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4-06 退休力.理財準備
搜尋
養老
共找到
248
筆 文章
-
-
2024-03-06 養生.抗老養生
107歲前都還能獨立生活!美國最長壽人瑞分享樂活秘訣:不管閒事常保身心愉快
隨著醫療技術進步,全球百歲人瑞的數量不斷增加,長命百歲已不再是口號,甚至朝「呷百二」的紀錄邁進。2024年2月,美國最長壽的老人伊迪絲.賽卡萊莉(Edith Ceccarelli)去世,享116歲的嵩壽,全賴生活規律,並且養成固定運動、飲食多樣化,還有喜樂的處事態度。美國最長壽人瑞116歲逝 生前分享長壽秘訣伊迪絲.賽卡萊莉居住在加州北部小鎮,高齡歲月見證了老羅斯福到拜登總統的各局勢交接,包括經歷過第一、二次世界大戰,以及世紀大流感、新冠肺炎等,都得以安然度過。居民把她視為「當地名人」,從100歲生日開始,都會在她的生日前夕(2月4日)舉辦遊行,一起歡慶生命盛事;在107歲前,她都能獨立生活,後來才住進養老院。伊迪絲.賽卡萊莉樂於分享自己的長壽秘訣:不吸菸、定期運動、認真工作、晚餐時適量喝一小杯紅酒,並且保持烹飪、園藝和散步等嗜好,不管閒事常保身心愉快。尤其她一生鍾愛藝術,即使已經超過100歲了,仍積極尋找新舞伴,希望能夠跳一曲美麗的華爾滋,刺激大腦產生多巴胺。8大生活習慣延年益壽我們要如何在日常中做到健康又長壽?根據美國營養學會(American Society for Nutrition, ASN)年會上發表的觀察性研究顯示,常保下列習慣,有助於延長個人壽命長達20年以上。.保持身體活躍.不吸菸.管理壓力.保持良好的飲食習慣.不過量飲酒.保持良好的睡眠.擁有積極的人際社交.沒有藥物成癮問題高齡116歲的伊迪絲.賽卡萊莉幾乎完全符合這八種健康的生活習慣,即使年紀大了,仍經常走出戶外曬太陽,幫助身體獲得維生素D,戶外陽光綠意也能讓人放鬆心情。多運動有助延緩失智失能實證顯示,有效的運動能延緩失智、失能,面對老年人口快速成長,陽明交通大學ICF暨輔助科技研究中心主任李淑貞過去受訪指出,要有足夠的運動量,才能維持身體健康。心肺耐力訓練、肌力訓練、柔軟度訓練、平衡訓練等,都是適合高齡者的運動,可依每個人的身體狀況搭配使用輔具,讓活動量增加。如果行動能力或活動空間有限,不妨可利用空檔多爬樓梯,上下樓梯有助於肌肉訓練,可有效鍛鍊股四頭肌、大腿肌肉,減少跌倒受傷的機率。 ※ 提醒您:禁止酒駕 飲酒過量有礙健康 (責任編輯 葉姿岑)
-
2024-03-04 退休力.理財準備
有房就不怕沒錢養老?一實例看如何不讓自己落入窮得只剩房子的窘境
阿海的爸爸9年前去世後,因為3個姊弟都已經各自成家,所以都同意把爸爸的遺產:一間房子跟一筆現金全部都由媽媽繼承,讓媽媽自己住在她名下的房子裡,也比較有安全感。現金則是能讓媽媽負擔自己的生活費,不須由3個姊弟分攤。這幾年,媽媽除了進行2次髖關節手術外,生活倒也過的自由自在。直到去年初,媽媽開始到處藏東西,卻一直說東西被偷,還一直說家中有不認識的人進來。這讓家人懷疑媽媽生病了,於是阿海送媽媽到醫院就診,結果醫院診斷媽媽失智。為了照顧失智的媽媽,雖然是三個人,但已經讓姊弟們有點辛苦。去年底,媽媽多次跌倒後,造成尾椎骨裂住院,考慮媽媽已經高齡84歲,所以放棄手術開刀補骨,而是以靜養的方式讓骨裂復原。休養期間,媽媽需要躺著、不能久坐,而且會有一段時間大小便失禁,因此由3姊弟輪流排班照顧媽媽。可能是因為髖關節痛,也可能是失智症快速惡化,媽媽整日裡頻繁吵著要下床上廁所,扶她下床到廁所卻上不出來;如果不扶她起來,媽媽會不分日夜地一直敲牆壁大叫,也因為一直想下床,媽媽還從床上摔下來好幾次,吵得左右鄰居不堪其擾。阿海弟弟也因為照顧媽媽,而導致腰部扭傷。無奈之餘,只好四處找尋可以照顧媽媽的安養中心。後來,總算找到可以安置媽媽的機構,但是問題來了:媽媽帳戶存款餘額只剩20幾萬,但安養中心一個月收費就要5萬多元,阿海姊弟先各拿出10萬元當公積金,來支付媽媽的照顧費用,但是這樣也才30萬,五、六個月就燒光了,而姊弟們各自都有家累負擔,根本沒有能力長期分擔每個月多出來近2萬元的負擔。如果媽媽要住上3~5年,甚至10年,3姊弟無法負擔這筆龐大的費用。這時,阿海有了一個打算:是不是只要把媽媽名下的房子拿去貸款,貸出來的錢就可以解決安養中心的費用缺口了?年紀大了,存款不夠用,可以拿房屋去貸款?申請一般房貸時,銀行會關注的是:1.貸款人的行為能力2.貸款人的還款能力3.擔保品的價值銀行會透過這三點,來決定是否放貸與可貸金額。以阿海家的例子來說,媽媽已經84歲,目前無工作能力,申貸後未來沒有還款能力,更何況媽媽目前狀況為失智狀況,並無完全的行為能力,無法完成合法的法律程序,所以是無法以屋主名義取得一般房貸的。那政府推的以房養老貸款可行嗎?生活中常聽到的「以房養老」,正式名稱叫做「不動產逆向抵押貸款」,讓長者住在自己的房子裡面,而且每月還會有固定的經濟來源支撐生活,這樣就可以把房屋的資產轉換成退休準備金。簡單來說,就是屋主將持有的房屋設定抵押給銀行,銀行在設定的年限內,每個月撥款給房屋所有權人當作養老金。評估「以房養老」時,銀行不會將還款能力列入評估,主要的評估重點反而是房屋的地段及價值。不過在阿海的案例中,最大的問題是:如果屋主(媽媽)沒有辦法意識清楚地表達要貸款意願,最終還是無法申辦以房養老。,所以這個案例到最後,還是無法成功貸款。如果阿海真的需要用房子貸款,就必須幫媽媽申請監護宣告,等監護宣告完成後,監護人就可以為受監護人之利益,管理被監護人的財產。這時,監護人再向銀行提出以房養老的申請,才有機會成功。不過要提醒的是:申請監護宣告時間至少需半年以上,所以沒有辦法馬上解決阿海媽媽養護費用不足的燃眉之急。有人可能會想:阿海有工作、有還款能力,如果是阿海來當貸款人,用媽媽的房子做抵押擔保貸款,這樣是否可行?這個方法的重點是:如果父母意識清楚,是可以透過這種方法貸款,但是這個方法有個問題,那就是:貸款金額屬貸款申辦人的債務,如果父母身故時,這筆債務不能列入遺產中的負債,就有可能要多繳遺產稅。此外,繼承遺產時如果無法協議分割,就會以法定應繼分來分配,房子作為遺產,會由3姊弟平均繼承。這時候,阿海是否可以主張這筆債務是照顧媽媽的支出,要求其他兄弟姊妹一起負擔?答案是不行的。依民法第 1114 條中規定,直系血親相互間互負扶養之義務,所以貸款出來照顧父母是子女的孝心,是盡扶養義務,其他兄弟姊妹沒有一定要分擔的義務,所以如果其他兄弟姊妹不想分擔,阿海會無法求償,而是要獨自負擔這筆房貸債務。這個案例中,阿海媽媽目前已經無完全行為能力,如果阿海拿媽媽的房子去做抵押貸款,不只會有債務問題,還會觸犯違造文書罪,更不用說幫父母賣掉房子變現,當然也不可行!這時阿海突然覺得,雖然擁有一間房子,但是沒有可動用的現金,窘境跟沒有資產的人完全相同!要如何避免自己窮到只剩房子呢?因為房價越來越高,每個人購屋的負擔非常重,常出現財務目標排擠效應,很多人為了買房子,只好把一些長期的財務目標往後遞延,最常見的就是退休金規劃。因此,很多購屋族會安慰自己:沒關係,反正到最後我還會有一間房子可以變現,如果我來不及存好退休金,那就把房子賣了變現,這樣就有一筆錢當退休金了。實務上,當民眾繳完房貸時可能已經60多歲了,已經沒有太多時間再準備退休金,如果身體健康,過著簡樸的生活,靠著勞保與勞退年金,再加上身上的一點存款,初期可能生活還勉強過得去。但目前平均餘命延長,退休後還會活很久,如果未來物價因為通膨而變得越來越高,或者生病需要比較大額的支出,甚至需要被長期照顧時,不管是送機構或請外籍看護,每個月都要再多支出好幾萬元。如果出現現金不夠用的狀況時,房子真的可以換現金來解決錢不夠用問題嗎?加上國人不喜歡有負債,通常只會在需要用大錢時才去貸款,而且大部分的人會認為,一旦貸款就會有利息支出,這樣是不好的。所以,國人一旦還完房貸,非到不得已的情況下,通常不會再重新貸款的。但問題是:當屋主退休後,錢不夠用時才想要貸款,一般房貸就無法申貸了;若年紀大了、意識能力開始出現問題,想要用房子變現更是有難度。最後就會落到有房沒現金,窮到只剩下房子。累積退休金,一定要布局能夠快速變現的資產所以,在思考退休金的時候,就要清楚知道哪些財務目標是可以割捨的,哪些財務目標是一定要留下來的。舉例來說,退休金就是一定要留下來的財務目標。另外,人生中可能發生的風險也必須考慮。如果資源有限,有甚麼可行的方法可以完成必要的財務目標?如果是以購買自用住宅為財務目標,那麼想辦法降低購屋總價、延後購屋時間、充分運用政府政策優惠、增加家庭收入、調整家庭支出等,都是可以考慮的方法,千萬不要把所有的風險都壓在同一個財務目標上。最後要提醒的是:除了保留緊急預備金外,最好要做好兩個準備:第一個準備:是保留一定額度「方便變現」的資產。第二是準備:購買適當的保險,以防風險發生時消耗掉太多好資產。所以呼籲屆齡退休的人,如果發現自己真的窮得只剩一間房子,就該開始考慮資產變現的可能性,包括在退休前先設定好理財型房貸,等到需要錢的時候再提款,還是評估啟動以房養老,又或是大房換小房,市區換郊區,或賣掉房子搬進養生村等,都需要做好準備,而且儘可能在意識清楚的時候做決定,以免辛苦了一輩子,到最後只剩一間無法運用的房子,不僅造成後代的負擔,還讓自己面臨無錢可用的窘境。如果不了解如何進行財務規劃,一定要尋求合格的財務顧問進行協助,才能讓自己擁有一個美好的退休人生。作者:陳瑀莘CFP®國際認證理財規劃顧問大專盃財富管理競賽輔導顧問暨專案講師榮獲2013保險信望愛獎優選最佳專業顧問獎(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4-02-06 焦點.長期照護
張慶光/居家微改造 樂齡生活更舒適
很喜歡一個日本電視節目「全能住宅改造王」,很多單元是針對高齡者住宅的改造,經由設計師的巧思,將原本狹小或動線雜亂的居住空間,改造成適合長者居住且光線明亮、無障礙的生活空間。很多年長的委託人重回改造後的房子,都會為這些貼心設計感動落淚,因為他們可以在最熟悉的空間繼續安心養老。事實上,長輩不一定要住養生村才能享受無礙空間,若能將居家做一些適度的改造,讓長輩不用離開其生活圈及交友圈,「在宅安老」也許是最符合長輩期待的居住方式。有些人可能覺得打造高齡友善空間,要大興土木或花費鉅額成本。事實上,隨著超高齡社會的來臨,已有很多廠商開發出各種適老的居家用品,只要簡單配置,便能將家中微改造成適合長輩舒適、安全地度過晚年生活的空間。在做居家微改造之前,要先評估長輩的身體狀況及其需求。若長輩行動不便、走路不穩或因肌力退化而導致無法久站,要考慮在適當的地方裝設扶手;若有上下樓梯需求,也可考慮安裝樓梯升降椅。若不想安裝固定的扶手,現在也有活動式的扶手,重量很輕,在居室空間移動時可當隨身扶手,在沙發或馬桶起身時也可當支撐輔具。另外,浴室濕滑,可以選用透明防滑劑,自己在家DIY,不用破壞裝潢即可達到防滑效果。浴室扶手也要考慮安裝,現在有簡便型的吸附式防滑把手,不過吸盤式扶手過了一段時間吸力會減弱,最好選擇有視窗可目測吸力狀況的吸附式把手。臥室也需要微改造,若長輩從床上起身需要人扶持,可以考量更換成居家電動床,有些長輩排斥電動床,覺得像睡病床。現在有一種電動床墊,有電動起身功能,但是外表看來就像一般床墊。若不想更換現有床墊,還有更簡單的方式,將支架壓在床墊下的「床用扶手」,可讓長輩起身時有支持,也可作為床邊護欄。臥室的光線也要注意,可裝設感應式的夜燈,讓長輩夜晚如廁時不會摸黑跌倒。此外,利用科技進行居家微改造也有必要。例如,安裝智能監控系統和緊急求助裝置,尤其家中若有失智長輩,擔心其夜遊外出,可考慮建置離床偵測系統,或在房門口設置踩踏感應系統,當長輩下床或離開房門時會發出警告聲,通知在其他房間的家人。可雙向對話的「叫人鈴」,即使家人外出,都可以立即知道長者的需求及安全狀況。擔心長輩一個人在家煮飯忘了關瓦斯嗎?可利用定時自動關瓦斯的裝置,開火就自動設定,時間到了自動關火。家中許多突起的門檻或障礙物也需特別注意,老人家視力不佳或反應較慢,一不小心很容易踢到而跌倒。若需要在家中推輪椅,也需要將這些段差消除。針對此問題,有很多活動型的斜坡板問世,有不同高度及材質的選擇,不一定要做泥作的無障礙坡道。透過以上的微改造,可以為長輩提供一個安全、舒適和溫馨的居家環境。讓老年人在家中感受到更多的關愛和尊重,同時也能夠更加獨立地享受晚年生活。目前長照2.0政策,針對居家改善有部份補助,若有需要可以撥打1966長照專線,請人來評估,若符合資格可以減少部份支出,不要讓自己的權利睡著了。
-
2024-01-28 焦點.長期照護
林依瑩:讓大家喜歡老 才是長壽社會的終極目標
