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5-06 養生.人生智慧
搜尋
鼻子過敏
共找到
77
筆 文章
-
-
2022-04-28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快篩陽性了,先衝急診室PCR?五張圖教你正確做法,保護自己也保護別人
本土確診病例連續多天超過5000例,週二(4/26)居家隔離改為「3+4」新制,對於匡列密切接觸者的天數,也從原本的4天縮短至2天。民眾在接觸到確診案例後、自己被列入密切接觸者,第一步就是要用家用快篩來確認是否染疫,萬一快篩陽性,不少人想到是「立刻往急診室做PCR」,這樣的想法卻已經造成急診室人滿為患! 北市聯合醫院陽明院區胸腔科醫師蘇一峰發文說,雙北急診想要做PCR的排隊人潮,從早到晚都滿滿、急診主任醫師白永嘉也提醒,快篩陽性的民眾千萬不要因為恐慌,就到急診採檢。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說,雙北和其他高風險縣市,已陸續開設社區篩檢站,快篩陽性的民眾若出現警示症狀才需要去急診,如果是為了知道是否真的確診,要利用社區篩檢站,把急診資源留給有嚴重症狀的急重症民眾就醫。●全國指定社區採檢院所●發放公費家用快篩試劑定點診所 什麼是警示症狀? 台灣急診醫學會也特別製作圖表說明,只要這7項警示症狀出現任何1項,就要到急診就醫,包括1喘或呼吸困難。2持續胸痛胸悶。3意識不清。4皮膚、嘴唇或指甲床發青。5無發燒但心跳超過每分鐘100次。6無法進食、喝水或服藥。7過去24小時無尿或尿量顯著減少。 4類民眾篩檢指引 1無接觸史且無症狀之民眾:無須接受病毒篩檢,請勿至醫療院所或社區篩檢站要求篩檢,維持適當個人防護及衛生習慣即可。 2無接觸史但有輕微症狀,或有接觸史但無症狀之民眾:用家用快篩自我檢測,若陽性,依主管機關建議之交通方式,至社區篩檢站採檢核酸PCR。 3有接觸史或接受匡列隔離且有輕微症狀,或前述家用快篩陽性之民眾:請依主管機關建議之交通方式,至社區篩檢站採檢核酸PCR。 4. 出現新冠病毒中重症警示症狀之民眾:請立即至急診就醫。 新北市政府整理快篩陽性後,應該怎麼做才能夠最安全、保護自己也保護別人?四個問答一次看! 問題一:快篩結果是陽性,我該怎麼辦?解答:一、請速至鄰近的社區探檢站或篩檢醫院做進一步檢查。二、請戴好口罩、勿搭乘大眾運輸工具。使用過之檢器材用塑膠袋密封包好,請攜帶至社區探檢站或篩檢醫院,交予院所人員。 問題二:不能搭大眾運輸,我要怎麼去採檢?解答:一、可自行前往(步行/自駕)或請同住家人在做好防疫下協助載送,並建議一起做進一步探檢。二、偏遠地區民眾,無同住家人協助載送,可撥打所在地衛生所電話,請求協派送防疫計程車。 問題三:等待PCR結果出來前,我要注意什麼?解答:必須外出時,請全程正確佩戴口罩,避免出入無法保持社交距離或容易近距離觸不特定人之場所,禁止聚餐、聚會或其他類似活動。禁止至醫院陪病,非急迫的醫療或檢查應延後,倘有急迫性醫療需求,應主動與地方衛生所聯繋,或撥打1922,依指示就醫。 問題四:當我接到醫院通知或查詢健保快易通是PCR陽性時,我要注意什麼?解答:先不要驚慌,目前流行的病毒株特性,全國輕症無症狀比例為99%以上,請先離自己一人一室,戴口罩、保持窗戶通風,如有外請無接觸拿取,靜候衛生單位聯繋。●原文刊載網址●延伸閱讀:.重點不是丟多少物品,是不買多少物品!斷捨離5好處,讓你生活輕快愉悅、無腦存錢財富自由.醫師:每天做1個動作,焦慮、憂鬱、巴金森症一網打盡!.打個噴嚏啟動過敏開關,眼淚、鼻涕流不停?3分鐘顫掌改善體循環,減少感冒、鼻子過敏
-
2022-04-22 該看哪科.消化系統
老是「解放」不出來?營養師推薦4類「腸道順暢」食物,解除便秘危機
現代人工作壓力大,常導致排便不順,甚至形成便秘,只好求助偏方或乾脆使用軟便劑。但營養師提醒,解決排便不順問題,最健康的方法還是從飲食著手,可攝取4大類幫助「順暢」的食物。 便秘已是現代文明病,久坐、壓力大、熬夜、偏食及外食營養攝取不均衡、長期酗酒或不當用藥,都是造成便秘的原因。另外如老年人、孕婦或腸胃蠕動不好的小孩,也是便秘好發的族群。 有人為了每天順暢「解放」尋求偏方,更有人一天沒排便就求助「軟便劑」,但長期依賴軟便劑反而可能讓腸道失去「自己蠕動」的功能性。根據《健康力新聞網》報導,營養師廖欣儀提醒,最健康的方式還是要從飲食下手,容易便秘的人可以多攝取4大類食物,讓排便更順暢。 1、高纖食物 如木耳、海帶、紫菜、香菇、蘋果、番茄、燕麥,這些食物中的水溶性纖維可以軟化糞便,並且幫助腸道蠕動,有效預防便秘。 2、高鎂食物 如香蕉、腰果、杏仁、核桃、花生、糙米,研究指出鎂有輕瀉、軟便的作用,適當攝取可以幫助排便順暢。 3、發酵食物 包括泡菜、納豆、味噌、優酪乳等,這類食物有乳酸菌,可以調整腸道中細菌的數量,幫助腸道消化作用,但這類食物通常鹽分或糖份較高,要適量食用。如果是外食者,沒辦法吃足含好菌的食物,也可考慮補充益生菌來維持腸道健康。 4、含寡糖食物 如洋蔥、大蒜、蘆筍、大豆、麥類、蜂蜜,寡糖可提供腸道有益菌的生長,幫助人體提升免疫力,維持腸道健康,寡糖也具有類似水溶性纖維的作用,幫助腸道蠕動,減少便秘的發生。 ●原文刊載網址●延伸閱讀:.打個噴嚏啟動過敏開關,眼淚、鼻涕流不停?3分鐘顫掌改善體循環,減少感冒、鼻子過敏.50後膝蓋不舒服,一點都不想動、疼痛反而更嚴重!9招改善膝蓋痛、老後走更長的路.最好的友誼並非要聯繫頻繁!不以利益為目的的關心,對成年人來說很難得、要珍惜
-
2022-04-18 新聞.杏林.診間
醫病平台/胃造口與我
【編者按】本週的主題是「鼻咽癌」。今年二月介紹「透視攝影導引胃造瘻術」時,我們曾邀請病人與家屬與我們分享使用這種胃管的心得。有位病人寫出一篇非常詳盡的罹患鼻咽癌的親身體驗,經得他的同意,當時只節錄部分,而這次終於有機會登出他的全文。這次還邀請一位資深血液腫瘤科醫師解釋鼻咽癌的臨床症狀表現,以及介紹目前常用的化學藥物療法與其副作用。另一位資深放射腫瘤科醫師,則由正常的吞嚥步驟,談到放射治療對頭頸部癌症病人的影響以及需要注意的生活細節。希望這種由病人的現身說法,加上該病專科醫師的解釋,可以使國人對這台灣常見的疾病更加了解。我1973年出生,是鼻咽癌生存者,現在使用胃造口於生活中,後面是我的胃造口生活分享。我是2004年發現頸部有腫塊,發現的是家人。當時坐在家裡客廳看電視,家人發現頸部有腫塊,觸摸後又不會疼痛。家人覺得不好建議我去檢查,我自小就有鼻子過敏反應,早上起床一定噴嚏打不停,晚上常鼻涕逆流,每隔一段時間就會因咳嗽而晚上睡不好,所以在脖子發現腫塊前。我已經發生中耳積水不退的症狀(腫瘤塞住耳咽管導致耳朵分泌物無法排出),一開始只以為單純積水,到醫院耳鼻喉科檢查抽水後,隔天又有水積累的狀況發生,恰巧當時正是SARS在台灣造成肆虐,台北市立和平醫院封鎖時期,所以不覺是緊急事件沒有很積極求醫。脖子腫塊出現後,我到署立仁愛院區去檢查,醫生內視鏡檢查時發現有腫塊,於是當下安排做切片,此外發生一段插曲,我先前健康狀況一直穩定,頂多偶感風寒看看家附近診所、拿拿藥,鮮少出入醫院,對醫院流程不甚清楚以致發生烏龍事件。鼻腔切片後我以為等看報告時才收費,便離開醫院,隔了七天都沒收到任何通知,打去醫院問才發現因為沒繳費,所以切片沒有送檢驗,才急忙重新切片檢驗,一週後門診看報告時,被醫生請上座,很慎重要跟我說結果,當下心裡嘀咕,不會是不好的結果吧?頂多是癌症唄!隨後醫生讓我不要緊張激動,最後宣布切片檢查結果是鼻咽癌,其實當下我沒有很震驚,只是想,真的如心裡所猜想最差狀況(現在回想起來真是不知者不懼),後面與家人討論後選擇至醫院治療,最終確認是鼻咽癌第三期接近第四期,後面在醫師的專業治療下,我在一年治療後康復,並回歸一般生活。康復後生活逐步恢復正常,一開始除了口水少了需要常補充水分,吃東西也要多搭配湯品外,沒什麼不便之處,隨著癒後時間越來越長,當初放射治療前醫生說明的後遺症影響也隨時間增大。我大約在2016年開始發現喝水與吃東西容易嗆到而且頻率越發頻繁,對應措施就是吃飯速度放慢,我從小吃飯速度快平均一餐大概15至20分鐘用完,到後來我吃一餐要一個小時甚至一個半小時,因為用餐速度太慢導致後來我只好減少攝取的量,來符合一般用餐時間,後面開始發生一些狀況,如吃得少體重當然一直掉(我療程結束是77公斤,後來一直維持在70至72公斤左右,後來進食少了,體重最低到58公斤),另外水攝取少,我也迎來人生第一次的舍利子(腎結石),其實最嚴重的是我開始發生吸入性肺炎,吸入性肺炎就是吃東西喝東西時,因為吞嚥能力不好導致食物、飲料跑到肺部引起發炎,原本好發於長輩甚至造成死亡(前總統李登輝先生就是喝牛奶造成吸入性肺炎引起併發症才過世)。最嚴重一次是2017年我跟朋友到馬來西亞旅遊,最後一天行程喝肉骨茶當下就嗆到,結果我是在返程班機上發燒(還好當時還沒有發生新冠肺炎疫情,不然我連飛機都上不了),落地後在朋友協助下是坐輪椅推著過海關,立即返回醫院急診並住院,治療五天後才出院,後續又發生幾次類似狀況,終於在醫師建議下安排進行胃造口安裝。我應該屬於反應遲緩的人,其實一開始醫師建議我裝胃造口,我心裡還有些猶豫,後來醫師為了我從國外回來隔天立即為我處理的推力下,我才同意進行手術安裝,本以為要花一點時間,沒想到過程不超過三十分鐘,我整個人都還沒反應過來流程就結束,後面住院三天是術後觀察及護理方面的維護教育,在醫師與護理師評估我可以自己灌食,且能維護清潔傷口後,便出院恢復原本的生活。其實現在想起來應該感謝醫師的專業建議,因為比起鼻胃管胃,造口更容易維護,而且不會像安裝胃造口而不敢外出,也不會造成鼻腔的不舒服,這些都是自己事後搜集資料並實際使用後才有深刻體會。接下來就是我的使用心得,與有相同需求的朋友分享。胃造口其實是為進食困難的人除了鼻胃管外的另個選擇,早期健保沒有補助,費用比較高,現在健保補助,每半年換一次就可以,與鼻胃管不同,它是透過透視機器導引於胃部打一個小洞放入灌食管與餵食口即完成,而且因為在腹部,所以穿上衣服幾乎看不出來,不像鼻胃管整個明顯。加上半年才更換一次更換頻率比鼻胃管低,使用者不用忍受鼻胃管更換產生的鼻腔不適等狀況,現在歐美地區灌食患者的主要選擇。一開始當然是有些不習慣,腹部卡了跟管子,飲食也與以往完全不同,現在全部經由管灌處理,還好住院期間護理人員耐心的教導,並帶領我與家人學習如何照護造口處的衛生維護,其實只要用棉花棒沾酒精或碘酒幫造口處消毒清潔,並注意保持造口處清潔乾燥,不要拉扯到管線就可維持。管灌時注意不要有渣滓殘留在管子裡,保持管子的通暢,就能維持日常生活。另外因為腹部有傷口所以水下活動要避免,泡溫泉可以請不要太頻繁且每次時間不要太久,造成傷口感染。我自己也發生過一些狀況跟大家分享,狀況一是胃造口處有瘜肉,因為是管線與傷口,雖有固定但日常活度難免造成摩擦,有時候傷口會產生瘜肉,我一開始沒有,到了第三年開始,第一次傷口邊緣有瘜肉產生,原本以為是發炎趕快掛急診回去請醫生檢查,醫生檢查後說明這只是傷口與管線摩擦造成瘜肉,只要沒有流血並疼痛,持續日常清潔消毒是無大礙,若覺不美觀心裡過不去再用雷射燒灼去掉即可,當下選擇和平共處,等到下次更換胃管時就神奇消失了。狀況二是接口損毀,我睡覺時一般是仰著睡,但有時因為鼻塞等因素我會側睡,可能是姿勢變更時沒有注意灌食的接口,時間久了接口就被我壓裂,有天我因為騎機車停車為了挪空位搬機車時手頂在身體上把我的餵食接口壓斷,當下胃裡裡的胃液、水順著管子往外流,整個人腹部至腳都濕了,最後也是回醫院急診更換接口。狀況三是胃管掉到十二指腸,這個跟當初護理人員教導我要量測管路長度有關係,我一直覺得納悶,為什麼要量測管路長度,後來透過切腹之痛終於了解,我到第四年有天發現灌食後肚子好像消化不良整個胃不舒服,甚至胃痛,飲用水灌食不會灌食配方食品時才發生,本以為是食品問題,更換了兩三種都不見改善,後來回醫院做檢查照X光,發現是腹部胃管尾端掉到12指腸,腸道受不住營養品的油膩才會產生疼痛,這時護理人員問我:「你的管線長度呢?」才知道原來這個是避免管線沒有固定好,或是活動早上改變造成管路變化,神奇的是這個在我造口生活裡發生了兩次,第二次我就警覺趕快回醫院請醫生檢查處理,第二次還因此急診重做造口手術更換管線。經過這段時間的胃造口生活,我自己的體認是胃造口比起鼻胃管來說進食比較方便,自己一個人就可以處理不用麻煩家人,胃造口在腹部,衣服穿著掩蓋就不明顯,不像鼻胃管整個裸露,出門都還怕嚇到路人,對自己的社交生活影響比較小(自己臉面比較掛得住)。胃造口半年才須更換,而且每次只花30分鐘左右,相對鼻胃管更換頻率低很多,每次更換也不會不舒服(畢竟有麻醉)。傷口維護上其實也是自己就能處理,傷口的清潔消毒與保持乾爽,這個自己就能處理不會造成家人額外負擔,我自己本身在術後跟朋友出國了兩次,2018到泰國旅遊、2019到韓國旅遊帶著營養品與灌食針筒及消毒清潔工具,兩次旅程都很順利,平時稍留意一些細節就不會對日常生活有太多干擾,我認為自己進行胃造口決定是正確的,如果未來有朋友面臨跟我一樣抉擇,我會推薦選擇胃造口代替鼻胃管。
