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4-19 橘世代.時尚橘
搜尋
黑色
共找到
585
筆 文章
-
-
2020-04-16 養生.聰明飲食
你喝的咖啡會致癌?達人教你喝對咖啡,才不會變癌細胞的最佳食物
咖啡愛好兩大族群不喝咖啡者將咖啡形容為黑色苦藥,認為會讓身體產生過敏、心悸而不敢喝;甚至產生睡眠障礙,過午不喝,這是最常聽到的論調。咖啡愛好者又可分為二種:原味黑咖啡的忠實者,喜好的是熱氣中的香味瀰漫,吸引人趕快享用一杯,唇齒之間,咖啡汁液浸潤,舌頭上層至舌根的回甘度長留,勝過茶葉。一杯好咖啡的香醇、回甘,讓人五口左右喝完後,仍想續杯。通常筆者會建議喝咖啡前先喝白開水潤口,喝完基本消費三杯後,再喝水,此時味蕾的回甘,讓人有如喝到甘泉的甜度。喝咖啡重點是咖啡杯中上層的那一層油脂,厚度夠時,味蕾加上嗅覺享受,讓人回味無窮、難以釋懷。另一種愛好咖啡的族群,就是要加糖之類的甜味劑才喝,台灣對咖啡的認知,多數還是要加糖、奶精、奶油球或鮮奶。有此習慣者佔多數,原因是加糖蓋過苦味,加奶精增加香氣,奶油球的油脂可保溫,而加鮮奶可口美味,營養又保鈣,但果真如此嗎? 大家想一想,當我們再回頭仔細檢視,就會發覺這一類的添加物,已經讓咖啡失去原本的香、濃、醇、回甘的享受,您是否該了解咖啡的正確喝法呢?台灣走味的咖啡潮流曾是部長級的師長,喝濃縮咖啡之前,直問說好喝嗎?會不會睡不著啊?結果隔天證實一夜好眠。這些年來,訪客眾多怕睡不好者,喝完第二杯之後就有人打起瞌睡了,很清楚好咖啡就是要讓人好舒眠。享受一杯咖啡要從咖啡史了解,漸進式的真正感受,不要學他人來一杯知名品牌咖啡跟隨流行,那樣根本喝不出咖啡的經典,高價位不等於質優,花俏不一定健康。台灣流行飲料比大杯比便宜,但其實水跟糖並不貴。今天台灣咖啡文化也在店家的競爭,和缺乏咖啡文化的薰陶之下,也走大杯量了,其實是煮完加水的增加量。但那還是咖啡嗎?那到底多少量才是真正一杯咖啡的量呢?加奶泡的拿鐵咖啡為250∼350C.C,美式咖啡200 ∼240C.C.,義式為150C.C.左右,而Espresso 為70 ∼100C.C.,如果冰咖啡就不一定了,原味冰滴一杯加冰塊200C.C.,讓冰涼度過暑夏,而加鮮奶泡或奶昔類冰咖啡約300C.C.。至於一杯熱咖啡外帶,如果變涼了,那咖啡肯定走味,所以可以預先煮好咖啡再拿去冰凍,等有空想喝時再加熱,香氣一樣是瀰漫吸引人。在此和大家分享,目前市面許多糖都是精製糖,它是癌細胞的最佳食物,而且糖份過多造成人體攝取過高熱量;奶精、奶油球找不出一點真奶,只有反式脂肪被驗出,雖然經常被媒體踢爆,但是民眾總是健忘。在國外近期研究報告指出,糖是致癌的物質,跟慢性疾病相當關聯。好咖啡:不心悸、能舒眠一般穀糧經過焙炒後,焦香中帶微苦,而咖啡因無色、無味、微苦,主要是因為咖啡中氯原酸的成分,經過焙炒而產生微苦的氯原酸內酯。所以,咖啡汁液會苦屬正常成分,但是咖啡豆在經烘焙焦糖化的過程中,果酸轉化和碳水化合物加乘產生的回甘,只有在原味時較能完全表現出來。簡單講,一杯好咖啡不可能讓會心悸者心悸;再晚喝,也不能影響您的睡眠,而且要能舒眠;不加任何甜味與香料添加物也要香甜回甘,咖啡絕對不會傷害到腸胃或造成胃酸過多;而且能加速刺激腸胃蠕動,輕鬆大量排出宿便。要健康,不只是重口感很多人排斥黑咖啡,覺得很苦怎會美味呢? 筆者父親就是其中一位,說那是中藥,苦! 不喝。可是在翁學長的好意邀請又不好意思不喝,再苦也喝了一杯,慢慢隨著時間過去,有一天發現他也能喝到三杯的量了,問他會苦嗎? 他說不會啊! 怎麼差那麼多? 因為他知道第一口忍一下,慢慢越來越好喝,到最後就能享受喉韻回甘的滋味,有時他甚至會說給我一杯咖啡吧! 原來他也迷上咖啡了。如果您周邊有朋友每天大量喝咖啡,而且是加甜味劑,不喝就沒精神,無法好好作息,那已經是上癮的傾向了。有很多例子,因大量喝甜味咖啡造成糖份過高,引起血糖失調,直到某天暈倒送醫,才在醫師的警告下,喝咖啡時改加入糖尿病患者用來替代蔗糖的木糖醇,而它的甜度與蔗糖接近,熱量約蔗糖的六成左右。木糖醇是從白樺、玉米、或覆盆子等植物中萃取,再經加氫還原而來。雖然在初期不需要胰島素來分解,但長期食用,還是會造成胰島素負擔,導致血糖升高;當然也曾有報導木糖醇的負面分析,其實木糖醇加氫就有負面的氫化作用。因此還是建議朋友,無論如何,嘗試黑咖啡微苦後的回甘,調整您的味蕾,選擇健康養生的咖啡吧。雖然筆者大力的推廣黑咖啡養生理論,但並不是每一杯黑咖啡都是養生的好咖啡,豆質的好壞,加上身體體質耐受力等因素,都有可能會讓人不舒服。如果您喝完咖啡有不適時就應停止飲用,多喝水代謝。但如果第一口苦味,就讓您忍不住加入甜味劑,那再差的咖啡都會因甜味劑的掩蓋,而在不知不覺中傷害身體。如同廚師料理時,因菜色鮮味不足而加入鮮味劑,您用餐完馬上會有口渴的感受一樣。但我們要的是健康,而不只是重口感。三杯咖啡享受理論幾次在咖啡課堂上和大家分享,基本三杯咖啡的享受理論,首先會請同學從第一杯第一口開始記錄味蕾感受,直到第二、第三杯喝完,每位同學彼此分享記錄中的三杯味蕾差異,幾乎每位都會說,第一杯第一口很苦;第二杯不苦、回甘很明顯;第三杯即明白為何很多人要喝原味咖啡了。原味咖啡擁有各種飲料中少有的濃郁、無糖卻持久的甘醇口感,長留口腔舌根。如果平時無糖不喝咖啡者,經過上課或連續三杯黑咖啡洗禮,接著給他一杯加糖咖啡,這位同學或朋友馬上會說:這是糖水,不是咖啡。從此改掉加糖及奶精的習慣。咖啡是多纖維性飲品食品的成分中只要含有酚類,就有抗氧化效果,咖啡、茶、蔬果都是。營養學家廣為提倡天天五蔬果是有根據的,那五種蔬果是需要多少量呢? 和各位分享,每餐蔬菜和水果各約一個拳頭大的量。多纖維性物質會將體內腸道自由基包覆以排出體外,被認為是腸道的清道夫,而咖啡也是多纖維性飲品。運動時呼吸加速,心臟幫浦大量輸送高含氧血液至全身,讓體溫升高,曾有醫學專家發現,人體長期體溫升高超過37.5度時會使體內癌細胞凋亡,約略可知保持天天運動者,為什麼會較健康且精神飽滿,因長時間體溫升高,運動提升了免疫力和抗氧化能力。運動讓體溫升高,加速毛細孔排汗,排汗是人體代謝途徑的一種,它具有排毒功能,如果各位的時間及環境無法允許運動,也可藉由泡熱水澡,讓皮膚出汗、排毒、保濕。