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1-21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搜尋
15
共找到
5180
筆 文章
-
-
2022-01-21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不只東吳大學!西堤群聚案 還去信義區全家、世貿大樓
國內本土疫情燒進校園,北市衛生局昨晚證實,桃園個案18116曾到東吳大學城中校區,今天召開記者會公布其個案台北足跡,衛生局專門委員歐佳齡表示,個案所到場域環境均已清消完畢,已匡列65人,還在研議是否要擴大採檢,目前還在做防治作業。歐佳齡說明,案18116在北市的公共場域足跡,1月15日搭乘高鐵自桃園站自台北站、搭捷運自台北車站至象山站,以及自象山站至板橋站,曾去信義區全家松仁店、信義區環球世貿大樓;1月16日搭乘捷運往返板橋站至西門站,並在東吳大學城中校區待超過10個小時。東吳大學校方指出,昨傍晚接獲衛生局通知,1月16日在東吳城中校區有確診足跡,由於當天是周日,學校將某場地外借給校外人士辦活動,當天出席者都是校外人士,初步研判跟學校師生沒有直接互動,但當天活動結束後,有1名工友負責紫外線殺菌消毒,已請該校友至醫院做PCR採檢。有關該校學生透露,上課到一半被通知有確診足跡,要求100多名師生回家自主健康管理,歐佳齡表示,會做更詳細調查,目前只有匡列65人做居家隔離,但會討論是否擴大採檢,目前還在做防治工作。案18116是本國籍的40多歲男性,而他的小孩案18114,就是西堤牛排館確診學童案18053的同學。
-
2022-01-21 該看哪科.消化系統
腹脹、腹痛...你多久沒大便? 專家認證「便祕救急法」:跟著做超順暢
根據國外研究數據,便祕盛行率高達15%。便祕,同時是年輕世代很常發生的胃腸科疾病。國內20至50歲年齡層有高達25%飽受排便不順之苦。但排除以上年齡層的便祕人口也不少。通常年紀愈大,狀況愈嚴重,65歲以上有便祕困擾的人占4成。至於,小學生也有3成有便祕的問題,其中又以女生的比例較高(4成)。生理機能運作正常時,一旦食物被送進胃部,就會刺激大腸(結腸)蠕動,進而將便便推向直腸,如此一來就會產生便意。不過,當下的便便都是前1至2餐的殘渣,因為食物從吃下去到排出體外、期間的消化吸收過程至少需要10小時。造成腸道蠕動異常、導致便祕的原因可能是久坐、膳食纖維不足、水喝太少、過度節食、藥物或疾病等。改善便祕從日常做起1.排便習慣每天固定上廁所的時間,有便意時不要刻意忍耐,使用坐式馬桶時腳下踩小凳子有助於腹部施力等,都有助於改善排便不順的困擾。此外,現代人很多喜歡邊滑手機邊如廁,以為這樣是放鬆,卻可能讓身體以為「坐在馬桶上並不是為了便便」,要是身體習慣這樣的模式,要「順便」就更困難了。2.腹部按摩按摩腹部有助於刺激腸道。不妨利用睡前、早上起床前的短短幾分鐘,平躺於床上,膝蓋微彎,進行腹部按摩,從腹部右下方,以順時針方向、肚臍為中心,往左下方進行。記得要斟酌手部力道、下壓到一定深度(約3至5公分)才有效果喔。 3.運動習慣有氧運動多半能夠活動全身、幫助新陳代謝,像是快走、跑步、慢跑等都是很不錯、容易入門款。核心肌力訓練則有助於練習運用肌肉,有助於解便時正確用力,有些腹部訓練的動作,如仰臥起坐、空中腳踏車等,由於針對下腹做訓練,也能達到按摩腹部的效果。 4.充足水分與油脂充足水分攝取,水,指的是白開水。每日飲水量至少為體重X 30(如50公斤一天至少要喝到1500ml)。試著在早上起床30分鐘內、還沒吃早餐前,空腹時飲水300至500ml的水,有助誘發結腸反射,進而讓大腸產生劇烈蠕動。油脂有助於便便的推送,適量油才能維持身體機能,堅果、酪梨、橄欖油、玄米油等,都是很好的油脂選擇。 5.膳食纖維每天吃足2份水果,有助於改善便祕,鳳梨、火龍果、櫻桃、香蕉(要吃熟的香蕉,不熟香蕉會加重便祕)、梨子、葡萄等都富含膳食纖維。蔬菜類則有韭菜、青花菜、菠菜、白菜、筍、木耳。另外,也可多攝取優質的五穀根莖類,如糙米、地瓜、南瓜等。 大便卡卡救急篇便便一直留在肚子裡,累積多了腹脹腹痛、感覺很差。若是偶爾發生,可以嘗試一些救急的方法,例如適量攝取咖啡因、優酪乳、鮮奶等。另外,也有遇過病人是喝油(30至40ml)或早餐店冰奶茶來改善。如果上述都無法改善,可以在專業指示下使用瀉藥與浣腸劑,但不建議經常性使用,以避免括約肌失去動力,降低排便意願。(常春月刊/編輯部整理、文章授權提供/KingNet國家網路醫藥 )  延伸閱讀: ·多吃蔬菜還是便秘? 醫曝「便祕兇手」愈做愈是一肚子大便 ·便祕、缺鈣還有遺傳都會讓小腹微凸! 營養師揭「3個飲食自救法」:吃很重要
-
2022-01-20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高市一家三口確診公布足跡 遍布好市多、碼頭、水療館
新冠疫情本土病例延燒至南部,今天全台本土案例增14人,其中高雄一家三口確診,目前感染源不明,就讀鳳山某幼兒園的孩子(案18155)因住院採檢為陽性,父(案18156)母(案18157)也為陽性確診。根據疫調父親工作與高雄港相關,三人足跡遍布好市多中華店、高港43碼頭、32碼頭、允利養生水療館、松青幼兒園等。高雄市衛生局簡任技正潘炤穎表示,幼兒園目前採檢到77人,初步快篩為陰性,PCR檢驗需晚一點才有結果。目前幼兒園都由一名家長陪同小孩有專車送至專職旅館隔離。幼童在1月8日下午4點至5點間至允利養生水療館、3日至19日至保進松青幼兒園。父親則在1月10日在高雄港43碼頭、1月10日至19日到過高港32碼頭。而母親在15日至好市多中華店。高雄長庚紀念醫院教授林孟志指出,幼童今早到長庚急診求診,有神經學症狀,因以前有舊病史,對長庚來說不是新病人,孩童因抽搐需住院檢查,依常規PCR,得知CT值近20,重複確認後,展開隔離措施。因母帶童來,針對父母採檢,都確診,第一時間將幼童入院接觸的檢查室等空間,人員都予匡列,對診室病患亦匡列,需治療的轉到負壓病房,長耕員工則依接觸者匡列處置。因孩童呼吸道症狀不明顯,未進到病房,感染源還在清查中,長庚醫療運轉如常。林孟東指出,幼童父母輕微呼吸道症狀,也查到父母亦染疫,但三人無明顯確旅遊史。呼籲民眾有輕微症狀即需就醫檢查,重要的是要打好疫苗,父母已打過兩劑,但仍突破性感染,民眾時間一到就要施打疫苗,追加劑一定也要盡快施打。只要有症狀,無明確接觸史旅遊史但有懷疑,就去診所採檢。
-
2022-01-20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本土+13! 境外24例 高雄一家三口染疫
國內新增37例COVID-19確定病例,分別為13例本土個案及24例境外移入;另確診個案中無新增死亡。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今日有13例本土個案,西堤中壢餐廳案有4例個案。此外歌友會的計程車司機衍伸2名載客確診,亞東確診護理師的次子、機場保全室友及高雄一家三口個案染疫。另外大湳市場菜販複驗為陰性,列為空號移除,但也新增一對母女染疫,總共13例個案。指揮中心表示,今日新增本土個案為5例男性、8例女性,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80多歲。指揮中心說,今日新增境外移入個案為13例男性、11例女性,年齡介於10多歲至50多歲,分別自美國(10例)、越南(3例)、法國及澳大利亞(各2例)、巴拉圭及沙烏地阿拉伯(各1例)移入;另5例調查中。入境日介於今(2022)年1月5日至1月19日。指揮中心統計,截至目前國內累計5,363,205例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相關通報(含5,344,301例排除),其中18,041例確診,分別為3,238例境外移入,14,749例本土病例,36例敦睦艦隊、3例航空器感染、1例不明及14例調查中;新增1例空號病例(案18119,再次採檢為陰性,改判排除),累計116例移除為空號。2020年起累計851例COVID-19死亡病例,其中838例本土,個案居住縣市分布為新北市413例、台北市322例、基隆市29例、桃園市27例、彰化縣15例、新竹縣13例、台中市5例、苗栗縣3例、宜蘭縣及花蓮縣各2例,新竹市、南投縣、雲林縣、台南市、高雄市、屏東縣及臺東縣各1例;另13例為境外移入。指揮中心再次呼籲,民眾應落實手部衛生、咳嗽禮節及佩戴口罩等個人防護措施,減少不必要移動、活動或集會,避免出入人多擁擠的場所,或高感染傳播風險場域,並主動積極配合各項防疫措施,共同嚴守社區防線。