-
2022-04-15 養生.聰明飲食
40後吃出穩定血壓!營養師教「5+5法則」降高血壓,這種肉別吃
國民健康署調查,40歲以上國人高血壓盛行率高達38.3%,高血壓已不再是老人病,2022年起台灣高血壓學會也將「高血壓」定義標準降低至130/80 mmHg。不過除了按時服藥、定期量血壓之外,營養師也提醒飲食方面可以謹記「得舒飲食法則」,輕鬆維持血壓穩定。 根據《健康力新聞網》報導,近期天氣變化大,許多高血壓患者血管收縮導致血壓升高。營養師雷小玲建議,飲食上可以考慮「得舒飲食」原則,利用高鉀、高鎂、高鈣、高膳食纖維及豐富的不飽和脂肪酸,搭配多種營養素促進身體健康,達到降血壓的目的。 一、澱粉 每餐可選取「全穀雜糧類」食物,像是地瓜、五穀飯。 二、蔬菜水果 採取「5+5法則」,可以採用蔬菜5份、水果5份,也就是一天大概有2碗半的蔬菜份量,盡量食用「多顏色」,加上2個拳頭大的水果份量,適當補充蔬果,就能有效控制血壓。 三、肉類 減少紅肉,盡量食用「植物性蛋白和白肉」,像是雞肉、魚肉、海鮮可以取代豬肉、牛肉等。 四、乳製品 建議1天兩杯低脂牛奶,也可以選擇優酪乳、鮮乳等乳製品,其中的「鈣質」成份對血壓控制有幫助。 五、油脂 攝取原則以選擇「單元不飽和脂肪酸」較高的油品為優先,像是橄欖油或苦茶油,堅果也是很好的選擇。 此外,高血壓患者可以選擇含「鎂」較高的食物來吃,幫助血壓放鬆,也別忘了補充維他命D,可以透過曬太陽或食用香菇、黑木耳。 另外像「精氨酸」此類胺基酸,在研究報告中具有改善血管功能、增加血流量、幫助血管放鬆,適當攝取亦有助於降低血壓。 ●原文刊載網址●延伸閱讀:.打個噴嚏啟動過敏開關,眼淚、鼻涕流不停?3分鐘顫掌改善體循環,減少感冒、鼻子過敏.50後膝蓋不舒服,一點都不想動、疼痛反而更嚴重!9招改善膝蓋痛、老後走更長的路.最好的友誼並非要聯繫頻繁!不以利益為目的的關心,對成年人來說很難得、要珍惜
-
2022-04-10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阿妹演唱會再傳確診 陳時中:下載APP不會影響這麼多人
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被問及日前記者會前四度吸鼻子,外界擔心是過敏還是感冒。陳時中表示,「雖然年紀大了,但身體健康還好」。至於阿妹演唱會陸續出現確診者,陳時中也表示不會任意取消活動,若民眾下載社交距離APP,就不會影響這麼多萬人。由於蔡英文總統日前因接觸確診家人而自主隔離10天,曾與蔡開會的行政院長蘇貞昌和衛福部長陳時中則因蔡英文總統PCR陰性,只需自我健康監測。但他日前在記者會在四度吸鼻子的片段,醫師蘇一峰在臉書寫出「喇叭開到最大聲,仔細聽阿中部長是鼻子過敏,還是普通感冒,還是?」陳時中今天下午臨時新增行程,參加第32屆台北電器空調3C影音大展時被問及此事。他表示,「大家很關心健康,包括咳嗽和吸鼻子狀況,雖然年紀大了,但身體健康還好」。另外,他今天在記者會也表示,考慮將以社交距離APP取代現行的實聯制。但外界質疑若民眾連實聯制都懶得掃,推行APP難道不會有困難?陳時中表示,目前APP下載約600萬人,希望能推到1200萬人,讓防疫步調可以加快。而對於天后阿妹一連12天的演唱會陸續出現確診者,他也表示,現在走的是正常生活下的防疫,所以正常活動不會任意取消,也因此希望大家都能下載社交距離APP,近距離接觸者才會收到通知,就不會一場演唱會就影響那麼多萬人;民眾也可做快篩把疑慮降到最低。
-
2022-04-10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快篩國家隊準備中 陳時中:有800萬劑共同供應契約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衛生福利部部長陳時中今受邀至義光教會婦女團契進行專題演講,提及將提供800萬劑家用快篩共同供應契約。會後陳時中接受媒體採訪時則透露,「快篩國家隊」已在準備中,免費發放快篩試劑是「沒有問題。」被問及是否參戰桃園選舉,他感謝民眾抬愛,但目前沒規畫選舉之事。地方傳出桃園市長鄭文燦看好陳時中,認為他若參選一定勝選,只是綠營布局除了桃園,也要考慮雙北。對此,陳時中表示,謝謝大家抬愛,目前沒有規畫選舉的事。時代力量立委陳椒華日前指出,國內快篩需求大增,試劑售價卻比國際高許多,呼籲行政院速籌組「快篩國家隊」,由政府發放免費試劑,以減輕人民負擔。陳時中演講後回應,「這都在準備中,沒有問題。」另有關有醫師蘇一峰於臉書質疑,陳時中日前記者會時吸鼻子四次,「是鼻子過敏,還是普通感冒,還是?」他建議比照醫療人員,連續PCR 14天就可以繼續上班。對此,陳時中表示,「無論隔離或相關狀況都有科學證據和做法,每個人的身體要自己照顧好。」至於今天新增本土案例數是否會超過500例?陳時中表示,下午疫情記者會再宣布。
-
2022-03-07 該看哪科.風溼過敏免疫
脫口罩、髒手揉鼻子 過敏2NG動作恐增染疫風險
乍暖還寒,最近日夜溫差大,許多人過敏性鼻炎發作,出現鼻子癢、打噴嚏、流鼻水等症狀。醫師表示,現在仍是新冠疫情警戒期,很多人鼻子過敏不適時脫下口罩,用手揉搓鼻子、擤鼻涕,但脫口罩、用髒手搓鼻子是兩大NG動作,恐增加染疫風險,建議過敏症狀若嚴重,影響生活品質時,應速就醫治療。「疫情期間,如果出現咳嗽、流鼻水等過敏症狀,身邊的人都會緊張、擔心。」林口長庚醫院兒童過敏氣喘中心主任葉國偉說,其實不少人咳嗽、流鼻水都與過敏有關,尤其近日溫差大,是過敏性鼻炎好發時節,求診人數增加一成左右,但患者常不經意脫下口罩用手搓鼻子,可能增加感染病毒風險。有過敏體質的人出現症狀,若不影響日常生活,病情屬於輕度,建議可讓症狀自行緩解,如果症狀影響學習或工作,或造成睡眠品質不佳,應就醫治療。葉國偉說,除服藥控制病情,建議過敏性鼻炎患者一定要戴好口罩,避免溫差過大時,吸入冷空氣,或空氣品質不佳時,吸入懸浮粒子等;室內濕度應維持在50%至60%,濕度過高時應使用除濕機,以防塵蟎生長,兒童也要避免在床上玩耍、跳床,減少接觸塵蟎、灰塵等過敏原。
-
2022-02-07 該看哪科.兒科
醫病天地/秋冬好發過敏 注意保養
進入秋冬後,8歲女童小喬常感四肢發癢,有時甚至無法控制力道把皮膚抓到血流不止,每天早晚更不定時用力乾咳,總跟媽媽嚷嚷「喉嚨裡有東西」。新竹國泰綜合醫院小兒科醫師陳信瑜說,秋冬好發過敏,但體質難改,提醒家長留意「保養」的重要性,多幫孩子擦乳液、降低洗澡水溫或勤換清潔寢具等,避免身體慢性發炎。陳信瑜說,這2年民眾戴口罩防疫,秋冬呼吸道感染、以糞口傳染的腸胃炎就診人次減少,但明顯可見過敏就診者增加。孩童過敏以皮膚過敏(俗稱濕疹)、鼻子過敏、氣管過敏(氣喘)3大樣態為主。不同過敏會在不同年齡層階段性發生,但體質難以改變,因此需正視過敏,保養為第一要務。陳信瑜分享,飲食均衡跟正常作息是根本條件,適當的免疫反應則根基於均衡的免疫系統,若孩子有皮膚過敏,請父母幫忙1天多次擦乳液,洗澡水溫不要太熱,減少抓癢機會,也要注意自身會引起過敏的食物,避免接觸。若為鼻子或氣管過敏,要切記塵蟎是最大的敵人,時常清潔換洗寢具,注意適當除濕,不讓塵蟎生長;洗完澡、起床時刻趕緊披件毛巾或外套,外出記得戴口罩,順便抵擋另個誘發氣管過敏的凶手PM2.5。
-
2022-02-07 癌症.肺癌
首研究證實國人空汙健康識能不足 高風險族有放棄心理
又到了空汙最嚴重的冬季,台北醫學大學去年發表全世界第一個「室外空氣汙染健康識能量表」並完成上千人電話訪問,首度揭開台灣民眾室外空汙健康識能只有中等,且較差者多為生活區域或職業上接觸空汙風險較高者,登上國際期刊。醫界肺癌專家觀察,現僅知識水準及經濟能力較佳者願意自費做低劑量電腦斷層(LDCT)的肺癌篩檢,建議國家政策應針對具有危險因子、從事高風險職業的民眾給予補助。北醫高齡醫學科主任侯文萱去年於英國醫學期刊《BMC Public Health》發表世界第一個室外空氣汙染健康識能量表,並用此量表完成全台1297人電話訪問。令人訝異的是,健康識能較差者大部分為生活或職業上接觸室外空汙風險越高的民眾、南部居民、退休者,而健康識能較佳者則主要來自於好山好水的東部、中部及北部,教育程度較高的年輕人以及有兒童同住者。研究顯示,室外空汙健康識能較低的族群,有高達92%來自室外空汙較嚴重的南部,平均年齡44歲,多為運輸倉儲或通信業者、金融保險業,已退休、家管,且多數沒有兒童或學生同住。健康識能較高者主要住在東部或離島地區、未婚、教育程度為研究所以上,平均年齡21歲,居住於中部和北部者也多。身處空汙高風險的南部居民、運輸業者,為何反而缺乏了解並應用健康資訊的意願和能力?侯文萱表示,可能是就算知道嚴重,也無法改變自己的工作、居住地,所以反而不敢聽也不敢想,以免徒增沮喪。侯文萱表示,政府不能只期待民眾發揮個人力量,因為健康行為有時並不需要以理解為前提,只要透過環境引導,民眾就能直接應用,這是國家政策可以努力的方向。高雄長庚內科部副部長、肺癌團隊召集人王金洲表示,空汙是許多疾病重要的危險因子,但他並未觀察到高雄的肺癌集中在特定族群,顯示空汙地理分佈與當地肺癌盛行率之間的相關性,仍待更多研究證實。王金洲表示,「肺癌篩檢」是目前國家癌症篩檢政策仍缺少的一塊,目前只有高知識水準、經濟能力中上的人會理解LDCT的重要,並願意自費檢查,希望未來在國家補助下,LDCT能更普及於具肺癌危險因子的社會大眾。高雄市民林小姐從台北搬回故鄉已經四年,大女兒的鼻子過敏已經惡化為氣喘。林小姐說,因為每年十月到隔年四月空氣品質很差,她每天都要看空品指標才能決定家裡是否要開窗、能否帶小孩去戶外跑跳。不過林小姐身邊的親友都對於空氣品質毫無興趣,公婆看重通風,天天把窗戶大開,同事和朋友也不想改變既有的生活方式,覺得空氣汙染不痛不癢,沒有威脅性。四年下來,孤軍奮戰的林小姐已經自律神經失調、經常性胃痛;常常想要搬走,卻又因為家人都在此而留下。林小姐說,很多人就是從事會製造空氣污染的工作,例如石化業、鋼鐵業,甚至會擔心如果政府要改善空汙,很多人都要失業,所以普遍認為「為了生活,就應該要忍耐。」「我在台北唸書時認識的高雄人都沒有回來,可能都是受不了這種想法。」林小姐希望高雄可以發展更環保、產值更高的產業,為居民帶來新的生活想像、遠離忍受空汙的命運。
-
2021-12-25 養生.聰明飲食
過敏可以吃什麼舒緩?13種實證天然抗過敏食物大整理!