「他好奇問我:台灣老人都喜歡打扮年輕上台跳舞嗎?」伯拉罕共生照顧勞動合作社創辦人林依瑩笑著回憶起好幾年前那場小巨蛋的長者活動,當天一名來台參訪的丹麥學者這樣問她,這個提問猶如一記棒喝,提醒著她,邁入超高齡的台灣,那麼多高齡者專屬的活動,是不是都過於童稚化?林依瑩觀察,同樣是「法定老人」,但六十五歲到一百歲涵蓋了好幾個世代,各世代成長背景與生活歷練不同,課程內容設計也要隨之調整。首先認識老 就可自在享老新一代長輩成長於台灣經濟起飛年代,受過很好的教育,對該怎麼過退休生活很有想法,若活動只停留在健診、量血壓、健康操或團康,無法滿足他們。要發展出讓老人覺得有價值的活動,才能吸引新一代的老人。林依瑩歷來的工作都跟「老」有關,曾任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執行長十二年,期間催生「不老騎士」,卸任台中市副市長後,投入達觀部落的長照工作,考取證照成為第一線的照服員,以失能長輩為主要照顧對象。她說出長期服務長輩的觀察,「變老,就像四季變化一樣自然,當我們認識老,就可以自在享受老的境界。」長壽社會的孩子應從小就要認識、親近長輩,心態上要喜歡老人,才有可能觀察跟學習如何變老。她以自己為例,在四代同堂的大家庭成長,被阿嬤一手帶大,加上跟著擔任村幹事的父親做社區服務,經常有機會親近老人,她看到很多老人家即使拄著拐杖也要做事,自己阿嬤年紀很大時仍然會去田間挖番薯,邊挖邊跟路過的人閒聊,但如果找不到事做就只能在門邊打盹,「所以我從小就知道老人要有事做。」任職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期間出國參訪,在中國大陸的「為愛長征」活動,遇見一名七十一歲的阿嬤以三○五天走完八千里路,在日本看見老人退休協會從大阪步行千里到東京,對老人的感動在她心中滋養成行動,促使她帶一群平均八十一歲的不老騎士機車環島,讓大家具體相信老可以這麼精采,「錄取的阿公阿嬤一整年都特別健康,他們擔心一生病就無法環島。」擔任第一線照服員,林依瑩看見失能造成的限制但也看到突破,「身體衰老只是生理現象,但心是自由的,不會因此而改變。」在台灣大部分人聽到氣切都很絕望,但部落有一名氣切阿公從最嚴重的失能八級進步到二級,現在不但自己出門買菜,閒暇時還能射箭自娛,證明了從健康、亞健康甚至到失能,心態正向就能擁有美好老後生活。看身心狀態 不看年齡數字投入老人服務工作卅多年,見過熱血圓夢的老人,也見過長照復能的老人,林依瑩對於「變老」的學習,都來自這些前輩。她認為變老看的不是年齡數字,而是身心狀態。就像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的創辦人郭東曜,退休後移民夏威夷不是休閒養老,而是去開創新的任務為教會服務,縱使視力退化無法開車也不會當成阻礙。而她自己理想的老後生活是子孫滿堂,育有三名子女的林依瑩,卅七歲才生第一胎,老二老三各在她卅九歲、四十二歲時出生,按照結婚平均年齡不斷延後的趨勢推估,很有可能將近七十歲抱孫。「維持好身心狀態,七十歲帶孫子沒問題啊。」林依瑩笑開懷,彷彿已看到子孫滿堂的未來。長壽社會 林依瑩:打造系統性學老伯拉罕共生照顧勞動合作社創辦人林依瑩為時代力量不分區立委候選人第一位,儘管因政黨得票率未跨過百分之五未能進國會,但她於選後表示,希望大家能早點學老、開心學老、幸福到老,期待政府更重視學老的推動,打造一個系統性學老的社會支持體系。林依瑩認為長壽社會最積極正向的照顧有兩種作法,一是學習,一是社會要開創主流價值,提供年長者更多參與機會,有舞台展現。不老騎士在國際間大放異彩時,曾有學者指出標榜不老,反而是歧視老,但林依瑩認為把老跟其他正向元素結合,讓大家喜歡老,才是長壽社會的終極目標。她任職台中市副市長期間,推動老派系列活動,直接把老融入時尚街拍、影像展、嘻哈熱舞等活動,引領民眾思考老的樣態與魅力。林依瑩在部落推「百歲小學堂」,教老人家認字點餐、買車票,隨堂考就是獨立完成買票搭火車的任務,這類課程設計是為了解決部落老人不識字所造成的日常生活限制,「新的老人學經歷生活背景不同,十年後百歲小學堂可能要變成哈佛菁英堂才有人願意來上課。」社區照顧關懷據點是台灣非常好的高齡政策,實施將滿廿年,她當台中市副市長時,思考規畫不限定場地的行動據點,立意在於更靈活運用各種場域,例如她曾看過一群長輩在百貨公司聚會,規定成員都要戴帽子出席,為了一頂帽子必須設計整套穿搭,展現創意活力。坊間也有許多新穎的活動,她提到自己父親報名參加蘇帆海洋基金會的不老水手課程,是學習也是人生新挑戰。突破限制 翻轉失能新契機要不是膝蓋退化,可能沒有不老騎士的誕生。伯拉罕共生照顧勞動合作社創辦人林依瑩受到中日老人步行千里的感動,原本的構想是在台灣舉辦同性質活動,但當時八十七歲的不老騎士團長賴清炎,說自己「膝蓋退化了不要走路,我們來騎摩托車。」不輕易放棄而是轉變方向,反而創造不老騎士環島佳話。莞爾的是,當林依瑩邀請日本老人退休協會共襄盛舉時,反而被他們以騎車太危險為理由婉拒。投入長照工作多年,林依瑩看見失能造成的限制但也看到突破,去年日本早發性失智症患者丹野智文來台演講,丹野智文原是汽車銷售業務員,卅九歲確診阿茲海默年輕型失智症,這十年來他積極分享經驗、推動失智友善,不但出書、成立陪伴組織,更成為國際年輕失智者推廣代表。他受林依瑩之邀參訪部落時提到,初期回診醫師都是對著他太太說明病情,儘管他就坐在醫師面前。這是大部分人面對失能者的方式,林依瑩強調,嚴格來說戴眼鏡也是失能的一種,但是我們不會因為對方近視就認為他無法自理,「尤其在科技及輔具的協助下,依然可以完成很多想做的事。」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很早就推出老人體驗活動,設計彭祖體驗包以老化眼鏡、音阻耳塞、駝背背帶等裝備,讓參與者感受到身體衰退至八十歲的情況,立意在於體諒老人家生活的不便進而產生同理心。林依瑩印象深刻的是十年前香港一位會計系大四學生,專程到台灣參加老人體驗活動,回港參加社會企業提案大賽獲得第一名,後來成立「歷耆者」社會企業,為學校、企業及長照機構舉辦專業的老人體驗活動,找出長者的身心靈需要。社會愈來愈長壽,對每個人來說都是前所未有的經驗,但同時也能抓住新的機會,「引導大家看到社會的不足,就能開創新契機。」
-
2024-01-25 退休力.理財準備
菁英教授退休4年「漏做1事」 晚年生活瀕臨破產
退休規劃是每個人邁入老年生活後的首要課題,為因應醫療支出及生活開銷,不少人在年輕時就已開始儲備足夠的退休金流。然而,與悠閒享受養老金、退休福利、退休生活的理想相比,現實往往很殘酷。日本就有名前菁英教授,儘管月領退休金28萬日元(約新台幣5.9萬元),仍因缺乏退休金的理財規劃,晚年瀕臨破產,被迫過上節儉的生活,更一度為經濟窘迫潸然淚下。教授退休生活奢侈 一度面臨破產根據日媒「THE GOLD ONLINE」報導,前菁英教授小山龍太原本教書月收入60萬日元(約新台幣12.7萬元),獎金逾200萬日元(約新台幣42.4萬元),退休後則月領28萬日元退休金,生活上理應不愁吃穿,擁有高生活水準。然而他退休後依然出手大方、生活奢侈,導致經濟一度面臨破產邊緣。眼看銀行存摺的餘額越來越少,小山龍太依然沒有改變經常聚餐請客、每周打高爾夫球的習慣,持續享受養老生活。直到退休4年後,他才驚覺,超過2000萬日圓(約新台幣424萬元)的退休金,只剩下500萬日圓(約新台幣106萬元)左右。無儲蓄習慣 瀕臨破產才開始節儉小山龍太自工作以來便無儲蓄習慣,每月支出至少42萬日元(約新台幣8.9萬元),不僅用退休金買了自己喜歡的跑車,還給2名孩子各150萬日元(約新台幣31.8萬元)作為結婚基金。他的妻子三春估算,照這種花錢速度,他們1至2年後就會破產,所以決定過起節儉的生活。此後,三春全權負責家庭財務,小山龍太每月僅有零用錢3萬日圓(約新台幣6367元)。儘管小山夫婦試圖減少開支,甚至賣掉跑車,他們仍擔心未來房屋修繕費用,以及占家庭開銷極大部分的醫療支出。小山龍太被迫面對現實,放下所有他退休後期待擁有的生活享受,更一度因懷念執教時的收入及奢侈生活而落淚。專家:退休前先釐清2件事針對小山龍太退休後的生活窘況,理財規劃顧問指出,所有人在退休前都應該釐清2件事:「應該限制多少開銷並優先將錢花在哪方面?」、「如何管理和提取現有資產?」他強調,重要的是先想像自己想要過什麼樣的生活,並計算需要花多少錢才能實現這一理想。即使在退休後,小山龍太仍可以透過留在大學兼任講師,或任何他感興趣的事來賺取收入。理財規劃顧問也提醒,在工作生活中善於賺錢並不一定等於善於理財,尤其工作期間收入較高、朋友圈也廣泛的族群更要小心,因為你可能無法擺脫工作時的消費習慣,而退休後如果沒有與之相符的財產,最終可能會在晚年破產,因此儘早規劃財務策略非常重要。(本文選自世界新聞網)
-
2024-01-18 焦點.長期照護
該不該辭職在家長照72歲父?兒陷兩難抉擇 網友都推「1決定」:沒錢無法做任何事
台灣在2025年就要邁入超高齡社會,屆時每5人中就有1人是65歲以上的老年人。這樣的現象導致有越來越多的年長者需要被照顧,「長照需求」成為不容忽視的社會問題,照顧者所承擔的照護壓力、醫療及生活花費,甚至壓垮不少家庭。而究竟該不該放棄工作前途長照長輩?元氣網在臉書粉絲專頁詢問大家意見,引起廣大網友討論,分享自身的照顧長輩經驗與抉擇。該不該放棄工作前途長照長輩?許多人到了中年都要擔起照顧長輩的重擔,一名32歲的男性青年表示,家中有一位中風兼失智的72歲父親,因行動不便需要有人陪在身邊長期照顧;而自己工作的工時算長且偶爾要輪班,無法工作跟照顧父母同時都做好。面對工作跟長照的壓力,青年表示自己正在人生的岔路上做抉擇:「究竟該不該放棄工作前途,在家長期照顧生重病的年邁父親?還是花錢請看護來專門照顧?」。他表示放棄工作前途照顧父親,雖可親力親為的照料,也能賺到大家的尊重誇讚,但日子卻會因為沒錢過得很辛苦;而選擇工作前途請看護來照顧,又怕請的人照顧不周,或是被親友罵不孝順。多數網友支持認真賺錢,花錢請專業看護對於青年「工作vs.長照」的兩難抉擇,網友們看到貼文紛紛留言分享自身看法。多數網友建議認真賺錢,花錢請專業看護。「要有穩定收入才能支持協助長期照顧的家人長輩」、「前途是自己的飯碗,誇讚則是別人的嘴,長輩交給專業照顧(並非不聞不問),對彼此都比較合適。自己則要做好相關心理與經濟準備,少子化的未來,長照勢必走向共同照護,不能犧牲子女的生活工作。」、「父母把你栽培那麼優秀不是為了照護他們,請維持自己的優秀,聘請專業的看護,自己再另安排陪伴時間。」、「除非你存款多到沒地方花,長照可是要花非常多錢的,沒收入狂支出是很恐怖的。」、「有前途才有能力照顧長輩,長輩走了你沒前途沒能力沒人理你。照顧長輩有很多方法,可以讓別的家人來照顧,你來誇讚他也不錯。」、「沒收入怎麼照顧長輩?當然是選收入,然後花錢請人照顧。那些碎嘴的人要幫你照顧長輩嗎,等沒工作沒錢看誰要稱讚你」。少數網友支持辭去工作在家長照父母,陪伴父母晚年。「陪父母的晚年,是人間溫馨好事,同時得到了無數掌聲。若專注工作,獲得升遷,但心裡終有缺憾呀!」、「父母晚年生病進出醫院到離開,我都是自已照顧還有政府的長照2.0每天幫我看顧二小時,過來人我個人是覺得非常值得能陪伴兩老到最後的,父親走後還會入夢境對我笑~」、「照顧家人!學會看護後,這些經驗往後當看護也是很好的收入。一天2800-5000元都有,看護保守估計一個月快9萬」。更有網友分享親身經驗。「我曾經是過來人之一,真心話一句『很累人的』」、「我幹過,體悟了久病床前無孝子,況且照護病人也是要專業能力。」、「目前就是過這種日子,照顧失智、癌症、三高,又不能行走只能抱著半夜又狀況一堆(用手挖屎亂塗.大叫.....不受控)。精神大受影響,不上班24小時照顧很累又無力感」、「我就是典型的例子:外傭不得老爸的緣,只能放棄前程似錦的職涯,到不是要賺到尊重誇獎,就當還這輩子欠父母債,報恩的念頭。儒家盡孝道精神。」、「長照長輩這是一條艱辛的道路;若有做不好時兄弟姊妹的聲音就會很大,做得好是理所當然。」、「以前會覺得要放棄工作,現在想放棄的是照顧家人。之前常因照顧家人,而換工作,卻被親人說這麼老是換工作。當時的我,也想過不要老是換工作的啊。」、「不要辭職,會後悔,那是陪葬。用收入找看護工或住養老院,千萬別拋棄工作,那會很慘!我走過。相信我。」、「我放棄工作前途照顧失智的媽媽,沒有得到親友的讚賞只有得到羞辱和嘲笑!但凡事豈能盡如人意,求無愧於心!」。也有網友表示,「長照險真的很重要‼️」、「長照要正能量夠,我沒辦法做到」、「『照顧』需要專業與技巧,請讓專業的人來進行專業的照顧比較妥當」。 6點評估是否「該放棄工作前途照顧長輩」? 在面對是否放棄工作前途照顧長輩時,以下是一些建議:1.綜合考慮家庭經濟狀況:確保你的家庭經濟能夠承受照顧家人的負擔。如果財務允許,可以考慮聘請專業看護,讓你有穩定的收入。2.尋求社會支援:探索政府的支援服務,如長照險、長照險2.0、社會工作者等,這些資源可以減輕你的負擔,同時確保家人得到適當的照顧。3.平衡工作和家庭:如果可能,嘗試找到平衡點,不必完全放棄工作。可以探討彈性工時、遠距工作等選項,以更好地照顧家人。4.保持身心健康:照顧家人是一項重大的責任,但也要注意自己的身心健康。過度的工作壓力和照顧壓力可能對你造成負面影響,因此保持平衡是重要的。5.尋求專業建議:與社會工作者、心理諮詢師或醫療專業人士談談,獲取更多的專業建議,幫助你做出更明智的選擇。6.考慮未來發展:不僅要考慮眼前的困境,還要思考未來的發展。放棄工作前途可能會影響你的職業發展,所以要仔細權衡短期和長期的利弊。最終的選擇取決於個人價值觀、家庭情況和生活目標。在這個抉擇中,不妨深思熟慮,也可以尋求身邊親友或專業人士的意見,以做出最適合自己和家人的決定。延伸閱讀:.「跟家人吃飯,哪怕一輩子一次也好」73歲癌末老人感謝照服員如女兒般照護.堅持留在家裡照顧,就是對她的愛嗎?母親一句話讓張曼娟恍然大悟.「80歲父堅持不請看護」孝子扛照顧,生日當天過勞死!請看護6要點一次看懂
-
2023-12-30 焦點.長期照護
新住民長照/新住民有身分證 也能享長照2.0服務
全台有五十九萬的新住民。這幾年,台灣新住民增加人數趨緩,但是變老的速度卻很快。在老年照顧的議題上,他們很快要從「照顧者」位移到「被照顧者」了。新住民的老後,有些特殊處境,也因為語言及文化,在長照資源的使用也不那麼理所當然。我們該如何因應?衛福部回應針對新住民逐漸面臨老化、配偶過世,失去經濟來源,進入獨老生活的困境,衛福部社家署表示,新住民若取得國民身分,視同社會的一員,呼籲有需要的新住民勇敢求助。社家署副署長周道君表示,新住民若在台灣長久居住,取得中華民國身分證,雖然概念上仍被稱為新住民,但在法律上視同國民,享有與國人相同的福利服務。社家署提供長者低收、中低收入戶列冊關懷服務,不會因身分而有區分。尚未失能的長者,將透過民政系統,由村里長協助找出需要關懷的老人家,定期瞭解家中狀況;若隨疾病惡化,長者已經失能,則可使用長照2.0資源。新住民與國人成長背景不同,文化、語言方面在接受老人服務時,可能需要特殊協助。周道君表示,社家署會在服務過程中,視情況媒合相關資源,例如在填寫文件等需使用文字時,可能需要幫助,進行個案關懷時,會依照個別需求提供協助。周道君呼籲,新住民在台灣與民眾一起生活,取得國民身分,就是台灣社會的一員,鼓勵新住民若需要協助時,勇敢走出來,透過村里民政單位、社區中的民間組織等管道求助,政府知悉相關需求,將媒合資源盡力協助。新住民的長照資源胡南西和先生年輕時買的房子被家人賣掉了,她很焦慮,擔心老了無以為繼,輾轉預約到了法扶律師公益時段,但約時間當天,老闆不讓她請假,她只好又重新預約,每次預約都因為她口音很重,要講好久對方才聽得懂。新住民和一般人有一樣的機會可使用社會資源,但使用起來卻不是那麼容易。原住民有文健站、客家人有伯公站,關於新住民的長照據點,該有什麼特殊性?數位版有更多的故事。你有問題?我們有答案!專屬於您的新住民健康指南「健康好夥伴衛教網」同時提供中文、印尼語與越南語👉立刻點擊看新住民專題一/老獨窮 新住民長照問題浮現 新住民專題二/慢性病威脅 先克服看診無通譯 新住民專題三/抱團養老 讓姐妹互助安身
