8日重慶宣布「小區封閉式管理」,10日大陸宣布首都半封城,北京採封閉式管理,上海後續也跟進採取了出入口管理措施。湖北十堰市張灣區13日成為中國大陸第一個實施「戰時管理」的全封閉地區,16日湖北省更宣布「所有社區實行24小時最嚴格封閉管理」。湖北武漢為保障疫情防控、並顧及城市運行、生產生活,宣布24日「半封城」,有特殊需要者及滯留武漢的外地人員(簡稱出城人員),可以出城,但幾小時後武漢急發新通告(武漢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通告第18號),強調之前的出城解禁通告無效。大陸國家衛健委2月13日宣布,確診病例數納入臨床診斷病例數,算法改變也造成疫情大爆發,據官方發布,12日湖北省新增1萬4,840例,創單日新高。值得注意的是,外界近期特別關注「超級傳播者」及潛伏期問題,因為河南已經出現潛伏期長達34天的案例。央視新聞指出,河南信陽新縣2月16日發現兩例潛伏時間特長、傳染源不明確、確診困難的病例,並且具有較強傳染性。 大陸全國總計確診病例死亡人數治癒人數 80754 3136 59897 湖北確診病例 死亡人數 治癒人數 67760 3024 47585  大陸疫情統計Infogram●大陸各地狀況:北京10日宣布實施社區(小區)封閉管理,上海也同步跟進,目前大陸四大直轄市包括重慶、天津至此全採封閉式管理。封閉小區管控措施,是目前大陸最多地方採用的管控措施,截至目前有北京、上海、深圳、廣州等一線大城市,以及遼寧省、江西省等,都實施社區封閉管理。1.全中國:旅行社即日起將暫停「全部出團行程」,初三後將無限期中止所有海外陸客團。2.北京市:北京進入半封城狀態,採取封閉式管理,並發布十條通告。3.河北省:全省聯外的省際客運,以及省內跨市的市際客運班車,26日起全部停駛。往來省會石家莊機場及省內各地的客運班車,自27日起停駛。4.天津:27日起暫停進出天津的經營性省際長途客運班線和省際包車、旅遊包車,恢復時間另行通知。5.南京市:為加強公共場所管理,切斷病毒的傳播途徑,切實防止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傳播擴散,要求南京市民必須佩戴口罩後方可進入公共場所。6.上海市:2月10日起上海全市1.3萬個居民住宅小區,大部分已實現了「封閉式管理」,採取出入口管理措施。。1月26日起暫停長途客運進出。而區域內各類企業不早於2月9日24時前復工,這也是上海企業的員工史無前例的17天,另外,各級各類學校(高校、中小學、中職學校、幼稚園、托兒所等)2月17日前不開學。7.江蘇:區內各類企業復工時間不早於2月9日24時,而各級各類學校(高校、中小學、中職學校、幼稚園、托兒所等)2月17日前不開學。8.廣東:區內各類企業復工時間不早於2月9日24時。另外,區內中小學、幼稚園2月17日前不開學,而大專院校、中職學校、技工院校2月24日前不開學。9.澳門:27日起拒絕來自湖北省和14天內曾去過湖北的旅客入境,除非能提出文件證明沒有感染新冠肺炎。10.香港:停發大陸個人遊到港簽注,而高鐵西九站、紅磡站、沙頭角及文錦道的客運通關,於30日零時起關閉,高鐵及紅磡的城際列車班次也會暫停。往返陸港兩地的航班將減半;海運方面,客運碼頭的跨境渡輪服務暫停,並將減少港珠澳大橋金巴及沙頭角的跨境巴士班次。11.湖北黃岡:緊急通知北京當局調派醫療及檢測技術人員支援、請求防控醫療物資以及疫情防控補助資金。11.溫州:新冠肺炎疫情除湖北省外,浙江疫情最嚴重,其中溫州就占了半數以上。從2月2日凌晨零時起,禁止市內無關人員出門,每個家庭除每兩日可指派一名家庭成員出門採購生活物資外,其他人員原則上不要外出。另外溫州54個高速公路進出口,目前關閉14個出口,此項半封城措施預計實施至8日為止。12.杭州:2月4日杭州市發布通告,全市實行封閉式管理,人員進出一律測量體溫,並出示有效證件。