文/耳鼻喉科 劉承信醫師 鼻子過敏超惱人,過敏症狀鼻塞打噴嚏流鼻水最常見 在台灣有近三成的人飽受過敏及非過敏性鼻炎的困擾。最主要的三大症狀:流鼻水、打噴嚏及鼻塞,另外還會合併有眼睛癢、黑眼圈、嗅覺降低、頭暈目眩、鼻涕倒流、呼吸困難等症狀。過敏性鼻炎也容易有共病如鼻竇炎、氣喘、中耳積水,也會帶來身體其他部分如眼睛、皮膚、氣管、睡眠、打呼、臉型發育甚至腸胃的影響。 鼻子過敏怎麼辦?實證天然抗過敏食物食療大整理 我實在的建議是從健康均衡的原型食物攝取。食療是日常維持身體健康的保健好方法,需要長期維持,並沒有快速的治療效果。 實證天然抗過敏食物 蘋果多酚食物來源:蘋果。一般蘋果一顆可能就有200-500mg的蘋果多酚,市售蘋果汁約39~136 mg/100ml臨床效果:每天攝取50mg或200mg蘋果多酚的果汁連續四週, 或是每天攝取500mg蘋果多酚持續12週,可以在花粉季節顯著的改善過敏症狀並且減少藥物使用。 葉綠素C食物來源:銅藻及部分藻類富含,天然食物攝取比較容易降解,多半都是人工製成的添加劑比較多臨床效果:每天攝取0.7mg連續12週,可以改善成人過敏症狀。 共軛亞麻油酸食物來源:天然是牛羊等反芻動物的乳汁和肉(羊肉、牛肉、乳製品),另外用葵花油、紅花籽油經氫化處理是保健補充品常見的製造方式。臨床效果:每天攝取3g連續12週,在花粉季節使用可以減少過敏症狀、減少藥物使用、降低發炎指數。 蜂蜜食物來源:蜂蜜臨床效果:雖然部分研究顯示沒有顯著效益,但更多研究顯示可以改善過敏性鼻炎的症狀。相關研究有的是每天8g蜂蜜、每天1茶匙蜂蜜,最高甚至吃到1g/kg體重的劑量。 異槲皮素食物來源:秋葵、芒果、藥草如塔黃或釋迦的葉子、茶樹、垂管花。很常被製作成口服補充營養素。 臨床效果:連續8週每日攝取100mg,可以減少過敏反應,但對於眼睛症狀的控制比鼻子的症狀更明顯。 甲基硫醯基甲烷食物來源:雞蛋、豆類、肉類、魚類、大蒜、洋蔥、蘆筍、甘藍,但肉類經料理後保存效果較佳。很常被製作成口服補充營養素。臨床效果:每天可以使用到4g。多篇研究使用2.6g連續一個月或是3g連續兩週,對於季節性過敏、鼻塞與鼻部症狀都有顯著改善的效果。 螺旋藻食物來源:最常見是鈍頂節螺藻,主要是內含胺基酸、礦物質、必需脂肪酸、維他命、類胡蘿波素臨床效果:有研究說明天天使用2000mg達6個月,對於過敏性鼻炎的症狀與滿意度可以得到改善。 番茄萃取物食物來源:番茄。內容成分包含類胡蘿波素(番茄紅素、β胡蘿蔔素、葉黃素)、維他命、多酚(類黃酮、酚酸、單寧)臨床效果:有研究發現連續8週使用360mg,對屋內塵蟎過敏的病人可以改善鼻過敏症狀,增進生活品質。 維他命C食物來源:水果(芭樂、釋迦、龍眼、奇異果、草莓),蔬菜(甜椒、青花菜、芥蘭)都含有維他命C。 臨床效果:過敏患者容易產生活性氧物質,使得鼻黏膜產生發炎變化並弱化抗氧化的能力,最終更強化了過敏症狀。部分研究發現可以讓兒童的過敏性鼻炎症狀減少。 維他命D食物來源:曬太陽、魚類(鮭魚、鮪魚、鯖魚、沙丁魚)、牛奶、 雞蛋(蛋黃)、菇類、肉類(鴨肉、豬肝) 臨床效果:研究顯示維他命D缺乏與過敏症狀很有關係,5個月的維他命D補充可以改善對花粉/草過敏的兒童之過敏症狀,而更多研究顯示對於維他命D缺乏的病人改善更明顯。 維他命E食物來源:各種油料種子和植物油中,在穀類、堅果類和綠葉蔬菜中都可以找到。 臨床效果:目前證據顯示有些有效、有些無效。有研究指出在過敏季節時每天使用800 mg,可以稍微降低鼻部症狀,然而並無法降低整體過敏日數,也不會因此就可以減少過敏藥物使用。 益生菌益生箘對於過敏性鼻炎,無法完全根治,只能改善症狀;環境、基因、免疫功能才是決定疾病是否出現,益生箘無法預防過敏性鼻炎發生;無法短期改善,需要一段時間的調整;無法當作主要治療,僅能當作輔助保健。 過敏鼻炎體質調整快速重點整理,舒緩過敏症狀看這裡 重點一:吃什麼?認識過敏食療聖品與營養物天然食物包括番茄、蘋果、蔬果維他命、益生菌、藻類、雞蛋、秋葵、蜂蜜、紅花籽油都有幫助,營養補充品就看個人。均衡六大類營養、補充蔬果、健康生活,不用斤斤計較吃了多少毫克,就是最好的過敏食補。 重點二:吃多久?連續4-12週調整體質通常都是4-12週的連續使用才可以見到微薄的效果,不應該把食物當成治療,而是內化成每一天的健康飲食與健康生活當成根本,加上專業醫師的治療,才是最好的過敏控制。 重點三:多有效?鼻子過敏舒緩而非鼻子過敏根治抗過敏食物雖然只是輔助,卻是過敏控制的根本。多篇研究顯示有效果,但研究結果可能受到保健食品的贊助影響。不要想用吃來治療過敏,而是用吃促進健康,控制過敏。 《延伸閱讀》 .鼻塞是過敏?鼻竇炎?鼻咽癌?醫:單側鼻塞兩周盡早就醫! .蕁麻疹怎麼辦?吃什麼都過敏?醫:恐怕另有原因,2招有助止癢!