-
2023-12-30 焦點.長期照護
新住民長照/老獨窮 新住民長照問題浮現
卅年前,來自中國大陸的小玉(化名)嫁給比她大廿幾歲的榮民,先生過世後,小玉被先生前一段婚姻的子女趕出來,獨居在租屋套房中。她年輕時照顧年邁的先生、年老後去醫院當看護賺錢。前陣子一場大病無法工作,倚靠同樣來自中國大陸的姐妹輪流照顧。憂心老後人生 失去經濟來源胡南西則從菲律賓來台更久,超過四十年,廿三歲時和先生自由戀愛嫁到台灣,生了三個女兒,人生劇本看似幸福。去年先生重病進了住宿型長照機構,同時,夫妻兩人年輕時買的房子也被親人賣掉,她一毛錢都沒拿到。南西現在租了一間套房,在醫院擔任清潔工。不到六十五歲的她,身體雖然還健朗,但她不諳台灣法律,對於房子賣掉卻沒有拿到分文,覺得老後生活很沒有保障。小玉和南西並非個案。內政部移民署一一二年十月資料顯示,台灣新住民近五十九萬人,根據「一○七年新住民生活需求調查報告」數據推算,目前新住民年齡大於五十歲者超過三成,近十九萬人,他們都面臨身體老化、思考退休的年紀,加上多數新住民因跨國婚姻來台,和配偶年齡相距甚大,在配偶過世後面臨失去經濟來源、獨居的議題。「這幾年我們感受到,姐妹們也老了。」新住民林麗蟬目前是基隆市綜合發展處處長,近年看見邁入中老年的新住民開始要面對老化、退休等議題。雖然新住民權益視同國民,但多數新住民有信仰、飲食的文化差異,配偶過世後可能連家庭支持都斷裂,對台灣的法律、長照資源也相對陌生,「不是你告訴他有社區長照他就可以進得了。尤其大陸配偶在社區,每次選舉就會有人拿兩岸議題去刺激他。」林麗蟬舉例。預作退休準備 強化健康知能看到這個趨勢後,林麗蟬在立委期間只要有空就去各縣市宣導,提醒新住民姐妹要提早思考,並預作退休準備,包括提前準備三桶金—退休生活基金、健康醫療基金和財務準備金,也要過健康生活延緩老化,並且裝備自己的健康知能等等。林麗蟬說,雖然個人準備還不足夠,但是她看見了多數新住民會與同鄉姐妹形成相互人際支持網絡,甚至約好共老,互相照顧。愈深入此議題,林麗蟬愈了解到,若姐妹們賺取的薪資連基本生活都難以支應,實在很難再為退休存錢理財。於是她進到基隆市政府後,在市長謝國樑的支持下,先是盤點轄內新住民樣貌,找出高風險及需要幫忙的新住民,透過社會處資源扶助弱勢,或是請產業發展處提供資源協助做小生意的新住民改良店面,增加經濟收入,「讓窮老人變少,下一步才有可能談退休準備。」林麗蟬也呼籲,新住民的老年人口將愈來愈多,除了期待每個新住民提前準備外,政府也應該系統思考如何讓語言、文化不同的新住民,可以平等的使用台灣的長照及相關資源。你有問題?我們有答案!專屬於您的新住民健康指南「健康好夥伴衛教網」同時提供中文、印尼語與越南語👉立刻點擊看新住民專題二/慢性病威脅 先克服看診無通譯 新住民專題三/抱團養老 讓姐妹互助安身新住民專題四/新住民有身分證 也能享長照2.0服務
-
2023-12-30 焦點.長期照護
新住民長照/抱團養老 讓姐妹互助安身
來自大陸江蘇省的李依宸,廿四年前嫁到台灣,在花蓮賣過小吃、做過保險業務,遇見許多和她有同樣生命歷程的新住民姐妹,去年創辦「宏福居家長照機構」提供工作機會;為了好好共老,近年更積極尋覓土地,想為年紀漸長的姐妹打造安身之所,一同「抱團養老」。李依宸原本在江蘇徐州國營旅行社工作,嫁來台灣後以家傳的好手藝擺攤賣饊條、烙饃,很受歡迎,後來她轉換跑道,在百貨公司工作,也做過保險業務。幾年下來,認識幾位同樣來自大陸的閨密。前幾年陸客不來,花蓮藝品店一家一家關門,很多新住民被遣散,掀起失業潮,姐妹們沒了收入十分煩惱,找上她想辦法。她心想,政府風風火火推動長照,新住民姐妹吃苦耐勞也細心,很適合轉型居服員,於是連結資源開辦訓練課程。沒想到,順利取得證照,卻因沒工作經驗,求職不順利。「那我們就自己來!」李依宸決定成立宏福,目前十五名員工,只有四人不是新住民;服務對象許多是新住民姐妹的公婆、家人。今年五十四歲的李依宸觀察到,早期來台的新住民慢慢邁入了獨居老人的行列,「老年新住民安頓的問題」將成為重要課題。她說,在她公司的「瑞貞姐」七十多歲,老兵丈夫過世,靠每月一萬多元半俸過日子,和「瑞貞姐」一樣老年、獨居的新住民還不少,如何幫助她們?她想到的就是「抱團養老」。李依宸說,「抱團養老」這幾年在中國大陸很流行,就是有一塊地,幾間房,讓老人家同住養老。她的構想,是有一塊三百坪大的土地,以十戶為單位,單人一房或兩人一房,空地可以種菜,大夥兒輪流煮飯,彼此照顧,固定有醫護來做健康照顧。這幾年四處探詢,還沒找到適合土地,她說,會一直努力,希望老齡的新住民也能在這塊土地上開心共老。你有問題?我們有答案!專屬於您的新住民健康指南「健康好夥伴衛教網」同時提供中文、印尼語與越南語👉立刻點擊看新住民專題一/老獨窮 新住民長照問題浮現 新住民專題二/慢性病威脅 先克服看診無通譯 新住民專題四/新住民有身分證 也能享長照2.0服務
-
2023-12-30 焦點.長期照護
新住民長照/慢性病威脅 先克服看診無通譯
據統計,台灣新住民人口近五十九萬人,若加上廿一萬名外籍移工,共八十萬人口交織出台灣的照顧者新面貌。尤其在台長居十年以上者陸續來到中年,在異鄉的日常生活除了得面對照顧伴侶或雇主,同時可能因面臨長期慢性病威脅,必須先克服語言是健康絆腳石的困境。台北榮總高齡醫學中心醫師陳亮宇觀察,大陸配偶因語言無障礙,也熟悉運用健保資源,多數以看三高等慢性病居多。外籍看護因來自越南、印尼、菲律賓等國家,語言通譯較為麻煩,若需要看診或休息,還牽涉到雇主是否關心,更需要台灣民眾付出關心。WaCare健康促進App執行長潘人豪說,無論是新住民或外籍看護,都與台灣民眾已形同家人的關係。他因照顧中風母親的經驗,更體會到這位外籍類家人需要語言協助。也因此促使他利用AI,最近成功研發出「照護共筆」功能,透過OpenAI GPT,每日將照護雜記快速產出條理清晰的摘要,接著AI翻譯印尼文,讓外籍看護可以透過手機,與家人共筆、共享照護筆記,連醫護人員看了都驚呼科技為守護健康帶來的改變。除了科技業者看見新住民、外籍看護的需要,這群新家人同時面對因心力耗損引起的疾病。目前各地醫學中心已普設新住民門診,提供通譯服務以及特約專線諮詢;聯合報健康事業部也推出「健康好夥伴衛教網」,將於年底上線,網站提供了中文對照多語系,包括印尼語跟越南語,且就近銜接醫療資源,幫助新住民、外籍移工能更快速改善健康問題。健康好夥伴衛教網包含三大慢性病:糖尿病、心衰竭、腎臟病的症狀警覺、治療提醒、NG誤區等資訊。未來還將擴充其他疾病預防、照護措施。聯合報健康事業部表示,聯合報健康事業部與百靈佳殷格翰藥廠合力提升民眾健康識能,跨越語言障礙,共同落實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第三項第八點中的全民健康覆蓋。你有問題?我們有答案!專屬於您的新住民健康指南「健康好夥伴衛教網」同時提供中文、印尼語與越南語👉立刻點擊看延伸閱讀:新住民專題一/老獨窮 新住民長照問題浮現 新住民專題三/抱團養老 讓姐妹互助安身新住民專題四/新住民有身分證 也能享長照2.0服務
-
2023-12-15 退休力.理財準備
退休不是想住哪就可以住哪!退休居住3模式 優缺點與風險一次分析
「我們家好像變大了,自從小孩都成年在外以後…」「我們老夫老妻的,不想再打掃這麼大的房子,生活簡單一點就好…」「叫爸賣掉南部舊家,搬來台北和我們一起,但他都不肯離開家鄉…」「台北房價太貴買不起,只好一直租房子,但老了以後,還有人肯租房子給我嗎?到時如果去住養生村,費用會不會太高、比較好的幾家會不會還要排隊登記不到…」「我退休後想要搬到可以親近大自然的地方,但我另一半說城市的醫療資源比較好…」「我跟老公都希望退休後能買塊地,住在自己設計的房子裡…我的好姊妹和她先生也曾這麼想…,乾脆我們一起打造自己的夢想屋好了!」這些都是實務上碰到退休後的居住狀況,讓人發現到:原來,退休後住哪,原來也是一個大問題。台灣早已在2018年跨越高齡社會的門檻,而距今短短不到一年半後的2025年,就會邁入超高齡社會,到時候老年人口會占總人口20%!因此不論是自己或家中的父母長輩,只要是65歲以上、屆齡待退,或是正在準備退休規劃的人,都應該要趁身體健康、意識清楚時,盡早了解相關訊息,規劃最適合自己的退休居住方式。那麼,究竟退休的居住方式有哪些?居住方式跟自己的財務狀相關嗎?盡早自己選擇退休居住方式,與不提早規劃有什麼差別?首先,我們要釐清一件事:為什麼要自己選擇退休居住方式?因為這是你的人生,你需要自己決定。如果要等到自己無法自主時,才由他人決定,任由子女或是其他人擺布生活起居中的大小事,那麼人生實在太不值了!我曾聽過長輩們彼此互相分享老後居住的心得,才驚覺這是個非常重要的事情。今年(2023年)10月在台灣舉辦世界投資者週論壇,在會議中日本的財務專家(CFP®資格認定者)代表就疾呼,日本是全世界高齡化現象最明顯的國家,如果不提早正視高齡者日趨嚴重的風險,譬如失智、獨居等,那麼其衍生的金融資產與不動產相關問題,將難以管理與因應。透過這段呼籲,應該要更清楚地認知:高齡者在健康時期,或更早的時候,能夠周全規劃最符合自己身心休養、負擔得宜的老後居住模式,也是退休規劃中最重要的功課之一。退休居住模式1:在地在宅老化 世界先進國家的高齡者照護政策,均以「在地老化」(aging in place)為最高指導原則,其訴諸讓高齡者在既有生活社區中自然老化,維持自主情感的延續,具備讓高齡者身心有所寄託的優勢。如果生活起居狀況跟居住者的實際狀況不相符時,可藉由符合實際需求的裝修改造,並導入無障礙、通用設計的規劃來完善,這便是從「在地老化」進而延伸到「在宅老化」的過程。另外之前經常提到的「以房養老」的住宅政策,也正有助於在宅老化的推廣與財務支撐。退休居住模式2:換屋移居 當兒女都已成年,在外工作、成家之後,房子突然空了起來,當房屋面積、房間數已超過2人生活所需時,對老夫老妻來說,不管是在清潔上或是整理上,都是一個問題。於是,將大屋換小屋,是近期實務上協助高齡者規劃退休居住方式時,遇到最多的案例。 此外,在換屋之後,如果買賣有多出來的價差,也能再支應退休生活的開銷,這對於退休族群可以說是一舉兩得,何樂而不為呢?又或者例如「以房養老」的進階改良版「留房養老」政策,也會是廣義上的換屋,只不過所需的資金很有可能會需要準備更多,這部份比較複雜,之後會有專文說明得更清楚。 上面所述換屋,經常是從一個生活圈移居到另一個生活圈。若能盡早作業的話,將有助於高齡者熟悉新環境,減少適應學習上的成本退休居住模式3:自地自建 能依照自己想法,蓋一間屬於自己的房子,相信是不少人小時候的夢想!但這樣的夢想如果能在人生後半段達成,已經是非常不容易了,更何況大部分的人可能都做不到。如果真的想要蓋一間自己夢想中的房子,或許可以多尋找一些有共同想法的朋友們參與,會更容易達此目標。,但要提醒的是:自地自建對於財務的挑戰非常大,因為這個模式在財務規劃上最複雜,對資金的要求也最高。額外說一句,如果是自地自建,那麼如何規劃對高齡者友善的公共設施空間,就會是一門學問,建議透過理財與不動產顧問的協助,才能讓這個夢想逐漸成真。作者/王柚鈞經歷:台灣理財規劃產業發展促進會副秘書長、 泰喜資產規劃有限公司創辦人、 台塑集團總管理處總經理室幕僚、 台塑集團投資公司主管、 裕隆集團紡織體系公司資產事業經理。證照:CFP® 國際認證高級理財規劃顧問、企業評價師、不動產經紀營業/信託業業務/人身保險業務人員、投信投顧法規考試合格。(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3-12-08 退休力.理財準備
看電影《我愛你》有感:沒有經濟基礎,餘生只能是悲劇!計算退休金該考慮3大帳戶
最近看了一部電影《我愛你》,影片中沒有帥哥、沒有美女,卻非常溫馨浪漫又感傷。電影描述了老常、慧如及山哥夫妻四位老人家的生活與感情。我們這代人,總是把最該說的話藏在心裡故事是從喪偶的老常說起。老常與子女晚輩相處算是愉快,經濟生活獨立自給自足。因緣際會下遇到單身、靠撿回收維生的慧如,經過多次相處後,開始用自己的車子陪著慧如到處撿回收。因為有日常相互的陪伴,讓彼此的生活增加許多樂趣,也相處得很開心。 後來,老常認識了慧如的朋友:山哥夫妻。山哥是回收廠的老闆,雖然是老闆,但是生活也不富裕,而且他的太太還患有癌症與阿茲海默症,四個老人家相處起來意外合拍。山哥女兒嫁了一個賭鬼常常回娘家拿錢,因為對女兒的虧欠感,山哥總是二話不說將僅有積蓄給女兒,造成兒子們不滿。在山哥夫妻結婚45周年紀念日,山哥把老常、慧如,還有二個兒子、一個女兒找回來吃飯,吃飯的過程中,充滿著不愉快。兩個媳婦嫌棄山哥把飯局辦在回收廠內,骯髒又不衛生,於是把山哥給孫子的禮物用酒精噴了好幾遍。一頓團圓飯吃下來卻不歡樂。 電影快結束時,鏡頭來到山哥夫妻的孝宴(葬禮後的宴席),山哥兒子在台上致詞時,表示:這是「喜喪」。聽到這句話,老常一怒之下揮起麒麟鞭,要打山哥的不肖子。原來山哥夫妻並不是如大家認為的壽終正寢,而是山哥心疼妻子飽受病痛之苦,選擇陪著妻子自殺;但他又不想讓兒女承受罵名,所以要求老常事後製造成自然死亡的假象。經過山哥的事件後,老常領悟到人生無常,把握當下才是最重要的,最後決定跟慧如告白,一起牽手共度餘生。在電影中,這四位老人家的狀況似乎代表著社會上大部分晚年的處境。有的人結婚生子,努力把兒女養大;有的人選擇當無兒無女的頂客族,年老時夫妻倆互相依靠,但也有可能因為離異或喪偶變成單身;有的人從年輕時自願、或不自願而一直維持單身。這些都是人生的際遇緣分。但看完這部電影,我發現一個很現實的關鍵:經濟能力。在這部電影中,主角們因為經濟能力不足,讓應該美好的退休生活,變得不那麼美好。退休前需要盤點的三大帳戶:生活帳戶、健康帳戶與長照帳戶世界銀行(World Bank)於1994年推出「退休金規畫三支柱」的概念,分別是:政府社會保險提供的退休年金、企業提撥的退休金以及個人理財儲蓄。基於未來領取社會保險的人越多,但勞動人口卻逐年下降,也就是繳保費的人口比例越來越低,結果就是各種社會保險年金制度不得不陸續改革。也就是說,如果想要一個有品質的退休生活,就只能靠自己多多準備。那要怎麼靠自己呢?首先,在企業退休金部分(一般勞工是勞退),可以選擇自行提撥(最高6%),除了可以增加累積退休帳戶外,還有遞延稅負的功能。其次、也是最主要的,就是依據自己目前的收入,生活支出,及未來退休生活預期的生活型態支出,推算如何開始提撥退休金準備。在計算退休金時,應該要考慮三大帳戶:一、生活支出帳戶:包含日常生活的食衣住行育樂。其中最大的問題是居住。到底是要與子女同住,還是要獨立在宅養老,抑或是養生宅之類的,其中的預算就有很大差異。如果選擇要到養生宅,費用上會因區域和品質而不同,可以在網路上搜尋相關資訊。二、健康支出帳戶:年齡漸增,身體健康狀況難免會有退化、生病、意外等問題。所幸醫療科技日新月異,許多嚴重的疾病未來都可能被解決。但新科技的費用通常不便宜,想要「呷百二」,經濟能力也得跟上。所以在健康支出帳戶上的準備絕對不容輕忽。這個帳戶可以透過健康時,以投保健康保險來預備。至於該怎麼投保,應和相關專業人士討論,在預算及保障額度上進行適合的規劃。三、長照支出帳戶:未來是人力稀缺的市場,不健康的期間除了醫療費用之外,如果需要被照護時,在不增加家屬經濟和生活上負擔的狀況下,選擇到專業機構或聘請照護人員,都是一筆長期而沉重的支出,若非有雄厚的財力,很可能耗盡自身退休金還不夠。因此,建議進行退休規劃時,也應提早準備。這個帳戶可以利用目前商業保險的長照險,透過保費與保障的槓桿倍數,降低準備成本。所有的財務準備,不只是幫助自己,更是給家人的保障。準備好三大支出帳戶,給家人的會是愛,而不是麻煩。作者/張桂菁專長:退休理財規劃、家族傳承遺贈規劃、安養信託規劃證照:.CFP®國際認證理財規劃顧問.RFA退休理財規劃顧問.高齡金融規劃顧問師.信託業務專業證照.理財規劃人員證照
