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1-06 科別.耳鼻喉
搜尋
鼻子過敏
共找到
69
筆 文章
-
-
2020-12-25 科別.耳鼻喉
用了鼻噴劑竟然開始流鼻血!藥師揭「1個小動作」就能降低副作用
哈啾!哈~~~啾!天啊,鼻子過敏得超嚴重的。你也經常如此嗎?甚至嚴重到必須長期使用藥品來控制。一般來說,常見過敏性鼻炎分二種:季節性與全年性,季節性過敏性鼻炎通常由花粉或黴菌引起;全年性過敏性鼻炎往往存在超過9個月,常見由塵蟎、黴菌、動物皮屑或花粉引起。 一般常見治療藥品有口服/鼻腔抗組織胺、類固醇鼻噴劑、肥大細胞穩定劑、白三烯素受體拮抗劑及鼻血管收縮劑,其中前二者的使用頻率較高,由於類固醇鼻噴劑降低鼻過敏症現效果較佳,故被視為過敏性鼻炎的第一線治療。抗組織胺雖然效果沒有類固醇鼻噴劑好,但是藥效發揮很快:口服劑型可以在兩個半小時就生效,鼻噴劑甚至在半小時內就讓症狀減少。常見類固醇鼻噴劑的比較常見類固醇鼻噴劑的成分如Beclomethasone、budesonide、flunisolide、fluticasone、mometasone、triamcinolone,每種成分的特性所有不同。從藥物動力學的角度來看,脂溶性影響藥物經由鼻黏膜的吸收速度,藥物的脂溶性愈高,吸收度也較高,並且留停於黏膜的時間也增加,延長藥物與黏膜受器的接觸時間。常見類固醇吸收劑成分的脂溶性由高至低排序:mometasone furoate>fluticasone propionate>beclomethasone diproprionate>budesonide>triamcinolone acetonide>flunisolide.【1】但是,藥物效價與臨床療效或有效性並不直接相關。以目前的研究資料來看,各種成分的類固醇鼻噴劑治療效力相當,並無法指出哪一種成分的效果比較好。不過各種類固醇鼻噴劑的使用頻率大不相同,例如mometasone及fluticasone建議每日一次,而flunisolide建議每日二至三次。各種類固醇鼻噴劑發揮藥效的時間也有所不同,一般來說,使用數小時內部分過敏性鼻炎症狀就會有所緩解,但若要達到最佳效益,必須連續使用一周以上的時間,所以囉,類固醇鼻噴劑可不是症狀發作時偶爾噴幾下就行的喔!另外,如果是季節性過敏鼻,建議你在發作季節前一周開始使用。以下簡單整理各成分的作用時間:【2】beclomethasone dipropionate:大約3天以內budesonide:24小時至數天flunisolide:大約4-7天fluticasone propionate:12小時至數天mometasone furoate:12小時以內,平均約35.9小時triamcinolone acetonide:24小時以內,連續使用7天達最佳效果。不少民眾會擔心鼻噴劑中的類固醇會被人體吸收,而產生各種副作用,事實上,各種類固醇吸入劑成分被吸收至血液通常可能藉由被吞入或鼻黏膜吸收,不過目前類固醇鼻噴劑的成分都具有明顯的首渡效應,所以身體可用率都偏低,尤其是mometasone(<0.1%)及fluticasone(<2%)最低。再者,鼻腔內黏膜纖毛清除作用快且鼻內黏膜吸收面積小,所以藥品經由鼻腔吸劑的劑量並不高,所以鼻噴劑中的類固醇被吸收進入血液量極低。目前類固醇鼻噴劑成分在懷孕分期皆為C級,並且目前沒有相關資料顯示該類藥物是否會分泌至乳汁,若哺乳婦女使用,budesonide相對來說比較安全。