而皮膚表層薄薄一層油脂保護裸露的毛細孔,展現美容效果。咖啡讓身體各器官活化,加速血管收縮、胃液分泌、腸道蠕動,快速排便同時排毒。在人體排泄器官中,腎臟為主要排泄器官,多喝咖啡會促進體內物質經生化作用,增加親水性,促進尿液排出,經由腎絲球體及尿小管被動與主動運輸分泌,快速將代謝產物排出,不致累積毒素,而血漿中的毒素,和代謝產物會運送到尿小管中,如不快速排出它會與小分子蛋白質結合,會使有毒代謝產物又再回收至腎小管,引起毒性產生,所以喝咖啡利尿,對人體排毒功能貢獻很大。其次,大腸排便如不順暢,導致便秘,腸道中水份被回收以致糞便乾燥,致癌糞素再度回抽利用,體態會變胖,皮膚無光澤,甚至粗糙,精神變差,癌細胞活躍,是年紀稍長女性常有的困擾,可以試試喝咖啡,每天五、六杯,任何時間皆可,它會刺激腸道、順暢排便。喝咖啡順暢排便的快感是很多人的寶貴經驗,尤其是配合早上運動,效果最明顯,保持每天兩次以上的排遺習慣,身體機能活化,基礎代謝率提高,筆者就是因此瘦身成功。咖啡的新鮮度與保管方法在媒體或書本中常看到說明咖啡熟豆要密封,那為何又要透氣閥呢? 其實咖啡生豆會呼吸,經過烘焙完成更會呼吸,吐出惰性氣體保護熟豆,是自然界中的奧妙。惰性氣體會自然天成,保護豆子新鮮度持久,會造成膨罐現象是正常的。豆子新鮮度高,熟成後馬上裝袋會有膨袋現象,這不是腐敗,而是保鮮現象。許多咖啡豆商似乎知道或不知道,為了不膨罐或膨袋,就讓烘完豆子跟空氣接觸,使惰性氣體流失,此時豆子也會吸收空氣中水分,如此就較難對咖啡熟豆保鮮。保鮮存放,簡單有撇步許多人會問咖啡豆如何保鮮存放,其實很簡單,首先看清楚烘焙日期,記載三個月內屬新鮮;包裝為密封、不透明;不接近熱源,室溫存放,不能儲放於冰箱,因為每次從冰箱取出打開,由於高度溫差,袋子裡外會馬上附著凝結的水氣,一而再的增加濕度,豆子就會不新鮮。筆者曾做過實驗,放室溫一到二個月和同時期儲放冰箱作對照,室溫中豆子香氣香濃不變;而冰存的咖啡香則淡淡的。一般咖啡豆會呼吸,同時豆子帶有油脂,如果將豆子冷凍或冷藏,會將豆子中油脂凍結而無法呼吸,導致風味流失。密封小包裝保有新鮮咖啡豆要小包裝,存放密封袋或密封罐,儘快泡完趁新鮮,但是我們也常看到有人為了低價省錢買大包裝,需要很長時間才能喝完,那已經不新鮮了。大袋中經常打開接觸空氣,讓細菌孢子跑到咖啡袋中,讓鮮度降低至腐壞而不知。新鮮豆子從外觀乾燥、香氣逼人,就很清楚新鮮度,讓人衝動馬上沖煮喝一杯咖啡。濾紙掛耳式鮮度難辨筆者對濾紙掛耳式咖啡較擔心它的鮮度難判別,磨成粉狀無法從豆子外觀判別鮮度,而且粉粒磨成時,咖啡香流失,所以掛耳式很難喝出好口感,只能方便解饞,很難解渴,它的成本高,包裝時手部接觸面積大,衛生也是問題。當然三合一或二合一咖啡內容物不營養,無法和新鮮烘焙豆子相比,但是掛耳式咖啡嘗味者的選擇,以及特別偏好這種口味的愛好者眾多,因為攜帶方便,沖泡也方便。延伸閱讀: 雙親失智 差點拖垮銀行經理家庭●書籍介紹健康喝咖啡:咖啡有益健康的神奇密碼【增訂版】作者:王神寶 出版社:晨星出版日期:2015/12/11作者簡介/王神寶致力於健康咖啡的推廣,舉凡大大小小的公益團體贊助咖啡免費暢飲,接受各單位邀請擔任咖啡研習講師,偶而出任電視劇、廣播推廣健康咖啡等,都有他的身影,其對健康咖啡的執著無人能比。學經歷:中興大學 食品暨應用生物科技學系 碩士亞洲大學 營養保健生技學系 學士現任富苑咖啡主題旅遊會管董事長現任中華民國青年創業協會總會長 中區會長
-
2020-03-30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民眾靠太近…星罰坐牢半年 南非射橡膠子彈
許多國家和地區為了防止新冠肺炎疫情擴大,紛紛發布措施,確保民眾維持社交距離,其中新加坡的規定相當嚴格,違者要罰款或坐牢六個月。在南非,警方甚至向未保持安全距離的排隊民眾發射橡膠子彈。新加坡廿日起陸續發布相關措施,餐飲場所用餐座位至少間隔一公尺,工作場所和學校以外的聚會與社交活動以十人為限,公共場所要確保人與人之間至少相隔一公尺,違者處以最高新幣一萬元(約新台幣廿一萬元)罰款、坐牢六個月,或兩者兼施處分。這些規定會持續到四月卅日。新加坡各大百貨商場、餐廳與雜貨店業者,紛紛在店門外地面利用黑色膠帶,貼出安全線或隔出黑黃相間的方框,讓民眾沿著安全線排隊購物。香港當局宣布,廿九日起禁止四人以上在公共場所聚集,為期十四天。餐飲店仍可營業,但能擺設的飯桌比平常少一半,飯桌之間要有一點五公尺距離,且每桌不能多於四人,顧客除了吃東西之外都要戴上口罩。德國總理梅克爾廿二日宣布實施人際接觸禁令,在公共空間最多兩人同行,而且與他人必須保持一點五公尺以上的距離,餐飲業僅限外送和外帶,關閉理髮店和紋身店等難以避免近距離肢體接觸的店鋪。加拿大總理杜魯多廿三日在渥太華官邸門前開記者會,要求民眾遵照當局指示在家禁足。他強調,保持社交距離、物理距離,是保護自己和身邊人的最好方式。他解釋,「物理距離」是「與他人相距至少兩公尺,避免聚集,盡量留在家中」。南非禁止民眾出門慢跑、遛狗,但允許他們外出採買除了酒類以外的糧食和其他必需品。廿八日一早,有兩三百人在最大城約翰尼斯堡一間雜貨店外排隊等著採買,許多人怕別人插隊,都沒有依當局建議保持安全距離。警察駕著十輛巡邏車到現場後,開始向購物人潮發射橡膠子彈。驚慌失措的民眾彼此踐踏,一名婦女失足,連同她背上的嬰兒一同跌倒在地。警察稍後拿出鞭子來讓民眾乖乖遵守。
-
2020-03-28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新加坡推防疫嚴厲措施 「民眾距離不滿1公尺可關半年」