-
2022-01-20 養生.人生智慧
從《茶金》落魄茶葉大王到《解憂雜貨店》爺爺…75歲張復建不設限:年紀大不是干擾是優勢
「年齡也許是一種限制,內心卻可以海闊天空,而無論什麼年紀都該擁抱不完美的自己,將人生起伏、蜿蜒當成風景,在隨遇而安中等待天晴。」由果陀劇場推出、改編自日本作家東野圭吾作品的《解憂雜貨店》近日加演!飾演雜貨店爺爺的張復建,在劇中為眾多煩惱的提問人指點方向,戲外也用豐富閱歷為熟齡者解憂。 75歲的張復建從影近半世紀,他是舞台劇《婚外信行為》裡的外遇丈夫、公視人生劇展《面容》裡的失智老人,也是夯劇《茶金》裡落魄茶葉大王! 「我對角色生冷不忌,只要你們敢找,我就演!」50年來從古代演到現代、從帝王將相演到凡夫俗子,甚至曾在歌仔戲軋過一角,在錯綜複雜的劇情中看盡人生百態,近日他也在果陀劇場推出、改編日本作家東野圭吾作品的《解憂雜貨店》飾演雜貨店爺爺。 張復建9歲習京劇,是復興劇校第1期學生,7年坐科訓練紮實,10歲已能上台演出經典戲目《挑滑車》,15歲隨劇團赴美巡演,1年跑遍全美40幾個州,畢業時在菊壇已小有名氣。 但傳統戲劇演出收入不穩定,他後來轉進影視圈,重新適應寫實的肢體語言。剛進片場時不懂馬術,一上馬就摔下來,「我就再來一次,多騎多摔,OK了!」 奪金鐘後不挑戲,突破框架演到現在 能摔能打,騎馬、吊鋼絲難不倒他,甚至能3天3夜不摘頭套洗澡、睡覺,80年代成為電視台最受歡迎的「中生」。 只是瓊瑤時裝劇蔚為風潮後,「我們這一大票打仔幾乎沒有演出機會了。」他認為既是演員,文武戲都要能演,積極轉型改變戲路,也在此時因演出舞台劇《蝴蝶夢》,遇上知名導演胡金銓。 「我跟了胡導演1年多,台上他對演員這份職業的執著,台下他忠於導演工作,即使心裡不好,也強打起精神來,就是這部分感動了我。」他笑稱猶如「打通任督二脈」,「別人覺得我會演了!」 隔年,張復建便以《西施》夫差一角擒獲金鐘獎視帝,1993年二度憑時裝劇《意難忘》敲響金鐘。戲劇圈常有所謂「金獎魔咒」,但他得獎後不挑戲、不設限,反倒跨越戲路、年齡框架,一路演到了現在。 用感覺去活出來,年紀大是優勢 張復建說,演員年紀到了,外貌各方面一定受限制,但年齡不是問題,「用感覺去活出來,年紀大反而不是一個干擾,而是優勢。」如果什麼角色都能接受,就能拿掉心理障礙,「什麼角色我都能演,而且我演的很愉快!」 再說,只要心態不老,人就不會老。「你要是這個也不能、那個也不學,一點生活情趣也沒有,那才叫真的老了。」 像他每天花2~3個小時閱讀報章雜誌,觀念時時維新,看到好文、好句就做筆記,20多年來累積近20本手札。 從小練功也養成他運動筋骨的習慣,每天必動半小時,下午再慢走1個鐘頭、約3~4公里路程,「運動帶來心態上的安定,覺得可以大膽行動,就不會躡手躡腳。」加上打掃、做飯等家務,「沒演出的時候反而覺得時間過得好快,每天怎麼這麼忙啊!」他大笑。 這些日常看似平淡,卻是生活本來的面目,「我們在外面有再多頭銜、作品,都是虛擬的,真正回來面對的是家庭的一點一滴。」 放下執著不是認輸,而是善待自己 所以他從不自認為「明星」,兒子在校時也不准提起爸爸藝名,他對孩子一無所求,唯一看重是「面對生活的勇氣」。 「放下執著不是認輸,而是善待你自己,事情不是過不去,是你自己讓他過不去。」如同張復建在《解憂雜貨店》裡的台詞:「每個帶著煩惱來找我的人,他們的心裡都有答案。」 至於他自己則以「簡單、知足、勤勞」為人生箴言。「天地間,唯簡能看得到玄機,能嚐得到滋味,有煩惱就想得簡單一點。」知足能常樂,在喜悅情境中凡事都會往好的方向想,也會有感恩的心。 第3是勤勞,「當下勤、當下補拙,當下勞、當下就有收穫,」既勤且勞就能把握當下、珍惜現在。 不過,人生總有低潮時,張復建安慰:「心想事成不容易,做不到沒有關係,擁抱這個不完美,你才能原諒自己,不要再給自己製造壓力。」●原文刊載網址●延伸閱讀:.27歲打工討生活,被笑「明星竟然端盤子」...許傑輝:我不是最耀眼,但可以是最努力的.最好的友誼並非要聯繫頻繁!不以利益為目的的關心,對成年人來說很難得、要珍惜.98歲豐興林文貴辭世》365天只休息2天、天天騎車巡廠!堅信「別人教我兒子,比我教得好」
-
2022-01-20 該看哪科.骨科.復健
主婦大掃除告別「扳機指」疼痛 可做這3招
新年到家戶忙掃除,高雄一名中年婦女清掃時手指竟無法正常活動,不只疼痛還發出輕微聲響,就醫診斷是「板機指」。物理治療師指婆婆媽媽要甩開板機指,可做手指伸展等3招運動,簡單又有效。「活力得中山脊椎外科醫院」物理治療師詹承偉說,板機指全名「手指屈指肌腱狹窄性腱鞘炎」,因手指動作太頻繁、時間太長或過度使力,使得屈指肌腱不斷重複摩擦掌骨遠端固定肌腱的「滑車」組織,也因發炎腫脹導致使肌腱無法在滑車內正常滑動,進而影響手指關節動作。詹承偉說,扳機指好發主婦、上班族、維修工人等於需高度使用手指的族群,雖是小組織的問題,若不予理會,原本能逐漸消退的發炎組織會形成大腫塊,醫學上稱為「結節」,嚴重影響生活功能及外觀。長期過度使用手指,還可能併發媽媽手及腕隧道症候群等手部病症。詹承偉建議,高度使用手指的民眾可在工作前先做一下手指屈指肌腱伸展動作,或適當休息、避免過度使用,若已有不適,也千萬不要硬撐,儘早接受治療,避免惡化。要舒緩板機指疼痛,也可做三招運動,第一招「手指伸展運動」,把手掌張開,用另一手將要伸展的指節向後伸展,每次伸展至少15秒,以伸展屈指肌腱。第二式「關節阻擋運動」,則伸出需要運動的指頭,用另一手食指與拇指輕輕固定住近端或遠端的指節,之後彎曲手指。藉由活指間關節,讓屈指肌腱滑動。第三招「肌腱滑動運動」,將五指併攏伸直,接著彎曲手指,後握拳,最後以指尖觸摸掌根,每個動作維持10秒,再進行下個動作。藉由確實伸展每個指節的屈指肌腱,避免沾黏。
-
2022-01-19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本土確診10例、境外44例 西堤案相關幼兒園一家四口也染疫