【3】類固醇鼻噴劑的主要的副作用是可能造成鼻子乾燥,少數人會有流鼻血的情況,使用時,建議不要對著鼻中膈噴,就可以減少這個副作用。類固醇鼻噴劑的迷思許多人聽到類固醇,就會有莫名的排斥感。就算醫師開了藥,回家也不遵照醫囑每天使用,只有覺得不舒服的時候才勉強噴一下。其實這是不正確的觀念。傳統口服類固醇因為是全身性吸收,所以比較容易造成身體許多系統的副作用。但類固醇鼻噴劑只作用在局部鼻腔黏膜,民眾實則不用太抗拒類固醇鼻噴劑的使用。目前已證實對過敏性鼻炎、慢性鼻竇炎,血管運動性鼻炎等都有效。尤其針對常年鼻過敏的人,對鼻塞、打噴嚏、流鼻水、眼睛鼻子癢等,有很好的治療效果。臨床實驗也證實,即便每天使用,連續兩年以上,也不會造成口服類固醇的相關副作用。這種藥物因為作用比較緩慢,連續使用一週以上才會有明顯效果,所以使用方式若只是兩天捕魚、三天曬網,其實幾乎等同使用安慰劑一般。應遵照醫囑每天使用1到2次,數週後鼻炎症狀必漸入佳境。參考文獻:1.Intranasal corticosteroids for allergic rhiitis: how do different agents compare? J Allergy Clin Immunol 1999;104:S144-92.A review of the preclinical and clinical data of newer intranasal steroids used in the treatment of allergic rhinitis. J Allergy Clin Immunol 1999; 104(4):S150-8.3.Drugs in pregnancy and lactation. 5th ed. Baltimore: Williams & Wilkins, 1998.4.Drug Criteria & Outcomes: Intranasal corticosteroids: A class review.5.Drug Class Review: Intranasal Corticosteroids.本文獲廖偉呈藥師授權轉載,原文:類固醇鼻噴劑比較作者簡介_廖偉呈台北醫學院藥學系畢,中華民國註冊藥師,糖尿病衛教師,居家藥師照護合格藥師。部落格:微笑藥師網粉絲專頁:微笑藥師藥局延伸閱讀: 你的累,皰疹都知道!得過也不會免疫,皮膚科醫師:誘發皰疹病毒的10大因子
-
2020-12-16 新聞.健康知識+
噴嚏打不停好痛苦! 「過敏性鼻炎」除了藥物治療,醫師告訴你還有什麼方法可以根治
三十一歲的A先生,從小學開始就飽受過敏性鼻炎的困擾,每天早上一起床噴嚏就打個不停,要知道他是否已經起床很簡單,只要聽聽看房間有沒有傳出「哈啾.哈啾.」的聲音就可以了。噴嚏打完之後,他接著會衝到廁所抽衛生紙,一張又一張,因為鼻水就像沒關緊的水龍頭一樣,滴滴答答。為了這擾人的問題,A先生從小到大定期至醫院診所報到,只是無論是耳鼻喉科、兒科還是內科,醫生開立的藥物、噴劑總是一開始有效,然後漸漸失效,並且還會出現嗜睡的副作用。獨門分析處置:從防止身體的發炎反應下手A先生來我的門診時,就和許多鼻子過敏的患者一樣,提到自己的鼻子既無力又無奈並帶著一點憤怒。事實上,每天和鼻子癢、狂打噴嚏、流鼻水、鼻塞、眼睛癢奮戰,光是用想的就讓人覺得累,更何況是親身經歷呢!