新加坡衛生部26日宣布,為降低感染新冠肺炎風險,若民眾未遵守保持1公尺的社交距離,例如在公共場所刻意坐在距離他人不到1公尺的座位,最高將處以1萬星元(約7005美元)的罰款或六個月刑期。各大商場與超市謹慎以對,利用地面貼膠帶劃設分隔線等方式,維持安全區間,這也導致購物大排長龍。據新加坡衛生部最新公告,從26日晚間11時59分起對違反社交安全距離規定者,將被處最高1萬星元罰款、坐牢6個月,抑或兩者兼施處分。新加坡各大百貨商場、餐廳與雜貨店業者,紛從店門外地面開始利用黑色膠帶,建立安全線或隔出黑黃相間的方格框,不致混亂失序。盛港附近的地鐵站商場一早有民眾沿著安全線排隊購物,麥當勞也設方格框,讓買早餐民眾放心排隊購買餐點。商場內餐廳小販也在餐桌上以黃色膠帶設記號,告知每張桌子只能坐一人。有吃早餐的銀髮族說,現在到庶民美食咖啡店裡享用咖啡,只能和朋友隔桌交談,要遵守規定避免觸法。也有在職總平價超市購物的消費者認為,保持安全社交距離立意良善,雖然政府會以刑事手段處分違規民眾,但為能降低疫情傳播風險,嚴格執法是不得以而為之的手段,但也造成購物會大排長龍。衛生部於20日起即相繼公告餐飲場所用餐座位至少要保持1公尺的社交安全距離等相關措施,昨晚再公告更嚴格的處分措施,規定工作場所和學校以外聚會與社交活動,在任何時間都以10人為限,公共場所要確保彼此之間要保持至少1公尺的安全距離。新規定也包括限制聚會與社交活動入場人數,確保場內每16平方公尺空間不能超過1人等規定。這些規定會持續到4月30日。星國抗疫 考慮提前大選新加坡媒體聯合早報、新傳媒八頻道新聞報導,由於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延燒,新加坡也面臨嚴峻與持續挑戰。新加坡總理李顯龍27日表示,正考慮在疫情爆發更重大局面之前,國家是否應進行大選,讓一個重新獲得選民託付的領導團隊帶領新加坡前進。新加坡選區範圍檢討報告13日出爐,這份報告被視為是下屆大選前奏的重要指標。李顯龍受訪時指出,如今選區範圍檢討報告已出爐,只要選舉名冊完成更新,他會再就大選日期進行判斷。新加坡下一代領導團隊正在成形,並逐步從李顯龍與較年長部長手中接棒,副總理兼財政部長王瑞杰普遍被視為第四代領導團隊接班人選。另外,對於新加坡推出追加預算多達480億新幣(約33.6億美元)的額外援助方案,其中包括動用到170億元的國家儲備金,李顯龍也表示不排除在今年底前會再需要動用到儲備金。
-
2020-03-28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為何台灣口罩顏色多樣? 內行人曝功能網喊「長知識」
新冠肺炎(COVID-19)造成台灣鬧口罩荒,政府為了維持供貨穩定,宣布下令禁止出口,並實施口罩實名制,而民眾領到的口罩樣式、顏色也非常多樣,意外引起話題。對此,有網友好奇詢問「為什麼台灣口罩顏色多樣」,結果問題一出,釣出內行人留言解答,不少網友看完直呼「聰明又貼心的設計」。原PO在PTT發文提及,從國外新聞照片來看,各國的口罩幾乎都是白色的,包含日本、韓國、歐美等,但台灣路上戴口罩會看見粉紅、綠色、藍色或灰色,只要在台灣買口罩幾乎都有顏色,「這是為什麼呢?因為台灣人喜歡色彩繽紛嗎?還是有其它原因」。貼文一出,有網友解釋其功能,「有顏色比較好區分正反面」、「因為白色和黑色較難分正反面」、「有顏色方便區分內外」、「因為要撥水層,親水層做區隔,上料架會比較好分辨」。另外也有人表示,「因為在新冠肺炎之前,口罩是滯銷品,沒有人沒事會去戴口罩,這才延伸出顏色市場」、「廠商做有顏色就是要讓你覺得戴口罩很時尚」、「沒發生新冠肺炎之前,口罩也是固定買粉色、紫色、黃色這種少女顏色,色彩繽紛戴上心情就會好,廠商大概是為了時尚和多元,才選擇出這麼多顏色」。
-
2020-03-21 橘世代.健康橘
友善失智可以這樣做 標示圖像化 地面不反光
打造友善熟齡的居家環境,落實較為簡單,因為主動權在個人;但要營造友善熟齡,特別是失智者的社區環境,就必須仰賴政府的力量,及社區居民建立共識 。打造友善社區環境,專家建議要留意這些事。1.廣設隨處可休息的扶手座椅很多老人家不出門,是因為走不了多久得坐下休息,但非處處有椅子,建議可廣設高度及寬度適合長者休息的扶手座椅。例:公園綠地、超市、賣場、公車亭等場所增設扶手座椅。2.高低差有明顯的色差與止滑長者常因視力變弱而影響空間的判斷力,遑論是失智者,只要走路遇高低差都很容易拐到或跌倒。建議有高低差處應有清楚的邊界色差與止滑功能。例:階梯貼上止滑條、人行道的平面與斜坡磁磚使用相異色等。3.避免任何反光或複雜圖樣失智者大腦處理複雜影像的能力受影響,光影及複雜圖形容易造成錯覺或誤判,空間內皆應避免反光和複雜花色,更不宜用黑色,會被誤認是坑洞。例:地面選不反光磁磚等。4.標示圖像化且位置視線可及失智者對文字的理解能力也變差,因此標示上的文字必須簡單,字體也要夠大且粗細一致,最好輔以圖像呈現,且圖像對比色要明顯。例:廁所標示加上馬桶圖、標示位置不高於仰(俯)角30度等。5.保留歷史地標不拆除相對近程記憶,失智者的遠程記憶較佳,可能會記得社區中的歷史地標,看到地標能增加安心感,或找到回家的路。例:都更計畫時不隨意拆遷老樹或歷史建築。6.普設「愛心補給站」失智者獨自走在社區中,可能找不到回家的路,若設有「愛心補給站」給予簡單的食物吃喝、休息如廁及求助,保障外出安全。例:邀請便利商店等失智友善商家設站點,留住失智者協助報案。坊間鄰里伸援手友善叮嚀1 正確認識並對待失智者相較行動不便的失能者,失智者的隱性需求不易被看見,即便環境變得友善了,「旁人眼光」卻不一定友善。社區里長可透過講座、招募守護天使,增進民眾對失智症的認識,學會如何與失智者友善互動。友善叮嚀2 支持失智者安全走出家門打造失智友善家園的終極目標,是將失智者視為一般人,讓他們獨立走出家門,順利地完成想做的事,即便中途走失,最終也能安全返家。社區友善支持系統的建立,不僅能讓他們減少社會退縮,也有助降低行為精神症狀的發生。諮詢╱台灣失智症協會秘書長湯麗玉、台北榮總老年精神科主任蔡佳芬、老年醫學科專科醫師劉介修看更多報導:《橘世代》【關於更多「慢老」指南↘↘↘】。「把記憶譜成曲!」聽首歌吧,大腦起舞緩失智。幾歲算「年輕老」?想預防老年病症,要趁「年輕老」。10個慢老單字:關於老年,你該有的10個態度。六十歲如何盡情享受當下? 從「寫日記」開始吧! 歡迎加入橘世代社團 一群關愛自己、健康生活的熟齡世代,用橘世代的熱情彼此鼓勵打氣,分享養身保健、家庭關係、更年期保健與健康飲食等資訊,為第二人生做足功課,活出精彩活力!【我要加入專屬社團】打造亮麗熟年!