國內新增10例本土個案。中央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今日有10例本土個案,無死亡個案,其中境外移入44例中,有落地採檢18例、居家檢疫驗出有26例,其中以美國入境有10例最多。指揮中心表示,今日新增本土個案為5例男性,5例女性,年齡介於未滿10歲至60多歲。陳時中表示,其中本土個案中又屬西堤相關最多,其中昨日有一家三口感染,其中小孩就讀華盛頓幼兒園,傳染給2位兒童,還有一家四口染疫,總共新增5例。指揮中心說明,今日新增境外移入個案為16例男性、24例女性、4例調查中,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70多歲,分別自美國(10例)、菲律賓(6例)、阿拉伯聯合大公國(3例)、法國、西班牙及澳大利亞(各2例)、柬埔寨、韓國、英國、厄瓜多及印度(各1例)移入;另14例調查中。入境日介於去(2021)年12月29日至今(2022)年1月18日。指揮中心統計,截至目前國內累計5,336,346例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相關通報(含5,317,735例排除),其中18,005例確診,分別為3,214例境外移入,14,737例本土病例,36例敦睦艦隊、3例航空器感染、1例不明及14例調查中;無新增空號病例,累計115例移除為空號。另今年1月6日公布之案17298境外移入病例,經病毒定序及疫調後改判為本土病例。 2020年起累計851例COVID-19死亡病例,其中838例本土,個案居住縣市分布為新北市413例、台北市322例、基隆市29例、桃園市27例、彰化縣15例、新竹縣13例、台中市5例、苗栗縣3例、宜蘭縣及花蓮縣各2例,新竹市、南投縣、雲林縣、台南市、高雄市、屏東縣及台東縣各1例;另13例為境外移入。指揮中心再次呼籲,民眾應落實手部衛生、咳嗽禮節及佩戴口罩等個人防護措施,減少不必要移動、活動或集會,避免出入人多擁擠的場所,或高感染傳播風險場域,並主動積極配合各項防疫措施,共同嚴守社區防線。
-
2022-01-19 新冠肺炎.全球疫情
香港出現「倉鼠傳人」新冠疫情 專家稱恐是全球首例
香港一家寵物店員工與消費者近日相繼確診新冠肺炎,這家寵物店內的倉鼠經檢測初步呈陽性反應,港府為此宣布將撲殺逾2,000隻倉鼠及其他寵物。香港特區政府專家顧問、中文大學呼吸系統科講座教授許樹昌指出,從公共衞生角度來看,確實有必要人道毀滅該批倉鼠。他並稱,這次很高機會是由「倉鼠傳人」。據香港電台報導,許樹昌19日在該電台節目中表示,香港這宗疫情可能是由一批來自荷蘭已感染新冠病毒的倉鼠所引起,確診的寵物店員可能是接觸到帶病毒倉鼠的分泌物如飛沫等後遭感染,這可能是全球首次出現「倉鼠傳人」。對於其他寵物店的倉鼠,是否也需要撲殺。許樹昌說,這是港府漁護署的決定,最危險的應該是去年12月22日或之後進口的倉鼠。他相信經過這次事件後,香港對進口倉鼠會要求進行新冠病毒檢測。許樹昌表示,香港漁護署這項撲殺決定應該也是擔心,有市民聽到倉鼠可能帶有新冠病毒的消息後會隨意棄養,如此恐更容易引發疫情,漁護署因此呼籲香港市民交出相關批次的倉鼠進行「人道毀滅」。據香港文匯網報導,香港銅鑼灣Little Boss寵物店一名23歲女店員早前確診感染Delta變種病毒,但源頭不明。一名曾到訪該寵物店的67歲女性消費者昨日確診,其73歲丈夫也初步確診。確診的女性消費者本月8日曾與四天前曾到該店購買倉鼠的女兒,一起回到該店換倉鼠籠,在店內停留約10至15分鐘,與寵物店確診女店員有過接觸及交談,但同行女兒暫時沒有症狀。香港漁護署署長梁肇輝19日上午在電台節目中表示,從7隻倉鼠中驗出11個樣本對新冠病毒初步呈陽性反應,寵物店及倉庫多個環境樣本也是陽性。根據漁護署記錄,香港近期有2批次倉鼠進口,分別為去年12月22日及今年1月7日。梁肇輝說,將調查確診員工及顧客的感染源頭是否為動物傳人,人道毀滅決定是要盡快移除風險及截斷可能的傳播鏈。梁肇輝強調,倉鼠感染新冠病毒後有機會傳染給人,而且比起貓、狗等動物有更強的傳染風險,署方並非「一刀切」撲殺所有倉鼠,已盡可能劃清界線,人道毀滅兩個高風險批次的倉鼠。漁護署也會盡快對其他寵物進行檢測,並檢討小型寵物進口政策。
-
2022-01-18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又有防疫計程車司機確診 將擴大落地採檢班機比
國內今天新增17例本土個案,除和西堤餐廳衍伸相關的15例個案外,另新增兩位個案,分別是一開始桃機清潔人員的歌友會接觸者(案18064),以及又有一位防疫計程車司機(案18020)染疫。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因為之前有檢疫人員確診,加上現在又有計程車司機確診,將擴大落地採檢比例。陳時中表示,案18064於在1月11日開始居家隔離,接觸日為1月4日,當時是陰性現在轉陽性,為陰轉陽案例。但因已列為居隔對象,影響不大。另外新增一位防疫計程車司機案180202,一開始已經連續檢驗三次陰性,第四次變陽性,Ct值原為31.6,第二天二採往下降。目前追蹤該名司機曾接送過確診個案,將進一步進行基因定序。至於日前染疫的機場檢疫人員,案17928,基因定序雖然仍是Omicron變異株,但與其他本土Omicron個案病毒序列不同,可排除與本土群聚的關聯性。其境外移入個案序列相近者主要來自南亞、東南亞,正進行全基因定序中。陳時中表示,現在長程班機入境者相對少,但近來有防疫計程車染疫,加上機場防疫人員也染疫,因此指揮中心決定將落地採檢擴大範圍,正針對停班班次順序,選擇風險較高班機逐步擴增落地採檢比例,這兩天就會進行。
-
2022-01-18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本土+17、境外49例 新竹主管確診「列明新科大個案」
國內新增66例COVID-19確定病例,分別為17例本土個案及49例境外移入;另確診個案中無新增死亡。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境外自美國入境有21例最多,至於有一例本土為新竹某公司主管做快篩為陽性反應,有明新科大工讀生於該公司任職,疑列為相關個案接觸。指揮中心表示,今日新增本土個案為10例男性、7例女性,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60多歲。指揮中心說明,今日新增境外移入個案為33例男性、16例女性,年齡介於未滿10歲至60多歲,分別自美國(21例)、越南(5例)、加拿大(4例)、英國(3例)、法國(2例)、愛爾蘭、西班牙、瑞典、菲律賓、波蘭、墨西哥及巴拿馬(各1例)移入;另7例調查中。入境日介於今年1月3日至1月17日。指揮中心統計,截至目前國內累計5,306,453例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相關通報(含5,287,815例排除),其中17,951例確診,分別為3,171例境外移入,14,726例本土病例,36例敦睦艦隊、3例航空器感染、1例不明及14例調查中;無新增空號病例,累計115例移除為空號。2020年起累計851例COVID-19死亡病例,其中838例本土,個案居住縣市分布為新北市413例、台北市322例、基隆市29例、桃園市27例、彰化縣15例、新竹縣13例、台中市5例、苗栗縣3例、宜蘭縣及花蓮縣各2例,新竹市、南投縣、雲林縣、台南市、高雄市、屏東縣及台東縣各1例;另13例為境外移入。指揮中心再次呼籲,民眾應落實手部衛生、咳嗽禮節及佩戴口罩等個人防護措施,減少不必要移動、活動或集會,避免出入人多擁擠的場所,或高感染傳播風險場域,並主動積極配合各項防疫措施,共同嚴守社區防線。
-
2022-01-18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桃機防疫計程車司機確診+1!基隆妻兒3人居家隔離