而且吃藥看醫生也只能緩解不適,暫時解決困擾,過敏症狀還是任性地想來就來,這一點真是讓人感到非常挫敗!針對過敏性鼻炎的治療,過去多是以抗組織胺和鼻噴劑型態的類固醇為主,不過近幾年來,陸續有研究發表顯示:營養品對於過敏性鼻炎有頗為顯著的改善和防治。例如:具有極強抗氧化和抗發炎功能的薑黃,可幫助減少鼻氣流阻力進入而緩解打噴嚏、鼻塞等症狀;有「超級食物」美譽的藍藻可提升免疫力,能改善鼻炎,對於鼻炎所引起的鼻塞、鼻癢、流鼻水、打噴嚏,有一定的改善效果.。過敏就是一種身體的發炎現象,我始終認為從營養的補充、飲食和生活習慣的調整,以及環境的改善多方面著手,才是調理此疾病的根本。因此,A先生到我這裡就診,我一開始就禁止他去室內溫水游泳池,更使用了高劑量的藍藻和薑黃,幫助對抗發炎、提升免疫力,在不適症狀改善之後,接著我再請他補充鵪鶉蛋,它對過敏性鼻炎的療效也在二○一九年的研究中獲得了證實.。實際效果見證:五個月後跟過敏性鼻炎說掰掰A先生在認真配合治療之下,從來到我的門診的那天開始算起兩個半月,所有之前會出現的過敏性鼻炎反應全都消失了!更棒的是,至今五個月他從來沒有一天因過敏性鼻炎的不適而感到困擾,現在每天早上起床再也不會狂打噴嚏、流鼻水、鼻子癢、眼睛癢了!不過他算是比較好處理的病人,另一類的病人還動用到高劑量益生菌。就連黑眼圈都是過敏性鼻炎造成的!有過敏體質的患者,將過敏原吸入鼻腔,不斷刺激鼻黏膜和腺體,進而引起鼻腔內一連串的發炎反應,這就是典型過敏性鼻炎發作的來龍去脈。過敏原來自哪裡呢?過敏原就來自於我們生活的周遭,可能是動物皮毛屑、花粉、棉絮、空氣污染、溫度變化、異常的氣味等。每個人的過敏原不一定相同,每個人也不見得只對一種物質過敏。一般提到過敏性鼻炎,我們會想到鼻子癢、打噴嚏、流鼻水、鼻塞、眼睛癢、說話有鼻音等症狀,但過敏性鼻炎對生活造成的困擾豈止這些!過敏性鼻炎經常發作,還會出現黑眼圈、頭痛、睡眠障礙、注意力不集中等問題,長此以往更有可能誘發氣喘、造成記憶力減退、出現睡眠呼吸中止等令人擔心的狀況。飲食西化也是過敏的引爆點根據衛福部健保署的統計資料,現今台灣過敏性鼻炎的盛行率大概是三十%,也就是說三個人裡面就有一個人飽受經常打噴嚏、流鼻水、鼻子癢、眼睛癢等不適所苦。因為患病人數實在眾多,關於過敏性鼻炎的探討和研究也不少,其中有個觀點我想特別提出來與大家分享。二○一三年,一份針對五十一個國家的三十一‧九萬位青少年和十八萬一千位的六歲孩童進行的飲食研究調查. 顯示:速食可能導致鼻炎、氣喘和濕疹,或使之惡化,尤其每週食用三次以上影響更為明顯且嚴重。在飲食越來越西化的現今,希望大家能正視速食對身體健康帶來的負面影響。面對這個難纏的疾病,除了使用抗組織胺、類固醇等藥物治療之外,我強烈建議大家從根本的調理做起,多留心什麼東西會造成自己鼻炎發作,注意營養的補充、飲食的調整,並認真改變生活型態。如此一來,相信一定可以減少鼻炎發作的頻率,一步步達成不藥而癒的目標。(本文摘自新自然主義 《生病一定要吃藥嗎?:逆轉慢性病,不藥而癒》) 書籍簡介 「生病了,該怎麼辦?」得到的答案不外乎:看醫生呀、吃藥囉、不舒服不能拖,要及早檢查治療等等的回應。很多人一生病的立即反應,不外乎是找醫生開藥治病。最後就是大家領著藥回家,開始吃藥人生。結果,藥越吃越多,劑量越來越重,身體卻越來越差!本書作者江守山醫師擁有腎臟科專業學識與數十年的臨床經驗,長期大量鑽研國內外醫學研究,他從多不勝數的醫學研究及臨床經驗中發現,藥物並非改善疾病的唯一選擇,而門診中也有不少患者不想長期與藥為伍,接受了非藥物治療而獲得良好改善,這些在書中江醫師都樂意與大家分享。