通告還說,外來人員和車輛一律嚴控。也倡導每戶家庭每兩天指派1名家庭成員外出採購生活物資。13.鄭州:河南省會鄭州市宣布閉環管理,這是大陸第三個省會城市宣布封閉市管理,顯示新冠病毒肺炎疫情還在不斷擴大中。14.山東臨沂市:山東臨沂市指揮部宣布實施九項措施,要求所有村莊、社區、單位實行「封閉式管理」,人員進出要量體溫,出示有效證件,嚴控外來人員車輛。15.南京市:南京市政府下令全面實施小區封閉式管理,規定所有進出人員一律戴口罩、測體溫;非居住小區的重點疫區人員一律不得進入。小區內非涉及居民生活必需的公共場所一律關閉。16.湖北省:新冠肺炎疫情嚴峻,湖北省發通告,要求強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並首度明確指出:所有社區實行24小時最嚴格封閉管理。17.重慶市:重慶市8日宣布所有小區實施封閉式管理,因重慶市新增患者由輸入性病例轉向本地感染為主,出現多起聚集性疫情,為阻斷社區疫情擴散,將嚴格落實社區進和出人員體溫檢測措施,對來訪人員和車輛一律嚴管嚴控,加強對居家隔離人員的服務管理。18.湖北十堰市張灣區:2月13日深夜發布公告,自凌晨零點零分起,所有樓棟一律實施全封閉管理,以14天為一周期,視全市及張灣區疫情防控效果,予以提前解除或持續實施,這是中國大陸第一個實施「戰時管理」的全封閉地區。19.湖北黃岡武穴市:從16日開始,公安將在街上巡邏,若發現沒有防疫工作任務、治療疾病等需求的市民在街上,將一律送到體育館集中強制學習。20.湖北荊州市:從16日開始,荊州區所有鎮村、社區小區一律實行封閉管理。21.湖北恩施市:恩施市18日發布通告,要求所有城鄉居民小區實行24小時封閉管理,小區僅保留一條應急通道通行,並要安排專人值守,所有非必要車輛和人員一律不得進出。22.湖北武漢:從24日起武漢封城半解禁,武漢官方發布:因保障疫情防控、城市運行、生產生活、特殊疾病治療等原因必須出城的人員,以及滯留在武漢的外地人員(簡稱出城人員),可以出城。23.湖北武漢:今天(24日)近中午時分,武漢官方發布,因保障疫情防控、城市運行、生產生活、特殊疾病治療等原因必須出城的人員,以及滯留在武漢的外地人員(簡稱出城人員)可以出城武漢,但幾小時後武漢急發新通告(武漢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通告第18號),強調之前的出城解禁通告無效。中國封城阻止新冠肺炎擴散 專家:難度極高缺失專訪:中國的「封城」措施能減少海外感染案例●武漢最新狀況美國有線電視新聞(CNN)報導,新冠肺炎疫情擴大,星巴克在中國的大約4300家分店,已經關閉超過一半。星巴克28日說,由於疫情爆發,該公司「持續監控和調整中國市場所有分店的營運時間,此情況可望是暫時性措施」。目前疫情已在中國擴散,並蔓延至境外。為控制疫情,武漢23日凌晨2時宣布10時起,機場、火車、地鐵、輪渡等公共運輸全數暫停運營,形同宣告武漢正式「封城」防疫。網友也記錄了武漢封城後24小時生活,表示武漢從沒見過人這麼稀少「空無一人的街道,凝視封閉的城市,但我們都知道這不是電影,和電影不一樣」他看見武漢十多年來,人最少的一次。武漢街上幾乎沒有人,因為地鐵、公車等運輸都停駛,只有幾個人漫步街頭、幾輛車經過,最多人的地方便是超市,許多民眾都在購買食材存放,但還是有看到外送員努力跑單,也有基層勞工持續看守工作。●政府措施:人民日報報導,大陸國務院辦公廳27日宣布,經國務院批准,為加強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延長2020年春節假期至2月2日(農曆正月初九,周日),2月3日(周一)起正常上班。大陸國務院辦公廳27日發布「關於延長2020年春節假期的通知」稱,延長春節假期是為加強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有效減少人員聚集,阻斷疫情傳播,更好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和身體健康。