這波疫情基隆市再增1名新冠肺炎本土個案,目前2例都是桃園機場防疫計程車司機。基隆市長林右昌今天表示,這名個案因春節專案工作量暴增,近期足跡多在機場,只在13日、15日回基隆住處。同住妻子和兩個兒子PCR採檢皆為陰性,目前接受居家隔離。林右昌說,衛生局昨天下午接獲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通知,基隆新增1名本土陽性確診個案,是名桃園機場的防疫計程車司機。指揮中心月初公布的新增本土個案(案17240)是基隆人,也是防疫計程車司機。這名個案為40多歲男性,因桃園機場連續發生群聚案,每3天須做1次PCR篩檢。1月4日、7日、10日、13日採檢皆陰性,昨天定期採檢陽性確診,案號18020。個案去年12月22日完成第3劑疫苗施打,目前安排收治衛生福利部基隆醫院,無症狀。林右昌說,個案CT值原為31,後來採檢結果為12,研判為近期被感染案例。衛生局昨天接到通知,立即展開疫調工作。個案自述,近期出勤都有配備防護衣、手套、N95口罩及護目鏡,車上也有懸掛隔離簾,平常除載運機場檢疫對象,還有承接桃園市衛生局列管各種檢疫對象疏運業務,並未載運一般乘客。個案平時多待在防疫計程車上,三餐大多叫外送在車上用餐,僅在擔任值班人員時,會在航廈上客處引導乘客及車輛。他因為擔任車隊組長,每2到3天會回到機場第1、2航廈的車隊休息室處理行政業務。這名司機在基隆與妻子和兩個兒子同住,不過他因春節專案工作量暴增,近期只有在13日及15日回家,13日回家時家裡沒人,並未與家人接觸,15日有跟家人短暫相處約30分鐘,且未配戴口罩,3名家人PCR皆為陰性,目前居家隔離。
-
2022-01-18 該看哪科.皮膚
蓋棉被、泡熱水後皮膚癢 醫:那是冬季癢
1名70歲婦人每到冬天上床蓋上棉被睡覺時,總感覺許多蟲子在身上蠕動,導致睡眠品質差,她聽聞泡熱水澡可以減輕癢感,也能助眠,卻因泡澡後沒有做好保濕,導致皮膚癢狀況更嚴重。為了止癢,四肢出現許多抓痕,經醫師指導「洗澡後先上乳液再擦藥膏」原則,症狀大幅改善,終於能一夜好眠。亞洲大學附屬醫院皮膚科醫師方心禹表示,「冬季癢(又稱為冬季濕疹或乾燥性濕疹)」是中老年人冬天常見的皮膚病,主要是因保養方式不當所致,病發部位以四肢伸側最多,尤其是小腿前側,初期皮膚會變乾燥,產生細小白色皮屑,之後出現明顯的皮膚紋路,如果皮膚嚴重到劇癢程度,患者身上經常可見嚴重抓痕或裂痕,有時伴隨滲出液及技發性的細菌感染。她說,有人誤以為冬季癢是因衛生習慣不佳引起,便拚命以藥皂、清潔液搓洗,甚至用菜瓜布拚命刷,如此一來,不但把皮膚表面的天然水脂層刷掉,且刷子更刺激角質基底層,使角質層不正常增生,會使皮膚變得更粗糙、皮屑脫得更多,當皮膚失去水分及油脂,反而使冬季癢的症狀更嚴重。方心禹說,皮膚的水分來自體內血液循環供給,冬天因天氣冷、血管收縮,使水分供給減少。此外,天氣冷也會讓皮膚出油量減少,使得皮膚表面沒有足夠皮脂防止水分蒸發,再加上外界濕度低,皮膚的水分更容易散失在空氣中,當乾燥的皮膚與厚重的衣物、棉被接觸摩擦刺激後,極易產生皮膚搔癢,在搔抓後形成濕疹。至於治療冬季癢,首要之務是讓乾燥的皮膚恢復滋潤,可於白天補充大量水分,洗澡後趁浴室裡有充分的蒸氣,立即塗抹具保濕作用的乳液或凡士林,並盡量少用肥皂,可使用中性沐浴乳,為了避免皮膚的刺激,建議穿著寬鬆舒適衣物,可先在內部穿柔軟的棉質衣服而不要將毛衣直接穿著於身上。由於熱可以暫時減輕癢感,許多人喜歡在冬天泡溫泉或熱水,但熱水容易去除身上的皮脂,反使乾性濕疹更嚴重,在洗好後數小時要睡覺時,往往產生劇烈的搔癢,因此年長者及容易產生冬季癢、乾燥性濕疹的患者,最好不要泡溫泉或熱水。她提醒,若癢得無法控制,並抓到皮膚出現破損、紅斑、長水泡等,代表皮膚已經到了疾病程度,務必尋求皮膚科醫師協助,經診斷後依照病狀不同,開予外用或內服藥品,或是要用保養品,一定要遵從洗澡後直接在浴室先擦乳液,隔15~30分鐘後在擦藥膏的正確處理方式,若患者手上有現成藥用保養品或一般保養品,使用前應先讓皮膚科醫師確認,千萬不要隨便擦用,以免症狀惡化。
-
2022-01-18 養生.運動健身
健走好處多!醫師親授間歇式健走、北歐式健走、不倒翁健走怎麼走才對
不只是在臺灣,根據調查「走路」是全世界最受歡迎的運動,但走路的運動強度太低,對於已經有規律運動習慣的人而言健康效益可能有限,而慢跑對關節不好或體重較重的人來說又有些門檻,這時候不妨嘗試「健走」,除了可以增強心肺功能、提升骨密度、提振精神,且進行至少30分鐘也能發揮減肥燃脂的效果。不過「健走」也有不同的走法和訣竅,這篇會介紹較常見的間歇式健走和北歐式健走,挑選適合你的健走法,帶自己走向更健康的生活吧!間歇式健走:不用半年,體力就有機會年輕10歲「間歇式健走」讓身體承受適當負荷,藉此提升肌力強度,各年齡層都很適合。間歇式健走權威、日本信州大學醫學院特任教授能勢博在7000人實證間歇式健走的效果,持續五個月後體力最多可提升20%,相當於年輕10歲以上,憂鬱或關節痛的症狀也能改善50%以上。「間歇式健走」方式:1. 步伐比平常略大、背打直肩膀放鬆,手肘90度彎曲擺動2. 先以自己覺得稍微吃力的速度(快走)持續走3分鐘3. 再以平時步行的速度(慢走)持續走3分鐘4. 這2種步行方式持續交替5次(一天30分鐘,剛開始一天15分鐘也可以)5. 每週持續4次除了以3分鐘為頻率間歇式健走,屏東科技大學休閒運動健康系徐錦興教授提到,也可依照各自身體狀況嘗試以1:3(30秒慢跑,散步走1.5分鐘)、1:2(30秒快走或慢跑,散步走1分鐘)或1:1(30秒快走,30秒散步走)等方式進行間歇訓練。北歐式健走:正脊護膝還能燃脂,全身九成肌肉都在運動老年人拿單支拐杖行走,可能造成身體左右不平衡,而最初北歐人滑雪時使用的工具之一「健走杖」就能幫助人體維持平衡,所以有20年以上資歷的骨科醫師蔡凱宙開始推廣使用健走杖走路,結果發現有的人能改善彎腰駝背,有些膝蓋痛或下肢關節痛的患者疼痛感也減少了。使用健走杖的「北歐式健走」主要運用上肢力量幫助下肢走路,也訓練核心肌群,更透過反作用力將身體向上帶起,所以減輕雙腳及腰部負擔的同時也維持脊椎端正,全身90%的肌肉群都在運動,連小腹都會收縮達到燃脂效果,進而還能幫助緩解慢性病。而且必須同時鍛鍊手腳協調,對長者來說因為有手杖輔助,也比較不怕跌倒。「北歐式健走」方式:1. 健走仗調整至心臟等高或手肘呈現90度微彎2. 手臂輕鬆自然擺動,往前伸時手握住健走杖,往後則輕輕放開3. 背挺直,手臂伸直,核心收緊4. 手肘向前,接著手往後推,夾住背肌,順勢將身體撐起,微微前傾為了讓四肢運動更有效率並減少運動後痠痛,蔡凱宙醫師建議可搭配「吐吐吸吸」的呼吸法——兩步吐氣、兩步吸氣,利用健走杖的反作用力增加肺活量。剛開始每天至少走15分鐘就有1000步,體力變更好就可以再增加至半小時或1小時。不倒翁健走運動:增強肌力防跌倒康寧醫院急診科醫師郭健中則針對虛弱長者設計一套「不倒翁健走運動」,也是利用兩根健走杖輔助鍛鍊身體肌肉機能。這套運動分成13階段共52個動作的訓練,包含座椅預備動作、站起坐下的技巧、重心轉移、下肢肌力深蹲、柔軟度、核心肌群穩定、平衡、跨越障礙及體適能檢測,循序漸進幫助虛弱長者站起來、走得穩,防止跌倒,並打敗肌少症,進一步還能訓練腳步的反應力和敏捷度。不倒翁健走杖運動有4個主要的動作:踮腳尖、深蹲、單腳站立和弓箭步擺手,大家可以在家練習:怎麼施力和放鬆?醫師教你正確健走的訣竅長庚大學醫學系教授陳芳萍表示,健走必須先腳跟著地,再來是腳掌和腳趾,讓腳踝與膝蓋平均受力,才不會對關節造成危害。骨科醫師林士傑則建議,健走後可透過局部按摩、滾筒按摩、簡易拉筋、踩拉筋板及踩弓箭步等來放鬆肌肉。訓練上則可著重於讓小腿前後肌肉平衡,常做勾腳運動或跳繩(需腳尖著地),避免鐵腿或運動傷害。新陳代謝內分泌專科醫師蔡明劼也提到,像沒有運動基礎和膝蓋退化的長者並不適合慢跑,所以他會建議這類初學者以「健走」為入門,走到「有點喘但不會喘不過氣」、「可以講話不能唱歌」,就代表達到中等運動強度。初學者可以嘗試有氧15分鐘、休息5分鐘、再運動15分鐘的作法,體力較能負荷。資料來源:不倒翁健走杖運動簡介颱風夜不忘健走:怎樣做運動有助於減肥?【骨科衛教】「吹蠟燭,聞香花」--健走呼吸法認真走、大效果:運用「間歇訓練」法則,讓走路更有效率延伸閱讀:3年前兄弟姊妹還一起慶祝母親節,現在卻在病房裡搶遺產...呂秋遠:諷刺的是,那些錢從來就不是他們的
-
2022-01-18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多數兒少沒打疫苗 已15人確診
