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1-21 焦點.健康知識+
搜尋
高鹽
共找到
321
筆 文章
-
-
2024-11-20 養生.聰明飲食
冬天血壓易忽高忽低 吃鍋遵循「2少1多」、不要亂進補
秋末冬初,大家開始吃火鍋,國泰醫院心血管中心介入性心血管科主治醫師黃晨祐提醒,天冷吃鍋溫差大,心血管高風險族群要小心,吃鍋應避開暗藏高鹽、高油、高熱量的湯底,否則會讓血壓飆升,刺激交感神經亢奮、血管收縮,易致心肌梗塞、急性梗塞性腦中風。心肌梗塞來得又快又急冬天是急性心血管疾病好發期,黃晨祐說,氣溫驟降時,血管收縮,使血流阻力上升,容易造成血壓升高,引起血管內皮細胞和動脈粥狀硬化斑塊的不穩定性。若是斑塊剝落,可能會引發中風、血栓,因此,一旦出現持續性胸悶、呼吸困難、單側突發無力或口齒不清等症狀時,一定要及早就醫,預防猝死意外。心肌梗塞往往來得又快又急,血管在完全堵塞之前,會出現胸悶、胸痛、下巴牙齦痠麻、左手臂痠麻、惡心、冒冷汗等訊號,即使休息或服用舌下含片後,症狀也不會有明顯改善。心肌細胞在心肌梗塞發生後約20分鐘後會進行不可逆的壞死,此時需要進行緊急心導管手術,及早打通阻塞的血管。冬天血壓易忽高忽低 多記錄居家血壓天氣逐漸寒冷,人體血管收縮功能相對變差,低溫可能直接引起血管收縮、血壓上升;室內外溫差也可能導致血壓波動。黃晨祐提醒,高血壓患者必須注意,不論年紀及性別,每天居家量測血壓要控制在收縮壓130、舒張壓80毫米汞柱以下。冬天的血壓容易忽高忽低,黃晨祐強調,高血壓患者應多記錄居家血壓,回診時和醫師討論必要的高血壓藥物微幅調整,避免血壓過度上升;抽菸者及慢性腎臟病患者,除了按時服藥之外,必須定期追蹤各類膽固醇數值、糖化血色素、空腹血糖、腎功能肌酸酐指數等。在飲食部分,不要亂進補,以免疾病惡化。吃鍋2少1多 避免身體水腫黃晨祐說,鍋物含有大量的鹽,攝取過量容易讓水分留在身體裡,造成水腫及心臟、腎臟負擔,因此,吃鍋不需特別強調進補,少喝湯、多吃青菜及魚肉,也少沾口味過鹹的佐料。若真的想吃鍋,建議避開高油脂的肉類以及加工火鍋料,火鍋湯底則以昆布、柴魚風味的清湯為主。
-
2024-11-19 癌症.乳癌
患乳癌平均年齡早了7年 醫師建議避熱感應紙改用手機載具
乳癌為我國女性好發癌症排名第一位,相較歐美有年輕化趨勢,罹癌年齡平均早了7年。新光醫院乳房外科主任鄭翠芬表示,國人生活型態及飲食習慣西化,提高乳癌風險,她提醒,若熱感應紙含有雙酚A,可能對雌激素分泌造成影響,建議善用手機載具,減少碰觸熱感應紙的機會。鄭翠芬表示,提高乳癌風險因素包括高油、高鹽、高糖飲食,改變體內荷爾蒙的波動;生活中也充斥環境荷爾蒙,例如塑化劑、重金屬、雙酚A等。另外,油脂加上高溫容易讓塑膠製品、紙盒及紙袋溶出化學物質,也建議多使用環保餐具取代一次性塑膠製品。熱感應紙若含雙酚A,可能會對雌激素分泌造成影響。熱感應紙可能用於發票、明細、收據等,但財政部推動電子發票後,已規範感熱紙不得含有雙酚A。為減少接觸,建議多使用手機載具。台北榮總副院長曾令民表示,癌症成因則與生活環境、作息、飲食有關,建議養成「減塑」習慣,避開環境荷爾蒙。過重及肥胖者,有較高的乳癌罹患風險,要趁年輕多運動、控制體重。台灣乳癌發生年齡中位數57歲,各年齡層新確診病患都有增加趨勢,民眾應善用政府公費乳癌篩檢。國健署統計,每年透過篩檢發現的乳癌個案中,59.7%為早期(0+1期)乳癌,未透過篩檢所發現的早期乳癌僅33.4%。目前國健署提供45歲至69歲,以及40歲至44歲具乳癌家族史婦女,每2年1次乳房X光攝影,明年將放寬篩檢年齡,擴大至40歲以上未滿75歲婦女,確切時間待預算審核通過。國健署提醒,檢查時避開月經來前一周的乳房腫脹期,降低不適感。當天勿在乳房、腋下塗抹除臭劑、粉劑及護膚霜等,避免影響判讀結果。即使乳房X光攝影檢查的結果正常,仍要定期檢查並關注身體變化,若乳房及腋下摸到硬塊、乳房外觀出現局部凹陷突起、乳頭或乳暈潰瘍、非哺乳期乳頭出現異樣分泌物等,應盡速就醫。
-
2024-11-19 養生.聰明飲食
什麼是超加工食品?多吃變胖又傷腦,專家帶你一次搞懂
你愛吃冷凍披薩、餅乾嗎?超加工食品是指經高度加工,往往包含人工香精、色素、穩定劑以改善口感和延長保存期限的食品,除了提升肥胖率,更被證實與癌症及死亡率有關。聯安預防醫學機構總院長鄭乃源表示,民眾可從選擇原型食物或低度加工食品,並注意食品成分表及營養標示,避免攝取超加工食品。據巴西聖保羅大學所創造的NOVA食品分類系統,加工食品分為4類:第1類:指未加工或經過最低加工的食品,即原型食物,如米、鮮魚、水果、鮮奶、乾燥豆類等。第2類:指經過加工的烹調佐料,如油脂、糖、鹽、麵粉。第3類:即食食品,即使用佐料調味的加工食品,如魚罐頭、火腿、泡菜、肉乾、調味堅果、現做麵包。第4類:指經高度加工,往往包含人工香精、色素、穩定劑等多種添加劑,以達到改善口感和延長保存期限的效果,如冷凍披薩、餅乾、速食食品等。鄭乃源指出,第3類的即食食品,是由第1類原型食物、第2類烹調佐料製作而成的加工食品,包括台灣常見本土料理,如水餃、臭豆腐、豬血、蚵仔煎、魚鬆、肉鬆、生煎包,若追求健康的飲食,應以第1類及第2類為主,第3類則應減量攝取,第4類應盡量避免食用。雖然適度的加工有助於保存營養素並延長保存期,但鄭乃源強調,超加工食品的製作過程往往使其偏離天然食品,正是健康風險的來源,且由於超加工食品方便及非常順口,因此也可能會有成癮的問題,就有美國研究發現,超加工食品成癮的成人為14%、兒童為12%,這種成癮性使人難以控制攝入量,並影響健康。另外,超加工食品經常大量添加澱粉、糖和飽和脂肪,熱量密度極高,同樣重量下,熱量遠高於低度加工或未加工食品,歐洲跨國研究以NOVA食品分類分析日常飲食,發現民眾攝取NOVA第1類食物重量占71.5%,熱量佔35.9%,而第4類超加工食品重量僅13.7%,熱量卻已高達32%。因此,經常攝取超加工食品,可能導致肥胖、第二型糖尿病和高血壓等代謝性疾病。研究提到,超加工食品缺乏膳食纖維,並含有大量化學添加物,這些物質可能改變腸道微生物群的組成,造成腸道健康問題,引發慢性發炎,腸道菌叢的不良變化會影響整體免疫功能和消化功能,甚至可能引發腸漏症,使得有害物質更容易進入血液,導致更多健康問題。研究顯示,60歲以下的消費者,若超加工食品消費超過19.9%,整體認知下降加速28%、執行功能下降加速25%,雖然60歲以上的消費者對超加工食品的消費比率並無特別影響,但也預示提早預防、減少攝取超加工食品的必要性,此外時常攝取過多的糖及甜烘焙品等超加工食品,也對幼童的認知功能會有負面影響,尤其是語言理解能力。研究也指出,超加工食品通常含有空熱量,空熱量即為缺乏維生素、礦物質及蛋白質等營養素,熱量來源主要為添加糖及不健康脂肪,營養價值低,也具低膳食纖維、高碳水化合物含量、高鹽、高飽和脂肪的特性,並可能添加有害添加劑及汙染物,因此可能具致癌性。鄭乃源借鑒他國經驗,提供民眾避免超加工食品攝取過量的方法,包括優先選擇新鮮的水果、蔬菜、全穀物和天然肉類,這些食物富含纖維質、維生素和礦物質,有助於維持身體健康,其次是避免即食、微波加熱、預熱、顏色鮮豔、香味濃郁、口味厚重、可以經久保存的食品,儘管這些食品方便、好吃,但其高糖、高鹽和高脂肪的特性,會增加健康風險。鄭乃源進一步提到,民眾在購買加工食品時,仔細查看食品標籤,避免選擇含有大量添加劑的產品,如人工香料、色素、增味劑、增稠劑等。選擇成分簡單、添加物少的食品更為健康,再者控制食材的質量和調味料的使用,並盡可能減少外食,避免過度繁複的烹飪方式。
-
2024-11-19 焦點.元氣新聞
吃完人氣厚鬆餅堡出現頭暈、口渴 你可能有這毛病
「你吃到厚鬆餅堡了嗎?」自麥當勞開賣神級早餐以來,連日吸引大批民眾在營業前排隊搶購,全台共計供應約70萬顆的厚鬆餅堡系列,有些門市已經售完停止供應。不過,速食店早餐的跟風熱潮,卻是營養師眼中的「高鈉高糖食品」,如果進食30分鐘後出現頭暈、口渴症狀,要小心是三高族群。林口長庚醫院營養師陳姿吟說,厚鬆餅堡的熱量大約378至481大卡左右,其特色是把滿福堡「英式馬芬」換成楓糖口味的鬆餅皮。上下2層鬆餅的糖、鈉含量都很可觀,共有14克的糖分、3克鹽,再加上高油脂的豬肉加工製品,吃完後血糖迅速升高。陳姿吟表示,當吃進太鹹、太甜的食物時,身體會啟動保護機制,以頭暈、口乾舌燥來表現,要趕緊補充水分維持正常運作。若是症狀持續,要小心隱藏的高血糖、高血脂、高血壓問題,過度加工的食物容易影響血管而造成頭暈、頭痛;高鹽也容易讓身體處於脫水狀態。國人飲食西化,速食餐深受各年齡層喜好,但是漢堡的鈉含量高的驚人,想要降低健康危害,陳姿吟指出,重點在於「搭配」。以早餐為例,若點了堡類,可加黑咖啡或無糖綠茶,盡量不要再吃薯餅、玉米濃湯,套餐組合可能會吃進過多熱量。麥當勞宣布,20日起漲價,將推出全新菜單,包括選用台農57號地瓜製成的「地瓜球」點心。陳姿吟認為,如果嘴饞想吃速食,薯條、地瓜球屬於原型食物製成,加工程度較低。吃速食其實很難達到均衡,若有一餐吃了漢堡,其他餐就要多吃蔬果,補充膳食纖維。陳姿吟提醒,速食餐屬於高脂飲食,漢堡、醬料含有過多的油鹽糖,三餐之中若有一餐選擇速食,其他餐點一定要避開火鍋、油炸及勾芡食物,否則會熱量爆表、血糖飆升,體重也跟著飆高。
-
2024-11-14 醫療.泌尿腎臟
重訓+高蛋白飲食=NG護腎運動!醫建議的最佳護腎運動是它