-
2020-11-23 焦點.健康知識+
高嘉瑜泛黃的枕頭還能睡嗎?專家:不是所有枕頭都能洗
民進黨立委高嘉瑜因為炒房爭議,在臉書貼出自己租屋照片說明,意外引起網友「畫錯重點」,指這麼黃的枕頭也太驚人!其實枕頭棉被中的塵蟎,就是常見的過敏原之一,因此枕頭若沒不定期清潔,很容易引發鼻子過敏、過敏性氣喘等。枕頭套多蛋白質污漬 專家教這樣洗高嘉瑜的枕頭引起網友熱議,大家都開始在想,枕頭黃成這樣,睡起來沒事嗎?也有許多人在討論,枕頭可以像被單一樣下水洗嗎?還是用其他方式清潔?多久該清潔一次呢?枕頭的清潔可分為枕心及枕頭套,枕頭套的部份比較單純,就跟床單一樣,直接拆下來洗。專業洗衣達人沈富育,在其出版《除汙去漬!正確洗衣》一書中提過,枕心要視材質清潔,建議每2、3個月一次;而枕頭套因為口水、汗漬等蛋白質污漬堆積,若沒洗乾淨,久了會有黃斑,他傳授清洗秘訣在於泡熱水加酵素洗劑,有助分解蛋白質。而若是家有過敏者,則要清潔的更徹底、頻繁些,林口長庚醫院臨床毒物科護理師譚敦慈就曾建議,每周以55℃以上的熱水清洗外蓋寢具,包括毯子、床單、被單、枕巾,或是放入烘乾機10分鐘,再以清水洗滌乾淨,才能徹底殺死塵蟎,除去致敏物質。枕心視材質 不能水洗的可用除蟎機吸塵器枕心有不同材質,例如乳膠枕、羽絨枕等,不是所有的都適合下水洗。根據寢具業者的寢具維護教學指出,乳膠枕頭、水冷膠枕頭、記憶枕頭都不適合水洗,建議定期使用除蟎機或吸塵器將灰塵、皮屑吸出。羽絨枕頭也不建議水洗,建議用日曬陽光殺菌,或放置通風處吹風,或送到乾洗店清洗。而棉花枕頭可用手洗,但不要用洗衣機洗。化纖枕枕頭則可用洗衣機弱轉速清洗,但清洗與脫水建議在5分鐘內。
-
2020-10-23 科別.耳鼻喉
鼻塞過敏睡不飽 高雄婦女長年黑眼圈像熊貓!
生活環境充滿過敏源,每到秋天氣候乾燥,日夜溫差變大,免疫力容易下降,皮膚、呼吸道等過敏問題也找上門,最頭痛就鼻鼻塞、流鼻水等過敏症狀,一名黃小姐鼻子過敏睡不好,長期黑眼圈像熊貓,檢查才發現不只鼻子過敏導致鼻肉肥厚,鼻中膈也彎曲,影響呼吸順暢,以致雪上加霜。小港醫院耳鼻喉科劉承信醫師說,黃小姐受鼻子過敏問題困擾十多年了,一開始症狀不明顯,近年每況愈下,除鼻塞無法呼吸、講話鼻音重、流鼻水,甚至還會頭昏腦脹、睡不飽。他表示,台灣約近3成民眾受過敏及非過敏性鼻炎的困擾,無論是基因、免疫功能、自律神經或空氣污染、花粉塵瞞、冷熱溫差等環境因素,都可能造成鼻塞過敏,大大降低生活品質。一般輕症可先用鼻清洗、口服抗組織胺等藥物、鼻噴劑或免疫治療,若症狀已嚴重影響到生活,傳統會使用雷射縮減下鼻甲體積,新式的「無線射頻冷凝氣化」或「動力旋轉刀」,因出血量少、手術時間短、疼痛較少,傷口恢復較傳統快。如果患者合併鼻中隔彎曲或結構異常,則可採用鼻中膈鼻道成型術、功能性鼻整形來矯正,像最近孫安佐、空姐報報Emily皆因鼻中膈彎曲進行手術。「遠離過敏原要從生活做起」,劉承信說,除藥物控制和手術,住家也可使用空氣清淨機、降低屋內濕度或用熱水定期清洗被單防蟎;在戶外則戴口罩避免接觸粉塵或揮發物質。也可以藉由過敏原檢測,更準確避免暴露於過敏原當中。
-
2020-10-22 養生.抗老養生
秋天也中暑!醫囑兩種食物少吃和漸進式進補