-
2023-11-24 退休力.理財準備
送小孩出國留學花光積蓄,孩子長大會孝順?網:養兒防老等喝西北風,請準備6件事為老後打算
許多父母都「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會投入大量心血栽培自己的子女。有一對中產階級夫妻,為了送小孩出國留學花光退休金,並表示栽培孩子的錢,等長大會好好回報;對於此行為他的友人感到相當不解,認為了小孩犧牲相當不值得。為了送小孩出國留學花所有積蓄,值不值得?一對60歲老夫妻,因老來得子對兒子十分寵溺,投入大量心血栽培,冀望他長大後能有所成就。為了讓兒子能喝洋墨水出國留學,他們花光退休金及存款,並安慰自己表示「等孩子回國後有成就,定會好好報答」,把畢生積蓄都給了去美國留學的兒子,自己則在家省吃儉用。對於老夫妻的行為,友人表示無法理解,他在網路上詢問大家意見引起廣大網友回覆,表示千萬不要用老本賭未來。這年代不流行養兒防老 要多為自己老後生活著想「為了送小孩出國留學花所有積蓄,值不值得?」網友持支持與反對意見。大部分網友表示用動用到養老金真的不行。「非常不值得,這年代不流行養兒防老」、「不要想不開,以後小孩不回來、錢也回不來了,兩頭空空」、「不值得,要多為自己老年後的生活著想」、「對待孩子真的要有救急不救窮的觀念」、「如果真的要花掉養老金,要慎重考慮為自己老後的生活著想」、「當然不值得,現在没所謂的養兒防老了,身邊有扣扣,才不會被抛棄。」、「當然不值得,飛得越高的孩子回來孝順機率越低」、「不值得,孩子住國外住久,思想和我們格格不入,有年纪了錢一定要守住,有錢才有安全感,我們來日不長,好好過下輩子吧!」、「不是有個在學校當保全的父親送女兒出國留學,結果女兒一直要錢,老爸已經供應好幾百萬,無力再一直資助她,最後竟然還聯合男友將老父處理了」。也有人表示支持花積蓄栽培小孩,「小孩成材就值得」、「小孩子有能力當然要支持!」、「好多人都說不值。可是,如果是我,我願意。能讓孩子有更好的發展,貢獻自己良知良能,回饋社會,我一點退休金算什麼呢?什麼孝順不孝順,我不在意。那是他們的事,也是我自己福報的問題」。也有人表示不同看法,「顧好自己,等於替小孩省下很多麻煩,所以顧好自己就好」、「出國留學不一定要花很多錢」、「小孩值不值得讓父母親,掏盡家產培養,父母親最知道。」請準備6件事為老後做打算為了老後做打算是每個人都應該考慮的重要議題。這裡提供了一些方法,以確保在老年時有足夠的資源和安全感:1.制定退休計劃:制定明確的退休計劃,包括確定退休時的預期支出和儲蓄目標。了解自己的退休金來源,並確保這些資金足夠支持退休生活。2.投資理財:學習理財知識,考慮將部分資金投資以實現長期增值。合理的投資組合可以幫助增加財富,提高資金的增值潛力。3.購買長期護理保險:考慮提早購買醫療險、長照險,以應對可能出現的健康挑戰,這有助於減輕長期護理的財務壓力。4.多元化收入來源:不要依賴單一來源的收入,考慮開發其他收入來源,如投資、副業或兼職工作。5.控制支出:審慎管理日常開支,確保花費不超過預算。這有助於節省資金,以應對突發狀況或未來的醫療支出。6.為子女教育做理性規劃:為子女提供良好的教育是父母的責任,但也應該在可承受的範圍內進行。不必將全部積蓄用於子女的教育,而應該在為子女提供良好教育的同時,保留足夠的資金為自己的老後生活做打算。綜合考慮這些方法,可以更好地平衡為子女付出和為自己老後生活做打算之間的關係。重要的是在這些方面找到適合自己和家庭的平衡點,確保在老年時擁有安穩的生活。立即免費預約 一對一RFA理財顧問專業諮詢https://bit.ly/3RsE15O延伸閱讀:.離婚無子,想賣房環遊世界引戰 專家授經驗:存夠4帳戶不買房「想住哪就住哪」.醫盤點「人在臨終前最後悔5件事」你符合幾項?做好4件事活出無憾人生.當70歲時想過什麼樣的生活?6種生活態度讓你更健康長壽、自在圓滿
-
2023-11-19 退休力.理財準備
完善老後防護網 專家教你從病本、老本、保本建構安心退休人生
全球步入高齡化社會,您是否也該提早為退休做好準備?隨著年紀增長,甚至退休後,不僅可能面臨身體健康與照護問題,且光是要達到理想的退休目標,儲蓄及花費等規劃均相當重要。要如何妥善規劃,讓自己擁有更好的老後人生,中國信託銀行透過「老病保三本」的概念,期盼打造富足退休人生。老本/退休金的金流長久且穩定是關鍵根據中國信託家庭理財暨退休大調查發現,58%的民眾有做退休規劃,且年齡集中在50-59歲,然而這些年齡層可以累積退休金的時間已經不長,甚至有時候已經來不及準備。蔡安棋建議民眾先確定退休目標,以必要、需要、想要三個層次依序創造永續的退休金流,並選擇適合自己的資產工具,依年紀降低風險性資產比重,確保退休金流穩定。 所謂必要,指的是藉由定存或年金險╱還本險,創造穩定且永續金流的工具;需要指的則是透過風險較高一點的金融工具,提升金流效率,例如平衡型基金、投資型保單、債券等;如果想要更高的生活品質,則可增加股票型標的,提升金流累積效率。此外,也要提醒民眾,不論是哪一層次的金流,都應該選擇適合自己的資產工具,並隨著年紀,降低風險性資產比重,確保退休金流穩定、不中斷,足夠因應退休生活所需。病本/優先轉嫁高額自費項目與長期照顧開銷根據統計,老後的醫療支出大約是青壯年時期的2至5倍,要如何準備所謂「病本」的支出以因應退休生活?中國信託銀行專家團隊協理蔡安棋表示,可優先考慮透過實支實付險轉嫁醫材或頻繁醫療支出,其次則建議藉由失能險轉嫁長期持續性的照顧支出,最後則建議藉由重大疾病險或癌症險來轉嫁大額醫療開銷。● 實支實付:蔡安棋說,通常民眾的醫療險規範,沒住院就不會啟動理賠,但這些小額醫療支出累積下來卻相當可觀,例如常見的自費醫材人工水晶體約3~10萬不等,甚至人工膝關節、人工椎間盤或達文西手術所需要的材料費用,少則10萬,多則至少30萬元。因此,建議民眾優先增加「實支實付、意外實支」額度,以小額保費,就能轉嫁不少的醫療費用,是c/p值非常高的醫療轉嫁方式。● 失能險:當出現失能問題時,可能面臨長照的需求,例如聘僱外籍看護,每月約花費2~3萬元、本籍看護則需3~7萬元。如果選擇入住安養機構所需的2~5萬不等費用,均是健保不給付的項目,建議民眾一併規畫透過「失能險」轉嫁長久的照顧開銷。● 重大疾病險、特定傷病險、癌症險:民眾若有餘裕,可以預先規劃「重大疾病險」、「特定傷病險」、「癌症險」,藉由一次性給付保險金,確保在患病初期就能獲得及時治療,並減少對生活品質的侵蝕性。最後,也提醒民眾醫療險承保限制比較多,癌症險、重疾險在投保年紀普遍也都有上限,因此特別提醒民眾要及早規劃;或自留醫療照顧費用,並建議設立專戶以確保專款專用在自己的醫療照顧需求。保本/為人生下半場 建構雙重防護傘年長者遭詐騙的新聞時有所聞,為避免因詐騙,導致養老金被騙光,民眾可先透過「(預簽)安養信託」和「意定監護制度」兩把傘,增加防護。● 第一把傘:退休安養信託由於獨老的情況增加,越來越多民眾詢問「(預簽)安養信託」的規劃細節,希望能預先依照自己的想法,幫自己安排好人生下半場的生活照顧需求,即使未來身邊沒有親友照應,也能放心的享退。● 第二把傘:意定監護制度年紀增長可能面臨失智等問題,提醒民眾善用《民法》意定監護制度,在有意志時,選任一名或多名合適的意定監護人,並完成簽約與公證。當不幸喪失行為能力時,可以由監護人向當事人住所地的法院聲請監護裁定,並協助代理生活大小事,為自己的生活再多加一層保障。蔡安棋提醒民眾,提前利用不同方案,佈署因超高齡化社會來臨所可能面臨的各種狀況,讓自己的老後生活更有保障。
-
2023-10-27 退休力.理財準備
她離婚無子,想賣房環遊世界引論戰!熟齡部落客授親身經驗:存夠4帳戶不買房「想住哪就住哪」
台灣單身人口逐年提高,有些人即使進入婚姻,也難保會走到最後,如何規劃好一個人的生活更重要。有位網友在網路論壇發文表示自己43歲、離婚沒小孩,由於母親已經離世,因此想把名下房子賣掉改租房,價金一部份給爸爸養老,一部份拿來投資,其餘將用來環遊世界,卻意外引發兩派論戰。許多網友都勸別賣房,以免老後租不到房子住,真的是這樣嗎? 有位女網友在「爆料公社」發文表示,自己今年43歲,離婚沒有小孩,離婚後淨身出戶,靠擺地攤存到開店資本,後來也加入電商,打拼11年後有車有房,過著經濟獨立的生活。 由於不願再婚,女網友前後交往2位男友都因婚姻問題而告分手,如今原PO表示不想再談感情,於是思考是不是該好好享受生活?「把房子賣掉,租房子住,反正我賺的錢死後也帶不走!」 原PO說,父母的婚姻也是離異收場,如今媽媽過世、父親也未盡過扶養責任,還有一個成天惹禍的姐姐,加上自己工作壓力很大,又需要體力,因此思考是否把房子賣掉,租一個還不錯的房子住。 她規劃,賣房款項除了用來償還剩餘貸款,剩下的錢一部份留給父親養老,一部份環遊世界,其他的作為投資,詢問網友:「我這個想法會不會太天真?」 單身更需要理財規劃,好好善待自己 對此,網友看法兩極,一派建議原PO千萬別賣掉房子,因為台灣仍有許多房東不願租屋給銀髮族,「房貸就當是在繳房租,至少每個月付出去的貸款是繳在自己的房子,而不是幫別人繳房貸」、「長久之計還是把房留在身邊」。 也有人示警:「妳確定等妳老了年紀大的時候租得到房子?不要等到時人老了還沒死卻租不到房子,到處流浪求房東租給妳時就不好笑了!房東最怕老人和收入不穩定的人來租,才沒跟妳在那講感情!」 另一派人則認為原PO的想法很棒,「自己的錢自己規劃,照顧好自己開心快樂最重要」、「不天真,反倒是規劃可以,往後的生活好好善待自己。」 但不少網友仍勸原PO才40多歲不必太早侷限自己的未來,「有個伴可以互相照應」、「真要結婚也不是不行,婚前協議寫滿寫好就行,真的不行再離婚也沒什麼差別」、「隨著年齡增長陪伴彼此老去,不是很好嗎?」 粉圓妹:「有錢不怕沒地方住」,選擇更靈活 許多人對於女網友「賣房去環遊世界」的想法有疑慮,多半都是考量台灣銀髮族不易租屋這問題,擔心年輕時不買房,老了就沒房住流離失所。熟齡部落客「粉圓妹」曾對此分享觀點,單身的粉圓妹同樣沒有買房,理由是:「擁有現金流遠比房子重要」,空有老宅卻沒有錢進帳,一樣無法生存、無法安老、更無法樂活,甚至無法申請低收補助。 粉圓妹認為,「有錢不怕沒地方住」,反而因為沒有房貸牽絆,人生擁有更靈活的選擇權。對於許多專家、網友們說「老了租不到房,就知道有多慘」,即使年過70歲,只要有錢、有體力、夠健康,「揹著行囊、俐落的裝扮、用輕盈的腳步踏入飯店/旅店,會被拒絕入住的機率有多高呢?」 樂活退休 4大帳戶要存夠不過粉圓妹強調,要不買房又能擁有樂活退休人生,4大帳戶一定要存夠: 1、存財富:只要擁有足夠的現金流,無論想住飯店、旅店、養老村或安養中心都可以。 2、存體力:老不可怕,可怕的是失去行動力,所以平常就要存好體力,上山下海通通行。 3、存健康:維持良好的生活習慣、均衡飲食、規律運動,也要培養興趣、持續學習,讓身心靈三方面都維持健康。 4、存能力:儲存獨立自處的技能、開放的思維、國際觀的眼界、適應環境的身體。如此一來,即使年紀增長也能接軌時代、不必倚靠他人,健康優雅的老去。●原文刊載網址●延伸閱讀:.陪伴癌末先生的體會:生命中的每一分、每一秒都好珍貴,一定要好好珍惜,活在當下.優雅「無關年紀」!不管幾歲都別放棄打扮自己…丁菱娟:「活出美麗」是一種生活態度 .日夜溫差大,提防「心血管疾病」上門!營養師圖解6大類「護心飲食」:這種每週至少吃2次
-
2023-10-19 養生.家庭婚姻
家裡窮從小吃不飽,長大被討孝親費!兒子:又沒拜託你們生我 養兒防老已過時,提早為老後做6點規劃