高油、高鹽飲食,加上作息不正常,都可能傷害腎臟健康。一名診斷為腎臟病第三期的男子,見到健檢報告紅字,開始積極運動養腎,但他只做重訓,且為了長肌肉採高蛋白飲食,醫師告知此為「NG運動」,高蛋白飲食加重腎臟負擔,重訓難達到全身血液循環,建議腎臟病患者應採取有氧運動,每天20分鐘可達護腎效果,延遲洗腎時機。林口長庚臨床毒物中心主任顏宗海表示,台灣洗腎人口破9萬人,位居全球前三名,且加上高齡化社會,未來腎臟疾病患者可預期會愈來愈多。慢性腎臟病分為五期,第一期為早期、第五期是腎功能耗損最嚴重者,進入洗腎皆為第五期患者。避免進入到洗腎階段,坊間很多「護腎心法」,最有效的方式僅有三個:藥物及飲食控制、規律作息、規律運動。護腎的最佳運動為「有氧運動」護腎最佳運動為「有氧運動」,顏宗海表示,肝臟與腎臟都是血管密集器官,血液循環能幫助器官代謝物質,有氧運動屬於全身性運動,大幅增加血液循環,不只對腎臟好,對於其他的身體功能也是利多。腎臟病友運動千萬要適量,不能「過量」,過度有氧運動,可能造成橫紋肌溶解症,橫紋肌極速損傷,讓肌肉的蛋白質及肌球蛋白滲漏,過程中會代謝出具有腎毒性的物質,反而會增加腎臟的負擔。腎臟病友不建議重訓同理,腎臟病友也不建議重訓,重訓難以像有氧運動有全身血液循環效果,且容易過量運動,加上重訓者大多希望「增肌」,採取高蛋白飲食,高蛋白就對腎臟是負擔,如果腎功能已經不佳,恐適得其反。顏宗海表示,建議腎臟病友少吃高磷食物,如泡麵、餅乾、飲料,磷由腎臟代謝,腎功能不佳,磷會堆積在腎臟內,容易導致高血磷症,初期會有皮膚癢、骨頭痠痛等症狀,長期容易導致血管鈣化,增加中風機率。根據統計,最容易導致洗腎疾病,依序為糖尿病,高血壓、慢性腎絲球腎炎、多囊腎以及腎結石。顏宗海表示,高齡化社會,高血糖、高血脂、高血壓的患者會愈來愈多,也讓腎病候選人增加,呼籲國人對於飲食以及生活作息得多加關注,規律運動也應納入日常的習慣中。
-
2024-11-13 醫療.泌尿腎臟
我的腎臟健康嗎?醫師教看「雞生蛋」指數 怎麼吃怎麼喝才不傷腎
台灣腎臟病盛行率攀升,全台慢性腎臟病人口突破200萬!雖多數人處於疾病前期階段,但也因早期沒有明顯症狀,甚至到末期腎病變,才可能出現如尿毒症等情況,因此恐高達96%腎臟病患者未察覺,因此早期預防和定期檢查十分關鍵。腎臟病如何檢查?飲食能如何預防?由洪永祥診所透析醫療服務中心院長、三軍總醫院腎臟科兼任主治醫師洪永祥告訴你。初期症狀難察覺!致病原因有哪些?台灣有「洗腎島」之稱,因腎臟病患者數量龐大,約有10萬人需要進行洗腎,超過200萬人患有慢性腎衰竭。這類疾病早期通常沒有明顯症狀,許多患者在第四、五期時才出現「蛋白尿(泡泡尿)、水腫和高血壓」等問題。此時,病情已非常嚴重,可能需要進行透析治療。腎臟病的主要誘因是慢性病,如糖尿病和高血壓,這些疾病會逐漸損害腎臟功能。常見的患者在生活習慣不佳下,可能長期忽視如蛋白尿等症狀,認為這是飲食或生活習慣引起的小問題。實際上,這些警訊應及時處理,否則病情惡化到後期時,治療難度將大大增加。腎臟健康如何確定?檢查記住「雞生蛋」雖然腎臟疾病的進展較慢,這也為早期發現提供了機會。定期健康檢查,特別是「血液和尿液檢查」,對於提早發現異常十分重要。透過及早改變飲食習慣、控制血壓和血糖等措施,能有效延緩腎臟功能的惡化。在腎臟檢查中,可以找到「雞生蛋」3個檢驗項目,了解自己的腎臟功能狀況,.雞:「肌酸酐」,能反映腎臟的過濾能力。肌酸酐會因肌肉量而異,肌肉較大者可能會有較高的肌酸酐,因此運動後檢查容易出現誤差。.生:「腎絲球過濾率」,從肌酸酐數據計算而來。把肌酸酐、年齡和性別帶進公式,就可以算出腎絲球過濾率,60分以上才算及格,分數越低,代表腎功能越不好。.蛋:「蛋白尿」,可能是腎臟炎症的徵兆或腎臟病變的結果。檢測出蛋白尿後應及時就醫,以便早期治療保護腎功能。飲食怎麼吃?台灣腎臟疾病盛行與飲食習慣息息相關。國人廣泛攝取高油、高鹽、高糖飲食,特別是加工食品和夜市小吃,如水餃、小籠包、炸雞等,無形中對腎臟造成負擔。為了保護腎臟健康,應選擇清蒸、水煮等低油、低鹽的烹飪方式,並多攝取蔬菜等富含膳食纖維的食物。加工食品如水餃和小籠包內含豐富的油脂,特別是五花肉餡的食物,不僅熱量高,還含有大量飽和脂肪和鈉,這些成分會讓腎臟長期處於高負荷狀態,增加慢性腎臟病的風險。許多人誤以為這類食物相對健康,事實上它們可能比油炸食品更具隱藏風險。此外,含鈉量高的食物如日式拉麵和鐵板麵也是腎臟的隱形殺手。一碗日式拉麵的鈉含量可能高達4000到6000毫克,遠遠超過每日建議的2400毫克。長期攝取過多的鈉會導致高血壓,進而損害腎臟的健康。喝水顧腎 怎麼喝才對?喝水,是保持腎臟健康的關鍵。腎臟過濾功能依賴足夠的水分,特別是腎絲球的運作。每個腎臟中有數百萬個微小的過濾單位,稱為腎絲球,這些單位需要充足的水來過濾廢物。雖然茶、咖啡、湯等飲品可以計入每日的水分攝取,但建議以「白開水」為最佳選擇。因為純水能最有效地幫助腎臟過濾體內廢物,避免不必要的糖分和添加物負擔腎臟。茶和黑咖啡中含有抗氧化成分,適量飲用對健康有益,但過量攝取咖啡因可能引發過度利尿,反而對腎臟不利,特別是在腎功能衰退時。至於飲用量,一般來說,每人每日需攝取的水量與體重相關,大約60公斤體重的人需攝取2000cc的水分。雖然液體可以來自多種飲品及食物,如水果、湯等,但建議避免過多含糖飲料如汽水或碳酸飲料,這類飲品會增加身體負擔。藥物、保健食品會傷腎嗎?慢性腎衰竭患者的飲食通常受到許多限制,例如需選擇低磷、低鉀和低蛋白的食物。但許多保健食品的設計是針對一般人群的,磷和鉀的含量未必受限。以益生菌為例,它們通常來自乳製品發酵,這些產品可能含有高磷和鉀,對腎臟健康可能造成風險。另外,在藥物方面,使用上應根據醫師的評斷來決定,適當使用才能達到療效。如最常被民眾使用的止痛藥,短期內使用止痛藥可以控制發炎(長時間的發炎可能會造成腎臟的問題),但如果長期服用,則需要謹慎。可以選擇一些短期內對腎臟影響較小的藥物,如非腎臟代謝的普拿疼,或者局部使用的貼布藥膏,來減少對腎臟的影響。也要提醒,西藥在急需時可以使用,但長期依賴藥物不是最佳方案。最重要的是要消炎,避免讓腎臟受到更多損害。如果對藥物使用感到擔心,建議多喝水,並尋求醫師的建議來找到合適的治療方案。腎臟與心血管的關聯腎臟疾病與血管類疾病有密切的關聯,特別是與三高(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息息相關。腎臟病和三高之間的關係是雙向的:三高可導致腎臟病,而腎臟病也可能引發三高。實際上,大約80%的情況下,腎臟病患者是因為代謝症候群而間接受害,這些症狀可能逐步發展為糖尿病、高血壓,最終導致腎衰竭。避免肥胖是控制這些問題的關鍵。曾有位55歲的高血壓患者原本腎功能穩定,但因工作緣故造成飲食不當,進而導致肥胖、腎功能迅速惡化,蛋白尿也隨之出現。經由控制飲食和體重,他的狀況才有改善。因此,維持健康體重對於預防腎臟病及其相關共病非常重要。延伸閱讀: 一直拉肚子怎麼辦?6警訊快就醫!一表區分急性和慢性腹瀉,教你7型態大便分類法 家裡有喇牙代表什麼?喇牙有毒嗎?怎麼趕走牠?專家:千萬別用拖鞋打!用「這招」就有效
-
2024-11-11 養生.聰明飲食
他分享外籍女友手作速成午餐「找到荷蘭人高瘦的原因了」網笑:連吃兩天會哭
一名在外國唸書的博主觀摩荷蘭女友Cherryl自製一頓簡便的午餐,只有兩個夾生菜、乳酪、鮭魚和堅果的漢堡包,讓他直呼「荷蘭人又高又瘦的原因找到了」、「這麼吃難怪瘦死」。只見Cherryl切開兩個漢堡包,各加入一把芝麻葉,再用刀子為其中一個麵包抹上布里起司,放入一點核桃再淋上些許蜂蜜,就完成一個乳酪三明治。接著Cherryl再將幾片鮭魚放入另一個麵包,加上蜂蜜芥末醬,就完成了一個鮭魚三明治,博主男友直呼這個午餐非常健康。網友表示:「看起來很健康但不是很好吃」、「如果可以加個蛋就好了」、「偶爾吃一次可以,天天吃好受罪」、「這在我們這邊只能當零食吃」、「讓我連吃兩天會哭出來」、「在當地住久就習慣了」,有人認為蛋白質含量太低又高鹽,熱量雖低但營養似乎不夠均衡。漢堡、三明治營養夠均衡嗎?台北市榮欣診所營養師李婉萍表示,漢堡、炸雞等速食食材不夠多元化,且蔬菜大都選用美生菜,分量也不多,不僅纖維素的攝取不足,維生素及礦物質等微量元素也普遍不夠。在速食菜單中漢堡(三明治)算是較稱得上營養及格的食物,主菜挑選順序建議以魚類為優先,烹調以「烤」為主,接著是油量稍多的「煎」肉,「油炸」位排最後。針對「均衡飲食」,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有明確定義:「每天早晚一杯奶、每餐水果拳頭大、菜比水果多一點、飯跟蔬菜一樣多、豆魚蛋肉一掌心、堅果種子一茶匙。」,餐餐蔬果必須吃夠,主食以全穀雜糧為主,蛋白質來源則以黃豆為優先,接續是魚類以及蛋類。
-
2024-10-30 癌症.卵巢.子宮
子宮內膜癌年輕化 醫師分析與國人「一習慣」密切相關
今年9月,北市議員許家蓓因罹患子宮內膜癌病逝,讓各界加強重視婦癌預防及治療。國健署呼籲,子宮內膜癌好發於50至70歲婦女,停經後的女性,如果有不正常陰道出血、分泌物異常,要小心是罹癌警訊。年輕女性若月經滴滴答答或經血量突然變多,不要拖,盡快就醫檢查。根據我國最新癌症登記資料顯示,110年新診斷出子宮體癌個案3,181名,其中子宮內膜癌占92.61%,將近3,000人。其標準化發生率為每10萬人17.0人,為我國女性癌症發生率第5位,發生的年齡中位數為57歲。112年子宮體癌死亡人數為535人,標準化死亡率為每10萬人2.4人,為我國女性癌症死因第10位。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副院長曾志仁表示,子宮內膜癌為女性生殖道常見三大惡性腫瘤之一;因內膜癌生長緩慢,且早期就會出現「異常出血」,並非完全無症狀。子宮內膜癌有跡可循,以110年癌症登記資料來看,診斷出子宮體癌時有71.9%的個案,屬於第0期或第1期之預後較佳的癌症發展初期。近5年的癌症登記資料平均值顯示,子宮體癌之5年存活率為83.9%。子宮內膜癌年輕化 太愛進補恐刺激雌激素子宮內膜癌好發於50至70歲婦女,不過近年來有年輕化趨勢,主要原因是受到環境荷爾蒙、飲食西化影響。「國人太愛進補了,女性初經之後,喝四物湯、中將湯,停經後又補充蜂膠、蜂王乳」,曾志仁認為,這些都會過度刺激雌激素,較易得子宮內膜癌。而國人飲食西化,吃進過多油脂、高鹽、高糖,累積成脂肪,「肥胖」是子宮內膜癌的主要元兇,尤其是身體質量指數(BMI)大於30者。曾志仁說,脂肪會誘發癌症細胞成長,也會製造過多的雌激素,中年婦女容易發胖,一定要靠運動、飲食控制體重。4件事預防子宮內膜癌根據美國癌症研究所(American Institute for Cancer Research,AICR)指出,規律運動、健康飲食及維持適當體重,可有效降低20至30%罹患子宮內膜癌的風險。曾志仁建議,預防子宮內膜癌或任何癌症,最好的方式是保持心情愉快、充足的睡眠、養成運動習慣、多吃原型食物。子宮內膜癌目前尚無有效篩檢工具,若發現停經後出血、經期不規則、經血變多、持續性陰道出血或紅色分泌物,以及貧血、倦怠,下腹疼痛等症狀,應就醫接受專業診斷並及早治療。【疾病百科】子宮內膜癌