-
2020-03-20 該看哪科.中醫精髓
四季早餐該怎麼吃?中醫師教你「順時」養生
現代人每天早上真的是各種忙碌,顧小孩啊顧父母啊顧寵物,但記得再忙也不能忘記吃早餐!從中醫觀點來看,早上七點到九點氣血流注胃經,這時候腸胃的消化、吸收能力最好。如果這時候沒有適度進食,容易損傷腸胃黏膜,同時也無法養護胃氣。至於早餐該怎麼吃?中醫講求的是順時養生,透過不同季節飲食的調整,來調養陰陽平衡。這次幫大家整理好了四季的早餐原則,一起來看看吧。 春天屬木,對應器官為肝臟。從中醫觀點來看,春天剛好是自然界陽氣生發的季節,因此養生的重點會在於養肝補陽,建議早餐可以多食甜養脾氣、少食酸避免收斂陽氣。也建議要選擇「好消化」的食物,像是燕麥、小米粥等等,能幫助健脾益胃。另外因為春天對應顏色為綠,也可以加強綠色蔬菜的攝取。夏天屬火,對應器官為心臟。我知道夏天早餐就是要來杯大冰奶才是人生,不過早餐喝太多冰涼飲會損傷脾陽,建議可以在冰飲中加入堅果來平衡涼性,另外因為夏天對應顏色為紅色,早上也適合來一杯紅蘿蔔、櫻桃、番茄或蘋果等蔬果汁!秋天屬金偏燥,對應器官為肺,代表顏色為白色,因此可以多吃較滋潤的白色食物,例如很多人早上都喜歡吃五穀粥,就可以加入薏仁、山藥、百合一起吃,幫助潤肺。另外很多人秋季也會出現皮膚乾癢問題,也可以多喝豆漿、鮮奶、蜂蜜水來滋潤養生。冬天屬水,對應器官為腎臟,顏色為黑色。因為冬天早晨較寒冷,建議早餐要以溫熱的食材為主,像是之前和大家分享的「養腎健腦飲」就是很好的早餐。另外冬天早上也很適合吃八寶粥,當中的桂圓紅棗也都是溫性的食材。來源出處:郭大維醫師粉專
-
2020-03-19 橘世代.健康橘
更年期如何補充營養?專家教你 9大飲食原則!
公館地區營運邀請營養師黃淑惠,開設「保健營養學堂」一系列課程,深受社員歡迎。本文摘錄課程精采內容與社員分享!女性的生命歷程約在45歲至55歲會遇到更年期,而合作社社員以女性為主,處於此年齡區間的女性社員占女性社員將近4成。面對更年期的身心轉變需做什麼樣的心理準備?又該注意那些飲食及生活上的保健?女性特有的生理週期黃淑惠指出,所謂女性更年期,指的是從女性賀爾蒙降低(主要為雌激素)到完全消失前後約5年的時間,最長甚至將近10年,因個人體質而異。女性從11、12歲,一直到更年期來臨前,都會有生理週期,亦即卵巢週期和子宮週期。女性的生理週期從腦下垂體分泌濾泡刺激素(FSH)展開,其刺激卵巢中濾泡長大,在卵成熟過程中濾泡會分泌雌激素(E2)。雌激素一方面刺激子宮內膜增生準備受孕,另一方面會再刺激腦下垂體,傳達下視丘,分泌出黃體刺激素(LH)來刺激濾泡破開,讓裡面的卵順利排出(以上為卵巢週期)。卵排出後,濾泡本身萎縮轉成黃體並分泌黃體激素來和雌激素一起刺激子宮內膜增生,增加受精卵著床機會。黃體激素分泌同時牽動乳腺、卵巢、皮膚變化,完成所有懷孕的準備動作。一旦確定沒有受精卵,黃體萎縮,黃體素和雌激素減少,子宮內膜不再增生,開始剝落,經期於焉來臨(以上為子宮週期)。雌激素能維繫心血管健康,讓好膽固醇(HDL)增加、壞膽固醇(LDL)降低,並具下降血壓、鬆弛末梢血管肌肉、抑制血栓形成等功能,也能促進鈣在骨骼的沉積和促進脂肪燃燒。女性更年期後,因雌激素逐漸減少,早期會出現月經週期不規則、熱潮紅、心悸、盜汗、失眠、偏頭痛、食慾改變、體重上升、頻尿、焦慮等症狀;而後期症狀則包括停經、泌尿道乾燥萎縮易感染、性機能改變、肥胖、皮膚乾燥產生皺紋、高血壓、動脈硬化症、骨骼疏鬆症、腦功能退化等。因此很多慢性疾病都會在失去了雌激素的保護之後慢慢浮現。從食物中獲取植物性雌激素補充當更年期不適已影響到日常生活時,就需要求助於婦科醫師,通常醫師會施予雌激素的補充,讓症狀緩解。但過度或不適當的雌激素補充卻也會導致乳癌和子宮內膜癌等疾病,因此對身體健康的人來說,黃淑惠也建議了替代療法,包括從天然食物中補充結構類似雌激素的異黃酮素、木酚素、豆香雌酚等,可以降低雌激素過少所帶來的影響。異黃酮素來源包括黃豆、毛豆、黑豆等及黃豆類製品;木酚素則來自芝麻、亞麻仁籽、十字花科蔬菜;而芽菜類食材則是富含豆香雌酚。然而,植物性雌激素一旦攝取過量,對原有婦科疾病如子宮內膜癌或巧克力囊腫的人來說,也會強化刺激,因此要特別叮嚀,以上是針對完全沒有婦科疾病的女性所建議的雌激素補充,而且最好從天然食物取得。更年期也可能造成睡眠缺乏,因而導致脾氣暴躁或高血壓,建議為了睡眠品質應少喝咖啡,並且常曬太陽、多運動。黃淑惠說,若之前營養攝取均衡,打下健康的基礎,絕對可以減低不適症的影響,快樂度過更年期!1.規律接受日照:產生維生素D,以提高免疫力。2.漫步大自然:輕鬆運動或徜徉大自然中,有益荷爾蒙調節。3.限制咖啡因攝入:過量飲用咖啡因,恐影響雌激素平衡。4.維持高品質睡眠:有助調節賀爾蒙。5.抒解壓力:壓力會干擾天然的賀爾蒙週期。6.攝取Omega-3脂肪酸:Omega-3脂肪酸可讓賀爾蒙運作良好。 女性更年期飲食原則•均衡飲食,控制熱量,減少動物性油脂來源,避免熱量過高,體重上升。•食用黃豆及深海魚等來補充優質蛋白質,減緩肌肉流失。 •透過低脂奶、芝麻、堅果、魚和乾藻類來補充足夠的鈣鎂,延緩骨質疏鬆發生。 •補充足量維生素B群,包括全榖、豆類、彩虹蔬菜來維持精力充沛。 •食用新鮮水果、橄欖油、苦茶油和菇類,確保獲取豐富的維生素C、D、E,可以預防動脈硬化,提升免疫力。「尤其維生素D在食物中很少,只能從鮭魚、蛋黃或菇類中攝取,不然就是要多曬太陽了。」更年期具體飲食建議黃淑惠更貼心提出具體飲食建議,包括以下:一、以天然五榖為主食來源:大棗、龍眼、紅豆、蓮子可以添加在全穀中做補食。二、以魚、黃豆為蛋白質來源(大豆可以補充異黃酮素),減少飽和脂肪較多的動物性肉類。三、須有充足蔬菜與水果(每天四份蔬菜三份水果)補充鈣鐵食物有:莧菜、番茄、甘菊、蒜苗、九層塔。也可多核酸食物具有延緩老化作用:核桃、菇類、木耳、花粉、麥胚芽、芝麻等。四、適量低脂乳和脫脂乳來補充鈣質。五、慎選優質食用油預防高血脂:橄欖油、苦茶油、芥花油,宜低油烹調。六、改善失眠,可多選用有安神鎮定作用的食物,如大棗、百合、金針花、蓮子、木耳、發芽糙米。七、多選用富含膠質食物延緩關節退化,如海蔘、蹄筋、木耳等。八、依五性五味,多選用黑色、鹹味食物,達到補腎、強化筋骨與生殖功能:香菇、木耳、核桃、芝麻、海蔘、海帶芽、髮菜、牛蒡、烏梅等。九、多植物雌激素食物改善更年期不適:黃豆、洋蔥、山藥。本文摘自《綠主張月刊》,台灣主婦聯盟生活消費合作社【如何吃得美味又健康↘↘↘】。春天宜養肝!若突然愛吃酸,要注意恐是身體警訊。如何吃得營養又美味 哈佛大學建議「餐盤這樣放」。抗老飲食這樣吃 「八分飽」讓你越吃越年輕 歡迎加入橘世代社團 一群關愛自己、健康生活的熟齡世代,用橘世代的熱情彼此鼓勵打氣,分享養身保健、家庭關係、更年期保健與健康飲食等資訊,為第二人生做足功課,活出精彩活力!【我要加入專屬社團】打造亮麗熟年!