西堤餐廳群聚事件持續擴大,截至昨天已經有六名青少年、五名兒童染疫,加上桃機群聚相關的兩名國小學童、兩名幼兒,累計十五名十八歲以下的確診者。昨晚桃市府教育局宣布,中壢區信義國小和華盛頓幼兒園今起停課十四天,疑似又有兩名幼童染疫。此外,明新科大昨新增確診案一七九六九是廿多歲女大生,經疫調查出她在竹北市的幼兒園擔任實習老師,曾在幼兒園協助照顧幼兒、打掃、行政工作,目前初步匡列學童、教職員等共四百二十九人,幼兒園也依規停課十四天。台大兒童醫院院長黃立民表示,與去年五六月疫情相較,最近染疫小朋友比率明顯較高,原因在於Omicron找上沒有被感染過、也沒打過疫苗的小朋友,因症狀與感冒一致,只能透過採檢,才能得知結果。指揮中心統計十五名未滿十八歲確診兒童年齡分布,六人是三歲以下、五人為四到十一歲、四人是十二歲以上,年紀最小的未滿一歲。在症狀方面,五人屬於無症狀,有症狀的十人中,以發燒比率最高,共有六人,流鼻水、嘔吐(各三人),再者是咳嗽、腹瀉(各兩人),頭痛、喉嚨痛(各一人)。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表示,上述症狀均為常見感冒症狀,除非採檢,否則無法單憑症狀判斷孩子是否感染新冠病毒。不少專家建議,兒童盡快施打疫苗,不少國家也已開打兒童疫苗。不過,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則持保留態度,他表示,專家雖已討論,但尚無結論,「目前傾向不強烈要求施打」。由於Omicron傳染快速,提醒大家做好心理準備和作為,目標是在「相對正常生活中追求低風險」,讓社會正常運作。這波本土疫情累計十五名確診兒童,包括機場清潔人員家中的孫女、居服員照顧個案家庭的男童、居服員兒子及其安親班同學,以及西堤兩組用餐家庭(五個孩子),還有西堤工讀生,及其表妹,以及兩人四名同學。
-
2022-01-18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中壢西堤傳播鏈已33人確診 這幾天是觀察傳染力關鍵
桃園市長鄭文燦今天在防疫記者會上指出,中壢西堤餐廳群聚衍生出的傳播鏈有33名確診者,包括4名員工還有7日6名客人,9日15名客人,其他8人餐廳以外職場、學校或家庭的傳染。衛生局長王文彥說,雖然目前已經框列出西堤餐廳347組的客人通知採檢,但是進一步的細節像每個人坐的位子因為有些人的記憶模糊,部分還要再仔細在比對第2次確認。9日用餐的客人已經有15人確診,匡列後採檢1246人,自行來接受採檢的也相當多,10日到餐廳的客人目前沒有確診,也希望10日以後餐廳就「乾淨」,另外8日也沒有確診者,9日再出現確診者,代表有一段的潛伏期,到底是人的傳染還是環境的傳染,目前疫調的結果應該都有。王文彥指出,到西堤餐廳用餐被匡列的客人儘量都通知完畢,大部分的人都回來了,原因是名字很難對,因為餐廳只有每一組一個代表人的名冊,所以只能從組裡面去增加匡列通知採檢的人,聯邦銀行員工12日採檢確診,當晚到13日就廣泛匡列採檢。王文彥說明,西堤餐廳整個危險期是從9、10、11、12日,這一段時間到9日為止,整體分析9、10日如果有被傳染發病的話,應該是明天到後天會採檢出來,所以還要觀察最近的這幾天,才能研判西堤餐廳傳染的情況到什麼樣的程度。
-
2022-01-18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再傳護理師染疫感染源不明 指揮中心:未照顧確診者
國內今天新增17例本土個案,除桃機衍伸社區群聚案外,今有三例零星個案,分別為分別為亞東醫院護理師(案17967)以及日前確診的北市聯醫仁愛院區護理師男友(案17968),以及一名因車禍就醫篩檢的個案(案17970)也確診。陳時中表示,亞東醫院護理師非照護專責病房,因此還需進一步調查染疫原因。日前一名北市聯醫仁愛院區的護理師(案17701),因接種追加劑疫苗不舒服採檢而確診。該名護理師的男友匡列後原先一採陰性,但後續出現症狀,採檢陽性確診。陳時中表示,案17701與境外移入個案病毒同序列,來源清楚。護理師確診後,男友也被隔離,於1月12日採檢陰性,但1月13日出現腹瀉症狀、15日喉嚨痛,採檢陽性。男友曾接種兩劑莫德納疫苗。除原本北市聯醫中興院區和仁愛院區出現護理師染疫,今亞東醫院也傳出護理師染疫。陳時中表示,這名護理師並非照護專責病房,但還需要進一步調查。個案1月12日採檢陰性,1月15日發病後採檢確診。接觸者共79人檢驗陰性,19位列居家隔離、60位列自主管理,今天會再二採。病房環境等1月17日採檢完成還在檢驗中,已完成清消,暫時不收新病人。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表示,這名護理師初步比對,足跡並未跟確診個案重疊,也沒有照顧確診者。目前從社區或院內感染都還沒有證據也無法排除,不過周圍接觸者、照顧過的病患和家人都是陰性,尚無沒有擴散情況。
-
2022-01-17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我跟確診者足跡相同,染疫風險高嗎?專家教你怎麼看疫調資料
編按:桃機衍伸社區群聚案擴大,其中聯邦銀行行員曾前往聚餐的西堤餐廳中壢中山店傳染範圍持續擴大,17日再增14名確診者,累計已有30多人確診。如果跟確診者足跡相同,染疫風險高嗎?「我跟確診者搭同一路公車!怎麼辦?」「為什麼網傳的足跡比指揮中心公布的詳細?為什麼指揮中心沒有完整公布?」「好多人轉傳確診者足跡給我,我要不要轉傳出去,提醒家人朋友小心?」停!這些腦內的小劇場都先暫停!台灣疫情進入社區感染的第三級警戒階段,指揮中心公布的疫調可能讓人心慌,民眾廣傳真假難辨的疫情調查文件。查核記者針對民眾的疑惑,採訪第一線疫調專家、疾病管制署防疫醫師蘇家彬,由疫調醫師來詳解疫調原則,教導民眾如何合理使用疫調資訊。蘇家彬也提醒,民眾看待確診者的足跡資料,建議別當八卦看,不需探究他人隱私,也不用有責怪的情緒,因為染疫不是確診者的錯,店家被公布也不是因為他們做錯什麼。疫調和公布足跡只是為了公衛需求,追蹤相關風險,大家不用恐慌。Q1.疫情調查如何進行呢?蘇家彬:當傳染病發生時,為了追查感染源,且為了及早阻斷病毒在社區傳播,會啟動確診者的疫情調查。通常會看傳染病的潛伏期、疾病傳播特性和可傳染期,來決定疫調的天數和需要匡列的接觸者。目前對新冠病毒的理解是,新冠病毒潛伏期可能長達2週,確診者的可傳染期是從發病日前兩天至發病後10天,長時間、密切的接觸為傳染高風險對象,如家庭、職場。疫調會從確診者發病日往前推2週,至確診隔離前的生活軌跡,確診者盡量提供這段期間的活動地點、停留時間、接觸過什麼人、是否曾搭大眾運輸工具等,以找出可能的感染來源以及密切接觸者確診者通常都願意配合,但因為回溯天數長達兩週,最常遇到的麻煩是確診者「忘記啦」,此時就會搭配一些其他的方式,如打卡記錄、詢問家人、朋友等,努力完成足跡拼圖。Q2.收到指揮中心針對萬華群聚案發出疫情警示簡訊,怎麼辦?因應萬華區出現不明感染源的本土病例,指揮中心針對4月15日至5月12日曾出入疫情風險地區者,發送疫情警示簡訊。警示範圍東至康定路、南至和平西路三段、西至梧州街、北至桂林路,共發出60萬則簡訊。蘇家彬說,並不是針對「有問題」的對象發簡訊,而是針對曾到上述地點者廣泛發送。若民眾出入相關場所都有戴好口罩、保持個人衛生,不用緊張。收到簡訊者須留意,若4月15日之後曾有發燒、呼吸道症狀,腹瀉,或嗅、味覺異常等疑似症狀,不可搭乘大眾交通工具,,請至社區採檢院所評估,就醫時應主動告知醫療人員相關暴露及接觸史。Q3. 看到個案疫調公開的地點,我要怎麼解讀?近期都不要去嗎?蘇家彬:指揮中心所公布確診者的足跡,並不是說這些地方生人勿近,這些場所均已完成環境消毒。