-
2024-10-25 養生.聰明飲食
飲控不必忍痛捨棄拉麵!糖尿病專家列3種拉麵 在意血糖的人也能安心吃
天氣變冷的時節,許多民眾會想來碗熱呼呼的湯麵,而擁有濃郁湯頭的日式拉麵更是令人難以抗拒。然而,一碗拉麵含有不少油脂與醣類,讓正在飲食控制或是在意高血糖的族群望之卻步。好消息是,日本媒體網站就請教糖尿病專家分享3種拉麵,讓在意血糖的人也能放心享用。橫濱市「eatLIFE 診所」的市原由美江(いちはら ゆみえ)醫師,本身是第一型糖尿病患者,同時也是糖尿病醫療的專家,她表示雖然許多人將拉麵視為高油高鹽高糖的敵人,但有些類型的拉麵其實並沒有想像中那麼可怕。如果正在控制血糖卻不想放棄拉麵,醫師建議選擇3種調味較清淡的拉麵:「醬油拉麵」、「味噌拉麵」、「鹽味拉麵」。而像是隨行泡麵的「小杯裝拉麵」,份量和碳水化合物都比普通大小的拉麵還要低,對於血糖的影響也較小。醫生提醒,一杯拉麵的糖含量約為70-100克,跟大多數的澱粉類主食差不多,然而拉麵容易入口,是可以很快就吃完的餐點,如果食用速度太快,便會導致血糖值明顯升高。再加上拉麵蔬菜含量低,裡頭的肉類又多是脂肪較高的叉燒肉,使得胰島素的作用受到干擾,不僅讓血糖快速上升,高血糖持續的時間也會拉長。因此,雖然拉麵並不是什麼邪惡的料理,但高血糖的民眾仍是要注意,像是盡量避開豚骨口味的拉麵,也要注意叉燒肉的攝取量不宜過多,更是不建議搭配餛飩、米飯等高碳水化合物的菜餚一起食用。資料來源:Otonanswer
-
2024-10-21 養生.聰明飲食
天然鹽能改善胃食道逆流、抽筋、三高?專家破解謬誤:比精鹽少一重要物質
你可以先知道: (1)根據國健署最新一次的國民營養健康調查,台灣人普遍鈉攝取量過高,最嚴重的年齡層甚至達到建議量的173%,國際上也是超量攝取的趨勢,現代人並不存在鹽吃太少的問題,反而是鹽吃太多,傳言說法錯誤。 (2)「真鹽」應稱為「天然鹽」,天然鹽比精鹽有更多的礦物質、微量元素,但不能因此就把精鹽說成不好的東西;反觀天然鹽通常不加碘、但精鹽有加碘,國人缺碘盛行率約 5 成,傳言偏頗比較、且沒說國人明顯缺乏的營養素,傳言說法易誤導。 (3)天然鹽為食品、食品依法不得宣稱或暗示療效,傳言所稱的能改善的症狀,很多都是「低血鈉症」的症狀,但多數低血鈉症不是鈉吃不夠,而是吃進去的鈉發生別的代謝失衡問題,傳言混淆二種概念、傳言說法錯誤。 網傳「真鹽的妙用及好處」約 18 分鐘的錄音檔,提到高血壓、甲狀腺腫大等身體不適「問題都是真鹽少吃了」,吃水果灑鹽、可平衡水果太甜,真鹽改善夜尿、頭痛、噁心嘔吐、疲倦打瞌睡、感冒,「吃真鹽保證不會吃到腎臟壞掉」。但專家表示,傳言所說的「真鹽」,其實應稱為「天然鹽」,不管是天然鹽或是精鹽、成分都是氯化鈉,天然鹽比精鹽多了礦物質、微量元素,但是精鹽添加碘、避免台灣民眾通常缺碘的問題,不同的鹽各有優點,傳言說法易生誤導。此外,專家也提醒,整體國人的鈉攝取量過高,傳言卻鼓吹鹽吃太少、要多吃鹽,傳言說法錯誤。 傳言所說的論點也見於坊間書籍,類似說法包括「真正的好鹽,大量攝取也沒關係!破除減鹽世紀迷思——少鹽並不會讓你遠離疾病,吃對鹽才會」,「身體正在發出『我需要鹽』的求救訊號」等,專家提醒民眾,務必仔細檢視自然療法有多少科學證據、不要輕易誤信。 天然真鹽的妙用及好處? 原始謠傳版本: 真鹽的妙用及好處 或這個版本: 吃對塩能救命: 真鹽是指含有天然礦物質的海鹽或岩鹽等! 這篇對頻尿、胃食道逆流、抽筋、減肥、三高的人有幫助,務定要播來聽,對健康有幫助。 主要流傳這段 18 分 17 秒 的錄音檔,並在通訊軟體和社群平台流傳: 查證解釋:(一)青壯年男性超標達 173% 臨床少見缺鹽病人 傳言說「以為吃少鹽少油才對身體好,不知道這是錯誤法」、「長年下來高血壓了、心跳過快,或甲狀腺腫大」。MyGoPen 致電諮詢新光醫院家醫科醫師柳朋馳,他表示叫人家多吃鹽其實就是一件讓人很匪夷所思的事,其次就是好鹽、真鹽的定義到底是什麼。 柳朋馳強調,醫生並不會要民眾完全清淡才叫做好,每個人都需要適量的鹽,而所謂的「適量」對每個人來講並不見得相同,本身有潛在疾病,像是心臟、腎臟疾病的人就絕對不可能是多鹽,甚至有時候要限鹽,臨床上少鹽少到導致無力、低血鈉等問題並不常見,通常是非常極端的限鹽、或是使用一些藥物,或是腦部荷爾蒙有問題等等,才會導致體內的鈉留不住、變成「低血鈉症」。 柳朋馳指出,一般人正常飲食的情況下並不會缺鹽,尤其是現代人、平常都是已經過度吃鹽,古代人吃的東西並沒有像現代這麼豐盛,飲食習慣差異這麼大的情況下,鹽的攝取量過多已經是不用爭議的,唯一差別在鹽的好壞選擇。MyGoPen 查詢句代表性的公開資料,國健署2020年更新的「減鹽秘笈手冊」官版衛教內容提到:調味品中也可能含有看不見的鹽或鈉,例如醬油、沙茶醤、蕃茄醬等,而且麵線、油麵、餅乾等,或是釀製、加工的食品,例如:榨菜、筍乾、香腸、肉乾、鹹蛋、肉丸、火鍋餃類,製作過程中也都需要添加含鈉量高的鹼、蘇打發粉或鹽,這些都會使現代人不知不覺吃進太多鹽。 國健署呼籲,根據衛生福利部建議成人每日「鈉」總攝取量不要超過 2400 毫克、相當於食鹽 6 公克,差不多就是 1 茶匙食鹽,但是一個人每日鈉的總攝取量包括:天然食物中鈉含量、加工食品、人工調味品中的鈉含量,攝入太多的鹽會影響健康,許多研究報告顯示,高血壓、動脈硬化、冠狀動脈心臟病、中風,甚至是胃癌,都和鹽吃得太多有關或可能有關。 此外,根據國健署公布的最新版「國民營養健康調查」(2017 到 2020 年),第 51 頁報告中提到:台灣男性在 4 歲以上、女性在 7 歲以上就有鈉攝取量過高的狀況,19 到 44 歲成人為鈉攝取量最高的族群,男性達建議量的 173% 最高,其次為 7 到 18 歲的兒童、青少年,及 45 到 64 歲成人。而根據國家衛生研究院「保持均衡與健康的飲食,小心鹽多必失」論壇內容,提到:全球平均的鹽攝取量為每天 10.8 克,是世衛組織建議量 5 克的兩倍之多,食用過多的鹽儼然已成為飲食與營養相關死亡的最大風險因素。由上述各種資料可知,現代人不管是台灣或是國際上,並非「少鹽」出問題,而是鹽吃太多出問題。(二)「真鹽」說法誤導 天然鹽沒加「碘」不符台灣人需求 傳言提到「用真鹽在做菜,真鹽泡水喝、乾吃都行」。但根據教育部字典「真正」一詞的相反詞為「冒充、假冒、虛偽」,傳言稱為「真鹽」有誤導其他鹽品是負面意思之嫌。MyGoPen 查詢具代表性的公開資料,主管機關及購物平台都使用「天然鹽」稱之,而根據國健署於 2019 年「玫瑰鹽是天然的鹽,比較健康?」保健闢謠,提到:民眾會以為時尚、進口的鹽就比較高級,但其實背後隱藏營養危機,進口的鹽可能不含碘,長期吃這些沒有加碘的食鹽,有可能造成碘營養缺乏的風險,國健署建議「家裡最常用的鹽,應該要以有添加碘的鹽品為主」。 柳朋馳指出,鹽的好壞這個議題在過去幾十年間時常出現,坊間流行過竹炭鹽、玫瑰鹽、岩鹽、海鹽等等,這些天然鹽各有優點,但是醫界卻擔心這些都是「無碘鹽」,「大脖子」甲狀腺腫大的疾病曾經在台灣盛行很長一段時間,直到 1960 年代食鹽加碘政策之後才改善,因為不管吃葷、吃素,所有人都會吃到鹽,所以才會在食鹽加碘,但天然鹽太過盛行的話,醫界反而擔心民眾的碘攝取量不足。 而 2015 年衛福部「食用碘鹽 健康多一點 逾半數國人碘營養不足」新聞稿中指出:2004 年鹽品開放自由貿易後,現在市面上販售的國產及進口食鹽並非全部為碘鹽,而根據國健署「2010-2013 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之尿液碘濃度分析計畫」顯示,2013 年 6 歲以上人口的尿液碘濃度中位數為每公升 96 微克,有 51.9% 國人尿液碘濃度低於世衛建議下限 100 微克。此外,2013 到 2016 年的國民營養調查則發現 7 到 18 歲的缺碘盛行率為 3 成、19 歲以上成人是 5 成,2017 到 2020 年的國民營養調查發現高達 8 至 9 成家庭已使用含碘食鹽, 但 45 歲以上成人的缺碘率仍有 5 成。由上述資料可知,台灣民眾仍有極高比例處於缺碘狀態,天然鹽為了標榜天然、通常不會再加工加入碘,未必符合台灣人口的健康需求。(三)天然鹽有礦物質、精鹽有碘 不能部分比較 柳朋馳強調,天然鹽的礦物質、微量元素確實比較多,補充礦物質、微量元素對人體確實有益處,但不能因此就把沒什麼礦物質、微量元素的精鹽說成是不好的東西,人體並不是靠吃鹽作為礦物質、微量元素的主要來源,而是從每天攝取的飲食上均衡獲得,反觀「碘」往往才是很有可能吃不夠的,傳言不提天然鹽不含碘的問題、說法偏頗而不夠全面,而且天然鹽比較貴、成本效益是否划算很難說。(四)鹽無法「平衡」水果糖分 改善口感的意義也不大 傳言提到「把真鹽撒在水果上面,去平衡水果太甜」。柳朋馳指出,有人吃水果加一點鹽、達到甜度增加的效果,這樣就不用吃那麼甜的水果,但是減水果的糖份卻多吃了鹽,降低糖尿病風險、增加高血壓風險,這樣一來一往有多少好處不無疑問,應該鼓勵病人不要為了口感而去吃很甜的水果才對,而不是強調再加其他東西來調整甜味。 此外,水果加鹽只調整了甜味、並沒有改變含糖的糖分,糖分原本有多少、還是一樣吃進去,鹽並沒有真的取代糖,「平衡」是指口感、口語上的說法,並不是化學反應式上的平衡,傳言「平衡」的說法太過籠統,而且這樣做的意義並不大。(五)鹽能鎖水卻傷腎 應找出夜尿病因 柳朋馳表示,吃了鹽能鎖水,也就是上述所說的身體留鈉、留水,但之後就變成血壓上升,血管內的壓力必須排掉,鹽跟水就進入腎臟、腎臟必須代謝處理掉,這個過程會損耗腎臟,所以與其為了解決夜尿而去吃鹽,反而應該找出夜尿的直接病理原因,例如攝護腺肥大、膀胱過動症等,靠鹽短暫性的鎖水反而製造别的問題。(六)低血鈉不是吃太少 而是失衡、留不住 傳言提到「上課想睡覺打瞌睡缺氧」、「上班喝真鹽水身體變暖」。