-
2020-03-18 科別.指甲.足部
指甲斷裂,身體出了什麼問題?指甲3表徵反映疾病先兆
人類的指甲和眼睛、舌頭、皮膚一樣,會隨著身體健康狀況和年齡,呈現出不同的外觀,透過這些外在部分的望診,或多或少都能看出身體的健康狀況。健康的指甲應該長什麼樣子呢?中醫師辛重毅表示,一般來說,正常的指甲應該是透明無色,且顯現出健康甲床的粉紅色,由於指甲本身是透明的,而平常所看到的顏色是甲床血液的顏色,當甲床的血流出現變化時,就會反映在指甲的顏色上。健康的指甲底色應呈現紅潤的粉紅色、表面有光澤,厚度均勻且壓起來有彈性、不易斷裂,表面沒有龜裂、凹洞或者特殊顏色的紋路,如果指甲有特殊紋路,例如變厚、變黑、變白,甚至出現凹洞,要小心,可能是身體健康狀況不佳,或是疾病的警訊。當指甲發生斷裂問題時,總是會馬上聯想到是不是身體缺鈣?辛重毅解釋,指甲斷裂的原因主要可簡單分為外力撞擊或者營養不良兩大因素。撞擊瞬間就斷裂,且斷面比較平整的,大多是因為外力造成;若是營養不良或某些疾病導致的,指甲多半會分層細碎地斷裂。除了指甲斷裂之外,指甲出現哪些狀況,也代表身體健康出問題呢?指甲和身體健康的關係,辛重毅說,可以從指甲的幾個特性來看:1、指甲的紋路:指甲表面的的縱向條紋,大多是正常老化現象,但是,如果有明顯的橫條紋(Beau's lines),可能表示曾發生重大疾病或經歷過手術,因而導致指甲的生長有短暫停頓的現象。2、指甲的形狀:一般指甲的形狀應該是越靠近指尖越細,但是有某些特殊狀況卻可能相反,越靠近指尖的部分越寬大,這就是所謂的「杵狀甲」,「杵狀甲」一般可能與心肺疾病或心肺衰竭等疾病有關。再來還有所謂的「匙狀甲」,一般指甲是兩側應向下凹進甲床內,而匙狀甲卻是指甲兩側反而往上翹,匙狀甲一般可能與貧血有關,例如是缺鐵性貧血或其他貧血問題;如果是指甲中間出現凹陷,則可能和營養不良有關。3、指甲的顏色:正常指甲應該是透明無色,而顯現出健康甲床的粉紅色,如果有出現特別顏色的話,通常與某些疾病有關,例如指甲顏色蒼白有光澤,可能和貧血有關,如果是灰白色而沒光澤,則可能是黴菌感染引起的灰指甲;指甲呈現黃色的話,則可能和黃疸或者過度食用含黃色色素的食物,例如胡蘿蔔或木瓜等食物;如果指甲出現黑色條紋,則必須鑑別是否有黑色素細胞癌病變。想要有健康的指甲,最重要的根本就是要有健康的身體,飲食營養均衡,血液就會循環順暢,就能讓指甲甲床的營養供應充分,自然會有健康的指甲。辛重毅分享,指甲雖然不是活細胞,但是要讓指甲看起來紅潤光澤,仍然需要基本的保養,不要讓指甲長時間接觸清潔劑、化學藥劑或者頻繁變化溫度的環境,就是最基本的保養方式,才能夠相得益彰,看起來也更賞心悅目。延伸閱讀: 健康不是憑外表斷定! 3種情況都要防患未然 身上黑痣也可能變成癌! 5點觀察一次看懂罹癌跡象 
-
2020-03-18 橘世代.健康橘
「抱抱我,能聽到你家人的心跳聲」 換心人重心出發
「所有的器官都是沈默的,只有心臟仍持續跳動…你們若想知道自己的家人在哪兒?可以來聽聽我的心臟…抱抱我…」站在台前的換心人黃健予,正進行一場關懷捐贈者家屬的關懷活動。突然間,一位少婦走到台前問了黃健予一些接受捐贈的細節,隨後婦人的親人來到台前,用力的抱著黃健予,聽著他的心跳,眼淚就在4個大人間蔓延開來。黃健予回憶2年前的第一場演講,黃健予情緒仍然激動。黃健予是知名廣告集團的事業群總監,後來自行創業輔導中小企業,應邀演講不計其數,結束後訊息的交流不外乎「如何賺錢」,但生病後的演講,會後發的是「器官捐贈同意書」。生命有這樣的轉折點,就在一場意外之後。4年前的8月8日父親節,正當大夥吃飯慶祝時,黃健予突然覺得冷汗直流,胸口痛、喘不過氣、手麻,送醫診斷為急性心肌梗塞,急診醫師無法打通冠狀動脈,緊急連絡將他送到振興醫院。黃健予後來才知道「醫師做了繞道手術,花了12個小時,才把我救回來,但也因為心臟衰竭只能換心,幸運地是,只等了9天就換到心臟」。這天是8月17日,也是他新的生日。採訪當天,黃健予清楚的記得他重新活了1,100天、157周,復健了314次。重新活過但出院後最大難題來了,黃健予說,「我住院期間瘦了40公斤,雙腿萎縮無力,為了能站起來,得定期到振興醫院的心臟功能重健中心復健,由於心臟沒有神經,無法感受到運動時的需求,無法提高心跳來加速全身血液循環,這讓我像在溺水邊緣無法呼吸」。就這樣,瀕死的感覺在心臟復健時期來來回回折磨自己半年之久,靠著毅志力及回報眾人的救命恩情,克服了心臟復健的心魔。但大病一場,虛弱的身體哪能那麼快就恢復,身心所受的苦黃健予都「堅強」的故意忽略,尤其每3個月得在沒有麻醉的狀況下進行心臟切片時,即使害怕都強忍著,但終究還是引發恐慌症。黃健予曾在加護病房驚醒痛哭,「幹嘛救我起來?」他不諱言,看了好久的心理諮商才慢慢化開黑色迷霧。黃健予分析自己的個性,A型處女座,對自己要求太高又必需完美,病癒後總想著怎麼對外「交待」,想讓好友們知道「我過得很好」,想回饋捐贈者的大愛,黃健予把換心後的4年活成了10年的濃縮精華版。難以想像,他在換心後第2年,接了30場研討會來證明自己有能力復出。他笑著頭說,「生病後我突然沒有了存在感,以前的努力在年過半百後武功盡廢,但當研討會辦完精疲力耗盡後,終於體悟到體力像壞掉的電池」,以前的他自命不凡,現在的他開始學會看自己的不足。他說,「沒有這樣的意外,不會有現今的轉折」,他的轉折就是先回應疲憊不堪的身心,把作息調整到早上6點出門,傍晚5點回家,採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養生路線。黃健予重新整理自己,生活的重心有了不一樣的風景,「我一直是贏在起跑點的人,被認為人生勝利組,經過這些歷程後,我想出一本有影響力的書,記錄自己的生命故事」。以前不會聽流行音樂,但現在他是五迷,有生之年一定要去聽一場五月天巷的演唱會。