-
2021-12-06 該看哪科.傳統醫學
天氣冷怎麼穿都不保暖?專家曝身體4部位是關鍵
時序進入年末,天氣也愈趨濕冷,但卻有不少女孩「愛美不怕流鼻水」,喜歡穿著會露出小蠻腰的兩截式短版上衣出門,展現身體曲線。但是你知道嗎?這樣不只容易受寒流鼻水,更可能造成腰痛、腹痛等問題。氣溫驟降,各種保暖措施也紛紛出籠,像是厚外套穿上身、隨身攜帶圍巾或手套,甚至是帶著暖暖包來取暖。台北市聯合醫院仁愛院區中醫部兼任主治醫師方志男建議,時至冬季,特別需要加強保暖的部位包括:1.頭頸部頭部如果受寒,血管一收縮,血壓就上升得很快。而頸部因是六條陽經通過之處,現在人經常打電腦、滑手機,血管與肌肉都很緊繃,一受風寒自然容易血管收縮,造成疼痛,因此醫師建議可戴上帽子、圍巾保暖。另外,如經常受鼻子過敏所苦,可嘗試用吹風機(溫度勿感覺燙,適中即可)吹頭後方的風池穴和風府穴,可有效改善。2.上背部這地方是心肺所在地,膀胱經也會經過上背部。身柱穴、肺俞穴和大椎穴也在這個地方,如受風寒可能會有類似鼻子過敏的症狀、如流鼻水。經常鼻塞的人可輕按上背的肺俞穴,略有改善效果。3.腰部不少人喜歡穿兩截式的短版T恤,大秀小蠻腰,就算寒流來也沒在怕。中醫認為,露出腹部會讓肚臍「吃風」,容易造成腹痛或腰痛。因此建議冬天還是避免露出腹部,讓寒氣入侵,特別是女性,恐加劇經痛。4.足部現在人生活緊繃,末梢血液循環不良,手腳容易冰冷,嚴重時甚至會抽筋。建議可抹一些含有薑或乳香、沒藥的精油,或是雙腳泡一下加了生薑的熱水。(常春月刊/編輯部整理、文章授權提供/NOW健康)延伸閱讀: ·天冷暖暖包貼腳底、電暖器對著吹? 急診醫警告「低溫燙傷危險群」:像溫水煮青蛙 ·急凍乾冷探11度!專家點名「8習慣」直毀心血管 飯後運動、便祕小心了
-
2021-11-28 該看哪科.耳鼻喉
環境太吵千萬別戴耳機 耳科醫:耳機不要連續使用超過1小時
「你說什麼?我聽不清楚!」聽損的原因很多,有先天也有後天因素。先天性因素包括先天耳道閉鎖等,較難預防;但後天成人聽損則可依照聽損類型和原因加以預防。傳導性聽損台北榮總耳科主任黃啟原表示,耳朵的構造分為外耳、中耳和內耳。傳導性聽損通常發生在外耳、中耳,例如聽小骨沾黏、耳膜破損、中耳積水等。成因:慢性中耳炎佔半數以上。馬偕醫學院聽力暨語言治療系系主任林鴻清表示,慢性中耳炎是常見導致後天聽損的原因,尤其傳導性聽損病例中,中耳炎就佔一半以上。若未改善不良衛生習慣,且未好好治療,可能導致耳膜感染、破洞,而長期反覆感染流膿,也可能進一步使得聽小骨沾黏,造成聽力下降。黃啟原解釋,小朋友因為耳鼻喉的距離較短,容易因為感冒而引發急性中耳炎,但現在醫療發達,急性中耳炎90%不會造成聽損後遺症,然而若因為耳咽管結構、體質因素,造成容易反覆發炎,就會成為慢性中耳炎。慢性中耳炎除了造成傳導性聽損外,細菌跑進內耳也會造成感音神經細胞受損,成為混合型聽損。預防:減少感冒、有耳朵悶塞感即刻就醫。要預防慢性中耳炎造成的聽損,除了照顧好自己的身體,減少感冒外,若有鼻竇炎或鼻炎等容易造成慢性中耳炎的疾病,應特別注意,鼻子過敏一周以上、耳朵有悶塞的感覺時,一定要到耳鼻喉科就醫做進一步檢查。感音性神經聽損成因:多因老化或長期暴露噪音環境,藥物也會影響。感音性神經聽損主要是內耳的感音神經受損,例如因老化神經細胞減少,或是長期暴露在噪音環境下而造成神經損傷等。由於感音性聽損常見因噪音、老化和藥物對神經細胞傷害造成。林鴻清表示,有些癌症用藥如Cisplatin,或是抗生素如鏈黴素具有內耳毒性,因此治療過程中應監控聽力。預防1:避免長時間或在嘈雜環境使用耳機。關於職場的噪音傷害,黃啟原表示,現在工廠等工作場域已訂有規範,包括工作場域的噪音監測、噪音時間暴露和配戴合適的降噪裝備如耳罩等。但最令人擔心的,是民眾長時間戴耳機聽音樂、玩遊戲,音量過大不自覺而造成聽力逐漸下降。他提醒,耳機不要連續使用超過一小時,且不要在嘈雜的環境使用,避免將音量調太大聲;若是環境較嘈雜,可選用降噪耳機。預防2:老化聽損難預防,但可及早介入延緩退化速度。老化是自然現象,較難預防聽損的發生。但老年聽損若未能及早介入,神經刺激愈少,罹患失智症風險愈大,若能及早配戴助聽器,有助於延緩聽覺神經細胞凋零,延緩失智的發生。黃啟源表示,聽力老化是緩慢的過程,並非「一夕之間」忽然聽不見。通常聽力老化會先從高音頻、小分貝聲音開始,因此50歲以上成人最好一年做一次聽力檢查;若發現長輩聽不到燒開水的「嗶嗶聲」,也要注意可能有聽力退化的現象。林鴻清表示,若發現家中長輩在溝通上需要重複說明兩、三次,可能或多或少已有聽損,造成溝通障礙,應至醫療院所檢查聽力,並選配合適的助聽器。但林鴻清也認為,目前聽力檢查多集中在醫學中心,診所無法做精密的檢查,政府應透過補助或是支付標準的改變,讓聽力檢查更為普及,以減少聽損的發生。混合型聽損混合型聽損可能中耳構造和內耳神經皆造成傷害,而造成聽損。例如中耳炎導致傳導性聽力損失,同時又因長期處於噪音環境中、或細菌入侵內耳,而引起感音神經細胞受損。不要亂挖耳朵耳垢塞住聽不清 找醫師幫你清臨床上也常見因為耳垢塞住造成聽不清楚的個案,通常只要將耳垢挖除即可。黃啟原提醒,耳垢通常會隨著新陳代謝自行排出,有些人習於挖耳朵,反而又將耳垢往回塞,造成堵塞。如果因耳垢造成聽力下降,最好到耳鼻喉科由醫師以專業器具清除。
-
2021-11-07 該看哪科.皮膚
綿羊油夠油夠保濕能解決冬季癢?皮膚科醫不建議
氣溫逐漸轉冷,不少人會選擇吃鍋、喝酒、洗熱水澡來取暖,但皮膚較敏感的人,可能因此加劇乾癢問題,出現「冬季癢」症狀。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皮膚科主任潘企岳建議,不要在睡前喝酒或吃刺激性食物,症狀輕微者可透過基礎保養減緩不適;嚴重者除了基礎保養,還需要藥物治療。冬季癢常見於小腿前側、手臂後面、背部等容易乾燥部位。潘企岳說明,秋冬氣溫較低,導致人體的汗腺跟皮脂腺分泌減少,皮膚的水分減少,自然比較乾燥,而油分減少則會讓皮膚的水分更容易蒸發。加上冬天濕度較低,皮膚水分蒸發得更快,嚴重會造成乾燥性濕疹、缺脂性皮膚炎,讓原本就乾燥的皮膚變得更癢。「冬季癢」症狀較常出現在年長者身上,潘企岳解釋,因為隨著年齡增長,皮膚會逐漸變得乾燥,產生如異位性皮膚炎等症狀;而先天性魚鱗癬病患也會因天氣變化導致症狀加重。要如何判斷自己是冬季癢,還是其他皮膚症狀?潘企岳指出,冬季癢主要發作的部位在小腿前側、手臂後面、背部等,較容易因氣候乾燥、濕度降低而感到搔癢;若是其他皮膚狀況,膚質外觀會比較粗糙、有皮屑,沒有光澤;若嚴重到變成濕疹,甚至會有龜裂、滲出液的狀況,皮膚看起來如乾旱裂開的稻田。不少民眾認為近年溫度變化劇烈、空氣品質不佳,一到冬季,乾癢症狀更加嚴重。潘企岳說,溫度變化確實會加重冬季癢的症狀,但空氣汙染與過敏性問題較為相關,過敏患者除了皮膚問題,通常還會合併其他過敏症狀,像鼻子過敏、眼睛過敏(過敏性結膜炎)、甚至氣喘等。避免高溫沐浴、別用含皂清潔用品,洗完馬上擦乳液。潘企岳指出,有許多患者冬天的時候很愛高溫沐浴,「沖熱水沖很久」,他建議洗澡水溫度勿過高,也不要洗太久,且一洗完澡就要馬上擦乳液,不然皮膚好不容易吸收到的水分就會蒸發。醫師也提醒,「不要用含皂性的產品洗澡。」例如肥皂因去汙力較強,相對會讓皮膚變得比較乾,「身體較乾燥、不油的部位,不一定要用清潔用品」。建議洗澡時可避開皮膚乾燥處,適當清潔出油部位即可。另外,因癢感而用力搓皮膚、衣服質料不佳等,也會加重冬季癢症狀。藥物雖能立即止癢,做好保濕才能避免復發。醫師強調,已經出現冬季癢的民眾,基礎保濕一定要做好,嚴重者還要搭配抗組織胺藥物及萬用藥膏。他說,其實濕疹治療並不難,擦藥就可緩解,但做好皮膚保濕才有加乘效果,因為發病主因之一為角質層不健全,導致皮膚乾燥,因此加強皮膚保濕、讓角質層健全、提高皮膚防護力,才能減少發病機率。藥物方面,醫師會開立口服止癢藥或濕疹外用藥,情況嚴重者需吃口服類固醇及接受其他相關治療。睡前喝酒暖身,血管擴張恐讓冬季癢更嚴重。另外,有些容易手腳冰冷的人,會在睡前喝點紅酒,讓身體產生熱度後,暖暖的比較好入睡,但潘企岳建議有皮膚症狀的人,不宜在睡前飲酒,因為睡覺時蓋著棉被,高溫會使皮膚變得乾燥,若睡前還吃刺激性食物或是喝酒,會讓血管擴張,冬季癢症狀更嚴重。除了上述生活習慣,潘企岳說「放鬆心情」也是治療的一部分,有些病患的皮膚症狀是因壓力大、心情緊張引起,因此,保持身心愉悅也很重要。皮膚保濕訣竅水乳液+油乳液 先補水、再保濕冬季癢病患要擦乳液保濕,但市面上有各種乳液,該怎麼選擇也是一門學問。許多長輩認為綿羊油夠油夠保濕,但潘企岳不建議,因綿羊油是液態油,抹起來很油膩,比較推薦帶點水分的乳液。潘企岳表示,病患可以自身皮膚乾燥程度來選擇:●輕微者:可用「含水量」較高的乳液。●嚴重者:用「含油量」較高的乳液。●皮膚已龜裂者:建議可先擦一層含水量較高的乳液,之後再疊擦含油量較高的乳液,這樣既能補水、又能保濕。
-
2021-10-05 新聞.元氣新聞
男童溪邊玩水鼻癢流血 急診夾出3公分活跳跳黑色水蛭
台灣天氣常熱得令人難受,玩水、游泳是最佳的消暑運動。新竹一名10歲男童先前跑去溪邊游泳,回家後感覺鼻子搔癢難耐,不時還會流鼻血,去小兒科就診起初以為是過敏,直到男童照鏡子才驚覺鼻孔裡好像有一隻蟲,到新竹台大分院急診室求助,最後從鼻內夾出一條約3公分、活蹦亂跳的黑色水蛭。急診醫學部醫師杜雄表示,該名男童從溪邊玩水返家後,發現鼻子一直癢癢的,不太舒服,有時還會流鼻血,家長得知後先帶去附近的小兒科看診,起初以為是過敏造成,拿了處方藥物就回家,但服藥後狀況仍未改善,之後再到耳鼻喉科看診,經診斷也告知沒問題,可能是鼻子過敏或挖鼻孔引起的搔癢或流鼻血。杜雄指出,這樣的狀況持續一周仍未改善,在溪邊玩水返家後的第七天晚間,男童在洗臉照鏡子時疑似在鼻孔內看見一隻蟲子,便告訴家長,但對方不以為意,直到男童堅稱鼻內有蟲,加上鼻癢、流鼻血症狀依然存在,才半信半疑到新竹台大分院急診室。杜雄說,醫師經問診與檢察男童鼻腔,果真在左鼻腔內看到一個黑色塊狀,不像是鼻腔內正常的組織,用夾子觸碰還會蠕動,經過多番嘗試後,終於從中夾出一條黑色水蛭,取出後還活生生在舞動。杜雄說,男童游泳後鼻子很癢和流鼻血的迷團終於解開,也治癒了。原來是男童在溪間游泳時,水蛭不慎跑進鼻腔內,在鼻腔內蠕動時造成癢的感覺及在鼻腔吸食黏膜時造成流鼻血。提醒民眾若在溪間游泳過後感到鼻子搔癢不舒服和流鼻血,切記不要掉以輕心,要趕緊求醫。
-
2021-10-05 該看哪科.皮膚
抗異大作戰/生物製劑助15歲異位性皮膚炎患者考上第一志願