柳朋馳指出,低血鈉症會有明顯的神經學症狀,包括:頭痛、疲倦、頭暈、肌肉無力、失去平衡感、運動失調、感覺遲鈍等等,幾乎就是傳言所說的鹽能改善的症狀,但臨床上因為鹽吃太少、過度極端的清淡飲食所導致的低血鈉症是非常少見的,約 3 到 5 成的低血鈉病人與利尿劑等藥物或是疾病有關,也就是所謂的「抗利尿激素不適當分泌症候群」(syndrome of inappropriate antidiuretic hormone secretion,SIADH),病人體內分泌不正常濃度的抗利尿激素,使得水份滯留、引發低血鈉,高危險族群為腦部創傷或出血、小細胞肺癌、使用抗癲癇藥物,這類的病人或是「水中毒」的病患,臨床上的確會鼓勵飲食上可以多加一點鹽,但是並不是表示是平常吃太少鹽,這些病人跟一般人相比、並沒有太少,而是分母被改變。 此外,尿崩症、使用利尿劑的病人則是因為內分泌、腎臟病、藥物等因素而導致排尿、血鈉濃度出問題,甚至高血鈉,這些病人跟正常人相比也沒有吃不夠、而是整體的代謝平衡不正常,柳朋馳強調,吃不夠、不平衡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傳言卻混為一談。由此可知,傳言缺乏疾病背景、治療脈絡,傳言為易誤導的說法。 柳朋馳提醒民眾,高鹽對身體的損害主要是心血管、腎臟;鹽會導致身體留鈉、留水、血壓就會往上走,因此高血壓初期的病人都會被要求「得舒飲食」,得舒飲食最重要的觀念就是「減鹽」,讓血壓不要偏高。此外,腎臟在高鹽的環境下會受損,而高血鈉也會使神經細胞受阻,再來就是不管是高血鈉或低血鈉,都會影響到大腦腦細胞的活性,提醒民眾不要誤信謠言,多吃鹽養生不成、反而有害健康。結論 總而言之,根據衛福部國健署歷次做的國民營養健康調查,台灣的民眾並沒有吃鹽太少、反而是吃鹽太多,最嚴重的年齡族群甚至達到建議量的173%,而國際上的相關研究也顯示同樣的超量趨勢,可見不只台灣、包括國際上都因為鹽吃太多而推動減鹽的健康飲食,傳言為錯誤說法。 傳言說「真鹽」,但應說成「天然鹽」比較中肯,天然鹽比精鹽多了礦物質、微量元素,這些營養有益人體,但不能因此說成沒有這些礦物質、微量元素的精鹽就是不好的東西;此外,人體主要是靠飲食攝取礦物質、微量元素,不是靠吃鹽,強調天然鹽可以吃到礦物質、微量元素,卻不提也同時吃進更高的心血管風險,也不提天然鹽往往是無碘鹽的問題,傳言說法易誤導。 傳言提到吃鹽可以治夜尿、疲倦、體寒等,全以「個人經驗」出發,未提出「科學證據」證明因果關係,同一個案是否具有「重複性」、「再現性」不無疑問,無法推論為其他人也同樣有效,傳言說法為錯誤資訊。 傳言說「洗水果的時候、泡蘋果的時候才會用台鹽的鹽」。多年來相關主管機關都宣導用鹽水洗蔬果是錯誤作法,食藥署曾於 2015 年闢謠「蔬果殘留農藥,用水洗不掉,用精鹽可去除,是真的嗎」,強調「加鹽清洗蔬菜以去除農藥並不是正確方法」, 食藥署所屬的食藥好文網也曾於 2018 年宣導「用鹽、用醋或是清潔劑等方式清洗蔬果,其實清洗效果都很有限,有時甚至會導致蔬果中鈉含量增加」,傳言貶低精鹽只當成清潔使用、錯誤使用精鹽的說法,也使整個傳言的可信度降低。衛教資源: 國健署 - 減鹽秘笈手冊 諮詢專家: 新光醫院家醫科主治醫師 - 柳朋馳(本文轉載自《MyGoPen》查證參考:https://www.mygopen.com/2024/08/salt.html)(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4-10-18 養生.聰明飲食
研究示警「3種飲食偏好」恐讓心理健康出問題 素食也要注意
一篇2024年4月發表在《nature mental health ,自然 心理健康》的研究,研究人員分析了18萬人的飲食偏好和大腦健康之間的關係,發現均衡飲食的人表現出更好的心理健康狀況和認知功能。 該研究將參與者的飲食偏好分為四種不同的亞型: 1、無澱粉者2、素食者—素食飲食偏好者3、肉食者—高蛋白和低纖維飲食偏好者4、均衡飲食—均衡飲食偏好者 研究人員發現,不同飲食偏好也影響了不同疾病的風險: .憂鬱風險-素食者:憂鬱風險升高18%-肉食者:憂鬱風險升至22% .腦中風-不吃澱粉者:腦中風風險增加13%-肉食者:腦中風風險增加21% .焦慮症- 不吃澱粉者:焦慮症風險增加9%- 素食者:焦慮症風險增加26%- 肉食者:焦慮症風險增加23% .吞食障礙-不吃澱粉者:吞食障礙風險增加86%-素食者:吞食障礙風險增加168%-肉食者:吞食障礙風險增加96% 均衡飲食 避免心理健康問題 根據這些研究結果,建議人們採取「均衡飲食」,以降低心理健康問題和疾病障礙的風險。這包括適量攝取各類營養,避免過度偏向某一類食物。因為研究發現,均衡飲食的人在心理健康(例如焦慮和憂鬱等問題)的得分最低,身體障礙疾病的幸福感最高。重症醫師黃軒強調,少單純完全拒絕澱粉、少單純只吃素食、少單純只吃肉食,多點「均衡飲食」,對維持身體和心理健康有相當大的重要性。延伸閱讀: ·30歲男飲食清淡「低密度膽固醇飆破200」!醫見菜單:完蛋了 這1類食物比高油、高鹽更可怕 ·「1飲食法」有效改善脹氣、便秘!營養師認證 小心地雷食物很容易踩到
-
2024-10-18 養生.聰明飲食
肉鬆、番茄醬…這些食物吃起來不甜卻暗藏「隱形糖」!吃多恐體重、血糖都失控
我們都知道蛋糕甜點、含糖飲料等食物,吃多了不但不健康還容易胖。但有些人疑惑,明明不喜歡吃甜食,體重卻也一直往上升,血糖也超標,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隱形糖」食品讓你吃糖過量!你以為只有蛋糕甜點、含糖飲料這些吃起來很甜的東西,才算「甜食」嗎?減重專科暨家醫科醫師魏士航在臉書分享,其實很多食品,雖然表面上你看不到「糖」,實際上它們卻暗藏許多添加糖!你可能想問,為什麼吃起來不是「甜」的東西也要加糖呢?多半是食品製造者,為了增加食品風味、讓食物顏色、質地更漂亮、延長保存期限等因素,而放了添加糖。當那些看起來不太甜的食品中也有添加糖,那你每天無意識中吃糖過量,真的是不足為奇。生活中需要當心的隱形糖食品還不少,舉凡多種餅乾、調味料,甚至罐頭、肉鬆等都會加一些糖調味。BBC也曾報導,包括麵包、早餐麥片、鹹餅乾、優格等,這些看起來好像比較健康,但其含糖量卻也很高。暗藏「隱形糖」的食品.調味料:番茄醬、醬油、醋等.丸類製品.滷味.罐頭.肉鬆.義大利麵肉醬.麵包.早餐麥片.優格一天不能吃超過多少糖?吃太多糖會怎樣?根據衛福部國健署定義,添加糖指在製造或製備食物與飲料時額外添加的糖,包括黑糖、蔗糖、糖霜、葡萄糖、砂糖、白糖、玉米糖漿、蜂蜜、楓糖漿等,不包括人工甜味劑及自然存在食物內的糖,例如牛奶和水果中的糖。國健署建議,每日飲食中添加糖攝取量不宜超過總熱量的10%。若每日攝取2000大卡,添加糖攝取應低於200大卡,以1公克糖熱量4大卡計算,每日添加糖攝取應低於50公克。攝取過量的糖份,除可能造成肥胖、齲齒、代謝異常、身體慢性發炎、心血管疾病等,也會刺激體內胰島素快速分泌,影響血糖波動。3招避免吃進過多「隱形糖」那我們該如何避免吃進過多的「隱形糖」?除了盡量選擇天然原型食物、也要避免食物過度調味。此外,也要提醒大家,學會看懂食品成分表,因為糖的種類、名稱眾多,舉凡蔗糖、麥芽糖、葡萄糖、果糖、麥芽精、糖漿…等,都是糖份,下次不妨注意一下鹹食的成分表,你就知道它的糖分有多少了。1.選擇低添加糖、無添加物的食品,以天然原型食物優先2.避免食物過度調味、高糖高鹽的食物,並且補充足夠水分3.購買食品前看清成分表【參考資料】.《Cofit 我的專屬營養師》臉書粉絲專頁 .《BBC》 .衛福部國健署 .聯合報系新聞資料庫
-
2024-10-12 養生.聰明飲食
中西式早餐店都上榜!營養師曝6大地雷早點 沒加飲料隨便吃都破500大卡
街上早餐店林立,中西式都有,不過早餐店賣的常見類型卻是專家眼中的地雷食物。營養師李婉萍在臉書粉專揭露6種常見的早餐地雷「在悄悄破壞你的健康」。1.煎餃李婉萍提醒不要以為煎餃有包菜包肉就很健康,為了多汁好吃,煎餃內餡多以肥肉為主,再用油去煎,一顆煎餃熱量大約50-60卡,形同一大早在吃油。她建議煎餃可搭配豆漿,增加補充蛋白質讓營養更均衡。2.燒餅油條李婉萍表示燒餅製作時會抹上許多酥油,油條則是經過反覆油炸,兩個合在一起就是高碳+高油的組合,一份燒餅油條熱量就可能超過500卡。她建議改吃燒餅夾蛋+生菜,讓熱量少一半,減輕負擔。3.飯糰糯米屬於高GI食物,早上吃容易讓血糖飆升,而飯糰內餡的的肉鬆、油條、酸菜也都是高鈉、高熱量的加工食品,一顆飯糰熱量大約是600卡。她建議吃一顆飯糰熱量已爆表就不要再配飲料,也可以去掉酸菜降低熱量。4.鐵板麵和飯糰一樣,麵條也是高GI食物,早上吃會使血糖飆升,另外醬汁裡有大量調味料、太白粉,成分也是高油高糖,一份鐵板麵的熱量大約有400-500卡。李婉萍建議加一顆蛋讓營養更均衡,或是請店家少放點醬汁。5.奶酥厚片奶酥主要是由奶油、糖混合而成,加上碳水爆炸的厚片麵包,營養素非常單一 (澱粉+油脂),一份的熱量大約是300卡,建議可搭配牛奶增加蛋白質與鈣質。6.玉米脆片+牛奶這個看似健康的早餐其實是真正的隱藏地雷,玉米脆片加工程度高,許多廠商都會額外添加大量的糖,營養流失也多,營養師建議搭配水果一起吃增加纖維。健康早餐怎麼吃?李婉萍表示如果早餐想要吃得健康,可遵循以下4大原則:1.避免單一營養素至少要含有3種食物搭配例如:全榖雜糧+豆魚蛋肉+蔬果2.避免選擇加工食品例如:熱狗、香腸、火腿加工食品往往高鹽高油 也容易流失營養3.避免精製醣類例如:白吐司、麵條、玉米脆片高GI值容易導致血糖升高,早上吃可能會讓一整天都精神不好4.飲品搭配以原味、無加糖為主例如:鮮奶、無糖豆漿、黑咖啡減少飲料的糖分攝取 補充蛋白質與鈣
-
2024-10-08 養生.聰明飲食
不想讓心臟病上身 營養師建議遠離這7種食物,包括加工過的義大利麵