秋意深,日夜溫差大,體質敏感者出現症狀,提前冬季癢,還有人被秋老虎熱到中暑,衛福部彰化醫院中醫師張煒東提醒民眾,最好別再喝冰飲,進補採漸進式,如果氣溫升就要降低補藥分量。張煒東表示,近日門診很多鼻子過敏、上呼吸道感染感染的病人,因為早晚冷,水氣凝結成露,白天卻高溫炎熱,空氣中的水分更少、更乾燥,古人稱為「秋燥」,當呼吸道黏膜變得乾燥,抵抗力下降,容易發生過敏的發炎反應。他說,中部地區白天溫度升高,飆高攝氏30度以上,許多民眾晚上設定冷氣溫度和夏季一樣才睡得著,但半夜氣溫轉涼,戶外戶內都冷就很容易著涼,造成上呼吸道感染等風寒情形,也容易增加關節痠痛或舊傷發作機率,最近腰頸扭傷的人不少,都跟肌肉僵硬不慎拉傷有關。張煒東說,這幾年來氣候變遷,一天之內溫差變化大,很多疾病在不該發生的季節發生,例如往年冬季搔癢症的患者今年秋天出現症狀,以前秋天幾乎沒中暑案例,今年秋天卻有人熱到中暑,今後要注意的不只是節氣問題,還要留意溫差變化造成的身體狀況。秋季另一個好發疾病是腸胃腹瀉,有些民眾夏天吃太多冰品導致腸胃功能不佳,有人到了秋天還是繼續喝冷飲,食用涼性的西瓜、苦瓜等瓜果類食物,古人說「秋瓜壞肚」,就是指涼性食物會讓胃腸功能出現問題,造成腹痛腹瀉的情況。張煒東說,溫差變化大時,身體對環境的反應和肝的協調功能有關,中醫典籍記載「肝主疏泄,主調達。」秋天季節變化時,有些人會覺得昏昏欲睡,整天提不起勁,這就是肝的協調功能較差,可以吃點牛排、牛肉湯、豬肝等補血食物來提高身體應對的能力。張煒東表示,如果睡醒後還是很疲倦,那就表示身體已受天氣影響,在秋燥的食療方面,應以滋陰潤燥的食物為主,如蓮藕、燕窩、銀耳、蜂蜜、梨等可以滋潤水分又不會過度寒涼的食物為主。也可以加強運動的質和量,從運動去加強改善循環。對於秋冬進補方式,張煒東建議採取漸進式,依照天氣溫度的變化來調整,以吃羊肉爐為例,若天氣沒很冷,中藥包劑量要減半以上,最好要加入大量的青菜,這樣可以減緩補藥的熱性,又達到補養的效果,避免太「熱性」,恐會造成睡不好、口乾舌燥、嘴破、便秘等身體上火的情況。
-
2020-09-13 科別.耳鼻喉
秋意來襲頻「哈啾」 鼻噴劑別亂用
中秋雖然還沒到,但天氣已經開始感受到些微的秋意,有些飽受過敏性鼻炎困擾的人,更是明顯感受到氣候轉換,一起床碰到冷空氣就出現有打噴嚏、眼睛癢、鼻子癢、流鼻水及鼻塞等症狀,因此自行使用鼻噴劑來緩解。但是耳鼻喉科醫師周慶明提醒,鼻噴劑可別隨便用,否則反容易引起藥物性鼻炎,不但症狀更嚴重,還須用更強效的藥物來治療來改善。周慶明表示,過敏性鼻炎分為偶發性和終年性兩種。通常偶發性鼻炎症狀輕微、久久才發作一次,不太需要用到鼻噴劑;但終年性鼻炎的患者,每天都有鼻塞、流鼻水等症狀,因此需用鼻噴劑來減輕症狀。鼻噴劑則可分為兩大類,一為類固醇鼻噴劑,另一種則是黏膜收縮劑鼻噴劑。周慶明說,一般醫師常開立的為類固醇鼻噴劑,可有效控制鼻子過敏。至於黏膜收縮劑的鼻噴劑,因為有強力的血管收縮效果,可以快速消除因為過敏引起的鼻黏膜腫脹,改善鼻塞、流鼻水的情況,因此許多民眾很愛到藥局自行購買此種「強效」鼻噴劑。但是周慶明說,這類鼻噴劑雖然一開始效果很好,但連續使用超過五天,就容易使鼻腔血管彈性疲乏,無法順利收縮,越噴越多、鼻塞越來越嚴重,最後造成「藥物性鼻炎」。衛福部食藥署也提醒使用鼻噴劑的四個小細節,才能讓噴劑充份被吸收:一、第一次用藥前,依照使用說明書建議充分搖動藥瓶,並先對空噴藥數次,直到有藥劑噴出為止,確保噴出量均一。二、使用前先擤鼻涕,儘量把鼻腔中多餘的鼻涕清掉,使噴霧能順利進入鼻腔內。三、使用時將頭稍微前傾,讓噴霧更容易通過鼻孔到整個鼻腔中。藥瓶朝上,打開蓋子後將噴嘴置入鼻孔內;噴嘴末端朝向鼻子外側,遠離鼻中隔,有助於將藥品吸入至鼻腔內正確位置。四、注意按壓的力道,不要用力過猛,才不會造成鼻腔受傷。周慶明建議,如果有過敏性鼻炎,應該就醫讓醫師開立適合的鼻噴劑;如果自行購買鼻噴劑使用,也要詳閱使用說明書,尤其含黏膜收縮劑的鼻噴劑不要連續使用太多天。另外,也要避免接觸過敏原,可在家中使用空氣清淨機、避免接觸絨毛玩具和寵物。