疫調公開的時間和地點,是確診者在「可傳染期間」曾經出入這些場所,因不確定接觸者為誰、接觸多久、彼此是否為近距離、是否戴口罩等,因此才對外公告。Q4. 我發現,自己跟確診者在同一時間去過同一場所,要怎麼辦?蘇家彬:要進行14天的自我健康監測,若出現相關症狀,如發燒、咳嗽、腹瀉等,應儘速就醫,並告知醫師曾有相關接觸史,以利醫師診斷。Q5. 我跟確診者去過同一個地方,代表我染疫的風險很高嗎?蘇家彬:指揮中心公布足跡的地點,若與確診者接觸時間很短、非近距離等,理論上染疫風險相對低;但因不能確定跟確診者接觸的型態,如雙方口罩是否戴好、有沒有打噴嚏或咳嗽等狀況,仍可能有風險。在疫調中,確診者在傳染期間,長時間密切接觸的家人、職場同事等,均會被列為「居家隔離」對象;有些接觸者沒密切接觸,如同一棟辦公大樓但不同樓層、或有接觸但只擦身而過,風險較低,則要求「自主健康管理」。Q6. 我得到情報說家附近某個地方正關閉消毒,卻沒看到疫調公告。為什麼確診者的足跡,有的公開,有的卻不公開?蘇家彬:根據指揮中心公布疫調足跡的原則,只會公布難以匡列、無法掌握接觸者的場所。確診者在可傳染期之前的活動史,因無風險,自然沒有對外公布必要。確診者在可傳染期的活動史,確診者的家人、住家地址、職場同事等,都方便匡列為密切接觸者,列為居家隔離;若確診者曾到醫院或診所就醫,疫調時會以健保掛號系統匡列同一時段就醫者,也不怕遺漏,因此,這些都沒有公布之必要。確診者在可傳染期的公共場所活動史,也不會全都露,而是無法掌握接觸者、接觸時間、接觸狀態的狀況下,才會公布,如大眾交通運輸工具、餐廳等。因為大眾運輸工具通常人多、搭乘時間可能很長,彼此可能近距離接觸,這些疫調人員無從判斷與猜測;而餐廳一般是不會戴口罩的場所,也需要被公布。Q7.疫調是不是會有科學的侷限性?蘇家彬:疫調確實有其侷限。目前的科學實證指出,新冠肺炎在發病前2日至發病10日為可傳染期;但有原則就會有例外,有極少數狀況可能會超出目前實證的範圍。這些變數包含:確診者病況嚴重而病毒量多、症狀輕微導致回想發病日時出現誤差,或傳染的模式比較特別,如處在通風不良的密閉空間中,就算兩人相隔超過2 公尺,仍可能被感染。此外,透過基因定序得知,台灣目前群聚疫情多與英國病毒病異株有關,實證也指出,英國變異株的傳染能力比以往病毒株更強。這些變數都可能影響疫調時對個案傳染力的判斷,而造成一些誤差。疫調是當個案發生後,透過個案記憶回溯的方式,盡量重現當時情景、盡最大努力匡列接觸者,但仍可能有漏網之魚。因此,社區的傳播風險一直都不是零,任何個案出現,對社區都會造成壓力。Q8. 只要避開疫調的地區,我就安全了嗎?蘇家彬:近日因社區感染狀況,社區風險再度提高,防疫工作並不是有去過疫調足跡的人才要做,也不是只有被公布的地方才有風險。民眾應該有正確的觀念,每個人都應該提高警覺,落實防疫,減少不必要的群聚活動,勤洗手、戴口罩、保持安全距離,並接種疫苗。Q9. 疫情調查,為什麼不公布確診者的個人資料?蘇家彬:疫情調查往往鉅細靡遺蒐集確診者的個人資料、病史、足跡和人際網絡,公布相關資料時,必定要很謹慎,依最小傷害、防治疫情所需的原則來揭露,以免讓確診者曝光,引起負面標籤、歧視等不良後果。若過度公開疫調資訊,導致當事人曝光或造成生活困擾,也可能為日後的疫調工作帶來隱憂,若民眾因擔心個資曝光而不願配合,可能就有防疫漏洞。Q10.收到別人轉傳給我的足跡訊息,我該怎麼辦?蘇家彬:若收到非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公布的網傳足跡資訊,首要之務就是「不要轉傳」。因為這些傳言內容真假難辨,過去也曾發現網傳的疫調內容,是真的內容又被加上假資訊,可能引起無謂恐慌。(本文轉載自台灣事實查核中心:【謠言風向球】確診足跡讓你心慌慌? 專家教你合理使用疫調資料,原文網址:https://tfc-taiwan.org.tw/articles/5427)
-
2022-01-17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桃園再爆1電子廠群聚 鄭文燦:出現2人確診
桃園今天新增15例本土,其中包含西堤牛排中壢中山店群聚相關再增14人、桃園民眾因車禍到衛福部立桃園醫院就醫採檢確診1人。桃園市長鄭文燦下午表示,今天新增案例中,有某工廠出現2人確診。鄭文燦表示,今天新增案例中有14人和西堤有關,分別為7日和9日用餐的相關人員,其中有一家五口除爸爸陰性外,媽媽和3位分別1歲、4歲、7歲的小孩都染疫;另有一間機車行在西堤辦尾牙,導致一名機車行員工確診;7日曾至西堤用餐的一家7口,除1歲及3歲幼童日前染疫,現在媽媽、阿嬤也驗出陽性;一名貨車司機和朋友聚餐,今天也確診。鄭文燦表示,曾前往西堤用餐的明新科大染疫者的室友今天也染疫,一對前往用餐情侶在仁寶電子廠工作的同事也都驗出陽性。鄭文燦表示,仁寶電子公司採1595人,其中一個員工確診,確保安全起見該工廠停工7天,星期三開始二採。而案17973為規模較小電子廠,與他一起辦公的總計有6位,其中除了案17973外,還有一位公布於9日的確診名單內,所以6位中有2位確診,4位居隔。
-
2022-01-17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亞東護理師CT值21.5 曾到兒童新樂園、科教館與大賣場
新北市今日新增兩例確診個案,新北市長侯友宜今日臨時召開記者會說明,案17967為亞東醫院護理師,另外一位案17968是北市聯醫護理師男友,於隔離中轉陽性。侯友宜說,案17967已接種3劑疫苗,CT值21.5,匡列接觸者79人全數陰性(含4名同住家人、4名朋友、71名病房醫護及病患)。侯友宜今日記者會上說明,案17967於1月11日接種第3劑疫苗,1月12日醫院定期採檢,唾液PCR陰性,1月15日有咳嗽不適症狀,上午快篩陰性,晚間持續不適至醫院採檢,快篩陽性、PCR陽性、CT值21.5,已收治專責病房隔離治療。衛生局疫調匡列接觸者79人(含4名同住家人、4名朋友、71名病房醫護及病患)。另外一例,案17701為北市醫院護理師的男友,已施打兩劑疫苗,1月12日因女友確診被匡列為接觸者,當時採檢PCR陰性,安排居家隔離,隔離期間身體不適再度採檢,1月15日確診PCR陽性、CT值25.8,收治專責病房隔離治療。個案活動足跡多與女友重疊,已針對個案職場擴大採檢,匡列接觸者17人均已安排採檢。侯友宜說,因為該案是隔離中確診,較無擴散風險。衛生局也公布兩案足跡,案17967足跡遍及雙北,曾到北市兒童新樂園、科教館、板橋大遠百、麗寶百貨廣場、新店家樂福等商場。案17968於1月8日曾赴家樂福新店店。
-
2022-01-17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明起落地採檢分流 20-49歲輕症送旅館或檢疫所
Omicron在世界延燒,國內祭出長程航班落地採檢措施,希望及早防堵病毒進入社區。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目前陽性率大約都在6%至7%之間,1月15日至17日中午共已轉送28位落地採檢陽性個案至劍潭安心檢疫所;另從1月18日起,放寬分流條件,20至49歲落地採檢陽性且經現場評估無急性症狀者,都優先送到加強版防疫旅館或集中檢疫所。陳時中表示,昨落地採檢615人、37人確診,陽性率6.02%;今天上午有三班長程航班,採檢174人、八人陽性,陽性率4.6%。而1月15日至17日中午共已轉送28位落地探檢陽性確診旅客前往劍潭安心檢疫所,同時段落地採檢陽性共計63位,分流佔44%。但外界好奇從18日起分流條件放寬,是否因醫療吃緊的緣故。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則表示,醫療量能目前沒有吃緊,希望更徹底分流。就風險來看,這段時間觀察20至39歲年齡層可能縮太緊,其實40多歲也可生活自理沒有慢性病。檢疫所方面今天傍晚會加開100多間,空出更多量能,盡量完成輕症分流,讓專責病房回歸醫療使用,以免擠壓一般醫療量能。