養育下一代實屬不易,許多老一輩心中「養兒防老」的觀念根深蒂固,會生很多小孩把他們拉拔長大,等自己老了後再要求孩子替自己養老。這乍看之下沒什麼問題,但一名網友表示,自己出生在條件比較差的家庭,自幼常常三餐無法溫飽、也沒錢讀書,小小年紀就去打工賺生活費,長大後卻被父母以「辛苦養大你要回報」為由,要求上繳一半薪水當作孝親費,讓他無奈表示「又沒拜託你們生我!」。而現代許多年輕人也不認同養兒防老觀念,認為沒錢就不該生小孩,不要用舊時代觀念道德綁架下一代。你認同養兒防老嗎?元氣網在臉書粉絲專頁詢問大家意見,引起大批網友回覆看法。你認同養兒防老嗎?老一輩心中「養兒防老」的觀念根深蒂固,有些長輩生小孩後雖然有辛苦扶養小孩長大,卻沒有替自己的老後做打算,把自己老後寄託全押在小孩身上,但若不幸遇到不孝子,可能養兒防老不成反被「養兒啃老」。對此許多網友表示沒錢就不該生小孩,除了養兒防老外,長輩也要多對自己的老後做打算。部分網友反對養兒防老。「台灣薪水那麼低,若是結婚再生個小孩,負擔很重怎麼給孝親費!」、「老一輩生孩子只是為了防老」、「優生學,自己苦就算了,不要製造麻煩,也苦了下一代」、「現在社會低薪自己都快死了,無奈」、「實話不好聽,但是卻是大實話,現在選擇不生的人為什麼多了,因為懂的選擇生子是父母自己的責任和義務,不是拿孝來壓榨下一代的人也多了,父母可以選擇要不要生,但小孩沒辦法選擇父母」。也有部分網友支持養兒防老。「人要感恩才有福報」、「有沒有錢是一回事,既然來到這個家庭,父母含辛茹苦,把我們養大,長大後要學會感恩!並回報父母恩」、「以前父母再苦再累,都是想著兒女,反觀現在年輕人,自己吃大餐,和朋友聚餐,看電影,手機一支比一支好,吃喝玩樂,這都不是錢嗎?一說要奉養父母,就處處沒錢,斤斤計較,想想父母的不易吧」、「父母沒什麼功勞也有苦勞,自己心存感恩,就不會埋怨能力多少就給他們多少支費,那才是為人子女的榜樣!」、「家裡窮不是父母的錯?没有一個家長,願意讓自己小孩吃不飽飯!」、「做人要有感恩的心」、「父母生下你是讓你看見世間的美好」。有網友表示沒錢就生小孩是階級複製。「沒錢真的不要生,養小孩不是那麼簡單的」、「不要讓上一代的貧窮階級複製到下一代」、「窮人真的不應該生!小孩不是你的延續,也不是養老機器,他們應該擁有至少不要拖累自己的起跑線」、「自己已經過的很苦了,不要在生小孩讓小孩一起跟著苦,不然生了叫小孩一起苦,小孩還會埋怨你把他帶來這世上一起吃苦」、「經濟能力弱者避免製造包袱,經濟優渥者不妨增產報國一下」、「家窮還一直生孩子,生了才來出賣。說孩子能帶財,窮的鬼要拖去了。孩子國小畢,苦的是孩子的未來,吃頭路永遠是底層。」、「真的沒錢跟重男輕女的都別生,我就是受害的那類,父母只顧自己的自私要有兒子,女兒只給吃睡長大還要還債,別造孽了」、「雖然不是絕對,但窮人家的小孩用一生治癒童年的比例比有錢小孩高太多了」。提早為自己的老後生活做6點規劃退休規劃是一個重要的生活議題,不論是否認同「養兒防老」觀念,以下是一些建議,可以幫助個人提早對退休老後生活做計劃,減少對子女的負擔:1.個人財務規劃:提早開始儲蓄和投資,以建立退休基金。這可以包括投資個人退休帳戶、股票、債券、不動產等。諮詢專業理財顧問,確保你的財務計劃符合你的人生目標。2.適當的風險管理:購買適當的保險,包括健康保險、人壽保險和醫療保險,以減少醫療費用和長期照護的負擔。3.生活成本控制:維持節儉的生活方式,控制生活開銷,適應自己的財務能力,這有助於積累更多的儲蓄。4.規劃退休生活:想像退休後的生活,包括休閒活動、旅遊、社交生活等。預先列出退休後的費用,並做相應的儲蓄。5.了解社會安全網:研究國家的退休金制度、社會福利和其他可用資源,確保你充分利用這些機會。6.溝通和家庭共識:如果你有子女,及早與他們討論你的退休計劃,以確保家庭成員對彼此的期望達成共識。提醒您退休準備千萬別忘了要納入「醫療費用」,才不會老了不幸生病時,臨時需要大筆醫藥費卻無法支付。無論你是否認同「養兒防老」觀念,都應該明智地規劃自己的退休生活,以減少金融風險,並確保自己的經濟穩定,這也有助於減輕子女的負擔,讓他們更能追求自己的生活目標。延伸閱讀:.年輕人為何不敢生小孩?眾人點破3原因:養兒防老觀念害慘年輕人.李安:「我從不教孩子孝順」,孝順是一種情緒勒索? 面對情勒6方法解套.富養VS窮養,親眼見證階級複製!網友嘆:小孩不是你的養老機器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3-09-23 養生.運動健身
想健康長壽到老嗎?歐洲研究:每周4次、每天走路至少15分鐘可延年益壽
運動有益健康這件事大家都懂,但很多人都覺得:「光說很容易,但真的要做卻很難。」不過研究發現想要運動強身一點都不難,只要花15分鐘走路,每星期做4次,就可以延年益壽,而且無論老小,運動都很有助益,研究刊登在《歐洲更年期期刊》、《小兒科期刊》。義大利的研究人員追蹤200位平均80歲的養老院老人長達10年,這段時間內監測老人的生活方式、健康習慣,包括心理狀態、飲食習慣、體重,是否吸菸或喝咖啡、是否鬱悶,而且沒有癌症等病症,其中80%的被研究者,都是有體力活動者。在研究的10年內,有2/3志願者死亡,在分析他們及存活者間的差異顯示,每週步行4次,每次至少15分鐘的老人,總體生存率最高。研究者表示,走路對老人來說是比較簡單的運動形式,加上散步時有新鮮的空氣,走路運動可提高免疫系統的效率,以抵禦病毒、強化骨骼、減少肥胖,也可提高平衡感、降低跌倒受傷的風險,對中老年人心臟疾病、中風和其他可能的死亡原因也有影響。而無法運動的人也別氣餒,根據西班牙薩拉哥沙大學的研究顯示,只要利用類似近來在國內很流行的「血氧機」進行全身震動,利用平台從腳底傳遞震動到全身,就可以變得強壯、動作更敏捷。研究人員指出,對於難以自主運動的老人來說,全身震動能刺激肌肉及改善健康。而美國的研究人員也認為,雖然很多人都認為類似這類被動式的運動機好像是騙局,但也無法否認它增進人體循環的作用。這篇研究報告獲刊在《歐洲更年期期刊》中。運動對小孩也很有幫助,刊登在《小兒科期刊》中的研究顯示,兒童每天花在從事快走程度運動的時間愈多,體脂肪百分比就愈低。美國衛生暨福利部(HHS)建議兒童和青少年,每天至少要以約每小時5.6公里的快走強度,運動60分鐘。延伸閱讀:.幾歲該結婚?幾歲該買房?專家:別給自己定人生時間表.想活到90歲以上嗎?最新研究揭一項數據可能是女性長壽的關鍵.長壽秘訣!40歲起養成「8長壽習慣」多活24年,愈早開愈好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3-09-16 退休力.自在獨立
老有所居 ─養生村篇/百歲爺爺 燃起生活動力
一○一歲的靳爺爺去年八月十五日住進台中沙鹿的好好園館,他最近發表「周年」感言,他說入園前生活無味,住進之後,與室友和服務人員相處,就像自己有了另一個大家庭,從兩腿走路無力到大有進步,體重還增加了六公斤,計畫開刀處理白內障,「我現在有了看清楚的動力,目標要活到一一一歲。」「好好園館」是靜宜大學社工系退休教授紀金山發起興建的「附服務型高齡住宅」,他認為只是單純將長者聚集在一起共老的養老院模式,過於片面。於是企業合作興建銀髮居住空間,加入青銀共居的理念,也引進居家照護、復健等,提供給有需要的住民。靳爺爺在園區內住滿一年,他的興趣是做韭菜盒子給其他住民享用,百歲老人揉麵、拿起擀麵杖,一下子一個個韭菜盒子成形,大家吃了讚不絕口。可不可以定期做給大家吃?靳爺爺說:「我想做就會跟你們講。」紀金山說,靳爺爺不想被綁住,但享受勞動的樂趣、成果,有意識地成為社群的一員。紀金山說,良好的社會連結與老年生活的品質至關重要,人從出生開始就是群居生活,需求不會因步入老年而消失,但高齡社會中的家庭,缺乏家人陪伴成為普遍型態,連結的需求卻沒有被滿足,於是可能成為「難相處」的被照顧者。「步入老年生活後,應該建立新的社會關係。」紀金山建議,每個人都要擁有自己的生活目標,學會活在當下,好好地了解自己的身體;並且有意識的加入社群、與社群建立認同感。老後選擇養生村或銀髮宅,也是建立與他人維繫關係的方式之一。靳爺爺說自己原先急需找一個老人安養之家,但入住後除了與室友和服務人員的相處,每天還有各式各樣不同的肢體健身活動,針對年長者需要設計,讓他大有進步,現在充分利用這裡的復健器材,每日不斷復健,不但體重增加,慢性病也改善。紀金山表示,靳爺爺來到園館後,有了大家陪伴,生活都活潑起來了,現在打氣功、學3C,每天花三小時滑抖音,感受過去沒有的活力,想要去做白內障手術,也是想看清楚,追求更好的生活品質。因為對人生有更高期待,燃起豐富生活的動機。數位版看這裡月花十萬住銀髮會館 退休醫師籲未雨綢繆九十三歲的退休醫師吳昭新曾經因為妻子醫療需求,短暫住在銀髮族生活會館,他分享會館環境實在不錯,應有盡有,但每月價格至少十萬元,他以俗諺「好天著存雨來糧」,建議大家及早積蓄,準備老後所需。 老後安居/退休醫月花10萬住會館!養生村成新時尚 舒服安老有何條件?來測退休力不論是不是一個人,都要準備老後,好好生活。聯合報推出「六種動物測驗你的退休力」,歡迎填寫評估,來看你的退休準備夠不夠。
-
2023-09-16 退休力.自在獨立
老有所居 ─養生村篇/觀念改變 銀髮宅需求大增
到養生村或銀髮宅養老,成為一種時髦、新時尚?開辦近廿年的長庚養生文化村在近半年來一房難求,登記後至少得等上一年半,對於突如其來的噴發式需求,館方以「不敢想像」來形容。專家表示,新一代初老族擁有不錯的經濟能力,想法也不一樣,不再死守「起家厝」,機構養老也是選項之一。一房難求 入住須等一年半長庚養生文化村有多夯?從今年一月起,登記狀況出奇踴躍,每月近兩百人申請,累計近兩千人等候審核,但登記有案戶數為一一○○戶,目前九八○戶為常住客戶,共住一一七○人,扣除一百多間試住戶,等於有人搬走,才有空房讓申請者進住,預估必須等候一年半,才有機會入住。類似養生宅、銀髮健康機構需求量顯著增加,北部地區如淡水潤福、三芝雙連均供不應求,因登記者眾多,必須排隊等候,有些人動用關係,或請立委等民意代表幫忙,才能順利進住。高雄榮總高齡醫學中心主任周明岳表示,台灣老年人口逐漸增加,不少銀髮族想法觀念較為開明,晚年生活不見得要跟子女綁在一起,樂於離開「起家厝」,接受在其他地方養老,而強調優質生活、可健康老去的養生村、銀髮宅、樂齡宅成為重要選項。長庚養生文化村分析近兩千名申請者背景資料,發現這一波強大需求,背後推升力量來自年輕初老族、軍公教早退族、獨立女性等三大潛在客源,因為具有不錯經濟能力,負擔得起廿、卅萬元保證金,及每月兩、三萬元住宿費用,且能生活獨立,開心過日子。據了解,另一家銀髮養生機構收費更高,依照房型大小,保證金五百萬至一千兩百萬元,並非一般民眾所能負擔,但仍供不應求,等候入住者眾多。對於近年來需求量大增,長庚養生文化村主任戴興業表示,新冠疫情之前養生村入住率不高,一般登記後,只要符合資格,年滿六十歲,可以自理生活,無法定傳染病、沒有失智退化等狀況,幾乎都可立即進住。但現在登記後約得等上一年半,才能住進來,「真的想不到突然變得這麼搶手」。費用不低 接受度愈來愈高美商ERA副總經理邱宏吉表示,不論是友善住宅、樂齡宅、共生宅、退休宅等,雖然費用不低,但民眾接受度愈來愈高。例如,長庚養生村、中和樂陶居等月租在二萬至四萬元之間,至於台中合勤共生宅則在四至六萬元,而新板傑仕堡、三芝樂陶居、康寧生活會館等則是更高價的選擇,均受到銀髮族歡迎。戴興業認為,關鍵在於台灣戰後嬰兒潮(一九五○至一九七○年出生者)族群在安老觀念的改變,不再將養生村、樂齡宅與「子女不孝、晚景淒涼」等負面形象畫上等號,可以安然接受在機構健康養老。今年六十五歲以上人口已達三九八萬人,預估到了二○二五年,將增加至四六五萬人,周明岳表示,機構養老將成為台灣老年族群重要的安老選項,政府應正視此趨勢,應將銀髮族視為社會住宅的主要族群,畢竟仍有眾多老年人連租屋都有問題,怎有能力住進養生村、樂齡宅。數位版看這裡月花十萬住銀髮會館 退休醫師籲未雨綢繆九十三歲的退休醫師吳昭新曾經因為妻子醫療需求,短暫住在銀髮族生活會館,他分享會館環境實在不錯,應有盡有,但每月價格至少十萬元,他以俗諺「好天著存雨來糧」,建議大家及早積蓄,準備老後所需。 老後安居/退休醫月花10萬住會館!養生村成新時尚 舒服安老有何條件?來測退休力不論是不是一個人,都要準備老後,好好生活。聯合報推出「六種動物測驗你的退休力」,歡迎填寫評估,來看你的退休準備夠不夠。
-
2023-09-15 養生.聰明飲食
健忘、代謝差、便祕...6大初老症狀你中幾項?營養師曝抗老必吃食物,延緩進入初老階段
你有初老症嗎?是否發現過了30歲之後,開始容易忘東忘西、代謝差、腰酸背痛⋯體力大不如前,初老症狀變得越來越明顯。營養師高敏敏提醒,過30歲後人體老化是很正常,建議早點注意攝取以下提到的營養(食物),減緩老化症狀,讓身體保持更好的狀態。30歲後身體出現6大症狀+要補充的營養年過30歲後,容易出現記憶衰退、排便不順、免疫下降、關節卡卡、要酸背痛、代謝變差,可以透過飲食補充營養來減緩老化症狀,來看看初老症狀你中了幾項?1.記憶力衰退,經常忘東忘西→該補充的營養:魚油+卵磷脂.魚油:腦部缺乏營養老化,會讓腦部活動力降低,多吃深海魚類補充Omega-3,其中的DHA可以活化腦部細胞。.卵磷脂:大豆類製品的卵磷脂是神經細胞膜的主要成分,多吃不僅能提升記憶力,還能改善女性更年期症狀。2.嗯嗯不順 經常卡卡的→該補充的營養:纖維+好油+水,缺一不可.纖維:若有便秘問題,每天建議吃5份以上蔬果(衛福部建議膳食纖維攝取量為25-30克/天)。.好油:適量添加優質脂肪,像是酪梨、堅果類,能增加大便的潤滑度。.水:每天要喝至少1500~2000cc的水,再搭配運動,幫助腸胃蠕動。3.免疫下降,經常感冒→該補充的營養:蛋白質+鋅+植化素.蛋白質:製造免疫細胞需要蛋白質參與,建議多補充優質蛋白質(豆類、魚肉)。.鋅:鋅有助於生長發育、維持免疫系統。.植化素:不同顏色的蔬果,都富含不同的植化素功效,能有效抗發炎及抗老化。4.關節卡卡活動有異常聲音或沒那麼靈敏→該補充的營養:葡萄糖胺+魚油.葡萄糖胺:關節的軟骨會隨著正常老化,出現磨損的情況,有時可能是生活姿勢有誤,導致關節承受過度壓力。可多攝取葡萄糖胺(是軟骨基質、關節液的主成份之一),可透過甲殼類、山藥、海藻等等食物攝取。.魚油:魚油具有抗發炎效果,能減少關節發炎的疼痛不適。5.腰酸背痛→該補充的營養:鈣+維生素D+鎂.鈣:人因老化導致骨質流失是很正常的,但若是沒有及時補充,老年後會提升骨折風險。可以透過多喝牛奶補充鈣質。.維生素D:吃芝麻、多曬太陽增加維生素D,幫助鈣質吸收。.鎂:而綠色蔬菜也有幫助神經傳導及肌肉運作的功效。最重要的是「加強肌肉量也很重要」,有足夠的肌力才能支撐全身骨骼。6.代謝變差→該補充的營養:維生素B群+維生素C+水.維生素B:維生素B在消化食物、製造能量、代謝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可以有效將脂肪、碳水、蛋白質轉變為能量。.維生素C:維生素C可減少自由基的傷害,幫助膠原蛋白等組織合成。.水:水是想維持良好的新陳代謝的必備元素,必不可缺少的就是補充足夠的飲水。調整良好的睡眠作息、充分的運動,可以更好的維持新陳代謝。看完以上營養師列出初老的6大症狀:記憶衰退、排便不順、免疫下降、關節卡卡、要酸背痛、代謝變差,以及要補充的營養(食物),知道平日飲食要怎麼吃才能減緩老化症狀,讓身體保持更好的狀態了嗎。高敏敏提醒,人體老化是正常現象,及早注意攝取的營養可以延緩初老症狀,但若你的身體長時間感到不適,還是要及時就醫。你有沒有覺得自己出現「初老」症狀呢?趁早補充營養,從年輕就開始抗老吧。延伸閱讀:.抗老怎麼吃?專家點出7個好習慣+10大抗老化食物越吃越年輕.每天觀察自己大便!出現4大便是腸胃警訊!醫曝「7便便形態」這種最危險.丹麥老年研究中心:臉看起來年輕,真的較長壽!怎麼做才能逆轉老化?