黃健予說,有一次聽五月天的《頑固》,隨著心境不同也漸漸了解歌詞的涵義,歌詞中「…一次一次你吞下了淚滴,一次一次拼回破碎自己;一天一天你是否還相信,活在你心深處那頑固自己…」讓他回顧過往、淚流滿面。這幾年的重新生活,黃健予體認到「想要逆轉人生,要在轉折點」,他不斷強調自己有兩個生日,生病前是處女座,很愛想、想很遠,有點自尋苦惱;生病後是個獅子座,會希望改變懂得順從一下,現在他把兩者的個性融合一下,取得最好的平衡。黃健予笑稱自己是「高年級實習生」,對於未嘗試的新事物開始充滿好奇。對於未來,換了新生命的他,是真實的人生2.0升級版,他自我打氣地說,「不用害怕,人走出去就對了」。人生整理術3要點生命總是讓我找得到出口,它教會我的方法,就是「站起來,走出去,分享它!」1.站起來:直視自己現有的問題,勇敢克服。2.走出去:回顧過往找出不足之處,跨出心門迎接挑戰。3.分享它:若有機會將自己生命的故事分享給他人,共同成長。【重拾人生下半場↘↘↘】。住院化療仍堅持義演!「音樂是克服病魔最大動力」。帥氣抗癌就怕臥床 葉金川生死告白「不要串通醫師凌遲我」。葉金川「要高興玩到人生終點」抗癌也要活得精彩 歡迎加入橘世代社團 一群關愛自己、健康生活的熟齡世代,用橘世代的熱情彼此鼓勵打氣,分享養身保健、家庭關係、更年期保健與健康飲食等資訊,為第二人生做足功課,活出精彩活力!【我要加入專屬社團】打造亮麗熟年!
-
2020-03-11 養生.聰明飲食
「黑牛肉」和「紅牛肉」哪個最新鮮? 肉店專家曝真相
現代人注重養身,因此在選擇食材時除了美味以外更講求健康,肉食族也更加注重對於肉品的挑選,不過「牛肉」要怎麼挑才能吃到最新鮮的呢?近日就有一個日本綜藝節目請到了一位肉店專家,揭露了如何從牛肉顏色判定肉質的新鮮度,而在一般人的認知當中,牛肉的顏色越紅就代表越新鮮,但事實真的是如此嗎?日本綜藝節目《 この差って何ですか? (暫譯「差別在哪裡?」)》日前特地邀請到了松阪牛專門店《 朝日屋 》的副店長村上智德講解如何判別牛肉的新鮮度,到底「黑牛肉」和「紅牛肉」哪個最新鮮。由於不少消費者都會認為色澤呈現黑紅色的牛肉,是因為冷藏過久導致肉質變色,使得肉品變得不新鮮,但在節目中,主持人將買來的牛肉切開進行實驗,沒想到不過一會兒原本顏色為紅黑色的牛肉,竟漸漸轉為紅色,因此越新鮮的牛肉其實越黑,這樣的結果讓在場的嘉賓都感到相當吃驚。村上智德也在節目中解釋,事實上牛肉本來會是黑色的,但隨著時間流逝,牛肉其中的鐵色素「肌紅蛋白」在與空氣接觸時會氧化並變成鮮紅色,這表示新鮮的牛肉因為沒有接觸到空氣,而會呈現「紅黑色」的狀態。不少網友看完節目後都紛紛表示,「長知識了」、「所以氧化是正常的,太漂亮反而會有化學添加物」、「真的都會以為紅色才是最新鮮的欸,原來黑色才是極品」、「難怪真正高級的店家都是等到要吃的時候,才會把牛肉拿出來切」、「以後吃牛肉要仔細看了」。
-
2020-03-10 科別.精神.身心
一夜白髮是真的嗎? 研究揭示背後真正原因
【常春月刊/編輯部整理】許多人小時候最常聽到父母說的幾句話,一定有「氣死我了,因為你我不知道白了多少頭髮」,或許只是父母的氣話,會不會真的白頭髮沒人能知道。然而哈佛大學最新研究發現,壓力會影響毛囊色素細胞過度反應枯竭,導致黑色素無法生成,永遠長不出黑頭髮,一夜白頭確實有可能發生。研究學者許雅捷畢業於清華大學,目前在哈佛大學擔任再生醫學副教授,她說,身體會影響皮膚、頭髮、與體毛,此次研究注目在壓力變化與身體的關係。假設這之間有關係的話,壓力對於身體組織的影響就能明朗化;在這基礎上,作為研究材料,頭髮色素最容易取得,並且,壓力會讓頭髮變白的這個前提似乎大家都知道。許雅捷在報導中指出,生物一感覺到壓力,就必須立刻選擇「戰鬥?逃走?」這2種反應。自律神經會開始運作,生產神經傳達物質正腎上腺素(Norepinephrine)。在此次實驗中,給予老鼠物理性或心理性壓力時,「戰鬥?逃走?」的選擇會刺激交感神經活化,釋放出正腎上腺素,讓頭髮毛囊的色素幹細胞枯竭。許雅捷同時補充,這次發現壓力對身體的壞影響,其實是能夠預想到的。實驗老鼠在物理與心理壓力施加下,數日後色素幹細胞因過度反應,幹細胞生產色素能力消失,也就是說,頭髮的毛囊色素幹細胞損傷,將會永遠沒辦法恢復。研究共同作者鄭賓(音譯)認為,「戰鬥?逃走?」選擇的壓力刺激下,會立刻感到急性壓力,動物必須站在生存下去的角色思考,但是藉由此次實驗已經知道,極端壓力恐怕讓幹細胞永遠失去功能。許雅捷也說,根據壓力對自律神經反應,給予色素幹細胞的作用下,及辨識其他組織和器官,在相關基礎上也能有相關解釋,接著不論心理與物理壓力,會給予身體組織怎麼樣的變化?這必須找出來,此外,在壓力的壞影響下是不是有能夠恢復的方法手段,也希望能夠找出答案。(文授權提供/NOW健康)延伸閱讀: 抗壓性太好才生病? 培養4個習慣強化你的韌性 壓力大到喘不過氣 多吃7種食物紓壓解鬱 
-
2020-03-06 養生.聰明飲食
吃髮菜討吉利卻害到環境?少吃來自這裡的髮菜
你應該要知道的食事「髮菜」又名「頭髮菜」,因外型酷似毛髮而得名。不過同樣長得像頭髮,也一樣被叫做頭髮菜,但實際上一種來自沙漠,一種卻來自於海洋。其中生長於沙漠地區的這種髮菜,不僅可為土壤保水,更扮演著固沙、減緩沙漠化的重要角色。「髮菜」又名「頭髮菜」,因外型酷似毛髮而得名,而其諧音又似「發財」二字,更使得它成為年夜飯討吉利的必備食材,許多中式羹湯料理中也不難見到它的身影。髮菜、海髮菜,平平都長得像頭髮還有這兩種?但其實目前常食用的「頭髮菜」主要有兩種,一種來自沙漠,也就是我們傳統認知的「髮菜」,另一種則來自於海洋,常又被叫做「海髮菜」。其中生長於沙漠的這種「髮菜(Nostoc flagelliforme)」,主要歸屬於「藍菌門(Cyanobacteria)」的陸生藻類,具有耐高溫、寒冷與抗乾旱的生長特性,多生長在中國甘肅、陝西、青海、新疆、內蒙古等乾燥貧瘠的沙漠地區。經採收、挑選、風乾及整形包裝後,最後才會變成黑色如毛髮的模樣。