抗異大作戰講座第五場「皮又再癢?兒童照護大公開!」精彩回顧https://lihi1.cc/OcQsj異位性皮膚炎是兒童常見的慢性皮膚病,醫師建議,異膚症狀慢性且反反覆覆,家長要有耐心陪孩子長期作戰,並把握黃金治療期,盡早在成長階段積極治療,平時則從飲食、清潔和環境等三大面向,做好日常的皮膚保養。異位性皮膚炎病友協會與元氣網主辦「異起改變 抗異大作戰」系列直播講座,第五場「又皮再癢 兒童照護大公開」,由馨蕙馨醫院兒童氣喘過敏科主任馮文彬主講,並由身心治療瑜珈老師林淑鈴介紹瑜伽動作,緩解異膚帶來的身心壓力。典型症狀:皮膚乾燥、紅疹、脫屑馮文彬表示,異位性皮膚炎在不同年紀的症狀略有不同,第一個特徵是明顯的皮膚癢感,其次是症狀慢性且反覆出現,慢性定義是指嬰兒期持續兩個月以上,其他年紀持續六個月以上。典型症狀包括皮膚乾燥、紅疹或脫屑,且症狀左右對稱,甚至角質增厚出現魚鱗或苔蘚變化。嬰兒的病灶多出現在臉頰,手腳的外側,大一點的孩子多半出現在手腳關節的彎曲處和手掌。馮文彬建議,一旦孩子有以上症狀,且其他家人也有過敏疾病史,家長就要高度懷疑是異位性皮膚炎,盡快就醫檢查。有家長認為,隨著孩子長大,異膚症狀會自動改善,因此童年階段不必積極治療,馮文彬說,異位性皮膚炎若發生在嬰幼兒,的確六至七成長大後症狀會緩減,但如果小時候不積極治療,長大後改善的幅度較低,會影響日常生活且造成外觀問題,影響孩子的學習注意力和社交,有的孩子更因此內向退縮,甚至憂鬱。慎防合併過敏性鼻炎 氣喘尤其,嬰幼兒如果有異位性皮膚炎,較大之後會有氣喘和鼻子過敏。馮文彬說,目前台灣統計發現,七歲以上仍有異位性皮膚炎的孩子,有六成機率會合併其他過敏病症,半數是過敏性鼻炎,三成是氣喘,另兩成是兩者兼具。因此,把握孩子的黃金治療期格外重要。馮文彬表示,傳統治療方式採用外用藥膏及類固醇藥物,對中重度患者使用免疫抑制劑,近年國際藥廠開發出生物製劑,對中重度患者治療效果不錯,目前國內開放12歲以上病友使用,適合做為中重度異膚孩子的長期治療選項。馮文彬曾收治一名15歲的重度異膚患者,長期且反覆發作的症狀令這個國中生失去信心,雖曾使用口服免疫抑制劑,但副作用多且要常常抽血,讓他極度抗拒治療,最後經醫師和家長溝通,說服男孩嘗試生物製劑,結果在短短一到兩個月後,異膚症狀大幅改善,皮膚幾乎不會癢,男孩也因為病情穩定,睡眠和生活恢復正常,後來順利考上第一志願。長期抗戰做好皮膚保健除了藥物治療,日常照護也是控制異膚病情的關鍵,馮文彬建議家長先從飲食做起,多讓孩子嘗試多元的天然食物,即使是蝦蟹奶蛋花生等易敏食物,也不妨少量嘗試,如果孩子吃了沒有過敏現象,便不必刻意忌食,畢竟這些食物都有豐富的營養。日常保養的第二大重點是點清潔和保濕。馮文彬說,洗澡水溫應盡量控制在攝氏35、36度,並適量使用中性或弱酸性清潔沐浴用品,只用清水洗澡將無法徹底清除皮膚上的油脂汙垢,容易促進細菌孳長進而造成皮膚感染。另要視孩子的皮膚乾燥程度,再根據天氣、季節和活動狀況,調整使用不同的乳液產品塗抹皮膚,做好保濕。 第三,要注意環境中的刺激物。馮文彬說,塵蟎、二手菸、空氣汙染等環境過敏原和刺激物,都對孩子不利,應盡量避開,家長也可購買溫溼度計,讓家中維持在濕度60%、溫度26度左右,打造皮膚舒適的環境接種新冠疫苗前 先和醫師討論最近全台青少年開始施打新冠疫苗,也讓家長擔心異位性皮膚炎的孩子是否適合。馮文彬說,整體而言,中重度異膚患者可接種,但較不適合在大型接種站或學校施打疫苗,最好和主治醫師討論後,安排在醫療院所施打較安全。 他也提醒,如果異膚病友正在急性發作期,或是近兩周內曾使用口服的類固醇、免疫抑制劑或其他注射藥物,應暫緩施打,先和專科醫師討論。而在接種新冠疫苗後,異膚患者可能因為停藥或疫苗免疫反應,病情會變得不穩定,馮文彬說,這時應依照醫師指示調整用藥並且規則回診。3組瑜伽動作 放鬆身心異膚患者的搔癢、紅疹常集中在關節處造成緊繃,家有異膚的孩子,也成為親子共同的生活壓力,瑜伽老師林淑鈴建議,不妨透過三種不限年齡和場地的簡單瑜伽動作來舒緩筋骨,親子一起延展肌肉,透過胸腔的擴張,讓呼吸放鬆,自律神經穩定下來,將可降低焦慮,尤其適合在睡前進行,將有助入睡,提升生活品質。一、樹式側彎:經由手臂、腋窩伸展,加強血液循環,使皮膚代謝力更好,使膚質穩定。二、貓式伸展:打開呼吸循環空間、伸展腋下促進肺經穴位按摩,促進身體內外良好循環。三、貓牛式呼吸:異膚患者皮膚長期處於慢性發炎,情緒易敏感脆弱,身心處於焦慮耽憂之中,因此調節呼吸、靈活脊柱造血代謝能力、緩解煩躁不安情緒,強化身心安定,也有助於降低異位性皮膚炎的復發頻率及影響程度。●加入異位性皮膚炎病友協會社團,掌握最新社團訊息●ADCT小測驗:簡單回答6個問題,幫助異友掌控病情●抗異大作戰系列講座精彩回顧
-
2021-10-04 該看哪科.耳鼻喉
醫病天地/耳鳴 認知療法不藥而癒
台北一位21歲年輕老闆深受耳鳴困擾,痛苦到想自殺,求助台中光田綜合醫院耳鼻喉頭頸部部長賴仁淙,醫師沒給他藥物,透過調整作息、不熬夜,讓他不藥而癒。賴仁淙表示,99%耳鳴是良性的,透過認知療法,甚至不必藥物治療。賴仁淙說,患者經營生意,工作壓力大,察覺有耳鳴問題後,先上網查詢,網路爬文愈看愈擔心,害怕自己會失去聽力、耳聾;患者提到,到台北找醫師,花很多錢仍無法解決,困擾到想自殺,不求完全根治,只希望聲音能變小。「一定會改善,相信我。」賴仁淙向患者信心喊話,安排看耳鳴特別門診,先介紹去台灣耳鳴學會的網站,了解耳鳴的正確資訊,改變對耳鳴的認知,共看診3次,加上改善生活習慣,不熬夜、有好的睡眠,不用藥物最後改善症狀。賴仁淙說,他反覆向對患者說「聲音對你是無害的」,去除對耳鳴的恐懼,以認知療法達到治療效果,後來,患者傳訊息感謝「醫生,真的很謝謝你」。賴仁淙表示,耳鳴成因很多,也是生理的保護機制,例如鼻子過敏、壓力大,屬於生理性耳鳴,提醒注意身體狀況,並不是所有耳鳴都需要用藥物治療。醫師強調,有些人受耳鳴所苦,上網找治療方法,聽說吃銀杏有效就去買,反而適得其反,因為通血路的結果,讓耳鳴聲音更敏感,建議要找醫師診斷。 自殺,不能解決難題;求助,才是最好的路。求救請打1995 ( 要救救我 )
-
2021-09-29 該看哪科.皮膚
澎湖紅疹原因找到了!原來是「牠」害的
澎湖不少民眾皮膚出現奇癢無比的紅疹,紛紛到皮膚科就診,也引起遊客恐慌,澎湖縣衛生局委請衛福部澎湖醫院與高雄長庚醫院皮膚科主治醫師李志宏等人進行遠距門診,李志宏今表示,患者出現紅疹部位多在穿衣時容易暴露在外的手臂、脖頸等處,評估可能是「毛毛蟲皮膚炎」。高雄長庚醫院表示,自去年2月起與部立澎湖醫院合作遠距門診,其中皮膚科固定在每周二下午,由李志宏經實時互動的會診診療,幫忙建議澎湖醫院醫師進行正確診斷及治療,昨天下午進行的遠距門診看了21人,比平常多出一倍以上病人,其中15人因皮膚出現紅疹就醫。李志宏表示,大部分病人的紅疹從頸部、發展到手部與背部,也有人是從下肢開始,手臂、頸部到臀部。少數人發生在衣服可遮到的地方,如後背部,腹部,其中一家5人都患病就醫,詢問得知周五全家人晚間騎車外出吃飯回來全部得紅疹,但1名長輩待在家就沒有。高雄長庚及澎湖醫院團隊發現,皮膚症狀為點狀丘疹,不像花草過敏引起,皮膚鏡放大看也未發現小昆蟲、禽蹣等過敏原,澎湖上周五開始吹東北季風,由於是風大後才有這些皮膚症狀,評估可能是毛毛蟲的剛毛因風大飄散在空氣中,接觸到皮膚才引起的過敏症狀。李志宏說,過去毛毛蟲皮膚炎可能會併發鼻子過敏症狀,但疫情期間,大家都戴著口罩,沒有明顯呼吸道症狀,這種紅疹是皮膚對外界物質產生的過敏症狀,不會傳染,通常會在一、二周內恢復,只要不抓破皮就不會留下疤痕,患者可以冰敷舒緩,較嚴重時可就醫,由醫師開立口服及外擦藥膏。高雄長庚醫院表示,高雄長庚與部立澎湖醫院合作的遠距門診自今年8月底,已看過近千名患者,其中以溼疹、黴菌感染、及乾癬的個案最多,病人以馬公居多,但也有病人遠從望安、吉貝到部立澎湖醫院就診。除部立澎湖醫院,高雄長庚每周另有4次遠距門診,服務西嶼及將軍衛生所的皮膚遠距門診。
-
2021-09-28 該看哪科.耳鼻喉
21歲老闆受耳鳴困擾差點想不開 認知療法讓他不藥而癒
台北一名21歲老闆深受耳鳴困擾,痛苦到想自殺,求助台中光田綜合醫院耳鼻喉頭頸部部長賴仁淙,醫師沒給他藥物,提供耳鳴認知療法,調整作息,不再熬夜,年輕老闆不藥而癒。賴仁淙表示,耳鳴百分之九十九是良性的,有些耳鳴不需藥物治療,他向這名患者強調「一定會改善,相信我」。賴仁淙表示,這名年輕男患者自己經營生意,壓力大,查覺自己有耳鳴問題後先上網查詢,上網爬文反而越看越擔心,害怕自己是否會耳聾。男患者到光田綜合醫院求助說,他受耳鳴困擾到想自殺,在台北找過醫師,花很多錢仍無法解決耳鳴問題,他說不求完全治好,只求聲音變小。賴仁淙向患者信心喊話,一定會改善他的耳鳴,安排耳鳴特別門診,並介紹患者先到台灣耳鳴學會的網站了解耳鳴,男患者到光田醫院就醫3次,不用藥物,賴仁淙對患者說「聲音對你是無害的」,去除患者對耳鳴的恐懼,以認知療法治療對方的耳鳴,日前患者傳訊感謝賴仁淙:「醫生,真的很謝謝你」。賴仁淙表示,耳鳴的成因很多,有些耳鳴不需用藥,鼻子過敏壓力大,屬生理性的耳鳴,有年輕患者自己上網找耳鳴治療方法,吃銀杏反而適得其反,因為通血路的結果,讓耳鳴聲音更敏感。賴仁淙說,耳鳴也是生理的保護機制在提醒自己,像疼痛反應,如果鼻子過敏時,耳鳴聲音會更明顯,這名男患者經認知療法,不熬夜,有良好睡眠,正面諮詢後,耳鳴聲音變小,不用藥就獲得改善。 自殺,不能解決難題;求助,才是最好的路。求救請打1995 ( 要救救我 )
-
2021-07-30 該看哪科.耳鼻喉
天熱吃冰消暑小心誘發鼻過敏! 吃完冰品出現「2症狀」要節制