心臟病在許多國家都是健康的最大殺手,英國每日電訊報(The Telegraph)報導,即使日常飲食不盡完美,也該了解減少哪些食物,可保持心臟正常運作。飽和脂肪飽和脂肪含量高的飲食是損害心臟健康的最大因素之一,男性每日攝取量不得超過30克,女性則是20克,但越少越好。英國營養師帕克(Tracy Parker)表示,攝取太多飽和脂肪會降低肝臟清除血液中壞膽固醇的能力,導致脂肪物質堆積在血管壁上,增加心臟病發作或中風的風險。洋芋片多數人每周至少會吃一次洋芋片,但由於含鹽量高 (每包25克約含0.3克鹽),可能導致心臟病。鹽的每日攝取量不應超過6克,且越少越健康。帕克指出,吃太多鹽會導致高血壓,原因是鹽會迫使身體保留水分,增加血液流量與血管壁壓力。她說,一把無鹽堅果或原味爆米花會是更健康的零食。高糖飲食高糖飲食也會使心臟健康惡化,帕克表示,為了降低風險,每天攝取的糖分不要超過30克 (七茶匙)。這是指那些添加到食物和飲料中,或存在於蜂蜜、糖漿和果汁中的糖,而不是水果、蔬菜和牛奶含有的糖。如果想吃甜食,帕克建議選擇水果、天然優格、原味餅乾或麥芽麵包。超級加工食品研究顯示,大量進食超級加工食品 (UPF) 可能會引起高血壓。帕克指出,這項研究是觀察性的,無法證明UPF會增加心臟問題的風險;不過,該研究強調以完整、加工程度低的食物為主的重要,這些食物天然低鹽、低脂、低糖,對心臟有益。加工過的碳水化合物碳水化合物是人體主要的能量來源,每天都應攝取約5至7份碳水化合物。然而,選擇加工過的白麵包、米飯、義大利麵與早餐穀類食品可能會損害心臟健康,且錯失營養的全穀類食物。帕克表示,保持穀物的「完整」很重要,它們含有額外的纖維、維生素、礦物質、多酚與有益心臟健康的脂肪,有助降低罹患冠心病和2型糖尿病的風險。罐裝湯品儘管罐裝湯看似健康又清淡,但通常都含高鹽與高糖,如過度食用可能會導致心臟問題。帕克指出,檢查成分標籤,即使是那些被認為是健康的食物;如果選擇正確,罐頭湯也可以是健康的,如低鹽、無添加糖,而有大量蔬菜、瘦肉蛋白質與添加全麥的。冰淇淋冰淇淋含有大量飽和脂肪、糖和鹽,對心臟健康尤其不利。帕克說,吃太多會增加高血壓、膽固醇、肥胖與2型糖尿病的風險,這些都是心臟病的危險因素。她建議,想吃冰淇淋時,可吃一小份或選擇優格搭配莓果或香蕉,滿足對甜食的慾望。(本文經《世界新聞網》授權刊登,原文刊載於此)
-
2024-10-03 焦點.健康知識+
自己煮不見得比較健康!8個常見做飯習慣比外食更傷身 長期累積恐致癌
許多人認為自炊比外食更能控制量和食材來源,整體而言更健康,但做飯時如果存在八個壞習慣,可能會比外食更傷身。1.油冒煙才放菜外面賣的食用油油煙點高,冒煙代表油溫已很高,用溫度過高的油炒菜容易產生致癌物。2.不開抽油煙機高溫產生的油煙包含大量刺激物質,油煙會讓非吸菸者肺癌機率提升3.8倍,還會損害皮膚和呼吸系統。3.用鹽過量有些人自煮易忽略控制調味料的量,長期高鹽飲食容易導致高血壓、中風、心血管疾病等,提高罹患胃癌的機率;成年人每天攝取的鹽分應不超過6公克。4.反覆用油食用油在反覆加熱的過程中會產生大量反式脂肪酸和有害物質,長期攝取會提升罹癌風險。5.一桶油放半年食用油開封後容易感染黴菌,而且油脂和空氣接觸後會產生對人體有害的氧化物,開封的油建議三個月內食用完畢。6.菜放涼才進冰箱細菌在攝氏3~60度的環境繁殖最快,炎熱夏天有些細菌在室溫不到半小時數量就翻倍,菜餚若要放冰箱應該趁熱放。7.砧板生熟不分若用同個砧板處理生熟食,容易讓熟食沾染上寄生蟲引起食物中毒,因此建議生熟食使用各自獨立的砧板,另外木製砧板應保持乾燥避免發霉。8.碗筷泡水一夜才洗碗筷泡水不馬上清潔易滋生細菌,而且油膩碗盤堆疊在一起不排除發生交叉感染的可能,而且水槽本身的各類細菌也容易附著在碗筷上;建議即使無法即時清洗,也別泡超過四小時。
-
2024-10-03 養生.聰明飲食
30歲男膽固醇過高「吃的清淡」卻症狀加重!醫:吃了比高油高鹽更危險的食物
許多人對飲食常有錯誤的認知。一名男子有肥胖和三高的問題,經醫生指示後調整飲食結果反而更嚴重,原來是他對食物的營養認知有很大的偏差。外科醫師陳榮堅昨日在臉書分享,有一位30歲的男性來看診,覺得脖子緊不舒服,懷疑有三高。經診斷BMI偏高屬輕度肥胖,而且低密度膽固醇也過高。醫師開藥給他並囑咐要戒煙戒酒,還要控制飲食、減少醣分攝取。這名男病患一個月後回診,自述反而覺得脖子更緊了,一驗血發現低密度膽固醇比先前更高。陳榮堅一開始懷疑是藥沒效,接著和對方確認用藥和飲食生活習慣,男子表示自己都有吃藥也飲食清淡「我都吃飯、麵和水果」。病患自認吃澱粉才不會餓、吃蛋會增加膽固醇,而且水果很健康,但醫師糾正他吃的那些都是高醣分的東西,甚至比高油高鹽的食物對健康危害更大;所以並不是藥物沒效,他建議患者要減少澱粉,增加肉、蛋和蔬菜的攝取。又經過一個月的飲控,該患者的低密度膽固醇著實下降了。陳醫師補充,所謂養生除了飲食均衡,還有個重要觀念「適度減醣」。要降低膽固醇最主要的方法就是減少攝取高油脂食物和高碳水化合物,另外運動也能使低密度膽固醇和三酸甘油脂有效降低,因此要控制膽固醇運動和飲食都很重要。
-
2024-09-27 醫療.心臟血管
如何減少高血壓患病風險?專家建議你應該留意的3類食物
你會定期量測血壓嗎?血壓指的是血液由心臟送出時在動脈的管壁所產生的壓力,人體需要這些管道中的這些壓力來保持血液流動循環全身,但壓力太大會增加心臟病或中風的風險。專家指出,吸菸、超重或肥胖以及缺乏運動是最大的風險因素,但飲食也起著重要作用。如果你想降低患病風險,以下幾種食物你可能要留意:1.高鹽食物人體能夠正常運作,其實是需要仰賴鹽分的攝取,以幫助維持肌肉、神經和體液平衡。一般建議,成人每日鈉總攝取量不宜超過2400毫克(即鹽6公克),但我們吃的遠不止這些。專家指出,攝取過多的鹽會吸引及保留水分在血液中,這意味著血液的總量增多,迫使心臟必須更加努力地工作。事實上,我們飲食中約有四分之三的鹽來自已經含鹽的食物,像是即食食品、鹹味零食、培根、罐頭湯和番茄醬等都可能是罪魁禍首,需要特別留意。2.高糖、高脂食物享受高糖和高脂肪的食物並不會直接導致高血壓,倘若你吃太多並且體重增加,問題就會出現。專家解釋,當你的體重增加時,流經身體的血量就會增加,因此心臟必須更努力才能磊動血液循環。雖然任何食物吃太多都會導致體重增加,但甜甜圈、蛋糕和餅乾等含糖和脂肪食物很容易吃得太多。這類食物空有熱量,卻不提供任何額外的營養,不像那些富含健康脂肪的食物,例如堅果和酪梨。如果你想吃點東西,專家建議選擇一些纖維含量較高並且含有水果或蔬菜的食物,例子包括堅果燕麥棒、優格和漿果,或者蔬菜和鷹嘴豆泥。3.咖啡因除了咖啡是咖啡因的常見來源外,茶和巧克力也都含有咖啡因。專家指出,咖啡因影響血壓的方式之一是它會導致腎上腺分泌更多的腎上腺素,從而導致血壓升高。不過不用因此不敢喝咖啡,如果你習慣每天喝咖啡,你不一定會看到這麼大的影響,因為身體會適應這種興奮劑的作用。對健康的成年人而言,專家建議每天攝取的咖啡因以不超過400毫克為限,若你患有高血壓,則建議不要攝取超過150到200毫克的咖啡因。【資料來源】.Four foods to avoid if you have high blood pressure
-
2024-09-26 焦點.元氣新聞
褲子變緊都是因為「勞碌命」?高壓、外食上班族補充優質蛋白質,聰明養肌吃出健康美型
中年後圓一圈、褲子變緊、囤積增加,原來都是因為工作太努力?根據國際勞工組織、勞動部的數據顯示,2023年台灣勞工平均總工時達到2019.6個小時 ,在全球OECD國家中排名第11,比韓國、日本都來得高!認真打拼之餘,聰明補充優質蛋白質,更能維持健康活力、幫助控制體態。高工時與高壓的生活型態,容易衍生出許多健康問題,根據衛福部「健康九九」網站專文指出,現代人容易疲倦、抵抗力減弱可能都和飲食不均、蛋白質攝取不足有關。而根據台北市立聯合醫院的統計,國內30到39歲的女性當中,有53%肌肉量不足,其中以腿部肌肉不足比例最高,代表蛋白質攝取不足,可能因為想體重控制,卻忽略了蛋白質攝取。營養爆量時代,為何上班族還會蛋白質攝取不足?儘管現代人魚肉不缺,美食滿街,但很多上班族一忙起來就錯過正餐時間,等肚子餓到受不了,才隨手抓取桌上的零食、餅乾充飢,這些食物往往都是高熱量且營養價值低。也有不少人習慣外食,白天用飯糰、三明治配咖啡果腹,晚上收工後才報復性飲食,狂吃高油、高鹽的加工食品,不只會增加身體負擔,長久下來還可能導致健檢數值異常。再加上久坐辦公室、缺乏運動,更讓許多人一過三十歲,體型就像吹了氣球一樣,成為不健康的「泡芙人」、「過勞宅」。在短時間內改變忙碌的工作型態可能不現實,但上班族可以透過聰明選食,逐步調整飲食習慣,找回健康活力和理想體態。根據國健署的每日蛋白質建議量,辦公室族群每日應攝取「體重公斤數X 1.1公克」的優質蛋白質。例如,一位60公斤的辦公室女性,每日應攝取 66公克優質蛋白質,將蛋白質平均分配在三餐中,有助最大化蛋白質的吸收與合成效果,維持肌肉量。上班族必學!國外超流行「活力蛋白早餐杯」,方便省時又營養早餐趕打卡、中午趕會議、晚上要加班……上班族生活忙碌,往往不易攝取足夠蛋白質,但蛋白質卻是維持身體活力的重要元素!近年陸續出現許多簡便又可補充優質高蛋白的營養補充品, 然而市面上產品這麼多,到底該怎麼選?除了蛋白質克數外,其實產品成份不同也有很大的影響性!民眾應視自身需求選擇,例如植物性大豆蛋白和酪蛋白滿足營養需求,上班族飲食營養不均,就很適合類似成份產品;此外,產品中若有含有其他日常所需營養素,如維生素D與鈣等,更可以為高工時的上班族補充活力,最重要的是,民眾應注意市售產品是否獲得國際公認蛋白質評估標準PDCAAS評價,以確保產品蛋白質的吸收效率。像是市售「美商賀寶芙特級優質蛋白粉」每份擁有12克優質蛋白質,植物性大豆蛋白和酪蛋白一次補充,是獲得國際公認蛋白質評估標準PDCAAS評價滿分的好利用優質蛋白質,並添加維生素D與鈣,一份只有114大卡,搭配「美商賀寶芙營養蛋白混合飲料」一起使用,兩匙蛋白飲料加上一份特級優質蛋白質,可補充21克蛋白質,滿足一餐所需,不甜膩,幫助日理萬機的上班族早餐輕鬆顧好營養。搭配水果、燕麥、堅果,更是一份華麗澎派的下午茶,在國外超流行這樣吃!今天上班累了嗎?特級優質蛋白粉,一份12克蛋白質,一杯吃下豐富優質蛋白、鈣質、膳食纖維、植化素等營養素,活力充沛為自己加油!
