腎結石
腎結石是指尿液中的礦物質結晶物累積在腎臟內形成結石,是腎臟常見的疾病。治癒後5年內,患者復發機率約50%,患者應定期回醫院追蹤。
- 症狀: 腰痠背痛伴有血尿 頻尿 排尿困難 腹股溝疼痛
- 併發症: 腎衰竭 慢性腎盂腎炎 輸尿管水腫 腎水腫 急性腎盂腎炎(甚至腎膿瘍)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腎結石是指尿液中的礦物質結晶物累積在腎臟內形成結石,是腎臟常見的疾病。治癒後5年內,患者復發機率約50%,患者應定期回醫院追蹤。
腎積水是指腎盂及下方連結的輸尿管發生阻塞,導致不正常擴大的情形。患者若發現腎積水,應趕緊就醫診治,若延誤病情,會嚴重損害腎功能。
第1型糖尿病屬於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是指胰島β細胞被破壞,導致胰島素缺乏,常發生於兒童或青少年,患者須終身注射胰島素。
尿路結石是尿液中的結晶物質集結成的塊狀物,依位置的不同可分為腎結石、輸尿管結石、膀胱結石及尿道結石,是常見的泌尿道疾病。好發30~50歲的族群,常發生於夏季。
急性腎衰竭是指腎臟突然在短時間內,因故無法正常作用,導致毒素、廢物和水份堆積在體內,腎功能在數小時至數天內迅速惡化。急性腎衰竭若能及早治療,可以恢復腎功能。但未痊癒,可能會演變成慢性腎臟病。 【延伸閱讀】>>腎臟發炎如何從急性變慢性?一表看懂
腎囊腫可區分為相當多類,單純性與後天性腎囊腫的成因不明,遺傳性腎囊腫則與基因突變有關係。
腦中風可分為出血性中風和缺血腦中風兩類。缺血性腦中風是國人最常見的中風,意指因血管阻塞,造成腦血液流量不足,使腦部組織缺血壞死和功能喪失,引起原因又以腦栓塞和腦血栓最為多見。缺血性腦中風發作之前,病患可能會有暫時性腦缺血(俗稱小中風)的症狀,包括突發性單邊手腳發麻無力、語言障礙、視野模糊、平衡感喪失等,發生時間短暫很快就恢復,卻是腦中風的重要前兆。腦頸動脈粥狀硬化斑塊、狹窄是導致缺血性腦中風的重要因素,故除了中老年人,患有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的病患及長期吸菸者,也都是好發族群。 >>【延伸閱讀】缺血性、出血性…腦中風症狀與危險性比較!劇烈頭痛恐是最嚴重的腦動脈瘤破裂
尿毒症是指腎臟功能衰退到一定程度,無法自行清除體內代謝物及維持血中的電解質及酸鹼平衡。若腎功能嚴重受損且藥物治療無效時,會導致體內各 器官無法正常運作,這時候可能需要接受透析治療(洗腎)或腎臟移植,否則會有生命危險。 尿毒症的在英文字面意思是「血液中的尿液」,此是腎臟功能已經嚴重不足,患者通常會有較明顯的不適感。尿毒症的患者主要是由慢性腎臟病惡化而 來,第5期慢性腎臟病病人如果合併出現尿毒症狀稱之為尿毒症。慢性腎臟病友務必要控制病情,避免進入尿毒症而無可避免地影響到生活。
猝死指的是各種非預期性的突然死亡,排除中毒、自殺或意外等因素,死者生前看起來或許很健康,各項檢查也正常,但體內可能潛藏進行式的疾病或其他危險因子,在突然受外在刺激而惡化,造成短時間內死亡。發病時限說法不一,有些認為症狀發生後二十四小時內死亡就稱為猝死,但多數定義是急性徵狀發作後一小時內就宣告不治。雖然猝死來得都很突然,不過在正式發作前,身體多少會透露一些警訊,諸如氣喘、呼吸急促、胸悶不適、感覺頭昏暈厥,也可能自覺心跳突然跳得很快很重、或跳得不順暢等。因此,當發現自己或旁人有這些先兆出現時,最好趕緊就醫檢查,或撥119求救。平日學會基本CPR(心肺復甦術)及AED(心臟電擊器)等急救術,也有助於提高猝死的搶救成功率。 另外,發生在一歲以下嬰兒不明原因的死亡,又稱為嬰兒猝死症候群,常發生於嬰兒睡眠中。在已開發國家,是除了先天性畸形及早產外,嬰兒的第三大死因。
雄性禿是一種跟雄性荷爾蒙和基因遺傳有關的落髮。先天的基因遺傳使得頭皮毛囊對雄性荷爾蒙比較敏感,逐漸導致頭皮毛髮變細、毛囊萎縮以及落髮。雖然主要發生在男性,但女性也可能會發生。 雖然都是雄性禿,但男性雄性禿及女性雄性禿表現方式不盡相同。台灣大約有20%的男性40歲以前會發病,而患者比例會隨著年紀增長而增加。大部分雄性禿是沒有合併的相關疾病。如果沒有相關的症狀,不一定需要執行進一步的檢查。 但是有一些文獻有提出,男性會有比較高的比例會罹患代謝性疾病、高血壓以及攝護腺肥大。女性患者則可能合併雄性素過多症,就需要找出背後引發的原因,例如多囊性卵巢症候群。 主要症狀有: 1.雄性禿的毛髮髮幹直徑變細、長度變短,整個頭髮也會覺得變薄變塌,頭髮摸起來較細較軟。 2.患者常伴隨頭皮出油量增加以及毛囊炎,少數可能有頭皮癢或痛的狀況。 3.落髮的位置會依性別而有所不同: 男性:先前額髮線退縮(M字型髮線),接著頭頂毛髮稀疏(地中海型禿),到晚期前額到頭頂完全禿髮。患者會保留兩側顳葉及枕部的頭髮。 女性:女性掉髮以頭頂或頭髮分線的地方為主,再慢慢擴散,髮線不一定會退縮。
胃屬於消化系統的一部份,在上腹部中間偏左的位置。胃病是胃多種症狀的統稱。
胃炎是指胃黏膜發炎或糜爛出血的症狀。可分為急性胃炎和慢性胃炎兩種。
人體有兩個腎臟,約拳頭大小,位於後腹腔脊柱的兩旁,主要與人體排泄有關。一般所指的腎功能,泛稱腎臟清除身體代謝後所產生廢物與維持水分、電解質、酸鹼平衡的能力。 當腎臟的正常功能因某些因素逐漸減損,腎功能逐步下降,這個持續發生的過程就可以稱為慢性腎臟病。如果當腎功能嚴重下降,來到慢性腎臟病第5期,伴隨出現尿毒的症狀,就可能需要洗腎(透析治療)或接受腎臟移植。 根據《2012 KDIGO臨床治療指引》建議,慢性腎臟病(CKD)的定義為腎臟結構或功能出現異常,且持續超過三個月以上,臨床上可用這些項目檢查: 腎絲球過濾率(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簡稱為GFR)低於60 ml/min/1.73m2 。 尿液出現微白蛋白尿,定義為白蛋白與血清肌酸酐比值(albumin-creatinine ratio, ACR)≥ 30 mg/g(或者≥ 3 mg/mmol)。 尿液檢查出現異常沉積物 。 影像學顯示有構造異常 。 腎臟有組織學異常 。 腎小管疾病所造成的電解質及其他異常。 有腎臟移植病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