近來天氣炎熱,防疫在家叫外賣、點手搖飲或是冰品,是許多人的消暑選擇,但如果本身是過敏體質的患者恐怕吃不消,可能引發各種過敏症狀,如咳嗽、流鼻水、鼻塞等,疫情期間可能以為自己不小心染疫,驚恐不已!對此,資深耳鼻喉科醫師李宏信提醒,除了塵蟎、灰塵等常見過敏原,冰品或香菸也屬於誘發過敏的刺激物,因此要注意有所節制。 貪涼吃了太多的冷飲、冰品 易誘發鼻過敏 李宏信指出,流鼻涕、打噴嚏、鼻塞是鼻過敏的典型症狀,雖好發於季節變換之時,但在夏季期間,若貪涼吃了太多的冷飲、冰品,也可能會誘發鼻過敏,尤其是氣喘患者更要注意,應避免為了一時的口腹之欲,吃進太多冰冷食物,加劇過敏症狀。李宏信表示,由於鼻過敏患者的鼻神經及血管分布較一般人密集,遇到冰冷食物的刺激,會促使血管及氣管收縮,若吃完冰品有頻繁打噴嚏、咳嗽的現象,排除感冒因素,就有可能是鼻過敏發作,因此在家防疫,飲食也要有所忌口。鼻子的功能連大象都知道,其一為嗅覺的功能,除非是受到特別的病毒感染,像這次流行的新冠病毒使其破壞而失去嗅覺之外,大部分都不會有毛病。其二為呼吸功能,與生命生存有很大的關係,鼻子內的鼻甲、粘膜是個像香腸大小的海綿體組織,當中充滿豐富的微血管,主要作用是外部空氣進入肺部的調節器,外界空氣太冷會充血腫大,使空氣加溫進入肺部,外面空氣太熱則血管收縮,即冷脹熱縮的作用。 降低鼻過敏復發 這些事情要做到鼻子過敏者因內部神經過度發達,略越受溫度高低不同的刺激,就會產生冷脹熱縮的作用,刺激太大就會產生鼻黏膜腫大而鼻塞、流清水鼻涕、打噴嚏等過敏症狀,有些人鼻黏膜神經過度發達,是遺傳性、家族性的,這種體質的人也會受氣溫變化影響,產生過敏症狀,特別是現在疫情流行期間,缺乏運動也容易有鼻過敏症狀,可以多吃人蔘、粉光蔘、麻油等熱性食物,針對長年有鼻過敏者,輕者服用過敏藥物即可控制,尤其長效性抗過敏的組織胺等,都有很好的效果。李宏信進一步指出,鼻過敏發作時,鼻子會發癢而噴嚏連連,導致鼻腔中的血管充血,而使鼻黏膜腫大,因此還會引發嚴重的流鼻水、鼻塞等症狀,患者生活大受影響。鼻過敏一般常見用類固醇、抗組織胺等藥物治療,也有快速見效的鼻噴劑可使用,但都是治標不治本的方式,容易產生藥物依賴、抗藥性等後遺症。雖然還有雷射、電燒、紅外線等手術方式可選擇,通常只對一般鼻病有效,無法改善嚴重鼻過敏。家醫科醫師李政道強調,除了藥物、手術治療鼻過敏,患者也可檢驗自己對哪些過敏原,如:塵蟎、灰塵、黴菌、動物毛髮、香菸、花粉等過敏,盡量避免於日常生活中接觸。此外,均衡飲食、規律作息與運動,更是不可少的生活好習慣,相輔相成,才能降低鼻過敏復發。 (常春月刊/編輯部整理、文章授權提供/NOW健康) 延伸閱讀: ·台灣超過2百萬人罹糖尿病!40歲以下患者增 醫警告:每天1杯飲料最可怕 ·透明鼻水流不停? 醫曝「4面相」小心是過敏性鼻炎
-
2021-06-23 該看哪科.兒科
過敏兒揉眼、搓鼻恐引病毒 氣喘染疫重症率更高
過敏兒疫情要小心!發癢時不經意的地揉眼、搓鼻恐將病毒引上身。振興醫院兒童醫學部主治醫師羅玉芳表示,孩童及青少年族群最常見的慢性病,是過敏性鼻炎及氣喘,雖然在全球新冠疫情中,他們較於成人、老人在感染率及嚴重性都較低,但若沒有控制過敏氣喘,染疫會增加重症的機會。防止孩子頻繁觸摸眼鼻,羅玉芳說,可規律使用抗過敏眼藥水減緩眼部不適;搓鼻的部分,類固醇鼻噴劑及第二代的抗組織胺都建議繼續使用,才能減少病毒侵入的機會。疫情所致許多民眾不敢回診,羅玉芳指出,氣喘治療勿因疫情就停藥,如果急性發作染疫,反而增加新冠肺炎重症機會,建議患者繼續使用原來醫師開立的氣喘定量入劑等藥物,可運用線上看診、慢性處方簽多領一些藥。防疫宅在家過敏原如何阻隔?羅玉芳說,環境因素包含二手菸的殘留,以及冷氣濾網布滿灰塵等,上述兩者會使得呼吸道黏膜腫脹,引發過敏氣喘。過敏兒飲食需注意,羅玉芳表示,避免攝取油炸食物;可選擇優質蛋白質產生抗體,像是豆(毛豆、黃豆)魚蛋肉;維他命D、鋅則是抗感染,可吃牡蠣、蛤蜊;多酚部分,有藍莓、洋蔥與蔓越莓等,更重要的是蔬菜水果的攝取。●國際兒童過敏協會針對兒童過敏的治療原則:第一,過敏性鼻炎孩童原來用於治療鼻子過敏的類固醇鼻噴劑及第二代的抗組織胺都建議繼續使用,控制好過敏性鼻炎,減少呼吸道黏膜的腫脹、減少打噴嚏,可以減少被感染及傳播病菌的可能。第二,這些藥物並不會降低孩子的免疫力,即使在孩子被感染新冠肺炎,也是必須要繼續使用的藥物。第三,常常同時存在的過敏性結膜炎,也要規律使用抗過敏眼藥水,減少孩子因為過敏發癢揉眼睛、搓鼻子,才能減少病毒侵入的機會。第四,氣喘孩童的治療不要因為疫情就醫不便就停藥,沒有控制好的氣喘孩童造成急性發作,反而增加新冠肺炎發展出重症的機會。繼續使用原來醫師開立的氣喘定量入劑等藥物。至於噴霧器治療或肺功能測試可能增加病毒的擴散,所以並不建議。
-
2021-06-09 該看哪科.耳鼻喉
鼻竇炎未注意,竟差點失明!醫師提醒5症狀快就醫
13歲的楊同學,因為鼻子過敏,長期飽受鼻塞所苦。因為習慣天天鼻塞,不以為意,日前,因右眼疼痛至眼科就診,判定為結膜炎。不料用藥後,並無改善。幾日後,甚至出現右眼腫脹,伴有發紅、頭痛、高燒等症狀,赴院急診。 台北慈濟醫院兒科部主治醫師吳秉昇隨即照會眼科醫師,檢查後發現,患者右眼球轉動異常,立即安排電腦斷層檢查,診斷為篩竇鼻竇炎擴散至眼窩引發蜂窩性組織炎,膿瘍壓迫到控制眼球活動的肌肉,造成眼球轉動受阻。 若持續惡化恐失明,甚至危急生命。考量到未成年患者全身麻醉的風險,收治醫師緊急替楊同學施打強度抗生素治療,並入院密切觀察;10天後順利出院,轉以口服藥物治療;一周後完全消腫,恢復健康,視力未受影響。 吳秉昇表示,兒童鼻竇炎依病程長短,分為急性及慢性,急性鼻竇炎病程約在一個月之內,而慢性鼻竇炎則可能持續三個月以上。感冒與過敏是誘發兒童鼻竇炎的兩大原因。 根據統計,6~9%的兒童上呼吸道感染可能併發鼻竇炎,而30~80%的鼻竇炎發生在過敏性鼻炎的兒童身上。 人體有額竇、蝶竇、篩竇、上顎竇四對鼻竇,鼻竇內黏膜會持續分泌腺體,滋潤及過濾吸入的空氣。正常情況下鼻腔暢通,分泌物能自行排出,若鼻黏膜腫脹,造成鼻竇開口堵塞使鼻液滯留,就可能因病毒、細菌增生引發鼻竇炎。 常見症狀包括:鼻塞、黃綠鼻涕、鼻涕倒流、口臭、頭痛等,會影響睡眠,導致孩子注意力不集中、過動等;若發炎情形惡化、擴散,恐引發眼窩蜂窩性組織炎、顏面蜂窩性組織炎、海綿竇栓塞等併發症,除了失明,更會危及生命。 吳秉昇指出,一般而言,鼻竇炎治療會以口服抗生素及鼻噴劑為主,但若為鼻息肉導致的慢性鼻竇炎,或服藥後症狀未見改善,就需要考慮內視鏡手術治療。 他提醒,鼻竇炎因症狀類似感冒或過敏,容易被輕忽。然而,一旦產生併發症,惡化就會相當快速,不可掉以輕心。若出現7天以上的鼻塞、持續性黃鼻涕,伴有不明原因的面部腫脹、頭痛、口臭,就要小心鼻竇炎找上門。需就醫做進一步檢查,服用藥物後也需觀察症狀是否改善,以免引發嚴重併發症。【延伸閱讀】 透視婦女病!常見10種子宮卵巢病變,專家解析預防和治療方案尿尿有泡泡是身體出問題?醫教7種尿液觀察身體狀態!【防疫宅在家】居家上班更疲累?!別再久坐不動,醫師籲:恐發生致命危機立刻加入KingNet 國家網路醫藥 LINE@ 共同守護全家人健康!
-
2021-05-25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過敏感冒症狀與確診易混淆 專家揭不同之處
新冠肺炎確診症狀繁多,像是喉嚨癢、咳嗽、打噴嚏、頭痛和發燒都是可能症狀,容易與一般感冒混淆。前高雄長庚醫院兒童內科主治醫師徐嘉賢分享,過敏、一般感冒或新冠疫情的分別。他並提醒,除非醫生有強烈懷疑病患「接觸史、足跡」與確診者重疊,否則千萬別有想去「篩檢看看」的想法。過敏患者在疫情期間,常常會流鼻水、鼻塞或過敏咳、甚至氣喘,以上症狀容易跟感冒甚至是新冠肺炎混淆。針對過敏、感冒與新冠肺炎的差別,徐嘉賢醫師日前在臉書表示,以過敏而言,時間比較固定、症狀不太會改變、沒有發燒,沒有味覺改變,但是長期鼻子過敏、鼻竇炎,也會同樣有嗅覺喪失或嗅覺異常;而氣喘不只會喘,有的人還會咳嗽,甚至有些咳嗽還會有痰音。至於一般感冒,徐嘉賢說,症狀大多會隨著時間而變化,例如剛開始有打噴嚏、隔天流鼻水、隔天開始喉嚨痛等等,也可能會有發燒情形。徐嘉賢指出,新冠肺炎症狀千變萬化,很像一般的感冒,甚至是無症狀感染。而「味覺和嗅覺異常」雖然並不是新冠肺炎「獨有」的症狀,其他普通的感冒病毒也會發生,但是新冠肺炎的比例特別高,出現嗅覺、味覺異常是在染疫初期,病毒還沒有進入肺部之前的徵兆。他表示,上述病症唯一能夠確定的方法就是做篩檢,但奉勸除非醫生有強烈懷疑,「接觸史、足跡和確診者重疊」,千萬別湊熱鬧篩檢看看,因為在篩檢站、急診、大醫院,染疫風險或許更高。
-
2021-03-16 科別.呼吸胸腔
空品持續惡化!3大高危險群,醫師教這樣預防
根據行政院環境保護署空氣品質監測網數據顯示,未來一週,13日受東北季風影響,迎風面北部地區擴散條件較好,下風處中南部地區仍須留意污染物累積;14日至18日東北季風減弱,環境風場轉為偏東風,西半部擴散條件轉差,須留意污染物累積情形;空氣品質受氣象條件影響大,時序進入春季,天氣變化快速,預報不確定性較高,請隨時留意最新空氣品質資訊。懸浮微粒 可穿透肺部氣泡進入人體血管空氣中存在許多污染物,其中漂浮在空氣中類似灰塵的粒狀物稱為懸浮微粒(particulate matter, PM), PM粒徑大小有別,小於或等於2.5微米(μm)的粒子,就稱為PM2.5,通稱細懸浮微粒,單位以微克/立方公尺(μg/m3)表示, 它的直徑還不到人的頭髮絲粗細的1/28,非常微細可穿透肺部氣泡,並直接進入血管中隨著血液循環全身,故對人體及生態所造成的影響是不容忽視的。空氣污染 對身體造成的健康危害 ◎分子大:懸浮微粒PM10。這些分子容易停留在呼吸道及口腔的黏膜組織,造成鼻 子癢、喉嚨癢、氣喘及咳嗽的問題,久而久之,也會釀成慢性鼻子過敏或慢性咳嗽的問題。◎分子小:粗懸浮微粒PM2.5~PM10。可能會到達呼吸道的氣管處,造成咳嗽及胸悶的問題。◎細懸浮微粒:細懸浮微粒PM2.5。分子又更小,小到一吸,微粒就直接被吸到肺泡,進入微血管到全身的循環,除了引發上述的問題外,也容易造成心血管疾病, 甚至有致癌的可能。2013年10月,世界衛生組織(WHO)警告,空氣污染為主要的環境致癌物,引發肺癌的風險更勝於二手菸,尤其最危險的是可堆積在人體肺部深處、進入血液循環的細懸浮微粒PM2.5,將其認定為第一級的致癌物質。空污高危險群 日常這樣預防面對大環境的空氣污染,唯一能做的就是減少戶外活動,但仍然很難完全避免。 哪些族群最容易吸到散布在空氣中的污染物及懸浮微粒呢?以及該如何預防,將傷害減到最低:◎機車族身為一名通勤族,最難忍受的就是撲鼻而來的廢氣,尤其大台北地區上下班時間,車流量很大,如何降低自己吸到的廢氣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如何預防:若要避免細懸浮微粒的吸入,建議戴上N95口罩,且每日都要更換;如果可以的話,建議選擇車流量較少的路線,降低空污的暴露。◎常等公車及馬路行走的行人站在分隔島上等待公車,身旁的汽機車一輛又一輛的呼嘯而過,呼吸著汽機車排放出來的廢氣,讓不少人感覺快要窒息。這些公車族及常在馬路上行走的行人,暴露在空氣污染的風險也比一般人來得高,對於免疫力較低的小孩或老人影響尤其嚴重。→如何預防:同樣建議配戴N95的口罩,才能隔絕掉細懸浮微粒;此外,由於懸浮微粒有重量,所以會往下墜,因此,若嬰兒推車高度越高,或拉下嬰兒推車的布套,也可降低懸浮微粒的吸入。◎慢跑族或單車族在空氣品質不良的情況下外出運動,是慢性自殺的行為。國人近年來很流行慢跑及騎單車運動,但空氣品質每況越下,可能反而會讓身體愈來愈糟,因為路跑或騎單車等活動屬於激烈運動,在心肺的強力運作下,吸進去的污染物是平常的好幾倍。→如何預防:當空氣品質達到不良的狀況下,尤其是懸浮微粒粒徑小於10微米時,就應該避免戶外的運動;或是選擇靠近公園等樹木較豐富的區域,因為樹木的葉面可以黏著懸浮微粒,有淨化空氣的作用。值得注意的是,不少人有早晨運動的習慣,雖然晨間運動是一項相當健康的習慣,不過,當空氣的懸浮微粒超標時,會因為晚上濕度高導致懸浮微粒下沉,早上運動反而會吸入更多的空污氣體。延伸閱讀: ·每吸一口都是PM2.5!小心空污正侵襲你的肺 日常「少做6件事」自我保護 ·西半部空氣品質紅色警示!洗鼻腔有用嗎? 耳鼻喉科醫解答