-
2020-09-11 科別.風溼過敏免疫
過敏無礙智力 照顧者壓力大
台灣「過敏兒」30年來增加20倍,許多孩子一變天就打噴嚏、咳嗽或抓癢,注意力不易集中,有家長擔心會影響智力發展,高雄長庚兒童醫院為此花了3年研究,發現過敏基本上並不影響兒童智力,反倒是孩子過敏症狀愈多,父母或祖父母照顧的壓力更大,他們的身心負擔尤值得關注。高雄長庚花3年研究 登上「科學報導」國際期刊兒童過敏免疫科醫師郭和昌說,台灣過敏兒愈來愈多,幾乎每5個就一個患氣喘,每2個有一個鼻子過敏,皮膚過敏占12%,這些孩子常因鼻子或皮膚過敏坐不住,動來動去,注意力不集中,被懷疑是「過動」或智力有問題。郭和昌說,他與兒童過敏氣喘風濕科主任張鈴偲、兒童心智科醫師王亮人以191名1歲到14歲的兒童及他們的家長做為樣本,共同投入研究3年,找出解答,過敏兒在神經發展功能與健康兒童有無差異,對兒童智力並無影響,但對主要照顧者來說壓力很大。相關研究最近刊於「科學報導」國際期刊。王亮人說,採樣過敏兒中,過敏性鼻炎、氣喘、異位性皮膚炎、蕁麻疹的比例分別是87.2%、74.3%、29.3%和8.3%,其中近20%的孩子同時有3種以上過敏疾病,「過敏症狀愈多,家長的壓力愈大」。本身是護理師的吳小姐,家裡3個孩子是過敏兒,兩個兒子因皮膚常脫屑、紅疹,親朋好友看不下去,紛提供她偏方,更有人罵她當護理師還把孩子照顧成這樣?讓她很無言。
-
2020-09-11 科別.兒科
過敏兒會不會變笨? 高雄長庚3醫師花3年找出答案
台灣「過敏兒」30年來增加20倍,許多孩子一變天就打噴嚏、咳嗽或抓癢,注意力不易集中,有家長擔心會影響智力發展。高雄長庚兒童醫院為此花了3年研究,發現過敏基本上不影響兒童智力,反倒是孩子過敏症狀愈多,父母或祖父母照顧的壓力更大,他們的身心負擔尤值得關注。過敏兒會不會變得比較笨?不少家長普遍存在疑惑,高雄長庚兒童過敏免疫科及兒童心智科共同投入研究3年,找出解答。兒童過敏免疫科醫師郭和昌說,台灣過敏兒愈來愈多,幾乎每5個就一個患氣喘,每2個有一個鼻子過敏,皮膚過敏則占12%。這些孩子常因鼻子或皮膚過敏坐不住,動來動去,注意力不集中,被懷疑是「過動」甚或智力有問題。之後他與兒童過敏氣喘風濕科主任張鈴偲、兒童心智科醫師王亮人以191名1歲到14歲的兒童及他們的家長做為樣本,再分過敏組與非過敏組對照,經專業問卷研究過敏兒在神經發展功能與健康兒童有無差異,結果發現,對兒童智力並無影響,但對主要照顧者來說壓力很大。相關研究最近刊於「科學報導」國際期刊。王亮人說,採樣的過敏兒中,過敏性鼻炎、氣喘、異位性皮膚炎、蕁麻疹的比例分別是87.2%、74.3%、29.3%和8.3%,其中近20%的孩子同時有3種以上過敏疾病,「過敏症狀愈多,家長的壓力愈大」。本身是護理師的吳小姐,家裡3個孩子是過敏兒,其中兩個兒子因皮膚常脫屑、紅疹,親朋好友看不下去,紛提供她偏方,更有人罵她當護理師還把孩子照顧成這樣?讓她很無言。
共
3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