-
2023-09-12 慢病好日子.慢病專欄
地方名人堂【雲林縣】全力推動健康城市 曾春美籲中央:職場健康檢查應與時俱進
雲林縣2023年上半年人口出現十年來首度正成長,除了因為招商成功,部分關鍵也來自縣府全力推動多元化的健康政策,從高齡者安心養老、婦癌篩檢、酒癮戒治、肺功能檢查到職場健康,同時更朝著推動「與疾病共存」心理健康方向努力,要教育民眾正向看待疾病,才能享有優質的預後人生。呼籲中央職場健康應與時俱進 以保障勞工安全健康肺癌防治是雲林縣的公衛施政重點。雲林縣衛生局局長曾春美表示,衛生局民國 105 年與肺病防治基金會及企業合作推動低劑量電腦斷層檢查(LDCT)檢測的專案計畫,對象包括雲林縣環保局稽查員、各鄉鎮市公所清潔隊員及警察局各分局員警,一共做了244人,107年再針對中小學教師檢測了500人。她說,一開始國健署並不支持LDCT,因為一來擔心有輻射問題,二來認為檢測會出現偽陽性,易造成民眾恐慌,雲林縣這兩年的檢測分別檢出16%及20%的「有異常」及「明顯異常或疑似惡性腫瘤」,109至110年衛生局與扶輪社合作,繼續推動LDCT檢測,而國健署也動了起來,111年開辦肺癌早期偵測計畫、雲林縣有五家醫院配合辦理,分別是台大醫院雲林分院、安生醫院、彰基雲林分院、若瑟醫院及中國醫藥大學北港附設醫院,為高風險族群提供檢測。另外,針對職場的肺部健康,現有的職業安全衛生法對勞工的健康檢測內容已不足,曾春美表示,雲林縣將向中央反映,建議勞動部把肺功能檢查列入勞工一般體格檢查項目,以保障工作者安全及健康。曾春美更強調,提供安全健康的職場是企業主的責任,雲林縣衛生局希望能擴大與企業合作,鼓勵企業主增加勞工檢查項目,例如X光等,讓企業主了解員工健康是企業的資產,一旦員工生病, 反而是企業的損失。健康城市一:前進社區 一站式篩檢曾春美表示,雲林縣老化程度居全國前四名,偏鄉多,多數老人集中在偏鄉地區,但縣府在推動各種疾病篩檢時,最大難題是有一些老人「永遠邀不到他們出來」。 她說,會出來參與篩檢的老人占比約百分之五十幾,「但其他的不出來就是不出來」,衛生單位用盡所有方法也沒用,進一步探究原因發現,第一是這些老人沒有健康識能,自覺認為「現在又沒怎樣,何必檢查」;第二是怕自己一旦檢出陽性後,在地沒有醫療院所,要赴其他鄉鎮市就醫又無人接送,交通困難,最後延誤就醫。因此,衛生局近年積極發展外展醫療,以衛生所為根據地,主動前進社區。曾春美說,民國111年起,雲林縣縣長張麗善要求各地衛生所做到一站式篩檢,在各地衛生所每月提供一次各種癌症的篩檢,民眾可到站進行癌症癌檢。衛生局也積極邀請符合資格的醫療院所參與社區外展篩檢服務。針對婦癌篩檢,雲林縣也發展出在地特色,結合美容美髮業,從民國109年起招募有意願的業者擔任素人說客,在社區婦女美容美髮的閒聊之間宣導婦癌篩檢,提高民眾的健康認知,迄今已邀約 234 位女性完成婦癌篩檢。健康城市二:建立個案管理系統由於醫療資源不如都會區,曾春美強調, 雲林縣對公共衛生的推動,以前端的預防保健為主,衛生局近年與長庚集團合作「銀躍雲林‧健康 e 把罩」個案管理系統,針對中高齡以上民眾,提供完整性的健康照護服務,健檢異常者的資訊會進入系統資料庫,系統針對疾病異常進行前期追蹤,也會對這些民眾展開疾病衛教及營養、運動宣導介入,減少慢病惡化及共病的發生。曾春美說,這套系統由各地衛生所負責,因為這群健檢異常者都是社區裡的慢性病高風險族群,為免以後失智失能,衛生單位要提早接觸這些可能的個案,提早防治。健康城市三:醫消聯手 搶救腦中風為打造健康城市,雲林縣致力降低OHCA(out-of-hospital cardiac arrest,意指到院前心肺功能停止),救護車緊急載送的患者到院存活率已從之前的7%,提升到21.74%,超過三倍。曾春美指出,為了增強到院前的救護能力,雲林加強醫消聯手。以腦中風來說,消防單位一線隊員第一時間會做腦中風辨識,將高度疑似的腦中風病人送往急救責任醫院(台大雲林斗六分院、若瑟醫院、彰基雲林醫院、中國醫大北港分院),消防局配置的護理人員會在勤務指揮中心做線上指導,衛生局輔導急救責任醫院參與衛福部的「提升急重症及加護病房轉診品質計畫」,都已建立急救快速通道。曾春美也說, 雲林縣每季舉行縣內各大醫院的院長會議,協調各醫院之間的轉診等合作分工事項,這樣的定期會議建立起了良性的互動和機制,讓各醫院溝通無礙,資源分享,相互合作而非競爭。另一方面,為強化急救量能,雲林縣消防局也與台大醫院合作。曾春美說,雲林的A1死亡(造成人員當場或24小時內死亡之交通事故)人數多,縣長張麗善日前指示要擬訂政策為消防隊員增能,目前全縣TP(高級救護技術員)有29位,仍屬不夠,未來每個消防分隊要再增加一位。健康城市四:遠距醫療 山海大計畫COVID疫情也帶動了雲林醫界的合作與遠距醫療的發展。疫情期間,衛生局啟動「六星共照」計畫, 針對小兒急診重症病例,輔導設有24小時急診兒科看(會)診的台大雲林分院、若瑟醫院建立兒科急診綠色通道,分流兒科診急診病人,並由重度級急救責任醫院台大雲林分院提供急診兒科遠距會診服務,讓雲林各醫院與台大雲林分院連線,就由遠距專科會診先在原醫院急診處置兒科病人,減少輕症轉診、強化重症轉診,以免造成兒科急診綠色通道塞車。曾春美說,今年「六星共照 」將從小兒急診推展到全面的各科急診,衛生局要請台大提出計畫,爭取中央補助擴大辦理。她表示, 遠距醫療可彌補雲林各鄉鎮醫療資源的不均衡,衛生局正規劃推出遠距醫療的「山海大計畫」,先在山區的古坑鄉、林內鄉衛生所,海邊的水林鄉、四湖鄉衛生所開辦遠距醫療,未來會再加入崙背衛生所,第一步先推出眼科和皮膚科, 目前已開始布署。健康城市五:酒癮戒治 解決健康和社會問題雲林縣的肝癌死亡率偏高,是縣府公衛政策的重點。 曾春美表示,目前雲林的癌症死亡率中,肝癌排名二,近年衛生局積極推動BC肝篩檢,同時考量喝酒是肝癌的危險因子,又易引發家暴等社會問題,因此把酒癮治療做為重點目標。她說,雲林縣創先例,將酒癮治療化被動為主動,採取策略,廣佈據點,位在北港的諸元內科醫院為雲林縣酒癮治療機構之一,一方面針對患者提供肝臟疾病治療,同時媒合其他院所精神科醫師進駐諸元醫院執行酒癮治療,讓患者治標也治本。衛生局也從各管道推動跨科別轉介,訂定飲酒問題個案轉介與醫療服務流程,例如肝膽腸胃科發現酗酒者,可轉介到酒癮治療機構接受諮詢或治療酒癮。【慢病好日子】糖友早上出門太匆忙,不吃早餐會影響血糖控制嗎?為什麼洗腎的人會便秘?有什麼助排便的好方法?提供最接近病友真實疑問的慢病衛教資訊,與您一起好好過慢病日子! 📍瀏覽專題>>慢病好日子主題圈 📍觀看影音>>慢病好日子YouTube 📍專屬訂閱>>慢病好日子電子報 📍追蹤加入>>慢病好日子-一起最愛問粉絲團
-
2023-09-11 活動.精彩回顧
課程回顧/趣味活動防失智 活化大腦不無聊
當家中的長輩成為失智症者,身為照顧者的我們能夠做些什麼增加與長輩的互動呢?假如哪天失智長輩的狀況惡化,我們又該怎麼協助長輩進行財產管理,避免哪天長輩在認知錯亂的情況下挪用財產呢?聯合報與WaCare舉辦失智照護系列課程,邀請職能治療師與芳療師線上開講,讓照護家屬能輕鬆用遊戲、精油芳療跟長輩互動,照護不再冷冰冰;還有現任律師來講解近幾年相當熱門的「安養信託」是什麼,讓長輩能夠事先安排好財產規劃!👉給照顧者家屬更多支持,您需要知道的都在這▶https://muk57.app.goo.gl/6hD5● 時間:2023/10/04 (三)● 講師:洪岳裕 物理治療師● 課題:【長輩走路無力,選對輔具不跌倒】年齡漸長後,常常覺得沒走幾步路就覺得軟腳了嗎?如果一個不注意跌倒,更可能會導致行動不便的後遺症。當肌肉、骨骼隨著年齡變高而退化,使用輔具幫助行走是較安全的。但該如何選擇適合的輔具,挑選輔具時又該注意哪些細節呢?就讓經驗豐富的物理治療師來告訴你你可以學到//💡了解 長輩為何需要使用輔具💡認識 不同老化程度的 挑選原則(手杖、助行器 、輪椅、爬梯機)💡說明 行動輔具的使用方式及注意事項💡分享 社會輔具平台資源 ● 時間:2023/10/05 (四)● 講師:鍾孟修 職能治療師● 課題:【帶著長輩一起玩,這些破冰技巧必學】明明花了很多時間為長輩設計了健腦活動,結果長輩卻以一句「沒興趣」或是我不會而拒絕。這種情形真的會讓人相當受挫與委屈,到底該怎麼做才能說服長輩一起玩遊戲呢?讓超人氣講師【鍾孟修 職能治療師】告訴你該怎麼辦!在本堂課程中,職能治療師將會透過自身經驗,分享邀請長輩一起玩遊戲的破冰技巧,拉近你與長輩間的距離!你可以學到//💡桌遊對大腦健康的影響 - 三核心元素( 動手、動口、動腦)💡如何挑選適合長輩的桌遊(一般長輩、疑似失智、輕度失智、中度失智)💡居家桌遊教案分享-邀請長輩玩桌遊之破冰技巧● 時間:2023/10/11 (三)● 講師:施昱廷 職能治療師● 課題:【健腦手指漫波,動動手指防失智】老年失智不僅會對自身與周遭的人帶來負擔與生活影響,不過多數失智症在顯現前,並不容易被發現,我們能採取的就是一些運動來預防失智症。日本失智症權威醫師認為,透過手指運動刺激腦部,能夠有效預防失智症。手指的動作相當精細且重要,因此每次活動手部都能使用到大腦的許多區域,不僅具有預防失智,同時也有穩定血壓、提升記憶的效果。在本堂課程中 施昱廷 職能治療師將帶來一套手指曼波操,讓大家動動手指就能輕鬆活化腦細胞,改善大腦健康。想要增加手指靈活度的同學記得準時上線一起動動手指!你可以學到//💡認識 動動手指如何改善大腦健康💡介紹 手指漫波-手指操活化腦細胞💡實際演練 -手指操教學● 時間:2023/10/12 (四)● 講師:徐佳靖 營養師● 課題:【補腦保健品怎麼挑,讓營養師來告訴你】最近覺得記憶力越來越差,想要補充營養品來改善大腦退化問題?但市面上保健補給品百百款,我應該怎麼找到有效的保健食品呢?常聽到人說,吃B群能夠補腦、延緩記憶力退化,這是真的嗎?補腦保健食品該怎麼選,就讓專業的來告訴你!在本堂課中 徐佳靖 營養師將會以日常保健的角度出發,告訴大家可以透過那些食物補充天然的維生素B群,還有在挑選保健食品時該掌握哪些原則才能有效補腦。課程內容精彩實用,對保健營養食品有興趣的你千萬別錯過了!你可以學到//💡認識 維生素B群 對大腦的影響💡攝取 天然維生素B群的飲食策略 -日常保健-銀髮族、素食者(容易缺乏B12) -同場加映 : 啤酒酵母、營養酵母💡維生素B群 保健食品挑選原則● 時間:2023/10/18 (三)● 講師:林舜穀 中醫師● 課題:【失智長輩看到鬼,中醫師教你解方】當失智長輩對著空氣講話,或是告訴你有不存在的人跑過時,你是不是也曾感到驚嚇!以為長輩看到「好兄弟」。其實這是屬於失智症的典型症狀,失智症患者常會有幻聽、幻覺的出現,而這些症狀其實是能夠被改善的!林舜穀 中醫師 將在本堂課告訴你,如何透過中醫的食療、茶飲及穴位按摩等方式鎮定長輩的身心,改善失智長輩幻聽幻覺的症狀。你可以學到//💡從中醫角度看失智長輩的幻聽幻覺💡經絡穴位按摩-改善幻聽幻覺,鎮定心神💡分享中醫 定心安魂茶飲● 時間:2023/10/19 (四)● 講師:謝宇姍 芳療師● 課題:【用香味提升記憶,活化大腦防失智】你有這樣的感覺嗎?家中長輩常常丟三落四,或是忘記事情,這都是長輩記憶力衰退的跡象。隨著年齡老化,我們的記憶相關功能會逐漸退化,有沒有什麼方法可以改善呢?有研究指出,透過吸聞精油刺激嗅覺,能有效的活化大腦,提升認知功能。WaCare邀請 謝宇姍 芳療師前來分享,如何調配使用能夠提神醒腦的精油配方,也會在課程中教大家如何製作屬於自己的醒腦精油小物,讓你不再腦袋卡卡金魚腦!你可以學到//💡認識 精油如何活化大腦,提升記憶力(認知功能)💡介紹 提神醒腦精油配方及用法💡DIY 醒腦精油小物 教學● 時間:2023/10/25 (三)● 講師:潘彥州 個管師● 課題:【長照資源這樣用,減輕失智照護壓力】照顧失智長輩是一種孝順的表現,不過長期下來連我自己都快被照顧壓力壓垮了!雖然政府也有提供讓照顧者稍作休息的「喘息服務」可以使用,但喘息與長照交通車的時數總是不夠用,甚至有時候需要單獨外出辦事情,也要擔心長者獨自在家會不會有危險,身為照顧者的我,到底應該怎麼辦呢?你的心聲WaCare聽到了,WaCare邀請經驗豐富的個管師前來分享,除了喘息服務外,失智照護家庭還有哪些長照服務可以申請及搭配使用,課程內容扎實時用,千萬不要錯過了!你可以學到//💡認識 失智據點、失智共照中心、失智日照中心、失智家屋💡說明 失智長照資源的 申請條件 和 服務內容💡分享失智長照資源如何相互搭配使用💡各失智階段使用長照資源的案例分享(CDR : 0.5-2分)● 時間:2023/10/26 (四)● 講師:吳挺絹 律師● 課題:【高齡生活靠自己,一招規劃你的財產】你曾擔心以下情境發生嗎?.年紀漸長後判斷力下降,畢生的積蓄與養老基金都被詐騙集團騙走.成為失智患者後,晚輩為了爭奪財產爭吵不休.手邊擁有一些財產,不知道該找誰進行安排與打理「安養信託」是一種財產管理制度的延伸功能,透過委託專業人員的方式,讓自身的財產受到適當的管理與投資。安養信託可以用來支付金額給安養機構,也可不定期支付醫療費用與輔助器材購買,讓長者省去保管及提領的麻煩,也減少過程中被詐騙的機會。WaCare 特別邀請 【吳挺絹 律師】線上開講,課程中將會介紹安養信託的條件費用以及實際案例分享,想要為家人、為自己申辦安養信託的人記得準時鎖定本課程!你可以學到//💡認識安養信託-結合全方位的生活照顧需求💡安養信託的條件及費用-門檻低,非有錢人專利💡安養信託實例分享點擊免費報名👉失智照護線上課程
-
2023-09-07 退休力.理財準備
萬一活到百歲,錢不夠花怎麼辦? 現在就規劃退休金理財
從人生周期圖來看,若將人生旅途分為三個階段.第一人生:茁壯期,此時雖然只有支出沒有收入,但經濟來源有長輩可依靠。這時必修的是課業。.第二人生:奮鬥期,進入職場後靠著自己的努力工作所得養活自己與家庭。這時必修的是工作。.第三人生:養老期,人生再次回到只有支出沒有收入的狀況,但差異在於不足的經濟來源只能自己面對。這時必修的是財務。每個階段都有人生必修課,退休之後第三人生的擔憂是「老後錢不夠花、退休後沒事做」,你就應該在第二人生時提早做好財務管理、開始修習第三人生的樂齡財務學。「樂齡財務學」最好的修課時機?就是現在!投資圈有這麼一句話:「最佳的投資時機是十年前,次佳的時機是現在」。雖然回首過去10年間市場充斥著各種利多利空交雜事件,全球主要市場的股價走勢也是有上有下,但如果10年前積極進場持有至今,以台股為例,10年來的漲幅為108.76%,美股10年來的漲幅更是高達165.92%。如果你已經錯過了10年前的進場機會,別再放過複製另一個10年漲幅的機會,也就是:現在。 善用退休後時間 資產累積更不費力國內投信擁有最多退休理財規劃顧問(RFA)*的野村投信指出,隨著國人平均餘命越來越長,如果單純以現行的平均餘命84歲來進行退休財務規劃,會有極高風險,因為這可能會面對85歲後還健在,但錢已用盡的長壽風險與通膨危機。因此,樂齡財務學的另一個重點是「拉長戰線」。換言之,不需要將準備退休後的花費,全部壓在奮鬥期的自己上,而是要轉換思維,讓自己退休後仍能持續投資。一方面可降低退休前的準備壓力,另一方面也可避免因通膨、長壽風險所產生的危機。(*RFA, Retirement Financial Advisor, 退休理財規劃顧問,專為台灣退休規劃所設計的培訓課程與認證考試,是首張深入本土的退休理財規劃證照。)退休投資的好夥伴:集結具有投資專業的系統面對退休後不再有收入的情境,投資需兼顧風險與報酬,以穩健配置為主。野村投信推出的「活利循環」投資機制,只需要準備一筆資金投入相對穩健的母基金,系統將自動每月從母基金定時定額扣款到1-3檔相對有成長動能的子基金裡,每當子基金達到設定的停利目標後,本利自動再回到母基金,母子循環不斷線,打造同時滿足持有相對穩健與可能成長機會的基金投資組合,讓退休金有機會持續長大。【野村投信獨立經營管理】本基金經金管會核准或同意生效,惟不表示絕無風險。基金經理公司以往之經理績效不保證基金之最低投資收益;基金經理公司除盡善良管理人之注意義務外,不負責本基金之盈虧,亦不保證最低之收益,投資人申購前應詳閱基金公開說明書(投資人須知)。有關基金應負擔之費用已揭露於基金公開說明書,本公司及銷售機構均備有基金公開說明書,投資人亦可至公開資訊觀測站中查詢。基金買賣係以投資人自己之判斷為之,投資人應瞭解並承擔交易可能產生之損益,且最大可能損失達原始投資金額。基金不受存款保險、保險安定基金或其他相關保障機制之保障。如因基金交易所生紛爭, 台端得先向本公司申訴,如不接受前開申訴處理結果或本公司未在三十日內處理時,得在六十日內向金融消費評議中心申請評議。 台端亦得向投信投顧公會申訴、向證券投資人及期貨交易人保護中心申請調處或向法院起訴。 基金投資風險包括但不限於類股過度集中之風險、產業景氣循環之風險、流動性風險、外匯管制及匯率變動風險、投資地區政治、社會或經濟變動之風險、商品交易對手之信用風險、與其他投資風險等,請詳見基金公開說明書(投資人須知)。基金可能投資承銷股票,其可能風險為曝露於時間落差之風險,即繳款之後到股票掛牌上市上櫃之前的風險。 (野村投信贊助刊登)AMK01-230800170野村證券投資信託股份有限公司 110615台北市信義路五段7號30樓(台北101大樓) 客服專線:(02)8758-1568 野村投資理財網:www.nomurafunds.com.tw
-
2023-09-02 醫聲.高齡社會
侯友宜拋「80歲就廢巴氏量表」4項主張VS衛福部:無失能不補助/長照看護1
國民黨總統參選人侯友宜日前提出「80歲就廢巴氏量表」等4大主張,藉此滿足長輩照顧需求,減輕家屬負擔,提升台灣長照產業競爭力。對此,衛福部長薛瑞元表示,未來申請外籍看護將朝多元認定,但衛福部政策主要著重於失能族群,而申請外籍看護工屬於移工政策一部分,如果勞動部要放寬到80歲以上皆可申請,衛福部也不反對。長者、照顧者、醫師三輸 侯拋4主張解壓侯友宜表示,大多數高齡長輩希望在宅養老,但衛福部統計,照顧家庭責任有6成落在女性身上,也有4成女性因為照顧老人家而被迫離開職場,對女性不公平。監察院也調查,僅2成國人願意接受照顧專業訓練後,投入長照工作,不只長照領域的本勞短缺,且價格昂貴,往往家屬每月5、6萬元也難聘雇到人,家屬申請外籍看護工,又面臨巴氏量表障礙,往往等到長輩重病、長期臥床,才能符合資格。侯友宜說,巴氏量表評估過程中,申請人為了過關,常出現造假狀況,負責評量的醫師壓力更大,而聘雇到外籍移工,又會出現逃跑等失聯問題,直到今年8月,全國看護移工與幫傭失聯已超過3萬人,佔失聯移工總數的36%,對家屬更是一大不便,甚至形成另一種壓力。侯友宜提出4大主張,包括:1.廢除80歲以上巴氏量表,長者可直接申請看護移工2.看護移工與長照體系整合,推動長照專業人力與知識介入,提高移工照護技能與品質,提升高齡長者照護品質,改善健康3.就業安定基金直接補助雇主聘用本國看護,提升薪資及工作環境,並提高本國勞工就業競爭力,減輕家屬負擔4.釋放家庭勞動力,減輕家庭照顧者的壓力與負擔,讓婦女重回職場,不必再為照顧家中長者而擔憂申請外籍看護將朝多元認定 2族群有其他標準薛瑞元表示,巴氏量表評分面向,包括身體自主性、自我照顧功能等,有些家屬因為各種原因,而有照顧需求,但被照顧者的身體功能標準尚未達標,巴氏量表申請不過,使得家屬求助無門,現在要將這些有需求、難申請巴氏量表的族群找出,用其他方式多元評估。薛瑞元舉例,像是失智症患者,無論高齡失智症或是年輕型失智症,在評估巴氏量表過程中,可以順利執行各類動作,但失智症病發時容易遊走、迷失,因此需要有人陪伴在旁,這時就有照顧需求,但在巴氏量表評估項目中「就是過不了」,這時可由神經科、精神科醫師,運用失智症診斷例如臨床失智評估量表(CDR)分數判定,達到標準分數後即可申請外籍看護來照顧。薛瑞元說,或有身心障礙手冊等其他身份別,在申請巴氏量表過程中也無法通過,但又有被照顧需求,這時也可以採取納入國際健康功能與身心障礙分類(ICF)評估,達到規定條件以上,即可不需要再用巴氏量表評估,這就是多元評估。針對侯友宜提出「70至79歲患有癌症二期以上長者,也可取消巴氏量表」,薛瑞元直言「不妥當」,因為用年齡區分是一件事,妥當性還可以討論,但用疾病類型跟疾病嚴重程度去判斷他是否有照顧需求,「不太妥」,他反問侯3個問題,包括「皮膚癌二期割掉就可以,為什麼可以申請外勞?」、「為什麼是70至79歲,40歲末期患者無法自理反而不能申請?」、「為什麼是癌症,中風病人更需要看護協助」。薛瑞元指出,像是皮膚癌二期患者,病灶就是皮膚表面上有一個2至3公分的癌細胞,侵犯程度為真皮,治療方式就是割除,割掉後「就跟一般人一樣好好的」,但他卻說癌症二期以上70至79歲可免巴氏量表評估來申請外籍看護,「我覺得這個不妥。」此外中風病人或許還更需要人家協助,應該回過頭看是否有照顧需求。衛福部不反對放寬申請看護 但無失能申請屬勞動權責 薛瑞元說,外籍看護工基本上屬於移工政策一部分,如果要放寬到80歲以上的民眾都可以申請,「衛福部也不反對」,不過衛福部多在處理一定失能等級以上的族群,並給予相關補助。薛瑞元說,至於80歲以上沒失能的,是否容許說可以申請外籍看護來照顧,部分不是衛福部權責範圍,衛福部注重追蹤的是,失能程度是否需要他人幫忙照顧,如果是法定年齡以上無論有無失能,都允許讓他請外籍看護的話,這就屬於勞動權責範圍。衛福部長照司回應,申請外籍看護工的條件,係依勞動部主管「外國人從事就業服務法第46條第1項第8款至第11款工作資格及審查標準」第18條規定辦理。長照司表示,鑑於多數醫事團體認為開立「病症暨失能診斷證明書」最大困難在於,個案狀況不同,僅看診1、2次很難確認病人實際照護需要,爰參考實務上身心障礙者鑑定作業辦法第7條規定特定疾病,病人於同一醫療機構持續由與所罹疾病相關科別診察至少3個月,始得向該醫療機構申請開立病症暨失能診斷書。長照司表示,為使民眾、醫療機構、長期照顧管理中心三方協力完成聘僱外籍家庭看護工之申請,將彙整衛福部及勞動部近期相關會議決議重點,函知勞動部、醫院團體、地方政府「申請聘僱外籍家庭看護工作被照顧者專業評估注意事項及評估流程」。(責任編輯:周佩怡)
-
2023-08-23 焦點.元氣新聞
年輕人準時下班、有假就休!被老主管酸沒職業道德 網:幾世紀了以為僱長工簽賣身契?