-
2022-01-17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已15兒童確診!3歲以下6位、最小未滿1歲 三分之一無症狀
西堤餐廳群聚案再增14人染疫,除日前已有兩位五歲以下小客人染疫,今天又出現兩位不到五歲孩童染疫。對於孩童染疫狀況,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表示,這起本土事件從機場清潔人員開始,未滿18歲的兒童目前共有15位,其中最小不到一歲。羅一鈞表示,15位兒童是3歲以下有六位、4至11歲五位、12歲以上四位。其中,五位無症狀,約1/3,最常見的症狀是發燒,有六位;三位流鼻水、三位嘔吐;咳嗽、腹瀉各兩位,頭痛、喉嚨痛各一位。羅一鈞說,一個人可能會有好幾種症狀,但都是常見感冒症狀,光從症狀不好區分,孩子也不會回報嗅味覺異常,所以沒有可供辨別的新冠症狀,需靠採檢確認。因此若足跡重疊或接觸情形符合,盡快採檢才能確定是否染疫。至於兒童疫苗接種是否有進度?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雖有討論尚無結論,目前傾向不強烈要求施打。整體來說,Omicron傳染力很快速,大家要有心理準備和作為,要在相對正常生活中追求低風險,讓社會正常運作。
-
2022-01-17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本土+17 創今年新高 西堤相關群聚一夜暴增14例
新冠肺炎本土疫情持續延燒並「無收斂之勢」。國內今天新增17例本土個案,創下今年新高。其中桃機衍伸社區感染案持續擴大,銀行行員一月七日曾聚餐的西堤餐廳再燒出客人、員工等14名個案。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另外新增48例境外移入,37例為落地採檢驗出,11例為居家檢疫採檢驗出。新增本土個案為8例男性、9例女性,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60多歲,其中14名為西堤餐廳衍伸的個案。八名為1月9日前往西堤餐廳用餐的顧客,為一家五口前往用餐,除爸爸陰性外,媽媽和兩位小孩都染疫。另外新增一名員工(案18000),以及1月7日兩名顧客(案17971、案17996),為原先報告一家人在此用餐,先前已有兩名五歲以下幼兒染疫,現在增加媽媽、阿嬤也驗出陽性,這些人員但已先行居家隔離,因此對社區影響小。而曾前往西堤用餐的明新科大染疫者(案17932)的室友(案17999)也染疫。一對前往用餐情侶在仁寶電子廠工作的同事(案17972)也都驗出陽性。另外與桃園群聚無關的三位零星個案,分別為亞東醫院護理師,非照護專責病房,將進行基因定序確認。以及仁愛醫院護理師(案17701)的男友,以及一名因車禍就醫篩檢的個案也確診。另今日新增境外移入個案為28例男性、20例女性,年齡介於未滿10歲至50多歲,分別自美國(28例)、菲律賓(2例)、法國、愛爾蘭、荷蘭、哥斯大黎加、加拿大、丹麥及德國各一例移入;另11例調查中。入境日介於今年1月2日至1月16日。指揮中心統計,截至目前國內累計1萬7885例確診,分別為3122例境外移入,1萬4709例本土病例,36例敦睦艦隊、3例航空器感染、1例不明及14例調查中;無新增空號病例,累計115例移除為空號。2020年起累計851例新冠肺炎死亡病例,其中838例本土,個案居住縣市分布為新北市413例、台北市322例、基隆市29例、桃園市27例、彰化縣15例、新竹縣13例、台中市5例、苗栗縣3例、宜蘭縣及花蓮縣各2例,新竹市、南投縣、雲林縣、台南市、高雄市、屏東縣及台東縣各1例;另13例為境外移入。指揮中心再次呼籲,民眾應落實手部衛生、咳嗽禮節及佩戴口罩等個人防護措施,減少不必要移動、活動或集會,避免出入人多擁擠的場所,或高感染傳播風險場域,並主動積極配合各項防疫措施,共同嚴守社區防線。
-
2022-01-17 新聞.元氣新聞
聲樂家黃瑞芬不敵心肌梗塞驟逝 享年58歲
聲樂家、資深古典樂節目主持人黃瑞芬(ZOE)15日因心肌梗塞在家中過世,享年58歲。黃瑞芬在廣播網站自述,她20世紀80年代畢業於美國紐約茱麗亞音樂院,主修聲樂與歌劇演出,20世紀末到21世紀住在台北從事古典音樂推廣的工作。黃瑞芬在IC之音主持「ici Zoe—Zoe在這裡」節目,也在台北藝術大學推廣部、台灣師範大學法語中心開設音樂美學的課程,同時在台北歌德學院定期主持柏林愛樂數位音樂聽音樂會。她也在室內雜誌樂覽(國台交)DFUN雜誌與巴黎視野都有專欄寫作,出版書11冊。
-
2022-01-17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染疫疾管署人員足跡曝光 曾到北車五十嵐、光南、大創
桃園機場疫情持續延燒,台北市天母家樂福昨晚突然宣布,因有確診者足跡,因此停業清消,北市衛生局證實,有染疫疾管署機場防疫人員(案17928)足跡,今天早上再說明,該個案曾搭乘台北捷運、統一超商及全家、家樂福、光南與大創。案17928為一名40多歲女性,於桃園機場擔任入境採檢收件相關工作者,目前無症狀,已於1月15日收治安心檢疫所,已匡列16位密切接觸者,採檢結果均為陰性,北市接觸者及相關足跡刻正進行疫調中。衛生局說明,該個案於1月11日至15日,搭乘捷運往返台北車站及明德站;1月13日凌晨0時32分至0時35分,曾到統一超商德致門市,下午4時27分至4時54分,在光南台北許昌店和大創台北站前店。晚間8時至8時20分,在家樂福天母店,晚間9時12分至9時14分在全家明德店;1月15日中午12時8分至12時30分曾到50嵐台北車站地下街店。
-
2022-01-17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長者打第3劑 新北基造冊、北市跟進
衛福部長陳時中說,曾聽太太抱怨,第3劑疫苗想打高端卻找不到地方打,會再與北市、新北協調,盼加開更多接種點。北市副市長蔡炳坤昨天表示,這是供需問題,1月12日到14日,北市4種疫苗莫德納6萬3356劑、BNT1萬2990劑、高端2301劑、AZ295劑,需求少,開設的醫院就少。雙北可預約打高端蔡炳坤說,北市府一向尊重市民選打疫苗種類的自主決定,有人質疑北市未提供足夠高端疫苗,那是誤解;他說,17至21日北市各大醫院已提供高端疫苗預約接種與現場掛號,有需要的市民可上北市衛生局網站查詢。南部許多民眾反映上1922系統預約不到莫德納,衛生局研判是前兩劑都打AZ,因此第三季選擇莫德納,提醒民眾也可選BNT;南市昨1萬8591人接種第三劑,其中15人接種AZ、1萬5744人接種莫德納、399人接種高端、2433人接種BNT;高市提供莫德納6萬8485劑、預約率98%,BNT4萬5338劑、預約率20%;高端提供6516劑,預約率98%;AZ提供5230劑。新北開出1052名高端疫苗,因快速額滿,昨日再協調雙和醫院加開400個、永耕加開500個名額,提供民眾透過1922平台預約。另外,各醫療院所開設門診提供民眾接種高端疫苗,且第20期高端疫苗會再加量。新北衛生局表示,民眾除可透過平台預約接種,新北17日至28日規畫65歲以上長者,由區公所,分區分里、分時段造冊安排完成接種。北市里長陳峙穎質疑,相較新北、基隆針對年長者造冊、隨到隨打第三劑,北市卻要老人家去搶第三劑預約,盼北市府服務更貼心。蔡炳坤表示,北市府後續也會啟動造冊接種,會依照不同風險等級,透過民政系統協助長者造冊,提供接種服務,但需要一點時間。據了解,北市已發生數起系統顯示完成預約,長者卻收到資格不符的簡訊,市府解釋,因必須與中央的Niis系統檢核,若有身分證、生日、接種時間不符等狀況就會剔除,對於收到資格不符簡訊的民眾,再度致歉。