-
2021-01-23 養生.生活智慧王
斷捨離狠不下心? 5招把家變乾淨
春節將至,不少人正準備大掃除,看到家中過去數年累積的物品,真的每項都有用到嗎?是否該好好學學「斷捨離」了。定期審視家中堆積如山的雜物,基本原則是「超過3個月都無視於它的物品」,都該好好整理取捨。多數時候,我們擁有太少,負重卻太多,為自己、為居家來個大掃除,從「心」整理再出發,給自己一個新春好兆頭,拋開多事的一年,提升生活品質。想開始斷捨離,以下5個居家空間整理方式,提供大家參考。1.玄關明亮整潔財進來玄關是房子給人的第一印象,想要有好的運氣、財運都從這裡引進門,斷捨離才能迎接新氣象。建議可在玄關放張可穿鞋的椅凳,並將鞋子收至鞋櫃,超過1年以上沒穿的鞋子可送回收;另為避免雜亂可放置掛衣架,收納剛回家時的衣物外套,雨傘、帽子、包包也都要有清楚的置放空間。2.客廳整齊好事進客廳是家人活動最頻繁的場所,更是接待客人的休閒娛樂區塊,所以「保持茶几上沒有雜物」是基礎原則,簡約擺設可以讓居家環境更溫馨,個人物品如:充電線、書籍、報紙、藥品等,可擺放在一個固定收納櫃中,家中每個人也要養成這樣的好習慣,客廳才不會變成堆放雜物的公共區域。3.廚房料理不手忙腳亂整潔的廚房能讓煮菜的人有效率又安全的烹調,乾淨的環境更是照顧家中每位成員的健康。整理時建議將餐具、炊具跟廚房的頑垢,好好清理消毒一番;冰箱先將放置已久的物品斷捨離,鮮熟食分開擺放,既衛生又不會讓食物味道浸染到其他食品上。餐具夠用即可,過多用不到的餐具只會占據寶貴的置物空間。4.臥室擺放講究好舒心臥室是充電放鬆的地方,搭配著床單配色、舒適枕頭能讓臥室加分不少。但不要在床頭櫃擺放過多的擺飾品,因為擺飾品久了,不但沾灰塵,容易鼻子過敏的人更是禁忌,建議只要規畫一個小區塊讓自己擺放。床頭櫃的功能主要是放置平時可能急需要用到的東西,如護手霜、身體乳、小藥箱、床頭燈、鬧鐘等。衣櫃的整理,歸納成常穿、不常穿兩種擺放方式,整理時會發現,原來有許多衣服平時都不會拿出來穿,甚至常穿的只有那幾件,別囤積沒用到的東西,把衣服捐出去或給有需要的人,把空間還給自己。5.浴室乾淨好清爽說起浴室整潔,許多的保養品、洗浴用品都會擺放於此,毛巾、牙刷等可善用掛鉤方式來節省空間,只要保持浴室通風,養成用完就順手清潔的好習慣,浴室自然乾淨清爽。
-
2021-01-11 科別.耳鼻喉
醫病天地/鼻竇炎引發 國中生險失明
13歲楊姓國中生有鼻子過敏體質,長期受鼻塞所苦,因此不以為意,日前因右眼疼痛到眼科診所就診,醫師判定為結膜炎,不料用藥後並未改善,且右眼腫脹伴有發紅、頭痛、高燒等症狀,家長帶他到台北慈濟醫院急診,發現右眼球轉動異常,立即安排電腦斷層檢查,診斷為篩竇鼻竇炎引發眼窩蜂窩性組織炎及膿瘍,若惡化恐失明,緊急住院治療10天才康復。台北慈濟醫院兒科部醫師吳秉昇說,兒童鼻竇炎依病程長短分急性及慢性,急性鼻竇炎病程約在1個月之內,慢性鼻竇炎可能持續3個月以上,感冒與過敏是誘發兒童鼻竇炎的2大原因。吳秉昇表示,人體有4對鼻竇,鼻竇內黏膜會持續分泌腺體,滋潤及過濾吸入的空氣,正常情況下鼻腔暢通,分泌物能自行排出,若鼻黏膜腫脹,造成鼻竇開口堵塞使鼻液滯留,就可能因病毒、細菌增生引發鼻竇炎,常見症狀包括鼻塞、黃綠鼻涕、鼻涕倒流、口臭、頭痛等,長期下來會影響睡眠,導致小朋友注意力不集中、過動等情形。吳秉昇說,若發炎情形惡化、擴散,恐引發眼窩或顏面蜂窩性組織炎、海綿竇栓塞等併發症,除了失明,更會危及生命,一般而言,鼻竇炎治療會以口服抗生素及鼻噴劑為主,若為鼻息肉導致的慢性鼻竇炎,或服藥後症狀未見改善,就需考慮內視鏡手術治療。
-
2021-01-06 科別.新陳代謝
喝油養生兼顧減肥? 醫曝「真實案例」下場...小心要命
一位30多歲女性上班族,為了減肥採取生酮飲食,每天起床空腹喝下一桶豬油,利用油在胃內的排空效果差,讓身體處於不飢餓、反胃的狀態。此辦法的確在短短半年內從70公斤瘦到55公斤,但這種極端的減肥方式,也讓她在短期內又胖回原本的體重。非正規減肥法 當心復胖還會影響健康耳鼻喉科診所黃哲緯院長表示,減重者若採取網路上各種非正規的減肥方法、非法的減肥藥或是坊間的直銷產品,只要無法與個人生活型態結合,不只會復胖,更可能比原先還要胖。該名女患者就是因為無法長期忍受不健康的減重方法,即便短期體重有下降,但心理上也受到負面影響,最後只能找尋體重管理門診尋求專業醫療團隊的協助,才漸漸地回到理想身材,目前持續地維持良好的體態且恢復原有的開朗。 長期處於肥胖 會提高死亡風險台灣對於成人的肥胖標準定義採取BMI身體質量指數,即為體重(公斤)除以身高(公尺)的平方,若介於24-27kg/m2為過重,大於27 kg/m2則為肥胖。黃哲緯院長表示,肥胖短期內也許不會對身體造成太大的負擔,但只要處在肥胖的狀態下超過五年,死亡風險會比一般人多兩倍,若肥胖超過十五年,死亡風險更是一般人的三倍,由此可知「肥胖就是一種慢性疾病」。除此之外,肥胖還會帶來許多併發症,體重越重者,不只慢性疾病發生率越高,死亡率也越高,常會伴隨像是糖尿病、心臟病、高血壓、中風、睡眠呼吸中止症等疾病。因此,就算身體目前沒有感到不適,只要體重超標,就可以啟動減重計畫,黃院長表示很多肥胖的患者因為瘦身有成,同時也達到了鼻子過敏緩解與打呼改善的額外效果。 減重的唯一方式是控制 聰明吃、快樂動、每天量體重減重的唯一方式是控制「熱量攝取小於熱量消耗」,透過健康且可長期維持的飲食型態以及搭配運動來平衡每日的總熱量,並且保持積極愉快的心理,必要時可透過醫師評估,藉助藥物輔助或是外科手術,降低減重的困難度。減重的速度也不宜過快,若是以極端的手法控制飲食,將有非常高的機率導致復胖。建議以每週減少0.5 -1公斤為原則,每天大約需要減少500 大卡的熱量攝取,或減少攝食300大卡熱量,增加體能活動多消耗200大卡,都能達到相同的效果。黃哲緯院長提倡「聰明吃、快樂動、每天量體重」來達到減重目標,飲食方面建議尋求專業醫療團隊,不僅可以提供正確知識,讓大家了解減肥不是只能吃水煮餐,還可以給予健康的個人化飲食指引;運動層面,建議每週運動三次、每次30分鐘且心跳130下以上,若無法做到運動333的人,則能夠利用零碎時間動一動,不要產生過度的壓力造成反效果。最後,每天面對體重機上的數字,不是要對數字斤斤計較,而是了解自己身體的變化,評估目前的減重計畫是否有效。(常春月刊/編輯部整理、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延伸閱讀: 12小時內進食完成就能減肥? 減重專家曝結果 近5成國人BMI超標!168斷食吃想吃的也能瘦? 減重專家曝「復胖原因」 
-
2021-01-06 科別.耳鼻喉
哈啾不斷、鼻水一直流好困擾 醫師教你如何治療過敏性鼻炎!
近期正值季節交替,日夜溫差變化大,經常間歇降雨濕氣加重。如此不穩定的天氣,讓有鼻過敏的孩童出現「哈啾」不斷、鼻水「共共流」;晚上又鼻塞到難以入睡影響睡眠品質,這讓家長感到相當心疼及困擾。 目前臨床上,過敏性鼻炎是兒童最常見的慢性疾病之一。台灣大約有1/3的兒童患有過敏性鼻炎,發生比率是逐年上升。兒童的過敏性鼻炎是因本身過敏體質並接觸到環境中的「過敏原」或刺激因素,例如:塵蟎、動物皮毛、溫差變化、空氣汙染等。常見過敏性鼻炎會有哪些症狀呢?過敏性鼻炎的四大症狀:鼻子癢、打噴嚏、流鼻水、鼻塞,其他常見的症狀還包括倒吸鼻涕、清喉嚨咳嗽、揉鼻子等…過敏性鼻炎預防及治療很多家長都會問,這樣的鼻子過敏可以根治嗎?答案是【不可以】!但經過正確醫療治療及環境上的控制後,是可以減緩症狀並得到良好的控制唷!◎避開過敏原或刺激物在台灣地區主要引起過敏性鼻炎最常見的過敏原是「塵蟎」,所以預防過敏最重要的,就是需要超前佈署,預防重於治療。減少周圍環境過敏原刺激物的接觸為首要第一步。再來可以經醫師評估後,是否需要考慮做過敏原的檢查,看看有沒有對其他物質過敏。◎藥物治療方面過敏專科醫師會依照每個病童「症狀持續的時間」及「症狀影響日常生活的程度」選擇適當的藥物治療。目前常見藥物包括:1.口服抗組織胺 (希普利敏液、勝克敏液、驅異樂);2.抗組織胺鼻噴劑;3.類固醇鼻噴劑 除了以上的藥物外,使用洗鼻器或洗鼻液來「洗鼻子」也能有效緩解鼻炎的症狀作為輔助,減少過敏原停留在鼻腔的時間並同時排出鼻腔內的黏稠分泌物,漸而改善症狀。但針對年紀較小的孩童來說可能無法接受「水灌進鼻腔的刺激感覺」,但目前已有多種洗鼻器的種類可以選擇,幼童可以選用衝力刺激性較小的。建議可依自家孩童年齡大小與醫師討論後,選擇合適自己小孩的洗鼻噴霧器使用。 建議不要自行在外藥局亂買鼻噴劑使用,有些為了快速緩解鼻塞,內含去充血劑的鼻噴劑只適合短期使用,長期使用反而會造成症狀惡化,所以一定要諮詢過專科醫師,這樣才能對症下藥,有效穩定鼻炎症狀唷!!◎減敏療法(Allergen ImmunoTherapy, AIT) 簡單的來說,減敏療法是使用調整過的過敏原,再次訓練孩童的免疫系統,讓孩童身體適應它,漸漸的對過敏原不產生過敏症狀,「減敏療法」可以說是從根本改善過敏體質。以往傳統減敏治療主要是利用皮下注射的方式,但皮下注射的方式偶而會引起氣喘發作、蕁麻疹、甚至嚴重的過敏性休克等副作用,一個療程大約需要至少2~3年,且對於年齡較小的孩童來說定期需要回診接受針劑注射,是困難且辛苦的一件事。因此,近年已進化到新一代經舌下給予減敏藥物,可以針對因塵蟎引起的過敏進行治療,擺脫以往注射方式,改為藥物放入舌下黏膜吸收,不經由全身途徑傳送,安全性更高且可以在家服用提升方便性,一個療程至少先使用一年,如果效果不錯也可以再延長時間。但常見的副作用為口腔癢、喉嚨有異物感、嘴部水腫,這些症狀通常在免疫系統產生耐受性逐漸增加之後,大部分副作用的不適感會慢慢減輕。舌下減敏治療是提供醫師及中、重度對塵蟎明顯過敏的孩童另一種安全的自費用藥新選擇。◎少數需配合手術治療有少數過敏性鼻炎的個案鼻塞症狀,用藥治療後仍無法改善,例如有﹕鼻中膈彎曲、鼻息肉、鼻甲肥厚等…,可能需要施行手術來改善鼻塞的症狀,但手術只是緩解鼻塞症狀,術後過敏的控制還是很重要。過敏性鼻炎是一種惱人的疾病,良好的控制「過敏性鼻炎」需要病童、家長、醫師三方的共同配合,除了藥物治療外,生活上要避免環境中的過敏原,才能達到最佳的治療改善症狀,我們一起努力唷!