-
2024-09-22 醫療.中醫
秋分到!中醫提醒留意2身體指標 2食譜、3穴位有助益氣潤肺
9月22日是24節氣的「秋分」,中醫師提醒,要留意呼吸道疾病、皮膚及黏膜疾病,或心理憂鬱及免疫力降低等相關病症,地處海島型地域的台灣,要注意脾胃機能及濕氣是否代謝順暢;如想在下雨天吃鍋暖胃,營養師建議,鍋底挑選要留意上火、高熱量問題,高油高鹽也容易造成消化負擔。秋分象徵夏天的結束與秋天的開始,開業診所中醫師周大翔表示,秋分以後日照時間逐漸縮短,氣溫逐漸降低,是一年中陽消陰長的開始,陽氣漸漸收斂、陰氣慢慢增長,萬物生長方向走向收藏,節氣特性會產生相對應的生理病理變化,包含慢性支氣管炎、氣喘、鼻黏膜乾燥鼻過敏等「呼吸道疾病」;皮膚脫屑症狀、皮膚搔癢症、乾眼症、頭皮脫屑落髮等「皮膚及黏膜疾病」;心理憂鬱及免疫力降低等相關疾病。周大翔說,因陽氣逐漸斂藏,藥物使用除了補肺氣及宣通肺氣外,滋陰潤燥藥物不可少,常見養生保養藥物有西洋參、黨參、麥門冬、五味子、烏梅等,常見養生食物有山藥、杏仁、白木耳、蓮藕、百合、水梨等,也應避免辛辣刺激性及香料過度調理食物,因為這類型食物具有宣通氣機特性,短時間內雖有理氣舒暢的效果,但因躁性較強反而會傷津耗氣。地處海島型地域的台灣,要注意脾胃機能及濕氣是否代謝順暢,周大翔表示,氣血虛弱體質的人可以開始補氣補血,但要以「平補、涼補」為原則,夜間需準備薄外套及帽子避免吹風,白天可曬太陽去除秋分收斂之氣導致的憂鬱情緒,每天快走或慢跑等適度有氧運動,除了有助於肺氣宣發,氣機通暢外,可以加強毛孔打開,因秋分之氣斂藏導致汗孔不開,影響水液代謝能力。最近幾天總是陰雨綿綿,最適合和親友團聚吃火鍋,營養師夏子雯表示,麻辣鍋是許多人秋冬的首選,鍋底的挑選及烹煮方式十分重要,不僅要留意上火、高熱量的問題,高油高鹽也容易造成消化負擔。夏子雯建議,健康吃火鍋可以適量海鮮,或板豆腐、嫩豆腐、雞蛋豆腐、去皮雞肉等,取代油花多的肉片,減少過多飽和脂肪酸的攝取;加入青菜、菇類等,有助於消化;若有需要沾醬,可以蘿蔔泥、蔥、薑、蒜等天然的辛香料為基底,抗氧化物含量高,再加入少許醋、醬油、沙茶調味;澱粉則以南瓜、芋頭、山藥取代白飯與麵條;飲料選擇無糖茶飲,零熱量又可以解油膩。另外,周大翔也提供2食療、3穴位,讓民眾益氣潤肺:秋分【穴位】按摩※合谷穴:取穴於手背第1至2掌骨間、第2掌骨橈側的中點處,每日按壓15至20分鐘,可幫助疏通全身氣機、活化免疫力。※壇中穴:取穴於胸部正中線平第四肋間隙處,約當兩乳頭間,每日熱敷或按壓15至20分鐘,搭配合谷穴配穴,可以助大腸經進入胸腔氣機開通,氣機通暢可以連接脾胃之氣向上布達,以生津潤肺。※太溪穴:取穴於足內側部、內踝後方,內踝尖與跟腱之間凹陷處,每日按壓15至20分鐘,可以幫助疏通全身氣機,透過腎經原穴向上輸布氣血可以利用腎氣弦接脾胃之氣來養肺潤肺。秋分【食療】食譜※益氣潤肺茶成分為西洋參3克、麥門冬6克、五味子3克、枸杞3克、陳皮1克、甘草1克,放入300毫升水中,熱水悶約30分鐘,溫服即可,藥材可反覆沖泡至淡而無味,藥方主要透過生脈飲加減來補肺潤肺,其中西洋參除了補肺氣外,對於生津潤燥效果良好,加上麥門冬養胃陰及五味子斂藏耗散之氣,枸杞養肝血及陳皮理氣消積,簡單養生茶飲可以達到基本宣肺、養肺、潤肺的效果。※木耳蓮子湯成分為新鮮白木耳1至3朵,視個人口味加減量、百合10克、蓮子20顆左右,視個人口味加減、紅棗5至10顆剖開、西洋參3至5片,放入電鍋並加入約500至1000毫升水量,根據個人喜好濃稠度適量加減,燉煮半小時至一小時,最後加入適量冰糖調味,即可食用,具有滋陰補虛、潤肺止咳、美容養顏、助安眠等效果。
-
2024-09-20 焦點.健康知識+
如何維持良好免疫力?醫指「3大方向」,助降生病、罹癌機會!
日常生活中常會出現許多小毛病,不過若是經常如此、常常生病,得留意是否有免疫系統低落的情況。大灣健全診所家醫科醫師王威傑表示,免疫低下對身體的影響相當大,除了容易生病,重症、罹癌等健康風險也可能提升。提升並維持免疫力大方向而言可以怎麼做?來看醫師怎麼說!免疫力不足不只容易生病,也可能引起自律神經失調。 王威傑醫師表示,免疫系統的主要作用,在於偵測人體內出現非原本屬於自身的有機體,並進行消滅排除,例如細菌、黴菌、病毒、癌細胞等。 因此,免疫力低落時,也就容易出現各種健康問題,例如較容易感染上流感、新冠、腸病毒等,重症、病程較久的機率也會比一般人來得高。另外,許多潛藏於體內的疾病也會較容易復發,例如帶狀皰疹(皮蛇)、病毒疣等。正常細胞複製時,有時會出錯,或因為突變而成為癌細胞,也需仰賴免疫系統排除,免疫低下時罹癌的風險也會相對提升。 除此之外,免疫系統和自律神經也可能互相影響。免疫系統低落使得身體狀態不佳而影響自律神經,也相對容易出現找不到原因的頭暈、頭痛、胃痛等自律神經失調症狀,也會再更進一步影響免疫系統。掉髮原因繁多,有些人也可能是出自免疫力低落。 如何看自己是否免疫低下?醫:常感染、生病要多留意。 免疫力是否低下或維持正常,王威傑醫師表示,日常可初步先從身體狀態觀察,例如是否經常疲倦、發燒、腹瀉、經常感染、時常生病等。若有便可合理懷疑是否免疫力不足,或可透過血液檢查了解並排除免疫異常情況。 王威傑醫師指出,免疫系統的維護和日常生活關係密切,除了原有疾病控制不佳外,舉凡菸酒檳榔,或喜歡高糖、高油、高鹽、炸物、烤物、高精緻等飲食方式,或是作息不佳、睡眠不足、久坐沒在運動、生活壓力大,這些都有可能使得免疫系統失衡。這些也都是可多加觀察的。 如何維持良好免疫力?醫指3方向,助降生病機會! 想要維持良好免疫力,不能因為知道某種食物對身體好就單吃某種特定食物而過多,王威傑醫師建議,平常多喝水、保持營養均衡、三餐規律,睡眠規律、避免熬夜,平常也多多運動,並可多做腹式呼吸、冥想、靜坐、正念練習等,放鬆心情、緩和自律神經。也建議戒菸、減重、避免使用來路不明的藥品或配方,並且也需藥控制現有的慢性疾病,好好的與醫師配合,例如高血糖、高血壓、高血脂等慢性疾病。養成良好的飲食及生活習慣,並控制原有的疾病,自然有助身心健康、維持免疫力。 《延伸閱讀》 .用吃的增強免疫力!營養師指蔬果顏色、營養、好處各不同。 .維生素C助增強抵抗力!排行前10名,第一名超親民! 以上新聞文字、圖片皆屬《今健康》所有,網站、媒體、論壇引用請註明出處。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4-09-19 養生.聰明飲食
長壽飲食怎麼吃?銀髮族「8飲食指南」,吃出健康快樂人生
隨著台灣快速步入高齡社會,了解如何透過健康飲食來應對挑戰變得尤為重要。本文深入探討了台灣在全球老化速度,並提供銀髮族的最佳飲食指南。學習如何通過均衡攝取六大類食物、選擇新鮮食材和保持充足水分,來有效維持健康體重,提升生活品質,為健康的退休生活奠定基礎!當你走在街頭,偶爾放下手機,抬頭觀察身邊的世界時,會驚訝地發現一個明顯的變化:年長者的身影越來越多了!街道上已不再是年輕父母牽著小孩,推著嬰兒車的熟悉景象!這些微妙卻深刻的變化無不引發我們的深思:台灣正以驚人的速度步入高齡社會的時代。台灣老化速度,居然是世界第一!台灣的老化速度之快,令人驚嘆不已,堪稱全球之冠!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的定義,當65歲以上的老年人口占總人口的7%時,被稱為「高齡化社會」;若這一比例達14%,則被稱為「高齡社會」;而當老年人口比例達20%時,則稱為「超高齡社會」。台灣在1993年已進入高齡化社會,2018年升級為高齡社會,而預計在2025年邁入超高齡社會。令人矚目的是,台灣從高齡社會過渡到超高齡社會僅需7年的時間,這一變化速度在全球範圍內都是首屈一指的。因此,如何維持身體健康、過上充實而愉快的退休生活,成為了許多人心中的迫切願望。銀髮族的飲食重點:吃的下、吃的夠、吃的好隨著年齡的增長,年長者往往面臨牙齒狀況惡化、咀嚼和吞嚥困難、食慾減退以及腸胃消化能力下降等挑戰。這些問題可能導致進食困難或食量不足,從而引發營養不良的風險。年長者的食物最好切成小塊或細碎,方便咀嚼和吞嚥。選擇口感柔軟且容易消化的食材,能有效減少進食困難。日常飲食應以新鮮蔬果為主,也要注意飲食清淡,避免高糖、高油、高鹽。每日應確保攝取足夠的水分,避免身體脫水。水分的充足對於保持身體各項功能的正常運作至關重要。銀髮族的最佳飲食指南1.均衡攝取六大類食物:涵蓋全穀雜糧類、豆魚蛋肉類、乳品類、 蔬菜類、水果類、油脂與堅果種子類,全面滿足身體的營養需求2.適量攝取熱量:既能提供身體所需能量,也能有效維持健康體重3.少量多餐,飲食內容多樣化:避免維生素、礦物質之不足4.選擇當季在地食材:營養價值高,品質好5.以天然、少加工、少刺激、少油炸為主:有助於維護健康和消化系統的平衡6.減少飲食中飽和脂肪及膽固醇之攝取:減少心血管疾病的風險7.增加全穀雜糧和蔬菜水果攝取:提供豐富的維生素、礦物質及膳食纖維8.保持充足水分攝取:每日應飲用6至8杯水,確保身體充分水合,促進代謝功能和健康維持面對日益增多的銀髮族,保持健康的飲食習慣尤為重要。年長者應注重攝取營養均衡的食物,選擇易於咀嚼和消化的食物,並避免高糖、高油和高鹽的食物。建議每餐食物應多樣化、適量,並以天然、新鮮食材為主,以確保攝取足夠的維生素、礦物質和膳食纖維。此外,每日保持充足的水分攝取,對於維護健康至關重要。透過這些飲食策略,年長者能夠提升生活品質,迎接高齡社會的挑戰。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4-09-13 寵物.照顧指南
中秋烤肉毛孩可以吃嗎?獸醫提醒「3飲食禁忌」千萬別犯,嚴重恐致命