每個年級的職場生態都不一樣。現在八、九年級生的年輕人堅持平衡工作與生活,普遍追求準時下班、有假就休,不為公司做任何犧牲,給多少錢做多少事!而五、六年級生相較之下,則是比較任勞任怨,會為了公司而犧牲奉獻。對於年輕人的工作態度,你的想法為何?年輕人想準時下班 被老主管酸「缺乏職業道德」一名八年級生上班族表示,自己的工作原則是,每天都準時下班、拒絕提供免費勞務的加班、有假就休,不為公司做任何犧牲,若遇到不合理的要求,會為自己的權益爭取到底。針對年輕人的工作態度,老主管感嘆道「年輕人缺乏職業道德、沒任感,只想到自己」,他回憶起過去,常在辦公室加班度過的夜晚。對於年輕人與資深老員工的工作態度差異,元氣網在「臉書粉絲專頁」發文詢問大家的看法,引起多數網友討論,大部分網友都反對道德綁架的加班文化。加班就要給加班費 給多少錢做多少事有網友是追求利益派,給多少錢做多少事。「在上班期間專心不摸魚混時間,而且沒有遲到早退常要請假紀錄,個人認為準時下班應該不為過」、「給多少錢做多少事,上班期間把工作完成,為何不能準時下班?加班?可以啊!加班費要算」、「好好上班,好好下班,好好生活」、「勞工覺醒,不再慣老闆了!休想壓榨」、「正常吃喝休息,我領的是工作的精神心理賠償費」、「我只是讓老闆知道一分錢一分貨的效率,沒錯啊」、「領多少錢做多少事,錢到位我什都會」。有網友反問,為公司犧牲,那公司又給多少福利呢?「拿多少錢做多少事不是正常嗎?我是去工作又不是去賣命」、「只給香蕉當然請到的就是猴子囉」、「憑啥為公司犧牲?每天我付8小時的時間,公司付8小時薪資,有啥沒職業道德」、「不是年輕人不願意為公司犧牲,而是不願意白白犧牲。為公司犧牲把事情做好,公司賺錢的時候員工也沒有多分到,那幹嘛白白犧牲?」、「要人為公司奉獻,那也看公司給了員工多少?」、「如果老闆捨得分紅給員工,那我就願意奉獻心力給公司」、「有些老闆,可以開一瓶洋酒幾千元。對員工的幾百元加班費斤斤計較」。有網友說時代不同年輕人觀念不一樣。「現代年輕人想法確實不同,主管要與時俱進才不會代溝」、「年輕人說你們不懂生活…」、「至今還是有一堆慣老闆,都幾世紀了?你以為還在僱長工賣人力?」、「是去上班又不是賣身, 休假是權利,工作交接好休假又什麼不對。時代變了,思維也要跟著調整啦」、「賺錢有數,生命要顧。一旦身體累垮,任何事都不用講,以前那一套愚忠的模式實在要淘汰了」、「年輕人辛勤的工作,國家卻給他們低薪高房價高物價的惡劣生存環境,看不到未來的年輕人到底要何去何從」。但也有網友支持老闆觀點。「常告訴女兒,要易位思考。比老闆要求的多做一些,不會吃虧的!」、「職位不同、想法不同、角度不同、薪水更是不同」。也有網友酸公司吃相難看,「遲到1分鐘扣薪水,加班要超過1小時才開始算」、「員工如果年底有分紅且很多,那就不一樣了」、「給的薪水也沒職業道德啊」、「只要錢到位,什麼犧牲都有」、「簽的是勞動契約,想找長工請簽賣身契」。準時下班不加班的5方法在追求準時下班、不加班的目標下,這裡有幾個方法可以幫助年輕人維持工作和生活的平衡:1.有效時間管理:優先處理重要的任務,合理分配時間,避免因拖延而需要加班。使用工作工具、行事曆和提醒功能,確保工作流程順暢。2.設定界限:學會在工作和個人生活之間設定清晰的界限。一旦下班,關閉工作郵件和訊息,專注於自己的休息時間。3.合理規劃工作量:與主管討論和協調合理的工作量,確保能在正常工作時間內完成任務。避免在短時間內承擔過多的工作。4.提前準備:提前做好計劃,確保會議和工作項目的順利進行,減少臨時加班的需要。5.溝通和討論:與主管和同事進行開放的溝通,分享自己的工作進度和時間表。如有需要,請求支援或重新調整工作分配。這些方法可以幫助年輕人在保持工作效率的同時,確保有足夠的時間和精力來享受自己的生活。透過良好的時間管理和溝通,可以更好地平衡工作和個人需求。延伸閱讀:.八年級生好敢?他驚年輕人整治職場 「躺平族」親揭現況:你們都奴慣了.李安:「我從不教孩子孝順」,孝順是一種情緒勒索? 面對情勒6方法解套.富養VS窮養,見證階級複製!網友嘆:沒錢不要生,小孩不是養老機器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3-08-16 焦點.長期照護
優照護 /探討高齡照護與高齡金融之需求
隨著台灣社會持續邁向高齡化,高齡照護與高齡金融的需求成為日益重要的議題,對於戰後嬰兒潮這一代所組成的高齡家庭,也帶來了全新的需求,同時意味著照護與金融領域,需積極轉型以因應未來的趨勢。然而,高齡照護並非僅限於長期照護,而是全方位的提升生活品質,高齡金融的發展也成為金融的新興市場。本文將探討台灣高齡社會趨勢、戰後嬰兒潮高齡家庭的需求、高齡照護與高齡金融的關係,以及如何從產業化角度來滿足不同家庭的需求。台灣高齡社會趨勢台灣社會正面臨全球第一的老化速度,從2020年開始,高齡人口(65歲以上)已佔總人口的16%,而預計到2025年將增至20%的超高齡社會,2050年高齡人口比例將達到37.5%。「在地老化」是已開發國家普遍的趨勢,因為戰後嬰兒潮人口眾多且經濟資源相對豐裕的國家,他們希望在熟悉的生活環境中老化,原因是在家鄉或社區中有更多的社交網絡和情感連結。國科會在2016年的委託研究中強調,應從高齡者需求出發,延伸各行各業的服務,共同推動銀髮產業的發展。另一方面,《財訊》報導也指出,2022年遺贈稅收創新高,估計約有6,000億元以上的資產移轉,這顯示台灣正在經歷近代最大規模的財富世代移轉潮。這一趨勢對高齡社會產生著重大影響,特別是在遺產規劃和財務規劃方面,需要針對高齡人口提供更完善的解決方案。 戰後嬰兒潮高齡家庭的需求戰後嬰兒潮這一代進入高齡後的核心需求,包括:足夠的健康、足夠的錢以及足夠的社交。由於平均壽命不斷延長,保持良好的健康狀態對於享受晚年生活至關重要。同時,經濟安全也是他們關注的重點,希望在老化過程中,有足夠的財富支撐日常開支與享受生活。他們的需求不僅僅是自身得到照護,同時也需要考慮未來的財富移轉給下一代。他們希望確保經濟資產得到有效的轉移,以便為子女留下家族財富,相應地,第二代子女的需求包含照護父母,確保長輩獲得良好的生活品質,並接受來自父母的財富移轉。在這個過程中,金融業可以扮演關鍵角色,提供第三方金融服務協助戰後嬰兒潮進行財富移轉,同時,「優照護」這類的平台也可以提供第三方服務,協助子女照顧他們的父母。有了這些第三方的服務,高齡家庭將可擁有更好的生活品質。照護是生活品質的提升,而長照並不等於高齡照護在高齡社會中,照護的使命是提升長者的生活品質(QOL),讓他們能過著有尊嚴、有意義的生活。照護所關注的重點包含了:身心健康、社交互動、情感需求等多方面,並讓高齡者保持自主性和生活能力。相對地,醫療的使命則是集中在急重難症的緩解,專注於治療疾病和緊急狀況。關於「長照」,長期照顧服務法已明確定義:長照者是指其身心失能持續已達或預期達六個月以上的人,而且長照服務是社會福利的一部分。與此不同的是,高齡照護所指的是65歲以上的高齡者所需要的照護服務,並不限定失能程度嚴重者。高齡照護是提供能夠提升生活品質的相關產業化服務,而不僅僅是長照法所指的社會福利。《新孝道》是一個應對現代高齡者照顧問題的新觀念,以支援長者自立生活為核心,提倡亞健康或衰弱狀態的父母親長輩,可以利用短期照護服務或科技,協助恢復健康,並運用外部專業照顧知識等方式,減少家庭成員照顧壓力,取代以往7天24小時的照顧模式。這種觀念的照護方式讓高齡者保有獨立性和自主性,同時讓家庭成員有更多空間維持自己的生活和工作。透過《新孝道》的實踐,照顧者和被照顧者的生活品質均能得到提升。再者,根據「優照護」針對平台會員的問卷調查研究,高達68%的照顧者認為照顧長者是具有壓力的。這些壓力主要來自三個方面:情緒問題、需同時兼顧工作與照顧、金錢與經濟方面,約有2/3的受訪者都表示有這些困擾。面對這樣的壓力,多數照顧者期待能夠得到協助以減輕負擔。尋求專業照服員的協助確實能夠緩解照顧負擔,並更有效地處理照顧長者的情緒問題。然而,照顧長輩所需的照顧相關費用仍然是家庭難以避免的負擔,這對於照顧者而言仍是一大挑戰。高齡金融規劃合適的時間點應在長者進入長照狀態之前隨著高齡化趨勢的興起,高齡金融規劃已成為一個新的市場區隔,帶來了機遇與挑戰。自從109年起,金管會積極推動信託2.0計畫,其中包括「高齡金融規劃顧問師」的專業能力認證。這項認證計畫通過系統性的培訓課程,旨在培養那些瞭解高齡者需求並能與他們溝通的專業服務人員,協助他們進行財產與安養計劃的適切安排。隨著高齡人口逐漸增加,這些專業顧問的需求也將持續增長,成為未來金融市場上嶄露頭角的新興領域。根據「優照護」針對平台會員的問卷調查研究,資產傳承相關講座中,特別以「安養信託」主題最能吸引填答者,佔比高達60.9%。這顯示家庭對於了解安養信託的相關資訊有很高的需求。安養信託主要目標在於為高齡者的長期照護和養老計劃提供財務支持,能夠連結到「金錢/經濟壓力」,減輕照顧者的負擔。此外,房地產、不動產等主題也吸引了約四成的填答者的興趣,而保單傳承也吸引了類似比例的填答者。高齡金融規劃的時間點也至關重要。隨著年齡增長,高齡者面臨身體機能下降、失智、失能等狀況的可能性增加。若在這些情況出現之後才進行金融規劃,可能因為無法充分掌握資訊、法律限制、表達能力不足等問題,導致規劃不周或不符合實際需求,甚至引發家庭內部的衝突。因此,高齡金融規劃的時間點應該設定在長者進入長照狀態之前的「衰弱或亞健康」狀態,讓長者有更充裕的時間做準備,同時保有自主與選擇權,有助於實現其個人的長期目標,保障資產傳承,同時減輕照顧者的負擔,提升整個家庭的生活品質。這樣的做法也體現了《新孝道》的價值觀,鼓勵長者為自己做出決定,而家庭則從旁給予支持,共同面對高齡所帶來的挑戰。產業化角度以滿足不同高齡家庭的需求從產業角度來看,高齡家庭在照護及金融的需求市場區隔,應該從經濟狀態及健康狀態兩個軸來分析,而不僅僅是健康狀態軸。首先,針對經濟狀態較為穩健的高齡族群,他們更注重生活品質和個人需求的滿足,而非完全依賴社會福利。其次,從健康狀態角度來考量,高齡金融規劃的對象族群應該放眼於衰弱狀態或亞健康的長者,甚至更早的階段。金融業者應避免使用「長照」一詞來做市場區隔或說明以免造成誤解,而是從產業化的角度來滿足不同家庭的需求,根據高齡者的經濟狀態和健康狀態來做市場區隔,提供多樣化、個人化的金融產品服務,著重在提升生活品質的目標,並結合適時的金融規劃。總之,高齡照護與高齡金融必須更適切地因應時代需求。高齡照護不再侷限於以往的長照範疇,放眼生活品質的全方位提升,從《新孝道》出發,協助恢復高齡者的健康與自主性,並減輕家庭照顧者的壓力。高齡金融亦應協助戰後嬰兒潮,在衰弱或亞健康時期之前規劃財富轉移,依照健康與經濟能力,提供個人化、多元化服務。兩者雙管齊下,將能提供高齡社會下的家庭,一個更完善的生活福祉。(本文獲「《優照護》」授權轉載,原文刊載於此)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3-08-16 養生.家庭婚姻
富養VS窮養,親眼見證階級複製!網友嘆:沒錢不要生,小孩不是你的養老機器