-
2020-12-25 科別.耳鼻喉
用了鼻噴劑竟然開始流鼻血!藥師揭「1個小動作」就能降低副作用
哈啾!哈~~~啾!天啊,鼻子過敏得超嚴重的。你也經常如此嗎?甚至嚴重到必須長期使用藥品來控制。一般來說,常見過敏性鼻炎分二種:季節性與全年性,季節性過敏性鼻炎通常由花粉或黴菌引起;全年性過敏性鼻炎往往存在超過9個月,常見由塵蟎、黴菌、動物皮屑或花粉引起。 一般常見治療藥品有口服/鼻腔抗組織胺、類固醇鼻噴劑、肥大細胞穩定劑、白三烯素受體拮抗劑及鼻血管收縮劑,其中前二者的使用頻率較高,由於類固醇鼻噴劑降低鼻過敏症現效果較佳,故被視為過敏性鼻炎的第一線治療。抗組織胺雖然效果沒有類固醇鼻噴劑好,但是藥效發揮很快:口服劑型可以在兩個半小時就生效,鼻噴劑甚至在半小時內就讓症狀減少。常見類固醇鼻噴劑的比較常見類固醇鼻噴劑的成分如Beclomethasone、budesonide、flunisolide、fluticasone、mometasone、triamcinolone,每種成分的特性所有不同。從藥物動力學的角度來看,脂溶性影響藥物經由鼻黏膜的吸收速度,藥物的脂溶性愈高,吸收度也較高,並且留停於黏膜的時間也增加,延長藥物與黏膜受器的接觸時間。常見類固醇吸收劑成分的脂溶性由高至低排序:mometasone furoate>fluticasone propionate>beclomethasone diproprionate>budesonide>triamcinolone acetonide>flunisolide.【1】但是,藥物效價與臨床療效或有效性並不直接相關。以目前的研究資料來看,各種成分的類固醇鼻噴劑治療效力相當,並無法指出哪一種成分的效果比較好。不過各種類固醇鼻噴劑的使用頻率大不相同,例如mometasone及fluticasone建議每日一次,而flunisolide建議每日二至三次。各種類固醇鼻噴劑發揮藥效的時間也有所不同,一般來說,使用數小時內部分過敏性鼻炎症狀就會有所緩解,但若要達到最佳效益,必須連續使用一周以上的時間,所以囉,類固醇鼻噴劑可不是症狀發作時偶爾噴幾下就行的喔!另外,如果是季節性過敏鼻,建議你在發作季節前一周開始使用。以下簡單整理各成分的作用時間:【2】beclomethasone dipropionate:大約3天以內budesonide:24小時至數天flunisolide:大約4-7天fluticasone propionate:12小時至數天mometasone furoate:12小時以內,平均約35.9小時triamcinolone acetonide:24小時以內,連續使用7天達最佳效果。不少民眾會擔心鼻噴劑中的類固醇會被人體吸收,而產生各種副作用,事實上,各種類固醇吸入劑成分被吸收至血液通常可能藉由被吞入或鼻黏膜吸收,不過目前類固醇鼻噴劑的成分都具有明顯的首渡效應,所以身體可用率都偏低,尤其是mometasone(<0.1%)及fluticasone(<2%)最低。再者,鼻腔內黏膜纖毛清除作用快且鼻內黏膜吸收面積小,所以藥品經由鼻腔吸劑的劑量並不高,所以鼻噴劑中的類固醇被吸收進入血液量極低。目前類固醇鼻噴劑成分在懷孕分期皆為C級,並且目前沒有相關資料顯示該類藥物是否會分泌至乳汁,若哺乳婦女使用,budesonide相對來說比較安全。【3】類固醇鼻噴劑的主要的副作用是可能造成鼻子乾燥,少數人會有流鼻血的情況,使用時,建議不要對著鼻中膈噴,就可以減少這個副作用。類固醇鼻噴劑的迷思許多人聽到類固醇,就會有莫名的排斥感。就算醫師開了藥,回家也不遵照醫囑每天使用,只有覺得不舒服的時候才勉強噴一下。其實這是不正確的觀念。傳統口服類固醇因為是全身性吸收,所以比較容易造成身體許多系統的副作用。但類固醇鼻噴劑只作用在局部鼻腔黏膜,民眾實則不用太抗拒類固醇鼻噴劑的使用。目前已證實對過敏性鼻炎、慢性鼻竇炎,血管運動性鼻炎等都有效。尤其針對常年鼻過敏的人,對鼻塞、打噴嚏、流鼻水、眼睛鼻子癢等,有很好的治療效果。臨床實驗也證實,即便每天使用,連續兩年以上,也不會造成口服類固醇的相關副作用。這種藥物因為作用比較緩慢,連續使用一週以上才會有明顯效果,所以使用方式若只是兩天捕魚、三天曬網,其實幾乎等同使用安慰劑一般。應遵照醫囑每天使用1到2次,數週後鼻炎症狀必漸入佳境。參考文獻:1.Intranasal corticosteroids for allergic rhiitis: how do different agents compare? J Allergy Clin Immunol 1999;104:S144-92.A review of the preclinical and clinical data of newer intranasal steroids used in the treatment of allergic rhinitis. J Allergy Clin Immunol 1999; 104(4):S150-8.3.Drugs in pregnancy and lactation. 5th ed. Baltimore: Williams & Wilkins, 1998.4.Drug Criteria & Outcomes: Intranasal corticosteroids: A class review.5.Drug Class Review: Intranasal Corticosteroids.本文獲廖偉呈藥師授權轉載,原文:類固醇鼻噴劑比較作者簡介_廖偉呈台北醫學院藥學系畢,中華民國註冊藥師,糖尿病衛教師,居家藥師照護合格藥師。部落格:微笑藥師網粉絲專頁:微笑藥師藥局延伸閱讀: 你的累,皰疹都知道!得過也不會免疫,皮膚科醫師:誘發皰疹病毒的10大因子
-
2020-12-16 新聞.健康知識+
噴嚏打不停好痛苦! 「過敏性鼻炎」除了藥物治療,醫師告訴你還有什麼方法可以根治
三十一歲的A先生,從小學開始就飽受過敏性鼻炎的困擾,每天早上一起床噴嚏就打個不停,要知道他是否已經起床很簡單,只要聽聽看房間有沒有傳出「哈啾.哈啾.」的聲音就可以了。噴嚏打完之後,他接著會衝到廁所抽衛生紙,一張又一張,因為鼻水就像沒關緊的水龍頭一樣,滴滴答答。為了這擾人的問題,A先生從小到大定期至醫院診所報到,只是無論是耳鼻喉科、兒科還是內科,醫生開立的藥物、噴劑總是一開始有效,然後漸漸失效,並且還會出現嗜睡的副作用。獨門分析處置:從防止身體的發炎反應下手A先生來我的門診時,就和許多鼻子過敏的患者一樣,提到自己的鼻子既無力又無奈並帶著一點憤怒。事實上,每天和鼻子癢、狂打噴嚏、流鼻水、鼻塞、眼睛癢奮戰,光是用想的就讓人覺得累,更何況是親身經歷呢!而且吃藥看醫生也只能緩解不適,暫時解決困擾,過敏症狀還是任性地想來就來,這一點真是讓人感到非常挫敗!針對過敏性鼻炎的治療,過去多是以抗組織胺和鼻噴劑型態的類固醇為主,不過近幾年來,陸續有研究發表顯示:營養品對於過敏性鼻炎有頗為顯著的改善和防治。例如:具有極強抗氧化和抗發炎功能的薑黃,可幫助減少鼻氣流阻力進入而緩解打噴嚏、鼻塞等症狀;有「超級食物」美譽的藍藻可提升免疫力,能改善鼻炎,對於鼻炎所引起的鼻塞、鼻癢、流鼻水、打噴嚏,有一定的改善效果.。過敏就是一種身體的發炎現象,我始終認為從營養的補充、飲食和生活習慣的調整,以及環境的改善多方面著手,才是調理此疾病的根本。因此,A先生到我這裡就診,我一開始就禁止他去室內溫水游泳池,更使用了高劑量的藍藻和薑黃,幫助對抗發炎、提升免疫力,在不適症狀改善之後,接著我再請他補充鵪鶉蛋,它對過敏性鼻炎的療效也在二○一九年的研究中獲得了證實.。實際效果見證:五個月後跟過敏性鼻炎說掰掰A先生在認真配合治療之下,從來到我的門診的那天開始算起兩個半月,所有之前會出現的過敏性鼻炎反應全都消失了!更棒的是,至今五個月他從來沒有一天因過敏性鼻炎的不適而感到困擾,現在每天早上起床再也不會狂打噴嚏、流鼻水、鼻子癢、眼睛癢了!不過他算是比較好處理的病人,另一類的病人還動用到高劑量益生菌。就連黑眼圈都是過敏性鼻炎造成的!有過敏體質的患者,將過敏原吸入鼻腔,不斷刺激鼻黏膜和腺體,進而引起鼻腔內一連串的發炎反應,這就是典型過敏性鼻炎發作的來龍去脈。過敏原來自哪裡呢?過敏原就來自於我們生活的周遭,可能是動物皮毛屑、花粉、棉絮、空氣污染、溫度變化、異常的氣味等。每個人的過敏原不一定相同,每個人也不見得只對一種物質過敏。一般提到過敏性鼻炎,我們會想到鼻子癢、打噴嚏、流鼻水、鼻塞、眼睛癢、說話有鼻音等症狀,但過敏性鼻炎對生活造成的困擾豈止這些!過敏性鼻炎經常發作,還會出現黑眼圈、頭痛、睡眠障礙、注意力不集中等問題,長此以往更有可能誘發氣喘、造成記憶力減退、出現睡眠呼吸中止等令人擔心的狀況。飲食西化也是過敏的引爆點根據衛福部健保署的統計資料,現今台灣過敏性鼻炎的盛行率大概是三十%,也就是說三個人裡面就有一個人飽受經常打噴嚏、流鼻水、鼻子癢、眼睛癢等不適所苦。因為患病人數實在眾多,關於過敏性鼻炎的探討和研究也不少,其中有個觀點我想特別提出來與大家分享。二○一三年,一份針對五十一個國家的三十一‧九萬位青少年和十八萬一千位的六歲孩童進行的飲食研究調查. 顯示:速食可能導致鼻炎、氣喘和濕疹,或使之惡化,尤其每週食用三次以上影響更為明顯且嚴重。在飲食越來越西化的現今,希望大家能正視速食對身體健康帶來的負面影響。面對這個難纏的疾病,除了使用抗組織胺、類固醇等藥物治療之外,我強烈建議大家從根本的調理做起,多留心什麼東西會造成自己鼻炎發作,注意營養的補充、飲食的調整,並認真改變生活型態。如此一來,相信一定可以減少鼻炎發作的頻率,一步步達成不藥而癒的目標。(本文摘自新自然主義 《生病一定要吃藥嗎?:逆轉慢性病,不藥而癒》) 書籍簡介 「生病了,該怎麼辦?」得到的答案不外乎:看醫生呀、吃藥囉、不舒服不能拖,要及早檢查治療等等的回應。很多人一生病的立即反應,不外乎是找醫生開藥治病。最後就是大家領著藥回家,開始吃藥人生。結果,藥越吃越多,劑量越來越重,身體卻越來越差!本書作者江守山醫師擁有腎臟科專業學識與數十年的臨床經驗,長期大量鑽研國內外醫學研究,他從多不勝數的醫學研究及臨床經驗中發現,藥物並非改善疾病的唯一選擇,而門診中也有不少患者不想長期與藥為伍,接受了非藥物治療而獲得良好改善,這些在書中江醫師都樂意與大家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