-
2022-01-16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本土+10、境外41例! 西堤群聚再+9 機場檢疫人員染疫
桃機衍生社區疫情擴大案截至昨天已累積71名個案,今天再新增九例。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國內今天新增51例確定病例,分別為10例本土個案,其中九位和桃園群聚案有關,另一位為機場檢疫人員;另有41例境外移入,無新增死亡。指揮中心表示,今日新增本土個案為2例男性、6例女性、2例調查中,年齡介於10多歲至50多歲。其中餐廳同日用餐新增六位個案,皆於1月9日用餐。西堤工讀生另新增一位同校不同班同學染疫,為案17935;其表妹也有一名同校不同班同學染疫,為案17930,相關疫調持續進行。另有案17934是地緣關係採檢站採出來的,疫調也在進行。另今日新增境外移入個案為25例男性、16例女性,年齡介於10歲至80多歲,分別自美國(14例)、墨西哥、印度、菲律賓、澳大利亞、越南及柬埔寨(各2例)、丹麥、法國、加拿大、印尼、英國(各1例)移入;另10例調查中。入境日介於去(2021)年12月22日至今(2022)年1月15日。指揮中心統計,截至目前國內累計5,257,161例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相關通報(含5,236,654例排除),其中17,820例確診,分別為3,074例境外移入,14,692例本土病例,36例敦睦艦隊、3例航空器感染、1例不明及14例調查中;新增1例空號病例(案17765),累計115例移除為空號。2020年起累計851例新冠肺炎死亡病例,其中838例本土,個案居住縣市分布為新北市413例、台北市322例、基隆市29例、桃園市27例、彰化縣15例、新竹縣13例、台中市5例、苗栗縣3例、宜蘭縣及花蓮縣各2例,新竹市、南投縣、雲林縣、台南市、高雄市、屏東縣及台東縣各1例;另13例為境外移入。指揮中心再次呼籲,民眾應落實手部衛生、咳嗽禮節及佩戴口罩等個人防護措施,減少不必要移動、活動或集會,避免出入人多擁擠的場所,或高感染傳播風險場域,並主動積極配合各項防疫措施,共同嚴守社區防線。
-
2022-01-16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24歲女境外移入確診苗栗足跡公布 去過KTV、牛排館
苗栗縣政府衛生局今天公布一名境外移入確診24歲女性個案足跡,1月8、9、10日先後到公館鄉日式威廉髮藝、苗栗市天璽星大道音樂館、久久牛排館,匡列家人、朋友及工作人員共50人,顧客81人,完成採檢77人,PCR報告皆為陰性。指揮中心說這名本國籍24歲女子去年11月4日從印尼返國,衛生局指出,確診個案大多時間居住在桃園市,1月12日因咳嗽、流鼻水、腹瀉及頭痛等症狀,1月13晚上至桃園某醫院就醫採檢,PCR陽性確診,一採陽CT值40,1月14日二採陰性,1月15日三採陰性,對社區威脅性相對低。個案1月8至10日返鄉訪親及聚會,衛生局立即調查,相關足跡已啟動清消,並展開匡列相關接觸者,14日連案安排採檢作業,包括同住2名家人、3名朋友、星光大道25人、日式威廉3人、貴族世家17人,採檢50人PCR皆為陰性;另實名制星光大道34組、日式威廉17組、貴族世家30組共81組電話,已全數通知採檢,目前完成22人,結果也都是陰性。
-
2022-01-16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第3劑好難搶?莊人祥指「剩30萬名額」 明日12點前還能預約
1922疫苗預約平台今天上午重啟,供第3劑預約,截至下午5時超過75萬人預約,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預估剩餘約30萬名額,提醒有意願接種民眾在明天中午12時前完成預約。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疫情持續,接種疫苗被視為恢復正常生活關鍵之一,據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統計,自今天上午10時開放,截至下午5時,已完成預約追加劑人數為75萬3146人。以各廠牌預約人數分析,預約莫德納疫苗人數最多,共59萬9413人,約占預約總人數8成;BNT疫苗人數次之,共12萬9531人預約;高端預約人數為2萬1152人位居第3,就連不建議作為追加劑的AZ疫苗也有3050人預約。莊人祥表示,本輪符合預約資格者共計686萬4019人,扣除各縣市自行造冊人數,約110萬人可以透過線上預約接種;以此推算,本輪約還有30多萬劑疫苗可供民眾預約,呼籲符合資格的民眾可在明天中午前完成預約。莊人祥表示,距離春節還有一段時間,因此春節前會再開放一輪第3劑疫苗預約接種;春節期間接種服務依據醫療院所上班時間執行,大醫院農曆除夕至初三可能會休息、暫停接種。
-
2022-01-16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搶打莫德納!1922平台首日湧75萬人預約率65% 高端贏過它
國內疫情延燒,各縣市民眾爆搶打潮,除了各縣市自行規畫疫苗施打,指揮中心今重啟1922預約平台,提供民眾第三劑預約。指揮中心今天17時公布最新數據,符合預約資格人數有686萬4019人,其中75萬3146人完成預約。根據最新統計,其中最多人預約莫德納,共有59萬9413人;其次是BNT共有12萬9531人預約;高端位居第三,有2萬1152人預約;AZ僅有3050人預約,人數最少。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各縣市疫苗量能目前有110萬,今天已有75萬人完成預約,剩下30萬劑疫苗,預約率為65%。【中央社 / 台北15日電】1922疫苗預約平台今天上午重啟,供第3劑預約,截至下午5時超過75萬人預約,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預估剩餘約30萬名額,提醒有意願接種民眾在明天中午12時前完成預約。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疫情持續,接種疫苗被視為恢復正常生活關鍵之一,據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統計,自今天上午10時開放,截至下午5時,已完成預約追加劑人數為75萬3146人。以各廠牌預約人數分析,預約莫德納疫苗人數最多,共59萬9413人,約占預約總人數8成;BNT疫苗人數次之,共12萬9531人預約;高端預約人數為2萬1152人位居第3,就連不建議作為追加劑的AZ疫苗也有3050人預約。莊人祥表示,本輪符合預約資格者共計686萬4019人,扣除各縣市自行造冊人數,約110萬人可以透過線上預約接種;以此推算,本輪約還有30多萬劑疫苗可供民眾預約,呼籲符合資格的民眾可在明天中午前完成預約。莊人祥表示,距離春節還有一段時間,因此春節前會再開放一輪第3劑疫苗預約接種;春節期間接種服務依據醫療院所上班時間執行,大醫院農曆除夕至初三可能會休息、暫停接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