而另外一種「海髮菜(Bangia atropurpurea)」,又名「紅毛苔」,同樣屬於藻類,但在生物學的分類卻是屬於「紅藻門(Rhodophyta)」的水生藻類。生長的環境多是在浪花衝擊拍打的飛沫帶或海水高潮帶的礁石上,除了廣布於北太平洋、大西洋暖溫帶海域,在台灣北部、東北部沿海、澎湖區域同樣能見到這種海髮菜的身影。而在海髮菜生長旺盛的冬季、東北季風盛行時,更容易能見到紅褐色細毛狀的海髮菜在礁石上形成薄膜的樣子。討吉利卻害到環境?沙漠髮菜是水土保持重要功臣!在2000年以前,其實我們所常吃的髮菜羹材料多數使用的是這種來自沙漠的髮菜。本身雖然沒有任何特殊風味、充其量只是討吉利用,但它對生態環境卻極其重要。不僅為土壤保水,更扮演著固沙的角色,減緩沙漠化的情形發生。但也由於多是透過野生採收而來的關係,不僅耗費人力,每16個足球場面積的土地,頂多只能採集到約2兩(約75.6公克)的髮菜,更讓它的價格曾飆漲到每公斤125元美金。也導致了中國許多地區過度採收、髮菜大量減少,使得沙漠化情形更加嚴重。因此直到2000年,中共國務院才因為考量水土流失、沙塵暴問題,不僅將髮菜從《中華人民共和國野生植物保護條例》的保護級別二級提升為一級,嚴格禁止採集,也禁止了髮菜及其相關製品的收購、加工與銷售、出口。少吃沙漠髮菜,或選擇髮菜替代品!而現在我們所吃到的髮菜料理,除了多以海髮菜作為取代外,亦有少數發展人工種植的髮菜產品在市面出現。不過,值得注意的是,2009年香港消費者委員會調查市售髮菜產品,卻也發現有部分不肖業者以澱粉、海藻酸鈉或玉米鬚加以染色,藉以矇騙消費者。因此其也建議民眾,在支持環保的角度下,除了少吃髮菜、選擇髮菜替代品外,選購時也應多加確認產品標示、來源,以免求吉利不成,先影響健康。延伸閱讀▶一場刮了10年的沙塵暴 促使美國走上永續農業之路▶救人也能救土地!古老神秘的生命之果「沙棘」!▶來自天堂、越過沙漠與海洋的高級調味料——天堂椒 (本文獲「《食力》」授權轉載,原文刊載於此)
-
2020-02-27 橘世代.時尚橘
穿搭一成不變反而很不便?! 找出「淘汰衣服」5特色
只留下真心喜歡的物品,就是「幸福」隨著年齡漸長,屋內東西越積越多更多,原本珍藏竟變成了收納負擔,使用不便也容易堆積灰塵,這種被大量物品包圍的日子,讓橘世代的你累積了不少壓力嗎。《簡單生活的選物提案》日本作者繪里沙,開始進行物品減量後,一開始房間逐漸變乾淨,進階到精挑細選所需物品階段時,從選物的心情轉變上,進而了解什麼是「重要的」,便能挑選出「不重要的」,簡單生活輕鬆達成。她也寫下自己的選物心情,藉由此書鼓勵讀者在日常選物過程中磨練自己的選物雷達,認真挑選身邊需要的物品,一步步慢慢讓自己的生活變得更自由。許多愛美的女性,櫃子擠爆了衣服,繪里沙分享自己總共只有18件衣服,但仍能時時融入潮流,極簡主義不代表都不能逛街買衣服了,日常穿搭基本款也要經常更新,她提出如何找出「該淘汰衣服」的5個特色,讓衣櫃徹底減量,只留下最舒適時尚的衣服。【就算是基本款 ,也要逐年更新】※繪里沙の選物提案:「不變」有時會造成不便,最棒、最適合的基本款,未必會一直都適合你。●「更新派」的極簡主義者我曾經在大量淘汰衣物的時期,完全不管當下的流行元素,只穿所謂的基本款,結果發現,我還是很喜歡挑衣服、找衣服。有些極簡主義者為了省下挑選衣服的時間,選好固定的基本款後,接下來十年就會只穿這些款式。但是,我並不是總喜歡穿同樣的白襯衫,會實際試穿之後,決定自己適合哪一種白。這種尋找更好選擇的工夫與時間,對我來說是一種享受。●定期更新自己的「基本款」擁有自己的基本款,可以有效地將每天挑選衣服的壓力降到最低,又能穿得自在。但是想法、體型、時代與環境都會改變,這時候,「不變」就可能變成「不便」。擁有最佳防寒功能的材質,並非永遠都是最好的,足以代表自己的事物,也會隨著自己的改變產生變化。曾經最喜歡的剪裁,隨著體型改變,也會逐漸不那麼適合自己。因此,即使找出了專屬自己的基本款,我仍會時時更新款式。我會更新的不只有衣物,還包括髮型與想法。常聽人家說,年紀愈大愈頑固,所以我想常常「更新」自己的腦袋,一直保持成長。●最近更新的針織外套經過體型診斷後,發現以前愛穿的針織外套其實不太適合我。所以就把金色換成銀色、圓領換成V 領、短版換成長版。【找出「淘汰衣服」的5個特色】※繪里沙の選物提案:仔細檢視丟棄的物品,就能更清楚自己的選物條件。●五個思考丟掉的理由我把全部衣服拍照建檔在電腦裡面,還為已經丟掉的衣物設置專用資料夾,從中找出丟掉的五大理由:1.顏色不適合2.剪裁不適合3.難以派上用場4.不符合我的年紀5.太舊了知道丟棄的理由,就能知道自己執著的理由;知道淘汰的理由,就能夠知道自己重視什麼樣的衣物特質。●淘汰的衣物款式案例金色的針織外套:發現了色彩與剪裁更適合自己的款式。丹寧外套:太硬、太重。小鹿圖案的T 恤:穿太多次,鬆掉了。白色高領襯衫:穿了10 年,泛黃清不掉。荷葉邊袖襯衫:讓手臂顯粗。春季風衣:只有春天能穿,剪裁也不合身。綠松色百褶裙:以現在的年齡,不適合穿膝蓋以上的短裙。黑色工作褲:喜歡剪裁,但是不合目前的體型。黑色修身褲:顏色太黑了。牛仔褲:坐下時,膝蓋部位布料會凸出一塊。植物圖案的洋裝:讓手臂顯粗。紫色百褶裙:穿完後一定得燙。本文摘自《簡單生活的選物提案:物品立刻減量30%!43則怦然心動的選擇練習,改變超有感!》,幸福文化 2020/02/12 出版【減齡穿搭大指南↘↘↘】。「女士禮服Look」穿搭有方法,襯出50+歲月美。日本熟齡這樣穿 顯瘦又減齡!。5招穿搭術 讓你不怕被講「都幾歲了還這樣穿...」。50+的穿搭 穿出自信 比裝年輕重要 立即加入粉絲專頁! 「橘世代」一個專屬於50後世代的舞台。在這裡你可以做好準備,迎接精彩第二人生!>>>立即加入
-
2020-02-22 橘世代.健康橘
帥氣抗癌就怕臥床 葉金川生死告白「不要串通醫師凌遲我」