中秋佳節團圓烤肉,家裡毛小孩自然也必須參與其中,不過,專家提醒飼主注意,犬貓在中秋飲食上有3大禁忌,不可吃高鹽、高糖、高油等食物,避吃柚子,以及蔥、蒜及韭菜等辛辣蔬菜,以免引發腸胃炎、胰臟炎等,嚴重更可能致命。想與毛孩一起慶中秋 3個禁忌千萬不要犯▸禁忌1毛小孩不可吃烤肉醬或醃漬肉,烤肉醬或醬油都屬高油、高鹽,犬貓的代謝功能可能因此受損導致腸胃炎,罹患腎臟疾病風險亦增加。動物醫師楊靜宇表示,貓本身不喜歡口味較重的食物,因此,飼主較不用擔心貓咪偷吃烤肉。至於,許多狗狗什麼都吃,而烤肉味道較重、又香,對於狗狗具有相當大吸引力,吃多了,容易引起腸胃炎,再者,這會讓毛小孩容易挑嘴、挑食,不肯吃原本的狗糧、狗罐頭。▸禁忌2不可讓毛小孩食用柚子,否則容易引發腸胃症狀,嘔吐、拉肚子。楊靜宇說明,柚子含有特殊成分及味道,容易刺激毛小孩腸胃,貓對氣味相當敏感,接觸柚子皮,甚至誤食,容易造成肝臟代謝功能衰退及損害,甚至死亡,犬貓如食用葡萄,還可能引發嚴重消化問題。▸禁忌3貓狗禁食項禁忌為蔥、蒜及韭菜等,除了烤肉外平時家中炒菜也常加入調味,但裡面含有硫化物會破壞犬貓紅血球,容易引發血尿、上吐下瀉、發燒等症狀,且持續好幾天,嚴重者甚至死亡。飼主希望毛孩更健康? 動保處提醒營養均衡不能少如何讓毛小孩吃得健康?新北市動保處獸醫呂信璋表示,寵物6大飲食營養素為水分、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礦物質及維生素,飼主準備飲食時,應加入適量纖維素,或加一些少量蘋果、香蕉、木瓜等水果到食物中,確保攝取充足的營養。至於高油脂高鹽分的人食,則可能造成寵物腸胃不適,例如,吃了過多蛋白質,就會增加肝臟及腎臟代謝負擔,飼主務必減少毛小孩攝取。動保處提醒,犬貓飲食習慣與人不同,飼主避免讓毛小孩享受人類食物,設計菜單時應力求均衡營養,並需瞭解毛小孩的禁忌飲食,如不確定哪些屬於禁忌食物,應向獸醫師諮詢,避免連假期間家中毛寶貝誤食造成憾事。延伸閱讀:.追蹤六年研究發現:長期養寵物者「可防止認知功能下降」.如果有一天我們比寵物先走 遺物整理師告訴你遺留寵物的孤獨死現場.愛牠就要養牠一輩子!我的寵物我來寵,那些陪伴生病毛小孩治癒的日子★本文經《NOW健康》授權刊登,原文刊載於此★關心健康生活大小事,點此進入【NOW健康】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4-09-07 養生.聰明飲食
早中晚餐都在外解決?營養師分享「外食7攻略」輕鬆吃出健康
想在忙碌生活中健康外食?本文提供七大實用技巧,教你如何在享受美食的同時,避開高油、高糖、高鹽的陷阱,並保持均衡飲食。從控制份量、選擇原型食物,到避免含糖飲料,讓你輕鬆吃出健康!隨著都市化及生活步調的加快,外食文化已然成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面對繁重的工作壓力,許多人根本無法抽出時間親自下廚,加上現代科技發達,只需動動手指頭使用網路訂餐平台,便能坐等美食送上門。因此,外食無疑成了現代人的福音。7大實用技巧 讓你外食輕鬆吃出健康然而,外食文化的盛行卻也帶來了健康問題。外食通常是「三高一低」的飲食 ,即高油、高糖、高鹽、低膳食纖維,長期營養不均衡會讓健康亮起紅燈。外食雖然提供了許多便利以及能夠滿足口腹之慾,但如何在享受美食的同時,維持自身健康,是每個人都需要思考與努力的方向。遵守以下幾點,外食也能健康吃!1.學習控制份量:每日所需的熱量會依照性別、年齡、身高體重、活動量等而有所差異。如果發現餐廳的份量超過自己平常的需求,建議分享給他人一起享用,自己盡量維持七到八分飽即可。2.以原型食物為主:加工品往往在加工過程中流失許多原有的營養素,因此盡量選擇未精緻的原型食物,可提供較多的營養素,如膳食纖維、維生素及礦物質等。3.詳閱營養標示:購買食品時,可先閱讀包裝上的營養標示,選擇營養密度較高的食物。4.少油炸:以水煮、清燉、清蒸、涼拌等料理方式代替油炸,避免攝取過多不必要的油脂。5.少蘸醬:醬料通常都屬於高鈉、高油甚至是高糖!可選擇使用香草、胡椒、九層塔、迷迭香、檸檬等天然香料調味,增加食物風味,減少身體負擔。6.避免含糖飲料:以白開水或無糖茶代替含糖飲料,避免額外攝取精製糖。7.培養運動習慣:保持定期運動可以消耗多餘的熱量,幫助維持健康體重。通過以上方法,相信大家一定可以在享受美食的同時,也能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4-09-03 醫療.骨科.復健
擔心關節磨損不敢動?建議這幾項運動交替做!少吃4類食物也有助延緩關節退化
現代人因為生活習慣的改變及各種活動多,關節炎的問題愈來愈普遍。開業骨科醫師嚴可倫在臉書粉絲專頁分享指出,關節不舒服已經不只是老人家的專利!根據調查統計,現代人受退化性關節炎所苦有越來越年輕的趨勢,尤其是許多人因為生活習慣不佳,長時間姿勢不良、飲食不均衡、又或是過度運動,都會使關節加速磨損,久而久之就容易形成退化性關節炎。4類食物容易讓關節發炎想要延緩關節退化的速度,嚴可倫建議,除了透過適度運動、維持正確姿勢外,飲食習慣也是需要留意的重點!嚴可倫分享以下4類容易造成關節發炎的食物:1.加工食品:加工食品含有大量的人工添加劑、色素和防腐劑,同時也含有高油、高鹽、高糖,這些成分容易引發體內的發炎反應,並且加速關節組織的損傷。建議避免攝取過多的加工食品,盡量選擇天然食材,並補充足量蛋白質,幫助維持肌力也能促進修復。2.高脂肪食物:高脂肪的食物包含炸雞、薯條、肥肉等,不僅會增加心血管的負擔,更容易引起體內的發炎反應,提升罹患關節炎的風險。日常飲食中應該多選擇富含Omega-3脂肪酸的食物,如深海魚類、堅果和亞麻籽,這些食物有助於減少發炎。3.精緻糖食品:甜點雖然很療癒,但可別吃太多!含有大量精緻糖的食物,如糖果、蛋糕、手搖飲料,會消耗大量細胞能量,促進體內的發炎反應,對關節健康非常不利。建議控制糖分的攝取,如果想要來點甜味加分,可以選擇天然的甜味來源,如水果和蜂蜜都是很棒的選擇!4.酒精:小酌怡情,喝多就傷身啦~酒精會干擾體內的營養吸收,並加重發炎反應,同時增加鈣質的流失,長期下來對關節骨骼都會造成負面影響。資料來源/骨科醫師嚴可倫臉書粉絲專頁 哪些運動對膝關節健康有幫助?不過並不是不吃哪些東西,關節就真的不會退化。這裡還是要再度強調,運動仍是最重要的。有的人因為擔心關節磨損而不敢運動,但運動與關節健康其實是相輔相成。衛福部台東醫院復健科主任醫師吳雅婷曾受訪指出,常運動確實會造成關節磨損,主要是骨頭與骨頭之間有軟骨緩衝,因運動增加負擔及撞擊力,使用久了或過度使用就會磨損退化,讓關節軟骨磨損增加,最常見就是人的膝蓋關節部位。運動雖然會造成關節磨損,但也能讓關節周邊肌肉組織強壯,肌肉有力量就能穩固關節,在平常活動或走路時,就能減緩對關節的衝擊。所以正確的觀念應該是,保持良好的運動習慣,強化關節肌肉組織,並非不運動就能減少關節退化。選擇運動方式也有助減輕膝蓋壓力,例如游泳等水中運動,對膝蓋沒有負重。不妨交替走路、游泳、騎腳踏車,依個人能力分次進行,對膝關節的健康才會有幫助。【參考資料】.骨科醫師嚴可倫臉書粉絲專頁 .聯合報系新聞資料庫 ※ 提醒您:禁止酒駕 飲酒過量有礙健康
-
2024-09-02 養生.抗老養生
股神巴菲特慶94歲大壽 曾自曝愛喝可樂及吃雞塊但有5個好習慣
「股神」巴菲特(Warren Buffett)8月30日歡慶94歲大壽,他曾透露自己吃得像個六歲小孩,不只天天喝五罐可口可樂,每周還會至少吃三次麥當勞雞塊,究竟他是如何在沉迷垃圾食物的同時,還是能保持敏銳,並管理一個龐大的商業帝國呢?財星雜誌(Fortune)指出,祕訣可能就在於他的五個生活習慣。巴菲特相當喜歡吃垃圾食品,他曾在2017年的「成為華倫巴菲特」紀錄片透露,他常去麥當勞享用3.17元的早餐,吃香腸、雞蛋和乳酪,而且超愛喝可樂還有吃糖果,甚至對高油高鹽飲食也毫不忌口。億萬富翁比爾蓋茲也分享了他對巴菲特的飲食觀察,稱他主要吃漢堡、冰淇淋和可樂,可能為年輕人樹立糟糕榜樣。不過,巴菲特依舊能保持敏銳的思考與判斷力,管理他的商業帝國,原因可能在於以下五個生活習慣。第一、八小時的睡眠:巴菲特非常重視睡眠,通常每晚都會睡滿八小時,美國心臟學會的研究指出,良好的睡眠可以延長壽命,能緩解壓力、提升免疫力和穩定情緒等。第二、經常打橋牌:儘管巴菲特經營一家擁有70多家子公司的企業,但他確保每周會撥出八小時與朋友打橋牌,而這種智力遊戲有助於鍛鍊大腦。第三、輕鬆日程安排:巴菲特可能是地球上最有權勢的商人之一,但與其他大老闆不同的是,他喜歡讓自己的日程安排得比較輕鬆,且不做任何不喜歡做的事。第四、他喜歡讀書:巴菲特每天花五到六小時閱讀和思考,有研究顯示,閱讀可以預防認知力下降。第五、知足感恩並維持人際關係:巴菲特曾在2008年被問及保持健康的秘訣,他先是說從均衡飲食開始,立刻引起哄堂大笑。後來他才認真說,擁有良好的心態對他來說非常重要,知足感恩可以減少憂鬱、焦慮、慢性疼痛和疾病,且真正衡量人生成功關鍵在於,「看你想要愛的人中,有多少人真正愛你」。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4-09-01 癌症.胃癌
胃癌致病關鍵因素是飲食 醫建議少吃這些食物及留意早期症狀
幽門螺旋桿菌是種能存活於胃部的細菌,不僅會造成慢性胃炎、消化性潰瘍,嚴重還會導致胃癌。土城醫院胃腸肝膽科副科主任朱允義說,除了幽門螺旋桿菌,胃癌致病關鍵因素是飲食,吃重鹹、醃製過的、燒烤及煙燻食物,及抽菸喝酒都易導致胃癌。雙和醫院胃腸肝膽科主治醫師胡炳任建議,年紀在50歲以上、有食欲不振、噁心嘔吐症狀以及有家族病史者,應盡早做胃鏡檢查。日、韓胃癌比率高,有研究歸因於重鹹、醃製飲食。朱允義表示,胃癌高危險群主要在50歲以上,其中男性罹患胃癌機率較高;感染幽門螺旋桿菌、胃炎、家族性大腸腺瘤及家族病史的人,未來發生胃癌機率比較高;此外,曾做過胃部分切除手術,剩下的胃與空腸結合,手術後10年內也容易罹患胃癌。從環境因子來說,飲食、生活習慣也影響胃癌發生機率。朱允義舉例,日本、韓國的胃癌患者比率比台灣高很多,有研究指出,飲食是一個很重要因素,吃重鹹、醃製過的、燒烤及煙燻的食物是致病因子;另外,抽菸、喝酒也會加深未來發生胃癌的機率。感染幽門桿菌,比家族遺傳影響還大。胡炳任也指出,日本是胃癌盛行率較高的地方,因為他們喜歡吃高鹽食物、醃漬物。他建議民眾飲食少鹽、多吃蔬果,可以減少發生胃癌的機率。此外,雖然胃癌的家族遺傳性沒有大腸癌或其他癌症明顯,但有家族病史的人,罹患胃癌的機率還是比普通人高2至3倍,不過胡炳任也強調,相較家族遺傳,幽門螺旋桿菌對胃癌的影響更大。朱允義回憶,曾有一位女性病患,因胃食道逆流做胃鏡檢查,後來切片化驗發現早期胃癌,做內視鏡黏膜剝離治療後,病患才說她有七個兄弟姊妹,其中五位都罹患胃癌,且三位已經過世,讓他印象深刻,仔細問診後,發現病患家族飲食習慣比較重口味。留意早期症狀:體重減輕、食欲變差、解黑便。胃癌如何早期發現?朱允義說,早期胃癌症狀通常不明顯,病人常是因胃食道逆流、消化不良的情況,去做胃鏡檢查,發現黏膜有些病變、不平整或是有小小的潰瘍,經過切片才發現有癌細胞,也有些是做健康檢查發現的。不過胃癌到了中後期,會出現明顯胃痛、胃口不好、體重減輕及解黑便的情況,甚至病人會因癌細長在不同部位,出現吞嚥困難、嘔吐的情況。胡炳任提醒,有些早期症狀應多加留意,比如體重減輕、食欲變差或是有黑便。黑便是因為腸胃道出血,較嚴重的胃潰瘍及胃癌都有可能出現;體重減輕則不僅胃癌會發生,是所有癌症患者都會有的現象,因此,若有體重減輕合併黑便的情形,就要特別注意,及時就醫。胃癌高危險群,建議一年做一次胃鏡檢查。胃鏡已是一項技術成熟的檢查,朱允義指出,對於高危險族群來說,胃鏡檢查是第一優先,並建議高危險族群一年做一次檢查。胡炳任說,雖然胃癌盛行率不如大腸癌普及,但若年紀在50歲以上、有食欲不振、噁心嘔吐、家族病史者可盡早做胃鏡檢查。現行胃鏡檢查有麻醉及無麻醉方式,病人經過醫師評估沒有呼吸道、心血管疾病等不適合麻醉的情況,基本上都能選擇麻醉檢查,以減少胃鏡檢查時喉咽部不適。由於麻醉屬於自費項目,依照不同醫療院所,費用落在2千至4千元不等。朱允義透露,台灣20年前幾乎沒有無痛胃鏡檢查,病人都是清醒狀態做檢查,或只是在喉嚨噴一些局部麻醉劑就「吞」胃鏡,因此有些病人,尤其是年輕患者咽喉反應較明顯,或是因胃腸道蠕動收縮,造成檢查困難,病人因此不敢再接受後續檢查。後來有輕、中度減痛或無痛的胃鏡檢查出現,能讓病人較舒服地接受檢查,他提醒有症狀者,及早檢查才能發現病灶。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4-08-19 養生.聰明飲食