通知還提及,各地大專院校、中小學、幼稚園推遲開學,具體時間由教育部門另行通知。 此外,因疫情防控不能休假的職工,應根據「勞動法」規定安排補休,未休假期的工資報酬應按照有關政策保障落實。大陸今年原本的春節假期是從1月24日放到1月30日,在國務院政治批准延長後,大陸今年春節休假將長達10天。世界衛生組織總幹事譚德塞1月28日抵達北京,與中方商討應對新型冠狀病毒疫情。他表示,並不贊成各國撤僑,認為是「過度反應」。又說,世衛對中國政府防控疫情的能力充滿信心,希望同中方加強合作,願意根據中方的需要,提供一切必要的協助。滯留海外湖北公民 大陸將派包機接回武漢機場已於1月23日關閉,部分航空公司也紛紛取消往返大陸的航班,導致不少大陸、尤其是湖北民眾因此滯留海外回不了家。大陸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31日表示,中國政府決定儘快派民航包機把他們接回。地方隱匿疫情 CNN評論:習近平領導曝缺失▌疫情何時消退?國疾控中心流行病學首席科學家曾光指出,按疾病潛伏期推算,最近一周是關鍵的第一戰役節點。武漢封城的初步效果5-10天內就會見分曉,如果大陸和世界各地輸出病例得到遏制,就說明武漢市政府封城決策的準確性。港媒也報導,香港大學醫學院院長梁卓偉1月27日表示,根據研究模型分析,目前新型冠狀病毒疫情每6.2日會倍增,預估武漢市已有4.4萬人感染,整體疫情會在4、5月「見頂」,至6、7月慢慢減退。梁卓偉認為,武漢確診人數將在未來日子繼續上升,不敢說早前的封關措施沒有效用,但隨著部分個案較早前已輸出至其他省市,有關地區疫情將出現大變化,未來幾週會持續出現確診個案。台灣流行病防疫權威何美鄉指出,具有一定傳染力的無症狀傳染者確實存在,如未謹慎防疫,年底氣溫驟降,恐爆發另一波疫情。以數據來推算,2月7日為重要關鍵,屆時感染人數如果明顯下降,就代表防疫有成,這波疫情將在4、5月平息,獲得控制。中國國家衛健委31日舉行記者會表示,由於抗體持續時間可能不夠長的因素,新冠肺炎患者痊癒後還是有再次感染的風險,因此治癒的患者也應加強防護。根據「香港01」報導,與會的中日友好醫院肺炎防治專家組組長、呼吸4部主任詹慶元表示,從一般的病毒感染規律來看,病毒感染之後都會產生一定的抗體,對人體產生保護作用。不過,「有的抗體可能持續時間沒有那麼長,所以這些已經痊癒的患者還是有再感染的風險,因此治癒的患者應該加強防護」。大陸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長鍾南山接受路透專訪時表示,據數學模型與病毒蔓延最新發展,與政府防疫作為的綜合評估預測,新冠肺炎疫情將於2月中下旬進入高峰期,四月可能結束。▌疫苗研發進度到哪裡?中國疾控中心、浙江及廣東的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成功分離到了新型冠狀病毒毒株,分離到的毒株滴度高,為即將開展的新型冠狀病毒疫苗研製、抗病毒藥物的篩選以及快速檢測試劑的研發奠定堅實的基礎。美國國家衛生總署所轄的國立過敏與傳染病研究院主任佛奇(Anthony Fauci)表示,從基因排序到初步人體試驗,最快要3個月,這是研究院順利發展這種疫苗最快速度。嬌生公司(Johnson & Johnson)則表示,有信心在未來數月研製出對抗新型冠狀病毒的疫苗。全世界已知有12個組織投入其中,台灣也在4日成功分離出病毒株,可望加速疫苗開發;英國倫敦帝國學院5日表示,最快可在夏天進行人體臨床試驗;美國生技公司Inovio則宣稱,若是人體試驗順利,年底可大量生產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