葉金川的生死告白,一如其人,展現鮮明犀利的個人風格。淡出政治圈後,瀟灑活成夢想生活家,幾乎不理塵事,最近因為新冠肺炎疫情,當年這位抗SARS英雄再度出馬,外表丰采依舊,卻鮮少人知道他先後罹患淋巴癌與皮膚癌。因為葉老大始終是葉老大,連抗癌歷程也要一直帥帥的,才不枉男人氣概啊!確診淋巴癌 等待的心情像翻牌2014年12月,葉金川左眼皮突出一個綠豆大小的硬塊,在不該有淋巴的位置長出淋巴塊,速度又快,有醫學背景的他,很快警覺到不太對勁。找了眼科醫師檢查,也讓病理科化驗,醫師起初判斷是淋巴增生,無須過度憂心。誰料,不到半個月,另邊的右眼皮上又長了一顆。「兩邊都是淋巴增生,那就是癌症了!」葉金川心中暗喊不妙。為了確診究竟是單純的淋巴增生還是淋巴癌,病理切片送第一家醫院無法確認,再送第二家醫院進一步分析。回顧當時的心情,葉金川笑說,當然會嚇到啊,會緊張啊!也會覺得「我怎麼會那麼倒楣?」只是你要很冷靜!在等待病理檢查報告的3天內,就像是翻撲克牌一樣,到底是死神牌,還是高掛無事牌呢?「等待的時候最難受了」、「要死的話也早點告訴我」,一直要很帥的葉老大,此時心裡其實忐忑煎熬,為了不想讓太太張媚擔心,男子漢的浪漫是善意隱瞞了太太,獨自承擔。結果出爐,是淋巴癌。葉金川冷靜的查閱醫療書籍,一步步規畫、安排如何應對這突然其來的人生轉折。台大畢業的他 到花蓮慈濟就醫葉金川了解淋巴癌的分期將大大影響治療與存活機會,現在是局部的病兆?還是已經擴散到全身?他做了骨髓穿刺,看看造血細胞有沒有變化,如果有,那就是第4期。所幸骨髓造血細胞沒有變化,接著進行PET正子掃描,看身體的其他部位是否擴散,也都無事。但PET只能看到0.3公分以上的腫瘤,不代表沒有更細小的腫瘤在蔓延,醫師建議葉金川進行預防性的標靶治療。治療正式展開,台大醫學系畢業的葉金川,卻低調選擇回到熟悉的花蓮慈濟醫院接受治療。當時他任職血液基金會董事長,治療期間仍維持花蓮與台北兩地通勤。葉金川是台大醫學系第2屆畢業生,這班的學生縱橫醫界,出了3位衛生署長,2位健保局長,同學中還有各大醫學中心的院長,想要尋求醫療照顧,葉金川比誰都有資源。為何選擇到遙遠的花蓮慈濟就醫? 葉金川說,除了跟花蓮慈濟的感情深厚,主要是不想驚動太多人,他反問,比一般人有資源就會比較好嗎?選擇一個信任、親切、可以誠實給予忠告的醫療團隊,對病人才是最好的選擇。瞞著太太治療 單車照騎山照爬治療期間,他獨自赴醫院接受放射治療,完成就繼續到慈濟授課,同事沒人知道他在幹嘛,只覺得奇怪,葉老師怎麼那麼早來上班。葉金川以為自己隱藏得很好,但因為平日服用抗凝血劑的關係,放射治療後眼睛出血腫脹比常人更嚴重。有人問起,他便把話題岔開,笑稱「被老婆打了」。標靶治療期間,葉金川單車照騎、山照爬。主治醫師勸說,治療期間免疫力會降低,要他好好靜養。堅持要正常生活的葉金川頑固地跟醫師頂嘴,「你們不是說標靶治療只會殺死癌細胞,不會傷及正常細胞嗎?」「我正常的淋巴球都在的話,免疫力就不會降低啊!」「不是啊,你要說個理由說服我啊!」凡走過必留痕跡!葉金川善意的隱瞞,終有紙包不住火的這一天。每周5次的化療,連續2到3周,每次注射藥物需要6小時,原本都在門診進行,一直到不得不住院,需要家屬簽名。他拿著住院單給太太簽字,「我得到淋巴癌,現在要去住院」,太太張媚才知道葉金川罹癌,且已偷偷治療了一段時間。太太逼問:「如果是第4期怎麼辦?」他囁嚅回答:「就化療啊!」太太再逼問:「如果化療沒效怎麼辦?」葉金川說:「一步退一步啊,就去骨髓中心啊!」一向溫婉的太太此時已經瀕臨抓狂邊緣:「如果骨髓中心也沒效怎麼辦?」葉金川耍賴說:「那就辦告別式啊。」葉金川說,坦白講放射治療、標靶治療都不痛苦,最辛苦的是等待病理報告,那種等待命運被宣判的感覺。「面對癌症,你能怎麼辦,該來的,就面對它。」葉金川也領了重大傷病卡,期滿5年後失效,他很慶幸。在65歲生日時,開了同學會,告訴同學「我罹癌了」、「但我好了」,一貫的葉金川作風。身為健保制度的創辦者,如何看待癌症病患的醫療費用?葉金川說,治療期間的費用幾乎全是健保包辦,不過只能給付放射治療,「標靶藥物需要30萬元,全部得自費,健保也真的滿狠的。」皮膚癌找上門 防曬一寸不露告別淋巴癌後,葉金川脖子上又發現了皮膚癌,一顆痣在頸間長大,會癢。這次一樣沒跟太太報告,自行處理。帶著未癒合的傷口出國旅遊,揣了把小剪刀,意圖要自行拆線,可是脖子上的縫線沒辦法自己拆,只好央求護理背景的太太幫忙。這次他準備好了說辭,「皮膚癌有3種,我的這種是最簡單的1種,是基底細胞癌,切除就可以了。」很有說服力的他對太太說,基底細胞癌像是象棋中的卒子,每次只會走1步,進展很慢。不像是黑色素瘤,那就像是俥,橫衝直撞的,就很危險。葉金川說,因為喜歡戶外活動,雖然也做好戴護目鏡、穿著長袖,但是脖子沒有保護好,常常曬到皮膚受傷,因此罹患皮膚癌也不奇怪。現在他已經學乖,外出時,防曬工作更為嚴密,戴帽子、領巾等,把自己一寸不露的緊緊包裹起來。葉金川擁有台大公共衛生研究所碩士、哈佛大學流行病學碩士背景,背景使然,讓他總習慣用客觀角度審視自己的癌症。他說,台灣的男性一輩子有5成的機會、女性有4成的機會得到癌症。而絕大多數的癌症不會奪命。與其擔心癌症奪走生命,葉金川更害怕中風、洗腎,長年躺床,被維生管子束縛。「生活就是要能跑、能動、能飛、能跳,如果都不能,人生好像少了什麼,如果鳥的翅膀被剪掉,還是鳥嗎?蛇的鱗片被刮掉,還是蛇嗎?那麼,你想過,你是什麼呢?」要怎麼活著?葉金川說,我要精彩,活得帥氣。延伸閱讀:。「存錢不是等著住頭等病房」葉金川二度罹癌玩性不減。抗癌也要活得精彩 葉金川要高興玩到人生終點。【熟齡生活大調查】邀請您的參與!最高致贈車馬費3,500元 歡迎加入橘世代社團 一群關愛自己、健康生活的熟齡世代,用橘世代的熱情彼此鼓勵打氣,分享養身保健、家庭關係、更年期保健與健康飲食等資訊,為第二人生做足功課,活出精彩活力!【我要加入專屬社團】打造亮麗熟年!
共
20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