慢性病是吃出來的 專家教從用餐順序及料理方式遠離三高危機
俗話說:「病從口入」,三高、慢性疾病是吃出來的。大里仁愛醫院營養師徐佳靖表示,進食順序錯誤,經常吃高鹽、高油及高糖食物,容易引發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三高問題,影響心血管健康。建議簡單改變用餐順序,先吃蔬菜,再吃優質蛋白質食物如白肉等,最後才吃澱粉類如飯、麵等,就能輕鬆降三高、預防慢性病。三高的危險因子,除了年齡、遺傳因素,最重要的關鍵是「飲食」。台灣外食比率近7成,便當隱藏許多熱量陷阱,徐佳靖說,許多人在用餐時,先扒進大口白飯,再吃鹹香的焢肉、排骨或雞腿,最後才吃上幾口菜,往往吃不完的剩食廚餘,幾乎都是蔬菜類。吃菜再吃蛋白質 用餐宜細嚼慢嚥蔬菜含有豐富的膳食纖維,有助於降低膽固醇、調節血糖、預防心血管疾病。徐佳靖建議,用餐應先吃蔬菜,可以緩和飯後血糖上升,控制高血壓的「得舒飲食」,也是以高鉀、高鎂、高鈣、高膳食纖維的深綠色蔬菜為主;接著是吃優質蛋白質食物,澱粉類最後再吃,注意食用時要放慢速度、細嚼慢嚥。蛋白質可分為植物性與動物性,植物性蛋白質包含黑豆、毛豆、黃豆,其他豆類都屬於澱粉;動物性蛋白質則以鳥禽類、海鮮類等白肉為主,豬、牛等紅肉適量。徐佳靖提到,動物性蛋白質比較容易被人體吸收,而植物性蛋白質的肪脂量低、飽和脂肪酸低,分量可各半食用。少碰精緻澱粉類 運動增醣類代謝在澱粉類部分,徐佳靖提醒,多吃五穀雜糧,地瓜、南瓜也屬於澱粉,可取代米飯主食。麵條、冬粉是加工過的精緻澱粉,吃太多小心發胖,還會讓血糖瞬間升高。有些人以為戒澱粉是有效的減重策略,但完全不吃澱粉,容易導致能量不足,影響身體正常運作。吃對好澱粉,有助於控制食欲和體重,搭配運動能增進醣類代謝,並幫助肌肉修復。徐佳靖強調,進食從蔬菜、肉類、澱粉,依序用餐可避免血糖快速轉變為脂肪,引發肥胖、三高問題。至於水果,應該當成餐與餐之間的「點心」,水果並不會幫助餐後消化,反而會更增加飽腹感。除了食物進食順序,在烹調方面,徐佳靖指出,盡量以清蒸、水煮、烘烤、涼拌等方式烹煮,少油煎、油炸,以及加入大量調味料的紅燒、糖醋等烹調方式,限制鹽、糖、油的攝取,以遠離三高危機。降三高的食物預防三高上身,不妨多攝取富含水溶性膳食纖維的木耳、香菇、金針菇、海帶等食物,可以減低膽固醇的累積,進而降血壓、降血脂及穩定血糖。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4-08-09 焦點.元氣新聞
中元購物車「滿滿的加工食品」?普渡供品聰明選,保你「吉利、健康」雙贏
年度最大檔!備受民間重視的中元普渡即將到來!根據網路聲量調查,人氣最夯的熱門供品排行前5名包含:罐頭類食品、泡麵、餅乾、堅果及水果類。隨著現代人健康意識抬頭,對中元供品也越來越講究,不僅要拜得澎湃讓「好兄弟」開心,也要對吃的人健康有益,究竟中元供品該怎麼挑,才能美味少負擔、健康不踩雷?罐頭食品營養超乎想像?「三高食物」怎麼吃較健康?「罐頭類食品、泡麵、餅乾等加工食品雖然方便,但隱藏許多健康NG地雷。」嫚嫚 營養師指出,罐頭食品經過高溫處理,許多營養素如:水溶性維他命B、C等都會被破壞,營養價值比原型食物低,且多數罐頭食品為了保持風味,會加入大量調味料,是典型高糖高鈉「重口味」食物。而餅乾、泡麵能提供的營養以澱粉和油脂為主,營養密度低,也屬於高碳水、高脂肪、高鹽份(鈉)的「三高食物」。嫚嫚 營養師說,「如果真的想吃泡麵,建議醬料包酌量少放,加入青菜、雞蛋、菇類等食材均衡營養,少喝湯避免攝取過多的鈉。」值得注意的是,世界衛生組織(WHO)建議成人每日鈉攝入量不應超過2千毫克(約5克鹽),但許多泡麵和罐頭食品中的鈉含量都大幅超標,對於慢性病族群非常不友善,也會影響血壓、動脈和心臟健康。拜什麼就吃什麼,小心「胖子味覺」上身!還有另外一個族群,也要提高警覺!「家裡拜什麼,就會吃什麼,重口味吃多了,可能會形成『胖子味覺』。」嫚嫚 營養師表示,根據英國營養調查顯示1,飲食中多攝取1公克鹽,肥胖風險會增加26 %左右,因為吃鹹重口味食物會讓人覺得口渴,邊吃東西邊喝含糖飲料,不知不覺就會越吃越多、越吃越胖!如何揮別「 胖子味覺」、降低加工食品帶來的健康風險?嫚嫚 營養師認為,相較餅乾和休閒食品,堅果和水果相對健康,又可當零食解嘴饞,「天然食物營養密度高,堅果可提供優質的不飽和脂肪及礦物質,建議選擇小包裝堅果,較能控制份量。」「這水果」小小一顆就能提供一天所需的維生素C水果方面,建議選擇當季水果,如:奇異果、蘋果和木瓜等,富含維生素C、膳食纖維和消化酵素等多種營養素,有助提升免疫力,相對其他加工食品熱量也較低。「現代人生活壓力大,維生素C消耗量高,需要特別補充,蔬菜經過水煮,水溶性維生素會流失,因此水果是較好的維他命C來源。」嫚嫚 營養師認為中元節祭祀,奇異果是很好的選擇,不僅有「吉利果」的好兆頭,也具有高營養密度和高維生素C含量。「人體一天需要約100毫克的維生素C,黃金奇異果每100公克,就大約有160毫克維生素C,足夠我們一天所需;綠奇異果則有豐富的膳食纖維和奇異酵素,每100公克的綠奇異果就大約有3公克的膳食纖維2,比許多蔬菜都還高,奇異酵素能幫助消化,分解肉類蛋白質,飯後吃一顆綠奇異果,對於腸胃道消化機能非常有幫助。」營養師「私房供品組合」,營養均衡又美味嫚嫚 營養師也提供自己心目中的「黃金供品組合」,前3名分別是:吉利果(奇異果)、堅果和大燕麥片。「不只準備起來非常方便,而且拜完後可以當早餐,每天早上吃一匙堅果,一顆奇異果,搭配50克大燕麥片和100毫升牛奶,營養又有飽足感!」中元普渡傳好心意,供品聰明選!選擇當令食材、有吉利寓意的水果,以天然食物代替加工食品,不只能祈求豐收好運一整年,也便於普渡後分送,美味、便利一次滿足,討吉利又顧健康,拜拜就是要吃這一味!參考資料:1.Ma Y, He FJ, MacGre gor GA. High salt intake: independent risk factor for obesity? Hypertension. 2015 Oct;66(4):8439. doi: 10.1161/HYPERTENSIONAHA.115.05948. Epub 2015 Aug 3. PMID: 26238447.2.USDA.USDA national nutrient database for standard reference (release 25). 2012.
-
2024-07-25 養生.聰明飲食
不新鮮食材、醃製物易藏肉毒桿菌 顏宗海教你怎麼吃能避免病菌孳生
現代許多家庭都在傳統市場、超市或大賣場一次買足大量的食物,存放於冰箱後再慢慢吃,但食物容易放過期,尤其台灣的夏天氣候濕熱,細菌孳生快,若是將過期食物吃下肚,易引發食物中毒的危險,影響生命安全。食材不新鮮 神經毒易致命夏天常見細菌性食物中毒,包括海洋腸弧菌、海洋創傷弧菌、金黃葡萄球菌、大腸桿菌、仙人掌桿菌、肉毒桿菌造成的食物中毒。日前即有一名獨居女性吃了過期食物,出現腹痛、腹瀉、惡心、嘔吐、雙側眼瞼下垂、構音障礙和頭暈等症狀,就醫確診為肉毒桿菌中毒,目前在治療中。肉毒桿菌毒素是一種神經毒,會阻斷神經肌肉交界處的神經傳導物質乙醯膽鹼的釋放,引起易致命的麻痺性疾病。台北榮總職業醫學及臨床毒物部主任楊振昌表示,肉毒桿菌存在於土壤、湖水、河水、蔬菜肉類及動物的排泄物內,肉毒桿菌孢子在厭氧和低酸性環境中會產生毒素,保存過久的醃漬品或不新鮮的食材都可能藏有肉毒桿菌孢子,一旦釋放出毒素,即可能造成肉毒桿菌中毒。肉毒桿菌是傳統生化戰的主力,一旦肉毒桿菌中毒,肌肉會出現無力,已故長庚醫院毒物科醫師林杰樑曾說,只要一奈克肉毒桿菌就會致死,如果肉毒桿菌使用過量,呼吸部位會麻痺,因為這是一種神經毒,會造成呼吸困難、複視情形發生。其中以A型毒性最強,食用煙燻食物要注意,像燻鮭魚包裝膨脹就不要吃,但肉毒桿菌在80℃熱度下會被破壞、100℃熱度3分鐘就會死亡。林口長庚醫院毒物科主任顏宗海指出,肉毒桿菌屬於厭氧菌,鹼性食物像蔬菜、豆類、肉類(包括魚肉家禽牛豬),都是高危險食物。尤其醃製食物,很容易遭肉毒桿菌汙染,引發食物中毒。肉毒桿菌致死率雖高,但在沒有水分、氧氣>2%、溫度≦3℃、酸鹼值<4.6、高滲透壓下,大多無法繁殖。食用醃製品 先煮沸10分鐘顏宗海建議,若醃製食物不用高糖高鹽,可以在食物中添加醋或檸檬酸,使醃製食物酸鹼值<4.6以下,甚至<3.0以下,可預防肉毒桿菌孳生。也提醒大家,食用家庭醃製品要小心,食用前一定要煮沸100℃10分鐘後再食用。此外,由於吃多醃製品有致癌風險,建議要少吃;若是罐頭食品蓋子膨脹,也不可打開及食用,以避免吸入肉毒桿菌毒素中毒。細菌在高溫濕熱的環境裡,生長特別快,而食物在室溫下放置4小時以上,食物中毒的機會會增加。研究顯示,如果食物放置在低於7℃的溫度下,細菌可以被抑制,食物儲存於零下18℃的冰凍溫度下,則細菌會完全停止繁殖;如果食物烹調溫度高於60℃,細菌也會被抑制,烹調溫度超過80℃,則細菌會被消滅死掉。顏宗海表示,食物加熱到100℃可以殺死病菌,但如果加熱後又長時間放在室溫下,反而適合病菌生長,會增加食物中毒風險,因此食物煮熟後應盡速食用,避免食物變質,如果2小時內沒有吃完就要冷藏,才能降低食物中毒風險。真空包裝食物 加熱後再吃許多人以為真空包裝食物很安全,其實沒有想像中的安全,顏宗海建議,民眾購買真空包裝食物,最好經過加熱後再食用,以免發生食物中毒。肉毒桿菌中毒症狀.視覺模糊或複視.眼皮下垂.言語障礙.吞嚥困難責任編輯:辜子桓.口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