在物價、房價萬物皆漲、物價節節攀升的世代,越來越多年輕人不生,原因是怕養不起小孩。但還是有許多夫妻懷孕生子,迎接新生命的到來。一名網友表示身邊有2個朋友各自生了一個孩子,但因各自的濟能力不同,讓小孩所擁有的教養資源也差很多,讓她親眼見證階級複製,不禁感嘆不管有多少愛,階級複製真的是出生那一刻就無法避免!貼文一曝光,引起多數人討論「財力與養小孩」的關聯。朋友財力不同 孩子出生後「親眼見證階級複製」一名網友在dcard上發文表示,有2個從學生時期到現在認識超過10年的好朋友,最近都各自生下一名小孩,大家偶爾有空就會約出來閒聊育兒情況。但因為朋友A跟朋友B的經濟狀況不一樣,他們的育兒觀念也大不相同,讓原PO不禁感嘆「自己親眼見證階級複製」。.朋友A的情況:夫妻倆月收20萬左右,在婚前已有自己的房和車,雙方本身家境都不錯,標準的門當戶對,也很恩愛。.朋友B的情況:夫妻倆月收7萬左右,沒有房和車,目前是租屋。朋友B的老公家境不太好,賺的錢一部份要給自己家裡,朋友B則是普通家庭可以不用給家裡錢,兩人很恩愛。而朋友B的雙方父母沒辦法幫忙帶孩子,先生則是工作關係偶爾要在外地不回家,導致她一下班就必須衝去接孩子,自己要打理小孩的一切。生活上也是以省錢為主,因為要負擔的很多,一些開銷能不花就不花,孩子的玩具少部份是她自己買的,大部份都是其他人送。原PO和她們聚餐時常在旁邊聽她們聊小孩的話題,像是小孩用品或是幼兒園等。從對話中可以感受到A可以讓小孩有很多選擇和發展,對小孩的未來考慮較多,而B比較偏向現階段所需用品、哪間托兒所比較便宜,然後期望小孩健康就好。以上情況的比較,讓原PO腦海總是會出現「階級複製的聲音」,雖然朋友A和朋友B都很愛她們的小孩,都能給小孩滿滿的愛,但是相較之下,B的孩子的成長過程,注定會比A的孩子辛苦一點,怕不久的將來現實會一棒打碎B孩子的未來。但面對這樣的養育情況,生活較不富裕的朋友B竟表示近期想再生一個小孩,認為有愛能克服一切。讓原PO相當傻眼,不禁感嘆,不管有多少愛,階級複製真的是出生那一刻就無法避免的吧。該富養還是窮養?小孩不是你的延續,也不是養老機器此篇貼文引發廣大迴響,網友們紛紛留言表達看法。有網友表示沒錢真的不要生小孩,「月收7萬養什麼小孩,這根本窮養」、「養一個小孩可能還好,兩個真的超預算了吧」、「以前房價多少現在房價多少?以前有努力有機會改變,現在做到死有機會?現在小孩出生已經地獄難度了,沒錢還硬要生」、「那種自己都快養不活的拜託不要生,一堆愛生說自己愛小孩的,小孩子一點都不想要被生下好嗎超級自私。更恐怖的是還有那種生下來以為多偉大,瘋狂情勒」、「說覺得小孩不太需要富養的根本就是在羨慕吧?有錢就是贏在起跑點,有錢小孩的資源也會特別多。至少不會因為沒錢就吵東吵西,貧賤夫妻百事哀」、「窮人真的不應該生,當你小孩想學音樂跳舞想去補習,你出不起,連個興趣都不能讓他嘗試時,真的不要生!小孩不是你的延續,也不是養老機器,他們應該擁有至少不要拖累自己的起跑線」。有網友表示選擇投對胎比努力更重要,「只能說與其努力不如投對有錢家才是」、「最大的努力就是在精子時期要選好落點」、「決定等等就去重新投胎」、「老實說如果有得選擇,我不會想出生在低收家庭…一生註定痛苦」、「出社會才知道,光是愛真的不能解決一切」。也有網友表示誰說小孩不能窮養一定要富養,「其實要看小孩自己怎麼想吧,有些很樂觀反而不會去比較」、「窮養有什麼關係嗎?為什麼小孩一定要富養?」、「我覺得窮養是不是問題倒是其次,而是在窮的環境下要怎麼教導你的小孩正確的觀念跟健康的心理」。6點評估你適不適合生小孩現代人生活成本上漲,生小孩後會導致生活品質大幅下降,導致有人認為窮人不應該生小孩,否則孩子將會受苦。面對這樣的生活壓力,以下6點幫你評估是否準備好迎接新生命:1.經濟能力:檢視個人或家庭的經濟能力是否足夠養育小孩,包括照顧和教育的費用、房屋和生活費用等。2.生活方式:檢視個人或家庭的生活方式是否適合養育小孩,包括工作時間、社交生活、旅遊計畫等。3.身心狀況:檢視個人或夫妻的身心健康狀況是否適合懷孕和養育小孩。4.教養觀念:檢視個人或家庭的教養觀念是否符合對小孩的需求,包括如何培養孩子的價值觀和社交能力等。5.生活環境:檢視個人或家庭的生活環境是否適合養育小孩,包括家庭和社區的安全性和便利性等。6.未來規劃:檢視個人或家庭的未來規劃是否能夠包容小孩的需求,包括職業規劃、教育規劃和退休計畫等。以上評估方法可以幫助個人或夫妻更全面地考慮是否要生小孩。除了經濟、教育和生活等方面的因素,也需要考慮個人的心理和情感需求。最終的決策應該是根據個人和夫妻的整體情況做出的。延伸閱讀:.年輕人為何不敢生小孩?眾人點破3原因:養兒防老觀念害慘年輕人.李安:「我從不教孩子孝順」,孝順是一種情緒勒索? 面對情勒6方法解套.拒給1萬孝親費挨譙「不孝」 社會新鮮人嘆:待業還被罵廢物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3-08-12 退休力.理財準備
長輩失智可「安養信託」嗎?收費會貴?8QA一次了解,門檻低非有錢人專利
「信託」二字,容易讓人聯想到有錢人的「投資玩具」。但近年高齡詐騙頻傳,「安養信託」提供因年齡增長、資產管理容易出現錯誤判斷的民眾,兼顧財產安全與支應老後生活、照護需求的新選擇。安養信託門檻低 非有錢人專利合庫商業銀行信託部科長李翠芬說,安養信託門檻低,卅至五十萬元即可辦理,可依長者需求量身定做支出、管理的方式,且信託內的資金除了定存、活存,也可拿來投資,避免資產隨通膨縮水。李翠芬日前在合作金庫與家總合辦的 「2023長智論壇」中,以「照顧者新觀念—家庭照顧協議不失和,淺談財產信託」為題 ,解釋安養信託的運作。安養信託有別於過去的財產信託,不是理財工具,而是協助委託人進行資金規畫,在未來無法處理資產時提供協助。李翠芬說,安養信託的委託人與銀行簽訂契約後,可以定期支付一定額度給安養機構等受託單位,也可不定期支付如醫療費用、購買輔具等,對高齡長者來說,可以省去持存摺、提款卡赴銀行的程序,也減少交易過程遭詐騙的可能性。李翠芬說,安養信託定額、專款專用的支付方式,可以避免長者在交易過程中遭詐騙,也避免子女爭產造成家庭糾紛。且信託設有監察人制度,長者指定的監察人能夠監督信託錢財是否妥善處理運用。若契約支付內容及方式更動,需要監察人或監察人與委託人共同辦理,確保財務安全。至於信託資金來源,李翠芬說,除了自身存款、退休金、子女奉養,以房養老也能作為資金來源。若名下不動產貸款已還清,但需要自住房屋,不便變賣房產,銀行可先為房產估價,並依房產價值每月撥款給長者作為養老金;若房產價值較高,每月撥款可達八至十萬元,扣除生活費的剩餘費用就可放入安養信託帳戶中使用。中華民國家庭照顧者關懷總會秘書長陳景寧表示,安養信託立意良善,能讓長者放心,但照顧安排需要高度專業,要因應長者不同狀態調整,建議由長照專家一起協助,家總正與各界研討「信託、長照、法律」三方協作,幫助長者財務規畫。安養信託8QA 詐騙和老來失智導致爭產事件頻傳,尤期見到過去精明獨立的風雲人物老後因此成為新聞事件主角,實在令人惋惜。預知老後紀事,有沒有什麼方法避免老本不保?建構一個人生活的安全網,事前了解安養信託是必修功課。Q1.什麼是安養信託?「信託」是一種財產管理制度,依信託目的不同,可以達到財產管理、事務處理、追求利潤、社會公益等功能,而所謂的「安養信託」,則是將信託功能延伸,保障受益人未來生活的財產管理、資產保全、安養照護、醫療給付等目的成立的「信託」。Q2.常見的安養信託有哪些類型?自益信託:以委託人自己為受益人,如高齡者安養信託。他益信託:以委託人子女或其他親人為受益人,如身心障礙者安養信託。部分自益、部分他益信託:同時以委託人自己及子女為受益人。Q3.財產要到達多少才適合信託?法律上並無限制。大多業者並無限制承作金額,部分業者以新臺幣三十萬元為最低承作金額Q4.收費會不會很貴?簽約手續費:多為三千至五千元/每件;修約費多為一千元/每次信託管理費:多按每月底信財產餘額年率百分之○.三~百分之○.六,按月扣收Q5.長輩疑似失智,或意識時清楚時而混亂,可簽財產信託契約嗎?可依法辦理監護宣告或輔助宣告,未宣告前,若意識清楚仍可辦理信託,為避免糾紛可先辦理公證Q6.長輩既有保險能與安養信託結合嗎?若保單受益人與信託委託人為同一人,兩者可以互相結合。若長輩持有長照保單,繳費期滿後,若本身是受益人,保險公司支付費用可進入信託帳戶運用。但每月給付的勞保退休金,因統一編號不同,目前無法放入信託專戶。Q7.若委託人失智,辦理安養信託手續,需長輩親自到場還是可以居家協助?若委託人有身心障礙,且已進行監護宣告,監護人依法可代行所有手續。但不少失智症患者並未完成監護宣告,法律上還是完全行為能力人,信託是法律行為,委託人必須親自辦理;若長輩因失能等原因無法到場,銀行可派員到住家服務。Q8.安養信託的受益人資格有限制嗎?一定要是本人?安養信託可分為受益人與委託人相同的「自益信託」,以及受益人與委託人不同的「他益信託」。後者資格並無特殊規定,可以是親人、朋友、公益團體等,依照委託人與銀行所簽契約而定。資料來源/「2023長智論壇—照顧者新觀念—家庭照顧協議不失和,淺談財產信託」、中華民國信託商業同業公會延伸閱讀:·怕退休金被詐騙爭產?安養信託幫你顧老本 及早規畫財務,支應老後生活開銷來測退休力不論是不是一個人,都要準備老後,好好生活。聯合報推出「六種動物測驗你的退休力」,歡迎填寫評估,來看你的退休準備夠不夠。9/14參加免費線上理財講座:1個人更有機會享受自由、好命退休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3-08-02 焦點.元氣新聞
分產變分家!家產均分兄妹卻只要兄扶養,兄怒「挑一個給妹養,死了不祭拜」 遺產分配6建議
家家有本難念的經,光是人際問題就很複雜,牽扯到財產就更理不清!一名網友表示,親戚家的長輩想把遺產平均分給哥哥跟妹妹,但又認為奉養父母是獨子的責任,要求兒子應盡扶養義務;沒想到兒子得知消息後大怒,說財產要平分的話,照顧父母也要平分,要兩老自己挑一個去給女兒養。此貼文一出,引起大批網友討論「遺產分配與父母照顧責任」的問題。一名網友在ptt論壇發文「長輩的分產快變分家了」表示,親戚家的長輩覺得現在男女平等,想把日後遺產平均分給長男跟次女,但長輩又覺得「獨子有奉養父母的責任」,所以要兒子撫養他們。對此,兒子當場爆氣,當著父母跟親戚長輩的面前大罵說「財產要平分,父母也要平分」。要兩老自己挑一個去給女兒養,過去的那位,就算死也不會去拜,他只會養跟拜留在這邊的長輩。兒子撂下話後就摔門離開,留下一群傻眼的長輩,女兒那邊好像從頭到尾都沒說話。這件事情之後,原PO的爸爸反問「換成你的話會怎麼做....?」。原PO回說,「嗯,很公平....,不然都不給,你們去住養老院吧。」,他感嘆表示家務事難斷,此問題有沒有最佳解?財產跟扶養責任,怎麼分配才公平?這個討論引起了很多網友對於遺產分配和父母照顧責任的不同看法,有網友認同財產跟扶養都要平分。「很公平啊,好處平分,屎缺也要平分」、「照顧者本來分多點就比較合理」、「合理呀,你要公平確實是這樣」、「在兒子看來父母就是吃自助餐阿,難怪不爽」、「你財產要平分,奉養也要平分啊,不然都讓不養的爽?」、「覺得現代男女平等,然後又只要兒子照顧?」、「現在是父母自己說,兒子養我但錢跟妹對半分,兒子當然會不爽,父母本來就是子女要共同承擔」。有網友建議更好的父母財產分配方法,「分完家產,子女馬上不理的案例太多了,財產留著吧」、「要養才行,就一個月輪一邊住 當旅行」、「不然就把照顧工作定價,付薪水給照顧者啊…」、「既然平分了,父母每年輪流換人一起住」、「財產分三份,照顧爸媽的多一份用來照顧」、「我個人也建議不要分,先留給自己養老,死掉後法律自己會幫你平分」、「我家的作法供参考,死前不分,養老都花老人的存款,子女有跟老人同住的,老人1個月補貼2萬給同住子女,死了有剩再平分」。也有許多網友建議父母把錢留著自己養老用。「建議長輩錢全部用在自己身上,善待自己」、「人老了真的要有錢才有尊嚴,不爽就去養老院自由自在還不用看兒女臉色,都不要分就好了」、「老的學陳松勇自己花錢請印尼人照顧,開銷剩的再分就好」、「自己存自己生活費啦,還要靠小孩養喔」、「誰說養兒女防老?有錢都不給,住養老院讚讚」、「財產全部換成錢下半輩子好好爽過不就好了,又沒欠小孩什麼幹嘛給遺產,沒叫小孩把養育費吐出來就不錯了」、「為什麼要先分?不自己留著用嗎?請看護、住安養院、住長壽村,都要錢啊」、「錢留著去旅遊或長住住飯店」。以下是網友觀點的整理:1.平等分配:一些網友認為,遺產應該平均分給所有子女,而父母照顧責任也應該平分給所有子女。他們認為這是公平的做法,兼顧子女之間的平等和照顧責任。2.不分產不分養:有人建議不要在父母還在世時就分配遺產,讓父母使用自己的財產來養老。這樣可避免因遺產問題引起的矛盾,並讓父母在生前享受自己的積蓄。3.付薪水給照顧者:有人提出將照顧父母的工作定價,給照顧者支付薪水。這樣可以讓照顧者得到合理的報酬,也減少了照顧負擔對子女間的不公平。4.留著養老:一些人認為父母應該自己留著財產用於養老,而不是依賴子女的照顧。這樣可以保障父母的尊嚴和自主權,不必受制於子女的意願。5.自主選擇:還有些人主張讓每個家庭自己決定遺產分配和照顧責任的辦法,因為每個家庭的情況和價值觀都不同,沒有一個絕對正確的解決方案。父母如何跟子女討論財產分配討論遺產分配和父母照顧責任是一個敏感而複雜的問題,特別是涉及家庭成員之間的情感和利益。以下是6點建議,可幫助父母和子女共同面對這個問題:1.建立開放的溝通渠道:確保家庭成員之間的溝通渠道是開放且互相尊重的。這樣才能更好地理解彼此的期望和想法。2.早期計劃避免爭議:父母應該在早期開始討論遺產分配的問題,包括遺囑的制定。這樣能避免在後期產生爭議,並使規劃更周全。3.考慮特殊情況:考慮到每個子女的個人狀況和需要,制定適合每個人的遺產分配計劃。不同的子女可能有不同的經濟需求和承擔能力。4.諮詢法律專業意見:在遺產規劃方面,考慮尋求專業的法律和財務建議。專家可以幫助父母了解當地法律規定,以及提供符合家庭需求的建議。5.給予照顧者支援:如果某個子女承擔主要的照顧責任,其他家庭成員應該給予支援和感謝。可以考慮經濟上的協助或其他形式的支援,以平衡負擔。6.保持理性和解:在討論期間,家庭成員應該保持冷靜和理智。避免情緒爭吵,而是尋求合作和解決方案,以確保家庭和諧。總的來說,家庭中的遺產分配和照顧責任問題確實很複雜,因為牽涉到家人之間的感情、價值觀、責任和權益。在面對這些問題時,最重要的是家庭成員之間進行良好的溝通,尊重彼此的意願,並尋求共識。同時,也可以考慮諮詢法律專家或尋求家庭輔導的幫助,以找到最適合家庭的解決方案。 延伸閱讀:.「媳婦永遠不會變女兒」婚前被準婆婆下馬威!律師給婆媳10點相處攻略.癌逝妻子留下紙條!其中「一句話」讓人動容 每年做1件事不留遺憾.「家產都分了還吵不停!」富爸怒撤銷贈與,竟被兒告上法庭…